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医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5 18:02: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医学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2001年12月15日-2002年1月15日资料积累

2002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002年6月1日-8月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推荐第2篇:医学开题报告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钢丝环扎 四肢长骨骨折 济南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良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 48 ~43 [1]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8;31(4):5~54 [1]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 1): 4~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篇2:医学类开题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医学类开题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一、课题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

一、课题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

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公务员之家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年5月-2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年9月-20*年1月,开发软件

20*年2月-2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年9月-20*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年、*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二)研究条件

参考资料: 篇3:医学类开题报告基本写法

医学类开题报告基本写法

文章来源:大学生网 作者:佚名 点击量: 13315

一、开题报告的写法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

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

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

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二、开题报告的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

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关键词: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会计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关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条件范文的文章。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留学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推荐第3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开题报告

祁县第三小学

一、目的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才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为此,我们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内化有关理论成果,转变教育者的观念,破旧立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将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技术形态,借以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创新。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研究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首先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

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其次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还有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研究的重难点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施操作水平。

六、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对学生的合作如何评价及教师课堂如何指导和调控等。

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七、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中期报告。根据研究专题撰写中期报告,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

第三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

(1)总结实施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2)做好课题实验的监测、评估和总结。

(3)收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集锦》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苗丽英课题组组长,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对课题研究总体控制,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核心成员11人:

张艳花课题组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组各类会议、研讨、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负责小组合作的合理性研究。

闫可可负责小组合作的分类研究,负责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任作凤负责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郭彩萍负责三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组员:刘靖、李斌娥、胡戎丽、闫金萍、张世光、胡利冬、杨美丽

推荐第4篇:课题开题报告

滨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编号BJK12513-70YY056)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

开 题 报 告

滨州市沾化区富国实验学校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课题组

“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的课堂设计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讲,学生枯燥地听,墨守成规地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背单词,做书本后面的作业,造成教师无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们对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难以接受。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互动,殊不知,教学既在课内,更在课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必将成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的瓶颈,必然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单纯的要求学生背诵为主,形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从电子教材十多年来的试用、实验、探索,其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简单的纸质教材的电子化,而是具有多媒体功能,具有交流与反馈功能,具有网络平台远程支持的功能。“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正是英语数字教材的初衷,这套教材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书中丰富的图示动漫呈现使学生学习过程,轻松而有趣味;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口语能力迅速提高;模块化的教与学工具让学生轻松记单词背段落;丰富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让学生阅读写作不犯愁;资源库动态测评系统让学生高效从容备考。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使用数字教材,注意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力求突破英语传统教学的瓶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题研究依托信息技术环境,引进《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运用数字教材和纸质教材相结合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把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迅速高效地提高英语素养,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2)迅速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和科研水平

利用数字教材进行初中英语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尽快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探索出一条运用数字教材和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来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模式,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 理论意义:一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践行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有利于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二是探索出能使师生进行更有效的动态交流的课堂设计模式。

(2)实践意义: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

探索出网络环境下,更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语言教学,优化课堂效果,使课堂形成更为有效的动态交流教学。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课题研究所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优质教育理论,为广大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优质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指导。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网络信息、社会实践等获得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培养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学校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教学功底深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易于接受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力强,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提出了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学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化示范校。设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和科研机构,购置了能满足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机近60台,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为实验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在所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大量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宝贵经验,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热衷于教育改革实验的教师队伍。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我们的课题准备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全部研究任务。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数字教材

数字教材又称电子课本、电子教材、电子教科书,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它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的融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在媒体资源方面,它把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媒介进行整合,并且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特点。早年也有人认为电子教材就是简单的纸质教材翻版,现在早已经被否定了。

2、课堂设计

2 所谓课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

2、超前性。既然教学做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达到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3、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教学设计者,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新课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

数字教材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纸质教材的电子化,而是具有多媒体功能,具有交流与反馈功能,具有网络平台远程支持的功能。“让教学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正是英语数字教材的初衷,这套教材进一步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然而在传统的仅利用纸质教材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资源枯燥单一,教师难以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互动效果不佳,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更何况,教学既在课内,更在课外,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瓶颈。因此本课题研究基于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使用数字教材,注意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精心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力求突破英语传统教学的瓶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英语语言能力;构建新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有机整合,把现代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融为一体,探索出一套通过营造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的典型教学案例,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效英语课堂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数字教材所能提供的教学设计的优势。

3.利用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研究对象

我校初中在校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观察法、文献借鉴法、案例研究法、口语大赛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七、实施步骤

1.课题立项阶段(2013.05---2013.09)

根据市教育局电教站关于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要求,填写《初中英语、语文数字教材有效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申请书,组织学校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步骤。

3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前期研究阶段(2013.10—2014.06)

成立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培训,分工协调,明确任务,搜集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中期研究阶段(2014.06—2015.06)

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各成员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讨论、总结,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后期及结题阶段(2015.06—2015.12) (1)各实验教师搜集整理资料。对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办法。

(2)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总结。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王玲为我校英语骨干教师,有较强的课堂实践能力。参与了省、市级课题工作实践,对课题研究机制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有较好的理论研究素养,同时,还参加过全国英特尔数字化电脑培训,有较高的微机操作水平;课题组成员王双奎、冯月霞、杨倩、张丽红、宁方敏、刘宝田、韩丽等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教学经验,发表论文多篇,完全有能力高质量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部分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已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农村初中英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且善于学习和思考,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长期关注英语课改动态,矢志英语教学改革;课题主持人曾长期致力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且富有组织协调能力。学校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因此在确定的期限内课题组能够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学校态度: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研究调查数据保障:近年来,随着学校环境不断改善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室里都配有电子白板,教师个人都配备了手提电脑。

(2)研究经费保障:课题研究启动后,学校将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将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

(3)研究时间保障:我们的课题准备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

九、研究人员的安排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分工,具体如下:

1、课题主持人:王玲负责监督课题各项研究及实施情况的客观有序和理论指导。

2、课题组成员;

王双奎:搜集有关理论书籍;

冯月霞:课堂教学应用,案例收集; 杨 倩:阶段性总结;

张丽红:相关论文的撰写; 宁方敏:研究资料的整理。

4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各位老师及时交流研究的过程、方法、收获和困惑。

十、研究预期

1.探索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有机整合,把现代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努力研讨打磨一系列通过营造接近真实的虚拟语言环境的典型教学案例。

2.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网络环境下,更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式,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效英语课堂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语言教学,优化课堂效果,使课堂形成更为有效的动态交流教学。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上述内容悉数归入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报告》,该《报告》预计于2015年11月完成。

