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关于长城被毁的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06:03:3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林地被毁赔偿申请书

林地被毁赔偿申请书

xx瑶族乡人民政府:

我是xx乡xx村xx屯村民xx,我有一块杉木地在xx新村对面,2009年1月份我在该地已种上杉木苗1400多珠,我对该杉木已护理4年,大的已长有一层楼高。2013年2月5日有xx新村一群儿童在河边放炮(注:街边卖的震天雷炮),飞过河落在我的杉木地脚边爆炸后起火把我的杉木烧掉1000珠左右,还有xx家和xx家三家的杉木共被烧坏4000多珠。以种20年为例每珠纯收入100元计算,造成经济损失80000多元。就以我这块地为例这4年多来我投工投劳和买木苗共用去5000多元。

事后经过调查得知是xx新村xx和他父亲xx当天从xx街买得炮到家后,xx的大儿子xx点燃的炮起火烧山。后经xx新村和xx两屯群众大力救火,否则损失还要多。为了我们的损失得到适当赔偿特恳请政府领导为我作主。在2月5日事发当天我也到政府办公室口头汇报过这件事,也向派出所林业站汇报过,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了,望乡领导安排有关人员及时帮我们处理好这事。

特此申请

申请人:

推荐第2篇:长城的资料关于长城被破坏的资料

长城的资料-关于长城被破坏的资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公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

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长城关隘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

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魏长城南起点、定边城、高家堡、镇北台、统万城、韩城魏长城、黄甫川堡等。相关阅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概况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起止点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及材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历史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现在的作用 关于长城的资料——有关长城的传说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别名 关于长城的资料——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关于长城的资料——与长城相关的文学作品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现在的作用

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

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华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华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相关阅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概况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起止点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及

材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历史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现在的作用 关于长城的资料——有关长城的传说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别名 关于长城的资料——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关于长城的资料——与长城相关的文学作品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别名

长城的别名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

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这些称谓在史书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壕堑是

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由黄海海滨一路延伸至亚洲内陆沙漠的庞大石造建筑物,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城墙大约有25英尺高,12英尺厚,在中国的陆地上绵延将近1500英里长。万里长城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增加北方蛮族南下劫掠后逃亡的困难度,藉此抑制他们的侵略。当然长城本身相当庞大,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要隔绝北方的侵略者,因为要维护这样一个防御型建筑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了。 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关阅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概况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起止点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及材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历史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现在的作用 关于长城的资料——有关长城的传说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别名 关于长城的资料——目前现存几段长城 关于长城的资料——与长城相关的文学作品

推荐第3篇:关于要求修复被毁水田的申请报告

证明材料

尊敬的领导:

本村村民何顺友,男,1949年3月6日出生,住全州县永岁乡南阳村委何家村。

2011年,我村召开村民大会,其内容是:为方便村民交通方便,更好开发村里的经济,将本队靠河边(湘江)的乡村公路改道。因资金短缺,将河道连接一部分河滩出租给承包方挖河沙。本村村民何宗军承包了挖沙和修路这两项工程,并签订了合同书,后何宗军将挖沙工程转包给蒋双喜、蒋家寿及陈泽三人。

2012年4月28日,挖沙船挖到何顺友责任田边的时候,挖沙老板蒋家寿、陈泽要求何顺友将责任田以3万元一亩的价格卖给他们挖沙,但何顺友坚决不同意,4月29日晚挖沙人将何顺友在河边的两亩耕地挖出一条河沟,宽约8米,深约9米,现两亩耕地已被毁坏,无法再进行耕种。

综上所述,何顺友耕地被挖沙毁坏属实,并未以耕地入股挖沙船,特此证明。

全州县永岁乡南阳村委

2012年10月14日

证明材料

尊敬的领导:

本村村民何顺友,男,1949年3月6日出生,住全州县永岁乡南阳村委何家村。

2011年,我村召开村民大会,其内容是:为方便村民交通方便,更好开发村里的经济,将本队靠河边(湘江)的乡村公路改道。因资金短缺,将河道连接一部分河滩出租给承包方挖河沙。本村村民何宗军承包了挖沙和修路这两项工程,并签订了合同书,后何宗军将挖沙工程转包给蒋双喜、蒋家寿及陈泽三人。

2011年9月,何宗军邀请何顺友入股采沙船,何顺友于2011年9月18日将壹拾万元入股, 2011年9月24日何顺友再次交贰万元入股,两次出资入股都有收条,但何宗军将何顺友出资的拾贰万元挪作他用,并未将钱入股,后何顺友找到何宗军,要求退还入股资金,何宗军请蒋双喜作担保人,给何顺友出具了欠条。

综上所述,何顺友实际上并未入股我村的挖沙项目,特此证明。

全州县永岁乡南阳村委

2012年10月14日

推荐第4篇:原毁

原毁 教学 目标

1.学习韩愈议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写法。

2、体会作者优时伤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把握词类活用;借助注解,能通译全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正反说理的妙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古文运动简介

四、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朗读课文后思考:全文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各段中心句了解各段内容)

明确: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论“毁”与“治国”)

五、具体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分几层来论述的?各层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舜和周公?

3、为什么详写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

【投影】 舜(仁义)

责己重周(不怠)

求、责、思、去、就

周公(多才多艺)

古之君子

待人缺点: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待人轻约(人乐为善)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六、具体研读第二段 【投影】

待人缺点:“举其一不计其十,

责人

究其旧不图其新”

实质

以众人待其身,

待人优点:“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 ”

今之君子

而以圣人望于人 待己廉 ——自取也少——易于满足,自欺欺人

七、具体研读第三段

1、为什么说怠与忌是毁谤的根源?

2、作者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之后,又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说一说是如何来举例分析的?

3、毁谤的危害是什么?(联系苏东坡被贬黄州)

4、为什么详写“忌”这一方面?

八、第四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最后一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的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九、回顾并小结

【投影】

观点 + 阐释 + 例证 + 结论

古之君子——责己重周 (舜—德;周公—才)

待人轻约

态度对比

责、求、去、就

(名人例证) 今之君子——待己廉

责人详

原毁

揭示本原

怠者不能修

忌者畏人修

(略写)

(详写)

(自身经历为例)

阐明意图

得吾说而存之

1、文章的宗旨在于探索毁谤之根源,从古今君子之对比入手,先古后今,有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

2、《古文观止》说它“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所见颇是。

3、拓展: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古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君子”

“今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小人” “今之君子则不然”,不然者,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反是”。

十、写作特点

1、内容上的对比与形式上的排比紧密结合

遥对遥排中有近对近排,互对互排中有自对自排

以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各为一段,

然后按待己、待人的态度、后果、具体行为遥相对比与排比;

而在每一段内,古、今君子“责己””与“待人”,又各自形成对比与排比。

2、语言上采用并列双行的对称排比句式

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

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张灵甫纪念碑被砸 马英九题词被毁 两家私营企业争夺张灵甫

