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现象解释型英语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7 09:06: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2.现象解释型英语作文套用

On Certificate Craze

1)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各种证件的考取;

2)考证热的原因各种各样;

3)我对于考证热的看法。

现象解释型模板套用

1)总体现象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2)Nowadays, 现象表现和变化。3)In addition,进一步阐述现象。4)The reasons/factor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varied.

5)Among all these reasons, 原因一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6)具体阐述原因一。7)Moreover, 原因二。8)Besides, 原因三。9 ) Therefore, 总结原因导致的结果。

10)As far as I’m concerned, 我的观点/态度。11)Furthermore, 进一步补充说明看法。12)In a word, 段落总结句。

推荐第2篇:六级作文之现象解释型

六级作文范文之现象解释型

On students’ selection their lecturers

1) 有些大学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某些课程的任课教师

2) 学生选择教师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3) 学生自选任课教师的益处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分析:提纲(1)指出一种现象,提纲(2)要求说明决定该现象的因素,提纲(3)要求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益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应为现象解释型作文,重点在于对现象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可用侧重解释原因的解题思路。

On students’ selection their lecturers

Nowadays, many universities entitle their students to freely choose teachers for courses.This policy is welcomed by most students.In addition, teachers have also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t since it concerns about their future career.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tudents’ choices of lectures.(描述现象段)

Among all these factors, a teacher’s profeional knowled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That is a pre-condition of being chosen, since many students choose to follow the good teachers to acquire knowledge.Moreover, quite a few students think teaching methods and skills are eential.Besides, a teacher’s sense of humor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many students consider.(说明因素段)

In my opinion, free choosing of teachers has its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On the one hand, it motivates a teacher to prove his ability, and give students more initiative in learning.On the other hand, since it is a free choice, the limited number of excellent teacher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most students, which will lead to troubles in cla arrangement.To conclude,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take this matter into serious consideration.(说明影响段)

推荐第3篇:学生用: 12句作文法现象解释型题型分析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新题型 新大纲 2011年四级写作讲义

6.2.3. 社会问题(现象)式

A.一个社会问题或者现象

B.产生的原因

C.对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影响

D. 如何杜绝(如果是问题的话)

E. 前景的预测

Nowadays, there exists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economic/environmental problem.(X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of the public).According to a survey, 调查内容说明这种现象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例子)

There are a couple of reasons booming this problem/phenomenon.下面参照辩论式议论文的写法。

X has caused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ociety and our daily life, which has been articul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参照辩论式议论文的写法。

A dozen of measures are supposed to take to prevent X from bringing us more harm.参照辩论式议论文的写法。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ions, I can easily forecas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1997年6月全真试题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0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必要性

2.了解社会的途径(大众媒介、社会服务等)

3.我打算怎样做

A sample: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get to know as much as poible about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One reason is that knowledge without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like trying to walk on one leg.Activities outside the campus can keep a person\'s studies based on practical reality.Another reason is that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helps the students become mature and responsible.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a student can get to know about the outside world.First, the ma media can keep the students up to date on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porting events, as well a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cond, voluntary social services, private teaching and surveys of factories or farms offer the students wide opportunities to get to know how ordinary people live.

Personally, I intend to study hard to give myself a good foundation for my future career.At the same time, I will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gain experience about the world beyond the campus by doing part-time jobs.

08.12.20 英语六级作文真题及范文(新东方)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2、因此,学校可以......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3、我们自己应当......

08.12.20 英语六级作文范文(昂立版) How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is known to all,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s important as, if not more important than, physical health for a student during his/her growth.However, it’s quite worrying that nowadays some students are not quit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Undoubtedl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great account in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Relevant courses and activitie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students so that they would be mor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find appropriate ways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it.For example, there should be a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otline or office for students to turn to when they need some psychological aid.

Of course no psychological health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the efforts fro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From my perspective, what they can do is trying to stay positive, optimistic and follow the right guidelines from their schools.To be more specific,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some activities such as voluntary work to cultivate an opening and caring mind.Meanwhile, harmful impacts from the cyber space should definitely be avoided.

6.2.4英语议论文写作万能句型:

(一) 第一段:

1、现状说明:

aboutWhen askedmes to ..., most/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 but other people

1.When it coFaced withregardconsider...as ... ...differently2.When it comes to ..., people\'s opinions differ.Some believe that ..., while others claim that .

role

3.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the view of ....Some people

ideaclaim that ...,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

4.There is a general discuion today about the iue of ....Those who criticize ...

problemargue that ....They believe that ....But people who advocate ...,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

5.Most people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But I personally believe that ....

6.Now people in growing number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7.Now,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 But I doubt whether ....

2、图表描述:

1.In 1990, it increased/decreased from ...to ...2.By comparison with 1998, it decreased/increased by

withcompared3.The figure has nearly doubled,  that of last year.

as againsttwo and a half timesincreasedtwice4.It has  almost , compared with ...decreasedsix timestwice5.The number is 4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1990.half6.It  foraccounts ...percent of the total. (up)takeshalfthird of the 1990 total.quarterle than7.The number was ...,  a

thanmore

(二) 第二段

1、原因列举:

fromresults1.The phenomenon/change in ...mainly  the fact that ...

arises from2.One may regard the phenomenon as a ...sign of ... to ...responsecauses3.There are many  for this dramatic growth/decrease.First, ...Second, ...Finally, ...reasons4.A number of factors can account for the change in ...5.Another contributory factor of ...is ...are6.Why do ...? did ...For another, ...For one thing, Perhaps the primary reason is ....One reason is ....Another is ....rise in ...

decrease7....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2、观点陈述:

1.Although a lot of people believe that ..., I doubt whether the argument bears

wondermuch analysis. close examination.believe2.As opposed to widely held ideas, I argue that ...

think3.Although the popular belief is that ..., (a) current ideastudy indicates that ...surveymention the fact that ...consider4.They may be right about ..., but they seem to neglect to

fail5.Although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 it is unlikely to be true that ...

saythis is not to6.It is true that ..., but it doesn\'t follow that ...it doesn\'t meanbelieveaccept noabsolutely7.There is/are  reason(s) for us to  that ...resisteveryin fact rejectunderstand8.What these people fail to consider is that ...

mentionsayYouargue9. may  that ....It probably will.But ...Onethink10.It is one thing to believe that ..., but it is quite another to say that ...

