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设计元素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7 06:00:3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元素》教学设计.doc

学习资 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

二、三两节、图4-

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推荐第2篇:4.2元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课题2《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通过学生比较总结得到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与区别,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三、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导学案(基础训练)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展示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2、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自主学习课文】

【学生板演】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

2、CO

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B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核外电子数 【学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3、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合作讨论】Fe表示哪几种含义?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

【教师补充】在初中阶段,除H、O、N、F、Cl、Br、I以外的元素符号都还能表示这种单质。

【合作讨论】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 提示:《基础训练》重难解析 【小组交流展示】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描述物质组成,属宏观概念。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主要描述分子的构成,属微观概念。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4、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合作讨论】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展示】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5、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记忆力大比拼】完成《基础训练》自主梳理,完成之后,简单对好答案。全体起立,进行记忆力大比拼,记好了的可以坐下。 【巩固提高】完成《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二题。

6、小结收获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推荐第3篇:钠元素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论作业

钠元素教学设计

2013-2014第一学期 2011级化学专业(师范)

学生姓名:王清华 学生学号:11306076 指导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指导教师:刘东方

钠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有15%提升至现在的20%,显然加大了考核力度。本次课以钠元素为例,为学生讲解新课。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思想”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化学反应有关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初步了解了研究金属单质的一般方法。此外,学生在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实验基本知识、操作及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实验探究,研究物质的性质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抽象思维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分析钠与水、酸反应的产物,写出钠与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与盐的水溶液反应的产物和现象;

4、了解钠的存在、用途及制备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2、培养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良品质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氧气反应;

2、难点

对钠的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准备:

1、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及辅助设备

2、仪器与药品:硬质大试管、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铁架台、钠、玻璃钠柱、蒸馏水、酚酞试液、盛有CuSO4溶液的小烧杯等.

六、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故,作为中学生的你要学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救。自救前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资料。

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谜团待解

《北京青年报》 2001年7月11日:2001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金属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经专家进一步研究知道是金属钠。那么钠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呢?那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物质?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为学习钠的性质制造了悬念,营造了求知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了“愤”、“徘”的情境。

(一)金属钠的性质

【老师展示实验】展示一段封有钠的玻璃管及实验室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请同学们观察,钠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请一位同学取出一小块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臵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硬度较小。放臵在空气中,钠表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可能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小结]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的固体,质软。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 4Na + O2 === 2Na2O(白色) [实验2]在球形干燥管中,放入一小块钠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干燥管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出现。

[小结] 这个淡黄色固体是一种新的物质过氧化钠,它是不同与氧化钠的一种新物质过氧化钠。

(2)与氯气反应

点燃 2Na +O2 === Na2O2(淡黄)

[实验3]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接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同时检验产生的气体。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低、密度比水小。(教师在物理性质中补充板书: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2)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说明有气体放出,推动小球四处游动。

(3)小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4)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

(5)可用一支小试管收集,靠近火焰,若能产生轻微的爆鸣声则是H2。

[小结] (3)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实验4] 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没有看到金属铜生成。反应现象和钠与水反应相似,同时还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小结] 钠和盐溶液反应时,可以看作钠先和水反应,产物再与盐反应。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二)金属钠的用途

【过渡】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存在。同时由于钠很活泼,给钠的制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世界上金属钠的生产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课后请同学阅读教材。

(三)金属钠的工业制法

2NaCl(熔融) === 2Na+Cl2↑

七、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导电,导热,熔、沸点低,密度小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4Na + O2 = 2Na2O (白色)

(2)与氯气反应 点燃:2Na+Cl2 === 2NaCl

(3)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现象:“浮”、“熔”、“游”、“响”、“红”

二、钠的用途

1.制备钠的化合物

2.钠钾合金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高压钠灯

4.还原贵重金属

三、金属钠的工业制法

2NaCl(熔融) ===2Na+Cl2↑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悦 《探究水雷之谜――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学生课堂自主性学习的实践》 4.高文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原载《教育与发展研究》2001.8

推荐第4篇:元素化合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元素化合价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化合时,其原子数目比是一个一定的值,物质的组成是一定的。 2. 体验物质化合时有个同价交换的性质。 3. 记住一些元素化合价

4. 能用元素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重点:记住一些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难点:元素化合价的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

[教师]:前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回顾:

1) 什么是化学式?尽你的所知,写出尽可能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的组合的式子表示物质及物质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化学式。)

2) 化学式有何意义?说出你所列出的化学式的意义?(这里有必要从单质的化学式和化合物的化学式两个方面去讨论)

(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比。) [学生]解释自己写下的化学式所表示的物质的名称和组成意义,说出每个化学是如何表述这种物质的组成的?

