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论文展望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3 09:02: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物医学展望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 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 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 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 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 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 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 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 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 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 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 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 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 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 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 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 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 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 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 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 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 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 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 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 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 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 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 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 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 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 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 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 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 。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 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 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 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 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 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 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 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

2000年,基本实 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 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 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 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推荐第2篇:论文总结与展望

论文-总结与展望

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内外,远程教育不断蓬勃发展。而题库系统更是远程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的研究对于发展远程技术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与开发,总体上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研究了题库理论,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使用了一些题库系统,对题库管理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研究了ASP.NET技术,SQLSERVER数据库技术,从而为系统原型的实现提供解决方案。

3.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之上对系统进行实现,该系统大体上实现了总体设计方案中所提到的题库管理,系统管理,功能扩展等3个模块的功能。

4.对系统进行测试,尽管在测试过程中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是预期可以解决的。

5.2展望

基于WEB的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多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系统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1.论文只考虑了试题信息的几项基本组成,并未在试题统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发掘。使得系统只考虑了一些简单情况,如何应付复杂的试题信息还值得加强。可以进一步完善试题信息表的相关字段,增加试题信息的完整性。 2.该系统只考虑了试题应用的一些基本情况,未对考卷生成等扩展功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得试题库的一些接口还不够完善。

3.系统在测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过都是预期可以解决的。4.ASP.NET等相关WEB技术在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用范围还不够,还有提高的余地。

致谢

首先,我要诚挚的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近一年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期间,都得到了xx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多次得到他的督促,并且他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xx老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求实的工作作风及丰富的学识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要感谢同组的xx,xx同学,他们与我共同承担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几年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与学院的各位工作人员,正是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今天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整个项目,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推荐第3篇:论文展望怎么写

导语:就这样眨眼间毕业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永远不毕业。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论文展望怎么写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展望怎么写

姓名: xx

学号: xx

分校: xx

专业: 会展策划与管理

指导老师: 张为民

时间: xx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偏差问题探究

2.1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设置分析

2.1.1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设置现状

2.1.2 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2 会展专业实践教育分析

三、对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应尽快组建国家级会展教育专业委员会

3.2 构建会展核心课程体系框架

3.3 完善实践与实验课程体系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会展相关企业(会展公司、会展场馆、旅游公司、旅游 饭店等)、会展行业协会、政府会展管理部门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国会展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基本胜任会展企业经营管理和在会展行业管理从事管理、咨询、教育、科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对该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调查中发现真正进入会展行业的比例并不是特别高,而实际能从事会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与我们的教育定位以及培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偏差之间存在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的改革探索,以期能改变学生就业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同时也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1)会展专业教育;

(2)就业;

(3)课程体系

一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 笔者以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所学校06级本科大三学生进行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就业倾向等方面的调研,同时也对上海师范大学的首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08届毕业生进 行了就业现状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后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21.20%的学生对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表示满意,78.8%的表示一般满意。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86.85%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0.15%表示教材内容理论多、实践案例少,3%的学生认为教材陈旧。在实践教学方面,62.25%的学生认为目前专业授课的理论性强、实践性缺乏;28.96%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多但多为低层次服务(如咨询、现场维护等),而67.4%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少,应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同时就实践机会的内容,85.36%的学生选择参加实际会展运作,11.39%选择参观会展场馆和观摩会展,

3.25%选择邀请业内人士演讲交流。可见学生对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实践机会非常渴求,被调查者的一致观点是,只有亲身参与和体验展会,才有可能加深对会展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与会展从业人员的接触,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在就业倾向方面,47.69%的学生选择会从事会展业,31.14%的学生选择不从事会展行业工作而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如旅游、外贸、财会和翻译等工作,21.16%的学生 选择不确定,对就业问题表示茫然。在对上海师范大学的首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08届86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现状统计中,截至2008年7月15日,该校2008届毕业生签约率为96.51%(其中4名考上研究生,2名出国)但从事会展行业工作的专业签约率仅为18.07%,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偏差问题探究

高校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为会展相关企业、会展行业协会、政府会展管理部门培养能基本胜任会展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而现实就业情况说明大部分的该专业学生没有进入会展行业工作,这种偏差的存在与目前会展教育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1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设置分析

2.1.1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设置现状

截至2007年底,教育部批准开设“展经济与管理”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高校共计26所。从这26所高校会展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主要是依托原有的专业群,结合师资和教学资源设置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方向。经济管理类方向。以广东商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为代表,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侧重于经贸类方向。重点研究会展过程的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市场营销、经济地理、服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外贸类方向。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代表,主要课程设置倾向外贸类方向。在外语方面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课程设置量较大,并配套世界经济与政治、跨文化研究以及国外会展等课程。 旅游类方向。以上海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沈阳师范学院为代表, 在必修课中设置了会议策划与管理、展览会策划与管理、奖励旅游策划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等课程,在选修课中设置了旅游文化学、休闲学等课程。艺术类方向。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代表,重点从艺术设计应用角度切人,培养会展空间设计人才。这26所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约有200门。其中比较具有共性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类、管理类、法规类、服务类、营销类和策划类课程。此外,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基于未来发展方向,设置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 ,如上海师范大学的目的地管理公司经营与管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城市会展业发展规划、浙江万里学院的会展经济数学研究方法、会展史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外语类课程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体现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关联特点,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各高校 自身的专业特色。

2.1.2 国内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课程背后,我们应当冷静地看到当前会展

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①、专业方向过散。正如上面所说的国内分属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其设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基于其原有的专业群,因而使得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各高校特性,而缺乏专业发展的共性。现有会展专业的方向比较分散,有经济类、旅游类,还有艺术设计类的。有些甚至与其他专业重合内容较多, 主要反映在侧重经济管理、旅游业专业的高校。

表 1 我国高校会展专业起源一览表

②、缺乏成熟专业群的支撑。从表1中看出,现有的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在专业和学科的依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依托经济管 理类专业,有的依托外语专业,有的依托旅游专业,还有的依托工艺设计等专业。一般说来,一个成熟的专业需要有成熟的专业群来支撑,并与相关专业形成互动趋势,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目前还无法明确相关的专业群,因此,使得会展教育在未来发展的后劲方面可能会一在一定的问题。

③、专业目标不够明确。从专业设置的方向看,很多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的体系。即使是同一个课程,在内容的安排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异。表2中,在会展管理类模块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有的高校重视基础性概念,有的高校重视国内外比较; 在工商管理类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所选择的课程内容五花八门,差异较大,无法形成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支撑。

表 2 上海两所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院校课程比较

④、专业知识点体现不明显。专业知识点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专业知识深入程度的重要体现。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看, 专业课程多为陈述性和记录性课程,有些课程甚至是其他专业课程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翻版, 缺乏具有专业自身特色的深层次专业知识,因此,导致专业富有替代性, 使得就业时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较容易替代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会展工作。

⑤、课程设置缺乏基础框架。对于一个专业而言,在授予学位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相关的核心课程。但由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尚未形成在核心课程方面的共识,无法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这就会对未来的学位授予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因此,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会展专业实践教育分析

会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学科,我们应当注重会展教育的实践性培养。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设定,通常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公共课,二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到四年级花费达半年的时间撰写毕业论文和寻找工作,学生真正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仅有两年半。而在这两年半的专业学习中,学生又被大量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挤满,以致留给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一般而言学生的专业实习仅有16周,时间多在三年级的下学期。但由于会展业具有季节性强、筹划时间长、接纳学生数量有限的自身行业特点,往往使得一个班的学生一部分去实习,一部分留校上课。即使去实习的学生往往也因没有较长的实习时间和实用的实践机会而蜻蜓点水,了解皮毛而已。此外毕业实习也仅有6周,名为毕业实习,实际上也变相成为了“放羊”,让学生自己去找工作。我们以会展强国德国的巴登霍恩夫国际应用技术大学会展管理专业的实践学制为例。该校学习期限共为三年,分六个学期。除去第一和第六个学期外,自第二学期始,学生就有大型活动认知实习和大型活动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实习,实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走出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对会展业有直观的认识。第三学期同样也有大型活动认知实习和项目实习,然而与第二个学期的实习内容有别。这次实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带着实践知识走入课堂, 从实践到理论的更深人实习。第四学期的实习时间最长,为期5个月。学校与有关单位联系,提供在会展公司、广告公司、会展配套服务提供商或者大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市场部门的实习位置。第五学期又有大型活动实习。由此来看,实习竟然占了学生全部学习时间的近1/3。而且长达一年的实习是连续不问断的,从而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熟悉会展工作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某个工作岗位的具体环节。因而等到学生 第五学期再次参加大型活动实习时,学生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地开展会展工作。这一“定向培养、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对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应尽快组建国家级会展教育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是协调、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专业发展步人正常轨道的标志。当前,教育部尚未成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也没有明确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纳入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尚处于无序状态,对未来专业的发展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会展专业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以便扶持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建议国家教育部尽快成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或暂时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纳人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待时机成熟后,再成立专门的专业委员会。

3.2 构建会展核心课程体系框架

会展核心课程体系框架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三大类。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应重点设置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公共外语、会计学和统计学等方面的课程;在核心专业课程方面, 需要设置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场馆管理、会展服务管理、会展信息管理、参展知识、会展营销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应重点设置会展经济、展示设计、会展广告、会展文案、会展心理知识、会展物流、会展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可以广泛吸收其他专业建设的经验,但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创新。在课程内容方面,应防止旅游、广告等专业的课程过多,以避免专业趋同现象。要从根本上思考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改革的实际,突出特色,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素质拓展课程创新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形成新专业、新思路、新模式、新效果的良好课程体系框架。

3.3 完善实践与实验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 应重点考虑实践教学的效果问题。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有着比其他专业更好的实践条件,因此,应充分利用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时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会展专业的产学合作教育,深化会展学科的教学改革,与会展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与重点展览馆所、展览企业共 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为学生在实践性的环节上作好铺垫。使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合作教育后,能够真正将会展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产学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也可发生变化, 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将现实会展运作经验融人到课堂教学中去。此外由于会展业起步较晚,因此,本科生也可以培养会展科研的能力, 通过组织市场调研、专题研究、策划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总之,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不同学期课程松紧调整、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创新授课方式、创新实习方式等措施,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

会展专业的学科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只要不断积极完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就能构建出适应会展

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消除学生就业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为会展行业培养出具备良好素质、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会展人才。

参考文献:

①、邬国梅。国际会展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改革发展,2007,(5):13—16。

②、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19(2):75—78。

③、俞 华。试论会展学学科体系的构成【A】。会展论坛【C】。2006, 27—29。

④张健康。 德国会展教育体系的考察与思考【J】。海外思维。2000,

(4):34—36。

⑤、赵群毅、谢从朴。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以日照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2) :40—45。

推荐第4篇:11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在本文绪论中曾提到,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理论问题急需解决,故本章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作者本人对博士期间研究工作所作的一次总结与反思。虽然这些想法还很不成熟,有些结论还存在争议,但还是毫无保留地把所思所想写了下来,目的在于给他人以启迪、以借鉴,并希望其它学者在对我的想法进行摒弃的同时,更快更好地前行。

接着,本章对整篇论文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构想,并对论文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8.1 对理论问题的讨论

前面各章主要阐述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来解决具体的计算机视觉问题,关注重点主要是细节性、局部性的问题,而对整体性的理论问题研究不足。把视觉心理学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中,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有:对接的层次问题、计算机视觉问题的适用性、心理学结论的适用性、心理学结论的取舍问题、定量化描述定性问题与跨学科的交流问题。下面分别对这些问题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对接的层次问题

各门科学都需要不同层次水平的解释。客观世界太复杂,为了控制复杂性,不得不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故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计算机视觉的奠基人Marr把视觉问题看作信息处理过程,提出应从三个不同层次(计算理论层、表象与算法层、硬件实现层)进行分析与理解。Marr以商场现金收款机为例来描述这一理论。他认为计算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我们要对什么东西进行计算,以及为什么要对它们进行计算,关键还在于后者。每个人都知道,现金收款机执行的是加法运算,它执行的为什么是加法运算,而不是别的运算(如乘法)呢?这是因为对商品单价的组合规则(付款规则)正好符合数学上的加法理论。

把商品分成几组,每组一起付款,与每件商品单独付款,所付的总额是一样的,故结合律成立。

128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不买东西,不用付钱,故存在零元。

买了东西,然后退货,则总的付款为零,故存在负元。 对商品付款的顺序不影响付款的总额,故交换律成立。

上述四条规则正好定义了一个加法群,故现金收款机应执行加法运算,而不是别的运算。

第二层次所说明的是怎样做,主要解决问题的表象与算法。对于加法运算,可以选用阿拉伯数字(十进制)作为表象,而算法则可以沿用通常的加法规则,即先从低位加起,和大于9就进位。人与收款机一般使用这种表象。当然也可以使用二进制表象,从高位加起。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就是这种表象。故计算理论可以用不同的表象与算法来实现。

第三个层次是解决如何运用物理手段来实现上述表象与算法。这时也有多种选择。如对于加法运算,儿童可用扳手指的方法,小学生可用笔算,而大学生则用电子计算机来算。硬件不同,但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在计算机视觉问题的三个层次中,计算理论是最重要的,通过理解正待解决问题的本质,算法可能比较容易理解,而考察用以解决问题的机制(硬件),对理解算法则往往没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为了理解鸟为什么会飞,必须懂得空气动力学。然后对羽毛的结构和各种不同的鸟翼形状的理解才有意义。计算理论层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并分离出假定(又称约束),它既足以定义一个处理过程,又具有很强的物理合理性。

心理学家也在三个不同的层次(分析的心理层次、分析的认知层次、分析的神经层次)上进行研究[Best 2000],不同层次的解释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级别的抽象。

当被问及在童年时代所住房子窗户的数目时,大多数人会产生类似于心理照片的心理意象,并会对它进行描述,以数出窗户的数目。这种意象及其性质位于分析的心理层次。在这种层次上可以审慎地从事一些心理内容的操作,如扫描窗户数目、窗户的颜色、房子距离街道的远近等等。心理的分析层次是伴随着意识体验的心理现象。

但是头脑中并没有照片。有意识的心理意象都是神经活动的独特类型,或独特模式、独特位置的体验。只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有意识的体验到神经活动。神经层次是具体的或物质的层次。

分析的认知层次是介于分析的心理层次与分析的神经层次之间的层次,它

129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是对发生在神经层次上的事件的抽象说明,是以判定、参与、贮存、提取等与神经活动没有联系的术语来研究心理过程。例如,构造前面房子的心理表象包括两个过程:首先,必须找到这间房子所有的贮存表象,然后决定将要被描绘的意象的特征(如房子旁边的树上有叶子吗?地上有雪吗?);其次构建一个人们能意识到的意象。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到人的某个部位“搜索”意象、“判定”意象有何特征并构建意象时,我们在描述这些活动时,使用的既非神经方面的术语也非心理方面的术语(因为没有意识到任何事情),而是使用另一种抽象的语言,它与任何类型的神经操作及对这些神经过程的描述均无联系,这就是分析的认知层次语言。

