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名著学术小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6 18:03: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电子信息技术小论文

1223020057楼佳枫2012届信息与工程学院电气2班电子信息技术论文报告

----论电子信息工程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发展前景2012年的今天,说到电子信息工程,大家也不陌生,瞧瞧咱们的智能手机,咱们的电脑,以及一切新奇古怪的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产品吧!---它们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与生活交接的产物。可以说,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真正的剪不断,理还乱---因为几乎生活处处有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的影子,它们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元素,深深融入了现代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了。

现在,就让我具体谈谈电子信息工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

一大重要影响是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即将出台,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网络带宽增加,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002年带宽的总和已达8880M,比2001年增加23。5%;九大互联网络单位与中国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的互联互通带宽总和达到21412M,宽带接入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

用户数达417万户,其中ADSL接入187万户,LAN接入170万户,Cable Modem、无线等接入方式60万户。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两地成功投入运行,2003年2月底前完成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推广,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物流配送出现了一些进展,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一些专门为电子商务项目服务的专业配送企业也相继出现。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2002年完成电子签章点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另外,电子政务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02年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政府采购投资就有350亿元(硬件250亿,软件45亿,信息服务55亿元)比同期增长25%,2002年7月国信办公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包含三大措施:1)建立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处理办公,外网处理部门间及企业、公众服务义务。2)推进12项金字工程建设,(金税、金关、金财、金审等)。

3)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人口、农业信息库等)。全国各级政府正在实施中,各级政府申请的gov.com域名2001年1月4615个,2002年12月已有7796多个。在有的省,乡镇政府已全部上网,各级政府网站都已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开辟了与公众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的渠道,不少地方政府建立了面向了群众的信息发布查询系统,设立\"市长信箱\"、\"政府信箱\",方便公众参政议政。北京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了142个政府网站开展80多项网上办公项目,提供下载办公文告表格565种。、上海建立了143个政府网站,实现跨部门工商网上并联审批,过去要化30多天跑18个部门现只消5天跑1个部门就完成。广州市已建立了76个政府网站、93个应用系统,如43个部门在\"企业注册和年检并联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审批等,青岛电子政务工程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科技部评为全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之一,创下技术性能最先进、信息资源最丰富、访问量最大等政府网站建设多项纪录,在电子政务战略、技术研究及电子政务规划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海关等部门建立电子口岸系统,在网上进行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管理,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通关手续。全国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点已超过4000多点,基本建成全

国性税务计算机网,全国2000多万户纳税人纳计算机管理,全国75%的税款通过计算机征收,防伪税控系统已在全国推行,税务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网上申报与缴税的试点,网上征税已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部分省市实现,网上政府招标采购已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如深圳市6亿元药品已在网上招标、采购。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也强有力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后,我们也探讨一下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推荐第2篇:转基因技术小论文

转基因技术

学生姓名:程虎 学号:1411441005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中美合作班

摘要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介绍,阐述了该技术的利弊关系,指出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使它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细胞; 基因; 转基因技术; 利弊

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一.转基因技术的介绍

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二.1.转基因植物技术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常见的转基因植物技术有: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

(3)花粉管通道法。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 二.2.转基因动物技术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主要的转基因动物技术包括有: (1)原核显微注射法,又称DNA显微注射法,即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2)逆转录病毒载体法,指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浓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或着床后的胚胎,也可以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DNA中去。 三.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比如说,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可以让人们放心食用;将能产生人体疫苗的基因转入植物食品,人们就可以在食用食物的同时增加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尚不可能预知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心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修改”,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它们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

面对国际上出现的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发表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有声明称,“对植物负责任的遗传修饰既不新也不危险。如抗病虫等诸多性状已通过有性杂交和细胞培养的方法经常性地引入作物中。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技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则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进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因此,转基因技术也具有两面性,有长亦有短。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时,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规范管理,使转基因技术能够健康发展。

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展望 当前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表现在: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应该更深入的了解转基因技术其中的奥秘,只有更了解它才能利用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谐,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主动地接受转基因食品,使转基因技术贴近民众,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陈吉美.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J].德州学院学报,2004(2) 2文平,王仁祥.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05(12) 3郭黠,何承伟.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5)

推荐第3篇:3D打印技术小论文

3D打印技术

一、简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灯罩、身体器官、珠宝、根据球员脚型定制的足球靴、赛车零件、固态电池以及为个人定制的手机、小提琴等都可以用该技术制造出来。3D打印机则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一种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如今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服装、建筑模型、汽车、巧克力甜品等。

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是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打印完毕后只要扫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刨”出模型,而剩余粉末还可循环利用。

三、3D打印过程:

打印耗材由传统的墨水、纸张转变为胶水、粉末,当然胶水和粉末都是经过处理的特殊材料,不仅对固化反应速度有要求,对于模型强度以及“打印”分辨率都有直接影响。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600dpi分辨率,每层厚度只有0.01毫米,即使模型表面有文字或图片也能够清晰打印。受到喷打印原理的限制,打印速度势必不会很快,较先进的产品可以实现每小时25毫米高度的垂直速率,相比早期产品有10倍提升,而且可以利用有色胶水实现彩色打印,色彩深度高达24位。

四、优势:

1: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传统制造而言,物体形状越复杂,制造成本越高。对3D打印机而言,制造形状复杂的物品成本不增加,制造一个华丽的形状复杂的物品并不比打印一个简单的方块消耗更多的时间、技能或成本。制造复杂物品而不增加成本将打破传统的定价模式,并改变我们计算制造成本的方式。 2: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

一台3D打印机可以打印许多形状,它可以像工匠一样每次都做出不同形状的物品。传统的制造设备功能较少,做出的形状种类有限。3D打印省去了培训机械师或购置新设备的成本,一台3D打印机只需要不同的数字设计蓝图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3:无须组装

3D打印能使部件一体化成型。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建立在组装基础上,在现代工厂,机器生产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后由机器人或工人(甚至跨洲)组装。产品组成部件越多,组装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就越多。3D打印机通过分层制造可以同时打印一扇门及上面的配套铰链,不需要组装。省略组装就缩短了供应链,节省在劳动力和运输方面的花费。供应链条越短,污染也越少。 4:零时间交付

3D打印机可以按需打印。即时生产减少了企业的实物库存,企业可以根据客户订单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特别的或定制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可能。如果人们所需的物品按需就近生产,零时间交付式生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长途运输的成本。 5:设计空间无限

传统制造技术和工匠制造的产品形状有限,制造形状的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例如,传统的木制车床只能制造圆形物品,轧机只能加工用铣刀组装的部件,制模机仅能制造模铸形状。3D打印机可以突破这些局限,开辟巨大的设计空间,甚至可以制作目前可能只存在于自然界的形状。 6:零技能制造

传统工匠需要当几年学徒才能掌握所需要的技能。批量生产和计算机控制的制造机器降低了对技能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制造机器仍然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机器调整和校准。3D打印机从设计文件里获得各种指示,做同样复杂的物品,3D打印机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比注塑机少。非技能制造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并能在远程环境或极端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新的生产方式。 7:不占空间、便携制造

就单位生产空间而言,与传统制造机器相比,3D打印机的制造能力更强。例如,注塑机只能制造比自身小很多的物品,与此相反,3D打印机可以制造和其打印台一样大的物品。3D打印机调试好后,打印设备可以自由移动,打印机可以制造比自身还要大的物品。较高的单位空间生产能力使得3D打印机适合家用或办公使用,因为它们所需的物理空间小。 8:减少废弃副产品

与传统的金属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机制造金属时产生较少的副产品。传统金属加工的浪费量惊人,90%的金属原材料被丢弃在工厂车间里。3D打印制造金属时浪费量减少。随着打印材料的进步,“净成形”制造可能成为更环保的加工方式。 9:材料无限组合

对当今的制造机器而言,将不同原材料结合成单一产品是件难事,因为传统的制造机器在切割或模具成型过程中不能轻易地将多种原材料融合在一起。随着多种材料3D打印技术的发展,我们有能力将不同原材料融合在一起。以前无法混合的原料混合后将形成新的材料,这些材料色调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属性或功能。

10:精确的实体复制

数字音乐文件可以被无休止地复制,音频质量并不会下降。未来,3D打印将数字精度扩展到实体世界。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将共同提高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形态转换的分辨率,我们可以扫描、编辑和复制实体对象,创建精确的副本或优化原件。

三维打印技术还有其他重要的优点。大多数金属和塑料零件为了生产而设计,这就意味着它们会非常笨重,并且含有与制造有关但与其功能无关的剩余物。三维打印技术不是这样的。在三维打印技术中,原材料只为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借用三维打印技术,他的团队生产出的零件更加精细轻盈。当材料没有了生产限制后,就能以最优化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因此,与机器制造出的零件相比,打印出来的产品的重量要轻60%,并且同样坚固。

五、应用状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彼得·施密特就打印出了一个类似于过去的钟表的物品。在进行了几次尝试之后,他最终用打印机打印出了会动的塑料钟表,将其挂在墙上。

三维打印机的应用领域也在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扩展。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能打印皮肤、软骨、骨头和身体其他器官的三维“生物打印机”。人们还使用三维打印机来制造雕塑并修复雕塑,制造由塑料和聚合物制成的三维物体并打印出了实品。

三维打印技术排除了使用工具加工、机械加工和手工加工,而且改动技术细节的效率极高。在英国,相同的技术被戈登·默里设计公司用来帮助制造前卫的T.25型城市“生态汽车”。

如今很多建筑公司达标都是用手工制作的沙盘,做不了很漂亮的设计。而用3D打印技术做出来的沙盘很漂亮。再有,我们看到的鞋类皮鞋的设计和鼠标之类的手柄的设计,往往都是电子消费类的设计,这类设计往往有很多。一个鼠标或者是一个手柄里面大概有几十个这样的模具,这个模具往往设计师是独立操作的,独立操作的时候要等到把模具做出来,做出来之后组装起来最后看看好不好,这样的成本非常高,用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到下班的时候把设计弄完,晚上自己打印。第二天就可以把它装起来,好就可以做,这个是将来大量应用的。

如今国内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在用3D打印了,比如说很多透明牙套,原来我们校正牙齿用的不锈钢这类的金属,而如今已经有一种新的透明的塑料牙齿套件,这种东西套在牙齿上,你看不出来,这个校正套是3D打印打出来的。

六、现状:

现今,将3D打印技术成熟应用的就是3D照相馆项目了,国内主要城市均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不过投资额较高。在国外特别是美国,3D打印技术要比在国内发展早,企业早已熟知这种可能对世界加工制造业带来革命的新技术。所以相较于国内,美国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生产投资都远远胜于我国。

3D打印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小批量制造和个性化产品制造已经成为生意。而且,互联网与3D打印跨界组合将产生更多创新和创业机会。展望未来,3D打印将让制造业供应链链条缩短,使得设计、打印、物流更好的整合。

由于三维打印技术的诸多优点,它在医学,军事,工业领域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精度。

七、国内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的研发,初步取得成效。在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技术、3D设计与成型软件开发等研究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

在传统的战斗机制造流程当中,飞机的3D模型设计好后,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来制造水压成型设备,而使用3D打印制造技术后,零件的成型速度、应用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

如今,中国已具备了使用激光成形超过12平方米的复杂钛合金构件的技术和能力,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应用的国家。在解决了材料变形和缺陷控制的难题后,中国生产的钛合金结构部件迅速成为中国航空力量的一项独特优势,中国先进战机上的钛合金构件所占比例已超过20%。

三维打印技术带来的变化或将改变制造业的经济面貌。许多人认为,这项技术将让商业完全中心化,逆转伴随着工业化到来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将不再需要工厂,届时,每个村庄都将拥有一个由打印机组成的制造厂,制造所需的物品。但是,也有人认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利益远远超出吸引工人到装配线上工作的能力。

八、面临问题:

3D打印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吸引着我们把目光及注意力不断投入它的身上。但是与它给我们的吸引力相反的是,3D打印机距离普及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制约3D打印普及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价格太贵,即使它非常热门。

业内人士表示,小型桌面3D打印机已经变得很便宜了,售价大概为1.8万元。不过便宜也是相对而言,对桌面设备来说,1.8万对于普通大众阶层还是过于偏高,并且它的成品率也并不能保证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有一定良品率限制,打印材料不光种类少,价格也相对较贵。此外,3D打印机打印速度是还是相对比较慢,和成熟的工业流水线生产相比,不具优势。

生物三维打印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其打印出的物体如何与身体其他器官尤其是大的组织更好地结合,因为任何打印出来的器官或身体组织都需要同身体的血管相连,而这可能非常难实现。一旦克服了这个技术障碍,在未来几十年内,生物打印技术将成为一项标准技术。

除去技术方面的问题,3D打印还将面对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安全。3D打印技术即将走进寻常百姓家,只需要枪械的设计图纸,并用于一台3D打印机,即可自行生产出枪。这将对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未来是否会有相关的立法和限制措施来进行管控是很重要的。

推荐第4篇:微波加热技术小论文(材料)

微波加热技术原理及运用

摘 要 本文介绍微波加热技术原理,从微波加热与解冻、微波干燥、微波改性、微波烧结、微波杀菌等方面,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微波加热,机理,应用

微波是指波长足够短,能在发射和接收过程中实际应用波导和谐振腔技术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1—1000mm之间,频率范围为3×105MHz—300MHz。在电子、电信工业及其它相关领域中获得极其广泛的应用。近十余年来, 微波作为一种特殊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引起多方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微波加热不断被开发出新的应用途径。

1.微波加热原理及特性

1.1 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

微波热效应是微波加热的物理基础,它是由材料的介质损耗产生的。微波加热呈辐射加热方式,介质材料吸收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在微波电磁场每秒种千百万次的速度变化的作用下,待加热物质中极性分子随着交变的微波场不断改变排列方向,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摩擦的效应使物体内部发热,微波能转化为热能。按加热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固体物料的加热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加热,该方法是首先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的传热方式加热固体周围的环境或固体表面,使固体的表面得到热量,然后再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到固体内部。另一类干燥方法是介质微波加热,其加热原理是:当有极分子电介质和无极分子电介质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介质材料中会形成偶极子或已有的偶极子重新排列,并随着高频交变电磁场以每秒高达数亿次的速度摆动,分子要随着不断变化的高频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就必须克服分子原有的热运动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干扰和阻碍,产生类似于摩擦的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热。 1.2微波加热的特性

即时性,用微波加热介质物料时,加热非常迅速。只要有微波辐射,物料即刻得到加热。若物料就得不到微波能量而立即停止加热,它能使物料在瞬间得到或失去热量来源,表现出对物料加热的无惰性。整体性,微波是一种穿透力强的电磁波,它能穿透物体的内部,向被加热材料内部辐射微波电磁场,推动其极化水分子的剧烈运动,使分子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选择性,不同材料由于其自身的介电特性不同,其对微波的反应也不相同,根据材料对微波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利用微波加热的选择性对混合物料中的各组分或零件的不同部位进行选择性加热。高效性,微波进行加热时, 介质材料能吸收微波,并转化为热能,而设备壳体金属材料是微波反射型材料,它只能反射而不能吸收微波。所以,微

波加热是内部“体热源”,它并不需要高温介质来传热,因此绝大部分微波能量被介质物料吸收并转化为升温所需的热量,形成了微波能量利用高效率的特性。微波加热安全、卫生、无污染,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除此之外,微波加热还具有加热质量高、营养破坏少、加热设备紧凑、节省空间等优点。

2.微波加热的应用

2.1微波加热与解冻

由于微波加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微波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物料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目前微波纯加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家庭民用中。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8000万台家用微波炉在使用着,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微波加热技术可以应用于冻结物料的解冻处理, 与传统的解冻方法相比,微波解冻具有解冻时间短,冻品滴水少,无污水排放、工作环境整洁等一系列优点。据报道,仅需几分钟,原木表面的1—1.5cm深处温度能由-20℃上升到0℃,而且此时树皮附着力也随之下降,与蒸汽/热水解冻相比,每生产1吨纸浆可节省能耗100—300MJ。

2.2微波干燥

微波干燥是把固体湿物料作为一种电介质,置于微波交变电磁场中,在频繁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物料中的极化水分子迅速旋转,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从而加热和干燥物料。用微波对物料进行干燥时,一般物料表面温度低于芯层温度,形成“负温度场”(一般加热方式为正温度场),且物料内产生较高的蒸汽压力,与环境形成较大的静压力差,使物料中的自由水和水蒸气形成渗透流。负温度场和物料内外静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微波干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物料干燥方法,形成了微波干燥的独特机理。它具有干燥速度快、质量好的优点。于秀荣等曾用微波对玉米进行干燥,并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玉米发芽率、暴腰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其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加热功率和时间,在保持玉米良好品质和低暴腰率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对玉米的快速干燥。 2.4微波烧结

微波烧结技术是一门新的烧结工艺。相对于传统的烧结方法,微波烧结具有突出的优势:材料内部结晶结构更加均匀,致密度更高,改善了材料的性;实现选择性烧结,产生具有新的微观结构和优良性能的材料。作为前沿跟踪技术,我国也于1988年将微波烧结技术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5微波杀虫、灭菌

很多研究表明:当物料作用于微波场中时,能引起物料的温升, 即产生“温度场”,同时,还能造就“电磁场”,对生物体产生比温度场更大的效能,即微波的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但有些学者认为,微波的量子能量只有1.62×10-5 eV,而HOH这样的弱化学结合能也有3—6eV,用微波的非热效应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其影响生物体的只能是微波的热效应由于微波灭菌的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微波灭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牛奶、酱油、肉制品、饲料的消毒灭菌处理。用微波对食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可以不用在食品中添加防霉、防腐剂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确保了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微波能有效地杀灭原材料中混杂的昆虫卵,但不会损伤原材料或有任何残留物。据报道,日本东芝公司利用微波对蒲草编织的草进行工业化杀虫处理。谷物中害虫也可用射频或微波有效地杀灭。