张灵甫纪念碑被砸 马英九题词被毁 ——两家私营企业争

夺张灵甫

1947年,国民党“天下第一军”整编74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于山东孟良崮,师长张灵甫死于非命。他是“自杀”还是被“击毙”,是敌军败将还是抗日名将,两家在孟良崮经营“红色旅游”的民营企业在不同的答案中纠结。因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冲着张灵甫而来。水泥块中侧身躺着一座碎成五六块的黑色大理石碑,裂缝从它的胸口四下延伸至边缘,看得出是重重一锤。碑上铭文:“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世界和平”。落款“马英九”。这是山东沂南县孙祖镇,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山岭间的一小块平地。1947年5月,国民党“天下第一军”,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陈毅、粟裕指挥下的华东野战军全歼,中将师长张灵甫战死,史称孟良崮战役。这一战役催生了新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红日》及电影《南征北战》。张灵甫死后半个多世纪,孟良崮上又爆发了一场以他为中心的“争夺战”。马英九的题词碑被砸,是这场“争夺战”的一部分。2013年11月,事发近一个月后,南方周末记者看到被砸毁的碑早已清理完毕,还没有查出是谁干的。砸碑者很讲政治。被砸毁的除了马英九的题词碑,只有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写的一块“和平统一”石碑和另外几位台湾政治人物的题词。不远处,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手迹碑毫发未损。刻在山壁上的一封张灵甫绝笔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用水泥密密地抹了一层。张灵甫纪念碑被砸张灵甫遗孀王玉龄所写“和平统一”石碑也被砸毁“遗书是我叫人连夜用水泥抹上的,就是想着有朝一日它能恢复。”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公司副总经理,35岁的王金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振玉是她父亲。“碑到底是哪天被砸的?哎呀,我这几天脑子很乱,记不清了。”按照王家人的说法,碑被砸之前,他们已经接到警告。“公安、旅游、工商、税务,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一天上山好几趟,要我们家把碑砸了。我爸爸就跑北京去了,我在这主持工作。出事以后,他们来问我,碑是不是你们家自己砸的?我说:我们家脑子进水了吗?”警告的起因,是2013年10月3日,两男两女四个年轻人打着一面“青天白日旗”在沂南孟良崮上合影。照片在网上到处流传,被称为“青天白日旗再上孟良崮”。“那旗子是从台湾代购的。”举旗的人,31岁的自由职业者房继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四人都是张灵甫的粉丝,相约来孟良崮旅游。房继尧知道孟良崮的“砸碑”事件,他很严肃地给南方周末记者发来短信:如果需要我做什么,我会站出来。“……反复查我爸爸,后来查账没查出什么,又发现那四个年轻人跟我们没关系。就说:你们怎么宣传国民党?”王金凤说,她把市旅游局来调查的人骂了一顿。“不弄张灵甫的照片,我咋搞旅游?你让游客自己想象吗?宣传国民党又咋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一家。”“正统战场”遭遇后起之秀临沂市下属沂南县和蒙阴县的县界穿过孟良崮。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地图显示:广义上的孟良崮旅游区有750余公顷,沂南一侧占87%,蒙阴一侧只占13%。1990年代,蒙阴县曾向临沂市申请,想把沂南一侧的孟良崮划归蒙阴,未果。蒙阴县才是几十年来国共双方对孟良崮战役认定的“正统”战场。张灵甫死后,蒋介石哀痛不已,亲自撰文哀悼;他还下令将一艘英国赠送的驱逐舰取名“灵甫号”,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张灵甫立碑纪念,并改蒙阴县为“灵甫县”。1984年国务院拨专款修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蒙阴,此役牺牲的近三千名解放军官兵也葬在这里。粟裕、胡耀邦、迟浩田等人多次为孟良崮战役题词,都是在蒙阴所题。“老王——王振玉,他怎么跟我竞争?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孟良崮100%的政治性纪念活动都是在我们蒙阴这边。我这边一天的收益赶上他一年的。”退休了,类延成跟张灵甫仍然脱不开干系。山上想要搬动一块张灵甫的碑,仍然要他最后拍板。1987年,临沂市举办孟良崮战役40周年纪念活动,在一块大岩石上刻了“击毙张灵甫之地”。时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类延成就在工作组中。他与张灵甫的缘分,就此开始。1990年代,王玉龄从海外归来,要出100万元把那几个字去掉,找的正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类延成;2002年,类延成当上县旅游局局长,卖掉了孟良崮的经营权;2006年,他又改任蒙阴县孟良崮管委会主任,从“县官”成了“现管”。蒙阴县搞旅游比较早。1993年开始,孟良崮就卖5块钱的门票,几年后每年收入近20万元,让同在沂蒙山区的一干贫困县看傻了。2002年,县里把经营权卖给本县的民营企业东蒙集团,每年收入立马蹿到80万,现在这笔承包费已经涨到120万元。王振玉开发的是沂南县一侧的部分,在孟良崮的旅游运营上,他更像一个后起的挑战者。他是做农机生意发家的沂南本地人,获任多届临沂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2005年,他在一位县官员的劝说下,跟管理沂南县这一侧孟良崮山区的县林场签订合同,承包了50年的开发使用权。“国民党七十四师指挥部”、“张灵甫自杀身亡处”……一个个景点在王振玉手中建设起来。在他运作下,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获得“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国家级地质公园”、“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等称号。2007年,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和小儿子张道宇在王振玉邀请下登上孟良崮,参加了孟良崮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连《人民日报》都进行了报道。“七十四师指挥部”门口的山壁上,刻着张灵甫英俊的戎装像和王玉龄的一首七言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齿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那是2003年,她在上海为丈夫建立衣冠冢时所作。指挥部内,还看得到几年前献的花圈。张道宇献的花圈绶带上写着“父亲大大(陕西方言中对父亲的称呼)灵甫在上,儿子张道宇沉痛悼念”。张灵甫战死时,张道宇刚出生十几天,后来在美国长大。如今67岁的他定居上海,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修路、植树、造景点,我花了八千多万。”王振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的确建了不少碑。除了王玉龄的手书、马英九的题词之外,还有吴伯雄的“天下为公、人民最大”、蒋孝严的“连通血脉亲情、感受宝岛风情”……洞内、山崖上,随处可见蒋介石的手书,“死重泰山”、“亲爱精诚”等等。除了王玉龄手书,所有的碑刻题词都是“盗版”。马英九的题词是十几年前为“华夏故土地图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所题,吴伯雄的题词是2008年拜谒中山陵时所题,蒋孝严是题给2009年宁波与台湾直航。蒋介石的“死重泰山”其实是题给牺牲在抗战中的将领王铭章,“亲爱精诚”是为黄埔军校写的校训。它们都是王振玉叫人从网上下载的。“将军才是真正的偶像”沂南孟良崮白手起家,来势汹汹。大陆的众多“张粉”,包括“张灵甫将军官网”、“张灵甫将军QQ群”、“百度张灵甫吧”的几位负责人都坚定地站在这一边。“沂南这边才是真的,蒙阴那边是假的。”贴吧吧主之一的“锅炉哥”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一段时间,他每个月都要骑160多公里的摩托车来沂南拜祭张灵甫。蒙阴的山崖上刻着“击毙张灵甫之地”,沂南则立着一块碑,“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等人……洞内集体自杀身亡处”。蒙阴孟良崮的门票上印着“击毙张灵甫”,沂南孟良崮的门票则印着王玉龄和张道宇的合影。“感觉蒙阴那边宣传味道太重,扭曲了很多事实。比如说(张灵甫)死因,他们就说是击毙的,但我们相信是自杀。”房继尧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已经过世六十多年的张灵甫在大陆“走红”,是最近十年的事。张灵甫是职业军人,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大村,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他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也参加了八年抗战,一身战伤,升为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1947年,他在内战中死于孟良崮,死因有自杀、被击毙、俘后被杀等多种说法。2004年,籍贯山东的北京律师张星水写了一首长诗放到网上,纪念这位抗战立下战功,却死于内战的国民党将军。“当时网上还没多少人谈论张灵甫。”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05年,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受邀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领到一枚纪念章。这是中国领导人对国民党抗日功绩的又一次重大肯定。这一年,胡锦涛会见了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和解”再度成为媒体热词。8年后的今天,张灵甫受大陆网民追捧的程度远在军衔、抗日战功都高于他的孙立人、薛岳等国民党战将之上。百度“张灵甫吧”拥有6万名活跃吧友。关于张灵甫的种种传奇故事,不停地在网上流传、变形。“他是个纯粹的军人,真正的英雄。”“张灵甫将军群”的QQ群主、33岁的贵州人周煜岚在临沂开五金店,他是张灵甫的忠实崇拜者,曾专程跑到上海去,拜会王玉龄和张道宇。他称张灵甫为“师座”,在每一套自己生产的五金产品包装盒上印着“师座”的头像和生平简介,一年销售20万套。相貌英俊是张灵甫的优势。“偶是90后的女生,本来喜欢刘德华和金城武,但自从看了张将军的照片,读了张将军的故事,觉得将军才是真正的偶像。将军的美有一种震撼力和征服力。”在百度贴吧里,网友如此写道。“若他是生活在现代,恐怕他连指挥部大门也迈不出去了,粉丝比他的士兵还要多呵!”北京的民国粉丝张然成立了一个专门捐助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网上组织,取名“灵甫荣民社”。网站背景正是张灵甫的肖像照片。张灵甫在台湾的知名度,反而正在成为未知数。2009年,王玉龄写信给台湾“国防部”:我丈夫战死前,把获得的勋章全部砸碎了,现在申请补发,以传给子孙。“国防部”很快回信,详细列出了各种勋章的工本费价格,一分钱一分货。补发勋章还要钱?王玉龄气坏了,找台湾报纸曝光此事。见报第二天,台湾“国防部”次长召开记者会,正式向王玉龄道歉,允诺勋章立即免费补发。“他解释说,工作人员太年轻,不知道张灵甫是谁。这是工作失误。”帮王玉龄承办此事的“中国黄埔军校网”站长王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些勋章,张道宇有意捐给父亲的故里——陕西省长安县东大村,那儿想搞一个有关张灵甫的博物馆。“他们也找过我母亲,想让她去那边定居。我母亲说:我去那儿干什么?我知道,他们也想搞旅游。”张灵甫你们什么时候把那几个字改掉?面对竞争,蒙阴反应很快。2006年,沂南县开始发展孟良崮旅游的第二年,蒙阴在两县交界处的山坡上修了一道铁门,拉起了一段铁丝网,防止游客们顺路去沂南。“有了这道门,大的旅游团就过不来了。”类延平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但官方理由是“便于防火”。蒙阴开发早,交通便利,两条高速公路都通往蒙阴孟良崮景区。这道门等于终结了游客们从蒙阴景区出来,顺路转到沂南景区参观的可能。如果真有人想去沂南,需要下山绕行数十公里。双方暗中角力的7年过去,铁门仍然好端端地立着,门上挂着三把大锁。这道门后面,沂南孟良崮景区的售票处已经荒废。蒙阴此举实属无奈。在这场竞争中,它有一个天然的劣势——当年刻在山崖上的字:“击毙张灵甫之地”。“那时候咱这思想比较保守,要是现在,(击毙)这字就不刻了。”类延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年来的人都是参加“红色旅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冲着张灵甫来。“没有张灵甫,哪有孟良崮?”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原司长魏小安在一篇名为《红色旅游: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以孟良崮为例》的文章中提出:“……对国民党这一块,现在看应该中性展示。当时的政治环境是这样,现在来看,也不能贬得过分……比如张灵甫击毙之地,别叫‘击毙之地’,叫‘阵亡地’,就是一个中性词。”认识这么多年,类延成一直非常注意维护与王玉龄的关系,几乎每年都要带着一堆煎饼、水果去上海探望她。她领情,但从来没有忘记向他抗议:你们什么时候把那几个字改掉?“‘击毙’那几个字,别说张夫人,我看了都不高兴。”张灵甫的同族侄孙张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些年,不断有年轻人来到陕西长安县张灵甫的故里凭吊。类延成甚至想过,在蒙阴孟良崮盖一栋房子,把王玉龄接来定居。“她都同意了,到后来咱也不敢弄。这边的条件跟上海没法比。老太太的医保咋办?”一位知情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击毙张灵甫之地”是王玉龄的一块心病。这也几乎成了类延成的心病。多年来,他一直亲自给几个解说员培训:来什么人,说什么话。对来搞“红色旅游”的中小学生,可以讲“千万不要忘记革命先烈,没有他们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了台湾旅游团,就要说张灵甫“阵亡”,多谈“国共合作,统一抗日”。“来的人有很多是国民党的后裔,他们一看‘击毙’,下次就不来了。”为这两个字,他头上也悬着说不清的风险。2004年,他叫人印制了五千本旅游小册子免费赠阅,说张灵甫在此“阵亡”。“我是打算试探一下社会的反响。”小册子发了一年,出事了。一位驻北非某国的大使回国探亲,来参观蒙阴孟良崮,回头就向山东省委一位副书记告状:张灵甫怎么“击毙”变“阵亡”了?类延成写了份检讨,并没有更大的后果。“击毙张灵甫之地”几个字由于风化,已经几乎看不见了,类延成特意让人不要补新漆涂黑。2011年,面对王振玉的竞争,类延成炸开一处山洞,搞了一块“张灵甫展示区”,搜罗了大量关于张的生平资料,制作了张灵甫儿时和死前的雕像,把他前后四任妻子的照片都摆上了,为此仅西安就去了六次。他还花了十几万元聘请名家,给张灵甫刻了一块碑。这块展示区单独收5元的门票,吸引了不少游客。2013年,蒙阴孟良崮被列入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工程”,“击毙张灵甫之地”又涂上了黑色,展示区那个山洞也堵上了。葬身处已涨价拼命争夺张灵甫这个卖点的同时,双方又都坚定地声称,自己搞的是“红色旅游”。在沂南孟良崮的最高峰上,王振玉弄了一块地,取名“和平广场”,竖着林彪、彭德怀等十位元帅的雕像。国防部前部长迟浩田为蒙阴题的“英雄孟良崮”,他也如法炮制了一块碑竖起来。“七十四师指挥部”里,早年还挂着国民党军队的军旗、军徽,临沂市一位领导参观后,说:“老王,你咋宣传国民党呢?”王振玉回头就收了起来。但他有时候也很坚持。2007年4月10日,沂南县旅游局给他下发了一份“整改紧急通知”:“……刻在石头上的张灵甫绝笔信及其妻所写碑文,不符合规划要求,影响3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工作。经旅游局研究决定,必须立即整改。”他没有理睬。几个月后,沂南孟良崮照样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他们都是为了挣钱。”2013年11月22日,张灵甫的小儿子张道宇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母亲几个月前中风,目前正处于恢复期。张道宇1980年代开始来孟良崮,起初也是去蒙阴,后来改去沂南。“那边(蒙阴)纯粹是骗人。我爸爸的指挥所,门口怎么只能容纳一个人侧着身子钻进去?”但“王振玉也不是好东西。他一张门票卖几十块,我跟他说:你每卖一张,捐一块钱两块钱给抗战老兵,好不好?他也说好。但是几年都不做。我和我母亲现在都不帮他了”。蒙阴孟良崮目前的年利润约为1000万元。相比之下,沂南孟良崮显得寒酸多了。包括王金凤在内,现在一共只有四名员工。为了吸引客源,它不停地优惠、打折和免票。2013年清明节来了上万名游客,但收入不到两万元。不过双方争夺的绝不仅是门票收入,甚至也不仅是旅游拉动的各方面经济效益。环保部、文化部都给过蒙阴孟良崮几百万元的各种补贴。2005年,刚刚承包沂南孟良崮的王振玉向市政协提案:《加快孟良崮战役“红色旅游”沂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获得答复:该市“红色旅游项目”已经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到1亿元的贷款额度,其中专门分配给沂南2000万元。2009年,沂南县国土资源局为孟良崮向省里申请300万元的“地质环境保护资金”;2010年,临沂市政府分别向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为沂南孟良崮申请累计超过1800万元的资金扶持。2013年,王振玉迎来一个好消息:6月28日,临沂市开通一条贯通沂南、蒙阴两处孟良崮的“红色旅游客运专线”。这么多年过去,沂南孟良崮终于跟一道铁门之隔的蒙阴孟良崮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另一个坏消息犹如雷劈:2013年8月,临沂市政府决定将两县的孟良崮资源“整合开发”,王振玉是被整合的一方,他的景区将有2000亩左右被划给蒙阴。而他建设的主要景点都在其中。两个多月后,碑被砸了。数年的“孟良崮争夺战”,陷入一个诡异的停顿。还有一件事,让做了几十年生意的张道宇愕然。张灵甫战死后,华东野战军奉上级指示,买了一口名贵的棺材,将他葬在孟良崮山脚下。今天,埋葬处变成了一户农家的院子。王振玉多年来一直在动这家人的脑筋。那户农民说:你要挖可以,但不能拉走,可以在原地造一座纪念亭嘛。另外,你要挖我的地,首先得给我一笔动迁费吧?起初,“动迁费”是三四万,王振玉没有给。这两年他再去,已经涨到10万元了。连他带几个人去看,都要付100元的“集体门票”。

