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血液怎么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2 12:07: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血液

ABO血型鉴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做好标记。 2.所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净,防止溶血。

3.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4.抗血清每次使用完后,应放回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5.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6.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7.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8.未用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应人室温保存,用完后放4℃冰箱保存1周。

9.观察结果时,若出现溶血现象,表明存在抗原抗体反应并有补体激活,应视为凝集。 10.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11.分型试剂+受检者红细胞与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结果不符时,要看受检者基本情况,如果是婴幼儿、肿瘤患者,理论上应该检测到的抗体没有查到,可以忽略不计,以查到的抗原定型。

12.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与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结果不符时,受检者基本情况,又不是婴幼儿、肿瘤患者。理论上应该检测到的抗体没有查到,多见老年人,可 以用以下方法加以检测抗体:

(1)用试管法重做,在做完

1、2步后,把试管放4℃环境15分钟,后取出离心,观察结果。

(2)用试管法重做,在做完

1、2步后,把试管放37%环境15分钟,后取出离心,观察结果。

(3)用试管法重做,用聚凝胺方法查抗体:①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②于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低离子强度液(low ionstrength solution,LISS液)0.7ml、聚凝胺液(polybrene solution)2滴,混匀;③1000r/min离心(离心时间应按离心机校准时间);④倒掉上清液,管底残液体留约0.1 m1;⑤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⑥加入解聚液(resupension solution)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30秒至1分钟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聚凝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如反应可凝,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13.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试验中,O型细胞凝聚要查自身抗体和不规则抗体。 【临床意义】

1.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进行交叉配血前必须准确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2.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供、受器官者的ABO系统血型必须相同。 3.母、子ABO系统血型不合可以造成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4.查抗体的目的在于复检血型抗原结果的准确性,纠正漏检、误报。

5.查抗原时,对一些具有弱抗原的亚型,如A2B型,因其A型抗原较弱而被忽略,误定为B型。通过查抗体可发现此类患者血清中既无抗A,也无抗B凝集素,提示检查的抗原可能有误,应进一步核实鉴定结果。

6.查抗体可以纠正某些肿瘤患者因红细胞抗原性减弱造成的抗原检测错误,同时还可以克服和排除获得性类B抗原和全凝集现象对红细胞定型的干扰。 7.查抗体还可以发现血清中存在的一些不规则抗体,如抗M、抗N、抗P

1、抗Lewi等。

Rh(D)血型鉴定

【注意事项】

1.Rh血型系统的抗体多由免疫产生,血清中有很多天然抗体存在,故不需作抗体检测试验。

2.阳性对照,取3人O型红细胞混合配成。阴性对照不易得到,一般配制方法为正常人AB型血清1滴,5%D阳性红细胞悬液1滴和菠萝酶试剂1滴混匀,与受检管一同置于37℃水浴1小时。

3.酶介质中的酶很容易失活,故每次试验都要设置阳性对照。若阳性对照不出现凝集,表明酶或抗血清已失效,酶的活性过强也可使阴性标本出现假阳性结果,因而也要设立阴性对照,以排除假阳性。

4.Rh血型鉴定要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因Rh抗原、抗体凝集反应的凝集块比较脆弱,观察反应结果时,应轻轻弹动试管,不可用力摇动。

5.Rh(D)抗原检测原则 对受血者一般只测Rh(D)抗原,而对供血者不仅要检查Rh(D)抗原,并在其为阴性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确定是否为Rh弱D型。 【方法评价】

单克隆混合试剂可特异性地与含D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能检出过去认为是阴性的弱D表现型,其中包括极罕见Dvariant型。

酶介质法用于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或其IgG类相应抗体的检测。在ABO、P1和Lewi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中,可用酶介质加强其反应强度。但酶介质可破坏MNSs和Duffy血型系统抗原,因而不能用此法进行MN和Duffy血型系统抗原抗体检测。

微柱凝胶卡检测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目前有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检测仪器。 【临床惫义】

1.大多数Rh血型抗体由免疫而产生,如怀孕或输血刺激而致。D抗原具有高免疫原性,它能引起50%~85%接受D阳性血的D阴性受血者产生抗D抗体,抗D抗体在医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这种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

2.Rh(D)抗原阴性受血者的输血原则是供受者双方ABO血型相同,还要求Rh(D)抗原阴性。 3.Rh(D)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或换血原则,ABO血型同患儿相同,Rh血型同母亲相同。 4.Rh弱D型输血原则,Rh弱D型为供者应视为Rh(D)阳性使用。作为受者应输Rh(D)阴性血。

5.Rh弱D型妇女与Rh(D)阳性丈夫生育的婴儿可能会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6.Rh弱D型受者血小板输注原则是尽管血小板表面无Rh抗原,但制剂中仍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受血者致敏)故Rh(D)阴性生育期妇女(含女童)应输Rh(D)阴性血小板。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

【注意事项】

1.每种试验必须做自身对照,即待检者自身血清和自身红细胞反应,无凝集则试验有效;若有凝集则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抗体。

2.抗体筛选阳性后,要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离心后再观察结果,避免假阳性反应。

3.根据反应凝集强度±~+4记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者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抗体特性;无凝集表示待检者血清中无不规则抗体。 4.抗球蛋白法或微柱凝胶法出现凝集,而盐水法无凝集,则提示不规则抗体为IgG性质。

5.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在临床输血中是很有价值的,但仍有其局限性,其原因有二:一是低频抗原的抗体可能被忽略,二是以往免疫的抗体已降到难以检出的水平。因此抗体筛检试验不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全部抗体。

6.不规则抗体筛检,必须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及交叉配血不合者进行筛检。

7.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技术要求:尽可能多地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尽可能少地检测出无临床意义的抗体;尽可能快地完成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对受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作常规的抗体筛选试验,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即能引起各类免疫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或使输入红细胞存活时间缩短的特异性抗体。当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让待检血清与谱细胞反应,通过分析待检血清与谱细胞反应格局情况,就可以判断待检者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

不规则抗体筛检有利于早期发现和确认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并可在配血前鉴定此抗体,以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缺乏相应抗原的相配合的供者。以避免因寻找不到相合的血源而延误受血者的治疗。临床上可选择与此相配合的血液供受血者输用。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注意事项】

1.配血前严格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及血型,确保标本准确无误,同时,要复检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是否相符。

2.配血试管中发生溶血现象是配血不合,表明有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还有补体参与,必须高度重视。

3.试验中,每次滴加不同人血清或红细胞时,都应当更换吸管,或将吸管放置在生理盐水中反复洗涤3次,防止血清中抗体拖带,影响试验结果。

4.红细胞加入血清以后,立即离心并观察结果,不宜在室温下放置,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5.观察结果时,如果存在纤维蛋白时,可以去除纤维蛋白块,主要观察混合液中有无凝集。

6.室温控制在(22±2)℃,防止冷抗体引起凝集反应,影响配血结果的判断。 7.患者一次接受大量输血(10个以上献血者),则献血者之间亦应进行交叉配血 试验。

8.盐水介质配血试验操作简单,是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最重要的ABO血型不合。但只能检出不相合的IgM类完全抗体,而不能检出IgG类免疫性的不完全抗体。对有输血史(特别是有过输血反应的患者)、妊娠、免疫性疾病史争器官移植史等患者,必须增加另外一种可以检测IgG类抗体的方法,保证输血安全。

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实验

【注意事项】

1.若受血者用血量大,需要10个献血员以上时,献血员间也要进行交叉配血。 2.溶血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因为配血试管中发生溶血现象,表明有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还有补体参与,是配血不合的严重情况。

3.血清中存在冷凝集素时,可影响配血结果的判断。此时可在最后滴加解聚液时,将试管立即放人37℃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并在30秒内观察结果。

4.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中,可以用EDTA的血浆标本代替血清使用。 5.当解聚液加人以后,应尽快观察结果,以免反应减弱或消失。

6.聚凝胺是一种抗肝素试剂,若患者血液标本中含有肝素,如血液透析患者,须多加几滴聚凝胺液以中和肝素。

【注意事项】、

1.微柱凝胶卡必须保存在室温下,实验前,要将微柱凝胶卡空卡放入微柱凝胶离心机中,以1000r/min,离心1分钟,避免卡中的凝胶在运输途中产生胶质不均匀、胶面不整齐或气泡等。

2.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可一次性检出IgM型和IgG型红细胞血型抗体,因此在临床输血实际使用时,可以省去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3.不要将微柱凝胶试剂卡长期保存4℃,在此温度下,试剂卡中液体蒸发凝集于封口铝箔下,胶易干涸,应将试剂卡保存在18~22℃。

4.封口已损坏,管中液体干涸或有气泡的微柱凝胶试剂卡不能使用。

5.配血标本要新鲜(3天以内),不能被细菌污染,否则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6.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纤维蛋白,否则标本中纤维蛋白在微柱凝胶中析出,阻碍阴性红细胞沉淀,呈假阳性反应。

7.如果使用的标本是血浆,一定要用标准的含抗凝剂的标本管采集,否则血浆中纤维蛋白在微柱离心时析出,阻挡分散的红细胞下降,出现假阳性。

8.微柱凝胶卡中出现溶血现象,强烈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溶血,故标本一定要认真分析。

其他因

9.微柱凝胶介质交叉配血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标准化、可自动化、使用安全。

推荐第2篇:血液流程

一、血液流程:

① 血液采集:献血员招募→体检咨询(不合格者淘汰)→血液初筛(不合格者淘汰)→体检初筛合格后血液采集→交待献血后注意事项→发放献血证及纪念品

② 血液成份制备:血袋扫描入库→留取标本→血袋热合→血液放置低温滤白柜过滤→过滤完毕热合血袋→血袋放置低温离心机第一次离心→手工分离红细胞→添加红细胞保存液→血袋热合→血浆放置低温离心机第二次离心→手工分离血浆→称血浆重量→血袋热合→血袋扫描出库→核对血袋完毕→红细胞放4℃—6℃血液保存专用待检冰箱→血浆放—80℃超低温速冻冰箱2小时后转放—30℃血液保存专用待检冰箱

③ 血液留样后送标本到佛山市中心血站进行血液集中检测 ④ 检测结果复核后传真至血站

⑤ 血液成品入库:收到血液检测报告→按报告显示日期从待检库取出血液→贴成品标签→隔离放行(不合格血液隔离,合格血液放行)→合格血液核对后按时间、品种放入成品库待发放→不合格血液核对登记后按有关规定处置 ⑥ 医院按须申请用血

⑦ 献血后信息反馈:告知献血者献血后检测结果。不合格者告知其不合格可能造成原因,注意事项。

二、血站主要设备的功能:

① 干式生化分析仪:献血员转氨酶初筛,减少因转氨酶项目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

② 采血称:按标量设定采血,采血过程中不停摇摆使血液与保养液充份摇匀。

③ 热合机:采血后或成份制备过程热合血袋,使血液以最短时间与空气隔断,保证血液质量。

④ 低温滤白柜:过滤血液中白细胞,降低用血病人的输血反应率。

⑤ 低温离心机:血袋离心分离进行多种血液品种制备。 ⑥ 超低温速冻冰箱:快速按须速冻血液制品,减少血液成份消耗,保证血液质量。

⑦ 各种血液保存专用冰箱:按设定温度恒温保存血液制品,使血液从采集到发放全过程,按血液品种要求温度保持血液制品相对恒定,保证血液质量。

⑧ MCS+血细胞采集机:单独按须采集血液,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血液浪费。

⑨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按设定温度(22℃—24℃)振荡保存新鲜单采血小板,免于血小板凝集。因血小板凝集后失去活性,丧失其止血功能。

推荐第3篇:血液内科

第三节血液内科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目标管理

血液内科的病种较多,包括各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为骨髓、脾、淋巴结等的病理损害,周围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免疫功能障碍以及出凝血功能紊乱。血液内科护士必须具备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心理学、内外科学等相关知识。

一、培训年限

共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l年,为毕业后l年;第二阶段2年,为毕业后2~3年;第三阶段2年,为毕业后4~5年。

二、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第一阶段(毕业后1年)

1.培训目的为基础培训阶段。培训目的是为毕业后一年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国家职业护士注册考试。

2.培训方法

(1)参加医院岗前培训。

(2)由护士长指定l名具有带教资格的老师,采取跟班制,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3)严格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护士的标准。

3.理论知识

(1)完成卫生部护理专业统编教材(内、外、妇、儿、基护)中的基本知识复习,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

(2)掌握内科护理常规,血液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如:白血病护理常规、贫血护理常规、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熟悉病房各种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各班职责等。

(3)掌握血液内科常用药物剂量、作用及副作用。

(4)参加业务学习讲座>36学时(包括查房和小讲课)。

4.临床技能

(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全年完成的项目及次数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30次口腔护理≥l0次

晨晚间护理≥50次各种铺床法≥50次

氧气吸入法≥20次床上擦浴、床上洗头≥5次

生命体征测量≥50次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20次

雾化吸入≥5次热水袋、冰袋使用各≥10次

出入院病人的护理≥30次穿、脱隔离衣≥5次

灌肠法≥5次口服给药法≥10次

皮内注射法≥26次皮下注射法≥20次

肌内注射法≥20次静脉注射法≥30次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30次膀胱冲洗≥5次

压疮预防及护理≥30次女病人导尿术≥5次

记24小时出入液量≥20次护理病例书写≥5次

5.考核方法

(1)第一个月代教老师每周考核l次(理论、操作交替),护士长每月考核1次;第四个月开始每季度考核专科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各l次,成绩登人培训手册。

(2)每季度由科护士长进行阶段考核。

(3)1年后参加由内科组织的全科考核及由护理部组织的全年综合考核。

(4)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考试。

考核分阶段进行,未达到本阶段标准者,不得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二)第二阶段(毕业后2~3年)

1.培训目的巩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熟悉本专科理论知识,培训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2.培训方法

(1)由护士长指定具有相应职称的带教老师,采取”对班制”在病房从事临床工作。

(2)理论知识、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操作技能以临床实践为主。

3.理论知识.

