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三年级叙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3 18:09:1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教育叙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都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正确引导的。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这件事发生在一名三年级的学生身上。因为每个班都有一名学科代表,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学科代表负责。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来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告诉我还有5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罚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的,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的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那个学生拿着4本作业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案例反思: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那?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及差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的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推荐第2篇:三年级教育叙事

三年级教育叙事

引导学生品悟文本

面对着我的这帮孩子们,我仔细地端详着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他们。进入校园已是他们的第三个年头,这帮孩子越来越像一棵棵笔挺的小树了。树干尽力地伸向蓝天,枝叶旁逸,翠绿的叶子在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那枝干,伸展地恰到好处;那叶子的布局和数量亦和时宜,添一片嫌多,减一片就少。他们就这样站在你的面前,令我欣喜又忧虑。喜的是他们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的健康成长,忧地是唯恐这样的大众化的校园生活,消去他们的棱角,染掉他们的灵动。

课本的第一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引领孩子们在品读文字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身的经验感受校园的美丽。这是进入中年级的第一课,应该用怎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呢?本来进入中年级应该用中年级的引导交流的模式进行,可是我却发现在这节课中,学生虽然在交流的时候说出的“走进校园”的感受不足以引领全文的学习,于是,我不得不再次用低年级的教师引领逐句推动的方式进行。

中年级强调“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低年级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低年级,我是(1)提出生字,指读或找人领读,教师重点强调易错的读音,在读音上过关;(2)回忆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再次过关;(3)交流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比较最佳的识字方法(4)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在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那么,到了中年级应该怎样推进,既符合中年级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是学生切实能做到,并切实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又能保证教学扎实有效呢?我知道应该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行环节上的简化,但是简化到何种程度呢?在课堂中,我只是检验了学生的识字情况,由学生自己提出识字的难点,然后引导其余的学生来针对这个难点展开交流。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吗?我还是担心会带来学生识字的虚化。如何处理呢?

情感的目标是蕴含在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之中的,不能孤立地进行。我按照低年级的模式逐句推进,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的展开想象。“早晨,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上课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课间活动时又是怎样的情景……”我引领着孩子们读中想象,在交流中顺势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读出这样的感受。可以看得出来,经过这样的环节之后,即使是读书基础薄弱的我的新的孩子们都能读出深情。

孩子们瞪大了双眼盯着我,宛若舞台上彩色的探照灯。和我相处了两年的孩子们,就这样的盯着我。30多双明亮的眼睛点亮了教室,这光亮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我的心不断地颤抖着,孩子们,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托起你们让你们轻盈地飞翔?课堂上,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也包括刚插入我班的一个女生。虽然,更为活跃的是我最熟悉的孩子们,其余的都是被我叫起来的,但我仍很满足。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大集体中,虽然有着旧有的差距,但是毕竟都投入了进来,努力在集体中崭露头角,兴奋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看着孩子们轻松、兴奋地表达着,他们的眼中闪动着灵光,我突然觉得,这好的课堂就是引领孩子们走进教学活动。对,活动,应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活动的感觉!我说着教学环节的过渡语,慷慨激昂,尽力把自己 的阅读感受和情绪传染给孩子们;一个孩子表达着,我侧耳聆听,内心在焦虑如何调动其余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及让他们学会聆听,有不让他们处在聆听的倦怠中。在30人的课堂中我真切感受到教学生倾听、提前布置倾听任务的必要性。

在课标中对理解词语做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呢?如何有效利用工具书而不割裂教学的完整性?我让学生在课前用词典查找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在课堂上,我让一个学生读“各种各样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然后问:“大家查了词典,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在学生读出绚丽多彩的书面意思之后,我问学生:“谁能来说说有什么颜色的民族服装?”在学生交流了服装有什么颜色后,我说:“服装有各种颜色,这么多的颜色非常鲜艳,我们可以说,校园是——绚丽多彩的。”这样,结合字典上的字面的意思,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绚丽多彩。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是否符合规律?我想让学生在理解后用绚丽多彩造句子,但是不知道在这样的环节中是否割裂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推荐第3篇:三年级英语教学叙事

三年级英语教学叙事

许虹

三年级英语是小学生跨入英语王国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好感很重要的,另外他们刚接触英语,会感到新奇有趣,爱英语可能会超过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面引导,不能使孩子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开展愉快教学,主要表现为:

一、情绪调动。教师情绪高,学生情绪也会高,教师沮丧,学生也没劲。可见学生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身心投入,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回想起我自己的英语教学,确实是很欠缺这一点,由于都习惯了在大学里面无表情的朗读一大段课文,在教小学时我同样也是很少表情,甚至语调都很少发生变化,这样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谈何容易。知道了这点后,我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尝试愉快教学,不管是读单词还是读句子,都身心投入,尽量让自己的语调活泼起来,欢快起来。实践证明,这点确实很重要,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都被我调动起来了。

二、多鼓励学生。大人在工作中也需要领导的鼓励,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肯定的表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兴趣。肯定、表扬的方式很多,对于鼓励这一方法,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单个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摸着他的脑袋说“very good”, “it is right”,或者是让全体学生为某个学生答对了问题而集体鼓掌或齐伸拇指,并齐说:“right”,“great” 等。

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的情绪。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使之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推荐第4篇: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一)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范文《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二)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推荐第5篇: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叙事

一直以来,我觉得计算题的教学无非就是“复习铺垫---讲解例题---做一做---练一练”这四个环节连接起来的,基本上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这样单一而死板的学习模式为主,学生学起来比较被动,兴趣不高,师生交流较少,更没有生生交流可言了。为此,我也觉得很烦恼,也尝试着做过一些改变,可是又担心一旦放手给学生去交流和尝试,会难于驾驭课堂纪律,难于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国培的视频讲座后前后自己在教授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时几点体会:

以往,我进入本课的方法是:

1,让学生对照教材第50页的图复习整除。

列式:

15÷5=3

2,带着学生对照教材第51页的图引入新课

并列出算式:

23÷5=4(组)……3(盆)

接下来无非是:学生做书中练习、老师点评练习结果、然后布置作业、下课、对课堂开小差没弄清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参加学习以前的教学引入,虽说四平八稳,一切都是按照教材的布局进行,老师也讲得挺卖力,课堂秩序井然。可是学生精神萎靡,课堂平平淡淡,上课开小差的学生做起练习来不知所措,累累出错,课后还得花大气力一个一个辅导过关,师生随着教材的进展循环被动,从来难得有轻松愉快之感。 要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与激情,老师在备课时必须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科学设计新课的引入方法,引领全体学生进入浓厚兴趣之中。国培辅导老师讲座中谈到了“教师引领策略与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中学生没兴趣参与,老师采用填鸭式注入,哪能互动得起来。因此,怎样科学地将学生带入兴致勃勃的境况,这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下面是我从国培学习中获得启发后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做法: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征,我在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8只小猴在花果山共采摘到73只桃子,怎么分呢?他们正拿不定注意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猪叔叔帮他们分桃子。猪八戒见到桃子非常高兴,便满口答应,于是用树枝在地上列式算了起来。(老师模仿老猪的姿势在黑板上列出算式:73÷8=8(只)……3(只))算完后八戒说:你们每人分8只,这剩余的3只就给猪叔叔我当劳务费吧。小猴们连说„好好好‟。正当小猴们分到桃子准备离开时,孙悟空来了。他一看八戒所列算式,便生气地说:„你这贪吃的呆子,竟敢愚弄我的孩儿们,看棒!‟抡起金箍棒要打猪八戒。…… 小猴们一个个都犯糊涂了。他们想:猪叔叔帮了我们的忙,剩下3只桃子孝敬给他是应该的嘛,为什么大王还要打他呢?……”同学们,请你们认真想想,悟空为什么要打猪八戒?难道猪八戒错了吗?请你们重新帮小猴们分分好吗??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特别活跃状态――学生人人参与分桃,并找出了猪八戒运算中的错误。这也是这节课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1、认为被除数的末位数字就是余数。

2、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

在新授《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在轻快中就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课堂气氛比往常活跃得多,师生都有着一种成功的喜悦。

我的感悟:情境的创设,使例题增趣不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然乐意做;学生自主完成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巩固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说,打破了以往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也有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科学创设适度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新课,能起到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启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推荐第6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陈宇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宏皓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艘船。”陈煜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有陈煜造的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陈宇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陈煜,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陈煜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陈煜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陈煜“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

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推荐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安岳县兴隆镇左家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缪小平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

1 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2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杨欣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胡艾杰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张仁翔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3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张仁翔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4 “对呀!张仁翔,请你来讲台上。”杨韶君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张仁翔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张仁翔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张仁翔“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李靖寓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5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推荐第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级语文班主任教育叙事:有一种爱在静静地流动

开学三周了,我从还没有对一二班的小朋友们说过‚白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可是今天我说了这句话。就像在家长会上说的,赏识教育加严格要求。开学了,我没有很宠他们,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语气,用我的动作,用我的心去喜爱他们、观察他们、保护他们。说到‚保护‛,是有来由的。因为与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编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冲澡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编的故事,因为她还不会打字,所以我帮她记录了下来,很有意思。《爱吃面包的小猫》 有一只小猫特别爱吃面包,于是,他跑到商店买来了稻谷种子,并问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种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游戏,他们都说不去;于是小猫只好自己一个人去种稻谷了;到了丰收的季节,小猫要去收割稻谷了,问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谷,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猫又只好自己一个人去收割稻谷了;等小猫收割完稻谷,把面团揉好\\把面包烤好的时候,面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过来了,小猫端出自己亲手做的面包,自豪地对他的好朋友说:‚这是我用自己种的稻谷做成的面包,请大家吃面包!‛------雪桐口述,妈妈记录听完后,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说要勤劳的,有说不要贪玩。

李晓蔷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么事情?我发现孩子在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具体居多,但细节不多,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也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说到老师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说:白老师要保护我们。我当时确实有些震惊。我真的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过‚老师要爱你们啊,保护你们之类的话语‛但孩子就是天使,他们敏感而美好,当我全心付出的时候,他们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种爱。当我将这点点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间时,他们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 7 = 74

52 × 2 = 104

476 × 2 =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臵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臵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教育叙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在我们身上也难得发生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细微的感动也一样让闻者动容。

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他们有的拿来纸巾帮忙擦拭,有的拿来扫帚帮忙打扫,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鹰总会博击长空,是爱总会让人感动。感动你的感动,感动我的感动,爱的种子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滋生。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已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在我校的教职工学习的材料中,我读了校长推荐的文章——《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文章首先列举了纳粹集中营中高智商却缺乏人性的专业人员残害平民的事实,以及当今社会中孩子们的情感冷漠的实例,接着,文中还反思了我们的教育,并提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而非什么机器。‛

看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的学生。有一次中午放学,按惯例许多班级站好队在学校大门等候小监督岗的指引放学,我班也站在其中。当看到有的班级并没有按秩序往外走时,我班有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你太傻。就知道等他们让走才走。‛

