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2 06:01: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名为叶藏的神-------读《人间失格》有感

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残酷,复杂以致难以忍受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颓废性的人生哲学?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

往 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

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叶藏卡在两者之间。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

—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太宰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这的确是最精彩的悲剧,却不单单是故事。

推荐第2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太宰治也是日本无赖派文学最高代表,在日本文坛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无赖派文学用戏谑的态度来表现日本二战战败后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揭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某些本质。太宰治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写下了这篇几乎是以自己一生经历为背景的名著,这就是《人间失格》。

太宰治的一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或许很平常,而在现在看来是带些传奇色彩的,他一生历史上有记载的自杀次数是五次,每次都是与不同的女人一起,最后39岁那年死于自杀。

《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故事从三张泛黄的照片开始记载,全书共分序曲、后记以及三篇手札构成,主人公叶藏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整本书都是以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来进行讲述的,但是这种风格意外的受到了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好评。主人公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当时权倾一时,而他自己长相俊美,对人温和,说话幽默,读书认真,成绩优秀……但是,这仅仅是他的外壳而已,小的时候,他和许多议员听爸爸的演讲,大家都说:“这次演讲太棒了”“这次演讲很成功”之类的话,而在散会回家的时候却纷纷改口说:“真是无聊透顶”“他讲的糟透了”当时年幼的主人公不明白为什么人类会这样。

主人公的家族是庞大的,每次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要正襟危坐在一张桌子上面,他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人一定要分成三餐规矩的坐在一起吃饭,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仪式,大家每日三次在固定的时刻聚在房间中,连饭菜也井然有序的

摆着,即使根本不想吃,都必须安静的低垂着头咀嚼着饭。主人公看似是天之骄子,但是他对人类越来越不理解,对人类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感到恐慌和害怕。于是他想到了一点,在生活中扮一个令人发笑的丑角,以逗别人为乐来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安。虽然我对人类极度恐怖,但总不能对他们死心。 “我可以借着逗笑这一根细线稍微与人类联系起来。虽然表面是不断地制造笑脸迎人,但应该说内心是拼死命的,汗流浃背、冷汗直流地对其服务。”那是自己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再到后来,主人公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理想的学校,但是他没有任何开心,因为他仍然没有一点理解人类。在新的班级他认识了一个家庭贫困但是游手好闲的男生,他在那个男生那里学会了酒、烟和妓女。过上了颓废的日子,他的长相在女人中却很受欢迎,女人都认为他是忧郁的、能保守恋爱秘密的人,家里给他的钱毕竟是有限的,他没有钱了就伸手向女人去要,他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在一天夜里他决定和一个艺妓去跳海殉情,结果是那女人死了,而他却被救了。他以‘协助自杀罪’被带到了警局。这时他的父亲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把他囚禁在一个阁楼上面,防止他再次自杀,这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绝望,被关了一年之后,他逃了出来,靠着画漫画为生,所画的漫画不仅刊登在小孩子杂志上,也刊登在车站贩卖的粗鲁、卑猥的杂志中。到后来为了赚酒钱,不得不靠临摹春宫图为生。开始靠着女人的接济活着,他再次受不了这种生活,抛弃了那个女人,跑到了另一个女孩那里,后来他们结了婚,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与一个跛脚的老板娘在一起,换取大量的吗啡。最后大庭叶藏这个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

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直到有一天他吐了血,发现自己命不久矣……

在我看来这个主人公是个懦夫,“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人伤心,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但是把他逼到这一路上的正是社会和他的家人,在《人间失格》中,或许没有向主人公那样最这个世界如此强烈的悲愤绝望,但是我们一定可以在《人间失格》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社会所定义的\"人\"终究是成为他们满意的\"人\",如若不同,便说你是垃圾,废物,逼你受尽折磨痛苦。 那么……你是否丧失了为人的资格?

推荐第3篇:《人间失格》讲稿

“虚伪的人”:在『人间失格』中,叶藏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来揭露了虚伪的人那可憎的面目:主人公小时候,父亲所属的那个政党的一位名流来到镇上演说。 演讲结束后,听众们背地里对父亲及其朋友的演讲信口开河地大肆议论, 说什么父亲的开场白拙劣无比,那位名人的演讲让人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等等。 但是,面对主人公父亲时,却毫不羞耻地恭维: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一幕正像活生生的闹剧,不但在小说人物叶藏的眼前轮番上演,在现在的我们周围也屡见不鲜。

功利至上的人:叶藏和太宰治都拒绝“功利”、厌恶“功利” ,在他们看来, “功利至上的人”刻板无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一切加以利用,无论朋友还是亲人。 对此,太宰治借叶藏之口发出了谴责:“他们不是并不痛苦吗? 他们使自己成为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并虔信那一切理所当然”。 兽性,罪恶的人:······

何为人间,何为失格:纵观叶藏的一生会很有感触,觉得每个人都很孤独,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恐惧,遇到没落,遇到情谊,遇到成功,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叶藏或许才是那片黑暗森林中的一束光,但是那束光太小了,不足以引起社会其它人的共鸣。

其实松子在前半生都在努力地生活,她内心太过善良,对爱期待,而且勇敢地在一次次被伤害后能唤起对爱的希望。她就在试过与错过之间行走着、经历着、受伤着、治愈着……你看,就是本质上这么美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不能得到救赎呢?生活似乎把残忍的一面全部展示给她了,会有人说,啊,原来那么努力生活了也并不一定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啊,并不是好好努力做事好好学习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啊···但是我们毕竟不是松子,也不是叶藏。

因为他们二者之间都有着命运悲剧的共同点,个人性格也有极大的缺陷。······

当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面深深浅浅地都住着一个叶藏或者松子,渴望别人对你好,说话怕冷场,怕没有回应,于是不免会讨好,会迎合,会取悦。后来成熟一点儿了,我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的关注自身了,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不太会拒绝,似乎碍于情面,或者犹豫于是不是会得罪人,是不是会受到批评。于是发现越活越累,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甚至包括你做了这件事,但是并不代表着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而是因为你只不过知道你的上司会觉得这样做更正确。

我们要用太宰治这种自我否定的辩证人生观,换取向死而生的顿悟, “暗透了,才能看见星光,”“向死而生这句话太有劲儿了,死都不怕,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每个人都有潜能,有时候往往要被逼到绝境,才能激发出人最大的能量。每个人都有生命中黑暗的时刻,要面对自己,为了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努力坚定地生活! 我想,很多人都想象过死亡。我们的一生,就是个不断了解死亡、认识死亡并且接受死亡的过程。读太宰治的文章,会时时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们都是悬在半空中的,而太宰治是深渊,向下看去永远有他,反而觉得踏实。太宰治是给我们兜底的人。

他本人以一种想被人瞧不起的姿态生活着的,他的放荡、好色、欺罔、谎言,表面上看和一些无耻之人无异,可真正的无耻之人并不会承认自己的无耻,而他却不会掩饰。太宰治写下的所有无赖,却因为一早厌弃生而为人这种困境,显得诚实而又颓废。他背负着所有的挫败,摇摇晃晃的走着,却让我们在意他的每一行足迹。 所以,我以为,直面自己的痛苦和失败,比选择死亡困难万分。

最后一部分:

回忆过去,我们会绝望的发现,每个人经历失败和痛苦的次数,远远大于成功。但是很遗憾,我必须指出,人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避免失败,也绝无这样的可能。历史总是会重演,而我们总是会陷入同样的困境中。比如考试总是临阵磨枪,差强人意,比如恋爱总是落个被欺骗的下场,比如工作总是毛躁,疲于应付。我们会很痛苦,也会很难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绝望的想去死掉么?别傻了,如果自杀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想世界上的人口至少会减少一半以上。且不提对于父母朋友家庭的责任感就会让你愧疚不已,且不提在濒死时的极度痛苦会让你后悔到发狂,仅仅是药品枪支等等现实的技术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醒醒吧,既然死不掉,那就好好活着。

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我会失去什么?\' 我发现和我聊天的很多人,他们会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不断放大扩展,任凭悲观和消极的情绪蒙蔽了双眼。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候,对一切失去兴趣,焦虑愤慨,有着破坏一切的冲动。

如果你的答案是并没有失去任何,那么就不值得你痛苦。因为你此时的痛苦,毫无意义。或许这么说会显得冷酷,那些失眠的夜晚,那些买醉的午夜,那些哭湿的枕头,怎么会是毫无意义的呢。那些只是你的不甘心,只是小聪明和投机取巧没有成功所带来的失望罢了。既然连努力和付出都不一定会有回报,小心思和小聪明又怎么可能呢。 没什么大不了,你还年纪轻轻,你还心地善良,你怕什么?烂泥底下,莲花生。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推荐第4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人间失格》读后感(一)

无论被家人们怎样训斥,我都不曾顶过一次嘴。他们的一两句训斥,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雳般强烈,简直令我发疯。别说顶嘴了,我甚至认定这些责备正是万世一系的人类的所谓“真理”,而自己则毫无践行此真理的能力,因此恐怕自己已经无法与人类共处了。所以我连与人争执和自我辩解的能力都不具备,若是别人说我什么,我就觉得对方说得对极了,都是自己做错了,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对方的攻击,内心感到极度的恐怖。

当然,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备与训斥时,会觉得愉快,但我从生气的人们脸上看到了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像那些温顺的卧在草原上睡觉的牛,突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肚子上的牛虻一样凶狠。突然看到人类在生气时暴露出来的这种丑恶本性,我总是感到毛骨悚然般的战栗,一想到这种本性或许是人类赖以生存下去的一种资格,便对自己几近绝望。

我对人类总是感到恐惧,终日战战兢兢,对于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的言行没有丝毫自信,于是我将自己独有的烦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竭力将这一忧郁和敏感隐蔽起来,一味装出天真无邪的乐天个性,使自己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滑稽的异类。

无论做什么都行,只要能让他们发笑,这样一来,即使我处于他们所说的那种“生活”之外,也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了。总而言之,自己决不能碍他们的眼。我是“无”、是“风”、是“空”,这样的念头日甚一日,我用滑稽的表演来逗家人发笑,就连比家人更费解、更可怕的男佣和女佣们,我也不遗余力地逗他们开心。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读书笔记·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无意中翻到的一本书,封面上《人间失格》四个醒目的字吸引了我,人间失格,意为丧失为人的资格,精简的标题也渗透了这整部小说,文章篇幅并不长,却足以让人震惊。我陆续地看完了这本小说,还是觉得无法彻底明白小说所表达的情感,内心的困顿和挣扎可能还是需要多次的阅读和精神生活中的体会才能明晰其中的情感。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第一次知道作者的名字是在且听风吟的书腰上,太宰治的名字对着一句话,彻头彻尾的绝望,从对这个作者的好奇到翻阅他的作品后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文章字里行间颓废渴望解放的情感,《人间失格》中的男主角叶藏就是以太宰治本人为原型,太宰治一生多次求死,最后求死得死。他童年被侵犯,又深受战争的影响,父母、朋友、女人,这些对他而言全是不可信任的。有人说他是社会的废物,有人说他是抑郁症患者,也许,他只不过是一个伤心过度的人,一个充满忧思、感伤、怀疑的人,也许生活在某一个瞬间击垮了他,让他从此再也无法直视生活。

