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人生三本书高考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0 09:01: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生要读好三本书

人生要读好三本书

第一本: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就是生活本身这本大书。谁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谁就会变得日益聪明智慧起来。人的大脑发育,人的大脑运动,是离不开生活的润泽和养护的。这里,生活实践既能满足大脑运动的有氧需求,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大脑发育和运动的刺激。同时生活实践之于大脑运动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大脑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认知,这些又都转化为大脑的灵性。因此,在生活实践面前,在生活实践的挑战中,脑子会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明。

读好无字之书,让人生更加聪明智慧。

第二本:有字之书

有字之书,就是人类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社会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就拿高中生来说,只读好教课书、考试书、作业书,并不能为大家打开通往理想大学的光明大道,因为无论是为今天的高考作准备,还是为明天的就业谋生作准备,仅有死的书本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塑造,还是综合素养的培育,都离不开人类的经典知识。有些学校把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什么是领袖气质呢?领袖气质至少要有独特的思想。而经典就是人类祖先为后人用知识垒就的思想大厦的阶梯。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攀登一级又一级阶梯,拾级而上,才能达到人类思想的顶峰,才能超越,才能有新的成就。今天学生能读的书很丰富,古今中外都有。我希望学生要多读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这是我们民族思想长河的源泉,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基石!

读好有字之书,让人生更加丰满充盈。

第三本:心灵之书

读好心灵之书,就是每个人要读懂自己,读好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讲的,就是人能读懂自己。很遗憾,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不了解自己。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能读懂自己,这就是学校教育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让每位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我们的老祖宗历来强调一个人要“内省”。就是“每日三省吾身“。

读好心灵之书,让人生更加从容淡定。

推荐第2篇:“三本书”心得

“三本书”读书心得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安全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和谐矿井,安全第一。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工程中,首先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方式,变“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向“我要安全”的自主管理转变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安全教育方法、警示、实践》“三本书”是集团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成果,是安全教育的精髓所在。丛书共收录安全教育方法120篇,典型事故案例108例,安全教育实践经验42则,兼备了理论性、实践性和警示性的有机统一,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显示可操作性。安全教育,即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按照一定要求对职工思想和行为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它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三本书的学习,我总结出一下心得体会:

首先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区队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基层区队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支部书记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范畴,党组织的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内容为重点,每月组织职工进行考试,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落实“一帮一”帮扶措施。推行“30秒安全隐患确认法”,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基层区队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拓展安全教育内容。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会议,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兄弟矿井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 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置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

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

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支部书记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支部书记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

《安全教育方法、警示、实践》“三本书”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结合体,是一部系统性的教育经典。安全教育工作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来指导实践,而各种事故案例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形成处理问题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安全教育工作非一朝一夕,是一项要求每个人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学以致用才能发挥“三本书”的最大效用,才能保证我们矿井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相信我们会成为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把安全文化发扬光大,让年轻的赵楼矿井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推荐第3篇:三本书学习心得

“三本书”学习心得

在当前企业面临产品积压、经营亏损、内外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公司组织各级干部学习《要结果不要理由》、《致加西亚的信》以及《冰山在融化》这三本书,目的要求我们各级干部敢于负责任,勇于有作为,讲效率,干实事。学习之后,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结果最重要,必须放弃理由。

我们是靠结果生存,我们不可能靠理由生存,没有结果,我们就不能生存,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硬道理。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不会死?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总是方向正确,而是他们即使在方向错了的情况下,也在奋力拼搏。这时候失败的只是方向,作为人本身,作为团队,并没有错。这样,一旦方向对了,站起来的又是一个巨人。所以,作为公司的执行层,即使战略是错误的,我们也要通过执行把它做对,赢在执行!中国自古有成败论英雄之说,“胜者王败者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著名的企业大都有盛久不衰的文化支撑。强调结果强调执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企业文化,就如老百姓看公益片,并不是看完了就能改正很多不好的习惯。从自我入手,不讲客观,我们一定行。

强调一下执行的十六字原则: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二、任务并不是结果。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事情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这种因果逻辑:既然我们把这个事情给你,你就应该完成;既然你懂得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你就应当能够把它做好。但是错了,执行是果应逻辑:只有好的回报才有好人,不讲结果就没有好人。用战略的因果逻辑代替执行的果应逻辑,是执行失败的根本原因。

任务是一个执行假象。当上级安排一个任务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想要一个结果;但接受任务的人实际上认为自己接受的是任务,而不是要对结果负责,遗憾的是任务并不是结果。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实际工作中,当自以为在执行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执行。现实工作中,如果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是被完成任务这类执行假象所迷惑。因此,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对任务负责,才会有真正的执行。。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是执行的八字方针。凡是有执行力的公司强调的是制度,是认真,而不是个人的聪明或才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世上没有不负责任的工作,也正是因为我们在工作生活家庭中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予以约束,工作之中无小事,认真的完成每一件小事,不耍小聪明,努力负责作的做事。我们常说客户才是我们的老板,客户才是给我们发工资的人。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也正是要通过一丝不苟的完成和优化工作的经细节来体现。只有增加责任感,我们才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借口的滋生的闸门才不会打开,对自己负责,对工作岗位负责,认真做事,聪明第二,尽忠职守。

三、阻止借口、理由的滋生蔓延。

我们首先应从执行力开始,对于公司和部门决定任务和要求,应无条件的服从并予以满足,尚且不要去讨论和争辩方向的对错与否,先做,做完再说,这种做,这种执行并不是盲目的做事,仍要以结果为导向,以公司利益为前提,高效的对过程负责,在执行中把工作做对。

书中说“什么是不简单,把千万遍重复的事做对,就是不简单。”这种不简单我们需要一种快乐而又热情的心态。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的重复,偶尔也会太乏味,失去了激情。所以快乐工作是动力源泉,积级乐观的工作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对。领导经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其实就是来自热情和快乐。快乐能生产出灵感,激情能生产出创新。这种快乐热情工作的氛围是自动自发的体现,从乏味的工作试着寻找工作的乐趣,带着热情和信心的工作,不找任何的借口。

四、忠诚为本,勤奋敬业。

阿尔伯特·哈伯德写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所推崇的敬业、忠诚、勤奋、自信、主动性等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国家,被誉为全球所有公务员、公司职员的职业圣经。罗文在接受上级的任务后,没有任何借口,而是迅速采取行动,把信成功的送给了加西亚。 哈伯德首先认为,罗文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作为成功的励志之作,罗文那忠诚、团结、敬业的精神却让我们为之敬仰。罗文有一颗忠诚的心,忠于上级的托付,这是他成功的前提。做事先做人,“忠诚”是为人之本,是企业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忠诚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张扬自我各顾各,推来挤去“往前奔”,工作上拖拖拉拉,生意上狡诈多疑……象罗文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越来越罕见了。感慨之余,我牢牢地记住了哈伯德的忠告——钦佩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也钦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蠢的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冰山在融化》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以下几个道理:第一,你经常观察和思考吗?善于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吗?习惯了一种工作或生活状态,很多人都会深陷其中、不愿改变,对很多东西也都会习以为常,丧失了敏锐的观察力。当你发现问题或从别人那里知晓问题的时候,又是如何面对的呢?是根本不相信还是选择逃避?是想象出一大堆的困难吓倒自己?还是向关键人物寻求帮助?此外,在呈现问题的时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拥有一颗变革之心,就算自己不能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但在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能迅速理解并做出行动,而不像故事中的非也那样处处阻挠、制造事端、影响问题的解决。 第二,如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团结协作,团队就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当然,在团队建立之初,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团队成员需要利用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进行磨合;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要多站在团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个团队成员都要铭记:无论多么优秀,单只企鹅是抓不到鱿鱼的!除了核心团队,还有一个更大的团队,那就是身处问题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即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在企鹅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多读几遍书,多经历一些事,可能会从中悟出更多的道理。这些理论不仅是企业的变革良方,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所有发生变革的领域——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生活。变革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若只是一味地沿袭老传统、旧黄历,不知改变,把之前的定理定论都视作可以永世流传、沿用的法宝,那必然会被过去所束缚,无法寻求创新,无法在多变的社会中立足。

联系到我们实际工作,当我们意识到公司或本身工作的种种问题,一定要有推行变革方案的决心、勇气、策略,还应该在推行变革中意识到阻力,并想方设法排除,最终取得成效,并且为企业带来思想观念的活力。

李 恩平

09.07.28

推荐第4篇:三本书的读后感

[三本书的读后感]

2011年2月7日

三本书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三本书,这三本书有个共同点,主角都是小女孩,三本书的读后感。

第一本书叫《一百条裙子》,主角是旺达。旺达是个很朴素的女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捉弄着她,她都能够默默地忍受着。

