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观察与实践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2 06:00: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暑期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药厂观察实践

应用化学一班 xx6****某某某

xx八月上旬,我利用这段时间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永安药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观察实践实习活动,学到了很多知识。本报告是这次实践实习的心得和体会,并是对我学到的知识的一个总结。

实践目的:通过参观体验化工厂车间的生产过程,与自己学业上的知识相联系,为日后就业了解情况

实践内容:参观环氧乙烷生产的车间,向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等请教,把自己在校所学的知识同实际生活生产相联系。

一、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简介

黄冈永安药业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医药及化工综合性企业,主要从事医药原料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工产品及医疗器械的生产,医药新产、新技术的开发与转让,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四大产品系列:即环氧乙烷的生产、以牛磺酸钠等产品为主的医药中间体系列、以中药煎药机为主的医疗器械系列、以椰油基羟乙基磺酸钠为主的日用化工表面活性剂系列。其中牛磺酸年产1000吨,质量标准采用jp

8、vsp26,产品80%出口到欧美、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近几年,黄冈永安药业不断创新、飞速发展,成为团风县重点骨干企业,年年被评为团风县税收贡献大户。为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XX年10月,公司在团风城南工业园区新征土地120亩,计划投资1亿元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分三期建设。目前,第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1000t甲基牛磺酸中试生产线厂房,3000t椰油基羟乙基磺酸纳厂房的建设,正加紧订购设备和环保设施,可望今年12月投入运行。到项目全部完工,可创年产值3亿元,年利税XX万元,安置就业岗位300人。

二、报告主体

1.化学原理

环氧乙烷,常温时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有乙醚气味,有毒,常温时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有乙醚气味,有毒。常有两种制法:第一种是乙烯氧化法,第二种是2,氯乙醇脱氯法。该厂采取了第一种方法即氧化法,乙烯和过氧物作用,过氧根使乙烯双键发生亲和加成,从而制得环氧乙烷。由于乙烯,过氧化物,环氧乙烷都是易燃易爆物,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所以没有实际操作车间的设备。

2.生产原料

由于团风接壤武汉,武汉乙烯工程是目前中部地区最大的石化项目,并且在武汉生产过氧化物的厂家林立,所以生产原料来源比较充足。

3.生产过程

将粉末状的过氧化物放入反应釜的各个部位,往反应釜通入大量的乙烯气体,反应温度控制在低温,一般在-10到20℃。一是可以使环氧乙烷液化有利于收集,二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生成液相有利于产量,三是避免温度高副反应多,四是避免温度过高爆炸。

4.环氧乙烷的装载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易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物质,在空气中1个大气压条件下爆炸极限为3%~100%容积百分浓度,因此对环氧乙烷的储存和运输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采用氮气密封。使用专门的环氧乙烷汽车罐车运输。

三.总结

在这个假期,我到车间的实习实践,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让我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很有收获,也很有感触。在几天的活动中,我至少强化了一个观点——发展经济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知识,也要有技术。这次的实习,我也增强了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发展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也要感谢黄冈永安药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的支持和关爱,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暑期实践活动,没有他们的讲解,我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们!

二○○九年八月十二日

推荐第2篇: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贵州省黔西南兴义市郑屯团结小学张丽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西师版第10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五位学员。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 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 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

四、观察问题解疑。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推荐第3篇:观察报告

观察报告

小学教育语文(2)甯柳20100516289

这次见习在朝阳小学,10月22号早上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朝阳小学的门口,等着带队老师把我们带进学校。在我们等老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穿着校服的学生背着大大的书包,手提一个小袋子进入学校。让我特别感动的时候就是我看到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校门的时候都会深深像守门的叔叔阿姨鞠一躬,然后说“叔叔阿姨早上好!”真的让我很诧异,我见过向老师问好的学生,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如此真诚的向叔叔阿姨问好的。让我不得不想到这个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是多么的高。

到学校后经学校的安排我们被各自的指导老师领导的所在的班级,这次我所在的班级是五年级二班,这个班一共有46名学生,但是由于一个孩子生病了,我在的这几天都只有45个孩子。这些孩子都十分的活泼可爱,上课的时候时候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思维也非常的活跃,课堂上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教室里面坐满了老师,他们也丝毫没有表现出紧张的气氛。他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显得很有纪律性,只要是不在自己教室上的课,他们都会排着队去其它的教室,中午睡午觉的时候也是一样。在课间操的时候他们排着队到操场,先到操场的同学都给自觉的跟着音乐做舒缓操,一切都非常的井然有序。放学后他们也会排着队到校门口跟老师和叔叔阿姨说完再见才会各自回家。

第二天早上他们的升旗仪式,我更是看到了他们小主人的一面,升旗仪式的主持人是学生,还会颁发流动奖牌,当小主持人到的班级他们都会为自己加油鼓掌。出旗唱校歌指挥打拍子都是学生自己完成,那时候你就会觉得他们才是朝阳小学的主人,而老师甚至是校长都只是履行监督的责任而已,毕竟他们都还是小孩子。

在我们班,语文刘老师是班主任,所以几乎每一堂语文课之前老师都会在课前强调班级的纪律,并不是他们表现不够好,只是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提醒或批评。老师的课堂也是很讲究方法的,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又有充分发挥自己对每一个问题的见解。他们总是会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他们的那种氛围我觉得甚至会带动老师。所以我在想其实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情绪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好的课堂不仅仅决定于老师

讲课,也在于学生的反应。有幸的是我觉得我看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

对于指导老师刘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人,四十多岁,经常都会面对着慈祥的微笑。她的班级管理很有办法。她采用了朝阳小学大多数都采用的管理方法:加分制。对于这个加分制当然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刘老师有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办法来增强孩子们的团结能力,对于班级对于小组都有主人翁的精神,有责任心责任感。在每周的星期二刘老师都会叫学生带清洁工具来,星期三下午会利用放学前的一节课给教师做一个大扫除。我知道刘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的学习环境,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动手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对于犯错的学生如果不是老师亲眼看见的话,就会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做决定,如果全班同学有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个同学有错的话,那么就给与惩罚。在每周星期五放学之前,刘老师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班级反思。班级反思就是让孩子们对自己这一周的表现进行反思,互相检举揭发以及表扬。我有问过老师这么做的原因,她说是为了更加了解学生一周的情况,有利于反馈更真实有利的消息给家长,也有利于孩子的对错误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见习的最后一天是朝阳小学的趣味运动会,我是第一次看这样的运动会,不是展现速度的竞争而是团队的合作能力。运动会这天和升旗仪式的时候一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穿校服,开展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有秩序和纪律,当自己班没有项目的时候,他们都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写宣传稿。只要离开都会给老师和班主任请假。在运动会时我可以深刻的感觉到他们那可为了荣誉而战的心情,但是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输赢,他们会责怪失误的人。一开始我会试图去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老师告诉我说,只有这样才说明他们长大了,才会让他们不断的进步。中午和下午运动会完了以后我可在他们班所在的地方看不到一点垃圾,即使是一点点小小的纸屑,孩子们也会很主动的把他捡起来。这个场面我真的有点很感动。大城市的孩子都市家长们心中的宝贝,很多都会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但是看到他们这样我真的很诧异,就如同他们每周坐大扫除一样,孩子们趴在地上小手拿着刷子认真仔细的刷地一样,这是都是我很诧异的事情。他们的行为证明了他们是生长在阳光下的花朵,而不是在温室里。

这次见习观察到的朝阳小学和我心中的原本以为的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

相同点是:它确实是一所名校,不管是学校的布置设施,老师学生的素质都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点就是:我一直以为这样的学校孩子应该有点调皮的,但是他们真的很乖,让我很诧异。总的来时说,这几天的见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喜欢那种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感觉,看着他们脸上那种单纯的笑脸,我也会发自内心的高兴。这些都是我所观察和感受到的。

见习报告

2010级小学教育语文(2)甯柳

见习学校:朝阳小学(北校)

见习时间:2012/10/22至2012/11/01

这次见习很幸运的分在了朝阳小学,从2012年10月22日到11月1日,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见习。这次见习所在的班级是2014级二班,班上的孩子都十分的活泼可爱,因为是实习老师的缘故所以他们和我们相处得很愉快,课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后就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俗话说快乐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所以九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回想这短短的几天日子我还是学到了了解到了不少的东西。

这次见习很幸运,带我的指导老师特别的和蔼可亲,对我们也很照顾。虽然她总是会叫我做一些事情,我想那是因为她对我负责吧,她想让我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因为自己是见习生,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老师,所以我还并不习惯站在讲台上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尽可能的站在讲台下面给同学们讲事情。见习的第四天,老师叫我给班上的孩子通知一件事,接到老师的指令我当然是立即去办,但是我习惯性的站在讲台下面说,以至于我说了好几遍根本就没有孩子理我,这是老师就告诉我说,作为一个老师就要习惯站在讲台上面的感觉,因为你站在讲台上面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种老师威信,那样孩子就更容易接收到你所传达的信息。老师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以后不管在那见习实习我都会尽可能的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要学会享受“居高临下”的感觉。

