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幼儿园课题实验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5 18:07: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实验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课题研究制度

1.课题组各项课题研究的开展应在园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并由业务园长监督和严格把关。

2.开展课题研究应是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一项活动,每学期或学年每位教师要开展至少一个项目的课题研究。

3.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完成学期实施阶段的计划内容,做好相关记录、总结等材料。

4.每周有固定时间保证活动开展,除特殊原因外,组内成员应按时参加。

5.每次活动前应做好事先准备,保证活动如期、有效进行。6.能围绕课题研究方向组织活动,活动中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规范,有时间、有地点、有议程。

7.课题活动中,组内成员应围绕课题积极参与,或组织实施,或研讨反思,努力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

8.根据阶段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月阶段小结并计划好下一阶段的开展工作。

业务学习制度

1.全体教职工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组织教师、保育员进行教育、保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交流幼教信息。

2.教研组长会议每周一次,商讨讨论保教工作、计划、相互配合工作以及为全园发展出谋划策。

3.全体教师2周一次园本培训,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讲座以及技能技巧的培训。

4.学习时做到严肃认真,不迟到、不早退、不闲聊、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5.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研究制订好各类教育教学计划。

6.根据国内外幼教新形势结合本园具体实际,认真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提高自身能力。

7.业余时间教师认真阅读幼教理论书籍、刊物,积极撰写教育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活动方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9.按时完成学习时布置的学习任务。

教研活动制度

一、成立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二、每学期组织群众性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创新,观摩后,组织讨论、评议、评分,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存档。

三、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开展学术研究讲座,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

四、每学期初各班要根据班上工作实际,写出教学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期末写出专题总结或经验论文等,在园内进行交流。

五、每学期期末,对各班进行教育过程性评估和班级工作评估,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活动。

六、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七、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展或参加市以上交流的经验论文、实验报告等,根据《实幼。

八、每年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次,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教研组活动制度

1.同一年级的班级组成教研组,设一名教研组长,设一名备课组长,协助教研组长工作。

2.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制订详细具体的教研计划,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事前安排,务使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明确。

3.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有:

①教育理论的学习;

②对各种形式公开课的系列研究(从备课、说课、听课到评课);

③班级或园内外教学经验的交流;

④园外参观、学习;

⑤主题活动策划与组织;

⑥专题研讨、课题研究。

4.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本组教师各项工作的检查、评估工作。5.教研组成员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迟到或早退,有事要先请假。

6.教研组活动中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每学期每位教师上好“人人一节过关课”,课后开展评析活动。

7.教师应主动承担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任务,从教学实际出发,从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中选择并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务求取得成果,做到人人参与课题,每月有心得,每学期有总结。

8.坚持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1—2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专题总结)。

推荐第2篇:实验课题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创建书香校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树立师生同读经典的阅读观,引领学生和老师共同阅读中外优秀经典文化读物,引燃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让大家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经典交流、品析人物、明辨是非,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地增长历史阅历,加深文化积淀,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力,提高阅读质量,体会阅读带来的主观享受和精神文化。

2.促进学生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3.加大中外优秀经典读物课内阅读教学的比重,课外阅读双轨并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4.研究以激励和主导为主要机能的学生评价方法和体系,促进学生读书品质与能力的形成。

5.学生教师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内容模式的交流研究。

三.实施措施

1.创设班级读书氛围

(1)班级张贴阅读书目、必背古诗词,好书推荐、读书感悟等,营造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书架上要有充足的书,并且图书角的书每个月更新一次。图书角不仅书源要充足,而且要有完善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归还。

(3)鼓励学生每个学期至少买两本课外书,鼓励家长在生日及纪念日给孩子买书。学生可以把一本书放进书包,这样便于他们随时阅读。

(3)布置班级的学习园地,粘贴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大家一起分享。

2.培养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应只是简单的优美的词语、好听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的摘抄,而应有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等。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定期在班级中展出。因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不断地指导学生。

3.开展各项活动

(1)晨读每次的语文早自习,既是阅读时间,老师要为他们准备经典诗、词、文段等名篇,不仅课件有,尽量让他们人手一份。先学生有感情朗读,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做到每天坚持,每天有收获。

(2)午读 每天中午学生来到学校,可以阅读课外书,可以和语文老师交流,及时反馈阅读情况。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型有基础课型,学生和老师在前25分钟安静的读书,后15分钟进行朗读交流。有展示课,分为美文读赏课,共度赏析课,推荐导读课,读后交流课。

(4)双休日及节假日,也要保证每天阅读不少于半个小时。

(5)学生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每次举行的活动材料要存档。

(6)教师读书,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周要记一次读书笔记,每2个月集体交流一次。

4.优秀阅读学生评比

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

征文等活动,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奖励。

总之,从现在做起,传承经典,阅读名著,构建学生的文化根基,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持久的阅读热情,让师生在阅读中都有提升、有收获,真正地做到与书为友。

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研究实验计划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用教师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激情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与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我校开展大阅读促进师生同读行动的研究活动,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目标

1.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3.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措施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图书进班级。学生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也可以看教师推荐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和课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图书角布置,保证每个同学至少2-3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记录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并及时向学生推荐身边优秀的读物,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4、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也要读书,做好学生的榜样。上好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

5、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汇报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读书期间,同学们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介绍有意义的书籍。

三.总结评比

期末开展大型读书交流会。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评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阅读能手”等。

四.本学期推荐书目

1.

2.

3.

总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推荐第3篇:课题实验

课题实验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旧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述、灌注知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使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加大的提高。

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指智能发展,而且包括意志、品德、性格、集体主义的个性特点的发展。祖国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因此,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具备广博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才能。学生的发展与掌握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呢? 我认为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各种事物,启发他们从一件事物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越是进行精细的观察,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就越想弄懂某些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变化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好几个角度看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学技术在飞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着眼于未来,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不断吸取新的教法、理念,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好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推荐第4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本学期,景老师,孙老师,于老师等三人为一个课题小组,进行了课题为>的实验,现将本学期实验的情况做以总结。

实验是从十月份开始的,主要是在初一和初三两个年级进行。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我们主要是以两条线索进行,一是课堂练习反馈,一是课后练习的反馈。

景老师的主要做法是: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学生在当堂训练后进行反馈评价,然后在本单元复习巩固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巩固情况。当堂反馈实验是习题反馈一个方面,另一个实验内容是,学生习题训练反馈是隔天习题反馈,即今天习题训练后第二天进行反馈,他的体会是,这个做法比较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感觉到出现的问题是:对于当堂习题反馈,与隔天内容与学生巩固检查时期对照不清晰,检查对象不明确。

