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关于传承家风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3 06:05:0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传承家风

用良好的家风来传承中华美德

汪正芳 女 向阳中学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思想的归宿;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美德的传承,有赖好家风! 中华有美德,佳话永流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即为历代先贤崇尚,薪火相传至今。时至今日,我们需要进一步走近“正己修身”、“居安思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汲取精华、去除糟粕,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国”文化;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家训家规连着家风,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号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主动吸取家训家规家风中的精华精髓,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效廉洁履职提供力量支撑和坚强保障。

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们要带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号召, 带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表率、放样子;努力当好廉内助、贤内助,互促并进,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身体力行创立和延续独具特色的良好家风,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用自身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家人、感染他人、影响社会,引领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营造尚德昭廉、知敬存畏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细胞,治国先治家。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头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创美满家庭、建和谐社会,携手共建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家园!

推荐第2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我家的祖传家风是:勤劳善良,忠厚传家,为人正直,包容谦让、乐善向上,不计个人得失。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庄稼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自己的希望。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往日如昨天,他们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赤着脚,扛着一柄锄,踏着一方土,头顶一片天,深刻的印在我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病床前三年无孝子”。我的祖母因血压高,留下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床上一躺就是5年。衣褥的换洗,一日三餐的喂食,都是母亲精心照料,直至病故。谁人不夸我的母亲贤德孝顺。

父亲的忠厚诚实更是受人敬佩,种田完粮,天经地义。每次交公粮,父亲总是扬好、晒干,籽粒饱满的粮食上交国库。有一次交公粮,因司磅员误把100㎏的磅坨看成200㎏,开单据多填写100㎏粮食重量。父亲发现后,毫不犹豫告诉司磅员,司磅员一经核定(看磅)确实多称100㎏,并且当众夸奖父亲忠诚实在!有的社员背地里说“父亲傻”,可父亲就是用“傻”的思想和态度去做事待人去,一直这样。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别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且生动的讲述了一则故事,阐述了人生做人做事的哲理,使我终生受益(这就是内求品质;做事不找任何借口,只有自身拼搏努力,直至成功)!

从前,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于是大发善心,想帮助他致富,富人送穷人一头耕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播了种子,

1 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穷人满怀希望的开始奋斗了。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要艰难。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生小羊,等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将计划实施了,只是吃了一只羊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快些,卖鸡蛋立即赚钱,日子可以立即好转。穷人将计划实行,但是鸡生蛋的日子也很慢。穷人又忍不住杀鸡,就这样杀到最后一只鸡时,穷人感到理想破灭,想致富没有希望,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无愁。穷人依然穷着。

包容、谦让更是我家的祖传家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记得:我家的家前,队里分了半亩自留地,用来种菜。谁知:地邻把菜种在两家分界的陇上,地头上种上香椿树,遮我家的菜的荫,吸食我家菜地的里的养分,锄草、耕地弄的我家浇菜都没有法浇。经父亲多次和谒的商量都不听;别人家也说:“太不像话,欺人太甚”。父亲没法了,最后说:“即他去吧,咱少种点地,吃一点亏,只要把陇里面管理好了,照样不少长菜”。凭着父亲的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种出的菜的品质、产量都比他家的好。包容、谦让是一种品质,父亲常说:“吃点小亏算不了什么,不去计较,因为这点小事两家闹生分了,激化矛盾不值的”。

“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我深深的感激着我的父母亲。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风气中成长起来的

2 ——这就是我的家教!

我一定继承发扬家庭的优良作风及传统美德。建立幸福和谐家庭,教育好子女,好好学习,倡导文明家庭风尚,走科技兴国道路!在公司里,能以团结同事,多学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回报公司及社会!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何作秋

2015年8月1日

推荐第3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是阅读求知。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父母希望把阅读求知家风传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时候,为了让我爱上读书,妈妈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氛围,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书店看书。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开始我并不想看书,但爸妈看书时聚精会神的表情吸引了我,我也就默默地跟着一起看了。天长日久,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作业写晚了,浓浓的倦意向我袭来,我也得看上几眼书才能入睡,阅读求知的家风已从父母的行动中渐渐的传承到我的身上。

每当夜幕降临,我在认真地写作业,爸爸妈妈或读书看报、或帮我学习,家里总有浓浓的书香气。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也不忘送我精美的图书,总能让我惊喜不已。一家人去旅游出远门,每个人都会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机场、在宾馆,只要有时间,三个人都各自看着自己书。

这就是我的家风——阅读求知之风,愿它永驻在我家,书香悠远。也愿它飘进千家万户!

推荐第4篇:传承家风

传承家风,实现中国梦

——镇赉镇中学

宋华婧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采访节目——家风。“你家有家规吗?”“你家的家规是什么?”被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迷茫,因为大部分人很少接触到“家风”这一词汇。于是在闲暇之余也会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对家风、家训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等等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关注家风家教,更多思考的也许应该是这样的问题,怎样把传统的家风家教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家风传播有益社会、有益国家的正能量?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的孩子比较顽皮,正式入学前,没少给我找麻烦。作为母亲的我经常教育孩子在学校遇事要宽宏大量,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在我的教诲下,孩子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现在,我希望孩子早日养成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做父母的还有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非常乐于聆听我们的一言一行,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良好的家风,让孩子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远渐退出让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的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孩子们也将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推荐第5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吴奕霖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短视频,是关于家风的传承。我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了有一位阿姨陪着一群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一位中年叔叔,他在一间屋子里吹糖人;在班级里教孩子们剪纸。他们都受到了***的夸奖。

