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哈佛谈判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9 12:00:5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KM 谈判与解决冲突(哈佛商业评论)

談判與解決衝突(哈佛商業評論精選)

專家導讀: 東吳大學教授、談判名家劉必榮導讀

公司對內對外衝突迭起,如何突破困局,找尋最佳的談判的籌碼!

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團隊,對內有團隊成員之間的種種差異與衝突,一個成功的經理人應該如何管理與協調這種種差異與衝突,讓團隊不僅有效運作,同時成功地保有競爭優勢?對外,公司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每段關係的形成與各種狀況的發生,都需要公司有優秀的談判能力加以因應解決。

本書集結了《哈佛商業評論》裡有關衝突解決和建立談判能力的經典文章,能有效地適用各種情境,幫助您釐清思緒、突破困局。

..............................(以下摘錄自《談判與解決衝突(哈佛商業評論精選第四套)》精采內容)

《談判與解決衝突》導讀

談判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當大家各有立場、利益相衝突的時候,除非你不在乎雙方的關係,否則透過談判與協商去調和利益,在衝突中尋求妥協,往往是時間、金錢、與社會成本最少的解決方式。

中文所講的「談判」,其實涵蓋了滿多東西:包括兩個人的「討價還價」(bargaining,有些人把這個字譯為「議價」,這我不太同意。因為「議價」通常只適用於買賣,但bargaining的標的物卻不只是買賣,還包括其他像「放假幾天」啦,「功課什麼時候交」啦等,所有可以討價還價的東西)、「共同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以及多人、多議題的「解決爭端」(dispute settlement),都可以泛稱為談判。

所以不只作業務的要談判,作採購的要談判,作主管的,在面對人事糾紛、勞資衝突時,也一樣頇要具備談判的技巧。因此談判就又可以分成三大類型:一是「個人對個人」

(interpersonal)的談判;二是「團體對團體」(inter-group);三是「團體內部」(intra-group)的談判。前面兩種,都屬於「對外談判」,後面第三種則屬於「對內談判」。

對內談判和對外談判最大的差別,在於它是「封閉型」的,不能換人的。對外談判時如果談不了,我們可以換個對象談,對內談判則無法換對象。一個公司的工會跟資方談不攏,他總不能換到另外一家公司去運作吧?因為是封閉型的,所以談判者所能使用的戰術也受到制約。有些招數你跟別人可以用,但用在公司內部就不行了。為什麼?因為太兇了,用了撕破臉,以後怎麼見面?由於對內談判還得顧到談完之後雙方關係的維繫,所以在什麼時候該升高對方期待,什麼時候該降低對方期待,需要有更精緻的操作。這裡又牽涉到許多管理的概念,以及經理人心態上的自我校正。

哈佛這本《談判與解決衝突》的文集,就涵蓋了「對內談判」與「對外談判」兩個面向,為

經理人在觀念與戰術上提供了許多建議,值得細細品味。在對內談判部分,它稱之為「解決衝突」,全書就是從解決衝突開始談起。

第一章「差異管理」,有系統地介紹了經理人在面對團隊產生不同意見時,從「避免差異」到「豐富的問題解決之道」五種處理差異的方法。

經理人面對衝突時第一個處理方法是「避免差異」:特意去找跟自己同質性高的人一起工作(這樣才叫團隊),或將兩個水火不容的人分在兩個不同的單位,免得他們動不動就劍拔弩張。這是一種防患於未然的作法,通常在差異還沒發生,或剛剛發生,還可以控制的階段。不過作者並不贊成這種消極的作法,因為這將斲傷了團體的創造力:當大家的想法都一樣的時候,大家就都不願意費心思去想問題了,於是這個團體就固步自封,只會原地踏步了。

如果各種歧見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冒出來了,經理人還可以選擇對不同的意見(或老闆眼裡「搗蛋的意見」)予以壓制。不過作者提醒我們,如果選擇這種途徑,必頇注意「隱性的議程」(hidden agenda)的問題:很多人對爭議中的問題之所以有特定看法,都是因為另一個沒有說出來的原因所致。這個原因可能跟檯面上的衝突沒有關係,但如果硬是壓抑著不讓人家講出來,你就永遠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現象在中國社會尤其常見,不能等閒視之。

第三個途徑則是把「差異」引爆,變成「衝突」,讓它發出來,逼著大家去正視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在畫衝突圖形的時候,認為它應該是個「陡坡」,一下子升高。

「引爆」本就是談判常用的方式,不引爆無法讓大家停下腳步,誠實面對眼前問題的嚴重性,這對大家都有教育的效果。但是引爆必頇注意時機,以及引爆的分寸。稍有不當,可能會燒到雙方關係的基礎。時機是所有解決衝突的關鍵。什麼時候介入,什麼時候引爆,每一個時間點,都考驗著經理人的智慧。智慧是沒辦法教的,只能靠讀者在閱讀這一部份時細細品味。

不過作者最提倡的,還是「共同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途徑。如果我們用光譜作一分析架構,為各種解決歧見的途徑作一定位,光譜左邊是「討價還價」,是一方贏一方輸的,則「共同解決問題」就落點在光譜的右邊,是雙贏的。

現在問題是,怎麼把衝突從光譜的左邊,一步一步拉到右邊來?衝突被引爆以後,不會一下子就化解的(所以我們在前面畫衝突曲線圖時,將往下走的曲線畫成緩坡,慢慢下降),作者因此在「解決問題」之前,多加了一個「讓差異具有創造性」(making differences creative)的階段,然後把傳統的「解決問題」稱為「豐富的解決問題之道」(enriched problem solving),這樣就多了一個導引衝突的方法。

透過「讓差異具有創造性」的前置緩衝,衝突各造的情緒得以宣洩。挫折也好,憎恨也好,敵意也好,在這裡先化掉一些,然後發展出對衝突的正面態度,逐步進入解決。

但在這裡我們發現,經理人擔負了相當重的責任。他像一個導航員,在衝突的驚濤駭浪之間,把自己的團隊導引到解決衝突的正確方向。他必頇克制自己主觀的情緒與好惡,有足夠的耐性,還能有自己的視野。這當然不容易,所以更值得每個經理人時時警惕。

順著這個邏輯就進入第二章。第二章「潰散的團隊」,介紹美國一家公司經營團隊的問題。作者非常鮮活地描述了這個團隊內部的各種衝突。但真正值得看的,是那一章後面管理專家所開的「處方」。

解決團隊內部的衝突,要有「心法」也要有「作法」。一位管理顧問表示,文中那個工作團體在「感情」及「過去經驗」上耗費太多時間,他們互相支持與幫助,把「相互保護的感情」放在過高的位子,大家都忙著討好彼此,忙著建立共識,結果什麼事都成不了。所以經理人在心態上一定要調整:「真正好的團隊並不需要討好彼此,而是把事情完成。」這句話相當讓人深省。

除了上面的心法之外,經理人還要有作法。作法包括必頇給團隊一個願景,以及透過訓練去培養團隊的默契。所有的協調與默契,都必頇透過訓練去養成。不要小看大家一起上課這一回事,那正是培養團隊的最好機會。我們常聽人家說:「訓練很貴,但不訓練更貴。」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這裡我想補充一點:訓練也有不同的層次。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去上談判課,總經理在課前閒聊時就跟我抱怨,說他們公司的各個經理,在管理各自內部的時候非常在行,但是幾個經理在一起的時候,他們的協調能力就很差。「簡單說,他們都會自轉,但就是不會圍著我公轉,」他說。可見所謂團隊建立,需要在許多層次同樣進行才行。

如果這些訓練都沒辦法解決衝突,那就要用更積極的方法了,這就是第三章「解決團體衝突」的重點。這其實是在教經理人怎麼作和事佬。要作第三者介入解決衝突是有方法的,過去我們常講誰誰誰是「魯仲連」,誰誰誰又是來作「公親」的,但要作魯仲連或作公親,所憑藉的都不只是熱心或誠心,還要講求方法。不然就算是主管,挾帶許多資源,無頭蒼蠅一樣介入屬下衝突,也都只會愈幫愈忙。

作者在本章中介紹了兩個解決團體衝突的途徑,一個是「中間人途徑」(interpersonal facilitator approach),由一個中間人,去「促成」雙方間的溝通,協助爭議各方找出共同的立場。另一個是「介面衝突解決策略」(interface conflict-solving approach),讓衝突雙方直接面對面協調,第三者不參與討論內容,只擔任衝突解決計畫進行過程的指導者。這兩種方法都有啟發性,但必頇看不同場合,配合不同條件去運用。這種解決衝突的途徑,可以用在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的衝突,也可以用在勞資談判之上。

唯一我覺得可能有問題的是,這裡的第三者位階一定要高。作者也指出,若非如此,衝突當事人(或衝突單位的主管)位階比中間者要高,他可能會對那個中間人不屑一顧。但是位階高的主管,又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花時間去讀書學習的,這怎麼辦?怎麼才能讓高階主管學會這一章裡面所講的解決衝突的技巧?這是許多辦訓練的人最感到痛苦的地方:該學的人沒時間學,有時間學的人又輪不到他用。也許以後吧,等終身學習逐漸成為風氣以後,也許這種現象會有所改善。

第四章開始就進入對外談判了。第四章的主題是「與惹不起的客戶談判」,這其實就是如何「以

弱對強」,是每個人都很感興趣的題目。文中幾個觀念我覺得特別有用,必頇點出來相互提醒。

跟「惹不起的客戶」談判時,最重要是心理上「不懼敵」。所以作者提醒業務員,不要對客戶投入太多的感情,那樣只會一味讓步妥協,而無法凸顯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對客戶情緒化的勒索絕不退讓。談判者可以撤回、暫緩、搪塞、閃避、傾聽,但就是不能吵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態度溫和,立場堅定」。

在解題方案方面,作者提出要多思考一下研發、規格、送貨、和付款安排等每一個點,看看有沒有其他選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談判基本動作:「切割法」解題。價格也許爭不到,但在其他方面,像規格、付款方式等方面,去挽回一點利益,少輸為贏。

當然這些作法都是說起來比較容易。作者教導談判者開價要高,然後慢慢讓步,我在上談判課時也經常教學員要「開高走低」,後來發現碰到那些覺得自己很弱的談判者,要叫他開高,他還真不敢開,怕萬一破局了怎麼辦?其實換的角度想,只有「開高」,才能凸顯後面讓步時的「上道」。

通常我們會教弱者要開高,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開高了之後,才能點出弱者的需要。弱勢談判者一定要自己說出來他需要什麼,否則沒人會費心思去理解他。

第二,開高了之後,才有讓步的空間。只要強勢者有任何善意,弱勢者就可以讓步,表示自己是懂得回報的人,而且很上道。不過弱者在開高的時候,也不能真以為自己能要得到他所開出來的要求。如果開高就能得高,他就是強者,不是弱者了。所以弱者開高之後還要學會見好就收。開高要勇氣,見好就收則需要智慧。

