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背景技术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0 06:08: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技术合同相关背景知识

技术合同相关背景知识

一、技术合同登记范围

本年度当事人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注:下列情况产生的技术合同也在登记范围内

1、企业销售产品后安装,培训产生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合同(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金额可分开登记)。

2、涉及农业服务单位产生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合同。

3、承担各级科技、经信、科教、发改等机关部门立项项目所签订的立项合同。(立项计划录入合同信息按各部门级别选择)

二、什么是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1、小试、中试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发项目;

2、技术改造项目;

3、成套技术设备和试验装置的技术改造项目;

4、引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开发项目,

5、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语言系统、过程控制、管理工程、特定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6、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7、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项目;

8、其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什么是技术转让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四、什么是技术咨询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是一方当事人为另一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所订立的合同:

1、科学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

2、技术政策和技术路线先择的研究;

3、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要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推广等的可行性分析;

4、技术成果、重大工程和特定技术系统的技术评估;

5、特定技术领域、行业、专业技术发展的技术预测;

6、就区域、产业科技开发创新及特定技术项目进行的技术调查、分析与论证;

7、技术产品、服务、工艺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8、专用设施、设备、仪器、装置及技术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

9、科技评估和技术查新项目。

五、什么是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一方当事人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1、科品设计服务、包括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配套件、专用工模量具及工装设计和具有特殊技术要求的非标准的设计,以及其他改进产品结构的设计;

2、工艺服务,包括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工艺编制、新产品试制中的工艺技术指导,以及其他工艺流程的改进设计;

3、测试分析服务,包括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技术成果测试分析,新产品、新材料、植物产品种性能的测试分析,以及其他非标准化的测试分析;

4、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CAD、CIMS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指导等;

5、新型或者复杂生产线的调试及技术指导;

6、特定技术项目的信息加工、分析与检索;

7、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包括为技术成果推广,以及为提高农业产量、品质、发展新品种、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关技术服务;

8、为特殊产品技术标准的制订;

9、对动植特细胞植入特定基因、进行基因重组;

10、对重大事故进行定性定量技术分析;

11、为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定性定量技术鉴定或者评价。

推荐第2篇: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天津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摘 要: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和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制造技术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背景

Abstrac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the source and background of its own social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demand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promot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ving huge and profound changes.

Key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ocial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 background

一、前言

传统的机械制造已有很久的历史,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物质文明起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制造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 供货方面的压力——由于新兴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环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加入到竞争行列,使得原来的世界市场份额分配格局不再维持,因而出现了重新分配国家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

(2) 用户方面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因而产品的批量越来越小。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变的型号、低的价格、高的质量、按期交货和良好的服务等等。

(3) 社会方面的压力——人类要求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无污染和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和清洁制造的呼声日益高涨。

(4) 技术进步方面的压力——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出现,使得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长,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则越来越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科学技术的产生,传统的制造技术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步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为了加强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提出来的,并得到充分重视。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现代制造战略的指导下,集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众多技术的交叉、融合和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涉及到制造业中的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它是制造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环境及市场的动态变化,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通过不断吸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技术群。

三、先进制造技术产生背景

先进制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和背景。

1.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近20多年来,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消费需求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行为更具有选择性,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产品更新日益加快。生产模式则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化、柔性化、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等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使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形成全球性的大市场,生产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提高和扩散并形成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格局,经济全球化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带进世界经济范围,随着生产力的国际扩散,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着力于实力与信誉基础上的合作和协作。

此外,制造业核心要素(质量、成本、生产率)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产品质量观发生了变化,现代质量观主要是指全面满足用户的程度,即不断跟上用户要求和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2)产品的成本不仅仅指制造成本,还包括用户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以及社会环境成本。(3)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已有和潜在顾客需求,获得更多定单,主动适应市场,引导市场,快速开发产品,是赢得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企业成败的关键。产品质量、成本(价格) 和时间(生产率)已成为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2.科学技术发展背景

传统的机械制造是各种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以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制造业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近30年来,制造业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取得了理想技术经济效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先进制造技术具有下列显著的特点:

(1)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

(2)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

(3)强调技术、人、管理和信息的四维集成,不仅涉及到物质流和能量流,还涉及到信息流和知识流。 (4)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的合理化和革新,它是硬件、软件、人与组织的系统集成。

伴随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而产生的高新技术,在推动传统机械制造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和微观(超精密加工)两个方向上蓬勃发展,企业内联网和国际互联网得广泛应用,急剧地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设备及生产组织体系,使现代制造业发展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宰制造业的决定性因素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工业经济时代,制造技术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无暇顾及资源和生态环境。工业排放废弃物的大量增加,能源的巨大消耗,使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在经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和痛苦之后,人们不得不积极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的矛盾,探索新的发展战略,从而达成共识即发展是一个多目标函数,除经济增长外,还需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协调,要考虑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领悟到了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向联合国42届大会递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其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生存环境构成危害的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于1992年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更简洁明确的定义:即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先进制造技术应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发展和消费的时候,不能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利益为代价,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应由粗放经营、掠夺式开发向集约型、可持续发展转变。

鉴于上述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的历史背景下,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在寻求对策,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竞争优势,传统的制造技术以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形势,而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正在或已经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人类跨入制造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吴良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08(01).2.杨叔子,吴波,李斌.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学报,2003(10) 3.向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2011,06 4.朱政红,时晓蕾.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工具技术,2009,43(03) 5.赵晓东.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发展状况的分析.装备制造技术,2010,02 6.顾新建,李晓.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机械工程,2003,(19)1:1-5 7.宋天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中国机械工程,1998,(9)4:2-6 8.王隆太.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陈志伟.先进制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4)

推荐第3篇: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天津理工大学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153108301 姓名: 陈春城 教师: 牛兴华 日期: 2015.12.21

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

陈春城

(天津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摘 要:近30 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推动了传统机械制造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目前,传统制造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技术背景;绿色制造

Abstract:Recent 30 years,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Also, great change has happened in social environment.All of these factors have pushed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So fa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ntered into the age of tremendous innovation.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 background; Green manufacturing

一、前言

传统的机械制造已有很久的历史,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物质文明起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制造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 供货方面的压力

由于新兴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环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加入到竞争行列,使得原来的世界市场份额分配格局不再维持,因而出现了重新分配国家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 (2) 用户方面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因而产品的批量越来越小。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变的型号、低的价格、高的质量、按期交货和良好的服务等等。 (3) 社会方面的压力

人类要求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无污染和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和清洁制造的呼声日益高涨。 (4) 技术进步方面的压力

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出现,使得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长,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则越来越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科学技术的产生,传统的制造技术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步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技术背景和社会背景。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牵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者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制造厂商之间着眼于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料的买方市场、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由成本、质量、服务发展为时间。时间的概念原指按合同及时交货.现逐渐演变为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问,即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中,很多是针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出来的。具体由社会发展的变化如下几点: (1) 传统市场变成动态多变市场

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变成动态多变的市场,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日益加快。产品质量、成本(价格) 和时间(交货期) 已成为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三个决定性因素。生产模式则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化、柔性化、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等方面发展。 (2) 逐渐形成全球性的大市场

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使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形成全球性的大市场。传统的管理、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决策准则都在经历新的变化。生产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提高和扩散并形成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格局,市场经济化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带进世界经济范围,随着生产力的国际扩散,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需求牵引着传统机械制造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制造业的转变

传统的机械制造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它是各种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它是结合生产实际,利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为数学、物理、力学、机械原理和金属切削原理等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客观规律,解决生产制造工艺问题的学科。

传统的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传统机械制造局限在加工工艺范围,主要解决产品在制造过程的一些问题,如原材料、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装配等,学科单一。

(2) 传统机械制造的一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类型的不同而展开的。也就是受“批量法则”的制约。企业分成为大批大量生产的企业、成批生产的企业和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它们在设计、制造和管理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是说它们的生产手段取决于生产类型。

(3) 传统机械制造比较多的注意先进的或能力齐全的机床和设备,而对于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组织与技术、人的创造性和人的作用等注意不够。

(4) 传统机械制造的研究都是从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和成本三方面出发的,而对市场的竞争考虑较少以及如何尽快向市场提供产品、缩短生产周期和交货期注意不够。

由于传统制造技术存在着上述的各方面问题, 已经不适应当今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推动了传统机械制造向先进制造技术转变。先进制造技术就是制造业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在众多的现代制造系统中,有的已经相当成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V艺设计/I程(CAD/CAM/CAPP/CAE)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有的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如并行工程(CE)、虚拟现实制造(VM)、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智能制造(IM)等;还有的则是刚刚提出研究设想的系统,如网络合作制造(Network 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合并制造(HM)、生物制造(BM,Biological 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GM,Green Manufacturing)、遥远制造(RM)、可重构制造系统(RCMS)、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和下一代制造系统(NGMS,Next Gene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等。

四、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随着环境的日趋恶化与资源的匮乏,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等新概念和新方法便在这遍及全球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在当今社会绿色制造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将是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为零或者极小,资源消耗尽可能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环整体。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也不能例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计及环境文明。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参考文献:

1.陈志伟.先进制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21(4) 2.朱政红,时晓蕾.21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工具技术 2009年第43卷No3 3.王秀彦,费仁元.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锻压机械,1/2002 4.张伯鹏,汪劲松,郑力等.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第8卷第2期

5.熊文平,孙宗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机械研究与应用,2003(9)第16卷第3期

6.杨叔子,吴波,李斌.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学报,2003(10)第39卷第10期

7.杨叔子,吴波,李斌.再论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学报,2006(1)第42卷第1期

8.范荣鑫,左继成.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04)-0116-03

推荐第4篇:CAD、CAM 技术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MIT 的Sutherland 发表了一篇题为“SKETCH - PAD ― 人机对话系统”的论文,被世界公认为计算机图形设计系统论文的处女作,从而在理论上为CAD / CAM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963 年,实验室实现了该论文的许多技术思想,如屏幕菜单指点、功能键操作、光笔定位、图形动态修改等交互设计技术,这是CAD / CAM 技术迈向实用的坚实一步。1 966 年,第一台实用的图形显示装里诞生,CAD / CAM 技术逐渐展示出工程应用的价值。20 世纪70 年代初期,CAD / CAM 技术进人了早期实用阶段。当时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的航空、汽车制造公司纷纷投资开发自己的CAD / CAM 系统,用来解决原先很难解决的几何造型问题。从几何形体的表示方法看,这个阶段的CAD / CAM 系统均以线框模型和表面模型为主,这些软件大多能够解决相关领域的CAD 问题,许多软件几易其主,日趋成熟,当今不少知名的商品化软件都是在那时候发展起来的。如CATIA、UGll 等。

