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3 15:07: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庭教育论文

做智慧的父母,引领孩子成长

401班曹宇航妈妈

今天,又一次参加了父母讲堂,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每一次听课,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洗礼。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弘扬国学教育,培育国家栋梁。

作为一名母亲,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喜悦也有泪水,更多的是汗水。可是,现在却发现孩子越来越难教!大家都听说过: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一直在思考:我要怎样才能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成人成才呢?我觉得我需要不断学习,去倾听,去了解孩子。所以,只要知道哪里有父母讲座,我一定抽空去聆听,去学习……

现在,国家大力推崇国学教育,让孩子去学国学、诵国学。事实证明:古往今来,有这么多伟人,都是从小学国学,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教他背三字经,他熟练的背着,路过的行人都投来赞赏的目光,而且付之一笑,感觉很可爱,我们也跟着乐。现在,学校也很重视国学,每天早晨诵读国学经典。试想:孩子们在那摇头晃脑,认真诵读,岂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周总理十二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孔融五岁能让梨。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做不到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去言传身教,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宽容他人。让孩子明白,我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更让他明白,我不努力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就不能有所作为!

从小,我们就告诉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让他从书中明白更多的道理。这次的国学讲堂,让我受益匪浅。

亲爱的孩子:我愿不断学习,与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推荐第2篇: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学》

浅析农村家庭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

良好的学习惯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更重要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学习习惯培养方式缺乏科学性。本文就农村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行的分析。

关键字:农村;

家庭教育;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学》

目 录

1 问题提出„„„„„„„„„„„„„„„„„„„ 2 文献回顾„„„„„„„„„„„„„„„„„„„ 3 农村家庭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3.1家长学习习惯培养观念淡薄„„„„„„„„„„ 3.2学习习惯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性„„„„„„„„„ 3.3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多依赖教师„„„„„„„„„„„„„„„„„

4 农村家长如何科学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

4.2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配合„„„„„„„„„„„„„ 4.3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 参考文献 „„„„„„„„„„„„„„„„„„„

《家庭教育学》

1 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人类习惯中的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因素等是影响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1]。

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则成为家长们最关注。家长知道教育要孩子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只能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2 文献回顾

在金争红《农村学校家庭教育途径初探》中提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家庭污染严重、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作者总结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学校对家长的指导,为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信息和方法。在李健彪《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中也提及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内容,包括家庭氛围的创造、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积极配合学校等。关于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涉及到的资料比较少,笔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暑期在学前班教学的经历,分析了关于农村家庭教育中关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话题。

3 农村家庭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3.1家长对学习习惯培养观念淡薄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追求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也不高。大部分家长只凭自己的经验教育子女,“树大自然直”等传统的教育思想被很多家长所接受,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2]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许多农村家长观念中,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努力,而且许多家长对于学习习惯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按时完成作业。所以父母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仅限于作业受否完成。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知道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依赖教师的监督、鞭策来帮助孩子。

3.2学习习惯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性

由于农村家长多从事于体力劳动,晚上的时间多用于休息或是娱乐。在帮助孩子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少。甚至,陪孩子的时间取决于今天的劳动量,所以,就算帮助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观念得不到固定的实际行动支持。而断断续续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学校会定期开办家长会,家长会后一段时间家长会坚持一段时间帮助孩子培养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家庭教育学》

3.3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多依赖教师

这个不仅仅在农村,中国大部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孩子其他方面,如德、体、美、劳等。这个现象受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农村的家庭教育、农村的社会教育都让位于学校教育,农村乡村中小学几乎涵盖了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所有教育功能[3]。在被异化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爱农”和劳动教育,有一大部分农村孩子不爱农村,不爱劳动,这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所在[4]。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可以代表孩子的一切。另外,有些家长认为有关孩子学习方面的一切,包括学习习惯,都应该由教师负责,缺乏与教师、学校的有效沟通,因此家长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更不知道孩子的学习风格,因此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比较困难。

4 农村家长如何科学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

由于家长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以及农村信息来源闭塞,在对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上,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等基本情况,学校对要家长进行知识的普及。对于科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进行讲座和交流会,为农村家长讲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及好的学习如何培养。家长应该如何督促孩子深化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对家长的教育也到定时,每个学期末开始为家长普及该阶段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方面。每个学期末进行总结,邀请家长进行交流。

另外,学校可以开办家长联系站,专门帮助家长解决在帮助孩子学习或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为每名教师分配家长指标,确保每位家长在遇到关于孩子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时有固定的教师指导。这样教师、学校就发挥了桥梁作用,能增进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也能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帮助孩子。

4.2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配合

在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基础之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保持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连续性、科学性。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反复的教育活动,仅凭家庭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联合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力量。家长在加强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教育孩子。

4.3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家长和孩子。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与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生活性和随意性,由于孩子对父母天生的信赖,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讲究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并选择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孩子创造一种平等、民主、

《家庭教育学》

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时,家长应正确定位学校与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充分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职责,不能过于依赖学校教育,虽然学校是教育主体,对孩子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职能,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家长对孩子成绩的重视应该转移到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上来,同时,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善于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单单把孩子看作是只会学习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邓佐君主编.家庭教育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前言).

[2]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3]李伯玲.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 [4]刘守义,李凤云,刘佳君,韩惠鹏.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7.

《家庭教育学》

推荐第3篇:家庭教育论文

加强家庭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由此可见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其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青少年的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它们都各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大、涉及内容广和实施难度大,如不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将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只有了解了这些难点,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引起注意,并逐步化解,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常见的难点分为以下几点:

1、家长难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相互沟通难。在许多家庭中存在着“重教不懂教”、“重教不会教”的现象,好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技巧和方法掌握得不太多,不多或很少,他们仅依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族中留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经验教育孩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调查表明,79.2%的父母们没学“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52.5%的父母们没学过“儿童教育知识”,88.3%的父母没学过“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69.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生理发展方面的知识”,45.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卫生保健知识”,51.6%的父母没学过与孩子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因此,他们不可能从教育学、心理学的高度把握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最终导致了孩子对家庭教育的不满意。据广州市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 2004-2009,广州青少年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由23.2%增长到42.8%。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而沟通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2、严格要求实施难,在亲情或血缘关系的作用下,有的父母过于关心子女的生活,子女做事事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有时出现软磨或拒不执行的现象,父母不及时严格的要求。对于子女提出的无理要求答应或部分答应,进行妥协让步,使其任性不断的膨胀,采取的教育措施也不得力,管理也不十分奏效,以不出大碍为原则,处于放任或半放任状态。

3、没有学习研究儿童的特点,家长没有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做指导。言论与教育理论有一定的偏差,甚至相违背,提出的要求不符合科学性,久而久之,子女对你提出的言论有了一些看法和怀疑,使之产生了不赞同、不配合、不执行的行为,甚至产生逆反语言和行为,使家庭教育出现被动局面。

4、重言教,轻身教。父母大道理讲得多,亲身示范较少,要求子女做的自己不能首先做到,有不良嗜好的家长,自己不能恪守,这样很难要求子女做什么,即使要求了子女也不一定从内心信服。

以上几点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但是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不仅仅这些,还有待于我们以后不断的发现、解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农村人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以及农村社会的转型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理会。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没有空闲的时间,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知识层面有限、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二是当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三是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教育最佳时机。当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父母亲很少有机会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鼓励、奖赏或正确引导。

(二)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木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特别是隔代抚养中最能体现,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一的被爱。而不去爱别人,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安全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其自身的发展。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

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基本为零。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我们应该给以更高的关注,而面对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要积极的面对,对此,我简单的谈谈我的解决措施:

(一) 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同样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

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学校也还可以多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展现自我,增强他们的自信感、成就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 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努力改进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子女亲情需求,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除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三)多引导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了教师与家长多与学生沟通以外,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推荐第4篇: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很多家长都已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忽略沟通在教育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并使家庭教育陷入被动和僵局。因此,正视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探索解决沟通不畅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每一位家长应该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流;沟通;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目前,家庭教育正由原来的个别化、随意化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人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幼儿园、学校)教育,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父母理所当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实施的是最早期的教育。这种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孩子的孕育阶段,此时父母的言行已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三至六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许多性格习惯都在这一阶段形成。

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优于其他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连续性。学校教育有始也有终,但家庭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几乎时时相伴。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3、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需求方面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著名的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开篇就阐明了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的特殊作用:“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由此可见,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说话有分量,容易使子女理解、接受和服从。因此,父母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4、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是一对一的教育,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了如指掌,即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心领神会,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孩子抓起,而家长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能否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建设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有一种错觉,觉得别人的孩子乖,自己的孩子调皮。实际上,天下就没有特听话的孩子,更没有完全不听话的孩子,就看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像是一颗种子,家长只要给他提供健康的环境和足够的养分,他就会开出绚丽之花。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和谐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嫉妒、孤僻、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孩子性格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保持文化认同和传递信仰的基本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有37.0%的父亲和18.2%的母亲在家里经常与孩子谈论“国际国内新闻”,这些家庭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程度高于其他家庭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总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包尔海乡中心学校 热比古丽

推荐第5篇:家庭教育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在职教师家庭教

题目: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知识普及培训结业论文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四中学—田润 班级:第二期中级班

二0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题目:如何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田 润 工作单位:呼图壁县第四中学 所属地区:新疆昌吉州 邮编:831100

摘要 :快乐、开朗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孩子脸上整天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享受着自由无忧无虑的童年,努力快乐地进行学习时,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快乐成长

通过的家庭教育的培训学习,我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收获颇多。曾经的困惑也渐渐明朗,特别是在管理学生方面颇有感触,有的孩子,苦于和同学、老师处理不好关系而烦恼,更多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苦闷,因此,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放手孩子追寻快乐、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四个方面。

一、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

从报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英国一位叫谢丽尔的25岁女孩,患上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躯体变形障碍症,她总以为自己是个丑八怪,每天对着镜子自怨自艾,早晨不化妆十来遍,就不敢出门。她极度讨厌自己的模样,甚至常常考虑自杀。但是后来,这个女孩居然成了模特大赛冠军!一个心理如此阴霾的人,是如何变得阳光灿烂的呢?