这次见习听了一些优秀的老师的课堂,在听他们的课的时候总是一种很享受的感觉,所以经常连我都会被老师的思路带走,会情不自禁的去想老师所说的话,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忘记了记笔记。我想这些老师之所以是骨干教师,就是因为他的课堂上总是弥漫着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学生能够主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方法才适合当代小学生。我想如果我们所有的小学课堂都能够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看到更多初升的太阳散发出灿烂的阳光。

通过这次见习让体会到了一个老师的不容易,每次看到老师声嘶力竭的强调纪律,看到老师为了批改作业而不能午休,看到老师在放学之后还要呆在教室备课做幻灯片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在阳光底下的职业要想做好也是要付出不少的心血和努力的。当然从老师身上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的班级管理方法。在朝阳小学,大多数班级都采用的是扣分制来对学生进行约束。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分数对于学生老说永远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不要使用专制独权,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权力分散给班干部,那样既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也可以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孩子的责任感荣誉感,还能够增强孩子的交流沟通。在班级管理的上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只要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就是好办法。

听了这么多节课和课后跟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得具备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心。教学不止是针对部分优等生,还得兼顾后进生。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闪光点。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后进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对他们的答题当场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励他们知难而进。

我希望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担起老师的那份责任;真正和孩子们称为朋友,珍惜彼此的友谊。争取多看、多听、多实践、多请教、多总结,真正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为将来顺利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推荐第4篇:课堂观察活动与实践的反思

课堂观察活动与实践的反思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它蕴涵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为课堂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第二,课堂情境具有变化迅速,事件发生的同时性、即时性等特点,如果像日常听课那样凭经验而为,这样观察的成效就不大。而现代课堂观察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能够对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作更加细致、深入地记录与研究,这是一般听课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通过学习,我对课堂观察和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课堂实践观察对教师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教师探究课堂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首先就要研究被观察的同行及其课堂,提出清晰的观察目的,制作观察量表,还要充分考虑适合自己的观察与记录方式。教师进入现场后,要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运用量表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课堂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这无疑是一项严肃而专业的研究工作,事实上也是一种适合教师实践场景的研究方法。

第二,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参与课堂观察要经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课前会议是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提供讨论、反思教案的机会,着重解决两个问题:被观察者说课与确定观察点。进入课堂观察环节,观察者根据观察点,选择观察位置,运用量表做好课堂实录。课后会议时,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分享观察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完成三项任务: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形成几点后续行动的改进建议。

第三,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动。从教师所要经历的活动可以看出,课堂观察不是一个教师所能为的,或者说仅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确保课堂观察的质量的,它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包括被观察者)之间,要基于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等要素构成一个合作共同体。教师借助于合作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促使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四,增进专业反省意识。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有效刺激,课前会议的讨论,课后会议的反馈、反省与评议,足以使观察者、被观察者对于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形成不平衡,进而引发批判、质疑先前行动假设的动机。如果教师持续地开展课堂观察,这种反省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进而迁移至其他的学校专业活动,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提高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 其次,课堂观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一,通常教师们通过听课或观看录像来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取向、教学方式、教材运用、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的导引和提问技巧、教师的观察力和调控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认知表现、学生真实地思维表现、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与非学习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等。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更深的意义是关注、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织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所产生的意义是面向学生,以便更高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第二,课堂观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么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如以学生学习的互动为观察视角,观察学生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怎样的帮助,通过观察实录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分析报告与改进建议,进而影响上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行为,使其发生新的变化。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最后,我认为在开展观课活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观课目的,不宜将课堂观察搞成大大小小的“赛课”。 “赛课”的情景往往不是真实的,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教学,这种形式的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定要排除各种功利的干扰,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非考核、分等级,不是褒贬某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是用相互促进的策略和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

第二,采取包容的态度,不宜居高临下指责被观察者。由于教师各人的学习经历、人生阅历、教学经历不同,教师对人生、对教师职业、对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培养的思考、规划与计划不同,甚至教师的情感、意志、欲望等都不同,造成了对教学理解和教学行为的许多差异,课堂观察活动中,会因此出现许多的争论和冲突,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遇到这样的情景,应正确处理,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第三,创造和谐人文气氛,反对激进做法。课改的任务是繁复和艰巨的,由于客观的诸多原因,目前教师普遍对课程改革存在各种焦虑的情绪;伴随着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生活在教育改革不断加速的环境,教师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和恐慌,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教师给自身徒添许多的责任。因此,在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中,去除繁文缛节,减少教师的精神负担。创造和谐人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有的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 ;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

——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 评价: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设定后,一定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检测,是这一节课的终结性评价)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大家可以观察研究一下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言)

● 资源: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四)课堂文化观察点举例

● 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现在大量的课还停留在记忆和模仿)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

△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 民主

△课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 创新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

三、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时不一样的

(一)定量与定性两种课堂记录方式

1.区别:定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定性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

2.联系:

定量的方法在于使研究有理据,通过前后若干次的观察数据的比较,归纳出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特点。定性的方法着眼于综合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文化等要素,为被观察者提供全景式的改进性建议。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对教师课堂行为从细节到整体的把握。

传统的听评课所做的判断、建议绝大部分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课堂观察强调的一个要义是“拿证据来”

(二)定性的记录方式

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4.技术纪录:使用录音、录像等电子设备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四、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认识、实践和思考) 分类:课程研究 | 标签: 课程

教育教学

语文

研究

2011-10-25 21:19 阅读(128)评论(2) “课堂观察”: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

有关“课堂观察”的认识、实践和思考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

孙 旺

一、“课堂观察”的涵义和学术价值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托马斯·库恩(六十年代崛起的美国科学家、哲学家)

(一)背 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西方教育科学主义的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的大量输入,使得一些专家和学校、教师也开展了课堂观察的本土研究。

(二)课堂观察的涵义

⒈什么是课堂观察——

国外英语著作中的解释是:课堂观察(cla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⒉课堂观察概念的界定——(不讲具体内容,只讲提炼的9个关键词)

定义一: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定义二:⑴课堂观察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微观分析,以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⑵ 课堂观察的目的在于研究处理课堂教学中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可为评价学生和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一个动态的参数。

定义三: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课堂表现的过程。课堂观察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课堂观察的学术价值

⒈一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⑴课堂观察是一种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

⑵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

⑶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⑷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⑸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归根结底: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指教师通过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旨在共同探讨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而提出一些对教学工作有帮助的建议。“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工作方法,也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课堂观察”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并辅以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帮助,能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⒉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理念——教师的“课堂观察”是什么,即准确定位教师的“课堂观察”的问题。课堂观察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它既不能等同于教师工作中的日常话语交互形式——“听课或评课”,也不能等同于专家所谓的“课堂观察”。

他们的不同主要在于目标指向。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听课往往与评课联系在一起,听课与评课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因而听课活动更多的指向他人;而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而更多的是指向自己。专家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一般以认识课堂、揭示规律、建构理论为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向性。教师进行的课堂观察,则是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有着极强的实践指向性。因而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四)课堂观察的由来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他开发了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码,并以此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框架。在某种程度说,贝尔思的研究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而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于1960年提出,后经他自己不断修正的研究成果:课堂观察“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的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操作性。但是,量化的课堂观察在加深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和认识的同时,也无法克服它纯技术的缺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种志研究”(参见注释)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始走入课堂观察。完整的文字描述(也叫“课堂素描”)呈现了课堂全貌,使原本被剥离出来的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个人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诠释课堂。今天,人们探索、追求着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注释:“人种志研究”—— ①定义: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试图在研究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②适用性:尤其适合于对社会群体、个体与群体所处的背景以及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它是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

二、课堂观察的研究情况概览

课堂观察在我国早已有所介绍,也有学校或教师开展了一些课堂观察的研究工作,更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课堂观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⒈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研究情况概述

理念的引进和提出、倡导:2000年9月1日,在新课改起始阶段,陈瑶教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推广。(《课堂观察指导》后由教育科技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

2005年开始,崔允漷教授开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开展较为系统的、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活动是:2007年12月21-22日“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与研讨会”在浙江省余杭高中召开。浙江余杭高中的课堂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序性和系统性,操作性强。

2008年1月至今,众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课堂观察”的研究,各种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研究论文和论著散见于各类省级以上的中文核心期刊。内容涉及到中小学所开设的所有学科。(其中,论著是以简介的形式介绍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目前,可以检索到的、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含论著的摘要)有700多篇;论著26部。

因此,有人说: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指“一线教师”)

如今,比较连续性的、相对集中的研究,主要见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栏目,邀全国众多名师,分专题、各有侧重地向读者展示中学语文课堂观察进行中的研究成果和崭新动态。(本栏目开始于2009年第1期)其研究内容已经涉及到文本解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等等。

