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贞观小先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2 12:04: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使班级更灵动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学 张娟林

陶行知为了给中国乡村教育寻觅曙光,把整个一生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主线。他创造的小先生制便是其中一支奇葩。小先生制不仅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延续深化和继承创新,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全国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说,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对他全部“生活教育”理念的实现形式,也是他对普及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和重大发展。从他个人来说,应是他“知行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信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自古以来,小孩是在教人。但正式承认小孩为小先生是一件最摩登的事。这正式的承认,到现在,还只是限于少数的实验学校。我们必须使大家承认小孩能做教师,然后教育才能普及,小孩的本领是无可怀疑。我们有铁打证据保举他们做先生。„„”

每每读着陶行知先生的这些精辟论述,我不由感慨万千:是呀,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我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个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因此,我在班级的管理上,就充分地利用起了这些“小先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先行者,成为班级孩子的楷模,他们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有孩子自己管理的班级就会更有灵动性。

我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了“小先生自主实践”活动,实现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化,为学校德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行知结合,充分发挥小先生自治管理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学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并不比教师差,更何况管理班级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陶行知先生认为,让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尝试亲自去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便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竞岗制,使优秀生生龙活虎

每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的开学初,我鼓励孩子们自告奋勇上台演讲竞岗,然后再通过充分民主选举产生班级干部,是学生自主管理内容之一。我的做法是:班委组成后,班主任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其一,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班干部团队精神,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自我教育的榜样。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就大胆地使用他们。用他们的行为去感染全班学生,建立和谐的班级自我教育氛围。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有这些优秀的小先生带领着全班同学学习和活动,班级面貌蒸蒸日上,各种活动都能顺利开展。这样的自主管理过程,不但强化了集体的组织纪律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自治能力。小先生制,真的使班级充满了灵气。

2.班干部轮岗制,使得后进也先进。

班干部竞岗制,使优秀的更优秀,但,一个班级,有各个层面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后进的孩子,很容易被大家遗忘,因为我发现所谓的后进生,其实,也只是有点小毛病,一般的就是在某些方面发展不够快,不够全面,并不是本质就差。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爱当小干部,于是,我就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为别人服务的机会,就利用当班干部的机会来转变他们。像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小添成等小朋友,每次当上班干部后,学习就认真了好多,而且在其父母面前一下子抬起了头,在班里也能挺胸做人了。还有像行为习惯较一般小朋友滞后的张斌等小朋友,时时想着要当班干部,但很多要求又做不到。于是我给他们制定了一些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小要求,只要他们做到了这些小小的要求,他们也能当上班干部。在他们强烈想当班干部的信念的指引下,他们也——达到了我给他们制定的要求,因此,我也让他们——实现了心愿。当了小干部的他们,真的个个都像模像样的。小孩子的潜力真的是让人惊叹呀!

在班干部轮换的过程中,我时时告诫孩子们:“班级是我家,搞好班级靠大家。”因此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极强,班干部轮换制久盛不衰,而且孩子们都乐此不彼,干劲特足。

实行班干部轮岗制度,就是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在班级管理轮岗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以身作则行使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但能起到自我约束作用,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及工作实践能力。因此,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自我实现道德行为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让三尺讲台,不再是老师的专利。

我们总说,三尺讲台是我们老师的舞台,但自从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诸多理论,我已不再让三尺讲台成为我的专利,而让我的小先生们频频地占领了。让“小先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养成“学以致用”好习惯的同时发扬“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精神;鼓励“小先生”上讲台讲课,让学生展现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评判其思维过程,实现能者为师,人人有才;倡导“小先生制”,设立多种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我每周总要空出一二节课的时间,让评出的各种明星上台讲课:“阅读之星”上台传授他的阅读大法;“孝敬之星”上台讲述他的孝行孝事;“纪律之星”侃侃他的守纪心得„„三尺讲台上,小明星们尽情亮相,三尺讲台下,小学生们听得跃跃欲试,心里总想着明天的讲台上会不会有他的身影。

为了让更多的小先生有上台的机会,每天的晨会课上,我让二个上课坐得最挺、发言最响亮的小先生上台领读词语、课文和英语,充公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尽量让小先生带着读。效果还真不错,那些小先生们读得特别带劲,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指导别人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其他的学生也很兴奋,因为教他的是自己的同龄人,这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读得就十分认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是特别认真,因为他们也想学好了过过先生瘾。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就不再是那么一件枯燥的事情。

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搭建小先生亮相舞台。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的就是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可以做“小先生”,也可以向别人传授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并有义务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今天,我们践行陶先生的“小先生制”也是有时代意义的。小先生制的推行,其实就是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相信学生的表现。相信学生,教育就会走出一片湛蓝的天空。

你看,我班教室的粉墙上,教室的黑板报上,学生的字,学生的画,学生的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无不是小先生们才华的展示;每一次班队主题活动,都是他们自行策划,自行编排各种有趣而有意义的节目,那个小小的主持人,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那张小巧的嘴巴里,总能那样滔滔不绝,每次班队活动,总能搞得那样有声有色。更记得学校开展的那次英语节上,其中一项是让孩子们教会家长一句英语口语。结果,在家长会上展示时,家长们却学会了好多句,一问才知道,是孩子认真执着的教读感动了他们,因此,家长们只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认真地学,不想辜负小先生们的一片心意。我记得有一个家长已是爷爷辈了,他竟然也让小孙孙教会了好几句英语口语,真得很让人佩服孩子的教学才能。

谁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我想,正是本着相信学生的态度,陶先生提出了“小先生制”,也正是因为相信学生,我的困惑才迎刃而解。

我想,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学科,推行小先生制都是缘于对孩子的信任。在那样落后的十九世纪初,陶先生尚能充分相信孩子。在今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我们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朝前走。教育,会因为信任而变得更加美丽!班级,因小先生制而变得更加灵动。

推荐第2篇:小先生制学习心得

课堂“小先生”帮教检查技术和小组竞赛技术学习心得

原创 2009-12-10 21:02:15

今天,老师来到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的“小先生”帮教方法,时机对我来说有点不怎么合适,正好赶上下午中教科常规检查,我在教导处正忙着补下午检查的材料,但是马瑞来叫我说老师来了,我超级兴奋,第一节刚上完课书都没有来得及放下就赶到了班级中,在那里,我真真切切的从老师的“小先生”帮教和小组竞赛的演示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课后我们谈了许多东西。虽然之后主任责问我这一节课去哪里了,东西没弄完怎么办。我说,没关系,45分钟的时间,我中午不吃饭也补上,工作一定做完!事实上我也是真的中午没顾上吃饭!饿呀!但是精神的食粮我却吃了不少!下面我把今天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借鉴!

一、“小先生”课堂帮教方法

1、给学生设题

2、提出要求:

A、对于每名同学做的题,老师只给检查一次 B、做完题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以上两点要求中要特意强调“只给一次机会”“要一次做对”,并且向学生抛出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举手教师检查后如果什么话都不说这就说明你全做对了!你应该引以为自豪和骄傲!这是对学生的鼓励,不让学生有所顾忌,从而排除了学生举手发言的阻碍。

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下到学生中去巡视,观察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状况有一定的把握。

3、检查先举手的几名同学,然后在举手的同学多起来之后,就可以将自己先检查并做对了的几名学生选定为“小先生”,分布到各个组中去检查其他同学完成的情况。

4、检查结束后,“小先生”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注意:汇报的语言一定要简练。每一组的汇报自然连接。 报告:本组一共几名同学,做对了几名同学。

此时,教师要特别留心各个“小先生”汇报的完成情况,对做对,做错学生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5、汇报之后,让“小先生”下到小组中去指导做错的学生,教教他们,并归纳出出错的知识环节。

6、“小先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错误情况,对未做完的学生,要把握做题的进度,以此了解到哪里是困难环节!

注意:“小先生”的汇报,可以使老师发现出现问题的环节,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7、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总结,特别是对“小先生”的表现要给予肯定,鼓励!

二、分组计分法

此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很好地把控学生的情绪!

1、让学生自学教材,提出问题 问题的要求:

A、可以是自己特别懂的地方——考考同学们 B、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向同学们求助

C、提出的问题要有创意,即问题的价值。(当学生提出了太直白的问题或者离题太远的问题时,可以适时的终止,以防止“跑远”。)

加分的要求:

A、提出问题的同学依照问题标准给予计分 B、唯一举手解答的同学给计分 C、同时举手并回答上问题的同学只给口头表扬,不计分。(这样防止了学生对别的组得分而产生不满的情绪,记得以前我也用过小组竞赛的方式,但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掌控好了学生还能够接受平分的现实,不好就会让落后的小组产生不满情绪,在这里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呵呵!)

2、答案可以先由学生解答,学生解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今天老师,既让学生在下边解答,又让他们直接到黑板上演示!这样既调动学生的情绪,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答案开始争论不休时,可选择举手表决制,了解学生的倾向,谁懂了,谁没懂,并追问没懂的同学,没懂什么。

注意:(认真看!很重要的呀!)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只成为倾听者,要适当地做一下“调皮的学生”,对解答问题的学生发出些疑难问题(关键的环节上),引出学生对关键环节的探讨,从而加深印象。这时,教师发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适时的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讨论之后,此时学生对于正确的知识的了解已经产生渴求的心理,这一时机应该就是老师说的“可教学时刻”吧!在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个争论的问题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竞赛结束后对结果进行总结。

个人感受:

1、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以上两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掌控能力是要求极高的!

例如,在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时候,班级里的个别同学因为没有得到分数而有些情绪激动,这一时刻是让教师最难控制的,如果控制得过度就会压制住学生的积极性,不控制也许局面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个时候,赵老师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将计分制度临时变化,由原本的“举手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计分”变为了“答对不加分,答错反扣分”,这样一来,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狂热因怕“扣分”而冷静了下来,学生自己的控制使局面“活而不乱”,效果更佳!

2、今天学习后和老师的交谈,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教学过程中的“可教学时刻”,即,通过某些方式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时,教师再将学生讨论探究的观点进行总结性的概括,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知识的渗透和掌握在讨论中毫无痕迹地融入其中,既自然又印象深刻,千万不要将知识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

个人需求:

老师说,有时课堂上处理问题的小细节都是即兴而发的。例如,在上课的第二个环节中,学生提到了一个很深的问题,涉及到了高中的知识,如果任学生顺这条路走下去,那么也许学生就会云山雾绕了。而此时赵老师适时地停止了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并激励学生们要好好学习,等考上高中就会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了!老师这种抓住每一个时机,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影响,让我感到极其钦佩。而对于老师“掌控学生课堂情绪”的灵活方法更让我眼前一亮,即自然又适当。我想了解到更多这样巧妙的方式,希望老师以及各位同仁可以慷慨地将您在教学实践之中得到的经验留下来,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取,我也会将各种方法寻找适当的时机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以避免“老渔王”在其儿子身上发生的现象!

在这里特别谢谢老师今天的指导,您辛苦了!

推荐第3篇:小先生开讲感悟

小先生讲堂的感悟 八年级语文组 米素梅

我们的小先生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感觉很新鲜,想讲课、抢着讲课,到后来感觉小先生讲的内容不透彻,问题设置不合理,同学配合不起来,课堂效率低下,不想讲也不想听小先生讲课。之后我们改变了思路,小先生课堂侧重分享学习成果,指导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先生讲堂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小先生开讲,颠覆了我对传统教学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颠覆了我的课堂观

以前我的课堂观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在备课时设置了许多问题,还会预设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理想中学生或畅所欲言,或见解独到,或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收获满满。然而课堂现实是学生反应淡漠,许多活动流于形式,老师讲解无趣,学生收获甚微。

小先生课堂,则将我的课堂观改变成“理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我想小先生讲课,局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水平,讲解肯定粗浅简单,不会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究思考。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小先生在备课中对问题的深究细研,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在课堂中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分享学习收获的深度广度,都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杨丽媛同学在讲解文言文解词译句时,对重点词语逐一落实检查,而且还就字形字义做详细的解说,妙趣横生,吸引学生,加深了记忆。楚杰同学则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文章内容的梳理,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了视野,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生气与活力了。

小先生讲堂,让《大道之行也》这篇简短的文章由之前的没得讲变得讲不完,由没得问,到问不完,由索然无味到乐趣无穷。

二、颠覆了我的教师观

一直以来,我觉得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对教材的熟稔让自己可以做到操控课堂游刃有余。因此,非常自信自己的教学水平会高于小先生。当小先生分享自己的自学收获时,我才意识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看各类参考书、互相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从教参中得到的知识以及我多年的教学积累。我是站在与学生大致等同甚至低于学生的水平上在给学生讲课。至此,我才醒悟到,其实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都可以是老师的老师,都能达到老师教学的水平。

三、颠覆了我的备课观

以前我觉得备课就是熟悉一下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数,把重点问题明确一下,想想先后顺序,预设一下学生的活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集体备课就是把问题的理解统一一下,达到最优化的解答。通过小先生开讲,与小先生一起备课,我感受到备课的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小先生备课中,他们通过看参考书、练习册,都能找到课文中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并且能够准确地解答。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会反复与我探讨怎么提出这个问题更有利于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相似文章的方法。这样,自己备课就变成了多次备课、被动备课、帮学生备课、深层次备课,由备内容转变为备方法了。

四、颠覆了我的教学观

作为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知识基础,从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一直奉行的教学观。因此,讲课最终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让学生牢记这个答案。

小先生的开讲,让我认识到探根究因,让学生自己找方法寻正确答案的重要性。在小先生讲堂上,学生对“大同”“大道”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注解和参考书的讲解,而是从理解“大”的意思:极、最,指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等意思。然后解释 “大道”最高准则、标准;“大同”最高境界的和平、统

一、和睦。这样更能加深理解认识,记忆更深刻。

小先生讲堂能激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多角度深层次备课,有利于师生共同学习,激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推荐第4篇:小先生杂文随笔

“我亦只有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与我不爱的人!小先生,你可懂?”