心理医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帮助谢丽尔恢复自信。她先给谢丽尔拍摄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化了浓妆的照片,一张是素面朝天的照片,然后陪她来到街头,问每一个路人他们更喜欢哪张照片。结果,躲在一边的谢丽尔惊奇地听到,几乎每个人都说他们更喜欢没有化妆的那张。谢丽尔渐渐意识到自我认识的偏差,慢慢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并且在朋友的鼓励下报名参加模特竞赛,证明自己的美貌和能力,结果竟然一举成功。可见,自我认识对于人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人往往会误解自己,心理医生就是起一个矫正作用。这个医生的方法,是让这个女孩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矫正自我评价。如果一个人,他觉得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获得成功,那么再努力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厌学”就是这样形成的。总之,让孩子听到客观而真诚的赞扬,让他从中得到积极的自我评价,这会让他的心中充满阳光,也充满力量。

二、放手孩子追寻快乐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道:“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财产今天损失了,明天可以找回来,但孩子的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许多事才是他们最终走向社会的最好礼物。第

一、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从幼儿期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他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喜欢阅读,他的智力就会发育得更好,他会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同时他的思想会更成熟更理性,他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舍得让电视浪费自己的时间。第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鼓励孩子去独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一脸愁容和不放心。要认真评估孩子的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如果觉得可行,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出轻松愉快;把紧张和担心藏在心里。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的,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孩子在独立尝试中获得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第

三、培养了兴趣,一切都好说。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或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他们在饮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就以为他们是凭借“苦”取得成功的。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只是“痴”,其中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儿童不是一块石头,成人刻刀所到之处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单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为一个雕刻师,那教育这种雕刻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与被雕刻双方互动形成的。作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这种互动性,漠视儿童的感觉,以为在受教育方面,儿童就是块没有弹性的石头,刻什么样长什么样,那么一块璞玉在他手中也会变成一块顽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这种互动性,就谈不上尊重儿童。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那么怎样尊重孩子呢? 首先,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受此心愿的驱使,我们越来越急切地想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以便他们将来进入小学后,学得更好一点,更轻松一点,将来走得更顺利一些。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其次,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最后,尊重孩子,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常常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常常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受父母支配太多、指责太多,家长往往把自己太多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期望,强制性灌输给孩子太多的知识,剥夺了孩子游戏和自我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所以,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

参考文献: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推荐第6篇: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走出家庭亲子阅读的误区》

赵永才

【内容提要】书籍素有“精神食粮”之称,人的肉体需要营养补给,能够维持健康,同样,精神方面,也需要时时藉读书去补给营养,以维持精神的健康。可见,“亲子悦读”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儿童六岁到十二岁是阅读的丰沛期,虽然很多家长已经非常重视“亲子悦读”,然而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关 键 词】 亲子悦读悦读观指导方法悦读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许多名人在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亲子悦读”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现在正是提倡家庭亲子悦读的好时机。虽然,我们在推动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时,即使遭遇到一些障碍,也不应该退却。现在,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想就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彷徨、喜悦和大家共勉,让有兴趣的人士及学者专家、家庭能加以重视,进而去推动活动,提升阅读风气。

一、对“亲子阅读”观的认识——如同雾里看花

(一)对培养“亲子阅读”的意义理解不正确。

根据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发现:儿童六岁到十二岁是阅读的丰沛期,他们就像一块海绵,遇水即吸;不限题材,不拘类别,凡是新鲜的、有趣的,他们都喜欢,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生种种考验的故事,更能够满足他们。

调查发现,70%以上的家长虽然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阅读的基本涵义和真正价值未能正确把握和理解,他们过分强调将阅读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或工具。不少家长认为“阅读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有好处的”,但是却很少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情感的发展、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甚至有些一年级学生的父母将孩子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机械地认字上,功利性地追求识字率,片面地把孩子推向知识性、学习性的“工具式阅读”,而忽视了对孩子整体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其实,凭着这些年实践,我收获了许多,亲子悦读能够培养和加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加孩子词汇量,为今后孩子的写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孩子记忆力的发育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1

亲子阅读过程其实是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过程,因此,亲子阅读除了以上作用,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充分感受母爱和爱,此外,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二)对“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11%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适用于幼儿,等到孩子上学了、会自己认字念书了,就应该让孩子独立阅读,否则会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所以大部分家长在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比较关注亲子阅读,一旦孩子上了小学,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

1、“亲子阅读”只是女人的事情。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接近九成的家庭由妈妈负责为孩子选书,而在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家庭中,也是近九成主要由妈妈担负为孩子读书的任务。孩子从幼儿园接触到的全是女老师。上了小学,大部分语文老师也都是女性。也就是说,在孩子出世后至少八九年里,几乎全是女性统领着他们的阅读世界。所以在很多人(包括许多家庭)看来,阅读就是女人的事情。

于是,在亲子共读活动中,我一方面动员爸爸们尽可能多地参与亲子阅读。因为亲子阅读是一种爱的传递活动,具有情感性亲子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另一方面,为激发孩子爸爸的参与热情,我们在每学期一次的“书香家庭”评比中,附上了这样的一个条件:爸爸必须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必须与孩子共同读完一本书(字数约为1万字)。

2、父母缺乏“以身作则”的观念

儿童喜欢模仿,且模仿的往往是大人,培养子女的阅读兴趣,可从树立良好的榜样。开始,父母本身喜爱阅读,暇时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子女便在耳濡目染中,油然对书本产生一种喜爱的心情。假如父母自己对阅读毫无兴趣,一年之内难得摸上几回书本,则会造成孩子也不喜欢书本。

二、缺乏科学的指导观——蜻蜓点水

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除了少数家庭外,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缺少对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对家庭阅读指导现状的调查发现,许多家庭的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针对性开展指导,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提高阅读的质量。有些低年级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图书时,仅仅只是照着书上的文字往下念,根本不去关注那些与文字相匹配的画面,也不去理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来的问题或困惑。厚厚的一本书没过几分钟就读完了。

(一)忽视孩子悦读兴趣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如果要保证一件事情成功,最省力的方法,就是先让他对其产生兴趣;当然,希望孩子能对于阅读有所兴趣,也是一样。只要父母循循善诱,耐心鼓励,定能产生效果,而现在就有很多家长强迫儿童去阅读。

1、练习式的阅读。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不愿看书,就干脆让孩子做阅读训练,他们认为,既然孩子要把阅读段落后面的练习做完,就必须看了文章后才行。看看我们现在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课外阅读材料:

这些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它们一看见我,就伸长了脖子,边叫边点头“问好”,我很喜欢跟它们玩。

1、短文有句话,用“/“标出来。

2、写出表示颜色的词。

3、“我很喜欢跟它们玩”,它们指。

4、找出描写鹅的动作的词。

5、用“——”画出描写鹅的样子的句子。

通俗、简短、适合刚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孩子的一篇阅读文章,因为后面的”练一练,变得索然寡味了。阅读即成为一种痛苦的经验,是惩罚而不是享受,与兴趣成长的过程背道而驰,致使儿童产生反抗的心理,最后对阅读非但不感兴趣,且恨之入骨,看了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收益。

2、填鸭式的悦读。曾经班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家长给他买的课外书在书房里堆得像一座小山,什么经典、美文、时论、诗歌,应有尽有,家长以为只要开卷总是有益的。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只要一有空,也不管地方在哪里,就要求孩子去阅读,直读到夜半钟声响起,家长才让孩子鸣金收兵。呜呼,这样的读书跟我们小时候钻进被窝,拿着手电筒看书到三更,那种乐趣就大相径庭了。

3、张冠李戴的悦读。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初中生,语文成绩列全班最后,作文错字连篇,不爱阅读,每天放学就在家中看动画中。开始,大人以为是阅读障碍,可在阅读诊断中,发现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经了解才发现,他的问题出在阅读兴趣上。他只读与军事有关的文献,只要是战争方面的文章和小说,他都能快速阅读,而且能准确理解。而一到了语文课上的其他各类文章,他就十分无能了,他不会分析段落大意,不知课文中人物的简单的分析,对语法也不理解。原来,他对战争读物感兴趣,使他积累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词汇,所以,越读得多,他就有能力,越有能力,就越有兴趣,导致他只会读与战争有关的书籍,而不能读别的东西。

家长应当培养儿童广泛的阅读兴趣,不要让孩子任意发展,在孩子开始阅读的

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要关心孩子读什么书,及时纠正孩子的片面的阅读兴趣。

(二)忽视理解,而过于强调朗读

有的教师在教阅读时,过于偏重对发音和对字形的辨认,对阅读是一个理解过程重视不够,所以把儿童培养成只重视朗读,而不重视理解的人。我们学校有

一个儿童在全县朗读比赛中得第三名,但在阅读理解测验中名落孙山,原来,她的阅读方法有严重缺陷。他过于在乎对字面发音的准确性,不去试图理解句子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读后对内容理解不深,不能动用阅读来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忽视孩子对文字最初的感受

有个家长曾经这样苦闷的告诉我:在语言表达上明显不如其他的方面。其实,在生活中,她是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懂得和周围各种各类的人交流,能机智准确地回答常常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慷慨地跟她分享了其中的经验:我说自己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不让她看书的:听故事就一心一意地听。而在孩子自己看书的时候,家长也不宜在旁边过多讲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有很强的想象力,就让他自由地发挥吧!应试教育本来就会大大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家长可不能再推波助澜啊!

让孩子原封不动把故事复述出来,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大忌,孩子听熟故事后,应该鼓励他讲,他把基本意思讲下来就够了,鼓励他在学过的故事的框架上去编,编得越离奇越好。

(四)忽视“持续默读”,而太偏重大声朗读

“大声为孩子读书,就是为孩子念书,读出声音来”。有些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至少5-10分钟。持续默读,就是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确定为默读时间,家庭的全体成员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报纸、杂志,安静地享受阅读,每天至少5-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提问、不讨论,不监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求做任何读书记录或写读后感。如有可能,这种活动最好一直坚持下去。以前我一直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结果孩子虽然喜欢看书,但不是自己看,而是和妈妈一起看,要妈妈读,孩子也不会自己编故事讲故事。现在才知道这第二种方法的重要,第一种方法只能让孩子喜欢阅读,第二种方法让孩子自己阅读,自己去观察去思考,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这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五)忽视阅读的持久性

许多家庭的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记住一定要坚持,父母不要终止孩子每天的朗读活动。

三、欠缺温馨宁静的阅读氛围

在调查中发我们发现,有不少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书房,家长在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图书供孩子阅读、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宜孩子阅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或困惑。

(一)没有属于孩子的空间

现今的家庭,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璜亮丽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房,却舍不得花心思布置实用的书房,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孟

母三迁”就是在于孟母要为孟子找到适合读书的环境,终于让孟子得以成为饱读诗书、名扬后世的圣哲。因此,倘若一个家庭无法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却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这是一件“缘木求鱼”的事情。

(二)缺乏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不能在书本的「真空」状态中养成,国内一般家庭通常无法购置各式各样的书刊,又不知道可向图书馆借阅或和邻居朋友们交换传阅,以弥补家里书刊之不足。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70%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地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范围较窄。

呼吁家庭中尽可能地为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空间,没有独立的房间,单一定要有属于孩子的一片天空,哪怕一个角落也好,选书的时候要有选择性,也不能以下子买好多书,每次逛书店买一本或两本,没星期逛一次书店,也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

老师们,家长们“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的孩子离成功还会远吗?

