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工科学士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2 15:06:2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士论文开题报告

【学士论文开题报告】

学士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XXX

班 级:文学院02级乙班

指导教师:XXX

专 业:汉语言文学

论文题目:变老的新奇——试论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设置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往往与前面的情节发展单元形成一种转变关系,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感觉。这种结局布置法是实现小小说构思奇特,以及因小寓大功能的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本文就小小说研究中常被忽略的结局设置问题予以探讨,借鉴当代文学理论,并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揭橥情节型小小说创作中结局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以引起人们对小小说结局问题的注意和重视,也将对情节型小小说的创作有所裨益,使之永葆艺术的新鲜性。

二、研究现状

小小说因篇幅短小、容量有限,故其在丰富完满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的宏大叙事等方面,都难与中长篇小说相媲美。篇幅的限制促使小小说必须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社会内容。这种叙事策略也对小小说的结局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小小说的结局设置的理论探讨尚属少见。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涉及这一问题的相关专著和单篇论文主要有:

1、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技巧》一书指出了情节型小小说的多种艺术技法,具体地分析了小小说情节的构成。其中谈到结局问题时说,小小说的结局存在“出人意料、合乎情理之特征”,并指出这一特征是它出奇制胜的法宝。

2、龙纲华在《试论微型小说的求异思维》(《理论与创作》,1999 / 02)一文中说,小小说创作的求异思维是一种与常见的逻辑思路相异的思维方式,它不按照顺向的逻辑演绎运行,而逆着常规的轨道,反着既定的规范运行,它要求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以不同的思路,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这里他虽然探讨的是小小说创作的思维特点问题,而这种创作思维是针对包括结局设置在内的小小说的各个结构组成部分而言的。

3、吴继芹的论文《小小说情节设置七法》(《综合天地》,2004 / 01),里提出创作小小说,最重要的是构思情节,他从七类常见的情节设置方 从现有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还未将小小说结尾的设置及其所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广泛地探讨与研究。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就小小说结尾设置所关涉的情节突变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三、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研究现状概述。

第二部分:正文

1、提出意外结局在小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指出现阶段情节型小小说结局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从多方位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结语。

四、论证过程

首先,概述研究现状,指出本文将要阐述的观点。其次,运用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情节型小小说的结局的重要地位和它的意外结局特征。再次,论述这种意外结局在微型小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指出现阶段它的特征是由新奇变成老套,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起的结果。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解决办法。

五、参考文献

[1]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教出版社,1998年。

[3]彭福华.小小说瑰丽的艺术世界[J].井刚冈山师范学院.1998年,第4期。

[4]龙钢华.试论微型小说的求异思维[J].理论与创作.1999年,第2期。

[5]龙钢华.试论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J].理论与创作.1999

[6]渡边睛无.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及动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7] 高同钝.“精”——小小说的本质特征[J].淮南师范学报.2000年,第4期。

[8]胡延喜.小小说情节设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4期。

[9]邢可.小小说鉴赏论[M].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6期。

[10]宋文良.二十年来微型小说理论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1]闫占士、杜夕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小说的研究述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2]刘文良.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缺失[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3]吴继芹.小小说情节设置七法[J].综合天地.2004年,第1期。

[14]黄立平.关于小小说评点[J].求索.2004年,第10期。

六、写作步骤

1 2005年10月——2005年12月,材料搜集阶段。

2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完成开题报告及初稿阶段。

3 2006年2月——2006年3月,完成第二稿阶段。

4 2006年3月——2006年4月,修改定稿阶段。

推荐第2篇: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1实验教学应体现大学物理实验技能的特色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力、热、电、磁、光学、近代物理知识都有,且各实验技术有其自己的一套特色。比如,对某物理量可直接测量,若不能直接测量的可通过“比较”、“转换”、“放大”、“模拟”、“补偿”等技术达到测量的目的,而这些技术在其它后续的实验或高级实验技术中都要用到。过去实验教学中对这些实验技术的讲授尤如蜻蜓点水,致使学生也只能得到零星知识,印象并不深刻。如果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系统归纳讲授实验技术,或在实验教学中是否能围绕某一种技术去安排相应的实验训练,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技术的特色就会有较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一般说来,物理测量的方法很多,如以测量来分,可分为电测量和非电测量两大类;以测量性质来分,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综合测量;以测量过程中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来分,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测量等等。实验中,无论涉及到哪种测量方法,都应注意体现该实验技能的特色,丰富学生的测量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验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在当前实验教学中,从大纲、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太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统得太死。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学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认为在实验条件的允许下,可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有自由选择的实验余地,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如以某物理量或某常数的测定为题,提供几种可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当然教学中要有基本的要求,只要学生做到了基本要求就算通过了,而对那些心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课题不同的实验比较,提出自己的见解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例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可提供单摆法、自由落体或凯特摆法测定;磁场的描绘,可提供冲击电流计测绘、模拟法、霍尔元件或高斯计等方法测绘;或以某种测量技术为题,研究它的应用;或以某种仪器为题,研究它的应用等等。学生通过实验,会使他们发现一个物理量的测量或者一种仪器或者一种实验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唯一的,哪一种测量方法更为实用可靠?这就会促使他们带着瓿去研究和探索,如果实验教学中,我们能做到有计划且合理地安排,相信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当然,根据课题,一次可能要排出若干个实验,这将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实验指导教师增加很多的工作量,同时教师的素质要求会更高,然而,只要各方面予以重视,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3实验教学中应注重数据处理方法的训练

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及实验误差理论与误差计算固然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数据处理方法也应该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以往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力是否常常放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本人认为,如果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反复注意对学生进行数据处理方法的训练,相信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有益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数据处理方法,他们的智能,独立工作的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

数据处理的方法很多,然而,作图法、平均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等等依然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实验测得一组数据为xi,yi(i=1,2,…,n),证公式或求解经验公式。

3·1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将该组测得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纸(或在单对数纸或双对数纸)上标点,看其变化趋势,比如,用直线去拟合,可行,说明x与y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满足

y=a0+a1x

待定系数可以用

计算。若函数关系已知,如I=U/R,显然R=1/a1,a0经计算值很小,可近似为零(这很小值因测量误差带来的),验证了I与U的线性关系,还可求得R值。不能用直线拟合的,可试探某种类型的曲线拟合,求解经验公式,解决方程的回归问题。3·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将数据列表,设自变量是等间隔变化(普物实验的一般取值),将对应变量数据逐项逐差,若为恒量,如

δyi=yi-yi-1=a1x(i=1,2,…,n)

则函数为线性关系

y=a0+a1x

如果一次逐差不是恒量,可再次逐项逐差,若二次逐差为恒量

则函数具有

y=a0+a1x+a2x2

形式。如果二次逐差仍不是恒量,可继续再次逐项逐差,看其是否是恒量,直至逐差为恒量,可确定其多项式形式。

此外,将测量数据分成对半两组,用隔1项逐差,可求解物理量的常数据。

3·3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最小二乘法是从误差的角度来讨论方程的回归问题,它从数学上和几何意义上说都比较严格。假定上述测量数据中,xi的测量误差都归结到yi误差,且x与y关系为线性关系:

y=a0+a1x

则yi-a0-a1xi=ζix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取一级微商,并令一级微商为零,整理后,得

其中

为了判断函数形式选取是否合理,在a1与a0解定之后,还需要计算相关系数r,对一元线性回归,r计算式为

根据概率统计理论证明,r值在0与1之间,若r=0,说明x与y完全无关,数据点远离求得的直线,显然用一元线性回归是不妥的;若r=1,说明x与y线性相关得很好,数据密集分布于求得的直线附近,直线回归处理方法是正确的。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求得的直线是否通过坐标原点以及待定系数a1的误差问题,用不确定度来表述测量结果。

用平均法处理数据在方法上比上述方法简单,一般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测量中,用平均法处理数据比较方便。另外,在大学物理的大多数实验中,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多为线性关系,许多非线性关系也可以通过转换,变非线性关系为线性关系去处理。总之,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很多,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数学工具可循,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一些时间,向学生系统讲授数据处理方法,并在有关实验中给予必要的训练,学生通过对实验后的数据作出正确处理,使之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或检验某种理论的正确性,或准备作为以后实践工作的一个依据。

推荐第3篇: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1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

工商学院

工商管理

金融一班

112052109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信用卡得到广泛应用。它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卡人越来越多,而信用卡风险不断出现。风险管理机制落后跟不上它前进的脚步,因此加大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势在必得。本文对信用卡及信用卡风险进行概述,分析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阐述,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 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风险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redit card is popularized.It play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economic life.The amount of persons who hold the card are growing,while the risk of the card is appear.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isk is backward and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s arise.so it is time to manage it better.In this article I describes the concept credit card and credit card risk,then analsising th reasons of it.besides ,I point out the problems of it,and put forward stretegies to solve them.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credit card

credit

commercial bank card risk management

目录

一、信用卡风险概述...................................................................................1

(一) 信用卡及信用卡风险的含义 .............................................................1

(二) 信用卡风险产生原因 ........................................................................1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2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 ............................................................2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建议 .....................................................4

(一)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4

(二)加强行业自律 .....................................................................................5

(三)改善外部环境 .....................................................................................5 参考文献 ......................................................................................................6 后记 .............................................................................................................7

4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

一、信用卡风险概述

(一) 商业银行信用卡及信用卡风险的含义

“信用”的含义是:主体间的借贷行为,以偿还为必要条件的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用卡是一种电子支付卡,信用和借贷关系为其基础,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保证金,由金融机构发行。有异地消费、跨行结算、分期还款的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是由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引发的在商业银行、持卡人、商户开展业务过程中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在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的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风险对信用卡业务过程中的主体的负面影响严重,需采取措施防范。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来源 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

