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绘画创作过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12:03: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速写与绘画创作

速写与绘画创作

——李松杰 速写在绘画创作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速写艺术是快速提高造型能力,塑造优美形象最便捷的方法。实践证明,速写艺术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品质和价值,而且也是艺术家发挥主体的创造精神,强化审美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探索艺术表现形式,表达情感的媒介。在绘画造型艺术中,为绘画艺术的一种,具备了一定的造型美。

速写是收集绘画创作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创作中几乎都涉猎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各个层面,范围之大,题材之广,都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么广泛的题材并非我们在美术基础训练素描和色彩中所接触而产生的,而是靠速写来收集的。之所以说是速写收集而来的,那是因为速写的工具简单,携带和做画很方便,记录所见所闻十分方便快捷。速写还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意识对所绘制的对象有意识的概括、归纳、变形、夸张和强调、捕捉瞬间真切的感受和鲜活的印象等,这都给绘画创作奠定了丰富的素材基础。

速写是绘画创作草图的重要表现手法。由最初的绘画创作方案意向的产生到绘画创作方案草稿定稿,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很多次的肯定与否定,建立与推翻,修改与完善,那么速写在这其中始终担任着主要的职责。从绘画创作方案的初始到完整体现;从各种艺术元素的比较和提取到独特的艺术效果的呈现。每个过程的变化和发展不仅表现在思维的提升还表现在画面的变化,而画面的这种变迁多半是

体现在速写式的草稿或图案上,由此看来速写的高低确乎关系到绘画创作的水平高下。速写艺术与绘画创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速写表现的是生活,是创作的素材积累。速写艺术是一种技能训练,是培养艺术家观察生活、运用创造性思维表现生活。通过对各界画家作品的赏析,我们从中行到一条道理,那就是深入生活,勤于速写与创作,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绘画创作作品。

森谷创想数字科技

推荐第2篇:《雷雨》的创作过程

曹禺《雷雨》的创作过程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饱受赞誉,影响广泛,它同其它的文学作品一样,符合文学创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经历了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创作过程复杂而细微。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创作《雷雨》时他的人生经历已经十分丰富,积累了大量可用于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曹禺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参加过许多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话剧的主角。1929年,曹禺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了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的优秀剧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队长,结识了许多不同阶级的爱国人士和思想开放的进步人士。因此,曹禺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和信息,通过唤醒机制和联想机制的作用,这些刺激和信息直接参与了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的“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雷雨》中。

文学材料的大量积累引发了曹禺的艺术发现,他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得到了一种独特的领悟。

曹禺从见习的事务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新成分和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于其中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旧形式之间寻找到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比如,曹禺从自然现象雷雨中发现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创造出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可悲境地的人物形象;曹禺从夏天闷热、潮湿、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见出人罪的意识和救赎意识,以及不可避免的人物命运悲剧;曹禺在两个家庭间安排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8个人物中竟有5组巧合的三角恋关系,即鲁贵—周朴园—侍萍,周朴园—侍萍—蘩漪,周朴园—周萍—蘩漪,周萍—蘩漪—四凤,周萍—四凤—周冲,这些都是曹禺独一无二的艺术发现。可以说,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和灯塔,没有艺术发现,曹禺心灵中的一切材料都将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艺术发现提供的思想火花,具有独特风貌和内在灵性的《雷雨》就不会诞生。

“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

1 /

4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曹禺在《雷雨》的序中如是说。这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既文学创作的无意识动机,驱使着曹禺投入文学创作中,决定了《雷雨》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

曹禺写《雷雨》缘于情感上的一种迫切需要,他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憧憬,这种憧憬吸引着他去思考人类的命运,结果他发现了人的可怜,从而进入了一种无名的恐惧之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就这样,曹禺创作的主导动机形成了,内心开始了激烈的子动机冲突。曹禺的另一个创作动机即子动机是塑造一个让他心仪的女人——周蘩漪。他知道像蘩漪这类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明慧,她的哀静,更有原始的一点野。蘩漪不是所谓的温柔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强悍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曹禺将她写成了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这个外在机缘使曹禺的内在蕴藉和奔突的热情找到了倾斜的渠道,原先焦躁不安的盲目驱力变为明确而坚定的意图,于是乎,一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雷雨》应运而生。 随后,曹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创造阶段,即从观念上基本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目标,为物化阶段准备好可以倾泻并保留在纸上的东西,文学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构思阶段。

作为一个创作者,曹禺是理智的,虽然在感情上他同情侍萍的悲惨遭遇,怜悯四凤和周萍绝望的爱情,很想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在理智的约束下他没有违背故事悲惨的事实,依然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让一连串的惨剧爆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没有深远意义,仅供娱乐的《雷雨》。

曹禺生于20世纪初,当时正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整个家庭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曹禺亲眼目睹了旧家庭家长统治的罪恶、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和劳动者悲惨的遭遇。创作《雷雨》时,曹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理性思维的参与下对自己的回忆进行了筛选和提取,经过整合、加工、改造和情感的浸润,一个描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具有浓郁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中的罪恶统治、精神危机和最后崩溃的故事形成了。

《雷雨》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双线发展的结构

方式提炼生活典型,组织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为了创作《雷雨》,曹禺几经揣摩构思,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而《雷雨》经过作者的濡染和驯化,多余的部分被不断剔除,不足的部分则被填充、改造、丰满、升华,所以《雷雨》充满了可玩味的盎然诗意,给人带来了审美享受。

五年间,无数灵感的火花支持着《雷雨》的创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曹禺组织同学们到保定去做抗日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十分钦佩那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再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后来,曹禺与工厂的工人座谈,工人们吃苦耐劳,勇于反抗,纯朴善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经综合、突出之后,《雷雨》中的鲁大海便诞生了。曹禺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一个人,一段话,一件事都会成为他的创作素材,这和他长期积累,艰难思索有着密切联系。

曹禺在《雷雨》的艺术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曹禺通过雷雨的意象,联想到审视、惩罚人世间一切丑恶和罪行,高高在上、超然物外的仲裁者,同时联想到表面屈从,内心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爱的爆发和恨的宣泄交织,拥有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人物蘩漪,进而联想到了非人类之力可反抗,像宿命一样紧紧纠缠,无从逃避的雷雨式惨剧。为了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可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曹禺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时候他是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周朴园,有时候他是精神上饱受摧残近乎疯狂的蘩漪,有时候他又是受尽侮辱和迫害却十分坚韧的侍萍,四凤、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每一个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都经过了作者的创造性想象,才成为让人过目不忘,反复咀嚼的经典形象。

曹禺通过6个月的时间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成了物质性的文本。物化过程中,人物“活”了起来,开始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曹禺适时地遵从了人物性格逻辑的自由发展,于是才有虽然虚伪,残酷,专制,但是良知尚存,父爱依旧的周朴园,尽管歇斯底里,最终母爱觉醒的蘩漪。 创作之初,曹禺并没有显明地意识到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然而,在文学创造“形之于手”的过程中,曹禺产生了新的动机,“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

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这种情感支配了《雷雨》创作,使雷雨成为鞭笞封建社会的剧作。

《雷雨》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读者能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这都是“形之于手”的过程中反复推敲、语词提炼出来的。

曹禺的《雷雨》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推荐第3篇:如何指导孩子绘画创作

如何指导孩子绘画创作

一、取材“ 小”一点。

孩子天生就具有及强的概括能力,他们的笔下可以让繁杂的东西变的简洁和明白,也可以让简单的东西变的丰富和具体。鼓励孩子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捕捉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细节,它不一定要有什么深刻的主题,但一定要生动真实而有情趣,如孩子们画的“老师生气了”“妈妈给我梳头”等题材。

二、形象“大”一点。

形象尽量要画大一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许多孩子都把形象画的很小,零零散散地摆在画面上,相互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画面显得平板、单调,要鼓励孩子尽量画大一点,即使大的变了形也比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画面要好的多。

