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就业申论范文大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7 15:04:0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申论:就业是民生之本

申论范文: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

这几年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即使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或者海外留学归来,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并非易事。究其原因,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加之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都要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人员。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劳动力供过于求在1000万人左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正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来解决;无论如何困难,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在贷款和税收政策上,可考虑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包括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这些领域的繁荣发展可以提供数量很大的就业机会;可考虑对录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使用期限的企业,由政府给予就业补助,以鼓励企业录用下岗失业人员;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农民工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以解决部分劳动力因缺乏技术而无法就业的问题;针对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教育部门和各院校应重视岗位需求的调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规模和专业比例,同时政府可提供青年志愿者岗位,实行鼓励大学毕业生支边支农下基层的政策;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注重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为科技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政府还有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对“零就业家庭”给予就业援助,尽快做到让目前每一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能有一个人实现稳定就业。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条件。这就要求政府把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提供就业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激发更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从就业者来说,也应当从实际出发,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不能眼睛只盯着机关、外企、高收入单位和轻闲的工作,自主创业、弹性就业、到农村和基层工作,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以后如遇到合适的机会,依然可以进行调动、竞聘和再就业,以取得更理想的工作岗位。

“民以食为天”,而食的获取靠就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用再大的心思、花再大的心血、下再大的功夫,都是应该的。当然,促进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推进。相信只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把失业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让广大群众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推荐第2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腐败

军转干考试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就业腐败

【背景链接】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就业腐败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必然伤害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社会肌体的健康发展。只有坚决遏制就业腐败,才能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就业环境。 【标准表述】 [表现形式]

就业腐败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录用等公务活动中,违规操作,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亲友或者身边工作人员在就业工作方面谋取特殊照顾的行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就业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内部招聘,“垄断”就业。个别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政策就是安排本单位本系统职工的子女,当然包括通过“招聘”安排。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好的垄断行业,一般都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除少数特殊人才外,外部普通就业者通过正常的招考途径很难进去。 权力交换,“交叉”安排。安插亲友“走后门”,以前是被人们深恶痛绝的,现在却司空见惯了,其最巧妙的方法是相互交换,你给我安排儿子,我给你安排女儿。如此这般,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至于“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的规定,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走个形式罢了。中公教育

用人唯亲,“近亲繁殖”。少数地方招工、人员调配不是面向社会,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而是通过种种渠道,将亲戚朋友安排到本部门、本单位,致使工作岗位上亲属集聚。中公教育 如媒体报道,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曾某,其妻子等9名亲属都在该县林业系统工作,被称为“平江史上最牛的局长”。中 公教育版权

设置门槛,量身定做。个别地方和部门虽然实行公开招聘,在形式上貌似公开而规范,但在具体的环节和操作上设置了条条框框,为照顾某些人就业“量身定做”。如媒体报道,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将招聘条件限定为“国外学士学位,25岁以下女性”,符合条件的只有某领导千金一人。中 公教育版权

比例不足,“围标”招聘。一些公开招聘有的是参考人员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同时报名,有的则利用假身份证凑数达到开考比例,待开考时便有大量人员缺考,好比招投标过程中的围标行为。如媒体报道,湖南省岳阳县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85人报名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缺考

军转干考试

人数达58人。 [成因剖析]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就业腐败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关制度不完备,部分人员招聘不规范。近年来,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进入事业单位已渐成常态,但更多的是掌握在个别领导手中。个别地方党政机关,按照公务员人数的10%―15%配备后勤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招聘全由用工单位自行决定。程序不公开、不严格,招聘暗箱、随意。

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外部监督流于形式。虽然“配偶子女从业情况”早已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但在执行过程中,中公教育 外界很难了解具体情况,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按照规定,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必须全部公开,但事实上,有的部门并没有公开,而是内部消化,有的部门公开的却是已经扭曲的信息。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对权力监督缺失,绕过制度安排人事。目前,我国的监督体系已比较完善,但“办事一挥手,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的情况从未削弱,对权力有效监管缺失。少数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特权,能轻易绕过制度约束,安排子女进入自己所在的单位,或者通过其广阔的人脉关系安排子女进入其他好的单位并获得相应编制,充分利用“隐性”的特权和“潜规则”,以多种方式帮助子女发展。中公教育版权

四是对腐败处罚过轻,违规成本代价偏低。长期以来,父母安排子女的工作被视为一种“人之常情”。一些单位违规招人、暗箱操作被举报揭发后,往往只是将不合规矩的人清退而已,大多没有受到严厉处罚。一旦违法违规的成本代价偏低,不少人会根据收益预期继续胆大妄为地如法炮制。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没,防治就业腐败不是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的事,必须把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和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注重源头预防。制度带有根本性和稳定性,建立制度是预防就业腐败的有效手段。要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使单位的性质与用人的“门槛”相适应,而“门槛”又必须与招聘的机制相适应,消除可以钻空子的“灰色地带”。扩大“凡进必考”范围,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进行公开招聘。紧扣“一把手”的用权过程,对其在用人

军转干考试

上的权力范围、行使方式以及决策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使之既有利于工作,又能受到有效制约。中公教育版权

其次,要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公开透明。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真正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有关规定,将公职人员子女的上学、就业等事项向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公开。严格执行官员回避制度,尤其是子女报考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下属机关的,必须公开考试情况,涉及调查、讨论、审核、决定的事宜时,当事人应主动回避。认真执行公开招聘规定,除非岗位有特殊要求,严禁招聘单位有过多的要求,彻底杜绝“因人设岗”等行为。

再次,要发挥监督合力,实现“阳光”招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强监督是确保公开公正招考的必要措施。中公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克服“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独断专行,随意安排人员进入单位。加大问责力度,针对领导干部录用自己的子女为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腐败现象,强化媒体舆论监督,在网络、电视、电台和传统纸质媒体上开辟监督就业腐败专栏,以拓宽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渠道。中公教育版权 最后,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警示作用。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主要途径,也是防治就业腐败的有力手段。坚决查处就业腐败问题,坚决清理违规、违纪招录进来的人员,并建立违规人员信用档案,对其实行严格的从业限制;给予违规公职人员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建立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度,在人事招聘活动中推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的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通过严厉的惩处,使搞就业腐败的责任人为过错付出沉重代价,使其他人员认为就业腐败不值,从而不敢腐败。

推荐第3篇:申论: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出现了一部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这一现象既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又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稳定。首先,影响农民增收。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中约有50%来自非农产业,其中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从收入的增量来看,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量占到每年农民收入增量的70%以上。其次,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农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乡,严重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影响其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和现实购买力,这势必阻碍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这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农民工特别是年轻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他们返回家乡后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而产生失落情绪、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可见,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时刻关注农民工返乡的情况,掌握农民工返乡的规模和速度,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向,有效处理农民工返乡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政治教育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宣传。

努力调动返乡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生产技能培训,普及农业生产科学知识。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完善农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吸引返乡农民工种粮,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利益。改善返乡农民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短缺困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地方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实施定向、订单式培训。对已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民工,可以适当提高技术培训的层次,提升其技术水平。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协作,推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保障返乡农民工合法权益。劳动力输入地区应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着力保障返乡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劳动力输出地区应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有关土地承包、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使农民工出得去、回得来。

推荐第4篇: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促进大学生就业

申论范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促进大学生就业

申论范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之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人才“加工厂”。因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时代、社会、学生以及家长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强化高校办学理念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然而,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当前而言,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认为:“就业已经成为测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晴雨表’,如果不把就业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办不好教育。”①然而,目前“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轻视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②因此,高校办学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专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然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又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具体领域的改革力度及其实现效果。目前,高校“受教育者的能力、技能、爱好是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则是千篇1律,我们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普通民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③因此,高校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和教师,实行双学位制、双专业制、主辅修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建立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和机制。

强化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转换的最重要阶段,它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来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笔者认为: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对口,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从申论范文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应起到主导的作用。

积极搭建素质拓展教育平台。高校要为大学生积极搭建拓展素质教育平台,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和提高其就业能力。

其一,有针对性地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能提高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读书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语言和文字沟通能力等。通过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阐述、计算、信息利用等综合技能等。

其二,有普及性地开辟第三课堂。如果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教室、实验室和宿舍以外而言的话,那么,第三课堂则是校园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了。高校要把第三课堂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共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好两个假期,组织大学生团队参加暑、寒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在社会上兼职,如兼职家教、短期打工等。大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不仅了解社会、了解民生,同时,对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从课程体系设置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社会上“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④因此,目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变革要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置综合化、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自由选专业。课程综合化,即学科相互渗透与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增设综合性课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间要渗透交融,使文科的学生学习理工的基础知识,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科学的素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级教学,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自由选专业,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减少专业课门类和学时,增加选修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既要培养社会精英,也要培养更多的具有较强就业能力、一定实践技能和相当理论基础的一线劳动者。因此,高校要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首先,增加选修课程比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已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为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提申论范文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供了保障。其次,减少专业课门类和学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对过时的课程应适当予以缩减和删除,增加新课程。

少理论课,增加“三实”教学比重,以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实”教学是指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它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寓于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之中,是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实在的方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

从教学方式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调查,“高等学校中大约有一半课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满意。最主要的弊病是呆板、单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问学生接受如何,如同‘填鸭’。”⑤因此,高校的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当代教师不应再以照本宣科、固守传统的面貌出现在三尺讲台上,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儿得到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各种能力,引导学生对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掌握教育基础文化知识,加强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多种渠道的在职和脱产培训进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爱学生、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方式上,教师不能只因循传统,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文化素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下形成的,其中教育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上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调整,改变传统的被动教育方式,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教师在教学课堂给他们带来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上采取“演讲式和评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等。

为大学生提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申论范文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与社会有较多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除采用教师讲授形式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高校要主动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增强就业指导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培育和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申论范文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推荐第5篇:申论热点话题预测——怎么解决就业难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

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推荐第6篇: 选调生申论热点:“隐性就业”成新风

www.daodoc.com

选调生申论热点:“隐性就业”成新风

华图教育 李晴翠

热点概述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调查发现,不少“90后大学毕业生”开始“隐性就业”。

据悉,虽各地供需见面会举办得轰轰烈烈,“企业进校园招聘”时间提前,场次增多,但入场学生却并不多。

“‘90后’找工作都不慌不忙的。”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辅导员何畅透露,他们会通过做兼职、打短工自食其力,避免“毕业即失业”。

隐性就业相对灵活,常见方式有开网店、当管家、做家教、教钢琴、教羽毛球、教游泳、摆地摊„„不再限于考研、考公务员。

而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深层次结构矛盾,还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说,如果大学生都是市场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大学生就业难还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

相关评论

@东方网:必须指出,“隐性就业”也是就业。这是毕业生务实、积极地融入社会的表现,不能因为其看似“非正式”,就戴着有色眼镜视之。恰恰相反,相对于无业在家当“啃老族”,青年人开网店与做家教本质上是在自主创业,社会应当点赞,更应给予鼓励和支持。[1]

@新华网:究竟如何选择自身的就业道路,是按部就班一尘不变,还是破釜沉舟另辟蹊径?总而言之,每一种道路都有需要面对的阻隔,但每一条就业路上亦有收获成果的机遇。[2]

模拟题

对于90后大学生“隐形就业”,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www.daodoc.com

所谓“隐性就业”,有别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企事业单位就职,而是靠灵活的开网店、当家教等似乎“非正式”的活计赚钱谋生。就业者本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了报酬,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或高校就业部门仍然将其记入失业者之列。也有了“隐性就业”的说法。这几年,很多大学生比较青睐这种就业形式。究其原因不外如下:一是就业压力大。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拥向职场,求职竞争大,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极其不易。二是社会对劳务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劳务的购买者更注重劳务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这为隐性就业者的出现提供了市场空间。三是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现在的大学生不在为原来的就业观念所束缚,在就业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必须给予肯定的是,隐性就业不是失业,而是就业,是由新时代所造就的新的就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是对“显性就业”的一种有效补充,丰富了劳务供给方式,减少了失业人群,分流了就业压力,减缓了社会焦虑。不但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隐性就业未尝不值得肯定。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隐性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或过渡办法,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长远和稳定的就业之路。这种想法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由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没有铁饭碗,哪里有什么“长远和稳定的就业”?有的只是个人积极面对人生、面对市场、面对工作的乐观态度和奋斗精神。期望找一份工作,吃喝不愁,一生无忧,这本身就是一种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消极而落后的思想。隐性就业者积极面对就业形势,寻求突破,自食其力的态度才和市场精神相契合。

如果说隐性就业确有弊端的话,那就是这种就业不便于政府管理,就业者的个人社会保障不足。严格地说这并非隐性就业本身之过,而是政府管理的滞后。如果就业统计方法能随着就业形式的变化而调整,“隐性就业”可能就成为了“显性就业”。如果社会保障方式能考虑到各类就业人员的需求,也许这些就业者的社会保障也不成问题。

因此,对于隐性就业者不应该冷眼旁观,冷嘲热讽,理解、包容、支持和帮助才是正道。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推荐第7篇:申论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和谐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和谐

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无论是人才市场拥挤的场面,还是大学毕业生失落的表情,亦或是下岗职工无奈地背影,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党和政府需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招工难与就业难共存。就业的严峻形势并不影响招工难的存在。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也有大量用人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却在当今社会广泛存在。招工难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我国近几年经济形势好转,劳动力需求增加;其次,人们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工资要求过高;最后是因为用人单位宣传不到位,难以吸引人才注意。面对招工难的现实,需理性对待,这种问题只存在于少数供求关系中,并不能说明就业形势大好,就业矛盾也解决。就业压力也然困扰着大量待业人群,并急需缓解。

制定就业保障政策,解决岗位缺口问题。就业机会取决于岗位的多少,要创造更多的岗位,政策是关键。只有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就业保障政策,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对于提供多岗位就业的中小型企业应多鼓励,多扶持。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帮助其发展壮大。对于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可以进行优化改革,发展新型工业以及服务业。在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老百姓对高质量的服务需求增多,因此,发展服务业也可以缓解岗位不足的问题。

提高自身价值,争做有用人才。职业技能掌握不到位,也会提高找工作的难度。尤其对于下岗再就业的劳动者,多学几门手艺,拓宽就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就业,使自己具有竞争力,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对于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付技能培训资费的人群,政府可以建立义务培训中心,为其免费进行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推广自主创业,创造就业机会。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难问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提供岗位,带动他人就业。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对于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困难与阻碍,给予咨询与帮助,保障自主创业可以有效施行。增强宣传和推广自主创业的力度,以提升群众自主创业的意识,有利于减少无业失业人群。

就业压力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还影响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安定和谐。党和政府应高度重视,虽然当前就业形势已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放松警惕,要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要务,集中一切力量搞好就业问题。

推荐第8篇:国考申论:1400万就业缺口的国家大事

「热点」1400万就业缺口的国家大事

尽管如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仍然认为“中国就业状况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比如‘上山下乡’时期,还有1998年国企职工大规模下岗的时候。当前的失业状况,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转轨将从前被计划经济时代掩盖的隐性失业释放出来了,体现为失业率数字的攀升而已。而另一面,是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张车伟长期从事就业问题研究,参与了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许多就业工作的调研和报告。他认为,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是个长期性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复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要像中国这样提供7.3亿个工作岗位,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共才提供4.3亿个工作岗位。重要的是,政府的发展战略从“GDp优先”转变为“就业优先”已经相当明确,“就业问题正在成为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经济增长与高就业的不等式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在“左岸公社”里一家公司谋职的庄先生上班都会路过中关村人才交流市场,他每天看到的场景几乎一成不变,“求职的队伍从里排到外,天天都是”。庄先生说,那些年轻人脸上千篇1律的焦虑神情让他庆幸自己是80年代的大学生。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注意到,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另一面,是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但对许多求职者来说,今年的就业压力确实是空前的”。

经济学家赵晓不久前完成一项关于中国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赵晓说,要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我国的就业问题。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典型失业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方历史上,如30年代大萧条,美、英、法等国也有近千万人的失业,但主要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只要需求上去了,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认为,中国的失业,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根据专家的计算,前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1.5亿左右,后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3000万至5000万。也就是说,中国的失业问题中非需求因素占了主导。”“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看来,经济全球化也限制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岗位的释放。他说,日元贬值与日本5%的失业率有关,日本现在出现“中国威胁”论也是因为就业岗位的竞争,导致日本出现产业空心化。美国加征钢铁关税,之所以不惜动用201条款,是因为美国还有15万钢铁工人,要保证他们的饭碗。而中国家电业在欧洲遭到反倾销,也是欧洲国家保护就业的表现。陈淮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就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

鼓励就业还是救济失业

劳动保障部的官员王英才在日前召开的再就业工作会上强调,“要把就业和解决好失业当成全社会的责任,成为政府的第一目标”。

失业定义的标准化

多数被采访专家把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失业”的再定义看作政府发展战略转变的标志之一。失业人员新的定义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而在此前,国家统计局统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的标准是: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一定劳动能力、并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失业”新定义不再强调“非农业户口”和“在当地就业机构登记”,这意味着在中国流行多年的“下岗”一词将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将享受到政府的失业保障福利。蔡说,在“失业”定义标准化后,政府将会全面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中国的‘失业’概念清晰了。”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宣布修订其备受关注的失业定义后,曾经对中国传统失业指标多次提出批评的《华尔街日报》评论说。

按照新标准,“就业人员”指男16~60岁、女16~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新标准实际上就是根据实际经济活动人口,来统一确定失业人口。也就是说,将来人们获得失业救济的条件是一致的,这将为消除国有与非国有差别和城乡差别,最终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迈出首要的一步。“政府的下一步,将是确定什么人能领失业保险金。”胡鞍钢认为,新定义规定的条件是:要交过一定时期的失业保险金,要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寻找工作。因此,并非农民工一进城就可以得到保障,有了这一政策门槛,农民工短时间内大规模涌进城市的现象将不会发生。

失业者主要集中在受过中等教育的人群?

