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学科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7 12:06: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科论文)

让游戏设计进入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教学课堂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着特殊而重要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行为动机,制定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明显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活动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教学证明,在有情境目标背景化的学习体验中,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游戏化学习游戏设计教学

游戏化教学一直是教师所关注探讨的话题,而在信息技术学科里更是具有争议性。“在电脑课堂上玩游戏是否合适?”“教育如何判能判断游戏对学生学习是一种帮助抑或只是一种噱头?”“玩游戏有什么样的机遇和风险?”„„面对种种疑惑,在这里首先还得重新审视“游戏”的含义。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上学生玩电脑游戏就应该“明令禁止”的,其实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却要要走出“游戏对学生来说就是洪水猛兽”这个误区。因为这里探讨的游戏其性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游戏,它是教师设计的或者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的小游戏,为教学所用。事实上,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能将烦闷的“学”变为活泼的“玩”和轻松的“用”,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游戏设计大展拳脚之前首先得让人们意识到应与平常意义上的“玩电脑游戏”相区别,这里的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等游戏软件进行教学,也指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进行学习活动。其次,根据教育学理论,要明确学生玩游戏的两个核心要素:兴趣和动机。

A.兴趣 游戏通过触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获得知识的目的。一个学生的兴趣是从“情境兴趣”到“个人兴趣”的。情境兴趣是一种本能反应的刺激,例如,一个特定的字符游戏可能会立即引发情境兴趣。个人兴趣,则涉及主题或者内容本身是否能引起人的兴奋。个人兴趣的特点往往是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或者挑战,甚至重新定义或超过任务的要求。这两种类型的兴趣已经被证明会影响学习动机、注意力,以及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持久性在学习游戏中,游戏的主题和外观最终会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个发现看似简单,但对教学设计影响深远。

B.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动机很重要,因为它不仅有助于成就,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结果,我们希望学生学会学习,爱学习。设计良好的游戏或者让学生设计游戏可以激励学生,提供享受和挑战,学生通过创新实现个人目标、社会地位的进步,甚至实现自我。然而,正如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游戏也会有不同的风险。游戏的程序需要具有多样性,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种风险发生时,受激励的期望会降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事实上,更多的控制关键是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如何更好地使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整合游戏。这是游戏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施教者,其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的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学科知识融合到游戏中,为学生提供问题化学习情境平台的游戏化学习模式正好适应了课改的潮流,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如今的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运用,通过游戏为平台可以有效组织游戏课堂,更能让学生产生乐趣,自我激励,尝试探究。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比较强,师生互动点多,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水平都对游戏活动有着巨大的好奇心和参与感,由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中合理使用游戏化教学,是切实可行而且具有优势的。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教育游戏设计的实际运用:

1.游戏能有效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因为有电脑作平台而深受学生喜爱,但是另一方面却反映出的问题是计算机知识却不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会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对学科的学习热情。

在浙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教学中,通过课堂对比活动发现,学生对平常方式的WORD教学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学习兴趣,WORD偏呆板的界面并不足以让学生持久关注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设计一个充满活力的游戏——比如《大富翁》——在WORD中绘制表格作为棋盘,设置表格属性中的边线和背景色,设计游戏奖罚性的文字在表格里,完成基本操作后,可添加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界面。本课教学设计在利用wodr中的表格,综合考察学生的文字格式,表格属性,艺术字设置掌握情况。学生在设计游戏时,有很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不知不觉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通过在游戏中学习,可以使学生趣味参与强化学习效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可以使潜移默化地在进行主动学习活动。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教师经常让学生玩一些填色和组合游戏,非竞争模式,而且必要时需要同学间互助学习,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鼠标操作,开启学习新学科之门。当学生初步掌握键盘输入的时候,安排《金山打字通》的打字游戏进行竞赛活动,使相对枯燥的打字练习充满了趣味性。

3.游戏提供了一个实践背景下的学习体验。书本中的知识很多是抽象的,连具有明显操作性的信息技术学科有时候也一样。例如在四年级文件夹操作教学中,尽管再三强调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来说,他其实并没有实际生活学习的经验去认知到这一点。于是,笔者设计了以“我来开小超市”为主题的游戏活动,通过“选店铺、取店名”的活动学习掌握文件夹的建立,命名;通过“选商品,上货架”的活动学习掌握文件的剪切、粘贴;通过“逛超市,做买卖”的活动体验评价和完善作业作品。文字输入;文件的保存;文件类型的认识,文件的管理这些教学内容以游戏情境的形式组织串联,提供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学习空间。在设计这个主题游戏的时候,也具有系统性,教师并非把其独立成单元,而是贯穿整个学期教学,组织学生互相参与丰富活动,如光顾同学的“超市”、对经营“超市”的感想和实

施方案等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知识运用的模拟生活体验。这样的游戏体验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固有的娱乐价值,并和学生的心理建立联系,发展个人兴趣。

4:让学生设计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段学生来说,教师在游戏教学设计时,应当适度拓展游戏内容或改变教学策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六年级上册的幻灯片教学内容相对五年级的WORD有了很多的灵活性,不过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幻灯片丰富互动优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结合实际学生学情,笔者通过严格实验筛选研究,让学生通过powerpoint中的图片和自选图形作为素材设计两款游戏:“幸运转盘”和“鼠标过关”。

①“幸运转盘”是在一张页面里让学生设计好转盘和指针,以及相应的游戏内容。静态背景设计部分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规划能力,自由选择制作转盘的形式和内容,以展示学生个性。完成第一部分后,接下去就是要解决实现指针的运动和停止,这一步骤先由学生结合所学基础自主探究,教师适度引导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课堂气氛相对比较开放和轻松,而且每位同学的作品都有机会让其他同学评价和操作,所以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富有创造力。

②“鼠标游戏”是用鼠标指针控制,躲避障碍物,点击相应区域闯关的一款游戏。笔者将其作为第四册中ppt模块的综合应用。游戏流程设计大概如下:用图片或者自选图形设计障碍物,其“动作设置属性”设为“鼠标移过·跳转到‘失败’页面”,并且设置“自定义动画”使其在屏幕上运动,为鼠标的移动增加难度;另外设置“下一关”或者“成功”图形按钮,将其“动作设置属性”设为“鼠标点击·跳转到‘下一关’页面。第一部分也是基础的综合运用,第二部分就是难点体现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难度阶层不同的关卡,并且在此过程中调试与排除问题。

以上两款游戏的界面以及难度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设计制作。使游戏具有足够的挑战力,学生懂得分享,提升自己成功的满足感在课堂上,每人都专注于探究和试验,通过一种积极的情感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体验。通过游戏学生可以了解一个新概念或者新想法,以不同的角度,或尝试不同的选项或变量,同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剔除不良因素。

游戏化教学的一些思考

当然,游戏化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任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所以课堂中的游戏还是游戏设计都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喧宾夺主。游戏的时间阶段也要合理安排,要求学生在设计游戏,玩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和探究。

要让游戏设计成功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只有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才能够很好地把握契机,从而不断调整,使游戏不仅趣味化,更要具有人文关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推荐第2篇:学科法制教育论文

对农村中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看法

洒雨中学田维成

现在在农村中学工作的老师,谈到“教书”的老问题时,几乎都会感叹曰:书,趋之难教矣,学生,难管教矣!其实,说“农村中学的书难教”、“ 学生难管”,来源于初中学生学习懒散、厌学、思想道德不良等诸多因素。这些问题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失、脱节等有着直接关系,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问题。学校的法制教育仅仅靠有限的《思想品德》课进行,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因为空洞的说教是学生最反感的事情。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法制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成了当今教育的又一个课题和难题。可以说,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机的进行法制教育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渗透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开展。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把相关的法律知识贯穿于教学之中,联系现实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近些年来,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方法单一,仅凭一腔热情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无法应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从而造成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缺失。所以,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德才兼备”,尤其要提高学科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能力。

二、注重渗透原则,讲究渗透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与专门的法制教育课不同,与系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同。要使该项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注重渗透的原则,讲究渗透的方法。

1.注重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来源于对学科教学活动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性原则。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而教学也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所以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点列入学科教学目标中,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整体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教学,对涉及到法律知识一笔带过,轻描淡写。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字词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譬如在讲解“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交通行为中的超速违法行为进行引导:过分讲究高速、超速,只能是生命的结束。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法》的教育。又如在进行“赡养”与“抚养”的词义比较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 “赡养”指子女对父母的照管养护,“抚养” 指父母对子女的照顾看护。借机进行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原则教育,并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就做到了整体性原则,把语言文字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选择性原则。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科特点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程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

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只有选择具有系统性,明确性的法制教育目标,与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接受兴趣,法律知识的渗透才能循序渐进,形成学生的法制观念,避免成为教师单方面的空洞说教。

4、生活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既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又要使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学生生活实际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例如在语文课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适时拓展引导:历史中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现实中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景象?罗布泊本身即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然后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教育,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相处,会对大自然造成种种“伤害”,而最终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重学科教学法制教育渗透的生活性原则,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讲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有机相融,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渗透教育收到实效。

1.学科本位法

学科不同,进行法制渗透教育的方法自然不同,教师在渗透教育时,一定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或讨论,或展示,或演讲。例如在数学中有关产品质量问题,如机械零件误差允许的范围问题,某个汽车零件直径要求是10厘米,加工允许的误差是正负0.005厘米,不在这个范围,就为不合格的零件,不合格

的产品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可以对学生作适当的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教育;而教学“弧长”一节时,可以联系语文课《中国石拱桥》一文,计算赵州桥桥拱的长,通过介绍赵州桥的有关历史知识,强调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它的建成,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顺便进行历史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时适、有效地发挥,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让法制教育要有机地融入在学科教学之中。

2.养成教育法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重要节日,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例如“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等特殊日子,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引入《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法律法规的教育,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很多文本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的好材料,好机会。尤其是语文、数学、及历史地理学科,更容易对学生进行日常养成教育。例如《地下森林的断想》、《向沙漠进军》等课文,这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伐木人的乱砍滥伐,想到地球的沙漠化,想到渐渐失去的生态平衡......借此机会,我让学生讨论:“鸟儿飞走了,它要去做些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深刻感受到乱砍滥伐的危害性,感受到保护生态平衡,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紧迫性。就这样,我们边学课文,边进行法制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学生的法律知识。

3.情境熏陶法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教学一开始便使学生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

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现场,扮演“原告”与“被告”以及法官,证人,书记员等不同角色,在充分分析情戏剧节及人物形象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法律是公平的、保护弱小的,惩恶扬善的”教育,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教学始终具有浓厚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数学课中讲结果的精确性时,可以用“100-1=?”来引导:在航天飞行准备中,万分之一的失误都是不允许的,即便你付出了100%的努力,结果也是“0”。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违法一次,影响一生。

3.案例分析法。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这个方法比较实用于语文、思想品德、生物等学科。

总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使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做到把握教学的中心任务,不要机械地上成专门的法制理论课,又不能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使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相剥离。需要我们平时加强自我学习,认真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掌握恰当的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把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机的进行法制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来抓紧抓好。

推荐第3篇:语文学科论文

语文学科2007学年度论文

题目:新课改下的课外阅读方法探究

单位:大良街道祥胜小学

姓名:赵珣紫

电话:13928255921

新课改下的课外阅读方法探究

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教会孩子怎样读书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责任。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判断力差,并且缺乏生活体验,往往不能自觉自愿地读书,而且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下面浅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针对低年级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我经常在课前或课余抽一点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当他们听得有滋有味的时候,我就故意卖个关子,说时间不够下次再讲,要是你们等不及的话,就自己先看吧,然后在班里放一本《格林童话》,或是《365夜故事》等等。很多耐不住好奇心的孩子在我继续讲下去之前就已经看完这个故事甚至在看下一篇了。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去发掘那一片未知的奇妙世界呢,渐渐地,班内形成了爱看课外书籍的风气,同学们还自发地带书来交换了看。除此之外,我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1、以身作则。 课间或中午的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读课外书的,学生从我所讲的亲身经历所得到的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兴趣一旦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孩子们的整个人生。

2、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伟人名家如毛泽东、童第周、老舍、叶圣陶、冰心等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当有学生流畅地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时,我就极力表扬,强调这是他们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的结果,这样便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读书。

4、取得家长的支持,营造书香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像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就像一束束阳光,撒进人们的心灵。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体,我都要通过写信,电话或者面谈的方式向家长们灌输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好的书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为了使家长的指导更加有针对性,我还经常发一些读书清单,并介绍读书的方法给家长。在学校,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是榜样,在家里,家长是孩子们的榜样。因此,我还大力呼吁家长也加入到我们读书的行列中来,每晚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这对于家长自身也是一种提升。孩子们在书香氛围的家庭中,一定会和好书交上朋友,并从书中获取极大的养分。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新课标还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特别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定期将好的读书笔记在班里展览,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菊花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菊花拍照,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盲目地呼号让学生读书,而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检测促进,只能让爱读书的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而不爱读书的孩子仍然徘徊在书籍的海洋之外。所以,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之中,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还能互相交流所得,积累素材。学生对此兴趣盎然,长此以往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时政趣闻等。学生根据需求,或独立命题、编辑材料,或三五人一小组,合作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 (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准备一个剪贴本,分类贴上,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这样,学生学会了积累资料,演讲、作文都能信手拈来,能极大地增加他们写作、学习的自信心。(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积累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积累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我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而应该从书香校园到书香家庭,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读书氛围,并辅以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教以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生受益的爱读书的好习惯。

推荐第4篇:四年级学科论文

四年级语文学科论文 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在这个学期我主要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已经刻不容缓。经过四年的学习强化与教育指导,四年级的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基本形成,特别是思考方式,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思考,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基础差,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也在于没有自主思考的习惯,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培养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我在平时重视朗读阅读感悟,让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去体会,联系语境来思考问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思想表达深邃,见解阐述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办法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接解决问题,引导学

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平时的学习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再引导学生向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实践形成有效的结合,获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学生上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让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基础知识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写作方法的指导。使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5篇:德育学科论文