当时我听了,就是一愣。这就是我们通过常规教育、课本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吗?我的思想教育并没有少做,却为何出现如此现象?但很快,我冷静了下来,并对孩子说:‚如果哪个班都不傻,都抢着往外走,会怎样呢?‛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我作为老师缺陷入了沉思。我想,今后的工作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一、把教育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育不止发生在课堂上、书本中,它最有效力的时候是日常生活中。课堂上,我可以结合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友爱教育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也头头是道,就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会判若两人,这就是我们教育容易脱节的地方。书本教育是理论,而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却是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当孩子做值日摆桌凳用力太大时,要对孩子说:‚你这么用力,桌凳疼得都叫出声来了。‛学生能自觉捡纸时,要对孩子说:‚环保小卫士就是说像你这样的孩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怎样做是错的,怎样做是对的。

二、做一个有母爱的老师

‚母亲‛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想到宽容、慈爱。那我要说:‚我要做一个对学生有母爱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禁不住说话时,我会嗔怪他太随便,影响了别人,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把他看成了一个坏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没有真正坏的,只是他出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就是孩子,我们的职责就是影响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司法机关那样去惩、去罚。

三、做一个时常反思的老师

日常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职业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环境也会造就出各种性格、习惯迥异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和谐更自然呢?重要得一点就是要经常反思。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时常想一想自己哪种做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怎样做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尊重,的到了公正的对待?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她表示对孩子很失望,我只是对她说:‚你是孩子的母亲,如果你都认为孩子没希望,那孩子就真的没希望了。你应该看到孩子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品质,正是做人最基本的优良品质。‛这位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也就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在这位家长的配合下,学生不但依然很懂事,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快地提高了。

从这件事,我就想到,孩子身上的一个小闪光点也许就会是可以照亮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我为什么不多找他们的闪光点呢?

四、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小学教育,需要理论研究者,但更多的需要的还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因此我甘于认认真真地当普通教师,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

爱——教育的源泉

爱就是生命本身,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生活,爱每一个放飞希望的日子。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最爱这份传递爱的事业,这就是我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大的感受。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感化学生的源泉。只要以爱作桨,以情作帆,才会划向幸福的彼岸。用爱营造和谐的氛围。

我所面对的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首先应当得到尊重和唤醒,其次应当得到保护和激励,最终得到关爱和发展。每当我面对可爱的孩子时,一种缘自内心的真诚,使我将自己的一颗爱心擎在手中,高高举起,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我用一片挚爱为学生营造着轻松、愉悦和谐的成长氛围,使自己成为民主型教师。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孩子们是放松的、自在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于是在她的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民主风气。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十分顽皮,没有集体意识,常常搅乱课堂教学秩序。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连老师没有急躁,而是像朋友一样亲近他、揣摩他,欣赏他的闪光点,让他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小明的嗓音不错、表现欲望强。于是,我决定先淡化他的不足,从张扬个性入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重要。诗歌朗诵比赛,连老师推荐他来领诵,课本剧表演中,让他担任主角。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当我把一张鲜红的喜报颁发给他时,小明禁不住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使劲地亲了我一口,含着泪水激动地说了声‚谢谢你,老师!‛。小明的出色表现,不仅使他感受到了我和同学们对他的赞赏和尊重,也渐渐地学会自律了。

就这样,我追求无痕的教育,它是老师一个理解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无言的行动。在无痕的教育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平等,体会到了老师的拳拳之心。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思想升华了灵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

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没想到三年级学生这么聪明可爱。首先感觉他们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很强。其次是他们的课堂思维特别活跃。我讲了一道思考题:有一排彩旗,按3面黄旗2面红旗的顺序排列,第20面彩旗是()色,第242面彩旗是( )色。这首题具有一定难度,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内容。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我大加赞赏:‚这可是五年级的题呀,你们的水平和五年级一样了。你们连跳两级,厉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个女孩子自告奋勇上讲台讲解:‚老师,我是这么想的,三黄二红正好是五面一组,20÷5=4(组),第20面是第四组的最后一面,所以第20面旗是红色。再用242÷5=48(组)……2(面),所以第242面彩旗是黄色的。‛她俨然是个小老师,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还边画图边列式边讲解。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男孩子着急地说:‚老师,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哦?说来听听。‛我脸上写着期待,高兴地说。‚我一看20和5相除,就知道没有余数,就在第一个括号填红字,再看242个位是2,除以5肯定是余2,想都不用想就在第二个括号填黄字了。‛‚这个方法好不好?‛我激动地问。‚好,我也是这么做的。‛好多同学抢着说。‚那第241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我追问。‚黄色。‛‚第246面彩旗呢?‛‚还是黄色。‛‚你怎么这么快说出答案?有根据吗?‛‚我只看个位就行了,6除以5肯定余1,那余下的1面就是黄色的。‛他们居然还用上了‚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知识点!这可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像这样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几乎在每一节课都能看到。可是一开始,三年级学生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记得刚来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说了上课的具体要求,比如问他们:‚老师说话的时候,你们的眼睛看哪里?‛‚看老师!‛听到这些小不点们大声地回答。我心里乐滋滋的,开始给他们上课,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上课效果真好。可是两天之后,我发现开小差的同学多了起来。我想,对待三年级孩子,仅有‚甜‛也是不够的。于是我花了十分钟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进行了严肃的谈话,最后我说:‚二年级学生多么希望我还能回去给他们上课,可是我知道你们不能没有老师上课呀。而现在你们却在我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根本不想学习,对得起老师吗?既然我来教你们,就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愉快的,都是有收获的!‛从那以后,这些小不点们在上课时一个个乖乖坐好,小手不停地举起来,课堂上时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作业正确率也明显增加。更值得高兴的是每一节课他们都用响亮的歌声迎接我的到来,只因为有一次我夸他们的歌声很清脆很动听,我特别喜欢。下课时男孩女孩都喜欢围着我说这说那的。特别有意思的是昨天我胸前挂了一个毛衣链子,上面有一些珍珠点缀,一个女孩子悄悄附在我耳边问:‚真漂亮。‛我想,只要用心对待每一节课,三年级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他们思想比较单纯,越发显得天真可爱。当然,如果没有那次谈话,这些孩子也许很难理解我的一片苦心,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真的很重要。难怪有专家说,新课改下的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数学教育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位臵与方向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出,这类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育叙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把一些学习的乐趣加入到课堂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