⑴监督管理差可能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操纵控制的各个环节监控不严密是其主要表现,对银行业务人员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督查和管理,特别是有些业务员独自经营信用卡业务,工作形式以单独外出作业为主,银行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监督力度低;银行缺乏制卡技术只能委托给特定技术公司来保管制好的卡和密码,给督查和管理增加难度;信用卡发行办法包括:邮寄和在特定的经营网点领取的办法,也可找人去银行特定的经营网点代领。即使领取人出示相关证明这也存在监督漏洞。

⑵内部治理不严密可能导致的风险。商业银行没有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治理不严密反而严重松散;工作人员调查到的客户信息详细度低,真实性差;关于客户的资金实力,来往密切的人等资料并未经过严格的审查就盲目发卡,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职责和岗位分工,缺少岗位间的监督制约等这几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度不完整必然导致治理上的纰漏,引发各种危机。投机取巧的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这些漏洞,进行虚假申请、无限制的恶意透支。

⑶相关岗位可能引发的风险。说信用卡业务产生危机的可能性大是因为引发危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对相关岗位的保密要求也是高风险的充分体现。比如允许什么岗位办卡、什么岗位负责SIM空白卡、什么岗位保管密码还有什么岗位发卡等。因此要侧重于相关岗位,在人选、督查、约束上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机密外泄,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提供虚假客户资料骗取信用卡、骗取高额授信、进行恶意透支、套现等串通作案的情况,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危机。

2.商业银行外部风险

⑴欺诈性风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尽管我国信用卡业务晚于西方,但信用卡持卡人被不法分子诈骗事件不断。信用卡诈骗是指非法分子以不同计谋骗取信用卡持有者的信任以及趁人不备,以违法计谋盗用他人信用卡。诈骗分子颇有手段,近几年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诈骗。

⑵ 无力偿还引起的风险。发卡行用大量激励措施来引起人们申办信用卡的欲望。

1 比如,在年终取消费用、办卡送礼品和积分、年终奖福利等。信用卡所提倡的花费方式是先购物后交费,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但一些对消费自制力差的持卡人,没有考虑自身经济负担能力就消费,这样超过了自己的负担能力并且在短期内无偿还的可能。尤其是商业银行为了完成任务量而增加发卡量,在没有完全了解大学生消费实力的情况下,向大学生推销信用卡。部分学生就出现上述情况导致还款困难,这就出现了大量逾期未还款。当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些持卡人便不联系发卡行,来躲避欠款,这样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受阻。

⑶ 持卡人地域流动带来的风险。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的变革使人们地域流动更加容易,而社会的发展也使人员流动频繁。带来的是信用卡持有人电话号码、居住地产生变化。一些信用卡持有人可能重新办卡,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信用卡持有人一般会主动联系银行以更新信息,方便消费,及时还款。然而,有一些持卡人的财务状况恶化。上述这些变化只是给他们提供条件,以避免银行催款

3.技术因素

因作业程序上的操作失当而带来的危害。由于信用卡业务以计算机为依托,所以计算机的系统故障会引发技术风险。业务系统性能风险和控制性能风险会引发信用卡技术风险。先进科技设备能否充分利用影响信用卡业务先进与否。而从有条件来看,目前计算机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差。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风险管理的方式有: 1.集中管理

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拥有单独核算的信用卡核心部门,这是一种有决定权、管理权部门的业务方式。

2.防范控制

商业银行按照“事权划分、过程中的控制、过后督查”的方式加以防范与控制。 (1)事权划分

事权划分是商业银行在岗位设置上,指明某一岗位职责,还根据岗位风险的大小,按不同等级管理,相互监督,进行岗位换班制,来降低风险。

(2)过程中的控制

过程中的控制是指从信用卡申请受理到信用卡录入环节再到信用卡业务的资料管理环节一直到账务管理这一系列业务过程中,按照相关业务规章制度执行。

(3)过后督查

过后督查是在上述业务过程完成后复查,进一步防范事故。 3.风险转移

使用银行将自己面临的风险转向其他主体:向保证人、向持卡人、向保险机构。 4.预警识别

商业银行将透支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用它们来对信用卡风险识别管理。

5.认定化解

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银行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风险管理标准不统一。同时相互不进行信息的交流。通过现状来指出以下问题。

2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1.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主要问题 (1)结构设立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起步晚,信用卡业务不能独立,只能依附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寄居在商业银行银行各个机构中,多数由零售部承包,批准授信帐户管理、寻找特约商户、授权以及催收等全套过程也由商业银行内部部门承包,在这里便出现不规范的授信政策,这些组织结构的业务不连续使风险问题出现。就中国工商银行授权的发卡部门最多曾达到了二百九十六个。我们来看,八万张是西方国家信用卡业务的最小规模记录,而中国工商银行这二百九十六个被授权机构中具有八万张以上的规模的只有不到十五个,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发卡渠道不通畅、对申请人的标准不统一,风险不能集中控制。这样的体系、运行方式造成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量不断上升,商业银行专门组建了以信用卡为中心的信用卡系统,相关业务围绕该系统进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都采取该种形式,该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集中了经营管理权,但其没有完全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经营决策权, 只能管理发卡量,使得商业银行为了 达标大肆增加发卡数量,决策者在意数量却忽视风险的管理, 严重的委托—代理矛盾由此产生。此外,一些信用卡中心系统运行的集中度和独立性还没有实现,发卡渠道、市场销售网络没有统一,所以很难建立一致的风险控制体系,信用卡不正常透支一般被视为个别事例做单独处理,这无值得借鉴的经验对于信用卡的经营来说,只能维持简单的运营,风险控制的水平也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除此之外,界限混乱、权责交叉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职位之间常见现象,这样职位之间不能实现互相督促的目的,使得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潜在危机。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度的缺陷

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度还需进一步改进,它还是零散的、不充分的。尽管与商业银行相关的规定条款在数目上很可观,然而我们只能在各类文件中找出,融合性差。有些风险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表现有:各机构之间、职位之间、业务流程之间衔接的充分性低;业绩考核和风险责任不挂钩;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和其相符的目标体系明确文件化;与风险管理组织相关的结构严重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合格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体系不存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系统没有衔接,风险案例发生频繁,有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内部控制制度实践不到位,出现违章操作和破坏规定的事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审查、评判和审核严重不足。

(3)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因为适当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管理策略和风险战略匹配程度低,发展过度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持有人的数量,不考虑信用卡申请人的经济实力,更错误的认为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矛盾的。这主要体现为膨胀的发卡量,从而导致睡眠卡比重大,客户群体重复,一人可能同时有好几张卡。但把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重点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却疏忽了对市场的营销和业务的扩大,还可能觉得少开展业务、减小发卡量就能控制风险。

(4)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国内商业银行由于资金缺乏,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上的科技投入几乎没有。信用风险控制科技手段比不上西方国家,缺乏先进的、科技化和体系化的分析管理方法,在危及预测或现实情况的风险监控技术方法尤其薄弱,进而风险情况反馈缓慢,止付名单不能快速传达,进而使损失的可能性加大,技术手段没有提高。

2.商业银行外部风险管理主要问题

3 (1)与信用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 我国针对信用卡的法规在《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担保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等一些法律中有规定。整体而言,信用卡趋势和它紧迫的风险管理需求不匹配,有关法律制度还是落后的,不足之处为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信用卡法律制度的缺乏。现如今,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仅体现在少数法律条文中,中国没有一整部法律来规范信用卡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这样犯罪分子还很猖獗。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缺陷大,主要因为信用立法空白。中国针对信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存在专门调整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法律制度。

二是对信用卡诈骗分子制裁力度低。我国对于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法主要是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和有关解释。《刑法》中只对信用卡诈骗罪做出了规定。但目前的法律已经跟不上信用卡诈骗的现状:没有规定的信用骗局的出现;对违法透支的法律规定与实情不符;缺乏对以申请人的身份骗取信用卡的违法行为的规定;针对不良套现行为法律不健全。

三是针对隐私权、信用资料的法律保护不严密。有法律规定不怀好意宣传他人的隐私,和以用虚假事件丑化他人品德,给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的,应该认定其为损害名誉权的行为。但是法律规定没未给出准确的隐私范围。另外,现在针对保护信用资料的法律是空缺的。

四是没有关于个人破产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破产法针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个人不在调整范围,使得商业银行催收和清算困难。

五是呆帐核销制度不全面。中国目前信用卡坏帐冲销政策有以下问题:难以确定,验证程序复杂,坏账准备的提取和验证的脱节,风险准备金提取不足,阻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2)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8年前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行,个人征信系统是关于收集和存储个人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卡、保证等信用资料的系统。除了个人保险资料数据,还有个人住房公积金资料和电信用户收费资料被载入系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不错的平台,商业银行利用此平台,更容易地得知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信息,使交易双方更加透明和诚信,降低诈骗的可能性。但由于信用资料的应用,保护的隐私权的立法及其他方面有缺陷,所以当局在关于数据应用上进行了控制,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征信数据的充分利用造成困难。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建议

(一)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1.做好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具体需要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系统: (1)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建立

第一,创建完整的风险危害管理组织系统框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有区别,它的针对性较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相当集中。所以应该由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信用卡。

第二,创建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出台符合实际情况的审批流程及授信政策,追踪和监督客户刷信用卡的记录,应借鉴其他国家较有统一标准的信用风险评分模型,统计