(1)学习职称晋升考试科目的有关知识(省市指定教材)。

(2)掌握本专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如贫血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3)了解淋巴瘤、骨髓瘤、出血性疾病的护理。

(4)参加业务学习>72学时。

4.临床技能(完成指定项目及次数)

(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鼻饲法≥5次电动吸引器吸痰法≥l0次

输血法≥5次导尿术≥5次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5次葡萄糖耐量试验≥3次

中段尿培养≥5次24小时尿标本采集≥3次

胸穿配合≥3次腹穿配合≥3次

5.考核方法采用评分或学分积累形式进行全面考核,并将成绩登人手册。

(三)第三阶段(毕业后4~5年)

1.培训目的

(1)深入学习掌握本专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初步达到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掌握对本专科重症监护病人护理知识,了解本专科护理进展情况。

(3)能协助完成护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

(4)具备基本的护师组织及管理能力。

(5)具备熟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6)培养撰写论文及护理科研能力。

2.培训方法

(1)在血液内科病房轮转,由护士长指定相应职称的带教老师。

(2)掌握本专科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基本掌握重症监护病房常规仪器的使用和养护。

(3)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并能书写护理病历。

(4)协助完成对护生的带教工作。

(5)参加本专科科研工作,培养教学及科研能力。

(6)在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指导下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具备基本的护理工作管理组织能力。

3.理论知识

(1)掌握职称晋升考试科目的有关知识,通过护师职称的晋升考试。

(2) 初步了解护理管理,学习基本知识。

(3) 参加业务学习及专题讲座>72学时。

4.临床技能

完成专科护理指定的项目次数并协助完成中专护生临床实习的带教工作。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5次心电图操作≥5次

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5次

5.考核方法由护理部主任组织,科护士长及护士长按照培训大纲,对护士进行阶段考核和综合分析,全部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

推荐第4篇:运动员血液

东北大学

2012年运动会竞赛规程

运动会宗旨

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生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我校运动技术水平。通过比赛和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增进我校各单位之间的团结、友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做出贡献。

一、竞赛日期、地点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在校本部体育场举行。

二、竞赛项目

竞赛项目

1、学生男子组(15项):

①田径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5000m、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

②趣味性项目:足球射门、篮球投篮、协同争先接力

2、学生女子组(14项):

①田径项目: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m、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铅球。

②趣味性项目:搬运接力、排球发球、跳绳接力

(三)参加单位

基础学院、文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软件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防教育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三、运动员资格

1.参赛人员资格审查及健康查体由报名单位负责。

2.凡具有东北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

四、竞赛办法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

五、奖励与计分办法

学生男、女单项(包括接力、趣味性项目)分别取前八名记入团体总分,并发给单项名次奖(学生趣味性项目不设奖品)。学生组取前八名发给团体总分奖(学生男子组和女子组各竞赛项目得分之和)凡参加比赛者,发给名次或纪念奖。

各单项及趣味性项目均录取前八名,分别以

10、

8、

6、

5、

4、

3、

2、1计入团体总分。接力项目加倍计分。单项成绩相等时,并列名次,以相关各名次之和的平均值计分。破纪录加15分。团体名次:如遇积分相等,以破纪录人次多者列前;无破纪录者,以获第一名多者列前;再相等,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六、报名 学生男、女组,以各院(部)为单位报名。每项限报3人(体育部不参加),每人限报2项(可兼报接力);接力项目,各院(部)每项限报男、女各一队(须添在报名单上);趣味性项目,各院(部)每项限报一队。报名单报送时间:2012年4月16日下午3-5点。将报名单报送到体育学院办公室。报名人数不足3人(队)的竞赛项目,均不举行该项比赛,将提前通知报名单位改报它项。报名单逾期不报者,不再接收,不安排参加比赛,报名后任何人不得更改,比赛期间如发现冒名顶替或违背规程者,一律取消比赛资格,取得名次者,除追回奖品外,大会通报批评。

七、代表团团旗

八、按照兴奋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

九、注意事项

运动员要严格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服从裁判。运动员必须将号码布缝在胸前,无号码者一律不得参赛,号码不固定者(竞赛过程中遗失),取消其比赛名次。

东北大学体育部

2012年3月21日

推荐第5篇:血液分析

4.1血细胞分析仪 4.1.1 血细胞分析仪概述

1.概念 血细胞分析仪(Blood cell analyzer,BCA)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检验常规仪器。又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ABCC)、血液学自动分析仪(AHA)。ABCC代表早期的低档次BCA,AHA外延过大。

2.发展史 手工计数→仪器简单计数→两分群→三分群→五分群→五分群+网织红。20世纪40年代末, 诞生电阻抗法微粒子计数专利;50年代, Coulter Model A型用于临床;60年代,测定参数达7项;70年代, 全血细胞计数(CBC);80年代, 双通道、白细胞2~3分群、五分群仪器诞生;90年代以来,多功能、多参数、流水线血细胞分析仪出现。

4.1.2血细胞分析仪分型、检测原理、基本结构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检测原理、对白细胞的分类水平进行分类。 2.电阻抗法血细胞检测原理(库尔特原理) 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在内外电极之间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电阻抗法白细胞的检测、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检测。

3.联合检测型原理 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液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①容量、电导、光散射检测技术;②光散射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技术;③多角度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技术;④

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技术。

4.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依据网织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大小和RNA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由计算机分析得出各种参数。

5.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除干式、无创型血细胞分析仪外,其他各型BCA对血红蛋白测定,均采用光电比色原理: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后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进入血红蛋白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530~550nm)

下进行光电比色,得出血红蛋白浓度。

6.血细胞分析仪基本结构

(1)机械系统,包括机械装置(如全自动有进样针、分血器、稀释器、混匀器、定量装置等)和真空泵,以完成样本的定量吸取、稀释、传送、混匀,以及将样本移入各种参数的检

测区。

(2)电学系统,包括主电源、电压元器件、控温装置、自动真空泵电子控制系统,以及仪

器的自动监控、故障报警和排除等。

(3)血细胞检测系统,国内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检测技术,可分为电阻抗检测技术

和光散射检测技术两大类。

(4)血红蛋白测定系统,由光源、透镜、滤光片、流动比色池和光电传感器等组成。 (5)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显示器、键盘、磁盘、打印机等。

4.1.3 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指标、评价与调校

1.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指标 ①测试参数;②细胞形态学分析;③测试速度;④样本量;⑤

精密度与示值范围;⑥打印。

2.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 ICSH公布了电子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在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方面,要对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

行评价。

3.血细胞分析仪的调校 仪器出厂前已经过厂方技术鉴定合格,但由于运输振动或因故障维修后或长时间停用后再启用等原因,以及正常使用半年以上或认为有必要时,都必须对仪器进行调校及性能测试,这对了解仪器性能,发现问题,确保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4.1.4 血细胞分析仪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1.仪器的维护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精心细致的维护是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保证。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减少故障的发生,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①检测器的维护;②管路的维护;③机械传动部位的维护。

2.常见故障 ①开机时的常见故障;②测试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信息。

4.1.5 血细胞分析仪的进展 1.仪器测试原理的不断创新。 2.白细胞分类的改进。

3.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原理的改进。4.新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出现。 5.各种特殊技术的应用。 6.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7.无创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研究。

4.2血液凝固分析仪 4.2.1 血液凝固分析仪概述

1.概念 血液凝固分析仪(automated coayulation analyzer,ACA)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

就是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

2.发展史 1910年,Kottman发明了最早的血凝仪;20世纪70年代前为血凝仪的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较精确的各种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其特点是:单通道、终点法的半自动血凝仪,也称第一代产品;20世纪80年代末,多通道、多种分析方法与原理的半自动血凝仪相继诞生,称之为第二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通道、多方法、多功能全自动(即

第三代)血凝仪不断涌现。

4.2.2 血凝仪分型与检测原理

1.血凝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凝工作站。

2.血凝仪检测原理 主要检测方法:有凝固法(生物物理法)、底物显色法(生物化学法)、免疫学法(血凝仪仅使用免疫比浊法)、干化学法等。

4.2.3 血凝仪的基本结构与评价

1.血凝仪基本结构①半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②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

2.血凝仪评价 ①一般性评价;②技术性能评价:包括重复性测定、线性范围、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干扰因素、可比性分析等几方面。

3.血凝仪的特点 ①半自动血凝仪:手工加样加试剂;操作简便;应用检测方法少;价格便宜;速度慢;测量精度好于手工,但低于全自动。②全自动血凝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通道多,速度快;项目任意组合,随机性;测量精度好,易于质控和标准化;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4.2.4 血凝仪的维护 1.半自动血凝仪的维护。 2.全自动血凝仪的维护。

4.2.5 血凝仪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1.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①凝血系统的检测;②抗凝系统的检测;③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④临床用药的监测。

2.血凝仪的进展 主要体现在:①多方法、多功能、快速高效;②智能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进一步完善;③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工作站;④床旁分析;⑤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4.3血液流变分析仪器 4.3.1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1.概念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

2.发展史 1931年Fahraeus等发现Fahraeus-Lindquist效应,毛细管式血液黏度计随之诞生;1954年Michson等用微管吸吮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1961年Wells等研制成功了锥板旋转式黏度计;1975年Beis等发明了激光衍射法红细胞变形测定仪。 4.3.2血液黏度计

1.血液黏度计的分类 ①按工作原理: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黏度计。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黏度计和全自动黏度计。 2.血液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1)毛细管黏度计:①检测原理,是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②基本结构,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时装置等。

(2)旋转式黏度计:①检测原理,是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的锥板式(又称Weienberg黏度计)黏度计。锥板式黏度计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②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感器、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力矩测量系统、恒温系统。 3.血液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①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②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③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④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①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②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③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④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⑤价格较昂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3)血液黏度计的性能评价:①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牛顿油为准,在剪切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对偏差<3%;②分辨率,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0.45全血进行测试,在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③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④灵敏度与量程,仪器的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测定1s-1的血液黏度,对于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围包括100mPa~1000mPa。 (4)血液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①性能指标;②测试参数。

(5)血液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①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仪器调校,用重蒸馏水在37℃时测得时间比D=(t- t。)/ t。,要求D≤1%;仪器维护包括残留液处理、毛细管污染处理、温度控制处理等。②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牛顿油,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标定;日常工作中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否为0.69mPa.s(37℃)。仪器维护包括电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处理等。

(6)操作中常见故障及排除:① “不能测试”的常见原因及处理;② “突然停机”的常见原因及处理;③测试数据与平时相差太大的原因及处理;④“自动冲洗仪不进水”和“不排水”处理。

4.3.3 红细胞变形测定仪

1.红细胞变形测定仪分类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或评价红细胞群体变形能力的方法,如:黏度测量法、激光衍射法等。另一类是测定单个红细胞变形性和膜的力学性质的方法,如微管吸吮法、表面附着或纤维拦截法等。 2.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1)黏度测量法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①工作原理,用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同一剪切率(100s-1或200s-1 )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然后按公式计算红细胞刚性指数 TK=(1-ηb-0.4/ηp)/HCT;②基本结构,同前旋转式黏度计。

(2)锥板式激光衍射法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①工作原理,根据红细胞被激光照射时发生衍射,产生反映细胞几何状态的衍射图像,当有剪切应力作用于红细胞时,红细胞发生形变,衍射图也随之变化,测定该作用力前后红细胞形变率的大小来反映其变形性;②基本结构,主要由能提供可变剪切场的透明锥板结构、光路系统(包括激光器和三棱镜)、摄像系统、控温装置、光电转换器、处理器及显示打印装置组成。

3.仪器评价: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应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真正全面反映血细胞的流变特性。

4.主要技术指标:性能指标、测试参数及功能。

5.仪器的维护:电压稳定、远离磁场、防止受潮、及时清洗、合理抗凝。4.3.4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仪器自动化程度提高、多功能、随机性、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几个方面。

可穿戴式心电、呼吸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研制

叙述了一种可用于移动条件下对重要生命信号(心电、呼吸等)无损检测的可穿戴式传感器及其测量和传输系统的研制。导电纺织面料缝合在普通背心内侧特定位置上作为检测电极,通过缝在背心上的导电纺织线将电极上的信号引出到背心边缘,再连接到信号测量和传输系统,由其中的单片机和激励、放大和处理电路测量心电、心率、呼吸数据,通过RS232串口、蓝牙等通讯方式传送到PC机上,用Visual Basic编写的程序接收并显示图形和数据

推荐第6篇:血液监督

卫生监督员考试题库(血液科)

(血液安全管理)

一.填空题

1.血站实验室应为生物安全 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2.血站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应经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 3.一般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库。

4.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岗位继续教育的要求是不少于 学时。

5.献血者化验项目包括:ALT.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ABO血型.。6.血站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该占职工总数的 。

7.临床用血的 ,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8.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 进行。

9.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

10.为保证辖区内临床用血需要,血站可以设臵 储存血液。 11.血站采血前应当对献血者身份进行 并进行登记。 12.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严禁 采集血液。

13.血站工作人员应当符合岗位执业资格的规定,并接受血液安全和业务岗位培训与考核,领取 后方可上岗。

14.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 年。

15.血站应当制定实验室 与 制度,确保试剂.卫生器材.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达到预期效果。

16.特殊血型的血液需要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的,由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7.国家不批准设臵以 为目的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 18.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索取有关资料,血站不得隐瞒.阻碍或者 。

19.血站出售无偿献血血液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献血法》第 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血站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处罚的同时,可以 其《血站执业许可证》。

21.血液的标识应采用 ,确保每一袋血液具有惟一性标识以及可追溯性。 22.记录体系必须完整,应包括从献血者筛选.登记到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过程,保证其 性。

23.血液的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 装臵和报警装臵。

24.根据储存要求将不同 和不同 的血液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5.建立和实施血液运输的管理程序,确保血液在完整 中运输,使血液从采集直至发放到医院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26.血液检测技术人员应具备 专业知识和技能。 27.以上医院应设臵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28.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 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29.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 天之内的。

30.医院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 十 年。 31.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 一次。 32.供血浆者是指提供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人员。划定采浆区域内具有当地户籍的 岁到 岁健康公民可以申请登记为供血浆者。

33.单采血浆站应当设臵在县(旗)及县级市,不得与 设臵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

34.《单采血浆许可证》有效期为 年。 35.单采血浆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原料血浆规程对申请供血浆者进行健康状况征询.和血样化验,并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供血浆者须知对供血浆者履行告知义务。

36.对健康检查合格的申请供血浆者,核对身份证后,填写供血浆者名册,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省和相邻省内进行供血浆者信息检索,确认未在其他单采血浆站登记,将有关信息进行反馈,由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供血浆证》。

37.单采血浆站应当建立供血浆者管理档案,记录供血浆者供血浆情况.健康检查情况。建立供血浆者 .及不予发放《供血浆证》者档案名册。同时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并建立供血浆者身份识别系统。

38.对需要进行特殊免疫的供血浆者,应当告知特殊免疫的意义.作用.方法.步骤和不良反应,征得供血浆者本人 后,方可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39.单采血浆站在每次采集血浆前,必须将供血浆者持有的 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供血浆证》与计算机档案管理内容进行核实,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样化验。

40.每次采集供血浆者的血浆量不得超过 毫升(含抗凝剂溶液,以容积比换算质量比不超过600克)。

41.两次供血浆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天。

42.血浆采集后必须 冰冻保存,严禁混浆。 43.单采血浆站所采集的每袋血浆必须留存血浆标本,保存期应不少于血液制品生产投料后 年。

44.单采血浆站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处 元以下的罚款:

(一)隐瞒.阻碍.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

(二)对供血浆者未履行事先告知义务,未经供血浆者同意开展特殊免疫的;

(三)未按照规定建立供血浆者档案管理及屏蔽.淘汰制度的;

(四)未按照规定制订各项工作制度或者不落实的;

(五)工作人员未取得相关岗位执业资格或者未经执业注册从事采供血浆工作的;

(六)不按照规定记录或者保存工作记录的;

(七)未按照规定保存血浆标本的。

45.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及无 者的血浆。

46.单采血浆站采集原料血浆应当遵循 同意的原则。 47.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 的供血浆者和其他人员的血浆。 48.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 ;检查合格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

49.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前,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 并核实其《供血浆证》,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

50.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 采集血浆。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血站设臵为 三级 A 血液中心 中心血站 输血科 B 血液中心 中心血站 中心血库