清华大学社会学者孙立平说,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失业者的结构会有所不同。“比如,有一段时间,印度的失业者就主要是由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构成的。道理很简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使得他们大体可以找到所期望的工作。没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很低的人,没有什么技能,但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值也比较低,因而失业的人并不多。最惨的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他们在接受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高的工作期望,但由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一技之长,他们找到这种工作的可能性又很小,这就造成了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失业率是最高的这种现象。分析一下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失业人员构成,可以发现,他们也主要是由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构成的。但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与印度又不相同。因为在二三十年前,我国城市中中等教育已经普及,那时候没有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是很个别的。而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很不发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极为有限。因而,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很低,而失业者主要集中在受过中等教育的人群。”

推荐第9篇:申论

土地换社保

摘要:【社会问题的背景】 (1)从2010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的一次实践。 重庆市市长 【社会问题的背景】

从2010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据了解,从2010年8月1日开始,重庆市公安局807个派出所就已经设置专门窗口或平台,开始受理转户口的申请。目前已经有一万多人拿到了城镇户口。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农转非\"的条件,务工经商3年以上,可以转户口;在城里买了房子,可以转户口;投资兴办实业,年纳税达到一定数额,也可以转户口;对于乡镇户籍准入条件则全面放开,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聚居区居住。看上去,重庆市已经完全打开了城镇之门。那么哪些农民将选择离开土地,成为城里人呢?调查发现,重庆远近郊农民存在很大差异。

对近郊农民而言,一纸城市户口对近郊农民而言,诱惑实在有限。从重庆主城区开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九龙坡区陶家镇,这里是重庆市第一个户籍改革试点。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2007年就有700名农民转为城镇户口。按照当时的政策,农民之前享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的各项权利不变。可即使这样,户籍改革仍没能在这个有着1万7千名农民的镇推行下去。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镇里50%的农民参与了土地流转,每户分到了2到3套120平米的楼房,一亩地一年能拿到一千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里上班,平均每户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一旦土地被征用,可以享受每户三十万的赔偿。而这次重庆户籍改革明文要求,最多3年内,农民要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由政府有偿收回。

(3)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农民转户进城后,允许转户农民最多3年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的使用权及收益权。按照字面意思理解,3年后,转户农民将不再拥有宅基地、承包的使用权及收益权。所以无论是近郊还是远郊,满足转户条件的重庆农民都在算一笔账,城镇户口能带来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诸多福利,能否值得自己放弃农村户口附带承包地、宅基地等财产。

(4)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的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已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按照规定,被征地农民都可以办养老保险,政府给予20%左右的补贴。男性到60岁、女性到50岁,就可以每月领到近300元的养老金。此外,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成都市还定期搞各种免费就业培训,以充分保证农转居居民的就业。

按照成都市政府的战略,农民向城镇集中主要分3种类型:在5个中心城区建设完全与城市接轨的农民新居工程;在郊区以重点镇为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城镇新型社区工程构成重点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山区,根据区情适度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成都市公安局户籍科李瑾表示,全市的人口按地域划分为3个圈层,逐步推行户改。然而,为了形成土地的规模集中,成都户改的一个核心是鼓励农民放弃土地,向城区集中,这被外界认为是以土地换社保。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就业

摘要: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 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 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二要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为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使他们尽快就业。

三要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公务员队伍。 从2008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 高。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 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

四要进一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要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西 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技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 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同时还规定,对志愿服务西部、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2至3年后,报考公务员 或研究生的,给予政策优惠。

五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财政将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予以支持。《意见》还要求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做 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面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六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组织人事部门要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积极为他们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贡献才智创造条件。

推荐第10篇:申论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措施

广东2011年申论热点: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措施

华图教育 罗耀星

解决措施:

(一)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措施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健全管理机构,加快立法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分类指导,抓点扩面。开源节流,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基金收缴率。

(二)广东省的措施

(1)、2011年1月2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与网友交流:

网友白白:最近,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未来在与民生关系较紧密的医保、社保等

方面,还有哪些新措施新动作?

朱小丹:社会保障是建设幸福广东特别重要的机制。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扩大社保覆盖面、促进城乡一体化、突破体制障碍、大力完善社区社保系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推进了社保

制度改革完善和体系建设。下一步:

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到“十二五”期末,要基本做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8%。

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挂钩的调整机制,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要相应提高社保待遇。准备建立最低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十二五”规划中,每人按10%的幅度提高标准。逐步均衡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融合衔接。指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

系,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四是创新运行机制,将韶关等市的试点经验成熟之后在全省推广,将来实行全省一卡通。

省民政厅在向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汇报时表示,广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严重滞后,如广东省现有老年人床位不到老年人口的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

从上周开始,省人大常委会陆续组织广东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昨日进行的“发

展社会养老事业”是最热门的一组。

(2)、2010年12月份4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向全国人大代表汇报时表示:

广东将参照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广东的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人社厅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省级调剂统筹功能,完善省级调剂金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启动基础养老金全省统筹;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措

施,做好国家转移办法和省内转移办法的衔接。

另外,还将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的待遇差距;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参照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待遇水平。

对于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则是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住院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和放宽门诊特定病种项目等措施来提高,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的待遇差距。

(3)、广东最低养老金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

截至2011年1月30日,广东省22个统筹区(含21个地级以上市和省直)已将2011年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全省313万企业退休人员手中,这是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的消息。据悉,此次调整,全省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38元,较调整前增加160元,增幅10.1%,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每年新增

支出63.49亿元。

据了解,这已是广东第7次调高养老金待遇,7年间,累计平均增加养老金超过900元。人社厅养老处处长杨健海称,今年调高养老金待遇后,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月人均养老金均超过1000元。

年年增发养老金,会否加大全省养老基金压力、甚至使养老基金出现赤字?杨健海透露,截至2010年底,广东养老保险基金尚有超过2000亿元的结余。“但确实有地方基金出现赤字,这就需要省级统筹帮

忙,省级统筹的比例现在是9%,仍待提高。”

对于备受关注的“最低养老金”制度建设,杨健海明确表示,经人社厅相关部门历时一年多的调研,目前已拿出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的方案。“现在征求意见,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

第11篇:申论

各类考试申论主题

一、省考申论主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加强农民工工作

二、法检系统申论主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第一题根据材料

3、4答出未成犯重新犯罪的原因,不多于250字,25分;

第二题阅读材料8,分析司法机关对李某和钱某两名未成年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的原因,不多于350字,25分; 第三题阅读全部材料,针对如何贯彻执行教育挽救感化未成年犯提出对策,800字左右,50分。

三、选调生申论主题:新农村建设

第一题,概括两村的发展共同点(概括对策题) 20分 第二题,写报告(概括主要问题)30分 第三题,大作文,论农村经济发展。策论文50分 2010年上半年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 申论》试题

一、注意事项

1.本次申论考试分题本和答题纸两部分,题本提供资料和问题,答题纸供你作答时使用。

2.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指定位置,答题纸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注意:所有作答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否则无效。 3.用黑色墨水笔(签字笔)作答。要求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本次申论试题共3个问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二、给定材料 材料略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材料1-9,概括出2000年以来“民工荒”四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因。350字以内。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分)

(二)根据给定材料,分析提炼出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的特点。250字以内。(20分)

(三)根据给定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要求:结构完整,

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50分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解析

2010年的广东省考刚刚落下帷幕,在此,仅就广东省的申论真题进行解析。

今年的申论试卷设置与去年一样:第一部分,注意事项;第二部分,申论要求,又名作答要求;第三部分,给定材料。

一、关于给定材料

1、材料的主题

今年考试有11则材料,共有9页。今年的材料主题延续广东省考以往特点,就是仅在一个大背景下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大背景是“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工问题,具体考察农民工短缺(民工荒)及其权益保护两个问题。今年虽然考察了两个问题,但这两个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中第一则材料是总起材料,涵盖了两大问题。后面的10则材料分别交错分布,单数则材料讲述农民工短缺问题,双数材料讲述农民工权益保障。

2、材料的新颖

今年的广东省材料另一大特点就是新颖性。比如材料中出现了2010年3月5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以及同时汪洋书记在两会上接受访谈时的谈话。

二、关于作答要求

2010年的广东省考申论的作答要求与往年一样,延续了三道题的传统。

第一题:根据材料1-9,概括出2000年以来“民工荒”四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因。350字以内,30分。 第二题:根据给定材料,分析提炼出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的特点。250字以内,20分。

第三题:根据给定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50分。 第一题是传统、典型的概括题,我们只需要根据材料1-9概括出农民工短缺四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因。四个阶段分别是2001年、2004年、2006-2007年、2009年下半年开始。这些在材料中非常的清晰。

第二题是分析提炼题,与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考第一题相似,北京的题目要求考生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国民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北京的题我们课堂上讲过,解题的第一步是提炼出三国各自的做法,实际就是三国的工作特点,第二步就是对三国工作进行比较。而我们今年广东第二题只需要进行第一步,就是提炼工作的特点。 第三题是传统、典型的作文题,延续了广东省考以命题“策论文”为主的传统。但是考生须注意到题目要求“进一步”这三个字,这就要求考生提出的加强农民工工作的对策时不能过多的引用材料中现成的对策措施。 纵观今年广东省考的三道题,第

一、三题比较常规,难度适中,第二题的难度相对较高,而广大考生考后也普遍反应第二题难度较大。但是考生要是能够按照我们课堂上的要求,答好、答稳概括题和作文题,取得好成绩不难。

第12篇:申论

1.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廉洁从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永恒主题,而且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员与政府是否廉洁,牵涉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影响着国家的能力和长治久安。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看待和评价政府,主要看是不是为他们谋利益,是不是清正廉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由此看来,政府的廉洁程度,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信任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

在科技与民智同步发展的时代,我党逐渐意识到固步自封已经难以为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是发自对民意的正确评估上。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透明是最好的对策。近年来的“两会”,经济民生议题虽然是焦点所在,但正如温家宝总理在首次与网民交流时表示的那样,“为什么在应对金融危机这样重要的时候,而群众却十分关注反腐败?……因为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才能够一心一意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够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社会公正。”权力透明正是廉洁政府的必要保证,而有效的社会监督才是确保权力透明的关键手段。调查发现反腐败位居网民最关注议题首位,说明中国社会对于权力缺乏监督的不满已不容忽视。拥有危机公关意识正是当局正视问题的第一步。

2.确立建设一个廉洁政府的政府发展目标,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如何使这个价值取向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和政策的措施,推进廉洁政府的建设,还有很多认识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建设廉洁政府,必须坚持从严治政,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不断深入推进政府反腐倡廉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谈到,“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一讲话再次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了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并且将反腐倡廉工作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政府至上、权力至上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这反映到财政体制上,那就是传统中国缺乏民主的公共财政的社会基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建设廉洁政府的问题就缺乏必要的社会制约机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持续的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就表明其所能控制支配的钱财与日俱增。这种情况无疑给政府可能的过度消费提供了条件。政府的高效失去廉洁的前提,将没有任何意义;政府的服务失去廉洁的保证,将彻底改变本质。建设廉洁政府,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从每个公务员抓起,从每个公务员做起,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纠正不求实效、只图虚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动机,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几率,使他们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一个廉洁的政府、一个受到人民信赖的政府。

3.芬兰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从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就可见一斑。包括财政预算在内的芬兰政府官方文件全部都是公开的,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议会图书馆等简便的途径,了解和监督财政预算的制定过程和详细内容。

每年春天,芬兰政府根据经济形势预测下一年的财政额度,并拟定预算框架。根据该框架,政府下属各部委起草各自的财政预算。每年

7、8月间,在财政部与其他部委协商的基础上,由政府拟定国家预算草案,并于9月中旬提交议会财政委员会审议。经过议会讨论和修改,来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于12月中旬最后通过。而整个过程都是对外公开的。在议会最后通过政府预算之前,每个公民都可以上网查阅了解预算有关情况。预算通过后其文本将印刷成册,对此感兴趣的公民可以购买,也可以通过网上查阅预算电子版文本。总之,芬兰政府预算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政府官员在招待费、公务出国及用车方面的预算情况也有具体要求。预算中对招待费规定了数额,招待费开支必须在规定数额范围内。此外,还有具体规定,招待的客人应该是必要的,而且要适当,不得铺张浪费。预算中有一项行政运作开支,在这项开支中,对公务出国的费用也作出估算,不得超过预算中规定的数额。在规定范围内,确实是工作需要,政府各部官员方可出国履行公务。芬兰政府只有总理、内政部长和外交部长配有专车。其他人用车必须从车辆调配中心预定。芬兰议会只有议长配有专车。

芬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财政预算都是高度公开和透明的,公民了解政府预算的途径除了互联网之外,还有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财政预算一经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详细报道,内容非常翔实,配以解析,普通百姓都能看懂。同时,社会风气的好与坏,对公务系统的廉洁影响极大。在芬兰,就算是在车流稀少的深夜街头,当红灯亮起,司机也会安静地停车等在那里,你看不到有谁会去闯红灯。芬兰人在日常生活中奉公守法的习惯,以及整个社会形成的强大的正气,你想在这样的国家里搞腐败,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芬兰的总检察长马蒂•库西迈基说,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公民的自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人们努力去争取。在历史上,芬兰也曾经是一个贪污受贿横行,腐败成为习惯的国家。芬兰治理腐败的经验,其实与全世界所有成功根治腐败的国家或地区一样,不外乎民主、法治、制衡、监督、公开、透明、教育等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讲理论,写10本书都可以,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决心去落实。在芬兰,每个自律的纳税人都有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同时也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芬兰成为了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

4.多年以来,新加坡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廉洁国家之一。在新加坡建设廉洁国家的过程中,贪污调查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成立于1952年,1959年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后,成为新加坡反贪污腐败的最高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理负责,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广泛的权力。在贪污调查局的宣传手册上,印着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使命宣言:通过迅速和肯定、坚决但公正的行动,取缔贪污犯罪。”根据法律,不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私营企业主,不论是受贿者还是行贿者,不论贪污的案值大小,不论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新加坡公民涉嫌贪污犯罪,贪污调查局都有权进行立案调查。对贪污嫌疑人,调查人员可以进行跟踪、搜查甚至逮捕。在法庭上,贪污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

反腐败必须依法治理。反腐败要靠法治,法治的前提是法律。用法律武器同腐败作斗争,把反腐败建立在法制基础上,是新加坡反腐败工作的一大特点。新加坡贪污调查局(CPIB)查办腐败案件之所以高效、有力,在于他们有专门的反腐败法律,使得调查局在查案过程中游刃有余。仔细研究新加坡反腐败的立法,其特点十分明显:第一,反腐败立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加坡独立41年,《防止贪污法》大的修改有四次,平均不到10年就修改一次,其间还制定了《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在执法规定中严格杜绝或限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任何政党和组织均无权干扰司法独立。第二,立法要有利于查处和执法。法律要规定得尽量详尽可操作,避免执法者从法外寻找途径执法而违法,这是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基本要求。新加坡在立法上对罪名的设定严密、细致、周全。同时,明确司法原则,保证执法机关严格、公正、规范地执法。同为使用现代汉语的国家,新加坡在法律的制定上没有模棱两可的规定,使决策者或执法者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作为在新加坡政坛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人民行动党,其各项活动都能自觉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没有人胆敢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反腐败必须坚持从严惩处,西化的民主在亚洲国家行不通。新加坡的法制严明、执法严格是举世公认的,李光耀多次讲:“在民主的背后,我要拿着严厉的大棒。”之所以能够保持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关键在于执法严格。

