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组织史范文 资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4 06:04: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核实组织史资料

怎样核实组织史资料? 党的组织史资料的价值在于准确真实,核实工作是立准立好资料的关键。在“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编纂工作方针中,核实是贯穿编纂工作全过程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征编工作一定要在核准上下功夫,将征集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核实准确。

第一,核实的标准:

(1) 文字叙述资料一般以文献作为核实立准的依据,并按实际工作的原始依据作补充修定。

(2) 组织机构沿革材料,应以主管部门批准的时间为依据,同时注明实际建立或沿革变化的时间。

(3) 领导人任免,一般以主管部门批准时间为准,个别与批准任免时间相差3个月以上的,应以实际到职或离职时间为准。

(4) 组织史资料收编的全部内容应准确无误。不用无出处的资料,不用未经鉴别的资料,不用似是而非的资料,力求做到文证(文献资料及依据)、人证(包括主证及旁证)、印证材料三对口。 第二,核实的方法:

(1) 把好原始材料依据关。对征集到手的原始资料,要认真审阅,发现疑点应及时查证解决。凡是不实的原始资料都不能收录。

(2) 发征求意见稿。在反复核实的基础上,写成初稿,打印给有关同志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集中起来,作进一步复核整理的依据和参考。

(3) 请当事人进行审核和领导审核相结合。当事人审核对涉及个人的有关问题比较清楚,例如任免时间,但对文字叙述资料及全局性问题,在看法上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采取请当事人进行审核和领导审核相结合的办法,以防片面性。

(4) 把好书稿的誊印校对关。这是核实立准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誊写、校对材料要十分仔细认真。防止因誊写校对失误,使得本来核实立准的资料功亏一篑。

推荐第2篇:组织史体例

一、组织史资料的基本体例框架

体例框架就如写文章和写书一样,是一本书、一篇文章的骨架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是由体例框架决定的,因此,体例框架是决定组织史资料应该如何编纂的首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史书,也是一部党建工作的工具书。它的体例决定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教育作用。从1986年开始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至今已经20年。通过广大史学工作者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能够准确反映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的编纂体例,最后形成了1999年中央组织部下发的《编纂纲目》及各地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的本级编纂纲目。《编纂纲目》又决定了组织史资料的编纂体例。一部好的史书,体例是极为重要的。体例一经确定,就必须用它来严格要求和审定编著者的整个工作过程。

组织史资料编纂体例框架是:

收录时限以本级党组织的完整届次为基准划定收编时限;系统安排分为党、政、军、政协、群众团体、企事业组织六大系统,党的系统为主编,其它分别为附编一至附编五;层次排列按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党组和常委、下属组织限级划分;编写体例采取文字叙述、工作机构及领导人名录、图表相结合。 它的特点是:

第一、符合党章、宪法和其它组织章程规定。

第二、从工具书的角度说,从中央到地方,对如何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有一个基本的统一,已经形成一套基本理论、方法和规范。从专业角度上讲,其规范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成为必须遵守的共同原则。

第三、比较科学地将中共组织史资料分为主编和附编,既体现了中共党的组织为本书的编纂主体,又兼容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而需记载的政权、军事、政协、群众团体、企事业组织等系统的史料。

第四、组织史资料不仅只记录组织名称和领导人员名录,而且要形成以文字叙述、组织名称、领导人名录、图表四大块结构。

第五、比较统一有序的编排次序,本级组织和其下属组织如何收录、层次应如何编排、文字表述等都有一个其本原则。

这个编纂体例是比较科学的,其科学性表现在:

第一、层次结构合理。这个编纂体例的结构设计得比较清晰,总体上是以省级、市州级、县级的三个层级结构展开记述。每一层级又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下属组织的结构展开编排。组织之间的隶属、横向关系在其结构上就得到了反映。 第

二、收编范围是科学的。编纂纲目以组织为主体,继而是

由组织引出的领导机构,由领导机构而延伸到领导人名录。一切与组织无关的内容均不在收编之列。

第三、内容是比较完善的。全书体例是由文字叙述、组织结构、

领导名录、图表四种形式收编组织史资料,四种形式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文字叙述是对一个时期内组织情况的介绍,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则反映其主要职能和领导机构组成情况,图表则是前三种形式不能表达的统计数字资料。四种收编形式互补,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史资料。

总之,这个体例正确体现了中共组织与政权、政协、军事、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状况,因而是比较科学的。

二、收录范围

以市级组织为主,适当下延下属下辖组织。

(一)党组织系统

1、市委领导机构收录第十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候补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市委工作机构收录正科级单位的正副职,副科级单位的正职。

2、市级政权、军事、统战、群团系统中共党组(党委)收录到正副职(含政权、统战系统的成员、军事系统的常务委员),纪检组(纪委)收录到正副职。

3、县(市)、区委领导机构收录某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工作机构收录到正科级单位的正副职、二级单位的正职。

4、开发区委领导机构收录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5、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机构和市级机构一样,收录某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纪检书记。

(二)政权系统

1、市级政权组织领导机构收录宜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宜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宜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宜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

2、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含驻宜单位)收录到正科级机构的正副职,副科级机构的正职。

3、乡镇、街道办事处、大雁工业园区、雷河发展区、楚都经济开发区政权组织机构收录到正副职。

(三)军事系统

1、预备役炮兵团收录军、政副职以上职务。

2、武警宜城市支队收录到军、政副职以上职务。

3、武装部收录到军、政副职以上职务。

(四)政协系统

1、市级政协领导机构收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宜城市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2、市级政协工作机构收录办公室、各类专门委员会正副职。

3、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协组织机构收录到正副职。

(五)群团组织

1、市级群团组织收录到正副职。

2、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群团组织收录到正职。

三、技术处理

(一)层次序号:层次分章、节、目,序号按

一、

(一)、

1、(1)顺序。

(二)文字叙述

1、文字叙述指综述、分述、简述三部分。

2、每个系统要写一篇综述,主要写政治背景、沿革变化、组织建设等内容。

3、每章下写组织的性质、职能变化的隶属关系等内容。

4、每节、目下写组织机构沿革变化的时间、原因、结果和机构职能、编制,以及建撤、分合、升降、更名等方面的内容。

5、文字叙述务必采用陈述性记叙语言,要朴实、精炼、归纳、寓评于述,不用论说体,不用文学笔调,不用宣传广告性语言,慎用抑扬褒贬句。

(三)机构

1、各系统所收工作机构,指常设工作机构。对临时和虚设工作机构可在节下文字叙述中作必要的说明。

2、各工作机构应有一段简短的文字叙述,反映其主要职能、内设机构、机构演变、编制人数等内容。

3、工作机构名称顶头排列,名称后需用括号注明时限。

4、机构名称发生改变的不再另立户头,可在两者间用延续号“——”连接,再用文字说明何时因何原因发生变化,如:中共XX市直属机关委员会——中共XX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5、政府工作机构按政府工作部门和省、襄樊市属驻宜机构顺序编排。

(四)名录

1、名录后用括号注明任离职时间的年月。如,李XX(1995.1—1996.3)。

2、职务和人名之间空两个格,不用“:”号。两个字的人名,两个字间空1格,与三个字的人名取齐;复姓或少数民族的人名,照实书写,不必取齐。

3、女性、少数民族及兼职等,应在名录后括号内注明。如,曲XX(女,1997.6—1998.11),或李XX(土家族,1994.1—12)。

4、离职学习或医治养病的不加注。

5、任离职时间,均以干部主管部门任免文件明确的时间为准;须经法律程序认可的职务,均以完成法律程序的任免文件时间为准。

6、在同一卷中出现相同姓名的,须加籍贯或性别、民族,以示区别。

7、同年任免职的,其下限时间应省略年,直接写月。如:1998.4—1998.9,应写为1998.4—9;同年同月任免职的,其下限时间省略年月。如:1998.9—1998.9,写作(1998.9)。

8、同一组织、同一领导人,其存在或任职年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限段时,前后两个时限段之间用“;”号隔开,如:XXX(1998.11—12;2001.7—2002.6)。

(五)图表

1、各系统下属机构序列表、工作机构沿革表、统计表、示意图均排在各系统之后。

2、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干部情况的统计均以组织部门档案资料为依据。

3、图表设计应简明、科学。党员、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格式及栏目设置,以市级组织史资料第三卷相关格式及栏目为准。

4、为有利于排版方便,图表一般不大于16开本的一个版面。

(六)标题编排

1、标题机构应与文内同一机构相一致,全卷前后要一致,力求实用、准确。

2、卷内所有章、节及冠以层次序号的标题均居中编排。

3、标题不能印刷排列在页末。

4、标题所在页码与目录所标页码要一致。

(七)文字、标点符号

1、遣词用语既要科学、规范,又要符合语法,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段落分明,意思完整,断句准确。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更不能违背语言习惯,硬造词句。要注意法定语言。如“选举产生”、“表决通过”有区别,要写清楚选举方式。要用词准确,现在记述的事,都已成为历史,可省略“了”字。

2、使用经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调整后的简化字(1986年10月修订发布),不使用被废止的简化字和生造字词;不用非规范化的简化字,如“副书记”,不能写成“付书记”;不用正副书记一词,应写成书记、副书记,或正副职。

3、严格按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著作、文章、文件和刊物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

5、组织名称、事件名称、会议名称不用引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事件,都用汉字,不加引号,不加圆点,如八七会议,五四运动。

6、汉字的形似字,如“己已”、“儿几”等等,要注意书写清楚。

7、标题、机构和名录中时限的起止一律用一字线;年、月之间用圆点。如1987.11—1992.10;文字叙述时,年、月、日的写法为直接用年、月、日汉字。如,1987年11月1日。

(八)数字用法

1、数字按1986年12月国务院7部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执行。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

2、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年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3、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不能混用。如“1989年

四、五月间”,应写为“1989年4—5月间”。

4、分数、百分比均用阿拉伯数字。

5、成语、专用名词、固定词组、习惯用语中的数字和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数字,都用汉字,如第一政委、第八次代表大会、三五天时间。

6、4位以上的统计数字,不用分节号,数字不能跨行断开。不用三位留空分节法,用2.75万,1.75万,7500。如“轮训干部从1987年的7500人增加到1.75万人”,而不写作“7500人”,“17500人”或“7,500人”,“17,500人”。

7、年份一律用全数,不能省略,不能跨行。如“1949年”不能写作“49年”,“1949—1999”不能写作“1949—99”;不能将„19”和“49”写在两项的末尾和开头。

(九)时间

1、用具体时间,不用“今年”、“明年”、“去年”、也不用“近来”、“最近”等不确定的时间概念。

2、文字叙述中,在同一段落内涉及年月的,同一年不同月发生的事,写“X月”,不写“同年X月”,或“19XX年X月”。不在同一段落,写“同年X月”或“19XX年X月”。

(十)称谓

1、行文一律用第三人称,不能用第一人称。如不用“我党”、“我省”、“本市”。又如,表述党的代表大会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十五大”,不用“党的十五大”。

2、人名一律直书其名,不加同志。必要时,可加职务。出席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用“代表”两字表述,不用“正式代表”。

3、组织名称一般使用全称。如果全称太长,而又多次使用,可在第一次使用时用全称,括号注明后用简称。

4、地名出现在文字叙述中时,均冠以上级行政区划名称。如省辖市写为XX省XX市。

5、领导职务一律用规范名称,如政治委员、常务委员,排列名录时不能简称为政委、常委。

(十一)事件表述

1、一般应以年月日在前形式编年记事。如19XX年X月X日至X月X日,中共襄樊市第X次代表大会在襄阳剧院召开;又如需要贯彻强调背景的,可用

199X年X月X日,中共襄樊市委召开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共XX大精神,……讨论部署了19XX年工作。

2、会议记述,主谓语要正确搭配。不用X年X月X日,召开中共襄樊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应用X年X月X日,中共襄樊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十二)叙述中容易混淆的问题

1、辖属关系的准确表述,如XX市委下属XX个镇委,不能写成XX市委下属XX个镇;XX市下辖XX个镇,不能写成XX市下辖XX个镇委。

2、指导关系与隶属关系不能混淆。如把市辖镇的人大组织,称之谓隶属于市人大常委会下级组织。又如把XX局机关党委称之谓该局党组的下属组织。

3、支部改建为总支,总支改建为党委等情况,在叙述中不能写为“升格”。

4、党的代表大会,均称第X次代表大会,而不是第X届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则为第X届委员会,而不是第X次委员会。

5、用XX市委第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表述,不能写为XX市委第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

6、续编组织史资料的收录范围一律由组织机构级别确定,应不涉及个人职级待遇,也不能以个人职级待遇来确定组织机构收录范围。

(十三)引文、注释

1、引文宜少用。必用引文时(如中央、省委及市委文件、文献)应同原文核对准确,保证意思完整,并保留原作的标点符号。

2、除引原文加用引号外,转述大意不加引号,可在文前写明出处。

3、注释一般用文内括注和当页脚注。

4、文内括注包括:组织名称的又称或代称;专用语全称与简称的互注。如通过“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或通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活动。

5、当页脚注包括:文内引文的注释;需要说明的人物、事件;两说并存的人和事;组织处理、突发事件等。当页脚注在当页加注释线,文内加注释符号①、②、③……

6、对文内引文注释,需注明文件标题、文件编号、成文单位、时间;书名、出版单位、版次和页码;报刊名、作者、日期、版次;档案文书、目录和全宗号、案卷号、页码、存档单位等。

7、同一内容的注释,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一次.

推荐第3篇:科学技术史资料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太阳不是处在圆形轨道的中心而是位于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行星的内径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任何两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于此两行星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T1^2:T1^2=R1^3:R2^3)

2、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及其特点

主要标志:电能的开发和应用

特点:第一,科学理论成为技术发明的主导因素,各项主要的电气技术,内燃机技术,冶炼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都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发明出来的。

第二,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如果说牛顿力学,热力学用了100-200年才完成了理论向技术的渗透或生产的应用,那么,从电磁学理论到电力技术的转移,一般只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

3、建立量子力学的两条途径

一是玻尔—海森伯途径,建立了矩阵力学;

二是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路线,建立了波动力学。

4、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不同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不用在于:生产实践的直接目的是把自然物改变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创造物质财富,而科学实验则是以认识自然为首要目的的实践。就直接意义来说,其目标主要不是生产观物质产品,而是要生产(或检验)观念形态的知识,创造精神财富。

三、问答题 (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30分)

1、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1666年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从理论上对化学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首先,他认为化学寻求的不是制造贵金属和有用药物的实用技巧,而是应该从哪些技艺中找出一般原理。化学应该是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医生和炼金家的技艺。在化学史上波义耳第一次明确地把化学视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并把化学同化学工艺严加区别。 其次,波义耳继承古希腊原子论思想,把构成自然界的材料视为一些细小致密,用化学方法不可分别的粒子,这些粒子又可以结合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粒子团,粒子团是参加反应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物质性质的根本原因。 再次,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

拉瓦锡: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原理,是他对化学研究的第二大贡献拉瓦锡还识别出了氮气

2、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学说有何意义? 主要内容:哥白尼从运动的相对性出发,论证了行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运动和行星运动复合的结果。接着,他提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认为地球并不在中心,而是像其他行星一样距太阳有一段距离,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行星的顺行,逆行,和留则不是由于行星本身的运动,却只是地球运动的反映。太阳系的行星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旋转,它们的轨道大致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他们公转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并且和地球一起绕太阳旋转。 意义:太阳中心说的发表是近代科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颠倒了1000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太阳系的科学图景,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这一学说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开始了自由科学从神学中的解放运动。

3、拉马克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拉马克:第一定律:用进废退:在不超过发育限度的情况下,所有的器官都可以通过“用”得到加强、发展、增大,反之则削弱、退化、丧失机能、甚至消失。

第二定律:所有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体的主要变化是可遗传的,即“获得性状遗传

1

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生物是进化来的,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变异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异的基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变。第三,通过人工培育可以产生新种。第四,相似的生物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第五,在自然界中,生物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第六,生物不仅有变异,而且有遗传。有利的变异在世代的传递中逐渐积累,最终可以产生出新种。《物种起源》的意义:

1、彻底粉碎了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物种不变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2、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一发展的延续性二与封建社会同兴衰三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古中国的十大技术成就: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冶炼技术,水利工程,纺织技术,建筑技术,制瓷技术,举世闻名的航海技术

狭义相对性原理:即为科学规律,包括电磁学规律相对人和惯性参照体系不变。光速不变原理:即光速相对任何参照体系不变。

3、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四个基本观点

(1)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明显的周期性;(2)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3)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发现.例如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一75之间的元素; (4)当我们知道了某元素的同类元素以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4、笛卡尔所发现的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思想⑴坐标法;⑵将代数中的方程和几何中的曲线结合起来。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30分)

1、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有何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意义:①这种活动带有掠夺和开拓殖民地的性质;②葡萄牙等西欧国家资产阶级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价值:①打开人们的眼界,是人们看到科学的正确与力量鼓舞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②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③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一个重要标志,请问: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①食物的范围和种类扩大了,营养丰富了,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②人类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用火围攻猎取野兽③人类可以用火取暖,照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④人类渐渐学会了用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3、哈维是怎样发现了血液的全身循环的?

答:1 比利时人维萨里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这本专著。他通过解剖的方法指出了左右心室间没有孔道能沟通动、静脉,纠正了盖仑关于左右心室相通的说法 2 西班牙人塞尔维特最早提出了心肺间血液小循环的学说,把盖仑提出的彼此独立的动、静脉系统统一了起来。为发现全身的血液循环铺平了道路。

3 哈维的老师法布里斯证明了血液只能沿单一方向流动,这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做了准备。 4 英国人哈维通过对动物心脏搏动的观察以及对血量的计算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

四、论述题(本题30分)

科技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请谈谈你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和得到的启示。(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2

一、自然经济的阻碍首先,自然科学注重实用,注重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自然经济的自足性、生产条件的简陋性,使其本身缺乏对新技术的要求。再次, 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专制制度的束缚

三、科技自身的缺陷

1、科学的实用化倾向

2、科学实验方法没有确立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排他性

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是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和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2思想解放,言论自由是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并迅猛发展的文化基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建立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到理论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胚胎预成论的两种观点:

1 后代在女性的卵里已经完全成型 2预成的微型人存在于男性的精子里

胚胎发育渐成说:胚胎的生长始于一种清澈的,粘性的营养液体。当发展在进行着的时候,液体中产生与腔穴,如果腔穴是圆形的或多边形,就产生细胞;如果腔穴粒长,就产生脉管。这样便形成细胞组织,并进一步被生命力分化为器官;整个发展成完全不依赖外界影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解析几何,对数,微积分共同称为17世纪的三大数学发明。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三个发展高潮:第一个高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争研)第二个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南北交汇,中外兼容)第三个时期:宋辽金元(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出现过哪几次转移?答:科学技术中心转移顺序为: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四次转移,各国科学兴盛期平均为80年。

.中国近代(明朝中期以后)科技落后的原因

(1)西欧各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中国却不断加强集权与专制

(2)自古中国就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国家,它不能像工业国家那样给科技发展提供源动

(3)古中国一向以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自居,郑和下西洋不过是炫耀实力之举罢了,紧接着就实施海禁政策,清朝接着闭关锁国

(4)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古中国需要的是官僚,而不是科学家,科举制度就是典型

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历史意义? 答: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所谓“世俗”的运动和日月星辰那些属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统一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中。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中国古代(很重要)数学:代数成就《周髀算经》:我国现存最早的战国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可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媲美医药学:《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医学名著,战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达尔文把该书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地学:我国古代成就较大的学科之一,主要表现在地理、地图、绘制和地质等方面。我国的地图绘制:裴秀(魏晋)提出“制图六体” 的原则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绘图绘图经验,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

3

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纲要。农业:贾思勰北魏《齐民要术》我国保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与火药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看做“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水利: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父子

近代(教学重点按照学科来梳理)

一、力学、天文学

1543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拉开近代科学技术的序幕伽利略的(意大利)三个重要发现:

1、摆动的发现。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

3、运动叠加原理。把笛卡尔的数学方法和培根的试验方法结合起来,近代物理学之父开普勒(德国)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1687年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该书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它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补充:牛顿三大定律

1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 加速度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化学

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化学孕育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波义耳(英国)批判炼金术,提出化学元素这个科学概念;拉瓦锡(法国)掀起化学革命批判燃素说,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

19世纪:门捷列夫(俄国)1879年3月一日提出元素周期律李比希(德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1820吉森实验室,设定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讲义的同时还要做实验。

狭义相对论:前提:其一相对性原理,其二光速不变原理。 结论:

1、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收缩;

2、运动着的钟表变慢;3

3、光速是自然事物运动速度的极限;

4、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看来就不一定是同时 的;

5、、当物质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很多时,相对论力学就自然过渡到牛顿力学,相对伦理学更具普遍 性;

6、物质的能量等于其惯性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工业革命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

4

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自然观的重要意义? 重要成就: 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

2.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 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

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

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 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 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 3. 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四个基本观点是什么?P134 答:第一,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明显的周期性;第二,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正像质点大小决定复杂物质的性质一样;第三,应该预料许多未知的单质的发现;第四,当我们知道了某元素的同类元素以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哥白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科学和社会意义。内容:地球不断运动,宇宙的中心是太阳,确立各个行星在太阳系的运行次序,指明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有一定的住从关系,解释了地动说的疑问。意义:他用科学的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说。这是天文学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革新,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1.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 (F) 修改:制造陶器改为创造文字.2.按加进制把圆分为360度,一度分为60分,一分分为60秒 (F) 修改:古埃及人修改为古巴比伦人.3.创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F) 修改:古印度人改为古埃及人.4.现今通用的10进制位制记数法是发明的 (T) 5.我国北魏时期的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著作 (F) 修改:郦道元改为贾思勰

6.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出现在 (T)

5

7.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 (F) 修改:战国时期改为秦朝 8.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书时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F) 修改: 周髀算经改为九章算术.9.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 (F) 修改:《伤寒杂病论》改为《黄帝内经》

10.马克思把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F) 修改:造纸术改为指南针 11.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T) 12.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 (F) 修改:克拉赫利特改为德谟克利特.13.古希腊最著名的数学家是,他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T) 14.被英国科学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T) 15.古罗马科学家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F) 修改:盖伦改为托勒密

1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动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F) 修改:1453改为1543 17.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 (T) 18.1666年.英国科学家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首先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F) 修改:胡克改为波义耳

19.163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出版了一书,用充分的证据 阐述了哥白尼的学说.(F) 修改:《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改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20.1777年法国科学家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一文,论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T) 21.英国科学家牛顿于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 体系的完成。 (F) 修改:1777改为1687 22.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索提导的试验方法和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 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T) 23.1873年英国科学家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 电磁学理论的确立。 (T)

2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 生物进化的学说。 (T)

25、1826年德国科学家创建的吉森化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家组织由学会型向专 业型结构的过渡。 (T)

26、1869年俄国化学家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发表了 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T)

27、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F) 修改:勒维烈改为拉普拉斯

6

28、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F) 修改:元素周期律改为细胞学说

29、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T) 30、X射线、放射性和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T)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陶器制造】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4、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ⅹ)

5、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X )

6、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赫拉克利特】。(ⅹ)

7、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8、古希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最伟大的定律。(√)

9、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的【三种】体液的协调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ⅹ)

9、古罗马科学家【盖仑】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0、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1、1666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2、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89】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ⅹ)

13、18世纪生物学的重要成就是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作的动植物分类。他于1735年发表了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分类的原则。(√)

14、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赫姆霍兹】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ⅹ)

1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6、187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的确立。(ⅹ)

17、奥地利生物学家【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ⅹ)

18、具有实用价值的无线电系统是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工程师波波夫发明的。(√)

1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ⅹ)

20、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7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古埃及人】按60进制把圆周分成3600,10分成60,,1,分成60,,。(ⅹ [古巴比伦人] )

2、【古印度人】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ⅹ[古埃及人] )

3、【《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黄帝内经》】)

4、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贾思勰】)

5、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出现在【唐代】。(√)

6、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7、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8、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赫拉克利特】。(ⅹ【德谟克利特】)

9、古希腊最著名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德】,他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10、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托勒密】)

11、163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出版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一书,用充分的证据阐述了哥白尼的学说。(ⅹ【《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2、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7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ⅹ【1687】)

13、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燃烧概论》一文,论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14、1873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的确立。(√)

15、【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6、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发表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19、1826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创建的吉森化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家组织由学会型向专业型结构的过渡。(√)

20、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8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ⅹ)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ⅹ)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 X )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X )

19、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

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2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科学共同体

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古希腊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异同。

①观察性、描述性、零散性与探索性、思辨性、系统性 ②注重成果实用性与注重理论抽象性 ③重视宏观整体与实验和逻辑方法相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区别:任务方面:科学侧重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着重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性质方面:科学的本质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认识过程;技术的本质是从理论和经验到实际应用的过程。•目的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技术创造的目的是形成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2)联系:相互促进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物质手段。

机械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哪些科学发现导致了它的破产?答:机械的基本观点是自然

9

界绝对不变。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导致了它的破产。

为什么说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的出版是地质学独立的标志?答:(1)、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带进了地质学;

(2)、使科学进一步引入了历史观念,成为生物进化学说发展的基石; (3)、是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重要科学依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

(2)、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3)、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自成体系; (4)、有相对封闭的地理文化; (5)、博大精深的典籍文化; (6)、超长稳定的制度文化; (7)、天热不合意的制度文化;在几何学和逻辑学上有着与欧洲明显的落差。

试论述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古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答:科学: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古代西方科学技术最初是哲学的一部分,称为自然哲学。他们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主要运用直观经验,理性思辨与合理猜测试图从整体上找到世界的本源,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且在一个广阔的范围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学科及观点,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开辟了先河。技术:以当地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在冶金,手工业,造船业,建筑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产生了诸如手压式水泵,水风琴,水车,水库轮,提水轮,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等技术发明。此时的技术,主要是基于生产经验而有较少的理论指导。 伽利略的三大重要发现: 1 关于钟摆运动的发现。

2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

3 关于运动叠加原理的发现。 对古希腊的科学体系的总体评价 1 科技知识有了大幅度的前进。一些学科开始形成体系,开始探讨在物质观和运动观领域中的深层次抽象问题。

2 在科学思想和方法上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了初步准备。它的一些成果直接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为近代自然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3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在整体上不够成熟,比较粗糙。

10

推荐第4篇:中国建筑史资料

问答题: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园林,它们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① 追求诗画意境。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含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

②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二是景物命名,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③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二者都经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空间感的效果。

④ 特别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和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基本艺术特征:

①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 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 总体性、综合性很强,重视环境整体经营,注重建筑个体、群体甚至是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皆是如此。

④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单体建筑形式简单且定型化,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个别建筑如佛塔等例外),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⑤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适应性很强,其本身的结构、构造技术特点同时也成为艺术造型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装饰都忠实于结构、构造。

⑥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普遍具有构件规格化、设计模数化,而其艺术的多样性则往往由群体序列的丰富变化获得,实现了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⑦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尤以自然式园林为经典代表。中国园林的创作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同时注入了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情趣,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一项特色斐然的突出成就。

⑧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含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含义。如各种礼制建筑的独特型制(代表者为孔庙),匾额、楹联等的点题,建筑造型、构件数量的象征意义(代表者为天坛)。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展开有哪些形式:

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滤、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木结构的房屋多是低层(以单层为主),所以组群序列基本上是横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为庭院,共有三种形式:

① 十字轴线对称,主体建筑放在中央,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建筑和宗教建筑,数量不多。

② 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主体建筑放在后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宫殿小至住宅都广泛采用,数量最多。

③ 轴线曲折,或没有明显的轴线,多用于园林空间。序列又有规整式与自由式之别。现存规整式序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宫殿。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于环境,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缓慢,如帝王陵园和自然风景区中的建筑;也有庭院融于山水花木,序列变化的节奏较紧促,如人工经营的园林。但不论哪一种序列,都是由前序、过度、高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简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一般特征: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有十几种名称,但大多数形式差别不大,主要的有三种,即殿堂、亭和廊。而其形态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高级建筑的台基可以增加到2~3层,并有复杂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门窗组成,如是楼阁,则设置上层的横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栏杆。屋顶大多是定型的样式,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硬山等级最低,庑殿最高,攒尖主要用在亭上。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得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屋面曲线、正脊曲线、檐口曲线及翼角曲线等。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但却可以有许多变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华丽的吻兽和雕饰;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镏金铜瓦;曲线可以有陡有缓,出檐可以有短有长,更可以做出2层檐、3层檐;也可以运用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样式;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筑的等级、性格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屋顶的体量、形式、色彩、装饰、质地上表现出来。

