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工笔花鸟画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30 21:00: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笔花鸟画教案

工笔花鸟画教案

教学年级:2009级国画专业2班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休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一节:中国画概述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

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比如:顾凯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齐百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都包含着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魄、中国人的聪明。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中国画门类很多,形式风格多样,不但有人物、山水、花鸟之分,而且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还包括书法、篆刻、壁画、和民间绘画。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

所谓“写意”不是简单地描绘图象,而是指画家对民族、对时代、对自然的深邃体察之总和。是借助笔墨来表现画家的意识和精神。因此,它不同于具象的模拟和再现,而主要是通过形象,超越形象之外,去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重视人的精神的抒发。所以说中国画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

中国画不特别看重形象的视觉真实,和事物的自然属性,如在透视、比例、结构、光影等方面。而是缘物寄情,借以表达人的意念。比如中国画家常画梅兰、菊、竹,借以抒发

作者的高尚情怀;画兰竹,表现之高洁;画梅菊,表现抗严寒、傲霜雪;画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画梅花和喜鹊,寓意喜上梅稍等等。目的是借花喻人。中国画家巧妙的运用了比、喻、借等手法,去表现人自然和人类感情的推移。使人——社会——自然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花和鸟的自然形象本身。

写意观也使中国画摆脱了时空观念的限制,可以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对复杂的客观世界,可作概括

自由描绘。比如山水画,不管是千里江山,还是万里江河,这些自然景物在画家笔下均可随其剪裁、自由组合。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既不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不是主观随意的拼凑,而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感情交融后,构成超越时空的的艺术境界。

由于中国画不拘泥于形似,不模拟自然,而着重于内在神韵和主观情怀的表现上,所以中国画获得了很大自由,成为融汇性很强的画种。

首先是诗词入画。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手山水诗的影响,提倡诗情画意,更给中国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使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更加强化,更能诱发观者丰富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次是书法入画、金石入画。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同源,有深远的渊源关系。随着中国书法的高度发展,书法线条的抽象韵味融入中国画。到了明清,金石开始入画,更加强化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装饰性,也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特点。因此,中国画有文学的叙述性、哲理性;有诗词的抒情性;有书法金石的抽象韵味,是一种具有很大容量的综合性艺术。

二、以线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表现方法和特殊的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它的物质则是毛笔、水墨和宣纸。这种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决定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和水墨的协奏。以至点线和水墨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线条在中国画中,比西方绘画发展的更加淋漓尽致。虽然有些西方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表现物象的质感、离开了所表现是形体、结构、明暗等内容,线条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在中国画中,线条的本身远呀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随着写意画的出现,则把线条和笔墨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画家可以单独追求线的品格问题。可以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

淡、等不同处理,去追求线条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意趣之美。如古代画家总结的十八描,在线的运用上,就有不同的韵味。有的线条具有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线条刚健、挺拔;有的浑厚苍劲;有的遒劲流畅、如龙蛇出没;线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写意的线,更是变化多端。可谓抑扬顿挫、淋漓尽致。

三、高度程式化

丰富是想象——中国画不拘泥于自然物象的再现、模拟,而强调主观的意会、写意。师丰富的想象,成为中国画创造的一个重要特点。

夸张——夸张是使形象的特点更加突出感人。山可以更高,水可以更阔,化可以更红,树可以更多。只有夸张,才能使观者印象深刻。

大胆的剪裁——为了突出主要形象,次要的东西必须大胆剪裁。中国画十分重视空白,以空为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目的是给观者再创造的余地。如齐百石的《虾》等作品。

诗书画印结合——形成了中国画一个完美程式和特征。

工具与材料教案

教学年级:2009级国画专业2班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二节:工具与材料

工笔花鸟画有其特用的工具与材料,由此而形成工笔画的特点。目前工笔画家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工具与材料,许多画家并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工笔画在走向现代化方面趋于成熟并使工笔画风格出现多元化。如果囿于传统的工笔画的工具的材料,就难免程式化或样式主义,这正是现代工笔画家所反对或努力摆脱的。

一、版面材料

一幅工笔画在立意、构图并完成底稿后,首先是要选择好作画的版面材料.版面材料是指所使用的各类纸、绢、布等材料。传统工笔画的版面多使用绢或熟宣纸,现代工笔画还使

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等。选择何种版面材料主要由作者根据画面效果的构想而定。下面分别叙述各类版面材料的特点及用法。

1、绢

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版面材料,中国画家已使用了两千多年。因其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画,故至今仍在使用。

绢分生绢和熟绢两种。

生绢指末上胶矾水的绢(包括圆丝和扁丝),其渗化性能强,效果接近近皮纸类。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的发挥,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是适合画淡彩法的,画浓淡相间法的亦佳。既选用绢做版面材料,就要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如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掩盖住绢的光泽,就失去使用绢的意义了。

用绢做版面材料,一定要将绢裱在画板上,裱时注意伸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如果绢丝歪斜,画完后再正式拖裱时人物的面部身姿会受影响而无法补救。

2、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俗话就说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花鸟和人物画。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淡,一般说来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笺最厚,清水书画宣为不薄不厚型。云母笺的特点是纸上有微小的云母点,对光看有小亮点,一般用于画花卉或山水,如画神话传说可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丰富感。

其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粉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3、水彩纸

水彩纸的性能与熟宣纸近似,古亦可选用来画工笔画,但应选用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目前部分工笔画家才刚刚开始用布来做版面材料,如何进一步发挥布类版面材料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二、笔和砚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系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等。

2、染色笔

常用的染色笔为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笔和其他软毛羊羔笔。纯羊毛笔过于软,一般不用。白云笔较好用,因为它外层是羊毫而中间部分是稍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笔杆写有加健字样的就属这类笔。

3、墨汁

一般常用一得阁、中华墨汁、书画墨汁等。

4、颜料

工笔画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因此工笔画家对颜料和色彩应当比较熟悉。目前美术用品店所售颜料大部分为锡管装中国画颜料,共12色,使用比较方便。也有单支大管的,质量比较好。

根据工笔画用色的特点,将目前经常使用的颜料分为两大类讲述其特性。 (1)透明颜料类

特点是透明,覆盖力差,特别是适合于画花瓣和人物的面部。

朱膘:色相呈红色,比较鲜明。 曙红:色相为冷红色,但比胭脂色鲜艳。

胭脂:色相呈深红色,系植物颜料,化学上称为有机类颜料。 藤黄:色相呈柠檬黄色,远产地为越南,故又名月黄。 赭石:色相呈浅褐色,原料为赤铁矿石。 花青:色相呈深兰色偏冷,为植物色。

钛青蓝:色相呈较鲜明的深兰色,接近水彩普蓝色,是一种化学合成颜料,色相较稳定,如加入一些墨色与花青比较接近。 (2)不透明颜料类] 有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之分。特点是覆盖力强,特别是适合于画重彩,如人物的衣服、

个别花瓣、青绿山水等,表现效果比较厚重。

朱砂: 朱砂为矿物色,色相是一种不十分明显的美丽的红色,这种红色是很难调配出来的,无其他红颜色可替代。

石青:色相呈鲜明的蓝色。石青色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数种不同深浅的色相。

石绿:色相呈冷绿色,亦产于赤铜色。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不同深浅的色相。色质稳定不变色,但不能与油类溶剂合用。

三、其它工具

调色用瓷盘:一般有大、小两种型号,纯白色瓷盘为好。 洗笔盅:有专门用于画画用的洗笔盅,或用大口瓶子或小桶。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教案

教学年级:2009级国画专业2班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三节: 白描花卉勾线技法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

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三、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

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四、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

五、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六、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一般用中墨。 (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

教学年级:2009级国画专业2班

巧。 工笔花鸟的颜色调配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和调配方法与技理论讲授:30分钟 技巧演示15分钟

板书课题:

第四——八节

工笔花鸟的颜色调配

中国画的颜色调配和西画的颜色调配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工笔画的上色虽然是多层次渲染,但仍是以水色薄画法为主,个别部位和个别颜色用厚画法,西画则大多用的是厚画法。中国画用色基本表现的是固有色,而不过分强调环境色 ,而西画在强调固有色的同时,很注重环境色、光源色的变化和表现。所以说西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物象的真实,而中国画表现的是感觉和写意。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颜色的调配方法:

一、偏重的绿色:花青+藤黄

以花青为主

二、嫩绿:

藤黄+花青

以藤黄为主 或酞青蓝+藤黄

个别绿色可直接用石绿(头绿、二绿、三绿)

三、深红花色:

1、一般用胭脂

2、比较重的深红也可以用胭脂+少量花青

3、也可以用曙红+花青调配

四、粉红色:

用水+淡曙红+酞白调配

五、粉绿色:

用水+淡石绿调配

工笔花鸟的着色步骤与技巧教案

教学年级:2009级国画专业2班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着色步骤和相关技巧的讲授及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和技巧。

课题重点: 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 理论讲授:一节 引入新课:三分钟 板书课题:

第九——十二节

工笔花鸟的着色步骤与技巧

一、渲染打底:

渲染打底的作用和目的是表现花瓣和叶子等陪衬物的立体结构与特征。工笔花鸟画的立体特征就是通过渲染的方法来体现的。

渲染很讲究用笔,做到不露笔迹和水迹。初学者应学会一手拿两只笔,使两只笔(一只染色笔,一只清水笔)呈十字状,并且能使两只笔随时倒替以便渲染。应当注意的是色笔的水分要饱满一些,清水笔的水分要少一些,不然的话水容易把色冲跑。

一般深色的画瓣和叶子都必须进行渲染。

根据不同的感受和个人的爱好选择渲染打底的颜色。比如:深色的花瓣和老叶子一般用墨进行渲染打底,一般三——四次;比较浅的花瓣和叶子可用花青打底;个别的花瓣也可以用胭脂渲染打底,如大红的花瓣。

二、分染

分染是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进行的过渡或补充。

1、深红花(紫色花),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胭脂进行分染过渡。

2、偏中色的花瓣在用胭脂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曙红分染2——3次。

3、老叶子,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花青进行分染过渡2——3次。

4、比较浅的叶子在用花青渲染的基础上再用淡绿色进行分染1——2次。

三、平涂和罩染

在渲染和分染完成后,有的花瓣和叶子用很淡的颜色进行罩染或平涂。 注意的是要掌握颜色的浓淡程度。罩染时一般以水色薄罩法为主。

四、整理完成

进行局部的整理加工,保持画面的统一。

第十三节——二十节

授课年级:009级国画专业2班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上色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调配方法、上色的步骤过程等技巧。

引入新课:三分钟

工笔花鸟画上色实践练习实践练习的内容:

一、牡丹花的上色: 注意的问题:

1、上色的步骤

打底、渲染、罩染,平涂

2、颜色的调配

水和色的比例

3、色和线条的处理

二、荷花的上色:

1、荷花瓣的淡色调配,颜色避免上的过重。

2、荷花叶子打底的渲染,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3、平罩颜色避免过厚。

实践辅导:

1、上色示范

2、个别讲解

3、讲评

实践练习作业:

牡丹花一张

荷花一张

推荐第2篇:工笔花鸟画教案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张伟

中国工笔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张伟 [职称]:讲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90课时 [周学时]:18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所谓“黄徐体异”指的是西蜀的黄筌及其子黄居采和南唐的徐熙。黄氏父子后来都归北宋画院,多画宫禁之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乃双勾填色,画风富贵典雅。而江南处士徐熙则以墨、色没骨作画,画风野逸。从存世黄筌《写生珍禽图》以及黄居采的《山鹧棘雀图》可以看出黄氏父子的写实功夫和刻画精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唐代人物画中的花鸟衬景和花鸟独幅墓室壁画。(当然,和后来的崔白以及宣和画院相比,此时黄氏父子花鸟画在表现自然物态的“生动”方面还有所欠缺,设色也未臻完善。

但“黄徐体异”所具有的重要美术史意义则是这两种画风所代表的“富贵”和“野逸”的审美趣味的对峙是两宋画坛上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将在两宋时期乃至后世绘画中得到更为深远和广泛的扩展。

(三)、北宋中期北宋画院崔白“变法”和宣和画院 从某种角度说,黄氏父子及其传人如李符、李吉、夏侯延佑等人在五代、宋初的这种“富贵”画风虽然风靡一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风格流派,且占据了北宋初期画院的主流地位,但这一风格实际上仍是五代遗响,并没有什么新意。直到北宋中期(约仁宗嘉佑到神宗熙宁年间),崔白在画院中变法,这才使得两宋宫廷花鸟画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风格特征。 崔白花鸟画和其后的宣和画院的花鸟画相比,崔白对黄氏风格的变化还不能称为“大变”,就技法的精工浓丽而言,也远不能和宣和画院相对照。但崔白等人的历史功绩应当在于他们改变了五代花鸟画的程式化格局,那就是既继承了刻画精细的传统,又增添了神态生动的“写实性”,从而使两宋花鸟画开始具有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崔白的作品,现在仍然有数幅较为可信的传世实物,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以及《寒雀图》。和黄氏父子相比较,崔白花鸟画状物更为真实生动,其“写实”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而且,他将人物画中的“传神写照”的审美要求挪到花鸟画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贡献。 宣和画院是宋徽宗所主持的皇家画院的别称。画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的画风称为“宣和(院)体”。这种称谓至少包涵了两层含义:其一指此时的画院已与前代不同,是画院体制演变到了高级阶段(这和宋徽宗的皇帝身份与画院领导人身份有关)。其二是此时的宫廷画风已与前代不同,已经具有了更成熟完美的形态,而且还构成了一个独具时代热色的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宣和画院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贡献是把五代宋初确立的“富贵”体貌进一步完善化,使得花鸟画在写实性、生动性、设色的完美性上高度成熟。(宣和画院对绘画写实性的要求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如“日中牡丹”和“孔雀登高”的故事)宣和画院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则是以诗意入画和诗画结合(这可以从宣和画院以诗题考核画家才艺)。使得独特的“院体”画风得以形成。

(四)、宋代文人“墨戏”与水墨花竹画

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的意义影响深远。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至,就好比登山一样,登上了一个颠峰,要想再有所进展,只能下山再登一座高峰。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然早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和形式,形成了“墨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以仲仁、赵孟坚、郑思肖等为代表的“水墨花竹画”。

(五)、元代水墨花竹杂画的两种风格形态 宋元之际的文人画运动,在绘画史上一直是以山水画为代表,但实际上山水画只是后来者居上,最早的其实是从水墨花竹等题材的领域开始。

元代的水墨花竹画主要有良种风格形态,一是写意水墨花竹,一种是工笔水墨花竹,擅长的画家很多,前一种如元四家中倪瓒、吴镇两家都擅长画竹,柯九思、李息斋、顾安、管道升、赵雍、王冕等等都擅长竹及梅花。后一种的代表画家有陈琳、张中、王渊等人,是吸取了宋代院画风格的一些长处,加以改造后形成的较为工整的文人花竹画的一种别体。

(六)、陈淳和徐渭——文人花鸟画的演进

陈淳和徐渭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文人花鸟画自宋代文人画崛起之后直至明代,到他们之时,才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过程。 徐渭较之陈淳,画风更显得纵逸,他自称“泼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意”(徐渭的个人际遇与精神疾病故事)。 水墨花竹画,最早应当是宋代文人的水墨竹石,尔后是元代画家的工笔水墨,已初显“变形”的先兆。至明代,吴门画家如沈周、文征明等人又用水墨“写意”笔法画牡丹,取代了元人的水墨工笔方法,应当说,沈周等人笔下的牡丹虽然已经略去了宋人的色彩,但牡丹的基本形态仍然保留着,再到陈淳、陆治等人,虽然笔法日益放纵,但“写实”的因素仍然没有彻底排除,直到徐渭,才真正走完了由“写实”到彻底“写意”的最终一步。这个时候,国画中的“笔墨”形式才完完全全从忠实描摹自然物态的固有形貌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从而获得了艺术的“自律性”。明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美学地位也正在于此。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花鸟题材的绘画一直是走在历史的前列。

(七)、清代花鸟画家——恽格、八大到扬州八怪画风

清初的著名花鸟画家恽南田风格独具个性,画法承明代陈淳、陆治一路,但更为工稳,“写实”的因素也更为特出,避开了从徐渭到八大的那条“大写意”的路径而另辟蹊径,用笔秀润,设色清丽,善于描摹自然物态的形象,亦不作夸张和变形,故能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常州画派的领袖。

清初文人花鸟画的主流是“写意”一路。如八大山人、石涛。

二人皆是明代宗室,对于家仇国恨,两人的表达并不一致。八大山人终身不与清室合作,他时僧时道,时隐时出,所作花鸟画中鸟的形象大都白眼朝天,能抒发一腔郁闷之气。而石涛初则逃生于佛门,但后来又在扬州接驾,自称“臣僧”,至北京又与达官贵人交游,希望能得到皇帝和贵族们的知遇。画史上曾对此有过非议,但客观地说,明亡时石涛才四五岁,且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并未死于清人之手,而是为南明王朝内讧被杀。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石涛一味忠于明室。当然,不论石涛是否具有民族气节,是否是个明遗民,作为画家,他的贡献和八大一样,是不受任何影响的。而且,石涛在绘画理论上的成就较之八大更为特出。 八大的花鸟画是继承的徐渭一路,较之徐渭,他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简洁。往往以一条极为简单的轮廓线勾画出物象的形象,但形态的变化却又异常丰富,他的一些作品几乎很难去找到一条可以取消的赘笔,也很难设想在什么地方能去加上一笔。在艺术表现上,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画造境,难在简而不是难在繁。近世画家之中大概只有齐白石的一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清中期盐业的繁荣,扬州成为东南一大商业流通与物质消费的繁华城市。扬州盐商们的附弄风雅,使得扬州绘画大兴,很多画家流寓扬州卖画,从而形成扬州画派。商人的喜好直接导致了扬州画派有别于所谓“正统”观念的审美价值取向——尚“雅”而不能免“俗”。(如郑板桥) 从某一角度看,扬州画派的“大写意”画风对于后世的“涂鸦主义”画风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乃至在当今画坛,会拿大笔“刷”两笔所谓“大写意”者动辄称“名画家”,也是这种流风所致。