目录

摘要......................................................2

一、东西方教育家的德育观..................................2

(一)苏格拉底的德育观..................................2

(二)孔子的教育观......................................2

(三)蔡元培的德育观....................................2

二、德育理想德育现实......................................3

三、传统德育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3 (一) 重知识传授,轻德育熏陶............................3

(二)重整体灌输,轻个体研究............................3

(三)重传统说教,轻与时俱进............................3

(四)重教师为本,轻学生主体............................4

四、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的见解和建议................4 (一)完善德育制度,实施动态评价.........................4 (二)细化德育目标,实现心灵成长.........................4

(三)回归自然环保,教育生活一体........................5

(四)倾注更多关爱,浇灌德育之花........................5

五、结论..................................................5

六、参考文献..............................................5

1

回归自然,以爱浇灌德育之花

--论传统德育的藩篱及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教二班 易紫薇

2014年4月

摘要: 说起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角色定位,恐怕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定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追根溯源,这句话是出自前苏联的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之口。何谓灵魂?在中国这样一个普遍信仰唯物主义的国度里,我们将其解释为一个人的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如此可见,德育,毋庸置疑,在整个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育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精神价值的捍卫,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则应当是德育所应当承载的崇高使命。然而,当今的德育存在种种弊病,如何调整,如何改革都决定着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字:传统德育弊病;自然教育;爱;改革与发展;

一、东西方德育家的德育理论

(一)苏格拉底的德育观 “认识你自己”,“德性可教”是德行教育观的核心观点。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逐渐开启理性的过程。知识与美德并举,坚持人性本善,德性可教的观点,以教育来引领个人接近真理,成为具有理性的人,这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滥觞。

(二)孔子的德育观

他注重将个人德行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在一个战火纷飞,道德沦丧的社会里,是一剂可以治病救人的良药。“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文化足以彰显传统儒家思想对于人才道德的高要求和标准,道德气度和修为都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准。

(三)蔡元培的德育观

至近代,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五育并举”教育观念,树近代德育新风。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育教会人如何做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存在于社会并实现其自身价值。

2

二、德育理想与德育现实

有人说,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终身事业,既然是理想,那必定有与之对立的现实,当今中国的德育状况也不例外。我们储备了看似完备的德育知识,也在努力推进德育进程,但却总会被一些令人震惊唏嘘的消息挫败了继续坚持德育理想的勇气和信心,也不禁开始对当下的德育产生了质疑。去年春天,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室友投毒死亡,而原因只是一次小小的口角和玩笑。同年,上海浦东机场,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母亲闹不和而挥刀捅向母亲。今年春天,13岁女生小南因为疯狂追星,对父亲说出“明星就是比父母好”,其父亲一怒之下终结了亲生女儿的生命。浙江平阳一高三男生在晚自习期间,纵然一跃,告别他口中“伤他太深”的学校„„

这些事件令人痛心疾首,也迫使人们开始再次重视起学校德育,我们的德育怎么了,它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又要如何改进?我们德育的目标明明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懂得真善美,热爱生活的人,为何却让他们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变得如此冷漠无情?这样的德育显然是偏离了我们的理想初衷的。以我对当今德育状况的一点拙见,简单归纳了一下传统德育存在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

三、传统德育的弊病和需要冲破的藩篱

(一)重知识传授,轻德育熏陶

基础教育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面临繁重的课业与升学负担,“德育为首”的概念形式化,实际上被忽略,被架空,德育的重要性得不到广泛的认识。“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真正的教育应该包括智慧,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知识的堆集”。正因为“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观念并没有深入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所以往往造成德育的效果不佳。

(二)重整体灌输,轻个体研究

学校德育的目标模糊,德育的内容过于单调,空洞。且容易被单纯认为是政治思想教育而遭到批判和排斥。中学德育的内容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育往往将德育目标简单为意识形态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心灵,个体特殊性的研究。我们的德育目标只告诉我们应该增强爱国情感,却没有教会我们理智爱国的方式方法;我们的德育教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信念,殊不知,却有许多青年迷失在了各色诱惑之中;我们的德育教我们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却总有人会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我们的德育教我们全面发展,可却培养了一些淡漠的“读书机器。”马小平,一位因脑癌过早辞世的中学教师,临终之前表达了他对当下德育的忧思:“许多年轻人有技术却没良知,简直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因为缺乏细致,缜密的德育目标,我们的德育在指谪声中艰难地进行。

(三)重传统说教,轻与时俱进

随着后工业革命时代的不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而目前我们的德育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都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传统的说教和讲解法,过时的内容,让现在处

3

于庞大信息网中的青少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我们不再只听一种声音,在千万种不同的观点中,我们又应当如何找到应该去遵循的信条?学校德育缺乏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不注重将生活经验和理论引导结合起来,单一的控制和强硬的措施造成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联动性差。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而当今教育却将德育与生活区分开来,德育的成果可想而知。

(四)重教师为本,轻学生主体

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与此同时,教育者在德育方面的素质能力也有待提高。“传统的德育大都是培养奴隶道德,它所强调的主要有两点:服从和奉献。而现代德育所要培养的是建立在个人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公德。公德是一个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健康的社会总是通过教育传递着维持社会健康的公德。它是人的一些基本品德。譬如诚信,守信,爱心,责任感等”。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一股年轻力量,若是想要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将国家民主现代化的进程更加推进一步的话,那么,公民意识就应当纳入德育的范围之中得以推广。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起到作用与影响。目前教师队伍之中,仍旧存在着种种问题,教师自身品德素质不高,加之德育观念有所偏差,德育方法使用不恰当,就会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设下很大的障碍。

五、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的见解和建议

针对以上几点传统德育的弊病,通过这次“未来教育家”培训班的课程学习,结合自身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实际经验体会,在此对德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几点见解和建议。

(一)完善德育制度,实施动态评价 调整教育中德育的比例,通过制度完善将德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德育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有这样一番话:“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的发展也存在着顺序性和阶段性,最忌讳的则是“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过于死板,呆滞,片面,低效。我们需要调整应试教育以分数高低,成绩优异来评判学生的单一评价模式。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规范德育评价制度,各学校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来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灵活动态的德育体制。

(二)细化德育目标,实现学生心灵成长

细化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拥有道德权利,树立公民意识,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没有价值观体系的状态是一种心理病态。人类需要一种生活哲学、宗教或一种价值体系,就像他们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德育的对象,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要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头脑里扎根,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案。不谈空泛的大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因人而异,充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立德和树人是教育事业的两个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当在传统的教育中受到束缚,世界因为多样性而美丽,孩子们的身上蕴藏了

4

许多种不同的发展可能,教育者们不能武断地判断孰是孰非,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加以激励,给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和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平台。

(三)回归自然环保,教育生活一体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更新充实德育内容,发展人文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用自然主义的观点来提出他的自然教育观。“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卢梭主张儿童在实践和经验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并主张在大自然中进行自然教育。现代文明高度发达,我们过着便捷迅速的生活,但是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却越来越差,而大人也疏于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儿童能在开放交流的环境中感知世界,并得到体会和经验,远远胜过一次强加的说教。而生活,是所有灵感和直接经验的源泉。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观点。好的人文教育,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西方的伟大教育家们应该是深深懂得自然教育的真谛的。比如卢梭就提出,要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自然人;斯坦纳要求,学校要建在美得像画一样的树林里;美国贝汉灵小学会在美好的春日临时放假;芬兰要求他们的孩子每天都要到树林去散步一个小时。所以,有这些伟大教育家的国度,就有了人性的光辉,就有了对生命的最高赞颂和礼遇。在这里,即使断脚塘鹅也会被装上假腿;即使失误打死海鸥也要付出代价;在这里,即使是濒临消逝的生命个体也会得到最温馨的关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是德育最好的课堂。

(四)倾注更多关爱,浇灌德育之花

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连接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纽带作用,“五位一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教师的心中,要常怀着一颗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爱之心,任何事情,失去了一份热忱都是难以成功的。学生不是完人,有缺点再所难免,教师应做到包容并进行正面激励。当学生面临挫折,教师应激励他们直面挫折,培养他们勇敢坚韧的品质,使其拥有强健的心灵。再者,道德不是灌输,教师应当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指出一条路,以优秀的文学和艺术来感染激励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自主接触和感知,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身教者从,言教者讼”,道德是社会的力量,更是人的力量,不仅是教师要做到,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在德育工作,每个人都应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精心培育好成长一代。

结论:展望理想,最终还是要落到身体力行上来。身为师范生的我,心怀憧憬朝我的教育事业走近。德育,终归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到生活中去,回大自然中,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能享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

参考文献

[1]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2] 爱因斯坦.论教育.1936

[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4]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2002

[5]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 2006

推荐第6篇:学科小论文

感悟历史学科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一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例如某学生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该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维的过程。可见,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囿于成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 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从创造思维内容来看,它包括四种形式:(1)扩散思维, 即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重组眼前的新信息及贮存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的思维。如对中国近代史“落后挨打”这一命题进行重组演绎,就能得出6种结论:a.落后可以不挨打, 如隋唐对待日本的政策;b.落后打先进,如法兰克王国入侵西欧、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后与先进平等共存、互通有无,如唐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d.落后 受先进援助,如三国时,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开发南中;e.落后反击先进,先进受到重创,如非洲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f.落后必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这些富于创造火花 的观点,就是扩散思维组合分解的产物。(2 )聚合思维,即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解决问题或利用已知的信 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谋求的治国之道,通过聚合,形成系列: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务自强、君主立宪、共和政体、实业救 国、军阀独裁、马列救国等。由此又可总结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3)立体思维,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的多维联体思维。如打破教材体例,分类重组的专题系列。以“ 中国农业史”为例,广义看,它属“中国古代经济史”;狭义看,可析出“工具、农作物、水利、耕种技术、经验总结、历朝农业政策”等各线的演变;深层看,可归纳出理性认识:“人定胜天”、“民以食为天”、“ 农本”等哲学观念。如此,通过不同层面的纵横延伸,使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交叉后,成为新的思维体系。(4) 直觉思维, 对客观史实或现象的直接领悟和认知。如某学生阅读《三国志》时,对数条史实颇为留心:a.“公 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还。”(《魏书·武帝纪》);b.“赤壁之败,盖 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魏书·贾诩传》);c.“曹公军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 《蜀书·刘焉传》);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曹操致孙权信》)。该生认定赤壁之战曹 军大败不在火攻而在将士患“疫”,发生在长江沿河,可能是血吸虫病。这一结论刚好与近期刊行的研究文章 惊人相似。可见直觉思维的感悟作用是很大的。事实上,创造思维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动态分配系统,是以上四种思维的综合,并构筑成四个发展阶段〔1〕:准备阶段, 在获取多种材料及更多的假设与创造思路方 面,扩散思维尤显其长;酝酿阶段,逻辑分析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快捷、跳跃、直接的直觉思维,可促使潜意识勃发;明朗阶段,多种思维联合运行,直觉思维重在筛选信息,缩小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围、距离,及时调整 思维方向,聚合思维则在科学检验与系统论证,选优汰劣,立体思维重在营造思维广度与跨度;验证阶段,直觉思维使运作向度朝结果向度转化,立体思维则重在多维构建结果向度的整体化。可见,“人的思维是一个整 体过程,人在思维时,把问题的各个细节同整个情境的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各方面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确定整个情境结构内的‘缺口’所在,亦即问题所在。”〔2〕因此,功能不同、各具特点的思维形式 构成创造思维过程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动态认知系统。

二 创造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内化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水平。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是创造思维的品质。创造思维的品质特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跨越性、深刻性、广博性和 预见性〔3〕。

(一)创造思维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速度敏捷顺畅。如笔者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讨论马歇 尔计划的目的,有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三分钟思考后,一口气说出五个要点,而且富于创新:a.挽救战后世界资 本主义经济;b.阻止西欧国家发生革命,从而排除苏联势力; c.打开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欧洲的大门;d.用 苏联不能提供的东西来吸引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对苏的离心倾向;e.更加明确和深化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 。

(二)创造思维的变通性指改变思维方向和范围的能力。比如学生由哲学论点“任 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进而以整体观念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由此派生出系列专题(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国别史„„等等)。在思维变通中,既有扩散思维,也有聚合思维;既 可顺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

(三)创造思维的独创性 以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巧妙结合,得出新论。它是“ 独立思考创造出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4〕如对李鸿章、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新论,甲午战争中丁汝昌的过失,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性质相同的亚洲国家(朝、印、中、土)的革命途 径、方式、结果、教训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等,都是力排众议,改变习惯定势,产生质的飞跃的全新见解。

(四)创造思维的跨越性。即思维主体避开事物“可见度”的限制 ,扩展思维前进的空间,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间的转化。例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在理解中华民族与帝国 主义的民族矛盾时,拓开思维时空,认为其本质就已体现了无产阶级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理由是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全球结为统一整体,东方资本主义虽不发达(故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不尖锐) ,但它处于世界历史之中,它的各种矛盾必然带有世界历史整体特征;进而又推导出东方落后国家不仅可能而且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还据其内在联系而得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必然性 的结论。

(五)创造思维的深刻性 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如学习“西安事变”时,我设问引导:西安事变时若将蒋介石杀掉,中国政局会怎样变化?何应钦能否顺利掌握国民政府的权柄?中国是否迅速亡国?如此寻根究底、深入挖掘,可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活 跃。

(六)创造思维的广博性 多渠道、多层次,想象和创意联想。多条思维路线互相渗透、相 互作用、彼此调剂,从而实现最优组合。例如“罗斯福新政”,从其客观结果看,它是美国反危机的举措,相 对缓解了危机,社会安定有了改善;但若多维联想,又可得出两条思维渠道:a.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机构大 调整的尝试,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为“二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准备了条件 。

(七)创造思维的预见性。它主要是以事物环链模型(即重复出现的现象 所形成的规律性)为依据,推测事物发展的“后一环”。比如,通过东欧剧变和世界局势的区域性动荡,引导 学生预测未来发展:两极格局消逝后,多极化格局产生,和平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在思维的这一品质中,创造思维折射出“读史使人明智”的史学现实功效。

三 “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 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5〕可见培养创造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个性 发展的重要渠道。近年高考题已有考查学生创造思维的意向。笔者敢冒鄙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

(一)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 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则须疑”〔7〕,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笔者注意在 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地开导

例如在学习“意大利统一”时,有位学生对加里波第将政权拱手让给伊曼纽尔,提出问题:革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在关键时刻,加里波第让权,使革命毁于一旦,历史为何还要肯定他呢?笔者表扬学生“学起于 思,思缘于疑”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极时纠正其认识的偏颇,加里波第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十全 十美,但他在统一中是有功的,虽然政权由撒丁国王攫取,但伊曼纽尔也顺应了历史潮流,意大利的发展方向是议会制的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说革命完全失败,只是带有较多的封建残余性而已,从而帮助学生拨正认识, 回归于史实认知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造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史实,围绕其发展过程(或规律),进 行合理、大胆的想象,不能为猎奇而置实际于不顾,石破天惊地提出诸如 “林肯发动内战,消灭了南方种植园经济,是破坏了美国多种经济并存,不利于美国社会的进步”的怪论。这 些结论都是脱离了客观史实而主观臆意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适时提示,恰当点拨,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新颖而 独创的大胆想象的意识,也要帮助学生营建创造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在他们思维的内化中,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3.深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在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思维技巧的规律。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笔者启发学生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936年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 射的国际形势有何特点?各派政治力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出哪些政治主张(或态度)?