因为他们善良,懂得帮助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家也有个家训是:尊敬老人,尊敬长辈,大年三十,我到姥姥家住,陪姥姥姥爷开心的守岁,住到正月初二,初三给长辈们拜年,祝愿他们幸福安康,我也想成为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把这个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推荐第6篇:传承家风

传承家风——我心中的美德

中华民族的历史孕育许多优秀传统美德,有些是以“家风”的形式世代传承的,家风通过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中传承,形成不同家庭的不同家风,对家风而言,个人行为就是家风的最好体现。

要论家风,我家也有自己的传承。我爸总是跟我讲爷爷,在我爸记忆里说爷爷总是穿着那一身古老的衣服,款式不新颖,颜色不鲜艳,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爸说:过去的苦日子,现在的日子真好,要节俭,要艰苦朴素。我的奶奶在生活中也很节俭,总把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用过的水用来冲厕所。奶奶跟我说:要节约点用水,水很宝贵。在家里爸爸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他做什么事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到达,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把握好时间,多做有用的事情。妈妈在家是对我最和蔼可里亲的总是对我说:冷不冷,热不热,饿不饿,累不累,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去关心别人。

我特别喜欢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每次看我都很感动,母亲干了一天的工作,晚上照顾完自己的孩子,又特别疲惫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长辈洗脚。可是她没注意到她的孩子并没有睡觉,而是露出半个头偷偷地看到了妈妈的行为,于是就像摸像样也端了一盆水走向妈妈。有一天我看妈妈累了,我也这样做了,妈妈对我说:“女儿长大了!“我想我也有了自己的家风。

聆听着家风的细雨一定可以将我这幼苗浇灌成美丽的花朵,同时我也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推荐第7篇:传承家风 继往开来

传承家风

继往开来

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跟大家又相聚在校园广播中,我是杨涵文、我是XXX、我是XXX、我是XXX。

我们今天广播的内容是《传承家风 继往开来》。 甲:谁能跟大家说说什么是家风?

乙:我来说。家风就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丙:说的太正确了。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礼仪之邦。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丁:古人留下了很多关于家风家训的脍炙人口故事,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甲:说的没错。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

—1—

的潜移默化。那么我就先来听一则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家风家训的故事。

乙: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不少故乡亲友给身为总理的周恩来写信,要求进京做事,在新政府里谋得一官半职。周恩来十分反感这种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

丙:为此,他专门召集身边亲友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并定下了著名的“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丁: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甲:周总理侄儿周尔辉的父亲是烈士,周总理将其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北京办有干部子弟学校,是专门培养烈士、高级干部子女的。

乙:但周总理没有让侄儿周尔辉上这样的学校,而是让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学住校学习,还特意嘱咐无论是领导谈话、填写表格,还是同学交往,千万不要说出与他的这层关

—2—

系。

丙:后来,周尔辉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1年结婚,学院领导帮助他解决了夫妻分居的难题,把他爱人从江苏淮安调到学院子弟小学任教。

丁:周总理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批评道:“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国务院也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邓颖超也从一边给侄儿、侄媳做工作:“伯伯是抓压缩城市人口工作的,他要带头执行这项政策。”

甲:就这样,在周总理夫妇的耐心说服下,侄儿、侄媳一起调回了淮安工作。周恩来说过,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诠释着家风的重要。

丙:其实在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风,这些家风既有共同性,又有着各自的特殊性。

丁:比如说,尊老爱幼、勤劳简朴,诚信为本是我们绝大多数家庭的家风。而喜欢读书、喜欢运动等又是各个家风的不同之处。

甲:是的。良好的家风对我们的成长真的是太重要了,家风就像是土壤,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让我们一起来继承我们良好的家风,陪伴我们一生的成长。

—3—

下面就让我们在一曲《中国好家风》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广播。

—4—

推荐第8篇:良好家风传承

良好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应该只从生活上关爱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还要正确地教育孩子,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努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首先是为人父母的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如果自己做不好,良好的家风就无从说起。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

我的家风是“发扬民主、平等协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小辈对老人都非常孝顺,长辈们年老体弱,晚辈们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或买一些时令衣服;或买一些老年保健用品;衣食住行方面小自袜子手套、内衣内裤,大至电器家具,都能一一为老人想到买到,尽力为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的岳父岳母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岳母患肺心病十几年,每年都要几次住院,每到住院期间,我们家的小辈们都是争着抢着去医院陪护老人。

其次,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非常和谐融洽,总能做到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兄弟姐妹中包括娶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婿个个都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关心长辈甚比关心自己。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兄弟亲情千金难买,我们从不为家庭财产之类的事争吵,对老人留下的财产也从不斤斤计较,我们都认为吃亏便宜都是自家人,大家都有一双手,都在赚钱,何必为那一丝半点伤了和气。婆媳之间亲如母女,妯娌姑嫂之间胜似亲姐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兄弟姐妹平等对待,不分你我,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形成共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大家都心情舒畅。此外,每个小家庭都能做到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经常受到邻里的赞扬。

我认为每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过得很好,当亲人遇到困难,也非常乐意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尽管不是官宦世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快乐,有普通家庭的美—那就是和谐之美。

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开朗、乐观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小孩读小学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练习游泳和书法,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同时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长们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起良好的家风,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善良宽容之心。敬爱父母,体贴兄妹,关爱朋友,懂得分享。让孩子们明白只有真正付出善良、懂得宽容的人,才能得到世间真情的回馈。

