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6 09:00:4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通史

一、单项选择:

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主持编译和审定介绍世界各国理事、地理和政情的书籍是:(C )。 A.《海国图志》 C.《四夷志》

是:( D )

A.中英《南京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A.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A.英国 A.应天

B.中英《虎门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B.马嘉理事件

D.曹州教案

D.俄国 D .建康

D .1864年

B.《四洲志》

D.《瀛寰纸略》

2、1844年,中国与西方列强所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最早规定传教自由的

3、1856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 )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同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的国家是:( D )

B.法国

B.建业

C.日本

C.天京

5、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作为都城,改名为:(

D )

6、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时期是在:(

B ) A.1853年

( A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8、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两位优秀的年轻将领是:( A ) A.李秀成 陈玉成

C.萧朝贵 韦昌辉

A.江南制造总局 C.内军械所 ( B )

A.《益世报》

B.《万国公报》 C.《神道宝》

D.《福音报》

B.冯云山 石达开 D.洪仁玕 杨秀清

B.天津军械局

B.1856年

C.1860年

7、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指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清朝大官僚是:

9、近代中国最早的仿制西洋军器的兵工厂是曾国藩在安庆设立的:(C

D.广方言馆

10、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立的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同冯云山、洪仁玕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广西传教,积极宣传组织农民群众。随后,洪秀全回广东家乡从事宗教理论创作,冯云山则留广西深入紫荆山地区,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拜上帝会,开辟革命基地,吸收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形成起义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初由恭亲王奕fd46主持。主要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海关、海防、制造、路矿、学校等项事务。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1901年改组为外交部。

二、简答: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相继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这些城市掀起了倾销洋货、收购土货的狂潮,使东南沿海各地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辟了租借,并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与中国之外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使租借称为“国中之国”。这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田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怎样评价?

这是1853年冬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太平天国初期立法的指导原则。他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它不仅对土地制度作了具体规定,而且也规定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第二,建立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乡官制度;第三,实行一切产品归圣库的平均分配制度。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它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贫苦农民强烈的得到土地的愿望,具有进步性,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已达到最高峰,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能是小生产者的空想,无法实现。

3、简述洋务派的产生及其指导思想。洋务派的产生: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中一部分大官僚意识到中国面临着大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某些先进技艺和船坚炮利,以便增强清朝的实力,平内乱、御外侮。他们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文祥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

他们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里的“中学”是指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君主专制,“西学”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坚船利炮。

三、论述:

2、试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是领导这次运动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弱点。表现在:

第一,太平天国领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对外国侵略与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第二,领导集团宗派思想严重而导致分裂,削弱了自身力量。 第三,领导集团享乐腐化,使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脱离人民群众。 第四,洪秀全、杨秀清利用拜上帝教作为争夺权利工具,自相残杀,动摇了人民群众对神天上帝的信仰。

客观原因是太平天国遇到的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这样两个顽固凶残的敌人。

(2)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第一,建立了农民政权,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纲领,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 从1851年到1864年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一、单项选择:

1、1895年2月,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自杀殉国的水师提督是(C•)。

A.邓世昌

B.刘步蟾

C.丁汝昌

D.林永升

2、1896年,李鸿章签订的允许沙俄在黑龙江等省修筑一条通往海参葳的铁路的条约时(D)。

A.《中俄瑷珲条约 》

B.《中俄天津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密约》

3、1897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被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的地区是(C)。

A.山西

B.东北

C.山东

D.江苏

4、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深圳以南、九龙以北地区称为(D)。

A.香港岛

B.尖沙嘴

C.澳门

D.新界

5、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培养变法人才的学校时(B)。

A.为新学堂

B.万木草堂

C.时务学堂

D.广方言馆

6、翻译《天演论》,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的维新派人士是(C)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刘光第

7、在《辛丑条约》中被划分为外国使馆区,由列强派兵驻守的地方是北京的(D)。

A.西什库

B.紫禁城

C.宣武区

D.东郊民巷

8、1903年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革命党人是(C)。

A.邹容

B.秋瑾

C.章炳麟

D.徐锡麟

9、辛亥革命时期,曾写作《警世钟》、《猛回头》的革命家是(A)。

A.陈天华

B.廖仲恺

C.胡汉民

D.黄兴

10、1913年3月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指使凶手刺杀的革命家是(D)。

A.陈天华

B.邹容

C.黄兴

D.宋教仁

一、单项选择:

1、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是在(

C )。

A.1911年

B.1913年

C.1915年

D.1919年

2、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A

)。

A.香港海员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A

)。 A.吴佩孚

孙传芳

段祺瑞

C.段祺瑞

孙传芳

张作霖

A.中山舰事件

A.南昌起义

A.《何梅协定》

定》

B.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D.段祺瑞

吴佩孚

张作霖

C.整理党务案

D.四一二政变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1926年蒋介石为篡夺军权,制造了(

A

)。

B.马日事变

B.秋收起义

5、共产党领导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起义是(

A

)。

6、1932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协定是(

D

)。

B.《塘沽协定》

C.《秦土协定》

D.《淞沪停战协

7、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最早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B.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D.委曲求全,力保和局

D.昆明

8、抗战胜利后,针对国民党的极力抢夺胜利果实,共产党的方针是(

A )。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C.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A.北平

B.南京

9、1946蔫月,国民党特务暗杀民主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是在(

D )。

C.上海

10、1947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如战略进攻,锋芒指向(

A ) A.中原地区

B.东北地区

C.山东地区

D.陕北地区

推荐第2篇:《中国通史》读后感

按照周一良先生的说法,其人“于史学最致力中国上古史及清初史地”,趣味博大似钱大昕,注意修史方法及史学史如章学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通史》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篇二:《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

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

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

【篇三:《中国通史》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课外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被书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时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个内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了司马谈的官职,并且牢记父亲嘱托,一定要完成史书。一次,因为司马迁为一位将军辩护,所以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史记还没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

读到这里,我被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又想到了国家体操队的队员们,她们一个个在赛场做出优美、轻快、高难度的动作,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谚语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读完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篇文章,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篇四:《中国通史》读后感】

我还未曾将中国通史看完,而且暂时看得不多,因为我觉得这要细看才能有所收获。一直读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九章“秦汉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师说,历史是有联系的。学好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联系。所以,在我们正着迷于秦汉时期的中国发展时,也要看看,此时此刻世界是怎样发展的。

我们都知道,经过多年复杂的斗争,到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然而,秦以残暴的手段对待人民,在人民中播下了反秦的火种。秦朝就因为嬴政的暴政迅速走向灭亡。与秦的兴起大体同时,在南亚次大陆曾出现了孔雀帝国。相传,阿育王原来也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君主。但好在他之后学会了忏悔,派人四出宣扬佛教,并建筑了大量的佛塔。但由于其内部名族纠纷多,最终也走向灭亡。孔雀帝国和秦帝国都曾威震一时,也都昙花一现便瓦解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种整体的世界发展中看出些什么呢?

秦亡后,汉朝迅起。秦在客观上为汉的统一扫清了道路。汉朝对于秦留下的东西是批判的传承的。例如秦是焚书坑儒,而汉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西汉屹立于东亚的时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的骎骎东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际成为拥有一切大权的罗马君主。罗马的历史由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在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西汉的政权逐渐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刘秀出身汉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称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统一的东汉帝国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罗马帝国已由极盛点逐渐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四大帝国并存时期。此后它们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发现,历史的发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推荐第3篇:《中国通史》读后感

按照周一良先生的说法,其人“于史学最致力中国上古史及清初史地”,趣味博大似钱大昕,注意修史方法及史学史如章学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国通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通史》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中国通史》读后感范文二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

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

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未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

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

《中国通史》读后感范文三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课外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我被书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时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个内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了司马谈的官职,并且牢记父亲嘱托,一定要完成史书。一次,因为司马迁为一位将军辩护,所以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史记还没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前无古人的著作《史记》。

读到这里,我被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又想到了国家体操队的队员们,她们一个个在赛场做出优美、轻快、高难度的动作,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谚语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读完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篇文章,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推荐第4篇:中国通史教案

《中国通史》教案

《中国古代史》教案

第一讲 原始社会

教材分析:教材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解体的一般规律。 教学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原中国始社会的发展过程;

2、让学生了解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成就;

3、同学生一起探讨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解体的规律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变化;

2、中国原始社会中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

3、中国文明起源的途径和特点。

一、中国的远古人类

(一) 中国远古人类的发展

(二) 中国远古人类的生活

二、母系氏族社会

(一)氏族的形成

(二)母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三)母系氏族公社会的经济

(四)母系氏族制度

三、父系氏族社会

(一)父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二)父系氏族制度

(三)中国文明起源期的主要成就

思考题:

1、母系氏族制度转化为父系氏族制度的原因。

2、中国文明起源的途径和特点。参考资料:

1、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2004年版。

2、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

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讲 夏商周

教材分析:教材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夏商周的历史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奴隶社会产生、发展、解体的规律。 教学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夏商历史的概貌;

2、掌握夏商周历史中重要的经济、政治制度和重要的文化成就;

3、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商周王权的发展

2、商的统治机构;

3、商的阶级和阶级结构;

4、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5、西周的国家机构;

6、西周的井田制;

7、西周的阶级结构。

一、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族与夏朝

(二)商族与商朝兴亡

(三)周族与西周兴亡

二、商周王权的发展与政治制度

(一)王权的发展

(二)宗法制度、分封制度

(三)官制

(四)军制、礼乐、刑罚

三、商周的社会经济

(一)井田制和农业

(二)手工业和“工商食官”制度

(三)社会阶级结构

参考资料: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思考题:

1、夏国家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商朝经济、文化成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商周的阶级结构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商朝灭亡的原因。

5、西周灭亡的原因。

6、宗法制的特点。

第三讲 春秋战国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教材着重从变的角度

论述了这段历史。这个时期既是战、乱、变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从战、乱、变走向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教材依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论述了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刻变化及成果。 教学目的与任务:

1、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春秋历史的内容和发展线索;

2、让学生搞懂并掌握春秋政治史;

3、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部矛盾运动,说明春秋奴隶制度瓦解的必然性。

4、让学生了解战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战国历史的特点;

5、让学生弄清并掌握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内容;

6、让学生弄懂战国时初步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2、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3、商鞅变法;

4、中央集权政体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和意义。

一、

从大国争霸到秦的统一

(一)春秋霸政的兴衰

(二)战国的兼并斗争

二、

春秋战国的政治变革

(一)春秋时期私家与公室势力的消长

(二)战国时期魏、楚、齐、韩、赵、燕的改革

(三)商鞅变法

(四)官僚制度的建立

(五)郡县制度的演变

(六)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春秋战国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民营手工业的出现

(三)商业的发展和大商人的出现

(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

春秋战国的学术文化

(一)科学技术

(二)文字、史学和文学 思考题:

1、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

2、井田制是怎样瓦解的?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出现的?