推荐第6篇:水毁工程

2013年菲特台风西湖区双浦镇白茅湖段抢险应急加固工程

施工协议书

建设单位:杭州市双铺镇人民政府 施工单位:浙江瑞晟建设有限公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自愿、平等和诚信的原则,双方就2013年菲特台风西湖区双浦镇白茅湖段抢险应急加固工程施工的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地点:距白茅湖排灌站约300m处的河道东岸,长约36m。

二、工程内容:φ600mmC25钢筋砼灌注桩、围墙拆除修复以及建筑垃圾清理和施工破损的砼路面修复。

三、合同工期:工程于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工至二〇一四年

一月二十六日完工,工期30日历天内完工。除特殊异常日常恶劣天气外:(1)日降雨量大于50mm的雨日超过一天;(2)风速大于14m/s的7级以上台风灾害;(3)日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严寒天气大于3天;(4)造成工程量损失的冰雹和大雪灾害;(5)其他异常恶劣气候灾害。每逾期一天按违约金2000元/天确定罚金,但最终累计总额不超过合同价的2%

四、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合格标准。

五、工程造价:本抢险修复工程合同价为人民币叁拾叁万玖仟捌佰肆拾捌元整(339848元)。

六、材料和设备:本工程建设单位不提供材料和设备,所有材料和设备均有施工单位采购,但施工单位 采购的材料设备应符合设计的有关标准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有关实验资料报告(试验费有施工单位承担)并有监理监督使用。

七、工程监理:建设单位聘请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等进行全面监理。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和说明组织施工,施工前测量放样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签字,各项隐蔽工程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覆盖和下一道施工的施工。

八、履约担保: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后应向建设单位支付履约保证金,金额为合同价的10%,形式为现金支票和汇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次性无息偿还。

九、工程款支付与结算:

1、本工程合同签订后7天内支付合同价的(不含预留金)20%作为预付款;工程完成80%时进行第一次付款,支付到合同价的(不含预留金)20%,不扣除预付款。工程完工后支付至合同价的(不含预留金)85%;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经审计后,支付至审定价的95%,剩余5%余款作为保留金,待保修期满一次性无息偿还。

2、本工程的临时工程费及其它措施费用按合同价包干,今后不作任何调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工程量按实结算,各项工程量必须提供现场影像资料和现场监理当场复核签证的具体证据。合同内容单价确定原则为:合同内有单价的按原单价不变,合同内有相似项目的参照相似项目,合同内没有的项目,根据《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浙江省水利厅2010年)、《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浙江省水利厅2010年)及浙水建(2012)49号文件(关于调整浙江省水利建设工程人工计算单价通知)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相关材料价格及取费及优惠额度按原合同口径,合同中没有的材料参考施工期间的杭州市市场信息价结算,工程联系单签证前需经有关部门审核备案,联系单费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审计后支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以审计结果为准并办理最终价款结算手续。

3、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办理好工程人身安全的有关保险。凡在施工期间所涉及的一切安全事故均有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不负任何责任。

4、竣工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在28天内向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造价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建设单位收到之日起,在14天内交送有关部门进行审计,工程结算造价,以审计结论为准。有关工程结算审计费用按浙价服【2009】84号文执行,审计追加费用由施工单位支付。

十、竣工验收:当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及竣工验收报告(包括竣工图纸)。建设单位在收到竣工验收报告后28天内组织验收,对验收提供的修改意见,施工单位应按要求修改,并承担费用。

十一、质量保修期:本工程自竣工验收通过之日起的壹年时间内,由施工单位负责保修,所需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二、违约、索赔和争议:

1、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设备必须符合第六项要求,施工质量必须合格,如因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损失及延误工期有施工单位承担一切责任和资金。

2、施工单位无故拖延工期,未能如期竣工,按第三条规定向建设单位赔付逾期违约金,同时赔偿建设单位由于工程延误而造成的损失。

3、双方约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杭州市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十三、组成本合同的文件包括:本合同协定书,浙江省水利厅、工商管理局2005联合颁发的合同条款(浙F-2005-1),有关的技术文件、图纸,审核认定的工程量报价单、施工单位投标函、投标函附录及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

十四、本合同一式八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执四份。

十五、本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并经单位盖章后生效。

建设单位名称:(盖章)

建施工单位盖章:(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期:

期:

2013年菲特台风西湖区双浦镇白茅湖段抢险

应急加固工程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推荐第7篇:水毁工作简报

7月18日,浮梁公路分局管养的省道汪乌线上,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和工程抢修人员正紧张而高效的投入到抢修便道的最后冲刺阶段。原计划5天抢修便道工作,在市、县领导和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将比预计提前3天抢修到位。

由于连续强降雨,7月16日浮梁公路分局管养的汪乌线78+850公里桩处,一座桥涵被洪水冲塌桥身,随时威胁到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在县交警的大力支持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局果断阻断交通,并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作为省道以及我市的经济要道,抢修时间的长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局领导一线指挥调度,立即拟定抢通方案,紧急调动机械和抢修人员赶赴现场,全体抢修人员顶烈日、冒酷暑、争时间、抢进度,加班加点,在短短的2天时间内填出近5000方的土石方,高效完成了原本至少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为沿线群众开挖出一条安全的出行通道。

推荐第8篇:水毁总结

水毁总结

今年春节至今雨水不断,雨季提前,且持续时间长。我分局管养的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等公路多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毁。面对汛情,分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迅速组织及时清理道路落石、淤积,投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质,对一般水毁路段进行抢修,及时填补冷补料保证道路通行;二是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情况,确定恢复抢修方案;三是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对危险路段、桥涵和易滑坡地段进行观察。现将各月水毁情况统计如下:

2012年1月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发生水毁当月累计冲毁沥青路面33500.09㎡/3.72公里,冲毁水泥路面8489.33㎡/0.94公里,损失261.20万元。

2012年2月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发生水毁当月累计冲毁沥青路面54777.42㎡/6.09公里,冲毁水泥路面5744.96㎡/0.64公里,损失355.70万元。

2012年3月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发生水毁当月累计冲毁沥青路面182418.93㎡/20.27公里,冲毁水泥路面10071.23㎡/1.72公里,损失1103.10万元。

2012年4月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发生水毁当月累计冲毁沥青路面173693.15㎡/19.30公里,冲毁水泥路面9772.68㎡/1.09公里,损失1051.83万元。

2012年5月上吉线、樟排线、洞宜线、操高线发生水毁当月累计冲毁沥青路面116807.01㎡/12.98公里,冲毁水泥路面2419.98㎡/0.27公里,损失670.53万元。

本次水毁共计冲毁沥青路面561196.6㎡/62.36公里,冲毁水泥路面36498.18㎡/4.06公里,损失达3442.36万元。

抢修工作共动用人工18500个工日,使用挖机120个台班、装载机230个台班、自卸汽车500个台班、压路机100个台班,使用沥青50T、水泥600T、砂石12000m

3、沥青冷补料1600T、编织袋2000个,累计抢险投入资金507.44万元。

新余市公路管理局分宜分局

2012年6月4日

推荐第9篇:公路水毁

公路水毁

17公路水毁的预防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全面预防,重点治理”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72 173)

①洪期前的检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结合不同的道路条件,在雨季前

1、2月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

②认真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对边沟、截水沟、暗沟等排水设施,在雨季前和雨季中进行疏浚、修理,经常保持完好,以发挥排泄雨水的作用