(八)、趋向现代之路——海派(吴昌硕)到齐白石

自乾隆、嘉庆以后,盛极一时的扬州画派已呈衰退之势,这和扬州地区的盐商衰败有关,扬州经济也一落千丈。而进入19世纪,由于海禁大开,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移至长江门户——上海。清末,上海成为东亚最大的商阜之一。很多文人墨客又移居上海,侨居卖画。遂有“海派”之说。 严格来讲,“海派”并不能称之为画派,它应当是一个模糊性很大的概念。是一个由多个画家群体组成的具有许多个性风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种总体画风。这许多个性风格之间包涵了一定时代特征的统一风貌。而且,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海派”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的一座桥梁。

海派画家中擅长花鸟的有赵之谦、虚谷、蒲华、吴昌硕等人。其中对近代画坛影响最大的当属吴昌硕。受吴昌硕影响而成就最大的又数齐白石。

齐白石的花鸟画五十岁后才逐渐成熟,他的用笔方法基本上是继承的吴昌硕,但删繁就简,这又受八大山人影响。在用色方面又将海派的鲜丽明快的特点发挥到极至。齐白石的花鸟画,既具有传统的文人画的基本美学品格,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二、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由于工笔画有着自身的表现要求,因而工笔花鸟画有其着其特用的工具与材料要求。当然,目前工笔画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工具与材料,而是拓宽了使用范围,许多画家并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颜料的使用上,大量矿物性颜色(岩彩)的使用,使工笔画在走向现代化方面趋于成熟,并使工笔画风格出现多元化。

(一)、版面材料

传统工笔画的版面多使用绢或熟宣纸,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等。一幅工笔画在立意、构图并完成底稿后,首先是要选择好作画的版面材料.版面材料是指所使用的各类纸、绢、布等材料。选择何种版面材料主要由作者根据画面效果的构想而定。下面分别叙述各类版面材料的特点及用法。

1、绢

绢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版面材料,中国画家已使用了两千多年。因其质地光泽细润,易于敷色,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画表现特点,故至今仍在被广泛地使用。 绢分生绢和熟绢两种。生绢指末上胶矾水的绢(包括圆丝和扁丝),其渗化性能强,效果接近近皮纸类,可作写意花鸟。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的发挥,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是适合画淡彩法的,画浓淡相间法的亦佳。既选用绢做版面材料,就要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如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掩盖住绢的光泽,就失去使用绢的意义了。用绢做版面材料,一定要将绢裱在画板上,裱时注意伸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如果绢丝歪斜,画完后再正式拖裱时人物的面部身姿会受影响而无法补救。

2、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俗话就说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花鸟和人物画。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淡,一般说来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笺最厚,清水书画宣为不薄不厚型。云母笺的特点是纸上有微小的云母点,对光看有小亮点,一般用于画花卉或山水,如画神话传说可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丰富感。

其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粉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3、水彩纸

水彩纸的性能与熟宣纸近似,古亦可选用来画工笔画,但应选用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目前部分工笔画家才刚刚开始用布来做版面材料,如何进一步发挥布类版面材料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4、生宣

就是没有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的宣纸,其性能是渗水、渗墨性强,笔触感强。适合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安徽和四川夹江等地都生产宣纸,目前上好的生宣是安徽宣城所出的红星宣等。

(二)、笔砚颜料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勾线笔等。

2、染色笔

常用的染色笔为大中小白云和其他软毛羊羔笔。纯羊毛笔过于软,一般不用。白云笔较好用,因为它外层是羊毫而中间部分是稍硬而挺的毛,属于兼毫,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一般笔杆上会标有“加健”或“兼毫”字样。

3、写意画根据画家的喜好,自由选用各种毛笔,或长锋,或短毫;或软毫,或加健,或硬毫。等等。

4、墨汁

一般常用一得阁、曹素功。也有其他各种书画墨汁等,或者用砚台和墨块磨墨。一般而言,较好的墨磨出来的墨色有些偏青,而现成的墨汁大多墨色较为灰暗。

5、颜料

工笔画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目前美术用品店所售颜料大部分为锡管装中国画颜料,共12色,使用比较方便。也有单支大管的,但质量皆一般,可以作为练习用,比较好的颜料为块状或膏状,如苏州姜思序堂所出的,最好的应当为日本产的膏状颜料,色彩鲜明而纯净,不过价格昂贵。

根据工笔画用色的特点,将目前经常使用的颜料分为两大类讲述其特性。 (1)矿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有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之分。特点是覆盖力强,特别是适合于画重彩,如人物的衣服、个别花瓣、青绿山水等,表现效果比较厚重。

朱砂:朱砂为矿物色,色相是一种不十分明显的美丽的红色,这种红色是很难调配出来的,无其他红颜色可替代。

石青:色相呈鲜明的蓝色。石青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数种不同深浅的色相。 石绿:色相呈冷绿色,亦产于赤铜色。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不同深浅的色相。色质稳定不变色,但不能与油类溶剂合用。 朱膘:色相呈红色,比较鲜明。

赭石:色相呈浅褐色,原料为赤铁矿石。 (2)植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特点是透明,覆盖力差,特别是适合于画花瓣和人物的面部。 曙红:色相为冷红色,但比胭脂色鲜艳。

胭脂:色相呈深红色,系植物颜料,化学上称为有机类颜料。 藤黄:色相呈柠檬黄色,远产地为越南,故又名月黄。 花青:色相呈深兰色偏冷,为植物色。

钛青蓝:色相呈较鲜明的深兰色,接近水彩普蓝色,是一种化学合成颜料,色相较稳定,如加入一些墨色与花青比较接近。

(三)、其它工具

调色用瓷盘:一般有大、小两种型号,或者用各种小碟子,纯白色瓷盘为好。 笔洗:有专门用于画画用的笔洗,或用各种大口瓶子或小桶代替。 毛毡:有专门用于画画的毛毡,或用各种绵织的布代替。

三、白描花卉勾线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工笔画色线分离,线为造型基础、立形之本。 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线条要讲究“线感”、“线型”、“线质”等等。因而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去“描”个外轮廓线,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线的虚实结合,各有相生,对应相补。表现在画面上的线(实)和画面上的空白(虚)相辅相成。画面的空白虚中有物,是通过画处的联想而得之的一种心理暗示。线的虚实相生相变,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一种哲理。虚处能给人留有想象活动的余地,给人的含蓄、空灵之美。

工笔花鸟画的用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线的形式规定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独有的特征。中锋用笔力透纸背是对线的质量规定,用笔的起承运转和一波三折是对一根线条的运行过程的规定,而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法就是对众多线条的统一形式规定,借鉴于花鸟画是一脉相承。线条的变化与统一,线条的对比是线条形式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感觉,对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光型、方圆、轻重加以区分,可以使线条变得丰富、增强线的表现力。当线与线组成线型组织的时候,其疏密、主次、虚实、强弱的对比变化又会体现形与形之间的组织关系的变化。统一则是对上述变化的整体约束。一组线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呼应,形成线描的旋律交响、体现线描独有的形式美感。线所具有的传情达意,抒发情感的主观表情功能。线既然作为艺术表现符号,就必须是感情的传达者,画面上线的形状就直接表现着种种感觉;粗线显刚,曲线现柔、折转呈转锐利,波弯则绵软;不同的组合、疏密、方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不会的感觉,线有极强的直觉暗示力。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应用取决于作者对人物的感性认识,在用笔描绘中应与由感性认识生发的意象情绪密切结合起来(用线的高境界)。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5、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

6、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7、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 (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

四、花鸟画白描勾线演示及讲授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1、拷贝画稿:用拷贝桌把底稿拷贝在设色的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

勾勒即指用毛笔勾勒,这是工笔花鸟画作画的第一步骤,要求先用细尖毛笔将画面上的全部形象勾描出来。中锋运笔的基本方法握笔、运腕、运肘、运肩的关系、达到力透纸背的质量规定。线的起、行、收运行过程中动力、运笔的变化特点和动作要领、注意提、按变化对线的影响。

注意此时的勾描不同于独立的白描作品,白描一般全部用焦墨(即最浓的墨)勾勒,而上色的画稿勾的线条变化就相对变化多了,还时还可以有皴擦笔法.勾线时要考虑到线条与色彩的配合,所以线条勾勒需分出深浅,墨色有浓有淡,有虚有实.例如叶子可以用重墨,白花瓣用淡墨,红花瓣用中墨等等。

勾勒时应将毛笔垂直于画面,中锋用笔,这样才会勾出细而匀的线条来。勾线时,手腕应轻轻靠在画面上,肘部稍悬起,这样才能使运笔的手能够灵活移动,画出相当长的线条来;反之则不能。勾勒出的线条不是全无变化的,例如起笔、落笔时可有顿挫。行笔过程中有快慢、转折、虚实等变化。勾勒时笔上的水分不易过多,水多容易使勾出的线条软弱无力。相反,水分过少也不好,易形成极为干涩的线条,效果也不好看。

工笔花鸟画中的背景如山石、树木、花草等,也可以使用小写意的笔法,如写意画中的没骨法等。

演示内容:白描牡丹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与步骤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 演示过程:

1、如何拷贝

2、如何托裱画面

3、如何持毛笔

4、勾线技巧与步骤

五、花鸟画白描勾线实践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实践内容]:白描牡丹、山茶、荷花、水仙等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与步骤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 实践过程:

1、拷贝

2、托裱画面

3、勾线技巧与步骤 重点解决的问题:

1、毛笔的操作要领

2、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3、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作业:四张

六、花的结构与形态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花卉结构与形态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卉的结构、形态、比例等特征,为学好工笔花鸟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造型基础。。 [教学内容]: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一):花的结构

花是花鸟中描绘的主要对象,就象人物画中的头像一样重要。自然界的花,千姿百态,类别众多。典型的花朵由花柄、花托、花瓣、花萼、雌蕊和雄蕊组成。

1、花冠的形体

常见花有单瓣和复瓣两种。单瓣花如梅、桃、海棠等,开放后形成一个盘形;山茶、芍药、荷花呈不同弧度的碗型。

2、花序

花轴上的排序叫花序。单独生在径枝上或枝顶端叫做单生花,如我们常画的桃花、牡丹、荷花、玉兰等。

3、花蕊

花蕊生在花心,有雌蕊与雄蕊两部分,常见花蕊也有不同类型。梅、杏、桃、海棠等雌蕊为一枚,白色而不显著,雄蕊多枚,花丝多为白色。还有玉兰与辛夷、牡丹与芍药、山茶、扶桑、荷花等。

(二):叶片的形态和叶脉

1、花卉的叶子有如人物之四肢,起着衬托花头的作用。叶子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形状、色彩美丽而富于变化,总的说有单叶两种。 (1)、单叶:有针形叶,如松树;叶片的外缘并不同边缘完整无缺的叫全缘叶。 (2)、复叶:总叶柄上生有多数小叶的叫复叶。叶脉: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上,有不同类型。通常分为网状脉、平行脉及稀见的叉状脉三种。

2、叶柄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通常呈圆柱形,也有半圆形的,或有纵棱、具沟、平扁形等。

3、托叶

托叶在茎枝上的着生方式叫叶序。如互生叶序,桃花、山茶、菊花、向日葵等每节有一叶。

(三):茎的形状和变态

花卉的茎如人物的躯干,它下部连接着根,上面支撑着叶,花和果实。多数花卉的茎为直立茎,此外还有许多变态。如缠绕茎:茎柔软呈螺旋状缠绕它物向上生长,如牵牛、紫藤、金银藤等;攀缘茎:茎上生有卷须或吸盘,攀缘它物生长,如豌豆用叶卷须攀登,葡萄、黄瓜用茎卷须攀附它物,爬山虎节间生出小吸盘吸附石璧,凌霄用茎枝上的气根吸附它物生长;还有葡萄茎、茎枝细软,平贴地面蔓延生长,如白薯、草莓等。

七、禽鸟的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常用的禽鸟的基本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禽鸟的结构解剖图 禽鸟的翅膀的结构图 禽鸟的简易画法

4、禽鸟的作画步骤

八、草虫的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常用的草虫的基本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1、蝴蝶

2、蜻蜓

3、飞蝗

4、天牛

九、工笔花鸟的颜色调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和调配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中国画的颜色调配和西画的颜色调配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工笔画的上色虽然是多层次渲染,但仍是以水色薄画法为主,个别部位和个别颜色用厚画法,西画则大多用的是厚画法。中国画用色基本表现的是固有色,而不过分强调环境色,而西画在强调固有色的同时,很注重环境色、光源色的变化和表现。所以说西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物象的真实,而中国画表现的是感觉和写意。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颜色的调配方法:

(一)、偏重的绿色:花青+藤黄以花青为主

(二)、嫩绿:藤黄+花青以藤黄为主或酞青蓝+藤黄,个别绿色可直接用石绿(头绿、二绿、三绿)

(三)、深红花色:

1、一般用胭脂

2、比较重的深红也可以用胭脂+少量花青

3、也可以用曙红+花青调配

(四)、粉红色:用水+淡曙红+酞白调配

(五)、粉绿色:用水+淡石绿调配

十、工笔花鸟的着色步骤与技巧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着色步骤和相关技巧的讲授及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和技巧。

[课题重点]: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

(一)、渲染打底:

渲染打底的作用和目的是表现花瓣和叶子等陪衬物的立体结构与特征。工笔花鸟画的立体特征就是通过渲染的方法来体现的。

渲染很讲究用笔,做到不露笔迹和水迹。初学者应学会一手拿两只笔,使两只笔(一只染色笔,一只清水笔)呈十字状,并且能使两只笔随时倒替以便渲染。应当注意的是色笔的水分要饱满一些,清水笔的水分要少一些,不然的话水容易把色冲跑。一般深色的花瓣和叶子都必须进行渲染。根据不同的感受和个人的爱好选择渲染打底的颜色。比如:深色的花瓣和老叶子一般用墨进行渲染打底,一般三——四次;比较浅的花瓣和叶子可用花青打底;个别的花瓣也可以用胭脂渲染打底,如大红的花瓣。

(二)、分染

分染是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进行的过渡或补充。

1、深红花(紫色花),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胭脂进行分染过渡。

2、偏中色的花瓣在用胭脂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曙红分染2——3次。

3、老叶子,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花青进行分染过渡2——3次。

4、比较浅的叶子在用花青渲染的基础上再用淡绿色进行分染1——2次。

(三)、平涂和罩染 在渲染和分染完成后,有的花瓣和叶子用很淡的颜色进行罩染或平涂。注意的是要掌握颜色的浓淡程度。罩染时一般以水色薄罩法为主。

(四)、整理完成

进行局部的整理加工,保持画面的统一。 十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作色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上色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调配方法、上色的步骤过程等技巧。 [实践练习的内容]:

(一)、牡丹花的上色: 注意的问题:

1、上色的步骤:打底、渲染、罩染,平涂

2、颜色的调配:水和色的比例

3、色和线条的处理

(二)、荷花的上色:

1、荷花瓣的淡色调配,颜色避免上的过重。

2、荷花叶子打底的渲染,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3、平罩颜色避免过厚。[实践辅导]:

1、上色示范

2、个别讲解

3、讲评

[实践练习作业]: 牡丹花一张荷花一张 十

二、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构图基本原则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构图的基本规则和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常见的构图形式

2、构图出枝禁忌

3、花卉位置禁忌

4、枝杆位置禁忌

推荐第3篇:工笔花鸟画教案报告

工笔花鸟画

以单元授课形式把握中国工笔画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工笔画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笔和墨的变化,享受花鸟的自然魅力,体验创造表现的乐趣,以此触发学生学习工笔画的兴趣。

1. 学习任务分析

(1)、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工笔画的分类。 (2)、了解各类画笔、纸张的特性。

(3)、在中国工笔画的特点中笔、墨、线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勾线、临摹技巧,引导学生对工笔线条的理解,增加同学对墨性的把握。

难点:墨色、线条的浓淡、虚实变化、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背景的渲染。 3.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中国工笔画师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工笔画的艺术特点。 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熟宣纸 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工笔画。 (2) 过程和方法

(一)笔法:笔法就是用笔之法。用笔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

1 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二)墨法: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躁;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笔画作品欣赏和初步技法练习的技法练习,创作方法笔墨的运用产生切实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进入今天的新课内容之前,请同学们伴随一段优美的音乐走进中国画的画廊。 请看屏幕-----

二、讲授新课

从我们欣赏的以上的画作当中,是否能意识到这些绘画作品的内容都是以花鸟为题材的呢?那么这些绘画就是我们中国画之中的花鸟画。

所谓的中国画又称“国画”,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三个科目: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而其中之一的花鸟画是以大自然中花卉、蔬果、翎毛、草虫、走兽等为表现对象的。

