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夏商西周春秋顺口溜(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18:06: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法制史1:夏商西周

①以德配天:周族推翻商王朝定都镐京后提出的政治思想,认为天不是一个部族的专有祖先,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哪个部族有德,就能获得天的佑护,强调不能仅仅对天负责,更要关注人世民心,这一政治思想鲜明的体现了西周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历程。②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政治思想的自然延伸,以德配天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心即天意。明德指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③出礼入刑:礼与刑是夏商西周三代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相同,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入刑指出礼、刑评价标准相同这一特点,对人们的行为,凡是礼允许的,刑也不加以禁止,凡是刑禁止的,礼肯定对此予以否定。④五刑:夏商西周时期常用的刑法体系,包括“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罚。墨(黥):在脸上刺字;劓:割去鼻子;膑(刖):砍脚、砍腿或剜去膝盖;宫:破坏罪犯的生殖器官;大辟:死刑,执行方式有斩、杀、焚、磬、埋、弃市等。⑤傅别: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借贷契约,将债劵剖为两半,合劵称“傅”,分劵称“别”,债权人执右劵,债务人执左劵。⑥质剂:西周时期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买卖契约,将买卖贸易分大小两类,大型买卖如奴隶、牛羊等用“质”;小型买卖如兵器、珍奇用“剂”。⑦六礼: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程序。婚姻关系的合法成立除了遵循婚姻缔结的各种条件外,还必须以一定程序形式完成,即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姓名、生父母的姓氏;纳吉:男方占卜得吉兆后将结果告知女方,决定结婚;纳征:由媒人代男方向女方缴纳聘金,此后婚约成立;亲迎:男方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⑧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结婚缔结的禁止性要件。主要有两个原因:优生方面的考虑,周人已经意识到近亲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繁衍;政治上的考虑,通过婚姻关系的缔结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扩大政治势力并维护宗族内部的伦常。⑨五过之疵:西周时期规定的法官责任。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如果法官倚仗权势、挟嫌报复、庇护亲属、收受贿赂、受人请托而枉法裁判,导致断案错误就要以错判之罪予以追究。⑩五声听狱讼:西周时期的案件审训方法。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要求司法官从言辞、神情、呼吸、听觉、目光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如果一个人心虚理亏,就会在语言、神态、表情、气息、眼神等方面表现出来,司法官可据此对其口供的真实性作出判断,辅助断案。虽略显简陋、粗糙,但其是长期审判实践的总结,蕴含了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原理,有一定合理性,相较于神明裁判是重大的进步,为后世采用。①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答:⒈礼与刑是三代法律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其本质相同,都是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民行为;但两者的作用各有侧重,有共同性,也有区别,相辅相成,相互补充。⒉共同点:评价标准相同: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二者紧密依存,缺一不可:礼是行为规范,刑是制裁手段。均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⒊不同点:作用不同:礼是积极的规范,着重于教化和预防,可以治本;刑是消极的制裁,着重于处治和惩罚,只能治表。适用对象各有侧重:礼主要是调整贵族内部关系的准则,贵族从礼那里得到的主要是特权,庶人从礼那里得到的主要是义务;刑的锋芒主要针对庶民、奴隶和异族,当然不是说贵族不受刑的制裁,只是针对刑的制裁,贵族有一定特权。②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⒈不是指庶人无礼,贵族无刑。夏商西周三代的庶人也有需要遵循的礼,贵族也并非不受刑的制裁。⒉礼不下庶人:庶民不能享有只赋予贵族以特权的那些高贵的、用以区别贵贱等级的礼,只能遵守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礼,如婚礼、丧礼、祭礼等。⒊刑不上大夫:不是说贵族犯有严重危害宗法等级秩序的罪行而不以刑惩,而是指贵族犯罪后,在审判和执行方式上享有不受肉刑处罚的特权,如可法外施恩,享受诉讼上的特权和执行方式方面的优待等。③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答:规定比较详细、成熟。⒈在婚姻形式上,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可纳妾,实际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间界限严格,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实际上是平民。⒉在婚姻条件上,婚姻成立需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不予承认。从婚姻缔结的禁止性规定来看,主要是“同

