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寓言三年级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6 18:04: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

战胜大灰狼 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灰狼。它呀,最喜欢吃小动物了,大伙儿都恨透了它。

有一天,大灰狼吃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但是贪心的它,还是不满足,又想吃掉在不远处玩耍的小猴子。当它往树上爬的时候,脚下一滑,猴子没抓住,反倒摔断了一条腿,坐在地上,疼得“哇哇”直叫。

这时,正巧狐狸从此处路过,就想趁机除掉这个动物中的大坏蛋。它急忙搬来了一个人造的羊形机器人,这个机器羊有好几百伏的电压呢。狐狸操纵着遥控器,让它渐渐地走进大灰狼。大灰狼也没有多想,以为食物自己送上门来了呢,也顾不得疼痛了,就一瘸一拐的走过去,一口就把机器羊给吞进了肚子里,只听“嗞嗞„„”的声音一响,大灰狼立刻被电伤了。

有了那次教训之后,大灰狼再也不敢来吃小动物了。

文具盒里的争吵

夜幕降临了,文具盒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

首先发言的是铅笔,它得意洋洋地说;‘我的本领可大啦!我只要在白纸上伸伸腰,踢踢腿,一副美丽的画就展现在人们眼前。’摇笔机飞快地跳出来,不服气地说;‘要不是我把你摇得那么细,你怎么能为小主人服务呢!所以,我的本领比你大。’钢笔也不甘示弱地说;‘小主人要是没有我,怎么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呢?所以,我的功劳最大。’钢笔和铅笔的话招来一阵嘲笑,最不服气的是橡皮和修正液了。‘哼’,要是没有我们帮小主人修改[擦掉]错字,小主人的作业就会错得一塌糊涂。‘当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时,尺子和三角板大发雷霆底说‘要没有我们兄弟俩,谁帮小主人在数学课上画线段和直角呢?所以我们俩才功不可没。’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文具们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大家都在争论谁的功劳最大。文具盒哥哥过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大家要团结友爱才能更好底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底为小主人服务。’文具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文具盒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贪玩的蝴蝶

春天来了,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美丽的迎春花也来凑热闹了,一只蝴蝶被争奇斗艳的花朵吸引住了,天天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太阳公公看见了这一切,亲切地嘱咐蝴蝶说:“可爱的蝴蝶呀,你还不可以贪玩,把花粉洒落一地,你要向蜜蜂弟弟学习,勤劳地采花蜜,时刻准备着天气变化。”“你这个多事的老头子,不懂我们的青春,冬天还早呢。”太阳公公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日升月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光阴似箭,转眼就到了秋天。蝴蝶还是那句话“冬天还早呢!冬天还早呢!”不久,冬天到了,蝴蝶因为没有采太多的花蜜,于是向蜜蜂借了点粮食,可很快就吃完了,最后她连冻带饿地死在了雪堆里。到死蝴蝶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下场会这么悲惨!蜜蜂自言自语地说:“没有勤劳就没有收获!”

我是一只小蚂蚁

我是一只小蚂蚁,我天天搬运粮食给伙伴们吃。

一天我出去找粮食,遇到了一只小鸟。小鸟说:“我们比赛飞翔吧!”“我不会飞呀!要不我坐在你的身上飞吧!”说着我就爬到了小鸟身上。小鸟飞了起来,哇!我看到太阳正在笑眯眯地对着我,阳光洒在我的身上真舒服呀!我又看到了一朵朵的白云,一会变成花儿,一会变成山羊,一会变成一个茶杯„„这一朵朵的白云,把天空装扮的更加美丽了。

大地上有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迎春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一阵风吹过,这些花儿都弯着腰身舞起来。一群群五颜六色的蝴蝶在花丛中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收集花粉。一只只勤劳的蜜蜂在采花蜜,一排排白色的栅栏围住了整个花园。有一位园丁在给花儿浇水。这个地方真美呀!

我和小鸟一起落了地,小鸟说:“我们交个朋友吧!”“好啊,好啊!”我高兴地说。我又爬到了小鸟身上,小鸟又飞了起来。我再次欣赏了这美丽的景色。

蚂蚁的梦想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只工蚁叫奇奇,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能在天上飞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它离开家园去找那些会飞的动物,吃了许多苦头。

它找了蜻蜓飞飞,蜻蜓飞飞飞上飞下,飞左飞右,灵敏极了,奇奇很是羡慕,蜻蜓飞飞对它说:“只要练习,你也能行!”但蜻蜓飞飞好像又发现了什么,说:“你怎么没有翅膀呢?”奇奇听了又沮丧起来。后来,奇奇遇到了椿象,椿象对奇奇说:“你长不出翅膀,那为什么不做一双翅膀呢?”听了椿象的话,奇奇马上干起来,用树叶做成了一双翅膀,来到树上准备试飞。但它往树下一看,吓得不敢跳了。椿象说:“你不敢,那我帮你。”说完喷出臭气,把奇奇臭得跳了下去。它没有飞起来,而是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奇奇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最后通过这件事,奇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能因为别人的长处,而看低自己的缺陷。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你就是最棒的。

推荐第2篇: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厨艺大赛350字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三年级童话寓言作文:厨

艺大赛_350字

新一届的厨艺大赛就要开始了。

小兔知道这个消息后开心极了,因为她最爱、最拿手的就是做菜了!她还听说这次的奖品非常丰厚。小兔说:“我绝对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说完便兴高采烈地报名去了。

到了比赛这天,参赛的选手可真多呀!有小猫、小狗、小鸭兄弟、小马、小牛……选手们一上场就展开了身手,生怕落后于人。小兔拿出一个大大的白萝卜,把萝卜竖立起来,然后左边切一下,右边刻一下,一会儿就把萝卜雕成了一个白城堡,然后又拿出一个红萝卜,用刀雕成一朵朵小花,点缀在城堡周围,最后,加上准备好的配料和调料放到锅里蒸熟。时间到了,大家纷纷把自己的作品端给评委品尝。评委们经过讨论,最后宣布胜利者是——小兔。

小兔领到了精致的奖杯、好看的裙子、新奇的学习用品和很多好吃的食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想我一定要继续努力,把菜做得更美味!

三年级:钟晨

推荐第3篇:寓言材料作文

1、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1做人要诚实,不能为了利益任意欺骗 2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能墙头草两边倒 3想要左右逢源,两边都讨好的人最终将两边都被大家唾弃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小结: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3、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79.两只小鸟一只关在笼子里,一只放飞在野外。在笼子里的小鸟三餐无忧,在野外的小鸟自由自在。两只小鸟经常交谈。笼里的小鸟羡慕野外小鸟的自由自在;野外的小鸟则羡慕笼里的小鸟的安逸。一日,一只小鸟对另一只小鸟说:“咱们换一换吧!”另一只小鸟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小鸟飞进了大自然,野外的小鸟飞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高高兴兴,在大自然里拼命地飞呀飞呀;飞进笼子里的小鸟也十分兴奋,因为不用为寻找食物而发愁了。但不久,两只鸟都死了。一只是因饥饿而死,一只是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出来的小鸟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飞进笼子里的小鸟获得了安逸,却失去了自由。

审题参考:本来两只鸟都生活得很幸福,各得其所,相安无事,但是,它们却这山望着那山高,欲壑难填,结果把那小命都搭上去了。这个悲剧告诉人们:知足者常乐。

推荐第4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

悔()梅()

叼 叨

屈 窟

隆 窿

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寓言

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推荐第5篇: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1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

13.拓展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11.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会先买点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四、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就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推荐第6篇:小学三年级作文——读《克雷诺夫寓言》有感

读《克雷诺夫寓言》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克雷诺夫寓言》这本书。这是一本装满知识的书,它通过一个个十分简单又很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道理,教给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

这本书里有许多的寓言故事,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和骑师》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骑师,让他的马儿接受了彻底的训练,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唤它,所以,骑师就觉得给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于是,骑师就把马的缰绳给解了。没想到,这匹马没了缰绳,就觉得自己彻底自由了,它眼睛里冒着火,向一阵风似的,什么也不看,什么方向也不辨,一股劲儿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骏马失去了缰绳控制,就会摔个粉身碎骨,对于人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再优秀的人如果没有规矩约束,不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教导,那他就会走错路,失去方向,长大后一定会后悔的。

像《骑师和马》这样的故事,在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有空,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们也会爱上它的。