推荐第7篇:家庭教育论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系统在职

教师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结业论文

地区:新疆博州温泉县哈镇

名字: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玉梅

班级:第三期高级班

日期:2015.9.20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工作单位:博州温泉县哈镇中心小学 作者:刘玉梅

我是一名乡村老师,兼班主任,有着二十多年的教龄,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一名小学班主任而言,我认为学校不算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所以,孩子将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都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种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种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种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种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和为人的收获。怎样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 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又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 闭......这些大都与家庭教育有关。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和谐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

孩子现在的生活是以家庭为重心,因此愉快和谐的家庭生活、亲情的给予,对其良好身心的发展影响极大。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从来不管孩子,天天在外喝酒,夫妻关系很紧张,母亲天天打麻将,大字不识几个,这个学生没有一天能认真完成作业,我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家长必须签字的,一周下来作业不签字,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问他为什么不签字,他说:“妈妈没时间。”我说:“你妈忙什么呢?”他说:“打麻将挣钱。”对这样的学生,我家访许多次,家长对你的到来根本是爱理不理,我也是很无奈„„还好,这个学生还算听话,我没有放弃他,尽自己的所能,教育他,鼓励他,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所以,我认为培养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儿童并不容易,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和谐。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父母之间存在着很少的尊重及和善,常常有语言上甚至身体上的冲突,儿童一定会慢慢地把家庭看成战场,看成是忍耐而不是欢乐的地方。事实证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儿童容易形成消极心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各成员之间要有融洽的感情气氛,形成良好的“家规家风”,使孩子生活在有教养的充满文化气息的良好环境之中。

二、好的家教态度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的生活,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如公正对待儿童,适当满足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以及坚持正面教育和针对儿童的情绪及个别特征给予疏导。现在看来,目前在我们班上存在以下不正确的教养态度:

(1)过分溺爱型。现在的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最容易受到溺爱。父母成天忧心忡忡,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为孩子找借口;假如 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不是正面说教,而是护短。全家都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呵护过头,造成孩子缺乏自我克制能力,依赖性极强,使孩子过分自尊,形成狂妄自大、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的个性。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在家表现的非常好,在父母眼里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但是,在学校,她让我们班的学生称她为雷姐,她是老大,所有人必须听她的,否则就会怎么怎么样。针对这个孩子的现状,我及时进行了家访,她的家长听了她在学校的表现以后,根本都无法相信是自己的女儿做的事情,通过家校沟通,把孩子这种不良的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2)专制型。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管得死死的, 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加以限制,甚至经常进行打骂。长此以往,会使子女产生胆小、怯懦,甚至冷酷或暴躁、反抗等不良行为。我们班有个孩子的家长,在家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数学题不能有一道错题,考试成绩不能低于95分,否则就受到体罚。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就表现的非常胆小、怯懦,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唯恐出错,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孩子有所改变。

(3)不负责型。持这种态度的家长,他本身不能自律或有其他原因,对自己的孩子抱消极态度,不重视教育,只管孩子温饱。如果这样任孩子自由发展,其很自然地会产生孤独心理,还可导致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责任感,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崇尚民主,反对专制和放任,适当管束与正面教育、鼓励、关心体贴相结合。 三、好父母影响好孩子

马卡连柯曾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性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言语、思想品德、生活习惯、工作作风对子女影响很大,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言行,子女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相反,家长的言行不正,孩子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工作学习,在各方面给孩子做出表率。因为身教优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有许多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缺少对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扮演教育子女的角色, 阻碍了家教作用的发挥。

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将会不同。据一份调查表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外因。在家庭当中,父母亲应着重从正面对子女进行教育,如:激励教育,可选用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人物作为孩子学习的楷模,从小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从具体的人物入手,用讲故事或选用身边发生的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等,让孩子基本懂得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懂得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否则,将会遭到周围及社会的厌恶和谴责。做父母的还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如语言习惯、劳动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说话要有礼貌、讲究个人卫生、主动做家务等。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案例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讲清危害,达到避免孩子模仿的目的。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可以说抓好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将会使个人、家庭、社会受益无穷。

推荐第8篇:家庭教育论文

2014年度家庭教育科研论文评选

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长沙县南托岭街道梨塘小学 熊芝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关键词:家庭 教育 良好的氛围 健康成长

对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地走到了电视机前,我就纠正他,他马上就指斥说:“你也老是天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时间,眼睛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时,孩子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 [3]曹亚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推进.百家出版社

[4]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

推荐第9篇:家庭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1)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03-07-10

[摘要]在小学生个案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心理咨询 家庭教育 家长

一、小学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我们在近十年的上百个青少年个案咨询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讲,小学生在个案心理咨询中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咨询效果都有其独特性。总括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物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小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发展期、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六是家长的配合是咨询效果的最基本保障。小学生来咨询百分之九十五是有家长陪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小学生咨询模式很特别:家长——学生——家长——家长学生。在此模式中,家长的地位很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并通过实践证明——处在青春期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与其说家长想通过咨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通过给孩子咨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结果是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所谓问题也就解决了。通常的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然而在我们的小学生咨询模式中,家长最终意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才是孩子心理问题滋生的关键,孩子真正的病根是家长。既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全家总动员共同解决问题,家长生病家长吃药。这样的效果在个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大的,由此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小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二、家庭教育的主观性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的教诲愿意听取。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最多,所谓“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即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其实质就是人的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正因为此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就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是家长,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主要由于其有意无意中对客观存在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忽视——太主观所造成。我们在咨询中家长的主观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当然的家长

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因此一般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总是把孩子的缺点数落的很多而且非常生气,恨铁不成钢之情益于言表。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思维紧密关联,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因此必然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当然这种观念不仅仅制造了许多问题青少年,而且造就了大批缺乏创造性的平庸者。家长的欲望就是孩子服从,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为所欲为的对孩子实施他的教育,也就是说家长认为的好的教育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这是由家庭教育不可控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尽管孩子会有不同形式的反抗如婴儿可以哭闹来反抗家长肆意的更换奶品,幼儿利用逐渐灵活的身体动作挣脱家长的手,甚至小学生学习撒谎来反抗父母的附加作业,但客观上的力量悬殊、脑力的巨大差异,孩子绝对不是家长的对手,最终的结局,至少是短暂的结局孩子输多赢少,家长是赢家。也就是这个赢家满足了家长的统治欲、权利欲、占有欲,但恰恰牺牲孩子的敢为、敏感、求新求异、自我保护、抗挫耐挫、自信自尊、爱、理想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任何心理品质都是一个养成的过程,一旦过程中的教育刺激是不良的,尤其是当个体的主观经验还不足以对刺激甄别的情况下,隐患是巨大的。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就是这些隐患的突显时期,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尽管问题不同,但根源性问题是一致的:普遍的家长都有自我中心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家庭教育

尽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反应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外向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内向孩子反应舒缓甚至表面很平静。前者从客观上会引起家长的关注、会造成矛盾的激化,使成长问题明朗化,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者的成长问题则往往被家长忽略,许多家长说孩子一直都很乖,没想到会弄成这样。如一位叫小敏的初三复读生在新学校学习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她离家出走,家长动用警力被找回,后又割腕自杀而因刀不快未遂,按她的原话就是“想死,刀都不快”。这位少女是不是真的对生活绝望了呢,不是!作为一个内向又刚刚转入新学校的复读生来讲,她的自尊因为刚开学的一次课堂上表现不佳被老师罚站多达10节课,受到了近乎完全的破坏。于是她多次向家长提出转学,但家长总以该生所在学校教学质量高等理由拒绝;她多次向同学表达她对老师的做法的反感情绪,以期试图从同学中找到缓解自己心灵痛苦的途径,但她又失败了,因为已经习惯了老师做法的同学并没有与她产生共鸣。小敏最后选择了前述的反抗方式。终于唤起了家长的注意。小敏在其父母等几个大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工作室。我与小敏只聊了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达成了共识:换一个环境,重新投入生活。小敏显得信心十足。小敏的悲剧性故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务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只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想当然地去要求孩子,甚至于去逼迫孩子,就如小敏的父母,那不仅不能培养出人才,而且连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都危险。

三、家庭教育的复杂性

家庭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一个很难掌握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子女中,家长如何讲究分寸,把握尺度。有一种翠鸟,开始窝筑得较高,怕小鸟摔死,便住下挪窝,一次又一次,最终把窝移得离地面很近,结果小鸟被人抓了去。同样严格要求也是需要的,但过了度,不讲分寸,就会成为苛求,不但不能对孩子起积极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就会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成为一个萎靡不振、少年老成的小老头。平等、民主、宽容自然是我们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一旦过了头,就会成为放任,姑息养奸,家长也会失去教育的主动权。马卡连柯曾说:“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的身上培养分寸感。”这话是颇有道理的。家庭教育难就难在分寸的把握上。家庭教育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这种艺术,教育的结果往往于希望相反。

(一)追求完美的家长造就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休学女生

梦成第一次来咨询室面询是爸爸妈妈陪来的。之前梦成的父母单独来联系,他们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是声泪俱下的:11岁的梦成已经休学一年,在过去一年里,去过国内许多大医院的神经科室检查过,结果是没有生理疾病,也有家医院希望孩子住院进行精神治疗,因为孩子母亲考虑名声不好拒绝;在家体养的梦成仍然念念不忘的学习,但一拿起书本就胡思乱想,越是看不下就越着急、焦虑,便向父母尤其是其母亲发泄,其母亲经常被打骂撕咬;新的学期如期到校,但很短的时间后,不在愿意去学校,不仅如此,继而不愿出门、不愿意见别人,但母亲必须在家里陪她,陪她的母亲就是她任意发泄的对象(其母说道此处哽咽不能语)。梦成的父母一再请求救救他们的孩子。于是我们约好了第一次的面谈。

父母在前,梦成在后。我仔细留意了梦成的举止:1.7米的个头,身材瘦长;低头颔胸弯腰斜肩,漫漫踱进来。简单的介绍,我请其父母离开,并请梦成坐下单独交流。从走进咨询室时,我不能看到她的脸,坐进沙发的她头几乎与漆盖连在一起,更看不到。开始的半小时除了极个别的常规性人口学问题的答话外,她没有主动说一句话,头也一直没抬。快到40分钟的时候,她才抬头用眼翻看了我一眼,回答了我非常友善的问题“咱们来想一想除了学习外你的优点?!”她沉默了足以让我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伴随着再一次的抬头,看着我的眼睛,她说了一句我永远都不能轻松的话“我使劲地想了,要说优点一点也没有,但我的缺点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梦成的这一抬头和这样一句话让我接受了这样一位服务对象,也找到了我工作的切入点:自卑和追求完美是症结。经过了大约三个月十次的咨询,本案主基本能继续学业,后期的电话追踪是她如愿考上中学。)

后来与梦成的父母交流,了解到梦成的父母对孩子从小要求严格甚至严厉。这是一种典型的苛求型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子女要求过高,成龙心切的盲目的教育类型。父母对孩子盲目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加餐”,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他们没有一点娱乐、休息和体育活动的时间。由“加餐”而承担的任务是孩子力所不及的,他们会越干越没劲,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是小学生心理危机出现的导火索

一位叫静的初一女孩因吞吃安眠药被父母认为有精神病前来咨询。因为又瘦又小看上去不像学生,从表面看你也无法把自杀与她相联系。与静的第一次面谈,我认识到她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理成熟的程度与其生理年龄极不相符。静与我说话的时候要经常看看门口,在我一再的说明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她说了她的成长史:在记忆中父母除了吵架、撕打就是冷战,不管谁不高兴谁受了憋屈,她就是出气筒,尤其是母亲生病后,更是脾气暴躁,稍不注意就会招来漫骂或殴打。初次咨询的形成的初步印象,静这个女孩是父母矛盾的牺牲品,要改变孩子的心理首先就要改善她的生存环境,而其父母是环境的主要制造者,由此咨询工作找到了切入点。