2 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CAM、CAE 技术也得到较大发展。有了表面模型,CAM 的间题可以基本解决,但由于表面模型技术只能表达形体的表面信息,难以准确表达零件的其他特性,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对CAE 十分不利,最大的问题在于分析的前处理特别困难。基于对CAM / c AE 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索,SDRC 于1979 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 / CAE 软件IDEAS 。由于实体造型技术能够精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有助于统一CAD / CAE / CAM 的模型表达,给设计带来了惊人的方便性,它代表着未来CAD 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共识,各软件纷纷仿效,到目前为止,各个商品化软件都拥有功能不等的实体造型模块。在发展实体造型的过程中,提出了特征造型、参数化造型、变量化造型等技术。这些技术逐渐奠定了实体造型在建模技术中的主导地位。

CAD / CAM 技术的发展是与其它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承的,其中最关键的两大基础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的事件:

1 ) 20世纪40 年代中期,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 ) 1951 年美国MIT 发明了第一台数控三坐标铣床。

3 ) 1956 年美国IBM 开发出了APT ( Automatic Programming Tools )系统。

4 ) 20 世纪50 年代末,美国CALCOMP 发明T 滚筒式绘图机;GERBER 发明了平台式绘图仪,提供了一种结果显示与验证的方法。

这些相关技术为CAD / CAM 技术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作者:汽车模具http://cn.yuntianmould.comhttp://

推荐第5篇:专利申请撰写之背景技术部分书写

专利申请撰写之背景技术部分书写

中国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09〕21号)第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对权利要求的理解,确定权利要求的内容。该规定明确了权利要求的折衷解释的原则。在该原则下,权利要求解释的范畴,并不限于解决权利要求中的术语不清楚的问题,还包括基于说明书和附图等内容,将原本含义清楚的术语所涵盖的范围,进行扩大或缩小的解释。

因此,要达到既能够维持专利权稳定,又能够为权利行使提供一个较理想的保护范围,申请文件的撰写非常重要。并且,对于很多发明,申请人都要在世界各国申请专利。这样,申请文件的撰写,还要考虑各国的法律要求。

实务中,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的发明内容部分、具体的实施方式部分等重要部分,撰写中通常都会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对于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其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即使是对于背景技术部分,撰写上的不慎,也可能会给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本文立足于中国专利申请,结合其他国家的专利申请实践,对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1、基于中国实务的撰写策略

根据中国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3节的规定,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尤其要引证包含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技术特征的现有技术文件。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但是,仅限于涉及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

在中国的实务中,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主要可以从以下对几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而进行权衡。

(1)对说明书的充分公开的影响

发明通常都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出的,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属于已知的技术特征,一部分特征属于相对于已知技术做出贡献的技术特征。对于已知的技术特征,说明书中往往不作详细的描述,甚至在背景技术部分也丝毫没有提及。

在中国,要考虑避免因为没有对这种现有技术特征没有进行描述而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化学领域的发明,更要特别留意。

例如,在化学领域的制备方法发明中,使用一种已知的特定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然而,说明书中没有记载该氧化物的具体结构,也没有记载该氧化物的来源,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知道使用何种氧化物作为催化剂而无法实现发明。即使申请人在申请日之后详细说明了该氧化剂的结构,并提供证据证明该氧化剂是已知的催化剂,也可能无法克服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问题,因为,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作为催化剂的氧化物,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得知发明中所使用特定氧化物催化剂为申请人所述的催化剂。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在背景技术中对该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说明,或者引证了记载该氧化剂催化剂相关技术内容的文献,并表明发明是在该技术内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则可以避免该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对于上述特定氧化物催化剂,虽然该催化剂本身属于现有技术,但将其用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并不是已知的,最好在发明的详细说明部分对其结构进行说明,或者至少给出其所在文献出处。

(2) 对创造性评价的影响

对于某些发明,其与现有技术非常接近,仅仅是对某一细微技术内容进行了改进。若审查员检索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献,往往会发明不具备创造性的问题。此时,即便有数据表明,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技术效果上有一定的改善,但也有可能被认为不属于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而不认可创造性。

然而,如果在申请文件的背景技术中对该现有技术进行了说明,并指出其存在的技术缺陷(包括某方面的技术效果不够好)。并在发明内容部分,特别是实施例部分,对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明确发明的贡献所在。这样,可能会对审查员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在审查员没有检索到涉及该改进内容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有可能就不会指出发明不具备创造性的问题。

(3)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解释的影响

如上所述,在中国,法院会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对权利要求的理解,确定权利要求的内容。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产生不恰当的限制作用。

例如,在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指出了由于现有技术中使用了技术特征a,使得现有技术在某方面的效果上不够好,而申请专利的发明采用了技术特征a’,结果在该技术效果上有了改进。这样,如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技术特征a’,则申请人就很难主张技术特征a属于技术特征a’的等同特征,而将包括技术特征a的发明也纳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对于背景技术部分,具有应当如何撰写,也要因个案而定,而不能千篇1律。对于创造性相对较高的发明,可以考虑不对现有技术进行过多的阐述,以免由此导致某些技术内容无法纳入专利的保护范围。如果审查员对背景技术的内容给出了审查意见,则根据需要进行争辩或修改即可,在中国,基本上不会因为背景技术中没有记载相关现有技术的内容而导致无法授权的后果。不过,此时,应当注意,在发明内容部分,特别是发明的详细说明部分,要对发明进行充分的说明,以满足充分公开的要求。

对于发明与现有技术非常接近,创造性相对较低的发明,可以考虑在背景技术中对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并将发明与该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进行对比,以充分体现发明的贡献所在,有利于主张发明的创造性。

另外,在中国,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3节的规定,关于引证文件,应当注意,当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时,才可以认为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了所引证文件中的内容。若引证文献的公开日晚于上述日期,则引证文件的内容将不被视为是说明书内容的一部分。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6节的规定,为了方便专利审查,也为了帮助公众更直接地理解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对于那些就满足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要求而言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能采用引证其他文件的方式撰写,而应当将其具体内容写入说明书。

2、其他国家实务的考虑

为了有利于审查员快速、有效地对专利进行审查,提高授权专利的质量,许多国家都规定了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在申请专利时对发明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现有技术信息)进行披露的义务。

美国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严格(37 C。F。R。 1。56)。若违反美国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对于授权的专利,有可能导致专利权无法行使。

日本专利法中也规定了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专利法第36条第4款第2号)。在日本,不满足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属于驳回理由,但不属于无效理由。

中国同样规定了申请人有向专利局提供与其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的义务(专利法第36条)。然而,对于申请人不履行该义务所应承担的后果,该法条中仅针对审查员要求请求人提交外国同族专利申请的检索资料或者审查结果资料,而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交的情况,规定了该申请被视为撤回。对于其他情况,没有规定任何罚则。实务中,审查员要求申请人提供参考资料的情况并不多见,申请人也很少会因为没有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而承担不利的后果。

虽然美国、日本和中国对信息披露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但是,不管是哪一国家,并不要求为了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而将现有技术文献中的技术内容撰写在说明书中。即使是要求在发明的详细说明部分进行信息披露的日本,也仅仅是要求在说明书中披露相关技术信息的出处,而没有要求具体记载哪些相关的技术内容。

总的来说,关于背景技术部分的撰写,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是要求写明对发明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并客观地指出申请的发明所解决的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不管是哪一国家,关于背景技术部分撰写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关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内容的记载,都是建议性的。因此,对于背景技术内容的撰写,申请人的自由度相对较大。

然而,所撰写的内容,对申请人的权利则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各国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美国,背景技术部分讨论的技术被认为是申请人自己承认的现有技术(Applicant Admitted Prior Art, AAPA),审查员在质疑申请的专利性时可以直接引用背景技术部分的文字描述而不另外检索对比文件。而在中国,审查员不能直接引用背景技术部分的文字描述,而是需要采用背景技术部分涉及的现有技术文献作为对比文件。另一方面,在背景技术部分对现有技术进行的讨论,也可能对权利行使造成障碍。例如,在CAFC (1998) Dawn Equipment v。 Kentucky Farms一案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认为,专利权人在背景技术中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批评,而被控侵权产品仍然存在专利权人所批评的缺陷,因此作出了不侵权的判决。对于这一点,在中国也可能会产生相同的影响。

又如,在评价创造性时,对于改善的技术效果,虽然日本也予以考虑,但其对创造性主张的支持作用远不如在中国那么大,特别是对于难以预测的技术效果。因此,对于在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并在发明内容部分进行技术效果对比这种撰写策略而言,对于中国专利申请实务而言更加有效。

总之,在撰写背景技术内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衡该部分内容对授权前景、授权专利的稳定性和专利保护范围等因素,兼顾各国的相关规定,确定实际的撰写策略。

推荐第6篇:北理工装饰施工技术调研背景简介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调研背景简介

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此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开发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势在必行。课程的开发应做到力求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将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向结合、基本原理与新方法、新技术向结合的原则,培养“重素养,精专业,会教学,懂管理”的职教师资。

现行《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教材主要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内容组织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主要内容为装饰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装饰材料的选用、常用中、小型施工机具的选用及操作方法等,涉及装饰工程各种材料进场到单位工程完成的各个施工验收阶段。

为使课程开发更能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地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并实施项目导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项目组对本教材编写的初步思路定为:以项目为主线,将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利用项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本次课程开发围绕以下思路:

首先,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要强,反映近期的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其次,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尽量提供学生施工现场亲历感受的机会和条件,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想,简化理论阐述、着重实际训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第四、体现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在装饰工程施工中应用与执行,增加装饰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第五、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形式简明,便于教学。基于以上的开发思路,项目组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调研:

1.教材如何编写效果更好?