虽然理论上我们最终也许可以发现心理层次或认知层次事件的神经机制,但是若无高于神经机制的抽象解释,对许多心理现象的事实我们仍然无法解释[Rock 1984, pp1-12]。例如,对各种知觉恒常性现象就很难用神经机制来解释,因为映像的变化并不导致知觉的变化(详见本文第四章)。又如,各种二义图像,同一刺激却一会儿产生这样的知觉,一会儿又产生那样的知觉,这也很难用神经机制来解释。再如图7-2那样的图形,若阴影在上部,就觉得该区域是凹陷的,若阴影在底部,就觉得该区域是凸起的。这是因为在客观世界中,光几乎总是从上面射下来的,因此,洞穴的顶部往往有阴影。如果我们最终发现了负责图7-2效应的神经机制,对它的解释依然需要阴影原理, 仅用神经放电语言很难把这种效应表述清楚。因此向比较基本的分析层次水平还原是可喜的,但较高的分析层次水平依然有用,而且往往首先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后者更有利于揭示问题域的本质。

无论对于计算机视觉问题,还是对心理问题的研究,抽象程度越高,结论适用的范围越广。故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中,主要是应用到计算理论层,弄清问题域的本质,发现解决视觉问题的新约束。例如,在第三章中综合应用心理学知识提出了图像语义模型;在第四章中把大小恒常性理论用于图像物体的感知;在第五章、第六章中重视实际地面对深度估计的作用。这些都是借鉴或应用了心理知识,对这些计算机视觉问题域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后,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又如,绪论中介绍的大部分应用(视觉推理机制、特征检测理论、基元理论、格式塔组织原理、拓扑认知理论、恒常性理论)都是作用于视觉处理的计算理论层。故可以说,两者的结合是高层对高层的对接,低层心理学成果一般要经高层抽象才能有效作用于计算机视觉问题的理论层,

130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 计算机视觉问题适用性

哪些计算机视觉问题需要心理学的指导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类问题。一类是与人的主观偏好有关的计算机视觉问题,如图像语义问题,图像质量评价问题。另一类是计算机视觉系统难以解决,而人类却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如图像分割、边缘检测、恒常性变换,运动感知、物体遮挡等。如果对人类视觉系统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也许能解决这些难题。从本质上讲,这两类问题是相同的,在处理这两类问题时,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应用相关的视觉心理学知识。 (3) 心理学结论的适用性

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目标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外显。最好的,最通用的生物外显就是人类视觉系统。故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就成了计算机视觉的主要目标。视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特点与感知规律,因此它的任何进展都有益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视觉系统,从而有利于我们用计算机对它进行模拟。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视觉心理学结论对计算机视觉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然而,视觉心理学的实验手段主要是统计与观察内省。近年来,虽然各种脑成像技术(如PET,fMRI, ERP)已成功地应用到认知神经心理学,但它们的方法论基础依然是统计学。统计学善于发现变量间相关性,而对因果关系的揭示能力不足,对结论的前提与条件也不能精确的阐述。如在第六章6.5节讨论的那样,心理学家虽然揭示了大小恒常性的计算公式,但是对相机成像高度,成像物距等前提条件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对心理统计学理论缺陷的详细分析参见[景怀斌 2005, pp90-112]。

其次,虽然人类视觉系统与照相机有着基本相同的成像基础,但是人类视觉空间与物理空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所用规则未必适用于后者,应用时要注意两者的区别,详见第五章5.5节的讨论。

所以,应用视觉心理学来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主要运用类比思维,从人类视觉系统中得到某种启示,弄清计算机视觉问题域的本质,从而能找到新的、有效的计算理论。

131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4) 心理学结论的取舍问题

心理学内部派别林立,各种理论观点针锋相对,选择合适的心理学理论来指导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基本原则是从计算机视觉问题域本身出发,选取的心理学理论要对弄清问题域的本质有帮助,要尽量避免陷入对立理论的争论之中。如Gibson的视觉生态学理论虽然在视觉心理学领域受到的攻击非常多,但是这种理论对实际地面的作用、对视觉环境的研究却是比较成功的,故我们在第

四、

五、六章借鉴了其中的重要思想(即实际地面是人类视觉最重要的参考平面),提出了单幅二维图像深度估计、单幅二维图像三维重建算法。其实,视觉心理学中各学派的争论在于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不同,他们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却是基本相同的。仅是这些对视觉心理现象的一致描述就特别有利于我们弄清计算机问题域的本质。

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计算机视觉问题域本身,而不是心理学,后者只是为前者服务的。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从后者寻找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的灵感。 (5) 定量化描述定性问题

针对计算机视觉的具体问题,即使我们已找到了合适的心理学结论,具体应用好这些心理学结论也是一件很难的工作。大部分的心理学结论是定性给出的,而计算机理论与算法是定量的、精确的。通常的手段就是用数学方法对心理学描述进行定量建模,这正是难点所在。所有的模型都是对问题域某一方面的抽象,如果抽象模型能反映问题的本质,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也许建立的模型不同,故计算的结果也就不同。例如第四章与第五章的深度模型就存在差别,一个是完全比照心理学结论进行建模,而另一个只是从心理学接受了某种启示,从几何光学出发建模。 但事实只有一个,真理不得不经受实践检验,别无他法。建立模型是最难的步骤,一般会因人而异,像第四章那样由心理学家提供现成模型的机会是不可多得的。 (6) 跨学科的交流问题

从视觉心理学到计算机视觉的学科跨度是比较大的,对两者进行交叉研究,离不开两门学科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故要相互进入对方的领域,学习掌握对方学科的基本研究对象、基本研究方法、基本术语与基本结论。除了这种途

132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径,我个人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

另外,作为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者,我个人认为学习心理学知识应多从经典性、科普性的入门书籍开始,如[Rock 1984][Gregory 1997]等等,力图先对视觉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科普书籍选用的观点是经过时间与实践检验的,故一般来说也是正确的,而且对有争议的观点,这些书中也会点明。然后,再阅读各学派的经典书籍,如[Best 2000][Koffka 1935][Gibson1997]等等,重点关注对计算机视觉问题域本身有帮助的观点。最后,才能进入心理学论文的阅读阶段。这个阶段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新的心理学论文的结论基本上都是有争议的,而没有争议的观点多数已经反映在最新的书籍之中。所以,我个人的选择是多看心理学书籍,而不是心理学论文。

再者,我们要注意体会人类视觉系统的思维模式。虽然人类科学思维已相当发达,但人类视觉系统依然坚持使用日常思维模式。日常思维是用部分观察资料对事实进行表象、推理,因此受到各种缺陷的妨碍。例如,“地心说”是日常思维的产物。科学思维是从不断矫正日常思维的缺陷的过程中缓慢地发展而来,它使人类获得充分的理智满足和消除内心的不安[Mach 1999,pp8-9]。例如,“日心说”是科学思维的产物。人类视觉系统的知觉过程基本上不受人们关于通过听讲或阅读事实性陈述而传授的知识的影响[Rock 1984, 5-6]。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曲的,这种视觉感觉并不因为我们知道筷子依然是直的而改变;虽然日心说早已深入人心,但人类视觉依然觉得太阳围绕地球而东升西落。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视觉系统依然固守着远古形成的日常思维模式。但是通过它,我们依然能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获取食物,逃避危险。这是因为人类视觉系统所面对的环境、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在用视觉心理学来指导计算机视觉的研究时,如果能深刻体会人类视觉系统的思维模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2 论文工作总结

从光学成像的角度,人类视觉系统与照相机有着几乎完全同样的成像机制,两者都遵循相同的光学成像定律。计算机视觉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外显或视觉功能的科学与技术。故两者的功能也基本相同。与人类视觉系统相比,计算机视觉系统还很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借鉴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原理与感知规律。

133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视觉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类视觉系统的感知原理与感知规律,将它应用到计算机视觉的研究中,就可能为解决计算机视觉的众多难题指明方向,甚至提供理论方案。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我们系统运用视觉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些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单幅二维图像深度估计、单幅二维图像三维重建)等等,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如图像物体大小恒常性计算、计算机视觉算法评价)等等,并为另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方案(如图像语义模型),同时对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应用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探讨与初步回答。

8.2.1 工作成果

(1) 视觉心理学结论

科学心理学才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心理学内部却是派别林立,纷争不断。仅视觉心理学而言,就有五大学派。但是,各学派对视觉现象的描述基本相同,不同仅是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要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中,首先必须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梳理,选取适于计算视觉研究的心理学结论。这为整个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图像语义模型

图像语义理解是计算机视觉最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与人的主观偏好密切相关,故它也是最需要应用心理学理论的地方。综合运用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详细讨论了符合人的认知特点的图像语义定义,定义了描述图像语义的图像语言及它的基元与语法、总结了人类视觉系统所使用的推理机制及其特点,并将它们应用到图像语义理论的构建中。这些内容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图像语义理论模型、形成了一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图像语义提取算法,一些实例研究表明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图像物体大小恒常性计算

恒常性变换不仅是图像语言的一条重要的语法规则,而且是图像语义提取的重要步骤。恒常性是人类感知世界最为重要的方式。大小恒常性是重要的恒常性之一。视觉心理学已经揭示了大小恒常性的计算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图像物体大小恒常性变换的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说明该模型是有效

134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的。这项工作是在视觉心理学的指导下,我们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开辟的一项新的研究内容,也是应用视觉心理学指导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完整实例,它包括心理学框架提取、定性问题定量化描述、算法设计、程序实现等整个过程。同时,从心理学家所发现的图像深度线索出发,提出了基于视觉心理学的二维图像深度估计方法。

(4) 基于几何光学的单幅二维图像深度估计

图像大小恒常性计算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估计二维图像的深度,但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深度估计算法存在一些问题。故我们从物理几何光学出发,推导出了图像深度计算公式。对实际图像实验表明:这个计算公式是比较有效的。图像地面是人类深度感知的最重要的参考平面,故此深度模型中考虑了实际地面与相机离地面高度这两个重要因素。通过与其它各种深度方法比较,我们提出的方法几乎集中了其它方法的优点,是一种低复杂度、高精确度、假定合理、先验知识需求少、通用的、可计算大景深的单图像深度计算方法。同时,将基于心理学的深度计算方法与基于几何光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视觉心理学结论在计算机视觉中的适用性问题。 (5) 基于几何光学的单幅二维图像三维重建

对单幅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难题之一。因为每一图像点都有无限多个场景点与之对应,故从光学成像的角度分析,单幅二维图像三维重建问题好像不存在较为通用的解决方案。然而人类视觉系统能轻松解决二维图像三维重建问题。人眼与照相机的光学成像机制几乎完全相同,故模拟人类视觉系统,计算机对单幅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又是完全有可能的。三维重建问题的难点在于对单幅二维图像进行深度估计。故在基于几何光学深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维图像三维重建的计算模型,并从几何光学出发,推导出了图像点对应场景点的三维坐标的计算公式。对实际图像的实验表明:这个结论是比较有效的。本质上讲,大小恒常性变换过程就是一种单幅二维图像三维重建过程,故也对心理学与物理学在这方面的结论进行了比较,继续探讨心理学结论应用到计算机视觉问题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135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6)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评价原则

对计算机视觉算法进行评价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不断发展的基础。评价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与实验评价两种。通过分析计算机视觉评价的特点与难点,我们认为这两种评价方法都离不开视觉心理学的支持。通过理论分析与小心论证,我们提出了基于视觉心理学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定性评价原则及具体的使用步骤。对一些典型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实验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了该原则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另外,在上述理论分析与具体实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对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应用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一定都对,真切希望其它学者对我的看法进行批判,并对这些问题作出更好的回答。

8.2.2 进一步的工作

对视觉心理学与计算机视觉交叉融合问题,虽然论文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实践上进行了实验论证,基本上解决了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些问题,但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来得及解决,其中有些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今后,作者准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地面与天花板检测

地面与天空是视觉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表面,它们是其它表面的参考面。如果看不见脚底的大地,如果看不见头顶的天空,我们根本无法感知天地之间纯粹的空间(Empty space)。对室内图像而言,地面变成了地板,天空变成了天花板。故首先必须从图像中把对应天空与地面的图像区域检测出来。目前,检测图像天空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对室内天花板检测的研究却很少,因为室内的天花板比室外的天空更难检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图像地面检测算法,特别当地面上有很多物体时更是如此。为了使我们的方法更加完善,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2) 脚点计算

空间中刚性物体上任何一点M,沿着某条路径,总可以找到它在地面的垂

136

第八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直投影点,称为它的脚点M脚。像点M的空间三维坐标就可由它在图像中的位置与它的脚点M脚在图像中的位置共同决定。如果脚点M脚无法确定,对点M的重建是很难的。但当图像物体没有直接与图像地面接触时,定位图像物体所对应的脚点是很难的。所以进一步研究脚点的计算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3) 对图像语义提取的其它步骤的研究

第三章中,图像语义提取算法流程关键步骤有13步。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第2步、第3步与第5步。本文基本解决了第8步(恒常性变换)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困难的工作要做。比较重要,也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是第1步(预定义结构知识)与第8步(拓扑变换)。对于第1步,可以仿照第三章3.6节的方法,进行物体多级编码,以进行领域物体识别与图像语义提取等研究工作。如第三章所述,拓扑变换的心理学理论比较成熟,可用来提取视觉信息中的不变特征。这两项研究工作很重要,也比较容易出成果。 (4) 评价理论的完善

合适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对科学的发展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更加方便本文提出的评价原则的使用,需要进一步扩充人类视觉系统使用的假定集。同时,应用视觉心理学来指导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实验评价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8.3 展望

视觉心理学与计算机视觉交叉融合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它是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的融合,是“NBIC会聚技术”的具体应用。“NBIC会聚技术”是指当前四个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协同和融合。这四个领域分别是:纳米科技、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包括先进计算机与通信)、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其简化英文的联式为(Nano-Bio-Info-Cogni),缩写为NBIC。这四个领域的技术现在都在迅速发展,每一个领域都潜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2004年10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学术报告会围绕“NBIC会聚技术”展开。大会邀请了白春礼、刘德培、郭雷、郑南宁和裴钢五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了关于“NBIC交叉科学领域动

137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态与展望”的大会报告,同时邀请相关学科的数十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了分会报告,希望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切实推动“NBIC会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作为科学技术的新兴领域,“NBIC会聚技术”在其发源地美国也刚刚起步。我国完全有机会迎头赶上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本论文及后续的研究工作有着较好的理论前景和很强的应用背景。

138

推荐第5篇:毕业设计论文展望和致谢

研究展望

冶金石灰窑煅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伴随着众多的物理化学反应、复杂的相变过程以及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传递和转换,其产品质量和运行过程受到多种变量参数的影响,并具有非常严重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点,因此,本课题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加以解决:

(1) 石灰窑燃烧系统预热带和燃烧带的温度变化和分布状况以及影响煅烧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

(2) 石灰窑内气流分布、窑体温度分布、燃烧带形状以及气体浓度分布的研究及其对石灰活性度的影响,

(3) 窑内负压与脱火、回火的安全保护控制问题,一般来讲,窑内负压的控制可通过调节引风量来实现,但当负荷变化较大产生扰动时,简单控制方案难以满足要求,应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方法。此类问题,本文未予以讨论。

(4)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燃烧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旨在提高反映产品质量与效率的系统运行指标的石灰窑生产过程控制模型。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章家岩老师及冯旭刚老师的指导与督促,没有两位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在这个过程中,章老师总是严格要求我,没有丝毫马虎,针对我的一些问题,他也总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见解,同时他更注重对我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一切都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了我独立做研究的能力。同时还要感谢几位研究生师兄师姐,他们的热情帮助和鼓励才使我对自己有了更强的自信心,才使我能更顺利的完成这篇论文!在毕业设计即将完成之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已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由衷的谢意,感谢大家四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同时,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安徽工业大学,是她为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论文中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感谢大家!

