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科教兴国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5 09:01:5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教兴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中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第四课时。第二单元是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也是学生更好的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而本课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理解科教兴国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当代中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可以多角度了解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发展现状,并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具有爱国情怀。

2.学生热衷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有创新精神,但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热情有余,信念不坚定。

3.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对于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增强辨别能力。

(三)教学准备

本课时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论难度,但是现实意义重大,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科技的力量,如何创新,其中的教育意义尤其重要,因此要增强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分析与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三)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认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提高创新能力。

分析:学生对科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自身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不甚明了。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未来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讨论法、活动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几张有关我国科技成果图并提问:看到这几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地点,时间说说)

学生:看图,推测,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开始,能迅速活跃课堂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科技改变生活──感受创新

1.教师继续出示图片:APEC期间的焰火表演如何做到把污染降到最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开发新技术。

教师出示材料:如何留住APEC BLUE?

北京APEC宣言: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

──鼓励创新、竞争与合作,推动亚太可再生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源安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支持各成员深化电动汽车创新和以环境友好型汽车技术促进绿色增长等领域的合作。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受最真切的例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如果要实现倡议中的内容,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发展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2.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MAC是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通过观看一分钟视频也可以推测出来。 教师播放1分钟视频:MAC1984-2014带给我们的改变(桌面的变化)

学生回答:MAC是苹果集团自1984年起开始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的总称。 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技术的向往。 面对改变──思考创新

1.教师提问: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淘汰率极高的今天,苹果公司的产品能30年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靠的是什么?苹果公司30年发展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苹果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苹果产品使用方便──科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教师举例出示材料:

材料

一、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业双十一的成功──双十一零售业的神话

信息技术正向纵深发展,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技术正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球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一场技术主导的新革命汹涌而来。

──《第三次零售革命》

今年双十一,阿里成交额为571亿,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占到今年总成交额的42.6%,一共生成2.78亿个订单。

大数据──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 2010年,大数据产业价值为 32亿美元。在 2015年,这一产业的预估价值为 169亿美元。

材料

二、第十届珠海航展和大飞机C919

2014年11月11日,2014珠海航展开幕,中国空军所展览的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机型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空军现有的国产装备实力,以及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中国先进武器装备悉数亮相,包括代表中国陆军装备最高水平的核心产品、两款新型导弹等。

本届珠海航展上,C919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代表,其机身模型进行了参展。在11日开幕式当天,C919大飞机获得30架订单合同。2014年9月19日,C919首驾飞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落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正式开始机体对接。估计首飞时国产化率约50%。

材料

三、国庆**广场花坛用花选择国内自主品种

2014年国庆**广场花坛用花的15%—20%为国内选育品种,其中有五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菊花。

教师提问: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何在?国家为什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学生讨论: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不论是高科技,还是生活化问题,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迎接挑战──参与创新 1.创客

教师:从诸多实例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体会了创新的精彩,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出示清华附中创客空间图片,视频,项目名称。

材料引申:“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

请班里参加创客空间的同学介绍想法、做法,创客空间成员介绍自己参加创客空间签署的约定和项目开发过程。

创客空间部分项目介绍: 自动控光温度监测灌溉装置 自动调光器、自动浇水器 微型生态环境

人性化的多功能台灯 防网瘾背包

穿戴式手势控制小车 创客宪章

教师归纳:科技要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人的力量,靠人去创造 2.黑客与白帽子

资料:黑客基本含义是指一个拥有熟练电脑技术的人,但大部分的人习惯将“黑客”指作电脑侵入者。白帽子是指有能力破坏电脑安全但不具恶意目的的人。白帽子一般有清楚的定义道德规范并常常试图同企业合作去改善被发现的网络安全弱点。

一位清华附中初二学生被誉为中国最小的网络黑客,是参加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最小年龄者。但他不认为自己是黑客,而是希望自己成为白帽子。已经为学校校园网提出很多改进意见。

学生通过讨论逐步理解:科技也是双刃剑,我们要注重培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

设计意图:同伴最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最好,既能加深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提出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超越创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

六、教学反思

1.运用讨论和活动的学习方式适用本班学生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听取同伴意见,提炼观点的能力,锻炼在活动中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园事例,调动学生资源,说出自己身边的事例,能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引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

3.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挖掘事例的内涵,开拓了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的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事例,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感同身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同伴教育的方法是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

推荐第2篇:科教兴国

教育、科技、创新、人才(课本P65)

一、原因、意义、启示类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②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特别是青少年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现阶段,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④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4、为什么要重视人才培养?(或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

5、“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促进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正确领导;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我国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列举、说明、表现类问题:

1、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自主创新的事例。(科技成果) 答:“中国芯”的研发;“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十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等。

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④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党中央、国务院重奖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①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②党和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党和政府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④国家坚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⑤科技及人才的重要性(略)。

三、建议、打算、做法、活动设计类问题:

1、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①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业和创新精神;②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③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鼓励科技创新;④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⑤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⑥企业要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创新等。

2、怎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②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③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④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⑤ 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等。

3、怎样才能把我国家设成创新型国家?

