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大禹治水课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09:05: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禹治水教案、课文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1、播放媒体

2、描红、书写

七、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原文)

大禹治水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百姓无家可归。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禹在外治水13年,曾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平遥 实 验 小 学

王海

推荐第2篇:大禹治水

① 不结合实际,一味的堵水,最终只能失败。 ②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③处理问

题的手段或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奉献精神;做事要坚持不懈;要保护好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大禹对五行关系有一定的认识。水可以被土克制,可以用土堵截洪水,但被其父亲证明是失败的。而水火相克,如果有足够大并可以有效控制的火,水患也不会发生。但是这代价太大,就是成本过高。水生木,其中一种含义就是水可以被木行积聚,木得水就会生长,水同时就会减少甚至被树木吸干。这可能就是疏导法的思想根源。大禹由洛书的启示,首先是掌握了水患发生规律,其次找到了治水方法。后世不能有效控制水灾,乃是因为只知道疏导,不懂水患发生规律。 多年来盲目引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建起的污水处理厂,实践证明,它违背自然客观规律,它将和鲧治水一样,劳而无功,劳民伤财,给国家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难道我们的有关领导就不能向大禹一样尊重应用自然规律,领导人民治理好(人祸)造成的污染吗? 象大禹一样,尊重自然规律,学先进的适合于国情的治污技术,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环境的灾祸 “地平天成”。 不过大禹治洪水,治的是(天灾),而当今要治理的污染,却是一种(人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然,慑服于天地。

自然界里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灾难常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有的让人们没有了家,有的让一个原本繁荣的城市变得一塌糊涂,不堪设想。洪水就是其中的一

种自然灾害。关于整治洪水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讲的是:洪水给古代的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首领尧便派来禹来治理洪水。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时,劳身焦思,辛苦备尝。下定决心,要把水引到海里,三过家门而不敢入。把水治理的井井有条,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帝舜之后,禹还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大的洪水,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果然就成功了。这是因为禹不但下了决心要把洪水制服,有耐心地查看地形,而且他还吸取了父亲的以前的教训,用了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

把水引到了海里。最后,洪水终于被他制服了。

英雄元素解析:

一、责任的担当。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大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文中的这句话很关键,第一这是父命,父命不可违。第二,鲧为什么要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继续自己未完的事业?追溯到第一自然段,洪水泛滥带来的灾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时候,大丈夫要用于但当责任,什么是天下,这里是指在天下生活的黎民百姓,真正的英雄要担当起百姓的兴与亡的责任,这是通常意义下英雄身上具备的元素。

二、智慧

鲧和大禹都是英雄,虽然鲧治水失败,但是他首先担当起了责任,所以是英雄。但是为什么鲧失败,大禹成功,回归课文寻找。第二自然段讲鲧的治水方法——堵,第三自然段讲大禹的治水方法——疏,疏的方法是“开凿、挖通、垒、引”完全相反的方法,对比强烈,所以结果完全不同,鲧失败,大禹成功。这是大禹的智慧(延伸补充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明了准绳和规矩等工具),所以,英雄是有智慧的。

三、舍我忘我

与本单元的主题——奉献相关,舍我忘我是把自己的肉躯和智慧奉献出来,达到忘我的境界,睡山岗,拄拐杖,三过家门而不入,舍我忘我的执着与无怨无悔,舍我忘我,是因为在担当的这份事业中寻找到了快乐,获取了人生存在的价值所在。

勇于担当责任、智慧、舍我忘我的大禹成了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因为他给人类带来了幸福,解救苦难的人民。这是英雄所给予出来的大爱,用教参上的一句话说:“兼济天下的博爱之心”。

中国古代,发生了一次水灾,田地、房屋都被水给淹没了,天子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让禹去治理洪水,禹挖河开沟,让洪水流到大海里面,洪水越来越少,最后没有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了,禹在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百姓着想,所以让他当天子,还尊称他为 “大禹”。

我看过这个故事以后,知道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地帮助百姓,大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对待洪水的两个不同方法。鲧的土挡法,大禹的疏通法。结果疏通才能治理洪水,挡住只能让洪水更加迅猛泛滥。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在我国当代的江河防洪方面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大禹治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是通淤、分流;二为沟洫的修治。治理洪水只治理一个地方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治理洪水也需要全面治理,范围很广阔。这就好比现在我国的江河防洪治理,下游受灾严重,却是因为上游的自然原因和很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仅仅在洪水来的时候下游治理是不够的,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从上游中游下游自己的问题上入手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防治。大禹当时治水的地域主要在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这些水灾较大的地