推荐第9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汴河街道办事处房寨小学

徐元超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父母亲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我的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老高中毕业生,在当时也可以算是有文化的人,我的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可是他们给我的教育和熏陶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父亲做事非常认真,从来不会也不屑于弄虚作假。在我小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负责整个生产队所有的账目,每到年底,一个大队中所有生产队的会计都聚集在一起,挨个对每个生产队的账目进行稽核,父亲做的账目每年都是顺利通过稽核,没有丝毫差池和错误。外出稽核账目时,大多数时候父亲都带着我,记得有一年,在稽核结果生产队的账目时,有一笔支出好像有问题,是假账还是不符合规定我记不清了,父亲认为这笔账应该剔除,做账的会计认为数目很小,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如果要剔除这笔账,后面部分的账目全部都要重做,非常麻烦,其他生产队的会计也跟着附和说关系不大,没必要重做,可是父亲坚持认为,事关老百姓和集体,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虚假,最后大家都被他说服了,父亲又帮着那个会计吧后面的账目重新做好,顺利通过了稽核验收。其他会计都说父亲做得很好。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马虎的。多年以后,在一次酒席上,我遇到了当初那个会计,他跟我说起我的父亲,言语之间充满着敬佩和推崇。

童年的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做错了事情经常要挨打,通常是屁股上挨上几小棍。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该挨打却没有被打的经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做饭让我烧火,我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拿着菜刀砍树枝,心不在焉,结果一下子砍在脚踝上,顿时鲜血直流,父亲见了,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奔向医院,医生给我缝了五针,还说再砍偏一点动脉血管就断了。医生让我在家好好休养,父亲却说不能耽误上学,每天让哥哥姐姐用平板车把我送到学校去上课。就这样,我的功课一点也没落下。回来我的脚好以后,父亲对我说:“以后做什么事一点要专心、认真,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本来以为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父亲一定会打我一顿,让我长点记性,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父亲的话就像留在我脚踝上的疤痕一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专心去做,不再一心二用。

参加工作以后,我在学校里一直担任会计、报账员的职务,负责学校的账目,父亲多次跟我说,公家的东西一定不要随便往自己家拿。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每年的账目都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让我更高兴的是,在父亲和我的影响下,我儿子也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小时到亲戚家做客,从不随便拿别人家的钱和东西,亲戚们都夸奖他真懂事,有家教,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相夫教子,与人为善,热心助人。我们村有一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眼睛不好,行动也不便,母亲经常帮助老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虽然我们家人口多,生活也不好,母亲还是经常哪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比如鸡蛋、饼干之类的东西送给老人,妹妹问母亲:“她是我们家的亲戚吗?”母亲说:“她不是我们家的亲戚,但是她孤苦伶仃一个人,我们应该多关心她,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嘛。” 后来老人摔了一跤,彻底不能走动了,当时农村刚刚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大家都铆足劲拾掇自己的地,老人的几个远房侄子相继以此为借口推辞,不愿照顾老人。村干部遭到回绝后,只好另想办法。一位村干部忽然想起我家,问母亲能不能吃点苦受点累,帮忙照顾照顾老人。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她不顾繁忙的稼穑、家务之累,开始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直到村里建起了敬老院,老人再也不忍心让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人继续伺候,主动要求住进了敬老院。至于村里给予我家的那份微薄的补助,母亲都贴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上了。村里的人有什么困难,母亲总是主动上前给予力所能及的的帮助,有时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母亲为邻里做这些事时,从未想到过得到什么回报,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的功不唐捐,因为做这些事,母亲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邻里村民们的尊重。对于这一点,我们当儿女的有着切身的感受,愈加鼓励我们以母亲为楷模,把乐于助人当作人生的乐事,哪怕是事微小,力绵薄。

有人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留给孩子的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诚信、友善这样的良好家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应该传播的社会正能量。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助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助力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10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黄永利

家庭是苗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随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家庭教育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闹事,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没有和同学发生过任何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

现在,我已经步入六年级,成为一名高年级学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家风是什么?让我也想认识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

看到新闻上被采访的叔叔阿姨们说:“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风,也认识了不少优良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自己家的好家风是:“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

在勤勤恳恳方面,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民,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我跟爸爸学。爸爸是做生意人,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总会叫上几声“你好”,新年里爷爷打电话时总会送几句新年祝福语。还有,在阳光心态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虽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会愁眉苦脸,总会积极面对。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017年9月25日

第11篇: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谦恭孝顺、勤俭节约、善良礼让......这些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代就有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可是,在现代的很多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

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而正是家风的滋润,助我们成长。植物只有在温暖阳光的普照下,才能茁壮生长;我们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第12篇:传承忠厚家风

“忠厚”传家远 “书香”继嗣长

我出生在新民市东北边陲陶家屯乡一个小自然屯——梁家荒地,祖辈世代务农。从我记事时起,祖父及父亲都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母亲更是穷苦出身的家庭妇女。由于兄弟姊妹多,父母经常叮嘱孩子们:“在家要孝敬老人,兄弟姊妹要和好,善待亲戚邻里;在外要忠诚老实,做事认真,对人厚道。”所以说,“忠厚”也就成为我们家的不成文的“家风家训”。在屯里及周边村屯,凡是认识我父母的人,一致评说:“老梁家的人老实厚道”。由于祖母早逝,父母及子女对祖父都非常恭顺,从来没有不礼貌的言语。家里生活再困难,年节也要给祖父打壶酒,过年磕头拜年是必须的。正因为如此,祖父打破了祖上“活不过60岁,寿命比较短”的惯例,一直活到73岁才病逝。父亲对子女的管教很严,我们兄弟姊妹8人,在外如有打架骂人的,回到家轻则挨顿训,重则挨打,所以,没有惹事生非的。母亲更是贤慧善良,她任劳任怨,屈己待人,疼爱子女。家里有点白面或粳米,除年节吃两顿外,一律留给来客吃。平日攒点鸡蛋鸭蛋,除换点零花钱外,只有在子女有病或过生日时能吃