反腐败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李光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新加坡作为弹丸小国,资源缺乏,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讨论民主,惟有不断前行,居安思危才能走上幸福之路。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反腐败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利于持之以恒地反腐败。一方面,经济发展为反腐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反腐败保证了政府的廉洁、高效,保证了市场规则的公正运行,保证了正常、有序的经济秩序。

反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是举世闻名的。认为“高薪是保持诚实的依托”,“好人”自然要“好价”,“便宜没有好政府”。高薪养廉,把隐性成本转换成显性成本,既提高了公务员待遇,又不增加政府运行成本,还净化了政府运行环境。新加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反腐倡廉、遏制腐败的体制机制,即“教育倡廉、高薪养廉、规则和监督保廉”。高薪养廉对防止腐败有积极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实行,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从产生腐败的角度来看,高薪仅仅是提高腐败者犯罪的成本。新加坡反腐败成功的重要做法在于坚持不懈地综合治理:在制度建设层面上,注重健全和完善法制、体制、机制;在社会管理层面上,加强有效管理和控制,规范行为,建立准则;在教育和观念培养层面上,大力倡导和培养诚实、正直的社会道德、公众舆论、价值观;在司法层面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真正体现在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使意志薄弱者不能为、不敢为,使大多数人不必为、不想为。

5.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等有关问题。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在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3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特别是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包括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支出,都要详细公开。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审计报告也要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更方便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提出实施各类预算、决算公开的时间表,今年就要部署相关工作,首先要将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向社会公开”。

2011年5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特别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这项工作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把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重点,采取严格控制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并按要求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深入推进机关节能降耗,努力实现2011年用电、用水、用油比2010年下降2%的目标。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控制和规范庆典、研讨会和论坛等活动,不得以各种名义向地方政府、企业、个人摊派会议活动经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坚决防止和杜绝违规建设办公楼和以维修为名超标准豪华装修。着力把好国有资产采购关,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经费。

推进财政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打造廉洁透明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纳税人缴了税款,对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就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顺应百姓期待,以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将“三公”经费详细、真实地公之于众,交出一本“放心账”、“明白账”。 推进“三公”经费公开,一方面是官员的政治自觉,另一方面更需要相关机制体制作强力支撑。目前我国公开机制依然不健全,急需推进预算的精细化科学化,同时我国问责惩处力度相对不够,社会监督不力,而政府行政经费相关管理也不完善。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真想建成阳光政府,要真想通过透明公开促进和实现政府廉洁,就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诚意,我国阳光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6.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些朴素的格言强调了透明公开对于建设廉洁政府的极端重要性。但是从长远来说,积极稳妥地发展民主政治,在我国也建立起政府不得不公开的基本制度支撑,才是更可靠的保证,才能使腐败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首先,加强岗位责任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制衡监督机制。要按照中央发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所确定的各项制度。与此同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要紧紧围绕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认真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创新监督体制,强化监督权威等方面进行。

其次,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细观我们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特别是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少具体的实施措施,一些制度还处于一种软约束,要求执行者自觉去遵守,而缺少对违反规定应该怎样处理,具体由哪个部门来处理,责任部门不作为怎么办的规定等。我们应吸收他国廉洁政府先进的法制理念,扎实推进现有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切实解决好制度冲突、重叠、闲置以及加大制度供给、优化制度存量结构、完善制度救济机制等问题。既要重视基本法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具体实施细则的完善;既要重视单项制度的建设,又要重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既要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又要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力求构建更加健全、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以完善的制度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防范腐败现象发生。

最后,提高队伍素质,保障制度执行到位。反腐倡廉制度重在建设,贵在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则在能否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只有培养执著的执行意识,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不断提高不折不扣落实好制度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让制度的腰杆在阳光下挺起来”,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切实保障。否则,刚性的制度就算再健全、再完善、再先进,最终也只能沦为一种仅仅是挂在墙上、写在文件里的没有生命力的摆设。为此,我们必须着力加强执法执纪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务实、高效、坚决的执行力的高素质执法执纪队伍。同时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严格把好“进人关”,积极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执纪监督能力。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结合“给定资料1”及这句话,谈谈你对廉洁透明政府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2”中分析了制约我国反腐工作的几大因素,请根据资料,概括我国廉洁政府建设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介绍了芬兰和新加坡建设廉洁政府的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打造廉洁政府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假如你是某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就“给定资料5”中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意见写一份建议书,反映给相关部门。(20分) 要求:

1.只写正文内容,标题和落款省略;2.语言简洁顺畅、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3.不超过5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打造透明廉洁政府”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结合“给定资料1”及这句话,谈谈你对廉洁透明政府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廉洁政府的建设关系到人民对党的信任,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希望。权力透明是廉洁政府的必要保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即强调了透明公开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要保证。而有效的社会监督才是确保权力透明的关键手段,从而保证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2.“给定资料2”中分析了制约我国反腐工作的几大因素,请根据资料,概括我国廉洁政府建设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阻碍我国建设廉洁政府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自身不能严于律己,易滋生腐败动机。

客观方面:一是我国民主法制传统较少,传统中国缺乏民主的公共财政的社会基础,导致缺乏必要的社会制约机制;二是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巨大提高,政府可支配收入增加亦容易造成过度消费。

二、“给定资料3”和“给定资料4”介绍了芬兰和新加坡建设廉洁政府的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打造廉洁政府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芬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财政预算都是高度公开和透明的,同时廉洁自律的社会风气配以有效的监督,使芬兰的廉洁政府建设更加完善。新加坡有强有力的反腐组织结构,并在反腐过程中立法严明,执法严格;经济发展为反腐败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有一套“教育倡廉、高薪养廉、规则和监督保廉”的遏制腐败的体制机制。

上述举措对我国打造廉洁政府有如下启示:一是保证政府预算公开透明,努力打造阳光透明政府。二是建立有力的反腐组织结构,保证独立行使职权。三是加强立法建设与执法力度,让腐败无处可逃。四是将经济发展与反腐斗争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五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六是保证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七是加强公民自身的廉洁自律。

三、假如你是某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就“给定资料5”中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意见写一份建议书,反映给相关部门。(20分)

要求:1.只写正文内容,标题和落款省略;2.语言简洁顺畅、条理清晰、结构完整;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领导: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新闻记者,很荣幸参与了对“三公”经费公开问题的新闻报道,同时也很高兴能够看到我国政府在透明廉洁政府建设上所作出的努力。“三公”经费在公开过程中不免出现很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公开机制依然不健全,问责惩处力度相对不够,政府行政经费管理不完善等等。鉴于以上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健全公开机制,推进预算精细化科学化。要完善细化公开的预决算信息,让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不公开。

第二,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对于未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的,要坚决予以曝光并问责相关责任人,对于“三公”消费涉嫌违法违规的,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手软,让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敢不公开。

第三,完善政府行政经费管理,建立良好行政管理体系。要严格审批因公出国,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堵住巨大财政“黑洞”,让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没什么不能公开。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引起政府的重视。“三公”经费的公开关系着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使公开“三公”经费之路越走越宽。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打造透明廉洁政府”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廉洁政府,保证公共权力在正常的轨道上运作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追求的目标。法治政府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防止公权力滥用,防止政府官员腐败,保障政府的廉政、勤政。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对建设公开透明政府的信心与决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都是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必须用来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绝不允许挥霍浪费。”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其成员所了解。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账单,这不仅是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下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一步,也是民主政治建设新条件下构建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

建设阳光政府并不是终极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公开实现政府的廉洁。如何能够将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切实落到实处,是打造廉洁政府的关键所在。

一要加大廉政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廉政法规的内容要全面,使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律法规来约束。各种廉政法规要相互配套,并且要具有时效性、预见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廉政立法为反腐斗争的胜利提供制度保障,严格执法则可为廉政立法发挥实际的效力。要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反腐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剔除官员本身的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腐败滋生因素中重要一点便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没有得到有效根除。一些官员并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手中的权力,任凭手中的权力恣意疯狂,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在温水中腐化堕落。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使这种思想根除掉,才能从人这一根本因素上遏制腐败,让政府权力重现光明。

三要加强完善监督机制,政府与社会公众舆论齐监督。要真正建立起廉洁透明政府,监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而是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反应和意见及建议,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研究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阳光政府与透明政府的建设是打造廉洁政府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新成效服务于民、回馈于民、取信于民。

第13篇:申论

【申论练习题一】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中的重要内容,严格执法是新闻中常见的热点,也是近年来公职类考试经常涉及的话题,中公教育专家特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篇关于“严格执法”的范文,助大家考试一臂之力。同学们可以借鉴其中的语言表达和相关素材,但切忌完全抄袭。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具体的题目和分论点一定要严格按照材料要求去写。 【参考例文】

打蛇要打七寸

——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七寸”

社会生活中我们能感到,现在法治领域发生的许多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有法不依、失于规制乃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导致的。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诉求,也更多集中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来。只有严格执法,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严格执法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如果有了法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势必动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同、对法治的信仰。只有坚持严格执法,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法律才能发挥治国重器的作用,全社会才能形成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 严格执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执法工作最重要的价值追求。随着人们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该处罚的不处罚或者同事不同罚,社会就失去了起码的公平公正,就会引发大量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严格执法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机关是执法的重要机关。在我国,大约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的执法工作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承担的。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当前,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突出,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和不作为、不勇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对建设法治政府来说,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保证法律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今年入夏以来,大爷大妈因跳广场舞与年轻人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青岛老人暴走团占据快车道健身等消息频频见诸媒体。频频抢占媒体头条的“抢地盘”事件,再次引发对老年人健身问题的关注。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中,就提到“鼓励和支持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因地制宜配备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器材。”这被视为从国家层面解决老年健身场所的一个开端,因为只有城市管理者真正为所有人安排了各取所需的活动空间,才能避免类似老年人和篮球少年冲突事件再出现。 【参考答案】

近年来,很多城市增设了体育运动设施,纷纷在公园里建起篮球场,让年轻人有运动健身的地方。这种对体育公共设施,从忽视到重视的转变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不断发生的老年人建设所谓的“抢地盘”事件,折射出我国当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对老年人群体的忽视。国务院新政策的出台,可谓及时雨。

【开头先肯定近年来的政策进步,然后直接点出系列事件的本质,并对材料中的政策进行了评价。既提出了观点,也体现了层次感。】

当前,不少老年人虽然不愁吃穿,但缺少充实的精神生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子女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在意,对其心理需求却关心不够,导致老人常感孤独寂寞。同时,适合老年人活动和娱乐的场所严重不足,广场舞、暴走就成了他们最常见的选择。甚至有的老年人成为骗人保健品讲座的常客,不惜为此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钱。很多时候,他们图的只是有一个可以跟其他人一起聊天共处、集体活动的机会。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一个城市在规划建设时,能够专门为老年人跳广场舞辟出一个专门的场地,热爱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只能选择在街道边、小区口、公园角进行锻炼。

【原因分析: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指出老年人健身场所存在的问题,精神的空虚需要健身等集体活动,但是另一方面建设场地不足或者未进行规划建设。】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这种人口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挑战是方方面面的,而广场舞仅仅只是此问题的一个表现而已。老年人群到哪里寻找自己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空间,已成为当前全民健身发展所必须正视的问题。政府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安度晚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赡养。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妨多为市民娱乐留些独立空间、在社区、街道为老人设置养老服务中心、健身等场所,让老年人有地方去、有事情干。

【对策措施:从根本社会结构变革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以及紧迫性和重要性】

近几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商业楼盘、住宅小区层出不穷,适合群众的独立健身广场却未见增多。老年人缺少专业活动场地隐藏着社会活动空间规划不足和资源供给滞后的矛盾,也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满足不同群体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的题中之意。 【结尾从现实出发,然后从根本上点题,让整个作答显得有里有面,比较有说服力。】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机关值班、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

时至年底,全县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加,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加强值班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县一些单位和乡镇在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平时不安排值班,值班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领导不带班,只有一般工作人员守摊子;还有的单位连值班室、值班电话都没有设立,管理松懈。针对这些情况,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督促检查。特别是对全体机关干部,要切实加强机关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坚定维护机关良好秩序和稳定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完善制度。做好机关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必须配备好值班和安全保卫人员,认真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检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防范机制。一是认真落实机关值班制度。县直机关和各乡镇机关要坚持实行常年值班制度,确保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班,并要由一名班子成员带班。二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凡是有机关大院的单位,都要确定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配齐配好必需的工作生活设施,加强巡逻,严明责任。

三、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追究责任。从现在起,无论是上班期间,还是公休日、节假日,县委、县政府将对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采取电话检查、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督查。电话查岗时无人接听,一律视为无人值班;现场检查时要求值班人员在岗,各项制度健全。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按时值班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因误岗、漏岗、工作失误导致出现失盗失火、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事件的,将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与主要领导的责任。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

申论热点解析:扫黑除恶与反腐败

[原因分析]

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这抓住了涉黑、涉恶问题的“七寸”。黑恶势力大都有自己“画地为界”的范围,这种泾渭之分,往往是以行政区域来加以区分。这也突出一个问题,在某些地界上,黑恶势力能成为“独立王国”,很大程度上是被当地的“保护伞”所笼罩。而那些在背后撑“保护伞”的人,也映射出个别基层腐败的“黑模式”——为黑恶势力“扶上马,走一程”,形成利益捆绑联盟,是一些“苍蝇”的用心与嘴脸。

一直以来,对它们的打击虽然一直保持常态化,但也呈现斗争反复的态势。究其原因,还在于在基层的权力末梢,依然存有腐败现象的影影绰绰,个体较小的“苍蝇”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围猎,一并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然而,当“保护伞”起于“州部”,黑势力发于“卒伍”,我们也决不能因为它们负能量还未到“刮骨疗伤”的地步就予以懈怠。为此,要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意义]

首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安全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归宿。人民安全要靠法律保障,人民权益要靠法律维护。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侵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全、健康和稳定。而扫黑除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实际行动,只有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人民群众才能够放心、踏实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其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形成有效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各类涉黑涉恶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社会无序和混乱,大大影响了社会融合与社会团结,动摇了社会治理的基础。涉黑涉恶问题是国家治理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控制是法律的基本功能,秩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维度。扫黑除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硬仗,我们要有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积极主动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再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法有权威则治,法无权威则乱。依法、准确、有力惩处各类黑恶犯罪,是宪法法律赋予政法机关的职责。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对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司法体制改革成果的检验。

最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涉黑涉恶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发展,涉黑涉恶问题也不断发生新变化、呈现新特征,一些黑恶势力犯罪手段隐蔽,有的甚至披上“合法”外衣,有的黑恶势力以商养黑、以黑护商,疯狂攫取非法利益。而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净化社会生态的重大政治任务。净化社会生态与净化政治生态是有机联系的,党风正则民风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律与道德既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两个层面,也是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的交织力量。

第14篇:申论

2018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一、给定资料

材料一

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行业和机遇。21世纪初,有学者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将其分为若干阶段。最初是代码共享,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信息,但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不能参与其中进行评论和交流。当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用户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向陌生人分享信息、表达观点,但也仅限于内容或信息,不涉及实物交易,一般也不存在金钱报酬,单纯是生活共享或内容共享。

随着物物相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公司通过互联网重新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和富余劳动力,然后再按需精准配置,实现物尽其用,社会分配从专业化向社会化转变,真正实现了离线资源的共享,即线上的分享协作渗透、延伸至线下,并由此改变了我们的文化和经济世界。如今,需求方不但可以享受到低价与个性化服务,还得到了社交机会。对企业而言,随着加入网络的节点及节点间的连接增加,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材料二

美国某房屋租赁公司曾发生一起恶性事故。一名房东发现她的公寓被从该公司网站招来的房客洗劫一空。她在给该公司的信上写道:“他们在我的柜子上凿了个洞,劫走了里面的护照、现金、信用卡和我奶奶的珠宝首饰,他们掠走了我的一切。”这大概是所有人对互联网时代协同消费经济模式的顾虑了。某调查公司针对美国用户对这一经济模式看法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的人群中,有57%的用户表示,对这种消费模式感兴趣,但仍有顾虑;而在熟悉这种经济模式的人群中,有69%的用户认为,除非信任的人推荐,否则不会相信。