从表现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两种。

2 工笔花鸟画表现出工整、细致、装饰性强等风格特点;写意花鸟画则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等特点。

三、白描花卉勾线技法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

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3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

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 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三)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 4 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四)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

(五)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六)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一般用中墨。

(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

5 第

——

节:花鸟画白描勾线实践练习教学年级:初二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时间:四课时

实践内容:白描牡丹、山茶、荷花、水仙等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与步骤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实践过程:

1、拷贝

2、托裱画面

3、勾线技巧与步骤 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毛笔的操作要领

二、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三、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 作业:四张

花的结构与形态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花卉结构与形态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卉的结构、形态、比例等特征,为学好工笔花鸟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造型基础。。

一、花的结构

花是花鸟中描绘的主要对象,就象人物画中的头像一样重要。自然界的花,千姿百态,类别众多。典型的花朵由花柄、花托、花瓣、花萼、雌蕊和雄蕊组成。

二、花冠的形体

常见花有单瓣和复瓣两种。单瓣花如梅、桃、海棠等,开放后形成一个盘形;山茶、芍药、荷花呈不同弧度的碗型。

三、花序

花啊花轴上的排序叫花序。单独生在径枝上或枝顶端叫做单生花,如我们常画的桃花、牡丹、荷花、玉兰等。

四、花蕊

花蕊生在花心,有雌蕊与雄蕊两部分,常见花蕊也有不同类型。梅、杏、桃、海棠等雌蕊为一枚,白色而不显著,雄蕊多枚,花丝多为白色。还有玉兰与辛夷、牡丹与芍药、山茶、扶桑、荷花等。 叶的结构与形态

一、叶片的形态和叶脉

花卉的叶子有如人物之四肢,起着衬托花头的作用。叶子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形状、色彩美丽而富于变化,总的说有单叶两种。

1、单叶:有针形叶,如松树;叶片的外缘并不同边缘完整无缺的叫全缘叶。

2、复叶:总叶柄上生有多数小叶的叫复叶。

叶脉: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上,有不同类型。通常分为网状脉、平行脉及稀见的叉状脉三种。

二、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通常呈圆柱形,也有半圆形的,或有纵棱、具沟、平扁形等。

三、托叶

托叶在茎枝上的着生方式叫叶序。如互生叶序,桃花、山茶、菊花、向日葵等每节有一叶。 茎的形状和变态

花卉的茎如人物的躯干,它下部连接着根,上面支撑着叶,花和果实。多数花卉的茎为直立茎,此外还有许多变态。如缠绕茎:茎柔软呈螺旋状缠绕它物向上生长,如牵牛、紫藤、金银藤等;攀缘茎:茎上生有卷须或吸盘,攀缘它物生长,如豌豆用叶卷须攀登,葡萄、黄瓜用茎卷须攀附它物,爬山虎节间生出小吸盘吸附石璧,凌霄用茎枝上的气根吸附它物生长; 还有葡萄茎、茎枝细软,平贴地面蔓延生长,如白薯、草莓等。

8 第

——

节 花鸟画白描勾线实践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时间:五课时

作业讲评:勾线实践练习中的问题与不足

实践内容:继续做白描牡丹、山茶、荷花、水仙等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实践练习。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 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运笔的速度

二、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三、注重墨色的调配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作业:五张

9 第

节——工笔花鸟的颜色调配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和调配方法与技巧。

中国画的颜色调配和西画的颜色调配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工笔画的上色虽然是多层次渲染,但仍是以水色薄画法为主,个别部位和个别颜色用厚画法,西画则大多用的是厚画法。中国画用色基本表现的是固有色,而不过分强调环境色 ,而西画在强调固有色的同时,很注重环境色、光源色的变化和表现。所以说西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物象的真实,而中国画表现的是感觉和写意。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颜色的调配方法:

一、偏重的绿色:花青+藤黄 以花青为主

二、嫩绿: 藤黄+花青 以藤黄为主 或酞青蓝+藤黄,个别绿色可直接用石绿(头绿、二绿、三绿)

三、深红花色:

1、一般用胭脂

2、比较重的深红也可以用胭脂+少量花青

3、也可以用曙红+花青调配

四、粉红色: 用水+淡曙红+酞白调配

五、粉绿色: 用水+淡石绿调配

10 第

节 工笔花鸟的着色步骤与技巧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着色步骤和相关技巧的讲授及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和技巧。 课题重点: 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

一、渲染打底:

渲染打底的作用和目的是表现花瓣和叶子等陪衬物的立体结构与特征。工笔花鸟画的立体特征就是通过渲染的方法来体现的。

渲染很讲究用笔,做到不露笔迹和水迹。初学者应学会一手拿两只笔,使两只笔(一只染色笔,一只清水笔)呈十字状,并且能使两只笔随时倒替以便渲染。应当注意的是色笔的水分要饱满一些,清水笔的水分要少一些,不然的话水容易把色冲跑。 一般深色的画瓣和叶子都必须进行渲染。

根据不同的感受和个人的爱好选择渲染打底的颜色。比如:深色的花瓣和老叶子一般用墨进行渲染打底,一般三——四次;比较浅的花瓣和叶子可用花青打底;个别的花瓣也可以用胭脂渲染打底,如大红的花瓣。

二、分染

分染是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进行的过渡或补充。

1、深红花(紫色花),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胭脂进行分染过渡。

2、偏中色的花瓣在用胭脂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曙红分染2——3次。

3、老叶子,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花青进行分染过渡2——3次。

4、比较浅的叶子在用花青渲染的基础上再用淡绿色进行分染1——2

11 次。

三、平涂和罩染

在渲染和分染完成后,有的花瓣和叶子用很淡的颜色进行罩染或平涂。 注意的是要掌握颜色的浓淡程度。罩染时一般以水色薄罩法为主。

四、整理完成

进行局部的整理加工,保持画面的统一。

12 第

节——

节 工笔花鸟画上色实践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上色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调配方法、上色的步骤过程等技巧。 实践练习的内容:

一、牡丹花的上色: 注意的问题:

1、上色的步骤 打底、渲染、罩染,平涂

2、颜色的调配 水和色的比例

3、色和线条的处理

二、荷花的上色:

1)、荷花瓣的淡色调配,颜色避免上的过重。 2)、荷花叶子打底的渲染,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3)、平罩颜色避免过厚。

实践辅导:

1、上色示范

2、个别讲解

3、讲评 实践练习作业:

花卉一张

推荐第4篇: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心得体会

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心得体会

现在我就谈谈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几点体会:

1、必须多临摹古人作品,学习他们的构图构思、线条、设色等等。在创作时才能将学到他们的长处用到自己的画里,假如不经常向前人学习,自己的画就难以进步。因为前人优秀的作品有我们学不尽的知识。但创作时却不能完全照抄前人的作品,必须有所创新,有时代气息。

wwwndmon

2、平时多练习线条。线条是工笔花鸟画的盘骨,没在好的线条,谈不上是一幅优秀的作品,我经常以“艺能时习之,则会有所获”这句话鞭策自己,每天坚持练习线条,练习的方法可以在报纸上练,也可以练前人的线条,如将画家俞致贞的画放大,用铅笔描在熟宣上经常练,学习他如何用线条的粗细、浓 淡、刚柔塑造形体,用线来表现所需的意境。这些只有靠平时多练,在创作时便可熟能生巧,将所学的线条用在创作上,创作出令自己较满意的作品。

wwwndmon

3、设色必须以随类赋彩为法则。我创作的作品大多都属淡雅这一类。我觉得作品的意境成功与否大多取决于设色。所以工笔花鸟画没色时一定不能心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反复渲染十来次,以达到薄中见厚,厚中见润的效果。如我创作的《步登高》中,粉红色的花就渲染了十次,每三次必须上矾。这样反复渲染才能使花雅而不俗。叶子也必须用墨打底十多次,将叶子的前后关系、主次关系用色表现出来,用绿色多次罩染才能达到雅的效果。wwwndmon

4、立意,重意境,有时代气息。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是画面的情调。我们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是给观众看的。所以必须能让观众与自己产生共鸣,感动观众,让观众百看不厌。要想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自己对所要创作的对象感动。才能将它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些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画是不成功的作品。94年夏天区教育局组织美术教师去张家界写生,在那里我看到每家人的门口都种满了一种非常美的花,有深红、有白色的,一大片迎风摇曳,美极了。当时我坐在车上,真希望能立刻跳下车去将它们画下来。可司机不可能停车,真的让我失望极了。但后来并没有令我失望,在一处看山及买特产的旅游点停车,当时我老远就望见了令我有创作冲动的花,那色、那形,那在高山上长出来的花和在城市的盆景是完全不同的,它是那么有生命力,开得是那么的烂漫,那笔直刚挺的枝干,那花是长在枝干上,往上长的。于是我拿出速写本将它画下来了,心里高兴的不得了。走时还拍了好多这花的照片。后来在另一旅游点又看见这花,问一个在这里生长的叔叔才知道这花的名叫月月红,又叫步登高。

而这样花也必须碎者整之,于是我就把花画成5组,用聚三攒五的方法,每朵花的聚散呼应,前后遮挡都得自己苦心去经营,所以在画的过程中总觉得辛苦,但完成后就欣喜若狂。老师也曾说过,创作一幅好的作品是件很寂寞很辛苦的事,晚上的时间,假日的时间,别人都出去唱歌逛街,自己只有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或到外面写生。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来。

11美学2班:孙拓

21114012028

推荐第5篇: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问题

内容摘要:

摘要:本文通过工笔花鸟画教学实践,从着色、勾线、造型、意识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方法。一方面从实践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从意识上使学生真正认识工笔花鸟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工笔花鸟画教学实践,从着色、勾线、造型、意识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方法。一方面从实践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从意识上使学生真正认识工笔花鸟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临摹;勾线;意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工笔画的认识,从而得以全面进步。工笔画分为工笔花鸟、工笔人物等。本文重点是对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临摹

工笔画是从临摹这个阶段开始的,而工笔花鸟的临摹范本则是以宋人小品画最具代表性。宋人小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它的发展成熟为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人们学习工笔花鸟画必经之路。很多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大家都是在宋人小品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和发展出自己艺术作品的。因此,临摹宋人小品画是对于每一位初学工笔花鸟画学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其目的就是以学习古代画家对花、鸟、鱼、虫的构图、造型、绘画技法以及画家对作品更深层次内涵的理解。要注重临摹的每一个步骤,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临摹当代画家的工笔花鸟画,还是以后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基本的方法和步骤都是一样的。每一件临摹的作品都要做到完整,尽量达到和原作一模一样的程度。然而在临摹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宋人小品画画幅比较小,内容过于简单,三两下就临摹完了, 效果就可想而之了,就更谈不上与原作一模一样了。其实,越是看上去简单的东西,越应该仔细认真地揣摩。

就拿《出水芙蓉图》来说吧。这幅画看起来很简单,只有一只荷花和两片荷叶,可在作者的笔下,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单不说达到作者这样的意境,就从绘作的过程来讲,很多学生对于荷花的白色都处理不好。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学生急于求成,在使用白色时,将其调的太稠了,想三两遍就把荷叶染出来,使得白色染不均匀,出现了荷花上一块一块的白色,不但没有把荷花清新、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表现出来,而且还使画面又脏又没有美感。正确的方法是将白色从淡到浓一遍一遍慢慢地分染,要将花瓣的层次染出来,并且要干透了才可以染下一遍,以免之前染上去的白色泛上来,越染越不匀。多遍染下来白色才能是透亮的,由于白粉本身的特质是一种矿物颜料,属于石色,不透明。因此,如果用量太多,画面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在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在画的背面反衬白色,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不破坏画面,然后在用浅曙红色从瓣尖向瓣根渲染,这样才是正确的步骤和方法。

在临摹古画的过程中,还存在“做旧”的问题,因为宋人小品的古典韵味很多时候和它的陈旧有关,画面当中多呈现出赭色、黄赭色。对于刚接触工笔花鸟画的学生来说,一般都建议他们直接买一些仿古色的绢或者熟宣使用,这样比较容易把握。在以学习为目的的临摹中,并不苛刻地要求底色一样,但要尽量与原作接近,从而达到临摹的目的。在临摹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做底色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来达到目的,如果使用不恰当,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使画面感到脏,不透气,失去临摹的意义。一般来说,底色以赭色为主,但也要根据画面的不同酌情调整,画面中会出现底色不均匀的现象,可以根据情况调整用量的多少。底色也可以调配,比如用曙红加藤黄,再加上一点点的花青,调和出来的颜色也非常实用。

二、勾线

勾线,是工笔画的基础,通常在学生刚接触工笔画时,教师都会让学生临摹一些古代有代表性的白描稿,比如“十八描”、“历代帝王图”等,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用线。中国画的一大特点就是用线的艺术,因此,勾线就是在勾骨,一幅工笔画的好坏,勾线很重要。西方绘画是靠素描、明暗、色彩来体现物体的,而中国画是通过用线来表现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的轻重顿挫、刚柔等都是表现物体的重要手段。白描练习,就在于对线条的把握,为以后的工笔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白描花鸟的练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中锋用笔、力透纸背,运笔时要注意起承转和一波三折;其次,勾线要顺着结构勾,这样勾出来的便是物体的“骨”。

而很多学生在勾线的过程中一味地讲究线的流畅,认为线流畅了就可以,甚至认为线勾的好坏都无所谓,只要在上色的过程中把盖住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忽略了线在整个画面中的作用。其实,一幅好的白描作品就是一幅完美的作品,白描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工笔花鸟画的颜色是不能替代勾线的,一幅作品中线是整个画的框架,而颜色是砖瓦,这样才能形成一幅作品。如果画面里的线勾的非常到位,颜色染起来就变得容易很多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勾线不是简单机械地去描轮廓,而是要脑子理解物体的结构,每一片叶子的起承转合都要经得起推敲,每一种动物的形态都要精准生动。这样才能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画面生动。所以,在教学上一定要强调勾线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了线的作用。

三、造型

许多学生对花、鸟的造型把握的并不是很准确,这是因为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更多接触的是人物、静物,很少涉及到花、鸟,其实花鸟和人物、静物一样,在把握了最基本的形体后再稍加修饰,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一切都必须遵守物象的客观规律,而不是由着自己想象的随意变形。在学习工笔花鸟画的最初阶段,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临摹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临摹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对花、鸟等基本结构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写生。写生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创作积累素材,写生要求学生生动、客观、准确的再现。并且要学会有取舍,往往最感兴趣、最感人的就是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画面的主体。

推荐第6篇: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作品欣赏

于非闇《红叶栖禽》立轴,1948年作于非闇《拟李迪《雪树寒禽图》》立轴,壬午(1942年)作于非闇《花鸟》镜心于非闇《白牡丹》立轴,1945年作

于非闇《红叶鹦鹉》镜心,1941年作

于非闇《草虫图》立轴,1940年作

于非闇《富贵图》镜心

此作品原为美国史迪威将军之女儿珍藏。史迪威将军曾于

1940-1943年间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于非闇《工笔花鸟》立轴

于非闇《秋梧鸣禽》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草花蚱蜢》立轴,丙子(1936年)作

于非闇《耄耋富贵》立轴,1948年作

此幅《耄耋富贵》作于1948年,当时画家在北京任古物陈列所

研究馆导师时,时常往返于故宫的御花园,在御花园里有很多从洛

阳运来的名贵品种,花色浓艳娇姿欲滴,于非闇常常对临其态,目

识心记,得牡丹之真性情,在加之于非传统的绘画功力,他的牡丹成

为当代画坛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数只蝴蝶在丛中飞舞与牡丹融为一

体,静动相依。在花石旁,倚地而坐的小猫,双眼凝视着舞飞的蝴蝶,

其憨态可掬,双眼炯炯有神。绘者将牡丹、蝴蝶、猫三者一起融入画

面,取其诙谐和寓意,即《耄耋富贵》 图,象征着富贵长寿,花叶

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典雅,形

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再加之在左上角于赵佶开创的瘦金体题写款识, 更增加画中韵致。

于非闇《朱竹翠鸟》立轴于非闇《水仙蝴蝶》立轴于非闇《世世有喜》立轴于非闇《梅雀争春》立轴

于非闇《紫牡丹》镜心,戊子(1948年)作于非闇《红牡丹》镜心,庚辰(1940年)作于非闇《天台春色》立轴,1937年作于非闇《绿野萍踪》立轴,黑桥艺术馆珍藏于非闇《红叶双禽》立轴,1948年作

简介于非闇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21日),于非闇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诞生了。于家本是汉族,祖籍山东蓬莱,大约在他四代之前移居北京。其父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其母为满族人,故后来于非铑从母为满族。他初名魁照,号抑枢,后改名照,号非厂、非铑、老非,曾以“闲人”为笔名,堂号玉山砚斋。他曾任中、小学美术教职,以后又相继担任了市立师范、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专、北平艺专的教师,同时又以其文才得以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并曾任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担任过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7月3日逝于北京。

魁照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接受了来自祖父和父亲的文化薰陶,兴趣倾向于诗文和书画篆刻。民国七年(1918年)他开始从民间画师王润暄(德顺)习画工笔花鸟草虫,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学踏上了画坛。“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敏感的学者有感于中国画竞尚高简、崇尚仿古的风气,曾经大声疾呼美术的变革,他们一方面主张引进西画的写实主义,也同时主张复兴院画的写实作风,以救治中国画的“弊端”。于非铑即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走进了画坛,他的工笔花鸟画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审美时尚更新的时代的选择。