懂,怎能不懂,可是,小先生更加怕,血缘亲友的性命。

倘若小先生也有枪,那么今日高头大马上的人便是小先生,可是小先生只有这厚厚的一摞诗词与那风花雪月的回忆。

“这先生生的好看,不是那等糟老头子可比拟的,不如就叫唤他小先生吧!”

春风十里有桃花,花下伊人掩面笑,小先生一时看呆,这世界竟有有如此俏丽女子,真真领悟到那崔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叹。

“这小先生不会是呆子吧!”

女子半嗔半怒,那般活泼灵动,何时是轿子里哭泣的这般模样。

对不起,小先生愧对你的信任,他家有权有势,小先生除去这一身青布长褂,小先生不知道还能拿出来什么。

“你这蝼蚁一般的人物怎能与我家爷相提并论,那家小姐自幼娇生惯养,你可能给她锦衣玉食?”

小先生知道此刻你会哭,可是至少日后不会计较柴米油盐的琐事,你会换上精致的旗袍,小巧的高跟鞋踩过琼花巷的青石板,回眸盼兮,只将那年少的记忆留在身后。

“请你珍惜她!”

小先生兜里还有他给的十块大洋和家里的急报。

再见了,当你被他接下轿的那一刻,我已经背起行囊。

“何为情爱?”

“一日三餐,晨暮日常,良辰美景,娶你为妻。”

那么小先生,为何娶我的人又不是你呢?

风飞进,灯光残。忘却茶香独生叹,是梦匆匆,几度烟火黄,纵有时光难消亡。

以后的日子,没有你,我该如何在笑的时候说开心?

推荐第5篇:小先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小先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小先生自主课堂教学”目的是对学生“授之以渔”,“无师自通”;从“他律”到“自律”;通过教材、学校这个载体,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的能力和崇高的人格、性格、品格的最终目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老师讲得怎么样,而现在评价课堂主要是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愿学、乐学,学生的表现怎样。在我们推行的小先生自主课堂教学中,按照“明确目标——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反馈提升——达标测评”五步教学法,构建了各个学科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乐学、愿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明确目标:

设立自主学习小研究,通过教师前期的思考、备课,为孩子设置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研究内容,有复习、有巩固、有想象、有研究探讨。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二、自主预习:

学生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自主学习小研究”引领下自主预习,跑在老师前面“自学”。

三、展示交流:

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对展示内容老师要学会取舍,太易不

1 作为展示内容。

展示过程老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有针对性的让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 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暴晒问题,对学互助,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不教。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帮助筛选重难点,以学定教,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实现群学突破。

四、小组合作,反馈提升

小组合作的质量,决定学习的成败 课堂教学仅仅有“活”是不够的,还应“求实”。老师“不讲”了,“实”只能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到学会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关键。

第一是分组:每个小组要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6人一组,排位方式是桌对桌、面对面,这样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第二是小组长的选择,一般是学习能力较强、性格一般较外向、自我要求严格、标准高的孩子担任,不同的学科组长可以轮流担当;第三是合作互助“小对子”,互相进行帮扶、检查、提醒,形成黄金搭档“小对子”。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发现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评价,激发斗志,建立自信!

老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即时性的评价充分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这就是考验老师“课堂艺术”的时候了。即时性评价的

2 要求:

1、评价知识点;

2、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声音、形体语言等等。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及格”,老师应及时地提醒学生,比如:“假如语速放慢一点,声音洪亮一点,效果可能更好”“假如侧身闪开闪开黑板,把头昂起来可能效果更好!”“能否准许别人说完,你再表达你的见解?”“倾听是一种好习惯!”。

3、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任何一节课,哪怕是“复习课”,都必须选出表现卓越的小组,对现奖励措施。“只要有要求,就一定要有评价”。 最后达标测评,或写、或算,或背、或创,或演,或唱,或画,或老师测,或学生测,多元互动,多种形式检测效果。“一节一统计,一天一量化,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公布”。

六、全员参与 ——一个也不能少!

课堂上,人人都是“小先生”;活动中,人人都是“小主持”;“硬功夫”展示,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课堂中创造出一个更互助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和随之而来的不良行为,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形成一种需要和给予的良好行为的共识。

3

推荐第6篇:小先生创新事迹(旧)

小先生创新事迹

大家好,我是五(3)中队的何怡纯。今天,我很高兴被推选为班级的小先生代表。小先生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象征,同时,它也代表着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我相信,我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并且我相信,我是一名能够帮助低年级同学的小先生,是一名像陶行知爷爷那样关爱集体的少先队员。

在我当选大队长时,老师就与我说过:“当上大队长就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就要当好同学们的‘领头羊’和‘智多星’,就更加要团结、友爱、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同时,老师教导我们作为一名高年级的大队长,有时,弟弟妹妹们在做升旗手和主持人时,会有不是很明白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有经验的大队长们来指导他们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去二(3)班给低年级的同学们讲故事。我一接到任务便马上准备好需要的资料,专门找到学这个专业的姐姐,让她帮助我把故事的内容做的更加完美。可以让低年级的同学在听觉和视觉上得到最大的享受。在那次讲故事的活动中,当我看到低年级同学那专注的眼神时,我不禁欣喜万分。

虽然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我在心里为自己加油:你一定能做到的,何怡纯,加油!

要求:图文并茂,色彩鲜艳,A4纸打印。(图片要符合内容,可以要一张卡通,共2-3张图,可以随意插入,只要美观就行。)要求你排好版就可以搽掉。

推荐第7篇:读贞观政要有感

读《贞观政要》有感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是对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全面介绍的政论性专史。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的作者吴兢是唐朝人,据估计,他花大量心血写成此书的目的主要有:

一、出于对“贞观之治”的仰慕;

二、出于对当朝统治者的期望。虽然《贞观政要》是一部史书,但是它突破了史书的普遍性的写作方式,《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以古为镜为主旨,以君臣政论为内容,通过对话答辩的方式表达。书中主要记述了唐太宗与45位大臣的争论或奏疏。

《贞观政要》分40篇,每篇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以君臣对话或奏疏的形式进行深刻阐述,内容细致深刻。又以时间为第二排列顺序,一来有利行文,二来也可清晰地呈现唐太宗君臣的思想发展历程。而值得思考的是作者吴兢对这些篇章的编排方式,比较明显的是作者把“君道”作为第一篇,“慎终”作为最后一篇,其实这是有很深的寓意,这些我们都不难发现。

在封建社会,君主是维系一个王朝的关键,皇帝的英明或昏聩对全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影响极大,正如书中魏征所说:“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吴兢把君主的个人素质看得十分重要,可以说,《贞观政要》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断提高君主的个人素质,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全书第二篇到第四十篇全都是围绕着第一篇“君道”这个主题来的。因而,“君道第一”这个排列方式体现了作者的深切期望和政治思想。

作者写书的目的体现在第四十篇——慎终。自古“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多少王朝、君主,无论开始如何“善”,最终都免不了“衰”,不得不说是历史的悲剧,连唐太宗这样英明的君主,后期面对自己的功业,骄逸情绪逐渐滋长。因而,“慎终”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现实中是极难挑战的,也是对君王个人素质的最重要的考验。由此亦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吴兢在书中还对太宗朝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其中做得成功的有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弛、休养生息、安定民众,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等等。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是历代有识统治者的共识,但真正能抓住这一环节不放,取得实际效果的,却不多见。唐太宗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这个说法比之前代政论家的言论,应该说没有太多新意。但作为一个执政者本身,有了这个认识,又能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政策方针中去,其作用就难以估量了。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贞观后期天下丰足,可以上比汉初的文景盛况。对此,历代统治者都心往神追,可通过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却是相当大的难题,《贞观政要》对此的记述,很有理论指导意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皇帝李世民,在他最得力的诤臣魏征死后所发出的感慨。《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一样,都是写给统治阶级看的,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史为鉴,长治久安。

但不论是秦始皇、李世民、魏征还是吴兢,都无法做到千秋万代、与世长存。这主要是由于不能指望李世民的子子孙孙都像他那样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当然,李世民“以为鉴”的历史,并不见得都是真实无误的。

历史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纵然是一向被称为“信史”的《贞观政要》,也有太多杜撰的、或是想当然的内容。例如有关三代以前的记述,就很难说有多大成份是史实,又有多大成份来源于神话和传说。再如“嚼碎张巡齿”的记载,也是夸张多于事实——除非当时张巡正在害牙病,那就和对敌人的仇恨关系不大了。

但“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可靠,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毕竟,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但我相信,史家们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毕竟周公有过大权独揽的经历,毕竟王莽有过礼贤下士的表现,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至于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还有“盖棺论定”一说吗?

“以史为鉴”并不因史书内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义——就连完全杜撰的小说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何况史实远远多于杜撰的史书呢?

和其他所有史书一样,《贞观政要》也渗进了许多神话、传说以及作者想当然地杜撰的内容,但这并无损于它的伟大。读到“嚼碎张巡齿”这一段时,没必要深究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却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读到将士们箭尽粮绝,张巡把自己的小妾给将士们分食了的时候,于残忍、冷酷、血腥的感觉之外,也无法不油然而生对张巡的无限敬意。这样恨敌入骨、坚忍如狼的张巡,力尽被俘后如果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恐怕不会有一丝一毫影响到他近乎神一样不朽的光芒!

推而广之,史书里其它不够真实的细节描写,并无损于“史鉴”的意义。史家们在力求真实的同时,难免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瑕疵。但瑕不掩瑜,绝不可因史书的不完美,就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

唐太宗的用人和自律成就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段空前盛世。中国共产党人正在造就着新的历史,我们的执政与封建帝王的统治最大的不同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是达到全民族富裕和崛起;封建帝王则统治是目的,百姓的福祉是手段。这是最根本的不同点。中国共产党今天能够成为执政党,是因为党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是因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从党诞生那一天起为民族解放和中华崛起所表现出的那种献身精神。但是,今天能够执政并不代表永远能够执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亦适用于今天。

今天的执政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崛起这一重担的承担者。我们应该借鉴贞观之治的历史,在努力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又要保持严格自律,要有如履薄冰的意识,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时刻要有执政为民的意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逐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走向富裕。但是要“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长,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共同开拓我们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廉洁自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利则思正身以黜恶”,时刻不忘我们是在为民执政。

在如何认识自律的重要性上,我想引用明朝郭允礼《官箴》中的一段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公平的社会可以造就文明的风气,廉洁的政府自然就能在民众心中树立起威望。中国历朝历代对此都有论述,他们对廉洁自律重要性的认识是有一定深度的。在《贞观政要》中有不少经典警句值得永远铭记。如:“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这些警句含义深刻而丰富,可以引发出许多思考,让人产生一种除了对古代圣贤的敬意,同时也会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动力。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今天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到“权为民所用”,不仅要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加强纪律建设,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机制建设。在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加强自身的修炼,实践“为民执政”。

推荐第8篇:贞观长歌观后感

七十二集的《贞观长歌》吸引了我,我一连看了七八天,从中也学会了很多。

唐太宗不仅有卓越的带兵之策,开始了贞观元年,还有杰出的治国策略,形成了清明的政治,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贞观之治”,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不能仅靠他自己,应该归功于他的会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有名的“房谋杜断”,杰出的谏臣魏征,英勇的武将李靖……