孙老师的做法是:一是设计好课堂练习,采取分层生动活泼的小弄练习,使学生感兴趣,满腔热忱的参与到课堂练习反馈中。二是选择好家庭作业量及有代表性的习题,做好家庭作业的反馈,使问题天天清。三是对练习册的反馈要采取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四是注意阶段性检测反馈效果,使反馈后易错的题得以正确纠正,并且今后在应用中不再出错。五是,对单元测试卷的反馈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备好试题和学生,增大学生的参与者量。

于老师的做法是:

一、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形成一个小的团队,练习时,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错误的和不懂的小组内咨询总结,互相补充,并出一名代表,黑板进行板演,然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为大家读题、分解,说明解法,这样,既显示出了团队的力量,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大家都有疑异的在方则由老师进行指导。

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好课后作业,以创造适合每个人都得到练习的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笔答作业和实践作业,作业分层次留,由教师批和学生查两种,学生查出的问题,在自习课或下节课前提出,由老师或学生解答。实践作业包括做小正方体、七巧板、图形旋转、图形绘画等,学生的作品体现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将他们的作品集中一节课进行展示反馈给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从不同的角度补充自己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自信成就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一些不能从上课过程获得的天赋和才能。另外,每天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出一题,学生在专用的作业本上完成,并由出题人负责判,并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再由老师反馈给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会管理工作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学会查阅书籍和资料,学会排除干扰,从面意志力也得到锻炼。

三个月来的实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学生能力的培养,关

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不管是方法的指导,还是习题的反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着想,脑子中要处处想着学生,为学生设计一切,这样才能教育出有能力、有创新、有发展的人才。

课题小组于 二0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推荐第5篇:课题实验课

课题实验课:中班手工制作《拖鞋》及反思

【收藏】【打印本文】【字体: 小 大】文章作者:吴弘怡 更新日期:2012年06月11日 浏览次数: 920

一、活动背景: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把各种材料经过简单的装饰、黏贴、折剪变成另一种好看或者好玩的东西,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活动过程中有些步骤幼儿不易模仿,在操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作品,久而久之失去制作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引导和帮助幼儿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各个问题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结合年级子课题“幼儿园美工活动的组织与引导”与我个人研究的小课题“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指导策略”,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及主题活动内容,我选择开展“手工制作——拖鞋”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激发起幼儿的兴奋点,让幼儿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线条、图形或图案装饰鞋底。

2、引导幼儿根据喜好选择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纸条制作不同款式的鞋面。

3、在观察、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拖鞋的结构和装饰的特点,感受拖鞋造型及装饰纹样的美。

三、活动准备:

1、PPT“拖鞋”,各色粗、细长条纸各一篮。

2、双面胶每组2卷,勾线笔、蜡笔、剪刀人手一份。

3、拖鞋模板每人一双,三种款式拖鞋范例各一双。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拖鞋的图片,初步感知拖鞋纹样、款式的特点。(1)出示拖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经验。

师:夏天我们可以穿凉鞋还可以穿拖鞋,而且夏天的拖鞋款式多样,现在请大家看几款拖鞋。

(2)师:这一双拖鞋是普通的款式但是很可爱,穿起来很方便,脚直接伸进去就可以了,仔细看一看左脚右脚鞋底的颜色、图案是怎样的?一模一样对称的。 师:看这一双的款式与前一双不同,是夹脚趾的,再看看左右脚鞋底的颜色、花纹也是怎样的?

2、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师幼共同讨论拖鞋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设计拖鞋。(1)师:我很喜欢不同款式的拖鞋,于是我照着做了3双不同款式的纸拖鞋,想不想看?我自己感觉做得还挺漂亮,如果你们也觉得漂亮就拍手鼓励一下我谢谢!

(2)师:不过我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第一个问题是在做之前需要分清一双拖鞋的左右脚。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把左右脚鞋底的花纹、颜色装饰得对称?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把左右脚的鞋面做得对称?(以夹脚趾的拖鞋为例示范、说明。)

(3)师:我们把问题解决了,那如果现在请你们设计一双漂亮的拖鞋,你们行吗?请你们自己动手设计一双你喜欢的款式的拖鞋。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一双拖鞋的左右脚要分清,鞋底的花纹、颜色及鞋面都是对称的。

(2)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众不同的拖鞋造型。对于装饰拖鞋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她)参照图片或范例,也可借鉴同伴的成功经验。

4、展示幼儿设计的拖鞋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师:大家设计制作的拖鞋都展示出来了,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有没有哪双拖鞋左右脚做错的?有没有哪双拖鞋左右脚的鞋底花纹、颜色和鞋面是不一样的?有也没关系,我们来听一听做这双拖鞋的小朋友的想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自信地在集体面前介绍,从设计到装饰要有序地表达。)

“手工制作——拖鞋”活动反思

裕元幼儿园 吴弘怡

鞋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也是他们所熟悉的。随着季节的更换和方便起见,拖鞋更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小制作活动,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一些幼儿特别有创意。制作“拖鞋”不仅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又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我组织了这个手工制作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简单、直接的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不同款式的拖鞋图片,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拖鞋的构造由鞋面和鞋底组成,初步感知了一双拖鞋的对称性。第二个环节是出示三款自制拖鞋范例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欣赏一双拖鞋各方面的对称性,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与此同时以解决问题为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讲解、示范,让幼儿感知、学习制作拖鞋的技能。第三个环节是幼儿进行制作,教师指导,这一环节中与幼儿一起解决了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以便幼儿后面更好的制作。最后的环节是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也是以发现、解决问题为导线请幼儿欣赏、评价,从中幼儿发现了两个同伴左右脚搞错了,两个幼儿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后悔。还有

三、

四个幼儿左右脚鞋底花纹完全不对称,不过我并没有一下否定他们,而是请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再引导其他幼儿来评判作品。

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把鞋面和鞋底粘贴在一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还进行大胆创作、改造,有的还在在鞋面上进行装饰。但一些幼儿在把鞋面贴在鞋底上时,位置把握不够准确,制作成的一双拖鞋的鞋面不够对称。有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由于粘贴技能、绘画技能掌握不好,所以制作的拖鞋模仿性强。如果在准备材料时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半成品给这些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让他们进行装饰,效果就会更好。总的来说,自我感觉幼儿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手工制作活动的,呈现的作品效果还是可以的,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经验、技能,体验了手工制作活动的乐趣。

推荐第6篇:课题实验方案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实验与研究》

海丰县陶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已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既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学其他知识的学习: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镇六年级数学毕业检测的成绩逐年下降,纵观一份毕业检测的数学试卷,单纯计算一大题就安排30分以上,

第1页(共7页)

相当部分的学生得分都在15分以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有主观的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的因素等),我所在的陶河镇的各小学都属农村小学,近几年在我国加大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进城成风,陶河镇也在所难免,造成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大不如前,农村的留守儿童也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教师平时教学的因素。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实验与研究”这个课题。希望以此课题为突破口,跟随新课标的深化实施,我们面对21世纪的小学生,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需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计算教学方面应寻求创新,力求有新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然后对症下药,排除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使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互统一,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及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景及教研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在教师中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研精神。