[教师]:从学生所列的化学式里选出一些化学式按一定规律排布(选哪些化学式?如何排布?值得研究。以下暂)作为构建化合价的材料。(同样的有意识从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去进行建构,因为化合价是物质跟物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是人为的规定为零的,所以先挑出单质的化学式,或者单质的化学式怎么写放在上一节应该更合适一些,可以分散本节课的难度。然后挑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找出规律,引出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体现出来的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学式原来没考虑,现在想,应该在化学式中就掌握好,而在此课中,在总结部分提出并讲解。) 等价交换我觉得这个点子挺好的,具有相同的元素的化合价去交换相同或是不同元素的化合价这样一组一组的去分析。 同价换同价如: HCl和 KCl ,再可以多举些这样一换一的例子,如HgO 和 MgO 等,

再举另外一个层次的例子,多换一或者一换多,即不同价态之间的交换:如: H2O 和HCl 为什么出现了原子个数的不同呢,等价交换从而提出元素的化合价。在多举些类似的事例:如 H2O 和 HgO ,NaCl 和 MgCl2 AlCl3 这样把价和数目结合起来等价交换。从而再来归纳元素的化合价的概念。再推而广之,怎么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和化学式怎么推元素的化合价。

HCl H2S MgO NaCl HgO H2O 上面的化学式告诉我们,各种物质组成是一定的,也就是说组成物质的各原子之间的数目比是一定的,不能改变的。

HCl中,一个氯原子只能与一个氢原子结合;

在H2S中,一个硫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而不能多也不会少; 在H2O中,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结合,而且也不能多也不会少; 而在MgO中,一个镁原子只能与一个氧原子结合,也是不能多不能少的; 总结以上知识,我们认识到:

[副板书]一种元素的原子在与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其原子数目比值是一定的。 [学生讨论]现在设想:

1) 如果钠原子Na要与硫原子S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化学式吗? 2) 如果钠原子Na要与氧原子O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化学式吗? 3) 如果镁原子、汞原子要与硫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你能定出其化学式吗? [学生讨论]: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 [教师]追问:你们的这些化学式都写对了。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写的呢?这些原子之间化合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原子之间化合时不是随便组合,而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师]确实如同学们所认识到的一样,原子之间化合时,一个原子只能与一定数目的其它元素原子结合。如果进行交换化合时,也会遵循这个数目,就好象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总是以等价的方式进行的。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原子结合时的这种规律,由于元素种类很多,它们结合形成很多物质,对于这些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推导。但我们看到这是很不方便的。

有不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原子数目比的这种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化合价。 [板书]:

二、元素化合价 [教师]:什么是元素合价呢?

我们设想,将各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合时结合其他原子数目作“价”,知道每种元素的“价”后,我们就可能将任何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组合成化合物,从而写出其化学式。如: H:+1价;Cl:-1价;S:-2价;O:-2价;Mg:+2价;Hg:+2价。

现在,我们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增加原子的数目,使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我们就可以写出前面所讲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S(+1×2 + (-2)=0)、Na2O(+1×2 + (-2)=0)、MgS(+2 + (-2)=0)、HgS(+2 + (-2)=0)

同样,我们可以不用记忆写出:HCl H2S MgO NaCl HgO H2O 等物质的正确的化学式(请同学们计算这些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

这样,化学科学工作者们,经过研究,给很多元素规定了元素的化合价,请大家看元素化合价表,记住这些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1. 概念:元素化合价是元素之间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结合其他原子数目能力的表示。 2. 理解:

(1) 元素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显正价的元素与显负价的元素原子结合。 (2) 元素化合价写法:

(3) 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例举讲解) (4) 记住一些常见的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由几种元素的原子固定组合,在化学反应中不分离的:如:OH、NO

3、S04,CO

3、NH4等,其整个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决定的,也可以记住:分别为:-

1、-

1、-

2、-

2、+1)

(5) 在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6) 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都有一个负价,有的可能有几个正价。 (逐项举例讲解) 下面我们讲如何运用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3.元素化合价的运用

知道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写出任意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板书]:

1)化学式的写法规则:

(1)正价(元素其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其符号写)在后。 (2)(计算各元素原子数目,找到最简原子数目比,并使其)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实例讲解)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1)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不能颠倒。(“2+”表示两个单位正电荷,而不是化合价)) (2)(在)化学式中,(一般将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而不能标在右上角,元素符号右上角是标注电荷的地方。) (实例讲解)

[练习]:写化学式(例子随便选,可让同学之间互相出题进行练习)。

推荐第5篇:元素周期表1教学设计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

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

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 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

9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并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例2和例3。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深刻理解由原子结构或原子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对点训练巩固当堂所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位置的判断,那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对比学习两族元素相似点,总结各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结构

三、周期和族的特点

1.周期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的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或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等学生易混、易忘的东西,最后进行课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特意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三课时。本课时,重点讲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果仅仅是像以往那样详细地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此,在本课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采用了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及对元素周期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6篇: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及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物质和抽象符号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没有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当学生知道物质世界是巨大的、丰富的,其种类繁多,而组成众多物质的化学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恰是元素组成物质时组合的多样性,造就了物质的多样性,并通过元素组成的方式不同将浩瀚的物质世界进行分类整理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

2、初步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能 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体会到身边物质与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元素与每个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2.难点:教学难点是元素概念的形成,分类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常见元素符号的熟练记忆。

五、教学方法: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通过纸牌游戏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组织学生制作拆分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橡皮泥制作水、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分子模型;搜集各种食品包装盒。查阅元素符号发展简史、制作元素扑克牌。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分子模型。引导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分析给出一类原子的统称——元素。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呢?