第五章「讓談判成為公司能力」的層次就比較高了。第四章是假設你是業務,第五章則把你拉高到總經理,從更高的戰略高度去思考談判的問題。愈來愈多跡象顯示,談判已經變成公司每個同仁都必頇具有的基本能力。如果大家都曉得怎麼談判,或者都曉得如何傳遞談判經驗,則對內可以在公司發生衝突時,減少許多內耗的能量;對外,則可以透過公司內部的知識管理,讓同仁分享談判經驗,在談判桌上亮出耀人的佳績。

我覺得這章最給人啟發的,是建立公司談判能力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讓大家,而不是少數幾個人,都有機會發展出這樣的談判能力。另一個就是改變對談判者的評估方式,不要只看重價格與費用。這點相當重要。想想,我們一天到晚教導談判者,不要只在價格上打轉,除了價格,你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爭取。太專注價格,只會束縛判者的想想力與創造力,最後就算價格爭取到了,但在別的項目輸了,算總帳時還是不划算的。

但是學員(不管採購還是業務)卻經常回答我們:「可是我們老闆就是以價格作為評估我們表現的唯一標準,怎麼辦?」也就是說,你在談判課上教了半天,抵不上老闆的一句話,所有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又一下子不見了。唯一的解套方式,就是老闆改變評估的標準,這樣才能一下子把學員的創造力釋放出來。所有作老闆的人,在讀到這一章時,都應該在這一點上對

自己作一些提醒。

第六章諮詢顧問與客戶的衝突,在適用面上比較窄。如果你是顧問公司,或如果你是公關公司,這章就對你很有用。而且如果你的客戶是外國公司的話,這裡所展現的西方思維與西方社會解決衝突的方式,就蠻值得參考。如果你不是從事相關行業,或你的客戶是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不是英美,則在細節上的參考價值就比較小,但是還是有東西值得我們學,那就是說服。「兩個都自以為對這件事很懂的人在一起,該怎麼去說服對方?」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讀這章的方法,是把不相干的,或運用不到的技術面剔掉,然後從裡面去找它的說服技巧與觀念啟發,一樣也非常有用。後面兩章也是一樣。

第七、八兩章,介紹的是ADR(解決爭議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觀念與作法。這牽涉到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問題,我們沒辦法全盤移植,但仍然有兩個東西可以學。

第一個是是衝突如何從興訟的邊緣轉回來。

通常解決衝突有三個方法,一是「力」(power),上街頭,或用其他類似強迫或威逼的方式對決;二是「理」(rights),到法院去衡情論理,捍衛自己的權利;三是「利」(interests),透過談判與協商,爭取自己與對方的最大利益。在一般的情況下,「力」「理」「利」三端,「利」的成本最少,「理」次之,「力」所付出的代價最大。所以談判者都想在遇到衝突時,能把對方從上街頭與上法院的邊緣,拉到談判桌上。這就是ADR想要達成的目的。這涉及了制度的設計、涉及了透過教育所推廣的觀念,也涉及了談判與說服的技巧。我們拷貝不了歐美的制度,但是可以咀嚼它的觀念,學習它的技巧。

第二就是學跟美國客戶打交道的方法。

加入WTO之後,我們跟國際接觸的機會日多,更需要對西方的思維與解決衝突的方法多所瞭解,這樣才能以最少的成本,爭取到最大的利益。我覺得讀任何書都是一樣,應該用「折射」的讀書法,一方面學習書中的精華,一方面問自己:為什麼作者是這樣教我們的?比如說,這本哈佛大學的書是這樣教的,但如果這是東京大學出版的書呢?它也會講同樣的內容嗎?或者即便同樣內容,每一個部分的比重也會一樣嗎?如果不同,它反映出美日在觀念上怎麼樣的差異?只有這樣時時反問自己,我們才有可能在書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由於這本書是論文集,所以只有「點」沒有「面」。但只要抓得住這幾個點,細細咀嚼之後,你會發現裡面所帶的觀念都很有啟發性,值得一讀。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為著名談判學者) 更多精采的內容 請見談判與解決衝突(哈佛商業評論精選)精采內容

推荐第2篇:哈佛经典商战谈判技巧的20法则(上)

适时反击、攻击要塞、“白脸”“黑脸”、“转折”为先、文件战术、期限效果、期限效果、打破僵局、声东击西、金蝉脱壳、欲擒故纵、扮猪吃虎……

一、适时反击反击能否成功,就要看提出反击的时间是否当掌握得准确。反击只有在对方以“恐怖战术”来要胁你时方能使用,所以,它也可以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防卫战。汤姆成功的例子,就足以显示反击正是所谓的“借力使力”,就是利用对方的力量,再加上自己的力量,发挥“相乘效果”,一举获得成功。其次要注意的是,使用反击法时,如果对方不认为你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强生相信汤姆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所以在汤姆尚未正式宣战前,便作了让步。情况如果恰巧相反,结果也自然大不相同了。所以,在使用反击法之前,你必须先行了解,在谈判对手眼中,你是否是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

二、攻击要塞谈判,尤其是有关公务的谈判,参加者通常不止一人。在这种“以一对多”或“以多对多”的谈判中,最适合采用的,就是“攻击要塞”。谈判对手不止一人时,实际上握有最后决定权的,不过是其中一人而已。在此,我们姑且称此人为“对方首脑”,称其余的谈判副将们为“对方组员”。“对方首脑”是我们在谈判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人物,但也不可因此而忽略了“对方组员”的存在。谈判时,有时你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说服“对方首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转移目标,向“对方组员”展开攻势,让“对方组员”了解你的主张,凭借由他们来影响“对方首脑”。其过程也许较一般谈判辛苦,但是,不论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持之以恒,再接再厉,始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你无法说服“对方首脑”时,就要另辟蹊径,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对方组员”。这正如古时候的攻城掠地一般,只要先拿下城外的要塞,就可以长驱直入了。攻占城池,要先拿下对城池具有保护作用的要塞,如此一来,就能如入无人之境了。同理,在无法说服时,便应改弦易辙,设法通过“对方组员”来动摇“对方首脑”的立场。使用“攻击要塞”战术时,关键在于“有变化地反复说明”。很显然地,“对方首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过了你的主张,而现在,如果要再拿同样的说词对“对方组员”展开游说,“对方首脑”自然感觉兴味索然。而“对方组员”也一样,对你一成不变陈述方式,也不可能专心聆听的。所以,目的虽然相同,但是,在反复说明的过程中,就要特别留意其中的变化性,以免收到反效果。另外应注意的是,纵然你已经认真地说服了“对方组员”,但是,这却无法保证“对方组员”也会像你认真地说服他们般的去说服“对方首脑”。要是“对方组员”不肯这么做,即使你用尽了全力,“攻击要塞”战术还是难奏其效的。

三、“白脸”“黑脸”有一回,传奇人物——亿万富翁休斯想购买大批飞机。他计划购买三十四架,而其中的十一架,更是非到手不可。起先,休斯亲自出马与飞机制造厂商洽谈,但却怎么谈都谈不拢,最后搞得这位大富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不过,休斯仍旧不死心,便找了一位代理人,帮他出面继续谈判。休斯告诉代理人,只要能买到他最中意的那十一架,他便满意了。而谈判的结果,这位代理人居然把三十四架飞机全部买到手。休斯十分佩服代理人的本事,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代理人回答:“很简单,每次谈判一陷入僵局,我便问他们——你们到底是希望和我谈呢?还是希望再请休斯本人出面来谈?经我这么一问,对方只好乖乖的说——算了算了,一切就照你的意思办吧!”要使用“白脸”和“黑脸”的战术,就需要有两名谈判者,两名谈判者不可以一同出席第一回合的谈判。两人一块儿出席的话,若是其中一人留给对方不良印象的话,必然会影响其对另一人的观感,这对第二回合的谈判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第一位出现谈判者唱的就是“黑脸”,他的责任,在激起对方“这个人不好惹”、“碰到这种谈判的对手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的反应。而第二位谈判者唱的是“白脸”,也就是扮演“和平天使”的角色,使对方产生“总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就这样,二者交替出现,轮番上阵,直到谈判达到目的为止。第一个谈判者只需要做到使对方产生“真不想再和这种人谈下去了”的反感便够了,不过,这样的战术,只能用在对方极欲从谈判中获得协议的场合中。当对方有意借着谈判寻求问题的解决时,是不会因对第一个谈判者的印象欠佳,而中止谈判的。所以,在谈判前,你必须先设法控制对方对谈判所抱持的态度,如果是“可谈可不谈”,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便派不上用场了。前面已经提过,谈判以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较为有利,但是,在使用“白脸”与“黑脸”战术时,却反而以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谈判为佳。不管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用什么方式向对方“挑战”,如果谈判是在对方的阵营中进行的话,基于一种“反正这儿是我的地盘”的安全感,对方通常不会有过度情绪化的反应。因此,当第二名谈判者出现时,他们的态度自然也不至于过份恶劣了。相反地,若谈判是在自己的地盘进行,而对方又被第一位上阵的谈判者激怒了的话,便很可能拒绝再度前来,或者干脆提出改换谈判地点的要求。一旦谈判地点变更,对方便可能因此而摆脱掉上回谈判所带来的不悦,重新振奋起来,以高昂的斗志再度面对你的挑战。果真如此,那么“白脸”与“黑脸”战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白脸”与“黑脸”战术的功效是源自第一位谈判者与第二谈判者的“联线作业”上。第二位谈判者就是要利用 对方对第一位谈判者所产生的不良印象,继续其“承前启后”的工作。第一位谈判的“表演”若未成功,第二位谈判者自然也就没戏可唱了。

四、“转折”为先“不过……”这个“不过”,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说话技巧。有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访问某位特别来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被问及有关私生活的情形,不过……”。这个“不过,等于一种警告,警告特别来宾”,“虽然你不喜欢”,“不过我还是要……”。在日常用语中,与“不过”同义的,还有“但是”、“然而”、“虽然如此”等等,以这些转折词做为提出质问时的“前导”,会使对方较容易作答,而且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过……”具有诱导对方回答问题的作用。前面所说的那位主持人,接着便这么问道:“不过,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热切地的希望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关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一问,特别来宾即使不想回答,也难以拒绝了。 □ 缓和紧张气氛在谈判时,当问题本身颇为复杂,叫人难以启口,但却又非问不可时,通常便得使用“缓动”的技巧。说话的缓动技巧,具有防止对方发怒,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作用。在谈判过程中,我们有时难免会变得情绪化,有时则不得不提出某些涉及人身攻击的问题,有时又不可避免地必须与曾是你手下败将的谈判对手再度会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该如何处置呢?这里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你现在的谈判对手,在不久之前,才和你谈过一件有关土地买卖的问题,当时对方觉得他所提出的价格非常合理,但事后却愈想愈不对,愈想愈觉得价格太低,自己吃了个大亏。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位谈判对手再度与你面对面,讨论另一件有关土地买卖的问题时,必然是心不平、气不和的。所以,不论你开出的价格再怎么合理,对方一定不肯轻易地同意。他之所以不肯同意,并非价格合不合理的问题,而是他已打定了主意,要以更高的价格把土地卖出,以强补上一次的损失。类似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所以,当你发现眼前的谈判对手对你心存不平时,就不得不慎重处理,小心应付。而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好方式,便是一开始便诚恳、开门见山地向对方提出解释,以消除其蓄积于心中的不满与怨气,让一切能重新开始。也许你可以这么说:“上一次土地买卖的事已经过去了,现在想来,我确实有些抱歉,不过……”。接着便要设法让对方明白,心中也不再怨恨不平,谈判便可以顺利地进行了。这就是所谓说话的缓动技巧。 □ 话中插话“话中插话”的说话缓动技巧,具有改变整个谈判情势的力量。若男曾承办过一件已经由法院判定的诉讼案件。但谈判双方对于法院裁决的有效性却还有所争议,而经过数次的讨论,仍无具体结果。不过,若男已看出对方的信心有了些细微的动摇迹象。法院判决的有效与否,对谈判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虽然对方觉得此一议题已无再谈下去的必要,但若男仍旧再三地使用“话中插话”的缓动技巧,努力地把话题拉回判决有效与否的问题上。若男一再告诉对方“虽然我们已就法院判决的问题充分地讨论过,再重新提出的话,确实是有些煞风景。不过……”,接着便说明自己对判决的看法。就这样,一有机会,若男便反复陈述对法院判决的看法。最后,对方的信心终于完全动摇,而反过来接受若男的主张了。