区,故治水重点应在古充州、古豫州、古冀州、古荆州、古雍州这样一些地方。治水需要有效的工具,从今天出土的考古资料看,在当时是具备制作出治水工具的能力的。通过对大禹治水故事的解读,我们发现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遏制和阻拦。“川流不息”,一味地堵住洪水,洪水仍会留到别处,就好比现在的江河防洪,一味地修高堤坝只能暂时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然而不及时分流排淤,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仍然可能冲垮大坝,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说,治水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当代中国江河防洪通过修建水利水坝错开洪水涨幅期,使河流水量可以相对稳定地流入大海。在建高两岸江滩的同时,人工排除下游淤积的泥沙,并且人工开凿一些合理灌溉渠。在下游合理的分流灌溉减少河流主流水量,借此在洪水到来之际减轻主流的压力。在中游保证江河水流稳定正常,建立洪水监督机构,并裁弯取直,减少围湖造田等人为破坏生态,同时建立更多的防护林,吸收过量的水流。在上游保证水源干净,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如果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华夏文明的发展史,那么这五千年也是我们历代华夏人与洪水较量的奋斗史。撇开神话传说,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禹这位治水英雄是第一位解决了当时大洪水的领袖,而在之后到现在,人们还是饱受江河洪水的侵害,历代君王也把治水防洪当做重中之重的任务。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都江堰、橘子洲、和现在的三峡大坝等人类建筑的奇迹。它们的出现保护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稳定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经济,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古代的传说,让我们警惕身边的危险。大禹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先经历过的灾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便要做到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告诉我们,无论工具方法多么先进,疏通排淤,顺应江河永远是江河防洪的核心。也告诉我们,顺应自然,而不是抗拒自然。保护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稳定地在这片大地生长。而这,正是中国江河防洪的核心,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我,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份子,生在北方,在98年前甚至只觉得洪水是大禹治水故事里的很可怕的东西,但毕竟离我很远没有在意。而98年那次大洪水,让我真正见识到了洪水的可怕,很短的时间,村庄被淹没,曾经的美丽便被吞噬。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解放军战士用身体围成的“大坝”,也永远不会忘记洪水给长江中下游人民带来的痛苦。现在我来了武汉,对江河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学习,也对洪水有了基本的认识,不再是那个不知洪水为何物的懵懂少年。我愿以自己微薄之力,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华江河防洪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推荐第3篇:大禹治水

“地平天成、人定胜天”的传奇

——大禹治水

发生时间

4000 多年以前

发生地点

黄河流域

推荐理由

大禹治水不仅是中国古人战胜自然的神话

更是华夏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事件经过

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在滔滔的黄河之上有道龙门,要隔很多年才会出现一次。无数条鱼儿,经过千辛万苦,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突然,龙门出现了,它们争先恐后地跳过龙门去,成为了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

黄河上游龙门山上的禹门口(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之间),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龙门山口,河水奔腾咆啸,声如巨雷。在流水的轰鸣声中,一群群鱼儿激流勇进,一条条大鱼竞相甩尾腾空,飞出水面高达十米多,千姿百态,此起彼落,循环往复。溅起的浪花映现出闪闪鳞光,晚上,皓月当空,更是形成了“飞鱼击碎水中月”的美丽景象。

在鲁迅的故乡有很多大禹的遗迹:禹陵、禹庙、禹穴亭等。鲁迅对大禹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他曾多次游览禹陵,还考证过禹庙里的文物。

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尧、舜、禹是黄帝以后我国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尧的发祥地是山西汾水流域,舜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的北部和中部,禹的先代开始住于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至今河南西部。尧舜禹时期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水灾,房屋被毁,田地被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流离失所。很多人被无情的洪水淹死,活着的人们也不得不逃到高山上去躲避灾难。为了解除水患,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请众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群臣和四方部落的首领公推鲧去办理。尧认为鲧太任性,对他并不信任,但是部落首领们坚持让鲧去治水,尧才勉强同意。

鲧到了治水的地方以后,只是采用了水来土挡、造堤筑坝的传统办法,哪里有水害,他就指挥在哪里树起屏障,堵塞洪水。他还把人们的活动区域用土墙围了起来,洪水来时,就不断地把土墙加高加厚。但是由于洪水异常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堤毁墙塌,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 年,劳民伤财,但没有把洪水制服。

尧死后,按照当时的“禅让”制,大家推举舜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登基之后,到天下四方去巡行,并亲自到水灾地区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并且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传说中,鲧为治水,上天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东西到人间。“息壤”可以生长,如果哪里被洪水淹没,只要在那里放上一点,那里就立即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把鲧治死于羽山。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舜帝寻求治理洪水之人,四方部落首领又共同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同意了,让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勉励禹说:“如平水土,维是勉之”,并同时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伯益和皋陶等人一同协助禹治水。

禹是个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人。在接受治水任务时,他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想起数十年来群众饱受水灾的痛苦境地,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便毅然告别妻子,来到治水工地。他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起治水的人,深刻总结了以前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接着大禹亲自率领,+ 多万治水群众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详细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石块或树木作为标记,以便治水时做参考。这次考察是相当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接着山洪就爆发了,一下子卷走了很多人。在咆哮无情的洪水中,很多人失踪,很多人被淹死。大禹的徒众受到惊吓并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后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但大禹和他的徒众不畏艰险,经过艰苦的实地考察,对各地水情都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治水患。原来,黄河水系有主

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继续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并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流向主流。把原来的高处培修得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再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据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位于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据说有一次,大禹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的一座高山,发现这座高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在高山中段的缺口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漩涡,奔腾的洪水严重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这座高山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大禹经过认真的分析,果断地决定开山挖河。他集中了绝大部分治水的人力,开始了艰苦的挖山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艰苦的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带着简陋的石铲、石斧、石刀、木耒等工具,粗衣淡饭,风餐露宿,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得黑黑的,手上脚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甚至连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碱水腐蚀掉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指挥着、劳动着。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治水的人力也损失了很多,有的被山石砸死了,有的在爬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但大禹仍然鼓励大家坚持到底,身先士卒,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他的指挥和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一座看似坚不可摧的高山就这样被劈开,形成了两壁对峙之势,滔滔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无阻了。