[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出元素定义。

投影[板书]: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中“一类”二字的含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是判断是否是同种元素

的依据。

(2)“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3)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含义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包装盒,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设问]: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课本60页有关内容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投影[板书]: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创设情景]: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引入: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再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小组汇报搜集的元素符号发展简史资料。在交流基础上总结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板书】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学生活动]:展示元素扑克牌。一元素周期表为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64页【活动天地】。

小结

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并将元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超过三千多万种,然而到目前我们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三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所组成的。我们可以将这一百多种元素分为三大类。

投影[板书]: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

如2H则表示两个氢原子。

[讲解]: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科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此元素的原子量。 [练习]:1.下列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有错误,改正过来。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改正 猛 Mn 钙 CA 镁 Mg 炭 C 贡

Hg

aL

2.元素符号组合游戏: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

B

C

M

N

a

u

e

l

g 3.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 水(H2O) 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投影[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金属单质:Mg、Zn、Fe、Cu 非金属单质:O

2、N

2、S、P、H2

稀有气体单质:He、Ne、Ar 化合物

氧化物:CO

2、P2O

5、SO

2、Fe3O4 酸、碱、盐(以后学)

[做一做]:用模型摆出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总结、扩展

1.元素是具有系统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几种原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主要是看核内质子数是否相等。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一.元素:

1.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

3.元素符号书写规则:① 拉丁文第一个字母②“一大二小” 4.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二.物质分类

作业:

必做:配套练习册86页1—11; 选作:配套 89页

22、23;

课外探究:查阅有关2种元素名称的由来

推荐第7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1

元素周期表HPS教学设计

课时1

陈飞(化学二班 4090706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概念的建立,元素周期表生成的发展历史以及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HPS教学法,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元素的知识,比方说在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学习了关于金属元素的有关性质,第四章中学习了有关非金属元素,例如,硅、氯、硫等等的有关性质。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表现出来的性质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能不能用一个表格的形式将这些已发现的元素按一定的循序排列起来呢?展示碱金属的有关性质: 【投影】:

【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讲解并作简要总结。

2、引出观点:

【教师】:在总结和评价学生的观点之后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 种元 素,写了63 张卡片, 将化学元素的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氧化物以及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写在卡片上。

【教师提问题】:: 若你是门捷列夫,你会试着用几种不 同方式去 摆 63 种卡片 。

【学生观点】:按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摆;按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摆。

3、学习历史: 【PPT播放】:

关于元素周期律,人们往往将它的发现完全归功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然而,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不止门捷列夫一人,在这一百年间许许多多科学家都做出了贡献。

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的科学家,当首推法国人拉瓦锡。1789 年,拉瓦锡曾运用分类比较法,就当时他所确认的33 种元素(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进行过分类研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表,开创了元素分类研究的先河。

1850 年,培顿科弗认识到相似元素组不应限于3 个元素,而且发现组内各元素的原子量之 差常为8 或其倍数。1853 年,格拉斯顿提出同组元素在原子量上有3 种不同类型。 1854 年,库克将元素分为6 系。

1865 年,纽兰兹对元素的分类进行了另一番研究。他把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后,发现“从任何一个元素起,每隔8 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似”。

类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紧紧抓住原子量这一体现元素最基本特性的物理量,探讨元素性质间的演变规律。

1869 年2 月,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律图表,初步实现了元素的系统化和科学分类。该表包括了当时已发现的63 种元素,并大胆预言了3 种未知元素的存在,指出按照原子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教师总结】:那么在我们学习了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发现,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是在千千万万个实验的基础之上才完成的,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实验素材,大家自主的设计出实验来体验一下大仙元素周期表是前人试验的乐趣。

4、设计实验:

【素材】 : 教师给出18张卡片或更多卡片有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核电荷数等 。

【学生探究】 : 学生按原子的核数大小、或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或按原子半径大小规律、或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别制得一张元素排列表 。师生相互讨论应用已知学习验证探究规律 。发现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 期表 。

5、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向学生呈现几种类 型 的元素周期表。 【投影】:

门捷列夫短时周期表、三角形周期表、宝塔式周期表、维尔纳长式周期表、金字塔式立体元素周期表、螺旋式元素周期表、积木式立体元素周期表等等。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种周期表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

6、总结与评价: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有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板书设计】: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历史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时间:1869年

(2)绘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3)排序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5)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里程碑

2.现行元素周期表

(1)排序依据: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3)结构特点: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周期(横行)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族(纵行)

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建立起元素周期表的概念,了解元素周期表生成的发展历史,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本节课采用的HPS教学模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多加采用HPS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科学史、科学哲学是、科学社会史的了解与学习。

推荐第8篇: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

元素周期表HPS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陈飞(化学二班 4090706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的递梯变性和周期性,了解元素原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若干族和周期的元素性质的性质的递变性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原子结构发现和发展史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大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各族各周期性质周期变化的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教学方法:

HPS教学法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内容作进一步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进一步认识,他是学习以后章节的重要基础,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必修2中有着非要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它是由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而得到的,那么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单纯的只是将元素放在一起的一个表格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每一行每一列之间存不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种元素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将每一种元素表示出来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相应的猜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上存在某种联系;可以用某种方法将每一个元素的核外结构简单的表示出来等等。

【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规律性和递变性,总结出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各周期中元素的性质是存在递变性和周期性的观点,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单的表示。

【教师】再给出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一样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规律性。

老师总结: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大。

学习历史:

【教师】讲述 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发展史结合PPT的播放: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设计实验:【教师与学生互动】

实验一: 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为碱金属组,B组为卤族元素族。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电脑相应软件中A组做碱金属与氧气的模拟实验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B组做卤族元素与氢气的模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实验二:【学生观察、讨论、分析、记录现象】

氯水加入NaBr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氯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溴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讲述】经过多次萃取后上层水层最终为无色,Br2溶于四氯化碳中应为橙色,这里大家看到浅紫色可能由于滴管、试管清洗不干净还有溶液的浓度也会有影响。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Br2+2KI═2KBr+I2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氧化性(非金属性)Cl2>Br2>I2 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相应的关于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表格.

总结与评价:【老师】提问;学习了上面的只是我们能得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有什么样的性质和规律呢?? 【板书】:(学生总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教学反思:

元素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精髓所在,本节可通过对部分主族和周期以及有关化学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的性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面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在上节课HPS的教学引导下继续应用HPS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了HPS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教师也能更好的驾驭这种教学方法的力度和课程的结合性。

推荐第9篇:《碳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能推断出碳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典型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1.结构特点

画出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比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重复正确答案后板书。

相似点:最外层4e。

不同点: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

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在草稿纸上写。

比较C、Si原子结构的异同。

板书

投影

组织讨论

2.性质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页,总结规律,填写下表:

(见附2)

从物质结构角度分析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点高的原因?

阅读课文,总结规律,填表。

讨论后回答:

都为原子晶体,但碳原子半径比硅的小,碳原子间键长比硅的短,键能比硅的大,所以熔点高。

讲解

推荐第10篇: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理解元素的概念。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难点:元素概念。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第11篇:咖啡厅设计与中式元素概述

咖啡厅设计概述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随着咖啡的传播,专门经营咖啡饮料的场所也随之出现了。即咖啡馆(厅)。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进口的咖啡豆运回威尼斯开设咖啡厅经营,这大概是欧洲的第一家咖啡厅。咖啡厅这种西式的休闲场所也成为了欧美人民的重要社交场所。

从咖啡厅的定义来理解,咖啡厅主要体现了很多的社会功能,包括放松的场所; 个人生活的地方;宣泄情绪的空间; 抒发情感的环境;形象的检核。

中式元素概述

所谓中式元素,就是代表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中式元素一般包括中式家具、中式装饰符号以及中式设计思想等内容。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关于中式元素的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元素的魅力可见一斑。多年来,国内室内设计者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

1、中式家具包括:“案、桌、椅、床”为了更符合当代居住的要求,在选择中式家具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才能让居室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2、中式装饰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以一种寓意的方式呈现。如“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借助这些中式的装饰符号来表达我们的设计。

3、传统装饰色彩具有装饰性象征性表现性.如在当代西方设计师借用中国传统元素中,“中国红”这样一个很能代表中国设计的元素常常被设计师广泛应用。

4、中式设计思想中国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他们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如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第12篇:企业画册样本设计图形元素

常州市同创广告有限公司 -企业VI视觉设计, 企业画册样本设计, 产品包装设计, 常州产品摄影

企业画册样本设计图形元素

来源:常州市同创广告有限公司

图形语言的优势传播早已成为设计师体现创意的最强手段,直观、形象、易懂的图形成为情感传递的媒介,不仅美化装饰画册设计,更是对文字内涵的视觉化解读,如能理解图形语言在画册设计中的内涵语义,掌握图形语言的表达方式,则能激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1)画册设计简洁性与直观性

运用简洁的图形语言形象直观地反映画册设计的内容,让读者最迅速地捕捉画册设计的主题思想,加深强烈的视觉印象,所以封面中的图形一定要体现出简洁、准确、快捷的特点。

2)画册设计艺术性与趣味性

以绘画、漫画、装饰、摄影、电脑方式等表现形式,在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中赋予画册设计内涵的视觉表现,激发读者的关注度与购买欲。

生动的绘画语言可以表现出封面图形的艺术性,幽默风趣的漫画语言增强图形的趣味性,装饰的图案表现具有意象之美,摄影图形的真实性再现主题形象,电脑技术的融合性实现时空的交错。

3)画册设计符号性与创造性

图形以符号化的象征性、指向性、形象性诱导读者的视觉体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体现出以同质同构设计、异质同构、形义同构的意象构成,以符号的表达形式,诱导读者的阅读方式。