推荐第6篇:宋诗研究的展望论文

关于宋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我们曾有机会谈过一些粗浅的看法(《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后来又有《新时期中国大陆宋诗研究述评》一文,对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20多年的成就重点进行回顾与总结(载《阴山学刊》2000年第2期)。我们认为“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是宋诗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其成就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宋诗的基本认识大大改变,尊唐贬宋、扬词抑诗的传统风气遭到扬弃。随着学术思想的解放、批评标准和认识视野的不断拓展,对宋诗的艺术特质、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的体认和把握逐步深化。二是作家研究,一些宋诗大家名家如苏轼、黄庭坚等的研究有所深入,一些中小诗人也开始引起注意。三是重要的诗歌流派如江西诗派、江湖派、西昆派等得到了具体梳理和讨论。四是文献工作也已多方位地展开,尤其是《全宋诗》的编辑出版为宋诗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不难看出,这20多年对于宋诗研究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宋诗研究拨乱反正,开始迈上了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的正常轨道,并且呈现出不断推进的积极态势。瞻前顾后送往迎来,这20多年其实又只能说是一个开端。宋诗研究的学科基础比较薄弱,无论是与唐诗还是宋词的研究相比各方面都严重滞后,学科建设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回顾这20多年走过的历程,比较唐诗、宋词学科的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做些展望,虽不能说是协调行动、规范学科,但也有助于增强信心,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应进一步开展宋诗发展史的基础研究。我们这里说的是基本史实的研究。虽然这20年中出现了《宋诗史》等创始之作,一些大型宋代文学史著也增加了宋诗的分量,但就整个宋诗研究来说,“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我们认为,宋诗研究的不足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宋诗研究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作家作品、流派群体、运动思潮、阶段分期,这些文学史及其传统的认识视角和范畴,在唐诗、宋词研究中可能已是盛极求变,面临着进一步深化和超越的任务,而在宋诗领域则远未充分展开。

近20多年中宋诗大家、名家研究虽然有所拓展,但主要仍集中在苏、黄等几个热点上,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使更多的作家得到专题探讨,还有许多工作可做。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作家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发挥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的建构效应,更是有待深人考量、自觉规划。就曾经热门的大家名家而言,认识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盲区和不足,如陆游,我们在张扬其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精神价值和艺术成就时,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就和作用,陆游现存诗歌多为60岁以后的作品,村居闲适、诗酒酬应之作占了绝对的份额。如果我们窥斑见豹即认斑为豹,不仅影响了对单个作家的正确认识,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对诗史全局的把握带来严重偏差。

体派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体派众多是宋诗发展史的一个特征,严羽、方回等即提出不少名目,其中江西、江湖、西昆诸体近20年得到了初步研究,还有许多尚未及注意,随着研究的发展,还可能有新的发现,也可以有新的概括、新的提法。

关于宋诗创作思潮,重要的如欧梅时代的复古变唐、北宋盛时的尚理主意、江西诗的学杜求法、南宋中后期的倡复唐风都有不少讨论,但如何进一步使宏观与微观、诗歌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从而构筑起诗史认识的骨干,还要花很大气力。

宋诗的分期问题也曾引起不少学者注意,目前主要有“四期”、“六期”两种分法,虽有异同,但都注意立足文学本位,综合创作思想、作家群体、体派演变等因素去探讨宋诗发展的阶段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各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上述是文学史的荦荦大端,是文学史最基本的角度和范畴。随着研究的展开,诗歌创作的观念主张、方式方法、类型体格、范式惯例,诗艺的学习教育、传播接受等各个层面都应该设立专题,具体探讨:

观念主张如复古、写神、写意、理趣、清雅、诗法、平淡、活法等,方式方法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以禅喻诗等,虽然近20多年中程度不等都有所涉及,但系统性和深度不够。

诗歌题材如交往唱酬诗、题画诗、咏物诗、咏史诗、理学诗、禅理诗、僧诗、闲居诗、山水诗、村俗农事诗、田园诗、使臣诗、战争边塞诗、妇女诗等,都可以辟为课题,专门探讨。宋诗数量大,作家队伍复杂,创作功能多样,传统的抒情言志、讽时议政外,社会交际、学术对话、以文为戏、闲适自娱的色彩大大增强,较之以往思想内容和艺术意趣都更见斑驳烂漫。加以具体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体会和把握宋诗的艺术规律和时代特色。

体裁样式如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组诗百咏、集句、人名药名等杂体戏笔,技法例如隶事偶对、字法句法、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插科打诨等,文学传播与接受方面如诗作的编辑与流传、诗艺的评论与交流、教育与学习等也都值得专题讨论。

文学除“内部研究”外,还有所谓“外部研究”。当然“内部”与“外部”是相对的,所谓“外部”是指文学与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的有机联系,文学的“外部研究”立足于把文学事业看成是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与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对立统一、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中把握文学的意义与功能。就宋诗而言,其“外部”关系大致有这样几个“生态圈”:一是与宋文、宋词、宋代俗文学及整个语言文化的相互关系;二是与书画、乐舞等艺术部类乃至整个审美文化的相互关系;三是与文化教育、宗教及思想学术的相互关系;四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及生活风俗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既可能作为专题研究,也可以在内部研究中加以体现。其实任何时代的某一文体都面临这样一个多层“关系网”,但对于宋诗来说,由于处于封建文化尤其是思想学术的繁荣发展之中,诗歌与其他文化方面的联系就更为丰富、直接和紧密。近20多年中,在诗与文、诗与词、诗与画、诗与禅宗、诗与理学、诗与党争等方面都有不少有益的讨论,但也都有待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同时更应进一步注意“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文学的社会文化学研究与艺术审美研究、文学的历史研究与价值研究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研究真正成为既立足于文学本位,同时又充分彰显其文化意义与功能的过程。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文献研究,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宋诗的基础文献十分薄弱,至今像苏轼、黄庭坚、王安石这样的宋诗大家,我们还只能读着宋人、清人的注本,更不待说其他二三流诗人了。《全宋诗》的编纂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基础,朱东润、钱仲联等前辈在宋集整理上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这项工作。如果大家名家别集普遍得到整理,又有相应的作家年谱、资料汇编等作出,那不仅说明整个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宋诗乃至整个宋学研究的繁荣也就为期不远了。

推荐第7篇:网页UI界面设计展望论文

旗帜栏是宣传式的栏目,作为网页中传递整站信息的重要途径,最易于浏览者查看。旗帜栏文字具有统一性、标识性等性质,设计趋于图形化。导航栏是地图式的栏目,在导航条的布局中,文字是最好的用户向导,导航栏文字的设计效果决定了浏览者能否迅速找到目标页面。网站种类复杂属性各异,在做网页文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等因素。网页“布局”是对页面的内容尺寸、间距及位置的设计,好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内容,并在视觉效果上给用户享受。合理的布局必须要有清晰的视觉层次,必须直观体现网页UI界面各元素之间的重要梯度,用户首先关注的区域是标志、LOGO和导航栏等重要元素。体现视觉层次,还需要在设计视觉流时还应考虑交互人物的逻辑性和浏览习惯。

多媒体设计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单媒体复合而成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包括动画、文字、图形、图像、语言、音乐和立体声响等,多媒体网页UI界面可以让用户同时接受多样的媒体信息来源。网页UI界面设计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集成性,对远程多媒体的影音信息统一取得与发布。2)交互性,人性化的实现信息传播,能够主动选择和控制信息流方向。3)非线性,创建了超文本链接方法,把灵活展示浏览内容。4)实时性,实时控制多媒体信息,及时配合用户指令。5)动态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使用方式,甚至重组信息的各种表现形式。

网页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需要解决的是人与机器之间互动的问题,是表现层的东西,好的交互设计方案能够让用户感觉网页非常好用。怎样的网页交互设计才算是好的方案呢?1.让人有耐心等待。根据网络调查,大多数用户对网页打开的等待时间最多坚持5秒钟,如果5秒内页面都不能打开,那这个页面上的内容将没有任何意义都就将。所以在交互设计时,需要考虑网页等待时给用户提供的信息。最好的方式是反馈,当用户等待时,告诉用户他的操作是否成功并且将剩余的等待时间实时呈现,这样就能有效解决用户不能耐心等待的问题。2.让人不用动脑筋想。好的网站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要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交互设计必须使页面简单,尽量让用户浏览时不收不必要的干扰,最好能够符合用户心智模型。因为,大部分的用户在浏览网站时希望的是能快速找到勉强应付的方案,而不愿意主动寻找方案,百分之八十的用户只会用百分之二十的功能。

网页UI界面设计展望

目前,网页UI界面设计主要是三维的视觉界面和二维的图形界面,同时辅以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插件布局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立体的操作界面系统会在网页设计中逐步普及,三维立体界面的直接操作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交互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三维虚拟空间中的直接操作包括平移、拾取和旋转等操作,例如如今比较前沿的3D影装和多点触控技术。三维直接操作使得网页UI界面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视觉效果的三维变换,可以实现类似于四维空间的人机直接交互,从而更好的完成用户操作。

结论

几十年来,网页UI界面设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流行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当前网页UI界面处于图形用户界面时代,作为网页设计师并不能仅仅满足这种现状,需要和计算机科学家们一起合作,积极探索新型界面风格的人机交互技术。现代网页UI界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用户实际工作过程、任务模型、行为方式、心理模型有效化的结合,并合理的转换成界面产品内容的实现模型,从而向用户呈现一个尽可能接近其真实角色,符合高度审美标准的界面产品系统模型。

推荐第8篇: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论文

形式与政策教育论文

中日关系的回顾

与展望

任课教师:刘荣华D

学生:

王玉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计机112

学号:

2011306010226

中新社东京2011年5月11日电 (记者 孙冉)在日本3·11大地震发生两个月之际,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回顾本次中国对日本的援助称,中国对日本的援助可谓史无前例。

我总结了中国从三个方面的援助。

首先从领导人层面,3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这不但在中日关系史上属首次,在中国外交史上也不多见。4月12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菅直人通电话对灾害表示慰问。并强调中方支持日方抗震救灾,愿同日方加强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合作。

其次,由15名成员组成的中国救援队3月13日中午抵达日本,是本次最先赶赴日本的国际救援队。程永华透露,中国救援队早在3月11日就已提出要求前往日本,12日全体队员集结完毕。待命的队伍中有刚从新西兰地震归队的,也有从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抽调的。中国救援队于3月21日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回国,又是国际救援队中最后一支撤离的。

最后,中国提供给日本的共计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无偿人道救援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3月12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启动本次援助,本着以日方提需求我方满足的原则,2000条毛巾被、900顶帐篷、200台应急灯等救援物资分成3批运往日本。

而来自中国的援助远远不止这些,中国还为日本提供了2万吨燃油。程永华透露,3月15日日本一位内阁大臣给中方打来电话,表示日本严重缺油导致物资输送车进不了灾区。两天后,中国就下令无偿援助价值1亿8000万元人民币的燃油。程大使回忆,在外交史上,中国仅向朝鲜和蒙古无偿提供过燃油。

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向日本的援助更数不胜数。比如,浙江省直接向日本友好城市静冈县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会向日本红十字会捐款2600万元人民币。

而自3月31日就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作业的三一重工的大泵车,也是由中国三一重工集团无偿援助的。除了援助价值100万美元的泵车,三一重工还派出3位工程师赴核电站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在汶川地震时我们也看到了日本对中国的援助

5亿三千万日元,折合美元近500万,好像是除了沙特外其他国家里捐的最多的了。日本雅虎上日本红十字会网上募捐额已经超过8000万日元了,估计很快就会超过1亿的。到处的24小时便利店门口也都贴着给中国四川地震募捐的倡议。日本各大连锁便利店,在每个店中都设置了四川地震捐款箱,就是说日本各地城市乡下,街头巷尾,所到之处都有一个小小的盒子连着中国,连着四川。哪怕仅是将找回的一日元零钱塞进里面,哪怕换来一瓶水一个面包,积少成多,都在为四川灾民出一把力。这次日本挺积极的。

日本企业捐的也很多,索尼集团16日下午紧急决定在原有捐款400万人民币的基础上追加27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工作,至此索尼集团捐款已增至约670万人民币(折合1亿日元)。同时,索尼集团各相关企业员工的自愿捐款还在进行中,捐款数额每天都有大幅增加。,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当天宣布,集团将提供总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和物资援助。这一金额超出了公司对2005年美国南部“卡特琳娜”飓风灾害的援助额,规模前所未有。日本超市业巨头永旺公司创始人冈田卓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公司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捐助1000万日元(约合67.26万人民币)。夏普公司也决定以集团名义捐赠约3000万日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欧姆龙公司将提供3000万日元捐款和300个血压计、200支体温计和100个血糖计。卫材药业公司将提供总额1亿日元的捐款和物资援助。据称救援物资将包括饮用水、纸巾和暖气设备等。佳能(日本国内集团)1亿5000万円、中国公司100万元(约1500万円)总计约1600万元。日立公司1亿2000万日元(含物资)……

日本派出的救援队也给你很多帮助!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二、中日关系历史问题

中日问题,主要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教科书问题,历史问题,其根源是历史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政府和人民勇敢面对,需要掰开了,揉碎了,需要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这样,才能推动中日关系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任何回避历史的做法都无益于打开这个症结。我想,中日每年互派数千名青年互访,就是为了让青年人彼此了解对方,彼此面对面真诚地沟通。

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般来说,外部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的效果往往大于中日两国的直接互动的效果,这可能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律,我们沿着这个规律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关键可能还得从外部的整合入手,才能有效地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与问题。换言之,中日矛盾的解决并不在中日关系本身,而是在于双方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首先致力于亚洲的整合,第一步当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

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26日他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就在今天他在国会参议院接受议员质询时表示:“将慎重对待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总之,今后麻生太郎身为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日本的国家整体,他必然会慎重行事。安倍晋在未当首相前应该说比小泉还“右”,但上任后第一件事竟然是访问中国,任内也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但他在上任前与卸任后都去了。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然他今后不会向福田首相在任时如此“亲华”,但大方向不会有重大调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强硬一些,今后在双方的谈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难度。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当然我们希望麻生能够像福田首相一样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在此我也对福田康夫首相任职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1年间对中日关系有好向前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只要是头脑清醒的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个浅而易见的道理。日本现在内政方面危机重重,谁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烦。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过激举动”那势必会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一些大财阀的在华利益也会受到损害,那些老板们想必不会让这些政治家好过吧!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必将不断向前发展并上升更高层次!

