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菩萨蛮评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2 15:08:0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菩萨蛮

菩萨蛮》(韦庄)教案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推荐第2篇:菩萨蛮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应物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关于作者】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韦庄的抱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 乐府三绝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韦庄与温庭筠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 韦庄

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一说为玄宗相韦见素之后,其实并非一房),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生平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文学创作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

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所谓‚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另有人考证鱼玄机、韦庄、和凝实际上是一个人(可见百度词条:鱼玄机)。此观点争议颇多,待考。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九皓;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啸十"通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应

⑤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析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臵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集评 张惠言

《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品《菩萨蛮》

《菩萨蛮》 ,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韦庄与杜甫

韦庄的词虽不能比美于杜甫,但却也能在直接叙写之中表现出感发的力量。如果说杜甫的诗像广阔的海洋的话,那么韦庄的词就像喷涌的泉水,喷射的强力不可以抑制,这是韦庄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韦庄词多用主观直接的叙写,他的感情是劲直的、真切的。即如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举这首词是因为它与张泌的《浣溪纱》(晚逐香车入凤城)恰好是对比,同样是写游春,同样是有所遇,不过前者是女遇男,后者是男遇女,然而韦庄词的口吻与张泌词却完全不同。张泌所写的是骑马跟着那女子的香车入城的情景,虽很生动,但却不能引起我们高远情意的联想。这并不是我们要把谁讲得好,把谁讲得坏,而是张泌的词写得让我无话可讲。词的微妙之处正在于对细节的叙写,了解细节才能知道词的好处,就以韦庄这首词而言,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以前李商隐写有《燕台四首》,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写的,第一首写的便是春天,开端就说‚春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恰好可以作为上述韦庄词句的注脚,二者之间有很相似的地方。‚春光冉冉东西陌‛是说春天里空中的天光云影,地上的风和日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有‚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之句,也正是描写的这种‚春光冉冉‛的景致,‚冉冉‛正是盎然之春意在流动之中的样子。春光来临,万物重又充满生机,也复苏了人的感情,怀着对万紫千红的欣愉和喜悦的感情,人们要找到那宇宙中最美好的‚娇魂‛,但这又绝非易事,‚几日娇魂寻不得‛,我该向什么地方去寻找这精魂之所在呢。‚蜜房羽客类芳心‛,‚蜜房羽客‛是蜂的别称,他说那在花朵上采撷花粉的蜜蜂就像我那被唤醒的芳心一样,都有追寻的向往。‚冶叶倡条遍相识‛,美丽的枝条都寻找遍了。这一份对春天的寻找,也暗示着对更珍贵东西的追求,这种追寻可以提高到一种象征和喻托的境界。韦庄的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缤纷的杏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这幅图景是可以想像出其优美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陌上有许多游春的青年,哪一家的年少是最风流的,如果她找到这样一个人,则‚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们说温飞卿所用的笔法常是比兴,韦庄常用的笔法则是赋,比兴造成兴发感动的力量,在它的形象,在它的委婉和曲折,赋之造成感发则在其叙写的口吻。即如韦词这一句就很说明问题,‚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儒家说‚择善而固执‛,一是要有选择的明辨,二是要有坚持的力量和勇气,屈原的《离骚》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事业、理想、学问都应有献身追求九死不悔的精神,但很多人都是考虑成败太多,急功近利,想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获。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绝不是为了他的成败,而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这才是最高的思想境界。韦庄词正是以他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词的境界,不过,韦庄的好处还不仅如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才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 赏析 第一首

下边我们讲第一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我以前讲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我们要注重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外表的情事,并不是只有‚画蛾眉‛、‚细扫眉‛才代表这种精神境界。王国维就曾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就是纯正,‚郑‛是与‚雅‛相对的,因为《诗经》中的《郑风》多写的是男女爱恋之情,故而有人说‚郑风淫‛,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尽正确。王国维所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是说词之意境的深浅高下乃在其含蕴之精神境界,而不在其外表是否写的男女爱恋的情事。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读到这里,还不会明白他为什么是好词,他现在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中国过去解释诗词的方法,是一定要限制为一种解释,但西方新的文学批评,却承认诗之多义,英国的William Empson写有一本书,名为《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朱自清先生早就介绍过此书,定名为《多义七式》,这本书介绍了可以使诗歌造成多义的七种形式,William Empson所举的例证都是英国诗歌,其实中国的诗歌中也有同样的现象。‚美人和泪辞‛一句就可以多义并存,下面‚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有的版本‚翠羽‛作‚翡翠‛。《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接着我们讲第二首: 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臵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推荐第3篇:菩萨蛮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位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这里讲两则故事,即可见一斑。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使有最好的文才,若接连不断地得罪上级,那他青云直上的希冀恐怕就会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而温庭筠正是这样一个人。