第2页(共7页)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以便逐步实现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因此,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特征出发,投其所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

3、差异性原则。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我们要尊重这个差异,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学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向某一方面发展。这是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加速人才培养的关键。

5、趣味性原则。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对该知识感兴趣,他就学得认真,做得用心,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有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3页(共7页)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生理、家庭和社会等因素。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寻找能够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3.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

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调查,寻找错误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借鉴价值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为提高计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帮助。

4、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在调研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开展教学研究课比赛,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第4页(共7页)

5、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课题研究论文(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实录计算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自觉检查验算和独立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3、开展教学研究反思和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主要组织理论学习,确立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制订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课题研究和实验过程。

1、深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其计算能力差的根源。

2、召开研讨会,对学生存在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

3、开展实验课,邀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吕崇平老师等专家指导。

第5页(共7页)

4、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题实践活动,实验现状分析调查,进行实验操作,反复进行探究活动操作,积累资料。

5、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阶段性的成果总结,将优秀课例、教案、论文。

第三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及撰写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论文。课题组写出全程报告和收集有关数据、教案、课例、体会、论文向上汇报,注重“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过程。

七、课题研究达到的预期成果

1、教师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教学模式的论文2-4篇,分段总结并努力将成果发表于各级报刊上。

2、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请专家、同仁指导,写出优秀课例及教案。

3、分阶段形成阶段实验报告和终期实验报告,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4、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并把教学经验推广。

八、课题组织机构及其分工

1、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林少粒 副组长:陈鸿标 陈可亲 成员:黄伟庆 刘克引 邓怀强

2、课题实验工作指导

吕崇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陈源德(海丰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3、课题研究负责人:陈鸿标(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组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组织课题组做好阶段小结及各阶段性评价;组织实验教师撰写论文、案例,总结经验,撰写实验报告)。

第6页(共7页)

4、课题研究成员:陈鸿标、邓怀强、黄杰锦、刘克东、刘克专、刘惠雪、吕伟成、李赛贤(认真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做好学情调查、分析;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各阶段的实验小结,撰写案例、论文)。

九、课题研究实验经费

本课题估计需要的经费不多,由主持人所在的学校自筹。

海丰县陶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2年10月30日

第7页(共7页)

推荐第7篇: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简介

省级课题——《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于2000年正式启动,我校是州教科所确立的首批参研学校之一;2001年10月,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报告会,正式确立了我校研究的子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从而标志着我校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二)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价

1、就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好的。当然,由于我校生源范围广,涉及到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各县市,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目前无法对我校的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作出精确的数量描述,而只能作出比较概括的判断。

2、无论是我校的初中部还是高中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①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②理想状况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 ③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

④暴力倾向严重,相当部分学生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主张用暴力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⑤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

⑥法律意识淡漠,社会集体观念差,没有积极维护社会、集体、班级荣誉的正确认识。

(三)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目标之一。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

1 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把健康心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中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5、《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标准》第一次以课程标准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以此规范教育实践。

6、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强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果,促进学生智能的协调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教师方面:

教师普遍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教育的沟通,能有效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咨询能力。部分教师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具有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能力,具有一定的教改研究能力。

3、家庭方面:

2 探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力求形成较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四)研究思路

课题开展后进行学习——遇到新问题——再学习——再修订——再发展 这种研究思路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形成一种有效的双向磨合和互动发展态势,其结果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系统性原则:

对整个研究工作作系统安排,使各个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研究应在学校工作系统的常态条件下进行,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效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体发展特点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5、教育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3 充分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作用,同时启发和调动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一) 课题研究体系的建立

课题专家组成员为:州教科所谌业锋老师

县教研室李 林、吴锡云老师 课题领导组成员为:学校行政领导 课题顾问组成员为: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

(二)具体措施(这一部分可以提炼为技术成果)

1、学校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全校教育渗透心育

A、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2—3次。

B、学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活动和文娱演出。

C、政教处、电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音作品。 D、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的心理广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灵直通车”专题,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较大的问题进行指导、化解。 ②年级教育渗透心育

A、新生的军训内容中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B、根据各年级特点,进行年级专题心理讲座,如毕业年级进行“消除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辅导,或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化解。

C、为搞好家、校教育配合,特别是针对多数家长缺乏必要的心育知识与经验,学校要求各年级利用召开家长会之际,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 ③班级教育渗透心育

A、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时间,针对本班出现的学生心理困扰问题进行化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B、各班主任利用批改周记或随想录的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4 ④个别教育渗透心育

一是发展性辅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

二是预防性辅导,针对学生表现的一定心理偏差苗头进行辅导,预防心理异常;三是救助性辅导,确认学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时,进行矫正。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妨碍他们学习,因此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习心理渗透教育,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校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方面:情感教育、学习心理教育、认知障碍研究、思维与识记训练等。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

学校主要在初

一、初

二、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一般都由课题参研教师共定题目,共同备课,然后资源共享,在各个班级展开活动课。活动课的方式一般从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到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行心理体验。

4、心理咨询 ①电话咨询

我们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5201160 ②信件咨询

我们建立了“心语”信箱,每天都有老师负责开启信箱,有值班老师负责回信。 ③当面咨询

主要接待同学们的当面咨询,有不少同学会事先进行预约,指定接受咨询的老师,也接受了不少家长的咨询。

5、创办了一份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纸——《心语》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发表学生习作,展示学生的心路历程。

6、推动学生与老师的自我心理教育。

①学校图书阅览室订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书籍和相关杂志。 ②每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

③参研老师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

5 ④积极参与省、州组办的学术交流会、专题培训会和活动观摩课。

7、课题组档案室加强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和完善了课题组档案管理模式。

四、课题研究成果(这一部分实际上是效果)

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七条措施,以及在州教科所谌业锋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使得我校的子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局面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教师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与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1、课题开展之初,很多教师对课题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通过学习培训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中的不少问题既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心里不平衡问题和心理失常问题。教师们深感自己过去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不够,主动去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和订阅相关杂志的教师增多。

2、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相关活动。每当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和相关课题研讨会时,都有非课题组教师主动参与,交流心得体会。

3、很多教师主动向《心语》报投稿,主动提交心理教育论文,主动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负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1、学生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

由于学校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农业县城,造成了学生的封闭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们课题组刚开始开展咨询时,甚至出现了咨询室门可罗雀的现象。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开展,以及部分大胆的同学通过咨询后感到受益匪浅而逐渐带动了更多的同学,有不少同学先是信件咨询,然后电话咨询,进而当面咨询。也有不少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向教师进行倾诉、渲泄。

学生打开心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出化解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自我意识普遍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比如高2003级的舒靖同学正确估计自己的潜能,制订适合自己的中短期奋斗目