五、文件战术一家金融公司举行董事会议,十二名董事围坐在椭圆型的会议桌前激烈地讨论着。有十一名董事面前摆着纸和笔,而另外的一位呢?除了纸笔外,还堆满了一叠叠的文件资料,每一叠几乎都厚达十公分。董事们对该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关公司经营方针的变更,均勇跃发言,各抒己见,一时之间,争论四起,难达结论。在混乱当中,那位携带了大批文件资料的董事,却一直保持沉默,而每一位起来发言的董事,都会不约而同地以充满敬畏的眼光,向那堆文件资料行注目礼。待在座人士都发言过后,主席遂请那名似乎是有备而来的董事说几句话。只见这位董事站起来,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叠资料,简要地说了几句话,便又坐了下来。之后,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十一名董事均认为那最后发言的董事“言之有理”,而一致同意他的意见,纷乱而冗长的争论遂告结束。散会之后,主席赶忙过来与这位一锤定音的董事握手,感谢他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同时也对其为收集资料所下的工夫表示敬意。“什么?这些文件资料和今天开的会根本是两回事嘛!这些东西是秘书整理出来的,先交给我看看,如果没有保存的必要,就要烧毁了。而我正打算开完会便外出度假,所以顺便把它们也带到了会场。至于我发表意见时手上拿的字条,不过是刚刚边听各位发言边随手记下的摘要。老实说,对这一次的会议,我事前根本就没做什么准备。”这位被“误解”了的董事做了如此解释。任何事情,都不能光看表面。平常的董事会议,除了纸笔之外,大家什么也不带。而这一回,突然出现了一名携带了大堆资料与会的董事,除令在座人士惊呀之余,自然也会叫人联想到——他带了这么多参考资料出席会议,想必在事前已做了充分地准备。正因为有这种联想,所以,不论这位董事说了些什么,都会使大家觉得“有份量”、“言之有理”,从而毫无异议地采纳了。与开会不同的是,在谈判时若要使用“文件战术”,那么,你所携带的“工具”,也就是各种文件资料,一定要与谈判本身有关。如果你带了大批与谈判无关的资料前去谈判,想“混”的话,一旦被发现,谈判信用便将破产,而前面已再三强调过,谈判信用一旦失去,便将再难挽回,也无法弥补了。因此,在谈判时,你必须千万小心,绝对不要为图一时之便,而犯下招致“信用破产”的错误,这是谈判的原则。参加任何谈判,都要留意自己所使用的战术或技巧是否适用于谈判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使用的战术或技巧要是不够高明、不适合于谈判内容,都将使谈判难以顺利地展开。“文件战术”的效果,多半产生在谈判一开始,也就是双方隔着谈判桌一坐下来时。为什么呢?试想,如果等谈判已进行至某一阶段,才突然搬出大批文件资料的话,对方能不起疑吗?携带大堆文件资料前往谈判的目的,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事前的准备有多么周到,对谈判内容的了解又是何等的深入。但如果中途才搬出大批文件资料,对方就不会如此认为了。其次要注意的是,一旦采用了“文件战术”,就要有始有终,在每一次的谈判中,都不要忘了把所有的文件资料带在身边,否则,将会引起对方的怀疑,甚至蔑视。如果有可以不再携带文件资料的理由,则要向对方详细说明,使其了解。当谈判已进行至某一阶段,所有重要的问题均已谈妥,仅仅剩下二三个次要问题时,就可以结束你的“文件战术”了。不过,在撤走所有的文件资料之前,还是有必要向对方提出说明“重要的问题都谈过了”!这些资料已经用不着了”,以免令人起疑。还有,如要谈判场所改变,使你不方便携带大批文件资料前往时,也必须向对方照会一声“那些东西实在太笨重了,带起来不方便”。总之,当你觉得再也没有必要使用“文件战术”时,不管理由为何,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对方心生疑窦。谈判自然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举行较为有利。但是,有时候,却又不得不深入虎穴,到对方的阵营中展开谈判。若是到对方的阵营中谈判时,就不得不考虑文件资料的携带问题。搭乘公共汽车不便携带大批文件资料,乘坐计程车,也有遗失之虞。而当对方见到你费尽千辛万苦,“搬”来了堆起来有如一座小山似的文件资料时,头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一定是用“文件战术”来对付我了。所以,在对方的阵营中谈判时,除了必要的,以及在谈判中将使用到的文件资料外,最好什么都不要携带。这么做,除了乐得轻松以及不致让对方起疑外,对信用的提升,也有无形的帮助。而信用,正是谈判成功的关键所在。

六、期限效果从统计数字来看,我们发现,有很多谈判,尤其较复杂的谈判,都是在谈判斯限即将截止前才达成协议的。不过,未设定期限的谈判也为数不少。谈判若设有期限,那么,除非期限已到,不然的话,谈判者是不会感觉到什么压力存在的;所谓“不见棺材不掉 泪”就是这种道理。譬如,人平常都不怕死,虽明知每一个人终将难逃一死,但总觉那还是“遥遥无期”的事。然而,若有一天,医生突然宣布,你只有一个月好活了,这样的打击,是谁可以忍受的呢?由此可见,当谈判的期限愈接近,双方的不安与焦虑感便会日益扩大,而这种不安与焦虑,在谈判终止的那一天,那一时刻,将会达到顶点——这也正是运用谈判技巧的最佳时机。还记得美国总统卡特在戴维营与埃及前总统沙达特、以色列前首相比金所举行的长达十二天的会议吗?此一首脑会议的目的,是想解决以、埃之间对立三十年来的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复杂,因此谈判从一开始便进行得非常缓慢,经常中断,没有人有把握能谈出什么结果来。于是,主事者便不得不为谈判设定一个期限——就在下个礼拜天。果然,随着截止期限一天天的接近,总箕有一些问题获得了解决。而就在礼拜天将到前的一两天,谈判的气氛突然变得前所未有地顺利,更多的问题迎刃而解,以、埃双方也达成了最后的协议。在如此重大谈判的过程中,谈判的“截止期限”依然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效果,所以,如果你也能将此心理运用在各种谈判中,自然也可获得预期的效果。美国西部一名牛仔闯入酒店喝酒,几杯黄汤下肚之后,便开始乱搞,把酒店整得一塌糊涂。这不不算,到后来,他居然又掏出手枪朝着天花板乱射,甚至对酒店中的客人。就在大伙儿一筹莫展之际,酒店老板——一个瘦小而温和的好人,突然一步步的走到那牛仔身边,命令他道:“我给你五分钟,限你在五分钟之内离开此地。”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名牛仔真的乖乖收起手枪,握着酒瓶,踏着醉步离开酒店,扬长而去了。惊魂未定,有人问老板“那名流氓如果不肯走,那你该怎么办?”老板回答:“很简单,再延长期限,多给他一些时间不就好了。”以上的故事只能证明洒店老板的“运气不错”,但是,在谈判中,这位老板的行为却大有参考的价值。为了能使谈判的“限期完成”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对于谈判截止前可能发生的一切,谈判者都必须负起责任来,这就是“设限”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有新的状况发生或理由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延长期限”。如果对方认为你是个不遵守既定期限的人,或者你会有过随意延长期限的“前科”的话,那么,所谓“设限”,对谈判对手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即使期限已到,也不会有人感觉到不安与焦虑,因为他们早已算准了你“不把期限当作一回事”。你的谈判对手或许会在有意无意中透露一个“截止谈判”的期限来,譬如“我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赶到机场”、“再过一个小时,我得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这样的“自我设限”,不正给了你可乘之机吗?。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须慢慢地等,等着那“最后一刻”的到来便行了。当距离飞机起飞或开会的时间愈来愈近,对方的紧张不安想必也愈来愈严重,甚至巴不得双方就在一秒钟内达成协议。此时此刻,你就可以慢条斯理地提出种种要求“怎么样呢?我觉得我的提议相当公平,就等你点个头了,只要你答应,不就可以放心地去办下一件事了!”由于时间迫切,对方很可能便勉为其难地同意你的提议,不敢有任何异议。以上所举的,是谈判对手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不利于己的期限的例子。这也是想同时提醒你,千万不要犯了相同的错误。这种错误,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一名谈判高手身上的。在谈判时,不论提出“截止期限”要求的是哪一方,期限一旦决定,就不可轻易更改。所以,无论如何,你都必须倾注全力,在期限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以免受到期限的压力。如果对方提出了不合理的期限,只要你抗议,期限即可获得延长。不过,若对方拒绝了你延长斯限的提议,或者自认为所设定的期限相当合理的话,那就麻烦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收集资料,拟定策略,如果还一味地因对方的“不讲理”而生气,以致浪费了原本有限的时间,这就落入对方的圈套了。不论你有多少时间,冷静地拟定应付措施、仔细地检查对策,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譬如你想购买一批不动产,而对方只给了你十天的时间,要你在十天内决定是否以其所开出的价钱买下这批不动产。这时,你就应该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检查对方的提议。如果觉得价钱不甚合理,最好能在期限截止前,尽早向对方说明你的看法。可能的话,还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再重新订立一个期限,这么做,将使你免于成为对所设定的期限下的牺牲品。