(二)转换程式,活跃气氛,营造激活创造意识的积极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 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到:

1.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 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 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 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 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 “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 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日趋成熟。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只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如此等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4.扩大信息输入的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 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比如我将多年订阅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及珍藏的《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版)的有关材料,以及大量其他书刊,组成一个小型历史知识书库,对学生开放。在长期“能源补给” 中,学生的创意思维有了明显的进步。有的学生的史学小论文,为学生拓宽知识层面。此外,我还将丰富的原材料按教科书的顺序,以章节为线索,配套设计材料解析题。由于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知识、方法、思维的含量较高,且 在有效信息的取舍中,需要一定强度的思维质量。因此,加大材料的容量,既促进学生实弹实战能力,也刺激学生创造潜意识的觉醒。此外,我还注意学科间的彼此渗透,如政治、地理、语文、美术及有关自然学科,加 强学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加大信息贮量,使之为创造思维服务。

(三)弃旧扬新,改革教法,加强创造教育的实践操作

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 模式,选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自创新的教育路子,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带动创造教学的研究与投入。笔者的做法是:

1.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悖逆情境

教师要勇于突破教学常规,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运用悖逆法,设立新情境,启发学生打 破思维定势,挖出教学中的隐性问题,交给学生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这是寻找思维新途径和培养学生的初步史学研究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利用感性材料,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中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具有猎奇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实新材料的同时, 抓住学生的新奇刺激下的活跃力,引导学生转到“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运动轨道上来 。“开拓未来的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过的教材,使之牢固地掌握创造思维”。结论一:义和团本身存在有许多缺陷,如富有浓厚的封建忠君气息,表明革命的不彻底性;结论二:他们灭洋的手段过于残忍,连无辜的洋妇婴也不放过,显然带有过分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结论三: 义和团排斥先进文明,夜郎自大,具有封闭落后的小农意识。通过思维角度的转换,推动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3.归纳类比,分解组合,实行开放引导,激励学生的灵感迸发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多种逻辑分析手段,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新规律。其方法或者 是对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设计探索程式;或者是对一定史事进行互换(如孙中山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两面性,甘地、凯末尔也有这一特性吗?)、拆卸(如资产阶级革命最本质特征是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以典型国家进行拆卸分析:英法等国是重在推翻封建主义;美国是重在推翻殖民统治和扫除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嫁接(如“交子”为何出现于四川?可归于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由丝织、交通、矿产三项嫁接合并。①丝织业的发达:汉时丝绸、三国蜀锦;②“蜀道难”、交通不便;③金属矿产不多等)、分解(如唐文 化的特点与历史地位可分成4个小的方面:①全面繁荣;②兼收并蓄;③领先世界;④影响深远)、重组(如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统一战线”知识系列,从必要性、可能性、理论上理解各阶段的特点)。教学中实施开放引导,可激发学生无意识状态下闪现的灵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深化。

总之,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 精神。这不失为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的方法之一。同时,值得提出的是,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创造素质的锻炼,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改进教法,使教学洋溢着创造气息,把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 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创造性思维”条目。

〔2〕韦特墨:《创造性思维》。

〔3〕周忠昌:《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4〕西尔瓦诺·阿瑞提:《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

〔5〕邓颖超:《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 载《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历史组 马艳丽

推荐第7篇:论文:学科导论

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

职业规划

姓学专提

名 号

业交

班日

级 期

20140528

一、对专业的认识

电子与信息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老牌学院,09级以前设有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物理电子技术、电类联合班等五个专业,10级以后的专业设置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政策,具体到大二下学期才分方向,在分专业方向之前是按照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信息工程(卓越班)来招生的,分完专业方向后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卓越班)三个专业。现在具体地介绍一下学院的这些专业概况:

1、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

这个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信号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及系统组成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发展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及通信技术系统具有软件、硬件级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2、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这个专业主要学习继承模电、数电,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毕业后凭借微电子技术,就业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电信部门,电子整机生产企业,或者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设计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3、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的研究、设计、只在、开发、管理和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兼容技术、多芯片组件设计和微电子工艺方面的知识。

4、物理电子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电子、光信息传输(光通信)/处理、信息工程、光电探测与传感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配件、乃至光电子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电类联合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引导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学术性人才为目标,将依托学院强大学科资源,以课题及导师制的形式,让学生进入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基础,重点培养其数理专长与学术探究能力。

6、卓越工程师班(卓越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目前主要围绕通信技术(三星、TCL通信等)、智能家居技术(TCL多媒体、创维等)、集成电路技术(中兴、华为、炬力等)以及电子应用技术四个方面,与区域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重点培养其突出的工程实施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7、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

为满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延续学院优良人才培养传统,迎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培养学生成为新潮电子产品或新型信息服务的首创发明者、技术管理者和行业开拓者,学院2011年实施“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类)”大类专业招生。此大类专业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着重从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和专业精英思维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大类专业覆盖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三年级时按学生意愿为主转入相应专业。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强化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个体的充分自我发展,促进形成以主动性、责任感、合作性为表征的良好价值观念

二、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 ,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7.8万亿元,增长29.5%。 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发展势态好。

其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当初会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对无线电这个领域比较好奇,其次,我的物理基础还不错,第三是这个专业嘚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更详细的分析自己,我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呢?

我刚入学,就为自己制定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计划。首先,我不是学霸型人才,很难做到学习拔尖,所以我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中上就行;但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不足,我必须找到别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有一定的项目经历,比如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所以大一我加入了一个校级组织,并结交到一些朋友和累积到一些技术、经验。大二的时候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再加上参加了学校的SRP的一个项目,就决定退出社团组织,专心学习和项目。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计划范围内。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年在校时间里,除了要保持成绩中上之外,还要丰富项目经验,例如做出一个成功的比赛。

依照我的计划,毕业后:

1、从事通信行业与技术有关的技术维护、管理等类型的工作;

2、进入大型的通信运营商,有一份体面的薪水;

3、累积工作经验,逐步从基层转入管理类岗位。

三、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导论课是一门对新生入学迅速了解本专业状况的很好的课程,它具有引导性的作用,能让新生在对专业、前途认识很迷惘的时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给本科生很好的例子和思考空间。它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向新生阐述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就业前景, 让新生可以更 加了解和喜欢上这个专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学科导论课,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专业的情况,对 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学科导论课上了解到我们专业 致力于将我们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能在通信行业 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新技术。而且,我们还可以获知当今社会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要发展成管理型,工程师型,还是综合型人才。对于自己专 业的正确认识, 有助于我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出更准确 的定位,从而为个人发展提供有利形势。不仅仅如此,学科导论课,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的动态, 让我们能够紧跟科学前进的步伐,知道通信领域的 发展情况。 我们还能从学科导论课上知道我们学院的教授、团队正在研究的与世 界先进技术相关的项目, 感兴趣的还可以跟老师一起做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 力和丰富自己的项目经验。

学科导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每个学生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地在这门课上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 知识,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努力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为自己的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而对于学院来说,我觉得应该加大在这方面课程的投入 力度, 花更多的课时在这类课程上面,毕竟这是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具有指导性意 义的课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

在上学科导论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两门专业还是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通过学科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老师给我们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我在大二应该在我这个专业走哪个方向。

总之,我觉得这个课很值得上。当然, 我觉得下面几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完美了:

1、互动少,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有时老师讲的时间过长,学生想问问题,都没有时间;

2、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平面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进度,学生因为本来就对这些东西比较远,所以容易有距离感,所以想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他们实验室,让我们开开眼界,增加我们的科研兴趣。

3、建议老师在每次上课前,通知学生去找相关资料,先做功课,这样再去听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最后,祝这堂课越上越好!

推荐第8篇:学科论文写作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石口中心校 刘红丽

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多写,并且规定了阅读和写作量。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负”,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要多读多写,必须提高读写效率。具体来说,读要讲究效率,写也要讲究效率。只有学会高效率的读写,才能“减负”不减“质”,也只有学会高效率的读写,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率的读写?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长期以来,由于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教师注重对成篇作文的改写,背诵;学生习惯于“拷贝”别人的优秀作品,造成“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新课程的改革告诉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发现写作规律,获得写作能力的过程,体会创作的乐趣。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如何表情达意,如何通过篇章习作“启迪世人”;如何进行“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的点拨教学。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为了提高学生考卷上的分数而错导学生机械地“拷贝”或“抄袭”同龄人的佳作。众师生的努力,都会聚集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这个重点上。教师的想教,学生的乐学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指一种力求认识某种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一般对写作兴趣不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的发展。这种不浓的兴趣,就会慢慢变浓。因此,在小

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课堂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开办学校广播站,每天早上或午休自学时间选1—7篇当天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广播。组建学生“学习园地”,将班级学生中近期的优秀作文结集展览于“学习园地”。开展作文竞赛,将获奖名单连同获奖作品一起公榜表扬。这些都是展示小学生写作成果的办法。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同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带动他们从中感悟出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去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

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小学生怕作文,怕就怕在不知到自己在写什么,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写。从根本上分析,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是不懂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优秀”的作品,不懂得优秀的作品究竟“优秀”在哪里,我们的习作怎样才能达到“优秀”的要求,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选》,学生也只能情愿而又不情愿地唉叹“才气不够!”可见小学生并不懂得欣赏眼前的佳作,不懂得别人的作品好好在哪里,自己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他们不是缺乏创作的能力,而是缺乏自己对创作潜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并多读多想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的精妙之处,通过阅读感悟出各类作文的创作方法。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农村学生朝夕相对的青山绿水,城市小孩难得一见这样的自然风光:农村小孩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更是城市小孩没法体会到的„„为什么农村许多学生的 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在生活的海洋积累素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捕捉写作的灵感。我们好可以通过让学生向农民拜师,学习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好词句,丰富了学生语言,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创作的思维。教给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宽寻找素材的途径,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捕捉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头脑里就会建立起一座座“素材仓库”,作文时就会有“取之有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四、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写有兴趣的题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小学生写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协商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给学生松绑,让学生从那些文体,取材范围,表达方式等框框中解放出来,获得驰骋想象并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课内、学校、家里„„时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学生可能为某个教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俯后仰,也可能为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而痛哭流涕:可能被某个同学的恶作剧吓得哇哇直哭,也可能为新同学的精彩表现拍手叫好„„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真。对于这样的题材,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可见,让学生自己命题,鼓励学生大胆选材,写自己要写的内容,表达自己需要的情感,不拘形式,那么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要写,“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五、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方位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小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育家德纳教授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树立新的“多元智能”学生观。我们平常所说的优生、差生,只是说明这些学生在语言或数学逻辑智能上的高低,而不能说明其他智能的发展状况。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方面,也有自己的劣势方面。根据上述理论,我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运用了发展性作文评价方式,全方位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鼓励性评价方式。有位

名人说:“听一句赞美的话,足以让我兴奋两个月。”因此,我常在学生作文本上写下鼓励性的评语:“立意深刻透彻,对问题有独特见解”、“我佩服你那种把作文写完整的勇气,请继续努力”、“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望继续努力”,“想象丰富合理,情节生动有趣”,“有进步,作文比以前写得好多了,请再努力”„„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关爱和信任的态度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挥创作。以肯定,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乐在其中,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好想乐写的习惯,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激发小学生写的兴趣,如何教给学生创作文章的方法,如何寻找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灵感,如何自主完成、修改习作。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探索视角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多样化,应重视作文过程的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便能逐渐提高读写效率,不断扎实写作基础,不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推荐第9篇:政治学科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吴立岗主编 1997年3日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便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

社会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目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正在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入,总的形势是好的,另一方面,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处境却比较困难,政治课的教学情况也不例外。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尽管年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但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对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

二、社会性偏差的表现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现实性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来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实却有片面性,因为他对我国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结果有些事实是被夸张了,有些则是被曲解了。

二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历史性偏差,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也可以作出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写道:“在

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参照系错位,把改革前后社会生活的对比误作为新旧社会加以比较了。

三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观点性偏差,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的行为常不自觉地表现了社会上的影响,嘴里哼着顺口的广告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次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四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兴趣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于港台的言情武打片,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至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五是在学生认识中存在着态度性偏差,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无法正常生活。自从开放搞活以来,我家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丧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三、社会性偏差突出的社会时代背景

学生认识偏差产生的原因来自社会,但作为一种现象突出出来,却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归根到底,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变型以及当代国际形势新变化的产物。巨大的时代转变深刻影响着人们(自然也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使其产生各种变化和反应。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这些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有些影响则比较复杂,甚至明显具有非建设性的消极作用,并折射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即源于后者。考虑到目前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与冲突,多元价值取向已成现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社会性偏差”现象的存在不合理性。社会上有人甚至认为在我国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而这又进一步诱发了学校教育环境下“社会性偏差”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四、政治课教学的不适应状况

