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发布时间:2020-03-03 18:41: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读邓格伟先生《梦鼍集》之《家族回眸》有感

罗明妍

认识邓格伟先生是在2006年春天,当时邓老应邀到我校文学社做讲座,他渊博的学识与谦和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每次经过阳江北门街必登门造访,邓老也总会放下手中文稿与我谈天说地,意兴盎然。

我所了解的邓老是位令人如沐春风的仁厚长者,一个古道热肠的学问家。我常常思考,邓老为什么能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固守一方精神家园,保持独立的个性。在拜读邓老大作,《梦鼍集》中《家族回眸》一章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书香门第,家风传承。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是清末一位高风亮节的文人、教育家、社会公益家,他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后世子孙也自觉地传承着这种优良家风。

奖掖后学

据记载:“邓林,道光26年中举,后屡试不第,转为乡梓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创建南恩书院、字祖庙、同敬文社......掌教南恩、濂溪两书院多年,培育人才不少,阳江翰林姜自驹、姜自驺出其门下。对贫寒学子免收束修。”邓林先生不以科举落第为患,兴办学校,培育英才。他是一介寒儒,深知贫寒学子求学的艰辛,于是免收学费,他对后辈学子的关爱提拔令人动容。

作为邓琳的五世孙,邓格伟先生同样乐于奖掖后学,邓老曾多次在阳江中小学开办讲座、举办书画展,分文不取。我个人也从邓老身上获益匪浅。每次我去拜访他,他必然先关切地询问我近来工作状况如何、读些什么书、有什么疑难问题。有一次,我把我校自己办的《海螺报》带给他看,他接过报纸,并非草草地扫一眼就收下,而是去书房拿了眼镜仔细阅读。他首先称赞片面和色彩都不错,进而指出报头、排版、字体和文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他的见解让人特别愿意接受。当时,我刚开始学办报纸,听到各方面的声音批评不少,很少有人肯静下来读一读,并为我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只是一个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邓老能够这样真诚热心地帮助我,确实令我很感动。每次离开他家,我都会满载而归——邓老将自己的许多书籍赠送给我。

天道酬勤

邓氏一门中,有几位出身寒微却在某些某些方面成绩斐然的先辈,如邓老的高祖父邓琳先生“幼孤贫,然勤奋好学,擅长书法,各体俱隹......时人有‘邓琳草书可当钱之誉’”,有珍贵的书法作品《神思帖》流传于世。邓老的祖父邓宗鑫先生同样身世不幸,自幼丧父,五岁丧母,家境贫困,无钱读书,但他精心研究手工艺,擅长扎各种花卉、动物,扎的纸鸢远近闻名。

邓老继承其祖上遗风,励精图治,用十八年时间著成《梦鼍集》,将“阳江历史、漠阳风情、名人轶事、收藏文化、宗教史迹、海洋文化”融于一炉,堪称阳江的百科全书。在谈到创作体会时,邓老总是毫不隐讳地说:“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许多名人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出身,避之惟恐不及,而邓老却主动谈及此事。其实,一个人起点越低,在取得成就后就越令人敬佩。邓老读高三时恰逢十年浩劫,而他不忘祖训,不坠青云之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坚持“看书、剪报”,“静夜伏案”。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采访,成绩却超过了专业水平,这与他的勤奋密不可分。

有一次我发现,海陵岛上有许多地名都以“那”字开头,想到在广西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当地人解释说“那”在壮语里是“田”的意思。难道海陵岛上曾有壮族人居住?我曾问过许多当地人,却无一人知晓,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邓老。邓老听后首先称赞我问得好,并肯定了我的怀疑,他说两广是古越人居住之地,在古越语中“那”就是“田地”之意。后来汉人南迁至广东,许多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邓老说完还从两个落落大满的书架中抽出一本解释方言地理的书,三两下翻到“那”字解释的一页给我看,果然与他所说的不差分毫。他的博学强志和清晰的条理使我开了眼界。若说《梦鼍集》是阳江的百科全书,那么邓老就是阳江的活字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邓氏家族中这三位前辈皆因勤奋刻苦,突破自身自身环境的限制,

1 成为行业佼佼者,这不能不说是天道酬勤。

古道热肠

邓老在我心中是个个非常热情善良的长辈,他了解到我和丈夫都在海陵中学教书,工资微薄,又要供养弟弟、妹妹读高中,就特别关心我们。所以每次我们去看望他时,他总与我们促膝长谈,一方面鼓励我们不要被目前状况所困,而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断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做长远打算,想办法改变现状,为我们指出许多出路。每次跟他交谈都会觉得很愉快,信心倍增。邓老自己以写作为生,生活也比较清贫,有一次聊天到中午,他执意要请我们吃饭,怕我们谢绝,就急切地说:“我的经济状况比你们好一些......”如此质朴真诚,真让人无法拒绝。我是外地人,对阳江还不熟悉,每一次拜访邓老时,他亲自送我下楼,还到街口叫了辆摩托车来,交待好地点、帮我还好价才目送我离去。这位老人给了我许多感动,他是当今少有的古道热肠的人,与他交往,令人心中阳光灿烂。

从《梦鼍集》中,我看到邓氏家族祖祖辈辈都不乏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之士。邓老高祖邓琳先生热心公益,“移筑北门拱桥,重修东山石塔......领衔倡导,管理其事"。邓老祖父邓宗鑫先生“性情忠厚”,帮邻居配钥匙“从不收费,不管开多少次锁,从不介意”他还在抗日战争中挺身保护十几个难民。邓老伯父邓石先生热心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代表基督教会到广州筹集善款,还曾应邀为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员作翻译。这真是忠肝义胆,世代相传。