简述斗拱的作用:

斗拱的作用:

1、结构支撑作用(将屋面荷载均匀传递到柱上),同时也起联结柱网的作用(减少净跨)。

2、增加承压面,改善梁柱等结构的受力特性。

3、承托挑檐檩,使深远的出檐(深檐最基本的功能是防雨)成为可能。

4、利于抗震,斗拱的榫卯结构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弹性,能抵消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5、模数作用,可作为确定各种结构构件尺寸的依据。

6、装饰作用,明清斗拱的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为纯粹的装饰。

7、等级标志,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不用重要等级建筑的斗拱用材、跳数均不相同。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成熟的艺术体系,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可粗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① 对称与均衡:大环境和大组群(如宫城、园林、名胜风景等)多为立轴型的多向均衡;一般组群多为平面形的纵轴对称。

② 序列与节奏:以单体建筑形成基本节奏,注重建筑群体起承转合、通达屏障、抑扬顿挫、虚实相间等空间序列的营造。

③ 对比与微差:重视造型中“形、色、质”的对比关系,寓对比于统一。同时也很重视造型中的微差变化,如屋顶的曲线,屋身的侧脚、生起,彩画的退晕等。

④ 比例与尺度:模数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关系也很成熟,无论城市构图,组群序列,单体建筑,以至某一构件和花饰,都力图取得整齐统一的比例数字。尺度控制上讲究“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原则和审美心理。

试述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主要特点和成就:

(1) 整体经营的总体规划:无论是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都根据建园基址的不同采取相应不同的总体规划方式。规划中宫殿部分自成一区,然后适当划分景区,如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形成山区、平原区和湖区几个不同面貌的景观区域,彼此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一些园林园中有园,呈现出集锦式的布局,如圆明园(人工水景园)。

(2)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为了突出园林的皇家气魄,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负担着比私家园林中更为重要的造景作用,如颐和园的佛香阁、须弥灵境对整体景观甚至起到了控制作用。

(3)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文化和技艺:这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如长春园、避暑山庄、静寄山庄的狮子林是对苏州狮子林的模拟和再创造。二是引进江南的造园手法,如游廊、水廊、爬山廊、拱桥、亭桥、舫、榭、漏窗、花街铺地等手法。

(4) 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这些寓意多与标榜皇权、纲常伦纪有关,小到一个景点(如颐和园南面湖区岸边的铜牛和耕织图这两个景点象征“男耕女织”),大到一个景区(如圆明园后湖景区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都可能具有象征意义。

(5) 独具特色的群体组合:皇家园林中许多群体的平面构图呈几何关系,建筑外形庄重,主体建筑通常位于岛上,与周围建筑构成立体复合式景观。

(6) 情致多变的造景素材:如海岛仙山、林泉丘壑、佛道寺观、街市酒肆及田园村舍等。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对世界的影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伯介绍到英国(先后在17

57、1772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和《东方造园泛论》),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了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有哪些

造园原则有:

(1) 虚实相济:园林布局中的水面、陆地的比例及搭配决定了园林空间感的奥旷虚实变化。

(2) 对比和陪衬:园景有并列或主次之分,并列的园景处理为了避免手法的重复常运用对比的原则,如山岭与水体的对比,高耸与平缓的对比、曲与直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等。 (3) (4) (5) (6) 集聚与分散:有些园景相对密集地组织,有些则故意拉开空当,有疏有密。 参差与整齐:人工整合形态的形式感与自然错落的协调运用。

连续与阻隔:在古典园林中,阻隔迂回的手法屡见不鲜,避免了景观的平铺直叙。 藏与露:藏指由墙垣、屋宇、树木,山石等要素构成空间、景观空间的限定,露指园林中的种种借景手法,包括远借、近借、邻借、互借等。

(7) 比例与和谐:园林建筑及自然景观的比例尺度是以一种整体和谐的规律把握来实现的。

简要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差异

答:风格的差异:

(1) 从布局而言,中国古典园林(下面简称“中园”)是生态形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简称“西园”)则采用几何形规则式。

(2) 从建筑与园景的关系而言,中园是园林统帅建筑,而西园是建筑统帅园林。 (3) 道路方面,西园多为轴线笔直式林荫大道,中园表现为迂回曲折,曲径通幽。 (4) 林木方面,中园注重自燃形孤植,散植,而西园偏爱整形对植,列植。 (5) 花卉方面,中园或为盆栽花坛,注重姿态,而西园为图案花坛,注重色彩。 (6) 水景方面,中国多为偏静态的天然或仿天然水景(如西池滴泉),西园则为喷泉瀑布似的动态水景。

(7) 从空间而言,中国假山起伏,空间层次丰富跌宕,幽闭深藏,西园则多为大草坪铺展,空间开场袒露,一览无余。

(8) 雕朔方面,西园多有具象的石雕(如人物,动物),而中园则较少运用。 (9) 取景方面,西园视线固定,而中国则步移景变。

(10) 就美学层次而言,西园注重形式美,而中国注重意境美(尤其注重点景题名等文字点题式的意境升华)。

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类型

答: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较多,主要可归纳为四种基本风格。

(1) 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含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含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含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

(2) 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 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 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以上四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三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45.试述秦汉时期建筑的整体风格特点

答:秦汉风格是在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建筑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横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的基础上,统一了春秋战国时期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而形成的。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

其特点是:(1)都城区化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

(2)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

(3)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

(4)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

(5)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异,造型夸张,色调浓重;

(6)重要建筑追求象征含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辅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4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整体风格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名族进入中原,随着名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事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家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申出浪漫注意的情调。

47.试述隋唐时期建筑的整体风格特点

答:隋唐国内名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使了多名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揉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

(1) 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

(2) 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弘舒展,空间尺度很大; (3) 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

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彩,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会的新鲜风格。

48.试述明清时期建筑的整体风格特点

答: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明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

(1) 城市仍然规格方正,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城市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 (2) 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成所增多;

(3) 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

(4) 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

(5) 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 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大方,机理清晰而又富有人情趣味。

51、简述道教宫观与佛教寺庙的异同

答:道教的许多宗教仪规模仿佛教,所以道观建筑与佛寺基本相同,没有特别的宗教特征。如佛寺山门设两金刚力士,道观设龙虎神像;佛寺天王殿设四天王,道观设四值功曹像,佛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道观三清殿供老子一气化三清像;佛寺有戒坛、转轮藏,道观也有同类建筑等。但道观中没有佛寺中某些特殊的建筑,如大佛阁、五百罗汉堂、金刚宝座塔等。除此外,道观中的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多为世俗常见,建筑风格也比较接近世俗建筑。

54.保护古建文物具有哪些意义

答;(1)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是我们与古代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

(2)古建筑(包括遗址)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实物。

(3)古建筑是多种艺术(包括雕刻,绘画,书法,镶嵌,堆叠工艺等)的集合体

(4)古建筑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5)古建筑是现代城市景观中极珍贵的景观要素。

59.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

答(1)总体布局:

1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要的门,依次为**、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

2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

3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手工、养心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

(2)建筑特点:

1占据最显要的地段,从总体的布局上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思想。 ○3采用了宏大的规模,占地72万平方米,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大约12000~13000○间房子,现存9000多间。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方米,远超西方广场的规模。

3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

4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择中立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5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首先体现了阴阳两极(外朝,阳,阳数1,3,5,7,9。○内廷,阴,2,4,6,8,10)。另外,四象,“四灵之地”。东西十二宫,“十二星宿”。乾清宫—天,坤宁宫—地,等等。

6运用了其他的艺术手段,雕刻、绘画、文字等。 ○61.简述中国民居的历史发展过程

答:民居形式的发展大致如下:

(1) 原始时期的民居: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

(2) 殷墟遗址:门在建筑物的中间,以南北轴线为成院落的中国院落式住宅。 (3) 春秋时代的民居:前门,正堂后室的形成。 (4) 汉代民居:发展围墙成为回廊望楼阁楼出现。 (5) 唐代民居:等级制度严明,民居的形式较为多样。 (6) 宋代民居:因为城市里坊制度的废除而使建筑发生较大的变化,民居的屋顶有多种形式出现。

(7) 明代民居:大规模使用砖宅。

(8) 清代民居:等级观相应宽松,对房子的架数无严格限制。

65.简述隋唐后中国古代城市的一般特点

答:城市建设的特点“

(1) 隋唐以后的城市,严格按照《考工记》上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建设。

(2) 城市的选址,按照管子所述原则进行选择,依山傍水,免受旱涝之苦,适当开水引渠和筑堤的费用。

(3) 城市的内部布置:①城市的道路以方格为主;“市”:②隋唐的“东西二市”,宋代的沿街设市; ③闾里→里坊。

(4) 中轴线对称布局形式即统一,又富变化:①庭院式低层建筑要求有中轴线方显出中心建筑的高大;②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及传统文化的秩序感。

(5) 注重城市的环境建设:①重视城市水源的利用和绿化:北方城市引水,南方城市利用河道网;②园林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微气候。

名词解释

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瓮城:为增强城门的防御力量,而设在大城门外的小城,也称月城

马面:城墙突出部分的城台,间距一般不超过一箭的射程,守城士兵于马面上可四面御敌。 箭楼:城门上设有众多窗洞(以备发箭防御只用)的城楼,入北京前门箭楼 水门:开设在城墙跨河处的卷洞,以通舟船运输

墉:周代宫殿堂的中央土台,依墉建筑宫室,不仅稳定坚固,而且逐层高起,造型宏伟。 闺闼:半圆拱形的宫门

掖门:宫殿正门左右两旁的侧门。

燕寝:宫城中供皇帝居住的建筑(诸侯的称为路寝) 龙尾道:宫殿前长长的台阶 辇道(倾道):坡度平缓而便于车马通行的路,常与踏垛组合使用,后其上多刻云龙水浪,称为纯装饰性的御路了

斋宫:皇帝行祭礼斋戒时的住宿之处

辟雍:原为周天子所办的大学的学宫,东汉以后辟雍则带着祭祀性建筑的性质,其形制为原型水池中设方形建筑(群)。诸侯之学宫则称泮宫,内设泮池(半圆形水池)。

国子监:封建社会后期的国家最高学府

椒房:古代后妃的居寝之处,用花椒类的香料和泥涂于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意。 贡院:清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通常建于城内东南方。

木天:原为唐代宫中藏书的秘书阁,后泛指高敞的建筑,并成为翰林院的代称。 驿站:古代的邮政设施,专供传递文书,邮件者中途休息住宿更换马匹等 扎仓:藏语,意为学院,一般由前廊,经堂,佛殿(内供佛像)构成。 太仓:朝廷皇室藏粮之所,有时被称为“坟仓”。

囊欠:藏语,意为*公署,内有会客室,佛堂,自用经堂,卧室及各种建筑。

会馆:身居异地的商人设立的为同乡联络聚会的场所,兴起于唐宋,现存者多为清代所建。 三滴水楼阁:清代城镇常见的一种楼阁,其外观为三重檐,从下而上逐层内收。

棂星门:用于孔庙前导空间中(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名门喻人才辈出),原为木构,后多为石构;其形制一般是门上设龙头阀阅十二,门中设朱拦6扇,通天石柱四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饰穿云板,顶部雕四大天王像)。

174.乌头门:宋《营造法式》中门的一种类型,也称乌头大门、表褐、阀阅、褐烫、绰楔,俗称棂星门。其形式为:在两立柱之中横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其上部有成偶数的棂条,下部有障水板。柱头多有装饰纹刻。

175.绰楔:即牌坊,古代用以旌表的建筑物。

176.华表:由“诽谤木”演变而来,为望柱形,柱身布满雕饰,上端多设横交的云板。常设在宫殿、庙宇、城垣脊陵墓前。

177.享殿:一是指帝王陵寝内祭祀的庙宇,二是指帝王祭天或祭祖的殿堂。178.寝殿(寝庙):帝王陵寝或祭祀建筑中放置死者衣冠、牌位的殿宇,一般在享殿之后。 179.兆域:古代陵寝建筑的用地范围。 180.方上: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形式,指正四棱台式封土的顶面,以汉代陵墓为典型。 181.梓宫:汉代帝王或贵族们的棺木用梓木至诚,称为梓宫。 182.陵邑:汉代帝陵因陵设邑的做法称为陵邑。

183.五音姓制:宋代风水术中关于陵墓建筑布局的一种学说,认为建筑的方位与墓主的姓氏有某种必然的关联。

184.哑巴院:明清帝陵中明楼与宝城之间的院落。

185.坞壁:汉代一种特殊的庄园式住宅,平地建坞四周环以高墙,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有很好的防御性。

186.一颗印:云南民居的一种,常将正方、厢房连成一体组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前加院墙的形式)。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常为楼房),耳房东西各两间,中设小天井,因平面组合呈口字形,外观方整,像一颗印,故名。

187.阿以旺:本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中带天窗的大厅,后成为这种带外廊平顶的土木结构民居形式的代名词。

188.锢窑:地面上用砖、石、土坯等建造一层或二层的拱券式房屋,与靠悬崖窑、地坑式窑并称为窑洞的三大类型。

189碉楼:西藏,四川一带在地形陡峭处采取分层的办法修筑的楼房,因外观似碉堡故称碉楼

190颇章:西藏地区把高大的官寨碉楼称为颇章

191康房:川西藏族地区民居的一种,是土墙或木柱承重的二层住宅,二层采用“井干式”结构

192土掌房:彝族民居,特点是土墙承重,室内有木柱,以木楞构成平顶骨架,上铺柴草,抹草泥为顶。

193照楼:羌族民居,多为建于陡坡之上的三层楼房,顶层靠后处突起一排敞廊,称为照楼

194倒座:四合院第一进院落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附属性房间

抄手游廊:四合院连接和包抄垂花门,正房,厢房的连廊

195抄手游廊:四合院连接和包抄垂花门,正房,厢房的连廊。

196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197风雨桥:又称为花桥,廊桥。古代桥梁的一种,现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常见。多是石砌的墩台,伸臂结构的木制桥梁。这种桥梁一般全桥均建有亭,楼,阁廊相结合的桥 屋。

198.凤凰台:(1)拱拱式桥构件名称。位于金刚墙两端与分水尖中间,其作用是与分水尖一起保护桥墩,安防闸板。其结构全部用条石砌筑,长为分水金刚墙的十分之二,宽度,露明高和埋深均与分水金刚墙相同。 (2)大木作斗拱昂的部位名称,位于昂的正面十八斗分位前方,呈斜平面的小台,俗称“脑八”。

199.流碑亭:源于我国古老的习俗“褉袚”,多设置于园林内,亭之外形无定制,但亭内地面必设石雕的弯曲回绕的流水槽,以实现“曲水流觞”的功能。

200.鸳鸯亭:一亭双顶或双亭相连。多设于园林中。

201.司空:汉代之前国家的最高工官,是城市建设,建筑营造的掌管者。202.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203.经幢:刻有经咒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石柱,柱身多为六角,八角或圆形,一般由几座,经幢,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204.漏窗:住宅及园林中亭,廊,围墙等处得窗洞,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面等多种形式,再以瓦,薄砖,木竹片和泥灰构成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的窗棂。

205.十三天:构成佛教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06.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到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207.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208.支提窟:印度佛教一中佛龛式的洞窟,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209.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源出于印度的支提窟,成形于公元4~5世纪中叶的新疆龟兹石窟,成为我国北朝石窟中的典型型制,隋唐以后逐渐消失。它在早期阶段往往和僧居窟同时出现。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窟室后部中央凿出连通窟顶与地面的中心塔柱,柱身四面雕龛造像,在窟室后部,中心塔柱与窟室侧壁,后壁之间形成绕塔右旋的通道。

210.丹土:藏语,安立在寺院主殿屋顶上为幢状神物,中心木杆上写有保护咒语,外有用牦牛尾拧成的粗绳。

推荐第5篇:全区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情况通报

全区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情况通报

自组织史征编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按照全区组织史征编工作会议精神和区组发„2007‟32号《关于做好全区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坚持“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原则,按时报送征编资料,确保了全区组织史征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总体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大部分单位的领导对组织史征编工作高度重视,能够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及时召开党委会议,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明确了分管领导,确定了专职工作人员。在编写过程中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经常督促,亲自审稿,严格把关,确保了收编资料的质量。特别是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党校、区教育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审,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一道翻阅档案,查找资料,确保了收编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渭南镇确定了3名专职人员进行编写,保证了编写进度和质量。二是广泛征集,严谨细致。各单位在资料收编过程中,不仅详细查阅了本单位、组织部和区档案局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广泛征求了单位历任老领导、老同志意见和建议,对有异议的资料做到反复核对,力求准确。国土资源局、国税局等单位,不仅详细翻阅了局里区上的档案资料,还到主管局和市档案 - 1 -

局进行了复核,对所查资料全部复印,为本单位留下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史资料。三是反复核准,按时上报。组织史征编工作开展以来,各单位都能够坚持“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原则,对所收编资料严格审查。大部分单位都通过召开党委(支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核对档案资料等有效形式,确保收编资料的准确无误。特别是区安监局、区财政局、区环卫局、区农牧局、区法院、区社保局、二十里铺工业示范区、地税局、武警消防中队、渭南镇、社棠镇领导重视,部署早,力量强,工作人员严谨细致,责任心强,上报资料规范准确,为其它单位提供了样本。

尽管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在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下,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就这一阶段报送审核情况来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个别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尽管大部分单位领导按照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并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编写人员,但也有个别单位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复杂性、严肃性和责任性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没有认真研究。有些单位下属单位多,历任领导多,机构沿革复杂,却只派1—2名工作人员编纂,明显力量不足。有些单位领导对这项工作过问少,督促少,对工作人员在档案查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少,致使收编资料残缺不全,漏洞百出。二是部分专职编写人员工作不严谨、不细致。对编写要求理解不够深刻,对收编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向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对有些在档案中难查找的资料,凭印象,想当然,造成不应有的失误,延缓了编写进度。三是有些单位党组织审核不严格。组织史资料是一部详细记载组织工作历史沿革和领导更迭的党史著作,是非常庄重、非常严肃、非常权威的史著,被收录的单位和领导能够在党史上留名是非常光荣的事。但个别单位对上报资料不上会,不审核,不研究,工作责任不清,单凭工作人员报什么是什么,有些单位不以正式文件上报,很不严肃。四是部分单位不能按时上报。由于组织史征编工作涉及单位较多,区组发„2007‟32号文件对各单位报送时间做了明确划分,有些单位不能按时上报,因延迟报送与下一阶段单位报送时间发生冲突,影响了其它单位查档审核。特别是教育、卫生等所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单位系统党组织没有统一把关审核,而且所属单位自行上报,不仅影响了报送进度,而且给全区组织史资料审核工作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各单位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确保组织史征编工作顺利开展。

推荐第6篇:《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方案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方案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丛书编纂工作是经集团公司批准,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辽河油田组织人事、档案史志基础管理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编纂工作,更好地完成编纂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企业的组织机构沿革和人事更迭情况,是企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油田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直缺少一套全面系统记录这段历史的组织史资料。编纂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收集整理组织发展脉络,对于系统总结辽河油田组织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研究探索组织建设的规律,充实完善史志资料,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多年来的组织建设情况,特别是重点反映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完整,体例科学合理,文字简明精炼,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收录时限和内容

(一)收录时限

本次编纂的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时限:从1967年3月大庆六七三厂成立至2012年12月(暂定)期间。

(二)收录内容

收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组织的创建及其演变过程,即组织的历史沿革;二是各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变化,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名录及任离职时间;三是各级组织的性质、职责、隶属关系、内设机构;四是各级组织的人员编制;五是各级组织的规模、结构、主要政绩;六是不能归入上述内容的其他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人事劳资统计资料和高层次专家人才、劳动模范、英模人物名录等需要记载的资料。前五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正文中,第六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附录和附卷中。

本书收录的内容应是关于辽河油田管理职能范围内的公开信息,不收录涉及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规定的保密信息。

四、编纂结构体例

本书编纂结构体例采取“先分层级,再按阶段,后分层次”横竖结合的方法,按卷、编、章、节、条目分层次进行编纂。

(一)分企业卷、基层卷两个层级组织编纂

为便于材料收集和编纂组织,实现上下贯通和内容全覆盖,按照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分为总部卷、企业卷和基层卷三个层级进行编纂的部署,辽河油田在做好总部卷相关内容编纂的同时,重点做好企业卷、基层卷编纂工作。

企业卷的编纂就是在辽河油田层面开展组织史资料编纂,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时间安排,在集团公司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自行组织力量进行编纂,并按规定统一上报备案和编号出版。

基层卷由辽河油田根据自身管理层级、下属单位规模等实际情况,再逐级组织安排各二级单位的编纂工作。

(二)采取阶段法的体例进行编纂

本书按历史阶段立卷设编。根据油田发展历程,将辽河油田划分为国家部位时期、总公司时期、集团公司时期三个大的阶段,每个大的阶段为一卷,共设三卷,另设有附卷收录本书所涉及的重要文献资料。

五、编纂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辽河油田组织史编审委员会。全面领导和总体协调编纂工作,负责书稿的最终审定工作。

主 任:周 灏

常务副主任:罗文柱

副 主 任:李孟洲 张金利 唐国斌 卢 钟

委 员:公司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各二级单位党委书记;组织、人事、办公室、档案(史志)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长城钻探、辽河石化、东方物探、渤海装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二)编审委员会下设编纂办公室。编纂办公室在编审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资料征集和编写工作。具体包括编纂方案的顶层设计、编纂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档案查阅、文稿总纂、送审稿修改以及指导各单位、部门开展编纂工作等。

编纂办公室作为辽河油田组织史编纂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部门,设在油田公司档案馆(史志办)。编纂办公室下设4个编辑工作组,承担具体编辑工作。

主 任:梁永宏

副 主 任:孟祥君 赵万辉 曲永州

编辑组组长:杨振喜 刘 璋 朱 尧 肖 兵

人员组成:从相关单位、部门抽调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组织机构和干部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综合文字能力的同志进行集中办公。

设立编纂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编纂期间的资料征集、业务咨询、资料审核和统稿把关工作。人员主要由油田相关部门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组成。

六、编纂时间进度要求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卷的编纂工作应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其中,1998年以后新成立的单位,原则上要求2013年6月前完成。根据辽河油田组织史编审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现将编纂工作的主要时间进度安排如下,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编纂工作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10月):在上报总部卷征集资料的同时,组建辽河油田卷编纂组,根据梳理的发展历程,确定具体的企业卷断限(阶段划分)方法、结构体例、编纂纲目架构、编纂工作方案,起草下发启动工作通知,组织召开编纂工作部署会议,全面启动企业卷和基层卷编纂工作。

(二)查阅档案和资料征集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下发征集资料通知,并集中企业和基层单位编纂组人员力量统一组织查阅档案,实现资料共享;根据查阅的档案,摘录相关入编内容,形成机构沿革和领导名录的资料长编(索引表),以及组织人事大事纪要条目。

(三)初稿编纂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对查阅的档案资料在初审和复核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初纂和统稿。

(四)企业征求意见、资料复核和修改补充阶段(2013年4月—6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统审和修改完善,形成二审稿。

(五)油田会审阶段(2013年6月—8月):从2013年6月份开始,油田编纂办公室将根据各单位编纂进度安排,对各单位企业卷的二审稿进行会审,并对基层卷的编纂情况进行汇总。

(六)企业审查定稿阶段(2013年9月—11月):油田编审委员会对企业卷进行审查把关、定稿,根据修改意见形成出版终审稿。

(七)2013年12月,统一出版:将终审稿送石油工业出版社按规范要求统一编排和出版。

基层卷编纂工作另行安排。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编纂《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是辽河油田组织人事和基础管理建设的大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把编纂组织史资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布置,认真检查,严格把关,按时完成本单位组织史资料的征集上报任务。同时,各单位还要成立组织机构,抓紧启动本单位组织史资料企业卷的编纂工作,并确保人员落实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辽河油田编纂领导小组和编纂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顾全大局,密切配合,以求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按工作进度安排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该项工作统一明确由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牵头,会同文书档案(史志)管理部门共同组织。

(三)详实精准,确保质量。各专(兼)职编撰人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使所征编的组织史资料达到政治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翔实、事实准确无误、文字表述清晰、结构体例规范的要求。严把资料关。要做到机构名称准、上下隶属关系准、领导干部人名准、任免时间准;还要做到资料无依据的不用、未经鉴定的材料不用、未经审签的不用。严把核准关。做到组织机构名称要与单位公章一致、机构设置沿革要与组织机构文件一致、领导干部人名要与个人人事档

案一致、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时间要与主管部门相关任免文件一致,文字叙述内容能够前后衔接、机构设置沿革能够前后衔接、领导干部名录能够前后衔接。

推荐第7篇:白水县总工会组织史

白水县总工会:

白水县总工会是中共白水县委领导下的全县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全县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国家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制订的工会法规,制订全县工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代表和维护全县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全县职工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组织指导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职工群众科技活动;做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及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开展职工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做好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开展为困难职工“双节”送温暖活动、“金秋助学”等救助活动。依照法律和章程,组织和指导基层工会履行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四项社会职能,贯彻执行县工会代表大会的决议,开展工会各项业务工作;指导基层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对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实施职工群众监督检查,依法调解劳动关系。

2003年6月至2008年5月,内设办公室、工人俱乐部2个部(室),行政编制 2人,事业编制6 人,实有7人,下属21 个系统基层联合会,332个基层工会,14个乡镇工会,共有会员23288 人。机关驻县城雷公路。

一白水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

(2003.6一12)

2003年6月到12月,为1998年12月召开的白水县第十一次工

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白水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议届期。

主席:杨会芳(2003.6-2003.12)

副主席:麻智斌(2003.6-2003.12)

刘峰(2003.6-2006.12)

二白水县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

(2003.12-2008.5)

2003年12月8日-10日,白水县总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60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总工会主席杨会芳代表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白水县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1人。第十二届一次全会上选出党委7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2007年8月,根据县委组织部提名权奎同志担任工会副主席。

主席:杨会芳(2003.12-2004.10)

杜建玲(2004.10-2008.5)

副主席: 麻智斌(2003.12-2008.5) 刘峰(2003.12-2006.7) 权奎(2007.8-2008.5) 女工主任:郭小琴(2003.12-2008.5)

推荐第8篇:商业公司至组织史

组织史征编资料报送内容

霸州市商业总公司

领导签字: 2013年5月2日

3、中共霸州市商业总公司委员会(2006.6~2011.8)

2006年6月,市商业总公司党委由6名委员组成,其中书记、副书记各1名。此后,对党委成员进行了调整,到2011年8月,该党委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

书 记 刘春生(2006.6~2006.11)

李新华(2006.11~2011.8) 副书记

陈宝树(2006.6~2008.8)

刘春生(2006.11~2010.3) 委 员

李新华(2006.6~2006.11)

郝会增(2006.6~2011.8) 边志德(2006.6~2011.8) 安章全(2006.6~2011.8)

3、霸州市商业总公司(2006.6~2011.8)

霸州市商业总公司是市政府主管国营商业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商业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市场综合平衡;搞好商业体制改革,加强经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市场变化,掌握市场信息,引导商业企业开展购销业务活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财务审计等手段,监督检查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商业精神文明和商业队伍的自身建设。

2006年6月,内设机构7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人事科、计划生育办公室,保卫科。人员编制30名。到2011年8月,内设机构与人员编制无变化。

总经理 刘春生(2006.6~2010.3)

李新华(2010.3~2011.8) 副总经理

李新华(2006.6~2010.3) 郝会增(2006.6~2011.8)

吴法军(2006.6~2011.8)

边志德(2006.6~2011.8)

纪检组长 安章全(2007.12~2011.8) 办公室(2006.6~2011.8)

2 主 任 孙泽青(2006.6~2011.8) 党委办公室(2006.6~2011.8)

主 任

(缺职)(2006.6~2011.4) 负责人 周凤艳(女,2011.4~2011.8) 财务科(2006.6~2011.8)

科 长

(缺职)(2006.6~2011.4) 负责人 王春华(2011.4~2011.8) 审计科(2006.6~2011.8)

科 长 刘正伦(2006.6~2011.8) 人事科(2006.6~2011.8)

科 长

安章全(兼,2006.6~2011.8) 计划生育办公室(2006.6~2011.8)

主 任

贾爱英(女,2006.6~2008.9)