.2.6 微波加热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微波加热在工业领域中应用的明显特点是快速、节电、五环境污染,是一伸新的工艺;现已进入国民经济的一些部门,在油田勘探中,利用微波加热方法分析与研究岩芯的特性,测量含水饱和度,烘烤测定全直径孔隙度等等。

2.7 微波加热在微波医疗中的应用

微波医疗是利用微波的穿透性、选择性特点及其介质加热效应来达到治病保健的日的,将微波加热与计算机控制,抗干扰精密测温技术相结含,微波能作热源,使人体内极性分子(各种盐离子、极性蛋白质、水分等)在微波电场作用下,产生离子导电损耗与偶极子介质损耗,微波能被转变成分子内能(生物热效应),发展为治疗疑难病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微波医疗仅由微波源、控制器、辐射器、检测器、变换器、视器等几大部分构成,因病变部位不同,症状各异,需要的微波功率亦相应变化,所以微波功率大小可以调节。微波辐射器有各种不同形状,可最有效而准确地将微波能导引辐射到病变部位。

3 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前景

加热过程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微波加热作为是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众多其他加热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无疑将会在各部门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微波加热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以微波干燥为例,其所用能源为高价位的电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有时其干燥成本仍然较高;单独用微波干燥物料,若控制不当,容易使物料内产生过快的温升和很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物料内部产生“炸裂”,甚至出现烧焦现象。在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加热技术也日趋成熟,微波加热设备日渐精良;电力供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微波设备电子器件价格的下跌及能源比价的调整,使得微波加热设备及微波加热的直接成本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再是一种环保良好的作业。这些都为微波加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我们可以预见:微波加热技术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开理

2014050205004

推荐第5篇:教育名著论文

从《童年的秘密》看我国的儿童教育

摘要: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她创办 “儿童之家”, 并以此为基地, 在进行了长期的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写出了《童年的秘密》等多本教育名著。其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重视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培养,并为保证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自由发展 有准备的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 启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今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幼教界人士所认识,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认识、接受和推广,许多大中城市的幼儿园都开设了蒙氏班,但是由于主办者和具体的实践者——幼儿教师思想上的错位或认识的不科学,虽然教育形式多样, 但缺乏对蒙氏思想的正确把握。有些私人幼儿园,甚至片面的把蒙氏教育认为是开展识字教学。鉴于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从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寻找其关于儿童发展观的灵魂。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对儿童发育和成长的一次生动刻画, 阐释了儿童发展的革命性观念。 正如她在书中写到的: “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 他的心理活动才会自然地发展, 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I 全书分为三十个小节, 蒙台梭利引用了《圣经》中的箴言, 通过与动植物的类比, 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指出了成年 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展“敏感期”的观点, 揭示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为成人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儿童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 蒙台梭利的自由儿童发展观

长时期以来,人们往往从成人的思维定势出发,以成人为中心来看待儿童。把儿童看成人的附属品或者是物品,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儿童干嘛儿童就必须依照。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蒙台梭利批评了这种传统的、非科学的对 I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金晶

孔伟译《童年的秘密》,中国发展出版社,p96 待儿童的思想观念,指出:“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当把他当作人来对待;不应当把他当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该把他当作由父母或教师来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在她看来,儿童不仅拥有生命肌体,而且“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II拥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是自由的,儿童的发展既不是成人强加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跟环境的接触中,利用周围的一切,自由的运用自己的意志,自由的选择喜欢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各种功能,从而塑造了自己。蒙台梭利不无遗憾地感慨道,儿童的这种活跃的自由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种宝贵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一直未被人发现。“成人错误地认为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儿童才被奇妙地激发起来。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一种个人的职责,把自己想象成儿童的塑造者和他精神生活的建立者。”III然而,大多数成人并未意识到他们所谓的帮助有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阻碍。例如,当儿童已经学会走路时,成人仍用防护设施把他们围起来,这些设施实际上是障碍物。即使儿童的腿已经强有力,他们仍然把儿童关在学步栏里或婴儿车内练习走路。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虽然儿童身体的发展得到了关心,但他内在精神的发展却未能得到关心。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1.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追求儿童整体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幼儿观认为:幼儿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自由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幼儿观,才能逐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无论是在权利、人格上人格,还是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 ,尤其是当代幼儿现代的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信息传媒,构成了他们成长的起点 ,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其自身的成长已经天然被赋予了许多现代化因素,表现出许多稚嫩的现代意识,他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幼儿都更多地具有民主、平等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幼儿虽有教育、引导的权利,对幼儿不良习惯也应严格要求,但要讲方法讲民主,既不能单纯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专制的做法,把教师的话当命令,要求幼儿绝对服从;也不能单纯的以幼儿 IIIII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金晶

孔伟译《童年的秘密》,中国发展出版社,p26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金晶

孔伟译《童年的秘密》,中国发展出版社 为中心,采取放任的作法,既不控制幼儿的行为,也不指导幼儿的活动,一切由幼儿自己进行自由选择。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很重要,教师引导启发、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通过学与问,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效果,从而在健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幼儿的独立自主自由,富有个性的发展。

2.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努力创设有利于儿童自由活动的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改变的力量。成人塑造环境,环境塑造儿童。“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环境有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所组成,首先,我们应为儿童创设的物质环境要考虑到可供儿童自由选择的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教室活动空间的大小等。有研究表明,现在很多幼儿园为儿童提供的玩教具太少,使儿童不能自由选择,因而造成儿童之间抢夺玩具的不良行为,也影响了教学的纪律。其次,为幼儿准备的环境应根据儿童的身高、体形。环境的布置仅有美化的作用,而且有教化的作用。应该便于儿童观看和利用。第三,有些幼儿园虽然教审里的玩具很多,但这些玩具且往往成为孩子们的观赏 ,给予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太少,一般都是教师分配每个儿童应该玩什么,所以应允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要让它们成为一种摆设。幼儿园往往忽视为儿童创设适意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例如,我们发现有的教师非常温和,无论是对同事、家长还是对儿童都显得温文尔雅,说话时轻声轻语,而班里也显得非常安静。而有的教师则嗓门非常大,甚至有时大嚷大叫,而班里的孩子也常常是吵闹、乱做一团的。总之,只有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才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张扬,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例如,每个班级都应该有适合孩子尺寸的柜子、丰富的蒙氏教具。在生活区,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了练习抓、舀、倒、切、洗、夹、缝等生活技能的学具。他们在那里可以抓豆子、舀铃铛、倒弹球、切苹果、洗器皿、夹夹子等等。孩子所用的小茶壶、小刀、削皮刀、小碟子、小勺子、菜板等等用具。都应该是我们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尺寸适合、重量适合、颜色鲜艳、美观、安全,还要适合他们的能力发展。除此之外,蒙氏班老师还应该制作大量的教具、学具为孩子的发展做准备;语言区应有一本本优秀的书籍;美术区应有一幅幅美观的作品;感统区应有一件件精致的器械。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积极发展。

在幼儿园和学校教育中,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能否得到充分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水平,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于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还在于教师与儿童建立的关系。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关系的具体表现。儿童是发展的主体,要达到良好的发展结果,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不可能由他人包办代替。然而,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上,毫无疑问,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的主动权体现在恰当处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于诱发和培养儿童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顺应客观规律,发挥儿童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儿童向着社会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必须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一种充满仁爱的、民主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的新型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在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中,再也不能扮演纪律的维持者和监控者的角色,而应真正成为:( 1 )幼儿行为的欣赏者。在欣赏中接近童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困惑,制定合理的纪律:在欣赏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增强幼儿的自信,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让他们在自立精神的发展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在欣赏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2 )幼儿的伙伴。教师最理想的角色是幼儿的伙伴,这些 “伙伴”能够带着幼儿一同快乐地游戏、学习、生活。幼儿可以非常“方便”得到他们的赞赏。要作幼儿的伙伴,教师的童心、自信是基础,活动的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是关键。( 3 )幼儿发展的促进者。真正的纪律不是靠说教和命令获得的,而是靠幼儿活动幼儿的发展而获得。如果幼儿厌倦了幼儿园的教育。单纯强调纪律是徒劳的。因此,教师应明确幼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较好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首先要克服成人的权威和骄傲这一障碍,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深入了解儿童,虚心向教育对象——儿童学习,时时想到儿童的愿望;要求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儿童,积极热情,富有吸引力,使儿童乐于接近并接受指导;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儿童有信心有耐心,即使对各种“不正常”的儿童也不动摇信心,耐心引导教育,相信当他被有兴趣的“工作”吸引时,他会转变为正常的孩子;要求教师深谙“教的艺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4.重视教师在环境创设、指导儿童主动活动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和环境相互作用。其次,教师与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应给予及时的观察、指导和支持,但是此时此地的指导应把握好一个 “度”。即不能让幼儿放任自流,也不能在活动中剥夺其寻求、探索的权利,应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去活动。另外,在教育活动中,除了师幼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之外,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同伴交往 ,即同龄儿童之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同伴交往中可以使儿童学习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对待敌意和专横竞争和合作等等。同伴交往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是使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因此,我们在看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不仅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要注意激发幼儿积极互动的同伴交往。

参考书目:(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金晶

孔伟译《童年的秘密》 中国出版发展社

2006年3月第2次印

(2) 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杨晓萍.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4)陈兴强.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启示》 [ J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6)

推荐第6篇:名著选修论文

一个成功者需要有哪些品质

---四大名著之公关艺术之漫谈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统称为 “四大名著”,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每部作品都塑造出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透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处世之道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悟公关的艺术魅力。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是我个人对其中部分人物的一些小见解。

首先我要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等等很多家。在这里,我介绍《空城计》这么一个故事,来概括从他身上我得到的一个成功者需要的品质。《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在己方无力守城时,打开城门,故作镇定的在城上弹琴,而这一动作竟使兵力雄厚的司马懿大军在犹豫不决时,做出了退军的决定。空城计,实为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可能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存在考证,但从这一故事中,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诸葛亮在面临险境时能够沉着冷

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 静,而且知己知彼,胆识过人,从而获得了胜利。所以,在我看来,一个成功者必须具有处事不惊以及知己知彼的品质。

接下来,我想讲的是《西游记》中的白龙马,这个唐僧取经团队中最低调的一个,但他的作用也是不可被忽视的。从始至终,白龙马一直陪伴着唐僧,是取经事业的最忠实的行动者和见证人。本来是高贵的西海敖闰之子,但是为了让唐僧取得真经,而变成唐僧的坐骑,由一个神仙变成一只低级动物,并且毫无怨言,我想,就凭这一点,我就应该敬佩他,而且,白龙马还负责着整个团队的运输工作,所有的行李以及老大唐僧都由他来护送。当师徒四人在吃馒头时,白龙马却只能啃草,但在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之时,他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从这个人物角色中,我认为,一个成功者,首先要学会默默无闻的奉献,而且你要坚信成功的那一天,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的,即使不是名利或金钱,但一定会有值得的回报的。

下面我想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不可否认的是,刘姥姥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处事,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受贾母、贾宝玉、以及王熙凤等诸多人的羡慕和喜欢,从而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刘姥姥用自己仅有的几回出场,同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分析,我

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 觉得一个成功者要拥有高尚的人格素养来虏获他人的喜爱,同时也要学会恰当的处事之道。

最后我想说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提起武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词肯定是“武松打虎”,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 武松几乎成了力量和正义的化身。 但我要说的是武松为哥哥报仇的那件事,在此事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一个成功者必须具有处事细致而不鲁莽,分寸的拿捏要把我的很好。

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也不知上述所提到的,只是觉得每个人物都有其可取之处,还是那句话在面对每一个经典人物,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角度就是高度,境界改变世界。

推荐第7篇:名著阅读论文

写在世界读书日之前,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

沙河汉子

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我们素质的一种方式,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指导学生读好书,读受益终身的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阅读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是全体国民的事,它应成为我们国民良好的习惯。

书籍,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读书成为生活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典,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更应成为我们的阅读对象。余秋雨曾言:“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可见经典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经典中的积极内容仍然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依然在我们的血管中流动,我们必须阅读它,以便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极为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时间和篇幅上均有明确的要求。无论各版本语文教科书中的中

华传统经典篇幅明显加大,并指定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经典阅读有详细的规定。这些都说明党和政府对古典名著诵读的重视。

但是,时下孩子们大多不喜名著阅读,而喜欢快餐式的、低层次的浅阅读。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压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使学生身陷题海,为分数而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而语文考试对名著很少考到,中考也是蜻蜓点水般的浅考试,使学生认为通读名著得不偿失,丧失阅读兴趣;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时下充斥荧屏的都是凶杀、暴力、和色情的东西,对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出版社以时尚诠释名著,盲目跟风,刻意追逐经济利益,漠视社会利益;网络语言和商业语言越来越媚俗,造成学生语言的垃圾化,此外学校教育缺乏整合,各科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或不读名著。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学生文化底蕴的丢失,使浮躁和浅薄得以流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德育,还影响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那么社会公众呢?据报载,2005

年我国的国民识字者图书阅读率仅为48.7%,自1999年来首次低于50%,“没时间读书”主要是青少年,其中20岁至29岁的年轻人最多,占54.2%,有40%的大一学生,暑假半个月,没读一页书!它折射出了国民阅读的尴尬:最该读书的时候没有人读;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飞机上,我们常常看到外国人很自然的利用读书去填充旅途的时光,而我们国人大多无所事事;有人统计过,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约为65本书,我国为5本书,这还包括了学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阅读习惯的国民只占总人口的5%,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这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地位不相称,也与现在的经济腾飞,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国民识字率不断提高的现状不相称。和世界公认的最喜爱阅读的国家如德国、以色列和俄罗斯相比,我国国民还差很多。

如在上面的统计中,48.7%的识字人口中,不少人是考什么,读什么;怎么考,怎么读,没有工作的,为了就业读;有工作的,为了晋级、提拔、评职称而读;要是什么也不为,就很可能什么也不读。一些不良的行为值得深思:在世人眼中,学生不读书是不务正业,而成人有工作后读不读无所谓。再者,社会中流行原著要简本,名著要戏说;一面是跟风,一面是拒绝经典:幼儿读卡通,少年读玄幻,青年读时尚,剩下的读读排行榜!也许有人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无暇阅读;也有人说,网络等媒体的出现,分散了人们读书的时间,其实这都不能成为理由。上述的几个国家经济和网络都比中国发达,而为什么读书的人比中国多呢?个中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国民素质的提升过程。而国民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人读书,有哪些人读书和读些什么书。阅读虽不能增加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体会阅读的快乐。

推荐第8篇:美术小课题

《美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

二、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

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

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比较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

4、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而展开,在地点、时间上都有所约束,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一)、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 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 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15年9月—2016年1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15年9月—2015年11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15年9月—2016年1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15年11月—2016年3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学习先进方法,自己感悟。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2015.9—2015.12)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5.9—2016.1)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美术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期报告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以一种互相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分工明确、以集体为荣地学习探讨某些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1.“交往—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研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交往—合作学习” 这一新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在交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学习(认知的、社会的)。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具有主动性(处于互动中的师生、生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按照共同的目标互动学习,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主动向对方学习),活动性(有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开放性(从交际内容、目的、过程、形式到方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不可控性)。

第二、交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进课堂学习的互助、合作气氛。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一种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新的学习的空间形态(适应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一种新的时间结构(将群体与个体学习结合)。

三、交往—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技能形式提高的关注。 2.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创设合作情境:

①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 ,或以问题探究等,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搭桥作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

②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把自己置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地鼓励每个孩子。尊重、相信每一个孩子,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质疑,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乐意参与活动。教师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

(2)个人探索:

① 给学生探索的方法,给予个体独立探索的时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探索,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使学生明确探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逐项列出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

(3)组内碰撞:

①改变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排列方式。如改为适合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蜂窝型”或“U”字型、中心辐射型等。②组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 ③选出互动互助学习小组长,并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使组长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④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先由一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再由其他成员补充,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产生的新问题

任何一种课题研究,都是努力解决好原来已发现的老问题,但在解决过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可回避的新问题:

(1)、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明确。导致小组学习易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好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后进生交流,个别学生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教师难于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很多时候是按模式操作有些力不从心,失得其反。

(3)、小组合作期间,组与组合作能力与敏捷度差异较大,导致一些小组早早地完成了任务不知再做什么,一些组很长时间还没完成研究任务。

(4)、有些中下水平的学生虽然对合作很感兴趣,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很多时候无法也无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优生占领了组内空间。

(5)、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过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也不足为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以上的问题,将是我下个阶段攻击的重点。

美术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性资料

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情感在升华,思维在自由飞翔,新课堂因之而涌动着生命的活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合作准备缺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习差的学生要参与,往往被好学生拒绝。很多时候,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

问题二:合作不合时宜。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要求不一定适合合作学习,有时候单独学习往往比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问题三:交流效率偏低。学生在交流中,几乎每个学生的嘴都在动,却给很多学生提供了随便讲话的好机会。即便教师有三头六臂,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问题四:汇报形式单一。笔者发现,在实际交流汇报时,每个小组几乎都是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非常单一。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弊端,我认为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应该追求扎实有效。怎样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要经过挺长的一段时期的磨合与训练。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

同时,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以及解答疑难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教师还应注意选拔培养美术骨干,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及骨干就能引导本组美术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大胆地去进行创作。同时,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合作的意识也会慢慢地得到培养。

2、责任到人,分工合理。如《大树的故事》一课中,讨论小组画什么内容时,有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员说的话,统一想法,由小组长监督,组员轮流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避免了学生讨论与上课无关的话题或跑题等现象,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在学生绘画和制作环节,如果是合作也要先讨论并明确谁做(画)什么,不能各画各的,避免重复作画及大多数同学完不成任务的现象。