三、构图“满”一点。

鼓励孩子将内容画多一点,构图尽量饱满,前后层次丰富,表现出孩子五彩斑斓、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

四、比例“变”一点。

绘画不同于摄影,不是生活的照搬和复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放大和缩小物体的比例,认为美的地方可以放大,不重要的地方可以缩小,有时可能人比房子还高,蜻蜓比长颈鹿还大,这样的画出的画面可能不符和生活的真实,但更符合艺术的真实,也更有情趣。

五、造型“异”一点。

不要太多考虑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子,鼓励孩子们大胆的造型,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张冠李戴、可以异想天开,还可以移花接木,塑造出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形象,每个孩子笔下的小鸟都是不同的,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中造型不同的小鸟。

六、表现“新”一点。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采取多种综合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力求独特。表现内容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鼓励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一切界限,消除时间差,将远古和现代、白天和夜晚等不同时间里的特有现象或事物综合在一起,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空间上打破天上地下、水面陆地等一切空间限制,让学生重新构筑一个新的理想的世界。

七、色彩“怪”一点。

自然界的色彩丰富多姿,变化无穷,但如果按照真实的色彩来表现对象就不一定很美,鼓励孩子按照画面的需求或根据自己的心情任意改变色彩,打破常理来涂色,把树叶涂成红色、紫色,人的脸部可以涂肉色,也可以涂黄色、蓝色,甚至半边红半边蓝。这样的涂色方法会使画面更有情趣,也更具个性。

儿童的绘画有着自己的特点: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这些特点直接体现儿童的思维。分析儿童思维和绘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绘画。我们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情况,结合儿童的绘画特点,来指导儿童学习绘画。

通过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儿童绘画特点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过程,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可以更直接地体察到其心灵轨迹。

透明儿童在绘画时,有很多的形象表现就象说话一样,总是想要说的清楚。在处理形象时想要画的全面。遇到被遮挡的情况,有时就用透明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多地表现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

俯视儿童在画比较大的场面时,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进行表现。很多的时候用了“鸟瞰”的方法。就像画一张比较具象的地图。这种方法有很强的示意性。

多视点有些时候儿童想把各个方向看到的形象表现在一张画中,采用的一种把很多视点看到的形象画在一幅画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视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结合问题。比如:画河的两岸;表现公路的两边;画一幅比较长的画。

)适合形象求全而不被遮挡,是一种能够满足儿童求全需要的一种方法。也是对真实的空间关系缺乏认识的表现。参照在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时,邻近的形象参照比较多,整体的参照较少。注重局部的观察和感受。是整体把握能力、整体意识不强的表现。

水平根据水平视点的感受,水平线分割画面。追求形象与水平线的相对位置,表现不同的环境或远近关系采用的一种安排画面的一种方法。是处理形象与环境关系的较为简单的方法。

通过绘画中表现出的特性看儿童绘画特点

率真性很多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出诚实、坦率和真诚的特点。他们的真实与成人的客观写实不一样。客观的真实和逼真他们是做不到的。儿童绘画标准更侧重的是对不对,而不是象不象。孩子不断地表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状况,往往没有成人的伪装,而是自然流露。

求全性儿童绘画时,往往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及知道的、想到的或彼此无关的东西都拼凑罗列到画面上,直到画满为止;并且把从外部看不见的物体也画出来,画成各物体之间互不遮挡;这种求全性,还表现为宁肯让部分重叠出现,也不肯少画。如画侧面的人像也要画两只眼睛。求全性表现出了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求全性源于儿童对事物认识的渴求,源于儿童对世界认识的不完整性。

夸张性儿童在绘画时表现的夸张与感受特点和注意力有关。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感兴趣的形象上。在绘画时,有兴趣的形象和部位表现较大,相对具体,有夸张倾向。其它形象相对简单、概括。在色彩方面,一般是主观意向色彩和个人偏爱的色彩。特点是色彩强烈、明确。

抽象性不如实摹写客观物象及其许多特征,仅仅保留其最基本的形式。比如:儿童通常是用简单抽象的线条来描绘对象,画人像是抽掉了人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外貌的人物特征,仅保留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这种抽象性是儿童无意识的,力不从心的表现,是对描绘对象的简化和概括。

稚拙性所画物象简单粗糙,造型夸大或扭曲。表现为绘画形象与客观形象差距较大。如画人,常是头大身体小,眼睛和嘴巴画的显著,动作幅度夸大,这种稚拙性是儿童认识事物不完善,表现力不足决定的。

动态性指儿童喜欢画有趣的、活动的对象,不喜欢画静止状态的对象。比如:喜欢画各种动态的人、动物、车船、飞机等等。常常边画边说,模拟物象的声音,进入绘画中的角色,甚至忘掉自己。这种动态性,反应了儿童好奇好动,富于幻想的特点。

开放性所谓的开放性是指对儿童自身来讲约束少、定式少。思维开放、动作开放、绘画要素开放。给人无所不能的感觉,看起来真是“胆大妄为、异想天开”。

总之,儿童在绘画时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现办法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儿童对形体、结构、空间、色彩等很多的客观造型因素还缺乏理解和认识。更不能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应不断地引导儿童观察感受周围的事物,扩大知识面。提高各种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让孩子在感受、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

儿童为什么要学画画?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在家到处乱涂乱画比较喜欢画画,于是找个地方让他学画,期望孩子以后在绘画方面有所出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家精力充沛,只顾看电视和玩耍,于是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免得荒废了孩子的时光。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比较调皮,担心空余的时间孩子在外面打闹,家里又无人照应到孩子,于是找个地方学习,既可以约束一下孩子,又多少能学到一点东西……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似乎都没有真正明白孩子学画的目的。

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最常强调的教学目标就是:敞开心灵,提高素质,教会绘画,培养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儿童画画,更主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在绘画中充分表现自已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尤其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所以说培养孩子学画画是针对每一个孩子,而不仅仅是有绘画天赋的孩子。

例如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画,题目为《妈妈生气了》,画面表现的是爸爸躺在床上睡大觉,小朋友坐在地上摆弄玩具,房里摊得乱七八糟,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这情景很是生气,既气小朋友只顾玩耍不学习,又气爸爸只顾自己睡大觉而对孩子不闻不问。

通过画面作者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表现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因此说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幅作品后来在全国世纪之星儿童绘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由于其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局限,绘画成为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孩子们通过涂鸦,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此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先导。儿童绘画有一个心理发生过程和规律,画面是与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符合的,儿童学画画应表现儿童的感受和天性,应具有儿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具有天真、童稚。有的人不理解这些,用成人化的眼光看待儿童画,对儿童的画妄加评论,过份挑剔。常有家长在教孩子画画时说:“这东西画得一点都不象,应该这样画,应该照书上画,照老师的画”“这孩子尽瞎画,哪有把鱼画在天上的?”“这张画颜色涂得一点都不均匀,用的颜色也不对,人的脸哪有绿色的,难看死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儿童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再画!”反复的指责和否定,限制了儿童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儿童对画画产生畏缩情绪和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孩子失去对绘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注意对儿童绘画兴趣的培养,按儿童心理特征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表现内心想法。在辅导过程中多引导,多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其学画的积极性。例如:在故事创作绘画《龟兔赛跑》一课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改编故事内容和情节,在画画过程中进行辅导,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们从绘画的形式到内容都有各不相同的表现,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具体作品进行点评,让孩子相互交流,拓宽他们的思路,有的孩子一连画了三四张还要画,兴致很高。此外,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对画的好作品奖励评优,举办画展,网上发表……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进行肯定。其次,我们还要求家长对儿童画有个正确的认识,学会保管好孩子的绘画作品,在家庭教育中循循善诱,扩大孩子的思路和眼界,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陶冶美的情操。