6 标,通过努力成为全州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大学。

3、学生意志向健全、坚强发展

我校高、初中都有几个学生,身患严重的疾病,有患白血病的,有患严重的下肢麻脾症的等等,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顽强地向病魔抗争,其中高中部的两名同学于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初中部的一名同学于2004年以650分的高分考入我校高中。他们的意志之坚强,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4、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

经我校住校生为例,以前不少住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生活管理员反映,通过实施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住校生之间为小事争吵发生矛盾的比例下降,住校生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逐渐掌握正常交往的准则和技巧。

目前我们的参研课题已接近结题阶段,但对全校师生而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才开了个好头。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德中的教育不仅应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更应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劳动者。

(以下内容是从效果检测报告中提出来的)

主要教改措施所产生的教育实践直接效果

1.实效措施认定(主要由哪些观念、措施带来教改效果)

一.学生学习压力大热点聚焦、社会竞争激烈、不会处理各种关系,许多中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困惑。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困扰明显,心理矛盾突出。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在的,主要表现在:1.自我认同感受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看待处身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2.学习压力大。3.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4.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暴力倾向严重。5.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6.焦虑、心里烦躁不安。7.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 7 不喜欢学校的活动。8.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9.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健康应该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

以上的问题和观念,是产生子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的基础。

二.具体措施

1.学校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 学校教育渗透心育②年级教育渗透心育③班级教育渗透心育④个别教育渗透心育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4.心理咨询:①电话咨询②信件咨询③当面咨询

5.创办了一份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纸----《心语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发表学生习作,展示学生的心路历程。

6.推动老师与学生的自我心理教育

①学校图书阅览室订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书籍和相关杂志②每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③参研老师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④积极参与省州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专题培训会和活动观摩课

7.课题组档案室加强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和完善了课题组档案管理模式

2.主要效果(学生方面、教师方面、教育运行机制方面)

学生方面:①学生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②学生自我意识普遍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③学生意志向健全、坚强发展④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⑤

8 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教师方面:①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活动③很多教师主动和向《心语报》投稿,主动提交心理教育论文,主动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④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负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⑤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与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教育运行机制方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英明决策,构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建立了由学校党支部,政教处,教导处,教科室,校团委,年级组,全体班主任,学生会等形成的一个自上而下的教育科研机制。由心理建康教育室的老师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形成了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教育理念。将“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困扰研究”内化为学校各部门工作的思想意识,并付之于实际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对课题组教师学习、研究的指导。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交流学习情况、实验活动情况,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讨论,研究解决方案。每学期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都要完成数万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或论文,促使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地不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经验,研究新方法。

3.成果推广所产生的效果

课题成果《走进心灵》的推广产生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1. 它有效的保护和增进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弱化了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矫正了异常行为,使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纠正心理偏差,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适应、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完善人格,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3. 成果推广,能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也能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三年中,课题研究组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子课题,选取了符合校本教育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了

9 科学的教学管理。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根本目的非常明确。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科学而有序,工作思路清晰。课题研究的工作开展情况良好,理论学习坚持了每月一次,研究的进展情况顺利,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日常管理和阶段工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完成得很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组成员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

通过子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局面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 教师理论水平有明显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与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1、课题开展之初,很多教师对课题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通过学习培训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广大教师认识到学生中的不少问题既不是政治思想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心里不平衡问题和心理失常问题。教师们深感自己过去所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不够,主动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订阅相关杂志的教师增多。

2、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相关活动。

3、很多教师主动向《心语》报投稿,主动提交心理教育论文,主动观摩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负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 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1、学生的心理问题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

由于学校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农业县城,造成了学生的封闭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课题组刚开始咨询时,甚至出现了咨询室门可罗雀的现象。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开展,以及部分大胆的同学通过咨询后感到受益匪浅而带动了更多的同学,有不少同学先是信件咨询,然后电话咨询,进而当面咨询。也有不少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向教师进行倾诉、渲泄。

学生打开心扉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出化解方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自我意识普遍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比如高2003级的舒靖同学正确估计自己的潜能,制订适合自己的中短期奋斗目标,通过努力成为全州理科状元,

10 考上清华大学。

3、学生意志向健全、坚强发展

学校高、初中部都有几个学生,身患严重疾病,有患白血病的,有患严重的下肢麻脾症的等等,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顽强地向病魔抗争,其中高中部的两名同学于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大学,初中部的一名同学于2004年以650的高分考入我校高中。他们的意志之坚强,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4、学生人际关系趋于和谐

过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比较狭隘,不宽容,常因小事发生矛盾,口角纷争不少,甚至打架,通过实施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逐渐掌握正常交往的准则和技巧。

推荐第8篇:课题实验小结

课题实验小结

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我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从而重视、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现在把一学期来的实验作个小结:

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通过研究,试图从一个个案例中探索出一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驾驭学生的思维之上并加以引导的引领策略。

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2、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推荐第9篇:课题实验计划

2013----2014---(1)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课题实验计划

谢村中小:赵小宁

小学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学习困难学生入手(以下简称“学困生”),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援助、转化已有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援助 “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二、研究目标

(1)、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2)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乐学”。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及发展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困生学情分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加深,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学习不够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主要措施

1.组织学习理论,夯实研究者的理论基础。

2.立足课堂阵地,援助、转变学困生。

(1).通过集体备课,一课三上的形势,就同一节课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最优策略。

﹝2﹞平常课上,围绕小专题的研究内容,多关注学困生,课前精心设计,课后深入反思对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3.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召开家长座谈会.

(2)经验交流,实现智慧共享。

4.撰写论文,积累经验。

五、活动具体安排

十月份: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使他们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与方法。 2.制定课题组计划,课题组成

员撰写个人实施计划。 3.对学困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4.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1.教师对学困生的思想进行转化。2.撰写课堂教学中如何援助学困生的教学案例﹑反思﹑或随笔。 3.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家长形成合力,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研讨课。5.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1.培养学困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个案跟踪) 2.培养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展) 3.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交流。

元月份:1.撰写论文或案例。 2.整理资料。

2013年10月

推荐第10篇:课题实验心得体会

“大量读写 双轨运行”教学实验心得体会

“大量读写 双轨运行“教学实验是针对传统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单轨”教学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它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限时、大量、低耗、高效”为原则,以大量听、说、读、写为前提,构建“双轨”教学的运行机制,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建立起了一般学校的一般教师在一般条件下对一般学生可实行的有效的教学规范和“双轨”教学体系,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我班于2007年9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现在,原定的实验周期已到,现就本次课题实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总体构思