推荐第7篇:《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

《伊索寓言》读后感

普罗米修斯奉宙斯之命创造了人以后,就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背包,《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一个里面装着别人的缺点,另一个里面装着自己的不足。他把装着别人缺点的背包挂在自己的胸前,而把装着自己不足的背包挂身后。可美中不足的是,你固然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别人同样也对你的缺点看得清清楚楚。另外这样的安排留给自己的悲剧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平常总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有错误。应该多看看自己的缺点,才能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

《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200字

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小学生作文网

推荐第8篇:锐寓言(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锐寓言(300字)作文

这天,小兔一个人在家,好无聊啊!所以她决定去找妈妈。

妈妈在森林的南面采蘑菇,小兔走了一会儿,发现自己迷路了,这时,小兔忽然想到,下午的太阳在西边,树木影子朝东,这样就能认清方向了。小兔认清了方向,立即向先跑去。这时,乌云遮住了太阳,地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小兔认真思考:爸爸说过,树木向南的一侧,阳光比较充足,树的年轮要宽一些。小兔从一个大树桩的年轮辨清了方向,马上跳起身,向南跑去,不久,天黑了起来。小兔抬起头,又通过天上的北斗星认清了方向,继续向南走。

终于,小兔找到了她的妈妈。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有知识的人,是什么都不怕的,就算迷路,也会靠大自然中的文字,而找到路。六年级:洪锐 篇1:四年级下册寓言作文(小鸟与老鸟)讲评总结

请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不起,”森林中的一只小鸟问,“您比我年长,您能告诉我,森林在哪里吗?” “森林?”年长的老鸟说,“此刻在你身边的不就是森林嘛。”

“真的吗?可我身边的只是树,而我要寻找的是森林。”小鸟说完,失望地飞向别处,继续寻找森林去了。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或者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批评小鸟的角度:

(1)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处其中而不自知)

(2)要准确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3)对追寻的目标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盲目追求,导致失败

(4)主观臆断,固执己见,将会导致失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者不听老人言)

(5)寻找的(追求的)东西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

(6)批评浅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视野决定认识的高度,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能写眼光,眼光是看的准不准,会不会

长远,小鸟不是看不长远,而不够开阔)

赞同小鸟的角度:

上帝的视角(局内人没有上帝的视角,有局限是必然的,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体验。全知全觉便无趣了,犹如剧透)

自困困于心(老鸟实践出真知,小鸟实践更出人生)

跌跌撞撞成长(走的弯路没价值,收获的是生命真实的体验) 我就要去闯荡(吃亏真的不好吗?为什么要去闯荡?)

过来人慎讲过来话(一语道破天机是否有益于小鸟的健康成长?)

存在问题1:跑偏跑离

1、小鸟找不到森林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泛泛谈局部整体,材料的主体是小鸟重点是认识,如何从局部认识整体,“认识”是关键,但有的同学跑偏了,重在写如何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写细节要做好才有完美的整体。如何认识是小鸟的事情,而如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是树林的事情。

写积少成多,写要有大局观都可以归入此类。

2、写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提炼的问题在于概念的不清晰,说森林的本质是树木,这是概念不清晰,森林的本质是木。

3、幸福在身边。追求的东西就在你身边,这是人们认识的规律,把普遍的规律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发现珍惜身边的幸福。“身在福中不知福”关键是“不知”,而非是“福”。

4、选择正确的目标。材料谈的是对目标的全面认识。

5、机遇、换个角度看问题、坚持、物质与精神等

存在问题2:短例不能清晰地支撑论点

写老鸟因为是旁观者所以有清醒的见解,比当局者小鸟的认识更全面。举明君与谏臣的例子,但是把谏臣当作旁观者也比较奇怪,如邹忌、魏征。如发动*的领导人是当局者,所以迷,臭老九是旁观者,所以对*有清醒的认识,其实,臭老九是*的受害者,不可以说是旁观者。

存在问题3:过度延伸

要肯定小鸟的追求,追求是关键,应该肯定追求本身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注重追求的东西,而把小鸟要追寻的森林过度演绎为“心中的森林”,材料似乎没有这个意义。然后就赞美向美“心”的方面飞,这也很奇怪。

类似的还有写“本性”“初心”的文章,然后再引申到理想与现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对材料里每一个要素的理解不清晰,如果写小鸟有理想,但没有脚踏实地,但材料中小鸟是在继续飞,继续寻找森林的,不能说他没有脚踏实地。

存在问题4:收尾 收尾拖沓,并无新意。

或者收尾两三段说的内容与中心无关,如前文写小鸟自己去找寻有它的意义,收尾收到幸福。

收尾方式一:引入名言收尾。

(前文写过来人的话,价值有限,即使它是对的,依然需要我们去摸索)

收尾: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过来人的过来话无法代替一切,有些路注定只能当局者自己走。

收尾方式二:化用名言(台词、歌词)收尾。

(前文:他人的阅历虽然有其价值,但不一定能为己所用。)

收尾: 年龄并非意味着阅历,所谓阅历也并不一定能化为己用。其实年轻人走一些弯路也并非毫无益处,它能让人心的浮躁因此沉淀,更有耐心与精力投入一项事业;当然机遇也是必要的。

最后,化用电影中的话:

你的老

不是你努力得来的东西

我的年轻

也不是我应得的轻视

好的论述:

1、论点:“局”不是决定清和迷的关键,是否有清醒的认识,是否富有行动力才是清和迷

的关键。

先肯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举符合的例子。

接下来转折,但好像也不完全这样,举当局者清的例子:贝多芬置身苦难却认清并战胜了它,鲁迅置身乱世却认清并解析了它,陶渊明置身朝廷却认清并远离了它。然后从这些与上一层次相反的例子提出疑问:同是当局者,为什么有些人迷,有些人清?

回答这个问题,原因:置身其中的人与人的差别——视野的局限性。

进而,认清还不算真的清,薛宝钗认清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但不做反抗,徐光启认清了日本觊觎琉球的意图但没有阻止,能认清但无法做出实实在在相应的举措,导致了似清非清的奇怪现象。

推出下一层,要行动上的认清

2、论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抛开阅历与年纪,为什么清?利益、目的、氛围、情绪等等,再进一层,身份不可变,客观的,如何避免身份带来的弊端?

谈谈分析材料

小鸟继续寻找的可能性,一是开创一个新的局面,锐气和自信是可取的,但是,开创不一定要粉碎,比如五四运动。二是不听老人言吃亏了,为什么?经验之谈。*浪费了建设的时间,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文明的丢失。所以,既有锐气与自信,勇于开创,又听取经验,走得更稳健些。

3、论点:写视野决定认识的高度,要有开阔的眼界

论述过程:

以开阔的眼界透过表象看内在,是认清事物的关键。

然后分析“看见什么”与“看出什么”的差别。

然后小结:人的视力固然有限,眼界却可以无穷无尽,也可以包容万物。(可以写到思维)

篇2:关于寓言写作 关于寓言写作

寓言的种类

1.哲理寓言.2.劝诫寓言. 3.讽刺寓言.4.诙谐寓言. 什么是寓言?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小玩艺几,似乎这种形式写来无足轻重,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危险品,认为寓言象一把利刀,给人以尖刻之感容易招来文祸。寓言的确篇幅短小,长的不过

二、三百字,短的只有

四、五十字,好的寓言,虽然短小,也能小中见大,给人启迪,发人猛醒,就像一枚针,能收到一针见血的效果,蕴藏着深刻的智慧,运用寓言这种文学形式,的确很像使用锋利的小刀,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然而只要使用得当,如同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它不但不会伤入,还司以结病人解除痛苦,挽救他的生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男、

寓言是一种篇幅短小,含有训诫和讽刺意味的小故事,它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后来被一些思想家和学者所看中,把它改造成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散文。它往往通过虚拟的,简短有趣的故事,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认识和态度,既可以肯定和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可以讽刺鞭挞一切丑恶的思想言行和现象。寓言都是有感而发的,这些 感,都来自社会生活。好的寓言往往取决于作者感受的深刻性。

寓言的创作首先必须具有寓意,寓意可以说是寓言的灵魂,寓言就是从故事中所流露出来的一种内在的思想。寓言作品通过象征性的典型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意义。如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鱼的跳舞》,它描写狮子大王外出查看它的臣民——鱼的生活情况,正碰上狐狸把鱼弄到锅里煮,鱼被熬煎而挣扎蹦跳,狐狸却花言巧语告诉狮子说这是鱼对狮子大王的欢迎,狮子竟相信了。克雷洛夫写这篇寓言时,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出巡时候。当读者读到这篇寓言时,很自然地便会联想起沙皇、贪官污吏、人民,领会寓言所告诉读者的寓意,俄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竟然对贵族官僚的压榨,鱼肉人民熟视无睹和公然纵容到这种地步。