图形元素在封面设计中体现出多种表现方式,出现在国外画册设计封面的一系列设计现代时尚、影像想,赋予画册设计内容的意境传递。

4)画册设计色彩的装饰性与功能性

色彩所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属性特征可为不同类型的画册设计起美化装饰,例如,女性画册设计色彩定位于柔和、典雅的亮色彩序列;艺术类画册设计则需要有特色和内涵深度的色彩表达;学术性杂志则需要高雅.严谨、权威感的中、低纯度的色彩对比等。

抽象色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利用色彩的属性特征,在斑斓的色彩辉映下更富有设计活力,突出版面图文重点要素,建立视觉引导,激发读者的视觉幻想。

原文首发企业VI视觉设计

第13篇:课题3 元素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②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③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元素的概念。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元素周期表

4. 标签

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第1课时 元 素

[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元素

[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活动]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 水→氢气+氧气 氢气 + 氯气→氯化氢

并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在通过同学们讨论之后进行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分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讲解]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展示ppt)

总结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讲解]了解一下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介绍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PPT讲解)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举例:“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举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成三类。)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金属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从横向和纵向来看: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意义及其本身的意义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来说一下(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第1课时 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点: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第14篇:中国传统元素变形设计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扬传统之精华,变现时之风采”

二,活动目的:

本次“中国传统元素变形设计大赛”活动有益于当代大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悟传统元素的精华所在,并学以致用,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将古至今的沿用。

三,策划主办单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秘书处

四,活动详情

1)活动时间:xx年12月3日

2)活动对象:环境艺术系所有学生

3)活动奖励: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胜奖5名

五,活动要求:

各班均需上交2份设计稿,要求内容符合主题,不得抄袭,需要体现自我个性和传统元素中的意义。

六,活动准备

1.活动宣传单11月25日前打印出,并发到各个班。

2.每个部门派一位部长作为比赛的裁判。

3.列出活动所需物品:

三条横幅(扬传统之精华,变现时之风采),奖金200元,本子10本,钢笔3支

七,注意事项:

1,尊重比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2,裁判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得有徇私舞弊的行为,若有发现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各班级参赛作品必须于12月3日前必须上交,不然取消比赛资格

注:

1,裁判负责在12月15日前决出比赛名额.

2,外联部需负责各奖项奖品.

八,经费预算:

1,条幅3条50元

2,奖金200元

3,钢笔3支50元

4,本子5本30元

合计350元

附:

“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大赛”报名表

姓名

班级

联系方式

第15篇: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97中学化学科 李慕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提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几条?

〔讨论〕将原子序数1——18元素排列成有规律的表,试确定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 (让学生排列并讨论编排原则)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归纳小结: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讲解〕按以上的三原则,把现在已知的107种元素,排成一个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多媒体展示活动的元素周期表)。

对照元素周期表讲解它的结构。 1.横行——周期

(1)什么叫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周期表内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2)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着重指出: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 例:碳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C就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 (3)每周期元素的构成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周期组成的元素,然后归纳出:每一周期都是: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纵行——族 (1)什么叫族?

除第

八、

九、十等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称作一族。周期表内有18个纵行,分成16族。 (2)主族与副族

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还有一个0族(稀有气体元素)和一个Ⅷ族(3个纵行,9种元素) 着重指出: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主族的族序数 = 最外层的电子数。

例:卤素中每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⑶ 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的表示方式: 周期 族。如第三周期ⅤA族。 〔练习〕1.不看周期表,口头推算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

2.推算原子序数为

6、

13、

34、

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小结第2题的解题方法: 其一,减数法。

所以,13号元素位于周期表内第三周期ⅢA族。 其二,记数法。

例88号元素,推算前应熟记0族元素的序号,即2号、10号、18号、36号、54号、86号。 88比86大2,则88在86号元素的下一周期第二纵行,即为第七周期ⅡA族。

1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号、24号、34号

B.26号、31号、35号

C.13号、20号、31号

D.11号、17号、18号

答案:C。

作业:熟悉周期表结构,记熟1~18号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周期表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第16篇: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多方式互动、多媒体展示和补充加之针对训练、课堂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ⅰ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学过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的探究,“预测金属钾的性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胶片

六、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镁带、铝片、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七、授课时间、班级:

2008年2月 高一 三班

八、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教材p101页第1题 【课后练习】

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 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容易程度:x>y>z

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 【课后练习】答案

1、b、d

2、a

3、a 篇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教材p28页第5题 【课后练习】

1、下述事实能够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2、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x>y>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容易程度:x>y>z

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 【课后练习】答案

1、b、d

2、a

3、a 第二课时:

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篇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1课时

【教材整体分析】

第17篇:空间设计视觉元素分析论文

摘要:展示设计通俗的讲就是制造一个舒适、个性、有针对性的环境,把要展示的物品、文献、未来规划与这种环境融为一体,让观赏者自然的接收信息。想要使展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就涉及到展厅设计的个性化、新颖程度。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无限的想象,抓住人们视觉上的敏感点,吸引观看者去接收信息。那么如何吸引人们视线的驻足,在展示空间设计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视觉冲击;视觉元素