答: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致了、人才强国战略;②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4、青少年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①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不中途辍学,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③认真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

5、青少年如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答:①我们中学生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注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能力的培养;③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6、青少年怎样立志成才?

答: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勇担“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重担;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直面挫折;增强责任意识,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等。

7、在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某校学生会 决定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科技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争做时代新人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几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答:邀请专家到校做科普专题报告;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举办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的手抄报;观看科技影片;阅读科技书籍等。

(3)诺本次活动要召开一个座谈会,请你在会上发言,请写出200字左右的发言稿(略)

推荐第3篇:科教兴国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显著特点,也是邓小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他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教育与科技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张教育与科学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邓小平“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邓小平“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邓小平“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战线的同志们,积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放在忧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完成科技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反映出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体现在: 第一: 当前中小学教育,坚持和发展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第二: 当前中小学教育,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 第三: 当前中小学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 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 当前中小学教育,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建设。采用音像录放等设施,尽快把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第五: 当前中小学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 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

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第六: 当前中小学教育,全党、全社会都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尊重教师的劳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我国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入21世纪,人类开始了新经济时代,而主导新经济的则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近年来,中国的知识强国、人才立国、科技兴国等为主体的知识型强国战略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大成功,并以其为依托实施成功的文化外向化战略,使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同步上升。 我国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创新。这事关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事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事关我国的富国强兵,事关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第4篇: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专题

一、时政点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7月29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后年教育投入占GDP4%;招考制度不在“一考定终身”;义务教育缓解“择校热”;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95%;教师行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大学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3.5年;20%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

3、“十一五”教育成就。“十一五”期间,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绩突出,人力资源水平明显提高

4、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2011年8月3日,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新闻发布会召开。旨在通过多渠道、深层次的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优质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品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5、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2年8月15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宁夏银川市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大赛共评出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4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182项。来自全国各地的35支代表队,共计461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比赛。

6、“蛟龙”号。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7、“天宫一号”发射。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

8、“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二、相关知识链接

1、科技的作用、现状

2、教育的作用、现状、地位

3、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命题预测

(1)教育

1、请列举近年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制定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农村学校

营养改善计划

2、列举社会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学前教育压力大,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教育乱收费现象;择校现象屡禁不止;以分论教论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歧视”差生等。

3、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人民收入贫富差距拉大;缺少维护教育公平的正义的制度;相关部门没有认真落实教育均衡化。

4、促进教育公平有哪些意义?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5、结合当地的现状,谈谈怎样实现教育公平?

国家(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及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协调发展;加大监察和管理力度,取消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班级设定;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社会关注薄弱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推行城乡换岗体验,提高农村教师水平。

学校:树立公平和平等观念,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困生等

6、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推进教育的发展,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促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7、为什么要重视学前教育?

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办好学前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8、怎样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快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鼓励和动员社会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鼓励支持和引导私立幼儿园的发展。

9、为什么“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必要性】提高农村、农民素质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0、怎样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11、“择校热”现象的危害?

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2、怎样缓解“择校热”现象?

教育经费均衡地投给每所学校;实行优秀教师流动制度,解决师资不均衡的难题;实行学区制,学区内优质学校带动和帮助薄弱学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

13、造成素质教育不到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管理不严格;各个学校无序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教育理念落后,违背教育规律办学;社会就业压力大,家长和学生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强烈;一些学生不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疏导心理的方法。等

14、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监督管理;各级学校领导和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严格按照法律和教育规律办学,不要急功近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成才观和人才观,尊重孩子的选择;学生要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学会心理疏导

15、郑州市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在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流动,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缩小校际差距;

有利于有效的解决郑州市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切实改善市区基础教育“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现状,

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2)科技

1、列举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

“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成功突破7000米大关;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一号”

2、我国的科技现状?

(1)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2)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我国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④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⑤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4、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全国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5、青少年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第三,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

为人先”的精神;第四,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五,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第六,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6、“天宫一号”、“神州九号”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试验成功说明了什么?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已取得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7、“天宫一号”、“神州九号”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试验成功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天宫一号”、“神州九号”发射成功,“蛟龙号”深海试验成功对我们有何启示?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加快科技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9、造成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还有很多的弊端;中小学仍没有认真履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传统仍没有很好地克服;对人才的评价制度和选拔制度还不够科学;全社会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仍不够优良;用人还存在论资排辈等不正之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还不灵活。

10、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②社会主义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④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实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⑤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劣势: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②我国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还有很多的弊端;③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

11、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⑤坚持对外开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2、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3、如何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技术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推荐第5篇:科教兴国(推荐)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有营养价值;易吸收