⒉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研究的突出贡献——关于“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

⑴课堂观察的“描述-相关-实验”研究模式(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陈瑶)。在这个模式中,首先对课堂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描述,然后对过程和结果之间的相关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相关是真理还是假相,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再度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这是一种比较规范、相对完整的课堂观察研究,然而这种研究模式比较适合于专门的学术研究者来完成。 ⑵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崔允漷(huǒ),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于2005年11月与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建立了“大学—中小学专业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同题。历经两年的钻研与修正之后,我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模式。LICC是听评课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也是该模式的一种假设。它意味着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 Leam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 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要素构成。其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教师在“教”时所呈现的直接行为、该课堂提供了什么性质的课程、情境与人际关系体现了怎样的课堂文化。因此,基于对专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基础的尊重及该模式传播的便捷性,我们将该模式四个要素每个要素的首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以此来命名我们为之努力过的课堂观察模式。

⑶成都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从2006年7月开始,将课堂观察的微观研究命名为“观课议课”,阐释了详尽的理论思考,列举了详细的研究范例。因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近两年来已经对广大教师进行了系统的远程培训,故此处不赘述。

三、教学实践、研究与思考 ⒈我的实践与思考

我当教师已有21个年头了,教语文也有16年了。我听了校内外许多老师的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随堂课等。在执教的头几年,我对上公开课教师的一招一式都很佩服。一听到哪里有公开课就往哪里钻,总想从公开课中求得一劳永逸的教育秘籍。然而几番寻觅,仍是不得要领。就这样忙忙碌碌,我的教学职业好像被牵着鼻子走。

我进行课堂观察的几点体会:我想,语文课堂观察应该是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所不可缺失的一个舞台;语文课堂观察有着有着教师专自身业发展必然性、必要性、可靠性、持续性。

思考与困惑:“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他乡的经验,怎样在我国本土扎根与发展?仍然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课堂观察能真正促进课堂学习的改善吗?课堂观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吗?国外课堂观察的技术需要怎样改进才能适合中国的课堂?中国班级规模过大如何合作地开展观察?如何自主开发观察或记录工具以适应中国的课堂教学“原型”?在进行观察之前,如何让观察者理解中国式的课堂结构?怎样培训教师具有一整套的技能,让大家成为合格的观察者?运用好课堂观察技艺,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怎样积累相应的实践经验、提高分析课堂观察数据和事件的能力?等等。

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这样去进行课堂观察和实践研究。供大家借鉴或批评。

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

课堂观察的发展:对于究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把课堂观察的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以及把微观研究更深入地进行下去,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更高的学术价值。

⑴课堂观察的指向分类有哪些——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显性特点)。

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课堂观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及其本人为对象的职业直觉活动。良好的课堂观察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方式,主要包括注视、扫视、环视、巡视等四种方式。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都会对课堂观察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课堂观察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这种能力。”(张国伟《论课堂观察》,《教育探索》2005年2期。)

⑵了解并熟知“课堂观察”——推荐阅读理论书籍和相关学术成果

①《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崔允漷教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版。(重点介绍)

②《课堂观察指导》陈瑶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重点介绍)

③《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美)里德、(美)贝格曼著,伍新春、夏令、管琳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④《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林高明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1日出版。 ⑤《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王文著,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30日出版。主要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

⑥《品味课堂——楮树荣评课实录(高中)》楮树荣编著,宁波出版社,2010年8月1日版。

读这类书,我对“课堂观察”这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对怎样专业听课、评课才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⑶亲身实践“课堂观察”——最常用的课堂观察的方法:

★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⑴描述体系,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⑵叙述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⑶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⑷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更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

走进课堂做研究 ————常态课中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2011-03-04 14:43:19| 分类: 我的工作 | 标签:课堂

|举报|字号 订阅

一、为什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

老师平时的日常事务和常规工作比较多,细想起来,不难发现有些老师事必躬亲、事事到场、事事插手,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喊:“累,”甚至身心疲惫,由于学校年轻教师比较少,多数教师具有职业倦怠情绪。

1.三种“问题课堂”

A:“义无反顾”的课堂:教师以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为追求,忽视学生感受。

B:“教师表演”的课堂:学生是听众。

C:“支离破碎”的课堂:零碎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2.听评课时存在的问题:

缺乏目的性:听课就是听课,比较盲目,记录课堂实录为主,偶尔会记录体会和感想,没有听课重点。

听者缺乏思考:对课中教师教与学生学出现的问题,不能引发深入思考。

评课没有重点:课后评课随意,没有说服力,教师收获不大。

3.体教研活动问题意识差。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没有质疑,没有提问,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怎样才能让我们看似“周而复始”的课堂充满魅力?如何能让我们的老师把握工作重心,教书不累?我想只有依托校本教研,掌握工作方法,寻找课堂教学优质化途径,学会抓大放小,才能得心应手,幸福工作。让我们在探索有效教学的道路上且思且行,期待渐行渐远。

二、课堂观察是什么: 课堂观察是基于课堂教学情境下,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发展自我的研究活动

三、课堂观察的目标:

★ 解决“问题课堂”(绿色课堂)

明确听课目的(克服盲目)

提高评课效力(科学有效)

改善学生课堂学习(学得精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生存根本)

四、课堂观察内容:

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区别在于:

日常观察(上课)

科学观察(听课)

观察主体

任课教师

教学同行

观察对象

学生为主

任课教师兼顾学生

观察内容 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情、情绪、学习气氛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参与度、教学质量、教学达标度

教学诊断

现场反馈、教师自我调整,课后教学日志

现场记录、课后评价、评价反馈

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立即产生判断

理性思维,通过课堂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经验积累

教学反思,自身积累教学经验

听取同行意见,有个消化吸收和扬弃的过程 观察分类

日常观察

科学观察

观察作用

提高自身的课堂观察力

促进同伴共进

五、课堂观察什么:

精心是态度

精细是过程

精品是成绩

1、常态课中教师的日常观察: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获取教育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了解教学效果。

(1)

日常观察什么?

学生学习态度的观察

A:注意力观察

表现:

对内容感兴趣时,神情专注,直视教师,面部表情随教师讲解而变化,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或不断点头。有的学生眼睛直直的看着教师,始终盯视一个地方,不随教师动作变化眼神,此时可适当移动一下位置,判断他是否精神溜号。

注意:避免教师长时间与学生对视,造成紧张气氛,引发不愉快。

解决办法:变换单一的教学方式(媒体演示、互动教学),

变换教学节奏

教师语言机智、幽默、风趣

B:学生接受状态观察 表现:

接受知识:频频点头、会心微笑、适时呼应、听到幽默处会发出善意地笑声„„

接受知识不良:目光游离、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做无关的事,教室响起低低的噪音

C: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

学习过程中学生异常行为表现或突发事件的关注。

学习风格的观察

A:视觉型的学生,对文字、图片、图形、图像接受能力较强。

表现:能够提出质疑性的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显的轻松,游刃有余。面对教师重复琐碎的讲解,不耐烦,懈怠,干脆做其他的事。

B:听觉型的学生,对语言、音响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对文字感悟稍差,知识的获得方式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解。 表现:学外语时喜欢多听多说,作业往往出错率较高,课上显得全神贯注,稍稍显的有些紧张,很怕漏掉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质疑,答案中规中矩,守纪律,课上不太活跃,这种类型的学生多了教室里往往显的沉闷。

C:触觉型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学习活动

表现:对动手操作的活动感兴趣,有创意,课上小动作比较多,容易使人怀疑有多动症,成绩一般,走上工作岗位会有不俗的表现。

课堂整体学习状况的观察

A: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的观察——物品、思想

上课开始,教师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扫视全体学生的目光和表情。

B:课堂气氛的观察——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

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温暖而激励

消极的课堂气氛:冷淡而紧张,阴沉而消极,不安而躁动 C:课堂情绪的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溜号、目光游离、回答问题不积极、个别学生昏昏欲睡)

影响课堂情绪因素:

教师教学语言冗长沉闷

教学手段缺少变化

教师处事不公平

教师的批评与事实不相符或出入较大

个别学生是非观念较差,以顶撞教师为乐事

《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当第一次听到这一个名词时,总觉得课堂观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师,看学生,看教学效果,看问题、评教学,殊不知,在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特别是这次学校又组织学习了时主任的《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课堂观察也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与相当的专业水平的。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把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这样看来,课堂观察,它有明确的目标性,计划性,组织相当严密。这与我们以前所参与的听课、评课大不相同,一般的听评课,随意性较大,看到什么记什么,观察的问题过于分散,一个人观察多个方面的问题,看似面面俱到,却是面面不到,不够深入。发现的问题尽管能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但是没有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是一种不自觉的研究行为。而课堂观察,观察的点是课前就确定的,无论课前说课、讨论、还是课上的观察,课后的反思、讨论,都是围绕研究目标进行的。而且课堂观察有明确的分工,观察点具体,观察者就一门心思观察一个方面的问题,配以量表等观察工具,可操作性强,那么观察的问题怎么不深入不专业呢?

