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影响力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9 21:03: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影响力

影响力作为中国管理培训的先行者,始终引领中国管理培训业的发展,以“教育产业报国,让中国企业更受世界尊敬”为使命,秉承“真、正、诚、责、爱”的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管理培训业的领军品牌。

影响力由易发久先生于1999年正式创办成立,在发展历史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奇迹,多次被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品牌杂志社、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等组织评为“中国管理培训市场客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管理咨询业最受欢迎第一品牌”等称号,易发久先生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功勋企业家”、“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家”、“中国教育培训界最具影响人物”,受聘为“中国行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高级研究员”、“文汇智库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影响力2008年成为数字奥运全程战略合作伙伴,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培训服务商。

影响力下属两个独立二级公司,分别是以“影响力商学院”为核心的影响力教育训练公司和以“万有能力网”为核心的影响力教育科技公司。

影响力教育训练公司主要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北斗书院》、《领袖的风采》、《领袖商业思维》、《P-MBA》、《内训》、和《三倍速执行工程》等面授培训课程。

影响力教育科技公司主要依托互联网为各类职业人才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包括《岗位能力通》、《大学生就业通》、《企业网络学院》和《企业大学》等网络培训解决方案。

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佛山、苏州、南京、无锡、济南、青岛、西安、成都、杭州、重庆、临沂、义乌、廊坊、宁波等地设立分公司,发展代理商超过500家。

影响力企业文化:

公司使命:教育产业报国,让中国企业更受世界尊敬

核心价值观:真、正、诚、责、爱

品牌定位:中国培训第一品牌

行业定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培训公司

专业定位:中国管理培训整体解决方案第一服务商

品牌口号:有梦就会实现

教育方针:传真道、授真业、解真惑、立真人

易发久介绍:

·影响力集团 董事长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 董事长

·影响力教育科技集团 董事长

·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 常务理事

·“中国培训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

·上海人才培训市场指导中心常务理事,培训委员会主任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中国第一套原创108部MBA教程 主编

著作书籍:

·著作书籍:《领袖的风采》、《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基本功》

·VCD/CD: 《领袖的风采》、《有梦就会实现》、《学习改变命运》、《如何规划成功人生》、《决定你一生的21个信念》

·教学课件:《卓越团队共同理念》、《双赢的沟通—同理心》、《创造力训练—头脑风暴》、“影响力思想库”时空文化系列MBA教材(108

核心价值观——九大理念

成功是因为态度,我是我认为的我,我是一切的根源,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天助自助者,决心决定成功,山不过来,我就 过去,每天进步一点点,太 棒 了!

集团成员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成立于1999年,定位于为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提供系统化的管理培训,秉承中国本土管理实践为基础,结合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案例经验,目标是为中国企业打造一批实战派的CEO和职业经理人。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和国内一流的课程研发团队,课程研发中心由企业资深高管、学院名师和高级咨询师等三方面专业人士组成,以管理培训行业一流的课程标准为基准,致力于为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提供“实战、实用、实效”的课程系统,集团现拥有为企业家提供的《领袖的风采》和《领袖商业思维》两大精品课程,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的《B-MBA》、《P-MBA》、《内训》和《执行力工程》等实战培训课程。

『 课程优势』

◆ 以实战为基础,以实用为导向

◆ 首创第四代培训服务模式,通过表、考、化、讲、会、果、证七大服务途径,确保企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拥用国内最具规模的讲师库,100余位顶尖名师,培训课程精彩分呈

◆ 十年市场磨合、十年培训经验、十年咨询服务,造就中国最专业的培训机构

◆ “850”质量保障承诺

影响力教育科技集团

影响力教育科技集团,成立于2007年,定位于打造中国最大的电子学习的平台(万有能力网),专注于为给类组织和个人提供专业的网络学习服务,充分解决管理培训的客户个性化需

求与培训机构规模化需求的矛盾,帮助客户高效提升岗位能力。影响力教育科技集团依托互联网为各类职业人才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包括《岗位能力通》和《大学生就业通》等,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级解决方案,包括《企业网络学院》和《企业大学》等。2010年成功为上海世博会15万名志愿者提供培训服务,标志着影响力教育科技集团所提供的网络培训服务,已经得到政府认可,有能力为上万名学员同时提供在线学习服务。集团的使命:为4亿中国人40年职业生涯能力提升提供最佳学习的平台;品牌口号:万有能力、一网学尽;市场定位:中国网路培训第一平台,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库;业务定位:依托信息技术,以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普及必修课;目标:建立中国最大的企业管理网络教育平台。

『 EAP的突破性贡献』

◆ 根据企业需求实现“因需施教”

◆ 突破传统的静态咨询,实现动态咨询

◆ 全面为1086个细分行业及超过20000个岗位进行工作模型库与能力模型库进行梳理与描述 ◆ 实现从人力资源时代到能力资源时代的过渡

◆ 将企业管理升级至Web2.5时代

◆ 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

◆ 大量降低企业管理咨询成本

中国企业管理市场客户满意第一品牌(2005年《人民日报》社)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2006年《人民日报》社)

中国培训咨询行业最受欢迎第一品牌(2006年《人民日报》社)

中国最早的专业培训公司之一(十年的专业服务经验)

中国最大的公开课程供应商(全国全年近800堂公开课)

中国最大的内训课程供应商(全国全年近2500天内训课程)

中国拥有学员最多的教育培训公司(全国全年受训学员近30万人次)

中国专业员工人数最多的教育培训公司(全国逾1200名专业培训顾问)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是中国培训咨询行业的先行者,见证了中国培训咨询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以自己的卓越努力,成为了中国培训咨询行业的领军品牌。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以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核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公开课、内训课供应商,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培训咨询公司。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由易发久老师创始于1996年,正式成立于1999年。目前,集团下设六大事业部:培训事业部、拓展事业部、咨询事业部、科技事业部、文化事业部、综合事业部。2005年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济南、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义乌、温州、成都、厦门、香港等中国经济发达省市开设了十九家分公司,至2006年达20余家分公司。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以“培训产业报国”为使命,以“为中国企业普及必修课程”核心经营目标,已为超过130家世界五百强在华企业提供培训、咨询服务,会员企业超过5000余家,累计受训企业超过10000余家,累计学员人数近80万人次。其中集团2006年在全国开设公开课超过600堂,内训课程超过2000天,受训人次将超过30万。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从2001年开始连续每年均被国内多家专业媒体评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培训机构”和“中国十大杰出企管培训机构”。2005年被《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评为 “中国企业管理市场客户满意第一品牌”。2006年,被《人民日报》社市场报评为“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影响力第一品牌”、“中国培训咨询行业最受欢迎第一品牌”。

目前,集团拥有公开教学著名品牌“影响力商学院”,拥有企业员工内部训练的著名品牌"影响力训练"及团队户外训练的著名品牌“影响力拓展”,拥有专业培训网站“亚洲培训网”,并在国内首创“影响力标准授权课程”自助式标准授权培训服务模式以及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影响力学习卡”会员大菜单式公开课服务模式。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优势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团队建设、员工激励、巅峰销售、培训培训师、生涯潜力、人力资源等领域,以及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塑造、营销策划、工厂运营、销售管理、企业资源效能管理等作业体系。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拥有庞大的国内一流的名师专家团,并以其独特的培训方式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训练及服务方式独树一帜,效果十分显著。其核心品牌课程连续六年全年学员平均满意率均超过97%,创下训练界奇迹。

影响力宗旨:做积极的人,走成功的路,创灿烂人生

影响力信念:有梦就会实现

影响力使命:培训产业报国

影响力任务:为中国企业普及必修课程

影响力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客户利益,追求团队价值,体现个人成就

影响力服务理念:850承诺 学员满意率85%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80%收费;

学员满意率75%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50%收费;

学员满意率65%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0收费。

影响力愿景: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为中国企业打造十万CEO,百万经理人。

师资结构:

核心讲师25%、签约讲师40%、加盟讲师20%、本公司培养的专职讲师15%、8名硕士、博士;14名教授、博导及专家;42名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推荐第2篇:影响力

有人说成功离不开影响力,是的。想要成功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勤奋,坚持,行动力等等。嗯我们今天来说说成功的另一种品质-影响力。

在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能力能让其他人在短时间的实践中感觉到。当然更不同于智力,并不是你聪明就会有很高的影响力。影响力好像一种独特的魅力,时刻围绕着你。然而你并不需要可以去表现,它就可以自然的散发出来。我暂且先叫做能量吧。它能给周围的人一种神奇的力量,正能量。如果你影响力磁场够强,那你甚至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生。这些人通常都具备一些极好的品质,他们既能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又能给人鲜明的形象,而且真的就是有那种超强的磁场引力。

继微信火了之后,现在利用互联网建群学习的人数不胜数,那在这茫茫红海中,有能搞的起来的,自然就有搞不起来的。先说说搞不起来的,我也曾在这样的群里,各种营销群学习群,又或者卖东西的群。现在一个微信群500人,一开始大家兴致勃勃的受邀进群,说是分享一些干货,心得技巧类的。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套路,是有一些群主在分享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知识付费了(这里并不是说付费不好,那至少群主要为这些付费费粉丝负责)这个时候个人影响力就尤为重要了。我们来举个例子

很多群主事先不制定好群规则,总有人在里面打小广告,这样一来就非常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和爬楼去看有效知识的时间。在者群主总是隔三差五的旷课,明明提前说好的周三晚8点分享干货,却因自己的私事一句话“不好意思各位,我今天有事,改天分享时间再定” 额,是啊,别人也是因为你的讲课时间点提早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就等着时间点听您分享呢,结果您来这么一句。而且还总这样。试想,我们辛辛苦苦建的群,这是资源啊,就这么让群主白白浪费了。

我就有这样一个英语学习群,群主是个年轻人,英语口语水平如何,暂不做评价。但应试知识确实杠杠的。群里的英语学习者激情很高啊,听群主分享了几天后,就没信了。不但这样还经常看到群主在圈里晒各种吃喝玩乐的照片,有一次居然还在群里卖起了衣服包包等。我当时一看,尼玛,二话没说就自动退群了。咳咳咳,原谅我这鲁莽的性格。

现在微信当道,互联网的便利可以让我们大家随时去分享有用的好的东西。当你把文字图片分享出去的时候,你的性格你的思想你的情商你的品位等等真的也就全部展现给了你的粉丝观众。粉丝都是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去了解你。所以各位啊,麻烦再发圈的时候多用脑袋想想,想想发出去的文字图片想表达什么,尽量多一些个人有见解思想的东西在里面,因为这些都是你个人魅力及影响力的积累和沉淀。

现在说另外一种能把群做大,并且有着大把忠实的粉丝的群主。

我的亲身体验有一个群,群主人非常好,是我姐姐的大学同学。在这个群里,群主经常和我们互动,经常讲很多关于孩子教育和育儿知识,及小儿推拿。而且还经常无偿帮助群里的很多妈妈给孩子建议中医药方和讲解推拿穴位。很多妈妈在群主的帮助下都收获很多。而且群主发圈的文字图片都有正能量和思考性。

你想啊,这样的群主影响力不用说真的是很好的。所以影响力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如果要实现梦想,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在加一点小运气。这些都是要具备的。那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小运气是和你的影响力分不开的。人与人总要交往,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肯定免不了要有良师益友的陪伴和带路指引。如果你是个品质情商都不太高的人,那谁还愿意与你为伴呢。

那总体来说,一个人要想提高个人影响力,我认为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社交方面,二是展示自我方面。

如何提升影响力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必定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优缺点,并接受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进而影响别人