一次唐宣宗微服出行,在一个旅馆里凑巧遇上了温,但他俩当时互不认识;温庭筠比较傲慢,而且还带有戏谑的口吻问宣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在得到否认后,温又继续问询:“那么,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官吧?”对温所涉及的一众小官,宣宗只得说道:“皆非也!”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觉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温贬到了方城当县尉去了。

一次唐宣宗命宰相令狐绹写些漂亮的《菩萨蛮》词让宫女演唱。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令狐绹自知自己写不出好词来,便托付给当时作诗作词颇有名气的温庭筠代办,写好后呈报给皇帝,受到了皇帝的赞赏。本来令狐绹吩咐过温不要把这代作词的实情“捅”出去,结果还是被捅了出去。这样一来,觉得老脸无处搁的令狐绹不觉大怒,从而疏远了温,使温在令当权时受尽磨折。

但温毕竟是很有才华的,后来狐令绹仍向温咨询一些事情。谁知温又慢条斯理地拿令狐开玩笑说,大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华南经》里便可找到;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国家大事之余,也不妨多看看些书。这话更是惹恼了令狐绹,从而他就不再理会温了。后来,温在诗里就写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的句子,用来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叹,但于事却无补了。

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于六十六岁(866年)卒。

温庭筠在朝廷不得志,自然整日闷闷不乐,所以他在写作那首《菩萨蛮》时,自然抒发心中的郁闷。

推荐第4篇:菩萨蛮

菩萨蛮 韦庄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韦庄《菩萨蛮》(教案)

2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 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 3 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推荐第5篇: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 这首词描绘的整个画面有声 有形 有色 有点 有面 极为优美.

三 四 五 六句分别写出了江南的_______ ,______ ,________ .

2 江南的生活太令人留念了 这一主题被作者反复强调,请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1-30 13:30 最佳答案

1 这首词描绘的整个画面有声 有形 有色 有点 有面 极为优美. 三 四 五 六句分别写出了江南的【水碧】,【雨细】,【人美】.

2 江南的生活太令人留念了 这一主题被作者反复强调,请说理由.

【人人都说江南好,并劝作者在此终老,作者也极力赞美江南的景和人,然而,江南虽美,终究不是作者的故土,他也不愿久留,反复强调江南的生活令人留念,正是为了烘托出自己内心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

3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

【作者】: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端己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其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词结有《浣花词》。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九皓;可\"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 十八啸十\"通押。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江南水乡,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色----像天空一样的春水,有雨眠的画船;更有着迷人的美妙女郎--她如花似月,皓腕凝雪,当垆劝酒。总之,一切都是江南好!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推荐第6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教学目标:

1、了解韦庄及花间词派。

2、知人论世,读懂词意,把握作者情感。

3、鉴赏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知人论世,读懂词意,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学生展示课前所了解的关于韦庄的信息,不足之处,老师补充。

1、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2、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也有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婉约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

2、学生齐读,理解词意。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忆江南》、《江南春》、《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简单点评一下后再读补充的诗句,明确江南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美丽,可以说江南的烟花细雨、白墙黑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等独特风物构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景。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江南还有什么别样的生活情趣吗?(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例举一下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关内容,北国的冬天:围炉煮茗,地炉暖坑过着一中蛰居生活,进行简单的对比。同时明确还有哪些诗句写到了江南的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例如皇甫松的《梦江南》: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梁元帝的《采莲赋》,这里设计投影后让学生齐读;张志和的《渔歌子》等)。最后可以总结一下江南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教师小结: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春水碧于天”是写“风景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写“生活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人物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2、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用你们美的触觉将一幅“江南春景图”来点染一下。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之美。

参考示例:

①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②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五、深层探究,知人论世。

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得出一个结论:江南好。 小结:韦庄的这首词在描写江南美好的诗词中也算是上乘之作了,后人对次也有很多的评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投影)

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①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

解读: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含义深婉。按常情,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的而愁绪满怀,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突出了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也突出了江南的美。其实,词句中还包含这样的含义:年华幸尚未老,今日暂莫还乡,然而终老之日必得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今日“莫还乡”的缘故。“莫”“须”等虚词斩钉截铁的口吻,正是极端无奈痛苦之语。结句可以说写得情真意苦之极。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解读: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同时也有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

六、比较鉴赏,进一步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阅读下列李清照的两首词,回答相关问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以作业的方式完成以上问题。