富国第二实验学 2013年11月12日

推荐第5篇:课题开题报告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社会层面看,近几年,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却南辕北辙,没有接受好道德的教化,思想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从家庭层面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甚者出现一家六老围着一小转的局面,家庭教育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教育的基本准则。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道德教化真正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德育如何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当人们徘徊在道德迷失的十字路口,传来了呼唤传统文化道德回归的时代最强音。社会上、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国学道德精髓。有感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市“仁爱乳山”特色品牌的构建,我校将“全人的发展”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并从道德建设入手,令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提升生命。

社会的推促,学校的现状,使我校德育很快找到了切入口,紧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把目光锁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上,传统的道德文化,成为了我们化育学生优秀品德的真经,这些宝贵的儒家思想精髓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依托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德育系统化、序列化。2.结合传统节日,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3.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多元教育主体。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举措,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将特别关注这些学校,通过对其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凝练提升其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

中小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道德无序,信仰缺失,功利浮躁也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不良倾向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小学德育问题日益凸显,学校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无法真正落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就成为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提升德育实效、培养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

三、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德,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②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逐渐浸染学生的灵魂,在 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培育学生优良品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德树人。

2.教师方面:

①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厚实文化底蕴;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以往空洞德育、口号德育的局面,使教师找到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③通过德育课程的实施,也促进了德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慢慢走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之列。 3.家校方面:

①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育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通过课题的开展,有效推进学校的特色品牌的创立,从而实现家校共赢的和谐温暖局面。

四、研究内容 学生层面:

1.利用小班优势了解班级学生的德育现状;

2.基于现状分析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有效开展针对性德育活动;教师层面:

1.创新育人活动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2.选择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合的校本课程 家校层面:

1.开设星月讲堂,进行教师、家长两个层面的培训讲座。2.实现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工作策略与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研究的教师、家长进行关于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调整研究方法,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传统文化育人的理论、立德树人方法、家校联动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构建适合我校的依托传统文化家校联动育人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采用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修正,使整个研究成为研究培训、学习提高相结合的过程。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阶段目标:

(1) 通过培训活动,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为课题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2) 通过研究方案的拟定,开题报告的撰写等,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阶段内容:

(1)组织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组织教师收集、学习、检索前人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的信息,进行理论学习。

(4)对教师进行培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教师撰写学习体会或心得。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问卷调查汇总,每位研究人员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或体会或深度学习方面的论文。

阶段负责人:于晓丽杨仲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5月) 阶段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了解家庭教育的普遍现状与存在问题,寻求家庭德育教育的规律以及问题解决的办法,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指导、引领家庭教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并借助不同的平台,真正做到提升学生、教师、家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 阶段内容: 学生层面:

1.开展经典诵读与考评的有机结合

学校组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诵读。通过早、午、晚阅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及”每日一看”。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此项活动的深入情况。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开展“经典伴我成长——古诗文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坛活动”及“感悟《弟子规》”演讲比赛活动。强化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化。

2.搞好德育实践活动: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民族文化的精髓从陌生到亲近直至溶入到学生的血液中。

教师层面:

1.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组织教师选择整理系统化的与现代德育目标的经典内容,编写成校本教材,在潜移默化中渗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言行育人、课堂育人

让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了“主题班会”和“道德讲堂”的教育功能。

家校层面

1.通过亲子活动及家长开放日,携手家长共育“真善美”之人。 2.共评学生德育成长活动: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 3.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使家长意识到自身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加入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

4、开设星月讲堂,进行教师、家长两个层面的培训。阶段成果: ①完善的评价体系。

②体系严谨、内涵丰富的德育校本课程。 ③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写好实验阶段的研究报告; 阶段负责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6月) 阶段目标:

(1)通过资料的整理,形成系统研究成果。 (2)通过反思研究历程,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阶段内容:

(1)全面系统地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准备迎接教科室的课题结题、评选。

(2)总结反思研究历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阶段成果:

研究报告,教师发表论文,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校本课程等。

阶段负责人:于晓丽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成果主体报告。

2.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立德树人”校本课程体系。3.营造“立德树人”环境。 4.教师相关教育论文集。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是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科研集体。

课题组成员全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有的执教过市优质课,有的被评选为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明星等,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

2.课题组建立定期科研制度。通过定期的点面结合培训、教研反思等活动,使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得到及时解决,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我校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科研能力较强,同时本课题的研究适应当前中心和学校的工作重点,会得到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推荐第6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10-11-21 23:27:37)转载▼标签: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组 分类: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

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

环 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

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

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

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

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

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

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

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

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

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

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

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

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

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

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

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

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 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 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推荐第7篇:课题开题报告

秦皇岛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本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qhd125kt2011216 学 科:语 文

课题主持人:袁瑞雪

课题人所在单位:青龙县八道河总校

课题组成员: 王辉 陈宏志

常金亮

王宪军

邓文辉

李清娟 陈志勇

崔兰芳

张秀莲

周海侠

丁晓侠

一、课题的提出

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把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与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引领师开始尝试着实践生本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全体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的老路上去。

针对此状况,我校课题组提出了《生本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任务:本课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研究完成所有的科研内容,并达到所有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二)研究目的

1、彻底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努力为学生营造人性化、民主化、情感化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互动、合作、交流,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预计有以下突破:

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教2

2 育的理念,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阅读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理念与阅读教学有机整合;

2、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小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验证。

3、提供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

(三)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

2、课前准备工作研究,及学生课前研究与教师学案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3、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4、构建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4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5月: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6月: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袁瑞雪负责撰写,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教师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各位实验教师以本校课堂为主阵地,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同时,通过网络交流、集体研讨、反思,进行小学语文多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课例、案例研究,撰写心得、论文、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总结实验方法,研讨存在问题,写出具体材料。

2011年9月:深入课堂,寻找存在问题:学生课前学习方法、课上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学案设计等。

2011年10月:针对学生心理、年龄、地域和学习兴趣等特点,寻找对策。

2011年11月——12月: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积累资料;

3 2012年2月——2012年10月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教学设计、案例、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研究,初步构建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多课型有效教学模式。

2012年11月——2013年5月:论证教师进行课内有效教学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初步效果;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2013年6月——9月: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师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2013年10月——11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整理课题组成员探究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案例、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高效教学模式体系。

2、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指导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3、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观察法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5、实验总结法

4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五、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组人员情况:

课题负责人善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以及一些优秀的一线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他们都是教师中的骨干力量,都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每人都是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且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善于实践。课题组成员均有课题研究经历,承担或参与过(或正在研究中)多项市、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他们撰写的论文曾获省、市、县级奖励,这为本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障条件:

1、时间保障

子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我校就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后将利用这半年的时间进行总结和提炼。课题组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