如今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接触的新信息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语言能力强,思维能力发展快,加上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儿童往往产生了一定的心理缺陷,只喜欢听表扬,当宠儿,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此,儿童成才除要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术教育培养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完善的人。同时,绘画能促使儿童身体机能的成长和发育,通过绘画可以使儿童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平静愉悦,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总之,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来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推荐第4篇:悉尼歌剧院的创作过程

一.悉尼歌剧院的创作过程 二.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对立统一 三.实务角度其价值分析 四.结论

摘要 从建设澳洲悉尼歌剧院的背景出发,详细探讨了歌剧院的拱结构理念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同时对歌剧院形式与结构功能的关系辩证看待,深化对建筑的认识。联系建筑实务探讨建筑师在方案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以及如何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背景概况

形势与结构

实务角度

价值体现

无论世人到过澳大利亚没有,但是每当提到悉尼歌剧院,人们或多或少会想起这个造型奇特的白色建筑物。悉尼歌剧院位于澳洲悉尼,它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二十层楼高,耸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的贝尼朗岬角上,紧靠着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桥的一小块半岛,三面环海,南段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它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伍重,结构工程师为世界极顶尖结构大师阿鲁普(Arup)及其领导的阿鲁普结构研究所。

这个建筑的设计始于1955年,当时澳洲政府举办了全球性的设计比赛,题目是在悉尼海港旁设计一座包括2600多人的多用途表演场地、能容纳1500人的剧场和能容纳500人左右的戏剧厅。歌剧院建筑的中标者为当年38岁的丹麦年轻建筑师约翰·伍重(Jorn Utzon)提交的方案,在全世界233份建筑设计方案中,他做的壳形方案被当时的评委会主席艾罗·萨里宁(Eero Saarinen)所欣赏并采用。

一.悉尼歌剧院的创作过程 1.草图创做的推敲: 约恩乌松提出的方案在功能和造型上都格外的吸引人。他的方案把两个大型剧院并排而设的,而且把两个主剧院的前厅安排在整座建筑物的前端,所以旅客可以先观看悉尼海港的景色后,才进入室内的场馆。这样的设计符合滨水建筑的区位作用。另外,整座建筑物的外型也是绝对吸引人的,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设计者运用采用贝壳、帆船元素,想让这个建筑得到悉尼港口的滋润,也希望这个建筑的落成能让整个悉尼港永远保持活力,它的各扇形外壳独一无二,亦无疑使这建筑物一直成为澳洲的地标。悉尼歌剧院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2.歌剧院的功能布局分析

平面上,歌剧院的造型与布局仍然让人叫绝。平面上看,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

音乐厅:此乃全歌剧院最大的房间,拥有2,679个座位,这些座位中有2100个正面表演台,其他的12块座位席则分布在两侧。舞台呈梯形,靠近观众的部分较窄,为14米。最深处的宽度则为17米,舞台后面还有供唱诗班使用的坐席。舞台前部的85个座位还可收起,即使如此,这个深度11米的舞台总面积也不过200平方米,对于有些大型乐队来说还是略显拥挤。

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 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 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

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3.内部功能的先天缺陷

从建筑实务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如同许多经典名作一样,悉尼歌剧院那无懈可击的外形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一个观演建筑,其实用与否是不可避免会被人无数次提起的问题。若它只是个演奏厅只是用作音乐性的表演,因为不用考虑视线的问题,所以观众席是可以安排在舞台的后方,俗称四面台。 但是剧场则不同,因为戏剧和歌舞剧都是需要考虑视线的问题,所以观众席只会安排在舞台的前方、成扇型或马蹄形,而且最后排的坐位多数都会控制在距离舞台25m之内,务求让最后排的观众都看到表演者的面部表情。

另外,舞台的左、右、后和上、下方都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不同的布景,所以设计时最难就是处理后台与更衣室和储物室之间的流程,并且如何在外立面上把舞台塔(Fly tower) 隐藏。

在原先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完全不能达到以上的要求,在歌剧院的空间太大,而且天花是弯曲的,所以混响时间会很大,回音情况严重。

至于剧剧院,由于弯曲的外型令舞台之上的空间(Fly tower)不足够,一般的标准Fly tower是舞台的高度 x 2.5倍,这样才可以把整个舞台高度的布景吊在上空。

因此,整个剧院的规划要完全重新设计,但是当时决定项目的政客对剧场设计一无所知,便胡乱批准剧场的兴建,所以在工程的预备过程中出现无数的大问题,而建筑师约恩 伍重亦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最后的解决方法引用全球最出色的工程师楼—(奥雅纳) 协助他们设计。

根据剧场设计规范不难发现观演建筑的设计重心,无疑是其中的歌剧院,而歌剧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一定是其舞台,由于演出场景的更换,演员的候场等需求,最合理的舞台结构形式应该是一个“凸”字形,由位于中心的基本台与围绕其三边的侧台与后台构成,侧台安置车台保证布景的快速更换,后台设置转台,舞台之上悬挂天幕等。舞台部分与观众厅部分的比例接近1:1而且流线复杂,各种功能缺一不可。同时,观众厅的形体与容积,则直接决定声效的各项指标。但是在分析悉尼歌剧院的平面与剖面图以后,不难发现,其空间使用及其浪费,功能上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虽然在声学方面众说纷纭,但是多数表演者认为歌剧院的音效不佳,且自我感知不良。

二.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对立统一

通过对悉尼歌剧院的结构分析可以知道歌剧院总体上属于拱的大跨度结构体系,而非表面上所显示的壳结构体系。可最初建筑师 的设计不单没有规律,各扇型结构都有不同的弯曲度,完全没有逻辑可言,而且不同的弯曲面是互相接触的,但在无规律弯曲面的接合上,是很难确保施工的品质管理。 为了方便工程上的管理上,各扇型的单元便归一至类似的弯曲度,各部件只是比例上的不同。 因此便可以用预制件的方式来制做各混凝土的部件,而不用在现场做模,品质管制方面便容易处理。至于结构承重则是更大的问题,因为在1960年时还未有任何工程师设计过这样的扇型的蛋型结构,而且由于室内是剧院的关系,是不可以在柱和梁来承担屋顶的重量。 在最初的设计是把打算用混凝土作为结构外墙,但这样并不能够使这样的外型成为独立的安全结构,之后工程师不断地研究不同的方法,如在屋脊上加入钢结构框架,并屋顶建造成厚厚的结构墙。

不过,最终的方法是使用了折合式的混凝土结构墙,情况就好像一个弯曲了的屏风一样,利用折合多层的结构来支撑屋顶,每一层的折合便有如一个拱门一样,这样便能承重亦不破坏原有设计外型的弯曲度。通过薄壳结构形成的贝壳或者帆状的屋顶表达了建筑师对于这一基地的特殊理解与感受力,尽管后来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将壳结构改为拱体结构,但依然表达了设计将形式与结构相统一的设计理念。

三.从实务角度分析其价值 首先,由于这样的外型而大跨度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师都未必知道折合式的结构是否适合,所以便利用了电脑作结构分析,这亦是世界第一次使用电脑作结构计算的工程,创了建筑工程的先河。

其次,可以说,倘若没有这一世界顶尖结构工程公司的鼎力协助, 约翰 伍重设计的歌剧院可能会成为“纸上谈兵”.建筑方案设计经历了从最初优美的壳形但却无法实现的结构到经过几年艰辛的探索最终采用拱结构来表达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的过程,反映了建筑师追求建筑形式与建筑结构的辨证统一,同时建筑结构亦成为了建筑设计欲表达寓意的丰富因子之一。

最后,不得不承认其实他们很幸运,因为这项目是由国家彩票基金处支持,资金方面可谓源源不绝,否则又怎可能用12年时间来修改设计,成本又大幅增加数倍,可想而知其耗资的巨大,经典不是这样容易发生。 结论

如果建筑的功能与形式能够割裂分析的话,对这座建筑下评判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此,我们首先尝试将歌剧院这一特殊的功能形式从建筑的意义中剥离出来。从它与外部空间的对话以及它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的角度来讨论其价值还是很可观的。总而言之,无论总造型上,功能上,悉尼歌剧院已经达到了它的作用,成功地向人们展示了悉尼的形象,更好地代表了悉尼。悉尼歌剧院是最能代表澳大利亚的建筑物,它成了公共生活的真正焦点,更可以说是悉尼市的灵魂。

推荐第5篇: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

2、欣赏大师的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房子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课件(三张大师的画)、范画四张、剪好的彩色小房子、白纸、黑色水笔、胶棒人手一份。

一、预热阶段:

1、师:今天外面要来聊聊自己家房子周围,想一想,你们家房子周围有些什么?