3、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分组讨论(练习)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同时,每次合作的时间也要恰当。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对各小组学习的时间、次数做一个大致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4、评价得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全面而适时的评价,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评价要适时、全面、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笔者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出现了很多闪光点,他们的创新思维常使我感到无限惊喜。

5、和谐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合作。学会自信与不歧视他人,这样小组所有成员才会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观点的对与错,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真诚谦虚地沟通,合作才会愉快。学生只有这样和谐互动,才可能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会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分析:

在学习《会跳的玩具》一课时,我精心准备了八个会跳的玩具的范作,这八个范作都有其独特的造型,也运用了不同的制作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方法。我将这些范作分发给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一起欣赏探究,在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了解了本组玩具的制作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步骤等。再通过小组代表间的交流补充,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明白了很多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玩具,也明白了多种制作方法是可以结合运用的。

分析:合作学习有益于解决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水平差异,有益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下,促进学生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经验,体验了合作的快乐,促进了学生群性和个性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会跳的玩具》属于“设计与运用”领域,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制作出能弹跳的玩具。手工玩具作品,造型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玩具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我设计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近距离欣赏范作的环节。我将精心准备的八个会跳的玩具的范作,分发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一起欣赏探究。范作就在眼前,他们可以近距离的触摸玩具的动力材料和制作玩具形象的材料,观察了解制作玩具都用到哪些制作方法技巧等,然后通过小组代表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很多的动力材料及制作方法等,然后总结出:可以利用夹子、圆珠笔里德弹簧、橡皮筋、乒乓球等多种弹跳材料做动力,用卡纸、纸盒、毛线以及废旧物品通过剪、卷、刻、粘贴、组合、画等多种方法来制作会跳的玩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形式下始终以积极、主动状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总之,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不能走向僵化,更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在熟练运用“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变式”,要不断创新、追求高效,使其永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法宝。只要我们做课程改革的有心人,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出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就一定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运用。

推荐第9篇:武术小故事

武术小故事

唐赛儿一掌退官差

唐赛儿,是明朝初期青州农民起义的女首领,生于武术世家,其父唐义好拳脚,武功非凡。因家境贫寒,赛儿一家靠卖艺为生。在长期的卖艺生涯中,赛儿跟随父亲学习了各种拳术、器械、擒拿术、点穴术及“铁砂掌”等硬气功,同时兼学兵法。由于唐赛儿天资聪慧,加上勤学苦练,不到十五岁就武艺超群了。

1419年寒冬的一天,大雪纷飞,一辆护送青州知县献给皇帝的贡品——“九龙御石”的大车驶向蒲台县的蒲关桥。车上桥时因地上结冰路滑,拉车的马一下子滑倒了,大车从桥上的拱坡向下滑去,眼看车尾将偏离方向,翻到桥下。押解车辆的官差大怒,飞起一脚把一个推车的农夫踹入车下当垫车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青年车夫迅速跑到车尾,用肩一扛,使大车斜向一边而倾翻,“轰”的一声,撞到了桥头的大石狮上,“九龙御石”也摔成两半,而民夫被救出来了。这时押解官差气急败坏,举起钢刀向青年砍去。说来话巧,恰好唐赛儿策马路过此地,见此险情,便府身随手抓起一把雪,扬手向押解官差掷去。只听“呀!”一声大叫,众人见押解官一手紧按两眼。原来掷来的雪,在唐赛儿抓雪到手的一刹那已将雪握成了坚实的两个雪球,正中押解官两眼,打得他两眼直冒金星。唐赛儿随即翻身下马,还未等押解官差睁眼已一个跃步站在押解官差面前。当官差看到用雪球打自己的人竟然是个婷婷女子,好不气恼,没想到堂堂一个押解官竟被一个女子所戏弄,扬起刀来向她砍去。唐赛儿未待钢刀落下,已飞脚将他踢个仰面朝天,刀也飞落在桥边。押解官倒确有些功夫,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来,又一个跨步欲取钢刀再逞凶。而未等他拾刀在手,唐赛儿已经脚踩刀身,冷笑一声:“还不滚,想找死!”押解官见状向差役大吼:“快给我抓住她!”唐赛儿指着石栏杆对围住她的差役说:“看你们的脖子硬还是石栏杆硬!”话声刚落,她便使出“铁砂掌”向石栏杆击去,只听“咔嚓”一声,石栏杆断为两截,同时她又用脚将钢刀挑起,右手接住钢刀一个弓步藏刀式,等着众官差上来送死。差役们见此情景吓得面如土色,慌忙逃窜。青年和民夫们感激唐赛儿的救命大恩,唐赛儿微微一笑:“杀贪官整污吏,是我应该做的,你们赶紧躲避一时吧!”便飞身上马,扬鞭而去。

威继光创编《拳经》

武术,在其古代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多数是靠经验,口传身教,代代沿传的。到了明朝末年,以民族英雄威继光为代表人物,总结整理前人遗留下的习武经验,编书造册,开创了用文字和图像来记载武术内容,传播和发展中华武术的先河。

威继光,是我国明朝时有名的抗击南方倭寇入侵我国沿海一带的民族英雄。他在童年时,就受到其父亲的严格教诲,接受了严格的武术训练和文化教育,小小年纪的他就已是抱负满胸,立志长大后做为国为民的大事。

所以,威继光从小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就拿练武来说吧,一次,武术教师指出他踢腿的动作不对。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使得威继光夜不能眠,当天深夜就爬起床,补练腿功,按照武术教师的要求,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满意为止。又有一次,为了改进一套拳术,需要到一百里外的一个深山寺庙里,向一位老和尚求教。他不辞劳苦,专程往返二百多里路拜谒老和尚,当面倾听教诲,虚心求学,使得自己的拳术好上加好。 由于威继光的虚心好学,刻苦认真,他的武功造诣日渐深厚,不仅精通拳术,对枪术、棍术、射箭等器械也运用自如。就此,他还不满足,依旧虚心向武术名家唐顺之、向抗倭大将俞大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猷求教枪法、棍法。终于,一杆大枪在他手中运用得上下翻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竟然在一次同棍术名家俞大猷决赛枪法时获胜。

当威继光担任参将率兵镇守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时,发现明朝军队士兵的军事素质很低,无法有效地抗击倭寇的侵扰。他为了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遂产生了编写武术图说来指导军事训练的想法。

于是,威继光开始总结自己所精通的拳术,从实战出发,又对民间著名的十六家拳法作了仔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自己反复地演练、比较,最后集各名家拳术的精华,编写了三十二势图诀,称作《拳经》三十二势。

《拳经》一书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军队士兵的欢迎,士兵根据《拳经》上三十二势图诀,很快就掌握了杀敌立功的本领。从此,《拳经》由军队传到民间,成了越来越多习武者必读的书。

元甲功自枣园出

霍元甲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武术家,不仅为我国武林界人士所敬仰,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名。他曾在天津惊走俄国大力士,在上海吓跑美国力士奥匹音,还在日本武道馆技胜日武士,后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宏扬中华武术,截入了历史史册。然而霍元甲幼年时秉性谦良,体弱多病。其父认为他生性怯懦,不是练武的材料,因此,连祖传的“霍家拳”都不传授给他。那么,霍元甲的深奥武功是从哪里学来的?

霍元甲之父霍恩弟武艺超群,颇有名望。由于武林中的门派之争,所以对于祖传的绝招十分保守。霍恩弟秘密传授元甲的两个哥哥,要求十分严格,一招一式、一拳一脚,一丝不苟。因元甲生下来瘦小,且疾病不断,霍恩弟只准他读书、严禁习武。元甲对武功很感兴趣,父亲的做法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暗中发誓一定要习武强身。于是,当父亲在后院教授哥哥武功时,元甲便爬在墙头上偷看,把招招式式牢记在心。霍家村西边有一片枣树林,里面是坟地,人迹罕至。元甲晚上便到枣园深处,细揣摩白天偷看到的招式,直到心领神会。如此日复一日,年夏一年,元甲既精通霍家拳,还果敢地探求名家拳法。

当时切磋武艺之风盛行,来霍家比武的人陆续不断。一天,一位高手来到霍家,要求领教霍家拳的威力,并非要决出高低不可。霍恩弟让二儿子与其比试。来者不善,招招使出“舍命招”来去胜,几招后二儿子已被击伤。霍亲自与其较技,果然难以取胜。这时只听“父亲稍歇,待孩儿与他比试”,话音刚落,霍元甲已跳入圈内。霍家父子大吃一惊,“这不是去送死吗?”说时迟那时快,霍元甲已与对手交上手了。做父亲的及两个哥哥全傻眼了,元甲的招术既像霍家拳又不同于霍家拳。他们还来不及细想,对手已只剩下招架之势,元甲直逼对手,使其无法出招,已是束手待毙了。但元甲点到为止,未下重手,来者感激不尽,止手服输并连连地赞道:“霍家拳名不虚传。”其实,霍元甲的霍家拳已有标新之术,连霍家父兄都深感出奇,经询问,元甲如实说出武艺练自枣园的经过。霍父感慨地说“少年不激不发,有志者事竟成”,此后,对他精心指导。元甲的得到点拨,又博览群书,深悟拳经,细究拳理,把其他门派中的招法也融进霍家拳,创出不拘一格,变幻莫测的“迷踪艺”这一有名的拳种。

功夫之王李小龙

说起“功夫之王”李小龙,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现代武术界的一名传奇式人物,他以自己精湛的武工和出色的影片表演,引起了世界人民的瞩目,掀起了“中国功夫——武术”的热潮。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祖籍广东的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从6岁起开始习练武术,先学习咏春拳,又习练南派洪拳、白鹤拳等,练就了扎实的中国武功。当李小龙18岁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学习时,就因擅长中国功夫而名震校园。

那时,李小龙在哲学系里组织了一个中国功夫表演队,大家在一起练武,闲遐日子为大学生们表演助兴,受到了各国学生的欢迎。但有一个叫山本的日本留学生,自以为自己是空手道三段,看不起李小龙他们所表演的中国功夫,常常借机捣蛋、拆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李小龙决心让这个山本尝尝中国功夫的厉害。于是,两人约好在一个寂静的下午,在校园里进行较量。

那天,两人交手,山本就欲凭着自己的壮实和灵活多变的攻势击败李小龙。而李小龙则采用中国的后发制人,先避其锋芒,以灵活多变的步法与山本周旋,同时查探山本的虚实、拳术的路数。时间不长李小龙就瞅准一个机会,抓住山本的破绽,用左直拳虚晃一招,紧接一个有力的转身鞭拳将山本击倒。当山本爬起来又继续反扑时,李小龙佯装后退,虚晃两招后,突然一个侧身侧踹腿直奔山本的胸口,猝不及防的山本又击倒在地,此时羞愧难当的山本自知技逊一筹,只得俯首认输。

李小龙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开了一家武馆,传授中国功夫。同时,自己仍坚持不懈地苦练功夫。在这期间,他根据自己的技击格斗体会,参考中国武术各拳种,以及日本的柔道,空手道,泰拳,还有拳击的长处,自创了以速度、劲力、进攻为主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截拳道”。 “截拳道”一经创立,便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无论是日本的空手道大师,韩国的跆拳道名家,还是泰国的泰拳高手都曾败倒在李小龙的“截拳道”下,尤其是李小龙的连环腿绝技更是威震国际武坛。日本人称李小龙为“武之圣者”,美国人则称他为“功夫之王”,而“功夫李”则成了他的代名词。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一句有名的成语,原意是指夜里听到鸡叫声就起床舞练剑术。因为确有真人真事的记载,所以人们常用它比喻立志报效国家的人正在奋起行动。这个成语故事中有两位主人公,一位叫祖逖,一位叫刘琨。他们都出生在西晋末年的战乱年代。祖逖小时候读书很晚,十四五岁还目不识丁,家中亲人都为他担忧,生怕他长大了没出息。后来,祖逖认识到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渐渐树立起发愤学习,为国家效力的志向。他看了许多书,知道古往今来的不少事情,还经常到京城去,见了世面,人们都称赞他很有才气。刘琨是祖逖的好朋友,年轻时他们在湖南汜水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刘琨也不是哲明保身的文弱书生,在与祖逖共事的日子里,他被祖逖的远大志向所感染,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白天他们忙于公务,晚上常常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他们深深感到仅仅知书达理还不能适应动荡的社会变迁,必须具有强身的体魄和高超的武艺兼备,干出一番事业,于是,他们相约每天早晨一起习武练功。

那个时候,祖逖和刘琨同住一间房子,盖一床被子。有一天半夜,刘琨睡得正香,祖逖朦胧中听到远处田园里有鸡在啼叫,再也睡不着了,想到早起习武练功的约定,连忙坐起身来,披上了衣服,轻轻地叫了几声刘琨,可是刘琨无动于衷。祖逖用手拍了拍他,刘琨“嗯”了一声翻过身子又酣睡起来。祖逖无可奈何,就用脚踹了一下刘琨。这一脚可把刘琨的好梦给踹跑了。祖逖瞧着惊醒的刘琨,说:“鸡叫几遍了,还不起来。”刘琨揉着眼睛,看看窗外的天色,月亮还高高地挂在星空,便嗔怪地说:“这只鸡也叫得太早了!”祖逖诙谐地劝道:“鸡叫不是什么坏事,鸡都起得那么早,人更应起得早才是,我们不如趁早起来习武练功吧!”于是,这天天不亮祖逖和刘琨就来到庭院,活动肢体腰身,打拳舞剑练对子。打从那天起,祖逖和刘琨坚持每天鸡一叫就起床习武练功,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他们一如既往,天长地久也就养成了“闻鸡起舞”的习惯。这两位古人后来的经历各自不同:祖逖中流击楫,誓取中原,威名显赫;刘琨枕戈待旦,志在灭敌,不甘落后。但是,他们在习武练功中磨练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相同的。“闻鸡起舞”的佳话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传诵。

悲歌击节

拂剑起舞

在我国清朝末年,有一位为推翻腐败没落的清王朝统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女革命家——秋瑾。她自幼就对中国武术充满兴趣,耳闻目睹许多狭义之士的英勇壮举,感动之余,逐渐形成了仰慕英雄,嫉恶如仇的性格。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国不强、民不立,就要被人欺负,对练武强身卫国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 有着侠义、革命之心的秋瑾自小就拜武艺高强的单老四为师学习武术,每天学习武术的拳脚功夫,耍刀、弄棒从不间断,另外,还学习骑马。当时,在离她家不远处,有一座当地人称之为塔山的名山,每当拂晓,公鸡报晓之时,秋瑾就起床,慢跑到塔山,登上峰顶开始练武,认真地练习武术的一招一式。后来,秋瑾由浙江迁至湖南湘潭居住时,又拜当地的名师学习“手法奇妙,腿法精怪”的巫家拳术,一学就是八年,通过练武,不仅强壮了她的身体,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且还造就了她那堪称一流的武功。

当她的丈夫到北京做官时,她又迁居到北京,时间一长,闻耳目睹清朝政府的腐败,洋鬼子的横行,悲愤交加,于是在练武之余,激愤之下写出了《宝刀歌》、《宝剑歌》,并终日舞剑、挥刀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之情。

具有革命精神的秋瑾,充分认识到应该提倡练武:一则,练武可以增强体质,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二则,全民具有尚武精神,可振国威,也就没有哪个国家敢欺我们了。

所以,在她一人独自东渡日本留学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时,仍不忘练功,常常是为了祖国的前途悲歌击节,拂剑起舞。她唱出的《宝刀歌》悲壮激烈,舞动的剑术剑法灵活,气势恢弘。为了勉励自己勤奋习武,她在自己的床头写下“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警句。

当秋瑾从日本回到绍兴后,马上创立了“体育会”,自任会长,后又出任大通学堂校长,积极带领学员学习武术,进行军事训练,为革命起义做好准备。不幸的是,起义计划泄露,为掩护革命同志突围,秋瑾使出全身武艺与清兵搏斗,怎奈寡不敌众而被捕。就这样,一生都在为国家兴旺,民族发展而奔走的巾帼英雄,在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战斗中而壮烈牺牲。

义侠大刀王五

王五,河北沧州人,原名王正谊。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刀法精湛,声震江湖。王五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生性侠胆豪气,热爱祖国,同情清末维新变法,支持义和团运动,所以人称:“义侠大刀王五”。他对清廷的腐败和贪官污吏的无恶不作、鱼肉百姓的事十分痛恨,常在济南、河北、陕西、甘肃一带劫富济贫,官府对他恨之入骨,连年悬赏缉捕,均因他武艺高强,又受到百姓的爱戴,无法捕捉到他。后来,他干脆进北京城设镖局,干起镖行的事来。 到北京后,他收留谭嗣同为弟子,并成为挚友,两人经常磋商武艺。由于受到潭嗣同的思想影响,因此他对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给予极大的同情与支持。当光绪被慈禧囚禁瀛台时,王五曾与谭嗣同密谋,率武勇之士,拼死营救光绪,推翻慈禧专政,拥光绪为帝,改变政局。不料政变尚未实施,谭嗣同被捕遇害,王五仍在筹划营救之事,但终未能成功。

义和团运动中他协助义和团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最后在与洋人的战斗中,中弹身亡,留下一身正气。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王五高超武艺是从小练就的,他出身武林世家,少年时已精通拳脚与多种兵器,尤其善舞双钩。他的双钩一动人随钩走,钩随人行,人钩舞为一体,旁人莫敢近前,时人称为“双钩王五”。那么“双钩王五”怎么变成“大刀王五”的呢?这还得从王五少年讲起。王五有高超双钩技艺,又好结交武林人士,自以为天下已无敌手,不免骄傲起来。有一天,王五与朋友们在练习武艺,他正在舞拳中看到一个陌生人垂手倚靠在一棵树干上注视着自己,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王五收拳后,随即上前询问陌生人来历。陌生人说是前来投奔他。此人虽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爽快地说:“你功夫虽好但漏洞不少。”血气方刚的王五一听此言,非要与陌生人比个高低不可。陌生人推辞不了,只好随手拣起一根三尺来长的竹竿与王五锋利的双钩较量起来,不到三五个回合,王五的双钩被一一击落,人也被摔出一丈多远。王五果是一条好汉,他跪下请求陌生人传艺。陌生人所用的竹竿击法实为刀法演变,因此,陌生人尽数传授王五刀法。王五天资聪慧,武艺大进,遂弃钩为刀,他外号随之改为“大刀王五”。并且虚心谦下用此事告诫后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须知还有天”。