3、利弊说明:

1.The advantages of A outweigh any benefit we gain from B.2.Good as A is, it has its own disadvantages.For one thing, it ...; for another, it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enormousmuchl advantage over B ..., it can not compete with B in ...3.Although A has substantiaconsiderablea distinctsounds ridiculous4.A\'s advantage  when B\'s advantages are considered.means nothing

4、举例论证:

1.Numerous examples can be given, but this/these will suffice.2.I can think of no better illustration than the following one( 3.This case effectively clarify the fact that 4.This story tells that …

(三) 第三段:

1、归纳结论: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ed above1.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se features, we may safe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 Judging from all evidence offered2.All the evidence supports an unshakable conclusion that ....3.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4.It is (high) time we put an end to the undesirable phenomenon of ....5.There is doubtlittlethat further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 ....no denying6.It is neceary that effective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situation.

2、建议措施:

1.It is neceary that effective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situation.2.Hence,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drastic measures/steps.3.We should appeal to the authorities to make strict laws to control this problem.4.We should enhance/cultivate the awarene of people that this iue is vital for us.5.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6.I believe we humans can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and we will have a brighter future.6.2.5议论文写作真题操练

(一)2005年12月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ay entitled Should the University Campus Be Open to Tourist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

1. 名校校园正成为旅游新热点

2. 校园是否应对游客开放,人们看法不同

3. 我认为……

Should the University Campus Be Open to Tourists?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6.3 议论文写作的几大话题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英语作文以及四六级考试作文,英语写作的题材或涉及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课余生活,或论及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和一般科普性话题。这些题材大都为考生所熟悉,一般不会出现偏题或怪题。现就议论文写作的几大话题进行汇总,并详细剖析其写作方法。

热点话题之一 环境保护 环保英语作文:“限塑令”英语作文

关于“限塑令”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参考范文两篇: 根据国务院的“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广大市民对于“限塑令”有不同的看法。请针对此话题,根据下表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绝大多数赞成 少数反对 我的观点及理由

1.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4.给购物者带来了不便,如无法把买好的东西搬回家,或没有零钱买商场的环保袋

5.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如研究出分解塑料袋的方法等来保护环境

要求:

1.词数:100—120 2.不要逐条翻译,可以适当发挥,使上下文连贯

3.参考词汇:分解 break up 环保袋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ags 热点话题之二 校园生活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redit Cards on Campu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信用卡

2)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针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提出你的建议

Credit Cards on Campus 热点话题之三 身心健康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On Dieting.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现在有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节食,有的人是为了健康,但是更多的人是为了有一个苗条的身材

2)分析节食减肥可能带来的影响

3)你的建议

On Dieting 热点话题之四 成才教育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Parental Hopes and Personal Ideal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父母都会望子成龙,但是父母的期望有时候会与他们孩子的理想发生矛盾

2)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追逐梦想

我们一起飞!人信辅导中心—公益学术讲座第一品牌

3)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Parental Hopes and Personal Ideals

热点话题之五:观念意识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The Moonlight Clan.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现在很多年轻人每个月都把自己赚的钱花光,他们被称作“月光族”

2)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的消费观念,但很多人反对这样消费

3)我对此的看法是„„

The Moonlight Clan

人信联系电话:13461114555 联系人:刘老师 书店地址:二号服务楼高教书店

推荐第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2011级材料化学 20110513447 赵继武

用马克思原理解释商界诚信缺失的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机制确立之后,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进步前所未有,但在这个过程中,惟利是图、商界诚信缺失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人们虽然都知道商业要讲诚信,中华民族一直就以诚信的美德和传统文明于世,也都知道诚信的价值和没有诚信的严重后果,但由于利益的巨大诱惑以及没有设立对商业诚信有效控制的相关机制,诚信原则就得不到落实,商业中仍然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合同违约、行贿受贿、虚假披露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败坏了商业信誉,造成了商业市场秩序的紊乱,商业诚信缺失的危机已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经济运行,影响大众的生活质量,引起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情况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正是基于此种情况,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了进行商业诚信建设的一些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用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我看来,我们只有认真研究现代商业诚信机制的有关机理,迅速推出商业诚信机制建设的可行方案,从机制上入手,从根源上入手,保证商业诚信的实行,才是唯一科学的办法。而这也正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社会广大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但商业作为经济流通的枢纽,是社会交流最大的窗口,涉及到生产、消费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关系非常复杂,因此,商业诚信机制的建立不是商业部门单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商业部门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联系社会各部门,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解决,这意味着健全我国商业诚信机制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合理规划,投入巨大的努力,通过对马克思原理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法律方面的建设