推荐第7篇:《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錘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是在敦煌莫高窟里发现的一系列的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而这一系列的敦煌曲子词实际为唐代民间词。查阅过很多的资料,终究没有一个一致或者令我满意的描述来定义“小令”,在对比过唐诗、宋词、元曲三大艺术形式后,我个人觉得小令应该是介于宋词与元曲之间的一种文体,却是在唐宋元都有着它的一席之地,曾经买过一本收录唐宋元小令的辞典,从初唐诗人李白到元末元曲家兰楚芳的作品,无一不是让人读来忘怀其中的。

在众多的收录作品中,《菩萨蛮》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事实上,是因为很久以前接触到这首小令,才发现还有这样一种文学艺术的存在,进而才买来这本辞典拜读的。而这首小令,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那个一种文化流传的本质,用最近刚刚看到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野生的生命力最旺盛”,这是赵本山用来阐述东北二人转为何收到这样好效应的原因的,想想看当下的赵本山、小沈阳的热潮,就知道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哲学了。小令不似唐诗的字字句句斟酌平仄,不似宋词的豪放或幽婉,它多以词曲的形式在民间传唱,内容简明却蕴含着最朴实的真理,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也就能理解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了。

作为民歌,爱情是用不褪色的主题,而这首《菩萨蛮》则通过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用自然界种种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真挚执着。开头便点出了主人公是在夜深时分,在爱人的枕畔喃喃诉说了这些爱情的誓言的,我对你的爱恋永不会改变,如果真有停止对你爱恋的一天,也要等到青山腐烂、水面上漂浮起秤砣、滚滚黄河彻底枯竭、白天出现星星、北斗星移转到南边、深夜三更时候看到太阳的那一天。描绘的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却丝毫不见对爱情有亵玩的情绪,反而更是体现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真诚,相信这样的词句一眼便能让人明白,这样的感情一触及便也能让人领会,久久萦绕在心头。

上面提到民歌、提到文化的一脉相传,《诗经》中有一首《上邪》是广为人知的情诗,其中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更是传播深远,当然不可否认,几年前根据台湾作家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热播也为这首《上邪》推波助澜了一把。但民歌的生命力却是历久弥新的,像《上邪》、《菩萨蛮》这样的词句在今天读来还是令人向往、不敢俯视的。

虽然现在不得不苦读英语,但是还是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加之时代的优势,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下有些浮躁、商业化的文气以及国外的古今向比照,发现有了更多的感触,“民族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取其精华、“学”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取舍,要有所思,有所借鉴,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做文化也许更要些包容的胸怀。

推荐第8篇:菩萨蛮 黄鹤楼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浣溪沙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上万红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蝶恋花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 仿陆放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槐夸大树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 天下传 为什么 意志坚 为人民 几十年

拒腐蚀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连 解放军 要学习

全军民 要自立 不怕压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贼 奇儿女 如松柏

上参天 傲霜雪 纪律好 如坚壁 军事好 如霹雳

政治好 称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贺新郎 读史

一九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 歌未竟 东方白

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缘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推荐第9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韦庄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推荐第10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菩萨蛮》,揣摩词意。

2、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

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导入】

(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

师: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

师:《甄嬛传》的插曲,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刘欢,而词作者大家知道吗?对,就是五代著名词人温庭筠,今天咱们来学习它的这首词——《菩萨蛮》。 环节一:学习目标

1、诵读《菩萨蛮》,揣摩词意。

2、准确把握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总结本词的写作手法。复习旧知

1、什么是词?

2、词的分类。环节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2、初读该词,画出生字生词,并给注音,参考课下注释,尝试理解此词。

3、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4、“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5、“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7、“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8、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注:学生自学完成

1、2题,3至8题要求通过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独立读课文,并通过圈点勾画,完成

1、2题。环节三:小组交流

各组2号学生主持:“小组交流开始,现在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环节四:班级展示

1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3题;

2 问:概括词的大意,说说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答: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的刚熨平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2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4题;

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是什么?“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答:“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5题;

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答: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

3 颜的心理。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4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6题;

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答: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5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7题;

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答: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6组:1号同学上台讲解8题;

问:试分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⑴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⑵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

4 反衬人物的孤独。

⑶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教师及时点评并补充) 环节五:检测反馈

5分钟时间内背诵本词,组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班内抽查。 环节六:总结评价

这首词是温庭筠写的十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到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情。

第11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词中女子的处境和心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通过对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

感知温庭筠“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我们熟知的是宋代词人的大作,实际上,词的萌芽与发展是在唐五代时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见ppt)

1、温庭筠(?-866),本名崎,字飞卿,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温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讽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因此屡举进士不第,最后流落而终。

诗词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2、“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为风格,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词派”。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二、目标展示

三、自学指导

(一)