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中日双方要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的五点主张精神,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日本不断有否认和美化战争的行为,但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日大学生却彼此缺乏了解,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最近由笔者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人数比例为55%,而日本学生仅为28%。尤为遗憾的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所以,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最后,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走出中日关系的歧路,媒体负有重要的责任。它不仅是中日理解和交流的窗口、桥梁和阵地,也是中日民间交流的文化载体。所以,媒体应以宽阔的胸怀,多方位、多视角,客观公正地报导对方。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中日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处东亚且紧邻的两个大国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此希望中日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希望我们中国和日本可以从此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日的明天会是美好。 作为中国民众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况且也毛泽东说过:“要把军国主义分子与日本人民区分对待,日本人民对我们还是很友好的”。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大局为重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但更应该忘记怨恨。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但更应该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福田康夫首相也说过:“我们要一同前进,一同探索,一同开辟我们共同的未来。”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上一代人所犯下的错误,为什么要让他们的后代来承担呢?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要提醒中国民众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爱国、怎样才是爱国的最佳途径,并不是凭着一腔热血,万不可感情用事。 但日本国民确实对真实的历史了解不够,特别是年轻一代,这与政府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而且一些右翼分子对一些确凿的历史,加以诋毁,确实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愤怒。但我们要深知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是要让日本将道歉挂在嘴边上,但日本民众大多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不愿提起,他们认为很悲惨,不想接以前的伤疤。有这样一句话,英国前首相帕莫斯顿爵士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推荐第9篇:我国银行业展望报告分析论文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2002年12月高盛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预测、2002年10月里昂证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论、以及2002年10月穆迪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总结了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尽管角度不同、数据也未必准确,但是这些研究报告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侧面。比如,高盛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想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2002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 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然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垄断中国的金融系统,它们也是整个系统风险的来源;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范围狭窄、国有企业表现不佳、沉重的税负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而资本水平则很低。四大银行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核销自己的不良贷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强调,如果单纯依靠银行自身的经营,四大银行很难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偿付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谁应当为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买单”的问题,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损失也已经形成,要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显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来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国有银行对于金融体系偿付能力的支持水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评价。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资金的同时又不能给国有银行形成预算软约束的预期和可 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的不少银行的负责人反复强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预期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将国有银行转变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商业实体的目标显得有些过于乐观。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判断:我们的监管机构陆续宣布的一系列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中国银行业在2002年可圈可点的改革进展并不多,无非是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意识到来自中国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将来会逐渐消失,有的国有银行采取了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有的还退出了无利可图的产业,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银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机制也相对较为灵活,穆迪公司甚至乐观地认为这些上市银行可能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些银行的成功在穆迪看来甚至也有可能引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经营业绩、以及新桥集团入主深发展之后发出的“随处可见可以改进、创造价值的空间”的感叹,我们认为穆迪公司确实是高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可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具体的银行业务领域看,穆迪的研究报告特地提及了中国的银行业在2002年的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增长的亮点,但是穆迪认为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个人信用数据的积累而制约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可能寻求到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空间和立足点,只是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来把握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特地强调说2002年中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认为相关政策和定价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确是重要原因,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银行业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方面也显著地放松了管制,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到,如果价格的管制能够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在2003年会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判断与许多媒体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整个银行业的自由化,而且这些影响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体现,但是,穆迪公司也坚持认为,外国银行的竞争则要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对本地的银行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这些国际银行会带来资本和专业技术。穆迪公司没有看到的现实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劣势,中国的银行业在客户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边缘化;规模十分有限的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就是中国银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客户、最为优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媒体刻意炒作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银行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趋势。

二 200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银行业洗牌还没有展开

在比较中国的银行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时,中国的银行界人士经常强调银行业改革是落后于工业改革步伐的,现在这一判断也出现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在此基础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政府五年内将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但是穆迪公司还是认为会有一些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的表现将会优于其它银行,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是在2002年这个洗牌过程并没有充分的展开。

首先看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强调认为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坚持认为国有银行要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其中特别建议要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注入资本金。这显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及其可能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银行依然垄断了整个系统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目前四大银行占整个系统存贷款的份额分别为67%和61%,贷款市场份额的下降(1998年为68%)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不佳,而这些国有企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与国有银行在保持垄断地位下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照,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增长空间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4家上市,这些银行目前看来盈利能力更强,不良贷款率更低,其关注的客户重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而且这些银行也易于吸引外资银行的合作。穆迪公司还强调,中国的城市银行增长很快,一些银行,如上海银行、南京城市银行,已经获得了外资银行的投资,但城市银行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其在目标客户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界定、已经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外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倒是这些股份制的银行和城市银行将更多地承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这一点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时重点关注。

至于政策性银行,基本上是主导政策性贷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来,国家发展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当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市场上,尽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区别、政策性业务究竟应当控制在多大的规模之内、多大的范围之内?都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银行法”,这是制约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可惜这一点在穆迪的报告中没有提及。

随着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8亿农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自于38,000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信用合作社大约占整个金融系统资产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注意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活动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穆迪公司预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国有金融机构,但从稳定角度出发,穆迪认为政府会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关联贷款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如果由于考虑稳定的原因就过多地给予这些机构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隐含的担保,实际上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会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对银行业的业务和地域限制。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与本地的银行合作,这样运作的成本更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的冲击实际上在直接推动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走向边缘化。

三 中国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何在?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他们的进入。具体来说,中国金融市场为银行业的增长创造了多方面的业务空间。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来,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不少的银行已经宣称就业务增长的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放贷者。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所谓“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增长显著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根据穆迪公司的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的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还有电子支付、资金转移及购买与出售投资产品(如银证通等业务)等方面获利。

第三,穆迪公司关注到中小企业与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满足程度问题。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改进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服务,如鼓励银行向部分企业放贷,修订法规,对中小企业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机制等,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过穆迪公司考虑到这些客户的信息透明度与资信质量问题后,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笔的贷款。实际上,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没有注意到一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次融资难并不仅仅是贷款难,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创业资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场的建立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对于贷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 中国银行业当前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中国的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这一问题在国有银行中尤为严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难进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责任制,国有银行的官本位导向,使得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有如政府内部的官僚体系,被委派的高级管理者任期短,多强调短期目标而非持续性的改革。同时,缺乏管理激励机制也会阻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归结穆迪公司的分析,国有银行的治理问题,无非是官本位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行动。(2)会计与披露标准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改善银行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新的会计准则。2002年起,中国的银行必须公布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不良资产水平做出计提准备并向人行做出季报。但国有银行被豁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计提准备。同时,穆迪公司注意到财政部对计提准备的限制放宽,但财政部对坏帐冲销仍严格控制。显然,这个领域是有一定进展的,但是进展十分有限。(3)如果说前述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两个老问题的话,穆迪在研究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的问题。穆迪公司强调, 由于经营规模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要比股份制银行高。这主要是因为四大银行有广泛的网络与官僚体系。内部信息不流畅,决策机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还需要好几年,目前为止,部分客户信息还通过手工获取与传输,易发生错误。同时,穆迪公司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的不恰当的管理责任制赋予高层管理者极大的决策权,导致滥用职权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穆迪公司认为过去国有银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础,责任不明确,导致低效率和操作风险,目前国有银行正在机构扁平化、责任与权力分工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认为长远来讲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风险与提高效率。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的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使得总行对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况。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层级过多、授权不当等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网络的支持问题,这一点是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其次,从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穆迪公司认为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率自由化的进程缓慢。但是,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目前看来这一改革举措在环境适当的时候还是可能会加速。(2)贷款评级体系可能出现重大转变,同时贷款清收的难度加大。这主要是指全面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体系,由此可能会推动贷款质量的下滑。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定下了在2006年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5%的目标。目前看来不少银行都宣称许不良贷款水平持续改善,但需要指出地,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速度能否保持现在的水平值得关注,因为从不良资产处置的技术角度观察,在处理完较好的不良资产后,后续的处置工作难度将会加大。在处置的过程中,国有银行还需要大量的收益以弥补处理不良资产所产生的损失,这对不少银行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3)银行资本水平依然不足,但非紧迫问题。穆迪公司认为,尽管资本金水平不足,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充足的流动性以及储户对政府的信任还是减轻了这一压力。只要经济保持繁荣稳定,没有重大外部变故发生,银行将继续在稳定的环境中寻求发展。

总之,穆迪公司对于200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尽管其中有不少地方也有语焉不详、甚至未必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在不少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确实也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和分析结论,这显然对于正在负重前行的中国银行业是有积极的参考意义的。

推荐第10篇: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展望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11月28日

摘要

本文对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人的阐述。展望了未来土木工程的材料发展,空间拓展方向,施工技术发展,跨学科合作发展以及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材料 空间 施工技术 跨学科发展

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材料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发展的需要,一大批新型土木工 程材料应运而生,,而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及建筑业的发展,又对土木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内,土木工程材料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复合化。单一的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所谓复合技术是将有机和有机、有机和无机、无机和无机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几种材料的优良性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2多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3节能化、绿色化。现代人们要求材料不但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绿色土木工程材料。所谓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主要是指这些材料资源能源消耗低,,大量利用地方资源和废弃资源;对环境对人体友好,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可以循环利用。

○4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高强主要指材料强度不小于60MPa。

○5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上海世博会各国世博馆展示给大家的不再遥不可及,土木工程材料一定会多功能化,智能化,节能化。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必将给人类带来无可估量的裨益。

二.空间拓展方向

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向五个方向发展。

1.向高空延伸

随着陆地使用面积的急缺,高层建筑在未来将更加蓬勃发展。更加先进的力学技术支撑起摩天大厦,更加完善的施工创造视觉奇迹。

图1

2.向地下发展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

3.向海洋拓宽

不管是冒险心理还是真实需求的驱使,我们都会在海洋下展开探索,并在海底建立新的人类社会。在海洋中,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利用:地球表面70%的区域都被水所覆盖。

图2:水中刮刀

图3:海底生物圈2

例如:“水中刮刀”海洋城综合体,是一个水下倒立式摩天大楼,同时还运用了一些奇特的仿生学技术。来自马来西亚的设计师萨利·阿德雷说,“其生物发光触角为海洋动物群提供了生活和聚集之地,同时又能通过运动收集能量。”“海底生物圈2”号(Sub Biosphere 2)是一个水下城市概念,由八个生活、工作与农场生物群落围绕一个大型生物群落而建,后者有维持整座城市运转的所有必备设施。从理论上讲,只要充足的补给和准确的消息,“海底生物圈2”号可以承受从飓风到核战争等各种灾难。

图4

4.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在缺乏地下水的沙

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5.向太空迈进

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美国政府已决定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并通过这个基地进行登陆火星的行动。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1985年发现建造混凝土所需的材料月球上都有,因此可以在月球上制作钢筋混凝土配件装配空间站。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图5

三.施工技术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展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5

(1)施工技术控制。施工技术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者的意图实现大都取决于施工技术。工程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材料性能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资源状况和现场条件的影响,而且实际状况与理想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也就是实时的预测、识别和调整误差,从而把误差控制的允许范围之中。施工控制,就是借助电脑系统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和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并调整两者误差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保证施工阶段宏观状态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2)发展高新技术,利用结构健康监测。土木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极易产生机械设备的性能衰退和损坏,如果并未检测和发觉这些设备异常,便会造成一些施工事故甚至人员伤亡。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信号传导和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土木工程的结构健康检测概论和系统,也就是在施工工程中安装各种传感设备来实时检测施工环境、载荷和响应信号,并评估健康状态和提出科学依据,从而保证结构安全运行和延长系 统寿命。

(3)可发利用绿色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重复利用土木工程的设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实现设计和施工的环 保和节能。

四.跨学科合作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将渗透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施工,程序化设计,更加便捷的计算,更加高效地完工,更加严谨的验收。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化学生物技术将运用于房屋的材料设计上,仿生建筑,高科技材料将屡见不鲜。未来建筑工程是复合材料构成,保温、隔热、坚固、防腐、整体性好。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会让人随时掌控房屋的室内环境。甚至会有农学与建筑结合,园艺与建筑融合的情景。粮食可以产自大楼里,这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人工控制各种条件,这样不仅使农业生产不受天灾影响,还能生产出质量更好的农产品。对于城市来说,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产品新鲜度。你还会看到被花卉包围的建筑,绿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土木工程将与航天事业相结合,地球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探索外太空,建造空间建筑必不可少。总而言之,跨学科合作将交融到方方面面,不胜枚举。

五、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人口的增长, 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一些学者呼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已为广大国家和人民所认同。可持续发展是指“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构成危害” 。土木工程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与能源消耗,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有密切关系, 对贯彻“ 可持续发展”原则影响很大。

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等。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混凝土、钢铁和玻璃幕墙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建筑正在无节制地扩张,造成了环境破坏和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因此,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应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推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自然通风、节能技术、材料循环利用等的设计技术,实现现代建筑的建设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真正使绿色建筑走人们的生活。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更加追随自然,提倡

图6

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它是节能环保型的,注意对垃圾、污水和油烟的无害化处理或再回收,充分考虑保护周边环境,包括施工中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围树木、植被、土地的破坏。当然,我们应特别注意工程建设中土地的节约。在建设工作中应重视“变废为宝”,如:粉煤灰利用、用废橡胶筑路、碎玻璃制砖„可持续发展最有效手段是减少能源的消耗。能源的40%消耗在建筑物中,30%用在交通上。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应尽量寻求节约能源的方案,多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再生能源。

六.总结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土木工程必将更加先进化,更加智能话,更加环保,更加节能。各学科科技领域人才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茆勇著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2]丁大钧,蒋永生编 《土木工程总论》 [A]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罗福午等编 《土木工程(专业)概论》

第11篇:现代远程教育与发展趋势展望论文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承认的同时也存在着与之相应的种种问题,文章强调了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 教育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任何教学课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新型教育模式,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这种远程教育方式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新型教育形式的必然途径。但如果我们要让远程教育更有活力的发展,还需要加大投入,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为本周到服务。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理解分析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的发展快慢。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证明: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大规模培养人才的梦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减少学习时间和成本,消除人们在学习时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就必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如果从理论上理解的话,现代远程教育是指以多媒体,早网上跨越时空,地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与学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具体地说,它是通过卫星专用信道,加密传输,将大学直播教室里的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图文资料以及相关数据转输到设置在全国各地的校外站;在校外站,则利用电视教室或多媒体教育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包括在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式讨论,可通过ADSL,可视电话或视频会议进行。提交作业和批改作业,以及辅导答疑等其他非实时讨论,则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邮件进行。总结下来说就是一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现代远程教育缓解了一些高校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旧传统,而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时间,内容,进度可以由学习者自行支配。综合利用文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以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能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减少了传统课堂上的紧张感和枯草感,较好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在一定限度内,使异地的学习者和教师之间能够互动式学习,及时进行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授课方式;将课程内容,作业,参考资料,考试试题做成课件,使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根据自己水平,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

二、现代远程教育思路整理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

1.教育专业分配不均衡,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远程教育都设有法律类,计算机类,经济类,教育类等专业,却忽视了对数学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这样势必会造成重复投资,资源和费用的极大浪费。同时还会带来某类专业人才的供过于求,就业压力增大的局面。

2.反馈信息的缺乏,许多远程教育只是将教师的形象传播到异地,而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一定的了解与交流,使得教学仍是传统填鸭式教学,课堂内容设有新意。并且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这部分,但大部分都只是将书本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或是以思考题的形式提出,没有提供详细的答案。

3.课程选择局限性强,假如远程教育能够准许学习者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自主的选择课程,那么学习者将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上的课程,那么其自觉能动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我们这里研究的现代远程教育思路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进行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学习者能力的确定,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目标应对学习者在能力上给出明确的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具有以下能力:信息处理包括收集,加工,储存,应用信息的技能及提出问题并解决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二是教学手段的选择,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在某中情况下会同时存在。我们所谓最优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指一种而是多种方法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所面对的教学环境。三是归纳学习者的特点,现代远程教育应注意到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应用教学设计分析学习者在非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就如同基础教育一样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也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认知结构。其学习动机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动机,也就是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一个是内部动机,也就是提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能力水平。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从学生中得到收获使其内部动机得到增强。四是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我国目前已建成《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宏观上它是以中央电大中央资源库为核心,以电大系统和普通高校为主要依托建立起来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有些资源利用和共享”的国家级资源库平台;微观上我们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应考虑从集中建库,随课配发,网际共享,提供链接等方面出发,帮助学习者更加便捷地使用教学资源。

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展望

首先,学习支持服务的即使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需要学习的时候,能快速,方便,灵活有效地获取相应信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将更加灵活,可以不按部就班地先学这个,再学那个。此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经常和其他学员进行交互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否则会严重影响接受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只有做到学习支持服务的即时性,使学习者可以随时快速,方便地调用教学资源,随意浏览复习教学内容。

其次,要及时,准确,快速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信息已成为学生普遍的需求。学习支持服务信息应包括学生注册,学习考试以及学习材料,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成就等内容。应经常发布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做出准确评价的信息,并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法,使学生能随时了解想了解的东西,及时得到关于自己学习进程及成就的反馈,以方便学生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并结合自身条件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

最后,教学支撑系统由一系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系统,授课系统教学资源编辑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及搜索引擎等。这些教学工具都是基于远程教育资源库的,用以完成远程教学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和实现远程协作。学习系统,授课系统,教学资源编辑和制作系统都可能要与媒体素材库,题库,课件库,案例库和网络课程发生关联,考试系统要与题库系统发生关联,评价系统则涉及教学资源的各个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德休.远程教育最新进展[j].科教时空,2006.

