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昼夜造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6 06:02: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个昼夜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很少机会,也很难静下心来观看这种历史片,前几天,学校组织了全体的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这部让人精神受到强烈感染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看到细节之处,也不禁让人眼眶发红。 影片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为轴,讲诉周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镇进行考擦,当时正值全国大饥荒,从而来到革命老区了解人民群众吃饭挨饿的问题。影片刚开始给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伯延沿路的枯树,以及周总理担忧的眼神的刻画。当老区干部准备一盘红烧肉来接待周总理时,公社食堂的村员们很多在吃着树叶粥,周总理立马退出了房间,走向食堂和大伙一起吃饭,当吃硬绑绑的窝窝头时,老区干部说是玉米面做的,依旧不肯告诉周总理老区村民的真实情况,而周总理依旧等着大伙给他说实话。前半部分,周总理与大伙一同在公社食堂的情节,体现了周总理心系群众,不禁为他的亲和力而感动。紧接着,通过一位小孩子的请求,周总理来到那位会唱落子戏的老大娘家。从这位老大娘的口中,让我们看到了这片革命老区曾经的辉煌。同样,也因为她给周总理唱了一首落子戏,拉近了她与总理之间的距离,对周总理这类为人民着想的共产党人无比爱戴。以至于在知晓周总理将要离开之际用自己的寿材钱换来半袋白面,为周总理做拽面。当老大娘的儿子捧着一锅热气腾腾的拽面来到周总理面前时,总理了解到老大娘的良苦用心,于是收下了这碗面条,同时嘱咐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工资赎回老大娘的寿材,并在自己走后将寿材还给老大娘。这一刻部分则刻画出了周总理廉洁的形象。 电影中公社主任郭凤林的父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区党员干部,曾经接待刘邓大军,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依旧使人印象深刻。年轻时的他曾当过兵,抗过日,可以说,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他这样的老兵用血肉换回得的。但是,当我们总理走访伯延之时,凤林却谎称自己的父亲已经过世,生怕自己的父亲将实情告诉周总理。最终,这位伯延地区的党员干部还是出现在了周总理面前,在父亲的逼问之下,凤林终于向周总理说了实话。 另一个鲜明的人物便是张二延。在大家都想极力隐瞒实情的情况下,他是第一个敢于说实话的人。作为四个孩子的爹,而且正值全面大饥荒时期,他的情况则尤为让人同情,当总理来到二延家时,孩子们都在炕上睡觉,而这样做,只是为了保存体力,不至于很快地变饿。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周总理于是回去和邓大姐商量,想要收留二延的孩子来减轻二延的负担。当周总理告诉二延想要替他养一个孩子时,二延流泪了,最终并未答应。因为他曾经答应他的妻子要亲自将四个孩子养大,最后,周总理理解了这个男人的坚强。

刚开始,并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大家要将自己苦涩的生活情况隐瞒,而凤林对总理说,让总理捡不重要的向毛主席汇报,不想让国家有更重的负担,不希望给国家添麻烦。可见,当时的人对国家无比的热爱与爱戴。并且有一种对共产党对共产党的强烈的精神信仰。而这些东西,对当今社会的某些人来说却在逐渐地欠缺。 整个影片塑造了周总理伟人的形象,但也显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周总理帮村民栽种红薯秧,不知道需要斜放并且不能用脚踩土,当场被女村民纠正,也露出一丝尴尬,让人印象深刻。当天晚上,伯延下了一场大雨,对于刚栽下的幼苗却是一场灾难,村民们连夜去抢救秧苗,而周总理为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看到这里,眼角不禁也泛出泪花,不禁为周总理关心民众而感动,也感动于伯延人民团结一心。

最终,四天的调研,体察民情,听民众说实情,让周总理深入了解了伯延老区的人民生活情况。与毛主席通了一晚的电话,最终,伯延成为全国首个解除“公社大食堂”的地区,而这里的人民生活也将趋于勃勃生机,对于党和国家将会更加地热爱。

这部影片具有很高历史含量,在如今充斥着商业片的社会,这部电影则显得尤为珍贵。让我们懂得做人应敢于说真话,求真务实。也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影片能够让人心灵得到震撼。 杨芮4140120322 第19期外国语学部第三小组

推荐第2篇: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原鹏飞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能引用实验收集的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价值观:树立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大胆猜测假设,并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意识。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很多可能的假说。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结合模拟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分别描写黑夜和白天景色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美吗?接着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对比这两组诗词,你有什么发现? 引出白天、黑夜,并概括为昼、夜。

白天黑夜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地球真是奇妙无比。太阳东升,白天来到,人们学习、工作;太阳西落,夜幕降临,人们可以好好休息,那么你知道这白天黑夜,也就是昼和夜是怎样产生的吗?

