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活出超我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5 15:02: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自我本我超我

1\\弗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依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麽问题就会解决。

2\\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只要当一个人有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本我在起作用。例如,一个人出于冲动将石块扔进窗户,或惹事生非,或强奸妇女,这时,他就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中。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本我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85页)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然而由于自我联系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于是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这样,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因此,自我并不妨碍伊底,而是帮助伊底最终合理获得快乐的满足。

假如人格中仅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分,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和兽欲主义的有机体,当他处于一种需要状态时,他就会从合适的环境对象中寻求对需要的直接满足。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

超我,简言之,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得到促进,而另一些行为却因被惩罚而受到阻止。这些来奖赏和惩罚的经验逐渐被儿童内化,当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就可以说超我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注:〔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86页)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推荐第2篇:自我与超我

自我尽管本我能够知道它想要什么,但没有办法决定哪些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是切合实际的,哪些不是。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心理发展了一种新的心理成分:自我。自我在本我和限制满足本我的力量之间调停。自我功能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在数年内缓慢形成。

鉴于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即发现既安全又有效的东西。当本我表示它的愿望后,自我在现实中找到满足这个愿望的潜在的方法,预计使用这个方法的后果,然后或者采用这个方法,或者当这个方法是无效的或可能是危险的时候,推迟本我的满足直到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满足方式。

例如,想象一下,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她的房间里玩耍。本我发出信号表示攻击冲动要寻求释放,然后这个女孩伸手拿她的玩具锤。这时自我开始行动,审视环境。这个女孩的弟弟在附近玩耍,她是否用她的锤击打他的头部呢?自我从经验中知道这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惩罚后果,因此,对此说不,继续审视的过程。附近还有一大堆瓷器,自我确定敲打瓷器不会有害处,因此,这个女孩改为敲打瓷器。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从自我对这些想法的比较中,心理发展并改进它的更高层次的活动:语言、感知、学习、辨别、记忆、判断和计划,所有这些都是自我的功能。

超我想象下三年后,同一个小女孩再一次坐着手里拿着锤子,寻找击打的东西。她再次想到她弟弟的脑袋,并再次驳回那个可能性。然而这一次,她驳回这种可能性不仅是因为那将带来惩罚,而且因为那是“坏”的。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已经发展了一个超我超我是心理的一部分,代表内化了的社会和父母的道德标准,后者更为重要。这个超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谓的“良心”,它对现实的考虑不如本我多。不考虑什么是现实的或可能的,超我接受一个抽象的道德理想并要求抑制本我的性冲动和攻击冲动以符合那种理想。然后自我的工作就是找到一种方法满足本我同时不与超我对抗。

因此,在充分发展的心理结构中,自我要处理三个相当矛盾的方面:本我,它只试图满足它的不合理的和不道德的要求;超我,它只试图满足它的严格的理想;现实,它只提供一些有限选择。

当我们考虑结构假设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本我、自我和超我不是心理包含的东西,甚至不是心理的组成成分,而只是弗洛伊德为内心力量的概括性的类别所取的名字。在讨论这些类别中,很难不将他们作为实际的实体来讨论——本我强烈要求得到满足,超我要求相反的东西,而自我在它们之间跑前跑后。但是这些只是一种隐喻,仅此而已。

推荐第3篇:本我、自我与超我

一、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性格测试-----认识自己

2、JOHARY视窗

3、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

a.本我是人所具有的动物性的原始本能、欲望和冲动,是人的生物性的禀赋,简单地说, 就是人的七情六欲。

b.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或是随着生理成熟而必定会出现的。佛洛伊德认为最重要的本能

是一生都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c.本我没有结构,没有价值观,没有道德感,它不分好坏,不讲善恶,它唯一的目的,

就是要使本能的欲望、冲动立刻得到满足。

d.本我在满足自身冲动的活动中,不能考虑到现实情况是否允许它这样做e.本我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是人格能量的来源,即心理能量的源泉

c.d.这两条,被佛洛伊德称做本我的工作原则:快乐原则,或唯乐原则,即 它不考虑善恶,也不考虑现实

2.自我 ego

a.自我是在本我的挫折和失败中发展起来的

单纯的本我,仅仅依靠快乐原则工作,并不能总是成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而

且它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婴儿饿了,要吃奶,这是本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他立 刻寻找吃奶,但不一定成功,于是他碰到什么都吸吮,吸手指,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消 除饥饿。由于单纯的本我不能保证人适应环境,人格中的第二个系统,自我,发展出 来了。

b.自我是为本我服务的,它在环境中寻找满足本我的途径,即寻找满足冲动欲望的途径,

它的目的是保护本我,满足本我

c.自我的主要功能,是考虑现实,它代表着人的理智系统,包括:感知觉,判断,推理,

思维,在心理健康、顺应良好的人身上,它是人格的执行者。换句话说,一个心理健 康的儿童或成人,它的人格中自我这一部分应当发展的比较好

d.自我的工作原则是:现实原则

f.自我属于意识部分

3.超我 super ego

a.超我是人格系统中最后发展起来的部分

b.超我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自我理想:什么是好的,善的,理想的道德规范,应当受鼓励和奖赏的良知:什么是坏的,恶的,不道德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和惩罚

c.超我与本我对立,也与自我对立

本我───→(唯乐原则)立刻满足冲动

自我───→(现实原则)延迟满足冲动

超我───→ × ×追求道德完美

d.超我代表了被社会认同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e.超我也要吸引本我中的心理能量,它充当人格内部的道德审判官,需要去防御、压

制本我和自我中任何不道德的冲动。在人格系统中,如果超我过度强大,它耗费的心 理能量越多,反而会使人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发展有用的自我,这样的人会变得行 为拘谨,生活呆板,思想僵化,个性被禁锢压抑,生活象是戴着沉重的桎栲。

推荐第4篇:活出味儿

《平常茶非常道》读后感

本人喜欢读林清玄的书,在此简单地说说《平常茶非常道》这本书。

像林清玄的其它书一样,这本书也具有典型的“林氏风格”。文字平淡、朴素、易懂。

内容叙写的往往是一些平凡事,但每每给人留下一些思考和感悟。再加上他的书中常常透着

一种禅文化的气息,使他的文章颇能带给读者一丝别样的感触与享受,我想这该是我们作为

读者的一种莫大的幸运吧!

读他的书多了,你便会觉得:林清玄的书定要慢慢读来。不错的,至少我读过的林清玄

的每一本书都是如此。如果我草草地读完他的作品,自己便会产生一种亵渎了某种美好的东

西的感觉。美好的东西定要慢慢地、好好地享受了。这本书当然也不例外,再说书名中不是

有一个“茶”字吗,那就更要慢慢“品”了。本书分为四个栏目: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

茶洗心和入清凉地。读完一遍,发现《平常茶非常道》确是这样的一本书:慢品,耐品,值

得再品!

下面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几点启发和感悟。

1、当我想念起一生中曾经启迪过我、鼓励过我、安慰过我的好品质的朋友,就有如在森林

中孤寂的小径突然听到远方寺庙传来的钟磬之声,或者听见空山里松子掉落的声音,猛然惊

觉,呀!不是松子,也非钟磬,而是来自深深的相思。——茶能生善

人一生能遇到多少人?又能遇到多少好品质的朋友?我有时这样问自己,却始终不知道

该怎样回答。近几天把《失恋33天》看了三遍。“前途太险恶,世上这么多人,只有你。”、

对这句电影台词感触颇深,也许是因为它带给我突然间的一点顿悟吧。后来渐渐明白,与好

品质的朋友相遇便是一种缘吧!因为这种缘,我们一起奋斗,帮助彼此,理解彼此,珍惜彼

此。就像上述所说的:当一个人走在森林中孤寂的小径时听到的不是别的,听到的是来自内

心深处这种把你我联系起来的缘,这种深深的相思。

2、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

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

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即使是小如

松子。——人间奇香

我始终相信哲学中的一句话:存在即真理。一些松子,一粒细沙,一声虫声,一点星光„„

如果有一天这些已不复存在,那便是一种缺憾。自认为还算是个细心的人,但有时一不注意

就忽视了某些事(一些有价值的事)了。反过来,我也当过“受害者”,被别人“忽视”掉

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下面蹲着一个小孩,两眼满是无助和愤怒„„一

次的擦肩而过,也许就再也不会相遇了。这句话够我们活着的人好好用一辈子了。所以试着

不要忽视身边事物,珍惜它。即使是小如松子。

3、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

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饮茶洗心

心情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它甚至能影响你的幸福,我一直这么认为。我觉得心情在

某种程度上是除心以外人身上最具魅力的东西了,因为心情所表达的是人的点点微妙,滴滴

生动和真实感。在哈根达斯旁边每天有一个卖冰淇林的摊子,有时一对情侣去那个摊子只买

一只冰淇林,然后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因为拥有好心情,不去在乎其

它,所以你是幸福的。常常地,等待一个人,因为拥有好心情,不管等多长时间也是幸福的,

相信那人定会来。

4、茶是可人儿,万灵丹,

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

激愤若你,茶将为之安定,

沮丧若你,茶将为之开怀,

疲惫若你,茶将为之抚慰。——入清凉地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茶使你温暖,使你安定,使你开怀并带给你抚慰。慢慢品,却又像是在疗伤,补补心灵的创伤。书如茶,茶能使你如此,书亦然。既然林老已经帮我们沏好了这壶茶(《平常茶非常道》),那我们也不妨准备好喝茶的心情,去追寻我们的幸福吧!

每当读完一本书,最后发现:原来好好读一本属于你的书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平常茶非常道》这本书便是能带给我幸福的书。虽然我不是基督徒,手里捧得也不是《圣经》。可我却怀着一颗基督徒虔诚的心,捧着能给我带来幸福的书。早已忘了花了多少时间去把这本书读完,感觉却是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喝茶的习惯,每天从茶罐里取来一点茶叶,然后泡着慢慢品。一本书竟让我变成这样了,起初我也感到诧异,可事实确实如此。

推荐第5篇:活出自我

活出自我

郑州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陈蓉0371-6699331

1一自我的概念

二自我是如何形成的

三自我是如何迷失的

四如何活出自我。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亦称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能力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意义并维持有意义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我是谁的认识。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本世纪4O年代,P.莱基和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详细阐述了自我概念。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自我概念的知觉方面和自尊的评价性成分上。罗杰斯区分了作为实际感觉到的自我(真实自我)和作为理想中的自我(理想自我)。他认为两者都可以加以测定,是各有特点的有用概念。真实自我被臵于略低于理想自我的地位,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表示个体心理顺应指数。如果真实我与理想我不一致,就会产生防御,如果防御失败,就出现心理问题。

一语言;

三分钟:关于我是谁

二、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身体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25.我的身体既不胖,也不太瘦。26.我对自己的外貌感到满意。

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11.偶尔我会想一些不可告人的坏事。12.我有时候会说谎。

个人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53.在任何情况下,我都能够照顾自己。59.我偶尔会发脾气。

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19.我觉得家人不信任我。

20.我的家人朋友对我很器重。

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21.我很受别人欢迎。22.我很难交到朋友。

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度,自我行动。

三、意向;自我概念是一种意象,比如镜子试验,他的方法是直接改变意向,对行为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不持久,还必须走入生活,在实践中巩固积极的自我意向。

自我概念-概念作用

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引导行为。

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 决定认知,有什么样自我概念,就如何解释和接受周围的信息。比如同样半杯水,在乐观和悲观的人严重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3内在动机。(自我期望作用)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比如我是一个被人喜欢的人。

4、自我成败归因作用有学者提出归因:(1)能力—(2)努力(3)工作难度—(4)运气——(5)身心状况——(6)别人反应—

这六项因素中,(1)、(2)、(5)三项属于内在因素,(3)、(4)、(6)三项属于外在因素。

一个积极自我概念的人更有积极的心态,采取积极的行为,有一个好的预期,一旦遇挫,更多的关注问题本身,找到原因,加以解决,而一个消极自我概念的人,更容易采取消极被动的方式,悲观看待问题,关注负面的信息,凡是往坏处想,遇到挫折,外归因。 关于自卑的人内归因,是一种防御,归因了,屏蔽外界的信息,并不改变。