七、调整议题有一回,我乘坐卡车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路上的急斜坡很多,上上下下,下下上上,使得坐在助手座位的我看得心惊胆跳,直冒冷汗。然而,卡车司机的换档技术着实巧妙到了极点。他似乎完全是凭着直觉换档的,上坡时速度并没有减慢,而下坡时,也不至于急速的往前猛冲。总之,坐在车上的人始终是平平稳稳的,没有半点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谈判中的所谓“换档”又是什么呢?谈判中的所谓“换档”,就是在谈判进行时设法改变中心议题。而“换档”的技术如能象那位卡车司机那般的娴熟,那么,不管任何谈判,主导权都将操纵在你手中。苏联的谈判专家便是“换档”的能手。在限制武器的谈判中,他们便一再使出以改变、转移论点的“换档”技术,纵横全场。以限制武器谈判来说,美、苏双方都急欲达成限制武器的协议,也就是说,不管谈判遭遇到何种困难,还是必须坐在谈判桌前,继续讨论,直到有了结果为止。事实上,许多谈判,如公司、政府、自治团体以及各种工会间的谈判也是如此。即使谈判无法获得一致协议,因而演变到怠工、罢工等最坏的状况,双方仍须继续努力,寻求一合理的解决方式。总之,就算是谈判一度中止了,双方还得再坐上谈判桌。假设你代表资方,那么,对于劳方接二连三提出工资问题、医疗问题,乃至休假问题——这就是一种“换档”,随时改变议题的技术——,或许会感到不满,穷于应付。然而,为了顾全大局,无论如何,你都必须做到“使谈判继续下去”的基本要求。有时候,谈判双方或单方会急欲获得某种程度的协议。譬如,你想买进对方所持有的某种颇具影响力的资产(公司、专利、土地、名画、钻石、古董或马匹等等),那么,为了使“换档”的技术在谈判中发挥效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让对方察觉到你的意图。你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可以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也可以声东击西。总之,如果被对方察觉到你“购买欲极强”的意图,他必然会想尽办法来对付你,使你难遂所愿。对方如果有意中止谈判,便不可能眼睁睁地听任你采取随意改变话题的“换档”技术,除非此一话题他甚感兴趣,或者对谈判本身非常重要。当然,如果你的谈判对手是个经验不足或缺乏动力的人,那就另当别论了。在非重要的谈判中,当你想改变话题时,应事先向对方说明之所以改变话题的理由,以取得其谅解,进而毫无异议地接受你的提议。我曾经参加过一件牵涉极为复杂难的谈判,其内容大多有关证券与不动产,也有一部分涉及信托财产的文字解释。为了掌握谈判的主导权,从谈判一开始,我便充分地运用“换档”的技术,从价格查估问题到文字解释问题,再从文字解释问题到信用问题,如此反反复复,随心所欲地转换议题。不过,在每一次转换议题之前,我总会事先说明之所以转换的理由,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就这样,对方终于拖进了“换档”技术的迷途中,而退至防卫线上。在谈判中,对方一旦退至防卫线上,你便等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优势了。

推荐第3篇: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取得成功?赢得尊重? 还是,享受乐趣……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 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哈佛女校长: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他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正如《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

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约翰·亨利·纽曼

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 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2005年,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幸福 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泰勒·本·沙哈尔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记录生活。

7.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运动。

11.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就像Wallace在演讲中说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评论:教育的目的,也许以前我们都定位不明,看了大师们思想,我们是得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了!

人的差别,完全决定在思维!

教学,既教又学,教学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有这样的思维,学生才能学到东西,教师才能成长自己!教而不学已经是当前教师们的一个疾症了,这个疾症不除,教师就永远是学生后面的慌乱者!

推荐第4篇: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

1、

《哈佛家训》这本书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典范,她通过各个小故事来教育人,启迪人,是一本家长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孩子读来深受启发的书。身为父母,我们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误入岐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

《哈佛家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名叫玛莉的姑娘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的主编西勒先生写信说,为什么每次她都听妈妈的话,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事也不做,只会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却总能得到一块香香的甜饼,她想问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先生,上帝真得公平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在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收到这封信后,西勒先生不知如何是好。偶然,西勒先生去参加一次订婚宴会,新郎和新娘互赠戒指时,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了这一情景,幽默地说了一句:“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就带在左手上吧!”西勒先生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右手本身已经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把饰物戴在右手上,同样,那些有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是的,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你的最高赏赐,让善人成为善人就是对你的最高赏赐。西勒先生找到了答案,马上给玛莉小姑娘回了一封信《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你的赏赐,上帝已经爱你》。生活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孩子都回遇到不公平的或暂时还未被认可的事情,那么,不要灰心,因为上帝已经爱你,你是一个好人,你是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你的赏赐。 《哈佛家训》既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做的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哈佛家训》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还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其文体之多样、叙述之典雅、故事之新颖,足以使她成为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对于这样一本难得的书,任何褒奖和赞誉都不为过分。

2、

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叫《哈佛家训》的书,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我想哈佛大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在世界一流的大学中排名第一。在哈佛里前后走出了七位总统,四十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世界财富精英,可哈佛靠的是什么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呢?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应该是靠十点,它们分别是——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还有就是勇气和觉悟。这十点中,每一点都写的很普通,但却可以在普通之中懂得最深刻的道理,可以说《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 我给大家讲一个《哈佛家训》中《皮斯阿斯的结局》,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皮斯阿斯的青年人在一个国家犯了罪被判了刑,可年青的皮斯阿斯想回去和年迈的老母亲决别,国王听完,答应了这个请求,但有个条件,必需要有一个人代他坐牢,如果刑期那一天皮斯阿斯还没有回来,替他坐牢的这个人就要代替皮斯阿斯被绞死,消息一传出来,全城轰动了,有谁会这么傻白白为一个人这样做,还有可能会死,但皮斯阿斯的朋友雷蒙却说:“我愿意替他坐牢”皮斯阿斯直到绞刑那天也没有回来,大家都说皮斯阿斯不会回来了,可就当雷蒙要被绞死的那一刹那,皮斯阿斯回来了,这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国王知道了,立刻废除了皮斯阿斯的绞刑,并当面问他们说:“是什么让你们一个愿意替他坐牢,甚至死,而另一个却又在死前赶回来,要知道,你可以一走了之的。”两人对望了一眼说:“是真正的友情!”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真正的朋友需要信任,这就是雷蒙为什么敢于替人坐牢的缘故,真正的朋友更需要忠诚,所以,皮斯阿斯本可逃脱一死,仍然视死如归,因为忠诚,才得信任,因为有信任,才必须要有忠诚,忠诚和信任缺一不可,缺少一个,这个故事的结局就会完全改写。 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妈妈只收0美元》写出了母爱那种只有付出,毫无回报的精神;《假如真的希望飞翔》告诉我们,只要有潜力,就可以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无限大。 这些故事的涵义很广,人生要进行多种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自己内心深处的智慧的火花,使自己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3、刚看到《哈佛家训》时,还以为和其他一些打着哈佛耀眼的招牌吸引眼球的书一样,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一种噱头而已,但当我仔细看了以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本书可以说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其内容比它的书名更有含金量。

这是一本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书,它教会我们一些怎样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颗谦让而又感恩的心,这点很重要,因为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一条小面包》里的那位小姑娘,从不与别人争抢面包,每次都等别人抢完了才捡起篮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块面包,而且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示感激。在现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争,岂不是很吃亏?其实,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喜

欢争抢的人,他们争得了眼前的小利,却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大大不利。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那位面包师说地好:“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你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

其次,诚实守信的品德会使你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两次得亭子》里的父亲,为了履行他对儿子的诺言,把一个亭子拆建了两次,尽管他并不富有。将一个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失信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变得艰难甚至不肯能。所以,一个希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诚心品德。

第三,一个人要有梦想,更要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乡村邮递员希瓦勒,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以后,就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妙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以后二十年里,他没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得想像来构造自己的城堡。终于,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凭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梦想城堡。现在,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因此,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4、

《哈佛家训》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这本书曾经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它又继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我被《哈佛家训》生动有趣而且富有人生哲理的故事给吸引住了,有很大的启发性。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其中悟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回味无穷。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故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会引起人们会心的感悟。这本书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每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名人成功的艰辛与困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生活意义,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是一本推荐给青少年的教育读本,同样也是一本推荐给家长的教子读物,对于我们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

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一条小面包》,讲述了一个穷困小女孩总是在最后拿面包师送给他们的面包,并且总是最小的。但她却没有忘记对面包师心存感激。在现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争,岂不是很吃亏?其实,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喜欢争抢的人,他们争得了眼前的小利,却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大大不利。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那位面包师说的好:“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你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凡事要谦让,更让我们看到了要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故事叫《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位辛勤的邮递员,他看到一条道路上的很多石头,就梦想着用这些石头建起一座座城堡,那该是多么美丽啊!人们认为他是在异想天开,可他不这样认为。他每天去送信时就经常带一些石头回家,后来他拥有了很多的石头,并用这些石头慢慢建起了建筑物。20年后,凭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建成了他的梦想城堡。现在,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泥土之中。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由得感叹。这是一个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他却用他的双手实现了,看来,只要一个人有梦想,并且为这个梦想努力拼搏,最后总有圆梦的一天。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一个讲述了拼搏的故事叫《南瓜与铁的较量》。一些科学家实验南瓜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他们用铁圈紧紧套住一个小南瓜,日以既日地观察这个小南瓜。起初他们认为这个南瓜只能承受很小的压力就会破裂。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南瓜承受了他们所想压力的10倍。当科学家看到南瓜的根时,不觉惊呆了,它的根深入地底,为了战胜铁圈,它努力寻找养分,发觉自己的潜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人何尝不是呢?为什么不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小小的南瓜就有那么大的潜力,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顶住压力,最终就会取胜。

书中还有很多生动的事例,让人读后对自己的认识、工作等方面进行思考。最后用书中的话作为对自己、对大家的一种鼓励:“如果你是鹰,你应该借助梦想的翅膀,奋力飞翔,到达人生的高峰。如果你是蜗牛,也决不要放弃梦想,是要你肯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也能和鹰一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推荐第5篇:哈佛才女

1 她自学能力超强,3岁就能上电脑自学;她13岁从外地考入南京,自己租房管理自己;她定下出国目标后转入文科班,就为了学好本土文化,并且爱上了写诗;她被哈佛大学录取却放弃申请助学金,就为了把名额给更需要的人……她就是南师附中高三(6)班17岁的小才女芮雪,一个拥有宽广胸怀和责任感的中学生。

3岁,就开始在电脑上自己学东西

记者了解到,芮雪的兴趣相当广泛,尤其擅长乐器。“我4岁起弹钢琴,10岁考过十级;五年级开始学竹笛,六年级开始学古筝,初中开始学葫芦丝。空闲时间喜欢写诗和做瑜伽。”芮雪笑着告诉记者。“芮雪9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学说话,1周岁多的时候就能哼儿歌,学东西非常快。”芮雪妈妈告诉记者,芮雪的爸爸工作特别忙,自己也要上班,而小芮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学。“这个孩子3岁开始就在电脑上自己学东西,所以她从来不缠着我给她讲故事、唱歌,因为她自己想学的东西太多了。”对于芮雪的学习能力,她的班主任张小兵老师也是赞不绝口。“她非常注重自主学习,她所整理的学习笔记已成为班级同学学习的典范。”

13岁,转到南京读书,自己租房管自己

据了解,芮雪所在的班是面向全省招生的优质生源班。而令人意

外的是,芮雪是初二升初三时转入南京读书的,当时只有13岁的她竟然只身一人,在南京租房子读书。“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不需要他们来陪读,因为我能够管理好自己。”芮雪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吃饭在学校,回家以后自主学习。“我不认为自己是个特别聪明的人,如果非要说我有什么特殊的方法的话,就是平时非常用功,把每个知识环节都学扎实了,这样对自己的水平就有足够的信心,临考试前就可以淡定的放松放松,做做瑜伽、听听音乐什么的。”