共享充电宝在成为许多市民生活“标配”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除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外,使用者可能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曹先生是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他说:“每次看到有人使用共享充电宝,我都为他们捏把汗。其实它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黑客。现在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数据公司和社交软件合作,无孔不入地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如今,我们消费时常扫二维码,通过第三方支付对其进行授权,但第三方支付其实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

谢女士便遭遇了这样的问题。某日,她在一台ATM机旁看到了一条“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的广告,下面还附有一个二维码。谢女士顺手扫描了一下,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APP。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与手机绑定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事实上,第三方支付的兴起,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争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技术行不行,背景清不清,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拓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这样的局面不乱套才怪。

“互联网+”催生了很多以APP为平台的服务业务,比如租车、私厨、保洁等,但这些经济活动在遇到纠纷时很难维权。邓先生等7名厨师,通过某公司的APP网约客户,成为上门掌勺的“私厨”。日前,他们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自己和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休息加班费等酬劳。该公司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商务合作协议,邓先生等人通过其旗下的APP平台,依照客户需求接单并提供服务,是否接单和工作时间均由邓先生等人自行掌握,他们不接受公司管理,因此双方并非劳动关系。那么,通过APP和客户建立联系进行服务,是否就算是和APP的运营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劳务”是近年来兴起的劳务形式,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方与加入平台的劳动者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法律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造成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风险加大。

本应更方便、更优惠的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有时反而会让人陷入麻烦。随着家庭用品的加速升级换代,让闲置物品流转起来变成“动动手指就能办成的事”,也成为商家瞄准的一片蓝海。不过,由于买卖无需“打照面”、交钱与交货环节分离等原因,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信誉难以尽如人意,“省时省力不省心”是不少人的共同印象。与一般商品不同,非标准化是二手商品的最大特点,其损耗程度、保养情况等很难得到最合理的评估、考证。如何让“踏实放心”取代买卖双方的“彼此猜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某些网站只需付费即可杜撰发布不实词条,让人对这场新经济的盛宴又多添了几分忧虑。有网友打趣,互联网平台在实现“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以假乱真的故事。一方面,这一创新模式让人们醉心于知识的汪洋;另一方面,利益架构起来的知识岛屿往往会误导人们求知的航向。一位哲人曾说,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平台的开放性与真实性从来都不是背道而行,更不容许贪婪的欲望主导信息的传播。每个人不管是主动分享,还是被动接收,都应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名慧眼识珠的花匠、恪尽职守的护花使者,知识的花朵才会灿然盛开、传递芬芳。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国家拿出顶层设计,也需要各行各业多一些探索,多一些创意。日前,某周刊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刊发关于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相关简讯,下面摘录其中几则。

(一)移动医院将专家请到家

今年开始,A省省立医院尝试建立了“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新技术实现53个临床科室、500余名医生全部上线,并连接西南多省的市县医院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余家。

4月初,西南边陲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的李医生遇到一疑难病例,通过A省省立医院建立的“移动医疗平台”,李医生与省立医院在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联动,很快得到专家的会诊结论,确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移动医疗平台”让基层医院分享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让基层患者分享到高水平的诊疗医术。通过它,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提高了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二)新规出台让瓜农不为难

老张是一位瓜农,每到丰收的日子,他总是喜忧参半。去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他开着拖拉机去城里卖瓜。他本想去政府指定的地方卖,可没想到一进城,就遇到有人要买瓜,他刚停下车卖了一个,电子台秤就被巡逻的执法人员收走了。老张沮丧地到服务大厅交了罚款,拿回被收缴的电子台秤。事后老张说,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不该在路边卖,但罚款太高,一天辛苦都白费了。更糟糕的是,为了拿回电子台秤,他折腾了一上午,西瓜都蔫了。

今年,老张就不必再为此担忧、沮丧了。国务院新颁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对无证无照经营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同时降低了罚款数额,取消了“没收工具”等规定。

(三)养老机构变志愿者之家

日前,B市一家养老机构探索“老少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养老院里不光住老人,年轻人也能入住。这家养老机构坐落在一栋大楼里,在老人们的居室之间专门为年轻人开辟了一些公益房。不过,年轻人想要入住是有条件的,他们不仅要具备养老服务的热情,还必须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通过累积服务时间来兑换住宿权和抵扣房租。

同时,为了避免公益“变味”,该机构也想了很多办法。志愿者不但要在入住前经过机构的资格审查,填写报名表和承诺书,承诺每周参与志愿服务不低于一定次数,还要在每次志愿服务之后接受老人的满意度测评。虽然目前并无强制规定志愿者能入住多久或者一定要服务到什么程度。不过,机构每半年会开展一次考核,按照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及完成效果,决定其是否延续入住。

资深北漂小郑说:“公益房的创意真是太棒了,我在这住了一年多,不仅帮我解决了房租太贵的现实问题,还为我提供了平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真是一举两得,大家都说,这里是我们志愿者和老人共同的家。”

(四)让方便之处真方便

在Z市北坪村,村民一般管厕所叫“圈”,数尺见方,放块木板或者水泥板就成了方便之处——大家口中的“便所”。夏天如厕,周围全是蝇蚊;冬天如厕,冻得瑟瑟发抖。村民常常打趣说,“这村里最不方便的地方就‘便所’”。今年,村里下决心启动了“小厕所”改造的“大工程”。改厕前,村书记老付为了把好事办好,领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跑,在村民炕头上唠大家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厕所,然后又召开村民大会,跟大家一起商量改厕的具体方式,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改厕方案,把资金来源、改造目标、施工方式、验收标准等村民关心的问题一一明确。为保证效果,村里严把入口关,采取“统一招标耗材、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施工规范、统一检查验收”的方式,从物料准备、厕所改造、便器安装等方面实行全程服务。

在老付看来,改厕的工程建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像掏粪等一系列的后续管护该怎样运营。为此,村里再次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究决定,除了拿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进行补贴外,还要实行群众自筹制度,每年向每户村民收取50元的维护费,让大家一起出力。

材料四

只需缴纳99元押金,便可免费把书从书店带回家;10天内归还可享免费借阅,押金随时退还;3个月内读完12本可享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日前,W省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的某书店以首创“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这家书店一度走红网络,有着“全国最美书店”“全国首家O2O智慧书城”等称号。“共享书店”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共享书店”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把握,依托实体书店的原有资源,通过运营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实现阅读服务的转型升级。该集团总经理说:“近年来,消费者阅读习惯和购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相信未来所有的书店都会实现共享。如今,我们的‘阅+线上平台’已经进驻100多家全国知名泛娱乐、自媒体、新媒体,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理财产品、研学游产品等等,打造‘阅+生态圈’。”

与W省新华发行集团异曲同工,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APP日前正式上线。据了解,这款APP提供了单字、词语、汉语拼音、部首、笔画数、四角号码等一框式检索渠道,并且支持手写、摄像头取字和语音输入等功能,全面满足了用户查字、输字需求。它还具有两大特色功能,一是提供了动态和静态两种标准笔顺,并支持屏幕跟写,用户可识别、掌握3500个基础汉字的笔画;二是由专业播音员对1万余个汉字进行播读,用户也可以点击“朗读”键测试自己普通话的准确性。此外,该APP还开发了生字本、知识问答、汉字游戏等增值服务,并完整收录《新华字典》最新纸质版全部内容,提供数字版与纸质版对照查阅功能。但同时,该APP每天仅有2个字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40元的情况也引发了争议。有媒体认为《新华字典》的收费行为是“思维落后”“缺乏诚意”,单靠权威不足以赢得市场;也有媒体称,“《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工具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是商品。通过有偿服务来维护版权以及促进软件研发是行业通行惯例,有其合理性。”从现有的手机应用市场来看,国际流行的语言字典价格均在百余元甚至数百元人民币,远超《新华字典》的40元定价。

知识付费近年来已被社会逐渐接受,这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也是保持产品持续发展、服务用户的必要方式。《新华字典》作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出品方推出APP时考虑营利因素,无可厚非。但是,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方式是否与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有些脱节?开放和共享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一款收费的APP既相对封闭,也无法体现共享精神。《新华字典》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前提是符合互联网产品的逻辑、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生态。

材料五

需缴纳99元押金,便可免费把书从书店带回家;10天内归还可享免费借阅,押金随时退还;3个月内读完12本可享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日前,W省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的某书店以首创“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这家书店一度走红网络,有着“全国最美书店”“全国首家O2O智慧书城”等称号。“共享书店”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共享书店”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把握,依托实体书店的原有资源,通过运营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实现阅读服务的转型升级。该集团总经理说:“近年来,消费者阅读习惯和购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相信未来所有的书店都会实现共享。如今,我们的‘阅+线上平台’已经进驻100多家全国知名泛娱乐、自媒体、新媒体,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理财产品、研学游产品等等,打造‘阅+生态圈’。”

与W省新华发行集团异曲同工,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APP日前正式上线。据了解,这款APP提供了单字、词语、汉语拼音、部首、笔画数、四角号码等一框式检索渠道,并且支持手写、摄像头取字和语音输入等功能,全面满足了用户查字、输字需求。它还具有两大特色功能,一是提供了动态和静态两种标准笔顺,并支持屏幕跟写,用户可识别、掌握3500个基础汉字的笔画;二是由专业播音员对1万余个汉字进行播读,用户也可以点击“朗读”键测试自己普通话的准确性。此外,该APP还开发了生字本、知识问答、汉字游戏等增值服务,并完整收录《新华字典》最新纸质版全部内容,提供数字版与纸质版对照查阅功能。但同时,该APP每天仅有2个字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40元的情况也引发了争议。有媒体认为《新华字典》的收费行为是“思维落后”“缺乏诚意”,单靠权威不足以赢得市场;也有媒体称,“《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工具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是商品。通过有偿服务来维护版权以及促进软件研发是行业通行惯例,有其合理性。”从现有的手机应用市场来看,国际流行的语言字典价格均在百余元甚至数百元人民币,远超《新华字典》的40元定价。

知识付费近年来已被社会逐渐接受,这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也是保持产品持续发展、服务用户的必要方式。《新华字典》作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出品方推出APP时考虑营利因素,无可厚非。但是,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方式是否与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有些脱节?开放和共享是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一款收费的APP既相对封闭,也无法体现共享精神。《新华字典》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前提是符合互联网产品的逻辑、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生态。

材料六

2011年,全国美术馆开始实行免费开放,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担心:面对国内美术馆缺少固定陈列、展品参差不齐的现状,观众愿不愿意走进去?即便走进去了,在公众审美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怎样吸引他们驻足?2012年开始,文化部每年组织推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除以国家重点美术馆为代表的一些大型综合类美术馆每年都推出重磅展览之外,还有一些地市级甚至县级的基层美术馆也积极参与其中。参与的美术馆多了,藏在深闺的作品露脸频繁了,公共教育与推广的手段也丰富了。各美术馆打破自身馆藏资源局限和束缚,加强合作,惠民措施层出不穷。像C省美术馆的“水印年华——省美术馆馆藏版画作品精选”巡展至西部多个省,某着名画家私人艺术馆的“艺术回顾展”巡展至公立美术馆,都吸引了大量观众;D省美术馆将展出的所有馆藏精品用微信平台展现,方便观众查阅、分享和收藏,吸引了3500余名观众参与。5年来,“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共推出展览150余个,展出藏品近18000件(套),观众总量约800万人次。

无独有偶,从2017年9月28日到今年2月,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268件文物也“移驾”首都博物馆,接受公众的检阅,这也是养心殿文物首次“出宫”。很多人都激动地说:“这下好了,想细看养心殿的文物,再也不用趴窗户了。”大批珍贵文物走出故宫,不仅仅是博物馆系统内部的一次完美合作,还有着更为深广的意义。即文物不再一味地深“藏”不露,矜持内敛,而是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越来越亲民的路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一个一流的博物馆并不在于藏品有多么丰富,而在于人们要有机会看到这个馆里珍贵的藏品,并将博物馆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从中汲取有助于现实生活的灵感。

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谢堂前燕”,可谓比比皆是。如公众像“追剧”一样密切关注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无论是展示时间,还是展览手段,均创下了纪录。这样的努力,既是一种文化普及,也是一次全民性的价值提升。遗憾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文物休眠的情形不在少数。由于资金缺乏,在许多县级文保所,众多国宝级文物多年深藏在地库之中。有些文保所甚至连一个像样的仓库都没有,大量宝贵的出土文物就随意堆放在地上,令人叹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高达76万处,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仅4000余处。这里面有多少文物常年深藏“冷宫”、不为人知?听任文物闲置,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文化浪费。而国内不少地方,虽然也建起了宏伟富丽的博物馆,但由于理念的落后以及过度保护的错误意识,能够展出来与公众见面的文物仍十分有限。文物就应该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的观赏,让公众共享。一个人若有幸在众多传承有序、历史和文化价值极高的文物精品中获得滋养,也一定是受用终生。正如一位知名学者所言:“当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到寻常百姓中间,虽然它的容颜依旧,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百姓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

二、作答要求

问题

一、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出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存在哪些问题。(15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问题

二、根据给定资料 3,分别阐述各则简讯在改善公共服务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20分)

要求:(1)分析透彻,表达准确,简明扼要;(2)不超过250字。

问题

三、给定资料4为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某省的出版社发行集团将召开部分下属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集团总经理将在会上作动员讲话,请结合这些启示,为总经理草拟一份讲话提纲。(25分)

要求:(1)切合主题,内容具体;(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不超过350字。

问题

四、“给定资料6”中提到:“当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走出高墙深闺,来到寻常百姓中间,虽然它的容颜依旧,它的价值却早已跨越了市场定位,带给百姓的不仅仅是自豪,还有自信,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1000~1200字。

第15篇:申论

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市政府与省铁投公司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 龙)昨天上午,市政府与河南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市党政综合楼成功举行。

省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省重点项目办副主任黄亚军,省铁路办副主任田凯,省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段建新、总经理谢亚伟,市级领导马林青、王新伟、杜新军、师华山出席签约仪式。

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与段建新签订了《安阳市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新伟与文峰区、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同志签订了《安阳市中央商务区项目开发协议》,市政府党组成员、安汤新城党工委书记师华山与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同志签订了《一站一城(安汤新城核心区)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马林青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当前,安阳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快速建设的关键时期,此次能够与省铁投公司这样在我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投融资平台实现签约,是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上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标志着双方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在下一步工作中,安阳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好协议的各项内容,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全力支持省铁投公司在安阳的发展,竭诚为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安阳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我们的合作一定能够顺利实施,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互利共赢。

黄亚军在讲话中说,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安阳境内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标志着我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的省市模式结出重要硕果。安阳市经济基础较为坚实,目前正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京广客专、晋豫鲁铁路两条国家大动脉在安阳市搭起了黄金十字架,对促进安阳市乃至豫北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要,效应非常显著。此次安阳市政府与省铁投公司就安阳新区、安汤新城、商务中心区、安西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实施省市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双方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建设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省发改委、省重点项目办、省铁路办将加强跟踪、服务,协调推进,及时妥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仪式上,王新伟、谢亚伟分别致辞。

8月15日,副市长刘建发带队赴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参观考察,并与该山庄董事长杨海金进行亲切会谈。

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是经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敬老院,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新型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去年3月5日,北京太申祥和山庄与安阳县政府签约,实施安阳县善应祥和小镇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两镇、一区、一园”(善应祥和小镇、善应天喜小镇,一个4A级景区,一个健康产业园),分三个阶段实施。目前,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已在安阳注册成立祥和小镇建设有限公司,并已投入1亿元用于第一阶段休闲养生文化设施改造。

刘建发对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在国内养老服务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安阳市养老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像杨海金这样的实业家积极参与,市政府将着力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家共同努力,在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尽早让祥和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杨海金对安阳市政府对祥和小镇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将一如既往支持安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投资进度。

第16篇:申论

完善城市管理需“心”“新”合一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2011年末,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翻开新的篇章。但是当前我国的城市在硬件设施发展迅速的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脏乱、乱堆乱放、弱势群体的保障不足等依然凸显,这些桎梏不仅困扰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关乎着市民对有关部门的信任、这份信任更关乎着城市的未来发展和执政的根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完善城市管理的路上,需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转变思路,脚踏实地,真正将城市变为市民的幸福家园。