二、图形刺激:

1、欣赏大师的画

师:有一些大画家也很喜欢自己房子周围的景色,我们来欣赏一下。

(1)出示第一幅:摩西根《渔船与房子》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有什么?

是怎样的渔船?

为什么会停着渔船呢?这幢房子可能是造在哪里的?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可能有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人们可以每天划着小船到河里去捕鱼。夏天可以到海里去游泳,冬天可以到结冰的海面上溜冰。

(2)出示第二幅:凡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是怎样的情景呢?

茶座,你去过吗?

你觉得在茶座喝茶有怎样的感觉?

这幢房子周围的茶座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结:这是一座临街而造的房子,在房子周围有一排排茶座,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着橘黄色的光芒,让人感到舒适、温馨。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3)出示第三幅:塞尚《沿公路的房子》

提问:在这幢房子周围,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马路、高高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出门很方便,住在这里空气也很清新。

三、创造表现:

1、请幼儿讨论如何装饰自己新房子周围。

师:如果你也有一座新房子,你希望房子周围有些什么呢?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范画,并当场即兴作画。

(运动场边的房子、池塘边的房子、公园边的房子、游乐场旁的房子)

3、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

推荐第6篇: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

2、欣赏大师的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

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房子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课件(三张大师的画)、范画四张、剪好的彩色小房子、白纸、黑色水笔、胶棒

人手一份。

一、预热阶段:

1、师:今天外面要来聊聊自己家房子周围,想一想,你们家房子周围有些什么?

二、图形刺激:

1、欣赏大师的画

师:有一些大画家也很喜欢自己房子周围的景色,我们来欣赏一下。

(1)出示第一幅:摩西根《渔船与房子》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有什么?

是怎样的渔船?

为什么会停着渔船呢?这幢房子可能是造在哪里的?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可能有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人们可以每天划着小船到河里去捕鱼。夏天可以到海里去游泳,冬天可以到结冰的海面上溜冰。

(2)出示第二幅:凡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是怎样的情景呢?

茶座,你去过吗?

你觉得在茶座喝茶有怎样的感觉?

这幢房子周围的茶座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结:这是一座临街而造的房子,在房子周围有一排排茶座,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着橘黄色的光芒,让人感到舒适、温馨。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是一件多么幸

福的事呀!

(3)出示第三幅:塞尚《沿公路的房子》

提问:在这幢房子周围,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马路、高高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出门很方便,住在这里空气也很清新。

三、创造表现:

1、请幼儿讨论如何装饰自己新房子周围。

师:如果你也有一座新房子,你希望房子周围有些什么呢?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范画,并当场即兴作画。

(运动场边的房子、池塘边的房子、公园边的房子、游乐场旁的房子)

3、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文档仅供参考

推荐第7篇: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绘画创作教案 新房子周围

活动目标:

1、会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

2、欣赏大师的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

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房子周围的景物。

活动准备:

课件(三张大师的画)、范画四张、剪好的彩色小房子、白纸、黑色水笔、胶棒

人手一份。

一、预热阶段:

1、师:今天外面要来聊聊自己家房子周围,想一想,你们家房子周围有些什么?

二、图形刺激:

1、欣赏大师的画

师:有一些大画家也很喜欢自己房子周围的景色,我们来欣赏一下。

(1)出示第一幅:摩西根《渔船与房子》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有什么?

是怎样的渔船?

为什么会停着渔船呢?这幢房子可能是造在哪里的?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可能有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人们可以每天划着小船到河里去捕鱼。夏天可以到海里去游泳,冬天可以到结冰的海面上溜冰。

(2)出示第二幅:凡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

提问:这幢房子周围是怎样的情景呢?

茶座,你去过吗?

你觉得在茶座喝茶有怎样的感觉?

这幢房子周围的茶座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小结:这是一座临街而造的房子,在房子周围有一排排茶座,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着橘黄色的光芒,让人感到舒适、温馨。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是一件多么幸

福的事呀!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3)出示第三幅:塞尚《沿公路的房子》

提问:在这幢房子周围,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小结:这幢房子的周围有纵横交错的马路、高高的围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人们出门很方便,住在这里空气也很清新。

三、创造表现:

1、请幼儿讨论如何装饰自己新房子周围。

师:如果你也有一座新房子,你希望房子周围有些什么呢?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范画,并当场即兴作画。

(运动场边的房子、池塘边的房子、公园边的房子、游乐场旁的房子)

3、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推荐第8篇:浅谈如何辅导少儿绘画创作

浅谈如何辅导少儿绘画创作

在一些美术课教研活动中,我常听到教师鼓励小朋友在画面上“自由”发挥,让内容更充实、生动。其实少儿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作思维。反之,辅导不当,会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下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对少儿绘画的辅导。

一、观察生活,收集素材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辅导少年儿童绘画创作,收集素材时,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命题创作。这首先要引导学生相对集中一点,有目的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并可以通过画记忆画来收集有关的素材。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二是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并能展开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少儿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正如有人这样比喻,布置构图就像布置房间一样,一个房间总不能把家具塞满就了事。正确的应该是想想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做到既实用又好看。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就是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就是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平时,我碰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地方。反之,另一种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里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画构图不要一下子画好,需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有意思的东西,去掉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东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大胆用笔,大胆用色

构思好画面,画好构图,最后当然是完成作品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因为有了好的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如果用笔用色不当,会弄巧反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不了好作品。

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时,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则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只是从画面效果考虑而已,例如画有关雨天题材内容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

据学生喜欢及掌握画法程度来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有的既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少儿绘画创作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展开,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如果反复涂抹还会损害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完成一件好作品还有一个十分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色问题,用色时,要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画面上鲜花盛放、到处充满嫩绿,那表达的当然是春天的气息。而表达寒冬自然就需要用冷的色调,如紫、蓝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做到根据画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色彩运用得当。有时可把色彩画得鲜艳,有时也可以色彩高雅。哪里可多用色彩,哪里可少用色彩,并注意到色彩可互相衬托对比,创作时,很多时候画面就是靠用合适的色彩,利用色彩之间的衬托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我认为少儿绘画创作辅导,应从以上三点出发,在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中慢慢加深体会和认识,这将有利于对各类绘画的学习与掌握,并尽早的创作出完美的美术作品来。

推荐第9篇:心中的风景(绘画创作有感)

心中的风景

从模仿自然到自觉组织画面的形式语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我渴望从风景画中找到突破口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由此开始了从以往对立体空间造型的研究转向画面形式因素的探索。初涉绘画,更多的是对自然造型和色彩的依赖,而很少去注意画面中形式因素的关系。面对自然,我会因顾忌客观对象的真实性而不假思索地把它照搬上去,自然中的色彩放到画面上是否协调也很少考虑,仅凭生活逻辑和创作习惯去表达。但当我开始考虑画面问题时,这一切都随之改变了。虽然每一幅作品都来源于自然,但都与自然有了恰当的距离。