3、为什么说战国时期集权制度的形成开了秦汉政治制度的先河?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和意义。参考资料: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修订版。

4、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5、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四讲

秦朝

教材分析

:秦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王朝。教材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政策等方 面论述了秦王朝的历史 ,通过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论述探讨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概貌;

2、重点讲解秦朝创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让学生掌握它们;

3、让学生明白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

2、秦始皇创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3、“焚书”、“坑儒”;

4、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5、秦朝速亡的原因。

一、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秦的统一

(二)郡县制度的确立

(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秦朝的覆亡

(一)秦末政治危局

(二)陈胜、吴广起义

(三)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战争和秦王朝的灭亡 思考题:

1、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历史意义。

2、简评秦始皇。

3、秦速亡的原因。参考资料:

1、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2、翦伯赞:《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五讲 西汉

教材分析 :西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集权国家奠基时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教材主要分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昭宣中兴、王莽改制等方面论述了西汉的历史。 教学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汉历史的内容;

2、让学生掌握西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3、让学生弄清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确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汉承秦制;

2、汉初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及其评价;

4、昭宣中兴;

5、王莽改制。

一、汉初的统治

(一)楚汉战争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二)汉初的政治形势

(三)文景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帝权的加强

(二)军事成功与疆土的扩张

(三)文化政策

(四)经济政策

(五)巫蛊之祸与轮台诏

(六)昭宣中兴

三、西汉后期的政治经济

(一)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

(二)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三)绿林、赤眉起义

四、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

(一)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

(二)汉与匈奴的关系

(三)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

(四)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 思考题:

1、“文景之治”的背景和意义。

2、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3、评价汉武帝,对比秦皇汉武。

4、王莽改制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

2、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3、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4、[英]崔瑞德、鲁唯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版。

6、董仲舒:《春秋繁露》。

第六讲

东汉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对东汉重要史实的论述,揭示了东汉政治的特点和经济的

发展状况,找出了东汉王朝灭亡和中国历史进入混乱、分裂的根本原因。

教学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东汉历史的内容和历史发展的态势;

2、让学生掌握东汉政治、经济的内容和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3、地主田庄经济和形成和发展;

4、班超经营西域;

5、黄巾大起义。

一、东汉前期政策

(一)东汉王朝的建立

(二)政府职能的调整

(三)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

二、豪强的兴起与门阀大族的出现

(一)豪强的兴起

(二)豪强地主田庄

(二)门阀大族的出现和影响

三、东汉经济

(一)农业

(三)工商业

四、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一)班超出使西域

(二)东北各族

(三)南方各族

(四)西羌与西南各族

(五)对外关系

五、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军起义

(一)外戚宦官擅权

(二)党锢之祸

(三)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四)黄巾大起义

思考题:

1、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的特点及其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

2、东汉中后期政治动荡、腐朽的原因。

3、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意义。

4、东汉谶纬迷信泛滥的原因。

5、两汉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得与失。

参考资料

1、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2、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3、[英]崔瑞德、鲁唯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七讲 三国鼎立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从分两个部分论述了三国的历史。第一部分写三国鼎立的形成,第二部分写三国的政治经济,对曹魏泼墨较多。

教学目的与任务:

1、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曹魏集团统治的成功;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蜀汉、孙吴的政治经济情况与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曹魏的政治与经济

3、吴蜀的政治与经济;

4、如何评价曹操。

一、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

(一)汉末军阀混战

(二)官渡之战

(三)赤壁之战

(四)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

二、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

(一)曹魏屯田

(二)统治机构与职能的调整

三、诸葛亮治蜀

(一)内修政理

(一)和戎抚夷

(一)北伐中原

四、孙吴政治与经济

(一)征山越与屯田

(一)江南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

思考题:

1、曹操集团成功的原因。

2、分析曹魏的政治、经济措施。

3、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参考资料:

1、《三国志》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4、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第八讲

西晋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论述了西晋的占田制、门阀制度的形成、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教学目的与任务:

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西晋政治经济特点;

3、掌握占田制、门阀制度和八王之乱等历史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1、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占田制;

3、门阀制度;

4、八王之乱。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二、西晋的经济政治措施与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占田制

(二)王族分封制

(三)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一)八王之乱

(二)西晋的灭亡 思考题:

1、分析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发展和衰落的原因。

2、“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参考资料:

1、《晋书》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5、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九讲 东晋十六国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论述了东晋政权的特点、淝水之战的作用和汉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兴衰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任务:

1、掌握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特点、民族情况;

2、分析东晋灭亡的原因,总结其兴衰的历史教训。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2、淝水之战胜败的原因和影响。

一、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二、东晋的建立与门阀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一)东晋的建立

(二)门阀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三、东晋的北伐与淝水之战

(一)东晋的北伐

(二)淝水之战

四、十六国后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五、东晋的衰亡 思考题:

1、东晋北伐失败的原因。

2、北魏统一北方的历史条件。

3、东晋南朝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参考资料:

1、《晋书》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5、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6、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9、田余庆:《东晋门伐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十讲 南北朝

教材分析:关于南朝的历史,教材主要论述了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门阀制度的逐步衰落与南方经济的发展;关于北朝的历史,教材主要论述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北周宇文泰、宇文邕的改革及民族融合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 教学目的与任务:

1、了解南朝宋、齐、梁、陈更替;

2、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

3、了解北朝魏、齐、周更替对峙情况;

4、分析南朝中央集权的强化和门阀制度渐衰的原因;

5、分析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周的改革;

4、南朝中央集权的强化和门阀制度渐衰的原因。

一、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

(二)南朝中央集权的逐渐强化和门阀制度的渐衰

(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

(一)拓跋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

(二)北魏前期的封建化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五)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六)北方各族的大融合 思考题:

1、北魏统一北方的历史条件。

2、北周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4、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

参考资料:

1、《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唐长儒:《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4、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第一章

朝(581——618)

教材分析: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中国古代史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结构合理,知识全而不繁,文字叙述规范。在叙述隋朝的内容时,该教材是按政治、经济、文化、农民起义四个部分展开的。这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发展、变革及演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特殊的朝代。主要体现在它历时虽短,却建树颇多。通过讲授,要使学生掌握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知识点以及隋文帝的主要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隋朝统一的意义

二、隋朝制度建设及影响

第一节

隋朝的统一及其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

2、隋朝统一全国及意义589

二、隋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

3、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 第二节

隋朝的社会经济

一、隋朝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二、隋朝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三、隋朝社会经济发展评价 第三节

隋炀帝的统治和隋朝覆亡

一、隋炀帝的暴政

1、杨广篡位604

2、隋炀帝的暴政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1、背景

2、经过

3、历史作用

三、隋朝覆亡 第四节

隋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隋朝的民族关系

1、隋文帝反击突厥

2、隋炀帝用兵琉球

二、隋朝的对外关系

1、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2、隋朝对高丽的战争 思考题:

1、评述隋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

2、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3、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隋朝的历史地位。

5、简评隋文帝、隋炀帝。参考书:

1、《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2、《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3、岑仲勉:《隋唐史》(上),中华书局1982年版。

4、王仲荦 :《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章

朝(618——907)

教材分析:该教材在叙述唐朝历史的内容时,章节结构显得有点乱,不便于使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内容形成完整的印象和体系,在备课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唐朝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建树颇丰,影响巨大。通过讲授,要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并掌握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出发把握唐朝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唐初加强中央集权

二、唐代的社会经济

三、中唐社会剧变

四、安史之乱

第一节

唐朝的统一及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唐朝的统一

1、晋阳起兵6

17、7

2、李渊建唐6

18、5

3、唐朝统一全国

二、唐初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1、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2、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

3、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二节

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唐高宗的统治

1、高宗之立649

2、高宗的统治649—686

3、怎样评价唐高宗的统治

二、武则天的统治及评价

1、武则天的生平

2、武周政权的建立690

3、武则天的统治690—705

4、武则天的评价 第三节

中唐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改革

2、“开元盛世”

二、中唐社会矛盾的激化

1、唐玄宗后期的黑暗统治

2、中唐社会矛盾的激化

三、安史之乱755—763

1、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

2、安史之乱概况

3、安史之乱的影响

四、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1、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条件

2、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3、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后果 第四节

晚唐社会与唐朝覆亡

一、晚唐的黑暗统治

1、朋党之争

2、政治腐败

3、赋役加重

二、黄巢起义

1、背景

2、概况

3、意义

三、唐朝覆亡 第五节 唐朝的社会经济

一、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唐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唐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三、中晚唐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1、中晚唐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原因

2、中晚唐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与特点 第六节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朝的与东突厥的关系

2、唐朝的与靺鞨族的关系

3、唐朝的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4、唐朝的与南诏的关系

5、唐朝的与土蕃的关系

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2、唐朝与西亚各国的关系

3、唐朝与印度的关系 思考题:

1、评述唐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

2、如何认识中唐社会变革。

3、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安史之乱发生的背景及影响。

5、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参考书:

1、《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4、《通典》,中华书局版。

5、韩国磐,《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岑仲勉:《隋唐史》(上、下),中华书局1982年版。

7、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白寿彝:《中国通史》(唐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三章

五代十国(907——960)

教材分析:该教材在叙述五代十国历史的内容时,是将五代史与宋辽夏金史柔在一起来展开的。我觉得这样安排也有失合理,忽略了历史发展的有机连续性,在备课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教学内容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讲授,要使学生重点掌握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的知识点;了解五代、十国的更替、十国的经济;正确、客观估价五代史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

二、五代十国演进的特点

三、五代十国史的地位

第一节

五代的嬗替和十国的割据

一、五代的嬗替

二、十国的割据

第二节

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

一、柴荣继位和高平大战

1、柴荣继位954

2、高平大战9

54、3

3、作用

二、周世宗改革

1、背景

2、措施

3、作用

三、周世宗的统一

1、攻取后蜀北方四州955

2、攻取南唐江淮十四州955—958

3、北伐959

四、周世宗的评价 第三节

江南经济的开发

一、江南经济开发的条件

1、前代的积累

2、安定的政治环境

3、统治者务实的治国理念

4、劳动人民的劳作

二、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与科技

一、隋唐五代文化

1、隋朝文化

2、唐朝文化

3、五代文化

二、隋唐五代科技

1、隋代科技

2、唐代科技

3、五代科技 思考题:

1、简评周世宗。

2、列举隋唐五代文化科技的主要成就。参考书:

1、《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2、《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3、《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4、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四章

(960——1368)

教材分析:该教材在叙述宋辽夏金元史的内容时,是将五代史与宋辽夏金史柔在一起来展开的。我觉得这样安排也有失合理,忽略了历史发展的有机连续性,在备课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有必要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宋、辽、金、夏及元朝时期的历史,呈现出整齐和混乱、统一和分裂交融的特点。通过讲授,要使学生主要掌握两宋及元朝历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宋代经济的发展与特质。了解辽、夏、金政权的兴衰及其与两宋的关系,并体察此间中国封建社会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与深刻变革。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宋初封建中央集权

二、宋朝的社会经济

三、王安石变法

四、元朝的统一

五、民族关系

第一节

北宋的统一及其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的统一

1、陈桥兵变960

2、北宋的统一963—979

3、北宋统一的意义

二、宋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

1、历史背景

2、指导思想

3、主要措施

4、评价

第二节

北宋中叶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一、北宋中叶社会危机的加剧

1、阶级矛盾激化

2、民族矛盾激化

3、“三冗”的形成

二、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2、主要内容

3、失败原因

4、评价

第三节

辽、夏的崛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一、辽的兴起及宋辽关系

1、辽朝的崛起916

2、宋辽关系960—1125

二、西夏的兴起及宋夏关系

1、西夏的崛起1038

2、宋夏关系960—1127 第四节

金朝的崛起及其与南宋的关系

一、金朝的建立及强盛

1、金朝的建立1115

2、金朝的强盛

二、南宋与金的关系

1、南宋的建立1127.5

2、宋高宗对金朝的基本政策

3、南宋与金朝的关系1127—1234 第五节

宋代的社会经济

一、宋代的阶级关系

1、农村的阶级关系

2、城镇的阶级关系

二、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2、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社会经济发展的估价

第六节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的兴起

1、铁木真称汗1206

2、蒙古统一北方1234

二、蒙古的西征

1、成吉思汗西征 1218—1225

2、拔都西征1235—1242

3、旭列兀西征1252—1260

4、蒙古西征的评价

三、元朝统一天下

1、忽必烈建元1264

2、忽必烈改变灭宋战略

3、襄樊保卫战1258—1274

4、元朝的统一及各地的抗元斗争

5、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第六节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一、元朝的政治

1、元初守“旧俗”与行“汉法”之争

2、元世祖推行“汉法”

3、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4、地方行省制的建立

5、民族政策

5、宗教政策

二、元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元初社会经济的破坏

2、元世祖恢复经济的措施

3、元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1、政治黑暗

2、经济倒退

3、农民起义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文化和科技

一、宋元时期的文化

1、宋代文化

2、辽、夏、金文化

3、元代文化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

1、宋代科技

2、辽、夏、金科技

3、元代科技

思考题:

1、评析宋初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2、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估价。

3、评述王安石变法。

4、评价完颜阿骨打、元昊、耶律阿保机。

5、列举宋元时期主要文化科技成就。

6、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7、评价成吉思汗、元世祖。参考书:

1、《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2、《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3、《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4、《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5、《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6、周宝珠等:《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

7、舒

焚:《辽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8、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10、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1986年社。

第五章

朝(1368——1644)

教材分析:该教材在处理本章内容时,是把明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演变情况分为前期和中后期来分别叙述的,有利于学生对明朝历史的发展情况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值得肯定。但是,“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一节,内容与前边有重合之嫌,备课时应该注意这一点,有必要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教学目的与要求: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阶段。通过讲授,要使学生一方面掌握明朝历史的主要知识点,还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骤衰始于明朝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明初加强中央集权

二、明朝社会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

三、郑和下西洋及对外关系新特点 第一节

明朝的统一及加强封建君主集权

一、明朝的统一

1、明朝的建立1368

2、明朝统一全国

二、明初君主集权的加强

1、时代背景

2、主要措施

3、评价

第二节

明朝中叶的社会危机和张居正改革

一、明朝中叶社会危机

1、政治黑暗

2、阶级矛盾激化

3、民族矛盾激化

二、张居正改革

1、改革背景

2、改革内容

3、改革作用

第三节

明朝的社会经济

一、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明太祖恢复经济的措施

2、明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二、明代中叶的资本主义萌芽

1、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2、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