按照我们的咨询模式,我对起父母进行了咨询。这对夫妻在形体上差别非常大,妻子高大粗壮,丈夫显得比较瘦小。谈话开始后不久,夫妻的矛盾就明显暴露,即使对孩子的问题上也是互相指责、埋怨:丈夫说妻子不照顾家和孩子,妻子强调自己是个病人,需要人照顾,而丈夫不关心体贴自己,感觉很委屈。在交谈中我了解到,静的母亲多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这个家里的成员,一个是忙于工作的丈夫,一个是未成年的女儿,时间久了,谁也保证不了不惹病人生气。由此夫妻矛盾经常的激化,孩子承受家庭的这种痛苦很显然是别无选择,她小小年纪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也是必然。

三、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观念

家长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但孩子又无法选择父母。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为人父母者,不爱自己的子女者微乎其微,舔犊之情,动物尚有,何况人乎?对子女的爱是人性的集中体现之一。而在当今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对子女的爱就更为强烈。然而这种爱太多、太滥使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往往是爱子有余而教子不足,结果只能是“慈母败子”,培养出“比先天愚型儿更可悲的情感愚型儿”。 家长爱的动机和效果没有呈正相关关系。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中发现这是真理。我们要指导家长学习如何爱孩子: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孩子。一些家长总觉得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了如指掌,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有许多“盲点”。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大多数家长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换位思考、不能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尊重,尤其是孩子的思想、人格得不到来自家长的尊重,所以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而有的过于严厉、粗暴,孩子一见家长就害怕,就会对家长存有戒心,有意躲避,有意掩盖真实思想,不讲真话,只讲家长爱听的话,以假象蒙骗,家长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情况。其次是让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现代的家长似乎都与自己的孩子过意不去,孩子无论怎么好也总是不完美,家长在此蛮不讲理、霸道专横,竭尽家长的权威或淫威,就如上述的梦成。家长要全面看待孩子,要全面了解孩子,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带任何的框框,不能受印象的左右。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值得喜悦欣慰的过程,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心情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任何问题,青春期是什么,它是人真正成为人的巨大兑变、裂变,成长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的家长似乎应验了那句老话:好了“疮疤忘了疼”。家长们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观念是只要结果没有过程的,当我们与家长们探讨此问题时,他们几乎都惊讶于:“生命需要过程”“生命都有过程”,但却被自己忽略了。因此,我们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生病,孩子吃药”“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推荐第10篇:家庭教育论文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在两岸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两岸交流家庭教育推广经验、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海峡两岸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学术交流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发展、繁荣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事业,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论文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是1998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与台湾的学者有过接触。1995年7月,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茅于燕先生引见,时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的钟思嘉先生来到我家,初步地交流了两岸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和研究心得。

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系列交流活动的首倡者是台湾嘉义大学的前身嘉义师范学院院校长黄富顺先生。1997年他到上海参加一个关于成人教育的学术研讨会,遇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表示希望开展海峡两岸的家庭教育学术交流。他说:“我们只知道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叫赵忠心的教授研究家庭教育理论。请帮忙找到赵先生,代我们诚挚地邀请赵先生组团到台湾,共同进行家庭教育交流。”

我感激黄先生的诚意,高度赞赏黄先生的远见卓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气连枝,同根同源,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是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情结,都希望进一步振兴、繁荣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事业。千里之外,我们不谋而同。

1998年6月13日,我们大陆家庭教育代表团一行12人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宝岛,受到热烈欢迎。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我们与台湾的同行第一次坦诚地交流了两岸家庭教育的情况,探讨了共同关心的家庭教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研讨会期间,我们参观了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推广机构,观摩了一些推广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盛情款待,我们深受感动。台湾地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对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严谨、务实态度,对中华家庭教育文化的传承,对外国家庭教育经验的借鉴,家庭教育推广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等等很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们虽然同台湾与会的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的诸位同行素未谋面,但却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情。1999年,台湾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再一次诚邀我们组团赴台。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家庭教育的课程与推广”。我们商订: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作为例会,每年举办一次,大陆和台湾轮流承办。到今年本文世纪论文网()提供,已经是第十三届。其中,台湾方面举办了七届,大陆方面举办了六届。

第三届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研讨会以“面向21世纪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共同探讨继承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开拓21世纪家庭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第四届研讨会在台湾嘉义大学举行。研讨会的主题是“学习型家庭与亲子关系”。研讨会就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亲子关系的改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届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主题是“社会变迁中的家庭教育”。就社会变迁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对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第六届研讨会在嘉义大学举行。主题是“21世纪的亲职教育”,就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第七届研讨会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行。主题是“21世纪的教育:家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就“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权利”、“隔代教育”、“儿童入学准备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父母参与和家校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八届研讨会在嘉义大学举行。主题是“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

第九届研讨会又在广州举行。主题是“文化变迁与家庭发展”。共同的文化渊源给两岸家庭教育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的变迁给两岸家庭教育带来共同的课题。

第十届研讨会在嘉义大学举行。主题是“学校家庭教育推广”。

第十一届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介和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第十二届研讨会在嘉义大学举行。主题是“婚姻与关系教育的咨商现状与展望”。

这次在潍坊召开的研讨会是第十三届。主题是“台湾地区推广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务”。通过多次到台湾参观、考察、学习,我们亲眼看到,台湾地区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推广工作,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参考。我相信,潍坊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会使与会的诸位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为了开好一年一度的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严谨的科学实验及理论探索,广泛地开展了推广普及工作,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通过多次互访、交流,沟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切磋了学问,分享了研究成果,建立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并且增进了相互间了解和友谊,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凝聚力。我们两岸的学者中间,有许多人都成了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为今后继续进行和扩大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对此,我感到欣慰。

通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有不少的感悟、体会和收获,我愿借此机会,结合大陆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分享。

一、关于继承和借鉴问题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们历来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用来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所谓“洋为中用”,就是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总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祖国大陆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革,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家庭教育文化传统受到冲击,新的家庭教育文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外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刚刚传入大陆,人们还没有很好的消化。在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应当引起高度注意。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尤为重要。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长期封闭,由于眼界狭窄,孤陋寡闻,人们往往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高于四邻;而社会一旦突然开放,打开了眼界,人们又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产生民族虚无、崇洋媚外的思想情绪,无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时期,社会各界人的思想便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一下子转变为“民族虚无、崇洋媚外”。据记载,当时日本的文部省大臣森有礼就认为日语太落后,极力主张用英语取代日语为日本的国语;甚至认为日本的人种不行,主张日本的姑娘都嫁给外国人。历史上往往有极为相似的社会现象。无独有偶,在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是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中国第一次对外开放,中国当时也出现了类似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思潮。这种社会现象很引人深思。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子女。如《三字经》所说:“养不教,父之过。”宋代家颐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中国古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前人总结、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出版了以《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范》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家训,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颜氏家训》,成书于公元590年前后,比被誉为“资产阶级教育之父”的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家庭教育著作《母育学校》,要早一千多年。如果说,《母育学校》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早的家庭教育著作,那么,《颜氏家训》就是中国和世界封建时代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体例之完整,在世界家庭教育著作林中绝无仅有。中国家庭教育文化传统,不仅为我国人民视若珍宝,也引起外国的高度重视。据

记载,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论早就传到东南亚各国。唐代中叶,日本入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学成回国,把《颜氏家训》一册带到日本,并以此为范本,效法《颜氏家训》一书的体例,撰写成《私教类聚》一书,作为日本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留学生都到中国专门研究、学习我国家庭教育文化传统。近些年来,我经常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留学生的访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家庭教育系统文化是海峡两岸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大力继承发扬,以丰富今天的家庭教育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要批判的继承,不能全盘照搬,因为历史文化传统毕竟是当时社会产物,不可能没有历史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是积极的,在现代社会就不一定还是积极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外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我们不能拒绝借鉴,要大胆引进,虚心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无视传统。学习借鉴时,要认真研究、咀嚼、消化,不要生吞活剥,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生搬硬套会消化不良,“水土不服”。因为中外文化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需要,有所选择、取舍,并努力使之本土化,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以便融入中国家庭教育文化,为改善中国的家庭教育服务。

二、要关注、研究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世纪论文网代发中心

()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

世界无非是运动的物质。宇宙间千姿百态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态是相对的。家庭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说,家庭并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和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家庭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教育的职能。作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家庭教育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家庭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和家庭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家庭教育都有着它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也就是时代的特点。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我们研究家庭教育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了解家庭教育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掌握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展望和预测家庭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

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虽然有时我们觉察不到,但事实上,从传统到现代家庭和家庭教育已经发生了、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许多的变化,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新情况和新问题,家长思想上出现了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困惑和苦恼。

从传统到现代,家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诸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家庭的稳定性的变化;家庭模式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的变化;家庭本质关系的重新组合和变化;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等等。作为家庭教育的

载体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随着家庭的变化,家庭教育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诸如生育子女目的由满足家长的经济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变化;子女数量观和质量观的变化;由于父母对子女感情投入的减少而导致父母子女感情疏离的变化;父母子女之间关系趋于民主的变化;家庭教育模式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家族的教育传统对子女教育的制约和影响逐步减弱的变化;子女发展方向、职业选择子承父业到自主选择的变化,等等。

当前家长面临的困惑,诸如教育意识增强,但生活压力大,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解决?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材无方,眼高手低,如何解决?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信息,缺乏分辨、筛选和取舍的能力,怎么办?有能力并舍得教育投资,但不知道该投向哪里?影响子女成长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且复杂化,家长难以预测和控制,怎么办?儿童健康发展需要减轻学习负担,但升学压力有增无减,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孩子对家庭、父母依赖性越来越大,但家庭越来越不稳固,怎么办?孩子的独立、自主、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而家长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意识却根深蒂固,怎么办?社会急剧变革过程中家庭里的“代沟”日益加深,两代人之间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垮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堤坝,但新观念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家长希望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但感到很迷惘,不知道如何把握?比如:诚实守信教育过时不过时?谦虚、谦让、谦和还是不是美德?忍让是不是没出息?善良还要不要提倡?要不要合作、互助、分享?要不要勇敢、冒险?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要不要发扬?集体主义还提倡不提倡?等等如此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都需要我们予以解答。

中国的家庭和家庭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究竟有了哪些发展变化?发展变化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些发展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在此我只是做了些提示。新的变化、新的情况和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层出不穷,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和思考,以便从中摸索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更多同类文章:

第11篇: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的尊重,是幼儿成长中一缕温暖的阳光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家庭教育现象——家长漠视孩子的人格,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尊重,由此导致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极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上小班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本文主要从真诚的表扬、学会理解、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不随意对幼儿发脾气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家长该如何真正地尊重孩子,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关键词