飞将军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的名将,小时侯善于骑射,从汉文帝时起便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先后与匈奴作战大小共70余次,使匈奴不敢侵扰他所镇守的边地。匈奴人既害怕他,又敬仰他,称他为“飞将军”。

等到汉武帝即位后,李广已成了抗击匈奴的名将,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广有谋略。但是有一年,当李广将军出雁门关与匈奴军交战时,却因敌兵众多,汉军太少,势孤力单,打了败仗。 当时李广有病,在战斗中受了伤,就被匈奴兵俘虏了。匈奴单于早就知道李广神勇,想把他收在自己身边,为他出力,曾经下令:“捉住了李广,要活的,不要死的!”所以匈奴兵让李广躺在一张绳床上,两边用马驮着,这样走了十里路。

李广虽有伤病,但在途中神志已经恢复过来,便继续装着昏死的模样,寻找机会脱身。他看到旁边有个匈奴少年,骑的是一匹好马,高大健壮,奔跑轻捷,心中就有了主意。

当这少年又一次走到近旁时,李广突然从绳床上纵身腾起,跃上了少年的马背,同时一把夺过了他的弓箭和马鞭,并且不等少年还手,奋力把他推落到地上。这时,李广狠狠地把马打了两鞭,那骏马就昂头扬蹄飞奔起来。

押送的匈奴兵大惊,急忙追赶。李广回头一看,追兵竟有几百骑,射来的箭像是雨点一般。他一边左躲右闪,一边用夺来的弓箭一一还射。他是个神箭手,每发一箭必中一骑,所以,只听到追在最前面的敌骑不时发出呻吟声和坠地声。余下的敌骑不敢再上前,不多久就退回去了。

李广飞奔了数十里,找到被打散的余部,领着他们进了雁门关。 后来,匈奴不断入侵,杀死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的部队,气焰非常嚣张。汉文帝觉得,只有李广可以镇住匈奴,于是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到了右北平,积极操练士兵,整顿军备。匈奴单于和贵族们听说李广来了,那股嚣张的气焰顿时消失了,因为他们都称呼李广为“飞将军”,知道李广难以对付,就领着军队远远躲开,好几年不敢从右北平地面入侵汉朝。

岳飞摇树

岳飞12岁那年,来到搬不动门下拜师。每天天蒙蒙亮就起来,跟着师傅, 手拿镐锨,肩挑扁担,不是在山脚下挖坑载树,就是挑筲下河担水浇树。从立春到清明,一晃两个月过去,把个山坡、河岸、道旁、树边全都载上了树木,可使枪弄棒、耍刀射箭的事儿只字不提。小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岳飞可急了,心想:俺是来学艺的,成天刨坑、载树、浇水,又有何用处?没等岳飞开口,搬不动就说话了:“要学武功,先练意志,志在耐中磨。”

快过年了,搬不动把岳飞叫到跟前,吩咐道:“从明儿起,你每天早上去把咱载的三千六百棵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几摇,摇到树捎儿扫地才算数,不准漏摇一棵,不准摇折一棵,日头不露脸就得摇完,听清了吗?”岳飞虽然对师父的这种做法迷惑不解,但他不敢违背师令,只好点头照办。

从此,岳飞天天很早起来摇树。摇啊摇,摇啊摇,直累得岳飞两臂酸疼,口鼻出粗气,汗水浸透了衣裳!可是他还是遵照师父的嘱咐,努力地摇遍了这三千六百棵树。这时,日头刚拱出地面,岳飞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岳飞正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师父突然来到他身前,夸奖道;“摇得好啊!一棵也没漏摇,从明天起,你要一连练它十天!” “是,师父!”

岳飞按师父说的,每天半夜起床,又一连练了十天。最后这天,他摇完树,过了一个时辰日头才露出地平线。

搬不动问岳飞:“你的两臂还酸疼吗?” “不酸不疼了。”

“你的口鼻还出粗气吗?” “不出粗气不发喘了。”

“你摇树的工夫是不是越来越快了?”

“师父,今天我摇完树,过了一个时辰日头才出来。”

搬不动听后哈哈大笑,说:“好了!你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可以回去了。你离家已一年多了,也该去看看你的母亲了。”

岳飞听了师父的话,以为师父要赶他回去,不免有些着急起来,“不不!师父,您还没有教我武艺呀!我不走,我不走!” 搬不动摇了摇头说:“使枪弄棒的我一概不会,怎能再教你?我教你学的是为人处世,练意志,增长力气,这是打根基的功夫。有了根基再学武艺那就容易多了。世上有的是武艺高强的人,你尽可以跟他们去学武练艺。”

搬不动又嘱咐说:“你回去之后,必须每天坚持摇树练功,更不能忘记摇树练功的道理!” 岳飞连忙答道:“徒儿将永远铭记师父的教诲。”

搬不动将岳飞送到村口,望着岳飞远去的身影,自言自语地说:“老夫识人,岳鹏举将来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呀!”

华佗巧谈五禽戏

东汉后期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人称“神医”华佗。华佗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著名武术家。我国已流传近二千年的五禽戏,就是华佗创编的。这套五禽戏一代传一代,至今,武术界的很多人还把五禽戏作为强身健体的练习好方法而广泛推广和普及。说起五禽戏,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华佗的一位学生见他平时动作灵活,身体很健壮,走起路来根本不像一个老人。而实际上华佗年龄已经很大了。那学生问华佗:“老师,我的医道是跟您学的,可我的身体却不如您,您是怎样保持健壮的身体呢?”

华佗笑着不语,领学生来到房屋的大门边,轻轻地将门打开,然后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来回好几次。接着他又领学生来到堆杂物的侧房门前,又将房门同样打开后又关上。反复几次后,华佗才对学生说道:“这两间屋都是同时建造的,房间的门每天要开门和关门好多次,门轴保持经常转动,越转越灵活。而那堆杂物的侧屋却很少开门和关门,门轴就慢慢地不灵活了,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而后会生虫,还会腐烂呢。我想人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如那门轴的道理一样,在于‘动’字上,可谓活动则强,不动则散哪!” 华佗接着说:“我的活动方法唤作五禽戏,就是模仿虎、鹿、猿、熊、鹤的动作来强身健体。虎称兽中之王,它的动作一蹦一扑意在猛;鹿属纯阳之兽,它的动作一颠一跃意在巧;猿心灵体轻,它的动作一弹一跳意在跃;熊食五谷,它的动作一步一摇意在力;鹤为长寿之鸟,它的动作一窜一飞意在翔;这五种动物的特点各不相同,把它们的动作结合起来称作五禽戏不就是一个相当好的锻炼方法吗。”

华佗最后说:“这五禽戏,如果你想学,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学会后还得坚持练习才行。否则光知道练习的方法,而不保持经常锻炼,不就又和那房门的门轴道理一样了吗?” 那学生深深记住了华佗的教诲,他每日坚持练习五禽戏,并对自己约法三章。早晨不练功不出家门行医,中午不练功不食午餐,晚上不练功不上床休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春夏秋冬他从不间断练习五禽戏。同时他还把华佗传授给他的五禽戏广泛普及与推广,并一代一代地往下传,直至今日。而他自己也由于五禽戏给他带来了健康的身体,据文献资料记载,这位学生足足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五禽戏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转载请注明: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艺术小拖鞋

小班美术《小拖鞋》说课稿

首先说说教材: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小班艺术领域要求指出幼儿要对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有兴趣,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活动。我想通过幼儿的欣赏、幼儿手工制作拖鞋、幼儿互相交流等活动来体现小班幼儿对美术和生活的热爱,因此我选择《小拖鞋》这个课题。这个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让幼儿很有兴趣。

其次、说教学目标: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双拖鞋,请小朋友拿着剪刀沿着线条剪下来,剪鞋底的时候要注意沿着线条,不断移动着鞋底。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

技能目标:让幼儿掌握制作纸拖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撕、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纸拖鞋。 难点对纸拖鞋进行有规律的装饰。

接着说教学准备:

1、学具:彩色笔、白纸、各种材料纸、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各种小装饰品等

2、教具:拖鞋实物及图片,两双纸拖鞋,课件,小奖品。

紧接着说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共同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谈话法,同时孩子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例如在展示我制作的拖鞋时候就用了演示法和讨论法及谈话法。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就运用了观察法,仔细观察拖鞋的构造,材质及装饰。开始第一个环节我引起孩子们兴趣的时候出示很多拖鞋,孩子们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分析各种拖鞋的材质和颜色及装饰。

最重要的说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拖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引出课题,激发兴趣。(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讨论拖鞋的制作方法。

1、你能看出我这双拖鞋是怎么做的吗?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做的呢?你们也想制作这样一双拖鞋吗?

2、引导幼儿讨论鞋底的制作方法。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双拖鞋,请小朋友拿着剪刀沿着线条剪下来,剪鞋底的时候要注意沿着线条,不断移动着鞋底。

3、引导幼儿讨论鞋面的制作方法。

拖鞋的鞋面是什么样的?鞋面是怎么制作的呢?鞋面和鞋底是怎么粘起来的呢? 教师小结:拖鞋的鞋面可以是大块的,也可是两条线条交叉的,取鞋面的两边粘上浆糊,然后粘在鞋底上。

4、引导幼儿讨论拖鞋的装饰方法。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拖鞋装饰的更好看呢?颜色鲜明,有规律。

5、请幼儿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拖鞋的制作步骤。(三)、幼儿运用操作材料制作小拖鞋。

注意:在制作拖鞋时遇到困难要请老师和小朋友帮忙。

A、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利用现成的鞋模,撕或剪出鞋底的形状。

B、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我们学习过的线条和图形手绘图案,可以印画,注意颜色搭配。

C、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四)、幼儿拖鞋展示,互相交流制作装饰的方法,评价幼儿,(好的作品放在展览区或装饰角)

第11篇:教育技术学名著

10本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名著

1.《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2.《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3.《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即 94定义4.《教学设计原理》 5.《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 Henich6.《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 Reigurth7.《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 8.《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9.《教育技术学基础》 10.《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 11.《教学技术经典文献》伊利12.Anglin

Critical Iues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它于1996年由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浏览AECT网站上的电子版。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共分7篇、42章、1245页。此书极具权威性、系统性。本书作者队伍阵容整齐。全部是世界一流的专家,权威人士独到地见解、宽广的视野、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得本书领先的地位得以奠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钟爱就是明证,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十多种文字的版本,这个对于年轻的教育技术学领域是并不多见的。全书系统性强,基本含盖了教育技术学的最主要的领域,从基本理论,到各个分支,到不同应用领域。

研究手法独到,文笔深入浅出。开卷第一章,你就会被作者关于教育技术学先驱人物和早期历史的分析评论所吸引,从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研究功力,特别是研究手法的独创性。尽管是非常专业的书籍,但是作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深奥的学术性,相反也照顾了读者面。

总体评价:美国教育技术学名著排行第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籍之第一本。

《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1996年出版发行,主编Anglin安格林教授是美国肯塔基 Kentucky 大学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1999-2000年担任教学开发系的系主任,曾担任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研究与理论部的主席。他所主编的本书荣获 James W.Brown 出版奖和 AECT的 DID 杰出著作奖。该是美国大学最经常被采用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材之一。一直是亚马逊AMAZON网站教育技术学图书销售排行第一。 有52位世界顶级专家执笔撰写。这里介绍的是该书的第二版,主要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全书共分6个部分,38章。

第一部分 领域:历史与回顾 2章

第二部分 主要问题 8章

第三部分 教学开发 11章

第四部分 艺术状态、应用及未来展望 7章

第五部分 研究与评价 9章

第六部分 认证与专业发展 3章

基本评价: 作为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几乎涉及了领域内的各个分支。 《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组织了全美上百位教育技术专家,历时五年之久,经过数次讨论,几次易稿,最后根据专家讨论的结果,由Richey和Seels持笔形成。本书代表了美国教育技术学界对教育技术的最主流的理解,此书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代表了绝大多数美国教育技术专家的观点,定义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定义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成为最权威的一个定义。鉴于此书产生的影响,虽然发表没有几年,但是已经可以进入教育技术学经典名著的行列,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

《教学设计原理》本书由R.M.加涅 L.J.布里格斯著;皮连生教授等人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分4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接着第二章勾画出了始于教学目标识别到教学评价告终的教学设计9阶段轮廓。

第二部分描述了主要学习结果类型,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阐明了适用于习得这些技能的条件并指出了这些条件对教学设计的含义。这一部分还论述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学生间的这些差异怎样影响教学计划。第三部分包括七至十三章,直接和深入地论述了教学设计的步骤。首先论述了教学目标、目标的分析和分类。接着为了确定合乎需要的教学顺序,为了导出单节课的教学事件,为了将这些事件与适当的媒体的选择相联系,这一部分还鉴别出了教学步骤。最后,第十三章描述了通过运用标准参照和常模参照测量评估学生的成绩的方法。

第四部分的总课题是教学的传输系统,其中包括设计的产品和原理在集体教学和各种个别化教学中的运用。最后一章和第十六章论述评价教学计划的方法。

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从一开始的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假设出发,基于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学说和累计学习理论,提出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在加涅之前,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就已经很多,但是只是一些教学设计的模型,没有任何人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做到了这一点。加涅构建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至今尚没有人能够超越。最近的教学设计的一些理论成果,比如Merrill和瑞格卢斯等人的工作都只是对加涅的学说的一种扩展,而不是完全的超越他。

《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本书完整地介绍了媒体格式,及其如何被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文展示媒体(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如何应用于日常课堂活动。为课程计划和材料评价定义特性化模板,使学生能够开发专业文档集。文档集内容与ISTE和NETS-T标准关联,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章内容。

本书目的是帮助教师把媒体和技术结合到教学工具中,并指引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学习。本书适用于教育技术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教学媒体和技术课程。配合本书有 www.daodoc.com/heinich 教学站点,其内容扩充了书中正文并与之共同建立一种完整媒体包。

作者Robert Heinich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Michael Molenda是该系副教授,James D.Ruell是美国普渡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Sharon E.Smaldino是美国北艾奥瓦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

但是本书虽然已经到了第七版,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本书的结构是典型的媒体菜单和技术手册形式的。这可能和印地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学术传统有关。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目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决不仅限于此。这本书对教育技术的实践人员是很有用的,但是对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研究人员来说,意义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在能不能作为经典名著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论。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 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第2卷):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由美国当代著 名教学设计专家查尔斯·M.赖格卢斯(Charles M.Reigeluth)主编,收录了 世界教育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于20世纪末创造的新教学理论和 设计模型,展现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技术学、文化研究、脑科学、哲 学、系统科学以及管理学等在内的教学设计专业的广泛基础,深刻揭示了 信息时代教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和理据,并借助新颖可读和极富启发性的方 式,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情感与心因运动等领域有效 发展的理念、策略及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第2卷):教学理论的新范式》是国际教学设 计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经典,对系统把握学习与教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以 及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出版 Charles M.Reigeluth主编,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

Reigeluth教授在教学设计领域声名卓著,他198

3、199

9、2009年先后主编了三卷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在美国学界被称为教学设计的绿皮书。我们翻译的1999年的这本的主题是面向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设计。该书汇集了世界教育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于20世纪末创造的新教学理论和设计模型,展现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技术学、文化研究、脑科学、哲学、系统科学以及管理学等在内的教学设计专业的广泛基础,深刻揭示了信息时代教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和理据,并借助新颖可读和极富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情感与心因运动等领域有效发展的理念、策略及方法。本书是国际教学设计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经典,对系统把握学习与教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书中所及教学理论与模型,在今天仍是教育实践领域最富生命力的主题。

此书体量浩大,中文版88.5万字,近千页,从翻译到出版历经六年时间。此刻,手捧巨著,感慨万千。惟愿有更多的同道中人一同分享书中的智慧、激情与爱! 附:1.译后记 2.Reigeluth中文版赠言 3.目录 译后记

这部书的翻译工作始于2005年秋季的博士生课程。我们携翻译《21世纪人类学习革命》丛书的余勇和豪情,立志在成功引介有关学习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理念之后,再向国内学界推出教学设计领域的国际经典作品。孰料一去数年,这部煌煌巨著的翻译工作至今方才完成,回头看看,几近要感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乃至到了最后,在几经延迟、几经倦怠之后,我们依然抱着臻美的决心,努力不留缺憾,而后收手译事。

学术之发展,根基在于对学界已有成果——至少是经典作品——之研读与批判,唯此,方可知晓学术动态、体会研究方法,避免重复研究与无效辛劳,避免落入井底而观天。研读过程本身也是同他人一起界定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的知识探索,就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和学界同仁一道,形成学术共同体,推进学术的进步。 学术之发展,动力在于在学术 中人孜孜以求、不断进步与创新,哪怕只是质疑观点,或增加一点点新的见解,或将研究本地化或刷新,或于有疑处进行证实或证伪,只要是基于证据的,就能有价值,只要持续地积跬步,也可成千里。对于教育而言,实践问题之解决,实践方略之革新,有了这些扎实的研究作为基础,进步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我们希望本书的译介,能够为我国 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实践创新奠定更为坚实的根基,这也是本套丛书的主旨所在。