一、二个,余下全留给客人。尽管我家人多,生活也比较困难,但不少亲戚都愿到我家来串门。在邻里关系上,我家都能和睦相处,遇事儿做到谦让待人,屯里没有对我家说三道四的。由于老

1 实,1945年3月日满统治的最后阶段,父亲之前本来已经被抓去当过一年“劳工”,可因为回来没有给村公所“打点”,“劳工证”就一直没有领到手,结果就又来抓父亲当“劳工”,父亲只好跳窗逃走,65岁的祖父被关进县城看守所,父亲回来后把祖父替换出来。大哥那年15岁,就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与邻里搭犋莳弄三垧半地,村里人都夸大哥既忠厚又能干。“八·一五”日本投降后,父亲才被放回家。从此,大哥就一直是家里主要劳动力。大哥的诚实、肯干,得到屯里人的赞扬,解放后,成立互助组时当上组长,成立农业合作社直到人民公社,大哥都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曾几次当上县劳模。入党后,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在村里有较高威信。

父亲年少时,念过一个“冬学”,认识几个字,吃过没有文化的苦,他对子女上学念书十分重视。大姐已经嫁人,大哥过早地参加生产劳动,也只念过两个“冬学”。1948年,新民解放那年,屯里请了一位教书先生,父亲就把两个姐姐,二哥和我都送上学念书,并说:“解放了,不能再当睁眼瞎了!”由于二姐年龄大了,家里需要人手,只念一年就不念了,三姐、二哥和我都是1952年暑期陶家屯完小毕业。虽然我们姐弟三人学习都很好,但那时上初中得到离家30华里的公主屯去,家里也实在没能力供三个子女继续念了。因为我年龄小,只有11周岁,父母亲就让我继续念。那年我

2 考上了刚成立不久的新民第三(公主屯)初级中学,当时在校住宿,每月伙食费6元钱,但对子女多的农民家庭也是沉重负担。家里不惜卖猪、卖鸡,或向亲戚挪借才凑齐费用,供我念完初中。1955年暑期我初中毕业,考虑家里实在无力供我上县城念高中,只好报考免费的新民师范。那时,家庭困难的学生多,新民师范又是在全省十一个县区招生,而且,录取的人数不多,我有幸被录取,念上中专。师范学校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免收学杂费、伙食费、书本费,就这样我得以念完中专。1958年暑假我中师毕业了,我深知,是党和国家培养我成为有中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我在校时努力学习,毕业分配留校当上了函授部教师。我对党和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决心努力工作来回报党和国家。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在新民师范、实验小学、新民一中当了12年教师。工作中,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获得组织和同志们的好评。1971年,组织上调我到新民镇教育组,一年后又调到新民县革委会教育组,1972年恢复文教局,我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我被提拔当上了股长,后调到县委组织部当上了干审组组长。无论当教师,还是在机关工作,我始终不忘提高自己。当教师时,我就参加沈阳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学习,因“*”中断了。1980年,我又参加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学习,1984年获得辽大中文系专科毕业文凭。同年,我被组织提拔

3 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当上了领导干部。1990年,被调到县(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并先后兼任文化局党委书记、广电局局长。

我对自己的三个子女,始终不忘教育他们做人要忠诚老实,做事要认认真真。我老伴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她用勤勤恳恳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教育并影响着子女。长子高中毕业参军,在部队经培训当上教导营卫生员,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转业回来被分配到县防疫站工作。为了能更好胜任工作,他又离职参加苏家屯医学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具备中专水平,后又参加大专在职进修,获得大专学历。在市防疫站当上中层干部,并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大儿媳,铁岭农业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新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她也在职进修获得大专学历。工作中,恪尽职守,钻研业务,在获得农艺师副高职称后,在农村区域站当站长。仍不忘提高自己,钻研业务,在沈阳市、辽宁省、国家级都获得科研项目奖,终于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正高)职称。次子在中国医科大学专科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人民医院工作,在行政岗位上成为主任科员。二儿媳是省医卫校毕业成为辽宁省医院护士,在岗位上不断努力进修,获得大专学历后,晋升为中级职称。我的小女儿考上沈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新民市报社工作,后因县级报社一律停办,她被分配到新民市委党校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

4 历,被晋级为高级讲师(副高职称)。女婿沈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民广播电视台当记者,在已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后,正积极争取晋升高级职称。

改革开放后,现实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突飞猛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我的大孙女,2009年从沈阳化工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又考取研究生,201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就职于沈阳科技学院任教师,现已晋级为讲师;孙子考取辽宁省工程技术大学,现是大二学生;外孙正念初中,学习也很努力,在新民少儿“睿智杯”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

古语云:“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两句话激励着千百万家庭进行传统的家风家训教育。现在,人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家家都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我们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一定和谐、幸福、文明、富强。如果人人都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伟大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第13篇:家风的传承~

家风的传承

我相信,好的家教来源于好的家风。

一个农民的教养

2011年夏天,我带领农保局职工在深入乡镇进行生存认证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件事„„