一、展示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发展

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展览的开设。展示相应产业发展起来。狭义的展示含义指的展览,展出物品给人观看。广义的展览不仅包含观看的人参与这个活动,和显示信息互动,反馈,实践和经验。在展示设计中,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的信息,有一个微妙的影响。展示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展示空间里布满了信息的交流、传递、转换,让空间活起来,形成一种相互呼应流动的空间。还要把人的感受添加进去,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这些都是在展示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因素。将各式专业的知识相融合使一个固有的空间再创造,要让观众接受设计师想要正确的消息内容。

二、展示空间与视觉元素

1.色彩效应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展示本身是供人观赏的一种视觉艺术活动。视觉是人体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用眼睛看能感受到物体的大小、颜色、位置等信息。展示设计就是要将会展主题通过一些设计如标识、文字、抽象图案传递给每一位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设计师的意图和主题。传统的视觉传达包括“形”“色”“质地”,对于平面设计或是广告设计这种二维的设计,没有与周围环境相联系的。在展厅里,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喜欢展厅的氛围就会有想要留在这个展厅的欲望,这样也能够带起观看展品的心情。设计师就得考虑在会展设计中所有平面性设计与环境的协调性,比如展板、招贴设计、背景板的设计、会展的指示系统设计、多媒体视觉设计要与灯光效果、展台、道具之间的和谐性。这些都承载着信息传达重要作用,是传递信息不可或缺的媒介,所以说视觉设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是重要环节。人的眼睛在看鲜亮色彩的时候总会集中注意力或是明亮的颜色吸引走。现代设计中色彩的作用在设计中显而易见,比如时尚大牌总是会提前发布新品提出这一年的流行色,然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满大街的都是“流行色”,这就是色彩对人的影响效果。

2.灯光效果

灯光与色彩其实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搭配得再舒服的色彩没有光的照射野只能是一团漆黑,正所谓色从光来光变色变。照明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观察物品的形状、色彩。光线的运用也是设计师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展示空间里主要就分为自然光和人工打光。自然光不用是太阳光,大自然中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自然光,人造光就是人为的故意照亮任何物体,而且颜色多种多样五彩斑斓。在展示空间里很少用到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的颜色、位置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光的角度会偏移、颜色会变化。展示设计里多半用人造光。在有光照射的位置物品和背景就会产生一个前后虚实对比,有个暗和亮的对比这就无形之间拉开了对比,抓住了视觉的中心点,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展厅在设计的时候都是用很深的颜色然后突出光线的效果,四周都是黑色有重神秘的感觉,在要展示的位置打上灯光也给人一种指引的作用,人都会被光亮吸引过去。因此在展示空间里对于光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博人眼球,要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亮度的变化的同时还要使光线对展品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3.雕塑装饰

这里说的雕塑装饰与公共空间里的那种大型纯艺雕塑不一样,这里指的是室内展厅里的一些展示道具或是室外与展厅主题符合相关元素的大型雕塑。比如为了凸显航空展厅,放一个火箭或是宇宙飞船的小型模型,或是像武汉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一样,在主馆入口前的空地处摆放一个大型的电灯泡用来突出主题,勾起观众的求知欲又点明了展厅主题。雕塑装饰与色彩灯光一样,在与环境和谐融合的同时又能发挥出自身独特的闪光点。现代公共空间的雕塑视觉冲击力强烈,城市发展迅速高楼大厦直耸入云,想要在大同小异的街道中脱颖而出建筑上的雕塑装饰必不可少,让人大老远就能看到建筑主体。

三、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里的重要性

展示设计本身就是必须考虑视觉效果的设计活动,人是看展览的主体,人接收展品发出的信息最多是用眼睛,当然现代展厅越来越先进,出现更多的有其他的感觉如触觉、听觉来辅助视觉。从而使得人们更好的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好的视觉信息集中体现着时代特征、现代内涵。科学的进步新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各种领域的设计相互交叉则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广泛的设计范畴。展示设计方面将视觉元素放在首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词语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语。展厅里的视觉设计通过“形”“色”“质地”等方面链接各个信息单元,将信息元素贯穿成一条主线,有一个信息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信息时代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在传递着信息,互联网虽然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人与世界的距离,但是最直观的用眼睛去看去感受这一点依然是最重要,展示空间日益成为重要的宣传文化、吸收文化、提供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那么在这样一个场所里对于美的感受、美的视角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展厅十分重视空间形式的设计感、颜色搭配得设计感、展板板式排版要有设计感。都是离不开以人为主体,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甚至要走在经济政治发展的前沿,让文化先走出去,好的文化先走进来。

四、结论

现代经济政治发展迅猛的今天,展示活动逐渐成为宣扬国家综合实力的场所。展厅成为一个信息融汇、交流、储存、发展的场所。为了吸引大众对接收新鲜知识的兴趣,在展示空间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中还是离不开对视觉元素做文章,内部的装饰风格、装饰题材、用的材料感觉、颜色搭配的运用上都要符合大众现代审美和展厅的整体环境。一些影响视觉的元素有色彩、光照系统、雕塑装饰、材料建材装饰,一个优秀的展厅设计这几点一定是会做的很出色,因为只有把这些点逐步完善好才能吸引更多人们来观看学习。视觉因素贯穿了所有的设计领域,一个设计只要人的眼睛满意,那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1]吴爱莉.展示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10.