第二本书叫《小公主》,主角是萨拉。小女孩萨拉并不是公主,但是在困境中,她象公主一样一样保持着自尊,象公主一样爱人并且自爱。外在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读后感《三本书的读后感》。

第三本书叫《绿野仙踪》,主角是多梦茜。小女孩多梦茜被一阵大风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女巫的帮助下,多梦茜和朋友一起战胜困难回到了家。

三个女孩的故事都那么吸引着我,从她们身上我也看到了各自的闪光点。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学习他人的长处,我们就会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5篇:人生必看的30本书

1、《与成功有约》

2、《历史的经验》

3、《西藏生死之书》

4、《荒漠甘泉》

5、《老人与海》

6、《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7、《曾国藩家书》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9、《你的误区》

10、《人性的弱点》

11、《瓦尔登湖》

12、《生活的艺术》

13、《拿破仑传》

14、《渴望生活----梵高传》

15、《卓别林自传》

16、《钱钟书传》

17、《上帝不可捉摸----爱因斯坦传》

18、《富兰克林自传》

20、《无限的成功》

21、《陈景润传》

22、《李嘉成传》

23、《松下幸之助》

24、《甘地自传》

25、《 居里夫人传》

26、《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

27、《贝多芬传》

28、《边城》

29、《一个人的战争》

30、《堂.吉柯德》

推荐第6篇:亚马逊人生必读100本书

亚马逊人生必读100本书

【文学类】

《百年孤独》《活着》《悲惨世界》《老人与海》《挪威的森林》

《人间词话》《唐诗三百首》《呐喊》《撒哈拉的故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海子诗全集》《三体》《四大名著》《围城》《1984》

《傲慢与偏见》《茶馆》《魔戒》《白鹿原》《射雕英雄传》

《我们仨》《月亮和六便士》《倾城之恋》《白夜行》《飘》

《尘埃落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诗经》《目送》《基督山伯爵》

《边城》《如何阅读一本书》《苏菲的世界》《红高粱》《文学回忆录》

《麦田里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我与地坛》

【社科类】

《论语》《光荣与梦想》《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南渡北归》

《中国哲学简史》《万历十五年》《社会契约论》《菊与刀》《失控》

《文化苦旅》《乌合之众》《孙子兵法》《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宽容》《传家》《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深处的忧虑》《剑桥中国史》

《西方哲学史》《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经管励志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济学原理》《金字塔原理》《少有人走的路》《向前一步》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基业长青》《影响力》《伟大的博弈》《与神对话》

《心理学与生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从0到1》《资本论》《激荡三十年》

【少儿类】

《哈利 波特》《不一样的卡梅拉》《小王子》《丁丁历险记》《猜猜我有多爱你》

《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失落的一角》《上下五千年》《好饿的毛毛虫》

《夏洛的网》

【科技类】

《时间简史》《科学百科》《万物运转的秘密》《从一到无穷大》《浪潮之巅》

《上帝与新物理学》《硅谷百年史》《昆虫记》《万物简史》

【艺术类】

《艺术的故事》《美的历程》《加德纳艺术通史》

【生活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推荐第7篇:人生必读的50本书

1《冰心散文选》2《论语》3《物种起源》4《全球通史》

5《君王论》6《史记》7《孙子兵法》8《三国演义》9《战争论》10《水浒传》

11《曾国藩家书》12《毛泽东传》13《汤姆叔叔的小屋》14《红与黑》15《红楼梦》

16《悲惨世界》17《百年孤独》18《老人与海》19《国富论》20《胡雪岩全传》

21《飘》22《钢铁是怎样练成的》23《西游记》24《呐喊》2《小王子》26《本草纲目》27《昆虫记》28《倾城之恋》29《一千零一夜》 30《堂吉诃德》

31《变形记》32《吉檀迦利》33《欧也妮葛朗台》34《哈姆莱特》35《简爱》

36《雷雨》37《茶花女》

38

《神曲》

39

《梦的解析》

40

《雪国》

41

《边城》

42

《喧哗与骚动》

43

《复活》

44

《罪与罚》

45

《四世同堂》

4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7

《围城》

48

《情人》

49

《西厢记》

50

《苏菲的世界》

1《论语》 2《孙子兵法》3《史记》4《资治通鉴》

5《本草纲目》 6《西厢记》7《胡雪岩全传》 8《曾国藩家书》

9《红楼梦》10《水浒传》11《西游记》12《三国演义》

13《Mao.ZD传》14《呐喊》15《冰心散文选》16《雷雨》

17《围城》18《穆斯林的葬礼》19《边城》20《平凡的世界》

21《圣经》22《物种起源》23《君王论》

24《伊索寓言》25《神曲》26《一千零一夜》

27《国富论》28《战争论》29《全球通史》

30《梦的解析》31《老人与海》32《百年孤独》

33《悲惨世界》3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5《飘》

36堂吉诃德》37《倾城之恋》 38《哈姆莱特》

39《红与黑》40《瓦尔登湖》41《日瓦戈医生》

42《茶花女》43《罪与罚》4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5《欧也妮葛朗台》46《吉檀迦利》 47《小王子》

48《简爱》49 《复活》50《麦田里的守望者》

推荐第8篇:班主任读好三本书

班主任读好三本书

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读好三本书,只有这样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一、广读知识类书籍。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就犹如盲人一般,在谈到某一领域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孤立的就事论事,不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知识就显得陈旧,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班主任应该广读书,科学、艺术、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都应该涉及到。只有班主任拥有渊博的知识,自己的学生才能从中受益匪浅,同时在班主任的影响下,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通晓学生类书籍

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年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隔阂,这也是所谓的“代沟”,在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看不懂的时候”,学生们也在感叹“老师对我们缺乏理解”,要消除这些现象,只有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而在学生不能立刻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多读一些关于学生成长的书籍则是最好的途径。在这些书籍中,详细的对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鲜明的个性做了描述。班主任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再找其做思想工作,就效果明显了!

三、精读自我解剖书籍

一个人了解别人很容易,但是看清自己就很难了,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班主任一味的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一件事情,来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就很容易失之公平,方法手段也显得陈旧。因此班主任应该多读有关班主任的书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同时在书中可以借鉴别人的可取之处,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武装自己。

在我们班主任感言工作难以开展,对学生无奈的时候,或许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尽管它会占用你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对今后的班主任工作确实是很有帮助的!

推荐第9篇:学习三本书的心得体会

学习三本书后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员工,学习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理念对今后日常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企业文化三本书的学习就需要非常用心和认真的学习。

工作是行为、文化是精髓,只有在思想中深刻的理解企业文化才能将工作按照企业既定的目标努力。这就如同人本身一样,如果没有了灵魂,那就只剩下一个躯体“行尸走肉”。做事情没有章法、说话没有逻辑、思想偏离轨道等等都是没有思想体系人的表现。可能每天也在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但最终真的是碌碌无为,不但不能实现企业价值,而且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无法得到体现。因此企业文化的学习是工作的精神支柱,学习企业三本书并不是目的,将三本书的思想融入今后的工作才是三本书学习的用意。

来到1+2联合不动产后通过一段时间把三本书都阅读了一遍,而且每周都按时参加集团组织的三本书学习。闲暇时间也听到身边一些伴随企业成长过来的老员工,不时的说起新联合这么多年的辛酸经历(当然这其中也有喜悦)。

新联合发展到今天并不是“理论在先、实践在后”,而他是经历多年“商战”的风风雨雨才催化出如今的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这就是《管理为什么不是科学》的核心。没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或者没有太长工作经验的人,总是想从书本中学习到一些能够帮助创业和工作的秘诀,但大多数都因不切合实际而遭受缺乏实战经验带来的后果。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认为成为一名成功培训师,需要读很多关于培训技巧方面的书籍。因此买了很多关于培训资料,每天都沉浸在培训理论当中,而严重的缺乏了授课实战经验。后来在讲课的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本不是书本中的理论能够解决的”。

《管理为什么不是科学》这本书,他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指导,而是一本由新联合创始人带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当年的),突破“恶劣的生存环境”经历风风雨雨的打击,实现一片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蓝天”。而在《管理为什么不是科学》这本书中正是体现了企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三本书的学习中多次提到组织这个词,正如书中所提到:“企业不提倡个人主义、突显个人英雄主义”。组织如同人的身体,每个部位都非常重要,离开了哪个都不行。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与目标紧密联系,所以管理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应该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如果目标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就不存在管理,从而体现出“组织”在管理当中的重要性。

我曾经举过一个关于组织的例子:“在原始社会时期,人都是聚居在一起——成为部落。血缘关系促使他们形成一个集体,打起架来都可以帮忙。他们的组织结构是潜意识已经存在的组织。之所以原始社会就形成了组织,是因为他们知道离开集体,就有可能被吃掉,所以团队越团结他们就越安全。他们知道仅靠一个人是养活不了老婆和孩子,所以必须一起工作,共同分享成果,才能有可能活下来。”、