题)

13×5=55 72×6=432 125×3=375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李明书:‚李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李明书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他,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他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5‛改成‚6‛,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李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韦医生。‛ 李明书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都称呼他为‚李医生‛,弄得李明书同学一

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魏宏伟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魏宏伟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张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张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魏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教育叙事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臵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周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推荐第9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徐文舜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

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推荐第10篇: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一)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二)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第11篇:三年级叙事作文秋游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秋 游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们学校要去秋游了。

早上,我心不在焉的吃了几口饭不等妈妈送我就自己往学校跑,谁知已经有几个同学都提前到了。等了许久,旅游车终于来了,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上了车。车启动了,我们开始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不知不觉间,我们就到了秋游的目的地:农耕年华。

我们先到了柔软光滑的草坡上玩,有的同学抱着头从草坡上滚下去;有的同学从草坡上直奔而下;有的同学从草坡上慢慢的滑下去,像在玩滑滑梯一样。

接着,我们来到了标本馆。我觉得动物类的标本看,有威武的老虎张大嘴巴对着狮子怒吼,好像在说:“一边去,别抢我的食物!”。当我们上到顶楼的时候,走到前面的同学突然大声尖叫了起来。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啊!好大一只恐龙。它长着大大的眼睛,锋利的牙齿,尖尖的利爪,粗壮的大腿和高大威猛的身躯。它正像狩猎似的瞪着我们。难怪同学们都在尖叫呢,真是太可怕了。

后来,我们又到了植物园。那里珍奇植物不计其数,有高大的巨人柱,有长在水里的花生,有一碰就发出香味的碰碰香,还有几个人都抬不起来的超级大南瓜,还有……,真是数不胜数呀。

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车上,我们还在回味着农耕年华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快乐!

我喜欢秋游,它不仅给了我快乐,而且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湖北武汉东西湖区东西湖区吴家山第四小学三年级:王翔宇

第12篇: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一)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会觉得发蒙。因此,有的同学向我提出,解这类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得到的规律式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二)

今年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能力好的学生上课一听就会了。但是,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三)

记得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调查完本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后,并要求孩子们完成统计图。这时教室里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出主意完成统计图,只见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开了。有的说:“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单位”。班长赵国阮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145厘米那得画多少个格子呢!格子也太长了!”“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那也得画得很长呀”。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突然,小机灵朱鑫宇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一个格子能代表10个单位或者带表20个单位就可以了。 “那你们就试着画一画。”大家开始画了起来。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样画很难直观直接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这时我相机地说:“如果每格表示较小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较大单位,又很难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统计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又比较小,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小博士周泽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第一个格子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此时令我十分惊喜,本来这个知识我打算直接传授的,可是没有想到在我的启发下,孩子竟然能自己探究出解决方法。我趁热打铁接着问:“用第一格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怎么区分他们的不同呢?”孩子们纷纷议论,皱起了眉头,“可以把第一格画成其他颜色”。周泽又说。“如果没有其他颜色怎么办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哎,有了,可以包第一格用曲线来表示。”爱动脑筋的董湘玉接着说。这更令我震惊,原来传授的知识在孩子们动脑之后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然后我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数据有关。”

“我想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格子表示表示的数量。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来设计这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再讲授新课时多设计问题,给孩子们多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13篇:三年级叙事作文赏菊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赏菊

早上,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我去中山公园赏菊。一路上鸟儿在我的耳边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唱着悠扬的歌儿。风儿吹在脸上,好惬意!我的心仿佛已经飞到了中山公园中。

到了中山公园的门外,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一进门,浓浓的花香飘进我的鼻子,我陶醉在了迷人的花香中。正在这个时候,我被爸爸的声音唤醒:“晓玥,快来看!”我闻声而望,在不远处,五颜六色的菊花竞相开放,在风中朝我们摇着手儿,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走近一看,菊花有紫色的、黄色、白色的……有的像一朵朵大绣球,有的像一个个狮子头,漂亮极了!再往前走,我看到一种叫“绿荷”的菊花,白色的花蕊,绿色的小边,真像一朵在水里开放的荷花。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一种绿色的菊花,细细的花瓣很是特别,爸爸告诉我它的名字叫“绿云”。

我们一家人在公园里散步赏花,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了,我们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公园,吐了公园门我回头再看时,那些菊花仿佛在朝我微笑着……

师范附小三年级:只想安静

第14篇:三年级叙事作文礼物700字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礼物

_700字

前几天,爸爸去外地公出,我心里很想他,爸爸回来会不会给我带一个礼物呢?

爸爸快要回来的时候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你爸爸来电话啦!“

“我要接电话,我要接电话!”

电话通了很长时间,爸爸说要给我带一个既可爱又珍贵的礼物,这两天,我时时刻刻都在想:我有个好爸爸,每次公出回来都会给我带礼物!