靠着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大禹指挥人们花了67 年左右的功夫,挖通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疏通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据说大禹治水时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巧从屋子里传来儿子哇哇的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躺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大禹想起工程紧张,治水心切,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时,儿子已经67岁了,在门口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急急忙忙地走了,没进家门。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大禹日日夜夜和洪水恶浪搏斗,根本顾不上休息,甚至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由于烫手无法用手抓食。为了赶在洪峰到来之前治水,大禹等不及肉锅冷却,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用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这就是筷子的起源。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禹用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各部落首领,论功行赏。他还组织人们发展农业生产。他派伯益把稻种分发给广大群众,让他们在气候适宜的地方种植水稻;又派后稷教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农作物的方法;还在湖泊中养殖鱼、鸭、鹅等,种植蒲草。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水害变成了水利,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大禹治水大大促进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那时候,已经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出现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开始把剩余产品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逐渐形成了氏族部落中的贵族。部落和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剩余的产品,常常发生冲突和战争。他们不再把战俘杀掉,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大禹治水促进了我国阶级社会的形成。因治水有功,禹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得力助手。舜死后,他顺理成章地继任部落联盟首领。由于禹在治水中的丰功伟绩,大大提高了他在部落联盟首领中的威望,原始的民主气氛渐渐淡了下来。有一次,禹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作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他怠慢了命令,下令把防风氏杀了。经过这次,大禹事实上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年老后,按照传统的“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应该传授给伯益。但大禹的儿子启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并在各部落联盟之间积极活动,企图取代伯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后来启率领部下攻击伯益,并杀掉了他,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禅让”制正式被废除,变成王位世袭制了。启即位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从此,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专家点评

大禹治水,的确是我国古代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大大造福了人类,成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直到6777 多年后的春秋时代,鲁国昭公元年8公元前9:6 年; 时,当时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还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

其鱼乎”意思是说,大禹的功劳实在太伟大了,他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不是大禹,我们现在早已成为鱼虾了。 史学家们还考证,在我国古老的铜器铭文里,也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说他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这说明大禹治水是一个很悠久的神话。

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禹是古帝中被崇拜的一人。许多古老民族都说远古曾有一次洪水,是不可抵抗的大天灾。独在黄炎族神话里说是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了。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洪水神话的真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上下五千年》,商务出版社,2005.03

推荐第4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前测

1、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疑:(针对课文内容或课题提出一至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课文中哪一部分(哪个人、哪句话、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哪些词语你读不懂,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的人物你了解吗?了解多少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禹治水》前测

1、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疑:(针对课文内容或课题提出一至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课文中哪一部分(哪个人、哪句话、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哪些词语你读不懂,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的人物你了解吗?了解多少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5篇:大禹治水

中国传统文化网zhwh365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或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千余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鲧去完成这个任务。由于鲧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把洪水治住,反而水灾越来越大。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

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工地。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以便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

有人认为:“洪水泛滥是因为来势很猛,流不出去。”有人建议:“看样子水是往低处流的。只要弄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流的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办了。”这些都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他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

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工程。大禹除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第一次是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大禹依旧匆忙离开,终是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在大禹的领导下,广大群众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继续疏通了各地的支流沟洫,排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从而彻底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它体现了一种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而这个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推荐第6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

2、

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

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

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以上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集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这一设计旨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的体验,学生对神话传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

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的评价作用。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通过读书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能力,又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

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

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教师适时点拨,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以上三个重点句段的处理,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拓展,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本课的难重点得已突破。】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的安排学生很容易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在此得到落实。】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这样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通过资料的收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奉献”一词的理解,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推荐第7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梅娟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这几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通过研读我们不难发现,人物故事的文本特点大多是注意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形态以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也多为紧扣中心事件来突出人物形象。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人物故事类的课文时,应抓住中心事件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不断加深对人物内心的理解,不断加深对人物动作、神态、思想、情感变化和发展的体会和感悟。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着力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顽强治水,一心为民的英雄形象。这一英雄形象不是平面的、脸谱化的,而是生动可感的,是在课文展现的几个场景中一步步深化,逐步丰满立体起来的。洪水肆虐,百姓遭难,大禹决心治水,初现英雄形象;治水过程异常艰辛,大禹不畏艰难,吃尽辛苦,英雄的顽强意志使人震撼,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献身精神让人感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物形象;治水成功,百姓讴歌,此时大禹的形象已经不再只是停留于纸上,而是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本文还具有一定的情节,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语言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感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禹治水的过程,体会大禹治水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通过知识拓展,想象说话,知道大禹治水的艰辛,体会其治水决心之坚决。

4、根据故事中大量的数字,创设情境,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

禹是一位一心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

5、探究左右结构生字“治、洪、姓、理、被、伟”的书写规律,重点学习“被”。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人物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检查词语。说说第一小节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伟大”

(一)朗读感悟,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此时此刻,禹在心里暗暗地想------

指导朗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当禹立下这个伟大的志愿时,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3、禹决心治理洪水,禹都做了那些事情呢?

4、虽然,禹只做了两件事,可是这两件事做起来容易吗?

让我们一起随着文字和禹一起踏上治水之路!

预设:抓住“千辛万苦”展开想象,理解朗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坚定。

A、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禹去察看水流和地形,哪里让你觉得十分辛苦,极不容易! 千山万水:指导读好,一座座山挡在禹面前,禹会怎样?

一条条河拦住禹的去路,禹会怎样?