3、资本主义萌芽的意义

第四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明朝的民族关系

1、明朝与蒙古族的关系

2、明朝与西南、西北各族的关系

3、满族的崛起及明朝与后金的战争

二、明朝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开发南洋

2、沿海倭患与戚继光抗倭

3、抗日援朝

4、抗击欧洲殖民者的斗争与西方传教士来华 第五节

明后期的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起义

一、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1、政治黑暗

2、“三饷”的摊派

3、自然灾害的加重

二、明末农民起义

1、背景

2、概况

3、意义和教训 思考题:

1、评析明初加强君主集权。

2、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概况、局限性及作用。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及失败原因。参考书:

1、《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2、《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版。

3、吴晗:《明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年版。

4、吴晗:《朱元璋传》,三联书店1982年版。

5、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汤纲、南炳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朝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六章

朝(1644——1840)

教材分析:该教材在处理本章内容时,各节的内容衔接得比较好,也比较自然,只是把清军南下与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分开来进行叙述不太合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清军南下也是清朝维护国家统一斗争的一部分。备课时应该注意这一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历史已接近中国封建社会终结的临界点。通过讲授,要使学生一方面掌握清朝前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民族关系方面的诸多成就,又要了解清朝骤衰的原因和深刻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清初加强中央集权

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康乾盛世

四、清初整理古籍的成就及乾嘉学派、乾嘉史学

三、讨论世界大势下的“康乾盛世” 第一节

清兵入关及统一全国

一、清兵入关及清朝建立

1、清军入关

2、清朝建立

二、清朝统一全国

1、剿灭农民起义军余部

2、消灭南明诸王朝

3、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

三、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1、平“三藩”之乱1673—1681

2、收复台湾1683

3、平定蒙古准格尔部叛乱

4、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5、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6、加强对新疆的统治

7、抗击沙俄

第二节

清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一、清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背景

1、国际形势的严峻

2、国内形势的严峻

二、清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

1、中央:设军机处

2、地方:省、府、县三级制

3、军事:八旗兵、绿营兵

4、法律:《大清律》

5、科举与教育

6、思想专制:理学官方化、文字狱

三、清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评价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第三节

清朝的社会经济

一、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恢复经济的措施

2、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

1、商品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

三、康乾盛世

1、康乾盛世出现的的背景

2、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3、对康乾盛世的再认识 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社会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1、吏治腐败

2、土地兼并

3、赋役加重

二、农民起义

1、背景

2、白莲教起义

第五节

明清文化和科技

一、明清文化

1、明代文化

2、清代前期文化

二、明清科技

1、明代科技

2、三大科学巨著

3、清代前期科技

4、明清科技衰落原因 思考题:

1、评析清初加强君主集权。

2、简评康乾盛世。

3、评价康熙帝。参考书:

1、《清史稿》,中华书局版。

2、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年版。

3、孟森:《简明清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

4、戴逸:《简明清史》(

一、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郭成康:《康乾盛世 历史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清朝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7、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

教材分析:导言部分主要涉及四个问题:一是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上下限、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时代主题;二是人们对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的认识及主要观点;三是分析介绍中国近代化的概念、过程和特点;四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参考书目以及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线索以及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概念、过程及特点,了解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参考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用比较方法分析说明中国近代史与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联系、区别及特征,分析说明人们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几种代表性意见及其价值。从形成过程和揭示内涵两方面深入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化的特定含义、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概念与上下时限

2、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时代主题

3、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

二、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主要内容

1、何谓基本线索?为什么要找(研究)线索?

2、“三次革命高潮说”(胡绳)

3、“四个阶梯”说(李时岳、胡滨)

4、“新陈代谢”说(陈旭麓)

5、“民族运动”说(章开源)

6、总结分析

三、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

1、问题的提出和近代化的概念

2、中国近代化过程

3、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

四、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参考资料及学习方法

1、基本史料

2、参考教材、专著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3)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7)(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8)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9)左步青等:《清代皇帝传略》,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10)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刘志琴等:《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刊物、工具书

(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2)社科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研究》

(3)陈旭麓:《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

4、如何学习中国近代史

思考题:

1、什么是中国近代史?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

2、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3、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参考资料有哪些?

4、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过程、特点。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分析:本章包括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禁烟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等问题,承上启下,内容较多,其中战前的世界、战争的经过教材上比较详细,可略讲。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战前中国的闭关政策和与西方的差距、林则徐等人的爱国思想和行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争的简要经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求学生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中西关系发生的变化,明白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重点与难点:闭关政策;林则徐的评价;鸦片战争(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两面性);中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注意介绍史学界尤其是经典作家的观点,以说明(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衰落和侵华战争发生的必然性;(2)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3)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

一、战前的中国社会

1、历史的回顾

2、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战前的西方世界

三、清朝的闭关政策

1、形成过程及内容

2、实施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贸易与禁烟斗争

1、鸦片贸易及其发展

2、烟毒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3、统治阶级中的禁烟派和驰禁派

4、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战争的简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前,历时7个月。

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始至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历时4个月。

第三阶段,自1841年8月英军再度北犯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定,历时一年。

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虎门条约)

2、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四、中国失败的原因

蒋廷黻,陈旭麓,毛泽东。附:王鼎尸谏和林则徐抚陕。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主权开始遭受破坏,中西关系发生质变 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租界

2、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买办和早期工人的出现买办,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

1、龚自珍的改革思想

2、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参考书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全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龚书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原叙》、《海国图志•筹海片三》、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林福祥《三元里打仗日记》、《南京条约》、《望厦条约》),中华书局1980年版。

3、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林则徐奏稿》、《林则徐日记》、《林则徐公牍》,中华书局1985年版。

5、肖致治:《鸦片战争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列岛:《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宁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续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思考题:

1、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后果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3、列举鸦片战争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著名的爱国英雄事迹

4、评林则徐

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重要名词:

鸦片战争

闭关政策

十三行

虎门销烟

关天培

三元里抗英

《南京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界

魏源

《海国图志》

社学

林则徐

《四洲志》

买办

中国早期工人阶级

自然经济

农产品商品化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本章讲两个问题: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包括洪秀全、冯云山为发动起义而斗争,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及其他各项政策,曾国藩及湘军的崛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其中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都写的较细,可略讲。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拜上帝教和洪秀全的思想,了解曾国藩及湘军的特点。要求他们掌握太平天国的纲领、政策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刻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历史地位,辛酉政变和清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的理论(太平天国的救国方案);曾国藩、湘军的特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和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之异同;注意用《天朝田亩制度》、《李秀成自述》等文献资料说明太平天国的制度、政策和失败原因;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比较,充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介绍总理衙门和辛酉政变时要多引用一些背景资料;捻军和回民起义与本地区密切相关,将引用本地历史资料加以说明。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

1、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

2、广西地处边陲,统治阶级力量薄弱

二、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为发动起义而斗争

1、洪秀全的早期经历及反清思想的形成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

4、杨秀清、萧朝贵及其代“天父”、“天兄”传言

5、拜上帝会领导核心

三、从金田起义到奠都天京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3、建都天京

4、前期胜利发展的原因

四、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

五、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发动措施

1、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及其特点

2、征收厘金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太平天国的土地与农村经济政策

1、《天朝田亩制度》

2、“照旧交粮纳税”

二、其他各项制度与措施

1、政权建设

2、城市管理(天京为典型,城市工商业政策)

3、法律与社会政策(妇女政策等)

4、文化教育政策

5、外交政策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与《天津条约》

1、英、法发动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2、英、法发动战争

3、《天津条约》

二、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

1、扩大侵华;

2、《北京条约》

三、沙俄趁火打劫侵吞我国大片领土

1、《瑷珲条约》

2、《天津条约》

3、《北京条约》

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总理衙门

二、辛酉政变及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1、辛酉政变

2、政变后清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

3、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1、杨秀清与天京事变

2、石达开负气出走

3、洪秀全后期的失误

4、内讧后的严重局面及影响

二、力挽危局和重振朝纲

推荐第5篇:《中国通史》读后感

财务管理1403班 陆定超 1408030318 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读后感

本人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读关于历史的著作、小说,如《史记》、《三国志》、《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中华史》、《卑鄙的圣人曹操》、《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始皇》、《明朝那些事儿》、《全球通史》等。本学期选了中国通史概要课堂,才知道了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是吕思勉、陈寅恪、陈垣、钱穆四位先生。于是迫不及待买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拜读这位史学大家的经典。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在前面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了解到先生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先生为了满足大学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用简单易懂、精练上口的语言,写下这本堪称经典的通史。

绪论。

历史到底是什么?是前车之鉴?什么是前车之鉴?答曰:昔人所谓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实测,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吕思勉先生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真正相同的事,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之探求则为理而非事。要应付一件事,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指数,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

我所理解的历史,记录往世之事,传播前人的智慧。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后人读史、学史,总会从各种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点什么。万事万物总存在一条“理”,这个理就是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化而改变。就拿政治上来说吧,实行变法改革总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实施改革的人会遇到种种阻力,非常艰难,这就需要改革家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完成,并且要有很大的决心以及漫长的过程。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商鞅遇到过,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遇到过,五百年前的张居正经历过,一百多年前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如是,当代的改革开放、现任领导人的深化改革、大力反腐更是如此。虽然背景不一,形势不定,所变法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但内部的那个“理”财务管理1403班 陆定超 1408030318 是永恒不变的。学历史就是为了找到某件事的“理”,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以用于后世。李斯在大秦官场后来居上、游刃有余的智慧,现在的公务员不也可从中学得一二吗?

绪论就不多说了,来说说正文上编里面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吧。

上编主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管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十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

第一章婚姻,我了解到并不是古代社会一开始就是一夫多妻或者现在的一夫一妻。“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的。”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由于家庭分工,男子地位逐渐变高,地位也就高于女子。进人谈到古代婚姻总会为女子鸣不平,说妇女地位太低,男女婚姻不自由。但其实是从宋代理学兴起,对人的束缚加紧,妇女的地位变低,婚姻也愈来愈不自由。婚姻在古代是两个家族的事情,个人价值时常被埋没,儿子长大娶妻父母就近于凋谢,反有悲伤之意,不同于今日婚姻看做个人的事,是结婚者的幸福,多有欢乐的意思。我又了解到女子的离婚在后世较古代难,古代的财产带家族共有的意思更多,女子离婚后不怕穷无所归,后世的财产多为个人所有,所以女子离婚后家族多不愿抚养,理学以后,离婚女子又被贱视,所以后世离婚女子很凄惨。

第二章族制主要讲家族、宗族的行横和发展。“人类愈进步,则其分化愈甚,而其组织的方法亦愈多。”从女系氏族,到后来的父系社会,都是血缘为基础,宗族制度越来越严,族制越来越复杂。姓氏的变迁也与族制有关、与婚姻有关。到后来选举制度重门阀、重家室,宗族观念更加强了。中国古代往往一个家族都在一个地方,故看到三国里面有“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陈氏”等这样的郡望。而到如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多以小家庭为主,族制在现代不被看重。第三章政体国家、社会的形成。从古代的氏族部落,到夏朝开始的奴隶社会,再到春秋战国的封建社会,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完善。中国古代政体的君主制色彩强烈,君主的前身是氏族的族长,所以继承法即氏族族长的继承法,母系社会兄终弟及,父系社会父死子继。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封建社会的概念。今人所说的封建社会不同于古人之财务管理1403班 陆定超 1408030318 说。古人所说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源于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今人所说的封建制是指徒弟私有制、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本质不同,需多加注意。再说君主专制,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也好,中央集权也罢,大体上都是愈来愈集中、愈来愈强烈,当然个别的分裂时代是有所下降,但大体是趋于上升。一直到清朝的行省、军机处的设立,君主制和中央集权都达到高峰。这些也就是近代中国改变政体的阻力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十一章实业、十二章货币连在一起说,也就是关于经济民生方面的。说起实业,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业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农工商三者以农为要,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农抑商,重本抑抹。农业很重要,现有农而后人类得以生存,进而有工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科技、文化也大多与农有关。但农业的进化也是有很大阻力:讲究农学的人太少;土地公有,个人利益和公益冲突,;土地私有,兼并盛行,耕者无其田,大地主官僚则纵横阡陌。而工商业的发展则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比较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甚至有一种说法,若没有王安石变法的干预,中国在宋朝就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说不定就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到明清,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受政治的影响太过强烈,萌芽一直都是萌芽。至于货币,跟大多数国家一样,最开始的交易是以物易物,后来是贝壳、盐、羊等充当一般等价物,再后来经济发展产生货币。古代最普遍的货币大约是贝,后来多为铜钱。铜钱的样式也多有改变,比如秦朝半两钱,汉朝时汉武帝五铢钱,到后来王莽改币制,光武复五铢钱、董卓废五铢铸小钱。货币制度发展比较复杂,宋朝的时期产生交子,纸币出现,而后明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改金本位为银本位。晚清、民国时期的货币多样,不提。

