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朱自清自转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12:03: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自转教案

1、

2、3 4 (1)

(2)时间差异 用地球仪演示,请一位同学上来看,现在中国是位于白天还是黑夜,上午还是下午,美国呢? 也就是说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推荐第2篇:自转例文

自转写作教案

传记文的一种。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有的也属自传。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均为自传。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虽然有少数例外),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自传作品采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400?)、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

一 首先,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

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

1我是谁?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

3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

4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

选材和剪裁的问题。

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

1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2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账,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

自传中要有事实。 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采用手法。

传记常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的手法。点就是具体叙述,选却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扣。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用铺陈。

五 自传与个人简历区别

自传是以叙述形式出现的个人简历,自传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家庭情况、求学经历、理想与抱负等。自传的作用不同于简历。自传更侧重于文学色彩,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看出你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简历只是机械地说明你的经历。

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表一些评论,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六 个人自传的基本格式及内容:

(一)标题 居中写“我的自传”(或自传);

(二)正文。

⑴开头: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家庭情况、⑵个人成长经历。

(可按年代或年龄,写自己读书成长的经历。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方面,每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和思想演变,并交代清楚变化原因,例如是因为经历的某件事或某个人的影响。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人要简单交代,有影响的某件事要详细描写)

时间线索: ①

1999年

② 三岁时„„

2005年

六岁时„„ 2008年

十一岁时„„

⑶结尾:

七 【范例参考】

张××自传

一提起我的家乡--贵州沿河,人们总是自然会联系起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

197×年×月×日我就出生在沿河那个在当年决了口的小县城--钟南。我的1~5岁却是在海南岛度过的,因为爸爸在海南岛的某部队服役,我们随军在那里住了几年。然后又随爸爸转业回了老家。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爸爸在部队里多年,已经将以前军人的那种特有的气质--耿直、踏实融入了自己的血脉和一言一行,于是我也在耳濡目染中也多多少少秉承一些\"爸志\"。

家里虽然说较为清贫,但是和谐、温馨,在简单、朴实的环境里,我过着简单却也充实的生活。6岁时,我开始启蒙读书,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县城里的一个学校读书,由于性格开朗,班主任老师总是在派我做学习委员的同时不忘记给我搭上文娱委员的\"美差\",于是在\"两职\"的夹击之下,我慢慢养成了有计划的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因此,至今我还很感谢我的老师们。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中,继续着我的莘莘学子的生活。可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一场大病不期而至,因为这意味着我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必须比别人要多几十分才能去同样的学校。爸爸在这个时候又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同情自己、抱怨自己都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面对现在和以后。高考后,我只录取到了常德师院,但是我不再怨天尤人,认真、踏实的学习,毕业的时候,取得了全系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顺便还\"拐带\"了一大叠\"三好学生\"、\"优秀学习干部\"的证书。

爸爸的耿直使得我们家没有什么\"大官\"朋友,于是尽管我是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分配,还是分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中学。有领导的\"表睐\"、同事的爱护、学习的淳朴,我也潜心在那呆着,认真地过着,偶尔在市里上上公开课、比武课;偶尔在市教委或者县教委发两篇教学论文。可是爸爸再一次使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爸爸以前手下的一个兵,现在成了大老板,于是千方百计找到爸爸,邀请爸爸一块旅游,走了大半个中国。回来后,爸爸灌输给我一个观念:年轻人应该多学点东西,应该去外面多长些见识,应该去南方开放城市锻炼锻炼。于是,我选择了报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1998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广州。

在中山大学,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导师、师兄都很关照我,而且还有爸爸一直\"陪着\"我,我想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我,也继续认真、踏实的走我自己的人生之路。

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将一如既往地追求人生最有价值的理想--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帮助人。

李玲自传

小女孩一位,现年十三岁,并非大家闺秀,其貌不扬, 生于广西柳州市。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却从未涉足此地。四岁上,随父进京,进入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习钢琴,后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极慈祥,伙伴亲密如一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插班时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学待人冷漠,妒性强,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令人心怡。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老师深得学生之心。平日同学高谈阔论(吾班谓之“扯”),我时常混于其中,其乐融融。吾不爱体育,便去打电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不亦乐乎!现升入初二,今后之事,还未得知。

吾从小到大爱好甚多,却无一成为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

一、

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之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点评:

这篇自传语言十分简练,文中的小作者以时间为顺序,重点叙述了小作者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即在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情况,而且简要地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以及取得的成绩。可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这篇自传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诙谐、生动。在充满朝气的文字中,一个多才多艺而又谦虚谨慎;一个健康向上而又诙谐活泼的“阳光女孩”脱颖而出,亭亭玉立于读者面前,煞是惹人喜爱。这篇自传中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模仿《老舍自传》语言特点痕迹,但是,在初学的时候,这种模仿借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

推荐第3篇:入党自转

入党自传

我叫**,性别女,1978年01月13日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籍贯是山东省济宁市,现在是在xxx单位工作,担任xxz职位。在我的家中共有四口人,父亲刘承香和母亲陈玉芳是两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劳动农民,哥哥是一位努力工作的工人,政治面貌都是群众。

我的个人简历如下:

1985—1991年在xxx小学读书,1996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证明人xxx

1991—1994年在xxx初中读书,200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组织,证明人xxx 1994—1997年在xxx中学读书,证明人xxx

1997-2000年在xxx 大学读书,证明人xxx

二、我的家庭成员直系亲属及主要社会关系如下:

父亲 陈练赠 在玉川乡天井村务农 一般群众

母亲 张素霞 在玉川乡天井村务农 一般群众

他们的政治历史都是清白的。

1997年进入xx大学读书,1998年10月13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9年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校党课的培训,顺利地拿到了党课结业证书,证明人许涛。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因为入党动机是激励我入党的主观原因,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下面我详细地就我的入党动机问题谈一下我的心历里程。刚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是因为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如果自己不写,怕老师,同学说自己不要求进步,于是也随大流写份申请,但是其间的所写却都是从书上,从别人那里抄来、学来的。其实那时的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对党的基本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思想上并没有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这是一种对党、对个人都不认真、不严肃的政治态度。是一种入党动机不纯的表现。入党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为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一时,在上党的基本知识概论课中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政治视野也得到了扩充,看到当前存在党风不正的现象,希望自己能加入到党组织,做一名优秀的党员,重新确定党的形象。这种看法现在想起来是很片面和狭隘的,这种错误想法的产生究于对党的认识还太模糊,不能以为有些党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否定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一直影响对党性的认识,也不能把极少数蜕化变质的党员和党组织等同起来,他们并不能代表党。经过这几次认知意识的转变,我觉得入党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和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党。身边的党员曾对我说,入党是自己的事,而且同学习一样,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会观察,会总结,会引申,要去看书