4 并说明用户的基本资料和信用卡使用情况等,进而得到与信用卡持有者信用相关的风险的特点,同时操控审批和授信流程,以便把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信息科技的迅猛提高影响着现代金融业的进程,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也不外乎。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信用卡风险管理相结合,在付款环节上增多投资,给信用卡增加安全识别功能以减少造假信用卡的风险。及时促进技术升级,而不是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技术,更先进的技术的使用可增加安全性,来制止违法行为。

(3) 完善和拓宽风险化解渠道 第一,信用卡的风险转移

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可避免风险和不可避免风险。针对避不开的风险,发行人能通过风险转移策略以避开风险,一个是转移给担保人。二是采用抵质押品化解。三是通过保险转移。 四是寻找信用卡风险的来源,从源头上消除风险。

有许多种类的信用卡风险,有些风险可以转移进而化解,但随机风险也使得一些风险不能转移,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险补偿和解决方案,追索和化解方式有:建立实时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账款催收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运用法律手段追偿欠款、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4) 开发健全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卡是不存在担保的信贷的实体化,先天的风险就大,发行的数目又多,所以怎样合理的评价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来操控风险并减少坏账损失,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大。

(二)加强行业自律

第一,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二,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第三,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三)改善外部环境

1.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所有活动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法律用强制手段调整市场行为,交易才能公平完成。信用卡业务同样受到法律约束,信用卡业务在中国快速拓展,而与之匹配的法律制度滞后于信用卡业务的脚步,对信用卡业务的经营市场的保户效果差,所以健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给用户、商业银行及特约商户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第一,建立完整的信用卡产业框架,推出针对信用卡当事人利益关系的高水准的法律制度。第二,提高对发卡行的进入标准,限制不完善发卡行进入。第三,加紧出台征信相关法律制度。

2.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合理的个人征信系统影响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及中国信用环境,所以说怎样健全个人征信系统是必要问题。

(1)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

就目前运行良好的模式有二种,其一是发达国家的,该种模式企业占主导,由企业专门进行寻找、整合和评估信用资料,同时带给人们需要的信用资料,政府则主要对相关企业设定标准、严格准入以及法律制度保障的一个模式。另外一种是针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中国家的,它是由政府投入建立的,企业提供信用资料是国家强制的,同时让政府建立的信用机构向人们提供需要的信用信息的模式。我国采取第二种模式。这种模式适应中国现有环境。

5 (2) 建立全国互联网数据库

采取科学技术手段,监控和检查要及时。我国现在对于信用信息的管理几乎属于静态管理,但是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信用情况都会产生变动,静态管理的背后必然是风险产生的速度先于风险防范速度。因此,系统必须实时了解那些交易出现不寻常情况的信用卡持有者,实时跟进持卡人的信用情况,以处理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黄金瑞,《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买益精,《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研究》,河南大学,2013年 3.赵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2期 4.周韧,李志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年 第8期

5.陈勇,胡改琴,胡雪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8 6.赵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2期 7.谭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探讨》,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年24期 8.杨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6

后记

本文的顺利完成是在范淑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论文的完成每一步都经过老师的指导,细节上的瑕疵老师都耐心纠正。虽然是双学位论文,老师严格按照本学位要求执行。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本人启发很大,同时对论文更加严格对待。在这里特此感谢老师的精心帮助。

7

推荐第4篇:如何写学士论文开题报告(机械类)

Sayaphy 制作

如何写学士论文开题报告(机械类)?

刚刚给老师交了自己的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在写的过程中,比较痛苦,看到网上关于此方面的东西真的很少,不具有系统性。让人查找起来很是麻烦,在此写点儿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和我一样的同学们。

1,课题来源

关于课题来源,要么写自行命题,要么写学院/学校命题,感觉这样写,措辞比较严谨。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就是阐述你自己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也即do what的过程。比如我做的是山核桃剥壳机,那我自己要通过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研究出来这样的机器,所以研究内容我就写通过分析山核桃自身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剥壳方案,结合山核桃设计参数要求,通过绘制三维图,并对相关重要零部件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出所需的山核桃剥壳机。

3,研究计划

计划计划,说的就是设计的有关安排,设计机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合理的时间安排有利于最终机器的完成。下面写上自己的计划,大家酌情修改即可:

1,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

2,完成开题;

3,完成方案设计,完成相关实验;

Sayaphy 制作

4,绘制三维图,整理相关材料;

5,完成论文的撰写和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4,特色与创新

作为工科类本科的毕业设计,其实大多数应该很难创新,但是既然涉及到了这部分,我们又不得不写。故此,这部分就要到自己的论文里面去寻找。每个人的论文题目其实都很具有特色,发现其中的特色不难。谈到创新,这个的确困难,我们应当在比较其他相关机器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创新点。

推荐第5篇: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综述论文

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异明显

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班制教学,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由若干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师之间交流较少,自己讲自己的。由于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等的差异导致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异明显,不能充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4.教学手段单一,新教法、新手段应用不够。受限于学校条件、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力,现有的大学物理教学仍以传统的板书教学为主。在条件较好的一些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主要用来代替板书,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本质上还是属于传统教学。而大学物理本身是门实验科学,内容较为抽象,不易获得良好的教授效果。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模拟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使抽象的概念实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的感官认识,提高对知识、原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思考

1.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针对各专业对物理知识需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普及性和针对性协调发展。如:交通工程专业应以力学为重点内容;建材专业以热学,电磁学为重点内容,电器自动化以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为重点内容等。所以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专业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即保证基本物理体系的完整呈现,又要突出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精心挑选,对于经典物理要发掘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有意识的减少陈旧、过时内容的教学,做到经典不古董,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勃勃生机。适当的介绍当今物理学前沿的新进展,侧重补充与相关专业关联度高的发展新动态,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2.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统一教学标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而教研室活动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通过教研室活动制定统一的教学具体实施计划,落实常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组织各位教师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在一听一备中达到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统一的教研室活动,统一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起点一致。过去物理教学注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强调利用公式解题的能力。但是物理学和数学基础的关联度较高,尤其是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大学物理一般是和高等数学同时开设的,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效果。所以要改变教学侧重点,将侧重于知识点的机械传授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及物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教学内容及目的的改变,其考核模式也应相应调整。降低统一考试的占比,鼓励采用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理论、提交论文等自主方式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是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一条捷径。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经典物理的理论、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呈现出来,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质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还可以通过实验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促进知识的理解提升。

3.加强新教学手段的应用。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概念、原理及定律、定理均是由实验升华而来,具有精炼、抽象的特点。传统的讲授方法无法使其形象化,导致教学枯燥无味,效果很差。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模拟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使抽象的概念实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的感官认识,提高对知识、原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从分析现在的大学物理教育现状出发,基于解决现有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加强现代发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研室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将大学物理教学侧重点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及物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积极的探索多媒体等新教学手段的引入,提升教学效果。

推荐第6篇:两晋学士

两晋学士“虚谈废务”

语出世说新语,王羲之对谢安说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的清谈之风不满,所谓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而治理国家,强兵裕民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俗话点就是光说不练,纸上都不谈兵。

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右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临冶城(在今南京城西),谢安以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悠闲地翘首远望,王羲之却没有谢安的气定神闲,因为他对当时的清谈之风极为不满,于是对谢安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目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意思是说,夏禹终日操劳国事,手脚都长了若茧;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四周敌人的营垒很多,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

天下之事,务实为要。古人早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见解。什么叫“虚谈废务”?就是终日谈玄弄虚,闲扯莫名所以的东西;什么叫“浮文妨要”,就是成天做文字游戏,将许多更重要的事情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古往今来,多少清谈的政客因之误事误国误己,为人们所耻笑,而那些崇实务实的人,常被记起并誉之为“民族的脊梁”。

1 励志名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成就“中国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励志名言最早出自清代顾炎武,距今已有300余年。励志名言最早是用于批评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时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的讲话,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实干成就“中国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相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推荐第7篇:谢学士

谢学士

大块文章

门对千棵竹 短 无

家藏万卷书 长 有

老爷砍竹节节短

小孩添字连连看

曹安失策豆腐渣

丞相妙计花拜匣

二猿锯木南山下,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失足淤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

风不摇,雨不潲,蟾不跳,钱不掉,一大仙,

开口笑

DNF:0939204PBkadbeyG

0938908GLKRsPwuY

0939003PwMswBZPJ

幻想:5728734795907357

QQ堂:0955713dXXBrhJFV

AVA:0967603UBUSZrJyk

0967703nmrfhMRrS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水浒传》读书笔记

(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1`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

(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

(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

(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宝。《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天真、直率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有识、干练果断的“行者”武松;正直、聪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让人切齿痛恨的人物像高俅,蔡京、童贯、梁中书、蔡九知、贺太守等等.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别听他的名字叫“无用”,可他的能耐大得去了。在梁山中还是个军师呢!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特别聪明。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了法场;卢俊义、石秀被关大名府死牢时,吴用用计放火烧翠云楼夺取了大名府;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他计谋很多,深受梁山好汉们的尊重。

小说中不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百读不厌。

聊斋内测码56c60cf48c

推荐第8篇:浅谈论工科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科课堂教学 同步思维 科研实际 师生交流

论文摘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情感的教学功能、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师生交流在工科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提高工科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生会学;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师生同步思维,达到生动、愉快、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各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主讲教师直接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其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所讲课程掌握的深度,对学生的情感,综合成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对课堂教学如何理解

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存在着三种基本观点,其一就是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内容;其二就是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其三就是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分析上述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就是教死书,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老师教过的,而其它知识却是一片空白。第二种观点就是使学生能够学懂书本知识,并能加以应用,但书本以外的知识却是很少涉及,高分低能。