二、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内在认知发展;与他人互动:

儿童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

儿童的认知: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外界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 的压力,有太多的软弱,因为人本性里的取乐避苦,于是选择了逃避,在迷失的路上,在虚幻的路上越有越远,为了心安理得,不得不扭曲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生理自我始于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最基本的反映就是我要干嘛,这是我的等等,把我和其它人分开,比如同事的孩子玩具,心理独立的开始。

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

13、14岁(约青春期),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康孩子的例子。

心理自我需要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完成,很多人这一过程要延续终身。形成相对稳定的关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价。青春期是人格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

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很重要,

1、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一个孩子在没有自我判断能力的时候的自我认知往往是重要他人贴的标签。(太多的能力和道德评判)

父母说孩子什么,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比如我的孩子懒。

2、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有一个好老师。(长线条试验)

3、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的影响。社会推崇什么样的文化,比如崇拜的明星就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影响很大。(社会规则的束缚,知识是一种扼杀)

三、失去自我的状态,如何失去自我的。

人的自我是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同时失去的。有三个层级:

1自我理想化创造:渴求自我的于总不同,自造了而一个光辉形象,把经历用于维护这个形象,避开自身的短板。不去做露怯的事情,生活中还用不屑来自欺欺人。

2自我保护外归因。渴求自视围绕自己转,让周围的人随着自己转,形成一系列的控制手段和控制不住的的外归因,让自己不担责任和认命。处处找理由。

3自我的现实分离。渴求一个用意志而统一的是世界,而替代用实力来统一的世界,逃避认定世界是客观的,自造一个虚幻的世界。

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虚幻的自我,耗费了真实自身存在的精力,活着无异于死亡。

三、如何活出自我的状态: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过程,这一路是痛苦的,是找回自我,活出自我的路。人的一生就求圆满,是一个圈,就像落叶归根。就像人渴望回到子宫里,人有自我实现,活出自我的动力。

1觉察:打破防御,了解自我,,才能重获自我。

觉察是成长的第一步,两个途径:1自我觉察,2通过他人反馈,

觉察有三度空间:广度、深度和时间。第一度空间就是觉察自己平常所避开的,不关注的,和自己过去没有体验的事情,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挑战舒适圈.

觉察的第二度空间是深度。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无限宽广而且无限的深。冰山所露出来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得到的一个行为。公司常常说从行为,表现看到真相,指向自我。就是深度的觉察。

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对自己期待表现比别人好),渴望(被认可)、我是(我在其他方面能力欠缺很多,只有在这个方面还觉得有点炫耀的资本,自我是很弱的)

——。

觉察第三度空间是时间,也就是对外界关系、过程的觉察,比如沙龙我主持,我的攻击,我觉察了,所以我来弥补,形成一张网。

通过这个过程,我了解了自身的模式,这个模式与李一无关,都是我自己和自己玩,在我取得了一个成绩,另一个我会说:你那点那动作的不合适,你要如何如何就更好了,不知不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后知不觉。

察觉有两种形态:一是 “洞察”;另一种 “觉醒”。

洞察是一种顿悟、一种很客观的察觉,是洞察事物的真相和规律,它是属于理性的、头脑的、思想的。洞察和外界事物更加和谐。

另一种是“觉醒”,它是对我们内在、皮肤以内的世界,也是情感的、感官的、情绪的世界的觉察。觉醒和自己的心贴的更紧。

这两条路是支持一个人成长的两条腿,是互相促进的,洞察更深,了解事物的规律,才能在情感上更加放得下,不执着,享受情感的宁静和欢愉,更深的觉醒,更敏感,是洞察的动力,推动洞察。

如果我们只重视觉醒而忽略了洞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情绪化、歇斯底里的人, 同样地,如果只重视洞察,最终他只剩下理性和头脑,变成没有生机,没有感情。 在咨询中,帮助咨客也是两条途径,并不是不关注情绪,情绪是心理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借助情绪可以指向自我,同样也不能陷在情绪中,同样不能不关注真相,真相是促使咨客改变的动力,但也不能执着与真相,很多电影,约同疑云,禁闭岛也阐述了真相有时是会要命的,一味追求真相,不顾咨客是否能承受,就像治病要了命,有何意义,咨询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度的把握。

觉察是无法速成的,只有下更多工夫,才能觉察得更广、更深、更加的无间。

觉察的目的:1做自己的主人。潜意识。2了解自己,改变。3了解他人的工具。4与自我链接,活在现在,活在当下。

觉察本身就是活出自我的起点和结果,活出自我能充分活在当下,就是一种灵性的觉察。觉察本身就是需要能力的。觉察后改变也需要能力。

2内力的储备

我们觉察到了,是否就能改变呢?比如亲子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我知道,可就是控制不住发脾气,或者将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如何做到。是需要能力的。只有具备了响应的能力,才能说道做到。

1制定目标,

2为所当为,做目标下有挑战的事情,以储备能力为主,而不关注做事的成败。 3用心做事,储备动态能力,成人能力,承受能力,现实能力等。

森田疗法:做小事,不追求速度,不流汗,慢慢做。

3坚持:坚定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

只要方向对了,就要承受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承受的外界压力和自身的摇摆不定。大家都学过系统的理论,知道牵一发动全身,我们在系统内,如果改变,势必打破平衡,外界有很多的阻力和压力。有反复也是正常的。

4回归自我,活出自我。

拥舞自然,活出一切可能,活出自我,活在当下。

这个过程中,找回自我,双螺旋结构,上升,享受自我。

一个消除所有误区的人

是实实在在的人;下面就是一些列举的品质。

1.热爱生活的每一方面——理智的接受现时,从不浪费时间去埋怨或幻想。他们从不抱怨生活,从不悲叹命运,甚至从不叹息。并能神奇地从现实中获得快乐。他们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愉快,他们富有幽默感,其生活态度时热情的,轻快的。他们喜欢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欣赏大自然之美。他们喜欢大自然的一切,热爱宇宙的自然美。这些人不是满面病容的人。他们十分爱惜身体,吃的好,睡得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爱自己。他们以发展为动力,只有可能,就总是提高自己,改进自己。

从不因往事而内疚或悔恨——他们懂得,过去的生活已经成为往事,不管你怎么悔恨、悲叹,都不会改变过去。而从往事中吸取教训则比悲叹往事更为有益。由于他们本身就从不会悔恨,他们也从不促使别人感到内疚。

从不为未来忧虑,他们十分注重现时,懂得忧虑是一种愚蠢的生活方式,必须以现实生活取而代之。生活于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之中。他们都珍惜眼下的时光,因为这是他们可以享有的唯一时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幸福,这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

2注重自我独立——他们脱离了所有从属关系。就成年人的关系而言,他们既不依赖别人,也拒绝别人依赖他们。对于孩子们,他们则是无微不至的。不过几乎从一开始,他们便鼓励

孩子独立,并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以极大的爱来帮助他们实现独立。些人胸怀宽广。爱着所有的人,诚实。说谎是对现实的扭曲。他们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从不妄自保护别人

这些人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他们从不寻求赞许,没有别人的赞许于喝彩,他们照样积极地生活。他们以内心准则指导言行,并不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当你谈到他们的缺点与不足时,他们不会因此陷入惰性或从此一蹶不振,而时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予以分析,取其有益部分促进自身发展。

这些人不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循规蹈矩。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行为。可以客观地评价别人的意见或遇到的问题,不会因此而觉得个人价值受到威胁。

他们从不进行毫无意义的争斗。他们从不为炫耀自己而符合某种潮流。

3接受客观的世界:他们非常好奇,敢于提出问题,他们极为渴望得到知识,他们不是消极坐等,而是积极追求。善于思考,充分想象,并不以死板的方式对待事物。他们按自己觉得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们不怕失败。他们认为,某一工作的成败不等于这个人的成败。他们不崇拜任何偶像。他们认为,所以的人都是人,因而不会觉得某人比别人更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并不追逐幸福,他们只是生活,并在生活中自然得到幸福。

推荐第6篇:活出价值

活出价值

————读《兰亭集序》有感李扬

人的生命太过短暂,在时间的横轴上,转瞬即逝。我们的生命经不起沧海桑田,等不起海枯石烂。然而,这短暂的生命仅有宝贵的一次,我们更浪费不起,太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活出价值。

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有一个崇高伟大的理想。

岳武穆就立志报效国家,这一理想一直激励着他。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读书习字,尤其喜爱兵书。20岁入伍,多年来,虽戎马生涯,坎坷奔波。可从未泯其志向,灭其忠贞。三十九岁时,被秦桧陷害而死。可他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岳飞是个英雄,虽死尤荣,这就是价值。

川端康成中学时代就想成为一名作家为此他一直努力着无数次光顾书店无数次练笔再加之以其自身的经历他必定成功!我们不去想他阴暗的内心 即从,仅从他所创作的作品来说,他不愧为诺贝尔奖得主。这就是价值。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曹操“周公吐甫,天下归心”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们无一不是胸怀大志,这就是价值。

法国大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不过是一颗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不用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才能将他消灭。一滴水,一口气,都足以将人类置于死地,但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他仍比至他与死地的东西高贵…..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有思想!既然我们有别于禽兽,既然我们有思想,我们又怎能如禽兽一般混沌一生?生,当做人杰! 今天的我们就应该立下志向,并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现。《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树生于好末,九尺之台,累于微土。如无今之厚积,何来明之勃发。 当然,我们的理想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像希特勒《我的奋斗》,虽然也是青年时期的远大理想,但必定遗臭万年。

王右军感时之已逝,生之苦短,余不以为然,若霍去病李贺等人,青年时代就已成功。只要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三十年足成人事!则必不负一世为人,定可以活出价值!

推荐第7篇:活出自我

执着、豁达、奉献,活出自我

云,直插青天,装斾天空,这是它的个性;雨,养育万物,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草,默默无闻,点缀大地,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云,还是雨,抑或是草,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张扬自我的个性。但它们的个性中都有一种执着、豁达和奉献的共性,所以它们活出自我,活得异彩纷呈。

万物唯如此,只要其执着、豁达并奉献于她所处的天空,她所处的大地,她所处的社会,她就是真正活出了自我。

翻开古今历史,我的思想仿佛在穿越时空,看到了一幅幅前人活出自我的图画:

活出自我,需要执着追求。你看看,屈原,看到国家的逐渐衰落,人民的艰难,不禁叹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宁可乌江自刎,这就是爱国的执着个性;又看看,陶渊明,有着丰厚俸禄的高官不去做,反而回乡耕作,享受着“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自由,这就是追求宁静闲适的个性。再回来读读抒写“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的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美国的经济粮食,这同样是爱国的执着个性。这些人的个性就是他们的执着,他们的追求,他们都活出自我。

执着和追求不是对某种错误的事情持肯定态度,而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我们执着追求我们心中的“天堂”,它就会像取之不竭的源泉,供给我们无时无刻都需要的养分。不追求过又怎能知道结果呢?没有李娜的执着追求,就没有她笑傲球坛的风光;没有周杰伦的执着追求,就没有他风靡世界的辉煌。只有执着追求,不断实践,才能成功。

活出自我,还需豁达开朗。著名美国科学家曾说过:“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这就需要我们用豁达开朗的心态去对待人生。豁达开朗,能使人在布满荆棘的泥泞中通往直前、奋力拼搏,豁达开朗,能使人勇于奉献人生。

活出自我,更需要奉献。这方面的事例,在中外,在当代更是不胜枚举,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种奉献;雷锋的助人为乐是一种奉献;杨利伟的上太空而经多年的艰苦训练是一种奉献…...他们都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当然,凡是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他独特的个性也有着时代的特征,所以每当我们想要培养自己的个性时,尤其是在当今的时代,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就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时代的脚步在前行,尤其是在今天,只要我们有执着,有追求,能够豁达开朗,勇于奉献人生,我们就能在这个天空、这个大地、这个社会,张扬出我们优秀的个性,活出精彩的自我。

朋友们!就让我们用执着谱写美妙的篇章,用追求歌唱动人的旋律,用豁达铸造人生的个性,用奉献演绎人生的辉煌吧!