书中呈现了众多教学理论的理论主张与设计方案,这些多样化的、相互尊重的路径汇集到一起,构筑了编者赖格卢斯等人所界定的信息时代的教学范式和学校教育范式:一种基于目标达成的、注重定制的、注重学生探究与建构的范式。此书之后,赖格卢斯再谱华章,编就《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第3册):构筑共同知识基础》作为教学设计领域由“多”而“一”的框架,写成《大胆的教育变革——信息时代的学校范式》作为学校教育范式变革的宣言。他老而弥坚,堪为我们这些后辈的楷模。从他的著作中,我们读出了他的包容、坚定、执着。在译校本书的后期,郑太年还有机会可以坐在赖格卢斯面前,坐在他的课堂上,体会着他的从容、沉静和博大。当然,这种感受会随时地飞向裴新宁和赵健,并在分享中坚定我们耕耘这个领域的信心。也正是这种联系与激励,让我们三位主译可以获得灵感,去反复理解和推敲每个理论和模型的意涵,携手共进,坚定前行。我们十分敬佩,在教学设计这一领域中,赖格卢斯对他人的研究稔熟于心、信手拈来,自己的探索常盛常新、永不停息。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与作者们对话,也与自己对话——关于教学设计、关于更广泛的教育研究、关于一个学者的学术追求与品格。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道路更为宽广;奏自己的曲子,让和声更加丰富而圆润。如果本译著能有幸走在这个方向上的话,它偷走我们的那么多的时光也就值得了。

高文教授启动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并亲自把关审校。她是国内知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西方教学设计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在她的组织下,我们和博士生一起,对原著进行逐章研读,逐句解析。那秋冬上海的每个“星期四”成了青年学者们期盼的相约,高老师与我们一起共度。在译稿完成之际,我们由衷地感谢恩师的指引,也将此中文版作为我们迟交的作业献给恩师。

特别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韦禾老师为此书付出的心血,没有她的支持和坚持,很难想象这浩大的工程可以持续。非常感谢编辑何艺,她的专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

本书的出版还要归功于译者团队(按姓氏笔画排序,他们是:丁炜、王美、任友群、吕林海、吕敏霞、许晓红、严玉萍、何美、吴涛、张静芬、李妍、李康立、肖玉敏、杨南昌、陈家刚、郑太年、郑颖、金慧、赵健、裴新宁),他们的名字附在了对应章节或部分的最后。在初稿译出之后,裴新宁、郑太年、赵健和王美分别负责对各章节进行分工校对(裴新宁负责第

一、五单元、主题词索引和作者索引;郑太年负责第二单元;赵健负责第四单元;王美完成了第三单元和部分章节的校对)。在此基础上,裴新宁、郑太年和赵健又进行沟通和审阅。最后,裴新宁统校了全书。

陈家刚、杨南昌和叶莹完成了主题词索引和作者索引的初译稿;陈家刚还审读了全部译稿。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的多 位研究生参与了文字校对、编辑等工作。

我们向所有为此译著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翻译工作中定有疏漏,敬请读者指正,以作改进。 译者 2011年春.查尔斯• M.赖格卢斯为本卷中文版赠言

感谢裴新宁、郑太年和赵健将本书翻译成中文,让如此之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本书中的思想。

本书意在描述当今关于如何最好地促进人类学习与发展的一些思考。第1章表达了一种范式转换的需求,即从聚焦对学生划分等级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向聚焦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所期望的知识、技能和理解的系统转换。这需要变革我们的教育和培训系统,从基于时间的、标准化的教学和基于常模的评价,转向基于达成的、客户化的教学和基于标准的评价。为了这一范式转变能获成功,我们需要增长我们关于客户化的、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的知识。本书向着识别和描述一些为了增长这种知识的当今最为重要的工作迈出了一步。

作为对这一目标的进一步支持,《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的第3卷于2009年初出版。该卷提供了一个基础,以形成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和培训范式的教学的共同知识基础。

我热诚地希望,本书能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所用,去帮助所有的人认识他们潜能,去增进所有民族之间的和平与理解。 目录

第1单元 关于教学设计理论

1 什么是教学设计理论,它在如何变化? 2 关于理论、完美和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2单元 促进认知发展 3 认知教育和认知领域 4 通往理解的多种路径 5 面向理解的教与学

6 开放学习环境:基础、方法和模型 7 为建构性学习设计教学 8 做中学

9 开发弹性适应的教学设计 10 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11 协作问题解决

12 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对教育实践的概念重建 13 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理论吗?

14 系统地应用有效学习环境,促进4-8年级学困生的学习15 教授一般思维方法的兰达氏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6 整合性主题教学:从脑研究到应用 17 教学事务理论(ITT):基于知识对象的教学设计 18 精制理论:确定范围与顺序的指导 第3单元 促进心因动作的发展

19 身体技能的发展:心因动作领域的教学设计 第4单元 促进情感发展

20 情感教育和情感领域: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的启示

21 回归教育的完整使命:面向社会性、伦理性和智力性全面发展的教育 22 自我科学:儿童的情绪智力 23 态度教学的结构化设计 24 品德教育:美德的培养

25 青少年的精神发展:阶段与策略 第5单元 反思与未来研究

26 形成性研究:创建和改进设计理论的方法

27 面向教学理论未来的当前进展、历史观点和一些任务 跋

作者索引及汉译对照 主题词索引及汉译对照

[转载]《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读后感

最近读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obert A.Reiser等主编的《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王为杰等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哇,好厚,但读完后发现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很值得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去读的书!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没反应过来什么是教学设计与技术,我给理解成了教学系统设计(也叫教学设计),但读了序之后发现我理解的太片面了,它不是狭义的教学设计,而是广义的教学技术,Reiser用教学设计与技术(IDT)来概括整个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所以这本书探讨的是整个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趋势与问题。因此这本书激起了我的极大的兴趣,为什么用这个名称来概括我们的教育技术学领域呢?而这个领域的趋势与问题是怎样的呢?带着很多疑问我开始读这本书。

先总体说说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认识与感受吧。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教学设计和技术(IDT)领域作了一个清晰的描绘,覆盖了本领域的最新趋势——知识管理、学习科学、基于网络的教学、可重用的学习对象等,还清楚地描述了本领域的历史和心理学基础。通过描述本领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非常好地阐述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总体概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IDT领域的实质以及影响IDT领域的趋势和问题。

我个人觉得本书的亮点很多,比较突出的有两点,一个是这本书的各章中所涉及到的趋势都是由该领域领军人物所撰写,众多学者,大家的研究、观点汇聚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乃至世界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历史、现状、趋势与问题。除此之外,这本书还为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寻找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指导。 这本书共有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概括下来是:领域的定义;学习与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教学方案和项目的评价,实施和管理;人类绩效技术及其他各有关趋势;不同情境中的趋势与问题;如何谋取一个IDT职位并获得成功;教学设计和技术的新方向。细读完这七个部分,我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实质,这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等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影响本领域以及未来可能会影响本领域的趋势与问题。我也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想。

首先,我对领域的定义与命名觉得感触比较多。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领域的定义与名称一直在变,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总会给这个领域下不同的定义,起不同的名字,所以我们研究的领域究竟该如何定义,如何命名没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同的答案,我们也只能采用被大多数人认同与使用的领域定义与命名。现在,就我国来说,我们比较常用的定义便是AECT94定义,而将我们研究的这个领域命名为教育技术。这本书也提出用教学设计与技术这个名字来概括我们这个领域,也提出了一个与其相对应的定义,但我觉得其实很难给这个领域一个准确的唯一定义,因为首先时间是变的,我们的领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的拓展,还有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等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理解,呈现多元化。

其次,这本书提到了许多本领域的最新的趋势,像知识管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学习等等,这些名词以及这些趋势以前我了解的并不多,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看了这本书后感觉拓宽了知识面,对我们领域的未来的趋势也有了一个认识。这本书与以前的一些单纯的理论方面的书还不太一样,它里面有一些实例,每章后面还有一些应用问题,使我们觉得不像以前看书,只是理解了字面的东西,记住了一个什么理论或概念,用的时候把它拿过来就行了,或是只是背出来而已,这样的书看过之后会有很多思考,觉得理论与实践有结合,更形象的理解了。

再次,看这本书的时候,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总会和我国的一些情况做对比。比如看第五部分,各种情境中的趋势与问题时,我不禁感叹美国的教育技术的确发展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领域。在工商业,军事教育,职业培训等等各种情境中都有很多应用,而我们好像大部分只是在学校,教育领域中,连工商业领域都应用较少,如果我们的教育技术能在各种情境中都有一席之地的话,那我们学教育技术的学生的就业应该会好很多。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亲切,不光是因为书中有很多实例,而且这本书为我们认识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一个蓝图,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很棒。在读这本书之前,感觉虽然自己上研究生了,但还是比较迷茫,到底自己以后想干吗,想学些什么东西,没有很确定。但读了作者们的亲身经历后,觉得启发不小,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职业规划等等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感觉有了前进的方向。

对于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未来, Reiser满怀信心,他认为随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多元化),教学设计的前景很好,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技术的路在何方,使我们有了信心。但是,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自身的局限性将使得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既然选择了,就只有向着前方行进了,加油,伙伴们

《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第二版) R.A.瑞泽 J.V.邓普西 主编 王为杰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中 译 本 序

桑新民

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瑞泽(Robert A.Reiser)再三要求我为他著作的中译本写序。一方面盛情难却,另一方面这也是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要想写好一本学术译著的序言,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将此书放到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且要理解作者的个性和学术风格,这才有可能为中国读者作好导读。

一、关于本书、主编与书名

在美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媒体派”和“学习派”的双重变奏。“媒体派”的大本营是印第安纳大学,其学术领袖是海涅克(Robert Heinich);“学习派”的大本营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其学术领袖是加涅。本书可以看作“学习派”的一本经典研究生教材。我认为,对此书的研读应该与加涅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基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结合起来,并与本书第一版进行比较,这有助于清晰地把握二十年来“学习派”在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进程。同时还应该与海涅克主编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技术》结合起来研读(此教材已经出到第九版[ ]),这有助于在两大不同学派经典教材的对比中,把握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全貌。

1987年,加涅汇集了一批美国教育技术学舞台上有影响的专家,主编了《教育技术学基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一书[ ]。他以自己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为基石,请专家就各自所擅长之部分作出阐述,以此对教育技术学领域做一全景式的扫描,构建起以研究和创设“有效学习条件”(the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learning)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本书主编瑞泽是加涅的继承者之一。在加涅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基础》中,瑞泽写的是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历史”。 大多数中国读者正是在此最早认识瑞泽。2006年我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时提及此事,瑞泽情绪激动,他说那时他还是个年轻的学者,在学科历史的研究方面有著名的专家和前辈,但加涅却给了他如此之信任与重任!这影响到他整个学术生涯。

瑞泽1974年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从1976年开始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至今,2000年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杰出教学奖,2003年成为教学系统专业负责人,2004年荣任该校教育学院罗伯特?摩根讲席教授[ ]。瑞泽1983年与加涅合作撰写了《选择教学媒体》,与迪克(Walter Dick)合作撰写了《规划有效教学》(1989)和《教学规划:教师指南》(1996)。2002年86岁高龄的加涅仙逝,同年瑞泽主编了《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Trends and Iu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第一版),此书继承了加涅的风格与传统,邀请了一批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有影响的专家(还包括美国以外的学者),就各自所擅长之部分作出阐述,同时加强了对趋势与问题的研究。由于教学设计是瑞泽主要的学术背景和兴趣所在,而且在加涅和瑞泽乃至整个“学习派”的视野中,教育技术学中的“技术”绝非单纯的媒体技术,而主要的是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技术。因此,本书的书名不是狭义的教学设计,而是广义的教学技术,与“94定义”所讨论的范围很相近,瑞泽用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简称IDT)来概括整个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书中探讨的是整个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趋势与问题,这从本书具体内容和章节安排也可证明。本书出版后,在美国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AECT颁发的詹姆斯?布朗杰出出版奖,美国许多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将此书作为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06年底出版的第二版虽然相隔不到五年,但却有很多发展,对此瑞泽专门作了说明,在此不须赘述。

加涅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创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后来分别由他的合作者和弟子继承。他所开创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由德里斯科尔(Marcy Driscoll)继承[ ],教学设计由梅瑞尔(M.David Merrill)、迪克和凯勒等继承发展,瑞泽则延续着对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如今瑞泽的办公室正是当年加涅的办公室,面积小得让人不敢相信,但却充满厚重的历史感!

二、关于本书的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瑞泽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学者群,参加第二版的作者多达51人,大多数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界的知名人士,仅此就充分体现了瑞泽的策划、组织能力和影响力。 下面,我们选择两位作者进行简要评价。

1、乔纳森解说建构主义、学习科学与研究方法

乔纳森(David H.Jonaen)是当前美国教育技术学界领导潮流的人物。本书第一版他撰写的题目是“将问题解决与教学设计相整合”, 在第二版中,题目变为现在的第5 章:“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近几年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建构主义的批评和误解也有增无减。作为建构主义的一派首领,乔纳森力图从理论高度“拨乱反正”,他特别强调: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关于“现实”、“知识”、“智力”、“思想”、“意义”等概念的认识论、本体论观念;建构主义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为基础的认识论;因此将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比较显然是犯了分类上的错误,与建构主义相对应的应该是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认识论。这番话对我国倡导和反对建构主义的人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

近几年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受到20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学习科学之挑战和冲击。能够被新一代学习科学研究者群体承认和接纳的教育技术学专家我们只看到乔纳森和托马斯?杜飞(Thomas Duffy)。乔纳森在两种学习文化的对立中旗帜鲜明,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以知识传授和标准化考试为特征的学习文化源于工业文明,“我所做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围绕着一个潜在的目标,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任何地方尝试去改变学习的文化。为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在所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中纳入并支持更有意义的学习结果。”[ ] 他倡导有意义学习,研究并实践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实现高效的学习。在本书中,乔纳森特别强调要拓宽学习科学的研究基础:学习科学是活动系统设计、认知和社会文化情境的聚合;学习科学的理论基础除了认知科学之外,还包括认知人类学、情境学习、日常认知、生态心理学、分布式认知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学习科学与学习和意义建构的社会理论密切相关,比如社会认知、活动理论、动机理论、基于案例的推理等等,它们都致力于探求学习过程的社会、组织及文化动力因素;学习科学还源自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与计算机建模和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相关;学习科学综合应用以上相关理论设计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中深化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设计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法论,打通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他同时强调“学习”是基于活动和实践的,而不是基于传播的;“学习者”是有意图的、主动的、反思的个体,他们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型;学习科学家致力于设计的“学习环境”是基于探究的或基于项目的,通常开始于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该学习环境同时又是交互的,是借助于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的;又是支持协作的,成为学习者的“学习社区”、“知识建构社区”或“实践社团”。这些显然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之要诣。

乔纳森深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学习环境,必须创新研究方法乃至方法论。他强调:学习科学家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研究学习问题,不仅关注于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更关注于对话和现实世界中的人工制品,因为学习科学家认为知识是分布在它们中间的;除了实验方法之外,学习科学家还使用人类学方法、问题解决的认知分析方法、社会政策和组织变革的研究方法、社会交互分析的方法、技术设计、人机交互研究等等。学习科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设计与研究相整合,学习科学家将这种整合的过程称作“设计研究”,设计研究是设计、实施、分析、再设计的循环,设计研究者将理论的构建和活动的设计整合为一个迭代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当代教育技术学大师级人物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愿景。然而,要想真正理解乔纳森这些方法论思想的深刻涵义,教育技术研究者显然必须了解和掌握当代系统科学的前沿进展,尤其是混沌理论、超循环理论、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等理论在方法论中的创新。

2、梅瑞尔与加涅的“忘年交”

梅瑞尔(M.David Merrill)是当代著名的教学设计专家,并始终坚持教学设计中的科学化、技术化路线,认为这才是教学设计研究之“正途”。由此观之,梅瑞尔更接近加涅,而与乔纳森相悖。在本书中,梅瑞尔再次重申了他的理念:教学设计包含了科学和技术两种成份,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理解,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人工制品(artifact)。因此,科学家的职责在于理解和预测,而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工作是设计有用的人工制品并预测所设计产品的效能(performance)。研究则是借助适当的方法来检测以上的预测。教学设计的技术是应用经过证实的教学设计理论来开发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教学产品;教学设计的技术工作是要组织普通教师(或培训人员)开发教学设计的智能工具,并负责推广应用。教学设计的科学包含了理论和研究两部分,理论的作用是描述现象并根据已知的条件预测结果,有效的教学设计研究应该包括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作:一方面是寻找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必须对现实的教学过程进行原创性的考察研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体验,梅瑞尔提醒研究者,教学设计领域对于已有研究文献的查询经常会面临困惑:学术用语的不一致及多样性。他感叹教学设计领域尚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大多数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在盲目地跟着变化多端的市场跑,对新技术的狂热远远胜过了精心设计的科学研究。