上编主要是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分版块记录。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了解中国身后的文化底蕴。下编是按时间顺序介绍,从中华民族的由来谈到清朝覆灭后革命途中的中国。接下来我想说说比较感兴趣的几件事。

首先是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的统一。春秋时期是有很多国家的,大国如晋、楚、齐,以及后来的秦,小的有吴、越、鲁、宋、郑等国家,春秋时期最开始周王室还有王权,但随着周王室东迁,逐渐衰弱,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正所谓春秋无义战。春秋总体来说系于几个强国之手,小国财务管理1403班 陆定超 1408030318 要么依附大国,要么被大国压迫,生存困难。到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进入战国,诸侯愈发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互相征伐,甚至有一国的臣子取代其君主的现象(齐田氏夺位)。春秋诸侯鲜有称王,多争霸,而战国诸侯就多称王,周礼不存。到最后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七国之中,秦经过商鞅变法,又经过与胡人的战争,兵强马壮,国力最盛,通过战争、恐吓等手段不断开疆扩土。六国也知秦国野心,曾一度合纵,但却被秦的离间计所破,秦人的连横颇有成效,使得六国不得团结一致,最终陆续为秦所灭。秦人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局面,开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嬴政成为始皇我认为一点不为过。但后来秦因暴政二世而亡,令人叹息。

再说说清朝的兴衰。清朝最开始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努尔哈赤一生戎马统一各部,又跟明朝作战打掉大半个东北,但遗憾的是终其一生不过山海关。继承者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后来多尔衮在吴三桂配合下带领清军入关,大清逐渐统一全国。到康熙八岁继位,十六岁灭权臣鳌拜,后来又平定吴三桂,平定准噶尔,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并且促进满汉融合,修编康熙字典,文治武功了不起。雍正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当然,其实在这盛世背后,是官僚阶级的腐败,是严重的土地兼并,是饿殍遍野,是文字狱,也是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是天朝上国的美梦,是闭关锁国。达到所谓兴盛的顶峰后,大清帝国也就日益衰落,江河日下,在政治体制、科技、思想方面逐渐落后于不断进步,迈入近代工业社会的西方列强。直到1840年以后,被列强欺侮长达一百多年,这些我们都熟知。

谈了那么多书中记录的历史,最后简单谈谈读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后的感受吧。第一,先生是在抗战时期为适应大学教育需要编写的此书,所以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尤为重视。比如讲兵制、讲朝代更替、讲汉族对外斗争,都有一点侧重。第二,先生不仅是用简单的语言讲历史,更是带着读者找到每件历史事件中的那个“理”,也就是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历史的真正形态。第三,感叹于先生对治学的严谨,对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十分深厚,学问渊博,此吾辈所远远不及也。虽然以前我也读了些史书,但终归太少,学得也很浅。先生此书实在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读一遍不够,留到以后再次拜读,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推荐第6篇:教学大纲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教学大纲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课程号:02132750 新课号:无

课程名称: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History 开课学期:秋、春

周学时: 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作为全校通选课,授课对象是非历史系本科生。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共32学时)

导论(2学时)

一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

二 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史料

三 中国历史的童年

第一讲 夏·商·西周(2学时)

一 夏(前21世纪~前17世纪)

二 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

三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第二讲 春秋·战国(2学时)

一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 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三 经济的发展

四 诸子百家

第三讲 秦·西汉(2学时)

一 秦帝国的兴亡

二 西汉政治演变

三 西汉经济与文化

第四讲 东汉·三国(2学时)

一 王莽改制

二 东汉兴衰

三 三国鼎立

第五讲 两晋·十六国(2学时)

一 西晋

二 东晋

三 玄学与魏晋风度

四 十六国

第六讲 南北朝(2学时)

一 北朝一:北魏

二 南朝:宋齐梁陈

三 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第七讲 隋·唐前期(2学时)

一 隋朝的兴亡

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 隋唐制度

第八讲 唐后期·五代十国·辽(2学时)

一 唐朝后期政治

二 五代十国

三 辽

第九讲 北宋(2学时)

一 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二 北宋的内政

三 宋代经济与社会

第十讲 南宋·金(2学时)

一 南宋

二 金

三 宋学与理学

第十一讲 元(2学时)

一 大蒙古国

二 元王朝

第十二讲 明(2学时)

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二 明朝中后期政治

三 明朝边防与对外关系

四 满族崛起与明朝的灭亡 第十三讲 清(2学时)

一 康乾盛世

二 盛世的危机

三 明清经济与文化 复习(2学时) 考试(2学时)

三、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助教辅导。

四、推荐教材

《中国古代简史》 张帆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a)平时成绩(作业)占40﹪,要求从“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卷阅读,写读后感一篇。 b)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六、作业要求

从“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卷阅读,写读后感一篇。可自拟题目。满分40分。 注意事项:

1.阅读范围为一卷(如是列传,通常包含数人传记)。选题时希望尽量避免知名度高的历史人物(如项羽、诸葛亮之类)。选题是否有独到性,将是评分的一条重要标准。

2.史料与论述结合,避免空论。

3.引述其他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要注明出处。严禁抄袭!一旦发现将以作弊论处。

4.字数要求在2 500字以上。用A4纸打印,正文用五号宋体,1.5倍行距。于作业开端写明姓名、学号、院系。凡不符合上述规格者,将酌情扣分。 5.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为课程期末考试当天,过时不候。

七、参考书/参考资料: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华书局,1988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三联书店,2003年。 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书社,2002年。

推荐第7篇: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

翻开《中国通史》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充实人生,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未来。 随之翻到目录,这本书写的是从有人类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

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非常值得看。

推荐第8篇:《中国通史》读后感

让历史告诉你

——《中国通史》阅读心得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石壁上的一首回旋曲。”历史是原始人类与野兽、寒冷、饥饿的斗争,是封建王朝的金银酒杯与夜夜笙歌;历史是夜夜流淌着的期盼的热泪,是黑暗中透出来的缕缕晨光。历史是一位真正的圣人,它时时刻刻都可以以一位指导者的姿态促使现代人与民族的思考与创新。抱着对历史的这一份热爱,我最近读了《中国通史》这本书。

《中国通史》上至盘古开天辟地,下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中的朝代更迭与风云人物的兴衰就在书中一幕幕地向我展开。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古代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到近代中华民国,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我看到了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辉煌值得我们一生去纪念,有多少沧海桑田是我们毕生也不能忘记、也会永远铭记在心的痛。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在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足以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代枭雄伟大的政治家曹操和嬴政;雄才伟略的谋略家张良和诸葛亮;文明中外的思想家孔子孟子;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博学多才的文学家欧阳修、苏轼;或浪漫飘逸的诗仙李白,或沉郁顿挫的诗圣杜甫;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等等。这些所有的人,都在漫漫历史之路上谱写了灿烂无比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涂抹了绚丽的色彩。

历史的长河是源源不断地向前流淌的,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每一个民族不断反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中国通史》这本书简单明了地向我们展现了伟大祖国的延绵不绝的生命历程,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却足以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那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与强大的力量,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明,不管是文化、政治、军事、经济,还是小到一个人、一件发明物,这都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动的写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充满了风云变幻的,但无论历经多少挫折与艰辛,所有的行动都在暗示着民族的进步与崛起。中华民族为世界的文明增添了绚丽的光辉,这延绵不绝的历史也是伟大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象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正是这些充满变幻的历史情节,它们以一位圣人的姿态指导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今年正值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从盘古开天地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来又经历了那段或痛苦但又神圣的岁月,一个国家风风雨雨就这样沿着历史的车轮一步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也许在苍茫的宇宙之间5000年也只是星光一闪,而对于一个国家,却是一页页血雨腥风与丰功荣耀的书卷,该真实而深刻地被每一个国人所记忆。以史为鉴,这也许是历史之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历史中回忆,回忆一个祖**亲的风云历程;人们铭记,铭记每一个历史时刻的转折。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了解风云真相;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坚定地携着故事走向未来。

推荐第9篇:考试卷第一卷A

五车间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考试试卷(第一套 A卷)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35分)

1、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____________上岗作业。

2、《安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____________执行。

3、重视和保障从业人员的____________,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费由 生产经营单位缴纳。

4、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____________承担。

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____________和管理能力。

6、____________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7、干粉灭火器要求____________维修换药一次。

8、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9、仓库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10、公司各单位采购危险化学品必须到取得____________和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经营单位。

11、特种设备的采购必须选用有____________厂家的产品。设备选型需有论证报告和可行性方案,并报安保部门审核。

12、各卷烟厂、薄片公司必须新进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填写《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卡》。厂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____________学时。 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少于____________学时。 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__________学时。

13、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有严重危险的厂(库)房、设备、生产线等,职工____________向上级报告,遇到紧急情况,职工____________停止作业,并及

时报告有关领导,不得冒险作业。

14、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____________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津、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15、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____________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

16、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____________申报,接受监督。

1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____________。

18、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_________。

19、排放污染物应按国家规定进行____________登记,并按规定缴纳排污费。20、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复审,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有效期届满未经 ____________或复审不合格的视同无证上岗。

21、车间内局部粉尘、废气浓度高的工序工位,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____________。

22、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职工开展____________警示教育,认真汲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3、每个施药点药品摆放要均匀,不得堆积重叠,每个把投药点的距离不得低于1.3米,每个盛药盘中的药量不能超过____________。严禁恶劣天气和夜间施药。

24、各单位对主要污染源要采取预处理措施,并制定____________指标,以保证公司的排放口符合国家“三废”排放标准。

25、各单位车辆管理部门应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车辆安全例行检查表》规定内容,____________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一次检查。

26、消防控制室应按规定配备值班人员,保证_____________人24小时值班。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消防控制室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通讯畅通。

27、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和管理时,产权单位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

求的建筑物,负责部门(当事人)在订立的合同中,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产权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____________管理。

28、单层仓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6000㎡,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____________㎡。

29、施工噪声管理规定:一般情况晚上____________点以后及午休时尽量不施工。30、租赁车辆时,经办部门应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和随车驾驶员的资质负责,确保各种证件和手续齐全有效,依法签订安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严禁____________。

31、堆垛应定期检查、翻垛,防止____________。

32、企业在拆除环境噪声防治设施之前,必须事先征得____________ 的批准。

33、露天、半露天烟叶堆场的最大储量不得超过2万吨,超过的应分场堆放。分场与分场堆物间距不应小于____________m。

34、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5、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0.5分,共20分)

1、职业病诊断应当由____________医疗卫生机构承担。A、用人单位的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

2、在进入金属设备内使用的照明行灯必须符合安全电压,电压不得超过____________v。

A 12 B 24 C 48

3、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应不小于____________,二者距动火作业地点均应不小于10m,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A 5 B 8 C 10

4、熏蒸作业、生产线杀虫作业区必须设立____________警示标志。熏蒸作业库房和露天堆垛必须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牌,在周围按规定距离设置警戒线。 A 有毒 B 有害 C 安全

5、机动车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____________行驶。

A、以较高速度 B、以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 C、以现有速度 D、降低速度

6、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____________以外。

A、30米 B、50米 C、100米 D、150米

7、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____________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A工伤社会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8、____________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生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识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做出处理。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会 C劳工组织 D工人代表

9、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____________费用。A、不得收取任何 B、应当适当收取 C、应当收取成本

10、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____________ A.本单位负责人 B.当地政府安全部门 C.所在行业安全负责人 D.当地消防部门

11、运行控制包括环境和____________健康安全运行控制。A、人员 B职业 C、卫生 D、安全

12、部门要依据《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和管理工作,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____________检测,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立即整改。

A、定期 B、每年 C、经常性 D、每半年

13、工业公司安全保卫部要对各部门、各卷烟厂、薄片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

监督、指导,每____________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考评。 A、季度 B。一年 C、两年 D、半年

14、公司安全保卫部负责公司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规定的制定,对公司各部门和各卷烟厂进行考核,提出奖惩意见,并报公司____________审议。A、安保部 B、厂办公室 C、安全生产委员会 D职代会

15、各卷烟厂安保部负责本厂安全生产档案收集整理和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公司____________的监督和指导。