尊重 真诚 理解 独立人格 说话方式

导语:如果说幼儿是一株小苗,那么,家庭的爱,会是滋润他们成长的甘露;家长的尊重,更是温暖他们身心的阳光。

没有人不渴望获得尊重,包括孩子,甚至是幼儿。家长的认可与尊重,可以促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但是,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心智尚未远未成熟,而且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乎,他们就认为不需要尊重孩子,欺骗、责骂、唠叨、在孩子面前随意吵架、随时想树立绝对的权威……那么家长们或许以为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倘若长此以往,那么,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渐渐加深,也必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幼儿。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怎样去尊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尝试一下。

一、真诚的表扬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应该说,家长对幼儿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并没有错,但必须中肯、得体。幼儿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一般事物起码的鉴别能力也已具备,家长如果想用廉价的表扬去满足他们,只会让他们嗤之以鼻,时间长了还会使幼儿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当然也有的幼儿会逐渐习惯并喜欢这种表扬,虚荣心由此而慢慢形成了。 例如,有一男孩第一天上学特别开心,早上主动将自己的小被子叠了起来,虽然叠得歪七扭八,其家长仍表扬说:“叠得真好,比妈妈叠得还漂亮。”谁知男孩子小嘴一噘:“妈妈撒谎。”

所以,家长要在尊重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去表扬幼儿,本着“跳一跳就够得着”、“物有所值”的原则进行鼓励,即使幼儿一时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家长也可对他克服困难的精神加以肯定,突出表扬某些比其他幼儿表现出色的细节,这样就在幼儿脑中根植下“努力了,参与了,就是好样的”意识,从而淡化幼儿对荣誉、对结果的看重。

家长同时必须切记的是,中肯的表扬必须来得及时,事过境迁之后再怎么表扬,对幼儿也失去了强化促进使用。

二、学会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理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以无意注意为主,自制力差等,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兴趣,且兴趣不稳定。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多读一点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书,从理论入手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尊重幼儿也有自我意识,有一定的自尊心。家长在平时要时时处处注意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平等的人来对待,切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使自己以一个“家长”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孩子面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相信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不久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加强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在平时,父母要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利用假期和孩子一起郊游,沟通感情,加强彼此的信任感,同时注意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优点、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教育,切忌轻易训斥和打骂孩子。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幼儿除上幼儿园以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家里度过的。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的正常发展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和睦友爱、热情温暖、舒适优美的家庭和争吵不休、冷漠寡情、环境脏乱的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开发、品德培养和身体发育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前一种环境将使幼儿活泼开朗、好学上进和体格健壮,后一种环境将使幼儿孤独怪僻、任性放纵和身体虚弱。

然而,不少家长并没有考虑到这点,不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了“空气”或是“透明人”,在孩子跟前随意吵架、抱怨,甚至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殊不知,这种漠视孩子存在,丝毫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极其可怕的。甚至,孩子将会有样学样。

家长首先应尊重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家庭气氛。家长千万不可以为孩子可以忽视,只有懂得尊重孩子,在孩子跟前做好表率,才能因势利导,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不随意发脾气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有些家长一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或乱破坏东西,就满腹牢骚,一副心生怒火和不耐烦的表情,于是就唠叨不休地骂个没完。

其实,在责骂小孩的时候,不能老是跟他说“你不可以说这种话”,或者对孩子做出人身攻击,全盘否定他的人格。生气责骂时所说出去的气话,对小孩而言,有时候会变成左右他一辈子的伤痕,或永远残留在他心中,造成他日后对人生,甚至将来自己与子女之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在骂难听的话之前,请父母三思。

尤其是,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责骂、侮辱孩子,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五、说话有分寸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教育子女是有一些禁用语的。然而,这点却为不少家长所忽视。他们或许以为想怎么跟孩子说话就怎么说,丝毫没估计顾及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应该可以从与孩子的对话中做起。

例如,有的家长随意否定小孩的人格,常常说“烦、笨蛋、没人要的小孩”之类的话; 有的家长会说“我才不需要你”“把你送给别人”“你可以不用再回来了”“跟你爸爸一样,不像样”的话 ;也有的家长喜欢吓唬小孩,说什么“叫人家来打针”“要跟幼儿园的老师说” “不让你到幼儿园去”“叫警察伯伯来把你带走”“叫爸爸来骂你”……

不成想,家长这些话语会让孩子受到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阴影,而家长却误以为一点关系都没有。更有甚者,会全然不顾小孩的能力,对孩子做无理的要求。例如,他们会说“快一点”“再做好一点”“连这个也不会 ”“打破了不行”“你怎么还尿床?”“为什么尿尿也不说一声”

还有些家长喜欢拿孩子和兄弟姊姊、同年龄的小朋友相比较。责骂自己的孩子说,“王大明都会,而你……”“鸿源哥哥都行……”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

尝试尊重孩子,把他当来成“独立的、真正的人”来对待,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

六、承认孩子的独立意识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家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好时机,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成长,这样不会压抑孩子的才智。

例如,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再例如,当孩子过两岁生日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又长大一岁了,从明天开始就要自己刷牙洗脸了”;又如,当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从现在开始要自己一个人睡觉,学会盖好被子。”

结语:当家长学会真正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尊重,此时,这将帮助孩子树立更健全的人格,更有自信地成长。而尊重,常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很简单,你、我,都可以做得到。

作者: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 苏桂燕

第12篇:家庭教育论文1

家庭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关系到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家庭教育与社区建设同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家长素质与企事业员工素质同步,“以学校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建立了“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关系和谐”的有效运行机制。它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家庭教育的合力,构建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工作格局,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

一、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前教育的核心理念。青少年在社会化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及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主体;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成长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在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在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中,学校只有确立了家长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它是提高指导活动效益的关键所在。

(二)终身教育的思想。现代家庭教育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形态和学习形态。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就必须满足这样形态下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发展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终身学习体系成了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该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人人是学员、处处有学校,时时有进步”的基本框架,它也满足了社会成员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需求。因此,逐步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三)现代系统论认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而有效的配合,整合各种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

系统论还告诉我们,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特征不能反映系统的功能和特征。相反,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功能之和。诸教育途径各自发挥着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只有贯通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横向联系,在观念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家校同步,才能真正形成新时期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四)素质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整合性的教育,即整合多种育人途径,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形成育人的整体合力。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价值观,它又是发展方向和教育境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位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素质教育也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位的贯穿全民终身的教育。素质教育以树人为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对其人生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当然,也存在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它将通过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发挥家长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进而改善、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社区家庭教育的探索

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中,我们愈发体会到“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是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格局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条件。多年来,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的实践中,坚持“三个同步”,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指导方式,成为优化家庭教育的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一)家庭教育与社区建设同步

提高社区成员的全面素质和对教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必然。我们通过成立社区家长学校总校,紧紧依托社区,负责对辖区内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工作。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归属性。家长作为社区居民,一般对社区都有着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指导活动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二是整合性。凡是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都存在于组织中,它便于将各方教育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这样也有利于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覆盖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较为广泛,它充分体现了教育以社区为依托的特点。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传授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技巧等,以提高家长的德育素养和科学育儿的能力。通过充分调动、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指导网络。以创建“文明家庭”为抓手,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育人氛围;大力倡导家庭美德建设,并融家庭教育于“家庭读书”、“亲子活动”、“评选好妈妈”、“家庭科普知识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文化来优化家庭的精神环境,促进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如:参加楼组内公用部位的整治清扫与护绿保洁;支持孩子向特困户和灾区人民献爱心等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赋予了家庭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也发挥了家长的自我教育作用。通过组织“好家长”讲师团和家长社区志愿者的形式,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

随着“创安全社区”等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家庭关系的更稳固、温馨和安宁。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社区资源。家庭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基地,是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高地。学校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文明的重要窗口之一。在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要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还是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上,都应该进行积极改革创新。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世纪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时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接纳新文明是时代的需求,而如何让下一代消化新文明,健康成长成才,则是当前家教的重中之重。因此,家长的教育指导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家长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注重孩子文化学习的同时,进一步要关注孩子在学会做人,学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要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尊重孩子的不同见解,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设工作的同时,针对新形势下不同层次、类型家庭的特点,着重培育个性鲜明的家庭和树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典型,尤其是层次一般的家庭创建活动,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有的学校能从实际出发,选准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突破口,并能做到以点带面,以此推进学校的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

(三)家长素质与企事业员工素质的同步 经过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后,不少家长都能把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反馈到自己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中。这些员工对家庭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积极宣传和交流状况,被其中一些立足点较高、敏锐性较强的企事业领导及时把握,他们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切入口”,对企事业员工进行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可以促进企事业员工自身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规范员工自身的教育行为,它将有助于员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使企事业发展与个人的成功取得高度地和谐统一。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反过来能为学校与社区的家庭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校对学生家长、社区对居民、企事业对员工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构成了区域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网络。这三者的教育指导内容,又因其不同角色与自身特点不同而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如:学校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重在引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家长在注重孩子文化学习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孩子学会做人;社区对居民的家庭教育指导,其主要是围绕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区家庭闲暇活动,组建“学习型家庭”,优化育人大环境来展开的;企事业对员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其目标为激发企事业员工自身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员工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使企事业发展与个人的成功取得高度地和谐统一。

三股教育力量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发挥了教育的最大功效,它也确保了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格局的形成。

这是探索和开发家长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的新路子。不但在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且在孩子与家长之间也多了一条理解的通途。教育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的。

第13篇:家庭教育经验论文

家庭教育经验论文

1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影响深远。长辈的教导、家庭的教育、家庭成员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每位家长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是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地、快乐地成长、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理念。正确树立育人理念,转变立德树人观念:是“为家教子”还是“为国教子”?是“以智育人”还是“以德育人”?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没有观念突破、理念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首先尊重理解孩子,家长应充分认识孩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激励孩子发展自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让孩子不仅好学,而且乐学。其次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除了开发孩子智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升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既允许孩子有其正当需求,又让孩子事事处处有大局意识,让孩子明辨是非,健康发展,有效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的能力。

再者注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功效既取决于家庭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重要的取决于父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努力给创造锻炼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长应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主动抛弃烦恼、破除陈规,为孩子搭建一个又一个拼搏和磨练的机会,让拼搏精神和孩子的自我发展紧密结合,让孩子茁壮成长、立志成人。让孩子懂得“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勇敢地直面挫折,大胆地将挫折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始终,如此不仅让孩子成就理想,而且更是使孩子摆脱溺爱、早日实现梦想。家庭成员的生活和谐、文化氛围、文明习俗、爱好差异等都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因此,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树立民主向上意识,构建健全人格,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创造靓点。

2明确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2.1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的基础我在课题调研中“最不愿意对话对象”调查晴雨表显示,家长成了孩子最不愿意对话的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我校70%左右的孩子不想和父母相处,因为孩子不愿听父母的“唠叨”。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什么都愿意说。家长应该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尊重理解孩子,学会倾听。实事求是,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数学跟一楼的比,语文跟三楼的比。再者,不要把孩子作为炫耀的本钱。孩子暂时不如人,也没关系。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家庭作为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