对于梅瑞尔的这些观点,中国读者可能并不陌生,在此不多赘述。这里只想述说一段美国教育技术学史上的佳话:加涅与梅瑞尔的“忘年交”。

梅瑞尔要比加涅小20多岁,但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却出道很早。20世纪七十年代,梅瑞尔提出了成分显示理论(CDT)。他自述其理论的形成源自他与学生一起研究加涅理论体系的结果。其中重要的前提就是加涅所提出的两条假设[ ],有所不同的是梅瑞尔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集中在认知领域,并从业绩水平和内容水平两个维度来考察认知领域的分类,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进一步细化,简化了教学目标编制及其具体化的操作过程,同时也为日后他所从事的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打下了基础。八十年代后期,梅瑞尔受自己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启发,对CDT理论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新一代的成分设计理论。为支持并考验这项研究成果,1987年梅瑞尔所在的犹他州立大学教学技术系邀请德高望重的加涅专程赴犹他州立大学与晚辈学者梅瑞尔共同进行一场“关于教学设计的对话”,70多岁高龄的加涅欣然前往。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上,加涅和梅瑞尔围绕教学设计领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就各自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梅瑞尔在对话过程中,将加涅的学习类型与自己的理论进行比较,再一次证明他的学习结果分类是在加涅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加涅则更深刻地理解了梅瑞尔提出的综合设计教学目标之思想价值,并促使自己对教学事件展开新的思考,整合多重教学目标的提出就是由此引发而来的。加涅和梅瑞尔这两位相差20多岁的学者之间平等、充满友情的学术争鸣与交流合作方式,在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域开一代新风,二人也由此结成“忘年交”。1990年David Twitchell根据当时的录像整理成7篇文章,在美国教育技术的权威刊物《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上连续发表,进一步扩大了这次研讨会的影响,提高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水平,也使两位著名学者的“忘年交”传为佳话。此后不久,梅瑞尔和他的技术小组开发出新的教学设计模型,称为“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型(ID2),主要用于辅助专家系统(ID Expert)的教学设计,他们以教学设计自动化为己任,努力寻找和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借助于软件平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生成教学设计方案,其对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包容了传统视听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各类技术专家的研究与实践特征,并促进了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这两大类不同学者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正因为如此,梅瑞尔开创的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为各派教育技术学专家所共同关注,引领着美国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新潮流。但梅瑞尔却始终对自己深受加涅之影响念念不忘。2001年,犹他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网站就个人学术经历及教育技术有关问题访谈了梅瑞尔,当问道,你觉得最值得看的两三本书或文章是那些时,梅瑞尔首推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并认为这是一本经典的、每个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必读之书目;当问道,对你学术生涯影响最大的人是哪几位时,梅瑞尔居然将加涅对他的影响排在其祖父、父亲之前,并认为,没有和加涅一起工作之前,加涅就已成了他的导师,因为他很多研究工作是受加涅思想启发的,梅瑞尔甚至戏称:“我试图做的所有工作正是加涅所说的。”加涅去世后,梅瑞尔与其弟子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仍在延续,尤其是退休之后,梅瑞尔每年

2、3月份都在佛罗里达州里大学讲学。这种学者之间的真情感人至深。

正是以这种真情为纽带,远离美国学术研究中心的佛罗里达州里大学能成为美国教育技术的学术重镇,吸引和组织不同学术观点的众多著名学者加入到学科发展的共同创作中来。这一成功经验是特别值得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

三、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前景与价值

本书将众多学者之研究、观点汇聚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美国乃至世界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历史、现状、趋势与问题。五十多位作者观点各异,但都是该方面的专家;对教育技术现实与前景的看法既有悲观派、又有乐观派,这本身就表明教育技术领域与学科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点。因此,危机与希望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

其实,不论一个领域还是一个学科,其生命力来自社会需求,而其发展的动力则来自对前景之预测,以及由此生成的“愿景”。 在本书中,学者们对教学设计与技术趋势和问题的见解纷繁复杂,让读者难以驾驭。2007年10月瑞泽到中国访问时,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广州作了五场报告,报告的主题都是围绕教学设计与技术发展趋势,在报告中,他对本书中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概括,阐述了影响IDT领域今天和明天的十大问题与趋势:

【1】绩效改进(Performance Improvement); 【2】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3】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4】电子学习(e-Learning); 【5】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6】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7】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8】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

【9】“整体任务”教学设计模式(‘Whole Task”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 【10】测量与评价(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以此为线索,中国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出瑞泽在本书中力图反映之趋势和问题的要点和主线。

瑞泽在南京大学访问时,我们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并对其进行了访谈。当问及对教学设计未来的看法时,瑞泽答复如下:

“我认为教学设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虽然并不是所有学者都同意我的看法)。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在过去

三、四年里,我所在的专业每学期面向教学设计的工作需求是在持续增长的,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与角色的价值与不可替代性,我预计这种需求还会加大。

近年来随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多元化),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长期以来支撑教学设计过程的那些基本原则与价值,我依然坚信它们的作用和有效性。我想在此简单回顾一下不但在过去被认为有效,而且我相信在未来一定还会继续发挥作用的那些基本原则:

教学之前一定要清楚你希望你的学生学到什么,即清晰界定的目标。

设计你的教学—— 使之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达到目标直接相关的信息(规则、概念等)与实践。

设计评价活动—— 用以测量学生达到的目标所期望行为的程度。

检查评价数据与结果—— 如果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达到你所期望的那样优秀,那么修改你的教学。

我相信,与那些不相信(或不坚持)以上基本原则的教学设计师或教师们相比,遵循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教学设计师及教师更能够开发出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程序。这种信念建立在我个人三十多年作为教学设计师和教师的经验之上,同时也是我通过观察、反思和审视其他教学设计师及教师的工作实践而得出的。

我对以上基本原则的坚信,是我相信教学设计之光明未来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也必须面对和解决我前面提到的问题与挑战。即:我们需要关注新技术及所可能提供的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各种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特点与作用的深入理解;在不牺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快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如果我们既能坚持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又能主动、从容应对以上种种挑战,我相信教学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员将能够成功地在学校教育情境、工作情境及其他情境中改进学习和绩效。”

我基本赞成瑞泽的观点,但却没有他那么乐观,因为现实不容乐观!教学设计与技术(中国学者称之为教育技术)出路何在?当然来自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之时代挑战与现实需求,面对各种新技术武装下越来越复杂的教学、教育系统,学习需要设计、教学需要设计、教育需要设计!教育现代化的程度越高,对这种设计能力的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要求也越高,这是毫无疑问的。教育技术这一领域前途是美好的,越来越多技术专家、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纷纷加盟,并诞生了新的学习科学专家群体,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但作为一个学科,教育技术学显然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都迫切需要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完善。教育技术学者必须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有更强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专业发展的要求和责任。

在Reiser中国之行报告会的一次总结中,我曾讲了如下一段话:Reiser博士为什么能获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最佳教学奖?因为他是教学设计专家!教学设计不仅是他的工作,而且是他的生活;他不仅设计教学,而且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师生设计人生道路;他不仅用头脑和智慧设计教学,而且将全身心都倾注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之中!从他的演讲中,我们不仅领略到美国杰出教授的风采,而且领略到教学设计的价值和作用!Reiser博士的演讲总是充满热情、智趣、幽默,并使学生和他自己都沉浸在轻松与欢乐之中,这是Reiser博士的教学风格,也是他在教学设计研究中的成功之道!

这是我对本书及其主编的评价,也是我对此书中译本出版的价值期望。

是为序。

2008年7月10日

第12篇:中国文化名著鉴赏论文

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名著鉴赏》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任课教师:李志辉

姓名:###学号:11024040147成 绩:

西游记之人物特点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她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

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

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历来为人们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

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清代张书坤在《新说西游总批》中将其概括为“五奇”,即环境“皆奇地,

人物皆奇人”,故事“皆奇事”,时空“皆奇想”。再者便是书中的“诗词歌赋,

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皆奇也”。这“五奇”道出了《西

游记》的奇妙之处,再加上大量俗语的运用形成了生动幽默,活泼风趣,流畅滑

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类似童话语言的特性使整

个作品充满了童趣,富于童话的诗意与美感;声口毕肖的对话语言生动的塑造了

人物的形象,展示出了人物的特点。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人们阅读量最大的,因为《西游记》向人们展

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为我们介绍了西天取

经路上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及它乡的奇闻异事。我觉得《西游记》最大的成

就就是成功的勾勒出师徒四人的人物特点,正因为有他们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才使西天取经路上爆笑不已,精彩连连。

拿破仑说过“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想说不看过西游记的小孩

不是一个调皮好玩的小孩,因为小孩小时候都喜欢以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来做游

戏,尤其是孙悟空,他一直是小孩们的心目中偶像,每一个小孩子做游戏时都想

扮演他,因为他是力量、神圣与勇敢的化身。下面让我们一道走进西游世界,看

看唐僧师徒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

一、孙悟空

(一) 天性烂漫

孙悟空“灵根孕源流出”,乃是取天地灵气孕育而出的石猴,是大自然的产物,他无父无母,别说没有人教他起码的生活之道,甚至都没有人叫他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因他不懂得男女之情、不晓得人际交往的特点,所以他无法融入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都必须靠自己的摸索,自然保持了天性的淘气,显得有点单纯、率直。在西天取经路上,每当师父被妖魔鬼怪抓走而生命有危险时,他上天庭借神物、搬救兵时,讲话永远都是随随便便,他甚至对观世音、如来佛祖也没有半点敬仰之心。

(二) 叛逆

在古时除却仙班位列的天神外,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可孙悟空却非要与天斗,他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于是外出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在经历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菩提师祖的洞府。孙悟空从菩提师祖那里学到了一身近乎天下无敌的本领后,回到花果山与猴子猴孙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孙悟空虽神通广大,但因无资历名望,生死归阎王管辖,当他到了定数后,“勾魂鬼”即来勾魂。他一怒之下,打死了“勾魂鬼”。在阎王殿上痛斥阎罗王,并强行勾销了自己和猴族在生死簿上的名字。孙悟空天性烂漫,最受不了的就是受人管辖,尤其是自己的生命。闯地府是他为自己生命问题的平等而进行的第一次抗争,并取得了胜利。可由于孙悟空大闹地府,触犯了天庭的权威,惹恼了天庭的众多天神,玉帝为了阻止孙悟空的造反,为了维护天庭的秩序,将孙悟空骗上天庭,并封其为“弼马温”。经过一段时间,亲身经历过一些神仙的嘲笑后,知道真相的孙悟空勃然大怒,怒斥玉帝“轻贤”,不会用人,遂离开天庭,并在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与天庭对着干。欺骗不成,玉帝为了维护自己在天庭的权威,所以便开始对孙悟空的武装镇压!面对巨灵神和李天王率领的镇压队伍,孙悟空毫不畏惧,言称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些旌旗上的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宫,我就按兵不动,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就打上凌霄宝殿,叫他龙床定坐不成”!于是便有《大闹天宫》这一经典回合。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的统治,将天庭搞得天翻地覆。玉帝无奈,只好派人请出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最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让其等待唐僧的出现。

(三) 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

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尽管历尽千难万险,但他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他不怕困难,勇于斗争。以斗争为乐,为能斩妖除魔而高兴。当孙悟空听说有妖怪时不是害怕而是高兴,认为是买卖来了。孙悟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猪八戒赞扬孙悟空是个“钻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为了战胜妖魔,他不知疲倦,不辞辛劳,他曾在金兜山与独角兕大王相斗一天一夜,却是越战越强。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在狮狼山孙悟空被妖怪装进阴阳二气瓶中,几乎丧命,但他依然信心十足、毫不气馁。在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四人均被妖怪捉住,唐僧痛哭流涕,八戒、沙僧无可奈何,随唐僧而失声痛哭。而孙悟空却笑道:“师父放心,兄弟莫哭,凭他怎的,决然无伤。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充分彰显出了孙悟空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的人物特点。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绝技,它在西天取经路上大放异彩。孙悟空经常变成师父、人质、蚊子等等,与狡猾的妖魔的周旋到底。在碰到麻烦事时,他便及时上天庭借神物,搬救兵,这足可体现出孙悟空机智的人物特点。

(四) 至情至性,忌恶如仇

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唐僧常常人妖不分、善恶不辨,常因孙悟空斩杀妖魔而责备他“不遵善道”、“做恶”,不时对孙悟空宣扬“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出门”、“千日行善,善尤不足;一日行恶,恶有余”等佛教教条主义的教诲,甚至念动紧箍咒对孙悟空进行惩戒,但孙悟空却对唐僧恭顺有加、极为敬爱,他对猪八戒、沙僧亦是关照有加,显示了他的至情至性!孙悟空对残害生灵的妖魔鬼怪毫不留情,坚决除恶务尽!而对被残害的人则扶危济困,救人救物!这体现出孙悟空的忌恶如仇的人物特点。在迎战红孩儿时,被妖孩的三昧真火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差点丧命,而醒来后的第一句竟然是“师父呢!”。

二、唐僧

(一)胸怀天下

为了宣传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为了普度众生,为了惠及黎民百姓,他自动请缨,不惜远行求取真经。他不顾道路的艰险,人心的险恶,只身上路,并在途中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做徒弟。与其说他是一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地道的领导者。

(二)耳朵软,没主见

就“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辨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既然孙悟空已说出了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他就应该相信孙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旁挑衅生事。他耳软,信了猪八戒,于是他就开始念紧箍咒。

(三)慈悲

换句话说是滥慈悲、滥好人,甚至“滥”到人妖不分的地步。无意间给各种各样的妖怪以可乘之机。在第二十七回,平顶山银角大王变成受伤的道士求救,“„„今日大有天缘,得遇师父,万望师父大发慈悲,救我一命。若得到观中,就是典身卖命,一定重谢深思”。唐僧马上动了恻隐之心:“先生啊,你我都是一命之人,我是僧,你是道。衣冠虽别,修行之理则同。我不救你,就不是出家之辈”。即时命悟空驮他。结果银角用三座大山压住悟空,轻松得手。在西天取经路上的众多妖怪,往往就看准了他这一弱点大加利用,使用攻心之术屡试不爽。

(四)胆小

唐僧胆量很小,简直称得上是胆小如鼠。行过黄风岭,马前出现一只猛虎,“慌得唐三藏坐不稳雕,翻跟头跌下白马。斜倚在路旁,真个是魂飞魄散”。波月洞见到黄毛怪,“吓得打一倒退,遍体酥麻,两腮酥软”。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可以说,唐僧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三、猪八戒

(一)功利憨厚

提起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好色”等不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情节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的较为突出。你看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在一次次的原谅自己的贪婪。他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在一个个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师父去西天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第一得力助手。憨厚的猪八戒与机智的孙悟空这两个不同的人物特点相组合,使西游记中充满了喜剧性。

(二)吃苦耐劳

猪八戒在《西游记》里做了很多的苦活脏活,被称为《西游记》中的两大力

气活,都是猪八戒做的。一是在第六十四回,在八日里荆棘岭上,道路不同,无法西行。猪八戒自告奋勇作为主力用钉耙锄开了一条道路;还有一次是在六十七回,在驼罗应难入百里山地无人区,且充满了恶鬼,猪八戒变成了一个大猪,供师父和师兄弟们走路。

四、沙和尚

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一个忠诚的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负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斡旋调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唐僧师徒四人不同的人物特点的组合是不是特别有趣、特别有意思?就我而言,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它最吸引我的就是对唐僧师徒四人的不同人物特点的精彩描绘,从近年来对《西游记》电视剧的翻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将来有时间的话,我会重新看一篇《西游记》,品味唐僧师徒四人各自的人物特点。

第13篇:中外名著赏析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中外名著赏析》课程期末论文

题目: 《雾都孤儿》赏析

学生姓名: 乔 李 贝

号: 2008400427 院

部: 商 务 学 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08-(5) 完成日期: 2010 年 12 月 20日

《雾都孤儿》赏析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这部作品的主角奥立佛是个孤儿,在贫民救济院里长大,一直受到别人的歧视。因为不堪虐待而逃到伦敦,误入贼窝,受骂挨打,成长过程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但奥里佛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受多少苦,他不愿做坏事的决心是最大的。他受恩于人,永远也忘不掉感谢恩主。虽然他受到一些好心人的同情并收养,如布朗鲁先生,梅里太太,但盗贼集团里的人仍不放过他,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想致他于死地。奥立佛的命运是悲惨的,但他又受到好心人的帮助,查明了他的身世,并获得了遗产。他的命运最终得到了改变,可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部作品在开头就写了奥里佛在贫民救济院的情况,狄更斯在描写贫民院的生活情况时用了极其讽刺的手法:“每个孩子有一碗薄粥,一点也不能增多,只有遇到重要的公共节日,除一碗粥外才能增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面包。他们吃过的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调羹刮碗里的残汁,一直刮到碗锃明烁亮。刮碗这件事完成之后,他们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盯住大铜锅,仿佛他们能够把一块块灶砖都吞下去。这是他们还穷凶极恶地舔着自己地手指头,巴望着有几滴溅过来地粥星儿。”从中可以看出那些孤儿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整天都处在饥饿状态中,无望地舔着自己的小指头,巴望着溅过来的粥星儿。可想而知,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而奥里佛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狄更斯正是用小说形式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贫民的生活就如作品中写的一样。狄更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眼睛,因为用小说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小说的形式再呈现出来。所以说,这部作品的内容正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觉得作者在描写贫民救济所的孤儿的生活时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一种犀利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在狄更斯写这部作品的前几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救济法,取消了对贫民的救济,而是直接将贫民收容到贫民救济院去。狄更斯笔下的贫民救济院就是当时的贫民救济院的真实写照。贫民在救济院中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只有被虐待,挨饿受冻,一个个面黄肌瘦,随时都有倒地死亡的可能性,而那些教区干事们,那些总管们,一个个却吃得肥头肥脑的,精神十足。狄更斯在作品中对贫民救济院的生动描写就是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狄更斯的这部作品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成功地刻画了一连串人物,如教区干事班布尔,贼头儿犹太老头和慈善学校的学生诺亚,破屋大盗蒙克斯等等。没有一个不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但是,作品中最成功刻画的人物还是主角奥立佛以及女偷南茜。奥立佛天生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懂得知恩图报。他吃了很多很多苦,但最后总算遇到好人。不管是布朗鲁先生,还是梅里太太,或是梅里小姐,对待奥里佛都如同亲人一般,尽管他是个“贼”,他们都同情他,收养他,并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还弄清了他的身世,争回他的遗产。在描写奥立佛所有的事件中,我最钦佩的还是第六章节中讲他受嘲讽时奋力抵抗这一事件,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我所记述的是那么微小又不重要,可是事实上他对奥立佛的前途及发展却间接地影响,并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奥立佛虽说在贫民院中长大,本身就没有自由,受人使唤,但他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面对诺亚的人身攻击,他显得异常激动。而因为诺亚对奥立佛死去的母亲的恶毒侮辱使他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他立刻跳了起来,一把掀翻了桌椅,然后揪住诺亚的喉管,用尽全身暴怒中的力气抖动着诺亚,一直抖得诺亚的牙齿发出格格的响声,然后又聚集了他全身的力气给诺亚狠狠一拳,直把他打翻在地。”奥立佛激烈的反应令我迷惑,按常理来说,他一直是个文静的,温和的,虽受到非人虐待却是个垂头丧气自甘倒霉的少年,此刻却凝聚全身的力量揍诺亚。是什么力量使他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不应该是“决定”吧,强烈的愤怒感使他失去了理智,他不允许别人对他的母亲有丝毫的侮辱。虽然奥立佛对他的母亲毫无印象,记忆中从来就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然而,对母亲的尊重感却一直伴随着他。所以,当诺亚侮辱他的母亲时,奥立佛显现出从没有过的激动。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奥立佛受到了毒打并被关押起来。狄更斯在写这一细节时不仅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还更深刻地刻画了作品的主人公奥立佛的形象,为维护母亲的尊严而不顾一切