狮子具有凶残、野蛮的本性,是森林中的暴君,而这个暴君却是人间霸王的写照。在《狮子打猎》这篇寓言中,狮子、狗、狼、狐狸同去打猎,按照协约猎获物应平均分配。可是打到一只震后,狮子却独自吞食,并威胁想得到一份鹿肉的畜生说,谁想“伸出爪来碰一碰它,今天就休想活着回去”,揭露了沙皇统治者的霸王面目。《兽类的瘟疫》和《野兽会议》也形象地刻划了狮子大王欺压弱小者的暴虐本性。正如一位作家所指出的:“讲的畜生,可指的就是沙皇。克雷洛夫寓言中出现的熊、狼、狐狸等,都是贵族、官僚的化身,作者用这些凶恶的野兽来比喻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封建官僚制度的腐败。

由此可见,寓言是离不开寓意的,即是说无论那一篇寓言都要打譬喻,寓言本身并不在于所讲述的动物和植物故事,如果我们单从作者所叙述的事件表面上去理解寓言,地实际上也就等于取消了寓言,而成为知识小品了。要真正理解寓言的寓意,还必须对寓言中所写的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跳出寓言故事本身,从而通过分析思想,才能了解真实的寓言所在。而寓言中凡是停留在字面上的道理的,都只能算是扶浅之作。应当认识,创作寓言与创作别的文艺作品虽然具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从生活出发这点是共同的,寓言所要求的则是思想寓意必须来至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离开了这个条件是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寓言作品来的。

其次,寓言创作虽然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但出现寓言中的人物都是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人物,被特别强调和突出了性格的某一方面,这在我国古代寓言中也不少,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但大量的寓言作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说是寓言创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谓“拟人化”这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的能力。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彼此之间尽管可以交谈,或者发生任何关系和纠葛,然而他们仍然保持它们原先的一定特点和性质,如狮子的残暴、狐狸的狡猾、豺狼的阴险、羊羔的善良。拟人化可以把人类以外的事物作为人类本身来表演,让这些东西披上人类的外衣之后,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扮演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悲、喜剧,但却不能越出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即事物本身固有的特征。

为什么寓言不采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讲明作者的看法和意见,而是借用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迂回曲折的去叙述问题或解释事理,为什么要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看来是属于政治方面的,由于寓言是植根于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间文学的土壤之中,是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这就必然使它只能采用“可恶的伊索寓言式的 语言”。当别人问克雷洛夫为什么写作寓言时,他回答说:“要知道,我的野兽能代我说话”。由于他经常运用寓言来抨击沙皇统治的罪恶,这就不得不经常和书报检查机关作斗争,正如他写过一篇《猫和夜驾》的寓言,猫捉住了一只夜莺,把她压在自己的爪于下,要求她唱歌。但夜莺这时哪能唱出歌来呢,落在猫爪里的夜莺是唱不出砍来的,克雷洛夫通过猫和夜莺的拟人化,明白的告诉人们,在沙皇反动书报检查制度压迫、摧残下,最优秀的作家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寓言之所以不直接把看法和意见赤裸裸地摆出来,而是以虚构的故事,使思想通过形象自然流露,也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需要,因为文学反映生活,不仅是反映生活中的事实,还有从生活中产生的非抒发不可的思想、感情,怎么才能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呢?寓言作者慢慢就摸索到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生活上有所感触的心情,借助有形体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就产生了动植物或其他没有生命的东西的拟人化。这种取材于象征性的,通过比喻、通过幻想,凭借具体的形象,表达出的思想内容,更能使读者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感到亲切可信,达到恍然有所醒悟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不只听到作者站出来盛气凌人的说教或枯燥无味的说教。

寓言创作要有时代特征。旧瓶装新酒,要明显的区别于古代的寓言,既要继承也要推陈出新,可以从我国和外国的古代寓言中借鉴,吸取对于表现现代社会生活有用的技巧,但现代的寓言作品总是要紧密联系现实的,要有感而作,反映时代社会生活面

貌。我国古代寓言繁荣于先秦诸于百家争鸣时期,它往往是古人文章中作为论证事理而出现的,如韩非子的《涸泽之蛇》(《说林上》)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老实的人受欺侮,而有机谋的人却可以得益处,《和氏璧》》的寓言,则在他的《和氏》一文中,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事例用来教训国君,不认真推行法治,必会使国家百姓遭殃。《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本来是用这个寓言来指责地些不管时代己经变迁,却要在新的 时代中数用旧的政治法令的保守派人物。但它的客观意义,郡可以用来讽刺一切拘泥旧说和墨守成规的人们,意义比原来的更丰富。

克雷洛夫的寓言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的,他一生经历了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末期直到亚历山大一世几个王朝,他的寓言提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迫切的政治何题,具有强烈的民主义思想。克雷洛大的寓言首先是对沙皇专制的暴政和农奴制度的残忍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其实描绘。在他所写的二百多篇寓言中,抨击沙皇制度种种罪恶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他富于时代特征的作品,终于把寓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为什么当前有些新创作的寓言读后给人启迪的东西很少,原因除了作者没有很好掌握寓言的创作法则和规律以外,在一定程度上说来是这些寓言缺乏时代特征,写来写去都是一些生活小事,或者思想作风的小问题,使读者感到老生常读,似曾相识,毫无新意。由于这些寓言作者缺乏深刻地研究社会、研究生活、研究人生,造成故事不能贴切地表达寓惫,随心所欲,让拟人化的事物去讲人话,去作生硬的概念演说,或者抓不住生活中的重大矛盾,抓不住千百万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短,写出寓言当然肤栈。我认为寓言也应当近距离的反映社会生活,要敏感地发现生活中的新事钾,下功夫去研究出现的新问题,要勇于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揭露社会弊病,使寓言能起到针贬时弊的讽刺作用,同时也应当运用寓言这种形式歌颂生活的光明和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把批判和歌颂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生动的对比。一篇寓言的创作过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从生活中悟出一个人生道理,确定一个思想,然后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同类的故事作譬喻;有的是从生活申先获得素材,再深入分析研究认识这种生活现象,归纳抽象出寓言哲理,还有的是从阅读书报中得到某种启示,唤起积累的生活经验而进行寓言创作。但不管怎样,好的寓言都要能够使人读后引起联想和深思,从中悟出一定的哲理,而且能够为现实服务。

浙江传媒

吉林艺术学院

成都理工 上海同济大学

影视配音(寓言 动画 译制片)

篇3: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怎么写]

(一)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材料作文怎么写。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 “ 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 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

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 居里 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 夫人 , 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 ? 居里 夫人说 : 我是故意给她玩的 , 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 , 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 ,24 年后 , 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 ( 1 )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 2 )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 , 把奖章当玩具。( 3 )结果 , 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 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 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 ( l )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 , 才能成功。( 2 )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 3 )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 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 求同找出中心

例 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 , 他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 , 谢晋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 , 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 , 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 , 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 l 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 , 方向相同 , 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 , 应谦虚谨慎 , 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 , 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 , 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 , “从零开始” , 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 对比取舍 找出中心

例 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 3

①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下面我们从中考作文题中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告诫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伙伴接触。

但有一个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样,与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邻居们都感到奇怪。因为这个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受到卫生教育理应比别人多,他没有理由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啊!有好心的邻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说: “ 妈妈告诉我,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这位小男孩也没被传染。他说: “ 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要求: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从材料中引发感想,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推荐第9篇:作文讲评:树叶(寓言)

桂阳三中2015高三语文作文讲评、指导学案 编写:欧阳柏林

寓言材料立意方法

一、根本原则:寓言往往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明的故事中,常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寓言的主角大多是物(动物、植物),但都是为了寄寓关于“人”的道理,寓言中的不同主角就是生活中的不同的人。所以根本原则是先将寓言的主角“人化”,将其他“寓体”分别转换成与人相关的对象。

二、分析重点:寓言中的对话。寓言一般借对话来寄寓的道理,表现态度,所以要反复琢磨。

三、基本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用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解读事物。

②运用逻辑推理法:运用析情节明关系,察现象求本质,依结果找原因,看目的探条件等方法对寓言材料进行分析。

③具体操作上就是逐步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条件?如果不这样会是怎样?分析得出来的“关系”“本质”“原因”“条件”极有可能就是你要写的作文的“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以材料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具体操作(必须要做好)

一、先用一句话概述材料:一片树叶从树枝跌落,被风吹来吹去,毫无办法,只好自我安慰。

或者“一片树叶从树枝跌落,被风吹来吹去,身处劣境,乐观豁达。”

二、选定主体。因为树叶是叙述主体,从两个角度去分析树叶。否定树叶角度入手。

三、逐层设问(自问自答)

树叶为什么不断改变说法?答:不坚定。 为什么不坚定?答:无法对抗风。 为什么无法对抗风?答:无能力。

它一直没能力吗?答:不。长在树枝上的时候能紧紧抓住树枝,能为树提供营养,能抗击风雨。 现在为什么被风吹来吹去?答:太轻了(没分量),离开树枝没有力量了。

树叶要怎样才能不被风吹来吹去?答:不要离开树枝,或者自己变强大,像大树一样,像石头一样,向高山一样。变得有份量。

树叶不断改变说法有什么错误?答:缺乏主见、没有抗争、随波逐流、没有原则等

把树叶比作人是哪种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失意者。没有能力,没有分量,不能坚持信念的人。充满无奈和辛酸,夹缝中生存的人,随遇而安、死要面子、“精神胜利法”者;无力抗争者的自欺欺人者。

可以说明什么道理?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作弄,自己要有能力,要有份量,要坚持信念。

四、中心论点是什么?(一定要用一句话写出来!)