出示图片:想象:禹走遍了千山万水,累了,他(),渴了,他(),受伤了,他(),大雨来了,他(),鹅毛大雪下起来了,他()„„

一路走来,禹遇到了许多许多的困难,真可谓吃尽了——(千辛万苦)板书。

指导朗读:千辛万苦

治水之路多么艰辛,可我们的禹不怕,让我们用朗读把禹的坚定读出来。齐读。

B、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拓展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禹的父亲鲧,他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父亲的经验,他要先了解水的流向和地形特点,他需要正确的方法。他找到方法了吗?

出示句子、出示图片,看图想象说话:在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过程中,他们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抓住“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感受治水的不易,以及禹的顽强坚决。 知识补充: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挖河、劈山。他手握木锸,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茧,双脚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可他一点都不在乎,他一心只想着————

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指名读,读出你对禹深深的崇敬、赞美。

5、禹做这两件事情是有顺序的,填空,用“先---接着—”说说禹治水的顺序。

6、你知道禹一共治水多少年?让我们一起去再次感受禹的顽强意志,再一次去感受这13年里禹坚定的治水决心,引读。真是一位坚定不移的伟大英雄呀!

7、抓住动词,指导背诵。

禹治水的方法透着大智慧。背书也需要智慧,依靠这些动词你肯定能很快记住这段内容,试试看!

(三)、紧扣数字,学习第三小节

1、禹在外治水13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至深,流传至今。读一读。

2、指名填空: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拓展: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创设情境:音乐渲染:你今年几岁了?禹的儿子几岁了?如果是你十几年

没有见到父亲,肯定会问什么?

谁来帮禹向自己的儿子解释一下呢?

3、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禹呀!

4、指名读。

(四)、想像说话,学习第4小节

1、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吃尽了——,走遍了——,终于洪水被制服了,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2、引读,现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

3、老百姓都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4、说说:大禹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5、学习“代代相传”,大禹的名字从四千多年前,一直传到现在。指导朗读好词语。

(五)、感悟“大”字,总结全文

1、课文中一直是禹,为什么课题上要称为“大禹”呢?

2、(出示大禹图片),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禹,让我们满怀深情称其为“大禹”,带着崇敬之情称其为“大禹”。

3、推荐代代相传的人和故事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课后去读一读。

(六)、探寻规律,写好生字

1、找出生字表中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洪、治、姓、理、、被、、伟、

左紧右松:制

左右平分:形

2、以点带面:指导写“被”:学习部首:衣字旁

指导书写规律:夹角小,横钩短,捺舒展。

推荐第8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

爬梳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无论是《史记》、《尚书》、《诗经》,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均对大禹治水有具体记载与描述。人们熟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等,也典出大禹。还有神州大地数以十计的禹迹,似乎都在印证着禹的存在与那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运动的曾经发生。禹的功绩实在太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大”——天大,地大,禹大!

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传说?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

千古传说仍有千古疑云谜团有待揭开!

本篇试图根据各类史书典籍的相关记载,结合有关方家的考据成果,对此作若干探寻。其倾向性之推论,或幸而言中,或纯属妄断,偏颇疏谬在所难免,还望方家同好,予以赐正,不胜铭感。

历史上是否有大禹其人?

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过怀疑。近世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历史上并无大禹其人,禹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其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中解释禹为虫,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

禹的父亲是鲧(音:滚),《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入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有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窃以为,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夏“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大禹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南蛮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近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笔者赞同徐旭生先生关于大禹曾治理过共水之说。

徐旭生认为,在《禹贡》、《国语》、《水经注》等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共工”、“共县”、“洚水”等,实际指的是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相当于现在的卫河,它与淇水一起流入黄河。此地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黄河在此处还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丰沛,又是初入平原,所以容易为患,黄河历代水患几乎全发生在这一地域之内。

大禹在历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这条叫“共水”的小河。而“洪水”原为专用名字,指“共水为患”,后来才成为一个公名。《说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共水。

据考古发掘证明,辉县孟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遗迹。孟庄龙山城毁于一次洪水,证据是西墙的中段有一大的缺口。在西城墙的这段缺口处,二里头时期的人们清除了这里的大部分淤土,然后用夹板筑夯成二里头时期的西城墙。

辉县大洪水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之前,这正是4000年前舜禹时期。黄河在此时间改道,在豫东折而北向。辉县是北流黄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当从共工故地开始。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黄河北上,决通九河进行分流。所以《史记·河渠书》等中所说“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实际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军决通九河进行分流,解决了共地的水患。

新砦期对应夏王朝建立时段约100余年间。新砦遗址(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的新砦期大冲沟以及基本同时发生的辉县大洪水,还让人们有理由推测:夏王朝的建立与大禹治水相关。

一次最成功的造神运动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造神运动。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造神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在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推荐第9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 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据说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推荐第10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1 在尧帝的时候,发生了大洪水,淹死了千千万万人,在伯鲧和 ()的领导下最终战胜了洪水,消除了水患。

A 大禹B 舜帝C 皇帝D商纣

2 这可怕的洪水是中央天帝黄帝为了惩罚人类对上天的不敬而让水神()掀起的。

A 祝融B 共工C 后羿D 商纣

3 天上有众多天神,他们对人类遭受的灾祸大多无动于衷,只有()同情人类的处境。他来到人间为人类治水。

A 鲧B共工

4 当鲧觉得无从着手时,水里游来了一只大乌龟,他对鲧说:“要是在地上垒起(),这洪水不就升不上来了么?”