2、引出“昼”“夜” 形成的原因。(课件演示)

3、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这里是白天,也就是昼,昼过后是夜,夜过后第二天又是“昼”,昼过后又是“夜”。我们所在的这一地区一直明亮黑暗在交替变化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二、大胆假设

1、在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这一现象呢?想一想。如果我是太阳,这个男孩是地球,我们都不动,会是什么情况?

2、太阳和地球在运动时可能会有那些状态呢?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测,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同学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写一写、画一画,同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要做好记录,咱们比比哪组的想法多。

3、交流、补充。在黑板上标示出学生假设的情况。

4、现在请同学们就我们黑板上总结出来的这几种假设快速地和书上的猜测进行一下对比,看看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同学们真厉害,大家不仅得出了和书上一样的猜测,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佩服!科学研究就是要大胆猜测,有了那么多的想法,那你觉得哪几种运动状态出现昼夜交替的可能性较大。

三、模拟实验

1、我们得出了这么多的假设,但别高兴的过早,我们这还只是纸上谈兵,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那怎么办呢?如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出示实验提示,并解读其中的重要环节。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师巡视指导。

4、全班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四、总结分析

1、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2、那你认为哪一种才是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呢?

3、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4、全课小结

同学们,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所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节课大家通过观察、猜测、讨论、验证对昼夜交替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大家继续寻找新的的信息和证据,一定能就昼夜交替这个现象作出最正确的解释。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

地球

1、不动

围着太阳转

2、围着地球转

不动

3、不动

自转

4、不动

自转并围着太阳转

推荐第3篇: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4月14日,我镇组织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让我心灵很受震撼,感受很深。

该片主要演绎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革命老区进行社会调查的真实故事。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大跃进”、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困难局面,周总理来到伯延公社调研,倾听老百姓的心里话,要知道老百姓吃得饱不饱?日子好过不好过?

影片一开头,周总理从小女孩的口中得知百姓吃不饱饭,连树叶都吃光了,走进公社食堂时看到吃水要从几十里外挑,当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周总理从公社主任郭凤林的言行及安排的虚假场面里,明察秋毫,觉察到浮夸风的严重,他甩开干部深入到群众中访贫问苦。总理坐在老奶奶的炕头问寒问暖;他拉着第一任老支书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听到真心话;他和乡亲们一起捧着稀粥吃代食窝头;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热情鼓励夜校的汪老师;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

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周总理苦口婆心,身体力行,开导干部,和群众交朋友,终于,二廷实话实说,“落后分子”坦诚直言,郭凤林猛然醒悟改正错误„„充分表现出广大农民对共产党的信任,他们以最朴素的感情愿为国分忧,以包容、宽厚的态度理解眼前的困难。 看完电影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基层干部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

推荐第4篇: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观后感

近日,社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从周总理忙碌的四昼夜,折射出一颗赤城的公仆心。

一、影片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

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二、影片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为民。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

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三、影片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推荐第5篇:环卫工人昼夜除雪

环卫工人昼夜除雪,保节前公路出行安全

2011年12月28日,记者在新华路一矿路段看到,在一台大型铲雪设备的作用下,路面原有的厚厚积雪层被一块块切割破碎后,被加装了平铲的装载机推至路边,环卫工人正在凛冽的寒风中装运推在路边的积雪。随着积雪被一车车运走,原被积雪覆盖冰滑的路面逐渐露出了“底色”。

据环卫大队负责人介绍,为了给节日的大雁营造一个卫生清洁、欢乐祥和的节日环境,确保行人、车辆安全、便捷出行,后勤服务中心环卫大队在上级部门的安排布署下,于12月24日开始对一号井至供应处转盘道处的路面积雪进行集中清理。在生产运输任务非常重的情况下,环卫大队抽调最好的机械设备和人员投入到清雪工作中,力争在第一时间内高质量的将路面积雪清理运出。

在作业中,为尽快清理积雪,确保交通顺畅,环卫职工克服天气寒冷、作业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每天凌晨四点到次日凌晨一点昼夜不停连续作业,作业时间长达20小时。有的车辆司机能轮班上岗,有的无法轮班上岗的吃饭都是在车上。为了确保作业安全,队领导跟班作业,现场指挥,并在作业车辆及作业区域设置了警示路障、警示灯,并安排警示车辆,以确保清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截止发稿前,环卫大队共出动清雪人员余人次,动用清雪车、装载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台班。雁中主干道路积雪已大部分清除干净,清雪效果比较理想。