③加固、修理可能被水毁的各类构造物:包括排水沟的修理和加固,桥梁基础的加固和修理,涵洞及过水路面的加固和修理,挡墙护坡等构造物的修理与加固

④坍方、滑坡和泥石流的防治:坍方的治理要重视导水、排水、做好排水设施,整修加固边坡,设置挡土构造物,做好管养工作。滑坡的防治要做到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设防滑构造物,维持土体平衡。泥石流的防治要大量植树造林、铺种草皮;在泥石流形成区要平整山坡、修筑阶梯、填挖沟缝,控制水土流失;修筑截流排水工程以稳定山坡;修拦渣构造物;对泥石流严重地点要加强巡视检查,观察变化动态,同时采取力所能及的防治措施,竭力维护行车安全

18公路水毁的种类急发生原因:(176)

①路基被冲刷成缺口:原因:路基边沟的断面过小,沟底纵坡小而不顺,高低不一,加之被挖方边坡上塌垮的土石淤泥所堵塞,或者涵洞数量少/位置设置不当,涵洞堵塞导致边沟内的水不能宣泄

②路基沉陷:原因:一,路基修筑在不良地质的坍滑体上,当受地表地下水作用时,造成路基下滑;二,填方路基坡脚被暴雨洪水冲空,边基失稳引起路基开裂下陷

③冲刷淹没路面:原因:暴雨洪水的冲刷,面板和基层之间出现缝隙而导致面板沉陷。 ④坍方:原因:一,地质不良,二,边坡上下岩石硬度不同,风化程度不一,三,边坡高而陡,坡面表土无植被覆盖,四,修建公路时,开挖石方,采用了不当的大爆破,震裂了原岩体结构,五,在路堑边坡上开石取土或挖空了坡脚 ⑤滑坡:原因:受地质和水文因素影响

⑥泥石流:原因:一,山体岩石节理发达,裂隙多,岩石破碎,表面风化剥蚀严重,二,山坡较陡且坡面无植被,水土易流失,三,局部山坡区域内暴雨强度大

⑦桥涵冲毁:原因:桥涵基础埋置深度不够,桥跨处河床压缩过大或孔径偏小或桥头路堤边坡未采取防护措施,还由于洪水时,河流上游木筏,漂木等漂浮物急剧冲击墩台给桥梁下部构造造成损坏。

19公路水毁抢救与修复:(179) 一, 汛期中的检查、洪水观察及值班制度:①大雨天和洪水期间,道班应进行巡路,检查桥梁、涵洞、路面、路基等构造物,以便及时发现坍塌、阻塞等问题,如发现严重的水毁并危及行车安全,应立即设立警告标志或禁止通行标志或设立路障,并将水毁情况向上级汇报,②掌握洪水动态,进行水文观测,③雨季防洪值班,如道路雨天巡路制度,水毁情况汇报制度等 二, 及时组织抢修水毁:①水毁抢修原则:“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恢复,先路基桥涵,后路面”②水毁抢修工程,一般按临时性质来考虑,并且对抢修方案的使用材料要注意考虑尽可能为恢复时所利用或不防碍恢复工程的进行③水毁抢修的组织领导:依靠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解决协调处理好在抢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沿线单位和群众利益的有关问题,以保证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水毁抢修是公路养护单位洪期中的首要任务。 三, 切实搞好水毁恢复:①在安排水毁恢复工程时,应当:“保证重点,照顾全面”,②恢复工程不能简单的照原样修复,应重新设计,努力做到设计合理、安全③水毁恢复工程的管理。要先设计后施工,批准了设计文件再开工,坚持做好施工过程中上午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推荐第10篇:客车尽毁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这注定是个让人伤痛的日子。一辆从广东开往湖南的客车在途径凌晨京港澳(G4)高速公路时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事发地点为信阳明港段938公里—939公里处,一辆中型客车起火后燃烧,大火熄灭后客车只剩骨架。事故最终导致41人死亡,只有6人逃生。另有6人逃生;该车自威海驶往长沙,事发时正途经河南信阳。

事故发生后,相关领导给予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指挥工作。多个部门,如公安部,交通部,消防部门等互相配合,积极开展重大事故伤员、财物的抢救。

事故认定,一般要围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故来进行,最终找到引起事故的原因,然后给予责任的认定,最后是处罚;接下来,就是相关的救济。

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的责任认定等,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为法律为准绳。做到有事实有相关法律认证的事实、且该依据证明力明确。

侦查过程各机关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做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依法由专门机关行使,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

交通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其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

首先是公民安全意识的淡薄。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律的核心内容。公民首先是国家的主人,然后由于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民的安全意识仍很淡薄,为搭便车,为省几个钱,就全然置自己生命安危于不顾。

其次,知法,懂法,不守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并不可能根本。许多从事运输的唯利是图,至于运输过程常出现超载、烂载等现象。

归根到底,还是我国法律存在漏洞,打击力度不够。

第11篇:长城:

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长城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指导。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http://www.daodoc.com/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第二课时(简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一、回读全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教师提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四、小练笔:赞美长城。

[课堂实录] 长城

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读过什么书?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一起读一遍。 生:读课题

师:http://www.daodoc.com/article/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上的词。 生自由小声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瞭望的瞭

师:对,刚才我听到大家读瞭望 指导读瞭望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血汗的血 指导读血

师:你们发现了吗,第三行的词都含有一个多音字 指导读词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我觉得屯不好读。 指导读屯

师:什么是屯兵?

生: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 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堡垒的垒怎么写,来跟我一起写,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

师:写完垒http://www.daodoc.com/sjbwz/,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十个词语。 生读词语

师:这十个词一会儿学习课文时再边学边理解。

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还做了记号,这说明认真了,思考了,非常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长城有多长你知道了,还知道了 生:长城是用石和方砖垒成的 师:你读书非常细心,你呢 生;我还知道长城顶上特别宽 师:你也是细心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奇迹 生:我知道长城修在八达岭上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发现了吗 生:它的顺序是从远到近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第一自然段第一小段话远看长城有个远 师:这是远,那近呢 生:„„

师:没关系,细细地找一找 你找到了

生:就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看着非常明显,就是近处看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近看长城就比远看要清晰一些 师;多有道理啊,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板书)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你说

生:还有他想到的

师: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http://www.daodoc.com/article/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生读

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 生:„„ 师:二十多年有一个叫XXX的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 生读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我们一起读。 男生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生:长城是弯弯曲曲的

师:感受到了它的形状,还有 生:感觉它很雄伟,像一条龙 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 生读

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生:一座座连起来非常高非常雄伟的山 师:连绵不断的 生:就是高高低低的

师:把你的高高低低的再换一词来说 生:这叫连绵起伏

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生:非常高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有气势吧 生:有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一下高一下低,一下转过来,一下转过去。 生:非常险要,是悬崖峭壁 师:还有吗 生:非常雄伟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很陡峭

师:是山陡峭随着起伏 生:很美

师:姿态真美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放课件演示长城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一起告诉我 生:蜿蜒盘旋

师:对,http://www.daodoc.com/soft/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生读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找个男孩子 一男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生:好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上来,指给大家看,带上书

一生上台:这是一个城台的垛子,主是城台,

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你读出来了吗? 生:射口可以用来射击 生:瞭望口是瞭望远处用的 师:查看敌情

生:城台是屯兵用,

师:对了,屯兵还可以——

生:还可以把备用的枪枝放在里面 师:看书,除了屯兵还可以 生:互相呼应

师: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还读出谁的作用 生:垛子可以当防护墙

师: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同学们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建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难攻 生:坚固 生:高大坚固 师:好词 生:天衣无缝 师:想得很周全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在长城上,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http://www.daodoc.com/article/他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请你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 生:我从一步一步体会到的,那时山非常陡峭,他们又要背着山石 师: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生:两三千斤重,我们一个同学才五十多斤,三千斤重,那不累死了 师: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生:从数不清读出难,下面说一块有两三千斤数,那条石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

生:条石压在肩膀上,山这么陡峭,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生:就是陡峭。条石特别重,压在身上就特别大的压力,山还很陡峭很容易滑下去 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生:没有车,没有起重机。都靠劳动人民的肩膀,十分的艰难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

生:还从一步一步看出来。两三千斤重就等于五十多个孩子,还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肩膀,他们一步一步的修过来,还要接着来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抬上这个词可以说明,因为当时没有机器,只能用手,抬上去是很重的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

生:还有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手,无数看出很难„„很多人为建筑长城付出血汗。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我从数不清看出

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 生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很多人受伤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 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自己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配乐指名一男生读课文。

师:我们的祖先用,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欣赏媒体——长城 师: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长城我爱你 生:长城我为你骄傲 生:谢谢祖先们 师:谢谢你

生:长城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http://www.daodoc.com/article/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网站,这节课就上到了,下课

[说课]

附课文: 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原市制重量单位,1斤等于500克。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长城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Article/201011/17294.shtml

第12篇:长城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 题 姓 名 学 校

《长城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毛雪芳 骑龙乡中心小学

1.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

学 科 年 级

语文 四年级

教学目标 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对文章内容也有了初步了解。可能是没有真切感受,所以对长城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自豪感更需要学生情况分析

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重点研读长城的构造及建造的艰难,学习作者语言表达上的匠心独运,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朗读感悟,深入体会,合作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感悟教学重难点 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5分钟左右) 1.复习生字词。

2.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的长城吗?今天老师带来了长城的风光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图片)

3.交流感受:

师:从大家的表情就看的出来,你们已经被长城深深的吸引了。现在大家来说说你看到长城是怎样的心情呢?

教学过程 动、学生活动、术应用等) 4.是呀,长城是如此雄伟壮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包含教师活象征,就让我们走进描写长城的语言文字,再次去领略设计意图、技长城的美。

5.揭题《长城》,请同学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图片引出新课,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左右) 1.默读课文。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欣赏图片的心情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出示自读提示)

(第一幅图对应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默读体会,图文对应,感悟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突破难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17分钟左右) 1.对照第一幅图,感受长城的“长”。 (1)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们看到长城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长城吗?

生:长城很长。

师:是呀,长城长的像一条长龙,据说它有上万里呢。

生:长城弯弯曲曲的。

师:是呀,文字用了一个词,表示弯曲,找到了吗?(蜿蜒盘旋)

(2)当这幅图出现在我们眼前时,长城的长和蜿蜒便跃入我们眼帘。

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远景,学生读。 2.对照第二幅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1)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那么近看,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能概括长城的词语。(高大坚固)

(2)这段话中哪些地方以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①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②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结合插图指明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 ③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突出重点;体会、感悟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突破难点。)

四、想象、感悟,体会艰辛(10分钟左右) 1.师:同学们,远望了长城,近观了长城,现在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登上长城,去踏一踏那方砖,摸一摸那条石,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请学生读三自然段)

2.找一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交流) 3.出示古人修长城的图片。 4.边读边体会。(指名读)

5.读着读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情景?