推荐第8篇: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自我剖析与“超我”的实现

——《认识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近日,读了长尾刚先生编著的《认识未知的自己》,感触颇多,一直以来,心理学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学科,也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今日读到这本书不免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平日所感一一印证,比较之下,总有一种有所得又无法言表的感觉,反而各种思路在闹钟激荡。哪怕写完这篇笔记, 也没有一种倾诉的快感,这是我自身对心理分析这门学科认知不成体系的体现。

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下这本书和荣格此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之上,虽然后期两位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分道扬镳,但双方在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的应用是互通的,其差别只是在于“原形”的选择上,弗洛伊德侧重于对人类“自然性”的认知,而荣格选择了人类的“文明和传承性”。 最终荣格以“集体无意识”理论宣告了自身学术的大成,而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由于自身学说的直接性与残酷性,争议巨大,同时由于二战时期的政治原因,纳粹为了打击犹太学术界,将其解读为“唯性论”,扭曲了其学术价值。 随着现代心里学的发展,单纯争论两人孰是孰非已经毫

无意义,就如两位先哲后期都将研究重点转向精神、心里层面的分析学,这些研究对世界心理学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荣氏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为了与后者划清界限,突出自己在心理分析上的研究,在科研上着重选择与弗洛伊德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专门发表了《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的文章进行声明,强调了个人研究的“超客观”性,在弗洛伊德的研究理论上加入了主观因素,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但也正是由于其“超客观”性,其对与错难于被广泛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心理分析中,新弗洛伊德主义成为最重要的范本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荣格的心理分析学在处理个人的独特心理问题,处理个案上,存在许多其独特的亮点。

《认识未知的自己》一书,深入浅出的对荣格心理分析学的内容进行了阐述,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荣格的心里层次理论和身心关系理论,是一本适合心理学初学者的读本,有利于帮助读者认识自身。

荣格的身心思想非常丰富,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他肯定了精神或心里的存在,并发现了潜意识才是人类心理世界的主导,同时也强调了人自身的能动性,强调了对“情结”的控制。

在他看来,个体的意识成长伴随着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并由此形成了

个人潜意识,而个人潜意识的决定则是由“集体潜意识”决定的,这是其与弗洛伊德理论的本质差异,不是真本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这本书中,其重点在于“认识”,在于对精神与心理的剖析与分析。

该书主要论述了荣格的“8种人格特点”和“原形与阴影”之间的关系,展示了荣格心理学的身心观——身心相互作用论。

根据荣格归纳的人类心理机能的4种形式:思维、情感、感觉、直觉,阐述了八种人格特点,即“外请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请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通过自身的认知和决定中起主导机能的判断,了解自身擅长的领域和不足,并有意识的弥补存在的差距,有意识训练自己较弱机能的作用,使其与潜意识达到合理的平衡,即,实现“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平衡。

而其核心,是竖立一个完善的、博爱的、值得自身信仰的“超我”,即在心灵中的完美形象,并保持自己不断向其靠近,个体的无的状态与个体的源源不断的对象相矛盾,个体要超越无,走向超我。个体通过超越自身不断走向心中完美的形象,就是个人进步与进化的体现,个体获得了超我,超越了普遍,才能走向崇高。

其关键在于“超我”形象的建立,依赖于个人跳出潜意

识的陷阱,建立一个真正崇高的价值体系,就好像XX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慈爱〃诚”和由此产生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理念,这是建立在超出“小我”,超出“个人”的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企业,能将此作为资深核心企业价值,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心里认知高度上,跳出自身,真正在心灵上实现升华。当一个企业不再以效益、利润作为终极追求,而将企业价值与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挂钩时,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是已经向引领世界的方向走出了最重要的一部。这也正如“荣格心理学”体系的“超客观”思想中所阐述的,主观的能动性“超我”的实现。

而对于一名XX,如何跳出狭隘的自我,将自己与企业文化真正融合,真正理解我们的企业文化,不再把追求个人的荣耀富贵作为实现自我的目标,这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才能实现。

在“原形与阴影”的部分,该书给我们展现了性格的形成过程与如何应对中间产生问题的梗概,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可以看做一种情商的提高途径。

不同的性格在不同是人生时间段里起着不同的作用,也决定了个体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所能取得的成绩,通过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以“面具”的形态平衡“原形”中与个人角色不符的部分,消除负面影响,是每个人心里成熟的一种体现(心理学中往往不同意所谓“心理成熟”的说法,在这里

我将其理解为一种对普世价值观和社会氛围的融合能力)。

一个成功的人,或者有着无以伦比的才能,或者有良好的用面具平衡原形的能力。能够不因为面具缺失而无助,也能够不因为面具过度认同而混乱,在任何时候,以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应对生活,是个人发展的不二法门。

同时,联系日常的管理工作,我们能够发现,心理学是一名管理者的必修课。一方面用其不断要求和升华自身,一方面利用它管理和激励自己的员工。利用心理分析法将员工归类,对后进者对症下药,对先进者予以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力利用方面,如果只从薪酬的体系去对员工进行考核管理,往往不会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薪酬是对每个企业员工自身工作的认可和补偿,员工也会对未来的工作的薪酬产生预期,不只是劳动所得,也能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企业的认同,因此在其设计上不仅要有市场的竞争力,还要使不同的岗位价值的相对公平,既要同工作绩效挂钩,还要在职位等级设计相配套多设计一些层次,使得每名员工能够在努力工作中获得报酬层次的提升,感受到报酬增加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企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企业可以每年依据工作绩效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给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加薪,同时给工作不够好的员工给予减薪、换岗甚至辞退。但加薪也应当

要十分慎重,因为员工们都十分在乎已经得到的薪酬,占有的时间越长,失去后带来的痛苦就越大,所以加薪可以采用浮动工资。

而最有效的激励往往来自工作本身,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注意调节和调动多方面的工作因素,做好工作的设置,想方设法的让企业的员工满足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激励。首先要丰富员工的工作,从而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企业不仅仅是让职工在薪酬方面获得满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员工在内心中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成就感,觉得工作得有意义,才能激发出无比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潜能。应当给予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机会,这样能使员工产生新鲜感,不同的工作强度也会给员工带来极大的乐趣,工作的轮换能让员工更准确的把握住自身最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更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希望自身能够加深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同时也对自身存在的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深刻剖析,使自己摆正心态,每天以最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面对工作。

推荐第9篇:《活出智慧》读后感

阐述《活出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

个人的感觉什么是智慧人呢?读了圣经的箴言这一卷书,发现自己对智慧这一词才有了很多的理解。

箴言这书卷是要引导人得智慧的,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还是普通的农民,如果忽视耶稣、拒绝耶稣,即使他们生活富裕,也永远无法好好的活着,我指的是活出能荣耀神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人生中最有智慧的事情呢?就是信靠基督,一生顺从耶稣。

一、我们简答聊聊智慧有哪些的重要的特质:

1、智慧人听从训教,特别是神的话语。

智慧人不会浪费时间去听蠢话和谎话。箴言九8到9节,说的是责备使智慧人获益。箴言的十三10节,十二1节和十九20节说的是劝勉使他们得帮助。从这些经可以看出听从神的话就是有智慧。还有智慧人也不会自视过高,认为别人身上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是自己以为很有智慧,就肯定不是神眼中的智慧人。

2、智慧人敬畏耶和华。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这是箴言七所说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还有“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等等。都是敬畏耶和华的智慧人所要有的特质。

“与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这是箴言十三20节所说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还有智慧人要善用智慧、逃避恶事等等。通过读箴言就会知道要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了,圣经中关于智慧人的人际交往也是一门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学问。下面我们聊聊什么是没有智慧的人。

二、没有智慧的人。

没有智慧的人就有这三种人:愚昧人、亵慢人和愚顽人。先说说通过读《活出智慧》这本书我对愚昧人的理解。

愚昧人也叫愚蒙人,意思是天真的人,他们什么都信,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坚定的信念。愚蒙人之所以愚蒙,是因为拒绝神话语中隐藏着的真理,那真理能使愚人灵明有见识。可悲的是,愚蒙人喜爱愚昧(箴言二十二)并无意改变,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立场,一切信以为真,所以他们不会有思想、研习、祈祷、向神求智慧的烦恼。世上有许多的事是我们不懂的,然而愚昧人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并不愿意学习。他们的哲学是——无知是福,智慧是笨。可我们基督徒需要读圣经,建立自己的生命,也要为永生做准备,从而就与愚蒙人有了分别。

亵慢人是自以为知道所有的事情,别人想要教导他们,实在是白费时间。心骄气傲的人就是亵慢人,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亵慢人即使寻求智慧,也不会找着。因为人要有谦卑的心和服从的意愿,才能学会神的真理。亵慢人欠缺知识,却以自己的无知填补。他们不会理智的跟有学识的人讨论事情,只会鄙视真理,否定真理。亵慢人为人所憎恶,也为神所痛恨。讥诮那好讥诮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愚顽人是指深沉愚钝的顽固人、不可理喻的坏愚蠢人、欠缺道德操守的人。

愚人要是细分不会是这三种的,可能还会分出很多种,但说到底,我们总不要做愚人,不论我们在社会中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成为受人尊敬的有影响力的智慧人。

相信大家对智慧人和愚人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我想说的是:唯有基督徒是\"有智慧的愚人\",因为他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世上称他们为愚拙的,但是他们信靠耶稣基督,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他,已作出了最明智的决定。在此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智慧的人!

推荐第10篇:活出自我演讲稿

活出自我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各位评委。。。。

我的童年像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带着懵懂的念头,只为了绽开最美的花朵,却是那样清晰而坚定。

如果可以,我想做一个园艺家,在属于自己的店里种种盆栽。看着亲手种下的花草从含苞到绽放,闻着指尖上的泥土所透出的清朴香气。

时至今日,我在我的青葱岁月里行走,我已经绽放出了自己的颜色与芬芳,却不知归途在何方。我走在另一条路上,成为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和曾经的梦想天差地别,我瑟缩在自己的世界,停滞不前,我害怕前进,因为那未知的道路,迷茫的未来……

我曾用一天的时间来审视我的专业,得出的结论是:我不爱我的专业,可它不给我后悔的机会,已经对我托付终身,身为一个尊敬执法的公民,我要做的就是对它负责。因为我知道,我将受到不止是公民法的惩罚,更是我内心的谴责。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是的,只要我们坚持努力,荆棘又算什么!

我们要活出自我,我想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同学们,勇往直前吧,在我们热血沸腾的时刻,坚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之道吧!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谁都拥有未来,谁都拥有梦想,谁都可以翱翔九天!

脚踏九州,手执乾坤,江湖为影,尘世如风,敢与日月争辉!生命再欢歌,热血再沸腾,青春再燃烧!我们年少,我们无所畏惧;我们稚嫩,我们豪气万丈;我们懵懂,我们笑看风云!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张开双手拥抱未来吧!同学们,睁开双眼展望未来吧!同学们,放开心怀绣制未来吧!

未来,我们可以,我们拥有,我们奋斗!