该类教材应该以二至三个装修工程实例(公装和家装)为背景,重点从工程施工过程体现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最好教材配装修施工过程视频。 2.该课程应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

使用二至三个完整的工程案例配合施工技术方面的视频和图片做介绍,在到实际的装修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装修工程施工各部位讲解,通过施工现场认识实习,接触实践知识,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本专业不同方向的业务的性质,岗位职责,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初步认识,增强学习目的性和自觉性。

3.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通过施工现场认识实习,接触实践知识,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本专业不同方向的业务的性质,岗位职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装饰装修工程中各项施工工艺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和机具,掌握不

同档次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的特殊规律和技巧,能在施工工艺上完善、补充设计、灵活运用材料和不同工艺去充分体现装饰效果,能处理装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熟练掌握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的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4.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应注重哪些因素?

总体设计思路从“学岗直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内容的选择是以施工现场为背景,以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直接需要为依据。按照施工部位,以装饰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

5.课程教学要求定位应如何考虑?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掌握以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岗位的基本技能,增强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

6.课程项目划分考虑哪些因素?

主要考虑是否有条件开展到装饰企业施工工地进行施工现场教学。

7.课程教学实训条件有哪些要求?

希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实践课程走出校门到施工工地。施工材料的准备: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技术交底;

4、施工日志;

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

6、施工试验报告;

7、施工记录;

8、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9、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检验批);

10、竣工验收记录;

11、竣工图;

12、其他施工资料。

8.课程考核采用哪些方式?

可以考虑平时参与或完成实训任务评价占总成绩的组织中的大部份,期未可以采用论理答卷或课程综合设计答辩的方式。

调研工作会使得我们的课程教材开发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推荐第7篇: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

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

发表于 2010-4-12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说。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ICInsight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经济增长点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物联网热浪为什么在中国会迅速壮大呢?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

用途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亿博物流咨询生动的介绍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例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应用 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开展步骤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亿博物流咨询介绍,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开展步骤主要如下: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关键领域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的技术研发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之一。

国信证券认为,物联网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从IT硬件与设备上市公司来看,能够在物联网主题中受益的领域有:(1)二维码和RFID,主要是二维码溯源的新大陆(000997.SZ)、RFID芯片、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远望谷、上海贝岭(600171.SH)及子公司阿法迪、厦门信达(000701.SZ)子公司信达汇聪;(2)传感器有关的华东科技(000727.SZ)子公司南京高华科技、MEMS封装的长电科技(600584.SH);(3)与TD—SCDMA芯片与SIM卡的有关公司大唐电信(600198.SH)、东信和平(002017.SZ)、SiP封装的长电科技。

日信证券认为,未来3~5年相对明确受益物联网建设的首推RFID制造厂商远望谷;新大陆短期看凭借二维码的低成本优势、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也将获得不错的发展机遇。中国移动出于扩张增值业务收入的考虑对发展物联网兴趣浓厚,东信和平、大唐电信有望获得超预期增长机会。除此之外,投资者可关注MEMS传感器概念厂商歌尔声学(002241.SZ)、家用电器智能控制领域的拓邦电子(002139.SZ)以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

联合证券则认为,从产生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设备公司包括远望谷和新大陆,不过IT设备制造的产业逻辑是技术和成本比拼的全球竞争。在行业向好的背景下,相关公司是否能够获得成长机会需要自下而上再次分析和确认;从传递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设备公司包括光通信系统和光器件领域的烽火通信(600498.SH)、中兴通讯(000063.SZ)和光迅科技(002281.SZ)。通信设备制造的产业结构明显向中国的优势企业倾斜,物联网产生的需求将带动相关公司的持续成长;而在传递物联网信息方面受益的运营公司包括WIFI运营商中国联通(600050.SH)和中国电信。

国信证券同时提醒,从目前国内的发展水平来看,物联网的发展仍存在瓶颈:一是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二是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国外厂商垄断;三是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庞大,更需要算法的革命。

发展

中国拥有话语权

2009年10月24日,在中国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左图是“唐芯一号”的显微照片。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高校的研究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1],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2]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区等。

政府的措施

中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

1.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同时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应用创新。

2.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重点发展高端传感器、MEMS、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节点、传感器网关;超高频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间件产业等,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终端和设备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

3.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众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消除制约传感网规模发展的瓶颈。深度开发物联网采集来的信息资源,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4.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保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未来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

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

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依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1000亿元左右的产值,它已经成为后3G时代最大的市场兴奋点。

有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同时,有专家认为,物联网架构建立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的产业链推动矩阵中,核心则是明确电信运营商的龙头地位。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3]。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

问题

1、国家安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3、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

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物联网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五大问题:

1.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只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做起来,它不仅需要技术,它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我们都知道,汽车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行业,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行业的政策制订,把持在一些利益集团手中,象一汽、上汽这些汽车制造厂,很大程度借着国有企业,重要产业的名义,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制订,把持了这个行业,导致新的力量无法进入中国汽车业,这些获得利益的集团却不思进取,根本不努力进行研发,把合资作为发展的唯一一条路,结果是为外国企业赚了钱,自己的汽车业没有发展起来,而中国消费者十多年一直买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汽车。而产业政策一变,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企业进入汽车业,中国汽车业马上高速度发展起来,新车型不断推出,价格也大大降低。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一度并不特别强大,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不但是政府进行投资,而且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导致美国的信息产业高速度发展,现在全世界基于PC和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完全控制在美国人手中,不但获得了巨大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传播都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否则,它只能小有成就,而不会大有作为。

2.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一件事是解决的非常好,就是标准化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全球进行传输的协议TCP/IP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操作系统,这些都解决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每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尽快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开始时,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很难解决。

这个问题和第一问题又是相关联,如果政府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和协调,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何来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3.管理平台的形成。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其实感知的技术已经有,虽然未必说成熟,但是开发起来并不难。但是物联网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于网,而不在于物。传感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网络就没有意义。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小企业甚至都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开发出传感应用。但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全国性高效率的网络。没有这个平台,各自为政的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难发展起来,也很难起到效果。

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力量与可能来建设,也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新的管理平台建设与提供者出现。我也相信,这个平台的建设者会在未来的物联网发展中,取得较好的市场地位,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

4.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形成。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一天可能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

5.应用的开发。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也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物联网企业,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推荐第8篇:春晚LED背景显示技术方案解析

2010年春晚LED背景显示技术方案解析

时间:2010-03-11 浏览4258 次 【字体:大 中 小】

每年一度的春晚盛宴, 带给我们视觉感官的冲击外,还同时展示了视频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 2010年春晚背景显示与演员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精彩过程,让10多亿观众耳目一新.带给大家震撼的同时,大家都在困惑,如此完美的显示方案是如何实现的?公开的资料已经告诉行内人士,成就如此绚丽效果的秘密演播厅所采用的LED显示屏幕、led彩幕和LED视频条。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在此对春晚

LED背景显示做详细的技术解析。

春晚的现场的演播大厅几乎全部被不同规格的LED屏幕所铺满, 根据其安装位置和不同的规格,划分为5个不同的部分。

1. A屏,核心背景LED大屏幕,正对观众的超大LED高清背景墙。该LED 背景墙屏幕尺寸高达18 x 9 米,物理分辨率高达2952 x

1440 像素,由 820个 LED 箱体构成。点距较密。

2.B屏, LED彩幕,形状,在A区的外面一层,点距比A区的核心 背景显示屏大。具体面积不祥。

3.C屏, 比B屏大的LED彩幕,也是形状,在B区外面一层,采用于B区一样的LED箱体。B、C屏幕层叠。

4.D屏,位于舞台上方,由500根2米长的立体LED视频柱,每个侧面都是LED屏幕,舞台前上方呈现45度的坡形设计,使得舞台前后有立体的呼应效果从演出现场可以看到,这些LED视频柱可以上下移动,拼出各种造型根据不同的演出内容变幻不同的形状,构

成立体化的舞台显示效果。

5.E屏,位于舞台的最外面,估计采用于B屏一样的LED箱体,由于现场的摄像镜头大部分贴近舞台里面,大部分的画面里面,通

过电视观看的观众感觉不到这个屏幕的存在。只有在现场全景画面时才能展现。

整个舞台除地面外,全面被LED屏幕所包围,其中ABCE层层套叠,加上舞台上方的移动LED视频柱构成的D屏幕, 配合专门制作

的播放内容,整个舞台根据演出内容变换背景图片和形状外,构成一个立体的展示环境。

5块显示屏采用5台Encore处理器分别控制上述的5个部分的显示内容。从公开的资料看,这5台LED图像处理器是同时但是分别

工作的。 从现场背景画面显示的情况分析,这5块屏幕大致构成2种基本的显示模式。

A.把BCDE屏幕作为A屏幕的显示外延,或者BCE作为A屏幕的外延,D屏幕播放独立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在相应的图像控制器上同时播放相同的内容。LED箱体的显示对应部位的内容,构成一幅画面,如下图所示,BCD屏幕显示的是A屏幕的一部分,细心的读者可以通过查找相同的部分从而得出BCD屏幕在此种模式下对应显示的是A屏幕的哪部分的内容,并通过其他场景画面进行验证。

B.ABCDE屏作为独立的显示屏幕,播放相同或者不同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除BC屏幕显示相同的内容外,ADE屏幕显示的是完全不

同的内容:

现场的显示效果非常明显,震撼,一体,完美。实施该方案的技术系统,显示的内容不需要特别的制作,只需要配合演出场景做简单的配合显示内容就可以了。目前国内也有完全可以替换的的技术,可以达到春晚的显示效果。在创凯电子提供给国内厂家的舞美解决

方案中,已经实施的某些案例中,于春晚的方案类似,而且显示效果不亚于春晚。

国家大剧院正在进行的历时半年的>大型演出, 整个LED视频显示解决方案就是由创凯电子提供的。主屏为P8.5分辨率为2048*896的全彩LED屏幕,采用4张发射卡支持的椭圆型背景墙.由P12 全彩LED搭建台阶分别由6张不同的发射卡采用不同的分辨

率点阵构成.如下图:

现场采用2台创凯电子的LED拼接图像控制器CK4L6000-0104 和CK4L6000-0106,.CK4L6000-0104控制主屏显示, CK4L6000-0106控制LED台阶彩幕显示,通过普通电脑播放针对演出现场制作的视频源播放输出给CK4L6000型图像控制器.采用LED台阶构成的空中彩虹

形状,既可以播放演出配合的内容,还可以有演员在上面表演,形成一上下立体的演出场景.如下图:

而且整个舞台融为一体的显示效果更令人惊叹。

在创凯电子提供的另外一个LED舞美解决方案中, 为体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演出台面需要部分铺上LED屏幕,背景LED屏幕,并需要对某些LED屏幕倒立卷曲吊挂,当播放黄河水流动,才能出现流水从天上流到背景LED屏幕再到舞台地面的感觉.如下图

:

现场整套系统物理点阵分辨率达到:3744*2104,其中大屏LED采用P6点阵,,物理分辨率为3744*880,地转LED采用P20点阵,物理分辨率数为:864*1224,要求整个画面实现拼接,显示一副画面或者背景显示与演出相配合的画面, 现场采用CK4L6000-0206同时控

制主屏幕的横向4张发射卡和地转LED屏幕的纵向2张发射卡,从而达到内容由里到外向主屏幕延伸的效果!