(缺职)(2008.9~2011.8) 保卫科(2006.6~2011.8)

科 长

王振洪(2006.6~2011.8)

推荐第9篇:唐齿组织史

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史资料

中共唐山齿轮厂委员会----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1995.5 ~1999.4;1999.4 ~2001.7)

1995年5月,中共唐山齿轮厂委员会第7 届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委员8名。中共唐山齿轮厂纪律检查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党委下设20个基层党支部、5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07名。党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唐山齿轮厂党委1997年前隶属于中共河北省汽车集团委员会和中共唐山市委工交工委双重领导,1997年4月起隶属于中共唐山市委公交工委领导。

1996年7月,唐山齿轮厂与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AI株式会社、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党的工作部门仍按唐山齿轮厂党委体制运作,党委部门人员均在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行政部门任职,兼做党的工作。此时,唐山齿轮厂党委直属基层党支部19个,党小组54个,党员312名。

1997年8月、1998年12月唐山齿轮厂先后买断(整体接收)了唐山汽车制造厂、唐山内燃机厂,并于1999年4月改制组建了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名称随之变更。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仍隶属于中共唐山市委工交工委领导。此时,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有直属党委3个,共有基层党支部27个,党小组48个,党员506名。

2000年12月24日,召开了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2人,代表唐齿集团公司500余名共产党员,大会选举产生7名委员组成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大会选举5名委员组成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分别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分别选举产生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纪委书记1名。

到2001年7月,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有直属党委3个(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唐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唐山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有基层党支部27个,党小组48个,党员505名。党委设工作部,履行组、宣(含统战)、办(含纪委办)、“610”、信访等职能。

1995年5月至2001年7月的6年间,唐齿党委在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均做了积极探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改革、资产经营和党员、干部、职工队伍的实际,实施了许多重要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职工在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广泛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以“党支部达标创先”活动为龙头的各项组织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人人创先争优,人人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各级党组织结合职工队伍的实际,大力开展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活动,以抵制各种封建迷信、不健康思想的侵蚀。通过开展“三爱”(爱国、爱企、爱岗)、“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三敬”(敬业、敬老、敬贤)、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内容的闪光点评选活动,在全体职工中营造出积极向上,争先奋进的良好氛围。从制度建设入手,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唐齿党委、纪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政治工作例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五不准”、收 入 申 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礼品登记等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干部选聘、考核制度,中层以上干部任免聘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对厂(公司)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经营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年度业绩考察、考核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唐山市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的指示精神,

2001年7月在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了 “三讲”学习教育活动。首先,把理论学习作为搞好“三讲”教育活动的基础,集中学习了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国企三讲必读》,还组织参观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纪念馆,把学理论与学大钊精神相结合,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再教育。其次,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关键来抓。在制定实施方案和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都广泛深入地征求了群众意见。领导班子及成员都本着虚心接受群众意见的态度,在集体和个人自查总结和整改措施中进行了认真的汲取采纳。第三,把民主生活会作为活动重点。在总结工作,查找不足,听取群众意见,写出班子及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从四个方面统一了思想:一要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把企业做强、做大,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二要抓紧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三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四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稳定。根据第三阶段民主生活会情况和群众对班子及成员所提出 的 问题,制定了班子及个人的整改方案。 “三讲”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1999年、2000年、2001年唐齿党委连续被唐山市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2001年度还被唐山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中共唐山齿轮厂委员会----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1995.5 ~1999.4;1999.4 ~2001.7)

书记 赵向民(1985.9 ~1998.12)

(1998.12 ~2001.7)

副书记

甄宝和 (1998.7 ~1999.3;1999.4 ~2001.7)

中共唐山齿轮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纪律检查委员会(1995.5 ~1999.4;1999.4 ~2001.7)

书记

(1995.5 ~1998.7) 空缺

甄宝和

(1998.7 ~1999.4)

吴子祥

(1999.4 ~2001.7) 副书记

吴子祥 (1999.1 ~1999.4)

唐山齿轮厂----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1995.5~1999.4;1999.4~2001.7)

1995年5月,唐山齿轮厂有职工2157人,有生产车间8个,机关科室17个,技工学校1个,托儿所1个,医务室1个。主要产品是轻、微型汽车变速器,年产辆137672台。

1996年7月,唐山齿轮厂与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AI株式会社和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132.5万美元(3.43亿元人民币),中日方分别持股 65%和35%,中方控股。

1997年8月、1998年12月,唐山齿轮厂先后买断(整体接收)唐山汽车制造厂、唐山内燃机厂,并于1999年4月改制组建了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000万元,领导体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集团公司下属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唐山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及唐山齿轮厂劳动服务公司。

2000年唐齿集团公司出资87万元与北京当代共业科贸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唐山飞翔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15万元,唐齿集团与北京当代共业分别持股75.65%和24.35%,唐齿集团公司控股。

2000年2月,唐齿集团财务中心成立,负责唐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唐山飞翔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到2001年7月,唐齿集团公司共有职工3459人,有子公司5个(其中合资公司1个),机关处室5个。行政领导成员5名,其中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兼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总会计师1名。

1995年5月至2001年7月,是唐齿加快改革步伐,实现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六年。

积极谋划项目发展工作。唐齿在合资企业唐山爱信公司平稳、高效运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上新项目。一是与北京当代共业科贸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唐山飞翔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二是利用交通银行定向筹集工商企业法人股的机会,向交行投资。认购交行股份1000万股,股金1900万元。唐山爱信公司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积极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引进了轿车变速器项目,即298K系列变速器。此项目填补了唐齿轿车变速器的空白。在生产管理上推行了看板管理,实行准时化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制品和中间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通过推行看板管理,全公司存货资金占用减少了8000万元,降低了78%;人均日产变速器由0.4台提高到2.4台,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倍;平均单台废品损失额降低了80%,生产场地占用减少了6450平方米。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预算管理。按照公司经营目标和市场预测情况,各部门将产量、销售收入、各项成本和费用、投资等全部经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公司定期进行成本费用分析,找出问题并制定改善措施,使单台比例经费降低了38%。在质量管理方面,1999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技改投入方面,首先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为改善设计开发和试验评价条件,先后引进美国SGI工作站,清华紫光扫描系统等设备,与清华等高校合作,成功地开发出汽车变速器CAD/CAPP系统和齿轮修形系统等软件。引进了日本、美国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变速器总成试验台,使现代化开发设计手段得到了有效运用。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包括齿形加工、热处理、壳体加工、刀具刃磨、检测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设备,形成了扎实的硬件基础。通过开展“4S”(清理、清扫、整理、整顿)活动,明显改善了生产和工作环境,创造了一个明朗愉快、充满生气、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文化正在形成。

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面临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唐齿深入挖潜,努力降低成本,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加大销售力度,几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1996年到2000年的5年间,每年实现利税分别为 2178万元、2482万元、3451万元、5368万元、6558万元;其中利润分别为323万元、491万元、1251万元、2708万元、3754万元;5年累计实现利税20037万元,利润8527万元。

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6年间,企业先后被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标兵企业、百强企业、质量效益型先进单位、振兴河北经济奖、技术创新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唐山齿轮厂(1995.5-1999.4)

厂 长 芮 和(1985.9-1998.12) 副厂长 张洪义(1983.4-1985.9;1989.7-19999.7) 岳继承 (1985.9-1999.2) 彭承和(1985.9-1999.2) 董连俊(1985.9-1988.5)

总工程师 张洪义(1985.9-1988.5) 董连俊(1988.5-1999.2)

工会主席 岳继承(1985.4-1985.9) 周林生(1985.11-1999.2)

唐山齿轮集团有限公司(1999.4-2001.7)

董事长 芮 和(1998.12-2001.7)

副董事长 肖克勤(1998.12-2001.7)

总经理 肖克勤(1998.12-2001.7)

副总经理 彭承和(1999.2-2001.7) 岳继承(1999.2-2001.7)

总会计师 张庆华(2000.3-2001.7)

工会主席 甄宝和(1999.2-2001.7)

推荐第10篇: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史

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史 (2000.01—2011.06)

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于1989年10月成立,为副科级单位,1995年12月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下辖盘山县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于1996年10月成立,2008年4月更名为盘山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先后历经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执行理事会三个阶段。

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在中共盘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盘锦市残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通过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维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营造了人人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发了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使我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自身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累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821例,术后患者的脱盲率100%、脱残率95%;为544名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投药;建立社区康复指导站120个,受益残疾人达9000多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2153件,安装普及型大、小腿假肢64例;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340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24期,培训残疾人达3164人,共计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近500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向上争取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用于实物投放和危房改造;资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89人,资助金额18.5万元;接待残疾人信访事项469件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1件次;开展各类活动85次。

盘山县残联多次受到上级残联及相关部门的表彰。曾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辽宁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隶属中共盘山县委领导,内设机构:办公室、康复部、信访部,下属单位:盘山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人员编制: 2011年6月核定编制12人,实有12人。 现机关驻地:盘山县太平镇盘山新县城综合办公楼2号楼。

(一)盘山县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执行理事会

(1998.04—2003.03)

1998年4月,召开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67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盘山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委员25名。三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推举出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各1名,主席团主席推荐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以上人选得到了与会委员的一致通过。

主席团主席: 张清和 (1998.04—2003.03) 主席团副主席: 于作友 (1998.04—2003.03) 理 事 长: 姜义涛 (1998.04—2003.03)

(二)盘山县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执行理事会

(2003.03—2008.02)

2003年3月,召开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70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盘山县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委员13名。四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推举出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各1名,主席团主席推荐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以上人选得到了与会委员的一致通过。

主席团主席: 张 皓 (2003.03—2008.02) 主席团副主席: 王志学 (2003.03—2008.02) 理 事 长: 石宝刚 (2003.03—2008.02)

(三)盘山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执行理事会

(2008.02—2013.03)

2008年2月,召开盘山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73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盘山县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委员13名。五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推举出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各1名,主席团主席推荐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以上人选得到了与会委员的一致通过。

主席团主席: 甄小兵 (2008.02—2011.06) 主席团副主席: 吴宝祥 (2008.02—2011.06) 理 事 长: 石宝刚 (2008.02—2011.06)

第11篇:组织史编辑说明

编 辑 说 明

一、《中国共产党陕西省佳县组织史资料》第三卷(1993.6—1998.5)是《中国共产党陕西省佳县组织史资料》第二卷(1987.11—1993.5)的续编本。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中共榆林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和中共佳县委领导下,由中共佳县委组织部主持编纂的一部资料书。

二、本书按照尊重历史、存真求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编纂工作方针,收录了1993年6月至1998年5月中共佳县地方组织和同级政权、地方军事、统一战线、群众团体组织及县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机构沿革及其领导人更迭情况和组织工作大事记。

三、本书按党、政、军、统、群、企事业单位六个系统和组织工作大事记共七部分分别编纂,集印一册。以党的系统为主编,以政、军、统、群、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史资料为附编。党的系统设四章,其中,县委、县纪委领导机构为第一章,县委、县纪委工作机构为第二章,县级政权、军事、统一战线系统党组为第三章,乡镇党组织为

第四章;政权系统设三章,其中县级政权组织领导机构为第一章,县级政权组织工作机构为第二章,乡镇政权组织为第三章;军事系统设两章,其中佳县人民武装部为第一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为第二章;统一战线系统设两章,其中佳县政协领导机构为第一章,政协佳县委员会工作机构为第二章;群众团体系统以每个群团组织设章;县属部分企事业单位按企业、事业分章,其中县属部分企业单位为

第一章,县属部分事业单位为第二章;组织工作大事记不设章,分年度按事件发生先后编写。

四、本书党、政、军、统、群系统按层次分章,章下设节目;采

用文字叙述、分述和简述三个层次;机构和领导人名录包括党、政、军、统、群、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名称、沿革变化、性质职能、内设机构、编制和实有人数、领导人姓名、职务、任期等。名录中的女性、兼职情况、同名同姓者的籍贯和政协正副主席、常委党派、无党派人士身份予以注明;图表包括行政区划图、组织机构沿革序列表、主要领导人更迭表和党组织、党员、干部统计表等。党委、人大、政协和群众团体的领导机构,有届次的分别按代表大会届次排列;下属工作机构和下级组织不分届次,统一编排。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编排,在综述之后,按隶属关系、性质分类,以企事业单位名称为户头排列。组织工作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编纂体例,条目编排上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逐年逐月逐日排列,一事一记。

五、本书的收录范围

党的系统:县级收录到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纪委委员;县委工作机构正副职,县纪委工作机构正职;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县人民政府党组和县政协党组成员;县人民法院党组、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正副职;县级群众团体党组、政权系统工作机构党组(党委)正书记;县人武部党委正副书记;武警中队党支部正书记;乡、镇级收录到副书记,纪委正书记。

政权系统:县级收录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工作机构的正副职,县人民政府和工作机构的正副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正副

职;乡、镇级收录到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正职、人民政府的正副职。

军事系统:收录到人武部军政正副职及工作机构正职,武警中队的军政正职。

统战系统:收录到县政协常务委员和工作机构的正副职。 群众团体系统:收录到群团组织的正副职。

企事业单位:收录到设立党组织的副科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党政正职。

党、政、军、统、群工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中,凡六个月以上未配备正职领导,经组织正式决定由副职主持工作者,则在短言中写清何时至何时未配备正职,由副职主持工作;没有组织正式决定的,则在短言中写清何时至何时未配备正职,六个月以下未配备正职领

导,则不予说明。

临时性机构和虚设机构不收录。

六、本书收录的领导人名录,党的系统以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候补委员等为序排列,届次内增补的书记、副书记等均按增补时间先后分别排列在相应职务名录之后。政、军、统、群系统的领导人名录,参照上述顺序编排;同一职务领导人名录,除了任命时明确排序者外,均以选举、任命的时间为序。领导人的任免职时间以任免机关任免通知为准,其中行政领导人,依据完成法律程序的时间为准。

七、领导人离退体、离任、去世均属自然免职。

八、本书出现的组织机构、文献、会议、活动等名称,一律采取历史称谓。文字叙述中,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用规范简称。

九、本书采用的统计资料、经济数据等,分别来源于县委组织部、

县人事局、档案局、统计局等部门的档案资料及各单位的上报资料。

十、本书采用公元纪年。书中涉及的数字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批准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执行;计量单位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为依据使用;标点符号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书写。

十一、本书收录的各级组织机构与领导人任职的下限是编纂的截止时间,不是组织机构与领导人任职的终止时间。

第12篇:《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组织史资料》出版发行

陇南市武都区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组织史资料》出版发行

由陇南市武都区委组织部和陇南市武都区史志办公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陇南市武都区组织史资料》(1987年10月—2006年12月)于近日编印成书,成为武都区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研究总结党史经验的又一部史料性专著。

该书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陇南市武都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编辑出版的,是继出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武都县组织史资料》(1937年7月—1987年10月)之后第二部系统、完整、客观真实反映武都区党的系统、政权系统、地方军事系统、统一战线系统、群众团体系统和区属重点事业、企业单位党的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情况的史料性文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存史资政的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和工具资料。

该书上限起自1987年10月,下限断至2006年12月,部分资料上溯到1987年10月以前,个别区领导的资料延续到成书时间。党的系统为正编,政权、地方军事、统一战线、群众团体及重点企业单位为附编。全书共14.6万字,采用编、章、节三级结构和概述与文字叙述、机构设置、领导人名录、图表相结合的记述方法。文字叙述包括概述、各章节无题序;组织机构和领导人名录包括行政区划图、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行业分布情况。

(陇南市武都区史志办公室汪永红)

第13篇:关于县中小企业局组织史资料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于1985年3月,是县人民政府的直属单位。原属经委管理的乡镇企业业务由经委移交给乡镇企业管理局。2002年7月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前身为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两局合署办公。2006年5月成立中小企业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局中心职能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提出扶持全县中小企业的政策,组织或参与起草有关中小企业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2、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产业政策,研究拟定全县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指导全县中小企业园区建设。

3、监测、分析、预测全县中小企业运行态势,编制并组织实施中

小企业近期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指导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4、指导全县各类中小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导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工作;促进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产权及相关要素市场,指导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善创业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再就业工作。

5、对全县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实行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规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指导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参与指导、管理民营科技企业,向有关部门推荐、申请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6、研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建议,负责县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省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乡镇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参与县级基本建设资金、技改资金、能源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有关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相关资金项目。

7、指导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及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指导全县中小企业外事、外经、外贸工作;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指导中小企业外资引进、利用工作。

8、指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和扩大就业;指导、规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的工作,扶持各类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协调落实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的有关工作。

9、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环保节能、环境监测、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职业卫生、质量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

10、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县中小企业党建、工会等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本系统各类协会、学会和社团工作。

11、承担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小企业局成立后,单位人员沿袭2005年乡企局和非公局的人员,人员编制6名,现在编5人。其中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党员组织生活随1985年建立的乡企局党支部和2004年11月建立的非公局党总支正常开展。乡企局局长包尔夫同志为蒙族、中专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享受正科级待遇;总支书记兼副局长于天宇同志为汉族,中专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享受正科级待遇。目前中小企业局党总支、局管理工作运行正逐步步入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

第14篇:吉林油田公司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管理办法

吉林油田公司规章制度

制度编号: JLYT-RL-26-2016

发布版本:A

吉林油田公司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吉林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全面加强组织沿革资料的收集整理,充实完善公

司史志资料,充分发挥史志“资政、存史、育人、交流”的作用,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管理办法》(人事[2016]287号)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组织史编纂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组织史资料特指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征发布日期:2016年9月29日

实施日期:2016年9月29日

— 1 —

编出版的,记述企业各级党政群组织机构性质、职能、沿革变化、

主要工作概况及其领导干部任离职详细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第三条

征集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企业的组织沿革和员工队伍建设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部门和所属各单位(全资子公司、集体企业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公司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实行公司统一领导,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按照企业卷、基层卷二个层次进行编纂。具体编纂工作由公司及所属单位二级组织人事部门牵头,会同档案(史志)及相关部门提供支持、配合。

(一)企业卷在中油集团公司的统一指导下,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和时间安排,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力量进行编纂,并上报中油集团公司进行规范性审查后统一组织出版。

(二)基层卷由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公司统一安排,根

— 2 —

据本单位管理层级、下属单位规模等实际情况,统一组织所属基层单位进行编纂,通过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组织史编纂办公室审核后并报中油集团公司进行出版备案。

第六条

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是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编纂规划和工作方案。

(二)负责统一组织公司企业卷组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出版。

(三)负责统一指导各单位开展基层卷组织史资料的编纂出版及审查验收工作。

(四)负责组织开展组织史资料编纂业务的培训、交流和研究工作。

(五)负责向中油集团公司总部卷和兄弟单位提供公司层面的涉编组织史资料。

(六)发挥组织史资料资源优势,做好公司组织史资料的开发利用,拓展组织史成果传播渠道。

第七条

各单位人事部门是本单位组织史资料业务归口管理及具体落实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贯彻落实公司有关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要求和部署,组织制定本单位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编纂规划和工作方案。

— 3 —

(二)负责向公司提供本单位层面的涉编组织史资料。

(三)负责具体组织本单位基层卷组织史资料的征集、编纂、审查、验收工作。

(四)负责参加公司组织的组织史资料编纂业务的培训、交流和研究工作。

(五)发挥组织史资料资源优势,做好本单位组织史资料的开发利用,拓展组织史成果传播渠道。

第八条

各涉编单位应严格按照征编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负责按时收集、整理、编纂和上报本单位的涉编资料。

机构、建制和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单位,应由承继单位负责承担其组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不得中断、遗漏。

第九条 公司组织史资料编纂办公室设在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督导和编研管理工作。

第十条

各单位应切实加强对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人事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和涉编单位共同组成的组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

第十一条

开展编纂工作所需必要的办公用品、设备等,本单位应予以保障。各单位应明确落实具体编纂工作人员,应选聘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文字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负责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并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工

— 4 —

作的持续性。

第三章 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组织机构沿革和领导人员更迭变化为主线,把不同时期石油企业的组织发展、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及其人事管理等基本情况全面、客观、准确、如实地记述下来,并按照统一的体例规范,编纂出一部政治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完备,体例科学合理,文字简明精炼,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组织史资料。

第十三条

组织史资料收录的主要内容:

(一)本单位的历史沿革,即党政群组织的创建、职能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范围、隶属关系、规模概况、机关驻地及其演变过程;

(二)本单位机关工作机构、下属机构(包括参控股机构,下同)的基本概况、职责任务、人员编制、内设机构设置及其变化;

(三)本单位领导机构和机关部门、下属机构历任领导人员名录,包括其职务、姓名、任职起止年月、性别中的女性、少数民族族别、外籍人员国别等人事状况;

(四)本单位主要改革发展成果、生产经营业绩以及组织人事工作的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和经验教训等;

(五)其他不能归入上述内容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重大组

— 5 —

织人事事件、企业综合统计资料和高层次专家人才、模范人物、先进集体、基层站队、机关部门内设机构人员名录,以及各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等需要记载的史料。

第十四条

组织史资料编纂时限。组织史资料首次编纂以单位成立时间作为编纂上限,以征编时统一规定的截止时间作为编纂下限。首次编纂出版后,每年征(续)编一次资料,每五年续编出版一卷。

第十五条

组织史资料采取文字叙述、领导名录和图表相结合的体例进行编排。各单位应严格依照《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编纂技术规范》进行编纂。

第十六条

各单位编纂人员要按照“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工作方针,对征集资料进行认真审查核对、甄别分析、精编细纂。

(一)广征,就是要广泛征集资料。要科学确定组织史资料收集范围,通过查阅档案、走访当事人、召开座谈会、发函核实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类相关资料。收集的资料一定要有依据,要注明出处或者文件编号。上报的资料要有征集单位负责人的审查签字,重要资料要加盖单位公章或者正式行文报送。

(二)核准,就是要确保精准无误。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反复核查”的方式,将征集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整理核实准确,使其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历史原貌。要做到机构名称及人员编制、领导干部姓名及任免时间、机

— 6 —

构沿革前后变化及上下隶属关系等收编资料精准无误。

(三)精编,就是要按照规范体例,科学组合内容,精心编纂书稿。在广征、核准的基础上,要本着尊重史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撰写提炼文字叙述,做到观点鲜明正确、史实精准无误、体例合乎规范、文字简明精炼、内容详略得当、前后衔接一致,将组织史资料编纂成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俱佳的资料书。

(四)严审,就是要按照管理权限和审查程序,对书稿进行全面、细致、严格的审查,确保成书质量。各单位要通览书稿把好政治关,分合取舍把好体例关,核准资料把好史实关,字斟句酌把好文字关,严肃审慎把好保密关,精心编印把好出版关。

(五)及时,就是日常工作中要对涉编文件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编纂和保存,按规定时间将征编资料汇编成册并上报备案,每五年正式出版成卷。

第十七条

各单位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机构可以向本系统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以及个人征集组织史资料;可以对有关档案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和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中油集团公司、吉林油田公司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第十八条

各单位组织编纂的组织史资料应在石油工业出版社统一编号出版。编辑出版应遵守国家有关出版印刷管理规定,并执行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出版前应经过本单位保

— 7 —

密工作机构的保密审查和组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的审定验收。

第十九条

公司编纂的组织史资料出版后,应在2个月内分别报送中油集团公司组织史资料编纂办公室和中油集团公司档案馆存档各2套。除此之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存档和发放:

(一)企业卷应报送吉林省、松原市档案馆、图书馆存档各2套,报送公司档案馆存档3套,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发给公司机关部门、所属单位、基层站队阅览室和各级领导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使用。

(二)基层卷应报送本单位档案馆、图书馆存档各3套,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发给本单位机关部门、下属单位、基层站队阅览室和各级领导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使用。

组织史资料为内部资料,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开发行。 第二十条

在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中收集到的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料以及形成的编纂文稿,由二级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编纂工作完成后6个月内,应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擅自使用、处理和外泄。建立工作交接制度,工作人员岗位变动时,在上级分管领导监督下进行工作交接。

第二十一条 加快组织史资料信息化建设。公司及各单位应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组织史涉编资料和全文数据库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组织吏资料利用的便捷化。

— 8 —

第二十二条

坚持编研结合,注重做好组织史资料的开发利用和成果研究,公司鼓励各单位之间进行组织史编纂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积极推介编研成果,拓展史志成果传播渠道。

第四章 责任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将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一项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来管理,与组织人事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现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常态化。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将组织史资料编纂业务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切实加强编纂人员政策理论、人事业务和编纂技能培训。各单位应关心、爱护组织史资料编纂人员,依据企业有关管理规定,保证编纂人员相应待遇,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和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及设备等方面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第二十五条

公司每年对各单位组织史资料征编工作进行考评、通报,并定期对在组织史资料收集、整理、编研和出版发行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著作给予评选表彰奖励。对未能按时保质完成编纂工作任务的单位,给予批评,下发督办通报,责令整改。对于不负责任、推诿拖拉、影响工作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审查、验收、批准将

— 9 —

组织史资料文稿交付出版,或者文稿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油集团公司、吉林油田公司有关制度规定的,由上级单位或者所在单位责令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编写部门:人事处(党委组织部)

编 写 人:孙孟瑜

审 核 人:宣美乐

批 准 人:张德有

— 10 —

第15篇:资料:直销系统史

直销系统史

直销系统的诞生

美国安利成立不久,一个叫威可多的经销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直销经营方式。他认为:一个能力很强的领导人发展了6个团队,由于复制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成功贬值,6个团队的领导人平均只能发展4个团队,以此类推,再下代团队的领导人只能发展出2个团队,即使按6∶4∶2下来,依然能获得巨大成功。

这大概是最早的直销运作模式,威可多把这种运作模式称为6-4-2。不过这和如今在内地比较有影响力的如新6-4-2系统并不是同一概念,但他们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时光推移回1964年,还是卡车司机的耶格在亲戚鲁斯·宾的引荐下,于当年11月1日成为安利的优惠顾客,开始了其直销生涯。

戚鲁斯·宾是威可多的下级。从1964年到1974年期间,耶格一直沿袭威可多的6-4-2模式在运作,成绩显赫。据悉当时耶格的汽车牌号有642,电话号码中有642,连飞机尾巴上都有642的标识。后来年纪渐老的威可多甚至让自己的儿子师从耶格学习直销运作。

但耶格在运作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他发现,当自己作到DD后,很难再达到一个更高的聘位。耶格开始发现个人力量的不足,于是开始摸索系统化运作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威可多的6-4-2只能称为一种直销操作模式,在耶格加入了一些系统化的运作理念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直销系统。民间尊称耶格是直销系统的始祖就是由此而来。

在某种程度上,是耶格给出了直销“系统”这样一个全新的定义,并铸造了其精髓和灵魂——复制。也正因为这样,直销人才能以团体的形式真正实现与作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平等对话。随着直销在中国的蔓延,耶格系统及有其血统的直销系统纷至沓来,又经过多少年的分合离散,如今形成了中国直销业系统的“耶格家族”,他们是中国直销系统的中流砥柱。

安利一贯主张业绩的80%应该来自于销售,20%来自于自用。我们从创办人之一的狄维士早期的演讲稿中就能明显地发现这种主张。狄维士是非常主张销售和推销的。

1974年,耶格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风格并总结出自己经营的观点,首次提出把安利惯用的两个比例对调的概念。他认为80%应该来自于团队成员的自用消费,20%是产品的推销。耶格决定要打造一个自用型的网络,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喜欢推销的,没有人天生爱求人,人都喜欢被人求,所以推销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所以,业界基本上把1974年作为耶格系统真正的开始之年。

耶格系统除了消费和推销比例的分配理念特殊外,还有两个理念,第一就是注重培训,第二是注重工具流的建立。

直销系统的成长

耶格系统能够顺利成长并衍生出不同的系统,得益于耶格的消费理念和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当时美国经济缩水三分之一,联邦

赤字从47亿美元飚升到452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变为8.5%,劳动生产率增长从6.6%下滑到1.9%„„直销的低门槛以及创业理念天然适合美国人的价值观,一时间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群,直销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其鼎盛程度不亚于直销在中国199

6、1997年的发展规模。

随着直销在美国的逐渐壮大,很多直销企业开始违规操作,非法传销和金字塔案例开始不断涌现,新闻媒体、政府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都开始关注这个行业。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接连起诉了三家直销公司,第一家是“假日魔术”,第二家是“捷洛瓦”,第三家叫做“可卡斯”。这三家都被认为是非法的金字塔式。金字塔模式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判定是否是非法的一个标准。