二、管理好你的情绪

我是个急性格,经常直来直往,很多时候说发脾气就发脾气。当然知道这样特别不好也在改正中.......咳咳,为什么我身边的人又爱我又讨厌我呢,哈哈,我总是爱乱发脾气,这个一定改。

或许你注意到了,生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都是很少有情绪失控的时候。的确,一个怒不可遏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只有把握住自己,才有肯能影响他人。

三注意好你的言行举止

这一条并不是让你刻意的去表现,而是要多学习多谦卑,多注重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利用好你的脑袋思考后去发表有价值有能量的东西。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熏陶着,你的性情一定不会差到那里去呢,相信我,去做吧。

四、放弃无效社交

我们是要和一些能提高自身能力,正能量的人多一些交往。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才能更大!人脉才能更广。记住,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有更多的影响力,你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还有一些就不罗列了,总之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能量,它是无形的,却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推荐第3篇:影响力

《影响力》读后感

一、简要概括

本书介绍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案例,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又看起来难以理解的一些现象做出了解释。而作者最成功的一点是把这些现象都归纳到“影响力”的范围,从互惠、权威等六个方面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这种分类令我非常叹服,为认为,作者对案例的详细介绍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令本书耳目一新,是非常成功的一本书。

在应用方面,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生,影响力对日后的工作——如何说服他人同意你的意见,如何利用影响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说服顾客购买你的产品,等等,都非常有帮助。我们身处社会之中,随时需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对影响力的意义、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有一个深刻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二、主要内容

2.1 第一章

在第一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包括人类、动物在内的各种生物都会对某种特定的动作、颜色、声音等等做出类似的反应。

例如,火鸡妈妈会对吱吱声做出反应,如果小火鸡发出吱吱声,火鸡妈妈就会把它抱在怀里;而如果小火鸡没有发出吱吱声,火鸡妈妈就会把它置之不理,甚至把它杀掉。而如果把一个录音机放在黄鼠狼旁边并发出吱吱声,火鸡妈妈居然会把黄鼠狼抱在怀里。我看到这个案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火鸡真笨。 但是,只是火鸡这么笨吗?如果是人类呢?作者举例说明了这点。在一个旅游景点销售的宝石非常难卖,店主打算将所有的宝石降价一半。而店员误解为将价格变为原来的二倍销售,居然销售一空。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顾客认为高价=高质量,而当他们看到价格很高的宝石时,马上对这个认知做出了购买的反应。——我们还能说人类很聪明吗?我们人类也会对某个认知做出固定的反应!

但同时,站在店主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这种固定反应是百试不爽的营销妙计。当宝石销售不畅时,简单地提高价格就会提高销售额,这个认知对所有商家、商学院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拿南京市场来说,很多人会选择去中央商场、大洋

等商场去购物而不喜欢去莱迪地下商场、淘淘巷等地方购物,因为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洋、中央的商品质量好或者比较高级,是名牌„„而淘淘巷、莱迪的商品则是质量比较差、没有品牌,等等。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中央和大洋的商品不一定质量好、高级,例如我买了一双几百块的鞋子,结果穿了一周就掉皮了,我只好去退换。而为曾经在莱迪购买的一双几十元的鞋子却穿了三年还是完好的。再说品牌,许多中央商场的品牌我们都从来没听说过,而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品牌和莱迪地下商场没有品牌的商品又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我认为,商家正是利用了顾客的这种追求品牌的心理,注册一个看起来很时尚的品牌名,找漂亮的模特,印刷一批精美的画册,找漂亮的销售员在昂贵的商场销售,一件衣服的价格就会比在莱迪商场高出几倍。其实,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刻板印象和固定思维,比如银行庄严的大理石建筑、身穿制服,礼貌微笑的营业员就意味着专业和信誉,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超市就意味着质量保障、管理先进,而国内超市就是落后、质量层次不齐等等,这种刻板印象使我们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消费模式,也使得商家能够通过研究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从而设计特定的营销模式来吸引顾客。——这种方法,离不开影响力的作用。

2.2 第二章 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一个人送给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就应该记住他的生日,等到他过生日时,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参加我们举办的聚会。所以,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我们感到自己有责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回报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恩惠、礼物和邀请等等。由于接受往往意味着有责任去偿还,所以在英语中以及其他很多语言中,“理应回报”实际上已经成了“谢谢”的同义词。

这个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启示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般我们在乘坐飞机时都不会对空乘人员打招呼或者和他们交流,但如果你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回报,比如表示一下对他们工作辛苦的简单感谢,他们在随后的空中旅行中一定会给你额外的关照。主动赞扬对方明显的优点、优秀的表现,之后,对方就会主动在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你,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互惠的表现。其实,我们在见到同学、同事时打招呼、赞扬对方的新发型、新衣服等等,也是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

印象,而对方也会回报以一个微笑,并尽量配合你的工作——在工作中,这种影响力太重要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我的亲身经历,一次我结束工作后去逛街,遇到一个美容店的服务员向我很热情地介绍他们的免费服务,比如修眉、测试皮肤、按摩等等,服务员非常热情,而且服务是免费的,于是我便好奇进去了。然后,几个非常亲切的服务员给我修眉、按摩,让我感觉非常放松、舒服,工作了一天的头疼都不见了。她们还和我聊天,说她的女儿也是差不多这么大,工作非常辛苦,等等,让我更加有亲切感。然后,她们开始了主要的工作——推销化妆品。此时我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她们的服务非常热情周到,而且有很多免费项目,我享受过这些服务之后,如果对她们没有任何回报的话,我会非常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我囊中羞涩,辛苦工作的成果如果因为她们几句话就消费掉,实在是非常舍不得。所以我想方设法拒绝购买,但又尽量不让她们失望,比如我说回去给朋友介绍她们的产品,鼓励朋友来购买,比如解释我没有带足够的钱,如果有钱一定购买,等等„„虽然最后我没有购买,但根据许多人的经历可以看到,这种营销方式确实吸引了很多人消费,甚至有些人购买了上千元的化妆品。

另外,作者提出了一个令我非常惊奇的理论,即让步理论。当别人卖给你一支玫瑰,你不喜欢时,对方再提出卖给你一个巧克力,你有很大可能会接受。这个技巧在很多谈判和交易场合都非常有用。比如,让一些大学生与一群少年犯每周呆在一起几个小时,很多大学生会拒绝,但如果紧接着要求他们去参观动物园时,他们会很爽快地答应。我们在谈判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个技巧呢?即先提出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请求,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请求,基于让步理论,对方很可能会答应。因此,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忙做什么事情时,如果这个请求可能会导致拒绝,我们不妨用一种更加委婉的方式来请求,这也是提高我们影响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2.3 第三章 承诺和一致

本章中,作者举了很多案例:为什么对某匹马投注后,对这匹马的信心就会增加?为什么筹集捐款多的候选人更容易当选?为什么对同事的某种行为作出鼓励,他下次做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远远大于不表扬的情况?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有承诺和一致的原则。这种原则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合理,而且为我们的世界带

来更多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前后一致地做事情,那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否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困难的、没有规律的、甚至有时会完全乱了套。

但是,作者也指出,正因为保持一致往往对我们十分有利,所以我们也极易养成不分青红皂白保持一致的习惯,即使当保持一致是在极不理智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不假思索地保持一致,有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还是拿我去美容店的经历为例,如果从一开始我就拒绝去体验免费的项目,就不需要到后来因为是否购买我不需要的化妆品而为难,也不需要想尽办法即拒绝购买又不伤害销售员的感情。同时,我当初参加免费体验也是因为有其他人参加,而我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没有理智思考,做出了和他们一致的决定。幸好这个美容院没有强制我购买产品,而另一个同学就没有我这样的幸运了,她参加另一个免费体验活动之后被销售员强制购买,如果不购买就不让她出门,最后她居然花了一千多元购买了一堆她不需要的产品!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盲目保持一致而吃亏的例子。此外,我在想,如果是关系到国家或者世界未来的决策呢?比如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是不是一群疯狂的、失去理智的战争主义者盲目保持一致的结果呢?而在他们做出决策,发动战争之后,他们就对这个决策做出高度决策,将全世界卷入战争,付出了全世界几千万人伤亡、无数经济损失的代价,并一直相信他们会成功,直到最后的事实宣告他们失败?由此进一步思考,我认为,影响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个人来说,可以使个人坚持选择某个候选人或者投注某匹马;对企业来说,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制定“免费退货”的政策诱惑顾客购买产品;而对国家来说,关系重大的决策更需要慎重和理智,因为不理智的保持一致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灾难。

2.4 第四章 社会认同

本章中,作者举了牙膏广告的例子证明社会认同在商业营销中的作用。当追问看过广告的受众,广告中有哪些人物时,普遍都提到了有医生。医生的身份就是用来影响受众的,利用的就是人们对医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认同,但是,广告中并没有明确的字样或者配音告诉说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医生,事实上这就是在人们的头脑中“白大褂=医生”的符号在起作用。这就是一系列的认同感,社会一致性的认同感在不断地影响和左右着大众的行为。同样,洗发水广告也有很多是穿

白大褂的看起来像研究人员的形象在做广告,潜意识中影响人们的决策。而最简单、最普遍的一个广告策略——名人效应,即用名人来做广告,人们会潜意识中认为名人=权威+品牌名气,从而促进消费者购买。

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社会认同,比如作者提到的集体自杀行为,还有商家利用社会认同理论来编造假的社会认同,诱导消费者的行为;我认为,日本政界的“一出事故首相就下台”的现象,也是一种负面的社会认同。例如一位首相因为福岛核电站爆炸而辞职,某个首相因为接受了为数不多的政治捐款而被要求辞职„„似乎人们将出事故=辞职联系在一起,认为一旦出现了某个负面新闻或者社会事故,首相就应该引咎辞职,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为认为,这种社会认同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导致日本政治的多变,并对国家领导人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5 第五章 喜好

作者提出,中国的许多保险公司最擅长使用这个手法。而且,它们还总结提炼为五同,即同学、同乡、同事、同窗及同姓。总之,只要是可以联系上的都可以展开销售的工作。中国最经典的迎合大师就是和珅,他不断地迎合皇帝的偏好,从而得到恩宠为所欲为。此外,在销售的过程中,有效地模仿对方的说话方式,重复对方用过的词汇会得到对方的欣赏,从而使对方愿意和你在一起交谈,从而对成交有利。

拿我在美容院的经历来说,他们也利用了这个原理来促进和我的关系。比如一个服务员说她的女儿也在工作,和我一样非常累,所以应该经常美容保养,保护皮肤„„等等等等,还介绍说她女儿学习如何,工作如何,等等,因为和我正好有相似之处,所以无形之中让我降低了对他们的警惕,更方便他们做销售工作。 此外,我们在演讲、讨论时,面对很多人,如何拉近和他们的关系呢?一个很常见的方法是引用对方的思想或者句子。比如,我在演讲时说,“就像小李刚才说的,年轻人就是要有自信,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公司举办竞技体育比赛。”这句话有几个效果:首先,引起了小李的共鸣。即使小李觉得我之前的演讲很无聊,我一说到和他有关的事情,是不是他正在睡觉也醒了呢?然后,继续听我接下来的演讲。第二,小李可能会更加同意我的意见,因为我赞同他的意见,作为回报,至少他不会公开反对我。第三,假如小李是领导,而我

希望通过一个在公司举办竞技体育比赛的活动,引用领导的话,是不是可以减少其他人的阻力,并让领导更加愿意支持我呢?