课堂观察让我们听课、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听课评课的目的已发生改变,我想这也是教师在走进专业发展中的一种尝试,但这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观察都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决定了观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认识,必先有相当的理论支持,所以我们观察者必须要在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课堂观察跟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同的还在于,它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开始时以为很容易就能选定一个观察点,但在与其它同事商量讨论中才发现观察点的选定还要考虑它的价值问题,选好观察点,课堂观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量表的设计更是一个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是试验阶段,因此都是先采取拿来主义,把人家现成的量表拿来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觉得量表的针对性还不太强,还需要再根据该课的设计及课型等,细细斟酌一些量化标准,才更容易操作。在观察时,尽管有了观察量表,但是对课堂进行观察时,还是不觉地按了以往的习惯去做,什么也去关注一下,到头来,有些应该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却在不注意间遗漏了,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我们成长的秘诀,我们要坚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愉悦,我们要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自己的顶岗实习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5篇:观察与写作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教案1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2、重点培养学生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教学设计:

通过理论分析和例文探讨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的个性化,进而了解个性化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片段训练和整篇习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

一、导入:

1、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导入;

2、同题作文分析导入

二、作文个性化探究:

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1)自主。即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的过多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简单套袭;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因此要求确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宽度,不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 (2)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假若有所表白,这应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当是不吐不快的,本自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3)创新。即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作文所阐述的观点,往往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是所发现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不易觉察的东西,并从中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判断,提炼,概括,推理,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看法。

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所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具有新的风格,同时有意识地发表新的见解。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在个性化作文中,仅有了前面的三点要求还不够,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如果说自主是解决个性化作文的动力,真实是对作文的材料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真实的内容也许是恶的、丑的,而多样性也并不仅仅是图个五光十色。前面这三个特征还必须有健康这一条来约束。否则,个性倒是突出了,可写出的东西为人不齿,令人作呕。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作文说把鲁迅的记忆移植给牛,编辑部就找牛约稿,把狗的记忆移植给麻雀,麻雀就叫狗为妈妈。此类文章确实与众不同,显示了文章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发展下去不仅是对写作,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也是有弊无益,这样的个性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综上所论,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做到自主,真实,创新,健康。要做到这四项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感受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题材的个性化;表达的个性化。这几者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作文有无个性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有无个性。

3、例文分析: 之一 一— 真情流露

我的外公外婆 陈吉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

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又找不上人帮忙,便独自去买。这本是我的工作,可惜那天染了小恙,外婆心疼,没让我去。大约五点多,外公回来从邻居那儿借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外婆回来,这下外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肯先吃。我没法了,只好陪着等。外公在家里等得着急,竟跑出门,站在路口张望,终于,我俩从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见到外婆的身影,外公迎了上去。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外婆是怎样将手中盐袋交给外公,仿佛已排练了千百次,外公那样自然地从外婆手中接过包。我第一次见外公与外婆并肩走路。当晚,第一次听到外公对外婆发火,还对她进行管制:“以后没人陪,不许一个人去办事。”当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被一丝不易察觉的什么东西感动着。

大午夜,吃过了年夜饭,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大人们忙着收拾碗筷。我走过去,对外公说:“外公,说说你与外婆当年的事吧。这也算是传家宝呀!我听说过,外婆当年是全村的大美人!”一句话,将孩子们全部移离电视机,围坐在外公周围。外公看看我们,又看看外婆,不紧不慢地拉开话匣:“你们的外婆呀,当年可是全村的大美人呀!我和她呀„„”这时,外婆正收拾桌子,听到这里,狠狠地瞪外公一眼,又用手掐了外公一把。外公虽痛,却哈哈大笑,直笑得我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外婆也脸红起来。其实我问的那句话,每年都会有人问,但每年都会被外婆打断。所以每年的“她呀”后面,只有无尽的省略号。但我想这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只属于外公外婆两个人,我无从得知,也不必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问。因为这时,是外公外婆最温馨的一幕。

前年,外婆因胃癌去世了,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倒了外公。外公有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整日守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嘴里也不知呢喃些什么。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规律,人瘦得只剩下八十几斤。我们小辈都很害怕,怕外公再有个三长两短。还是二舅妈有见识:“时间一长,老人什么都会淡忘的,这阵子我们多照顾点,过两个月就行了。”半年后,外公真的没事了,他又开始晨练,只是很奇怪,原来两个人时,走得不快不慢,现在一个人了,应该好走些,可反而走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停下等半天。大年夜,没人再提那个话题,大家似乎忘了,可没想到外公自己先说了:“你们外婆呀„„”这回被舅妈们打断了:“爸,来,试试这件新衣服。”被打断了,外公没笑,表情好像很伤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怕外公太寂寞,又没人照顾,决定再给他找一个老伴。起先没让他知道,只是告诉他去见个人。那天是冬至,上午八点。

我们先出门,可好一会儿也不见外公出来,我去叫他。外公房间门关着,我透过玻璃窗,发现外公正摩挲着外婆的遗像:“今天气温下降很多,我加了衣服,不冷,你那边冷吗?别忘了加衣。”一滴泪珠滴在相片上。我顿时颤栗,无言。外公没去见那个人,我自作主张,拉外公去玩了一天,虽被父母骂得要死,但我不怕,我知道父母同我一样爱着外公。果然,他们听说此事,一样无言。从此,没人再提要外公再婚的事,大家都知道外公与天堂的那个人有约,我们不信神,但我们希望有来世。

外婆去世四年了,外公一直想念她,我为回忆中的事情感动。外公外婆之间话是不多,就算外婆仍在世,或下辈子外公仍牵外婆的手,我想他们之间的话还是不会太多。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

大爱本无言!

——从真实、真情、真感受方面进行点评 之二 ——创新思维

英雄所见 沈 栖

大凡英雄有谋有略,有胆有识,他们的“所见”常会“不谋而合”。不是吗?韩信为兴汉灭楚设“暗渡陈仓”之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也曾向刘邦预先说过。刘邦见自己麾下这两位英雄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在赤壁之战的打法上,周瑜和诸葛亮都主张用火攻,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例不胜枚举。

然而,“英雄所见”未必全都“略同”。英雄毕竟有独立人格,其见解睿智常有独到之处,因此“所见略异”在所难免。鲁迅和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但他们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所见”多有“略异”,彼此进行过多次论争。由于两位英雄“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个人的恩怨”,虽有“笔墨相讥”,但还是牢牢把握着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共同的敌人,不失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风度。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人类正是在“同”与“异”的比较和较量中不断向更理智、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英雄们会有不同的答案。纵观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同伐异。或利用权势,或利用势众,或利用权术,一方英雄无情讨伐另一方“所见略异”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后快。二是求同存异。不视“异”为“异端邪说”,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许“存小异”,这多少有点民主意识。三是敬贤纳异。出于对英雄贤士的尊重,尽管有“异”,但能采纳其合理内核以滋补自己的学识,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尽力于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敬贤纳异”在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么,政治生活将是“一言堂”的专制统治,而学术研究则是“万马齐喑”的颓败境况。

英雄所见“略同”者,有之,“略异”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宋朝文坛上颇有成就的人物,同时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动家。这两位英雄在文学上的“所见”可谓“略同”(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见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两位却“所见略反”,矛盾尖锐,在朝廷上常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等)而唇枪舌剑,苏东坡甚至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由于两位英雄都是以利民兴国为出发点,而不以个人的得失来“暗算”对方,因此, “所见”虽然“略反”,但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有碍共同竭其心力来利民兴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所见略同”,英雄们和睦相处,这固然是件好事。那么,“所见略异”,甚至“略反”呢,也应有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当然并不排除必要的“争辩”),这可要有一种坦荡荡的政治襟怀呵。

——从求异思维的角度进行点评

三、学生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讨论分析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训练:(1课时)

1、片段训练:

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片段,不少于100字。

艺高人胆大 人言可畏 欲速则不达 出头椽子先烂 班门弄斧 异想天开 知足常乐 开卷有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

2、整篇作文训练:

请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材自选。

五、片段、整篇讲评建议:(1课时)

结合学生习作实际情况(投影典型习作),从真实感受、创新思维两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以便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个性化写作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教学后记:

推荐第6篇:观察与表达

观察与表达

【活动目的】

观察和表达能力训练。

【活动材料】

玩具或一些观察力考验图(可由教师或者学生自行购买)等。

【适用范围】

小学一至三年级。

【活动步骤】

1、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4~6个小组,选取一批能够考察观察力的材料由易到难排列,在班上展开竞赛。如:找出玩具上的不同颜色;观察两组数字有何不同;观察多组数字,让学生标出相同与两组的组号;比较图形的异同;比较字母或符号的异同。竞赛规则以小组用时短为胜。教师视情况自定题目的数量。