时至农忙,农村的老少爷们天天都要到农田干活,当我们到达村委会时,很多老人纷纷从地里赶回来,有的手上沾满了泥土,有的甚至散发着牛羊身上的粪味,大家嘴里一边感谢着党给农民带来的好政策,一边又表达着着急回地里干活的心情,冲冲忙忙的签字,按上手印,又匆匆忙忙的离开,没多大功夫,我们的印台上面就覆盖了一层泥,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说什么,大家都很理解。排队的人都按完手印后,我们依旧等待,看看是否有还没有赶到的人。百无聊赖中,一位老大爷匆匆忙忙的走进了村委会的办公室,当时大家一下就来了精神,还真没白等!(因为我们多认证一位,就意味着少一位需要到县里认证的老人)

老大爷刚进屋,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身又走了,大家不明就里,互相对视了一下,一头雾水。几分钟后大爷又回来了,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刚才忘了洗手了,早上三点就起来干活了,手太脏了。”边说边用衣角继续擦手,霎时,我们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大爷的手上,那双充满老茧的大手,手指的纹理里依然是黑色的,那是因为长时间的劳作,已经洗不出来了,但是,很明显的,大爷是很认真的洗过手的,我们似乎还闻到了香皂的清香,就像大爷的馨香洁白的心一样。

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愣住了,然后大家笑了,“没事的大爷,我们知道你们现在特别忙,能理解的。”

“那可不行啊,你们大老远来的,这是为了方便我们呀,现在这么忙真是没有时间去县里,岁数大的,和身体不好的又走不了,你们为我们解决了这么大个事,不洗手,把你们的东西弄脏了,太不礼貌了,再着急也不差洗手这会功夫。”

大爷简单纯朴的话语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后来听村支书说,大爷一家几代人都特别孝顺,也特别勤劳肯干,在村里人缘特别好,谁家有什么事都非常主动帮忙,还经常被评为“五好家庭”,我想这就是良好家风的传承吧!

想想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已经缺失了这样的教养,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家里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宠着,放大孩子的优点,忽略孩子的缺点,有多少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呢?教养与穷富无关,头等舱上也有没有教养的行为,乡村田埂上的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

楼上的父子

我家楼上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自从孩子会走路,这个小男孩就经常在上面来回的跑,从卧室的方向跑到客厅的方向,像跑接力赛一样。虽然觉得很吵,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什么,毕竟孩子嘛,天生好动,都能理解。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真的是精力很旺盛,每天早上5点30左右,我会伴随着孩子的脚步声醒来,每天晚上11点多,我伴着孩子的声音入眠。妻子经常抱怨太吵了,太吵了!我就宽慰她,忍让些吧,一个孩子而已。

后来的一件事让我转变了想法,决定不能再这样容忍下去了。

那天晚上9.30多了,妻子感冒,吃了药就睡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楼上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我家的天花板都在颤,怕把妻子吵醒,我决定到楼上的邻居家“拜访”一下。门开的时候,我真的是很愤怒,和我猜想的一样,爸爸和儿子在踢足球,爸爸身高180多,体重得200多斤,都不能简单的用魁梧来形容了,孩子也不算瘦小,这加起来的分量,在上面走路楼都得颤一颤,何况是踢球了,我相信受到影响一定不只我们一家。

“呀,这是领孩子踢球呢?那个,麻烦您小点声啊,我妻子已经睡了。”我很歉意的说,就好像我妻子睡了影响到他们踢球了似的。

“这才不到十点就睡了?睡的可够早的呀?”很明显,楼上的先生也很惊讶。

当时我很无语,“我觉得就算白天也不应该在楼上踢足球,影响的不止我们一家。” “哦,这不是孩子没什么玩的嘛,声音大吗?我没觉得呀?”很显然楼上的先生也很不高兴。而他的儿子,从一开始我敲开门所显示出来的局促,现在已经转变成了一副“我就踢球了,你能把我怎么地”的表情。

我彻底无语,我觉得跟这样的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了,所以,我不带任何感情的扔下一句“请不要影响到其他人”后转身下楼。

后来踢球的声音的确停止了,但是我的思绪却停不下来,我们做家长的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呢?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

第二天出门时碰巧遇到隔壁的阿姨,阿姨提起了“足球事件”,阿姨抱怨说:“真想不明白,父母都是公务员,听说还是个官呢,怎么这么没素质呢!”

我苦笑了一下。

其实,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并不是他的家境,而是他的家风。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我们熟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孟子成才,搬了几次家,只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字经中是这样提到孟母教子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三岁丧父,孟母以织布维持一家的生计,而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好好学习就会半途而废的道理,不惜将已经织好的布剪断,孟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一向节俭的妈妈竟然将辛苦织成的布毫不犹豫的剪断。从此孟子孜孜不倦,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历史上“亚圣”。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行为举止、思想情操与道德观念综合影响自己的孩子学习与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风,从我们自身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让良好的家风延续传承下去,使良好的家风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14篇:传承家风演讲稿

传承家风,做有温度的人

李柯苇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第15篇:传承优良家风

传承优良家风

郾城区辽河路小学于秋娜

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其实,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我是在陆绩怀橘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在我年幼时父亲教育我们要孝敬奶奶,给我们讲奶奶一个人拉扯父亲和姑姑,在那缺吃少穿的岁月里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们深知父亲的孝心和奶奶的不易,不论何时,只要我们一踏进家门,必先去见奶奶;每餐的第一碗饭,我们姐弟几个争抢着给奶奶端„„虽然奶奶离开我们已二十个年头了,可只要一提起她老人家,泪水总是盈满眼眶。结婚以后,有了孩子,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要尊敬长辈,要懂礼貌。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2010年年关发生在武汉黄陂孙氏兄弟身上的感人事迹让人改变了对包工头的坏印象。孙氏兄弟20年坚守不欠薪,这样的承诺,分量比山还重。 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许诺,许下诺言,就必定要按说的去办。父母亲求真务实的生活作风熏陶着我,所以我要求孩子买学习用具找回的零钱必须上交。每天在学校的表现如实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家风是无形的、潜在的,对我们及子孙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影响;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家风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是孩子规范行为准则的“调节器”。而中国人历来重视庭训家教,自古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世家不同,家风迥异,每个家庭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家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第16篇:传承家风恒久远