大声朗读诗词,勾画韵脚,整体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1、初日的光辉映着画屏,屏山重重叠叠,金光闪烁。闺中人犹未起床,一抹乌云般黑亮的秀发,拂扬在雪白香艳的腮上。虽然是无心绪不欲起床,但还是懒洋洋地起来了。 但却是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她的双鬓簪了鲜花,对着妆台上的座镜从正面照,又拿着带柄的手镜从背后照,端详簪花是否妥恰,同时,亦在顾盼自己的美艳。前后两镜交相辉映,花光与人面亦相互映衬。妆扮完毕,在镜前比试着新贴花的丝绸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用金丝线绣成的鹧鸪鸟。——本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事,即“梳妆”二字, 一女子晨起梳妆的过程。

2、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1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音律美。)

四、自学指导

(二)

找出词中的物象,体现女子情态的词语(神态、动作、情思),思考: 全词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明确:

1、物象,“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美好而又绵密,“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写出了女子的柔媚和娇慵。

2、情态,“欲度”“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让我们来探究她的心绪。)

五、合作释疑

1、品味“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品味“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明确:

1、“懒”,懒洋洋,“弄”,反复摆弄欣赏,写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梳妆的情态。

画眉本是一种爱美和“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的展现,然而传达了女子无意梳妆、内心迷惘若失的心理,百无聊赖借此消遣的情态。

2、这是一种绝好的反衬。人物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能不给她无聊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孤独和寂寞。

总结: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主要摹写了人物容貌、动作、情态,依次写了美人在闺房之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样一个过程。虽然丝毫未明示人物的情感层面,但是因为描写既丝丝如扣,渲染得力,词中女子闺怨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学生再次朗读诗词,感受女主人公的心绪。)

(这首词是不是只是单纯地展现一个独处女子的哀怨和孤独吗?会有深刻的含义吗?)

六、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 知人论世 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作者借女子的哀怨和无聊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七、总结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白描式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同时也隐晦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八、当堂检测

背诵本词。

九、板书设计

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2 物象 “小山”“鬓云”“香腮”“蛾眉”

“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女子 哀怨无聊——作者 怀才不遇

十、教学反思

第12篇:《菩萨蛮》赏析

韦庄的词《菩萨蛮》赏析

我们下面讲韦庄的词,我选的也是几首《菩萨蛮》,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韦庄的词虽不能比美于杜甫,但却也能在直接叙写之中表现出感发的力量。如果说杜甫的诗像广阔的海洋的话,那么韦庄的词就像喷涌的泉水,喷射的强力不可以抑制,这是韦庄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韦庄词多用主观直接的叙写,他的感情是劲直的、真切的。即如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举这首词是因为它与张泌的《浣溪纱》(晚逐香车入凤城)恰好是对比,同样是写游春,同样是有所遇,不过前者是女遇男,后者是男遇女,然而韦庄词的口吻与张泌词却完全不同。张泌所写的是骑马跟着那女子的香车入城的情景,虽很生动,但却不能引起我们高远情意的联想。这并不是我们要把谁讲得好,把谁讲得坏,而是张泌的词写得让我无话可讲。词的微妙之处正在于对细节的叙写,了解细节才能知道词的好处,就以韦庄这首词而言,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以前李商隐写有《燕台四首》,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写的,第一首写的便是春天,开端就说“春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恰好可以作为上述韦庄词句的注脚,二者之间有很相似的地方。“春光冉冉东西陌”是说春天里空中的天光云影,地上的风和日丽。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有“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之句,也正是描写的这种“春光冉冉”的景致,“冉冉”正是盎然之春意在流动之中的样子。春光来临,万物重又充满生机,也复苏了人的感情,怀着对万紫千红的欣愉和喜悦的感情,人们要找到那宇宙中最美好的“娇魂”,但这又绝非易事,“几日娇魂寻不得”,我该向什么地方去寻找这精魂之所在呢。“蜜房羽客类芳心”,“蜜房羽客”是蜂的别称,他说那在花朵上采撷花粉的蜜蜂就像我那被唤醒的芳心一样,都有追寻的向往。“冶叶倡条遍相识”,美丽的枝条都寻找遍了。这一份对春天的寻找,也暗示着对更珍贵东西的追求,这种追寻可以提高到一种象征和喻托的境界。韦庄的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缤纷的杏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这幅图景是可以想像出其优美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陌上有许多游春的青年,哪一家的年少是最风流的,如果她找到这样一个人,则“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们说温飞卿所用的笔法常是比兴,韦庄常用的笔法则是赋,比兴造成兴发感动的力量,在它的形象,在它的委婉和曲折,赋之造成感发则在其叙写的口吻。即如韦词这一句就很说明问题,“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儒家说“择善而固执”,一是要有选择的明辨,二是要有坚持的力量和勇气,屈原的《离骚》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对事业、理想、学问都应有献身追求九死不悔的精神,但很多人都是考虑成败太多,急功近利,想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收获。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绝不是为了他的成败,而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这才是最高的思想境界。韦庄词正是以他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词的境界,不过,韦庄的好处还不仅如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才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干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干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下边我们讲第一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我以前讲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我们要注重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外表的情事,并不是只有“画蛾眉”、“细扫眉”才代表这种精神境界。王国维就曾说过“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雅”就是纯正,“郑”是与“雅”相对的,因为《诗经》中的《郑风》多写的是男女爱恋之情,故而有人说“郑风淫”,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尽正确。王国维所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是说词之意境的深浅高下乃在其含蕴之精神境界,而不在其外表是否写的男女爱恋的情事。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读到这里,还不会明白他为什么是好词,他现在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中国过去解释诗词的方法,是一定要限制为一种解释,但西方新的文学批评,却承认诗之多义,英国的William Empson写有一本书,名为《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朱自清先生早就介绍过此书,定名为《多义七式》,这本书介绍了可以使诗歌造成多义的七种形式,William Empson所举的例证都是英国诗歌,其实中国的诗歌中也有同样的现象。“美人和泪辞”一句就可以多义并存,下面“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有的版本“翠羽”作“翡翠”。《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晏几道(小山)词云:“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就是下边一句:“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国维写过两句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接着我们讲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13篇:《菩萨蛮》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菩萨蛮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背诵本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词”的知识。(多媒体)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学生回忆有关作者的知识)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整体感知:

(一)诵读诗歌,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二)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朝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慵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三)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四)整体把握: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

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出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第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香艳的脸腮。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地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的心情。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暗喻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此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3 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六、总结:

本词通篇写闺怨。写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用白描手法。因为闺怨而慵懒,迟起、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首写少妇所居富丽华贵的环境,绣屏掩映,阳光明灭。次写初起身时鬓发散乱容态。“懒起”二句,叙写起身下床后画眉、梳妆的动态。“照花”二句,承上启下,写出梳洗已毕,对镜簪花,镜中人面交相辉映,愈增容色艳丽。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新绣罗衣,发现衣上绣的双双鹧鸪鸟,引发孤独之感。

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此手法为白描手法。

七、问题探讨:

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八、比较阅读:

(一)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结合注释自读,思考:

1、词人当年为避战乱漂泊江南。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词人为什么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里?)

明确:因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正是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优美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水乡世界。

2、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貌似不愿还乡的正话反说中传达出了他对故乡的难以忘怀之情。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认为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言下之意老了还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之中的故乡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

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土人情,是为了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人之情。他赞江南,却是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乡,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着怀乡的凄苦和悲伤,这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这正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二)比较阅读:

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 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密而隐”; 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

九、作业:背诵全词。

教学反思:

第14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设计

(一)重点难点:

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纳,加强鉴赏的基本功。

(二)教学方法: 以自学探讨为主。

(三)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二、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约812 —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2.结合注释自读。

(1)两个多义注解,你怎么选择?(探究、讨论) 提醒: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①“小山”。课本给出三中解释,屏风、发髻、眉毛。此处理解为“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更恰当,“重叠”若用来形容“眉毛”不太合适;而“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也有说“小山”是眉的:①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鬓云”的其他诗句:①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唐·白居易《长恨歌》)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帖。一说缝图案到衣服上,一说熨(多音)烫衣服。取后解,简洁明了。 (2)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翻译:先独立翻译,后讨论比较。 3.思考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后讨论)

(描写女子从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着装的一系列动作或细节,从中展现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2)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探究、讨论。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也可参考《商山早行》的中心和作者的有关介绍) 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可参考“鉴赏助手”⑩关于“闺怨”的寄托)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4.写作手法:

细节刻画、对比、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整合鉴赏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 2.完成“积累运用”第1题。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10-02-01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授课: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于洪林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词人

温庭筠 (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二、争鸣:山重叠金明灭

王力教授认为,“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也有人认为该句乃用借代手法,“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曾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其中小山眉(远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三、赏析、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后记】

1.温庭筠诗词名作

《商山早行》 《梦江南》 《望江南》 晨起动征铎, 千万恨, 梳洗罢, 客行悲故乡。 恨极在天涯。 独倚望江楼。 鸡声茅店月, 山月不知心里事, 过尽千帆皆不是, 人迹板桥霜。 水风空落眼前花。 斜晖脉脉水悠悠。 槲叶落山路, 摇曳碧云斜。 肠断白苹洲。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2.花间派和婉约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一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 婉约词与豪放词相对,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宋词流派。

《菩萨蛮》导学案

作者: 加入日期:10-02-01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年级 班级: 姓名: 课 题 《菩萨蛮》(其二)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汪峰