[2]马江.论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j].天津电大学报,2007.

第12篇:展望

展望2014

打造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

展望2014

打造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

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希望。美好中国梦的海州篇章至少应该包含经济腾飞的富强梦、扬眉吐气的争先梦、功能完善的城市梦、整洁优美的环境梦、民生幸福的和谐梦。2014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走进高新区时代、掀起大建设热潮”为年度工作主题,以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南部新城为目标定位,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产业项目落户年”为统领,把快速增加总量、提高运行质量作为着眼点,把加快转型发展、培育高新产业作为立足点,把谋求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提升作为切入点,把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把加强队伍建设、锤炼作风能力作为关键点,努力开创建设新海州、实现新跨越的崭新局面。

在推进经济工作上,该区将着重抓好以下九个环节:一是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二是要坚持把做强工业作为重中之重;三是要坚持把壮大财力作为紧迫任务;四是要坚持把丰富三产作为现实选择;五是要坚持把稳定农业作为重要基础;六是要坚持把外引内联作为龙头工程;七是要坚持把建设基础设施作为先导工程;八是要坚持把集聚要素作为必要支撑;九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追求。未来5年,新医药、装备制造、光热利用、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均将突破100亿元,实现“百亿产值、千亿园区”目标,建成产业经济发达、创新创造活跃、对外开放充分、综合实力强劲的富强城区。2014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20%以上,初步形成增长提速、质量提升、标准提档、效益提高的强劲发展态势。为此,2014年该区将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巩固提升科技创业产业园、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和泊阳河现代农业园。科技创业产业园,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招商跟进。全面完成27栋、3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5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邻里中心建设。休闲养生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新坝新镇区“三路一湖四中心”建设,逐步把新坝打造成为周边地区知名的“生态颐养之乡”。泊阳河现代农业园,突出基础设施、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三大重点,全年新增土地流转1.7万亩,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效应。

二是要加快突破总部经济群、专业市场群、镜花缘文化产业园和山后河临港产业园。总部经济群,加快建设海发大厦、崇盛国际商务大厦等总部项目,确保年内2栋以上总部大楼主体封顶,启动建设城市综合体,着力打造全市总部经济集中区。专业市场群,加快推进汽车城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镜花缘文化产业园启动镜花缘文博馆区、美食城和仿古步行街等项目。山后河临港产业园区内布局钢材、木材、石材“三大材”加工物流项目。

三是要着力启动国际商务中心、工业邻里中心、现代教育集中区和锦屏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国际商务中心,完成占地1.7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和节点项目施工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工业邻里中心加快实施南北大沟路南延工程,启动中心区“五路一湖”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居民安置小区。现代教育集中区,在城市功能片区内,加快完善以教育、卫生配套为主的社会事业布局。锦屏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完成7.5平方公里的区域控规和3个节点项目城市设计。

四是要统筹推进区域主干道建设、镇村建设和五小工程建设。道路建设方面,加快郁洲路、通灌路、盐河路南延和昊海大道西延工程,配合做好连盐铁路、新204国道征地拆迁等工作。推进锦屏环山路、板浦东周路等道路建设,年内实施黄泥沟路拓宽改造。镇村建设方面,在重点抓好新坝、板浦两个市级城乡统筹试点镇建设的基础上,每个镇街、开发区分别抓好1至2个农民新社区建设,加快完善新坝沙杭村的社区服务以及管网、绿化等配套。“五小工程”建设方面,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深入实施100个“五小”工程项目。

五是要全面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法治文明。大力实施绿化造林,紧紧抓住“三高速一国道”绿色通道建设不放松,扎实推进山体覆绿、城市增绿、滨河添绿、村庄造绿工程,完成绿化造林4300亩,成片造林3000亩,农田林网1.5万亩,新建绿化示范村5个。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深入实施100个“五小”工程项目,通过兴办服务民生、贴近群众的惠民实事,带动城乡环境形象的改善提升。站在建设高新区和南部新城这一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州区广大干部信心满怀,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团结拼搏,创新实干,昂首走进高新区时代,全面掀起大建设热潮。

第13篇:展望

2014年展望:航运业的五大趋势

。航运业正急不可耐地盼望2014年的早日到来。对于航运业来说,面对过去4年的衰退,2014年将给航运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经济贸易向好、复苏反弹将是2014年的基本趋势。然而,市场的向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航运业能够从根本上摆脱亏损,过剩仍是挥之不去的阴云。谁将在以下5大趋势中独占鳌头,出奇制胜,将决定2014年中国航运业的走势。 趋势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领世界经济的复苏。作为第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中国强劲的贸易促进美国、欧洲的就业增加、投资加大、消费增长,航运经济面临全面复苏;

趋势

二、美国页岩油和天然气的投资,导致中东等石油产量的过剩,引起价格的下降;粮食、棉花、油料、铁矿砂、有色金属等的过度投资也将引起价格的下跌;油价下降,运价上升,2014年是航运业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重要的反弹时点;

趋势

三、航运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以山东海运为首的新兴公司向老牌航运寡头的挑战,二是来自国外大货主如淡水河谷的挑战。航运业处于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的过程,各种矛盾汇聚、各种危机交织,各种利益集团争夺市场;

趋势

四、航运业战略思维和日常管理是中远、中海等国有大型公司亟待确定和强化的地方。我国三大航运集团的高层人选已经落定,与市场相适应的竞争战略是否能相应的落实是市场检验管理层的重要标志;同时,航运业备受诟病的“运价黑洞”已蔓延到航运业的管理层和业务层,遏制腐败,防范“徐敏杰现象”,重振航运界是国有航运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趋势

五、在人民币资产大受欢迎的时代,中远、中海大型国有公司仍面临“卖”的窘境以弥补亏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表内和表外游戏检验着会计掌门人孙月英和苏敏的智慧。当苏敏再一次通过财务报表挽救中海和李绍德的时候,孙月英执掌的中远看上去是那没有智慧、也没有魄力。魏家福被无情的市场扫地出门是情理之中的预期。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中远需要一位大智慧的财务管家给投资者和市场提供一份惊喜的财务报表,唯有此,中国航运业才有看点,才有出路。

第14篇:展望

2014展望

走过昨日合力奋斗的岁月,

踏上明天超越梦想的征途;

2013已去,带着丰硕的成果,带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一直心怀感恩, 2014刚到,送来美丽的希望,送来温暖的祝福,我们坚持创造感动。 冬去春回,

辞旧迎新;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继续激情燃烧,全力打拼,用我们的辛勤与汗水,继续谱写靓丽的人生!

第15篇:展望

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14年元旦了。我多么想用手蘸着墨绿色的湖水在湛蓝的天上写道,2014,新的一年,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发生;2014,每一天里,我都会幸福,爱我的每一个人,也都会幸福!

2014的春天,我将赤着脚,行走在林间小溪中,感受这大自然流淌的血液,亲吻每一朵鲜花,感受生命的每一次心跳,我会在林间奔跑,对着蔚蓝的天空,呼喊着每一个爱我的人的名字。

我真诚的迎接2014的到来,期待着2014的每一天,我坚信,2014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终于懂得什么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了。一转眼,2013年在一次又一次日出日落中过去,我又将面临着2014年的一个又一个考验。2014年,你让我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你将定格在我人生的宏伟蓝图上。

因为2014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过渡年”。这一年,我将告别童年,开启青春。这一年里,我将成为一名初中生,开启我全新的生活。回想起07年的今天,我不也一样期盼着小学时代。而现在,我却在怀念中回味着即将逝去的小学时代。2014,我能为我的小学时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吗?我又在忐忑不安、满怀激动中憧憬我的初中生活。在我心中,初中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而又十分叛逆的时代,而我在初中会是一个叛逆者呢?还是成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我初中的班主任大概会是个温柔优雅的年轻老师,她不仅优秀、善解人意,而且很了解学生。我在初中也应是学生会干部吧,是老师的左膀右臂,会使用学校打印机帮老师复印学习资料,会帮助老师收发作业等,大事小事我都应该会做。我还会是班上所有同学的朋友吧。我期待着初中生活,一切是那样新鲜、充满活力。

2014,同时是习时代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的习主席,会在2014年怎样把祖国变得更强大?无论如何,我坚信,在2014年里,我们的祖国将会再次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亚洲雄狮的怒吼声将再次震惊全世界!中国人民渴望的中国梦必将得实现!为了中国梦,为了自己的梦,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奋力拼搏。

第16篇:展望

展望挤水分的2014年

谁是谁非任评说2013-12-31 16:26:23

阅读:18846

标签:2014年挤水份去产能防范风险杂谈

中国的2013年,世界的2013年充满了纠结,而2014年会如何,在此新年之际,笔者每年有空都展望一下来年会怎么样,以往预测均比较准确,对这新的一年,笔者把它定义为挤水份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和中国都要挤水份了。希望这一次的预测也能够灵验。我定义为挤水份而不是常用的挤泡沫戳破泡沫等,是有一个差别的,泡沫是过热产生的没有支撑的东西,而水则是你可以把水挤出但水是不会被压缩的,是要有其他容器来买单的,这样的差别请大家体会。笔者认为在08年危机前是有很多的泡沫,危机就是泡沫的破裂,而危机后已经过了几年世界还在萧条徘徊,泡沫已经没有了但是水分还是有的,世界应对危机就是给市场注水,而世界走出危机正常化则要挤出其中的水分而不是让水分挥发成为泡沫。

2014年的世界是08年危机后注水泛滥的世界,再泛滥下去更大的危机就在后面,这个挤水份是美国带头的,美国的数据向好,赤字在2013年有所减少,截至9月底的2013财年,由于税收增加和政府开支减少,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约为6800亿美元,为过去5个财年中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10月份的财政赤字是916亿美元,这比去年同期的1200亿美元赤字低降低了24%。赤字少反而具备了在赤字层面挤水份的条件,在美国政府停摆之后,美国政府2014年的预算压力更大,美国政府预算赤字的水平应当再一次的收窄。而美国的赤字减少,欧洲就更不能扩大赤字,欧洲刚刚已经从赤字导致的欧债危机当中得到教训,欧洲宽松预算的可能性非常小,而日本在2013年的安倍经济学已经让日元贬值和宽松扩张一轮,现在继续宽松的条件是不具备的。

美联储的新主席就要诞生,预计是2014年2月1日产生首位女主席耶伦,美联储的QE宽松应当也变成挤水份的调控,虽然很多声音说美联储退出QE,但笔者认为美联储退出QE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美联储在淡化这个事情,取代QE的是维持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美联储的低利率是必然的,否则对于美国政府如此高的负债水平,高利率是难以为继的,同样低利率也是美元在全球注入流动性的竞争力表现,有低利率人家才愿意多借美元,美元利率走高会导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国,对于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也是很大的,因此QE更多的是调整,QE是保持低利率货币工具篮子中重要的工具,美联储不会很快的放弃的。但不放弃QE不等于不挤水份,美国在中国经济进入调整的时候,在新兴经济体比中国更受到压力的时候,美国经济具备的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美国有了缩减QE挤水份的条件,美国在2014年挤水份是可以想象的。

对于需要挤水份的还有美国等国的数据,很多人说美国的数据非常良好,但我对于这些数据还是有怀疑的,因为关键数据就业人数一直在下降的通道当中,所谓的失业率下降的背后是二战后婴儿潮世代的人口红利结束,英美战后大量出生的人口到了退休期了,大量的退休使得失业率下降而不是经济发展就业职位增加使得经济下降,在就业人口下降危机还没有完全走出的时候,怎么可能经济高度增长呢?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美国改变了

GDP的统计方式。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4月22日刊文《美国将调整GDP统计方式》,文章称改变统计使得美国经济总量将正式增大3%,因为官方将调整统计方式,将电影版税和研发支出等21世纪的组成部分纳入政府统计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负责国民核算的主管布伦特 莫尔顿(Brent Moulton)告诉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这是自1999年将电脑软件纳入统计以来的最大调整。莫尔顿说:“我们将追溯这些重大改变,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从1929年开始。因此我们基本上将重写经济历史。”美国的好数据如果你知道他们该了GDP统计方式,就知道美国的统计有多少水分了,所以在2014年,因为统计规则改变的水分要被挤出了,我们可能看到美国的数据没

有那么好!美国人的数据就是近期的数据很不准,不准是服务于金融大鳄和政治需要的,但长期数据是准确的,他们会不断的调整数据的,长期数据的准确使得你很难发现其短期数据的操纵,维持了美国数据的信用。在2014年,对这数据的水分,以前是对水的年份,而现在是挤水的年份了,你可能会看到美国数据会有一些意外的低于预期。而美国的挤水份会给美国股市一定的压力,美国股市在08年后已经牛市连连创造新高,挤水份的结果是2014年美国股市出现调整的概率非常大。

在中国挤水份更有多方面的原因,每一届新领导核心在稳定领导地位以后都有挤上届领导水分的动力,中央和地方都是如此,而当前中国上届领导的水分还特别多,我们的四万亿和随后产生的20万亿地方政府的投资,实际上是在08危机以后有一个极度宽松的时期,给国内注入大量水分导致政府负债压力,此后的财政压力则非常大。同时这个压力大与中国政策转向也是有关的,中国走入了实际紧缩的时代,不是能够简单的缓解的。虽然每一年的广义货币M2还要增加百分之十几,但以中国的高积累率、高利息、高增长,中国的商品规模的膨胀是超过货币增长速度的,所以笔者说是是绝对意义上的宽松相对意义上的紧缩,因此有2013年全年的CPI低通胀PPI通缩的结果,也有年中年终的流动性紧张,这样的态势在中国也会持续,原因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看似冗余但以中国当前进口刚需和大宗商品涨价,以外汇储备能够维持中国经济的时间在缩短,相对安全性降低,中国的FDI已经2万亿美元了,这个两万亿还没有计算在中国投资的增值,因此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债务国,过度的宽松让外资套现也是受不了的,所以中国不会宽松,不宽松长期化的结果就是必须充分的挤出水分,把资金的效率发挥出来。

中国要挤水份,首要的就是中国的政府负债,中国政府负债目前公开的已经达到30万亿,审计署公告显示中国政府债务总量风险可控,但地方债务高速扩张持续,年均增速达20%,由于债务集中到期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将会在明后两年中突显。在2014和2015年,地方政府实有负债到期量分别为2.3和1.8万亿,占存量实有债务比重的21.9%和17.1%;如考虑全部或有债务,到期总量将达到3.6和2.8万亿。在结构上,低层级政府举债占比上升,意味着存量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在加大。债务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大幅下降,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膨胀与之相印证。地方政府债务中银行信贷占比从2010年的74.8%降至目前的50.8%,在银监会严控平台债务增长的举措下,信托等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近年来支撑了地方债务的扩张。中国的债务问题关键就是流动性问题,中国是抵押债务西方是信用债务,政府有偿债的资产但全社会没有偿债足够的流动性,西方则是社会流动性丰富政府没有偿债的资产和收入,中外问题的本质是不同的,但中国施放流动性的宽松如前述是不可奢望的。债务的集中到期和影子银行的同业拆借以短养长,给中国债务市场带来的就是大量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波动,2013年我推荐了好友的《同业鸦片》一书,大家可以看看,流动性的问题在2014年一定会发生的,流动性就是挤水份的榨汁机!