要在我国社会培养和建立完善有效的诚信体系,必须跳出道德化诚信的传统框架,向制度化诚信迈进。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机制,仅仅依靠道德宣传和良心谴责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在客观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体系和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各种非诚信行为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限制和惩处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感受到任何不守诚信的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时候,竭诚守信才会成为一种风尚,诚信原则才会慢慢的深入人心,诚信机制才具有其基本功能。必须强化法律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最重要的是物权法与债权法、合同法与侵权法、企业破产法与个人破产法的制定和完善,特别是要制定一部完善的侵权法,以便在确定故意侵权与过失侵权、损害赔偿与损失赔偿、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等方面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对失信和侵权行为起到有力的防范作用和震慑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商业信用的有关法律机制。完善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把信用体系建设纳入立法规划,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修改完善与信用管理有关的《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严惩中介机构的失信行为。应制定更明确的法律细则,简化有关法律程序,使商业诚信问题的解决能在法律上找到依据,并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加快对有关投诉、案件的处理,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二、政府方面的作用

政府在诚信机制建立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政府的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其次,政府是经济组织诚信工程的最有力的倡导者,政府是设立的公众机构,也只有政府更适合于作为诚信结果公正性的主要监督者;再者,政府及其相关执法、管理机关具有对假冒伪劣商品交易和欺诈性的交易行为及结果进行约束与惩罚的职能,对社会诚信的维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本身还存在各种职能不清的问题,因此未能很好地发挥在诚信机制建设方面应有的作用。如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还存在政企不分、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信息数据开放度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本身不健全,缺乏失信处罚机制等。因此,首先要分清和履行政府应尽的各项职能。要尽快地使政企分离,政府不能插手、干预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为商业提供服务上,把力量集中于市场环境的管理上,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起好诚信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对公务员的信用教育,尽快建设出良好的信用政府形象。

在信用管理方面,政府应该有更多的介入,要尽快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制定诚信机制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企业信用记录制度、信用监督制度、信用警示制度、信用激励制度等,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让信用成为企业的通行证。要让有不良信用的企业自觉的弥补信用。从而把信用销售作为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好的形式并加以推广和普及,引导企业树立\"信用是品牌、信用是财富、信用是生命\"的意识,从根本上缩短我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有关部门应出台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商业市场进行科学的价格管理。如规定商家必须明码标价,标明主要产品的厂家或批发商、地址、电话等,以便进行价格查询。同时,政府应与各行业联系,对各类商店的价格进行监督检查。要监督推行理赔制度,各商店要有明确合理的理赔规章,对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进行价格欺诈要有严格的理赔措施。要让商家自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商家没有这种措施或不采用这种措施,管理部门就应该采取取缔其营业资格之类的强硬措施,以便确保市场秩序。如果消费者发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对商家或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投诉,法律部门可以对他们绳之以法。如果这样,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肯定就不会有生存的余地,价格欺诈也不会再有市场。当然,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是非常艰巨的,需要调动政府各部门来完成工作,因此,要有一个政府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类有关问题,以保证市场和谐有序的发展。

三、商业行业方面的自律

要健全、完善商业自律的组织运行机制。要禁止不道德行为的出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打击不道德者的恶行,维护商业秩序,建设高度文明的商业环境,从建立、完善商业行业自律机构着手也是很重要的,行业对自己的事情是最清楚的,也最有发言权,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他们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行业内部解决,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所以我们的行业自律机构应建立业内资信系统,设立职业从业记录、经营档案,对业内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警示或进行有关处理,并及时跟踪备案,这样在业内形成权威,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要让有德者得到荣誉,要让不道德者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让他们在商业行业没有容身之地。

就商业企业方面而言,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都还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因此,要加强企业内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进行商业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充分认识诚信资源的价值,正确选择竞争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管理与监督,提升自身素质。要使商业企业自觉履行其社会职责,自觉建立商业企业的诚信自控机制,做到自觉地诚信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社会方面监督管理

目前,在社会方面,一个总的形势是整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意识,信用观念淡漠,因此,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意识也是商业诚信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商业诚信是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商业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并加强全社会的监督管理是必然的举措。各银行、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完善商业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对商业企业进行全面的把握、控制,预防问题的发生。新闻媒介、消费者都应该加入到这个监督管理的行列中来,以完善商业诚信机制的运行。全社会对商业诚信的宣传引导应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也将使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好转。

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良好的诚信环境,主要应该归功于西方国家长期形成的制度规范的作用。在西方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经济活动中,信用与每一个人须臾不能分离。申请家用电话、管道煤气、电、水、租房等,都需要个人信用。公司贷款、贸易资金往来,更要资信担保。而且,所有的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载在每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底下。人的名字可以更改,但是,个人的社会保险号却是从一而终的。一旦发现作假或欺骗,个人信用便会遭受怀疑,出现信用危机。到那时,个人的前途将会处处受阻,举步维艰。这就是说,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维护诚信、建设诚信,才是商业诚信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

诚信机制是个应用型的概念,关键是实际操作,而要使诚信机制具有实际价值,具有可操作性,并非某方面努力就可实现,而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因此,我们说诚信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商业诚信机制的运行需要一种联动机制,它需要有关法律机制、政府管理机制、行业自律机制、企业自控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的共同作用、配合运行,才能真正有效。针对我国目前的商业诚信机制缺失情况,我们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要在深入调查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出目前商业诚信机制缺失的症结所在,然后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存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体系和社会道德状况等,根据商业诚信机制运行的内在规律,提出相应对策,并着手构思商业诚信运行机制的模式,以使这种机制规范化运转,使之既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又具有实效、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和社会实用价值。