我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却关注画面色彩关系的处理和画面各种对比关系的层次安排。当空间意识被弱化,透视规律不再被奉为宗旨之后,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呈现。从印象派后期开始,有不少艺术大师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他们的经验给我诸多启发。美的法则不一,可归结为“万变不离其宗”。在艺术技巧花样形式不断翻新的今天,如何增强作品的内涵、突显个人审美品质,如何表现内心真实感受并逐渐地让绘画语言清晰可辨,是我当前着力要做的事情。

艺术需要激情和感受,它带给我许多惊喜和感动。对我来说,画室中作画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阳光气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既定氛围中去调动作画情绪是艺术创作的契机,而在情绪饱满时作画,其相应的形式因素更会富于情感内容。当看到不同景色,听到不同音乐,心里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此时内心的线条和色彩会随情绪波动自然地流于笔端,从而画出不同的视觉符号,情感的信息也会因笔触变化弥漫于画面。这是一种瞬时即失的细微感受,也是情感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是心与境、情与画的最直接的亲和关系。

创作时我喜欢选择复杂的自然景象,它能为我提供丰富的心灵参照和情感启发,按照感受和作画规则,在杂乱中整理出一个全新的画面秩序,生成别种意境。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结构是构成的需要,不同的纹理和质感则变成用笔和肌理。斑斓的景色为画面提供了多变的色调参照。书法和水墨画中的创作因素,诸如干湿、浓淡、虚实、强弱、气、势、韵等,是我处理画面时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恍惚中,总有一种模糊的目标或者视觉效果。最初它像柔弱的星光,当认准了不断努力去靠近它时,这种感觉逐渐明朗、清晰起来,在不断地克服即定习惯之后,就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从一开始的把握不好到后来的驾轻就熟;从开始的被动描写到主动的绘画语言转换;从对画面的理性把握到情绪的注入,由此逐渐到达自己的内心并从中发现一片更为宽阔的天地。这个天地不管怎样,它是自己走过来的,是承载个人理想的天地,是内心世界的最最真实的表白。

推荐第10篇:平面广告设计创作的基本过程

平面广告设计创作的基本过程

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有理念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设计者的态度息息相关,有了正确而积极的态度,才能有正确的理念,有完备的计划,有可行的步骤,才能有美得作品产生。那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品威客网给您好好的介绍。

1、调查

平面广告设计需要进行有目的和完整的调查工作,调查广告主的要求、广告主的背景、产品的定位、行业(同类企业、品牌、产品等)、市场(时令、销量、受众)、同类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法等。这些调查工作是需要广告主和设计者共同完成的工作,广告主可能会为设计者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信息。

2、确定内容

通过调查和搜集,确定广告的主题内容和具体内容,包括必需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

3、构思

思路是平面广告设计者不懈追求的东西,寻找设计思路也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

4、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打动广告受众的的技巧,如何才能从众多的视觉作品中脱颖而出,留住观者的目光呢?一种方法是使用完整完美、中规中矩的表现手法,一般会被受众欣赏和认可;另一种方法是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深沉、博学、厚重的姿态出现,也一定为受众带来赏心悦目和赞叹;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新奇或者怪异的方式,富有个性。这样的作品可能会有争议,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悠远的回味。

5、创作

根据输出要求,使用相关软件,调动视觉元素,确定背景、主题、图片、文字、留白等内容,完成一幅或者一个系列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

6、出彩

出彩的部分是广告设计作品的视觉兴奋点,也是广告设计作品的卖点,是广告设计者们长期生存的保障。

7、收工

收尾工作也很重要,需要检查一下作品中的图形、文字、轮廓、色彩、比例等内容、确定输出稿。

第11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绘画创作”

美术教学论文:浅谈“绘画创作”

一、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如初中美术教材第六册《妞妞》这幅画,通过靠在磨盘边吃饭的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生活走向富足、安定这一主题;而《秋》《农家》等作品虽也是以农村幸福生活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情趣。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再如,处理欢庆香港回归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三、在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培养学生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学生们可在放学路上或家中窗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学生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四、热爱生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十年代的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个性品质,他们积极进取,有创新精神。大自然是艺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利用假日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或山村、古城,或老树、石屋„„让真实的自然和感情激励学生,通过启发和鼓励,让学生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12篇:小学生绘画创作素质的培养[1]1

小学生绘画创作素质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及各省名目繁多的儿童绘画比赛此起彼伏,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对此,我们要理清儿童为什么要学习绘画?应如何培养儿童绘画的创作能力?

在深化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被教育心理学称为“儿童画中的黄金时期”的小学生善引巧导,把他们天真的奇想引向生活、自然、社会美的生活欣赏和追求,把他们技巧的粗拙,逐步提高到精巧的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素质。在这我们应该首先理解儿童学画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以美感教育为先导,注重培养儿童游戏激趣、生活激趣,培养儿童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感染力,指导小学生运用临摹、写生等方法去反映自己感受的东西,画记忆画和创作画,才能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作素质。

一、儿童学画的目的意义。

儿童画是一种自我本能的创造性游戏,本身并不是为了完善什么艺术技巧。他们是出于自己心耿和观念上的一种愉悦,这种喜好表现为用手无拘无束的涂抹和尽情地描绘。通过这种自发的原始的画画,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从“游戏行为”一步一步过度到“学习行为”上来,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的情感并通过传授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启发孩子们形象思维的活动;通过教师的美育培养,严谨科学的训练给予孩子们的影响,又会使大多数幼儿成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用之才。当然,也会使部分儿童较顺利地从画画游戏步入自觉的学习转道,从而一步步的进入艺术的殿堂。所以学画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能或是为了将来当一名画家,它是整个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之一。

二、以美感教育为先导。

美感教育是培养儿童绘画创作素质的先导。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培养健康审美观,可以促使他们的绘情感取得升华,并且陶冶高尚的情操。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要从观察感知入手。就是一方面有目的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物美,色彩美,品尝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的表现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儿童给优秀作品一中外名画,欣赏艺术美。

三、注意培养生活激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儿童绘画的生活源泉,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激发学生绘画创作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的本领,尤其是教学“美丽的乡村”、“城市风光”、“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些记忆画、创作画课程时,教师不能光在纸上谈兵,课前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并进行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和有选择的记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再来绘画创作,学生兴致勃勃,收获不小,既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又增长了见知,获得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作成功的一差增半。绘画作品最忌雷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画得出奇,色彩鲜明感人。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就是一般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结合,促进创造性的发展。小学生经历少,面对现代社会纷至踏来的变化,又收听广播电视众多的新信息、新事物无不引起思维、想象与联想。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美术教师的责任就

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表现美。小学生对事物想象天真幼稚,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则是异想天开。教师要善于扬善救失。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来展开想象。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说:“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潜能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开拓的创新欲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

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创新能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首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积极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处理学生的行为时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二是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三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其次,要注意在活动中提供较多的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采的生活美术创作的素材源。

七、加强自身艺术素养。

学生创作素质提高的速度的快慢,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且要不断提高水平与艺术素养。一个教师能培养出美术幼苗,以其本身工作经验和作品的社会上获得好评,则对学生的创作具有明显的作用。几年来应一直坚持认真备课,业余在给绘画上提炼素材与创作,同时注重对儿童特点的研究。通过自己的学习、参观、阅读、实践、探讨,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并把成人的经验化成儿童用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创作的热情与日俱增,力急与教师比高。