完善城市管理需要从“心”出发。城市管理完善与否考验的是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智慧,在管理中的角度,在管理中是否站在真心实意方便市民的立场。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个城市的管理如果没有了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决心、恒心、细心,那就变为了管理的空壳。因此,要完善城市管理首先要有决定,我们的城市管理由于受到相关行政法规的影响,在管理体系上存在职能交叉与分散的问题,这就带来了城市管理的诟病,因此要破解这些难题就要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理清管理职能,责任到部门;其次,每一个城市在管理上都面临着市民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相关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市民的角度以细心和耐心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完善城市管理需要从“新”出发。在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下,很多城市都积极加大了城市的大军,城市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张,继而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和困境,面对这样的境况,要及时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方式,2015年7月,“中国幸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在京发布,来自19个城市的24个最佳实践案例,集中展现了各地为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探索。这些案例和探索都是从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出发,顺应当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和民生改善的新诉求而实现的。同理,其他城市的管理完善也需要管理者换位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打造和谐美好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载体,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天地。城市化的实现需要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管理需要完善机制。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市民的共同心愿。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名片,塑造城市发展新形象,使城市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

让公益之心好好安放

在慈善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平台已实时公布了全国2400多家慈善组织信息。那些不符规范、透明度差,甚至弄虚作假的慈善组织,将在公开的阳光下无处遁形。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爱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助信息是不是真实,善款能不能规范使用,慈善组织有没有依法管理„„通过在线平台公开慈善组织信息,反映的正是互联网公益的日益勃兴。据统计,慈善法实施一年来,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捐赠。基于新媒体的社交化,参与式公益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慈善模式。

互联网公益借助各种有趣的形式,让公益与娱乐、生活、社交融为一体,人们使用移动终端从“指尖”践行慈善,让公益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年,公众会发现基于互联网的公益创意越来越多。3年前,“冰桶挑战”席卷全球,让渐冻症这一罕见病为大众所知晓;前不久,腾讯视频《明日之子》携手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含水唱歌挑战”公益活动,呼吁公众关注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可以说,借助互联网,普通公众参与公益的门槛降低,方式也更加多元。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传统的慈善模式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应急救灾式慈善,而今参与式、社交化的常态慈善成为更多网络新世代的主动选择。尤其是不少媒体栏目节目通过与公益嫁接,实现了信息传播、社会监测、文化教育、娱乐提供等功能外的服务弱势群体职能。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聚合裂变效应,公益活动的参与者、筹集金额越来越多,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如“小朋友画廊”等公益项目,甚至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

同样随之变化的还有公众对于公益的心态。做公益并非简单的施与,更多是在扶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己内心的充盈。无论对于资助方还是受助方来说,做慈善和被救助不再也不应成为负担,而应是力所能及、汇集点滴,哪怕只是简单的随手转发,这些都应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常态。

不可否认,公益借助新媒体高速发展,也会遇上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公益的裂变式传播能使善款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参与者便会对善款的去向和使用透明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道理已经讲完,故事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时代,善于用故事包装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同情,人们对受助者情况的真实性也会更严格审视。正是这一次次的公 2 共事件,不断补足着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凝聚起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关于慈善事业的诸多共识。

随着网络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互联网公益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慈善渠道,人们的公益之心也会不断被激活、聚集、重塑,释放出更大能量。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发展,要始终坚守真实、公信、透明这些慈善的价值底色。唯有如此,慈善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内在价值选择,让每个人的公益之心都能够好好安放。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砥砺奋进的5年,向着天蓝、地绿、水净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5年前增长了21.3%,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5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强调“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绿色转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5年来,一大批生态领域的沉疴顽疾得到清除,一系列困扰百姓生活的环境难题得以破解,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5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产业升级、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也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绿色革命”。曾经,我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甚至将环保视为经济发展的“累赘”。如今,尝到了保护环境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抓环保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可持续发展,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收获了生态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3 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努力在环保标准提升中提高效益;分享了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感”,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理念的变化,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动力。

这5年,生态文明建设严字当头,制度出台的频度和监管执法的力度前所未有。5年来,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为发展划定“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搭建起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再到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有了新标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屏障越筑越牢。5年来,从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市(州、县),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企”又“督政”;再到压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顾世界,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自己的执政纲领。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一定能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为人民绘就一幅诗意栖居的美丽图景,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改变旧习惯 引领新未来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到今天,很多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正所谓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都依然存在诸多“习惯”方面的问题,上学习惯求人,搬家习惯找人帮忙,办事习惯找关系,垃圾习惯乱扔,习惯于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不仅掣肘经济创新发展,同时也不益于个人成功。因此,只有改变习惯,才能破旧而立新,引领新未来。

改变习惯,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是,在习惯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缺乏创新,不能打破旧有的习惯思维;民众思想意识淡薄,旧有习惯难改变。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创新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积极养成新习惯,才能涌现出新创意,进而促进经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这种创新性也能与山寨企业完备的供应链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势互补,迸发出惊

4 人的力量。由此可见,改变习惯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改变习惯,才能促进个人取得成功。某资深广告人,虽然只有中学学历,甚至没有修过广告学,但是他善于改变旧习惯。正是这种改变,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会的东西多,所以习惯于从零开始,不断学习与总结,直到擅长自己的行业。正是这种改变,让他不害怕失败,敢于去犯错误,并且从中总结与学习,让失败成为自己追逐成功的动力和能量;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所以他愿意放低姿态,敢于心态平民化,所以能看清一些很小但举足轻重的关键为题;也正是这种改变,所以他不会盲目跟随,最终找准了自我定位,坚持做更好的自己。可见,在个人前进的路途中,只有改变习惯,才能放飞自我,成就自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落实,再好的“蓝图”都只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近的目标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我们要有归零心态,政府也需出台政策保驾护航,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奏,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习惯,创造新未来,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个人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在历史的进程中谱写出最华美的篇章。

好作风能赢民心

一个国家的兴衰,原因往往并不单一,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人心是关键变量。

无论时代环境如何,人心经验皆源自现实体验。2017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逾九成的群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效果显著。回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的这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久久为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社风为之一新。正如外媒所言,当时很少人预见到,公款吃喝、文山会海等中国官场的“老大难”问题,竟然出现如此明显的改善。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小切口何以推动了大变局?一个重要答案就在于,八项规定这个“第一刀”与“第一行动”,激发了徙木立信、取信于民的正向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事实证明,八项规定不仅成为改变中国的政治热词,更增进了我们党的人格魅力,累积了我们党的执政优势。

古人云:“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上世纪30年代,群众自编赣南歌谣赞颂苏区干部:“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

5 灯笼访贫农。”抗战时期,赴延安的中外记者和美军考察组惊奇发现一国竟有“两个世界”,感叹“他们不是一般的中国人,他们是新中国的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经峥嵘岁月,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最终打败了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奢侈腐败的“西安作风”,时至今日依然启人深思。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古时,宋代官员以烧蜡烛代替柴火做饭,明末书法用墨演化为奢侈品,上演了风气影响国运的历史版本。如今,有落马贪官忏悔,假如中央八项规定早点出台,自己“可能也不至于痴迷上疯狂的石头,犯下如此重罪”。历史与现实警示人们,作风问题无小事,切不可听之任之。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赓续优良传统,认认真真抓作风,我们就不惧千万里、不怕千万事。

作风,照鉴着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在战斗中与部队失联,借宿在徐解秀家的茅草屋。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好作风能赢民心,这是每一位党员都当永生铭记的箴言。

破解城市顽疾 打造宜居生活

雾霾污染,是群众身体难以健康的源头;交通拥堵,是群众出行难以便捷的根源;房价高企,是群众生活难以幸福的关键„„城市,本应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顽疾之下,一切却成为了空中楼阁。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实现宜居生活,就必须处理好、解决好城市顽疾。

处理好、解决好城市顽疾,需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前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一语道破了城市与群众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总说,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价值在于为人所服务。然而现如今,我们会发现,许多的城市发展都已经远离于人的核心,城市大拆大建,缺少公共设施,甚至于一些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都让城市远离了其为人服务的价值。而真正的城市是以人为前提条件。要想更好的发展城市,破解城市难题,就必须将群众的需求置于首位。

处理好、解决好城市顽疾,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集聚,尤其是在一些特大城市,城市病问题不断凸显。伦敦通过规划建设卫星城并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使得城市人口、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莫斯科通过规划进行“新城计划”,提供了住房和就业岗位;东京通过设计建立次中心,分

6 散了城市的功能。由此可见,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规划设计,才能使城市更好发展。

处理好、解决好城市顽疾,就需要以精细的管理为依托。自公元前3500年在西亚地区出现城市至今,人们对于城市寄于了美好的愿景。然而时间流转到今天,我们在聚集于城市的过程中却面临了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在于我们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技术水平还不高,管理方式方法还不完善,精细化管理还不到位。因而,只有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上做出努力,才能让人类的愿景得以实现。

城市病问题的解决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前提能够实现城市发展的规范化,规划设

滋“节俭”之细雨 润华夏之“德”物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传承至今的美德佳话。而勤俭节约之德正是这佳话的奠基者。古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从这德的教化作用窥见一斑。但不置可否,当今此起彼伏的浪费“热潮”让人痛心疾首。有“随心所欲”的食物浪费;有“纸醉金迷”的奢华排场;有“官僚架子”十足的三公浪费;诸此种种,中国可持续发展岂不是要落入“夸夸奇谈”的窘境?中华民族精神底蕴的传承岂不是要随“浪费”而逝?鉴于此,厉行节俭乃是必然抉择!

借“学校德育”之石,攻“食物浪费”之瑕玉。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供非洲饥饿国家人口吃两年。这赤裸裸的粮食浪费是对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辛勤付出的漠视;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红线的践踏;故此,为声讨浪费粮食的恶行。育德育才的主体----学校不能“袖手旁观”,学校应细化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品德教育作为衡量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评价标准;学校应倡导学生“走出去”,争当厉行勤俭节约的支愿者,传递节俭风尚,全社会形成“节俭”之风。

起“子帅以正”之风,卷“三公浪费”之恶潮。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每天都要亲自关闭白金汉宫门廊及宫殿的电灯;杨善洲为给子孙留下更多青山绿水,而谢绝国家给他的优厚养老条件,只接受国家给他每个月70元钱的补贴,通过自己的省吃俭用 ,为后人树立了节俭之榜样;周恩来总理因后勤干事扔掉了已经不能再缝补的毛巾而遭到总理的严厉呵斥„„杰出人物的伟绩身后都由点滴的德行筑之。故此,厉行勤俭节约就必须领导者,服务者率先垂范,才能真正破解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公浪费”之疾。正如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府要加强官员的党性教育,切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听民声,重民意,把不良的浪费行为切实改正,并转变自身工

7 作作风。

标“法治制度”之榜,惩“奢靡风气”之污秽。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在中国社会政府不断进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只因当前官场,商场,人场上奢靡气氛太过浓重,官员贪图享乐;商业领域“潜规则”横行;生活领域民众盲目攀比,急功近利。也因我国一直是法治国家,唯有法律制度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是历史规律也是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时代在进步,问题也在以多种态势呈现出来。制度的建设要前行,走在问题的前面。要从完善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入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才能把“奢靡之污秽”彻底关进制度的牢笼。

古语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物质极大丰富,而信仰残缺的精神补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继承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依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需要秩序下的自由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于人自由的描述,对于人来说,真正的自由是在秩序之下的。对于网络,来说也同样如此。网络被誉为自由的土壤,事实上,脱离了秩序的网络自由,不仅仅是如镜中花一般虚幻,更是混乱不堪。互联网要想真正的拥有自由的土壤,发挥互联网产业真正的作用,离不开秩序的规范。

不论是网络订餐的乱象,还是互联网谣言、诈骗的肆虐,都是脱离了秩序的自由导致的。这样的看似“自由”的互联网,有负党和国家的期望。要想真正的实现互联网产业的长远发展,脱离不开政府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公众对网络自由土壤的培育。

依法治网,秩序是规范网络环境的必然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互联网岂能成为法外之地?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互联网出现的种种乱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力求以秩序,规范网络环境。比如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成为公众的担忧时,政府积极制定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标准,维护消费的权益。又比如,网络信息泄露危害公众的财产乃至生命安全时,政府完善法律规定,将个人信息的安全纳入法律的庇护之下。事实上诸多关于互联网的“条例”、“规定”,有力的遏制了互联网乱象的肆虐,维护了公众的利益,维护了互联网的晴朗环境。推行依法治网,是公众利益的诉求,也是互联网自我发展的必须。

公众共识,自由的土壤需要你我共同的维护。中国网民的数量将近七亿,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庞大数字。网民的意见,观点在互联网上交汇,形成庞大的舆论力量。互联网成为了公众意见的表达平台。然而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公众的网络行为却并不规范。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让公众觉得不必担负责任,另一方面是由于公众没有参与到网络环境的维护中。网络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确实真实存在的,我们应当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负责,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同时,七亿网民都是网络力量的一份子,都有维护网络清朗环境的权利与义务。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树立秩序的意识,并共同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这样互联网才能良性发展,这样互联网才能成为绿色、清朗、自由的公共空间。

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对网络环境的规范与治理,不仅有利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所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行业发展,更有利于国家长远的发展。然而网络环境规范治理脱离不开秩序的规范治理,脱离不开公众共同参与。让你我行动起来,遵守网络秩序,清朗网络环境!

职教之魂 存于匠心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挥高水平技能大师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遍布中国各类型、各领域的企业,深入每一个制造环节和每一道工序,成为带动“中国制造”跃升的重要支撑力量。

说起“中国制造”,人们或许会联想到中国骄傲,想起“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但也许会同物美价廉的产品画上等号,联想到水龙头漏水、圆珠笔漏油„„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中国制造”由大转强,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因为“有匠心才有品质,做得好那才是中国制造”。

匠心从何而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工匠摇篮”的现代职业技术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集老师和师傅于一身的工匠之师,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的匠人中,很多美好品德正来自师门规矩的言传身教,比如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代代学徒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一技之长,更传承了做人的品格。作为工匠之师,不仅要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更要像师傅一样传承工

9 匠之魂。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现代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用工匠精神统领。比如,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要争当“双师型教师”,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车间,既能讲得课本,也能做得产品;比如,把各行各业的大师请进校园,讲技术,谈人生,说体会,对学生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比如,将工匠精神注入现代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开阔视野,打牢基础,致力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又专又精的工匠;比如,强化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腿走路”,使学生动脑动手齐头并进;比如,提振职校学生心气,让孩子们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和感受。

锻造工匠精神,还要厚植大国工匠发展的土壤。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但在我国,市场经营者的短视行为、“赚一票是一票”式的经营方式还没有被市场有效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对劳动者来说,产品数量往往比质量重要,要涵养“把产品当作艺术品来做”的工匠精神有些难度。与此同时,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上升空间、待遇水平亟待提高,存在于制造业的官本位思想也亟待扭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国工匠”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不可能“速成”,职业技术院校要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工匠”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岁月中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磨砺,让“匠心”不断生根发芽,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工匠”和领军人物。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中华民族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厚德载物”“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等等。它们培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着标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

10 的发展历程和丰厚文明培育造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延续不绝的对自己祖国最朴素、最深厚的崇高感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把人们对祖国的神圣感情凝聚在一起,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作贡献,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中国精神也必然随之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精神之所以呈现出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气象,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为之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熔铸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时代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无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支撑,这些都是中国精神的实质内涵。只有不断贯彻和践行中国精神,中国的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民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17篇:申论

历年申论考试总结:08(怒江水电站建设)、10(海洋问题)、11(黄河问题)生态问题;09(协调发展)、04(汽车-交通拥堵)经济建设问题;05(农村建设问题)、07(土地问题)、11(农民工子女教育-教育不公平)农村问题;06(重大公共事件-非典等)社会问题;03(安全事故);02(网络问题)

分析:生态问题、农村问题依然是重点;社会问题-慈善公信力可能会考 生态问题

(1)自然灾害救助问题

一、背景链接

2011年,南方持续大旱;2010年,舟曲泥石流;2009年,冬小麦主产区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2008年,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地震;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

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1%,地震灾害占7%,海洋灾害占8%,农林牧生物灾害占6%,其他灾害占8%。而气象灾害中,旱灾排在首位占53%,洪涝灾害位列第二占28%,风雹8%,冷冻7%,台风4%。

自然灾害已经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中国气象局透露,1990年-2000年,造成人员伤亡4500人,经济损失占GDP的3.4%,2001年-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8%,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面对种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也在努力地推进灾害救助工作,但在巨大的损失和公众质疑面前,灾害救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二、事件观点