学习,去思考,是要花一番气力的。有些人在入党之后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都要不断补充对入党的思考,也包括对入党动机的更完整的再定义。在那以后我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让自己的真正的入党动机在心里成形。我觉得我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让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学要学得有进步,做要做得有体会,实实在在的像要求一名党员那样来要求自己努力。

在学习中,我更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想办法,找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勤奋认真地钻研知识。虽然有时会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我从不放弃,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长期以来,我都始终贯穿着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在集体活动中,我都积极参与,和大家积极配合完成集体任务。

生活中,团结同学,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和关心同学,比如听说同学病了,就去看望问候;听说朋友心情不好,就去劝勉鼓励。在党课中我学习了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小组的活动,课余时间阅读了一些有关党的书籍和文章,很大地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个积极争取入党的人,我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还应该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心者和拥护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围绕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创新。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党的总政策,并构建了全新的政策体系。这一路线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主要成就表现在:开发了广东沿海,利用香港发展深圳,依托澳门建立珠海2个经济特区,再辐射整个广东,东完“洋枪队”,顺德“地方部队”,中山“国家队”,南海“游击队”在不久前还是一片贫穷落后不久成为广东四小龙,广东的发展模式的成功加快了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的口号。东部沿海利用有利条件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中国形成环渤海圈,珠三角,长三角3个工业中心。减小贫富差距,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利用西部的资源联合国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利益的全球化,中国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例如积极推动6方会谈,举办中非合作论坛。

在199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中解读到: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第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说,基本路线确实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支撑我们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四根支柱。第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

理想是远大的,但还要从实处入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缩小与党员标准之间的差距,如果我被党组织吸收,我会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章程。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自觉接受党的教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申请人:x x x

日期:xxxx年x月x日

推荐第4篇:入党自转

入党自转_党自转书范文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到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好范文。本站创建于2003年,历经2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截止06年2月1日已有436460名会员),日流量最大(日访问50万人次)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深受

广大会员好评。我们在这里对本站的资源作了一个小结和整理,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如果你认为我们还不错的话,请点击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继续使用。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免费会员|VIP会员|入党自转[入党自转]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入党自转]入党自传(入党综合思想汇报)[入党自转]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和要求[入党自转]入党自传范文[入党自转]入党自传[入党自转]怎样写入党自传[入党自转]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入党自转]入党自传

(一)[入党自转]大学生入党自传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文五[入党申请书]写入党申请书应当注意的问题?[入党申请书]2006年我的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2006年入党申请书(范文)[入党申请书]大学生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2006年入党申请书范例八[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九[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十[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十一[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十二[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十四[入党申请书]大学生入党申请书(样本)[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

(四)[入党申请书]参加工作的同志的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文2)[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学生类)[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文[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九[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八[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七[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六[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五[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四[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三[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二[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范例一入党转正申请书

[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辅导必读]转正申请-入党转正申请书的基本写法[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1[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2[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怎样写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5[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6[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8好范文版权所有[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转正申请[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2006年入党转正申请之一[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学生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范例[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范例五[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范例四[转正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范例三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入

党思想汇报(学习任长霞)[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1[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2[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3[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共青团员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入党思想汇报]入党

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反腐方面(7)[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生死抉择》(6)[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5)[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4)[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大学精典篇(3)[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2)[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典篇(1)[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全面[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学习“三个代表”[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入党之前的一次谈话[入党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西部打开发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2006年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范文三[入党志愿书]2006年入党志愿书范文一[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中的“主要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栏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范文[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范文一[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一)[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范文[入党志愿书]党员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的处理[入党志愿书]发展对象何时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欢迎了解更多关于“入党”的文章

推荐第5篇: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人物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汉族,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民主战士、语文教育家、学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后改名朱自清;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原籍实为浙江绍兴)。

朱自清先生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朱自清的孙子现亦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

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主要作品

散文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毁灭》(1923年;长诗)

《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

《背影》(1928年)(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第五课、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科书 )

《春》(1930年)(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六课、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四课)

《欧游杂记》(1934年)

《伦敦杂记》(1943年)

《你我》 (1936年)

《匆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 鄂教版六年级教科书)

语文论述

《新诗杂话》 《经典常谈》 《诗言辨志研究》 《标准和尺度》 《语文零拾 》《论雅俗共赏》《书评与议文》《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三联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

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

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

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

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

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

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

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

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

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

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

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

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

百花《朱自清散文选集》1996,

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散文全集》1990,

推荐第6篇:朱自清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

2、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

3、反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2、学习从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感悟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作业《名校课堂》注解)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草地上玩的人们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就看到吗?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写作方法?