由此对政治课教学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应该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根据教育从属于社会的特性,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里,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相对顺应的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容易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如在

五、六十年代,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东西,和社会上给予学生的影响,总体上是吻合的,那时政治课好教,学生也愿意听。相反,处在转型过程中并充满变化和无序的社会环境时,教学实施和社会环境反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自身的教育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应该看到,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政治课教学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只能努力消化和适应社会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甚至一时产生消化不良的问题。而教学的滞后性无疑弱化了教育本应起到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导向性的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的影响作用上升。这一升一降,使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实际接触和了解,对政治课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现状,不仅有些学生不太满意,有些学生家长也不太满意。有的家长抱怨说,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好了。如果按传统观念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集体观念的、谦让的和乐于奉献的人,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可如果把自己的处世经验不加区别地传授给孩子,又怕把孩子真的带坏了。个别家长甚至不客气地说,你们政治课讲的那套东西听不得,非把我的孩子带傻了不行。如果照你们讲的那套去做,我的孩子将来都学不会怎么做人了。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论文

通过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探微

王杰伟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取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 领下完善自我。在网络教育发展如此迅猛的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能力的支撑,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得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 信息能力 教师专业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其不断更新教育专业知识。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在现在的教学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巨大作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加广泛地收集信息,会帮助教师在进行判断时多一双眼睛、多一些参考。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有关专业技能的帮助,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那么如何通过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教师信息素养包括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及信息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即培养教师自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意识。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信息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教育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教育工作中去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网上办公、网上通知、网上教研 等具体做法帮助老师逐步养成这样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其次,培养教师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师德的一部分,我们在倡导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要告诫教师获取信息的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 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那么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中,要有针对性地选 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学校可以通过后台监控、内容审核等措施预防和惩戒有损教师形象的不符合教师信息道德的行为。

最后,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技术层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强化实践操作培训。

即学校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操作培训,使教师具备熟练地进行文字表格处理、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料上 传、网上交流等信息能力。一般来说,对35岁以下的教师重点培训课件制作,提高他们制作课件的能力,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率,并鼓励其作品参加区、市、省等各 级评选。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老师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增强老师的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当然,对少数还不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教师,可以进行比较基础的培训,例如如何上网、如何搜索网络中的有效资源、如何下载编辑资源、如何进行网上交流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优化网络资源配置。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分科组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建电子备课室、集体备课网、教师博客,甚至帮助教师购买资源库、教师优质课视频专区、教师网上阅卷系统、课堂全程监控系统等多信息窗口。教师通过这些电子窗口,不仅能了解到学校近期发生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一 些动态、要求,也能通过校园网站与外界进行教学的研究、交流、探讨,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通过网络,提高了交流的自由程度。在传统的校本教研中,很多人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不太愿意说真话,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间也有限,教研效果大打折扣。而通过网络,彼此很信任,说得真切、中肯,同时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放在校园网站上,大家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了研究学习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使教师充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教师网络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观念,而且使教师的工作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并利用计算机的可复制性、可传输性很便捷地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走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11篇:园林学科导论论文

小议园林及园林事业

结识园林纯属偶然。

犹记得当初与父亲在电脑前敲定专业的情形。我们一路研究否决,最后在园林与园艺间纠结不前。蹙眉良久,父亲拍拍我肩膀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这是你的人生,自己决定吧。于是,我成了老师您课上的学生,从此开始了我与园林的不解之缘。我一直相信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确应有一个好的归宿。而至此刻,我已认定园林为我终生的归宿。毫不夸张地说,我热爱它,我对它充满了绝无仅有的热望。下面我就这一年多的学习及我自身的感悟和领会谈谈自己对于园林的浅薄认识。

首先,什么是园林呢?据《大百科》:园林即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并划分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我国有优秀的园林资源,古典园林现存四个流派,分别是北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而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是在梁思成先生的支持下,由吴良牖、汪菊渊先生提议经批准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的造园专业。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它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及园艺工事等,这都要求其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素质及广博的知识涉猎,及至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渗透也开始举足轻重起来。

园林,是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一种诗意的栖居。

园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理念,是人们追求、热爱自然,美化环境,慰藉心灵的精神文明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园林,无疑是一门艺术,然而其一直游离在绘画、音乐、雕刻等主流艺术的边缘,着实令人惋惜。园林什么时候能昂首挺胸地步入艺术殿堂?这是每个园林人的疑问与期待。也是园林人毕生的追求与努力。

在我看来,服务人类生活,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优美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风景园林学科及其景观与园林专业的基本目标和永恒追求。景观园林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是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的。

然而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刮起了盲目摆阔的浮夸风。一次课上,杨老师提到了广州番禺的宝墨园,里面豪华的陈设及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让老师戏称其为“暴发户”。全国各地不只此种,还有上海大量华而不实的别墅的兴建等,介于此类现象的泛滥,园林专业人士提出了“节约园林”一说。即在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过程中,尽量遵从经济效益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少在外观上做无谓的浪费。

园林有很重的地方性,这也是我深有体会之处。譬如现在我们在杨凌学习园林设计,在观赏植物方面的要求则以西北植物为主,耐寒耐旱是主要考虑点。而一旦将来我们在外地工作或继续学习就必定要涉及到当地的乡土植物,而且还要兼顾风俗民情和色彩习惯。可见对园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创造过程,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园林与很多学科有交叉和融合,以至于在专业开设的最初,它是挂在城市规划的名下进行教学的,而且课程设置混乱不堪,管理没有规范。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它的重视,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区分园林和别的类似学科的性质时,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指出,园林中科技占90%,而艺术仅10%。创造力、想像力,是风景园林具有艺术性的本质所在。他提倡先“缜思”后“畅想”,以生态为主造园,而科学成分大于艺术成分是环境艺术不可能代替风景园林的根本原因。这个比例还有待商榷,但是由此可见科技运用之于园林的重要性。园林景观设施的研发与应用也是一个潜力深厚亟待挖掘的领域。

还有一个是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热点——我国园林建设需走以植物为主的生态建设路线。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的维护。碧水青山,鸟语花香,既享受城市生活的各项便利又能惬意地亲近大自然,是每个现代人的梦想。如果说在那个饱受战争创伤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年代,这个梦想显得奢侈且遥不可及的话,那么现在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和谐统一,在景观园林人的精心规划下指日可待。

说起这些年园林的发展与兴旺,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俞孔坚。他95年获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博士,97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其作品“绿茵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他讲究“天地-人-神”的和谐精神,我非常崇尚他的设计理念。我在《园林》期刊上,阅读了他这个作品。“绿荫里的红飘带”给了这个公园很好的诠释: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清新的城市休憩地。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树种,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红飘带”。同时,在中山岐江公园的规划中,俞孔坚也遵循同样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厂房和机械设备,使之成为颇具人文意义和反映中山工业化进程的硬质景观。这既体现了勤俭造园的良好风范,也将“土人”的理念向世人作了极好的宣扬。“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这句看似简单的誓言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园林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自己的事。两百多年前,英国派出大批的人马来到中国学习造园的诸多事宜,终成名扬海外的英国自然式园林。今日的中国园林要发展前进,少不了要学习与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改变传统的以建筑为主的造园方式,走以植物配置为主,突出生态文明,多运用观赏草和地被植物,兴建专类园的复兴之道。我国植被库资源丰富,但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够物尽其用,倒反被西方园林师栽培得兴高采烈,这个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撰文期间,我有幸读到陈俊愉院士的《园林十谈》。在这篇文章中,他据国内外形势,对园林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令我受益匪浅。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开始了基础的绘图练习及方案设计,并在学科导论课上聆听了杨老师诸多精彩的方案设计。于是一种浮躁功利、不务实的情绪便在同学们间漫延开来,想当然地认为走规划设计的道路比植物研究方向更赚钱更有前途,陈院士指出,植物是造园的基本素材,而我国在植物的研发与利用上还跟不上设计的需要,经常造成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现象,植物的引种和驯化,乡土植物的栽培等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而规划方面我们只需一定数量的精英人才即可。虽然这改变不了我走设计之路的初衷,但却使我深深认识到植物研发和掌握树木知识的重要性。陈俊愉院士的一席话使我对将来自己所将从事的工作更加充满希冀与热望。虽然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相信人们对美好家居环境的向往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这批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准园林师踌躇满志地,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专业知识,渴望将来能够在设计领域一展身手。

08年暑假,为了提前感受一下园林大师的设计作品,我去了广州亲戚家,想借此机会顺道去参观一下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清晖园与宝墨园。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即顺德市中心),园内幽雅静谧,古木交柯,奇花异草,清晖毓秀。锦鲤在碧水中畅快游戏,撒下鱼食,即可赏观数鲤争食的生动可爱之景。八角壁裂池,假山奇峰堆叠,怪石嶙峋,随意散布于园内,一角亭旁雪瀑溅飞,荷风裹挟。园内地铺烧制篆刻砖,花窗镌刻精美,芭蕉油亮生机勃勃,廊桥架设,极具韵致。如果说清晖园纤细秀美,那么宝墨园则豪华大气。因为占地面积大,宝墨园在所有的建筑上都比清晖园的略大一筹,整个园子也显得开朗大气,它在模仿北方园林豪华的同时也兼顾江南园林的精细做工。宝墨园内有一处设计让我非常欢喜,全园以地上河为主水系,两边铺设道路,栽植树木,水面时而开合时而密闭,但都以规则式为主。水质清亮,鱼翔浅底,怡然自得,游人看了也不禁为其感染,心情舒畅。园内还有一处轩专门陈放奇珍异宝,流光溢彩,令人眼界大开。木刻石雕,均精细且反映当地的文化与特色,里面还有一处壁画荣获吉尼斯纪录,其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明上河图。

游毕此两园,我内心澎湃不已,一种对未来寄予的荣光闪耀,让我浑身热血沸腾,一想到将来我设计的图纸能够付与施工,我就激动得颤栗。我想这也是每个园林人的愿望,是他们一生中永将铭记的幸福时刻。

以前的我不知道幸福与生命在哪里。直到接触了园林,我才真正明白鱼在水里畅游的快感,我不是那么有天赋,可是我会努力,用我的整个生命去实践许下的承诺。而我们的成长与成熟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奉献。最后我想用苏格拉底和他学生的对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来表达我对园林人的希冀与园林事业的展望: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经问:“老师,什么样的人将来能够达到至福之境?”

苏格拉底答道:“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会达到至福之境,而且我们也都在准备着,到达至福之境。”

第12篇: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作业一

1.简述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科意义。 其次,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 再次,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 最后,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体特征。 2.简述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

要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要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3.简述写作计划的作用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写作计划的作用:一是进一步明确研究动机,增强工作的目的性。二是明确工作程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题目

(2)学科门类及年级

(3)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 (4)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5)选题及研究背景

(6)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与步骤 (7)准备情况 (8)预期目标

(9)大致进度和完成时间

4.简述文艺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探讨问题时追求与历史性、实践性的适度结合。 在理性思辨中不断追求论文的理论品位。 5.简述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和注意事项。

(一)关于材料的问题:1.素材与学术兴趣;2.述评与学术研究;

(二)关于方法的问题:1.文本细读与论文写作;2.理论指导与论文写作 6.写作实践:略(自己作答)

作业二

1.择其大端地概括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

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是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

2.简述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和方法。

加大信息存储量。

加大信息间作用的势能与频率。 3.简述论文写作对论文观点的要求。

正确、新颖、深刻,是对学术论文的观点的基本要求。 4.简述选取材料的原则和标准。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支撑观点;二是要有利于吸引读者。

标准:一要选取确实的材料;二要选取有力的材料;三要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四要选取易于理解的材料。

5.简述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选题范围及选题方式。

范围:一般的选题都集中在作品研究、作家研究、流派研究、现象研究、思想研究等范围内;方式:选题的方式适合以下三类:一是文史研究,二是社会热点评论和研究,三是研究“空白”或“冷门”课题。 6.写作实践

评价和分析的写法参照教材P182。

作业三

1.简述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的项目构成。

标题、观点句、内容纲要三个部分。 2.简述构段的要求和方法。

要求:一是段意要明确;二是段意要统一;三是段意完整;四是段的长度要适中。

方法:一要把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单位来看待;二要善于疏通思路,增强思维的条理性。

3.简述议论的基本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

基本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举例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反证法、对比法、因果法、引用法。

4.简述古代汉语研究论文写作选题所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要小 (2)难度要适当

5简述现代汉语研究论文写作选题的范围和选题的方法。从现代汉语专业内部的分支方向来看,现代汉语论文的选题范围应是十分宽泛的。现代汉语是个包含众多分支方向的专业领域,语音学、词汇学、文字学、语法学、语义学、方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方向,每个大的分支方向还含有许多具体的研究方向。

要掌握选题的方法,首先就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的研究题目的来源。同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一样,现代汉语研究也有开创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之分。无论造势哪一类研究题目,都无法脱离两条途径,也可以说都必须依循两条原则:一是关注语言事实,注意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二要充分研读文献,注意在阅读中发现疑点。

二、写作实践(略)自己作答

作业四

1.简述检查论文初稿的顺序和方法。

顺序:一是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二是先内容后形式的原则。 方法: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 2.简述常用的论文修改方式。

增补、删减、替换、调整

3.简述论文注释的主要功用和形式。

功用:1.补充内容;2.注明资料出处 形式:夹注、脚注、章节注、尾注 4.谈谈外国文学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选择好的译本;二是要尽可能读一些原文; 三要利用好研究资料;

四要慎选关于作家作品语言特点研究的题目。 5.谈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比较文学的内涵:首先要明确“比较文学”的内涵。

(二)关于选题的标准:避免出现“选题过大”和“选题随意”这两个问题。

(三)关于论述的结论:比较研究离不开“异”、“同”的发现和比较。

二、写作实践(略)自己作答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填空。

1从总体上讲,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 2从总体上看,学术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

二、简答

1选择课题,主要应当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一、选题与客观需要是否相符合;

二、选题与研究状况是否相适应。2获取资料有哪些主要途径?