第11篇:活出色彩来

高山给我低头,河水给我让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英雄主义气概,是我青少年时期所向往的那么一种灿烂的革命人生。

现在,就是让我躺在床上静静地做上一百二十个梦,我也不会梦到自己当什么英雄了。

这些年来,我身上的肉刺,已经让社会生活消磨来消磨去消磨的光滑了。我的火气小了,脾气绵了,学乖了,圆滑了,世故了。

不过,我的本性还在,还有这么一股热爱生活的韧劲,骨子里时不时的还会散发出那么一种豪气。

例如,走路的时候,遇到一座险峻的高山。怎么办?我会挪动着双脚慢慢地往前走。走是走,但我不会像以前那样睁着一双大眼睛,一根筋地往前跑了。我会站在山前琢磨琢磨,该如何翻过这座险峻的高山才能使自己的危险性小一些。我会事先准备好登山工具,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攀登。我会继续在山上寻找一条比较容易攀登的小路往前走。再寂寞,我也能忍耐得住孤独;再危险,我也不会胆怯。另外,我还会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去欣赏,去感悟,去享受自己所遇到的那一路上的风情丽景。

例如,走路的时候,遇到一条激流奔腾的大河横在了面前。怎么办?如果我还像过去那样楞儿呱唧,不问青红皂白地趟过去,就是我的水性再好,说不准也得被淹死。危及生命的事,现在我肯定不会做的。我会四处去寻找船家,花上几张钞票,租用一条木船,舒舒服服地让船家把我送过去。或者干脆就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竹排,放开喉咙,唱着山歌,自由自在地坐在竹排上漂流过去。在漂流的过程当中,河里有鱼,我就捕鱼,做一盘生鱼片来下酒。河里有虾,我就捉虾,弄一碗醉虾来喝酒。总之,我不会闲着睡懒觉就是了。( 文章阅读网:www.daodoc.com) 何必去艳羡太阳的妩媚与妖娆,月亮的清辉不也是一种美丽吗?何必去苦苦追寻所谓的功名与利禄,徜徉于半亩田园看日升月落不也是一种淡泊的快乐吗?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才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够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12篇:活出精彩演讲稿

我们活着,年轻地活着,活着就要不甘示弱,年轻就要盛气凌人。我们活着,骄傲的活着,活着就要与众不同,活着就要活出精彩。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活出精彩演讲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活出精彩演讲稿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前往何处。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我们不能在别人的眼光中,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我们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听从自己的真实内心呼唤,为自己的理想事业奋斗,矢志不渝,永不止步。我们还年轻,青春的力量使我们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风雨。青春着的人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我们呢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报复,我们要做资金及想做的事情,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呼唤,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矢志不渝的永不止步,我们还年轻,青春的力量,使我们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青春着的人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社会的进行曲,用自己的德行撑起时代的脊梁。

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就在我身后紧紧跟随。每一种选择都有不同的结局,就如走不同的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

我们可以借照片追忆过去,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沉溺过去,我们可以怀念那纯真的青春年华,但却不能停止成长;我们可以为那流失的国王而默然神伤,但是我们不应该拒绝未来。人类那柔软的心灵,滋长了情感细腻的诗人情怀,而我们那睿智的头脑,更因引领探索人类发展的未来。所以面对那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的照片,我们可以怜之;但却不应对那代表新生活的数码照片拒之,怨之。

挑战人生,活出精彩,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目标,因为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安分守己的演员,不过是剧本的木偶;杰出的艺术家,既然会借助于剧本和舞台,演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活出精彩演讲稿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古至今,有多少的文人墨客,为梅而歌咏,赞不绝口。想想为什么人们会对一朵毫无存在感的小梅花而折服?就是因为梅花能走出世俗,与众不同,选择在寒冷的冬天怒放,让人们欣赏它独特的美。若它生长在百花齐放的春天,与其他姿态娇艳的花儿相比,可想而知,它要逊色得多,或许就直接是路边的无名小花。它没有过人的资本,但它耐寒,展现自我,才能在众花中跳跃出来。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总出现诗人杰作中的松,也常被诗人冠以气节的名头。它又是为何被人赞美?因为它又耐严寒,又抗酷暑,从始至终保持着苍翠的它,给人们带来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生在峭壁岩石的它,受尽磨难坎坷的它,选择顽强这条道路,迸出自己的斗志,拼出了自己的精神。它赢了,赢得彻头彻尾。只因为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带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万山中潇洒,贞姿曾冒雪。”竹子看起来瘦弱,没有花朵那么娇艳,没有树木那么挺拔,既然如此,为什么它还能被人们所敬佩?因为它朴实无华,品清奇而典雅,型文静而怡然,更有着宁折不弯的豪气和度量,将自己升华到了一定的品位。是过人的品质让它成功的树立起一种形象。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岁寒三友梅松竹,品性超然尘中仙”岁寒三友常常被人们所推崇,所赞扬。这三种植物只有一样东西就让它们获得成功——品质,他们在寒冬季节依旧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个充满磨难与寒冷的季节里,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美,因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那么人,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这世界上的万物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的方向盘,由自己把控;人生的精彩,由自己演绎……

活出精彩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人生就像橘,一种大而酸,一种小而甜。”如果我们拿到酸的,请不要抱怨,因为它虽酸,却大;如果我们拿到小的,请不要抱怨,因为它虽小,却甜。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要一味地纠结于它们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学会发现它们的闪光点,学会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它们。我们每个人都并不完美,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云,不一定非得变成雨,只要空中飘过;鱼,不一定非得变成龙,只要在水中游过;我们上了路,不一定非得到达终点,只要经历过;人不一定非得有成就,只要笑对人生,活得精彩,那就够了!

活得精彩,不是肢体上的欢娱,而是因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到人生的美好,感受到内心的惬意与满足。

李白执剑出长安,苏东坡漂泊入海南,曹雪芹满腔哀思寄红楼。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起伏漂泊,坎坷落魄,历尽艰难,但,我们就凭着对自身长处的常识和积极入世的乐观态度,最终在苦难与挫折中也活得精彩。海伦·凯勒的不懈努力,保尔·柯察金的奋力追求为他们赢得了赞许与钦佩,虽然他们的身体遭遇了不幸,人生遇到了很多的不如意,但他们仍然笑对人生,也活出了精彩,不是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棵竹子虽然渺小空虚,但它仍然明白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论风吹雨淋,都如此乐观坚强,保持着它那诱人的光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个仁人志士中人生之路不顺,却仍然豪迈乐观,这不正是洒脱者在展现他的精彩,展现他的坚定与信心吗?

人生在世,不一定事事称心如意,就连一个橘子都有大小,有酸有甜,更何况我们的人生境遇呢?万事随心而定,若我们想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就必需正视我们所遭受的与经历的一切,就像遇到了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应该抱怨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幸,而应该庆幸它们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获得了比安逸更珍贵的东西……

积极入世,笑对人生,你会活出另一片天,更会活得精彩!

第13篇:自我 本我 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自我 本我 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是时候把心剖开了,或许这样才能治愈痛苦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 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 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投 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 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第14篇:自我、本我、超我的斗争——《安娜

自我、本我、超我的斗争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被誉为当时俄国社会百科全书,书中的每个人物性格都极其的饱满,尤其是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心里路程的变化到最后其悲剧产生的描写。对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命运的解析不胜枚举,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剖析导致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自我 本我 超我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文学家,在这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社会的变化使得文学作品流派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中无不显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因此也被称为“俄国社会革命的镜子”。此外在他的作品中凸显出他不懈的精神探索和自我剖析,因此也被称为是“俄罗斯的良心”,并在作品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心灵辩证法”。“心灵辩证法”体现了托尔斯泰注重描写人物心灵的矛盾冲突的运动过程,其中注重描写心里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描写冲突、分析心理冲突的原因和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1]托尔斯泰这一描写手法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相符合。

《安娜·卡列尼娜》的译本从1956年就已经传入到中国,并相继出版了十几本不同的译本,而该书也被翻拍成7种版本的电影,由此可以看出该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的都深受欢迎,其中主人公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其精神分析法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重人格结构。

本我(id)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之中,它主要是由性的冲动的构成。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们所有的热情、本能和习惯的来源,是遗传本能和基本欲望的体现者,它没有道德观念,甚至缺乏逻辑推理,唯一的需要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本身。即“本我的唯一功能就是尽快发泄由于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兴奋,本我的这一功能室实现生命最基本的原则。”本我所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寻求欢乐和躲避痛苦是本我最重要的功能。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自我的功能是控制和指导本我与超越、促进人格的协调发展。自我是有逻辑,有理性的,并具有组织、批判和综合能力。自我遵循的是“唯实原则”。其中“实”就是外界存在的东西。“自我主要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现实的代表。”自我的作用是调节“真实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之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的这种对立”,自我主管人们维持正常而守法的生活。

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的东西,超我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它是完美的而非快乐或实际的,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者。超我是“一个从自我内部的分化”出来的“自我理想”。是小孩吸收父母亲区分好坏、辨别善恶的一些标准的结果。具体的说,它是在童年时代由父母和师长额指示、约束、禁律、习惯通过自居作用的内化而形成的结构,是根据社会行为的标准和要求而在人的内部世界中起作用,“是内部世界的代表”。超我像一个监督者或警戒者,设法引导自我走向更高的途径。当自我对本我的要求屈服时,它会惩罚自我,使人感到内疚,自卑甚至有罪。而对自我和本我斗争的胜利给予奖掖,产生自豪感。超我是人类理想的源泉,一切完美追求都产生于超我。[2](p85-86) 超我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盒调节那些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危及社会安定的各种冲动,使人成为社会安分守法的一员。

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平衡时,人的精神是健康发展的,若是三者失衡,人的精神就会出现异常。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经历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斗争,最终因为三者的失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自我与超我的斗争

“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就在渥伦斯基与安娜在车站眼神的一次交流,使得这两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前那个凭自己的风流倜傥在名媛云集的上流社会过的风生水起的渥伦斯基在遇到风姿卓越的安娜时,仿佛有一种魔力在召唤着他,让他可以为了得到心仪的对象而不顾一切。这种魔力则是人的本能欲望,在渥伦斯基的穷追不舍下,安娜的内心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本我的胜利,安娜内心得到了欲望所带来的愉悦之感,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安娜的这一内心斗争是在车站一遇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渥伦斯基为了与安娜再次相遇而在安娜回莫斯科的途中拦住她,并向她表明了爱慕之情,但是安娜“他说了她心里希望的话,但是她在理智上却是怕听这种话的,她没有回答,他在她的脸上看出了内心的冲突”“她为此感到彷徨,也感到幸福”[3](p151)。在回到家后,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她只当那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她在旅途中所感到的无端的羞耻之情,和她的兴奋都完全消逝了。在她习惯的生活状态中,她又感觉得自己很坚定,无可责备了。”[3](p160)但这一切还都未结束,“她想到了另一个;她看见他,而且感觉得她一想到他,她的内心就怎样洋溢着感情和有罪的喜悦。”““迟了,已经迟了,”她微笑着低声说。她睁着眼睛,一动不动地躺了好久,她几乎感觉得她可以在黑暗中看见她自己眼睛的光芒”[3](p217)这就预示着在这场斗争中,超我未能遏制住安娜内心的那团欲望之火,需要自我对本的满足。

二、自我对本我的满足与反抗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一部分由于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被抑制而形成自我检测的机制,这部分得到控制的“本我”便成为“自我”,“自我”控制和驾驭着“本我”,以便寻求适当时机,使“本我”的一部分要求得到满足。安娜在渥伦斯基的强势攻击之下,内心开始慢慢的放纵自己接受这得不到祝福的爱“开头安娜老老实实相信她是不满意他这么大胆追求她的;可是在从莫斯科回来后不久,她赴一个她原来以为可以遇见他的晚会,而他却没有来的时候,她由于失望的袭击这才明白地理解到她一直在欺骗自己,这种追求她不但不讨厌,而

[3](p187)且成为她的生活的全部兴趣”,在这之后安娜完全的接纳了渥伦斯基并将自己献给了他。但是在激情过后“自我”又本能的反抗“本我”,“她感觉得这样罪孽深重,这样咎无可辞,除了俯首求饶以外,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而现在她在中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人,所以她恳求饶恕也只好向他恳求。望着他,她的肉体上感到了她的屈辱,她再没有什么话好说了”,[3](p219) “自我”对“本我”的放纵会导致“自我”与“超我”的毁灭。