姓不婚”,一是基于优生学角度的考虑,周人已认识到近亲结婚不利于后代的繁衍,二是基于政治和伦理角度的考虑,通过婚姻关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扩大政治势力并维护宗族内部的伦常关系。⒊在婚姻程序上,正式婚姻的成立,除符合婚姻缔结条件,还需经过严格的程序,即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南方请媒人问女方的生辰、姓名、生父母的姓氏;纳吉:男方占卜得吉兆后将结果告知女方,决定结婚;纳征:由媒人代男方向女方缴纳聘金,此后婚约成立;亲迎:男方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④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答:主要是宗祧继承制度。为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内讧,确保贵族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周建国之初就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规定王位或爵位的继承必须是妻的第一个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如果妻没有儿子,立最贵的妾的第一个儿子,不论其年龄。由于王位或爵位的继承者同时也享有祭祀祖先的权利,因此也称宗祧继承制度。规定谁是祖先的嫡系后嗣,谁就拥有主祭权,就是王位或爵位的继承者;财产继承从属于王位或爵位的继承,庶子只能由嫡长子分给其部分财产,妇女没有独立地位,也没有继承权。⑤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答:⒈告诉。将案件分为狱和讼两类,狱:相当于现代的刑事案件,当事人要缴纳“钧金”作为诉讼费;讼:相当于现代的民事案件,当事人要缴纳“束矢”作为诉讼费。告诉时严禁卑幼告尊长,如坚持告诉则告者有罪。⒉审理。首先要求当事人双方都要到庭,坐地对质,贵族可派臣属为代表参加诉讼。其次非常重视口供,为此创制“五声听狱讼”的审判方式,要求法官从辞、色、气、耳、目五个方面判断当事人口供的真实性;还允许刑讯,并采用盟诅、盟誓的方式确保口供的真实性;再次从证据方面来看,证据种类包括证言、书证、物证、勘验结论等,较为全面。⒊判决。要求法官不偏不倚、不纵不枉,法无明文规定时可以类推,比附定罪,还规定了司法官的责任,即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如果法官倚仗权势、挟嫌报复、庇护亲属、收受贿赂、受人请托而枉法裁判,导致断案错误就要以错判之罪予以追究。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㈠原始人的法:从原始习俗发展到习惯法。㈡礼的来源:起源于原始人用饮食供奉鬼神的祭祀活动。㈢刑的起源:刑罚诞生于氏族战争之中。㈢礼与刑:夏朝:既有神权法的价值倾向,又有原始习俗残余。商朝:天命、天罚,即奉天之命,行天之罚,神权法思想在商朝达到顶峰。西周:由重神向重人转变,提出以德配天。第二节:夏商周的刑:㈠禹刑:夏朝。⑪罪名:①昏、墨、贼罪:昏:己恶而掠美者;墨:贪以败官;贼:杀人不忌者。②不孝罪。⑫刑法原则:①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辜:罪,不辜:无罪,经:常规常法。即司法官宁肯不按常规办事,承担失职的责任,也不要错杀无罪的人,以免错罚好人。表现罪疑为轻精神,表现慎刑慎罚的主张,但只适用于夏族同族人。②罪疑为轻:夏商两代对疑罪从轻处理,或减或免,西周则用罚锾赎免。㈡汤刑:⑪罪名:三风十愆罪、弃灰于公道罪、违抗王命罪(不恭/敬罪与暂遇奸宄罪)。①刑罚手段非常残酷:大量使用肉刑;死刑:火焚、沉水、活埋、砍头、杀人沥血等;法外酷刑:炮烙、醢、脯刑、剖心、斫胫、剔刳。②官刑:三风十愆:“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恆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当时社会上存在官僚腐化严重的现象,为防止官僚腐化堕落,督促官吏遵纪守法而制定。㈢西周:⑪立法活动:①九刑:西周初期。②吕刑:西周穆王时期命司寇吕侯制定的法律,是西周法制完备化的标志之一。⑫罪名:不孝不友罪、群饮罪、犯上作乱罪、盗窃罪和拐骗奴隶罪、变礼异乐改变制度罪。⑬刑法原则:①刑罚世轻世重原则。②三国三典: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③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眚与非眚,非终与惟终。眚:过失,非眚:故意,非终:偶犯,惟终:惯犯。④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犯重罪但情节轻微者轻罚;犯为轻罪,但情节恶劣宜于重判者重罚。⑤用刑适中。⑥罪人不孥。⑦悼耄不刑。⑭奴隶制时期的五刑(以西周为例):墨、劓、剕,宫、大辟。①肉刑:侵刻肌肤、伤残肢体、毁坏人体机能的

刑罚。②奴隶制五刑渊源:⒈夏朝五刑源于“三苗”的五虐之刑:黥、劓、刵、椓、(大辟)。⒉夏五刑:黥、劓、膑、(刵作军法)、大辟。⒊商五刑:黥、劓、刖、宫、大辟。⒋周五刑:黥、劓、剕、宫、大辟。㈣奴隶制时期刑的特点:残酷性、秘密性。㈤春秋时期奴隶制法解体:成文法的公布。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和各国社会改革的需要。郑国的铸刑书和邓析造“竹刑”;晋国铸刑鼎。子产铸刑书遭叔向反对;铸刑鼎遭孔子谴责。公布成文法的意义:顺应和推动历史发展,客观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奴隶贵族垄断法制的局面,为后来封建统治者推行法治创造条件;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推进各国政策,保护封建土地私有制有重要作用。第三节:奴隶制时期的礼:㈠礼的起源:⑪夏商的礼。⑫周公制礼:西周初年在周公姬旦主持下,以周族原有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吸收夏商礼中有用部分,制订的一套完备而严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㈡礼的分类:①内容和形式关系:分本(精神原则)和文(礼节仪式)。②数量的多少:五礼、六礼或九礼。从五礼看周礼的内容:吉礼:祭祀、敬事鬼神。凶礼:丧亡殡葬。军礼:行军动众。宾礼:朝聘盟会。嘉礼:婚庆饮宴。㈢礼的基本精神:亲亲、尊尊。西周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就是人与人间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实质:别,即等级性的差别。⑫亲亲即亲其亲者: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⑬尊尊即尊其尊者:尊重和服从尊长。㈣礼的内容:①婚姻之礼:夏朝缺乏史料;商朝多妻制,妻、妾界限不严;西周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可纳妾,实际是一夫多妾制;商周媵嫁制度。②继承之礼:主要是王位和爵位的继承。夏朝父死子继;商朝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行;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度。③债权之礼:质剂、傅别。㈤礼法体系的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篡杀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原因:生产力发展;地主阶级兴起。第四节:奴隶制司法制度:㈠司法机关:①最高司法权:国王。②中央一级司法机关长官:夏朝:大理。商、周:大司寇。③地方一级司法机关长官:夏朝:士、理。商朝:⒈畿内:由士,基层:蒙士;⒉畿外:诸侯处理。西周:⒈畿内:乡士、遂士;⒉诸侯国:士、士师。㈡诉讼制度:夏商多采用神明裁判。西周:告诉、审理、判决、上诉、执行。

