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统计分析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7 06:06: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统计分析

从化市2014年度计生统计分析

2014年我市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注重服务,强化落实,创先争优”的工作思想,巩固基础工作,紧抓信息化建设,狠抓队伍建设,严格考核制度,改进考核办法,围绕责任目标,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不断探索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帮助、促进基层开展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为确保我市人口计划的完成,使全市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我市创优升类成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014年全市总人口为609460人,平均人口为595095人,全年共计出生7819人,出生率为13.14‰;自然增长人数4966人,自增率为8.34‰;死亡2853人,死亡率为4.79‰。全市按计划出生6663人,计划生育率为85.22%。其中:一孩出生4829人,一孩率为61.78%;二孩出生为2823,二孩率为36.10%;多孩出生为167人,多孩率为2.14%。政策外多孩出生为99人,政策外多孩率为1.27%。

2、“四术”完成情况。全市共落实“四术”4523例,其中:结扎2207例(二孩扎1869例,二女扎154例);上环1474例,人引841例。

二、女性初婚情况。全市女性初婚人数为5068人,其中已经达到23周岁晚婚的3313人,晚婚率为65.37%。

三、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情况。全市已婚育龄妇女有126122人,占总人口的20.69%。其中:无孩妇女有7580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6.01%;一孩妇女有47599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37.74%。二孩妇女有40579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32.17%,多孩妇女有19267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15.27%。全市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的有100780人,节育率为79.91%。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达到112.70。

四、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措施到位,巩固基础工作。

(一)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指标落到实处。我市根据上级下达的2014年人口计划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各街镇2014年责任目标,与各人口统计单位“一把手”签订责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全年人口计划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引导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镇街、村、居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计划生育工作向正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全市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年初我们制定了以平时考核工作、集中服务月活动、抽样调查为主线的考评方案,让基层能够提前了解今年工作方向,工作中的难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目前的工作水平等,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三)加大监控调研力度,提高统计监督作用。今年,本着查问

题、找漏洞、摸实情的原则,针对人口出生、已婚育龄妇女管理、节育措施落实、集中服务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核查办采取常年监控、不打招呼、随时入村抽查的方式,进行人口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存在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分类反馈,直至整改落实。

(四)坚持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严把二孩生育政策关。根据一孩妇女比、双农户生一女孩育龄妇女人数等数据,测算各镇街二孩生育数量,用分解二孩生育指标的办法加强调控。从而达到生育秩序的更加规范。

2、以经常性工作入手,坚决抓好统计报表质量。

统计报表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近两年报表进行分析,找出各人口统计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针对个别单位出生漏报、政策外不报、死亡少报、四术多报等主要问题进行核查,逐个反馈,对不整改、不落实、报表质量无明显改善的单位,进行通报。同时,我们每季度将报表数据与民政部门新婚情况,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情况相结合,查找问题和差距,落实整改,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扎实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能力。

(一)及时解决镇街统计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依据问题做出了对策,了解情况,指导全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并督促落实。经常组织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二)规范档案资料。做好二孩生育指标审核发放时,注意做好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规统科每年把二孩审批手续、生育审批表装订成册,放入专柜,并汇制成一览表,做好目录,便于管理和查询,及时为领导提供可靠资料和数据。

五、存在问题。

1、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据报表统计,结扎、上环人数逐年下降,服药及其他避孕工具人数逐年上升,生育一孩夫妇以上环为主,生育二孩夫妇以结扎为主的长效节育措施得不到落实,造成计生工作隐患。

2、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出现漏洞。流动人口管理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口约束力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低,特别是流动人口持证率低,有些镇、街没有重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造成“三查”率低。

3、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重心需下移。我市各人口统计单位出生漏报时有发生,错漏报出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将直接影响我市的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务必引起各人口统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计生统计质量是我市今后计划生育工作一项艰巨任务。

五、今后工作建议。

1、抓党政领导重视关。强化领导责任,提高认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贯彻执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重点抓管理、抓落实。

2、抓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常规性的工作任务。重点抓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宣传工作始终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使计划生育新

型生育文化进村入户,把村(居)的计生文化走廊作为育龄群众的宣传阵地,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引导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达到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科学管理的作用,开展信息引导服务,指导村(居)计生专干进行术后随访服务和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

4、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流动人口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流动人口较复杂地带实行重点突破,对外出和流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要开展全面的清理登记,进行建卡立册,做好流动人口出生上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查环查孕率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率。

5、扎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通过集中服务月对应结扎、上环的对象及时落实节育措施,达到提高长效措施落实率。同时,积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疾病普查普治工作。

6、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创新思路,创造特色。一是进一步推进计生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氛围;二是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我市创优升类成果的氛围。三是积极探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7、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协调监察局、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有奖举报,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确保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值范围内。

8、加大计生专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生专干业务培训。要经常举办计生专干业务培训班,提高他们业务水平。

9、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执法环境。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不走样,严格依法依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反复细致做工作仍拒缴社会抚育费的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体现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和震慑力,从而杜绝违法生育。

10、充分发挥“计卫联手”信息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和民政、公安派出所信息平台联网建设工作,掌握全市结婚登记情况、人口四大变动情况和监测人口婚育情况,为巩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创优升类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2篇:统计分析报告

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26.4%,36岁至45岁的占47.8%,55岁及以上的占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6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6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37.8%,位居首位。

2016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6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6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

,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西宁市人事局综合处

20xx年xx月xx日

第2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xx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xx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xx年发展党员情况

20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xx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xx~20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20xx年4月27日

推荐第3篇:能源统计分析

能源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从量的分析入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判断和推理。它集数据、情况、见解、建议于一体,反映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矛盾,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和解决矛盾的建议,统计分析是充分发挥统计的认识作用和监督检查作用的重要阶段。能源统计分析是占有大量的能源统计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能源系统流程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能源综合平衡状况、能源资料构成和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流转、能源加工深度、能源储存、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和推理,找出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能源统计分析的特点】能源统计分析的特点是:

1、从量的分析入手,对能源技术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它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的定量分析。

2、具有综合性、总体性和系统性。能源统计分析要着眼于能源系统流程的总体特征和系统各环节的相关性,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能源系统结构及其运行合理化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广泛性和相关性,能源独有的特点是使用的广泛性,它与社会各领域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时,必须采用大量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各个经济领域影响程度。

4、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源统计分析既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也可分析微观经济问题;既可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也可将有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既可分析过去,也可预测未来。

【能源统计分析的原则】要做好能源统计分析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能源统计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原理观察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反映本质。在反映情况及问题时,必须进行认真核实,有根有据,既要反映成绩,也要揭露问题;既报喜,也报忧。

2、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分析。能源统计分析要以中央确定的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工怍放在优先地位”为重点,以能源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查研究能源流程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揭露能源系统流程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的途径。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所掌握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增强分析的鲜明性和科学性,实现数字与情况、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使分析的结论切合实际。

4、主题鲜明、论点明确、判断准确、推理符合逻辑。分析的主题的选择要对路、适时,具有鲜明性、时效性,避免一般的”老声常谈”;论点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判

断要准确,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片面,随意定性;推理要符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避免不符合逻辑的推理。

【能源统计分析的种类】能源统计分析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定期分析。如月度、季度、年度等经常性的分析,主要反映能源的产、供、销状况,能源库存变化情况,能源经济效益的高低,节能计划完成情况等。这种分析的内容可短小精悍,力求实效性。

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对某项专门问题的分析。如对某种能源奇缺,供不应求,某种能源库存不断下降或升高,储存不足或超存积压;或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些企业节能显著或能源使用浪费严重等等进行专项调查和分析;企业可对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一般不是定期的,可因时、因地、因事进行选题,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切实建议。

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对能源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或对综合性问题进行的分析。如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的分析,能源系统流程全过程的分析,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反映了能源经济运行的全貌和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以及能源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相互制约的关系。

【能源统计分析的步骤】能源统计分析是能源统计工作的综合产品,是对能源统汁资料进行高度的深加工,其工作量较大,步骤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确定分析研究的题目,明确目的。根据分析研究的题目和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题目要醒目、新颖、突出、适时,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

2、周密构思,拟好分析大纲。分析工作大纲,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主题和纲目,内容和重点,论点和论据,资料的补缺和扩充,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等。分析大纲要随着分析工作的进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补充。

3、搜集、鉴别、加工整理资料。既掌握可靠数据也要掌握活情况,占有丰富的、准确的、适用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的来源,可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搜集,如从定期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资料搜集;或组织专题调查、召开经济情况分析会,从中搜集情况;也可从统计信息网和统计分析网中选择若干地区、部门或企业作为联系点,定期的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分析能源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进行审查核对,确认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方可使用。认真鉴别资料的可信程度十分重要,只有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才能产生正确的论点。虚假的资料会引伸出错误的论点,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根据分析的要求,对搜集、鉴定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系统地加工整理,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更深层次的反映客观实际。

4、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计算出的平均数、相对数、动态数列等各种分析资料进行辩证分析,由点到面、由部分到全体,逐步分析归纳,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程度、关联和特点,做到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阐明现象的发展规律,找出处于萌芽阶段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观察其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影响变动的主要原因。

5、归纳概括分析结果,形成观点,写出内容丰富,有数据、有情况、有建议的分析报

告。

【能源统计分析报告】能源统计分析报告是能源统计分析结果用文字报告表述出来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基本情况、成绩和经验、问题及原因、变化和规律、发展和展望、建议和措施等部分。

能源统计分析报告的要求:

1、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抓住当前能源与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选定题材,突出重点,把握分析的主题,写准、写深、写透。

2、观点和材料统一,用正确的观点统帅材料,用丰富的材料阐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紧密结合和统一。

3、论点要明确,要确切、鲜明、有根有据,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内容充实、丰富、生动,言之有物。建议合理,切实可行。

4、层次分明,段落清楚,结构严谨,避免杂乱无章。

5、文字精炼,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推荐第4篇:建筑业统计分析

我国建筑业2010年发展情况统计分析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715亿元,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签订合同总额为169074亿元,比上年增加35545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5.9%。到2010年底,共有建筑业企业70061个,比2009年减少1.1%;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同比增长10.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比2009年同期增长11.2%。

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1),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6%。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由1980年的4.3%上升至近两年的6.6%。这一比重,30年间呈现波浪起伏、平缓下滑和持续上升3个阶段(见图2)。1993年曾出现波峰,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之后一路缓慢下滑,至2001年出现拐点后一路上升,直至2009年再创新高,达到6.6%;2010年继续保持6.6%的高贡献率,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建筑业的发展,不但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即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2.5%(见图3)。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是2000年建筑业总产值的7.6倍。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是2000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的4.8倍。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增长11.2%,分别是2000年、2005年的3.46倍、1.75倍,建筑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产值利润率达到3.6%,与“九五”期末(2000年)产值利润率1.5%和“十五”期末(2005年)产值利润率2.6%相比,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建筑行业总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见图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全国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其中:新开工面积37.43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7.34亿平方米,增长24.4%;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为58.5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平方米,增长18.9%。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46亿平方米,增长5.9%。从2000年至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见图5),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

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面积占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3.5%。从2003年至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7.2%,建筑市场竞争更为规范化(见图6)。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近年来大规模投资增长对工程建设产生强劲需求,为建筑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投资4万亿元加快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30%的基础上,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3.8%,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投资继续增加,投资拉动建筑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10768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35.49亿元,增长26.3%。从2004年到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6%(见图7),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增幅继续加大,高于年平均增长率2.7%。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增加。到2010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7006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756个。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建筑业企业数量小幅回落(见图8)。虽然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总产值、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全国建筑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为6939个,比2009年减少127个。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为13.3%、2008年为12.3%、2009年为9.98%、2010年为9.9%。

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连续多年稳定增长。2010年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数为895.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2%。“十一五”期间,各年从业人数增长率分别为6.6%、8.9%、5.8%、10.8%、10.1%,年平均增长8.4%(见图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近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递增。198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648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5%;到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43.37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建筑业不仅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吸纳了城市化及农村结构调整所转移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发展增速减缓,但竞争力增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包括咨询设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8.6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4.2%。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新签合同额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全年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1.1万人,同比增长4%,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4.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但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进入全球225强承包商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34家增至2009年的50家,2010年再增4家,上升至54家;

进入225强的我国企业总营业额也由2000年的47.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05.73亿美元,提高9.6倍。鉴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市场的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而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我国承包企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在已有市场中的良好口碑,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前景依然看好。

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强者恒强我国建筑业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而内蒙古、西藏等地产值增长缓慢。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分别为12323.59亿元、11859.99亿元、5495.11亿元、5196.02亿元(见图10)。这4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6.6%。其中,江苏省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浙江省今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5.4%,即全国建筑业1/4的产值由这两个建筑强省完成(见图11),而且这一状况保持多年,体现了建筑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的特点。排名第

三、第四的山东省和北京市总产值相差不大,但与排前两位的江浙两省差距较大,均达不到前两位产值的一半。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变化较大的是上海市和辽宁省,上海由2009年排名第五变为第八,这与2010年世博工程完工,世博会期间本市建设工程基本停工有关;辽宁省由排名第九跃变为第五,总产值大幅增长38.7%,这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建设息息相关。

建筑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省还有广东、河南、湖北、四川4省,紧随上述10省市的是河北、湖南、陕西3省,它们的总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以上13省市(也是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前13位)的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4,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为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打破地区分割,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兼并和跨地区跨行业多方式联合经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中西部地区发挥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建筑市场,完善机制。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各地区均衡发展。受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投资影响,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2010年1月~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1290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部地区投资

746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西部地区投资598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但投资增速都有所回落,中部和西部地区回落幅度较大。

受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建筑市场分布也相对集中(见图12)。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前10位的省市中,除河北和安徽外,其他8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均排名在前

10位(见表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2809.04亿元和22585.11亿元)两省建筑业产值分列第一和第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不高,分别位列全国的第22位和第24位,但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在第4位和第8位,说明这两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完成的总产值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完成的,企业对外拓展能力较强。河北、安徽等省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分别位列全国的第6位和第9位,但本省建筑业总产值并不高,分列全国的第11位和第14位,说明该省区开放度较高,外省市施工队伍进入较多。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2010年,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总额为

107683.95亿元。有10个地区新签合同额超过4000亿元,这10个地区是浙江、江苏、北京、广东、湖北、山东、辽宁、上海、河南和四川,这10个地区新签合同额占到全国的64%。新签合同额排名前两位的仍然是江浙两大建筑强省,但位置互换,浙江省由2009年新签合同额比江苏省少387.89亿元变为2010年比江苏省多943.48亿元,新签合同额位居全国第一。加上上年结转合同额,2010年浙江省合同总额达到20338.42亿元,江苏省合同总额16770.32亿元,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建筑企业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发展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和辽宁省首次进入新签合同额前8位,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各地区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排序和地区构成比例图,分别见图13和图14。 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2010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的省份共14个,比上年增加1个,这14个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1.3%。其中有五个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分别是:江苏576.81万人、浙江548.84万人、山东305.09万人、四川298.15万人、河南221.28万人(见图15),都是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

2010年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全国平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提高11.2%。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其次是上海和湖北,分别为368151元/人、346105元/人和268778元/人。陕西、北京和广东分列第

四、第五和第六,分别为263028元/人、254765元/人和245702元/人(见图16)。

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的省份中,只有浙江省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略高于全国平均值,江苏、山东、四川和河南省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因此,传统建筑业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效率低下、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建筑市场更为开放,在外省完成产值逐年提高2010年,各地区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为29225.23亿元,比2009年增加6755.29亿元,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

筑业总产值的30.7%。在外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居前3位的是浙江、江苏和北京,分别达到5721.08亿元、4472.83亿元和3265.34亿元。这3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全国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的46.1%。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湖北,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均在1400亿元以上。详见图

17、图18。

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跨省完成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状态,建筑市场日趋开放,但各地区建筑业外向流动性却有很大差别。2010年“外向度”(在外省、市完成的产值占本省、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排名前5位的地区是北京、浙江、福建、山西和天津,分别达到62.84%、48.24%、40.43%、39.89%和36.68%,对外拓展业务力度较大。各地区建筑业外向度排序(见图19)。与2009年相比,外向度提高幅度较大的有:上海、北京和广西;外向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吉林、山西、宁夏、黑龙江、贵州、辽宁、内蒙、陕西和广东,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拓展能力。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74.8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排名前5位的是广东、上海、山东、江苏和四川(见图20)。这5个省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占全国各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全部营业额的51.3%。与2009年相比,2010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提高幅度较大的有重庆和湖南;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海南、山西、贵州、甘肃、辽宁和河北。 201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30.2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排名前5位的是上海、山东、广东、湖北和四川(见图21),其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全国的61.02%。与2009年相比,2010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提高幅度较大的有陕西、吉林和四川等地;有不同程度降低的是:上海、北京和辽宁等省市。

统计数据显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建筑业企业,四川、湖北等省对外开拓能力在逐步加强。

说明:

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2010年建筑业特、一级资质企业基本情况分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的专业承包一级企业数据。

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国家统计局《2010年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快报》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12月建筑业特、一级企业快速调查统计快报》