纵观整个春晚演出,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带给的整体美感和视觉冲击外, 我们也能发现春晚所采用的方案的细微不足, 也就是发射

卡和LED箱体的视频画面不同步现象,这个现象在横向移动的影像上尤其明细, 以演出时最为明细,如下图:

这个不足,一般的观众是感受不到,而且在整个晚会中稍现即逝,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和效果.

推荐第9篇:专利说明书之背景技术的撰写

专利说明书之背景技术的撰写

(一)重要性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在专利文件的撰写中,说明书部分必须包括背景技术的撰写。代理人也往往十分重视对背景技术的撰写,本文将从背景技术的重要性、形式上、内容上的具体要求以及检验背景技术优劣的十个问题出发具体阐述如何撰写说明书的背景技术。

(二)审查指南: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尤其要引证包含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技术特征的现有技术文件,即引证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说明书中引证的文件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非专利文件,例如期刊、杂志、手册和书籍等。引证专利文件的,至少要写明专利文件的国别、公开号,最好包括公开日期;引证非专利文件的,要写明这些文件的标题和详细出处。

此外,在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中,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但是,仅限于涉及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明存在这种问题和缺点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曾经遇到的困难。

引证文件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引证文件应当是公开出版物,除纸件形式外,还包括电子出版物等形式。

(2) 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

(3) 引证外国专利或非专利文件的,应当以所引证文件公布或发表时的原文所使用的文字写明引证文件的出处以及相关信息,必要时给出中文译文,并将译文放臵在括号内。如果引证文件满足上述要求,则认为本申请说明书中记载了所引证文件中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引证方式是否达到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要求,参见本章第2.2.6节。

(三)法条: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技术领域: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2)背景技术: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3)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

(5)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附图说明。

(四)一个好的技术背景应该能够回答以下十个问题:

1、发明直接指向的技术范围是什么?

2、对于一个普通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实际的发明申请是什么?

3、在本领域中,普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技术水平是什么?

4、这个技术领域是如何发展的?

5、这个技术领域的是开阔的还是狭小的?

6、这个技术领域的什么问题或缺点将会被本发明所解决?

7、如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领域中的该问题变为已知的存在?

8、以前的技术中,这个问题为什么没能成功解决?

9、现有技术中有什么相似的缺点、不足,以及这些缺点不足如何被克服的?

10、什么是使现有技术远离本发明所建立的结果?

(五)背景技术的内容:

1、目的在于解释:为什么有此发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这个发明是重要的?其中,有必要描述发明的有用性。

2、背景技术与权利要求的范围要具有一致性。

3、背景技术可用图表予以说明,尤其发明是已有结构、功能的改进时。

(六)背景技术必须仔细撰写的原因:

1、帮助定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决定披露的充分程度。

2、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

3、同时,可以引入相关内容用于解释权利要求。

4、特别的,对于一个对现有技术做出小改动发明来说,详细的背景技术描述将十分有帮助,其中本发明显示现有技术中不能得出任何教导或没有任何暗示对于本发明,这样有助于评价创造性。

(七)应注意的事项:

1、不要描述主题名称作为现有技术,尤其当它不是的时候。

2、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该具体领域现有的技术状况,最好能根据图描述。可以引用别人申请的专利文件,也可以引用杂志、书本中的内容或介绍他人的使用的技术,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描述。

3、在描述完现有技术后,还要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仅限于自己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解决的问题和缺点。自己也没有解决的缺点不要谈。

4、介绍背景技术和指出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为了引出为什么要发明本技术,即本发明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背景技术是判断本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是否可授予专利的对比参照。

推荐第10篇:背景

背景

1.发展历程

1806

威廉·高露洁在纽约荷兰大街创立了一家专营淀粉、肥皂、蜡烛的公司。

1817

高露洁的第一则肥皂、模具、蜡烛广告在纽约报纸上刊登。

1820

威廉·高露洁和内弟约翰·吉尔伯特在离新泽西州保卢斯胡克市(也称宝勒斯胡克,即现在的泽西城)一英里的地方建了一家淀粉厂。

1857

O威廉·高露洁去世后,公司改名为高露洁公司。

1864

B · J ·约翰逊在密尔沃基开办了一家肥皂厂,后来成为棕榄公司。

1866

高露洁开始首创香皂,并开始生产香水和香精。

1872

工厂生产的第一块香皂取名为“ Cashmere Bouquet ”,并由高露洁注册为商标。

比特三兄弟(威廉、罗伯特、詹姆士)在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州城开设了一家肥皂厂 。

1873

高露洁推出罐装香味牙膏,一直风行至 20 世纪初。

1896 高露洁是最先生产软管牙膏的厂家之一,当时的软管牙膏已经和今天的类似。 1898 B · J ·约翰逊的肥皂厂推出棕榄香皂,最初的棕榄香皂是流动式香皂。 1902

棕榄香皂开始刊登广告。

1908

高露洁成为股份公司,赛缪尔·高露洁的几个儿子(理查德、吉尔伯特、奥斯汀、悉尼和罗素)成为公司负责人。

1916

B · J ·约翰逊肥皂厂成为股份公司,并且因为棕榄香皂的巨大成功而改名为棕榄公司。

1919

棕榄公司收购了密尔沃基的水晶肥皂公司,后者专门生产手感细腻的透明香皂。

1923

棕榄公司的总部从密尔沃基迁往芝加哥。

1924

棕榄开始在巴黎进行生产,进入欧洲市场。

第一座高露洁大钟被搬到位于杰佛逊维尔的新工厂,而一个直径达 50 英尺的新大钟则挂在泽西城的公司大楼上。

1926

棕榄公司和比特兄弟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棕榄比特公司合并。 1938

爱华德· H ·利特成为高露洁公司的董事长、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并一直担任有关职务长达 22 年。

1947

推出 Ajax 清洁剂。

1953

公司改名为高露洁棕榄大楼内设立了公司的美国总部和国际总部。

1960

乔治· H ·勒什成为高露洁棕榄收购希尔斯宠物营养公司,该公司专门生产宠物健康食品。

1979

凯思·克拉恩当选为公司董事长、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1981

推出高露洁清爽凝胶牙膏。

高露洁庆祝公司成立 175 周年。 1984

鲁本·马克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1986

推出棕榄自动洗洁精,填补了市场空白。

在全球范围推出高露洁防牙石牙膏,能有效抑制牙石生成。

1987

高露洁收购明尼苏达公司的液体皂业务,成立柔爽公司。

高露洁在新泽西州皮斯卡特维的研发中心落成。

高露洁宣布对原来新泽西州河边的泽西城工厂进行改造,改造项目包括办公场地、住宅区、公园、酒店和码头等。

1988

高露洁在俄亥俄州剑桥市建成先进的清洁剂工厂。

公司收购了 Cotelle S.A.和 Klorin 两家公司,前者是一家专门生产漂白剂和其他家用产品的法国公司,后者则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好的漂白剂公司之一。

1989

高露洁全球销售额突破 50 亿美元大关。

新的技术中心在新泽西州的皮斯卡特维落成,为高露洁的生产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牙粉生产基地在公司的印度奥兰加巴德工厂落成。

1990

高露洁收购了加拿大的 Javex 漂白剂公司。

作为高露洁在泽西城重建计划的开始,哈德森街 101 号改造建项目破土动工。 1991

高露洁的每季股息增加 18 %,并将其每股普通股拆分为两股。

希尔斯宠物营养公司总值 8 千万美元的生产设施投入使用,这是高露洁历史上项最大的一项资本投资。

高露洁收购摩尔菲油皂公司,该公司是全美木料清洁剂生产商中的佼佼者。

1992

高露洁收购美能公司及其“超然”香体剂 / 止汗剂生产线。

1993

高露洁收购 S · C ·约翰逊公司在欧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液体皂业务,这使得高露洁棕榄的墨西哥公司销售额达到 10 亿美元,同时迎来 75 周年庆典。 2003

高露洁在全球 80 个国家面向 5 千万儿童开展名为“灿烂微笑,美好将来”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高露洁全效牙膏继续成为美国销量冠军,新推出的高露洁全效清新牙膏也取得巨大成功。

高露洁收购 GABA 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巩固了高露洁在欧洲的口腔护理业务。

2.竞争对手

在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能够让宝洁尊重的对手并不多,高露洁恰巧就是这样一家让宝洁尊重的对手;在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能够始终保持 40%绝对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也十分稀少,高露洁却一直牢牢地占据全球牙膏产品 40%市场份额;在全球快速消费品市场,以单一品牌做到 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凤毛麟角,高露洁凭借几乎是单一品牌逐鹿全球市场,以 95亿美元营业额让对手敬畏;在面对中国市场巨大诱惑能够独善其身的跨国公司很少,高露洁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目标坚定地锁定中国口腔护理产品,将一个低值、易耗、低关注度的牙膏产品做成了数十亿规模大蛋糕。高露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战略具有强大的标杆意义,为困惑中的中国日化企业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宝洁品牌战略的竞争策略模式。

宝洁

始创于 1837 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市,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 500 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 86位,并位列最受尊敬企业第7位。其口腔护理品牌为Crest(佳洁士)、Scope、Fixo-dent、Gleem和Blenda等。 1988 年,宝洁公司开始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和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大力推广牙膏、牙刷和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织物护理和妇女卫生用品。 联合利华

1930 年,联合利华由荷兰人造黄油公司与英国利华兄弟制皂公司合并成立。目前,联合利华位于全球 500 强第 54 位,拥有 487.6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和 68 亿美元的利润,其中,口腔护理产品的销售额为 24.35 亿美元。联合利华在 150 个国家推广其品牌,在

90 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同时,它也是全球第二大洗涤用品、洁肤产品和护发产品的生产商。联合利华的口腔护理品牌主要有 Signal(洁诺)、Pepsodent、Mentadent、San-ogyl、Tres Pres 和 Close-up(皓清)等,在法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牙膏市场处于领导地位。 葛兰素史克

1847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创立于英国, 1989 年,与 Smithkline 公司合并, 2000 年,与 Glaxo公司合并。

其主要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口腔护理品和营养保健饮料。牙膏品牌为 Aquafresh、Sensodyne、Macleans、Odol、Dr.best、Binaca 和 Astrinsol。

3.