2.2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生活上做到:不挑食、多运动、有节奏、自己事情自己做。有这样一个案例:学校组织春游,有个孩子不会摔跤,看到其他同学摔跤,结果自己从凳子上受惊吓摔成骨折。这个教训让我们觉醒,应该让孩子从小运动起来,顺应态势调整学生生活节奏,让孩子能动起来,也能静下来,能疯会静。在日常的家庭学校教育中,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听课、作业、订正、反思、整理;行为习惯:待人接物、诚实守信、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即规则:不要认为我的自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思维习惯:辩证、多元、不走极端。《易经》告诉我们不能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不能用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注重德性成长,让孩子养成向善之心:学会倾听、理解同情、帮助、恻隐、孝敬、感恩。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地球负责。顾明远家教理念,正视了孩子的人生信念,让孩子热爱生活、直面挫折、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3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孩子天真烂漫,只有性向与志向结合,才有幸福的人生。让他们保护好奇、养成习惯;发现兴趣、引导兴趣;只有性向与志向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没有人为诺贝尔奖而奋斗,只是他们的性向所致。习近平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家长要学会等待、发现、引导;不要超越、跟风、放任、强加。文凭时代即将过去,孩子的终身财富会是健康、能力、人品。 3家庭教育怎么教

3.1说教灌输灌输仅仅是一种手段,网络时代越来越不受欢迎。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是有学问的。不该说的话:当代劝学篇、不能吃亏论,人上人等。看看韩愈的劝学,读书不为功利。老人为生计捡菜叶,社会学角度值得同情,家庭教育上看是自酿苦果。源于不能吃亏的教育。不该当孩子面说的话:有意无意的话都产生教育影响。多用正面情绪影响孩子,力求对孩子强化训练。训练就是持之以恒;强化就是适度奖惩。行为习惯主要靠训练,奖励不应该是预设的,幼儿园、小学孩子忘了怎么得到小红花,只记得得了小红花。另外,惩戒应该就事论事,有位家长用“你再这样妈妈就死了”,让人心寒,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3.2渗透影响注重环境育人,身教胜于言教。教育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效仿,孩子学大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张绪培说“父亲最大的教育是不教我,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我”,父亲善于阅读,孜孜不倦。儿时起,我开始看书,现在我可以很快的浏览,也可以精读。知情意行始于行,只有参与才有体验。诸如,魏书生的德育让孩子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美国“最牛校长”的建议,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家庭生活;美国周末都是家庭集体行动,而中国人多是公干。我们应该领悟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归家庭。 4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4.1不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长跑,更需要的是耐力教育阶段不容跨越,教育不要反季节,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不少人认为大学是终点,大学应该是起点,中国已经输在国际教育的起跑线上,名校学子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只当做敲门砖。美国人说,这样普及大学的国家,我们不怕。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

4.2我们的孩子从小每一分钟都被家长安排要清醒的认识到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第十名现象”提醒家长应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学会安排是重要的素质。

4.3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教育就是克服动物性,增加人性。竞争意识、丛林法则是动物性。孩子眼中的竞争是无规则的,帮助从来就是双向的。学好母语才能学外语,主导语言学好有主导思维。做什么,不做什么,教育不能抢跑,不能反季节。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方向对,过程很痛苦;方向错,结果很痛苦。我们应该具备企业家的素质,要爱所有孩子。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孩子才能明确做人的方向,才能成人、成才。家长、老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友善的使者。你友善吗?你走进了吗?愿您走入家庭、走入儿童的心灵。

第14篇:家庭教育的论文

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窝依莫克乡寄宿制中心小学

齐国琛

老师们,今天我有点心得要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师和辛勤的班主任都会理解:当你作为老师,学生不带课本进课堂 ,每天面对一大片不写作业、不学习、不交作业的学生, 你是不是一如既往的笑脸相迎呢? 你每天都要早早到校, 有时晚上要加班很晚才回家 ,考勤机上都记不得你是归还是不归? 是来还是不来的时候 ?你怎么说? 任你怎么说 ,刷卡机就在那里, 不卑不亢 。 你找刷卡机 ,刷卡机说:“不在那个时间段,或来早或来晚 ? 一切都徒劳。恰到好处不扣分 。所以扣你班主任的分没得商量 。 一日学生家长曰 :你打了我孩子, 而且是你往死里打。 师曰:没有打。 你有证据吗?没有。 你有录像吗?没有。 你凭什么就认为我孩子你没有打呢?你不但打了,而且是往死里打。孩子都哭成泪人, 不吃也不喝 。老师曰: 可以调查,被冤枉 。答曰:不相信老师的, 家长说的对 ! 一日, 一学生跳绳摔断胳膊。家长中午2点10分左右来电, 带着哭腔 ,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班主任怎么当的?老师茫然 ,事情全不知,摸不着头脑 。 家长说:老师太不负责任 。明明一民族学生伸腿故意将其绊倒,一头栽地。 师曰:头部全然无恙, 有点蹊跷 。但无证据 ,只能任家长数落 。 三点学生典礼,师生提前到 ,看学生抓纪律保安全 。家长哭、师陪同 。到医院、配合做检查, 随叫随到 。当日转院 ,次日家长来电:母哭诉、父怒斥。曰:怎么当的班主任, 孩子摔成骨折老师却不管? 师解释, 学生无告知, 师全然不知道 。如知道第一时间会通知其家长,妥善解决。 家长不听解释 ,连骂带吵, 扬言告学校、告教育局 ,并挂电话不听解释 。次日展开调查 ,无结果。 家长电话不断、纠缠、师为难 。第三天 继续调查, 终于一女生告知老师, 曰 :该生大课间过后, 跳绳到厕所 ,边跳边跑 ,不慎跌倒,摔其胳膊至骨裂。 生又告知师,三人上至二楼楼梯处, 威胁同伴说, 不要告诉老师是我自己摔倒的, 给老师说是别人绊倒的 。并说 ,如果你们俩说出去 ,我就不和你俩玩 ! 多么令人费解啊 ,事情出来了 ,第一时间不告诉班主任, 却想着法子来骗班主任。 我们都为学生的撒谎而感到无奈, 撒谎成了当前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 。我想没有一个任课老师教孩子去说谎吧 。难道孩子说谎与家庭教育没有关系吗?我们的家长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时, 一味的数落老师,给班主任制造压力。我们每一天都过着心惊胆寒的日子,生怕学生会有个三长两短。因为现在的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们,相当一部分就是靠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哭就哭、能闹就闹、不行就把教育局搬出来告你老师。甚至大肆评价教师素质差,不关心学生。感觉是班主任成了害孩子的人。可是很多事情并非像家长认为的那样,孩子说的都是真的吗?老师都素质差,不关心孩子,不尽职尽责的吗?当突发事情出来时,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怒斥和指责。并在社会上进行宣传,给班主任造成负面影响。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有点风吹草动,有点不如意就来找老师,甚至大打出手于老师。在学生家长中,大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却从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意识特别的淡薄。家长会上,当老师说到家长也要不断学习,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长们表情是差异的,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刻。”说到这,很多的家长笑了。“我的孩子来到学校交给了老师,凭什么家长要管孩子。这样的老师是多么的懒啊!真荒唐啊!让我们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我们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养成教育等等……怎么就成了家长的事情了呢?瞧!这老师真懒!自己坐在办公室清闲,让我们来管孩子,要老师做甚么??......”一连串的质问,我是遇到了,我相信和我一样的基层一线教师,农村的教师们同样可以遇到这样的家长。 由此可见,家长是真的要进行学习的,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己,才能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才能在孩子面前做表率,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农村的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给农村的家长们进行教育,让家庭教育真正走到每一个家庭中,然后生根发芽,展示美好幸福家庭应有的绚丽风采。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能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创造和谐的学校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这么多的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家长与教师的和谐、协调是保证农村孩子的幸福成长的指数,也是农村孩子的幸运。因此,关注农村孩子的家庭,成长,见证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从家庭教育抓起。当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人际关系,努力创造更加融洽的基层关系,走好群众路线,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反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始终做好家长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三方面关系,只有和谐了、融洽了、自己的工作才好有长足的发展。今后的工作才能有新的突破。

以上是我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发生的事情,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自己想想,我作为任课教师、作为班主任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改进。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不合拍,我作为教师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诸如:性格太直率,评价学生不委婉。遇事不冷静、过于盲目。对学生关爱不够多,对家庭教育的学习和认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还有就是自己要多弯下腰,多倾听孩子和家长们的心声,多采纳家长们的合理意见,提高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尽量做到虚心接受,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要定期反思。在本期案例中我也想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家庭教育走进农村的每一个家庭中,学校等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要重视家庭教育,借助家庭教育的平台,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提供交流的场所,让所有的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二、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从小做一个诚实、正直、公平、公正的孩子。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有力支撑。要正确合理的评价老师,不能带有有色眼镜看待任课老师,不要将个人的恩怨、不满全部投向任课教师或班主任。

三、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教师与家长都是人,都有人格尊严,不要一味的破坏老师的地位,利用自己的圈子,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已达到自己对教师的报复,满足自己的心愿。

四、当遇到突发事件,教师和家长同样要做到:稳住情绪、认真调查、确保言语的真实性、可信度、学校领导也要做到不要盲目的否定老师的话,也不能一味的相信孩子的话。不能在知情的情况下,大肆渲染、夸张、陷害、诬告教师。家长与教师主动建立微信群,随时了解孩子在班级中的动态,对于班级中表现极差,不写作业,不听课、擅自离开课堂、擅自自己做决定,不来上课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应作出相应的决定。以保证教师正常的工作、学习。家长也要对以上表现不佳的孩子及家长予以劝解和疏导。

五、家长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严禁带着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出入歌舞团及麻将馆等场所,对孩子的身心、学习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正常的休息,严禁家长随意谩骂教师、羞辱教师、动手打教师等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家长身上同样肩负着为人师的责任与担当。教师确实也面临着诸多已知、未知的难题,需要去反思、解决、学习。 尽量做到:师重教,重学风,加强团队意识,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当中的一点反思,或许我的故事在你的身上已经发生,或许你是幸运的,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辟。积极、乐观、寻找属于自己的小幸福从爱孩子做起、从懂孩子做起、从良心入手、从职业道德入手,我想我会在人生的路上有所进步的,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努力吧,给自己加油!