明确:没有,虚实结合。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来?) 明确:拟人,排比,比喻。

⑵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⑶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12年9月15日

教学时间:2012年

日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酝酿( ) 撑( )伞稀疏( ) 厚薄( ) 黄晕( ) 宛( )转

liao( )亮 suo li ( ) dou sou ( ) 二.词语解释

朗 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酝 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 朋 引 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 枝 招 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 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 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 —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 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

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 练习: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要点预习

1.本文如一幅风景画,画出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结尾处三个比喻有何深刻含义?顺序嫩能互相调换吗?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5.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2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五.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六.学生质疑

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思一思,议一议。 导学激智

七、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八、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九、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2012年9月15日

教学时间:2012年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推荐第7篇:朱自清

作者简介

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绿》等。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散文内核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

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

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

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

《荷塘

月色》是写景记人口的名篇。它是清华园中一的荷塘。那时,北京,目睹国民在取代北洋军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游方面脍炙描绘的荷塘个极其平凡朱自清身居党新军阀正

阀统治状况,心里颇不宁静。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朱自清十分厌恶黑暗社会现实,但又不愿参加现实斗争,处在苦闷彷徨之中,《荷塘月色》就是在这种心境中写成的。作品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变化为经线,以对荷塘月色描写为纬线,从多种角度,以多样的笔法,绘写了令人惊异的,由淡月、薄雾、远山、疏影、微风、清香交织朱自清散文赏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月色》

而成的“无边的荷塘月色”。在这特定意境中,寄托了作者“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寂寞和烦闷,表现了“四·一二”政变后,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

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推荐第8篇: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它们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这些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其中让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背影》。此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文章的主题是父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是描写父子处身于艰难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刚刚失业。到处借钱办完了丧事后,他们到了南京。父亲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过几天后就要从那里回北京念书。在车站上,当作者看见父亲托茶房照应他的时候,作者心里认为他很婆婆妈妈。可是,看看父亲那么辛苦地替他买橘子,他的泪很快就流了下来。之后,接到父亲的信,令他想起父亲当时的背影。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就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的确,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他们吗?

推荐第9篇:朱自清

内容提要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追随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生活的遭遇,表现出了早、中、后期三种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早期是以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小品散文。他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观察细致准确,描写精工传神,读其散文如吟诗赏画,达到了“诗”与“画”的统一。中期则是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人伦之情。此时他的散文注重绵密、醇厚的情感,缜密、自然的构思,文字由优美、典雅转向质朴、清俊,而富于口语味,一改往日的借景抒情而走上了以创作为解脱痛苦和烦恼的路径。后期散文则以社会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这时的散文有摒除其清新、朴实的一面,也不大量的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笔触,直写自己的看法,讨论有关人生社会的问题,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与哲理意味。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2,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清秀 朴实 呐喊 缜密 真挚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武永贤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20多年里,他的散文创作长盛不衰。自谦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的我”的朱自清,从未与他所处的时代隔离。用文学写人生,变成了他写作的当然宗旨。他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敢于同古代散文“文以载道”发起挑战。无论写景,叙事都包含着浓郁的感情,景中有情,景为情设,情从景出,以事写景,情景融合,以情动人,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变化。

(一)早期:诗情画意的清新隽永。谈到现代散文,绝对无法忽视朱自清的存在。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了。其实朱自清自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就开始新诗创作而在文坛上赢得声誉。直至1923年以后,他转向以撰写散文为主。而诗的清新、含蓄直接影响了他早期散文创作风格,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2]他的早期散文作品,正是因为受其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颇有些“诗人的散文”味。他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丰富并扩展了散文表现生活实感和内心世界的能力,使其散文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尤其朱自清早期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精雕细刻,准确、具体的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细腻的抒写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如诗如画,读后余香悠远。叶绍钧在《朱佩弦先生》中称朱自清早期散文真挚深厚、清幽,被视为“文体的完美”。在其作品中朱自清能够通过认真观察,把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化在自己描写的见闻之中,情景交融,很有意境。并用一连串的比喻和联想,细腻委婉的勾勒出美丽的景色。在描写大自然的时候,总深深抹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显得那样具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朱自清早期写景抒情的散文备受推崇,观察细致准确,描写精工传神,五彩缤纷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縝密的艺术风格。一些脍炙人口的写景佳作,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都是一幅幅美妙的画,都是一首首精美的诗。而这些作品的创作正是来源于作者的诗心和细心观察、体会。“诗”与“画”的统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无论写景叙事议论,都须有作家浓厚的情感作灵魂,否则技巧再高明,语言再华丽,也不过是腊制美人。朱自清的散文是“求真”“求诚”的,读他的散文总觉得有一种亲切与真诚充溢其中。这就是朱自清散文追求的一种平淡自然的写实风格。

《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将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各种形态,活脱脱的描绘出来,使人感到它有醉人的绿,迷人的美。作者将倾慕、欢欣、眷恋之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中,以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之景,表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心头无限向往之情。文笔从容有致,情调逸雅婉曲,颇显清秀之美。

《春》以强烈的感情,清新的笔触,铺陈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每一幅图都是朱自清从自身的视点出发,用充满诗意的心去体会去想象去描摹,将春之魂魄,春之神髓抽将出来,运用生动的拟人和新鲜的比喻,细腻的描绘了烂漫无尽的春色,以完整的构思与优美的意境,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地气韵生动,惟妙惟肖。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产生如沐春风,如在春中之感,堪称绘春、颂春的绝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森林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情从景出,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协调,由歌妓卖唱引起的张惶、矛盾、怅惘、幻灭的情思油然而生。还有那烟一般轻,梦一般美的荷塘月色则浸透着作者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气与淡淡的月色,同作者意欲摆脱人世烦恼而偷得片刻的逍遥的情怀融洽无间。幽静的小路,风致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不能朗照的月光与作者内心的愁绪,相交织组成一曲和谐的旋律。这些结构凝练,意境幽美,语言清丽,文采斐然,不仅显示了艺术构思的縝密精巧,而且表现出写景抒情的工妙技巧。

从上述朱自清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朱自清早期散文创作风格中的“漂亮、縝密”,尤其体现在他早期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显示了很感人的艺术成就,实在是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一枝奇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期: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1927年北伐战争的失败使朱自清陷入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当他走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象牙之塔”时,散文风格也随之有所转变。于是,他的散文最以绵密、醇厚的情致感人,并注重縝密、自然的构思,文字由优美、典雅转向质朴、清俊,而富于口语味。因时局的变迁淡化了他的革命意识,减退了当年的热情,给与他更多的是痛苦,加上家境衰败,娇妻的亡故和多子的拖累,这一切给与他太多的磨难和艰辛。于是他的创作一改往日的借景抒情而走上了以创作为解脱痛苦和烦恼的路径。