众多学者都认为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是南茜,虽然作品以奥立佛为主角,但从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南茜的角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南茜是个心理复杂的年轻女性,从小在盗贼集团中长大,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她进入贼窝后也没有遇到任何善良的人,当然最后也遇到了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但那时已经太晚了。最后她惨死在强盗赛克斯的手中,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孤儿陷入黑社会后的下场一样。南茜看透了盗贼集团中一切丑陋的东西,她厌恶那种奸诈、凶狠、残暴无情,灭绝人性的东西,但她对盗贼集团也有一定的感情,又舍不得离开。她同情奥立佛,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般对待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挺身相救他,但他又不得不亲手将奥立佛推上盗贼之路。她羡慕有文化教养,有温暖家庭的女性,但她又因自己的卑微身份而不敢迎上去,不敢奢望这样美满的生活。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当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劝她离开盗贼集团重新做人时,她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虽然她向往着这样的生活。南茜的矛盾可以从她的原话中看出:“我不愿意那么干!我不愿意那么干!虽然他是魔鬼,甚至他对我比魔鬼还更加恶毒,但是我不想那么干„„另一个理由是,他过得是罪恶生活,我过得也是罪恶的生活,我们在一起许多年过得都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我不能出卖他们,何况他们当中有一些本来也可以出卖我,但他们没有出卖,尽管他们也是坏人。”她内心的矛盾冲突是真实的,符合正常人的一般心理。有很多少年女性犯罪者,一旦误入歧途就可能会产生类似南茜的这种矛盾思想:既想脱离犯罪同伙又舍不得离开。南茜虽然对赛克斯所做的一切深恶痛绝,但又离不开他,有人认为南茜的行为不合乎情理,但不管怎样,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为问题,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

奥立佛和南茜是这部作品中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是不可否认的。狄更斯在刻画这两个人物时也用了绝妙的手法。然而,我还想谈另一个形象人物蒙克斯。蒙克斯是奥立佛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此人却残忍无比,为得到弟弟的财产而不惜毁掉自己的弟弟。我觉得狄更斯在描写蒙克斯的行为时用了巧妙的安排。而蒙克斯这一角色正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贵族子弟的放浪的行为。蒙克斯是聪明人,他知道怎样才能安心地获得弟弟的财产。狄更斯在刻画蒙克斯这一人物形象上可谓是步步为营。首先,蒙克斯是在找班布尔先生时才出现的,作者在前文中并未提到他,以致于我在读到班布尔先生与陌生客人见面这一情节时,直觉就告诉我这一作品的情节将达到另一高潮。神秘人现身,定是有好戏,但我没有想到这个所谓的神秘人竟会是奥立佛的哥哥,而且没想到在后文中他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狄更斯赋予了蒙克斯“聪明”的头脑,设置了一个无衣无缝的计划,而蒙克斯在施行这一计划时也不吝于跟盗贼首领犹太老头合作,可谓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他们的计划还是败露,蒙克斯也是惨败收场。我想,狄更斯把奥立佛的哥哥写成一个贪婪、残暴、无耻的人,一方面能使作品的剧情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现实社火中为达目的而不顾亲情的悲惨现象。作者用这种犀利的笔锋讽刺当时的社火,同时又希望能唤醒那些可悲的人们,唤醒他们的良心与觉悟,唤醒所有人民的觉悟。

在《雾都孤儿》中我们好象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却可以通过主人公奥里佛的经历联想到作者童年的遭遇。小说《雾都孤儿》后来改编成了多种电影、动画片、连环画,搬上了荧屏、舞台。在中国,《雾都孤儿》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读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学名著了。“奥立弗要求添粥”一节编入了我国出版的多种英语教科书。想起初中时代的那个自己,也曾有冲动想要亲身体验一下奥里佛的种种惊险经历,不过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了,作为一部经典,一部我最先阅读的外国名著,即使他并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雾都孤儿》在我心目中也永远是唯一的。

第14篇:国学名著论文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

摘要:孔子的《论语》一路走来,仁义、孝、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潜意识中的内在气质,从春秋战国,到汉唐宋元,说不尽道不完,无穷展现。 关键词:儒家精神,论语

正文: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此成语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学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就是《论语》。要说这部小小的册子,前后不过几百条言行记录,但却永远整理不清它的关健词:仁,直徳,诚,为仁由己,君子,大人,自省,忠恕,礼,乐……

作为儒学的第一本经典,其原创性地位是其他著作不可同日而语的。试想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如果孔子没有留下他的言行著述,没有培养起弟子三千,那就没有曾子子思子,也就没有孟子,统治者堂而皇之的使用刑名法学管理百姓。数代之后统治者发现仅看刑名之学是不好用的,于是极可能孕育出一种类似儒学的理论,但如果历史让一位乖戾之徒承担这个使命,或者让类似董仲舒这样只想“货与帝王家”的人构筑这将要取得独尊地位的思想体系,那怎么及得上孔子这位忠厚长者的思想呢?幸亏历史是让孔子他老人家开创了儒学。所以《论语》的地位更是牢不可撼的。论语的精神是泽被后人、深铸其中的。

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积极入世,胸怀苍生,身无半亩而心忧天下,这恐怕是“累累若丧家之犬”却依然推行学说不倦的孔子最最一以贯之的精神吧。仁义孝悌,积极人世,佐君治民,关心民瘼,为国家大业而舍一己之私,甚至达到为国家而不惜牺牲名声与生命的高度。这种追求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成为君子儒生薪火不断的动力,那普遍的“兼善天下”之志,那天下苍生的仁者情怀,延续至今。这是要“一以贯之”之所在。

汉代是儒家独尊的时代,是治经最盛的时候,儒生深受这种精神影响,最突出的体现就在东汉末年党锢之案了罢,越是黑暗邪恶越是能体现儒家精神的力量。从李固到李膺,从范滂到陈蕃,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虽然一个一个为外戚宦官所杀害,总是不肯在那个浑浊不清的时候转身离开以保身,总是要抗争到底,坚守到底,一以贯之。

汉末三国相争,白骨蔽荒野,世人该是人人自危的,却有王粲赋一首《咏史》,其诗云: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滨。缟素易水上,涕泣不可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悲歌在历史的时空里回荡而来。战乱却不全身以自保,为了“理想”哪怕一去不复还呢?建安诗歌,作慷慨之音,那对于现实的不尽忧叹和对生命的深沉感念,如果不是执着于生又怎会发出呢?

曹植当是最好的明证了,“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锐

意进取精神时时充溢在他的诗篇中,这首《白马篇》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昂扬斗志和万丈豪气。然而曹植不也写过寻求解脱超然世外的游仙诗吗?这算是将儒家理想一以贯之了吗?很明显,若不是痛苦太甚,子建也不会寻什么仙,如果不是太执着于不可实现的儒家鄂情怀,他也就不会痛苦太甚!事实上,在他被压抑难自遣的时间里,“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的念念不忘,“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的自叹身世,上书屡求自试,这才是他的内心。在曹丕即位后,兄弟间的敌意已是难免,他没有退守一隅,明哲保身,而是面对,坚持。可惜的是,他的哥哥和侄子并没有超越这些恩怨,也不理解曹植,反而认为曹植时时都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而曹植的表白也就变成了矫情自饰,成了他掩饰自己的野心的故意之举。悲剧。悲凉。这是论语的悲剧,是儒家的悲凉。《论语》有半点被当朝君主赏识吗?

说起心怀天下一以贯之,又怎么能避开杜甫呢?。一部杜诗,一部忧患之书。笔触从个人的身世之感伸向社会现实,他的诗中充满着优时优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想.处穷用之境而无厌世之心”,想想杜甫好像孔子,一样的仁爱忠厚老者,一样的潦倒不用于世,一样的圣人地位,一样的不可超越,一样的膜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越觉伤感,若不是满怀心事如块垒难以自解,又怎会好花当前更心伤呢?那块垒何以沉积下来?只因万方多难而我无处报国,只能眼见世事如此。忧虑了一生,沉郁了一生,到最后仍是慨叹“公孙仍恃险,候景未生摘。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这样撒手人寰。如此的“自作多情”,如此的“一厢情愿”,如此深重的爱,一以贯之,死而后已。

到得元朝,文人们满腹牢骚都喊着要归隐的,这可还是儒家的人吗?“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问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元代文人是这样的心意了。且慢下结论。看马致远是怎么说的,“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南吕·四块玉】

特别想说一下武侠小说中的仁义,总觉得侠义精神和儒家精神那么像。读《射雕英雄传》,郭靖的前半生用来学成武艺和结识黄蓉,他并没有逍遥天涯,后半生守卫襄阳城,明知此城难保,破城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将自己的命运永远和这座脆弱的城池相连,终于失守,后自杀殉城。

二、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己,而由人乎哉?虽然孔子提倡礼乐,但是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礼节,使人不得成为真实的自己。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道德真正显示的是人的自我主宰,是康德所说的“律令”,是由己而下达的,而非由人。

说到此我最先想到的是古龙的武侠小说,想到了萧十一郎,无依无靠,大盗恶名昭著,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往何去,满是孤独,向往自由,但是在他有意识的与社会保持距离的

时候,他已经在坚守自我了,那个唯一的主宰的“我”。他不理会那些人所谓的“江湖道义”,他只是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但这才是最难的。这意味着,你要顶住社会各种违背心意的要求,你要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有一点对别人的屈尊,你要一以贯之。郭大路听到“棍子”要杀人,马上跳起来出出去救人,快的连救人的念头都不曾起过,更不是依照“江湖规矩”了。最感震人心的,是也只是真实感情。古龙笔下的浪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自我,都是内心,非迫于外而感于内,是什么情就流露什么意,这难道不是“为仁由己”吗?后来孟子也说过“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同样精彩的道理。

但是读论语这么多年了,若不是读了武侠小说至今还不会对这个道理有什么想法,好像这四个字从来没有特别的地位。我越来越怀疑,孔子及他的儒学是两千年来“层累造成的,现在社会主流意识中的、大众宣传的以及深入民族性的所谓的孔子和儒学精神,早已相当不是春秋时期的孔丘那个人和《论语》那本书了。大家都口耳相传这一个臆想的、被各个时代出于各种目的改造后的实际已不复存在的圣人孔子。而本初原样的孔子又向何处觅?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古龙。浪子侠踪,一路高歌一路悲凉,漂泊于江湖中,固不容于权势头脸人物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浪迹夹缝之中,笃定信念,反抗者寻觅着,行不尽的天涯路。像极了孔子。我为找到了那些独立而不休的生命之间的共性和联系而感到小小的得意。然而,叹息难道孔子的真性格只存在于小说的世界?据说是孔子一手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却发现没有几个人在实践他真实的精神吗?我不晓得。然而,一个生命要有些光辉必须是这样的,像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样。人类社会不论是孔子的哪个春秋,现在的后工业社会,还是书中那个沧桑的进江湖,都有那么多的无奈,叫你不能守着你所谓的理想而不顾社会现实,可是偏又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群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仁由己,一以贯之。

哪怕只是半部论语,它浮载了几千年,痕迹仍在,现在的我们,不知敬仰还在不在,要懂得它却是一生的事,是要用心的。

第15篇:中外名著论文(整理)

读名著《三国演义》与《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同样是写史,同样概括了时代的历史巨变,同样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 物。《三国演义》全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而《明朝那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小说的笔法,以诙谐的语言写活了历史。本文通过简介《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巨著,采用对比阅读,引入自身的思考与想法,最终阐释其历史原来如此精彩。

关键词:名著简介 名著分析 名著思考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即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其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这便是《三国演义》的特别之处。

此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三国演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是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早是悄悄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2006年3月,当年明月的写作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5月份,他的帖子已经超过了100万的点击,这对于“煮酒论史”这样一个小论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在她手中复活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其匠心独运的写史手法,打开了又一面写作之门。

《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即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明朝那些事儿》those things Of Ming dynasty ,即三种势力的经典较量。中华民族五千年,无时无刻不争的不亦乐乎,但我认为,每当斗争白热化阶段,归根结底,无非是地盘的争夺。而封建社会中也就是争夺土地的所有权,三国与明朝也不过如此而已。

然而,封建社会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我们称之为地主。

下面首先看三国,率先崛起的便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地主曹操;与此同时,便是那初时屡战屡败,却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仁人志士---地主刘备;最后便是后来者居上的当代“富二代”,昔日被曹地主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江东地主孙权。再看明朝开国之际,“劳模”地主朱元璋;厚黑学造诣颇深的地主陈友谅;还有老好人地主张士诚。六位地主无不有一统天下之志,所以也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地盘争夺之中,六位地主你来我往,巧取豪夺,而地主争斗,拿到现在,运用独立主格结构,便是闻名遐迩的“斗地主”。当然,二者还是有些区别的。

现在,我们姑且称曹操、刘备、孙权、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分别为曹地主、刘地主、孙地主、朱地主、陈地主、张地主。所谓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环境影响生物成长,而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一个人而言,基因即指父母与出身,环境即是家庭生活经历,性格便是区别人与自然的关键之处。下面将对六位地主进行基因、环境、性格方面剖析,从而展示中国的精彩历史。

曹地主:其父曹嵩出身不明,故曹操出身亦不明;故曹操出身不能称为尊贵;幼时家庭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常被其叔父猜忌),但自身却极为聪慧。一句“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便是他为人的写照,务实奸诈。

刘地主:出生于帝王之家,虽然汉室已是强弩之末,即使是颠沛流离,但终究是帝王之后。家庭不睦(刘地主与孙小妹常年各居一方)。其坚信“所谓大业者,不是江山,而是百姓”,爱民仁义。

孙地主:父兄都是闻名于四海,白捡了江东基业,当属豪门子弟。家庭生活虽有波折,但总体较为令人羡慕(17岁便提领江东)。以“刘弱曹强时,联刘抗曹;刘强曹弱时,联曹抗刘”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知人善任。

朱地主:不容置疑的,必须是出身于贫农家庭。家庭生活幼年怎一个惨字了得(父母与哥哥均饿死)。其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精力极为充沛,权力欲望极重。

陈地主:出身于渔民家庭,自给自足。家庭生活是其备受歧视与欺凌(童年是一个人孤独度过的)。崇尚“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厚黑学造诣极深,心狠手辣,不折手段。

张地主:此子乃将门之后,虎父无犬子。家庭生活也有波折,但生活还是较为富足的(其父起初是渔民,后来坐上了大将军)。“广施恩泽,能施都施,直到施完”,他是走一步算一步。此人志骄无远见,但器大不生事。

到此,六位地主皆已粉墨登场,而挺到最后的不妨说是曹地主与朱地主(评选标准:看其所创下的基业的延续时间),那么是什么让这二位挺到了最后,而其他四位提前退出了呢?