三、自我与超我的毁灭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代表着道德要求”, “集中了所有崇高的道德理念,它是追求理想欲望或者高尚生活方式的主体”。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高境界,但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而且“超我好像已做出片面的选择, 只选择了„„严格与严厉、限制和惩罚的功能,而好像并未继承和保持„„爱的关心。[4](p39)一旦超我对道德的苛求失去了限度,就显示出“严厉性甚至是暴戾性”,[5](p285)超过个人能够承受的范围,走向反面。

安娜对于自己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似乎早已预测到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每当她想到她做了什么,她会遭遇什么,以及她应当做什么的时候,就有一种恐怖袭上心头,于是她把这些思想赶走。”[3](p220) “老是想那件事情,想她的幸福和她的不幸”[3](p275),在她为渥伦斯基生下他们的爱情结晶时,差点失去了生命,在生死一线之际,求得了她的丈夫卡列宁的宽恕,而在她回复往日的生机和丈夫的谅解后她那颗心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自我与超我无法控制住她的心智,她最终选择和心爱的人私奔,与上流社会割裂,与心爱的儿子分别,而这也意味着她没有可以回头的余地,也预示着远离一切走向毁灭。缘起缘灭,车站是他们相遇的起点,也成为他们爱情消逝的终点,安娜最终选择了车站作为她为此付出代价的地点,““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感觉无法挣扎……。那枝蜡烛,她曾经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摇曳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3](p1122)就这样她结束了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得到内心的救赎。

结语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冲动,是不顾一些的放纵,“自我”是一个协调者,在满足“本我”的部分欲望的同时,会用道德规范等手法来限制“本我”,“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由于安娜无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一味的追求“本我”所带来的快乐与自由,而忘却了自身所要扮演的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在得到丈夫的原谅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是变本加厉,在当时社会的规范下所不能容忍安娜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安娜的悲剧。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活中也经历了“自我”、“本我”、“超我”三者的斗争,在其《忏悔录》中写道:“我真心诚意想做一个好人,但我年轻,有多种欲望,当我追求美好的东西时,我茕茕一身,十分孤单,我遇到的是轻蔑和嘲笑;而只要我迷恋于卑劣的情欲,别人便来称赞我,鼓励我。虚荣、权欲、自私、淫欲、骄傲、愤怒、报复——所有这一切都受到尊敬。沉湎于这些欲望,我就像一个成年人了,我便感觉到别人对我是满意的……想到这几年,我不能不感到可怕、厌恶和内心的痛苦,在打仗的时候我杀过人,为了置人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赌博、挥霍,过着淫荡的生活,酗酒、暴力、杀人……没有一种罪行我没有干过,

[6](p12)为此我得到夸奖,我的同辈过去和现在都认为我是一个道德比较高尚的人。”但是最终想要追求超完美的理想生活,内心中还隐藏着美好理想,最终超我取得上风,在超我的引导下,强烈的求知欲的刺激下,托尔斯泰博览群书,成为一代文豪。

在当今的生活中,社会急速发展,物欲横流,充满着各种诱惑,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不应为了一时的冲动和满足欲而走向无法回头的地步,要且行且慎重,按照自己的步伐向着“超我”奔发。 参考文献

[1]伍彘甫.西方文论造下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426.[2]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5-86 [3]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译.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五卷[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4.

[5][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人生哲学[M].周斌,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6]托尔斯泰.忏悔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2

第15篇: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包括补偿、抵消和幽默。补偿是遇到挫折后,通过别的事物把因挫折带来的损失从内心体验到行为给予补偿过来。抵消是当欲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缓解矛盾。幽默也就是自嘲,幽默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逃避机制

1、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绪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行为,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例如,李老师的岳母相当势利,又爱挑剔,由于她一直觉得李老师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见到李老师就总是冷嘲热讽的,令李老师十分难受和尴尬。上星期日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子,于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老师忙碌地打了一连串电话后,在与太太复核有无遗漏时,才骤然发觉自己居然忘了致电岳母大人。 李老师用“压抑”的防卫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压抑有时也会导致失去记忆,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极度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例如,春娇与男人志明交往了三年,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志明是谁?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和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一点也想不起来?”春娇所用的防卫方式是“压抑”。当然不是每一次的压抑都会导致失去记忆,只有个人主观认定极端可怕的经历,才会导致失去记忆。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将潜意识意识化,以了解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忘记了最好”。若一定要找回那“失去的记忆”,通常也会找回那“失去的哀伤”。

2、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都是一种否定的表现。又如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往了三年,在订婚的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其实不结,也好,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与事业兼顾„„。”春娇用“否定”的防卫方法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巨大的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心理学家Lazarus在对即将动手术的病人所作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否认并坚持一些错觉的人,会比那些坚持知道手术一切实情,精确估算愈后情形的人复原的好。因此,Lazarus认为“否认”(拒绝面对现实)和错觉(对现象有错误的信念)对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健康的。但Lazarus也指出,否认与错觉并不是适用于每一种情况(例如,有些妇女拒绝承认她们的乳房有硬块,可能是癌症的预兆而太迟去就医)。不过在无能为力的情况时,否认与错觉仍不失为有效的适应方式。

3、退化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根据勒温等人的研究,认为二至五岁的儿童遭遇挫折而表现退回行为(regreive behavior),平均要比实际年龄倒退一年或一年半。退回行为不仅见于小孩,有时也发生于成人。例如,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或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都是退回的行为。自从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每当其夫要外出时,她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有一女学生,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每当要上学时,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有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管教得十分严格,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甚至到她成年后,虽然学有所长,但在权威人物面前,她就会变得毫无主张,就如在任教的学校,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教师,但校长每次约见她,却总感到毫无自信;因为每次见她,她不但张皇失措,而且校长每要求她做任何事,她都说不会做,要求校长教她,并请求校长详细告诉她如何做;所有表现,就像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女孩。上述三例中的“在地上大哭大叫”、“肚子痛”、“极端依赖”,都是一种退回行为。 当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由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给孩子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偶然“倒退”,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但如常常“退化”,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而已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化就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症状了。

4、潜抑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

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偷窥冲动等与意识层面(包括社会道德等约束和信条)决然冲突的心理力量,不被意识接受无法进入意识层面活动,但他们仍然在潜意识层面有力活跃着,只不过是已经不能被意识觉察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化及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以上六种,也是人们常运用的防卫方法。以下我们详细阐明,明白了,可以协助我们了解自己或他人行为的背后动机。

1、反向

(reaction formation)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例如: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又如一位好吃糖,但被告诫吃糖会蛀牙,且不为妈妈所喜欢的女孩,每每与母亲逛超市,总指着糖果对母亲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蛀牙,且妈妈不喜欢。”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点“反向”防卫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了。其他如我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与俗语“赶狗人穷巷”、“以退为进”都是反向的表现。 通常使用“反向”者,本身对于自己在使用此机制一无所知,而非“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或“假仙”刻意而为。

反向行为,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

2、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这个理论有很著名的两个案例,一个是酸葡萄心理----丑化失败的动机。一个是甜柠檬心理-----美化被满足的动机。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对错误外,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心灵的崩溃,并无可厚非,有句话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就是一种适应生活的哲学。更何况在找寻合理”的理由时,也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个人如常使用此机制,借各种托词以维护自尊,则不免有文过饰非,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之嫌,终非解决问题之道。很多强迫型精神官能症(obseive neurosis)和幻想型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患者就常使用此种方法来处理其心理问题。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

酸葡萄心理学

(1)酸葡萄(sour grapes)

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酸葡萄心理产生原因:

1、生活中我们不乏那只狐狸的境遇与心态,当受到挫折时,就找理由丑化得不到的东西。比如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考取了一所一般大学,就在心里说,没考上名牌大学也好,那里竞争激烈,说不定学习要拼命才能跟上趟,而在一般大学学习,说不定我轻轻松松地读书就可名列前茅。又如一名普通干部在竞争部门经理一职中落选了,心里有失落感,闷闷不乐,后来忽然一想:职务越高,职责越重,当个平民百姓可以逍遥自在,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这一来他情绪很快恢复常态,不再烦恼。

2、“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然而沉溺其间对心理生活却有显著的副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总是寻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找理由为其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开脱,这就活得太窝囊,可悲可叹了。

4、心理学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心理”。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类行为,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5、就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考上了经济上就亏大了。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在个体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不能满足愿望,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自圆其说。

6、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真正应付挫折不能只停留在自圆其说。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方式。 (2)甜柠檬(sweet lemon)

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projection)

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打人说是自卫;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很传神地表现推诿作用。

3、仪式抵消

(ritual and undoing)

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又如:一位工作繁忙无暇陪孩子的父亲,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质来消除心中愧疚感,并目似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照顾孩子的。另外新年时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也是一样,都是采用“仪式与抵消”的防卫机制。 有些心理疾病,是由此机制的过度使用而造成。有一因自卫不慎杀死人的中年妇人,患有强迫洗手症(每天洗手二十多次,且每次洗手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其手部皮肤近乎溃烂)。后经心理治疗,发现其强迫洗手症是来自干她的不慎杀人所引发的罪恶感。她认为她的双手沾满血腥,是污秽肮脏的,因此,她无法控制自己不断想洗手的念头与行为(事实上她想洗去的是自己的内疚),她以洗手来减轻内心的罪恶感。

4、隔离

(isolation)

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或“去苏州卖鸭蛋”,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不祥的感觉。又如:谈恋爱的男女,为减少肉麻的感觉,不说“我爱你”,而改用“I 1ove you”代替。另外有人把“厕所”说成“上一号”或“去唱歌”,也是一种隔离。“隔离”是把“观念”与“感觉”分开,很多精神病患者常有此现象;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当中,心理治疗者常注意观察病人使用“隔离”的情形,以发现、发掘问题症结之所在,而进行治疗工作。

5、理想化

(idealization) 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例如:方老师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自己的女朋友盈盈如何貌若天仙,以致大家都渴望早日可以见见他口中的美人。在上周日大伙儿一同去旅行时,方老师手拖着一位又矮又瘦,相貌极为平凡的女士出现了。当他热烈地向众人介绍那女士就是盈盈时,每个人都失望了。在这事件中,方老师是将自己的女朋友理想化了。

6、分裂

精神分裂者大脑和正常人大脑的区别

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例如:富甲一方的田先生不但是一位社会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妻子和三位早已成材的儿女,都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慈父,品德情操,都令他们景仰。但是,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下属却十分苛刻,冷酷无情,为此人人都批评他是刻薄成家的。至于在商场上,他更加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也绝无道义可言。田先生井非虚伪,只是他在生活,采取了分裂保卫机制。 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1、转移

(displacement)

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好小孩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转移的例子。其他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佛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移的例子。 转移不一定只出现在负面的感受上(如憎恶、愤怒等),有时正面的感受(如喜爱等)我们也会作出同样的处理。例如:一位结婚多年,膝下尤虚的老师,将其全部心力用于关怀他的学生,就是正面转移的例子。转移的目标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发生。例如:一个无故被责怪的学生说,“所有的老师都是不明事理的”;一个无故挨警察责打的人说,“凡是警察都是坏人”。