朱自清中期散文创作一改前人风格,从娇柔造作、华而不实的风气中摆脱出来,并从鲜活的口语中吸取营养,感情不改其真,具有鲜明的口语性,自然亲切,雅俗共赏。1931年朱自清远赴欧洲游行后,还写下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部散文游记,文中客观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的介绍两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写出了朴实的风俗人情。尤其在语言方面,作者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那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那字字推敲的选词灵活多变的句型,十分精美。作者对西欧文化艺术的热心了解和细致考察,以敏锐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和生动的描写,达到了清淡、自然的境界。

朱自清用他的笔倾诉人间朴实的亲情、友情,他抓住了“我的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来撷取生活,反映生活,要求于每事每物,必须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锱渑之辨,总要看出后己。即通过观察,分辨与剖析,去同求异,把握特征。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这就丰富并扩展了散文表现生活实感和眉心世界的能力,使其散文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是精雕细琢,禁针密线。他最善于从多角度,以新颖贴切的比喻、比拟来尽兴的描物绘形。所写物事不仅逼真、活脱,而且具有一种生动繁富的美感。对父亲的爱,我们在《背影》中已能深刻感受到,《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形象而写了为儿子送行,并艰难的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抓住一瞬间的强烈感受,以及在离别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这就是儿子对父亲无限感怀的深情,文章质朴简约,毫不雕饰,全以真挚、深厚的骨肉至情感人。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真正写出了作者的生活感受,真挚情致。

对女儿的爱,在《儿女》中,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作者深为负担之重而苦。人到中年,更愧疚以前未能好好做父亲,深悔昔日对孩子的体罚和斥责,思索对儿女的教育之道,层层深入的表现了作为父亲对儿女的无限挚爱。只为家贫而成聚散,作者愈是追悔自责,其骨肉至情则愈见深切。行文全以日常口语娓娓叙说,读来亲切有味,勾画儿女情态生动、欲活,文字尤为准确、生动,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对妻子的爱,在《悼亡妇》中更足以体现,作者撷取了爱妻生前的许多片段,正是这些片段的娓娓道来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沉痛的悼念之情,读后令人潸然泪下:“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老实说,我的脾气可不太好,迁怒的事有的是,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你的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了,大夫劝你到西山静养,你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钱,劝你在家里躺着,你也丢不下那份家务。”朱自清能够从自身经历发掘开去,用真心记录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也能从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受到一种亲切的感动。

(三)后期:以写社会生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朱自清后期散文创作,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彩烨烨,其思想特点是努力而且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点东西,发表议论。 朱自清是诗人,是作家,也是民主战士。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有一类散文充分的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说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的话,那么朱自清的这类散文就是软鞭和藤索,这软鞭和藤索毫不留情的抨击者当时的黑暗政府,鞭挞者日本帝国主义,以及从电车上的小事到卖掉儿女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朱自清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的对国对民的忠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带着沉重的心情,殷切的期待,有意的仿效鲁迅,写了许多杂文。这时期的文章,大多讨论有关人生社会的问题,秉承他一贯尊奉的“为人生”的初衷,而又更增添了较浓厚的思辩色彩与哲理意味,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创作对象的转移,使朱自清后期的散文一改往日的清新、朴实,也不像以前那样采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笔触,直接写出自己的看法。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作者由于喜欢小孩子,对电车的小白种人多看了几眼,而小白种人看见“我”在看他,有意识的换了原有的祥和的面孔,变成一脸的粗俗与凶恶,“仿佛眼睛有话似的:‘咄!黄种人,黄种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布满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分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的掉过头,牵着那大白种人的手走了。”作者要把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就是要唤醒大家:我们之所以被白种人轻视,完全归根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经济长期滞后且又被侵略的原因。他在用笔告诉国人: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如果说鲁迅的《药》是唤醒国人的一剂猛药,那么这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则是一剂明目散,让国人真正的看清自己,看清国体。那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正是朱自清对国对民的赤胆忠心吗?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中,作者将亲眼看到的七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小女孩的事记录了下来,同时对小女孩的未来悲惨命运作了层层的思考与剖析。他指出:造成这种惨痛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既不是小女孩的父母,也不是那该死的人贩子,而是那让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那丑陋无比、残酷无比的反动统治者。作者将这个在旧社会司空见惯的事重视起来,发掘出来,使人痛心,使人警醒。这也正源自朱自清的拳拳的爱国之心,爱民之心。 抗战胜利的前后,昆明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朱自清又有了更深的思想意识,他的态度更激进,他热烈的呼喊“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这时期的朱自清思想成熟,已经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当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杀害后,他不但依然出席他的追悼会,还肯定闻一多对民主运动做出的贡献,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和卑劣,表示了继续斗争的决心。在《论轰炸》中,朱自清呐喊着民族和国家的心声:“咱们的民族,咱们的国家,像涅槃的凤凰一样,已经从火里再生了!”文章通过说古论今,字里行间干预者政治,通篇充溢着鲜明的政治色彩。

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

朱自清偏重于叙事的散文感情委婉细腻、诚挚、真切, “另有一种真挚清幽的神态”。正是因为他在抒情与叙事结合中追求着一种“真挚”的特色。

②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在现实面前,作者彷徨了,

[4]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两条路他都不愿走,于是走中间道路,以求暂时逃避现实。这篇作品借谈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来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超脱。

在这里,作者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荷塘上,月色下,种种景物,色彩是多样的,情态也各不相同,但都扣住一个“淡”字的韵味。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象牛乳中洗过了似的花叶,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微微的风,缕缕清香,这些都是轻淡的。“蛙声”“蝉声”的衬托,“酣眠”“小睡”的比喻,情态也交融在一个“淡”字上。总之,光、影、色、香都是轻淡的,共同形成静美淡雅的韵味,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作者希求恬静的心境相吻合。其中包含着作者淡淡的欣慰,更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哀愁。

③抒情与议论相交错,追求一种“理趣美”。

“理趣”就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朱自清在偏重于“融情入理”的散文中,继承了韩柳杂说的“理趣美”,又颇受鲁迅杂文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他的《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讽刺男女分座的陋习)等,缘事而论,将叙事与议论结合起来,将矛头指向旧社会制度,社会陋习和反动的军阀政府虽然诙谐中含有批判的锋芒,满腔的诗情常常通过热情的呼唤、痛快的议论表现出来。