1、灾害救助面临的问题

我国灾害社会救济制度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在灾害来临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灾区的救济和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灾害救济制度依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救灾法律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救灾工作指导规范中,多是以部长令或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命令和行政条例是没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的。这些法规重视灾后救济,轻视灾前的预防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对灾害社会救济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二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国家救灾管理体系。中央政府目前尚没有对灾害统一管理的机构,财政部也没有设立专项的减灾基金,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减灾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是缺乏完善的灾害社会救济志愿者制度。我国在灾害社会救济志愿的实践尚处于空白。设立灾害救援志愿者制度,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救灾,弥补救灾力量的不足。对救灾志愿者进行防灾救灾培训,也是全面安全教育的好途径,更有利于形成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救灾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当前存在一些截留、挪用、挤占、侵吞、浪费、贪污救灾款物以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说明尚未发挥有限救灾款物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受灾区域存在着挪用专款的现象,尽管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别干部利欲熏心,以身试法所致,但也反映出救灾款物的监督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事件对策措施

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这样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灾害救济提出了许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认真制订相应预案,一旦灾情发生,才能有序进行抗灾救灾,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要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要在加大政府救灾投入,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建立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

三是要尽快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建议成立由政府及公安、消防、军队、信息、气象、地震、防汛、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中央和本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

四是要加强灾害救助的资金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明确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制定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规范救灾款物基层发放程序,做到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政策公开、数额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五是要建立救助物资仓库网络。各地特别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要积极落实救灾储备制度,建立了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开始储备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紧急安排灾区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抗旱就早

一、名词解释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二、相关背景链接

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自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时至今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当前全国旱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449万亩,占全国的85%;其中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4794万亩,占全国的43%。二是因旱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212万人,是多年同期的1.9倍,其中79%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而且,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部分山区群众需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拉水,拉水成本每立方米达到30―80元。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一些旱区持续受旱时间接近5个月,现在仍呈发展趋势;云南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70亿元。四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三、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

(一)原因分析

1.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2.温度偏高,目前云南冬季以来的平均温度是1950年到现在为止最高的。降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很严重,出现严重的干旱。

3.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云南省的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因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再加上云南、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二)旱灾的影响

1.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不断增加,解困难度越来越大。按预测,

3、

4、5月云南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将分别达到900、1080、1200万人。以1000万人测算,通过水库供水,实施应急调水,打井开采地下水以及群众自救等措施可解决300万人,尚有700万人需要靠拉水送水来保障饮水,确保人畜饮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2.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45亿立方米的库塘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3.灾区群众收入锐减,灾民救助任务重,大春生产压力大。

4.是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若后期出现少雨温高多风天气,北方地区的旱情将会迅速发展,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严峻局面。

四、面对旱灾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减少旱灾所造成的损失

1.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组织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排查摸底,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3.如果具备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气象部门应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降水量。

(二)抗旱救灾措施

第一,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水利部门必须算好水账。首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对现有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二,春耕备耕要根据水源现状因水定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种植面积,推广抗旱节水技术,为春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 第三,建立长效抗旱机制,通过编制抗旱规划和加快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等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

(3)生态移民政策

一、事件背景

(1)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综合司司长杜平,在2010年4月21日说,目前我国已经从贫困地区迁移出的生态移民达到70万人。

杜平在于银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年会上说,我国西部有很多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且扶贫的成本太高,只有通过移民才能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

我国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西部地区700万农民通过移民来促其脱贫。我国的生态移民坚持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民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基础上进行移民。此外,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要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都统筹考虑。国家还提出,一定要注意让移民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要建立新的产业。各种政策要配套,比如土地的使用证、新的户口证,都让移民拿到手。真正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

杜平说,目前我国政府组织的移民包括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一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者让一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但生态移民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靠政府解决移民接受地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移民的安置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2)2010年7月16日,据相关消息,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启动大规模生态移民,以加快治理石漠化步伐,巩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黔东南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62%,是国家28个重点林区之一,拥有自然保护区23个,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但同时,黔东南也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近年来,采取将兴林与富民结合,在石漠化生态困境地区重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方式,建立绿色银行,让荒山重披绿装。

从黔东南州政府了解到,为了保护绿色银行不被破坏,黔东南正在争取被纳入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务院扶贫办的国家科技扶贫示范区,希望能够安排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帮助黔东南实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工程,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山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免除生态移民工程的地方匹配资金。

另外,黔东南正在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即按照森林生态保护者的投入成本、为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限制开发的机会成本,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等核定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对象和范围,实施生态建设补偿,并争取从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建立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启动长江和珠江流域生态补偿。

(3)森林过度砍伐、山体千疮百孔,仅仅2平方公里的县城竟然挤下近5万居民并且还在增加„„说到底,都是一种人与人争地、人与自然争利的不和谐画面。许多看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现场的地质专家都担心,在类似地形地貌很多的西部,下一个舟曲会在哪里到过舟曲的许多人都疑问,既然山大沟深、环境恶劣,何不将村民整体搬迁,生态移民到山清水秀、草长莺飞之地对于小部分人脱困脱贫,移民固然可以迅速起效;但笔者认为,移民只能是权宜之计,找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那把钥匙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其一,往哪里移是一个大难题。西部地形复杂,本来留给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不大,建设新的定居点又可能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造成影响。有人建议移民新疆或者其他地广人稀的地方,但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等又会带来新问题。

其二,就像甘南州一位官员向笔者所说,舟曲当地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吃饭取暖怎么能不砍树劈柴盖房子、修路就地开山取材也是迫于成本考虑。不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搬到新地方还是一样要向大自然索取。

其三,很多西部山区险要之地,人类已经生活了上千年,只要尊重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丰衣足食的日子不是没有,怎么科技和经济进步了反而不行到要移民的地步

一位舟曲村民曾说,那里泥石流历史上很多,但正是泥石流冲击扇形成的土地相对更加肥沃养活了祖祖辈辈。倒是近几年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密,还都盖在泄洪区域,成为放大灾害的“****”,而许多外来村民恰恰是从周边环境更恶劣的地方“移民”过来的。

今年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近期召开的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西部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西部建立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也成为下一个十年新的战略目标。

二、事件观点

(1)“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如果生态移民可以成为村民通向美丽新世界的一扇窗口,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那么生态移民将成为保护区人民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好时机。因此,生态移民不能盲目移,要在行动之前做好规划,解决怎么移、怎么安置等问题,使生态移民成为群众整合优质资源的发展机遇,成为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行为。生态移民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大社区共建的力度,使相互矛盾的两方面相互协调,早日走向双赢。

(2)“生态移民”或许是是从根本上,对偏远地区群众进行扶贫的可行之路“之一”,但是老师需要客观地说,只是“其中之一”,但不会是“唯一对策”。但是多年的实践来看,老师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移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移民的生活、生产问题,通过金融贷款支持统一考虑,能享受低保和新农保等政策的尽量纳入范围;另外,生态移民点上的基础设施配套要完善,水、电、路、村部、商店和学校等各方面建设要跟上;对生态移民要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确保一户有一位掌握农业技术的人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各单位进行对生态移民的对口帮扶工作,齐心协力帮助生态移民。生态移民决不能“一搬了事”。

(3)生态移民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主要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被迁移者在原居住地是否已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已经构成潜在的威胁。至于这些人的生活状况或者生产方式如何,不应该成为启动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因为判断一种生产或生活方式是否合适,除了衣食住行这类客观标准外,还有这个人的主观意愿,包括民族、文化、宗教、社会、传统、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不违反法律,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强制。政府和其他人不能越俎代庖,强制他们接受自以为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很多时候,生态移民虽然是不得已的选择,但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迁移或相对集中区域内人口,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把这些人力暂时难以恢复的区域设为“生态无人区”,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可是,老师认为,移出去的人们怎么活下去,怎样才能活得更好,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移民工程的成功,都是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于生态移民来说,迁出地的推力往往难以起到作用,决定性的因素是迁入地的拉力。即迁入地为他们创造了什么适合他们的条件,用什么来吸引他们迁移,用什么来保证他们定居。

社会问题 (1)让"好心"不再遭质疑

一、背景链接

日前,由南昌开往上海南的K288次列车乘务员捡到旅客遗失在车厢卧铺现金数千元,铁路部门通过多方查找并联系失主,竟被拒接电话数十次,原因是失主把列车长当成了电话骗子。

二、热点时评

看了这条“好心人都被当成骗子”的新闻,多少有些五味杂陈,既欣慰铁路的列车工作人员拾金不昧,又为他们在寻找失主过程中的遭遇感到微微作“冷”。

列车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也是一个文明的窗口,作为列车工作人员那样做,是他们的应尽职责,也是铁路服务旅客的应有之义。

而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误解和周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当前,社会道德感和正义感存在某种缺失,让人既不敢做好人,也不相信别人是好人;二是一些违法犯罪团伙利用人们的善良心,干了不少坑蒙拐骗的事情,给老百姓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样,就使得人与人之间本来正常和谐的关系变得异常敏感和防备,尤其对于陌生人的打扰更多了一层“防火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体系,弘扬人世间真情大义。通过类似各级媒体“走转改”等宣传活动,多发现一些身边真实感人、易学可做的亮点,哪怕很普通、很细微,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善良与真诚在我们这个社会无处不在、蔚然成风。

第二、要从法规上构建保护见义勇为者、情操高尚者的良性机制,支持、保护和激励人们多做好事善事,带给全社会“好人有好报”的强烈信号。

第三,要从人际交往、行业约束和法律规范上,增强诚信度、公信力和威慑感,让那些坑蒙拐骗的行为无处遁形,让违法乱纪者得到应有惩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信任,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

最后,铁路部门这次寻访失主的“好事多磨”启示我们,作为交通服务部门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就更需要铁路乃至社会各行各业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清气正、人际关系的互信互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贡献各自的力量! (2)小悦悦事件

【背景链接】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命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会后,省委政法委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救济机制、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意见或会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有人提出应当将“见死不救”入罪,通过刑事制裁来改变社会上蔓延的“见死不救”风气。(《南方都市报》)对此,有些人则持谨慎态度,认为立法惩治难于实施,且有侵犯个人自由之嫌,贻害甚多。

【标准表述】

支持

修补社会信任道德拷问无力

最该反省的其实不是道德,而是社会契约理性。契约理性的成长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仅无法支撑社会信任纽带的维系,还反过来助推了道德的放量下跌。倘若社会信任纽带还处在断裂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的修补,“见死不救”的冷漠传染病注定只是信任危机语境中的一种表现姿态。对此,道德根本无能为力。

惩治集体性冷漠不妨让法律兜底

道德谴责无法建构起约束和激励的长效机制。或许有人还以为,动辄使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违背法律本质,有推行“法律万能论”的嫌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尊重公众生命权无疑算是最低的道德,完全有理由上升到法律层面,用刚性的法律制度惩治集体性冷漠,还人性与生命之美,否则,法律在争议中难产,道德必然在谴责中沉沦。

反对

道德问题刑法化,贻害无穷

不能在个别恶性的个案影响之下,在舆论的鼓噪之中,就贸然地将道德问题法律化,特别是道德问题刑法化,那将造成无穷的祸害。就小悦悦案而言,18名路人固然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出现这一问题仅仅就怪罪于他们吗?再说,就是将“见死不救”入罪,也未必能解决“见死不救”的问题。刑法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碾过小悦悦的两个司机不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逸吗?同样,将“见死不救”入罪,就能解决问题吗?

不如立法保护见义勇为

设立“见死不救罪”意味着要对一件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事履行额外的义务,依照现代法治理念,只要不侵害国家、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秩序,公民的行为就有其天然的存在合理性。而“见死不救罪”的设置显然损害了公民的这种权利,因此思想上很难被接受。

在实际操作中,“见死不救罪”也将面对诸多实际的困难。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需要提供必需的人证和物证,但是谁会为“见死不救罪”来作证呢?证人很可能并没有参与案件,因此作证的同时就意味着自己有罪,而如果自己也参与了案件又如何能去作证?另外,如果案件的目击者本身不具备任何救助的能力,那么他是否也要为自己能力的欠缺而背负罪责呢?

道德问题的“泛法律化”固然可以迫使人们就范,但是如果得不到普遍的道德认同,其最终结果要么是因触犯法律者太多而使民众叫苦不迭,要么就是因为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而导致法律条文被虚置。

见死不救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少数人自私、冷漠的心理之外,见义勇为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顾虑。由于法律的滞后,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时有发生。法律不仅要惩恶,同时也要扬善,只有当公民行为中的善和恶同等得到法律关注时,法治社会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有鉴于此,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势在必行,而“见死不救罪”的设置则略显多余。与其强制公众去做一件难以接受的事,不如扫清人们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善举。

建议:

立法应奖惩结合

在立法形式上,“见死不救”立法当采取“奖惩结合”的方针。鼓励“见义勇为”,避免“见死不救”除了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给予行为人一定的“奖励”之外,政府还得对类似的行为给予特别的赞许和肯定。当然,如果被救助者是条“毒蛇”,我们可借鉴新加坡的律法规定,“毒蛇”除须亲自上门向见义勇为人赔礼道歉外,还必须对“毒蛇”施以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刑事的处罚。

“见死不救”违法是否构成犯罪呢?由道德义务向法律义务的转化,除了具备成熟、坚实的社会主流意识基础之外,需要国家运用立法权完成法律形式上的细致划分。从欧美国家的立法来看,“见死不救”构成犯罪有着严格的限制。在见死不救罪的条文中,虽各国表述不同,但一般只适用于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而且,对于根本无法实施的救援,即便行为人有能力救援而误认为无法救援,也不构成犯罪。

他国经验

多国立法保护见义勇为 专家称立法需谨慎

13日,广东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3次碾轧,而在7分钟内竟有18名路人不闻不问,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无独有偶,17日,武汉一名15岁学生扶起一被电瓶车撞伤的中年妇女,却被伤者指认为肇事者。

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一边是好心人被诬陷,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严厉拷问。如何避免类似道德悲剧重演?如何保证好心人行善“零风险”?为此,有律师提出,有必要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

实际上,在美欧诸国,都有类似“见死不救罪”规定。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

(3)慈善事业公信力

【关键词】

慈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 诈捐门 陈光标现象 慈善透明度 慈善账目公开 慈善组织体制改革 慈善监督 道德规范

【背景链接】

2011年,慈善事业丑闻频出。6月,微薄炫富、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几乎成为慈善腐败的代名词。8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合作项目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竟为年仅24岁的主席之女,而青基会面对慈善腐败的质疑,欲说还休的态度,让中国慈善事业雪上加霜。9月,宋庆龄基金会面对腐败质疑也犹抱琵琶。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份到9月份,官方慈善捐款数目锐减,部分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陈光标,江苏人,任江苏某公司董事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有过多次慈善”壮举”,如自己组织慈善团队赴日救灾、在云南灾区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在贵州开演唱会向观众发猪羊。他高调的慈善的行为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赞誉有之,认为他为中国富豪做出了榜样;反对有之,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即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给慈善的倒退。但陈光标认为他是想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让大家关注慈善,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赠中来。事实上,他的每次举动确实带动了很多富豪捐赠。无论怎样,陈光标的慈善之举被广受关注,还是凸显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 [问题]

此事件凸显慈善事业一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

慈善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慈善捐赠是富人们的事情,慈善价值观难以形成,必然然影响到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两大主要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

第二,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由于监管不力,透明度不高,使得我国慈善善款流向不明,公信力出现危机。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慈善立法,提供法制依据。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

第二,建立多元监管体制,提高慈善公信力。

一要行政监督。政府既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

二要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

三要内部监控。慈善机构要完善自身内部管理监督程序。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慈善文化,梳理慈善典型,鼓励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培养公众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农村问题

(1)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背景链接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2010年2月22日,福建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见。

二、事件观点

(一)带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在原有乡镇企业发展基础上,培育出大量上下游产业,不断吸引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还可以利用各种优势,吸纳外部资本进入,形成一大批具有小城镇特色的产业品牌。

(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迁移到小城镇,可以缓解过去的“过密化”为特征的人多地少矛盾,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三)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解除外出务工之忧。农民进镇门槛、就业风险和生活成本较低,小城镇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三、对策措施

1、推进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居住,带动新农村建设。

2、促进农村造福工程从边远乡村向中心集镇转移。

3、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资金资源投入。在建设中心村镇的过程中,对修路、通电、通水、通信、建学校及医院等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可以一次投资,资源共享。

4、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建议城镇化要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化发展路子。

5、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当地实际和发展优势,打破原有建制村区划界限,通过旧村改造、合村并点,推动居民及相关基础设施向小城镇聚集,促进小城镇发展。如,可建设小城镇中心学校、中心卫生院、中心电影院、中心俱乐部、中心文化站、中心集贸市场、中心养老院等,让村民共享,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6、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特别是要方便农村儿童就学。

7、提高农村农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转为居民,变成工人或市民,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8、促进乡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这不仅是从瓦房、土坯房变成套房、商品房,更重要的是要让社会治安稳定、生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

9、节约农村土地,保护农村环境,合理规划、开发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10、促进农村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自主创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背景链接】

最新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主要是80后和90后,总人数大约1个亿,占农民工外出打工的60%。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是首次被写入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群体。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2010年6月首次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后,第二次发布年度流动人口研究报告。《报告》利用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106个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

游走在城乡两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变成既回不去又留不下的“夹生饭”

一个3000人的村庄,有100多个青壮年在外地因抢劫入狱——温江村,这个地处广西天等县上映乡的偏僻山村,正以“砍手党村”的“名声”为外界知晓。从这里走出大山到广州、深圳闯世界的年轻人,不少选择以抢夺他人财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

这令人震惊,更让人沉思:是什么魔障,让这么多年轻人,走上了这条灰色的不归路?