2、赛后进行组间评比,让成绩最好的小组交流他们观察的技巧。

3、一般来说,竞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观察方法也是有章法和技巧的。在小组向全班交流经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4、对竞赛胜利的小组和表达优秀的小组,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如小红花等。

5、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养成细心观察好习惯的期望结束本活动。

【活动过程及注意事项】

培养观察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在机体发育、各种教学、日常生活、专门训练等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观察力将稳步提高。但良好的观察力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观察训练就能培养的,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之间或其家长帮助长期训练。交流时要让学生借鉴自己观察时采用的方法,有顺序的表达:什么先说,接着说什么,什么最后说。为强化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记观察日记。教会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并且要求他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推荐第7篇:课堂观察报告

教 育 实习专 刊

课堂观察报告

20 年XX学校实习队组编

课堂观察报告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金玮豪

一、【背景】

(一)任课教师:王秋萍

(二)教学内容:机械工业出版的《汽车概论》一书中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第一课时。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文化、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汽车概论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的认识这节课。

(三)研讨教材

本课时是“汽车标志”的第1课时,该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了解汽车标志的认识也是学对汽车的品牌的认识,对汽车的兴趣和认知有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教师讲授时应将汽车的代表的国家标志按照发源地一一讲解。

(四)分析学情

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中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失败之后,精神状态都比较萎靡,所以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故,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具体的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思考、分析以及推理。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的制定 1.熟悉日系车型 2.熟悉德系车型 3.熟悉美系车型

三、【课中观察】

(一)观察工具

观察表及课后会议分析报告

(二)观察目标 1.观察“教师提问有效性” 2.观察“课堂文化” 3.观察“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三)观察过程

课前,我于上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未与学生做交流。课中,根据观察目标仔细听课观察记录,课后,与杨老师进行沟通。

三、【课后会议】

(一)关于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有待提高的地方:

1.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教师所提个别问题不到位,造成学生想回答但找不到思维的入口。3.无法控制生成,教师点拨功力欠火候。 建议: 1.对于年轻教师,教师在备课时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2.教师应融入学生,成为课堂一份子,提问语言应 准确、明晰,指向性强。

(二)关于课堂文化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优点:

1.课堂情景设置了两个,情景设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的语言亲切、表情和蔼,师生互动较为和谐。评价有针对性。 3.小组合作有分工、有目标,组织有效,课堂生成真实有效。 建议:

1.语速适中,但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2.教师的活动范围要不局限于讲台,关注每一个学生。 3.

(三)关于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教学行为时间分配非常合理,其中教师讲解占整节课的20%,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占整节课的72.5%,非教学时间只占7.5%。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后续观察学习计划】

(一)跟进式调查

通过本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诊断出王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进一步的对王老师进行跟进式调查,看她的这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二)发展式调查

基于此,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也能够通过课堂观察这种形式查找并解决各种问题。可以说,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活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方面每个教师争取做到: 1.通读各个版本教材,了解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教材中的位置和教材提供的学习载体。

2.把教材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每位老师心中都有一棵知识树(或知识链),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又关注知识的延伸,准确的把握知识。

推荐第8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 堂 观 察 报 告

七年级下《欧洲西部》

观察维度一: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型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特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项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的参与者。知识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媒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分享和建构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课堂模式变成“预习—交流—反馈”。具体来说,我们观察后,觉得叶老师的课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了模式注入了一滴新鲜血液,也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例如:利用上课前五分钟,组内共同验证学案完成 情况,引起组内学生共鸣。组长反馈关于欧洲西部位置范围完成情况较好,而主要国家及经济实力理解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再如:课上处理学案的过程中,师积极引导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组内探讨,组间互动,整堂课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处理“雄厚的经济实力”时,师除了让生观察多媒体提供的数据外,而更多地让生利用课下搜集的资料、图片、数据亲自对比,切身感受欧洲西部经济实力的雄厚,而在处理“特色产业”时,师更是采取了让生组内、组间交流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生的兴趣。 最后:师点拨到位,反馈及时,在这堂互动的课堂上,叶老师的导演角色相当到位,教学过程中师适时注意点拨并对生的意见简单评价,在讲到地形时,生都注意到以“平原为主”,而这时师则适时提出“冰川地形广布”这一特点,恰到好处。这种处理方式既有利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课堂上老师的解放。

总之,本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引民了一些思考,首先,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参与度高,但学生在“主动质疑”这个方面较为欠缺;其次,在整个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很投入,但有一些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效果较差。

观察维度二: 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课堂观察,有效评课的观察角度是教师教学中的“组织教学”这一视角,对于叶老师的这一堂课观察结果如下: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位置与范围”、“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两部分内容时,师充分引导生组内、组间活动,不仅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事半功倍。

二、语言规范,善于组织,调控得当,课堂约定有效,具有一定教学机智,引导得法。

三、教学环节安排重难点突出,问题设计科学,时间分配恰当,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叶老师把握住本节的两个重难点,即“雄厚的经济”与“繁荣的旅游业”着重讲解探讨,而其余的问题则主要通过生探讨,合作解决,师只作适当点拨。

四、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

下面我们重点谈一下叶老师课堂上的一种学习形式,

一、合作学习,在这堂课上,我们看到了叶老师精心创设的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⑴分工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合作达到最佳效果,老师精心安排学习小组,既考虑了男女搭配,又考虑了学生个性,学习成绩差异的搭配,⑵目的明确。⑶时间充分。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具有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

观察维度三 : 学习方式

叶老师这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简单评价如下:

1、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开场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观察维度四 : 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概念,叶老师 在授课过程中,较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教师在本节课的授课中,让生联系自己所见、所闻,指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进而学得有趣。

我们应该从这次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深刻地反思自己,从他人成功处自己积累经验,同时更应该从他人的失误处总结 经验教训,更加完善 自己的课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走上有效的轨道。

-

推荐第9篇:媒体观察报告

媒体观察报告

新闻学(编辑出版)1班

1325120915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一切,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传媒界的整个业态。” 在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现今,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同时,公信力却开始下降。

媒体公信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不外乎就是“虚假新闻”和“媒体娱乐化”。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的生存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新闻读者对于媒体报道新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令人失望的是,部分媒体的表现却与这种期望背道而驰。

首先,是“虚假新闻”出现。虽然“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已经落幕,但却再次将“虚假新闻”这个名词带进大众视野。近些年,“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等事件层出不穷。虽然记者个人操守丧失是主要原因,但媒体经营者也存在审查不严的失职。如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报道一出,大公报权威的形象使得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了这条“新闻”。而新华网的澄清消息,也使受众对该报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媒体存在着夸大报道的行为,以赢得销量和眼球的心理呢?

这又涉及到另一方面——媒体的“娱乐化”。这并不是说娱乐新闻的泛滥,而是指部分“新闻”的出现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有人说,这个时代,是“娱乐至死”的年代。事实上,在SNS文化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新闻”的出现确实只是为了娱乐。新闻媒介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竞争的目的当然是争取受众。就新闻媒体而言,吸引受众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依靠真实和迅捷。但显然,对于部分媒体(甚至是主流媒体)而言,吸引受众最好的方法是娱乐。如近日一条“憨豆先生去世”的消息,从英国的社交网站一路延烧到中国,新浪、腾讯等网媒龙头也发布了相关报道——虽然很快这条消息便被证实为谣传。但无论是“憨豆去世”抑或是关于此消息的澄清报道,媒体都在扮演着推动和煽风的角色。部分新闻媒体的主页常常使用性感、恶俗或血腥的标题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我认同“新闻不应该是高高在上严肃死板”的理论,但娱乐可以有新闻,新闻却不应该娱乐。

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它绝不应该向利益和娱乐低头。我们为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悲哀,更为流失的媒体公信力担忧。“我们不希望若干年后的传媒世界似荒漠般荒芜且没有棱角,我们不希望媒体的公信力如沙子般从指缝间流走。”

推荐第10篇:机构观察报告

机构观察报告

一, 实习机构名称: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科; 二,访探时间:2010年7月12日至7月24日;

访探地点: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与广电南路交叉口向西50米路北;

组织架构:社区事务科办公室;分别在文雅社区、牧专社区、院校社区、亚卫社区、广电社区、恒生社区、汇城社区、阳光新村社区、融元社区、华北社区、鑫苑社区和奥克社区的办事处设有负责人;

人事编制:科长1名,副科长1名,协管员2名,专职委员12名。下设12个支部分驻各个社区服务站,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制见公示栏。

三,机构成立时间:2002年1月;

机构成立原因:为了统筹管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下辖的各个社区的日常事务,提高办事处在居民事务方面的服务水平;

机构目标:

1、认真宣传、贯彻《居委会组织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区服务,负责对各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2、认真宣传《殡改条例》,对违反《条例》规定的坚决查处,负责辖区内弃婴、盲流的收容遣送,及时协助派出所处理无名尸体。