推荐第2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 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推荐第3篇:夏商西周的文化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骨文和金文;夏商历法成就,夏商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生物学与地理学;《尚书》,《周易》;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奴隶制度兴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三代文化成就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并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

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对后来文化史的学习,从而体会历史发展的继承和渊源关系。

3.通过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纠正它是纯粹卜筮之书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古代文化典籍。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文字是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文字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甲骨文和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为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2.夏、商、西周青铜时代,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铁器时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3.西周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周易》提出了阴阳说,代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表现。

4.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出现高峰,是三代奴隶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5.通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渐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要点

一、夏、商、西周的文明繁荣

二、甲骨文和金文

1.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2.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

三、科学与技术

1.夏商的历法成就

2.夏商的天文记录

3.商周医药学

4.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成就

四、《尚书》和《周易》

1.《尚书》

2.《周易》

五、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1.商周的雕塑艺术

2.商朝青铜造型艺术

教学过程建议

一、本节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重点: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夏商天文历法成就与历史地位、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的发展。

难点: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繁荣的原因、《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评价、对文献资料的理解及对考古发掘材料的运用。

二、导言概括了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繁荣的原因以及三代文明的历史地位。

在讲授导言时,教师应该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最残暴的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文化?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与思考,指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劳动有了进一步分工是奴隶社会文化发达的原因。

三、“甲骨文和金文”一目,教材分三个问题展开叙述:

1.甲骨文的发现。教材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并说明文字对推动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所具有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的文明才能

通过文字的载体而世代流传。中国的历史从未中断过,悠久文明连绵不断,都和文字有着密切关系。

2.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教材对于甲骨文的发现、发掘规模、卜辞内容、构字规律与史料价值作了详细的叙述。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这些内容之外,还应从汉字“六书”构字规律、出土甲骨的数量和占卜记录内容广泛几个方面说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但重点应该强调甲骨文的史料价值。为此,对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可适当作些介绍。

3.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教材介绍了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的含义以及商周金文的史料价值。教师可以指明金文在时间上几乎与甲骨文同时,却在文字结构上因为刻写材料不同与甲骨文又有较大区别。金文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关商周青铜铭文的一段小字,教师可用来说明金文对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意义。“西周铜器铭文”,则应指导学生观察,以增加感性认识。

四、“科学与技术”一目,教材从夏商的历法成就、夏商的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方便学习,同时体现科技进步,建议依据教材抓住典型科技成就分类列表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

教材中干支知识和“商朝历法成就”的一段小字,可适当加以说明。“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石砭镰”及小字“周人重视保护环境”,供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可不作介绍。

三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铜业的发展。三代青铜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三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三代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可联系商代代表性青铜器适当进行说明。

五、“《尚书》和《周易》”一目,是介绍夏、商、西周三代的史学和哲学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发展。

1.《尚书》。教材交待了《尚书》的基本内容和史学地位。实际上,除了史料价值以外,《尚书》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但可以不必在课堂上介绍。出自《文心雕龙》一段评价《尚书》的材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要求掌握。

2.《周易》。教材从哲学观念、道德价值和迷信思想三个方面对《周易》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了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周易》是纯粹“卜筮之书”的片面认识,教师可对我国最初的哲学思想——阴阳说作些介绍。阴阳,产生于卜筮宗教迷信,是古人创造的哲学术语,就其基本意义来说,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当代易学研究专家金景芳先

生认为,中国人对辩证法早就有自己完整的表述。《周易》正是用辩证法来阐释哲理的。辩证法不是西方哲人的专利。

六、“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一目,从“商周的雕塑艺术”(纹饰)和“商朝青铜铸造艺术”(造型)两个方面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艺术的发展水平。

关于雕塑艺术,教材以商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平雕、浮雕技术和西周青铜铭文为例,说明了工艺的精湛。

关于青铜铸造艺术,教材选取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为代表,肯定它是青铜艺术的杰作。

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反映三代工艺水平的代表成就外,对教材中提供的介绍“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的小字,可作必要的说明,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商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实与青铜铸造业的发达有关。冶铸青铜,为雕刻提供了锐利的青铜工具;铸造铜器必先造范,有利于造型艺术的发展;做器物模型,须先雕刻,从而为雕刻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殷代青铜冶铸业的发达推动了雕刻艺术的发展。对此,教师可适当加以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

至于商朝的玉雕,由学生自己阅读,可不讲解。

七、讲完新课,可以按“夏商西周三代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对后世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等方面进行小结。

推荐第4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课的导入

老师: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那就是世袭制。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世袭制的含义,能举出一个实例吗?

学生:(回答) 老师:世袭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历史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时候,世袭制就已经产生了。它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那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些制度对我国社会又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案例二 学习夏朝的建立时

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你觉得这时的夏禹,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学生:(回答)

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他死了以后,并没有根据原始社会传统的禅让制传位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就这样,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案例三 讲述分封制时

老师:请一位同学把第6页的史料读一遍,并翻译成白话文。 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现在也常提到“问鼎中原”,那么为什么楚庄王和周定王都把焦点集中在 “九鼎”上呢?

学生:(回答)

老师:当时人们信奉天下之大,共有九州之说。“九鼎”正是对应九州而作。它代表了周王室独一无二的统治天下的地位与权力。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室的蔑视,对王权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楚庄王的“问鼎”之举才会给周王室和天下人带来如此大的震惊,几乎要兵戎相见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是在周定王的时候会发生这样一件诸侯问鼎的事情?这反映了西周后期,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 学生:(回答)

老师:周王室的衰微,地方诸侯的强大,使得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上、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而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则跃跃欲试,力图争当霸主。所以才会在周定王时发生楚庄王问鼎事件。 【探究的主要问题】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审清题目,弄清楚题目中所说的“中国早期”主要指的是我国的夏商周时期。

思路引领: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答案提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解题关键: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其次能从概念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联系中总结出本质的东西来。

思路引领:宗法制的概念及影响。 答案提示: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思之窗】

1.从以上记载,你能否看出商朝的相权力有多大?再同秦始皇等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相比,有什么不同?