当代科学界曾有一个荡气回肠的回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论出身。曹地主出身不明,默默无闻,据说其祖父是宦官,如此,曹地主便是出身卑微了;而朱地主出身较为简洁,贫农;以上二位可以说是社会下层的孩子。刘地主,无论如何终究是帝王之后;孙地主、张地主均为出身于豪门,相对较差的陈地主至少也要划入中富农行列。由此可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真乃至理名言。其实,主要是寒门子弟,大都经历颇为坎坷,知其世间可贵之处、可惜之处。

其次,论经历。六位地主都曾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上天怜悯,在鬼门关只是绕了一圈。只是在鬼门关前绕的较多的当属曹地主与朱地主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故挺到最后的也是他们。

最后,论性格。曹地主务实,常出奇制胜,并善于冒险,爱才故身旁人才济济,因此基业稳固,即使出现了败家子,也能撑上一时;朱地主凭借其超人的政治与军事天赋纵横天下,而自身也是异常刚强,为工作孜孜不倦,至死方休;刘地主的宽厚仁义可昭日月,但其却好哭,想必也有一丝孱弱,故终究不是乱世的选择;孙地主才能出众,知人善任,江东大都督一个比一个猛(如周瑜一把火烧了曹地主80万大军,后来陆逊又一把火烧了刘地主70万大军),但可惜后来不思进取,真的可惜了;至于陈地主,在他的概念里,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切皆有可能(如他弑兄,杀老领导),心狠手辣,丧失了“礼”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最后的张地主待人宽厚,但只是好高骛远,却不能未雨绸缪。性格决定命运,自然也决定了六位地主的命运。

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与当代名著《明朝那些事儿》(在我心里,此书就是名著)均是写史,其中《三国演义》当中更多还有那令人气势恢宏的战场的描绘,《明朝那些事儿》后面还有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宫廷的书写。还是那句话,同样是写史,历史原来如此精彩。 而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罗贯中与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只愿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著,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出版时间:2006-1-1;

2.《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著,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出版时间:2006-9-1.;

第16篇:中外名著欣赏论文

海伦凯勒的文学艺术

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朱小飞学号:1043022057

摘要:20世纪一个独特的女性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但是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弱女子,但是,正式这样一个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弗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并且在她以后的一生里,她致力于慈善事业,为残疾人造福。这一个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的弱女子,不是存在于荧屏上的构造体,她是大自然自编自导的生命讴歌的主角,她是现实世界确确实实存在的,她的一生就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其文学艺术性比任何虚构的人物都要大。

内容:从小学初次接触到海伦凯勒这个名字,但是那时自己并不了解她的事迹,直到高中时,读到她自传体的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才猛然惊醒般的认识了这个值得怜悯而又伟大的才女。我被这部书中的主人的精神打动,她对我的影响,我相信那是时间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虽然,我不是艺术类的学生,但是我坚信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其内在所表达的精神,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总会过眼云烟,精神的存在才是艺术所需要表达的永恒主题。当说到这儿,我相信海伦的一生将于艺术产生很大的牵连,她是励志电影里的主角,但是比电影更加真实、动人,优秀的电影不只显现在屏幕上,现实生活中环境和自然导演的电影是最优秀的、更能启迪人生。下面我们来讨论这部励志电影的发展。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出生在美国的南部亚拉巴马州的斯甘比亚镇,父亲是是一个上尉,这也是她的优越外部环境,她本可以拥有幸福的童年,但是,就在她出生19个月后,因为一场怪病使其失去听力和视力,这是令人心碎的,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就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不能看见自己双亲和兄弟姐妹,不能看见蔚蓝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宽广的家园,这儿故事跌倒低谷,不能接受教育,似乎在这样的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海伦正常生活将被剥夺,她的一生似乎永远也不会荡起美丽的涟漪,这样的故事别人也不会一直看下去,因为人们不会去看那种淡而无味只有怜悯的人,别人想看这个人以后的巨大的改变,以致能获得内心的启迪。大自然永远是最伟大的导演,它总能根据故事的发展安排剧情,就在这时,海伦生命中的另一个人出现来了——莎莉文。即使这位与海伦有可以同样遭遇的人出现,他们彼此产生了交集,以前都受别人怜悯的两个人,在彼此的协作下,谱写了一曲生命的乐章。

莎莉文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是一个酒鬼,不得不寄居亲戚家,但是随后她和弟弟被送到救济院,不幸接踵而来,她的弟弟因为得病早年夭折,并且在莎莉文老师三岁时她的视力也越来越差,虽然不是失明,但是几乎算是失明的,并在眼睛做手术好后,产生了上学的想法,在帕金斯残疾学校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我们可以看到安妮莎莉文的身世是悲惨的,到海伦该上学的年龄时,她父亲来到帕金斯学校,并在介绍下,将莎莉文聘为家教。起初,海伦处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除与亲人相处融洽外,基本不与外人接触,也包括外来者莎莉文老师。但是莎莉文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尽管起初海伦的家里人都对这个弱女子失望,但是当安妮以自己的执着和武断,教化海伦的许多被宠出来的坏习惯,用一周的独处,使海伦改变很大,以致当自己父亲看到时,都感到欣慰,不再小看安妮。其中的细不

再一一叙述,但是我相信进步的过程是令人骄傲的,其中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去肯定的。待安妮老师教几年的时间后,海伦不得不进入学校,但是安妮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陪在她的身边,照顾她,为看外面的世界。在她读书的时间里总是默默地帮助她。

这位不受上帝眷顾的孩子,与安妮朝夕相处,从剑桥女子学校考入了哈弗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她是第一个考入哈弗大学的盲人、哑巴、聋子。也许我不该用这样的字词来说她,但是那时真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残疾的人能达到甚至能超越常人的高度?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她?有什么精神在她的内心奔流?我震撼了,但是这不是结局,更加辉煌的还在她以后的人生待续。为残疾人的福利奔走,建立起一座座福利院,接受总统的接见,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但是是喜剧的一生,没有人能做到比她更加的辉煌、更加的有成就。

我相信这一切的答案我们都可以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找到答案。这也就是她的文学艺术,她将世界看得透彻,将她眼中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将她的奋斗历程摆在我们的眼前,将她和安妮老师的师生情炫耀与我们这些常人。我真正的为这份师生情而感动,安妮老师用她的一生成就了海伦,海伦是安妮老师的一部巨作,比任何一部小说,抑或电影还要震撼,这样的感情是让我们这些常人眼红的,也许曾几何时,我们正躲着期待这份真挚的感情的到来。海伦最重要的文学艺术还是要数她的一篇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儿她陈述了在她眼中的世界,她认为的幸福,和她想做的事,然而这些事对我们这些眼明的人来说又是那么的常见。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这体现了她内心的感恩,尤其对她亲爱的老师。第二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千年。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那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的活动和那么多得状况呢?这就是她想要的,不是我们这些为金银财富的俗人,多么的简单,而又是多么的不简单。

结论:海伦的一生是大自然产生的艺术,其中深奥难懂的元素很多。但我相信精神元素永远是不可忘却的。身体上的终究是一种缺陷,但是我们得极力控制自己,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把别人耳朵所听到的音乐当作自己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怨天尤人根本于事无补,不要因为缺陷而把人生过分的缩小,其实,在缺陷面前你同样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放大,快乐的生活——这就是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的文学艺术。

第17篇:管理名著导读论文

管理名著导读 课程论文

目: 当代中国式说客的成长路径和影响力

院系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工商1101班

学生姓名: 赵军辰 学

号: 201117910103

1 1引言

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现在已到了一个空前敏感而关键的阶段。以至于以往习惯于“暗中发力”影响中国决策层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游说集团”,也不得不跳到前台,“搏击”舆论的制导权,以“内外夹击”之技获取对高层决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两天,曾“多次上书国务院”、并建议中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在中国网络上引发“沸沸扬扬”骂声一片的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生动”的样本。

1.1 朱中一介绍

朱中一,男,1944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7年7月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2004年4月起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1年5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担任建设部体改法规司、政策法规司任副司长、巡视员兼副司长。期间,参与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房地产配套规章的制订、审核等工作;带队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全国人民对其的工作评价未定。1997年1月在中央党校学习结业时的论文《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多家报刊上摘登。有些观点值得讨论。

1999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担任建设部办公厅任巡视员兼副主任、主任。期间,除负责了部办公厅的日常工作外,还配合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等有关司局起草了国务院有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价格、规范拆迁行为等重要文件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情况分析、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等报告的草拟与修改工作。

1.2 潜水者

其实,在中国媒体和舆论有关房地产的“口水仗”中,朱中一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潜水者”。几乎在所有的房地产政策和市场形势分析的“话语战”中,人们都很少听见他的“发声”。尽管他“贵为”中国房地产协会“驻会会长”(常务副会长),但是在一般的房地产舆论“论战”或是房地产方面的公开活动中,不是见不到他的影子,就是低调到几乎不为媒体察觉。但这不仅没有

2 丝毫削弱他对决策者和政策的影响力,而且“不露声色”本身似乎更增添了他在业界的“份量”。

1.3 上书

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众多房地产业内人士)可能都没有想到的是,在2008年八九月间关系到开发商命运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变,正是他给“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上书”的结果,对房市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性”影响。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由“严厉”变身为“救市”。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朱中一当时也是以中房协之名“给国务院有关领导上书了一份房地产政策调整建议,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据报道,他“上书”的政策建议主调,就是把当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具体政策包括: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他在一次公开的论坛上曾就自信满满的表示,他的这个“救市”的政策建议一定“会得到采纳”。当时他就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政策储备,择机推出。”

1.4 影响

果不其然,此后中国房地产政策180度的大转弯,不仅证明了他的“预测”,更证明了他的“能量”。

不过,朱中一的“救市上书”,给中国公众、房地产市场本身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政治所带来的,可谓是一场“空前的噩梦”。不仅众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创下了一年间暴涨50%左右的“世界纪录”,而且市场本身也异化成投机者的舞台,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大的泡沫市场。此前的救市之策,也成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史上最大的败笔。正是为了扫除“救市政策”的恶果,中国最高决策层才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国十条来加以纠正。

当然,朱中一的“救市上书”给中国开发商阶级所带来的,则是“史上最大的丰收”。据统计:仅2009年中国开发商在商品住宅一项上所获取的“超额暴利”(利润率高于5%国际同行水平以外部分),就高达1.8万亿元人民币之巨。毫不夸张的说,朱中一所代表的中房协及后面的开发商利益集团,正是通过“上书”对中国决策层的影响,使得他们一年的“收获”,远远超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努力”(尽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为开发商所垄断,独家经营)。

3 2 来历

但是,如果人们就此以为朱中一是一个对高层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神秘奇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充其量只是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一个“突出代表”。翻开他的简历人们可发现他的“官员背景”。退休前他的最高官位也就是建设部(现住建部)的办公厅主任。在建设部最多也只能算是的一个“局级骨干”。他的所谓的“能量”,不是来自于他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组织”——中房协。虽然该协会号称是由房地产方面“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但是,它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住建部。不仅现任的会长为原建设部的常务副部长,而且该组织人员的任命,还必须“抄报”住建部领导备案。可以说,它是有着强烈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该协会的功能主要为:一是“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服务”,二是“反映企业(指开发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所以不难看出,中房协本质上就是一个为了开发商的利益而“上书”(所谓“政策建议”)的“半官半民”的游说组织。住建部官方不好说的话,中房协可以用行业协会的名义“上书”;开发商单位和个人办不成的事,中房协又可以“组织”的名义“马到功成”。而作为中房协“驻会会长”的朱中一,只不过是这个开发商游说利益集团的执行者而已,“小卒”一个。

2.1 事实

实际上,在中国有着这样“半官半民”背景的开发商利益集团的“院外游说组织”,远不止中房协这一个。同样以住建部为“业务主管部门”的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也是另外一个有着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这个研究会的成员经常用“更民间、更学术”的身份,高调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开发商的活动之中,公开为开发商利益集团的制造舆论。这点,它和中房协“低调的作风”和“关键的作用”(上书等)有着较大的区别,虽然目的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一个。

不过,最有“资格”为自己“评功摆好”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游说者,还当属号称“中国人民最想揍的三个人”之一的任志强。早在几年前,人们在号称“地产总理”任志强的博客和公司的网站的文章就可看见,任本人“多次参与国务院、建设部政策法规的制定,包括2003年国务院18号通知的制定。”而正是“18号文件”的出台,剥夺了一般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把中国九成左右的市

4 民的住房供应都推给了习惯于“暴利运作”的开发商。中国房价的暴涨和开发商的暴富,也正是由此而生。实际上,2008年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任志强也是其中份量最重的主推手之一。不过,任志强也有自己的“组织”——全国工商联下的房地产商会。作为影响政策的游说者,该组织最突出的一次运作,就是在去年全国两会上,用其所谓的“调查”及提案,把高房价的责任推给了土地出让金上。并以工商联的名义,要求降低地价,以保证开发商利益更大化。好在国土资源部已有防备,以全国性的权威调查反驳了房地产商会的“说法”和工商联的“提议”,才使其“阳谋”毁于腹中。

3 说说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历史证明,每当开发商利益集团成功地游说决策层一次,中国的房市就必暴涨和大变一次,不管是2003年任志强的“成功”,还是2008年朱中一的“胜利”,结果都是如此。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开发商利益集团的游说,基本上都被采纳,并可以成功地影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向?为什么公众的声音,经常在决策过程中被“湮灭”。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的全国两会,数以百计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对高房价问题的提案抨击。但至今,还有多少不是石沉大海!所以,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若要防止“被空调”、政策和市场的发展要想少走弯路,还必须从“清君侧”开始。

参 考 文 献

〔1〕 新民网评.郑州写字楼网.2010-8-18

5

第18篇:名著导读课论文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1000字)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同时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去深切体认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自觉理解她的内在生命力和精神特性,从而增进我们认识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主动性。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深刻认识那些在历史上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体现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并把它发扬起来,进而加以新时代的发展,以加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在当今的时代,在面对全球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同时,我们要始终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继往开来,永远畅通。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好比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根,如果没有了根,还会有枝繁叶茂么?我想这株大树不仅不会枝繁叶茂,连生命肯定都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在继承前人的精华与扬弃前人的糟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其间也包括吸收一些外族的先进文化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是他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有选择性地继承和扬弃前人留下的遗产,并把前人的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一个民族在离开他们的前人们一代又一代相传下来的经验而走向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外来的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学习要借鉴,然后消化,融入华夏文化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它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及一切“人化”的事物。它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书法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俗民情,无一不显中国传统文化之“风骚”。 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既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和作品,又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而这艺术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称作中华精神。 中华精神作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使我们的民族在走过的千年漫长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而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使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战线,穿越千年时空历久而不变;它使我们在工业世纪后期全球化大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生存与命运又一次面临巨大挑战的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展望美好未来;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2,我所了解的中华传统文化(1000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3,谈谈本次课程给我的收获?(1000字)

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好东西又有了新的认识,从我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非常不够的,现在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子、孔子、庄子的先进的思想主张,我所知道只是冰山的一角,也许还有些错误的理解。对天这门课程的每一次学习,都深刻的感受到古圣先贤的博爱,慈悲之心,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才是最快乐的事,让我的生活变的充实,人生方向也更加明确,也让我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孝和悌的学习,我对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我比以前更加理解和感恩父母,同时也影响了我对待事情的心态。其实孝、悌、忠、信本来也是一体,兄弟友爱,父母看到兄弟友爱,和睦相处,自然很高兴,这是对父母的孝;工作做好

了,父母就安心,是对父母的孝;老板放心,是对老板的忠。所以,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让父母不愁吃穿,更要让父母心安。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初步学习和落实,也更体会到为何说“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之首,孝心一开,百慧俱开。

在引导学了《弟子规》后,我开始注意在行动与文明懂礼貌方面应该要有所改进,使我们学会了要亲切、文明、文雅、谦逊地说话和做事,能正确有礼貌得称呼人;热情地招待客人;会正确地运用礼貌语言;能有礼貌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等。

学了这一课程,不仅使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所进步,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了人类最大的幸福——健康的重要性,注意平日生活的饮食习惯,何为健康食品以及如何正确判断食物对我们身体的利、弊;现代社会的食品日益多样化,但并不表示人类所需的营养都包含在这些食物当中,却恰恰相反,垃圾食品越来越多,绿色食品都已经被人类的先进技术通过加工,也已变为了新一类的垃圾食物,我们应当对我们的健康与以重视。

后来还了解到了书法与剑法的关系,书法与剑法在原理上的相通,首先是理通,剑法的这种动静、虚实、阴阳、刚柔等辨证关系与书法用笔的轻重、快慢、收放道理是一致的。只是剑法的招式更加复杂,动作的幅度更大、更强,所以,以剑法来领悟书法,易得其入处。此道理来指导学剑,也不错。书画与太极拳剑都讲究心静、气舒、长期不懈修炼,所以习书法与剑法二者必能长寿。其次是气通,古人既将线条比喻为筋骨血肉俱全,是有生命之意象,当然就要气脉贯通。因此我想,学书若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笔,身笔协调”才能达到书法的内在精神和韵味。再次是力通,剑法中最高境界是“身剑合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开放、最民主的思想。最先进的文化在中国,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

第19篇:美术小课题总结

小学美术课上如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研究课题已进行半年多了,在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着重在创设良好课堂环境,课外活动时间按开办美术兴趣小组作了一些尝试。探索了课题,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下面对此作简要地概括。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宏观规划,本阶段研究的重点是探索了课题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的研究。为此,我们在开学之初就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促进提高儿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是儿童绘画训练的主要目的。 要达到的效果:

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艺术素质,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在实验中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研究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兼顾其它子课题的研究,做到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二、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1、认真搜集有关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2、同组教师间相互听课,课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评价。

3、积极上研讨课,与其他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积极参与评课。

4、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毫无拘束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包括幼稚荒诞的意见,延迟评价;用开放性的而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想象,允许学生独立地学习;容纳学生的错误和失败;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绘画,让学生有自己发现和自行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感到有创造的自由与兴趣。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四、注重发展个性,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

五、通过讲趣味故事培养儿童想象力。

从绘画心理发展历程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意象表现期,此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很好奇,凡事喜欢尝试,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运用大胆,表现欲强烈,拿起笔来毫无顾忌,俨然一位艺术大师。针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特征,尝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规律。

1.从“欣赏评述”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计应用”中,以“教”促“学”。

3.营造“综合探索”氛围,坚持有的放矢。

六、实践成效及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对我来说时刻充满着挑战,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要求,有时真的难以割舍。在传统的思考冲突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

1、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2、教师的思维活了,学生的思维更活了。

3、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4、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5、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力,想象创新力也增强了。

同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在小学阶段如果能把“五官”有效地运用在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儿童的兴趣与想象创新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带孩子去看一看

(1)多画“日记画”。

(2)观察要随心。

(3)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

2.让孩子来听一听。

3.让孩子来闻一闻。

4.让孩子去摸一摸。

5.让孩子来说一说

(1)画前说。

(2)画后说。

6.让孩子用心去画

(1)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绘画心态。

(2)要用心去表现绘画内容。

美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去扩展孩子的文化视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虽然他们感知的方法是单一的,表面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孩子利用“五官”去感知世界,感悟世界,平凡就会生动,我们的心中将每天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这些思考将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校本教研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改的新篇章。

第20篇:美术小餐桌计划

美术兴趣小餐桌活动计划

东 马 庄 小 学

2016年3月

美术兴趣小餐桌活动计划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美术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美术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第一周: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二周:讲解简笔画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周:简笔画造型原理 第四周:简笔画练习第五周:简笔画练习

第六周:儿童画的意义、名称 第七周:儿童画练习第八周:儿童画练习第九周:简笔画、儿童画 第十周:手工制作的方法. 第十一周:手工制作的欣赏 第十二周:练习简单的手工制作 第十三周:练习简单的手工制作.

第十四周:简单的手工制作第比赛、展示、评价. 第十五周:绘画考试、评奖

四、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东马庄小学 2016-3-1

名著学术小论文范文
《名著学术小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