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挤水份在于去产能和调结构,中国的产能是很不均衡的状态,中国的产能形成是一段时期发展的,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共存,在经济好的时候他们都能够盈利,但经济不好很多落后产能就要亏损了。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环境问题,落后产能能够维持、生存、盈利的原因就是环境要求不高,环保要求上去以后很多产能也要淘汰,在中国雾霾导致的污染问题发酵以后,环保也是去产能的有力武器,还有就是世界危机以后的需求下降,价格下行的压力也是挤水份的力量,因此2014年的去产能也是挤水份的重要方面,而去产能对于政府的GDP影响很大,前面论述的还要对于中国政府负债挤水份,这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是一定要被降低的,我们对于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要求大幅度降低,这个底线可能会在7%以下,我们中央对于地方的考核指标中关于GDP的指标已经降低很多了。2013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以GDP论英雄。

对于中国的挤水份很多人都关心焦点在房地产,似乎房地产是泡沫和水分集中的地方,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的就是房地产一直是被调控的重点,房地产的压力是巨大的,水分是不会在压力大的地方的,你压房地产的泡沫或水分这么多年,为什么房价如此钢挺,难道不应当多想一下吗?本人对于房地产的情况有《房噬》《房势》两本书进行分析,房地产是有经济价值支撑的,我们投资铁公鸡几十万亿,价值都转移到了土地之上,房价不涨才是有问题的。在住房刚需如此强硬下,对于房屋的供给者变成妖魔并被收紧资金加大税收,这完全违反市场的做法,房价不会下来也不会有太多的水分的,房地产的限购是锁定了刚需,是要让其他地方挤出来的水分无法进入房地产领域,这才是关键,限制水分流入是不让刚需房过分涨价影响民生,为的不是市场而是公平。中国当前是房地产奢侈品在形成的阶段,对于奢侈品谈性价比(房屋租售比)和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很苍白的,这些奢侈品是非常能够容纳水分的地方,让挤出来的水分不泛滥不到危及民生的地方,也是重要的层面,因此池子论很重要的层面是怎样建设这个池子。

2014年是我们金融改革关键性的一年,我们对于金融业的提法与原来的绝对不能有风险,银行国家兜底变成了要允许银行破产,银行里面的问题可能会揭锅盖了,存款保险制度也会出来,银行利润的挤水份会开始了,银行利率难以市场化的关键就是银行怎样承担风险和破产,否则利率市场化下再高的存款利率银行也敢要然后向下游寻租,现在银行的高息揽储就是这样,银行拆借利率2013年的某几天创纪录也是如此,但如果银行会破产,存款人选择银行就不是谁给的利率高就在谁那里存钱了。银行能够有这样高的利润背后是政策性利差和政府对于风险的兜底,银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就要终结了,银行业的水分被挤出是对于中国产业的利好,只有挤出这些水分才能够让社会资金投资产业而不是吃利息。打击高利贷最好的手段是破产制度。

中国的股市在挤水份的时代是最有味道的地方,中国在6000点的天花板之后就不断的走低,2013年又是创纪录的新低,笔者对于股市的预测去年是高点2500点低点跌破建国底,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对于2014年要挤水份应当也不是牛市的环境,应当与2013年差不多的徘徊,不超过2500点是大概率事件。股市在不断的下跌反弹当中筹码压力位已经下移,主要压力位不再是3000点而是2500点,成功突破的话则到4000点压力都不大,但要消耗2500点的解套盘的压力,很可能需要在2000点以下徘徊一阵子让套牢盘变成割肉盘。IPO的重启挤水份最厉害的就是创业板,因此创业板的下跌缩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创业板已经涨得很多而且杠杆很大,风险积聚,已经有从水分变成泡沫的味道了。2014年虽然是挤水份的年份但也要注意突发白天鹅的问题,政府受不了底线会拉股市解决其它问题的。对于股市挤水份的力量就来自IPO的重启和优先股的推出,这些新股就是吸收水分的海绵,会把其他股票的水分挤出吸入,也可以吸纳其他地方挤出的水分,因此股市不但是挤水份,股市还是容纳水分池子,没有池子让被挤出的水分泛滥,就是人为制造危机了。 现在也有很多报告给你很多期望,对各方的报告也是很有水分的事情,各方为了稳定或者是客户,对于来年的报告一般是偏向好的方面有不少水分,本人的挤水份是很不得人心的,对于个人笔者的建议是在挤水份的时候应当更关注于稳定和风险,不过所有的地方在挤水份,但有一个地方是不会挤水份的,那就是军工,在世界稳定受到影响的时候,军工是要保障的,美国的军费一直受到诟病,如以前那样的大手大脚会受到限制但军费是要保障的,对于中国则更是这样,中国是军工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中国也在加强陆权,搞新丝绸之路,中国陆权的核心是高铁,高铁的建设应当继续加快,所以对于2014年的投资热点,本人认为在军工和高铁之上,相对于军工的不透明,我更喜欢高铁,高铁的核心是中国标准,核心在机车,基建是垄断不足的,配件的利润会被整合标准的整车厂压榨,中国高铁标准在整车厂,整车厂必然是整个行业的核心龙头。

2014年成为挤水份的一年,应当是全球在繁荣中难受着,不过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如果2014年挤水份失败,或者在各种竞争当中失败,下面就是深渊,07年才次债危机08

年的金融危机到2014年已经是

6、7年了,按照西方

7、8年一次经济周期的说法,下一次危机周期就不远了,谁在危机当中好过,实际上危机前的一两年特别关键,美联储此时提出QE的调整应当也是如此,中国的调结构和去产能也是为了后面的腾飞,2014年应当是很关键的一年,对于个人而言,也是要积蓄能量的一年,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对中国的各个产业,也是水分降低和风险加大的一年,此时的关键是加强控制力,从国家层面我们已经提出了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就看怎样落实了,而我们个人和企业,收缩、控制、风险意识,在2014年应当多注意了,虽然喜写了一些忧患的东西,但我很乐观,真的乐观的人反而是平时把忧患风险控制的最好的人,希望新的一年大家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第17篇:展望

展望2014

老师,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展望2014》。

2014年将要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呵护下,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无论快乐、成功还是悲伤、失败,这一切都化作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展望2014年,我们更加豪情满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元旦在即,我们可爱的华夏神州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年轮,我们的人生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但当你沉浸于欢乐之中时,请不要忘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更不要忘了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目标,新的人生起点。

2014,是新的开始,是新的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珍惜时光,策马扬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以不懈的追求创造新的业绩,奉献给辛勤的老师!让鲜花和掌声永远与我们相伴,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新集小学学校温馨!更加辉煌!

最后再次祝全体师生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快乐、学习进步、天天幸福!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18篇:展望

2014年展望(Friday, January 24, 2014)

2013年以我不太满意的方式过去了,我能够把握的只有未来。2014年我要信心满满,让自己活得更加开心、充实,向着向往的美好飞翔。

生活:

1、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饮食。

2、最好有锻炼的时间。

3、有颗阳光的心态,对新鲜的事物勇于尝试。

4、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特别,不自卑,不自满。

5、有主见,不抱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

6、多关心家人,照顾好自己。

工作:

1、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做工作记录、学习记录、整理档案等。

2、多同事沟通(情感和工作),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

3、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4、和客户沟通时,不拘谨,做真实的自己,虽然很不希望别人自己

看成菜鸟,这需要时间,急不来。

5、和领导交流的时候要明白领导的想法。

学习:

1、保持好奇心,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2、每天要有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名著。

3、坚持学习英语,争取考下驾照。

4、学会两首英文歌曲。

5、每个月看四部电影,两部中文,两部英文,不同题材经典或热门

电影。

6、去两个陌生的城市,体验不同的生活。

交际:交两三个好友(嘿嘿,不过做好了交不到的准备)

理财:

1、保持记账的好习惯,勤俭持家。

2、每月固定存款。

第19篇:展望

2012展望

复杂牌局

中国经济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何去何从?这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个共识是,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呈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众多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部分领域改革将深入而持续。

第一张 货币牌

稳健与微调

2012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将对稳健政策形成挑战。

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让市场记忆犹新:年初由于通胀的压力,政府开始收紧市场流动性,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缩,贷款利率飙升,民间借贷疯狂,传导到实体经济上,下半年企业停产半停产时有发生,老板跑路也成为2011年的‚现象‛。

尽管在接近年底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松动的迹象似乎隐现。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

12月14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并延续了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2年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很明显,2012年中国经济的重心在增长的同时,确保抑制物价和通胀预期。 按照当前的经济形势,稳增长的压力来自外部环境的恶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2012年政府如何通过货币调控保持国内经济稳增长,将是一个挑战。

2011年l1月底,央行宣布,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考虑到之前国内已有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恢复执行正常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系列政策被一些机构解读为货币政策考虑到房地产调控任务以及抑制通胀预期,2012年的货币政策仍旧保持稳健,将有所转向的信号。同时,随着CPI 一路下行至11月的4.2%时,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期望已经从控通胀转移至保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认为,自2010年1月至今,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回收流动性,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

1 但是当前通胀出现回落,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而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迹象也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工业增速l2.4%,低于市场12.6%左右的预期,同时比10月的13.2%大幅回落,相对应的GDP增速已降至8.5%以下的位臵,工业增加值增速在9月反弹后已经呈现加速回落。

同时,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下跌至48,低于10月份的终值51,为2009年3月份以来最低。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促增长的功能将被日益突出,预计2012年政策微调的力度将加大。‛付兵涛指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转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仅是为了避免经济波动的一个微调。‚虽然外汇占款在下降,但是对冲效应,松动不大。另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货膨胀依然高企,控制通胀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不能做大幅度的变动,要维持一个稳健的方向。‛

信贷的紧中偏松以及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下行确认政府维持预调微调的政策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预计12月份央行还主要通过维持公开市场的整体净投放加大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将对经济增速以及工业产出的下滑形成一定支撑。中投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稳增长放在首位,但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是个挑战。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集团主管李赖斯认为,2012年上半年,新兴经济体会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但到下半年,西方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固定商品价格同时起作用,可能导致通胀风险在下半年卷土重来。从投资角度来看,这还有可宏观审慎政策的转变,包括实行更严格的资本控制。

对此,中国决策层显然有所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经济工作时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从以往经验来看,虽然上一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为来看,虽然上一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201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但是在形势发生变化时,宏观政策会微调,甚至出现转向的现象。

付兵涛也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仍适宜维持稳健基调不变,但应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更加体现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认为,目前通胀压力虽然稍小一些,但是还存在,一定要控制好通胀预期,不要把预期压力变成实实在在的通胀。他建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松—下货币政策,但是要警惕‚放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放缓,通胀压力再抬头。

2

目前中国经济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等压力下推动的结构调整,这些因素与外部经济动荡相叠加,使国内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明显波动。

宗良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解决好通胀和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的同时,避免放缓调整经济结构。国家政策是依据整个国家经济情况来定的,主要是围绕保增长、控通胀、调结构这三个方面的有机平衡。

第二张 财政牌

‚积极财政‛真意

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内涵,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年宏调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两张牌之一的财政政策将继续‚积极‛。

这正符合了明年‚稳增长‛的战略全局。积极财政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这一轮始于200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每年因为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同,其内涵也有所差别。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将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新内涵解释为,‚这将是增加公共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的‘全方位’扩张,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从‚积极总量‛转向‚积极结构‛

2012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

‚200

8、2009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增加政府支出为特征,如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而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从积极的总量政策转向积极的结构政策,着力点就是结构性减税和支出结构性调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说。

这样的转变来自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动向。

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多年来的结构失衡等日益凸显的矛盾。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强调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过程中,理当发挥主力作用。

财政政策本应兼顾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的考虑。刘尚希指出,过去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财政政策过多地反映的是经济属性的部分,即GDP增长。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要转向考虑其社会属性的方面。这也是本次以‚结构性减税‛和‚优化结构向着公共投资方向调整‛的真正考量所在。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其中,11月当月全国财政收入6457.32亿元,同比增长10.6% 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11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已成定局,这为201

23 年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明年的财政赤字安排。高培勇说,中国的财政政策,不管名号怎么改变,实质内容是要看赤字规模的变动,从赤字比去年增加还是减少,来看中央的实际用意。而据本刊记者了解,明年财政赤字安排总量会有所减少,在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安排会有所提高,增量主要用在保障房建设上。

结构性减税:重心所在

高培勇认为,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之一的‚结构性减税‛,甚至将比‚增支‛在积极财政政策中更应成为重心所在。

过去三年中,在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反危机操作之后,‚粗放型‛扩张对于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现。另外,出现了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一些社会矛盾。故而,财政上的扩张举措,减税有可能取代增支,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2011年,政府已就‚结构性减税‛出台了多项税改措施,如年初在上海重庆开启房产税试点、上海开展增值税扩围改革试点,对个人所得税、二手房交易税负、股票交易印花税等份额相对较小的税种的减收等。

‚从阶段性上讲,结构性减税这两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虽然减税力度有限,税负减少的规模比重也较小,但总体它还是在减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且每年的着力点也是在变化。具体到明年,结构性减税将会继续推进,也将会有新的着力点。‛