学生各抒己见。

6.师:长城,与其说是一块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的。是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鲜血,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 7.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注重语气读句子)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筑长城的艰辛,辅助完成“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目标。)

五、总结全文,抒发赞美(5分钟左右)

1.师:难怪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2.练笔。想对长城说什么?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小练笔。 3.搜集长城的资料。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他们搜集、整合和运用资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

近景:城墙宽、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设计意图:精炼的文字既概括了文中主要内容,又揭示了主题思想。)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在上课时,我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感受长城的特点和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图片先让学生了解了长教学设计初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的修改点 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还是太单一了,虽然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引导、讲解,但学生对于长城的不了解,书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没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带给学生的冲击力不够强烈。

经过组内多次探讨之后,大家为我指出了急需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多去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通过各种资料的整合,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对长城的感受会更为深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也会进一步增强,真正落实好教学目标。

磨课活动小结

在本组同学的耐心帮助下,我的教学设计终于修成正果,并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磨课。本次磨课活动,去了几所学校听课学习,向各位老师吸取了优秀的经验,采纳了多种建议后,我感觉到自己这堂课有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我的课堂语言表达更加流畅,更有启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发性。师生互动越来越好,从老师的一言堂向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所教学的内容从多而散向少而精转变,并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和优化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总之,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活动反思

在这次“三备两磨”活动中,我深深理解了:一节好的课,要经过千锤百炼而成!要经过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切磋演示磨炼而成。要准确地运用课标所提出的标准,要经过合理地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认真的执教。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磨课,我明白了:

一、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会要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能让他们发挥自主主动性,让课堂课堂变得很活跃。同时,我们从魏老师的磨课课堂中,也懂得了老师要不厌其烦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汇报问题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以及自主思考的方法等。

二、更深刻的理解了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应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所有教学活动中。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也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运用积极的评价。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哪怕一丁点的“闪光点”去评价学生。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产生动力。

三、通过此次活动,我认识到了什么是有效的课堂。

首先老师在课前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而教学设计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清楚后,对教材知识熟练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备课时,老师除了关注这节课的重难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还应该对学生的前期学习情况进行基本调查,对课堂情景进行预设,以防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何进行及时处理。所有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三备两磨”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反思没有结束,我们的磨练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更加热心的关爱学生,更加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更加细心地管理学生,用我们勤劳而智慧的双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13篇:长城

《长城》案例分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本课立足于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一唱三探”读《长城》,“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教学背景分析

《长城》一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雄伟,还要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基本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前测中获知,73.8%的学生亲自攀登过长城,同时对长城相关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渴求。但是,对于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深刻内涵,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奇迹”这条主线,图文结合,一唱三“探”读《长城》。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长城气势雄伟等特点,体会长城的建造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3.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重点段落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层次地、有感情地读书,了解长城气势雄伟等特点,体会重点段落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长城的建造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4.教学流程示意 整读课文,复习巩固,引出“奇迹”(约5分钟)

精读课文,品读语句,探究“奇迹”(约30分钟)

回读课文,感悟写法,唱响“奇迹”(约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整读课文,复习巩固,引出“奇迹”

(一)复习字词

1.听写:高大坚固、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嘉峪关等词。

2.自由读课文,再检查字词是否正确。

3.结合以上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结合复习内容,理清主线

1.这些内容是围绕课文哪一句话展开描写的?(课件)学生根据提示找到本文核心语句(文中最后一段话)。

2.文章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针对上一课时所学,加强巩固,在巩固的同时,提炼主要信息,理出文章主线。

二、精读课文,品读语句,探究“奇迹”

(一)学生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批注。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

预设从三部分内容探究“奇迹”

1.远看长城,探寻“奇迹”

图文结合体会气势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选择与文字相对应的插图。

(1)借助插图,使学生体会(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所呈现的气势。

(2)这段描写中哪些内容是插图展现不出来的?

学生会关注到13000多里的长度,教师相机结合中国版图中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具体路线,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长城的气势。

(3)这就是蜿蜒盘旋在中国大地的一条长龙,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感受到的气势。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使图片与文字相对应,把直观与抽象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对长城雄伟气势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把握“奇迹”。

2.近看长城,探讨“奇迹”

图文结合了解构造

教师引导学生近看长城,继续探讨“奇迹”所在。

先让学生默读勾画出介绍长城构造的相关语句,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尝试以导

游的身份对照插图介绍长城各部分的位置、样子及作用。

指名做导游,其他同学做游人,在导游的介绍和游人的提问中,感知长城设计的巧妙。预设学生会围绕以下几句话进行探讨:

(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课件:用箭头指向图。)

这句话设计的巧妙在于——便于作战人员的通行。

(3)“两米多高的垛子”“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

设计的巧妙在于——既有利于保护自己,又有利于作战。

(4)“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这句话设计的巧妙在于——城台可以屯兵,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此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然从长城设计的巧妙感受这是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对长城结构认知的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为进一步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再次把握“奇迹”。

3.置身长城,探究“奇迹”

读文补图感受血汗与智慧

引导学生读文后结合文字想像画面,根据所想的画面,发现这段文字描写上的特点。

(1)

想像人们艰辛劳作的画面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

抓住“两三千斤重,无数”体会条石巨大沉重,数量众多,想像到劳作的艰辛。

抓住“一步一步”体会人们劳动时全力以赴,挥汗如雨,想像到劳作的艰辛。

抓住关键词语“陡峭的山岭”体会劳作环境的恶劣与危险,想像到劳作的艰辛。

结合学生想像的画面,教师适时引读,学生接读

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呀,压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在炎炎酷日下,在呼呼寒风中,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身边是万丈的悬崖,脚下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结合想像体会描写特点

引导学生再读本自然段内容,请学生边读边填写。

作者从(

条石的沉重和众多

)想到了(

)。

根据学生填写情况,教师小结,从眼前的事物想到当年人们艰辛劳作的场面,这就是作者的联想。

(3)展开联想,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

借用文本的描写手法,请学生回读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继续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从(成排的垛子)想到了(

)。

从(瞭望口和射口)想到了(

)巧妙防御和有效进攻。

从(屯兵的堡垒)想到了(

当年屯兵和屯积粮食的巨大作用。

从每一块方砖的摆放到每一个设施的安排,都可以使我们想到当年人们构思的精心,设计的周密。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4)整合理解,表达崇敬之情

老师相机出示资料。

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凝结着成千上万人的辛勤劳作,苦心设计。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这奇迹不仅是对这座宏伟建筑的赞颂,更是对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赞颂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读出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赞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文字想像画面,旨在帮助学生解读重点段落的描写特点,并根据本自然段的内容及前一自然段的描写,为学生创设运用文本表达方法的途径,使表达与理解相结合,并通过此方式建立起段与段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内涵,从而深层感知“奇迹”。

三、回读课文,感悟写法,唱响“奇迹”

(一)回读全文之后,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话,鼓励学生结合最后一句话谈出新感受。

“奇迹”来自于长城雄伟的气势,来自于巧妙的设计,来自于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说,学生接读最后一句话。

(二)借助板书,总结行文之序(出示板书)

板书设计:

远看

气魄雄伟

长城

近观

设计巧妙

奇迹

置身其间

血汗智慧

从远看到近观到置身其间,作者就按照这样的写作顺序安排文章内容的。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规律,整合内容与写法。

5、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具体的评价设计方案如下:

自我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A、长城的建筑特点 B、长城的作用C、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

D、长城是奇迹)

2.我明白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

D、观察、想像与感受相结合)

3.在课上,我了解到了有关长城的(

)方面的知识;课外,我还想了解有关长城的(

)方面的知识。

同伴评价:

1.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A、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B、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C、能基本正确地读下来 )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是

3.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图文结合,达到唤起学生直观形象与学生感悟抽象语言相统一。

2.把作者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相结合,达到学生理解文本与向学生渗透写法相统一。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达到工具性与学生的认识性、发展性相统一。

第14篇: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起长城,大家并不陌生,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被写起国歌之中。

我知道长城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你是怎么知道的?资料袋都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请同学谈读后的感受。读完了课文,你此时的心情如何?(骄傲、自豪)

2、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3、质疑: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来深入学习本课。

三、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图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课本中的长城远景图,谁能说说你看到长城像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长的特点。蜿蜒盘旋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地延伸,这个词语写出了长城弯的特点。)

到底长城有多长呢?(一万三千多里)

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形容了长城之长,看谁能最快地把它找出来。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2、学习第2自然段。

导入语:我们再来看长城城墙的近景图。结合第二自然段,想想长城的构造。从图中找出具体的位置,想想它所起的作用。我将请同学为大家介绍。

长城的独特构造,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小结: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吗?(从远到近的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能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3、学习第3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刚才是怎么朗读这一自然段的?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重读“站”、“踏”、“扶”这三个动词。

这三个动词有什么好处?(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了。)

“很自然地”这一词说明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重读“多少„„才„„”表示长城的修筑是多少不容易。

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条件下,就肩膀和手把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抬上了山岭,从而修筑起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很佩服古代劳动人民!

生:古代劳动人民太有智慧了!

生:我为万里长城感到骄傲和自豪!

生:怪不得课文结尾说:这样一个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齐读第三自然段。

小结: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你心中的疑问解开了吗?

让我们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国际友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师:外国友人对我国的长城有极高的评价,你们想不想听听。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四、情感升华,演唱歌曲《长城长》。

五、板书设计。

17、长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固

血汗和智慧

第15篇:长城

长城

长城我国最有历史文化的古代建筑。因为它东西绵延上万里,所以又叫“万里长城”。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也是,长城那么长,要是把长城走了个遍,还算不上一条好汉吗?长城横跨十个省,156个县域,总长8851。8米,天然险就占了其中的2232。5千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就是长城的一大亮点。

长城不但长,还历史悠久。长城建于春秋时期是京城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它的城墙上有着成排的垛口,供了望和射击用。长城还有许多烽火台以及城台,这些城台是屯兵的堡垒,高大坚固使屯兵大大减少了伤亡。由此可见,这又是一个智慧的结晶。

长城的建造方法更加令人感到惊叹。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单单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建造长城起码要几百万块这样的条石。那是没有任何辅助的机器,只能靠着人力把这些石头运上这陡峭的山岭,一条闻名中外的长龙才得以诞生。

这就是炎黄子孙的伟大,这就是炎黄子孙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象征。这一壮举,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震惊中外。连外国传媒也对长城赞不绝口,说长城是一个历史伟大着作。1987年12月,万里长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广州荔湾区冼基东小学五年级:杨伟鹏

第16篇:长城

写封情书,给你最爱的人!让爱情相守一生一世!www.daodoc.com精心情书收集!