2、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

3、无毒、无害,无防腐剂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推荐第6篇:九科教兴国

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6小题每题1分,17——25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世界高科技产业出现了日益衰败的趋势 B.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C.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D.从实际出发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2、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黑熊的嗅觉是否敏感”,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的黑熊身上,造成了5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事件发生后,刘海洋被警方拘留。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少年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②青少年只要智商高,学习好,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③青少年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④科学研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当前世界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 )。

A、科学技术的竞争 B、自然资源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市场的竞争

4、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 上(传呼机、手机)”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党的基本线路是正确的 ③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 的重要前提 ④9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5、某地在2004年评出的十佳青年中,有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运动员、工人等,这说明①人才是多种多样的②人才有层次之分和种类之分③只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都可以成为人才④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2005年3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中南大学黄伯云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事例体现了()①党和国家高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②我国正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④我国正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下面是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这段对话反映了……………………………()

①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③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8、有关研究资料反映,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中,70%一80%是依靠新技实现的;而中国目前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不到30%。这启示我们,中国要实现现代必须()

①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上:②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③科技先进就等于经济发达;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浦东三资企业加丁贸易的主要增长点。2002年在三资企业加工贸易的产品中,技术含最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这一点最能反映“三资企业” 对

发展我国经济的作用是()

A、弥补资金不足B、开拓国际巾场C、吸收先进技术D、提供就业机会

10、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众多科技领域,而且涉及到全国很多地区和部门。我国相继发射神舟

一、

二、

三、

四、五号飞船。这充分说明()

A、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市场机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 C、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D、国家的宏观调控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

11、宁波市教育局为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和浙江省贫困地区的发展,创办“新疆班”和“希望班”。这一举措 () A.直接提高了西部和浙江省贫困地区经济效益 B.体现了教育扶贫是我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先富带后富的一个措施 C.说明了贫困地区要发展,支教是关键

12、据测评,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研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这表明()

①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态势严峻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刻不容缓③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④应尽快引进国外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现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当太空蔬菜成为普通百姓的盘中美味时,我国又开始了在生态林领域进行太空育种研究。2004年12月1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将中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树种正式交付甘肃省林业厅进行育种试验。此次搭载中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邀游太空的种苗,有白皮松、华山松、侧柏、刺槐、沙棘、柠条等6个种类,它们都是首次被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3——14题:

13、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 ()

A、智力支持B.思想保证C.物质基础D.精神动力

14、以上材料还告诉我们 ()

A.人只要科技发展了,社会就能进步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我国的发展以科技发展为中心D.科学文化素质比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

15、2004年12月4-5 日,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2004年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同时正式启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旨在通过这一新的科技转化快速通道,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这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素质的轨道上来 ()

A.依靠农业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轨道上来 B.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整的轨道上来 C.依靠提高思想觉悟的轨道上来 D.依靠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

16、2004年11月4--5 日,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开幕,本届农高会以“面向„三农‟的科技与市场”为主题。据介绍,农高会举办11年来,有4000多万农民在展会中直接受益。这个事例说明()

A.经济建设必须面向科技,科技必须依靠经济建设 B.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C.科技是实现四化的基础,教育是实现四化的关键 D.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的创新和投入

17、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这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要求③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④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它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神动力③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实践经验丰富

A.① ② ③B.② ③ ④C.① ② ④D.① ③ ④

20、2003年全国中小学生发明创造大赛上,山东省有17位同学获奖。然而在获奖的同学中,只有3位来自城市,其余都来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农村。其中的原因令人沉思。这些同学的发明创造大多数来自帮父母从事劳动时产生的灵感。这说明:()

①城市的孩子知识面窄,所以很难在发明创造大赛上获奖 ②我们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劳动即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④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A.① ② ③ ④B.② ③ ④C.② ③D.③ ④

21、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和杂交水稻累计推广16.96亩,共增产稻谷1350亿公斤,为粮食的大幅度增长开辟了新的有效途经,这说明()

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和物质财富②知识分子是现代化的主力军③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农业生产

A.① ③B.① ④C.① ③ ④D.② ④

22、.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是()

① 我国援助伊拉克难民 ②我国正大力实施振兴东北战略 ③浙江某市正进行市级领导选民直接选举试点 ④10月9日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3、“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也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体现了( )①先富要带动后富,走向共富②允许和鼓励先富,可以防止两极分化③实现贫富均等,可以防止两极分化④同时、同等富裕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24、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的成 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中来实现。这就要求:( ) ①教育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学生必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 ③学生必须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 ④学生必须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相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近代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个国家和民族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强大;因循守旧,就落后,就会被挨打。这表明 ()

①创新对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④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46分)

1、2004年11月29 13,济南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推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业务,动态地记录和评估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职业能力、职业信誉的信息记录,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诚信可靠的人才信息服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措施,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2分)

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对经济建设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一:中央财政投入百亿元启动西部“两基”攻坚,到2007年我国西部地区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材料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此先后启动了行动计划所提出的“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等六项工程,并以此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则材料说明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 (2分)

(2)联系材料一说说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3分)