于非闇在《自我绍介》中说:“我本来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学习些工笔花卉,五六年的光景,只学会了怎样调制颜色,怎么配合衬托,不过在那时,我对宋人的画,已有相当的认识。”这是说他从民间画家王润暄学画之始,是自工笔起步的,这位启蒙老师擅工笔花卉草虫,尤以画蝈蝈闻名于世,对他终生的艺术样式都产生着影响。此后,于非闇曾广泛地涉猎过山水、花鸟,工笔、简笔,以半工半简、勾花点叶的花卉居多。自1935年始,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把艺术的重心移向了工笔,这艺术的转化是由博及约的艺术规律使然,也是艺术家发现自己把握自己的结果。从外因讲,除前述时尚的变化,启蒙教育埋下的种子之外,张大千对他的启发亦不容忽视。于与张有莫逆之交,于曾为张代言与徐燕孙笔战,张亦关注于之艺术。据包立民先生考证,张大千曾劝他弃小写转工笔,专攻双勾花鸟画,并配以瘦金书题款,于非铑听其劝,遂致力于此①。他从明末陈老莲上溯两宋五代的双勾花鸟画,继专学宋徽宗,并以其栽花养鸟知识从事写生,研究丝绣和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逐步形成了于派工笔花鸟画的样式和语言。

1949年之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艺术也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与社会同步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画坛因为艺术市场的关闭而有些冷寂,山水花鸟画能否为社会服务也遭到怀疑,于非铑又遇到新的困惑。但他明丽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显然具有超越政治的魅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新国画研究会的成立,“推陈出新”文艺政策的贯彻,对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批评,北京中国画院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创办,很快为中国画的繁荣展现出了新的文化环境,于非铑在其人生的最后10年里,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在他的画卷里,蓝天更加澄碧,翔鸽更加自如,牡丹更加富丽;笔法更加坚挺,色彩更加明亮,构图更加严谨。

于非闇是由院体工笔花鸟画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家。他对传统极看重,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认真地临过赵佶的《御鹰图》、黄筌的《珍禽图》,并对其流传进行过考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在题跋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他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

大约在于非闇潜心于工笔画研究的同时,南方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之佛也开始了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于画骨力坚实,色彩明丽,陈画雅逸超脱,灰中见明,两人画风虽然不同,但堪称为“南陈北于”的两位巨匠级工笔花鸟画家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工笔花鸟画长期衰微的局面,为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于非铑雄踞北方,于北方工笔花鸟画坛影响甚深,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家直接出其门下,为于派花鸟第二代传人;老舍夫人胡隰青受益颇多,对乃师艺术评论最精②;当今工笔花鸟画家金鸿钧、李魁正、王庆升、詹庚西、王道中、周彦生等等无不从于派起步走向变革的新途。于非铑应运而生,开宗立派,后学有人,作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开路人之一,在现代画史上树起了一面光彩照人的丰碑。于非铑说他的画是“一枝重沾雨露的老花”,从整个中国工笔花鸟画史的角度来看,他确实赋予了这枝老花以新的青春。

推荐第7篇:工笔花鸟画阅读题及答案(材料)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到清代,传承将近千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历代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史无可替代的瑰宝。

然而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描绘、赏鉴及收藏,大致适宜于悠然闲适的农业文明时代.其 精练的美学意蕴、风雅的玩赏价值以及高度成熟的人文积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毕竟不 可强求了。因此,当代工笔花鸟画虽然在图式与技法上丰富多彩,但我们很难从中追慕它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曾经有过的神采,尤其难以承袭花鸟画背后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于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是:这一高度精关的画种有可能在不断的重复中,渐渐趋于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所以,重新审视、领会并着重探寻历代花鸟画经典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最成熟、最高贵、最华美的两宋花鸟画传统,对提升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气质与品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 在宏观上,宋代的山水画达到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在微观上,花鸟画则处处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犹可注意的是,宋人的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奠定了古人称之为“状物”,今人称之为“写实”的创作美学。我们在宋代花鸟画的任何作品中,都会为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所折服。

承袭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北宋在山水画领域拓展出宏伟崇高境界的同时,又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将宫廷生活的奢华富贵,形诸名花异草。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妙,是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不露痕迹地转 化为无与伦比的绘画形态,这一转化的神功,是世界美术史难以破解的奇迹。而在花鸟形态的精准捕捉中,两宋花鸟画刻画工夫的“酷似”与“毕肖”,为植物与动物注入灵妙的神性与温暖的人性,更为花鸟画赋予了纯净的诗意。这种鬼斧神工与性灵教养的兼备.既是宋人的集体禀赋,也不能不归功于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其化育所及,以至两宋近三百年的绘画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奢侈、最富有贵族气息的宫廷绘画,理所当然地使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再加上几代宫廷画师倾注了无穷智慧.精工巧作,于是成就了工笔花鸟画这一独步世界绘画史的奇葩。

(节选自2012年12月17日《中国艺术报》)

6.关于宋代花鸟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花鸟画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人世的特质,其中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微妙交接。

B.宋代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其作品无不显示着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

C.宋代花鸟画追求“酷似”与“毕肖”的风格,为植物与动物注入了神性与人性。赋予了作品纯净的诗意。

D.宋代花鸟画把成熟、高贵、华美的花鸟画传统推向了极致,探寻其文化内涵。对当代 花鸟画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7.下列不属于“成就两宋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奇葩”因素的一项是

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

B.宋人的集体禀赋。

C.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

D.两宋几代宫廷画师倾注的无穷智慧及精工巧作。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画家只用心于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而却不去兼顾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

B.在画家们不断的重复中,工笔花鸟画这一高度精美的画种在当代沦为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

C.北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继承了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前者拓展出宏伟崇高的境 界,后者则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

D.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秘,是用“状物”“写实”这一神功不露痕迹地将大干世界的生命形态转化为绘画形态。

试题答案:

二、(9分,毎小题3分J

6.C(“酷似”与“毕肖”是宋代花鸟画的“刻画工夫”而非其风格)

7.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是宋代的山水画所体现的一种文化境界)

8.C(A项“只用心于”和“不去兼顾”说法错误。据原文,画家\"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主要是时代的原因,而非是主现原因。B项将或然判断变成了必然判断。D项“状物”“写实”并非北宋花鸟画“转化的神功”,据原文,“神功\"尚未破解。)

推荐第8篇:议陈之佛先生与其工笔花鸟画

议陈之佛先生与其工笔花鸟画

摘要:陈之佛(1896—1962),一位40岁才开始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近现代画家,却是让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在明清以后式微的情况下,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从画史的角度讲,陈先生是将传统工笔花鸟画向现代意义的一个转型,是元、明、清以来在工笔花鸟画方面最有贡献也最有造诣的一代大家。本文尝试对作者及其工笔花鸟画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求加深对陈之佛先生及其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的了解。

关键词: 陈之佛; 工笔花鸟画 ; 艺术特色

从记载中可知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到唐代已有相当发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唐时画分六科① ,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把“花鸟”二字作为一门画科而被提出来。从当时的薛稷、边鸾,至五代的徐熙、黄荃,以迄宋元诸家,无一不以工笔见称,在美术史上享有很高地位。随着文人画慢慢主宰画坛,尤其是元代以书入画的畅行,写意花鸟画盛行于世。中

1 国工笔花鸟画却一蹶不振,元明清三代很少再有杰出贡献者,后代操此行者也未能突破传统工笔花鸟画所达到的技法高度。

陈之佛先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少有的几位热衷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探索者。他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图案。回国后历任各艺术院校的教席,并设计过大量的书籍装帧,染织图案和装饰画等,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奠基人。这一些似乎和工笔花鸟画相去甚远,其实不然。就是因为他有坚实的工艺美术基础,使他在40岁开始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时,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把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的设色特点结合起来,从而改造传统,形成了个人风格。陈先生在回忆自己走上工笔花鸟画的道路时说:“四十岁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既无名师指导,也不专攻。后来在一个古画展览会里,我被宋、元、明、清各时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别是一些双钩重染的工笔花鸟画,时刻盘旋在脑际,久久不能忘怀,才开始专攻花鸟画,并决心画工笔。”笔者认为陈先生是被宋、元、明、清各时期精美的工笔花鸟画深深感动,是他内心深处尚美理想与前人绘画中表现出的美的灵魂的神遇,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也许就是美的力量,就是艺术生命所在,所以他能在工笔花鸟

2 画式微的年代,敢为人先,肩负起重铸工笔花鸟画辉煌的使命。郭沫若先生为陈先生的画题诗道:“天寒群鸟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笼宇内,谁从渊默见机先。”在工笔花鸟画“群鸟不呻喧”的年代,似乎能从无声处听到工笔花鸟画春天即将到来的报春“惊雷”声。

整体上讲,陈之佛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源于传统,画风兼取徐熙、黄荃二家之长,又广泛吸收宋、元、明、清诸大家的优点,远取旁搜,取精用宏,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他的基本表现手法也是勾勒填彩,即用工整,匀称生动的墨线,勾绘物体形状、结构,然后用色分层渲染,在他笔下的花鸟草虫传神精妙,勾皴渲染运用娴熟。他认为:“作画最怕陷入机械的技巧,而不见生机。”所以他不拘泥于传统的“三矾九染”,而是根据艺术效果所需,有时层层洗染,不厌其繁;有时轻施薄染,一遍而就,只要达到最佳状态就即时停笔。我们从陈先生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得出属于他个人的艺术特点:

一、优美的艺术风格。

要使工笔花鸟画不落入俗套,雍容典雅,浑厚华滋,变化灵妙,非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不可。陈先生吸取了“黄家富贵” 3 以色为重和“徐熙野逸” 落墨为格的绘画形式语言,但他的作品既没有院体柔媚拘谨的局限,也不受文人画狂怪恣肆的影响,而是深致静穆,英华秀发,无浮靡之气,得纯正之风,寓刚于柔,寄动于静,表现着精粹的内在美,一扫甜俗和狂悍的流弊。陈先生的画品不以力胜,而以韵胜,笔墨变化灵妙。他在创作上十分强调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的法则,也就是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和“随类赋彩”,他的《札记》中也记录了古人经验谈:取材必博,洗练必精,水泉必择,矾胶必固,主辅必分,傅染必渐,烘托必均,雅俗必分。他在使用重彩时,朱砂青绿,金壁辉煌,华而不浮, 重而不浊。如《和平之春》,用绯桃,白鸽,配以大青绿的石块,采用热烈的对比色调,富丽堂皇,刻画出一个阳光灿烂和煦的春天,温暖、愉快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又如《玉兰赤鹦》,把火一般大红的金刚鹦鹉和雪白的玉兰配在一起,使主体十分突出,“红装素裹”的处理手法极具感染力。它如《白翎朱实》、《荔枝寿带》、《雪里茶梅》等图,也都运用红白的对比,既热烈又和谐,鲜明爽朗,生气勃勃。陈树人先生就曾经为陈之佛先生

4 题诗:“谁知现代有黄荃,粉本双钩分外妍。”但他在运用淡彩时,则又清新潇洒,空灵藴藉,雅而不薄,淡而弥久。如《桐枝栖鸠》,笔法简练,格调高逸。《老梅》,一株饱历风霜的梅花,老干横斜,暗香朵朵,冲寒怒放,不藉色彩,只用淡墨,白粉染成,一种清高的意趣溢于纸上。特别是《白芙蓉》图,青绿的色调衬托出洁白的花朵,点缀着疏芦野菊,临风摇曳,一片冷艳的秋光,明净又柔和,正如画中题句所写的 “半临秋水照新妆,淡静丰神冷艳裳。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的气韵。所谓“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天真”,尤为难能可贵。

二、丰富的表现手法。

由于陈先生有深厚的西画技巧,又有图案设计经验,能融汇众长,所以能创造出新的表现技法。仅以花鸟画中的树干为例,除了双钩填彩,皴、擦、洗、染等惯用手法外,有时局部施以写意画中冲水、撞粉诸法;有时又吸取钢笔素描特点,用勾线的毛笔,精心刻画,用流畅的线条,画出物象的形体和质感; 5 有时又借意于图案,将树干写作平面形,赋以浓郁的装饰风味。

特别是陈先生善于运用装饰手法,在工笔花鸟画中发挥了他的图案特长。《槐阴双鸠》图,装饰风格尤为突出:两株枝叶扶疏的槐树干,纹理和叶子都经过规律化以增强它的美感,树干亦以对称手法处理,与树叶相陪衬烘托。《梅雀山茶》图,将白梅铺满大部分画面,然后以图案处理的方法构成一二层次,在枝花之间留下无数大小形态不同的空间,使人感到枝干纵横,枝密花繁,意趣十足。到陈先生后期画梅,全以装饰性形态表现,他将梅花瓣内结构的来龙去脉的线全部省略,像正面的梅花,只画规律的五瓣外形,比写意中的梅花画法还简练,但就整幅作品看,仍极工整协调,并且整体感趋于加强。

陈先生还潜心研究积水法② ,不雕不饰,纹理自然,艺趣天成,耐人寻味。这种方法运用极多,而且非常成功。如《梅花山茶》的茶花叶片,《寒汀孤雁》的滩头地面,《蔷薇双鸡》的鸡的羽毛都采用此法。用得最多的是树干,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意趣。从《梅树白鹰》、《梅花双鸽》、《茶梅小鸟》、

6 《岁首双艳》、《樱花小鸟》、《睡鹊》、《和平之春》等画的树干表现上,都可以看出他用得极为娴熟,浓淡深浅,千变万化。虽同是积水法,却没有千篇1律之感,因为他都是结合作品的内容、意境和树的质感要求,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如《睡鹊》的梅桩,仅在赭墨的底上,滴上几滴清水和浓墨,色泽淡雅,变化微妙,显得宁静安谧,与寒冬的意境相吻合;《和平之春》的碧桃枝干,则在赭墨底上滴上赭石、浓墨、石绿和清水,成功地控制水的走势,使水色互相自然渗透,呈现出色彩凝重,迹痕鲜明,斑驳瑰丽的纹理,衬托出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追求雪的情操,创造诗的境界。

陈先生酷爱白色,设色崇尚清淡、典雅,追求明净清丽的气氛。他喜欢画雪景,在他的作品上,可看到一片玉屑霏霏的景色。《飞雪迎春》、《雪凫》、《雪雁》、《岁寒三友》、《花鸟雪禽》等图,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喜欢把梅花、山茶、飞雁,融合在朵朵飞舞的雪花之中,运用弹粉法,给画面创造一个玉簇银装的境界,潇洒逸丽,用画笔为皑皑的白雪颂歌。陈先生自号 7 雪翁,无疑是对雪有很深的感情和特别的喜爱。他擅长于用粉,用白粉塑造了大量的白梅,白荷,白玉兰,白芙蓉,白鹤,白鹰,白鹭,白鸽,白鹦鹉等形象,精美生动,幽雅绝伦,反映了作者的情操和寄托,胸怀坦白,素质纯朴,有着“濯白雪以方洁”的志趣和追求纯洁世界的崇高志向。因此很自然地流露在笔墨之中,成为他的艺术特点之一。

陈先生有广阔的胸襟和渊博的学识,使他看得高,想得远,用诗一般的感情和笔墨,为他的花鸟画开辟了新的意境,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春江水暖》图,只有两三枝竹外的桃花和一片江上绿波,点缀几朵落花漂浮水面,一只文采斑斓的鸭子正悠然自得,涵泳江中,着笔不多,便把苏东坡的诗意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仅写出了春江的美景,而且突出了主题的鸭子在温暖的江水中愉快的表情。它回首凝望,似乎想与落花嬉戏,又似乎对这朵落花寄予无限的同情,给画面创造了生动的气氛。《寒梅冻雀》,在苍翠的青松之间,穿插几枝疏朗的

8 红梅,树上的积雪和天际飘舞的雪花,充满夜空的寒意,相伴而眠的小鸟,安详静谧,意境悠远,深刻表达出“浓香残月玲珑影,照见花间夜鸟眠”动人诗意。

四、鲜明的时代气息。

陈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历程可分为两大时期,建国前追求画面唯美为主,作品情调淡泊,冷落静雅,寂寞。《雪雉图》,一只雉鸡立于石上,低首顾盼,石的四周花草凋零。左上方有梅花折枝,疏影参差,枝头有麻雀两只,因受寒气而乏生气。画幅背景灰朦,白雪纷飘,用色浅薄,一派深冬荒寒的情调。此外还有《月雁图》、《月夜双栖》、《梅月眠禽》、《寒汀孤雁》等。

解放后,由于新的生活感受,新的气象,使他从思想、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新的境界。作品情调清新、活泼、开朗、繁荣,

追求思想性,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松龄鹤寿》图最体现他这一时期的特点。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作的作品,陈先生采用了松鹤这一传统美好的题材,歌颂祖国万寿延 9 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画中十鹤,神态各异,健翮修翎,羽毛丰洁,神采焕发,有高翔云汉,扶摇万里的雄姿,象征着建国十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其后青松葱郁,蕴含着宏大的生命力和强盛巩固的基础。松与鹤布局严谨,整齐而统一。在色彩上,黑白相间的毛羽,灰色的脚,加上妍丽的丹顶和青翠欲滴的青松,构成明丽和谐的画面,极为协调。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含意深远,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的佳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和平之春》、《岁首双艳》、《鸣喜图》等。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融合了西洋绘画尤其是日本绘画艺术之长,既富有强烈的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严谨工细,一丝不苟,既生动自然又富有装饰意味。在意境上,既表现出清新隽永,雍容典雅的格调,又包含深沉静穆,意韵酣浓的情致。陈先生对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正如他的后人评他:“汇古通今,中外合壁,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在我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树立了又一个丰碑。”③