美国安利是被起诉的第四家直销企业。从1974~1979年,联邦贸易委员会经过将近五年的调查取证,最终判定安利为合法公司。这也是美国打击金字塔销售模式以来的第一起企业获胜的案例,从此安利在美国就成为正规直销企业的蓝本。

但在调查期间,美国安利遭遇了经营上的黑暗时代。与中国1998年一样,所有的媒介口诛笔伐,并对从事安利事业提出质疑。摆脱了调查危机的安利发现,过去很多以推销为主的销售团队都垮掉了,而以消费赢利为基本理念的耶格系统则成了这期间最大的受益者,一跃成为安利最大的网络。

1978年,耶格系统在美国北卡莱罗那州注册成立了英特莱德国际企业(InterNET Services Corporation),这是耶格系统走向企业化运作的重要标志,其后期发展的速度惊人:其系统年会规模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1万人迅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7.5万人,以至于系统年会要分散到美国六个地点分别举行。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美国,世界各地的耶格系统每年都会召开两次到十几次1.5万人以上的直销商参加的年度会议。

耶格系统的裂变

1970年,供职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戈尔兹伯勒市,任市政执行官的比尔·贝瑞德拜访了耶格。在耶格的引荐下,贝瑞德加入安利开始了自己的直销生涯。

贝瑞德与耶格紧密地合作了许多年,直到他们的网络都过于庞大,无法再共同开展业务为止。

贝瑞德与耶格分开后,他对耶格系统倡导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并成立了自己的直销系统(这就是著名的贝瑞德系统)。在与耶格合作期间,贝瑞德非常赞同6-4-2这种运作模式,因此在他也成立了自己的系统后,他把贝瑞德系统直接称为6-4-2系统。

贝瑞德系统教给成员的业务发展模式与耶格比较相似,比如把树立梦想和使用工具作为重要措施,比如教人要不断地花时间与自己的被推荐人交流等。

贝瑞德系统(即6-4-2系统)是从耶格系统分裂出来的第一个系统。目前贝瑞德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发展得比较好。

随着网络的发展壮大,贝瑞德系统中出现了一个领军人物——吉米·道南。由于经营理念上

的差异,吉米·道南带领部分团队成员成立了一个新的直销系统——网络21系统。

当贝瑞德系统发展到中国台湾后,王宽明加入到安利贝瑞德系统,随后王宽明加入如新,并在自己的团队中成功地运用了贝瑞德系统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事业快速发展壮大,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如新6-4-2系统。

耶格的一个旁部门后来发展到了澳洲,又延伸到了马来西亚,推荐了一个名叫杰利的医生,杰利又推荐了傅后坚,后者组建了成冠系统(不过一些系统研究方面的专家认为成冠不是一个系统,只能称之为一个体系)。傅后坚之后又有个旁部门越做越大,最后终于分裂出来取名为卓越体系,领导人叫许旭升。

就这样,从贝瑞德系统开始,耶格系统完成了一系列的分裂。

直销系统的中国进程

耶格系统是怎么进入中国的?这得从耶格的邻居唐·斯托姆斯和鲁丝·斯托姆斯夫妇说起。斯托姆斯夫妇在夏洛特城成为耶格的邻居后从事了安利事业,也因为安利事业使他们拥有了新罕布什尔州湖上的一个小岛。他们很感激安利,同时其下级部门推荐了美籍华人邓少云女士加入耶格系统。1997年4月,邓少云把耶格系统带到了中国,这也是迄今为止耶格系统进入中国的惟一网络。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发展喜人,人们乐于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直销的进入显得非常顺畅。贝瑞德、卓越、网络21等系统中有很多做到钻石级以上的华裔回到国内,系统发展得非常迅速。1997年进入中国的邓少云当时仅仅是一个刚加入安利的经销商,这也注定了当时耶格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慢于其他直销系统。

直销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非常相似,疯狂的发展速度和庞大的直销网络,吸引了无数人,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非法传销、违规操作的案例,严重影响了正规直销企业的发展。而当时政府相关部门对直销的管理还缺乏经验,遂于1998年4月18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禁止任何形式的传销经营活动,这项通知后来被称为“4·18通知”。

之前超速发展的一些直销系统领导看不清方向,看不清中国政府究竟会怎样管理直销,因此很多人重新回到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这时邓少云坚持带领着她的团队在中国发展,其团队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骆超。

1997年底,骆超敏锐地发现了直销市场的潜力。1998年,他抓住安利在中国成为10家转型企业的有利时机。加入安利2年,就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做到了“行政钻石”级别,并成为安利中国9大营销团队——耶格系统中国区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同时也升为耶格系统内部培训机构——英特莱德的首席培训顾问。

新进入直销的人慕名而来,再加上不少失去领袖的其他系统的直销人投到其门下,一时间,耶格系统发展态势惊人,动则上千人的培训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在中国直销业界,骆超甚至成了耶格系统的代名词,一提到耶格系统必然提到骆超,他俨然成了耶格系统的领军人物与中国灵魂。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开放直销市场,那些在1998年离开中国的系统领袖们又再次回到了中国,然而他们发现,曾经的部属很多都已转到耶格系统名下,不甘心的他们就以“直销不能抢线”为借口,到安利公司投诉耶格系统抢线。此后的2001年3月发生了著名的英特莱德

事件,4月,骆超离开了耶格,离开了安利。

当年随骆超一起走的人虽然后来散落各处,但很多人仍在沿用耶格系统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运作,其中不乏成功者,但更多的已经泯然众人,无法觅其踪迹了。

中国九大直销系统

李小明:安利耶格系统

骆超离开安利后,耶格系统的短暂辉煌就此落下帷幕,现在耶格系统的领军人物李小明以及其下级部门王嘉等人。

骆超:三一盛世培训机构

骆超离开安利后,于2001年10月成立了三一盛世。三一盛世当时最大的集团客户是天狮,骆超于2004年年初离开天狮,2004年7月28日组建了西安傲普(该公司后来与伊康(国际)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傲普伊康(国际)),继续运用这套理念经营直销业务。

赵晓菲:原立新世纪精鹰系统

当年和骆超一起离开安利的还有赵晓菲。后来成立了“立新世纪精鹰系统”。在耶格系统本土化的改良过程中,他曾参与了工具流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朱济娥:安利网络21系统

98年4月21号全面禁传后,以前安利网络21在中国领导人刘贵生放弃了占40%的安利网络,退出了安利。现在的网络21在中国领导人是北京的朱济娥。

陈湛:天狮成功系统

1990年,陈湛在留学澳大利亚时加入了网络21系统,1995年随安利一道进入中国。1997年底在天津组建了培训机构,针对天狮的团队展开教育培训,并且成立了天狮成功系统。

刘贵生:新时代成功系统

离开安利网络21系统的刘贵生几经周折2003年加入了新时代健康集团,汇聚了大批精英,迅速铺开了中国市场。但一直未成立培训机构,没有公司化运作。在强调系统、团队力量的潮流中,新时代成功系统可谓特立独行。

傅后坚、许旭升:安利成冠、卓越体系

成冠、卓越等体系从耶格中派生出来,目前在内地起领袖作用的几乎都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的人。

王宽明:如新6-4-2系统

1984年,王宽明在台湾加入安利贝瑞德系统,1992年,他带着这套模式加入了如新台湾分公

司并成立了如新6-4-2系统。2003年,王宽明进入大陆发展。2004年,第一家直营“642咖啡店”在上海正式运营,2005年,如新6-4-2系统北京运作中心成立。

何瑞昆、刘美仪:如新协美系统

2005年2月,如新6-4-2系统成员何瑞昆、刘美仪在总结如新6-4-2的基础上,又吸取了耶格系统最原始的企业化运作经验,成立了协美系统。协美系统的全称叫做“协美企业化集团”,它是基于如新公司平台之上的一个集创新思维与系统管理企业化思路于一体的一个系统。

第16篇:中国园林史资料

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寺观园林——

大内御苑——指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旧唐书·德宗纪上》:“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另一意义专指汉代京城内的仓库名。《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官,属大内。”武侠作品中的大内高手,即指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

行宫御苑——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离宫御苑——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人工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天然山水园——

岭南园林——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

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花石纲——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在北宋徽宗时,“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10艘船称一“纲”;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往往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 山子张——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全盛期是指 。 【 C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是指 。 【 A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3.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是指 。 【 B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4.奥姆斯台德是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公共园林的先驱之一,他最早设计的城市公园是

【 A 】

A、纽约中央公园 B、斐蒙公园 C、前景公园 D、费城公园

A、囿 B、圃 C、苑 D、别业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B、一览无余 C、意境的涵蕴 D、诗画的情趣

7.章华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它位于 。 【 C 】

A、吴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8.秦代阿房宫位于今天的 。 【 B 】

A、洛阳 B、西安 C、开封 D、北京

9.西汉长安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 【 D 】 5.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 【 A 】

6.下列哪项不是描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B 】

A、宜春苑 B、建章宫 C、乐游苑 D、上林苑 10.袁广汉园是哪个时期的私家园林? 【 B 】

A、秦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11.铜雀园是哪个时期的皇家园林? 【 A 】

A、三国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12.北魏洛阳的城市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模式,这种模式由南而北为

。 【 C 】

A、衙署——干道——宫城——御苑 B、宫城——御苑——衙署——干道 C、干道——衙署——宫城——御苑 D、御苑——宫城——衙署——干道

13.建康即今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

都之地。 【 D 】

A、开封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4.魏晋南北朝时期,郊野寺观的发展促进了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如茅山、庐山就是这个时期开发的,茅山位于

。 【 A 】

A、江苏句容 B、江苏常州 C、浙江杭州 D、浙江金华 15.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 的私家园林,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 D 】

A、谢灵运 B、孙秀 C、王恺 D、石崇

16.唐代大明宫又称 。 【 A 】

A、东内 B、西内 C、南内 D、北内 17.兴庆宫原名隆庆坊,为 为皇太子时的府邸即在此处。【 C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18.唐代“履道坊宅园”的主人是 。 【 A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19.唐代“浣花溪草堂”的主人是 。 【 D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0.“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是哪个时期的名士代表人物?

【 A 】

A、魏晋南北朝 B、隋代 C、唐代 D、北宋

21.唐代别墅园“辋川别业”的主人是 。 【 C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是 。 【 A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3.下列园林中,始建于宋代的是 。 【 A 】

A、沧浪亭 B、狮子林 C、留园 D、退思园

24.下列园林中,始建于元代的是 。 【 B 】

A、拙政园 B、狮子林 C、留园 D、退思园

25.宋徽宗赵佶为搜求江南的花木和石料营造 ,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今苏州),委派朱面力 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务。 【 D 】

A、延福宫 B、玉津园 C、御花园 D、艮岳

26.著名的“西湖十景”,形成于 。 【 B 】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明代

27.《花镜》的作者是 。 【 D 】

A、王象晋 B、汪灏 C、李斗 D、陈淏子 28. 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第一座离宫御苑。【 C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畅春园 D、静明园

29.清代西苑北海画舫斋位于北海的 。 【 A 】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30.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仿照江南的 建造的园林。 【 D 】 A、个园 B、网师园 C、留园 D、寄畅园 31.承德避暑山庄属于 。 【 C 】

A、大内御苑 B、行宫御苑 C、离宫御苑 D、私家园林 32.“雪香云蔚亭”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3.“颐和园”的前身为 。 【 B 】 A、静宜园 B、清漪园 C、静明园 D、畅春园 34.清代大内御苑—西苑中的喇嘛塔“小白塔”位于 。 【 】

A、团城 B、琼华岛 C、瀛台 D、犀山台 35.“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于 。 【 A 】

A、园冶 B、天工开物 C、闲情偶寄 D、长物志 36.“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出自于 。 【 A 】

A、园冶 B、天工开物 C、闲情偶寄 D、长物志 37.“远香堂”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8.被誉为“假山王国”之古典园林是 【 A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9.“小飞虹”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40.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被誉为“粤中四大名园”,其中余荫山房位于 。 【 C 】

A、顺德 B、东莞 C、番禺 D、佛山

41.下列私家园林中,位于扬州的是 。 【 B 】

A、退思园 B、个园 C、豫园 D、瞻园 42.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的私家园林是 。 【 B 】 A、退思园 B、个园 C、豫园 D、瞻园

43.我国古典“文人园林”兴起于 代。 【 B 】

A、隋 B、唐 C、宋 D、元 44.我国明末清初的叠山巨匠 主张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 C 】

A、计成 B、戈裕良 C、张南垣 D、文征明

45.姑苏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它位于 。 【 C 】

A、楚国 B、秦国 C、吴国 D、赵国

46.北宋都城东京,又汴京,位于今天的

【 A 】

A、开封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三、填空题

1. 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指 建筑、植物、山石、水体 。 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包括 思想、

思想、思想。 3.西汉太液池位于 建章宫 宫

4.始建于隋代的 西苑 是我国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园林,位于 。

5.唐代长安“三大内”是指: 。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是 。

7.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素养极高的艺术家,他亲自参预建造了位于宫城东北面的著名皇家园林 。

8.宋代皇家园林艮岳之主峰为 万岁山

9.北宋历任地方官都对西湖作过整治,其中成效最大的是 。

10.宋代在个别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江楠溪江的 村,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表达了当地居民的“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11.中国四大名园是指、、、。 12.《园冶》、《闲情偶寄》、《长物志》的作者分别是、、。。 13.圆明三园是指、、。

14.圆明园中的“西洋楼”位于圆明三园中的 长春园 园。

15.清代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集群“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

;五园是指、、、、;。

16.号称“粤中四大名园”的岭南园林是指顺德的、东莞的、

番禺的、佛山的 。

四、简答题

1.何为“一池三山”?请举例说明。

2.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3.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4.影响我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有哪些? 5.简述两宋皇家园林的特点?

6.为什么说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西湖作为蓝本?

五、论述题

1.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建设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17篇: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

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新鲜出炉!!!注意:重点掌握里的第一题关于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等按照老师的方向作了修改 一,一般掌握 饕餮(tao/tie)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读“葵”)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恐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P46/54)

失蜡法:失蜡法是先用石蜡雕刻出模型,再用淘泥涂在外面,干后自然成范。再加热熔解蜡模,,然后在空袭中注入铜液,铸成器物。(p43)

白描:所有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十分清晰。这是战国楚帛画的表现手法,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基础,通常称之为白描。(p69)

秦始皇兵马俑:它属于纪念碑式的雕刻,出土于骊山秦始皇陵的东部。有

“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艺术特点:形象生动,大气磅礴。 马踏飞燕:制作于东汉后期。它把力学的平衡原理运用的出神入化,显示出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它象征了永恒,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可贵创造。(p66)

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减底刻凿和浅浮雕刻凿等,图像风格质朴古拙,大气浑成。

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这篇文章所画的插图,顾恺之所作。它大致反映了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的一些道德箴条,属于政教类题材。(p108) 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

六法:是指由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的人物画创作的六种原则,后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要,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六法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P112 曹衣出水:北朝曹仲达以画“梵像”著名,他的画风再佛教雕刻和绘画中有“曹家样”之称。曹衣出水是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p102

吴家样: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风格。“吴带当风”特点“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 石窟:是佛教建筑形式之一,传自印度次大陆,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主要遗存。多依山崖开凿,和佛寺相连,内有佛教印刻或泥塑的造像,壁画,图案装饰以及碑刻铭文等,是各种佛教艺术的总汇,p133 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的壁画中,是一种佛教文化。一般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词和标志。 步辇图:阎立本所作,专门描绘了唐太宗乘着坐舆召见吐蕃丞相禄东赞的历史场面。在这幅具有重要艺术和文献价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当时的华夷观念和等级次序。p155 唐三彩:指唐代在单釉色基础上出现的混合运用釉色的彩色釉陶。这种技术在随葬的各种人物和动物俑像上产生了许多色泽美丽,光彩动人的陶塑作品。其中有的题材特别表现出中外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史学价值。 二,重点掌握

一, 夏、商、周青铜器的不同特点,并列举出每个时代青铜器的代表器物。 (1) 育成期:夏王朝二里头文化为代表

特点:已经出现青铜礼器、工具、兵器、乐器和装饰品;造型虽稚拙,但也各具特征。 代表器物:镂孔素爵,二里头文化

(2) 鼎盛期:商王朝到西周前期

特点:风格上以定都安阳为界 定都前:器物种类已初步完备,造型成熟,纹饰流行的有十数种;族徽和简单的铭文出现;有大型礼器出现 定都后:重要器物的造型日趋成熟、定型;新的器类出现;纹饰变为“三层花”的复合纹饰;大量出现铭文,字数多;西周前期食器地位升高, 簋(gui)的位置突出。

代表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代前期; 父丁鬲,商代后期; 妇好三联甗(yan),商代后期; 虎食人卣(you),商代后期; 天觚(gu),商代后期

(3)转变期:西周中期

特点:酒器地位渐失;编钟出现;纹饰演变为窃曲纹;新的器类盨(xu)和簋出现。

(4)更新期: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

特点:精工和粗陋作品并存;铭文字数多,且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多方面;编钟变多。

代表器物:虢(guo)季子白盘,西周晚期

(5)衰落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

特点:地区特色明显;酒器几乎消失;追求巨大和奢华。 代表器物:牺首匜(yi),春秋晚期; 曾侯编钟,战国早期;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 镶嵌图像纹壶,战国早期二,战国时期出土的两张帛画的名称,绘画风格。

名称:《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

绘画风格:战国帛画的主题是远古巫术文化的孓(读“绝”)遗,呈现楚人神奇浪漫的幻想世界。表现形式上,采用线描造型的手法,但是其人物,动物和器物的描绘,仍旧和同时期的青铜,漆器等图案装饰形式相似,基本上是剪影式全侧面的造型,不过楚国画工的勾线准确,并在人物面部略施粉彩,作为装点。采用白描技法。 三,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和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一号坑:战车步兵混合编组主体部队(秦皇兵马俑陪葬坑)

二号坑: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三号坑: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队。 1,宣扬统一功业,2,显示王权的威严。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主要手法:浮雕,圆雕,线刻艺术融汇在一起。

秦汉青铜:宏伟壮丽,运动感强,如马踏飞燕。

四,汉代有哪些重要墓葬?列举出个字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1,马王堆汉墓:“素纱褝衣”,漆绘 2,汉阳陵:着衣式武士俑 3,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4,中山靖王墓:金缕玉衣,长信宫灯 5,南越王墓:丝缕玉衣,角形玉杯

6,狮子山汉王墓:汉兵马俑(自己选三个喜欢的回答吧- -) 五,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分布,题材,特色。P68 画像石: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画像砖:主要分布再在四川,河南。 汉画题材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的场面二是历史故事,三是神化传说,四是天象图。 汉画特色:大气铺陈,重视整体;叙事性强;动感强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风格及影响。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风格: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笔迹如春蚕吐丝。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 影响:他的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的风气,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

王羲之《兰亭序》风格: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

影响:他的《兰亭序》奠定了妍美流便的新体行书风格,经后世千百年的发展而未有大变,显示了它巨大的影响。王羲之选择书法作为个性表现得最佳形式,有力地说明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导作用。

七、中国四大石窟名称、分布,其代表作品。P114 莫高窟-甘肃敦煌,代表作品《九色鹿》《五百强盗成佛图》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121窟菩萨与弟子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代表作品 昙曜五窟

八,北朝石窟艺术的成就及其与当时历史政治之关系(主观题,下面只说了大概思路,剩余的自己写!)

社会背景:北朝诸多统治者文化程度不高,容易信仰佛教,他们重视视觉形象。上行下效,战乱动荡年代苟延残喘的百姓视佛教为最后希望。

成就: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莫高窟。 九,列举五中以上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自己选几个喜欢的) 1) 历代帝王图2)女史箴图3)夜照白图5)捣练图

6)圆明园四十景图7)圆明园全景图8)四库全书9)侍女图10)荷花11)永乐大典 十,分别指出唐汉楷书和草书的代表人物。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 草书:怀素,张旭

十一,唐代人物画的风格与发展。(P155-157/145-150/159/164)

初唐-阎立本/阎立德两兄弟:提倡现实主义风格;延续密体风格;并没能马上吸收“张家样”;以视觉艺术为中心。

盛唐-吴道子1)人物画线法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影响着唐以来的画风,时称“吴家样” 2)用笔气势雄健,“其势圆转,而衣纹勾线飘逸生动”世称“吴带当风”, 3)线条随形体的走势与起伏而变化,有“莼菜条”之称,4)轻拂丹青,略加以淡彩,设色富丽且显秀淡雅致之风,有“吴装”之称5)有画圣之称。

张萱:盛唐时期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尤其是仕女图的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主题。 周昉:《挥扇仕女图》长卷形式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簪花仕女图》创造出了“水月观音”之体,这种佛画风格称为“周家样”。 晚唐-孙位:《高逸图》是表现晋人风采的一幅力作,他在画上除了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外,还显示了他在湖石花木方面的再现能力。 十二,概述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情况。 1) 出现了所谓的“金碧山水”展子虔《游春图》,“青绿山水”李思训的《帆楼阁图》与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 评画的新标准,四格,五等。 四格:神,妙,能,逸

五等:自然,神,妙,精,谨细。

第18篇:新疆三史资料

第一部分新疆地方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

一、地理环境

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是个广阔富饶的,一个雨量稀少,带有明显干燥地带特性的典型地区。全区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在她的东北、北面、西北、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为界;东面、东南、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3省区毗连。

新疆古代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古代人使用“西域”这个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印度北部地方;从狭义说,西域指王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理统辖的地方。即使后者的范围也比现在的新疆大得多。今天的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强占我国大片领土以后形成的。但是,在讲历史上的西域时,我们须按照历史唯吻主义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因为那时它确实是中国的疆域,不这样讲很多历史问题就说不清楚。“新疆”和“西域”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意思都是一样的。

新疆的地貌特征是三大山系包围着两个盆地。

三大山系-(1)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是雄峙于南部,是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所产美玉驰名于世。(2)阿尔泰山是新疆北部的主要山脉,它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盛产黄金,以此汉文古籍多称之为金山。“阿尔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子,所以汉文古籍多称它作金山,形象了它的美丽和富饶。(3)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亘其中,自然地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这道山脉之雄伟壮丽,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天山上的景色—云多,雪大,是很令人神往的。

两个盆地-(1)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天上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底部石油储量丰富。

1 发源于三大山系的主要河流有:(1)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西南麓,自东向西流入斋桑(sang)湖。(2)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西流入巴尔喀什湖。(3)塔里木河,是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开都河,阿克苏河以及源于昆仑山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众多河流,汇合而成的一条大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自西向东注入罗布泊。

塔里木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干早少于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80毫米。

二、新石器时代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因为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简单打制的粗笨石器,所以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新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已发现许多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这说明最晚在七八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在新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县;天山北麓的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伊吾、巴里坤及伊犁河谷;天山南麓的库车、巴楚、柯评,博斯腾湖沿岸,且末、民丰、于阗、皮山等等。经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上发现的遗物分析研究,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以大量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在哈密,乌鲁木齐县,木垒县城南郊以及吐鲁番等地,它们均处于天山南北麓或天山中的小盆地上。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锛形器、三角形矛、镞等,与这些细石器共存的还有少量砂质陶器,如圆底钵、圆形杯、瓮、罐之属。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狩猎、游牧经济为主,有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原始农业。

(二)以大型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喀什疏附县阿克塔拉、温古洛克、库鲁克塔拉、得沃勒克以及阿克苏县喀拉玉尔衮等处。石器特征是体形较大,都是磨制。石器工具有石斧、石杵、磨盘、石纺轮、石球、石刀、石镰等。与石器共存的还有大量陶器:罐、钵、盆、瓮、杯、壶等。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以农业为主。

(三)以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很广,几乎天山南北各地都发现此类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陶器有双耳红陶罐、彩陶罐、单耳黑陶杯、瓮、盆等。与陶器共存的有磨制石器、小件铜器,这些遗物反映,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晚期,有的已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

2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遍布全疆,且从石器型制、打制技术、品类、用途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等方面看,与内蒙、宁夏、青海、甘肃细石器文化相一致。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因居住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有的以狩猎、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相对定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已有分工。产品交换已经出现,与内地联系密切。人们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先是母系,随着生产的发展,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第二节

古代居民

一、古代居民

新疆地处亚洲腹部,是古代中西交通孔道,也是历史上各种族、民族迁徙角逐和交汇融合的地方。各种族、民族的迁徙,融合,形成了新疆古代史上复杂的居民关系。

从人种学方面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对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天山阿拉沟墓地、哈密柳树泉焉不拉克墓地、楼兰遗址东郊墓地、洛浦山普拉墓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香宝宝墓地和伊犁河上游昭苏土墩墓墓地出土的186具古代人头骨的体质形态特点和人种系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认为这些距今约2000—3800年间的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种),从人种学上划分,有来自西方的欧洲人种和来自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以及二者的混合种。据此,对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起源可有如下推测:

1.至少在青铜器时代,具有某种古老形态和西方高加索人种成分特征的居民已经深入到新疆腹地的罗布泊地区。

2.大约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另一种在体质上与地中海东支类型接近的成分由中亚进入新疆西部,并由西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南缘逐渐移殖到罗布泊,与那里先期占居的居民汇合,成为古楼兰国人民的基本种族,另一些地中海成分沿塔里木盆地北缘渗入到天山地区和当地的先期居民汇合(如阿拉沟墓地)。

3.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某些以短颅为特征的西方人种成分已经出现在伊犁河上游.甚至更东的天山地区(如昭苏、阿拉沟墓地)。

4.大约距今3000年或更早一些,蒙古人种成分已出现在东疆地区(如哈密焉布拉克墓地),并逐步向西延伸。

那么,新疆古代居民的族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文献学方面讲,在古代新疆地区活动的主要民族有匈奴人、丁零人、乌揭人,月氏,羌人,乌孙人,塞人和汉人等。

3 羌人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部族之一,新疆的羌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下,自东向西直达葱岭,东西数千里都是羌族居住区。据《汉书》记载,羌是这里最早的居民。

苏毗 苏毗是孙波,属藏族的一支,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他们活动在吐鲁番之西,于阗之南,三坡河之东。

乌揭人 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我国新疆北段一带。

月氏人 据“汉书”记载,它们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代以前,势力强大,还击溃乌孙族,杀其首领,占据其地。后来月氏为匈奴击溃,西迁伊犁河流域,将游牧于那里的塞种赶走,占据塞地。在塞地又遭乌孙袭击,遂南渡锡尔河,征服大夏,建立政权。我国古籍中将迁往中亚的月氏称大月氏,留牧于祁连山一带的称小月氏。古代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人。根据目前材料来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是河西地区养育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河西地区的最早开发者。

乌孙人与月氏族相似,也是原来活动河西,以后迁往伊梨河流域,并对中亚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根据文献记载,乌孙的游牧地在张掖以西,敦煌以东。后来匈奴打败大月氏之前,乌孙部落归附于匈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举族西迁,袭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南走,乌孙遂占据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分别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二、远古传说和西域岩画

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都护府进行政治统治,是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的标志,而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却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穆天子传》、《山海经》、《管子》等书,对西域之事也记之甚详。这众多的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原与西域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交往。

西域岩画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在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中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有的在洞中,有的在壁石上。有的是彩绘,有的是雕凿、摩刻。从画面内容和刻凿绘画技术上看,时间有早有晚。根据岩画的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在水源丰富、草木茂盛、禽兽栖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山区和河谷地带。如阿尔泰山系的阿尔泰一布尔津一带;天山山脉的哈密、巴里坤、木垒、昌吉、呼图壁、乌苏、精河、温泉以及伊犁河谷诸县;帕米尔和昆仑山的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等地。无疑这些岩画是新疆早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写照。仔细研究分析这些岩画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就会觉得它十分丰富深刻,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

狩猎、放牧、饲养类岩画

生殖崇拜类岩画

原始舞蹈类岩画

除此而外,还有表现图腾崇拜的、巫术活动的、氏族部落徽号的、与猛兽格斗的、歌颂日月光明的等等。

这些岩画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思维、巫术、宗教、舞蹈,雕刻艺术以及民俗,服饰,民族,种族属系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第二章 汉代西域 第一节 匈奴与西域

一、西域诸国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初年,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居民多是处于相互分割状态的城邦和行国,史称“三十六国”。后来分为50余国。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有若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扞(han)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山国,焉耆,危须,尉犁,渠犁,乌垒,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疏勒。天山以北及东疆地区有蒲类,蒲类后,车师前,车师都尉…等等。诸国人口大者数十万,小者几千人,最小的只有一二百人。