A大山B大坝

5 天上落下一只鹰对鲧说:“要是用土筑起(),就不怕洪水四处泛滥了。 A大山B 大坝

6 乌龟建议鲧用息壤来堵水,可是息壤藏在委羽山下,由()来看管。

A 烛龙B蛇C天狗

7 烛龙是一条(),它的嘴里衔着一支().

A蛇 ,笔B蛇 , 蜡烛C 龙, 蜡烛D 龙, 笔

8 鲧想出了妙计,偷到了息壤 制服了水患。可惜天帝知道了这件事,十分震怒他派()来诛杀鲧,他在委羽山脚下杀死了鲧。夺回了剩余的息壤。

A 共工B 祝融

9 鲧死后天帝又派了一位天神,用一把叫“()”的宝刀把鲧的尸体剖开,突然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了一条虬龙,这就是英雄()。

A锋利, 禹 B 吴刀 ,禹C 吴刀, 烛龙D锋利, 烛龙

10 虬龙上天之后鲧的尸体化为一条(),跳进委羽山旁的羽渊里。鲧要亲眼看着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把百姓从洪灾中拯救出来。

A 蛇B 黄龙

11 大禹从天帝那里求来了(),就到下界去治水了。

A 息壤B 珍珠

12 天帝派()来帮助大禹一起治水。

A 祝融B 共工C应龙D烛龙

第11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广武小学 黄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治水英雄?

(六)、布置作业

收集像伟大英雄大禹这样代代相传的伟人故事。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治理 洪水 制服 三过家门而不入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广武小学

黄鹏

这个寒假期的

21、22号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感到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我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钱金萍老师的《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王学忠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董新国老师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技能》的精彩讲座,夏晓敏老师的微培训,以及龙静老师和夏晓敏老师的经验交流。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培训虽然紧张,天气也很是冷,但每天的感觉都是充实而幸福的!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名师的经验交流,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今天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学习。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好课的标准归结如下: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广武小学

黄鹏

2016年寒假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市组织的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我们聆听了钱金萍老师的《教师如何做教材分析》、王学忠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董新国老师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技能》的精彩讲座,夏晓敏老师的微培训,以及龙静老师和夏晓敏老师的经验交流。他们的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他们的讲座更是使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通过聆听名师的讲座,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3、创新精神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新课改之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通过这几次的集中学习,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学习,多做笔记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12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今天,和孩子们分享的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当尧还在做皇帝的时候,黄河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水灾,庄稼全被淹没了,房子也被洪水冲垮了,为了活命,百姓们都搬到了很高很高的山上居住。

尧看着自己的百姓受苦,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尧问他的臣子。“让鲧(gǔn)去试试吧,他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

在众大臣的推荐之下,尧便派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晃九年过去了,鲧治理洪水却没有一点效果,洪水反而越涨越高,死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尧一气之下,命人把鲧杀死了。随后,尧又让大禹去治水,并让其他人协助大禹一同治水。

大禹接到了尧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一心钻研治水的方法。他日夜翻查文字资料,同时还和大家一起去洪水的上下游进行实地考察。

那一天,他们刚走到河边,忽然就刮起了大风,乌云把天遮去了一半。不多时,大雨倾盆,山洪直冲而下,卷走了不少的百姓。大禹看着水中苦苦挣扎的百姓,却无能为力,心里真是难过极了。

从此,他更加刻苦钻研,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让他找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他让人们拿着石斧、石刀等工具,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开始治水。大禹不光指挥,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就算累得腰痛腿痛也从不埋怨一句。

有一次,大禹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忽然听到房里有叫喊声,原来是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他是多想去看一看呀,旁边的百姓也劝他进去看看,可是大禹害怕耽误治水的事情,便拒绝了。

几年之后,当他又经过家门口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一见到大禹就大声呼喊:“爹爹„„”可是,大禹为了治水,还是没有进家门。唉„„为了治水,大禹一连很多年都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家,只是为了更多老百姓的安危,他必须这么做。

在大禹的治理之下,洪水泛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旧没有根本得到治理,可他并不灰心,不放弃每一处细节,遇到一个问题就努力解决一个。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时发现了一座名叫龙门山的山。山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缺口,溪水通过缝隙缓缓流过。 周围随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但大禹却大叫:“不好!这样小的缺口在洪水爆发的时候,水肯定是流不出去的,到时候一定会形成旋涡。我要想点办法才行。”

于是,大禹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让百姓们拿着石斧、石刀,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大口子,当洪水到来的时候,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就这样,在大禹的带领之下,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得到了人们最高的赞美,他治水的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像大禹这样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人,我们祖先中还有很多。所以,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也要这样一丝不苟,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努力完成到最好,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学业都会有所成就。

第13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

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也没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今山东蓬莱东南)的处罚。也有典籍记述鲧被诛杀于羽山。

舜继帝位后,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便命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国语•周语下》)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便前功尽弃的教训,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按《国语•周语》所说,就是顺天地自然,高的培土,低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第14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板书:治水)“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2、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治水英雄,他叫禹。(板书:禹)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板书:大)

3、指名读课题。

4、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大禹的什么事呢?

5、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小朋友把语文书轻轻翻开到第101页,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瞧!这些生字词宝宝们已经跑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赶快去和它们打个招呼吧。不认识的可以多读几遍。

3、(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有两个多音字和小朋友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没”给他找个朋友?