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被别人作弄,自己要有能力,要有份量,要坚持信念。 提示:如果肯定树叶角度入手。中心论点可以确定为:既然不能改变局面,要学会改变自己,身处劣境更要乐观豁达。

作文示例一

物竞天择,实力为王

一片树叶从树枝跌落,被风吹来吹去,毫无办法,只好自我安慰。这很容易使人想起与此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形象。塔里木河流域有“英雄树”之称的胡杨,置身塔克拉玛干沙漠,能与灾难抗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强大的生命力使它主宰了自己命运,令人由衷地赞叹。

“弱肉强食”,这从人类的情性来说“未免残酷”,善良的人不忍心苟同,因为人类毕竟拥有了崇高的情感、高超的智慧。可是“实力为王”是不容置疑的,即便不忍心苟同“弱肉强食”,想要不“弱而被食”或者想要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没有实力„„那是断断不能的。

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的时候,“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最终还是因为实力比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秦国差得太远而被亡。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共20亿以上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伤亡9000余万。如此惨烈的人类灾难固然是因为罪恶的法西斯主义势力野蛮猖狂,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却是因为同盟国实力不足够强大。

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谓宁死不屈,都是因为无力回天,行为壮烈令人感动,但也令人叹惋;若能摧枯拉朽、横扫千军,何至于被命运作弄成“玉而必碎,全而必瓦”?

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拼的是实力,斗的是本领;“适者生存”,文明竞争,斗的也是本领,拼的也是实力。为了更好的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相关单位曾主动向美方提出终端机“兼容”想法,就是在终端机上安装两种芯片,既能接收GPS信号,又能接收“北斗”信号。可是实力强大的GPS方表态强硬,只想“兼”,不愿“容”。竞争就是这样:没有实力,缺少本事连“对话”的余地都没有,只有他训话”,你“听话”的份。直到2012年“北斗”定位能力达到米级以后,GPS方态度改变,由不屑转而不安了:这样下去还不知道谁“兼”谁?

唐贞元三年,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拜见顾况。顾况一开始并未从拜帖看出白居易的分量,一脸鄙夷地拿白居易名字嘲侃:长安米贵,居不容易啊,更何况“白居”?等到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中掂出白居易非凡的才能,顾况不得不改口:“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顾况无疑是想戏弄一番小白的,而白居易也就是凭自己非凡的才能扭转了被捉弄的局面,成就了“诗魔”和“诗王”的美称,成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所以,我们应当牢记,要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在社会立足、立万,一定要培养出超强的实力。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送给职场新人的十句话中有这样一句: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实力、才能才会给你赢得尊重,免被捉弄;才能战胜苦难,主宰命运。你不想恃强凌弱,但也不能任人宰割呀,哪怕你只想做一片树叶,也要拥有过硬的本领吐故纳新,护花成果,也要拥有超强的实力拥抱树枝,迎风斗雪。否则你也只能像落叶一样被风玩弄于股掌之后“豪迈”地哀叹:我要走向大地„„(走你个头呀,风又来了)

作文示例二

我心永恒(寓言)

如果你看到落叶上的露珠,请相信那是他心有不甘的眼泪

----题记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树叶话音刚落,就跌落到不算坚硬的干土上,他疼得差点叫出声来,鉴于风儿对自己的捉弄,况且头顶四周都有别的树叶看着、听着,他憋住疼痛对着累垮了的风喊道:“老子平安着陆了。”说完他“抚摸”了一下痛处,这时候他就想要是有手有脚那就好了,先前他并不这样觉得,老是说“既然没用,长什么手脚,丑毙了”。 “叶生来不是被打败的,”树叶估计风还未走远,硬邦邦地说,“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说到“生来”,那还是去年冬末的事。白雪还死皮赖脸地不肯走,冬风像一群没教养的野孩子到处惹事。树叶几次(三次还是五次已经记不清了)从树皮缝隙里探出头来都被喝了回去。后来--后来就春暖花开了呀,树叶不几天就长成了愣头青,就知道匹夫有责了,就经常哼哼“叶儿当自强”“立志做栋梁”。所以白天为花儿遮风挡雨,晚上努力吐故纳新,吸氧炭、吐氧气、造木桨„„反正忙得像个高考生,“此时不拼,人生有憾”嘛。

有一回,树开始结果了,几只小偷投生的恶鸟扮作捉迷藏,其实想要抢果子,树叶紧紧庇护着果子。鸟粪砸,鸟嘴啄,树叶浑然不怕,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树叶怒发冲冠,朝恶鸟咆哮:“除非你们踩着我的尸体过去!”恶鸟们被吓跑了。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树长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有力气、有本领就该用来惩恶扬善、除暴安良,而不能用来欺弱小、搞家暴。

忆往昔峥嵘岁月,树叶油然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哼,想征服我,没门~!有本事,你来一场,来一场龙卷风啊——世界那么美,我正想去看看!

树叶想动动身躯,可是挪不动了。他看着树上的叶子,黯黯地说:唉,世界那么美,我真想去看看。刚才被那帮浑球欺负,让你们看笑话了。但从前我不是这样子的。可是„„累了,老了。我不能改变这局面了,只好改变自己,“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身处劣境嘛,就更需要乐观豁达,否则还没被灾难害死自己早抑郁死了。

夜幕降临了,树叶有生以来第一次躺着过夜,而且是在从前一直俯视的地上。星星变得遥远,月光更加朦胧。他有点累、有点痛、有点不安、有点失落„„

远处的村庄忽然传来一阵歌声。以前树叶也曾听到过,人间常用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为远逝的人送行,那时树叶觉得老庄的这一套很荒唐。今夜听来却是这样地亲切、这样动人,特别是那首---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练习举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一、先用一句话概述材料: 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二、确定分析主体:讽刺批评鲸鱼 或者 赞扬沙丁鱼

三、逐层设问:

鲸是为什么会陷入沙滩的?答: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

鲸是为什么敢于追赶沙丁鱼?答: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

鲸犯了那些错误?答:贪吃,小瞧沙丁鱼,眼里只有沙丁鱼没看到危险。

把鲸鱼换成人说明什么道理?答:不能贪利就不要命;不要小瞧对手,藐视弱小,狂妄大意,自掘坟墓。

沙丁鱼为什么要跑?答: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

沙丁鱼问什么能逃脱?答: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 把沙丁鱼换成人说明什么道理?答:处于弱势,身处险境要利用自己的优势。

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答:首先别被吓倒,其次要扬长避短。斗智斗勇,急中生智,绝处逢生;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中心论点:1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

2不能贪利就不要命。

3不要小瞧对手。藐视弱小,狂妄害己。

练习

用逐层设问的办法分析下列材料(可以与同桌合作一人问一人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先用一句话概述材料:

二、确定分析主体:

三、逐层设问:

四、写出中心论点:

推荐第10篇:作文 《伊索寓言》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伊索寓言》的书,书中动人的情节,以及那一个个富有情趣和哲理的小故事都让我陶醉,作文 《伊索寓言》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受到了教育,书是世界的营养品,是最为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从书中你会发现很多乐趣,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勇敢。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深受启发: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头顶烈日的两个人劳累极了,便走到一棵榕树下乘凉,休息了一会,他们恢复了体力,这时,他们开始讨论这棵榕树,读后感《作文 《伊索寓言》读后感》。

一个人先说:“这棵树真不错,可惜没有果子!”另一个人说:“对啊,不结果子的树,不是好树。真是的,不结果子,让人快渴死了!”这时,大树说话啦:“愚蠢的人类啊,我让你们乘凉,恢复了体力,这时,你们却又怪起我来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不知好歹,受了别人的帮助还要贬低别人!