小说开头以“我”看到男主角叶藏三个时期的照片为线索,叙述了叶藏悲剧可耻的一生。从童年那张强颜欢笑的照片,再到二十五岁时却仿佛老人的死相,再到八年前青年时表面的美丽和从容,“我度过了可耻的生涯。”这段话之后,就展开了主人公大庭叶藏恐惧生活和抑郁的人生,虽然出生在富裕的家族中,但是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是展露无遗的,也注定了他后来的人生结局。叶藏虽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因为被侵犯,还有父亲的原因,从小就缺乏自信,不善言语,和别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感到不安、害怕、恐惧,叶藏由于太看轻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低,一味的想去讨好别人,于是想尽办法去逃避内心的恐慌。

他通过扮演丑角来取悦他人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恐惧,表面上看起来跟普通人一样,诙谐幽默,率真善良,而把忧郁和恐惧深深藏在内心深处,当他这种试图掩饰内心恐惧的行为被同学发现后,便更加的不安与恐惧,结果只是加重了对心理上的伤害。成年后的叶藏被自己所谓的朋友带上了歧路,但叶藏又偏偏生的美貌,无数的女人为他倾心,而叶藏也自甘堕落,去享受抢夺钱财,在女人堆里生存,再有一次叶藏尝试了吸毒的快乐,他发疯似上了这种让人沉沦的愉悦感第一次,叶藏感受到了快乐,最后叶藏慢慢沉沦,像一个无赖一样,但内心又像是一个孩童,渴望被救赎,却又恐惧这生活,他是矛盾的,他是至真也是至恶。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一部悲剧自传,一部为单纯的生活增加悲剧色彩的添加剂,有人说《人间失格》全篇都是呻吟病语,矫情且不知所云,但我认为,这是一部真正灵魂深处的自白,相信很多人在阅读过后都会有沉沦于灵魂的懦弱和悲伤,可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在其中必定会有一些共鸣,无论是灵魂软弱的人还是对故事主角的同情和悲悯。

在网页查阅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患有抑郁心理的人说,抑郁是生理性病变,不是说你要积极要乐观就能改变心态,这基本上是不能的,没有药物治疗是连调节心态情绪都难以做到。

而在这个悲剧中也不是没有婉转的余地,其实主角由头到尾都只是想获得父亲的认同跟爱,主角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就被自己所畏惧的权威,父亲教育方式剥削感情,杀死了自我,主角本身真正的感官是对周围的感情较淡漠,最在乎的只有父亲的认同跟爱,但父亲认为主角对事情的淡漠定义为“不正常”,连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哭都要依照他的想法去做,这种死板的指令就像程式一样深深移植到主角的意识中,如果他的父亲在叶藏小的时候去肯定他,保护他,叶藏的一生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在叶藏浑浑噩噩的一生中也并不是没有阳光挤进去过,他的妻子良子,善良纯真,人间的至真至善,但良子最后被人玷污,懦弱的良子选择妥协,内心的阳光消失了,让叶藏彻底丧失努力成为“人”的坚持。

对于这部小说,我觉得不能是说生命可贵努力的活下去,积极的生活就能改变,活着生活就会有希望,“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感到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事还被幸福所伤。”叶藏恐惧的就是这样会给他带来希望的生活,活着并不比死亡快乐,同样的死亡并不比活着快乐。每一个人所在的社会条件都不一样死亡是简单的,死亡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而活着你却要面对很多很多。“做你自己,然后承受为追求个性而付出的代价。”很多人尝试过第一步,摆脱不了第二步,却再走不出第一步。

我觉得《人间失格》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对自我的剥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心理障碍的,世间能看到的只是碍于生存能不能给人便利。曾经光鲜的表面下,内心可能颓废可能抑郁,就像叶藏的一句话“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么”努力的成为自己眼中的世人,成为自己眼中的“你”,我们来到人间,来到此处,就是为了触及存在主义的真谛,了悟世间的真理。

推荐第5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这些有名的日本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们在上学时候会熟知一二。但对于太宰治和他的作品,我们不是很熟悉,人们对他作品的评价,争议往往很大,爱者众多不假,可诋毁者也不少。

《人间失格》,“人间”这个名词,在日语是与“人”同义,不具“社会”等含义,所以“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丧失做人资格的人”。书名很奇怪,内容充斥着人性的丑恶,但经历过人生的坎坎坎坷坷,再细品此书就别有一番滋味。

读完此书,就觉着作者太宰治一定是个特别了不起的人,可遗憾的是,他在写完这部作品后便自杀了。我很少见到文学界有这样的作品如此冲击人心,那种深藏在人与人之间的东西,居然这样轻易就描写得这样清晰。作为太宰治的巅峰之作,里面所蕴涵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两个人只需对视一眼,便胜过千言万语。此书震撼,但是,不建议孩子们去读。

书中主角叶藏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扮演小丑的叶藏是唯一的正常人,但他从没有受到过别人的爱,哪怕是父母也没有给过他一点爱。在那个灰色的社会里,他虽然还是个孩子,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社会的病态,可弱小的他却无力反抗,只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小丑,去迎合别人。迷茫,恐惧,以及深深的悲哀,从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中散发出来。

叶藏通过同学竹一,获得了自己的信仰。他决心要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但接踵而来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与批评,从小养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叶藏不敢反抗。就连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爱情,也被这个社会所夺走了。小小的叶藏努力了,奋斗了,但终究还是被世俗所打败了,当失去一切希望时,魔鬼便悄然来临......连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悲哀,都掺杂着作者和叶藏对这个无可救药的社会的愤怒与无奈。

整个社会里,叶藏看似是一个异类,被其他人所不齿,甚至就连后辈也敢对他训话。但在这个病态的社会,叶藏恰恰代表的是人性的善良与真诚。他所显出的种种情感,正是人们隐藏在内心最深处,最不愿意面对的感情,精准的可怕。叶藏所追寻的救赎,是人性的善良;而毁灭叶藏的,是人性的丑恶。

“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不知道为何,只觉得身上每个细胞的液体都要涌出来,心脏某个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狠地扯了扯。其实在太宰治的心中,叶藏并没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是没有混混僵僵做人的资格。他的身上难得有着善良与真诚,却无法得到救赎。人性的光辉终究没有照亮当时的社会,反而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读完《人间失格》后,我觉着太宰应该是无奈与痛苦的,他与虚伪的世界格格不入,深处在人间的地狱中。但我从来没觉得《人间失格》在描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它只不过借一个受害者的口吻来讲述人类的丑恶,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同样,我也不觉得现实的太宰治是个坏作家,他只不过自杀去寻求解脱,但他终于能替自己做一回选择,不用继续带着面具生活。

《人间失格》带来的自省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选择跟太宰治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推荐第6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读完全本书,真的就觉得:“如果人变成那样,真的就丧失了作为人的资格了吧,人间失格读后感。”

主人公其实有着很多人羡慕的东西,美貌,财力,有才华。可惜这些全不是他需要的。

他需要的是至高无上的的美,至高无上的真,至高无上的善。

一直脸上套着面具的他,其实是一个连自己都没觉察到的彻头彻尾的好人。

很多人说他对人类看得很透彻,其实我觉得他真正看透彻的就是人性的悲哀。

看透人性的悲哀,却逃避的他确实是不幸的。

逃避、懦弱、胆怯的人,得到了所有读者的共鸣。

迫于现实,迫于压力,自以为看清别人,却到头来连自己都看不清。

人性的悲哀在他的眼里得到无数倍的放大。他看到的美好却被摧毁了,读后感《人间失格读后感》。

其实吧,人性嘛,人性,肯定有本能存在。

忠实于欲望,对有所图之人加以防备,没什么不好。

至高无上的的真善美怎么可能存在,想要活下去,不择手段的活下去,才是最正常的选择。

那些英雄只能说是有牺牲精神。

看不到人们忠于本能美好的地方。

果然人类是麻烦的生物。

欲望本就不分三六九等,想要活下去,想要别人活,想要世界和平,不都是欲望。

不都是人之本性。

我只能对主人公报以深深的同情。

看不到人世间美好的事物的他,确实是丧失了身为人的资格。

但是啊,即使这样,没有身为人的资格,我还是希望你有身为妖怪的资格。

好好的看下去吧。人类不会让你永远失望的。

推荐第7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有感

七月流汗

《人间失格》是一部日本中篇小说。我阅读的这版书是由《人间失格》、《微明》、《斜阳》、《樱桃》、太宰治年谱组成。

起初,只认为这是一部小说集,等阅读完全书,才恍然大悟,前面的小说就像是按照年谱,写的作者自己,从成长,成婚,育子,死亡。纠结,痛苦,折腾的一生。年谱是画龙点睛。

刚开始阅读时,觉得主人公无病呻吟,生于较为富裕的家庭,兄弟间排行小,读书多,思想多,性格细腻敏感,我的总结是一个悲观的戏精。

捕捉到一点点自己的感受,痛苦,内心波动,就用放大镜放大好多倍,让这些负面的情绪恣意地腐蚀自己,拖垮自己,却不去拯救自己。

但主人公又是那么的纯粹,似乎有颗水晶一般的心。所以对他责备不起来,只能叹息一句,\"何必如此。\"

如文中最后旁人的无心感慨\"我们认识的叶藏,又直爽又乖巧,要是不那么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还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

阅读过程中,不断感慨,\"你没必要这样啊,不要这么伪装自己,奉承别人啊!\"\"你为什么要去死啊?没有必要啊。\"

看《活着》时,我的感慨是\"富贵,为什么你还能活下去,心那么苦\".活着比死更不容易。

\"你为什么不调整自己,好好活着\"

可,从故事中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缺乏自信,去称赞别人,害怕矛盾与冲突,妥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笑脸去相迎别人,哪怕自己并不想笑,甚至质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做个好人。

为什么我不改变自己?因为不知道怎么改变,不知道要怎么做。改变也很难,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也需要长时间的体验,体会,顿悟与调整。改变需要时间。

或许主人公是真的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要怎么变。

而且在酗酒,女人,医学专用剂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改变自己的力量慢慢消减,直至消失。

当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承受之力,只能任由痛苦的恶魔摆布,死或许真的是一种解脱,不论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

几篇故事中的主人公经济条件并不是极度艰难,甚至算得上家境还不错。

可为什么这么神经质,脆弱,放纵?