推荐第6篇: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认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 基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看到、体验到,才能去认识某个事物或某种规律,进而建立基本思路。对于宇宙单元的教学来讲,契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证据来加以判断。

3、与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三、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四、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乒乓球、手电筒、小人贴纸、小组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师导入: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生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就是地球。

(一)课件引出探究问题

1、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时间拍的? 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2、师:白天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 生:昼 (板书:昼) 师:黑夜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 生:夜 (板书:夜)

3、师:想一想,每天早上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太阳是怎样的?)

4、小结 师:对,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的出现。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地球上的人们迎来了白天,每天傍晚,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人们又迎来了黑夜。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板书:交替)

(二)猜想

1、师: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呢? 生:因为太阳光总是照亮了地球的一半。

2、师: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昼;没有被太阳光照亮的一面就是,夜。(板书:图)(出示图片)

3、师:真的是这样吗?请想一想: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

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

假如太阳和地球都不动,会有昼夜之分吗? 生:这样有昼夜,但不会出现昼夜的交替。

4、师:现在你能试着归纳一下形成昼夜现象的的原因吗? 生:

1、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2、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才能产生昼夜。

3、地球和太阳不能静止不动。

5、师:看来,地球和太阳必须运动起来,才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请积极思考,在4分钟内请每个小组尽可能多的提出,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来。——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简图。

6、交流汇报,收集学生的假设: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应的假设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可能出现的:太阳自转;

太阳围着地球转;同时自转

太阳和地球都自转;同时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和地球都自转;同时地球围着地球转;

(三)模拟实验

1、师:这么多的猜测,是否真的都会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如何证明?(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如果我们要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你认为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 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标记人 做实验:(1)手电筒不能从上往下照, (2)作标记:乒乓球上的红色图案为标记 (3)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 (4)认真观察:红色图案处昼夜变化时“太阳”和“地球”在如何运动。 (5)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推荐第7篇:昼夜交替1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成因;

3、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教学过程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昼夜交替时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确定本课研究内容:探索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生1:我们要在地球仪上找一个地方作标记,假设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作为观测到对象。

生2:我们要仔细观察做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的?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生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生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探究的方法:质疑假设—实验验证,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生1: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时差为-7小时)

生2: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13到-16小时)

生3: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到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小时)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主张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体验到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生1:古代中国人认为:„„

生2:古希腊学者认为:„„

生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

生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1:人类的饮食起居与昼夜交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2:我们的学习不要停留在经验上,要敢于提出质疑,辨析,不轻信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来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生3: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五、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推荐第8篇:昼夜交替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了白天形成是太阳照射地球的缘故,(课件)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做个实验就清楚的知道了。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地球仪,他们分别代替太阳和地球,你们能动手模拟一下白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提醒一下: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我们以祖国为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分别用两种转发来实验。(逆时针旋转)

2、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3、分组汇报。

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学生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昼夜是怎么形成的了吧?

太阳的东升西落

活动二:模拟实验,发现时差

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实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夜晚呢?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 (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哪些国家和地区是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黄昏? 这样说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他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视频) 2、小组实验,填表。 3、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这个问题吗?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 1 )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 2 )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这就是时差(放光碟)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可我们的古人为了弄懂其中的奥秘却经理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科学过程。

1、分组自学书 P8 页内容。 讨论:( 1 )这几种传说和理论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 2 )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师: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推荐第9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我们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进行学习,影片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镇,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非常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多么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一名党员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推荐第10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3年8月28日,在公司党委工会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从1958年开始,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持续的天灾和前苏联政府逼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为纠正错误、扭转局面,1961年春,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的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广大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在充分掌握时弊和民意以后,周恩来马上与毛泽东长时间通话,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流下了泪水。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认真听取意见,工作不走过场。周总理像拉家常一样,就坐在门坎儿外和张二廷对话,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总理这种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得人们愿意讲真话,敢讲真话。征求干警意见、走访铁路企业也是一个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我们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加以推进,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固定下来。

二是与人真诚相待,遇事勇于担当。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找借口,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现如今,法院各项工作繁忙和艰巨,各庭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我们要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三是事事廉洁自律,处处勤俭节约。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解决问题迅速,落实措施果断。周总理武安听民声,大食堂从此熄了火。群众主动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纠正措施行得通、办得到,杜绝拍胸膛做决定的官僚作风。