15岁,为了出国,理科强人转入文科

芮雪的理科成绩很好,初中时就在数学、物理、信息学竞赛中斩获不少奖项。“初三的时候我定下了出国读书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带来的直接改变就是我转学了文科。”芮雪告诉记者,“我五六岁的时候就自己开始阅读、背诵各种国学典籍,包括四书五经、庄子、老子、唐诗三百首等等。一直到我准备出国考试之前,我一直保持每天诵读古文、诗词的习惯。”

“芮雪的学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就拿高二时上唐宋诗词选修课来说,学期结束时大多数同学仅仅是考试合格就满足了,而她自己创作出一本诗词集,里面有她写的40多首古体诗词。”张小兵老师说。

17岁,因为“品质好”闯入哈佛

据了解,今年申请哈佛的竞争异乎寻常的激烈:来自全世界的34950名申请人中,最终只有2158名被录取,录取率大约6.2%。“我并不确定哈佛为什么录取我,我猜学校也给了我很大帮助。比如说,美国大学更加注重独立的思维能力,而这一点正好也是附中所着力培养的。”芮雪告诉记者,在上海路的一个茶馆里,她接受了哈佛校友一位在南京工作的外国教授的面试。“我们的聊天很轻松,他问了我的爱好、性格等等,不过他最后笑着对我总结是\"你的优点在品质\"。”芮雪告诉记者,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是文科生,但是我一直在自学生物,我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

芮雪说:支持“非诚勿扰”安田“为人民服务”理念

“妈妈喜欢看《非诚勿扰》,一个哈佛毕业的男嘉宾安田出来的时候妈妈特别叫我一起看,我最欣赏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芮雪告诉记者,这其实是美国顶尖学校几百年来一直向学生传授的理念。“我曾读过一个常青藤大学教授对毕业学生说的话,大体意思是:\"今后的五年之内,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可以获得六位数的年薪。但是如果这就是你们想要的,你们就是浪费了大学对你们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是西装革履地在名牌大公司工作,而是自己贴钱到穷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去做志愿者:这里面反映出一种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来自教育。”

推荐第6篇: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读后感

城关初中 七(1)班 王洋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桥梁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什么?有很多人会以为是事业成功,有许多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在《快乐不仅仅是金钱》中,小哈瑞就没有为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而感到快乐,反而觉得自己很穷,抱怨上帝不公平。后来,小哈瑞通过了叔叔的帮助,明白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切。其实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自己拥有什么,而习惯于把目光投向那些我们难以得到的事物。我们总是在不幸的事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幸福。我们从未停止过追寻幸福的脚步,但直到失去前,我们都没有发现自己一直拥有着它。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已由上帝安排定局,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努力,你可以让自己的勇气汇成力量,去推翻定局,亲手创造一个令你满意的世界。

思考是开启人生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在《创新思维》中,有一位牧师从杂志上剪下了一幅世界地图,并撕成碎片让儿子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世界地图。儿子很快就拼好那副地图。牧师大为惊奇。儿子说“:“这很简单,做事要思考,懂得创造。在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好,再把它翻过来就行了。我想如果一个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请记住: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人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又是那么漫长。一年又一年,当你还在努力学习“a、e、o……”时,一下子,就到了小学毕业。虽然人生就像苍茫的大海,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你可以自信、乐观地面对,努力去做,那你也将会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城关初中 七(4)班 邓璇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吴敬梓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推荐第7篇: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Ⅰ》读后感

虽早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但春节期间还是做着一些孩子做的事情,也享受这孩童假期的快乐!心啊,一直都静不下来,书也看不进去,随手带了本《哈佛家训1》,想着假期里翻翻,结果,就翻完了一本哦!想来啊,是书的内容吸引了我。我可以从书的任何一页开始看,也可以怀着任何一种心情开始阅读。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让我收益颇多啊!

《哈佛家训1》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这本书曾经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它又继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其中悟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回味无穷。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故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会引起人们会心的感悟。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

这本书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每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名人成功的艰辛与困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生活意义,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想着要把这本书推荐个朋友,推荐给家长。

最为老师的我看到其中的这一个故事,感触很深。

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福斯,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

20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是啊,年轻气盛的,谁没犯过错啊!只要改正了,随时都可以从新开始,我们老师更不应该永远停留在学生的过错上,要知道只要改正了,他们都可能是下一代的佼佼者。其实,误入歧途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谅解和帮助。

《一只狗被称作猫》的故事让我对学生更加的严谨了。

在考试成绩出来后,一位同学因为错了一个字母,十分的题目给老师扣了两分。课后,他去找老师说情,能不能这次原谅他的错误,老师在纸上写下Hartman和Hartmen,说到:“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你把a写成了e,写错了,就好象一只狗被称呼为猫。你认为这样的问题严重吗?老师能原谅你的错误,但是不会更改你的成绩。”经过漫长的二十年,那名同学忘记了许多旧事,唯独这件事永远记得。 这个故事给我领悟很深,把a写成e似乎无关紧要,人们认为小错不是错,大错才是错,但有时小错会造成发生很严重的事情。我们有时候教导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小小的错误,认为没什么关系。笔画不标准,可以变成别的字啊,一只狗被称作猫,这样的错误是小错吗?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了不管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谨的态度,才能获得成功。

书中还有很多生动的事例,让人读后对自己的认识、工作等方面进行思考。看完了《哈佛家训1》,接着我要看《哈佛家训2》了。《哈佛家训》用故事吸引人,用哲理浸润人的心灵,这是一本好书啊!

推荐第8篇:哈佛家训

好书推荐——《哈佛家训》

大家好!

我推荐的一本书是:《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一书是美国威廉〃贝纳德编著的教子读本。这本书中所编选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不仅可以激发我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

这本书中有几百个小故事,虽然故事短小,但每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在这本书中让我受到最大启发的是《你遭遇过1849次拒绝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惊呆了,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于是我马上浏览了一遍全文。原来这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虽然很贫穷,但他依然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遭遇了1849次拒绝后,有一家老板破天荒地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担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个年轻人就是巨星席维斯〃史泰龙。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如果你有勇气迎接1849次拒绝,那么好运一定会在你身上降临。

《哈佛家训》这本书使我受益很大,我认为没有多少书能像它那样将人生丰富的哲理蕴含着精炼短小的故事中,让我们能见微知著,使我们能从一滴水看见大海,能从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教子读本,也是一本成人的修身指南。希望天下所有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都来看看这本书吧!

谢谢大家

推荐第9篇: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读后感

我在暑假里又细细品味了老师曾经推荐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里的人物和故事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还是“一道终生受用的测试题”。

这道测试题是这样的:“你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是你的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一见倾心的异性,如果错过了,你一辈子都会后悔。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看到这个故事,我首先用手挡住答案,静静地想。首先我想到的是先救老人,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医生的恩情可以以后报答,梦中情人以后说不定还会遇到。但是,我又想了想,一般这种题目是不会这么简单的。我又拼命地想,但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答案,我又在题目文章里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线索,发现了车主是开的豪华轿车,我仔细地想:豪华轿车一定速度很快吧,可不可以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回来接医生,再回来接一见钟情的人。虽然不太合理,但我绞尽脑汁,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我只好看了看答案,答案是这样的: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每个人都认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

一开始都没有想到,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豪华轿车。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人生也许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推荐第10篇:哈佛天才

哈佛天才

----------用卡尔。威特法则培养孩子

每年这个时节,是许多家长和孩子寝食难忘的一段日子,而那些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则往往会引来人们敬佩的目光。我们选取这篇文章,只是想说明优秀的人才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培养。

早期教育的典范:卡尔.威特

1800年7月,威特出生于德国哈雷近郊的洛赫村。其父也叫卡尔.威特,是该村的牧师。威特的父亲虽然是个牧师,但却是个非常有独特见解的人。在他的见解中,最令人赞佩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论。在他还没有孩子时,就提出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用他的话来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威特是一个让父母觉得很不称心的婴儿。老威特悲伤地说:”我到底造了什么样的孽,上天竟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傻孩子呢?邻居们尽管都在口头上常常安慰他不要为此而忧愁,但心底里也的确认为小威特是个白痴。

不过,老威特并没有失望,而是任然坚信自己的教育观念,并计划从这个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儿子开始踏踏实实地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起初,连妻子都十分泄气地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出息,只是白费力气。”

令世人惊奇的是,没有多久这个傻孩子就惊动了附近的人们。小威特从他父亲那里接受了什么教育将在以下做详细叙述,故在此只大略交代一下这一教育的结果,经过父亲的教育法的熏陶,小威特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是擅长数学;9岁那年,考入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威特由于提供的数学论文卓尔不群而被授予博士学位;两年之后,又与16岁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三岁半时开始教认字,但决不强迫

威特的父亲从三岁半时就开始教他认字,但决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施教”,这是老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则。

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教读书也是这样。且看看老威特的言传身教。

为了教小威特认字,他也使用了一些小孩子无法识破的小伎俩。如他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用一些带鼓励的话语来激发他幼小的心灵。像“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之类的话语。有时,他干脆就不讲给他听,故意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功夫给你讲。”这样反而激发和唤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待他有这种强烈的认字欲望后,老威特才开始教他识字。

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 老威特还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儿子的见识。比如看到建筑物,就告诉他那叫什么,坐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古城之类,就告诉他过去这个城市的名字,同时还给他讲古城的历史。从小威特2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是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威特到哪儿都带着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带他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增加他的见识。

参观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老威特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这一功课要完成,使威特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

小威特3岁以后,父亲就领他到各方周游。5岁时,小威特就已经在父亲的配教下,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他们既登山,也去游览名胜;既去寻找古迹,也去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后,老威特就让儿子把看到的一切都写信告诉他的母亲和熟人。回家后,还要向亲人们口头讲解旅途见闻和切身体会。

老威特为了满足小威特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从不吝惜金钱和体力。例如为了向小威特公开魔术的秘密,他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类似这样的事情非常之多。由此可见。老威特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深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不要让孩子在玩具上消磨时间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小威特买玩具,他认为:孩子从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大多数父母之所以给孩子买玩具,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受商家的诱惑,而在购玩具的场所将父母的军,父母由于碍于面子或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只得给他购买,另一方面则是父母为了让孩子打发时间.老威特对天下父母的这种行为批评非常严厉,他认为,给了孩子一些玩具不再过问是错误的。

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由于小威特很小就懂得读书或观察事物,他根本就没必要利用玩具去消磨时间。

“无事生非”这句古训对大人和小孩同样适用。只让孩子玩玩具就放任不管,往往会使孩子感到无聊、厌烦、精神不爽,以至破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向父母们提出警:

孩子感到无聊就会心情不好,结果一般会那玩具或周围的东西出气,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多么可悲,这是谁都清楚的。

不要让孩子的精力只用于消化,贪吃会使人愚笨

威特的父亲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严禁威特随便吃点心、零食。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老威特则规定有固定的吃点心时间,并对此有合理的安排。

老威特常常对小威特讲健康的重要性,告诉他:

人吃得过多脑袋就发笨,心情就变坏,有时还要闹病。生了病,不仅苦恼和难受,而且也不能学习和玩耍了。不仅如此,你一得病,爸爸妈妈为了照顾你,好多事也不能做了。就是说你一个人病了,会给很多人带来麻烦。

为了给小威特强调身体健康和饮食合理的重要性,老威特在凡有朋友的孩子生病时他都带小威特去看望,以亲临现场对他“现身说法”。老威特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一般儿童得病,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量造成的。因此当有朋友的孩子生病时带儿子去探望,对他

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散步,遇见一个朋友的儿子。

“你家里人都好吗?”