A、安委会 B、安保部 C、纪检部 D、办公室

16、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贯彻____________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

A、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人人有责 D、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7、安全工作和生产活动必须认真执行____________原则,纳入各级领导议事和办事日程。

A、三同时 B、五同时 C、谁在岗,谁负责 D、谁主管,谁负责

18、厂区、库区、车间及各安全重点部位必须按规定设置____________,并做到醒目、规范。

A、牌位 B、标识 C、安全警示标志牌 D、安全文化标志牌

19、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____________ 的原则认真调查、分析和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执行前,应将“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处理意见报上级安全部门同意后,方可执行。

A、四不放过 B、谁主管,谁负责 C、五同时 D、四落实

20、各单位应当按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____________内将废旧放射源由供货单位回收或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收贮。

A、三个月 B、四个月 C、五个月 D、六个月

21、重大或特大污染事故,由____________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公司安保部 B、公司 C、本单位 D、本单位安保部

22、驾驶员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____________必须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

分钟。

A、五小时 B、四小时 C、三小时 D、两小时

23、____________负责会同安全保卫部门对所购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并依法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情况履行监督职责。

A、监察部 B、办公室 C、审计部 D、工会

24、____________指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A、重大火灾事故 B、一般火灾事故 C、较大火灾事故 D、特大火灾事故

25、凡在公司所属单位实施现场熏蒸作业和生产线杀虫的专业杀虫公司必须具备的条件____________。A、工商营业执照及相关资格证

B、安全管理制度、作业方案、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 C、A和B都正确

26、各卷烟厂、薄片公司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按不少于从业人数的____________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不含消防、内保)人员,并配备一定人数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各主体车间、动力、仓储等安全消防重点部门必须设专职安全员。

A、3‰ B、10‰ C、5‰

2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_____监督管理。A、分级 B、分类 C统一

28、压力容器检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

A、注意通风和监护 B、注意用电安全 C、容器内部介质全部排净

29、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请问"三定"是指____________。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30、公司____________,具体负责公司安全生产(防火)的日常管理工作。A、安保部 B、企管部 C、办公室 D、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31、机动车驾驶人____________车辆。

A、在没有交通信号时可以任意驾驶 B、应当依法、安全和文明驾驶 C、在没有交通警察时可随意驾驶 D、可按照自己的习惯驾驶

32、对于药剂残渣、包装物、盛放器皿、防护用品等已被污染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物品,要由实施熏蒸作业的专业杀虫公司及时____________并妥善处理,保持库内清洁。

A 回收 B 收集 c 燃烧

33、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____________。

A、迅速通过 B、减速慢行 C、适当加速 D、保持行驶速度

34、《安全生产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此款中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属于____________。A一般 B 强制性 C通用 D推荐性

3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____________ 的原则,查清事故的原因 ,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A、及时、准确、合法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公开、公正、公平D、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36、公司及各卷烟厂、薄片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初次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取证后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____________学时。A、12 B、24 C、14 D、18

37、驾驶员的《上岗证》至少每1年审验____________。

A、三次 B、二次 C、一次 D、零次

38、强化安全责任制,主要是确保____________落实到位。A、安全生产 B、一人多岗 C、一岗双责

39、各单位组织单位员工____________以下集体活动的,按本单位相关规定程序进行批准。

A、20人 B、10人 C、15人 D、25人 40、要按期整改各类事故隐患,对确有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整改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和监控措施,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必须同时报公司____________备案。

A、安保部 B、防火委员会 C、办公室 D、档案室

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0.5分,共45分,每题答案至少两个,答错或多选均不得分)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安全生产要求、____________安全生产责任。A 安全生产管理程序 B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 安全生产培训要求 D 安全生产检查要求

2、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获得社会保险权、____________和工伤保险权。A 知情权 B 建议权

C 批评、检举和控告权 D 紧急避险权

3、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符合____________。

A 安全生产法 B 有关的法律法规

C 国家标准

D 行业标准

4、因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造成事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承担____________。A 刑事责任 B 民事赔偿责任

C 行政责任 D 行政处罚责任

5、《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____________。

A 设置安全生产机构 B 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

C 层层签定安全生产军令状 D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6、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应包括____________。A 新建工程项目 B 改建工程项目

C 检修工程项目 D 扩建工程项目

7、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______。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

C 同时投产生产和使用 D 同时检修

8、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进行____________。

A 安全条件论证

B 安全条件评价

C 安全评价

D 安全评估

9、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的____________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A 设计人

B 设计审查人

C 设计单位

D 施工单位

10、安全警示标志指提醒注意的各种____________。A 标牌 B 灯光

C 符号 D 文字

11、《安全生产法》规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单位包括____________,对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A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的单位 B 矿山

C 建筑施工单位 D 危险物品的使用单位

12、事故调查处理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____________。

A 事故原因 B 事故性质

C 事故责任 D 事故分类

13、《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____________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A 阻挠 B 干扰

C 干涉

D 阻止

14、本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给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降职、撤职处分的行为包括____________。

A 不立即组织抢救 B 在事故调查期间擅离职守

C 干扰事故调查 D 逃匿

1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____________标准。A 国家 B 地方 C 行业 D 合同约定 E 主管部门

16、从业人员的义务包括____________。A.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B.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D.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E.对本单位强令冒险作业拒绝的义务

17、.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A.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B.服从管理 C.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D.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E.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8、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A.经费保障 B.信息畅通

C.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D.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 E.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

19、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时,____________。A.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B.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C.应当指定专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D.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E.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20、地方政府负责人在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____________。A.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B.组织事故抢救 C.立即展开事故调查 D.立即通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当面汇报 E.立即撤销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职权

2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违反此规定应____________。

A.罚款 B.责令限期改正

C.如逾期未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到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经营活动

D.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E.给予主要负责人刑事处罚

22.、某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协议中规定,“如因员工个人原因造成工伤事故,本厂不承担任何责任”。该企业因此而承担的违反《安全生产法 》的法律责任是____________。 A.协议无效

B.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C.责令停业整顿

D.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刑事处分 E.责令限期改正

23、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因此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是____________。 A.责令限期改正

B.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

C.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予以关闭,并同时由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D.撤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务 E.给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处分

24、在《安全生产法》中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____________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A.事故严重程度 B.违法行为 C.生产经营规模 D.经营活动性质 E.生产经营资质

2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的行为有____________。A.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经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任职 B.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人不能保证导致发生严重安全事 C.危险品的运输工具未经过检测、检验合格投人使用 D.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

E.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应负的责任

26、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____________消防安全职责。A、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

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B、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C、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D、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27、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____________进行统一管理。A、疏散通道 B、安全出口 C、建筑消防设施 D、消防车通道

28、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____________材料。

A、不燃 B、难燃 C、可燃 D、易燃

29、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对个人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的行为,应当____________。A、责令改正 B、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罚

C、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 D、给予行政拘留处罚

30、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的消防违法行为有____________。A、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B、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 C、谎报火警的

D、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的

E、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3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前期预防的具体规定有____________。A.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对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B.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的规定 C.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的规定

D.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规定 E.关于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备案制度的规定

32、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综合分析下列____________因素。A.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B.病人的职业史 C.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D.病人的家族遗传病史E.工作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3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____________接到职业病报告后,应当依法做出处理。

A.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职业病防治所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E.工会

34、用人单位在劳动卫生方面的责任有____________。A.对劳动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B.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C.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D.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E.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____________的权利。A.工伤社会保险 B.提出赔偿要求

C.提出变动工作 D.提起诉讼 E.提出仲裁

36、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应当____________。

A.追究刑事责任 B.给予警告 C.没收收受的财物 D.取消其资格 E.处3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罚款

37、不适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____________。A.起重机械 B.核设施 C.铁路机车

D.煤矿矿井 E.客运索道

38、下列项目中,____________属于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的内容。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技术文件和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记录 C.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资料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复印件 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____________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A.监督检查 B.监督检验 C.定期检验 D.型式试验 E.定期维护

40、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____________,及时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

A、火灾现场勘验 B、调查情况 C、有关检验、鉴定意见 D、以往的火灾经验

41、有下述____________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A、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B、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C、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D、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E、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42、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现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通报____________。

A、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B、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当地公安机关

43、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由____________负责。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 D、工程监理单位

44、建设单位对竣工后建设工程负有的责任是____________。

A、属于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B、属于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C、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

D、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45、火灾扑灭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____________。A、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 B、调查火灾原因 C、核定火灾损失 D、统计火灾损失

46、对____________,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A、生产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B、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C、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D、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47、《消防法》设定了____________等行政处罚。A、罚款 B、拘留

C、警告 D、责令停产停业 E、责令改正

48、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在____________及各安全重点部位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并做到醒目、规范。A.厂区 B库区 C.设备 D车间

49、公司《危险作业管理规定》中的非固定点动火作业根据动火点生产物料、生产装置或生产单元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大小,以及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的严重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等类。A.特殊动火作业 B一级动火作业 C.容器内动火作业 D二级动火作业

50、公司《危险作业管理规定》要求高处作业使用的安全带,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除,____________。

A.有损坏的不得使用

B.安全带拴挂要在垂直的上方无尖锐、锋利棱角的构件上 C.可以低挂高用 D.不得用绳子代替

51、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规定:安全检查要坚持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专题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夜间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要根据行业特点及季节变化,进行防雷、防静电、____________等专项检查。 A防触电 B防汛 C防霉 D防冻 E 防火

52、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范围:在存在烟草粉尘、噪声等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作,且每个工作日连续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司炉工、____________厂车驾驶员、放射源接触人员等特种、特殊作业人员。 A 电工 B 炊事员 C 化验员 D空压工 E 电焊工、

53、各单位不得使用无____________的剧毒化学品;不得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甲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采购剧毒化学品。 A.安全技术说明书 B安全标签 C 合格证 D 出厂证明

5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规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____________,应分别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开除等行政处分和相应的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责任。

A 因企业内部在建筑、设备、装备等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导致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含重大事故)的。

B 因施工、安装及抢修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含重大事故)的。 C 因盲目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含重大事故)的。 D 因违反安全规章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含重大事故)的。 E 因随意拆除或损坏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一般以上事故(含一般事故)的。

55、对违反____________及消防安全规定造成事故的相关人员,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故发生。A..违章指挥 B.违章操作 C.违反法规 D.违反劳动纪律

56、安装报警装置,采取有效的____________、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在暂存库内安装红外报警装置和24小时监控系统。

A、防火 B、防水 C、防盗 D、防丢失

57、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性监测项目包括____________。A、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检测; B、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测量;

C、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保以及劳动防护用品性能的检测等; D、职业健康安全计量仪器仪表的校准和检定。

58、烟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生产过程中排放的____________等。A、二氧化硫 B、化学需氧量 C、烟草粉尘 D、一氧化碳

59、____________在投产使用前,公司本部或各卷烟厂、薄片公司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A、新设备 B、新工艺 C、新材料 D、新技术

60、公司本部和各卷烟厂、薄片公司应确保设计单位做到____________ 。 A、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专篇; B、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预评价报告,完善初步设计;

C、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时,应落实初步设计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内容和初步设计审查中提出的审查意见;

D、凡经审查同意的职业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初步设计方案,如有变动应征得 原负责审批的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

61、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____________。A、触动电器开关 B、使用明火 C、什么都不做 D、拨打电话

62、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____________。

A、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 B、上风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D、侧风位置 6

3、火场上扑救原则是____________。A、先人后物 B、自己能躲则躲

C、第一就考虑扑火 D、先重点后一般 E、先控制后消灭

64、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____________

A、大同 B、绿色 C、安康 D、和谐 6

5、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针包括:____________。A、质量方针 B、环境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标准化方针

66、生产、使用、____________ 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A、储存

B、运输

C、销售

D、销毁 6

7、有关运行控制的策划应该做到____________ 。 A、充分充分考虑国家的要求; B、考虑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 C、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D、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68、以下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有____________

A、电工 B、检查员 C、登高作业人员 D、危险化学品作业 6

9、消防重点工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A、安全员 B、电工 C、保管员 D、电焊工 70、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包括____________。 A、各厂主要负责人 B、特种作业人员

C、消防重点工种 D、重点要害部位的岗位人员 E、分管安全工作领导以及各级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1、集体外出活动是指因工作需要而组织的3人(含)以上员工到企业外参加的____________、集会及正常业务开展因工外出等集体活动。A、会议

B、培训

C、考察

D、交流 7

2、下列关于集体活动的审批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各单位组织单位员工10人(含)以上参加各类集体活动,须填写《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集体外出活动备案表》;