第11篇:背景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

(一)整体感知:两个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1 分别为: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二)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4.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5.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6.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7.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烦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

2 感情深沉。)

(三)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四)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总结: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橘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三、拓展迁移

3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四、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第12篇:背景

背景: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

元,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白有资金和贷款。贷款的总额为40000万元,其中外汇贷 款为2300万美元。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6.6元人民币。贷款的人民币部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年利率为6%(按季计息)。贷款的外汇部分从中国银行获得,年利率为8%(按年计息)。

建设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全厂定员为1100人,工资和福利费按照每人每年

7.20万元估算;每年其他费用为860万元(其中:其他制造费用为660万元);年外购原 材料、燃料、动力费估算为192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21000万元,年销售收入33000万元,年修理费占年经营成本10%;年预付账款为800万元;年预收账款为1 200万元。各项

流动资金最低周转天数分别为:应收账款为30天,现金为40天,应付账款为30天,存货为40天,预付账款为30天,预收账款为30天。 问题:

1.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拟建项目的流动资金,编制流动资金估算表。 3.估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分析要点:

本案例所考核的内容涉及了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以及流动资金的分项详细估算法。

问题1:由于本案例人民币贷款按季计息,计息期与利率和支付期的时间单位不一致,故所给年利率为名义利率。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前,应先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才能计算。将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的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一1 问题2:流动资金的估算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

问题3: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内容,计算建设项目总投资。 答案: 问题1:

解: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1.人民币贷款实际利率计算: 人民币实际利率=(1+6%÷4)4—1=6.1 4% 2.每年投资的贷款部分本金数额计算:

人民币部分:贷款总额为:40 000—2 300×6.6=24820万元 第1年为:24820×20%=4964万元 第2年为:24820×55%=13651万元 第3年为:24820×25%=6205万元 美元部分:贷款总额为:2300万美元 第1年为:2300×20%=460万美元 ‘ 第2年为:2300×55%=1265万美元 第3年为:2300×25%=575万美元 3.每年应计利息计算: (1)人民币贷款利息计算: 第1年贷款利息=(0+4964÷2)×6.14%=152.39万元 第2年贷款利息= [(4964+152.39)+13651÷2]×6.1 4%=733.23万元 第3年贷款利息=[(4964+152.39+13651+733.23)+6205÷2]×6.1 4% =1387.83万元

人民币贷款利息合计=152.39+733.23+1387.83=2273.45万元 (2)外币贷款利息计算:

第1年外币贷款利息=(0+460÷2)×8%=18.40万美元 第2年外币贷款利息=[(460+1 8.40)+1 265÷2]×8%=88.87万美元 第3年外币贷款利息=[(460+1 8.40 +1265+88.87)+575÷2]×8%

=169.5 8万美元

外币贷款利息合计=18.40+88.87+1 69.58=276.85万美元 问题2. 解:

1.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

式中: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1)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21000÷(3 60+30)=1750万元 (2)现金=(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

=(1100×7.2+860)÷(360+40)=975.56万元 (3)存货:

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 19200÷(360+40)=2133.33万元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制造费+年外购原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1100×7.20+660+19200+21000×10%)÷(360÷40)=3320.00万元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21000÷(360÷40)=2333.33万元 存货=2133.33+3320.00+2333.33=7786.66万元 (4)预付账款=年预付账款÷年周转次数=800÷(360÷3 0)=66.67万元 (5)应付账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1 9 200÷(3 60÷30) =1600.00万元

(6)预收账款=年预收账款÷年周转次数=1200÷(360÷30)=100.00万元 由此求得: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

=1750+975.56+7786.66+66.67=10578.89万元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1 600+1 00.00=1 700.00万元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10578.89—1700=8878.89万元 问题3:

解:根据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内容,计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总投资=建设投资+贷款利息+流动资金

=52180+5000+276.85×6.6+1390.55+8878.89 =57180+1827.21+2273.45+8878.89=70159.55万元

第13篇:CCTV春晚LED背景显示技术方案解析

2010年CCTV春晚LED背景显示技术方案解析

2010年春晚背景显示与演员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精彩过程,让10多亿观众耳目一新.带给大家震撼的同时,大家都在困惑,如此完美的显示方案是如何实现的?公开的资料已经告诉行内人士,成就如此绚丽效果的秘密演播厅所采用的LED显示屏幕、LED彩幕和LED视频条。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在此对春晚LED背景显示做详细的技术解析。

春晚的现场的演播大厅几乎全部被不同规格的LED屏幕所铺满, 根据其安装位置和不同的规格,划分为5个不同的部分。

1. A屏,核心背景LED大屏幕,正对观众的超大LED高清背景墙。该LED 背景墙屏幕尺寸高达18 x 9米,物理分辨率高达2952 x 1440 像素,由820个 LED 箱体构成。点距较密。 2.B屏, LED彩幕,积不祥。

3.C屏, 比B屏大的LED彩幕,也是B、C屏幕层叠。

4.D屏,位于舞台上方,由500根2米长的立体LED视频柱,每个侧面都是LED屏幕,舞台前上方呈现45度的坡形设计,使得舞台前后有立体的呼应效果从演出现场可以看到,这些LED视频柱可以上下移动,拼出各种造型根据不同的演出内容变幻不同的形状,构成立体化的舞台显示效果。

5.E屏,位于舞台的最外面,估计采用于B屏一样的LED箱体,由于现场的摄像镜头大部分贴近舞台里面,大部分的画面里面,通过电视观看的观众感觉不到这个屏幕的存在。只有在现场全景画面时才能展现。 整个舞台除地面外,全面被LED屏幕所包围,其中ABCE层层套叠,加上舞台上方的移动LED视频柱构成的D屏幕, 配合专门制作的播放内容,整个舞台根据演出内容变换背景图片和形状外,构成一个立体的展示环境。

5块显示屏采用5台Encore处理器分别控制上述的5个部分的显示内容。从公开的资料看,这5台LED图像处理器是同时但是分别工作的。 从现场背景画面显示的情况分析,这5块屏幕大致构成2种基本的显示模式。

A.把BCDE屏幕作为A屏幕的显示外延,或者BCE作为A屏幕的外延,D屏幕播放独立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在相应的图像控制器上同时播放相同的内容。LED箱体的显示对应部位的内容,构成一幅画面,如下图所示,BCD屏幕显示的是A屏幕的一部分,细心的读者可以通过查找相同的部分从而得出BCD屏幕在此种模式下对应显示的是A屏幕的哪部分的内容,并通过其他场景画面进行验证。

形状,在B区外面一层,采用于B区一样的LED箱体。

形状,在A区的外面一层,点距比A区的核心 背景显示屏大。具体面

B.ABCDE屏作为独立的显示屏幕,播放相同或者不同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除BC屏幕显示相同的内容外,ADE屏幕显示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现场的显示效果非常明显,震撼,一体,完美。实施该方案的技术系统,显示的内容不需要特别的制作,只需要配合演出场景做简单的配合显示内容就可以了。目前国内也有完全可以替换的的技术,可以达到春晚的显示效果。在创凯电子提供给国内厂家的舞美解决方案中,已经实施的某些案例中,于春晚的方案类似,而且显示效果不亚于春晚。

在国家大剧院正在进行的历时半年的>大型演出, 整个LED视频显示解决方案就是由创凯电子提供的。主屏为P8.5分辨率为2048*896的全彩LED屏幕,采用4张发射卡支持的椭圆型背景墙.由P12 全彩LED搭建台阶分别由6张不同的发射卡采用不同的分辨率点阵构成.如下图:

现场采用2台创凯电子的LED拼接图像控制器CK4L6000-0104 和CK4L6000-0106,.CK4L6000-0104控制主屏显示, CK4L6000-0106控制LED台阶彩幕显示,通过普通电脑播放针对演出现场制作的视频源播放输出给CK4L6000型图像控制器.采用LED台阶构成的空中彩虹形状,既可以播放演出配合的内容,还可以有演员在上面表演,形成一上下立体的演出场景.如下图:

而且整个舞台融为一体的显示效果更令人惊叹。

在创凯电子提供的另外一个LED舞美解决方案中, 为体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演出台面需要部分铺上LED屏幕,背景LED屏幕,并需要对某些LED屏幕倒立卷曲吊挂,当播放黄河水流动,才能出现流水从天上流到背景LED屏幕再到舞台地面的感觉.如下图:

现场整套系统物理点阵分辨率达到:3744*2104,其中大屏LED采用P6点阵,,物理分辨率为3744*880,地转LED采用P20点阵,物理分辨率数为:864*1224,要求整个画面实现拼接,显示一副画面或者背景显示与演出相配合的画面, 现场采用CK4L6000-0206同时控制主屏幕的横向4张发射卡和地转LED屏幕的纵向2张发射卡,从而达到内容由里到外向主屏幕延伸的效果!