西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塞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丁零人等。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西域地区的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定居在城镇和村庄中,史书上称之为“城廓诸国”。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鄯善、戎卢、扞弥、于阗、莎车、疏勒、渠犁、焉耆、龟兹、姑墨以及吐鲁番盆地的车师,葱岭西北的大宛等就属于“城廓诸国”,这里生产麦、黍、稷、菽、苜蓿、葡萄、石榴及瓜果。

另一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水草而迁徙,史书上称之为“行国”。天山以北的乌孙,乌揭,车师后国,怕米尔高原的蒲犁,西夜等,昆仑山北麓的若羌等都属于“行国”,牧养马,牛,羊,驴,骆驼等。那时,西域各国都有自己的手工业。如制玉、制陶、制革、酿酒、毛纺织、金属冶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逐渐有所发展。

各国社会内部,统治者有国王,官吏、武士;被统治者有平民、手工业者和可以买卖的奴隶;各国有政权机构、有军队、刑罚和监狱。

西域诸国由于戈壁大山的阻隔,分散,闭塞,各自为政,正如史书所说,“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

二、汉初匈奴在西域的活动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同时也是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关于匈奴族的族源和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数十年,迄无定论。最早提到匈奴族源问题的是司马迁。

春秋战国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当时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无暇北顾,匈奴乘机向南发展,活动在阴山河套地区。匈奴凭借这些有利的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很快壮大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匈奴开始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制。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

秦朝时,匈奴经常越过河套进入内地骚扰,秦始皇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夺回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为了防御匈奴骚扰,秦朝以河为塞,筑44个县城,移民到哪里屯垦,同时把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郡的万里长城。

公元前209年,冒顿射杀其父,做了单于,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 匈奴的政权机构中,最高统治者是单于,其下依次有左右屠耆王……等等,他们都是军事首领,分别统领军队,指挥作战。

冒顿单于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74年在位),匈奴空前强大起来,先后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今、鬲昆、薪犁。随后又于公元前177—前176年,大规模西征,攻灭河西走廊的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小部分未迁者南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受到大月氏人的攻击,一部分塞种分散,另一部分仍留居伊犁河流域。

匈奴攻占河西走廊后,继续大规模西征,平定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各族,天山南北诸国被匈奴征服。

这样,匈奴控制了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抵长城,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族互不相属的分散局面,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后来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初期,正是匈奴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匈奴骑兵经常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套一带袭扰掠夺,先头部队甚至逼近京师长安,给西汉王朝以很大的威协。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尚未恢复,西汉政权尚未巩固,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了妥协政策。

6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社会生产得以恢复,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朝国力空前强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对匈奴政权的反击,对汉朝政权来说,不只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他一改过去的妥协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军事进攻。

如何对匈奴政权进行反击呢?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除派军队正面进攻而外,尽量争取那些曾经或正在受匈奴政权压迫的民族和地区,其中包括匈奴的属部的支持,同他们联合行动。

当时汉武帝得知,先前游牧在河西走廊敦煌附近的月氏人,遭到匈奴的攻击,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对匈奴怀有很深的仇恨。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断匈奴右臂,以彻底战胜匈奴。于是招募志愿出使西域的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也是他针对匈奴政权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

张骞同一个名叫甘父的少数民族人一起带领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陇西,在经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不幸被匈奴人俘虏,送到匈奴单于庭拘禁十年,“予妻,有子”。张骞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终于寻机逃出匈奴,继续西行,到了大宛。大宛派人把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再把他们送到月氏。

但是这时大月氏已定居大夏,觉得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安定,不想再去攻打匈奴了。无意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未能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一年后,启程还朝。他从大月氏出发,改走南道,越葱岭,过于阗,扞弥,精绝,且木,若羌等地,在穿过羌族地区时,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乘匈奴发生内乱之机,他和甘父逃出囚禁地,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13年,虽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第一次正式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国家交往。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把汉朝的统一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7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从陇西出击匈奴,打败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从此,河西走廊平定。西汉在那里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这样,就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时,匈奴仍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凭借那里的人力财力和汉朝对抗。为了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决定继续在西域寻求同盟者。当时,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欲说服乌孙东归故地,与汉结为兄弟,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率随员300多人,携带价值昂贵的金,货物和牛,羊万余头。但是乌孙没有马上答应同汉朝联盟,有一些原因,那就是一方面他们当时还服属于匈奴政权,畏惧匈奴政权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们当时对汉朝还缺乏了解,不知道汉朝的势力如何。

这次仍未达到目的,但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联姻。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

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张骞的出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有了较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继张骞之后,双方来往频繁,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四、乌孙与汉和亲

乌孙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2世纪,在难兜靡为首领时,乌孙被强邻月氏攻破。公元前161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攻入伊犁河流域赶走大月氏,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乌孙融合了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和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乌孙地域辽阔:东接匈奴,北抵康居,西达大宛,南连城郭诸国。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乌孙。由于乌孙内部有王位纷争,加之他们对汉不了解,只是遣使送张骞回汉,顺便了解汉朝虚实。

匈奴得知乌孙遣使通汉,准备进攻乌孙。公元前105年,乌孙派使者献马,要求与汉联姻,汉武帝高兴地接受了乌孙的要求,以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昆莫猎骄靡。这不是一般的婚姻关系,而是实行政治上联盟的一种形式。

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把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军须靡。解忧公主性格开朗,她在乌孙生活了50年,后来把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冯嫽实际上是汉朝政府派驻在乌孙的一个专职女官吏。

细君, 解忧和冯嫽都为汉与乌孙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当然,汉朝乌孙的联盟并不只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这种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就发展成为乌孙对汉朝的隶属关系了。

8 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匈奴从此衰弱,属国瓦解。

第二节

汉朝统一西域

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汉朝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同时征服了青海境内的羌人,断绝了他们和匈奴的联系,从而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

公元前l08年,汉朝出兵攻破姑师,楼兰国。公元前102年,汉朝打败大宛。 汉朝在取得对大宛战争的胜利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军事部署。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即统领和保护这些地区的屯田事宜,以解决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率兵到渠犁屯田积谷。郑吉率屯田兵和西域各国军队1万多人,再次攻占车师国都交河城。车师王乌贵降郑吉。第二年郑吉分兵300人屯田车师交河。汉朝以功晋升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各地。这是使者校尉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62年,汉政府再次派兵屯田车师并置戊己校尉管理屯田。

公元前60年(匈奴老单于死,内部王位争夺激烈,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dan)怕遭杀害,派使者与郑吉联系,表示归服汉朝,郑吉当即率龟兹、渠犁诸国兵5万人迎接日逐王先贤掸及其部属1,2万人,把他们护送到京师长安。汉朝封先贤掸为归德侯,匈奴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弱,不得近西域”。)继之,汉朝任命郑吉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南北道各地,号曰“都护”。郑吉立幕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西汉对西域的治理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域50余国中,除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西域都护管辖外,其余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即天山南北、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

汉朝对西域的治理,主要有下列措施:

(1) 派遣官吏:西域都护是汉朝委派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员。西域副校尉是仅次于都护的官员。又称副都护或都护副贰,级别与都护同。他们都由中央任免。都护府的属官有丞一人,司马(或军司马)、侯(军侯)、千人(带兵头目)各二人,均由都

9 护任免。随着屯田的发展,汉朝从公元前48年复置戊己校尉,也由中央直接任免,秩比二千石。

(2)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汉朝统一西域后,西域各地的行政组织仍然保留了原来“国”的称谓。其首领由中央任命原有的国王担任(地方仍由原地方政权首领管理,但国王及各级官吏都必须由汉朝中央政府册封和授予印绶)。

汉朝颁发给西域各地方政权的首领和官吏的印绶有两种:一是金印紫绶,高级官员佩带;二是铜印墨绶,级别较低的官员佩带。

(3)实行屯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领天山南北两道,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屯田成为最主要的军事建设和生产建设措施。在汉武帝之时,汉朝势力刚一深入西域,为了解决过往使者的食宿问题,就开始屯田。在渠梨(今库尔勒西南),轮台,伊循(今若羌县境),伊吾卢(今哈米)等地设置过十几个屯田区,扩大了耕地面积,基本上解决了驻军,往来使者和商旅的粮食供应问题。

三、东汉初期的西域形势

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后,70多年,汉朝对西域进行了稳固而有效的统治。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以后,推行民族歧视,引起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乘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这时候,首先起来反抗匈奴的是莎车王延、康、贤等。

公元41年,莎车王贤派使到东汉政府请求自任西域都护。后来由于贤在西域的兼并,西域地区一时出现了混乱局面。公元61年,北匈奴又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

四、班氏父子在西域

东汉初年,匈奴势力曾达到天水、扶凤一带地区,造成“边陲萧条,无复人迹”的局面,给东汉王朝以严重的威胁。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汉,此后西域处于北匈奴统治之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同年,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归附东汉。

班超(公元32~102)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兄班固。超随兄至洛阳,家贫,常为官府雇佣抄写以养家。后为兰台令史,因事免官。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

公元74年东汉又重新在西域设置都护及戊己校尉。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己校尉。至此,中断了60年的汉朝和西域的交通又得到恢复。

公元75年,汉明帝死,汉章帝命令班超返汉。但班超不回,继续在西域活动,到了公元91年,在他的努力下天山南北各地大部归服东汉。东汉政府以班超为西域都护。

10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102年,班超回到洛阳,不久病故。他在西域奋斗了30年。

123年,驻蒲类海的北匈奴呼衍王联合车师进攻敦煌、酒泉等地。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西屯柳中城。次年,班勇带军队至楼兰,龟兹、姑墨、温宿、鄯善,各地都归向汉朝。

第三节 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一、经济文化的发展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汉朝统一西域,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在统一机构的行政管理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不仅使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大兴屯田。汉朝在西域屯田早在公元前105年开始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成立后,屯田地区不断扩大,由轮台、渠犁发展到楼兰、伊循、车师前部、精绝、焉耆,姑墨、赤谷等广大地区。大兴屯田的结果,扩大了耕地面积,解决了军队和来往使者商旅的粮食问题。大量的汉族士兵和田卒到西域屯垦守边,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如铁铧、铁锄、铁镰、铁铫(diao)(锹)等铁制农具和先进的农耕技术、代田法,有力地推动了西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粟、稷、黍、小麦、大麦、高梁、胡豆、胡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葱、蒜、黄瓜、胡萝卜、菠菜、芫荽(yansui)等蔬菜;有葡萄、核桃、梨、桃、石榴、杏等水果,还有苜蓿等饲料作物。张骞出使时,从大宛带回葡萄、苜蓿种子,在京师长安和关中地区种植。此外,胡麻,核桃等农作物也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作物品种,改善了我国内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二)汉朝在西域大兴屯田的同时,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灌溉管道。考古工作者在若羌、罗布淖尔、轮台、沙雅、焉耆等地发现过不少汉代古渠道遗迹。为了保护这些灌溉渠道,各地还有“守堤之兵”。西汉在西域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三)冶铁技术有了发展。西汉统一西域以后,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西域,使当地冶铁业有了迅速发展。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民丰、洛浦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矿冶遗址。汉代龟兹已能用煤冶铁,制造各种用具和武器供应各地,龟兹成了西域的冶铁中心。冶铁业的发展无疑推动了西域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四)畜牧业是汉代西域地区主要经济部门。各国畜养大量的驴、骡、牛、羊。西域地区的畜牧业当时是相当发达的。

11 汉代,西域的马、牛、驴、骡等牲畜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内地。尤其是乌孙、大宛的马匹通过朝贡和互市的形式大量进入中原,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养马业的发展。这是西域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手工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生产部类,除金属冶炼外,还有陶器制造、毛纺织、玉、角、骨器皮革加工等。西域各族人民生产的毛织品有毡、毯、斜纹毛布、平纹毛布等。

商业也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

(1) 汉朝统一西域后,各国官方普遍使用汉字。二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一些国家同时又使用印度北部通行的去卢文。

(2) 汉代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对内地产生了影响。从现存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当时西域的乐器有琵琶、阮咸、箜篌、笛、唢呐、筚篥、羯鼓、腰鼓、答腊鼓等。还有来自中原方面的笙、箫、筝等。

西域音乐艺术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又创造出不少新乐曲。李延年是西汉时乐府的领导者,著名音乐家,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大型套曲“摩诃兜勒”,创作了28首乐曲,丰富了内地音乐艺术。

汉代西域各族信奉萨满教、祆教、佛教:

萨满教 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有灵魂,而且有永存的、转世的、暂存的三个灵魂,该教认为,宇宙分为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神住天上,人类、鸟兽居人间,阴间是鬼、魔住地。他们相信人间的祸福由神与鬼魔决定。匈奴与乌孙都盛行萨满教。公元前1世纪,萨满教在天山南北各地流行。

祆教 (又称拜火教、火袄教)。袄教崇拜日月星辰,也崇拜火。袄教在公元前6—5世纪创建于波斯,创建者叫琐罗亚斯德.主要经典是《波斯古经》。袄教创立后不久传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新疆。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摩尼。佛教教义认为,世界充斥着“苦”,“苦海无边”,人们要脱离苦海,只有信佛修行,渡出苦海,求得解脱。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传播到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以至克什米尔地区。又经克什米尔传到天山南部。于阗、龟兹是佛教在天山南部的两个中心。公元1世纪,佛教在和田、喀什等地已有初步发展,近代在和田地区发现的用去卢文写成的《法句经》,就是公元1世纪的佛经写本。

二、汉代丝绸之路

12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东西,由中国和西方亚欧各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汉代丝绸之路,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自敦煌西出阳关,经楼兰、伊循、鄯善、若羌、且末、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莎车、蒲犁、无雷,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安息,经条支,最后到大秦(罗马帝国)。北道从敦煌出王门关到车师前王庭,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危须、焉耆、尉犁、乌垒、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奄蔡(yancai)(今咸海至里海一带)。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丝绸之路包括条主要线路,北路西下入黑海,中路西向经由波斯,到达地中海,罗马。南路到达阿富汗,伊朗,印度。东路至长安。这些路都由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北路经由玉门关,穿过戈壁沙漠颈部,直到哈密,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绿洲,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天山,到达里海的海岸。

真题

一、填空题:

1.公元前

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 2.公元前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解忧的侍女

深受乌孙和其他各国的敬重,被誉为 冯夫人。

4.公元73年,东汉派

出使西域。

5.新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有细石器,大型磨制石器和

三种类型的文化。 6.汉武帝时曾以汉公主细君和

嫁与乌孙昆莫。

7.公元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

二、名词解释 1.丝绸之路

三、简答题

1.简述西域的地理概念

2.古代时期西域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问答题

1.试述西汉政府对西域的治理措施

2.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3.试述张骞通西域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民族大融合

一、西域的政治形势

东汉时期,西域的统治势力是匈奴,其统辖的广大区域内遭受连年的天灾,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匈奴政权受到严重打击。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匈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内讧,政权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归附东汉。由于南匈奴的归汉,北匈奴贵族力量大为削弱。奴隶主的统治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被匈奴长期奴役的乌桓、丁零以及西域各族起而进行抗争。这时,东汉政权又对北匈奴进行了有效的政治瓦解和军事进攻,使匈奴政权于公元91年完全崩溃。北匈奴的一部分南下并入南匈奴,一部分西“走乌孙”其后又有一部分人转徙康居,新疆地区留下的匈奴人被西域人称之为“狯胡”(kuaihu)。

184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以豪强势力为基础的封建军阀势力崛起。这些军阀经多年混战和兼并,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并列割据政权。三国以后虽有西晋的统一,但为时短暂,继之是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历时300多年的中原大动荡大分裂局面。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辖力量较之两汉时大大削弱。于是,西域原有的几十个地方政权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结果,天山以北,有乌孙国和车师国;天山以南有焉耆、龟兹、鄯善、于阗和疏勒五国。天山南北出现了七国对峙的局面。另外,在阿尔泰地区有呼揭、坚昆、丁零;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一带有羌等部族势力。这种政治格局给鲜卑,柔然、高车、厌哒等诸多民族在西域这个政治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与角逐提供了条件。

二、鲜卑、柔然、高车、厌哒在西域

鲜卑 是我国古代东胡的余部,最初居住在鲜卑山(内蒙古境内)。西汉初期,迁到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从事畜牧,兼营狩猎。当时他们受匈奴役属。

汉初,匈奴在冒顿统领下,击败东胡(“东胡”,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是一种部落联盟,战国后期逐渐强大,征服和控制了大兴安岭一带众多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东湖部落联盟瓦解,原东胡人除一部分被匈奴掳掠(lulue)外,其余部分四散逃亡。其中一部分逃至乌桓山(在今内蒙古),后被称为乌桓,另一部分逃至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后自称为鲜卑,并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古代民族。(参考书: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14 公元1世纪匈奴奴隶制政权崩溃后,鲜卑进入北匈奴故地,占有漠北广大地区,并有匈奴余众10余万帐落(户)。势力渐强。到2世纪中叶(东汉后期),鲜卑大人檀石槐统一东西诸部,在今山西阳高县北弹汗山建庭立制。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中的拓跋、宇文、慕容、乞伏、秃发等部,都相继在北方建立起政权,其中势力最强者是拓跋鲜卑。338年,建立代王。376年代亡。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国,改称北魏。

柔然 又被成为蠕蠕(ruru)(“魏书)、芮芮(宋书)、茹茹(北齐书)或作蝚蠕。(欧洲史籍中所记“阿哇尔”人,即指柔然)柔然的统治核心为郁久闾氏,始祖是木骨闾。2世纪20年代,木骨闾为鲜卑奴隶.后免为民,成为骑卒。其子车鹿会雄强勇武,拥有部众,自号柔然,仍役属于鲜卑。

402年,社仑为柔然首领,北渡大漠,打败高车,兼并匈奴部众和其他弱小部落,势力大振,建庭于弱洛水畔(±拉河西支喀尔喀河),自称丘豆伐可汗,建立起柔然汗国。各项制度仿造中原。

高车 两汉时称丁零。魏晋南北朝之际,丁零中不少部落南迁。北方人称丁零为敕勒。因敕勒人乘车逐水草,游牧于草原,而且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亦称高车,泛指驻牧于色楞格河、土拉河流域及阿尔泰山一带的敕勒诸部。到南北朝时.高车有六部十二姓,其中有袁纥氏(古维吾尔族),护骨氏(古柯尔克孜族);副伏罗氏也是其中之一。487年,柔然豆仑可汗兴兵侵扰北魏边塞,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等反对这次出兵,固谏不从,阿伏至罗和他的堂弟穷奇乘机率部众“西叛”,由蒙古草原经阿尔泰山进入吐鲁番地区的前部(交河)西北,自立为王,建立高车王国。

厌哒 其王姓厌哒,后裔则以王姓为国号。印度和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5世纪中,分布于阿姆河之南。484年,击败波斯,立国号为厌哒,建都于拔底延城(今阿富干北部伐齐腊巴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高车、厌哒,为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陆续进入西域,在这块历史舞台上相互角逐争战了一个多世纪。一直持续到6世纪中期。6世纪中期,突厥兴起,击败高车,兼并高车5万余户,于552年建立突厥汗国。之后又灭柔然,厌哒,统一了漠北。

鲜卑、柔然、高车、厌哒等政权在西域进行的一个多世纪的争霸战争,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是加速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致使这些民族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语言与风俗习惯堵多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吸收,甚至血统的相互混杂。这一切,导致了天山南北居民间的一次自然的大融合与某种程度上的同化。这个时期西域的民族融合与同化,明显地表现出铁勒化趋势。这个趋势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与铁勒民族血缘亲近,或语言与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的民族相互融合,例如柔然、悦般,厌哒基本上融合于铁勒族中。另一方面是,这个时期居

15 于西域的非高车族人,如康居人,乌孙人、月氏人和部分汉人中的一部分,被逐渐同化于铁勒人中。这就为9世纪40年代漠北回纥转移时主力西迁方向的选定,为今天新疆主体民族维吾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理

这个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比较削弱,但这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实表明,中原对西域的管理却从未中断。西域个地方政权仍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联系。

(1)220年,曹丕建魏称帝,派敦煌长史张恭为西域戊己校尉,驻防高昌,屯垦戍边。同时,还派西域长史,驻鄯善国的海头城。西域长史下设西域校尉和宜禾校尉分管军务民政。西域诸国遣使朝贡。曹丕对西域各国国王进行册封,颁发印信。

(2) 265年,司马氏的西晋代魏。西晋向西域派出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对西域行使有效统治。康居、大宛、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朝贡如故。

(3)301年,前凉建立。前凉完全取代了晋朝在西域的统治。327年,前凉在汉人集中的高昌设置高昌郡,郡下有县,乡、里。这是中原的郡、县、乡、里行政管理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329年,中原的州、郡、县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域进一步推广。

(4)376年,前秦政权代替了河西前凉政权。前秦任命高昌的杨干为高昌太守,并拜梁熙为持节西郎将、凉州刺史、领护西羌校尉,经营西域。西域诸国遣使朝贡。

(5)400年,敦蝗太守李嵩建立西凉。任命他儿子李让为宁朔将军、西夷校尉、敦煌太守,管理敦煌及西域事务。西凉曾在高昌地区建立了一套与内地相同的郡、县、乡、里行政组织系统。

(6)401年,北凉建立,在高昌推行了汉晋以来的一套政治制度。

(7)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鄯善、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一批西域地方政权,遣使往北魏首都平城表示臣同。

(8)在南北朝的中晚期,西域的鄯善、焉耆、龟兹、疏勒等与北魏、西魏、北周和南朝的肖梁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原虽出现长期战乱,王朝更迭,但西域各地方政权仍与中原地区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为维护我国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突厥汗国的兴起与分裂

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

突厥的族源,汉文史料记载,其祖先是一个以阿史那为姓(突厥可汗都出于这个氏族)。突厥先民最早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由于匈奴压迫和侵扰,被迫南迁于天

16 山主峰博格达山。5世纪中叶,柔然势力进入准噶尔盆地,突厥被迫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贵族锻冶铁器。

柔然贵族政权后期,被他奴役的民族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尤其是高车与柔然之间长达30年的争战,大大削弱了柔然政权的实力。546年,突厥首先征服了游牧于准噶尔盆地一带的铁勒,兼并其部众5万余帐落(户),奠定了突厥强大的基础。552年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

木杆(gan)可汗(553—572)时期,首先击灭柔然汗国的残存势力,统一了漠北。当时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自辽河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

突厥汗国的经济是以畜牧为主,冶铁和制造毡车等传统手工业为辅。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制订刑律,有较完整的官制。

突厥汗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3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纷乱的割据局面。扩大了我国北部和西部政治统一局面的范围,为开拓祖国北部和西部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突厥汗国建立不久,土门令其弟室点密于567年统10万大军西征。室点密征服西域诸国,又大破厌哒,占有中亚河中地区,隔阿姆河与波斯为界。室点密自立为可汗,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突厥汗国事实上分裂为东西两部。583年,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突厥与西突厥大致以金山为界。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一、社会经济

农业 这时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提高,居于准葛尔盆地一带的突厥已经懂得制造和使用铁器。乌孙在伊犁河流域早已使用铁铧。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木简上记有晋王朝送到西域的一批耕牛和铁犁。西域的气候干旱,水利事业十分重要,西域地方政权很重视水利,设专职官员管理。1957年吐鲁番出土的西凉建初二年(406年)文书中,就有平水官员。 农作物的品种不少,有大麦、小麦、禾,还有菽、麻、葡萄、瓜果。在高唱、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已经种植水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西域是我国种植草本棉花的地区。 手工业

由于棉花的种植,西域有了棉纺手工业。高昌布远销内地,出土文书和实物证实,在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产丝地区有了较发达的制造丝绸的手工业。高昌锦,龟兹锦和疏勒锦是当时西域的有名产品。西域各地还生产毛织品,尤其是龟兹毛毡最为有名。矿产开采有一定基础。

商业

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西域又是中原,中亚,欧洲的商路要冲,所以商业十分发达。

17 这时的道路不仅有汉代的北道和南道,而且曹魏以后,又开通了出玉门关经罗布泊北边的商道。5世纪起还开通了从西宁经柴达木盆地到鄯善,且末的新路。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极为重视。过往人员必须凭有关政府机构签发并填有持证人姓名,年龄,面貌特征,服装,所带货物及族别或国别的过所(通行证),验明相符才能放行。当时,西域商人和外商之多,成千上万。仅粟特商人住在北凉首都姑臧的就上千人。商品的频繁交换需要货币,生产与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西域城市的发展。

二、文化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中原、中亚的频繁交往,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该时期的西域文化,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文字 西域民族众多,语言各异。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民族采用了适合自己文字。大体上汉文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罗布泊和民丰县一带。 2-4世纪流行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是去卢文。

音乐、舞蹈 西域人民能歌善舞。西域的音乐不仅丰富了本地民族的精神生活,而且传入内地。龟兹乐、疏勒乐以及受龟兹乐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西凉乐,已成为当时北中国音乐的重要部分。

西域的舞蹈,现知的舞曲有《于阗佛曲》、龟兹《小天》、疏勒的《远服》,以及曾在北魏乐府演奏过的悦般击鼓舞。

艺术 这时西域的艺术多与佛教有关,主要是雕像佛教和壁画。这些艺术品多保存在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库车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和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千佛洞中。 宗教 该时期在西域流行的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祆教和萨满教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西域达到高潮,龟兹是当时佛教中心之一,有僧众1万余人。道教是产生于我国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宗教,公元5世纪传入西域,多在高昌地区流行。祆教在这一时期继续流行在疏勒,于阗,龟兹和焉耆等地,它与当时在这一带的佛教分庭抗礼; 萨满教继续流行于塔里木盆地周围。

道教产生于我国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公元5世纪传入西域,多在高昌地区流行。

第四章 隋唐对西域的统辖

隋朝(581-618),只存在38年,但它统一中原,发展生产,建官立制,积极拓边,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统一西域,打下了基础。

立国近300年的李唐王朝(618-907),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和敬仰。唐朝统一西域,促进了边疆社会生产进步,为民族团结,和睦友好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18

第一节

唐朝统一西域

一、唐朝统一西域

581年,控制北周军政大权的丞相杨坚逼迫年仅8岁的周静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建国号隋,改元开皇,定都长安。隋在灭掉陈朝,统一中原,结束中国几百年分裂局面的同时,也为统一西域作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不久,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隋朝灭亡。隋朝虽然未能统一西域,但它所作的种种努力,为唐朝实现这一宏图大业打下了基础。统一西域的重任留待唐朝去完成。

隋朝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濒临危亡之时,李渊于617年在太原起兵,率3万之众从太原直入长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杀,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唐朝一方面忙于内部事务,另一方面又要对付东突厥汗国的侵扰,没有更多的力量顾及西域。

626年,唐朝发生宫廷政变,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作了皇帝,史称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比较有远见的有才干的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在他即位时,唐朝不仅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巩固的统治,而且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开始统一西域。

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东突厥灭亡,对北方和西域震动极大,各国纷纷要求归附唐廷,并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就在这一年,原臣属于西突厥的伊吾城主石万年举7城归属唐朝。唐在此设西伊州,打开了西域的门户。伊吾的归附行动引起了连锁反应,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阆以及康、安、石等国也先后遣使致贡,表示归附唐朝。

640年,唐朝攻灭高昌麴(qu)氏王国。不久,住可汗浮图城的一支西突厥军队也投降唐朝。唐得两地,分别设西州和庭州。州下设县、乡、里等政府机构,同年又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

644年,唐朝平定了焉耆,在焉耆设都督府。647年,又平定了龟兹,设龟兹都督府。次年,唐朝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同时,将焉耆、电兹、于阗、疏勒四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史称“安西四镇”。

657年,西突厥汗国灭亡,唐朝完全统一了西域。原西突厥的十姓部落及其所属领地全部纳入唐朝版图,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也随之归附,唐在西域的疆域较之两汉更加扩大,东至玉门关、阳关,西到两河流域以东、波斯以北。

二、唐朝在西域的军政建制

19 640年,唐平定高昌麴(qu)氏王朝后,在设西、庭二州的同时,设立安西都护府,治西州(今吐鲁番),管理天山以南的城廓诸国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都督府。657年平定贺鲁,统一西域,唐在西突厥故地设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于648年移治龟兹。唐显庆年间,设金山都护府,治所在庭州,管理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中亚河中地区以东的范围,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702年,设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但仍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711年,北庭升格为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治西域广大地区。

