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禹治水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4: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清代巨型玉雕。原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又名《大禹开山图》。此作玉料采自新疆叶尔羌西南的密勒塔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初,弘历皇帝降旨设计绘制玉山,其图稿是依据原宫中所藏《大禹治水图》画轴为蓝本,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画工临摹成雕刻画稿,共有前后左右4份。依据画稿最初设计出蜡样,后考虑蜡样年久易溶化失实,遂按蜡样又刻一木样,经皇帝审定后,按式样在造办处将玉料雕成玉山的粗坯,同年五月经运河以船运至扬州琢刻,于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完工,八月底运回北京,翌年正月命玉工在器上刻磨铭文和边款等,至年底全部完工,奉旨陈设在紫禁城乐寿堂至今。其设计者和制作者,现仅知将图稿绘在玉山坯料上的是贾铨,在玉山上琢刻铭文款式的是朱永泰,其余皆无从查找。

此玉山重约5300公斤,高2.24米,最宽的剖断面为0.96米,下配以高0.6米的山形铜嵌金银丝座。《大禹治水图》玉山,卓立如峰,取材于久已传颂民间的夏禹治水故事。在险峻的山岩峭壁上,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民工,或挥锤击石,或凿山开渠,或镐刨砂砾,或以杠杆开山取石……人物各具姿态,动势、神情栩栩如生。正面山石处阴刻“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的篆书方印,背面岩石处阴刻弘历皇帝于乾隆五十三年撰写的《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的御制诗及其自注,计1000余字。

中国自先秦至清代的发达的水利事业。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河防洪,重点在黄河下游地区;二是农田水利,出现了大量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重点随全国农业经济重心的转移,逐步从黄河流域转到淮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三是水运交通,其中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水系的水运网最为重要。此外在水力利用、城市水利等方面也有不少成就。

先秦时代 传说尧舜时洪水泛滥,禹率众疏导江河,障围湖沼,开挖沟洫,足迹遍及河、济、江、淮流域,终于把洪水平息了。这实际上是中国远古时代亿万人民长期治水的缩影。用沟洫灌溉农田和把田野积水排泄到江河湖沼中去,以利农耕,是大禹治水的重要方面。商周修建农田沟洫是这一工作的继续。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农田水利的重点在防洪排涝,小型的农田灌溉也已出现。

用挖泥船和其他疏浚机具进行海上的开挖、吹填和采掘等作业。通常用于河口航道疏浚、港口疏浚、海堤和海滩吹填,是海岸和近海工程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疏浚工程历史悠久。在中国相传大禹治水“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尚书·益稷》),说明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在中国沿海一带已用简单工具疏浚排灌沟渠;以后又利用船只,靠风力、水力或畜力带动耙、戽等进行疏浚作业。近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柴油机普遍应用于挖泥船,陆续出现了工作水深大、生产效率高,并能适应海上恶劣环境的各种大型挖泥船。

疏浚工程内容

海上疏浚工程包括海上开挖作业、海上吹填作业和海上采掘作业。海上开挖作业主要有运河、河口航道、港口航道和泊地的开挖、浚深和维持;各种海工建筑物基坑、海底输油管线或电缆沟的开挖。海上吹填作业包括海岸、堤坝、人工岛、人造海滩的吹填和天然海滩的养护等。海上采掘作业包括清除污染物质,改良海底土壤以及采集海底矿产、建筑用砂等。

河口航道疏浚

河口发展航运时一般需要对河口拦门沙和入海航道进行疏浚。河口拦门沙常是河口主要碍航浅段,一般通过疏浚取得通航水深。多数经过治理的河口拦门沙航道水深的维持与进一步增加,也要依靠疏浚工程。河口入海航道有几个分汊水道时,一般选择其中涨落潮流路较一致、疏浚量较小、平面位置较稳定并以落潮流为主的汊道进行疏浚。疏浚工程的规划、设计包括航道挖槽定线、确定挖槽断面尺度、泥土处理和选择挖泥船等。挖槽定线除了要考虑风、浪、流和船舶操纵性能等影响因素外,还应考虑减少泥沙回淤量。定线的一般原则是;航道应尽量同涨落潮流路一致,能利用潮流本身的力量来维护航道。确定航道挖槽尺度要考虑航行条件、导航设施、单双线航行要求和底质土壤等因素。传统的泥土处理为水中抛泥,包括溢流、旁通、边抛和底抛等方式。但是,如果抛泥地点选择不当,在水流作用下部分泥土又被带回航槽,造成航道回淤。同时,水中抛泥还将污染河口水质,故近年来所挖泥土的处理方法趋向于尽量采用吹泥上滩或吹泥上岸。

港口疏浚 兴建港口常通过疏浚取得港口所需的水域面积及其泊地和各作业区的控制水深,开挖港口内外航道,清理水工建筑物基坑,吹填泥土上岸形成新岸线,扩大港区陆域面积。除港外航道外,港口疏浚一般在较平稳的水域中进行,应力求使开挖与吹填作业密切结合。港口投产后常需进行维护性疏浚,为了减少疏浚作业同进出港船只的相互干扰,可以在防沙堤的上游采用旁通措施;或在上游的适当地点设置深坑聚捕泥沙,然后集中疏浚;也可以留适当的备淤深度,在营运淡季时疏浚;还可以设置水下排泥管线以替代水面排泥浮管。减少不必要的水域面积和口门宽度,也可以减少维护性疏浚的工程量。

海堤与海滩吹填

岸滩吹填一般与海上疏浚作业同时进行。吹填应根据当地的海况、土质和岸滩演变特点,选择合适的吹填泥沙粒径和稳定边坡,尽量避免采用专门的护坡。为了促进植物在新滩上生长,尽可能用淤泥质土覆盖滩面。