2、经费保障

经费由课题组成员自行筹备与学校支持相结合。

3、设备资料保障

(1)学校图书室文献资料丰富,教师可以随时查阅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献资料等,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学校已接入因特网,内有校园网,为实验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了实验活动的开展。

4、制度保障

(1)实验研究工作常规:A、建立周实验研究工作日制度,每周星期五为课题实验工作日;B、建立月研讨交流工作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为研讨交流日;C、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素养;D、制定实验操作规程,落实实验方案;E、实行分工协作制度,使实验人员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拟定了科研课题教学管理评价方案。

5 (2)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配备工作扎实,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有较好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有关课题研究。使实验科研人员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互补并形成结构优势。强化角色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实验教师要明确实验班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高层次教学班,实验教师应当既能教学又懂科研,克服主客观困难,努力完成研究任务。学校要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实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考察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实验研究条件建设:逐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配备实验必需的设备、软件,保证实验研究所需费用。

(4)建立实验研究专项档案,所有资料都要进档归类,专人妥善保存。

六、参考文献:

1、《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书籍。

郭思乐

2、《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

张金华

3、《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

6 6

推荐第8篇: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推荐第9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延伸》开题报告

东海县平明小学王芹

各位领导:

您们好!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延伸”这个课题,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现将开题情况汇报一下,肯定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恳请专家领导及广大教师给予指正。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高年级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的读物、再由课外选择阅读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本课题将课外阅读延伸策略定位于“三自”,即自主、自能、自由。“自主问题”即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地阅读,解决认识问题;“自能问题”指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自由问题”指将阅读融入了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解决的是习惯问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高年级段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3、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理论阐述。我们在研究中将认真学习苏氏的阅读理论,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并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力争有所探索和发现。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概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化要求,还列出了推荐篇目。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配备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新课标小学高年级段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教师,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需要探索的方面很多,如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的磨砺、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我们觉得,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追求实效,真正使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我们确立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四、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总觉得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习作、口语交际等的思维不开阔,语言匮乏,知识面较窄,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不去。我认为,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读之少之又少。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而言,只谈读的“量”,不求读的“质”是不行的。小学生的阅读与成人阅读是不同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应强调课外阅读的延伸,更应强调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取得三方面的实效: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

五、课题研究目标:

1、在认真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课外阅读互动过程的研究,从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3、探索出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延伸活动有序开展的有效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班特色的活动课程。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

研究。

2、文献资料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资料,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策略。

4、个案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

七、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5-----2013.6)。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7---2014.1)。开展行动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检测阅读成效。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14.2---2014.4)。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资料,编写课题研究论文集和学生作品集,进行结题汇报。

推荐第10篇:课题开题报告

《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校于2010年4月向青铜峡市教研室申请了《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9月被市教研室获准正式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积极开展《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

1、目前的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教师中心论,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示范多的问题,学生讲得少、操作少、思考少的问题。

2、教学目标唯书、唯知,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主体性品质的培养等。教师的思维固化、教案枯燥,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缺乏,是造成教学“他主学习”盛行的主要根源。传统满堂贯变为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教师力的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

3、不过前提是我们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行为,广大教师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烈需求,但缺乏这方面的方法指导和教学资源支持。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教师科学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能力和实现程度获得一个突飞猛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新公民。

4、为此我们提出了《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实验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形成对对于学生来说是终生汲取不尽的营养,可以使学生的具有创新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和具有自学的意识,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据统计,国内外许多工程师、科学家并不是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成才的,而是靠自学成才。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自学质量上入手,明确自学的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重视自学习惯的培养,强化自学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使学生爱学习、善思考、多求善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的创造性精神。

我们开展\"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题研究及基本内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探索“导学+活动+学案” 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真正解决学生学、教师教的问题。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建构丰富而扎实课堂教学的过程,培养敢想敢为、思维能力更为灵动的学生。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教学风范高深和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5、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终生的学习习惯。

6、改变当前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示范多,学生讲得少、操作少、思考少的课堂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学习主体性品质的培养。

7、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能够能动地、自觉地学习,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得新知识能力的新公民。(只是一个希望设想)

四、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学者一致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国内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本课题的研究,将紧紧依托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策略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认真借鉴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努力做到:

(1)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2)在教学理念的追求上,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教学评价上,从单一的对教学结果和结论的评价走向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统一的评价。

五、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网络文章来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求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行之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教育调查法。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定量与不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综合知识测查、月度测试)

(4)教学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略和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5)教育叙事研究法。实验教师要积极撰写研究报告,将实践中碰到的教育问题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再加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改革和重建自己的教育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实施步骤与计划

1、准备调查阶段2010年6月—2010年8月

2、整理分析阶段(2010年7月—2011年3月)

① 研讨、整理课题组在教学中的得与失。(高效课堂的实施与反思、常态课的调研与总结。)

3、实施阶段:(2011年3月21——2011年10月)

①校级三课竞赛活动

②忠心校级的三课活动等。注意实验课后的调查讨论,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③ 片区二级三课竞赛活动、教研室三级课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④阶段性工作总结。

4、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主要工作内容: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组织保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具体负责),教导主任牵头,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组成的课题组。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多的为实验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根据学校课题分别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各学科协同行动,加强合作,整体推进。

(2)师资保证:我校教师有勇于改变教学现的愿望,富于钻研精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学校课题组有中心校骨干教师2名高级教师4名。参与实验的人员多数是战斗在一线的骨干教师,其中多名小学高级教师,学历高,经验足;当然,我们还将走出去、请进来,争取得到区市专家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3)经费保证:学校校长热心教育科研,倡导“科研兴校,教研兴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保证课题研究经费。我做校长是我校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费保障会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第11篇: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王惠霞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文化常识严重不足,甚至将经典诗句进行篡改到处流传,在学生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过分过分强调实用知识的学习,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没引起足够重视,结果造成一大批学生发展后劲不足。“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所以,我们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这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995年3月,赵朴初等9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这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8年9月老舍之子创办“北京圣陶学校”,经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率先将传统文化经典纳入教学内容。98年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古诗文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并在北京、湖北进行三个月的试点工作并取得成功,同时该项活动在全国推广。为此,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在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经典诵读虽然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对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进行专门研究的还没有,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概念界定:

1、诵读:指通读(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2、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

3、经典古诗文——是“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活动”的一部分。即指在0—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最好的年龄段里,通过诵读经典的篇章,配合儿童学习能力之发展的前提,使儿童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吸收古文化精华,让他在自主而快乐的情景中学习,达到开启智能、陶冶品格、传统文化的目标,以期将来成为“博通古今、德术兼备、文物双全”之一流人才。它要求在不耽误原有课程学习和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利用每天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最有价值中国经典诗文的诵读任务。只求熟读,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身消化、理解和受益的文化准备。