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以不多于4/5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强化“双基”,抓根固本,完成教材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此为第一条轨。用不少于1/5的时间设自由读写课,学生自选教材进行自由读写,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此为第二条轨。第一条轨以本为本,实行“我教你学”,从教到学再到做;第二条轨自由读写,实行“你学我教”,从做到学再到教。两轨同时运转,有机结合,形成缺陷相克,优势相生,依次推进,循环往复,形成“双轨”并行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了以下五方面的训练:

一是听记训练,每日2—5分钟;二是说话训练,每日2—5分钟; 三是听、说、写训练,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听懂了什么,之后再引导学生把听懂的东西写下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目的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启迪创新意识;

四是看、说、写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和生活,观察图片等,将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五是音像阅读训练,让学生每两周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然后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三、主要做法是:

1、是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只要是学生看到的都可以说。可以是好人好事,班级的不良行为,国家大事,奇闻异事等。

2、坚持每天写日记并择优全班交流。

3、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包括画画、小实验、小制作等,学生先做再说,再写下来;

4、是读、说、写,让学生自己阅读,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再写下来。

四、不足之处

1、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的日记没有逐一的点评,少部分同学的只能靠同学自评自批。

2、班级同学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实验的进展步履维艰。

3、学校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难以保证。

4、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试验中很多困惑还在不断摸索中。通过两年的试验,我班同学的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作文中也有了真情实感。以上是我在本次课题实验的点滴心得,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11篇:课题实验工作制度

课题实验工作制度

一、各学科子课题实验必须按照总《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并认真制定好本学科实验计划,科学安排进度,确保每学期实验课节至少在15节以上。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课题实验的课业技能,设计可操作的课时计划、使用教材。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恰当地确定电教媒体。并严格遵守申报和监制制度。

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拟定好信度较高的形成性测试题目或抽样分析方式,并做好对比班的同步村料积累。

四、认真做好课前的研究准备,写好《课时计划》,确保每节实验课的质量。不得擅自串课、停课、随意更动教学内容。

五、住址搜集随堂、课后、平时、期末等资料和数据,并及时归类、整理与存档,拖延材料。

六、对各类资料和数据认真分析、处理,验证课业技能与实验成果,科学地分析成因,写出成果论证,形成阶段性和终结性《实验报告》,报请上级科研部门进行评估、验收。

第12篇:课题实验方案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在开展研究探索,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如美国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增加了创新目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教育的发展。我国近几年结合中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在此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丰富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于指导各学科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又关系到中学生能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是科学发展观及素质教育理论、创新学习理论。围绕中学生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坚持一切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等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和超越,勇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激发,创造潜能不断得到挖掘,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立足于目前中学生实际,提出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形式和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研究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研究实验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终结题。

2、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按计划分为准备与培训、实验与研究、总结成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与培训(自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 (1)组成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分工。 (2)制定详细具体一的课题研究方案。 (3)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

(4)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与研究(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

2 (1)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在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举行一次小型座谈会,做项目阶段性的研究分析,不断调整方案,完善过程,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1)整理加工全部教学实践材料和阶段性的成果。 (2)尝试将研究理论成果推广指导教学,达到研究的目标。 (3)课题组撰写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组成员及其它分工为:

吴宝明

38岁

中学高级

课题总负责人 陈

30岁

中学一级

负责资料收集、打印 武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仇丽鹏

40岁

中学一级

负责组织协调、会议召集、记录

姚智鑫

34岁

中学一级

负责教学实验

2、研究经费及保障

本研究课题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需人力、物力和经费确保及其足额到位。

第13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小主人,我校阅读评价的课题实验,在这项课题实验中,我承担了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探索,现在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就把本学期的实验情况进行小结.一:思想认识逐步提高:每周一次的课题知识学习使我对本次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对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更坚定了我搞课改实验的决心,本学期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我坚持利用一切时间查阅资料,为指导自己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精心备课,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设计合理的教案。上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分析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评价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方式,掌握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和形式,例如浏览、略读、跳读、扫读、朗读、诵读、默读、等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猜测、联想、推理、寻找关键句、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对阅读活动产生了的兴趣,喜欢书籍,喜欢文字,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广泛的、有益身心健康地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加深了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阅读能够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

三:课题实施期间,我和其他实验教师互相听课,以求共同探索,共同提高。本学期内,有成功但也很多困惑,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如何能读进去,怎么样能让学生书为我用,我究竟该怎么指导学生的精读,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本学期的课题实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14篇: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懒于思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增浓了,学习投入了,也就易学、易记了。

二、针对个性——学生分层

另外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的原则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均等、个体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奏效的。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究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表达,会写作,而很多同学有一定写作天分因基础知识的薄弱写作成绩难以有所突破,所以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结合我所教班实际情况,确定了走组制分层教学方案。A层次组选择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悬殊但作文写作还有一定天分的分层教学。b层次组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整体学习优秀者,C层次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阶段性随时调整重新组合。

三、针对阅读——教学分层

1、目标分层:

A层班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不降低作文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语基学习自信,使整体成绩稳步提高,强化作文能力B层教学目标: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持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主动学习,乐于与人合作,有较强的质疑、探究、调查能力,会进行研究性的学习。C层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

2、.备课分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要求。如在确定《荷花》的教学目标时, 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清文章的联想和想像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A层学生则进一步要求分析理解表述课文的中心;欣赏文章中联想和想象的片段,品味其艺术魅力。B层: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并写

出联想和想象的片段。

3、教法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就结合本学期我所担任的主备试教《颐和园》中的具体做法做一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让阅读活起来,关键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教学思路: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读、说、议、写,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领悟写法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我们跟随作者先去哪游览呢?”预设如下:长廊。 “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朗读。重点指导: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总结学法: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 迁移:就用这种方法,你来接着“游览”万寿山,自己读读、画画、说说。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修建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的宫殿,就是排云殿。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二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三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作业的内涵。

四、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记叙文为主,适合中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3、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五、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

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 ,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六、作业布置及批改

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少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登记。

七、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班级发展不平衡,我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较多,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时常有变更;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学期来,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最好。

第15篇:实验课题题目

大学生创业俱乐部VIP会员管理系统

1.基于C/S模式的校园局域网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2.计算机系考试综合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软件工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实现

4.天机子计算机安全防线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C/S模式机房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软件文档编写》自主式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郑州科技学院学生社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9.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0.房屋出租管理系统

1、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2、基于Flash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3、基于Socket的网络聊天系统开发与设计

4、基于.NET实现的模拟彩票系统

5、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6、基于.Net实现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

7、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开发

8、仓库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9、售书信息管理系统

2、基于.NET的作业管理系统

3、基于.NET的网络办公助理的设计与实现

4、基于.NET的校内邮箱的实现

5、基于flash和xml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6、基于.net的视频点播系统

7、基于.NET平台的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社区住户信息管理系统

9、酒店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10、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11、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12、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3、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第16篇:课题实验总结