在当今的社会更是如此。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等等,因此,只有我们融入社会、融入企业、融入集体,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 2 联合不动产

培训师 杨光 2011-9-30

推荐第10篇:这三本书的读后感

大概是在深秋,央视播了一期尹建莉的访谈节目,当时感觉其所提出的观点特别有冲击力,这三本书的读后感。开始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在去年12月中旬,背景有很多,当时的动机,一是弥补自己所受家庭教育的不足,从早期的家庭教育方面查找自己身上弱点与缺陷产生的根源,并克服纠正之,二是从作者以妈妈的身份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探索并学习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好的方法。至于作为这本书主要内容的,具体环节的教育孩子的实用性方法,反倒成了赠品。

这本书中理论要多一些,故事性稍显不足,因此我这么一个边缘受众的阅读的连贯性与感受到的吸引力都不是超强,因此读得很拖拉,12月中旬一直拖拉到2月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是,这本书却教我懂得了一些让我受益终生的好的方法,即与孩子接触时必须要遵守的一点基本原则,即使什么知识也教不给他,也要让他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感觉到轻松愉快。我懂得了在与任丰琪眼神接触时一定要眼含笑意,在与任丰琪聊天时一定要语气欢快,在任丰琪提出任何问题时一定要站在她的角度以一个六七岁小女孩的眼光和心地设身处地地考虑利弊得失,我也因此重新拥有了一颗童心。我们一起“开小卖部”,商品是家里的几乎所有的小东西,玩具、文具、零食、小工具,货币是我库存的准备用来乘公交的六十多张一元纸币和若干张其他颜色的钱,当因各种不可抗时间挤压而开小卖部的时间与智慧树冲突时候任老板毅然决然地pASS掉了智慧树专心开小卖部,一直开一直开一直开得我有种朝九晚五上班的感觉,但是这位小朋友在欢欢喜喜的十多天的小卖部老板实践中将讨厌的10以内的减法彻底消化了,还懂得了促销与谢绝砍价。

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才能有质量地爱孩子。

读书之初的第二个动机,即探索人际交往的好的方法,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热情而欢快(有亲和力而使人愿意接近)、友善而坦诚(使人感觉轻松舒心而增进关系)、尊重(就是尊重,尊重对方而对方会尊重我,对方会更积极专心地接纳甚至认可我输出的信息)。

当我积极主动地比较好地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充实、非常满足、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这原本是我的一个弱项,现在,我可以体会到“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由此,我可以获得空前的自信,和激情,我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投入地去做我想做和该做的事情,继而,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第一动机。

更有爱心。更有爱。

《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自身的回忆性作品,几乎所有篇幅都是真切的人物对话和对事件的细心记叙,完完全全以孩子的口吻讲述所有所有的小事情,大量运用语气词,语言亲切浅显而欢快活泼,从头至尾没有涉及任何人性阴暗面、没有任何过激词句、甚至从头至尾不会有丝毫的不适感,童话,但是真真切切,满满的欢笑和感动,每每的是,读到一处,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惊喜着笑,只那一瞬间,身体呆住、绷紧,血液上涌,眼眶里泛起浅浅泪花。

正是受传统文学甚至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欣赏小说、电影等故事性文艺作品时候总会持悲观情绪,尽可能地将情节往坏处想,“不沉重的不深刻”,读后感《这三本书的读后感》。 而读这本书时,每每我感觉,哎呀,怕是要出什么乱子了,作者却总能以充满爱意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化险为夷,不仅是化险为夷,还总能创造出不一般的惊喜、欢笑和感动。

这点对我的影响就是,在与包括任丰琪小朋友在内的某几位同学和朋友聊天时,我会有意识地避免负面的、消极的、沉重的话题,只留给对方最纯净无瑕、最轻松愉悦、最无忧无虑的美。特别是,当有必要提及一些不欢快的话题时,我会更好地调整语气与神情,及谈话的方式和切入点,及选取更合适的事例与词句,或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以求维护气氛的轻轻松松和简简单单。这是一种人格魅力,可以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制造更多的温馨和美好、避免更多的忧愁和伤痛,我已经在身边的某几位朋友身上感受到这种魅力了,很荣幸。

想到了两部中篇小说,一部是汪曾祺的《受戒》。读《受戒》是在高一下学期,当时我四大名著都丝毫没有接触,可以说没有阅读习惯,但是被这部小说吸引,一口气读了下来。今天重读,感觉极好!另外一部是沈从文的《边城》,不太想重读。

《让孩子慢慢来》,作者从妈妈的角度感受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神奇思想的小生命创造的种种令人惊喜又感动的奇观。作者龙应台的视野极为宽广,思想高度和深度令人叹服,无论其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展现出来的母爱,还是以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审视人类文明的个人的身份所展现出来的个人情愫,都极显深厚与静谧。记录生活时却又极显细腻,叙述人事的字句掌握得恰到好处,而描绘出的人物无比生动形象,让人愿意亲近,令人神往。

这是一位非常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而坚定价值观的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她也把这种种的优秀品格传递给了孩子,白纸一样的孩子,逐渐地在母亲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鲜明色彩与棱角。特别能打动我的是,有些时候母子之间更像是朋友,互相吐露内心的想法,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像一个知心知性的朋友一样跟母亲聊天,诉说自己的想法、询问母亲的欢乐忧愁,非常平等,面对面,肩并肩,没有附庸、依赖。而又有些时候,母亲和孩子,两种独立的思想出现摩擦,呵呵,想到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读前两本书,我能抓起来,读这本却不能,应该尚未读透吧。

应该是初三时候,读了一个片段,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呵呵,那个时期之前我连双脚甚至都没跨出过四周离家五千米之外,读到这个片段感觉特别新奇。

情人节那天,我带孩子去近处的超市买东西,恰好遇见北邻的跟孩子一般大的肖凡超和他妈,姐们一照面就喊:“哎你没出去过情人节呀?哎任丰琪你舅舅这么好的青年真没对象哇!任丰琪你舅舅这几天有没有买过玫瑰花??”“。。。我不知道,我这几天一直上学了。。。”回头孩子问我,“情人节是啥节日?”

“那个,搞对象的节日。”

“搞对象的节日?”

“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看今天晚上XXXXXX他们都出去吃饭是不是,你知道的他们都有对象是不是,他们今天晚上就是跟对象一起吃饭去了。”

“噢!”然后咯咯笑着说:“舅舅,你没有对象!”

我哈哈笑着说“是啊,我特别可怜是不是?”

“嗯,有点儿!”

“咱俩是不是好朋友?”

“是!”

“那你可要帮我呀!”

“我能帮你啥,我是个小孩。”

“比如,那天,有个同学来找我玩你还记不记得?。。。你跑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坐在我们边上听我们说话,都挺好的,但是因为我得跟人家聊天,所以就没有时间跟你做游戏了,好不好?”

“好吧!”

第11篇:读好三本书心得体会

《精神的力量》让我们对岗位建功充满着决心。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党的伟大精神激烈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在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党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党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创新、走向富强。无论是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亦或是改革时期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无不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而且它们具有理想高远、紧贴实际、科学理性、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激活我们干事业的豪情,激发我们干工作的热情,百尺竿头,战胜我们面临的暂时困难。金融危机的阴影尚还存在,企业管理的黑洞尚未走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我们每位央企人都应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在困难面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克服困难时要“不断登攀、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要有敢“闯”和“创”的胆识,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强化项目治理,做一流员工,建一流企业,书写新的伟大精神新篇章。

《创业的国度》中讲只有 710 万人口并到处笼罩战争烟味的小国, 他们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结合着聪明的大脑思维 才能摆脱困境,才能从困窘的环境下强壮起来。

一、他们是团结奋斗的,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是团结奋斗的,团结就是力量。 回想我们中国的过去,日本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侵略 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又多,完全有力量去抵抗他们,但因为中国腐败的政治还有国民散沙一盘,中 国政府屡屡签下不平等的条约,所以才有悲剧的南京大屠 杀,直到后来,国民开始觉悟,他们终于知道团结的力量是 多么强大,才有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色列人在好多年前就已 经明白这么一个真理,我们真是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

二、在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群精明的政治家。在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一群精明的政治家。 通过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是因为有众多人口,而是 有一些出色的人。以色列人具备了这么一点,英明的决策将 带离国人脱离困境。相同,中国的过去,就是缺少了这样一 些人,那些政治