(3)请你为当地政府实施上述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材料二:建立和谐社会新理念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来,已在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就建立“和谐社会”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和谐社会”议题成为本次“两会”亮点中之亮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丽景象。(3分)

(2)你所在地区存在哪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合拍的现象?请举例说明(至少四例)(4分)。

(3)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请你为当地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四条以上)(4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 育 + 科 技 + 人 才 = 发 展 材料二: + + = 成 才(1)(1)联系材料一,结合我国的国情,说明材料一等式成立的条件。(3分)

(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为了早日成才,请你完成材料二中的等式。 (3分)

(3)请联系材料二,并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份成长宣言书。(3分)

5、胡锦涛总书记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某校初三(1)班准备根据胡总书记讲话精神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请你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主题。(2分)

(2)假如你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请你围绕主题谈谈你今后要怎么做?(3分)

6、2004年11月10日,在京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2004年度颁奖典暨基金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49位优秀科学家荣获本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奖,表明了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3分)

(3)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如何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提出的要求?(2分)

《实教施科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B、

7、B、

8、D、

9、C、

10、C、

11、B、

12、A、

13、A、

14、B、

15、B

16、B、

17、C、

18、A、

19、②③ 20、B、

21、A、

22、C、

23、A、

24、D、

25、B. 非选择题:

1、(1)精神文明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创建“人才诚信业绩档案”是提高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举措,能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1)科教兴国战略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教育事业还相对落后,人才素质不高,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早日改变落后现状。 (3)①必须高瞻远瞩,从当地实际出发,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②加大科技投入,使科技发展面向经济建设,以科技促发展;③加大对当地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人才培养。

3、(1)本题答案开放,学生言之有理均可;(2)言之有理均可;(3)围绕着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即可。

4、(1)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科技相对落后,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偏低,因此我 们必须大力科技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才培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2)崇高理想+艰苦奋斗﹦成才 (答案不唯一) (3)本题为开放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

5、(1)人才强国,立志成才(或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强国,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等。) (2)①要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正确把握成才目标;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言之有理均可)。

6、(1)表明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作为中学生,应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以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掌握本领,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推荐第7篇:浅论科教兴国

浅论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科教兴国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国家决定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鎔基总理郑重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当今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按照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然而美国1948年至1984年实际增长数核算的结果,使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无独有偶,日本1952年至1961年的经济增长核算,同样发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当今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传播和创造知识、信息的教育将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将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教育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拔尖人才,在科技和经济的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加大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贡献力度,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教育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支持度。培养人才,既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的优势。有人说,“21世纪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物化劳动减少,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活劳动增加,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知识化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变短,知识创新成为更紧迫的事。人力资源素质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优化决定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之本。而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总人口中,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只有0.3%,仅为美国的1/23,受过高等教育只有1.38%。企业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68%,全国7000万青年中高级工仅占3%,全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投入长期不足,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成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瓶颈问题。当前,就我国来说,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增加投入;二是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教育模式、创新体系;三是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充满生机活力;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合理优化配置。

我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达到科教兴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一是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急缺专门人才培养。三是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参加多学科多层次受教育机会,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二、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生长点做出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知识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软科学和应用与开发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教兴省的生力军。二是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高教发展实际出发,选择一定的高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化,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三是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积极鼓励支持各大企业在高等院校建立开发研究中心,在人才、智力、成果与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上,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模式。

三、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农科教、经科教结合

四、加强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六、深化办学体制与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七、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八、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进行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F0203703 王力鹏 5020379076

推荐第8篇: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确立时间: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

3、实施方针: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人才强国战略

推荐第9篇: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答: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备地位,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和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我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2)什么是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指的是: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

推荐第10篇:坚持科教兴国

坚持科教兴国

十八大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此外十八大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胡锦涛总书记最早于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于十七大将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它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截止目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式发展经济,带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中国工农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纵观历史长河,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强国,有天国之称。再回顾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让中国人引以为豪,还有数学和其他领域的学术成就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当中国人使用纸达到几百年,西方国家才知道有纸这种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古代中国人享受万国来朝的无上荣誉,周边小国年年进贡。这些都让中国人开始骄傲起来,总是以大国姿态处事。当西方国家陆续进入工业革命时,中国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大国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可是,骄傲的中国人仍以大国自居,自称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西方交流。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大国的美梦中时,英国人用军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无知的中国人从大国的美梦中惊醒,接下来

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屈辱。中国从此进入最艰难的岁月。而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战胜其他殖民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显而易见,国家的强大总是与科技水平直接挂钩,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表现为军事实力的强大,而科技水平直接影响军事实力的大小。在这个热兵器时代,科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国家的竞争中,军事实力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在战争期间,科技水平的高低有时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率先研制出原子弹,首先就用来轰炸东京,让日本人彻底崩溃了,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多大就无须多作说明了。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建国之初,当有人问毛主席:美国有坦克,飞机,导弹,卫星,中国有什么能与之抗衡呢?当时毛主席手臂一挥:“我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确,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据统计,毛主席为抵抗强大的敌人,曾经进行国防动员,当时总共动员两亿民兵,当苏联总统赫鲁晓夫问毛主席有多少民兵时,毛主席回答:“一亿。”这让赫鲁晓夫吓一大跳,因为苏联在二战时,最多动员两千七百万民兵。(此数据由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吴忠国教授提供)群众的力量在接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体现。在当时中国的科技领域几乎为空白的情况下,经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就研制出原子弹,人造卫星。