朱自清的抒情是与叙事、描写、议论交织起来的。因作品的立意和题材的不同,而显示出多姿的抒情美、真挚“美”、绘画美、理趣美,偏重于描写的写景篇章则是细致绮丽,偏重于议论的杂感则见机智深沉。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首先,作者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作通感修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如“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蓊蓊郁郁”“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再如《春》。

总之,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在艺术上影响更大的则是他早期一些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的散文,其文字风格不一,而均注重写法上的“漂亮和縝密”,被誉为“美文”的模范,在当时起到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作用。在语言的口语化方面则要算上他中期的散文的突出成就。后期的散文不乏揭露黑暗现实之作,或抨击黑暗当局的罪恶,或表现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的真诚同情,显示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善良品质,朱自清不愧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代宗师。 注释: [1]《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郁达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 《蝶恋花》,柳永

[3] 《荷塘月色》,朱自清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吴宏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朱自清散文选》,朱自清,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推荐第10篇:朱自清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及感悟

作者: 刘和平(小学语文 甘肃酒泉瓜州小学语文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4 / 7057

发表日期: 2009-08-09 09:36:42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许彩霞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情景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介绍作者,大致了解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播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 (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能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听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4. 感受:(听过,请同学们走出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描绘一下,刚

才头脑中闪现的美丽画面)。

5. 比赛朗读: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到讲堂前,配的音乐下,同学加以评价指导。(提高学生朗读热情,用声音感知美)

(以上读的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生再读课文,再次理解欣赏春色之美。引导学生回答,朱自清笔下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并可以及时积累)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此处对文章写作技巧.加以引导分析如:抓住景中物,景情交融,用修辞)

(1)说出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句,因为-它写出春天的中__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感官____角度来)表达_________情.___________我用______语速,语气语调来读,,

2.师生共同探讨:老师提问,引学生一起探讨,本文景美.情感美

中心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中哪些语句说明春天的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把目光放在全文之中,来仔细品读美文,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比如用什么修辞,)

(联系前文,引导学生。娃娃说明从头到脚是新的:①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③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春天像小姑娘,说明春天的花枝招展,美丽多姿。颜色美,景物美,诗情画意美.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来分析如何写的,比如:

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非常舒畅,给人以愉悦的美。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春天又是一位健壮的青年。这是力量的美,①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②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④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5)开满了花赶趟,(6)舒活筋骨,

而这三个比喻,更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了1——5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三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春花图着力描绘春花竞放;春风图着力描绘春风的和煦与清新。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教师小节,体验与反思: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

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四)作业.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五) 板书设计

朱自清迎盼望着春 绘草、花、风、雨、人颂娃娃、姑娘、青年

第11篇:朱自清

朱自清《背影》教案

09外汉一 杜灿 09260547

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学情分析:

本文通过写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别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父爱之情。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文章

2.熟读课文的同时,标注字词。

3.课前做好教案,准备ppt等相关图片,文字解说课文。

教学方法:结合PPT等,让同学们熟读课文,质疑探究,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子爱父? 父疼子! ⑴开篇: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穿戴:色、布──家庭惨淡、心情沉重;

感动之泪── ⑵买橘: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走姿:蹒跚──年纪

大,身体不便;

惆怅之泪── ⑶告别: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爬月台:探、攀、缩、倾──艰难;

思念之泪── ⑷读信: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细读课文,默读课文,质疑探究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显示问题组)

1、本文四次出现“背影”,请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2、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这与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3、作者在文中流了几次眼泪,能说说原因吗?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说的是父子深情,那我们就联系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是不是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有办法让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一丝微笑呢?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写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下节课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一下,好,下课。

第12篇:—朱自清

**―朱自清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任教,同时从事写作,1920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诗》月刊,后加入湖畔诗社。1925年8月到清华任教。主要著作有《诗言志辨》、《略读指导举隅》(与叶圣陶合著)、《经典常谈》、《标准与尺度》、《语之零拾》、《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散文集《背影》、《荷塘月色》等。出版有《朱自清全集》。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他自己知道,“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朱自清《哪里走》1923年2月)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阅读训练阅读课文,确定本文的线索。外在线索:游荷塘的顺序。内在线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开篇点题想起荷塘(心情不宁静)1 因情设景小路漫步(幽僻冷寂)2 独处感受(暂得解脱)3 情景交融月下荷塘(摇曳多姿)4塘上月色(素淡朦胧)5 荷塘四周(沉浸陶醉)6 触景生情联想往昔(抨击现实)7-9 段落层次课文分析颇不宁静时代背景空间立体变化:院子天空屋里屋外正面侧面结合:想起荷塘游荷塘满月时候孩子与妻儿第一部分:课文分析漫步小路总写荷塘月色直抒胸臆小路:曲折、幽僻、寂寞树:蓊蓊郁郁心情:淡淡的哀愁月光:淡淡(景物色调)感想一:象超出平常的自己感想二:觉是个自由的人感想三: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心情:淡淡的喜悦第二部分:课文分析第三部分:先整体后局部、由静态到动态、先描形再摹神写景状物的特点语言特点叠字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节奏感、音乐美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的描写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眼前:荷塘流水蝉声蛙声思绪:采莲江南采莲时的热闹由眼前事物引起与之相关的事物,这种写法叫联想。文章自然由写景过渡到写情;同时,联想到的采莲时的热闹,反映了那时人民的安居乐业、生活平静,反衬出现实的动荡不安,寄予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课文分析第四部分: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归纳小结开篇点题想起荷塘因情设景小路漫步独处感受情景交融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荷塘四周触景生情联想往昔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指出本文所使用的比喻的本体、喻体、喻词。作业布置

第13篇: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结合朱自清先生的水平事迹,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这一段时间,朱自清先生遭逢人生三大喜事,心境愉悦,不能不对《春》的创作基调产生影响。

第14篇:朱自清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收起评论 | 34 18 分享

2013-10-24 10:10 热心网友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等》;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娇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评论 | 18 14 分享