10 注释: ①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

②积水法:是利用熟宣不渗水的特殊性能,用饱含水分的颜色描绘时,趁其潮湿,根据画面的需要,再用笔滴上清水或以重色点划,然后以清水冲开,使其自然流淌渗化,构成水迹痕,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③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之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9月版,93页。

参考文献: [1]陈传席,顾平.中国名画家全集·陈之佛[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陈修范,李有光,李欣.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陈之佛[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2。

[3]朱伯雄,曹成章.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第三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 [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推荐第9篇:【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

【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

【工笔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

一、陈之佛的艺术生平近代画坛久负盛名的一代宗师陈之佛,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他是美术教育界的老前辈,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以精湛的艺术、深厚的造 诣、广博的学识,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新兴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他的工艺设计与研究成绩斐然、独步当时;他是资深的理论家,学贯中西,博大 精深,著述等身,成就辉煌;他是卓越的工笔花鸟画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汇古创今,具有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陈之佛1896年农历八月初八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 (今浙江省慈溪市),原名绍本,学名之伟、杰,号雪翁。自幼酷爱文学与美术,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岁那年考取了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工业学校。 经过四年的刻苦攻读,毕业时以品学兼优留校任教。此后编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图案讲义》,被校方指定为该校的图案教材,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日本最高 艺术学府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工艺图案科,是我国赴日专习工艺图案第一人。1923年,临近而立之年的陈之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祖 国,在上海东方艺专和上海艺大的图案科担任主任、教授等。授课之余,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事图案设计的事务所和培养设计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后 又应聘任广州市立美校、上海美专教授。

1931年,陈之佛应徐悲鸿之邀去南京,在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任教。先后主授图案、色彩学、透视学、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及艺用人体解剖学等 课程,并出版了大量美术方面的著作,为中国美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也是陈之佛真正投入工笔花鸟画创作时期。他在回忆自己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道 路时说:“40岁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无名师指导,也不专攻。后来在一个古画展览会里,我被宋、元、明、清各时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别是— 些双勾渲染的工笔花鸟画,时刻盘旋在脑际,久久不能忘怀,才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画科,走出自己的新路,他大量地观察、写 生、读画、临画,寻找艺术规律,探索可供借鉴的国外文化艺术中的技艺,刻苦创作。经过数年的默默耕耘,在1934年“中国美术会”成立大会时举办的第一届 美展上,他第一次展出了自己的十幅作品,署名“雪翁”。其清雅明净、意境优美、构图新颖、独树一帜的画风震撼了画坛。

1942年3月,陈之佛在重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了强烈反响。学者郭沫若在他的《梅花宿鸟》上题诗:“天寒群鸟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 笼字内,谁从渊墨见机先?”岭南派大师陈树人在他的《竹菊图》中写道:“谁知现代有黄筌,粉本双勾分外妍,艺术元凭人格重,似君儒雅更堪尊。”此后不久, 他担任了当时的最高艺术学府国立艺专的校长,聘请丰子恺、吴作人、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刘开渠、黎雄才、张书旃、关良、邓白等专家学者来校执教,使学 校声望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1945年,陈之佛发表了《谈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希望注意艺术教育》等一系列提倡美育的文章,呼吁重视美育,希望以美育陶冶人们的情操,拯救日 益深沦的社会。是年12月,在南京文化会堂举办的“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秦宣夫联合画展”中,展出了他的54件作品。这是一次中西合璧的展 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了当时画坛。这一时期他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理事。 1947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兼艺术组专门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之佛曾先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华东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人大代表等。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之佛认为,—幅优秀的花鸟画必须充分表现优美的民族风格和特性,必须充分展现时代气息,否则不能满足今天人民的审美需求。他的画风—改往日那种孤 芳自赏、纤尘不杂的思想,情调,表现出清新、活泼、开朗、繁荣的新时代风貌,给人以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审美情趣。我们从他创作的《和平之春》、《榴花群 鸽》、《荷花鸳鸯》、《玉花鹦鹉》、《海棠寿带》,《瑞雪兆丰年》等作品,特别是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创作的《松龄鹤寿》、《鸣喜图》、《祖国万岁》以及 《岁首双艳》、《春江水暧》、《梅鹤迎春》等作品中,明显地看出陈之佛艺术创作中的新意境和新境界。

1962年1月15日,陈之佛因长期过度辛劳,突发脑溢血症与世长辞,享年66岁。江苏省在南京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灵堂的两侧,悬挂着长幅的 挽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册载辛勤永不朽;热忱艺教,启迪后生,百花齐放老来红。”、“辛勤培植,桃李盈门,四十年来如一日;匠意经营,墨彩纷陈,徐 黄名下独千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哀思。(下图为陈之佛作品《秋荷白鹭》)

二、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 要说花鸟画成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在我国近代美术史上陈之佛都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这与他持之以恒、勤于思索、严肃认真、勇于开拓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他的创作特点。

持之以恒:陈之佛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工作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笔耕不辍。抗日战争时的重庆生活非常困难,在十几平方米的卧室 里,他临窗放置一张简陋的画桌,盛笔、调色用的画具都是当地产的土陶罐、酒盅、盘碟,纸也多是土造的皮纸。但他仍然画兴很浓,下课回来便伏案作画。这段时 间里他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并在重庆、成都先后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了48幅作品。我们都知道工笔 画是非常费力费时的,当时局势动荡不安,他不仅工作繁忙,而且生活极不安定,在这种境况下能创作如此之多的作品实属不易。解放后他身兼十几个职务,工作担 子非常之重,难得一日闲,为不影响备课、办公和创作的方便,他在家里办公桌旁搭块大画板,一头搁置桌上,一头用凳子架起,画稿就摊在画板上,蒙张纸挡灰 尘。回到家,一杯清茶、一支烟提提神便开始作画,像佛家参禅一样,心境立即沉浸在画作中。他认为,画画就是最好的休息。如此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他的五 百余幅精美作品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创作出来的。

勤于思索:这是陈之佛的又—特点。只要得到片刻空闲,他就要考虑花鸟画的创作。经过“*”的浩劫后,我们还保留有他亲手画的一百五十余张小草图,这批小 图稿仅有手掌大,多是用铅笔勾画在小纸片上,有裁开的废旧信封,有儿女作业的废旧本,有零星的废纸片等。有的画得较细致,连款跋印章都做了标记,有的仅仅 是数笔的示意图,也有两三个图稿画在一张纸上。可以看出这些小草图都是他想到一个画题、或一幅构图便立即随手记下的,说明他是一位“脑勤”、“手勤”爱思 索的画家。他的很多传世佳作,就是从这儿起步的。这与他在教学上提倡的“五多”即“多想、多问、多看、多记、多画”是—致的。

严肃认真:这是陈之佛办任何事的一贯态度。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更是如此。无论是清淡的白描,或是典雅的没骨,还是绚丽的双勾填彩;无论是恢弘的巨幅,还 是把玩的小品,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张张刻画人微,笔墨精到,每幅从构思到构图,从形象到色彩,从整体到细部都深思熟虑,惨淡经营,始终不懈。每笔有 千锤百炼之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他一生创作的五百余幅作品中,找不到一幅草率应酬之作,直至晚年作品,仍是花须鸟毳细入毫芒,形体结构分毫不差,而 又气韵生动,笔力遒劲,活泼自然,形神兼备,其精美程度甚是令人敬佩。他倡导“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计划”,这是他办—切事成功的 根本。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可以说是陈之佛创作的灵魂。由于他对民族绘画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与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在振兴濒于衰竭的工笔花鸟画的时候不是复古,而 是在前人的优秀绘画的基础上去开拓、去创新。早在1942年第一次个人展览会中,他的工笔花鸟画就以优美的意境、新颖的构图、雅致的色彩、装饰的情趣给人 崭新的面貌,轰动了画坛。

三、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解析关于构图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陈之佛对构图尤其是花鸟画的构图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 烟出没,变化无穷。虽然花也有多样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花鸟画容易造成千篇1律的情况,可能这也是—个原因。所以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 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它的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他还指出:“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画面上主要部分与次要 部分必须分明,部分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主要与次要不分,就没有重心点。所以在一幅构图上,必须考虑宾主、大小、多少、轻重、疏密、虚实、隐显、俯仰、层次、参差等等关系。”“花鸟画的构图美与不美,特别显露,有时仅是一枝—叶的处理不当,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 感觉。所以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有所取舍,要割爱处就得割爱,要夸张处就应夸张。”“要借形式美的处理助长其精神。”归根结底,就是要作者在构图时很好 地把握变化、统

一、对比、调和、节奏、均衡等有关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

基于这一认识,陈之佛创作时对构图特别重视,他常对于一个主题勾画出很多变体的小草图,再从中挑选中意的进行制作。如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他在参加了 中央大学艺术系召开的美术节座谈会后,怀着阴霾即将吹散,光明将要到来,期盼解放的心情,准备创作一幅梅花图。他在废纸上勾了四幅立轴式及一幅斗方式的小 草图,虽然草图仅有信封大小,却把梅花枝干的布局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其中一张立轴式(见图)草图上粗壮繁密的枝干布满了全画面,上面栖息着许多姿态灵动的 小雀,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枝干上虽未勾花点叶,却仿佛让人嗅到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并题上“平生多傲骨,不畏雪霜加,若待知音至,随开满树花”之句。陈之佛追求构图完美的理念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中,不仅草图反复推敲,就是从草图到正稿、正稿到拷贝稿、直至描绘到宣纸上,仍不断调整。甚至勾线赋色后,见 到不足的地方还要充实,直到非常满意才肯罢休。这里有幅《荷花鶺鸰》册页(见图)画,是幅未完成品,但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荷花、荷叶、小草、鶺鸰的设色基 本完工之后,于右下边的荷叶的空隙间,又勾了数根小草的白描,很明显是为了构图的完整又添上去的,使这幅画更臻完满,更加生动自然。

关于线描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线描在继承我国古代线描的基础上,把西洋画素描的线以及他擅长的装饰画中的线加以改造,融会创意,并灵活运用,大大地丰富了工笔花鸟 画线描的变化,给人以崭新的时代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在重庆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时,美术评论家李长之就特别关注陈之佛的线描特色,他曾说:“陈 之佛先生的画,却有许多地方是新的,例如他的画,树干就是全然超出前人蹊径的。《暗香疏影》—幅,可以作为纯粹新画风的代表。他惯于用细线条,又因为造诣 图案艺术之深,他的树干故意写作平面之形,精细到连木纹都看得出来了。这是令人感到很有趣的地方。”这幅画虽然不知流失何处,但从他现存的很多作品中,仍 可寻觅至挞类画风的踪影。如《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宿鸟》、《老梅》等,都是用细线描画梅花的枝干,亥画得细致入微,把木质的艺术效果表现得淋漓尽 致,令人感到线描的无比魅力。

这里刊登的《蔷薇小雀》是一帧未完成的册页(见下图)。是画在细点泥金纸上,仅勾好了线描,尚未赋色。从画中可看出陈之佛线描的特点。工笔花鸟画的线易 流于死板、呆滞,有些画把线勾得顿挫分明,十分外露,则又显得人为的做作气太足。这幅画中花用纤细流畅的细线勾勒,显出了蔷薇花瓣娇嫩的特色。叶片、叶脉 线的飞动、灵活而又挺劲有力,不仅画出了叶的质感,而且表现出微风吹拂时的摇曳动态;枝干用中锋行笔,瘦硬战颤,画出了枝干的硬度和粗糙表皮的质感。小鸟 的头、眼、嘴、脚爪、翅膀、尾羽、胸毛等用线的刚柔、走笔的轻重缓急都十分到位。细细研究其线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变化不是为变而变,而是为了表现景物 的特性、画面的意境和神韵而采取的艺术手法。其勾勒的线描洒脱不拘谨,生动不死板,自然不做作,有变化又不显露,柔不纤弱,刚不生硬,远观统一协调,近看 变化万千。

关于设色陈之佛认为花鸟画的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

谢赫的“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之说,但这绝不是叫我们依样画葫芦,作为—个花鸟画家,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 用,“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但在花鸟画的配色中常常易犯“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 ”诸多毛病。凭着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对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法则的深入研究,陈之佛对这些配色上的毛病产 生的原因和怎样取得好的效果在《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一文中进行了透彻的阐述,他说:“什么叫‘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 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会产生柔和的美感。什么叫‘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什么叫‘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 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 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产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什么叫做‘深浅 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陈之佛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美感进行过科学的分析,他给我们讲色彩时曾说:“红与绿互为补色,是最为强烈的对比色,酉己在一起, 俗不可耐,素有‘红配绿,丑得哭’之说。可是‘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自然景色,又是那么优美动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前者用的是纯粹的饱 和色,而后者的万绿即黄绿、青绿、深绿、浅绿等等,在色相色度上有着千变万化,大大减低了绿色的饱和度,而且与红色在量上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它既对比又不 强烈,因而产生了动人的美感。”

纵观陈之佛的花鸟画作品,均能做到淡逸而不轻浮浅薄,浓艳而不鄙滞恶俗。如《初夏之晨》、《竹林群雀》等都是以轻色为主,淡而隽永,清新潇洒,给人 以雅静、柔和的美感。《春江水暖》(下图)则是对比强烈的重色,采用减低色彩饱和度的方法,使画面显得富丽而典雅,既对比而又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推荐第10篇:国画技法工笔花鸟画教程蝉麻雀的画法(推荐)

国画技法工笔花鸟画教程蝉麻雀的画法

麻雀的画法

麻雀归类于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共有19个种,50多个亚种,其中树麻雀在我国分布最广,最为常见。麻雀的头部和翅拐处偏赭红色,背部是赭黄色,上有一些深褐色小点,腹部为灰白色,嘴、脚是灰褐色,眼先、喉部和脸后部有黑色斑块。

1、用中墨勾出眼眶、嘴、翅部、尾羽和脚爪,其他部位用淡墨勾勒。

2、用中墨分染嘴、眼先、喉部和脸后部的黑色斑块,以及翅部覆羽、飞羽和尾羽。淡墨分染头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在背部用重赭墨分染斑点。

3、用淡赭色分染眼睛、头部和翅拐处,赭褐色分染背、翅、尾和胸部。

4、用白粉提染面颊、胸腹部和上尾筒。嘴角处分染淡黄色,脚先用浓白粉立粉,干后用赭黄色平涂。用焦墨点出瞳孔,留出高光,用白粉提出。最后用重赭墨按结构进行分组丝毛。来自:灯下悦读 >《国画技法》 上一篇:【国画技法】国画视频基础讲座汇总

下一篇:【国画技法】工笔花鸟画教程枝干及石头的画法

怎样画好写意花鸟画《一》

零基础学画中国画(金鱼、山水、麻雀、山....一大山人的文件夹【国画技法】2 【国画技法】仕女脸部和五官的工笔画法 几种常见鸟类工笔画法

李晓明的工笔画——工笔画教程系列之3—...【国画技法】工笔翠鸟的画法步骤详解

--松鼠没骨画法 _美术学堂_367艺术网日志唯美鸟类绘画艺术欣赏

温馨插画作品合集

千种人体姿态

漫画和真人的区别

毛笔楷书结构组合

中国古代彩色仕女图

书画篆刻闲章“词语”解析

瞬间搞清中国画分类

【书法对照】简繁对照楷书字范(廖蕴玉)

漫画和真人的区别

第11篇:2、心性轨迹刘新华工笔花鸟画作品展新闻通稿

“心性·轨迹——刘新华工笔花鸟画作品展”新闻

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工笔画学会、湘潭市政协、湖南科技大学主办,湘潭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湖南白石艺术有限公司、湖南君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明月山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湘潭市美术家协会、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深圳尊道投资公司、湖南力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湘潭市开元化学有限公司、湖南明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湘潭市艺术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心性·轨迹——刘新华工笔花鸟画作品展”于2013年 7月13日上午10点在湖南湘潭齐白石纪念馆隆重开幕,下午在华天大酒店举行学术研讨会,展览时间为7月13日至7月20日。

刘新华出生于1964年,湖南湘乡市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工笔)艺委会主任委员、湘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之一。其艺术作品分别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数十件美术作品及学术论文在《世界美术》、《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美术界》、《水墨典藏》、《水墨演艺》、《艺海》、《当代艺术》、《湖南书画》、《东方艺术》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先后在韩国、湖南、广州、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走进中国画坛名家·刘新华》、《荣宝斋画谱·刘新华工笔花鸟卷》、《中国近现代名家·刘新华作品选粹》、《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刘新华》、《当代中国画名家丛书·刘新华作品集》、《刘新华工笔花鸟画作精品集》、《刘新华花鸟画作品集》、《刘新华工笔花鸟画作品集》、《刘新华中国画作品集》、《刘新华工笔人物画作品集》等专著、作品集。

此次画展,共展出刘新华自2000年以来创作的66件工笔花鸟画作品,这些工笔花鸟画作品厚重苍茫、神秘典雅的气息,淡碧如洗、意出尘外,有着师古脱俗的气度和研习传统文化造就的品格。成熟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法,使其工笔花鸟画状物存真、造境传神的技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刘新华的工笔花鸟画追溯宋元画风。宋人清新氤氲、宁静雅致的审美境界使他受益匪浅。他以穷神极变的现代创新精神追宋元和自然的生命样态,以如歌的行板吟唱而出,有如 1 晚唐诗的意味。他的画面在形式上袭用了宋人的骨骼,但更自觉的强化了形式感,以致形式感渐从自然状态中剥离出来,笔下的物象不仅真实而且神秘的强化凸现出了一种流离迷幻的感觉效果,心迹的栩栩如生,取代了物象的栩栩如生。在其作品中他强化了视觉经验而淡化了生命状态,真实、细腻的物象刻画融入虚幻飘渺的迹象之中,凸现出风华绝代的姿容和典雅神秘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现在很少能体验到的一种审美感受。