3、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及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工作。

4、做好扶贫救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核审、困难户的临时求救上报工作。

5、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好老龄工作。

6、积极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指导、督促辖区各单位做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

7、做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初审工作。

机构的资金来源:每个季度机构都会统计各项活动所花费的费用,并上报金水区民政局,最后经金水区民政局批准后由郑州市金水区民政局统一拨付;

对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实践: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普及度较低,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的概念还局限在与民政相关的层面上,对专业的深层次概念的理解不够,很少会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来解决居民事务问题;

四,同工的社会工作专业程度:由于社区事务科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来自社会,很少有人在工作之前受到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教育,办事处仅有一名工作人员获得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认证,其他工作人员均未获得有关资格认证;

培训状况:办事处正着力对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训,每周都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专业人员统一进行培训。有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参加过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而那些具有六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五,机构服务对象:北林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各社区居民;

评估服务素质与效果的准则:社区事务科会定时下到各个社区,向社区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社区居民对本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六,对机构服务印象及评估:社区事务科被评为2009年“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辖区内的文雅社区被评为郑州市模范社区、郑州市文明创建先进单位、郑州市基层先进党组织、郑州市普法依法先进单位。本单位有着良好的工作作风,为社区居民提供最直接、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关爱,并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中包括了及时健全的网络服务系统。另外,对其开展的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该街道居民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但是若从时间上来纵向看,所开展的活动未免有些机械、死板,每年都几乎开展相同的活动,并且有些活动的持续性也很差,难免给人造成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

七,机构服务使用者的来源:主要是北林路街道办事处下辖各个社区的常住居民,也包括部分外来流动人口;

八,机构制定推出新服务时准则:主要是根据服务使用者,即辖区内居民的需要,有时也会为响应政府要求而增加新的服务项目;

九,机构在提供服务上的优势:成立时间早,有较长的历史,在社区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属于金水区下属部门,有非常高的威望,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有退休金、养老金、保险金保证,机构资金由金水区民政局统一拨付;下属机构多,在各个社区都有办事处,贴近居民生活;

机构在提供服务中遇到的难处:机构属于国家机关,不可避免地

具有一些官僚气息;百姓对机构的了解程度不够,对机构工作不够配合和支持;

十,机构未来发展计划:7月15日,卢科长在办公室主持召开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经验交流会,卢科长先就金水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和同学们交换了意见,之后又带领我们学习了金水区下发的《关于赴广州、深圳、福州、厦门学习考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文件中说道:2010年3月29日至4月4日,郑州市金水区区长助理燕建华率领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及文化路、花园路、北林路三个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15人,到广州市荔湾区、深圳市南山区、福州市鼓楼区和厦门市湖里区学习考察当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区委领导看到和郑州市金水区同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地的广州市荔湾区、深圳市南山区、福州市鼓楼区和厦门市湖里区这四个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如此之快,并且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定决心要把金水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搞好。具体举措之一就是北林路街道办事处准备在未来两年内建设好社工服务站,服务站将全部聘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薪金方面参照国家公务员的薪资标准。

十一,感想与反省:通过半个月的社区工作经历,给我总的感觉是这项工作极度需要“用心与居民沟通”,要把自己放在居民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当然我刚进社区的时候没有一点社会经验,为人处事总是自我为大,处理事情总是想当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机构里的前辈们总是告诫我,耐下心,才能真

正处理好社区的日常事务,老百姓是相信我们才来找我们的,为他们服务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大学毕业生,理论水平高,文化素质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自己的优点,我必须把这一优点最大化的发掘出来。而缺乏工作经验,不会与老百姓打交道,不懂串门走户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更不好意思找群众谈心拉家常,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更是自己的不足。刚到办事处的时候,我发现办公室的电脑只是用于日常的打字和打印用途,没有发挥其现代化的信息通讯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效率地提高。而近几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社区建设也正全面开展,快速推进,针对社区的现有硬件设备,我联系和参与了机构网站地建立和维护,一些通知和社区新闻及时上网发布,让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得知社区的最新动态,使得社区事务更加公开化和现代化,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对各项工作的电脑报表进行了再次优化,工作效率得到了飞速提升。

第11篇:招聘会观察报告

招聘会观察报告

——我思我论应聘人员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国内的矛盾也是重重。失业人口过多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许多人都说就业难,但是更是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近,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模拟现场招聘活动,让同学们切身的投入到找工作,招员工的情景当中,这对于我们日后的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好处。面对许许多多应聘的同学,我切身感受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事外让我看到了我们应聘者的不足和优势。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次招聘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我觉得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她们都“以诚示人”在谈判过程中没有提供不实的一些信息。“诚信”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那么即使是招聘小组选择了你,最后肯定会发现。到那时因为你的不诚实而给公司和你个人带来不利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无论你在过去的生活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你都应该将真实的你呈现出来,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你。古人云:“不打无准备的仗”在这次模拟招聘现场,我看到了许多的同学在前面一个同学面试的时候,都在底下自己也准备着。拿着笔和纸在记录着,在思考着......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到招聘者们都是认真的对待这次的招聘过程的。没有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招聘会而随意散漫。有一颗认真的心去对待事情就是成功的关键。

虽然总是有人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然而这恰恰说明,人们是习惯于以貌取人的。因此要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修炼自己的形象会让你事半功倍。乔·米查尔(领导学形象专家)曾经说过,形象如同天气一样,无论是好是坏,别人都能注意到,但却没人告诉你。我们去面试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次的招聘过程中,许多的应聘者都披头散发,衣着也不够的正式化,应聘者的坐姿也给人一种态度不够严谨的感觉。每个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面试,面试的时候穿什么,往往成为大家很头痛的一个问题。面试时,在你踏进面试办公室的那一刻,面试官就已经因为你的穿着打扮对你进行了判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你在之后说了些什么更为重要。面试穿着应该根据去面试的公司性质,顶尖的外企,诸如投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要求员工穿着非常专业、职业化,所以面试这类企业要选择职业套装,颜色在黑色或灰色之间。面试广告公司等整体风格较为轻松的企业,着装可以比较随意,彰显从容大方。

“礼多人不怪”拥有礼貌礼节能让你事半功倍。模拟招聘现场,许多的同学都是坐下以后和面试官打招呼、问好。只有极个别的是在问好以后才入座。我想这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面试官心目中赢得加分的机会。因为他们尊重了别人,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造——爱迪生。模拟招聘会中,面试官都给了求职者30秒时间的自我介绍,但是很明显求职者没有抓住这宝贵的30秒。大家的自我介绍都是千篇1律,介绍毕业学校、专业、户籍地等,只有少数同学有用到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者英语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机会转瞬即逝,自我介绍是让别人了解你最直接的方式,自我介绍必须有特色,有亮点,可以牢牢吸引住面试官的心,彰显你与他人的不同,给自己创造被录取的机会。主动,是作为一名职场达人的所需具备的一大特质。在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应聘的同学都处在被动的位置。全程都是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即使有机会让他们提问,也都没有好好的把握。讨论过程中,大家都缩在角落也没有积极热情的参与讨论,更没有主动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职场大忌,该是你的你就要主动的抓住,等到失去了就悔不当初。当然招聘小

组也要给求职者机会去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性格。

薪资是一个敏感而必须谈的话题。求职者去公司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就是为了获得生存下去的资本。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次招聘过程中,让我感到好奇的事求职者根本就不问工资情况。我很想反问他们一句:“如果是义务劳动,那你还去吗?”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既然你需要有偿劳动,你为什么不隐晦的询问一下这个你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呢?

从总体来讲,我们的这次模拟招聘会还算是成功的。因为毕竟大家准备的时间有点仓促,我们招聘小组的人员也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源,在一些面试问题的设计上可能存在着不足,如过多的提问情景模拟假设类型的问题,问题的针对性过多的集中于工作而不是求职者的特性等等。分工上也不够的完善,基本一个问完另一个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精心准备这些问题,设计面试流程。但是结合实际来看,中国的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眼光太高,大家都希望捧着一“金饭碗”,逍遥惬意的过生活。这次设计职位时,基本上只有办公室阶层的职位,种类不够的过,不能让我们更直观的看见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

在前期和后期准备中,招聘现场座位的编排不够的明确,求职者们四散而坐,显得整个场面有点混乱,而且存在玩手机,讲话的现象没有配备一个专门的人员管理现场的秩序,这也是考虑不周的地方。但是从总的流程看,我们的招聘模拟现场还留出专门的时间给记者提问,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同学扮演的每个角色,这是难能可贵的。后期中人员名单的公布以及信息不够透明公开化。例如说群里公布的面试名单中只有名字,没有对应的职位,给我们这些旁观者带来了许多的不便。针对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并没有对外透露具体部分所占分值的比例,让人有些无所是从。