[2]张磊.会展视觉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7.

[3]马钦忠.公共空间的石之诗.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8.

[4]利江.展示设计色彩.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2.

[5][美]莱亚特丽斯艾斯曼,[美]凯特雷克——色彩圣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08.

第18篇:陵园设计自然元素的应用

陵园设计自然元素的应用

水是墓地中最神秘的要素,也是最自然,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崇拜的一个元素。静水下仿佛暗伏着一个诡异的世界,仿佛象征逝者最好的归宿。而活泼动感的水又象征着鲜活的生命,被视为生命的起源e由此,平潭东方麒麟园墓园的设计对水景的处理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在英国谢菲尔德公墓改造方案中设计师就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设计顺着地形,利用该地丰富的降水条件和北面河流良好的引水条件,让水贯穿于整个园子中,随着季节变换,降水的变化,河流的盈澜,使各季的水态大不相同。2月-5月处于常水位时期,降水量在62.5~67.9mm,水边的水仙,漫坡的社鹊花绽放,东南部缓缓的草坡斜侵入水,树丛呈团状散布在修整的草坪上,创造出丰富的透景线,加深景致和空间通透感;6月~8月处于枯水位时期,降水量在51~66mm,溪道变窄,甚至有局部的断流,椭圆凹地的水面下降,平台、栈道呈现,地形呈现,树木浓密,林荫下篮紫色花盛开。10~1月处于丰水期,降水量在73.9~91.9mm,溪道变宽,增多,局部扩大成小水面,椭圆凹地积满了水,平台、栈道被淹没,小路嘎然而止象湍湍的溪流倏然不知去向,引人遐想。

另外,平潭东方麒麟园利用科学设备成就也能创造出奇特景观。如人工海涛、人造云雾等,为现代景观增加了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现代光、声技术的发展也大大丰富了新颖墓园景致,如各种声控喷泉和水幕所成的美妙声调旋律;利用电子技术把静止的内蕴美的艺术创作变为新颖、活跃、充满动态的“动感雕塑”是把振动原理、闪光照明、回馈控制系统三种技术综合起来创造成的,它能在游客的参与下作出反应,创造出种种不同的视觉形象,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光影变幻和奇妙的投影光束,把人们带入神话般的境界。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当游客脚踏时即会喷水,饶有情趣。太阳的移动是自然节奏的体现,透过光传达着时间。光在角度,强度,色彩上无休止地变化着,其无限变化使光成为自然的象征。

第19篇:水墨元素招贴设计论文(材料)

一、水墨韵味在招贴设计中的展现

1.水墨元素形式美在招贴设计中的传达

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艺术语言,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现代平面招贴设计需要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点,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因此,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本民族平面招贴设计的个性特点,就显得更具深刻含义。例如,在第二届亚运会的海报征集作品中,选出的十佳招贴设计作品“亚运五色系列”,画面用墨非常大胆,色彩鲜艳醒目,生动地表现了亚运会的红、绿、蓝、黄、黑这五彩的设计主题和举办地的民族风土特色,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鲜艳的色彩均是由覆盖力很强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矿物质颜料调成,所以才能达到多彩多姿的视觉艺术效果。再如,香港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就以中国传统的水墨元素作为纽带进行现代招贴设计。他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的各个具体运动项目的徽标,就是运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每个具体运动项目的特点。另外,中国画历来强调书画同源,中国书法的山、风、水、云,说的是字,其实更像是画,这些字体造型独特奇妙,魅力无穷,视觉冲击力很强,使读者过目难忘。比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徽章,其核心元素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朱红印章,它以现代设计方法加以简约,造型上强调协调自然,富有中国元素,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

2.水墨元素意境美在招贴设计中的营造

古人云:“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墨与水的结合产生的千变万化,使水墨元素产生了势不可挡的独特语言魅力。而水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首先就是体现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中,其特有的简洁形式,可以说是简洁而不简单,因为要以极少的要素去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是很不容易的。水墨元素在黑与白中变化、在浓与淡中变化,最终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以其独有的墨色浓淡变化成为现代招贴设计的一个闪光点,对水墨元素的具体设计,主要是对墨色的色块大小、浓淡变化、残缺表现、黑白比例等构成因素的选择,以此来挖掘出传统水墨元素的视觉美感。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艺术运用构图、墨色浓淡、虚实等水墨艺术语言来表现出空间感,让欣赏者感受画面的平远感、高远感和深远感受。因此,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具有招贴创意设计的典型构成要素。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发现很多以水墨元素作为基础的招贴设计形式,进而可以窥见招贴设计的思维方式,为其与传统水墨文化的结合构建平台。每一名招贴设计师都希望创造出不仅具有本民族特色,又能被他人所接收的招贴设计作品。于是,国内的设计师的文化归属感被逐渐唤醒,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本土文化的一些元素运用到招贴设计中来,希望能够在本土文化领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招贴设计灵感,而中国水墨元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招贴设计的相互融合。