本学年度,我校教科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以校本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把课堂教学理念与文化的重建作为研究高效课堂的突破口,采取“动态生成,梯度协商”的培训模式,形成“关注生命、关注生活、高效减负”为价值取向的“快乐、高效”的课堂文化为立足点,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努力实践“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培训目标,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更深的层次的发展。

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

我们倡导骨干教师每学期围绕“有效教学”课题实验上一节公开课。要求教龄未达三年的教师必须拜师,并开展系列师徒结对活动。

(1)开展实验研讨沙龙,畅谈实践体会。为了扎实开展十二五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我们重点以课题实验研讨沙龙为主,每个年段

确立一个主题,各年段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平时的教学谈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活动前,各年段每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进行研讨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畅谈了自己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2)聆听专家讲座,深化教学理论。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在电教室聆听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让教学质量焕发生命的光彩》。蔡校长以她创新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科研态度、扎实的文字功底、深邃的教学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为我们展示了现代教育的实质与内涵。讲座包含四个方面,即科学人才观——质量提升的关键点、聚焦课堂——质量提升的着力点、教师成长——质量提升的支撑点、人性化管理——质量提升的增长点。分别从如何做“以人为本”的教育、探究与优化课堂模式、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方面立体地规划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曲线,为老师们的成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2)申报课题立项,提升研究意识。10月初,经市教研室推荐,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我们申报了湖北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研究课题,为我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提升了老师们的研究意识,让我校的数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为让省级立项课题“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行动研究”顺利结题,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收集教学案例、论文、教学实录,展示了我校自揭题以来的优秀研究成果。经市教研室推荐,教科室又完成了荆州市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荆州市教育科研

先进课题组的申报工作。

(3) 2.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

为了进一步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教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活动,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

发挥骨干师范作用,引领教学新理念。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教科室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暨“快乐 高效”课堂实验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李青凤、刘娟、姜琼、张兰、宋丽、张唐娇六位老师各展示一节课。她们接到任务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围绕“十二五”课题实验子课题,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高超的教学技巧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学展示,在她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六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使每位听课老师都有很大的收获。

一、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推进我校“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作,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落实各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的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学即研究”的特征,在读书、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与推广,使科研与教学真正做到了一体化。

1.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老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好教师个人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学校动员全校教师,按教研组、分学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表,进行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并为今后逐级选拔参与更高级的课题立项研究做好奠基。

2.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积极参加好各级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

4.认真做好个人课题的培训指导工作。

本学期,张红、王佳、陆岩、刘潇、张倩颖、屈红、杨静王晓婷、张惠、辛艳、靳舒媛、王倩主持的12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张玉、彭婷、王晴、李静、赵倩倩等7位老师又成功申报了市教科所个人课题。为了关注好教师的个人课题,教科室能积极主动与老师们加强联系,让课题进课堂,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加强自我反思与总结。组织课题主持人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专题培训。指导新立项的7位课题主持人做好教育科研的博客建立工作,督促他们定期、经常性地给教科研博客提供新的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内容,及时充实课题资料和读书博客。领导和教师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与结题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就自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促进了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搭建成长平台,打造名优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主观能动作用,指导并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来提高自己。同时,加强专业引领,尽可能为骨干教师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在开阔视野、获取经验、反思进取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优秀教师志愿者活动”,左静、张玉老师分别去风化街小学和星光双语实验小学送课,她们以亲切的语调、机智的引导、适当的点拨,精心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以生为本的理念,融于课堂实践中,赢得了大家的赞誉。送课活动,既提升了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的上课水平,又加强了校际之间交流,效果很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行理论学习与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校内形成师资梯队,加快各梯队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课堂教学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舞台,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期,学校推荐在识字写字方面有研究课题的王晴老师参加区教科研室组织的识字课的竞赛活动,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仔细备课,并与教研团队一起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0月22日下午,我校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刘婷校长做了题为“学思结合,行走在幸福的教育人生路上”的讲座。

刘婷校长结合自己的事例从做事先解决心事、分享我的成长经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途径三个方面以及自己成长路上的八个关键词:期待、台阶、机遇、整合、积累、提炼、用心、鞭策, 给老师们分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途径、意义等问题,并介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操作方法。

刘校长的讲座朴实无华,充满乐观向上的思想,在老师中产生了共鸣,赢得阵阵掌声,让老师们明白了在专业成长之路中要学思结合,要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行走在幸福的教育人生路上。老师们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要,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卓越、追求深层次人生快乐与幸福的需要。

4.继续做好学科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关注不同层次骨干教师的继续发展,认真组织老师参加泉山区新一轮名优教师评选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引领教育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的名优教师,推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 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本学期我们重点以“小学作文生活化”课题为载体,结合校级课题研究,做到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重在做好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成果评比。

本学期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教科室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各级有关征文、论文、成果评比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成果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教科室积极向报刊投稿,本学期有60多篇教师论文、案例获奖、发表。其中蒋洁校长、张红主任、屈红、族艳慧老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各发表论文一篇,陆岩、任梅梅、张红、栾静娴、胡洋、闫晗、王琳、郭红怡、褚安娜等39位老师的论文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分获

一、二等奖,刘潇、张倩颖、杨静、王晓婷等17位老师的课题研究案例分获区案例评选

一、二等奖;族艳慧、屈红、王峰等老师在泉山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分获美术、数学和劳动学科的

一、二等奖。族艳慧老师获得徐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美术学科一等奖,代表徐州市参加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美术学科二等奖。

2.引荐作品,积极投稿,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一学期来,语文老师在“小学作文生活化”这一课题上,认真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喜看徐州新变化”徐州市少儿作文大赛中,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用自己的心灵仔细体会,用如花妙笔展现美好的生活,尽情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在本次大赛中,我校共有96人获奖。其中,王慕洁、韩润泽同学获得特等奖,姚鑫尧等4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蒋亦涵等5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17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学校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中国校园影响力.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中。我校朱英培、王世超、王子坤宇、王子琪、段昕彤、王宇恒6名同学获得特等奖,韩润泽等278位同学获得一等奖,丁思维等318位同学获得二等奖,还有10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86位同学获得优秀奖。33位语文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奖项众多,彰显了我校作文教学的丰厚成果。同时,本学期学生们在各大报刊发表了近200篇作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第17篇:幼儿园课题

幼儿园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根据我园“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幼儿艺术特色为办园方向的目标,并结合区教育局以创造游戏为重点的教学安排,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常态课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园实际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模式,使园本教研成为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促进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年轻教师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包括目标定位、环节安排、提问设计等;习得有效的课堂回应策略,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3、在“多研”的循环过程中,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积累经验,提高反思能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落实《纲要》精神。

4、创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群体,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对象