河南新乡卫辉市实验中学初一:常梦圆

第11篇:寓言类材料作文

运用“三步式”引导学生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在2009年高考中,全国I卷“小兔子学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可见训练学生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实践中笔者作了“三步式”探究训练,以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作文中凸现创造性思维,并借此对作文训练的有效性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读懂读透材料的寓意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辞海“寓言”(fable)辞条】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作深人思考,从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角度,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才能准确把握寓言的寓意。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他抄录的一则寓言,原文如下:

“为什么你的歌这样短?”有一次有人问一只鸟儿,“难道你的气不足吗?”

“我有很多歌”,鸟儿回答说:“我要把它们全部告诉世界。”

这则短得仅仅50个字的寓言,它的寓意正是契诃夫毕生从事文艺创作的座右铭:写短文,求简洁。

寓言的魅力,还在于每读每新,让人产生人生时代的感悟。因此不仅要把寓言读懂,还要力求对寓言进行创新阅读,把寓言读透,提高思维品质,使作文思想独特新颖。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的深刻、独到、创新,为学生作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则寓言: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了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它。从此鸡越吃越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对这则寓言钱先生读出了新的寓意:“伊索错了!他应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富人往往吝啬)钱先生是通过“变换视角”的方式,读出了寓言新的寓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式。

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乌鸦的故事”进行这样的阅读尝试。

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兽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面前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身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则寓言的原寓意是:伪装者终显本相。对这则故事可以用“现实思考”的方式进行创新阅读。《颠覆伊索》一书所引的断语令人耳目一新:“那些负债的情况与之相似,他们借到他人钱财时形如显贵,归还欠款后穷相毕露。”或“在一个井然有序的团队里,打乱原来的排列是多么艰难的事。”

能不能读懂读透寓言材料的寓意是决定作文审题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是否正确新颖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当然,作为作文材料的寓言和一般意义上的寓言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有些材料有明显的“提示语”的存在,如2006年全国I卷。但作为作文材料的寓言的现实指向性更明确。

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

(二)

二、明晰明确思维的要求

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是这类作文对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要求,也是寓言材料的寓言隐蔽性特点所决定的。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进行“读寓言,命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农夫和他的妻子有一只母鸡,每天要下一只金蛋。他们想,母鸡的肚子里一定装满了金子吧。每天下一个,太慢了。于是农夫就将母鸡杀了,结果发现,这只母鸡与其他母鸡毫无不同之处,肚子里一点金子也没有。

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寓言,读懂寓意,经过讨论得出可参考的作文话题—“捷径”。

接着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作深人的思考,探讨并列举出类似“农夫”走“捷径”的种种现象:

1.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速成班,比如英语口语速成等。

2.某些人一提起办什么事,就想起送礼、走后门、通关系。

3.制假售假成为某些人生财的捷径。

4.做表面文章,虚报成绩,成为某些官员谋求升职的捷径。

5.有些人对彩票寄予巨大热情,将之视作“一夜暴富”的捷径。

6.股票是一种投资方式,有人却把它视为投机的机会。

7.有人把作弊、抄袭、买文凭,看作是成才的捷径。

8.幻想自己得到了什么灵丹妙药,天书秘笈;碰上了绝世高人,天外飞仙,然后你就„„

最后和学生进行“思辨”总结。

思辨总结一:这些都是所谓的“捷径”。

思辨总结二:真正的“捷径”应该是:

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捷径其实就是效率。

2.捷径就是讲究科学的方法。

3.捷径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从“捷径”训练一例来看,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要经过三个过程:①发散——寻找寓言材料和现实生活的各种对应点;②思辨一一辨别对应点的正误、真伪、表里,洞察其本质;③聚焦一一对各种对应点进行科学的归纳整合,为下一步“选准选好作文的角度”作有效准备。

三、选准选好作文的角度

第三步就是如何确定写作的最佳角度了。笔者采取的训练方法是演绎高考真题,以高考优秀作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如何将作文的写作角度选准选好。

2008年全国Ⅱ卷作文材料: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档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变味的善良》、《不要说你是好心》等高考优秀作文都是“选准”角度的好作文:人类的某些“善良”或“好心”其实是办了坏事,在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对待下一代的教育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变味的善良》一文所列举的三个事例都很典型:灾后领养孤儿、畸形奥运热,\'地震后一些人的“善举”,使我们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爱心”、“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要说你是好心》从农夫救蛇的不自量力谈到生活中类似的赤手空拳地救人、驯化大象老虎等社会现象,。而《老鹰哲学》则是一篇“选好”角度的好作文,在原材料中,老鹰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办坏事”、“不要破坏规律”等立意,它只是帮助完成主题的配角。作者却变换视角,另辟蹊径,从老鹰身上挖掘到符合题意的因素,联系古今名人的事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将老鹰哲学的三个特点(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坚持不懈)阐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彻,写出了一篇见解新颖、论据充足、极有创意的好作文。

“选准”是符合题意,建立在“读懂”寓言材料的基础上,“选好”是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独到新颖”,建立在“读透”寓言材料的基础上,要有一点钱钟书式的“睿智”、“深刻”,非一般学生所能做到,但却能使一部分有较高思维品质的学生“独领风骚”、“独占鳌头”。

在真题演绎基础上以2006年全国I卷要求根据“乌鸦向老鹰学本领”的寓言材料的理解进行审题和写作的全程训练,以高考优秀作文为引领和讲评资料,结合学生作文实际深人总结,并进行二次作文和二次讲评,使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复习学案系列之——

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的难点。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一幅讽刺漫画的形式出现,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所以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才能快速解开材料立意之谜;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才能刚明材料的微言大义。

一、例题:06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 03年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的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着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 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二、方法指导:

1、把握寓意。

2、选好角度,多角度考虑。

3、转换形象,由材料向现实延伸。

4、明确文“旨”。

三、课堂练习:

题目: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

四、课后练习: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讲讲对这个材料的理解?

2请你写出几个话题

3写出文章题目和写作提纲

寓言类作文立意方法

(四)

五、[标准化实例] [例一]题目: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按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寓言诗的寓意是:要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寓言诗中的鸟儿都把别的鸟的某个特性作为抨击的把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类似这些鸟儿没有广阔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容不得别人的优点和成功,结果是害人害已。请以“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为话题,写篇文章。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经历体验,认识看法。

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800字。点拨:略 样文一:

换一种眼光

不知从何时起,发现自卑之感、嫉妒之心,像被风吹走的云,从自己的心中忽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换了一种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于是眼前豁然开朗,仿佛长期处于海底的人,眼前已习惯了浓厚沉重的黯淡,渐渐飘浮而上,终于露出水面,于是看到了一轮金灿灿晃人眼目的太阳,看到了一片霞光四射,广袤无垠的蔚蓝天空,看到了一片浩浩荡荡、波光粼粼的海面。原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是这样一种美好而绮丽的境界。

于是海底下那愁苦忧郁的心,一下子变得那么轻松明亮,那么温馨甘美,那么安详满足,有了说不出的幸福。

先前总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不幸者,承受了命运之神过多的不公待遇,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还口吃。那时的我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自卑的心理使我时时处处感到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感到这世界是冷漠的。现在我换了一种眼光看自己,发现自己也有很多长处,勤奋好学,意志坚强,有韧劲。看法变了,心情也变了,时时处处都感到有一番良辰美景在心头萦绕。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味道,那浓厚迷人的自信的感受,驱除了我心头的许多抱怨与烦恼。

一颗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装满了怨恨与嫉妒,便再也盛不下热爱与美好,嫉妒曾像丑陋而凶残的怪兽,毫无顾忌地大口吞噬自己心中的善良和宁静,别人优点和成功搅乱了自己的心绪,破坏了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浮躁不安,使自己整天处在没有尽头的忧愁与烦恼之中。

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还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时感受不深,后来才渐渐悟出其中的真谛。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一个人只有承认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见贤思齐,再加上自己的辛勤拼搏才能进步。

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就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得意忘形,更不会被嫉妒扰了安然,只能会使心灵得到慰藉、洁净。使胸怀得以开朗、开阔,一种潇洒、自信乐观的情绪便在心中蔓延充盈。