答: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是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 3论文观点必须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答:论文观点必须符合基本要求是正确、新颖、深刻。 4资料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中产生;

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毕业论文写作知识,列出教材中论文案例《宝玉十二哭-析贾宝玉的悲剧情结》一文的内

容提纲

提示:拟写论文写作提纲,首先必须了解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以下项目构成:(1)标题,(2)观点句,(3)内容纲要 答:标题:《宝玉十二哭

-析贾宝玉的悲剧情结》

观点句:宝玉十二哭的悲剧情结是了解《红楼梦》一书中的家族从繁荣到衰亡的重要取向。内容纲要:

一、因景伤情

面对生活平常景色常常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凄凉感。第二十八回,第五十八回

二、因人伤情

1、为黛玉而悲-贾宝玉的爱情悲剧第五十七回贾宝玉的第7哭

2、为晴雯而悲-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第七十四回

3、为金钏而悲-世上无情空大地,人间少爱景何穷第三十四回

三、对未世的痛苦感受

1、未世情与爱

2、未世宗族第二回

3、人生无常最苦《庄子》《好了歌》《飞鸟各投林》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填空

1、依照学术论文的直接写作目的的不同,学术论文可分为:交流论文;学位论文

2、用于书面表达的书卷主体包括文艺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毕业论文要有学术性,应注意哪几个环节? 答:1 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科意义。2 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 3 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

4 对论文的总体构成格式也有明确的要求。 5 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特征。

2、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1 要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课题调查的内容包括:①调查课题研究的历史;②调查课题研究的现状;③

调查相关研究的状况;调查途径有两条:①查阅文献资料;②访问专家学者

2 要做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开题报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1、题目;

2、学科门类及年级;

3、指导教师的姓名和职称;

4、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5、选题及

研究背景;

6、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与步骤;

7、准备情况;

8、预期目标;

9、大致进度和完成时间。

三、在查阅一定的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一个论文题目,撰写一份写作计划。

论文题目: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内容阐释:

一、简述李清照宋代杰出的文学家

二、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

1、清丽高法,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

2、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的场景。

3、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大众口语化语言。论述目的:

李清照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特别优美而又忧伤的一页,不仅其艺术上的许多特点,值得今天的诗歌创作者借鉴,单是她所创造的“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高智商情商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就更得我们去借鉴的。(具体要求:格式完整、正确、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时间:2011年7月初-2011年8月底

步骤:①搜集、占有资料;②阅读、整理、研究有关资料;③拟定提纲,起草论文 分工:自己独立撰写,教师辅导。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一、填空

1、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常用法、追溯法和循环法等三种。

2、文学理论在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中出现了若干流派,例如: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形式主

义新批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等。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论文构段的要求和方法是什么?

答:

1、论文构段的要求主要为:①段意要明确;②段意要统一;③段意要完整;④段的长度要适中;

2、构段的方法:①要把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单位来看待;②要善于疏通思路,增加思维

的条理性;③要善于使用段中主句。

2、古代汉语论文选题,应当注意什么问题?答:一要注意大小;二注意难度。

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毕业论文写作知识,评析教材中的例文《毛泽东战争时期部分词作的词题研究》

提示:

1、要注意运用所学论文写作知识,不能脱离所学知识泛泛而谈。

2 要紧密结合文章实际谈论问题,而不能脱离文章空谈知识。

答:作者参考大量书籍,广泛搜集材料,精心选择材料,使论文材料翔实、丰富、有力地支撑观点,表

现主题,特别是毛泽东多次修改《采桑子·重阳》的词题这一材料,一般人往往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用心良苦,作者凭着专业的敏感和细心,发现了“从毛下所无”的东西,写得有声有色。论文的小标题“取象精妙,准确传神”“取象储蓄,以微见著”“取象雄健,立意高远”等简明齐整。富有气势和节奏感,既显示段旨对题中心;作者高屋建瓴分析深入透彻,全而,充分显示其文学功底与思

辨能力。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懂得诗词,并且给人印象是文笔洗练老辣,不肆张扬,他不但对中间的

古诗词有所研究,对中国的现代革命史也颇为熟悉,对研究对象毛泽东诗词更是因喜爱而颇有心得,对各种版本的毛泽东诗词也有所涉猎。作者专注于“毛词”中的词题的“艺术性”,并大胆地将自己论文的题目加上“研究”二字。这篇论文确实够得上使用“研究”一词。因为它不仅对毛泽东诗词,特别是对其“词题”真正地有所研究,而且对中国诗词理论,现代革命战争的历史等相关内容也有所研究。

总的来说,这篇论文格式完整,用词正确,是一篇值得借阅的文章。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形成性考核作业四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安排好论文的结构,至少应当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要安排好论文的结构,至少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结构程序。包括绪论、本论、结论。

2、编制写作提纲。由标题、观点句、内容纲要构成。

2、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通常应由哪些项目构成?

答: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通常由以下项目组成:

1、封面;2衬页;

3、摘要;

4、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致谢;

8、注释;

9、参考文献目录;

10、附录

3、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几项内容?

答:

1、要撰写一份答辩提纲;

2、要在通读论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论文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论文观点

是否值得推敲的地方,所用材料是否有可疑之处。如果提问者提出这些问题,自己应该如何应对。

3、要重新整理一下在写作过程中用过的资料,以便更加熟悉资料,更加清楚地掌握资料的全貌。

二、根据教材中的例亠《关于萧山话疑问代词系统的研究》的正文内容,拟写一份写作提纲,并为其写

出摘要和关键词。

1、写作提纲(提示:写作提纲应由标题和内容纲要两个部分组成) 答:关于萧山话疑问供词系统的研究

一、关于萧山话中的两个基本疑问代词的考察

1、两个基本疑问供词一:“何”和“哪”的用法。

2、两个基本代词与两套基本格式

3、与现代汉语基本对应

二、疑问代词的常用词汇-分类对比与讨论

1、“何”hò-“何里”、“何西”、“何个”等。

①有对应关系;②是重要词根;③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④对应关系表;⑤关于“做 何西”

2、“哪”há-哪里、哪个、哪阁

①问时,空,状态为多。②结构特点;③“何些”hò sè

三、现代萧山话传统代词系统的弱化倾向

1、“何西”的淡出;

2、语境依赖增强;

3、分化现象突出;

4、共同语化加速。

2、内容摘要:答:萧山话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方言土语,在声调中就和其他吴语次方言一样保留较多古汉语入声调,

在语法句式甚至一些基本词汇,如“何”“哪”保留下来的地方土语的特点。本文选择这一语言现象-疑问代词和基本词汇,及其在疑问句式中的使用规律-所谓疑问代词系统进行考察分析,把萧山话与作为现代汉语共同的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萧山话中的疑问代词系统独具的几个基本特征。

3、关键词:疑问供词,系统,传统。

第13篇:初中数学_学科论文

浅谈数学方法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李艳桃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新课程下注重、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而数学方法论给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它的学习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教学”转向“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以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和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方法论 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

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法则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方法论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说成对于数学思想(维)方法的研究,其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学会数学的思维。或者说,如何能够按照数学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维。通过对具体数学事例的研究实现对真实思维过程的“理性重建”,获得各个方法论原则的深刻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数学方法论对于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以数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我们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总体目标重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基本理念中,也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显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因此,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数学的思维显得更加重要。首先,只有培养起比较完善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才能把学生和教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教与学的过重负担。其次,数学是一个庞大的、有秩序的系统,对于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对数学的本质和方法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这种对于数学的理解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数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到学生关于数学的理解、学习态度和应用等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无论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面和教师教学实践方面都需要教师精通数学方法论,只有熟知了这些方法论才能开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2

数学方法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2.1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与发现。在这种理念下,要使数学新课程改得以有效的实施,教师就必须加强和重视数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数学方法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一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走多远,你的学生就能走多远。”如果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不清前面的道路,是无法走得长远的,而数学方法论会帮我们擦亮数学智慧的眼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专业训练,将很难适应今天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2.2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在是单纯的“传授式”教学,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在进一步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且把“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数学的思维”,把问题作为载体,将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渗透到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看到思维的力量,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这一教学理论为我们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研究。因此,为了让教师更好适应和驾驭课堂教学,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论。

2.3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掌握深厚广博的数学基础,而且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学科历史,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在本质,理解数学的源与流,懂得其来龙去脉及数学的价值。对于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能不懂得数学发现的原理、规则和思想方法,它们能使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驾驭教材,把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教出方法、教出发现、教出创新。因此,数学方法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必备知识。

3数学方法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在数学方法论中,重点阐述了观察、联想、尝试、试验、归纳猜想、类比推广、模拟、化归、公理化方法、数学悖论等数学论证方法,数学与物理方法,数学智力的开发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如果把这些理论和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将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加有数学味,帮助学生领会内在的数学思想方法,

认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应用价值。 3.1数学方法论在解题教学中应用

必要的知识与知识的良好的组织是数学方法论中提及的四要素之一。记得数学大师波利亚曾说过:“良好的组织使得所提供的知识易于用上,这甚至可能比知识的广泛性更为重要。至少在有些情况下,知识太多可能反而成了累赘,可能会妨碍解题者看出一条简单的途径,而良好的组织则有利而无弊。”例如现在的初三复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解题教学来实现知识巩固,同时题目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对于题目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教学中通常会碰到学生对于这类题目会无从下手,或解决问题的信心不够等现象。当然这里有学生对于题目理解上的原因,关键还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良好的组织起来,必要的反思把知识方法归类。对于初三的学生知识容量应该是够的,但是他们的知识仓库比较零乱,当需要去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对应的“工具”。所以在初三复习中的重点我们不是多讲几个题目、多做几个练习,而应通过典型例题理清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为了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更多的暴露思维过程,通过问题的合理设置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启发他们形成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主线,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中深刻的感受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理解和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领悟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 3.2数学方法论在概念教学中应用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是由于知识体系扩充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产生这个概念,它有什么意义,这个概念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产生的必要性。概念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的反映而得到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而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启发学生去发现、探究新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概念的形成本身有着一定的发展过程,凝聚着前人探索的智慧。我们不可能重复历史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理解概念非常有意义的。一位数学家说过:“一堆没有亲身体验和视觉形象所支持的概念、定义不能开发智力,而只能关闭思路。”在概念再创造过程种,应对学生的思维给予暴露的机会,充分经历概念形成的两个阶段,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 3.3数学方法论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使人创造性思维严格化和理论体系严谨化的科学。数学方法论强调用演绎与推理的理念,来论证概念间转换的恒等变化,从中体现准确、简洁地揭示有条件到结论严密的逻辑关系。而缺乏演绎与推理的人,会犯“想当然”的错误。在初一起始教育的第一节课中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同时数学方法论在教学中特别指出数学史的重要性。著名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史是教学的指南”。历史能揭示出数学知识的显示、来源与应用,它不仅告诉我们数学知识当时如何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的——即如何产生的。

4 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如何能将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活动中去,包括以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和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 4.1注重渗透的循序渐进和逐步积累

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启发学生思维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一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其次,要注意渗透的长期性,应该看到,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需要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渗透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4.2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层次性

在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迁移。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的差异,又能促进个体最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尽可能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如在教案设计,课堂探究等过程中,都应该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不同程度的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全体学生尽量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促成其最近发展区的形成。最终实现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3提高教师的自身认识和可行性

数学的思想方法通常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不是一个显性的知识点。只有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当时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才能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适当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自身对于这一知识蕴含的数学思想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中学生对于它的理解。因

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通常以具体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因此,必须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的形成,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依势而行、潜移默化的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中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不可因为讲“方法”而方法,生搬硬套。同时注意到在教学活动现场,教学实践总会突破教学理论设置的框架,并按照自己的要求,确立起新的应对情景性需要的灵活多变的思维策略。因此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决不是机械地对号入座,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考验。

5 实践中的启示与思考

数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由“经验型教学”转向“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这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施教水平,通过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反思活动。教师的实践和反思是有机结合的,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通过反思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改进实践。美国一位学者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实践与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方法论的实践和反思中我们也应看到了它存在的一些局限性,绝大部分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偏重于理论论证,而很少有实践证明,更少研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应用。因为教学理论更多的是追求普遍和一般,而实践更多地体现为个别和特殊。所以我们在数学方法论的实践应用中还需有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把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正真发挥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实践的力量。

第14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论文 浅

学 中

作者单位:余庆县和平小学 作者:余亚书

联系电话:13984522358

浅谈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贵州省余庆县和平小学:余亚书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里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思考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

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5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龙泉一小:陈政

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统一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兴趣却逐渐淡薄,要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的渗透法制教育这一问题是全体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精心付出的地方。虽然当今社会是法制教育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但是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所以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动员 挖掘素材 课堂联系 巧设情境 方法渗透 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却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指教师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并循序渐进的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讨,得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为主要思路,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的开展法制教育,适时延伸教学素材潜移默化中渗透法制教育。利用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推进法制教育与教学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意在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渗透法制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制观念。在学前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现阶段,进入小学后才是学生真正开始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迅速增长求知欲望的阶段。因此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对小学生意识形态的确立和爱国主义情感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教育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搞好学生学习的关键,更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家校结合,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要不定期的进行家访,通过家校结合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参与,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学时抓住学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增加难度,所以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获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学习,让教学顺利的进行。

二、让数学教师具备法制素质,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素材

由于教师自身的法律知识比较欠缺,同时在教学中却遇到的大部分都是没接触过的法律知识,教学时只能做到照本宣科,教学案例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样更谈不上在课堂活动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增强教师的法律知识,让教师熟练的掌握了常见的法律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只有教师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才能培养出法制观念合格的人才。作为教师应对《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进行研读和领会。作为教师多元化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法制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因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制教育,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三、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法制教学,应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规律,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应明确传授数学知识为主体,课堂中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渗透一点法律知识,一定不能有意无意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渗透法制教育,使数学课变成了法制课,学生就会没有任何收获,教学效果也会一塌糊涂,所以在教学中只是作为渗透和一种点缀。要以数学知识传授为主,其他的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的,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也可以不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可灵活的运用和有机处理。