我每天盼着,盼着......

爸爸回来了!会是什么样的神秘礼物在等着我呢?

爸爸把礼物小心翼翼的拿了出来,我想:呦!什么礼物呀?这么小心。

“天哪!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猪木枕!”我抱着它爱不释手。

爸爸一本正经的对我和妈妈说:“你们可小心点儿,这可不是一般的木头!这是红豆杉木,在植物界中,被称为植物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植物界国宝,在我国,如果谁砍了这种木头,可是犯法的!我买的这个是从朝鲜运来的。

小小的礼物代表爸爸对我那深深的爱!

浑江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二班尹悦同

三年级:尹悦同

第15篇:三年级叙事作文母爱550字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 :母爱

_550字

母爱就像为我遮风挡雨的雨伞,母爱就像温暖普照我的阳光。正是这把雨伞和这片阳光为我保驾护航,让我茁壮成长。

记得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没穿棉袄就溜出去玩,回来后感觉头有点晕,四肢乏力,很不舒服。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有点难受!”她急忙跑过来,赶紧摸了摸我的额头。

她说:“哎呀!有点儿热,像是发烧了!”

妈妈让我躺下,给我测了体温——38度。她拿出脸盆,倒上温水,浸湿毛巾,拧了半干,先给我擦了头脸和脖子,又给我擦了手脚和腋下,最后轻轻地将毛巾搭在我的额头上,还安慰我说:“不要紧,睡一觉,明天就好了。”虽然妈妈这样说,但我知道她心里一定很着急。妈妈给我熬了姜糖水,冲了板蓝根,并且跟我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尽管药水又苦又辣,我还是一饮而光。过了一会儿,我的身体变地暖暖的,不太难受了。慢慢地,我睡着了,妈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不停的帮我擦拭身体,物理降温。到了后半夜,又给我量了一次体温,基本正常了。

第二天,我的病好了,又可以活蹦乱跳了,而妈妈却整整熬了一宿,眼里充满了血丝。

就是这样一件件的琐事——妈妈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这就是母爱——妈妈对我的爱!她就像“春夜喜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轻轻地哺育着我成长,使我成熟,让我壮大!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感谢您!妈妈,我爱您!

北京朝阳区京通小学三年级二班三年级:裴正昊

第16篇:三年级叙事作文游牧场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游牧

今天是阴天,正是游玩的大好时光。妈妈带着我和她的一位同事一起乘车去屏山牧场玩。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那翠绿的松柏不停地往后退。汽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屏山脚下。

我们沿着水泥路直往前走。一开始,路还算好走。来之前,听别人说“屏山牧场的路很难走。”我想:难道这样的路也算难走?路两旁是一大片树林,榆树、松树、杨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交错地生长着,微风吹过,抖着树叶子,闪着绿色的光芒,像一片绿海。再往上走,听见“叮咚、叮咚”的声音,声音是从山上传来的。我们跑前一看,一条小溪从山谷中流了出来,清澈见底。它像一条丢在谷底的藤蔓,弯弯曲曲,伸进山的深处。两边是陡峭的山崖,朦朦胧胧的云雾萦绕于山腰,犹如一条飘逸的发带。几棵杂树的枝叶隐隐约约,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空气特别的新鲜,我禁不住深深地吸了口气。这时,我感到有些寒冷,难怪书上说“高处不胜寒”。

上山的路越来越陡,为了节省力气,我们弓着腰,一步一步向上走。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大家都筋疲力尽,累得瘫坐在地上。我们不知转了多少个弯,也不知上了多少个陡坡。我想:要是现在躺在床上,那该多舒服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山顶。山顶的雾最浓,站在山的顶峰朝下望,看不见万丈深渊,也看不见山下的房屋和田野,只见白茫茫的雾海。云雾缭绕,四壁茫茫,大地在我之下,群山向我俯首。在浓浓的雾之上,才是此起彼伏的云朵。雾很浓,很厚,仿佛伸手就能抓住软绵绵的雾团似的,舔一舔,凉意便会贯穿整个身子。

这次爬山,让我想起了峨眉山上的铺路人,他们被称之为“无名英雄。”而在屏山,铺路人用自己的心血换来了人们游玩的快乐。我要赞美你,铺路人!

第17篇:三年级叙事作文第一次捞鱼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第一次

捞鱼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去红石公园捞鱼。

我们来到湖边,看到水里有很多小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爸爸走到一适合捞鱼的地方,将鱼网放到了水里。过了一会儿,一条小鱼游进了鱼网,爸爸叫道:“孩子,快来,我捉到鱼了。”我和爸爸小心翼翼地将小鱼放到瓶子里,又一条小鱼游进了鱼网,爸爸拿出鱼网时,这条小鱼却机警地游走了,我失望极了!但是我们没有灰心,最后我们捞到了许多条小鱼。

下午,我拿着盛满小鱼的瓶子,唱着歌儿,回家了,哇,这一天真是开心极了!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李伊歌

第1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会觉得发蒙。因此,有的同学向我提出,解这类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得到的规律式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你能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臵,虽然多次教学,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8÷2=4表示什么意思?

生1: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个。

生2:有8个苹果,每组分4个,可以分给2个组成。

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

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

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个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 学生动手写。

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 2×4+1=9

(1) 9-1÷4=

2(2) 9÷4=2+

1(3) 9÷4=2……1

(4)

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 师:这4个算式你们最想说一说哪一个? 生1:老师,我觉得(3)号不对的。 师:噢,哪不对了,你能说仔细一下吗?

