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

【工笔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

一、陈之佛的艺术生平近代画坛久负盛名的一代宗师陈之佛,是一位具有崇高品格和杰出才华的艺术家。他是美术教育界的老前辈,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以精湛的艺术、深厚的造 诣、广博的学识,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是新兴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他的工艺设计与研究成绩斐然、独步当时;他是资深的理论家,学贯中西,博大 精深,著述等身,成就辉煌;他是卓越的工笔花鸟画画家,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汇古创今,具有前无古人的新意境。

陈之佛1896年农历八月初八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 (今浙江省慈溪市),原名绍本,学名之伟、杰,号雪翁。自幼酷爱文学与美术,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岁那年考取了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工业学校。 经过四年的刻苦攻读,毕业时以品学兼优留校任教。此后编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图案讲义》,被校方指定为该校的图案教材,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日本最高 艺术学府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工艺图案科,是我国赴日专习工艺图案第一人。1923年,临近而立之年的陈之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回到祖 国,在上海东方艺专和上海艺大的图案科担任主任、教授等。授课之余,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事图案设计的事务所和培养设计人才的学馆——“尚美图案馆”。后 又应聘任广州市立美校、上海美专教授。

1931年,陈之佛应徐悲鸿之邀去南京,在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任教。先后主授图案、色彩学、透视学、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及艺用人体解剖学等 课程,并出版了大量美术方面的著作,为中国美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也是陈之佛真正投入工笔花鸟画创作时期。他在回忆自己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道 路时说:“40岁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无名师指导,也不专攻。后来在一个古画展览会里,我被宋、元、明、清各时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别是— 些双勾渲染的工笔花鸟画,时刻盘旋在脑际,久久不能忘怀,才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画科,走出自己的新路,他大量地观察、写 生、读画、临画,寻找艺术规律,探索可供借鉴的国外文化艺术中的技艺,刻苦创作。经过数年的默默耕耘,在1934年“中国美术会”成立大会时举办的第一届 美展上,他第一次展出了自己的十幅作品,署名“雪翁”。其清雅明净、意境优美、构图新颖、独树一帜的画风震撼了画坛。

1942年3月,陈之佛在重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了强烈反响。学者郭沫若在他的《梅花宿鸟》上题诗:“天寒群鸟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 笼字内,谁从渊墨见机先?”岭南派大师陈树人在他的《竹菊图》中写道:“谁知现代有黄筌,粉本双勾分外妍,艺术元凭人格重,似君儒雅更堪尊。”此后不久, 他担任了当时的最高艺术学府国立艺专的校长,聘请丰子恺、吴作人、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刘开渠、黎雄才、张书旃、关良、邓白等专家学者来校执教,使学 校声望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1945年,陈之佛发表了《谈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希望注意艺术教育》等一系列提倡美育的文章,呼吁重视美育,希望以美育陶冶人们的情操,拯救日 益深沦的社会。是年12月,在南京文化会堂举办的“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秦宣夫联合画展”中,展出了他的54件作品。这是一次中西合璧的展 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了当时画坛。这一时期他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理事。 1947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兼艺术组专门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之佛曾先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华东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人大代表等。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之佛认为,—幅优秀的花鸟画必须充分表现优美的民族风格和特性,必须充分展现时代气息,否则不能满足今天人民的审美需求。他的画风—改往日那种孤 芳自赏、纤尘不杂的思想,情调,表现出清新、活泼、开朗、繁荣的新时代风貌,给人以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审美情趣。我们从他创作的《和平之春》、《榴花群 鸽》、《荷花鸳鸯》、《玉花鹦鹉》、《海棠寿带》,《瑞雪兆丰年》等作品,特别是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创作的《松龄鹤寿》、《鸣喜图》、《祖国万岁》以及 《岁首双艳》、《春江水暧》、《梅鹤迎春》等作品中,明显地看出陈之佛艺术创作中的新意境和新境界。

1962年1月15日,陈之佛因长期过度辛劳,突发脑溢血症与世长辞,享年66岁。江苏省在南京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灵堂的两侧,悬挂着长幅的 挽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册载辛勤永不朽;热忱艺教,启迪后生,百花齐放老来红。”、“辛勤培植,桃李盈门,四十年来如一日;匠意经营,墨彩纷陈,徐 黄名下独千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哀思。(下图为陈之佛作品《秋荷白鹭》)

二、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 要说花鸟画成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在我国近代美术史上陈之佛都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这与他持之以恒、勤于思索、严肃认真、勇于开拓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他的创作特点。