用人的不仅是唐太宗,他善用的这些人也会用人,忘记了在第几集的时候,侯君集初任吏部尚书,他的到来肯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一个带兵的会打仗,但不一定会做文官,于是很多的人不服气,第一天上班伊始,侯君集是第一个到了尚书省,很多的官员到了就在议论纷纷,看他会怎么治,他说:我们吏部都是卯时开始上班,我是第一个到的,现在辰时已过,还有很多没来的,上班的第一天,我只罚最后一个到的三个月的俸禄,等明天,谁比我后到我一准罚谁。就简单的几句话,明天谁还敢迟到。紧接着,他带领着朝庭由吏部选拔的一批官吏让皇帝面试,但这批官吏没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在其中,于是皇帝让他重选,第一次选出来的没有人才不关侯君集的事儿,但若第二批仍然如此定不会让皇帝失望这位初上任的吏部尚书的,他召开了会议,负责选人的吕品相道出了这次选人的难处:所选人员全部都是达官显贵的亲戚,选了张三,不能不选李四,也不能不选王五,于是侯君集免除了他的职务,他让其他的人员自荐主持选官,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二天,大多数的人都自荐提出了不少和意见,惟独这个吕品相没提荐,于是侯君集又问他,他却说自己已经犯了一次错了,若再犯一次错,那么朝庭就会不再相信吏部的选拔了,他不想再给吏部抹黑,侯君集听说之后,表扬他能知过,能知过则必能改过,于是又重新启用了吕品相,果然第二批选拔的人才是个个出类拔萃。

从这儿我似乎学到了治班之道,我们现在治理的是一个班级,虽比不了唐朝的吏部那么大的级别,但也有许多的道理在其中,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也是领导了一群人的一个“官儿”,在这群人中我们也得选拔负责不同事情的“小官儿”来治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也得从严,虽然我们没有“罚俸”之权,但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再也不敢重犯了,同样,对待犯过错误之后有“知错”的学生,我们不也得相信他定会“能改”的,重新用看待好同学的眼光去看待他,这样“改错”后的学生定会有不凡的表现的。

还有其中的一个人物马周,他是一个小官末吏,本没有什么大官可做的可能,可他有机遇,机遇造就了他遇到了一个公主,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大字不识”的主子,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愿意广泛纳谏,所有官员必须进言的皇帝,这才让他有替主子进一言的机遇,这才让他有机会被明主发现他这个人才,但当皇帝提拔他做个个户部的六品官儿时候,他去上班也遭到了众官的论议,说他既无战功也无功名,更无朝庭的荫蔽,是皇帝一时高兴的破格提拔,他却善于给自己找到机遇,初始提拔,他苦等了一天,找到了当初让他有一习之地的安康公主,感谢她的赏识让他得到提拔,让不记得他的公主想起了他,看到他的寒冷,公主赐衣一件给他挡风,第二天他又一次光临了公主府,说是来告别的,他没有军功,也没有功名,家里也是三代不为官,所以户部的所有官员都瞧不起他,他很快就会被他们挤兑走的,为了让自己不会遭到罢免,能在此之前光明正大的离开为好,有了他的这番话,他紧接着又一次得到了提拔,由六品变成了四品,原来瞧不起他的官员谁还敢瞧不起,于是各种阿谀奉承就紧跟而至了。

从这儿似乎又看到了一个为人之道,我让们不是做官,我们也不指望也得到个什么升迁,但我们也得学会利用身边的机遇,当一些机遇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看不到,也不要不去利用,自然不能是攀个什么“公主”,但我们也得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利用与锻炼,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这样不也是一个为人之道吗?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刘墉写的一部书《世说心语》,在其中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告诉我们为人之道,不要说废话,要学会既不撒谎也不说实话,这样才是会做人,做个快乐的人。

推荐第9篇:.3.18英语小先生主持稿(曹)

英语小先生主持词

(左手持话筒,脸带微笑)

Good morning! I am …...,I'm from Cla2,Grade2.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瑞士的体育。

瑞士并不是一个体育强国,但是瑞士人平均体育水平很高,由于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阿尔卑斯山常年积雪,瑞士人尤其酷爱滑雪等冬季运动。同时他们国家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选手。

瑞士的强项是网球和冬季运动。网球也是我们江东外小的一大特色,你们知道“网球“用英语怎么说吗?

Tennis.Follow me.Tennis.(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右边 Grade 1, 2, 3.Tennis.(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左边 Grade 4, 5, 6.Tennis.(台下学生跟读)

竖起大拇指 Good!

那么,”冬季运动“用英语怎么说呢?

winter sports.Follow me.winter sports.(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右边 Grade 1, 2, 3.winter sports.(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左边 Grade 4, 5, 6.winter sports.(台下学生跟读)

竖起大拇指 Great!

Thank you!2013.11

推荐第10篇:当代小先生 个人事迹介绍

1200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爱思考的女孩。乐于助人、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是我的特点。作为一名大队干部,为搞好少先队工作我尽心尽力,少先队的活动为我提供了学习、进取的舞台。作为小红星儿童团的小辅导员,我能和身边每一位小朋友成为好朋友,关心和帮助身边每一个人。真诚善良、奋发向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这就是我---杨思镇小学五(2)班的束菲滢。

为了让刚进校门的小朋友更快、更好地掌握儿童团、队的知识。我主动要求担任小辅导员,并精心安排好每次的辅导工作,我一改单调枯燥地讲解少先形式,而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儿童团、少先队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去,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为了调动小朋友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拿出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了糖果,来奖励问题回答的好的小朋友。我还编制了一些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使小朋友们了解了儿童团、少先队的知识,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

由于

一、二年级小朋友年龄尚小,在出黑板报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当我得知这一事情后,就立刻组织自己班级里的同学帮助小朋友们出黑板报。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期期内容丰富的黑板报展现在了小朋友们的面前。

每天午饭后,小朋友们都要将盛汤的桶送回食堂,看到小朋友端着桶,走起路来感觉累累的样子,每次我都会主动上去把桶接过来,帮他们把桶送回食堂。

一年级小朋友由于识字不多,很难把老师每天布置的回家作业要求记在记事本上。为此,我便和全班同学一起,在每天放学前帮他们把当天的作业要求抄在记事本上。现在,这已成为我们班级的一项常规工作,同学们都乐此不疲。

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善于关心别人,当同学们在生活上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时,我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当同学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伤心时,我会走过去轻声安慰,鼓励她以后争取好成绩;当同学身体不舒服时,我会陪他去医务室。在放假时,我会主动邀请家境较差的同学来我家玩。我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队长,我用真诚和热情点燃了每一个同学心中的火花。

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不耻下问是我的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我不断发展,语、数、外等各科成绩在全班都名列前茅。我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我的格言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除了学习,我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画画、跳舞、弹琴,通过勤学苦练我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少儿书画比赛中获奖,并已通过了古筝五级考级。除此之外,我还是学校舞蹈队和舞龙舞狮队的成员。现在我还要把这些本领传授给弟弟妹妹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悦喜。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事事都在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多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队长。是一个深受同学和老师信赖的少先队员。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勇攀高峰,我要以自身的努力激励儿童团的弟弟妹妹们好好学习,带领好他们开展出更好、更多、更新的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同学们一起展翅高飞,做一名更称职的小辅导员。

==

768

我是杜鹃园小学四(1)班的薛若漪。虽然我长得不漂亮,但我可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兴趣广泛,对任何事都充满了信心与好奇心,怪不得我喜欢绿色。我也是一个乐观的人,每天在教室里,大家都可以看见我灿烂的笑容。

自进入小学以来一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课堂上,我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学期都评为“优秀生”,在雏鹰

争章活动中进步显著。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获奖,为班级、学校增光添彩。面对取得的成绩,我始终牢记着妈妈的教导: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还有强中手。一个人只有多看别人的长处,才能取得进步。

在三年级时当选大队文体委员,我尽心尽职做好大队部的工作:每星期

二、四组织同学参加京剧锣鼓训练;每星期

三、五组织同学参加队鼓训练;每星期五去收“小白鸽”、“流动红旗”、“满分奖杯”。不知什么原因,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当上了学校京剧锣鼓的总指挥,或许是因为我一直在学钢琴的缘故吧。不过,既然当上了总指挥,就表示老师信任我,我一定会尽力做好这份工作。

以前,我胆小,一遇到困难就显得焦躁不安,现在,在老师和父母的循循善诱下,我懂得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我努力地做一个坚强的小女孩。现在,我学会了洗碗、拖地、泡开水、叠被子„„今年我已经读四年级了,更应该学会体贴家长,尊重老师,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中队里,是老师的得力帮手,平时能尽力帮助每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教同学们做习题,教同学们学习的方法等。为生病的同学抄作业题目,随老师探望同学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想,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地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坚强有力。我--要实现自己每一个梦想,也必须像蜜蜂那样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像雄鹰那样奋勇拼搏!

1200

我是徐汇区华理大附小五(1)班的赵平懿,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自信能干、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电脑、书法、写作、英语样样在行!转学到华理大附小已有三个多学期了,不断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老师说我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善于开动脑筋;同学们说我乐于助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我的身影。

入学四年多来,每次考试,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年级,无论在以前学校,还是现在学校,我总是名列前茅。在参加学校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我也因此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队员,还被评为闵行区苗苗小能手呢!

我一向热爱儿童团,经常主动认真地去完成儿童团的工作:作为小辅导员的我有当孺子牛的角色,负责任地当弟弟妹妹们的知心姐姐:首先应该以身作则, 主动维护班级里的秩序,让弟弟妹妹们能更好地学习;看到不懂事的弟弟妹妹们不守规矩;我就会及时地去劝阻他们,并让他们改正;我还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出黑板报,让他们快速地掌握出黑板报的知识与技巧,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做眼保健操,让他们掌握姿势和手法;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戴绿领巾,二年级的弟弟妹妹们戴红领巾,让他们能正确地佩带它;我更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想出更多的方法解决弟弟妹妹们的苦恼和困难,尽心地为他们服务,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记得第一次做小老师,我教二年级小同学敬队礼。我做完示范动作,小同学们纷纷模仿,可是有的举左手,有的把手举在眼前。我不厌其烦地帮他们纠正动作。别的同学动作都规范了,可班里的一个小胖墩却怎么也学不会,手总是垂在眼前。我告诉他:“敬队礼的意义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少先队员要处处想到别人,为大家多做好事,要懂得关心别人„„”

小男孩听了这话,在我的示范指导下,不一会儿就学会了。

小同学们常对我说:“你对我们真好!”有时,上完辅导课,小同学们会为我倒茶水,甜甜地说:“大姐姐辛苦了,喝杯水吧。”我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我决心为弟弟妹妹们上好每一堂课,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去关心每一个同学。

我又是“水中鱼”,会想出更多新颖、有趣的主意让弟弟妹妹增添一份乐趣;我又是“小火箭”,会独立开展工作,每次的红领巾广播,我都会积极地找相关资料,让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变得更精彩,更受同学们的欢迎;我更会做一个“领头雁”,无论在养成道德好习惯这一方面,还是在创建快乐中队这一方面,我都会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弟弟妹妹们的好榜样。四年级第一学期我设计的 “手牵手,共成长” 小队合作活动方案获得了 “徐汇区百佳快乐小队活动方案设计”称号,为学校增了光添了彩。。

我想,我只是荷塘里一张小小的荷叶,还要不断地长大,才能为荷塘增色。我也知道,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地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坚强有力。我要实现自己每一个梦想,也必须像蜜蜂那样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像雄鹰那样奋勇拼搏!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会更加努力地带领着同学们奋发向上。

==========================================

600字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丁洁滢,是杨浦区回民小学四 年级的学生.今天,我参加区当代小先生的评审,心情非常 激动.我曾经是一个内向,胆小的女孩,上课发言的声音轻得 只有自己才能听清.班里的活动都不敢参加.可是,在老师 辛勤地培育,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渐渐地成长起来,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余时间,我参加了舞蹈班,几 次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拿到了奖状.现在的我还是上海电视 台小荧星的优秀团员,拍摄了上海申博的公益广告.当这支 广告在车厢里, 在商场的大屏幕里播放时, 作为一名上海人, 我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今年在上海音乐家协会举办的 钢琴考级中,通过钢琴老师的耐心辅导以及我的勤奋苦练, 顺利地通过了五级考核.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 为班级取得了许多荣誉.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还能 热情的帮助别人,在同学有困难时,尽力去帮助他们.在每 次复习迎考时,同学有不懂的问题时,我总会耐心地帮他们 解答.平时,我会利用学到的钢琴知识,来帮助同学吹口琴, 做老师的好帮手.作为小辅导员,我经常到我们的友谊班一 (3)班为弟妹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开展十分钟队会,他们亲热 地叫我\"滢滢姐姐\".回顾这几年来,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成长为今天老 师和同学都信任的,大家眼里出色的班干部.这些都应该归 功于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 荣誉和成绩我会继续努力,不顾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做一个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11篇:贞观政要原文和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解】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x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②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③。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④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⑥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⑧信朱异⑨,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⑩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解】

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

②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

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赞扬尧舜的话。意为开四方之门,以招贤纳俊,广四方之视听,以防止耳目闭塞。

④共、鲧: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是夏禹之父。

⑤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⑥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因他常居深宫,故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

⑦赵高(?—前207):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

⑧梁武帝(464—549):姓萧,名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

⑨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

⑩隋炀帝(569—618):姓杨,名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公元616年在位。内史侍郎虞世基蒙蔽隋炀帝耳目,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他还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①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②,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注解】