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及时准确了解员工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动膳食部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为市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添砖加瓦。 膳食部:冉茂琪

第11篇: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昨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以后感触良多。

这部影片非常平实,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刻意的渲染、抒情,主线讲的是调研,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可以告知上至为政者、下至普通老百姓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为政者必须切实加强调研,改进作风,以民为本,实事求是。 影片中关于调研,有很多技巧。提前工作要准备充分,沿途观察草木、树叶,收集信息广泛,不容易偏听偏信;参与群众劳动、与群众零距离、耐心驻点调查,最终取得群众信任,让群众吐露心声;在当权者面前说重话、做承诺,保护反映情况的同志,鼓舞更多的同志说真话,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调动群众积极性。

我们当前的调研工作,与影片中的情形何其相似:开一场座谈会、听一场报告、走一处现场,真是客观的信息被屏蔽调了,调研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影片中刻画总理对调研的态度和做法,是值得深刻思考和学习的。

调研时遇到尖锐的矛盾时,总理既没有立刻批评当权者,也没有立刻否定问题的存在,而是用宽大的胸怀将责任归咎自己,最终让多吃多占的干部主动坦白、承认错误,这是一门需要持续修炼的领导艺术。

在当今的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领导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固然有大局意识、公转意识存在,但政绩观、仕途观也许才是主要因素,这提醒我们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待改进:基层单位出了问题,就认定是基层单位的主要责任,就考核,这不利于基层单位真实、大胆的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藏着掖着,酝酿出更严重的问题。这也反映了上级部门不作为的一面:基层单位反映问题后,上级部门不但不积极配合进行指导、解决,一味拿政策压、一味拿大局压,一律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一竿子将问题打给基层单位自己解决,谁还愿意反映问题、暴露自己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影片中群众不敢说真话的原因非常明确: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被关了起来,说了真话的人害怕总理走后被打击报复,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不说话,私底下想说但都很谨慎。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有关,而往往由于很多调研过程简短、流于形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和反馈,被调研者得到的回复往往比较“官话”:“我们回去后会好好研究”“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等等,最终结论如何,被调研者不知道,以后就懒得说了。

不管是基层单位领导还是群众,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失语,失语的最终结果就是上级制定的政策与基层实际不符,既害了上级又害了自己,最终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基层,因此,客观公正的反映实际情况,是基层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基层维护自

身利益的权利。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七日

第12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一名共产党人的修养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4年3月13日,我非常幸运的被选中去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背景下前往革命老区伯延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这不是一部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电影,这也不是一部让人看了伤春悲秋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催人泪下的画面,有的只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千千万万工作画面中的一部分。看完电影,心情是相当平静的,但是平静的心下面涌动着一股力量、一种信念——勤政廉洁、为民服务。在周总理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修养。

周总理初到伯延老区,老区人民用红烧肉、炒鸡蛋来招待总理,可是当地群众却只能喝糊糊、吃窝头甚至啃树叶。周总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把肉和鸡蛋分给了老人和孩子,自己和壮劳力们同吃同饮。“毛主席很久都没吃过肉了”,这一句话更是体现出了当时条件的艰苦以及国家领导人誓与人民共患难的决心。周总理工作一丝不苟、凡事亲力亲为以致积劳成疾,来伯延调研之前一直住在医院里面,来伯延之后就把伤病抛诸脑后全身心投入到调研工作中,每晚写工作笔记到深夜,工作总结在离开伯延之前一定要写完,绝不留到回北京之后。这就是我们生活简朴、工作勤恳的周总理。 到伯延之后,周总理并没有做片刻的休息就立即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去。在这四个昼夜,周总理始终贯彻“到群众中去”的方针,除了听伯延领导的报告,更要听伯延群众的心声。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壮劳力,还是老人家,周总理都会仔仔细细的聆听他们的话语。起初伯延人民唯恐给周总理心里添堵,不愿说出心里的实话,但是“不听到真话,我不会离开”,这是周总理的态度和回应。经过不懈的努力,伯延老区人民终于吐露心声,向周总理讲述生活的现状、内心的不满和改革的建议。当天晚上,周总理就和毛主席针对伯延的情况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交谈,以求尽快解决伯延的问题。这是我们事事求真、步步务实的周总理。