温江村属大石山区,地少且瘠,缺水,只能靠天吃饭,贫穷逼迫着想改变自己未来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读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留在城里的“捷径”,已经越来越难走,更多年轻人更愿选择打工这条路进入城市。

在惊叹都市的繁华后,他们会发现,城市虽好,居大不易。和更早进城的父辈相比,他们更了解城市的魅力,也更渴求留在城市。然而,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只能从事那些环境恶劣、工资低、待遇低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他们使用手机、上网等都市化消费。如果再遭遇歧视、欠薪等,更会心生怨怼。面对诱惑,面对不公,难免有人铤而走险。

贫穷绝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他们灰色人生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与自身好逸恶劳有关;他们的违法行为,理当受到法律严惩。不过,当个体事件有了向群体现象扩散的趋势,尤其是,当“打工苦,打工累,不如混混黑社会”这类黑白颠倒的价值观渐成温江村年轻人中流传的顺口溜、当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案件约占到全国城市刑事案件的1/3时,社会管理者应特别警惕“温江村现象”的生长蔓延。

温江村年轻人的迷失,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困境的一个极端缩影。目前,“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在工业化、城市化高歌猛进的当下,基本不懂农活的他们,回不去也不愿回到乡村,技能所限也让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游走在城乡两端,他们的人生变成既回不去又留不下的“夹生饭”。他们比其他人更需要“人生护栏”,然而,社会保障和救济渠道的缺失、城乡文化的冲突、常年被边缘化带来的道德畸变、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失衡、市民的歧视与都市的诱惑,让“护栏”失修。

正因此,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应该正视并解决好这一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土壤与催化剂,如何消弭?走出灰色人生、走向阳光地带,社会如何给他们更多助力?

宏观层面,创造一个平等的成才环境最为关键。要打破现有城乡二元体制,融化户籍坚冰,消除身份限制;要制定完善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落到实处;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微观层面,人人都可为他们的未来出力。正是有意无意的歧视,让他们成为城市里的陌生人。对他们的劳动,市民应当给以尊重。比如面对快递员、服务员、保安人员时,少一些鄙夷漠视,多一句问候感谢,或许可让隔阂渐融。

毕竟,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报告显示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他们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变化;同时,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谋职融入城市生活转变;由工资支付保障向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改善住宿条件向要求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但是,由于他们经历的困难相对较少,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挑战还需要有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

[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很大的差别:衣着潮流、手机先进、喜欢上网、极少寄钱回家,就连口音都差不多。由于对网络的熟练运用,80后的说话胆量、开放程度和交际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权益诉求,与他们的父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重要性]随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日益庞大,社会亟须对他们在城市面临迫切的婚姻、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关注。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

[现状]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尽管放低了进城门槛,实行了有条件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必须正视,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能依然止步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应急处置,也不能仅仅依赖蜻蜓点水式的定点救助而忽略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规划不仅要有近期急务、中期目标,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要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城市发展繁荣结合起来。

[面临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中需要关注六大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难。

二是劳动年龄流动人口自身竞争能力弱,劳动技能整体偏低。

三是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偏低。

四是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住房状况有待改善。

五是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

六是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

[对策措施]

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应改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管理体制,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

一是强化人口发展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建立重大专项规划衔接机制、重大工程项目人口评估机制和人口预警机制。

二是完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信息管理,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应用。

三是构建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合理分布的体制机制,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就业,统筹推进户籍、社会保障、土地等相关制度改革,制定差别化的人口迁移管理政策,构建有利于人口聚集的财税管理体制。

四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五是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建议加强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估,加快构建流动迁移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实施流动人口市民化工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工程。

就业问题

(1)用工荒和就业难

一、背景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而用工荒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

二、现状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首先,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其次,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三、对策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才能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要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道路。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除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第四,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

政务问题

(1)政府网络舆情能力

一、背景资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于2010年4月12日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考评。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因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标上一枝独秀,进入总体较为得体的蓝色区域,而贵州安顺警察枪击致死案、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被亮起“红色警报”,值得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在点评山西疫苗事件时就指出“问题一个系统又一个系统的出,再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治理,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现在是各个领域都需要很好重视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互联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党政机关逐步重视探索网络问政,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经验,让更多的地方党政机构用好网络问政这一新的治国理政平台,从今年开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网络问政实践”的典型经验,供地方当政者参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环保局长“批评有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尊重网络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点评时认为“对于网络批评和网络监督,领导干部应有的心态是欢迎和提倡,以广阔的胸怀听取民意,从善如流”。

二、名词解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典型案例的启示

【四川巴中“全裸”乡政府】

2010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今年1月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打造透明政府从此有法可依。在信息交流与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攻坚阶段的今天,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显得更加凸出。而政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正是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裸”乡政府给我们的启示:

1.信息公开有利于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增加百姓对干部乃至政权的信任感。

2.透明政府有利于预防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出现。

3.信息公开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进步。

4.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怨气积累、矛盾积累和问题积累,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可能。

5.信息公开有助于推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四、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

(一)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

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能够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

(二)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改变封闭的观念,树立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到政务公开,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随着网络、手机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汇聚之地,很多舆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表现。因此,要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

(四)建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如在主流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络上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五)对公务员加强应对舆情的训练。

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如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舆情培训。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

(六)健全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

五、反思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只能代表以下群体的声音:生活在城市地区、有经济能力使用网络并有足够闲暇在网络中逗留并乐于发表意见的青年人。”而网络舆论的现实表明,这些青年人的声音所代表的显然不仅仅是这些青年人本身。这些表达背后的民意支撑显然不能视而不见。更何况网络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把“特定社会群体”的声音与“普遍的民意”割裂开来,只能是与现实愈发背道而驰。

网络舆论的热热闹闹,除去网络本身的技术优势外,更有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够自由的原因。

表达自由是民主的前提,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互动推波,形成强大的压力,不仅对腐败不公的个案解决有所裨益,也是制度改进的推动力量。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困难,往往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取向,迟迟不能推动制度改进或者推出的却是南辕北辙违背常识的制度。就当前的实际而言,网络舆论力量的助推显然大有可为。

民生问题

(1)看病贵问题

(一)、看病贵原因

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七个方面: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4.5%。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只占17%,企业和社会承担27%,56%是居民个人承担。

3、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据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目前有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

4、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

6、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各级卫生部门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现象,缺乏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手段。医疗机构条块分割,也是造成监管不力的原因。

7、群众看病的要求提高。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基本思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基本原则:(1)、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变;(2)、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道路不能变。 具体措施: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选择

一、二所综合性医院,收费低廉,财政保证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严格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防止医疗机构以此乱收费。

5、开展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加快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提高群众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7、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热点、焦点之四: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

(1)、法制建设不完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不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医院的利益驱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患者也一步一步被推向市场,从內心难以摆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希望自己掏钱看病的同时,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4)、医疗体制改革后,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客观上形成了医保、医药、医疗“三驾分头拉车”的局面。而“三驾分头拉车”把矛头集中到了医院。

(二)、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国家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2)、加强诚信建设和医患沟通,“钝化”医患矛盾:一是医疗机构要从自身找问题,重建医德;二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三是改善就疹环境,适当降低费用。 (3)、社会要理解医疗服务是“特殊服务”,而不是普通的花钱买服务。 (4)、继续加大卫生立法的力度,逐步完善卫生法律体系。

(2)买房贵问题:

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一)、买房贵原因(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是: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也有不少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性需求。在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抬高了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误导市场预期。

(二)、解决措施

1、坚持遵循经济规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

2、调控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促进住房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3、调控工作实行供应和需求双向调节、综合治理的办法。

4、调节需求的重点,是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限制被动性需求,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5、改善供应的重点,是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同时,还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认识。稳定住房价格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工作的统一政策部署,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落实责任。国务院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其他

(1)产品质量召回

【背景链接】

从2010年1月21日起,丰田部分车型先后爆出踏板门和刹车系统都出现了问题,随后丰田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据初步估算,此次丰田召回的汽车已超过1000万辆。

自2004年起,我国第一个有关缺陷产品的召回法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此后,《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也相继出台。2010年3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汽车产品质量建设、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结世界汽车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企业要加强质量并建立召回制度。

【标准表述】

[影响]

召回事件严重影响到丰田乃至日本汽车的品牌形象,作为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丰田自尝苦果。召回制度是一种崭新的法律制度,它需要与中国现行的合同制度、产品责任制度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衔接。召回制度不仅依赖于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他律,还依赖于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消费者遭遇缺陷产品时的制衡能力。这需要整合政府力量、民间力量、法律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联手设防,健全产品召回法规体系,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有关部门在监管上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及配套措施,防患于未然。召回制度法治化,在鉴定碰撞标准和相关设备等方面要更加完善和细化。建立产品召回制度,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能体现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经济利益也有巨大促进作用。

[措施]

汽车生产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改变重产能、轻质量的倾向,建立汽车产品质量责任制,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汽车产品售后服务,加大对消费者正确使用汽车产品的培训和指导,增强消费者汽车质量安全意识,发展和完善修配、保养等多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要建立质量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建立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和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召回、处理缺陷汽车产品。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注重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汽车行业安全和节能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二是严格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三是加强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标准检测能力建设和质量事故鉴定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四是建立汽车行业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保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制约和惩戒失信企业和失信行为。

(2)地沟油

【背景链接】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2010年3月披露,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标准表述】

[原因]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头管理导致“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二是政府部门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三是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问责,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2002年,国家颁布《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的规定》中明确要求,无论是过菜油还是地沟油,都属于废弃油脂,禁止再收购、加工成食用油脂。要根治地沟油的存在,不让地沟油危害百姓健康,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垄断”回收地沟油的责任,不能让地沟油的回收成为一个无人管理的领域。地方政府回收后的地沟油可以用来加工柴油等,通过合法的“变废为宝”,堵住地沟油流入饮食行业的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措施]

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是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

三是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3)村民反暴力拆迁被碾死

【背景链接】

2011年7月11日17时许,位于赣县茅店镇的精达模具厂在未与当地村民达成协议的施工工地上强行施工,前来阻挠施工的茅店镇罗坑村窑前组村民谢绍椿被挖掘机,压在机下而亡。引起当地部分村民不满,家属情绪激动,百余名村民聚集在323国道茅店路段,造成国道交通受阻,附近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受到影响,前来阻挠施工的茅店镇罗坑村窑前组村民谢绍椿被挖掘机碾压致死。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拆迁方和被拆迁方双方的矛盾、冲突,特别是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应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但现实是:少数地方,却成了强行拆迁。这类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人们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类暴力强拆,对政府而言是践踏自己的公信力,对党而言是有悖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社会而言是扰乱公共秩序,对被拆迁方而言那是对生命的亵渎。

[暴力拆迁的危害]

暴力强拆现象是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拆迁单位肆意侵害他人权益而引起被拆迁户强烈不满,奋起反抗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危害是深远的:

一是严重影响和破坏党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是暴力拆迁,易导致大的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两类不同的性质的矛盾,增强法制意识,避免出现自焚、压死人等惨通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对策措施]

人事考试教育网教育总结如下措施:

第一,坚持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精神指导我们的拆迁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树立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官员要有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拆迁。严格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只用GDP去衡量地方政府和干部的政绩、升迁。 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中之所以惯用“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做法,其追求土地财政、与民争利的政绩观可见一斑,凸显地方经济发展方式亟待加快转变的问题。

第18篇:申论

2014年申论热点:用过硬作风担当改革使命

汇聚民意、共商国是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已然吹响。这是一个国家宏图伟业的最新着墨,是改革征程在新一年的崭新起航。唯有不折不扣狠抓落实,美好蓝图才能变为现实,开局起步才能蹄疾而步稳。

己正方立信,无私自树威。把抓落实作为搞好今年工作、推进深化改革的重点,没有过硬的本领不灵,没有过硬的作风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是关于作风建设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是衡量为人为政的鲜明准则,更是对党性原则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深思其精髓,铭记其要义,践行其要求,是摆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突出任务。

作风之重,关乎事业成败;作风之要,在于久久为功。无论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历史印记,还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作风标注,抑或是焦裕禄、杨善洲们的永恒追求„„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扎实过硬的优良作风,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造就了一个国家顽强的战斗力,更激发起社会无穷的创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改进作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不仅激发海内外的强烈关注,也给作风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涤荡“四风”积弊„„一条条敢于动真碰硬举措

的推出,无不是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力,铲除沉疴积弊。决心之大,举措之严,效果之显,让党风为之一清,政风为之一新,社会为之一振。

特殊的时刻,更显特殊的分量。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换挡升级期、结构调整期、风险释放期„„环环相扣;涉险滩、啃硬骨头、破利益藩篱„„步步催人。试想,若一味留恋各种权力,又如何能够真正实现简政放权,给市场松绑?若继续热衷形式主义,何以让体制机制改革落到实处?若仍存一己之私,瞻前顾后,谈何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焕发创新活力?