无论是优还是劣都已经过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中吸取到教训,有所改进。争取在2年后的招聘会上有不一样的发挥,无论在知识或者交际谈判方面都能更上一层楼,牢牢吸引住对方的眼球。工作是提升你自己的一种工具,尤其是人生中的第一份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所以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充满激情的投入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职场汪洋中扬帆前进,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第12篇:课堂观察报告

观课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动起来”,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

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三、应用多媒体,展示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升华。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第13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作业分析课”

一、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课堂的科学方法,通过记录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互动,从而分析、改善教学行为。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至今仍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技能”。在这次教育实习中,为了了解地了解如何在习题课中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我对指导老师陈老师的一节作业分析课进行了课堂观察。

本次观察的课堂内容为大礼拜的试卷分析。

二、观察过程

课堂记录:(课前已经知道本次作业情况不好)

1、师生沟通: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关于初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交作业时间的要求;周末作业总评;

2、正式开始大礼拜作业讲评: 整体评价:正确率普遍不高。

原因分析:本次布置的作业规定时间为一小时,大多数人只用了30-40分钟。 错题讲解:

题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易错点:“错误的个数”看成“正确的个数”

教师行为:让此题做错的同学起立,并请同学回答做错的原因。 学生行为:起立的同学全部都低着头,作对的同学大多也都低着头。 教师行为:让同学们坐下,再次强调作业时间的问题,要留下检查作业的时间。

题5:判断a、b的符号___________。

ab0ab0ab0ab0

ab0ab0ab0ab0教师行为:请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直接回答。大多数都参与了。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提出变式,请同学讲解。 题

8、题21(证明题)

教师行为:告诉同学们,两道题为同类型的题目,一起讲。

强调了证明题的解题过程---带领同学们一起书写了题21的解题过程。 题9:a、b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b的绝对值的大小。

教师行为:解题方法的讲授---选择题可以采用赋值法。 题11:

教师行为:和学生一起审题,注意题目要求,如“结果精确到万位”。 题20:

教师行为:展示了错误的同学的解题过程,让同学找出错误点。 学生行为:学生一起说出了错误点(没有举手)。 题22:

教师行为:请同学上台介绍分析过程,让学生自愿上台讲解。

一个同学介绍完之后,问有没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上台分析不同的方法。

学生行为:鼓掌。

3、作业总结

Ⅰ、乘法法则---通过问答的形式

师:两数相乘生: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师:任何数与零相乘生:积为零;

师:多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生: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 师:何时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生:互为倒数。 „„„„

4、练习巩固

三、课堂分析

对本次课堂的观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方式;沟通方式;知识总结。

1、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老师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比如:让同学当“小老师”上台进行分析自己不同的思路;直接讲解,并掺入问答的形式;先强调易错点(统计了班级同学的错误情况),再进行讲解等。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更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的氛围时刻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同时,在分级过程中,也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同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讲,既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同学们分析问题。

2、相比于新授课,习题分析课当中与学生的沟通更为重要。作业分析不仅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及时补缺,把未弄清的知识点搞明白。在这位老师的授课过程中,虽然没有直白的询问同学们是否搞明白了,但是大多数时候教师以抛出问题的形式,检验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这不失为一中好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少数真正不懂的同学。

3、整堂课中,老师使用最多的形式就是---问答。除此之外,教师在讲完一道题,会以变式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及时巩固,学会举一反三,不拘泥于一道题。其次,在分析完试卷之后,进行系统的知识总结,理清思路,辅以练习再次巩固。

四、总结

通过这次课堂观察,我对作业分析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分析作业课不仅仅是告知同学们正确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拘泥与一般的解题方法。同时,作业分析课中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比如变式。通过改变条件,对命题的题设进行恰当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显然题型变了之后,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解题思路基本相同.通过这方面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帮助了学生正确、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巩固知识点。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及知识点的串联,碰到各种题型处惊不乱,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请学生当小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有共同语言,故而学生的语言模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更能是同学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能够上台讲课是老师对自身肯定的体现,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不过,在这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次说不多。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让做错的同学们起立,这个方法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强调方式,不过也有缺点。虽然说审题不仔细是不应该的,但是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有的学生会因此印象深刻,避免再犯。总之,还是要注意学生个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心理上的伤害。

陈老师的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高。这非常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陈老师个人魅力的体现。通过对这堂课的观察,我收获颇多,争取能将陈老师的优秀之处运用到我以后的教学中去。

第14篇:课堂观察报告

让小组合作探究更为有效

——一节小学科学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缘由

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传统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容易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科学课的各种活动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的,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探究合作学习,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学生合作程度、思维的深度、动手实验参与度、活动频率等都影响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本次市科学领雁工程实践阶段,我们开展了以“合作探究”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过程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大田小学汤晓敏老师,执教内容是《磁铁的两极》,参与课堂观察的小组成员为金挺、戴标灯。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1、制订观察方案,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小组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观察内容分为:小组规模;分组的方式;成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与引导。

2、根据确定的课堂观察内容,每位成员各自设计好便于课堂中统计和操作的各种表格。

3、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课堂观察研究中,我们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对整节课进行筛选,特别是对实验探究阶段的进行重点关注,看看小组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无自己的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工合作通过记录工具、记录项目、记录方法分别采集了各自需要观察和统计记录的课堂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第三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课后,我们对课堂上搜集的所有信息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归类与讨论。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思考

我们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小组规模:汤晓敏老师把全班59人分成10组,其中9组每组6人,1组5人。小组人数适中,有利于互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围。如果组内成员过多就会使协调和管理难度增加,对合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2、分组方式:课前汤老师通过了解已经事先分好,汤老师是按每个小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搭配进行分组的,并且在上课时宣布进行最佳学习小组、最佳组长、最佳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促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还能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3、合作探究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本节课一共组织了4次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为28分钟,占整节课的70%。学生活动参与面广,除1人因学习障碍没有参与合作探究,余下的58人均能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小组合作探究的调控与引导:教师给小组暗示的6次,给小组奖励5次,给组内成员奖励的9次,给小组批评的1次,对组内成员批评的12次,组与之间相互评价2次。教师引导时并没有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十分注重适当的引领,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发散性的引导,尽可能多地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5、科学素养外在表现:尊重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否敢于向权威挑战。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活动参与积极主动。猜想有根据,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方案严谨,观察细致,记录客观,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准确分析信息,个性化多样表达研究成果。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特点问题。

2010台州市领雁工程科学班

金挺

(学号:33号)

第15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大板实验小学曹立杰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 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

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 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

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第16篇:社会工作观察报告

观 专业:社会工作学好: s15301031

察 报 告

姓名:

观察报告——以九龙园小区为例

随着社会不断的快速发展,社区作为一个人们生活相互关联的大群体,其数量和质量都愈加引人关注。为了增加对社区服务的了解,开展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社区的存在相对普遍,便于实地调查的开展。在实地调查的全过程中,可以实现课程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同时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调查结果的分享和总结一方面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区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经验的反馈也可以实现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的完善与升华。

二、时间:2015年11月12号 地点:九龙园小区

九龙园小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人口约22000人,共有居住小区3个,商业街2条,企业若干单位,并与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牵手在一起。

内容:前期熟悉访谈提纲及问卷,以小组的形式实地考察并灵活开展,进入九龙园小区分散地点及观察对象进行个别化观察访谈,确保研究对象的差异性。主要了解社区的服务项目有哪些、哪些发展的较好或有待发展、社区客观环境如何、居民大体生活状态如何以及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组员分别结束观察访谈后,团队集体探访小区居委会观察访谈,以社区居民的调查结果为对比从另一个层面了解社区服务的开展。整体结束后,小组相互分享收获,总结建议。

三、观察结果:观察访谈两位社区居民所得,对于小区的整体状况表示比较满意。该社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娱乐设施,比如适合老人

的棋牌室、儿童的玩耍区都设计合理整洁。但流动型活动很少,两位居民均表示很少有人来开展什么活动,即使偶尔有也是附近其他社区主办的。在治安及卫生方面,由于该社区较小、人员种类单纯多为常住人口及附近大学生,使得社区整体卫生或治安的维护较为简单和持久。在社区信息传递方面,有固定的宣传栏,但浏览量有待提高,需要更多人为的参与、传播。尤其当问及是否听说过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时,两位访谈对象表示没有听说过。然而,在随后居委会的观察时,有光社会工作的室内工作坊、接待室等等设置相对齐全,因此可能存在信息传递漏洞。地理位置和居委会人员的积极活动,使得社区内外资源连接灵活丰富,与附近的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校内组织都有不同层次的合作和联系,尤其是幼儿的教育和兴趣培养方面往来频繁。访谈的两位对象均表示社区服务在对老人精神关怀及物质帮助方面比较缺乏,加上社区内大多数老人原本经济水平不高使得很多老人晚年生活比较艰辛,希望社区服务对于他们的生活有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四、访谈记录:(对象是门卫大叔,总时长约1.5个小时,以下是部分谈话)

我:大叔,您这一天工作时间应该也挺长的吧? 大叔:是比较长,但是工资很低哎,只有1200。

我:嗯,这么冷的天气在这做一天也不舒服哎,社区可给您弄个取暖什么的来?