最后,作者还举了一个不善于说话的学生的经历,这个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知道喜好法则的老师。这个老师让所有人都讲一部分课程内容,而由于学生A不善于说话,同学们都嘲笑他。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对其他人说,你们尽管去嘲笑他吧,不过就快考试了,如果你们不了解他讲的内容,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学生意识到,要想听懂A讲的内容,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听他讲。并且,他们鼓励A改正说话的方法,提高他的信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听懂A讲的内容。同时,A也变得更善于沟通了,而且其他学生发现A并没有那么笨,他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更加喜欢他了。老师提供了一种使学生们促进沟通、变得更加喜欢对方的方法,从而使整个集体更加团结。我想,作为企业或者部门领导人,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例如,许多员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一起做事难免冲突或不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领导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比如郊游、晚会、团队拓展训练等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对方,从而更多地发现和自己类似的地方,最后喜欢对方,愿意配合对方的工作。

三、总结

作者用大量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形象而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普遍存在的、人们普遍受之约束的原理,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好奇的同时,也用有理有据的论证证明这些原理的强大力量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每个人对这些原理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阅读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对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做出了评价,同时也运用我的实践经历和所学知识,对本书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我希望,在今后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原理去与人交流、促进工作、理解社会。

推荐第4篇:影响力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的著作,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必读图书中最睿智的图书。在《影响力》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作者是一名实验心理学家,主要的目的是研究人们的顺从心理学,即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会说“是”?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参与式观察,发现了顺从基本上可以归结为6种基本类型,他们分别是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但是最终的基点,都是人类自身的\"物质利己主义\"。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杭州康达汽车4s店实习的经历来解读书中的观点。

一、“互惠原理”

《影响力》中的“互惠原理”是基于人类“负债感”和“感恩图报”的心理基础,让我们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明确地指出了“恩惠必须恩惠来报答”的普遍规律。

①“互惠”的影响力可以凌驾于喜好的力量之上。

②给予是一种责任,接受是一种责任,偿还也是一种责任。

③互惠原理会引起不公平交换,即给小换大,人们获得的回报往往大于最初的给予。给予可以是物质利益,也可以是精神支持,各种形式的帮助或帮忙,甚至是“拒绝——退让”策略中的主动让步。

④“拒绝——退让”策略,给予对方的仅仅一个让步,同样会获得回报,同时使对方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履行他的承诺,这是互惠原理最奇妙的地方。

例如:顾客来店里看车,销售总是会让顾客试驾,给小礼物,给顾客心理的“负债感”,不太忍心拒绝要求。

二、“承诺和一致原理”

《影响力》中“承诺和一致”的原理指出“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承诺与一致”原理告诉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与承诺的一致都是最具适应性与最受尊重的行为,而“前后不一”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

例如:当某款车子的车子的某特性很符合顾客的需求时,销售总是会将关注点放在了这点上,及时顾客总体上不满意,还可以换款车,但这点特性肯定还被提起。

三、“社会认同原理”《影响力》中“社会认同”的原理指出,在社会中总是会有大规模的从众行为,似乎每一个人都要参考周围的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当做些什么,似乎没有人自己可以确定自己的主见。在我们的身边,“社会认同”的原理不断地表现出来了诸如 “出国热”、“健身热”和“超级女生热”等等现象,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大众所影响并毫无反抗的可能。

例如:企业请明星来代言汽车或者让买过车的顾客向他们的朋友推荐。节假日在门口营造很热闹的气氛。

四、“喜好原理”

《影响力》中“喜好”的原理指出,在销售过程中有效地模仿对方的说话方式,重复对方用过的词汇会得到对方的欣赏,从而使对方愿意与我们在一起交谈,从而对成交有利。这就是“喜好”原理的简单理解,也就是中国古语所说的“投其所好”。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常用“同学、同乡、同事、同窗、同姓”的手法接近与他人的距离。

例如:在汽车4s店销售的培训要求里面很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学会赞扬和引导顾客。所以在谈话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更有助于销售的达成,与其跟顾客谈生意,不如谈朋友。

五、“权威”原理

“权威”原理指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有时候不需要权威的实质,只要带点权威的象征,就足以让我们停止思考,进入唯唯诺诺的顺从状态。 “头衔”、“衣着”和“外部标识”是其最典型的象征。

例如:在车子的一些性能安全声明上面会引入一些国际专家或机构的数据,给人一些权威感,会更有说服力。

六、“短缺”原理解析及会销应用

《影响力》中“短缺”的原理指出,当一个东西非常稀少或开始变得稀少起来的时候,它会变得更有价值。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些诸如“物以稀为贵,情以老更为慈”、“错误的美丽,真实的谎言”、“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可贵”等等的体现“短缺”原理的话。

例如:车子搞一些限时的促销,在时间上面有期限,或者一些不量产的搞活动,打出限量款的标语,吸引眼球。

我以为,有效地应用多数人没有发现的《影响力》中介绍的六大原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践行营销活动,这是从心理层面来解析和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引导他们消费。

感谢《影响力》,陪我度过无聊的实习时光。

推荐第5篇:影响力读后感

《 影响力 》

-------丁贵成读后感

当集团发给我们这一本书时,我就一直在思考这《影响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当读

完这本书后,才彻底明白其中的影响力奥秘。

而且在读完这本书后,还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系统,很有深度的专业书籍。它不像一般

的书籍总是很肤浅的在表象探讨问题,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透过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然后很

深刻的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实例、有分析、有延伸,让人很受启发。据说有人读了这本

书后,利用本书的原理去广交四海,可百战百胜!足见其魅力和影响力惊人 !按照书中的说法,我们作出的所有行动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一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因素就

是——权威。是它在支配着我们在这样高明的行骗者面前做出错误的决定。 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在某一公共场合,一个衣着平平、没有任何出众相貌的小贩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说上

证指数中的某支股票价格会在一个月内翻一番,我们可以肯定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相信他,因

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更准确地说是在心中——他没有任何值得人们信赖的地方,因此人

们不会相信他的“谎言”,即使 他说的全是真的。但是如果是一个相貌威严、戴着眼镜的学

者、教授或国家相关机构的领导人在发表同样的演说,那么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做出现在就

去买股票的决定,即使他说的全是谎言。因 为,人们从心底里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这一点从外表上、形式上就能看出来,不是吗?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信赖第二个人的演说?因为他有“信赖感”。为什么有“信

赖感”?因为他是“权威”。为什么他是“权威”?因为他的穿着、风度。这一点我们一眼就能看

出来。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第二个人的穿着更容易让人相信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面对眼前的陌生人时,你是相信一个穿着 一本正经的学者,还是一个相貌邋遢的街边小

贩?

在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分析一下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

原因而受骗。通常,我们会认为乞丐一般都是穿着破烂、装得楚楚可怜的 样子,以此博得

人们的同情。的确,我们见到的乞丐也是这个样子。于是,这样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相貌可怜,于是我们见 到这样的人时就会以此判断他们是乞

丐。就如同前文我们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因为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一般都是学者,所以

当我们遇见这样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 认为他是学者,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赖的。这

同样也是因为“思维定势”的作用。但是,如果当事实情况与我们的“思维定势”发生冲突时,我们会怎么样 呢?答案就是:我们会失去判断的标准,从而做出错误的行动。就像前文所说的那个骗子,就是因为其利用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所以他才改变形象,从表面入 手,树立自己的“权威”的表面,打消人们对他的疑虑,从而达到影响他人做出错误行动的目的。而事实也证明,他这样做也的确是成功的。因为他获得了比一般乞 丐更多的“收入”。

明白了“权威”在给我们做出行动时做出的心理层面的影响力之后,在面对类似现象时,或许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了。但是这并不是最根本的东西,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也会有更加高明的骗子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做出牺牲。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骗, 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受骗了。

而让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骗,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都不再受苦。等到实现真正的“大同”,或许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一切了。

其实上文中还有藏着另一种“影响力”心理——“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的原理,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相貌可怜,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人时就会以此判断他们是乞丐。就如同前文 我们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因为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一般都是学者,所以当我们遇见这样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学者,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赖的。

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在这两个原理方面有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方面,当我要善意地影响别人时,该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这些影响力的威力;另一方面,当我面临别人设下的陷阱时,如何及时躲避和给予有力地反击。罗伯特的这些技巧非常实用而且有效。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着生活!还要思考着把这些社会认同、权威的威力如何去应用到我们的营销企划工作中去!

书中还有另外4个基本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喜好、匮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因为这一类东西的接受往往与偿还的义务紧紧联系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与之行影相随的负债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它们在人类文明中几乎无处不在。不仅如此,这条原理在每一个社会组织中都运用得非常普遍,以致于几乎每一种形式的交换都渗透了它的影响。一个广为接受而又坚不可摧的面向未来的价值趋向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这

意味着人们在与别人分享某些东西的时候,可以确信这一切都不会被遗忘。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终于达到了这样一种文明程度:当一个人将财物等资源分给他人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些东西失去。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资源为开端的交易边的容易起来,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游有序的援助、送礼、防御和贸易体系也成为可能,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对人类文明的积极意义是这么显著,它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变成一种深深植根与我们心目中的价值观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会把偿还的义务强加到我们头上,但我们从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时候还是占多数的。正因为如此,笃信并且服从这个原理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行为规范。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遵守这个原理合乎社会给我们定立的行为规范,而违背了它却会遭到无情的唾弃和嘲弄,甚至会被戴上像乞讨赖帐、忘恩负义之类的帽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因为对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偿还的人有一种普遍的厌恶感,我们往往都会极力避免与他们为伍。虽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由于条件或能力不允许而不能回报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谅解,但一般说来,整个社会对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确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为了避免被贴上像乞讨赖帐、忘恩负义这一类的标签,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换我们有时候也是愿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强烈不安,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巨大羞辱,两者结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

了解了这一点,对于人们在互惠的名义下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东西就不会感到太难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们的确有某种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难以回报,往往也会尽量避免向他人寻求帮助。这并不奇怪,以为尽管物质上的损失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但与心理上的重负一比也就不算什么了。而恰恰是这种状态给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获利的人提供了机会。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蕴藏的极大力量。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即使是一些平时颇具影响力的因素,与它一比也会相形见绌。

这本书是读完了,他的功劳在于,第一:提醒我们认清自己的需求,如果说书中的“对稀少资源的偏爱”是人的本性,那么至少你可以多问自己一句:那是我真的喜欢和值得我争取的东西吗?第二:它提醒我们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感,否则如果你被一个预谋用施恩的手

段来让你达到顺从目的的人利用,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那不仅是娱人不娱己,还有可能是一步步的深陷;第三:提醒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机制去影响别人。如果把书中这种影响力善加运用,就可以激发人的无限能量和潜力。

这就是《影响力》这本书,我读完后试图解析的东西和所感受的东西。

推荐第6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读《影响力》是因为此本书被誉为史上最强大、最震摄人心、最诡谲的心理学畅销书,同时也有人推荐被为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人必读书之首,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算计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或者是来自社会的强大影响力操作而做出了违背内心真实想法的决定。

很喜欢《影响力》这本书是因为得出某些结论是基于跟踪、调查研究得出的对人的行为进行解读和判断。另外就是书中所描述的现象都很熟悉,背后却有很多玄机,让人不禁想探寻答案—为什么我明明不会买店里10元一只的镯子,而看到标价是40元的同样货色时,却坚持认为那个用料一定较好而为之掏腰包?为什么你原本跟某人算不上有交情,然而在他帮过你一次之后,你会不自觉地为他说话?我们是被莫名原理驱使的人,自然可以掌握它们,用来影响别人!《影响力》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和生动又有说明力的故事或者实验向我们证明了这些被我们所忽略的或者压根儿没意识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书上每提出一个观点都会赋予大量的事例来讲解说明,让看似比较专业术语能够通俗易懂而不枯燥乏味。每个观点都指向了人们非理性的弱点,而且这种非理性通常是被我们给忽视的。