直面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锻造出堪当大任的过硬作风。此刻,扎实过硬的作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推进改革的“行动力”,就是引领社会的“感召力”。

世间至理,从来知易行难。革弊立新,决非一日之功。践行“三严三实”,投身改革大业,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奋发进取,也当时刻躬身自问:为人为政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多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的从身上根除了吗?自己的改进比起群众的期待还有哪些差距?现在的作风能否背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道虽迩,不行不至。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和重要部署,各地和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有为”也要“有忌”:一忌“花架子”,口号喊的响,实则

两张皮,骗不了百姓,却丢掉了人心;二忌“走过场”,看似措施一堆,却从不问群众意见,满是虚火,不抓症结;三忌“一阵风”,或前热后冷,或前紧后松,最终功亏一篑„„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全面深化改革,践行狠抓落实的过硬作风尤需时刻在脑在心。只有风清气正、严抓落实,除作风之弊、集作风之力,才能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真正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014年申论热点:赶考,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

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65周年之际,适逢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铺开之时。从当年“进京赶考”到今天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赶考”接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65年前,毛泽东将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这个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迁往北平比作“进京赶考”,是因为党的主要任务从此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向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性的转变中,能不能避免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自满,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肩负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共产党人面临着新的严峻大考。

65年过去,经过建设时期的艰苦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曾经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实践证明,牢记“赶考”告诫,保持“赶考”心态,发扬“赶考”作风,是党的建设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考验没有止境。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作出重要论断,告诫全党“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既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赶考”,就要有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精神。一个“赶”字,道出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现在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定目标只剩下六七年,距建成中等发达国家还有三十多年。时间紧、任务重,丝毫懈怠不得、耽搁不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住一切机遇迎难而上,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赶考”,就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赶考”的告诫源于革命胜利时骄傲自满的危

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坚决贯彻八项规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也正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环境安逸、条件改善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长蔓延,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现象加剧。继续“赶考”,就要有面对问题的清醒头脑,不进则退的紧迫意识,从已有成就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在现实考验中砥砺意志、增长才干,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赶考”,就要有接受评判、经受检验的自觉。一场考试结束,答案是否正确,需要加以判验。对了就坚持下去,错了就及时改正,更好地迎接新的考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执政“赶考”,考官是人民。“答卷”打多少分,人民群众说了算。只有把每次考试结果都向人民公开、让人民检验,在人民监督中不断提高“赶考”水平,才能不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警钟长鸣不息。发出“赶考”警示,是沉甸甸的责任感,更是崇高的使命感;重温“赶考”警示,是迎接挑战的宣言,更是鞠躬尽瘁的宣誓。“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光明前景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赶考”的征程从历史走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历经风雨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

够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2014年申论热点:喂药丑闻能否换来认真

监管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馨港幼儿园因给幼儿集体喂食疑似“病毒灵”药片,引发家长恐慌。目前,夷陵区政府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幼儿园园长及保健医生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继西安之后,又有吉林、湖北陆续曝出幼儿园喂药问题,证明“喂药”并不是孤例事件。根据一些家长所说,这些有喂药现象的幼儿园,按照收费办法,如果幼儿缺勤幼儿园就要给家长退费。如超过十天缺勤,就要退一半的托费。园方为了确保孩子不生病,保证幼儿出勤率,才会给孩子服用这种抗病毒药物。为了利益而放弃道德、良心本已让人无语,但是为了利益竟然把手伸向孩子,天理难容,莫过于此吧。

网民也在追问:有多少幼儿园在给孩子乱喂药?而如果喂药保证出勤率的说法是真的,这种经验便无需传播,甚至闭着眼睛都能想出这种歪招。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的不择手段,当竞争残酷或利润诱惑非常大之时,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很容易突破,甚至铤而走险。假冒伪劣问题严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高发,都是这个问题。幼儿园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而给孩子喂药,不过是资本不择手段逐利的一个“品种”罢了。

但我们基本可以相信,公立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公职人员的机关幼儿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公立幼儿园有足够的财力保障。而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公办、机关幼儿园的孩子比私营幼儿园的孩子更安全,也就是说,公职人员的孩子比老百姓的孩子享受更为安全的幼儿教育。然而更重要的问题还不是社会公平,而是我们的下一代、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问题。幼儿教育本应成为国家义务,而不应任“市场配置资源”。第一,不是什么领域都可以“归于市场”,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还得“政府的归政府”。 第二,即便幼儿教育可以部分交给市场,现在并不成熟。不成熟的问题很多,比如行政监管水平低下,经营者、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资本逐利与教育良心的矛盾很难平衡,把下一代的教育和护理责任交给市场,如何保证他们不会成为资本逐利的牺牲品?所以不管公办私办,加强监管都是第一要务。

从各种方式的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的幼儿园校车事故,以及争夺生源而发生的投毒案等等,再到今天的“幼儿园喂药”,大大小小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指向“市场化”。也就是说,私立幼儿园因为管理混乱、逐利取向严重而导致各种问题和事故,而公立幼儿园则因管理相对正规、政府财力投入到位而鲜有乱七八糟问题发生。

“幼儿园喂药”事件的本质问题是我们未尽到抚育下一代的应尽义务,这个问题不解决,还可能有更多的问题出现。

2014申论热点:公车改革,省钱限权才是

硬道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但全国没有统一规定。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报告表明,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

公车改革终于从“雷声大”走向“雨点大”了。壮士断腕也好,背水一战也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姿态与决心,显然也普适于车改进程。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不准违规配备公车”;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关于公务用车的要求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态度有了,路径有了,剩下就是从顶层设计走向改革现实了。

车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无须赘言。在三公经费方面,公车支出一直是占最大的比例。比如2011年中央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叶青大致算了算,车改结束后,每年或可节约1000亿元。2013年11月,中纪委“晒”出了2013年以来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成绩单”: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14839起,其中,违反公务

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类问题之首。

一句话,把钱省到实处,把权限在明处,这才是车改的硬道理。

眼下而言,亟待解决的是四个问题:一是车改如果货币化,是制度创新还是福利“创薪”?标准高了,财政还是冤大头;标准低了,下基层就会没了积极性。平衡好一个“度”,确非易事。二是公车拍卖,会否造成新一轮国资流失?如果拍卖程序夹杂“暗箱”成分,不仅公开透明成问题,低价贱卖可能成为新的权力寻租把戏。三是车改最怕阳奉阴违,政府的公车少了,企业的公车会不会多起来?事实上,一些职能部门或领导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车辆也不是个例。“挂的是民牌,登记在企业,检查一来就收起来,检查一走就开出来。” 制度需要对李代桃僵的车改现实,保持足够的警惕。四是车改之后,司机去哪儿?驾驶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历史问题不能总是“历史”解决,专业“车队”究竟该不该存在,总要有个标准的说法。

如果从1994年算起,中国的公车改革已经有了20个年头,但“车轮上的腐败”显然并未禁绝。该试的模式已摸完“石头”,该改的地方已形成共识,车改“过河”的脚步,总不能一直在浅水区摸索。不管怎么说,省钱限权才是车改的旨归。

2014内蒙古区考申论热点:领导干部要恪

守“三严三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产生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和弘扬好的作风指明了方向。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习总书记

对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为政之要、为人准则等等方面,作出了深刻而简明的阐述。各级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从政为官,须臾不可忘记“严”和“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必须当先锋、作表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让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为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在教育实践活动伊始,总书记就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此后,总书记就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指示。“三严三实”,是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思想,是对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永不忘本的明确要求,针对性、指导性兼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会,自觉实践。

“三严三实”是互为关联的,是一个统一而严密的整体。严以修身是根本,只有从价值观与信念上打造了“金刚不坏之身”,任凭“四风”及其各种变种滋扰,才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严以用权是核心,只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不会背离用权的初衷,弄权谋私。严以律己是规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就不会搞特殊化,更不会放松、放纵。如果心无敬畏、

手无戒尺,必然是目无群众、目无法纪,最终踏上不归路,为干部群众所唾弃。

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和动力。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情操的高低,体现在是否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在谋事、创业、做人上,领导干部坚持做“实”,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

以“三实”祛虚浮,是作风建设上的对症下药。例如,有的干部谋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甚至弄虚作假,遑论打基础利长远;有的干部创业精神退化,碰到困难拖着来、遇到矛盾绕道走,缺乏责任担当,把领导岗位当作了文件收发室;有的干部当“两面人”,台上一套背后一套,直到东窗事发,干部群众大跌眼镜。因此,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必须严格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践行“三实”,坚决戒除“不实”。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思想,从思想深处、从为政之德、从履职行权、从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对照检查、提升自己,涤荡歪风邪气,树立昂扬正气。各级党组织要理直气壮地褒奖和重用那些扎实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第19篇:申论

强化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内容摘要:我国近期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大都是新闻媒体曝光后,才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政府监管和执法部门介入,使问题最终得到处理。新闻媒体对于揭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必要的,但只靠新闻媒体的曝光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中、百姓身边没有得到曝光的不安全食品...

我国近期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大都是新闻媒体曝光后,才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政府监管和执法部门介入,使问题最终得到处理。新闻媒体对于揭露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必要的,但只靠新闻媒体的曝光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中、百姓身边没有得到曝光的不安全食品还有很多。这就暴露了平时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工作的缺位,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应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这就使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尴尬地走上了维护食品安全的第一线。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保证食品安全,维护百姓利益,确保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强化和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

首先,监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必须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证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监管部门要强化对人民安危负责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监管,把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流通阶段,消除在摆上百姓餐桌前。

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立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标准,为市场确立行为准则,使监管、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再次,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任何企业或个人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要受到严厉制裁。

最后,要建立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模式。在现行多头管理的体制下,每个身负监管之责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模糊地带”。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逐步变原来的多头管理模式为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食物链的全程监督,让安全隐患无隙可乘。

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政府部门要相信群众、相信媒体,充分发挥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的力量,形成合力,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必将得到改善。

基层民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近年来,基层不断创新基层民主改革形势,09年河南省邓州市开创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办事的统一,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重视。

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实践作了高度精辟的提炼和概括,即“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前提,民主决策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基层群众自治的保证。

第一,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中国的法律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而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则是这一基础性工程的重要内容。

第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对策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财产公示来管三狂州长

日前,云南纪检专案组初步查实了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的违纪违法事实:近5年来,杨红卫先后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杨红卫与妻子余赛英在昆明、个旧、弥勒等地有房产17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房产6套;杨红卫被称为“三狂州长”,他吸食毒品,与数十名女性有不正当两性关系。(9月26日经济参考报)

尽管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的所作所为,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杨红卫腐败案,再一次证明暗箱里的权利多么可怕。

其实,比起贪污上亿元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杨红卫的贪污数额并不让人吃惊。但杨红卫的贪腐却是最见不得光的,作为堂堂州长,他居然长期吸食毒品,玩弄数十名女性,坐拥国内外23套房产!这其中任何一条,都让人咋舌。

“三狂州长”没人管得了吗?吸毒、炒房子、玩女人这样的事,都是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的,可杨红卫样样大行其道,多年来不露马脚,直到地震灾区的灾民反映灾后重建的民房问题,才牵出这一系列丑事,足见官员财产监督制度的薄弱。

纵观杨红卫的“三狂”——“狂热”指的是其工作作风,“狂妄”是说他的为官之风,而“狂欢”则反映了他的生活作风。“三狂”之中,“狂欢”危害最致命,他让一个高级干部忘乎所以,堕落到最腐朽的深渊,为维持这种腐朽生活,又不惜贪污受贿、铤而走险,陷入恶性循环。

可见,管住杨红卫这样的“三狂州长”,核心是遏制其“狂欢”,根本之道是切断其财路。而要切断其财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监督。倘若杨红卫的财产状况是公开的,他就算只吸一次毒,玩一次女人,买一套房子,也都将逃不过人们的眼睛,他也不至于糜烂到今天这步田地。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曾表示,要逐步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而“三狂州长”杨红卫的腐败案也再次表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迫在眉睫。因为不透明的官员财产状况,不仅容易诱发腐败分子侥幸心理,让他们越陷越深,也增加了查处腐败的难度和成本。

面对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挑战,以及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已成为紧迫的公共需求,相关方面不宜再拿“条件不成熟”来延迟这一制度的推行。

李天一事件

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和现行学校教材,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大学生公民意识、人文素质的教育,开设更多针对性课程,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摒弃简单空洞的说教。

二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可以通过限制贵族学校,取消重点、师范学校的评定等方式,教育经费投入实现公开、公平,使“富二代”、“星二代”与普通人公平发展、公平竞争,避免他们与社会的隔绝和产生等级观念。

三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接受道德、法制、理想、信念的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是重视家庭教育。可以端正他们的名利观和金钱观,并适当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教会他们独立和自给自足。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关于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六大任务时首先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当然首先要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排第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尽人意之处依然存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还应进一步减轻;素质教育还应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改革还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重数量轻质量、重招生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学术腐败还在一定程度上滋长。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进一步努力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才是人成长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很多贫困家庭咬紧牙关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摆脱贫困。教育公平是千千万万的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曙光。

首先,进一步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对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要健全学生的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素质;在城市,重点规范教育收费,严禁通过择校等手段乱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第二,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已经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排名第一。使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这本身对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高等教育规模、数量迅速膨胀的同时,质量却没有全面跟上。个别高校、个别专业出现了教学水平滑坡、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工作统计弄虚作假、教育腐败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滋生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监督,特别是财务制度的监督。规范高等院校基础建设的规模和招投标制度。畅通举报渠道,杜绝学术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

第三,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做好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的贯彻。加大财政投入,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得了职业教育。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应健全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这既是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大学的有力举措。国家公务员考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教育是传播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培养思想道德的主要手段。我们应站在为人民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的战略高度,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打造好教育这块民族发展的基石。

扶老人恐惧症

“扶老人恐惧症”在全社会正呈燎原之势,卫生部却在此时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甫一出台就引来口水无数,不少人认为该指南的出台是因为频发的“扶老人做好事反被冤枉”,更有人指这是“中国的悲哀”。

其实将该指南归因于扶老人反被诬告事件,只是个不太美丽的误会。因为该指南指导的是正确救助跌倒老人的医学急救技术,而非如何防止救助老人却被诬告为肇事者。老年人即使没有重大病症也常是一身老人病,跌倒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及心脏病发作等症状,或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年轻人跌倒拍一拍灰就起来了,老人跌倒却可大可小,数据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而正是因为老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对老人跌倒时的救助方法就尤为重要,一旦方法不当很可能救人变伤人,好事变坏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扶老人技术指南为救人者提供技术指导确实有其必要性。

扶老人技术指南的出台并不悲哀,该指南因“扶老人恐惧症”而“蒙冤”才是真的悲哀。正是因为心中对扶老人风险的恐惧根深蒂固,所以选择性地无视同时出台的儿童溺水、儿童跌倒等伤害干预系列指南只揪着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不放,所以一看到和救助跌倒老人沾边的指南就想当然地代入“扶老人反被冤枉”的角色,甚至只看到指南的名字就已经把它喷得狗血淋头。

扶老人技术指南的“蒙冤”只是社会信任基础脆弱的一个集中爆发点,而此前,民众对社会的信任早已被一个个道德炸弹炸得伤痕累累。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震惊全国,彭宇扶起被撞成骨折的老太太却被指认成撞人者,此案历经三审最终和解撤诉,此后双方三缄其口;2009年发生在天津的“许云鹤案”更是此次“扶老人恐惧症”爆发高峰的直接原因,许云鹤称看到违章爬马路护栏倒地受伤的王老太,立即停车为其包扎并打了急救电话,老太却称被车撞伤将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许云鹤赔偿10万元,理由是许的车离老太很近引发其惊慌错乱,跌倒,上月下旬此案二审开庭双方各执一词,如今仍是一个未有结果的“罗生门”;就在上周,南通的公交车司机殷红彬将跌倒在马路上的老太扶起却被诬告成肇事者,最后多亏监控录像才还了他一个清白,老太态度立即转变送上锦旗,让人啼笑皆非。正是这样的事一次次地伤害着民众对社会的信任,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不绝于耳。其实民众想要的是可以防止做好人反被诬告的《救助老人免责技术指南》,而这本医学急救技术指南只是为民众的愤慨背了黑锅。

扶老人的确是个“技术活”,既要在急救技术上扶对,又要在道德技术上扶好以免被诬告。扶老人技术指南的“蒙冤”再次凸显了民众对社会的不信任,“扶老人有风险,做好人需谨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救不救是一个问题,但至少该指南的出台让我们知道了在医学技术上该怎么救。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 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二要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为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使他们尽快就业。

三要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公务员队伍。 从2008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 高。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 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

四要进一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要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西 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技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同时还规定,对志愿服务西部、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2至3年后,报考公务员 或研究生的,给予政策优惠。

五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财政将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予以支持。《意见》还要求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面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六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组织人事部门要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积极为他们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贡献才智创造条件。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3)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4)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第20篇:申论

主要问题:这几段文字主要说明了政府职能转变、规划和企业投资方向应该依据市场来进行,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投资方向根据大众需求,合理的政府行为(规划和调节),将有利于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推进,从而达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只有人们需求,才能形成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核心,政府和企业围绕它进行和谐的运作。

材料表明好友公厕能够进入王府井30%的“效益佳”企业,每月利润在万元以上,人均月创利1000元,就是政府与企业良性市场运作的佳例。材料提供三组客流量的数据说明王府井存在一个潜在的市场,这个市场有着强大的需求量,有需求也就意味着商机的存在,这是好友公厕能够获利的最主要原因,材料又通过了王府井市场公厕的总面积和人均占用厕所面积两组数据作对照,参考国际标准,表明虽然从距离上看符合国家规定,但是人均下来公厕的数量远远还是求大于供,市场的吞吐量还是很大。

政府合理的规划是市场经济成功与否的标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告别了过去的政府计划经济时代,转而强调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改革模式,成果斐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通过调节、转变、鼓励等手段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市场由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形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供求平衡,政府通过调研收集数据,对市场进行调整、完善,沟通,实现市场的自主运作,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盈利,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市场和人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想赚到钱,除了敏锐的把握商机外,还要符合市场规则。市场规则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王府井有五家公厕,可只有好友公厕实现盈利,这是因为“醒目”,便于消费群体找到,这体现了这家公厕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人性化对于企业来说是立身发展的有力武器,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于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必然更高,只有更新更好的人性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实现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

同样,人性化也为政府部门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表明北京胡同多,公厕多“见缝插针”式,公厕五花八门、样式不统一,不好找,这些都给政府的规划部门提了个醒:既然公厕还存着广大的市场,政府就应该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基点出发,对公厕进行统一调整、规划。这不仅仅能够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公力,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需、政府、企业三者的和谐发展,而且也符合在日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中中国的利益,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就业申论范文大全
《就业申论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