“谢谢,都好。”

“但是,你 弟弟病了吧?”

“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呢?“

“我知道,因为圣诞节刚过。“

我并不是胡猜。应为我知道那孩子特别贪吃,圣诞节过后准会闹病的。果然不出所料,于是我就带着儿子前去探望。到哪儿一看,那孩子又喊肚子痛,又喊头痛,叫个不停。在谈话中问明了孩子的病因,正如我所料的那样,是由于吃多了。在这种场合,我与对方谈话,总是注意到要使坐在旁边的儿子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正像老维特所说的,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无规律无限制地让孩子进食,从而使孩子的食欲紊乱,孩子的精力也仅仅用于消化,大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即便实施了早期教育或其他什么教育,也是白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专致的学习精神

老威特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功课学习时间,在这个时间,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在学习中即便妻子和女仆问事,老威特都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道:“请让他稍候片刻。”可见老威特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威特的父亲还培养威特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威特的父亲还严禁小威特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上敷衍了事,而是着力培养他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他认为教儿子学习知识如同砌砖一样,他认为不这样,就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世上有些学者,在说话或写文章中喜欢用一些撞墙作势的语言,以显示他们的学识渊博,但结果却使人费解。威特的父亲对这些人的缺点一目了然,他认为这些人在学习上实际是不求甚解,对词义理会不深,学得不透。在他眼里,这些学者是冒牌货,那些把这种人捧为伟大学者的人也是愚蠢之极。

也许有人认为,老威特这样的教育方法,一定会使孩子牺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识及玩耍的时间。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每天只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正是由于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威特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想想看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他们坐下来不磨蹭1小时不开始工作,这正是因为他们自幼形成了一种很坏的习惯所致。他们白白地虚度和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严格的教育绝不能损害孩子的判断力

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是严格的,然而并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盲从。老威特反对专制,他不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注意讲道理。

他认为教育上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害孩子的判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决不使孩子在挨了批评后任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没有比父母弄错了事实,而错误地批评孩子更糟糕的了。退一步讲,即使父母的斥责和阻止是正确的,如果不让孩子知道其

中的原因,那也是不好的。可是看看我们周围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这种对孩子的强迫和不容分说如此普遍。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糟糕的,它使孩子在心理上蒙上阴云,是他们判断力失常的根源。与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就斥责孩子的父母不一样,老威特则努力弄清事实,避免错误地批评孩子。在斥责或禁止小威特做某事时,总是一一说明原因,使孩子先在思想上弄通。

老威特说,孩子一旦失去正常的判断力,那么他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正误好坏了。他在书中写道:

如果儿子对他人说了些鲁莽的话,我并不马上斥责他,而是先立即给对方道歉:“我儿子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请你不要介意。”这时儿子就已经省悟自己可能说了不合适的话,过后他一定会询问个中原因。等他问我时我才向他说明:“你刚才说的话从道理上也没有什么不对,而且我也是那样认为的。但是在别人面前那样说就不好了。难道你就没有发现,当你说了那些话以后,N君的脸都臊得发红了!人家只是因为喜欢你,又碍于爸爸的面子,所以才没有作声。但他一定很生气,后来N君之所以一直沉默不语,就是因为你说了那种话。”

我这样对儿子讲明道理,也6不会伤害他的判断力。

培养孩子的爱好,陶冶感情

威特父亲的教育理想,是要造就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视智、德、体sanford面的发展。尽管他在书中没有着重写体育,但是小威特在儿童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精神饱满的活跃少年,并且一生健康的。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儿子的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套办法的,只是书中没有记述,让我们无法领悟罢了。

可是威特父亲并不满足于只培养在这、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培养儿子的爱好。培养儿子的爱好也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他首先从自己的住宅做起。在他们的住宅里,决不放置任何没有情趣和不协调的东西。墙上糊者使人心情舒畅的纸,上面挂着经过精心挑选的有镜框的画。室内摆设的器具也很有情趣,决不摆设任何不合身份的东西。当人们赠送他的礼物和自家的陈设不调和时,他就决不摆出来。穿衣服也是这样,极力排斥花里胡哨的服装,讲究朴素和雅致,衣帽整齐,打扮得干净利落。在住宅的周围还修了雅致的花坛在上了各色各样从春到秋常开不败的花卉。同样他们也不移栽那些没有情趣花卉。

老威特很重视培养儿子的文学爱好,从而,小威特成了一个了不起的文学通,他几乎能背下所有的名诗,且很早就会写诗。小威特的一生既是法学教授,同时又是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且最初得到博士学位是因为他擅长数学。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具备多方面丰富知识的人才。

威特父亲还重视陶冶孩子的感情。下面有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小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小威特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这时他养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小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样,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父亲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小威特的头发,脸色吓人,拽住不放。小威特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松开了这时他父亲也把手放开了。然后父亲对他说:“威特,你喜欢被别人拽着头发吗?”小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能当那样。”说完就让他到室外去。老威特认为小威特的行为是很不符合教育要求的。

老威特实施的这种教育,是为了让小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所以使小威特成了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他不仅对同胞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之类也富于怜悯心。

第11篇:哈佛女校长

作为哈佛大学370多年历史上第一名非哈佛毕业生的女校长,Drew Faust 对于她的任命安之若素。这位女历史学家在她的一生当中一直在寻求改变,而且为此不惧怕任何挑战。在她九岁的时候,她就曾经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爱森豪威尔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封信。生活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福吉尼亚州一个白人家庭的Faust,在信中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理念,那就是:“为什么黑人的孩子和白人的孩子,不能够在同一个学校上学。如果有一天,我把皮肤染成黑色,我的情感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但是我却注定因此不能在现在的学校上学,您不觉得这很不公平吗?”当时,Faust写这封信并没有事先征求过父母的意见,所以,当她的父母收到一封来自白宫的回函时,为此深感意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几十年后,当Drew Faust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图书馆中找到自己当年写的那封信时,也不胜感慨。

在哈佛大学上任的时候,Faust反复强调:“我是哈佛的校长,而不是哈佛的女校长。”她的前任萨默斯曾任美国的财政部长,在美国的经济界一言九鼎。但是由于他发表了女性在智力上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的言论,深深激怒了女性团体和各方人士,所以不得不黯然辞职,在这样的背景下,Faust成为哈佛的校长,外界不免要猜疑这是否是一个“政治正确”的结果。对此,Faust早有心理准备――她确信女性不应因自己的性别受到歧视,也不需要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得到某种优待。与此同时,当她收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女孩子的信件,看到她们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由于Faust的上任而深感同为女性的自豪;同时表达出因此受到鼓励,更加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梦想的决心时。她深深地为自己可以在女性当中有这样的影响力,并能在社会上树立如此正面的形象而感到安慰。

Faust认为,今天的年轻人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所以在寻求高等教育的时候,往往有比较直接的职业期待和需要速成的要求。但是她仍然认为高等教育是给人的知识以及求学能力方面打下一个全面的基础。因此,Faust希望能在未来的哈佛本科教育的改革中,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这位致力于研究历史的女学者,相信高等学府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当下的要求,更应该满足未来对于年轻人提出的要求。她最喜欢的学生是那种有好奇心的学生。因为在她看来,不断地探究和追求真理,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虽然Drew Faust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是在她的心中仍然跳跃着当年那位勇于给总统写信的小女孩的正直和勇气。她说:“所谓女性的权力,并不是去控制多少的资源,而是让人们看到如果你有梦想,是有可能去实现的。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第12篇:哈佛家训

《哈佛家训》读后感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们震撼,也很少有一本书像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丰富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不同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哈佛家训》从头到尾都是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两篇故事印象最深。第一篇《成功就站在失败的后面》:1832年的美国,有一个人和大家一道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他参加州议员竞选,结果竞选失败了。他着手开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此后几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在他一生经历的十一次重大事件中,只成功了两次,其他都以失败告终,可他始终没有停止追求。1860年,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至今仍让美国人深深怀念的亚伯拉罕.林肯。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可能”。伟人和凡人不同之处,只是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而已。成功就站在失败的后面,朝前走几步,你就会看见。

第二篇《5分钟造就一生》: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卡尔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总共要练习多长时间钢琴?”爱尔斯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你每天练习间隔的时间都很长对吗?”“我想是这样,每次差不多一个小时,至少也是半个小时以上。我觉得这样才好。”“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很长的空闲时间。你应该养成一种用极少时间练习的习

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之前,或在午饭之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中间,哪怕5分钟也去练习一下。把短时间的练习分散在一天里。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14岁的爱尔斯金因为听了卡尔的忠告,使自己日后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处。后来爱尔斯金当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他用卡尔教他的积少成多的办法创作了长篇小说。他的授课工作虽然每天都很繁重,但是他每天仍有许多可利用的短暂余暇用来写作和练习钢琴。爱尔斯金惊奇地发现,每天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足够他完成创作和弹钢琴两项工作,而且最后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当“没有时间”成为我们无所作为的借口时,平庸就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我们总想用一块完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那我们可能永远一事无成。时间像海滩上的沙粒,要一点一点地抓取,积累很多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它的分量。

第13篇:哈佛家训

摘自哈佛家训

皮鞋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外出经过一个偏远的乡间,乡间的路面崎岖不平,而且有很多石头,刺得国王的脚又痛又麻。

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于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多少。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暗自感叹。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差遣那么多人,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割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而且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啊!”

国王听了很惊讶,仔细一想,立刻收回成命,采用了仆人的建议。于是,世界上就有了“皮鞋”这种东西。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不如先改变自己。

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我们还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好主意,都出自爱心。仆人并不是多有智慧,仆人只多一些不忍之心。他不是为国王划策,而是为牛,为天下苍生。--------把简单弄复杂是没事找事,把复杂弄简单是智慧本事。

穷人的富裕生活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

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

“好极了!”

“这回你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

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

“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

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的院子却能容下几百头奶牛!”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

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富裕生活!”