第15篇: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尊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一、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现象——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尊重,由此导致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学会理解(换位思考)、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不随意对幼儿发脾气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家长该如何真正地尊重孩子,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愉悦地成长。

二、关键词尊重

沟通交流 理解 健康成长 尊重

导语:如果说幼儿是一株幼苗,那么,家庭的爱,会是他们成长的源泉;家长的尊重,更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没有人不渴望获得尊重,包括孩子,甚至是大人们自认为“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幼儿,家长的认可与尊重,可以促使幼儿更加健康愉悦地成长。

但是,很多家长自以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而且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于是乎,他们就认为可以不尊重,通过恐吓、责骂、欺骗、甚至更有甚者大大出手、以此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所谓的家长特权---“权威”,什么都是我说了算,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日渐加深,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怎样去尊重自己的孩子?个人仅从自己家庭教育中总结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下。

一、沟通交流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是徒劳,父母所说的话在孩子们的耳中都是废话。家长应当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谈一谈,而不是和孩子们吵吵甚至动手打孩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有父母苦恼地说(包括我):“我让孩子到家先写画画,再玩,可是他根本就不听。”孩子为什么听不见也听不进父母的话,这跟孩子的个性、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关系。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静下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所设想的 “完美孩子”,使孩子很不爽。甚至孩子会选择对着干,心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好好的谈一谈,给孩子大胆发言,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然后再发表我们自己的想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灵和耳朵,这样交流起来就是事半功倍了。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信任、依赖。无论遇到什么孩子都愿意和我们分享,家庭关系才会更加的和谐,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会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理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且兴趣不稳定同时幼儿比较任性自制力比较薄弱。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适当的读一点幼儿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书,从理论上初步的去了解孩子心理活动及行为,只有了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

尊重幼儿也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家长在平时要时刻注意把孩子当作独立人、与自己平等的人对待,切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自己以一个“家长”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孩子面前,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愿望和选择,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相信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更可以加强孩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同时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有勇气、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很好。所以在平时,父母要坚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可以讲讲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一天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收获什么、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还不是太好,通过这种沟通交流,加强彼此的信任感、亲切感,同时要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优点、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教导,切忌训斥和打骂孩子。

三、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幼儿除上幼儿园以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块。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正常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和睦友爱、舒适优美的家庭和争吵不休、环境脏乱的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开发、品德培养和身体发育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和谐的环境将使幼儿活泼开朗、能融入到大环境中去;而后一种环境将使幼儿孤独怪僻、任性。

然而,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不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了“空气”或是“透明人”,在孩子跟前随意吵架、抱怨,甚至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殊不知,这种漠视,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是极其可怕的。甚至,孩子将会有样学样。

记得有次和我家先生在家为了一个工作上的事情,我们观点不一致,于是乎,说话声音比较大,口气也不是太好,我三岁的女儿就跑过来:“爸爸、妈妈,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说话这么大声,不可以吵架的”。女儿的一句顿时让我愣住了,从那以后我和先生商量有什么事情的时大家要相互冷静,千万不可以这样子大声了,或者是至少在孩子面前不要这样子。

所以在生活中家长首先应尊重老人,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家庭气氛。通过这些行为举止在孩子跟前做好表率,才能因势利导,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不随意发脾气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

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或破坏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副心生怒火和不耐烦的表情刷的就表现出来了,然后就抱怨唠叨个没完甚至是责骂孩子。

其实,在责骂小孩的时候,不能老是说“你不可以这样子、怎么老是这个样子、怎么总是屡教不改”,或者对孩子做出人身攻击,全盘否定他的人格。生气责骂时所说出去的气话,对小孩而言,有时候会变成左右他一辈子的伤痕,或永远残留在他心中,造成他日后对人生,甚至将来自己与子女之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在骂难听的话之前,请父母三思。尤其是,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责骂、侮辱孩子,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女儿收拾、整理自己物品一直是我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我都会说:“跟你讲了多少遍了,为什么每次画完画不收拾好彩笔、蜡笔”等等诸如此类的琐事,我有的时候总是会说,再记不住,我就把你送到爷爷、奶奶家去寄养的话时,我女儿总是一言不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其实此时孩子心理更多的是恐慌,心里想的是妈妈不喜欢我了、我该怎么办?等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经常会像女儿道歉,并和她交流跟她讲为什么一定要收拾、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这样做有什么益处,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自己物品自己收拾好的良好习惯。

结语:当家长学会真正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尊重,这将有助于孩子健康愉悦地成长。而尊重,常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很简单,你、我,都可以做得到。

第16篇: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

初中生家庭教育论文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但可以有一些相同的原则。

原则一: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子女。‛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德、智、体‛的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塑型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教育孩子的根本在于教育自己。要想孩子成功,自己必须优秀!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做一个适应时代的智慧型家长。

原则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交朋友

心理学家发现,10至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初中生正处在这一时期,刚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教育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半数学生不喜欢家长》的文章。文章写道:‚日前,常州市妇联对有读书郎的700户家庭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发人深省:54.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80%以上的家长

则表示‘为父母是从、听话的才是好孩子’。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离家出走,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时有发生。

可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初中生家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如何与孩子处好关系,和孩子交朋友,就家长而言,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了解孩子,尊重、信任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宽容孩子的过错等。

原则三:让孩子快乐学习。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第17篇:家庭教育论文(推荐)

五里堆中学家长学校

赏识教育的学习感受

在学校开家长会讲解赏识教育之前,我也看过几本这方面的书,其中卢勤写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看了这些书后,我也曾经开始借鉴书上的教育方法,一开始热情较高,但尝试几次而见效不多时,就很难坚持了,特别是自己心情不好时,更是忘了教育方法而责骂声照样时刻围绕着孩子。

我觉得学校宣传赏识教育很有意义。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使我意识到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以前只是觉得欣赏这种教育,现在更是觉得这种教育对孩子的发展确实很重要。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这提醒了家长要看到自己教育的不足之处。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受的是物质溺爱,精神上的教育往往就很容易被忽视,而且父母把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压力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就使家长会放大孩子身上的缺点,而淡化了孩子身上的优点。赏识教育还需要和孩子多沟通,这就需要家长有很大的耐心,我觉得这一点在我身上就很难坚持,但是上学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信心比以前强多了,这一点是和老师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练,给其勇气和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在一次次的尝试下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孩子不至于在失败中倒下。但是这种教育尺度就很难把握,有时候会觉得左右为难,想放手吧,又担心孩子不学好,不放手吧,又怕他产生依赖性,总也学不会。有时自己的原则也会在孩子的软泡硬磨下放弃,而且在这僵持的状态下很难做到平等的对话,最后都以父母的权威和孩子的哭声而告终。

赏识教育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对于家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改正教育方法,从而确保教育效果。

一味地“赏识教育”真的好吗?

让孩子在学习中、生活中经常受到赏识、鼓励和表扬,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的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在不断的鼓励下并没有预期的进步时,是不是还会一如既往地鼓励孩子呢?如果不是,那么前后的明显差异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即使家长一直坚持鼓励孩子直至他长大成人,可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当终有一天他面对社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无情”的评价,到那时谎言终将被打破,此时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又该由什么来填补呢?

我以为,老师和家长的赏识一定要得当,该表扬的时候应该表扬,而该批评的时候就一定不要去表扬。没有原则的表扬不但不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您很虚伪,破坏您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恶化亲子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赏识,真心的鼓励,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误,他们也会明白自己犯的错误,他们肯定会虚心地接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的。

大家都说“批评教育”会导致孩子自卑,我觉得“赏识教育”同样也可能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自负、傲慢、清高。人们是习惯于平视的,没有人愿意仰着头和别人交往,清高的人会把自己排挤到一个孤立的位置。有过这方面感受的人都知道―――被集体孤立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赏识教育”的另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习惯了赏识的孩子面对批评时往往无法接受,从而出现众多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事情,经常被家长赏识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骄傲、人际关系不好、难以注意到别人的感受、不能受一点委屈

等问题。一味的赏识还会让孩子习惯于被别人关注,强化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进而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在此我想就赏识教育提一些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大多数的家长都想用“教”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责任感,所用的方法无外是奖励、警告、惩罚等,但责任感不是教来的,它必须藉由父母的协助,孩子自己去感受学习。例如我的孩子要求先看电视再写作业时,我就让她自己衡量是否看完电视后是否来得及写完功课,如果她认为来得及,那就不妨让她自己决定,只要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换句话说,让孩子去承担她自己决定的后果,一点一滴养成她负责任的态度。

二、给孩子贡献的机会。

提供孩子为家庭、为亲人做事、跑腿的机会。只要孩子有意愿,即使做得差强人意,家长也要随时表示欢迎、感谢之意,肯定她的能力。我总是让女儿经常的帮助倒垃圾,拖地,擦桌子什么的,开始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奖励,渐渐的她开始主动的去做了,并从未有过提及索要奖励。我总是满足她“洗碗”的要求,从不在意她不小心把碗打破,为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表现出她的能力,我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越来越有责任心,同时也不忘记在亲友面前夸奖她,以增强她的信心。

三、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总希望能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我在平时也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她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出门穿什么、想吃什么等等,我都尽量地让她自己决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被子衣服什么的要自己叠放,我和她妈妈商量后同意了她的想法。从那时侯起一直到现在,每天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有时候还帮我们清理床铺。有许多父母不放心,常在中途插手接管,反而弄巧成拙。

四、要接纳孩子的过失。

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孩子就是从不断的错误中学习新事物。面对孩子的疏忽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无可弥补的大灾害。最常见的是孩子考试不理想,最忌讳的就是家长数落孩子:“你看人家谁谁怎么样,就是比你好,你就不如人家。”等之类的话,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们不如和孩子一起检讨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共同来找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争取下次改进。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她这次的失败、错误不再喜欢她或爱她,要让她有安全感,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的自信心。

五、赏识同样要适度。

不可无节制的赞扬,不要让孩子成长在赏识的糖罐子里。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要及时指出她错在哪里,帮助她分析为什么会犯错,以后应该怎么做。女儿从5岁开始练习小提琴,开始有浓厚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地减弱了,产生了不想练的念头。这时我和她妈妈轮番向她灌输“坚持就是胜利”、“没有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容易的”这样的道理,虽然有些道理她并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们让她懂得了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和努力分不开的,练琴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孩子教育点滴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家庭的欢乐,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改革,全面高歌开放的年代里与环境中,如何引导,如何教育身边的小孩在正规的,健康的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和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与考虑,我想应从教育、挖掘、引导上下功夫。

在教育上,首先要教育小孩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小孩多接触一些有利身心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人与事,经常性地给他们讲故事。作为家长,首先应自身做到为人师表,在小孩面前谈吐举止要有分寸,与人的交往要注意礼貌与礼节,要在家里多看一些报刊、杂志,不要只热衷于麻将、扑克,给小孩从小就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这是其一。

其二,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小孩的长处看看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爱好,有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与表扬,但表扬要以精神鼓励为主,不要一味地只考虑物质的奖励,这样只会把小孩引入到为得到物质奖励而做的轨道中去,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应及时给予指出,但不是一概地责骂,要掌握方法,最终达到教育小孩改掉不足之处的目的。

总之,如何教育小孩 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和经验。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教育好小孩是我们做家长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教育小孩上,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要做到润物细有声,要记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古老的道理。

第18篇:家庭教育论文6

追星的利与弊

2016级1班 向一蒙

如今,明星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精湛演技获更美丽的面容。明星的出现,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群崇拜他们的追星族和多了一个名为娱乐圈的圈子。

当他们出新专辑了,追星族们省吃俭用买他们的专辑;当他们开演唱会了,她们竭尽全力去看;当他们受伤或生病了,她们比自己受伤生病了还心疼。她们可以为了他们不顾一切,正是因为她们的这些行为,很多人感到不解,会问这群人到底哪里好,值得她们付出那么多。她们在别人眼中的这些|“疯狂”行为,也遭到很多人的白眼、厌恶等。

其实追星族也不过是一群很普通的人,她们也像其他的同龄人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没什么特别的。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追星族包括我自己。我开始追星是在初一的时候,刚升初一的我被家长知道我追星时他们是很反对的,可能是因为关于追星的一些负面新闻,类似“某某某因某明星结婚而跳楼”,所以他们很反对。

可能是因为叛逆吧,我还是在追星,没有听家长的话。家长总是认为追星就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他们总认为追星就是不好的行为,因为那些负面报道就把追星说的一文不值,可他们并不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些很极端的例子。

到了初二,我和家长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们也就不再反对了。我告诉他们,我个人认为明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正确的追星可以让我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许多中学生也以明星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前进的动力,能使中学生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这样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之不会盲目的前进。追星的过程也能使学生懂得成功的“秘诀”,她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明星闪耀光辉背后的辛酸和努力,她们还能更加懂得成功的来之不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明星身上看到自我实现的愿望等。相反,如果我们太过于迷恋明星,那么必定会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话还可能走上和那些负面报道一样的不归路。

其实,崇拜明星不是一件坏事,不过我们应该学习明星好的一面,学习他们的勤奋刻苦,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追星不是错,不过要做到理智追星,不盲目崇拜。

追星在我们这一代是很常见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理智追星,将明星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尽快让自己变得成熟,当我们不再需要明星作为榜样时,或许我们已成为别人的榜样了!