安西大都护府辖地是:“安西四镇”和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共计20个都督府。即葱岭以东的焉耆、龟兹、疏勒、毗沙(于阗)4个都督府和葱岭以西、波斯以东、阿姆河以南的月支、条支、姑墨、波斯等16个都督府。这16个都督府凡88州、110县、126个军府。

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所管辖的天山以北、楚河以西至里海以北的广大地区。

都护府为唐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大都护府设都护一人。大都护以下官员,有副大都护二人,副都护二人。

在都护府下,分军事、行政两大系统。

大都护府下军事系统,唐朝前期可分为“驻防军”(按唐朝中央政府的军制分为军,守捉,城,镇等数级,各地驻军统一由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帅)和“行军”(为完成某项作战而临时组建派遣的出征部队,其建制也称之为道)两大类。唐朝后期,在西域设置安西四镇节度使和北庭伊西节度使。节度使多由大都护兼任,总揽辖区内的兵马,财赋,民政大权。

各羁縻都督府、州,有自己的武装,其兵额不限,是唐朝军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平时镇守封疆,维持本地区社会秩序;遇战事,则由安西、北庭两都护凭中央所颁“天子信宝”(一种兵符)调遣,参与战事。

都护府下的行政系统有两种。一是在今新疆东部汉族民众较集中的地区,实行州、县两级行政管理。如:

伊州,初名西伊州。治所在今哈密,辖伊吾、纳职、柔远三县。

西州,原名西昌州。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辖柳中、交河、蒲昌、天山四县。 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萨尔县城北,辖金满、轮台、后庭、西海四县。县下有乡、里、保基层组织。

州、县严格执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府兵制度。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与内地一体化。

20 另一种情况是,在西突厥和其它民族聚居的地区,唐朝政府推行羁縻政策,实行羁縻府州制。所谓羁縻政策,就是保留原来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置羁糜府、州、县。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护或都督、刺史、县令等官职。这些官职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羁縻府、州的内政自主。唐朝政府也不向羁摩府、州征收赋税,只是规定各羁縻府、州、县向安西、北庭两大都护缴纳有限的财物,作为都护府的行政开支和军饷给养。

唐朝在西域推行的军事、行政合一的都护府建制,其组织之系统完备,职责之明确,执行政令之统一.效果之显著,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所设立的政权机构。它完成了保卫祖国疆域、有效地管理西域的历史使命。

三、吐蕃在西域的活动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其族源是由甘,青南下的羌的一支发羌与原土著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到6世纪末,郎日沦赞建立起国家。629年,郎日沦赞l3岁的儿子尺松赞即赞普(王)位。尺松赞统一西藏,迁都于逻些(今拉萨)。发展与唐的友好关系。他在位时吐蕃日渐强大。

650年(唐永徽二年),松赞干布圆寂,其子早亡,由他年幼的孙子芒论芒赞继赞普位。吐蕃国大权旁落于大相噶·东赞家族。他们完全背叛了吐蕃与唐友好相处的关系,违背了松赞干布的意愿。662年,吐蕃进犯于阗地区。到了790年,吐蕃,全部占有西域。从8世纪后期起,吐蕃统治阶级内的崇佛派与反佛派矛盾日益激化,到838年,两派互相攻杀对方所立赞普,吐蕃分裂。到866年,吐蕃在西域的势力逐渐退出。

第二节

唐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一、社会经济

隋唐时期的西域社会,继前一历史时期已形成的封建形态继续发展。 农业方面,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生产格局的变化。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过去是天山以北多畜牧业,天山以南绿洲城廓诸国多农业。到隋唐时期,天山以北出现了不少农业区。二是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诸绿洲农业,“不论就其规模而言,还是就其种类而言,或者就其设施而言,都有了相当可观的进展”。三是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隋唐时期,许多游牧部族进入西域,到达天山以南,一些部族的统治阶级在—定时期内,尽管仍然保留部落形式,但土地和地租剥削引

21 起他们强烈兴趣。他们依仗政治特权,大量占有土地和水利设施,使这些部族内部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这时期农业生产工具,除铁制的犁、斧外,大型石碾(nian)等已经使用,各种生产工具更加配套。

由于西域的大陆性气候造成的干旱环境,农业大部分必须靠灌溉。执政者或土地所有者,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事业。这一点被出土文书记载所论证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用水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唐代西域的农产品,有麦、豆、稻、小米、黍等;尤其是葡萄、甜瓜、桃、梨、杏到处皆是。经济作物有胡麻、棉花,以及于阗、高昌等地的蚕桑(cansang)和大麻。

畜牧业以养马、羊、牛、骆驼等为主。

唐代西域手工业有铁、铜、钢、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能制造日用金属器皿、生产工具和银钱铜币等。龟兹是我国最早用煤冶铁的地区之一;于阗“善铸铜器”。

纺织手工业中的丝纺、棉纺在原基础上继续发展。

制革手工业,不仅有充足的原料供应,而且是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唐代西域已出现纸坊,说明造纸技术已传到这里,成为手工业的一部分。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活动开拓了新的局面。名扬中外的“丝绸之路”当时有“碎叶路”、“安西路”和“南道”三条。在这些商道上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拂(fu)菻(东罗马)、印度和西域商人将西方的名贵药材、香料、马匹和新疆的葡萄干、葡萄酒、毛纺织品等运往中原;把内地的金铁器皿和文具纸张以及茶叶,特别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名贵丝绸,大宗地贩往西域和希腊、罗马、安息、吐火罗(阿富汗)。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二、文化艺术

这时期西域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西来文化进一步交汇、吸收、融合,内容十分丰富。

语言 这一时期,在原有语言格局的基础上,异军突起的是突厥语。“突厥汗国在其近百年的统治期间,把自己的影响广泛地传播于天山南部地区的各个领域。这种情况在语言方面,有着明显的表现。突厥语成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突厥语词汇,特别是它的政治术语,在这一地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文字 唐代的西域有多种文字流行。据现有资料考察,汉文主要流行于吐鲁番、罗布淖尔地区及今民丰县境内。“粟特文在高昌流行过。中亚婆罗谜文系统的笈多(ji-gupta)斜体字在焉耆、龟兹一带流行”,“而婆罗谜文的直体字则流行于和田”。

22 这时期多种文字并行的情况以吐鲁番最为典型。有的学者统计,吐鲁番“当时就有十六种文字通行。其中包括古突厥文、粟特文、汉文、叙利亚文、波斯文、梵文、希腊文等等”。各种文字并行于西域,有利于各族人民在文化上的互相采撷(caixie)、吸收。l0世纪中叶以后,西州回鹘就以流行于吐鲁番的粟特文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新文字回鹘文。

音乐舞蹈 西域之乐,常与舞蹈配合,有乐必有舞,有舞必配乐。二者配合,谓之“乐舞”。唐代就将音乐、舞蹈、杂技统统称之为“乐”。音乐在西域有极为深厚的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坚实而又系统的音乐理论。隋唐燕乐二十八调,就是吸收这些音乐理论,补充发展而成的。

西域是中国舞蹈故乡之一。据记载,有柘枝舞、胡旋舞、胡腾舞、拔头舞(又名钵头舞)。

绘画

西域绘画,吸收了内地创作经验和佛教艺术技巧,特别是吸收了以姿态生动、线条简练、衣纹质感性强为特点的“犍陀罗艺术”手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大量以佛像、佛教故事、人物、山水、花鸟、社会风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壁画、藻井画、版画,以及纸、绢、布画精品。在天山南北许多石窟中,保留了这些绘画的真迹。唐代西域,画家辈出,有善画异兽奇禽的康萨陀。特别是于阗大画家尉迟乙僧,是掌握凹凸绘画技巧的巨匠,其作品被列为神品。他被誉为我国画坛上的著名画家,他的绘画技艺,对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影响很大。

唐代西域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多种宗教和儒家学说并存。在今哈密、吐鲁番、吉木萨尔等地,儒家思想传播较广,尤以吐鲁番更为突出。

佛教

在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佛教仍然广为流行。7世纪初,西突厥汗国对佛教采取保护态度。这时西域出家信佛的人数众多,佛教寺院规模宏大。西域佛教盛行,不少西域高僧前往中原弘扬佛法或翻译佛经。中原高僧也前往西域,或经过西域前往西天取经。著名的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往返17年,旅程5万里,“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

道教 唐朝一度规定道先、儒次、佛后的次序,使唐代的道教兴盛。西域也受其影响建立道观很多。

在唐代西域的文化事业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在西域的广泛使用,无疑对西域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结束了近400年之久的分裂割据,使国家实现了再度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军功卓著,政治影响远播,文化成就达到新高峰。它不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就当时世界而言,也居于领先地位。

23 唐朝统一西域并全面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商贸发达,人员交往频繁,因此,唐代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广度和深度,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

唐朝统一西域,在西域全面推行其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对西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西域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也大量输入中原。

西域人的衣着也为中原土人喜欢,尤其是”汉着胡帽”,成为一种时髦。 绘画,唐朝以前中国画多以线条为主,从尉迟乙僧凹凸派技巧传入,中原画坛的人物画接受这种画法,提高了绘画技巧,丰富了绘画内容。

西域地区的石窟艺术对中原的影响也很大。 唐代西域对中原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音乐。

西域的服饰、饮食、宫室建筑、乐、舞、绘画对中原的影响很大,长安、洛阳,甚至是“胡化”盛极一时,“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中原与西域之间彼此取其所长,双向交流,相互吸收,融汇变异,丰富各自的生活、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物质和文化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

一、鄂尔浑回纥汗国

回纥是605年至788年这一历史时期对今天维吾尔先民的称呼。回纥是“联合”、“结合”、“同盟”之意。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族源可追溯到汉朝时的丁零。北魏时为铁勒(别号高车)六部之一的袁纥部。5世纪末,铁勒诸部反抗北魏征兵,在斗争中袁纥部崭露头角,成为铁勒中较强的一部。6世纪,突厥强大起来,铁勒诸部屈服于突厥。605年,西突厥处罗可汗集中铁勒各部首领几百人,“尽诛之”。铁勒中的韦纥(当时对袁纥的称呼)“乃并仆固、同罗、拔野古叛去,自为俟斤(sijin),称回纥”。这是回纥历史中的大事件。

回纥的组成,据两唐书和《唐会要》记载,有内九族(又称九姓回纥)和外九部(又称九姓乌古斯)。内九族是药罗葛(ge)、胡咄(duo)葛、咄罗勿(wu)、貊歌息讫(mogexiqi)、阿勿嘀(di)、葛萨、斛嗢素(huju)、药勿葛、奚耶勿。所谓外九部,是指到了唐初,以强大的回纥为基础.联合或收并仆固、浑、同罗、拔野古、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加上阿跌部,又称“十姓回纥”。

首先把回纥各部族统一起来的是药罗葛氏族的时健俟斤。他于605年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离叛西突厥处可罗可汗而建立联盟,被推为君长。时健俟斤死后菩萨为君长。在菩萨的统领下,回纥逐渐强大起来,627年,回纥联合薛延陀(xueyantuo)等共袭突厥北境。东突厥颉(jie)利可汗率10万骑反击。菩萨亲率兵将5000人在

24 马氎(lie)山大败突厥。从此,菩萨在土拉河流域建立统治中心,为以后回纥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629年,回纥遣使到唐朝朝贡,首次与唐朝发生政治、经济联系。630年,唐朝在漠北诸部的配合下灭掉东突厥。菩萨死,回纥首领胡禄俟利发吐迷度继位。646年,吐迷度联合仆固、同罗,思结、阿跌等部,配合唐军夹击薛延陀,薛延陀汗国灭亡,回纥尽据其地,吐迷度自称可汗。同时,吐迷度率领铁勒十三部,南越贺兰山抵达黄河北岸,遣使入唐。并请唐设置官吏、邮递,统管北方。唐太宗对此举十分重视,亲自到灵州(今宁夏灵武)、泾(jing)阳(甘肃平凉)接受回纥等部归附,并准其所请,在薛延陀、回纥诸部驻牧之地设置6府7州,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在回纥部设瀚海都督府,拜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

回纥汗国从吐迷度到可汗汗国灭亡,前后长达200年。据史籍记载,其疆域是”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大致相当于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贝加尔湖,南边与唐王朝为邻。

回纥汗国是以内九族为基础,加上外九部构成。内九族中以药罗葛氏为王族集国,这个汗统到795年,奉诚可汗阿啜(chuo)被杀,怀信可汗骨咄(duo)禄继位,才转移到

跌(die)氏。汗国官制主要沿袭突厥制度,职官多用突厥名号。汗国最高首领称可汗,其妻称可敦,子弟称“特勒”,典兵将领称为“设”(又称杀),大臣有叶护、颉利发、阿波、屈律啜、俟斤、达干等28级。职官无定员,皆世袭。也仿用唐朝官制,设内宰相三人,从王族选出;外宰相六人,由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等六部选出。另外,还设置将军、司马等。回纥汗国对被征服的奚、契丹、室韦、沙陀、白突厥等诸属部,由可汗派总督(设或叶护)去统治,并派出“监使”,负责每年的贡赋交纳,并监察其政治、军事。

回纥的经济以畜牧为主,辅之以狩猎。畜牧以羊、马为主。由于回纥经济较为单一,交换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回纥汗国与唐王朝的关系

综观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周边各民族政权与唐王朝的关系史,回纥汗国与唐王朝的关系是值得中华各族子孙记取、颂扬、大书特书的典范。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册封与助兵

回纥从吐迷度建国开始,到可汗时汗国灭亡,共24位首领,其间,有9人接受唐朝授予的瀚海都督官职;有12位被册封为可汗。除3位因更替太快没来得及报聘请封外,其余全都接受了唐朝的册封。

唐朝与回纥的友好关系还表现在:回纥有乱,唐朝扶正;唐朝有难,回纥助兵,两个伟大的民族真正患难相恤。

25 唐朝天宝年间,中原发生了“安史之乱”。乱军占领洛阳和长安,国内大乱,政局危急。这时,回纥葛勒可汗磨延啜(chuo)主动遣使到灵武,请求出兵助唐平乱。757年可汗遣其子叶护率领精骑4000余人收复了洛阳和长安。726年移地健可汗率领精骑4000余人收复了洛阳。

(二)绢马贸易

回纥自古居于漠北草原,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马对回纥民族极为重要,它涉及到回纥民众的生产、生活、转徙、战争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回纥人特别重视养马。据记载,回纥人每年向唐输出马10万匹。每匹马值40疋(ya)绢。从唐玄宗至文宗的l00年左右,唐曾以绢600万匹,金银10万两,偿回纥马值。在绢马贸易中,回纥几乎每年向唐运送几万匹马,以换唐朝丝绢、茶叶等货物。

(三)和亲

天宝年间,安史作乱,唐玄宗逃蜀,其子李亨即位灵武。是时回纥葛勒可汗主动遣使至灵武,请求助唐平乱。肃宗派敦煌郡王李承寀(cai)与大臣仆骨怀恩同往回纥结约,葛勒可汗大喜,决定以可敦(可汗妻)之妹为义女嫁承寀(cai)。同时,遣其贵臣多揽等人来唐议亲。唐肃宗十分重视,为提高回纥公主身分,加封承为开府仪同三司(宰相职),拜宗正卿,封毗伽公主为王妃。回纥可汗也封李承寀为“叶护”。

756年,回纥可汗请求和亲,肃宗准其所请,将亲生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嫁葛勒可汗。787年,合骨咄禄毗伽(ga)可汗顿莫贺屡请和亲,德宗许以其第八女咸安公主妻可汗。821年,唐穆宗以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

唐与回纥和亲,从唐中叶的肃宗至德年间起,历经代、德、顺、宪、穆六朝,共90多年,先后嫁宁国、咸安、太和三位公主和四位大臣宗室女与回琰(yan)可汗;回纥亦以可敦妹毗伽公主嫁唐郡王李承寀。回纥与唐朝的和亲是古代这两个民族和睦友好的典范体现。

三、回鹘西迁

839年,人祸天灾,造成民众流散,回鹘国势急剧衰落。840年,黠戛斯阿热遂引兵l0万进攻回鹘牙帐。回鹘牙帐哈剌巴刺合孙被攻破,回鹘汗国灭亡,回鹘部众被迫进行大迁徙。

回鹘大迁徙分南下与西迁。

南下主要分为二支。他们四散,剩余部分归唐。

西迁分为三支:

一支奔向河西走廊,与早在武则天时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纥部众相聚合。这支回鹘抵达河西,牙帐设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甘州回鹘或

lǚlan

26 河西回鹘。872年,建立汗国。河西回鹘长期在这里劳动生产,繁衍生息。今甘肃省的裕固族就是这一支回鹘人的后裔。

另一支回鹘部众,经巴里坤草原驻牧于天山以北。这时,北庭、西州为吐蕃所控制,回鹘无法进入。以后回鹘首领仆固俊在北庭击败吐蕃,进而攻占西州(即高昌,今吐鲁番盆地),轮台(今新疆米泉县境内)等地。这一支回鹘部众经过奋斗,以西州(高昌)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

西迁的第三支回鹘进入中亚草原地区,和先于他们进入这一地区的葛逻禄部汇合。这一支回鹘在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联合葛逻禄,样磨等族建立喀拉汗王朝。 真题

一、填空

1.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秦法显的

是研究西域历史珍贵资料。 2.公元327年,

政权在高昌设郡。

3.

年,鄂尔浑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鹘部众西迁。 4.960年,喀拉汗王朝宣布

为国教。

5.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民族融合呈现出

趋势。

6..702年,唐设

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 7.

的作者是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

8.公元383年,龟兹名僧

到中原宣扬佛教,翻译佛经。 9.公元943年,

萨图克布格拉汗 汗首先皈依伊斯兰教。

二、名词解释 鸠摩罗什 羁縻政策 安西都护府 《突厥语词典》 西域都护府

三、简答题

唐朝为什么能够统一西域?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佛教兴盛的表现。

四、问答题

1.试述鄂尔浑回纥汗国与唐朝的关系。

2.唐朝政府在西域军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7

第五章

宋元明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西州回鹘政权

一、西州回鹘政权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840年鄂尔浑回纥汗国因天灾、人祸和黠戛斯入侵而灭亡,十五部回纥部众西迁进入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驻天山以北,唐朝派册封使王端章前往册封,因中途受阻,未能实现。

866年春,回鹘首领仆固俊率部击败吐蕃,斩其首领尚恐热,将首级送往京都长安,进而占有北庭、西州、轮台直至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建立了以高昌为中心的西州回鹘政权,揭开了回鹘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西州回鹘王国的统治疆域东起哈密,北至伊犁河,西至阿克苏的冰达阪,南接当时吐蕃控制的于阗。

西州回鹘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称可汗,也称狮子王阿斯兰汗,他是王国的最高立法者和执法者,实行专制和世袭。国王下设有九宰相、宰相下面有各级大小官吏,构成一套严密的封建统治机构。地方事务则由各级大小伯克处理。

西州回鹘王国,于12世纪30年代成为西辽的属国;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后来成为元朝的直辖地;14世纪20年代以后被并入察合台汗国。

二、文化艺术的发展

西州回鹘王国地处中西交通的孔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huicui)之地。他们在发展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文化成果,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语言文字及印刷术 西州回鹘王国初期使用的文字是突厥文,后来以粟特文字母为基础,创造了回鹘文字。回鹘文有22个字母,书写方法有从右向左的横写和从上向下的竖写两种。字体分印刷体、写经体和草体三种。王室与民间使用这种文字作为交际工具,书写文书、契约、历法等。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相传是宋朝毕升发明。从敦煌发现的大量木刻回鹘文活字看,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在吐鲁番盆地广为采用。

音乐舞蹈与绘画雕塑 回鹘本来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高昌地区古来又是音乐舞蹈十分发达的地方。回鹘在高昌建国后,音乐舞蹈得到了发展,久盛不衰。另外,大量的佛教壁画上表现出回鹘人把音乐舞蹈结合起来,这一时期回鹘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仅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中就有24个洞窟属于这一时期。此外,库车的库木吐拉、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里的大量壁画,也反映出高昌回鹘时期绘画与雕塑的成就与规模。

28 历法 据对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历书残页研究,当时使用的历法是“七曜(yao)历”。“七曜历”是以日和月五星纪日的历法,其顺序为日月水火木金土周而复始,创始于古巴比伦。这种历法在中国传播是719年,由中亚摩尼教徒传入的。西州回鹘历史残卷表明,这种历法有粟特文、突厥文和汉文,一直使用到宋代。

医药 在唐代医学名著《千金要方》中载有《西州续命汤》,这是吐鲁番一带各族人民与疾病抗争的经验总结,到五代宋元时期,高昌回鹘地区的药材运往内地销售颇受欢迎。军医月举连赤海牙在四川合州钓鱼山“奉命修表药以疗师疫”。汉文的《难经》、《本草》也译成回鹘文,在高昌广为传播。

宗教 西州回鹘王国以佛教为国教,也信仰摩尼教,少数人信仰景教,此外还存在萨满教,祆教等一些古老宗教。

三、西州回鹘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西州回鹘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关系。建国初期,即派遣使臣请求唐朝册封任命。857年,唐朝派王端章率使团出使西州回鹘,但行至伊州时路途受阻未果而还。当时西州回鹘也曾派达干迷怀玉入唐朝献,可汗对唐称舅,自称为甥(sheng)。

947年,契丹在我国北部建立了辽朝,新疆大部在辽统治之下,西州回鹘成为辽的属国。在此期间,西州回鹘向辽进贡达24次之多。

宋朝建立之后,西州回鹘与宋保持密切关系,《宋史·高昌传》载:“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西州回鹘阿都督等42人,以方物来贡”。“乾德三年(965年)十一月,西州回鹘遣僧法渊献佛牙、玻璃器、琥珀墓”。《续资治通鉴长编》于此证之更详:“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丁己,高昌国王阿尔斯兰汗始自称西州外甥狮子王,遣都督迈逊来贡方物”。对此,宋朝的反映是于同年太宗遣供奉官王延德。这次西行,王延德写了《高昌行记》一书,言之甚详。

第二节

喀拉汗王朝

一、喀拉汗王朝的建立

喀拉汗王朝大约创建于9世纪中叶,形成于10世纪上半期,灭亡于12世纪上半期。它的疆域西起卡拉库姆沙漠,东至罗布泊,北到巴尔喀什湖,南尽阿姆河.王朝的前期统治中心在楚河附近的巴拉沙衮(今伊塞克湖以西),后来迁往喀什噶尔。

840年回纥汗国瓦解后,西迁的一支回纥部众越过准噶尔盆地进入中亚草原,奔葛逻禄而去。9世纪下半叶,这支回纥人在葛逻禄汗国的基础上建立起喀拉汗王朝。

29 喀拉汗王朝把汗国分为两部分,由王族的长幼两支分治。长支为大可汗,称阿尔斯兰汗(狮子汗),是王朝的最高首领,驻巴拉沙衮;幼支为副可汗,称博格拉汗(公驼汗),先驻怛逻斯,后迁喀什噶尔。

有文献记述说,喀拉汗王朝的创始人是毗伽阙卡迪尔汗。毗伽阙卡迪尔汗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继位,平分了国土。长子巴兹尔称阿斯兰汗(狮子王),驻巴拉沙衮,统治东部地区;次子奥古尔恰克称博格拉汗(公驼王),驻怛逻斯,统治西部地区。奥古尔恰克曾与萨曼王朝进行过激烈斗争,893年怛逻斯被萨曼王朝攻破,奥古尔恰克被迫迁往喀什噶尔。

奥古尔恰克死后,侄子萨图克继位称博格拉汗,萨图克布格拉汗一生最重要的业绩是接受伊斯兰教,并使其成为喀拉汗王朝政治活动的基石。萨图克汗时期,喀拉汗王朝逐渐强大,夺回了被萨曼王朝占领的怛罗斯,并于944年与未接受伊斯兰教的巴拉沙衮大汗进行激战,攻占了巴拉沙衮,统一了喀拉汗王朝,定都喀什噶尔。

955年萨图克死,长子木萨继位,称阿尔斯兰汗,驻喀什噶尔。次子苏来曼驻巴拉沙衮。 木萨统治时期,开始了征服佛教中心于阗的宗教战争。木萨从977年开始对于阗宗教战争,到1001年由玉素甫·喀迪尔汗完成,前后进行了20多年。征服后的于阗成为喀拉汗王朝的一部分。

喀拉汗王朝的分裂

1041年,喀拉汗王朝在阿姆河的统治者布里特勤·伊布拉音脱离东部大汗的统治而独立,自称为“桃花石”汗。从此统一的汗国又分为东西两个汗国,东部汗国由哈桑家族的后裔统治,领有怛逻斯、白水城、石城(今塔什干)、费尔干纳东郊,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西部汗国由阿力家族后裔统治,领有阿姆河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1089年塞尔柱王朝攻占布哈拉,从此西部汗国在政治上依附于塞尔柱王朝。1128年,耶律大石在喀什噶尔城下击败东部喀拉汗王朝末代可汗阿赫买德,喀什噶尔等地归西辽领有。1137年,西辽在和毡(令塔吉克霍占)击溃了西部喀拉汗王朝的军队,原喀拉汗王朝西部疆域也归西辽领有。

二、伊斯兰教的东传

喀拉汗王朝统治层中,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汗王是萨图克·博格拉汗。 萨图克死后,木萨继承其父未竟之业,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11世纪初,喀拉汗王朝迫使于阗地区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

直到13-14世纪,伊斯兰教未能超过库车一线。 16世纪,伊斯兰教在天山南北确立统治。

伊斯兰教的东传,一方面对西域各族固有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令一方面由于宗教的偏见,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

三、文化艺术

30 喀拉汗主朝时期是维吾尔文化史上光彩的一页。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福乐智慧》《突厥语辞典》。这两部书在若干世纪以后,仍然是维吾尔民族文化史上的重大文献性作品。

《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喀喇汗王朝著名文学家玉素甫。他大约出生于1018年或1019年(也有认为1012—1013年)卒年不详。《福乐智慧》的写作用了18个月,在巴拉沙衮开始命笔,1068年到喀什噶尔后继续写作并于1069年完成。这是一部训导诗,玉素甫把书献给了布格拉哈桑。布格拉哈桑很赞赏此书,封他为哈吉甫(意为可靠的官廷侍臣)。因此,他的名子被称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突厥语辞典》的作者是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他的生卒年代不详,只知道他是喀什噶尔疏附县乌帕尔人,祖父是布格拉汗穆罕默德,父亲是巴尔斯罕的领主胡赛因。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他在喀什噶尔受教育,后来在七河地区、伊犁河谷和锡尔河地区进行详细考察,搜集语言、文学、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材料,在1074年用阿拉伯语编写成《突厥语辞典》。

该辞典提供了有关新疆和中亚地区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和各种专业术语,也可称为一本简明的百科全书。

《突厥语辞典》附有一幅圆形地图。这幅地图描绘出作者当时所了解的世界,也是流传到今天的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中亚地图。

随喀喇汗王朝统治地域的扩大和地位的巩固,维吾尔语在其疆域内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维吾尔语言逐渐广泛应用于行文以及商业、税收文凭等方面,成为通用的官方语言。

在喀喇汗王朝初期,使用的大概是突厥文,后来又用了新一代维吾尔文字(回鹘文),若干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普及,阿拉伯文取代了回鹘文。出现了用阿拉伯字母的维吾尔文。

四、喀拉汗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喀拉汗王朝是当时中国西部的一个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友好的关系。1009年,黑韩王遣回鹘罗斯温等以方物来贡”,并希望宋朝能“遣使安抚远俗”。1063年,“遣使罗撒温献方物”,宋仁宗封喀拉汗王朝的统治者为“归忠保

鳞(lin)(金翅鸟)黑韩王”。1081年,黑韩王“命阿辛上表”神宗,称宋神宗为“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

喀拉汗朝的统治者在自己的名字上常常冠以“桃花石汗”的头衔。“桃花石”是北魏皇族姓氏“拓跋”的译音。其泛指的含意是“中国”。喀拉汗主朝的首领们在头衔中冠以”桃花石汗”,认为自已是“中国君主”

喀拉汗王朝与辽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据《辽史》记载:“喀拉汗王朝向辽共派出使臣16次,其中13次是所谓“朝贡”。