虽然是一本讲技法的书,但里面的技法的确管用。本书从从比较、互惠、承诺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七个角度诠释了人性的小弱点。从这些弱点入手,可以使得人们更快地做出一些决定,特别在消费购物领域非常明显。

一、比较

这是商家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比如先让你购买一个大件产品,然后再推荐给你相对便宜的小件。当你买了3000块的西服之后,一般会觉得500块的毛衣是非常便宜的。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商店里展示两套差别不大的西装,一套标价一万,一套标价三千,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觉得三千这套非常合算,会大大增加这套西装的销售量。

二、互惠

互惠的原则往往被运用为“给予——索取——再索取”的形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数免费试用的方式,就是因为人们在试用之后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这样的销售效果出奇的好。

同样的,当你在请求别人做一件很可能被拒绝的事情之前先顺手给人家个什么(比如一瓶水,一块糖……)对方接受你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同样你在客户暴跳如雷的时候给予对方一杯饮料,对方的情绪同样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这些都是我觉得随时可以用上的东西。

互惠原则就是利用人们不好意思的这种弱点,而万一遇上脸皮特厚的朋友其实也没关系,因为人们会把不遵守互惠原则的人贴上忘恩负义的标签,受到唾弃。另一个由互惠原则引申出来的就是当你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请求被对方拒绝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小的请求,这时候对方一般不会再拒绝你。这就是让步原则,既然你先退了一步,那对方也觉得自己应该做出退让。因此许多人会先提出一个完全不可思议的要求,在受到拒绝之后再提出他真正的目的。

三、承诺和一致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觉得更可能实现。比如在赌球赌马的时候,一旦选定了支持者,就会觉得选择的球队、赛马获胜的概率大增,而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但是人们又是希望遵守自己的诺言的。比如写下的目标比没写下的更容易实现,于是商家往往通过让你写软文、写承诺的方式来培养对产品的喜好。人类的惯性心理会使我们有计划的消费,长期地绑定在这种产品之上。而一些无良商家则利用先虚报低价,让你确立购买的承诺,然后再因为种种原因抬高售价的小伎俩来达成交易,这种情况往往防不胜防。

四、社会认同

实验表明,在人遇险的时候,如果周围有5个人,有人施救的概率是38%。而如果周围只有一个人,施救的概率是75%。这可能就是人们从众心理在作祟。如果你遇险了,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狂呼救命,而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比如说“蓝衣服的先生,快来救我!”这样的方法会大大增加你获救的概率。

社会认同是会传染的,当一个自杀新闻报道之后,很快会有大量自杀想跟随,大家会很快想到富士康的连环跳楼事件。当然社会上的群体闹事、群体上访、钉子户……也是有一个社会认同的效应在里面。当人们听到类似的新闻,则更容易去做相应的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说,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对新闻的监督其实对整个社会来说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五、喜好

投其所好有可能是人际交往当中使用最频繁的招数了。可以通过

1、特点

2、称赞

3、接触合作

4、关联来达到相关的效果。当你和一个不认识的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你们之间的好感度必然直线上升。所以企业和学校才会组织我们一起去拓展,增进大家之间的好感。

六、权威

中国人在迷信权威方面可能做的特别突出。只要是什么专家推荐的东西一般都会得到群众的广泛接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就利用自己的头衔来从中牟利。当然牟利本身也没什么不对,就怕一些徒有其表的专家,或者一些隐藏在人间的李鬼,最后成为害人不浅的权威。

权威当然还体现在制服和标志上,比如穿警服人的指挥更有影响力,就算有时候那个人只是一个保安或者协管。

七、短缺

少的就是好的,当我们一个人看房的时候会觉得悠然自得,一点点观察有什么问题缺陷。但当3个人一起看房的时候情况完全就不一样了,你感觉到另外两个人的虎视眈眈,这就是可怕的短缺效应。当我们感觉数量有限、截止日期快到了的情况下,往往会激发购买的冲动。但是,这些并不是短缺效应效果最显着的地方!它效果最显着的地方体现在当你先拥有什么,然后一下子夺走之后带来的地震般的力量。

当你听到某地强拆的新闻,就会为钉子户摇旗呐喊;当你听到某某上访被扼杀的新闻,就会为上访者鸣不平。这就是稀缺性在起作用。革命的往往并不是那些一直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往往是过过一段好日子,然后这些好日子又不复存在的那批人。要知道,给予人们一段时间的暂时自由比不给自由更危险,若想夺走那样的自由,代价必然是沉重的。

《影响力》的可贵之处就是透过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然后很深刻的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让人很受启发。做为一本技法的书,个人认为技巧无所谓好坏,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全靠使用技巧的人。

推荐第7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读完《影响力》这本书后,感觉这是一本非常系统、专业的书籍。他用一种简单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普遍的现象,探讨着现象背后的本质,让人深受启发。所谓“影响力”,就是一系列影响人决策的潜在规则,这些规则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社会影响力下,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潜在地受这些规则的影响。

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蕴涵在这些“固定行为模式”现象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

1、互惠——一方面其实就是通过人际交往中的“给予-索取-再给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对自己较小的付出,换取相对自己较大的回报。另一方面“拒绝——退让”模式,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做出合理的让步,使对方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满足感,从而更愿意履行他的承诺。

2、承诺和一致——人们一旦做出了承诺,就会产生与其一致的压迫感,增加对自己的约束力,从而行为上也保持一致。在公司内部管理上,应该让自己的员工尽可能地将工作计划和目标写下来,最好能挂在显眼的位置上。

3、社会认同——人们往往对自己该怎么做不是很有把握时,常以他人的行为和思想作为判断标准;另外,我们往往更有可能会仿效那些与我们类似的人,而不是与我们不同的人。

4、喜好——人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因此要做成一件事情,很重要的是要去寻找和对方的相似处,甚至是去创造相似处。所以销售人员会装作和顾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会从各种角度观察顾客的喜好。

5、权威——人们潜意识里会服从权威,而且其程度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头衔,衣着,外在标志,这些都会成为认证权威的一部分。比如:广告常以权威来做,或装作权威来做。

6、短缺——越少见,价值越高。失去了,才会觉得珍贵,而可能失去的心理,会让人更加珍惜。与希望获得一样东西的渴望相比,害怕失去的恐惧更能够成为人们的行动力。商家经常会运用短缺原理,让顾客觉得商品或服务的“机会难得,错过就没有下回”,吸引消费者。 影响力的这几种原理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是他们在影响我们。读完这本书,我会更加明确如何更有效的影响他人,并且在合适的时候,我会适当的运用这些原理,影响身边的人。

推荐第8篇:中国国际影响力

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种既大又小、既强又弱的矛盾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面临的风险挑战

(l)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 )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第三个千年的超级大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这一胜利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作为一个拥有准备国际合作并能够捍卫国家利益的高效率的政府的国家,走上国际舞台。

但是,中国革命的潜力只是在即将迈入21世纪时才开始充分发挥出来。1978年,中国政治领导人制定并公布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计划,重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同以前的阶段一样,执政的共产党把国家的未来同社会主义连在一起,但是强调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色。1979年,邓小平总结出中国国家体制的四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作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在1982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现现代化的计划后来演变成了各个方面的改革计划,其中包括为吸引外国投资创造有力的条件(开放政策)。这一计划的实现使中国经济走上崭新的水平。

如今,中国不仅已进入世界五大国,而且在发展速度方面排在五国之首。 中国与美国

最近的事件,特别是北约侵略南斯拉夫,对中国的“恐吓行动”(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证明,美中关系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紧张的根源,而且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存在着紧张的根源。

为了评价局势,应当注意到,经济建设成就使中国不必紧缩经济和金融就能实现本国军队的现代化,这支军队现在就已经能够对任何军事威胁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中国军工综合体(其拨款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正在完成武器方面的探索研究,设计、试验并生产现代武装斗争手段———各种用途的导弹、各种型号的核武器,发展海军和航天技术。从公开的消息来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拥有中子武器、击毁人造地球卫星的激光系统、能够打到美国领土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已掌握信息战争的最新技术,准备发射载人太空船。在某些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中国正在超过美国和俄罗斯。为了补充本国军工生产,中国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购买武器和技术。有充分理由可以断言,中国如今已经是一个军事大国。 1.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解体后、世界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世界和平主潮中可望继续保持国际和平环境所提供的机遇

在这个当今世界和平大潮中, 尽管局部战争增多, 但是新的世界大战的现实可能性总的说来不是越来越大了, 而是相对缩小了。中国有可能赢得更长的世界和平的国际环境, 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大业。邓小平1990年3月在谈到国际形势时说:“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 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利用。”

2.新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新产业革命同步发展的机遇

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纪之交已进入新的突破时期, 以信息高速公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先导将会引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大变革中固然现代化强国、科技大国占有基础和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总形势, 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新的大变革中, 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3.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形式的提供的机遇

和1945-1990年代时的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以激烈的政治、军事较量不同, 走向21世纪的冷战后多极化格局, 转向了以军事、政治斗争为后盾而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尽管西方国家不喜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也不喜欢西方国家坚持资本主义道路并把他们那一套制度和价值观强加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头上。然而这并不是说, 我们警惕西方国家的“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要把意识形态因素夸大到其他因素之上, 以至忽略了导致苏东解体和新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发展不快的关键性原因。在跨世纪的90年代, 世界经济在起伏中保持增长势头, 而站在发展浪尖上的是亚太地区, 这对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地位之一我国来说, 显然是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

5.振兴民族和文化新精神提供的新机遇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多样化并存的时代, 有一个在新的条件下再创民族文化新精神并在全球发挥影响的问题。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自15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了。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 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 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8〗我们知道15世纪前后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一个由中世纪转向近代世界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反差是中华民族迄今仍深受它的影响, 整整500多年的被动和挨打局面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文化崛起的新浪潮。它的影响要比文艺复兴时期要广泛和深远得多, 但是人们对这场已悄然到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还相当滞后。这对于一个走在全世界全方位开放前列的中华文化无疑带来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它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分地借鉴近现代西方和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文化, 从而创造新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团结振兴的新兴中华民族,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当代世界具有竞争力;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华文化,更具有竞争力。相形之下, 基督文化在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期, 而伊斯兰文化在一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协调和创造生机的活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跨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1.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艰巨任务

我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次提出到本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目标。〖9〗这是按GNP10年翻一番的速度来计算的。 据199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994年全年GDP总值是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10〗按当时1美元等于8.45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和全国人口12亿计算为人均GDP3,650元,合432美元。〖11〗而按1995年10月的通常1美元等于8.31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计算为439美元。从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结束后的2000年只有5年。以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样是11.8%来预测, 则到1995年底为48,968万亿人民币。这样“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12〗

2.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一项新的攻尖任务

中共中央14届5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世代人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现代化的内含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准是不同的, 有近代时期的现代化,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的现代化, 90年代的现代化水平, 也有根据预测下世纪中叶时的现代化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历年提供的全世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三类GNP和GDP来分析, 至少达到上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时才够格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而在现代化国家中又有上中等国家、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区别。尽管如此, 再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奋斗拼搏, 到2140-2150年间,在NGP方面超过美国, 这是中华民族世代英灵梦寐以求重振中华的宏伟大业!