我觉得,一是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童年环境压抑,心灵缺乏爱的滋养。

二是没有强壮的体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也不是没有道理。体格弱的人,可能天生比较喜欢胡思乱想。

三是没有体力劳动的洗礼。体力劳动也是生活技能,()没有掌握生活技能,只掌握头脑思考技能,就容易想得多,动得少。面对复杂繁琐劳累生活的种种,无序无措。

四是,懒惰。把日子过得有精气神儿的,至少都是不懒惰的。

有点思想,却又懒惰的,很多都是内心戏丰富,四肢不动的戏精。

不愿意用体力,用自制力去做事。

要想改变书中那种\"丧\"的状态,要做几件事。

一强身健体,自爱,自制,调整自己,把自己变得心胸开阔一点,抑郁点高一点,开心点低一点。

对自己的负输入保持警惕,不要跌入深渊。

童年已过,回不去了,但可以努力调整,自我疗伤,自我修复,改善一点就赚到一点。

二培养自己打理生活的技能,比如孩子,从小就要做家务。明星黄磊说他小时候不扫完地不能上学。

从小习惯了打扫房间,清洁地板,整理归纳,甚至是学会做饭,在面对充满吃喝拉撒的生活,都会更加从容。

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技能,也可以外包出去,前提是有经济实力。

如果自己具备哪怕其中几样生活技能,都会让自己淡定富有能量。

三是勤劳。

四不断自愈自己,接纳自己,展现真实的自己。外圆内方,我不害你,不讨好你,我爱自己,我有力量。

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我还没跌入深渊,我还有希望,没有像主人公那样脚落深渊,我的生活还有的救,伸手时,阳光还是温暖地洒落手心。\"

有希望,有目标,有体力,有爱,勤劳,自制,大概是最好的拥有。

推荐第8篇:《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3 不知太宰治在写下这四个字是究竟是什么心情。他用这样悲伤地词来评价自己的一生。他书写了自己的绝望,讲述了自己那不堪的经历。最后在痛苦之中否定了自己的全部,结束了这生命。

《人间失格》让我反思更多的是我们在与社会中的定位,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人与社会的冲突表现的越发明显,我们存于社会,确远离社会。社会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加上了很多不同的含义,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复杂而又危险的负面含义。对我们来说社会就以为这一种勾心斗角的生活态度。目前的这种社会面貌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组成有关,中国从古典的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我们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并不习惯数字化的信任,以至于这个社会在我们眼中全是“陌生人”,这就引起了我们内心中的一种茫然。我们依然融与社会之中,因为在这个高度分化的世界里加入社会协作并不难,但茫然的心理却不会轻易消失。太宰治的失误就在于此,他太多的将自己的心理和社会所分离,有想做出融入于社会的假象。太宰治自己创造出了一个隔绝的舞台,他作为一名独舞者而表演。所谓当局者迷,当太宰治发现自己的表演被人看穿时一种恐惧遍蔓延开来,他的心理防线以被攻破,他永远不知道下一发子弹从哪里来。这迷茫再次涌上太宰治心头时他就以无力承担,最后终日沉迷于,酒精和毒品。草草了生。

但我们总不至于此,记得约翰·多恩创作布道词《丧钟为谁而鸣》 中写道“一旦海水冲走,欧洲就要变小。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看自己的这茫然就会恍然发现,这只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是对自生价值被肯定的渴望。回想我们幼时,常常为了100分而欢天喜地,但请认真想想我们所高兴的并不是那个所谓的满分,它表现的只是我们对老师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让我们开心的是家长的夸奖,老师的赞许,同学的羡慕,这就是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我们此刻的茫然便就是这种肯定的缺失,因为我们曾经的熟人圈已经消失。这时在陌生的生人社会中就出现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我们向外部寻找自身价值的肯定。我们立下了一个个远大的理想,无论是身价百万还是名留青史这都是如此。前者通过物质的富裕,后者是依赖与心理的满足。

二、我们向内在寻找自身价值,我们依靠自己心中的平衡机制,它来自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依靠它我们便找到一个平衡点,它将带给我们内心上的宁静与肯定。这个平衡点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在很多时候他们应该都相辅相成。当我们可以正视这种源自于自身价值寻找导致的迷茫时。我们就开始真正融入社会。

对一个社会来说人永远是渺小的,纵观历史无论王侯将相都在被一点点遗忘,对于只有百年寿命的人类来说,漫长的历史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就算我们今天名字被载入史册,几个世纪依然只是博物馆中的收藏,不得见天日。真正保留下来的并非是人,绵延不息的必将时精神。对于文明来说,过去永远是历史,只有如今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财富。

推荐第9篇:《人间失格》观后感

《人间失格》观后感

《人间失格》,即“失去生而为人的资格”。

《人间失格》,不知别人读第一手札时是否也会很惶恐的发现很多能对号入座的点,为什么想要隐匿自身,又要取悦他人。

当然,也不可否认有很多人厌恶太宰治这种懦弱厌世的气质,没错,生而为人,总是有两面性,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思考消极面的,正如太宰治其人,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不选择生。

人性很难琢磨,也不敢过多的去揣测人性,更是觉得每个笑着的面孔无不藏着许多秘密。更甚于怀疑自己是两个极端矛盾的组合体。

这个年龄不需要靠人去检验你的个性。

一件事情要用多久去忘却,愧疚感要用多久去补平。正如大数据杀熟,因为熟悉没有防备,因为熟悉不会公之于众,因为熟悉,基于道德的淡泊继而感到良好。它并非难以启齿。它是本能,克制是理智。光明尚且被诟病,还有那些未知的,又该如何用道德去谴责?有的只是凭着良心,做自己所爱,钟自己所乐,即使让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唾沫横飞,也无权制止人私人领域的活动。

你有时候很自信,以至于自负。觉得你要做的事都能做成,你喜欢的人你看一眼就确定他也喜欢你.。更荒唐的是你竟认为你就是这样过来的。

然后你又极度自卑,以至于年少的他们觉得你是清高瞧不起人的。这样的极端也让你不相信少年纯澈的眼神,认为人间哪有真切的喜欢和爱。

以至于觉得问一句你喜欢过吗都是多余,更多的时候是你自己在自顾自地说。问了会是什么答案,就高兴了吗,还能是遗憾吗。有的时候一句简单的问话几年也问不出来。就是你的作风了吗。

“曾经以为错过了就错过了,年少轻狂的时代,自不怀疑天涯芳草的古训。成熟以后,不复少年时的倔强与坚持,却多出一份世故的怯懦。寻不回曾搅动心头的涟漪。”

有人说:

“如果知道这辈子只能和你在一起这段日子,我一定不会让你太累。如果知道这辈子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只有这段日子,我一定不会经常和你吵架。”

喜欢的不能说喜欢,讨厌的不能说讨厌。

有人问,

喜欢和讨厌,表达出来不好吗?

闺蜜说,

是表达不出来

不算是懦弱

是敬畏吧

对周围的人类有种敬畏的心理

就好像有人得抑郁症

你让他开心一点

不是不想开心

是开心不起来

由不得自己

推荐第10篇:人间失格读书报告

《人间失格》读书报告

姓名:李小康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级 学号:201414040131 时间:2016年12月 内容简介:

《人间失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作者:

太宰治(1909-1948)

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灭,不满现实的人生,几度自杀未果。一九三五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后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一九三九年,他的《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读后感

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竟喜极而泣,我不知道为何,只觉得身上每个细胞的液体都要涌出来,心脏某个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狠地扯了扯,或者,我应该说:啊,神,终于有人懂我了。因为我似乎读懂了太宰治的无奈和痛苦,我很希望人们能阅读这本书,并且希望阅读能够给人们带来关于人生的思考,当然,所谓思考那是必然,不过我更关注自己思想轨迹的了解,所以,我买了这本书并认真的读了这本书。

看完《人间失格》的最后一行字,我迫不及待的合上了书,长出了一口气。生怕里面刻画细微的黑暗世界会从书里跑出来,从此我也成为被怪物如影随行的人。但是我并不后悔选择了看《人间失格》来作为读书报告,因为我从中学会了人生的思考。

如果一次次自杀都无法成功我们该如何苟活? 如果不被人理解懦弱的我们又该如何解释?

开始看到“人间失格”几个字的时候,以为是讲述人间的堕落与黑暗,讲的是众生百态,是太宰治想要劝诱众生走上正道的文章。然而,开篇第一句,“我的人生充满了耻辱”则彻底改变了整个文章的走向。原来,人间失格是日文直译,人间是人,失格是失去资格,这本书讲述的不是社会百态,而是一个人发现自己丧失为人的故事。

本来是当作小说来看,后来了解中得知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让我简直没有勇气读下去。若是小说再惨在可怜也是假的虚构的,可是这本自传体却是太宰治一生加工后所出的肺腑之言。当一个悲惨的觉得不太真实的人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人确实过过这样悲惨到不真实的生活,我们都会觉得有些不忍,甚至是有些绝望开始怀疑生死了吧。

“耻辱”无疑是这本书的关键词,一个游走在社会人类边缘的人,从小就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成长。遭受了很多不该有的遭遇,总是被人当成笑柄被人误会,即使是生长在优渥的家庭,却无法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甚至被自己的父亲说成是一个怪胎。他穷尽一生想要成为知名的画家也是为了博得父亲一生肯定,然而父亲死前他都未能如愿。除却家庭,学校生活也那么不尽如人意。他为了融入大家只好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成了一个扮演“小丑”来取悦别人的孩子,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成为欺负的对象,有人犀利的挑明他都是装的,他就会惊恐万分。在一张太宰治幼年全家合影中,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叶藏一样保持着诡异的笑脸,与其他人阴沉的气氛截然不同。

长大的叶藏过的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结交的朋友根本不算是朋友。空虚的生活总是要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她找到了一个情投意合的情人,两人短暂的欢愉过后都感到人生的无趣和艰难,于是两人相约殉情。然而,造化弄人,明明是一同去死的人,最后只有男方苟活了下来。往往活下来的那个人要承受更多,果然,叶藏成为了“女人公敌”,遭到法律的审判,忍受周围的指指点点。想起鲁迅《阿Q正传》里,阿Q读书看见字缝里都写满了吃人两个字。当时叶藏看到自己的双手,也会总是能在里面看到“杀人”二字的吧。 内心的怪物渐渐无影随行,永远也躲不掉。终于,好像得到救赎一般,他来到了一个单身母亲的家里,当了一阵“爸爸”,也曾努力赚钱维持生活,画着所谓的畅销漫画,好像一切回归平静,他活得有些人的样子了,可是当他当作女神的女孩问他“真的爸爸在哪里”时,他想要做人的生活又一次破灭了,本以为消失的怪物又卷土重来,他也重新学到了一个词“世间”。对他来说“世间”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枷锁,他与世间格格不入,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他,不是人是怪物。他终于成为行尸走肉一般,最后他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自我毁灭。

再后来,他曾一度将希望寄托在自己新妻子身上,他不在乎世间,不在乎压在头顶的父亲,他只在乎妻子的信任,然而这种病态的心灵寄托也终于被无情的戳破:妻子为了他而遭到玷污。至此他彻底的坚信,他的存在是个老天一个残忍的游戏,他的人生只能用耻辱和绝望来概括。

“生而为人,实在抱歉”。第一次听说这句话是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是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她始终怀揣着期待和善良,一次次的跌倒终于磨灭了她的心。她在墙上刻着“生而为人,实在抱歉”。同样说出这句话的叶藏,却与她不尽相同。叶藏是懦弱的,胆怯的,他无法面对他人无法面对自己。他逃避的认为自己不是人是怪物,于是他那一切不被原谅的错误和特立独行的信仰都有了解释,“我是怪物,怪物就该是这样的”。

在二战的背景下,整个日本都被左翼占领,人们疯狂的走向战场走向灭亡。叶藏也在这种末日的气氛中走向了精神崩溃。他身而为人,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咀嚼着人的苦难,却无法感受身为人的温暖和希望,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他得不到别人的爱,也学不会去爱人。

从25岁青春年华开始就想着自杀,在一次次怀疑老天的时候,终于在39岁结束自己的太宰治一生太过沉重,读完这样的文章无疑会感到绝望的气息。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何在,但有些人在努力中奋斗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些人却从很早就开始因为迷茫而放弃,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样的安排,令这个原本富有才华的男人,这个临死不过才39岁的男人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怆?好在最后,他终于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自杀身亡,生而为人,他很抱歉,可是死去的作者并不知道,他选择自杀,会对更多的人抱歉,总是说自杀是最不负责任的选择,就算是在宗教里面,自杀的灵魂也是无法解脱的,而这些,不知道作者是否知道,他的灵魂又是否可以逃脱那纵身跃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课总要做完,没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级的悲哀吧。