①尚书左仆射:唐制,尚书省的长官,为宰相官职。

②草昧:草,杂乱。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用以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

【译文】

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

【原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①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②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③,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④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⑤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⑥。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⑦,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⑧倾而复正,四维⑨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⑩;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解】

①特进:官名,功高德重,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②祚(zuò):皇位,国统。

③殷鉴不远:殷的明镜不远,指夏的灭亡可为殷作鉴戒。后世称有前事为鉴为\"殷鉴不远\"。

④虞:臆度,料想。

⑤罄:本意是器中空,再次引申为尽、完。

⑥戢(jí):收敛,止息。

⑦殄(tiǎn)绝:灭绝,断绝。

⑧八柱:古人说地有九州八柱。地下八柱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⑨四维:古人称\"礼义廉耻\"为\"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⑩期月:一整年。

【译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变化,发现自古以来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微乎其微。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兵力是多么强大啊,三十多年来,大国的威仪不可一世。谁想到后来竟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政权就拱手让人。难道是隋炀帝厌恶国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长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纣那样的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我看这是因为他倚仗国家富强,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大臣险恶奸诈。这样,谄媚阴险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整个朝廷上下,君臣之间都互相蒙蔽欺骗,心怀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势所趋,国家四分五裂在所难免。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

可是,贤明的君主却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正常,让废弛的礼仪法度重新发扬光大。不过,仅仅依靠一时的边境安定、国家安宁去维持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停止战争,无所作为地维持现状,也难以统治百年。陛下,您现在住着豪华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举国的美女在身边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尽听您的调遣。如果能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日谨慎地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去掉纣王的奢靡,抛却始皇的残暴,从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中看出危亡的祸因,居安思危,像禹那样克己勤民,那么治国之理自然融会贯通。这样,即使表面什么也不做,整个国家却依然井井有条,这是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说来,如果要保住基业,不让它毁亡,就应该在兴国之后克制私欲,居住旧时的宫殿,即使再想修建其他的宫殿,也要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将需求减至最低。华丽的建筑夹杂着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阶梯中有着土做的台阶,一心一意地让自己的俭朴使天下人心悦诚服。

同时必须时刻思量着为君为官者的安逸,百姓劳作者的苦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一定会为他的出现而感到高兴,万民景仰听从他,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赖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修饰,乐此不疲,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当然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见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x乱,其实和x乱是一样的,它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人应该警惕啊!如果帝王没有什么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必然使灾害产生,灾害既然产生,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自然很难收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顺应天命,创立基业之后,将有七百年的兴盛时期,将基业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继承下去。江山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面对历史的教训,为王者对此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戒吗?

【原文】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①之重,居域中之大②,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③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④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解】

①神器:帝位。

②域中之大:古人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③殷忧:深忧。

④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比喻相距遥远。

⑤盘游:打猎。

⑥三驱:打猎时围合三面,前开一路,使猎物有路可逃,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意谓狩猎应有节制。

【译文】

同月,魏徵又进献了一篇奏疏:

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使水流得远,必须使它的源头疏通;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源头的水源不通畅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施却希望理,我虽然愚蠢到了极点,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为万圣之尊,高贵得与天地同辉,如果只极力推崇天命,让自己长命百岁,全然不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力戒骄奢,崇尚节俭,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这就像砍掉树根来让树木枝繁叶茂,堵塞源头而想让河水流得很远的道理一样。

一般说来,很多国君顺应天命之后,没有不担忧自己成就功业而德行却随之堕落的。很多人确实开头做得很好,可是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坚持到底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夺取天下的时候力量无穷无尽,现在要守住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却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的道理一样,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远吗?

好的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思考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可以不做,会不会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有所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蒙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虚怀若谷才能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改变标准。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恣意滥用。做到了\"十思\",发扬了\"九德\",那么一个国家就能够人尽其才,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太平,君臣之间融洽和睦,相安无事。国君可以安心巡游,弹琴作赋,颐养天年。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又何必去劳心费力,事必躬亲,违背无为治国的道理呢?

【原文】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①。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②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③,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④,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⑤。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解】

①宵分:半夜。

②何曾(199~278):原名瑞谏又名谏,西晋大臣,字颖考,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做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的官位也晋升为公。

③台司:指三公的高位。

④延诤:在朝廷上直言规劝。

⑤弦、韦:弦,弓弦。韦,柔皮。相传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性缓,常佩弦以自急。

【译文】

唐太宗亲手诏书答复说:

朕看了爱卿写的奏疏,言语恳切。爱卿的一片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批阅你的奏疏,常常让我忘记疲倦,而且你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倘使卿对国情了解不深,怎么能够为我提出如此中肯的建议,而及时纠正我的过失呢?我听说晋武帝灭掉吴国之后,只顾骄奢淫逸,不再关心国家政治。太傅何曾退朝回家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天都看见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只是说一些日常生活的俚俗之语,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相去甚远呀。这难道不是将灾祸遗留给子孙吗?国家在你这一代还不至于混乱,因而你的性命暂且可以保全\"。他又指着他的孙子们痛惜地说:\"可是到了你们长大的时候,必定遇上朝廷变故而性命不保\"。后来孙子何绥果然遇上晋王室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部叛乱,结果他在叛乱中,为荒淫的酷刑所杀害。以往的史书称赞这事,说何曾有先见之明。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认为何曾可以说是不忠之臣,他是罪大恶极的。作为臣子,上朝应思考如何指陈时政、尽忠直言,退朝时应废寝忘食,弥补皇上的过失。这样使君主的美德不断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得到纠正,就是常说的君臣同治的道理。何曾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然而他在退朝后才说关于朝纲的言论,朝见时,在晋武帝面前却没有勇敢地直言规劝,说他是明智之人,难道不荒谬吗?如果国家危亡却不知道辅佐扶持,哪里还用得着这样的官吏呢?你所上书的建议,我已认真地阅读过了。这些金玉良言,应时时放在我

的案头上,就像古代用来警示自己矫偏纠过的信物一样。这样,他日必定会有收获,等到过些年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庶。因为我有你的扶持,所以感到很放心,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一切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你敢于直言而无所隐瞒的奏疏,我现在才回复。此后,我仍将虚怀若谷,恭敬地听取你治国方面的好意见。

【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注解】

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

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

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

【译文】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山是难还是易\"?魏徵回答:\"很难\"。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

【评析】

《君道》篇列全书首卷之首,基本内容讲为君之道,也可看做全书的总纲,认为有道明君治理国家就能安定兴盛,无道昏君统治天下则必*危亡。\"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有道明君\"的典型是唐太宗,\"无道昏君\"的代表是隋炀帝。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为君之道的教训:一是把握创业与守成的关系。创业历险,固然艰难,但创业后要居安思危,安而能惧,这对于君临天下的帝王来说,守业岂不更难?二是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明君常思古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不能\"竭泽而渔\",逼使百姓起来造反。三是正确对待君臣关系。君如头脑,臣如四肢,要密切配合,皇帝应听取臣下的意见,兼听则明,且要诱导臣下敢于谏诤,以避免决策错误。

第12篇: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是明成化九年内府刊本,其作者为唐代吴兢,是一本政论类史书。《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②以啖③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④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⑤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⑥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⑦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注释】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

②股:大腿。

③啖(dàn):吃或给人吃。

④朕:我,自秦始皇起,变为皇帝的自称。

⑤(dú):诽谤,怨言。

⑥谏议大夫:官名。唐时掌侍从规谏。

⑦詹何:战国时楚国隐者、哲学家,善术数。亦称詹子、瞻子。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①。’昔唐、虞②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③。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④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⑤,不能惑也。秦二世⑥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⑦,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⑧信朱异⑨,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⑩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①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草野鄙陋之人。

②唐、虞:指尧和舜,尧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

③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赞扬尧舜的话。意为开四方之门,以招贤纳俊,广四方之视听,以防止耳目闭塞。

④共、鲧:共即共工,唐虞官名,鲧是夏禹之父。

⑤靖言庸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

⑥秦二世(前230—前207):秦始皇的少子,名胡亥,继承帝位后称二世皇帝。因他常居深宫,故公卿大臣很难见到他。

⑦赵高(?—前207):秦朝宦官,二世用他为相。

⑧梁武帝(464—549):姓萧,名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他偏听朱异的建议,纳东魏降将侯景为大将军。后侯景反叛,朝野上下都抱怨朱异。梁武帝也为侯景所逼,结果饿死。

⑨朱异:在梁为官,任散骑常侍。

⑩隋炀帝(569 — 618):姓杨,名广,隋文帝的次子,公元604年至公元616年在位。内史侍郎虞世基蒙蔽隋炀帝耳目,以致农民起义,烽火四起,陷没郡县,他还全然不知,最后为宇文化及等所杀。

【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原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①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②,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注释】

①尚书左仆射:唐制,尚书省的长官,为宰相官职。

②草昧:草,杂乱。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用以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

【译文】

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

【原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①魏徵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②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③,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④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⑤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⑥。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⑦,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⑧倾而复正,四维⑨弛而更张。远肃迩安,不逾于期月⑩;胜残去杀,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参玉砌以土阶,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知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将隆七百之祚,贻厥子孙,传之万叶,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释】

①特进:官名,功高德重,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

②祚(zuò):皇位,国统。

③殷鉴不远:殷的明镜不远,指夏的灭亡可为殷作鉴戒。后世称有前事为鉴为“殷鉴不远”。

④虞:臆度,料想。

⑤罄:本意是器中空,再次引申为尽、完。

⑥戢(jí):收敛,止息。

⑦殄(tiǎn)绝:灭绝,断绝。

⑧八柱:古人说地有九州八柱。地下八柱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⑨四维:古人称“礼义廉耻”为“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⑩期月:一整年。

【译文】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变化,发现自古以来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微乎其微。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兵力是多么强大啊,三十多年来,大国的威仪不可一世。谁想到后来竟毁于一旦,叛乱一起,国家政权就拱手让人。难道是隋炀帝厌恶国家安定,不希望社稷长治久安,所以就采取桀纣那样的残暴统治,自取灭亡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我看这是因为他倚仗国家富强,为所欲为,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他在位的时候,奴役天下所有的人来满足他一个人的私欲,收集天下所有的宝物供他一个人玩赏,挑选各地的美女供他一个人淫乐,寻找异域奇珍供他一个人消遣。他居住的宫殿极其华丽奢侈,修筑的台榭无比瑰丽雄奇。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再加上朝廷之外,列强虎视眈眈;朝廷之内,大臣险恶奸诈。这样,谄媚阴险的人必然青云得志,忠诚正直的人必然性命难保。整个朝廷上下,君臣之间都互相蒙蔽欺骗,心怀二志。民不聊生是大势所趋,国家四分五裂在所难免。就这样,至高无上的君王——隋炀帝,到头来为叛贼所杀,死于非命,他的子孙也被杀尽,最终落得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

可是,贤明的君主却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挽救危难,让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恢复正常,让废弛的礼仪法度重新发扬光大。不过,仅仅依靠一时的边境安定、国家安宁去维持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停止战争,无所作为地维持现状,也难以统治百年。陛下,您现在住着豪华的宫殿,收藏有天下的奇珍异宝,举国的美女在身边侍候,四海九州的人民尽听您的调遣。如果能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每日谨慎地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去掉纣王的奢靡,抛却始皇的残暴,从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中看出危亡的祸因,居安思危,像禹那样克己勤民,那么治国之理自然融会贯通。这样,即使表面什么也不做,整个国家却依然井井有条,这是为君之道的最好方法。一般说来,如果要保住基业,不让它毁亡,就应该在兴国之后克制私欲,居住旧时的宫殿,即使再想修建其他的宫殿,也要免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将需求减至最低。华丽的建筑夹杂着粗糙的茅屋,玉石雕成的阶梯中有着土做的台阶,一心一意地让自己的俭朴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同时必须时刻思量着为君为官者的安逸,百姓劳作者的苦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千千万万的人一定会为他的出现而感到高兴,万民景仰听从他,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夜郎自大、一味迷信依赖天命,忽略古圣王恭谨俭朴的美德,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靡丽的雕梁画栋,宫殿也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修饰,乐此不疲,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当然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见劳役,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yín乱,其实和yín乱是一样的,它的后果不堪设想,后人应该警惕啊!如果帝王没有什么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必然使灾害产生,灾害既然产生,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自然很难收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的人太少了。帝王如果顺应天命,创立基业之后,将有七百年的兴盛时期,将基业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继承下去。江山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面对历史的教训,为王者对此难道不应该有所警戒吗?