推荐第9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很诧异为什么要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影响力》的封面,“微笑—影响力”、“影响力—微笑”它们二者之间难道有更深邃的联系,书中每个元素的运用,最后都应该跟“影响力”三个字相互契合才对?„„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去这本书。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 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 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 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等阅尽所有文字,最后,才信了。在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在这本书中,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一一拆解他们的招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这6大秘笈为我们所用。

读过此书之后,定能使你做到以下两件事:一是当你真正的意图是要说“不”时,你不会再说“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具影响力。

《影响力》这本书,教会我们要避免盲目从众,既然你知道盲目从众的心理原因,你就可以避免落入俗套,使自己不受他人操纵,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学习影响他人的技巧。影响无处不在,即使在饭桌上,你也能感受到。该书可以教会你无数招影响他人的方法。 自出版以来,由于它的影响,使得劝说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这都是一本最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

本书解读了人类的6大影响力: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读完后,感觉是人类的心理分析多一些,以具体的例子为出发点阐述了人类的影响力,并从中教会大家影响他人的技巧。

对于这6大影响力,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互惠、承诺和一致这两点,就这其中两点影响力,阐发一些看法吧~

关于互惠,先给于,再索取,以此触发不对等交换。如超市经常打出“免费试用”的牌子,就是利用人们一种亏欠心理,所以,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强塞给我们的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承诺和一致,一旦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赖在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这种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如:买彩票、赌马的人总是认为自己选的那匹马是最棒的。一些厂家就根据这个原则,出产货物,来获得销售利润。

而对于我来说,从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 会认同、权威、承诺和一致、短缺”这六条原则是怎样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们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样运用这六种“武器”更 好的服务于工作,既能“皆大欢喜”也能提高效率。作为市场营销人员,我们时刻在“影响”和“被影响”中轮流角色,怎样做能将“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怎样做能让权威的嘴帮我们说话,怎样做能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最多的“社会认同”,怎样做能让我们在“互惠”的同时成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巧妙的开启“火 鸡妈妈”身体里的磁带,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关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互惠原则”告诉我:给予以后的索取更能帮助我们顺利的拿到想要的资料,打造其 他公司不具备的竞争能力,为客户的维护和资源的互换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子甚多,举不甚举,只怕是说多了,简单的事情就变得细碎而烦琐。只要稍加留心,你就 会发现心理游戏的乐趣。

现在,我似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封面,也许它意味心理学的神秘源自于人丰富的内 心;也许,它预示着当“心理学”与“经济学”相遇就变得微妙迷离却又两者相宜。而这二者的结合,恰恰成就了《影响力》,只要是看过,以后在生活中就难以避 免的要给某某事情对号入座。难怪,这本书要以“社会心理学著作”示人而非“销售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懂得了,学会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 抵御那些看似光鲜却暗藏玄机的心理陷阱,不要太大的实惠,仅此一点,足矣!

推荐第10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是全球最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西奥迪尼非常经典的一本畅销书。书中介绍了影响力的六种武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影响力》影响着谁?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着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的内心世界。读了这本书,使我懂了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匮乏。这使我下决心,通过努力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加自己的内涵,开阔自己的胸襟。

二是影响着我和别人的交往活动。通过学习这本书,可以使我变得更聪明,更灵活,更客观。我觉得,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如果比较得当地运用智慧的“杠杆”——影响力的六种武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我们为了取得更好效果,我们可以在工作、生活、教育中,善意地运用影响力的六种武器,这样会更有效。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影响力的六种武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他人对我们的恶意的欺骗,最大限度地降低我们的损失。

这里说两个生活中的实例:一个是关于房子装饰公司的。最近这些天,有个“城市人家”的装饰公司的业务员老是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参加什么店庆活动、什么优惠活动、什么去张店总公司参观、什么免费等等,因为当时正在读《影响力》这本书,我觉得我当时的情景就跟书中讲的“免费试用”、“特百惠的家庭聚会”、“抢购”、“拍卖” 1

案例一样,呵呵我有免疫力了,咱很自然的一一委婉地拒绝了,只告诉业务员一句话“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去看看”。

另一个是关于电话费用套餐的事情。上周一我正吃中午饭呢,10086移动客服打电话来了,说是根据我的话费情况,建议给我更换一个套餐,说因为我话费的增长,原来的套餐已经不实惠了。建议我更改为“全球通市话卡63元包500分钟市话、500分钟欢乐家庭。含国内70M上网、来电显示;并赠送全时通。最后客服妹妹发短信告诉我添加欢乐家庭电话号码的方法。当时,咱理性地分析了一下,客服妹妹讲得蛮客观的,虽然也用了一些互惠、社会认同等影响力武器,不过咱觉得对咱的确是有好处,不是恶意的欺骗,咱就立马同意了客服妹妹的建议。

《影响力》这本书从深层次、事物本质上揭示了人类交往活动中的顺从规律。我觉得,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他人影响力武器下的服从者,我们不得不时刻保持理性。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或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可能会被他人的某些小动作、小手段而迷惑,以致我们因为贪图小便宜,而陷自己于无可救药的地步。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要注意加强自我修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一个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更要以身作则,“树正气、重品德、讲团结、看大局”,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读了此书,对有些商业活动和社会现象作了一个分析,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成了影响力的受害者,当然也有些人是影响力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早就了解了影响力的魅力,并且运用了一种或者多种影响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什么是影响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点说服别人,使人顺从,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列举了六种影响力:

1、互惠;

2、承诺和一致;

3、社会认同;

4、喜好;

5、权威;

6、短缺;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还有另外的一些影响力被使用到,比如:同情。书中用了大量的实验和案例来分析这六种影响力,其实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频繁地接触到影响力。接下来说说各种影响力的特点:

1、互惠:互惠原理指的是,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会想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对方,而不会无动于衷,更不能以怨报德。如果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负债感,或者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对方真是个好人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债感或结论会越来越深刻。那么,一旦某天,对方需要你回报的时候,即使远远超越了当初他给你的恩惠,你也同样乐意付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

2、承诺和一致:陈安之的成功秘诀中有一条:在公众面前许下承诺。承诺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航标。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自己承诺,他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通常这种情况下,会跟自己找一个平衡点。

3、社会认同:如果一个交警闯红灯,估计后面所有过马路的人都会跟着闯红灯,但是如果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气息的小青年闯红灯,会有几个人跟他一起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力。被社会所认同的,就意味着是正确的。

4、喜好:人往往会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

5、权威:因为专业,所以权威。因为不专业,所以要相信权威。

6、短缺:商场打折促销的时候,某种商品每人限购四套和每人限购两套,哪一种更让有购买欲?事实证明,一个人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心理更加强烈。

7、同情:看看街边的职业乞丐,是否正是利用了这种影响力呢?

关于影响力的案例,第一个反应在我脑海里的是:传销。我猜传销组织的头目绝对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心理学知识的人。传销组织者至少会运用到四种以上的影响力:互惠原理、社会认同原理、喜好原理以及承诺和一致原理。

第一步:利用喜好原理。通过熟人(往往是最好的朋友最值得依赖的朋友)把被害者骗进传销组织。第二步:利用互惠原理,熟人及他的“同事”会对被害者特别好,这时即便受害者知道自己被骗了,很生气,他们也能让你的火发不出来。第三步就是利用社会认同原理,此时熟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介绍组织里的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如教授,传统行业中的富翁等等为社会认同的成功者)给被害者认识。这时,受害者的心理是:他们比我成功,他们都来做传销,那么说明这个行业可能是正确的;第四步就是利用承诺和一致的原理,此时受害者会有一种心理压力:我当初出来的时候告诉了家人朋友自己是出来挣大钱的,是最好信赖的人介绍的,如果此时回去,一定会被大家看到自己的失败,一定会很没面子,何况此时根本走不了,与此同时,其他成员会跟他介绍自己当初是被哪个最值得信赖的人“骗”来的,这时候受害者会从这些成员的相同经历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既来之则安之,一步一步地听从传销组织者的摆步。

通过对影响力的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某些行为,减少被骗的机会,同时对于销售员来讲,这也是一本销售心理学的教材,若能深刻地学习并加以利用,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对赢得订单有很大的帮助。

更多读后感及复印机相

关维护知识请关注快力文办公用品商城专家答疑版块,会有专门的专家回答您的提问。复印纸批发

第12篇:《影响力》书评

《影响力》书评

《影响力》一书是作家罗伯特·西奥迪尼的作品,给我们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什么是影响力,以及为什么有些人极具影响力。例如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这些都是有关于影响力的例子,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不管何时何地,一件简单的事情都会有影响力的体现。

从书中的序论中,作者讲到他特别容易受到推销电话的影响,很容易上当受骗,于是作者便对此产生了兴趣,转而对人的顺从行为进行了研究,进而慢慢开始研究人的影响力。

书中把左右人行为的力量分为6种,分别是互惠原则,承诺一致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喜好原则,权威原则,短缺原则。这6种原则每一种都能影响和左右人的行为,每一种原则都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自动的,无意识的顺从。现代社会日益加速的步伐和大量信息带来的冲击,会使这一特殊形式的无意识顺从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别人影响力的影响,也很容易就可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

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影响力是怎么影响别人的,也可以了解怎么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人。

以书中讲解互惠原则为例,我们大多都不想被人说成小气鬼,于是就像中国人观念中的你来我往,你请我吃一顿100块钱的饭,我也要请你吃一顿100块钱的饭,以求各不拖欠。即使不请你吃饭,也会帮你做什么事情以抵这100块钱的债。作者用了非常多详实又生动的例子去讲明这个问题,甚至有时候即使你不喜欢一个人,但当你欠了他的人情以后,你还是会不自觉的帮助他,这就是互惠原则的功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了。

互惠原则用的是人的负罪感、负债感以及责任感,因此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商场中的免费试吃运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当试吃了别人的东西以后,有些人会觉得不好意思占人家便宜就会买了那个产品。另外,请客户吃饭,也是这样的一种策略。但如果想要不受这种影响力的影响,就要分清敌友,积极抵抗诱惑。 相同于互惠原则,其余的五个原则罗伯特·西奥迪尼都在书中运用大量例子

做了详细的解析。作者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影响力的原理浅显的解释给读者看。大量的例子也显得理论准确可靠。

本书除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影响力,也告诉了我们不受影响力影响的对策。 其实,最主要的抵制影响的方式,就是独立思考。只有能够充分的独立思考,才不会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从而也不会容易受人影响。

总的来说这本书极为生动,实证研究让人对这些普遍原理了解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做的是,思考,思考,再思考。

第13篇:校长影响力

所谓“非权力影响力”是相对于“权力影响力”而言的,它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专业知识、特殊技能等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非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作用很多时候大于“权力影响力”。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用非权力影响力去管理学校,去影响师生。注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素质的一种体现,是一种领导方法,一种工作艺术,它能产生“不令则行”的良好效果,使工作效率倍增,管理效益显著。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使用“非权力影响力”呢?我以为应该做到: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古人云“厚德载物,道济天下”。作为学校管理者就要像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史家小学的卓立校长那样公道正直、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作风民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忠厚仁义、关爱师生。学校管理者注重并善用这样的非权力影响力自会生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自会产生“其身正,不令则行”的效果。

2.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俗话说的好,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学识和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平常教学常规活动,带头参与教学比赛,善于积累经验,经常撰写论文,提高自身教学本领,成为教学行家;同时,还要做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实践者和引领人,带动老师们不断进步,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3.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还要尊重、信任、关心教职工,及时地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作风民主,虚心谦和,推功揽过;要与他们作平等亲切的交流,善于发现其优点,激励、赞美;要知人善用和善与人同。只有这样才能使之产生亲切感和工作吸引力,心理相容,自觉追随,愿意“士为知己者死”,同心同德干事业。另外,学校管理者还要注重从提高法治观念,提高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注意仪表形象等方面来增强非权力影响力。