出席此次开幕式、座谈会和光临展览的嘉宾有: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初,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江学恭,湘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阳祖耀,中共湘潭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李江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湖南工笔画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荣光,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主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蒲星,原湘潭市委副书记、巡视员杨慕如,原湘潭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清林,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建全,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安华,湘潭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书协主席李光泉,湘潭市政协副主席肖克和,原湘潭市政协副主席、湘潭市收藏家协会主席刘建湘,及著名书画艺术家莫高翔、周宗岱、周小愚、曾景祥、卢望明、涂道清、敖普安、徐 鸣、姜松荣、王孟义、漆跃辉、陈慧钧等以及收藏家、企业家和亲朋好友以及新闻媒体等500多人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下午的学术研讨会由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姜松荣作学术主持,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有:湖南工笔画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荣光,湖南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姜松荣,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莫高翔,湖南省女子大学教授谭智勇,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常德市美协常务副主席、教授漆跃辉,著名工笔画家王孟义,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曾景祥、湘潭市美协副主席陈小奇、李毅松,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志强等艺术家以及企业和收藏界的朋友。

第12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讨论,初步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界、客观实际的体验和认识,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4、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花鸟画 “以情感人”的审美特点、情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先来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描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对爱情的追求;

中国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听到鸟鸣,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就能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古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一花一鸟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人不仅善于“写”,还善于“画”,利用画笔同样能够把一花一鸟中传达出来的无限气象和情思描绘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画科——花鸟画。

二、走近“花鸟”

1、什么是花鸟画?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是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2、花鸟画“以情感人”的特点

花鸟虫鱼,都是属于自然之美。自然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纷繁复杂。怎样才能把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变成触动心灵的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出示照片《梅花》与王冕《墨梅图》

自然中的“梅”与《墨梅图》中的“梅”有什么区别? (1)借物抒情

古人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只要选取能表现梅花“凌寒开放”的神韵气节的那“两三枝”并进行夸张,就能传情达意了,其他“不美的”、“分散的”、“多余的”“千万朵”统统都不要。

再看画中的梅与照片中的梅相比,侧重点不是以“形似”为满足的,更追求对象之“神”,所以这“两三枝”是在紧紧抓住对象内在的神韵气质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夸张。因此也就有了花鸟画 “以形写神” 的特点。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人们称赞王冕品格的一句话。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凌寒独自开”。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王冕画 “梅”不仅仅是画梅花的品格,更是在画自己的淡泊名利的胸襟、在画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这就是“借物抒情”。

小结:

“以形写神” “借物抒情”,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花鸟画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时,画面就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境界,意境之美。

(2)笔墨寄情。

王冕画梅为什么只用墨不用色?不知道了吧?(那画家是怎样利用“墨”来表现情感的呢?)

因为中国画的技法即笔墨技法,中国画追求“笔墨”意趣。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就是指毛笔在宣纸上描画留下的的痕迹,必须是经过精心提炼和高度概括,并能充分表现对象的“笔”,有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进入初三我们将学习体验;“墨”是指墨色的变化,不能死墨一块,而是要有干湿浓谈的墨彩变化。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其擅长画墨梅。 这幅由淡墨画成的《墨梅图》,外表虽然并不如设色的梅那么娇妍,但经过画家浓淡相宜的 “笔墨”处理,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 更是把梅花端庄清幽的内在气质跃然纸上。再加上劲挺有力的用笔,独特的顿挫勾花方法,即使不加颜色,依然能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哪怕只有淡淡的“笔墨”也能散发出清香,留存于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花鸟画的情趣就这样体现在了笔墨之间——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笔墨相映成趣。只有掌握了运笔的轻重、浓淡干湿的千变万化,才能形成美仑美奂的节奏韵律,才能表现人的丰富情感。这是“笔墨寄情”。

这也是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诗情画意(诗书画印的结合)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诗、书、画、印包含了四种独立的艺术种类(文学、书法、绘画、篆刻),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品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中国绘画在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画家题在这幅画上的诗。

苏东坡说过“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画家通过“诗”这种文学语言与“梅”这种艺术形象的结合来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卓尔不群的气概。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问:我们如何理解花鸟画的特点? 师:不管是艺术形象的处理、笔墨的表现还是诗画的统一,都是在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古人有云:“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句话是对花鸟画特点的最好的诠释。 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的、最心灵化的艺术。

三、“花鸟”探源

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历经了从“写生”到“写意”的重大历史演进,审美理想得到不断的拓展升华„„

下面我们就乘着时光穿梭机回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花鸟画。 出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徐熙的《雪竹图》,宋代崔白的《双喜图》,文同的《竹》,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清代朱耷《荷花小鸟》,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A、这些作品在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B、花鸟画起源于什么时代?

C、各个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后发表观点。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

(一)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1、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层层染色,最后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据说五代画家黄筌画的禽鸟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一只老鹰以为是真的直扑上去。可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形神兼备”足可以以假乱真。

2、写意画:

写意画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往往用挥洒自如、墨彩飞扬的笔墨来描绘景物的神韵,讲究“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的笔墨情趣,较工笔画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花鸟画的发展

1、花鸟画的起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吗?(生:绘画)对人类从动物界脱化出来,有了初步理性意识后,便会观察并“记录”周围事物,把旦夕所见人物、动物、植物和天文等形象、图腾崇拜等,涂绘在洞穴古壁及悬峭崖壁上。这就是最早的绘画。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鸟图腾观念虽然日趋淡化,但把人的思想、情感与动物联系起来的现象,却一直渗透到唐以来日益成熟的花鸟画中。

2、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花鸟画在唐代兴起后,于五代十国期间初试身手,产生了黄筌、徐熙两位大画家,他们创立各自画风,确立了两种花鸟画审美风范,画史上称为“徐黄异体”。

黄筌、徐熙,开启了中国写意和工笔花鸟画的先河。 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雪竹图》 你能说说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感受,回答问题。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出入皇家庭苑,作画多取材于宫庭奇花异草、珍禽瑞石,造型工致,设色华丽;

徐熙,往来于南唐山野村溪,所画自然为园蔬药苗、杂花野竹,造型纯朴,用笔简率。 所以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

黄筌的画,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创工笔花鸟画基本格法。

徐熙的画,造型纯朴,用笔简率,墨法为主,设色为次,意不在似,开水墨写意花鸟画先河。

3、宋代的作品重视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

绘画具有感化功能,经常用来为其政治服务。所以,历史上有不少朝代设立画院,两宋最为兴盛。原西蜀画家黄筌父子转入北宋后,其工整富丽、形神兼备的画法正合皇家口味,统治者以此格式要求画师,刻画物象尽精入微,生动逼真,形成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成为后世工笔花鸟创作典范。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在工笔画盛行的同时,由五代徐熙开启的写意一脉亦有文人水墨画兴盛于朝野,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

4、元代的花鸟画清淡自然。

元代皇室废弃画院,院体花鸟画在元代备受冷落。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

所以元代的花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 元以后的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5、明代 以徐渭为代表的强调抒发情感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开始兴起。 徐渭,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才气横溢,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狂。中年始学画,擅长花鸟,作画时常把情感泻於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是明代中期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并对以后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

《墨葡萄图》是最能代表徐渭大写意花卉风格的作品,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你能不能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构图奇特,串串果实倒挂枝头,形象生动,鲜嫩欲滴,有不经意间信笔挥洒的效果。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酣畅淋漓,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借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所以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徐渭的画以狂草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不求开似”,借物抒情,韵味无穷,把大写意花鸟推向至高境界。

6、清代花鸟,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清代名家辈出,明末清初,有两位明皇室后裔,国破家亡,未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在绘画上取得了成就,那就是八大山人与石涛。

《荷花小鸟》就是八大山人的作品。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国破家亡,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弃僧还俗后取号八大山人。

这幅描绘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荷花小鸟》画中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

正如郑板桥所评价的那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他的画极富个性,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画鸟、鱼,作 “白眼向人”状,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这种独特的风格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造成的个性心理的一个反映,也是他孤傲性格的一种体现。

问:中国花鸟画家想要营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当我们回顾花鸟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花鸟画画家,莫不得力于生活实践,常于寻常的生活中体悟生命之大美,在有形中体验无形的生命感悟,那变化丰富的花鸟画正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

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是一个人造化的理想化的精神世界。

第13篇:《花鸟画》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美术第十册 《花鸟画》说课稿

安阳县柏庄镇东方红小学

董文娟

小学五年级美术第十册《花鸟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董文娟,是柏庄镇东方红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5课——《花鸟画》,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5课——《花鸟画》,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教材以花鸟画的欣赏为切入口,转入花鸟画的创作技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为今后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三)、教学重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了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写意画的创作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手段: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能进行简单的欣赏和评述,但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以下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引导教学法:利用课件中的大量图片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范图并讲解进行生动教学。

2、练习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创作等练习。是学生获得操作体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

三、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播放音乐《鸟语花香》问学生想到了什么?教师快速完成一幅花鸟画的作品,问学生画的是什么内容,哪个同学能为这张画取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就可以得到这幅画。入题并板书《花鸟画》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课件出示花鸟画作品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归纳:在中国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了人的主观感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3、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1)、画出各种笔墨效果,也可以画出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 (2)、作品评述,从绘画实践中获得感受。

回顾总结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老师!

第14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辅导初中生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几点体会(精)

辅导初中生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几点体会

美术课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时,如何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真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是改善目前初级中学美术教学现状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区教师广泛开展的辅导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辅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更注重的临摹与写生,创作往往被忽视或置于次要的地位。但是任何美术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如果大家都敢于在辅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上进行有目的的探索与尝试,对如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动我区的美术教育事业,必定是大有帮助的,所以,笔者这一信念的驱动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现将其中一些体会记录下来,和同行们探讨。 我选择工笔花鸟画(以花卉写生创作为主),作为辅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画种有以下考虑: 其一,我区紧邻杭州市区,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画教学上是十分成功的,新浙派画家在中国画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我区的书画教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基础。许多学生自小就有学习书法、中国画的经验,掌握了一些国画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毛笔的技能。浙江人在学习中国画上似乎更具灵性和天赋。

其二,在新课程的美术教材中,手绘线条图案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很容易让人联系到中国画这一讲究用线的艺术。在传统的中国绘画里,立形的手段是线。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表现力无比丰富。在手绘线条课教学之余,让学生练习工笔画,不仅巩固了手绘线条画的基本技能,更使学生体会到线的神奇表现力。

其三,在传统的中国画学习中,工笔花鸟画比较容易入手。对学生技能要求并不很高。工笔画在中国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至明清时期虽然曾一度盛行意笔画,但现代又呈现出工笔画复兴的强劲势头。工笔画以其清新脱俗、精细雅致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初中生学习工笔画,尤其是相对简单的工笔花鸟画,只要稍加练习,肯下功夫,比较容易出效果。看到自己创作的精美的作品,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涉及其它绘画形式是十分有帮助的。

其四,学习工笔画材料简单,投入较小,在一般的中学十分容易普及。在普通的作业中,工笔画的成本甚至低于书法,因为工笔画对于毛笔的要求很低,也不像练习书法般耗费材料。学生准备一套材料后即可长期进行创作。

我在辅导中学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工具材料的准备:

1.笔:勾线笔可采用硬毫笔或尼龙笔,染色或着底色可采用软毫笔或兼毫。学画用笔不用讲究。

专心 爱心 用心 2.墨:中国画对墨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练习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书画墨汁,如“中华”、“曹素功”等,最好采用油烟墨。

3.纸:采用熟宣纸。

4.颜料:可采用马利牌中国画颜料或散买,国画颜料分石色与植物色(水色),常用的颜色有: 花青:可打底(分染),加藤黄调成草绿,与胭脂调成紫色,与墨调成墨绿色。花青色要现用,调和后放一会儿会有渣滓。

藤黄:与墨可调成橄榄绿,与胭脂可调橙色。但是藤黄颜料有毒性,注意不要入口。 胭脂:胭脂加洋红,朱膘可调各种红色,加墨常用来点花心,加赭色可以画芽苞。 白粉(锌白):可以与各种水色调用,也可以罩染。

此外常用的颜料还有赭石、石绿(根据细度分头、

二、

三、四绿)、石青(头、

二、

三、四青)、朱砂、朱膘等。

5.其它工具。如砚台、调色盘,笔洗、毡等。

二、用笔与用墨的练习。

在辅导学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时,首先要训练学生解决用笔与用墨的问题。 ①用笔

1.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执笔在此不作赘述。运笔主要运用中锋(勾线)、侧锋(着色)、顺锋(勾线的行笔过程)。在运笔中,还要体会转折、提按、快慢、方圆、畅涩等不同效果。

专心 爱心 用心

2.基本笔法:

勾:也叫勾勒或线描,是工笔画至关重要的笔法。

点:工笔画中的点不同于意笔画中的点,技法上没有那么丰富和随意,一般在点画花蕊和点苔时运用。

染:工笔画中重要的笔法,有通(统)染、烘染、衬染等,是丰富工笔画表现力的重要技法。 丝:多用于画鸟兽的羽毛。

②用墨:在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中,无需过多的练习积墨法、泼墨法与破墨法(有时在画木本花卉的枝时会运用到),只要在分染和勾勒时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质感区分运用墨色就可以了。

丰富的墨色变化

三、学习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一般步骤:

我在辅导学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

1.获取素材:获得创作素材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是写生和摄影。一般可采用写

专心 爱心 用心 生的办法获得素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又能在写生中观察对象,理解其生长特点与结构,加深对表现对象的认识。

摄影 素材

写生画稿

2.套描:用透明纸覆盖在修改好的画稿上,局部改动后套描出一个新稿。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造型能力较差的同学较为方便的建立底稿。

底稿

3.勾线:将熟宣覆盖在底稿上,用勾线笔依底稿的轮廓用墨勾线。注意用笔和区分墨色(初学者也可以用铅笔在熟宣上轻轻描下轮廓,待勾勒完成后擦去)。

4.设色:不同的花卉设色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先分染明暗再罩粉,如杜鹃花。套染(用两种颜色先分染再罩染,如先用花青或墨分染打底,再用色罩染),如牡丹画法。平染后分

专心 爱心 用心 染,常用于花色变化层次较少的花卉,如美人蕉。在一般的学生创作中,可以采用墨底上罩染的方法,简单易用。

5.统一画面,完成细节:点花蕊、将一些略显干涩的地方染足。直至满意,还可以配以题款、盖章等。

在辅导学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我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中学生学习美术不同于高等院校,要求学生积累多么丰富的经验,掌握多么高深的技巧是不现实的。在辅导中不妨贯彻新课程降低难度的理念,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技能,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所以在创作题材的选择、表现技法的运用、画面效果的追求上都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这个实际指的是初中生业已具备的绘画基础,以及初中生可能投放到创作中的精力和物力。如果超过合理的限度,反而会拨苗助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学习步骤。由于大多数初中生都没有专门学习过中国画,所以在辅导过程中,我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我觉得中国画的学习是必须从临摹入手的。在临摹作品的教学中,也要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学生从临摹一枝花入手,学习工笔花鸟画的一般步骤与技巧。工笔画的风格样式虽然众多,但在基本的技法上还是差不多的。现代工笔画溶合了一些新的绘画理念,在一些效果的处理、一些技法的运用上突破了传统,但是其勾线填彩的基本画法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技术。在学会运用工笔画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后,就无须在传统的绘画技巧上太过深入了。下一个步骤是写生,写生的目的是积累创作素材。最后的步骤是创作,在这一阶段,含有学生创作工笔花鸟画极为困难的一个步骤,就是如何把写生稿修改为真正的画稿。对于学生来说,对写生稿的提炼是困难的,校园里满目芬芳,“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中国画归根到底不是炫耀技巧的艺术。如何把握画面的美感,发现“细节”,高度概括。从写生的一刻起开始构图,把握对象在画面上的效果。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点。学生的构图更多的是借鉴前人的的一些作品。而要使学生合理的经营布局,处理好宾主、虚实、纵横、开合等关系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最后,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审美知识,运用工笔花鸟画传统的技术手段,按照绘画步骤完成作品。

第三,十分注重线条的表现作用。初中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或者说效果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画面上线条的质量。

要提高线条质量,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工具上,目前市面上勾线用的笔品种很多,我在教学中推荐学生使用一种尼龙勾线笔。这类笔制作规范,笔尖规则硬朗,勾出的线条十分流畅挺拔,而且价格又便易,所以强烈推荐使用。第二是用笔上,强调中锋运笔,在行笔的轻重提按上多摸索、积累经验,配合墨色的变化,努力提高线条的质量。可以说,一幅作品的成败与否,基本取决于勾线这一步。

第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画理和技巧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时常停下来,看看构图,看看用线,看看设色。多分析总结,从中有所感悟,这样才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创作技能。 辅导学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近一个学期了,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工笔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已经有所理解,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花卉作业。当然,要想学生能够创作出较好的作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师生共同作出努力。我在这方面所作的还很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以上这些是工作一段时间以来的体会,其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指正。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15篇:工笔人物教案