家太过于愚昧无知,只知道从国人那里汲取 利益,久而久之,国人开始反抗,国家开始人向灭完。

三、创新,将会是国家迅猛壮大的原因。创新,将会是国家迅猛壮大的原因。 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国 民,他没有创新意识,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识,那么他只能 停滞不前。日本是一个小国,他们之所能够在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就是创新,以色 列人不缺乏创新人才,所以国家经济才得以发展。

四、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创新 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创新是争先创优的重要标志,是 素质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干部进步的前提条件,是完成工作 目标的根本保证。 做创新型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是理念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反腐倡廉思想理念只有坚持不断发展、创 新,才能为反腐倡廉建设新实践指引方向、提供支持。二是 方式方法创新。如果工作方法陈旧,长期重复一个动作,干 部就容易产生厌倦感;经常面临同样方式的监督管理,思想 上很容易由紧到松, 逐步疲沓, 甚至有的聪明者还会想出 “妙 计”来规避监督管理。所以,推动反腐倡廉新实践,方式方 法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创新,事半功倍;方法陈旧,事倍功 半。三是抓手、载体创新。工作离不开抓手,创新离不开载 体。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工作重点的转移,工作的载体和 抓手也要随之变化,及时创新。要推行“制度+科技”模式, 以科技手段提高载体创新的含金量。

实践理性也就是实事求是,强调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则。这个理念使中国摆脱了东、西方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实事求是”指导下的中国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没有像欧洲崛起那样给世界带来战争,而是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大量机遇。这个理念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意识形态偏见最少的国家之一,使中国能大胆地借鉴别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切经验,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方方面面的进步。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国家才能安宁,而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人还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这就是一个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正因如此,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世界上仍然有约30亿人饱受战乱、赤贫、饥饿,基本生活品匮乏的煎熬。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大都

无法解决好民生这一基本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更能理解中国模式来之不易。“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是重要的中国思想。“和谐中道”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有原则的“求大同,存小异”,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这种理念是中国避免了欧洲上千年的连绵不断的宗教战争,这些战争曾几乎把西方文明毁于一旦。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道路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而是走一条高速折腾的稳健改革之路,中国也因此而迅速崛起,崛起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再多,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还是用“和谐中道”、“和而不同”的理念来解决更好。这也是历史上中国人之力庞大二错综复杂的社会时锁信奉的理念。13亿中国人通过三十多年实践证明的理念是站得住的,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棘手问题(全球变暖、文明冲突、金融危机)也是有帮助。中国理念丰富了世界的智慧,构成中国政治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对中国和世界实在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当然中国模式还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相当严重。比如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某些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一些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异、生态问题、医疗教育,引起了很多人不满。但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意志坚定,集思广益,所有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问题就是机遇。

第12篇:人生必看的10本书(定稿)

1、人生比看的书:《圣经》

这本书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没读过《圣经》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你可以不信仰基督教,但不可不读《圣经》。《圣经》是唯一一本由普世大众共同书写的全球第一畅销书,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结晶,读懂了《圣经》,可以说就读懂了人生。《圣经》,是一本可以消除你内心矛盾的书。

2、人生比看的书:《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你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踏入仕途,但你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做任何事情,只要做得够大,甚至稍微大一些,就必须了解仕途。《流血的仕途》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描述了千古第一宰相李斯如何从一个小人物,通过34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崛起为大秦帝国仅次于秦始皇的二号人物的故事。读《流血的仕途》,你可以了解到仕途的残酷,成功的残酷,但也可以让你觉得:只要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北大教授孔庆东说:《流血的仕途》是一部奇书,作者曹昇是中国的奇迹。

3、人生比看的书:《毛泽东传》

你了解毛泽东吗?你知道的是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还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毛泽东?毛泽东,永远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以卓越的思想和至高的境界,完成了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事情——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旧世界,让天地变色,让日月换颜。从 16岁离开封闭的韶山冲,到1949年站在**前,你知道毛泽东经历了多少曲折?搜狐CEO张朝阳说:从做事的角度而言,毛泽东排名中国千古第一。

4、人生比看的书:《嬴》

管理是一门学问,一门高深的学问。通用集团的总裁杰克韦尔奇这部管理书,从管理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开始叙述,一点也不摆架子,他几乎手把手告诉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认识管理,如何下手,最后又如何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一个不会管理不懂管理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生意和企业,除非他是一个艺术家。巴菲特说:读了《嬴》,你不需要再去读其他任何管理著作。

3、人生比看的书:《毛泽东传》

你了解毛泽东吗?你知道的是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还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毛泽东?毛泽东,永远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以卓越的思想和至高的境界,完成了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事情——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旧世界,让天地变色,让日月换颜。从 16岁离开封闭的韶山冲,到1949年站在**前,你知道毛泽东经历了多少曲折?搜狐CEO张朝阳说:从做事的角度而言,毛泽东排名中国千古第一。

4、人生比看的书:《嬴》

管理是一门学问,一门高深的学问。通用集团的总裁杰克韦尔奇这部管理书,从管理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开始叙述,一点也不摆架子,他几乎手把手告诉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认识管理,如何下手,最后又如何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管理者。一个不会管理不懂管理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出伟大的生意和企业,除非他是一个艺术家。巴菲特说:读了《嬴》,你不需要再去读其他任何管理著作。

5、人生比看的书:《杜拉拉升职记》

当下最火的一本书,一部“现代版的《流血的仕途》”。刚刚毕业的你,最应该看的小说就是《杜拉拉升职记》,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本书与《流血的仕途》结合在一起来看,看看古代职场与现代职场有什么区别,你会发现,在中国,几千年来,变化的只是表壳,做事情的核心真的一点都没有变化。难怪,《杜拉拉升职记》和《流血的仕途》这两本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书,会成为当下职场里最流行的两个读本。有人说:杜拉拉的经历,比比尔·盖茨的经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6、人生比看的书:《万历十五年》

真正懂历史的人,就应该读《万历十五年》。这是一部畅销了近三十年的历史小说。这本书一是特别好读,二是读了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看《万历十五年》,也许你可以看到现代中国的影子和痼疾。《万历十五年》,吴思喜欢读,张鸣喜欢读,畅销了几十年,你为何不读?

7、人生比看的书:《缔造苹果神话》

你喜欢苹果电脑吗?你是否为苹果电脑完美的设计而心悦诚服?也许你没有用过苹果电脑,但你至少应该知道i-Pod吧?扔掉你丑陋的MP3吧,i-Pod才是年轻人的潮流。可是,你知道这一切完美的产品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一切?是乔布斯。是乔布斯缔造了苹果神话。乔布斯已经成为了21世纪年轻人的精神偶像,叛逆、极端、独立、拥在在创造不可能的奇迹,有乔布斯在,一切便皆有可能。最重要的是,乔布斯已经拥有了几百亿美金的财富,在未来,他会创造更多奇迹。在比尔盖茨面前,乔布斯是从火星来的艺术家。你想知道乔布斯的魅力,读这本书会吓你一跳——你会发现,乔布斯什么也不会,但毫无疑问,他是地球上最牛的人之一。

8、人生比看的书:《史记》

和《圣经》一样,不用多做介绍。是中国人,就该读《史记》。《史记》其实很好看,鲁迅说过,《史记》是“无韵之离骚”,足以表明,太史公之神来之笔。不读《史记》,真的不能上台面啊。书架上面,无论如何是该摆上一本《史记》的。

9、人生比看的书:《藏地密码》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西藏的人没有几个。《藏地密码》的作者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抗压,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解压。而解压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

10、人生比看的书:芒果街上的小屋

《芒果街上的小屋》 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由几十个短篇组成,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

第13篇:人生应读的100本书

一、影响世界的100本书目录

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柏拉图的《理想国》

2、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3、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献——《摩奴法典》

4、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

5、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6、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新工具》

8、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

9、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10、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1、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

12、[一切人都要劳动]——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

13、马克思说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14、对文明灾祸的讽刺和批判——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15、[我的民法典会永远存在]——《拿破仑法典》

16、[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17、研究美国民主的经典之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1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19、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名著——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20、西方国际法权威教材——《奥本海国际法》

21、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

2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23、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杜黑的《制空权》

24、纳粹主义宣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25、西方史学史的第一座丰碑——希罗多德的《历史》

26、西方古典史学的典范——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7、西方史学的瑰宝——色诺芬的《长征记》

28、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塔西佗的《编年史》

29、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阿庇安的《罗马史》

30、[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31、为近代历史哲学奠定了基础——维柯的《新科学》

32、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力作——米涅的《法国革命史》

33、宗教改革的一面镜子——兰克的《教皇史》

34、开创史学新时代的美国[新史学派]——鲁滨孙的《新史学》

35、它出自一位访问过列宁、斯大林的英国作家之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

36、[文化形态史观]的奠基巨著——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37、西方哲学的圣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38、古代原子论的宝贵文献——卢克来修的《物性论》