第三种观点就是不但要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以便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能够边学习边实际应用。举个实例:大学一年级学高数,学生们都学过“任何周期函数都可分解为一系列级数之和”叫傅立叶级数。一个正矩形脉冲波用傅立叶级数展开式展开,显然有直流项,基波项与各次谐波项。数学公式为:学生会背不会用。电子设计大赛要求用脉宽调制法制作一个可调直流电源,此题就是用这个公式。作丫个PWM型斩波电路,把直流电压斩成脉宽一定的正矩形波再依傅立叶级数展开式,作基波项与各次谐波项的滤波器,隔直流滤交流,直流成份与脉宽成正比,刚好满足这一要求。当电子技术专业的师生,能把高数知识与电路知识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按数学公式,构建一个电路,

用示波器来观察各点波形,请数学教授看一看,电子技术的学生是怎样把傅立叶级数应用于电路构造的。大家都很欣慰,不会再长叹学习知识不知如何用了,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本身没有实践经验,他们面前的知识仅仅是一门课、很难做到互相渗透。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显然第三种观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教学的内涵,这也与当今素质教学相适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第三种观点作为我们教学行动的指南,并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当今教师的责任。

二、提高工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那么怎么才能教会学生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其实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情感是否发挥了教学功能;

3.教学目标的实施、检测和分配是否合理;

4.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否合理。

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把自己视为有能力、有效率和自律者。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行为方面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总之自主学习的学生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着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自主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高,主观能动性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情感作为支配人行为和动作的调节因素在人的行为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心情舒畅和愉快,行为和动作就会积极主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及时地运用好情感这个杠杆,则对教学好处非常多。要调动好学生的情感首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要有一个沟通的诚意,把学生视为教师的朋友,在上课时要善于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尽量使学生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如果师生能同步思维,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教师上课时能够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的情感就会积极高涨,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一堂课就成为高效率的课。

具备了以上两点,不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检测和分配的合理性同样也是无济于事的。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清楚地明白,那一纸试卷成绩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更不能仅依靠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的优劣。在加强试卷题型的灵活性、多变性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来综合判定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目标科学检测的有效手段。教学目标的分配更重要的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课时的多少,合理、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又可以使学生确实了解所学的内容,达到师生同步。依此设定的教学方案才可真正做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从而才能更好地设定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自如。

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氛围下应该积极探索适合现代教学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一般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当今世界科技知识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这一点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而且都在积极探索,每一位搞教学的同仁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针对所教课程以及学生的特点,逐渐改善已成习惯的固有教学模式。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类来说,应该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中有关课程内容的具体细节来引导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新知识,尤其是对专业课的教学,已是屡试不爽。比如在“单片机”的教学当中,当讲到程序“查表法”的难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在单片机中的这个“表”,笔者举了大量现在的、以前的所搞的科研项目当中有关“查表法”的实例,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个“表”是怎么回事,还让学生对“单片机”这门课有了浓厚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主动学习气氛,可谓事半功倍,教学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可见这“课堂结合科研”的路子的确是一举多得。

另外,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环境。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维持有效的积极的课堂群体,通过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创造悬念,通过问难设疑,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答疑等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接受和创造,并运用集体讨论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求,更能有所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发挥主体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拨状态,能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起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自以为不能解决的困难而求助于老师时,是否立即告之解决办法,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如果通过恰当提示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去解决问题,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兴趣会更高,今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会更强。因而,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都要注意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思考,创造性运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及提高。

推荐第9篇:读书小学士

读书小学士

二(6)班 王欣睿

我是杭锦旗第四小学二年级六班王欣睿同学,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

在学习上,我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读书是我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各类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 我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我的每次作文都被当作范文在同学中传阅。总之,我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看书、善动脑、敢发言……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看书、听故事是我最大爱好。无论是大人的故事、小孩的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现代故事以及童话、科幻、侦探故事等,我都喜欢听,同时我也酷爱看书,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拿着书看呀看!

除了看书、阅读,我还有传递爱心,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我是同学的好伙伴。同学生病了,我总会主动给予帮助,同样把自己的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拓宽人的视野,增长见识,还能陶冶情操,我会节约零用钱都去买书,丰富充实人的业余生活,我酷爱读书,不断丰富自己。

推荐第10篇:学士学位证中英对照

学士学位证书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

学生**,男/女,****年*月生。自****年*月至****年*月在****系****专业完成了*年制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经审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授予文/工/理/医学学士学位。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

****年*月*日

证书编号:****

(WITH THE NATIONAL EMBLEM OF P.R.C)

BACHELOR’S DEGREE CERTIFICATE

(Undergraduate of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student **,male/female, born in*(M) ****(Y),has specialized in****(major) in the Department of ****of this institute from *(M) ****(Y) to *(M) ****(Y), completed * -year undergraduate study program and graduated.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cademic Degree, he/she is hereby conferred the Bachelor’s Degree of *(art/engineering/science/medicine).

****school name (Seal)

Chairman of Academic Degree Aement Committee:

***(Signature)

*(M) *(D),****(Y)

Certificate Serial No.:****

第11篇:学士毕业感言

一生何求,这是毕业生的歌。

那么多的哲学著作,还是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两点一线间匆忙的日子里,也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考试分数、名次、奖学金,这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及格、无所谓、糊弄过关,这是另外一部分人的生活。

两种生活都是一样的。嘲弄对方不如嘲讽自己。试卷就像枯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回想起绞尽脑汁向老师套题时的情景来,每个毕业生都想笑。

怎么就到大四了?能够标识大四的,是蚊帐上的眼眼,是饭盒上坑坑洼洼的摔掉瓷的地方。而我们自己,失去了什么呢?可惜我们不是蚊帐,也不是饭盒,镜子里还是那张并不漂亮的脸,只是眼神暗淡了些。

再看一眼校园,才发现校园陌生的像大观园。原来认为熟悉的地方其实好多没去过,这最后一次走过才发现有好多风景好多秘密。

照不照一张穿学士袍、戴学士帽的照片?表情和动作是庄重多一点还是滑稽多一些?

第12篇:学士学位证(英文)

CERTIFICATE OF BACHELOR DEGREEXX, male, born on dd/mm/yyyy, majored in 专业 (专业方向) in XX University.He has completed the undergraduate study plan and graduated.He is hereby conferred upon the Bachelor’s Degree in Literatu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Academic Degre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pon verification.XX UniversityPresident of University:President of Academic Degree Evaluation Committee: XXCertificate Number: XXXXXXXXXXXXdd/mm/yyyy(Graduate of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

第13篇:待业学士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简历和自荐信。我是一名待业的大学生,就读于xxx省xxx市xxx学院,属经济与管理院,所选专业是全国以呈热潮形式的电子商务专业,我将于2009年7月分毕业参加工作,值此锻炼机会来临之际,特试向贵单位自荐,在此很感谢领导您抽出时间来审阅我的简历!

我一直很关注贵公司的招聘信息,我了解到贵公司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大集体,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是我一直渴望的工作场所,我很乐意,也很期望能到贵公司工作,为其兴盛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大学的几年时间里,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积极参加社会各项活动,努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虽不敢说自己已收获了累累硕果,但是自信自己还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积累了很多的实际经验,本人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亦注重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具有高度的****性和纪律性,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更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乐观、执著、拼搏是我的航标,在险滩处扯起希望的风帆,在激流中凸现勇敢的性格,是我人生的信条。由我创意并组织的多次大型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许,使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

在即将走上社会岗位的时候,我毛遂自荐,企盼着以满腔的真诚和热情加入贵公司,领略您公司文化之魅力,一倾文思韬略,才赋禀质为您效力。

此致

敬礼

第14篇:学士学位证书(英文翻译)

Certificate of Bachelor\'s Degree

XXX, male/female, was born on XXXX.He/she has fulfilled his /her undergraduate study program in the major of XXXX in XXX University and he has already graduated.It is examined and verified that he/she has met the requirements as stipulat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cademic Degre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e is conferred a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XXXX University

Certificate No.: XXXX

President and Degree Evaluation Committee Chairman XXX Date:XXXX Undergraduate in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第15篇:自荐信工科

自荐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请让我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材料,当您翻开这份求职材料的时候将是我人生中新的一页的开始。

我是西昌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读于工程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今天我是怀着平静而又激动的心情呈上这份自荐书的。之所以平静,我的知识和能力不会让你们失望,将无愧于您的选择;之所以激动,我决定以无悔的青春走到你们中间,实现共同的辉煌。在这里,我不能向您出示任何有权威人士的推荐书来为我谋得职业,而只能赁自己十几年来刻苦学习的结果和吃苦耐劳的本性来做为我的奠基石,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性格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坚毅不拔、吃苦耐劳,拥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策划与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自大学以来来我始终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社交才能、创造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坚信只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的同时,我积极参加假期实习, 努力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CAD绘图软件等其他常用软件。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锐意进取、乐于助人的作风和表现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誉。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恳切盼望您详考、慎虑,使我与贵单位共同发展,求至善、创辉煌!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时间:2011年

第16篇:学士论文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燕山大学

题目: 浅谈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浅谈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内部控制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会计学 07级)

[摘 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适应市场与自我发展需要,通过赊销方式,以弥补单纯的现销方法的缺陷而采取的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扩大销售,增加收益,节约存货资金占用,降低存货管理成本而采取的一种促销方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部分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大、时间长、风险高,导致企业资产质量严重恶化。鉴此,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机制,堵塞其漏洞,还原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最大化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风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结构、优化企业资产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 风险; 对策

Abstract: Accounts receivable are the credit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in the form of bond aets,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adapt to market and self-development,By way of credit to make up a simple market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defects competitive posi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enterprise market, expand sales, increase revenue,Save funds used inventory, reduce inventory management costs to a sales promotion.But a long time,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resulting in some enterprises, a large amount of accounts receivable, long duration and high risk, which causes a serious deterioration in aet quality.In view of this,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accounts receivable, close the loopholes, to restore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data, reduce accounts receivable to maximize the investment risk is to establish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mprove the corporate legal structure,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aets a very important part.