第19篇:家庭教育论文(版)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 南溪九年制学校 曹梅

【摘要】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把家庭看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些都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家庭教育的内涵是无限丰富的,教育元素也不尽相同。在多方位的家庭教育中适度地渗透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孩子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园丁 传承文化 国学教育 智力导师

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把家庭看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些都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家庭教育的内涵是无限丰富的,教育元素也不尽相同。在多方位的家庭教育中适度地渗透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孩子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下面我就家庭中国学教育的意义,家庭中国学教育的程度,及家庭中国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浅要地加以阐述。

一、家庭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在国学复兴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国学教育的地位自然毋庸质疑。国学在家庭教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认为国学在家庭教育中起码可以扮演三重角色。

(一)智力导师

首先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导师角色。儿童的智力开发因左右脑的发育不同而具有阶段性,一般人士比较强调右脑智力开发在前,左脑智力开发在后的模式。因而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都强调注重音乐、绘画等教育。但是熟悉国学学习的人士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韵律,即使是现代社会我们要做传统的诗文,也必须要依照古人沿袭下来的音韵要求填词填诗。中国历史上年代久远的诗歌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例如《诗经》《楚辞》等。也正因为如此,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仅精神上能受到古典诗文内容的熏陶,而且在吟诵过程中由于诗歌的韵律感较强,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右脑开发。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在家庭教育中适度地加入国学学习,不仅有助于儿童从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有助于开发儿童左右脑的智力开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内涵深刻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诗经》、《孝经》、《心经》、等等。涉及宇宙、社会、人生的大智慧,如

果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开始有意识地汲取这些人生智慧,无疑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历史老师

国学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历史老师的角色。众所周知,学习国学不论涉及哪方面内容,都离不开深邃的历史渊源。翻开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人们除了惊叹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外,更为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情节所倾倒。可以这样说,古典诗歌就是折射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是反映中国历史兴衰交替的一个缩影。遥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成书过程,就是周代的皇帝为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要求下面的官吏,到民间采集民歌加以整理编写的⑵唐代的诗圣杜甫,他的诗歌为后世文人所仰慕,并且因为其中反映了大量当时的社会现状,被后世称为“史诗”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读着这些文辞俊雅,富于神韵,同时浓缩着历史情节的诗文,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将会产生怎样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

(三)语文园丁

国学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语文园丁的角色。儿童初学国学诗文,无需一定要对文字做深入理解,但当他们对诗文诵读多次,最终做到朗朗上口的时候,不但诗文的内容在孩子头脑中会留下印记,作为诗文载体的文字本身也会潜移默化地印在孩子脑海中。这样当他们在学校接受文字教学时,这些在早期教育中就已种在脑海中的种子,会生根发芽结果。事实上,文字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文字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语境进行学习。在某种语境的影响下,孩子大脑不仅会自然地记住文字字形,而且会自然地记住文字的字意,这样对孩子的文字启蒙教育无疑是受益匪浅的。这只是从文字教学的角度加以阐述,如果从文学修养的熏陶,写作能力的激发等方面,国学教育对儿童还有许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不断升温,西方一些国家的儿童也在学习汉语,有趣的是他们学习汉语入门的捷径也是中国的古典诗文。在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学每一册语文课本上都有一篇以上经典里的文章。现在美国有800多所中学开设中文课。全世界的科学和人文精英都在自觉、认真、努力地学习、研究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

中外学习汉语人士的普遍共识在于,阅读国学经典的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汉语的音律规律有所把握,同时对汉语产生语感,进而了解并逐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由此可见,学习国学经典的确是学习汉语的一条捷径。

二、家庭中国学教育的程度

国学风的蔓延,带动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度热衷,同时也不乏许多有心继续学习国学的人士。但有识之士不无担忧地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对国学的承袭和发扬应该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鲁迅等五四文人提出的国学糟粕,是否就可以被日渐上扬的国学风暴荡涤得无影无踪。事实上,国学与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一样的,我们更适宜抱着平和的心态加以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为学态度不应该仅适宜对待舶来品上。面对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更应该抱着一份理智和严谨。

家庭教育中儿童的国学学习更不应忽视 “去其糟粕”,特别是对传统文化中沿袭封建思想的部分,不适宜儿童学习的,应该及早给孩子指出。可喜得是当代许多教育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出版界也不断配合教育工作者编写出许多适合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国学教材。许多学校把国学作为校本课程之一,为学生专门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丛书》等书籍。翻开这些教材,我们可以看到,编者在注意保持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将适合儿童成长发育特点的文段一一加以讲解,并且结合内容配上精美的插图,使国学学习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好学易记。

当然,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学习国学必须要阅读原著,以上提到的中华经典丛书,也都是基于原著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产品,这对少儿学习国学至关重要。现在因为国学热的升温,许多人其中也不乏一些专家学者,纷纷顺应读者的要求编写了一些国学心得之类的读物,这些读物可以作为孩子学习国学的辅助书籍,但绝不可以把它们作为培养孩子国学修养的教科书,因为这些书都是作者本人处于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加以编写的,有些理解甚至与经典原著的本意背道而驰,孩子们读着这样的图书,令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开始就发生扭曲,这对培养他们的国学修养没有价值甚至有害。

正因为如此,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国学教材时,一定要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专家推荐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教材。如果家长本人有一定国学素养,也不妨引导孩子直接阅读原著,并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告诉孩子这些书籍中哪些是值得汲取的文化精华,哪些则属于古人思想束缚下的精神糟粕。

三、家庭中国学学习的方式方法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看法:国学学习的确重要,但在家庭中很难形成学习国学的氛围,又因为自己对国学的了解有限,也不知道怎样激发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因此只好将国学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孩子早期国学兴趣的培养,上述所说的国学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也因此得不到发挥。

(一)运用多媒体

事实上,在现代传媒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国学学习也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而插上了翅膀。现在有许多出版社,在出版适合少儿阅读国学书籍的同时,也发行了配套的快乐学国学多媒体教程,这些教程有很多动画,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家长只要购买这些教程,回到家中通过电脑、电视滚动播放,就可以促进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这些教程的出版社,最好购买权威出版社的教程,同时应该注意教程动画不应过多,这样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眼前。使原本抽象的诗句变得更具有画面感,帮助孩子更好得理解其中的文字意蕴。同时由于伴有真人朗读,在听觉上刺激孩子的声音记忆的同时,帮助孩子读准了字音。我认为多媒体对家庭中的国学教育其意义是巨大的,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潜力。

(二)家庭与学校

将家庭国学教育与学校国学教育相结合,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孩子在学校已经学习了部分国学美文,如果回到家中,家长能针对这些内容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孩子温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更有助于培养家庭中学习国学的氛围。父母还可以将这些国学知识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结合孩子生活中的小事生动讲解,这样就真正达到了教学合一的目的。

例如孩子在校学习了《论语》中“学而”一章,对其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家长就可以在家里接待客人时,让孩子直接引用。这样做不仅活跃了宾主之间的气氛,还使孩子真正中感觉到了国学经典是如此贴近生活,从而激发起自己学习国学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家庭氛围不仅是充满文化韵味的,同时也是宽松融洽的,对孩子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国学歌的传唱

将国学内容谱成歌曲也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国学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将本已朗朗上口的诗文变成了一首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这对于儿童学习经典美文无疑是十分有利的。老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就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⑷新学堂歌给古典诗文中浅显易懂的作品,穿上了儿童喜欢的活泼欢快的旋律新装。孩子们唱起这些歌曲不仅心情舒畅,更能从歌舞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传统诗文的古典神韵。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许多国学精粹,尤其是先秦两汉的许多经典,都是当时以乐歌的形势广为传唱的,例如《离骚》《诗经》等,就是后来兴起的“词”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其本身就是当时乐歌的歌词,只是后来逐渐演变为许多文人喜用的文学表达方式。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古典文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音乐的关系相当密切。甚至形成了歌文并传的独特场景。

因此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对国学的浓厚兴趣,可以适当购买这些国学歌曲的音像制品,在家中经常放给孩子聆听,使他们在这些旋律悠扬的乐曲声中,逐渐培养起对经典诗文的语感,从而轻松记住其中的文辞内容,势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靓丽风光 潜力无穷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我们相信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着巨大潜力。在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掘: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学习的方式方法一定能得到更好地改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自选)

⑴杨杰 著《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作家出版社 2009年10月 ⑵陈鹤琴 著《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05月

⑶纪江红 编《中国少年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华夏出版社 2008年01月

⑷华商书院少儿国学研究中心 主编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年08 3

第20篇: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

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所带的班级中,有好几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我现在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 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

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在一次晚自修结束的时候,我班的刘波同学突然头疼又联系不到家长。于是我送他到医院并一直陪着他,从学生的言语中明显感觉到他多想母亲陪着他,多想得到父母的呵护。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这和他家长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种是脆弱型: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中的罗巧杰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在一次与她书面交谈中,了解到父亲对他不够关心。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时间的特别,本身社交活动的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习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

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问题行为不是仅仅是他(她)们身上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行为,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存在种种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 对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 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

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对脆弱型的学生,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试着把他(她)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她)做,言语要经常鼓励其勇气,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强者是不屑哭鼻子的,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这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父亲(母亲)和同学、老师,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对品德不良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往往觉得力不能达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种场合、方式方法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

明是教训人,加上还有别的老师也帮助一起批评他。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终难以奏效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给学生好好地上法制教育课,到部队去接受严格的训练,去体会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第三,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留住他们在学校。第四,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时候太少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