纵观整个春晚演出,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带给的整体美感和视觉冲击外, 我们也能发现春晚所采用的方案的细微不足, 也就是发射卡和LED箱体的视频画面不同步现象,这个现象在横向移动的影像上尤其明细, 以演出时最为明细,如下图:

这个不足,一般的观众是感受不到,而且在整个晚会中稍现即逝,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和效果

第14篇:《配电网技术导则》修订背景和编制原则

0 引言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国家作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重要部署。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配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它直接面向电力用户,承担着电力用户的供电服务,是改善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快速发展,配电网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多源性”特征,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出增长快、变化大、多样化的新趋势,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配电网的发展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2015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十三五”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将“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适应电力系统智能化要求,全面增强电源与用户双向互动,支持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

为建设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全面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优化网架结构,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对分布式电源和多样化负荷的接纳能力,全面适应售电主体多元化和客户用电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为适应配电网发展的新形势,原《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370—2009)已经不适应目前配电网技术发展要求,需要进行修订补充,以完善配电网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标准的指导作用,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省(区、市)公司35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和检修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的指导下进行了《配电网技术导则》(简称《导则》)的修订。修订后的《配电网技术导则》与《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L/T 5729-2016)将共同构成配电网顶层技术路线,将在一段时间内全面指导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运维检修工作。为配合配电网的标准化建设,系统地了解现代配电网技术发展路线,本文主要对《导则》修订的背景和目的、修订原则和特点以及主要修订的内容进行介绍。

1 《导则》修编的背景和目的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内容。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作出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全面部署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公司党组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在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会”上首次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配电网建设改造十六个字方针,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配电网总投资将达到1.3万亿元。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储能等多元化负荷不断涌现和大量接入,配电网的功能和形态正发生显著变化,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带来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提前研判,实现对多元化负荷进行主动监测和优化调控。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将推动配电网建设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变革,大幅提升配电网建设改造效率效益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4年度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64号),对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进行修订。《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于2009年首次发布,而自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科技部、物资部、农电工作部和基建部在配电网规划、典型设计、设备选型检测、带电检测、状态检修、不停电作业、防雷接地、配电自动化、运维管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及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国内外配电网技术亦有很大发展,配电网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技术现状,迫切需要进行修订补充,以对10(2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和检修等工作进行规范和导向。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从技术标准入手,在广泛调研并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团队,对原《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370—2009)进行修订。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对配电网管理的现状,《导则》的范围从城市配电网扩展至城市、城镇农村,涵盖整个配电网;电压等级扩充至35kV配电网;标准名称由“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更改为“配电网技术导则”。

《导则》修订的目的是为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满足智能化要求,以及适应国家电网公司10(2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维和检修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检修、用户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各环节提出规范性技术要求,对配电网未来发展信息采集、状态分析进行技术导向,并针对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导则》修订的主要原则和特点

《导则》的修订遵循标准化、差异化、系统性、适应性和协调性的编制原则。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为原则,全面推行模块化设计、规范化选型、标准化建设;按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可靠性需求和负荷重要程度,辅以负荷密度,供电区域按A+、A、B、C、D、E六类,差异化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建设改造、设备选型标准;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系统性地细化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需求管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配电网的要求,适应分布式电源、多元化负荷接入及未来能源互联的趋势;坚持用电需求与配电网建设、主网与配电网、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及用户接入、一次网架设备与二次系统相协调。

在《导则》修订过程中,调研了配电网现状,分析了当前配电网技术难题,研究了现代配电网建设发展的技术路线,并充分考虑了配电网的最新发展形势和建设。《导则》的修订工作同时遵循了以下4个原则: 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导则》的修订落实标准化、差异化要求,形成平滑升级避免大拆大建的配电网技术发展路线。

3)立足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的现状,《导则》对配电网的全过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

4)《导则》力求与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之间,以及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协调一致,体现实用化、差异化、前瞻性和引领性。

《导则》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检修、用户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各环节提出规范性技术要求,对配电网未来发展信息采集、状态分析进行了技术导向,还针对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已经落实到现行规程中的一般性技术内容原则上不在《导则》中重述。

修订的《导则》具有10个特点:

1)《导则》从全面提升配电网专业化水平出发,涵盖了配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和改造的全过程。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配电网接地故障处理、保护配置、过电压配合、防雷、短路电流水平、开关选型、低压漏电保护配置、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接入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2)《导则》强调输配电网的相互协调,提高配电网的转供能力,为上级电网提供支撑,以适应城乡发展,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逐步构建能源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3)《导则》系统地引导规划和建设中压配电网网架、以保障中压配电网的可靠与坚强。目标是建成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的配电网,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

4)《导则》从提高供电可靠性出发,要求不断提高线路绝缘化、电缆化的比例,提倡不停电作业(带电作业)、设备状态检测。 随着绝缘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中压架空绝缘线路的推广,可通过线路及设备全绝缘化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5)《导则》强调全面推行模块化设计、规范化选型、标准化建设。落实标准化、差异化要求,形成平滑升级的技术发展路线,避免大拆大建。按照负荷密度,保证电压质量的原则确定线路供电距离;提高线路载荷和转供能力来确定线路分段数、联络点数;按节能、环保、免维护、减少设备规格、适当留有余度的原则进行设备选型;按城市规划,电网与环境和谐的需求选取电缆和架空线;按载荷和转供要求确定线径。

6)《导则》从电网安全运行出发,严格落实反事故措施,建设与环境和谐的配电网。例如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否则,将会导致不同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 根据近年来各地在公共场合大量安装户外环网箱、箱式变电站,但是有些厂家生产的户外环网箱、箱式变电站,其箱体不具备防内部故障电弧外泄性能,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外壳设计欠美观,《导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7)《导则》为积极推进配网智能化,引导配电网一次系统规划建设适应配电网自动化要求。 一次网架要结构简洁,并尽量减少结构种类,布局合理,具备转供能力,以利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以提高故障下快速恢复供电能力和分布电源的接入。同时一次电网的施工考虑通信光缆的敷设,减少实施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工程量。

8)《导则》对重要用户提出更加完善的供电保障措施。 重要用户除正常供电电源外,应有备用电源和独立于公网的自备应急电源。正常供电电源、备用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应与供用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同步管理。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未雨绸缪,预控前置,确保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的供电环境。

9)《导则》适应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有序建设智能配电网。配电网应满足国家鼓励发展的各类电源及新能源微电网的接入要求,逐步形成能源互联、能源综合利用的体系。

10)《导则》提出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前,应对接入的配电线路载流量、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并对接入的母线、线路、开关等进行短路电流和热稳定校核,如有必要也可进行动稳定校核。不满足要求时应对配电网进行适应性改造。

3 《导则》主要修订内容

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配网管理模式的要求,《导则》适用范围由城市配电网进一步扩展至全部城乡配电网。按照差异化原则,根据供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可靠性需求和负荷重要程度,辅以负荷密度,将供电区域细分为A+、A、B、C、D、E六类,分类制定相应的建设改造和运维标准。按照差异化、可升级原则设定目标网架,按照一步到位原则确定主干线截面、开关等设备选型,较原标准主要变化情况有:

1)进一步明确网架结构,规划A+、A、B、C类供电区域架空线路以“三分段、三联络”为目标网架,D、E类地区可为三分段单辐射、三分段单联络,通过增加联络向目标网架发展过渡;电缆网以单环网、双环网为目标网架,可由双射、对射向双环过渡,架空线入地改造应按电缆网目标网架建设。

2)设备选型一步到位,如:规划A+、A、B类地区,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选择240mm2或185mm2,C、D类地区主干线导线截面选

择≥120mm2,E类地区主干线导线截面选择≥95mm2;中低压混凝土电杆均按非预应力选择,对于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可选用轻型高强度电杆、组装型杆等。 3)改进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技术原则,20世纪70年代借鉴前苏联经验确定的可运行2h原则,经参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修改为在躲过瞬时接地故障后,快速就近隔离故障原则,即由“2h运行+接地选线”改为“选段跳闸”。在具备条件的单位按不同技术路线分区域试点后,稳步向公司系统推广。

4)降低短路电流水平,经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开关开断电流由攀比性增大趋势,参考日本(12.5kA)、美国(10kA以下)等发达国家经

验,将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电流水平由2009版的20、25kA降低至

16、20kA,避免因盲目增大短路电流水平带来大量配电网开关设备投资的浪费,同时提出针对性措施降低母线短路电流。

5)增加和修订了对环网柜、环网室、环网箱等术语的定义,规范统一了配电网常用设施设备的名称,有利于进行典型设计、运维管理。

6)增加目标配电网网架的概念,明确不同供电区域目标电网建设及过渡改造方向,确保提高负荷转移能力。

7)增加电能质量关于对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暂降、三相电压不平衡和谐波的限值、统计及检测等要求。

8)增加运用红外成像测温,高频、暂态地电波、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OWTS(振荡波)等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要求,以及利用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数据进行状态检修技术的要求。

9)增加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适应智能配电网发展要求;修改原5.11节“分布式电源”,扩充为第11章“分布式电源接入”,满足环保绿色能源发展,逐步构建能源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配电网技术导则》在原《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370—2009)基础上,将适用范围从城市配电网扩展覆盖县域配电网,同时增加了目标网架、电能质量、带电检测技术、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等内容,体现了《导则》重差异、有突破、易操作的特点。配电网按照供电分区差异化建设和改造,突破了多年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置规程,修改为在躲过瞬时接地故障后,快速就近隔离故障原则。《导则》吸取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配电网接地故障处理、保护配置、过电压配合、防雷、短路电流水平、开关选型、低压漏电保护配置、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接入等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措施,为配电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现代配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推进,人们对其认识必将逐步深入和全面,《导则》也将进行修正和完善。

作者简介 侯义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研究领域为配电网规划与运行、分布式电源并网、微电网及智能化相关技术等。

第15篇: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通用技术教研组 邱俊辉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际能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11月15日我在高一(8)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我讲授的内容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这节课要体现的目标是:亲身感受设计的快感,体会设计分析的过程,在设计中养成细致、严谨、考虑问题全面的情感态度。

通过我们教研组的评课研讨和自我反思,我觉得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最佳情境,导入新颖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的设计分析的方法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主题,介绍产品设计分析的话,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突然和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设计了课堂的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让学生展示“以秋游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接着引导学生对他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这个活动方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或有哪些考虑不周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环节没考虑到会引起哪些后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分析的重要性,最终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整个导入非常自然,从日常生活入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设计欲望。

2、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总的来说,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思路清晰。本节内容以知识和理论为主,如果单纯以案例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本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体验过程。以“设计一台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台灯”为例,来说明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台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件产品,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这使学生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质量。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在这次的公开课上,我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些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合作,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尝试一下设计“适合高中生使用的书桌”。(注意: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应先进行设计分析,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构思。)此时,学生便可根据这个设计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自由发挥。通过集思广益收集或自主设计设计方案的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设计理念的领悟情况,提升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技术设计的实践能力,通过一起交流分享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5、注重备课