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5.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简明统计》

6.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

7.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按省市区排名》

(执笔人:赵惠珍 程飞 王秀兰 金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 中国建筑业协会

推荐第5篇:建筑业统计分析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1

22010年3月23日

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高港区建筑业生产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我区建筑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投入,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益有新突破。但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偏小、效益欠佳等问题仍需加大改进的力度。

一、基本情况

1.建筑业生产经营不断壮大。2009年,我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62家,新增1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49.25%,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61亿元,同比增长54.75%;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为398.13万平方米,同比增

- 1 -

长17.15%。

2.建筑安装业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亮点。2009年,建筑安装

业完成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76.47%,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增速27.2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3.装饰装修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装

饰装修产值9280万元,同比增长69.99%,增幅高于建筑业总产

值20.74个百分点,我区装饰装修业虽整体规模较小,但已成为

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

4.建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区计算建筑业劳动

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29003人,同比增加22.57%。

5.签订的合同迅速增加。2009年,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的

合同额为71.45亿元,同比增长62.90%。其中本年新签合同65.59

亿元,同比增长82.17%。新签订合同额的增加,有力的保障了

企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我区建筑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建筑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长期困扰建

筑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1.工程结算成本居高不下,费用支出增加。全区建筑业企

业工程结算成本17.26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78.67%,处在

高位区间。下半年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

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

济效益的提高。

2.工程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全区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

包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30003人。其中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只有

2212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7.3%,与建筑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均

有较大的差距。

3.建筑业应收工程款仍然过大。今年以来,建筑业企业应

收工程款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但年底应收工程款仍有

2.92亿元,其中竣工工程款1.64亿元,占全部建筑业企业应收

款的56.16%。因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三角债”问题依然存在。

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清理建设领域

拖欠工程款的工作决不能放松,各级相关部门还要做长期不懈的

努力。

三、对策建议

解决困扰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大力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建筑业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区“集

聚产业,集聚人气”和“泰州港核心港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完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

准入限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

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引导企业走出家门、

走出国门去承包工程,输出劳务。

2.抓好质量工作,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是占领建筑市

场的本钱,是企业可信程度的依据。企业应确保规范操作,认真

制定工程创优战略指标,狠抓落实。通过贯彻国际质量认证标准,

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自身要把好技术质量关,做好施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

队伍素质,确保有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建筑施工队伍,为创精

品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水平。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

影响赢利水平的状况,各建筑业企业应抓住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机

遇,适应建筑市场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

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并最

终实现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

4.加大清理力度,防止新欠款产生。继续加大清理工作的

力度,加强对还款计划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规范清欠的

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清欠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清理以往拖

欠款的同时,防止和避免新拖欠款的产生。

撰稿:马宗佑审签:马步忠校对:马宗佑

本期发: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泰州市统计局 。高内准字第007号共印30份

推荐第6篇:中国旅游统计分析

中国各地区旅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与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的有关数据,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我国大陆各地区的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作了定量分析,按加权因子得分进行了排序,给出了一种分类方式,并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各地区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旅游资源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各地区旅游业横向比较及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旅游;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O212.4

文献标识码: A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国家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序列中的第一位,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发展。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格局和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它不仅扩大了就业,促进了消费,为国家增创外汇,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促进了生态的优化和环境保护。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分布有差异,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已不平衡,地区差距拉大。如何评价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旅游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课题,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地位,提高产出水平,使各地区旅游业均衡、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统计模型定量分析,客观地对我国各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旅游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排序、分类,并对结果做出了合理分析。 1.评价指标与方法

我国目前考核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固定资产、利润、税金、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这套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各个侧面的状况,但各指标间常出现此大彼小、此高彼低的现象。国家旅游局年度旅游企业经营统计报告只是按某项指标分别给出居于前十位的省份,整体看经营情况如何却不甚鲜明,因而综合各指标的相关信息,从中提出尽量少的“主要”评价指标用于实际的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十分必要。本文用因子分析方法给出一种评价方式,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必将提高国家旅游局统计报告的效用和权威性。

本文数据来自国家旅游局出版的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选取指标体系如下:x1-固定资产(万元);x2-营业收入(万元);x3-利润(万元);x4-税金(万元);x5-利润率(%);x6-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x7-人均实现利税(万元/人);x8-人均实现利润(万元/人);x9-人均固定资产原值(万元/人);x10-从业人员(人);x11-企业数。这十一个指标是异量纲的,数值差异大。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阵还发现许多指标间高度相关,实际上有的指标可由另一些指标得出,说明指标间信息有重叠,如果简单地用减少指标的方法又势必造成某些重要信息的丢失。因子分析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它以最少的信息损失,将原始的众多指标综合成较少的几个因子变量,以之代替原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确定原指标变量是否适合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为高度显著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KMO值为0.672,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2.统计分析

2.1因子分析与综合排序

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调用FACTOR过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因子分析初始解,用方差最大旋转法作因子旋转,计算因子得分,以所选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并按综合因子得分排序。输出结果见下表1。 表1:相关矩阵特征值表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6.50450694

4.36025715

0.5913

0.5913

2.14424979

0.80293241

0.1949

0.7863

1.34131738

0.80034008

0.1219

0.9082

0.54097731

0.24847090

0.0492

0.9574

0.29250641

0.22167858

0.0266

0.9840

0.07082782

0.00524912

0.0064

0.9904

0.06557871

0.04552821

0.0060

0.9964

0.02005049

0.00781079

0.0018

0.9982

0.01223970

0.00630963

0.0011

0.9993

0.00593007 0.00411469

0.0005

0.9998

0.00181537

0.0002

1.0000

由表1可知:只选取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90.82%,而其余8个主成分的贡献率都不到5%,所以只取前三个主成分作为综合指标即公因子变量可比较全面的反映原有指标的信息。

表2:旋转后的三因子载荷矩阵表

指标变量公因子1

公因子2

公因子3

X1

0.88959

0.17130

0.39839

X2

0.94146

0.16580

0.26969

X3

0.85640

0.26763

0.15222

X4

0.96909

0.11215

0.09233

X5

0.08420

0.97222

0.05432

X6

0.36506

0.20146

0.81881

X7

0.30630 0.90275

0.27876

X8

0.23788

0.94913

0.15050

X9

0.03290

0.14598

0.92659

X10

0.94938

0.15148

-0.12881

X11

0.76479

0.17752

0.17676

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是因子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使公因子在原变量上的因子载荷有较鲜明的意义,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后由表2可见:第一公因子在X

1、X

2、X

3、X

4、X10及X11上有较大正载荷,反映了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经营总量,可视为规模总量因子。第二公因子在X

5、X7和X8上有较大正载荷,反映了人均意义下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的利税大小,可称为人均产出效益因子。第三公因子在X

6、X9上有较大正载荷,补充说明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和使用旅游资源能力,可称为人均人力效率因子。从因子变量得分可分别描述各地区旅游企业在规模总量、人均产出效益、人均人力效率方面的差异。 为了综合评价各地区的旅游企业经济效益,调用 SAS软件的SCORE过程,计算各地区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因子得分,即对三个公因子按方差贡献率赋予权重,求加权因子得分E

其中分别为三因子得分。按E值得分排序如下表3。 表3:各地区公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名次 地区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综合得分

名次

广东

4.69262

0.20384

-1.12098

2.6778 1

北京 1.66170

0.58822

1.89714

1.3285 2

上海

0.63836

0.98190

3.20273

.9592 3

江苏

0.50538

0.09254

0.19609

.3408 4

浙江

0.14075

0.19167

0.79957

.2180 5

福建

0.59328

0.59018

-2.38143

.1755 6

山东

0.18163

-0.32953

0.21684

.0696 7

辽宁

-0.06207

-0.26187

0.90618

.0227 8

四川

-0.04664

0.42229

-0.33702

.0136 9

广西

-0.23786

-0.19579

0.96519

-.0611 10

湖南

-0.48380

0.92714

0.24800

-.0751 11

安徽

-0.11381 0.46737

-0.83694

-.0782 12

湖北

-0.07985

-0.17740

-0.48335

-.1407 13

云南

-0.20911

-0.61538

0.69245

-.1592 14

山西

-0.41322

0.63250

-0.64976

-.2003 15

吉林

-0.50807

0.29059

0.30584

-.2065 16

河南

-0.27298

0.10582

-0.58700

-.2123 17

河北

-0.21661

-0.01710

-0.70675

-.2176 18

黑龙江

-0.38955

0.30856

-0.40796

-.2199 19

天津

-0.44507

-0.40856

0.51709

-.2798 20

重庆

-0.46587

0.11513

-0.24197

-.2825 21

新疆

-0.51187

-0.10352 0.33128

-.2825 21

内蒙古

-0.53956

0.58932

-0.68639

-.2879 23

海南

-0.44459

-0.79980

1.04472

-.2914 24

江西

-0.49292

0.08856

-0.16572

-.2944 25

甘肃

-0.57870

0.53851

-0.47970

-.2957 26

贵州

-0.50596

0.20599

-0.40455

-.3083 27

西藏

-0.76862

0.76114

-0.38345

-.3529 28

陕西

-0.34088

-0.64466

-0.25127

-.3578 29

青海

-0.55592

0.26860

-0.97012

-.3946 30

宁夏

0.26979

-4.81625

-0.22877

-.8070 31

从表3可见,综合排序第一的广东省旅游企业按其经营规模排名第一,由于从业人员多,按其人均人力效率看并不占优势,相反有些靠后,福建情形与广东类似。这说明广东、福建两地旅游企业量的增长已达到一定的程度,现要求行业在质的方面有大幅提高,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前提下控制成本,减员增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广东、福建旅游企业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北京、上海两地情况较好,从综合指标的三个方面衡量都靠前,特别是上海人均产出效益得分、人均人力效率得分都排名第一。由于旅游经济具有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考虑到北京、上海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地位,特别是2008年将在我国举办奥运会,进一步发展两地旅游业仍前景广阔。排名靠后的五个省区中,西藏的人均产出效益得分位次比较靠前,主要是由于产业规模太小而使其综合排名靠后,交通等原因使该地旅游发展规模滞后,相信正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必将会极大促进西藏旅游的发展;其余四省区则表现为或企业亏损、规模偏小或效率偏低,情况各有不同。

2.2.类型划分

为了进一步反映我国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特征,本文调用SAS的CLUSTER过程对地区加以分类,对样本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发现分为三类较为合理,第一类:广东、北京、上海;第二类: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广西;第三类::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云南、河南、河北、吉林、天津、重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贵州、海南、江西、山西、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宁夏。

以上分类的合理性在统计中可以利用贝叶斯判别准则来检验。调用SAS软件DICSCRIM过程作判别分析,得到31个省区回判结果,正确率93.55%,只有第三类的海南、新疆错判,误判率为6.45%,表明所分类别是合理的。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这种分类与实际情况也比较吻合。 2.3.相关因素的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定量地分析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关系对制定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十分重要意义。特别是旅游资源欠丰地区该如何办好旅游业,本文如下所作典型相关统计分析将为之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各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度可用如下指标衡量(均指拥有量占全国比重(%))。y1-全国重点名胜区;y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y3-国家级森林公园;y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y5-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根据《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15卷第3期王凯的《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一文的相关数据,将此五项指标与前述x1~x11指标作典型相关统计分析(重庆与四川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合并),调用统计分析软件SAS中CANCORR过程计算典型相关,主要输出结果如下表

4、表5。

表4:CANCORR过程产生的标准化的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系数

VAR变量标准化的典型相关系数

WITH变量标准化的典型相关系数

V1 x1

-2.6555

x2

1.8471

x3

-0.1297

x4

0.3113

x5

-0.0054

x6

0.0868

x7

-2.0422

x8

2.0695

x9

0.0828

x10

-0.5036

x11

1.5862 W1

y1

0.0987

y2

-0.2455

y3

0.4874

y4

0.9091

y5

-0.3137

表5:典型结构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 Variables and the Canonical Variables of the WITH Variables

W1

W2

W3

W4

W5

x1

0.0306

-0.0284

-0.1597

0.1246

-0.0418

x2

0.0749

-0.1370

-0.1575

0.1395

-0.0457

x3

-0.0903

-0.1660

-0.1619

0.1434

-0.0232

x4

0.1171

-0.1540

-0.0391

0.1983

-0.0746

x5

0.2403

0.1486

-0.0921

0.0249

0.0775

x6

-0.0696

0.0298

-0.2355

-0.0264

0.1106

x7

0.0976

0.1503

-0.1786

0.0317

0.1114

x8

0.1382

0.1338

-0.1989

0.0029

0.1143

x9

-0.3180

0.0477

0.0133

-0.0083

0.1419

x10

0.2061

-0.0862

-0.0107

0.0799

-0.1707

x11

0.5366

0.1167

-0.0515

0.0833

-0.0770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WITH Variables and the Canonical Variables of the VAR Variables

V1

V2

V3

V4

V5

y1

0.4884

0.4401

0.2568

-0.1064

-0.1728

y2

0.0796

0.1787

0.4903

0.2598

-0.0724

y3

0.6236

0.2760

0.0899

0.1333

0.2122

y4

0.7903

-0.0568

-0.0566

0.0748

-0.1749 y5

0.4643

0.2628

-0.3274

0.1871

-0.1747

主要结果的分析:通过五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检验可知,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905457,检验总体中所有典型相关均为0的零假设时第一对(V1与W1)的似然率卡方检验值为0.0554(即的值),故在(或)的显著水平下,否定所有典型相关为0的假设(虽然Pillai轨迹检验不显著,但Wilks等其他3种检验显著)。从检验的结果可知,只有第一组典型相关是显著的,其余四组的典型相关系数与0在0.1显著水平下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只有第一对典型变量是有价值的,其余四对典型变量价值不大。由于两组指标变量测量单位不同,所以以下只分析标准化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分析表

4、表5可知:衡量企业效益指标概括为典型变量V1,其在原指标变量x

1、x

2、x

7、x

8、x

10、x11上有绝对值较大的系数,衡量旅游资源丰度的指标可概括为典型变量W1,其在原指标y

3、y4有较大的系数。以上说明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确实与旅游资源的分布有关系。进一步分析第一组典型变量的典型结构(即原始变量与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可知x

1、x

7、x10是抑制变量(具有同典型变量V1的相关相反符号的系数)。W1与衡量企业效益指标分别都不太相关,这个结果很容易解释。而v1与衡量旅游资源丰度的指标y

3、y4有相关性,与y2不相关,说明各省区旅游企业效益与该省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量有很大关系,与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拥有量关系不大。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也说明了为什么像上海这样旅游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旅游企业效益仍较好的原因。 3.结束语

由于旅游业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没有反映出旅游业的社会效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带动社会的进步。如果单独地考察旅游企业盈利与否来评价企业是不科学的,要看到其在稳定就业、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和推动市场发育完善的作用。但是,旅游业的产业性质是生产性的,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旅游业的业绩,特别是经济效益,必将有利于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利平,陈中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Vol.17, No.3,88~91 [2]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Vol.15, No.3,69~74 [3] 中国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8~19.[4]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科学出版社,1982 [5] 王苏斌等,SPSS统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高惠璇等,SAS系统软件使用手册[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推荐第7篇:金融统计分析

《金融统计分析》考试重点,请大家认真准备

第一章 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 1.我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内容。 2.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 3.数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1.货币与银行统计的特点。 2.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一般结构。 3.中国货币与银行的统计结构。 4.M0、M

1、M2的构成。5.国内常住法人单位的构成。 6.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7.货币当局资产业务的构成。 8.货币当局负债业务的构成。 9.货币乘数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证券市场统计分析

1.股票市场宏观经济因素分析的内容。2.股票市场产业分析的内容。 3.股票的风险构成。

4.股票收益与风险的关系。5.债券的基本价值评估。

第四章 外汇市场与汇率统计分析 1.外汇的概念。 2.汇率的标价方法。 3.汇率变动的计算。 4.购买力评价理论。 5.利率评价理论。

6.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7.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8.综合汇率变动率的计算。 第五章 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1.国际收支的概念。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3.国际收支状况分析方法。

4.中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5.债务偿还比率与偿债能力。 6.外债的主要分类。

第六章 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统计分析方法。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统计分析方法。 3.商业银行的收益统计分析方法。 4.银行资产风险识别统计分析。 5.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七章 保险运营统计分析 1.年金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2.保费的计算方法。

3.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意义。4.现金偿付能力的分析。

第八章 资金流量统计分析 1.资金流量表的概念。

2.资金流量核算和国民资产负债账户的关系。3.资金流量核算的原则。

4.运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机构分析。5.运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社会融资活动分析。

第九章 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分析 1.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2.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3.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4.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