影片中有许多的镜头都体现了周总理与伯延人民一家亲的情景,周总理听老人家讲述抗战故事,与老干部交流管理心得、与老百姓围坐而谈,弯腰给因饥饿而脚部浮肿的汪老师穿鞋,下地和群众一起种植地瓜,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而知道周总理要来,伯延老区几乎是万人空巷,只会一睹风采。为了让总理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抻面,老奶奶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寿材。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一位让人民群众无比崇拜、敬仰、爱戴的总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总理活生生的向我们展示了群众路线的真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四风”问题随之滋生,甚至群众与领导干部成了对立群体。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而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向那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党有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周总理作为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向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时代无论如何发展,优良的传统始终不能丢。在新的时代既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只要我们拥有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那所有的机遇都会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所有的挑战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踏踏实实干实事,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

第13篇: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铁厂镇小学:杨叶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3、让学生体验、感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

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因。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天空中有什么?(生:太阳,月亮,地球),大自然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和这些有关?(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此时我们的太阳落下时是掉

到某个地方躲起来了吗?(生:不是)那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天早上白天又出现了,经过一个白天又是黑夜,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着,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亮和暗的不同现象,是谁在起作用?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你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

二、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假说

1.地球与太阳如何运动才出现交替的现象?

生:自转、地球绕太阳转„„(板书出学生说出的假说)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有多少种可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小组的意见都记录下来。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三、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老师的问题,那么哪一种解释更合理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验证我们的观点?

看,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教具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地球仪的形状和我们的地球相符合,所以我们选择地球仪做为实验材料在做模拟实验时不仅更直观,还能在做实验时可以更好地找到起点,作为参照。而太阳有发光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手电筒来作为太阳的模拟物。

现在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相应的模拟物,让我们来模拟表现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检验我们的假说是否成立。

假说一: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那这与我们看到的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相符吗?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得出假说一不成立。

假说二: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不自转”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而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需要一年的时间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可以得出假说二不成立。

假说三:同样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只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有四季变化,才符合真实的情况。 可以得出假说三成立。

假说四:同样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教师知道实验,台下同学辅助完成。同时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

教师解释:“地球自转,不公转”时,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如果是这样,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得出假说四不成立。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五、巩固拓展 昼夜交替的意义 :

①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也制约着一些生物的生物钟。太阳日被人类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② 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不成立)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不成立)

③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成立)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成立)

第14篇:昼夜交替现1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一、设计意图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修改版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自己的比较合理的解释,难度很大,只有少部分学生对正确的解释是有所了解,分析原因,我认为是五年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降低了假说方面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可能性的解释,让学生认识到要找到正确的答案就需要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证据上。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只找到了几种可能性的解释,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历这样一段科学探究,产生了深刻的科学价值观,这是本课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模拟实验找出对昼夜交替现象可能性的解释。

2.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照片,学生欣赏。

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组通过卫星拍摄的照片。

2、提问:

(1)这组照片分别是什么时间的画面?

(2)白天用一个字来说,可以叫做什么? (板书:昼)

黑夜用一个字来说:可以叫做什么? (板书:夜)

(4)某个地区的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

(板书:交替现象)

(3)你们觉得昼夜的出现应该与什么天体有关?(版画太阳、地球) (4)如果地球和太阳都不动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吗?

(二)模拟实验,发现可能性的解释

1、要想知道地球和太阳如何运动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怎么办呢?我们做模拟实验要用什么东西?(地球仪,手电筒)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用电筒的光表示太阳光。现在,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那怎样运动才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2、活动之前老师给同学几条温馨提示(学生读读)

温馨提示:

 先讨论分工(谁操作、谁观察、谁记录)  后讨论方法,然后实验。(动手之前先动脑)

 在地球仪上做红点标记,仔细观察,看红星的地方会发生昼夜现象吗?  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手电筒要稳定,不要上下晃动。  将能产生昼夜现象的运动,画出示意图(运动轨迹画线,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我们看一看哪个组的同学试验最认真,最科学。 能找到最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3、小组实验、老师巡视。

(三)交流分析

1、下面请大家坐好,将手中的实验器材放在一边,请各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本小组的研究结果,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每小组只汇报一种出现昼夜交替的情况。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你的同伴一起到台前来演示给大家看?