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 众生开始点头表示同意了。

师:看来大都数学生都同意这一位同学的说法了,那我们来听一听原来的小主人他是怎么想的。

生:后面的1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我就在后面+1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 师:噢,那你觉得要怎么改正啊? 生:把+号改成多。 师:同意哇? 众生一起回答:同意

教师把加号擦了,改成一个“多”

师:那现在和(4)我们来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1:(4)号的把多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了。

师:那你们喜欢哪一种? 众生:第4种。

师:那……这个符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啊? 生1:就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

生2:后面的1是余下的,所以可以写成2个多1个。

生3:因为1根不能再搭正方形了,是多出来的数,所以写在后面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1表示什么了,那你能解释一下(1)和(2)两个式子吗?, 由于有了对1的认识,对于上面两个式子学生理解就快多了。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好多式子来表示了我们搭小棒的过程,上面4个式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众生说:第4个。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种。那刚才我们说了式子里的1,现在你能给剩下的1起一个名字吗?

生1:叫“剩数”写在商的后面。

生2:叫“多出来的数”也是写在商的后面。 生3:叫“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和商用横线分开。 生4:叫“多余数”。 众生:叫“余数”最好。

生5:我看书知道总商和余数之间要加“……”

师:生5的写法是我们约定的方法,我们以后就要这样写,也就是和我们上面第4种方法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余1,“1”我们就叫做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数的除法”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两次。

余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节课上学生在自己动手搭小棒的基础上,主动得自己去建立“余数”的概念,我想通过这样的理解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数学的探研精神,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或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52 476 × 7 × 2 × 8 74 104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凯凯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郭凯凯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郭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

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数学广角教学叙事

“数学广角”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探索体育比赛中的数学知识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编号码”、“分场次”、“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形式,经历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在想办法表示穿衣服的过程,更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较多的方法中,让学生说说你觉得怎样表示比较好。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

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后我与评委老师针对教材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课堂上注意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在设计板书时会更加灵活,比如可以将数字、文字、卡片等有效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板书具体呈现,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在对孩子的评价语言方面,我也会更关注孩子的闪光点,注意他们的每一次细小的进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快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1、在三年级第二单元《除法》的复习课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2、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困生,要降低难度,放大优点,使他们有成功学习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3、采取一对一捆绑式,让优秀生辅导学习困难生。

4、对尖子生,教师要选好发展题,每天一练,日积月累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后进生要宽容对待,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让他们当天作业当天完成。有这样三组习题: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我先出示第一组习题,让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被除数一样。

生:上面一题后面的2和2乘起来就是下面的4。 生:2加2等于4 ……

教师追问:请你猜一下,两道题目的得数会怎样? 生齐答:一样。

师:究竟是不是呢?我们怎么验证一下? 生齐答:计算出得数。

学生计算出两题得数后比较,发现商是一样的。

再出示第二组题目,让学生观察,猜一猜两题的得数会怎样?并说说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我猜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二三得六。 生:我猜得数也是一样的,因为6可以分成2和3。 追问:6可以分成2和3? 生更正:不是,是2乘3等于6。

追问:就因为2乘3等于6,所以两题的得数相同吗? 生:还有被除数都是78。

学生进行计算,发现两题得数相同。

小结:原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同时指着算式,用手势表示。)

最后出示第三组题目,学生观察。 提问:这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得数相同。 生:被除数相同。

生:2乘4等于8,所以96除以了2再除以4就是96除以了8。 生:我是想口诀的,二四得八。 追问:你现在准备算几题?

生:算一题就可以了,另一题得数一样的。 学生计算,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回顾三组题目,教师小结:乘法和除法是相对应的运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那么我们看第一组题目,这里是2+2=4还是2×2=4得出来的呢?

学生通过三组题目的观察比较,已经能够掌握这一规律,这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我出了一道题目考考大家。 师:你会计算96÷12吗?

学生小声议论:怎么是两位数了,还没有教了。

突然,有一学生立即举手,迫不及待地说出:“我会算,把他分成两个数连除。”其他学生经过这一点拨,纷纷点头,表示会算。我马上要求大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然后进行交流。出现的方法有:

96÷2÷

6、96÷3÷

4、96÷6÷

2、96÷4÷3 肯定学生的方法后,再次追问:还有吗?

学生思考。

生:还可以拆分成3个数,96÷2÷2÷3 师:这样对不对呢?我们怎样来检查? 生:把后面的数乘起来,二二得四,三四十二。

总结:我们借助刚才发现的规律,解决了我们还没有学过的内容,看来大家又多了一项新的本领了,数学是非常神奇的一门学科。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就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公式。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增强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

从教几十多年,自认为教学风格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虽然不教新课程新教材,但相同时代的学生个性也是相似的,就拿《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

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寻找赵翔宇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倒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代。打开一看,一段文字告白跃然纸上:

“老师,其实事情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我认为自己没有错。说出来请你不要怪我。今天的课堂上我虽然没有按你的话在做,但我和于士皓两个人也没有讨论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我们俩是为了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才争吵起来的。其实,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而是对于乘法交换律,我真的已经懂了,这个知识与加法交换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符号不同,这么简单的知识还用教吗?我还知道乘法也有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都能帮我们做好简便运算。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36×125=36×(8×125)=36

×1000=36000,你看,这道题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简便计算的。……” 好家伙!俨然是个数学家,讲得这么头头是道。读着读着,我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半,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没有错,难道是我错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 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①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②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但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

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

哈!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赵翔宇和另一个数学爱好者于士皓正纠缠在一起,一副互不相让的样子。碍于其他学生的认真练习,我没有当场发火,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了下去……