现在,中国的实力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和美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实力一定能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届时,中国的周边问题就能一一得到解

决。比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还有台湾问题等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建立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应的军事实力。这间接表明了中国要收复台湾和其它被外国侵占的领土。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解决困难和问题,必须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懈地探究认识真理,以巨大的创新精神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军事方面,中国研制出歼20隐形战机,航母开始服役,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虽然这让周边国家感到惧怕和不安,但是中国一直坚持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是绝不会用军事力量去破坏别国的领土完整的。但是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小国侵占中国南海岛屿,中国绝不能姑息。

除了军事方面,科学技术还应用在很多的领域。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留下痕迹。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无一不是高科技产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中,几乎都是国外的产品,尤其是一些性能极好的高端科技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汽车等等,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大多数都是外企设计,然后是中国制造。因此,许多产品上都有中国制造标记,却很少有商品上标记有中国创造这几个字。所以,发展创新科技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大

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将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在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中,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城市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农村建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中国最广大的群体进入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技术指导,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导致了生产力非常低,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份,年份好,农民就可能获得丰收,年份不好,农民就会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达到小康水平。在我的家乡,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就说我的父母吧,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依然是用牛耕地,手工收割稻谷,生产效率极低,一年下来,他们辛勤耕作,最终也只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对于我们上学所需的高昂学费,他们只能到处去借。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要实现小康水平,就需要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实行科技种田,引进现代化的耕作工具,平整土地,修筑水渠,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指导。这些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只有当科技水平提高了,科技产品的成本才会下降,价格才会随之下降,老百姓才有能力购买现代化设备耕种,当然这些也需要国家的扶持。总之,当最广大的人们群众实现了小康水平,中国也就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

之前谈论的都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科技水平的进步,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教育,教育是科技发展的根基,科技的进步其实是人类发现真理的过程,将真理应用到生产中,就成为了科技产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伴随着知识的更新。当今世界,各

国都大力发展教育,用来培养人才,培养科技精英,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其实是让人们最大限度的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扫除文盲,让所有人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现在各大高校都提倡学术交流,甚至和外国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就是为了促进知识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便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作为大学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大学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大学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年后有所得,有所长。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坚持科教兴国,中国的发展才会具有生机与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才有可能处于有利地位;坚持科教兴国,中国的实力才会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国才有足够的把握将问题解决;坚持科教兴国,中国才能实现完全统一,中华儿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11篇:科教兴国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过程与方法:认识发展教育和科学的战略意义;辩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四、教学时数:1—2课时。

五、教学方法:例举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

六、板书设计: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4)大力发展科技的意义

2、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3)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3、科教兴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最近,我国的航天事业可是捷报频传,昨天我国的航天领域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八号”,并且会在几天之后与先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对接,网上有人形象的比喻成“待吻”,这一消息不但鼓舞着航天人,而且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感到无比自豪。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这一好消息得应于我国实施的哪一发展战略?

讲授新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作用。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力量使通信工具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

科技的作用: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以资本主义的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论证科技的作用)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组织学生阅读KP55—56课文及材料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师小结: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关键要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举例说明。)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为了个人发展,许多人在职“充电”,中学生一定要抓住初中阶段美好的学习时光,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归纳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①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根本的事业。) ②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3、科教兴国

列举靠科技兴业的具体实例,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1)科技兴业的具体实例:例如“863计划”实施以来,我们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在863计划重点支持的民口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中,共资助项目近5200个,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多元,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亿多元;在所选择的7个技术领域均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使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并在局部已形成优势,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创新】——KP58活动2 该制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企业不重视科技创新,没有科技竞争能力。 结合上述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这个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药品配方,不得不购买国外药品的现成配方,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重视技术创新。这就告诉我们,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厂,是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科技、教育在人类生产、生活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第12篇:科教兴国教案

初三思想品德课《科教兴国战略》教案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

1、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了解我国现在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2、科教兴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解科技、人才对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3、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技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投影嫦娥一号发回的首张月面图片,问:谁能知道这幅图片是什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现状。

投影相关嫦娥一号登月的新闻及图片,问:为什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到北京飞控中心来揭开首幅月面图像?