4、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有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语文课程标准”。课标中指出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而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又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打下一生最重要的智慧和思想基础。

3.中央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

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的人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好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以中华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基于此,我们对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所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形成以下认识:

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文化经典诵读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教育形式和工作载体,开展经典诵读,就是要从小养成孩子传统美德,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下一代。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文,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状态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实施文化经典诵读,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和培养民族精神有效途径。

三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假说

孩子教育小时应以母语学习为主,10——13岁以下的孩子更是如此。中国语言文字功底从小就要打好,从小让孩子读汉语背诗词读圣贤书,特别是13——15岁以前的孩子是人类记忆的高峰,趁他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最大限度的背诵能终身不忘。这也是教育经济学的问题,以很少的成本得到最高的收益。语言学习就是模仿反复的过程,几百篇古文,几千首唐诗宋词能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奠定道德,开启智慧,何乐而不为?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让全体学生和教师理解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得以“童蒙养正”。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篇、名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文化的鉴赏能力,感受先辈文人们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3、通过文华经典诵读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重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使学生在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得失成败等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孝仁礼仪等道德品质。在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参照中,使学生在少年时就站在了相对高的道德起点上直面人生。

4.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探索引导学生开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正确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以“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重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习惯,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2、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3、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2、课题研究重点: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新课标视野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根据以上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生对古诗文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2)、新教材所蕴涵的古诗文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3)、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古诗文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4)、在新课标下弘扬古诗文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古诗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

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

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结合新教材所设计到的谚语、俗语、格言、古诗、歇后语„„我

第12篇: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2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拾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八)现有基础

(九)经费估算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13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挖掘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挖掘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崔超群

课题负责人单位:资中县重龙镇第一幼儿园

课题组成员: 崔超群 王佐珍 徐秀敏

黄小雨 杨文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信息,了解许多社会现象,接受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们对新奇,趣味的事物着迷,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家乡却缺乏了解,因而感情淡薄。在家中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把孩子视为“小皇帝”或“掌上明珠”,他们把全部的爱给予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爱的情感培养。

恩格斯说“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一味满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养尊处优,这自然唤不起孩子正常的爱的情感,从而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当然就不能发展到爱同伴、爱家乡,更不能发展到爱祖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幼儿园规程》提出要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且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由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所以我们确立了“挖掘

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乡土资源的内容研究

(1)资中景观研究:重龙山、永庆寺、文庙、武庙及宁国寺、清代一条街、唐代建筑甘露寺、唐明渡双塔、三国时期初建的罗泉古镇、“川中小山峡”美称的白云峡景区。景观奇特的罗泉溶洞群和青眉山溶洞,还有九龙峡、龙江湖景区、圣灵山溶洞等 (2)资中历史研究:资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资中特产研究:资中冬尖、大五星枇杷(归德镇、甘露 )、资中罗泉豆腐、球溪鲶鱼、资中塔罗科血橙——南果一绝等。 (4)资中的艺术文化研究:资中木偶、书画等

2、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充分运用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机的实施教育,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3、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时间:

1、实验对象:2011年入园幼儿——2013年毕业幼儿

2、实验时间:2011年3月到2013年7月(2011年3月——7月我们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9月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1)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发放给家长,要求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带幼儿深入家乡百姓中间,进行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发放给幼儿,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做答。

(2)实地调查访问法:在课题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带领与组织下前往历史文化遗存集中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取得第一手资料。

(3)图书报刊资料查阅法:翻阅检索海内外资中文化研究,阅读资中历朝方志、望族谱牒、名人文集、碑刻文物等资料,整理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发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发展空间。

(4)网络资料搜集法:利用互联网,搜集查找资中文化的相关资料,筛选出对课题研究有利用价值的资料。

(5)案例研究法:选若干名对中华民族或资中地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资中文化历史人物或历史工程为研究案例,考察其成就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6)行动研究法:从整个历史长河中寻找素材,多元的、全方位地考察徽州文化遗存及其教育资源,设计校本课程模块,研制课题实验教材,考量校本课程的成效性,反思研究成果的先进性。

(7)环境创设法 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五、课题需要的资源: ①有关资中文化历史名城的书籍 ②他人在该领域研究的好经验 ③家庭教育资源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 实验研究报告

第14篇:课题开题报告

2016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

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第2篇: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第3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已经完成收集资料和初步论证思考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目的和意义做简练而准确的表述。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

对研究报告进行综合性概括描述,确定研究框架,将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作简要表述。

三、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

此项要求是,编写出研究报告提纲,显示研究的整体性轮廓。提纲用三级标题形式,清楚完整地显示研究的思路,要充分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

简明扼要表述资料收集方法、工作步骤安排及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以上四项内容,第四项是重点。开题报告以300—500字为宜,格式及字号要符合学院规范要求。

第4篇: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

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

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6年9月——2016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16年12月——2016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16年12月——2016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3、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实验资料,注意收集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4、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第5篇:体育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体育开题报告范文。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鸿业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后来我看了一下内容,知道是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研究,我想能不能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6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 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第15篇: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罗庄区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现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如何在高中阶段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知识的获取能力,就是我们高中教师迫在眉睫的一项艰巨任务。

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探索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而课程的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即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情感教育,都会有很大的意义所在。我校是一个省级示范性高中,搞好这个研究,对推动整个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学方法的研究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2、教学途径的研究

(1)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个原则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章完成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子任务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任务的提出、任务确定、任务实现的方法。

(2)实行分组评比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优生和差生的组合,这样可以让优生帮助差生。在小组之间开展综合评比活动,对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的小组加以褒奖,对任务完成得不太好的小组或个人加以鼓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教师也不用花很多的精力去维护课堂纪律。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信息技术教学是落实其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要途径,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应把计算机作为一“工具”教给学生,鼓励他们运用计算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使教、学、用突破以前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的误区,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学法指导的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法指导已成为新教育观的重要内容。变“教会”为“学会”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从培养学生“五个学会”,(1) 学会读书(2)学会思考(3)学会观察 (4)学会记忆(5)学会操作激发学生“三种意识”入手。 (1)参与意识 (2)创新意识 (3)竞争意识。

除了上面介绍的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学法指导”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对掌握好新知识的一些基本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考查等)的指导和对具体活动的方法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竞赛指导等)。

4、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

2 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本课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难点:教学途径的研究。

五、实验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必须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当中。 2.发展性原则

通过探索,提高学生处理、获取、传输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能力,创新思维,团体协作,组织能力。 3.渐进性原则