传承家风恒久远

莱州市郭家店镇柴棚 吕洪岐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族家风的建构,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就是因为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风,才有了这么伟大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16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我这一代人出生于50年代,成长于60年代,小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父母没上过几年书,对于我的家风家训是有点模糊的,但是小时候也确实有很多规矩,光是餐桌上规矩就不少,例如:端碗的方式,挟菜的先后,坐的姿势等都有较严的要求,印象颇深的当属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不允许上餐桌的。长大之后,在父母身边,母亲是教我很多模糊的类似于家风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例如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懂得礼让与谦让、要有爱心,要团结和睦、勤劳节俭、务实忌浮、自立自强,勤勉刻苦;在上学期间母亲总是教育我,在学校要尊师重长,团结同学,与同学都要和谐相处,多多交流,嘱咐我不要懈怠学习,别忘记自己学习的任务与将来的担当。我们上一代人的家风虽然不够成熟,但是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差不多。正是无数人的家风才组成我们社会的风气。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这些模糊的家风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深入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髓,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成长的这一代,正是国家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更应该把父母传给我们的家风,传给下一代人,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家风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无比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更是把勤俭节约作为第一家风。每当孩子们对此产生疑问的时候,我就会讲“节俭”的故事。和书本打交道的我,要求孩子们,务必热爱知识,保持学习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我常给孩子们讲,作为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不能给你们提供多么优越的条件,更没有特权,你们只能靠自己,走学习这条路。你们要视书本为最好的朋友,并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我还告诉孩子们,一个人的发展,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所以,你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以后在单位上班,一定要诚实待人,与人为善,不占小便宜,不斤斤计较,牢记“吃亏人常在”的古训。

如今,两个孩子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工作之余,常常回家探望我和老伴,他们所挂念的是我们的健康,而每次回家,我总是告诉他们:“诚实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孩子们总能爽朗的接受,并且异口同声的回应我说:“吃亏人常在”。

第17篇:《家风传承》观后感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家风在现实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那么,我们应该营造什么样的家风呢?

一、和谐的家庭关系。小孩子从婴儿到上学这段时间,更多的是陪在父母身边,所以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对小孩的人格培养起着至关中的作用。父母做,孩子在看,孩子在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父母应该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价值观。

二、浓厚的学习气氛。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以身作则,带着小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共同成长,让小孩子读书有伴,读书有乐趣。

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尊老爱幼,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遵纪守法,弘扬道德规范,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传承优秀家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只有重视家风建设,弘扬优良家风,才能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

第18篇:传承最美家风

传承最美家风

学校:澄迈县第二小学

班级:五(4)班

姓名:刘蓉

人只有在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们中华民族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物质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家风之一——尊老爱幼。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正好是周末,我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到达金利达那一站时,上来了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奶奶,她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实在坐不住了。刚想给奶奶和弟弟让座,突然,一位叔叔站了起来,说:“来!您坐!”老奶奶笑了笑,慈祥地说:“谢谢。”便拉着孩子坐下了。我的嘴角也浮出了一丝微笑,是啊,在我们生活中,所有人都应该尊老爱幼。

家风之二——守时。我从小做事都很磨磨蹭蹭。所以,妈妈教育我要守时。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约好了周末早上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结果由于我自己多睡了半个小时,同学整整在书店门口等了我好久。当我到书店门口的时候, 哪位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我回来时,妈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做人要守时,不能磨磨蹭蹭。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家风之三——诚实。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父母都教我们要诚实,是的,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一天在学校,我来到班里,发现班里发生了个矛盾,原来是里丽霜她的笔不见了,而同桌闻燕正好有一支和她一模一样的笔。“是你拿了我的笔!”丽霜吼道。“我„„”闻燕由于太紧张,一时说不出话。“看吧!你肯定是做了亏心事!不然你怎么不说话呀!”丽霜瞥了她一眼。“不是我!”闻燕肯定的说。“哼!”丽霜很生气。“那个„„”修敏一下羞红了脸。“怎么了?”闻燕关心的问。 “对不起!闻燕丽霜,我刚刚也买了一支和你们一样的笔,我看到地上有支和我一样的笔,就捡来起来,可是,当你们争吵的时候,我看了看笔袋,发现里面有两支这样的笔,真是对不起!她深深地鞠了一躬。“没事!”闻燕说。“嗯!闻燕,真是对不起!”丽霜也道了歉。我看到这情景,心里的大石头也放了下来。诚实,是多么珍贵呀!如果没有它,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呀!