转移有多种,有替代性对象(或目标)的转移、替代性方法的转移、情绪的转移。例如:有一对夫妇因感情不睦而协议离婚。离婚后一女一子归父亲扶养,但父亲因工作关系,将其子女寄养在台湾南部祖父母家中。祖父母对待男孩的态度非常严格苛刻,常常无缘无故地打他,而对女孩则完全不一样,疼爱有加。致使男孩心中不平而离家出走,后经其父寻回但仍寄居在祖父母家中,但回到祖父母家中后,男孩即开始出现破坏家中物品,且割破自己衣物、自残等行为。后经家族治疗,始发现其祖父母对男孩的母亲坚持离婚致使家庭破裂,心生不满,而在不知不觉间将不满之情绪发泄到长得像母亲的男孩身上。此例中,祖父母使用了替代对象的转移讨(如祖父母将对男孩的母亲之不满移至男孩身上),情绪性的转移(如祖父母严格苛刻地对待男孩),而男孩则使用了替代性方法的转移(如以自残之内向攻击来达到直接攻击的目的)。在精神分析治疗学派中,治疗者和当事人间的关系是一种移情关系(transference),此移情关系是精神分析治疗学派的核心。意指当事人将过去潜意识中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幻想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此种移情关系也是转移作用的一种。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也有转移的情形产生。事实上,转移使用得当,对社会及对个人都有益。例如:中年丧子的妇人,将其心力转移于照顾孤儿院的孤儿。但有些如战场上的士兵,因受不了战争的残酷,眼见自己同伴一个一个倒下,而转移成生理失明一

一、症状;或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不公的待遇,被激起报复、仇恨的心将其偏激心态移转至一无辜的人。例如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真实新闻,说有一个失恋的青年人,因其女友弃他而去,心生怨恨,便以杀人泄恨,在其被逮捕前连杀了十多位与其女友相似的人。总之,转移,应用得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会有帮助,否则易造成伤害。

2、投射 (projection)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著名的罗沙克人格测验就是以墨汁投射图来分析人的内心所思所想,其他投法如,主题统觉测验、文章完成测验、绘图挫折测验等皆属之。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投射”的情形也很普遍,亦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不过在防卫机先让,“投射”含有一种特殊的涵义,即个体将自己的某种罪恶念头,或有某种恶习,反向指斥别人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这种性格的恶劣及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和意念的不当。投射能让我们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例如: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的上司,却推说她在勾引他,如一个工作余暇以看色情影片和寻花问柳以排遣时间的人,每逢与人交谈则,他总是在批评同事闲谈时离不了色情与女人,令他十分厌恶,其他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都是一种投射的表现。此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人内心得以安宁,但会影响个体对事情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能力,并易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对个人缺乏建设性的功能,例如:有些不良少年,别人无意中看他一眼,他就动手打人,认为别人瞧不起他,这都是投射因素使然。患有妄想迫害症(Daranoid一psychosis)的病人,亦多采用此机制,他内心憎恨别人,却疑神疑鬼,无中生有他说别人要杀害他。 代替机制 概述

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

(fantasy)

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工人柯金上班时,被领班无理地骂了一顿,十分愤怒,但位居人下,无法可施,同家途中,他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吃饭时与大太闲谈时说:“如果中了奖,他要自己开间工厂,重金将领班请来,然后给他颜色看,令他受辱„„”谈着谈着,柯金轻松多了,他用的方法就是“幻想”。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与其是否年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 幻想是一种想像作用,是幼儿必经的生活过程。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有不同的内容),例如,儿童时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则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机会,易以幻想解除其焦虑与痛苦。

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行动时)。幻想可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退化。因为在幻想世界中,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自行编撰。

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并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如,有一位学校临时约聘的技工,最近因参加技术检验考试,没有通过,而较之同时一起被学校约聘的其他两位技工,不但通过考试并被学校改聘为正式技职,使他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再加上其女友也因他没有通过考试,认为他没有前途而与他分手,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最近他开始语无伦次,到处说他已被校长聘为总务主任,并以总务主任自居,要求学校总务处的工作人员听从他的指示。这位技工所显现出来的行为,即是因为他在无法改变现实环境下,凭借着个人的想像力改变了他脑子中的现实(把幻想当成是真事)以维持其心理的平静,而形成了夸大妄想症。

2、补偿

(compensation)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来自小时候,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需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乃借“补偿”方式来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我们使用何种补偿方式来克服我们独有的“自卑感”,便构成我们独特的人格类型。因此阿德勒主张,欲了解人类的行为,根本上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一一自卑感和补偿。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就作用而言,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所谓消极性的补偿,是指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取得帮派分子的接纳;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与关怀的孩子,发展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注意。另一种积极性的补偿,运用得当,会带给我们人生一些好的转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例如,一个相貌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的重视;前联邦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许多慈善救济组织,也特别成立对犹大人救济的组织,以弥补次大战时希特勒政府对世界的浩劫和杀害犹太人的内疚;古希腊的演说家笛莫斯安思,为了克服的口吃,而将石子含在中作练习,以使他的发音更正确,结果他不但克服口吃的缺陷,还成为名演说家与辩论家;有位美国,总统的第一夫人曾说,她年轻时,容貌不美,转而致力于培养内在美,去追求成就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以上这些例子,和我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的涵义是一样的,都是成功的补偿。 除了上述两种补偿,另有一种补偿方式,称为“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指个人否认其失败或某一方面的缺点不可克服性而加倍努力,企图予以克服,结果反而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例如,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就大量的购买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她的改变,为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补偿具有一种向后拉(补救)以防向前倒(失败、障碍)的功效,对个体之心理及行为而言,颇有裨益;然使用错误补偿方式则有害而无益了。上述女老师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证明。综合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完美的人生里,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补偿方法来克服缺陷,唯一差别在有人因生理上缺陷(如姿色平庸的女学生),有人因心理上缺陷(如怕别人怀疑她没有女人味的女老师),有人因社会性缺陷(如事业失败的人),有人因过错上的缺陷(如造成二次大战浩劫的人其心理之内疚),而使用各种不同的补偿方式。 建设机制 概述

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1、认同

(identification)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青少年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来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因此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但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卫反应。“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例如: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而该教授的“注册商标”就是他很有性格的胡子,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同。其他如“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认同有时也可能认同一个组织。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在该团体的重要性。

2、升华 (sublimation)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牛)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上述例子都是一种升华作用。一生命运多命运多舛的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少年维特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都是悲恼中之坚强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Freud,A。)于1936年发表《自我与心理防卫机制》一书,并于书中将防卫分成十种类型。她认为其中九种防卫常见于神经质的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唯“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

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第16篇:活出精彩美文摘抄

周日,闲暇的我徘徊在小区的石子路上,草坪前不久刚被修剪过,十分整齐,而一旁栽种的花早已凋零。

草坪的一角紧挨着墙,我忽然看见墙角歪斜着一盆花。花盆是最劣质的那种,脏兮兮的沾满了泥;花是那种随处可见的不知名的野花,花枝也仿佛遭受过摧残,歪向了一边。这样一盆花,不知是哪个粗心的主人忘拿回家,还是淘气的鸟儿将一颗种子抛到了这个废弃的泥盆中。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生命悄悄地、顽强地生存着。晴天,它拥抱灿烂的阳光;雨季,它汲取土中的水分。不管是否有人欣赏,花季到来,它积极地开花,将最美的姿态呈现给这个世界。

谁说孤芳自赏是一种罪过?杂花静静地盛开,静静地凋零,尽管留不住人们匆忙的脚步,引不来人们欣赏的目光,但活着就是一种成功,在花开的那一瞬,它绽放出生命中最靓丽的美。

有谁体会过杂花谢落的寂寞?有谁感受过只能自我欣赏的惆怅?有谁意识到大千世界中一盆花的渺小?有谁能历经寒风暴雨却如这杂花般开得这么灿烂?

杂花在一年的光阴里悄悄地积蓄力量,忍受环境的恶劣,独自抚慰孤独的创伤。杂花被遗落在世间的角落,但它固执地努力着,只愿把那一瞬间的美丽呈现给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一瞬一季,一季一年。它始终那么努力,就是在为一盆杂花盛开的节日做最细致的准备。

人们总是流连忘返于雄峰广野,总是领略壮阔的景观或秀丽的园林,然而在角落中,竟然有这么一盆花,开得轰轰烈烈,落得纷纷扬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甚至开出了一腔伤春悲秋的感情。就在我们遗忘的地方,一盆花开放又凋零,一个生命诞生又消逝。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精彩,不去论多少奇观丽景,只在墙角的一盆花中,我便看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美。

我只愿我能如这盆花,自身渺小却将生命表现得伟大,即使被遗忘也能活出精彩,就像一句话所说的——活着,就要给世界一分精彩。

第17篇:活出最美的自己

活出最美的自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姐妹们:

大家好!首先向在座的各位姐妹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活出最美的自己》。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万千女性亘古不变的追求。自古以来,沉鱼落燕的西施,闭月羞花的貂蝉、“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杨玉环等绝色女子凭借着天生的美貌,令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挂帅西征的穆桂英等军旅传奇女性,将柔美与刚毅完美结合,被人们竞相传颂;李清照、上官婉儿、花蕊夫人,即便是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也掩盖不了她们的光辉。她们,共同向世人展现了东方古典女性的精彩神韵。从容就义的秋瑾,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向警予,还有江姐、邹容、赵一曼等等,都是柔弱女子,却有着铮铮铁骨和钢铁般的意志。她们的美更加形象生动,铿锵有力!她们的名字镌刻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永久丰碑。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多的平凡女性,甘愿放弃人前的风光,辛勤操持家务、默默相夫教子,谁能说她们不美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女性之美有了新的含义,女性对美的追求也有了新的目标,除了漂亮的外表,丰富的内在,更需要拥有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气神。湖北武汉“最美护士”肖芳街头紧急施救挽回一市民生命;河南内

1乡“最美奶奶”柴小女舍身救出4名落水少年;浙江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落的2岁孩童;山东烟台“最美女孩”刁娜以身挡车护住受伤路人……急难之时果断伸出援手,哪怕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当一个又一个最美故事被定格,爱的力量在无数百姓的意念中传递,现代女性善良、勇敢、坚毅的形象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彩动人。

无庸置疑,女性是伟大的。尤其是作为21世纪的女性,扮演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角色,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现代女性柔怀若谷,揽尽一家悲欢;现代女性,香肩顶天,撑起半壁江山;现代女性,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外是社会中坚;现代女性是家庭的维系者,是社会的润滑剂、强心针。

那么,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活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呢?

只需稍稍留意,我们就不难发现,身边有许多美的典范。在每年全县党管武装工作会议的领奖台上,总有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性身影,她就是XX乡武装部部长XX同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三年前,刘卫民同志勇挑武装工作重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多次荣获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称号;XX民政所所长XXX同志,在农村第一线上挥洒青春,无私奋战了整整十六年,勤勤恳恳、兢兢

2业业,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柏西村村支书兼村主任XXX同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爱戴;顽沙村妇女主任XXX同志,善于学习,敢闯敢拼,她从2010年起自学葡萄种殖技术,与另一位合伙人一起承包了一百多亩土地种植葡萄,目前年产值已达40多万元,成为村级致富的领头人。

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向整个安化。为创建清洁安化,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始终按时按质清扫大街的环卫大姐们,好美;为创建文明安化,在各单位服务性窗口,亲切地、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国家政策、解释办事流程的姑娘们,好美;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竭尽所能带领村民致富而到处奔波的女干部们,好美;防汛期间,冒雨四处巡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女领导们,好美;在我们身边,为了建设“绿色安化、和谐安化、小康安化”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自己青春的广大女性同胞们,真的很美很美。

神韵安化,美在江山多娇,风景如画!美在政通人和,民风淳朴!更美在千千万万的女性构筑的亮丽风景。姐妹们,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让我们以更加甜美的笑容对待朋友、对待家人,让我们以更优雅、更从容、更坚定的脚步,创造精彩,活出一个最美的自己!3

第18篇:活出自己的精彩

活出自己的精彩

活出自己的精彩

曾经我在一本书上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是有名的上海作家赵丽宏写的《生命》。文中围绕“假如生命是花、是草、是树,是船、是水、是一段原木,还是一根枯枝”展开,发出“它们都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精彩”的感叹。作者用了一系列以“假如”开头的排比段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充溢着乐观的情绪,充溢着生机勃勃的激情。

是啊,就像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梵高画上那朵灿烂的向日葵,它更是世纪老人冰心笔下奔腾不惜的一汪春水,顽强生长的一颗小树。其实真实的是平凡的,正是在平凡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