第14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现在我终于可以承认,我一直以来都是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带入了阅读的兴趣之中,从而开始了阅读这本书的旅程,越往下读会越发现作者除了能深刻洞察社会的各种现象之外,他写作本书的手法、语句也是那样的朴素、自然、具有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影响力……”,如同书名一样,它已经开始对我的思考方式、观察社会的角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它是真正的影响力大师! 阅读《影响力》一书过程中,它不断地在提醒着我,每一个人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份子,必须学会思考自己,思考他人。如果说,爱是人类永远的话题,那么,影响力也可说是人类恒久的追求。世上的每个人都想拥有影响力。可以用来改变他人,也可以用来扭转自己。而绝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改变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之一就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小部分行为科学理论家和实践者已经发现了一种几乎可以改变任何事物的力量—影响力。我们没有意识到,穿越成功和失败的线索就是我们缺乏影响力。如果我们早就意识到这点,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影响力。而这个很好的方法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缺乏勇气,实际是改变事物的技巧。

书中拿出了很多社会现象进行解说,并将少数杰出的影响力大师经常运用的原则和技巧与读者分享,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施展我们自己的影响力,并使个人生活、家庭、伴侣甚至邻里间的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书中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社会现象和事实作为案例来分析。作者每提出一个观点就会佐以大量事例来讲解说明。这是我感觉到本书的最大特点。全书共讲了六个影响人的武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短缺”。仔细理解下这几个词语,每种武器都指向了我们非常平常的特点,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弱点,而且可怕的是通常我们是没有察觉的。就拿社会认同来说吧。中国有古话:“三人成虎”“众口砾金”,大概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从社会大众的普遍选择出发,人云亦云。在他们的强大的影响力面前失去了自身应该有的自我认知和自己的判断力,做出了一个可能不太合理,却满足了自身追求社会认同感的需求的选择。我在想,这对于我这样的司法工作人员来说,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力、判断力,从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显得重要。法不容情,以事实为依据,当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干扰了你的判断、当有更多的人的言行思维成为了“三人成虎”的影响力的时候,我能以自己的影响力来抵御他人的影响力,从而作出自己应有的正确判断吗?

在书中,作者正是从这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选择入手,抽丝剥茧,一步步带我们认识心理学的奇妙之处。教我慢慢认清何以我们被他人轻易影响说出“是”这一词语的。

听营销界人士称它为“宝典”,我不是营销界人士,充其量是个心理学的爱好者,于是我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到它,看到它揭示出来的种种有趣的现象,看到它在实际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合上书之后,我却发现我的世界并没有改变很多,很多不应该说“是”的时候我仍然情不自禁地说出那个字,它并没有改变我的世界观,它也没有给出改造我们行为习惯的建设性意见。作者的魅力恰在于,他深刻揭示了这些现象,但似乎没有告诉我们可具操作性的方法去应对。就如同中国古典的哲学思维:以无招胜有招、大道至简。当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去作出自己恰当的判断、自己独立的影响力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硬生生学来的某一些招式,而是日积月累的个人素质和对社会的细微洞察。我感觉,作者写作此书的真正的影响力恰恰在于,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著名教授。他在多年的学习、教育、科研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实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严格训练。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是直指内心深处,是对读者很好的心理分析,尤其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中,我想它会给人有更好的心理刨析和指示作用。因此,读这样的书一开始就会让你忍俊不已,同时也给自己加上了自我分析、自我诊断的压力,不同于平时看小说时的放松随意,这样一本带学术性质的书,促使我毕恭毕敬地去阅读每一个字,越往下读,越对书的作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同一般人的严谨,文章结构也很有逻辑,思辨性很强。从事心理学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实证,中国的话叫“实践出真知”。阅读中,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这句话理解得很深刻运用得很娴熟。

正是由于作者治学的严谨和心理学本身复杂的元素探究,本书要是一口气看下去的话或许会觉得枯燥,所以我每次只看一部份,尽量以轻松的心情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慢慢消化。虽然作者最终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影响力法则,也不至于改变我的世界观,但是知识的积累,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影响力》对于丰富知识与人生,大有裨益。这是我对本书最大的感悟。

第15篇:《影响力》读后感

101521446张应秀

《影响力》读后感

知道有《影响力》这本书时,起初我以为它是一本讲有关于个人魅力或个人人格对他人的影响的书籍,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后,我发现它本非我当初所想像的那样,通过慢慢阅读后,我发现《影响力》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讲一些出现于商业活动和社会交际中有趣的现象,并作举例和加以分析,发现事实上很多人都成了影响力的受害者,当然也有些人是影响力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早就了解了影响力的魅力,并且运用了一种或者多种影响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什么是影响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点说服别人,使人顺从,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列举了六种影响力:

1、互惠;

2、承诺和一致;

3、社会认同;

4、喜好;

5、权威;

6、短缺;其实我觉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还有另外的一些影响力被使用到,比如:同情。书中用了大量的实验和案例来分析这六种影响力,其实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频繁地接触到影响力。因为老师的缘故,起初我是带着好奇来阅读者本书的,但后来我却发现自己却被这本书所深深迷住。看完这本书,我基本了解到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惠:互惠原理指的是,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会想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对方,而不会无动于衷,更不能以怨报德。如果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对方,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负债感,或者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对方真是个好人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债感或结论会越来越深刻。那么,一旦某天,对方需要你回报的时候,即使远远超越了当初他给你的恩惠,你也同样乐意付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

2、承诺和一致:陈安之的成功秘诀中有一条:在公众面前许下承诺。承诺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航标。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自己承诺,他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通常这种情况下,会跟自己找一个平衡点。

3、社会认同:如果一个交警闯红灯,估计后面所有过马路的人都会跟着闯红灯,但是如果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气息的小青年闯红灯,会有几个人跟他一起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力。被社会所认同的,就意味着是正确的。

4、喜好:人往往会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提出的要求。

5、权威:因为专业,所以权威。因为不专业,所以要相信权威。

6、短缺:商场打折促销的时候,某种商品每人限购四套和每人限购两套,哪一种更让有购买欲?事实证明,一个人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心理更加强烈。

7、同情:看看街边的职业乞丐,是否正是利用了这种影响力呢?

《影响力》书中举了很多现实中常见关于影响力的案例,在看了这些案例后,我脑海里的第一件想到的事是:把这些知识运用于营销当中,这可能与我的学习的专业有关吧。

通过对影响力的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某些行为,就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了解,在营销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把影响力运用于实际之中。所以对于销售员来讲,这也是一本销售心理学的教材,若能深刻地学习并加以利用,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对赢得订单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中有很多句子和段落给我很多的感悟和启发,我就将它们摘录了下来: 1.

2.

3.

4.

5.

6.

7.

8.一分钱,一份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价格贵=东西好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了人类。 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的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

得前后一致。

9.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10.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会觉得它正确。

11.人往往会听从于专家和上级,难以公然违抗他们。

12.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

行动力。

13.每当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

要得到它。

14.我们容易根据孤立的代表性特征做决定,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信息太纷

杂。

第16篇:《影响力》学习心得

《影响力》学习心得

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可以更频繁地以不假思索的方式行动 —阿尔弗雷德。诺斯。杯特海德

第一节学习体会-----影响力的武器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会思考。但就是因为思考也会给我们增添无名的烦恼,和一些无厘头的结局。人和动物都有本能反应,而人却往往以自身的思维能力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却在这个时候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思维误区,最终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明知故犯却又不得不义无反顾,也正是我们作为营销人追求的销售公式;找到其中的原理,和开关,才是我们牢牢抓住顾客行动的关键。

人会犯本位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我们就得创造条件,更要做好方向的指引。做营销,研究的是规律;想实现最终的销售或成交,却必须得研究人性。本能反应和条件反射的发生,取决于我们是否启动了其内部的开关装置。联想目前专卖店的销售模式,找到拉近服务平台的结点,才是我们真正实现盈利的起点。

第17篇:影响力法则

影响力法则

法则一永远积极思考、积极行动。

法则二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

法则三不说“不可能”三个字。

法则四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法则五遇到挫折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

法则六努力﹥学历。

法则七开会坐在前排。

法则八每天多做一件“份外事”。

法则九成功是因为计划,每天为自己拟写“六点优先工作制”!

法则十节约,节约一块钱,远比赚一块钱来得容易。

法则十一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

法则十二坚持做“影响力黄金表”。

影响力的22个好习惯

1.时间管理,要事第一!

影响力工作准则:以结果为导向。

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

2.情绪管理!

优秀、卓越人士皆有良好情绪!

善用情绪控制器——笑脸,多微笑

3.凡事预先作计划,将目标视觉化,并制作“梦想板”。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

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

5.遇到挫折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

6.走路比平日稍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7.话速比平时稍快30%。语言表达简洁,主题明确,不占 用他人过多时间。

8.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并贴起来。随时提示自己。

9.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0.每天坚持一次运动,如慢跑15分钟、散步半小时、跳 绳、做俯卧撑、爬楼梯等,且每天增加一个单位量。

11.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说话

12.说话时,声音有力,感觉自己声音似乎能产生有感染力的磁场。

13.同理心,说话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14.每天有意识、真诚地赞美他人三次以上。

15.及时写《感谢卡》,哪怕是书写在便笺纸上。

16.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同他人说话

17、

18、

19、

20.学会理财。

21.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节俭习惯的蝴蝶效应是:财富能被 积累。

22.恪守诚信,说到做到。

影响力组织沟通纪律

1.、解决问题,不要放大问题。

2、好消息向下传,坏消息往上传。

3、沟通要充分,决定要服从。

4、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想当然。

5、会上说,不要在会后乱说。

6、当面说,不要在背后乱说。

第18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B.Cialdini)先生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作为一名实验社会心理学家,他在顺从心理学领域勤耕不辍三十余年。今年一月的一天,他来到当地的一家玩具店,为的是给儿子买一款在圣诞节前就承诺过的玩具——一辆大型的电动赛车,在商店里他碰到了一位以前的邻居,他俩上一次的见面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了,当时他们也是在这家商店碰到的,也是在给自己的儿子买一件价格很贵的礼物。通过交谈,他们才发现,这是几家玩具公司为了提高一二月份销售量(圣诞节后的一段时间是玩具销售在一年当中的最低谷)而玩弄的伎俩:在节前的广告中开始为电动赛车做广告,孩子们都恳求父母去买这些玩具作为自己的圣诞礼物,但商家并没有在市场上充分供应这些产品,没买到赛车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只能选择其他价格差不多的玩具来做为节日礼物;节后,玩具公司继续为这款赛车做广告,小家伙们就更想得到这些玩具了,父母们为了兑现承诺只有再次前往购买,这一次他们发现,这款玩具供应得非常充足„„发现真相的教授非常生气,要把买到手的赛车退掉,但他的朋友说到:“哦,那你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呢?你看,如果你把他的玩具拿走,他并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他只知道他的爸爸没有遵守诺言。你希望这样吗?”教授这才发现,在这场商业实战中,他已经出局。可怜的教授后来把这次失败做为案例,写进了一本书中——《影响力》(Influence:ThePsychologyofPersuasion),著作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销量达百万,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描述这些场景的同时,教授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我们展示了蕴涵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六条基础心理学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

招式一:互惠

中国有句俗话: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互惠的道理其实就是通过人际交往中的“给予-索取-再给予-再索取”的模式,用相对自己较小的付出,换取相对自己较大的汇报。在社会总体资源(关系、声誉、时间、金钱)的交换和重组中,有计划地实现自身交际网络的延伸和资源水平的提升。“花花轿儿人抬人”,讲求朋友间的交情和义气,大约就是古人的应用吧!