研究备课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只要有教学,备课就不会终止。备课效率的高低与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想教的困惑,更多地要从备课中找原因,改进备课是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通用技术课是一门不在高考考查范围的科目,那么要上好课,要抓住学生的心,就一定要在备课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它体现了基础性和通用性,又是一门有别于专业技术的技术。因此,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及评价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第16篇: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兰 州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 名: 高建东

学 号: 140962053010004

专 业: 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 张 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 “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利用最优,经济社会活动要做到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满意更多。

3、智慧城市的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打造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健康发展、政府行政高效、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在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全面渗入,形成一个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相互协同的有机网络。

信息网络架构高端: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无线城市、物联网和智能管网等建设,形成高端化、系统化的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实现信息城市,随时随地共享信息、感知和被感知,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公共管理服务高效:打造政府云计算中心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智慧政府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创新发展智慧社会保障、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教育文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实现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产业体系融合发达: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契机,积极运用下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全面融合、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活环境和谐友好:围绕生态宜居发展目标,发挥高新技术在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资源节约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凸显城市自身特色,实现城市环境生态化、人文化、科学化,形成一个环境和谐友好的城市。

城市系统智慧开放:抓住信息技术引领的城市管理变革机遇,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手段,抓好专家体系、计算机体系、数据信息体系的综合集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加强城市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实现城市系统的智慧开放,全面发挥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最终成为智慧开放的城市。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整体上已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建的智慧城市超过100个,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欧盟 2006年欧盟发起了欧洲Living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2010年3月,《欧洲2020战略》提出三项重点任务,即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把“欧洲数字化议程”确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七大旗舰计划之一。 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盟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2010年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之一是:“让原有的技术或者设施以新的形式或者理念来运作。”致力于建立电子垃圾处理系统,使城市垃圾可自动分类,并按需要循环利用,实现城市环境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 2009年9月,IBM-迪比克计划,IBM参与建设的第一个智慧城市。2009年10月,纽约市政府宣布启动“连接的城市”行动,以增加民众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与民众的联系及民众间的联系。这项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实施移动通信和311网络热线服务;2.启动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3.整顿全市数据中心,实施“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4.改造升级政府部门的电子邮件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5.建立“纽约市商业快递”网站,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6.把宽带服务引进每个社区和每所学校,向低收入群体普及宽带服务;7.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2013年,哥伦布市被全球智慧论坛列入“全球7大智慧城市”之一,该市的建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部署,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开放创新。2012年12月,哥伦布市通过无线网络部署第一阶段方案实现了网络速度从70Mbps到117Mbps的跨越。

新加坡 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是全球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国家。2006年6月推出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规划以来,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设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为全球资讯通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提升了各个公共与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效率。 日本 2009年7月,制定“i-Japan(智慧日本)2015战略”,包括电子政务、医疗和教育三大核心领域。2012年7月,活力ICT日本计划,新ICT战略将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所需的云计算、传感器、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并将“国家标准化”作为重点之一。

韩国 2011年6月,制定“Smart Seoul 2015”,利用信息化积极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促进新产业发展及加快生活方式变革,提出要实现“智能绿色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2011年6月,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向世界展示了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尔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

2、我国发展情况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1992年)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包括北京市东城区、江苏省无锡市等90个城市(区、镇)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在8月再次公布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3年10月,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内百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发起并建立。我国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家级联盟已达到四个,分别是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推进联盟、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此外,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网、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门户和研究机构纷纷组建,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等下属的支撑机构、行业组织、标准制定机构等也都按照自身定位加快智慧城市布局。

2013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对于建立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领域的领导地位、促进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协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2月,住建部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与微软中国共同宣布将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智慧城市技术解决方案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我国未来城市智慧发展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2014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必由之路,内容围绕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大数据三大焦点问题,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各市发展情况

北京 2013年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作为我国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上海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率先构建“智慧城市”,始终在城市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上海要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并加快“三网融合”,新建覆盖10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底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

深圳 在2012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实施包括一站式智慧门户工程、一站式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无线城市为载体打造“智慧深圳”。

南京 在2012年2月下发《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中国“无线谷”、射频谷、智能电网基地等一批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促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等智慧产业发展。以智慧的城市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 无锡 在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九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包括为市民提供智能化远程健康监护服务、打造“智慧小区”。以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DNA,在智能交通、健康工程、平安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建设。

宁波 将智慧城市的研发放到了城市发展的首位,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武汉 将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以66.8平方米面积的未来科技新城为试点,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以及能源与资源管理四个智能示范应用工程,并力争突破智能感知、时空协同、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六个关键技术。

四、智慧城市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1、物联网应用个性化强,市场规模尚需培育,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同电信法一样,我国通信事业的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相当远的路,但是相比欧美国家,我们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尤其是欧洲针对物联网的架构、监管和隐私等行政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而我国似乎还没有多少动作。法规体系将会成为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

2、是技术产业能力不强,尚缺乏核心芯片与传感技术

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在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的欧美和日本掌握着物联网关键环节的技术(优越感、传输网络和应用计算)和核心专利。如目前80%左右的传感核心芯片都来自欧美和日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

3、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

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智慧城市中不同类型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间的信息沟通通。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造成智慧城市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高成本,制约物联网业和的规模应用。

4、是产业链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整合者,需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必然会触及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移动运营商等企业的业务流程等 ,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和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很漫长。物联网时代,“融合“变得愈发重要,及需整合智慧城市产业链的上下游。

5、将面临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和挑战。

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海量的城市基础部件信息自动进入网络,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智慧城市中,黑客有可能远程控制他人物品、操纵城市供电系统等。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推广应用。

五、智慧城市物联网发展策略

1、出台法律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要在影响物闻网产业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上,抓紧制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加快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财政、人才、资金方面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营造内容相对开放、数据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智慧城市物联网是国家物联网战略中需求较迫切的一部分,开展和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的示范工程,对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2、突破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产品的产业化,有利于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为整个产业的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感知层面,主攻传感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器自组网技术;在传输层面,主攻传感网与通信网的融合、大信息量传输通信网和三网融合相关技术;在处理层面,主攻中间件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和系统集成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快物联网架构和包括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内的共性支撑技术和研发。

3、制定标准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发展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2010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委及下属的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等9个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还包括12家观察员单位。联合工作组的成立,将从大的层面改变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强化以联物网关键资源、体系架构和核心技术标准为重点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而各地也应因地制宜加快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4、推动技术创新、确保自主安全可控

智慧城市规划中,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开展拥有自有知识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自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国物联网产业安全。同时,研究异构资源管理技术、联合准入访问技术、联合负载均衡技术、联合切换管理技术、节点设备鉴权技术和网络行为检测控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以促进智慧城市物联网在中国的安全发展。

5、打造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快速起步

产业键各方要通过制订一种有利于产业化推进的应用组织方案,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组织,集中各种资源力量,推动和打造一批示范工程。

有实力的电子信息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应该密切结合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需求,组织力量加快研发技术性能符合要求、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相对低廉、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成功建设一批应用项目。通过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营,不断拓展市场,为智慧城市在全国的大面积普及推广积累成功经验。

六、结束语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了保证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就需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使得原本无法实现得城市服务和管理得以实现,让城市真正“智慧化”。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所谓的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终究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技术从雏形逐渐羽翼丰满,特别是VR(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落地,未来智慧城市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3月30日

【2】巫细波,杨再高 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 广州: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 【3】史璐 智慧城市的原理与其在我国城市中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11(5) 【4】石军 “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第17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活力,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何真正地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我们英语老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着眼点由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化为主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着力点由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也只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就是兴趣心理的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表现为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对于教师来说,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做到“看学生的脸色(兴趣)行事”,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废止“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而要“少而精”、精讲多练,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来活动,让学生自己动口、自己动手、自己实践,进行交际。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心理的合理部分充分挖掘出来,使每个学生都感自己存在的价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具体的体现。要多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智慧和才能的天地,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这是他们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内心的喜悦就会发出学习英语的更大兴趣,进而转化成对所学知识需求的进一步动力。

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喜欢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同时还发挥知识本身固然有魅力,去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诱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方法必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了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俗欲望和意识越来越大,就会从一个境地较顺利到地达另一个新的境地,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不断提高。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以生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

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 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时间,促使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

根据学生的特点,照顾到差异,抓住兴趣这一主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使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特殊才能都得以相应的发展,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班的整体教学上,又要兼顾学生特点和爱好,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师与生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主面,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学会拨动“兴趣”这根弦,弹出和谐教学的最强音,支持和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感受成功的欢乐和自豪,从而促进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往往对老师有一种依靠思想,特别是学习英语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样讲学生就怎么听,有的老师一节英语课讲完后也没有告诉学生所学内容在课本何处或者仅让学生把课本上有关新单词读一下,而课本中的语法句型的变化,语句用法则没讲,长期以往,学生则不懂怎样去学英语,学英语要学什么东西。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指导学生怎样去看课本,学习课本,逐步减少学生的依赖,从这个意义说,教就是

为了不教。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养成课前预习好习惯

上课前,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资料,着手解决课文中的具体问题。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①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主动、积极地听课扫除障碍;②在阅读中,精、泛读有机地结合,知识学得活,复现率高,容易记忆;③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④能通过感知导致学生思维,增强了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

首先要学生查阅字典,要查得快、找得准,对所查的词要“音、形、义、类”综合记忆。除此之外,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尽量多看一些难度适宜的语法及英语报刊杂志等,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可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

3、要学会记笔记

课上写听课笔记,课后写读书笔记。不论精读或泛读,对有用的词语,新的句型结构,格言敬句,或逻辑陈述,或精辟论断,或生动描绘,或情景对话等,都可随手记下来,有空就翻一下。所谓过目不忘的人是没有的。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资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4、培养和提高认识活动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

学会归纳、演绎、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专题总结,理清某一方面的问题,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又帮助学生学会了整理分散的语言信息,进行系统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和开拓智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规律,学习和掌握简捷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地学习。

四、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平时听课中常常遇到有的教师一堂复习课一讲都是十几个题目,教师讲的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思维跳跃,语速极快,似乎讲给了学生好多知识,好像只要自己讲了学生就应该会,其实不然,这种课堂教学,学生收效甚微。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真正突出精讲巧练,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下来,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要把知识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要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带读单词领读课文;让学生批改作业;让学生提问和回答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场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识实际,不要以为我们理解了,就认为是学生也理解了,我们讲完了,学生就应该会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并不是那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会了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你讲了多少种方法,多少例题。只要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性。