作者:TRISTAN

我缩在我的角落里,静静地看着你。四周的一切都因为你的存在而明亮炫丽,也因为你的存在而暗淡无光。你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被我满溢倾慕的目光轻柔地环绕。你不会知道,因为每次我都会在我们的目光交错之前,把视线从你身上移开。我害怕看到你那双聪明的眼睛,害怕它们会在不经意的霎那读懂我最心底的秘密。

在我们脚下这颗拥挤的星球上,有六十亿芸芸众生。而我,只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就如同六十亿分之一这个数字一样,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虽然我不只一遍听过青蛙王子的故事,也会被《罗马假日》感动的唏嘘不已,并且内心时常悸动着浮燥与不安,但你的美丽,你的气质,还有富裕的家境无一不使我望而却步。汹涌与宁静在情感的海面上不断地变换。浮浮沉沉的挣扎中,我慢慢地学会了冷静,理智,宠辱不惊。所以,在我的字典里,幸福的全部含义就是能每天默默地看着你,再编织一些风花雪月的白日梦,仅此而已。

然而,梦是有尽头的。你走了,去了那个以浪漫闻名于世的国度。我醒了,回到了残酷无情的现实炼狱。若不是从梦中醒来,又怎能分清梦与现实你有你的学业,你的未来。我还得上政治课,做数学题,为中国男足大喜大悲。继续在这种充斥着麻木的舒适的生活中,在灰色的酒精和尼古丁中一点一点地耗掉自己仅剩的激情。唯一的改变就是我开始关心你头上那片遥远的蓝天。或许你认为我只是你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但你却是我的终点我早已止住前进的脚步,停在你的面前。

永远。

第17篇:长城

《专题 长城》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曹小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长城在历史、军事、建筑、文化上的价值,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激发爱国感情。教学流程:

一、导入:孟姜女庙对联

二、处理文中两篇选文读第一篇《万里长城的构造》,设计一份关于长城结构的表格,其他文章自读,摘录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本里。

三、专家研究组(对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建筑价值、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文化价值

四、研究长城在文化上的价值观,(学唱长城歌谣、互讲长城故事)由此探究长城的精神内涵。

五、课后作业

对近几年长城旅游景点遭破坏情况收集材料,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反映问题,使之引起重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收集的材料,能说出长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能根据示例,为长城写一段颁奖词。

3、通过材料的探究,写出自己的发现。

4、通过学习,做好保护长城的宣传发动工作。教学流程:

一、导入:俗话说得好,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一次长城之旅,并且我相信这更将是一次心灵之旅。

二、赏美

1、出示欣赏要求:用一段话来表达对长城美的鉴赏。

当我看到了

(一到两个四字短语)的长城,我觉得长城是

,我不禁想到了

(根据你所收集的材料,从旅游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军事价值出发,任选其中一方面说。)

2、欣赏几幅现在长城(指已被修复后开发为旅游景点的长城)美景图片,享受视觉愉悦。

3、再次出示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对长城的鉴赏。

4、课堂交流。

三、赞美

1、出示一段材料(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段资料)。

2、为长城被遴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写一段颁奖词。

3、示例: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的颁奖词。

4、学生写。

5、同桌交流。

6、课堂交流,评价。

5、出示示例(老师写的颁奖词)。

四、爱美

1、观看一组有关野长城现状的图片。

2、看完后用一个表达你内心感情的词语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出示幻灯片:已经开发的长城景点遭破坏的现状。

4、探究一组材料(有关野长城的),写出几点发现。

5、学生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课堂交流。

8、示例:参考答案。

9、总结:对“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到”改一个字,恰当地表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爱”)

8、图片出示。介绍目前长城保护机构的带头人(英国人威廉·林赛)及其口号。谈努力方向,倡导全民重视,增强保护意识。

六、作业:保护长城的口号以及专门的保护机构为什么由外国人提出和设立,而不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不应该有所反思吗?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不少于300字。

七、结束语:让长城在我们的爱护中更完美!

第18篇:长城

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除运土、运砖可以用毛驴、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若将其砖石、土方用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长城的位置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仝里,帮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的历史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他们为什么要在人烟稀少的北方修筑这样一条耗费巨额人力物力的长城?这条长城在当时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供诸位学者作参考。

一、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正因为匈奴、东胡等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所以,他们也象希腊、罗马的奴隶主统治集团那样,专门从事掳掠奴隶和邻族、邻国的财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匈奴人之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战争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被视为荣誉的事业。“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录入者注:此字音善,埏左部之土改为金)。”其作战,有“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在战争中,凡斩首虏获者“赐一卮酒,而所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和奔袭,敢于冒敌冲击,“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因为他们来如奔马,去如箭发,所以防不胜防。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十三年(前225),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诱义渠王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杀之,起兵灭义渠,置北地郡。于是,秦国北部遂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平原东部);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秦、赵、燕长城的价值

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究竟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老实说,关于它的作用,特别是秦长城和燕长城的作用,历史文献记载几乎没有,赵长城的记载也很少。这是不是说,它们没有起什么作用呢?不是。恰恰相反,正好说明三国修建长城后,匈奴、东胡等没有越过长城南掠,长城在军事防御上起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昭王时,是秦国疆土扩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假如北面没有修筑长城,秦国就必须要派驻大军把守北方的重要通道和隘口,以阻止强大的匈奴南掠,怎么能够抽调大军不断大败六国的联军、占领六国大片土地呢?可见,秦长城修成后,只需要少量军队驻守,就能阻止匈奴南下了。如果匈奴大军南下,由于有长城防御,一时不易攻破;而秦都咸阳距此不远,一日一夜或两、三昼夜即可赴救,因此,匈奴不敢南下,自取失败。总之,自秦昭王筑长城以后,匈奴一直没有南下掳掠,这正说明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

至于赵长城,由于建筑在阴山(今大青山、乌拉山东南)脚下,多系用土夯筑,质量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开始时,常被匈奴大军攻击。赵国虽然派驻大军防守,主动出城迎战,但是常吃败仗。赵悼襄王时(前224——前236),赵边防累为匈奴所败,北方吃紧,于是,派大将李牧到长城统领大军防守。悼襄王给予李牧便宜任免属吏的特权,并将云中、雁门、代郡北部的商业税和田赋作为军费供李牧支配。李牧将指挥部设在雁门郡北部的长城下,以便东、西照应。他厚待战士,日杀数牛来改善伙食;每日教将士练习骑射,奖励成绩优异者;严守烽火台,并不断派间谍了解匈奴的动向;他下令军中:“匈奴来掳掠,全体将士立即收牛马羊入保长城,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来侵,由于烽火严紧,事先知道消息,赵国军民便收牲畜入保长城。匈奴掳掠不到人和牲畜、财务,只好退去。如此数年,虽未挫败匈奴,但赵军亦无亡失。匈奴人以及赵国边民,都认为李牧怯懦,赵王也责备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赵王怒,招牧回朝,以别将代之。新将采取迎击的战略;匈奴每来,他就率军出击,数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士伤亡很多,北边无法放牧。赵王没有办法,只好再请李牧出守长城。李牧称病,杜门不出,不肯应命。赵王乃强起牧,令牧统兵守卫北方。李牧对赵王说:“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从前的战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赵王只得答应。李牧至长城,如故约。数年,匈奴无所得。然终以李牧为怯。赵守边将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乃选战车1300辆,精骑13000匹,挑能破敌擒将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训练作战。练成之后,便大纵畜牧。长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闻之,便来掳掠。小入,牧则佯败,以部分人畜委之。单于大喜,便率倾国人马南下。李牧事先设下埋伏,张左右翼夹击,大破匈奴10万余骑,单于落荒败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赵长城。赵军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于是,赵北边宁静,人民安居乐业。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赵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燕国在筑长城以前,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不得不向强大的东胡媾和,并以大将为人质。这种屈辱媾和的办法,并不能使东胡完全停止南掠。自从燕昭王时秦开大袭东胡军,东胡北却千余里,并筑长城之后,东胡才不敢南掠,燕国北部才无烽火之警,人民也才安居生产。这也显示了燕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伟大作用。

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汉书•李广传》:景帝时,广“为上谷太守,数与匈奴战”。匈奴始终没有从这里进入长城。武帝时,韩安国屯渔阳郡,为匈奴所败;徒(录入者注:此字疑为徙)屯右北平,又数败。武帝乃以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守右北平,匈奴惮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广数出长城远征匈奴。这说明,战国燕长城仍有防御作用。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三、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秦始皇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蒙恬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三国长城还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首先,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将鼓舞着我们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勇攀科学高峰,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成一个高度繁荣富强的国家。

其次,战国秦、赵、燕长城及其地下文物,是我们研究战国军事史的资料宝库。在今天战争仍然不断,和我国仍然处于战争威胁的形势下,研究战国秦、赵、燕长城,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其三,战国秦、赵、燕长城遗址,是长城沿线自然变化的历史见证。从它的断裂、侵蚀、湮没程度,可以了解各个阶段的历代地震、风沙、泥石流的变化规律。我们了解了这些变化规律,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最后,在战国秦、赵、燕长城沿线,有着许多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绝大多数至今尚未开发。如果开发出来,将士我国的一大财富,并且是用之不竭的财富。我相信,它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华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华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第19篇:长城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津市西梁希望小学 杨晓芬

(一)概述

·课名是《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 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产生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多读,以读促悟。

·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来达成教学目标。

·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说明文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长城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课始,展示长城的视频短片,[链接]之后用富有深情的导语进行过渡,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那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是什么。(长城)【板书: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生齐读课题:长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之中,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以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刺激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想学”的冲动。

二、精读课文 (出示幻灯片)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课文哪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远看长城

过渡: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幻灯片) 自主读书我能行 认真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想:远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边读边画:长城的起点和终点; 先看第一幅图。

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

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设计意图: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二)近看长城

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 合作学习我能行

想一想: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找一找:城墙上有哪些特殊构造,勾画出名称、作用。