实验过程必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撮而就。 4.整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技巧)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融会贯通。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工具,可以与别的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做好学情调查。 进行科学分组管理。 2.设计教学途径。

运用分层教学。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个体与群体跟踪相结合。 5.调控

在实验班,根据实际情况,在班内小组进行调控,实现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成绩。

七、预期目标

通过实验测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八、实验研究的过程

整个实验过程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0月)

(1) 查阅文献资料;(2)对学生情况调查,进行分组。(3)编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1) 前测

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测试,用以和后测进行比较。

(2) 教学活动(2007年9月—2008年9月) 详细内容见“实验研究内容”

(3) 后测

在考试后,进行坐谈会、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情况进行调查。

3、总结阶段(2008年11月)

(1) 资料整理。 (2) 撰写论文。 (3) 申请鉴定。

九、实验组织

1.组织机构:

技术指导:毛洪艳 汲广彪

课题负责人:丁兆伟

课题成员:郭超信 赵立江 张高峰 曹征丽

第16篇:课题开题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与策略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几年来,为摆脱落后的经济面貌,农村许多青壮年都涌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去打工挣钱,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诸多原因,他们的子女不得不随父母到异地上学读书。于是学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平民教育的观点,在《平民教育概论》中明确指出:“平民学生当中已经有特别聪明的学生,这些学生应当再受国家或社会充分的培植。我们对于他们特别加以注意,并要扶助他们升学。” 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由于我校处于牟平区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目前在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30%以上。这些家庭家长学历不高、家庭教育水平低下、家长文化水平欠缺、指导管教无力、上学目的不明确、家教态度冷漠,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失去了情感的呵护和生活的照料,失去了严格的要求和有效的指导,导致他们心理畸形发展、自卑情绪过强、孤独性格过重、逆反心理过激、向学动力过弱、品德行为过差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到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为此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如何有效地指导他们学会做人求知做事,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素质,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品德行为问题,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经过充分论证,我们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与策略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的内容、目标、途径和实施策略等,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有效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整体素质提高。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常指的是由某地到异地从事各种行业工作的外来从业人员的子女。

● 心理问题是指个体的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中的意外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缺乏自尊和自信、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方法、对生活缺乏兴趣和适应、对行为缺乏要求和自律等。因此,本课题主要围绕自我意识、学习心理、生活适应、品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开展。 ● 矫正是指改正。

● 策略是指为解决某个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本课题研究是在小学1-5年级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开展实验。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最早涉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记者李建平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大致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的。张斌贤以1997年~2001年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这 2

一时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总体状况的调查、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的意向调查、民工学校的调查、对造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原因的探讨等几个方面。代表成果有:曾昭磐的《厦门市未成年流动人口状况及其对教育影响的分析》、米红和叶煜的《未成年流动人口受教育特征及其管理对策研究:来自厦门特区的调查报告》、周拥平的《北京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就学状况分析》、黄志法和傅禄建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原则:

(一)实验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现状,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的内容、目标、途径、方法和策略等,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有效教育水平等。

通过研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品德行为问题,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人的主体性表现在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三个方面,现代德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长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

课题研究涉及到各班级、各学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影响到班级和学校、影响到各学科教学质量。在研究中,应树立全校一盘 3

棋的思想,在课题组总体安排下,各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和少先队组织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献计献策献力,抓好每一节课堂教学,抓好每一次活动,抓好每一次家访,抓好每一个学生,使我们的整体研究工作稳步开展。

3、参与性原则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该课题实验的主体,要调动他们的内驱动力,通过整体发动、学习目标、结对活动、小组合作、行为训练和榜样激励等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华、在内华中提升。

4、一致性原则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关系到方方面面,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专题培训、及时沟通、家校联系卡等途径,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在提高家长家教意识的基础上,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配合,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使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所获,使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分析法:通过班主任及其他课题组老师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学方法,搜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从而对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为后期调适策略的提炼作准备。

(二)个案研究法: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学困生作为个体案例。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教育、谈话、家访,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最终的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三)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四)经验总结法:这是教育研究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尝试着总结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我校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的实际情况,我们考虑采用“以校为主,家校结合”的研究模式展开专题研究。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内容的研究。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途径的研究。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矫正策略的研究。

(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有效教育的研究。

(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案的研究。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明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2、有研究基础:我校已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与策略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更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

3、条件保证:我校是1983年7月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建立学校时,上级部门对我校定位很高,要把我校建成窗口示范学校,所

以在校园建设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是一流的。目前,学校已启动了“校园网”“信息技术机房”等,我们可借助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手段捕捉新信息,了解外地的研究动态。我校注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因此,每年征订各种教科研杂志20多种,我们将进一步搜集有关资料、购买有关教研的书籍,加强学习,做好理论准备,并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证来完成此项课题,以优化育人环境和教育模式,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有益尝试。

4、经费以作为学校财经支出列入到计划中。

八、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五年完成,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论证课题,申报课题,完成《研究方案》、《第一阶段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组,培训实验成员。

(二)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6年1月):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进行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构建心理问题矫正内容和目标体系,举办家长培训活动。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第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三)结题阶段(2016年3月~2016年6月):

汇总资料,提炼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自我鉴定报告》,申请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状调查分析。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与策略的研究报告。

3、典型个案及案例集、论文集等相关资料。

十、课题的组织管理:

一、研究经费筹措及管理:

尽管我校经费并不宽裕,但学校领导明确表示:一定千方百计保障课题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运作。另外还将竭力寻求教体局在经费上的大力资助。对研究经费由专人负责管理。 十

二、参考文献:

1、《平民教育概论》 陶行知 著

2、《师生沟通的艺术》唐思群 屠荣生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的预防与矫正新概念》主编:邱长鹏 张红蕾 魏玉霞 (西藏出版社)

4、《创造心理培养与训练新概念(上、下)》主编:李桂兰 姜红娟 龚国成 (西藏出版社)

5、《心理学人格流派新界说(上、下)》主编:梁晓明 刘德纯 李作栋 (西藏出版社)

6、《走向心理健康》教学篇 (华文出版社)2002

7、《走向心理健康》活动篇 刘慧娟编 (华文出版社)2001

第17篇: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科学性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莒南县第二小学 课题组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科学性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现状

1、课堂小结本身具有的重要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数学课堂小结应具有“准”、“简”、“综”、“联”、“拓”五个特性:即准确性、简练性、综合性、联系性和拓展性。既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又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2、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 在本教研组的一次研讨中无意中作过一次小调查,问题是:你平时上课常有没有课堂小结?结果是的这样的,虽然有一小部分老师说:每堂课上完总要小结的;但不少老师说:有时间小结一下,没有时间就算了;还有一些老师说:课堂小结有什么用啊,这点时间还是做作业好。这样的调查的结果其实不让人意外,这种对课堂小结草草了事的现象其实早已存在。