他还可以读成?“倒”组个词?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自然就能读准音了。请坐姿最端正的第二小组来读。

(2)第二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你做小老师领读。女生齐读。

(3)第三行,谁来读准他们?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了吗?(老虎风沙坏人野马)

洪水,老虎,野马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第三行的词语,请你再来读。我们男同学一起读。

(4)第四行的词语,稍微有点难。谁来挑战?你真勇敢,请你读。老师听出来了,第三小组的同学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请你们一起来读。

(5)这些词语的拼音帽子去掉,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同座位的同学互相检查,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请读得好的同学开火车来读。

(6)李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想读了,那我们一起来读吧。

三、长句训练

1、刚才在你们认真读词语的时候啊,有几个词语宝宝趁着你们不注意,溜进句子中去了,瞧!能读通顺吗?自己在下面先来练一练。

2、指名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啊?

3、他在读得时候在这些地方作了些停顿,请你也来试一试。

4、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

四、初读感知

1、词语读准了,句子读通了,那现在课文有问题吗?

2、指名生各读一小节。

3、学生评价。

五、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是啊,洪水太凶猛了、老百姓太可怜了,请你来读这段文字。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大禹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等下节课再学习。

四、写字练习。

1、小朋友知道,学问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这两个字你还记得吗?

字卡出示:“被”和“制”

2、这两个字的笔画都比较复杂,请你将语文书打开到103页,跟着书上的笔顺图去学一学。学好的同学已经坐端正了。

3、这两个字当中你会写哪个字了,指名说。

4、这两个字中藏着新偏旁,你能找出它吗?

范写偏旁领读。

把你的手拿出来,我们一起写“衣字旁”怎样写?

5、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6、拿出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开始描红。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导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第15篇:大禹治水

“治”与“制”的区分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头疼的就是同音字的区别了,很多孩子都混淆不清,出错率极高,每一次教学同音字时,我都努力通过讲解字义,让孩子们一定要根据字义来识字、写字,有些孩子慢慢地懂了,但也有一些孩子还很迷茫。在《大禹治水》这一课中,两个“zhì”,“治”和“制”,根据历届教学的经验,这两个错的非常多,因为出现在同一课内,而且意思上很难讲解透彻。

要区分同音字,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刚开始教学这个生字时,就把这个字的字义讲透。所以,我在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后,第一件事就是教学“治水”的“治”。我问:“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预习过的孩子马上就开始半生不熟地念起第一段课文。我追问:“是怎样的水?”“什么是洪水?”“洪水就是很大很大的水,能够淹没农田,冲到房屋„„”我打了个比方:“这个洪水就像一个疯子一样,到处乱跑乱撞,撞到了大树,撞到了行人,连房屋都撞倒了„„”“这水得了怪病,得了病,要怎样?”学生齐声说:“治病!”(板书“治病”)“你们发烧生病了,医生会怎样给你治病?”异口同声:“挂水!”“怪不得治病的治是三点水了!”(孩子们笑着点头。)我继续引导,那么“洪水得了这种疯病,是不是也要给他挂水,治理一下呢?”所以“治水”的“治”是“治病的治”,是“给洪水治病”。就这样,大部分学生记住了。

教学“制”时,我则引导学生说出利刀旁的意思,让孩子们知道“利刀旁”一般与刀等武器有关,我给他们编了个故事: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拿出刀枪时,另一个没有办法打赢他,只能跪地求饶,说“我服了你,我以后什么都听你!”告诉他们这就叫“制服”。“通过武力,让对方心服口服。而课文中,正是大禹使用各种工具疏通河流,使得洪水服了,听大禹的话,不在乱跑了!”所以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虽然讲解的时候比较牵强,但是孩子们听得比较入神,也一致表示这样比较好记。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字义理解能力不是太强,词汇量又不是很丰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化繁为简,通过有趣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杜撰的故事,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然后记忆,再运用。当然,在讲解时,也不能漫无边际地乱讲,还是要“搭得上边”的讲解,才能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区别、运用。

第16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新城实验学校 詹翔

一、导入

你知道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吗?你知道谁创造了人类吗?你知道天上为什么只有一个太阳吗? 你听过一个为追逐太阳而渴死的巨人吗? 孩子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比如 :盘古开天辟地、比如女娲造人、比如后羿射日、比如夸父追日。你们感兴趣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咱们接触到的第一篇神话故事,请齐读课题:《大禹治水》

师板书(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

从课前的预习中,咱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 禹

师:在当时世人有这样一种说法: “ 天大、地大、禹大”

谁来读?“禹大”中“大”指的是:伟大

师:那咱们就放开音量读出伟大好么?“ 天大、地大、禹大”

禹的伟大在于: “治水”

师追问:治的什么水?“洪水”

谁来拼一拼: hóng shuǐ

,读的真不错。你来说说读这个洪需要注意什么? 请你来带大家拼读两遍。

洪水的洪,老师居然忘记怎么写了,谁来帮助我?

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这让我想到了一种识字方法:加一加。

作为回报我告诉你们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左边三点水表明跟水有关。上点点在斜中线,中点点在横中线,下面一提要礼让,和和气气“共”学习。右边是水神共工的共,看来洪水和共工逃不了干系。水神说你呢,一撇一点要站稳!(导学案中写一遍) 好了,想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吗?