招式的要点是先主动给予对方一些好处,而且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好处。“情感帐户”中第一笔款应该是自己存入的,而不是预先透支。

在商业实战中,对方可能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极有可能会被拒绝的请求,然后,当这个请求被拒绝后,他可能会再提出一个小一些的、他真正感兴趣的请求,因为他觉得,第一个请求被拒绝后,你会有负疚感,做为互惠,你可能就会答应他的第二个请求。呵呵,这时就要小心了。同理可得,产品的“免费试用”也是为了通过消费者的负疚感而渔利;推销员对客户慷慨的赞美也是希望触发不等价的交换。

招式二:承诺和一致

信守承诺和保持一致往往被认为是优良的个人品质,但很遗憾,也常常被“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当一个承诺具有主动性、公开性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时,人们更愿意努力维护先前建立的自我形象,也就改变了自己未来的行为。

招式的要点是见微知著、循序渐进,继而釜底抽薪!汽车销售员往往先向客户报一个总体的低价,在你表示出购买意愿后,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忘了把一个主要部件的钱算进去。由于部件的价格相对汽车来说微不足道,你会慨然应允,但就在你计划将车开走的一霎那,他又发现„„这就是书中所举的例子,不乏真实性。

这也告诉我们,在商业实战中,应该促使消费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倾向性,哪怕这种倾向性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一旦建立这种倾向,消费者就会在这个方向上凭借惯性越走越远,最终达到商家的目的。在公司内部管理上,应该让自己的员工尽可能地将工作计划和目标写下来,最好能挂在显眼的位置上。

招式三:社会认同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每天接触太多的信息,需要做很多的决策,很多时候无法对整个局势进行周密的分析,因而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通常比较可靠的单一特征上,如社会大众对这个事物的判断来进行决策,但这种思维的惰性也就成就了形形色色的Sales。

招式的要点是要有不确定性和相似性。不确定性是指对自己该怎么做不是很有把握,需要依靠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相似性是指我们往往会仿效那些与我们类似的人,而不是与我们不同的人。

在商业实战中,国内很多大众消费品,如移动公司,就采用了这一招式。为何总是有一家人的画面在电视上出现呢?既因为它代表了多数人社会性的认同,也因为在那样的画面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影子。

招式四:喜好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熟悉的事物。

招式的要点是刻意建立好感时应该在时间上远离现实的利用(如在赞美别人之后,紧接着提出一个要求),而不必担心远离真相(如明显夸大某人相貌中的优点),当然,适度的策划和针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方式也是需要的。此外,人和人的接触并不能必然带来喜好,有时甚至是产生更多的冲突,只有接触并合作,最好是为着同一个目标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喜好。

招式五:权威

人们思维的惰性往往也表现为决策时,对权威意见的无条件顺从,在中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书中提到的电击实验非常引人思考,一群本性并非邪恶的人因为对权威的过度倚赖,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冷酷行为。教授更是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

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甚至有时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具有某项权威的象征,如穿了权威的衣服,有张尺寸略大一些的名片,我们就会对其毕恭毕敬。

招式要点是装扮成权威时,最好能在开始阶段说一些明显违背自己利益的话,如公司产品中无足轻重的缺点,以充分建立权威客观公正的形象,继而再对产品优点大书特书。“欧莱雅,稍微有点贵,但完全值得!”

在商业实战中,对于一些需要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购买决策的产品,广告宣传就要请用权威人士,哪怕这位仁兄只是在电视剧中扮演过“专家”!

招式六:短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对失去某样东西或商品的短缺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往往愿意不加思索地用金钱去消除这种恐惧。人们的满足感不是来自于对短缺商品的(使用)体验,而是来自于对它名义上的占有。

招式要点是应把短缺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短缺固然难受,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难受,最近因社会竞争而先得到后失去的短缺更是难受至极!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在短缺状态下的消费体验要好于供应充足时,如果是供应由充足变为短缺,消费者的体验更加良好!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能感受到商业技巧和商业道德的碰撞。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正如书中的评论所说,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来伤人,那么它就是凶器;如果用来切菜,那么它就是工具。当别人用它来做凶器,侵犯我们做为消费者的利益底线,同时使得我们惯常倚赖的决策捷径失去作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做切菜的工具,在反击奸商们的同时,也实现我们的商业梦想呢?毕竟,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总之,人性的弱点和优点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揭示——“自然人性”,也澄清了很多本不属于人性范畴的问题,如很多问题其实属于社会(组织)行为学的命题,我们姑且称之为“组织人性”,通过揭示和澄清,罗伯特教授让我们对营销中的有关伎俩了然与胸,发出“不过如此”的感叹,这必然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同时,也看到了自然人性和组织人性中潜藏的巨大而慑人的能量,如果能为我们所用,必定功效非凡。

第19篇:《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近期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的“龙的传人”真人秀节目,相信大家都不会错过。在第二期的选拔过程中,工夫了得的邓长城意外的被淘汰了。与邓长城PK的是他的团队中武功相对较弱的两个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女孩。当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我感觉到不可思议。最后的PK内容是“套招”,从三个人最后呈现的影片的结果看,邓长城无疑是打的最漂亮一个。可为什么要淘汰作为队长的他呢?看完了《影响力》这本书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其一,他没有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交易”。

“龙的传人”的比赛选手,在一次日常的训练中,老师拿来一些器皿,要求队员两个人一组,运用不同的招式将道具器皿打碎(这些器皿是经过特殊的加工,制作起来比较费时)。因为道具有限,所以每个人只能完成一次表演。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展示的机会。队员依次的进行着表演,到了邓长城(以下简称“邓”)和另外一个人表演时。应该由他的搭档将道具器皿打碎,但由于摔落位置没有找对,搭档并没有将其击碎,而“邓”并没有继续和搭档完成表演,进而由搭档打碎器皿。自己却直奔道具,用一种近乎疯狂的表演打碎了它。从他的角度出发,可能感觉作为队长,由于队员的失误没有完成表演,那么就由我代替他来完成这个“秀”。自己是为了这个团队,可他没有意识到,由于他的这种冲动行为,导致自己的队员没有机会完成这个表演,进而失去的锻炼的机会。在团队中一味的突显自己,团队中的成员得不到互惠。那么只有被整个团队唾弃。实践证明在后来的训练和比赛时,他的队员没有全心全意的支持他,甚至出现了孤立他的场面。 其二,影响过程中的自身的障碍。

在“龙的传人”比赛选手分组后,老师要求两个队拍摄三部“成龙式”套招的小电影。“邓”作为队长带领团队进行拍摄。结果他们输了。他在拍摄过程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犯错一:不把其他人视为潜在的合作者。在刚刚宣布“邓”为队长时他显现的异常兴奋(因为队长的选择是由观众评选的),他感觉终于有机会由自己来指挥这个团队,并且他相信自己肯定能胜任这项工作。但在采访他的队员时,却听到了不同声音。队员感觉他过于喜欢自我表现,而不会顾及整个

团队的进程。而且他太过情绪化。相信“邓”自己也能感觉到队员给他反馈;犯错二:不了解合作伙伴的现有情况。“邓”没有真正意识到队员的价值。比如说有的队员在表演上是强项,那么在演技方面就应该指导其他人员,所有队员的表演就应该听从于他;如果有的队员在武术方面比较擅长,那么在武术指导方面就应该听从于他。而队长应该先认清团队人员的情况,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在拍摄的过程中,由分配到不同任务的队员完成相应的工作。队长应进行总的协调、指挥。但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我们看见“邓”的团队,乱成一锅粥,七嘴八舌,各持己见。没有一个良好的统筹,往往一个镜头大家就要争论半天,以至于到最后的段落,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草草收场。导致他们团队的最后落败。犯错三:不能接受合作者的价值观。当出现以上杂乱的场面后,有的队员向队长“邓”提出建议,要求加快拍摄速度,并要求注重动作和故事的整体连贯性,但“邓”确认为这与自己拍摄的观点不符。他更愿意去改变队员的观点,而不是去听从或适应。以上几点把“邓”推向了最后的PK场。虽然最后电影拍摄的动作漂亮,套招连贯。也无法挽回他带领团队失败的结果。最后他被淘汰,毕竟他是队长,他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

可能你会说这只是个“秀”,并不能代表我们在工作中的遇到所有问题。那你说错了。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了不同的看法,你会平心进气,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吗?在荣誉面前,你会让团队中的人员互惠吗?在工作中,你会将你好心情或坏心情影响到其他人吗?如果你无法解决这些困惑,那么我建议你看看《影响力》这本书,它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了解自己是一辈子的功课,

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就的开始~!

推荐一篇短文~有兴趣的话,有空就看看吧~

人生在世,都想有所作为,但成功者寥寥,很多人因不了解自己而失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不殆”,必先“知己”,“知己”就是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嘛!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了解自己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力可以是指一般的、先天的能力,可以是特殊的能力,例如:有些人特别有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也特别好;有些人领悟性特别强,常有独到见解;或是办事沉稳冷静,富于理性;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拥有领导、管理的好能力。以上所举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很多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别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认出自己特别的能力是什么?

我们要怎么认出自己的能力呢?大家一定发现有些人智力测验的成绩很好,工作学习却表现不佳;有些人测验显示智力平平,但是工作学习表现却很好。这说明了先天的资质,一定要加上后天的培养,才能增强自己的一般能力,我们可以在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多多接触,体验,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别能力,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潜力或者是特殊能力,才能知道自己该向哪方面努力,当领导、搞艺术或从事技术工作。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常常我们会表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却对另一些事物不感兴趣,究竟“兴趣”是什么呢?

兴趣就是个人的喜爱,它不同于能力,它可以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兴趣可以激发个人去从事某项活动,但有兴趣不代表就有此方面的特别能力,也不一定可以预测在此项事物上会成功,有成就。例如:有些人常喜欢注意四周建筑物的美丽和特色,但是不一定有能力成为建筑师,因为建筑师需对数学和测量有专精的研究。因此,我们需对自己的兴趣有明确的了解,并对其内涵有相当的认识。

现今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其实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日常生活中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事物对自己较具吸引力。如果现在不清楚自己的兴趣,也可以多方面的尝试,体会自己的感受,就某些吸引你的事物中做更深、更广的接触,如果真是你的兴趣,将会因了解越多,越能引发内心的共鸣。如果你的兴趣能配合你所从事的工作,不仅能让自己从工作中享受乐趣,也能使自己在做事时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和潜能,达成任务的机会也就大幅提高。兴趣与成功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遇到阻碍也较愿意去克服和突破。

了解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在选择工作时及在工作中,就会目标明确,就可以扬长避短,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机会,顶住金钱、地位的诱惑,逐步走

向成功。事实上每一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有可以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但是他必须首先学着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缺点。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与长处,就为自己开创了一片事业的天空。

其实,企业也和个人一样,对于一个企业,了解自己也同样重要。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特点,也要了解自己的“短木版”是什么,哪一项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瓶颈。有些先进、强大、有特点的管理方式,也会有其不利的一面,一个管理成功的老公司,它创新的热情将不如一个新创的公司,因为随着人员的沉淀,安于现状的、保守的人将越来越多,那些原来造就公司成功的旧有工作模式与价值观,反而变成了公司改革的最大羁绊。管理好的企业更易存在隐患,管理太好,各部门运转良好,常会使人由于眼前的成功而丧失长期的忧患意识,即使看到了这一点,如果不能明确危险出现的方向,仍是无法进行防范的,而一旦危机真的出现,再进行防范就已经晚了。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缺点,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不足,一个市场反应敏锐、上下沟通顺畅的小企业,一旦成功了、做大了,成为了集团公司,常会变得上下沟通困难,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其实是不牢固的,它将削弱企业全局性的系统思考。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统一协调,有时候为了争取企业的最大利益,必须以牺牲某些局部或个人的利益为代价。企业要了解自己擅长什么、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哪些方面有弱点,不懂的行业、不能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偏离企业目标的项目,不要轻易尝试。