2、课堂教学

简单介绍我国领导人对科技发展的关心和重视,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国情的理解,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引出科学发展观,解析我国科教兴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及理论根据 。

详细解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和意义,回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对科技发展的如此关心和重视。

3、课后练习

投影课后练习题,加强理解

第13篇:科教兴国(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教案

郧县鲍峡中学 范桂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3.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科技。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从国情出发,制定重大的战略决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中国的现状,青少年要不断探索,大胆的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时事感受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基本知识点:

1.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人口素质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3.科教兴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科技。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科技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7.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创新精神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10.中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课件)

(一)导入专题(创设情景导入专题)

(二)背景材料(幻灯片展示)

材料一: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乘坐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傍晚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材料二: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材料三:

2008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三)热点解读

本热点主要涉及到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中考中是最常出现的热点问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青少年应如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四)考点链接(基本知识点 幻灯片展示)

(五)例题赏析

材料 :长征火箭,神舟飞船,飞天舱外航天服„„一个个被赋予特殊文化意义的称谓,寄托着中国人对太空探索的浪漫想象;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到2007年“嫦娥”奔月,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飞天到今天的神州七号带着出舱使命起飞,中国突破了一系列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稳步向人类探索太空的前沿迈进。至此,中国也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1)材料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其基础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⑵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我国应该怎样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六)课堂训练(幻灯片展示)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一举措集中体现了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可持续发展战略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2.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本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 ①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③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④是我国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胜利

A.①②

B.①② ③

C.①② ④

3.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敦煌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中国人始终不会忘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早在600年前,明代的万户就乘坐自制火箭进行了人类史上最早飞向太空的尝试。但直至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飞成功,中国人才真正实现叩访太空。而在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飞行过程中,翟志刚穿着中国人研制的航天服步出飞船,把中国人的足迹首次印到太空之中。太空梦想的实现来自于(

①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②国家科技水平不断发展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④航天人的艰苦创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

观看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事是___

(2)我国的首位航天员是_____

(3)图中的三位航天员是____

____

____ (4)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谈谈该事件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2008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我们加紧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结合中国的国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⑵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⑶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材料:2008年10月11日新华网载文指出,2008年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8年9月16日,我国首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在天津下线,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发、生产、应用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是我国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重大突破;2008年9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材料说明了什么?

⑵阅读材料后,为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某校九⑴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主题并设计一个简单、合理的班会步骤。

五、专题小结

中考试题中,绝大部分试题都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本专题多以“神七飞天”和“嫦娥奔月”等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些重点和热点问题,如综合考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科技水平、自主创新等重要知识点。题目新颖、灵活并且具有时代感和鲜活性。

六、教学反思

此专题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知识的理解,由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比较少,只是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一点。再加上学生接触的相关的时政资料也不多,所以学生在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如何贯彻这一战略和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比较困难。故我们教师在讲这一专题时,要进行补充和拓展,如: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相关知识。在启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14篇:科教兴国问答

一、如何加快科技发展:

国家:(1)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3)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6)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中学生:树立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勤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二、如何优先发展教育

国家:(1)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物质保障;

(5)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P102

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意识P133,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P6

3三、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前两项之和)

国家:(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2)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加大教育、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4)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重奖科学人才;

(5)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6)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

中学生:(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履行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3)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具体做法:拓宽思维,善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四、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1)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4)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是全社会创新智慧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中学生:(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3)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

(4)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开拓视野;

(5)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持之以恒。

第15篇:科教兴国论文

课程名称:

年级:

专业:

层次:

学号:

学生姓名:

(函授站):

年月

学习中心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

应该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但顺应了当时世界新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切合我国国情,是我国追赶新经济浪潮,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还体现了党中央与国务院对“冷战”后国际局势演变的深刻分析。冷战后的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更为突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成为了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其核心是科技与经济,而关键在于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在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高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经济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各国在竞争中的成败得失归根到底将取决于自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发展,且最终将决定新世纪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加速了现代化建设进程,才在随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我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理论,论述了劳动创造财富。他认为“科学是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另一种不需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本世纪20年代,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创新是内在的因素,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外,从历史的经验分析,可以说,西方经济的周期性繁荣,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中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和应用的时机。

当人类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回顾20世纪的历程和眺望21世纪的前景时,就会越清醒的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无论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科教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的每一步都具有一种创造性,而且都是在竞争体系中运行的,没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参与这种运行活动。科技进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专家。因为科技进步运行需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生产。一个民族要振兴科技事业,首要条件是具有一流的杰出科学家队伍。这个队伍有一定的集团研究能力、有一种最佳的年龄结构、有一种稳定的代谢速度、有一个科学的专业构成,方能自立于科学之林,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涉及许多因素,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需要全民族、全社会的整体一致的行动。具体表现在要有以下几种有效行为:

一、政府的决心和有效组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政府的行为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政府才有力量统一组织和调控,

并且能保证长期、持久的实施。这样,政府的决心和行为有效性程度,决定这一战略实施效

果的大小。当然,也不能离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状况,孤立的去讲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二、社会各领域行动的协同一致

全社会行动的一致性是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的可靠保证。然而,作到统一和一致并不是容