C 血液中心 中心血站 血站

2.血站涉及的血源,采供血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 年 A 1年 B 5年 C 10年 D 15年 3.血液检验(复检)的全血标本保存期为

A 3天 B 35天 C 21天 D 同全血保存期一样 4.血液检验中涉及的血清标本的保存期应为 A 半年 B 一年 C 全血有效期后半年

5.血站要取得 才准许采供血 A 卫生许可证 B 生产许可证 C 健康许可证 D 执业许可证

6.献血者化验项目包括:ALT.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ABO血型.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比重 D 血小板

7.《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7年在八届人大通过, 开始执行.A 1987.10.1 B 1995.10.1 C 1998.10.1 D 2000.10.1 8.现行血站管理办法发布于 A 1987 B 1995 C 1998 D 2000 9.血站是指 为目的的采集,制备,贮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 A 不以盈利 B 自负盈亏 C 独立经济核算 D 盈利 10.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 _岁 A 18-55 B 16-55 C 18-60 D 16-20.11.献血者每次献血前的检查包括 和血液检查,献出的血液必须按规定项目检测.A 化验 B 咨询 C 填表 D 体检 12.献血者每次献血量是:

A 200或400毫升 B 100或200毫升 C 200或300毫升 D 450毫升 13.献血者每次献血的间隔时间是: A 两周 B 一个月 C 三个月 D 6个月 14.病人用血前要签署

A 用血化验单 B 用血交费单 C 用血同意书 D 用血申请单 15.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袋用后销毁的目的是: A 促进消费 B 防止交叉污染 C 减少血站的清洗工作 D 不必买消毒器材

16.特殊需要开放分离血液成分的,必须在 洁净间(台)操作 A 10万级 B 万级 C 千级 D 百级

17.血站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该占职工总数的 ? A 25% B 50% C 75% D 100% 18.哪一种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正常将永久不能献血 。 A ALT 乳糜血 B HIV 乙肝 C 血色素 黄疸 19.身体基本检查记录 。

A 在每次献血时都要进行一次 B 一年献血两次只进行一次 C 如是固定献血者就可进行一次

20.献血者筛选程序的三个主要部分

A 献血前咨询,病史 , 健康检查 B 病史 , 化验, X线透视 C 病史 , 测血压 , 化验

21.一般血站不包括

A 血液中心 B 中心血站 C 医院血库 D 中心血库 22.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没有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的,不得开展采供血活动。 《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 。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23.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 向血站索取有关资料,血站不得隐瞒.阻碍或者拒绝。 B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批准其设臵.执业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或者超越职权批准血站设臵.执业登记或者变更登记

C 对符合法定条件和血站设臵规划的,不予批准其设臵.执业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批准其设臵.执业登记或者变更登记; D 对血站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2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非法采集血液,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献血法》第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下正确的是

A 未经批准,擅自设臵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的;

B 已取得设臵批准但尚未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即开展采供血活动,或者《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再次登记仍开展采供血活动的;

C 租用.借用.出租.出借.变造.伪造《血站执业许可证》开展采供血活动的 D 以上三项都对。

25.血站违反输血管理规定由什么部门进行处罚? A 县级以上法院 B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采供血机构 D 供血医院

26.血站技术岗位人员应具有:

A 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

B 具备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 C 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D 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并按照有关规定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27.中心血站的设臵审批:

A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B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C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根据本辖区用血情况由医院设臵 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和要求

B 血站.医疗机构可以将无偿献血的血液按比例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血制品生产单位 C 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D 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可自身储血

29.对于临床用血包装.储存.运输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 元罚款。

A 一万元以下 B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D 十万元以上 30.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并动员下列哪些人员互助献血 A 家庭.亲友 B 所在单位 C 社会 D 以上所有人员

31.中心血站.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的执业验收,由什么部门进行? A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本省输血协会 B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中国输血协会 32.血站执业许可证》《中心血库采供血许可证》不得 A 伪造 涂改 B 出卖 转让 C 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 D 伪造 涂改.出卖.出借 33.《无偿献血证》由什么部门制作 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各血站设计

C 省级血液中心 D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4.血站对在采集检验标本.采集血液和成分分离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材料的要求:

A 生产单位名 B 生产批准文 C 有效期内 D ABC均正确

35.血站检测出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疾病必须严格执行什么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疫情报告制度

A 《献血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C 《血站基本标准》 D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36.血站不得单采血浆,剩余成分血浆处理,本省有血液制品的生产单位,由什么部门协调解决

A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血站之间 D 省血液中心 37.《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中体重规定

A 男≥50千克 女≥45千克 B 男≥55千克,女≥45千克 C 男≥50千克 女≥50千克 D 男≥50千克,女≥48千克

38.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什么条件下可以参加献血? A 连续三次每次间半个月化验正常 B 连续三次每次间一个月化验正常 C 连续二次每次间一个月化验正常 D 连续二次每次间半个月化验正常 39.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的相关业务工作 A 采血.供血 B 供血.成分制备

C 采血.成分制备 D 采血.供血.成分制备

40.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专用袋制备贮存方式和有效期是 A 4〒2℃冰箱 5天 B 室温 24小时

C 22〒2℃ 5天 D 22〒2℃ 24小时

4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四条规定哪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A 三级甲等 B 三级乙等 C 一级 D 二级

4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输血科一人值班时,交叉配血怎么复核 A 请检验科值班人员复核 B 请临床护士复核 C 请临床医生复核 D 自己复核

43.原料血浆储存的温度应按国家规定要求控制在多少℃以下。A -30 B -25 C -20 D -15 44.采集后的原料血浆必须单人份在几小时内速冻保存。 A 3 B 4 C 5 D 6 45.在采浆室内,一名熟练操作的护士最多负责几台采浆机,并保证任何时段都不高于此比例。

A 2 B 3 C 4 D 1

5

46.对需进行特殊免疫的供血浆者,应告知特殊免疫的 A 意义 .作用 B方法 C 步骤 D以上都是 47.两次供血浆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A 13天 B 14天 C 15天 D 12天

48.应建立供血浆者哪几种类型的档案管理名册。A 合格 不合格和暂时拒绝 B 合格 永久淘汰 C 合格.永久淘汰和暂时拒绝 D 合格 暂时淘汰和永久拒绝

49.原料血浆采集区.物料储存区.低温冷库的容积应与原料血浆采集规模相适应。低温冷库的制冷能力应达到多少℃以下? A -35 B -25 C -20 D -40 50.单采血浆站具有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应占职工总人数的 ? A 80% B 75% C 70% D 65%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一般血站包括( )

A血液中心 B中心血站 C医院血库 C中心血库 2.特殊血站包括( ) A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B血液中心。

C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臵的其他类型血库。 C中心血站。

3.下列属于卫生部的职责的是:( )

A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臵规划。

B根据全国医疗资源配臵.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全国采供血机构设臵规划指导原则,并负责全国血站建设规划的指导。

C主管全国血站的监督管理工作。

C依据采供血机构设臵规划批准设臵血站。

4.血液中心应当设臵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其主要职责是:( )

A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B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C;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 D;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液的集中化检测任务。

5.中心血站应当设臵在设区的市。其主要职责是:( )

A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B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 C开展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 C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

6.下列有关采供血机构设臵表述正确的是:( ) A;同一行政区域内可以重复设臵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B;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设臵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C血站与单采血浆站可以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臵。 C血站与单采血浆站不得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设臵。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证辖区内临床用血需要,血站可以自主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臵分支机构。

B血站因采供血需要,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臵分支机构,应当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C设臵固定采血点(室)或者流动采血车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C为保证辖区内临床用血需要,血站可以设臵储血点储存血液。储血点应当具备必要的储存条件,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8.血站各业务岗位工作记录应做到:( )

A内容真实.项目完整.格式规范.字迹清楚.记录及时,有操作者签名。

B记录内容需要更改时,应当保持原记录内容清晰可辨,注明更改内容.原因和日期,并在更改处签名。

C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十年,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C血液检测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与全血有效期相同;血清(浆)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9.血液检测对防止输血传播疾病至关重要,血液检测实验室和全血标本必须做到:( )A血站应当保证所采集的血液由具有血液检测实验室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B对检测不合格或者报废的血液,血站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C血站应当制定实验室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制度,确保试剂.卫生器材.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达到预期效果。血站的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D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 10.血液包装袋上应当标明:( ) A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B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 C血液品种.储存条件。

D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 11.血液需要调配时,按以下规定进行:( )

A特殊血型的血液需要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B因科研或者特殊需要而进行血液调配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C出于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的目的,需要向中国境外医疗机构提供血液及特殊血液成分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C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血站剩余成分血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解决。

1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执业除应当遵守《血站管理办法》一般血站的执业要求外,还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

A脐带血等特殊血液成分的采集必须符合医学伦理的有关要求,并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必须与捐献者签署经执业登记机关审核的知情同意书。 B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特殊血站只能向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经验和基础,并装备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的无菌病房和其它必须设施的医疗机构提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C出于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的目的,必须向境外医疗机构提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等特殊血液成分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办理手续。 C脐带血等特殊血液成分必须用于临床。 13.《血站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采供血活动履行的职责则包括( )

A审核纳入县级以上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血站工作人员编制性质.数量.实有人数和领导职数。

B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血站管理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C对辖区内血站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对采供血质量的不定期抽检。 C对辖区内临床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14.血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工作人员未取得相关岗位执业资格或未经执业注册而从事采供血工作。 B擅自采集原料血浆.买卖血液的。

C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者血液以及超量.频繁采集血液的。 C未经批准擅自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血液的。 15.血站采血时严格禁止( )

A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 B超量采血 C频繁采血 C成分采血 16.血站应该保证发出的血液在( )无差错 A 质量 B品种 C规格 C数量

17.用于血液检验的试剂必须是( )的诊断试剂

A有生产单位名称 B有生产批准文号 C价格便宜 C国家检定合格 18.保密和信任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A在献血者筛选和血液采集过程中 B献血者记录 C同意书 C信息的公布 19.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暂不能献血(( )。

A牙拔除术后未满半个月 B疝修补术后4个月 C月经期 C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 20.为满足安全输血的目标需反复强调( )

A从低危献血者中采血 B在输血前对每袋血作艾滋病病毒检测 C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C给献血的人付报酬

21.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 ) A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 B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

C开展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 C开展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 22.国家鼓励下列哪些人员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 A国家工作人员 B现役军人 C职业中学在校学生 C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23.血站采集献血者血液应遵守下列哪几项规定。( )

A每次采集全血量一般为二百毫升 B每次采集原料血浆量最多不得超过六百毫升 C机采血小板每隔四周一次 D采集全血的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24.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是:( )

A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 B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 C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D 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

25.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非法采集血液的。 B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C单采血浆站已知其采集的血浆检测结果呈阳性,仍向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的。 C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26.血站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

A高等学校医学或者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B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C5年以上血液检测实验室的工作经历。 C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及组织领导能力。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站应有专人分别主管采供血业务和质量。其负责人应具有医学或者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B血站新增加的血液检测人员应具备高等学校医学或者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占新增人数的70%以上。 C血站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

C血站技术和管理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应不低于60%。

28.血站实验室应根据检测流程和检测项目分设检测作业区,至少包括( ) A样本接收.处理和储存区 B试剂储存区 C检测区 C休息区

29.血站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检测报告至少应有以下人员的签名。( ) A检测者 B复核者 C检测报告者 C质量控制负责人 30.关于血站物料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

A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在物料的有效期内使用。 B购进关键物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每两年应对其进行一次评审,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购进物料。

C未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期限及有效期自设为入库之日起,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并贴上标识。

C未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期限及有效期自设为入库之日起,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三年,并贴上标识。

31.血站为献血者提供的休息场所应:(

A安全 B卫生 C豪华 C便利 32.《血站基本标准》规定:( ) A业务工作区域与行政区域应分开。

B业务工作区域内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应分开。

C业务科室的结构布局符合工作流程;人流物流分开;符合卫生学要求。 C分离血液成分必须在100级洁净间(台)操作。

3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是根据下列哪些法律制定的。( )

A献血法 B药品管理法 C执业医师法 C传染病防治法 34.下列有关单采血浆站的内容,正确的是:( )

A单采血浆站是指根据地区血源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并经严格审批设立,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单位。

B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臵。

C单采血浆站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臵。 C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5.下列关于单采血浆站人员配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A职工总数不少于15人。

B国家认定资格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70%。 C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者比例不低于卫技人员总数的30%。

C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高等学校医学或者相关专业大学中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血液检测实验室的工作经历。

36.包装血浆袋应:(

A完好无破损 B血浆标本管与血袋相通.远端热合 C血浆标本管长度大于10Cm C血浆标本管长度大于20Cm 37.申请设臵单采血浆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初审。

B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C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C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 38.单采血浆站的设臵原则:( )

A单采血浆站应设臵在县(旗)及县级市,采浆区域选择应保证供浆员的数量,能满足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不少于30吨。

B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臵在同一县行政区划内。

C经血传播的传染病流行或高发的地区不得规划设臵单采血浆站。

9

C前一年度和本年度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设区的市辖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

39.下列不得进行血液检测的站.点是(

A一般血站 B单采血浆站 C固定采血点 C储血点 4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二年 B《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 C《单采血浆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 C《单采血浆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血站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二年。 B血站血液标本的保存期为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半年。

C单采血浆站血浆标本的保存期应不少于血液制品生产投料后2年。 C单采血浆站血浆标本的保存期应不少于血液制品生产投料后3年。 42.《供血浆证》的核发.设计和印制是:( ) A《供血浆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 B《供血浆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印制。

C《供血浆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设计。 C《供血浆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印制。 43.下列有关新供血浆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供血浆者指首次供血浆的18周岁到55周岁健康公民。

B新供血浆者指第一次供血浆及两次供血浆间隔超过半年以上者。 C新供血浆者应当在供血浆前进行血液检测。 C新供血浆者可以在供血浆后进行血液检测。

44.下列有关固定供血浆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固定供血浆者指3个月内按照规定采浆间隔供浆2次及2次以上的供血浆者。 B固定供血浆者指半年内按照规定采浆间隔供浆2次及2次以上的供血浆者。 C固定供血浆者可在采浆后留样检测,检测时间应当在供血浆后24小时内。 C固定供血浆者可在采浆后留样检测,检测时间应当在供血浆后48小时内。 45.供血浆者档案应:( )

A专柜放臵 B专人保管 C分类编号 C便于查找 46供血浆者档案种类分为:( )

A合格 B不合格 C暂时拒绝 C永久淘汰 47.永久淘汰供血浆者档案应当:( )

A使用专柜 B加锁保管 C永久保存 C保存10年 4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 B严禁单采血浆站手工操作采集血浆。 C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

C严禁单采血浆站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4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

B单采血浆站只能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C单采血浆站采集的血浆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 C单采血浆站出口原料血浆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0

50.单采血浆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A超量.频繁采集血浆的。

B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原料血浆的。 C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C工作人员未取得相关岗位执业资格或者未经执业注册从事采供血浆工作的。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输血行业所有工作人员具备高标准的行为和着装是必须的。( ) 2.血液筛查试验室中形成的汽溶胶是传播病原体的一个因素。( )