不光在平时教学中有,在各种公开课上同样存在。我参加一次课堂比武的听课活动,一共听了十节各个年级的数学课。稍稍统计了一下,除两位老师没有小结就下课外,其余八位都有课堂小结,其中更有六位老师的最后的课堂小结都差不多问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这样的小结虽然改变了原来由老师的一手包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小结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梳理,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虽然学生能说出各个知识点,却很少能把知识点展开,更别说高度的梳理和概括了,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知识点的过场戏。这样的课堂小结既反映了教师只重该环节的形式而忽视其实效性,也反映了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从而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对课堂小结关注度比较低,有关于课堂小结的课题研究很少;

2、关注课堂小结的这些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度不如中学或职校教师的关注度来的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1、该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小结的科学性。

2、使教师明确数学备课的重要性,借鉴这次网上数学磨课的经验进行有效备课,从而为下一步实现数学课堂小结的科学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这次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教师备课有效性的提高,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使教师能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加入自己的想法,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有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3)本次研究除了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学科素养外 ,还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活动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丰富、深化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科学性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的范围:三至六年级

课堂小结的定义:是指在课堂上以尽可能简洁精练的语言,一种新的但是有效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小结的作用: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巩固知识和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及时的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地巩固住。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采取弥补的办法和措施。

心理学理论: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应效应”和“近因效应”。

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堂小结的设计和实施,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课堂小结设计和实施的系列案例,并积极撰写有实效性的论文。

2、通过课堂小结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梳理、提炼和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数学老师组织课堂小结的能力。

4、通过课堂小结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内容:

1、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一般操作时机和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策略。

2、研究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分别适用何种类型的小结。

六、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步骤:

(一)研究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科学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集体有效的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观课议课、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方法的探讨来进行。

1、教师有效性备课必须建立在熟悉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在进行备课时,结合这次网络教研的数学磨课方法进行备课。一定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不是说单纯的钻研自己所教的那节课内容,而是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去吃透教材,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对教材的深挖掘制订出更具体实用的教学目标;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后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还要了解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学校定期开展单元数学教研活动。每周都有集体备课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研活动时间,讨论研究每个单元、每一课时如何备课,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写出比较完善的、具有实效的课时教案。

2、课堂教学展示,进行观课议课和总结反思。熟悉备好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观课、评课。不论教案写的多么好都得通过课堂教学才能看出来它的实际效果。课堂实效不仅仅反映教案备的如何,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语言表达、语速的快慢、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机智、评价语言的使用等等都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产生影响。

观课的教师一方面要看经过打磨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一方面还要看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现,看一看师生是否有互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师引导的怎么样,有没有生成的问题。所以观课也是一门学问,在观课前进行研讨,确定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课,做到心中有数。课后,进行研讨交流总结。首先让执教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自我评价一下。然后让观课的老师说一说听课的收获和建议,看一看哪个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通过这次反思、修改、讨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然后进行经验总结。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验证课堂小结的科学性时,有一个老师在执教,其他成员对其进行观察(即观课),观课教师从教师的语言表达、提问问题的有效性,重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情况等角度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观察提出合理的建议改进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评价能力,有助于改善教师课堂教学执教能力。

2、经验总结法。在进行研讨、观课、评课、议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总结好的新的经验,而这些好的经验都是通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事实,经过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得出的,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文献资料法。通过多个渠道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丰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

4、行动研究法。是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将探索出的有效备课方法,课堂小结策略和学生课堂小结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验证其实效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的过程。

(三)研究步骤(两年,即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

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的搜集和学习的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课堂小结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掌握国内有关课堂小结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等相关信息资料,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学生访谈,对学生关于课堂小结理解认识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小结,以及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小结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然后进行比较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7月)

1、查找相关资料文献。

2、调查研究教师对实现数学课堂小结科学性的了解和感悟。收集各种建议和好的创意。

3、组织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进行研究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

4、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小结反思工作。 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做好资料分类归纳,整理出完整、真实的实验资料和典型案例。

2、撰写相关的论文与结题报告,推广本课题。

3、申请课题结题。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措施

1、专家指导。

我们学校县市级数学教学能手、教研员有很多,可以很方便地请教他们,给予我们指导和提出宝贵的建议。

2、学校领导及研究氛围的支持。

我们学校是科研型的学校,研究氛围比较浓厚。领导也比较支持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注重把教师培养成科研型的人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课题指导上,都不遗余力地全力支持。

3、课题组成员有从事多年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还有年轻的教师,他们也都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一些新的教学理论接受比较快,有自己的想法。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由于日常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对教材的深挖细究可能不会那么充分。这就需要我们要合理分配研讨时间,多挤出一些时间来进行课题的研究。

2、由于数学课型不同,实现数学课堂小结科学性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课堂小结,使数学课堂小结科学性的策略可能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和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计划、总结、论文、教学反思、有效性高的教案等。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研讨照片集。

3、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评价调查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组活动方式:

每单元进行一节课的有效性备课,全组成员一起研讨、观课、评课、议课。最后进行总结修改、反思提升。每个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说一说心得体会,发表自己新的想法和建议,不断修订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式、策略,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高效课堂,共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2、对课题组成员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认真研究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定期完成相关的资料整理和论文的撰写。

平时经常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关于备课、上课、反思、教学过程方面的知识要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创新的眼光去研究课题、改进课题。

课题成员之间应团结互助、共同合作,互相促进。整个研究过程始终站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卞志伟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实验总结、修改,并定期组织交流总结。

课题组成员:

范世君 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验及总结修订,撰写研究报告和课题中期小结。

左秀英 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档案中课题组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大事记)、资料汇总。

邢菊 负责制定学期研究计划、撰写学期研究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孙成晓 负责研究课的记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负责论文的撰写及课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18篇: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一、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课题目的: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解决生理条件下荷正电的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穿膜肽(CPPs)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短肽,因携带大量的正电荷,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荷负电的多肽蛋白类药物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协助其穿过消化道上皮进入血液循环,但对于荷正电的生物大分子无吸收促进作用。本课题拟构建一种由CPPs介导的纳米递药系统,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骨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纳米粒,通过表面修饰寡聚精氨酸赋予该纳米粒穿膜能力,用其包载多肽药物和荧光探针,以Caco-2细胞为体外模型,评价CPPs的肽链长度和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径对于多肽药物穿透生物膜能力的影响。

2、研究意义:

(1)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其表面修饰的寡聚精氨酸可以提高荷正电多肽穿透消化道上皮进入血液循环的能力,使多肽药物经由口服途径给药可以到达所需的治疗浓度。用于包载药物的纳米粒、可以防止药物在消化道的分解,提高药物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因此,这种寡聚精氨酸修饰的纳米粒能够增加多肽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减少患者由于频繁静脉注射带来的痛苦。

(2)使用载体包载药物,可以减少穿膜肽直接与多肽药物结合产生的电荷损失,增强CPP携带药物穿透单层细胞的能力。因此,缩短肽链的CPP可能具有与原长度CPP同样的生物活性,对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状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肽涉及人体的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等各个领域,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多肽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用量小,生物活性强,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高血压和某些心血管及代谢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途。<?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常用的多肽蛋白类药物因为具有以下特性,导致难以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1)人体消化道内存在多种降解多肽蛋白的酶,药物口服进入体内后易被分解。

(2)多肽蛋白亲水性强,亲脂性弱,不易透过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

(3)多肽蛋白类分子水化半径较大,无法通过自由扩散或膜通道等形式穿过细胞膜。

由于口服给药方式的多肽蛋白类药物无法入血,不能达到治疗剂量的血药浓度,故临床上一般常用剂型为注射剂或冻干粉针剂。以糖尿病为例,较为严重的病人一般一天要接受两至三次的注射,不仅患者的依从性差,也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相对于注射制剂,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更具优越性,目前多肽类口服给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粘附,消化道蛋白酶抑制剂,吸收促进剂的开发等方面。

近年来,一些具有细胞膜穿透能力的多肽,如TAT、MPG、PEP-

1、penetratin、寡聚精氨酸等,由于它们具有能穿过细胞膜而保持其完好无损的特点而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此类天然或合成、具有水溶性、低裂解性并通过非吞噬作用进入各种细胞膜的多肽,称为穿膜肽(cell-permeable peptides, CPPs)。目前对穿膜肽的穿膜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穿膜肽对生物大分子的转运效率高,不耗能,且基本无毒,其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偶合等方式携带各种生物大分子透过细胞膜,已经实验证实的这些大分子有基因、蛋白质和多肽,以及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等。由于穿膜肽具有极佳的穿膜效率和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有望成为促进生物大分子药物口服吸收的有力工具。寡聚精氨酸、penetratin等CPPs已经在促进胰岛素的口服吸收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组成这些小分子穿膜肽的氨基酸大多是碱性氨基酸,携带有正电荷,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负电荷静电结合,可能引起胞吞作用和核小体蛋白的聚集,介导药物穿透细胞膜。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利用穿膜肽携带正电荷的特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荷负电的多肽蛋白类药物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协助其穿过消化道上皮进入血液循环,但对于荷正电的生物大分子无吸收促进作用。本课题拟构建一种由CPPs介导的纳米递药系统,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骨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纳米粒,打破CPPs只能携带荷负电大分子的局限性,通过表面修饰寡聚精氨酸赋予该纳米粒穿膜能力,用其包载多肽药物和荧光探针,以Caco-2细胞为体外模型,评价CPPs的肽链长度和纳米载药系统的粒径对于单层细胞穿透能力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Yoshio Hayashi, Kentaro Takayama, Yuka Suehisa,et al.Development of oligoarginine-drug conjugates linked to new peptidic self-cleavable spacers toward effective intestinal absorption [J].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7; 17: 5129–5132

[2] Sonali B.Fonseca, Mark P.Pereira, Shana O.Kelley.Recent advances in the use of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9; 61: 953–96

4[3] Noriyasu Kamei, Mariko Morishita, Yoshimi Eda et al.Usefulne of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to improve intestinal insulin absorption [J].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8; 132: 21–2

5[4] 尹锐, 郝飞.穿膜肽HIV Tat蛋白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

志.2005, Vol.23, No.12: 77-8

1[5] El-Sayed Khafagy, Mariko Morishita, Noriyasu Kamei et al.Efficiency of cell-penetrating peptides on the nasal and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he rapeutic peptides and prote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9; 381: 49–55

[6] 崔孟殉, 李敬来, 张振清等.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 Vol.25, No.1: 59-61

三、课题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1、主要内容

(1)从文献报道的活性较高的R6,R8,R10中筛选出穿透单层细胞能力最强的穿膜肽。

(2)构建本实验设计的递药系统。

(3)通过Caco-2细胞模型,利用荧光探针示踪和HPLC评价本课题构建的递药系统的透过细胞能力。

2、基本思路

(1)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R

6、R

8、R10一系列多聚精氨酸类的穿膜肽。

(2)建立Caco-2细胞模型。

(3)通过Caco-2细胞模型体外模拟消化道上皮细胞,利用HPLC筛选出透过细胞能力最强的穿膜肽。

(4)分别使用亮丙瑞林和具有荧光的香豆素作为模型药物,使用PLGA、

PLGA-PEG-NHS-CPP混合包载,构建不同粒径的纳米递药系统。

(5)通过Caco-2细胞模型,利用HPLC和荧光探针示踪进行不同粒径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包封率、载药量、透过细胞能力等参数的测定,筛选出最优的递药系统。

3、创新点

本课题建立的纳米递药系统,可以解决带正电荷的多肽无法通过电性作用与穿膜肽结合的问题,使更多的多肽类药物可以经由口服途径给药。同时该系统的构建有望降低穿膜肽介导过程中产生的的毒副作用。以上两点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4、难点

(1)如何使表面修饰多聚精氨酸穿膜肽的纳米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透过细胞的能力

(2)如何使递药系统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四、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1、春季学期

(1)R6—R8一系列穿膜肽的合成。

(2)Caco-2细胞模型的构建。

(3)几种肽链长度不同的CPPs穿透单层细胞能力的评价与筛选。

2、秋季学期(包含暑期部分时间)

(1)包载模型药物的递药系统的构建。

(2)对本课题构建的递药系统透过单层细胞的能力、包封率等各项参数进行测定与评价。

(3)收集整理数据,撰写一篇英文论文,投稿SCI期刊。

第19篇: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钢丝环扎 四肢长骨骨折 济南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4°

>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 48 ~43

[9] 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8():11~119

[1]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8;31(4):5~54

[1]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 1): 4~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

[16] Fnullh, Muhd Shib Khn ,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ll Abbbd, ; 19(3)

[1]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J]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 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691~69

[1]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ue injuy [J] Op u1 Rehbil,4;6( 1): 13 ~11