易的事,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力度和协调。首先是唤起民族精神、

增强凝聚力。其次是各种社会改革的结合与协同。

三、实施关键性计划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事实上,现代高科技产品蕴含着人类空前丰富的

知识和技术劳动,它将使决定重大国策的公式发生深刻变化。它告诉人们,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全球性技术争夺大战中,谁占据高科技这个制高点,谁就有效地掌握了认识今天和把握明天的钥匙,谁就赢得21世纪。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工程作为突破口和基础。

四、战胜各种困难和阻力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理性、以艺术、以一定的投入和时间才能完成的伟业。

同时,它也要战胜许多困难和阻力。贫穷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大困难和一大特点。

五、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在世界科发展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实力明显落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只能采用“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有限战略。所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性研究要按照“有所赶,有所不赶”的原则。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科学前沿,重点攻关,力争在我国具有优势领域中有重大突破。

六、建立新型科技体制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兴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按市场规律来推进研究与开发,并为市场需要服务,使科技体制成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这种改革必须符合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发展的过程和动力机制。这样,就能使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统一起来。

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人才政策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既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又是一个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当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人才政策。

八、建立科学的科技投资体系

科技资金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技投入的总体强度还比较弱,要根据国情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这个体系由有效政策的吸引,有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作保证,真正实现既有政府投入,也有企业投入;有拨款,也有贷款;有资金直接投入,也有政策的间接投入;有国内资金,也有海外投入。通过各方面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

中华民族要崛起于东方,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怎么能不确立科教兴国的雄心壮志,怎么能不弘扬振兴科教的精神呢?有了这种民族之志,才能有用先进理论和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民族,才能有推动民族振兴的强大持久的动力。可以相信,有了全国人民大兴科教的创造性实践,科教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的兴旺和发达必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中山日报——科教兴国 矢志不移 ——盛永华谈科教兴国思想及实践 百度百科——科教兴国战略

第16篇:科教兴国论文

科教兴国论文.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科教兴国论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1995年5月,党中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年来的实践表明,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势在必然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

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邓小平同志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与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江泽民同志90年代关于发展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我党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战略设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他在1991年就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郑重宣布: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就辉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于历史上有人曾经提出过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在尚未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中国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和教育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历史前提,“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科教兴国又是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们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实施这一战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没有先例可循,对于西方国家的经验做法,只能有选择地借鉴。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首先采取措施解决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第一,从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领导及其同经济发展的协调。截至2003年底,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14次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第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相继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明确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努力从体制、机制、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通过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和教育体制。第四,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教育发展的机制。第五,在继续实施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同时,启动了973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科技教育计划,直接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学知识

生产数量增长迅速。载人航天飞船、基因组研究等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表明我国在当今若干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某些重点和关键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1991年到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从3000亿元左右增加到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基础教育快速发展,2000年,在大部分地区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6年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8年左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总体规模扩大、结构改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00年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比,我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加了

3.4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教育的发展还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知识贡献。高等学校科研实力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2002年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7%以上,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0%以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总量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

我国的科技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必须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第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和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教育的优先发展,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无从实现。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从全国范围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工作还很不平衡。在一些地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而没有落到实处。关键问题仍然在于如何认识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有的同志认为,发展教育是软任务,百年树人,远水不解近渴。近代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教育既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深厚基础,是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为强国的直接原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是一个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因素。还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也要市场化、产业化。必须看到,教育首先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发展教育事业,

向全体公民提供教育服务,是国家的崇高职责。教育单位可以办产业,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按产业来办,但是教育不能产业化。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有其不同于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不能用办企业的方式来办学校。教育产业化的主张,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性质和宗旨。以教育产业化为由试图减轻政府部门办教育的责任,减少对教育的投入,或者把教育产业化当成以教牟利的借口,是对人民、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教育的发展要靠国家强有力的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性质和地位,坚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的观点,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人民办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正确处理科教兴国和国兴科教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内在地包含着国兴科教的要求和举措。国兴科教,关键是人才和投入。要在加快科技与教育改革步伐的同时,大力增加对科教的投入,使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具备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各方的行为,引导重大战略方向;各级政府要制定实施正确的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要对科技和教育进行基本投资,激励和支持全社会参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正确处理科技和教育的关系。科技和教育是相互支持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为科技进步培养必需的人才,科技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最新知识。科技和教育比翼齐飞,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正确处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牢牢把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同时发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由教育和科技决定的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又依赖于由经济发展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力量的支持。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正确处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两大战略抉择,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坚实基础。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离不开科技进步;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控制人口与防治灾害,都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第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幅度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必须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机制,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机制及人才汇集机制,创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

第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扩大教育规模,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统筹城乡教育,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必须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提高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的水平,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必须加强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尽管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奋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17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重点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7教学预期效果。

一、教材分析

1、基本内容:本部分共有三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分别讲述了科技和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论,说明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