2013-10-24 10:13 热心网友

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是朴素清新,令人百读不厌。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为代表的写景美文,长于对景物作细致的描摹,从声音、形态、色彩等多方面呈现客观物象的美感,写景状物如在眼前;以《儿女》、《给亡妇》、《背影》为代表的亲情散文则多描写个人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抒发爱父之心、亲儿之情和夫妇间的悲欢离合,写得浑厚质朴,情深意长;而以《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上的文明》、《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的着意于社会批判的散文,则多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面目,控诉反动统治者的凶残,流露出对被损害者的深切的同情,作者以愤激的语言抒发自己不平的情绪,洋溢着战斗的激情,这类散文往往有政论文的特点。《执政府大屠杀记》是一篇血的纪实,是声讨反动当局血腥罪行的战斗檄文。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经历者,亲眼目睹。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声称:“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如果说,在朱自清的写景美文和亲情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内心柔和的一面,更多的是朱自清作为“狷者”温柔敦厚的气质;那么,在他那些具有战斗气息的政治檄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斗士”的朱自清“金刚怒目”的一面。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也有个演变的过程。大体而言,以诗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为代表的前期散文,更注重色调和词藻的华美,文章显得缜密漂亮,而题材更多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或抒发“徜徉山水”的情怀,或表现家庭生活中的“身边琐事”,极具个人色彩;而后期散文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则由绚烂归于平淡,文字更多运用口语,遣词造句也更娴熟自然,关注的重心则更多地指向社会众生相,尽量避免“我”的出现,客观写实的分量加深,主观抒情的成分逐渐消隐。这种变化显然与作者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步入深沉稳重的中年时代相关,同时,也是因为身处激烈动荡的大时代,作者已经顾不上细细品味一己的悲欢,而迫切地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人群。收起评论(1) | 17 35 分享

今天 16:29 岸边雨 | 三级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第15篇: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自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七道河中学的参赛教师 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阳光从东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然后他像长了腿一样偷偷地缓缓地移动,到下午又从西边的窗户溜进了屋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从地球自转运动到地球公转运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前一节中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学的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概念、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昼夜交替。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意义 ——四季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充分应用河北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为手段选择如下: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2)情景教学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多媒体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说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精心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用新课

引用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引领学生思考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入本节课的教学环境引用毛泽东诗词。教师加以解释,引领学生思考。

2、展示图片:地球的自转标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大屏幕展示地球的自转标题,使学生从诗词的理解中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3、活动一:拥抱地球

要求: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他演示的地球自转是否正确? 问题2:地球自转绕转的中心是什么? 问题3:什么是地球自转?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结合演示回答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定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地球绕转的中心、方向即地球自转的定义,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拥抱地球,自己展示地球的自转并总结规律。

4、展示图片:地球的自转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动态的地球自转的幻灯片,使学生从视觉角度了解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绕转中心)及地球自转的定义。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简。

5、展示图片: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上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尤其是从南、北极上方来看地球自转的顺、逆方向。形象的展示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绕转特点。

6、小结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总结前面知识。 设计意图:

(1)通过该视频总结以上所学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该视频过渡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7、活动二:模拟实验

要求: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产生这一现象。

8、播放图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应用资源网上的幻灯片从视觉上演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地理现象。

9、活动三:地方时差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会导致地方时差的出现。

10、知识点总结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11、火眼晶晶(习题练习)

方法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本节课抽象难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不能准确阐述所要讲授的知识,不知如何下手,导致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

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动态效果不但能清晰展示地球的自转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轻松。

第16篇:地球自转说课稿

地球自转说课稿

付百泉

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清晨阳光从东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然后他像长了腿一样偷偷地缓缓地移动,到下午又从西边的窗户溜进了屋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从地球自转运动到地球公转运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前一节中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 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学的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概念、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昼夜交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充分应用河北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为手段选择如下: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2)情景教学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多媒体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导学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说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精心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用新课

引用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引领学生思考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入本节课的教学环境引用毛泽东诗词。教师加以解释,引领学生思考。

2、新课自学 任务一

要求:找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他演示的地球自转是否正确? 2:地球自转绕转的中心是什么? 3:什么是地球自转?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结合演示回答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定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地球绕转的中心、方向即地球自转的定义,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拥抱地球,自己展示地球的自转并总结规律。 任务二:地球的自转

1、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动态的地球自转的幻灯片,使学生从视觉角度了解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绕转中心)及地球自转的定义。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简。

2、展示图片: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远程上的动态画面,使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尤其是从南、北极上方来看地球自转的顺、逆方向。形象的展示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绕转特点。 知网建构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总结前面知识。 设计意图:

(1)通过该视频总结以上所学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该视频过渡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任务三

播放图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设计意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应用资源网上的幻灯片从视觉上演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这一地理现象。 地方时差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会导致地方时差的出现。举例说明问题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应用媒体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但能清晰展示地球的自转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轻松。最后进行堂清检测,以检测教学效果。

第17篇:自转和思想汇报

2011年5月3日,在五四运动92周年前夕,我认真学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与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点,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它绝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去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直到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般点燃了这场惊天动地的爱国运动。国家的危机,民族的苦难,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起步的。

这场运动孕育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而这种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和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我们就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今年清明节,我院党支部组织的去杨虎城烈士陵园扫墓,便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那里,我们认真倾听了讲解员对杨虎城将军生平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讲解,更加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杨虎城将军的深明大义与深深的爱国情怀。我们在杨虎城烈士墓前深深地鞠躬,我们用这次扫墓不仅表达对杨虎城将军的悼念,更是表达我们对无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如今和平生活的烈士们的悼念;我们在墓前举起右手郑重宣誓,我们承诺的不仅仅是缅怀烈士,而还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这样一次扫墓活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无不澎湃激荡着爱国主义激情并且明白了作为新世纪中国青年的使命。

总书记在中国农大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崇高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刻阐述,使广大青年人感到了重任在肩,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个人正确的报国方向和成才之路。总书记还对我们提出了四点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希望。他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青年人始终高举的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代青年指明了将自己个人的发展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相结合的最佳路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都应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理想、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爱国主义热情化作立志奋发、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觉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新一代年轻力量,我们需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今年,是五四运动92周年。作为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中国***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响应时代召唤,牢记光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伟大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以上是我对五四运动学习后的体会,希望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汇报人:xxx 2011年5月3日