总课时 总第20课时 备课时间 2009-5-14 上课时间 2009-5-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重难点 目标1,2(重点) 目标3(难点) 学法指导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景、情的角度切入这首词。理解词人是如何写景的,又是怎样言情的。景与情又有怎样的关系。在谈及这首词的情感时,能知人论词。 【诱思导学】(预习展示内容)

一、形式认读《菩萨蛮》(注意韵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应该

2、春水碧于天

3、垆边人似月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

4、皓腕凝霜雪 洁白

5、还乡须断肠 一定,应当

三、内容理解

1、请从词作第

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

答: 江南好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答: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美女那么多,词人为什么偏偏提到“垆边人” ?(垆边有家的感觉,貌美的垆边人唤起了他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学生感悟 【预习展示】(我敢 我能 我行 ) 【合作探究】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又为何断肠? 答: 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

3、(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 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达标反馈】

一、自我检测

1、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C )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有感情背诵此词

【学后小结】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韦庄的其它四首词,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 老师我想对您说:

【预习作业】《张中丞传后叙》诵读文章(字音、句读),把握其结构,合作 解决字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二、相关知识链接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

(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

(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

(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

(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三、诱思导学

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词,又称( )( )等,滥觞于( ),兴盛于( ),主要有( )和(

)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 ),( )派之开山鼻祖,与( )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 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案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第15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直而纡”)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比较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在意境上有何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造成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不同的原因。

【教材分析】

韦庄的《菩萨蛮》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应该可以分析出来,而对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韦词和白词的意境比较,异同之点学生能够容易找出,但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分析的不够透彻。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我们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发言)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2、对照注释翻译。

3、学生自读或给同桌读,再次感受其中的意境。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如《忆江南》)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2、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

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 “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

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

历来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有不同的理解。 ①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六、比较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 里?白词与韦庄此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并分析)

七、小练笔

写一小段赞美家乡或江南的语段。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以韦庄的《菩萨蛮》作为一个媒介,去品读江南的美好,去探究文人对于江南的美丽那么青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人对于江南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江南的好,江南的美,相信最终你们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们这堂课: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九、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完成《菩萨蛮》的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菩萨蛮

韦庄

显而疏,直而纡 江南好 须断肠 风景美 游子思归 生活美

人物美 离乱之苦

十一、课后反思:

第16篇:《 菩萨蛮》教案

《 菩萨蛮》教案

三维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将成线,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生石上面”这是歌手林俊杰的《江南》。从古到今,人们断不了对江南的魂牵梦绕,断不了对江南的眷恋情愫。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感受韦庄笔下的那个江南。

二、关于作家作品

韦庄详见导学与评价

二.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

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象出画面,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意境。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江南不仅景美,人更美,不禁让人流连忘返啊!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

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拓展训练

写一首关于江南的现代诗(要求:画面美,语言美,音乐美)