39、[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伏尔泰的《哲学辞典》

40、近代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的《人性论》

41、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狄德罗的《百科全书》

42、先验哲学的简明纲要——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43、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44、世界彻头彻尾地是表象和意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5、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

46、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47、借拜火教主之名,传尼采超人之说——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8、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49、资产阶级伦理观和生意经——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0、向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挑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51、重新定义[存在]概念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52、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圣经》

53、神圣的[天启]——《古兰经》

54、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55、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56、集西方经济理论之大成——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57、以毕生精力铸造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的《资本论》

58、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59、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0、新古典综合体系的诞生——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61、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荷马的《伊利亚特》

62、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奇葩——《一千零一夜》

63、三百多年前就介绍到了中国的名篇——《伊索寓言》

64、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但丁的《神曲》

65、当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66、刺向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的利剑——塞万提斯的《堂吉坷德》

67、震撼心灵的悲剧形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68、刻画伪君子的千古杰作——莫里哀的《伪君子》

69、展示新兴资产阶级的身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70、拿破仑读过七遍的书——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71、[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72、贪婪吝啬者的活写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73、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

74、永不过时的嘲笑——雨果的《钦差大臣》

75、法国大革命狂飙中的众生相——狄更斯的《双城记》

76、矛盾心理下的矛盾人物——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77、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78、以*女为题材的传世之作——小仲马的《茶花女》

79、为妇女解放呐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80、蜚声世界的儿童历险小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81、美的生活的梦想者——契坷夫的《三姊妹》

82、[你就是写那本引发这场大战的书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83、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高尔基的《母亲》

84、他们为什么破产流浪——斯坦贝尔的《愤怒的葡萄》

85、反法西斯的战斗号角——海明威的《钟为谁鸣》

8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米切尔的《飘》

87、数学的圣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88、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89、通往近代物理学的大门——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

90、医学上的拨乱反正——哈维的《心血运动论》

9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92、为人类学的发展开创新局面——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93、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94、超前埋下的基石——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实验》

95、跨越时代的丰碑——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96、全新的地球观——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97、心理学的航标灯——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

98、光辉耀眼的科学宝藏——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99、推动当代语言研究的巨著——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 100、一座[没有围墙的名牌大学]——《不列颠百科全书》

第14篇:情感散文:写好人生这本书

原以为我可以为你做一个固定不移的圆心,等着你循轨迹回到我们曾经相约最初的起点。但是我噙满清泪的双眼看着你一次又一次走近,却都与我霎然间错身而过,且渐行渐远,而我面对自己的虚弱和无能,终至不能迈开双腿追你,只能又悽惶的站在原地等待,等待,好痛,好苦,好累!

如悄无声息的飘飘冬雪,似淅淅沥沥的如丝春雨,若仲夏浓荫里沙沙而过的和风,像深秋随风飞舞飘旋的五彩落叶,日子从不回头,也从不带丝毫怜悯,在静静的黑白交替里一页页翻过。

匆匆而逝的过往,纷纷繁繁,有的早已与衰草朽木腐去,轮回里滋养嫩芽吐绿,有的则填涂着朦胧的色调如云似雾,散乱在心上,无法绘制精彩绝伦的收藏。暮然回首,空空荡荡的落寞中,欲将疏忽的曾经一并拾起,怎么努力,却只捡得几页缺角少字的片断,缝补缀连却只彰显着时光的不再翻版。

走向希望的不可回头中,泪眼婆娑过一段雨季。当莫名的把一个陌生的形象,无由而一厢情愿中埋下蒲公英的向往,视为此生神圣而美丽的诗篇珍藏,才知在日子的淘洗催长中,已不知不觉套上了成熟而尴尬的伪装;当走出母亲噙泪殷殷的目光,独自追梦于异乡的旅途,才知日子蕴含的不仅仅是年少对爱恋的炽热疯狂,还应有对母亲慈爱牵挂的回馈,对父亲慈严希望的畅想,还应有成长追求对遥远梦想义无反顾的奔赴与坚强。

也许那些对着美丽的风景随口而出的惊诧会随岁月麻木,那些落叶上写诗的心情会一天一天消退,那些如墨飘扬的青丝会一天一天变白,也许成长要以孤独和寂寞为代价,成长要以苦痛和酸涩为代价,但坎坎坷坷中匆匆逝去的日子,也无非只给了我们一个把握今天的启示。其实,谁能对完整的人生有一个理性的阐释呢?谁能对完美的日子下一个固定的概念呢?别人对于我们固然重要,自己也不可能独自走完一生,但我们绝不能失去自我。更多的时候,是自己需要真正的强大,是自己需要双手除去旅途的灰尘,是自己需要坚毅和乐观驱散跋涉的疲顿,是自己需要澄澈纯净的心灵去珍惜每一个日子,是自己需要慈爱和善良储存每一点感动。

是否在生离死别的一刻,心脑中天地一片混沌?是否在摔倒碰伤的时刻,发现阳光也黯然失色?是否在眺望远方星空的时候,望不见自己心灵的彼岸?用左手拿针去刺右手吧,只要还疼,就给自己一个郑重的承诺,在需要回首的某日,回馈过去一本完整的书,不管装订拙劣还是页码单薄,不管影响微弱还是评价太低,只要内容充实,是自己书写就好。

用心写好人生这本书,紧紧握住日子的精彩与美丽,深深思考旅途的坎坷与艰辛,积累和完善自己的强大,坦坦荡荡的用本真去做人,待人生的冬季再细细品读,幸许会留给后人一份怀念和启迪。

第15篇: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

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妆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朗朗正忧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纠纠地向人生进军。

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己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惟咖啡,苦甜掺半,才最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己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揉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足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种真正宠辱不惊的瞳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点评

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者,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这是作者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构思立意的视角。

新材料作文,虽然不强求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但本文开篇贴紧原材料,第一段从因果关系概叙材料,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 (“设想”)。这样,文路清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内容上,难得该考生正值青少年,却对中年、老者的“滋味”也有一番心得;自然,这是作者从观察和阅读中得来。 (俞发亮)

收放自如、潇洒行文、紧扣中心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以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引入,然后从沈从文的“要从容”到对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另类解读,最后归结到“清水”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文章以水的清淡贯穿全文,同时又赋予了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新颖,黄永玉和沈从文的故事似不经意实很用心,四川地震这个材料也被作者巧妙地纳入到“水”的范畴,表现出作者对材料较高的驾驭能力。(唐生灵)

第16篇:公司全员三本书学习心得张伟

www.daodoc.com

三本书自学心得

学习章节:《我们的文化与未来》(管理)

学习时间:2011年 月 日(

7、

8、9月中的任何一天) 学习心得:(字数不低于800)

今年我公司7.8.9三月一直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李总之三本书的学习。我感觉此三本书非常切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的积极性、执行力及工作效率。下面想就有关三本书的内容谈谈个人的一些具体体会。

我们最先学习的是《我们的文化与未来》,通过学习不仅被李总高瞻远瞩的管理眼光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模式而深深叹服,怎样着眼于实际、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实际,,掌控好企业发展方向,把握住生存命脉,切实解决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如:企业将向何方走、体制管理问题、人力资源及关注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等。立足于现实,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工作,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管理层上下级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对话,做好长期沟通工作的思想准备,并且随时随地做好思想沟通及交流,把问题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其中比较强调的是管理者的发现问题与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应加强对管理者素质培训教育,杜绝中高层管理人员短路现象,确保下中层管理人员的后继提升。

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部分专门将思路问题的,并且指出管理者没有清晰的思路是无法指挥下层工作的,没有清晰的思路是无法带领大家向前的。作为一位管理者要怀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而清晰的思路;就拿说话来讲,说什么话,怎样说,对谁说,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时机才能说,及能不能说,以何种方式说,是直是曲、是委是婉,是清清点水的说,还是要论个清楚、讲个明白。亦如人之为人,有刚而且直者,有心慈面软、怯弱无能者;有清爽伶俐者、有婀娜风流者;有坦率真诚者、有谨慎老成者;有叛逆不羁者、有墨守陈规者;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者,有真诚敦厚、有豁达大方者。人之为人亦如说话者,其错综万变,虽可言而必不可尽!