读完《人间失格》后,会对人类某些行为会有一定的反省,对的,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不止是失去做人的资格,还有这人间已经到处是虚伪欺骗了,压抑和无奈已经慢慢堆满心头了,而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仍旧浑浑噩噩,终日不知梦为鱼。“我实在走投无路了,如同阮籍穷途之哭,其实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唯有死才能得到解脱。”我理解中太宰治应该是这样的无奈与痛苦的。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要活着?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间失格》问的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人们选择跟作者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第11篇:读《人间失格》有感

向死而生——读《人间失格》有感

孔雀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借男主角大庭叶藏说出的一句话,同时,我想也可以是代表这本书,甚至是太宰治这个人的总结。

这个颓废又优雅至极的男人,曾让我一度痴迷不已。五次试图自杀,四次自杀未遂,三次与不同女人相伴,终于在39岁这一年,他成功了,离开了这个令他绝望和鄙夷的世界。

我想,很多人都想象过死亡。我们的一生,就是个不断了解死亡、认识死亡并且接受死亡的过程。读太宰治的文章,会时时联想到自己,其实我们都是悬在半空中的,而太宰治是深渊,向下看去永远有他,反而觉得踏实。太宰治是给我们兜底的人。

作为一个无赖派作家的代表,太宰治以他的言行与文笔,贯彻他对人生的不屑。而他本人则是以一种想被人瞧不起的姿态生活着的,他的放荡、好色、欺罔、谎言,表面上看和一些无耻之人无异,可真正的无耻之人并不会承认自己的无耻,而他却不会掩饰。太宰治写下的所有无赖,却因为一早厌弃生而为人这种困境,显得诚实而又颓废。他背负着所有的挫败,摇摇晃晃的走着,却让我们在意他的每一行足迹。

所以,我以为,直面自己的痛苦和失败,比选择死亡困难万分。

回忆过去,我们会绝望的发现,每个人经历失败和痛苦的次数,远远大于成功。但是很遗憾,我必须指出,人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避免失败,也绝无这样的可能。历史总是会重演,而我们总是会陷入同样的困境中。比如考试总是临阵磨枪,差强人意,比如恋爱总是落个被欺骗的下场,比如工作总是毛躁,疲于应付。我们会很痛苦,也会很难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绝望的想去死掉么?别傻了,如果自杀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想世界上的人口至少会减少一半以上。且不提对于父母朋友家庭的责任感就会让你愧疚不已,且不提在濒死时的极度痛苦会让你后悔到发狂,仅仅是药品枪支等等现实的技术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醒醒吧,既然死不掉,那就去他妈的,好好活着。

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我会失去什么?\"

我发现和我聊天的很多人,他们会一直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中,不断放大扩展,任凭悲观和消极的情绪蒙蔽了双眼。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候,对一切失去兴趣,焦虑愤慨,有着破坏一切的冲动。

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源于欲望,来源于不甘心和妄想。当你被悲观笼罩的时候,不必盲目的左右冲撞,停下来,深呼吸,回望自己的本心。这个时候,请记得问自己,\"如果得不到,我会失去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并没有失去任何,那么就不值得你痛苦。因为你此时的痛苦,毫无意义。或许这么说会显得冷酷,那些失眠的夜晚,那些买醉的午夜,那些哭湿的枕头,怎么会是毫无意义的呢。那些只是你的不甘心,只是小聪明和投机取巧没有成功所带来的失望罢了。既然连努力和付出都不一定会有回报,小心思和小聪明又怎么可能呢。

没什么大不了,你还年纪轻轻,你还心地善良,你怕什么?烂泥底下,莲花生。

作者姓名:孔雀

第12篇:读人间失格有感

读人间失格有感

(一):远的少年

1501班姚远

一个人,在世间沉沉浮浮几十许的挣扎与奋斗到底是为在追求些什么呢?

财富?权利?伴侣?

人各有志,却有一个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身的灵魂宣判自身肉体的死亡。这是一个骄傲却懦弱的灵魂,他向往着自己所理解的自由,冷眼旁观着自身的丑陋与沉沦——太宰治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遗作,主人公叶藏便是其颓废而不堪的缩影。

“因为我更像是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像一个人一样活着,但社会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的字里行间都带着让人压抑的窒息感,仿佛孤身一人一脚踏入了无底的深渊,绝望的灰色缭绕着目光所至之处,唯一的出路却是由白骨架成的阶梯——流淌着前人暗红的血液。

然而,他还只是一个少年啊,纤细又敏感,彷徨着过去与未来。有着独属于少年的哀愁,喜悦和痛苦。为什么?为什么要他来承受这些苦难!这是为什么!当无边的业火喷涌而至,他已别无选择。

太宰治于1948年投海自杀,尸体于6天后被人发现;小说中的叶藏也被伯父送到疯人院,远离人世。

事已至此,竟有种异样而残破的美感,一种极致的悲哀。在历经了三十多年挣扎与忍受后,对于死亡的追逐反而变成了灵魂的大解脱,大欢喜。

同样,生而为人,身为少年,那些不解,那些书中所见的苦痛,竟如此叫人迷茫。学校也好,家庭也罢,世界拥挤又吵杂,人们行色匆匆,又对着他人不屑一顾,每当仰天天空想寻觅一点点的光,却被别人挤回角落,那些原本对着一切美好的向往与热情反而变成了自身的否定与批判,这是少年的忧愁,我们无路可逃。

这样卑如草芥活下去,是了什么?

对不起,我宁可不知道。

他出生于黑暗,却无比渴望着光明的降临,可是当光照亮他卑微的内心,没有带给他温暖,却把他粉身碎骨,灼烧殆尽,他呻吟,咆哮着,痛哭着,无力地摊倒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一如最初的模样,出走半生,归来却仍是少年。

(浙江省中小学读书征文比赛我校推送作品 作者:1501班姚远 指导教师:陈忠杰)

读人间失格有感

(二):生而为人,对不起

2016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一班

赵科杰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然而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人们时刻沉浸在幸福的汪洋里,每一滴水都是幸福的,也不会那么用力的去记录生活,连眼泪也不放过。然后像奔赴刑场一样,死撑着英雄气概来掩饰内心狂乱的恐惧。

如果你问我人间失格这本书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像刑场上旁观者的窃窃私语。刽子手里血迹斑驳的尖刀,空气中弥漫这的令人窒息的腥甜的血的味道。迎头痛击!忘了刚刚燃起生的侥幸,忘了粗鄙的英雄主义。我就站在刑场前。也站在刑场之上。受难的是我的对人纯粹的信仰。然后。咔嚓。如释重负。

我们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必须大声疾呼才会有人关注你的感受,正义只掌握在有话语权的人手中。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祈祷,一遍一遍的重复生存的游戏。扮演着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身份。

我们如果我在台上喊出。我就是太宰治这样的话。你大概会觉得我狂妄自大,无病呻吟。如果您见证过记忆中的美好和眼前的事物变迁的鲜明的反差。或者一步步被生活侵蚀,活成了自己最不期待的样子。会不会有一种失格的感受呢?那么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呢?()这样的话我不会对您说。我们都被世间所束缚,被身边的人的评论束缚。然而您不正想成为别人眼中期待的幸福的样子么。

比起被教导精湛的处事的艺术。和近乎完美的社交的方式。或许一句‘’您这样就很好了。这些事都绝不错在您”会更让人如释重负吧。如果侥幸在生命中碰到可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能不离不弃的人。就会由衷的感激命运吧。

然而自己不正是生命中最忠实的聆听者么。如果明天即是末世,那你对今天的作为,会有不一样的期待么?然而谁都无法预言末世的到来。就像时间只是一种顺序幻觉。如果你站在一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遗憾。会不会更勇敢的追寻自己的愿景,而不仅仅被世间局限呢。毕竟。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带着罪来通往各自的朝圣。

读人间失格有感

(三):浊

汪鹭雪

题目让我想了一会,原意想定为读《人间失格》有感,顿觉不妥。毕竟我连这本书都没看完,叫我谈感悟,到底是有的,不太多罢了。那么就加一个我的第一念想好了——“浊”。题目定完以后,又思索着该用什么口气来叙述呢,老生常谈,又没有长袍穿,大可不必了。自嘲诙谐,就更算了吧,本就没什么可自嘲的。于是就由我这样讲吧。

看《人间失格》之前幸而看了《斜阳》一书,这本书甚是贴心在前页中便印了太宰治的照片,从童年到老年——说是老年其实也不老,毕竟他只活到三十九岁。第一眼看上去脑海就真的只有“英俊”二字了,即便是旧年代的黑白老照片,但是依旧没有磨灭他的灿烂,应该算是灿烂吧,照片中他穿着正装两手插在口袋中,笑对着镜头,却也不是大笑,是一种不失礼仪,唇与面容恰好的弧度,不偏不倚,这个弧度的笑容让人看不出来是发自内心还是只是牵扯一个表情,且当他是真心笑的吧。还让我有印象的是昭和十六年的一张照片,太宰治身着和服,但发型早已经不是年少的寸头了,有点长看似很久没有打理了,拍照时也有几缕掉在额前,对着镜头的脸也不再有笑容,是一种愁苦的,深沉的,嘴角抿着的让人看了抑郁的脸,他已经连仪容都懒得整理了,随便的插个腰,记者也就交了差。其他的照片印象不再多了,之所以说“幸而”是因为还好我在看之前就一睹了太宰治的俊美,否则,在《人间失格》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俊美所带来的苦恼,以及各种女人对他的依赖。倒像是他在卖弄自己皮容,甚是骄傲。不得不说,他算得上是真正的美男子了,不论在过去或是现在,如果这个男子只有皮囊,败絮在外,也能安安稳稳地在女人的怀抱中过一生,不必烦恼些什么。偏偏他这样的狡猾,看得过于透彻。

他的透彻,像是在嘲笑我们所有活着的人。他不懂人,人也不懂他。在没有头绪之间搞笑着扮演着“好好先生”,被纠缠够了,便去死了。我每次看到短命的人,更多的时候是在看书的时候,总是有壮年时便死去的人,我就会苦恼的想着该用什么心态对待呢。是要惋惜感叹着,笑他们太傻,年纪轻轻的去寻死?还是义愤填膺,誓死相随,觉得简直如烈士一般,定是会不朽于世?其实跟我都没什么关系吧,又不是我。如此一想便释怀了不少。人人都有死期,或早或晚,我尚且连自己的死期都不知道,何苦执念于他人的死期。这样看书的时候便也放下了许多。还有一个“幸而”则是这本书竟然能存在,有朋友跟我提起这本书的时候佯装开玩笑说:“可有很多人看完去自杀了,你别也去追随了。”文字的感染力往往是如此,尤其是深爱着一本书无法自拔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还不至于抱着这本书去自杀,只能说看着别人的故事顾影自怜。不过成功的太宰治又让一批人消失了,给世界又多省出来了点空间,若是他们在下面碰到了,会不会举杯痛饮?毕竟那儿应该可以尽情的喝酒了,不用再担心有肺结核了。我们生于世就接受着统治,永远有人统治着我们,有很多东西不能说,不敢说。他说了,说的太直白让我心头颤抖,对文字生出陌生和恐惧。这是我最敬畏的地方,浮沉太多,反而更果敢了,果真的写下了自己。