[] 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1: 33~36

[3] Lu WJ,L B,B NR, e l Chin JTul,6; 9(5):~5

第20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促进阅读能力形成的研究》

开题报告

民乐县红石湾小学

2012年,我校开始实施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在“书香校园”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有关学生阅读的问题困惑着我们——开展小学生阅读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有效开展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是怎样的?阅读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题攻关组,负责学生阅读方面的专题研究。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中,我们于2013年4月,根据甘肃省十二五科研课题项目要求,申报科研课题。2013年9月9日,张掖市教育局将《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促进阅读能力形成的研究》确立为市级科研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一)阅读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吁,政协委员提出设立“阅读节”的提案,都在强调阅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善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迫切要求。

经我们初步的调查,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阅读方面的问题:

1.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自发读课外书的习惯,阅读活动很被动;

2.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的目标不明确,没有走出读书时为了考试的误区;

3.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爱好进行经典性阅读和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的阅读;

4.大部分小学生阅读量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因此,阅读质量不高,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5.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大语文观”的理想阅读氛围形成面临诸多困难。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书香校园”的需要。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阅读”的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现代研究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结构图表阅读教学法”,打破传统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扫课堂沉闷空气,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桑德斯的阅读讨论教学法认为,对阅读的控制权应该留给孩子们,允许孩子们自由地阅读讨论,老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西兰的共同阅读欣赏教学法等,分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些阅读理念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近代,我国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阅读教学理论。梁启超实用主义的阅读理论;蔡元培反对“注入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局面。叶圣陶关于“养成读书习惯”的精辟论述,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影响至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更是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书生、钱梦龙、于漪、颜振遥等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所创造的风格独特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中国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产生了许多崭新的阅读理论。被誉为“新教育’理念发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观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又使得课外阅读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人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叫做“信息时代”。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据有人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0%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这充分说明阅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朱永新认为,“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时代的发展呼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许多世界范围的教育成功经验更是证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实施“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课外阅读的理论,有利于学校形成重视阅读,轻松阅读的良好阅读氛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展开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善,是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建书香校园的必然过程。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阅读中领悟真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该项课题研究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价值。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课题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愿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面临的问题与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改善现实条件下课外阅读面临的困境,使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题拟以本校200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定期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开展读书交流与读书竞赛等活动方式,调查研究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学校关于课外阅读的激励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研究,完善个人、班级、学校阅读机制,消除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不利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理想的空间,开拓和挖掘有利于开展阅读活动的所有因素,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课题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入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范式,最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成果,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理论。 2.展开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每一个问题产生原因,产生改善现状的办法与措施。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和改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调查和改善研究;

(3)小学生阅读习惯调查和改善研究;

(4))小学生阅读能力调查促进提高策略研究;

(5)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效利用的研究;

(6)学校激励机制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提高的关系研究。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建构“书香校园”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假设 本课题假设: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外阅读作为学生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式,科学阅读显得极其重要。课题旨在探索消除影响课外阅读效果的不利因素,产生有利于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新理念;

(2)课题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用愉悦的心情、探索的意识、创新的眼光阅读,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奠基。

(3)研究中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契合点,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达到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统一,实现“以读促教”的语文教学目标。

(三)拟创新点

1.课外阅读是打造“书香校园”工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探究小学生阅读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卓有成效的创建“书香校园”;

2.研究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推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为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开展提供典型范例,形成课外阅读的新思路、新实践。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从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量、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时间等几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善现状的思路与方法,最终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指导理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发放与阅读有关的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情趣、愿望、困难,测试目前条件下阅读能力等,为制定和实施改善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关于课外阅读的理论书籍和文章,为课题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

(3)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在教学与工作实践中,主动探索课题关涉到的内容,更新教育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阅读指导理念与学生的阅读实践相融合。

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

3.研究对象

对红石湾小学2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三)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1.研究启动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学习该课题当前已有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组成人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对方案进行论证。在课题获准立项后,撰写《开题报告》。

2.根据实施计划,展开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和实践改善方案:

(2013年6月-2015年3月。) (1)课题组成员研究制定系列调查问卷; (2)确定研究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 (3)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 (4)在分析数据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撰写调查报告,形成系统的调查研究报告。

(5)制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改善方案,并进行试验和实施。 (6)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全面分析、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验收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性工作

1.课题论证参考资料: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林姆斯基著

(5)《现代教育理论导读》

张洪亮著

(6)《朱永新教育文集》

朱永新著

2.课题参与者的教学及科研背景。

参与课题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吃苦、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高级教师4名,一级教师1名。一人获张掖市优质课三等奖,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优秀教师一名,县级优秀教师1名。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有多项创新成果在主管部门举办的活动中获奖。因为具有出色的工作业绩,所以,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课题组成员本年度发表语文教改论文2篇,2篇课题相关论文正在审稿期间,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是在我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的核心。我校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个人化、单打性、分散型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对我校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与反思总结,我们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后确立了该课题为研究方向。我们又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反复、认真地研究课题方案,商讨课题研究计划,并邀请县局教研室专家、领导指导。现已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外部条件:

①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本课题的制定确立了政策依据。

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进着语文阅读教学和观念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人们对课外阅读的全新的认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③“书香校园”的构建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必须,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利于教育科研的展开。 内部条件:

①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偏僻的地域环境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向前。虽然这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大阅读活动有一定特色,在县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中的困惑深刻,能为研究提供真实而准确的研究数据,学校也需要在全新阅读理论指引下创造更好的成绩。

②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校长,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曾被教体局授予“教学新秀”称号,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在教研教改方面有一定见解,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文,他对该课题给予了全力支持。为了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以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研究组教师购买了大量相关研究的书籍、资料,提供电脑等现代化的设施,以供研究教师的搜集和研究之需。学校从激励机制方面对学生阅读进行促进,定期举行“教师阅读指导课”研讨活动及“学生阅读体验交流”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内容。

③学校图书馆和远程教育网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研究者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充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成果。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① 责课题的申报、立项;

② 拟订课题实验方案,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③合理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任务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④定期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了解研究情况,加强研究指导。

⑤不定期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课题的管理,督促参研人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⑥及时收集能够反映课题成果的主要资料和过程性材料,资料整理要规范。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物化。

⑦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对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布置下阶段工作。

⑧撰写课题实验报告,按时上报科研成果评选材料。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具体工作分工

1.周凌

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及统筹协调工作。

2013年11月,撰写《开题报告》,部署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

2015年,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综合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的申请鉴定及验收事宜等工作。

2014年,拟撰写“怎样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题的系列论文,总结研究成果。

2.单成学

2013年11月——2014年4月,负责学生课外阅读读物选择与来源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翔实的一线资料。

3.张凤 刘军连

进行研究资料收集及分类整理工作。协助课题组其他成员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我们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教育界资深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定会把该课题研究进行到底,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我们学校书香校园的打造献上一份厚礼。

2013年10月25日

医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医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