31

第三节、西辽的建立与统治

一、西辽王朝的建立

西辽是辽朝(907-1125年)灭亡前夕,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在起尔曼和巴拉沙衮建立的政权。1124年耶律大石率部西迁,1130年到达叶密立(今塔城附近),在这里修筑城堡,从事耕作,以他们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立足于这个政局纷乱的地区。这时,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部族正纷纷起义,反对喀拉汗王朝北部总督的统治。耶律大石帮助喀拉汗王朝北部总督平息了这些起义之后,便进驻八刺沙衮城,取代喀拉汗王朝北部总督,统治锡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了西辽王朝的实体。

耶律大石进驻巴拉沙衮城之后,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主要是靠政治的和军事的方式获得的。

政治的方式主要用于西州。西州回鹘政权是第一个支持耶律大石的。所以,当耶律大右在巴拉沙衮城壮大并发展起来的时候,西州回鹘自然地成为西辽王朝的第一批臣民。

军事的方式主要用于喀拉汗王朝和中亚河中地区的割据政权。1128年,西辽军队取道伊犁河谷,东逾天山山脉,长驱塔里木盆地西缘地区。喀拉汗王朝末代可汗阿赫买德亲统喀拉汗王朝军队与西辽军队对战于喀什噶尔城郊。西辽军队击败了喀拉汗王朝军队,阿赫买德本人在混战中被击毙。西辽军队接着攻占了叶尔羌、于闻等地。

1132年,耶律大石在河中地区的起尔曼城称帝,号噶尔罕(菊儿汗),不久改为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追谥(shi)其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耶律大石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西辽”,又称“哈刺契丹”。1134年建都巴拉沙衮并将巴拉沙衮改名为虎思斡耳朵。

1137年西辽军与西喀拉汗交战,西辽军获胜。同年又东征高昌,攻下别失八里,回鹘王不再称汗,改称“亦都护”。1141年,西辽助葛逻禄人反塞尔柱汗国,塞尔柱人在撤马尔罕战败,耶律大石进驻撤马尔罕,西喀拉汗归属西辽。

西辽在进军喀什噶尔时,曾分出一支军队进军阿姆河彼岸,与撒马尔罕的算端展开激战,并获得胜利。于是乘胜向西北进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阿提西兹投降,愿作酉辽的属国,每年向西辽交纳30000第纳尔贡金,并贡献大批货物和牲畜。至此,西辽并吞了河中地区各封建制割据政权,统一了中亚地区,变成了整个中亚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西辽的疆域,北到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巴哈台山;西达咸海,统有花刺子模;东到今新疆中部,领有别失八里,东南抵和阗;西南界阿姆河。

统治西域和中亚94年的西辽政权于1218年被成吉思汗所灭的。西域各地始归蒙古帝国统治。

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

32 西辽是中原辽王朝在西域的延续,因此它的政治制度仍保持辽王朝的传统。整个西辽五位君王均采用汉文尊号、年号、庙号;兵制仍保持辽代的军职名称和战术特点。在西辽的宫廷与官府,都通用契丹文和汉文,其钱币上印有汉文年号。

西辽文化的特点是保持中原文化之风。使用的语言、文字不是限于一种,官方的行政公文是汉文。其所铸钱币也用汉文年号。契丹文保留通用。在同伊朗高原各属国打交道时用波斯文,在中部或东部的领域内使用回鹘文。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汉文化的传播,使更多国家熟悉了中国。因此我们说,西辽在中亚的统治虽不到100年,但在亚欧大陆的历史上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契丹”一词变成了中亚各族用来称呼中国的名称。后来这个名称又经中亚传到了俄罗斯和欧洲,俄语中的

“китай” 和英语中的Cathay,都是契丹一词的对音。由此可见契丹人在我国历史及中亚史上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第四节

蒙古统一西域及元朝对西域的统治

一、成吉思汗的西征及统一西域

12世纪在蒙古高原的斡难河与怯绿连河之间居住的蒙古族开始强盛起来。孛儿只斤部的贵族铁木真顺应当时蒙古各部要求统一的历史趋势,对其他部落进行吞并战争。1201年,铁木真联合王罕打败扎木合。1202年消灭了王罕的势力。1204年征服了强大的乃蛮部,杀死首领太阳罕。之后翁吉刺部、汪古部纷纷归附。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鄂嫩河畔举行了忽里库台大会,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为成吉思汗,意思是“无比伟大的大可汗”。在西域活动长达五个世纪。

成吉思汗在完成了全蒙古的统一,建立了蒙古帝国后,为了让他的兄弟、子孙各分土地,共享富贵,决定向外扩张,降服蒙古境外政权,于是向周围邻国发动了具有很大掠夺性破坏性的战争。

首先统一西域地区。1209年高昌派代表去见成吉思汗表示归附。在高昌王的影响下,海押立与阿力麻里的葛逻禄部首领也在1211年投附了成吉思汗。

1218年,成吉思汗攻灭西辽统一西域。

西域的统一为蒙古军的西征扫除了障碍。1219年秋,成吉思汗发动了对中亚和伊朗高原的远征。1221年蒙古大军征服了原西辽的河中府及中亚各地,花刺子模国王出逃伊朗高原。随之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转战伊朗高原。1222年越过太和岭(高加索山)进入钦察草原。1223年在阿里吉河(今乌克兰境内的迦勒迦河)击败了俄罗斯8万联军,蒙古军占领斡罗斯。1224年,成吉思汗回到西域北端额尔齐斯河,第二年春回到蒙古高原,至此,成吉思汗的西征结束。在成吉思汗的西征过程中,高昌亦都护率领的约一万名军队和蒙古大军一起参加了中亚和伊朗高原的战争。

33 1227年,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的途中死去,政权暂时由幼子拖雷代理。1229年蒙古诸宗王推举窝阔台继任大汗。1234年,灭掉金朝。1236--1241年间,拔都率领蒙古军西征,直抵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1242年窝阔台汗死后,贵由继位。1248年、贵由病死,蒙哥继位。

1253-1258年,蒙哥派他的胞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攻灭了木刺夷(今伊朗),攻下了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和西利亚(今叙利亚)。1260年蒙哥汗在围攻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受伤死去。同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巴兰旗)称帝。

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结束了从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同亚欧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二、元朝对西域的管辖

军政机构:

成吉思汗统一西域之后,先是在高昌、和阗、喀什噶尔、叶尔羌、别失八里、阿里麻里等地设置达鲁花赤,管理各地,而后把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分得钦察草原;次子察合台分得伊犁河流域、河中地区及焉普以西的整个地区;三子窝阔台分得塔城、阿尔泰地区和蒙古高原西部;幼子拖雷继承成吉思汗原来的领地,即蒙古高原本部。高昌亦都护,因最先降服蒙古,又是义子,受到成吉思汗的特别优待,亦都护由蒙古册封,保留原有地区的世袭统治权,并互相通婚。蒙哥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于1251年6月在吉木萨尔设立别失八里行尚书省,管理天山南北;设阿姆河行尚书省,统管河中地区。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抵御海都、都哇的反叛,曾派遣皇子那木罕建牙于别失八里以镇之,兼辖天山南路畏兀儿、哈剌火者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1275年命丞相安童辅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备边于阿里麻里。1280年在高昌境内置北庭都护府代替畏兀儿断事官,成了元朝在西域地区最高的军政机关。1282年又置阿里麻里元帅府,领天山北路。1283年,元朝分别在别失八里、哈剌火者、兀丹设立宣慰司,统辖南北军政事务。1286年,元朝在别失八里设置元帅府,领天山南路。又置火州,曲先元帅府,领吐鲁番、哈密至主门、阳关以东。

元朝政府除设置军政机构外,还派军队在西域驻防。置驿站。 元朝对西域管辖的作用:

第一、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联系,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关系,各族人民不但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共同开发西域贡献了力量。

第三、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涌现出不少畏兀儿族杰出的廉希宪、阿鲁浑萨里、阿里海牙、贯云石、廉惠山海牙、鲁明善等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

34

第五节

察合台后裔在西域的割据

一、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指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及在封地上建立的政权。它的疆域相当于现在天山西北部的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天山南部的喀什和和田地区,中亚的七河和河中地区。

1241年察合合去世。察合台的孙子哈剌旭烈兀、也速蒙哥、耳干纳可敦,阿鲁忽,木巴剌沙,都哇等继位。他们都服从大汗。1306年12月都哇病死,汗位几经更替,最后都哇第三子怯(qie)伯被立为可汗。怯伯即位不到一年就让位给他的哥哥也先不花。

1314年怯伯复位,将首府从阿里麻里迁往撒马尔罕。这一举动引起东部七河流域、伊犁河地区贵族的反对,于是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里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噶尔、吐鲁番一带,也先不花主政东部;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包括河中地区,怯伯主政西部。

怯伯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铸造钱币,建造宫殿,采用当地居民的语言,信仰当地居民信奉的伊斯兰教,进一步拓宽了蒙古部众与当地居民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而以也先不花为首的守旧势力仍坚守游牧传统,不愿进入城市和农业区,于是察合台汗国走向分裂割据。

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取代,计立国166年。

二、察合台汗国的文化

14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回鹘文逐渐被察合台文所代替。察合台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采用了阿拉伯的28个字母,借用了波斯文的4个字母,合计32个字母。这种文字从右向左横写,字母分单写、词首、词中、词末四种写法。与此同时,在察合台汗国疆域内形成了一种综合型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除了当地的居民,也包括察合台后裔,根据这种语言通行的地域范围,人们把它称为“察合台语”。

用察合台语写成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著作很多,其中著名的有:14世纪的中亚人拉布乌孜著《拉布乌孜故事集》(又称《圣贤传》、《圣人传》),是一部包括72个回目的散文和诗歌集。用察合台语写下长篇巨著的还有鲁特菲、赛卡克、那沃依等人。鲁特菲著《古丽与努如孜》叙事长诗,辞句优美,情节动人。那沃依的主要作品有《深邃(cui)的宝库》、《五部诗集》。赛卡克是撤马尔罕乌鲁克伯克的宫廷官员,在诗歌、修辞学、逻辑学、哲学等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诣。

三、察合台汗国时期新疆的居民

35 瓦剌

是蒙古族的一支。元朝时称斡亦剌,明代称瓦剌。13世纪以前,斡亦剌人生活在蒙古高原西北部。1201年后逐渐北迁到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明朝初年,分布在大漠东西的蒙古族基本上分为互不统属的三大部,即鞑靼、瓦刺及兀良哈诸卫。其中瓦剌人分布在蒙古西部、新疆东北部、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猛可帖木儿(1368-1403)时期,瓦剌开始崛起,成为我国北方拥有4万户以上部众的强大力量,1399年建立了瓦剌汗国。其疆域包括整个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到也先继位(1439-1454),其势达到全盛。向东攻占兀良哈蒙古(今辽河中上游),席卷女真各部,直接威胁朝鲜;向南攻掠明朝北部边境,直抵北京城下;向北,控制了叶尼塞河上游和鄂毕河上游的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向西,攻占哈密和整个准噶尔盆地,并西征中亚,势力发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区。

哈萨克族

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我国史籍中有大量记载,古代波斯和希腊史学家也有不少描述。

公元前2世纪,乌孙人便繁衍生息在伊犁河谷和七河流域,融合了塞种人和月氏人成为哈萨克族先世。552-940年,先后西突厥、突骑施、葛逻禄部在这一地区建立过汗国,在这里生活的康居、阿兰、咄陆、突骑施、葛逻禄,铁勒等部落和部族融合到哈萨克族中。13-14世纪,大部分哈萨克部落处于金帐汗国的统治之下,另一部分则受察合台汗国的统辖。金帐汗国衰落后,又受辖于白帐汗国。这时的哈萨克各部落分布很广、居住地区分散,在一个地区内各部落互相杂居,甚至一个部落同时分布在几个汗国内,使更多的部落如钦察、乃蛮、克烈、阿尔根、弘吉剌、扎剌亦儿等成为哈萨克的成员。

15世纪,白帐汗国发生内讧,分裂为诺朵汗国和乌孜别克汗国两部分。1456年,贾尼别克和克烈汗率领哈萨克人在楚河至塔拉斯河一带建立了哈萨克汗国,首都土尔克斯坦城。

哈萨克汗国的建立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哈萨克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15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哈萨克汗国拥有了钦察草原和中亚的论答剌、突厥斯坦、乌尔根奇等地,人口增加到20万。

1500年,哈萨克汗国击败帖木兰帝国占领河中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地为:南面包括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包括玉雅克河流。首府土尔克斯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萨克汗国可汗哈斯木汗还制定了哈萨克汗国的第一部法典—《哈斯木汗法典》,有军队30万,统治着100万居民。

哈斯木汗死,密马什汗继位,而后是塔赫而汗继位。由于塔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哈萨克汗国走向衰落。

柯尔克孜族

是我国的古老民族。汉时做“鬲昆”或“隔昆”,“坚昆”、南北朝至隋时称“结骨”、“纥骨”、“契骨”、“护骨”。唐朝时称“坚昆”、“纥拉斯”,最流行的称呼叫“黠戛斯”。辽、宋、金时称“辖戛斯”、“辖戛司”,“纥里迄斯”。蒙元明时称“吉利吉思”。清朝称“布鲁特”。

36 柯尔克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民族的成份而得以逐渐发展壮大。特别在宋元明时期,不少维吾尔、契丹、蒙古、哈萨克、汉族的居民融合到柯尔克孜族中。

第六节

叶尔羌汗国

一、叶尔羌汗国的建立

从1514年到1678年的一个半世纪里,在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东起哈密,西至帕米尔高原,南界西藏,北接天山的大汗国,这就是有名的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从赛依德建国到伊司马义被俘,共5代11位汗王,历时165年。“它最强盛的时候,除了天山南部地区外,还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伊赛克湖地区、费尔干纳盆地以及巴达克山和瓦罕地区,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管辖着祖国西部的实际版图”。

在叶尔羌汗国的历史上,赛依德及其子热西德、孙阿不都克里木和苏丹马赫穆德是几位英武有为、政治开明、有所建树的大汗,也是叶尔羌汗国由开创到鼎盛的统治者。

赛依德是叶尔羌汗国的缔造者,1490年生于吐鲁番。1514年,赛依德随表兄巴布尔在撤马尔罕城下作战失败后,带领部众翻越天山,进入喀什噶尔地区。经过艰苦激烈的战斗,先后攻占了英吉沙、叶尔羌和喀什噶尔。1514年9月3日登上汗位、定都于叶尔羌,建立了叶尔羌汗国。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黑山派和白山派两支和卓势力,在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们的支持下得到了发展,并终于形成为以夺取叶尔羌汗国政权为目的的两个政治派别。

1678年,准噶尔贵族浑台吉噶尔丹派1.2万骑兵进入天山以南,连下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直达汗国都城叶尔羌。叶尔羌汗国末代可汗伊司马义被俘送往伊犁,叶尔羌汗国的疆域成了准噶尔的属地。

二、文化艺术

叶尔羌汗国时期,畏兀儿族的文化艺术有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字著述及音乐,不但超过前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部史学著作引人注目:

《拉失德史》(《中亚蒙兀儿史》),是研究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的重要史书,也是研究16世纪新疆和中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作者米儿咋·海答儿。

《编年史》,作者沙·马赫穆德·贾格斯,是用波斯文写成的一部叶尔羌汗国编年史。 《寻求真理者之友》,是沙·马赫穆德·贾格斯的另一部著作。是在叶尔羌汗国亡后,于1696年,用波斯文写成的圣者传。

组编《木卡姆》套曲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对其的组编工作有过巨大贡献的是阿曼民莎与玉素甫·柯迪尔汗。

三、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37 16世纪初,维吾尔人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继续劳动、生息在祖国天山南部地区,守卫和垦拓着祖国这块疆土,以畏兀儿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叶尔羌汗国,继续有效的管辖和治理着祖国西部的实际版图。无疑,这是畏兀儿人民对开拓和维护祖国西部疆域作出的历史贡献。

17世纪中叶,叶尔羌汗阿布都拉把他的亲戚分封于喀什、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等8个城市。1646年(顺治三年),吐鲁番、哈密地区得到阿布都拉汗的同意,首先向清朝进贡。

1656年,阿布都拉汗派遣30名贡使到北京。清政府对其进贡的回赠物品也十分丰饶。 真题

一、填空题

1.公元327年,

政权在高昌设郡。

2.840 年,

为黠戛斯所破,回鹘部众西迁。 3.1124年,辽朝宗室

建立西辽。

二、简答题

1.西辽是怎样对臣属邦国进行统治的

第六章 清朝统一新疆 第一节

清朝统一新疆

一、准噶尔的兴起

明末清初,瓦刺以卫拉特之名称崛起于我国西北。当时,喀尔喀蒙古游牧在今蒙古北部,称 “漠北蒙古”;察哈尔部蒙古游牧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称“漠南蒙古”;卫拉特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称“漠西蒙古”。在伊犁河下游及以西地区,是广大的哈萨克游牧草原。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他们的部落谱系划分为三个玉兹。大玉兹,称右部或中部,领地在巴尔喀什湖南部以及从伊犁河到锡尔河的广阔地区;中玉兹称左部,领地在锡尔河北部;小玉兹称西部,领地是现在的西哈萨克斯坦。在伊犁河西南地区,是柯尔克孜人的游牧地。清朝称柯尔克孜为“布鲁特”。在天山南部是叶尔羌汗国。

卫拉特,16世纪时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准噶尔游牧于伊犁河上游地区;和硕特游牧于乌鲁木齐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地区。17世纪初,当巴图尔洪台吉(卫拉特部落首领称台吉,洪台吉即大台吉)为首领时,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其他三部遭到排挤,面临被准噶尔兼并的威胁。17世纪20年代末,土尔扈特部逐渐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1638年,和硕特部被迫迁往青海境内;杜尔伯特及辉特部(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习惯上以辉特部为卫拉特四部之一)

38 则屈服于准噶尔。从此,天山以北尽为准噶尔所据,所以至今我们仍把天山以北的盆地称作准噶尔盆地。

1640年,巴图尔洪台吉召集东西蒙古各部王公,在新疆塔尔巴哈台会盟,青海的和硕特部和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也都派了人来参加。这次大会,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建立了卫拉特与喀尔喀的联盟。

1653年,巴图尔洪台吉病死,其子僧格继位。僧格在内乱中死去,其异母第噶尔丹夺取政权。他统治时期准噶尔汗国渐强大并对外扩张。1678年攻破叶尔羌汗国。塔里木盆地成为准噶尔的势力范围。1723年,准噶尔封建贵族集团再次大规模进攻哈萨克,塔拉斯河流的哈萨克人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准噶尔军攻占了哈萨克汗驻地突厥斯坦城和塔什干。

二、清朝统一天山北部

准噶尔部在巴图尔洪台和僧格执政时期,同清朝一直保持着臣属关系,并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

噶尔丹上台初期,为寻求清帝的支持,也曾遣使朝贡。但与此同时,他积极进行军事扩张,剪除政敌,加强自己的实力,自称“波硕克图汗”。1688年,噶尔丹率兵三万进攻喀尔喀蒙古。1690年6月,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战争。为了平息噶尔丹的战乱,康熙帝三次亲征,在蒙,满,汉,维吾尔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摧毁了噶尔丹的主力。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内外交困,暴病而死。

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及其子噶尔丹策零先后继位。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准噶尔部封建贵族展开了争夺汗位的斗争。1752年,达瓦齐(策妄阿拉不坦唐棣di)在阿睦尔撒纳(策妄阿拉不坦的外孙)的支持下,夺得了汗位。1754年,阿睦尔撒纳因谋求汗权而被达瓦齐大败,遂归附于清朝。

准噶尔部政局动荡不稳。为了安定边陲,实现统一,1755年清朝出兵伊犁,沿途卫拉特,维吾尔等各族人民热烈欢迎清军。达瓦齐仓惶逃至格登山,接着又败逃乌什,被清军擒(qin)获,后被清廷封为和硕亲王。

1757年,阿睦尔撒纳在沙俄的支持下,趁清政府撤军之机,掀起叛乱,妄图攫取统治卫拉特四部的大权。1757年5月,两路清军会师伊犁,准噶尔军全线崩溃。6月,阿睦尔撒纳逃入哈萨克中玉兹。这是哈萨克中玉兹阿布赉汗率部归附清朝,并决定擒献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得知后趁夜逃奔沙皇俄国。同年在俄国病死,清朝统一天山北部。

三、清朝统一天山南部

1700年,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喀什噶尔,把自立为汗的维吾尔族宗教领袖阿合玛特和卓(阿帕克和卓的嫡孙)抓到伊犁囚禁起来,同时把许多维吾尔族农民迁至伊犁为他们种地。

39 阿合玛特在伊犁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博罗尼都,次子名霍集占,即史称的“大,小和卓”。他死后两个儿子仍被拘禁着。1755年,清军进军伊犁,打败达瓦齐后,把大,小和卓放出来,并派兵护送大和卓博罗尼都到南疆去帮助清朝治理南疆;令小和卓霍集占留在伊犁掌管伊斯兰教。但小和卓背叛清朝,支持并参加了阿睦尔撒纳叛乱。1757年清军再克伊犁前夕,小和卓逃往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煽动,威逼大和卓和各城伯克,阿訇,发动反对清朝的叛乱,杀死奉命前往招抚的清朝副都统阿敏道及其随员100多人。同年,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

1758年,清朝进军南疆平叛,先后攻克库车,乌什,阿克苏三城。次年6月,清军分兵两路迅速收复了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并乘胜追击叛军。大,小和卓逃往巴达克山。10月,巴达克山首领苏勒坦沙擒杀大,小和卓。清朝统一了天山南部。

清朝统一新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陲的巩固和安定,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往、合作和共同繁荣。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纪初,准噶尔部势力日渐强大,巴图尔洪台吉“恃其强,侮诸卫拉特”,意欲兼并土尔扈特部。17世纪20年代末,土尔扈特部台吉和鄂尔勒克率领部众5000多帐,20多万人,从新疆的塔尔巴哈台出发,向西迁徙。于1630年左右,到达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起了一个东起乌拉尔河,西到顿河,南到里海和黑海,北至萨拉托夫的土尔扈特汗国,牙帐设在伏尔加河支流阿赫图巴河畔。

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时期,沙俄扩张势力已达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为了进一步向伏尔加河下游和顿河流域扩张,土尔扈特蒙古便成为沙俄攻击的对象。1643年,沙俄武装进攻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率部反击,不幸战死。沙俄向土尔扈特人民征收的赋税名目繁多,摇役兵役层出不穷,并强迫他们放弃喇嘛教,改信东正教。

1761年,17岁的握巴锡继承了土尔扈特汗位,颇得部众拥戴。1767年,握巴锡准备率部东归。1771年1月5日,握巴锡率领伏尔加河南岸部众3.3万多户,16.9万余人,开始踏上了举世闻名的回归祖国的万里征程,伏尔加河北岸的1.4万户部众被河水阻隔,未能一起同行。握巴锡亲自率领1.5万骑兵作开路先锋,妇女老幼赶着牧群居中,留下1万名战士殿后。沙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闻讯,立即派军数万追赶,同时策动沿途的游牧部众阻截。在乌拉尔河畔,后卫部队与沙俄哥萨克骑兵展开血战,不幸全部壮烈牺牲。1771年8月底,握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众终于渡过伊犁河,到达伊犁附近的卡伦他木哈,回到祖国怀抱。八个月的残酷战斗、艰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wen)疫流行,土尔扈特的牲畜死亡殆(dai)尽,人口死亡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人。

清朝获悉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立即派兵接应. 1775年,清政府把旧土尔扈特部分为东南西北四路,分设四盟:南路安置在喀喇沙尔城北游牧,以握巴锡汗为盟长,置四旗,

40 隶属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管辖。他们是现在巴音郭楞蒙古族的前辈;北路安置在和布克赛尔游牧,以策伯克多尔济亲王为盟长,置三旗,隶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他们是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族的前辈;东路安置在乌苏地区游牧,以巴木巴尔郡王为盟长,置二旗,隶属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管辖,他们是今天乌苏、奎屯地区蒙古族的前辈;西路安置在精河地区游牧,以默门图贝勒为盟长,置一旗,隶属伊犁将军管辖,他们是现在博尔塔拉精河地区蒙古族的前辈。舍楞为首的新土尔扈特部,安置在阿尔泰的布尔干河地区一游牧,置二旗,隶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土尔扈特蒙古人民反抗沙俄压迫,万里回归祖国,在中华各民族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向心力。

第二节 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

清朝政府重新统一新疆以后,在天山南北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一、军府制

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委派明瑞担任第一任伊犁将军,将军府设在伊犁河北岸的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内)。伊犁将军的主要职责是:统辖天山南北各地驻防官兵,兼管全疆行政事务,并统辖归附清朝的中亚地区和哈萨克部落。

清政府在乌鲁木齐设都统,都统与将军品级相当。在伊犁,塔城、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清政府在新疆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北路、南路、东路三部分。

清政府在南北疆派驻重兵,以加强边务防卫。驻疆清军总数约4万人左右,重点放在北疆,约占总数的4/5。

二、行政体制

清政府根据新疆民族的习惯和社会历史状况,实行三种不同的行政制度。在汉族较多,和内地联系紧密的乌鲁木齐以东地区实行州县制,设镇迪道,下分镇西府和迪化直隶州。

在天山以北的游牧民族蒙古和哈萨克中,以及在天山以南的哈密和吐鲁番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札萨克,是蒙古语音译,部落首领或执政官的意思。

在天山以南的其他地区,清政府沿用维吾尔旧制,保留了伯克制的行政制度。“伯克”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沿用已久,它的本意是“首领”、“头目”。

三、经济措施

从1755年至1759年的时间内,清政府为统一新疆,大规模用兵三次,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新疆统一以后,驻军大量增加,军费开支浩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稳定和重建

41 当地社会经济,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清政府除每年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支援新疆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屯垦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商业政策。

四、文化政策

清政府既允许伊斯兰教继续存在,同时又采取措施限制它的政治经济特权。不准阿訇兼任伯克,将地方财政、治安、司法等权力赋予伯克统一掌握,仅给宗教机构保留着主持婚姻礼仪、遗产分配和管理教育的权力。清朝政府对喇嘛教采取保护和鼓励政策,鼓励蒙古各盟旗修建寺庙,封各大寺庙住持为呼图克图(*),喇嘛不仅免除一切赋役、还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在语言文字方面,实行满语满文、维语维文、汉语汉文同时通用的政策。清朝政府在天山南北提倡教育。在北疆伊犁、乌鲁木齐、巴里坤各屯戍区分设义塾,教授四书五经,兼习骑射,入学者多为满汉子弟,也吸收少数民族上层子弟入学。

清朝前期,是新疆各民族文学创作繁荣的时代。

第三节

清朝平定张格尔之乱

一、浩罕支持和卓后裔的分裂活动

大,小和卓叛乱失败以后,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儿子萨木萨克逃往浩罕。萨木萨克死后留有三子,长子名玉素甫,次子名张格尔,三子名巴布顶。浩罕统治者一方面自己向外扩张,一方面支持和卓后已返回新疆搞*。

1819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强占浩罕商人萨赖占的女儿,萨赖占羞忿至极,将女儿杀死并抛尸参赞衙门以泄愤。清政府派伊犁将军庆祥赴喀什噶尔查办。庆祥庇护斌静,激起喀什噶尔群众强烈不满。张格尔利用这种形势,在浩罕统治者的支持下,回南疆发动了*。

二、清政府平定张格尔之乱

张格尔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于1820、18

24、1826和1828年先后4次进攻南疆作乱。1828年6月,张格尔第四次入卡作乱,被清军活捉。同年6月,被槛送北京,交由刑部审理,判处死刑。

清政府平定张格尔之乱,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由维吾尔族, 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族人民也为清军捐献马匹,积极协助清军追歼叛匪,为擒拿张格尔立了大功。

浩罕的扩张政策与和卓后裔复辟野心相结合,是张格尔匪帮多次发动*的根本原因。张格尔*失败的历史表明: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罪恶行为,都是新疆各族人民不能容忍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三、清政府的善后措施

42 清政府对在新疆的政策作了如下调整:

1、建立各级大臣官员的考核制度。

2、严格伯克的补选规定。

3、增加新疆官员的薪俸。

4、精减各办事衙门役使人数,节省开支;

5、没收参与张格尔之乱者的土地,由官方出租。

6、对伊斯兰教干预政治加以限制。

7、改建西四城城城垣(yuan),在边境增设卡伦和土堡,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诸绿洲之间增设驿站。