B、属省外活动必须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C、属省内活动,必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同意,主要负责人批准,报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D、属本市范围内活动的,必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报同级安全部门备案。 7

3、下列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龄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B、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C、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复审,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D、特种作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74、公司各单位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库的____________,并应尽可能的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

A、日常检查 B、定期检查 C、专项检查 D、季节性检查

75、剧毒化学品的保管员应掌握所保管剧毒化学品的理化特性,毒性和防护办法、应急救治措施等。剧毒化学品保管员在每次收发后应进行帐、物核对,确保其____________准确无误。

A、品种 B、数量 C、标志 D、大小 7

6、下列对登高(高处)作业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

B、不准在高处投掷材料、工具或他物;

C、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作业平台上,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收拾好,防止落下伤人;

D、严禁酒后人员登高作业,凡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行动不便、女工怀孕等不适宜登高的人员,不得进行登高作业。

77、在进入可转动(移动)设备作业前必须将操作按钮置于断开位置,并悬挂“____________”警示牌;警示牌应遵守“____________”的原则。

A、正在检修、禁止合闸

B、谁悬挂、谁摘取 C、有人工作、禁止断开

D、实事求是

78、《动火作业证》一式三份,____________各持一份存查。A、安保部

B、安全管理部门

C、消防检查人员

D、动火人

79、有关动火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动火作业完成后,监火人和动火人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残火,确保无遗留火种;

B、在动火作业期间,动火人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C、动火现场监火人必须坚守岗位,随时扑灭动火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

D、动火人和监火人在《动火作业证》上签名并注明动火开始时间,并将动火开始时间通知审批人后,方可实施动火作业。

80、固定动火点的设置在安全技术上应符合的要求有____________。

A、固定动火区须设立明显醒目的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标明该固定动火区设置的范围及责任人;

B、固定动火区范围内,不得堆放任何易燃杂物,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C、固定动火区边缘距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源至少30m以上,距输送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介质的管道等至少15m以上;

D、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场所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在生产正常放空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不会扩散到固定动火区内。

81、____________动火作业前,动火实施部门应通知厂生产调度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异常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A、一级

B、二级

C、特殊

D、固定

82、各卷烟厂应向外来人员介绍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要求,对外来人员进行必要的告知,内容应包括____________。

A、公司及本卷烟厂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

B、外来人员进入的工作现场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及外来人员应遵守的防范措

施;

C、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D、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

83、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对项目承包单位的经营资质、____________进行确认,并保留相关的资料存档。A、技术资质 B、设备能力 C、安全管理能力 D、操作规程

84、外来作业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的____________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应措施。A、危险源 B、危害因素 C、环境因素 D、环境影响 8

5、项目主管部门具体对施工现场____________负责。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A、安全设施 B、安全措施 C、文明施工 D、环境污染

86、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____________,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生产 B、经营 C、销售 D、储存单位

8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____________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A、决策机构 B、主要负责人 C、单位 D、个人经营

88、生产经营单位的_____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A、所有成员 B、主要负责人 C、安全生产管理员 D、主任

89、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______,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A、维护 B、保养 C、检测 D、检修

9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____________。

A、危险因素 B、防范措施 C、环境因素 D、事故应急措施

推荐第10篇:中国通史上课课件

第八章 唐文化圈的形成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系统的讲授和讨论,令学生掌握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唐朝文化之西传和唐代的外来文明。

【内容提要】

一、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此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堀敏一

(一)日本

新罗遣大使奈末智洗尔,任那遣达率奈末智,并来朝。„„是时,大唐学问者僧惠斋、惠光及医惠日、福因等,并从智洗尔等来之。于是惠日等共奏闻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推古卅一年(623)秋七月条

吉备真备(693-775)随第9次遣唐使于开元五年(717)至唐朝。 空海(774-835)随第17次遣唐使于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至唐。 鉴真(688-763)天宝十二载(753)第六次东渡,搭第11次遣唐使船到达日本。“如一灯燃百千灯”——《唐大和上东征传》

645年,孝德天皇模仿中国,建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次年设教官,以留唐回国的学问僧僧旻、留学生高向玄理为博士,参与革新。

日本自大化改新以后,开始全面地吸取唐文化,吸收的重点在于学习和模仿唐的政治制度,完善各级统治机构。这种对唐朝的封建统治制的学习和模仿,到奈良时代(710-794),达到了顶点。

中央:

二官: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

1 省

一台:弹正台

五卫: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 地方:

国——郡——里

机构内部:长官、次官、判官、主典 位阶制:

法律: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大宝律令》养老二年(718)或略晚:《养老律令》

教育:中央置大学寮,设明经、纪传、明法、书道、算道、音道等六学,学习课程以《礼记》、《左传》、《周礼》、《尚书》等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经济:班田制

宦官制度:日本没有引进

(二)新罗

实际上,唐初积极介入半岛事务,除了高句丽“倔强边徼”之外,新罗力求消灭对手、实现统一而精心实施的战略拉动是一个重要原因。——王小甫

663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新罗完成统一。金春秋掌权时期,649年新罗导入唐朝的衣冠制,650年采用了唐朝的年号。654年,金春秋即位,马上制定了理方府格。朝鲜半岛从668年新罗灭高句丽起,到935年新罗敬顺王归降高丽王建止,称为新罗统一时代。与日本一样,新罗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向唐朝学习,并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政治制度

中央:仿照唐中书门下设执事省,其下设六部。 地方:州——郡 经济制度

仿照唐之均田制实行丁田制,仿照唐实行租庸调法和户籍制。

新罗国学:“教授之法,以《周易》、《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博士若助教一人,或以《礼记》、《周易》、《论语》、《孝经》;或以《春秋左氏传》、《毛诗》、《论语》、《孝经》;或以《尚书》、《论语》、《孝经》、《文选》授之。诸 2 生读书以三品出身,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能兼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三国史记》卷三八

新罗用人论骨品,苟非其族,虽有鸿才杰功,不能逾越。我愿西游中华国,奋不世之略,立非常之功,自致荣路,备簪绅佩剑,出入天子之侧足矣。——《三国史记》卷四七

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为大唐学生,不亦可用耶?——《三国史记》卷一○

二、唐朝文化之西传

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于交河置安西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 、焉耆 、于阗 、疏勒 )。显庆二年(657),灭西突厥。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王朝。

弓剑不离身。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临阵败北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高宗时期,“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

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

(一)唐、吐蕃对西域和陇右的争夺

《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开元十年(722),“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庭节度使张嵩曰:勃律,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唐关中乃王畿,故安西四镇为防护国家重心之要地,而小勃律所以成唐之西门也。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盛强,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 3 不能不固守四镇。欲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断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天宝六载(747),高仙芝破小勃律。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克石堡城。唐在西域势力达到顶点。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二)天宝十载(751)唐、大食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

这次战役在东西文化传播的历史上意义重大,战争中,大批唐朝士兵包括工匠在内被俘往阿拉伯地区。据《珍闻谐趣之书》等阿拉伯文献记载,被俘的中国人中有造纸工匠,他们在撒马尔干建立了穆斯林世界第一座纸坊。造纸术在九世纪传入埃及,而后有长足的发展。十世纪以后,摩洛哥的首府非斯成了造纸业中心,造纸由此传入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三、唐代的外来文明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尤其是在宗教、艺术、器用乃至习俗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隋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其实,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张广达、王小甫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

4 汤用彤先生总结隋唐佛教之特性:统一性、国际性、自主(独立)性、系统性

唐代的雅乐和燕乐 隋唐燕乐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

唐代的软舞和健舞

健舞:胡旋、柘枝、胡腾,均来自中亚舞蹈 白居易:《胡旋舞》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余里。 „„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2、难点是唐朝文化之西传和唐代的外来文明。

5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

1、试论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检查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和要求】通过课后讨论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难点和要点。

第11篇: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有感

最近公司组织一次看书学习的活动,回想确实很久静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了,而通过看书会收获很多,但是我的性格里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而我又非常想学习很多东西,无论做什么或者是听别人说话注意力总是集中不了,尤其是一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根本没印象,而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又记不住具体的内容,当我去描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描述清楚,不知是我表达能力所致,还是对事情本身不够了解,缺乏思考。总之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我的自信越来越弱,总是被否定,被批评,为什么我总是做错事呢,也许只是因为我是这个团队里最没有地位的,成绩最差的,能力最差的,不,我不相信,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我的弱点恰恰是这些优势无法展现出来,所以导致这种不利状况。所以我更要强大自己,提升自己,在生活中被批评才能使我们更加强大,因为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去忍受一些东西,既然别人批评你,那肯定是有批评之处,我要做的是不要让同样的批评再次出现。以下为我看书心得:

中国通史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部分。昨天晚上主要看的西汉部分,确实刘邦虽然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是刘邦比较谦虚,能笼络贤臣,通过吸取商朝灭亡和秦兴旺的历史教训和经验,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和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古代开始,大到建国立业,小到经商做生意,都知道借鉴前人好的经验和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这个一直沿袭到现在仍在使用,所以有些东西当我们看到正确的一面时,它就真的能够帮助你成功。从历史来看,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君主帝王,必须懂政治,会用政治手腕,而不止是你多么会带兵打仗,韩信、项羽就是很好的例子。提到刘邦不得不说他的老婆吕后,其实吕后也算是女皇帝了,他在刘邦去世后,想方设法得到控制政权,手段狠毒,但是也给老百姓带来不少好处,延续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秦始皇虽然是暴君,但是他的很多东西还是沿袭了下来的,当时能够统一六国,说明他也是有很强的军事才能的,但是统一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听从李斯(崇尚老子的法家),没有真正的将法家运用,只是片面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焚书坑儒,君主立宪制、统一货币等政策,制定很多限制的制度,来迂腐人们的思想,统一人们的思想,害怕有人反他。其实统一人的思想这点没有错,但是他的方式错了,因为只有思想一致了,做起事来会很容易达到共识,少了一些争执,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开早会,举行公司活动,举行统一培训,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让大家彼此更加熟悉对方,有统一的认识,就会朝着公司的目标方向向前冲。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耗费相当大的人力修筑长城,真是那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其实他也挺累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肯定不希望别人抢走,谁都不甘心,但是思路误导,如果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一片和谐,谁会反对他呢,爱护老百姓而不是压制老百姓,那老百姓会拥护他,反动的人也不会活跃起来,因为没有人支持。所以当人被权利和欲望冲昏头脑时是不清醒的,失去判断的。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当了国君,要什么有什么了,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命,官再大再有能耐最终都要死,而且还没有任何预兆,于是就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当然长生不老之药在纣王的时候就有提到,至今仍然没有,所以无论你现在怎样的活着最终都要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无论我们是怎样的活着都要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不管走在哪里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传递正能量的好心人,还有那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的朋友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有阳光和充满爱。最后还留下了著名秦始皇秦兵马俑,说明了他也想到了会死,而且为自己死后做了很好的准备,追求不死只是一种梦想,一种追求,这个建筑说明了秦始皇计划着虽然不能一直活下去,但是在另一国家要继续自己这种国君的地位和生活,等于说这一切也是为了延续不死所享受的东西,但是在另一个国家他真的可以享受这些吗?从这些历史事件也可以看出是秦始皇的自私害了他,他的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无论什么时候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忘了周围的人,我们只有先去和别人分享了才会有可能得到别人和我们分享的东西,达到共享,这样大家都知道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大海大呢,因为它能接纳百川。

技术部: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第12篇: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王红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史神话传说、古史传说、汉后神话传说等到近代1949年,作者从部族领袖、图腾祭祀、宗教神话、朝代更迭、帝位变动、农牧发展为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述。中国的历史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唯一没有历史断代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这是值得骄傲自豪的。追溯三皇五帝的古史神话传说,着笔于伟大无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中国通史》语言生动流畅,旁征博引皆为历史大家巨匠所著,详实有据,读之如六月怡冰、冬月抱炉,心旷神怡、九天之翔非不读者所能体会。不读史不如案牍白丁、不通史不知国家兴衰,古语《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书重要可见一斑。

全书其实是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战争、历史人物中展开的,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朝代更迭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其实这和中国的另一部史书《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附二十四史书名《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清史稿》.)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史书,,侧重不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官方语言的历史纪录.为上位者讳是《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特点之一,好多不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不然史官是要掉脑袋的,但也有例外,孔门72贤中的颜回子孙大多为后世史官,其性格古板,不趋迂回,正直刚阿,是为正史史官一股清流。而《中国通史》则是突破了以往的史书模式,叙述的重点已发生转变,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是扩展至这一时期的文化、经济、社会活动、宗教等,不再是单纯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

在读了少部分《中国通史》我感觉,锐气于胸,和气于心,义气与人,才气于事方为道。

读《中国通史》张亚林

《中国通史》作于吕思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作者当时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作了怎样的推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会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经今文学家)主张“三世”之说,要求从“乱世”经历“小康”而到达“大同”的“太平世”,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地权;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业和借贷。法家的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没有取得改革社会的成效。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结果完全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作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而且认为“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这是作者从我国历来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说明我们所以容易接受社会主义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样推行社会主义呢?作者在“实业”一章中,指出农工商三者之中,“农为尤要”,在叙述农业“自粗耕进于精耕的过程”之后,接着检讨“中国农业进化的阻力”,认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和小农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农制”,改变生产方式,效法苏俄的集合农场,使用耕作机械,化除农民私见,因为“生活变则思想变,生产的方法变则生活变”。

秦亡后,汉朝迅起。秦在客观上为汉的统一扫清了道路。汉朝对于秦留下的东西是批判的传承的。例如秦是焚书坑儒,而汉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西汉屹立于东亚的时期,雄霸于西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的骎骎东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际成为拥有一切大权的罗马君主。罗马的历史由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在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期,西汉的政权逐渐落入外戚王氏手中,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刘秀出身汉的宗室,所建皇朝仍然称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然而,历史总是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1年后,统一的东汉帝国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代替。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罗马帝国已由极盛点逐渐下落。公元一至二世纪是四大帝国并存时期。此后它们延续的时间虽然不同,但都失去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愕然发现,历史的发展有多么的相似啊!