持之以恒:陈之佛有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工作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笔耕不辍。抗日战争时的重庆生活非常困难,在十几平方米的卧室 里,他临窗放置一张简陋的画桌,盛笔、调色用的画具都是当地产的土陶罐、酒盅、盘碟,纸也多是土造的皮纸。但他仍然画兴很浓,下课回来便伏案作画。这段时 间里他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并在重庆、成都先后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后在南京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了48幅作品。我们都知道工笔 画是非常费力费时的,当时局势动荡不安,他不仅工作繁忙,而且生活极不安定,在这种境况下能创作如此之多的作品实属不易。解放后他身兼十几个职务,工作担 子非常之重,难得一日闲,为不影响备课、办公和创作的方便,他在家里办公桌旁搭块大画板,一头搁置桌上,一头用凳子架起,画稿就摊在画板上,蒙张纸挡灰 尘。回到家,一杯清茶、一支烟提提神便开始作画,像佛家参禅一样,心境立即沉浸在画作中。他认为,画画就是最好的休息。如此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他的五 百余幅精美作品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创作出来的。

勤于思索:这是陈之佛的又—特点。只要得到片刻空闲,他就要考虑花鸟画的创作。经过“*”的浩劫后,我们还保留有他亲手画的一百五十余张小草图,这批小 图稿仅有手掌大,多是用铅笔勾画在小纸片上,有裁开的废旧信封,有儿女作业的废旧本,有零星的废纸片等。有的画得较细致,连款跋印章都做了标记,有的仅仅 是数笔的示意图,也有两三个图稿画在一张纸上。可以看出这些小草图都是他想到一个画题、或一幅构图便立即随手记下的,说明他是一位“脑勤”、“手勤”爱思 索的画家。他的很多传世佳作,就是从这儿起步的。这与他在教学上提倡的“五多”即“多想、多问、多看、多记、多画”是—致的。

严肃认真:这是陈之佛办任何事的一贯态度。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更是如此。无论是清淡的白描,或是典雅的没骨,还是绚丽的双勾填彩;无论是恢弘的巨幅,还 是把玩的小品,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张张刻画人微,笔墨精到,每幅从构思到构图,从形象到色彩,从整体到细部都深思熟虑,惨淡经营,始终不懈。每笔有 千锤百炼之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他一生创作的五百余幅作品中,找不到一幅草率应酬之作,直至晚年作品,仍是花须鸟毳细入毫芒,形体结构分毫不差,而 又气韵生动,笔力遒劲,活泼自然,形神兼备,其精美程度甚是令人敬佩。他倡导“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计划”,这是他办—切事成功的 根本。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可以说是陈之佛创作的灵魂。由于他对民族绘画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与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在振兴濒于衰竭的工笔花鸟画的时候不是复古,而 是在前人的优秀绘画的基础上去开拓、去创新。早在1942年第一次个人展览会中,他的工笔花鸟画就以优美的意境、新颖的构图、雅致的色彩、装饰的情趣给人 崭新的面貌,轰动了画坛。

三、陈之佛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解析关于构图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陈之佛对构图尤其是花鸟画的构图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 烟出没,变化无穷。虽然花也有多样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花鸟画容易造成千篇1律的情况,可能这也是—个原因。所以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 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它的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他还指出:“构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题材的主次关系。画面上主要部分与次要 部分必须分明,部分间的关系不清,就没有统一性,主要与次要不分,就没有重心点。所以在一幅构图上,必须考虑宾主、大小、多少、轻重、疏密、虚实、隐显、俯仰、层次、参差等等关系。”“花鸟画的构图美与不美,特别显露,有时仅是一枝—叶的处理不当,或者一只鸟的位置不当,就会影响全画面而引起观者不愉快的 感觉。所以构图时,必须精细考虑,有所取舍,要割爱处就得割爱,要夸张处就应夸张。”“要借形式美的处理助长其精神。”归根结底,就是要作者在构图时很好 地把握变化、统

一、对比、调和、节奏、均衡等有关形式美的原理和法则。

基于这一认识,陈之佛创作时对构图特别重视,他常对于一个主题勾画出很多变体的小草图,再从中挑选中意的进行制作。如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他在参加了 中央大学艺术系召开的美术节座谈会后,怀着阴霾即将吹散,光明将要到来,期盼解放的心情,准备创作一幅梅花图。他在废纸上勾了四幅立轴式及一幅斗方式的小 草图,虽然草图仅有信封大小,却把梅花枝干的布局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其中一张立轴式(见图)草图上粗壮繁密的枝干布满了全画面,上面栖息着许多姿态灵动的 小雀,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枝干上虽未勾花点叶,却仿佛让人嗅到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并题上“平生多傲骨,不畏雪霜加,若待知音至,随开满树花”之句。陈之佛追求构图完美的理念贯穿在作画的全过程中,不仅草图反复推敲,就是从草图到正稿、正稿到拷贝稿、直至描绘到宣纸上,仍不断调整。甚至勾线赋色后,见 到不足的地方还要充实,直到非常满意才肯罢休。这里有幅《荷花鶺鸰》册页(见图)画,是幅未完成品,但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荷花、荷叶、小草、鶺鸰的设色基 本完工之后,于右下边的荷叶的空隙间,又勾了数根小草的白描,很明显是为了构图的完整又添上去的,使这幅画更臻完满,更加生动自然。