推荐第8篇:统计分析(优秀)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

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

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

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

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5.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推荐第9篇:统计分析写作知识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统计分析是统计部门的独家产品,是开展统计服务的拳头产品,通过一代又一代统计人的努力,统计分析已经成为一种品牌,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本文就如何写好统计分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与一般文章相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㈠以统计数字为语言。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具体而明确地进行表述。并且,统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是个别的、简单的、杂乱无章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统计数据。㈡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统计分析报告属于说明文,在表述时不使用夸张、虚构、想象等文学表达方式,也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和过多的描写去着意渲染。它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资料与基本观点一致,论点和论据的一致。㈢统计分析报告具有相对确定的结构。其突出特点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一般是先针对问题亮出观点,然后摆数据和事实进行论证,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㈣对研究过程的高度概括。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过程的叙述,但又不是对研究过程的全盘照搬,而是择其主要论点和论据对研究过程的高度概括。它省略了研究过程中运用多项指标、多种统计方法进行试算的过程,而且也不需要对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推导过程和运算步骤进行过细的讨论,而是通过论点和主要论据的联系直扣主题。

二、当前统计分析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㈠统计分析缺少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需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拥有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分析具有较强说服力的主要因素,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也是统计分析超越其它经济部门文章的独门利器。可是,现阶段统计部门中出现了这样的文风,整篇文章无统计数据,无数理分析,这类文章丧失了统计分析最基本的属性,其效用和价值自然一落千丈。㈡统计分析缺少活情况。通篇文章用数字堆砌,统计表格文字化,缺少反映经济动态的活情况,使读者感到枯燥乏味。㈢统计分析专业性太强。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统计分析叙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经济现象,应用各种统计研究手段是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经济现象,而有的统计分析本末倒置,用大的篇幅描述计算和分析过程,使读者看完文章后,印象最深的是《统计学原理》,对于分析结果却有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㈣常规型统计分析过多。统计部门将统计工作划分为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等等,长期以来,统计工作者习惯于写定期专业统计分析,比如“上半年工业运行情况分析”、“一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等等,很多分析是换汤不换药,年年一个样,大大降低了统计分析的使用价值。㈤语言的锤炼欠缺。有些统计分析前文说大幅增长,后文罗列的统计数据增速却是下降的;有些统计分析措词不够严谨,对“高速增长”、“较快增长”、“温和上涨”应用混乱;还有些统计分析的语句冗长,或语法存在错误,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三、对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建议㈠选好命题。统计分析能否写成功,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的主导思想要新,思想不能陈旧,观念不能落后。不能用历史的、陈旧的经验来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选题时首先要明确对象,即明确给谁看,然后“换位思考”,选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确定内容,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㈡实施统计分析“精品战略”。如果说统计数据是统计生产线上的初产品,那么统计分析就是面对消费者的产成品,是信息使用者直接面对的统计产品。实施统计分析“精品战略”,就是要让统计分析能够体现出统计服务的高水准、能够贴近社会的信息需求,把统计分析报告打造出统计品牌,不但要鼓励原创作品、消灭伪劣产品,还要提高产品执行的技术标准,通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把“统计分析”做成一块金字招牌。㈢提高统计分析的技术含量。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依数成理,论据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将各种经济学、统计学知识应用在统计分析中,

推荐第10篇: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一)

近年来,巴州区委在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用好的作风和好的制度保障《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和各项干部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并在干部制度和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区干部选任、教育、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2006年干部统计年报,现将我区干部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巴州区于2006年8月和11月分别就乡镇领导班子和区级四大家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换届后,区、乡(镇)两级领导班子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领导职数减少。区级四大班子领导职数换届前共46名,换届后为44名,减少职数2名。乡镇领导班子的职数换届前共460名,换届后职数共218名,减少242名。

(二)班子结构优化。一是年龄整体降低。换届后的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平均年龄总体降低,区委常委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44岁,换届后平均年龄40.50岁;区人大领导班子换届平均年龄53.86岁,换届后平均年龄51.71岁;区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41.29岁,换届后平均年龄39.88岁;区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前平均年龄50.80岁,换届后平均年龄49.50岁。二是班子成员学历普遍提升。换届前,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本科15人,专科27人,中专及以下2人;换届后有研究生学历8人,大学本科16人,专科19人,中专及以下1人。换届前,乡镇领导班子中,大学本科学历占10%,专科占60%,中专及以下占30%;换届后,大学本科学历占16%,专科占64%,中专及以下占20%。三是班子成员搭配更加合理。在换届后,区级四大班子及乡镇班子基本实现了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形成了适度年龄梯次。

(三)协调配合加强。换届后的各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整体下降,学历普遍提高,更加具有朝气,理论素养、执政能力较换届前得到有效提升。由于领导职数减少,各级班子成员的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从统计数据看,巴州区的各级领导班子在换届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乡镇领导班子均由公推公选产生,在公推公选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本位主义在一定程度存在。由于基层干部和群众在行使民主权利中存在一定的本位主义、家族思想,对外地人在公选中造成不利的倾向。二是个别班子在团结上存在隐患。乡镇领导班子公推公选,虽然充分体现了民主,但同时也使原有的班子成员在竞争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乡镇的一些班子成员中存在不团结隐患,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当选领导和落选人员之间有相互拆台的现象。三是领导班子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一些乡镇领导由于在竞选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干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当选后有“报恩”思想,对一些工作在执行上有不愿逗硬的现象。有一些领导害怕工作过于逗硬而得罪人,在今后的竞选中失去支持,因而在工作中有得过且过、不敢逗硬的现象。

针对这些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上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建立不胜任领导干部调整制度;另一方面,建议县区委应进一步加大对换届乡镇领导班子的组合搭配力度,可根据公推公选的实际情况,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在乡镇之间进行适度交流,既减少了干部之间的矛盾,又为一些领导干部大胆逗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环境。

二、常委分工负责制取得明显成效

巴州区在市委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框架内,对常委分工负责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试行办法》、《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动行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促进了新一届常委会班子正常运转。

(一)新一届常委会的基本特征

我区于2006年11月对区级四大班子进行了集中换届。换届后的区委常委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常委职数减少。新当选的区委常委共11名,比换届前减少2名其岗位为: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其他9名常委分别兼任区委办公室主任、常务副区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副区长、工会主席(统战部长)、人武部政委。二是副书记职数减少。换届前区委共设5名副书记,换届后仅设一名副书记兼任区长,未设专职副书记。三是党政交叉任职增多。有3名区委常委在政府任正、副区长。四是年龄、学历结构更加优化。新一届区委常委男同志10人,女同志1人,平均年龄为40岁,年龄最大的44岁,年龄最小的37岁,较上届平均年龄44岁相比下降了4岁,研究生文化5人,大学文化6人。文化程度较之上届有普遍提高。

(二)常委负责制试行的方式方法

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有关要求,科学设置党政工作机构,适当增加全委会委员名额,进一步完善了区委常委会的组织结构,有效地避免了体制外循环,避免了非正常因素对决策事项的干扰和影响,减少了决策的中间环节。

我区实行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一是坚持了六大原则:集体领导、常委负责的原则,合理分工、权责统一的原则,民主平等、规范议事的原则,依法办事、科学决策的原则,总揽全局、协调高效的原则,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二是在功能定位上,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强化统揽作用的同时,重视探索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协调运行机制。三是在工作机制上,构建和完善统分适度、运行协调的工作机制,党委决策、政府落实、人大监督、政协参与的领导机制,扩大民主、科学集中的决策机制,责任细化、工作量化的目标管理机制,重大情况通报、重大事项报告的监督机制以及自身能力建设机制。四是在制度建设上,力求管用、实用,出台了《常委分工负责制试行办法》、《常委分工负责制运行规则》、《重要会议开放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新一届常委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区委规定,一是地方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集体对全委会负责。在分工上,既考虑决策参数齐全的问题,又解决决策主体模糊的问题,按照“不交叉、不重叠、不缺失”的原则,合理调整常委分工,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度。二是在决策改革方面,实行会议决定、严格票决。建立决策调研、咨询、征询意见、协商、风险防范和信息反馈、评估机制。凡涉及区委常委会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书记与分管、联系常委充分酝酿或与其他常委通气、协商并提出成熟意见后,方能召开常委会议集体讨论票决。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必要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对干部任免或其他一些重大事项,实行预案优选,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三是从制度层面规范区委常委分工负责制运行机制,制定了试行的运行规则和办法,提出了决策运行“八项制度”,即集体领导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民主平等制度、科学决策制度、协调配合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激励制度。同时,按照省委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区委常委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

(三)试行常委分工责任制的初步成效

对巴州区来讲,常委分责任制是一个新鲜事物,建立运行以来情况良好。

第一,书记直接面对常委,减少了领导层级。换届前的区委班子设有五名副书记(含区长),其他常委和副区长分管的工作都有一名副书记分管,从书记到常委,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经过了两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换届后,区委未设专职副书记,书记直接面对常委,减少了“中间层”和“缓冲带”,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位常委的工作自主性,有利于促进常委会高效运转。

第二,常委会集体决策,提升了班子权威。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取消了原来的书记办公会制度,重大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真正体现了党委常委会作为法定决策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常委会领导班子的权威。

第三,常委各负其责,激发了工作活力。常委分工责任制明确了常委的权力和责任,常委的职责一般都比过去增加许多,如宣传部长除分管宣传文化等传统领域外,还联系教育、卫生等工作,组织部长、工会主席等上面不再有分管副书记,常委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大了许多,有利于充分调动常委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党政领导分工不交叉,理顺了党政关系。过去一项工作党委政府都有一名领导分管,很多事情要党委的分管领导拍板,政府分管领导成了“配角”,但其中一些事情属于政府行为,变成了党委“大包大揽”。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凡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工作由政府领导分管,不是常委的副区长分管的工作,区委确定一名常委进行联系,由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这样,即确保了党委对各项工作的全覆盖,又避免了分工上的交叉和重叠,使党委、政府的工作各有侧重,理顺了关系,减少了磨擦和扯皮。

第五,重要会议对外开放,加快了民主进程。为实现常委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区委制定了《重要会议开放暂行办法》,规定区委常委会议、全委会议,包括政府常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议等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时,都要对群众开放。区委换届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议,就邀请了区委委员、党代表、普通党员列席,使常委会的决策更加合乎民意、顺应民心,为建立阳光党务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几个问题

一是常委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换届之后,除书记和区长(副书记)之外,其他常委都处在同一层级,协调常委之间的关系这一任务就落到书记、副书记两人身上,没有专职副书记分担,实际上增加了书记“集中”常委决策意志的难度。

二是常委如何分工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应该“全覆盖”,即常委的分工要覆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这样容易交叉重叠;另一种则是不应该重叠,即政府已有领导分管的工作,不再确定常委分管,但这可能导致常委会对某些领域的领导和指导出现“空档”,不利于常委会的领导和决策。我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个“中间路线”,即政府已有领导分管的工作,区委确定常委联系,但这样也形成了实际上的重叠,在执行决策和责任追究时不好认定责任主体。

三是如何减轻书记工作负担的问题。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对书记的负责,同时也有更多的具体工作需要书记拍板,可能会影响书记谋全局、抓大事的精力。另一方面群众来信来访也更多地直接面对书记,增加了书记的工作负担。

四是区委办主任职权如何定位的问题。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在常委班子中排名第三,但究竟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尚不明确,虽然分工明确其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搞好协调,但每项工作都有其他常委分管或联系,一般不好主动介入。在未设专职副书记的情况下,党委办主任的职责和权力有待进一步明确。

五是党委办公室如何服务的问题。区委常委都兼任其他职务,也都有对应的工作单位,一些服务工作自然由这些单位承担,区委办公室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联系其工作,因此,办公室对其他常委分管联系的工作情况不能及时知晓,容易造成信息、督查、服务方面的脱节。

三、“女、少、非”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进一步加大

换届前,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女干部3人,占7%;配备有女干部的区级部门班子29个,占班子总数51%;配备有女干部的乡镇领导班子36个,占班子总数72%;全区共有女干部498人,占干部总数17%。换届后,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中有女干部4人,占10%;配备有女干部的区级部门班子30个,占班子总数55%;配备有女干部的乡镇领导班子47个,占班子总数94%,全区有女干部506人,占干部总数的18%。

换届前,全区各级班子中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人,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人;换届后,全区各级班子中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人,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3人。

换届前,全区各级班子中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19人,全区共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403人,占干部总数的13%;换届后,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中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22人,全区共有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412人,占干部总数的14%。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全区“女、少、非”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不断加强,但“女、少、非”干部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比较低,还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在今后干部工作中,可建立“女、少、非”干部后备库,对这些干部进行跟踪培养。

四、干部考录、晋升、交流、培训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区委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监督,形成了干部选、用、育、管的综合机制。针对当前干部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全区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刚性执行了“五必考”制度,即“凡进(新进入公务员队伍)必考、凡晋(职)必考、凡入(城)必考、凡转(非财拨或差额财拨转财拨、非财拨转差额财拨)必考、凡聘(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必考”,使干部考录、晋升、交流、培训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群众中反响良好。2006年,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晋升职务的48人,交流55人,参加培训人员合计645人,培训总人数909人次(其中党校培训809人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区干部交流的渠道比较单一,干部培训的形式还有待多样化。建议在干部交流中进一步加强区级部门中层干部的竞争轮岗,既能加大干部交流、锻炼干部能力、增强干部活力,又能使关键岗位的干部得到有效监管。在干部培训中,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渠道和方式的拓展,构建干部内轮外派、上挂下派、政企交流的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

统计分析报告

(二)

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校坚持以执行预算为中心,以节约费用为重点,抓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2015年终财务分析如下:

(一)年终财务分析---年初预算分析

本年度财政预算为84700元,基本支出70700元,其他支出14000元。

(二)年终财务分析---本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财政补助收入情况

财政补助收入全年共拨入67155元。

2.事业支出情况

事业支出全年共支出62805元,其中:基本支出全年共支出40448元(办公费12422元,水电费2615元,邮电费924元,机车燃修费2120元,招待费1292元,修缮费7594元,培训/差旅费8044元,设备购置费5437元)。其他14641元。在所有支出中,其中修缮费、培训/差旅费、开支较大,主要原因是今年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达标,领导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多,以及学校增加教学设备、硬件也是很多的。

3.年终决算情况

本年度单位共收入67155元,共支出62805元,年末事业结余为4350元。

三)年终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业务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我校加强这方面管理,财务处在平时的报销工作中,对那些该记入固定资产而没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督促经办人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定期与使用部门进行核对,确保帐实相符。通过清查盘点能够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学校今后要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这样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节约支出的目的。

3.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针对报表撰写出了学校年终财务分析报告,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年终财务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财务管理水平。

第11篇: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

根据西宁市2015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5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

26、4%,36岁至45岁的占

47、8%,55岁及以上的占

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5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5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

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

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

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

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

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

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

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

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

37、8%,位居首位。

2015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

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

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

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5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

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5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

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

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

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二)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

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

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

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

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

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

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

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

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

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

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

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三)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的 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利 益问题引发了农村信访问题。如何化解信访矛盾,维护基层的社 会稳定是当前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的和谐稳 定,及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镇两年来上访情况,对信访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1、信访问题总量:截止至10月30日,我镇信访办共接受信访来访事件65起,来访事件得到上级信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单位及时深入调查了解,信访来访事件已基本得到解决。

2、信访问题分类:土地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劳动债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

二、信访问题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信访问题比较普遍。集中表现为经济利益和民生问题的诉求,如农民建房、土地流转、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污染、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的信访问题越来越多,且呈上升趋势。

二是缠诉缠访等无理信访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信访问题,虽已有明确处理意见,但因个人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不停上访。

三是过度维权上访问题日益增加。由于惠农政策、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救济、灾民建房、低保、医保等政策实施等级和区域差别,一些群众因对政策了解不够,产生不平衡、攀比心理而上 访。

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一) 群众生产生活及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镇有 17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从居住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看,主要分为两类村,一类是以外出务 工和种植、养殖业为主,群众思想比较开放,信息畅通,接受新鲜事物较快, 来访反映的问题多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主,如修路等问题;另一类是以老龄化人群居住为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收入主要以退耕还林、低保、种地和子女接济为主。

(二)个别村干部工作作风问题,一是由于有个别村干部素 质较低, 在处理一些事件上存在问题, 引发矛盾; 二是独断专行、失职;三是决定事宜有失民主,私自决定村内事务。

(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以土地流转集体与个人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争夺及返乡农民工要地。

(四)群众社会保障问题,部分享受低保或五保待遇的村民 在遇到旱灾、病灾等困难时,社会保障的力度远远不够,出现上 访寻求政府部门帮助等问题。

(五)企业群众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一是企业发展与企业周边群众发生矛盾,二是个人恩怨或者经济账目不清楚造成双方矛盾,但又不想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出现上访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部分无理闹访、缠访现象。

四、信访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领导接访处机制。镇领导把信访举报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除每日都有党政班子领导接访、日常信访来访事件当日处理外,还规定每月1日、15 日为人大信访日,主要领导分析研究信访形势,包村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各类即将出现的苗头及时进行了解和处理,处理不了的主要领导集体研究处理。

(二)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信访条例》和各项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处访能力。要求各位领导干部,对来访者以礼相待,能办的事马上办,不能办的说明原因,对缠访闹访更要以诚待人,直至疏通其思想工作。

(三)把握信访举报工作重点,重视控制信访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落实领导责任制度,抓好基层信访工作,着重做好上访群众思想疏通工作,我镇每月要求干部进村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使大量的信访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重大节日期间,进一步加强排查工作。