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第13篇:中国通史的读后感

我本次读的书是《中国通史》。这本书把中国有记录的历史,从盘古开天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全部记载在内。看完这本书,我颇有感受。

必须说的一点,是我收获了很多很多知识。它讲述了中国千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中国古代各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记载了各种军事谋略,赞颂了古代各国的英雄好汉,咏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诗人用自己的灵魂所书写的诗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这本书,无愧为\"人类历史必读经典\"。它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写得淋漓尽致。

当然,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还发现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对于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先来说平时应用最广泛的成语吧。中国文学里基本上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于古代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这些事情,也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中文词汇。我们要想充分了解一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就必须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 不用看别处,就在这本书里。

之后,再来谈谈对于背书的作用。

看完了这本书,了解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能够把那些平时背起来能烦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其实背作家作品,从某一方面来说,就像吃糖葫芦一样。零零散散的诗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而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就像中间的那根棍。单独吃糖裹山楂,的确挺好,但用棍子串起来,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这本书,把糖葫芦串起来后,了解了作者写诗写文章的背景,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感情,以及诗歌想表达的思想。有些诗歌,写的是在那个时代能体会到,而现在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说对官场斗争的痛恨,战争中士兵报国的忠心,和家人与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为什么写诗,诗理解起来就会困难许多。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尤其是老师,因为它实在太经典,太值得读了。看完了后,无论是谁,都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14篇:中国通史读后感6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

吴瑞婕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我很喜欢,因为我一向沉迷历史,钻进去就不出来了。

这套书有六本,书非常厚又重,封面是洋红色的,中间一条黑框闪闪发亮,又用金色绘出四个大字:“中国通史”!黑框上面和下面都用金线缝了,一看就很醒目。

我先把六本书扫了一遍,特别是秦二世如何夺取王位,他杀了兄弟扶苏太子,与赵高狼狈为奸,残害百姓;秦始皇在驾崩前,曾命李斯和赵高写信给扶苏太子,要他离开边疆赶到京城咸阳即位。但是胡亥拉拢李斯和赵高密谋篡位,还逼扶苏自杀。二世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不用忙于朝政,应该专心享乐,他从各地调来几万囚犯和农夫大规模修筑秦始皇的坟墓,先把铜铸(zhu)化了倒进去,再把水银灌下去,最后居然把所有造坟的工匠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活着出来。之后他花人力建造阿房宫,为了让自己住得更舒服、华丽,他不惜一切,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秦末才爆发了烽火连天的农民起义。秦始皇建立起来的秦朝江山可谓宏大,但是却因为二世的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而葬送在胡亥的手里。

这套书可谓是让我心中的疑问揭开了:秦朝为什么会失去江山呢?这就是因为朝廷大肆剥削压迫人民,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纷发而使秦朝被灭亡。……

《中国通史》是一部完美的史书。有一段我也很喜欢:唐太宗初期,有人告诉太宗,有个叫魏征的官员曾让太子杀了太宗。太宗就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部下,就要尽心尽力的为太子着想,可惜他没听,要不然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便被封为建议大夫。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沉痛地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呀!”

《中国通史》让人知晓历史、明白道理,我向你推荐她,开卷有益啊。

第15篇: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课程号:02132750

新课号:无

课程名称:(含英文名)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History

开课学期:秋、春

周学时: 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作为全校通选课,授课对象是非历史系本科生。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共32学时) 导论(2学时)

一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

二 中国的史学传统与史料

三 中国历史的童年

第一讲 夏?商?西周(2学时)

一 夏(前21世纪~前17世纪)

二 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

三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第二讲 春秋?战国(2学时)

一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二 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三 经济的发展

四 诸子百家

第三讲 秦?西汉(2学时)

一 秦帝国的兴亡

二 西汉政治演变

三 西汉经济与文化

第四讲 东汉?三国(2学时)

一 王莽改制

二 东汉兴衰

三 三国鼎立 第五讲 两晋?十六国(2学时)

一 西晋

二 东晋

三 玄学与魏晋风度

四 十六国

第六讲 南北朝(2学时)

一 北朝一:北魏

二 南朝:宋齐梁陈

三 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第七讲 隋?唐前期(2学时)

一 隋朝的兴亡

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 隋唐制度

第八讲 唐后期?五代十国?辽(2学时)

一 唐朝后期政治

二 五代十国

三 辽

第九讲 北宋(2学时)

一 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二 北宋的内政

三 宋代经济与社会 第十讲 南宋?金(2学时)

一 南宋

二 金

三 宋学与理学 第十一讲 元(2学时)

一 大蒙古国

二 元王朝

第十二讲 明(2学时)

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二 明朝中后期政治

三 明朝边防与对外关系

四 满族崛起与明朝的灭亡 第十三讲 清(2学时)

一 康乾盛世

二 盛世的危机

三 明清经济与文化

第16篇:中国通史期末论文

中国通史期末论文

清代文学艺术浅析

考生姓名:考生学号:考 点:

张永军 甘肃电大定西分校

1162001455842

摘 要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带有自身独有的特色。本文就其文学发展的不同特点,从顺治、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论述,论述了清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 清朝 散文 小说 戏曲 诗歌

2

目 录

摘 要„„„„„„„„„„„„„„„„„„„„„„„„„„„„„„„„„„„„„2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4

二、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6

三、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7 参考文献„„„„„„„„„„„„„„„„„„„„„„„„„„„„„„„„„8

3

清代文学艺术浅析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按照其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

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镇压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残酷地屠杀反抗的汉人。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对于知识分子,严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表面上,内阁六部,满汉官员分设复职,实际上,权力掌握于满族议政王大臣之手,最后裁决于皇帝,形成带有种族歧视的封建专制。国内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亲贵与旗兵的大规模掠夺汉人土地的“圈地”行动。这一切,形成了统治者和汉族及各族人民之间的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同时,清朝统治者又采取一些缓和矛盾和怀柔笼络的措施,如经济上免除明末加收的“三饷”;奖励垦荒,屡次豁免灾区的多年赋税;康熙亲政以后,下令禁止“圈地”;改进明朝的“一条鞭”地丁税收制度,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农民减轻负担。在政治、文化上,继续推行科举考试,另开博学鸿词科,以功名利禄笼络知识分子,提倡程、朱理学,宣扬纲常名教,以削弱人们的反抗意识。康熙后40年出现了安定局面,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有些人还有进步的民主思想。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即以抱有这种思想的明遗民为主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以深厚的功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不同程度的民主思想,超越晚明散文的成就,显示了崭新的面貌;他们诗歌的风骨亦高。重要的遗民诗人,还有归庄、杜□、吴嘉纪、阎尔梅、钱澄之、屈大均、陈恭尹等。遗民诗的重要主题,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

以明臣而仕清的钱谦益和吴伟业,也是清初的两个重要作家。他们的身份不同于遗民,而作品内容却有相似之处。钱谦益学问渊博,文章气概恢宏,在黄、顾、王三家之前,

4

已开始转变晚明散文的格局,扩大其规模。其诗兼学唐、宋诸大家,入清后的作品,也好写兴亡之感,以自托“不忘故国”。吴伟业诗,多写明末清初的史事,其七言歌行,词藻绵丽,感情恻怆,音节谐美,有很强的感染力。

著名的散文作家,还有魏禧、侯方域、汪琬等人。魏禧是遗民,其文有较浓厚的民族感情和较强的形象性。侯方域文奔放有气势。汪琬文流畅简洁。在钱谦益、顾炎武等人的影响下,清初文人,多博览群籍,典实丰富,所以也多善于写作骈文,以陈维崧所写的才气横溢的骈文为最著。

康熙后期,统治巩固,文士又多是在清朝成长的,其身世与明遗民不同。这时期的诗歌,就不再以表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为主,而是致力于艺术技巧的追求,内容以抒情吊古和模写山水为主。著名诗人有施闰章、宋琬、王士□、朱□尊、查慎行、赵执信等。王士□为神韵派领袖。查慎行诗刻划精工,成就较大。赵执信则比较注重反映现实。

清初词坛,也呈振兴之概。陈维崧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作品数量多,为阳羡派词的代表作家。朱□尊编选《词综》,提倡南宋姜夔、张炎一派清空雅洁的词风,为浙派词的开山祖。纳兰性德词擅长白描,神似南唐李煜。他们对后来都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文学本身的演变和城市生活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等原因,元明以来,新兴的戏曲、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超过当时的诗歌、散文。清代文学,也还继续着这种趋势,戏曲、小说的成就比较突出。

清初的戏曲,如吴伟业的《秣陵春》、李玉的《牛头山》等,抒写国家衰亡之痛,是当时民族矛盾的曲折投影。李玉等人合作的《清忠谱》,揭露宦官当政的黑暗,把市民群众的斗争搬上舞台;情节人物比较集中,减少明代传奇戏曲头绪纷繁的毛病,内容和形式都值得肯定。朱□(素臣)的《十五贯》、叶稚斐(时章)的《琥珀匙》,内容也有可取。接着出现了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杰出的传奇。《长生殿》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背景上描写,抨击了封建政治和李、杨生活的腐朽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在歌颂真挚爱情方面贯注了作者的理想。虽在对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性格的处理上有着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此剧情节动人,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成就还是较高的。《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主线,抒写南明福王弘光朝覆灭,以至明室300年隳败的兴亡之感,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比较成功的结合。它直接写到清兵入关前后的史事,和现实斗争的联系比《长生殿》密切。全剧结构紧密,表现了身居被侮辱、被压迫地位而有高贵品格的李香君,塑造了一个坚守民族气节的爱国妇女形象。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敌视。

5

清初的长篇章回小说,如陈忱的《水浒后传》、钱彩的《说岳全传》,通过写前代故事,反映了阶级斗争、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但艺术成就较高的,还推蒲松龄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它借花妖狐魅等故事,揭发封建吏治和八股取士制度的黑暗,歌颂青年男女对于幸福与爱情的追求。它用流畅的文言文来写,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善于把非现实世界的人物,赋予浓厚的现实生活的人情味。

二、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

在康熙后期政治、经济形势上升的基础上,雍正、乾隆时期就进入清朝的“盛世”。被破坏了的明中叶以来萌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封建经济呈现最后阶段的繁荣。但在清廷夸耀其文治武功都取得胜利的同时,土地集中,官吏贪污,统治者奢侈腐化和穷兵黩武,又逐渐激化暂时缓和的社会矛盾。在文化、思想方面,继续厉行钳制政策:雍正朝的吕留良遗书,乾隆朝的胡中藻、彭家屏等文字狱,仍然株连广泛,刑戮残酷;统治者在提倡程、朱理学之外,又奖励考据学,实际上起着引导文人学者钻入脱离现实斗争的学术研究中去的作用;乾隆朝利用编

修《四库全书》的机会,大量销毁、窜改不利于清廷统治的书籍。

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屈服于朝廷的钳制压力,迷惑于“盛世”的表面承平,继续康熙后期的倾向,创作上反映社会矛盾的内容薄弱。但诗说、诗派颇为活跃。著名诗人有持格调说的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蒋士铨、赵翼、张问陶;风格以幽秀取胜的厉鹗,以生新取胜的钱载,以奇峭取胜的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等等。诗人众多,风格多样化,艺术技巧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形成了元明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盛况。