通过本学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社会上一直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坐了以上简明的概述,并着重从商界诚信缺失现象上分析了诚信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许我对诚信缺失问题的概述只是表面或者说是片面的,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更是物欲横流,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微尘,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是很全面,思想也不是很成熟,但能力有限,情商有限,悟性也有限,对马克思及社会的理解或是看法就仅此而已。

推荐第5篇: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编译型语言&解释型语言&混合型语言&脚本语言

计算机不能直接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执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

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复翻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程序执行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等。 解释型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专门有一个解释器去进行翻译,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效率比较低,依赖解释器,跨平台性好,如Basic。 脚本语言介于HTML和C,C++,Java,C#等编程语言之间。

HTML通常用于格式化和链结文本。而编程语言通常用于向机器发出一系列复杂的指令。

脚本语言与编程语言也有很多相似地方,其函数与编程语言比较相象一些,其也涉及到变量。与编程语言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规则更为严格和复杂一些.

脚本与程序代码的关系:脚本也是一种语言,其同样由程序代码组成。 注: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JAVASCRIPT、ASP、PHP、PERL都是脚本语言。C/C++编译、链接后,可形成独立执行的exe文件。

脚本语言是一种解释性的语言,例如vbscript、javascript、installshield script等等,它不象c\\c++等可以编译成二进制代码,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 脚本语言不需要编译,可以直接用,由解释器来负责解释。

脚本语言一般都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类似于一种命令。

举个例子说,如果你建立了一个程序,叫aaa.exe,可以打开.aa为扩展名的文件。你为.aa文件的编写指定了一套规则(语法),当别人编写了.aa文件后,你的程序用这种规则来理解编写人的意图,并作出回应.那么,这一套规则就是脚本语言。

JAVA语言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Java既可以被编译,也可以被解释。通过编译器,可以把Java程序翻译成一种中间代码可以被Java解释器解释的独立于平台的代码。通过解释器,每条Java字节指令被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只需编译一次,程序运行时解释执行。下图说明了它是如何工作的:

可以把Java字节码看作运行在Java虚拟机(Java VM)上的机器代码指令。每中Java解释器,不管是Java开发工具还是可以运行Java小应用程序的Web浏览器,都是一种Java VM的实例。JavaVM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Java字节码使“写一次,到处运行”成为可能。可以在任何有Java编译器的平台上把Java程序编译成字节码。这个字节码可以运行在任何Java VM上。例如,同一个Java程序可以运行在WindowsNT、Solaris和Macintosh上。

Java平台

平台是程序运行的硬件或软件环境。Java平台与大多数其它平台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运行于其它基于硬件平台的纯软件平台。大多数其它平台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结合。

Java平台由两部分组成:

Java虚拟机(Java VM)

Java应用程序界面(Java API)

Java VM是Java平台的基础,可以移植到各种基于硬件的平台上。Java API是软件组件的集合,它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功能,如图形用户界面(GUI)。Java API被分组为相关组件的库(包)。

下图描述了一个运行在Java平台上的Java程序,如应用程序(application)或小应用程序(applet)。如图中显示的,JavaAPI和VM把Java程序从硬件依赖中分离出来。

作为一种独立于平台的环境,Java比本地代码慢一些。然而,聪明的编译器、很好地调制过的解释器和即时字节码编译器可以在不牺牲可移植性的条件下使Java的表现接近本地代码。

计算机不能直接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执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翻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部分解释型语言的解释器通过在运行时动态优化代码,甚至能够使解释型语言的性能超过编译型语言。

解释则不同,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省了道工序,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比如解释性basic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能够直接执行basic程序,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解释是一句一句的翻译。

编译型与解释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要求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语言,而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 等等。

但随着硬件的升级和设计思想的变革,编译型和解释型语言越来越笼统,主要体现在一些新兴的高级语言上,而解释型语言的自身特点也使得编译器厂商愿意花费更多成本来优化解释器,解释型语言性能超过编译型语言也是必然的。

推荐第6篇:英语12月份解释

英语月份、星期词源趣谈

英语中的月份和星期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仅从字面上是很难领会的。因此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对英语学习者肯定很有帮助。

一、英语月份的来历

1.January(一月)在古代罗马神话中Janus被称为时间之神。从纪元前1世纪起罗马人把祭祀Janus的节日和新年结合在一起。为了纪念Janus,罗马人把正月称为Januarius(mensis),意含Janus之月,英语借用了该词,先写为Januarie,后又改成January。

2.February(二月)February得名于Februaria,原来有29天。这是天后 Juno作为丰产神被授予的名称。

3.March(三月)March作为3月的月名源自罗马神话里的战神 Mars。Mars是传说中的罗马奠基者之父,是罗马最重要、最受崇拜的神之一。古罗马人在3月祭奠Mars,罗马的新年在恺撒大帝之前是从公历3月开始的。为此古罗马人把第一个月即公历3月献给了Mars,称其为Martius( mensis),意为“战神之月”。March的拼写形式是13世纪初从古法语 m arche演变而来的。

4.April(四月)Aprilis一词是以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神Aphrodite命名的。在恺撒大帝时代以前的罗马年中,公历3月为第一个月,Aprilis则为第二个月,英语的4月月名April即源于此。

5.May(五月)May的英语名称是13世纪从古法语mai演变而来的。其根源可以说来自于拉丁语Maius。

6.June(六月)June一般被认为来源于拉丁语juniores,意思是young people(年轻人)。据说6月是古罗马人的“婚礼月”(month of weddings)。

7.July(七月)July是以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来命名的,因为他是在这个月出生的。从纪元前44年,即恺撒遇刺的那一年,这个月名便开始使用。7月的英语形式最初为Julius或Julie,后改为July。