(四)加大督办力度,抓工作落实。信访工作是与群众切身 利益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我镇加大了督办力度,专门落实督查人员,建立督办制度,明确查办内容,要求驻村干部每月不少于两次深入各村、各站所督办,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经过努力,我镇的信访态势有了明显好转,集中来访率较去年相比明显降低,各主管领导处访能力明显提升,所接上访案件基本得以解决。

第12篇:金融统计分析

第一章 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

1.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货币的运动形式属于( D货币流通)2.下列中哪一个不属于金融制度?( C 汇率机构部门分类)4.下列哪一个是商业银行( B ) B.中国银行

5.中国金融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D ) D.八大部分

6.货币供应量统计严格按照( C )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进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非货币金融机构包括( A ).A.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8.《中国统计年鉴》自( D )开始公布货币概览数据。D.1989年9.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要求,银行现金收支统计是( C )统计。C.全面

10.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 D )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D.金融商品11.货币与银行统计中是以( D )为主要标志定义某种金融工具是否为货币的。D.流动性

12.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是( B )B.金融机构部门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A.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14.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三基本组成部分是( D )D.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 D )。D.9.7

50.任何股票的总风险都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C )。C.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51.假设某股票组合含N种股票,它们各自的非系统风险是互不相关的,且投资于每种股票的资金数相等。则当N变得很大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在( B )B.降低

52.上题中,关于股票组合的总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C )。C.总风险在全面降低,当N大于30时,总风险略微大于市场风险

53.某债券的面值为C,年利率为I,采用复利支付利息,两年后到期。一投资者以P以购买,持有至债券到期,则该投资者的持有期收效率为( B )。B.{C-P+C×[(1+I)(1+I)-1]}/P

54.对于几种金融工具的风险性比较,正确的是( D )。D.股票>基金>债券

55.比较牌马柯维茨有效边界上的证券组合PA和资本市场线上的证券组合PB,相同风险的情况下PA的预期收益率RA与PB的预期收益率RB相比,有( B )。B.RB≥RA

56.对于付息债券,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则(到期率低于票面利率57.纽约外汇市场的美元对英镑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A 直接标价法58.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B )。B.间接标价法59.在通常情况下,两国( B )的差距是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15.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 C )并后得到的账户 C.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6.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银行概览是( B )合并后得到的账户。B.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17.货币与银行统计的数据是以( C )数据为主。C.存量

18.存款货币银行最明显的特征是( B )B.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19.政策性银行主要靠( D )形成资金来源。D.发行债券

20.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为了促进外贸发展而建立的政策性银行,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属于( A )。A.非货币金融机构

21.信用合作社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它们属于( B )。B.存款货币银行

22.货币当局资产斩国外净资产不包括( 货币当局在国外发行的债券 23.当货币当局增加对政府的债权时,货币供应量一般会( 增加

24.MO是流通中的货币,具体指( D 发行货币减金融机构库存现金 25.存款货币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 B B.存款26.存款货币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C 货款27.中央银行期末发行货币的等于( A )。A.期初发行货币存量+本期发行的货币-本期回笼的货币

28.以下几种金融工具按流动性的高低依次排序为( C )。C.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债券、股权

29.对货币运行产生影响的部门是( D )。D.金融机构、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和国外

30.M2主要由货币M1和准货币组成,准货币不包括( D.活期存款31.有很多研究表明,在我国, 货币供给、投资以及居民未实现购买力的增长等都是构成价格显著上涨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却是( A )A.货币供给

32.影响股市最为重要的宏观因素是( A )。A.宏观经济因素

33.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 B )的特征。B.长期性、全面性

34.下列有关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B )。B.智谋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利

35.一般地,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提高,分别会使股票价格发生如下哪种变化?( C )C.下跌、下跌

36.通常,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时,股市行情会( .看涨 37.产业分析的首要任务是( A )。A.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判别 38.产业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是( D )。D.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39.判断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最常用统计方法是( C 判别分析法 40.某产业处于成长期,则其市场表现(价格)的牲是( B )B.快速上扬,中短期波动

41.某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则该产业内厂商数量、行业利润、风险大小不以及面临的风险形态应该有如下特征:( C )。C.减少、较高、减少、管理风险。

42.直接决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折因素是( D )。D.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43.当相对强弱指数RSI取值超过50时,表明市场已经进入了( B )状态。B.强势

44.A股票的B系数为1.5,B股票的B系数为0.8,则( C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票

45.某只股票年初每股市场价值是25元,年底的市场价值是30元,年终分红3元,则该股票的收益率按照公式RP (P1+D-P0)/ P0计算,得到该股票的年收益率是( D )。D.32%

46.上题中,若按照公式rp=1n(P1+D)-1nP0计算,则该股票的年收益率是( B )。B.28%

47.某股票的收益颁布的可能情况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股票的年预期收益率为( C )。C.0.15

48.某人投资四种股票,投资状况见下表,则其所投资的股票组合的年预期收益率为( C ).股票种类 A B C D 投资比例 0.3 0.3 0.2 0.2 年收益率 0.20 0.10 0.15 0.05C:17

49.某人投资了三种股票,这三种股票的方差一协方差矩阵如下表所示,矩阵第(i¸j)位置上的元素为股票I与j的协方差,已知此人投资这三种股票的比例分别为0.3、0.

3、0.4,则该股票投资组合的风险是B.利率

60.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汇率制度是( B )。B.浮动汇率制

61.一般而言,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上升,则会导致( C )。C.外汇汇率上升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C.汇率风险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均存在

63.一德国出口商向美国产品,以美元诗人,收到货款时,他需要将100万美元兑换成德国马克,银行的标价是USD/DEM:1.9300—1.9310,他将得到( C )万马克。C.193.00

64.2001年1月17日,车家汇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对美元基准汇率为1美元勋8.2795元人民币,这是( D )D.中间价

65.1990年11月,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USD100CNY472.21调到USD100=CNY522.21,根据灾一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是( D ),美元对人民的变化幅度是( D )D.贬值9.57%,升值10.59%

66.2000年1月18日伦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6360—1.6370美元,某客户买入50 000美元,需支付( A )英镑。A.30 562.35

67.2000年1月18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汇率是:1英镑=1.6360—1.6370美元,某客户买入50 000美元,需支付( D)英镑。A.30 562.35B.81 800C.81 550D.30 543.68 6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表明的是,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D.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

69.2000年1月18日,美元对对德国马克的汇率为:1美元=1.9307德国马克,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德国马克=( D )法国法郎。D.3.3538

70.2000年1月18日,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为:1英镑=1.6361美元,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为1美元=6.4751法国法郎,则1英镑=( A )法国法郎。A.10.593971.下列汇率不是按外汇交易方式划分的是(A)。A.即期汇率

72.我国现行的外汇收支统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结售汇统计73.下列有关汇率决定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B )。B.如果一国仅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则实物决定模型比较合理

74.提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B )。B.利率平价模型

75.同时出被称为一价定律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A购买力平价模型76.下列货币中,对所有的外币都使用间接标价法的是( D )。D.英镑

77.按照国际收支的统计原则,交易的记录时间应以( D )为标准。D.所有权转移

78.外汇收支统计的记录时间应以( C )为标准。C.收支行为发生日期

79.国际收支均衡是( A )。A.相对的

8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 C )C.任何特定的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负债81.经常账户差额与( D )无关。D.长期资本账户差额

82.一国某年末外债余额43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25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56亿美元,则债务率为( B )。B.76.8%

83.一国某年末外债余额43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25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56亿美元,则负债率为(A)A.13.2%

84.一国某年末外债余额43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25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56亿美元,则偿债率为(C)。C.56%

85.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遵循以( C )为依据的计价原则。C.市场价格

86.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一项为-35亿美元,表明( D )。D.储备资产增加35亿美元

87.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C )。C.负债率88.国际收支与外汇供求的关系是( A )。 A.国际收入决定外汇供给,国际支出决定外汇需求

89.我国从( C )年开始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C.1996

90.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者主要依靠( A )编制商品项目。A.国际贸135.在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中,用以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指标是( C )。C.利差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学习指导书

1.金融体系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它包括( ABCDE)。2.金融制度具体包括( BDE)B.管理汇率制度D银行制度E.利率制度易统计

91.下列外债中附加条件较多的是( D )。D.外国政府贷款92.强调汇总后的数据而非单个逐笔交易的数据的是( A )。A.国际交易报告体系

93.我国国际收支申报实行( B )。B.交易主体申报制94.速动资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 )。A.流动性95.商业银行中被视为二级准备的资产是( C )。C.证券资产96.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银行收益状况恶化( B )。B.利率第三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下跌

97.某商业银行5月份贷款余额为12 240.4亿元,今后两月内贷款月增长速度为5%,则7月份该行预计贷款余额为( B 3 495.0亿元98.存款稳定率的公式是( D )。D.报告期存款最低余额/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

99.根据银行对负债的控制能力不同,负债可以划分为( C )。C.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

100.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A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101.ROA是指( B )。B.资产收益率

10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D )。D.利息收入103.息差的计算公式是( A .利息收入/总资产-利息支出/总负债104.某商业银行资本为5 000万元,资产为10亿元,资产收益率为1%,则该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财务杠杆比率分别为( C )。C.5%,20 105.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3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2.5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盈利会( A )。 A.增加106.不良资产比例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哪种风险增加了?( C )C.信贷风险

107.某商业银行过去5年的资产收益率分别是:2.7%、4.5%、4.1%-1.2%、5.7%,其收益率的标准差是( A )A.0.026623

108.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则下述哪种变化会增加银行的收益?( A )A.利率上升

109.按照中中人民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A )A.100

110.假设某银行的预期资产收益率是2%,标准差是0.5%,资产总额是1 000亿元,负债总额是935亿元,假定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则该银行的风险系数和倒闭概率分别是( B )B.19,0.138%111.在银行破产概率早期预警指标体系中,存款增长率上升,银行的风险将会( D )D.不清楚

112银行平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质量评定时采用的办法是( D 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113.《巴塞尔协议》中的核心资本占总酱的比率与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率最低限额分别是( B )B.4%,8%

114.在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中,压力测试法主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适用?( D 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时期 115.复利和单利二者的所得的利息关系是( A ) A复利大于单利.116.净附加法研究的对象是( A )A.总保费

117.现金流量定价法研究的对象是( C )C.人均保费118.现金流量定价法的核心是( D D.折现率

119.和精算现值公式无关的符号有( B )B.d

120.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D )D.其他条件不变,折现率越高,资产的现值越大

121.保险责任准备金是( C )C投保人的负债

122在相同的最终责任准备金的提取方法下,不同的责任准备金对于利润的现值的影响是( A )A.变大

123.相对于现金偿付能力的测算而言的情景主要是针对( D 总保费124.下面不属于出险率的有( D )D.发生率125.数据的修匀(D)D.踏实和平滑兼顾

126.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认识到,要全面地分析和把握金融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就必须要编制( D 资金流量账户127.1968年,联合国正式把资金流量账户纳入( A )A.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

128.与资金流量核算对应的存量核算是国民资产与负债账户中的( B )B金融资产与负债存量核算

129.依据法人单位在经济交易中的牲,国内常住法人单位可进一步划分为( B.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

130.当一个机构单位与另一个机构单位缔结了有关有偿提供资金的契约时,( D )和债务便得以产生,这也就意味着发生了一笔金融交易。D.银行存款

131.下面的指标中不属于资本成本竞争力的指标的是( B)B.企业获得风险资本

132.在对1999年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中,下列指标属于优势项目的是( A ) A.国内上市公司

133.我国于( C )年首次参加了IMD的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排名为全部41个国家中的第39位。 C.1994

134.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用于评价货币市场效率竞争力的指标是( D )D.银行部门效率3.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 BDE )B保险公司D金融信托机构 E证券机构

4.政策性银行包括( ABC )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进出口银行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 ( ABCDE )

6.货币概览出称货币统计表,它的资产方主要项目有(BCD )B.国外资产(净额)C.国内信贷(其中包括对中央政府的债权)D.对私人部门的债权

7.对外金融统计主要包括( ABCE ) A.对外信贷业务统计B.国家外汇收支统计C.国家对外借款统计E.国际收支统计

8.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BCE )B.短期资金市场统计C.长期资金市场统计E.外汇市场统计

9.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统计调查主要是( ACE )A.工业景气调查C.物价统计调查E.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10.保险统计主要指标是( ABCE )A.保险业务收入B.保险业务支出C.承保数量E.承保金融

11.货币和银行统计体系将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除归入金融机构以外,还分别归入以下哪几个机构部门?( ABDE ) A.政府部门B.住户部门D.国外部门E.非金融企业部门

12.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和( BCE )B.财务公司C.信用合作社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3.我国的非货币金融机构包括( ABCD )A.特定存款机构B.保险公司C.证券公司D.外资金融机构

14.基础货币在货币与银行统计中也表述为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直接创造的货币,具体包括( ABD )A.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B.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机构的负债)D.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5.存款货币银行的储备资产是存款货币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资金,主要包括( AB )A.存款货币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B.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

16.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储备资产是指特定存款机构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资金,主要包括( ABC ) A.特定存款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B.特定存款机构的库存现金 C.特定存款机构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券

17.M1由( BD )组成B.流通中的现金D.可用于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

18.M2是由M1和( BCDE )组成的。B.信托存款C.委托存款D.储蓄存款E.定期存款

19.中央银行期末发行的货币的存量等于(AF )A.期初发行货币量+本期发行的货币-本期回笼的货币E.流通中的货币+金融机构库存现金20.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 BC )B.存款货币银行C.政策性银行

11.下列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中属于基本因素的有( ABCD )A.宏观因素B.产业因素C.区域因素D.公司因素

12.下列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中属于技术因素的有( AB )。A.股票交易总量B.股票价格水平

13.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是产业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此项分析时着重要把握( ABC ) A.产业演变和趋势对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影响B.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对于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C.国家产业改革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

14.下面论点正确的有( BCE )B.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证券市场,币值大幅度波动会导致股价下跌C.税率降低会使股市上涨E.存款利率和垡利率下调会使股份上涨

15.技术分析有它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三大假设,它们分别是( ADE )。 A.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D.价格沿着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E.历史会重复16.下列技术指标中,当市场行情处于盘存时会不适用的有( AB )。 A.趋向指数(DMI)B.异同移动平均数

17.为了构造马柯维茨有效组合,组合理论对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做出了一些假设,包括( ABE )。 A.只有预期收益与风险这两个参数影响投资者 B.投资者的谋求的是在既定风险下的最高预期收益率E.投资者都是规避风险的

18.下面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的有(AE ) A.存款利率降低E.债券的税收优惠措施

19.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下列正确的有( BCE )。B.证券投资基金投身是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C.其风险大于债券E.其收益小于股票

20.某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是20亿份基金单位。若某时点,该基金有现金5.4亿元,其持有的股票A(3 000万股)、B(1 500万股)、C(1 000万股)的市价分别为15元、20元、30元。同时,该基金持有的5亿元面值的某种国债的市值为5.6亿元。另外,该基金管理人有100万元应付未付款,对其基金托管人有50万元应付未付款,则( ABCD ) A.基金的总资产为215 000万元B.基金的总负债为150万元 C.基金总净值为214 850万元D.基金单位净值为1.0743元11.在一国外汇市场上,外币兑本币的汇率上升可能是因为(CDE )。C.本国实际利率相对于外国实际利率下降D.预期本国要加强外汇管制

E.预期本国的政局不稳

12.市场汇率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之间存在以下规律( ABDE ) A.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相应会上涨B.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外汇汇率相应会下跌D.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幅度可以决定外汇汇率的涨跌幅度 E.市场汇率是直接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3.若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根据收盘汇率,2000年1月18日1美元可兑换105.69日元,而1月19日美元可兑换105.33日元,则表明( AD )。A.美元对日元贬值D.日元对美元升值 14.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通过货币膨胀调整,可分为( AB )。A.名义汇率B.实际汇率

15.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因素有( ABCDE)。16.汇率变化可能对( ABCDE )产生影响。17.通常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E )。 A.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升值D.一国通货膨胀率提高,其汇率下跌E.49在传统的利润方差计算中,保险公司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决定的因素有(ABCD)A.保费B.责任准备金C.费用D.投资收益率

50.在传统的利润方差计算中,保险公司不能决定的因素有( CE )C.退保率E.死亡率

51.关于出险率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E )

52.资金流量表主要由( BD )两部分组成B金融交易D机构部门53.资金流量核算的基础数据与以下哪些统计体系有密切的关系?( ABCDE )

54.资金流量核算采用复式记账方法,遵循( DE )估价标准。D.权责发生制记账原则,使用交易发生时的市场价格E.权责发生制记账原则,使用交易者双方商定的实际价格

55.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银行风险,这是由( ACD )三位一体的制度决定的。A.国家财政C.国有银行D.国有企业E.银行作用56.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体系由( ABCE )4类要素共27项指标组成。资本注入会使本国货币升值1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CE )。B.买入价是银行从客户那里买入外汇使用的汇率 C.卖出价是风吹草动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E.买入价与卖出价是从银行的角度而言的