这个说法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体现。明年税制改革中涉及到的税种为: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其中,房产税改革试点,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及。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政策分为‚收‛与‚支‛。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呼声也日渐强烈。‚应该退出的财政刺激是投资方面,加大的是社会性支出方面。‛刘尚希说,投资资金的安排只能放在在建项目的续建和收尾,而新开工项目应严格控制。

以教育支出为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4%。财政部的数据也显示,教育成为2011年前l1个月公共财政最大的一笔支出,教育支出12332.4亿元,增长25.8%完成预算的86.5%。

另一个重点是保障房建设。前11个月住房保障支出3157.78亿元,增长73.7%(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2110亿元,增长1.3倍),完成预算的122.2%(含执行中追加预算形成的支出)。

这正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思路,即财政政策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4

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纲领性的文件要从实际行动来佐证。以2010与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的盘子为例,2010年相比于2009年,在教育、医疗卫生占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而住房保障支出占比则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而看2012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会按预期那样,向着民生领域调整,还要等待2012年财政预算报告的最终呈现。

除了财政支出在结构上向民生领域倾斜以外,还应注意对于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控制,如严控‚三公‛消费,加强预算管理。

2011年6月,98个中央部门被要求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引起社会舆论关注。虽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细节模糊等问题,但仍然是向着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透明、公开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第三张 地产牌

保障房杠杆

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2011年,以公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首次被臵于舞台中央:公租房发展意见等政策相继出炉;重庆开启造房运动;保障房融资路径被反复研讨;‚常州会议‛更将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至新高;580万套保障房只是开端,2011年这一数字被提高至1000万套,地方政府的‚军令状‛还要在2012年继续签下去。

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这也意味着建没资金面临巨大压力。根据测算,完成2011年保障房建设任务,需要投资13万亿元左右,仅靠中央财政显然不够。如何融资成为政府、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多数接受专家表示,保障房融资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量使其达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机制,要使财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此方可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格局。

一些专家告诉记者,解决融资难问题,政府需调动民间和社会的资本跟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除了财政资金外拉上了非财政资金,这样有些原来迟疑的银行贷款也有意愿跟进,更多的人参与可以提高信任度。这是政府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政府主导之下,房企也有不少空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马先标认为,保障房对房企而言,‚同样是一块大蛋糕‛。而事实上,在调控逐步进入深水区之际,保障房甚至成为不少房企的避风港。

5 主打高端商品房的杭州绿城,在一年之前便成立了代建公司,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曹舟南对记者表示,帮政府代建保障房项目,已经成为代建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我们做保障房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监理式,我们平均造价2000元/平方米,保障房绝大多数是小高层;第二种是BT模式,由开发企业去替政府融资,完了以后再投到保障房建设;第三种是BOT模式。‛曹舟男说。

贾康非常认可BT模式。他认为政府找个有资质的企业做,可以把付款往后拖,民间资本先做,在两三年后把款还清。如果工期是一年半,建成后先给企业几批款,同时计利息,就把资本风险挪到后面去了‚民间资本同样是完成了自己的投资回报,而解了政府当时的急。就像今年1000万套,如果我们加入比较多的BT的方式,虽然有一个时间差,但是给政府帮忙。引进合作也是通过竞争才达到的.一点不含糊地保证质量,保证规划里面的设计。‛贾康说。

对房地产市场而言,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资金池,保障房建设也不例外。而现行体制下,银行尽快进行金融创新,则是其对建设保障房最有效的支持方式。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丁佶春表示,在保障性住房的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整体金融服务方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加快产品创新,保障房的范围和目标都比较广泛,所以我们还会加快推出公租房贷款、棚户区住房改造贷款以及旧城改造的专有信贷产品。另外对于保障房来讲,确实需要信托、基金、保险以及私募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融资工具组合提供融资便利,而不简单地是商业银行信贷表中的一项。‛丁佶春说。

从人人有住房,到人人有房住,政府的目标已经转变。在财税体制、土地制度、贫富差异等根本因素短期无法解决的前提下,‚住有所居‛无疑是现实状况下最合理的诉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就是‚住有所居‛的最现实路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表示,当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有不少工作要做:‚首先要抓好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要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需要,严把质量关,把保障房建成百姓的安心房。‛刘志峰说。

完善准入、退出和运行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房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制度,实施部门联动,加大对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动态监管,严格退出机制。‛刘志峰说。

刘同时表示,应利用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时机,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 ‚双轨制‛已成共识,这也是新加坡,香港等地早已探索出来的路径。 ‚解决住房问题必须要调整我们的住房分配制度,一部分高收人群体以改善和舒适性住房为目的,需要靠市场;那么中低收入或者说是低收入的不可能靠市场来实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苗乐如表示,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应对。

苗乐如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发展房地产企业还是发展房地产市场,推进保障6

房建设归根结底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住有所居,要解决社会群众住房的问题。‚调控的实践、市场发展的实践回过来就是中央确定的建设保障房的政策。这是一个长期的、顶层设计的思想,是中国住房制度建立、包括供给和分配的制度。‛

第四张 产业牌

‚新兴战车‛启动

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根本途径。

2011年是中国产业经济转型确定目标的一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共7个产业领域,45个细分产业,被定义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决定》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截止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的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最为明显。 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上千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还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关照,新能源汽车不仅不受限购、限号等政策约束,而且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还享有3万元到12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目前,在出租、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已投入运营新能源汽车近万辆。截止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已在27个省(市)建75座充电站和6000多个充电桩。

私人乘用车也开始破冰。2011年年中,比亚迪公司在A股招股说明书中公布:旗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共销售:365辆、纯电动汽车E6共销售53辆;江淮同悦电动车于2010年年底也投放市场586台。

虽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数量依然寥寥无几,但是,破冰意义非凡。

国都证券分析师李元认为,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闸门已经被打开,新能源汽车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已经开始。

据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测算,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预计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高速度增长。

如此高的增速,难免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被短期政绩、业绩冲昏头脑,全力超速行驶,难免失控翻出赛道。‚目前,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出现了阶段性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局面。‛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表示。

以多晶硅光伏发电设备为例,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年增长超过或接近100%,多晶硅太阳能企业数量达:300家,实现

7 产能8000兆瓦,而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有400兆瓦,剩余7600兆瓦全部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5%。

然而,如此庞大的产能,却没有令中国企业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市场话语权的实现。2011年11月8日,美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首个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几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本已陷入低迷的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旦美方胜诉,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只增加10%关税,就会造成灭顶之灾。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全面洗牌。

2011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不是短暂的,关键是企业要进行整合,技术上要有飞跃。要积极应对,不要消极等待。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是‚培育发展‛。 财政部将于2012年下调73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其中包括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这将会有力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引进、利用,对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有专家指出,欧债危机,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宝贵时机;但亦有专家指出,欧美国家正在反思‚重金融、轻制造‛的做法,纷纷提出‚再工业化‛,这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造成严重挤压。如果应对不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可能又沦为世界工厂的打工者。

除了光伏产业,在新材料领域也不乏‚速度失控的战车‛。

作为新材料产业中的子行业,碳纤维正经历着一波空前的投资热潮。有技术背景的和没有技术背景的都在上碳纤维项目。除了民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钢铁、中国建材、中国恒天、首钢国际等都已‚大手笔‛介入。2010年中国碳纤维产能达到5000吨,2011年将达到8000吨。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只注重产能的提高,而缺少碳纤维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多扎堆在碳纤维低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上,虽然大飞机、风机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前景广阔,但是能够满足此类需求的国产碳纤维产品,却是寥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副主任方巍表示,全球碳纤维市场95%以上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2009年中国碳纤维自给率仅为16.1%。受技术不成熟、装臵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许多国产碳纤维装臵不能正常开工或处于停产状态,平均开工率仅有10%。中国碳纤维企业倍感‚骑虎难下‛。之前的巨额投资难以收回。

有专家指出,在寻求产业突破、渴望技术变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寻求产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者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路径。

第五张 动力牌

8

人的城镇化

政府在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城市

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城市资本向农村现代化产业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从全球化轨道转变到以内需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如说。而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宏观经济结构从外向型需求向内向型需求转型、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的关键因素。

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化。2011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突破正表现在重视入城农民工,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中央将进城务工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和重点。要求部分中小城市放开农民工户籍控制,鼓励中小城市解决入城农民的权益和社会福利,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当前,农业GDP约占总GDP的10%,城镇化率接近50%,意味着近50%的农村人口只分享了10%的GDP。农村人口过多、收入太低是三衣问题的本质。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衣民工往往由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发达地区务工,如果发达地区吸纳一些欠发达地区人口,区域间会相对协调。

从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看,衣民工收入低,且农民过去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决定了他们把收入主要用于盖房子,在工业品方面消费力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妨研究,每l%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至0.34个百分点。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0.9%,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一1800万,将会直接拉动中国消费市场。

国研中心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的年均增加比率约在0.8%至l%,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5—56%,城镇人口将达到7.5亿到8亿人,中国将由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二元结构型社会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型社会。

为了实现人的城市化,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中哪些应该得到优先发展—直以来备受争议。

2011年6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一些学者眼中,这是人口要向大中城市带、都市群相对集中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交通通信网络完整、城市间经济联系密切、地理区位优越,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反映出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基本特征是集中均衡,既要均衡发展又要相对集中,小城

9 镇发展不能遍地开花。

中国有近2万个镇,包括19000个建制镇和约2000个城关镇,不可能都能发展起来。如果重点发展2000左右城关镇,每个城关镇镇区增加吸纳人口至10万左右,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农民入城问题。片面强调小城镇发展,会导致达不到规模城市标准、难以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不过可以考虑将小城镇建设与大都市群结合起来,如在两个城区问发展若干个小城镇,或在大都市群周围发展卫星城镇。

肖金成分析,通过这种将空问距离取代时间距离的方式,可以弱化偏远城镇的区域弱势,强化成本优势。因为这些小城镇土地级差地租较低,菜价、房租等生活成本较低,从而能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大中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珠三角、长三角、东莞的小城镇现在已经都发展起来,即减轻了大城市压力,也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要求农民去中小城市、小城镇,肖金成说,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关键在增加中小城市、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人口接纳能力。

出于就业选择,当前在中小城市尚未承接足够产业之际,人口主要在向有就业岗位的大城市集中,给大城市带来巨大的财政和人口压力。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落户,享受不了户口后面附带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蔡继明说,在未来在统计指标上,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将在城市居住满6个月、12个月或一年以上的农民工都纳入城镇化体系,重点解决户籍问题,给大部分人城农民工提供户籍指标。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需提上日程。蔡继明说,当前很多进城农民还保留着在农村的土地、宅基地。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新农村,小城镇的建设也会给市场提供投资机会。农村现代化同样需要城市的支持,蔡继明说,未来城市资金、人才要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转移,为工商企业、房地产、金融提供巨大的商机。

第六张 债务牌

地方融资方式再造

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以来的原因。而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起暴增,到2010年引起监管部门及业内人士的担忧,开始进行清理,再到2011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几起‚违约风险‛事件与更为严苛的平台管理,直至地方融资平台开始转型,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

2011年‚云南公路违约风险‛及‚上海城投变相拖债‛,虽然最终风险都得以化解,但是监管部门及市场依然保持谨慎,表现在对融资平台的管理更加趋紧。1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通常在前三年项目建设期付息,建成后才开始还本。因此,到了2012年将迎来到期还款高峰。这也是近年地方债务引起强烈关注的原因。

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经历清理整顿和极为严苛的监管,已经如履薄冰,但是,由于深层次的催生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源还在,平台还有存在的必要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在未来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中,仍然要继续承担重任,‚但是必须要经过转型‛。

根据国务院及监管部门一年多来对融资平台下发的清理整顿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对此类融资平台转型方向的指引。

其中有政策要求,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且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担融资任务。

这类融资平台多数是近几年仓促成立的,往往只承担融资这项单一功能,把资金拿到之后交给政府投资,此后就不再参与,这导致不少融资平台公司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土地,成为进行贷款发债的融资机器。因此在它们落实完还款措施后,极有可能被取消或者兼并。

经整顿或新成立的地方融资平台要求必须有自己的经营性业务,从而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偿还借债。

‚融资平台公司需要向一般经营性公司转变,未来需要进一步划清和政府的界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也赞同这样的转型方向,‚今后的政策将会把融资平台公司引导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而不再是找钱人和直接投资者‛。

未来,融资平台将不仅能多元化地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且能独立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参与基础设施市场化项目的竞争,由单纯的政府投融资工具转型为具有较强实力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

‚但是首先要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分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对记者表示。市政道路、环境治理、学校等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应纳入预算,主要由财政拨款偿还;城市轨道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准经营性项目建设、运营则由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补贴;而港口、高速公路、电厂和医院等经营性项目建设、投资、运营资金则完全由地方融资平台自行筹措并偿付。

地方融资平台解决的是地方做项目融资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财政收入支出间的矛盾,以及匮乏的融资手段。一直以来,地方财政融资手段单一,这也是融资平台备受依赖的原因。因此,找寻新的融资渠道也催生各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

近年来,融资方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直接融资、融资平台间接融资、BOT融资、土地出让收入等。而市场及学术界认为,最应该开启的融资方式,应是建立地方

11 政府债券市场。

10月20日,财政部通知,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合计229亿元。试点省份需及时披露本省财政状况,发债前提前两周向财政部报债券发行计划。

自行发债与自主发债的区别在于,自行发债是指总的指标由中央分配,例如发行规模,如何利用,未来偿还等。而自主发债是指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自主、项目自主、发债用途自定、偿债部分自负等。

所以,自行发债是中央代发与自主发债之间的一种过渡,有利于地方政府逐步建立稳定和规范的发债渠道。

记者在多个省财政厅局的采访中发现,地方财政系统对于自行发债的渴望还是相当迫切的,北京、黑龙江等都在争取着下一轮自行发债的试点机会。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提出过发债申请,总申请规模达3.3万亿元;与这批发债申请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共有422个大型项目、1440个中型项目处于停工停建状态,总计需要资金2.17万亿元。

‚有可能逐步扩大试点。2009年就探讨2010年自行发债,结果等到2011年才谨慎地走了4个。明年有可能再扩大发债范围。但是还要紧盯发债的规模会不会变。‛赵全厚对记者说。

第七张 资本牌

资本市场‚6张牌‛

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将发力于何处?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在新的一年里,证监部门会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打出哪些政策牌?