【原文】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①之重,居域中之大②,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③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④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⑤则思三驱⑥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①神器:帝位。

②域中之大:古人说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③殷忧:深忧。

④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比喻相距遥远。

⑤盘游:打猎。

⑥三驱:打猎时围合三面,前开一路,使猎物有路可逃,不至于被一网打尽。意谓狩猎应有节制。

【译文】

同月,魏徵又进献了一篇奏疏:

臣听说要想使树木长得高,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要想使水流得远,必须使它的源头疏通;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源头的水源不通畅却想让水流得很远,树根不牢固却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仁德不施却希望理,我虽然愚蠢到了极点,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圣明的君主呢!皇上作为万圣之尊,高贵得与天地同辉,如果只极力推崇天命,让自己长命百岁,全然不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力戒骄奢,崇尚节俭,推崇好的德行,而只任自己的情欲蔓延而不加以克制,这就像砍掉树根来让树木枝繁叶茂,堵塞源头而想让河水流得很远的道理一样。

一般说来,很多国君顺应天命之后,没有不担忧自己成就功业而德行却随之堕落的。很多人确实开头做得很好,可是能将这些好的做法坚持到底的却非常少,这难道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吗?过去夺取天下的时候力量无穷无尽,现在要守住基业却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有忧患意识的时候,必然诚心诚意对待下属;一旦自己的心愿达到了,就放纵私欲,不可一世。诚心待人,即使是敌人都可以结为朋友;不可一世,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即使用严酷的刑法,威严的气势来控制下属使其屈服,他们也只不过为苟且保全性命而心怀二志,外表谦恭却心存怨恨。怨气虽不在大小,但让人担忧的却是它违背了人心,这之中所蕴涵的道理就像水既可以让船行驶也可以让船沉没的道理一样,难道还不让人深思和警醒吗?奔腾的马车如果用腐朽的绳子来驾驭,还能指望它跑得很久很远吗?

好的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思考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可以不做,会不会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有所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蒙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虚怀若谷才能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改变标准。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恣意滥用。做到了“十思”,发扬了“九德”,那么一个国家就能够人尽其才,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太平,君臣之间融洽和睦,相安无事。国君可以安心巡游,弹琴作赋,颐养天年。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又何必去劳心费力,事必躬亲,违背无为治国的道理呢?

【原文】

太宗手诏答曰:

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①。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②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③,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④,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⑤。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

【注释】

①宵分:半夜。

②何曾(199~278):原名瑞谏又名谏,西晋大臣,字颖考,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做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的官位也晋升为公。

③台司:指三公的高位。

④延诤:在朝廷上直言规劝。

⑤弦、韦:弦,弓弦。韦,柔皮。相传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性缓,常佩弦以自急。

【译文】

唐太宗亲手诏书答复说:

朕看了爱卿写的奏疏,言语恳切。爱卿的一片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批阅你的奏疏,常常让我忘记疲倦,而且你的言辞让我深受感动。倘使卿对国情了解不深,怎么能够为我提出如此中肯的建议,而及时纠正我的过失呢?我听说晋武帝灭掉吴国之后,只顾骄奢淫逸,不再关心国家政治。太傅何曾退朝回家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天都看见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而只是说一些日常生活的俚俗之语,这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相去甚远呀。这难道不是将灾祸遗留给子孙吗?国家在你这一代还不至于混乱,因而你的性命暂且可以保全。”他又指着他的孙子们痛惜地说:“可是到了你们长大的时候,必定遇上朝廷变故而性命不保。”后来孙子何绥果然遇上晋王室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内部叛乱,结果他在叛乱中,为荒淫的酷刑所杀害。以往的史书称赞这事,说何曾有先见之明。我的看法与之不同,我认为何曾可以说是不忠之臣,他是罪大恶极的。作为臣子,上朝应思考如何指陈时政、尽忠直言,退朝时应废寝忘食,弥补皇上的过失。这样使君主的美德不断得到发扬,错误不断得到纠正,就是常说的君臣同治的道理。何曾地位尊贵,权势显赫,应当直言进谏,谈论治国大道,匡扶时政。然而他在退朝后才说关于朝纲的言论,朝见时,在晋武帝面前却没有勇敢地直言规劝,说他是明智之人,难道不荒谬吗?如果国家危亡却不知道辅佐扶持,哪里还用得着这样的官吏呢?你所上书的建议,我已认真地阅读过了。这些金玉良言,应时时放在我

的案头上,就像古代用来警示自己矫偏纠过的信物一样。这样,他日必定会有收获,等到过些年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庶。因为我有你的扶持,所以感到很放心,就像鱼儿有水一样,一切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你敢于直言而无所隐瞒的奏疏,我现在才回复。此后,我仍将虚怀若谷,恭敬地听取你治国方面的好意见。

【原文】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徵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注释】

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

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

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

【译文】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身边的侍臣:“守江山是难还是易?”魏徵回答:“很难。”唐太宗说:“我选拔任用贤才,接受建议就行了,有什么难的?”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

第13篇:论《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

论《贞观政要》的政治思想

蒋峰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摘 要:唐代史学家吴兢编纂的《贞观政要》是值得重视的一部古典文献。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太宗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征等诤臣在贞观年间的历史面貌。《贞观政要》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如以仁义为本的民本思想、求谏兼听得为君思想、防贪鄙的廉政思想、居安思危的远虑思想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贞观政要》;李世民;魏征

The leaders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zhen

JiangFeng chizhou colleg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society

Abstract: WuJing compil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historians zhen dignitaries \"is a claical literature deserves attention.It is fully reflect the emperor taizong of outstanding statesmen and as WeiZheng etc in the history of the zhen admonish official and look.In his book, \"the political zhen contains the rich political steal ideas, such as in righteousne for thi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suggestion and listen for the word of the leader, and the TanBi honest view, in time of peace prepares for war of self-communion view and so on in the contemporary still h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Key words: \"paper\" : li shi-mm zhen dignitaries; WeiZheng

前 言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虞世南、温颜博等四十五位大臣的政论、奏疏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全面反映了唐太宗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系统的总结和全面的介绍了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思想。它不仅把从先秦到唐代以来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了总结,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到了理论层次,对同世从政者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以‚仁义‛为本的民本思想,求谏纳听的为君之道,防贪鄙的廉政之思,居安思危的忧虑观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发掘其有效的研究价值进行探究。

一、以“仁义”治天下的民本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经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反映出唐代社会中有识之士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是对中国自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曰:‚养民以惠。‛[2]主张执政者广施济众,统治者与民众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离了水鱼儿则会灭亡,这正是所谓的‚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鱼也。‛[3]孟子也曾说过统治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4]即施仁政。所以,他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5]的思想。统治者要想更好的安邦定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贞观政要》开篇就记载了唐太宗对国君与百姓的看法,他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认为老百姓是君王和国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正因如此,唐太宗才会把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看作舟与水之间的关系,即《贞观政要〃论政体》中所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臣是从乱世中夺得政权,他们亲眼目睹了民众的巨大历史推动力,为了汲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多次召集群臣探讨反思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反复告诫群臣要他们随时‚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6]用隋朝灭亡的事来教训提醒和告诫大家,所以唐太宗君臣在政治统治中继承和推崇传统的民本思想,注重民心之所附。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基。他们认为只有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君主和国家才可能稳固统治。唐太宗君臣在政治统治中继承和推崇‚以仁义为治‛。《贞观政要〃论仁义》中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之亦足,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浅薄也。‛唐太宗认为隋王朝的短命天亡,是由于片面实施严刑峻法的结果,因此唐朝采取以仁治天下。《贞观政要》一书中还深化了这一民本思想,唐太宗君臣也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是‚养民以惠‛以‚使百姓安乐‛。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王珪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盈,豪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7]所以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仁义不修,不爱戴百姓。而天下怨叛是也。二是要任用贤才。唐太宗君臣认为天下安定之时必须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太宗规定县令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保举,刺史则需要皇帝的直接选拔。同时,太宗还完善了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广泛的选拔人才。因此唐太宗年间,太宗身边是人才济济,为其天下大治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三是明德慎法。针对前朝的严刑峻法而激起民变的教训,唐太宗认为应该实行仁政,强调明德慎法。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存宽简。‛又道:‚大辟罪,皆今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8]到了贞观四年,判得死刑者,天下仅29人。百姓安居乐业、贤才的任用及明德慎法,最终出现了国富民强的贞观之治。这些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具体实施的方针政策,它奠定了唐王朝的繁华富强,为其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些措施对现今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求谏纳听的为君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的国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亚细亚的古代方式‛,一种是‚古典的古代方式‛。中国就属于‚亚细亚的方式‛,氏族贵族直接转变为国家的统治者,因此,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还保留着古代氏族首领的遗风,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吸收下属或旁人的建议。《贞观之治》中的求谏纳听的为君之道则丰富并发展了这种广开言路政治伦理思想。

作为君主要广开言路,谏听纳下。唐太宗曾问过魏征,何谓明君?何为昏君?魏征说君主之所以为明君,则是因为其求谏纳听,广开言路;之所以为昏君,则是因为其独断专行,偏听偏信。而且魏征还以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身死国灭来论证‚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9]唐太宗也很是赞赏魏征的意见,太宗在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教训是也曾说过,隋炀帝心性暴虐独断,大臣们没有敢于上谏劝阻的,所以导致隋炀帝不知自身的过错在哪,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唐太宗认为,贤明的君主应该思考改善自身的缺点而发扬自身的长处;昏君则是掩盖其自身的不足,往往是只能变得更加昏庸无道。因此唐太宗也被称之为是‚闻过即改,从善如流‛之人。贞观二年,为了求谏,唐太宗还像杜如晦提出保证,对于大臣们为了匡教他的过错而上谏的意见,将‚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10]由此可见唐太宗的难能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其广开言路,求谏纳听,更是因为他主动的要求大臣纳谏,唐太宗曾当众表示,你们等可以正词直谏,对国家百姓统治都是有益处的,与我自身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使我更好的执政,你们正词直谏不用担心会触怒与我被我指责。唐太宗曾曰:‚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谏,纵不能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11]可见,为了求得‚君臣长久,国无衰败‛唐太宗一面要鼓励大臣大胆上谏,不要怕会触怒君颜,应该要大胆地尽情的纳谏;而另一方面则有要坚定的保证不会因直言纳谏而妄加诛责众人,一定会再三考虑,择其有用之处而尽情用之。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者言:‚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忽。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12]这句话则充分反映了唐太宗发挥谏官的作用,对劝谏者均已是有身份待之。太宗甚至向魏征询问过,为何大家常常不愿意上谏,魏征说:‚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由此,唐太宗也明了,‚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13]因此唐太宗对于劝纳者抱有极大的宽容之态,以师友身份相待之。同时他对于百官的奏折都是非常认真的阅读,总是为处理政事而夜夜批奏并且是孜孜不倦。因而唐太宗年间出现了众多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例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等一批人,也为唐初年贞观之治的国富民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唐太宗君臣在进谏、纳谏方面都持有积极态度,唐王朝领导集团内部形成了宽松进取的氛围,君臣在为政治国的重大问题上,各抒己见,相互切磋,集中众人智慧,能够做出比较符合实际受百姓欢迎的决策,也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三、防贪鄙的廉政思想

记得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来败由奢。‛唐代君臣一向都是以史为鉴,特别重视防贪鄙,防贪污,廉洁奉公。唐太宗总结隋亡的教训,认为隋朝的灭亡除了无法勤政爱民之外还有就是在于君臣的贪鄙。贞观四年,他对侍臣说:‚隋炀帝志在无厌,唯好奢侈,所司每由供奉营造,小有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致灭亡‛。[14]同时又指出,贪图钱财轻则家毁,重则国灭,为了钱财而牺牲家国天下这实在是不值得呀。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时也曾说过,‚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消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视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伤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15]这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贪鄙危害的认识及理性的思考。

为了防止官员贪聚钱财,见利忘义,贪得无厌。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唐太宗强调自律自制在防贪鄙之中的重要性。《贞观政要〃贪鄙》中记载: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日:‚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覆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此话反应唐太宗认为高栖树林的鸟与深藏泉窟的鱼为人所获,皆由贪这个字引起。由‚鱼、鸟‛推知‚人臣‛,唐太宗看到了行贿对于领导者的腐蚀作用,所以他格外强调领导者的自律自制。居于高位,食厚禄者的‚人臣‛ 应该‚忠正‛、‚公清‛,才能‚无灾害‛,‚长守富贵‛。才能使国家繁荣安定。因此行贿利诱之人只能算是一些外因,而贪图钱财,见利忘义才是最最根本的内在危害。因而要想更好的防贪鄙,贪污,见利忘义最重要之处就是在于为人臣的要时刻自律自制,才可以真正的防贪鄙。

其次,唐太宗崇尚勤俭节约。贞观初年,太宗谓侍臣道:‚朕今欲造一殿,林木已具,远想奉先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还言道:‚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他做出规定:‚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

[16]婚娶、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一切禁断。‛因此其在位二十年间,风俗简朴,百姓官员富人皆衣着朴素,财帛富饶,无饥寒之苦。