由此推之,世上之事,不单单是管理,概不出“做事”二字,即要做事,就要会想、会说、会行。既会想、会说、会行,亦有一二三等之优劣区分,亦如格物致知,境界迥然了。譬若御人(人之难御,自不待言),一等不用管,所谓无为、无体制也。二等不

www.daodoc.com

必管,即自守体制也。三等领管、四等逼管、五等管反。一等二等不切为,四等五等不能为,惟有三等管又合适宜、又易到达、又不失于科学、又可见成效,可着力为之。所谓领管,或拿一方做引、一店做法、一人做法,余者皆从效而去,虽贤愚有别,也可日有所学、夜有所进,也定可去的西天、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学习之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犹有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亦是时间短促,乃止。

撰写人: 张伟

郑州壹加贰联合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

2011年 09月 27日

第17篇:三笑人生

三笑人生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是因为秋香的笑容倾国倾城,给了他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笑的魅力无与伦比,是不是非要有美丽的脸庞,才能将这种魅力发挥到极至?

书中的杨贵妃美艳绝伦,我想她的笑容也一定会美得令人窒息。可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讽刺,“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愤慨,又有谁来解释?谁又会喜欢那样的笑?西施的美,颠覆吴国;褒姒的笑,狼烟四起。原来美女的笑,竟有那么可怕的魅力。

于是我把目光收回,在生活中寻找精彩的笑。我相信,我一定能够找到。初春的月光悄悄地爬进我的窗户,静静地渗入我的梦里。凉凉的空气灌进我的袖管,我在梦中发抖,却也无能为力。朦胧中有一股暖意泛上心头,我微微睁眼,母亲在掖被角。那么轻柔,那么细致。月光洒在她的半边脸上,她的瞳孔亮晶晶的。见我醒来,她微微一笑,小心地叮嘱一句:“快睡。”我甜甜地睡去,那微扬的嘴角,晶亮的瞳孔,柔和的话语,就在我的梦乡萦绕。好美的脸,好美的笑。

我知道另一个人也拥有那样的笑。在看着我狼吞虎咽时,在陪着我仰望星空时,在给我讲述往昔岁月时,她也会露出那样的笑。古铜色的脸,如沟似壑的皱纹,神采奕奕的眼睛,微微凹陷的唇,构成一个恬美的笑。没有笑靥秋波,依然打动我的心。那是曾经年轻美丽过的外婆的笑,那是最爱我的人的笑。亲人永远爱我,老师也一直付出关怀。我在幸福中成长,却不免遇到挫折。学习上的低谷,也曾使我灰心失落,但那个鼓励的笑,怎能让我失去动力?我最尊敬、最难忘的数学老师,那个矮矮瘦瘦,有着一双大眼睛的数学老师,对我露出的期待、鼓励的一笑,我怎会忘记?那双明亮的眼中闪烁的光彩,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三年来从不曾褪色。

母亲的笑,洋溢着爱;外婆的笑,饱含着情;老师的笑,透露着信心与期待。

我没有见过秋香的三笑,没有见过杨玉环的“妃子笑”,更没有见过西施、褒姒的笑。可是,笑的真谛,我却领悟了;笑的魅力,我却感受着。那在平淡中露出的真挚的笑,就是精彩的极至,我找寻的目标。

第18篇:人生三步骤

《人生三步骤》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所作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演讲,入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生命真谛。本文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一方面,作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全然没有说教的成分。另一方面,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辞也非常简明。因此,对于字词句方面的理解,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职校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二、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为中职一年级学生,护理专业,均为女生。该班同学语文学习总体情况比较薄弱。语文学习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功利性比较强,只停留在完成几个题的层次上,因而,缺少发现,不善于思考,尚不能运用所学观点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习惯较差,并不能专心地读完《人生三步骤》整片文章,更谈不上联系实际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人生三步骤中每个步骤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交流、重点语句的圈划与品读、讨论,了解认识三步骤的内容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3、揣摩和品味关键语句,解释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形成对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的明确认识。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六、教法与学法

(一)朗读体会法:认识与感知

(二)揣摩与品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三)拓展与感悟:、引导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介绍 比尔?盖茨

?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 截至2004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

比尔?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而第11次成功蝉联400

富豪榜第一位置 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 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 ?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

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后人

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 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人生三步骤 ? 生活 ? 行为与事业 ? 归宿

(三)作者介绍:

钱穆 (1895-1990) 字宾四,中国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

钱穆著作等身,有专著八十种以上。他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曾获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名誉人文学博士称号。

四、人生三步骤

? 生活——生存(物质文明)

?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神) ? 归宿——德性 第一阶段: 生命的安乐!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思考一下:与比尔·盖茨相比,我们的衣、颜渊

的食、诸葛亮的住、孔子的行……有什么同与

不同?安乐在哪里? 第二阶段:精神的安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儒家入世的思想精神!

讨论:比尔·盖茨为什么要捐掉大部分的财产用于慈

善事业,并且一如既往地工作? 第三阶段:灵魂的安乐!他的快乐在哪里?

圆满的德性——喜怒哀乐顺乎天地,合乎自然,身、性、

情统一而协调,平和、安宁。

讨论:周恩来总理的快乐与安宁在哪里?

(五)、想一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钱穆 冯友兰

生活 自然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功利境界

德性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六)、小结:

安所以乐:积极投入生活,让生命拥有价值,所以安——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怎样一步一步走过,到达快乐的彼岸,值得我们每一

个人认真地思考!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课练》作业。

《淡之美》教案 (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喜欢看美女吗?

生:喜欢!

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正值青春的你们呢?那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看看当下娱乐圈非常走红的一位艺人吧!

一.分析“女性美”——看美女

(PPT显示)范冰冰浓妆的两张照片

师:她是谁?

生:范冰冰 师:看来你们和老师都是比较关注美女的。两张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浓妆艳抹

师:你们欣赏这样的美吗?

生:略

师: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为什么?

生:略

(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提到“自然本色,韵味深远”等观点时,再PPT显

示范冰冰淡妆的图片)

师: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时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结):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 自然本色

二、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师: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

略一下西湖的风景吧!

(PPT出示)西湖冬韵图

师: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赞美西湖。让我们也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全班

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

样美丽无比。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

称。

师: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天然

师:读文章第7段。作者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

生:齐读第7段。

师:“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真可谓“风景如画”!

板书:风景美 天然淡雅

三、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PPT显示三幅画(每幅画都设置超链接)

师: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略

(分析)

1.水墨画

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工笔画

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油画

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师: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生: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师: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来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

自在其中。

板书:绘画美 意境遐想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师: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

欢什么样的饮料?

生:略

师: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生:味浓(重) 味淡(轻)

师: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生:讨论(略)

师: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师: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师: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

生:略

师:(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 回味清甘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生:辩论

(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

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师: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生:读第17.18段

师: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生:淡好。

师: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生:君子之交淡如水。

师:讲解“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

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师:“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师: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略

师:(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

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 淡泊致远

七、小结提升

师:“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生;读22-24段

师(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

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板书:求淡美,得禅趣

八、作者简介

师:文如其人,美文的作者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一概看得很淡。被压抑二十年重新执笔,并以写作为生,以写作为乐,从不计较别人对他作品的评断论长,即使成为文学获奖户,也坦然面对。正因为他对物质无欲,谦和平静,宽容少妒,因此被称作“弥勒佛”,笑口常开。

(PPT显示)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家,散文随笔作家。1930年生于上海。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矛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等著作。

九、布置作业

1、仿写:《 之美》(如:少之美、小之美等)

2、完成《课课练》作业。

司马迁《鸿 门 宴》(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项羽怎样一步步由主动向被动转化,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

2、进一步学习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等知识。

(重点)

鉴赏:

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

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背景、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作者。

2、复习《史记》体例,鲁迅评价。

3、简介背景。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第三年。陈涉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立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怀王),刘邦也制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援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主力。同时刘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了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他在谋士的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占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磺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就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复杂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4、讲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鸿门宴”的经过,可分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三大段。

①字词释义见教材 ②(板书见下页)

┌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

┌1、│ │

│ └(范增说项羽) │项羽坐 宴 前│ ┌项伯告密,刘邦大惊 │失良机

└2、│(张良出主意) │

└项伯许诺 ┘

5、复习巩固

检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第

二、三部分。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注音:

沛公欲王关中(王: ) 旦日飨士卒(飨: )

毋内诸侯(毋内: )

译句:

不如因善遇之 孰与君少长

讲读新课

一、生读一小节(正音),生译一小节,教者提示难句。

(板书)

┌刘邦谢罪,项羽说出内线┐

┌3│范增举玦,项羽默然不应│项羽再失良机

二、宴中│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解除思想武器,

└4 樊哙闯宴,项羽邀樊入宴┘内部矛盾产生)

(3次失去机会。项羽:主动→被动;刘邦:被动→主动)

重点词语:

从百余骑(从: ) 戮力: 翼蔽(翼: )

哙: 披帷(披: ) 目眦(眦: )

跽: 参乘: 啖: 王之(王: )

┌5、刘邦逃归汉营┐

三、宴后│6、项羽糊涂受礼│项羽纵

│ 范增指桑骂槐│虎归山

└7、曹无伤被杀 ┘

二、“鸿门宴”后的结局见教参

三、熟读课文,检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做习题。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解词:

刑(处罚)人如恐不胜

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虏

总结课文

一、分析人物:通过细节与对话来写人物。

[主要人物]

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优柔寡断

刚愎自用,傲慢,昏庸。

刘邦:虚心下问,多谋机诈,虚伪,无赖,

谨慎,周密。

对比分析: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

刘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次要人物] 范增:老练而凶狠 项庄:粗直而笨拙 项伯:忠厚而老实 张良:圆活而多智

樊哙:鲁莽而能言

二、情节特点:波澜起伏,有张有弛,使人为之惊心动魄。

(三起三

落)

三、结构严谨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项羽欲击刘邦 刘邦被放 ②曹无伤告密 曹无伤被诛 ③范增劝说项羽 范增怒骂项羽

四、成语精练生动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秋毫无犯;劳苦功

〖作业〗

1、完成习题。

2、熟读课文。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思路。

2、据语境揣摩语言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三、教学方法:讲述、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初中课文《种子的力》的回顾,导入新课。师讲述: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种子的力》这篇散文,讲到了一颗种子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它能在各种各样艰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今天,让我来学习同样是一篇赞美生命的力量的文章。

板书课题:

石 缝 间 的 生 命

二、字词积累:

潸(shān)然泪下 凄凄艾艾(yì) 困厄(è) 春绿秋黄

吮(shǔn)吸 扼(è)制 犀(xī)利

盘根错节

三、整体把握文意

生用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

其作用何在?原因何在?

②文中对题目作出概括性诠释和理解的应是哪一语段?

③高尔基曾经说过,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愿意,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发现思想。根据本文,你是否能谈谈“石头缝里的思想”与“石头缝里的生命”在含

义上有什么不同?

④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小结归纳:

① 作用:这句话在文中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要本原因所在。可以说,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② 应是第9自然段,其重心在第2句话上。

③ 高尔基所说的“石缝里的思想”和本文的“石头缝里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用来形容极其不寻常的条件下涌现出的力量的精神。不同之处在于,“石头缝里的思想”实际上是人对石头缝里的生命或价值的发现。而“石头缝里的使命”侧重的是否头缝里的种子所体现出来的倔强的精神品质。

④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板书)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二(2—8):分写、说明原因。{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概述:进一步点明感动的原因。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四、揣摩语言

1、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然后师提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然后问: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生答然后师作小结:①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自认为辉煌壮丽”。②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

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2、生齐读第5段,然后师指出“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提问: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起着的限制,约束和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齐读8-10自然段,然后师提问:

(1)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中,“发现”、“认识”、“锻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

系?说明了什么?

生答师小结:四个词是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

自身的一般规律。

(2) 理解第9自然段中两句话的含义。

生答师小结:a“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又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这句话的含义是:生命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B第二句话的含义表明,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生命个体中,当它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后,它就会表现出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品格来,就具备了美学的性质。

(3) 领会第10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关系。

生答师作小结:是因果关系。作者之所以“潸然泪下”,是因为“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辉煌。”由此,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小结并完成两道随堂作业:

1、小结:本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极度感动的情绪,表达了美好

的愿望。

2、随堂作业(投影显示)

①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潸(shān)然泪下 凄凄艾艾(yì) B、困厄(è) 吮(shǔn)吸

C、扼(è)制 犀(xī)利

D、盘根错节

采撷(xié)

②下面句子中所缺词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

自己,

自己,从而

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

A、认识

发现

锤炼

升华 B、认识

发现

升华

锤炼 C、发现

认识

锤炼

升华 D、发现

认识

升华

锤炼

附:板书设计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正面:石缝间倔强的生命

二(2—8):分写——说明原因反面:表明其贡献,突出其精神

概述:进一步点明感人的原因

三(9-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生命的钥匙》教案 (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理清行文思路,探讨生命钥匙的涵义,启发学生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探讨生命钥匙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埃及的《生命的钥匙》一图切入,据说谁把握了这把“生命的钥匙”,谁就能开启复活重生之门。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谁找到这把《生命的钥匙》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由杨克江先生写的《生命的钥匙》。

(二)速读课文,探讨生命钥匙的涵义

1.作者找到了生命的钥匙吗,如果有找到,那是一把什么样的钥匙?

2.作者没有找到,那么谁找了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他们是否是另一意义上的重生呢?

4.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到? 5.作者说哪里的人可以没有那么的迷茫,诱惑和烦恼呢?

6.虽很难找到,但作者告诉我们应如何接近,对待这把《生命的钥匙》呢? 上述问题可能涉及的文字及说明,分别如下(加粗加底线为课堂重点分析字

词): 1.“到了那一刻,我们才算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乐趣和价值。才真正

找到了通往生命殿堂大门的钥匙。” 2.莫扎特、贝多芬、达芬奇、甘地、毛泽东等,还有第八段的惠斯勒、牛顿、居里夫人等,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无一例外的都是活得最单纯的人。单纯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智慧和精力高度凝聚倾注于一点。(板书:单纯) 3.获得了重生之匙的人,是那些肉身消失了,精神却永恒的人。

4.“作为凡夫俗子,我们的生命只所以浑浑噩噩、黯然无光、平庸无为,就在于我们有太多的杂念、诱惑和欲望,从而使生命迷失了真性,失去了本色。

“生活在现代社会,那没完没了纷至沓来的凡尘琐事,象藤蔓蛛网似的时时

纠缠着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身为现代人我们最大的感慨是活得太累,生存压力太大。究其根源:是对物质占有欲上永无止境的贪婪。使现代人迷失在名和利的死胡同里。”(板书:杂念) 5.“这时我倒真羡慕起那个单纯快乐无忧无虑的爱斯基摩人,他们永远生活在一蓝如洗的碧空下,呼吸着最清纯的空气。他们之间没有利益冲撞,没有那么

多的迷茫、诱惑和烦恼。”

是人,就有杂念,世上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但我们不能放弃对它的追求,

“人,当诗意的栖居。” 6.“有一天当我们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从而找到一条开发自己生命潜能的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 “如果想让生命这棵大树傲岸挺拨、巨木参天,就要象园艺师那样,不断地

把那些旁逸斜出的多余枝条剪掉。” “在这纷繁杂芜、变幻莫测、歧路丛生的人世间,一件东西一旦丢失,想找回来谈何容易。命运中有一种错误是只能犯一次的。”

归纳出“审视,反省,珍惜”三个关键词。

(三)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写作。

1.作者对生命钥匙的探讨是由何事而起的呢?钥匙之多,体现在何处? 2.文章是在哪一段中将生活的钥匙和生命的钥匙联系在一起的? 上述问题可能涉及的文字及说明,分别如下(加粗加底线为课堂重点分析字

词): 1.“那天在朋友家喝了些酒,回到家门口准备开门时,醉眼朦胧中,那一串熟悉的钥匙在我眼前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我极其耐心地把所有钥匙逐一挨个

试了一遍,门仍打不开”

“一看到钥匙那庞大的数量”, “有的若新发于硎、粲然悦目,有的布满了汗渍

锈蚀、揣摩得棱角模糊” 。 “待到醉意驱散神志清醒时,我仔细审视起这一串伴随我多年的钥匙。”

作者善于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关注生活的细节,对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启

发。 2.“那神圣的一刻:生命的大门的一角轻轻开启——一道天光从云层深处破空而来,神谕昭示、天机乍泄。”“上帝也发出了轻轻的叹息” “生命的大门”需要“生命的钥匙”,即点题。“叹息”为“赞叹”之义,本段作者赞美了“生命钥匙”的神圣。(板书:生活的钥匙 繁多 简单)

(四)所得所思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发?