19.关于现行人民汇率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BCE )。B.汇率水平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 C.在银行间市场上,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时,央行通过吞吐外汇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E.汇率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

20.关于售汇和售汇使用的汇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 )。 A.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用汇单位和个人,按一定的汇率收取本币的行为D.售汇使用的汇率是卖出价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C )。B.本币贬值不一定会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C.|Ex+Em|>1时,本币贬值会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22.国际收支包括( ABCE )A.出口收入B.进口支出C.资本项目支出E.经常性转移

23.按债务形式划分,外债可分为( ABDE )A.国际商业贷款B.外币债券D.贸易融资E.国际金融租赁

24.按优惠情况划分,外债可分为( AB )。A.硬贷款B.软贷款25.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BCD )B.商品出口C.接受的捐赠D.国外资产减少

26.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项目有( BCD )B.服务收入C.对外提供援助D.国外资产增加

27.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从内容上看,包括( ABCDE ) 28.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具有如下特点:( ABC )。 A.衽交易主体申报制B.通过银行申报为主,单位和个人直接申报为辅 C.定期申报和逐年时报相结合

29.储备资产包括( ABCDE )。

30.下列人员,包含在我国国际收支统计范围的有( BCE )B.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居留时间不满1年)C.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及家属E.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事业31.国际收支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有( ABCDE )

32.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BDE )基本战略获得。B.成本领先C.垄断经营E.目标集聚

33.国际商业贷款的种类主要有( ABCD )A.短期融资B.普通中长期贷款C.买方信贷D.循环贷款

34.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功能有( ABCDE )

35.以下资产项目属于速动资产(一级准备)的有( BCE )B.现金C.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E.存放同业款项

36.负债结构统计分析中重要的分类依据包括( ABCDE )37.银行负债成本主要包括( ABCDE )

38.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资产是按照流动性程度的高低排序的C.负债是按照偿还期的长短排序的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E.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划入流动负债项

39.隐藏酱的来源有( AC )A.银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B.法定准备金C.银行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距D.发行的可转换债券E.优先股40.威廉·安尔伯茨提出的关于银行资本收益率的分析方法中,将资本收益率分为( AC )A.投资收益率C.财务杠杆收益率41.杜邦模型将ROE分解为哪几个部分?( ACE )A.PMC.AU E.EM

42.下面哪种变化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增加?( ABD )A.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市场利率上升B.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市场利率上升D.有效持续缺口为负,市场利率上升

43.对于银行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正确的说法是( ABE ) A.银行的规模是影响收益率的重要因素B.扔有更多收益资产的商业银行收益率会更高E.扩展手续费收入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内容44.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的四大风险有( ACDE )A.环境风险C.管理风险D.交付风险E.财务风险45.环境风险分析法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有( ABCE )A.汇率和利率波动B.同业竞争C.宏观经济条件E.商业周期

46.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在内容上主要包括( AC )A.存款户的提现需求C.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

47.现金流量相对净保费附加法的优点有( ABCE ) A.更加客观和切合实际B.计算更加复杂C.充许计算利润的均值和方差E.研究的对象是总保费

48.在死亡险中,均衡净保费的计算可能需要的指标有( ABCE )A.折现率B.死亡率C.死亡赔付E.保险期间A.资本成本的大小B.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C.股票市场活力E.银行部门效率

57.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 ABCD )实现的。A.提高储蓄B.提高投资总水平C.有效配置资金D.提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

58.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有( ABCDE ) 简答题

1.简述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任务。

金融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金融活动内容进行分类、量化、数据收集和整理及进行描述和分析,反映金融活动的规律性或揭示其基本数量关系,为金融制度设计和理论研究、为金融调控机制实施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2.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和债券的差异。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和债券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投资者的地位不同。股票反映的是产权关系,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和债务关系,而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反映的是信托关系。 2)所筹资金的投资标的不同。股票和债券发行的目的是速效,所筹资金的投向主要是事业,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向是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3)它们的风险水平也不同。股票的直接收益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不确定性强,投资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债券具有事先规定的利率,到期可以还本付息,投资风险较小。基金主要投资于有价证券,而且其投资的灵活性很大,从而使基金的收益有可能高于债券,同时风险又小于股票。3.简述“一价定律”及购买力平价模型。一价定律的主要思想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是一致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模型这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模型是:e=Pa/Pb,e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Pa为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b为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为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购买力的变化,模型是:e1/e0=(Pa1/Pa0)/(Pb1/Pb0),e

1、e0分别表示当期和基期的汇率,Pa

1、Pa0分别表示A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b

1、Pb0分别表示B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4.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统计的重要工具。它的主要项目内容有: 1)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和服务、收益及经常性转移; 2)资本与金融项目,主要指资本转移、非生产性金融资产的获得和出让以及金融性的资产和负债; 3)储备资产,指由中央当局掌握的能够直接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直接用于市场干预以影响货币汇率或达到其他目的的国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和其他债权; 4)误差与遗漏,是为了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保持借贷双方平衡而设置的项目。

5.简述资金流量核算中的主要平衡关系。 资金流量核算矩阵帐户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1).储蓄、资本形成与金融资产、负债的平衡。用公式可表述为: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统计误差=形成的金融资产总额-形成的负债总额=净金融投资2).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即核算期内全社会通过某种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数量等于通过该类工具形成的负债数量。 3).机构部门间及整体与国外之间的平衡,即核算期内各个机构部门及国外相互间通过金融交易所发生的资产数量等于所发生的负债数量。

6.简述金融机构的基本分类和内容。 金融机构是对金融活动主体的基本分类,它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通常被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存款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信托机构。 7.为什么要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是一个存量概念,反映了该时点上全社会的总的购买力。货币概览的核心任务就是反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概览是由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它的目的是要统计M0和M1。银行概览是由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全面统计M2

8.什么是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 并简述其主要内容。 基本分析是对影响股票市场的许多因素如宏观因素,产业和区域因素,公司因素等存在于股票市场之外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它们对证券发行主体(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们对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最终目的是获得一特定股票或一定的产业或者股票市场自身预期收益的估计。基本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产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净国外资产的头寸缓慢增长或稳定不变。9.银行资产业务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资产业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20.评价外债偿还能力的两个标准是什么?衡量外债偿还能力的标1)各种货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2)不良贷款情况分析;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能力,二是资源转换能力。所谓生产能3)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 4)资产的利率敏感性分析;5)资产变力标准,是指拿出一部分国民收入偿还外债本息后不影响国民经济正动的趋势分析;6)市场占比分析;7)资产流动性分析等。常发展;所谓资源转换能力标准,是指用于偿还外债的部分国民收入10.简述借外债的经济效益。 借外债的经济效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能否转换为外汇。1)投资:借外债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增加投资能力。 2)21.以公式表示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数据与国际收支流量之间的联系。技术和设备:借入外债后,债务国可以根据本国的生产需要和消化能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数据与国际收支流量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设备,经过不断的吸收,提高本国的生产技公式表现出来: GDP=C+G+I+X-M GAB=X-M+NY+NCT 术水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能够满足国内需要的产品,丰富本GNDY=C+G+I+CAB GNDY-C-G=S S=I+CAB S-I=CAB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就业:通过借外债增加国内的生产投入,S-I+NKT-NPNNA=CAB+NKT-NPNNA=NFI (NKT-NPNNA=国际收支开辟新行业,建立新企业,能吸收大批的待业人员,经过培训后,不资本账户差额)C为私人消费支出;G为政府消费支出;I为国内总但提高了本国的就业率,而且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4)贸易:借外投资;S为总储蓄;X为货物和服务出口;M为货物和服务进口;NY债不仅促进了本国的生产结构变化,而且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为国处净收入;GDP为国内生产总值;GNDY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5)银行或金融机构:通过借外债能够加强债务国和债权国在金融领CAB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余额;NCT为经常转移净额;NKT为资本域的合作,增强债务国经营和管理国际酱的能力,最终有利于促进国转移净额;NPNNA为购买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净额;NFI为国外投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开展。资净额或相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净贷款额/净借款额。11.简述货币与银行统计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货币与银行统计对基础22.简述资产结构分析中的主要分类标准。资产结构分析中的主要分数据的要求是: 1)基础数据要完整;2)各金融机构单位报送基础类标准有:1)按贷款期限分类,分为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2)按数据要及时;3)基础数据以提供数据为主,以提供流量数据为辅; 4)行业分类。3)按贷款方式分为信用垡、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金融机构单位应提供详细科目的基础数据,尽量在基础数据报表中不使用合并项或轧差项。12.解释公司分析的涵义并简述其主要内容。 公司分析就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以解释它在股市上的表现,预测其变化发展的趋势。订包括公司基本素质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基本素质分析主要是一个定性分析过程,分析的重点放在公司潜在竞争力的分析上,包括分析一家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业绩的比较分析,按照所选参照物的差别,可以分为纵向、横向和标准比较分析,目的是发现本公司的问题和查找差距;按照包括的财务数据范围可以分为个别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13.简述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主要目的。 货币和银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货币和银行统计作为从宏观上反映货币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统计工具,它以货币供给理论为依据,以货币运动为观察和研究对象,来反映货币的数量和货币的创造过程,希望通过对货币善的剖析来观察宏观经济进程,并帮助决策部门决定如何通过对货币的控制来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调控。 14.简述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特点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特点如下: 1)货币与银行统计是总量核算。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能够提供一整套能有效用于货币活动分析的总量指标体系,生成各类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及其他总量指标。2)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进行核算3)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与国内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相互协调。 4)具在国际可比性。5)货币与银行统计工作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15.简述存款货币银行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内容。 存款货币银行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主要包括发放的货款和投资。 货款是存款货币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它虽然风险大,但利率较高,是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提供信用的主要方式。 货款业务种类很多,一般可做如下几类划分:按有否抵押品,可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按用途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按期限可将其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前者是指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贷款,后者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16.简述套利组合所同时具备的三个特征。 一般而言,组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它是一个不需要投资者任何额外资金的组合;它对任何因素都没有敏感性,因为套得组合没有因素风险;套利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必须是正值。17.简述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几点假设 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四点假设是相同的,它们分别是: 1)投资者都有相同的预期,即他们对预期收效率、标准差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有相同的理解;2)投资者都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3)市场是完美的,即信息是免费并且是立即可得的;、4)收益是由一个因素模型产生。18.简述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综合模型的主要思想和表达式。 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的综合模型为: E1=e0×(Rb/Ra) ×(Db/Da) (Pb/Pa)式中,E1是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当年人民币理论均衡汇率,e0是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上一期人民币实际汇率,Rb、Ra分别为当年美国和中国的利率水平,Db、Da分别表示当年美国和中国国际收支与上期的比值,Rb、Ra分别表示当年美国和中国的环比价格指数(指数应改为变化率)。从经济学弹性分析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模型也恰好反映国际收支、利率和物价水平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变动率与汇率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利率这两个指标的变动与汇率变动的方向一致,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汇率变动的方向相反,弹性系数表明了汇率变动与三个指标同时变动的相对程度,出反映现实汇率比均衡汇率低估或高估的百分比,汇率弹性系数与上年现实汇率的乘积,则为当期的均衡汇率。19.简述债务周期的五个阶段。债务周期的五个阶段如下:第一阶段是不成熟的债务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贸易逆差,利息支付净流出,净资本流入,债务上升; 第二阶段是成熟的债务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贸易逆差下降,债务按递减速度上升;第三阶段是债务减少,贸易顺差,利息支付的净流出减少,净资本流出,净外债下降;第四阶段是不成熟的债权人,其特点是贸易顺差下降,再转为逆差,利息支付的净流出转为流入,资本流出速度下降,外国资产的净积累;第五阶段是成熟的债权人,贸易逆差,利息支付的净流入,净资本流量减少,押贷款和票据贴现等。4)按其他分类标准。23.简述影响商业银行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银行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1)规模变动对收效的影响。银行的规模明显是一个影响收益率的因素,以资产收益率来衡量时,盈利领先的银行通常是中小型银行,它们可能从较低的营业总成本中获益;而以股东回报率来衡量时,规模较大的银行更具优势。2)存款结构对收益的影响。收益率较高的银行通常存款成本结构较好。资产结构对收益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方面的分析集中于银行资产的收益结构,例如收息资产资产比价、收息资产的利息结构等。高收益的银行倾向于拥有更多的收益资产。3)雇员生产率水平。盈利水平高的银行通常人均创造的收入和管理的资产更多一些,生产率较高的雇员的薪水通常也较高。 4)扩展手续费收入。5)利率变动。6)存款和贷款业务的增长。 24.简述我国目前提倡的资产质量的分类体系。现在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套对银行的贷款质量进行评价并对银行抵御贷款损失的能力进行评估的系统方法以。五级分类法按照贷款质量的高低依次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这种方法评价贷款质量的标准是多维的,包括贷款人偿还本息的情况、贷款人的财务情况、借款的目的和使用、信贷风险及控制、信贷支持状况等。贷款五级分类法有助于商业银行更系统、更全面地评价和把握贷款质量,其优点是使用多维的标准评价贷款质量,比一逾两呆的方法更为全面;评价的结构和过程更有于进行贷款管理;更符合审慎会计原则。25.简要介绍《国际竞争力年鉴》。《国际竞争力年鉴》是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编制的用于公布其年度课题竞争力的报告。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编制,已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之一,是各国政界、经济界领袖审时度势、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物。1999年国际竞争力参评国家有47个,评价指标有288项,包括硬数据指标182项,软数据指标106项,按8大竞争要素归类。26.简述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体系产生的理论思想。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由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构成。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强弱取决于这两个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运行状况。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表现为在资本市场上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的有效运行,多种层次的金融机构并存的有序竞争,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程度较高;在货币市场上银行金融活动是开放的、透明的,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是适度和有效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如果具有竞争力,其金融体系必然是健全的,由发育良好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程度相当高的金融部门组成的,健全的金融体系带来金融市场的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27.简述资本转移与经常转移的区别。资本转移的特征是:1)转移的是固定资产,或者是债权人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债务减免2)与固定资产的获得和处理相关的现金转移。不符合上述特征的转移就是经济转移。29.简述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的作用。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由资本成本的大小、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股票市场活力和银行部门效率4类要素共27项指标组成。其中前三类指标主要反映资本市场运行状况,资本成本竞争力反映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小;资本市场的效率竞争力表明资本市场的运行质量,而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则预示着整个资本市场现在和未来的活力,这三个要素竞争力综合起来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竞争实力。第4类指标主要是通过评价货币市场中银行部门效率的竞争力来衡量整个货币市场的服务质量,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货币市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31.简述金融统计分析工作方法。金融统计分析工作方法是实际分析应用过程一般方法的归纳。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分析对象和主要目的;2)初步调研; 3)设计分析体系;4)所用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计算;5)研究分析报告32.简述利率平价模型的主要思想和表达式。利率平价模型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和变化的理论,其基本理论是远期与即期的差价等于两国利率之差,利率较低国家货币的远期差价必将升水,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远期汇率必贴水,利率平价模型的基本的表达式是:r-r*=·Ee¸r代表以本币计价的资产收益率,r*代表以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

率,·Ee表示一段时间内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的比率。它表明本国利率高于(或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或升值)的幅度。

33.简述资金流量表中国内金融资产负债差额与国外金融资产负债差额相等的经济含义。资金流量表中,国内形成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等于国外形成的金融资本与负债的差额。如果这个差额为正,表明国内资金盈余,盈余的部分流出到国外;如果这个差额为负,表明国内的资金不足,国外的资金流入到国内。

(四).计算分析题

于B银行.这是由于B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从而必顺承受较高利率风险的原因.