Key words: Accounts receivable; The internal control; Risk; countermeasures

前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更有许多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集团化经营,赊销赊供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使得企业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和各类风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经济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使企业的经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是针对企业中的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作以下探讨。

一、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满足所有者利益要求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机制,一种内在的接受监督并引起和保证企业行为规范的制度和机制[1]。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企业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需要而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可归纳为: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些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恰当地运用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内部控制是否合理有效,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二)应收账款在企业中的作用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即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尚未收回的款项。应收账款是把“双刃剑”,既可促进产品的销售,同时又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

1.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销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并占有市场具有很大的作用。二是减少存货数量,降低存货成本。

2.消极作用

一是加大经营风险,增加收账成本。采取赊销方式就会产生货款拖欠甚至无法收回的经营风险,在追收货款的同时又会产生费用,增加收账成本。二是可能造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应收账款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就要计提坏账准备。影响企业当期利润[2]。

(三)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应收账款是赊销的产物,是企业促销的手段,尤其是在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具重要意义。而且通过赊销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还减少了企业存货的积压以及对存货管理、仓储等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努力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预防和控制应收账款的攀升,采用积极态度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要加大催收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损失,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明显增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竞争力等因素,常常迫使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即发放信用的方式去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赊销方式的运用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扩大了销售,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赊销行为增加了企业营销成本和应收账款风险,甚至是大量呆、死账产生。由于时间跨度拉长,发生坏账的机率增多,企业不能收回帐款的风险也就越大,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率,夸大了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风险。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结论是,70%的公司破产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力所致[3]。

因而,企业必须立足自身,深入分析造成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内部原因,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内部控制。

三、我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

完善的应收账款内控机制是企业赊销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金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的主要手段。据调查,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内控机制在赊销业务上的作用认识不足,内控意识淡薄。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赊销业务的内控制度,有的企业虽已建立或因时间过长已不适应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或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到位,制度形成虚设,未能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给赊销业务的管理及其责任的落实,风险的防范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二)不相容职务的互不分离,权利制衡失去支点

如一国有企业赊销业务的办理,销售谈判、合同订立、销售组织、货款回收等不相容职务均集中在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身上,赊销货款也直接以销售员姓名挂帐,不相容职务在组织机构之间和组织机构内部人员之间与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程序相悖,权利失去制衡,授权审批成了盲点,致使该企业发生销售员收到货款不上交财务,资金企外循环,长期挤占挪用,被检查机关立案并追究刑事责任。

(三)赊销信用政策空缺,账面金额大

多数企业没有指定合理的赊销信用管理政策,为选择信用客户而规范与控制赊销行为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方针等基本原则更是空白。企业在办理赊销业务时无规则可循,仅凭销售人员或单位领导所好随心所欲给予客户信用,赊销货款也因职责不分明造成无人催收,账面余额似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积的更大,应收账款投资规模严重失度。

(四)欠款催收不力,挂帐款项时间长,风险高

多数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乏严格的债权催收责任制度和账龄分析风险控制机制,许多应收账款明细户名年终过账仅以“上年结转”列示,未注明该债券形成的时间、原因、内容和经办责任人等详细情况,款项年年结转,长期挂帐,清理回收无人问津,造成应收账款投资潜在损失风险高。

(五)损失人为调控,企业利润容易被操纵

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组织财产清查时,对应收账款应进行全面清理,函证债务人,并结合信用客户的资信情况合理估计应收账款风险,按预期潜在损失的比例,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损失。但许多企业在年终决算时,不是根据应收账款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如实核算单位的经营成果,而是以“法人代表出数字”,人为“收藏”利润或“释放”利润,使坏账准备这一应收账款的备抵调整账户成了企业利润的“调节器”[4]。

如某国有企业控股企业在转制前多年来坏账准备金分文未提,转制前夕,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99 万元,一次性补提坏账损失427 万元,其应收账款实际价值人为调控,调节利润之目的可见一斑[5]。

四、完善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1.提高内部控制对赊销业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就赊销业务而言,内部控制是一种贯穿于赊销业务全过程的决策、执行、监督动态机制,对规范、约束赊销业务人员的行为,保障赊销业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在制定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时,应紧密结合《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试行规范根据本企业赊销业务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遵循权利制衡、职责分明、覆盖全过程的原则,建立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内部制约;既能落实责任,又能防患于未然;既做到经济有效,又不留死角,反馈及时的赊销业务内部控制系统,以达到规范赊销业务行为,堵塞漏洞、消防隐患,及时发现、纠正赊销错弊行为,保护应收账款信用资产的安全、完整[6]。

3.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管理,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率,降低风险损失的根本保障,也是销售控制的主要措施。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权衡应收账款风险、收益、成本的对称关系,通过民主、科学、集体决策机制,前瞻性地考虑信用政策对赊销业务的影响,制定本单位的信用政策,明确企业赊销业务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以及客户违约时的收账方针,并在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资信程度基础上,谨慎选择客户,以有效地促进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的良性循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宜对策,加速账款回收,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二)强化应收账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建立账龄分析与清理核对制度

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赊销货款的回收情况,建立经常性的账龄分析制度,把逾期未收回的赊销欠款当作工作侧重点,提示信用管理部门对逾期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分析,检讨现有的信用标准和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以防发生新的拖欠。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定期清理,分户函证核对,督促销售部门及时组织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行使追索权,防范因时间过长潜移默化为不良资产,最大程度地抑减应收账款逾期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风险,进而取得良好的应收账款收现率,优化应收账款的资产机构。

2.严肃结算纪律,加强收款监督控制

针对赊销业务经办人员收款不及时入账或长期挤占、挪用等现象,财务部门应加强收款的监督控制,严肃执行结算制度,防范赊销人员直接接触销售现款,杜绝资金企外循环违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应收账款的安全完整。在办理赊销业务时应取得购货单位加盖了公章和付款时间承诺的书面证明,并认真审核信用客户身份,按实际名称挂帐,防止移花接木。

3.独立履行会计职能,谨慎计提坏账准备

财会人员应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坏账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应结合已实施的账龄分析和函证核对情况,分析债务人的实际偿债能力,认真进行独立审查,分户进行合理预期,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以缓解坏账损失对企业日后的财务状况产生突发性的影响,杜绝坏账准备成为企业财务成果及领导手中利润的“调节器”[7]。

(三)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内部稽核检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调整、自我监督、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8]。其应用在应收账款上,可协助企业管理层监督赊销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在对应收账款内控机制的监督检查时,应找准内控关键点,通过符合性测试发现赊销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设计是否合理、适当;通过实质性测试检查赊销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是否实际发挥作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时发现赊销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检查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经济警察”作用,进而达到加强对赊销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赊销业务行为,防范赊销过程中错弊的发生。

例如企业财务部门应该为设小客户建立核算营收账款明细表,对赊销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即使反馈到企业主管领导、信用管理部门及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设小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一句。财务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缴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单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设小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缴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销售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此项工作。队长过程中发现差错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呆账、坏账。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9]。

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风险与机遇同在。企业只有在利用赊销扩大销售, 增加利润的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才能更好地减少不必要的应收账款, 强化应收账款的回笼,加快资金周转,并在企业努力开拓渠道利用应收账款融通资金的时候, 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发挥最大作用。

展望未来,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全球经济不明朗,应收账款的管理尤为重要,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有效地实施,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的控制体系,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使企业健康、高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瑞平.企业内部控制探索.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2]王岚.浅谈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大连出版社.2008 [3]李荣梅、陈良民.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黄娟.内部财务控制的定义与作用初探.财会月刊.2003 [5]林斌、李万福.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2010 [6]周银斌.基于萨班斯法案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管理创新.2010 [7]于增彪.亚新科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新理财.2006 [8]孙春阳.国内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9]郝建强.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策研究.学术理论与探究.2008

第17篇:地方工科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办学实力,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剖析学科建设对地方工科高校转型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准确认识和把握学科建设、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全面全方位落实学科建设等重要战略举措,为地方工科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地方;产工科高校;工艺学科建设;策略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发展战略目标是一所高校在某个时期内生存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的思考,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战略布局。学科是高校的基本元素,学科水平是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拥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建设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成为高校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科学规划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获取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学科水平不仅成为一所高校的根本标志,也是高校所在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因此,在学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1]准确认识和把握学科建设是形成学校改革与发展措施的最终依据,是学校成员坚定的追求目标。学科专业性成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以师资队伍为核心

教师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学科建设需要优良的师资队伍,这就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依托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核心,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优化为指导,通过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实现师资队伍的积聚;通过培养人才、共享人才,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

(二)以科学研究为平台

科学研究是联系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核心,对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高校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紧抓学科前沿,发掘学科新的增长点,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通过科学研究的广阔平台落实学科建设以及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以专业建设为联动

学科与专业是密不可分。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专业的划分确定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需求相对应。落实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是基础,是关键。通过落实专业建设中对与其相对应的师资、研究、课程以及成果等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四)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土壤。学科文化对人的发展有定向和规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是根本保证。要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贯穿于实施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课程开发与设计、教材与实验室建设等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五)以学术环境为依托

环境有导向、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学术环境能有效辅助学科建设。要全面全方位落实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发展,优化学校的学术环境。通过大力提倡名师示范教学、教学经验交流、高水平讲座、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创新环境,给学科建设提供优良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学科是高校发挥职能的重要平台,学科发展的状况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作用。[2]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包括研究方向与学术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成果、基础设施与运行状况等。必须站在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审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关键,切切实实把学科结构调整好,扎扎实实把学科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学科建设需要汇聚学校各方力量。学科建设的成果影响着地方工科高校的地位,是办好地方工科高校的关键所在。[3]学科建设的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能够稳定学校现有人才,并吸引外来资源。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地方工科高校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使学科建设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工科高校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工科高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9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研究《院校研究:地方高校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批准号:ZD1709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裴旭,张淑林.研究型大学中重点学科的评价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3(04)

[2]宣勇.基于学科的大学管理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2(04)

[3]刘本禄,梁云飞.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01).