关于线描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线描在继承我国古代线描的基础上,把西洋画素描的线以及他擅长的装饰画中的线加以改造,融会创意,并灵活运用,大大地丰富了工笔花鸟 画线描的变化,给人以崭新的时代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在重庆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时,美术评论家李长之就特别关注陈之佛的线描特色,他曾说:“陈 之佛先生的画,却有许多地方是新的,例如他的画,树干就是全然超出前人蹊径的。《暗香疏影》—幅,可以作为纯粹新画风的代表。他惯于用细线条,又因为造诣 图案艺术之深,他的树干故意写作平面之形,精细到连木纹都看得出来了。这是令人感到很有趣的地方。”这幅画虽然不知流失何处,但从他现存的很多作品中,仍 可寻觅至挞类画风的踪影。如《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宿鸟》、《老梅》等,都是用细线描画梅花的枝干,亥画得细致入微,把木质的艺术效果表现得淋漓尽 致,令人感到线描的无比魅力。

这里刊登的《蔷薇小雀》是一帧未完成的册页(见下图)。是画在细点泥金纸上,仅勾好了线描,尚未赋色。从画中可看出陈之佛线描的特点。工笔花鸟画的线易 流于死板、呆滞,有些画把线勾得顿挫分明,十分外露,则又显得人为的做作气太足。这幅画中花用纤细流畅的细线勾勒,显出了蔷薇花瓣娇嫩的特色。叶片、叶脉 线的飞动、灵活而又挺劲有力,不仅画出了叶的质感,而且表现出微风吹拂时的摇曳动态;枝干用中锋行笔,瘦硬战颤,画出了枝干的硬度和粗糙表皮的质感。小鸟 的头、眼、嘴、脚爪、翅膀、尾羽、胸毛等用线的刚柔、走笔的轻重缓急都十分到位。细细研究其线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变化不是为变而变,而是为了表现景物 的特性、画面的意境和神韵而采取的艺术手法。其勾勒的线描洒脱不拘谨,生动不死板,自然不做作,有变化又不显露,柔不纤弱,刚不生硬,远观统一协调,近看 变化万千。

关于设色陈之佛认为花鸟画的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

谢赫的“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之说,但这绝不是叫我们依样画葫芦,作为—个花鸟画家,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 用,“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但在花鸟画的配色中常常易犯“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 ”诸多毛病。凭着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对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法则的深入研究,陈之佛对这些配色上的毛病产 生的原因和怎样取得好的效果在《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一文中进行了透彻的阐述,他说:“什么叫‘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 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会产生柔和的美感。什么叫‘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什么叫‘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 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要艳而不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一幅画上必 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产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什么叫做‘深浅 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陈之佛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美感进行过科学的分析,他给我们讲色彩时曾说:“红与绿互为补色,是最为强烈的对比色,酉己在一起, 俗不可耐,素有‘红配绿,丑得哭’之说。可是‘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自然景色,又是那么优美动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前者用的是纯粹的饱 和色,而后者的万绿即黄绿、青绿、深绿、浅绿等等,在色相色度上有着千变万化,大大减低了绿色的饱和度,而且与红色在量上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它既对比又不 强烈,因而产生了动人的美感。”

纵观陈之佛的花鸟画作品,均能做到淡逸而不轻浮浅薄,浓艳而不鄙滞恶俗。如《初夏之晨》、《竹林群雀》等都是以轻色为主,淡而隽永,清新潇洒,给人 以雅静、柔和的美感。《春江水暖》(下图)则是对比强烈的重色,采用减低色彩饱和度的方法,使画面显得富丽而典雅,既对比而又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国画技法(工笔用笔)

国画技法

国画技法工笔花鸟画教程蝉麻雀的画法(推荐)

议陈之佛先生与其工笔花鸟画

花鸟画技法讲座[优秀]

传统花鸟画技法绘画类

素描技法01

写意花鸟画技法:蜻蜓的画法

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及高清白描集

作文技法之幽默取胜

【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
《【国画技法】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技法解析0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