孩子心中的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孩子的心更接近天性,当成人只剩下生活技巧的时候,孩子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艺术。-------世上没有不能快乐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第14篇:哈佛校长

哈佛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

2017-02-15青岛约读书房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哈佛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1、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2、我们应该怎样旅行?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3、“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

第15篇:哈佛大学校长

哈佛大学校长: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思想说 2016-07-18 17:54:49 举报

阅读数:12740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

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在这个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旅行也需要与世界接轨。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他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的,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哈佛大学的一任校长曾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您的认可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第16篇:哈佛校长

哈佛校长:最重要的职场能力都与人文学科相关

今天来到西点军校,我倍感荣幸。我的家庭和军队有着很深的渊源,我的曾祖父188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我们家里一直以此为豪。

我曾祖父叫Lawrence Davis Tyson,我最近拿到他的成绩单,我才发现,他在他的年级里排名51。 这可能听起来不算差,但其实当年他所在的年级只有52人。他的成绩比1861年毕业的George Armstrong Custer(美国内战著名将军卡斯特)好,卡斯特是1861年毕业那届倒数第一;但是没有Ulyes Grant(尤里西斯·格兰特,美国第18任总统)好,1843年毕业的39人中,格兰特总统排名第21。格兰特总统曾说过,当时在西点军校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看小说。最近我在读我曾祖父的遗稿,我发现他和格兰特总统相似,都喜爱文字。

我的曾祖父年轻时是少尉,曾在美国西部驻扎。就是当时,他遇到了我的曾祖母,开始给她写各种深情款款而又充满诗意的情书。他甚至在其中一封中这样写道,“我怕我写的太频繁你会厌烦。”在他们认识以后的第一个圣诞,二人互送礼物,是剑形的围巾扣。我的曾祖父把这看做二人结合的信物,他说,“再也没有争吵,没有战争...我们两个人已经对彼此缴械投降。”后来,我的曾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升任将军,当选为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在任上去世。

而今天来到西点,我想谈谈,语言对于领导力、富有感染力的言论对于一个领袖、以及人文科学及艺术对于培养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在西点谈领导力似乎有点“班门弄斧”,毕竟西点从1802年就开始成为领袖训练营了──尽管可能不为世人所知。“领导力”一词,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地出现于书中──亚马逊上关于它的书有18万多本,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关于领导力的索引也有170多万条。

但是我们看到,这么多关于领导力的书,真正成为领袖的人却很少。所以我们会问:是什么造就了一位领导人?领导人是坚定果敢的,还是灵活多变的?他们应该有远见,还是应该更务实?他们应该多考虑自己,还是多考虑他人?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领导人?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难以达成一致,然而有一点就是,领袖们往往可以激励其他人挑战自己,做他们觉得做不到的事情。同时,当我今天站在这, 在这个全球最好的领袖训练营,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答案:西点军校不仅是全国第一所工程学院,也是一所致力于人文教育的高校。

西点军校致力于人文教育,是有原因的。最近英国文化委员会一项调查显示,在国际上,超过半数的领导人持有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的学位,而75%的商界领袖表示,最重要的职场技能都与人文学科有关,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然而,为人们传授这三种能力的人文学科,正在面临危机。一些立法者认为人类学、艺术史和英语专业的学位不实用。他们呼吁“多要电焊工、少要哲学家”,从财政上削弱对各个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系部的支持力度,更对人文学科造成了伤害。

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西点军校的人文科系却发展势头正好,这又是为何?当其他高校都在降低人文教育要求的时候,军事院校却在加强。在过去的50年间,西点军校已经将其课程转变为通识性质的人文教育,其毕业生具有广博的科学与人文知识,拥有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变化无常的世界中的能力。在这里,人文学科正是构建自我意识、性格特点,以及真知灼见的源泉,也是保证领导人与他人交际的内在动力。

人文科学对于领导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成为一个领袖需要洞见

小说家Zadie Smith说,作为一个领导人,有洞见很重要,洞见是一种“天赋”,是能够聆听多种声音,能够对不同情况充满敏感度。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发展的诠释是“一个人认知自己的能力,以及多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护照”,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多元思考。

我研究历史,通过研究过去,历史给了我多种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视角。数据单独存在并没有价值;历史也不能告诉我们一切。正如巴顿将军给1944年在西点上学的儿子信中所写,“要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人,你一定要懂历史。日期还有详细的战术策略没有什么用,你需要知道,人的行为。打仗并不是要打败一个人的手上的兵器,而是打败他的灵魂。”

▲富兰克林

我的偶像,历史学家J.H.富兰克林这样说道,“以知识武装自己”,以史为鉴,抗击种族歧视。“直面历史,正视过去,”他这么说过。一些历史遗留的传统,仍在控制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富兰克林通过矫正这些传统中的错误改变传统,他对于事实与真相有着清晰的认知,尽管这些真相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亦或不为人所承认。

他花了一生的时间做这件事。写作需要耐心与毅力。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用历史破除愚昧,当我们有勇气挑战所谓的“真相”,为我们的过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诠释。正如富兰克林2003年所说,“正确的历史,是美好的现在与明天的基础。”

除了洞见,领袖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常常说,教育和上岗培训不同。工作中,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战士知道,在战争中,我们一定要灵活,瞬间了然复杂局势。如果说洞见让我们看清情况的话,多视角就是给了我们创造性应对挑战的能力,而随机应变则能助我们应对意外之事。

在西点,我知道训练学生的方法是将其置于他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这叫做“Friction”。这样你的思考能力会超出你本身原有的能力。文学、艺术、音乐、历史──这些都是“Friction”,因为他们或令人费解或引人深思或激动人心,都会让我们质疑,前进,以全新的方式,重塑自我与世界。

领袖如何运用语言变得更有说服力

丘吉尔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深知语言的力量。在桑赫斯特军事学院上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做了人生中第一个公共演讲。他站在伦敦街头,集合众人,反对禁酒运动。数十年以后,在二战中,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发表演说,坚持抵抗德国侵略。所以,他最后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和平奖,再合适不过了。

▲丘吉尔

语言的力量是无法抗拒、无可争辩的。很多时候,给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往往是那些将语言视为行动的领袖们。正是这些领袖,激励人们,战胜内在惰性,敢于冒险。这些领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语言天赋,都可以通过语言来鼓励他人。

所以,只有通过学习人文学科,才能够理解往昔决策者的智慧、灵活多变且能够作出正确决策,才能培养激人奋进的语言能力。

最后,我希望大家,代表你我,负起责任;代表国家,肩挑重担。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要代表人文学科,走在前列──因为人文学科代表着人类经验和人性洞见的传统。希望大家认识到人文所赋予各位的特质,在生活中重视人文,向他人宣扬人文。让《伊利亚特》成为你的枕边书,让自己成为人文的力量,成为人类未来的力量。

第17篇:哈佛专题

哈佛专题 哈佛大学位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城,建于1636年,是全美第一所大学。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因此人曰“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哈佛大学是常春藤联盟三巨头之一,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规模庞大,资产众多,被人称为哈佛帝国。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大量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哈佛的门下,哈佛大学也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这里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其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这里也培养了缔造了微软、IBM、Facebook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人。

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尤为有名。学校成立于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于1872年组建,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城,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邮编为02138。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

学校简史哈佛大学的建立是由于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想在美国的土地上建一座大学,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原称剑桥学院。出生于伦敦的英国牧师约翰•哈佛(John Harvard,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 于1637年由英国到此新建的学院内工作,由于工作很积极,得到好评,他去世时将其全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改名为哈佛大学。1638年夏天学校开学时只有一名教师、一所木板房和一个“校院”。

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哈佛创建初期是由教会主办的,但在头200年中,就逐渐地摆脱了宗教和政治的控制。1865年,该校校友开始选举学校管理委员会。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19世纪中期,哈佛的劳伦斯科学学院为美国应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埃利奥特任哈佛校长

期间(1869至1909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取代了刻板的古典课程,学生们可以攻读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今天的哈佛大学已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2007年10月12日,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就任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长。

哈佛最具影响力的“正义”讲座

在这堂公开课的开是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引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suppose you’re the driver of a trolley car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and you trolley car is hurtling down the track在轨道上飞驰at 60miles an hour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and at end of the track you notice有五名工人正在施工five works

working on the track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you try to stop but you can’t因为刹车换了your brakes don’t work你此时极度绝望you feel desperate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全都会死because you know that if crash into these five workers they will all die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let’s aume you know that for sure你极为无助and so you feel helple知道你发现 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until you notice that there is ,off to the right a side track 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施工and at the end of that track there is one worker working one the track 而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坏your steering wheel works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柜上去so you can turn the trolley car if you want to, onto the side track牺牲一人挽救5人性命killling the one but sparing the five那么何为正确的选择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当然了答案也是各式各样的儿了,应有尽有的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什么是正确的事?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比你想象的困难。我们相信的、都是正确的吗?我们认为正确的、都值得去做吗?对于这个问题哈佛教授用生动风趣的一个个问题逐步瓦解了我们对“正义”的定义

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教授讲的句子吧

1.So you can turn the trolley car, if you want to, onto the side track, killing the one, but sparing the five.所以,你可以将火车开向另一条岔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杀死那一个工人,但救了另外五个。

Spare的罕见意义:If someone spares a person or a place, they do not harm or destroy them although they may have thretened to or they are harming or destroying other people or places.使免遭(伤害、毁灭);饶恕;赦免。

2.Who\'s willing to volunteer a reason?

谁自愿来说说你的想法?volunteer:做名词讲是“志愿者”的意思;如果做动词,则是“自愿提供”之意。

3.In order to save one type of race, you wipe out the other.为了救活一个种族,你杀害其他的种族。wipe out: 消灭、推倒。

4....leaning over the bridge is a very fat man...一个胖子靠在桥边……lean over: 斜倚着、靠着

6.Who else can find a way ofthe reaction in the majority in these two cases?reconcile:调和、协调

7.a split second choice 迅速的选择、考虑很少的选择

8.You are about to see them die.你即将看着他们死去。about to do sth.即将做某事

9....yank out the five organs that person would die...

你可以取出五个器官,而这个人会因此死亡……yank out:取出、拔出

10.These risks spring from the fact that pholosophy teaches us and unsettles us by confronting us with what we already know.11.We didn\'t resolve once and for all.

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事情。

12.Utilitarian 功利主义道德理论

—— 请大家小心,文字本身有它的力量。“功利主义”这四个字在中文里天生就带了贬义,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它的英文原文其实是中性的。这是翻译所不能解决的事情。

13.He meant bythe balance of pleasure over pain, happine over suffering.

他认为“功利”的定义是让愉快高于痛苦、让幸福高于煎熬。

14.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为最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利益

15....he motioned to Stevens...

他示意斯蒂芬……motion to sb.向某人示意

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对此,哈佛大学校方在其官网上表示,这些校训都是假的,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的校训,并称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

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哈佛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还真有人留言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哈佛大学校训?对此,哈佛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回答是:这些校训都是假的,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的校训,并称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

Q:I\'ve heard there is a list of proverbs/mottos/aphorisms/reprimands on the wall of a Harvard Library.Where can I see them?

问题:我听说哈佛大学的某个图书馆墙上有一列校训?去哪儿能看到?