美术学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国画基础-人物

主 讲 人: 宋 艳 丽

单 位: 国画教研室

日 期: 2010年8月

国画基础-人物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11 -2012 年第 1 学期 年级:2008级美术学

1、2班 课程编号:Z 150112 课程时数:72学时 学分数:3学分

一、教学内容:

1、介绍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2、讲授专业技法理论知识

3、线描、重彩临摹和着色技法知识讲授

4、工笔重彩写生与创作

二、教学目标:

我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源远流长。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工笔重彩画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技法,对其传统技法、创作经验、美学思想等有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当代工笔画艺术的新发展,在提高造型、色彩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达到能系统掌握、运用工笔画艺术手法进行专业创作和表现当代生活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人物造型及其工笔重彩着色技法表现、个性化培养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受、意境和格调的把握与表现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

1、采用录像带、光盘、课件、挂图、范画等进行形象化教学

2、结合范画演示、人物写生与创作等途径进行直观性教学

五、教具准备:

教案、教学光盘、印刷品范画、本人范画作品

六、考核要求:综合应用 教学章节及过程:

第一节、工笔人物画的历史概述

(传统、现状、未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工笔人物画悠久的历史、优秀的绘画传统和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不仅对其传统技法、创作经验、美学思想等有全面的研究和学习,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创造现代的新文化。

一、工笔人物传统历史概述:

1、工笔人物画的产生:彩陶装饰纹样是工笔人物画的先河

作为人物画“有形美术品”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距今

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上,《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五人拉手舞蹈彩陶盆》(马家窑文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色彩人物画作品。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距今2300年)是现存

最早的二件人物画作品。

西汉帛画:《马王堆T形帛画》(距今2100年)构图复杂,表现了

天上、人间、地下三个不同的空间。

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上升时期,这时绘画

开始兴起,尽管这时的绘画水平和表现方法尚处于执著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秦汉壁画、画像石砖、帛画上看到许多人物形象表现的痕迹。

3、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从初创到发展。

这时尽管社会因战乱而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却呈现出活跃的状态,特别是工笔人物绘画有了新的发展,不论从艺术的想象、表现方法及线描的造型技巧,都已趋向成熟。代表画家有顾恺之、张僧繇、曹仲达等。

4、唐代:是重彩人物画升华的时代(大发展的时期)。

唐代是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最辉煌的时代,工笔绘画在当时也处于高度繁荣时期,其艺术成就是空前的。

唐代画坛上一种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重彩人物画的创作成为画派中的主流,即人物画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

代表画家有:闫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

5、五代、两宋:重彩人物画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

五代两宋的人物画发展更是绚丽多彩、灿烂多姿。它继承了唐代丰富的传统,竭力创造,出现了大步迈进的气象。尤其是两宋人物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个鼎盛标志着我国人物画在中古时期达到了高峰。

这时出现了许多卓越的画家及优秀作品,为后世留下不少可贵的范本和辉煌的画卷: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李公麟《五马图》

赵佶《听琴图》、李唐《采薇图》等

然而随着宋元时期其它画种(山水、花鸟、文人画)的勃然而兴,工笔人物画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势态。即总的趋势进入衰微之势。

6、元代:人物画滑入低谷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蒙古族忽必烈统治了大汉族),一些人物画家趋向于逃避现实,远绝尘世,隐居山林,甚至不画人物画题材,以避免受到政治上的迫害。

元代的人物画坛只有赵孟、任月山等少数人支撑着局面。绘画从内容到形式,只是在重复两宋遗风,维持现状,没有创新。

7、明代:人物画出现一个小复兴期。

明代人物画以继承为主流,有发展,但显得缓慢;有波澜,但并不壮阔。代表画家有:仇英、唐寅、陈洪绶等。

8、清代:人物画又走向低潮阶段

清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剧烈激化的时代,由于清政府在思想领域采取文字与“焚书坑儒”的禁绝政策,作为文化一部分的绘画,也因之受到影响。大多数人物画家与元代画家一样,远绝尘霄,退避山林。

这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只能凭借少数肖像画家得以延续。人物造型也由唐宋的雄壮谨严变为“弱不禁风”的削肩美人,明显流露出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纤弱特征。

9、近代:工笔人物画仍处于衰落时期

这时期由于任伯年的出现,才不至于人物画发展出现空白。任

伯年以其卓越的人物画成就,为人物画在近代的发展做出了突 出的贡献。代表作有:《榴生小像》《木兰从军》等

因此可以说:隋唐五代两宋人物画极为发达,而于元代以后,则

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并驾齐驱、平分秋色的局面。

工笔重彩人物画在发展中形成了马鞍形(或驼峰形):

二、工笔人物画的现状:

建国初期,工笔画家们为抢救和复苏工笔人物,兢兢业业,寂寞的 耕耘,为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画家有:王淑晖、潘洁兹、刘继卣(画猴子)、任率英(刀马人物穆桂英)、吴光宇(画仕女、其学生王凤年)等。

但是到了“*”时期,画家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气氛及其他条件 的限制,创作热情与思维观念难免会遭到打击和制约,因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画家们都沉醉在千篇1律的“繁盛”“太平”“吉祥”等讴歌题材上,意境的追求及题材的选择已形成一种“定式”,无形中为后人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禁锢了现代画家的思维而无力超越。

这时的作品大都内容陈旧,题材技法单一,缺乏深度。工笔人物画出现了有史以来的危机感(只用一种年画的形式来表现),画家们将面临一次新时代的拓展和变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美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工笔人物画已由原来的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现代工笔画家正在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致力于现代语言的探索,他们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作品面貌新颖,风格多样,已从传统的艺术形态发展为现代的艺术形态,开创了工笔画的一代新风。

一大批中、青年工笔画家涌现出来,从事工笔画研究和创作的个人和群体也逐日增多,形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创作队伍,成为创作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队伍分布已不限于北京、江苏、湖南、四川、浙江等几个工笔画重镇,天津、辽宁、河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笔画家,如:天津的何家英、刘泉义;南京的高云;广东的王玉珏;辽宁的冯大中;四川的谭红;山东的梁文博、于文江、苏耕等。

特别是二十多年来(80年以来)工笔画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出现了工笔画创作热潮。(举例近几届全国美展:89年第7届、94年8届、99年9届、05年10届)。

工笔画会建立与画展:

1979年潘洁兹先生主持成立“北京工笔画重彩画会” 1987年潘洁兹先生主持成立“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

1988年当代工笔画学会举办首届大展,全国各地送展作品200多件,入选110件。

1991年3月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第二届大展,全国各地选送770多件,入选270件。

二、展望未来: 是方兴未艾的发展势态

1、工笔人物画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品格。

2、工笔人物画传统遗产极为丰富,有可以借鉴发展的优势。

3、工笔人物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她将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的临摹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节工笔重彩人物的临摹,通过对绘画新材料和工笔画表现新技法的实践、演示与研究,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当代工笔画新材料新技巧,从而开拓视野,广取博收,丰富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巧。

一、临摹范稿:《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永乐宫壁画》

二、工具介绍与新材料的运用

工笔人物画有其特用的工具和材料,由此而形成工笔画的特点。 目前,现代工笔画家已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工具材料,许多画家正在对此努力探索,做着许多创新的尝试。

如:将岩彩、丙烯等颜料用于工笔绘画

尝试运用各种特殊技法,造成特殊的处理效果来丰富画面。

1、毛笔---有三种

勾线笔:小叶筋、小红毛(公鸡毛、黄鼠狼胡须)

着色笔:大白云、中白云(羊毫:储水量大,柔软,便于渲染)

宽刷笔:宽水粉笔一支(软毛:用于平涂底色,或大面积渲染)

毛笔选购:一要看产地,以北方的狼毫,南方的羊毫为佳

二要看毛笔本身的质量,以“尖齐圆健”为标准。挑选时

顺势、逆势、方圆转动,提起后,笔锋仍能恢复原状为好笔。

笔之四德: 尖---笔锋尖锐

齐---笔锋铺开崖边,一律崭齐 圆:笔肚圆浑饱满

健:整个笔锋劲健有力

2、纸绢类:传统工笔画多用绢、熟宣作画。现代工笔画还使

用其他材料,如高丽纸、麻纸、棉布等。

绢----用纯丝制成,呈平纹,有黄白二色,较贵。 适合细线勾勒,多层渲染,但不宜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注意:在画板上裱绢时,要拉平绢的横竖纹,如果绢丝歪斜,所画人物容易变形。

熟宣---常用的有清水书画宣、冰雪宣、蝉翼宣、云母宣、玉碟宣等。 但熟宣放臵时间过长容易走矾,大面积跑矾后就不能使用了。 所以不能多买,且要密封放臵于凉爽干燥处。

3、墨与色:

墨汁: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或墨块。

国画色若干:以朱膘、藤黄、大红、胭脂、花青、石青、石绿等为主。

4、其他工具:笔洗筒二个、调色小蝶3--4个

三、临摹方法与步骤

1、拷贝底稿,用B\\HB 为宜,落笔要轻。(注意不要用墨勾线)

2、将纸或绢做旧:藤黄、朱膘、花青三色做旧。 考虑定调子:偏暖---朱膘、藤黄成分多一点

偏冷---青蓝色:花青成分多一些 黄绿色:藤黄、花青多一些 注意将色调够、调匀、宁多勿少

3、托裱画稿 (底衬一张白纸)

4、用墨勾染:(先勾后染)

(1)、用墨勾线,再以色(朱膘或赭石)勒皮肤线。 (2)、用墨渲染,染够为止。

5、用色渲染:工笔人物画用色有二种----- 介绍用墨:墨色在工笔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自古就有以墨代色的说法,这是由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情趣

所决定的。工笔人物画中,决定物象基本形体的线是墨线,人物的头发、面部与衣纹的渲染、以及大面积的重色块,都是用墨色来完成的。

介绍用色:工笔画最终的效果是以色彩完成画面的表现形式。介绍几种

着色方法----渲染法、罩染法、接染法、反衬法、烘托法、积水法等。

另外,还有刷、铺、喷、弹、冲、揉纸、点彩、洒盐、洒矾、

加腊、加松节油等特殊着色技法。

5、调整整体效果

6、复勾提线:在着色过程中,有一些墨线往往会被颜色(石色)覆盖,这样就必须将模糊了的线再重勾一下,但不是所有的线都要复勾。

7、合理安排提款和印章的位臵

第三节 工笔人物重彩写生与创作

课时安排:54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构图、人物形象刻画、用线、色彩设计以及对不同质感表现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实践训练,充分发挥和掌握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技巧,在画面整体艺术处理的实践中为工笔画创作打下基础。

一、进行复杂画面的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画面疏密设计、黑白节奏,不同质感的表现,色调选择与设计等。

二、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现他们的艺术感受和艺术技巧。

三、完成一幅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可以完全虚构画面背景环境,但要达到表现主题的完整性。幅面不限,使用材料不限。

实验材料:熟宣纸、绢、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岩彩、丙烯等。 实验内容:工笔重彩人物画临摹 实验地点:新综合楼B区五层教室 学时安排:60学时

考核要求:由教研室教师(三人以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并集体打分。

参考书目与资料:

《线描艺术概论》 韩 玮

《中国人物画》 宋丰光

课后小结:

《工笔重彩画》 张 萍 《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石景昭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作品集》 《中国当代工笔画精选》 《现代日本美人画全集》 《簪花仕女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第16篇:《工笔花卉》教案

《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分析,了解花卉的结构与形态,并进行花卉的工笔绘画练习。

教学内容:

1、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方法,并注意线条的浓密粗细。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1、花卉的形态和花脉。

2、花柄 花柄是花卉与茎的连接部分。

3、托叶。

二、谈一谈——谈谈自己对花卉结构和形态的认识。

三、总结。

四、仔细看:以花卉为例,进行勾线的示范。

五、用心练:

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和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勾线。

勾线是工笔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

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统一。

2、注意事项: A、毛笔的操作要领。

B、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C、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

六、比一比:

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的叶子勾得自然又有活力。

七、小结。

第17篇:工笔花卉教案

拓展课:中国画(工笔花鸟)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活动内容:知道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并进行勾线练习,每笔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活动方法:演示、讲解与练习和小结 活动过程:

一、工具的准备:

熟宣纸、勾线笔、墨汁等

二、看与听:

1、拷贝——拷贝画稿: 用把底稿拷贝在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

3、演示与讲解:

勾每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起笔藏锋、行笔、收笔回锋。

演示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

三、练一练:

进行运笔和勾线的练习,能做到自如地画各个方向的线条。

四、找找“茬儿”:

互相看看,比较,对照前面的讲解和示范,看看哪里还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复的练习。

五、小结

拓展课:中国画(工笔花鸟)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讲解和分析,了解叶的结构与形态,并进行叶的白描练习。 活动内容:

1、叶的结构与形态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方法,并注意线条的浓密粗细。活动方法: 讲解、示范与练习活动过程:

一、小结上节课学习的情况

二、看一看——叶片的结构与形态

1、叶片的形态和叶脉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

3、托叶

三、谈一谈——谈谈自己对叶片结构和形态的认识

四、总结

五、仔细看:以叶片为例,进行勾线的示范

六、用心练:

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和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2、注意事项: A、毛笔的操作要领

B、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C、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

七、比一比:

互相比一比,看看谁的叶片勾得自然又有活力。

八、小结

3、勾线

勾线是工笔人物画中的关键步骤,因墨线在熟宣纸(绢)上无法修改,故勾线时要很谨慎,墨线要求准确肯定,而执笔时讲究“五指齐力”“指实掌虚”笔在手中进退自如,操作灵活。用笔的方法可归纳为:中锋(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笔杆往往垂直,画出的线条深厚、沉稳、是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勾线方法),侧锋(即笔锋在点画的一侧运行,笔杆往往倾斜向一边线条活泼多变),逆锋(笔锋向前逆行)。 勾短线只需运指运腕,够长线就要运肘运臂。勾线前应对画面中的用线用墨有整体设计,从不同的对象中寻找一种和谐又有变化的线条间的粗细刚柔干湿浓淡的关系,如人物面部的线条与服装上或背景上用线可从质感或固有色等角度加以区别,可以是粗细之别,也可以有浓淡之分,但不宜对比太悬殊而难以

统一。

勾线可从人物的主要部位开始,也可在画面其他的次要的部位开始,按各人习惯不分先后。 勾眼、嘴、鼻等颜面五官部位的线须特别慎重,力求严谨到位。这些部位的形稍有偏差就会改变对

象的神情,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18篇:工笔重彩教案

工笔重彩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学习,分析、解读优秀重彩画作品的技法、构图、艺术风格,使学生体悟重彩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并通过临摹,写生的练习最终达到独立创作工笔重彩画的目的。

教学要求:解读工笔重彩的历史、艺术特点。学习其独特的审美方式和造型特点。

一、工笔重彩的概述

工笔重彩画是在工笔淡彩的基础上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其色彩明快,色泽艳丽,不易褪色,适合于在绢、熟宣、高丽纸、墙面、岩石上绘制。古人常以“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丹”即是“朱砂”,“青”即是“石青、石绿”,它们都是工笔重彩画种的主要颜料。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上千年以前的马王堆帛画以及敦煌壁画。画面上的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色至今仍然保持着如初的光泽。壁画绘制全部采用纯天然颜料,而它产生的色彩之绚丽斑斓及艺术水平之高,是世人注目的。古代杰出的民间画家采用了朴素的表现技法,同样用色彩的力度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同时体现了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明及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

重彩画,也就是石颜料绘画,古代称之为青绿。中国传统工笔画讲究以线造型,对于线条的质量要求极高。颜色染得再好,如果线条失败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传统的重彩画中,如敦煌壁画线描和色彩都是极其精良。但是在现代重彩画中则减弱了对线描的要求,视觉上近似油画。

重彩画一般先裱于画板上,线描结束后,先用胡粉加近似画面色调的颜色罩一遍,然后绘制。画完直接镶框。颜料的主要调和媒介是胶,因此也称为胶彩画。因为石颜色颗粒比较粗,反复绘画使画面加厚,色彩肌理也随之丰富,而且石颜料的光泽使画面罩上一层沙质的亚光效果。由于大量石颜料堆积而产生了极其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而弥补了画底和线描逐渐被石颜料所覆盖,线描逐渐减退的不足。

二、工具材料

重彩画主要使用的颜料是石颜料。石颜料主要指用有色岩石研制的矿石颜料。矿石分为两种,即晶体和非晶体矿石,只有晶体矿石经过加工才能变成绘画用的石颜料,晶体矿石是天然结晶体,呈半透明和透明状态,研磨到极细的颗粒状态仍然保留着结晶体的特点,且附有光泽,又有较强的覆盖力,附着在墨底上更显得明亮。画家齐白石在大写意花鸟画中所用的石青、石绿、朱砂、雄黄以及刘海粟在泼彩画中所使用的石颜料都极富效果,是其他颜料替代不了的。在日本画中所使用的石颜料的颗粒更大,画面产生一层厚厚的结晶体层,组成一层雾状的闪光网,罩在画面上使颜色稳定,肌理丰富。除了题材和技巧的审美以外,还有一种材料美感。