解题关键:首先能从文字记载中读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其次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贯通与比较。

思路引领:以伊尹代表的相权的大小;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下相权的大小。 答案提示:商朝时,相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超越国王。但是到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情况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丞相对皇帝负责,臣服于皇帝之下。

2.楚庄王问鼎的用意何在?

解题关键:理解“九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 思路引领:“九鼎”的象征意义。

答案提示:楚庄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争夺王位。 【历史纵横】

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各有不同。 解题关键:了解中国和西方分封制各自的内容。

思路引领:了解中国和西方分封制各自的内容并进行对应比较。

答案提示:在时间上,中国的分封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处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即已出现;而欧洲国家的分封制,以法国为例,查理大帝实行分封已是公元8~9世纪,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时间上远远晚于中国。

在形式上,西方的宗主和附庸之间互有义务,但是附庸对宗主的宗主没有义务,宗主对于附庸的附庸也没有支配权,即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则认为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更是天下人的共同主子。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即所谓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个概念。 思路引领: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深刻理解两个概念的含义。

思路引领:由概念本身的含义出发,去挖掘它们的内在作用。 答案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学习延伸

1.请分析,上面西周的封侯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

解题关键:能正确理解史料的记载,并能进行归纳与总结。 思路引领:从所封诸侯的身份和地位入手,归纳诸侯的分类。

答案提示: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推荐第5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练习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 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

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A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gaosan/53110.htm

推荐第6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练习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2.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D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 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1—5 BCABB6—10 DACBD11—15 BACCD16—20CADAB21—25 ADBCD

26.(1)经济:古希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1分)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 。(1分)

(2)造船业和航海业衰落;自我封闭,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逐渐落伍于西方,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对象。(6分)

(3)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l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海上殖民霸权。(3分)

27.(1)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5分)。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

(2)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3分)。

28.(1)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6分)

(2)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

(3)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推荐第7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难以比拟的。

中国较早进入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成熟和完备。早期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

A、含义: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具体讲,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传说中我国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B、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生活必须用品极度匮乏,任何个人和家族,离开了部落整体,都无法单独生存。人类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C、认识:“禅让制”制下选贤与能“天下为公”,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谋利。

2、王位世袭制:

A、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B、特点: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C、演变: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过程。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

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D、认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 “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替代。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更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该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是为传子不传贤,任人唯亲。二是极端的极权与专制,并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权夺利的斗争。三是人治,且此制度易导致继位者腐化堕落。王位世袭制的这些弊端极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从夏商周看,他们灭亡的原因都在于为王的不贤,而导致这种原因的正是王位世袭制。对此不难看出,王位世袭制是历史的顽症,只有消除它,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清朝以后,王位世袭制的消失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历史的消失并非没有痕迹,近代,王位世袭制的遗毒依然存在,值得注意。同时,王位世袭制与宗法制也是密切相关的。

推荐第8篇:夏商西周的兴亡 说课稿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历史教师

,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第4课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继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是第五课灿烂青铜文明这一节内容的展示平台与下一节内容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3.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4.教学目标要求:

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①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②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③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7.练习安排:

① 课堂提问:教材练一练及废除禅让制,开创世袭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商建立于?

目的:这道题的目的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由学生口头完成。 ② 教材17页动脑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③ 思考:学习本节课后,请你想一想,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图片,并配以音乐,由同学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引出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对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

(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3)、多媒体展示《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讲述纣王的残暴,给商的灭亡打下伏笔。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过渡到牧野之战

(5)、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争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加深印象。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巩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3、西周的分封制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取什么办法控制?(内容)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请同学自由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回答,各组可以互相辩论,在辩论中掌握知识,并且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问题解决之后,多媒体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让学生到电脑前标出每一等级的名称。

最后由学生讲述“道路以目”的故事,并表演“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总结出昏君误国的教训。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五)

(二)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到殷商。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四)、巩固练习

针对本课的内容和特点,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请同学制作一个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可以自己设计,并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感悟历史 学习了商朝的历史,对于商朝灭亡的史实,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商朝的一个国君,你将如何使商朝摆脱灭亡的厄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2、夏桀的暴政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朝的建立

2、盘庚迁都

3、暴君商纣

4、文王任贤到武王伐纣

三、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2、等级制

3、西周灭亡

推荐第9篇:说课稿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历史师范081 席双 080104203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的开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主要是讲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和夏商的政治制度;第二目“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依据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强盛和衰落由重大作用,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年代久远,感受不深,不易理解。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请学生来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指出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学生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大屏幕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3.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4.布置作业 5.板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禹——启 王位世袭制确立 延续到1992年清朝灭亡 夏商的政治制度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时消亡 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六、教学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于年代久远,时间跨度较大,因此较难掌握,政治制度理论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10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学生更易理解。)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

3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本课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第11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板书

一、说教材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说学情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先向评委介绍我的教法。教学时主要采用3个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建议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1个课时。本次课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我给大家读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禅让制的最大特点是王位在一姓一家中传承。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师: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板书

从以上的分析中,归纳出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第一,实行王位世袭制;第二,商朝在中央设置百官,协助商王治理朝政;第三,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负有一定义务。其中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第一点和第三点,因为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 根据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王室贵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板书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板书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嫡长子、嫡长孙在本支内称为大宗,而次子、庶子的后裔在本支内称为小宗,大宗要保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课本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宗法制内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周朝姬姓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3.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科举制度的演变,其中交叠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演变的趋势和矛盾发展的结果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5.布置作业

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我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有没有联系?