第18篇: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本文分析了各类分层次教学的利弊,讨论了我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阐述了区分不同教学对象进行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理念。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大学物理也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课程,而且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基础。自1999年以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它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随着招生量的不断扩大,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增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参差不齐,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太难,从而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应对由于教学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国内一些高校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现状及利弊

1.1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采用的第一种模式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按入学成绩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状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以及不同的考核要求,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针对本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过程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但是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打乱原来班级重新分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必定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同时可能会使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

1.2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第二种模式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和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设计出各个层次学生应掌握的难易程度及知识要点,在讲解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讲授,由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接纳,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模式似乎可以克服第一种模式的弊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任课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难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同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兼顾,而且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评定也很难制定。

1.3国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第三种模式是按照专业进行分层,采用“平台+模块”的方式。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为使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本专业学习的开展,按照专业设计“模块”。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在专业方面有所延伸和拓展。既保持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又突出了专业特色。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不能兼顾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可操作性比前两种方式要强。

2我校的招生情况和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每年招收近5000名本科生,招生类别包括一本、二本、二本C以及民族预科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物理课程涵盖全校绝大部分专业方向,根据专业需求的不同,分为《大学物理A》(96学时),《大学物理B》(72学时),《大学物理MA》(96学时),《大学物理MB》(72学时)以及《大学物理C》(54学时)。《大学物理A》适用于电力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等专业性较强,对大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大学物理B》适用于轻纺学院、矿业学院等,这些专业对大学物理基础要求相对不太高;《大学物理C》主要面对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大学物理MA》和《大学物理MB》是针对民族预科班学生开设的。一直以来,我校大学物理都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要学时数相同,便使用同一本教材,同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采用同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2.1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成绩相差较大,整体层次比较复杂,加上高考制度的改革,部分内容如热学和光学有些学生在中学时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给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教学内容深度和进度难以把握,若采用过去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和考核,课堂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而且不及格率也偏高,导致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程失去兴趣,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2大班授课存在很多弊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多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我校除民族预科班外,大学物理课基本上是4个自然班合班,这导致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课内师生交流少,一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接受知识,甚至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3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于此我们依据招生类别、专业设置特点、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大学物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构想,并对2013级学生进行了实践。

3.1教学主体分层次原则

不同招生类别的学生在物理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此,我们首先将全体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划分,一本和二本学生划为第一类别,二本C学生划为第二类别,民族预科生划为第三类别。其次,我们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进行了第二次划分,我校大学物理课程按不同专业已经分为《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和《大学物理C》三个类别,在此基础上,我们尽可能将相近专业的学生排到同一授课班级,比如电子与通信、软件与网络、生物与制药等。相近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比较接近,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在保证物理学知识完整体系的基础上能兼顾到专业特色,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3.2授课教师的选派

各个教师的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授课特点、授课质量以及讲授方法等各有不同。理工科一本、二本学生素质较好,一般选派学术水平较高、授课质量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讲课节奏稍快的教师,除了在内容方面有所拓宽和加深以外,还可以将物理学的教学内容与高新技术、科学前沿适度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与思维。二本C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我们选派的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善于与学生联系和沟通,这样的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思维启迪、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文科类学生我们选派知识面较宽、教学水平较高、在科学史和物理学史方面有所研究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我们一般选派蒙古族教师,他们可以和学生有良好的沟通,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对学生的管理。

3.3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的制定对规范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以及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全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指定相关教师制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1)对理工科一本和二本学生,参照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标准,需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基础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另外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知识拓展,并且适当引入物理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尽可能满足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2)二本C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降低标准,要求能基本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大部分要求,基本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即可,教学过程中需适当加强课堂练习。(3)民族预科生要求能完成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难度较大的理论推导,以实际应用为主。(4)文科类学生主要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出发,要求他们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能够基本理解,同时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作用。

3.4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不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及应用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我们大学物理课程组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自编了与授课内容相配套的习题册。每一章对应一份习题,每份习题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对理工科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基础部分约占70%左右,提高部分约占20%左右,综合应用部分约占10%左右;对二本C及民族预科班学生,基础部分约占90%左右,提高部分约占10%左右;对文科类学生,没有复杂的推理和计算,以基本内容的理解为主。课后作业分层次布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觉得太困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5考核评定办法考试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我们打破了过去采用同一标准、同一试卷进行考核的传统做法,首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作业成绩等进行评分,称为平时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去,尤其对二本C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更大一些,这样可以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标准、不同内容的试卷进行考核,优等生主要考察他们对物理基本内容、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应用,而差生着重考察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试卷题型的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

4结论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学有所获,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消除了以往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及格率;分层次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能够针对本层次学生的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教学效果会大大提升;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研究针对本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分层次教学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毛强,彭振生.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11卷第6期.

[2]杨梅.浅谈分层次教学[J].科技信息,2009,(9):475.

[3]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次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2010,32(3):5-6.

[4]张华.课程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26.

[5]许杰.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30-133.

[6]于慧,许丽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4期).

[7]赵达,王乐新,张欣艳,王畅.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8,28(4):108-111.

第19篇:十八学士的成语

【成语】:十八学士

【拼音】:shí bā xué shì

【简拼】:sbxs

【解释】:(1)。 唐太宗 开文学馆,命 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 ( 收 卒, 刘孝孙 补入)、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

十八学士 成语接龙

【顺接】:士农工商 士死知己 士穷见节 士绅名流 士饱马腾 士马精妍 士马精强

【顺接】:爱人好士 爱才好士 傲贤慢士 八砖学士 白屋之士 白衣秀士 百金之士 饱学之士

【逆接】:得一望十 论一增十 七老八十 问一答十 问十答十 闻一增十 闻一知十 一五一十

【逆接】:十一千百 十一而税 十七字诗 十七弟子 十万火急 十万火速 十三太保 十不一存

第20篇:学士服介绍[推荐]

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内,或本科,或研究生,寒窗苦读数载,毕业了,都要穿上一套礼服,去参加毕业典礼,不参加毕业典礼,也要穿上它去照几张像,留作永久的纪念。过去,笔者一看到头戴平底方形帽,身披黑色长袍,就以为这个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随着国内的大学又开始流行学生毕业时穿学校礼服,翻阅了一些资料,笔者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闻,把学士服,硕士

服,统统看成了博士服。

大学礼服是怎么来的呢?不同学位之间的礼服又有什麽不同呢?要追寻它的来历,就要循着欧洲大陆大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回溯到中世纪的西欧。西欧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中世纪生活影响的结果。在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灭亡了,希腊和罗马灿燃的古典文化被摧残,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华的城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各种教育机构荡然无存,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继者和传播者。到了十二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帮助主教管理他们的教区。于是陆续出现了修道院,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区学校设在大主教区内,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教会利用这些场所,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他们采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学习课程。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意大利被称为博士(Doctor,来源于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师),而在巴黎则把教师称为硕士(Master,来源于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师,师傅)。

那个时候,手工业兴盛起来,并逐步与农业分离,商业也随之发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了各种手工业的同业公会和商业行会,这些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规章制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管理权。随着学校的发展,被称之为硕士或博士的教师数量日益增加,各个地方的教师们仿效手工业和商业的同业公会,组织起了教师的同业公会,学生则组织成同乡会,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他们都把自己的行会叫做大学(University,来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ls,意为共同体),因而大学这个词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称谓。也就是说,最初的大学机构就是这些教师的行会和学生的行会组织。而同一行会里的相同专业的教师又组成特殊的专业行会,称为系或教授会(faculty,来源于拉丁语facultas,意为才能,即教授某种学科的能力,)后来又把系这个名词的含义扩展为教授某部门知识的大学分部(学院)。 在意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亚地区,建起了中世纪最早的两所大学――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像雨后春笋般相继产生。

这些早期大学的学生,要编成班级进入教室听课,但学校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只有那些决定今后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学生,学校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考试过程的第一步,是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不公开的和公开的预试。考试合格的应试者,要穿上僧侣的长袍(gown),同学士们(Bachelor,来源于拉丁文baccahalar,意即学士)坐在一起。接着要举行由顺利通过了考试的应试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这就是学生毕业典礼仪式的雏形。但是,要成为一个硕士或博士(当时,博士和硕士并无区别,都是教师,师傅的意思),还要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通过了严格的最后的考试才行。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的人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决定。既然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有些不同。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出现在头巾上。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单独成了一件物品,人们把它戴在头上。到了十五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头巾几乎成了饰物,人们穿它时,把它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来。于是,学校礼帽应运而生。最初的学校礼帽的形状起源于硕士学位的符号,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装饰物。今天的流苏(tael)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更精致罢了。牛津大学最先采用平低方形礼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间则建议学校礼帽应做成学者的一本书那样的形状,这样更能表现它的学术含义,更有书卷气。

在美国,哈佛大学率先穿上学校礼服,接着各大学相继使用,但式样与欧洲仍在使用的礼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别。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开会,建立了统一的服装样式,1903年,产生了美国大学礼服的统一标准体系,后来,又在1936年和1960年两次进行了修订。因此,美国今日各大学流行的礼服规格一样,只是在诸如颜色等一些细部略有差别而已。