评点:中学生正处于多愁善感的年龄,感情是丰富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作文中的抒情常给人以浮泛浅薄,矫揉造作的感觉。而此文却能打动人,重要是作者写了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抒发的是真情实感,生理上的缺陷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因自卑而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瞧不起,由此而引起自己对他人的嫉妒最终使自己长久地陷入痛苦之中,自然成文,让人同情。 此文值得称道的第一点是抒情有新意,文章第2段作者将自己心情的转变比喻成从海底浮出海面,这种独特的意象,寄寓了独特的情思,让人动情,接下来写走出自卑的阴影,驱除嫉妒的心理,健康向上,让人感到是真情。

[例二]题目: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看见儿子也学会了抽烟酗酒,牧师黛尔很沉痛地责问儿子:“心中难道没有上帝了吗?”儿子痛心地回答:“上帝早已丢下我们不管,整个世界都在堕落了。”黛尔决心带儿子去问上帝。听完黛尔的陈诉,上帝笑着说:“不要埋怨上帝丢下你们不管,你就是你的上帝。”当小黛乐听到这句话时,他愣了很久。后来他也成了一名出色的牧师。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大的发展,但平心而论,当今的社会充满了金钱、物欲、寻欢作乐等各种诱惑,如何面临升学、就业等各种激烈竞争的考验,排除物欲的诱惑,使自己具有善良、正义进取的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

请以“你就是你的上帝”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发表议论等等,均可。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点拔:关注现实,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写好作文的条件之一。

写作此文的主旨易于把把握。即:每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是由自己掌握的。而关键是如何选择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角度切入。“角度”就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也就是文章构思的出发点。选准了角度,就可避免文章大而无当,笼统空泛的弊病。如从自身角度切入,论证自己能成为自己的上帝,就一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工作小获成功或被别人褒奖、吹捧,也不会目空一切,固步自封;当遭受挫折、失败,或被人讥讽嘲笑,也不会妄自菲薄,萎靡不振。做到了这些也才能坦然排除外界诱惑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天空。

上是从自身角度切入,还可以从自身之外的人和事切入。如自己是自己的上帝,才有可能有真知灼见而不昏然盲从,才有可能明辨是非,而不胡作非为,才可能对周围的许多人和事做出客观、公正地比较与评判,才不会由别的人的风来掌自己的“舵”,而是用自己的理智去探明自己前进的方向。

此文写成发表议论或记叙经历更为适宜。 样文二: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开地度过一生,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愿望,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主宰这个愿望实现的上帝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己主宰自己。

记得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一位老者不解地问道:“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它在哪里?”青年急切地问。“你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只要能给我一只,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怎么样?”“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为此,我用一袋黄金做补偿。”青年抬起两只手在眼前上下翻一翻,坚定地说:“你就是再给我一袋黄金,我都不会给你的!”老人听后,笑了笑说:“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做许多事。更何况年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现在,你自己知道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

这个故事很值得回味,老人的话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真正“一无所有”,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我们时常对自己的境遇发牢骚,时常感到不快乐,消极悲观,根本就在于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的,总是盯着我们所没有的。雨果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浩瀚,可以容纳许多东西,重要的是看我们自己心里的上帝接纳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无所作为所笼罩,即使有万贯家产或是官运亨通,也不可能求得快乐。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坚韧、顽强、刻苦、纯朴、自强不息、营养液的滋补;即使经常囊中羞涩,或仅是普通百姓,也会感到很快乐。

作为正处于花季雨季的我们,有的是无价的青春年华,正处在设计自我的季节。我们还要使自己充满自信,面对激烈的升学、就业的压力,我们不屑一顾的字眼是: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退缩„„。而牢记的是:试一试,再试一试,障碍是成功路上的反作用力。我们知道自己有一些,或许有很多坏习惯,或许是拖拉、松散、懒惰、坏脾气、不勤奋、没毅力,可能还不止这些。我们明白,只要有这些不良习惯存在,就不可能有太多的长进,因此主宰自己抛弃它。

现实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如愿的,我们要主宰自己对那些不感兴趣却又必须做的事,要鼓起勇气。渴望成功,不惧怕失败,快乐地度过一生。 评点:本文作者采用了发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开篇用设问提出了如何快乐地度过人生的问题,引出了中心论点,观点十分鲜明,接着作者发挥形象思维能力,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什么是财富,既使文章形象生动,又避免了泛泛而谈、写成空洞的“财富观”,很有感染力。

中学生写议论文,习惯于“以叙代议”,不太会在运用论据后结合论点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由于缺少分析,就缺少应有的逻辑力量。而本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 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论证,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周密性和深刻性。“寓言型兼关系型”材料作文的构思与写作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依据】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

【例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第12篇:小学三年级下册 寓言两则教案

27、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生字,会写4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学习第一则寓言)

(一)教师解题

“揠”字的含义(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拔禾苗帮助它长高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揠”字的读音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阅读要求:

读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记 (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想 (你读懂了什么?) 问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讨论交流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分小组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读得好,为什么?

讨论: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他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三)逐层解析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可全班回答,也可以叫个别的几个学生回答)

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用直线把它标出来)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故事的起因: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巴望、焦急

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点词语“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语气 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想想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出了什么办法?后来又做了什么?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 点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解释“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想出的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2)点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解释“白费” “一大截” 白费:白白浪费,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后来回去告诉他儿子:禾苗长了一大截

故事的经过。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没有白费

禾苗都死了 欲哭无泪、白费心机

(原因:违背生长规律,急于求成)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则寓言)

课时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5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指名学生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3、现在,老师先请大家读读《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围绕“待兔”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农夫为什么会在树桩旁等待等待撞死的兔子呢? 农夫是怎样等待野兔的?结果呢? 这个人错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1.读通读顺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文,在文中画出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经过、结果

守株待兔的原因:没花一点儿力气,只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有多好啊。

守株待兔的经过:从此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守株待兔的结果: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三、合探解疑

1、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农夫错在哪里?

2、再读课文思考:A.野兔的死是偶然还是经常发生的事? B.农夫捡到野兔后心里的想法和做法是什么? 小结:农夫错在把偶然的事当做经常发生的事,想不劳而获

四、积累运用: 1.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六、比较寓意,根据自己的实际写篇作文

要求:根据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谈谈。

第13篇:三年级读《伊索寓言》有感450字

三年级读《伊索寓言》有感450字

(鹿麒麟 308班)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我以前读了一本《伊索寓言》的书。这本书是全世界第一本寓言故事集,也是小朋友们非常爱读的书籍。它是有许多小故事组成,而且每个小故事里都蕴含着好多大智慧,总是引导我们得到很多启发。

今年寒假我又重读了一遍,竟有了和以前读书的不同了。这次重读我仿佛走进了遥远的梦境,越来越懂得书中的含义了。伊索寓言如同我的启蒙老师,它用精彩简洁的小故事,教育我认识世间的千姿百态,赞扬义。勇。智。善的贵人,讽刺那些阴险,狡诈的小人。

这本《伊索寓言》着实让我喜欢。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狮子和熊。》一天,狮子和熊捕捉到一只小鹿,为了争夺而打起来。他们谁也不让谁打得非常厉害,最后两人打的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正好有只狐狸从那边经过,看见狮子和熊躺在地上,他们中间还倒着一头小鹿,便过去把鹿背起来带着离开了。这说明他们为了争夺一点小利益就大打出手,最后让别人得了好处。

这本《伊索寓言》将许多的人生道理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让我们获得了人生感悟,所选的故事可谓是最深刻最广泛的故事。

在这里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伊索寓言》的故事书,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也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知识。

第1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赵丽琴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材分析:

寓言指的是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可以得到一个深刻的道理。但是这个故事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是古代人们为了给人们一个提醒而编造的。那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见《赵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给魏王讲的一个故事,原文见后附资料。可以从多角度概括寓意: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②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

③自己错了,不听朋友的忠告,只能错上加错。

④由于措施不力而导致达不到本来目的。

⑤反映事与愿违的情况。

季梁的朋友自恃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好,以为很快就能到楚国,但是认错了方向,并且固执己见不听劝,所以越走离楚国越远。

课文依《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如季梁说话‚问‛一‚不解地问‛一‚告诉‛一‚再次诚恳地说‛,诚恳的态度跃然纸上。朋友的回答分别是‚不怕一‚没关系‛一‚你不用担心‛,成语‚固执己见‛概括了他的态度。

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对话性、形象性强,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理解这两个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要利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

教学具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二)第

二、

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三)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一)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二)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 后悔)

有错就改 不算晚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一)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一)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二)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三)(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四)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五)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教学反思: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