8.August(八月)古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原名Gaius Octavianus。他是恺撒大帝之甥孙及义子。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因为其卓越功勋而授予他 Augustus(拉丁文意为“神圣的”)的称号,后世即用此称之。他的生日在9月份,但他却选择了8月,因为8月在其政治与军事生涯中是个吉利的月份。于是从公元前8年起,8月改名为Augustus。Augustus一词进入英语后演变为 August。这就是August的由来。

9.September(九月)按罗马旧历,March为第一个月,September就是第七个月。September这一名称源自意为“七”的拉丁文septem。9世纪初西欧查理曼帝国的皇帝Charlem agne拒绝接受该罗马名称,把9月称为“收获月”,英语也援用此说法。

10.October(十月)该词源自意为“八”的拉丁文octo。在罗马人采用新历法之前,October原指旧历8月,以后才改为10月。

11.November(十一月)November原指罗马旧历的第九个月,它源自意为“九”的拉丁文novem。

12.December(十二月)在罗马旧历中December并不指12月而是指10月。它源自意为“十”的拉丁文decem。英语12月最初也并不叫December,而叫 Mid-Winter-Monath,意为“仲冬月”,早先的基督教徒则因基督诞生在12月而称其为Haligh-Monath(Holy Month),意即“圣月”。

二、英语星期的来历

1.Monday(星期一)在古罗马神话中月亮是太阳之妻,因此一星期中也必有一天要献给月亮。他们把一星期的第二天叫lunae dies,英语借用了该词,作Monandaeg,意为moonday,不过现代英语写成了Monday。

2.Tuesday(星期二)在北欧神话中战神名叫Tyr,Tyr在古英语中拼作 Tiw,从Tiw产生了古英语词Tiwesdaeg,这就是现代英语Tuesday(星期二)的原始形式,也即Tuesday的来历。

3.Wednesday(星期三)在古英语中Wednesday原作W odnesdaeg,意为 Woden\'s day。Woden乃日耳曼战神Tyr之父,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商业神 Mercury。古罗马人以Mercury来命名星期三,把星期三叫作Mercuriidies。其实,英语W odnesdaeg即译自该拉丁文,只是把Mercury换为了Woden。这就是星期三的来历。

4.Thursday(星期四)Thursday是以在北欧神话中最有权势、最勇敢的神Thor来命名的,它在古英语里原作Thuresdaeg,即the day of Thor。

5.Friday(星期五)在古英语中Friday原作Frigedaeg,意为the day of Frigg。Frigg乃北欧爱情之神。罗马人以Venus来命名星期五,称之为dies Veneris,意即day of Venus,英语借用该词时只是把Venus换成了Frigg,作 Frigedaeg。后来英语又改作了Friday。

6.Saturday(星期六)Saturn乃罗马神话中的播种之神,每年的12月17日古罗马人都要举行农神节(Saturnalia)。他们还以农神的名字来命名一星期的最后一天,拉丁文写作Saturni dies,意为day of Saturn,英语星期六即由此而来。

7.Sunday(星期日)日耳曼民族和古罗马人一样,有时也以日月星辰来命名一星期中的某一天,作为一星期的第一天,Sunday在古时候是献给太阳的,不过古英语里写作sunnandaeg,该词直接借译于拉丁文dies solis。这就是星期日的来历。

推荐第7篇: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解释物价上涨现象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解释物价上涨现象

自2010年以来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在一年左右时间涨到6.4%.物价问题不仅影响到百姓的生活,也影响到社会安定.所以,物价问题已不只是经济问题,而已成为了社会政治问题.价格是在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商品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其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一、对物价上涨现象的剖析

(一)消费关系各根本要素(消费、分配、交流、消费)的关系原理

1.消费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消费:物质材料消费要消费消费材料;人口本身消费要消费生活材料;消费决议消费,消费反作用于消费;消费与消费之间具有同一性,消费是消费(消费性的消费),消费也是消费(消费性的消费)。

2.消费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分为消费条件的分配和消费成果的分配。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多接触到的常常是消费成果的分配。其实,社会的分配是先有消费条件的分配,其次才是产品的分配。消费决议分配,而不是分配决议消费。“分配自身是消费的产物,不只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方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消费的成果,就方式说,参与消费的一定方式决议分配的特殊方式,决议参与分配的方式。”

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

生产直接是消费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人在生产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 这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生命能量的消费;(2)“生产资料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 这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物质上)的消费。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例如,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 。“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 但是,马克思还是认为生产是最重要的:“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 由于马克思认为生产是人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 ,所以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核心明显就是人。

4.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在第一个层次上,分配仅仅局限于产品生产之后的分配。但马克思在这里看到了生产之前的分配:“在分配时产品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也就是说,分配时决定了个人如何进行生产,以何种形式生产以及使用何种工具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样,这里也关注到了人。

5.生产和交换(流通)的关系:“首先很明显,在生产本身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直接属于生产,并且从本质上组成生产。第

二、这同样适用于产品的交换,只要产品交换是用来制造供直接消费的成品的手段。在这个限度内,交换本身是包含在生产之中的行为。第

三、所谓企业家之间的交换,从它的组织方面看,既完全决定于生产,而且本身也是生产行为。

对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认识,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是不够的,因为生产活动是具体的,受到时代社会条件局限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的生产活动过程的考察,都必须是具体地、实在地进行研究考察。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这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研究。另外,更高的要求是除了这样具体实在地进行研究认识之外,应该将关注点发展具体对生产活动的改造中去。

归结消费、分配、交流、消费之间的联络能够看出:社会再消费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消费决议分配、交流、消费;分配、交流、消费反作用于消费。任何把社会再消费四个环节割裂和并列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二)价钱机制的相关原理

价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物价上涨可能有以下的状况:价值真正增加,就是说消费一件商品的均匀劳动时间增加,在这件商品中含的劳动价值增加;商品供给少于需求,在供小于求的状况下,商品成了稀有物品,价钱自然上扬。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状况,比方商家一同哄抬物价,形成供小于求的假象,使人以为商品中的价值增加,从而价钱升高。的社会现象予以剖析

1.物价上涨=通货收缩?