六、教学总结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好的板书既点明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时间关系我写的还不够完整。

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板书

一、说教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2课。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现在就对这一课进行说课

1、新课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先给同学们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根据故事和自己了解的史实,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燕太子丹为什么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2)刺杀失败后秦王嬴政什么时候灭了燕国,什么时候统一天下?

总结学生的回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问题探究讨论: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探究

(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1)

中央集权制度,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对于这一概念,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环节二简单重复。 探究

(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突破重点2)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文字详见课本第17页),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只能服从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突破难点)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教材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具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3)引导学生将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的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4)问题延伸

讨论:学习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之后,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特点? 目的: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课堂小结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课堂小节不仅仅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前后引申,让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

(一)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二)用稿纸写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本环节设置突出对本节课主题的测评,测评

(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测评,所提出的问题课下或下节课有针对性地解决。5.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秦帝国短短十一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环节要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根据所学,归纳整理思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整,思路清晰即可,本题目属于课后“思考与探究”栏目问题,考虑到课上时间紧无法完成,所以安排到课下完成。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收齐,并检查评分,选出优秀小论文下节课课堂表扬,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避免放任自流。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1、“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县制

①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 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秦始皇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②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③图片展示: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过渡]师: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 (2)、中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设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那些机构?

首创皇帝制度

提问:①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②赢政自称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图? ③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过渡]师: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材料展示:三公九卿示意图 小结:

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积极作用和影响

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四)小结

师: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五)作业布置

风云人物: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和探究的收获,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课后反思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学生并不是很熟悉。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我欣喜地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初步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发挥了应有的引导作用。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第12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 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

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

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 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 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 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 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第13篇: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对本科进行简单的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是本课的地位,本课是本书的第一课,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过程与方法,教师因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和考古材料以及古籍史料,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最后是本课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这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的知识。难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因为其需要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之确定我本课的难点。

第二部分说教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仅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用新的手段加以补充,即在充分运用情境讲授法、问题设置法、集体讨论法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快乐地探究和学习。

第三部分说学法,教师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第一步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好的开场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本课的兴趣。第二步新课讲解,本课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夏商政治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属于了解的范围,可以略讲;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应当重点进行讲解。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教师只需指出王位世袭制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这一知识点即可。第二目教师通过影片、歌曲、图片或文字资料再现武王灭商的宏大战争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讲解。教师提问: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分封制的概念,对之拓展延伸,例如分封的对象、主体、主要分国及其方位。教师出示古籍史料,让学生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最后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即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教师首先提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认识其影响,然后对于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和补充。第三目教师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方诸侯,在你百年之后,你的权力、土地和财产究竟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指出西周又实行了与分封制相适应的宗法制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本目的学习。教师提问什么是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教师要重点指出宗法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以做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关于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树状示意图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关于宗法制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现实进行分析,务必使学生能够理解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讲解,以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我们最后回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来,教师通过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让一些同学作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以上是我对于本课一些粗浅认识,盼望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教研组周华锋

第14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程标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新课:

教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建立的?它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学生:看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这就是说夏朝已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但是,夏朝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真正完备的国家是商朝。

那么,我们来看商朝。首先,同学们知道商是怎么建立的吗?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略

教师:商朝建立以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商王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那什么是内服外服制度呢?

学生:回答内服、外服的概念。

教师:(解释商王是如何通过内服、外服进行统治的。这一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也是商王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是商王的统治根本。外服是商部族以外的方国。这些方国或者是依附与商部族的,或者是被商部族征服的。他们的首领即邦伯要听命于商王。由此,商王控制了方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通过内服官员的设置,商王控制了自己的统治区域,通过外服,商王控制了各个方国。形成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除了内服外服制度以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略

教师:有,那就是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但是,商朝的方国联盟形式的内服外服制度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控制有限,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方国周部落所灭。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

学生:略

教师:请大家结合课本和《形势图》,来讲讲为什么西周要实行分封制?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以上问题。

教师: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分封,就是帝王分地以封诸侯。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同时被分封的还有在周建立过程中立下战功的功臣以及一些古老的方国和前代的贵族,例如商的贵族等。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王和方国的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分封,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王的最高统治地位。

分封制的局限:诸侯国具有独立性和离心力,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咱们来做包青天--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教师:按照西周的宗法制度,这位官员的小儿子有继承权。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教师: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所谓宗法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它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划分了明确的大宗和小宗体系。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念。

教师: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为尊贵,故嫡长子也被成为宗子。而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成为大宗。小宗则是相对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的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这样,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关于礼乐制度。同学们可以看小字方框里的介绍。 教师: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总结: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自夏朝开始,出现了国家。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国家政权,夏商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政治制度。夏商两朝建立了方国联盟形式的内外服制度。西周修改了这一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了维护这种制度的礼乐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行,使王成为天下的共主。广大的劳动人民则成为王的臣民,并且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以后,为了继续统治和压榨劳动人民,统治者们不断的修改着自己的政治制度。

练习:(略)

第15篇:定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复习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尧舜禹,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王位进行传承的呀?(禅让)也就是说尧年老时把王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原始社会至此结束,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下面我们来看教材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首先同学们迅速的浏览下课本先了解下本课的第一目: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都城和统治的中心地区在哪里?(阳城)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

2、夏朝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在禹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了继承人。不久,禹的继承人死了。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伯益率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大家在这里要清楚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提问:

1、什么叫禅让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推选人必须具备德和才两个方面的条件。

2、什么叫世袭制?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比如说:康熙皇帝死了,由他的儿子雍正继位。如果在位的国王没有后代,就由他的同胞弟弟来接任。)

3、“公天下”是什么意思? (“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会里,因为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学者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4“家天下”是什么意思? (“家天下”是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原来的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私,垄断权力出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讨论: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经历了400多年,到了夏朝末年的时候,末代皇帝夏桀的统治极其荒淫残暴,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夏桀有哪些暴行?