我从未觉得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对于他,除了死再也没有更加正确的路了。这是最适合他的也是他最后能做到的了。但我心中又甚是厌恶的觉得,倘若他没有写下这本书,却是书中那样的他,真的不适合生存,更何况他的好皮囊因常年嗜酒早就生出了白发,真是会让人唾弃。而他书中的亲友,要是看了这本书则会恍然大悟:噢,原来这小子当面看上去人那么好,其实心里早就怀着鬼胎呢。谨慎如他,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人,只有在绝望之至,才会这样的不留情面,更像是一本绝命书,行走在绝望边缘。

书,我是只看了一半,于旁人的眼光,残忍的看他在如茧中挣脱,伤害,麻木。若是有个旁人劝告他:“你这样摆脱是无用的,可不是个“优秀”的作家。”我大概也会随之鼓几声掌吧。之后就会有“许多人”来拥护他,大吵大嚷着我了解他,他简直是传奇,他可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呢,你,有什么资格说他?还会有“其他人”说着,我可是从他的书中得到了很多共鸣。读者总爱强调“共鸣”,但是什么是共鸣?没有人可以懂另一个人,我们怎么可能会懂他?是新鲜感作祟吧。是因为他不是“优每次别人跟我说“共鸣”的时候往往会有凄苦的事情发生,还得需要挤出几滴泪更好。根本秀”的作家,让年轻的我们感到欢愉,叛逆。“优秀”的作家们往往是向阳的,避讳阴暗,污秽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偏生毫无感觉了。他定是不会开心的,如果看到我这样说。但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又不是他,我也不想活的那样凄苦,看了这本书也不想装出同情的样子来说什么。这可能也算是人性的一种吧。

太宰治,有一个就够了。《人间失格》有一本就够了。这样强烈存在的个体,注定不能太多,哪怕厌世也是种别样的可爱。如此愤慨的文字看完后让我感到疲惫,对自己的无能,隐藏的疲惫,但既然选择存在于世,这些东西我想还是要的。也是我或厚颜无耻或满心欢喜或深恶痛绝必须抓住的。那么就“goodbye”吧,虽然他太想死了,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这声“goodbye”是生的希望,死的告别。似是觉得人间极具“浊”,沾染了他的心,他的魂。那旁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如同梦境中的呓语,便再没有下文了。

读《人间失格》有感人间失格读后感

第13篇:好书推荐读后感《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因此关于太宰治和主人公叶藏,这应该是困扰他一生的问题:“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小说以人生的三阶段为节点。从叶藏的童年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一直处于不被理解且又无法理解他人,但又希望自己可以融入世人的矛盾之中。因此他开始用一些逗笑的表现来获取众人的目光与注意。等到了青年时,这种玩笑式的逗乐已不能引起众人的关注,叶藏就彻底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去。在这样无人能与之交谈的状况下,虚无感充斥着叶藏的人生,从而导致他走向自我毁灭的穷途。总而言之,叶藏一生最真切的痛苦就是:不被他人理解,渴望被理解,但是又害怕自己完全被别人看透。他浑身上下充满着矛盾,他在每一个时期都在竭力地掩盖自己的不同融入迎合这个社会。然而他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与寂寞感从来就没有“抛弃”过他。

他性格的形成,很大原因是他在一个日本较为上层的家庭,从小又有着严厉的父亲和各种家训所束缚。那种天生的害怕,和他生存的环境相作用,恐惧、害怕的心理便在他的内心中成长。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吃饭,在他眼里也是十分令人恐惧的事情,当家里人一次次将东西放进自己碗里时,他不敢挣脱。因为害怕让人失望,所以他不敢拒绝,即使不喜欢,却也要满脸堆笑着咽下去。而当他从他的表演中,换取了他人的愉悦时,他的内心才得到了安全感和满足感。他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伪装,来满足他人的快乐,同时也不断地加深着对着世界的恐惧,拉大了他和人类社会的隔绝。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怕孤单,为什么会在意他人的看法。虽说人是群居的动物,由于人从诞生起,就是以群落为单位,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适应这个社会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个体效力大大增强,群居的单位也越来越小。当脱离了原来的属性,必然是会有所不适应,甚至是恐慌,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原因。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想说的是,可能人习惯了表演,习惯了表演而有人捧场,一旦捧场的人走了,演戏的人就怕了。入戏太深,往往难以自拔。就像主人公一样,一直深陷于伪装而迷失了自我,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吧。

读完这本书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想要发出我自己的声音,也想告诉那些仍在迷途中的人们,一定要学会,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坚持做自己,人们会因此而敬佩你,但是如果你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一味地迎合和改变,人们也会因此而鄙夷你。别因为旁人而不能表达真实的想法,做真实的自己。

第14篇:读《人间失格》有感1500字

读《人间失格》有感1500字

刘 鑫

《人间失格》一直被认定为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太宰治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借由主角大庭叶藏的人生遭遇,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的苦楚。

但在我看来,《人间失格》只能是一部小说,与自传无关。

太宰治是怎样的人呢?无赖派大师,出生于富豪之家,一生多次试图自杀,最终和情人山崎富荣于玉川上水投水自尽。而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天才作家,厌世。

而他的小说里,大庭叶藏自青少年时期至中年,经历了与作者本人十分相似的人生: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来麻痹自己……虽然出生在富豪之家,却一生都摆脱不了缺乏金钱的困窘,他辗转在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之间,沉迷于酒精与药物下的清醒的丧失,甚至愿为此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

正如书中所说: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所以,太宰治是想写他自己的一生吗?不,并不。他想写的是他对世界、对自己的绝望。太宰治开创了\"无赖派文学\"(何所谓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可他也写过《奔跑吧,梅勒斯》《心之王者》此类的积极的作品。他虽然自杀了,但他心中仍保留着自己的对自义的追求与对美好的渴望,只是现实不美好,人性不美好。他难过,为了逃避现实不断沉沦。他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于是他写下了这个充满了压抑与生活的混乱的故事。而书中一直生活在一种被迫与抽离的状态之中的主人公叶藏,更是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太宰治借此也向世人与自己发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光阴虚度,活着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复制自己,人生看上去是多么的没有意义。不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

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仍是盲目地在活着,他们只是抱着不必死的心态,工作、结婚、生子,等到真挂电话老去的那一天才恍然大悟:一生活完了啊。后来再想想,活完了,那就算了吧。这样往生才感到安心。

他们是谁?他们是世人。世人是谁?世人是我们。

不乏有人称《人间失格》为无病呻吟之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是很不负责的,《人间失格》追寻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及一种虚无,这并不妨碍它思想的深刻性。个人觉得,如果要去看这样一部作品,那你就要去剖解这些隐藏在残情、风流、左翼、写作、友情、吸毒等名义之下的惨烈真相。太宰治所写的人性与现实,细腻轻易中带着悲痛,这种痛不同于余华笔下的冷静的血淋淋。它是一种如同一把尖刀插进人的咽喉的绝望,尤其还能看到倒映在刀上自己那拙劣的想活为人的可笑模样。

叶藏身上,你能看到世上每一个悲哀的活着的人的影子。

他渴望友情,所以他也曾与堀木交好,尽管他说: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当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他说: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他渴望幸福,可真正与静子和茂子生活在一起时,他又说:\"她们两人真是幸福,像我这样的混蛋夹在她们两人之间,总有一天会毁了她们。\"于是悄悄关上了门,再没踏进公寓半步。

他说:生活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生活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

他说: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与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滑稽逗笑的畸形人。

字字都是滴着血的灵魂自白。

太宰治的作品颓废中是带着美的,这种颓废美为日本文化中最独特的部分,比如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如《斜阳》《维庸之妻》等,又如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种美不是现今许多人作文中的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完完全全的灵魂的纯净之美。

真实才愈发动人。

我的朋友中有人被《人间失格》的名字所吸引,拿了书去读,借去时表情各异,心情不一,还书时倒全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我笑着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就是感到很绝望,突然不知道现在是怎么活过来的一样。

所以我想,这本书还是不适合年轻人去读的吧,但总的来说,谁的一生不是在混沌之中游走的呢?很多事情,对错黑白,本就没必要去分得太清,拼命地过一生与堕落地过一生,谁又活得比谁高尚呢?当然,这不是一个人不愿努力的借口。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人生还有无数的选择与方向,如果仅因自己尚浅的阅历与不愿努力的心态舍弃了,未免太过可惜。

我记得有人说,这个世界很好,值得每个人为此奋斗,我觉得这个世界未必很好,但为此奋斗也未必不可以。

第15篇:《人间失格》映射的人格面具

摘 要: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具有自传属性,作者将自我映射于主人公大庭叶藏身上。叶藏从小便洞悉人类世界社交的虚伪与欺诈,为求与外界建立联系和自保,便一直隐藏真实内心戴着面具生活。但是人格面具必定会与真实个性冲突,造成个体的压抑与痛苦,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 太宰治 人格面具 《人间失格》

太宰治(1909-1948),日本小说家,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齐名,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主要作家之一。本名津岛修治,太宰治是其笔名。太宰治自幼便显露出艺术天赋,中学阶段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三十九岁离世,在不满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多部作品,皆为经典。中篇小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全书由作者序言、后记以及主人公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了主角从孩提时代直至中年时期的生命历程。叶藏认为人类的生活难以捉摸,充斥着虚伪的面孔和实用功利价值取向,为了能够安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只能戴着面具生活,用搞笑形式也就是丑角精神的演绎来谋求与外界的和谐一致。但长期心里苦闷与压抑促使他寻求释放的途径与方式,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酗酒、在女性身上找寻爱与依赖、自杀、服用药物,最终种种所为却使得他变成了他人眼中的“狂人”,丧失了为人的资格。太宰治完成该部作品之后,便投水自尽,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自传性作品,这篇小说映射着作者的影子。本文以这篇自传性极强的小说《人间失格》作为研究模本,借由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主人公大庭叶藏(或者说作者太宰治)短暂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体验,进而探讨人个体性实现与现代社会群体规则之间的关系这一学术话题。

一、作者的自我映射

之所以说这篇小说是太宰治的自传性作品,首先是因为其所采用的“私小说”形式。久米正雄对私小说进行了界定,其中最显著的特质是作者将自己毫无掩饰地、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人间失格》全篇都在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自我告白的方式讲述主人公(也可以说是作者太宰治)对生活的不安和生存中浓郁的危机感。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和自我告白可以让读者轻松地进入到作品之中,但也会将主人公和作者的内心世界重叠。主人公是太宰治剖析内心世界的载体,其人生轨迹也是其思想发展的轨迹。