价钱上扬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消费关系的链条出了问题?我们的社会消费是不是不够?我们的交流、分配以至是消费有不平衡和大量的泡沫?单从市场来看,是不是商家成心构成垄断,哄抬物价?

通货收缩的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从目前社会总供应和社会总需求的情况看,中国宏观经济在快速的运转。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价值决议价钱,价钱受供求影响限制盘绕价值上下动摇。所以物价上涨可能是通货收缩的表现也可能是供求影响下的价钱动摇,不能混为一谈。就目前中国的形势来看,是处于经济飞速开展的阶段,必需控制好节拍,但是不是进入通货收缩的场面还是很有争议。我个人以为目前的状况曾经能够看做是通货收缩初期,我们的消费本钱增加,消费需求却仍然很高,这种矛盾曾经经过价钱明显表现出来,并且突出的范畴很多。

不论怎样,通货收缩的预期也好,通货收缩的前期也罢,我们应该做的是理性的对待物价上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注重物价问题,下发《关于实在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给维护副产品价钱稳定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这种宏观调控的手腕正在起到作用,各项政策的落实曾经让我们感受了物价上涨压力的减小。

2.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10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8.5%;另外,有调查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9.3%和17.3%,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3.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5.95%。房价虽不直接计入CPI,但房价持续上涨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沪深股指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继续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已站上4700点的高位,市场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4.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受国际粮食库存下降、国际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国内粮价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一方面,前期大幅上涨的猪肉、鸡蛋等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三部委会商后认为猪价偏高和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上升,近期方便面、乳制品、快餐等都在纷纷涨价,呈现蔓延之势。

5.资源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为了限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今后国家将加快税制改革进程,并陆续开征燃油税、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等,以鼓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且,资源价格对服务价格有明显的传导性,服务价格的涨幅中有一半左右来自资源价格的传导,因此,资源价格的上调,必然会带动服务价格的整体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的潜在上涨压力得到释放。

6.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在高位波动,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201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但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目前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油价倒挂,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据悉,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已几次上书要求成品油涨价,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我国CPI会受到直接影响,并成为通胀的主要压力之一。

二、中国的经济开展趋向

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社会问题十分明显地集中在与民众根本生计有直接关联的部位。因而,要想从总体上缓解社会问题,就必需由此动手。必需看到,由普遍主义准绳所直接招致的民众普遍受益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广阔社会成员不时得到由变革和开展所带来的实惠,比方下调房价,稳定物价。

在十七大报告中,代之以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更注重经济与其他事业的谐和性,更突出了“好”字。改善民生曾经是政府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特性,关于经济开展而言,更要强调开展必需为了人民的利益,同时由人民来享用开展的成果。从优先开展教育,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提法,从深化分配制度变革,到加快树立掩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证体系,树立根本医疗卫生制度,每一个工作重点都突出了改善民生的政策趋向。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趋于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稳中求进”,妥善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要求看,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经济增长适度回落、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经济增长适度回落。预计出口增速在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计达到20%左右。受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叠加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在不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5%左右;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有望取得积极进展。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2%以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略高于2011年。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市居民,有助于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三是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速平稳回调,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将有所减轻。M2和M1增速不断回落,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受刺激政策消退、欧债危机恶化、主要经济体改革乏力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加上翘尾因素影响,CPI涨幅有望回落至4%以下,短期内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反通胀仍具有长期性。

毛邓主义认为是供求关糸决定物价的。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通过价格与市场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

只有坚定不移的以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才能是市场主体的全面开放。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 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 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在此同时“看不见的手”也会给市场经济带来一定的危机,所以在此同时也需要“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推荐第8篇: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教案

课题: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授课人:密溪乡中心校 曾小平

教学目的: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都是地球的运动引起的,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极昼和极夜现象是不是也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板书课题)

二、认识北极和南极,北半球和南半球:

1、思考:你能指出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和南北极吗?

2、现示课件,教师讲解,学生读记。

三、认识极昼和极夜。

1、出示课件,生读,理解。抽问。

2、思考: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出现极昼和极夜?抽问,订正。

四、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3)师出示小结课件,生读、理解、记忆。(板书:地球自转、公转、地轴倾斜)

五、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3、师出示总结,生读,记。

六、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推荐第9篇: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教案

课题: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授课人:密溪乡中心校 曾小平

教学目的: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学重点: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都是地球的运动引起的,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极昼和极夜现象是不是也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极昼和极夜现象?(板书课题)

二、认识北极和南极,北半球和南半球:

1、思考:你能指出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和南北极吗?

2、现示课件,教师讲解,学生读记。

三、认识极昼和极夜。

1、出示课件,生读,理解。抽问。

2、思考: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出现极昼和极夜?抽问,订正。

四、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3)师出示小结课件,生读、理解、记忆。(板书:地球自转、公转、地轴倾斜)

五、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3、师出示总结,生读,记。

六、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自转有什么特点?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周期多长?公转有什么特点?