○1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 ○2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3不分昼夜饮酒作乐; 大家看课本《桀把人当坐骑》,想一想,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道理?(暴政就会亡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夏朝的衰落。那么,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子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正当夏桀失去民心之际,黄河下游的商国由于国君商汤善于任用贤人,关心百姓而逐渐强大起来。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同学们可以通过课文的描述,了解到商汤善于任用贤人和关心百姓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又被称为殷朝,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盘庚迁殷”。

1、盘庚迁殷

在盘庚之前,由于水患和政治*,商朝的都城先后迁移过五次。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的都城移来移去,这个国家会不会繁荣?

到了盘庚继位的时候,政治上的混乱仍然十分严重,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为了稳定政局,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在公元前14世纪把都城迁到殷。从此商朝结束了不断迁都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殷成为盘庚迁都后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到了商朝末年,商纣王统治时期,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有的同学看过,有的同学没有看过。那么,《封神榜》这个神话传说是发生在哪个朝代呢?有的同学知道,对,就是商朝,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过这部电视剧也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的,所以有些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比如说纣王的残暴。

2、商纣的残暴统治 【引导学生归纳】商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大暴君,那么他都有哪些暴行呢?(○1奢侈享乐;修豪华宫殿园林,造酒池肉林。○2疯狂掠夺百姓;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富。○3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3、武王伐纣

当商朝朝政混乱,国势江河日下之时,渭水流域的周国发展壮大起来。与商纣王相反,周国国君周文王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周文王在位50年,主要功绩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为他的儿子周武王的伐纣事业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展开大战。大家看课本《商都城分布示意图》,找出牧野的位置。

同学们再看《牧野之战》这幅图。从画面上看,画面右边是周武王的军队,左边是商纣王临时武装起来的军队。商朝的军队在阵前倒戈,他们的手上拿着棍子或长矛,同效忠纣王的商军搏斗,还有人高举双手向浩浩荡荡的周朝军队欢呼。周朝军队在倒戈的商军的引导下,很快攻入商都。暴君商纣王无路可逃,最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了两个末代暴君和三个开国之君的情况,想一想,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学习了夏商两个朝代,最后,我们来看看西周的情况。

三、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

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实行分封制)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那么,什么叫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又怎样管理自己的领地?(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大家看《西周等级示意图》,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他们像金字塔一样,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

那么,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他们呢?也就是说,诸侯对天子有什么义务?

(2)内容:诸侯必须○1服从天子命令;○2向天子纳贡;○3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岁从天子作战。

大家想一想,西周的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

2、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创业难,守业更难,公元前9世纪,西周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发生了国人暴动,让我们借助一个成语故事来了解这场危机的原因。由于周厉王的暴虐无道,引发了国人暴动(平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子记载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武装暴动,赶走了周厉王。数十年后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建立的西周王朝,于公元前771年走向灭亡。

在国人暴动的几年后,西周的末代皇帝周幽王,他在位的时候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留下了“一笑倾国”的笑柄。使西周在他荒唐的行为中结束了两百多年的统治,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建立的西周王朝,于公元前771年走向灭亡。

通过刚才的学习呢,大家已经了解到这三个朝代的兴亡史,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通过看这三个朝代的兴亡,大家可以总结出来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论是夏朝还是商朝、西周,他们建朝的时候都采取了巩固国家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必然也对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呢,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亡国之君的时候,他们又做了哪些事情呢?比如夏桀的暴虐,商纣的残忍,周幽王的荒诞。这种种的一切都反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而且随着以后的历史学习,我们都可以看到历代王朝的建立之初总会实行一些巩固本朝统治的措施,而亡国的时候肯定是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

第16篇: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了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 ①交纳贡品;②交纳租赋;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④;B.②;C.②③;D.①③④。

4.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5.“桀把人当坐骑”放映的社会情况是(

A夏桀暴虐无道;B当时没有交通工具;C是一种体育运动;D奴隶地位低下。 6.武王伐纣的性质是(

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间的争霸战争; C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D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战争。 7.山西简称“晋”。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

) 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 8.下列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9.西周时期出现的许多诸侯国,是通过哪一方式产生的(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争霸战争。 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他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和侯!下列哪位君王成了自愿上钩的鱼,上演了礼贤下士的佳话(

) A大禹;B商汤;C周文王;D周武王。

11.2011年8月4日商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田中中将率领“郑和”号训练舰和“洛阳”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训练舰编队抵达朝鲜元山港,开始为期5提前按的友好访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那么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A商朝;B夏朝;C西周;D东周。

12.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禹建立夏朝;②西周灭亡;③商汤建国;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13.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大力提倡“天下为公”。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 ) A启;B尧;C禹;D舜。

14.在明园艺术中心揭幕的“百壶珍藏特展”上,亮相的“镇馆之宝”是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的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灰白陶人头壶。夏朝的统治中心是(

) A今北京周口点地区;

B今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C今长江流域;

D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带。

15.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决定,至此,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向世人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6.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国人暴动;②牧野大战;③商汤建国;④盘庚迁殷。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已有政府官僚机构,古书上记载夏朝有“六卿”、“六事主人”、“三正”等官长。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称为“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

材料二:关于夏桀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史记·殷本纪》与《尚书·汤誓》都记载了百姓这样的话:“时日曷丧,余及汝偕亡”。译成白话意为:“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灭亡呀,我们愿意与你同亡。”

材料三: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宠爱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他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他大肆搜刮,粮食装满了巨桥的仓库,无数珍宝堆满了鹿台。他任用坏人,迫害正直的大臣。

材料四: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孟津会合各路属国,纣王遣回殷都,自焚于鹿台。纣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夏朝的国家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从材料

二、三可以看出,夏朝和商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 材料四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此事件中得关键战役是什么呢?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夏、商、西周等王朝更替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起义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洗兵”。 请回答:

1) 纣王是哪朝的统治者?如何评价他? 2) 材料中的“两千多年前”大约是哪一年?