请先说明你们演示的那种情况,能否产上昼夜交替显现象,然后边演示边解释一下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你们小组是怎样画示意图的?可以把你们组画的示意图贴到黑板上来。

3、课前老师将同学们发现的这些可能性的解释,制成了动画,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4、这些解释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从这些解释中,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板书:圆周运动)

(四)总结、延伸

1、现在看来,我们的几种解释都能证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让我们小组内来议一议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刚才的依据可能作为科学的解释还显得不够令人信服。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

第15篇:昼夜交替现象学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阳城县第三小学 谢永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能引用实验收集的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价值观:树立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大胆猜测假设,并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意识。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很多可能的假说。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结合模拟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手电筒;黑色小球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惜时教育引入

1.播放《明日歌》及歌词,引入昼夜交替现象课题。2.简析昼夜形成的原因。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地球上会产生“昼”“夜”之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能离开太阳吗?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组内大胆猜想

1.太阳和地球在运动时可能会有那些状态呢?想一想。2.太阳和地球怎样运动就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组内猜想。 3.组内交流,将自己的猜想画一画、写一写,比比哪组的想法多。 4.班内交流、补充,归纳出学生的猜想。 5.小结:科学研究离不开大胆猜测,有了那么多的想法,那你觉得哪几种运动状态出现昼夜交替的可能性较大。讨论一下。

三、分组模拟实验

1.有了这么多的假设,那如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出示实验提示,并解读其中的重要环节。

a.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或小球)。

b.确定地球仪(可以用小球代替)上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c.实验中地球仪(或小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上下晃动。 d.注意“地球”或“太阳”是怎样运动的。

e.选择本组要验证的假说,先讨论方法后再进行实验。 f.观察要仔细,实验完毕,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师指导。 4.全班展示交流实验情况并试着解释。

四、总结分析

1.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有几种可能解释? 2.你认为哪一种猜想可能是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真正原因呢? 3.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4.全课小结

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会有很多可能的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就越可能对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播放歌曲《长歌行》,科学探究时不我待,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加油!)

第16篇: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刘振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很感动。影片中,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感动着我,总理真好。

在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年代。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喝菜汤,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我最感动这个环节,因为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电影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感人泪下。这部电影是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同时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电影中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这些人让总理了解民情,真正的了解百姓真实的想法,这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党员更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凝聚十几亿中国人的力量,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个特殊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今天,中国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我们单位全体职工正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一心。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工作,为民务实清廉。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第17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始终处在激动中,细节之处,眼眶发热。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如此强烈的精神感染力量,让人意外,堪称近年来重大题材创作的新突破。

影片以领袖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为精神切入点,紧紧抓住周恩来通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停办公社大食堂,以解决群众挨饿问题为中心叙事线索,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上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中央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动,分路赴农村调查,在多路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停办公社食堂的决定,全片在确保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围绕着领袖和人民的关系来营造故事,围绕着真话与假话、好与更好之间设置矛盾与悬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在被深深吸引感染中已分不清,也不想再去分清哪些是历史真实,哪些是艺术虚构。特别是结尾处随行记者拍摄“定格”手法的使用,更有效地强化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震撼力。老区人民国家主人翁精神的照亮了全片,从一个独特视角唱响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河北省武安县伯延镇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伯延人民作出了卓绝贡献和伟大牺牲,他们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伯延人民深入骨髓的国家主人公精神的新发现是:所谓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而且是即使在党的决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地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和树皮也被吃光。但是当周恩来带队到这里搞调查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公社主任郭凤林为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了起来,这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啥苦啥罪没遭过,饿几天肚子周总理都来了,犯不上鸡一嘴、鸭一嘴地喊叫,眼下国家建设比咱这重要。”这又分明透露出他的本意是要靠自己勒紧裤带渡过难关。这不正是老区人民的国家主人公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延伸和闪光吗?从片中我们还看到,那些“落后分子”急于找总理说出伯延的真实情况,目的也是要和中央一起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党的信任,相信中央一定能改正错误,带领人民走向胜利。影片中连弟奶奶以当年曾给刘伯承、邓小平做过拽面为荣耀,这次宁肯卖了寿材也要让总理吃她做的拽面,这一笔更是入木三分地揭示出真正的老区精神永远是党领导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表现了困苦和灾难却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的激情。

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最本质、最突出的人格特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周恩来形象的塑造出人意料地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新的震撼。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对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的情景的拍摄和氛围的营造,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用真实的艺术细节去表现当时已承受很大精神压力的周恩来,面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

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得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张二廷的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连弟奶奶卖了寿材请总理吃拽面,周恩来出钱把寿材悄悄赎回来,安排人在自己离开伯延后再把寿材送还老人家。如此周到,如此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此能体悟和尊重每个底层百姓的主体愿望和生命尊严感,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恩来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