(3)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自转?有什么证据表面地球在公转? (4)地球的运动出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公转 地轴倾斜

推荐第10篇:英语变音现象总结

英语中的一些音变现象及读音规则

我们都有过这样沮丧的经验,很容易听懂中国人说的英语,但是同样的对话一到英美人的嘴里,便觉得很难跟上,有时甚至是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说的英语通常单词之间很清晰,词与词之间有明显的pause, 但是英美人的口语会有很多音变,这些音变使得我们很熟悉的单词的发音变得陌生,难懂,给我们的听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了解并使用各音变规则会帮助我们提高听力,使我们的发音更加地道。

音变主要有 连读、失音、弱化、浊化、同化、重音、缩读等形式。这些形式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则,即 “Economy” —“经济”原则 或称为“省力”原则。我的语言学老师说,他曾一度为选择的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而懊悔,因为那时他认为语言学既枯燥又不实用,但这一省力原则却化解了他所有的苦恼,并让他为语言学着迷。因为 “省力”这两个简单的字眼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音变现象,人是很懒的,对于最经常的行为——说话,当然要想许多省事的法子,于是也就产生了多种为省力而衍变的音变现象。牢记省力原则,在我们读英语的时候,让自己的唇舌处于放松的状态,轻松的去读英语,我想发音的感觉一定会有所不同。

言归正题, 以下列出给听力造成很大障碍的五种音变现象及其读音规则,以及最后一项关于节奏的小文章,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连读

连读有两种规则,分别为:

1、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元音开头的单词:要连读

如:I’d li(ke a)nother bow(l o)f rice.

这里like / laik / 以辅音结尾,another 以元音开头,所以连读

注意:

以辅音结尾 指的是音标中的最后一个音是辅音,而不是单词的结尾,这如同u[ju:.]niversity前面的定冠词必须用a 一样。

2、以辅音结尾的单词 + h开头的单词h不发音,与前面的辅音 what wil(l he) [wili]do? Ha(s he) done it before? Mus(t he) [ti] go? Can he do it? Should he….?

Tell him to ask her…. Lea(ve him) [vim].

For him (连读这个词,会发现和forum 很相似)

我第一次知道这一连读规则时,兴奋不已,很容易的听懂了许多以前觉得很难以理解的句子,

并且按照这种连读方式发音省力、轻松了许多。再次证实”Economy”。

二、音的同化

音的同化也是一种连读的现象,两个词之间非常平滑的过渡,导致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主要是以下三种方式:

1、辅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э]:Would you....?

2、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Can’t you:。。。。?

3、辅音[s]与[j]相邻时, 被同化为[∫]: Mi you

三、失音

由于失去爆破是失音的一种现象,摩擦音也会被失去,所以统称为失音。

注意:

爆破音并不是完全失去,仍然形成阻碍,把气流堵在里面,但不爆破,直接发出相邻的辅音。

规则:

1、辅音爆破音或摩擦音后面跟的是爆破音、破擦音和摩擦等,前面的辅音要失去爆破。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红色标注的辅音不发音:

Sit down: 发音再次的老师都不会发出 [t] 音

Contact lens: Big cake Dad told me Huge change Good night

四、浊化

1、[S] 后面的清辅音要浊化

Discuion: [k] 浊化成 [g] Stand: [t] 浊化成[d] Expreion: [p]浊化成

2、美音中:[t] 在单词的中间被浊化成[d] 如:

writer, 听起来和 rider 的发音几乎没有区别

letter—ladder out of

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发音为了省事,习惯清音浊化,尤其是[t]在单词的中间一定会浊化成[d], 但英国人发音不会这样,这也是英音和美音的一大区别。 了解这一浊化原则,会给听力带来一些帮助。

五、弱读

一般来说:

实词重读,如动词、名词、副词等;

虚词弱读,如介词、代词等 弱读的规则一般是:元音音节弱化成 [E] 或

比如说如下几个单词:for/to/some/does/of

查字典会发现这些词都至少有两种读音,如for: 重读时[fR:] , 弱读时 [fE]

六、节奏

对于英语的节奏,我也把握不好,而且还为此郁闷不已。在我认为,中国人说普通化,一个句子的标准节奏和语调往往只有一个,我想英语也应该是这样,但是怎么样才是标准语调呢?特意为这个问题问过英语老师,不同的外国人说同一个陈述句会有不同得语调吗?她告诉我是的。不过在看了下面这段话之后,我想她可能误我了。:) 老外教你“杀手锏”:注意说话的节奏

十年寒窗苦读英语,为谁辛苦为谁忙?当然是用来和老外“侃”喽。那外国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国人说的英语,他们说话有没有诀窍呢?记者请教了克里斯多佛·汉普顿---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考官协调,他也是当天演讲比赛的裁判之一。

克里斯多佛一开口就指出了国人学英语最大的“软档”

“中国人喜欢在单词的读音上纠缠不休。尤其是年轻人,总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最好是带点纽约口音的美式英语。于是,他们很努力地听广播、看电视,刻意模仿美国人的说话腔调。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有些人的发音甚至比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地道。但是,我就算蒙着眼睛,也能轻易分辨出说话的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因为中国人说英语没有节奏。”

克里斯多佛所说的节奏并不仅指说话的速度快慢,还包含了许多平时不被重视的小环节,比如语调的升降、词语的重音、句子在何处停顿。中学的中文语文书中倒是有过断句练习,可几乎所有的英语教科书里都没有类似的章节,也鲜有老师会教学生这一套。所以,大多人不知道,英语句子也有自己拆分的规则。发言者要么按照中文的思维习惯,随心所欲把句子“大卸八块”;要么练习肺活量,一句话从头连到尾不喘气。于是,中国人听起来清清楚楚的句子,到外国人耳朵里就变成了“不知所云”。