了解自己,重要的是端正思考问题、面对问题的态度----你的心态会决定你的未来。在这一点上,企业和个人是一样的。

第20篇:《影响力》读后感

导语:读了《影响力》这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所感所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影响力》读后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影响力》读后感1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很诧异为什么要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影响力》的封面,“微笑—影响力”、“影响力—微笑”它们二者之间难道有更深邃的联系,书中每个元素的运用,最后都应该跟“影响力”三个字相互契合才对?……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去读这本书。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等阅尽所有文字,最后,才信了。

而对于我来说,从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会认同、权威、承诺和一致、短缺”这六条原则是怎样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们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样运用这六种“武器”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既能“皆大欢喜”也能提高效率。作为市场营销人员,我们时刻在“影响”和“被影响”中轮流角色,怎样做能将“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样做能让权威的嘴帮我们说话,怎样做能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最多的“社会认同”,怎样做能让我们在“互惠”的同时成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巧妙的开启“火鸡妈妈”身体里的磁带,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关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互惠原则”告诉我:给予以后的索取更能帮助我们顺利的拿到想要的资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备的竞争能力,为客户的维护和资源的互换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子甚多,举不甚举,只怕是说多了,简单的事情就变得细碎而烦琐。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心理游戏的乐趣。

现在,我似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封面,也许它意味心理学的神秘源自于人丰富的内心;也许,它预示着当“心理学”与“经济学”相遇就变得微妙迷离却又两者相宜。而这二者的结合,恰恰成就了《影响力》,只要是看过,以后在生活中就难以避免的要给某某事情对号入座。难怪,这本书要以“社会心理学著作”示人而非“销售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懂得了,学会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抵御那些看似光鲜却暗藏玄机的心理陷阱,不要太大的实惠,仅此一点,足矣!

《影响力》读后感2

该书主要是讲述了六个强大的影响力武器,即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它们从本质来说是人类思维捷径的另一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大量信息的时代,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为了适应生存,人类进化出了许多的固定行为模式,在潜意识层面下活动,不占用意识层面的资源,这样就可以简化生活环境,节省精力。而有的人就发现了这些人类固定的行为模式,并且学习如何去应用,这武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我们有必要主动去学习、去了解,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影响别人,然后达到目标。

第一个是互惠原理

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要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某种价值,你需要先付出,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定是这样的。因此懂得先付出,懂得交换,这样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给予学校保安大叔一声问候,这些我们平常把他们的服务视作理所应当的人,这声问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惊喜,我们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他们也会给予我们关注,更多的照顾,有时候意外的回馈。

所以,互惠原理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超过喜好原理,对即使是讨厌我们的人也有效,而且付出和收获可能看起来不对等,你的付出给你带来了远没有想到的收获。我们给予的东西,那种恩惠,可以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还可以是像微笑、礼让这些非物质层面的,我记忆深刻的是它还可以是主动的让步,拒绝—退让原理应运而生,可以显示我们的诚意,让对方因为我们的退让而有更多的满意感和履行承诺的责任感,运用恰到好处,就可以让我们既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又让对方很满意,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第二个是承诺与一致原理

保持一致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试图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思维定势是很困难。我们平常没有发现,过去的行为对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第一次草率的决定,就那么延续下去了,由于认知惰性、行为惯性。对于自身来说,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这样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结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前后一致也是社会所提倡的,是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

接下来是影响这个武器效度的几个指标:

1、主动性

2、公开性

3、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内心的选择。

当我们因为许下了某个承诺,导致了自我形象的改变,那么只要将来继续提出的要求符合这个新的形象角色,那么就可以有效影响将来的行为。人的认知、情感、行为有保持一致的倾向,如果出现矛盾,就会使人浑身不舒服,产生去调整的驱力,这个ABC模型也是人们完成改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型。当我们在认知、情感层面接受了这个承诺,那么我们更有可能去行动;当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那么我们的认知、情感也会给予反馈,认可这个承诺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就是给别人一个好的理由去改变原先的坚持。

第三个是社会认同原理

该原理发挥最大效果的条件是相似性和不确定性。我是在校大学生,因此以大学生为例,很多人都会有迷茫的情况出现,大家对于未来充满了困惑,国内教育方法加剧了这种状况的出现。由于未来谁都没有办法提前得知,这就创造了最好的不确定性条件,另一方面,同样是大学生,我们会更加容易去参照往届学长学姐走过的路,当看到考研人数的数字、考公人数的数字的时候,从众的行为模式就启动了,于是这种热可以延续这么久,一届又一届。我们会想,这么多人都走这条路,那么这条路怎么会是错的呢?还有,即使是错的,那么这么多人走,好像还可以求得个安慰,你看这么多人都错了。

虽然说如今盲目从众的弊端已经在被不断的提起,但是我们还是会时常不自觉其中这种行为模式。不过毕竟它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用的或者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因此被一直保留着,而这也是其他影响力武器的共性。还有一点就是口碑,企业如果可以制造一种潮流,像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样刮起一阵旋风,大家都觉得如果没有看过就没有谈资,没看过就落伍了,那么这种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真是太牛了。

第四个是喜好原理

我们都喜欢和我们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们也都希望可以成为别人喜欢的人,这里就提供了影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欢的因素,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实践,用于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受欢迎程度的方法。

一是外表的吸引力,这个很好理解,我们都会不自觉多看漂亮的女生或者帅哥两眼,而且这个会产生晕轮效应,我们会赋予这个长得好看的人更多优秀的品质,这个是父母给的,通常改造的空间不大,但是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卫生还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相似性,时不时来句“我也是”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因为类似的观点、兴趣爱好、性格等,或者是同乡、同姓等,都会给我们一种好感,相比较于其他人来说;

三是称赞,这个不必多言;四是接触与合作,熟悉感可以提升好感度,但是如果原先就互相讨厌,然后还经常碰面,那么就未必能够起作用了。好感是可以转移的,爱屋及乌就是讲述了这样的道理,让我们和积极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经典条件作用,即让对方产生这样的想法:碰到我就会有好事情发生,那么他是不是会更想要见到你呢?

第五个是权威原理

像是北大、清华这样的招牌很响亮,像是博士、教授的名称很震耳,这些都是权威原理在起作用。这些个的标志其实都在传递一种信息,即我们是值得信任的,我们是有实力的,尤其当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时候,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努力让对方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考取相关的证书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这个证书具有公信力,那么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就更高。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律师需要穿着剪裁合身的高档西装,配备一辆豪华车,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可以想外界传达一定信息的。人靠衣装,佛也得靠金装,别人没有义务花更多的时间了解你,因此你需要靠这些权威象征来证明自己,为对方节省时间。乔布斯营销哲学中的impute也是这样的,你要让对方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你,产品再好也需要好的包装。所以我们去面试的时候需要穿着正式些,不仅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体现一种专业的精神。

最后一个是短缺原理

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会变得越有吸引力,尤其当一个东西原本充足,但是突然变得稀缺,而且竞争激烈的时候,会给人很大的压力,害怕后悔,害怕失去机会,会让人变得更加冲动,没有思考的时间,强迫自己去行动。为什么有人说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就是因为有的时候人们不会意识到它的好,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才会知道去珍惜,但是却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懂得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珍贵是很重要的,你本来就很珍贵,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很抢手的,让他有危机感,这些在男女生交往中确实是这么个理。所谓的饥饿营销,限制时间、数量,设置条件都是为了让商品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如果在加上排队、抢购一空,像小米手机一样,那么就真的是把短缺原理充分运用出来了。

这些是知识方面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运用到生活当中,创新性地运用,因为单纯模仿、复制已经难以奏效了,把这些影响力武器牢记在心,融会贯通,毕竟这些还可以交叉、联合使用,可以变化无穷,十分神奇。思考如何使用这些知识,并且真的在生活当中应用才是最难的,要花时间的,毕竟看一本书用不了多长时间,不断练习才能让自己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影响力》读后感3

读了这本书,虽然自己并未读完,但是针对与前面一小部分内容,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当你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你肯定会联想很多?会猜测“影响力”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通过我对这本书前小部分的阅读,这本书主要是向读者列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它所想表达的观点。以下便是逐步来解析自己理解。

针对于本书第一章的内容而言,《影响力》向我们读者展示了这个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有行为,有思想。

最先引入的便是高价使产品更好的销售。其实使这件事情成功的除了价格外,还应该是产品。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提高销售量。本质的原因在于例子中的产品是珠宝。珠宝在人眼中都是昂贵的,所以当它超出市场价格外时候,没有人会觉得这是“敲诈”,反而觉得是珠宝本身的物有所值。

珠宝是奢侈品,试问一下,如果将珠宝替换成其他小型奢侈品(意思是说没有珠宝昂贵),那提价的后果又不一样。这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在我们购买同样的商品的时候,要善于分析价格变动的前因后果,节省不必要的开销。当然透过这本书的名字,我又得出这样的解析:影响力,影响我们固定的思维,改善机械的行为。

通过上个例子,本书仅仅是为了引出“影响力的武器”。其实我不太明白这些武器,因为它们都不是实质上的事物。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中的许多例子后,这武器便不是武器,因为你已经了解对方行为的目的。但是这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优点,在例子之中告诉你表面中的实质。

针对第二章——互惠。

如书所描述的一个古老的原理:给与、索取……再索取。针对我们学习这门课而言,关键在于去分析和理解消费者的心理,然后再适当用各种方法去攻破心理防线,最后达到自己的根本目的。

而互惠就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也许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没有发现。但是当你读了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互惠无处不在。我记得在大学里,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一个身穿西装的男士,突然就问我有关学校的问题,然后接着就问我是否在学校里担任干部,然后问我是否想在大学里尝试创业,最后我才知道他的目的是在于吸纳校园代理。我并不是抵触校园代理,我觉得这个男士就是用了一种另类的“互惠”原理。

他慢慢引导你在大学必须要有所作为,最后再说明怎样有所作为!我想到了每逢大学开学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上门卖英语报纸。可是很多人都是被卖报纸方所给与巨大的利润所吸引,而其实真正能赚到的却不是很多。当然我不反对这样的事情,因为它能使我们成长,使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后更加成熟。似乎有离“互惠”这个主题偏了。接下来让我们回归这本书。

互惠原理的威力在于,即使是一个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或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先给我们一点小恩小惠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请求,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其请求的可能性。其实在结合我们所学课程,我可以理解为如果去降低消费者对推销者的防线。在大街上,你会遇见一些推销人,他们一来就告诉你如果你填了这份调查问卷,就会有小礼品赠送,这种情况你肯定会停下脚步,为他们填问卷。

相反,如果他们仅仅是叫你填问卷的话,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走开。因为我们做很多事情都要与自己的利益相挂钩。当然,雷锋的精神还是要一直存在的,但是现实也是残酷的。也许往往随着世界的改变,人类的某些很纯真的东西也随之消亡。

所以,如果能获得消费者的心,在于你是否让他们感觉到你的服务或者你的商品与他的“利益”挂钩。比如,你去剪头,剪完后朋友都说不错,如果你下次剪头,相信你还是会选择同一家同一个理发师。为何?因为这个理发师让你在你朋友话语中得到的称赞,这也便是所谓的“利益”。

综上,我认为最好的互惠就是让对方感觉不到,在未来却有明显的效果,正所谓“路遥知马力”。以上就是我暂时对于这本书前面小部分的感想。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列举了许多例子,告诉了许多道理,但是书是死,人是活。何为影响力?就是要让我们将死书变活,运用在实际之中。当然你可千万别指望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但是它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影响力范文
《影响力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