6.某商业银行为进行储蓄存款额预测,取用连续24个月的储蓄存款数据,以时间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样本从1997年1月份至1998年12月份,Y表示储蓄存款额,T为时间,从1998年1月份开始依次取1,2,„„,经计算有:∑ty=1943129, ∑t=300,∑t2 t=4900,∑y=148785

6。试计算回归方程的系数和的值,并预测1999年1~3月份储蓄存款额。解:根据公式:b=(n∑ty-∑t∑y)/(n∑t 2-(∑t) 2 )1.下表是1994年到1999年我国储蓄存款总量数据,试根据它分析我国相应期间的储蓄存款存款总量变化趋势的简单的原因。1994年到1999年我国储蓄存款 年份 储蓄存款(亿元)1994 21519 1995 29662 1996 38520 1997 46280 1998 53408 1999 59622解:1.如下表,计算出储蓄存款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储蓄存款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计算表年份 储蓄存款(亿元) 储蓄存款发展速度(%) 储蓄存款增长速度(%) 1994 21 519 ----- ----- 1995 29 662 138 381996 38 520 130 301997 46 280 120 201998 53 408 115 15 199959 62211212 画出储蓄存款增长速度的时序图:(%)储蓄存款增长速度时序图(指导书P104页)由图和表中可以看出,1994-1999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问题是逐年增加的(这与我国居民的习惯以及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有关),介是增长速度却是逐年下降的,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居民的收入明显下降;2)自1996年以来储蓄存款利率连续8次下调,储蓄资产的收益明显下降;3)安全性很高的国债,由于其同期利率高于同期储蓄利率,吸引了居民的大量投资;4)股票市场发展较快,尽管风险很大,但由于市场上有可观的收益率,出分流了大量的储蓄资金;5)1999年起,政府对储蓄存款利率开征利息税,使储蓄的收益在利率下调的基础上又有所降低。

2.某日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如下表,请说明下列的各种交易应使用何种汇率,并计算客户需支付的或可获得的金额。货币 买入 买出 GBP/USD 1.5075 1.5083USD/GPY 106.55 106.65 USD/CHF 1.2090 1.2105 USD/DEM 1.4856 1.4861 USD/FRF 5.1055 5.1075 USD/NLG 1.66421.6652 (1) 一德国重型机器制造商向美国出售产品,发票以美元计值,它收入的5万美元可兑 换成多少本国货币?(2) 一法国进口商以3万美元从美国进口某种牌号的汽车,需多少本币?(3) 本国客户出售250万美元以换取英镑,该客户可得到多少英镑?(4) 一荷兰出口商向美国出口商品,他收入的1万美元可兑换成多少本国货币?(5) 某客户卖出日元1000万,可得多少美元?解:1)客户出售美元,银行买入美元,标价为1.4856,客户可得到74 280德国马克;2)客户买入美元,银行出售美元,标价为5.1075,需支付本币153 225法国法郎;3)客户出售美元,银行买入美元,标价为1.5083,客户可得到1 657 495英镑;4)客户出售美元,银行买入美元,标价为1.6642,客户可得到16 642荷兰盾;5)客户买入美元,银行卖出美元,标价为106.65,客户可得到93 764.65美元。

3.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22.05变为105.69,试计算日元与美元汇率变化幅度,以及对日本贸易的一般影响。解: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 (122.05/105.69-1)×100%=15.48%,即日元对美元升值15.45%;美元对日元汇率的变化幅度: (105.69/122.05-1)×100%=-13.4%,即美元对日元贬值13.4% 日元升值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日本商品的出口,因而 会减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

4.利用下表资料,计算人民币汇率的综合汇率变动率。 货币名称 基期 报告期双边 美元 830.12 829.24日元 7.75 7.55 英镑 126.80 1279.52 港币 107.83 108.12 德国马克 405.22 400.12 法国法郎 121.13 119.91

解:1)综合汇率变动率是根据一国货币和其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幅度,用各国在该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计算出的汇率变动率。 2) 计算人民币对各个外币的变动率: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对美元:(830.12/829.24-1)×100%=0.11%,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11%; 对日元:(7.75/7.55-1)×100%=2.64%,即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64%; 对英镑:(1 260.80/1 279.52-1)×100%=-1.46%,即人了币对英镑贬值1.46%; 对港币:(107.83/108.12-1)×100%=-0.27%,即人民币对港币贬值0.27%; 对德国马克:(405.22/400.12-1)×100%=1.27%,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27%; 对法国法郎:(121.13/119.91-1)×100%=1.02%,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2%。3) 以贸易比重为权数,计算综合汇率变动率:(0.11%×20%)+(2.64%+25%)+(-1.46%×15%)+(-0.27%×20%)+(1.27%×10%)+(1.02%×10%)=0.64% 因此,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了0.64%

5.对于两家面临相同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A、B银行,假设其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因为它们同步波动),它们的资产结构不同:A银行资产的50%为利率敏感性资产,而B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占70%。假定初期市场利率为10%,同时假定两家银行利率非敏感性资产的收益率都是8%。现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从10%降为5%,分析两家银行的收益率变动情况。

解:A银行初期收益为:10%×0.5+8%×0.5=9%B银行初期收益为:10%×0.7+8%×0.3=9.4%利率变动后两家银行收益率分别变为:A银行初期收益为:5%×0.5+8%×0.5=6.5% B银行初期收益为:5%×0.5+8%×0.5=5.9%在开始时A银行收益率低于B银行,利率变化使A银行收效率下降2.5%,使B银行下降3.5%,从而使得A银行的收益率高a=∑y/ n- b×∑t/ n 计算有:b=(24×1 943 129-300×148 785.6)/(24×4 900-300×300)=72.44a=148 785.6/24-72.44× 300/24=5 293.9从而,回归方程为:y=5 293.9+72.44tt分别取

25、

26、27,可计算得到1999年1月至3月份储蓄存 款余额预测值分别是:7 104.9、7 177.

34、7 249.78。

7.某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是30亿份基金单位。若某时点, 该基金有现金8.4亿元,其持有的股票A(3000万股)、B(2000 万股),C(2500万股)的市价分别为15元、20元、15元。同 时,该基金持有的7亿元面值的某种国债的市值为8.8亿元。另 外,该基金对其基金管理人有300万元应付未付款,对其基金托 管人有80万元应付未付款。试计算该基金的总资产、基金总负 债、基金总净值、基金单位净值。解:1)基金总资产:8 400+15×3 000+20×2 000+15×2 500+88000=294 500(万元)2)基金总负债:300+80=380(万元)3)基金总净值:294 500-380=294 120(万元)4)基金单位净值:294 120/300 000=0.9804(元)

8.已知某年度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实物投资为14298.2亿元,当年 该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为7069.8亿元。请根据表1给出的非金融 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数据,分析该部门的融资特点。表1某年度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来源数据单位:亿元数额 资金来源 1.企业可支配收入 7069.8 2.从其他部门借入(1) 从金融机构净借入(2) 从证券市场净借入(3) 从国外净借入 7081.9 4378.794.62608.6 统计误差 146.5 解:计算如下分析表: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筹集数额(亿元) 结构(%) 资金运用 实物投资 14 298.2 100资金来源 企业可支配收入7 069.8 49从其他部门借入 从金融机构净借入 从证券市场 净借入从国外净借 入7 081.9 4 378.7 94.6 2 608.6 5031018统计误差 146.5 1.0从表中的结构指标看,企业进行实物投资的资金有49%来源于企 业自有资金,有50%从其他部门借入。在从其他部门借入的部分 中,以从金融机构借入为主,占31%;其次从国外借入,占18%。 证券市场对促进企业融资的作用非常有限。

9.下表是某商业银行7个月的各项贷款余额和增长速度序列: 月份98.10 98.11 98.12 99.01 99.02 贷款余额11510.7 ? ? 11777.9 11860.2增长率 ----- 0.75%0.36其中增长率是指当月的增长率,如98.11下的0.75%是指11月份的增长率。请完成表格中空余的单元。利用三阶滑动平均法预测 6月份的增长率,并进一步计算贷款余额。(每步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可)。 解:完整的表格如下所示: 月份1998.11 1998.12 1999.01 19贷款余额 11 510.7 11 597.2 11 735.6 11 777.9 11 增长率 ----- 0.75% 1.19% 0.36% 0 根据三阶移动平均法,6月份的增长率为(1.20%+0.84%+1.14%) /3=1.06%,从而6月份贷款余额预测值为:12 240.4×(1+1.06%) =12 370.1(亿元)

10.某国某年末外债余额254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78 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989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899亿 美元。计算该国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并分析该国的债务 状况。解:负债率=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100%=254/3 989× 100%=6.4%,该指标低于国际通用的20%的标准.债务率=外债余额/外汇总收入×100%=254/899× 100%=28.25%,该指标低于国际通用的100%的标准.偿债率=年偿还外债本息/外汇总收入×100%=178/899× 100%=19.20%,该指标低于国际通用的20%的标准.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到,该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国际标准,不会引 起债务问题.11.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06.57变为131.12,试计算日元与美元 汇率变化幅度,以及对日本贸易的一般影响。

解: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旧汇率/新汇率-1)×100%=(106.57/131.12-1) ×100%=-18.72%即日元对美元贬值-18.72%美元对日元汇率的变化幅度:=(新汇率/旧汇率-1) ×100%=(131.12/106.57-1) ×100%=23.04%即美元对日元升值23.04% 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商品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口,因而会扩大贸易顺差或减少贸易逆差.12.要求:(1)计 算债券A的投资价值;(2)计算债券B的投资价值;(3)计算债券C的投资价值;(4)计算债券D的投资价值;(5)比较分析4 种债券的投资价值。解:债券A的投资价值为: PA=Mi∑{1/(1+r)t}+M/(1+ r)n=1 000×8%×∑1/(1+0.08)t+1 000/1.08 3=206.1678+1 000/1.083=1 000(元)(其中t=3) 债券B的投资价值为: PB= Mi∑(1+ǐ)t-1/(1+r)t +M/(1+ r)n=1 000×4%×∑(1+0.04)t-1/(1+0.08)t +1 000/1.08 3=107.0467+1 000/10.83=900.8789(元)(其中t=3) 由R=(1+r)q-1 ,R=0.08得到债券C的每次计算折算率为r=0.03923,从而,债券C的投资价值为: PC= Mi∑{1/(1+r)t}+M/(1+ r)n=1 000×0.04×∑1/(1+0.03923)t+1 000/1.08 3=275.1943+1 000/1.08 3=1036.027 (元)(其中t=6)由R=(1+r)q -1,R=0.08得到债券D的每次计算折算率为r=0.03923,从而,债券D的投资价值为: PD= Mi∑(1+ǐ)t-1/(1+r)t +M/(1+ r)n=1 000×0.02×∑(1+0.02)t-1/(1.03923)t+1 000/1.08 3=110.2584+1 000/1.08 3=904.0907

(元)(其中t=6)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得到:四种债券的投资价值由高到低为C、A、D、B。

13.下面是五大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数据,假设你是D行的分析人员,请就本行的市场竞争状况作出简要分析。行别 本期余额(亿) 比上月新增额(亿) 比上月增长率(%)

解:本行存款市场本月余额占比:占金融机构的15 941.2/102 761.64=15.51% 在五大商业银行中占比:15 941.27/69 473.04=22.9% D行在五大商业银行中位居第二,仅次于A行,但差距较大。从余额上看与B行的差距很小,受到B行的较大挑战。 从新增占比来看,新增额占五大商业银行的新增额的206.11/841.26=24.5%,大于余额占比,市场份额在提高。但这是由于A行的份额大幅下降所致。本行份额曙双在睛B行,由于两行余额占比相差不大,这一现象需要高度重视。 从发展速度上看,D行存款增长率低于C行和B行,仅大于A行14.某国某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是:贸易帐户差额为顺差453亿美元,劳务帐户差额为逆差192亿美元,单方转移帐户为顺差76亿美元,20%的标准。债务率=外债余额/外汇总收入=92%,该指标低于国际通用的100%的标准。偿债率=年偿还外债本息/外汇总收入=32%,该指标高于国际通用的20%的标准。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到,该国的外债余额过大,各项指标均接近或超过国际警戒线,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债务问题,应重新安排债务。

19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是25亿份基金单位。若某时点,该基金有现金7.6亿元,其持有的股票A(4000万股)、B(1000万股),C(1500万股)的市价分别为20元、25元、30元。同时,该基金持有的7亿元面值的某种国债的市值为7.7亿元。另外,该基金对其基金管理人有200万元应付未付款,对其基金托管人有70万元应付未付款。试计算该基金的总资产、基金总负债、基金总净值、基金单位净值。 解:1) 基金总资产:7 600+20×4 000+25×1 000+30×1 500+77 000=234 600(万元)2)基金总负债:200+70=270(万元)3)基金总净值:234 600-270=234 330(万元)4)基金单位净值:234 330/250 000=0.9373(元)

长期资本帐户差额为逆差96亿美元,短期资本帐户差额为顺差63亿美元,请计算该国国际收支的经常帐户差额、综合差额, 说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并简要说明该国经济状况。 解:经常账户差额:453-192+76=337亿美元,为顺差337亿美元.综合差额:337-96+63=304亿美元,为顺差304亿美元.该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是顺差,且主要是由经常账户顺差引起的.该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外汇贬值,本币升值.

15.下表是某公司X的1999年(基期)、2000年(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请利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解:该分析中从属指标与总指标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净资本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本周转率×权益乘数 下面利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 销售净利润率的影响=(报告期销售净利润率-基期销售净利润率)×基期总资本周转率×基期权益乘数 =(18.83%-17.62%)×0.80×2.37=2.29% 总资本周转率的影响=报告期销售净利润率×报告期总资本周转率-基期总资本周转率)×基期权益乘数=18.83%×(1.12-0.80)×2.37=14.28% 权益乘数的影响=报告期销售净利润×报告期总资本周转率×(报告期权益乘数-基期权益乘数)=18.83%×1.12×(2.06-2.37)=-6.54% 净资本收益率的变化=报告期净资本收益率-基期净资本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的影响+总资本周转率的影响+权益乘数的影响=43.44%-33.41%=2.29%+14.28%+(-6.54%)=10.03%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X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1999年相对1998年升高了10.03个百分点,其中由于销售净利润率的提高使净资 产收益率提高了2.29个百分点,而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速度加 快,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4.28个百分点;由于权益乘数的下 降,使得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6.54个百分点,该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16下表中的数据取自某年度资金流量表中的国内合计栏。当年的GDP是46759.4亿元。0 6.4 52.7 41.1 7.2 0.6 -2.9 -0.8 3.0 47.8 3.0 25.2 19.6 1.5 0.3 -1.4 -0.4 1.4

根据分析表提供的有关金融交易流量的结构数据,可得出年度金融资产流量的结构特点: 1) 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占全部金融工具总流量的94%。在8种金融交易中,由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存款和贷款。存款和贷款在金融工具总流量中的比重分别为53%和41%,二者合计为94%。 2) 证券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占全部金融工具的总流量的7%。3) 广义流动性占全部金融工具总流量的47%。广义流动性由通货和构成,通货和存款占全部金融工具的比重分别为6%和41%,两者合计为47%。 4) 保险占全部金融工具总流量的0.6%。 5) 对国外的债权占全部金融工具总流量的1.4%。

17根据下面连续两年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点。

解:货币当局资产负债分析表单位:亿元1993 1994 比上年增加 增量结构 (%)资产 13 675.717 588.2 3 913 100 1.国外资产 1) 外汇 2) 黄金 3) 国际金融机构 1 549.5 1 431.8 12.0 105.74 451.3 4 263.9 12.0 175.4 2 902 2 832 0 70 747202 2.对政府的债权 1 582.71 687.7 105 33.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9 609.5 10 451.0 841.5 22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251.7 269.9 18 05.对非金融部门债权682.3 728.3 46 1负债 13 675.717 588.2 3 913 1001.储备货币 1) 发行货币 2) 对金融机构负债 3) 非金融机构存款 13 147.0 6 314.2 5541.11291.717 217.8 6 242.4 7 468.3 3 507.1 4 071 -71.8 1 927.2 2 215 104 -249572.债券 0.0 0.00 0 0 3.政府存款 473.4 833.3 360 94.自有资金 310.3 265.7 -46 -15.其他(净) -255 -728.6 -474 -12 从分析表中可看出,1994年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储备货币)比1993年增加了4 071亿元。在增加的4 071亿元中,发行货币减少了71.8亿元,占全部增量的-2%;对金融机构负债增加1 927.2亿元,占全部增量的49%;非金融机构负债增加2 215亿元,占全部增量的57%。 1994年中央银行总资产增加3 913亿元。中央银行通过其中的两项操作放出基础货币:一是大量增加外汇资产。增加外汇资产的含义是货币当局买进外汇,放出人民币。1994年货币当局资产增加2 832亿元,占全部资产增量的72%。二是增加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即增加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促进存款货币银行扩张信用。1994年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增加了841.5亿元,占全部资产增量的22%.

18某年末外债余额856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298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3057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932亿美元。计算该国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并分析该国的债务状况。

解:负债率=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28%,该指标高于国际通用的

20两只股票的收益序列和市场平均收益序列数据,得到如下两 个回归方程: 第一只:r=0.030+1.5rm 第二只:r=0.034+1.1 rm并且有E(rm)=0.020,δ2 m=0.0025。第一只股票的收益序列方差为0.0081,第二只股票的收益序列方差为0.0072。试分析这两只股票的收益和风险状况。

解:第一只股票的期望收益为:E(r)=0.030+1.5×0.020=0.06第二只股票的期望收益为:E(r)=0.034+1.1×0.020=0.056由于第一只股票的期望收益高,所以投资于第一只股票的收益要 大于第二只股票.相应地,第一只股票的收益序列方差大于第二 只股票(0.0081>0.0072),即第一只股票的风险较大.从两只股票 的Bδ2=1.5×1.5×0.0025=0.0056,占该股票全部风险的 69.14%(即0.0056/0.0081×100%),而第二只股票有Bδ2=1.1× 1.1×0.0025=0.0030,仅占总风险的41.67%(即0.0030/0.0072× 100%).