不难看出,邓老的热情真诚并非偶然,而是植根在邓氏家族古道热肠的淳朴家风的沃土之中。

收藏字画

邓老从中学时代就喜欢收藏,这大概是受其祖父的熏陶。邓老说,他的“祖父是位有恒心,有心得的人,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潜心收集民国时期的刊物图片及资料剪辑,还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内容包括中外风景名胜、人物、古迹、风土人情及民国时期阳江发生的某些事件”,辑成六册,邓老幼年时“总要翻看,看得入迷”。

比起祖父,邓老的收集面更广,除收集名人字画外,还收集老照片、*传单小报、门卷、请柬、铁路站台票、菜单、纪念封、碑帖,对剪报也情有独钟。42年间,仅剪报就有近40本。少年时他以收藏为拓宽视野的手段;成年之后,则将此作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途径。邓老说他的本收藏皆是心血凝成,千金不易。一个人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爱好已属不易,能如此详细地分门别类足见其思维的缜密。更可贵的是邓老还常常将珍藏品向世人展示,使其发扬光大,更充分地彰显其价值。

保护祖屋

邓老祖屋所在地北门街是阳江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狭窄的小街上商铺林立,过客如云,车水马龙,喧嚣不绝,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拥挤、喧哗、浮躁。很难想像,上世纪80年代前,它还是一条舗着青石板路的古巷,巷子两边的明清故居在风雨中静默。随着岁月流逝,古代民居和青石板路大都不复存在,这条街上唯一能给前人留下回忆,给后人带来遐想的就是邓老的祖屋。小巧的青砖门楼,上面悬挂着著名画家关山月手书“邓林故屋”四个大字的牌匾,门两侧的大红灯笼似与林立的商舗争辉,进入大门,左侧几间旧屋飞檐上的雕饰仍清晰可辨,这就是邓老的祖屋给我的全部印象。邓老及其族人一定为保护这方寸之地的百年祖屋尽了全力,其意义至少在于向后人昭示了阳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个人无法阻止城市发展的进程,也无力参与保护古城抑或建立新城的决策,但至少可以力尽绵薄之力,保护自己所能保护的文物。

邓老的书房在大门右侧小楼的第三层,楼道狭窄、阴暗,如同攀爬古塔,书屋陈设简朴,一桌、一椅、两书架而已。闹市喧哗却不妨碍邓老文思泉涌。让我想起陶潜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贤德女性

邓氏一族中有几位优秀的女性,特别引起我的关注:邓老高祖父邓琳先生自幼丧父,由其母含辛茹苦培养成才;邓老的祖父邓宗鑫先生幼年父母双亡,亦是由其庶祖母抚育成人;邓老的人生中,也有三位女性默默地帮助和支持他。

第一位是他的母亲。到邓老父辈时,邓家生活仍很艰辛,他母亲为改善家计,与其父开了一家饼坊。她“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孝敬公婆,勇于承担养活一家老小八口的重担,并且,她深明大义,力劝丈夫为儿子订阅报纸,邓老也正是从此走上文学之路,养成收藏的爱好。

第二位女性是邓老已过世的妻子。她在困境中与邓老相濡以沫,虽性格各异却尊重丈夫的选择,她是邓老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也是将邓老作品看得最重的人,她得病后邓老倾力相救却无力回天。悲痛之余,邓老仍坚强地生活、写作,将深挚绵长的爱与思念化作前行的动力,使人深感“真正的爱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三位女性是邓老的新婚妻子。邓老于去年十月喜结良缘,其妻是一位中学教师,两人可谓志趣相投,琴瑟和谐。说到新妻,邓老掩抑不住激动,向我们大谈心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机遇......”我们与邓老交谈时,师母频频出来为我们添茶,继而又回到书房为邓老誊写书稿,其态娴淑端庄,我们看到青春与幸福洋溢在邓老脸上。

若说邓氏家族中多有才有德之士,我则认为这几位贤德女性也毫不逊色地撑起了半边天。

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传子孙以金银财宝,不如传之以优良家风和良好教育,俗话说得好:“花香不经久,书香百世新”。邓氏家族优良家风与文化已相传百年,相信会历久弥香。

2007年3月15日于海陵岛

个人简历:

罗明妍,河南省开封市人,生于1977年11月30日,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中学教师。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开封市求实中学工作。后于2004年报名参加团中央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国家级贫困县广西省田阳县支教。其间与广东志愿者陈观华相识并结为伉丽,支教结束后共赴广东,从2005年至今在阳江市海陵中学高中部任教。

主要工作业绩

在河南省开封市求实中学期间:

2003年带领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从事公益劳动和社会调查,任教班级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志愿者班”光荣称号。

2002-2004年连年获全校公开课一等奖 2004年获全校教育理论演讲大赛第一名

2004年所带毕业班语文平均成绩86.2分,位居全市第一 在广西省支教期间:

2005年在广西省田阳县桥业中学指导学生参加全区语文竞赛荣获指导一等奖

2005年期终考试中任教的初一年级段语文成绩获全县第四名,南部山区第一名,创历史记录。 2004至2005年帮助田阳县内31名面临失学或已经失学的贫困生联系资助款,保证其继续求学。

传承家风

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传承家风

家风传承

传承家风

传承家风 继往开来

良好家风传承

传承良好家风

传承良好家风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
《书香门第 家风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