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古代寓言故事,成语故事都较为感兴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部分学生课外已经有所接触,教学前我也布臵了预习。所以,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一)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二)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一)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二)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二)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三)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四)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一)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二)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二)‚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三)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四)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一)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二)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2)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三)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2)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3)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4)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板书: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5)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

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6)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四)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一)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二)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三)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

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四、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教学反思:

分析:受过箭伤 孤单失群 判断:害怕 高飞 结果:伤口裂开 掉下来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

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教学具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总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检查预习情况。

(一)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二)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一)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三)齐读课文。

(四)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五)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一)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二)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7n)‚晌‛(sh3ng):翘舌音。

‚肃‛(s)):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9):知道得很清楚。

哈(h1):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三)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四)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五)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教学反思:

日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一)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1)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3)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4)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

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板书设计:

父亲:是……就……(不要想当然)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学反思:

日期: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牛津津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段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因此学生们对这一模式已经适应并渐渐习惯。而且这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在单元导读时能很快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能很快地让他们走进文本,融入故事,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思想,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总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一)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受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二)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三)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一)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二)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三)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四)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五)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六)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 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一)课件出示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是要画出‚十里‛,还要画出‚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留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听完老师的叙述,请学生讲讲这幅画的妙处。

(二)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自由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三)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四)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一只 三徒弟:两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教学反思:

日期:

第15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寓言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long

diāo

fang

quàn

huĭ

亡 羊 补 牢

羊 圈

窿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窟: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是“屈”。

街:是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攵”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丢了两次,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说丢羊的事。 (3)句式训练。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归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4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5自然。(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个故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2、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课后反思

1、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次呈现难读的词句,同时注意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读句子,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种方法的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3、在总结全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应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对他印象,再读读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然后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是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

第16篇:三年级上册 21,寓言两则教案

21寓言两则

教材说明:

这篇精度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丢了羊,第一次没听别人的劝告又丢了第二次,后来很后悔把羊圈修好后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懂得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了解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寓言故事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你还记得哪些?(生回答)

2、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板书并齐读课题),随机认识生字“寓、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亡羊补牢(板书)

【了解寓言故事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理解课题:经过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呢,那么“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质疑)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训练学生养成课前查字典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前你们都做过哪些预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的方法)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也相互学习了预习的方式方法,一举两得】

3、学生汇报:读字组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说出反义词或近义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等

4、生字、词大家预习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文后汇报)

过渡:那么养羊人为什么丢羊,又为什么补羊圈呢,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丢羊。

2、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想想养羊人为什么丢羊?

生汇报: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指导读窟窿)邻居劝他,他不听(追问邻居怎么样劝的,读出劝告的语气;养羊人是怎样说的,心里会怎样想)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回答:养羊人是怎样做的,去掉“赶快”好不好,体会养羊人此时的心情。结果怎样?用“从此”造句。想象如果此时邻居经过这里,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表演)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养羊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积累语言。】

4、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看法(近视眼,环境污染„„)

这些事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亡羊补牢。【联系生活实际来深化学生对寓言含义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2、学写生字 “窟、窿”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9、寓言二则 想法 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不补 赶快补(未为迟也) 结果又丢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启情导入

1、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盘、缠、硬”,理解“盘缠”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一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而他却往北走的事。)由此你有什么疑问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那个人与朋友之间有几次对话(4次)

2、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对读第二次对话,展示,其他同学评评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朋友的奇怪)

4、同样的方法学习他们之间的第三四次对话。(评价中再次体会那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以读促讲,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内心想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小组内再现这部分内容,方法自己定,然后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变书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7、你们的想法跟作者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8、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情。【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试着讲讲这则寓言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指导书写“缠”

4、教师小节:在《战国策》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看,读读。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 (往北走)

到楚国去 车夫好把式 行动与目的相反

(南方)

盘缠多 教学反思:

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第17篇:《伊索寓言》读后感(350字)作文

精选作文:《伊索寓言》读后感(350字)作文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这本书的格式很奇怪,不是整的一个故事,而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并且在每一段的末尾都有一句感想,它通过一个个十分简单又很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大道理。就是因为这特殊的格式吸引了我去浏览它。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

第一章小故事是《龟兔赛跑》,主要内容是龟向兔子宣战,兔子跑到一半没看到乌龟,便躺在树下呼呼大睡,乌龟却努力的跑向终点,成了第一名,

乌龟之所以胜利了,不在于它的速度,而在于它做事认真,在于它的耐力和毅力,我们做人也应该这样,只要做事认真、坚持、有耐力和毅力,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些小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哪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如:《狼与小羊》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与蛮横等。 所以,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又有趣,有好玩。初一:叶璇

第18篇:《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寓言是一颗魔豆,虽然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500字。寓言是一根魔杖,虽然短,但能变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在《伊索寓言》这本书中,全是一个个短小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里都讲着不同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慢,但是,乌龟笑了,说总有一天它会跑蠃兔子。它们马上开始了比赛。乌龟拼命地爬,一刻都不停止。而兔子却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并一步当先。看着乌龟被抛在后面,兔子心想,比赛太轻松了,自己先睡一觉也能蠃。它坐在树下,睡着了。乌龟却坚持爬行,它慢慢地超过了兔子,成了冠军。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稳步向前者,往往能获得最终胜利!

现在,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吗?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哦!

我在上四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考试老是考不到分数线以上,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500字》。 有同学就笑我:“我一次考试成绩,抵得上你两次考试成绩。”听了这话,我无地自容,暗下决心:我五年级一定考个好分数给你们看!在暑假的时候,我狠下功夫,认真预习五年级数学。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我的决心却给我不断地加劲。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好的结果!我的数学两次考试都在平均分以上!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为自己而自豪!

上面的事情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

五年级:北小之友

第19篇:孤独的寓言1000字作文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可是,为什么,我睁开眼睛,看到的,只有苍蓝色的破碎?

——题记

我一直固执的,用苍蓝来形容天空的颜色。

苍蓝色的天空,是忧郁的精灵漫天飞舞的傲迹。

时间在指尖悄悄的划过,我独自坐在窗边,用一年的时光落寞地看着窗外的叶子由青翠变得黯黄然后在瑟瑟的秋风里颤抖最后落下,像天边那抹无神的暗淡一样飘零与流浪;又看着树下的落叶重新轮回成翠绿色的芽儿回到枝头上,在阳光的缝隙里呼啦啦的笑。

可是,我却笑不出来,我只感觉好孤单,好空虚,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弥补。早已习惯不发出一点声音,只是静静地伏在桌上,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一切喧嚣或者沉默,看着每一张灿烂的笑脸,每一个迷茫的眼神,然后默默地为他们祝福„„我静静的伏在我自己的世界里,像一只安静的猫,把自己和世界隔离开来。于是,一切在我眼中氤氲得如同梦境,让我沉醉。可是,突然想起自己只是局外人,然后会失落,然后会突然庆幸,庆幸在这钢筋水泥的海洋里自己竟然拥有一个独立的岛屿,飞满苍蓝色的忧郁,任我置身。

真的不知道年少的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伤感,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与这个世界如此的隔膜。

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哭泣,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唱歌,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寂寞。在看得见星星的夜里,我会固执地站在如水的月光中,独自寻找属于我的那颗星。凝望,伴着沉默,月光在我耳边欢笑着流去,如同时光流过寂寞的河。

有种莫名的感觉。好痛,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我的心,已麻木太久。其实我只是个细腻感性的孩子,害怕长大的孩子,不管我为自己戴上多厚的伪装,可还是会被人一眼看穿。有时也会很想哭,可是却没有一滴眼泪,傲说我是个忧郁但坚强的孩子,可是他怎么会明白我的无奈,这是欲哭无泪回天无力的绝望。我把头埋进臂弯里,清晰地听见了玻璃碎裂的声音,那是我的心,碎了一地„„„

有人对我说,我应该坐在秋天的窗前,默默注视着窗外翻飞颤抖的落叶,然后低头写下自己忧伤的小文字,再拿到阳光下像郭敬明一样让人们品头论足,不管是赞赏抑或唾弃。然后我对她笑了一下,然后低下头,虚伪得可耻。

傲对我说,其实,你只是执着地要生活在回忆里,不愿醒来,如此而已„„

我突然抬起头,盯着他的眼睛,真的是这样吗?

他对我微笑着,清澈的眸子仿若一泓深邃的湖。

我颓然地低下头,也许,真的是这样吧!