一、二目与第三目的关系是:通过前面两目的学习认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第三目的结论----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的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教材地位和特点:正如前所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的支持,所以科教兴国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课在初三政治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的几个基本战略之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理解事物发生的必然性,分析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由此联想到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或相似的知识点,找出关联事物之间的共性,并比较其个性。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拓展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仍显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做到举一反三,必须要老师提示、点拨,这又使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更深的探讨变得很艰难,时间花了不少,却不一定有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本课的讲授上,提出适合初三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出于此相对应的重点和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巨大作用,科教兴国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在感受科技和教育给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认识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战略意义。

②学会辩证的看待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加强科技和教育创新。

五、教学方法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浅化机制和问题—发现教学法原理,采取“提出问题——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理解——得出结论”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自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适当延伸迁移,将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努力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通过阅读课本第58面“小明一家三代的聊天”,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迅速便捷?引出科技改变生活的论点,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科技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本59页“三次科技革命”,了解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总结出科技的作用:

(1)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活动二:认识我国科技的成就及不足。

(1)通过学习课本59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及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认识到我国在尖端科技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2)多媒体展示材料:

一、中国450万人生产一吨钢,日本15万人生产9千多万吨钢,且能源消耗远远低于中国。

二、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三、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一个价值75美元的MP4的利润分配:外国专利拿走50美元,国内企业除掉成本盈利1.5美元。学生阅读材料,老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我国在科技方面有哪些不足?从而得出结论“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活动三:综合活动

一、二得出: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活动四:明确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1)对课本60页“对经济和教育的2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引出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进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故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2)阅读课本61页中间一段,了解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教育,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口强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3)就课本61页4名打工女回家重新读小学的事例展开讨论:教育对个人发展有何作用?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的重要性。

活动五:通过活动四的学习,老师总结出我国要优先发展教育的3大理由: (1)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要求发展教育。 (2)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也要求发展教育。 (3)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还要求发展教育。

综合活动三和活动五,学生可以很轻易得出结论:我国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活动六:明确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引导学生看书第62页材料,小组合作思考: (1)该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老师点拨:该药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所以我们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因为教育培养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创新。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回答:加强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课堂小结:最后,通过小结,再次复习本课内容,适当做几个基础题目,巩固学生脑海里的知识,达到预期效果。

七、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记住基础知识,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联想、分析、归纳能力。为实现此预期,特别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我从以下2方面入手:

1、老师精讲。在讲课时,尽量把知识点讲清讲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话语,甚至本地方言俚语,只要能讲清,就是成功;多提问,特别是向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尽量让他们自己得出答案,有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多夸少批评,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等等。

2、学生共学。课堂中或者下课后,应该允许和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结成小组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说课到此就结束了,谢谢!

第18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本课的重点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材料:“袁隆平入选美国科学院”的事迹

阅读材料:畅谈自己的感受,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二、导学探究

板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板书)

1、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板书)

2、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板书)

提问: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感受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交流后小结:(如:了解时间工具的变迁。70年代看天上——太阳,80年代看墙上——挂钟,90年代看手上——手表,21世纪看腰上——手机;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

小结: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二:对照以上图片展览和材料展示,你有什么感想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小结: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我国的科技现状(板书)

活动三:深入讨论,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板书: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请同学们谈谈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教育的重要性。)

交流后小结: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基础。

活动四:结合自身,体会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板书:

2、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辩论:甲组观点: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经济是基础

乙组观点:优先发展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人才支撑,教育是基础

甲乙双方各选2名同学辩论后师生小结: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 交流:

1、列举你身边没有文化知识谋生艰难的实例;

2、谈谈作为九年级学生,你打算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身和身边实例感受教育对公民自身、国家、民族都具有重要性) 小结:教育关系到子孙后代、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发展教育,才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初三学生,我们要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建设人才。 活动五:展望未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板书:

三、科教兴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一:1999年实施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为500万元,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的水平。

材料二: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思考:

1、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一个什么战略决策?有何必要性?

2、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国家采取了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3、你的理想是什么?为此你将怎样去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及具体保障措施,明确自己应尽的责任)

3、学生交流后小结:

1、科技兴国战略。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如:制定发展规划——“863”计划作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颁布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落实人才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障科研经费——从国家到地方尽力保证科研经费投入;科技知识普及——科普知识从娃娃抓起„„ 引导学生思考“成才的理想”及“怎样去做”两个方面。 板书:

2、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实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活动六:反思感悟,评价自己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材料: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青少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思考:

1、在新课改过程中你是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如何?

2、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何打算?

(设计意图:反思自己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表现,不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交流后小结:青少年应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勤于实践;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归纳梳理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既是国家的战略方针,也与我们每个青少年密切相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例材料,请问答: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2004年成功发射“8箭10星”,并创四项历史之最;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1、这些科技成果是我国实施

战略的成果。

2、我国当前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应该怎样实施这一战略?

4、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你准备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科教兴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第19篇: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89年12月,江泽民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把科技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党的共识确定下来。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

第20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温家宝说,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860万人和880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4万人。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6

科教兴国作文范文
《科教兴国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