3.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高压消毒 ,焚烧和掩埋3种方式。( ) 4.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 ) 5.血站在调剂机采献血者时可采集单采原料血浆。( )

6.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可由同一人采用不同试剂厂家来进行。( ) 7.献血年龄为男18--60岁 女18--55岁。( )

8.献血者体检时发现的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 9.在疟疾高发地区的献血者血液检验应检测疟原虫。( )

10.健康者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不需推迟献血。( ) 11.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不能献血。( )

12.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感染HBV 的人员可以暂时从事采血供血成分血制 备的工作。( )

13.血站的业务工作区域应与行政区域分开,并且业务工作区域内污染区应与非污染区分开。( )

14.同性恋者是高危人群不能接受其献血。( ) 15.近视眼的人不能献血。( )

16.所有的肿瘤患者均不能献血。( ) 17.各种结核病患者不能献血。( )

18.从事采供血工作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献血者.病人及其家人和朋友的个人信息保密。( )

19.献血法的立法思路是倡导无偿献血,保证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

20.献血法是调整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身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21.由献血法律禁止卖血和非法采血,可以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与安全,杜绝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隐患。( )

22.献血法鼓励全体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做出表率。( )

23.血站管理以省,市,自治区为区域,实施‚三统一‛,即统一设血站,统一采血,统一供血。( )

24.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在临床用不完时,可以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 25.医疗机构直接面对需要输血的病人,要保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合理用血,实施成分输血。( )

26.血液输注前经治医生应向受血者或其家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并在《输血同意治疗书》上签字。( )

27.违反的行政责任主要规定了对违反操作规程,临床用血的包装,储运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在献血,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等行为依法惩处。( ) 28. 违反的民事责任主要规定了对违法操作给献血者和患者造成损害等,要依法赔偿医疗费,生活补助费,误工工资。( ) 29.实验室内可以采血。( )

30.所有的实验室都是有潜在危险的场所。( )

31.严禁在实验室进食.喝水。但抽烟是可以的。( )

32.运血箱不直接与血液接触,用不着每次使用前清洗消毒。( ) 33.献血者的名字不能在血液容器上出现,也不能在样品管上出现,代替码是用一定的数字.符号.字母或其它识别码,这种识别码在实验室的结果报告上是可以不一致的。( ) 34.如果一个献血者看上去是健康的并且没有迹象表明他有过危险行为,选择程序的下一步工作即可采血。( )

35.献血前,可选择性的给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 )

36.在献血前咨询工作的最后,每个献血者都必须对献血表示知情同意。( ) 37.如果一个献血者虽然有过危险行为,但实验室检查尚无阳性结果,所以他仍可献血。( ) 38.献血者提供的私人信息,血站可提供给其家庭或单位。( ) 39.采血过程中,核对献血者的号码或血袋上的编号,保证它与样品管和献血卡上相同。( ) 40.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 ) 41.同一标本的初复检化验可由同一人进行。( )

42.采血包装上必须用号码或字母或其它条码以示区别,也可写上献血者的名字。( )

43.如果没有得到献血者的同意而公布他的个人资料,将引起献血者与献血中心之间的法律纠纷。( )

44.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

45.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条件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 46.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

47.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 只交付用于血液采集.检验的费用。( ) 48.血站不得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 49.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用于血液采集.检验等费用。( )

50.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血站供给,为确保应急用血安全,医疗机构不得临时采集血液。( )

五.纠错题

1.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液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得超过800毫升。

2.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3.非法采集血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包括:警告。 4.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可能承担罚款的法律责任。

5.发出的血液,必须要有使用说明书。

6.为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一级以上医院应设臵独立的输血科。

7.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遂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后由输血科主任核准签字 8.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疾病与血型的关系。 9.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可能传扩的疾病,并且要征得输血科的同意。

10.对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治医师应上报输血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应保存5天。

12.在某医院急诊室,医生正在抢救一位车祸伤者。由于失血过多,该伤者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恰巧没有了血浆。向血站求救,血站碰巧也没有了经过检测的血浆。为了不延误抢救伤者,医院只好从血站拿了1l200毫升刚刚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将其全部输给伤者。伤者得救了,但却因此感染了丙肝。伤者感染丙肝,应对伤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人是血站。 13.在某医院急诊室,医生正在抢救一位车祸伤者。由于失血过多,该伤者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恰巧没有了血浆。向血站求救,血站碰巧也没有了经过检测的血浆。为了不延误抢救伤者,医院只好从血站拿了1l200毫升刚刚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将其全部输给伤者。伤者

得救了,但却因此感染了丙肝。伤者感染丙肝,责任人应对伤者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罚款。 14.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后应到医院输血科献血。 15.术前自身贮血是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

16.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互助献血。17.某镇卫生院1名医生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给受血者健康造成了损害,当地县卫生局应对该名医生给予的行政处罚是罚款1万元以下。

18.《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安全.科学用血。19.国家实行无偿义务献血制度。

20.国家提倡20 ~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1.血站可以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卖给单采血浆站。 22.公民临床用血时,不必缴纳任何费用。

23.血站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臵分支机构,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4.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70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 25.血站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与考核由血站负责组织实施。 26.血站献血.检测.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持三年,另外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27.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可以用于临床。

28.血站剩余成分血浆不能协调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解决。29.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由血站采集血液。

30.医疗机构临床所需成分血品种可以根据需要由自己制备。31.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医院领导审批。

32.单采血浆站在紧急(任何)情况下可以手工操作采集血浆。33.供浆员的《供血浆证》由单采血浆站核发。

34.单采血浆站可以向任何一家有资质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35.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可以在批准设臵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臵分支机构或采血点。

36.采供血机构不是传染病信息责任报告单位。

37.单采血浆站可以采集任何18岁至55岁健康公民的血浆。38.供浆员第一天供浆后,到第十三天才可以再次供浆。 39.血浆采集后,可以多人份冰冻保存。

40.单采血浆站所采集的每袋血浆必须留存血浆标本,保存期应不少于血液制品生产投料后1年。

41.原料血浆包装袋标签上不能标明供血浆者姓名。42.机采血小板后,应间隔6个月后方可献全血。 43.原料血浆的储存温度要求控制在-18℃以下。 44.全血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6℃。

45.对不合格的供浆者应登记在不合格供血浆者淘汰名册中,并保存十年。

46.血站实验室应为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47.同一血液标本的初复检化验可由同一人进行。

48.血站实验室的加样器不必由经过技术监督部门指定或委托机构进行检定。49.妇女月经期前后二天暂不能献血。

50.血站和单采血浆站不得设臵在同一地级行政区域内。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2005年3月某报两次报道〓〓地区存在非法买卖血液问题,省卫生厅也陆续接到〓〓市中心血站职工联名反映‚〓〓市中心血站将有传播‘肝功大三阳’疾病的血液发出‛.‚该血站向医疗单位以外生物制品厂供血‛等问题的举报信件,厅领导批示省卫生监督所就媒体举报和举报信件的相关问题与〓〓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一起于一周内对〓〓市中心血站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联合调查工作。

经调查查明:1.为了补偿计划献血和无偿献血的不足,〓〓市中心血站组织成立了应急

献血队,确定了〓〓等作为应急献血联络人(即媒体报道中的‚血头‛),由该血站血源科与上述人员联系。联络人由血站发放劳务费。

2..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市中心血站对 ‚应急献血员‛中的部分人员两次采血间隔不满6个月,有的两次采血间隔不足3个月。举报信中反映的‚〓〓市中心血站将有传播‘肝功大三阳’疾病的血液发出‛问题不属实,‚该血站向医疗单位以外生物制品厂供血‛ 问题不属实,‚血站职工联名举报‛问题不属实。

针对调查发现的〓〓市中心血站存在的问题,省卫生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了处理:给予〓〓市中心血站通报批评,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对〓〓市中心血站处以罚款5万元;给予〓〓市中心血站相关同志行政处分。

问题思考:

1.该案中违法行为有

A、频采 B、超采 C、非法采集血液 D、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2.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A、是 B、否 3.该联络人是否是血头 A、是 B、否 4.该案违反的法律条款 A、《献血法》第九条.B、《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 C、《献血法》第十八条 D、《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5.正确的处理方法

1、依据《血站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

(六)给予责令整改、警告的行政处罚,由市卫生局对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2、依据《血站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

(六)责令整改,并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由市卫生局对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给予〓〓市中心血站通报批评,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对〓〓市中心血站处以罚款5万元;给予〓〓市中心血站相关同志行政处分。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第二款,对〓〓市中心血站处以罚款5万元。

【案例二】

2006年9月某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对某区步行街上停放的流动采血车进行监督检查,在该采血车上查见有电脑.急救药箱.储血冰箱.采血椅.热合器等身份核实设备和采血设备。查看急救药箱中的药品,见其内储存的药品包装完好,均在使用有效期内。查见标有警示标识的废物容器,其内见有采血针.塑料试管.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查见一试管绿色的硫酸铜试剂。现场工作人员有一名执业医师和一名护士。 通过询问采血车现场负责人,其称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时,对血红蛋白测定有时是凭判断进行选择性测定,对于看上去健康的献血者就省略了该项目的测定。在向流动采血车所属血站法定代表人进行询问并确定案件事实后,经过合议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等法律程序后,某市卫生监督所给予该血站‚警告‛行政处罚。 问题思考:

1.根据提供的资料,能确定该血站在流动献血车上的执业的违法行为有 A、未按照国家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检测 B、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处理 C、采供血人员资质不合格 D、对献血员体检的项目不全 2.该案中主体存在的问题有 A、执行处罚的主体不合法 B、被处罚的主体不合法

3.该案中能确定该血站违反的法律条款有

A、《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 B、《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十六条 C、《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 4.正确的处理应为

A、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第五款责令立即改正,并予以‚警告‛行政处罚) B、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责令立即改正,并予以‚警告‛行政处罚) C、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第二款对该血站处以罚款10万元以下。

【案例三】

2007年5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二台生活315栏目以‚如此采浆令人忧‛为题,披露了〓〓省〓〓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违规采集血浆的问题。当晚,省卫生厅立即责成〓〓市卫生局迅速派人前往调查处理。第二天上午,省卫生监督所稽查科在所领导的带领下急赴〓〓县,调查组在当地对部分供浆员和〓〓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调阅和复印了该公司的相关资料。 调查发现:〓〓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等供血浆者通过冒用该公司职工的名义按照一周一次的频率进行采浆。对部分初次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时,未做X光胸片检查。 主要证据:

1.现场检查笔录(2份);2.询问笔录(16份);

3.采浆员证.采血浆记录.票据信息等资料复印件若干。处理结果:

1.〓〓省卫生厅下文吊销了于2005年11月1日发放给〓〓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的单采血浆许可证,

2.2007年5月16日送达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拟对〓〓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作出以下行政处罚:A、责令立即改正上述违法行为;B、罚款人民币100000.00元整;

问题思考:

1.该案执法程序不正确的地方( ) 2.该案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正确的地方( ) 3.该案中,血浆站的违法行为有( ) 4.该案中该单采血浆站违反的法律条款( ) 5.正确的处理应为( )

【案例四】

2007年5月某日,〓〓卫生厅卫生监督员对〓〓单采血浆站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发现:该日从上午7点30分到12点,共有310个供浆员进行体检后,在5个采浆室进行了采浆。该浆站共有职工58人,其中,护士30人,执业医师2人,检验人员5人,管理人员10人,其他人员11人。

监督员在第一采浆室现场:该采浆室共有12名供浆员正在献浆,有5名护士在工作,有1名医师在巡视

问题思考:

1.该案中该浆站的违法行为有( ) 2.该案中,该浆站违反的其他相关规定( ) 3.该案中该单采血浆站违反的法律条款( ) 4.正确的处理应为( )

【案例五】

2011年5月某日,某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在对某县人民医院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医院输血科将18袋新鲜冰冻血浆存放于普通家用冰箱的冷冻室内,其中,‚A‛型血浆5袋,‚B‛型血浆5袋,‚O‛型血浆6袋,‚AB‛型血浆2袋,冷冻室内未放臵温度计,医院也不

能出示对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检测记录,冰箱内外也无其他温度显示和温度报警装臵。通过对输血科主任的询问也证实了以上的检查情况属实。 问题思考:

1.该案中违法行为有( ) 2.违反的法律条款( ) 3.正确的处理应为( )

血液安全管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二级 2.省级 3.中心血站 4.75 5.血比重 6.75% 7.包装.储存.运输 8.医务人员 9.买卖 10.储血点 11.核对

12.超量.频繁

13.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14.十

15.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16.省级 17.营利 18.拒绝 19.十八 20.注销

21.条形码技术 22.可追溯 23.温度记录 24.品种 血型 25.冷链 26.医学检验 27.二级 28.血站 29.3 30.十

31.每周 每月 32.18 55 33.一般血站 34.2 35.健康检查 36.县级

37.永久淘汰 暂时拒绝 38.书面同意 39.身份证 40.580 41.14 42.单人份 43.2 44.3万

45.《供血浆证》

46.自愿和知情 47.非划定区域内 48.健康检查 49.身份识别 50.手工操作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D 6.C 7.C 8.C 9.A 10.A 11.D 12.A 13.D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A 21.C 22.C 23.A 24.D 25.B 26.C 27.C 28.B 29.A 30.D 31.A 32.C 33.A 34.D 35.B 36.A 37.A 38.B 39.D 40.C 41.D 42.D 43.C 44.D 45.A 46.D 47.B 48.C 49.A 50.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D 2.AC 3.BC 4.ABCD 5.ABD 6.BD 7.BCD 8.ABC 9.ABCD 10.ABCD 11.ACD 12.ABCD 13.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D 18.ABCD 19.ACD 20.ABC 21.ABCD 22.ABD 23.ACD 24.ABCD 25.ABD 26.ABCD 27.BCD 28.ABC 29.ABC 30.AD 31.ABD 32.ABC 33.BD 34.ABCD 35.ABC 36.ABD 37.ABC 38.ABCD 39.CD 40.BC 41.AC 42.ACD 43.BC 44.BD 45.ABCD 46.ACD 47.ABC 48.ABCD 49.AC 50.AB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五.纠错题

1、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液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

2、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不能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3、非法采集血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警告。

4、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不会承担罚款的法律责任。

5、发出的血液,必须不需要使用说明书。

6、为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二级以上医院应设臵独立的输血科。

7、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遂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后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8、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9、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可能传扩的疾病,并且要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10、对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经治医师应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11、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应保存7天。

12、在某医院急诊室,医生正在抢救一位车祸伤者。由于失血过多,该伤者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恰巧没有了血浆。向血站求救,血站碰巧也没有了经过检测的血浆。为了不延误抢救伤者,医院只好从血站拿了1l200毫升刚刚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将其全部输给伤者。伤者得救了,但却因此感染了丙肝。伤者感染丙肝,应对伤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人是医院。

13、在某医院急诊室,医生正在抢救一位车祸伤者。由于失血过多,该伤者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恰巧没有了血浆。向血站求救,血站碰巧也没有了经过检测的血浆。为了不延误抢救伤者,医院只好从血站拿了1l200毫升刚刚采集未经检测的血液,将其全部输给伤者。伤者得救了,但却因此感染了丙肝。伤者感染丙肝,责任人应对伤者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赔偿。