第13篇: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

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体会

随着时代的前进的步伐,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一些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越来强烈。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送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还有的孩子那么小就让孩子学习绘画,对此,我们首先要理清儿童为什么要学习绘画?应如何培养儿童绘画的创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被教育心理学称为“儿童画中的黄金时期”的小学生善引巧导,把他们天真的奇想引向生活、自然、社会美的生活欣赏和追求,把他们技巧的粗拙,逐步提高到精巧的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素质。在这我们应该首先理解儿童学画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以美感教育为先导,注重培养儿童游戏激趣、生活激趣,培养儿童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感染力,指导小学生运用临摹、写生等方法去反映自己感受的东西,画记忆画和创作画,才能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作素质。

一、儿童学画的目的意义。

儿童画是一种自我本能的创造性游戏,本身并不是为了完善什么艺术技巧。他们是出于自己心耿和观念上的一种愉悦,这种喜好表现为用手无拘无束的涂抹和尽情地描绘。通过这种自发的原始的画画,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从“游戏行为”一步一步过度到“学习行为”上来,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的情感并通过传授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启发孩子们形象思维的活动;通过教师的美育培养,严谨科学的训练给予孩子们的影响,又会使大多数幼儿成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用之才。当然,也会使部分儿童较顺利地从画画游戏步入自觉的学习转道,从而一步步的进入艺术的殿堂。所以学画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能或是为了将来当一名画家,它是整个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之一。

二、以美感教育为先导。

美感教育是培养儿童绘画创作素质的先导。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培养健康审美观,可以促使他们的绘情感取得升华,并且陶冶高尚的情操。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要从观察感知入手。就是一方面有目的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物美,色彩美,品尝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的表现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儿童给优秀作品一中外名画,欣赏艺术美。

三、注意培养生活激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儿童绘画的生活源泉,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激发学生绘画创作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的本领,尤其是教学“美丽的乡村”、“城市风光”、“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些记忆画、创作画课程时,教师课前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并进行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和有选择的记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再来绘画创作,学生兴致勃勃,收获不小,既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又增长了见知,获得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切忌纸上谈兵。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作成功的一差增半。绘画作品最忌雷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画得出奇,色彩鲜明感人。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就是一般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结合,促进创造性的发展。小学生经历少,面对现代社会纷至踏来的变化,新信息、新事物无不引起思维、想象与联想。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是美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表现美。小学生对事物想象天真幼稚,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则是异想天开。教师要善于扬善救失。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来展开想象。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所说的:“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潜能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开拓的创新欲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

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创新能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首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积极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处理学生的行为时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二是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三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其次,要注意在活动中提供较多的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采的生活美术创作的素材源。

七、加强自身艺术素养。

学生创作素质提高的速度的快慢,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且要不断提高水平与艺术素养。一个教师能培养出美术幼苗,本身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因为他对学生的创作具有明显的作用。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不断的去实践,去创作,你的绘画技能才能提高,你才能把成人的经验转化成儿童用语传授给学生,才能促使他们创作的热情,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第14篇: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的创作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的创作过程,创作就是要创新,要有创造性。真正的设计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不应该在新的设计身上看到某个已有设计的影子。每个设计都应该体现设计师的创造性思想和设计物特定的性质,体现它既定的功能,适应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产生其独特的个性。

室内设计创意手法可按照立意对典型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概括、变形等,并从空间形体语言、色彩语言、材质语言、陈设装饰语言等创意方面入手,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情调意境、地狱特征与时代气息的室内空间环境。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极为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回顾一下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当人们置身于室内空间的瞬间,感受最强的往往是色彩,它影响和感染人的情趣,进而使人产生联想特定地区和民族的习惯用色是表达特定室内气氛的设色依据,色彩的选择和使用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有的色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成了某种象征。当我们设计一个室内空间,从事色彩计划时,要在满足不同环境一般设色要求的基础上,为了达成特定的气氛和意境,一方面可以从当地服装图案丰富变化的色彩里,将富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关系提炼出来,从而择定室内设计的主色和配色;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大自然所赋予的色彩,利用材料的自然本色,创造富有“人情味”和时代气息的室内气氛。

吴良镛老先生曾经说过:“希望中国的设计师必需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即要对中国的思想、文学、哲学、和文艺理论等有广泛的了解,以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而这些正是当今设计师所缺乏的。当今我们很多业内人士对于建筑设计和创作都感到特别的迷茫。为什么我们的设计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我们文化的落后所造成的。我们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造一座“新纽约城”,但我们的文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我们的建筑创作也应该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有思想意识的积累,有人文景观的积累,有创作理论和手法的积累,有历史沿革的沉淀,而我们的理论似乎太少,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述而不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落后,使我们不注意积累文化与技术。而今我们的很多建筑师并没有找到基本的建筑创作方法,一味追求市场经济,这也许是更可悲的事。

强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理念深深影响到各文化领域,尤其是建筑领域从民居到宫殿;从陵墓到园林都反映了中国古建筑创作的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的观念。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早期在日本东京看到一本古书《老子》,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启发,吸收了中国人在造园上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很好的融合于一体。“流水别墅”是赖特的草原别墅和它的有机建筑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和;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包含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建筑外部与内部的相互统一;局部与整体相互统一。

第15篇:对行书创作的过程及认识

作者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的完成经过了选题、查阅积累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拟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形成定稿等环节。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均标明出处。我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对本论文负责。

签名:贺梓煖

2017年5月22日

对行书创作的过程及认识 --以个人毕业创作中所感受的心得为例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2013级美2班,学号:201305

【摘要】 临摹是学习创作书法的一个开始,是一个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临贴是一个汲取古代优秀传统书法作品的一个步骤,临摹书法创作的一个基础,集字是进行创作的助力,创作是书法临摹后的创新和升华。

【关键字】临帖 创作 行书

临帖是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缺的步骤,在创作的过程中临帖能让我们在创作时更好的掌握古人的在书写时的书写技巧,没有临帖的基础缺乏对书法的规范认识。行书它存在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楷书是学习行书的基础,对楷书不熟悉的人或不善于写楷书的人,在书写行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行书是一种很随性的字体,不像篆书的笔画难书写难记;不像隶书有比较固定的字体;不像楷书的规范和拘谨;也不是草书独有的狂放。在行书创作练习的时候可以掺有楷体、草书,可以随性不拘一格的进行书写。

一行书创作前的构思

在创作前我看了很多行书临帖,我仔细看了他们在书写时的章法、墨色,用笔然后进行临帖,我觉得在我进行创作之前应该多临帖,从中多体验古人在书写时的节奏和气韵,只有更进一步去了解行书我才能更好的去创作,进行临帖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笔法、用笔、结构等问题。在继承的同时也要有创新,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在临帖的过程中要做到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所谓“采百家花,酿自家蜜”。其次,在创作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借鉴题材的同时也要去构思创作,要对自己的创作有一定的想法。对书写内容的每个字的结构字体要认真考虑,尽量在书写的内容中不要出现有相同的字或笔画这样在整体结构上回比较好;在章法上要精心安排,在书写前可以事先用张尺寸小一点的纸打好小样,但是在进行书写时不能受到小样的影响,书写时的气韵和思绪也不要受到限制;在运笔时要讲究用笔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大小。其实创作中还可以进行集字创作,这样在创作中书写中对章法有一定的帮助。

二行书创作过程

首先我找了不同临帖来临摹,这样我在去创作时对字的结构用笔会 更好,然后临摹了一段时间后我尝试了创作,但可能是在在临摹的时 候我就只注重于字与字之间的相似度而没有真正去理解,没有用心的去感受作者在书写时的状态和气韵,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写出的作品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这次重新去临摹去认真感受作者在临帖时的状态,收获颇多,但我也没有急着创作,我先进行了集字对内容有进行确认,接着我又准备了小样,对章法和字的结构进行规整。这次我写的明显比上次写得有了提高,所以我写了段时间就找了我的指导老师来看,我们老师说最大的毛病是字与字的气不连贯,让我在写得时候注重气韵。老师说了后我也感受到了,所以我就在写的时候注重字与字的联系,我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进行了练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到了,因为我们老师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行书创作后的感想