笔者在美国作为家长参加了普渡大学一次毕业典礼,目睹了普渡学子身穿大学礼服的风采。礼服由长袍,方帽,和头巾三个部分组成。

博士和硕士的长袍士是黑色的,准学士的长袍为灰色。学士的长袍,尖袖,前面不敞开;硕士的长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长袍,喇叭袖,胸前扣子两旁各一道宽5英寸的天鹅绒贴边,袖子上也横着缝有三道平行的天鹅绒贴边,颜色属黑或别的颜色,它是学科类别的标志。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种学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边垂下漂亮的流苏,流苏的颜色表示授予学位所属院系。

最能体现学位等级的是头巾,其尺寸大小,形状,随学位的不同而不同,学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致。头巾的外层与长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衬里折叠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普渡大学代表颜色――金色和黑色。天鹅绒贴边的颜色表示学科类别。在普渡大学学士是不用头巾的。

普渡每年要举行三次毕业典礼,参加仪式的人都要穿上礼服,在典礼官的率领下,列队在校园主要道路上绕行一周,然后进入会场。进行完传统仪式后,从博士开始,每个毕业生都要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博士要让教务长把头巾披在肩上。有数千位家长或亲友,长途跋涉,其中也有不少像笔者这样的同胞飞越大洋,前来庆贺自己的子女或亲友完成了学业,许多学生一上台,会博得自己亲友的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喝采。如此盛况令人叹为观止!而万千学子为了有一天能穿上这象征登上了学术殿堂的方形帽和长袍,又不知要付出多少辛劳!

要追寻它的来历,就要循着欧洲大陆大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回溯到中世纪的西欧。西欧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中世纪生活影响的结果。在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灭亡了,希腊和罗马灿燃的古典文化被摧残,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华的城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各种教育机构荡然无存,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继者和传播者。到了十二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帮助主教管理他们的教区。于是陆续出现了修道院,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区学校设在大主教区内,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教会利用这些场所,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他们采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学习课程。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意大利被称为博士(Doctor,来源于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师),而在巴黎则把教师称为硕士(Master,来源于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师,师傅)。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的人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决定。既然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有些不同。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出现在头巾上。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单独成了一件物品,人们把它戴在头上。到了十五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头巾几乎成了饰物,人们穿它时,把它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来。于是,学校礼帽应运而生。最初的学校礼帽的形状起源于硕士学位的符号,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装饰物。今天的流苏(tael)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更精致罢了。牛津大学最先采用平低方形礼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间则建议学校礼帽应做成学者的一本书那样的形状,这样更能表现它的学术含义,更有书卷气。

学位服介绍

①:学位服分为:校长服、校长(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五种;

②: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采用不同的饰边颜色区分;

④:流苏分为:校长(导师)流苏、博士流苏、硕士流苏、学士流苏。

学位服着装规范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实行学位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学位制度,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

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国际交流。

实行学位服,是一件严肃认真的工作。学位服只限于学位获得者、攻读学位

者及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导师)在

学位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及校(院、

所)庆庆典等场合穿着使用,不得滥用。

学位服作为专用服装。着装应符合下列规范:

一、学位帽

学位帽为方型黑色。

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二、流苏

博士学位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流苏为深蓝色,校( 院、所)长帽流苏为黄 色。

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

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 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

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

下垂状。

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 导师)及已获学位者,其

流苏均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

三、学位袍

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 ,校长服为红、黑两

色。

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合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四、垂布

垂布为套头三角兜型,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为

粉、灰、黄、绿、白、红颜色。

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 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

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垂布按授予学位的文、理、工、农、医、军事六

大类分别佩戴。

五、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现代意义的学位服在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由于社会、政治等的因素,

学位服在中国消失并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伴随着新中国学位制的建立和中国改革

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学位服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出现,并逐渐成为一道亮

丽的校园风景线。与此同时,有关学位服的研究工作也开始了。

自发不等于自觉。作为全国领导学位工作的最高机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密切注视着这方面的情况。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就学位服有关问题

尽快组织开展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受命在全国展开了调研工作,并与

北京服装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建构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的

专题研究。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

了新中国自己的学位服样式,并作出决定: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

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现代学位服。

这套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包括博士服、硕士服两级学位服和校长服。根据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学士服暂不纳入这套学位服系列和暂不推荐使用。

这套学位服既考虑了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世界惯例,利于统一规范的原则,

又兼顾到学位的分级、学科的划分、学校的特点等认同、管理因素。

这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构成。

学位帽:

学位帽的造型,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大学普遍采用的方型造型,含有书

本(代表知识)的意义。在颜色上,不分学位级别和校长、导师,一律使用黑色

,显得庄重、沉稳。

流苏: 造型酷似中国的灯笼穗,悬挂于学位帽上。采用流苏,既为世界各国学位服

所常见,合乎世界惯例,又使得学位服在庄重大方的同时,透出活泼和飘逸之感

,更与学位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学位帽的秃呆之嫌,而且又通过流苏区分

出学位的级别和标志出着装者是已获学位还是在校生。

在学位级别的划分上,博士的流苏为红色,硕士的流苏为深蓝色,校长的流

苏为黄色。这种色彩的界定,与学位袍是交相呼应的。

对着学位服者是否已获得学位的判定,是通过流苏悬挂于学位帽的何处位置

。未获得学位时,流苏是垂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的帽檐右前侧中部;获得学位

后,流苏则垂于帽檐左前侧的中部。流苏位置的移动,是由校长(或校学位评定

委员会主席)在学位授予仪式上,颁授学位之后移动。校长的流苏,自然是垂于

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因为他早已获得过学位(或理论上应如此)。

学位袍:

是学位服的主体,既标识出学位的级别,又体现出本国和民族特点,同时还

能传达出不同学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国外对中国服装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服装面料的图案、纽扣、小

立领等方面。考虑到学位服的世界惯例和整体效果等因素,现行学位服没有采用

立领造型。面料的图案如果采用中国特色和传统的龙、凤、牡丹花等图案,势必

又会增加学位服的造价成本,加重学校或学位获得者的负担。因此,中国学位袍

在本国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体现在纽扣和袖口图案上。学位袍的前胸纽扣,采用

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点,又将实用功能和装饰作

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学位袍的袖口处,环绕绣(或印)出长城的城墙线,表现

中国特色的同时,又使宽大的袍袖富于变化感。

在色彩的规定方面,博士袍选用了黑、红两色,黑色是主色调,饰边为红色

;硕士袍由蓝、深蓝两色构成,在蓝色为主色调的同时,饰边为深蓝色。这与中

国统一实行的红色博士学位证书、蓝色硕士学位证书也是相一致的。校长袍则由

红、黑两种色调构成。不同的色彩,又区分出不同的学位级别或着装人的身份。

学位服是统一规范的,但又要传达出不同学校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达,是

通过允许学校在学位袍的左前胸处绣(印或佩带)上学校的徽记来表达。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于肩部的造型,使其整体上呈黄金比率的"国&quo

t;字型 ,庄重,大方。宽阔的袖身使着装的博士雍容而气派。后片过肩处和袖山

头的规律褶裥,不仅给博士服增添了立体感,同时又富于装饰效果,并随着穿着

者的移动而变化;硕士服在整体造型上则呈"目"字型,飘逸,洒脱。

后片过肩处和袖山头为自由的褶裥,从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与博士服明显地区分

开来。此外,袖口的上斜显 露出穿着者的上衣,既活拨又大方,表现出穿着者的

风度和与众不同。

垂布:

垂布,又称披肩,是由连颈帽演化而来。一方面使学位服整体上富于变化,

起到特有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垂布标识出所获学位的不同学科

归属和授予学位的学校。

垂布造型为三角兜式,面料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牡丹花,富贵,吉祥。

垂布的衬里用色,可由学校自主选用本单位的惯用色。不然,则使用统一的

灰色。

在学科专业的划分上,通过不同的垂布饰边颜色来区分。中国目前是按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授予学位。在不同门类的归属下,又划分出数百种学科专业

。如按学科专业标识,数量庞大,区分复杂,且学科专业的设置又是动态发展的

。如按授予学位的门类标识,虽然较易区别,但门类也存在调整化的问题。因此

,在门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适当归并,确定为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

类,与此相应的饰边颜色为粉、灰、黄、绿、白、红六种颜色。

学位服在中国大地的出现,使中国的学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尊

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又有了一个物化体现,莘莘学子的求学、创新的积极性更被激

发,学位授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强化,国际交流更趋于惯例。

展望学位服的发展变化,随着依法治国、依法办学、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学

位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体现学校自身的个性。

学位服源流趣考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可见标志之一。学位服一方面能较好地向大众体现出标

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和穿着者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

围,显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学位服的加身,标志着一个人的人生

事业旅途和重要转折,既可唤起对过去求学时代的美好回忆,蕴藏着对导师、学

友和母校的尊敬与眷恋;又可成为今后在知识海洋中永不停桨的动力,同时也感

到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说起学位服的由来,得要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国。

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学位制度,学位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等级

。为了能在学位授予典礼上体现出标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服装设计师应巴黎

大学校长的请求,设计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

套头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统一为书本式方形,黑色;流苏是不同

学位的重要区别,博士学位帽的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的流苏为深蓝色,学士

学位帽的流苏为黄色;垂布的饰边颜色是学科专业的重要标识物,按文、理、工

、农、医、军事六大专业,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色;博士学位袍为红

、黑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黄、白两色。

时至18世纪,学位服中又增添了导师服,供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长、学位导师出

席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和各种庆典时穿用。导师服也由方形黑色学位帽、

帽上的流苏(黄色)、学位袍(以红色为主镶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组成。学位授

予典礼上,身着导师服的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学位导师,首先把学位获

得者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然后庄重地授予学位证书,被授予者应向他们鞠躬

,表示谢意。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服,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统一制作的,它既有