14、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后应到医院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

15、术前自身贮血是到由医院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

16.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17.某镇卫生院1名医生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给受血者健康造成了损害,当地县卫生局应对该名医生给予的行政处罚是警告或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或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

18、《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

19、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0、国家提倡18 ~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1、血站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卖给单采血浆站。

22、公民临床用血时,需缴纳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23、血站在规定的服务区域内设臵分支机构,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24、血站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75学时的岗位继续教育

25、血站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与考核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6、血站献血、检测、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持十年,另外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27、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严禁用于临床。

28、血站剩余成分血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解决。

29、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由在治医疗机构采集血液。30、医疗机构临床所需成分血品种可以根据需要由血站制备。

31、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32、单采血浆站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手工操作采集血浆。

33、供浆员的《供血浆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

34、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35、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不得在批准设臵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臵分支机构或采血点。

36、采供血机构是传染病信息责任报告单位。

37、单采血浆站可以采集划定采浆区域内具有当地户籍的18岁至55岁健康公民的血浆。

38、供浆员第一天供浆后,到第十四天才可以再次供浆。

39、血浆采集后,必须单人份冰冻保存。

40、单采血浆站所采集的每袋血浆必须留存血浆标本,保存期应不少于血液制品生产投料后2年。

41、原料血浆包装袋标签上必须标明供血浆者姓名。

42、机采血小板后,应间隔4周后方可献全血。

43、原料血浆的储存温度要求控制在-20℃以下。

44、全血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6℃。

45、对不合格的供浆者应登记在不合格供血浆者淘汰名册中,并永久保存。

46、血站实验室应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47、同一血液标本的初复检化验不得由同一人进行。

48、血站实验室的加样器必须由经过技术监督部门指定或委托机构进行检定。

49、妇女月经期前后三天暂不能献血。

50、血站和单采血浆站不得设臵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A 2.B 3.B 4.AB 5.B 案例二

1.A 2.A 3.C 4.A 案例三

1.该案执法程序不正确的地方:以文件吊销许可证不符合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2.该案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正确的地方:责令改正不是行政处罚;

3.血浆站的违法行为有:A、采冒名顶替者血浆B、过频采集血浆C、采浆前,未按规定对供浆者进行健康检查

4.该案中该单采血浆站违反的法律条款:《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十条.十二条

5.正确的处理应为:根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一).(二).

(三)款,责令立即改正,并予以罚款人民币100000.00元整并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

1.该案中该浆站的违法行为有:采浆前,未按规定对供浆者进行健康检查(两名医师一上午不可能按规定完成对310名供浆员的健康检查 2.该浆站违反的其他相关规定;《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第九十三条:在采浆室,一名熟练操作的护士最多负责两台采浆机 3.违反的法律条款:《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十二条

4.正确的处理应为:根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

(一)款,责令立即改正,并予以罚款人民币5万以上10万以下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

1、该案中违法行为有:临床用血的储存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2.违反的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二条

3.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十条,予以10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责令立即改正

21

推荐第7篇: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

1、学科成立时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

2、学科组成

该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病学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成。

3、学科学位授予点

1994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7名,博士18名,硕士15名,在读博士9名,在读硕士17名。

4、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5、学科基本概况

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现有病床92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其中普通病床80张,层流病房12间。实验室方面,现有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液免疫实验室、组织细胞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6、临床科研特色

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 各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的课题,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关这些领域,我科已经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资助项目。

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血液学既是临床学科又是实验学科,目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已进入基因和分子时代。该科已筹建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室、细胞化学室、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学室,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同时加深对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使高起点的基础研究与务实的临床诊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临床医疗优势、特色

1973年,该科在天津市率先开展急性白血病联合、分期、间歇化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明显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缓解期和生存期。1986年,开展胚胎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白血病,还进行了胚胎造血、同位素标记体内追踪、微量元素测定等基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项目”。199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础研究;1999年建立百级层流无菌室。2004年以来,临床上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强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难治/复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DAG方案治疗、重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作期CP方案治疗、降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复发的长疗程免疫抑制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IA/VILP/FLAG方案化疗、淋巴瘤的FCHOP/BCHOP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的Velcade+D/TD方案化疗以及造血系统肿瘤的细胞/生物学治疗、出凝血性疾病的改良替代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放疗及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体系;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实验室、组织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已开展相关项目检测。到目前为止,治疗及检测手段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8、主要科研方向

(1)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 该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系统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正负造血调控因子及T淋巴细胞在治疗前后的质量、功能变化,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症。同时以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创序贯使用强化免疫抑制合并造血因子(ALG/ATG、CsA及HGF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良好疗效,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成为可能。目前该科已成为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中心,接诊患者遍及全国;2005年,该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深入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研究 该学科发现: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排斥反应(HVG)等发病有关;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Evan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获得性血友病(AH)等。Th1 与Th2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是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该环节及其下游环节的治疗已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探索导致Th

1、Th2细胞失衡的原因、机制乃至组织破坏的方式和调节是我科过去、现在及将来的研究热点。该科将继续在AA、PNH、AIHA、IRP、EVANS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亢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归纳、分析不同组织损伤与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的关系,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为预防和根治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乃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组织损伤性疾病奠定基础。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及治疗 该科在国内最早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PNH患者血细胞膜表面GPI锚连蛋白分子,为确诊或排除PNH提供敏感、特异的指标。现已完成:PNH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检测PNH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探索PNH异常造血克隆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首次采用DAG、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PNH获得较好疗效。PNH患者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及根除治疗是学科研究重点之一。

(4)白血病前期(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 该学科研究发现;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MDS 患者髓系造血细胞形态、功能(包括生长方式)、抗原表达、周期分布、基因等有明显异常;MDS患者免疫系统也有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不足,T细胞数目异常、CD4+ 与CD8+ 亚群比例异常、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 数量和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减低、Th1 与Th2 细胞比例失衡、I型淋巴细胞因子(如IL-

2、TNF-α等)产生不足,免疫异常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明显关系。MDS治疗着力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及时和完全杀灭MDS克隆,阻止MDS克隆向白血病转化和解除MDS克隆对于正常造血的抑制。该科将深入研究MDS恶性造血克隆与淋巴细胞功能的关系,探讨免疫监视功能改变与肿瘤耐受和赦免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5)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根治研究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MRD)是导致复发、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该科将充分运用现有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MRD的变化规律: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IgH/TCR基因重排;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法检测MRD异常核型。通过对MRD的检测,区分不同预后组,指导治疗决策,达到个体化治疗目的。并探索应用交替半身照射综合方案及中大剂量化疗方案清除急性白血病MRD。

(6)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的研究 老年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高危”群体,缓解难,复发易,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们近年采用IAG方案诱导缓解取得较好疗效。探索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高缓解方案是学科今后着力开垦的一块“处女地”。

(7)淋巴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结合该学科临床病例统计分析及相关实验室研究,已发现某些淋巴瘤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刺激正常淋巴细胞,使其增生、转化,最终成为恶性细胞。病毒感染是诸相关因素之一,它与某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失控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科将进一步研究淋巴瘤的病毒病因。

(8)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生物治疗近20年来,生物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合理使用生物、免疫方法并与其它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以提高造血系统肿瘤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目前常用的生物治疗手段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干扰素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及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格列卫治疗慢粒,Velca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9)实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系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存贮体外,待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放疗后再移植入患者体内使其恢复造血功能。该学科在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条件,联合各兄弟科室,对无合适供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实体瘤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争取此类患者的长期生存。

(10)DIC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 DIC是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多种内、外、产科疾病,早期较为隐匿,晚期病情急剧进展,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发生不可逆病变而致死。该学科拟与兄弟科室合作开展DIC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A肽、抗凝血酶Ⅲ、FDP等)检测,对DIC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9、学术地位

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 学科带头人邵宗鸿教授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使该科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0、学科员工

本学科共有医务人员81名: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16名,住院医师10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2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有博士学位者18名,硕士学位者22名,有出国留学经历者6名。我学科已经拥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

11、学科历史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前身为内科血液组。1972年,内科成立血液组,病床28张,拥有独立的门诊及血液学实验室,刘文会教授任组长,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6名,技术员3名。1986年,主楼落成后,病房迁入主楼,成立血液科,病床20张,程毓倩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 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1999年,血液科改名血液肿瘤科,病床增至39张,宋文秀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技术员3名。2001年,张丽彤副主任医师任科负责人。2004年,医院引进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病床增至92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恢复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并新组建血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组织化学/血液成分单采实验室,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16名,住院医师10名和技师3名。

12、学科的国内、外交流

1975年,该科在天津市卫生局支持下举办全市血液病进修班一期,同年协助铁道部举办全国铁路系统血液病学习班一期。近20年来,多次参加全市全国及国际血液学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至2006年连续主办天津市血液学年会4届,2005年承办第四届中国血液免疫学年会,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连续两年举办“血细胞形态学培训班”。

科室人员中有出国留学经历者3名。本学科多次派代表,赴美国及欧洲参加学术交流会议。2007年聘任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1名,并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

13、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该科拥有优秀的医护技队伍,高素质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5名,自1994年建立研究生点后,共培养硕士16名。现在读博士5 名,在读硕士17名。同时也接受全国各地进修医生。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是理论与科研及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并重,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14、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介绍

邵宗鸿: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血液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常委;中国输血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专家。美国血液学会海外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项杂志副主编、编委、《Blood》杂志海外审稿人。于1989~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学习,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MDS恶性造血克隆鉴别及根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省市、部级课题多项,获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参编血液学著作及教材24部。1996年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常委;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连获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200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及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10年天津市首届卫生行业人民满意好医生,2012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付蓉: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行政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于香港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等重要职务。获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医科大学首届“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等人才称号,获天津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付蓉教授致力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多项成果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作为副主编编写《血液病诊治新思维及探索》,作为编委编写《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诊断规范教程》、《血液病治疗学》、《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血液病分册》、《物理诊断学(第三版)》等多部著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

15、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

邵宗鸿,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血液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常委;中国输血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专家。美国血液学会海外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项杂志副主编、编委、《Blood》杂志海外审稿人。于1989~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学习,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MDS恶性造血克隆鉴别及根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省市、部级课题多项,获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参编血液学著作及教材24部。1996年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常委;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连获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200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及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10年天津市首届卫生行业人民满意好医生,2012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付蓉,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行政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于香港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等重要职务。获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医科大学首届“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等人才称号,获天津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付蓉教授致力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多项成果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作为副主编编写《血液病诊治新思维及探索》,作为编委编写《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诊断规范教程》、《血液病治疗学》、《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血液病分册》、《物理诊断学(第三版)》等多部著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

阮二宝,女,1955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现任职于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毕业以来在内科及血液科工作,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内科疾病和血液肿瘤科的疾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成功的抢救了一些危重患者。并承担

五、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的授课任务;脱产带实习任务及临床带实习生任务。自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以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曾于2003年度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师;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研室主任。承担教学课题及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参编华北五省市《诊断学》教材等。

瞿文,女,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血液科党支部书记。199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内科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承担

五、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的授课任务。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市级课题3项、局级课题3项,主持局级课题2项,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编专著2部。擅长各类血液病诊治,尤其各类贫血及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 王化泉,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博士。美国H.Lee Moffitt 肿瘤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血液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贫血)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天津血液分会委员、天津血液学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系列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支持,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20多年,对各种贫血、血细胞减少症、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宋文秀,女,教授,前血液肿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第一总支委员、呼吸血液党支部书记。现为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肿瘤临床》首席审核专家、天津血液学会名誉委员。1965年本院内科医生,1972年兼攻血液病,。1980年全国血液专业进修班脱产学习一年。1976年被评选为市级抗震救灾模范个人。医疗:对内科血液病,肿瘤的诊治有较丰富经验,主攻造血干细胞移植。发表学术论文50篇,专著9部,主编《贫血基础与临床》,副主编《老年与抗衰老医学》,合译著《高等教育医学考试指南》获国家医学总局优秀图书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为五年制、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授课,1986年——1998年曾三次被评为院、校级模范教师、获授课优秀奖。199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硕士生6名。科研:1986年——2000年主持多项院校级、市级科研课题,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曾获填补市空白新技术项目,1998年获QC局级成果奖,2005年获校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杜丽娟,女,1946年出生,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要业绩:毕业后一直在内科临床第一线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6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在诊治高粘滞血症、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及与血液相关的内科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具有对危重、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治、抢救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现主攻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及内科和血液专科的进修医师。曾于1988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曾参与多项科研工作,1990年建立了“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填补了院内空白;于1995年、1996年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急性白血病七例治疗体会》、《产妇外周血象及脐血成分的研究》、《脐血造血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等多篇论文。参与《内科基本功》一书部分章节的撰写。

副主任医师:

王晓明,男,1963年出生,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工作至今。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论文3篇,参与负责天津市卫生局课题一项。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王国锦,女,1966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2007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近20年,承担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课工作,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并负责天津医科大学科研课题一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篇,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擅长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及诊疗,常见良性恶性血液病的诊疗。

吴玉红,女,1967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 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为天津市中西医学会会员。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主持辉瑞中国抗真菌科研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SCI2篇。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治。

刘鸿,女,1968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编血液学专著一部。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会奖二等奖一项。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类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的科研工作中均有较深入研究。

宋嘉,男,1972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主持局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等课题数项。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邢莉民,女,1973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2006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研究所博士学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综述五篇,并获河北省科技三等奖一项,目前在研校级课题一项,参研市级课题两项。主要研究方向:免疫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关晶,女,1971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多年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李丽娟,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工作 熟练掌握各种血液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基础及临床方面的应用。

江汇涓,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3年获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称号,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刘惠,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医学院(本硕连读),2010年获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称号,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17、学科门诊介绍

本学科出诊医师,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主任门诊和专家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及周日上午应诊。诊疗范围包括,对常见血液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等,并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较危重疾病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并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收住院治疗。

18、门诊、住院医疗项目

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可进行以下医疗项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骨髓病理活检、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检测、G锚链蛋白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树突状细胞检测、活性B细胞检测、细胞周期检测、耐药基因检测、骨髓干祖细胞培养、融合基因检测、细胞染色体检测、细胞组织化学检测、血液细胞分离术等。

19、专家介绍、照片 同上

20、仪器设备介绍

流式细胞仪 我科引进的BD FACS Aria流式细胞仪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和研究领域,其中检测项目包括淋巴细胞亚群、PNH检测、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周期和倍体、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细胞分选等。

血细胞分离机 我科现拥有的Baxter 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功能全面,已开展单采分离血液成份(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置换等多种临床治疗,并可应用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PCR扩增仪 用于MRD、融合基因、基因突变等检测。 荧光原位免疫杂交(FISH) 可用于已知基因或序列的染色体定位,也可用于未克隆基因或遗传标记及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在基因定性、定量、整合、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中颇具优势。 层流病房 我院血液肿瘤科于2006年6月建立了全封闭垂直式无菌层流病房,其中百级病房6间,千级病房6间,并组建了层流室医疗护理人员。无菌层流病房由一系列空气层流过滤装置构成,外界空气经过滤装置后,99.99%的细菌被过滤掉,任何外界物品进入层流病区前都需经过微波、紫外线、高压蒸汽灭菌、戊二醛熏蒸消毒;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层流病房前也必须严格消毒,穿隔离衣。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层流病房的无菌状态,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病房内恒温恒湿,并配备先进的视频对讲系统。层流病房的建立不仅为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全院相关疾病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环境。其用途主要有(1)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疾病中、大剂量化疗;(2)恶性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包括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骨硬化病、某些代谢产物蓄积病和精原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脑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4)各种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目前,层流病房的建立明显减少了患者感染几率,提高疗效,深受患者欢迎,已进入良好运行状态。