五、结束语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等各方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于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这些毕竟是外部因素,外因再好,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地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快乐地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3]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09)。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曹荣苏。问题与问题解决英语[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第18篇: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兴的新媒体技术是实现媒体融合的主要技术力量,但现有新媒体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阻碍新媒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该文从媒体融合的背景现状及技术特征出发,分析了面向新媒体行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6-0106-0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通常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直播、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媒体融合势必成为未来传媒业的主流,培养新一代的媒体融合人才便是重中之重了,而高校自然得肩负起培养这种人才的责任。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要求具有高度的学科复合性,强调技术与艺术水平的协调发展,既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操作技能,又要具备艺术功底及界面设计的艺术创作能力。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背景现状及技术特征出发,分析了面向新媒体行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媒体融合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数字媒体专业培养模式提出若干建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完成我国现代传媒产业人才的培养。

1 媒体融合背景及现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传统媒体面临的极为尴尬的境地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看报、看电视了!随着用户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新兴媒体大量兴起,特别是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方式,都出现极大改变,信息传播呈网状扩散,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媒体融合是推动媒体事业发展的最好选择,是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未来主流的传播形态将必定是多媒体融合的传播形态。

近年来,各级政府给予了传统媒体较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地的传统媒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路径。从早期的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级电视台陆续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台,到现在的各级各地新闻机构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手机报和微信公众号,归根到底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媒体融合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融合。

传统媒体虽然进行了多种融合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来说,融合的实效仍然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新媒体行业的人才匮乏,新媒体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要求具有高度的学科复合性、应用性,既需要具备计算机相关技术基础和软件操作技能,又要有诸如界面设计的艺术创作能力。如何提升高校传媒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如何使学生毕业不意味着失业是高等教育的责任。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新媒体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要求具有高度的学科复合性,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培养依然是基于传统学科的划分,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新媒体行业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若要新媒体行业继续又好又快的发展,就需要有强大新媒体人才作为支撑,这就使得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院校肩负起了重担。截止2017年,国内已经有1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办学热,然而,面对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却?@得相对滞后。这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增,就业入口出现拥挤和堵塞, 社会对传统数字媒体的需求几近饱和;另一方面, 新媒体行业又急需能够真正适应媒体融合新趋势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高校如何将数字媒体技术的新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手段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培养新形势下既有丰富的艺术细胞,又有坚实的技术支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以我校数字媒体即使专业为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2.1 课程教学设置

从知识结构和掌握技能的角度看,面向新媒体行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的程序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互联网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为载体,掌握网站设计和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的关键技术,掌握交互式数字媒体制作技术。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图形学基础等技术类课程,还有游戏美术基础、三维角色设计、GUI设计、三维场景建模、数字图像处理等激发学生艺术细胞,发挥艺术创想的艺术类课程。

2.2 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而其中计算机应用和游戏、软件编程开发相关课程居多,而这些专业实践课程以安装有特定教学软件的台式计算机作为实验教学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软件实操,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站设计和游戏开发关键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目前专业实践教学按规范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平台有中央财政、省财政资助的实验室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场所的校级学生创新基地。截至目前,这些实践教学平台资产总值累计达到300余万元,配置了一批性能优异的计算机设备和专业设备,很好地满足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四年的教学实践和项目创作需求。

依托学校的短学期制度,引入短学期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和专业相关企业的讲师开设一系列依托新兴技术的实践项目给学生提供实战的演练机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项目,在实践项目中贯穿“项目驱动,团队合作,各骋所长”的教学理念, 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和主要措施

3.1 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新媒体企业在用人上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受制于原有的专业基础,员工的能力结构相对单一,视野不够开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而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地将新媒体理解成数字影视艺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将已有影视制作类专业、软件工程类专业课程直接移植过来,“换汤不换药”,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变化过快,而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相对稳定,使教学内容无法灵活多变和与时俱进。同时,高校缺乏一些新兴的教学设备和先进技术指导,学生也缺乏在新媒体企业实习的实践经验。在传统模式培养成长的中国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办,没有计划,对前途迷茫。

因此,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规划上,学科带头人应该对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和调研,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学科资源。媒体融合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注重课程的衔接整合。高校在各方面管理安排上与时俱进,更新技术和教学实验设备,洞察新媒体的前沿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校数字媒体专业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在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和专业大赛里获得不少奖项,多数毕业生从事新媒体相关行业工作。

3.2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社会上新媒体行业人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交叉学科不交叉、学科属性单

一、课程内容陈旧等原因;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个新兴专业,跨学科多,知识跨度也大,对实践要求高,需要了解行业新技术,这对教师是个挑战。但在专业老师中,年富力强的教授人数不多,高层次高级别的人才不多,来自企业一线的具备行业实战经验的人才不多,这对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颇为不利。

因此,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应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一方面需要引进有新媒体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能把行业里的新技术,新理念带进来,促进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进某一领域里取得成就的高职称教师,可以和教学团队里的教师协作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项目乃至国家级项目,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专?I的发展。

3.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都存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了解度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及行业发展紧密相关实验设备的缺乏等多方面原因,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无法紧密结合。为了改变现状,不少高校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学校在制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制定一些新媒体行业紧密相关的实验课程,在课程的实验大纲里设计能运用行业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项目。其次,教师应尝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越学习条件自主进行学习和研究新技术,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新技术应用到上机实践中,真正把新技术融会贯通。最后,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越学习条件自主进行学习和研究。如今网络上一些开源的教学视频和图片教程丰富而有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众多的微课视频网站和网络课程实时授课都是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适合自主学习的灵活方式。学生不在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多彩丰富、新颖快速的新知识冲击着生活的每一天,这样多样化的学习的平台和方式是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潮流和未来发展趋向。

4 结束语

媒体融合的进程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导致行业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不断影响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因此,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教研课题。作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年轻专业,我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要把握好时机,培养优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提供服务与创新,这是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召唤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77-81.

[2] 孙宜君,刘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传媒教育,2010(11):120-123.

[3] 赵雅文,张语,冯湛,等.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教育,2013(6):139-149.

[4] 陈秀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计算机教育, 2014(5):55-58.

[5] 冯康,陈磊,杨星,等.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131-134.

[6] 周蓓,朱?],邹永林.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4(8):47-50.

[7] 陈远,马跃,熊庆宇,等.媒体技术专业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传播, 2014(2):134-135.

第19篇:Bruker 公司介绍和扫描探针显微镜背景技术介绍

Bruker DI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简介

1. 公司背景

Bruker 公司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旗下的 DI 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生产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的厂家,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有超过 20 年的 SPM 生产经验,成熟的工艺保证了 Bruker SPM 产品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拥有最广泛的顾客群, ,全球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 70%以上,处于占绝对优势的市场领先地位;在全球半导体、磁记录器件和光通讯器件生产厂家的占有率几乎达到 100%,已成为业界标准。

2. 产品技术水平

Bruker 公司的 Dmension Icon 在扫描探针显微镜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方面拥有 150 多项专利,其中包 括已成为业界标准的 Tapping Mode, Lift mode 等,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在 SPM 各个领域中全面领先,Dmension Icon系统具备最新的专利技术智能扫描模式( SCANASYST)、定量机械力学测试模式(PFQNM), 最

许多科学家在使用 SPM 后纷纷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SCIENCE》、《NATURE》 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科学文献 90%是使用的 BrukerDISPM。

3. 产品服务水平

Bruker公司在中国具备完整的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的体系,中国分公司于 。Bruker 公司的工程师按职能严格分为 3 类:销售工程师,技术工 程师,应用工程师;11个专职的技术工程师,3个应用工程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0位)。售后服务(SPM 的安装、调试、维护以及维修)由在美国工厂进行过专业培训的 SPM 专业技术工程师专人负责。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背景资料

纳米科学技术是在纳米尺度内,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并且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高科技。目前,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和结构的研究。第二,设计和制备纳米结构和器件,以推动工业技术的革 新和发展。第三,纳米加工和纳米测量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对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来说,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一种“起动工具”(引自 2001 年 5 月 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纳米技术研讨会上的《nanotechnology pioneer》一文,作者哈佛大学 George Whitesides),并且是当今世界上具有最高分辨率测量和成像的工具(在垂直方向上,分辨率低 于埃级;在水平方向上,分辨率为纳米级)。最新型的仪器已经可以在纳米级别操纵物体和处理 表面,并且可以在分子级别感应化学和生物分子。

国外一流大学早在 90 年代中期就建立了纳米研究实验室,并引进了具有纳米分辨率的观测 设备(如 SPM 等),在纳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国内许多院所都引进了新型的纳 米测试系统。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大学的多个院系,中科院多家研究所等,目 前国内已有超过 400 套 SPM。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能够在大气及液体环境下准确地观测样品表面纳米尺度的三维形 貌;同时可对样品表面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如表面组分区别、温度、表面电势、磁场力、静电力、摩擦力和其他表面力以及电化学相互作用力的测量;同时可以对样品表面进行纳米尺 度的刻蚀和加工。在研发、工艺改进、品质控制和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包括:

微电子—半导体设备,数据存储磁头和媒体,应用包括形貌、电属性和力学测量(掺杂,膜厚,磁畴分布等)

先进材料—聚合物,金属,陶瓷,MEMS/NEMS,应用包括形貌测量,分子研究,磨 损/摩 擦学研究方面

光通讯—激光和其他设备,应用包括形貌和电属性测量(掺杂,膜厚等)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细胞,组织,DNA,蛋白质,应用包括形貌测量和单个分

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力学测量。

制药—药品交货/密封包装,药品发明,结晶性等

纳米操纵/刻蚀 —在纳米级别组装结构,操纵原子和分子,进行刻蚀。

第20篇: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写作条理顺序

赏花(欣赏紫藤萝瀑布)——忆花(回忆起家前的花)——悟花(从花的生长中体现了一个道理) 文章中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困难,但是在去抗争困难的旅途上,是没有终极,没有极端的) 文章修辞手法

比喻——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拟(拟人)——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通感——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全文主旨)

人物生平

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基本信息

冯钟璞 ,笔名:宗璞、绿蘩、任小哲、丰非。 原名:冯钟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背景技术范文
《背景技术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