自传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值此之际感慨颇多!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有的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却没有好的药方来治愈,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虽然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挽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历史注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不是决定历史局面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表现尤其与众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吸取了历史教训,当然也有辛亥革命以来的教训,对旧有的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并实施了新的措施,并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由‘枪杆里出政权’里逐步在军队基层建立起党的组织,取得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进一步取得政治的领导权,更是发动经济领域的土地革命,和发动群众的社会运动。这三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三大路线,前一点是主线、重点,这和辛亥革命一样,始终是决定中国政治命运走向的关键,社会进程也是主要围绕政治斗争进行,矛盾体现在政治上非常激烈,生死存亡,休戚相关。后二点是要说的。土地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仅涉及经济,更是设计政治、社会,也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涉及的要害。发动群众也不仅是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促进生产发展,更是响应人的心声、渴望,提高人的觉悟、文化的一项公共事业活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人权的一种体现,其意义可想而知,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发动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在这三方面,要不是没做,要不做了没做好做到,要不做到做好是只有少数个人受益,没有根本性的社会效果。相比较来,共产党做了,还做得好,效果都是彻底地有效果。把最决定的事情做成和实现了,哪怕是从穷乡僻壤里的山沟里走出来的,也能打败有美援,有军事优势,受到国际认可的现政权。

继续说的话,就是建国初期共产党还在做和这三大事情有关联的事情,土地革命彻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让建国没几年的中国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尤其是行使国家职能的政府、突出共产党地位的党委、代表各民族、各阶层、各领域的人大制度以及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因为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和极大的参与热情,完全弥补了这种四足鼎立的先天严重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这种不足的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这和辛亥革命初期的政治的脆弱和不成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说建国后还是在沿着解决辛亥革命以来诸多社会发展问题道路上前行,只不过社会发展的轨迹在变化中,侧重点和形式都有所改变。经济作为社会进程的主旋律更加突出了,当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旧经验也没法解决时,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大跃进失效后,自我怀疑涌上心头,又开始怀恋老路,‘三反’‘五类’等政治运动抬头,又受到三年困难的刺激,越发晕头转向,不知路在何方,尽管探索还在,可终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社会发展进程停滞的同时还有破坏。反思的办法是,以前做得对、做得好、做成功的因为还是不彻底,还得做下去;没做对的、没做好的、做得不成功的,那就到有经验的国外去取经,不受政治意识的限制。经过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有了最初的思路。经济作为主战场,成为先锋、先头部队,走在前面,土地革命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企业工资分配有奖金了,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成果丰硕,温饱已经解决,小康有所期盼,在生存以外的诉求开始不断高涨,社会进程的主干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扫除一切心理束缚、精神枷锁、思想包袱,提倡自觉、自主、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意识在萌芽中茁壮成长。今天,严格地说,仍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当中,辛亥革命以来所赋予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新型的现代化社会局面仍有待实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还应该作为勉励,来激发动力和奋劲,鞭策成方向和目标。

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永远铭记!!

敬爱的党组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古代,中华民族就对太空充满好奇,想象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敦煌飞天壁画­­­„„„。明代官员万户甚至坐在捆绑着火箭的椅子上,进行飞天试验。随着天宫一号的启程,建立“天上宫阙”不再是梦想,中国人的飞天事业再登高峰,书写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比神飞船大了许多。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从此,苍穹之上将会有一座真正的“天宫”,一座属于中国人的“天宫”! “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事业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

从建国初期航空事业的零基础到航天技术的逐步成熟;从神舟一号小试牛刀到天宫一号成功升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乎是以一步一个乃至数个跨越的速度在前进,以一个后来者居上的气魄震惊世界。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晚,起点低,进步却飞速。天宫一号的成功升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雄厚实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标志着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在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持下,突破西方技术封锁,自主开发航天科技进步迅速,再向航天强国迈出一大步。中国有责任再接再厉,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和平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万物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

吃苦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战斗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攻关的精神,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奉献的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天宫一号的发射在国庆前期,有人把其称为国庆献礼。的确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国际地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其喝彩呢?

相信中国作为世界航天领域的后起之秀,必将勇往直前,向着更远的路进发,那么就让我们期待着一个月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完美对接吧! 汇报人:思想汇报网 2011年10月15日 本人xx,性别女,汉族人,于1988年10月7日出生在开封兰考县的一个普通小家庭。系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系07届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一班的学生,现担任本班生活委员。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爱党敬党的农民,爷爷、奶奶、叔叔均在家乡务农。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当我还是孩提时,他们就教育我做事要踏实,要爱党敬党,作党的好儿女。从小父母亲就给我讲党的历史,党的纪律,还教我唱歌颂党的歌。父亲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领导人民走向富强。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九九五年九月我在裕禄小学读书, 在那里受到很正规的教育,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长大为国效力。母亲曾经教导我,鲜艳的红领巾是革命先辈们的鲜血染红的,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只有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为革命奋斗终生的老前辈们才配戴上它;只有像钱学森、李四光那样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才配戴上它;只有像雷锋、王进喜那样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怕苦、不怕累的解放军战士们和劳动模范们才配戴上它。

在入校那天老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各方面都不要怕吃苦 ,要用自己的努力,早日佩戴上那用革命鲜血换来的红领巾.进校后,我牢记老师的话。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中,处处抢先,不怕脏,不怕累;在思想上,积极向上,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儿女;在父母眼中我是一名好孩子,在老师心中我是一名好学生,在同学中我是一名好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小学三年级,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戴上那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自豪啊。放学后,我飞奔到家,把那鲜艳的红领巾给父母看,在夸奖我的同时,鼓励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之后的生活中,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九八年夏天我国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大洪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我深深的感受到党的伟大。抗洪期间,广大的共产党员, 抢在最前面,冲到最险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最终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险情.当时,上至中央,下至百姓,每个人都自觉的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江总书记亲自视察了荆州地区的灾情,给军民很大的鼓舞。在抗洪中,军民团结如一人,党员干部更是日日夜夜连续奋战,将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在那些没有受到灾情的地区,人们纷纷开展了捐赠活动,一车车的物资,一批批的捐款运到了灾区, 十三亿人的联系在一起,从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党的领导的力量,再次感受到了祖(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国大家庭的温暖。