推荐第8篇:血液净化

血液透析

适应症

1、终末期肾病

透析指征:非糖尿病肾病eGFR<10ml/(min·1.73㎡);糖尿病肾病eGFR<15ml/(min·1.73㎡)。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酌情提前开始透析治疗: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况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2、急性肾损伤。

3、药物或毒物中毒。

4、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如严重高热、低体温等。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用:

1、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

2、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3、严重心肌病变并有难治性心力衰竭。

4、活动性出血。

5、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滤过

适应症

HF适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特别是伴以下情况者:

1、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常规透析不能控制的体液过多和心力衰竭。

4、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尿毒症神经病变。

6、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及病情危重患者 禁忌症

HF无绝对禁忌症,但出现如下情况时慎用:

1、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或低血压。

2、严重心肌病变导致的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

4、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室管理

一、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

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二、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环境安

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 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

Ⅲ类环境的要求;

(二) 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 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罩,对透析间

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三、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包括

环境卫生学检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四、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

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五、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

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六、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

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七、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监测制度。

(一) 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

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

不能超过200cfu/ml;

(二) 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

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

不能超过200cfu/ml;取标本

(三) 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

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

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四) 定期进行自行配制透析液溶质浓度的

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

应当符合规定;

(五) 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情况每年测定一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

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八、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

新预充,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九、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

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十、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正常运行。

十一、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

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十二、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

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利益。 十

三、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

管理制度。透析病例包括首次病例、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十四、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推荐第9篇:血液接收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

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1、血液入库核对登记 收到血站送来的血液及成分血后,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验收合格后,进行登记,记录资料清晰完整,保存十年。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冰箱内。

2、血液贮存

全血及红细胞类贮存于 2-6℃专用冰箱。

血浆及冷沉淀贮存于-20℃以下专用冰柜。 血小板贮存于20-24℃专用保存箱。

保存设施标识明确

贮血冰箱温度 24小时监测,记录 4 次

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并记录

贮血室及贮血冰箱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200cfu/ M0L为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冰箱内壁细菌每月培养一次,菌落数≤5cfu/cm合格, 记录资料完整。

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

2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3、血液出库核对登记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冰箱,至少 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4、库存预警

我院输血科在从严掌握临床用血指征的基础上,按照临床常规用血及急救的原则,均按计划贮备了一定数量的血液。常规库存:A、B、O 各血型库存 50u,AB 型血库存 10u;当 A、B、O各血型库存不足 20u, AB 型血库存不足 4u 时,应启动黄色预警机制: 只保证急症手术用血,并在医务科及输血科主任批准下发血,其他术后用血、延期手术用血不再发放,并及时与临沂血站联系,补足各型血。在 A、B、O 各血型库存不足 10u,AB 型血库存不足 2u,同时血站血源又严重不足时,应及时启动红色预警机制,并向院医务处递交书面报告。医务科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

江川县中医医院

2015年5月20日

推荐第10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

1 .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碘伏和棉签等消毒物品、双腔静脉导管一个、一次性手套、透析液、肝素盐水1000ml、生理盐水1000ml等。

护士治疗前双人核对医嘱,抄写透析液配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配置透析液。 2 .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

( l )检查血液透析器及透析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 ( 2 )查看有效日期、型号。 ( 3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 4 )安装管路顺序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 3 .预冲管路

( l )启动透析机血泵100ml/min,用肝素盐水先排净透析管路和透析器血室(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

( 2 )预冲加温袋。

( 3)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4 .建立体外循环(上机) ( 1 )血管通路准备

① 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② 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③ 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④ 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⑤ 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 ⑥ 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 ⑦ 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⑧ 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肝素,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l左右。如果导管回抽血流不畅时,认真查找原因,严禁使用注射器用力推注导管腔。

⑨ 根据医嘱从导管静脉端推注首剂量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应根据医嘱上机前静脉一次性注射),连接体外循环。 ⑩ 医疗污物放于医疗垃圾桶中。 ( 2 )血液透析中的监测

1 )体外循环建立后,立即测量血压、脉搏,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详细记录在血液透析记录单上。

2 )自我查对

① 按照体外循环管路走向的顺序,依次查对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各连接处和管路开口处,未使用的管路开口应处于加帽密封和夹闭管夹的双保险状态。

② 根据医嘱查对机器治疗参数。

3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每小时1次仔细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测量血压、脉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针有无脱出移位,并准确记录。

5 .回血下机

l )调整血液流量至50-100ml/min。

2 )打开动脉端预冲侧管,用生理盐水将残留在动脉侧管内的血液回输到动脉壶。

3 )关闭血泵,靠重力将动脉侧管近心侧的血液回输人患者体内。 4 )夹闭动脉管路夹子和动脉穿刺针处夹子。

5 )打开血泵,用生理盐水全程回血。回血过程中,可使用双手揉搓滤器,但不得用手挤压静脉端管路。当生理盐水回输至静脉壶、安全夹自动关闭后,停止继续回血。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强制取出,将管路液体完全回输至患者体内(否则易发生凝血块入血或空气栓塞)。

6 )夹闭静脉管路夹子和静脉穿刺针处夹子。

7 )管路和血液净化器按医疗废弃物的要求进行处理,静脉导管处用肝素水封管,夹闭。妥善固定导管。

8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第11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原理

血液透析溶质转运

1.弥散: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

3.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内毒素等)。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液透析水的转运

1.超滤定义: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2.影响超滤的因素

(1) 净水压力梯度:主要来自透析液侧的负压,也可来自血液侧的正压。

(2) 渗透压梯度: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移动,称为渗透。其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当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且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量不等时,水分向溶质颗粒多的一侧流动,在水分流动的同时也牵引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移动。水分移动后,将使膜两侧的溶质浓度相等,渗透超滤也停止。血透时,透析液与血浆基本等渗,因而超滤并不依赖渗透压梯度,而主要由静水压力梯度决定。

(3) 跨膜压力:是指血液侧正压和透析液侧负压的绝对值之和。血液侧正压一般用静脉回路侧除泡器内的静脉压来表示。

(4) 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设备

1 血液透析的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水处理及透析器,共同组成血液透析系统 。

1、血液透析机:是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仪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透析液供给监控装置及体外循环监控装置组成。它包括血泵,是驱动血液体外循环的动力;透析液配置系统;联机配置合适电解质浓度的透析液;容量控制系统,保证进出透析器的液体量达到预定的平衡目标;及各种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压力监控、空气监控及漏血监控等。

2、水处理系统:由于一次透析中患者血液要隔着透析膜接触大量透析液(120L),而城市自来水含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同时还含一些消毒剂、内毒素及细菌,与血液接触将导致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因此自来水需依次经过滤、除铁、软化、活性炭、反渗透处理,只有反渗水方可作为浓缩透析液的稀释用水。而对自来水进行一系列处理的装置即为水处理系统。

3、透析器:也称“人工肾”,由一根根化学材料制成的空心纤维组成,而每根空心纤维上分布着无数小孔。透析时血液经空心纤维内而透析液经空心纤维外反向流过,血液/透析液中的一些小分子的溶质及水分即通过空心纤维上的小孔进行交换,交换的最终结果是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及一些电解质、多余的水分进入透析液中被清除,透析液中一些碳酸氢根及电解质进入血液中。从而达到清除毒素、水分、维持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的目的。整个空心纤维的总面积即交换面积决定了小分子物质的通过能力,而膜孔径的大小决定了中大分子的通过能力。

4、透析液:透析液由含电解质及碱基的透析浓缩液与反渗水按比例稀释后得到,最终形成与血液电解质浓度接近的溶液,以维持正常电解质水平,同时通过较高的碱基浓度提供碱基给机体,以纠正患者存在的酸中毒。常用的透析液碱基主要为碳酸氢盐,还含少量醋酸 。 血管通路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首要条件。血管通路也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血液净化方式,血管通路分为紧急透析(临时性)的血管通路和维持性(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者主要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或直接穿刺动脉及静脉,后者为动静脉内瘘或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理想的血管通路在血透时应有足够的血流量,穿刺方便,持久耐用,各种并发症少。血管通路设计时应根据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因,可逆程度、年龄、患者单位及医院条件来选择临时性血管通路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等。单纯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基础上急剧恶化,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时,都应选择临时性血管通路,可以采用经皮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慢性肾功能衰竭应选择永久性血管通路,可以采用动静脉内瘘或血管移植。当血管条件很差时也可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应当注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前,临床医师用妥善保护两上肢前臂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是确保血管通路长期无并发症发生的最重要的步骤。 血液透析适应与禁忌 血液透析适应症

一、急性肾损伤:凡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分解代谢者(每日血尿素氮BUN上升≥10.7mmol/L,血清肌酐SCr上升≥176.8umol/L,血钾上升1-2mmol/L,HCO3-下降≥2mmol/L)

2 可透析治疗。非高分解代谢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任何其他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①无尿48h以上;②BUN≥21.4mmol/L;③SCr≥442umol/L;④血钾≥6.5mmol/L;⑤HCO3-12.4mmol/L。决定患者是否立即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及选择何种方式,不能单凭某项指标,而应综合考虑。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时机尚无统一标准,由于医疗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多数患者血液透析开始较晚。透析指征:①内生肌酐清除率28.6mmol/L,或SCr>707.2umol/L;③高钾血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口中有尿毒症气味伴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等;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用一般治疗无效者;⑦出现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如性格改变、不安腿综合征等。开始透析时机时同样需综合各项指标异常及临床症状来作出决定。

三、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够通过透析膜清除的药物及毒物,即分子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较均匀均可采用透析治疗。应在服毒物后8~12h内进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检查结果即可开始透析治疗。

四、其它疾病:严重水、电解质及酸解平衡紊乱,一般疗法难以奏效而血液透析有可能有效者。血液透析禁忌症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血液透析已无绝对禁忌症,只有相对的禁忌症。

1.2.3.4.5.6.7.血液透析方案

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取决于残余肾功能、心血管稳定性、蛋白质摄入量、体表面积、工作量、透析器面积和透析液性质、透析方式。国内外各中心采用的透析方式有:适时透析,开始透析时患者几乎没有尿毒症症状;晚期透析,当肾小球滤过率

每周透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日间短时每天透析;另一种为夜间长时每天透析,这种透析方式克服了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溶质水平及水分处于非稳定状态和呈锯齿状的波动。透析频度和时间尚无统一标准,每周总时数有5h、8h、13.5h和15h不等。临床上所谓透析充分是指在摄入一定量蛋白质情况下,血液透析使血中毒素适量清除,并在透析间期保持较低的水平;通过透析超滤清除透析间期体内增长的水分;透析过程安全平稳,透析后感到舒适,

3 休克或低血压者(收缩压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 晚期恶性肿瘤;

极度衰竭、临终患者;

精神病及不合作者或患者本人和家属拒绝透析者。 不发生心血管意外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长期透析的患者日渐康复,并发症少,经济又省时 。 血液透析并发症

血液透析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与远期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是指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快,病情重,需急诊处理;远期并发症是在透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并发症,起病缓慢,但病情重,危害更大,需加强防治。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

(一)透析膜破裂

1 .紧急处理

( l )一旦发现应立即夹闭透析管路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丢弃体外循环中血液。 ( 2 )更换新的透析器和透析管路进行透析。

( 3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情况,一旦出现发热、溶血等表现,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原因

( l )透析器质量问题。

( 2 )透析器储存不当,如冬天储存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 ( 3 )透析中因凝血或大量超滤等而导致跨膜压过高。

( 4 )对于复用透析器,如复用处理和储存不当、复用次数过多也易发生破膜。 3 .预防 ( l )透析前应仔细检查透析器。

( 2 )透析中严密监测跨膜压,避免出现过高跨膜压。 ( 3 )透析机漏血报警等装置应定期检测,避免发生故障。 ( 4 )透析器复用时应严格进行破膜试验。

(二)体外循环凝血 1 .原因 寻找体外循环发生凝血的原因是预防以后再次发生及调整抗凝剂用量的重要依据。凝血发生常与不用抗凝剂或抗凝剂用量不足等有关。另外如下因素易促发凝血,包括:

( 1 )血流速度过慢。 ( 2 )外周血Hb过高。 ( 3 )超滤率过高。 ( 4 )透析中输血、血制品或脂肪乳剂。 ( 5 )透析通路再循环过大。 ( 6 )使用了管路中补液壶(引起血液暴露于空气、壶内产生血液泡沫或血液发生湍流)。 2 .处理

( l )轻度凝血:常可通过追加抗凝剂用量,调高血流速度来解决。在治疗中仍应严密检测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变化情况,一旦凝血程度加重,应立即回血,更换透析器和管路。

( 2 )重度凝血:常需立即回血。如凝血重而不能回血,则建议直接丢弃体外循环管路和透析器,不主张强行回血,以免凝血块进人体内发生栓塞。

4 3 .预防

( 1 )透析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凝血状态、合理选择和应用抗凝剂是预防关键。 ( 2 )加强透析中凝血状况的监测,并早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包括:压力参数改变、管路和透析器血液颜色变暗、透析器见小黑线、管路小凝血块出现等。

( 3 )避免透析中输注血液、血制品和脂肪乳等,特别是输注凝血因子。 ( 4 )定期监测血管通路血流量,避免透析中再循环过大。

( 5 )避免透析时血流速度过低。如需调低血流速度,且时间较长,应加大抗凝剂用量。 三)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 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其处理程序如下。

1 .紧急处理 对有症状的透析中低血压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 l )采取头低位。

( 2 )停止超滤。

( 3 )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白蛋白溶液等。

( 4 )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期间仍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并立即寻找原因,对可纠正诱因进行干预。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必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式,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其中最常采用的技术是单纯超滤与透析治疗结合的序贯治疗。如临床治疗中开始先进行单纯超滤,然后再透析,称为序贯超滤透析;如先行透析,然后再行单纯超滤,称为序贯透析超滤。

2 .积极寻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为紧急处理及以后预防提供依据。常见原因有

(l)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设定的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采用醋酸盐透析者。

(3)心脏因素: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脏压塞、心肌梗死等。 (4)其他少见原因:如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脓毒血症等。 3 .预防

(l)建议应用带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人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如每次透析延长30min)等。

(3)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避免应用醋酸盐透析,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

(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过,或改为腹膜透析。

(四)肌肉痉挛

5 肌肉痉挛多出现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期。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诱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并在以后的透析中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1 .原因 是处理的关键。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及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等导致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是引起透析中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可引起肌肉痉挛,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

2 .治疗 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100ml、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3 .预防 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l)防止透析低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 2 )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 3 )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 4 )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