同时,唐太宗对于各级官吏的贪婪,即使不足诉诸刑法,也要严厉斥责。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富,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站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耻之。[17]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修楼建阁,令当地父老服黄纱单衣相迎,又暗饲羊百余、鱼数千,将馈贵戚。太宗批评他:‚此乃亡隋弊俗,[18]今不可复行。‛ 所以,贞观年间出现了魏征、岑文本、温彦博等清正廉政的好官员。唐太宗倡导廉政,节俭,防贪鄙等一系列的廉政思想也为贞观之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唐太宗在廉政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多能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本人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自身也在防贪鄙,廉洁,自律,节俭等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四、居安思危的远虑思想

‚居安思危‛是唐太宗君臣的一种德治心理,是其推行民本观、为君之道的心理基础。因为亲自目睹统一环宇、甲兵强盛的大隋王朝短命而亡,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唐王朝,唐太宗君臣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心理情愫。 贞观十年,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讨论创业与守成的关系。他谓侍臣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认为,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并起,攻城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观之,草创为难。魏征则认为,帝王之起,必承衰乱,群雄相互较量,到四海归命,天授人与,这并不难。难在既得之后,帝王志趣骄逸。国家日益衰弊,祸由此起。以此而言,守天下则难。太宗评价道:‚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比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文之难,当思与公等慎之。‛[19]经过讨论,唐太宗君臣得出了守业更比创业难的共识,也说明了太宗当时的居安思危的思想。

从‚守胜之难‛很自然地引出居安思危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和自省自律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以为正合自

[20]守谦恭,常怀畏惧。‛在《贞观政要〃政体》中也指出了‚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在《贞观政要〃政体》中有记载了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日益骄傲自满。贞观八年,他对侍臣说:‚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白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同时在《贞观政要〃灾祥》中亦有记载,太宗当时陶醉于自己的功业之中。他说:‚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定天下,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义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当时针对这一情况,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魏征上了《谏太宗十思疏》,认为唐太宗‚夫在殷忧,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魏征认为,唐取代隋后,‚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个人享受应该知足。在上疏中,魏征还从理论上对居安思危的原则进行了论证,指出必须重视民众的力量。严刑酷法只能暂时压服百姓,一旦民众的怨气积压就蕴涵可怕的危险。‚怨不在大,可畏惟民,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因此,魏征建议唐太宗要在十个方面时刻提醒自己:‚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而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虑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21]十思就是强调君臣在守天下时居安思危,时刻反省,防微杜渐,万不可因所做的一些功业就心生自满的情怀,更不可因此而玩忽职守,应该是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只有经常的居安思危,才可以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名成就而心生满足。十思也完全体现了贞观之治时,不只太宗一人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唐太宗底下的一班大臣也是有这种思想的,他们可以在君王心生自满时而给予劝谏警示,以防止君王失去一颗君王之心。

总 结

总之,《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体现在,不仅反映了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研究初唐的历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这对于我们了解历代思想的演变和该书的作用影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及好处。再者,该书虽然以君王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教材面目出现,但是今天只要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此书,还是可以从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对我们现今任然有用的资料。比如,贞观年间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方法;以魏征为代表的直言纳谏精神;唐太宗那种‚兼听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精兵简政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倡节俭以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居安思危,提出守业更比创业难的自省忧虑观,都为我们现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贞观政要》一书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那些思想观念以外,还包含有诚信,公平,务农,孝友,慎终等思想。都是很具有研究价值,值得大家深入挖掘和研究并发挥其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贞观政要》卷四《论教太子诸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2-44

[2].《论语·公孙长》[M].人民出版社.2006.26 [3].《贞观政要》卷三《论君臣鉴戒》[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6-39 [4].《孟子·尽心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 [5].同上

[6].《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2-03 [7].《贞观政要》卷六《论奢纵》[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8 [8].《贞观政要》卷八《论刑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6 [9].《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10].《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21 [11].《贞观政要》卷十《行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99-302 [12].《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21 [13].同上

[14].《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0-173 [15].《贞观政要》卷六《贪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5-177 [16].《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0-173 [17].《贞观政要》卷六《贪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5-177 [18].同上

[19].《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20].《贞观政要》卷六《谦让》[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79-181 [21].《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1-02

第14篇:《贞观长歌》观后感1

《贞观长歌》观后感

《贞观长歌》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十三年的历史。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当时,位于北方草原强大的阿史那部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际,亲率十余万铁骑骤然南下威逼长安,欲与李世民逐鹿中原号令天下。在唐朝面临战乱再起、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李世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与颉利媾和以换取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战略抉择,从而使唐朝避免了兵连祸结,一蹶不振的危险。经历这次耻辱,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广大军民战胜颉利,一统草原各部,实现天下和平。为此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战斗力。三年后,唐军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饱含统一天下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平定了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贞观长歌》在重现这段历史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保卫和平,实现民族大融合锲而不舍、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洋溢着崇高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激昂,令人感奋。

在赢得与颉利可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大唐王朝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摒弃了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统治者“自古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实行“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草场划给他们耕种放牧,使这些草原民族灾民绝处逢生。此外,李世民还重用草原民族人才,对各族精英一视同仁。这些举措让各族人民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使得因多年兵戈相见而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百姓在唐朝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同开拓建设强盛国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的赞歌。唐太宗因此而被各草原民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中国的疆域也因此而空前辽阔。对民族团结主题的准确揭示和生动表现是本剧成功之笔,通过对初唐时期的这次民族大融合的史诗般的描写,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一段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夏各族儿女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大家庭,讴歌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和平共处,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

贞观初期的唐朝,国家历经多年战火,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李世民富有远见地选择了“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治国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桑,繁荣经济之上,他大胆裁减官吏,精简军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集思广益,重视文

化建设,发展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以扩大统治基础,实施均田制以安定民众生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统治方法,从而使唐王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智慧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贞观长歌》用充满激情的笔调表现了中世纪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如何从离散弱小中团聚兴起的历程。曲折迭宕充满冲突和悬念的故事中,除了对初唐那些永载史册的战役、宫廷斗争、政治事件的追述,更多的是融入了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中所贯彻的正确理念与立场,所推行的主要政策和方略,用这种艺术手法对千古一帝李世民治国之道和唐代和平崛起历程进行解析,并且由此总结出民族融合,以和为贵,分则俱损,和则共荣的伟大历史经验,让人深思,发人深省,对现实颇有借鉴意义。(以上与锦的重复)

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

在初唐这个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天下由动荡走向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不凡人物,他们之间既有为了共同理想抱负和衷共济的奋斗,也有为了不同阶层利益剑拔弩张的较量。贞观年间一批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本剧中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历史上享有盛名的 “房谋杜断”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著名的谏臣魏征,机心缜密深富韬略的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旷世名将李靖、李绩等。他们性格鲜明,遭际各异,彼

此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还结有恩怨,但是对太宗李世民绝对忠诚,对国家绝对忠诚,对大唐百姓绝对忠诚。唐太宗以惊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智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本剧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深入刻画,对他们智慧的展示和人性的挖掘精彩纷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厚度和艺术的张力。

《贞观长歌》是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在此背景下,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跌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本剧根据李世民几个儿子争夺储位的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地编织了他废立皇储的曲折故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封建政治文化的特征以及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立之争,设置了大量悬念,渲染了重重疑团,故事生动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矛盾冲突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国家重任的寄托,民族未来的选择,让李世民经历了深重的情感炼狱,他长期在封建君王的责任和父子之情间徘徊,不断承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过,理智最终战胜情感,通过长期的考察和反复的比较,他选定了沉稳仁厚的皇九子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扶助他继承了帝位,使得贞观一朝确立的政治路线得到延续。李治继位后,唐朝又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治世“永徽之治”。

《贞观长歌》是一部历史正剧,但是它又抒写了以太宗爱

女安康公主的情感经历为代表的几段爱情故事,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剧中还巧妙地安排了有确切记载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在情与法之间,太宗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虽留下了有情人未成眷属的遗憾,但却捍卫了礼法的尊严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这些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入到紧张尖锐的宫廷斗争之中,让作品平添了几多绚丽色彩。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贞观长歌》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大融合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

第15篇:.3.22英语小先生主持稿(施瑶)

英语小先生主持词

(左手持话筒,脸带微笑)

施瑶:挥手 Good morning! I am Mary.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瑞士军刀。

瑞士军刀从外形上看如同水果刀,但它的设计完美、加工精巧,并且有数十种功能,令人爱不释手,其名声远扬全球。瑞士军刀里面拥有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等工具。方便又轻巧。

你们知道瑞士军刀用英语怎么说吗?

Swi Army Knife.Follow me.Swi Army Knife.(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右边 Grade 1, 2, 3.Swi Army Knife.(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左边 Grade 4, 5, 6.Swi Army Knife.(台下学生跟读) 竖起大拇指 Good!

Thank you!2013.11

第16篇:.3.19英语小先生主持稿(方洁)

英语小先生主持词

(左手持话筒,脸带微笑)

Good morning! I am …...,I\'m from Cla2,Grade2.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瑞士的银行。 瑞士的银行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在其他国家的绝大多数银行,只要有调查人员来调查储户的各种信息并出示了相关证件,这些银行都会透露。但是瑞士银行没有,3个世纪以来,瑞士银行一直坚持着为储户永久保密的原则。

你们知道“银行”用英语怎么说吗?

Bank,Follow me.Bank.

你们知道“瑞士银行”用英语怎么说吗?

Swi Bank Corporation.

Follow me.Swi Bank Corporation.(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右边 Grade 1, 2, 3.Swi Bank Corporation.(台下学生跟读) 手指左边 Grade 4, 5, 6.Swi Bank Corporation.(台下学生跟读) 竖起大拇指 Good!

最后说:Thank you! 鞠躬,退场

2013.11

第17篇:“小先生制”互助模式的实施

在推进“学为中心”课堂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共赢,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校是离县城较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相对薄弱。全校65%的学生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普遍疏于管教,加之课堂上老师讲解过多,导致“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无法真正落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自2012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小先生制”互助模式,并在县课堂转型模式征集活动中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我们认为:“小先生制”在小学教学中应着力于操作和评价反馈两方面,将“小先生制”融入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和课后的辅导,突出以“一师一徒”的人员配置为前提,通过“手拉手”“日记本”“菜单式”“做加减”四种策略,达到“日日清”的教学效果,最后以“周周评”促使“小先生制”的互助模式得到良性循环,以此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内化动机,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人员有保障―― 一师一徒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实验表明,在一名教师对30名学生的群体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占20%;而在师生一对一的个别教育中,成绩优秀的可达98%。可见,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是何等的重要。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情况,我们将班中的后进生和优等生一对一结成师徒小组,并安排他们为同桌,同时给每个结对小组以一定的职责、任务和评价奖励等机制,以保证师徒结对的实效性。

二、制度要落实――一步一法

“小先生制”的有效推行关键是要通过建立适合学生特点又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调动学生参与这种学习模式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活动中能动手、能交流。同时,通过一定的激励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增强团队合作学习的荣誉感和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从“手拉手”“日记本”“菜单式”“做加减”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真真切切尝到“小先生制”的甜头。

(一)“手拉手”落实分工

小先生是从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学习带头人,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既要带头学习,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正所谓“小手拉小手,学习大步走”。这里的“小手拉小手”既有组内的师徒结对,又有组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

组内分工:在小先生制正式实施前,一定先要让小先生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1.督促小徒弟完成课堂中相互交流的口头作业和课后完成的书面作业。

2.师徒间互检作业,小先生填写徒弟的学习情况记录单。

3.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解决小徒弟学习中的困难。

4.和小徒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这些职责保证了小先生和小徒弟一起学习,一起作业,一起检查,使“小先生制”贯穿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之中。

组间连环: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教师以批改作业的方式将组与组互相勾连,使各小组的小先生既把握本组学习情况,又能了解另一小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让小先生参加批改词语抄写和答案唯一的题目,每个批改作业的小先生只负责自己组内的小徒弟和外组中一名学生的作业批改,量小,工作自然精细。除了批作业,检查背诵默写和口算等口头任务都可以纳入进来。全班各小组通过“车轮转”的方式形成一个循环圈,既推动了本组师徒的发展,又形成了组间有效的竞争。

(二)“日记本”记录过程

日记本是发给每位小先生的,其实每页上印刷的是一份量化的记录单,内容简单,就两个部分:

1.当天的作业本是否做完。( )

2.课堂中是否主动参与同伴间的交流。( )

小先生每天对照记录单中的要求,看看徒弟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完成了就在相应的括号中打钩,没有做到的就打圆圈,表示要及时加以提醒和督促。自从发下这本特殊的日记本后,在课堂上,偶尔听课走神的孩子,同桌的小先生便会提醒他认真听讲;当小组讨论交流时,徒弟也不会因听不懂而呆呆地坐着,小先生会耐心地讲解给他听。课余,当徒弟因为贪玩而不完成作业时,小先生便会好心地劝说他完成。每天下午再由每一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放学前老师统一收齐小本子,了解徒弟的每天表现,便于及时指导小先生的工作。

(三)“菜单式”布置作业

采用菜单式量化作业内容,要求小先生和小徒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来挑选作业,作业有基础题目,也有能力题目,以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后布置的作业为例。