挖泥船 用于海上疏浚工程的挖泥船种类很多,性能各异。常用的挖泥船可分为机械(斗)式和水力(吸扬)式两大类。

机械(斗)式挖泥船

用挖泥斗挖掘海底泥土,有时也用于海底采砂。挖泥船有自航和非自航两类,按其泥斗的形式和工作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①铲斗式挖泥船。利用铲斗挖掘水下坚硬的泥土和爆破后的岸石。②链斗式挖泥船。利用装在斗桥滚筒上的作连续转动的链斗,挖取水下泥沙,挖迹平坦。③抓斗式挖泥船。利用抓斗挖掘水下淤泥、粘土和沙砾等,大多用于港池和码头附近狭小范围内的挖泥作业。

水力(吸扬)式挖泥船

用泥泵形成的真空吸取海底泥土,按其松碎泥土设备的不同,又分为两种:①绞吸式挖泥船。在吸泥管口装有绞刀以进行松土的吸扬式挖泥船。泥土绞松后,用泥泵吸取并通过排泥管道把它输送到数公里以外的浅滩或岸上,适用于各种土质。②耙吸式挖泥船。备有耙头、吸泥管、泥泵、泥舱等装置,能在航行中耙吸泥沙的吸扬式挖泥船。泥舱装满后,可通过泥舱侧面的溢流门或底部的泥门排泥,也可利用自身的泥泵将泥舱内的泥浆吹送到岸上。适用于淤泥、粘土和沙土质。装有边抛设备的耙吸式挖泥船,即边抛挖泥船,在要求迅速挖通航槽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较高的疏浚效率。另有根据当地的土质和海洋水文情况而特制的挖泥船,如密西西比河口采用吸盘式挖泥船,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海上疏浚常采用中转设施。在岸滩边专设有掩护的泥池,用自航式挖泥船到池中开底门抛泥,再用绞吸式挖泥船吸泥上滩或上岸。这种设施可以提高疏浚效率,减少水质污染。

海上疏浚常常需要扫床、设标等辅助作业配合,有时还需要凿岩、爆破等辅助作业来清理礁石和排除障碍物。扫床作业可以发现和清除沉船、爆炸物及其他障碍物。疏浚导标有固定标及浮标两种,固定导标导航精度较高,但在开敞海域中设置浮标较为方便,现在大型挖泥船则已开始采用无线电导航。此外,进行海上吸填作业时还需设置围埝和排泥管架等辅助设施。围埝可以形成一个静水沉淀池,促使吹填泥沙沉降,并能防止泥浆漫流散失和影响周围环境。围埝在吹填成滩后有时还能兼做护坡用。 大禹治水 禹以疏导为主,排洪入海,获得成功。居民才下居平原,种植五谷。《禹贡》叙述禹河故道,大致在太行山东麓,斜向东北,至今天津附近入海。此后水灾记载不多。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决宿胥口(今河南淇县东南),是有记载以来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入海口南移。这一时期两岸堤防不多,河流呈漫流状态。到战国时下游东岸的齐国,西岸的赵魏各距河25里筑堤防洪,是下游有系统堤防之始。

Yu

禹(约公元前21世纪)(卷名:水利)

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也是中国最早治理特大洪水、平水土的领袖人物。先秦文献中大量记载尧舜时期发生全国性特大洪水,禹治理成功的传说。当时是 青铜器时代开始,奴隶社会初期。禹以前有共工和禹父崇伯鲧奉帝尧命治水,都因单纯壅堵失败。帝舜驱逐了他们,改命禹治水。禹先叫他的助手益(一个氏族的首领)教灾民渔猎维持生活并焚烧沼泽草木,驱逐禽兽。禹走遍全国的水陆山泽,因势利导,改壅堵为疏导。平治水土十三年,开掘了九川(九指多数)通海。疏浚沟渠通川,水落土出,民众从丘陵迁居平原,发展农业。他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定出各州的高山大川,水运贡道,划分土壤种类、田赋等级并查明各地物产、上贡物品等。当时以黄河为重点,下游河道地形较后代高。河口感潮段分为许多分支(九河)。他因治水有功,奠定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基础。

禹受到历代颂扬,甚至被神化。他的事迹对后代治水影响深远:首先,大禹治水是以人力征服洪水,肯定了中国人民能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其次,他治水十三年,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勤劳奉公精神为后人所效法;第三,他的因势疏导,平治水土的思想,值得借鉴。其他如禹河(黄河)故道被不少人认为是最合理的;禹疏九河致使有些人认为治黄的最好办法是下游分疏等,认识虽有偏差,但在历代治黄实施中确有人采取过。传说中禹的功绩是古代人民长期治水的综合成果,而以他为代表加以综合叙述。

Yugong

《禹贡》(卷名:水利)

记述古代水利区划以及水文地理、水象等知识的名著。著者姓名失传,成书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著者抱有向往大统一的理想,根据大禹治水传说和当时的地理知识,用自然分区方法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假托为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书中记述传说中禹所导治的地区、山岭、河流、薮泽(湖泊)、土壤、物产、民族分布及贡赋等情况,并以九州为网络,叙述水运交通所应经过的江海河流。所述河流有53条,属于当时黄河水系有22条,长江水系有19条,淮河水系有4条,海河等水系有4条,并叙述其中 9条的上源及尾闾。所述薮泽有10处。《禹贡》对后世影响深远,《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分别照引全文。《水经》对《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作了专篇阐介。宋代以来研究、注释的著作有宋傅寅《禹贡说断》、程大昌《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明艾南英《禹贡图注》、清胡渭《禹贡锥指》等数十种。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