我想起了我的记忆,记忆里的人张狂又嚣张。我们明明只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可总是大喊大叫着自由与成熟。我们学着大人的模样,再尝试与受伤中长大。记忆里的人会留长长的头发让它掠过眼睛,记忆里的人会戴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手镯、项链与耳钉,记忆里的人会学着大人下馆子过生日喝大杯大杯的啤酒,记忆里的人会自以为伟大的对抗我们不喜欢的老师„„

那是堕落的日子,轻狂的时光,充斥的,满是颓废的气味和叛逆的疯狂。

可是,真的,我还是固执地生活在那些回忆里,好像,生活在一个漫长的梦里。记忆里的人,记忆里的事,一遍遍,总在我的梦里一遍遍反复的播映。我固执地牢牢记住了那个梦里的每一个肆无忌惮的笑,每一滴毫不掩饰的泪。那个梦,寄托了我多少花季里难以言表的感情,坚守着我多少雨季里不忍忘怀的时光。那个梦,长的如同虚幻,仿佛千年,让我不忍醒来,就算溺死其中也在所不惜。

我曾想着要把记忆攥在手心,慢慢浸成我心底最珍贵的东西,可是,终于,那片脆弱的友谊还是在时间的洪流里灰飞烟灭了。就像一朵在长河中偶尔泛起的浪花,终于只留下不起眼的一圈水纹最后归于平静。可谁知道,那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有我多少的沉痛与哀伤„„“时间没有等我,是你们,忘了带我走。”

就像是一阵疯狂的风吹来,吹起我长长的头发,满是激动的欢乐。现在,突然风停了,有大块大块忧郁的颜色朝我涌过来,如同大块大块的铅,挤满我生活的空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想回头看看自己到底走得离他们有多远了,可是却突然发现我们过去的影子早已被尖酸的岁月冲的支离破碎,只能依稀听见偶尔片片破碎的欢笑了„„

原来,不经意间,我抬头看着苍蓝色的天空,早已,泪流满面。

八月的朔风吻过寂寞的山岚,仿佛冰冷的冰块触到未愈的伤口,有种痛到心底的清醒,也许选择执着地铭记真的是一个错误。但明知,当有些事无法释怀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遗忘,可是,那是多么残忍的抛弃,又是多么可耻的背叛„„

终于,苍蓝色的天空在我的目光里黯然失去了明媚的色彩,碎成了漫天飞舞的碎片,铺天盖地呼啸而来,飘散在满目的阴霾里,每一片都携着我刻骨铭心的痛。我忍不住闭上眼睛,任凭呼啸而过的忧伤在我脸上刻下一道道伤傲,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印记。

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在满天苍蓝色的碎片里,撕一片片的花瓣让它们流浪„„当记忆已经永远成为过去,我应该做的,是铭记还是遗忘?

当幸福永远变成彼岸的烟火,我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远远地观望?

我那破碎的年华破碎的青春,还有,

我破碎的感情与破碎的回忆„„

我游走在寂寞的边缘

仰望记忆里无暇的苍蓝

陌生又熟悉忧郁的脸

我独自守护那个孤独的寓言

第20篇: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300字

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300字

篇1:伊索寓言读后感

王霖霏

我读了这本《伊索寓言》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狼来了》让我明白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有时说了真话,也没人信了。《狐狸和葡萄》让我明白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蝉和狐狸》让我明白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故事大体是这样的:秋天到了,蚂蚁在田里不停地搜集谷粒,贮存过冬的食物,屎壳郎看见了,嘲笑蚂蚁这么傻,也不知道玩一玩歇一歇。但是蚂蚁一点也不理睬它。到了冬天,大地一片荒凉,什么食物也找不到,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讨食,蚂蚁对它说:\"如果我劳动时,你不是笑话我,而是也去准备食物,现在就不会挨饿了。\"读了这个小故事,我的感受是即使在太平舒适的日子里,人们也需要未雨绸缪,早作打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蚂蚁与屎壳郎》。

在《伊索寓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如:《两个背包》、《农夫和蛇》、《公牛和小牛》、《北风和太阳》、《蚊子和牛》……

篇2:伊索寓言读后感

梁健鹏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伊索寓言》的故事书,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可谓收益良多。

《伊索寓言》里都是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但是文字背后折射出来的思想光芒照耀在每一个读者的身上。《龟兔赛跑》、《报恩的老鼠》、《老鼠与青蛙》 …… 这些是我看过的故事。《龟兔赛跑》告诉我们兔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结果竟然被森林里跑得最慢的动物——乌龟,打败了。《报恩的老鼠》也很精彩,文中写老鼠在重要关头救了有恩于它的狮子。故事告诉我们不应该随意看轻任何人,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有我们所不及的优点。《老鼠与青蛙》告诉我们老鼠只能在陆地上生存,而青蛙更习惯在水里生活,生活方式的差异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形影不离地生活在一起,过分的亲密酿成了悲剧。书中还有其它不少这样的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蕴含着闪光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了不少道理。

这个假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学会了不少大道理。同学们有时间也看一看吧!

篇3: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寓言》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一本书,今天我又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仍是那么的喜欢。

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们懂得一个人生哲理。传说伊索原是贵族的奴婢,后来获得了自由。他把对社会生活深刻的体会编进寓言里,故事中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这本书哲理深刻精辟,充满了幽默情趣和丰富想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了传教士口述的伊索寓言的译本刊行。其中《农夫与蛇》、《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蚂蚁和蝈蝈》更为我国广大人民所熟知。这本书特别适合小学生看,书中的故事易懂,篇幅短小,几分钟就能看一篇,从中懂得一个道理。这本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喜欢这本书中的有趣小故事,我还喜欢这本书中丰富的哲理,我喜欢这本书的全部,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伊索寓言》滋润着我国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启迪他们善良、诚实的心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机智勇敢,鄙视不劳而获,敢于反抗暴力和邪恶的精神。

篇4:伊索寓言读后感

宋宇涵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十分有意思的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 · 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 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他有许多有趣的寓言,我就举出一两个例子吧: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我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篇5:伊索寓言读后感

书页在手中一页页翻动,这个暑假,我把《伊索寓言》这本书读完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里有许多小故事,如:《欠债人》《发现金狮子的胆小鬼》《宙斯、普罗米修斯、雅典娜和摩摩斯》 《鸫鸟和捕鸟人》 ……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 《鸫鸟和捕鸟人》,它讲的是\"有个捕鸟人发现一只鸫鸟为了吃果子,一直在树上,于是人用捕鸟胶把鸫抓住了,临死前,鸫鸟说:\"我为了一点口福,把命都搭上了。\"是呀,有时人会为了一点儿利益把多的东西都赔进去了。比如有次我看报纸,说查封了一个以度假村为名的赌城,在这里可说乌烟瘴气、鱼龙混杂。上到公司大老板,下到普通老百姓。有一夜暴富的奇迹,有一贫如洗的悲剧。但大多数只有输的命,他们为了赚点钱(手法不正当),有时心血来潮,越输越赌,越赌越输,搞得最后把自己的本都赔完了,弄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身败名裂的境地。

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本书,它将使我一生受益!

篇6:伊索寓言读后感

张凌岳

《伊索寓言》这本书就像一个美丽的王国一样,让我对它充满了既神奇又美好的幻想。

在这个王国里有心地善良的农夫、有美丽可爱的公主、有机智勇敢的猎人、有聪明机灵的王子,还有很多会说话的小动物,它们就像一个个精灵一样,让我好奇、让我幻想。其中《小孩与苎麻》给我的印象最深,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小朋友被苎麻刺痛,经过妈妈的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对付苎麻的方法:就是勇敢地抓住它,不怕疼痛,它就会在你手中变得柔软如丝,不会刺痛你。这个故事让我懂了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要退缩。这使我想起了我平时的学习,有时碰到复杂的奥数题就想问妈妈,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我一定改正这个缺点,认真思考,勇敢面对,把难题击破。

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精灵,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什么是真假、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好坏。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篇7: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生活在古希腊,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希腊寓言家。他曾跟着一个老人到世界各地去漫游,在此期间,他听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等动物的故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体创作的结晶,伊索只是其中一位比较重要的作者。

《伊索寓言》大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各种动物、植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像人一样活动、思考、交谈,形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寓言世界,通过巧妙的拟人处理,让这些动物和植物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本书选取了《伊索寓言》中的一百余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狐狸和仙鹤》。故事讲的是:狐狸请仙鹤来吃晚饭,吃的是肉汤,盛在平底的小盘子中,仙鹤根本吃不着。后来仙鹤又请狐狸来吃饭,饭放在高高的瓶子里,口特别小,狐狸也吃不着。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要知道,对于那些不尊重别人的人,整治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平时我和同学相处时,都能做到以诚相待,互相谦让,互相帮助。

寓言三年级作文范文
《寓言三年级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