《桂林山水》的作业菜单

小先生 小徒弟

完成练习:

1.抄写词语,摘抄句子

2.背诵课文

一、二自然段

3.用排比句描写同一景物的三个特点

4.阅读写景的其他文章 完成练习: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一、二自然段

3.摘抄优美片段

4.预习课文

三、四自然段

从表中可以看出作业既有相同的,也有明显的差异。小先生的作业较之小徒弟,其难度和容量都比较大。这样做的目的一则体现了作业分层的教学原则,二则小先生立足自身的作业,再来辅导小徒弟的作业,显然对其作业的督促和辅导就更加充分。自从采用这一方法后,班级中漏写作业的人少了,不做的更是没有了,后进学生完成基础性的题目也比较轻松了。

(四)“做加减”闪耀进步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先生制”互助教学更需要激励、唤醒和鼓励,以促进小先生和小徒弟们投入竞争的良性循环中。“加星星”“减作业”是我们选择的两种主要方式。

“加星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加星星”虽显得有点不时髦,但一旦使用这一手段,明显可见的是形成了孩子们“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

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和鼓舞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便成为“小先生制”互助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拿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来说,刚接手时,班级里有一女孩,因为基础差成了掉队的孩子,各科成绩一直在三十几分处徘徊。一天,小先生发现她作业字迹端正后便告知了我,我立马给她的师徒小组加上了两颗星,还把她的作业投影出来。自那以后,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和她的小先生便会表扬她。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组都以有了她而感到骄傲。上学期期末考,四门主课中,两门竟然及格了。而且她的小先生也变得更加优秀了。 “减作业”: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激发师徒的斗志。当徒弟表现优异时,小先生便会减去一定量的作业,徒弟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少。这里所减的作业是指抄写这种类型的作业,以减少量为学生腾出时间。其实,小先生在辅导、检查徒弟作业的同时,无形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少做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免去小先生一周的抄写和口算作业,只要所教徒弟有明显的进步。

三、评价讲规则―― 一清一评

“日日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把当天学过的知识落实到位,并由组长或老师亲自检查,以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日日清”以两个师徒组即四人小组为主要单位,小组按照“组内不同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搭配四人小组,两位小先生轮流当组长,小组长把组员“日日清”的结果计入日记本。小组内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小先生帮助小徒弟,小先生之间相互帮助,小徒弟互相提醒,从而出现了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中等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的局面。教师利用小先生的“日记本”检查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周周评”:对于每组师徒,除了进行一日的小结外,每周五的第三节课是雷打不动的一周总结会。回顾一周中师徒结对的典型例子,评选出其中的一组授予“一周最佳搭档”的称号。要得到这一称号并非容易,每组师徒必须拿出“日记本”列出铁定的数据,把徒弟在一周内的表现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供全班学生进行监督和审核。自从开展“周周评”之后,小先生们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徒弟们更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

“小先生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认真审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自觉性,在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系统地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的效率。同时,也树立了以学生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观。另一方面,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自豪感,后进生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深深地思考。要想更好地推广做实这一模式,必须做好梯度管理。校长室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导处要将这一模式跟平时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教研组应该定期召集学科组成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上而下,步步落实,层层推进。

第18篇:贞观长歌小描感想

你给的两篇贞观长歌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感想不少,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描述出来,暂时先给你看看我下面的想法,我说的不全(我的意思是我下面写的没完全表达我的想法),你就先理解着过目过目,不过别笑,要笑的话也要笑出声,别憋着,呵呵,有什么想法随时交流好了

看了安康公主的爱情历程,感触确实不少啊,很欣赏独孤谋的忠贞不二,尽管一开始安康对他狠排斥,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点而放弃什么、而记恨什么,相反,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坚持的,爱着自己所爱的,并毫无怨言地为之付出为之努力,我相信当李世民将安康嫁给她的时候他应该很激动甚至不敢相信吧,当自己一直想得到的人终于属于自己时,他也没有因之前安康的排挤而对她怀恨在心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报复举动如施暴施辱、明着对她好暗地里虐待,尽管安康此时一心想着的还是慕一宽,“而独孤谋呢,就一直在旁边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奉献,他包容安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包容安康公主的大小姐脾气,包容她的蛮横无理无理取闹,可以说是对安康公主无微不至”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安康的真心吧,真心爱一个人,不论她多不在乎自己,他还是默默地付出,这样的爱真的是很伟大,就像《独自等待》里面那个女的,她何不是自己默默地在付出呢,她图什么,她什么都不图,她只要夏雨过得好,她还帮夏雨追李冰冰,这样的爱其实是在伤自己吧 但他们还是觉得值得,一如既往,实在感人,这样的人啊…真的很欣赏这样的人儿。

试问当今社会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吗,人们都说爱是不要回报的,可打心底问问爱真的不要回报吗,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有,或者说少之又少。现在的爱情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就算2个人彼此很相爱,但他们最终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这很现实的,童话里的爱情只能让人憧憬憧憬,没事的时候想想便罢了千万不要当真,那种青春偶像肥皂剧都是毒瘤,侵蚀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一些历史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杰克和罗丝等等无一不教人欣羡,但有多少人还能做到呢,现在为了爱而赴汤蹈火那叫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呵呵。也许时代变了的缘故吧,不过现在也有那些为爱殉情的人,虽说这样的行为有点傻,但确实是有一定勇气跟胆量的,估计是爱到极致了。

另一方面,安康公主最终是被独孤谋感动了,也许之前她是真的讨厌独孤谋,真的想和慕一宽在一起,但正如你所说年轻时候经历过的所谓的爱情很多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因为只有同欢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患难,我们得强调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因为一些看似的共患难一些所谓的共患难其实都不能算。不过我觉得吧要是慕一宽不是前隋太子的话兴许安康跟慕一宽在一起他们也会幸福,因为慕一宽也是爱她的,不然他就不会得知自己的身世后遁入佛门了,是这样吗?或许是安康对“爱情”的定义太肤浅了,她一开始坚定地以为自己和慕一宽是真心相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分开,可她自己的这种感觉这种爱恋没经住时间的考验,当他多年后再见慕一宽时除了怀念别无他求。此时此刻她已经确定独孤谋才是自己想要的男人,才是自己的依靠。

感情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开始的不喜欢一开始的讨厌或许真的是误解,是第一印象的错觉,只要一方坚定不移得付出,另一方一定会感觉出TA的好,感觉出TA的诚意,不过这也要看,万一那个安康需要的不是一分依靠,那么估计她也不会选择独孤谋了,不过话说回来,正像你说的现在的人谁不希望找个爱自己的对自己好的而不是自己爱的让自己痛苦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希望找到一份真实的依靠,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爱情。贫贱夫妻才是经得住考验的,说得很好呀,欣慰的是独孤谋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安康的回报,两个人终成有情人。

不过我觉得年轻时候经历的爱情到了后来也没必要去觉得后悔啊什么的,毕竟那是当时那个年龄段自己想法的表达,自己亲手经营的,没人逼我们,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变化,对爱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跟追求,过去的只能当它过去了,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这世上也不是没有那种初恋就终成眷属的,有些人还就谈一次恋爱就成功了,其实感情是要靠双方经营维护的,一旦一方放弃,那便不是完整的了,曲终人散在所难免。

我明白你要给我讲的道理了,不过最后一句话我不是很同意,“千万别伤害那些追求你的人”那如果那个人真的很讨人厌呢,是一直以来都很讨厌的那种,如果不踩TA或者就算睬TA也是言语很冲很争锋相对的那种,这算过分么 看了李恪的经历,是不难热血沸腾,难怪你当他偶像,那种果断坚毅、敢作敢为、坚持主见、永不服输的精神很叫人仰慕吧!但其却一生不得志,看来真是生错了年代。他爱着阿史那云,但为了皇位跟自己的嫂子有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恪的异人之处,确是一个敢做大事的人。当李世民选中李恪到突厥为婿,阿史那云的做法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她奇女子一点都不为过,我相信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像她那么想,但真正能像她那么做的像她那样付诸于行动的人数估计要打个大折扣,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呢,更何况当时李恪也想入赘过去和阿史那云在一起,阿史那云真是太伟大了哈哈,我的偶像。

真爱不是和自己花前月下庸庸碌碌,真爱应该是互相尊重,这话我批了,呵呵。哥哥对真爱的理解很深刻嘛,解释得头头是道,不错,感触颇深了我。不过吧,当今社会像李恪、阿史那云那样的爱还能找到多少呢,我怎么感觉当今世界的真爱就像稀世珍宝啊,所谓的真爱不过是一些对经历了些许波折后终成眷侣的人之间爱情所加的一种修饰,貌似现实中很多爱情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一定金钱跟地位的基础之上的,也不知道这样的爱算不算真爱(懂我意思哇),估计不算。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但这确实是现实社会给我留下的一点认知。

第19篇:贞观长歌小描感想

你给的两篇贞观长歌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感想不少,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描述出来,暂时先给你看看我下面的想法,我说的不全(我的意思是我下面写的没完全表达我的想法),你就先理解着过目过目,不过别笑,要笑的话也要笑出声,别憋着,呵呵,有什么想法随时交流好了

看了安康公主的爱情历程,感触确实不少啊,很欣赏独孤谋的忠贞不二,尽管一开始安康对他狠排斥,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点而放弃什么、而记恨什么,相反,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坚持的,爱着自己所爱的,并毫无怨言地为之付出为之努力,我相信当李世民将安康嫁给她的时候他应该很激动甚至不敢相信吧,当自己一直想得到的人终于属于自己时,他也没有因之前安康的排挤而对她怀恨在心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报复举动如施暴施辱、明着对她好暗地里虐待,尽管安康此时一心想着的还是慕一宽,“而独孤谋呢,就一直在旁边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奉献,他包容安康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包容安康公主的大小姐脾气,包容她的蛮横无理无理取闹,可以说是对安康公主无微不至”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安康的真心吧,真心爱一个人,不论她多不在乎自己,他还是默默地付出,这样的爱真的是很伟大,就像《独自等待》里面那个女的,她何不是自己默默地在付出呢,她图什么,她什么都不图,她只要夏雨过得好,她还帮夏雨追李冰冰,这样的爱其实是在伤自己吧 但他们还是觉得值得,一如既往,实在感人,这样的人啊…真的很欣赏这样的人儿。

试问当今社会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吗,人们都说爱是不要回报的,可打心底问问爱真的不要回报吗,真正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有,或者说少之又少。现在的爱情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就算2个人彼此很相爱,但他们最终也不一定能走到一起,这很现实的,童话里的爱情只能让人憧憬憧憬,没事的时候想想便罢了千万不要当真,那种青春偶像肥皂剧都是毒瘤,侵蚀着青少年单纯的心灵。一些历史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杰克和罗丝等等无一不教人欣羡,但有多少人还能做到呢,现在为了爱而赴汤蹈火那叫傻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呵呵。也许时代变了的缘故吧,不过现在也有那些为爱殉情的人,虽说这样的行为有点傻,但确实是有一定勇气跟胆量的,估计是爱到极致了。

另一方面,安康公主最终是被独孤谋感动了,也许之前她是真的讨厌独孤谋,真的想和慕一宽在一起,但正如你所说年轻时候经历过的所谓的爱情很多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因为只有同欢乐,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患难,我们得强调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因为一些看似的共患难一些所谓的共患难其实都不能算。不过我觉得吧要是慕一宽不是前隋太子的话兴许安康跟慕一宽在一起他们也会幸福,因为慕一宽也是爱她的,不然他就不会得知自己的身世后遁入佛门了,是这样吗?或许是安康对“爱情”的定义太肤浅了,她一开始坚定地以为自己和慕一宽是真心相爱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分开,可她自己的这种感觉这种爱恋没经住时间的考验,当他多年后再见慕一宽时除了怀念别无他求。此时此刻她已经确定独孤谋才是自己想要的男人,才是自己的依靠。

感情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开始的不喜欢一开始的讨厌或许真的是误解,是第一印象的错觉,只要一方坚定不移得付出,另一方一定会感觉出TA的好,感觉出TA的诚意,不过这也要看,万一那个安康需要的不是一分依靠,那么估计她也不会选择独孤谋了,不过话说回来,正像你说的现在的人谁不希望找个爱自己的对自己好的而不是自己爱的让自己痛苦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希望找到一份真实的依靠,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爱情。贫贱夫妻才是经得住考验的,说得很好呀,欣慰的是独孤谋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安康的回报,两个人终成有情人。

不过我觉得年轻时候经历的爱情到了后来也没必要去觉得后悔啊什么的,毕竟那是当时那个年龄段自己想法的表达,自己亲手经营的,没人逼我们,只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变化,对爱情有了重新的认识跟追求,过去的只能当它过去了,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这世上也不是没有那种初恋就终成眷属的,有些人还就谈一次恋爱就成功了,其实感情是要靠双方经营维护的,一旦一方放弃,那便不是完整的了,曲终人散在所难免。