全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及教师。

四、研究的形式

1、常规教学观摩

2、公开课观摩

3、专题研讨

4、教学反思、个案观察交流。

5、一课三研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选择内容---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一课多研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幼儿文学作品以及表演游戏相关的资料、案例,了解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观摩表演案例,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各年级组对这些表演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确定最终的表演方案。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演技能以及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收集相关信息。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中心组开展讨论研究,认真分析园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

3、设计、论证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 2012年12月)

1、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选择相关的表演作品,并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表演的作品,讨论具体人员安排并设计活动方案。

3、大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4、中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5、小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6、进行阶段总结,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下一轮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1、收集教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八、预期成果

1、优秀教案资料集。

2、教育随笔、案例及论文等

3、课堂教学实录

九、幼儿园教研组织机构 成立:中心教研组---年级教研组 中心教研组组长:王春梅 副组长:程莉、董玲 教研组长:董莉、王秀琴

年级教研组长:金桂琴、杨蒂、赵艳霞 组员:各班教师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春梅:园长,负责检查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及时提出调整计划,保证研究顺利实施,审查研究成果。

程莉:副园长,组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一同分析资料并撰写总结。

董莉:撰写教育教研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协助教学园长落实课题实施的过程。

杨蒂:大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赵艳霞:中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金桂琴:小班教研组长,负责教研计划、总结、及时将活动内容上传教研网、精彩瞬间图片编排、班组人员安排、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记录、整理大班段活动资料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

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改编并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2、教师与幼儿积极创设表演区。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样的表演材料及辅助材料,和幼儿一起商议并制作表演用的道具

3、以专题研讨、公开课、一课三研、教学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以及组织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总结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4、认真实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将文学作品渗透于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多种形式加深大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文学作品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营造家园合作的良好氛围。利用《家园互动手册》、园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近期幼儿学到的儿歌、散文诗、故事等文学作品内容,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6、认真观察记录幼儿个体在表演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形成个案观察记录册,为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欣赏及表演游戏对幼儿影响与促进作用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小熊,你长大了吗》 第二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三周:《金鸡冠的公鸡》 第四周:《月亮船》 第五周:《小河马的大口罩》 第六周:《梨子小提琴》 第七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第八周:《龟兔赛跑》 第九周:《小熊拔牙》 第十周:《猪八戒吃西瓜》 第十一周:《猪八戒学本领》 第十二周:《聪明的小乌龟》 第十三周:《小老鼠打电话》 第十四周:《十二属相》 第十五周:《皮鞋车》 第十六周:《萝卜回来了》 第十七周:《雪孩子》

第18篇:实验幼儿园

第二幼儿园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9月7日,参加了庆祝第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后,章丘市实验幼儿园立即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原文传达了《章丘市教育体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教体局2012年学校安全工作意见》和李局长《解放思想振奋精神 戮力同心 积极作为 共创章丘教育事业发展新辉煌》的讲话。会后我们要求以级部为单位对领导的讲话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认识。要求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要紧紧围绕李局长提出的“一个主题”、“一个理念”、“两个重点”和“三个满意”的工作思路,根据自己实际工作,调整新学年工作计划,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以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水平,要以安全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教人民满意的孩子、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主动工作,对工作有激情、做任何事也不懈怠。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办好让家长满意的幼儿园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统一起来。

一、从小处入手,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孩子的安全问题大于天,孩子的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我园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对孩子的安全保障。我园要求教师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每名教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与安全自查工作,分管领导加大检查力度,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燃。要健全各项制度,消除安全隐患,以本园的安全稳定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本学期我园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了幼儿点名制度,要求教师随时清点幼儿人数,强化了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幼儿在园的不同时间段里的安全。我园还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了幼儿的疏散演练,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了门卫制度,家长持卡入园,外来人员严格问询登记制度,确保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建园时间长,房舍陈旧,后勤人员要加大对设施设备管理力度,严格每周检查制度,切实保证用电安全,暑假我园将对所有线路统一整修,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食堂工作要把检查关口前移,切实把好进货渠道,保证幼儿饭菜质量,保证孩子饮食卫生院安全。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幼儿园工作任务是教育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我园坚持“关爱孩子、服务家长”的办园目标,用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保教工作。李局长提出,幼儿园教育是根的教育,要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做为幼儿教师要树立创新求变的思想,才能培养创新思想的孩子。教师要做到八讲,即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团结、讲创新、讲奋斗、讲实绩、讲廉洁,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园将给教师创造适宜的环境,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三有”人才,即有名人、有新人、有能人。做为全市幼儿园的龙头,我园全体教职工始终保持激情,持续创新,以更加充沛的激情投入新年度的工作中,不断推动了我园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本学期,我园将以十二五课题《基于幼儿园实践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为抓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学习力度,组织以级部学科教研组为中心,开展专项教研活动,努力让青年教师领会“教师有效地教、孩子快乐的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园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园今后工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戮力同心、积极做为,共谋新跨越、共创新辉煌,紧紧围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个主题”,始终坚持“用现代理念谋划现代教育,用现代教育方式推进提升现代教育”的“一个理念”,突出抓好教育质量提升、安全稳定“两项重点”,全力打造“做人民满意教师、教人民满意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三个满意。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以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19篇:学校课题实验方案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xx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当课程由“~”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了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而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为使我校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为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拟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本课题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从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以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最终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三、研究目标

㈠、教师发展目标

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

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㈡、学生发展目标

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2、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㈢、教学模式发展目标

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

1、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

具体内容有:改变观念、增强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以教师为本”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如何评价教师等。

2、如何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内容有:如何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何评价学生等。

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有:教学要关注人(包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等。

五、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六、研究方法

&

nbsp;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观察比较法。

5、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措施

㈠、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课题负责人:季宏伟

课题组成员:邹敏艳、孟建东、高敏、罗品、马莉、麦霜叶、马建国、张旻翔、缪一平。

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㈢、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㈣、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年3月——~年8月)组织学习新课标;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

2、中期实施阶段:(~年9月——~年6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计划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

3、后期总结阶段:(~年7月——~年1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九、预期研究成果

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xx市xx中心小学课题组

第20篇: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阶 段 小 结 二 东乡县北港小学

王有玉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3年5月止,现已结束。这阶段是组织实施课研阶段:调查研究寻教法、课堂实践证教法、探索规律成教法。一年半来,全体课研教师认真制定课题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研扎实,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课研概况

1.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课题组教师依据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包括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现在需要等);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具体表现差异去寻找选择最佳教法,经过教研实践形成了理论文章,探讨出了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2.2012年7月到2013年1月,进一步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教研计划,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研究总结出了常规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

3.2013年2月到2013年5月,探讨研究了课题效果的检测及评价标准,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案例进行了修改;举行了公开课,请教研专家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全体课题组成员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了第二阶段教研总结。

二、课研目标 本阶段的课研目标是:

1.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有效教学法更加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

2.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各有效教学的要素,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经验文章。