(五)恶心和呕吐

1 .原因 常见原因有透析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糖尿病导致的胃轻瘫、透析液受污染或电解质成分异常(如高钠、高钙)等。

2 .处理

(l)对低血压导致者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在针对病因处理基础上采取对症处理,如应用止吐药。

(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避免发生误吸事件,尤其是神志欠清者。

3 .预防 针对诱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的关键,如采取措施避免透析中低血压发生。

(六)头痛

1 .原因 常见原因有透析失衡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对于长期饮用咖啡者,由于透析中咖啡血浓度降低,也可出现头痛表现。

2 .处理

(l)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2)如无脑血管意外等颅内器质性病变,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对症治疗。

3 .预防 针对诱因采取适当措施是预防关键,包括应用低钠透析,避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规律透析等。

(七)胸痛和背痛 1 .原因 常见原因是心绞痛(心肌缺血),其他原因还有透析中溶血、低血压、空气栓塞、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等。

2 .处理 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治疗。

3 .预防 应针对胸背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八)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透析患者常见不适症状,有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透析治疗会促发或加重症状。

6 1 .原因 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尿毒症本身、透析治疗及钙磷代谢紊乱等有关。其中透析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瘙痒需要考虑与透析器反应等变态反应有关。一些药物或肝病也可诱发皮肤瘙痒。

2 .处理 可采取适当的对症处理措施,包括应用抗组胺药物、外用含镇痛药的皮肤润滑油等。

3 .预防 针对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包括控制患者血清钙、磷和iPTH于适当水平,避免应用一些可能会引起瘙痒的药物,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和管路,避免应用对皮肤刺激大的清洁剂,应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湿度,衣服尽量选用全棉制品等。

(九)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1 .原因 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透析、透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

2 .处理

( l)轻者仅需减慢血流速度,以减少溶质清除,减轻血浆渗透压和pH过度变化。对伴肌肉痉挛者可同时输注高张盐水或高渗葡萄糖,并予相应对症处理。如经上述处理仍无缓解,则提前终止透析。

(2)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和昏迷)建议立即终止透析,并作出鉴别诊断,排除脑血管意外,同时予输注甘露醇。之后根据治疗反应予其他相应处理。透析失衡综合征引起的昏迷一般于24h内好转。

3 .预防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1)首次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大量溶质。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建议采用低效透析方法,包括减慢血流速度、缩短每次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h内)、应用面积小的透析器等。

( 2)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另外,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等对预防有益。

(十)透析器反应

既往又名“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临床分为两类:A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型反应(表10-2)。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

1 .A 型反应 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发病率不到5次/10000透析例次。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考虑A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1)紧急处理

l )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 2 )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3 )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7 ( 2 )原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器复用的消毒液、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另外,有过敏病史及高嗜酸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型反应。

( 3 )预防:依据可能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l )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管路。

2 )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 3 )进行透析器复用。

4 )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

2 .B型反应 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出现,发病率为3-5次/100透析例次。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其诊疗过程如下。

( l )原因:透析中出现胸痛和背痛,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如排除后考虑B型透析器反应,则应寻找可能的诱因。B型反应多认为是补体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有关。

( 2 )处理:B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常不需终止透析。 ( 3 )预防:采用透析器复用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B型透析器反应。

(十一)心律失常

多数无症状。其诊疗程序如下: 1 .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 .找到并纠正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血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酸碱失衡如酸中毒,心脏器质性疾病等。

3 .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对于有症状或一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时需考虑肾衰竭导致的药物蓄积。建议在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4 .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 对于重度心动过缓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者可安装起搏器。

(十二)溶血

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感、呼吸急促、腹痛、发热、畏寒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1 .原因

( 1 )血路管相关因素:如狭窄或梗阻等引起对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

( 2 )透析液相关因素:如透析液钠过低,透析液温度过高,透析液受消毒剂、氯胺、漂白粉、铜、锌、甲醛、氟化物、过氧化氢、硝酸盐等污染。

( 3 )透析中错误输血。

2 .处理 一旦发现溶血,应立即予以处理。

( l )重者应终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中血液。

( 2 )及时纠正贫血,必要时可输新鲜全血,将Hb提高至许可范围。 ( 3 )严密监测血钾,避免发生高钾血症。 3 .预防

( l )透析中严密监测血路管压力,一旦压力出现异常,应仔细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 2 )避免采用过低钠浓度透析及高温透析。

8 ( 3 )严格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严格消毒操作,避免透析液污染。

(十三)空气栓塞

一旦发现应紧急处理,立即抢救。其处理程序如下: 1 .紧急抢救

( l )立即夹闭静脉血路管,停止血泵。

( 2 )采取左侧卧位,并头和胸部低、脚高位。

( 3 )心肺支持,包括吸纯氧,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

( 4 )如空气量较多,有条件者可予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2 .原因 与任何可能导致空气进人管腔部位的连接松开、脱落有关,如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另有部分与管路或透析器破损开裂等有关。

3 .预防 空气栓塞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严格遵守血透操作规章操作,避免发生空气栓塞。

( l )上机前严格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有无破损。

( 2 )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间的连接。 ( 3 )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内瘘针或插管、透析管路连接等有无松动或脱落。

( 4 )透析结束时不用空气回血。

( 5 )注意透析机空气报警装置的维护。

(十四)发热

透析相关发热可出现在透析中,表现为透析开始后1-2h出现;也可出现在透析结束后。一旦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发热,应首先分析与血液透析有无关系。如由血液透析引起,则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原因 ( l )多由致热原进入血液引起,如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复用不规范、透析液受污染等。 ( 2 )透析时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或原有感染因透析而扩散,而引起发热。

( 3 )其他少见原因如急性溶血、高温透析等也可出现发热。 2 .处理

( l )对于出现高热患者,首先予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等,并适当调低透析液温度。

( 2 )考虑细菌感染时做血培养,并予抗生素治疗。通常由致热源引起者24h内好转,如无好转应考虑是感染引起,应继续寻找病原体证据和抗生素治疗。

( 3 )考虑非感染引起者,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3 .预防

( l )在透析操作、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复用中应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因操作引起致热原污染。

( 2 )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和透析管路。 ( 3 )透析前应充分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

( 4 )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监测,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透析液进行透析。 血液透析远期并发症

(一)心血管并发症

(二)贫血

(三)钙磷代谢紊乱与肾性骨病

(四)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

(五)透析性脑病

(六)消化系统并发症

(七)透析相关腹水

(八)获得性肾囊肿

(九)免疫缺陷

(十)营养不良

(十一)继发性高草酸血症

10

第12篇:简答题血液

简答题

1、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答:(1)造血干细胞疾病;(2)红细胞疾病;(3)粒细胞疾病;(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5)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6)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7)脾功能亢进。

2、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答:(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3)成分输血;(4)造血干细胞移植。

3、贫血症状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原发病的性质;(2)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程度;(3)患者年龄、血液、呼吸、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以及机体的耐受能力;(4)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4、贫血的分类?

答:(1)按贫血进展速度:急性、慢性;

(2)按贫血的程度:轻度:Hb

中度:Hb为60-89g/L;

重度:Hb为30-59g/L;

极重度:Hb

(3)按红细胞形态分:正常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按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程度:增生性贫血、增生低下性贫血;

(5)按贫血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5、贫血的临床表现?

答:(1)一般表现:①皮肤黏膜苍白,以睑结膜、口唇及甲床最明显;

②疲乏困倦、软弱无力;

③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2)组织缺氧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嗜睡、记忆力减退等;

②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等;

③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性功能改变等。

(3)机体代偿表现:呼吸加快、心悸气短、心率加快等。

6、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答:(1)铁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多;(2)吸收不良;(3)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

7、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注意事项?

答:(1)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饭后服用;

(2)服药期间禁服钙剂、茶水、牛奶碱性药物等,可同服VC增加铁剂吸收;

(3)疗效观察:服药3天后网织红细胞增高则有效;2周时Hb升高;在Hb正常后需连服3-6个月;

(4)铁剂治疗3周后无良好反应,需重新寻找原因。

8、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有效的指标?口服铁剂停药指标?

1 答:有效指标:①症状好转;②网织红细胞上升,7天左右达高峰,Hb2周时升高,1-2个月恢复正常。

停药指标:Hb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3-6个月,或SF超过50ug/L后停药。

9、注射铁剂的适应症?

答:(1)口服铁剂有明显胃肠道反应,患者不能耐受;

(2)吸收障碍,如患者有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3)急需补铁者,如妊娠晚期伴严重缺铁性贫血者;

(4)失血量较多,仅通过口服铁剂仍无法尽快补偿者。

10、巨幼贫的原因?

答:(1)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2)需要量增加;(3)吸收障碍,维生素B12缺乏是最常见原因;(4)利用障碍。

11、再障诊断标准?

答:(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多;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4)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重型再障诊断标准:除具备典型的严重感染、出血、进行性贫血外,血象尚须具备 以下3项中的2项:①网织红细胞

②白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③血小板

12、再障骨髓象特点? 答:(1)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

(2)造血细胞较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网织红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4)巨核细胞减少甚至缺如;

(5)脂肪多,穿刺涂片可见多量油滴。

急白骨髓象特点?

答:(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出现大量原始和或幼稚细胞,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

(2)AML可见Auer小体;

(3)髂后上嵴骨穿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

13、再障的治疗?

答:(1)支持及对症治疗;(2)雄激素治疗;(3)免疫治疗;(4)造血生长因子;(5)造血干细胞移植;(6)中医中药治疗。

溶贫的治疗?

答:继发性者以去除病因为主;原发性者主要对症治疗、控制溶血、纠正贫血。具体包括:(1)去除病因;(2)肾上腺皮质激素;(3)免疫抑制剂;(4)大剂量免疫球蛋白;(5)

2 输血;(6)脾切除。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答:必选按急症抢救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皮肤、口腔和肛门的护理;

(2)积极控制感染:病原菌未明确之前采用广谱抗生素,药敏试验明确之后,及时针对性用药;

(3)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输注白细胞悬液、免疫球蛋白等; (4)肾上腺皮质激素;

(5)白细胞过低者可使用重组人粒集落刺激因子。

14、急性白血病分布特点? 答:(1)急白较慢白多见;

(2)急白中急髓较多见。慢白中慢粒较多见;

(3)男性略多于女性;

(4)成人急髓较多见,儿童急淋多见;

(5)慢粒以20-50岁成人多见,慢淋以50岁以上,尤其是老年人常见。

15、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

答:(1)贫血:往往是首起表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2)出血:可发生在各部位,皮肤黏膜多见。APL易发生DIC而出现全身出血;

(3)发热与感染:低热是半数患者的早期表现,高热则提示继发感染;

(4)浸润表现:

①肝脾淋巴结肿大,ALL患者较常见; ②骨和关节疼痛:胸骨下端压痛明显; ③中枢神经系统:ALL患者脑浸润较常见; ④口腔和皮肤:急单和急粒单可致牙龈肿胀; ⑤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常致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 ⑥睾丸:急淋缓解期儿童和青年常有睾丸单侧无痛性肿大。

16、急白患者化疗的原则?及药物组合原则?

答:化疗原则:(1)联合用药;(2)早期和足量用药;(3)间歇用药;(4)个体化用药。

药物组合原则:(1)选择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的药物;(2)各药物之间要有协同作用;(3)各药物副作用不叠加。

17、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答:患者发病前数日至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倦怠乏力、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常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累及其他器官,可有以下几型的表现:

(1)皮肤型:最常见,紫癜多分布于双下肢伸侧,对称分布,成批出现; (2)腹型: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压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

(3)关节型:大关节肿痛为主,呈游走性,有活动障碍,但不遗留关节畸形;

3 (4)肾型:血尿、蛋白尿,可伴水肿和高血压,可进一步发展为NS或RF。

18、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答:(1)消除致病因素;

(2)一般疗法:应用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免疫抑制剂;

(5)对症治疗:解痉、止呕等。

19、ITP的诊断依据?

答:(1)广发的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

(2)血常规:多次提示血小板计数减少;

(3)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4)具备以下中的至少一项:PAIg阳性、PAC3增高、血小板寿命缩短、泼尼松治疗有效、脾切除有效。

第13篇:血液透析

业务学习

血液透析临床应用和进展 内一科

范文延主任

05月12下午,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我院医、护、技、药、检等全体人员参加,范文延主任的精彩演讲让大家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不仅有血液净化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血液灌流原理、药物中毒(催眠药、有机磷、百草枯、毒鼠强等),血浆置换原理、适应症等,而且详细阐述了血透的发展方向。这次演讲精彩纷呈,知识丰富,容易理解,即展示了内一科高超的医疗技术强大的医疗团队,又是一次良好的院内自我营销。达到人人理解血透,可以自行解决患者咨询的目的。

2015.05.12

第14篇:血液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市采供血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 年 月 日)

下面,将全市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 ,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 万,辖 区。全市有 个乡镇(街道办)、个行政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个,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家,乡镇(街道办)卫生院 家,村卫生室 家,乡村医生 人。我市有采供血机构 家 ,该血站始建于 年, 开始向临床供血,年供血量 万毫升。血站内设办公室、献血办、财务科、总务科四个职能科室,化验室、质控科、采血科、成分科、血型室、血库六个业务科室。现有职工 人,专业技术人员 名,占职工总数的 ,其中高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 人,初级职称 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和血站建设,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较大的倾斜,保证了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安全,同时,也得到了省卫生厅、省血液中心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使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血站自身建设和采供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市中心血站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血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大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不断提高血液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较好地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 1宣传献血法规,报道献血典型人物事迹,普及科学献血常识,做到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纸有字,为《献血法》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措施,确保把《献血法》落到实处。在《献血法》实施之初,我市每年都组织召开献血工作会议和献血委员会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无偿献血工作,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献血指标,确保短时间内在全市启动无偿献血工作。从2002年开始,我们由倡导无偿献血全面转向自愿献血,市政府每年都通报各区、各大单位献血工作开展情况,对促进各区、各单位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确保无偿献血制度的顺利实施,每年都由市卫生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对市直卫生单位、省以上驻莱企业医院及各区贯彻《献血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杜绝了违反《献血法》事件的发生。为保证突发事件大量用血需要,避免“血荒”,市政府制定了《 市采供血应急预案》,先后建立了“卫生系统流动血库”、“ 应急血库”和“驻 高校学生流动血库”,可随时为突发事件提供较大数量的血源。四是坚持正确引导,不断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为在全社会弘扬无偿献血精神,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无偿献血工作会议,多次召开献血者座谈会和稀有血型献血者联谊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开展了农民献血,先后有 余个村自发组织无偿献血,营造了无偿献血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中,2008年,全市固定无偿

- 3保证血液安全。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把质量与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了软件建设,严格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做到了血液质量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有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实验室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设置了标本接收区、试剂储存区、检测区,标识明显;对每份标本进行检测前核对,检验结果发布前实行两人核对、主任审核,双签名,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HIV的可疑标本主任审核、专人登记后利用局域网上报市疾控中心,对供血者的个人隐私进行保密。四是加强设备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市中心血站所用仪器设备,三证齐全。大型设备专人管理,使用、清洁、维护均有记录,建立起了较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对计量用具等强检仪器每年定期请计量监督局检测。购入的原材料、试剂由专人验收,每批原材料均由质控科检测合格才发放使用。入库、使用均有记录,各种仪器及原材料状态标识明确。五是强化环节管理,把好血液质量关。严格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采取专人管理、文本档案与电脑档案并行存储的管理模式对献血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血液包装、储存程序,确保血液储存、发放安全。建立血液回收记录,做到有缺陷的血液及时回收,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评审和处置。所有的终末环节都做到了专人负责、规范操作、明确记录、完整存档,保证了质量观念贯穿血液采集、制备、储运的全