散文方面,产生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讲求义法,姚鼐讲究文章的阴阳刚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学的正统观念,风格以清真雅正为宗,适应当时的政治背景。他们的简淡有风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伟的气魄和规模。这时期的骈文作家也不少:接轨六朝唐宋,以才藻富丽取胜的,有胡天游、袁枚、吴锡麒、孔广森等人;效法魏晋,以风格高雅取胜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齐焘等人。

词坛则以浙派的影响为最大,代表作家有厉鹗等。

长篇小说在本时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出现。《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的封建考试制度的摧残人才,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它虽采用夸张的手法,却体现“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性。它的具有幽默感而又朴素的语言艺术,也能做到“戚而能谐,惋而多

6

讽”,富有含蓄性。它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由盛到衰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官僚地主生活的腐朽,表现了具有叛逆性格青年的民主思想与传统意识形态的冲突,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提炼描写,塑造了一大群具有深刻典型意义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气氛浓郁,语言优美多姿。它以思想和艺术的伟大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成就都不及前期的《聊斋志异》。

三、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

乾隆后期政治上的腐败,使社会矛盾激化起来。从嘉庆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前(1796~1840),社会矛盾继续发展,更加尖锐。清朝的“盛世”趋于没落,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生活的日趋贫困而加强,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的大规模起义。当时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渐幻灭,又挣不脱思想上所受的钳制,处在暴风雨前夕的沉闷、窒息的空气中。文坛上有一些小的变化,但蓬勃的气象则已不如前一时期。

在散文方面,有恽敬、张惠言、李兆洛等提倡文章要合汉魏六朝与唐宋之长,合骈、散两体之长,想以健茂的气格,救桐城派的薄弱,称为阳湖派。阳湖派在写作实践方面的成就,并不能超过桐城派,其影响也不及桐城派的深广。桐城派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家,还有梅曾亮、管同等人。

张惠言与稍后的周济等,宣扬词的比兴意义和社会作用,宣扬词要写得深美闳约、质实厚重。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贡献,推动了清词的进展,其影响直接延伸到近代,称为常州派。但他们的创作,虽想“以国风、《离骚》之旨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实际上受温庭筠、周邦彦、吴文英的影响较深,颇偏于□艳,而且缺乏有深广现实意义和积极精神的内容。比诸浙派和阳羡派,并没有真正的高下之别。在常州派风靡词坛的时候,有不为此派风气所囿的词人,如郭□、项鸿祚,其作品写得清隽哀婉,别有风韵,也为论者所推重。

诗的方面,著名作者有王昙、孙原湘、舒位等,被称为继袁枚、蒋士铨、赵翼“乾隆三大家”之后的“后三家”。舒位诗善于剪裁成语,富有奇气;孙原湘诗写得清丽,富于巧思,也有精彩的作品。

以上诗、文、词的作家,虽都在嘉庆时期去世,但有的创作活动,在乾隆后期已开始,所以文学史上,也曾把恽敬、张惠言、王昙、孙原湘等人放在上一时期的作家之列。

7

预感暴风雨即将到来,期待迎接新时代的曙光的代表作家是龚自珍。他生活于本时期,但他的带有启蒙主义思想、富有瑰奇璀璨色彩的诗词散文,开创新的风气,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更大,所以文学史上又常把他列为近代文学的先锋。

小说、戏曲,在本时期走向低潮。长篇章回小说较著名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它在妇女问题上有一些进步见解,体现出民主思想,但也有不少封建说教和庸俗内容,艺术上也有明显的缺憾。传奇在《长生殿》、《桃花扇》之后,内容上已逐渐趋于宣扬封建道德和适应士大夫娱乐的需要;形式上也多冗长、堆砌,趋于僵化,优秀的作品少见。代之而起的比较有新的生命力的是各种地方戏曲。讲唱文学如评书、鼓词、弹词等,品种多样,在城市和农村都相当活跃,显示了它们的民间色彩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戎笙.《清代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至1992.[2] 蔡美彪.《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 陈生玺,杜家骥.《清史研究概说》.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7篇:《中国通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800字

同济环境17环工硕士二支部

吕思勉是一位具备史才、史德和史识的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第二部通史著作,由于成书于国难当头、日本侵略中国最危急的时刻,所以《中国通史》在很大程度上肩负起了吕思勉期望的宣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士气的重任。在本书的出版序和绪论中,我了解到吕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在那个民族生死攸关的年代,在漫天硝烟中,先生为满足大学历史教学需要,呕心沥血编写此书,留下了堪称经典的通史。

与同时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中国通史》在内容和思想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备受世人关注。上编主讲文化现象,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讲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叙述中兼有议论,上下两册各自为篇,相互贯通,采取了一种新的体例,即将政治和经济文化平行叙述。有评论家认为“这种体例表面上是把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割裂开来,实际上却是将政治军事的发生放置到了文化发展的内涵中,并且从根本上解释了几千年来政治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重要地位,不仅使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自成系统,而且使政治军事是通史,社会经济文化也是通史,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历史到底是什么?是前车之鉴?什么是前车之鉴?答曰:昔人所谓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实测,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吕思勉先生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知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这正是史学之所求,对以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指示我们进行的途径。

先生在抗战时期编写此书,对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尤为重视,比如讲兵制、讲朝代更替、讲民族对外战争都有所侧重。不仅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历史,更是带着读者去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理”,了解历史的真正形态。在当时艰苦的治学条件下,能遍览古籍,用渊博的学问理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脉络,成此作品,这种精神和能力,是吾辈所远远不及的懂得民族的历史,从历史中找寻审视现实的视角,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我辈仍需努力,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民族振兴的重任担起。

供稿|李旭曜

第18篇:《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作者:分行机关调统处 范念龙

闲暇之余,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此书是历史爱好者的良好入门读物,从婚姻到军事,从政治到科技,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读来受益匪浅,引人深思。自己本身对历史感兴趣,但仅存的那点历史知识荒废多年,《中国通史》使我又重燃了历史兴趣,趁着假期,游历了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感触颇多。

中秋节,去看了人祖庙,国庆节期间又游览了太昊陵,跟随伏羲氏的脚步从天水追到周口。祖先不畏艰难险阻,为了生存和繁衍,战胜大河的泛滥,融合不同的族群,迈着艰难的脚步,才发展成我们现在的国家。

从关西到豫东,从关中平原到华北平原,祖先在这片土地留下太多的脚印。工作地和家乡分处陕西和河南,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父亲\",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母亲\",每年都要沿着连霍高速在\"父亲\"和\"母亲\"之间走上几趟,不曾留意过沿途的风光,总觉得太过乏味,审美疲劳的黄土,普通甚至略显破败的村庄,跟那些雄奇的雪山、美妙的瑞士风光相差太远。然而,仔细品味,这一路,并非这么简单。沿途四个古都,西安(咸阳)、洛阳、开封、郑州,短短五百多公里,中国八大古都有其四,再加上宝鸡的周秦故地,中国宋之前的王朝都城几乎全部囊括其中,这是一条了不起的路线。再往前追溯,天水的大地湾遗址、西安的半坡遗址、渑池的仰韶、偃师的二里头、郑州商城遗址,一连串的大遗址,在史学界都曾引起轰动。这是祖先走过的路,在这条线路中我们会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这段路程是丝绸之路的东线延伸,正是有了从长安向东的这条路,才使得向西的丝路走的更远。这是文化交融之路,佛教东传与中国文明西渐均是由此路流转。天水麦积山、洛阳龙门,中国四大石窟,这段路程有其二。沿着这段路再向东,便是孔孟之乡,姜尚、管子、老子、庄子均是在这条线路上进行生长和活动,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多半都分布在这条线路上下,知道血脉从哪里来才会明白灵魂向哪里去。

伏羲生于天水葬于淮阳,连起了东西文化的土壤,夏从西向东统一散乱的部落,商从东方崛起取代西方的夏,周盛于西岐,从西方伐商,取而代之,又被从东方迁徙至关外的秦取代,起于东方的刘邦又攻破西方的秦,随后历经几百年混战,一直到西方的关陇集团崛起建立隋唐,东方的赵氏又在混乱中建立宋朝,至此,东西方文化、政治的更替告一段落。近一千年历史基本演变为南北方的抗衡,北方的元被南方的明所破,生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人入关又打破南方建立的大明,然后南方的革命志士又将最后一个王朝葬送,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新的篇章。

吕思勉在《通史》指出近代中国有两种潮流潜伏着,一曰南方势力的兴起,一曰全国皆兵制的恢复。\"作历史的人,一定要认此为划时代的大转变,是毫无可疑的\",\"在中国,受世界交通影响最早的是南部,和旧文化关系最浅的是南部,所以改革的源动力,全出于南方;南方始终代表着一个开明的势力\".这种判断,从近当代中国史的发展可以得到印证。然而,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如若北方能够解放思想,打破藩篱,则照样可以引领发展,在中国历史中独领风骚。

\"民族是论文化的,不是论血统的\",吕思勉先生在《通史》中这样认识民族,实是高论。中国历史,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交流融合,最终都接受了汉文化,当然,汉文化也不断对少数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才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才有了永不断流的活水,成为了世界上未有间断的原生大国文明。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文明与西方的交融从陆路转入海上,逐步发展至天上、网上,文明的冲突也伴随着交流途径的转变,由内而外全面转移,一直持续到当今。

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强大自我,沿着祖先的脚步战胜困难,是一个新的命题。如何继承并发扬、丰富我们的文化,是每个中华子孙都应该思考的疑问。仔细想来,我们当下面临的困难,与我们祖先经历的生死存亡相比,并不足为惧,只要上下一心,我们依旧会像祖先一样披荆斩棘,浩浩前行。

在历史长河中,虽然我们个体如沧海一粟、如一叶扁舟,但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构成了我们以前的历史,也将构成以后的历史。不管有意无意,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我们都在书写历史,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职工作,多思古今,多虑国家,安心而行。

第19篇:《中国通史》读后感5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500字

中国,她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从古至今,中国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虽然旧中国已过,但那些震撼中国的历史,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无法忘记。

——题记

《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最著名的,那就是19世纪鸦片战争了。

鸦片战争,最值得让国人反思的战争,因为那一战,不但说明了英军的强大,还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饭,就去公园散步了。

在公园里,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有新中国,为什么抗日会胜利?而清朝为什么会覆灭?我走着走着,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并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会有新中国?那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为什么抗日会胜利?那是因为我国有许多有气节、宁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为什么会覆灭?那都是因为中国的黑历史,实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变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

《中国通史》虽然只讲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国通史》中,我们一定能发现会有更多的人来创造历史。

教师评语

这是一篇5年级同学写的读后感,这是一个五年级同学的思考,看到这些,你的心始终都有一些触动。“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年老之人所拥有的感叹,而身为日出之阳,你们能为祖国创造的,只有更多。

第20篇: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有感》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历史著作而言,仅影响深远,卷浩繁者,就有《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至于《二十四史》,则更是浩如烟还非一般人能看的了。

然而现在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历史了。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大潮中,人们都忙着去发家致富,换思维,赶潮流,文史艺术性的东西自然被冷落了。

不过作为教师,受职业性质的限制,无暇他顾,工作之余,偶尔“旧病复发”(从小喜爱文艺),翻看一点文史之类的东西。

近日看到一本《中国通史》,(课外阅读经典丛书之一),颇受启迪。其实这本所谓的“通史”,并不是那些干巴巴的历史著作,而是本能雅俗共赏,老幼皆宜的历史故事。该书文字简练生动,明白如话,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叙述了上至远古传说,下至“五四”运动中几千年来广为流传的历史事件,对于一部文明史,虽然挂一漏万,倒也略见一斑,好像把气象万千的上下五千年浓缩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玻璃球,岁小巧玲珑,却熠熠生辉,融历史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对于青少年朋友,是很值得一读的。

本书中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活,性格突出。如尧舜禅让的高风亮节,姜太公助周灭商的聪明睿智,伍子胥、勾践的“隐小愤就大谋”,屈原的爱国情怀,刘项争霸,三国割据;唐代的“贞观之治”,宋代的“安史之乱”,成吉思汗的“威震四海”,康熙皇帝的“平定三藩„„,还有那一位位起义领袖,一个个草莽英雄——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这些故事,这些人物,千百年来,教育着人们,激励着后昆,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这几年小学阶段及有专门的史地教材,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是比较贫乏的,让小学生读这本“通史”,很有必要。该书虽简单,但作为“史”,毕竟是按朝代顺序排列的,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跟着历史电视剧不同,所以建议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小学生,不妨看看这本书。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