二、水墨元素的新发展

1.气韵美的创新运用

笔墨的运用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绘画作品中不仅强调内在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思想深度离不开笔墨的传神功能。面对绘画中的新题材,如果继续用旧有的技法去表现显然是不够的,无法真正达到传神的效果。因此,必须根据新题材的客观需要,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相互统一。然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我们要在一种能准确表现某种主题的素材基础上,通过对形式语言的创造,最终成功传达出招贴设计的主题与含义,这其实是从模糊到清晰的漫长过程。

2.简约风格的新趋势

对水墨元素的简练概括和传神形式的运用成为现代招贴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简约时尚的招贴设计风格已屡见不鲜。从国际获奖的一些招贴设计中可以看出,现代招贴设计作品更加注重整体统一,信息明朗,版式简练。简洁的作品更能给人遐想的空间,人们能从简单的外在形象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寓意。因为招贴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传达价值信息,在快节奏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没有多余时间去细细寻找招贴设计作品中传达的具体内容。只有简约风格,突出视觉主题,才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学法则,以及黑白、虚实的处理是一样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各类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发展,各式各样的招贴设计不断涌现,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招贴设计,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达某种价值信息,这是招贴设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如果招贴设计没有独特的文化艺术,就不会产生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水墨元素凭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诠释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独特的审美思想,在中国艺术品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深度挖掘水墨艺术元素的表现能力,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艺术中去,既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弘扬,也是招贴设计艺术民族化的体现。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特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

第20篇:传统元素设计用于工业设计论文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实质涵义

中国人历来所尊崇的思想是阴阳平衡与天人合一,这是由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道家和儒家所赞同且接受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本质所在,和谐性以及包容性是它的精神展现,其中,多样性必然是包容性的衍生。在设计工业产品中融入“和”的思想,就是将造型的多样化和功能的统一性体现出来,展现社会、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而哲学与和谐的思想符号都体现在了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中。工业产品设计的统一与对比以及平衡和对称等都是为了讲求视觉方面的和谐。而同样的,分析产品中色彩的应用,也是立足于色彩的和谐性,这也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造型当中线条的比例以及几何化的形态处理都有着十分独特的涵义,它属于一定地域文化特征的体现。中国传统观念上偏爱独特的线条或者是形态,比如圆和方的搭配处理,这是由于古代的人们赞同天圆地方,因此比较喜欢圆和方的搭配。

二、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工业设计中的有效策略

1.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元素的发展背景以及意义

针对理想的工业设计,只有切实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发展背景以及意义进行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才可以防止应用的肤浅性,才可以使得产品实用和经典。重视对人们风俗习惯、生理特点的设计,以及重视分析人本身,这是进行工业设计的关键。比如,对于四川九寨沟的喜来登酒店来讲,能够发现它是恰到好处地融入了本区域的风貌以及现代化和港式酒店的风格,这样便是浑然天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的文化与思想也存在着差异性,像是宋代的理学思想、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系列的文化都对当时的生活与社会文化以及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从业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元素的时候,务必将中国传统元素的寓意和背景故事有一个详细地了解,从而合理地应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工业设计。

2.优化中国传统元素,从而跟现代化工业设计相统一

比如,针对汽车设计来讲,在设计汽车造型的时候,和谐与中庸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元素的良好体现。而这不但在设计造型上有所体现,而且还在设计细节中有所体现。在设计汽车造型的时候,并非一味地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将线条这种精华的元素提取。针对中国传统来讲,线条不但具备厚度和宽度,而且还具备方向,以及能够体现力量与速度,而理解线条完全是主观上的体会。在设计汽车造型的过程中,怎样借助科学的设计将中国线条的厚度、宽度、力量,以及速度等有效地体现出来,这是进行中国元素汽车设计的重点。这就要求对中国的传统元素中线条进行进一步地探究,由中国的工艺品设计、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用品设计,以及中国绘画当中汲取养分。以此作为视角,设计人员务必进一步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且可以有效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涵义。可以说,我们平时用到的中国传统元素非常之多,而像是书法印章、福、中国节、双喜等一系列的元素能够应用于设计汽车的造型当中。在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探究中,有的中国传统元素可能历时悠久,而想要跟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产品相统一,设计人员就需要掌握住分寸和注重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现代化科技的影响下,人们能够借助科技手段,创新一系列较难完成的材料色彩造型,从而将经典的作品创作出来。同时,在进行工业设计的时候,还应当结合产品的应用环境实施有效地调整,像是在产品色彩方面,能够借助当代工艺以及现代环境等让产品的造型或者是色彩具备中国传统元素难以实现的元素,进而获得全新的感觉。

三、总结

总之,在民族复兴的时期,工业设计的一项重大责任就是设计出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化产品。而在工业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人员需要有效地统一现代化产品和古典艺术,摒弃一系列粗糙和肤浅的中国元素风格的设计,切实地将艺术气质与人文性体现出来,最终赋予工业设计更强的生命力。

设计元素范文
《设计元素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