第七章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新疆 第一节

英、俄鸦片祸害新疆

一、英、俄鸦片在新疆泛滥

19世纪20年代,英国即将侵略的触角伸进新疆,随后又通过克什米尔、巴达克山、印度、浩罕等国家和地区向新疆大量走私鸦片。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俄国鸦片也经浩罕等中亚商人之手输入新疆.不久,俄国商人直接向新疆走私鸦片。1834年,俄国谢米巴拉金斯克的商人开始向伊犁、塔尔巴哈台走私鸦片。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鸦片已流毒全疆。大量向新疆走私的鸦片、或就地私销;或继续走私东运,经嘉峪关输入内地。新疆又成为英、俄由陆路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一条通道。

英、俄鸦片输入新疆,给边疆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受到摧残,国家白银大量外流。地方官吏参与走私和吸食鸦片,加深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性和统治政权的危机。新疆是祖国的西北门户,各族人民对英、俄鸦片泛滥新疆十分愤恨,有识之士纷纷要求禁烟。

二、禁烟与反禁烟的斗争

清政府早在1729年颁布了禁烟令,但全国范围内的禁烟运动却始于1838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广州禁烟之后。在全国禁烟热潮中,清政府对新疆禁烟极为重视,自1839年9月到1840年6月,清廷共发布了16道有关新疆查禁鸦片和处理烟案的谕旨。为了堵绝英俄鸦片走私,新疆地方当局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首先是拟定了新疆严禁鹅片章程。1840年3月8日,清政府批准了伊犁将军奕山等人《请将新定鸦片章程就边地情形量为变通》的奏折。奏折五条中有三条是针对英、俄鸦片贩子向新疆贩卖鸦片的。

43 2.其次是通过外交途径向俄国当局严正提出禁止在中俄沿边走私鸦片。 3.三是查禁追捕鸦片贩子。 4.四是没收烧毁烟贩走私的鸦片。

19世纪60年代,俄国取得了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规定每担(65公斤)鸦片只须交纳税银30两,即可自由输入中国。新疆成为列强鸦片贸易的重要通道,禁烟遂(sui)流于形式。

第二节

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

一、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早期侵略

16世纪30年代,沙俄的东部疆界在里海。为了向东方扩张,就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即在其侵占的地方修筑众多的要塞,环绕各个要塞修建一系列堡垒,驻扎军队,成为对外扩张的侵略据点。这一个一个堡垒联成一条线,称为堡垒线。

1587年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堡垒线,1735年始建奥伦堡堡垒线,为俄国东侵的众多堡垒线中的两条主要堡垒线,对新疆与中亚形成钳形攻势。19世纪50年代,经科帕尔(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附近)和维尔内(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向中国境内推进750公里,切断了我国伊犁与塔尔巴啥台间的巡边通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又趁火打劫,力图侵占新西伯利亚线与锡尔河线之间的500公里开阔地带。1864年,在新浩罕线最南端的奇姆肯特,将两条堡垒线连接封闭在一起。

19世纪30年代以前,俄国对巴尔喀什湖与额尔齐斯河等地无总体认识。为加紧其侵略步伐,不断派遣人员非法考察这些地区。19世纪50年代后,沙俄对巴尔喀什湖地区的侵略更加频繁。

二、不平等的《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俄国于1797年,单方面颁布了《布赫塔尔明斯克通商条例》,强行对中国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05年7月,沙俄政府派戈洛夫金出使中国,要求清政府开放包括新疆在内的两国边界通商。1810年,普蒂姆采夫等人冒充哈萨克商人,潜入塔尔巴哈台、伊犁搜集商业情报,为正式通商做准备。1847年7月,沙皇政府授权佟正笏(tongzhenghu)向清政府正式提出在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三处开放通商。1850年1月,俄国外交部官员科瓦列夫斯基又向清政府提出在伊犁等处通商。1848年和1850年,俄国商船两次闯入上海要求开放贸易,清政府被迫同意沙俄的部分要求,谈判新疆对俄开埠(bu)。

1851年8月6日,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其内容共17条。这个条约是近代中俄关系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大量权益。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44 1.俄国单方面设立领事,条约第二条规定,伊犁、塔尔巴哈台开放通商后,俄国可在此两处设置 “领事”。

2.免税贸易权。条约第三条规定,中俄双方在伊犁、塔尔巴合台两处通商,“彼此两不抽税”。由于华商未进入俄境贸易,所以这一规定只是俄商在中国伊梨、塔尔巴哈台实行免税贸易。

3.片面领事裁判权。条约第七条规定,在伊、塔两地,中俄两边商人遇有争斗小事,即著两边贸易官员究办。但华商只在新疆境内贸易,而在伊犁、塔尔巴哈台贸易的俄国商人犯罪,却不受中国法律制裁。片面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4.设立贸易圈。条约第十三条规定、“俄罗斯商人前来贸易,存货、住人必需房屋,即伊犁、塔尔巴哈台贸易亭,就近由中国指定一区,令俄罗斯商人自行盖造,以便任人存货。贸易圈实为沙俄的租借地。这个条约是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时期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也是中俄关系史上性质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0年11月,沙俄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中俄西部边界以山岭、河流和中国常驻卡伦为勘界的标志。以沙宾达巴合、斋桑湖、天山、特穆尔湖和浩罕边界为五个划界点。在沙俄的军事威胁和外交讹诈下,清政府1864年10月,被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主要内容是:

1.划定从沙宾达巴哈到浩罕的中俄西段边界。 2.划归俄国的中国卡伦,限一月之内移空。 3.人随地归。

4.条约签订后240天建立界碑鄂博。5.增添交涉机构。

通过1869年和 1870年订立的《中俄科布多界志》、《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及《塔尔巴哈台界约》三个边界子约,沙俄鲸吞了中国西部疆土44万多平方公里。

四、新疆人民的抗俄斗争

沙俄为了霸占中国雅尔噶图山金矿,制造了残害中国矿工200多人的血案,激起塔城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1855年8月,塔尔巴哈台各族人民一举烧毁了沙俄在塔尔巴哈台的贸易圈。事件发生后,沙俄威迫清政府答应赔款,惩办肇事的官民。迫使清政府于1858月7日签订了《塔尔巴哈台议定补贴条约》。重修贸易圈房屋,勒索赔款13.53万两白银。同时,判安玉贤斩监候、徐天尧充军。沙俄又攫取了在伊、塔领事馆各驻兵50名的特权,开创了俄军驻扎新疆的先例。

45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的新疆社会

一、吏治腐败和沉重的经济剥削

鸦片战争后,导致新疆地方吏治腐败的因素多方面的。除去财政困难外,官员素质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各地官员或庸碌无为,或妄自尊大。他们公开的挪用公款,克扣饷银,朋比分肥。

清朝后期,政府官员同本地民族封建领主,宗教上层相勾结,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特别是1862年“协饷”完全断绝以后,他们任意增加税目,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

二、和卓之乱

1847年9月,在浩罕的鼓动下,逃亡在国外的和卓后裔迈买的明(即卡塔条勒)、倭(wo)里罕、伊善罕(又作玉散和卓、依善和卓),铁完库里(又作塔瓦克木)、克齐克罕,阿克恰干,萨比尔等人,纠集千余名匪徒进犯喀什噶尔回城和英吉沙回城。浩罕商人约奈迈提等作内应,开城放进和卓们。

喀什噶尔领队大臣率3000多人坐守汉城不敢应战。清政府拨款百万两,派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平叛,于11月8日解英吉沙之围,收复喀什噶尔回城,迈买的明等掠夺大批财物逃走,史称“七和卓之乱”。

1857年6月,倭里罕在四五千名浩罕商人协助下,一度攻占喀什噶尔回城,水淹火攻汉城;又分兵东犯巴尔楚克,围攻叶尔羌,气焰猖撅。

1857年9月,清军先后由伊犁、乌鲁木齐等地调集8600多名官兵参与驱逐和卓叛军的战斗。倭里罕见大势已去,即裹胁了1.8万多人,带着1000多峰骆驼及财物逃往浩罕。

第四节

19世纪中期的新疆农民起义

一、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烽火

1845年6月,喀什噶尔等地维吾尔,柯尔克孜族农民举行暴动,反对繁重的徭役。 1857年9月,在和田的维吾尔族农民举行暴动。

1855年库车农民举行暴动。1857年4月3日,2000多名参与起义的农民集合在排子瓦特庄,展开武装斗争。

1858年初冬,喀什噶尔新垦地亩的农户抗粮,“聚众滋事”。 1860年,叶尔羌属托果斯铅庄的维吾尔族农民,“抗违粮赋”。 1862年,和田金矿的矿夫发生暴动。

二、1864年新疆农民大起义

46 1864年6月6日,库车暴发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克库车城,不久,起义浪潮席卷天山南北,形成了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伊犁、和田等五个起义中心。塔尔巴哈台等地也被义军攻破,

(1)1864年春,库车渭干河畔修渠开荒的农民,由于冻饿,劳累、鞭挞而死的人很多,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首先点燃了起义火焰,一夜之间杀死两名官吏与15名伯克,随即向库车进军。库车城的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也起而回应。6月6日,攻陷库车城。由于地理和政治的原因,在1864年席卷天山南北的农民起义中,库车起义居有重要的地位。起义之初,库车农民曾要求爱玛特郡王出任他们的领袖,爱玛特拒绝了起义者的要求,被戕(qiang)杀。随后起义农民求助于库车的加拉里丁家族,这个家族中的热西丁被推为起义者的领袖,尊号为“圣人后裔、胜利者之父、热西丁汗和卓”自称“汗和卓。

(2) 1864年7月13日,乌鲁木齐南山回民起义,攻占达坂城。7月15日,回族阿旬妥明(即妥得璘(lin),经名达吾提)与乌鲁木齐绿营中军参将索焕(huan)章,乘清军援救库车之机,率众攻占了乌鲁木齐汉城。同一天昌吉回民攻占县城。10月3日,起义军又攻占乌鲁木齐满城。1865年3月,妥明在乌鲁木齐自称“清真王”。

(3)在伊犁,1864年10月12日也爆发回族、维吾尔族联合起义,回族头目马万信联合阿奇木伯克阿布都鲁苏勒等共同起事。攻占宁远城(今伊宁市)推举原宁远城阿奇木伯克迈杂木扎提为领袖。迈杂木扎提自称苏丹。

(4)库车起义后不久,原拜城阿奇木伯克铁木尔哈孜潜回原籍和田,联络刚由麦加朝觐回国的伊斯兰教法官艾比布拉阿吉,占据和田。后艾比布拉自称“帕夏”。

(5)在喀什葛尔,柯尔克孜族部落首领司迪克联合当地回族和维吾尔族居民举行起义。 总之,19世纪中期以后,清王朝在新疆的统治更为腐朽虚弱,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1864年爆发了新疆农民大起义。但是由于阶级和社会的局限性,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蜕(tui)变为封建割据大混战,为境外侵略势力造成可趁之机。

第八章 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与新疆建省

第一节 阿古柏与沙俄入侵新疆

一、阿古柏入侵与新疆人民的反入侵斗争

喀什噶尔起义爆发后,寄居喀什噶尔回城的浩罕商人乘机插手其间,策反部分伯克、阿訇投书浩罕,欲借助外部势力驱逐司迪克。占据喀什噶尔回城的司迪克,也派使者金相印去浩罕联络,企图将流亡浩罕的南疆和卓后裔接回喀什噶尔,以增强自己的地位。当时浩罕正处在对抗沙俄兼并的斗争中,不可能抽出更多的力量染指喀什噶尔。但王公头目们仍不愿放弃这一次“良机”,决定派遣阿古柏前往喀什噶尔。

47 1865年1月,阿古柏纠集了亲信骨干68人,由金相印引路侵入南疆。他们借和卓后裔布素鲁克的名义,沿途不断纠合各类人员加入侵略队伍,当深入到距喀什噶尔70公里的明约洛卡伦时,这支入侵军已初具规模了。司迪克本想迎接和卓后裔,但见到的却是人数众多的浩罕入侵军,这使他感到严重的不安和威胁,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具有反对外来侵略传统的民族,当他们认清了入侵者的真面目后、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反抗义旗。3月,司迪克从英吉沙尔起兵,包围了阿古柏占据的喀什噶尔回城,但在决战中司迪克失利了,被迫流亡塔什干。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喀什噶尔的战斗却打响了新疆人民反击阿古柏入侵斗争的第一枪.

叶尔羌城阿奇木伯克尼牙斯受到当地回民军和库车热西丁和卓势力的联合围攻,向喀什噶尔的布素鲁克求救,阿古柏乘机带领一支数百人的入侵军开进叶尔羌,但失败。

阿古柏率败军退至英吉沙并占领英吉沙。英吉沙是阿古柏入侵南疆后以武力攻占的第一座城池。

1866年6月,阿古柏率军第三次入犯叶尔羌。此时,以伊斯哈克为首的库车军已在叶尔羌布防,回、汉两城守军共2万多人准备迎击敌军的进犯。汉城内回民守军提议与库车军及尼牙斯等联合夜袭敌营,不料尼牙斯秘密派人先向阿古柏告密。联军劫营部队中了埋伏,损失惨重。伊斯哈克与汉城回族民军头目先后投敌,阿古柏占领了叶尔羌。

对据守和田的哈比布拉势力,阿古柏采取了宗教欺骗手段。1866年12月、阿古柏率军进至叶尔羌与和田交界处,即令停止前进。他先派使者请求哈比布拉准许他到和田朝觐圣人陵墓—乌鲁克麻扎。出城相迎的哈比布拉被“邀入”阿古柏军营,受骗被擒,入侵军随后抢入和田城。城内军民奋起反击,拼死抵抗,甚至连妇女也参加了战斗。入侵军的屠杀持续了一个多月,不屈的和田人民的反抗斗争也坚持了一个多月,5万多和田军民惨死于阿古柏的屠刀下。

1867年5月,阿古柏向热西丁和卓发动了进犯。首战阿克苏,经过激战,阿古柏军攻占了阿克苏城。入侵军遂长驱直入,偷袭牙依德(今拜城县西察而其),招降哈木丁率领的库车援军,夺取拜城,攻占赛里木、黑孜尔(今克孜尔)据点,兵临库车城。这时库车城内虽然已兵力空虚,但守城军民仍对阿古柏军的强攻进行了拼死抵抗,给入侵者造成重大伤亡。当敌军从库车城侧后强攻入城时,城内军民又在巷战中顽强抵抗,热西丁和卓在战斗中被阿古柏士兵杀害。入侵军占领库车城后,驻守在喀喇沙尔的伊斯哈克(前被阿古柏从叶尔羌放回)献城投降,最后一批库车军民被出卖了。至此,南疆七城方圆4000余里国土沦入外寇(kou)的铁蹄(ti)之下。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阿古柏沐猴(muhou)而冠(guan),俨然以一个可汗王的身份在南疆不断强化自己的统治,扩充入侵军队。按当时中亚对南疆的习惯称呼,阿古柏建立的统治被称为“哲德沙尔政权”。

1870年5月,阿古柏分兵两路进攻割据北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的妥明清真王势力。1872年2月占领了此地。

48 “阿古柏伯克是用暴力或用诡计把喀什噶尔(指南疆)各个城市的统治权夺到手的,因此他不能得到百姓们的同情,于是他从自己统治的最初年头起决定依靠军队,6万多入侵军(相当于清政府南疆驻军的4倍多)支撑着阿古柏对占领区内各族人民的统治和奴役。阿古柏政权的另一根支柱是宗教势力。在入侵新疆的战争中,阿古柏即打着伊斯兰教解放者的旗号,把侵略战争鼓吹为伊斯兰圣战。在占领大半个新疆之后,阿古柏又把自己装扮成伊斯兰教的捍卫者,在占领区内严厉推行伊斯兰教法典,加强和扩大宗教法庭的权力,以宗教统治替代行政管理,以伊斯兰教教规来禁锢各族人民。

二、英,俄扶植阿古柏

19世纪中叶,英,俄殖民主义者在中亚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十分激烈。阿古柏入侵新疆后,英,俄都相勾结并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阿古柏也力图勾结沙俄和英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沙俄侵占伊犁地区后,于1872年6月,同阿古柏订立了《俄国与喀什葛尔条约》,由此,阿古柏首先获得了沙俄在外交上的承认;沙俄则得到了南疆的商业贸易市场。英国早已以枪支,小炮等武器支持阿古柏,并于1874年2月同阿古柏签订了《英国与喀什葛尔条约》。由此,英国取得了超过俄国所得到的利益,引起了俄国的忌恨。这样,阿古柏侵入新疆的同时又把俄,英斗争引进新疆,使新疆面临被沙俄和英国分割的危险,从而造成了俄国西北边疆的严重危机。

三、沙俄强占伊犁与伊梨人民的抗俄斗争

俄国对伊犁的野心由来已久,1864年,俄国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包括占伊犁地区面积4/5的伊犁西路的大部分地区,伊犁仅存九城及周围防营驻扎、屯田区。尽管如此,俄国仍欲壑(nan)难填,伺机占有伊犁全境。

伊犁苏丹政权建立后,曾要求俄军撤出其侵占的伊犁塔兰奇耕地,并拒绝俄国商人进入伊犁贸易。俄国与艾拉汗政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1870年,伊犁艾拉汗政权已同俄国断绝了一切往来,双边摩擦、纠纷不断增加。6月,5名俄民非法闯入伊犁南境特克斯地区狩猎,被伊犁哨所士兵击毙l人,俘获3人。俄方乘机提出4条通牒(die)及多项无理要求。8月,俄军出动天山部队侵占了伊犁南部通往阿克苏的战略通道—穆素尔山口,拉开了入侵伊犁的序幕。

1871年春,哈萨克内部反抗压迫的斗争不断加剧。俄国当局诬称伊犁艾拉汗政权插手其间,并以此为借口积极策划进犯伊犁的军事行动。俄国政府将行动的时间定在秋季,以伊犁远征军司令科尔帕科夫斯基为首的前线将领则力主提前,“现在就占领”伊犁。此前有抗俄的哈萨克阿勒班部落首领塔札别克投奔了艾拉汗政权,整装待发的俄军终于有了进犯伊犁的借口。科尔帕科夫斯基向伊犁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艾拉汗政权在7天内,即5月15日以前交出塔札别克,否则“将出动我(俄)国部队”。不待伊犁方面答复,分布在谢米列奇

49 省东南的俄军奉命向博罗呼吉尔集中,与当地原有的博罗呼吉尔部队会合、组成进犯伊犁的主力部队。天山部队一部与春济部队会合,奉命沿伊犁南境的克特缅山推进,以形成对伊犁南北夹击的态势、随即俄军发动了对伊犁的进犯。

5月15日,博罗呼吉尔部队先派出一个步兵连和90名哥萨克组成的前卫分队,携带两门大炮,向伊犁推进。5月17日,入犯霍尔果斯河西岸。7月2日,艾拉汗派人前来绥定谈判,表示愿意投降。随后,艾拉汗接受了俄方提出的投降条件。7月4日,俄军进入宁远城。

伊犁军民抵抗沙俄入侵的战斗自5月14日至7月2日,历时50余天。各族军民面对装备精良的俄国入侵军,不畏强暴,不怕牺性,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使入侵军每前进一步都遇到了顽强的阻击。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悲壮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近代新疆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又一光辉篇章。

俄军占领伊犁后,曾一度想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但最终选择了由俄国占领军直接实行统治的方式。俄军占领伊犁后,即以赔款名义强迫当地居民缴纳了一大笔款项,作为供应当地俄占领军的开支。

首先,是以没收的形式强占清朝在伊犁的屯田、耕地,侵夺中国的土地产权。俄军占领伊犁后以没收的形式将清朝在当地屯田霸为己有,并冠以占领军“公有”地产之名向外出租。

其次,诱迫占领区内各族人民改投俄籍,侵夺中国民籍主权。俄军占领伊犁后,即以各种手段强迫中国人加入俄国籍。

第三,阻挠清政府对伊犁地方事务的管理,企图剥夺清朝对伊犁的管理主权。 第四,在占领区内实行俄国法律,窃(qie)取清朝在伊犁的司法主权。 第五,鼓励俄国商民迁居伊犁,占据伊犁市场,把持当地经济。

第二节 清朝收复新疆

一、清军驱逐阿古柏

新疆人民是不甘屈服于处寇奴役的,在阿古柏的黑暗统治下,南疆各族人民翘首企足,盼望清政府出兵驱逐外敌。清廷也一直在积极筹划布置,力争早日收复新疆。正当清廷注重西北之时,日本出兵侵犯台湾,东南海防出现危机。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移西征之饷银作东南海防用费,这实际是放弃新疆的论调。以左宗棠为首的部分朝臣大员认为“我退寸而寇进尺”,坚持原定西征方案,主张迅速出兵,驱逐外敌,收复新疆。这就是关系到新疆命运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在“塞防”一派的坚持下,清廷最终决定全力西征。1875年5月,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总统收复新疆。西征大军陆续出关,至1876年6月,进入新疆的清军已达七八十营,连同原有整编部队,

50

第19篇:中美史克资料

中美史克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药厂之一的葛兰素史克(GSK)与国内大型药厂天津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消费保健用品公司。

作为最早在华设立的外商合资药厂之一,中美史克早在1987年便在中国生根。20多年来,中美史克一直秉承着大爱铭心的理念,用优质的产品和爱心回报社会和广大患者和消费者。2008年,中美史克家族除了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四大OTC品牌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史克肠虫清外,还成功上市了全球牙医首选推荐的抗牙敏感牙膏舒适达; 新康泰克和芬必得两大品牌家族又添新成员,2008年,新康泰克红色重感装成功上市;2009年,芬必得酚咖片新头痛装的成功上市,2010年,中美史克又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口腔护理新品牌“保丽净” 成功上市,为中国广大的假牙佩戴者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方案!同年,康泰克鼻贴上市,为中国消费者舒缓鼻部症状开创了一个创新的健康选择!除此以外,中美史克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借助全球研发力量,力求不断推出更多的优质产品,以更好地呵护中国消费者的健康生活。

中美史克注重以人为本,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创造一个以消费者为根本、以公司核心价值观为行为指南的、员工高度敬业的公司文化。公司激动人心的“3T”文化,即相互信任(Trust)、开放透明(Transparent)、积极主动 (Take initiative),不断引导、鼓励着员工追求卓越,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伟大事业。 作为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美史克关注公益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在汶川大地震中,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即向中国卫生部捐助了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中美史克的捐赠就达到了260万。在此之后,中美史克还组织员工深入灾区都江堰践行爱心,协助当地受灾学校的重建工作。2008年,中美史克启用收留了103个流浪儿的光爱学校校长石清华作为芬必得品牌的广告主人公,以捐赠演出费、捐赠爱心健康运动屋等方式资助石清华更好地从事慈善教育事业,还在员工中开展了与石老师收养的流浪儿互动的“与爱同行,伴你成长”志愿者活动。

中美史克公司多年来始终为她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努力着,那就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中国的消费者做到更多,感觉更好,活得更长久(Do More.Feel Better.Live Longer)!

品牌故事

舒适达抗敏感牙膏自1961年上市销售至今已有50年历史。50年来,舒适达始终致力于提供有效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状的方法,成为全球口腔专家推荐的抗敏感牙膏。

现在,舒适达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并在抗敏感牙膏品类中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舒适达全球发展历史

1961年

舒适达在美国纽约面世,上市2周后即引起极大反响。

1963年

舒适达成为第一款牙医推荐抗敏感牙膏,被媒体竞相报道。

1987年

舒适达成为全球牙医推荐的抗敏感牙膏。

1990年

舒适达的治疗功效得到科学证实。

2001年

葛兰素史克成功并购Blockdrug,成为舒适达发展的里程碑。

2007年

舒适达继续得到全球牙医的推荐,销售扩大到全球75个国家,销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

2008年

9月舒适达在中国正式上市。

2010年

舒适达速效抗敏在英国、美国、中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同步上市。

舒适达中国大事记

2007年9月

舒适达与中华口腔医学会合作,就中国牙本质敏感状况进行深入探讨。

2007年9月

舒适达积极倡导并支持亚太牙周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8年3月

舒适达大规模亮相华南国际口腔展。

2008年6月

舒适达参加北京——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受到过万名的口腔医生访问。

2008年9月

舒适达参加天津口腔展,产品热销。

2008年9月

《牙本质敏感的诊断与防治指南》发布,中美史克宣布舒适达正式在中国上市。

2009年2月

舒适达再度亮相华南国际口腔展,展台人集如云,三天内接待了3,000名业内牙医、口腔专家的拜访。

2010年5月

舒适达速效抗敏在中国上市,刚一上市,就在各大口腔展会上广受专家和业内人士好评。

2011年7月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在全球同步上市。

第20篇: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

简述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明代的工艺美术,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2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完备时期。3同时,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分化已明显形成两大系,并表现才出各不相同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情趣4在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此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

元代蒙古贵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总的来看,这时期的文化具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蒙古贵族的游牧民族文化;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的交往,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来文化。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工艺美术的造型庞大,器形的简略,色彩的艳丽,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要。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融和发展,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

2、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

3、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这种大型画像砖,

4、不

5、仅在整体设计上,而

6、且在生产上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7、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

8、是制作不

9、出的.

10、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

11、奇禽瑞兽等题材外,

12、还表现了圣贤高士,

13、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

14、除动物纹外,

15、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有较重要的地位。

16、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

17、并多为浅浮雕效果。

18、它不同

19、于汉代的古拙质朴,而20、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论述商周两代青铜器有何异同点?

1、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

2、还有回纹、象纹、鱼纹、鸟纹、蝉纹、蚕纹等。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

3、回纹为陪衬,

4、形成主次效果。图案组织多采用单独纹样,

5、并用对称式显示出威严的艺术气氛。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作技法相适应。

6、周代: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

7、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

8、地纹减少,

9、无地纹,

10、具有质朴和韵律美。

11、特点: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

12、周代则多用作礼器或纪念的用品,

13、故多出现长篇铭文,

14、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等记事祭祀类。

简述宋代的时代特色?

1、宋代崇

2、尚理学,

3、所以是一个重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

4、它具有内蕴恬淡,

5、雅洁的特点,

6、赋予理性的美。在造型上端庄大方,

7、令人寻味;色调多用冷色,

8、青、绿、褐、黑等,

9、有宁静感;装饰常采用富于理性的规则几何纹,

10、更多的是素朴无华

11、宋代实行崇

12、文抑武的政策,

13、因而

14、也是个文治的时代。文学艺术的发达,

15、强烈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16、工艺美术的生产也渐渐走向商品化。在制作中考虑大量生产,

17、并力求降低成本,

18、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

19、在这一点上,20、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

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名词解释

金银错: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名词解释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名词解释

虹管灯

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名词解释

夹贮:

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名词解释

透光镜

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

多子盒

即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即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

名词解释

唬季子白盘

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虎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虎季子白盘。它长约82厘米,宽约82.7厘米,高约41.3厘米。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顾秀

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园绣”。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顾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因而名噪一时,为人所重。此种作品以制作欣赏品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评赏和赞美,故当时影响很大,几成刺绣工艺的代表。

名词解释

秘色器

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因为是贡物,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名词解释

白陶

(1)归奴隶主所有(2)造型与装饰与青铜器相仿

(3)用高岭土制成

釉陶用高岭土制胎,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学术界把这种釉陶,又称为原始瓷器 名词解释

缂丝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品,织纬线时,留下要补织图画的地方,然后用各种颜色线补上,织出后好象是刻出的图画,也叫刻丝!

名词解释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名词解释

忍冬纹

称卷草。六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即金银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为是莲叶的演变。六朝的忍冬纹比较清瘦和程式化,一般分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但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有单叶、双叶;有 两叶顺向、两叶相背。这种纹样有人认为出自近代,其实我国汉代铜镜边饰称为卷云纹的,就是这种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则演变为繁复的卷草,近代也称为香草。

名词解释

金缕玉衣

又称“玉押”或玉匣“,是为汉代高级贵族死后特制的葬服。玉衣的形制头部为一套,脸盖上刻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胸、后背、两袖都是分开的,裤的两腿分开,手呈五指形,脚作鞋靴状。窦绾的金缕玉衣是女式玉前衣,与刘胜所穿的略有不同。刘胜的玉衣全部使用金丝编缀。窦绾玉衣的前胸和后背玉片比较大,而且是用丝带连结而成的。其他比粉才有金丝编缀

名词解释

釉里红:

以红铜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名词解释

钠石失

可能是波斯语派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加金的丝织物,以金线纹织成的金锦

组织史范文 资料
《组织史范文 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