九九年十月一日,中国迎来了她50华诞,看着庄严的阅兵仪式,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激情在心中跳跃,不由自主的喊出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同年十二月二十日,我国又顺利收回了对澳门的行使主权,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了一片喜悦的气氛中,使我深深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台湾回归祖国也指日可待了。

二○○○年二月二十五日,xx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地提出了指导21世纪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实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精华,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贯彻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站到时代的前列,切实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建设,实现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创造条件。

二零零一年九月我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城关镇第二中学.入校那天,班主任就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要能吃苦,将来争取早日入团,只有学习好,思想好,将来才能报效祖国.”我牢记姑姑的一番话,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学习上,一丝不苟;生活中,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工作中,认真负责,做老师的好助手。在父母的支持鼓励和校团委、老师的帮助培养下,我对共青团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在二零零三年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在那里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渴望能够早日成为她的一分子。我也清楚地知道团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也意味着责任,从此以后我更加努力,处处以团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零零四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张君墓第二高中。在高中学习期间,我也很注重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我自己的不足之处,每日早起晚睡,奋发图强,使自己的学习在学校中名列前矛,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十五岁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让我渐渐的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确立起了正确地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零零七年七月,我参加了“高考”。在高考这杆独木桥上,我成功了。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安阳工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我于是慎重地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竞争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作为中国共产党,要在一个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中执政,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增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新鲜血液,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今天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明天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共产党宣言》、《邓小平理论》以及《党史》等诸多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听了优秀党员的演讲以及与同学们的相互帮助,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拉近了我和党的距离。此时我对党的认识逐渐清晰,这样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政党,领导人民通往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于是我对党组织更加向往,并向党组织(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我也知道,我对党的认识仍较肤浅,需要不断学习与锻炼来提高自己。党组织考验我,帮助教育我,并送我参加党校的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懂得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上还比较落后,但是落后决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懂得我们的政治路线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因此,我对党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加人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飞跃。我不仅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而且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同学服务,主动靠拢党组织,定期写书面思想汇报。争取党组织对我的帮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学习生活中都受到组织的直接教育和培养。我会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的加强自己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第18篇:地球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等概念

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3.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4.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昏线 2.能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昼半球、夜半球、时区、地方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画法;

2、时间的计算;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图、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演示实验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来联系生活的体验,感悟科学道理。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回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我们在假期中看了北京奥运会,但英国人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凌晨或上午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法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3.演示实验法4.体验式教学法:施教流程

【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

自转:地球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获得知识的迫切性。

(一)地球运动的方向

【教师启发】运用类比的方法,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他们坐车的经历,并且能够解释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当我们坐在汽车上向外看,你会看到车外的树木会向后退,也就是你看到的树木的运动方向和我们实际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同样道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因为我们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知识,重新再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地球自转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什么叫地球的自转,地球是绕着什么在转?(地轴)地球自转时的姿势是怎样的?从北极和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学生总结】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

(二)地球运动的周期与速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议论回答后)引导学生认识人们以1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线速度越小;极点处线速度为零。 角速度和线速度知识点归纳

1.极点无速度。(以下几点成立的根本前提) 2.角速度全球相等,是15°/小时

3.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线速度实质:离地轴距离越远,线速度越快。(自转半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引导他们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教师演示】地球自转演示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为单位,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能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层层突破,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

(1)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吗? (2)假定它是静止的,观察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中国北京)和背着太阳的一面(美国纽约)各是什么现象?

(3)将地球仪转动180°,你来观察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4)将地球转动360°,或连续转动地球仪,你再来观察以上两地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要求,本着体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课标精神,把学生分成小组演示地球自转。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观察、再观察,体会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同时,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

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

1、

2、3分别表示夏至、春秋分、冬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最大,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最大,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5.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然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6.与晨昏线有关的计算

(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春、秋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相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

⑸、若α=0,即晨昏线(圈)与某经线圈重合,即晨昏线(圈)

⑹、若α最大,则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

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若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⑺、α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各纬度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长,若α减小,则昼变短,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大于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短,若α减小,则昼变长,这段

时间里昼长始终小于夜长。

定义

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它们之间的界限即晨昏线或晨昏圈

2.地方时的产生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引出“地方时”的概念) 【教师演示】

1.在地球仪上的同一纬线上做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至于地球上的任意两地时间究竟相差多长时间,教师就不必展开说明了)。 2.对于好问好学的学生,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也就是地球自转时,经度每转动1°,时间就相差了4分钟。 地方时

地方时的时间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直射的经线为地方时正午12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为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吧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区时的计算步骤: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北京、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几个城市的经度,然后进行计算,看看它们的时间相差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本着因材施教和层次教学,让学生每个都能“吃好吃饱”。

思考题:

1、“地球表面各个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这句话对不对?

2、毛主席诗词中:“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应该是在地球表面何处?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第19篇:《绿》朱自清

在《浪漫鼠德佩罗》中,有一只老鼠叫德佩罗,他生下来就与别的老鼠不一样 它的兄弟带他到图书馆教他啃书,它却担心那样会把故事破坏;他爱听国王拉的曲子 同伴们认为他违反了老鼠与人类的规定;他爱上了一位公主,公主也爱上了这只可爱的小老鼠,因为这样,德佩罗将被送进地牢,会被吃掉。可德佩罗并没有遭受这样的局面。同时,与众不同的耗子出现了,就是罗斯库洛。有一次,它逃出了地牢,但是公主却后毒死了。因此它怀恨在心。同时,女仆想当公主,罗斯库洛指使她把公主胁持进了黑暗的地牢。德佩罗挺身而出,冲破重重困难,单枪匹马营救了公主,上演了一出不可思议的英雄救美的浪漫剧。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识到了一个勇敢、坚强、百折不挠的小老鼠。

第20篇: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片段精选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选自《歌声》)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选自《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选自《春》)

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现,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 (选自《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他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

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选自《给亡妇》)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选自《匆匆》)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自转范文
《朱自清自转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