其次,主人公大庭叶藏和太宰治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太宰治出身于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之家,富有而粗鄙。其父津岛原右卫门在政商两界均有一定建树,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并垄断着津轻的银行和铁路,而其母体弱多病,太宰治是在叔母和保姆抚养照看下长大的。父亲忙碌无暇照看孩子,母亲体弱无力照看孩子,再加之太宰治是家里的第六个儿子,作者从小便敏感多思,常常感到一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悲哀,只能独自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里,不能与现实社会和他人发生有机的联系。主人公叶藏也同样生长在不愁吃穿的富贵人家,从幼小时起,就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幸福之人,可是他却总觉得自己深陷于地狱之中。之后叶藏在中学时代远赴他乡求学,后遵从父命考入东京的高中,在浮华伪善的帝都,渐渐明白了酒、香烟和妓女乃是能帮助他暂时忘却对人恐惧的绝妙手段,因此大受女性欢迎。主人公的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作者身上找到相似的对应。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作者都成了“同志”,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但是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信仰使其折服,而是革命运动的外壳更符合其口味,破坏自己、灭亡自己、全面批判现实社会都应和了作者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太宰治没有成为一个革命家的原因。他投入运动的方式是成为批判的对象、成为叛徒,以此为新的时代、为他人尽自己作为破灭者的努力,进而最终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而非是迎来一个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正源于此,同志和运动在主人公叶藏的生活中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除此之外,就连自杀的地点与相关细节,主人公也与作者相重叠。第一次实践自杀是与银座酒吧女招待一起投河,结果女招待死亡,“我”却活了下来,之后“我”又多次尝试用安眠药结束生命。

除了经历与过往的重叠与相似之外,两个人最一致的地方是其内心世界一直存在的惶恐不安,以及为了避免成为异类而采取的戴面具方式,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屈从于外界的法则,只为了能够与现实世界和他人发生有机的联系。掩饰自我而呈现出的这副面具即是荣格所谓的“人格面具”。

二、人格面具的呈现

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提出,人格面具源自古代演员所戴的面具,即为个体适应外界而隐藏真实个性以将最好的特质呈现给外界的工具,主要强调个体在戴面具的过程中所引致的内外不一致的非单一性。个体为迎合外在世界不得不强迫自己戴上一副违背己身心意的人格面具,那么可想而知,其内在意愿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距甚是不同,但是无论是内在意愿还是外在表现都是个体的个性展现,差别在于前者是个体的真实个性,而后者是个体违背真实意愿而假装出来的个性。个体要兼顾内在个性与外在个性的共存性,意味着个体的内在与外在之间多少会产生不一致,即人格面具指示个体在适应外在世界时,不得不舍弃其内在意愿,以便与外在世界的准则保持一致,则人格面具使个体在表现自己时产生冲突性。

《人间失格》序言中就描写了主人公的三张照片,分别对应主人公的幼年时代、学生时代和青年时期,所得的评价是“从没看到过哪个孩子的表情有如此诡异”、“从没有看到过如此怪异的英俊青年”、“从没有见到过像他这样诡异的脸”。之所以用“怪异”、“诡异”这种词汇来评价叶藏,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没有透露出生气,没有半点那种活生生的人的充实感。这是一个为了迎合外在世界强迫自己戴上人格面具的形象,小小的孩童在照相的时候竟然攥着拳头微笑,所谓的微笑只是往脸上挤满了丑陋的皱纹而已。书中有多处细节可以看出叶藏呈现给众人与外在世界的是违背其真实意愿而假装出来的个性。有一年炎炎夏日,叶藏故意在浴袍里套了一件鲜红的毛衣,然后在家人面前走来走去,惹得他们捧腹大笑。之后主人公就进行了内心独白,说自己无论怎么说都不是那种不知冷热、以至于会在大热天里裹着毛衣四处乱窜的怪人。明明内心是不情愿的,可为了能够与外界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我”只能隐藏自己真实人格拼命地搞笑。慢慢地,主人公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具有乐天外表专事搞笑的畸形人,而将精神上的不安、不满与过度忧思都深藏起来。他会为了迎合父亲的意思讨其高兴而向父亲索要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狮子面具,因为父亲期待给他这份礼物;他也会故意在火车通道上的痰盂里大胆地撒尿,只为了炫耀小孩子的天真无邪。然而事实上,“我”的本性与所呈现的面具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小说中自我告白的剖露展示的是主人公无尽的痛苦与绝望。“对人感到过分恐惧”,“教室、宿舍不啻被扭曲了性欲的垃圾堆”,“我会对售票员犯怵,根本无法独自在东京街头漫步”,“我一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类似的句子充斥于作品之中。 人格面具毕竟是个人违背真实心意伪装出来的个性,这种伪装个性必然会与真实个性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性与不一致会导致自我内心压抑和痛苦,同时也易被他人窥见。叶藏的面具把戏被人看穿了两次,一次是在上体操课练习单杠的时候,他用一本正经的表情纵身一跃,结果一屁股摔在了沙地上,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本来这是一次预先计划好的失败,但被同学竹一戳破是故意的。自此之后,主人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第二次是在警察局接受检察官的审讯,叶藏希望借由夸张的假咳作为一种筹码引起他人同情,好讨价还价,但是当检察官微笑着质疑“你是在真咳吗”时,“我”顿时宁愿接受被判处十年牢狱之刑的惩罚。

既然偏离本真的人格面具让叶藏如此痛苦与不安,他为什么要执著地戴着它呢?荣格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个体习惯性以社会标准为导向作个人选择。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因素,具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叶藏在小的时候就目睹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他的父亲在镇上发表演说,所有与父亲亲近的人悉数到场,演讲结束后大肆品头论足,可是当面对父亲时,竟然换成由衷的喜悦笑脸表示祝贺。还有一个微小的事例,主人公初中寄宿的主人家有个小女儿节子,经常会带朋友来他的房间玩耍,每当朋友们离去,节子必然会对朋友的不是大肆数落一番。相互欺骗的双方,貌似并没有觉察到对方的欺骗,竟可以相安无事地自在相处,这真是神奇。人与人之间彼此欺骗,却纯洁开朗而充满信心地活着。类似的例子充斥于叶藏的生活环境之中。甚至连叶藏的父母也不时向他展示出他们令人不解的部分,家庭关系是社会中最亲密最不需隐藏的关系,若连家庭关系皆是如此,更遑论与他者的关系。整个社会皆是这种相处模式,若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主人公就只能同样戴上虚伪的面具,但又因为内心不能认同这种处事原则而格外痛苦。

人格面具除了包含人与人这个层面之外,还涉及人与自我这个层面。个体之所以会遭受痛苦,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表现为个体的自我不明确。小说中叶藏一直遭受着他人的侵犯,可是他却没有一点反抗之心,甚至还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符合对方心意而倍感惶恐与不安。主人公在孩童时期就已在男女佣人的教唆下做出了可悲的丑事,并遭到了他们的侵犯。主人公面对这种最卑劣最丑恶的罪行,只能默默地忍受、软弱地苦笑,放弃了诉之于人的妄想。因为“诉之于人就是枉费心机”①。荣格指出,个体的特征不是普遍性和规律性,而是独特性,他更提醒到,如果一个人不遵从他自己的法则,因而不能获得人格,那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是主人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一直在迎合他人的需要,而忽视内心的声音。甚至在遭受攻击和屈辱时连当面质问和责怪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在不眠之夜席卷而来的时候呜呜呻吟。叶藏这样的屈从于外界屈从于他人除了对社会的恐惧与绝望之外,也和日本式的行事风格及贯穿生活的精神“和”有关。“和”之背后包含两种异常可怕的特质,即软弱和暴戾。叶藏的屈从也是太宰治的软弱,就软弱者本身来讲,生活抑或活下去都是艰难的,那些支撑生命的东西必须也只能仰仗周围的给予。这个世界是荒谬怪诞的,人往往无法得偿所愿,生活在这个古怪圈子里的软弱者所受到的只能是日复一日的无可奈何的痛苦,也无怪乎叶藏在未满二十七岁时便头发花白,被视为四十岁有余。

三、救赎之路与人间失格

人格面具的佩戴是以个体刻意隐藏真实个性、舍去个人意愿为前提的,那么真实自我的疏放途径在哪里呢?叶藏沉浸在酒精、香烟、吗啡中,以此来麻醉真实的自我,借此暂时忘却对人的恐惧。为了能够在世间得到救赎,主人公迫切地向女性寻求缺失的母爱。太宰治在回忆时说道,因为自小由乳母喂养、姨娘照顾长大,一直感到母爱匮乏。每当与其他女性交往时,都希求在对方身上寻求渴望已久的母爱。即使在妓院留宿,也是为了那具有母性特征的乳房而去的,并非为了寻欢作乐。太宰治认为,由绝望充斥的世界里值得追求的只有母爱,因而,女性之爱是连接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唯一一条纽带。为何作者总是选择女人而非男人一起殉情,为何主人公叶藏每遇困境都向女性寻求支援,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女性之爱使得叶藏获得内心的平静了吗?并没有。因为女人也是人群中的一员,也是他恐惧的一员,自然也是他佩戴面具需要面对的一员。

个体在建构人格面具时的基本倾向是吸纳受欢迎的特质,压抑藏匿不可接受的特质。物极必反,经年累月之下积压真实情绪,个体的健康就将付出莫大的代价,最严重的情形就是个体因为长时间的痛苦而选择自杀。叶藏就曾和银座的女招待常子一起跳进了镰仓的海里,因为这个疲惫不堪又贫穷下贱的女人让他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亲近感,都是被边缘化的社会“多余人”。之后叶藏还试图服用安眠药自杀,太宰治本人也多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想用死来回避一切艰难困苦。既然佩戴人格面具如此痛苦,甚至决绝地步入死亡,那为什么执意不肯摘掉它呢?作者在小说中表述道,“搞笑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②。即便叶藏对人类怀有满腹恐惧,但也无法对人类彻底死心,用“丑角”面具替代真实的本性,就像小时候用“逗笑”“装模作样”等方式取悦于他人一样,力求与他人同一化,也是自己彻底他人化,以此发展成一种“丑角精神”。太宰治的“丑角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利他精神,通过这种精神反衬外界的冷漠,凸显自己的纯粹。其扮丑这种形式既可以向人类求爱,又可以包括自身的脆弱。可是这种“丑角精神”发挥的前提是封闭内心的真实声音,掩藏内心的真实自我,所以“求爱”的宣言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他与外在世界建立的联系是用虚假的自我而非真实的自我赢得的,是缺乏根基的、脆弱的表面联系,这也宣告了太宰治“丑角精神”的失败。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作者在根本上已经否认了这一点,正因如此,他才格外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叶藏的妻子良子是一个由衷信赖自己并保有童贞的少女,和她在一起生活叶藏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可是就是这样甘美的日子也被人破坏了。被主人公视为朋友的堀木在看到良子被人玷污的时候没有马上出面制止,反倒去招呼叶藏来观看这场表演,从此以后,良子身上纯洁无瑕的信赖之心被全然打碎,她对谁都战战兢兢、时刻防备,叶藏过正常人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没有人可以信任,也没有人可以依赖。

在《原始意象与集体潜意识》中,荣格对人格面具进行了阐述:“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付世界的体系。„„只是有个危险,即(人们)和其人格面具合而为一了。„„可以稍加夸张地说,人格面具实际上并非戴面具其人,但其他人甚至连自己都认为该面具即是其自己。”③最终叶藏的真实自我和人格面具融为一体,变成了一个毫无表情毫无生气的人。在小说中有多次独白,“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我已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废人”。面具取代了个体本身,个体已经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为迎合外界的行尸走肉。

太宰治借由《人间失格》这部自传性作品表达对于那个冷漠虚伪的社会、对于伪善的人际关系的批判与痛斥。他通过主人公叶藏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展示了戴着人格面具的个体最后化为非人、丧失人格的可悲命运,同时也通过作品中一个个他者的遭际指明人与人本质上的相处模式就是欺骗,真诚与信赖并不存于世间。要在这个世间如常生存,要么变成与他者一样的伪善世人,变成一个忽视内心真实声音的搞笑者,要么做一个清醒的狂人,被他人唾弃、视为异类,但无论是哪种生存方式,都已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才是太宰治的深刻之处,也是他决绝地离开世间的真正原因。

第16篇:日本文学太宰治《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人间失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作者: 太宰治(1909-1948)

本名津岛修治,青森县人,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思想消沉、幻灭,不满现实的人生,几度自杀未果。一九三五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后因出版多部带有哀切的抒情作品而深受注目。一九三九年,他的《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开始创作《人间失格》,书成之后,旋即投水自杀,结束了其灿烂多感而又凄美悲凉的一生。

读后感:

看完《人间失格》的最后一行字,迫不及待的合上了书,长出了一口气。生怕里面刻画细微的黑暗世界会从书里跑出来,从此我也成为被怪物如影随行的人。现在真是后悔选择了看《人间失格》来作为读书报告,因为里面压抑黑暗的气氛好似一团无形的乌云压在胸口,不能排解。如果人生充满了耻辱我们该如何面对?