四、巧设活动情境,进行法制教育

教育是用心的教育,需付出的教育,需专注的教育,更需要为教育奉献的教育,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应有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兴趣,做到知识性和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更具对法律知识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情境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要守法,怎样懂法,比如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时,客车和货车在同一段路程行驶时由于速度不同,到达终点后时间就不相等这一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大胆的渗透交通法的知识,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速度太快却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样就给学生渗透了《交通法》的相关知识。再如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中关于“纳税”的知识讲解时就可以给学生渗透纳税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五、在学习方法上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法制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数学教学中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证,经过激烈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既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并使学生明白,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善于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的良好品格。同时,也让所有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法制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在潜移默化之中“有心渗透,渗透得法”,相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第16篇:华工学科导论论文

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姓学专提业交班日

名 号 级 期

信工1班 2012年7月6日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转眼之间已经大二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过去了一半。也许当初处于一点点的兴趣和迷迷糊糊的感觉选择了电信专业。经过大一大二,我也迷茫过,我也抱怨过,也曾后悔过来专业,但是现在的我多了一些理智,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相信这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做好!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开始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向,而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因为,课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将来的工作需求,也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上了这么久的学科导论课,也听了院长和几位教授的讲解,对于电信专业还是有了一些了解,不像刚刚进来的新生一样,无头苍蝇,到处摸索。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思考、思索。虽然说不上是清晰,但也多少有了自己的方向。

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了一些轻描淡写的轮廓。虽然说不上清晰,但至少自己已经开始去关注。各种实习、各种招聘的消息成了我关注的重点,我会留心各种招聘的招聘条件,然后去衡量自己,是否满足,然后慢慢提升自己,去向目标靠近。

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一、浅谈电信专业的认识。

(1) 专业认识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现代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中需要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此大类专业涵盖原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主要围绕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信息应用,从信息工程与电子工程两个课程模块方向设置课程,前者侧重上层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与通信等技术),后者侧重底层电子系统设计实现(包括物理电子、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家电行业、信息服务行业(包括商业、财税、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及各大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网络通信系统(电信无线网、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处理系统、电子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2)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路与天线)、2个国家特色专业(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依托我校通信与信息系统这一全国重点学科,强化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念的综合培养,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在教育界与产业界都赢得了很高声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系统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或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通信原理(或光电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网(或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计)

(4)专业要求

我们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同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电信的发展方向比较广,我选择了技术路线。除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我还会去拓展更多的课外学习;参加一些电子设计的竞赛,提高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

二、我的职业发展方向

个人偏向于技术应用方面的设计;所以做项目负责或者电子工程师之类更技术有关,更专业有关的职业。我也曾经关注过师兄师姐们的招聘,也看到了相关职务招聘时需要的条件,自己也有在努力的去朝这些条件靠拢。

我希望可以先从技术入手,从底层让自己的基础过硬。先去从事一些项目的研究开发,从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开拓自己,学习更多的实践基础和经验;然后再从事项目负责人之类的工作,从大的方面去管理各种项目的开发,提供指导支持;最后在做管理层。

我觉得这种发展方式,虽然时间会很长,但是更贴近自己的专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电子设计,我有自己由衷的热爱,所以希望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水平,离我的目标还很远,我也看过一些这方面名人的专记,与他们相比,我们差的更远。还剩下两年,这两年也许剩下可以让我利用的已经不多了,但是只要我一直努力下去,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我觉得我需要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以

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更多地

华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去拓展开外学习的知识;

(3)系统地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具有电子线路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

能力,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以后面对的问题;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

展动态,学会自我学习,而不局限于课本。

(6)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籍,并有一定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

流能力。

这里的要求大部分知识基本达到,有些甚至没有达到,这就是我接下来两年对于自己规划的总方向。就是要不断地更具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的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除了课堂知识之外,我觉得我也需要去拓展更多的知识,现在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书本上很多知识已经跟不上潮流的发展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和完成自己工作。

三、课程建议

(1)从教学方法上,我感觉大家的互动太少了,每次都是那几个人在提问题,我觉得可能是这种方式不太好,不太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些问题因为缺少互动,讲的不是非常的深入,既浪费时间,有是大家的一种获取信息的损失。

(2)从教学内容上,我觉得可以在课前,由每个班组织,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我觉得学科导论课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去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比讲解那么多的知识内容,来的实际多。

个人认为学科导论这门课程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大类招生的现实状况摆在了那里,而且电信作为华工的名牌专业,报这门课程的人数肯定不在少数。

当今社会,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不是特别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看你的这门课程是否热门,是否能够让他们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薪酬分丰厚的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作。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是缺乏很多必要的认识的,有些在后来发现这门课程根本不适合自己,努力的人会努力去客服它,而懒散的人呢,则甘愿自暴自弃,4年下来一事无成,最后从事的行业也跟自己学的专业毫不相干,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自己四年的宝贵时间,得不偿失。

因此,学科导论课就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应当坚持办下去,让新生能够对我们这门电子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给予足够的指导,帮助那些实在不适合在电子行业这条路上走的同学找到以后学习的方向以及动力。同时,在课程的内容上,我们可以在坚持已有的譬如介绍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看情况是否能够请到一些已经工作在第一线的师兄师姐来给我们介绍他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同时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更加注重某一方面的学习,从而也让自己也有机会再前线战斗。

总得来说,电子专业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应当发挥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让自己得到以后在社会立足的能力,让自己的价值和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现。所以,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要加油!

第17篇: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科论文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 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 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语文学 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 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 才,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它对学生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大,这种基础作用 应更大。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语文的梳理、激活而非补课

中小学语文受“左”的影响在逐步减少,中小学语文的文学性、可读性在加 强,目前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很好,但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中学语文师资 水平一时难以适应,中小学语文的零乱无系统性并未根本改变。故“大学语文” 首先应具有“梳理”与“激活”的功能。即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利用《大学 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大学语文”不是简单意义上中学语文的继续,而是较高平台上的升华与总结。应当有系统、宏观、高视野的功能,它与中学语文的关系如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关系一样。

2、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

“大学语文”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知耻与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感情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3、“大学语文”应具有拓宽学生视野和改善学生思维品格的作用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清晰—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大学语文”应当让学生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即使对文学精品,也从多角度去认识它,也去白壁求瑕,将学术界对它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同意见都告诉学生,启发学生作求同、求异多种思维,少一点迷信,对大作家、大名作不迷信了,看问题就更全面了,就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了。学生学语文的时间长,培养出这种思维品格,对日后他们在自身学科领域中培育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培育学生“好读书,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大学语文”是学生一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应当一改中小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方法。未来的世界信息量极大,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求甚解”,而是留有许多模糊之处,应当学会从大信息中捕捉重点、难点与关键。“大学语文”课时少,应当培养学习兴趣、教会自学方法入手。叶圣陶先生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故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重要使命。大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中小学语文的积欠不可能在一两个学期几十节课中全补起来,但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补,使他们有较浓厚的兴趣去自觉补。

5、“大学语文”教育要注意实效,要提高其质量,它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 位,其根本点在“提高”。“大学语文”课也应当从徘徊于“开”与“不开”,“开多”、“开少”或“必修”、“选修”之间,过渡到注重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上来。该课程应当过渡到其“青年期”或“成人期”。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1、建立《大学语文》系列精品教材我们打算分批建设与《大学语文》有关的精品教材:

第一批七种:《大学语文》(全编本85.6万字)、《大学语文》(简编本,58万字)(以上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82万字);《大学语文泛读课文注释》;《大学语文音像教材》(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江苏省立项);《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之一)。

第二批:《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电大网大教材)。

第三批:《大学语文集评汇评简注》,《诗词格律教程》,《大学语文试题与答案》。

2、此系列教材将力求体现本《大纲》“基本思路”的要求,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思维模式,结构上体现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3、《大学语文》教材因要负起“梳理”、“激活”、“总结”的使命,要完整建构起文学史的基本架构,课本必然得有较大的容量,而容量过大势必课堂上上不完,故此课本应定位在课堂教学用书与课外读物之间,合二而一,也给教师较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将精读、泛读结合起来。

4、《大学语文》全编本按文学史顺序分41个单元:诗经、先秦散文、屈宋、秦汉文、汉魏诗、汉魏六朝赋、六朝文、六朝诗、初盛唐诗(上)、初盛唐诗(下)、李白、杜甫、唐代散文、中唐诗(上)、中唐诗(下)、晚唐诗、唐五代词、北宋词(上)、北宋诗、宋代散文、北宋词(下)、李清照及南宋前期词、陆游及南宋诗、辛弃疾及南宋词、金元诗词、元曲、明清散文、明清戏曲、明清诗词、现代散文(上)、现代散文(下)、现代小说(上)、现代小说(中)、现代小说(下)、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全书选录精讲课文128篇,泛读课文617篇;简编本分37个单元,精讲课文97篇,泛读课文575篇。它涵盖了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各类文体;就内容而言更是包括了反映战争、爱情、咏史、怀古、咏物、咏节序、登临悼亡、思乡怀归、游子思归、哲理人生、山水田园、民生疾苦、倡廉刺贪、兵祸战乱、孝悌亲情等, 几乎涵盖中国文学各种题材,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每个单元突出一个内容专题,系统拓宽阅读的范围和视野。

5、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中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学校,十几年下来,学生语文水平也天差地别。《大学语文》教材应当有广泛的适应性,故教材编写中双向矛盾的思维方式是可取的:即“浅化”与“深”化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注释]、[赏析]乃至[翻译课文]等,使课文变得浅显易懂,另一方面又以[总论]、[集评]、[汇评]、[真伪考]、[作品综述]、[研究综述]……“深化”内容,提高教材的学术品位,也使教材可以适合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体现“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本质区别。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指《大学语文泛读课文注释》等)、《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我校牵头组织二十多所军地院校共同完成的《大学语文音像教材》(教育部立项)为主,发动教师自制个性化的多媒体教案。在所有播放设备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不可喧宾夺主,不可因此把课堂变成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可以不动脑筋的娱乐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解,不能代替师生的直接交流,也不能代替老师具有人格魅力的熏陶。

3、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教材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的“创作点”,尤其是与散文教学结合。如《唐代散文》单元,比较陈子昂、柳宗元、韩愈三篇谈“复仇”的文章,写一篇议论文;又如读了高适《燕歌行》的不同争鸣意见,写一篇《燕歌行赏析》……

4、“大学语文”与文学素质类选修课相结合,如“唐宋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明清小说鉴赏”、“外国文学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巩固和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

5、与“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合作,长期以中波8

46、1206及短波对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听众开设“大学语文”广播系列讲座,派出我校七名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和有博士学历的副教授去讲授,以服务社会。

五、师资

在现有的基础上分三步走:

1、2003年秋起,以三年时间完成:“大学语文”任课教师中教授不少于2人,副教授8-10人,讲师不超过3人。教师中博士学历的占70%,硕士学历的30%。

2、2006年秋起,以三年时间完成:“大学语文”任课教学中,教授不少于4人,副教授8-10人。有博士学历的待聘副教授2人。教师中博士学历的80%以上,在读博士20%。

3、2009年起,以四年完成:“大学语文”教师职称的全“教授”、“副教授”化,其中教授不少于6人,学历的博士、博士后化。其整体水平应达到我校强势学科的师资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六、学时

文科(含政治、法律、哲学、旅游、管理、社会学、艺术、医事法学等)64课时,理工、医等32课时,逐步争取为全部64课时,或32课时开一学年(32×2),试验个别系科(如外语)开128课时。

七、考试大纲

在总结过去开卷、闭卷及网上考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灵活生动、受到学生欢迎,又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法。如小班化分组面试等。由于学生上网者多,写专题小论文的考试命题须能杜绝抄袭,更不能从网上直接下载,命题前要先进行网上搜索,要有个性化命题。笔试试题60%从课本的[思考与练习]、《教学参考资料》的[小题库]中抽取,古代、现当代要适当搭配,名词解释、赏析、问答等题型要适当搭配。期末考试要与平时练习、作文成绩、课堂提问成绩按适当比例综合。

八、教学研究

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材研究先行,带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研究,并进而推进到文学素质教育的全面研究。每届学生进行二次问卷调查:开学初的文学素质的摸底调查;二是期末对教材、教学的意见调查,将代表性的意见汇总,不停地整改。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

教学论文,或完成一份有份量的调查报告。

2、建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站,建立面向全国的“大学语文答疑专家组”,每两年主持召开一次苏皖两省“大学语文”学术研讨会(已开二次),每三 年主持召开一次全国“大学语文”小型专题研讨会(第一次2004年召开),每两 年主办一次面向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高层系列讲习班”。使东南大学成为全国“大学语文”教育的中心之一。

第18篇:语文学科教学论文

免费

分享

创新

语文学科教学论文

浅谈引导学生感悟言文本的策略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语文课与其它课程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前者是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感悟文本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呢?