1、矿石颜料的特点

色质稳定。天然岩石都是经过多年自然形成,所以十分稳定不褪色。

色相纯美。天然石色是化学颜料调不出来的。色泽稳定自然,加上晶体的光泽增加了色彩的明度。具有特殊的效果。

肌理美感。石颜料是由晶体矿石研磨而成,所以有微微闪光的感觉现代日本绘画经常先使用大颗粒颜料,越60目-140目左右,其特点是色彩饱和,肌理效果明显。然后再用小颗粒颜色调整、呼应,使画面色彩丰富,具有油画和雕塑般的张力和笔触,像一层层彩砂堆积起来的效果。

2、矿石颜料的种类

石颜料是由岩石磨制而成的,研磨的细致程度决定其色彩的浓淡及颗粒的粗细。如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理论上讲继续研磨下去出现五青、六青直至白,就像一种色彩的渐变,日本称之为番。由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画颜料厂和天雅画材公司出品的石颜料,使我国的石色生产从传统的红、黄、蓝、绿基本色开拓为数十种基本色和中间色配套的石色,而且质量和日本的“岩绘具”相当。另外还有金箔、银箔、铜箔等金属颜色出品。这使我国的工笔重彩画、壁画、彩墨画、泼绘等的画面色彩更为丰富。

3、矿石颜料的使用

由于石颜料是粉末或颗粒状,作为调和和固定颜色的胶尤为重要。最早使用胶固定画面是在埃及的壁画中,现在画家一般使用动物或鱼的皮骨制成的胶,如牛皮胶、鹿皮胶或明胶等。将色粉与胶水相容在碟子中充分融合后使用。

颜料、调胶、调色等每一步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遵循科学的规律钻研和掌握绘画材料的性能是学习工笔重彩画的步骤。

三、重彩花鸟画的步骤

1、落稿

重彩花鸟画在白描起稿上与传统工笔画是一样的,在画材的选择上要用比较厚的发墨不太强的纸,如熟宣、夹宣、高丽纸等。勾勒线描要求准确肯定,笔力畅达。

2、作底

勾勒线描以后用淡墨渲染出结构,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及石色较亮的原因,就像画写意画为石色做墨底一样,画时故意留出一些自然地水痕,干后用大颗粒的青色做第二遍底色,笔要稍干自然生动,并让出一些底色,使画面厚薄相宜。

3、赋彩

在赋彩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色的饱和度,强化画面的主题,协调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从管中挤出颜色,用干笔一遍遍地往画面上扫。使画面肌理更加完善。每一遍地底色都不是绝对存在,也不绝对的消失。

第19篇: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在我还未接触到工笔画之前,我曾在几次画展上有幸目睹,站在那淡雅清丽的画作前,望着那细腻有致的色,柔形傲骨的线,我总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我一直坚信,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画作的本身与作画者的品质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是作画者展现了画,还不如说是画表现了作画者。仔细审视一幅中国画,就仿佛在探索着一位画家的丰富高贵的内心世界。

意境是诗,画意是词。国画并不重写实,而重意境,又或者说是作画者的内心氛围,或平静淡泊,或激动昂扬,或清明闲适。它不仅是一份视觉享受,更是一份精神盛宴。

对于实践临摹工笔画,起初我不敢轻易下笔,因为我觉得工笔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分的体现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如粗略的去画,只会是画面有气无力,死气沉沉。当然,这指的是工笔中的勾线,即:白描。线的表现方式直接的体现了工笔花鸟的整体空间、结构,这也形成了“以线立骨”的说法。初步描线时很难把握线的走向、结构和粗细。渐渐的,我调整了我的呼吸,在放缓呼吸中我渐渐的控制了笔。我喜欢享受这种纸上的行走,仿佛自己行走在幽静古道,心澄身轻。辗转间,顿笔,起笔,收笔。转点,横临,竖勒,与书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乐趣,难以言喻。

工笔花鸟画的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同样具有韵律美与节奏美。韵律是线的运动和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合谐的美感;节奏则是指线条的变化有规律的重现。整体上线的种种变化顾盼呼应、统一谐调所形成的美感形成了绝妙的韵律。每根线条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变化的反复重现,是看似沉静的画面产生跳跃的节奏感。因此,线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实际上是线的整体表现力的综合展示。这种综合展示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线只有以生活物象为客观依据,才能在脱离概念化的同时,具有新颖的活力工笔花鸟画的线虽有色彩与其配合,但表现质感仍然是线的本质特征之一。借助形象发挥线的艺术趣味,也与质感的表现一脉相承。线本身不仅要表现花草鸟虫的形神气质,又是作画者本人内在情感和性格的外露。以线传达形神是以作画者思想感情为基础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艺术修养,对同一物象的用线效果不也不尽相同。线的种种变化可以难观者无限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因此,

从线的形式美感来说,只有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曾在一篇介绍工笔花鸟思想的文章中看到过一句话:以白描为骨,以色彩为肉。那单纯典雅、格调高雅的色彩情趣无不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气质,眼眸辗转中,忽而犹如柔美而又神秘的中国古典女子,忽而又如坚毅刚强的中国文人,儒雅却不失傲骨。

现如今,中国画似乎很受欢迎,但是其中自有利弊之分。利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重视中国画这个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但是,这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说。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去求购中国画作为装饰画,这也是不少画者将中国画倾向于毫无生趣装饰画,这不免违背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削弱了中国画的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为此我感到十分无奈。我希望真正的中国画是能体现中国气质的文化,是能贯穿中国魂的画,让这由内而外的美,散发极致!

工笔画是一种以单线勾勒和设色的描画方法,它既是考验我们练习中对于线描技法的基本功掌握,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起初我以为也就是随意勾勒和上上颜色这么简单,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工笔画来说,其中包含太多的技法和形式了。工笔画极重视构图、造型的完整性、装饰性,那么对于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版画,中国画,还有油画或是水粉来说,都是息息相关的。都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琢磨的。用笔上或是用色上 ,在其它画种上都可以得以应用。例如:工笔画的色阶变化,色块的分割,在油画上也是如此应用的。对于表现手法来说,可以与对象的动态来定。比如工笔在描绘叶子时,线条就可以有跳跃感点,使这种自然物的东西富有生命力,线条的僵硬反而会导致画面的美感。不过对于树干这类的物体来说,线条就应该粗犷点。因此线条的前后穿插、变化、对比,排列组合也是其为重要的。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笔的线条,处理要以对象的表现形式而进行疏简或繁密。至于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凝练厚重、流畅松灵等变化都需要在实践中所慢慢体会。

工笔画在设色上,我就遇到了困难,上色的浓浅,调色上,我就掌握不好,呈现颜色没有层次感,但我看了钟老师试画后和有些同学的上色,我在用色上,就懂了些,要巧用底色,在用颜料上要掌握浓浅程度,在重彩上,要渲染滋润,

设色时要层层渲染,不能一气就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这次工笔画的用线勾勒与版画中的黑白构成的课程也有联系,也体现用线的功底。

用色造型就与油画,水粉画有着联系,也是层层上色,色块的累加,色彩的变化异常,也要看对象给予的色彩表现力。用色的表现力和色块与用线的协调要统一。这样画面才能体现效果。

学习中国工笔画,不仅能坚持继承和研究工笔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是吸取其画种的优点,让工笔画艺术的语言、语汇更具有时代精神。而且能帮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应用的更灵活。

看看国画大家的作品《疏荷沙鸟图》、《出水芙蓉图》、《秋兰图》、《双勾兰石图》、《梅花山鸟图》、《风荷》„„还有那一个个的名家,王冕、文同、文徵明、齐白石、张大千、韩璐„„

在这一张张名作中无不体现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精细精微,生动自然,清新典雅,古朴凝练。还有大师的不急不躁厚积薄发。

我终于开始静下心来,每个步骤循规蹈矩,开始研究国画的绘画技法。 1.线条。工笔花卉:游丝描、丁头鼠尾描、铁线描、折带描。工笔枝干:先勾后点、勾点结合、电线结合、勾擦结合、积染结合。工笔石头的基本勾法,工笔鸟禽的动态及翎毛的表现。

2.晕染。一般先用花青或淡墨染底色,待干透后用色依次染下去,染色要平、润,适可而止。又有积染、平染、直染等区别。

3.工笔临摹分为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l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相同的手法变现相同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在章法上重新组合。

因为自己一直比较喜欢关于国画和工笔画,小时候看见别人画就特别羡慕,但一直没有机会,之后考高中就读了普高的美术班,那会在湖州这里学画画的人还蛮多的。心里还是怕怕的,自己机会不大。一直学色彩和素描,没有接触过这个。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毅然的在大二的专业课选了国画,老师说国画对形要求很高,而我自己的形感觉不是很准但我想自己喜欢就该去努力。

再讲讲老师吧,老师不错,会一个一个的指导过来,读大学之后学习,老师

这样的好像不多的,这点我觉得我是很喜欢的,也许自己还像个高中生一样喜欢老师教,这点要改掉,毕竟大学是主动学习的。自己老是这么被动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工笔花鸟学习心得 姓名:王小方 班级:10级美教五班 学号:101014103

第20篇:工笔鸟类画法

A.鸟类的结构:

无论鸟类的种类有多大的差异,但其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在描绘鸟类

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鸟类骨骼的结构和羽毛的生长规律,只有熟悉了它的各种结构关系,才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B.勾勒线稿。

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勾勒白描稿,线条要虚实相生,翅膀上的飞羽和背部的片羽要用实线勾勒,腹部和尾部的绒毛要用虚线勾勒。勾勒时要注意鸟类的动态和结构,要做到丝丝入扣才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C.淡色铺底。

用淡墨(宁淡勿浓)在需要染黑色羽毛的八哥和鹜雁的身上平铺一层,待干后用淡墨沿羽毛与羽毛交接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分出大体的浓淡层次;用淡淡的藤黄调朱砂加墨,在白色的鹭鸶身上平铺,待干后用白粉从羽毛尖部(形体结构突出的部位)向根部(形体结构凹陷的部位)分染。

勾勒线稿 淡色铺底 D.逐层分染。

用淡墨对黑色羽毛进行分染。分染时注意墨色宁淡勿浓,分染次数宁多勿少,只有这样层层罩染,才能染出色滋墨润的效果。同样,鹭鸶身上的白色也要层层分染。用朱砂在八哥的脚、嘴上淡淡地铺上一层颜色;用淡墨在鹭鸶的脚爪上分块染出鳞片状。

注: 罩染就是在底色上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墨)进行分染或平涂的一种方法。罩染的特点就是色套色,色与色之间相互隐映,互为补充,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色彩饱和,色相丰富的效果。 E.深入刻画。

待染到预计的层次和浓淡效果时,用勾线笔勾出羽毛的细节。用白粉将八哥的脚爪分块染出鳞片状,将嘴、眼部的白色染出。用淡淡的橙黄色在八哥尾部和翅尖部轻轻罩染,再用花青从头部到背、腹部直至翅膀、尾巴轻轻罩染一遍,使其闪烁出荧荧的蓝光。用淡淡的白粉从鹭鸶和鹜雁白色羽毛的突出部位向凹陷部位轻轻罩染,使其整体统一。用淡淡的花青罩染鹭鸶的脚爪和嘴,最后点睛。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墨、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初学画梅,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般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虚”能给人以“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以虚显实”的绝妙效果。切忌满纸笔墨,所画物象占据一切空白,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效果。

疏密: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法则。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直叙,没有疏密变化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主要是处理好枝干、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关系。上图,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隐蔽些。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隐蔽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如表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但具体着笔时,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效果。

开合:是指画面构图的完整统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一条龙,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犹如画龙不点睛,显得没精神,也就是只开不合。无论小构图、大构图都要处理好开合关系,有的画面有几个开合,都要认真处理好,使其达到完整统一。切忌有头无尾,半途而废。

呼应:也称“顾盼”,是指画面的物象形态,色调互相协调、呼应,相映成趣。构图上应在上下、左右、前后、主辅等各个方面去考虑,使之做到顾盼有情,气脉贯通,情景交融。切忌机械凑合、各自东西互不关联。

主体梅,主干上发,旁发小枝在画面上方转而下垂,和右下侧梅枝上下呼应,形成顾盼之势,使画面构图富有变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辅两枝梅花,枝条全都上发的单调局面。

综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鸟画构图中创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则,也是画梅花时应该掌握的规律。梅花构图和其他花卉大同小异,根据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构图上可归纳为“长短、粗细、多少、纵横”八个字。梅花的一切构图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发自这八个字。

构图力求形式优美,变化万千,时又求得统一,“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总要求。变化与统一是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幅画无“变”则板,“变”过则乱。也就是说,画画时在笔墨、形体、色彩等诸方面太统一,必然呆板、单调、无生机。必须造成表现手法上的各种“矛盾”,才能产生起伏、涤荡和节奏韵律等美的东西。梅花构图,也正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构图形式。

为使初学者易于掌握,现介绍几种主要的梅花构图方法,以供参考。

长短参差法:即运用梅枝的长势,以长线和短线的不同安排,形成对比。当画两枝梅花时,不论枝条向背如何,左右并列还是前后重叠,均应一长一短、一高一矮、一主一辅、一疏一密、一浓一淡。“长”者为画面主体,“短”者辅佐。“长”者,使画面富有变化。只长无短单调孤立,只短无长则无主心骨。有长有短,则主次分明,是画梅构图基本一法。

粗细相间法:粗和细是又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梅花有老干、新枝,有粗干、细枝,组合到一个画面上,能产生强烈的形体对比效果,特别在创作大幅面构图时,(如中堂、横披)采用粗细相间的多层次构图,能使画面充实饱满,气势雄浑。

纵横交错法:梅花纷繁多姿,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在构图时可将两种发枝式组合到一个画面上,形成纵横交错。其变化很多,可以前横后纵,也可前纵后横。可以用左横枝交错,也可用右横枝交错。至于“S”、“之”等形式的梅图,实质上都属纵横交错式范围之内,只是交叉时角度有大小运用不同而已。

三线组合法:一幅画,梅花枝干态势,可以用几条线作为基本单位来概括成构图骨架。构图时一条线太孤立,两条线仍然单调,三条线四条线足可以了。这三条线中有一条是主线,在全画中起主导作用,在画面中占的份量较重,位置比较明显,势也比较清楚。第二条是辅线,辅线和主线的走势基本一致,略有角度,以辅助主线的势,但比主线要弱(或短、或细、或淡)。第三条是破线,用它把主线和辅线穿插交织起来。三条线交叉的方法很多,可以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千变万化,全在于灵活运用。

四边出枝法:画梅花,枝干总得从画面的四边进入。四边即上下左右,每一边可在两端出枝,一张画面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只是入门的初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通过观察写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创造更多的构图方法。

圈梅的画法

画圈梅顺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马虎潦草,熟练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灵活。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离、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鲜明,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具体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变化,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变化而变化。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

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服即可。

点梅的画法

点梅,就是用笔蘸墨或色,直接点 出花瓣的结构、形态。故称没骨画法。

点墨梅,是用淡墨点 梅花。方法是用秃笔先蘸淡墨,再蘸适量较深的墨,然后按花的正侧偃仰背,以中锋垂直点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点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使之有立体感。花心、花须、蕊头、花蒂,要用浓墨在花瓣将干未干时勾点。最后,在枝条上加苔点。

点绿梅,画法和点墨梅大致相同。

用湿笔蘸白粉,笔尖蘸绿,即可点出娇嫩的绿梅。心、须、蕊,蒂等用浓墨勾点。

点红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红、胭脂等色。用秃笔先调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饱和些)再用笔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态和疏密点出,即成红梅。朱砂颜色热烈而沉着,点出的红梅雅致含蓄。朱磦则火红明快,点出的红梅生机盎然,色调热烈。作画时可依不同需求和悬挂场合,采用不同色调

画红梅,花心部分可用黄粉勾点,但效果不及浓墨勾点理想。

点粉红梅花,秃笔先蘸白粉和曙红或牡丹红,加适量清水调成浅红,然后笔尖蘸较深的曙红或牡丹红,逐瓣点 即成。最后以浓墨勾点花心、加苔点,即成色调鲜艳明快,赏心悦目的画面。

第一步,以较深的墨色,画出第一层次的干和枝。先用侧锋入笔画出曲折的主枝干,留出空白,以便前后枝交错。再以中锋起笔,用藏锋自上而下发旁枝,留出空白填花。注意画面重心和枝条疏密穿插。

第二步,用较淡的墨色,以侧锋入笔,画出第二层次。行笔至上端时,笔锋由侧锋转成中锋发旁枝和细枝。注意断开留白和构图,不宜将上发枝画在画面正中。同时要控制好题款加印章的位置。 第三步,用朱砂或朱磦点花朵。疏密聚散要和枝干协调,画面重心部分花点密些,其他部分稀疏些。密集处以正面花朵为主,枝梢上端以蕾、半开为主。形成第一层次。

第四步,用淡墨勾圈第二层次的花朵。特别要处理好红梅间隙的圈花,不要怕重叠,而要将圈花挤进红梅的某些间隙,从而形成层次和“密不通风”的效果。但要注意整幅画的疏密关系,切不可平均对待。

第五步,勾点花心、花须、蕊、蒂等。红梅用浓墨,圈梅可用胭脂勾点花心。然后在圈花轮廓线周围或下侧,用曙红或牡丹红加水调和成浅红圈染或点染。再以更淡的水红色在花与背景空白处洒布一些色点,使画面花丛与花丛浑为一体,增加层次和气氛。但不宜平均洒布仍须注意整个画面的疏密和虚实关系。至此,已基本完成,可将画面悬挂起来审视一下,不足之处再以点垛调整弥补。最后在适当位置落款盖章,画就完成了。

工笔花鸟画范文
《工笔花鸟画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