议一议:第二幅插图上哪里是垛子、哪里是瞭望口、射口、城台?标注在图上。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近了我们的长城,企图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正是这设计十分巧妙的长城,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写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生动。然后再利用形象的图示来理解长城的另一个特点:坚固,主要采用让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批注的方法。这一部分教学始终遵循引导学生从整段文字的研读中入手,去体会长城的特点。

(三)由长城产生的联想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3)师: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人死一个半。但杨广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长城”,并于当年七月再“发男丁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

三、四周”。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

师: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想象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后,请学生把自己刚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整段的教学就形成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一个模式,同时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就突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然后再让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且再一次地齐读课题,这一次读课题是把刚才前面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进去并且读出来,达到对课文更加透彻的理解。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4、配乐,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尽情的流露出来,其实这样做,目的也是想体现中年级读写结合这个训练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师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带给学生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让学生一看到长城便会想起长城的样子,便会联想起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伟大,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他自己又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这样一来,课文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四、课后作业:

1、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长城。

2、写一则保护长城的公益广告词。

3、观看《世界遗产在中国》纪录片,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愿望,激起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远看

一条长龙

17、长城

近观

设计巧妙

奇迹

感想

血汗智慧

第20篇:“江河十年行”之九——三峡库区水电站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2015“江河十年行”之九——三峡库区水电站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2015“江河十年行”之九——三峡库区水电站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2016-03-23 19:28:40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432076 次 | 评论 63 条

汪永晨

三峡大坝修建以来,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担心也从没放松过。专家们更是说,金沙江流域是中国甚至世界上地质灾害最密集的地区,在这里布局建设密集的高坝和大库容水电站,有什么风险? 地质学者杨勇认为,云南前两年发生的地震,与全世界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金沙江大坝群有关

鲁甸地震灾区山村。图片来源:杨勇

云南省鲁甸县2014年8月3日发生6.5级地震,导致超600人丧生,并引发严重地质次生灾害。地震引发了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一处山体滑坡,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的湖面水高超过千米,淹没一千多亩良田,直接危及下游多座水电站。

多年研究金沙江流域地质问题的地质生态学家杨勇在接受中外对话记者刘琴访问时认为,从2012年彝良地震到鲁甸地震,从地震发生时间和震源分布来看,与建设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巨型电站和牛栏江天花板电站等水库蓄水都有关联性。这一地区,也正是“江河十年行”在用十年的时间关注并记录的大江江段。 中外对话记者刘琴采访“江河十年行”专家杨勇时,有这样的对话:

刘琴: 有没有迹象可以表明,云南鲁甸这次地震与修建水电站有关?

杨勇:目前只能正视这样的基本信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旱谷田村下的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峡谷内,距牛栏江干流第七级水电站天花板水库大坝不到7公里。该水库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1年蓄水发电运行,(牛栏江共规划10级开发,目前已建成4级,在建2级);距金沙江溪洛渡水库(牛栏江下游回水区)也仅有10余公里。

2012年金沙江

2013年金沙江上向家坝大坝和化工企业共存的县城

2012年溪洛渡大坝

2012年9月彝良地震,震中距2011年建成的洛泽河麻林电站水库库尾不到10公里;距金沙江向家坝水库最近点不到60公里。

2014年4月永善地震,震中距金沙江溪洛渡水库最近点不到7公里。 从近几次地震发生时间和震源分布来看,与建设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巨型电站以及牛栏江天花板电站等水库蓄水都有其关联性,如图

刘琴:金沙江流域是中国甚至世界上地质灾害最密集的地区,在这里布局建设密集的高坝和大库容水电站,有什么风险?

杨勇:金沙江干支流穿越川滇地震断裂带,一些江段与断裂带平行或重叠,区内又是地质破碎、地质灾害和地质危岩分布密集的高山峡谷,在这样的河流布局建设密集的高坝和大库容水电站,存在两方面的地质风险:

一是水电运行系统面临地震活动时造成的破坏,包括大坝、发电厂房、地面建筑、输变电设施、输电线路等等,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如果震中距离这些系统比较近的话,损失破坏一定是严重的,并将形成持续的次生地质灾害和连锁灾害链。

二是在金沙江流域这样复杂而活跃的地震活动危险区域,水库诱发地震的频率和强度都将增大。近年来地震活动处于活跃期,特别是在川滇地震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这一地区没有水库也会发生强烈地震,但是水库可能会更强烈激发应力释放,这种释放机制科学上还不能解释清楚,人类还没有能力去认识和控制其规律。

横断山脉暨金沙江水电建设布局,忽视了在恶劣地质环境下,地震灾害导致的堵江在河谷地貌动力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刘琴:水电建设诱发地震,需具备哪些条件?

杨勇:目前的研究认为,水库诱发地震取决于库坝区地质环境、地质构造背景和水库规模和运行的总体组合条件。

从对世界近2000多座水库地震的分析表明,水深和库容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机制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水体负荷所产生的正应力、剪应力远小于完整岩石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如果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岩体破碎,裂隙发育;2水体负荷产生的超孔隙水压足够大,那么水库负荷所产生的剪应力和孔压力就形成诱发地震的直接作用因素。同时,还是触发较大初始应力的间接作用因素。 这好比一个气球,在无外来压力状态下,它会保持平衡状态或者逐步释放压力,在有外来压力情况下,压力会加快释放,如果用针尖触碰它就会瞬间释放甚至爆炸,水库地震就是在一切条件具备时形成的有大有小的“针尖”效应。

所以,不能一概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会形成大地震。

世界上虽然还没有水库诱发7级以上的地震案例(如果不算汶川地震),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像在地质应力高度集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建设高密度水电群的案例。

川滇地震带的横断山诸河流分布有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并出露有象征地球岩石圈中构造活动最强烈、结构最复杂的蛇绿岩混杂带。岩层结构破碎,断裂构造复杂,在建和规划电站库坝区都具备不同程度的渗漏条件,水库蓄水造成岩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降低,破坏岩体内应力均衡状态,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和库岸岩体动力平衡,在其他条件具备时,将成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因素。区内河流具备地球上最活跃的地质构造背景,活动断裂纵横交错,电站坝址和库区难以避开这些构造活动区,而大多数断裂构造与地震活动均有成因上的联系。

另外,由于横断山诸河流流量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征,一旦在河流上形成首尾相连的大水库群,消洪增枯的频繁交替以及水库容差异和频繁调度,引起库容水深的不断变化,也会引起库岸围岩结构瞬时应变,在这种快速频繁的变化中,也可能导致应力失衡而诱发地震。

刘琴:目前,中国水电建设大跃进势头不减,已经向中国西南、青藏高原大举进入,建水电站是不是缓解中国电力紧张局势的最佳选择?

杨勇: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截至2012年末达到10.6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力大国,但是中国同期GDP只及美国的30%左右,说明中国单位GDP能耗很高。据相关资料,中国同比产值能耗水平是日本的7.5倍,德国的5.5倍,美国的4.4倍,澳大利亚的3.5倍,甚至是巴西的2.3倍。

这说明,随着深化改革,调结构,改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中国现有电力装机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配置,完全可以支撑相当一个发展时期的能源供应。金沙江以及西南地区众多河流的水电开发完全可以放缓,进一步审时度势,深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避免不应承受的风险。

三峡库区水电站被毁只是冰山一角

地质专家认为,三峡库区已进入灾害高发期,水电站被冲毁在意料之中,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全国已有多座水电站因地质灾害而损毁。

巨型水库、水面面积扩大、库岸再造频繁等都会加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杨勇

2014年9月上旬,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发生山体滑坡,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利丰源水电站(原名大岭山水电站)被彻底冲毁,这是三峡库区首次发生水电站冲毁事件。

地质生态学家杨勇告诉中外对话记者刘琴,“三峡库区水电站被冲毁是在意料之中。”

杨勇说,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一个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水位上升,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地进行水位调节,常年水面面积大幅度扩展,这样一来一方面库岸再造活动频繁,岸坡变形加剧,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局地气候发生变化,导致局地气候特征的变化及局地气象灾害发生,特别是持续降雨和强度降雨频率增强;再加上涉及113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建设、道路施工、小水电开挖、采石取土等活动。如果上述因素叠加,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就已经形成。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对中外对话记者刘琴说:事实上,三峡库区已进入灾害“高发期”,目前已确认的崩塌、滑坡、危岩、坍岸等地质灾害点已超过5000处。“之所以这次事故关注度高,是因为首次冲毁的是三峡库区的一座水电站。”

地质学家范晓曾撰文说,自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出现了一个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截止到2011年7月,仅重庆库区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272起。2008年至2009年的蓄降水阶段就发生了243起,其中新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167起,占68%。为此,长江水利委员会要求蓄降水阶段每天的水位升降不超过0.5米,使2009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1年两个蓄降水阶段的情况有所稳定,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分别减少到16起和13起。但专家也指出,从2010年以来,水位在175米保持的时间较长,应当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效应。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库区主要包含长江流域的重庆市和湖北省的一些范围。

有多少水电站无法统计

杨勇和范晓在接受中外对话记者采访时说,三峡库区有多少水电站无法统计。

杨勇说,三峡库区有很多支流汇入,小水电开发在三峡库区是比较泛滥的,有多少无法统计。如果是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建设的小水电站,电站选址的地质环境可能随着三峡蓄水而发生变化,地质危险程度会增加。

范晓分析说,中国的小水电站非常多,因为中国实行的是分级审批制,从中央到省、县,甚至乡一级,都有审批权。中国的河流,从干流到支流,被不同政府所瓜分,长江上游水力资源100%已被开发。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9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在1700多个县,技术可开发量1.28亿千瓦。目前,全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多座,总装机容量5100多万千瓦,在建规模达2000万千瓦。

对于三峡库区水电站首次被冲毁事件,范晓、杨勇之所以没有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们清楚,中国水电站被损毁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大型水电站。

范晓告诉中外对话记者, 2014年8月发生的鲁甸6.5级地震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因山崩堵江在牛栏江上形成堰塞湖,其中牛栏江上已建成的红石岩电站被大型崩塌和堰塞湖掩埋和淹没,使总投资约8元亿的工程几乎全部报废。

他说,高山峡谷中的大型电站工程,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巨量开挖与爆破,往往会严重影响大坝、引水隧洞、电站厂房附近地质结构稳定性,一旦强震来临,这里也是最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点,在汶川地震灾区的许多地方都曾观察到这种现象,牛栏江红石岩电站的情况也不例外。因此,在中国西部地震和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大型水电工程以及其他大型工程的决策,都应十分慎重,并应进行独立客观、严格周密的灾害风险评估。