如果不抵抗也是罪的话我们该如何赎罪?

如果一次次自杀都无法成功我们该如何苟活?

如果不被人理解懦弱的我们又该如何解释?

开始看到“人间失格”几个字的时候,以为是讲述人间的堕落与黑暗,讲的是众生百态,是作者想要劝诱众生走上正道的文章。然而,开篇第一句,“我的人生充满了耻辱”则彻底改变了整个文章的走向。原来,人间失格是日文直译,人间是人,失格是失去资格,这本书讲述的不是社会百态,而是一个人发现自己丧失为人的故事。

本来是当做小说来看,后来了解中得知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让我简直没有勇气读下去。若是小说再惨再可怜也是假的虚构的,可是这本自传体却是作者一生加工后所出的肺腑之言。当一个悲惨的觉得不太真实的人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人确实过过这样悲惨到不真实的生活,我们都会觉得有些不忍,甚至是有些绝望开始怀疑生死了吧。 “耻辱”无疑是这本书的关键词,一个游走在社会人类边缘的人,从小就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成长。遭受了很多不该有的遭遇,总是被人当成笑柄被人误会,即使是生长在优渥的家庭,却无法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甚至被自己的父亲说成是一个怪胎。他穷尽一生想要成为知名的画家也是为了博得父亲一生肯定,然而父亲死前他都未能如愿。除却家庭,学校生活也那么不尽如人意。他为了融入大家只好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成了一个扮演“小丑”来取悦别人的孩子,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成为欺负的对象,有人犀利的挑明他都是装的,他就会惊恐万分。在一张太宰治幼年

全家合影中,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叶藏一样保持着诡异的笑脸,与其他人阴沉的气氛截然不同。 长大的叶藏过的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结交的朋友根本不算是朋友。空虚的生活总是要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她找到了一个情投意合的情人,两人短暂的欢愉过后都感到人生的无趣和艰难,于是两人相约殉情。然而,造化弄人,明明是一同去死的人,最后只有男方苟活了下来。往往活下来的那个人要承受更多,果然,叶藏成为了“女人公敌”,遭到法律的审判,忍受周围的指指点点。想起鲁迅《阿Q正传》里,阿Q读书看见字缝里都写满了吃人两个字。当时叶藏看到自己的双手,也会总是能在里面看到“杀人”二字的吧。 内心的怪物渐渐无影随行,永远也躲不掉。终于,好像得到救赎一般,他来到了一个单身母亲的家里,当了一阵“爸爸”,也曾努力赚钱维持生活,画着所谓的畅销漫画,好像一切回归平静,他活得有些人的样子了,可是当他当做女神的女孩问他“真的爸爸在哪里”时,他想要做人的生活又一次破灭了,本以为消失的怪物又卷土重来,他也重新学到了一个词“世间”。对他来说“世间”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枷锁,他与世间格格不入,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他,不是人是怪物。他终于成为行尸走肉一般,最后叶藏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自我毁灭。 再后来,他曾一度将希望寄托在自己新妻子身上,他不在乎世间,不在乎压在头顶的父亲,他只在乎妻子的信任,然而这种病态的心灵寄托也终于被无情的戳破:妻子为了他而遭到玷污。至此他彻底的坚信,他的存在是个老天一个残忍的游戏,他的人生只能用耻辱和绝望来概括。

“生而为人,实在抱歉”。第一次听说这句话是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是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她始终怀揣着期待和善良,一次次的跌倒终于磨灭了她的心。她在墙上刻着“生而为人,实在抱歉”。同样说出这句话的叶藏,却与她不尽相同。叶藏是懦弱的,胆怯的,他无法面对他人无法面对自己。他逃避的认为自己不是人是怪物,于是他那一切不被原谅的错误和特立独行的信仰都有了解释,“我是怪物,怪物就该是这样的”。

在二战的背景下,整个日本都被左翼占领,人们疯狂的走向战场走向灭亡。叶藏也在这种末日的气氛中走向了精神崩溃。他身而为人,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咀嚼着人的苦难,却无法感受身为人的温暖和希望,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他得不到别人的爱,也学不会去爱人。

从25岁青春年华开始就想着自杀,在一次次怀疑老天的时候,终于在39岁结束自己的太宰治一生太过沉重,读完这样的文章无疑会感到绝望的气息。还好寝室楼下一曲”最炫民族风“把我从乌云中拉了回来,还好窗外阳光正好,还好室友在一旁说笑聊天,还好手机还能收到父母关心的短信,幸好幸好。也许读了《人间失格》才让人更敏锐的感觉到我们身边的美好,这也许是作家们不能逃避的宿命:把希望留给我们,而自己只能在绝望中下陷。

也许中国有位现代诗人会与他心心相惜,他写道: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17篇:人间失格片段摘抄(小编推荐)

我喜欢的 或者有共鸣的而已。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作家先生 您究竟是希望有一个人把你的作品读上一千遍 还是希望有十万人把你的作品读上一遍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面对阻碍着前途的绊脚石,蟾蜍,会绕路而行。

堀木盘腿坐在我面前,如此说道,脸上挂着前所未见的温柔微笑。那温柔的微笑叫我既感激又欢喜,我不禁别过脸去,潸然泪下。在他温柔的微笑中,我就此彻底粉碎,葬送掩埋。

两个人一碰面,就顷刻变成了外表相同.毛色相同的两条狗,一起在下着雪的小巷里来回窜动

在此,我想到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扮演滑稽的角色来逗笑。 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不吃饭就会饿死”,这句话在我的耳朵听来,无异于一种讨厌的恐吓。任这种迷信(即使到今天,我依旧觉得这是一种迷信)却总是带给我不安与恐惧。“人因为不吃饭就会饿死,所以才不得不干活,才不得不吃饭”——在我看来,没有比这句话更晦涩难懂,更带有威吓性的言辞了。

宛若枯叶落在水底的岩石之上。

不管是谁,如果遭到别人的谴责或是怒斥,都是不会感到愉快的。但我却从人们动怒的面孔中发现了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常他们总是隐藏起这种动物本性,可一旦遇到某个时机,他们就会像那些温文尔雅地躺在草地上歇息的牛,蓦然甩动尾巴抽死肚皮上的牛虻一般,暴露出人的这种本性。见此情景,我总是不由得毛骨悚然。可一旦想到,这种本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格之一,便只能对自身感到由衷的绝望了。

对待滑稽的逗笑,女人似乎比男人更显得游刃有余。当我扮演滑稽角色进行逗笑时,男人从不会哈哈大笑。而且我也知道,如果在男人面前搞笑时随着兴致得意忘形的话,肯定会招致失败,所以总是惦记着在恰到好处时中止表演。可女人却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总是无休无止地缠着我要我继续搞笑。为了满足她们那毫无节制的要求,我累得筋疲力尽,事实上她们确实能笑。女人似乎能够比男人更贪婪地吞噬快乐。

活着,好辛苦。 被四面八方的铁链捆绑着,稍稍一动便会破皮流血。

才刚要忘掉,一只怪鸟便振翅飞来,用尖嘴戳破了记忆的伤口。一瞬间,过去的耻辱与罪恶的记忆历历在目,一股想要放声尖叫的恐惧,让我如坐针毡。

我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饰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胎。

结婚吧!就算之后会因此而带来多大的悲哀也无妨,一生有那么一次能感受到那猛烈的狂喜也好!

对于团体生活这档事,我怎么也办不到。

所谓世间 不就是你吗

我却认为比起待在故乡,异乡更是个轻松自在的地方。其中的缘由,或许也能解释成我搞笑的功夫已逐渐炉火纯青,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下工夫欺骗他人的缘故。

第18篇:夜里听人间失格的杂文随笔

我有几支可擦除的中性笔,有时候在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种笔,因为毕竟会被擦除,所以能够对这种笔的联想多半也是消极的——转而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关于可擦中性笔的“消极”联想,结果才发现了真正“有趣”的灵感。

之前的文章说过,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这并不是谦虚,而是我自己有多少斤两其实自己是清楚的。因为不是好学生,所以并没有人会关注我做了什么又完成了什么,有的时候我也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完成某些事情——例如抄写笔记甚至是抄写作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借笔记给我,因为我的成绩属于上上下下极不稳定的学生,甚至有的时候又会在月考的时候突然变成一头脱缰的野马,让人猜不到我的实力到底有多少。而那些和我成绩相对接近的“好学生”其实并不愿意将笔记和作业借个我抄——当然处于自尊心,我也不愿意找比我成绩更好的那群人借笔记,往往那些不愿意借给我笔记的人都会有一个前提说辞:“我也没有写完”“我也做不来”“我是乱写的哟”……

往往用这些话回答我的人,我也只好知趣地走开,再不想提借笔记的说辞。有的时候还会发生更加尴尬的事情——老师会夸奖我的笔记是全班做得最好的,鼓励大家向我学习,而愿意向我借笔记的人是那些比我成绩好太多或是差很多的人,不愿意借的还是那群不愿意借我笔记的人。并不太明白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是会让人觉得尴尬的,因为这样的夸奖有过一两次之后,人们对我的看法也会有大大的改观,友好的更加友好,而敌意的更加敌意。

还有的事情呢,发生在的别的班,庆幸自己所在的班级没有发生这些尴尬的事情——例如同为竞争关系的两个人,其中嫉妒心稍微强一点你的人会想办法破坏另一个人进步的空间 ,例如扔掉别人的笔记本或是偷偷藏起别人的作业,这种事情一开始听也只是当成佳话来听,但是没想到真的有这些事情发生之后,老师反而只能睁一只闭一只眼,因为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太高也太过正常,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下,难免会有心理脆弱的学生会做出这种不理智的举动——但是又要保证这个孩子的未来不会因为最后因为这些“小事情”而毁掉,所以老师也更愿意冷处理。

所以我现在明白了,可擦中性笔是给谁提供的呢?或许就是给这群人吧。

他们在乎自己的能力,又想要区隔别人,或许有一支这样的比会好一点,等到别人真的想要借自己笔记的时候,礼貌的告诉他们自己的笔记一点没有做,因为只需要在交给对方之间用吹风吹吹自己的笔记本,上面的字迹就会消失不见的。

然后每个人又变成了一张张干净而雪白的纸张,上面没有一点污渍和罪孽,多么完美的解决办法啊!