21两只基金1999年1~10月的单位资产净值如下表,试比较两 基金管理人经营水平的优劣。 月份 1999.1 1999.2 1999.3 1999.4 1999.5 1999.619基金A 1.0123 1.0134 1.0145 1.0278 1.0280 1.03151.基金B 1.0130 1.0145 1.0130 1.0258 1.0220 1.03251.解:1)两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增长率为:基金A:(1.0320/1.0123)-1=19.46%;基金B:(1.0350/1.0130) -1=21.72%2)两基金资产音乐会的标准差为:基金A:0.008943 ;基金B: 0.0092333)两基金单位资产报酬率为:基金A:0.1946/0.008943=21.76 ; 基金B:0.2172/0.009233=23.52故基金B的管理水平优于基金A。

22国某年第一季度的国际收支状况是:贸易账户差额为逆差583亿美元,劳务账户差额为顺差227亿美元,单方转移账户为顺差104亿美元,长期资本账户差额为顺差196亿美元,短期资本账户差额为逆差63亿美元。请计算该国国际收支的经济账户差额、综合差额,说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该国外汇市场将出现何种变化。

解:经常账户差额为逆差252亿美元;综合差额为逆差119亿美元。该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是逆差,且主要是由经常账户逆差引起的。

第13篇:统计分析3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调查分析

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的成败;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由健全的统计机构,高素质的统计专业人才,扎实的原始记录,标准的统计台帐,统一的统计制度来规范,归根结底,就是统计的基础工作好坏,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

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对整个统计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基层统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级党政决策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纵深发展,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显现了其极不相适应的一面,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的现状

(一)乡镇基层队伍不断扩大,但稳定性不强,兼职过多。虽然目前乡镇统计站有明确的统计人员,但是统计人员稳定性不强,兼职过多。一般来说,乡镇统计站的统计员都是乡镇的在编干部,因而受乡镇内部干部调整和全县干部工作调整的影响而变动频繁,同时这些统计人员兼职过多。近几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变动率达到了35%以上,90%的人员都兼职,有这么大的人员变动和这么多的兼职,那么就有这么多的统计新手上岗,这无形中给统计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统计人员本身从心理上有一种“临时岗位临时做,岗位多了应付做”的思想,没有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做,至于统计质量,统计时效那就更无从谈起。

(二)统计人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专业水平并不强。从目前武功县乡镇统计站的人员文化程度来看,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2%,现在乡镇统计人员的文化层次在快速提高;但从某种程度上看,虽然乡镇统计人员文化水平较高,而由于工作变动频繁,兼职过多,造成统计人员无心也无力去学习和钻研统计专业知识,因而统计人员往往无法应付统计部门交付的基本工作任务,更谈不上调研分析工作了。

(三)乡镇基层统计的报表逐年增多。从目前基层统计的现状看,基层统计工作中出现“三多三少一滞后”的现象。即“三多”是统计报表多,工作事务多,统计人员兼职多。“三少”是了解“统计产品”市场少,工作主动权少,统计调研文章少。“一滞后”是基层统计改革滞后。

(四)乡镇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基本能保证完成,但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着不扎实的问题。从事乡镇统计工作的兼职人员,不仅承担着常规的统计工作、国家大型普查的调查和临时性的调查任务,还承担了其它的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任务,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压力大。

二、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国家与地方统计部门的关系不顺,尤其是在人、财、物管理上不能统一协调,影响了整个统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业务上归上级部门领导,人、财、物由同级政府负责,基层统计部门每年要完成大量定期统计报表和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任务,这些任务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但因为经费上实行“分级负责”,大量的调查经费需要基层统计部门向当地政府讨要,这样,基层统计部门就承受着完成调查任务和争取经费的双重压力,人员不足、经费缺乏、工作任务重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基层统计部门,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统计信息渠道不畅通,统计数据不统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基层统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但统计基础在不断削弱,过去基层统计组织健全,统计人员容易召集组织,伴随经济的多元化,各种统计调查对象配合度不断下降,乡镇企业原本健全的统计组织,随着企业的改制,大多名存实亡。

3、统计地位不高,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一些乡镇主要领导眼里,统计不像税务、财政部门那样能为政府增加收入,统计只生产数据,实在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把统计看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由于乡镇财政普遍紧张,自身又没有业务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全靠当地财政拔付。普查、临时调查以及正常统计业务,如果没有经费保障,根本无法开展,在当前县、乡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依靠地方财政拔付乡镇统计事业费根本不可能,这些情况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规范基层基础统计工作

各类企业和单位的源头数据如果失真了,再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搞准数据也是无力回天,要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很复杂,很难做。在工作上要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解决及时、准确上报问题。主要是通过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二)要解决技术问题,让统计员能准确地上报统计数据。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统计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站在统计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尽量使统计报表的填报简单化,上网操作便捷化,一定要从原始报表出发来设计统计指标,使统计人员可以轻松地、不产生误解地理解和填报数据,不能搞复杂的指标,以为自己懂,统计人员也懂。

(三)要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确保依法独立进行统计。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执法,教育和打击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政府统计人员要依法保护调查对象的商业和个人秘密。

(四)要解决调查对象的配合问题。主要是为社会各界和公众做好统计服务,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内在的激励机制,让他们积极配合统计调查工作,自觉地上报报表,接受调查。这是一个互动和双赢的过程。

(五)要加强统计调查单位的制度建设,依照统计法规,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切实做到“来者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

四、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要加强完善基层统计工作,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进行加大力度的改革和探索。

一是要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力度。统计人员可否实行委派制,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在乡镇设立名符其实的综合统计站,并配备2-3名专职统计员,具体负责乡镇所有行业的统计工作,在乡镇的其他部门不再配备统计人员。综合统计站由县统计局垂直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划。这样,既可使县级政府统计部门加强对乡镇统计的管理和调控;又可杜绝数出多门,提高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二是要加大基层统计的基础工作建设。要把统计基础工作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参谋部。

三是要加大基层统计的现代化办公水平。要逐步实行县乡两级的电脑联网,逐步实现统计站对县统计局电脑传输上报报表,真正做到统计的“快、准、精”。 四是要加大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统计人员素质决定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统计法律法规教育和统计业务知识教育。建立起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要把统计培训列入统计整体工作的重要体系,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

五是要加大基层统计的调研分析力度。真正使死数据变为活材料,不断推出一些“快、准、好”的统计精品产品,不断提高统计的决策参谋作用。

六是改革政绩考核办法。现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经济总量、重发展速度,轻综合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干部工作务虚,相互攀比,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也给统计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改革政绩考核办法,剔除涉及总量与速度的考核指标,保留能体现工作最终成果的效益指标,如上缴税收、实现利润等指标,营造宽松而求真务实的统计工作环境。

基层基础统计工作是统计数据的源泉,是维系统计事业发展的命脉。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努力夯实基层基础统计,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狠抓数据源头,促进统计基础建设有序发展,只有基层把好数据质量关,实现了统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使全县数据质量才有保证。

第14篇:统计分析报告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第15篇:从化市统计分析

从化市2014年度计生统计分析

2014年我市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注重服务,强化落实,创先争优”的工作思想,巩固基础工作,紧抓信息化建设,狠抓队伍建设,严格考核制度,改进考核办法,围绕责任目标,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不断探索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帮助、促进基层开展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为确保我市人口计划的完成,使全市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我市创优升类成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014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14452人, 户籍平均人口为611958人,全年户籍人口共计出生8531人,出生率为13.94‰;自然增长人数5013人,自增率为8.19‰;死亡3518人,死亡率为5.17‰。全市户籍人口按计划出生7579人,计划生育率为88.84%。其中:一孩出生4807人,一孩率为56.35%;二孩出生为3460人,二孩率为40.56%;多孩出生为264人,多孩率为3.09%。政策外多孩出生为150人,政策外多孩率为1.76%。2014年全市常住总人口为622158人, 常住平均人口为646849人,全年常住人口共计出生7822人,出生率为12.09‰;自然增长人数4389人,自增率为6.79‰;死亡3433人,死亡率为5.31‰。全市常住人口按计划出生7051人,计划生育率为90.14%。其中:一孩出生4510人,一孩率为57.66%; 1

二孩出生为3102人,二孩率为39.66%;多孩出生为210人,多孩率为2.68%。政策外多孩出生为114人,政策外多孩率为1.46%。

2、“四术”完成情况。全市户籍人口共落实“四术”3767例,其中:结扎1941例(二孩扎1579例,二女扎157例);上环982例,人引842例。

二、女性初婚情况。全市户籍人口女性初婚人数为5135人,其中已经达到23周岁晚婚的3425人,晚婚率为66.70%。

三、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情况。全市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有128013人,占总人口的20.83%。其中:无孩妇女有7641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5.97%;一孩妇女有47142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3

6.83%。二孩妇女有43155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33.71%,多孩妇女有18593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14.52%。全市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的有106200人,节育率为82.96%。户籍人口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达到110.64。

四、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措施到位,巩固基础工作。

(一)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指标落到实处。我市根据上级下达的2014年人口计划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各街镇2014年责任目标,与各人口统计单位“一把手”签订责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全年人口计划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引导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镇街、村、居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计划生育工作向

正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全市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年初我们制定了以平时考核工作、集中服务月活动、抽样调查为主线的考评方案,让基层能够提前了解今年工作方向,工作中的难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目前的工作水平等,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三)加大监控调研力度,提高统计监督作用。今年,本着查问题、找漏洞、摸实情的原则,针对人口出生、已婚育龄妇女管理、节育措施落实、集中服务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核查办采取常年监控、不打招呼、随时入村抽查的方式,进行人口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存在问题,写出分析报告,分类反馈,直至整改落实。

(四)坚持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严把二孩生育政策关。根据一孩妇女比、双农户生一女孩育龄妇女人数、单独二孩政策出台等数据,测算各镇街二孩生育数量,用分解二孩生育指标的办法加强调控。从而达到生育秩序的更加规范。

2、以经常性工作入手,坚决抓好统计报表质量。

统计报表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近两年报表进行分析,找出各人口统计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针对个别单位出生漏报、政策外不报、死亡少报、四术多报等主要问题进行核查,逐个反馈,对不整改、不落实、报表质量无明显改善的单位,进行通报。同时,我们每季度将报表数据与民政部门新婚情况,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情况相结合,查找问题和差距,落实整改,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扎实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能力。

(一)及时解决镇街统计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依据问题做出了对策,了解情况,指导全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人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并督促落实。经常组织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二)规范档案资料。做好二孩生育指标尤其是单独二孩生育指标审核发放时,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规统科每年把二孩审批手续、生育审批表装订成册,放入专柜,并汇制成一览表,做好目录,便于管理和查询,及时为领导提供可靠资料和数据。

五、存在问题。

1、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据报表统计,结扎、上环人数逐年下降,服药及其他避孕工具人数逐年上升,生育一孩夫妇以上环为主,生育二孩夫妇以结扎为主的长效节育措施得不到落实,造成计生工作隐患。

2、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流动人口管理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口约束力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低,特别是流动人口持证率低,有些镇、街没有重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造成“三查”率低。

3、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重心需下移。我市各人口统计单位出生漏报时有发生,错漏报出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将直接影响我市的计划生育统计准确率,务必引起各人口统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计生统计质量是我市今后计划生育工作一项艰巨任务。

五、今后工作建议。

1、抓党政领导重视关。强化领导责任,提高认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贯彻执行《计生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统计法》及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重点抓好计划生育管理、抓落实。

2、抓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常规性的工作任务。重点抓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宣传工作始终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使计划生育新型生育文化进村入户,把村(居)的计生文化走廊作为育龄群众的宣传阵地,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引导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达到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3、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使各项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正常华、规范化,充分发挥市级计划生育服务站、镇街级计划生育服务所、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科学管理的作用,开展信息引导服务,指导村(居)计生专干进行术后随访服务和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

4、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流动人口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流动人口较复杂地带实行重点突破,对外出和流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要开展全面的清理清查登记,进行建卡立册,做好流动人口出生上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查环查孕率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率。

5、扎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通过集中服务月对应结扎、上环的对象及时落实节育措施,达到提高长效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同时,积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疾病普查普治工作。

6、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创新思路,创造特色。一是进一步

推进计生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氛围;二是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我市创优升类成果的氛围。三是积极探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7、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协调监察局、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分局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有奖举报,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确保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值范围内。

8、加大计生专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生专干业务培训。要经常举办计生专干业务培训班,提高他们业务水平。

9、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执法环境。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不走样,严格依法依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反复细致做工作仍拒缴社会抚育费的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体现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和震慑力,从而杜绝违法生育。

10、充分发挥“计卫联手”信息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和民政、公安派出所信息平台联网建设工作,掌握全市结婚登记情况、人口四大变动情况和监测人口婚育情况,为巩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创优升类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16篇: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成都某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各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有效地、科学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报送的及时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营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反映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所涉及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研究过程。

第三条 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统计制度,建立适应公司管理模式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内部统计管理机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条 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国家及政府部门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严禁弄虚作假,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第五条 本管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定期上报的经营统计分析报表、日常经营管理审批文件及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要求提交的其他报表。

第六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各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工作职责界定

第七条 集团公司总裁及各单位负责人为经营统计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综合统计具体责任人,协助总裁做好综合统计工作。

第八条 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经营统计分析工作。

(1) 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各子公司的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工作。 (2) 建立并落实公司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3) 组织编制经营统计报告报表规范格式并组织各单位填报,建立健全公司各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负责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归档。 (4) 收集、汇总、分析子公司营销情况。

(5) 定期进行经营统计分析,汇总编制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报表。 (6) 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组织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7) 负责组织、协调公司统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第九条 集团公司其它部门主要职能如下:

(1) 财务中心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资金筹集与使用、成本及利润、资产与负债、清欠等指标统计,并定期对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的经营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2) 投资副总裁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土地资源储备情况。

(3) 品质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行业研究报告、服务监督和工程建设统计报表(包括开复工规模、工程进度及质量管理情况)。

(4) 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编制集团公司职工基本情况、工资总额、人均收入、各种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等指标统计。

第十条 各子公司可根据集团公司模式设立相应的综合统计岗位,根据情况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管理程序或细则,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各子公司根据统计分析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分析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的管理要求如下:

(1) 统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原则,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并遵守各项保密规定。 (2) 企业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统计人员在调离前,事前必须征求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的意见,在单位主管领导的组织下,办理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及原始资料的移交签字手续,确保资料完整无缺。未办理统计资料移交签字手续的统计人员,子公司行政人事部不得办理调动手续。并且应在选派相应专业人员上岗交接后,方可将原统计人员调离。

第三章 统计报表管理

第十二条 统计报表包括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制订的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统计调查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填报报表是企业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各级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必须依照国家的统计制度,根据整理的原始资料和统计台帐,及时、准确填报。

第十三条 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组织制订经营统计报表的格式,各各子公司按报表要求,定期向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报送,同时抄送审计中心备案。

第十四条 内部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直接通知填报单位,并将修改后的式样备案。

第十五条 统计报表以书面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同时上报。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建立严格的统计审核制度,对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要有填报人签字,有关人员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签章。明确需经子公司总经理签字的报表,未经签字,视为无效报表。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各子公司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的混乱现象。

第十七条 统计报表种类:统计报表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类。

(1) 定期报表包括:年度统计报表、季度统计报表、月度统计报表。

(2) 不定期统计报表为集团公司各部门根据企业情况一次性制定的各种统计报表。

第十八条 报送时间与要求

除有另行规定外,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子公司报送总裁办公室的年度统计报表于下一年度1月6日前上报;季度统计报表于季后3日前上报;月度统计报表于月后3日前上报。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子公司应严格按本办法规定的格式、内容、统计原则、报送时间等要求报送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数据将作为公司年度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条 统计报表发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集团公司发现数字错误时,应立即通知填报单位订正,填报单位不得推诿或拖延。

第二十一条 各子公司内部月报表发生数字错误时,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正,隔月发现差错时,应当在月报表上说明,以防误用。

第二十二条 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十三条 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第二十四条 分析报告是指运用统计特有的分析方法,经过对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以文字和数据相结合的形式写出的,反映企业实际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文章。

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建立定期的分析制度。分季度、年度按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数据、有情况、有问题、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六条 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分析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一是分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与年度、季度计划指标相比,也可以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包括企业经营额、销售回款、利润总额、产量、开复工面积、新开及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二是分析各项目的运作情况。主要分析项目的进度、销售以及资金运转情况,重点项目也可做专题分析。

(2) 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揭露存在的问题,找出横向、纵向对比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可以利用与企业内部同行业对比,也可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进行分析。

(3) 利用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可以利用国家发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统计数据以及各种市场信息进行有数据、有理论性、有预见性的分析。

第四章 统计资料管理

第二十七条 统计资料分为:

(1) 国家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文件资料。

(2) 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 (3) 统计报表。 (4) 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将本单位的统计资料,采用卡片或台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保证公司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档案管理和保密性。

第二十九条 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法规制度,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调整,确保全面、有效。

第三十条 统计资料中的原始记录是指按规定的格式,用数字和文字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的最初记载。所以对于各种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原始记录的保存期为3年以上,对超过保存期限较长、确无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应经主管领导审批,并经总裁办公室会签后,方可销毁。

第三十一条 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台帐是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经常的登记,是各级部门进行统计检查的依据,是检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统计报表的依据。所以统计台帐的数据记载必须准确、完整,要及时进行整理、登记。统计台帐保存期为5年以上。统计台帐种类包括反映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综合性台帐、反映企业主要专业技术指标的专业技术台帐、企业历史性台帐和本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统计台帐。