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学位服也由学位帽、流苏、学

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款式、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

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

扣,套头三角兜形垂布采用织有中华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带有不同于其

他国家的民族特色。

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的区别&学位服的式样

①:学位服分为:校长服、校长(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五种;

②: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采用不同的饰边颜色区分;

④:流苏分为:校长(导师)流苏、博士流苏、硕士流苏、学士流苏。

从左至右:学士服、博士服、校长服、校长(导师)服、硕士服

从左至右:文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军事学类

学位服着装规范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实行学位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学位制度,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

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国际交流。

实行学位服,是一件严肃认真的工作。学位服只限于学位获得者、攻读学位

者及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导师)在

学位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及校(院、

所)庆庆典等场合穿着使用,不得滥用。

学位服作为专用服装。着装应符合下列规范:

一、学位帽

学位帽为方型黑色。

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二、流苏

博士学位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流苏为深蓝色,校( 院、所)长帽流苏为黄

色。

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

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 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

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

下垂状。

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 导师)及已获学位者,其

流苏均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

三、学位袍

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 ,校长服为红、黑两

色。

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合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四、垂布

垂布为套头三角兜型,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为

粉、灰、黄、绿、白、红颜色。

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 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

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垂布按授予学位的文、理、工、农、医、军事六

大类分别佩戴。

五、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现代意义的学位服在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由于社会、政治等的因素,

学位服在中国消失并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伴随着新中国学位制的建立和中国改革

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学位服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出现,并逐渐成为一道亮

丽的校园风景线。与此同时,有关学位服的研究工作也开始了。

自发不等于自觉。作为全国领导学位工作的最高机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密切注视着这方面的情况。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就学位服有关问题

尽快组织开展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受命在全国展开了调研工作,并与

北京服装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建构中国现代学位服体系"的

专题研究。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

了新中国自己的学位服样式,并作出决定:作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向全国学位

授予单位推荐使用,其他样式的学位服一律废止。

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现代学位服。

这套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包括博士服、硕士服两级学位服和校长服。根据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学士服暂不纳入这套学位服系列和暂不推荐使用。

这套学位服既考虑了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世界惯例,利于统一规范的原则,

又兼顾到学位的分级、学科的划分、学校的特点等认同、管理因素。

这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构成。

学位帽:

学位帽的造型,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大学普遍采用的方型造型,含有书

本(代表知识)的意义。在颜色上,不分学位级别和校长、导师,一律使用黑色

,显得庄重、沉稳。

流苏:

造型酷似中国的灯笼穗,悬挂于学位帽上。采用流苏,既为世界各国学位服

所常见,合乎世界惯例,又使得学位服在庄重大方的同时,透出活泼和飘逸之感

,更与学位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学位帽的秃呆之嫌,而且又通过流苏区分

出学位的级别和标志出着装者是已获学位还是在校生。

在学位级别的划分上,博士的流苏为红色,硕士的流苏为深蓝色,校长的流

苏为黄色。这种色彩的界定,与学位袍是交相呼应的。

对着学位服者是否已获得学位的判定,是通过流苏悬挂于学位帽的何处位置

。未获得学位时,流苏是垂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的帽檐右前侧中部;获得学位 后,流苏则垂于帽檐左前侧的中部。流苏位置的移动,是由校长(或校学位评定

委员会主席)在学位授予仪式上,颁授学位之后移动。校长的流苏,自然是垂于

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因为他早已获得过学位(或理论上应如此)。

学位袍:

是学位服的主体,既标识出学位的级别,又体现出本国和民族特点,同时还

能传达出不同学校的信息。

一般而言,国外对中国服装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服装面料的图案、纽扣、小

立领等方面。考虑到学位服的世界惯例和整体效果等因素,现行学位服没有采用

立领造型。面料的图案如果采用中国特色和传统的龙、凤、牡丹花等图案,势必

又会增加学位服的造价成本,加重学校或学位获得者的负担。因此,中国学位袍

在本国和民族特色方面主要体现在纽扣和袖口图案上。学位袍的前胸纽扣,采用

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如意扣",既有民族特点,又将实用功能和装饰作

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学位袍的袖口处,环绕绣(或印)出长城的城墙线,表现

中国特色的同时,又使宽大的袍袖富于变化感。

在色彩的规定方面,博士袍选用了黑、红两色,黑色是主色调,饰边为红色

;硕士袍由蓝、深蓝两色构成,在蓝色为主色调的同时,饰边为深蓝色。这与中

国统一实行的红色博士学位证书、蓝色硕士学位证书也是相一致的。校长袍则由

红、黑两种色调构成。不同的色彩,又区分出不同的学位级别或着装人的身份。

学位服是统一规范的,但又要传达出不同学校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达,是

通过允许学校在学位袍的左前胸处绣(印或佩带)上学校的徽记来表达。

在造型上,博士袍由于肩部的造型,使其整体上呈黄金比率的"国&quo

t;字型 ,庄重,大方。宽阔的袖身使着装的博士雍容而气派。后片过肩处和袖山

头的规律褶裥,不仅给博士服增添了立体感,同时又富于装饰效果,并随着穿着

者的移动而变化;硕士服在整体造型上则呈"目"字型,飘逸,洒脱。

后片过肩处和袖山头为自由的褶裥,从而使其在局部造型上与博士服明显地区分

开来。此外,袖口的上斜显 露出穿着者的上衣,既活拨又大方,表现出穿着者的

风度和与众不同。

垂布:

垂布,又称披肩,是由连颈帽演化而来。一方面使学位服整体上富于变化,

起到特有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垂布标识出所获学位的不同学科

归属和授予学位的学校。

垂布造型为三角兜式,面料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牡丹花,富贵,吉祥。

垂布的衬里用色,可由学校自主选用本单位的惯用色。不然,则使用统一的

灰色。

在学科专业的划分上,通过不同的垂布饰边颜色来区分。中国目前是按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授予学位。在不同门类的归属下,又划分出数百种学科专业

。如按学科专业标识,数量庞大,区分复杂,且学科专业的设置又是动态发展的

。如按授予学位的门类标识,虽然较易区别,但门类也存在调整化的问题。因此

,在门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适当归并,确定为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

类,与此相应的饰边颜色为粉、灰、黄、绿、白、红六种颜色。

学位服在中国大地的出现,使中国的学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尊 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又有了一个物化体现,莘莘学子的求学、创新的积极性更被激

发,学位授予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强化,国际交流更趋于惯例。

展望学位服的发展变化,随着依法治国、依法办学、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学

位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体现学校自身的个性。

学位服源流趣考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可见标志之一。学位服一方面能较好地向大众体现出标

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和穿着者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

围,显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学位服的加身,标志着一个人的人生

事业旅途和重要转折,既可唤起对过去求学时代的美好回忆,蕴藏着对导师、学

友和母校的尊敬与眷恋;又可成为今后在知识海洋中永不停桨的动力,同时也感

到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说起学位服的由来,得要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国。

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学位制度,学位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个等级

。为了能在学位授予典礼上体现出标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服装设计师应巴黎

大学校长的请求,设计出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

套头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统一为书本式方形,黑色;流苏是不同

学位的重要区别,博士学位帽的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的流苏为深蓝色,学士

学位帽的流苏为黄色;垂布的饰边颜色是学科专业的重要标识物,按文、理、工

、农、医、军事六大专业,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色;博士学位袍为红

、黑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黄、白两色。

时至18世纪,学位服中又增添了导师服,供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长、学位导师出

席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和各种庆典时穿用。导师服也由方形黑色学位帽、

帽上的流苏(黄色)、学位袍(以红色为主镶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组成。学位授

予典礼上,身着导师服的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学位导师,首先把学位获

得者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然后庄重地授予学位证书,被授予者应向他们鞠躬

,表示谢意。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服,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统一制作的,它既有

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学位服也由学位帽、流苏、学

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组成,款式、颜色与世界惯例大致相同,区别仅仅是学位袍在

袖口处绣有长城图案,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制黑色"如意"

扣,套头三角兜形垂布采用织有中华民族特色花纹的织锦缎制作,带有不同于其

他国家的民族特色。

来源:《新清华》

我国目前实行的学位服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统一制作的。它既有

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惯例。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可见标志之一。一方面是能较好的向大众体现出标志

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和穿着者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显示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学位服的加身,标志着一个人的人生

事业路途的重要转折,即可唤起对过去求学时代的美好回忆,蕴藏着对师生和母

校的尊敬和眷恋;又可以成为今后在科学海洋中永不停桨的提示物,同时感到社

会对自身要求的压力。实行学位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有利于

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 强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国际交流。

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分为博士服、硕士服两种,学士服暂不实行。此外,还

有校长服。

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统一为书本

式方形造型,黑色;流苏,是不同学位的重要区别,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

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色,校长帽流苏为黄色;垂布,饰边颜色是学科专业的重要

标识物,按文、理、工、农、医和军事六大类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

色,垂布图案选用中国传统的牡丹花图案;学位袍,博士学位袍为红、黑两色,

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校长袍为红、黑两色,学位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

国传统的"如意"扣。学位服的袖口处,标有中国长城图案。

学位授予典礼上,身着校长服的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研究生院院长

,首先把学位获得者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然后庄严的授予学位证书。被授予

者应鞠躬,向校长表示谢意。

工科学士论文范文
《工科学士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