而在2014年“江河十年行”时,我们竟然还发现鲁地拉水电站还没发电,闸门就被冲走,损失的6亿元没人负责。

针对近几年来的各种质疑,三峡公司领导人是这样回复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梯级水电站在区域地貌上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范畴。在地质历史上,长期受西部地槽强烈活动的影响,区域构造基本特征总体上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特征处于次要地位。区域内主干断裂发育,是主要的发震特征,地震活动较频繁。但选定的四个坝址 均避开发震断层,一般与活动断层相距25 km以上,坝址区均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地块,即在不稳定的大地质背景下坝址位于一个安全的地质岛上。同时他们也承认,目前这四个电站的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程度还很薄弱,因此研究水电工程区的地壳稳定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峡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斌认为:“虽然我们这4个水电站都建在相对稳定的坝址上,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强震多发地区大坝的安全问题。”胡斌说,特别是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这三个水电站,其所在地区发生强震的震级有可能超过7级,因此这三个水电站是按9度防震设计的,而向家坝水电站面对的这一问题则相对轻松些。“我们这4个水电站在抗震安全方面都是作了充分准备的。”

这些标出来的都是电站

这些标出来的都是电站

杨勇说: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接、至今地壳运动仍然剧烈复杂的造山带,是杨子板块与冈底斯-印度板块之间巨型造山系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活动性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挤压、褶皱、隆起并伴随着引张、伸展、裂陷,形成了冷谷相间的纵列峡谷地貌和山间断陷盆地(湖泊),这样的地质地貌为江河发育和水能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快速隆起,周边河谷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川的强烈下切,高山峡谷和滩多流急的河谷形态还在强烈的演变中,区内断裂构造体系如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小江断裂、程海断裂、澜沧江、怒江断裂等频繁的新构造运动,使强烈的地震活动沿着这些断裂带频繁发生,河谷两侧高陡斜坡地上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滑坡屡屡发生,临灾危岩地貌发育,高地应力区河谷强烈下切卸荷而产生的大型危岩山体给工程建设和城乡安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在这些地质背景下灾变的可能性。 金沙江堵江灾害的环境效应

杨勇认为:在中国西部这样的地质灾害高发区,一旦发生极端灾害事件,由于梯级大坝的上下相连,尤其是高坝、大库连续分布,极可能对灾害起到放大作用,造成具有连锁效应的灾害链,给下游构成严重威胁。在这方面我国有极其惨痛的教训:1975年8月,河南省淮河流域的特大暴雨更是酿 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案,因淮河上游的大型水库-板桥水库溃坝,导致下游石漫滩大型水库、两个中型水库、60座小型水库、两个滞洪区在短短数小时 内,相继垮坝溃决。这次洪水灾害死亡总数超过20万人,1700万亩农田被毁,受灾人口1200万。

在金沙江, 历史上有多次地震堵江断流,最近的发生在2003年7月和10月,云南大姚连续发生两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金沙江右岸支流上有54座大中型水库的坝体发生严重的裂缝与渗水,丧失了正常蓄水功能,并给下游造成巨大威胁,下游组织大规模民众撤离。 当我们已经面临金沙江遭遇强烈地震和引发的堵江现实时,情况将更为严峻和复杂,下游的相连的大坝水库和城市人口密集区,地震区交通瘫痪,救援受阻,水位快速升高,大坝满水,闸门启动失灵等。 因此,在金沙江水电开发中我们应该更加审慎,提前应对。 汶川地震的震源恰好在通过紫坪铺水库的水磨—庙子坪断裂带上

地质学家范晓是第一个提出汶川地震与紫坪铺电站有关。

2008年大坝上的裂缝还在

2009年紫坪铺大坝边上钉满了钉子的大山

2009年范晓在接受记者采访

范晓对“江河十年行”的记者这样说:汶川地震发震的北川—映秀断裂带在紫坪铺水库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在通过映秀,即狭义的映秀断裂带;一支通过水磨—庙子坪,即水磨—庙子坪断裂带,后者恰好在地表穿过紫坪铺水库的主要蓄水区。

从地貌特征看,原本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流入平原的岷江,流至原漩口镇处发生90°的突然转折,变为西南~东北走向,从而与水磨-庙子坪断裂带并行,这表明此 段河谷顺应了断层破碎带的软弱部位,这是断裂具有晚近时期活动性的重要证据,这种活动性断裂通常都会成为地震的发震断裂。

汶川8级地震震源与震中的空间关系示意图

据范晓

如此快速地大幅度地蓄水和放水十分罕见和危险

范晓的研究表明:紫坪铺水库2004年9月开始蓄水,蓄水前,大坝处的天然河流水位高度在海拔752米~755米。蓄水以后的水位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1阶段(低幅加载Ⅰ与低幅卸载Ⅰ):2004年09月至2005年08月,752米上升至775米,升幅23米;775米下降至760米,降幅15米;

第2阶段(高幅加载Ⅰ):2005年09月至2005年12月,760米上升至840米,升幅80米; 第3阶段(低幅卸载Ⅱ):2006年01月至2006年04月,840米下降至820米,降幅20米 第4阶段(高幅加载Ⅱ):2006年05月至2006年12月,820米上升至875米,升幅55米; 第5阶段(高幅卸载Ⅰ):2007年01月至2007年08月,875米下降至817米,降幅58米; 第6阶段(高幅加载Ⅲ):2007年09月至2007年12月,817米上升至873米,升幅56米; 第7阶段(高幅卸载Ⅱ):2008年01月至2008年05月,873米下降至821米,降幅52米。

从2004年9月开始蓄水至2006年10月达到875米的最高水位,水位的升幅高达123米,而这仅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大库中 都是罕见的。如此快速地大幅度地提高水位,以及高幅加载与高幅卸载的反复交替,就象不断给地震断层进行强力按摩,会促使断裂加速复活。据雷兴林等 (2008)的计算,当水位在875米至817米之间变化时,其卸载量或加载量高达约7.4亿立方米(即约7.4亿吨),而汶川地震正好发生在紫坪铺水库 经历了三次高幅加载和两次高幅卸载之后,而且正好处在第二次高幅卸载期之末。

水库蓄水以后,紫坪铺库区的地震活动显著增强

图12 汶川8级地震前紫坪铺库区三个小震密集区分布图

据卢显(2010)

1 红色线框内的密集红圈是水库西南区的水磨震群;2 棕色线框内的密集红圈是水库东北区的深溪沟震群;3 绿色线框内密集红圈是水库东南区的都江堰震群

红五角星是汶川8级地震震中;蓝色三角及蓝色字是库区地震监测台站及其名称 水库诱发的小震群是不是汶川地震的前震?

范晓认为:由于紫坪铺水库西南区的水磨震群是公认的水库诱发地震,而汶川8级地震的震源又恰恰位于水磨震群的空间范围之内,因此,汶川地震与水磨震群的关系,成为了紫坪铺水库是否诱发了汶川地震的关键纽带。

汶川地震在大区域没有明显前兆是否正好反映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 范晓说:习惯上人们总是认为,水库诱发地震是因为断层的应力积累已达到临界状态,水库的蓄水活动只是起到触发作用,但这是一个并未被实证或难以实证的命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排除断层原本的应力积累并未达临界状态,而因为水库的蓄水活动导致岩石破裂或地震活动被“激发”或不是被“触发”的状况,即可能是在岩石中产生了新的破裂。

四川省地震局的张致伟等(2009)、程万正等(2010)都指出,紫坪铺水库蓄水以后,库区出现了小震密集增加的现象,它们与水库蓄水、放水有关,这既 可能属于区域长期地震活动的一种起伏,也可能是因为水库区小震活动异常的“链式续增”,引起断裂带上巨大能量的提前突然释放。既然是提前突然释放,因此汶川地震前孕震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中短期前兆性地震活动不明显

汶川地震前,中期巨变异常以及宏观异常开始出现的时间,恰与紫坪铺水库高幅加卸载期开始的时段吻合,因此,汶川地震震前异常与其它大震的不同,是否正好反映了水库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的差别,显然值得注意。

水库能够诱发震级高达8级的巨大地震吗?

范晓说:历史上被确认的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为6~7级,虽然从普通逻辑上,这并不能推论水库不能诱发8级地震,但水库能否诱发汶川地震这样的高达8级而且破裂带长约二三百公里远远超出库区范围的巨大地震,仍然让人们充满疑问。 四川省地震局的易桂喜等(200

6、2011),通过研究汶川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参数,发现在紫坪铺水库蓄水前,龙门山断裂带高应力区分 布在绵竹—茂县一线的东北侧,即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属于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而包括紫坪铺库区在内的汶川段,处于中偏低的应力状态,尚不具备发生强震的背景。

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群的活动与b值的降低显示了紫坪铺库区附近应力水平的显著升高,8级地震没有启动于原本应力水平较高的龙门山断裂带北段,而是发生在紫坪铺水库附近,很有可能是受到水库蓄水的影响;而汶川地震之所以表现出由初始破裂点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单侧破裂现象,并且破裂延伸达200公里以上,似乎又与原先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比较接近破裂临界状态有关。 一幅正在完成的拼图及其巨大的挑战

范晓和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认为: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这一前所未有的案例,给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视角,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巨大挑战的科学命题。

水利工程专家王维洛曾经指出(2008),科学家面临的一个全新情况是,紫坪铺水库建造在具有强烈地震活动背景的断裂带上,在这种情况下,水库诱发的构造性地震是否还属于传统经验的水库诱发地震的范畴? 对策建议

面对中国大江大河面临的如此严峻的挑战,杨勇提出建议:

尽快调整金沙江水电规划布局、坝高、库容、装机规模、坝址选择等等(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截至2012年末已经超过10亿kw,达到10.6亿kw,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力大国。但是我国的年GDP只及美国的30%左右,说明我国单位GDP能耗很高,据相关资料对比,我国同比产值能耗水平是日本的7.5倍,德国的5.5倍,美国的4.4 倍,澳大利亚的3.5倍,甚至是巴西的 2.3倍。这说明,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调结构,改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现有电力装机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配置,完全可以支撑我国相当一个时期的能源供应。否则象当前这样的发展势头,可能造成电力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沙江以及西南地区众多河流的水电开发完全可以放缓,进一步审时度势,深入 研究,科学规划设计,等待合理的开发时机和条件,避免风险;如果现在开发方式不能逆转,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的预案。

明天,“江河十年行”将走近怒江。

关于长城被毁的范文
《关于长城被毁的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