“你们俩还真有能耐,……”下课后,我把这两人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其实是骂了一顿),以泄心头之愤。但奇怪的是,两人并没有一丝悔意,既不愿意说明事情的经过,也不愿意向我道歉。不对呀,这与他们平时对数学的那份喜爱和对我的尊敬来比,今天的事显得有些蹊跷。唉,反正刚才的气也消了,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坦白从宽,怎么办好呢?一个念头涌上来,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不肯说,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吧,把今天的事写在纸上与老师交流可以吗?”他们俩想了一会儿,才答应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

大概流程和发生的事向学校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向我提出来,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可能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这俩小子,还挺有眼光的!看来,这次的事件还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花了几个小时准备的课竟然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正好证明了我的粗心大意:低估了学生,或者是课前根本没有称学生的斤两,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试着想想,班级中有几个陈勇那样的学生,就算有10%好了,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向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一位教师,如果她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太可悲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

还给孩子一份童真【已使用】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的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呢,课上课下都调皮捣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吸引学生,他顶多专心几分钟而已,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打皮了,就是被父母宠坏了,就是连父母都不怕了,又怎么会在乎老师的威严呢?

我们班有个淘气的孩子,课堂上你说上句,他接下句。每节上课姗姗来迟。无视校规的存在。那天,他真是把我气坏了:课都上了好一会儿,别的孩子都跟着我兴致勃勃的在学习,忽然门口传来“报告”的喊声,只见他满头大汗,衣服敞开的站在门口。看到他迟到了,我严厉的问:“怎么迟到了?听到铃声就应该马上跑到教室来上课。赶快上位去!”只见他欲言又止,看了看我就跑上位了。我继续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也仍然认真的听着,可是他却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玩手!我朝他瞄了一眼,毫无动静,他继续玩弄着。我强忍着:“你把刚才那个同学的回答重复一遍!”他满吞吞地站起来,不知所措地看着我。“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你也能做到!”我继续讲课了,没过五分钟,目之所及,他仍旧低着头,在手心中抠着什么。这回我火冒三丈,冲着他大嚷:“你给我站起来!”他吓了一跳,愣了,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然后就看着我一语不发。教室里安静极了,空气像凝住了一样,其他的孩子都看着我。我走到他面前,低头瞪着他,他也心虚了,

低下头不敢看我。“你这么不认真,太让老师失望了,请你站着听!”我又补了一句:“把手伸出来。”他眼眶里顿时出现了豆大的泪水,很不情愿地站起来,伸出小手。原来手上捉了一只小昆虫,我更气了,“扔到窗外。”我脱口而出。他瞅了我一眼无可奈何的照办了。我接着上课。他静静的坐在位上,我想,制住你了吧。下课了,我没有走出教室,准备找他谈谈, 我一瞄,座位上没了人影。同学们告诉我,他每节课下课就去捉虫子,上课玩。我的心一震,一个念头闪过,我正在扼杀一个孩子的童趣。多少个科学家的成功不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吗?我找到他,和他交谈:“对不起,我为我刚才的态度表示道歉,你喜爱昆虫,就应该多了解它,多观察他。不过,课上认真听讲才能学到知识。课外观察,课外多看关于昆虫方面的书,相信你将来会成为达尔文式得人物。”“达尔文是谁呀。 ”孩子的眼睛放光了,时机已到,我说:“你自己去找呀。”我边说边拉起他的小手,语气缓和的说:“来,坐下来。老师也不好,没问个究竟就批评你了,你以后了解到关于昆虫方面的知识,告诉余老师,好吗?”“嗯。”孩子坐了下来,高兴的答应了。第二天,他告诉了我达尔文是谁,还告诉我他见到的很多昆虫。从这以后经常给我讲昆虫的故事。上课也用心听讲了,用他的话说:“我不学好知识,就无法更多的了解研究昆虫。”

想来,我开始对他粗暴的批评,他只是勉强接受,心里不服,这种批评不仅没起作用,并且适得其反,师生间还产生了隔阂。其实,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在错误中不断地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孩子的童真童趣,有时往往过了火,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强堵却引向更错误的一端,童真好奇得到了保护,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把兴趣扩大,乃至于覆盖他所有的行动。学生看起来很调皮,恰恰是学生天性的表露。教训学生时,试着先反向思考,保留孩子的可贵之处,放大优点,缺点就不攻自破了。保留孩子的童真童趣吧!此时你的一份正面诱导,可能就培养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祖国的栋梁!

开课前夜的改动

作为一名有几十年教龄的教师,一般来说我会在公开课的前几天就把教学的内容定稿,不再作任何改变。而这次我却在开课前夜对课的内容作了重大的的调整。

这次责任杯我选择的参赛内容是角的分类。在新授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认识“度”。接着再演示各种特殊的角、它们的度数以及相关的知识,然后给学生一些普通的锐角和钝角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角度的大小总结出分类结果。

但是开课前夜我做最后准备时,眼前却不断浮现出白天的场景。我问孩子们:“对于角你们了解哪些知识?”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道:“锐角、周角、直角……”虽然他们并不能很详细的谈出相关的内容,可是显然他们对这部分的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如果按照我的教学设计那就是把这些已有的知识按照我的想法一并灌输给了学生。虽然孩子们在上课之前并不能详细的了解这些内容,但当他们听到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重复的部分,一定会影响他们开动脑筋探索并接受知识的积极性。怎么办?是上一节看似结构完美流畅的课,还是打破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灯下呆坐了半小时,最后我决定,尊重孩子已有的认知,把所有准备好的特殊的角都贴出来,让孩子们看了以后把他们了解的知识先谈出来。虽然这样可能会打破课的完美,但是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为他们已经了解了相关知识而感到骄傲,从而激发起他们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愿望。