第三十二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各子公司必须按时提供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或者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上报的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或本子公司领导审核、签认。各级领导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擅自修改,也不得授意和强迫统计人员修改。统计报表上报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用书面或电话向上报部门进行订正,并说明订正原因,以维护统计报表的严肃性。

第三十三条 总裁办公室要定期组织统计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检查各种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登记或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各子公司每年组织自查不少于两次,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抽查。

第五章 统计分析纪律

第三十四条 集团公司将不定期对各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内容包括: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建立及完整性、统计报表上报的时间、质量以及审批程序、统计分析报告的及时性情况等等。

第三十五条 对于认真完成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在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统计人员或统计机构,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公司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

(1) 统计人员工作失职,人为造成统计工作混乱,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2) 干预或阻挠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利用职权授意或者强制下属人员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3) 销毁统计原始记录,阻挠或抗拒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依法行使检查监督权的行为。 (4) 其它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处罚可以是行政处罚或经济罚款。如构成违法行为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拟定、解释。各子公司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接受中国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章程的约束,本管理办法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此前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凡与本管理办法有抵触的,均依照本管理制度执行。

第四十条 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经集团公司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实施。

第17篇:档案统计分析告

档案统计分析告

篇1:社保档案管理现状和工作分析

浅谈社保档案管理现状和工作分析

【摘 要】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客观依据。企业退休人员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是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企业退休人员保险业务办理的整个过程,维护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完整反映对参保单位和职工权益的真实情况,档案管理是保障保险业务健康稳定进行的重要环节。加强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的作用,逐步成为保险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业务分析

1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随着保险业务的逐步发展壮大,保险档案管理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参保人员的权益越来越密切相关。档案涉及到参保人员的方方面面,而且与参保人员终身相关,在办理社保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社会保险档案涉及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维护广大参保人员根本权益不可替代的重要依据。如果忽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保险业务档案缺失,必然给参保人员及参保单位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到企业退休人的正常退休,进而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就不会得到有效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就有可能遭受侵害,社会保险也就无法得到科学发展。因此,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犹为重要。

1.2 保险业务档案也是国家档案系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有关保险政策修订、制定等也要参考保险业务档案中的基础数

篇2:中国档案盒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8)

中国档案盒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价

值评估报告(2014-2018)

出版时间:2014年

正文

中国 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档案盒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2014-2018)》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 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 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 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 ? ? ? ? ? 【来 源】中国报告网- 【关 键 字】市场调研 调研报告 市场分析 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2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全国统一客服务热线:400-007-6266(免长话费) 010-86825716 本 研究报告数 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 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2013-2014年中国档案盒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档案盒行业概述

一、档案盒的介绍

二、档案盒的特点

第二节档案盒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档案盒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档案盒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档案盒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章2013-2014年世界档案盒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3年全球档案盒行业发展回顾 第二节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节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第四节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五节2014-2018年世界档案盒发展走势预测 第三章2013年中国档案盒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档案盒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第四节2013年中国档案盒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2013年中国档案盒产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中国档案盒行业发展状况

一、档案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档案盒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三、档案盒行业市场市场容量 第二节中国档案盒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三节档案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2013-2014年中国档案盒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档案盒行业竞争现状 第二节中国档案盒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

二、企业集中度

三、区域集中度 第四节中国档案盒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六章2013-2014年中国档案盒行业竞争情况 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档案盒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四、威胁

第四节中国档案盒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一、整体竞争力评价

二、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

第七章档案盒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企业A

一、企业概况 篇3:档案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窗口。档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档案管理在一般企业管理中还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杭州XXX朝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档案管理情况如何?是否足够重视?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对XXX公司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何呢?

意识较强,知识欠缺,重视不够

本次调查对象为XXX公司全体员工,但考虑到人数较多,对广大基层工人采取了抽样调查,其它部门,尤其是后勤管理部门采取了全员调查(不包括出差人员),基本上涉及了公司所有部门。我们统计的调查问卷共238份,有效问卷235份。其中,高层人员3人,占1%;中层20人,占9%;基层212人,占88%。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人,大专以上的114人,约占49%;其余120人为大专以下,占51%。在有些问题的回答上,有的人并没有选择,造成了每题答题人数的不一致,这并不影响调查的有效性。

纵观调查结果,让我们惊喜的是XXX公司员工整体素质较高,档案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当问及“您认为档案有多大用处?”时,有68.1%人认为作用很大,27%的人认为一般,只有4.9%的人认为没什么用处。调查显示,64.9%的人认为档案工作是全体员工的事情,而认为是档案员和公司领导的分别占29.2%、5.9%。48.5%的人认为档案工作有点难,44.1%的人认为一般,7.4%的人认为很轻松。在谈及档案的作用时,认为最重要的,参考作用、凭证作用、为决策服务分别占37.5%、33.5%和29%。认为档案能否创造效益,有77.9%的人认为能,9%的人表示否定,13.1%的人表示不清楚。对于档案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3.9%的人认为档案无非是把资料装订起来保存,33.6%的人认为需要专业知识,是一门学问,4。4%的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活动,认为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还是占了大多数,占58.1%。从数据显示看,员工的档案意识普遍较高,对档案的概念、价值、作用及工作性质,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因而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也是积极肯定的,对档案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人占77.4%,认为只要用到时能找到就行的人只占18.5%,而抱无所谓态度的人仅占4.1%。

虽然大部分员工的档案意识比较强,但是从调查反映出的结果看,员工对档案知识的了解却是十分匮乏。曾经接触过《档案法》的只有6.9%,80.8%的人没学过,12.3%的人甚至认为国家根本就没有颁布过《档案法》。可见《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十分缺乏,这也是部分员工档案意识不高的原因之所在。员工自认为十分了解档案的占3.6%,一般了解的占68.9%,不了解的也占27.5%。为此我们特意对员工的档案基础知识进行了考查,要求在“文件、奖杯、图纸和磁盘”中选出一样不属于档案的是哪项,结果认为全部都是档案的人只有35.2%,正确率比较低。

公司对档案到底有多重视呢?在员工眼里,只有30%的人认为很重视,而61.4%的人却认为一般,8.6%的人认为不重视。可见,公司对档案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是强,还是是弱?

据我们所知,XXX公司建有综合档案室,配有专职档案员,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系统完备,该成立的档案组织机构都已成立。但档案管理水平到底如何呢?经我们公司和杭州市档案局检查,在档案整理上存在着杂乱的情况,许多资料堆放在档案室内,还没有整理。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它的运作情况怎样呢?经调查,大家对档案的管理制度还是不太了解,这种人占58.1%,不了解的也占了26.9%,只有15%的人认为自己了解。认为对本部门的档案收集范围不太了解的人有59.3%,不了解的有19.1%,而了解的只有21.6%。对于档案管理制度执行,认为很好的占15.4%,一般的占78.6%,认为几乎没执行的占6%。在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的经验是: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一环,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但在职工眼中,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程度似乎差不多,两者所占的 比例分别是33%和38.3%。我们基本表示赞同。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员工对于收集工作的态度还是比较支持。当问到自己在处理完毕一个文件后,该怎么办时,认为会主动交给档案部门的占了66.4%,而希望自己保管的占29.8%,无所谓放哪儿的占3.8%。认为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主要制度保证的也占了大多数,占64.5%,认为靠档案员收集的占15.3%,认为靠领导重视、督促的占20.2%。至于档案收集工作为何如此困难,员工的分析是:平时没有档案收集的意识,忘了的可能性最大,持这种观点的人占38.7%。认为不知道要收集什么是收集难的原因的人占28.4%。而认为工作态度的原因的,如“这是档案员的事,与我无关”的占18.5%。认为责任心的问题的,如“档案是公司的,又不是自己的,管它呢”的占14.4%。

其实,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支持的。在问到“您认为档案统一管理有必要吗?”,回答“很有必要”的占83.4%。“您觉得对员工进行档案培训有必要吗?”,回答“十分必要”的占62.8%。“您认为档案人员有没有必要参加公司的重大活动?”,回答“有必要”的占72.8%。对档案员的收集工作持支持、配合态度的占74.4%。

不过,员工对查档案效率的问题,大部分认为一般,约占68.5%,认为很快的只占19.5%,认为很慢的也有12%。

在档案的利用问题上,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不够理想!经常到档案室查档案的只有16.1%,较少的占42.1%,几乎不去的占41.8%。而档案室经常查不到的情况还好,只占4.5%,有时查不到的情况较多,占57.5%。

另外,员工也对公司目前的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档案不够齐全,有时查不到工作所需的安装、改建图纸、资料,影响了工作效率。”“

一、人员不足;

二、没用的档案资料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清楚是否有用。”“管理手段较落后,电脑使用程度较低。”“现在本公司有的档案管理还只是初步的,还不是很系统,制度也不够严格。”“档案管理制度不明确,需重新修订,并认真有效地执行。”

加强管理是普遍呼声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员工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呼声普遍比较高。当我们问及目前公司的档案管理水平与公司发展是否相适应时,只有36.8%的人认为“适应”,而认为“不太适应”、“不适应”的人占了63.2%。对公司在档案的投入方面,认为“不太多”和“很少”的人占了85.3%。当问及公司现在的档案工作有没有必要提高时,有83.1%的人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当问及档案工作有没有必要加强时,有82.1%人认为“需要”。大家对于把档案工作纳入考核的态度也是比较赞同,占了61.2%,仅有6.5%的人反对,32.3%的人抱无所谓态度。所以,争取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那部分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还是比较多,要做好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

建议和对策

员工对公司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比较关注的,许多员工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典型的几条摘录如下:

-----外文图纸及文字说明要配中文释文;

-----加强对借出档案的管理;

-----建立计算机查询系统,像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那样,输入关键词,就可显示出你要查找的资料档案;

-----1)、提高公司员工的档案工作的认识,以制度化来保证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集中一段时间,对现有档案工作进行一次认真地清理、整顿工作;

3)、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工作服务,为此希望通过清理、整顿后,把企业的档案工作做得更出色;

-----公司档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能否保管好企业各阶段 的档案,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管理好公司的档案需有

一定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档案能为公司提供技术、

生产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制

度执行;

-----建立一套档案管理程序,由计算机直接操作,只要打开

电脑,就能一目了然了解档案资料;

-----多进行《档案法》及档案管理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具备

档案知识,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许多员工要查资料首先想

到的不是档案室。建议档案管理透明化一点,使员工认

识档案的内容,以便工作能利用;

-----我认为公司的基层人员对档案要归档的意识淡薄,这部分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和员工服务;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增强部门和管理员的自觉性,尤其是中层级;

2)、从制度上保证,强制性规范归档内容和要求、时间。尤其是在次年一季度是重点时期,一年的材料必须归档,再由管理员整理、分类、归档。如经常查阅的可以复制一份备用;

3)、加强档案管理员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水平、服务意识,主动协调、沟通和收集,深入基层部门。

针对XXX公司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意

见和建议,我们提出以下主张:

一、对公司原有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增强操作性、系统性。

二、对原有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成员进行调整,以适应目前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三、对原有档案进行重新规范整理,实现标准化管理。

四、加强计算机现代化管理,对由原来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建议采用网络版。并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

五、把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尤其是各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及专职档案员,要与他们的工资、奖金挂钩。

六、加强档案管理措施,特别是收集工作,对拒不交出档案的人员以及提供不出基本资料的人员给予处罚。对到外开会或采购所带来的或形成的资料,应及时交档案室归档,报销单凭档案室盖章,方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有关费用。

七、对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人员进行系统的档案培训,并组织考试,凡不及格者,应进行一定的处罚。有必要时,可以组织档案知识竞赛。

八、档案网络小组要每季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公司档案管理问题,并协商解决。

九、档案工作年初要有计划,年末要有总结。

十、加强对档案库房建设,规划新建档案室,档案装具使用密集架。

十一、档案整理工作每年可以交给专业档案公司完成,不仅可以使档案工作有一个延续性,又能保持更规范的水平,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二、加强档案的信息开发及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

第18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05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05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 学

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定期检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后续学习教育,对入党三年内的新党员进行质量考核和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集中学习教育。 **学院党委组织部 2006年4月27日

第19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的现状,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强化督导管理服务,学校督导室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表。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复习工作、考试、学习压力、班级管理与学风及其它等八个方面设置了43个问题。4月上旬,组织抽样对学校20个班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200份,收回199份。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统计分析

一、学习计划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89.9%,考前有复习计划者占91.9%,这些数据说明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46,7%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25.6%是偶尔制订的,更难落实到行动中去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新课前的自学领会,有要求,有意识但不能有效的坚持和落实。

二、课堂学习总体来看,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相当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占40.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68.8%;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经思考仍不懂再问老师的占72.4%。仅有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3.5%的学生不大记笔记;0.5%的学生既无自己的想法,也不认真听讲;17.1%的学生作练习拖拉,不认真。但是,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占43.7%;只会照抄板书的占27.6%;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31.1%;课堂上练习遇到问题马上问老师的占38.7%。

三、作业情况

学生认真对待作业,59.8%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46.2%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复习课堂笔记。重视错题矫正,93.5%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62.3%的学生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28.1%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5.6%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68.8%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时,会选择问老师同学,或看标准答案,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34.7%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四、复习情况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37.7%;课后马上复习的占35%;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不断适时复习的占17.6%;无作业时,能主动复习的占36.39%;能坚持循环复习占25.1%。只有在做作业时,才有44.7%的学生会选择复习课堂笔记;考试前,59.8%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五、面对考试

学生重视考试,63.8%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89.4%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28.1%的学生虽坚持循环复习,但一到考试就忘了;25.6%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10.6%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六、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压力很大,83.4%的学生的压力来自学习和考试,与同学交往和与老师的交往不容忽视。12.6%的学生害怕公布考试成绩,11.6%的学生害怕老师当众批评,38.2%的学生害怕当众揭露隐私,37.7%害怕不受老师和同学欢迎;23.1%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怨天尤人;27.6的学生做错了事希望老师原谅;17.6%的学生通过交异性朋友来缓解压力,5.5%和2%的学生通过吸烟、喝酒或打架来缓解压力,需要高度重视;但最能有效地减小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压力的因素33.2%的学生认为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5.1%的学生认为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24.1%的学生认为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系统,17.6%的学生认为是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七、其他方面

学生在自学时大多能专心致志,占91.4%;但大多觉得学习时间紧张,占66.8%。

学生对教材吃得不够深,不够透,58.8%的学生只能偶尔做到精读教材、透彻理解。

学生对教师有敬而远之的感觉,经常与教师交流的只占11.1%,经常问老师问题的只占16.1%。不喜欢某任课教师时12%的学生会不愿意听课,故意不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甚至故意顶撞老师。

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外界因素对其学习有影响,72.9%认为有点影响,19.1%认为影响很大。93%认为学习成绩与时间不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动机,但也有9%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时间成正比,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好。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面对父母整天唠叨,61.8%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对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95%的学生会同情,并尽力帮助他(她)和学习好的同学一样看待

八、班级管理与学风

总体看来51.8%的学生热班上的学习风气好,87.4%学生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77.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较好,82.9%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好,79.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较高,88.9%的学生认为所在年级的管理严格,但有48.2%的学生认为班上的学习风气一般或差,12.6%-22.6%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要求不严,工作效果一般或较差,在学生中的威信一般或较低,工作方法不好,需要改进,大部分学生喜欢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验丰富,教学严谨,方法新颖,措施得力,尊重学生,善于沟通的教师。 问卷调查结论

1、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学生自身来自学习和考试压力大,逆反心理强,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4,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环节落实不到位,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严重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意图不能有效落实。

5、大部分学生认可年级、班级的严格管理,需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学习风气,需要老师的理解和认可。

6、大部分学生认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能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喜欢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教学严谨,方法新颖,尊重学生,善于沟通的教师。

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育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习惯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习惯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热潮。

2、科学的进行学情分析,强化学法指导。各教研组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3、认真抓好自习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4、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环节管理与落实,努力是教师的教学意图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制定习惯养成的规划和保证措施,二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与以落实,三要通过科研的方法将习惯养成中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四要通过检查和评比促进习惯养成工作的落实。

5、进一步强化年级管理,凸显管理特色,突出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合理,严格有效。学习习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

第20篇: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市财政局:

根据贵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的通知》(X市财资„2011‟10号)要求,我单位认真对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单位资产状况良好,本次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现将我单位资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是1个独立编制的副处级行政机关单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归口市X局管理。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行政编制74人,工勤编制6人;实有在职人员80人,退休人员9人。

二、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为937.45万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流动资产4.5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48%,主要为现金及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724.3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7.27%,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取证器材、汽车和摩托车、服务热线系统等;

3、其他资产20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2.25%,主要为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经认真统计、对比,我单位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资产状况良好。

三、资产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我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对本单位的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做到“不打埋伏、不留死角”,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是加强管理。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而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我单位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制度,同时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章整制,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规范化、高效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三是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对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统计分析 范文
《统计分析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