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守时。这就是我家乡的三大家风。

第19篇: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读邓格伟先生《梦鼍集》之《家族回眸》有感

罗明妍

认识邓格伟先生是在2006年春天,当时邓老应邀到我校文学社做讲座,他渊博的学识与谦和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每次经过阳江北门街必登门造访,邓老也总会放下手中文稿与我谈天说地,意兴盎然。

我所了解的邓老是位令人如沐春风的仁厚长者,一个古道热肠的学问家。我常常思考,邓老为什么能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固守一方精神家园,保持独立的个性。在拜读邓老大作,《梦鼍集》中《家族回眸》一章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书香门第,家风传承。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是清末一位高风亮节的文人、教育家、社会公益家,他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后世子孙也自觉地传承着这种优良家风。

奖掖后学

据记载:“邓林,道光26年中举,后屡试不第,转为乡梓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创建南恩书院、字祖庙、同敬文社......掌教南恩、濂溪两书院多年,培育人才不少,阳江翰林姜自驹、姜自驺出其门下。对贫寒学子免收束修。”邓林先生不以科举落第为患,兴办学校,培育英才。他是一介寒儒,深知贫寒学子求学的艰辛,于是免收学费,他对后辈学子的关爱提拔令人动容。

作为邓琳的五世孙,邓格伟先生同样乐于奖掖后学,邓老曾多次在阳江中小学开办讲座、举办书画展,分文不取。我个人也从邓老身上获益匪浅。每次我去拜访他,他必然先关切地询问我近来工作状况如何、读些什么书、有什么疑难问题。有一次,我把我校自己办的《海螺报》带给他看,他接过报纸,并非草草地扫一眼就收下,而是去书房拿了眼镜仔细阅读。他首先称赞片面和色彩都不错,进而指出报头、排版、字体和文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他的见解让人特别愿意接受。当时,我刚开始学办报纸,听到各方面的声音批评不少,很少有人肯静下来读一读,并为我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只是一个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邓老能够这样真诚热心地帮助我,确实令我很感动。每次离开他家,我都会满载而归——邓老将自己的许多书籍赠送给我。

天道酬勤

邓氏一门中,有几位出身寒微却在某些某些方面成绩斐然的先辈,如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幼孤贫,然勤奋好学,擅长书法,各体俱隹......时人有‘邓琳草书可当钱之誉’”,有珍贵的书法作品《神思帖》流传于世。邓老的祖父邓宗鑫先生同样身世不幸,自幼丧父,五岁丧母,家境贫困,无钱读书,但他精心研究手工艺,擅长扎各种花卉、动物,扎的纸鸢远近闻名。

邓老继承其祖上遗风,励精图治,用十八年时间著成《梦鼍集》,将“阳江历史、漠阳风情、名人轶事、收藏文化、宗教史迹、海洋文化”融于一炉,堪称阳江的百科全书。在谈到创作体会时,邓老总是毫不隐讳地说:“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许多名人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出身,避之惟恐不及,而邓老却主动谈及此事。其实,一个人起点越低,在取得成就后就越令人敬佩。邓老读高三时恰逢十年浩劫,而他不忘祖训,不坠青云之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坚持“看书、剪报”,“静夜伏案”。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采访,成绩却超过了专业水平,这与他的勤奋密不可分。

有一次我发现,海陵岛上有许多地名都以“那”字开头,想到在广西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当地人解释说“那”在壮语里是“田”的意思。难道海陵岛上曾有壮族人居住?我曾问过许多当地人,却无一人知晓,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邓老。邓老听后首先称赞我问得好,并肯定了我的怀疑,他说两广是古越人居住之地,在古越语中“那”就是“田地”之意。后来汉人南迁至广东,许多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邓老说完还从两个落落大满的书架中抽出一本解释方言地理的书,三两下翻到“那”字解释的一页给我看,果然与他所说的不差分毫。他的博学强志和清晰的条理使我开了眼界。若说《梦鼍集》是阳江的百科全书,那么邓老就是阳江的活字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邓氏家族中这三位前辈皆因勤奋刻苦,突破自身自身环境的限制,

1 成为行业佼佼者,这不能不说是天道酬勤。

古道热肠

邓老在我心中是个个非常热情善良的长辈,他了解到我和丈夫都在海陵中学教书,工资微薄,又要供养弟弟、妹妹读高中,就特别关心我们。所以每次我们去看望他时,他总与我们促膝长谈,一方面鼓励我们不要被目前状况所困,而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断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做长远打算,想办法改变现状,为我们指出许多出路。每次跟他交谈都会觉得很愉快,信心倍增。邓老自己以写作为生,生活也比较清贫,有一次聊天到中午,他执意要请我们吃饭,怕我们谢绝,就急切地说:“我的经济状况比你们好一些......”如此质朴真诚,真让人无法拒绝。我是外地人,对阳江还不熟悉,每一次拜访邓老时,他亲自送我下楼,还到街口叫了辆摩托车来,交待好地点、帮我还好价才目送我离去。这位老人给了我许多感动,他是当今少有的古道热肠的人,与他交往,令人心中阳光灿烂。

从《梦鼍集》中,我看到邓氏家族祖祖辈辈都不乏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之士。邓老高祖邓琳先生热心公益,“移筑北门拱桥,重修东山石塔......领衔倡导,管理其事"。邓老祖父邓宗鑫先生“性情忠厚”,帮邻居配钥匙“从不收费,不管开多少次锁,从不介意”他还在抗日战争中挺身保护十几个难民。邓老伯父邓石先生热心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代表基督教会到广州筹集善款,还曾应邀为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员作翻译。这真是忠肝义胆,世代相传。

不难看出,邓老的热情真诚并非偶然,而是植根在邓氏家族古道热肠的淳朴家风的沃土之中。

收藏字画

邓老从中学时代就喜欢收藏,这大概是受其祖父的熏陶。邓老说,他的“祖父是位有恒心,有心得的人,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潜心收集民国时期的刊物图片及资料剪辑,还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内容包括中外风景名胜、人物、古迹、风土人情及民国时期阳江发生的某些事件”,辑成六册,邓老幼年时“总要翻看,看得入迷”。