1 3.通过实施有效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突破教材对教师的束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5.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思考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定班级,以行动研究自主探索和经验总结定期交流为主,以研讨课展示成果为平台,按照分工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不同阶段研讨课的对比、总结,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制定不同的教研方案,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和思维训练,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长善救失,调动起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全面发展。另外,还辅之以观察、调查、实验记录、谈话卡片、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了较为科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研感悟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 为了使课研教师对课题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我们利用理论学习会、讨论会及暑期休息时间,组织研究教师反复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使得课研教师对课题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了充分与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明了于心。这样,既总结和学习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又避免了研究教师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大大的提高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效率,这从本阶段的研究论文的数量上可见一斑,我们写出了二十多篇研究论文。随着课研的深入,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教材的研究重视不足”,这不仅使我们在有效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而且教师因受教材的束缚,教法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

2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在教法与学生活动的设计研究上,由于研究分为“准备、示导、议练、诊断和评补”五个方面,条块较多,研究成果分散,不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思想模式。因此我们后来十分重视对课题的再修改、再学习,使之更完善,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更好的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悟到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与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准确地找到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改。为此,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研教师学习了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如从网上下载学习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活动情景,激情激趣导入课题》、《差异教学法理论依据》《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等20余篇;除此之外,还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数学教改新探索》、《小学数学新模式典型课例》《讨论式教学法》等专著,这给了课研教师很大的启发与帮助,成了我们研究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加油站”。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于春节与暑期,分两次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使研究的对象更清晰——学生、教材、教法,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思想与模式,这为本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加强对本阶段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了解课题,使自己“站得更高”。

一年半来,我们利用寒暑假及平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共分四次组织学习了已有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学习以便逐步完成对终结成果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表述。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逐步提炼和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其过程为:“实践寻找方法——方法中寻找规律——规律中得出模式”。而教师的“微观研究”多处于“实践寻找方法”环节,要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就应加强对已有的阶段研究成果的学习,使之在学习中“提炼和形成”方法。并用“规律或模式”这根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

3 来,最终使阶段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统一于最终成果之下。虽然研究过程中逐步提炼的“最终成果”与结题时的“最终成果”相比还不完善,还需不断修改补充,但已初步具备了“最终成果”的大多数特征,它对研究教师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而且还能使研究教师从中看到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漏,使研究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二是要通过学习使研究教师互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相互启发。为此课题负责人及时进行总结、指导,使教师明确了各自研究的内容;对不够深入的还要继续研究,对未研究的内容,要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尽量避免出现缺漏和重复,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我们初步形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关键,以活动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同课研教师一起,共同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使研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发现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是课题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锻炼培养队伍,确保研究力量。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学校进行的精品教案工程,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课研内容思考更深入。课研教师坚持以写作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研,使科研、教研、写作——互动;让科研成为写作的源泉,写作反过来促进教育科研;让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实验成果论文,参加我校一年一次的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一年半来,课研教师在校内教师论文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中有二十多篇论文参评,展开交流,调动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了实验成果的影响;在科研带动教研方面,开展每学期一至二次的教学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组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展示成果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平时,让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 4 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这样课题组教师的写必学、写必教、写必研,又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一直重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资料实行专人管理,王有玉同志既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主研教师,又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人员,实验中使用和产生的资料,都由该同志收集管理,并及时填写有关表册,上报课题管理部门。为使课题资料便于教师查找、阅读和打印,逐步完善了资料管理的微机化。还请了教研室领导专家指导课题组的工作,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指导帮助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加强了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全体课题组成员及时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研成果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现代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积极探讨本课题实验研究,大胆实践了有效教学的课堂策略,让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本阶段课题实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发展学生,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由于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优化了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教师不仅重视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发展,更重视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仅重视中等生的发展,也重视差生和优生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也重视学

5 生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材的创新上,突破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体现了创新教材,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使教材适应教师的教学特色,使教材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是关键;教法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依托,以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导,有效评价验效率。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面作业,轻实际操作;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的状况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本学期,我撰写了论文《数字的应用》、《低年级认数和计算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的思考》案例分析获案例评比一等奖。朱老师《搭配中的学问》、《鸡兔同笼》教学均获得好评。低年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20分钟左右,高年级学生家庭作业30分钟左右。这一做法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发展特长的活动,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没有了,对活动课的兴趣浓厚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都得到了培养。

(二)提高了教师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参研教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成员王有玉还被推选为江西省骨干教师。同时,还涌现了李小玲、朱爱兰等新星。课题组成了名师的摇篮。经过第二阶段一年半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二十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有13篇文章参加了我校的教师论文评选,并有多篇文章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

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增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提高了教研水平,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

6 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三)融融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课研教师们形成了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让“告诉教学”变为“唤醒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习过程成为张扬学生生命活力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要把知识一下子“灌”、“倒”或“告诉”给学生,(这种教学可以用“3×7=21”来表示)。我们应该是“启发”学生来学,(这种教学可以用“3×7=?”来表示)。但这样做还不够,最好的境界叫“唤醒”,(这种教学可以用“3×7=24”来表示),这是一种创新。是啊,3×7怎么能等于24呢?这明显是教师故意设置的一种谬误,而且是学生在已有判断能力内能迅速觉察到或稍加启发就能觉察到的谬误,以唤醒学生警觉:不对吧。于是大家都会瞪大眼睛去探讨、去思考,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7 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纠正错误,探究正确方法即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演绎教学”与“归纳教学”相结合 ,演绎(从一般到个别),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形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往往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而发生的行为结果。归纳是从具体的下位概念逐步推进到抽象的上位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往往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容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获得知识;演绎是从抽象的上位概念出发,逐步向具体的下位概念发现证据,多角度思考寻求支持,使学生对上位概念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落到实处和运用于实践中,这有利于激活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但是,在数学活动中,往往既需要演绎教学也需要归纳教学,二者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活动不仅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更有实效!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集体活动中典型课例、典型问题关注多,研究多,而对自己个案的课例、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特别是对自己个案实践的分析、积累资料还不够。

(2) 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或片断分析不够深入,即使发现了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比较含糊,缺少可行性措施。有的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反应效果很好,他们有实际做法,但在资料中没有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方法.(3) 实验教师的阶段小结中,实例少,虽然小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策略,但这样做的原因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有何影响,分析尚不到位。

六、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终极成果也在逐步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同时认识到目前的探索还不

8 够,还属“浅层次”的探索。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持结合已有的“自主探索、定期交流”、“展示成果、集体研究”等有效措施,力争再经过近半年的实验探索,形成足够多高质量的经验论文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实践经验论文进行总结,提炼并构建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新模式,形成课研成果。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学校领导对课题组的各项工作给予的热情关怀和支持,感谢市教研室领导对我们课题热忱帮助和指导,感谢各位研究教师的辛勤工作和通力合作。

幼儿园课题实验范文
《幼儿园课题实验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