我来读,你来听。 注意课前圈划的生字 ,你可以心里读也可以小声的跟读。 三.师范读课文,生检查认读

故事喜欢吗? 你能读吗? 咱们的读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一点:正确、流利,不多加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

1.生快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后用正确的坐姿告诉老师。

谁愿意来挑战? 其他同学请仔细聆听。 (分4个孩子读4个自然段)

看来想要将一篇课文做到一字不错的读好,确实挺困难的。这就告诉我们平时的朗读一定要2.读准、读好。那老师就降低点难度,咱们来读句子。谁想要来证明自己?仍然是同样的要求,正确、流利。 大水淹没了......痛苦极了。

1.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要治好它。

2.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3.洪水终于退了......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谁来读 ? (点读,做好生生互评)

3.看来,读句子容易些,这次咱们增加点难度。不带拼音的短语你会么? 请看屏幕: 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无数灾难

筑坝挡水

没有消退

继续治水

吸取教训

疏通河道

驱赶猛兽

恢复生产

安居乐业 点生个读,师相机指导。

朗读好,请学生拿出导学案。给相应的段落和图片连线,并将标有序号的短语填在相应的图片中。展示学生所写。

四.咱们借着图片,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出示 第一张图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提示:读出时间的久远、洪水的凶猛、人们的痛苦)

师点读,师可总评,范读。

同学们读了这个自然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大水淹没田地,冲毁了房屋......”那你能用一个我们刚学的词语来总结么?“洪水泛滥”是呀,原来泛滥指的的就是:“大水淹没田地,冲毁了房屋...”

看来当时的人们实在太痛苦了,同学们,该怎么办? 对!治好洪水,记住你们现在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

“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点生读,可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点评,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读出了什么?怎么读出的?) 洪水滔天,有一个人像你们一样,他开始治水,他是谁? “鲧” 谁来读?“Gun 鲧” 注意偏旁,鱼字旁代表和鱼有关。相传鲧是水里的一种动物。他治水的方法是:“筑坝挡水” 那结果又是:“仍然没有消退”

你觉得“鲧”是个怎样的人?

有人了解“鲧”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你们想了解么? 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读读下面的几个段落,用横线划出你的答案。或许从中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鲧”。

读了这些,你现在觉得“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然,鲧最终还是失败了,可他把他想要治好洪水的志向传给了他的儿子:“禹”。究竟禹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他又是怎样治水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洪水

泛滥

灾难

劳苦功高

第17篇:大禹治水

课题:15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课堂反馈:

背诵第一自然段。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 大禹治水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

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

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课堂反馈:课后第4题。 作业设计: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治水中----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引洪入海

13年

三过家门不入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田字格 学生: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没 倒

2、扩词。治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课堂反馈:

《同步》第

一、第四题。作业设计:

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8篇:大禹治水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七个生字,认识八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处”。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认-读-写-用”的步骤,自主识记生字、生词。

②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中心。

教学准备

二次复备 生字卡片、大禹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大禹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治水?他是如何治水的?

2.交流共享

人物介绍:禹是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治水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和景仰,并给他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

(3)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自学情况。

二次复备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识记字词: 大禹(yǔ) 堵塞(sè) 处(chǔ)死 开凿 垒起 草丘 欣欣向荣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正音。 (3)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3.是的,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1小节就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二次复备

5.指导理解“四处逃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四处逃荒,什么叫“四处逃荒”? (2)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 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6.同学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还能读好吗?指名读。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7.多么不幸的人们!来,带着同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话。(齐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

四、课后检查

1.观察字形,你发现什么? 2.师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洪、堵、仅”三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荒” 字不能多点。

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逃荒 开凿 挖通 欣欣向荣 敬仰 爱戴 英雄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③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你能用上面的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大禹治水跟他的父亲有了什么不同?,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禹还做了什么?(重点体会治水的艰辛)

二次复备

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 1.师讲故事。

2.听完了故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听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为了治水,禹( )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 )天。他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引导学生体会“才、仅仅、就、却”四个词的作用。

5.是呀,作为一个丈夫,常年弃家而不顾,作为一位父亲,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作为一个儿子,没有为年迈的父母尽到微薄的孝心,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8.“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9.欣欣向荣的景象是怎样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10.“世世代代”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11.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12.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次复备

四、拓展延伸

读《精卫填海》

五、课末检测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原因:洪水肆虐 人们四处逃荒 经过:接受嘱托 决心治水

开渠引水 才 仅仅 就 却结果:洪水退了 大禹成了治水英雄教学反思

二次复备

第19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石丽娅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0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分析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让灯片的背景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

(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六、做写字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板书:

为什么? 15、大禹治水 怎 样?

结 果?

(意图:学生对照疑问找答案,同时,板书出的这个字,很难写好,也提醒学生新部首要记牢。)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以“奉献”为主题的首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时,根据前一节课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提问题,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并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而后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大家交流资料、信息共享、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比较大禹与父亲鲧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方法好在哪里?学生把老师分发的表格填写后调板展示,老师讲评后相机进行点拨:大禹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方法之巧妙,施工之辛苦;感受大禹一心扑在治水上,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治水,他不顾个人生活的幸福,推迟婚期、婚后短聚、三过家门而不入,精神是何等高尚啊!这些讲解,环环紧扣,有力地表现出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总结延伸过程中,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等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凸显“奉献”主题,将大禹治水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毛泽东、雷锋、戴明瑞等等这些不同时代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入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说明他们是“八荣”里“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践行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样,达到了语文学习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课上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感受体会能力。