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

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18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3月21日,在机关的组织下,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使我无数次被影片朴实的真情所感动,令人热泪盈眶。影片讲述了一九六一年,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做农村调查的故事。当时正值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时期,由于我党在大跃进等路线政策上的决策失误,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大饥荒在全国蔓延,农村尤甚。公社化后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公共食堂等,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恢复发展的障碍。周总理为了了解实情,听取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特地从贵州花溪出发来到革命老区伯延村调查研究。不料,当地干部却掩盖真相,粉饰太平,不愿说真话、讲实情,甚至把平时爱提意见的所谓“落后分子”都关押起来。于是,一心想听真话的总理与刻意说假话的干部之间形成了尖锐冲突。当然,最终是周总理用一颗为百姓谋利益的拳拳之心和共产党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豁达胸怀,感化教育了说假话的干部,也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对话僵局,他听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最真实的心声与呼声,听到了他们对改进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最宝贵意见和建议,伯延后来成为在中国第一个取消农村大食堂的村子,为带动全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

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

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联系到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心的年轻党员,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动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各项规定,不仅组织上入党,还要做到思想上入党,与党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三是脚踏实地干工作,多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把岗位当作磨练自己的平台。四是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牢固树立以中心为家的思想,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拒绝铺张浪费。

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工作成效汇聚起强国兴国的力量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19篇:周恩来的四昼夜

感怀总理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塔坡小学辛颖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从小学时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开始,周总理为人民群众所爱戴的形象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对照周总理的言行和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深有感触,决心学习周总理的精神,为民服务,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

一、学习周总理公而忘私、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

周总理在伯延的四个昼夜,一天睡得比一天晚,晨起和村民一起插秧,夜里和村民一起抗暴雨……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周总理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首先就应具备奉献精神。这学期,我们学校面临语文老师紧缺,四年级的语文课面临困难,我们杨校长提出了跨班的思路,我想,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名党员老师,不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吗?于是,我毅然担负起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这种奉献精神,怎么能够在急难险重的时刻攻坚克难,完成工作任务。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选择了家长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

1定要保持这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事业和工作为重的奉献精神,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成长。

二、学习周总理深入一线、联系群众的工作精神

通过影片展示的周总理在伯延四个昼夜里的一言一行,我们知道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重点在基层和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定对教育事业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将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热爱这份工作,为之奋斗。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密切的关系,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敢于担责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格,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先进性,以实际的贡献走在群众前列。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把学校交予的任务做实做细。

三、学习周总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务实精神

影片以上世纪中期中国遭遇自然灾害为背景,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的目的就是了解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践。周总理了解真相和

群众呼声后,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影片带着我们回顾了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党的伟大,也更坚信了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应当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不走过场不敷衍了事,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剖析深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务求对我们的工作上台阶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四、学习周总理亲民、清廉的公仆心

影片中的各种细节让我们禁不住抹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饮用水来之不易,周总理与伯延的百姓一起插秧,一位妇女端给他一碗水,周总理倒回去一些,只喝了碗里剩下的一点;周恩来准备吃饭,一条腿已迈进屋子,但一看桌子上的村干部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又迈了出来;吃连弟奶奶做的拽面、嘱咐秘书把棺材钱给送回去……这些场景不胜枚举,既反映了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也反映了他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真切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更加理性思辨现实真实的深度。对于一名一线教师来说,更应该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

中,求真务实,乐于奉献,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总之,周总理是一面镜子,一展旗帜,我会认真学习周总理的敬业、务实、清廉精神,争取成为组织信任、群众欢迎、同事认可的优秀教师。

第20篇: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篇1: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在统一安排上,下午四点在锦绣影院,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由知名导演陈力执导,青年演员王艺禅、孙维民、拧∧、何伟、陈创领衔主演。第一次进这个影院,里面很干净,空调效果也很好,座椅很舒服,出乎意料。首先是主创人员见面会,组织部长致辞,各级领导讲话,然后就是女导演陈力和周恩来的扮演者孙维民和大家见面,介绍情况。还有东关小学的同学们表演了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整个见面会由河北电视台一位女主持人主持。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三年自然灾害”历史的电影作品,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到革命老区河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一个胸怀百姓、忧国忧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观看影片,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央政治局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常委会做出克服“四风”十项承诺等一些列重大部署和行动,正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配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受益深刻,观影者很多是饱含热泪看完片子的。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作为影片的顾问,艾文礼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篇2: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周围不时有人拿出纸巾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我也是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听到一名观众小声嘀咕:这部影片应该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观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4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