一、层层朗读,引导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是感悟文本的基点,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语文教师不变的坚持。读书感悟追求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境,在读中悟法。因此,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以期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是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苏教版小语课本中很多都是文质兼美、情意深切的佳作。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等原因,不可能一下子就深入地感悟到精彩语句的深刻含义。这就需要教师的扶助,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朗读,细细品位,去感悟文本中蕴涵的深意和深情。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一位老师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抓住了文本的“牛鼻子”——“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但此时学生的朗读只是把语句读通、读顺了。由于缺少深入的感悟,学生的朗读明显缺少感情。

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去练读,表达感情。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品读“求治时态度镇定”、“手术前坚持不用麻醉药”、“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勉强一笑说清刀数”时,每品读完一个片段,教师均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学生在层层品读中不断感悟到这句话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生的朗读也随着感悟的深入不断进步。

在总结课文时,教师又进一步引导:课文学完了,我们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毅力、钢铁般顽强的意志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次把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的话读一读。这时,学生水到渠成

免费

分享

创新

地读出了真情实感。

读书是感悟的基础,学生的感悟又能通过朗读来表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读书不仅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读者的我们,就要“披文而入情”,通过解读“三分文章”去感悟“七分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文学习中层层朗读关键句,不断强化,就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因此,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悟出了真情,读出了实感。

二、注重积累,丰富感悟。

厚积才能薄发。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

首先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二靠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三靠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了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新大纲”强调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的“活水”帮助理解,丰富感悟。

《船长》一课中有一句: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船长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我让学生联系影片《泰坦尼克号》、地震等体会当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现。学生的感悟一下子就丰富了。

学生: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当轮船撞到冰山遇险时,人们争抢着逃生,现场一片混乱,有很多人因为争抢落入冰水中死去。哈尔威船长“大声吼”是为

免费

分享

创新

了让救援工作变得有序。

学生:在地震中,有很多解放军和无名英雄为了救他人而受伤、遇难,哈尔威船长和他们一样具有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学生:上次有一条小蛇游进了我们的教室,同学们都害怕得争着涌向教室门口,结果好多人把门口挤住了。可是哈尔威船长面临死亡,从容镇定,还一心要把别人救出去

学生:哈尔威船长说“把60人全都救出去”,其实一共有61人,他把自己忘了。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积累丰富了,感悟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感悟也会更丰富。

三、多种演练,促进感悟。

思维是感悟的关键。没有灵动的思维,也就不会有深切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多种演练,让学生的思维灵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感悟。

1、在表演中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理解文字感悟文本。如一位老师教学《黄山奇松》时,让学生摆POSE,表演迎客松。然后老师问:“此时你正站在悬崖上,夏天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你还站得稳吗?”学生坚定地回答:“能!”“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你还站得住吗?”“能!”“秋天,树叶飘落,寒霜铺地,你还站得稳吗?”“能!”“你真是一棵名副其实的迎客松。你经历了无数个春秋,经受了无数的风雪,真是——”“饱经风霜。”这位老师巧妙地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到“饱经风霜”的意思。学生学得愉快,悟得轻松。

免费

分享

创新

2、在媒体欣赏中感悟。

文字的描述固然美丽,但毕竟是白纸黑字,没有斑斓的色彩,也没有变幻的形态,学生难免会缺少感性认识。适当的运用媒体,便能开拓学生的视听,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将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美景中,感悟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如《莫高窟》一课向我们展现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课堂上,通过媒体让惟妙惟肖的彩塑、内容丰富的壁画和姿态不同的飞天配以美妙的古筝乐曲呈现于学生之前,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般的欣赏,心潮澎湃、激情荡漾,心中充满留恋与赞美,真切的感悟到了彩塑、壁画的是艺术珍品。

3、在简笔画或实验中感悟。

有的课文可以通过简笔画或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语言描述的情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一些学生对“人”字形的线路,火车上山的方法,以及到南口后多出一个火车头变拉为推等问题一时难以理解。这是就可以采用板演简笔画或做实验的方法,学生对文中语句的感悟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4、在练笔中感悟。

《莫高窟》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是非常有特点的。学完课文,我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进行片段练习,如:课间十分钟、教室前的小花坛等。学生通过练笔,对文章写法的感性认识真正提高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再如学习了《诺贝尔》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读后感,更能促进学生对诺贝尔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入感悟。

四、文本对话,提升感悟。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至高追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是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都应当为他们的发言喝彩。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力

免费

分享

创新

量来加深感悟、提升感悟。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黄鹤楼送别》一课,当学生学习“李白依然伫立在长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提升学生感悟人物深厚的情感。

师:媒体上出现画面与文字。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欧点点。“友人的白帆早已消失,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久久地凝视一江春水,也许他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感悟:

生:也许他在想:孟夫子,我们的友谊一定会像这长江的波涛一样永世不绝。所以李白一直凝视着滚滚长江,仿佛还在回味着孟浩然说过的话。

生:也许他在想:就让这一江滔滔的江水捎去我对孟夫子的无限思念吧! 生:也许他在想:我和孟夫子的分别一定时短暂的。明年的烟花三月,我们一定会在黄鹤楼上把酒言欢,重叙离别之情的。

生:也许他在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不应该为了这短暂的离别而忧伤难过,我们的友谊是深厚的,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即使远在天涯,也是近在咫尺。

„„

李白在江边凝视远望,内心必然思绪万千,作者以省略号留下了艺术空白,给学生以广阔的感悟空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心灵对话,文本对话,使学生感悟到诗人内心深刻、丰富而细腻情感。学生有了文本做依据,有了“底气”,就能侃侃而谈,畅所欲言,对人物情感的感悟也有了提升。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19篇: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一、每一种文体都有自身的写作规范与要求。简述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从根本上说就必须具备学术性,学术性应是毕业论文区别于其他应用型文章的本质特征。学术论文所应具备的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在毕业论文中也可以归结为学术性问题。论文是否具有学术性,同论文写作从选题到行文的各个环节均有关系,以下几个环节尤其需要多加注意。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意学科意义;其次,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再次,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最后,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体特征。毕业论文的学术性问题也是文体规范问题,不具备学术性或者学术性有所欠缺的文章是不合乎毕业论文的文体规范的,因而是不能算作合格的毕业论文。

二、选择的原则,就是衡量课题、决定弃取的标准和根据。简述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

选择课题,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要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1、要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主要是指选题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

2、要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主要是指选题要考虑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科的自身完善的课题去研究。

(二)要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1、要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2、要选择有兴趣的课题。

3、要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总之,选择客观有意义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客观必要性;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去研究的选题原则,决定了完成论文的现实可行性。只有同时符合这两条原则的课题才是可选的课题。

三、简述写作计划的作用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论文写作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明确研究动机,增强工作的目的性。第二,明确工作程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大学生和研究生所撰写的开题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题目;

2、学科门类及年级;

3、指导老师的姓名及职称;

4、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

5、选题及研究背景;

6、课题研究方法、措施与步骤;

7、准备情况;

8、预期目标;

9、大致进度和完成时间。

四、结合教材,简述文艺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探讨问题时追求与历史性、实践性的适度结合。文艺学学科体系中的文学批评的实践和文学史的梳理与编写具备极其鲜活的时代品质,并同时促成文学理论的不断修正与更新,最终实现了文艺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与时俱进。在文艺学学科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追求与历史、实践性的适度结合同样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

(二)在理性思辨中不断追求论文的理论品味。一般来说,较为出色的思辨能力体现在形式逻辑的三个层面上,即概念的准确、判断的清晰、推理的周严。

五、结合教材,简述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材料的问题

1、素材与学术兴趣。唯有扎实、细致的素材积累与整理,我们才能明确对象、清理思路,不断激发并维持浓厚的学术兴趣,以孕育高质高产、常青的学术生命。

2、述评与学术研究。述评包含着对问题的研究的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发展方向。

(二)关于方法的问题

1、文本细读与论文写作,主要强调古代文学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对文本乃至更纷繁的文献阅读态度与能力的要求。

2、论文指导与论文写作,对于古代文学论文写作者而言,引入必要的理论,在理论的烛照下取研究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突破乃至飞跃。

一、结合教材,择其大端地概括获取资料的基本途径。

概括地说,观察、实验、调查以及利用图书情报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是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

(一)观察: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确定恰当的观察对象,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做到客观,要采取科学的观察方法,努力提高观察能力。

(二)实验:采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一种新理论、新设想的实效性,从而判断一项课题研究的成败和价值,并获得新资料。

(三)调查:是亲自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对某一客观对象进行认真考察,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的行为方式。

(四)利用图书情报机构:情报资料的主体是文献资料,图书情报机构的工作则是文献工作,利用图书情报机构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

(五)利用互联网:有目标地浏览一些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及各类数字图书馆、网上期刊库等,可以得到非常丰富的资料。

二、学术研究要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简述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条件和方法。

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大信息存储量,加大信息存储量,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加大信息作用的势能与频率。加大信息作用的势能与频率,提高创造性思维效率,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要努力克服思维的从众倾向;

2、要努力避免思维定势;

3、要努力消除妨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能因素。

三、在文章的各个构成要素中,观点是第一位的。简述学术论文写作对论文观点的要求。

最终确定下来,写入文章的观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正确:“正确”是对学术观点的最起码的要求,这是由科学研究的宗旨和学术的特点决定的。

2、新颖:“新颖”也是对学术观点的基本要求。

3、深刻:观点要深刻,主要是由科学认识的任务和学术论文的理论性特征决定的。

四、材料的选取不能随意进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依照一些具体的标准。简述选取材料的原则和标准。

选取材料要考虑两条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支撑观点,二是要有利于吸引读者。选取材料的标准有四点:1.要选取确实的材料;

2、要选取有力的材料;

3、要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

4、要选取易于理解的材料。

五、结合教材,简述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选题范围及选题方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一般涉及的相关选题范围,从学术界的划分标准上看,主要可分为作品研究、作家研究、流派研究、现象研究、思想研究、批评研究、思潮研究以及各种比较研究。选题采用以下三类方式,

1、文史研究,即以大学学习期间的教科书为选题范围,以进入文学史教科书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而重点以自己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得的内容为题目。

2、社会热点评论与研究,即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参加到目前社会上新出现的热点问题讨论中。

3、研究空白或“冷门”课题的探索,即以现有文学史研究或文学批评中一些尚无人关注或很少涉及的作家作品展开探索。

六、论文写作实践:在相关学术期刊上选取一篇现当代文学论文..就其从选题到行文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分析。

一、简述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的项目构成。

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以下项目构成:

1、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也是文章内容的标示性语句,论文标题有两个类型,一是揭示课题的标题,二是揭示论点的标题。

2、观点句:观点句也叫论点或主题句,简单地说,所谓的观点句就是概括全篇文章的基本观点的语句。

3、内容纲要:内容纲要是论文写作提纲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中,应以分条列项的形式把论文正文部分的构成状况如实反映出来。

二、在文章的起草中,构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结合教材,简述构段的要求和方法。

构段要求:第一,段意要明确;第二,段意要统一;第三,段意要完整;第四,段的长度要适中。

构段的方法:第一,要把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单位来看待;第二,要善于疏通思路,增强思维的条理性;第三,要善于使用段中主句。

三、简述议论的基本要素及常用的论证方法。

议论是针对某个问题,使用各种材料并借助逻辑推理,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以使读者信服的一种表达形式,说服性是议论所应具备的特点,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常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法、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反证法、对比法、因果法、引用法、归谬法。

四、简述古代汉语研究论文写作选题所应注意的问题。

选题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题目要小:在选择研究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题目要小,要具体而明确,要“小题大做”,避免“大题小做”。

2、难度要适当:难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即所谓“知己知彼”。“己”是指自身的条件,如自己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熟悉,时间是否充足,所在地区图书资料是否完备等等。“彼”是指题目本身的难度。题目大小不同,难度自然不同,而题目特点不同,难度也不同。

五、简述现代汉语研究论文写作选题的范围和选题的方法。

现代汉语论文的选题范围应是十分宽泛的。现代汉语是个包含众多分支方向的专业领域,语言学、词汇学、文字学、语法学、语义学、方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方向,每个大的分支方向还含有许多具体的研究方向。选题的方法:要掌握选题的方法,首先就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的研究题目来源。无论选择哪一类型研究题目,都必须依循两条原则,一要关注语言事实,注意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二要充分研读文献,注意在阅读中发现疑点。撰写现代汉语研究论文也要避免“大题小做”,而要力求“小题大做”

六、论文写作实践:在相关学术期刊中选取一篇古代汉语或者现代汉语学科的论文..就其从选题到行为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分析..然后根据其内容撰写一份写作提纲。

一、全面、系统地检查初稿,是文章修改工作的第一个步骤。结合教材,简述检查论文初稿的顺序和方法。

确定论文检查的顺序,应当依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二是先内容后形势的原则。检查的方法:

1、诵读法:诵读是一种凭借语感检查文章的好方法。

2、冷却法:就是先把初稿搁置一段时间,待头脑中的思路淡化后,再重新拿起文章进行检查修改。

3、请教法:请教法是有条件时可以选择使用检查论文的方法,那么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请教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检查论文的方法。

二、结合教材,简述常用的论文修改方式。

常用的论文修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补:为了弥补论文初稿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有时要在修改中增加、补充一些东西。

2、删减:删减赘余部分,可使论文内容更加精粹,使语言更加简明,这是最为常用也最为人们所重视的文章修改方式。

3、替换:比较常见的是材料和语言的替换。

4、调整:主要是指文章内部结构的调动、材料安排顺序的变换等。

三、结合教材,简述论文注释的主要功用和形式。

按其功能不同,论文中的注释可分为两大类:

1、补充内容的注释;

2、注明资料出处的注释。

按其形式不同,学术中的论文可分为四种:

1、夹注;

2、脚注;

3、章节注;

4、尾注。

四、结合教材,谈谈外国文学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选择好的译本,第二,要尽可能读一些原文,第三,要利用好研究资料,第四,要慎选关于作家作品语言特点研究的题目。

五、结合教材,谈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关于比较文学的内涵。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比较”具有特定的含义,其含义的核心内容是跨界限的文学研究。2,关于选题的标准。最好选择小一点的题目,从小处入手,容易论述透彻。3,关于论述的结论。比较研究离不开“异”“同”的发现和比较,必须采取异同比较的方法,既求同又求异。

六、论文写作实践:在相关学术期刊中选取一篇论文,从文章规范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论文内容撰写一份摘要,写出关键词。

第20篇:学科专题研讨课程论文

学科专题前沿技术讲座

课程论文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学

院:物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路与系统 学

号:XXXXX 姓

名:XXX 导

师:XXX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XXX

(XXXXX 物理学院 XX XX 130000) 摘 要: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主要评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框架下在频率、坐标系统、时间系统方面的兼容与互操作实现概况;描述北斗导航系统在冗余度概念下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北斗导航验证系统的重要应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展;挑战

Abstract: Satellite navigation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a hundred flowers in bloom.The progre, application, contribution and challenges of Compa/Beidou satellite system is reviewed and analyzed.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steps are introduced.Secondly, the general realizations of signal frequency and the coordinate system as well as the time system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frame of compatibility and interoperability are described.Thirdly, in the concept of redundancy,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Beidou system are analyzed.At last,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main challenges of Beidou system are reviewed.