决定做出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里没有对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忧虑,有的只是轻松与快乐。

实践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课上,孩子们看着图说着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已经知道的知识,一脸的得意和兴奋劲儿。老师登场以后,在老师出示“度”来源于古埃及这个相关知识的时候,他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倾倒了。在观看计算机动画演示的周角、平角、直角、的生成的时候更是看的入了迷----原来角度是这样生成的呀。全身心的投入使孩子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十分的到位,接下来种种练习的顺利展开就顺理成章了。

这次实践使我切身体会到,教学设计为学生着想,从遵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产生。

合理有效地利用参与式教学,把学习权还给学生

“参与互动”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变为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1、教师不再独占讲台,有时可把学生请上讲台。

以往,教师在教授一个新知识点时,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从头到尾讲着,就是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等学生回答,教师就替学生先说出来了,学生根本没有思考与回答的余地。新课程要求改变这种单

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例如,在上“周长的认识”这节课中,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倾听个别小组的讨论,适时点拔,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对学生来说,他们既有了开口锻炼的机会,又能吸取他人的经验,有了新的学习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结果,让学生汇报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于学生的参与,既可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归纳、整理,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这样,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调乏味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

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我们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要积极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更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如“百以内加减法”教学,新授课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巩固练习。练习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生台上练功,组与组之间竞赛。每组的每个学生板演一题,谁先完成就把练习纸贴在黑板上,看哪组学生完成得最快。第二环节,组与组之间相互批改,这给每个学生又有了第二次训练的机会。第三个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逐题讲评,按照速度快慢和答题正确率来评分,评出名次。这种练习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发挥群体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的互动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情感交流的人际过程。

让学生“参与互动”,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烈地参与讨论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看作是主人翁,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认识到小组发言的价值是一样的,即使老师没有请他站进来发言,他也一样做了学习的主人,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参与式教学中如何科学使用教学用具

教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用好学具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

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7+9=16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7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6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7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三、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

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学生往往把解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节,不能用语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四,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让学生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19篇: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材料]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一)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找规律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会觉得发蒙。因此,有的同学向我提出,解这类题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得到的规律式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二)

今年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能力好的学生上课一听就会了。但是,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何一鹏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他总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所以作业总是完不成,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因为他在奶奶家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对他有些溺爱,()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我感觉他其实挺聪明的,考的不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上课不认真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做题不认真没有检查的习惯。我想把这些毛病改了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课下我把它叫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何一鹏,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他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他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他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接着又悄悄地举起来但举的很低,从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他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他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他继续努力,并奖励给他一颗星星,他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他说:“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他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他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所以家庭作业也能完成。在一次考试前,我跟他说:“这一段时间,你表现得很棒,明天就要考试了,只要你认真地听老师读题,认真地用心做题认真地检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能够安静的听题、做题了,分数也有很大的进步考了96分。

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三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三)

记得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调查完本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后,并要求孩子们完成统计图。这时教室里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出主意完成统计图,只见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开了。有的说:“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单位”。班长赵国阮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145厘米那得画多少个格子呢!格子也太长了!”“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那也得画得很长呀”。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突然,小机灵朱鑫宇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一个格子能代表10个单位或者带表20个单位就可以了。 “那你们就试着画一画。”大家开始画了起来。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样画很难直观直接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这时我相机地说:“如果每格表示较小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较大单位,又很难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统计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又比较小,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小博士周泽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第一个格子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此时令我十分惊喜,本来这个知识我打算直接传授的,可是没有想到在我的启发下,孩子竟然能自己探究出解决方法。我趁热打铁接着问:“用第一格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怎么区分他们的不同呢?”孩子们纷纷议论,皱起了眉头,“可以把第一格画成其他颜色”。周泽又说。“如果没有其他颜色怎么办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哎,有了,可以包第一格用曲线来表示。”爱动脑筋的董湘玉接着说。这更令我震惊,原来传授的知识在孩子们动脑之后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然后我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我觉得跟统计的数据有关。”

“我想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

“是的,我想,要确定格子表示表示的数量。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

“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来设计这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再讲授新课时多设计问题,给孩子们多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0篇:三年级叙事作文及时雨450字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叙事作文 :及时

雨_450字

“啊,热死了,热死了。”这些日子以来持续高温,今天,终于下了一场及时雨。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闪电娘娘也拿出镜子使劲地闪着光。

不一会儿,小雨点铺天盖地地跳落下来。雨滴连成一条条斜线落了下来,落在挡雨篷上“劈啪,劈啪”的,好象在奏乐,落在地上,溅起了大大的水珠。

看,对面屋顶上的雨水顺着屋檐流了下来,形成了“水帘”,这让我想到了孙悟空住的水帘洞,那滋味一定很有趣的。

我爬上窗台,伸手接了一滴又一滴的雨水。啊,真凉快啊!这时,闪电娘娘又急匆匆地赶来,我赶紧爬下窗台,紧接着雷公公也重重地敲起了大鼓,我捂着耳朵赶紧躲在妈妈的身后。妈妈笑着说:“孩子,你知道闪电和雷声是怎样形成的吗?”我摇摇头。

于是妈妈告诉我,当云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阻挡它的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时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间的空气炽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形成闪电。雷声则是由于通道上的空气突然膨胀后发出的声音。

听着妈妈的讲解,我又看了看仍在不停下着的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三年级:盗号神秘人

三年级叙事范文
《三年级叙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