大叔:有的有的,等天再冷点就给个取暖器,要不然太冷人受不了。

我:嗯,是的哦,天太冷人真会冻坏的。

大叔:是的哦,你看我这条腿就之前跌断了,现在还肿着。 我:嗯,还是蛮肿的,要多休息。平时出行可方便? 大叔:还行,我平时也不到哪去,都在这。 我:那大叔这一天天可急啊? 大叔:还好,讲讲话聊聊天……

我:那还好,大叔,我看那边有个展示栏,平时小区有什么活动或消息都在哪吧?

大叔:没什么活动,活动很少,小区太小了 我:那最近可有什么活动啊?

大叔: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是那个芙蓉社区那边来搞滴,他们那边活动多,没事的话就去看看

我:那那边的活动都是那些人弄得啊?是社区吗?

大叔:嗯,他们那边小区大,活动多。有共产党(政府)搞得,也有小区搞得

我:那这边离那边也挺远的吧,年纪大的来回可方便啊?

大叔:不太远……不过这边好多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都还在上班哎,那时候我们田房子被共产党征去后,给的补贴少,还是要自己挣…… 我:这么大年纪还干活还是很辛苦的哎,社区可有什么补贴啊? 大叔:基本上没得,这也不是小区搞算的,小区也没什么钱……

第17篇: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提问有效性 观察人:刘慧霞 观察小结

许晓青老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理答方式

观察人:刘小敏

张松峰 观察小结

老师们对课堂理答这个词一定感到有点陌生,通过听课学习我对“课堂理答”这一概念有了一点了解:“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的明确的有效的一种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次,占12.1%,这四次基本上都是学生读书出现问题而打断的。这节课学生读完书后老师大部分是以点头或嗯做评价。这节课不存在消极批评。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一项占的比例比较大。追问10次,占30.3%.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5次,占15.2%.其中也包括老师借学生评价来鼓励学生的。鼓励学生提问1次,占3%.

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占的比例较大的是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和追问。针对这两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复理答

累而不赘

这节课老师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里存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楚,老师加以重复。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有些没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简单的肯定或重复学生的回答来表示,并赋予一些语音语调,使得学生对答案更清晰,我认为这样的重复还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当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只是单调地重复,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这样的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会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但也拖沓了课堂,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深度追问

不断升华

本节课追问10次,占30.3%.这包括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明确时,老师变一种问法,以降低难度,这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句子时,往往并不能一下子答到关键点,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而引导的有效方法就是追问。学生在老师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深入思考,逐渐明晰。这种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课文,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进行有效追问让他们迈向更高的目标。追问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倡导顺着学生思路想下去的追问。

总之,许老师在这一节课的理答是比较恰当的,她带领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先让学生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然后再将画面转化到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融为一体。

课堂观察报告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观察点:教师教学时间分配

观察人:冯党平王茜 观察小结

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把师生的活动划分为两块,即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

从表中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执教者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她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她讲解的时间仅为4分41秒,只占用了整节课的10.79%,而探究活动(师生问答)的时间为27分25秒,占用了整节课61.60%的时间,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时间也比较充足,11分32秒,约占总时间四分之一,学生的活动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互相评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样一种“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提出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执教老师把自己的作用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教学目的。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不仅为目标服务也为教学效率服务。

2、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才会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4、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

第18篇:课堂观察实践作业(总结作业)

课堂观察实践作业(总结作业)课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老师的教育下出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教师可能教育方法不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理解性和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听课的时候是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无所收获。经过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是老师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够强,不能准确和敏锐地透视课堂,不能及时的提高自身的思想与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能够通过课堂观察却可以发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还要注意到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应避免课堂枯燥无味,教学应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艺术性呢?每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还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发展学生们的特长。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在课堂观察时应仔细观察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研究,反复揣摩,用心体会,领悟到教育教学的实质。

通过课堂观察与实践活动,使我感受到教师的责任重大,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学习

到了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式,教育专家用现实而又典型的案例进行了讲解剖析,清晰明了,透彻。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这次远程研修补修即将要结束,通过本次研修我深深地感到自身的不足,今后的我还要继续学习,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9篇:观察物体实践活动总结

观察物体实践活动小结

从不同的方位观察一个物体或者一组物体,体验形状与位置的相对关系,是三年级下册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所以结合课题,进行了“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以学生选取自己家里的一件物体和一组物体为观察对象,绘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并完成活动收获,作为评价方式,达到深入体验位置与形状的相对关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标。

从学生的活动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活动的自我评价可以看出,态度认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物体的观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学生在收获中写道“这样的活动真有趣”“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差别还真大”“通过这次观察物体,我知道只有多看,多观察,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等,虽然孩子们的话语平实,他们的发现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价值和意义却不一样,他们有了在实践中学习的经历,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学习的数学的兴趣,还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活动仍旧存在许多的不足:

1、活动的形式有点单调。本次活动只有一种活动方式——学生自己完成观察任务。其实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观察任务,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讨论探究。

2、活动的地点可以在开放些,指定所有的学生在家中完成物体的观察,难免就会出现许多学生观察的物体是相同的,画出来的图形也相似,活动作品总结展示时,学生兴趣不大,所以活动的地点开放些,学生的兴趣会更好些。

第20篇:中班社会教育活动观察与分析报告

中班社会教育活动《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观察与分析报告

我在幼儿园观看了中班的社会领域活动《爱帮助人的好孩子》,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通过观察朱家故事的图片导入,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看过这本书吗?他叫什么名字?然后请幼儿通过观察并对比绘本《朱家故事》中图片中的不同,教师通过提问幼儿妈妈在家时,餐桌怎么样的?妈妈不在家时,餐桌是怎么样的?妈妈没走前心情是怎么样的?妈妈回来之后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高兴了?这五个问题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变化。基本部分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幼儿观看视频,通过提问幼儿短片中师傅在干什么?邢阿姨说了些什么?你们看一看邢阿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邢阿姨干这么多事情,很辛苦,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让幼儿知道劳动人民是辛苦的,劳动很光荣,从而激发幼儿帮助师傅做劳动的热情。第二阶段教师先提问幼儿我们都长大了马上就要升入中班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接着通过撕名牌的方式把小朋友进行分组,然后用听音频的方式向小朋友提要求,接下来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擦玩具,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听音乐的方式集合小朋友,通过提问幼儿你去擦什么玩具了?你把玩具擦的这么干净,你心里快乐吗?引导幼儿主动帮助他人,自己是快乐的。

整个活动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我从教师的教学、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设计与实施三方面来谈谈活动的优缺点。从教师的教学方面上来看,它的优点体现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幼儿并且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教师运用图片、视频、音频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旨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态亲切,善于鼓励幼儿。教师会通过示范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自己所提出的要求。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在组织小朋友们下楼去擦玩具时,教师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擦,我发现有个别幼儿会边擦边玩。也许教师这样做是想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幼儿的行为,但是不去巡视指导幼儿造成有困难的幼儿无人帮助,还有些幼儿擦着擦着玩起来了。从幼儿的学习方面上来看,活动的优点是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上来看,它的优点是在教学内容上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在内容选择上选取贴近幼儿的生活的素材,进行社会情感的延伸。通过观看邢阿姨一天的工作,体会到邢阿姨工作的辛苦,进而激发幼儿帮助邢阿姨劳动的社会情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准备的十分充分,有物质准备也有经验准备,此外,教师对玩教具以及儿童活动材料的准备都比较齐全和多样,在擦玩具的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玩具,而不是单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的层层递进,由浅及深,首先通过朱家故事的导入来引出要帮助他人,然后通过邢阿姨工作的视频带领幼儿发现邢阿姨的辛苦,引导幼儿帮助邢阿姨,最后给每个小朋友分组,带领他们去劳动。从教师的引导语和提问中能发现教师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教学效果上,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去,在整个活动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此外教学过程也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幼儿具有和目标相一致的主动帮助他人的社会行为。虽然它有很多优点,但是这个活动也有它不完美的地方。在活动目标的设定上,具备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的目标却缺少了社会认知方面的目标。此外,在活动目标的表述上,是以教师的角度在表述,而非是以幼儿的角度在表述,给人一种活动以教师为主导而非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唯一觉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在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擦玩具这个部分,教师给幼儿分好小组后,幼儿都迫不及待的要下楼去擦玩具了,这时候教师才播放音频提出擦玩具的要求,幼儿很容易听不清要求就下楼了。

通过观摩其他年龄班的集体教育活动,我反思到教学中想要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二个方面的努力,这二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的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在教学的设计上要设计多和全体幼儿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多了解幼儿。在教学的组织上要多关注全体幼儿,尤其是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兴趣和需要,并及时对自己的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观察与实践报告范文
《观察与实践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