江南,我来赴你千年的邀约

古镇·初会

不是一切来不及铺陈

不是见面的情绪没有酝酿

初次赴约却似旧梦重温

我不知道该完成怎样的想象

透过半闭半开的眼睛

一些轻描淡写的词语诉说逝去的心伤

度过淡定的石桥

曾经的起起落落就在爬满青藤的门扉里沉默

我要把曾经有过的都还给你

粗布的上衣 清爽的肌肤

青石板上笃定的足音

和静夜里咿呀的船桨

千年沉淀的古韵在你颀长的身体里行色匆匆

昨天 就在我的眼前来来往往

静谧的月光把日子一页一页叠起

就缀出这么一本线装的江南

我便着一身红衣 绾起青丝长发

偎依在你月白风轻的气韵里

临 水 而 歌

西湖·缱绻

就让那油壁车在苏堤前停下

就让那青骢马在慕才亭外嘶鸣

踏碎平湖秋月与你缠绵缱绻

千万次的玄想枕着你的名字入梦

今天你终于拥我入怀

陪你断桥听笛 陪你孤山放鹤

任由衣袖里的瘦骨舞成疏影横斜

任由青丝长发飘散在曲院荷塘

如果分离是一柄缺刃的钝刀

我们就把思念镌刻在三生石上

等待雷峰塔的倒掉

擎一把油纸伞抵达时间静止的地方

把朝朝暮暮的往事洇开

把盈盈缺缺的月色铺满

千年的山水卷轴已篆满了楹联诗章

尘封的遗迹也退隐成大写意的水墨

只须在你素描的画卷上印一枚西泠的闲章

真 水 无 香

苏州·偕老

屋檐上的青苔绿了

窗台上的岁月黄了

悠深的街道徘徊着千年的秘密

柔婉的话语你说一句 我跟一句

如果夕阳能留住我的脚步

我就挽住你依然健壮的腰身

坐听寒山暮鼓晨钟

静品曲园浓茶香茗

桃花庵前闲来写幅青山卖

枫桥野渡一根钓竿就把昨天倒映在水里

疲惫停歇在精巧的园林

皱纹藏进皴瘦的湖石

评弹小唱和着糯食小点

与桃花一起在虎丘塔下把激情慢慢磨合成含蓄

如果我远去

会想起你温暖宁馨的曲苑回廊

或许我要睡了

你就是我沉溺的湖泊 轮回的天堂

叩一叩逼仄的小巷里紧锁的门扉

那苍髯鹤颜的是我

那手执团扇依然纤丽的

是你

第17篇:《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②只合:只应是。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碧:青绿色。这里指碧蓝色。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①垆边人:垆,酒店里摆酒坛子的东西。垆边人,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②皓腕:洁白的手腕。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第18篇:登岳阳楼菩萨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离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编辑本段]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为人们传诵。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

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

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

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编辑本段]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编辑本段] 译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解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主讲 罗中阳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二、背景介绍:这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首词,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是。

这句说: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2)“垆边人似月”

“垆”——酒店里摆酒坛子的东西。

这句说卖酒的少女像月亮一样美丽。

(3)“皓腕凝霜雪”

这句说:手腕像戴上了一层霜雪那样洁白。

《菩萨蛮》(其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烟雨稠稠。“人人尽说江南好”,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根据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设想情境画面。

4、鉴赏

(1)、构设MTV画面(包括背景画面及人物活动)

[设计说明]:学生在感知诗歌内容后,描绘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将其整合成一组MTV场景。

制作MTV背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结合想象,重建诗歌意境;MTV中人物活动的制作,可以反映出学生所体会的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2)、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何理解。

(3)、比较阅读并思考: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里?白词与韦庄此词二者同写江南好,各有何用意?

5、背诵诗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承上首而来,所写者已经是离别以后游子远适江南的生活情况了.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仍不过是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而已,观其口吻有向游子劝留之意,而游子之本意仍在还乡.是以次句乃用一“合”字,“合”字乃“合该”“合应”之意,盖劝游子合应在江南终老也.夫人情同于怀土,游子莫不思乡,“江南”既是异乡,“游人”原为客旅,而劝者乃谓游子合应终老江南,观其所用“尽说”“只合”字样,若非游子之故乡已经有不能归返的苦衷,则异乡之人又何敢尽皆以如此断然之口吻来相劝留.彼劝留之口吻之劲直激切,盖正足以反映其不得还乡之情意的百转千遍.端己词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于此二句又得一证.以下二句接言“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承以下半阕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则是写江南人物之美,然则垆边之人,盖卖酒之女郎也,“似月”者,女郎面貌之光彩皎皎照人也.“皓腕凝霜雪”者,言其双腕之皓白如雪也.则当此女郎卖酒之际,攘袖举手之间,其皓如霜雪之双腕的姿致撩人可以想见,江南既有如此之美女,则岂不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自“人人尽说江南好”以下,全写江南之好,有碧于天的春水,有画船听雨之生活,有垆边如月之佳人.一气贯注,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然而下一句却忽然跌出来“未老莫还乡”五个字,表面上是顺承,而实际上却是反扑.盖以此一句虽然著一“莫”字,却已明显道出“还乡”之字样,然而前面虽极写江南之好,都不过为他人劝留之语,而游子的故乡之思,则未尝或忘也,至于“还乡”二字之上的“莫”字,则正是极端无可奈何之语,仅此一“莫”字,已有多少辗转思量之意,而况上面还更用了“未老”两个字,其意盖谓年华幸尚未老,则今曰虽暂莫还乡,然而狐死首丘,则终老之曰仍誓必还故乡也.所以此句表面虽然说的是“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情.至于下一句“还乡需断肠”,则是极痛心地补叙出今曰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这一句看来说得极简单,而用意却极深婉,“须断肠”之“须”字,说得斩钉截铁,是还乡之必定要断肠也;然而“还乡”二字,却又说得如此概括,而并未指明“还乡”后究竟是哪些事物使人竟至于必须断肠呢?于是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必是故乡今曰之事事物物有足以使人断肠者矣.我们虽不愿如张蕙言之比附史实来强作解说,然而韦庄一生饱经乱离之痛,值中原鼎革之变,为异乡飘泊之人,则此句之“还乡须断肠”五字,也可以说是写得情真意苦之极了.