就像上述的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都活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的篇章,他们的生命是精彩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忘。那是我回老家时发生的。我的老家在四川的山区,房子和房子连得很紧。那天早上,我起来后便听见外面很吵,出来一看,就见一群小孩子围着一个看上去很羞涩的小男孩。我很是奇怪为什么别的孩子玩的很好,可他一来怎么就围上去了呢?是受欢迎,还是从来没见过很好奇?我不禁走进去细听,却是那些小孩子正在骂他,有的甚至上手推了两下。我赶忙上去将那群小孩赶走。我蹲下身体问他:“你爸爸妈妈在哪里呀?为什么你一个人在这里啊?”是我问了一大堆的话,他一个也没有回答,而是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我想了一下,就说:“来你不会说话呀,可那些孩子骂你,还动了手,你为什么不还手?”“大哥哥,听不见。你能不能写在纸上啊,我虽然听不见,可我认得字。”他的一句话把我说的很是尴尬。我忙去找了张纸和一支笔,就把问题全写在上面。他一一回答了我。当我问道那些孩子是在骂他时,他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我,就说:“哥哥,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总是认为他们是在和我打招呼,我也听不见。就算是骂我,我也不在乎。因为我把他们当朋友看待,在这里我没有什么像我一样的朋友。在我眼里,他们的每一举每一动,我都觉得是友善的。在我看来我活着是有意义的,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发火什么的。我要靠我自己的力量去让他们接受我。”在那之后,我们也没说什么。他就回家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活着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价值,就像一次我们初三年级会上有一位主任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你自己才能去创造价值。靠自己的力量去让生命有意义。这样才有精彩的人生。

教师评语:本文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内容较为充实,且紧贴自身生活,把握了时代脉搏,体现一定时代气息。不过教师认为:本文关键问题是“语多赘余, 未能达意 ”。主体部分采用事例语句并不出奇,叙述语言拖沓啰嗦,大有文字堆砌之嫌。“未能达意”意为材料与主旨脱节严重,似乎未经深刻思考。所以可以从材料入手,重新调整,采用不同论证方法,选取更典型事例,言简意赅表情达意,是本文理由更充分。

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这样一位音乐人,他从事音乐工作许多年,却总是为别人做和声,一天,有记者问她:“你做再多年的和声,也只能算是配角,为什么你不试着唱一首自己的歌,出一张自己的专辑呢?”她笑着回答:“别人是岸上的岛,我是水里的鱼,我又何必为了贪求别人的地盘,而丢失自己的幸福呢?” 虽然她做的是配角,捧红了别人,但是也把自己照亮。就像为别人雪中送炭,却也能把自己的心灵暖热;替别人做嫁衣,却也精湛了自己的手艺;为别人的精彩欢呼,却也激励了自己的拼搏。 生活的舞台,就像浩瀚的宇宙,没有绝对的中心,也没有永远的主角。精彩的生活,我们各有各的角色,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很多年前,一位穷苦的农民领着两个儿子在山坡上替人放羊。这时,一行大雁掠过天空,两个人各自异口同声地喊道:“多么自由的雁啊,要是我也能……”农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不要羡慕雁的翅膀,只要你们想要,你们也照样可以飞上蓝天,甚至比美丽的雁飞得还高……” 两个孩子似乎悟出了什么,在其以后的人生岁月里,他们经过十几年的拼搏,终于像鸿雁一样飞上了蓝天。全世界震惊了——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正因为莱特兄弟有了心中的梦想,才飞上了蔚蓝的天空,创造了奇迹。所以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所想,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人生的舞台中,一帆风顺并不都是完美的,挫折和磨难其实是可以变成财务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严冬,怎能有梅香傲雪?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又怎能拥有雄才伟略?古往今来,辉煌的成功背后总会有这样一种注解:只有战胜了磨难,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本文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明理之作,大的方面讲,归纳起来有二大成功之处:首先注意选取典型、精彩的片断来写,其次文章结构紧凑。况且文中小作者认识不俗,材料或许并无特别之吸引人之处,不过较为符合题意。文句也毫无生涩之感,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作者构思并不巧妙,但善于选点展开,也是可取佳作;行文虽不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但中规中矩,对中学生而言,也是不错的。唯一补充的是,文章还可以联系实际,让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富有时代感,读来会更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的一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记着你的足迹,活着就像画画,有峰回咱转,也有柳暗花明,有断壁悬崖,也有万里草原,每个人的画卷不一样,看世界的角度也一样,有人说过:“人会死三次,每一次自己死了;第二次在法律程序上死了;第三次记得你的人没有时,你就真死了。”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出生时很多人挂念,死去,人走鸟散,只要走出自己的路人生就是精彩的。 事虽小,但有意义。在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道题,非常非常难的题,在我花费无数细胞,时间后我做了下来,老师开始订正答题,开始老师要寻问我们的答案,在我说出我的答案时,全班同学一致否认我的结果,当我看到老师笑着让我座下后,我感到我在数学方面没有任何天赋,别人轻松做下来的题,我要费进学多的时间,而还不正确,我的世界灰暗了,当老师一步步订正时,我发现步骤和我的一样,心里想,没准只是结果算错了,我心里在暗暗庆幸,不是我没天赋,只是算错了。当老师说出答案时,就是我的答案,我非常震惊。我当时很茫然,非常的不懂,明明说对了,为什么我看到老师的表情,同学的否认时我会感到错误呢?我忽然明白了,我动摇了,对自己有了怀疑,我不应听信别人的话。我要有自己的主见,当我走出时以没有回头路,在这一条路上有黑,有茫然,有不知所措,但我明白,人生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活出自己的精彩,贵在一个“活”字,当你的人生都是别人的路时,你会感到无聊、茫然,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能象行尸走肉一样,我们要有主见,我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评语:本文主体部分采用事例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大人们不断地与其他的小孩比较。昨天说表妹学会游泳,今天说堂姐考了年段前五。每每听到这些夸奖别人顺便贬低自己的话,我总甩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心里实在觉得烦。也许是骨子里的倔强因子起了作用,我总想着要超过她们,让大人们无话可说。无奈我从小就是一个笨小孩。老师夸我聪明,亲戚夸我伶俐,可我自己知道,我和其他孩子比,一直都差了那么点。别人能够轻易解出来的计算题,我却要在脑子里转了好几圈;人家画得一手好画,我却只能描得乱七八糟;其他孩子能唱能跳,而我却只愿意在角落里摆弄玩具。也许在潜意识里,我是和其他同龄人不一样的。

步入初中,原来闲暇的玩闹时间瞬间被繁重的课业占去了一大半,为了不辜负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期望,我只得老老实实和其他同学一样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写作业,因一道极难的习题抓破脑袋,为了明天的小测能够顺利过关而咬着唇死背单词。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下课与死党腻在一起吵闹成一团的日子渐渐消失了。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变了,变得乖了。我成功地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不禁在心底问自己,你和别人一样吗? 我和别人一样。勤勤恳恳读书,将来考上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兢兢业业工作。一样脚步飞快地穿梭于繁华的街道,寂静的小巷。一样在难得的周末一觉睡到自然醒。一样忙于应酬,与同事小心翼翼地交往。一样恋爱结婚,一样相夫教子。 我又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有属于自己的小梦想。有独特的喜好,有特殊的习惯。淹没在人群里不会闪光,但认识我的人却能立马看到我的所在。骨子里还有别人学不来的慵懒与倔强。

这样和别人一样抑或不一样的我,必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得特立独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教师评语:本文笔法上用词恰当,意思清楚,没有语病或歧义,同时上下文逻辑性也还紧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但作为一篇记叙文,文中还应适当地运用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挑选恰当而传神的修饰性语句,从而使文章增加吸引力。在写作中,应注意力争让语言有特色,这样的语言才能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的。

不提倡的是,本文作者在写作时采用互联网材料过多,小作者不应对主要段落照单全收。

第19篇:珍爱生命活出精彩

主题:“珍爱生命,活出精彩”(团体心理辅导班会课)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消除因为某学生的跳楼事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并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掌握心理减压的方法,学生在遇到心理压力的事情时如何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活动重点:

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可贵。

三、活动难点: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珍爱生命。

四、活动形式:

游戏、音乐故事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心理减压训练

五、活动准备

气球、音乐故事、影片、小礼物

六、活动地点:

**班教室

七、活动时间:

40分钟

八、活动过程

1、音乐、视频铺垫 (1)、播放MTV《阳光总在风雨后》师生齐唱。

开场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告诉我们,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人生路上总会经历坎坷,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只要心存感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满怀希望地奋斗,只要我们经历了苦难的风雨,成功总在风雨之后。这就是老师今天要与大家探讨的问题:珍爱生命,活出精彩。 (2)、播放2011年《感动中国》无臂少年刘伟的视频,用双脚演奏生命的音符。看完之后,全班同学说感想。

2、事情回放谈反思

近日,我们学校发生了一起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一位少年不亢忍受,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楼上跳下来。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震惊。跳楼的事件在学校不断谣传,班上的同学也纷议论影响了学习。不少目睹事件发生的同学感到害怕,甚至想回家去

师:同学们听到这种事后心情如何?

生:伤感、痛心„„

师:我们把跳楼同学的行为和感动中国的刘伟做一个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要活得精彩,作为人要不断拼搏,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到„„ (多让学生对比来说,从对比中找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师:感动中国的刘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向命运、困难低头,为了实现音乐的梦想而奋斗,后来他用自己的双脚生命的音符,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那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

生:让我们不断努力、拼搏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实现生命的价值,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精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学生有困难,多说说刘伟的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跳楼的同学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算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吗?)

3、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过渡语:跳楼的同学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一时的冲动,给父母亲人带来了无尽的伤害,死对他来讲,他是解脱了,但是活着的人,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他的轻生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损失,给同学带来了伤痛。一个人长大不容易,从妈妈怀胎10月开始,备受妈妈的细心照顾;到慢慢长大,备受父母、爷爷奶奶宠爱;读书了备受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关心帮助、政府的关爱。(教师实时地播放《感恩长大成人的我们》的视频)

师:感恩长大的我们,感恩我们的父母、同学、朋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艰难、痛苦、挫折、困境、走投无路时,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永远不伤害自己。请听某某同学带来的诗朗诵《珍惜生命》: „„

我们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 我们有今天这么好的基础 我们若不好好珍惜生命 何言面对关心我们的父母亲

何以面对那些为我们幸福曾经流血牺牲的先辈们 试问 人的一生中

有多少事业是从天而降 机会又是给什么人的 人的一生中机会又有多少 朋友

生命只有一次的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生命是用来珍惜的 生命更不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一起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吧

师: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为家庭、社会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4、心灵减压

师: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挫折与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同学们,心灵是需要我们呵护的,烦恼和压力并不可怕,主要看你怎样去处理。请同学们谈谈当你心情压抑时,你会怎样处理?