所以建议这种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被推广。他打开了老式收音机。

一首曲调流了出来,带着些电波的嘈杂声。说不上悦耳,但足以让他陶醉。

他将自己抛进沙发椅中——两个月前从回收站捡来的,是上好的真皮,只是椅面破了个大洞——他合上眼睛,双手在空中挥舞,画着看不见的音符。

反复。

又一轮,还是同样的曲调。

他扯了扯领带。房间太久没有打扫,尘土被扰动,让他难以呼吸。

他起身去开窗。光亮顷刻洒进来,半边夕阳半边月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他逃开了,逃到没有光亮的地方。到底也没看真切,是夕阳还是月光。

应当是月光吧,毕竟已经是深夜了。他整理了一下泛黄的西装,不忘挽上袖口——左手腕处有一颗袖扣,他的旧情人送的,镶钻已经脱落,只剩下生锈的金属外壳——那小东西“嘣”的一声,他眼看着它跳到桌子上,又跳到地砖上,在地上打了几个转便没了力气。他暗骂一句,没有试图把它捡起。袖口只剩下光秃秃的线头。

曲调又反复了一遍。他有些烦躁。

换了几个台,仍是这首曲子。背景比刚刚更加嘈杂。

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收敛了恼怒的神色。正色坐在餐桌旁。

他坐得笔直,手握刀叉,像个真正的绅士那样,认着地切着什么——盘子里剩下最后一块干硬的面包。

听说餐刀是镀银的,只是刀口已经是锈迹斑驳。他忘了怎么拿刀叉,不过那并不重要,他把面包切成碎块,却没有吃。

此时那曲调忽然变了,欢快起来,黑白琴键旋转飞升,游走在天花板上。他也欢快起来,手握着刀叉在空中飞舞,切割。

餐刀上深红的铁锈流了下来。

顺着刀柄,滴到地砖上。

瓷盘里绽开一朵红玫瑰。

他的袖口有了一枚新的扣子,是艳红的,那色彩顺着手臂一直往上爬,红宝石般的袖扣缀了半边衬衫。

他只觉得无比欢愉,起身,在房间里旋转起舞。

最铿锵的几个重音响起,他一个趔趄跌在地上。立刻又爬起来,追着那曲调的脚步。

他想到刚才那亮光应该是夕阳。因为餐桌上,地砖上,都是殷红的,夕阳照进来的颜色。

他又被夕阳刺得睁不开眼了,这次是想睡。闭上眼睛,透过眼皮看到夕阳的淡红色,他很安心。

曲调的高潮已经过去,他却没有尽兴。他闭着眼舞蹈,扬起手臂,把夕阳的颜色洒遍全身。

曲调的终章又是那段重复的旋律,不疾不徐的。

他随着旋转的曲调缓缓起舞,淡金色的香槟漾在酒杯;他随着复沓的咏叹缓缓落幕,玫瑰花瓣沉入湖底。

月光照进来,老式收音机缓缓奏着那首曲子。

第19篇:关于《人间失格》主人翁的双重性格之感想与分析

关于《人间失格》主人翁的双重性格之感想与分析

人间失格的主人翁大藏叶庭是个精神病患者。

如果从旁人的角度看,在第一次自杀之前,大藏是个脑子有点大条傻里傻气却又活泼可爱的人,他能做出与情妇一起自杀实在是超出常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他天生喜欢为女人保守秘密的懦弱的个性与其足够英俊的外表一道构成了他对女性的源源不断的吸引力。他那风趣、幽默的语言(尽管他自认为是“伪装”的)足以使任何一位女子都会为其沉迷,愿意为他倾其所有。自杀未遂之后的他在旁人看来是一位患有精神抑郁症的患者。毫无疑问,整日昏昏沉沉,对工作毫无兴趣,甚至失去了与人交往的信心与勇气,就连他最擅长的在人面前的“伪装”也变成一项疲惫不堪的工作,这样的表现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他的精神已经不堪承受这世间的痛苦了。他自己也说,他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从少年时期他就一直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生存在这个充满着欺诈与欺骗的社会中的“人”,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作者所指的“人格”可能是二战后日本社会里面所呈现出的为了生存而表现出尔虞我诈的人的一种特殊的性格。),所以他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孤独终老。

可是从大藏自己的眼里看的话,他认为一切人性都是伪装出来的。所谓善都是伪善的,唯有恶仿佛才是真的。人们总会在特定的时候流露出一种原始人的“兽性”来,虽然这是他们本人所不知晓也非刻意而为之的。正如他认为别人对他的欺骗一样,如果大藏还想要算个“人”,或者能够与置身于这个社会中的“人”们生活下去,那么他自己也要伪装起来。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伪装成自然的傻瓜,自然地做些傻事来逗别人开心。后来等到他长大了,累了,已经无力再去对抗着人性的复杂和内心对于他人的迷惑而带来的恐惧的时候,他终于选择了自杀,选择了颓废堕落。

从读者个人角度来看,大藏在其小的时候其实已有了轻微人格分裂的症状(也可能已经很重了),只是他的闭守懦弱的性格使人不易发掘。大藏认为闭守沉默的性格才是真实的自己,而哗众取宠的傻里傻气的性格则是他刻意伪装出来的另一面。但其实闭守懦弱与傻里傻气并不存在直接的对立与矛盾,就如一个人有心事,可是他在外表看上却仍然若无其事。所以我认为这都是他人格分裂中各自所体现的一面,只不过这种人格分裂不是两种人格的简单转变,而是懦弱自卑与搞笑谄媚两种性格的交织。因为人格分裂的缘故他意识不到自己的病状,而认为自己所表现的不过都是伪装的,别人是看不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

大藏的真正问题在于,他无法做到像常人那样在处理谎言与真话时所表现的灵活自如,即使他认识到了人具有复杂性,他也单纯的认为人就只有以一个单一性格为本,其他的全都是为了生存在这个社会而伪装出来的。但他割裂了人性的两面性的辩证关系。而等他与情人跳海以后,他的人格与精神分裂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后来又因为跳海未遂,他又得了一种抑郁,这是一种病,尽管他自己仍然认为自己清醒地保持着头脑,可实际上却丧失了做人的欲望,或者说丧失了努力去依附着二战结束后充满狡猾、欺诈的日本社会的欲望。大藏已经被自己的精神分裂所带来的固执所深深束缚了,最终只能走向死亡或者疯人院。

当然上诉主人翁的性格还有更多的原因,比如战后日本的社会现状,以及作者本身的家庭环境等等,在此就不多阐述了。总之,《人间失格》这本书的主人翁的性格是两重极端。而他的作者太宰治的一生也与其惊人的相似,正如竺家荣所说“太宰治在这部小说里,则透过叶藏这个角色,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和评价。”要看这样虐心的小说,如果你没有稍微强大的精神力量,我想也会人格分裂的。

第20篇:读《人间失格》有感: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读《人间失格》有感

人间失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他”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他是《人间失格》的主人公阿叶,他恐惧人类、猜忌人类,却不得不讨好人类,在别人的眼中寻求自我的价值,用扮丑赢得一席之地,用苦肉计骗取别人的信任,二十七岁便两鬓斑白的他仍向往一份纯洁,在自我折磨与自我逃避的矛盾与煎熬中,造就了那无奈的时代悲剧。

他是《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他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他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大文豪之一,曾在国内外掀起过“太宰文学”的热潮。受服安眠药自杀的偶像芥川和日本物哀文学的影响,他一生多度自杀,在这本书完成之后,他便与情人相约跳河,终年39岁。

所谓人间失格,便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可悲的人间失格者。

人间失格的太宰治和阿叶笑着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寻格

“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年后,阿叶的故人这样评价他:“都是他父亲不好。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多年前,他为了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戴上了自欺欺人的面具,最终一败涂地。一直伪装,很累吧?但最残忍的是,他无法撕下那张面具。他可以做他想做的自己吗?他可以做他想做的能梦吗?或许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也完全忘记了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一直只想着别人,衣带渐宽人憔悴,真的值得吗?

痛苦有时也来源于周围人的不理解。那个时候正是最脆弱、最需要安慰、最容易情绪失控的时候,可阿叶的亲友们都认为他疯了,天使一般地笑着,魔鬼般地哄骗他去疯人院。那刻我想阿叶一定是热泪盈眶,或许他真的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若世界对他温柔相待,是否结局就不会那样痛彻心扉?

试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人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害怕孤独、渴望救赎;他们遍体鳞伤,步履艰难;他们看到的世界一片灰暗……而面对这样的人,我们有没有伸出手去扶他们一把,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是站在原地唏嘘不已?

我知道那有多痛苦。你知道笑容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奢侈是什么感受吗?你知道想让自己振作起来都做不到有多难受吗?你知道明明很辛苦还要被说矫情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吗?你不知道给别人一个拥抱很难吗?给别人一个微笑很难吗?一点都不难。可那个时候,为什么我一直期待的那句“我理解你”一直没有人说给我听?每个人都对我说“你错了”、“你先反省一下你自己”……这些话没错,我也在反省,但在那个时候,他们何尝不是雪上加霜?

这尘世中的每个灵魂,都在为了活着而苦苦挣扎。寻寻觅觅,但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间有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说,这是一本忧郁的书。其实不然,内心多少会有震撼,但特立独行的我却悟出了与之相反的道理,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我真的真的,只需要一点点、一点点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内心,只需要一点点。

樱花之美,不仅在于其转瞬飘零,更在于她那短暂却轰轰烈烈的花期。只有热烈地绽放过,才有资格落幕。这就是樱花活着的意义。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但若未盛放,怎敢凋零、怎甘凋零?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失意,但生活因多姿才多彩。只有自己绕过了自己,才可以笑傲江湖,做自立自强的“混世魔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加强大。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所以,为了向那些对你无关痛痒的人证明,更为了你爱的和爱你的人,请和血吞齿继续走下去。只要跌倒还能站起,希望永远不会远去。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我们从来人间有格。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星子在无意中闪。我终于找到了那等待已久的,活着的意义。

人间有格的范雅轩说:“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后记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时隔多日,再看这篇文章,心有所感。

其实,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要用它寻找光明。在生活中,我们真的需要学会宽容,学会发现感动。蓦然回首,痛苦之时,还真的是有很多很多人在担心着我,只是我固执地认为没人懂我。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写得各种矫情……现在看来都不好意思……

《飘》中有一句话,叫做“如果你爱的人没有用你想要的方式去爱你,也不要觉得他们不爱你。”没错,有些时候真的是自己太矫情了,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又不肯开口去了解对方的内心。

无忧无虑的、正处于忧郁中的和可能即将遭遇痛苦的你们,请一定记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生活与前进的脚步。这个世界假如没有了我们,那些不在乎我们的人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而留给在乎自己的人们的,却是一生的伤痛。我们活着是为了别人,很无奈地为了别人,但为何不把这无奈转化为动力?

我只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吾辈乃是传说中的那塞纳赛族的嫡系继承人吸血鬼小王子范雅轩是也,平日爱好不多,痴迷看动漫看小说,对历史略微有些见解,头脑较为发达四肢较为简单,故唯擅阅读,写作的话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很古灵精怪,好在有志气,作家梦需要好好努力。笑起来很傻的姑娘,可爱的外表下有一颗沧桑的心!

文:范雅轩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
《人间失格经典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