第19篇:《菩萨蛮》教案[全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词”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 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

(一)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一)上阕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二)下阕

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

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六、总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此手法为白描手法。

本词通篇写闺怨。写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用白描手法。因为闺怨而慵懒,迟起、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

首写少妇所居富丽华贵的环境,绣屏掩映,阳光明灭。次写初起身时鬓发散乱容态。“懒起”二句,叙写起身下床后画眉、梳妆的动态。/“照花”二句,承上启下,写出梳洗已毕,对镜簪花,镜中人面交相辉映,愈增容色艳丽。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新绣罗衣,发现衣上绣的双双鹧鸪鸟,引发孤独之感。

七、问题探讨

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八、比较阅读

(一)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结合注释自读,思考:

1、词人当年为避战乱漂泊江南。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词人为什么说“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里?)

2、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因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正是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优美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水乡世界。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在貌似不愿还乡的正话反说中传达出了他对故乡的难以忘怀之情。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认为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言下之意老了还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之中的故乡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

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土人情,是为了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人之情。他赞江南,却是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乡,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着怀乡的凄苦和悲伤,这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这正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二)比较阅读

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密而隐”;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

第20篇:菩萨蛮韦庄

1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注释

①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②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③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④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⑤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作者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 韦庄的抱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 乐府三绝

2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

(五)、《应天长》

(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

(三)、《谒金门》([二]、[三])、《河传》

(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

(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韦庄与温庭筠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 生平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宝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文学创作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

3

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所谓“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

(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4 集评 张惠言

《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品《菩萨蛮》

《菩萨蛮》 ,先读一遍: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我们还不要讲,只是先读一遍,你就可以直接感觉到,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有很大的不同,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飞卿的词秾丽,韦庄的词清简。我们曾说过温词的好处正在于客观,不做直接的叙写,而韦庄词的好处却就在其主观直接的叙写。不同类型的词就有不同的好处。韦庄词轮廓分明,但是不是就肤浅了,就有局限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并且曾举温庭筠的一首小词《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为例证,说“此词收语即近于显。”又说“如果把‘肠断白苹州’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这首词写一个怀人的女子梳洗后所倚的楼是那面临江水的楼,为什么要远望江水,因为远行的人要从江上回来,“梳洗罢”必定是清晨,她从一早等起,而“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少船从楼下过去了,没有一艘她所等待的船停泊下来,这时的江面,已经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了。如果这一首词就停止在这里,就有无穷的余味耐人寻思。我们仔细想想,“斜晖”的“脉脉”,是那样一种迷茫、朦胧的、暗淡的景色,这种迷离的

5

景色更加深了怀思之情的绵缈。然而温飞卿却又说了“肠断白苹州”,反而把这首词给限制住了。这是按朱先生的观点来评说这首词。其实写词不论写情写景,紧要的都在于是否传达出了感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大小厚薄高低深浅的不同,而写情写得很真率的也不见得一定就不好,即如杜甫诗之“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回首肝肺热”,“拭泪沾巾血”,“啼垂旧血痕”诸句而言,以杜甫的精深博大,他何需矫揉造作的姿态来表现他对民生的关怀,他就这样直接坦率的写出来,就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动。我上次讲温庭筠词的特色是客观的,是不直接叙写的,那样的作品自有其好处,反过来我们也应认识明白叙写的作品也有另一种好处。杜甫的诗就像汪洋大海,完全袒露于天地之间,无需隐藏,便自然含有强大的感发的力量。

韦庄的《菩萨蛮》是一组五首词。张惠言的《词选》都选的是他以为有喻托的作品,他也选了韦庄的《菩萨蛮》,而且认为它们“盖留蜀后寄意之作”,说是韦庄留蜀晚年表现其怀念故国的忠爱之思的作品,张惠言还说“江南即指蜀”。但我以为韦庄词中所说的江南应该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江南,他的《秦妇吟》中说“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就是以金陵和江南并举的。如果再看韦庄的《浣花集》,更可以发现其中许多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江南”二字,毕竟韦庄在江南生活了多年,其诗中多处提到的江南,都不是晚年所居的四川,而确是早年他漂泊过的江浙的那个江南。还有人认为有“洛阳城里春光好”的第五首应是在洛阳所作,我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看到下一句的“洛阳才子他乡老”呢,“洛阳才子”应是作者自指,他当年写《秦妇吟》闻名于世时,就在洛阳,当时人称“《秦妇吟》秀才”,“秀才”在当时是对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的泛称。洛阳才子的他乡老,只能是他留居四川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们以前说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是一组词,其内容、情意、风格有相近的地方,但那十四首词并没有必然的次序以及完整的章法和结构。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有的选本只选其中的两三首作介绍,那是对一个完整生命的阉割。以上都是要讲解这五首词所必须交待的有关知识。 赏析 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

6

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菩萨蛮评课范文
《菩萨蛮评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