我明白你要给我讲的道理了,不过最后一句话我不是很同意,“千万别伤害那些追求你的人”那如果那个人真的很讨人厌呢,是一直以来都很讨厌的那种,如果不踩TA或者就算睬TA也是言语很冲很争锋相对的那种,这算过分么 看了李恪的经历,是不难热血沸腾,难怪你当他偶像,那种果断坚毅、敢作敢为、坚持主见、永不服输的精神很叫人仰慕吧!但其却一生不得志,看来真是生错了年代。他爱着阿史那云,但为了皇位跟自己的嫂子有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李恪的异人之处,确是一个敢做大事的人。当李世民选中李恪到突厥为婿,阿史那云的做法也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她奇女子一点都不为过,我相信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会像她那么想,但真正能像她那么做的像她那样付诸于行动的人数估计要打个大折扣,谁不想和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呢,更何况当时李恪也想入赘过去和阿史那云在一起,阿史那云真是太伟大了哈哈,我的偶像。

真爱不是和自己花前月下庸庸碌碌,真爱应该是互相尊重,这话我批了,呵呵。哥哥对真爱的理解很深刻嘛,解释得头头是道,不错,感触颇深了我。不过吧,当今社会像李恪、阿史那云那样的爱还能找到多少呢,我怎么感觉当今世界的真爱就像稀世珍宝啊,所谓的真爱不过是一些对经历了些许波折后终成眷侣的人之间爱情所加的一种修饰,貌似现实中很多爱情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一定金钱跟地位的基础之上的,也不知道这样的爱算不算真爱(懂我意思哇),估计不算。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但这确实是现实社会给我留下的一点认知。

第20篇:《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贞观政要》的治国实务思想

到底如何看待《贞观政要》,历代学者有不同观点。整理《贞观政要集论》的戈直,对该书的评价极高。他说:“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盖两汉之时世已远,贞观之去今尤近,迁、固之文,高古尔雅,而所纪之事略,吴氏之文,质朴该瞻,而所纪之事详。是则太宗之事章章较著于天下后世者,岂非此书之力哉!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以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该书的帝王读本性质,而且指出了该书的基本思想体系。

从史学角度看,吴兢是正宗史家,所著《贞观政要》共十卷四十篇,篇目分别是《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纳谏》《君臣鉴戒》《论择官》《论封建》《论太子诸王定分》《论尊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论仁义》《论忠义》《论孝友》《论公平》《论诚信》《论俭约》《论谦让》《论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佞》《论悔过》《论纵奢》《论贪鄙》《崇儒学》《论文史》《论礼乐》《务农》《论刑法》《论赦令》《论贡献》《辩兴亡》《议征伐》《议安边》《论行幸》《论畋猎》《论灾祥》《论慎终》。从篇目可以大致看出其内容,全书可以与其他唐初史料对读互证,书目编排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初的治国理念和具体措施的体系结构。

《贞观政要》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君道。关于君道,位居第一的是统治的正当性。唐太宗遵从历代儒家强调的民本原则。他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君道》)所以,君主必须是民众的楷模。“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同上)

关于君主的明暗区分,魏徵有一段名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这种论证,不需要复杂的推理,大量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验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君道》)

唐初君臣,关于治理国家有多种讨论,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就是议题之一。按照房玄龄的观点,创业打天下出生入死,难度较大;而按照魏徵的观点,创业时社会衰乱,民心思治,难度不大,守成之时,最易骄逸奢侈,社会矛盾激化和弊端累积,会给王朝带来致命之害,所以守成最难。这种讨论,实际上是把“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的前代经验,加以操作性论证。所谓“贞观之治”,正是建立在这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我约束之上。魏徵的进谏,就以此为据,不停地在唐太宗耳边提醒:谨防重蹈隋炀帝的覆辙。“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道》)

君王的一言一行,影响巨大。唐太宗的长处在于他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他曾经对萧瑀说,自己打了一辈子仗,对弓箭可以说是内行。但是,他选出的十几把良弓,拿给真正的内行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可见,自己对弓箭那么熟悉,也未能掌握其中的道理,何况治理国家,则更要小心谨慎(《政体》)。所以,唐太宗有意识地建立中书内省(中书省在皇宫内的办事地点)的讨论咨询制度,“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政体》)尤其是充分发挥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互相制约功能,贞观三年,他曾严厉批评中书和门下“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的现象,要求“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政体》)。

既然是帝王的操作手册,就要对帝王的行为效果作出恰当评价。人们一般认为,隋文帝是励精求治的典范,他坐朝处理政务,废寝忘食。唐太宗却认为,隋文帝的事必躬亲是君主的大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政体》)所以,唐太宗不但以隋炀帝为戒,而且以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文帝为戒,试图跳出日理万机独断专行的窠臼,力求君主与股肱大臣的协力同心,避免君臣猜疑,以君主的不过问具体事务来充分发挥大臣的作用。

作为治国操作手册,目标定位十分重要。经过隋末战乱,魏徵强调,大乱之后易于大治,由此确定了贞观初期的基本方略。数年间,就做到了“华夏安宁,远戎宾服”。尽管这种大治还不稳定,而且具有表面性质,但为唐朝政治走上正规奠定了基础。

太宗还与魏徵等人多次讨论过君臣关系问题。在《贞观政要》一书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关于君臣之间治国责任的细微变化。贞观元年,太宗对大臣说:“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政体》)明确宣告要靠大臣进谏匡议治理国家。到贞观四年,太宗在谈到隋朝失误时说:“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君臣鉴戒》)到了贞观十六年,已经露出政务倦意的太宗问魏徵说:“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魏徵马上警告道:“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掐灭了太宗暗含的怠政苗头。太宗还有点不服气,说,北齐文宣帝高洋荒淫无道,委政于尚书令杨愔,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不也是治道吗?魏徵回答道,这不过是勉强补救暴君:“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政体》)实际上暗含着对太宗的告诫。更多的时候,魏徵则明言不同于太宗的观点。贞观十一年,太宗同大臣谈到卫懿公之臣弘演之忠,感叹说:“今觅此人,恐不可得。”魏徵立即对答道:君主以众人对待大臣,大臣就会以众人回报君主,以国士待之,方可得到国士之忠的回报。“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论忠义》)

贞观时期,最出色的不是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是统治集团励精求治。当时的一批大臣,在政务上可圈可点。唐太宗之下,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这个团队,首推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两位以“房谋杜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美誉,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配合默契的宰相搭档。魏徵和王珪,本来是太子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收入麾下,成为贞观年间最有名的谏臣。李靖、李勣,则是贞观时期最有名的将领。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对大臣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在治理国家上大臣要承担其具体的责任,君主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发挥大臣们的才能。唐太宗曾经同王珪讨论手下大臣的长短,王珪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任贤》)太宗深然其言,谓之确论。可以说,在用人的操作上,唐太宗做到了让大臣充分尽职尽责。由此,才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辉煌业绩。对于虞世南,太宗直接以钟子期和俞伯牙比喻他们的君臣关系。这很难说没有作秀的成分,但是,即便是作秀,对大臣的激励作用是显著的。

当然,唐太宗作为帝王,使用起权术来也得心应手。对于大将李勣,太宗尽可能予以示惠拉拢,李勣生病,偏方需要胡须灰做药引子(中医称为血余),太宗就剪下自己的胡须为李勣治病。而到自己临终之时,他则采取了一个非常措施。对马上就要即位的高宗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旧唐书·李勣传》)其他一些记载,把这种权术说得更露骨。作为唐初史官,吴兢对这些史料应该了然于胸。但是,在《贞观政要》中并不取这一史料,这说明,在编写培训读本之时,前人也是很讲究“政治正确”的。

马周的发现,充满了喜剧色彩。马周本来是中郎将常何的门客,太宗令百官上书言事,讨论政务得失,发现常何的奏章见识超群,问明写奏章的是马周,立即召见,其间四度派人催促,求贤若渴的神态一览无遗。但很有意思的是,马周在政务辅佐和进谏言论上,显然比不上房杜王魏。太宗之所以对马周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他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周在朝中没有根基。所以,马周的进谏中规中矩,不像魏徵那样不留面子,但马周又头脑清楚见识过人,“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旧唐书·马周传》),在贞观群臣中还算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较出色。唐太宗重用马周,是否有平衡房杜一类功臣、魏徵一类刺头的动机,后人就说不清了。

贞观年间唐太宗最出色的行为就是求谏和纳谏。用太宗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他也知道大臣进谏不容易,对大臣说:“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魏徵还从大臣自身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谏的原因,说:“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求谏》)

在纳谏方面,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乾元殿是一个典型。他列举了不可修缮东都的五条理由,把营造东都说得一无是处,认为其错误性质“恐甚于炀帝远矣”。太宗显然对这一责难不能接受,反问道:“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直接对答说:“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还好,太宗接受了这一谏议,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进谏和纳谏的艰难。对于这种进谏中的激愤和过头,魏徵说:“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纳谏》)

在进谏纳谏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即防范借谏言谋上位的小人。进谏时危言耸听是一回事,以进谏为名恶意攻讦是另一回事。贞观五年,御史权万纪、李仁发以“告讦谮毁”,受到太宗的多次接见。魏徵告诫太宗说:“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掩其所短,收其一切,乃骋其奸计,附下罔上,多行无礼,以取强直之名。”进谏是批评政策,规劝皇帝,而攻讦是揣摩上意,揭发隐私。这二者如果不能区分或把握不当,就会使谏议变味。

魏徵的进谏在贞观年间最出名,他看准了太宗求名的心理,在进谏上的基本策略是以进为退,以攻为守。贞观八年,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主管皇宫事务的少府监窦德素,问皇宫北门内近来有何营造。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对房玄龄他们说,你们弄清南衙(宰相衙门)的事情就行了,我宫里北门有小小营造,关你何事?玄龄等人只好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谢。而魏徵则不然,他直接指出唐太宗的指责是错误的,房玄龄的拜谢也是错误的。正是这种表面上不断给太宗难堪,才保证了魏徵自己在谏臣中的独一无二地位。实际上,魏徵已经看到唐太宗的前后变化,贞观十二年,魏徵对太宗直言道:“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直谏》)

对于君主来说,需要以制度规范方式对官员职责有所厘定,同时在治理国家过程中能够恰当把握不同角色。魏徵说:“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求至治,岂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今或责小臣以大体,或责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据,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辜,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君臣鉴戒》)如果轻重颠倒,上下颠倒,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会培育出没有担当、怕负责任、谲诈萌生、矫伪成俗的风气。这里的关键是君主要信任大臣。魏徵不客气地指出:“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矣。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同上)

关于治国的指导思想,唐太宗的作秀也罢,表演也罢,实际上是要解决一个操作性问题。汉代以来,在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上推崇儒学仁政,但实际操作却偏好刀笔吏式的刻薄寡恩。唐太宗试图把价值观念定位和实际运作配套。如此,就能更好地解答他在“纵囚”等事项上的心机。贞观之初,他多次说过,“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移风易俗的成效,也使唐太宗增添了信心,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论仁义》)唐仲友在批注《贞观政要》时,抱怨太宗讲仁义没有从《大学》《中庸》入手,“太宗言仁义,本乎魏徵之劝,然所谓仁义,乃在制度纪纲而已。”(《论仁义》)这恰恰说明太宗倡导仁义观念时的操作性。

为了弘扬忠义,唐太宗先后对那些尽忠于建成、元吉而又不再对现政权造成威胁的将领,作为忠臣义士大加表彰,还有尽忠于隋朝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将屈突通,也被特意作为忠臣典范。在安葬建成、元吉时,太宗同意建成旧臣魏徵、王珪为前主人送葬(《论忠义》)。通过这种举措,使忠义之风得以弘扬。

为了完整体现儒家的治国思想,《贞观政要》也有《孝友》一章,却十分薄弱。而《公平》一章,则涉及面广泛。所谓公平,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秦府旧人和原属建成、元吉集团人员的关系,皇族与官僚集团的关系,皇帝个人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关系等。在不同人员的关系上,唐太宗尤其重视才能,“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论公平》)值得称道的是,在唐太宗的潜心培育下,贞观群臣有一批敢逆龙鳞、敢同皇帝叫板的耿直之士。贞观初年在官员选拔中,发现有人资历作伪,太宗大为恼怒,下令资历诈伪者自首,不自首而被发现,则治以死罪。不久,掌管司法的大理少卿戴胄,把查出来的资历诈伪者判以流刑。太宗看到判决后很生气,认为这一判决使自己失信。“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戴胄的回答是:“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更生气:“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戴胄并不让步:“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论公平》)这个事例,对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可以作出更深的解释。“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纵临时处断或有轻重,但见臣下执论,无不忻然受纳。民知罪之无私,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见言无忤,故尽力以效忠。”(同上)

总体来看,《贞观政要》以对初唐君臣言行的记录,展示了他们在治理国家上的不懈努力。到此,儒家管理思想一步步进入操作层面。

------------最新【精品】范文

贞观小先生
《贞观小先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