A:This seems to be a rumor that is prevalent on the Internet, particularly in China.We have found no trace of any mottos on a Harvard library wall, and Profeor Robert Darnton states unequivocally, \"As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 I can attest that no such writings exist on any of the walls at Harvard\'s 7

3librari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draws inspiration from a hoax about Harvard.\" Nov 15th,2012)

回答:这个传闻好像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特别是在中国。不过我们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没有看到任何类似格言校训类的标语,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达恩顿教授非常明确的表示:“作为图书馆馆长,我可以证明在哈佛的73所图书馆中的任何一个墙上都没写这些。”(说明出自《华尔街日报》2012年11月15日《中国学生从哈佛大学的一个骗局中找灵感》一文。)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life-long.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Perhaps happine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diligently, can feel the succeful taste.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The time is paing.时间在流逝。 13.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person.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箴言

第18篇:谈判演讲稿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谈判

在大二的时候我们班进行了一场非同平常的商务模拟谈判,通过这场谈判,我觉得自己学到很多谈判知识。

这场谈判主要是:美的、格兰仕和家乐福之间的谈判,美的和格兰仕作为竞争对手。

在这场谈判中我的角色是格兰仕的第一场的市场部经理还有就是第二场的技术部经理。

在与格兰仕与家乐福的两场谈判中,我作为不同的角色都上场了。两场谈判给我的感觉是不同的。

第一场谈判我们主要是谈微波炉的国际市场销售情况。谈判前,我和我的搭档上网收集有效的资料。给我印象深刻是一次是我和搭档中午趁着中午的空闲时间,跑到网吧查找资料。好不轻易的找了半天的有效资料,结果没有及时的保存,因忽然停电致使资料全部丢失。后来等到有电了,俩人又继续奋斗资料。谈判前的日子,我们设想过很多对方会提的题目,假设过很多突发事件,而且逐一找到对策。为了是自己的谈判更有水准,特地找了好多谈判文明用语背。到了谈判的时候,我就上场。首先,给我一惊得是同学们都换上了正装,当然我也不例外。这无疑的给了我一种无形的压力。带着预备满满的资料就奔赴战场,只感觉自己很空,气氛很紧张但是未曾松懈过。谈判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中,第一场就接近尾声了。在这场谈判中我们格兰仕由于对资料不熟悉,队员衔接不是很好,所以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第二场谈判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谈判。这场谈判主要是与对方讨价还上海到曲靖物流期间对方会从我们的产品的技术方面找缺陷,上海到酒泉货运使得我方降价。因此格兰仕安排了俩个技术部的职员上场。我就是老总临时派上场的。在谈判前,我仔细的阅读了微波炉的技术资料。还利用空余时间到网上总结技术缺陷和解释缺陷的理由。后来老总晶晶召集大家开了会后,发现我们技术部的资料预备的不是很足。又临时往补课,连着两个晚上在打印社奋战到快到十二点才回寝室。资料好不轻易找足,每次回寝室都感觉腰酸背痛。从未有过这样发狠得上网找资料然后再翻译资料的经历,现在想想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为了这最后一次的谈判,我们格兰仕小组开了很多的小会,讨论了各种各样的谈判策略。就拿个例子来说吧。上海到遵义物流过程并不完美,当然我们的斗志也没有因此降下往。相反我们的谈判很激猎冬特别是杨咩咩他们的讨价还价,老李的翻译工作很是给力。技术方面的问答,由于我们技术部和老总晶晶没有衔接的好,让对方钻了空子,特别遗憾的拖了谈判的时间。最后结果就是我们格兰仕败下阵了。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才让我觉得郁闷无语,由于充分的预备竟然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最让我觉得有些委屈。虽然然这个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还是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总结起来,谈判锻炼了我们。从谈判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商务,社交礼节的知识。同时也从失败中看到了题目所在,以后生活和工作中要更加加强留意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专业知识。

第19篇:谈判策划

一、谈判双方公司背景

(我方:佛山市欧莱尔电器有限公司;乙方:面包物语)

我方(甲方):

佛山市欧莱尔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前身顺德浩翔电器厂,专业从事生活电器的配件研发与生产,在生活电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欧莱尔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光波炉,抽烟机,榨汁机等的生活电器制造企业,生产基地位于轻工业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20多名,员工100多人,厂房面积达10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完善的检测设备,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公司讲一如既往与各合作伙伴携手,将欧莱尔品牌打造为家用电器行业的佼佼者,致力于家电行业的全面发展,为本行业的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能源与环境产业中,清华同方在人工环境、能源环境、建筑环境和水环境等业务领域,以烟气脱硫、垃圾焚烧、水处理、空气调节等核心技术为基础,专业从事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人工环境工程,并在大中型空调设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应用核电子技术产业中,以电子加速器、辐射成像、自动控制、数字图象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系列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中,生产新型成药、药品中间体、原料药品等多种产品,已成为一家新兴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乙方:

由新加坡人郭明忠创办的面包新语BreadTalk食品集团于2000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以投资开设精品面包蛋糕连锁店为主,至今BreadTalk已将业务发展到了印尼,菲律宾,科威特,马来西亚,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各国家,在各地获得普遍好评,在国际上也享誉盛名,更陆续获得最受欢迎品牌、最著名品牌、最有潜质品牌,超级品牌等多项大奖。2003年更是获准在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BreadTalk品牌深入人心,风靡了整个新加坡,特别在年轻人当中,BreadTalk成为了他们追求生活时尚的方式之一。

过去,面包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一直是家庭主妇,她们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习惯于接受“营养”、“健康”之类的消费理念。年轻人则更多追求新鲜刺激,不喜欢循规蹈矩,BreadTalk的产品及经营主题就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带有些许另类气质的“反传统的时尚、好玩和有趣”。

开张仅仅1年后,这家以开设精品面包蛋糕连锁店的方式经营的门店,在新加坡的品牌认知度就超过了80%,赢得了极好的人气和美誉度。而在此后一两年间,又陆续风靡了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科威特等国家。

2003年底,它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上海等顶尖繁华地带的单店月营业额屡破百万元大关,甚至是其他品牌传统面包店的10倍。今年更是BreadTalk的飞速期,全国目前已有171家加盟店。

2003年以后你能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购买一支面包企业的股票——BreadTalk(股票代码),是新加坡也是全球第一家挂牌上市的面包企业,上市至今公司业绩增长了十倍,股价也一路上涨。

2004年底,BreadTalk凭借款式与命名上的优秀设计,获得了在香港颁发的2004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与它同时获奖的有三星、索尼之类的跨国高科技企业;而不久前,BreadTalk又被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授予2006年中国“五星级品牌”及“五星钻石奖”称号,成为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家烘焙蛋糕业者

面包显然不会说话,但从BreadTalk身上,你却能轻易地听见“时尚”、“前卫”这样的字眼,人们将它称作面包业的“星巴克”。

二、谈判主题

乙方公司向我方采购400台电烤箱规格:LR-918A型号480*370*390

三、谈判团队人员组成

主谈:文儿,公司谈判全权代表;

决策人:靖儿, 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

技术顾问:靖儿,负责技术问题;

法律顾问:文儿,负责法律问题;

四、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核心利益:

1、要求对方用尽量高的价格供应对方电烤箱

2、用最高的价格销售,增加利润

对方利益: 在保证质量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成本

我方优势:

1、对方的电脑品牌在国际上声誉较好,且与其合作的公司较多。

2、在中国地区是一个覆盖面广、有大较有影响的网络集团

我方劣势:属于供应方,如果完不成谈判,可能损失以后合作的机会

对方优势:有多方的电脑供应公司可供我方选择

对方劣势:。我方继续这批电脑,迫切与对方合作,否则将可能对公司造成更大损失

五、谈判目标

战略目标:

1、和平谈判,按我方的采购条件达成收购协议

①报价:1000元

②供应日期:一周内

底线:①以我方低线报价XX元

②尽快完成采购后的运作

六、程序及具体策略

1、开局:

方案一:感情交流式开局策略:通过谈及双方合作情况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气氛中,创造互利共营的模式。

方案二:采取进攻式开局策略:营造低调谈判气氛,明确指出有多家供应商竞争,开出1000元的报价,以制造心理优势,使对方处于主动地位。

2、中期阶段:

(1)红脸白脸策略:由两名谈判成员其中一名充当红脸,一名充当白脸辅助协议的谈成,把握住谈判的节奏和进程,从而占据主动。

(2)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预期利益,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

(3)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做到迂回补偿,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退让承担运费来换取其它更大利益。

(4)突出优势: 以资料作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协议失败,我方将立即与其它的电脑供应公司谈判。

(5) 打破僵局: 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行式,否定

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3、休局阶段:如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4、最后谈判阶段:

(1)把握底线,: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把握严格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终报价,使用最后通牒策略。

(2)埋下契机:在谈判中形成一体化谈判,以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达成协议:明确最终谈判结果,出示会议记录和合同范本,请对方确认,并确定正式签订合同时间。

七、准备谈判资料

相关法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际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经济合同法》 备注:《合同法》违约责任

合同范同、背景资料、对方信息资料、技术资料、财务资料(见附录和幻灯片资料)

八、制定应急预案

双方是第一次进行商务谈判,彼此不太了解。为了使谈判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应急预案。

1、对方不同意我方对报价1000元表示异议

应对方案:就对方报价金额进行谈判,运用妥协策略,换取在交接期、技术支持、优惠待遇等利益。

2、对方使用权力有限策略,声称金额的限制,拒绝我方的报价。

应对:了解对方权限情况,“白脸”据理力争,适当运用制造缰局策略,“红脸”再以暗示的方式揭露对方的权限策略,并运用迂回补偿的技巧,来突破缰局;异或用声东击西策略。

3、对方使用借题发挥策略,对我方某一次要问题抓住不放。

应对措施:

避免没必要的解释,可转移话题,必要时可指出对方的策略本质,并声明,对方的策略影响谈判进程。

第20篇:谈判计划

谈判计划

甲方:李春春,魏靖靖,吴雅丽,王佳馨,陈秧慧

乙方:

谈判主题:我方(甲方)美的电器要进驻东方超市(乙方)。 谈判要点:压低对方的入驻费用(对方要求一年4万,我方要求一年1万5,能接受的最高费用为2万4)。

谈判措施:首先和东方超市(乙方)的谈判谈判人员建立良好的的谈判气氛,让对方感受到我们与其合作的诚意。其次再指出对方的入驻费用不合理之处,向对方展示自身调查的数据情况。然后再说对方给我方展示电器的位置不够显眼,面积不够大,以及现有的销售人员没有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导致销售量的下降。最后说明自身产品有着优良的品质,以及良好的顾客好评和专业的售后服务,迫使对方让价。 对方会提出的问题以及我方的解决措施:

(一)东方超市入驻费用本来就是如此,不能因为一家就有所改变。答:我方电器美的,有着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其他的电器有着本质的区别,还有良好的顾客口碑,更有专业的售后服务,东方超市(乙方)不需要承担风险。

(二)超市地理位置好,能带动人流来促销电器,所以理应付出4万的入驻费。

答:我方有诚意和东方超市(乙方)合作,如果这次合作成功必定能促成双方的长期合作计划,再者,美的电器在其他超市的入驻费与贵方相比,实在高出太大。若贵方坚持这个价格,那么希望贵方只允许我方美的电器进驻贵方超市,并且让促销人员学习专业的美的电器只是以及包括电器的配送和定期的维护措施。若贵方可以这么做,我方也可以做出让步。

哈佛谈判范文
《哈佛谈判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