通过这次创作我感受到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其实在创作过程我有过放弃但是我坚持下 来了,这次经历对我以后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行书练习书不仅仅是练习书法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一种心态的锤炼。在练习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要不慌不燥,心态平稳,去感受在练习书法时每个字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慢慢的去融入,这样会感受倒在书写时每个字的不同魅力。就我个人觉得练习行书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去改变整个人的状态,也可以从中去领悟到不同的思想。

四、结论

行书的创作是临摹到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临摹的基础上创新有新的突破,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都离不开临摹,因为我们在临摹的过程中能总结我们的不足,也能发掘我们的优点,能帮助我们提高创作水平。但是我们也不能依赖临摹,要在创作中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

指导教师:柏华 专

业:美术学

学生姓名:贺梓煖 学生学号:2013051233 班

级:美术学2班

评定等级:

二0一七年四月

第16篇:电脑绘画《哭泣的小鸟》作品创作说明:

电脑绘画《哭泣的小鸟》作品创作说明:

“环保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校的主题教育也时常以此为主题,我校经常通过绘画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环保之花开遍校园,画中通过无数的树桩、无助的小孩和哭泣小鸟来表达环境被破坏后的惨状,让人回味无穷。

第17篇:浅谈边缘幼儿绘画创作的指导策略

浅谈边缘幼儿绘画创作的指导策略

绘画是非言语交流和问题图形表征的一种形式。绘画作品作为心理意象和表现力的结合产物,往往是其潜意识的流露,投射出幼儿的真实内心。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有助于我们对边缘幼儿绘画指导方法的研究。以下通过两个案例分析来说明。

案例一

我在本班曾经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我的妈妈”的绘画活动,其中有两幅比较“离谱”的作品。

莹莹(化名)的绘画作品显得特别的简单。据平常观察,她的绘画能力并不差,这次她却只画了三个圆圈(代表妈妈的两只眼睛和脸),并且整张画面只用了一种颜色覆盖。我先向其他老师了解了莹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的父母比较重男轻女,莹莹从小只由奶奶照顾。父母感情长期不合。莹莹从来没有体验过家庭温暖,她对妈妈的感到很疏远,感情很复杂。因此,我明白她在画画时,看起来只是粗心敷衍地完成作品。我可以想象,她其实多想逃避这个主题的绘画。在她心里,妈妈的形象十分模糊。或许,当班上其他小朋友把画妈妈当做一件无比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时,莹莹却承受着尴尬和痛苦。

另一幅“离谱”的作品是小泽(化名)的。大家都能按主题画自己的妈妈,他却坚持画了自己的爸爸。从平时的观察看,每天接送小泽的都是他的爸爸,他和爸爸的感情也更深。小泽的妈妈脾气比较暴躁,孩子一犯错就会打孩子,平时她的工作很忙,也很少照顾小泽。小泽对妈妈带着讨厌的情绪。小泽坚持画爸爸,充分说明了他和妈妈存在矛盾。

其实,我设计“画妈妈”主题绘画活动的初衷是引导幼儿能关爱自己的妈妈,一般孩子都和妈妈比较亲密,但我忽视了幼儿所处家庭的差异性,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抚养情况越来越复杂。幼儿不按要求作画的行为,并不是有意挑战教师的权威,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幼儿不喜欢画自己不喜爱的事物。而我们却一味要求他们按老师的要求作画,束缚了他们的创作。第二次绘画活动时我选择了相对开放的主题“我的一家”。幼儿在创作这个主题时,选择的余地变大。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呈现出自己喜爱的家庭成员。

案例二

在我担任大班班主任期间,我在大一班针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指导方法研究做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利用几次主题绘画课,我做了一些对比和初步探索。文文(化名)是一名社会交往能力很差的幼儿。她从来不会主动融入到集体中,更不会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流。平常总喜欢一个人做着自己的事。但我发现,她经常会有意识地注意在附近玩耍的同伴,有时还模仿他们的动作。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在第一次的主题绘画课上把她安排在了性格都比较内向的一组。这一组在绘画过程中都比较安静,所画出的作品内容差别比较大。在第二次的绘画活动中,我把文文安排在了性格都十分外向的一组。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这一组的孩子显得比较吵闹。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经常用语言交流,甚至比划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文文仍然显得很安静。但是,我发现这一组的作品都有一些共性。文文虽然没有主动参与幼儿间的交流,但是,无形中她一直接收着其他幼儿传来的讯息,然后把这些讯息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知道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的指导除了使用普遍的指导方法外,还具有其特殊性。而且从这两个案例中发现,在一般指导方法的基础上,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指导方法还有以下几点特殊性:

1.情境教学,激发创作

蒙台梭利主张:“在新环境发挥其魅力时,即为建设性活动提供动机的时候,所有的能力就会联合起来,偏差就会消失。一个独特的儿童——‘新儿童’就会产生。” [1]幼儿会把绘画活动当做是一种游戏,一种刺激体验。幼儿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想象力才能充分显现。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幼儿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边缘幼儿在社会性上处于不良状态,他们更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

幼儿绘画时总是边画边说或比动作。皮亚杰提出过前运算时期的儿童,语言是自我中心的,他是集体独白,自己与自己进行的对话。他们绘画时自我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产生了一种开心而放松的感觉。这就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绘画氛围。从而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相互之间营造出的良好氛围来激发边缘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边缘幼儿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肯定他们的想法。教师要倾注一腔热情,给他们耐心亲切的引导。这样教师可以逐渐地从情感上和边缘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使他们缓解心里的紧张气氛,让他们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善于发现边缘幼儿的细微进步,用语言和动作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这样无形中给边缘幼儿树立了信心,增加了勇气,从而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师学会以境激情,让边缘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大胆表现,获取灵感,发挥创意。

2.调和生态,获取灵感

在幼儿的实际交往活动中,交往的质量要比交往的数量更为重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配合,能为边缘幼儿地位的改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指导时的态度转变、关注程度、说话语气等等,都会对边缘幼儿产生影响。当班级中存在边缘幼儿时,教师应无条件地积极认同这名幼儿,防止忽视幼儿将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幼儿适宜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奖赏。教师的关注可以营造一种班级氛围,引导全体幼儿关心和帮助平时受到忽略的边缘幼儿。调整边缘幼儿在班级中的座位,让边缘幼儿获得更多融入同伴群体的机会。在进行绘画活动时,教师还可通过将边缘幼儿安排在能力较强的同伴中间,通过同伴的照顾和引领,获得创作经验。

3.开放主题,自由绘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注特殊幼儿的需要,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什么是特殊幼儿?不仅指那些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的幼儿,而且还包括在情感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因此,我们在组织绘画创作活动时也必须顾及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当班级中存在边缘幼儿时,教师对绘画主题的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倡导自由绘画。

在案例一中,幼儿园在第二次时把绘画主题换成了开放式的,让幼儿在绘画创作中选择的余地变大,同时也不会限制边缘幼儿的绘画创作的素材,束缚他们的创作空间。在案例二中教师倡导自由绘画,幼儿通过交流不断抒发灵感,为边缘幼儿提供了各种绘画灵感。首先教师在设计绘画主题前,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其次,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仍然要综合考虑幼儿的整体情况,倡导和鼓励幼儿自由绘画。最后,绘画活动进行中,教师要从细节做起,随时关边缘注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纲要》中又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边缘幼儿的发展。通过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指导方法的研究,达到因教施材,促进他们绘画创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幼儿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人不经意间可能会错过许多发现和了解儿童的机会。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绘画表现或许反映了儿童对于某个事件或现象的理解,有些相同的绘画主题可能会重复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教师和家长能用相互联系的、纵向分析的立场去分析和看待儿童的绘画表现,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一次简单的玩耍或乱涂乱画,就会多拥有一种观察了解儿童的途径,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

当然本文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对边缘幼儿绘画创作指导的研究还比较浅显,而且未能得以实际验证,定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深刻研究和改进。但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肯用“心”观察,用“意”创造,用“情”耕耘,在以后的工作上加强实践,多给予边缘幼儿一份关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已有的理论实践上一定会有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维克多?/span>罗恩菲尔德著 李叡明译.儿童美术与成长[M].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1991,52-53.