比起祖父,邓老的收集面更广,除收集名人字画外,还收集老照片、*传单小报、门卷、请柬、铁路站台票、菜单、纪念封、碑帖,对剪报也情有独钟。42年间,仅剪报就有近40本。少年时他以收藏为拓宽视野的手段;成年之后,则将此作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途径。邓老说他的本收藏皆是心血凝成,千金不易。一个人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爱好已属不易,能如此详细地分门别类足见其思维的缜密。更可贵的是邓老还常常将珍藏品向世人展示,使其发扬光大,更充分地彰显其价值。

保护祖屋

邓老祖屋所在地北门街是阳江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狭窄的小街上商铺林立,过客如云,车水马龙,喧嚣不绝,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拥挤、喧哗、浮躁。很难想像,上世纪80年代前,它还是一条舗着青石板路的古巷,巷子两边的明清故居在风雨中静默。随着岁月流逝,古代民居和青石板路大都不复存在,这条街上唯一能给前人留下回忆,给后人带来遐想的就是邓老的祖屋。小巧的青砖门楼,上面悬挂着著名画家关山月手书“邓林故屋”四个大字的牌匾,门两侧的大红灯笼似与林立的商舗争辉,进入大门,左侧几间旧屋飞檐上的雕饰仍清晰可辨,这就是邓老的祖屋给我的全部印象。邓老及其族人一定为保护这方寸之地的百年祖屋尽了全力,其意义至少在于向后人昭示了阳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个人无法阻止城市发展的进程,也无力参与保护古城抑或建立新城的决策,但至少可以力尽绵薄之力,保护自己所能保护的文物。

邓老的书房在大门右侧小楼的第三层,楼道狭窄、阴暗,如同攀爬古塔,书屋陈设简朴,一桌、一椅、两书架而已。闹市喧哗却不妨碍邓老文思泉涌。让我想起陶潜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贤德女性

邓氏一族中有几位优秀的女性,特别引起我的关注:邓老高祖父邓琳先生自幼丧父,由其母含辛茹苦培养成才;邓老的祖父邓宗鑫先生幼年父母双亡,亦是由其庶祖母抚育成人;邓老的人生中,也有三位女性默默地帮助和支持他。

第一位是他的母亲。到邓老父辈时,邓家生活仍很艰辛,他母亲为改善家计,与其父开了一家饼坊。她“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孝敬公婆,勇于承担养活一家老小八口的重担,并且,她深明大义,力劝丈夫为儿子订阅报纸,邓老也正是从此走上文学之路,养成收藏的爱好。

第二位女性是邓老已过世的妻子。她在困境中与邓老相濡以沫,虽性格各异却尊重丈夫的选择,她是邓老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是将邓老作品看得最重的人,她得病后邓老倾力相救却无力回天。悲痛之余,邓老仍坚强地生活、写作,将深挚绵长的爱与思念化作前行的动力,使人深感“真正的爱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三位女性是邓老的新婚妻子。邓老于去年十月喜结良缘,其妻是一位中学教师,两人可谓志趣相投,琴瑟和谐。说到新妻,邓老掩抑不住激动,向我们大谈心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机遇......”我们与邓老交谈时,师母频频出来为我们添茶,继而又回到书房为邓老誊写书稿,其态娴淑端庄,我们看到青春与幸福洋溢在邓老脸上。

若说邓氏家族中多有才有德之士,我则认为这几位贤德女性也毫不逊色地撑起了半边天。

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传子孙以金银财宝,不如传之以优良家风和良好教育,俗话说得好:“花香不经久,书香百世新”。邓氏家族优良家风与文化已相传百年,相信会历久弥香。

2007年3月15日于海陵岛

个人简历:

罗明妍,河南省开封市人,生于1977年11月30日,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中学教师。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开封市求实中学工作。后于2004年报名参加团中央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国家级贫困县广西省田阳县支教。其间与广东志愿者陈观华相识并结为伉丽,支教结束后共赴广东,从2005年至今在阳江市海陵中学高中部任教。

主要工作业绩

在河南省开封市求实中学期间:

2003年带领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从事公益劳动和社会调查,任教班级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志愿者班”光荣称号。

2002-2004年连年获全校公开课一等奖 2004年获全校教育理论演讲大赛第一名

2004年所带毕业班语文平均成绩86.2分,位居全市第一 在广西省支教期间:

2005年在广西省田阳县桥业中学指导学生参加全区语文竞赛荣获指导一等奖

2005年期终考试中任教的初一年级段语文成绩获全县第四名,南部山区第一名,创历史记录。 2004至2005年帮助田阳县内31名面临失学或已经失学的贫困生联系资助款,保证其继续求学。

第20篇:家风传承 上传

家风传承

家风不同于家规。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而家风则似同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规有形,可以是明确的条文,而家风无形,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传承。这种传承,三言两语也许无法言尽,但它贯穿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每个人的处世为人。

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良好的家风熏陶,做人处世必然遵循家教规则。传统社会对于家风非常看重。

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如果我们孝敬老人,那么孩子一定会孝敬我们。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养树先养根,如果我们只给树叶浇水,不去关爱树根,那树叶很快就会枯萎。

每个家庭是社会的的小细胞,通过类似家规等教导后辈,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社会才会更和协!

关于传承家风范文
《关于传承家风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