篇3: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为切实领会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党委,在金秋送爽的八月,组织广大党员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不但具有切实可行的教育意义,而且把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同时也是对全体党员同志的一次政治洗礼,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我党的发展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影片讲述在新中国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在大病初愈后,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调研,四天四夜中他不知疲倦,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每到一处,他都会认真听取百姓的心声,并把百姓反应的方方面面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周总理不顾身体的疲惫,彻夜总结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毛主席汇报当地的真实生活状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周总理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党员的我,深受感动,我深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把它当做一句口头禅,而是要落实到行动当中,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实现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周总理在与百姓交谈中没有显示出一点的领导架子,让大家感受到的永远是零距离的接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才能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所在。

影片中,伯延公社的干部,为了不想给中央添麻烦,刻意隐瞒真相,报喜不报忧,因为周总理初到这里时,正巧碰到一位小姑娘拿着竹楼撸树叶回来,周总理悉心听取小姑娘撸树叶的真实原因,他似乎已经知道了这里百姓的生活状况。但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里的生活状况,周总理向这里的干部表明,不了解清楚这里的状况,我是绝不会回去的,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周总理面对百姓的隐瞒态度,不急不恼,不但没有批评,反而更多的是贴心交流,为切实体验基层生活,周总理与百姓在田间种秧苗,虚心学习种植方法,田间地头里,更多的是欢声笑语,这种零距离接触,给我们最多的是温暖。在暴风雨的夜晚,周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抢救地瓜苗,这些点滴瞬间,使我深刻明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作为党员,我们要有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在伯延公社的这四天四夜,周总理与百姓一起吃在大食堂,初到伯延时,为让总理吃的顺口,大食堂特意为总理做了红烧肉,面对眼前的红烧肉,总理迟疑了,不但没有动筷,反而嘱咐大厨,晚饭时把红烧肉放在菜里煮了,分给大家吃,而总理吃的却是糊糊。当看到这些情节,我不禁多次哽咽,在总理的内心百姓永远是第一位,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周总理用真心、真情、真诚,打动了伯延的百姓,大家不顾伯延公社干部的叮嘱:只对总理讲喜,不讲忧。但是最终大家还是把藏在内心的困难心声一一说了出来,他认真听取每一位百姓的心声后,对这里的百姓讲到,不隐瞒才能解决困难,只有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去,我们的国家才会进步。

作为党员,我们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使自身不断进步,伯延公社一直坚持集体食堂,张二廷真实反映了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这里有些大厨们,靠自己这点职权,偷偷将大食堂的伙食填补给家里的人,从而影响了大食堂的伙食质量,面对这种局面,那些人主动站出来承认了错误,主动道歉,总理了解了状况后,当晚与主席通电话反应汇报情况,于第二日宣布解散大食堂。看到这一幕,引发我更多的深思,作为党员,我们一定要坚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不要迎合错误,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

在伯延的四天四夜,周总理始终走访于百姓中间,当看到孩子们晚上上课的场景,看到仅有的老师带病上课时,总理勉励孩子们,发奋图强读书,你们的教育问题,中央会给予重视,请大家放心,我们要知道只有教育才能兴国。当得知当地妇女文化水平很低时,他明确指出要成立妇女会,让妇女也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周总理指出,中国的进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当地的落子戏一定要流传下来。我国是农业大国,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也是强国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用我们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研制更多自动化的工具,推动国家进步的脚步。所以,作为党员,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这部影片给我上了人生重要一课,给我更多的是深思,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要紧跟时代节奏,践行党的路线。做最好的党员,就要做到工作态度不一般,道德品质不一般,精神态度不一般,意志风格不一般,思想觉悟不一般。所以对于党员而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要是共产党员的工作岗位,必然是最能闪光的岗位。这部影片,让我们党员深刻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会永葆党员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做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篇4: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前两天里,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没有说实话,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周总理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了解了实情,并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经过研讨,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公共大食堂。影片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同样是吃饭,在吃连弟奶的拽面时,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周总理关心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他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人民的关心。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总理深夜整理材料的情形。总理白天在外奔波一天,本来已经很劳累了,却依然工作到深夜。一天晚上,总理竟在桌子上趴着睡了一夜。总理在给毛主席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快到天亮。周总理的工作精神让我为之动容,潸然泪下。我们的好总理,我们想念你,我们永远怀念你。

结合到护理工作,我们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别人的一切,患者就是上帝,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工作上很多事情了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走群总路线,避免形式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好,从本职工作做起,不唱高调,多反省自己,理解别人,换位思考,帮助同事,不能总挑别人毛病,不检测自己的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主旋律,通过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引导我们党员干部要踏着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真正的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昼夜造句
《昼夜造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