3)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彻底打败纣王的战役叫什么? 4) 武王伐纣后建立的朝代是什么?都城在哪儿? 5) 武王建立的这个朝代在哪个国王统治时期灭亡?

第17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 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 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㈠ 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 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武王、周公旦。

(2) 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 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 ⑴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⑵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⑶被分封的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生:

特点: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㈡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 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⒍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

提问:⑴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⑵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 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 ⑶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 诸侯的嫡长子

⑷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卿大夫。

⑸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 嫡长子。

⑹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士。

7、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提问:大小宗是绝对的吗?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

8、影响

初期,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从长久看,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联系

学习了宗法制,请同学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⒐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请同学们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相辅相成: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西周的繁荣鼎盛 小组合作:用图形表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同学们思考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第18篇:第一课 说课稿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的开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主要是讲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和夏商的政治制度;第二目“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依据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强盛和衰落由重大作用,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年代久远,感受不深,不易理解。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请学生来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指出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启继承禹的王位,说明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已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时代开始。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以列表的方式,把商朝的主要官员及其职责板书出来。

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习惯。 (2)(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学生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3)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 目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历史短剧和大屏幕的示意图上,大家还可以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教师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3.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 4.布置作业 5.板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禹——启 王位世袭制确立 延续到1992年清朝灭亡 夏商的政治制度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时消亡 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六、教学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于年代久远,时间跨度较大,因此较难掌握,政治制度理论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总之,在教学中,老师的教永远只是从属的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第19篇: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推荐)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教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新课讲授

导言部分:

1、中国古代的朝代:

2、关于专题序言的处理:首先让学生阅读专题序言,让学生分析各段的大意,并相机诱导、指正。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西周雏形,秦朝形成,汉唐宋加强,元明清顶峰。

3、解释重要的概念:中央集权:权力的高度集中

导入新课:

导入1:在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五千年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但是对于远古的历史,我们只是从史书上得来,在以前,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是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那么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前841年这一千多年是怎样更替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对中国史学界是一个考验,甚至有外国史学家不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996年开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领域的4名首席科学家,带领44个课题组的200多名专家,经过4年多的时间,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同学们知道这项伟大工程使我国确切的历史年代往前推了多少年吗?从2800多年推到4000多年前。这项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解决了历史的悬疑问题。历史的发展也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例如在民国初年,我国考古学的严重落后,至使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有东来说,西进说等众说纷纭。 你想了解夏商周的具体年代吗?你想知道四千多年年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吗?可以说,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那么夏商周的国家运作机制是什么呢?著名的史学家钱穆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我们不能一谈到封建制度就觉得不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中国的考试选官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到后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学习这一制度(西方是政党选举制度);户口调查制度,中国自周代以下,直到清代初期,都有户口调查一项;文武分职,军人不干政的制度,在中国又是古已有之,亦属中国旧制中一项优良的传统;宗教信仰,政教分离,又是自古已然,并亦极少有因民间信仰冲突而酿成宗教战争的。

导入2:同学们,你们的回老家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祠堂,清明节有没有在祠堂参加过祭祖活动,如果有同学参加过请你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同学介绍)那么皇帝祭祖则是在课本上见到的插图太庙。那从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这样的活动呢?(夏商周)那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有关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原始社会末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2070——1600年,那时已经出现管理部落族人和其他部落的臣民的公共权力或者说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一政治

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呢?——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带有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商:商部落首领成汤于前1600年带领部落族人灭夏,又征服周围的小方国,这样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存在于前1600——1046年。

请考虑几个问题:

1、假设你是商朝国王,你对本族部落和对其它部落小方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

2、商与其他方国是什么关系?(从殷卜辞反映的情况看,殷王国与其他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特征:一方面是相互平等关系“比”,另一方面殷王国又凌驾于其他方国之上“令”,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其他方国交贡物,巡狩盟国,促裁争端,惩罚方国。控制力是有限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会发生战争。)

3、为什么商朝充满神权色彩?(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殷人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氏族,其他方国还在图腾信仰的时候,殷人就有了祖先的宗教,依靠这种信仰的主观因素,殷人全族出征,常战胜了方、土方、马方等部落,因此,祖先神显然比动植物图腾的旗帜是更有力的观念武器。殷王是占卜的主体,也是庙祭活动的主体。王既是人,也是神,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就是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4、现在让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回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假如当时河水泛滥,良田被毁,饥民如潮,商王心急如焚,而你又是当时的一名官员,请你设计一句在早朝时的对白或一个动作。由学生各抒已见

5、

二、封邦建国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周邦推翻殷邦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国联盟——周王国。就大局而言,周王国与殷王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共主”的换替:周由小邦上升为“共主”,殷由“共主”沦落为普通的邦国。可初建的周朝出现了动荡,周公平定了三监叛乱,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才得以稳定局面。那么首先采取什么制度以克服商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呢?即分封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周王一个目的是巩固王权和本族势力。