- 5

第15篇:血液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血液管理工作制度

(一)组织与人员管理

医院应建立一种组织结构,以文件形式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和各级人员执行重要质量职能的相互关系,规范涉及血液、血液制品和服务的各项活动。

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详见第三部分:制度篇,第一章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度,

五、输血管理委员会)

2、质量管理体系

(1)必须明确、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2)必须指定一名质量代表,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并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报告。 (3)必须参加北京市输血室间质控评价,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通过定期的管埋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方案、流程和程序

必须建立和实施相关质量管理的方针和操作方案、流程和程序,确保相关活动符合标准的要求。所有的方案、流程和程序必须形成文件,并必须确保得到有效的遵守。

4、人员管理

医院必须建立流程,确保所需的合格员工(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必须保持现行的工作岗位职责,并明确每个岗位的任职要求。 (1)培训

必须建立流程,明确培训需求,并向任何影响质量活动的员工提供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北京市输血专业上岗合格证。 (2)能力

必须对员工进行定期和持续的能力评价。 (二)血液出入库与储存

医院必须建立血液入库、储存与发放的方针,确认流程和程序,保证血液、血液成分及制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必须确保在受控状态下实施这些方针、流程和程序。

1、血液的入库

必须制定血液入库的流程和核查标准,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

(1)临床用血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院开展的患者自体输血除外。 (2)必须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和发放工作,认真核查血袋包装,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核查内容包括: ①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

②血袋条码及血型

③血液品种

④采血日期及时间

⑤有效期及时间

⑥储存条件 (3)对验收合格的血液,必须做好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分别放于专用冰箱内储存。经办人签署姓名及入库时间。

2、血液的储存

必须保证血袋完好,血液各品种必须严格按照血液储存标准执行。必须做好专用储血设备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3、血液的发放

必须制定血液发放的流程及核查标准,确保血液发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

临床用血的全过程都应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包括血液的出入库、储存、血样和用血申请、血型的确认、输血前检测、交叉配血、血液成分的应用,应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质量及医疗安全。

1、用血申请

《输血申请单》必须包含充分和唯一的受血者识别信息,输血科必须只接受完整、准确和清晰的用血申请。

2、受血者血样

必须制定流程及程序,确保受血者血样在采集及送检过程中得到准确识别,并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必须抽取病人计划输血3天内的血样。受血者血样必须在完成输血后至少冷藏保留7天。

3、血型的确认

必须制定血型鉴定(ABO及RhD)的流程和操作规程,确认献血者血型正确性及受血者血型准确性,必须在血液交付临床输注前解决任何血型不相符的情况。

4、输血前受血者血液的检测

输血前患者血液必须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九项检测,结果填入《输血知情同意书》入病历。必须制定流程及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前相关实验 (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的准确性,所涉及的实验必须进行室内及室间质控。

5、交叉配血

在有关红细胞成分输血前,必须进行受血者与献血者的交叉配血,制定流程及操作程序以确保ABO血型配合和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建立审核方法,以验证配血试验的正确性。

6、血液成分的应用

(1)受血者必须接受ABO血型确定的及血型配合的红细胞成分。 (2)Rh阴性的受血者必须接受Rh阴性的全血或红细胞成分。

(3)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红细胞抗体的,用于输注的红细胞成分不得含有相应的抗原,且交叉配血是配合的。

(4)当已确定病人有特殊输血需求时,必须建立一种方法以确保所用血液或血液成分满足特殊临床输血的需求。

(5)血液成分应用的适应证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7、输血文件 必须建立相应的方针、流程和程序,以确保输血文件的识别、评审、批准和保存,以及按记录管理的规定确保记录的完整、保存和归档。相关输血文案必须保存10年。防止未经授权的记录查询及更改。

8、安全

必须建立相应的方针、流程和程序,以确保在工作现场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环境和设备条件。相关项目必须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标准》,保障输血安全。

(四)输血不良事件回报

必须确定相应的方针、流程和程序,确保记录、评价和监控来自失效的偏差,以满足规定的要求。必须对不合格的血液、血液成分、血液衍生制品、关键原材料和服务的评审职责和处置权限加以规定。对所发现的偏差必须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报告。

1、不合格的血液、血液成分、关键原材料和服务一旦被发现,必须得到评估和处理。不合格血液必须被隔离封存,防止非预期使用。保存原样本及采取措施的记录。

2、建立相应的流程,以发现、报告和评估疑似输血反应。凡发生与病人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反应。

(1)当出现疑似输血反应时,护埋人员必须立即通知输血科和负责医生。必须在病人病史中保存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

(2)所有疑似输血反应必须立即获得评估。必要时通知采血机构,并递交书面报告。 (3)确定相应的流程,调查各种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病和其它相关不良事件,并将相关调查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供应机构。

(4)建立相应的方针、流程和程序,对即发性输血反应暂停输血进行评估,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①必须检查血袋标签和所有其它记录,以检查是否发生识别差错。

②必须采集一份新的病人血样,贴正确标签,连同反应血袋、输血器材和静脉输液一起送至输血科。

③必须检查病人反应后的血液是否溶血,须与输血前进行比较。

④发现输血反应,必须进行检测以查明原因。评估的结果必须问病人的主管医生报告。

3、建立报告疑似输血传染病病例的流程。须立即调查每份报告,当确认或不能排除输血传染病时,必须通知采血机构,相关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必须在报告中加以识别。

第16篇:血液透析学习心得

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院领导,护理部及科主任,护士长给我这次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期二个月

的进修学习生活己经结束,这次的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使自己

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强了业务能力,认清了我们科室护理专业技术上的差距,明确

了自己今后学习发展的方向,现将学习情况和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成了

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血液净化专科是个相对年轻的学科,许多护士的知识面相对局限,

专科护士的培训要比普通的进修学习学到更多更深更专业的知识。

这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使

我们从基础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工作流程,原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学习,

而且获取了更深入更前沿的护理精髓,再通过一个月的临床实践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

学内容,那里的工作紧张而有序,人员分工责任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在丰富了理论知识的

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急救及各种护理技能,使我从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1, 安心工作,端正思想,遵守院纪院规,爱岗敬业,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

除病痛,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2, 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整体思想素质。

3, 每天用微笑迎接每一位病人,视病人如亲人。

4, 在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5, 在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

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6, 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学习是一种形式,感受是一种心得和收获,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也许这次学习不会

给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生活对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它可以渗透我的思想,

为我的人生赋予新意。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更多知识和技能,并将这次所学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中,更多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013年11月5日

第17篇:解读血液报告单

一步一步解读血液报告单

血常规检查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能反映出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而且还能够简单判断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它还可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如有没有贫血等。下面就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关键的几项。 白细胞

参考范围:(4~10)×10`9/L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炎症、急性失血、急慢性传染病。明显增高时应去医院排除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肺炎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疗法的影响;营养不良,机体失去防御能力时;血液病变,如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减少症等。 红细胞

参考范围:(3.50~5.50)×10`12/L 红细胞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脱水、烧伤、肺心病、高原气候)。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110~160g/L 血红蛋白生理性升高常见于高原居民、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恐惧等情况;病理性升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肺疾病、血管畸形等疾病。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0.350~0.500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

参考范围:80.0~10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参考范围:27.0~34.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范围:320~360g/L 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一起可用于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中。 淋巴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20.0~40.0% 淋巴细胞数目

参考范围:(0.80~4.00)×10`9/L 淋巴细胞增加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单核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3.0~8.0% 单核细胞数目

参考范围:(0.12~0.80)×10`9/L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单核细胞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50.0~70.0% 中性粒细胞数目

参考范围:(2.00~7.00)×10`9/L 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有细菌感染或炎症。

中性粒细胞降低则见于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0.0~1.0%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

参考范围:(0.00~0.10)×10`9/L 临床上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常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和观察变态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增高提示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见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等;应激反应,如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等。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0.5~5.0%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参考范围:(0.02~0.50)×10`9/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传染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血小板

参考范围:(100~300)×10`9/L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骨髓性增生,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急性感染、出血,严重创伤后及尿毒症等,偶可见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肝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后、化学物质中毒及受放射线照射等。

第18篇:血液分析仪参数

BC-5180CRP招标参数

1.*仪器功能:一次进样同时进行血细胞五分类检测和C-反应蛋白检测(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CRP反应一体机)。

2.检测原理:采用激光散射法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反应蛋白(CRP)测定。

3.分类通道:具有独立的嗜碱性粒细胞通道

4.*检测参数:≥26项可报告参数(不含散点图和直方图)

5.研究参数:≥6项,具有异常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原始细胞报警信息 6.*进样方式:全自动批量进样,单个封闭进样

7.检测模式:具有独立CRP、五分类+CRP等3种以上全血检测模式 8.样本添加:可随时添加样本 9.进样器容量:≥40个

10.进样模式:具有独立的静脉全血、末梢全血、预稀释血检测模式 11.样本用量:五分类+CRP模式≤40μl,CRP模式≤20μl 12.*检测速度:五分类+CRP模式≥50个样本/小时

13.预稀释模式:自动定量分注稀释液,具备五分类+CRP功能 14.WBC线性范围:0~400×109/L 15.*CRP线性范围:0.2~320mg/L 16.CRP携带污染:≤1.0%

17.操作系统:全中文操作分析报告软件 18.排堵方式:正反冲洗,高压灼烧

19.具有原厂配套的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并提供校准品溯源性文件 20.工作电压: (100V-240V~)允差±10% 21.维修服务:山东省有经过工商注册的厂家维修服务机构 22.同系列五分类血球仪山东地区装机≥100台

第19篇:血液透析工作计划

2017年血液透析科工作计划

2017年血透科要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以护理部工作计划为根本,根据“二甲”评审标准及本科室的工作特点,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理念,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1、重视医疗护理安全教育,由护士长每季度组织学习血透安全教育知识,时刻敲警钟。

2、严格要求医疗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流程,落实各岗位职责,逐步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职责明确化,确保医疗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3、积极上报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科内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以利今后工作。

二、在血透科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并将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1、加强患者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2、每季度由专人组织召开患者及家属座谈会,讲解有关肾病相关知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

2、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的内毒素

3、加强医务人员的 手卫生

4、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换执行率100%。

四、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

2、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定期考核。

第20篇:血液流变学演讲稿

血液流变学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临床(2)班的朱妍,我今天的课题是血液中的流体之血液流变学。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血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血液最大的特点就是液体和流动性,而这两个特性,正是今天我的课题建立的基础。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它是近二十年来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流体力学的原理。流体力学的原理:流体力学的原理:

首先:流体定义: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液体和气体

在相同时间内,流体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不相同,所以就会产生大小不等的压强

速度越大,压强越小;速度越小,压强越大。今天我们所讲的是血液流变学,那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伯努利方程:p+ρgh+(1/2)*ρv^2=常量。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

掌握了流体力学的原理后,来看一下血液流变学的原理:血液流变学基于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液为什么会有流动性和变形性。血液的有形成分是悬浮在血浆中,使血液具有了流动性。其次,血液具有粘性。血液是液体,是一种由有形的细胞成分悬浮在血浆中形成的液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这种粘滞性是由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和颗粒之间的摩擦力所造成的。血液的这种粘滞性可以测定,即临床所常用血液粘度。血液的流动与粘滞的不正常会导致血液的变形,这促使了血液流变学的产生。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领域很宽泛: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极为广泛。如血管的流变性、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等等。至于专门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血液的有形成分、血管和心脏的粘弹性在各种疾病时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的病理生理意义,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血液流变学,又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或医学血液流变学。

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临床应用: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粘度增高,尤以低切速下为明显。故血液粘度是反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血液粘度增高,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微循环灌注减少,在有冠脉狭窄时因血流阻力增大伴血液粘度增加,可使血液冠流量大大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使得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使红细胞聚集体的解聚力要远远大于正常人,从而造成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甚至淤滞,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量减少。难以解聚的红细胞聚集体还可闭塞微循环血管,使组织血液协会障碍,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恶性循环。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红细胞的 变形能力使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能够自由地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微血管,以保证正常的组织代谢。红细胞良好的变形性,还可以吸收血流在流动中形成的湍流的动能,抑制湍流的发展,防止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从而导致红细胞不能自由通过微循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体外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体外血栓长度、重量均高于健康人。表明患者的凝血机能增强,易于形成血栓,尤其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机体出血时,易继发形成血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血小板功能: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

 心肌梗塞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升高。心梗病人血液粘度升高与心绞痛病人的区别在于:升高的幅度大,变化快。在心梗的1-3天持续升高,约1周后逐渐下降。另外,血液粘度还可反映预后。如果,血液粘度持续升高,则多预后不良。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浆粘度升高、血沉加快、压积增加。

急性心梗病人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聚集体难以解聚。故血液的触变性和粘弹性均增高。应用血液滞后环曲线还可判断病情。病情严重的病人甚至不出现滞后环曲线,而经过肝素抗凝治疗后,滞后环出现,其他触变性参数接近正常。

急性心梗病人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而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最高可达448mg%。纤维蛋白原升高可影响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

急性心梗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对低浓度的聚集剂反应增强,聚集性的增高与梗塞的部位、发病时期、冠脉狭窄程度有关。血小板粘附性亦增高。

 (3)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高脂血症患者的红细胞膜的微粘度升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

高脂血症使红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膜的面积增加,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高脂血症的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均增加。血液粘度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血浆粘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棘球状的红细胞表面积增大。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栓形成趋势增加,这是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导致了红细胞对湍流的抑制作用减少,从而血流形态受到影响,湍流存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强。因为高胆固醇血可改变血小板膜的脂质构成,影响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使钙离子的内流增加,并可损伤内皮细胞,使TXA2-PGI2平衡失调。另外,由于血小板膜的微粘度增加,易于被脾截留吞噬,使患者血小板的寿命缩短。

 (4)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患者血浆粘度升高,是由于γ球蛋白增高及代谢失调,脂肪酸、生长激素等增多,刺激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而造成。血液粘度升高,是由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另外,糖尿病病人处于高渗状态下,血液相对浓缩,也造成血浆和血液粘度升高。

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粘附性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也增加,有并发症的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更为明显。

糖尿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糖尿病病人小动脉中存在明显的红细胞聚集体,当有并发症时,体内的红细胞聚集倾向更加明显,同时伴有血流缓慢。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另外,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也说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同时伴有红细胞膜胆固醇、膜胆固醇磷脂、过氧化脂质的增加,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为明显。

 还有(5)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 (6)肿瘤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

 (7)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等等

科学研究发展的道路是永无止境,作为新世纪的医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开拓更广阔的人类未知的科学奥秘,未来的文明世界属于我们,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课题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血液怎么读
《血液怎么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