(1)、阅读法。阅读你喜欢的书籍、杂志转移注意力,或者看有关心理调适类的书籍,根据书籍的指导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2)、运动法。从事各种球类、田径类运动,或者其它感兴趣的活动如爬山等,是排解郁闷、培养积极乐观态度的好办法。

(3)、社交法。参加多种群体活动,多与同学、朋友交流,开阔视野,释放紧张情绪。

(4)、咨询法。找心理咨询辅导员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包括障碍性咨询、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等多种,如发展性咨询是人人都需要的。

(5)、倾诉法。将烦恼压力,通过信件、QQ、E-MAIL告诉你的朋友,或向家长、老师倾诉,还可以去找心理老师。

5、减压游戏

师:人生路上将面对各种压力,各种烦心的事情。有的人面对压力和烦心的事时,能不断地鞭策自己。而有的人面对压力和烦心的事情时,意志消沉,甚至轻生。尤其面临选择的时候,你是怎样做呢?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师:请我们每个同学都做好准备。请听题:

拿出一张白纸,认真思考后,请在纸上写下你认为烦恼的事情,走到你最要好的朋友面对,对他们大声地倾诉吧。

师:还有的同学不开心的事还没有释放,下面我么来玩踩气球游戏,把我们的不开心的事和压力当作气球,彻底释放自己。 (游戏目的:让学生将压力转移)

师: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情就像气球,我们一踩它就爆,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压力和烦恼,扬起生命的风帆,搏击长空。

6、真情呼吁 师:当同学们陷入困境,当走投无路的时候,告诉他:(点击课件)“至少还有我,还有关爱的同学们,关爱的你们的父母,关爱你的老师!”至少还有我能够倾听你的心声,能够用心帮助你渡过难关;至少还有“我”——自己,巧用减压法,珍视生命,珍视生活,去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点击背景音乐) 同学们,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喊出:“至少还有我!”(全班起立)

7、辅导效果的观察与评价:

第一步:通过音乐、视频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步骤要激发学生的讨论,讨论越激励越好,越能达到效果。

第二步:事情回放对比《2011感动中国》的刘伟产生反思,悟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比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步:通过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做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 第四步:介绍心灵减压法,

第五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宣泄,从阴影中走出来,同时是一次减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九、使用的心理学方法

1、讲道理

2、宣泄

3、转移

4、放松

5、注意到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团体的心理辅导

珍爱生命 活出彩虹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态度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心灵减压的方法。

二、辅导重点: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辅导难点: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珍爱生命。

四、活动形式:游戏、音乐故事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影片欣赏、寻宝活动、脑力激荡法

五、活动准备:音乐故事、影片、小礼物、

六、活动时间:40分钟

七、辅导过程:

一、导入

(一)播放歌曲:《红日》、《阳光总在风雨后》师生齐唱二)开场白:《红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告诉我们,人生总会经历坎坷,总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我们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珍爱生命,把握好生命的节拍,人生将会活得更加精彩。这就是老师今天要与大家探讨的问题:珍爱生命,活出彩虹。

二、活动过程:

(一)事件回放

近来学校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某同学跳楼事件,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震惊。该生跳楼的原因在学校不断谣传,班上的同学也纷纷议论影响了学习。不少目睹事件发生的同学感到害怕,甚至想回家去。

(教师)同学们听到这种事后心情如何? 学生)伤感、痛心„„ (教师)刚才我们唱歌时,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开心等)那现在为什么伤感啊?

(叫学生谈感受) (教师)有人说:“生,需要一生的勇气;死,只是一时的冲动!”同学最终没有勇气面对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个结局。在他的眼中,用该尽最大的勇气解脱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但是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点击课件)(学生畅谈) (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艰难、痛苦、挫折、困境、走投无路时,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永远不伤害自己。

(二)真情倾诉(教师)在我们现实生活学习中,确实会遇到使自己心情压抑的烦恼。现在 2 老师给几分钟时间你们,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利于学生缓解自己的压力。)

(三)心灵减压

(教师)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挫折与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同学们,心灵是需要我们呵护的,烦恼和压力并不可怕,主要看你怎样去处理。请同学们谈谈当你心情压抑时,你会怎样处理?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减压法,其实老师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就会用“心灵减压五法”缓解自己的心情。老师上课前将心灵解压五法写在书签里,然后藏在你们的信封里,现在我们进行寻宝行动。看谁的信封里有“心灵减压五法”。

(找到的同学将信封里面的内容读出来。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心灵减压五法。)心灵减压第一法:转移法。当你感到巨大压力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听音乐,看喜剧片、笑话,打打球、散散步。

心灵减压第二法:宣泄法。可以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也可以把怒气宣泄在枕头或布娃娃身上。

心灵减压第三法:求助法。即当你需要别人倾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时,尽管开口。

心灵减压第四法:倾诉法。将烦恼压力,通过信件、QQ、E-MAIL告诉你的朋友,或向家长、老师倾诉,还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心灵减压第五法:读书法。当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会付诸脑后,烟消云散。

(四)我们承诺

(教师)刚才我们都说了很多减压的方法,我们现在选出几种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来,下面我给每个小组一张彩色卡张,将你们小组认为最适合你们用的一种方法写出来,然后把它贴到这张大卡片上来。(学生讨论,将方法写入卡纸,写好后,派代表将卡纸贴到大卡片上。)(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的承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碰到心情不好时,就要想到这几种方法。我们的承诺大家会不会遵守?(全班回答:会)好,请班长回去后把这张大卡片贴在课室的墙上,这是老师跟同学们的共同承诺。

(五)真情呼吁

(教师)希望各位同学用你真挚的笑容,用你真诚的行动去感染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他陷入困境,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告诉他:(点击课件)“至少还有我!”至少还有我能够倾听他的心声,能够用心帮助他渡过难关;至少还有“我”——自己,只有他自己去帮助自己,去珍视生命,珍视生活,去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点击背景音乐)

3 同学们,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喊出:“至少还有我!”(全班起立)同学们,请拿出信封中的书签,在书签写上“至少还有我”,在这句话的前面或后面再补充一句自己最想对同学说的话,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赠送给你要好的同班同学,并再次用真诚的声音对你的同桌或好朋友说出这一句话。

(同学找到同桌或朋友,互赠勉励,相拥而喊)

(课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美丽的心灵,珍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越过彷徨,抛掉烦恼,释放悲伤,正视失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报

效祖国。给心灵减压,让生命绽放光彩!相信明天会更

珍爱生命 活出彩虹 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态度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心灵减压的方法。

二、辅导重点: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辅导难点: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珍爱生命。

四、活动形式:游戏、音乐故事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影片欣赏、寻宝活动、脑力激荡法

五、活动准备:音乐故事、影片、小礼物、

六、活动时间:40分钟

七、辅导过程:

一、

导入

(一)播放歌曲:《红日》

《阳光总在风雨后》师生齐唱

(二)开场白:《红日》《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告诉我们,人生总会经历坎坷,总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我们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珍爱生命, 把握好生命的节拍,人生将会得更加精彩。这就是老师今天要与大家探讨的问题:珍爱生命,活出彩虹。

二、活动过程:

(一)事件回放

近来学校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某同学跳楼事件,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 震惊。

该生跳楼的原因在学校不断谣传, 班上的同学也纷纷议论影响了学习。 不

少目睹事件发生的同学感到害怕,甚至想回家去。

(教师)同学们听到这种事后心情如何?

(学生)伤感、痛心„„

(教师)刚才我们唱歌时,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开心等)那现在 为什么伤感啊?

(叫学生谈感受)

(教师)有人说: “生,需要一生的勇气;死,只是一时的冲动!

该”同学 最

终没有勇气面对这样一个环境, 这样一个结局。 在他的眼中, 用尽最大的勇气解

脱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但是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同学、对 老师、对社会意味着什么?(点击课件) (学生畅谈)

(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艰难、痛苦、挫折、困境、走投无路时, 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 命;永远不伤害自己。

(二)真情倾诉 (教师)在我们现实生活学习中,确实会遇到使自己心情压抑的烦恼。现在

2

老师给几分钟时间你们,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利于学生缓解自己的 压力。 )

(三)心灵减压

(教师)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 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

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是

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挫折与不幸, 贝多芬扼住了命运, 谱下了

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 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同学们,

心灵是需要我们呵护的, 烦恼和压力并不可怕, 主要看你怎样去处理。

请同学们谈谈当你心情压抑时, 你

会怎样处理?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减压法,其实老师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这时候我就会用 “心灵减压五法” 缓解自己的心情。

老师上课前将心灵解压五法 写在书签里,

然后藏在你们的信封里, 现在我们进行寻宝行动。 看谁的信封里有 “心灵减压五法” 。

(找到的同学将信封里面的内容读出来。 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心灵减压五法。 )

心灵减压第一法: 转移法。

当你感到巨大压力时,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如

听音乐,看喜剧片、笑话,打打球、散散步。

心灵减压第二法: 宣泄法。

可以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 也可以把怒

气宣泄在枕头或布娃娃身上。

心灵减压第三法: 求助法。

即当你需要别人倾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 时,尽管开口。

心灵减压第四法:倾诉法。将烦恼压力,通过信件、QQ、E-MAIL 告诉你的

朋友,或向家长、老师倾诉,还可以去找心理老师。

心灵减压第五法: 读书法。

当在书的世界遨游时, 一切忧愁悲伤便会付诸脑 后,烟消云散。

(四)我们承诺

(教师)

刚才我们都说了很多减压的方法, 我们现在选出几种你们认为最好 的方法来,

下面我给每个小组一张彩色卡张, 将你们小组认为最适合你们用的一

种方法写出来,然后把它贴到这张大卡片上来。 (学生讨论,将方法写入卡纸, 写好后,派代表将卡纸贴到大卡片上。 )

(小结) 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的承诺,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碰到心情不好时, 就要想到这几种方法。 我们的承诺大家会不会遵守? (全班回 答: 会) 好,

请班长回去后把这张大卡片贴在课室的墙上, 这是老师跟同学们的 共同承诺。

(五)真情呼吁 (教师)

希望各位同学用你真挚的笑容, 用你真诚的行动去感染你周围的每

一个人。当他陷入困境,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告诉他: (点击课件) “至少还有 我! ”

至少还有我能够倾听他的心声, 能够用心帮助他渡过难关; 至少还有 “我” ——自己,

只有他自己去帮助自己, 去珍视生命, 珍视生活, 去体味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 (点击背景音乐)

3

同学们,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喊出: “至少还有我! ”

(全班起立)

同学们,请拿出信封中的书签,在书签写上“至少还有我” ,在这句话的前

面或后面再补充一句自己最想对同学说的话, 签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赠送给你要

好的同班同学,并再次用真诚的声音对你的同桌或好朋友说出这一句话。 (同学

找到同桌或朋友,互赠勉励,相拥而喊)

(课终总结) 同学们,

让我们保护美丽的心灵, 珍爱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越

过彷徨,抛掉烦恼,释放悲伤,正视失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报 效祖国。给心灵减压,让生命绽放光彩!相信明天会更

第20篇:活出精彩需要勇气

活出精彩需要勇气

看到很多朋友很早就为工作忙碌着,还真为自己“无官一身轻”的生活十分庆幸。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我虽然也追求忙碌的生活,但不喜欢被繁杂的工作所束缚,只喜欢比较单纯的本分工作,然后利用好业余时间经营爱好。能力有限,不能顾及太多,否则将一无所获。曾经有意推掉了很多工作,甘愿过桃源生活,并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半分。

想到很多朋友平日里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觉得他们还挺辛苦的。有时候竟然想发自内心地问候——“累吗?”但转念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生活方式,也许那样的忙碌才是能够让朋友们产生幸福感的东西,那么所谓的担心就是杞人忧天了。毕竟不应该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价值观。

终于明白了很多宁愿放弃看似美好的一切,而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陶渊明,在那个时代,或这个时代,男人往往把个人发达、拥有地位当成成功的证明,但他却选择了贫苦的隐居生活,自得其乐,还常常书写脍炙人口的诗句,歌颂自己的生活。再说爱德华八世,为了两度离异的辛普森夫人,毫不犹豫地放弃王位和那些妙龄女子。只因知己在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什么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或许很多男人会笑他是傻瓜,但很难体会到与爱人傲视凡尘、比翼双飞的幸福。千人千面,你追求的,未必是别人

追求的;你千方百计鄙弃的,很可能是别人毕生所求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抓到这个世界千差万别的精彩。每一种精彩都值得推崇,每一种精彩都不应该唾弃。

活出自己的精彩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面对梦想中的生活,你可以风雨无阻地追逐吗——无论遭受别人的何等嘲笑和排挤,无论遭受命运的任何捉弄和反击?面对独特的个性,你可以将它发扬光大,成为个人的象征吗——无论这样的个性给你带来何样的疼痛,无论你如何得窘迫、凄惨、孤独和无助?

活出超我范文
《活出超我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