大家首先清楚西周的基本情况,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当时没有先进的联系和交通工具,你可以做什么?(分封制)把什么进行分封?(土地和人民)

提问讨论: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受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后,迅即与既存的方国确立了联盟关系,后人将此一过程称为“褒封”。《史记·周本纪》说:“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当时,这样的方国极多,可见,所谓“褒封”不过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与既存的异姓方国建立一种名分关系,组成新的方国联盟。分封异性功臣贵族是为了奖赏其功勋,并使其继续为巩固统治效力;分封先代帝王后裔是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如果周王只分封异姓邦国,那便与商代没有两样了,他们的区别在于,与此同时,

周王还“封建”了一批同姓邦国。周人为什么分封同姓方国?传统的说法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也与部族人口的不断衍生相关。)(内容: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要继续分封。)

3、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开疆拓土,开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4、(选择)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结果。)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新的生命诞生,自然就和他们的父母、长辈、兄姝、晚辈之间建立了同宗关系。“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族戚党亦即由此而生。„„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79~80页,学林出版社,1987。)

人类最初的权力是用强力取得的,是原始人群中的强者取得管理权,宗法制是人类告别动物时代的文明产物,是老幼有别、尊长有别、父子兄弟有别的产物。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是血缘关系的自然取得方式。黄帝时代是华夏族人口大爆炸时代,也是政治制度--宗法制社会管理方式的延伸爆炸时代,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扩张,完全自然的大宗管理小宗的宗法制已不能有效地管理华夏族,因为大宗不一定发展得最好,不一定最有管理能力,血缘关系的自然权力取得形式发生了变化,禅让制产生了,这就是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是承认华夏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内成员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的产物,或者说,华夏族成员品德既好,又有管理能力的人都可以当领导。禅让制是领导提名的代议制公推公选制度,由于推选范围的局限性,领导提名的局限性,随着华夏族人口群的进一步扩大,用禅让制取得领导权的方式,已不能使许多枝族信服,由于通讯和交通的限制,又不能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同为华夏族的各枝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开始了,夏启第一个夺得最高领导权,宗法制政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代,政治制度的宗法制主要是确定继承权力的一种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度等。这种继承制度由于以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确定,划定等级地位,防止了同族对于权力、地位、财产的争夺。

正是因为有了分封制,才会有宗法制,在讲述宗法制之前,先请同学们当一回青天大人,判决一件遗产案件。此案是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学生阅读后进行分析,爵位应该归妻子生的儿子,家业主要也留给妻子生的儿子,大儿子也能有一定的家业。从而让学生理解嫡长子孙继承法则,并理解这是因为分封之下的产物。 因最上层向下分封,下层为上层进行保障。你认为这种做法合不合理,如果是现在,刚才的遗产案又怎样判?(大小儿子和女儿平均分配,体现平等和赡养义务)。的确,在宗法制下,就是因为你是出生的不同决定你不同的命运,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有人试图改变这样的现状,你知道有什么例子吗?(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子,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而成为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抢到皇位)虽然宗法制有不足之处,但他还是有很大作用,请你分析一下其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所以宗法制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提问:

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

3、结合课本11页的大宗小宗树状示意图解释大宗、小宗。

4、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5、纳说明宗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什么关系?(在周代,周天子(周王)为天下共主(中央最高领导人),王位(最高权力)由嫡长子继承,世为天下大宗,是同姓族的最高家长。其庶子被封为诸侯,爵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以国名等为氏。诸侯之庶子被封为大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位,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族内为大宗,以官名、辈份、采邑名为氏。大夫与士的宗法关系同上。各级嫡长子都称为本家族的宗子,掌管全族的财权和祭祀,管理本族成员,统治领地内人民。)(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6、宗法制怎样来维护?(贡赋与礼乐制度。

7、讨论:西周的封国和商代的方国有何不同?

最后通过学习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请同学们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早期的政治制度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同时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第20篇: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一历史编写:张楠审定:马启臣、李立2012年8月23日

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1)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_____政权。建立于_____年。禹的儿子启把政治权力由“_____”变成“_____”,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_____所取代。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_____和王位世袭制。

2、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_____年,商族首领_____灭夏,建立商王朝。

(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内服:即王畿,是_____的活动区域。

②外服:是商族以外的_____。

③关系:_____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__________的关系。

(3)政权特点

①商王朝是一个弥漫着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_的。

思考探究

商代的政治制度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封邦建国

1、西周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_____。

(2)含义:是在保证_____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_____和_____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_____。

(3)内容:

①_____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_____是周王直接驻地。

②_____是分封的主体,他们在分封后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异姓封国包括:_____、_____;古老附属国;_____、旧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

④对周的_____、_____和_____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⑤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

(4)作用

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周王确立了_____、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周天子通过分封,编织起来中央控制_____的纽带,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局面,密切了同_____的关系,推动了_____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 思考探究

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三:宗法制

1、目的:巩固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____和_____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1)以_____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_____、_____体系。

(2)_____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_____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_____。凡是嫡长子_____的系统都被称为大宗。

(3)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_____。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特点:宗法制是周人把_____和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____关系,也是_____关系。

4、作用

(1)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把“_____”和“_____”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_____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5、礼乐制度: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_____,成为维护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思考探究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商朝政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①商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③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④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2、下面对周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B、周礼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C、它成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D、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3、据说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是()

A、分封诸侯国的意思B、封建制度的意思

C、一个社会发展阶段D、封界建城的意思

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黄四子继位

二、非选择题

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高考真题: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1.A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C 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2010·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3.B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顺口溜
《夏商西周春秋顺口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