从郭树清近日阐述的‚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六项重点工作‛(以下简称‚六项工作‛)及证监会‚十项‛新政对资本市场做出的全面工作部署看,退市制度、分红制度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和内幕交易严打,都将是新的一年证券监管工作的重点。

三张“发展牌”

筹备多年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各界对2012资本市场最大的政策期待之一。 2010年末,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就已经被视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号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一次次‚箭在弦上‛的消息过后,这一政策至今引而不发。

一个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够对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够对应提供支持。但中国资本市场20年来,首先建起了相当于‚大学‛的沪深交易所,随后推出了作为‚中学‛的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这所小学得以建成。当前,欠缺恰恰是标准最低、需求最广泛的‚幼儿园‛,即场外交易市场。

12

眼下,虽然场外市场新政时间表仍未确定,但在谈及未来资本市场‚六项工作‛时,郭树清指出,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多层欢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并提到‚加快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建设步伐‛,让市场有了相关政策的期待。

而眼下的还称为‚新三板‛的场外市场,其各市场主体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积极备战:市场主办券商队伍稳步扩大,至12月初已经有58家,占比超过106家券商的半数。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也超过了百家。

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性失衡,是当前资本市场中公认的亟待实施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股市和债市作为市场两大直接融资渠道,其中仅是股市融资在近年来取得了大发展,而债市尤其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却始终严重滞后。这不仅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发展,还拖累了股市,导致了直接融资主要靠股市‚一条腿走路‛的困境。

随着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到任,市场对于债市大发展也燃起了的希望。因为早在十年前,郭树清就曾撰文阐述债市重要性和发展方向。而在其就任证监会主席后第20天,证监会就公开表示,会‚协调并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

这被认为是掐到了债市发展裹足不前的‚七寸‛。因为多年来债市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发展,其核心障碍就在于‚九龙治水‛的多头监管。

郭树清提到的‚六项工作‛的第二点,便是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同债券筹集资金。

虽然债券市场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证监部门能够找准核性问题,针对性做推动解决,还是显示了其发展债市的决心。而作为债市发展‚破题‛之举的监管统一问题,若能在2012年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对债市发展而言将影响深远。

相比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发展,‚国际板‛是否应该尽快推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

一边是上海市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外资企业迫切要求推出国际板,另一边则是除上述部门和企业之外,社会各界绝大多数人士对国际板的强烈反对。在两派意见的激烈交锋中,国际板—直处于‚准备就绪但尚无时间表‛的状态。

郭树清的就任,也掀起了市场对国际板将借势推出的一波猜测。因为在郭树清转岗证监会之前,曾明确表态应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而国际板也在其中。

但近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说,郭树清就任后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小板、创业板,也重点提了场外交易市场,唯独没提到‚国际板‛。‚这不可能是对‚国际板‛问题的忽略,而是在郭树清成为证监会主席之后,可能对‘国际板’问题开始转向了否定的态度。‛谢百三分析认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2011年已经闭得沸沸扬扬的‚国际板‛问题,会否在2012年‚袭击‛市场,还不好判断。

13 三张“改革牌”

郭树清履新不足一月,证监会就已经先后针对上市公司分红、新股发行定价内幕交易以及退市制度等股票市场运行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作出了相应政策部署。

市场人士表示,上述新政只是证监会监管工作的方向性部署,随着其新监管思路的明晰,一系列相应的配套细则也将随后逐步出台。

其中,规范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作为郭树清的‚头一把火‛,其细则被认为将尽快出台。

中国证监会I1月9日召开了郭树清履新后的第一次媒体通气会,表示将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科学决定分红政策,增强红利分配透明度。具体措施方面,证监会明确要求创业板公司需将分红承诺写入公司章程,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做重大事项提示。

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重融资、轻回报‛顽症由来已久,在众多市场人士眼中,证监会这一表态被认为是监管层开始纠正股市功能错位、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信号。

股市的优胜劣汰是其优化资源配臵功能的根本体现。但在中国市场,虽然对上市的条件设定非常严苛,但监管部对已上市企业的监管和处罚被指过于轻松,一些持批评态度者甚至认为退市制虚设。

如今,郭树清上任后的‚第二把火‛句了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坚决炒绩差公司的投机行为成为退市制革的方向,而先在创业板探索试行制度改革则是证监会改革退市制度。

11月28日,深交所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征求意,从增加退市标准、完善恢复上市审准、缩短退市时间、改进退市风险方式、设立单独的板块和退市后的去等六个主要方面对创业板退市制度完善。

事实上,在创业板推出之后两年来,会已经多次表态要完善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在内的整个资本市场的退市机制。

如今,退市制度改革已经从创业板起步,至于2012年能否借势推广至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从而全面启动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仍具有一定的政策悬念。

另外,虽然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工作并没有直接出现在郭树清谈及的‚六项工作‛中,但是近日沪深两大交易所‚掌门人’同时‚炮轰‛基金公司哄抬新股价格,却是史无前例的。

2011年底证监会相关人士公开称,籽‚多管齐下‛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以及‚作为监管机构,我们难以给出市盈率的合埋标准,但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努力,加大改革和完善发展监管力度‛,从上述表态中,还是让市场对于下一步证监会完善新股发布制度有了政策期望。

第八张 企业牌

14

创造均等的就业机会

制定出一套公平、开放、有保障的规则,让央企、国企、民企、外企都参与进来,才是政府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健发展。

世界银行指出,改善商业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给商业发展造成了束缚,如果进行改革,将使国家经济增长率提高2.2个百分点。

显然,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会激活市场中所有的细胞,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与中国政府持续改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逐年上升。‚这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不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环境在不断改善,创新力在不断增强,把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不存在问题。

2011年11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的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该调研涉及6000乡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为49%、41%。

实际上,一些研究人士也指出,政府存在对一些行业、领域管得过细、过深的问题,而激活市场,很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政府放手。

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商业成熟性并不高,中国创新亟待提高。作为创新主力的企业,垄断国企处于养尊处优的垄断地位,很多没有创新动力和压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目前正常经营和生存都步履维艰,很多没有资本和能力创新。‛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过去的刺激政策更多地偏向了国有企业。‚从这些年来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体量在大步增加。比如中国三大国有银行,利润600多个亿,已经与500强民企利润相当。这应该引起中央的重视。提及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创造就业、贡献税收、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每一次宏观调控对民企的影响都大于国企,每一次调控都是国企的壮大‛。

‚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建议,下一阶段应尽快打破垄断,尽快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而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对于政府下一步急需要进行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放宽准入,鼓励产业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因为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

15 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樊纲建议,国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也应该进行思考,‚我们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我们的制度,调整我们的政策,清理我们的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我们企业做得更好。‛显然,这也是企业界的心声。

向文波告诉记者,‚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还应该放宽管制。温总理曾说,如果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审批。但是现在审批还是很多。在当前,不审批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我认为,作为职能型政府要做的是,放宽政策,减少行政审批,这样才能培养大量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什么事都是政府规划好,企业就没有能力参与到世界级别的竞争。‛向文波希望政府尽可能放宽经济管制、对资源的配臵,大力扶植民企的发展。

美铝公司全球副总裁陈锦亚对记者说,政府的角色是规则制定者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对一个市场来说,机会均等是市场良性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市场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释放。‛

第九张 央地牌

央企关系重整

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一系列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表述为:未来五年要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因此,央地财政关系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国家最基本关系的调整之一。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整的大背景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多重因素导致财权大幅上收,事权层层下放,中央地方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开源‛的内在冲动——信贷和土地成为地方为自己筹资的两大最主要模式。可以说,中央地方财力与事权的非对称性是现在地方融资平台与土地财政的根源所在。

概括说来,在解决这一问题,应是从‚增强财力‛和‚理顺事权‛两个方面考虑,即增加地方收入和理清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将有更多期待。

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是事权、财权、财力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对央地财政关系界定为,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16

财力一般是指一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包括自筹的和上级转移的。增加地方政府‚财力‛改革,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地方政府的‚自筹‛收入,基本上分为普通的税费收入,及右‚第二财政‛之称的土地财政收入。而地方融资平台即使并不纳入地方预算,但因其与地方财政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故也可放在地方‚自筹收入’的部分,是地方税收的超前获取。

土地财政与融资平台,在2011年都经历并不好过的一年,明年的改革方向,必将面临转型之苦。而另一个需要重点期待的,便是税制改革,包括增值税、房产税、资源税的改革已经在2011年拉开帷幕,或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增加财力‛改革的着力点。

增值税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营业税则基本上是地方收入。如果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必然涉及财政体制的大调整。一直以来在税制改革领域,增值税营业税改革都是阻力最大的税种。而今年底,上海开启了增值税试点的口子,可见上层对改革的决心。

而房产税和资源税,则会在增加地方稳定的税源、完善税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这几个税种的改革进行强调,可见,在2012年,以上几种税种的改革步伐将会再次加快。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新的渠道也正在形成。今年的广深沪浙四地自行发债试点,就是最好的说明。未来,加大试点范围,扩大自主发债规模。向着资本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

而在转移支付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的改革进展,在最近备受瞩目的预算法修改种可能会得以体现。‚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为主要目标‛,可能写入修改后的预算法,弥补现行预算法中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空缺。

2012年,全国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将全面推开,这在解决基础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上,或能带来积极的一面。

而在加大地方‚财力‛的同时,解决央地财政关系的另—方面,则应从‚事权‛方面改革,即理清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界定。

事权指的是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而从多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来看,关于‚控制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增加财力‛的改革。

对事权划分的理解,通常是指政府体系内部的分工,通俗地说就是各级政府‚应干什么‛。这种政府层级之间的分工与界定,有助于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国内学界的共识只是概括性的:各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分别由不同层级的政府来生产、提供,例如国防、外交、社会治安、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等各项事权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做出明确的分

17 工和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事权改革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中启动。2011年7月1日,《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开始正式实施。作为省级政府的规章,《规定》的出台为广东的县镇事权改革提供了具体的明确操作规范。

为深化并延伸广东省的实权改革,广州市开始进行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在经济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市向区(县级市)下方64项事权,进一步扩大区(县级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

‚事权的划分非常困难,我们梳理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经验,认为法制化对市场化的明晰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对记者说,‚破解事权划分的难题,需要加快国家的法制化进程。‛

有学者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政府间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实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臵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是决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基本前提。

2012年,理顺央地财政关系的改革,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是财政领域核心法律的《预算法》或将开动改革。在11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按照流程,该草案最终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或将有望在最近的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

这部涉及到财政领域方方面面利益分配的核心法律的修改,必将改变诸多利益、责权分配的复杂格局。

第十张 汇率牌

人民币汇改选择

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上来。

1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改连续十多个交易日跌停的罕见场面,暴涨400余点至6.3294,创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结束挂钩以来的最大涨幅。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10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按月下跌0.6%至6185亿元,离此前市场预期的年底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的目标仍有差距。

一边是人民币期权交易市场上的短期贬值,一边是境外人民币储量的下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市场人士担心建立在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已到达无法推进附临界点。

‚应暂时停止出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政策,应该回到如何推动国内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这样认为。

自2008年中国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路线以来,人民币地位不断上升。2011年前10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总额达到9570亿元,一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零。截至2011年11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人民币存款达到6185亿元,三年内18

增长了10倍多。

2011年,香港金管局曾高调在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地进行人民币业务路演,场场爆满的客座率几乎让人产生一种希望,即人民币跨境结算似乎在来年便可轻易实现。

然而,在这急速膨胀的表彖下,人民币能否‚好风凭借力‛,就此登上国际舞台,还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要想完全国际化,人民币必须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如8%或10%。‛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长丁志杰教授认为。

迄今为止,中国与9个国家签订总额在8000亿元左右的货币互换协议,其中多数为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需要满足人民币基本可兑换,以及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这些条件。‛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对记者表示。

一个更加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人民币无法实现自由兑换的前提下,由于在岸离岸的人民币汇差日渐扩大,更多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行为将随之涌现。曾有市场人士指出,跨境贸易自开放跨境民币结算以来,就存在大量的虚假贸易资金,这种虚假资金一度占跨境贸易资金的80%-90%。

此外,在2011年9月人民币出现汇差倒挂、短期贬值之态时,不少机构客户更通过各种渠道在港抛售人民币,买入美元,从中获取无风险套利。10月,热钱离场带走了1800亿元人人民币,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浮动增大,贬值预期亦加大。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国际投机资本选择进入国内牟利;而当情况相反,人民币继续快速升值缺乏理由,资本则会选择流出。‛国海证券分析师宁宇表示。

宁宇认为,这令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从2005年汇改以来的‚小步快跑‛转向‚小步慢跑‛阶段。

上述种种现象旨在说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那么一旦贬值预期出现,市场持有人民币的热情将太大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亦将随之受阻。

‚人民币跨境使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人民币需要逐步地、有序地走向可兑换。‛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5月陆家嘴论坛上如此表示。

换一个视角而言,目前正是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契机。

梳理2009年以来中国推进人民币业务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中国目前仅是在以国内金融市场为核心,将人民币业务扩展至境外市场;而以此思维模式建立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充其量也只是发挥着一个离岸结算中心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则需要四个条件,一是资本项目逐渐、有序开放;二是人民

19 币境外流通及离岸市场发展;三是利率市场化,四是拥有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沈建光博士认为。

在当前情况下,中国推进的人民币跨境业务,无疑只是在未解决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的独舞。

事实上,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应借助本次机会,加快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被动升值和抵制升值皆非良策。如果采取被动升值的态势,其最大的坏处便在于无法确定所谓均衡汇率的实际区间。‛沈建光认为。

在他看来,最好的方法无疑是在实现有效的浮动汇率下,增加人民币的浮动区间。目前,央行规定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日间波动幅度为与中间价上下的千分之五。

中国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同样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符合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更预测,央行将很快加大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的改革,最早的时间将是2012年1月。

20

第20篇:修改和论文如何写摘要、总结和展望

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1.我的修改,点击右键会出现想要的操作,接受插入,接受格式更改等。如果认同我的观点就选是,否则就选否。

2.论文中明显的抄袭现象改过来,比如标点符号,明显的网页字体都改过来。

3.论文用word排版,不要用wps,可能不能兼容 4.目录建议设两级 5.论文的序号一般

首先是章如第一章,然后是节如1.1,其次是主题如1.1.1,再次是,接着是(1),然后是①。一般正文中不会出现1.,2.这样的序号。序号是1.,(1),①时,前面要空两个字符。段落首行要空两个字符。

6.论文在修改的过程中在文件左上方标上序号,表示修改第几遍 7.给我发邮件时,文件名是姓名+文档主体(论文还是开题报告还是提纲等)

8.首行空两格,标题后面不需要标点符号。参考文献后面用句号。表的序号分割符用.,不用-;图表上下各空一行,每章开头空一行;标题直到三级,三级以下的用(1),(2)。目录中包括中英文摘要的页码。

9.设标题的方法从样式这个菜单里面找,上面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家标题等。

1 8.参考文献格式,人名的后面用点,[M]或[J]的后面用点,期刊名后面开始用逗号。引用的是书[M]标上出版年,引用的是[J]标上页码。如下:

[1] 陆勇.创新企业培训理念和工作思路[J].中国石化,2009(9):80~81 [2] 桂绍海.世界500强企业标杆员工培训理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3] Marcia p.miceli, Robert L.Heneman.Contextual determinants of variable pay plan design: a proposed research framework[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0(11):289-305.

如何写摘要、总结和展望

如何写摘要(摘要部分可以在定稿的时候写)

一般分三段,第一段写你的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二段写论文解决了哪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研究了哪些内容;第三段写你的论文的创新或贡献。

如何写总结和展望(总结和展望部分可以在定稿的时候写)

总结和展望与摘要有相似之处,但有些不一样。它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总结,说明你论文研究了哪些内容,有什么贡献和创新;第二部分写展望,说明你论文还存在什么不足,以后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来完善你的论文。

论文展望范文
《论文展望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