当然,由于教者知识的短浅,经验的粗陋,教学过程中的缺失肯定是会不少的。教者权当是抛砖引玉,去粗求学,恳诚求教,以期进步提高。

第20篇: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第4稿)

揭示课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大》。

一、出示:治

1、指名读一读。会组词吗?(

2、3个词)

2、根据生回答板书:治理

制服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指着黑板读)

二、屏示

治理

制服

1、能在文中找到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吗?打开书,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2、相机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出示完整的一句话)

3、谁来读好这两句话。(找一好生读第一句话,评价“你的决心很坚定。”谁跟他比一比,再找一生读)(第二句话评价:你把句子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4、指着黑板上的“治理”问,治理什么?“制服”什么?对,这里治理、制服的都是洪水。(板书:洪水)

5、禹为什么下决心治理洪水呢?捧起书,轻轻地读课文,找到原因就举手。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见过洪水吗?瞧!洪水来了。(放动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老百姓会喊什么?怎样呼救?)看到了什么?你觉得洪水怎样?(可怕)

6、画面中波涛滚滚,气势凶猛的洪水可以用文中哪个词形容?(滔滔)

7、你能把洪水这种气势凶猛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一生读。(评价:我听出来了,你抓住了“冲倒”“淹没”这两个词,读出了洪水凶猛的气势。)

谁能像他这样再读一读?(评价:我仿佛看到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谁再来试一试?(评价:我仿佛看见老百姓拖儿带女四处逃难,无处可去,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无家可归。)读读这个词。

1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读出洪水凶猛的气势和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样子。(齐读)

三、过渡:从刚才同学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到,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的幸福家园。(指着黑板上的“制服”问)是谁挺身而出,制服了这头洪水猛兽?(禹)

1、谁再来读读这一句。出示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洪水被制服了————————)

2、这里的“伟大英雄”就是指——(禹)(板书:伟大英雄)

3、你知道哪些英雄?(?)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人都不怕困难,甚至不怕牺牲,都能为别人着想,所以才被人们称为“英雄”。

4、那么,禹为什么被人们称为“伟大英雄”?(因为他帮助老百姓治理了洪水)

四、过渡:是呀,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大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里有个词“千辛万苦”,其中的“千”和“万”指的就是“一千”和“一万”吗?(不是)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就说他吃了很多很多的辛苦。

2、这段话中还有一些表示数字的词,能找出来吗?它们是表示具体的数字吗?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逐一带着学生说)

3、你能抓住这些词读出禹治水的辛苦吗?(1人读)(评价语?)

4、除了这些词,你还能从哪些词看出禹治水吃了很多很多的辛苦? (吃尽、走遍、劈开、挖通)

A、禹为什么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呢?(补充:你们知道吗?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的时间治理洪水都没有成功。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吗?(堵)禹没有用父亲的老办法治水。看,他正在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指图)发现大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就把大山——劈开,河与河之间互不相通,那就把大河——挖通。就这样,禹为洪水打通了通道,终于制服了洪水猛兽(示图)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B、你能抓住这些词读出禹治水的艰辛吗?(2人)评价1:你的“劈开,挖通”读得多有力量啊!评价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禹带领老百姓治水艰难的场面。(指图)

C、他们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会吃哪些辛苦呢?(放动画)(3人说) 2 (心中设想好几个情境,学生说不出来时适当引导)

D、除了小朋友说到的,还有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治水这么辛苦,禹有没有放弃呢?

E、那得有多大的决心才能坚持啊!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齐读)

F、读到这儿,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伟大英雄”?(再读伟大英雄) G、多么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指黑板)让我们把禹治理洪水艰辛的过程记在心里。(背诵)(指名背,评价?会背的一起背)

五、过渡:在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课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

1、自由读。

2、谁能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再读一读。(出示填空)(评价语?)

3、禹在外治水13年呐(夸张语气),比小朋友们的年龄还长呢。13年中,他一次也没有回家去看看。他有机会回去看一看吗?(有)是的,他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音乐响)

A、记得有一次,禹路过自己的家门,看到年幼的儿子在妻子怀中向他连连招手,此时,他多想——————可他想到洪水还没有治理好呢,便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去。

B、记得还有一次,禹又路过自己的家门,看到妻子病倒在床上,儿子摔倒在地哇哇大哭,此时,他多想——————可他想到还有几座山没劈完呢,便又大步向前走去。

C、还记得那个中秋月圆的夜晚,禹再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看到可爱的儿子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看着天上那轮圆月,此时,他多想————————可他想到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正经受着洪水的危害,他又坚定的向前走去。

4、其实,(13年中)像这样可以回家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可是禹——一次也没回家看看。

5、难道禹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难道禹不爱他的儿子吗?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大家。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词。

6、谁愿意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2人)(评价语?)

7、能边看图边给我们讲讲这个动人的故事吗?(背诵)(评价语?)

六、出示第4自然段。

在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大家————

1、这样安定的日子是谁带来的?

2、所以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出示说话填空)

3、为了表达人们对禹的感激和尊重,后人就尊称禹为——大禹 大声读读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 读出你的感激和尊重。

4、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这个故事还将由我们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用书中的词说就是——————代代相传。

5、像《大禹治水》这样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读读这些故事。(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 七:写字指导 被

制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了解鲧(禹的父亲)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方法和结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禹既为失去父亲而痛苦,更为父亲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 4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大禹治水课文
《大禹治水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