Key words:Compa/Beidou;development;challenges

1 引 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IONASS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的变革,也促进丁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自主性、安全性、完好性,中国和欧盟先后启动了Compa/北斗和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之后,日本启动了伪天顶卫星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1],印度也启动了IRNSS导航系统[2]。

中国正在运行和正在建设的Compa系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世纪80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对众多卫星导航信息资源时,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导航信息,极大地提高卫星导航用户的可用性、精确性、完好性和町靠性,但是也不得不面对随即出现的频率资源的竞争、卫星导航市场的竞争、时间频率主导权的竞争以及兼容与互操作的争论,也包括针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与干扰的争论。

为此,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北斗(Compa)导航卫星系统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评述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与贡献;此外基于作者个人认识,也简单分析我国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

2 系统建设原则与进展步骤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在多篇文献中已有介绍[3-4]。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5]。

开放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免费提供高质量的开放服务,并且欢迎全球用户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就卫星导航有关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GNSS及其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自主性:中国将独立自主地发展和运行Compa系统。北斗系统能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尤其是为亚太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兼容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频段,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存在频谱重叠。我国愿意在国际电联有关规则、建议的指导下通过频率协调,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

渐进性:北斗系统将依据中网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建设。通过改进系统性能,确保系统建设平稳过渡,为用户提供长期连续的服务。北斗系统的发展分为三步:验证系统、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5]。

1.第一步:验证系统。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3颗GEO卫星,初步建成北斗一星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基本的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汪系统的服务区域为东经70°~140°,北纬5°~55°,定位精度优于20 m[6]。北斗试验验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首次定位速度快。北斗验证系统的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可在几秒内完成,而GPS首次定位一般需要1~3 min。二是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GPS和GLONASS系统只解决了用户在何时、在何地的授时和定位问题,北斗验证系统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处”的相关问题,实现了位置报告、态势共享。三是授时精度高。GPS的精密定位服务(PPS)授时精度为200 ns,北斗验证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达100 ns,双向定时精度达到20 ns,远远高于GPS的授时精度。四是可实现分类保障。即町划分使用等级范围,授权用户与公开用户分开,公开用户也可随时进行定位保障等级的调整、优先权调配和能力集成[5]。

2.第二步: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在验证系统的基础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进行区域导航能力拓展。即由12颗卫星组成扩展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与无源相结合体制,兼容北斗验证系统的全部功能。2011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东经55°至180°[5]。

3.第三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扩展区域导航系统12颗卫星基础上,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设计性能优于俄罗斯的GLONASS,与第三代GPS性能相当。将在2020年左右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2007年4月1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MEO(Compa-M1)卫星成功发射,轨道高度约为21550 km[7]。2009年4月15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GEO卫星(Compa-G2)也成功发射。最近几年,将发射10余颗卫星。

3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1 兼容与互操作的一般描述

兼容与互操作是多导航卫星系统资源利用与共享的蓖要内容。2007年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举行的第一次卫星导航供应商论坛会议初步提出了兼容与互操作原理及定义,2008年在美国加州举行的第三次供应商论坛会议对兼容与互操作定义进行了更新。 3.1.1兼容性描述

兼容性是指分别或综合使用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区域增强系统,不会引起不叮接受的干扰,也小会伤害其他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供无线电频率兼容讨论框架,频率兼容应涉及全部细节因素,包括接收机噪声水平的影响,以及干扰与信号之间的互相关问题;

2.兼容性应关注每个卫星系统的授权与公开服务信号的频潜分离,尽管某些信号重叠是不可避免,但卫星导航供应商之间应进行讨论,以便构建双方町接受的方案;

3.鼓励任何其他改进兼容性的决策。

实际上,兼容性不仅包括无线电频率的兼容还应包括坐标系统兼容,时间系统兼容,发射功率兼容等。 3.1.2互操作性描述

互操作是指综合利用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应服务,能够在用户层面比单独使用一种服务获得更好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同时处理小同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并不显著增加接收机的成本和复杂性;

2.多卫星星座播发公用互操作信号将改善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所有地点用户的定位精度,减少卫星信号受遮挡的范围,提高卫星的可视性;

3.坐标框架的实现及时间系统应极大限度地固联于国际现已存在的统一标准;

4.鼓励任何其他改善互操作的决策。

显然,互操作的实现必须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

基于互操作概念,用户在PNT(定位、导航、定时)方面所获得的效益应大于付出的代价;用户可望获得更可靠、更丰富的PNT服务;而且这些互操作不应显著增加接收机的研发负担;多卫星系统所发射信号的最大接收功率应该相近;系统供应商应该相互播发包括坐标系统和系统时间偏差在内的互操作信息;频率多样性是可行的,而且有益于提高抗干扰能力。

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2.1北斗导航系统的频率兼容与互操作

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十分紧缺,不同卫星导航系统间的频谱重叠不可避免。关于频谱重叠和频谱分离是目前兼容与互操作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不同系统服务信号间共享频谱是可行的。对许多应用来说,开放信号的频谱重叠对实现互操作是有益的。

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4个频率的信号:1561 MHz、1589 MHz、1268 MHz及1207 MHz(E5b)[7],已经发射的3频信号为:1561.098 MHz和l589.742 MHz,码速率均为2.046 cps、带宽为4.092 MHz的B1(I)和B1-2(I)公开服务信号;以及中心频点为1207.14 MHz,码速率为2.046 cps,带宽为24 MHz的B2(I)信号,还有授权用户信号:1268.52。此外还将发射中心频点分别为1575.42 MHz和1191.795 MHz,码速率分别为1.023 cps、10.23 cps两种公开服务信争引。

3.2.2北斗时问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时(BDT)溯源到协调世界时UTC(NT-SC),与UTC的时间偏差小于100 ns。BDT的起算历元时间是2006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UTC)[5]。在设计北斗时间系统时,已经考虑到BDT与GPS时(GPST)、Galileo时(GST)和GLoNASST的互操作问题,并将监测和发播BDT与GPST、GST、GLONASST及GST的时差。北斗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关系见图l。 图1北斗导航时间系统与其他时间之间的关系

3.2.3北斗坐标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应的坐标系统为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CGCS 2000)。CGCS 2000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一致。CGCS2000的实现称为CTRF 2000[9-12]。CTRF 2000参考于ITRF 97,历元为2000.0。CTRF 2000由三个层次框架点组成。第一层次:连续运行参考站(28个点),形成CGCS 2000基本骨架,精度约为3 mm;第二层次:“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 500多点),精度约为3 cm级;第三层次:全国天文大地网(约50000个点),大地经纬度精度约为0.3 m,大地高精度优于0.5 m。

显然,CTRF2000的第

一、第二层次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一致性约为几个厘米,对于大多数卫星导航用户来说,可以不考虑CTRF2000与ITRF的坐标转换。

理沦上,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统,应包含坐标框架的变化速率,但在目前情况下,暂不能提供高精度的CTRF的点位速度信息,也暂不能提供点位坐标更新信息。

4 北斗导航系统对互操作的贡献(PNT)

在群星璀璨的星空,未来将有100余颗用于导航的卫星(包括GPS、GLONASS、Galileo、Compa等);有星罗棋布的观测网(包括全球GNSS服务系统及IGS观测网、各国的CORS网,以及围内的地壳运动跟踪网和各省、各地区的CORS系统等)。现代化的GPS、恢复元气的GLONASS、正在发展的Compa和正在建设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将极大改善冗余度,改善定位精度,提高导航定位的灵活度,改善导航质量[13]。

下面仅从冗余度方面分析北斗导航系统的贡献,如图2。

图2导航冗余信息的贡献

分析图2可以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棚应的地面跟踪站建设,对全球导航用户的贡献应该是显著的,町归纳如下:

1.由于卫星星座的不同,有利于改善DOP值;

2.由于信号频谱的不同,有利于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并有利于抵制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3.由于北斗自身的多频体制,有利于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从而有利于弱化基准站距离的限制,有利于固定载波相位模糊度,有利于缩短首次定位时问;

4.由于冗余观测的大量增加,有利于减弱局部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显然有利于削弱偶然误差影响;

5.由于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有利于异常误差诊断,提高导航及授时结果的抗差性(或稳健性);

6.由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现丫与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于是有利于减弱信号有色噪声和系统误差影响;

7.由于星座体系不同,可视卫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可用性;

8.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守时钟组不同,有利于发现单一系统的时间系统误差,有利于改善UTC的精度;

9.由于卫星体系不同,有利于卫星轨道精度的校核,发现轨道系统误差,进而改善卫星轨道精度;

10.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跟踪站的分布及观测不同,有利于改善全球坐标系统的精度。

5 重要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5.1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通信、水利、减灾、海事、海洋渔业、交通、勘探、森林防火等等。其应用的显著特点是集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及用户监测于一体。

例如在森林防火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与温湿探测设备及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使森林防火系统具备火情报警、火场定位、火情分析、救火指挥、救火最佳路径设计、分队与指挥部的通信、分队之间的通信、救火分队自身救援申请、火灾损害评估等功能。解决森林中通信难、定位难、指挥难、救援难等问题。该系统已经在我国森林防火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洋渔业应用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不仪为渔民提供定位、导航和通信功能,而且也为渔民提供海洋天气、规避风险等信息服务。

自从北斗验证系统开通以来,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用广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北斗注册用户快速增长。 5.2 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国际国内卫星导航市场已基本被GPS和GLONASS占领,许多与卫星导航有关的先进设备进口相对困难,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5.2.1 国际竞争

首先,北斗面临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竞争,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首先面临频率资源短缺问题;其次,北斗坐标系统的最佳实现应该全球均匀建站,但是目前情况下很难实现;第三,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GPS导航定位用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国内测绘、导航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GPS时间系统也已在国内电力、通信、交通、金融、空间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要从现有GPS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困难。

5.2.2政策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尚无健全的国家政策和标准。为了掌握卫星导航的主导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方面需要构建独立自主的导航定位与时间系统,又要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所以需要尽快制定较完备的卫星导航发展政策。

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除要满足国防建设急需外,还应该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若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的良性发展,又必须鼓励国际竞争,反对垄断。没有竞争,北斗的整体技术就很难进步。任何的市场垄断都可能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进步,都有可能葬送北斗导航事业。

与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相关的管理政策也急需明确,多层次管理或不顺畅的管理都会影响北斗用户的拓展。 5.2.3服务观念问题

中国的导航体制要求有主动服务观念。任何的被动服务或消极服务都会影响北斗应用范围的拓展,目前北斗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特别需要北斗导航服务管理部门增强主动服务观念,加大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宦传,加快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步伐,提高北斗导航用户接收机的性能,减小体积,降低价格,从而迅速扩大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群体。 5.2.4技术问题

北斗一卫星导航也面临激烈的技术竞争。卫星系统性能与稳定性需要提高;原子钟技术、接收机技术、信号调制与捕获技术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北斗导航系统相关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还有改进的余地;北斗地面跟踪站相对偏少,几何结构不够合理;数据服务中心(类似于IGS)几乎处于空白,相应的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6 结 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际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用户监测、短报文通信于一体,技术体制上有创新。北斗导航验证系统建成以来,已得到各类不同用户的广泛使用,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于不同用户尤其是集团用户的应用,在我国国防建设、森林防火、抗震救灾、海洋渔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扩展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预计分别在2011年和2020年左右建成,北斗伞球卫星导航系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包括频率资源、有效载荷、用户系统、市场占有率等。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是可以预期,经过我国广大卫星导航科技工作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北斗导航体系和应用技术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将注重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无论是频率、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都将尽量与同际现有技术标准一致,于是北斗导航系统一定足未来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参考文献] [1] FENG Y,LI B.A Benefit of Multiple Carrier GNSS Signals:Regional Scale Netwo- rk-based RTK with Doubled Inter-station Distances[J].Spatial Science.2008,53(2)l135 -147.

[2] FENG Y.RIZOS C.HIGGINS M,et a1.Developing Regional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s Us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GNSS Receivers[c]//Proceedings of Spatial SCiences Institute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delaide:Is.n.],2009.

[3] TAN Shusen.Engineering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Position[M].Beijing:The Nati- 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2007.(谭述森.卫星导航定位工程[M].北京:国防T业出版社.2007.) [4] DANG Yamin,BI Jinzhong.CHENG Yingyan.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Globle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M].Beijing: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2007.(党亚民,秘金钟,成英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5]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Project Center.Compa/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Development[R].Beijing:CSNPC.2009.[6] TAN Shusen.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RDSS Position and Report[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09,38(1):1-5.(谭述森.广义卫星无线电定位报告原理及应用[J].测绘学报.2009,38(1):1-5.) [7] GRELIER T,DANTEPAL J,DELATOUR A,et a1.Initial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f Compa MEO Satellite Signals[J].Inside GNSS,2007(5/7):39-43.[8] FENG Y.GNSS Three Carrier Ambiguity Resolution Using Ionosphere-reduced Virtual Signals[J].Journal of Geodesy,2008,82(12):847-862.[9] CHEN Junyong.Neceity and Feasibility for A Geocentric 3D Coordinate System Employed in China[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03,32(4)283—288.( 陈俊勇.关于中国采用地心3维坐标系统的探泔[J].测绘学报,2003,32(4)283—288.) [10] WEI Ziqing.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To Next Generation[J].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2003,28(2):138-143.(魏子卿.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换代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版,2003,28(2);138—143.) [11] YANG Y.Chinese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54:2714—2721.[12] YANG Y,TANG Y,CHEN C,et a1.Integrated Adjustment of Chinese 2000’GPS Control Network[J].Survey Review,2009,41(313):226-237.[13] LIMS,RIZOS 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rveyBased GNSS Operations[J].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2008,7(2):35—42.

学科论文范文
《学科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