2.你同意作者的全部看法吗,如有不同,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示例:作者说:“到了那一刻,我们才算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乐趣和价值。才真正找到了通往生命殿堂大门的钥匙。” 我们要做到像那些伟人般伟大,几率很小,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很难真正感受

到了活着的美好、乐趣和价值?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之后,写篇对生命的感悟的小文,字数题材不限。

2、《课课练》作业完成。

第19篇:人生三立

也谈“人生三立”

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2012年5月20日11:42

人生之立有多种说法,我说的是“立德、立业、立言”,未知你立了什么?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许多是独生儿“小皇帝”,常常是早就学会了享受,至于如何开创自己的前程和事业,创立什么样的事业,则十分惘然。原因是我们时下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只是指望他们读好书,找个好工作,拿到高薪水,成个好家庭,好像这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了。这种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似乎就是最高境界。中国人口多,孩子多,加上近年就业形势紧张,本科生擦皮鞋、研究生做拉面之类现象时有发生,据有人调查研究,一个孩子从幼儿班小朋友培养到本科毕业生,大约要花费三十五到四十万元。于是,有人便说,早知如此,何必读书,还不如趁早擦皮鞋,赚钱算了。钱,赚钱,成了这群人的唯一目标,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人无志不立”,人如果没有志向和抱负,就不可能创立功绩,成就事业。那么,人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

古人早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立”说教,这就是所谓“人生三不朽”,其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史册。公元前五百四十九年,鲁国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去,前来迎接的范子宣向穆叔问道:“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豹闻之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穆公看来,人生“不朽”的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是“立功”,第三是“立言”。于是,“三不朽”之说自此开始传播,流传后世。

直至唐代,有一位学者对“三立”作了诠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如此,“三立”之说有了明确、清晰的“定论”,并影响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不少有志者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

后来,对“三立”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如“立志、立功、立言”,又称“立言、立行、立德”,还有“立业、立家、立德、立言”的四立之说,等等。

其实,“立志”便是“立德”,社会发展到今天,以我之见,人生之可概括为“立德、立业、立言”。人生在世,首要要“立德”,就是要树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品格和情操可以浓缩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其次是“立业”,就是创立自己的事业和功绩。古人云“功者,事业也”,立功就是立业。事业包括家业和个人事业,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解决吃饱肚皮,养家糊口的实际问题。要以健康、积极和向上的人生态度,打理好自己的家业,努力追求个人事业包括学业的成功。人无贵贱之分,人格面前人人平等。或普通员工,或一官半职,或开店办厂,或砌房造屋,或临危不惧“拯厄除难”,或报效国家与民众“功济于时”,都是“立业”之范

畴,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再次是“立言”,就是创立能够流传于世的包括著书立说的言论,这是人生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立德、立业、立言”三者相互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树立高尚的品格,会有助于创立事业,建立功绩,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可能“立言”。但是,“立德”者未必能够“立业”,“立业”者又未必能“立德”。比如,有些有钱人,虽然创立了一点家业或事业,但从来没有积德行善的想法或行为,这种人就是所谓“为富不仁”者;有些人虽然是“忠良之辈”,为人不错,但又未必能创多少业绩;能够“立德”“立业”者,又不一定能“立言”。立言是“人生三立”中最不易做到,也是人生“虽久不废”的重要之举。“立德、立业”者未必“不朽”,“立言”者定能“不朽”!

穆叔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说:“以豹所闻,此之为世禄,非不朽也”,又称“若夫保姓爱民,已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至于保持家世,坚守宗庙,世代香火不断,没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的。俸禄薪水高赚了大钱的人,不能说是“不朽”。“文章千古事”,“百年文章可治病”,穆叔“人生三立”理论的意义在于把立言作为一种不朽的事业,这对于中国后代文人十分重视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里,我要告诫广大青少年,要胸怀大志,具有古人“人生三立”的境界。贫寒时,要坚守自己高尚的品格,富贵时,不要忘乎所以,切记“立业”,报效国家和人民。在短暂和漫长的人生之旅,最好还要能写点东西。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一生至少写一本书,哪怕只有几页。

“人生三立”决非权宜之计,而是整个生命行程的目标。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

立德立功立言

(一)

古时有部经典名《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僻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不过多了一些批判,也多赋予了一些新意。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

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

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

当“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方才立得起来。

“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能够“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毕竟不多,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抑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时代,继承夏商周以来建国的经验及教训,人们开始重视对祖先的崇拜,时常以自己出身于某名人家族(都是三皇五帝的后代)而自豪。晋国的当政者范宣子就对来访的穆叔夸奖自己是出于“陶唐氏”后代,认为自己的家族是不朽的。引来穆叔的上述的议论。

穆叔认为:有学问、有作为的人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立功”、“立言”,认为这种传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显然。穆叔的见解远远高于范宣子,尽管范宣子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仍不免有“世俗偏见”。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门第观念”始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种状况,到了隋唐时期有了改变:始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为读书的平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人们开始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对《左传》上述条目进行了自己的“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孔颖达的“疏”即解释,赋予了这段话以时代的内容,并被后代教者多所演绎,逐渐成为有志向的读书人的金科玉律。有志向的读书人,在读书做学问时就以自己理解的、力所能及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目标要求自己。

这一远大目标,即使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也未尝不具备一些借鉴意义。

首先让我们结合时代要素来分析一下“立德”、“立功”、“立言”的现代含义。

穆叔说“太上有立德”,亦即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孔颖达说“立德,为创制垂法。”我们不妨对照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

邓小平高瞻远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思想领域发动改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本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扫清了思想障碍。随后就是一步步深入地大张旗鼓改革,形成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称为“崛起”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不可逆转的势头。邓小平对于现代中国厥功至伟,无可替代,近期无人能够超越。因此可以说邓小平对现代中国是“立德”,即“创制垂法”,此“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市场经济,垂此之“法”,为继续改革开放之路,不可回头。

这无疑是一个“太上”的“立德”。

一个极端浮躁的时代如何践行自己的主张?

现在国家实行“公务员招聘制度”,博士可以报考副县级、硕士则可以报考乡镇级官员,大学生则要从村官做起。这就为读书人铺就了各种台阶,只要品德好,真正想“立德”的人最终都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

对于没有“当官”的人,我们还可以理解“立德”为自身的人品道德修为,“言必行,行必果”、诚信待人即可为现代人的“德行”标准,此标准无须基于别人,自身修炼即可。

孔颖达说“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我认为,每个知识分子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能力、环境和机遇,“拯救”或帮助人们度过厄运、厄境,克服险厄等。

至于“立言”这一途径,对广大知识分子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只要认真读书、认真思考、下大功夫,将现代的社会问题加以深入研究,人们都可以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此之谓立言。

一般理论家、专家、学者也完全应该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当代的知名“专家”、“学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其“言”即理论很少能够流传时间很久。谓予不信,看看改革开放初期的红得发紫的名人言论,到今天还有多少指导意义?不是强人所难:一个理论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其所存续、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应该更久一些。但是,一个理论不是“流行歌”,不能流行一阵就被扫入历史垃圾堆。近代以来的大师级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王国维等人的言论至今使人不忘,稍逊一些的冯友兰等亦可盖棺论定,还有健在的李泽厚等诸君的理论亦非常坚实有力,这里不必一一列举。而某些在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迅即成名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名家”,身死则理论随之湮没,岂不令人深思?

现当代的学术名人则更可置疑,除几个大家如季羡林等先生以外,一些人的学术功底以及为人品行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人,在这个“浮躁”到了“狂燥”地步的社会氛围里,还很“吃得开”,(在学术、人品等方面,这实在是一个令后人提起来都要脸红的时代),并且都还在到处演讲,身后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们趋之若鹜。

我认为,“时髦学术明星”的人品与学养,与“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都是背道而驰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千年前诗人说的话,至今还有思考的现实价值。

第20篇:改变从一本书开始马云与《人生》

改变从一本书开始——马云与《人生》

1、人物简介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历经2次中考,3次高考终于进入杭州师范学院,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奖。

2、素材分析

所有的成功者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天资异于常人,自小就看的出是个干大事的主儿;另一类则与常人无异,春天来了才发芽吐叶。显然马云属于后者。从小学到高中,马云把主要精力都耗费在与自己瘦小身体极不相符的“爱好”——打架上了。打架等问题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他的数学甚至考过1分。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全军败北。他垂头丧气,准备去做临时工。他和又高又帅的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结果宾馆录用了表弟,而他却遭拒绝。之后,马云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作,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马云到《山海经》、《东海》、《江南》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他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浙江舞蹈家协会,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的出现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安排,它犹如一个引导者。闲暇时,马云就随手翻阅此书,他被这部作品彻底感染了。不仅仅是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主人公高加林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刚刚经历一场人生“滑铁卢”的少年马云。

渐渐地,马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练。用孟子的话说,那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用一首多年以后马云经常唱的歌曲来表达,那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二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再回首,马云常常感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干了„„

读完这部作品,经历一番灵魂深处“闹革命”般的反思之后,少年马云开始下定决心:再战高考!在20岁那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马云终于考取了杭州师范学院。

3、案例启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高考几乎仍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最重要的途径。高考失利,就预示着你可能将终生面朝黄土背靠阳的生活了。因此,高考屡次不中对一个人心灵的打击可想而知。 童年、少年时代的马云,如同是一个“阿甘”般的孩子,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在高考失利遭受冷嘲热讽的屈辱岁月,在那个青涩的童真年代,是《人生》的启迪,激发了他的坚韧斗志,在那没有硝烟的考场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我们说,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整整一代人的。正如路遥之后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乎所有70年代生人一样,《人生》也影响了许多出生60年代,包括马云在内的那一代人。

人生三本书高考范文
《人生三本书高考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