第18篇:水彩绘画教程之水彩人物[过程图]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水彩绘画教程之水彩人物一步骤图

喜欢人物肖像的朋友 你们的福利来了 犀绘画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教程 1.起线稿。细致的画出人物的轮廓和五官。也要注意画出头发的头饰和衣服。

2.留白胶。因为光从后面过来,所以发丝非常亮,这里我们就要用留白胶画出后面的发丝,画的时候要有几根笔法随意一些,画出发丝飞舞的感觉。同时用留白胶画出面部左边的轮廓

线。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3.面部铺色。待留白胶干透后,将面部打湿,留出眼睛和嘴巴的位置。用深紫+橘红对面部进行铺色。在左边的面部加入一些淡黄,右边的面部加入少许群青,体现出一些冷暖变化。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4.用深紫+橘红继续加重面部的颜色,但要留出亮部,在衔接的地方用淡黄柔和的过渡。

要留笔触感。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5.用深紫+淡黄画出脖子的颜色,画的时候要慢慢的过渡,到锁骨处时加入少许的群青,加

强冷暖变化。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6.用深紫+橘黄+佩恩灰画出眉毛和上眼皮的颜色,用小笔圈出瞳孔的高光,为下一步上色做

准备。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7.用淡黄+少许群青+少许深紫画出眼白的颜色。用深紫+淡黄+群青画出黑眼球的颜色,再用佩恩灰画出眼球上半部分的重色。让其自然的过渡,画出眼睛的透亮和光芒。

8.画出另一只眼睛的颜色。用玫红+橘黄画出嘴唇的亮部,用深紫+橘黄画出嘴唇的暗部,在下嘴唇要留出唇部的高光。让嘴唇显得更加的饱满,也更有光泽感。画出耳朵并加重脖子的

颜色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9.先分别调出背景所用的颜色,用水蓝+柠檬黄调出淡淡的亮色,在佩恩灰中加入群青、深紫调出背景的重色,以及永固绿调好备用。打湿画面左边的背景。用水蓝+柠檬黄在背景中部铺出淡淡的颜色,再用永固绿沿着画面的边缘画出背景的绿色,最后再用着重铺重色。为了体现光感,再用用大笔趁湿将画面的颜色洗掉一块,作出光斑的效果。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10.打湿画面右边的背景。用调好的绿+佩恩灰画出右边背景颜色,但并不是平涂,要注意明

暗和颜色变化。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11.重新打湿画面左边背景,上色后再作出光斑。打湿右边背景,再次上色,注意留出光感。用佩恩灰画出左边的头发,注意留出头顶亮部的发丝。画出衣服的颜色。

超好看的唯美水彩人物教程分享-水彩课在线学习

12.用佩恩灰+深紫+橘红画出右边的发丝,淡淡的画出发丝的走向,在右边的地方加入一些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冷色。超好看的唯美水彩人物教程分享-水彩课在线学习

13.继续加重脖子的颜色,体现出逆光的感觉。.用佩恩灰画出右边的头发,画出头饰。将脖

子处理的更为柔和。

超好看的唯美水彩人物教程分享-水彩课在线学习

14.待画面干透后,擦掉留白胶。再仔细的修整留白胶不完美的地方,作画面部轮廓的修整,同时修整好发丝的形状。最后再调整一些背景的光斑,让其更加的自然。

水彩绘画课程之水彩人物绘画

艺伙V课 水彩绘画教程水彩人物之一

如果你爱水彩,爱生活 更爱水彩渲染过的多彩世界

这里正在打造一个专属于水彩爱众们的据点

黄有维写实水彩教学体系 最权威的教学体系设置 最有效的水彩教学模式 最多元的衍生周边拓展 最资深的水彩师资团队

期待你的加入~

第19篇:艺术节绘画类作品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中国画《荷塘》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那荷塘上面,是一张张的荷叶。这些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站着的人的衣裙。层层的叶子之间,点缀着一些或粉嫩,或素洁,或艳红的花朵。出水之花,秀丽挺拔,有正大开着的,有只是骨朵的,有羞涩的半开半掩的。如一颗明珠,又如那天上的星星。微风吹过,送来一陈沁人心脾的芳香。叶子和花也都颤动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宛然间有了一道碧绿的波痕。叶子下是波光荡漾的流水,被遮住了。而那叶子更见风致了,荷塘的景色可谓迷人啊!

那幼时玩耍过的荷塘,可真是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篆刻艺术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1、逸夫小学校徽:大眼睛放眼看世界,儿童快乐的玩耍。

2、崇德有为:本校以崇德有为的办学目标,打造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好儿童办学理念,让孩子在校园里快乐的成长。

3、气象万千: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意思为: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寓意为:美丽的校园、三园(百草园、行路园、励志园)风景的建设更加美丽,四季变化莫测。

素描主题介绍和创作过程

学校本着以下三点进行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1、艺术教育要为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2、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吸纳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提高全体学生艺术品位。

3、艺术教育要常抓不懈,形成特色。艺术教育工作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儿童画主题创作介绍和创作过程

《快乐的小蜜蜂》:我们都准备好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们成群结队地去找食物。我们飞呀飞,飞到一个大花园,这个大花园里的食物可真多啊!馋得我们的口水直往下流。我们被这个大花园里丰盛的大餐给迷住了,都纷纷一头扎进花园之中。大家不停地吃,不停地吸取花蕊里的营养,这个花园里的食物可太美了。

小蜜蜂红红从花朵上飞起来说:“大家快跟我走,山的那边还有更多、更美的食物在等着我们呢。”此时此刻大家还沉迷于这个花园中,我们都忙碌着采蜜,生怕有一朵花没采着,错过了这次甜蜜的机会。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大家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果实。

第20篇: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教法分析:

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辨析与研讨——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老师展示图片,欣赏书中作品,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

欣赏作品:

(一)展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

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请把书翻到34页用1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罗丹的故事,思考并回答:

1、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巴尔扎克?

2、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砍去?

小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二)展示作品中国画《愚公移山》,作者徐悲鸿(下面我们来看这幅作品)

1、回忆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小结:这幅作品是以古老寓言《愚公移山》为题材创作的,表明只要团结,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欣赏了以上作品讨论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②、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师生互动: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及抽象艺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

(三)鉴赏油画《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

从该作品的形象、形式构图色彩等方面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方面 ,去理解作品的

创作意图?

可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先让本组成员自由回答,然后选一本组代表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论哪组分析的最好。

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种成就感。 小结:具象艺术注重形象的塑造,意象艺术注重气氛的烘托,抽象艺术注重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以上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宗教题材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则可能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墨梅图》 元 王冕 《丛竹图 》清 郑燮

小结:王冕,郑板桥的创作意图都是借墨梅、竹子来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而郑板桥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

另一方面,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出示作品:《怒吼吧,中国》 版画 李桦《离婚诉》 版画 古元

小结:由于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这幅作品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精神的指导下,他的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

课堂小结:对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将来同学们有机会去参观画展的时候,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画家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知识水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把握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的离开展览馆。

当今艺术的发展出现综合、模糊和交叉的现象,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艺术,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包容?

作业布置: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

板书美术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艺术家创作意图来源:

1、社会现实→态度、情感

2、艺术→主张、观念

二、影响因素:

1、现实方面(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艺术家成长的环境;艺术家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

2、艺术方面(艺术追求等)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绘画创作过程范文
《绘画创作过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