要改变这个习惯也不难。克里斯多佛认为,只要连续练习几个月,一个英语水平普通的人也能说出漂亮的英语,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和讲母语不分上下。

他的练习方法很简单---找一盒老外读的标准磁带,在录音机里不停顿地播放。然后你看着文字稿,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的节奏读。这时候,充分调动你的耳朵,适应外国人的语音语调,还要像个回声筒似地反映出来。久而久之,当你习惯了老外的节奏,只要具备5000个基本单词,就能应付一般的对话

啊,终于写完啦!喝口水,开始写结束语。

我在最初练发音的时候,不知道这些规则,只是喜欢模仿,养成了不少坏习惯,老师总说我喜欢吞音,苦恼极了,以至于我发音开始小心翼翼,字字清楚,但我知道这样肯定是不对的。所以我便开始收集和总结这方面的规则,不但之前的困惑得到解决,发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写下这篇音变规则,真心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帮助!另外如果有错误之处,请不吝赐教!

清辅音浊化——之详细介绍

一、简单认识

按照英语读音的习惯,在s音后面的清辅音会读成相应的浊辅音。这就是清辅音浊化。

例如:

spy /spai/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sbai/ spoon/spu:n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sbu:n/ star /sta:/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 /sda:/ 清辅音在/s/后浊化 如stick 中t读作/d/ 辅音浊化也并非完全的发浊音,它是界于清音和浊音之间那儿!发音并不如浊音那么强烈!

二、理性分析

关于辅音连缀/s/音后头情爆破音所谓\"浊化\"

这个问题的语音细节挺复杂,三言两语不易讲透。这里仅凭经验试图粗线条式地说几条,希望对说中国话的人学英语有点帮助。

1) 众所周知,同一音节中,紧接在/s/音后头的/p,t,k/和作为音节开头的/p,t,k/语音特点是不同的。国内英语教学界历来普遍把这种语音变化称作“浊化”。我认为这种说法从语音学角度不够准确,至少是以偏概全;从英语教学角度更是容易产生误导效果。

2) 所谓“浊”,无非是与“清”相对。英语/p,t,k/是清爆破辅音,与浊爆破辅音/b,d,g/相对。汉族学生,除了少数方言人士之外,一般都需要花一定的功夫才能正确掌握英语/b,d,g/的发音,学会把“浊”音“浊”够。若不强调模仿这一点,不作特别的“浊化”训练,自然模仿力不强的大部分学生就肯定会用汉语的[b,d,g]来代替英语的/p,t,k/,结果说出来的英语虽然在很多情况下都还不至于叫人误解,但语音效果肯定很差,一句话:不像英语!为什么呢?因为汉语[b,d,g]和[p,t,k]的区别可以说纯粹是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可英语呢?/p,t,k/是强清爆破辅音,在一般情况下发音都伴随较强的送气过程。而 /b,d,g/则示弱浊爆破音,除了一般不送气之外,多半还有喉头声带震动,即所谓浊化。最后这一点,恰恰是汉语所没有的。例如很多人把 a guy 发成十足的“厄盖”,甚至还以为两者发音本来就是一样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浊”不了那个该浊的 g。反过来,经过努力好不容易把英语的 /b,d,g/ “浊”够了,发正确了,一听说/p,t,k/在/s/后面要“浊化”,很多人(包括我们的语音老师)竟会把 sky / spade / start 发成 sgy / sbade/ sdart,那就矫枉过正反成谬误了。其实,/s/后面/p,t,k/的主要语音变化,不是“浊化”,而是失去了原来很强的送气特点罢了,其效果,就成了和汉语 不送气的 [b,d,g]紧贴在/s/后头一样。

3) 是否在音节重读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送气变成不送气”的现象呢?不是的。可以说,哪怕是最强的重读音节里,如 spin中, /p/音都成了不送气的。在非重读音节里,就更不消说了。 4) 从英语语音学(而不是英语音位学)角度分析,这些音质变化也可能可以归入“浊化”范围,但这对我们一般学英语的人来说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因此不属于本帖讨论范围。

5) 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一些权威语音学著作,例如英国Daniel Jones 和A.C.Gimson 的著作等。

三、问答中解释

问:coast中的\"t\"是否被前面的\"s\"所浊化为\"d\"。

答:不是。

1、清辅音浊化只是一种发音现象,不是规则,地道英语教学者都反对专门制定一个规则来说明这个问题。

2、总的发音规则只有一条:按照字典里的注音读,要怎么变化就按地道英语的习惯。

3、s 后面的清辅音被浊化,只是清辅音浊化的一小部分,很多时候不用加 s 也可能被浊化。 如water, happy, meeting, walking等等,地道英语一般将这些单词中间那个清辅音发成对应的浊辅音了,才象英语。

4、S后面的清辅音浊化现象可以这样归纳:清辅音跟着一个元音,前面又有一个 s ,无论是在单词的最前面还是中间,只要是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里,一般都读成对应浊辅音,如stand, strike, speak, sky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strike不是不用变,而是它“tr”本来所发的音已是浊辅音,但也要变成“dr”所发的那个音 (如dream中的“dr”所发的音)。

其实谁也没有规定要这样读,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问老外,他们大多都答不出来,只是这些相关的单词中的清辅音读着读着自然就会变成浊辅音了。

这种组合如果后面没有元音,就不存在浊化的问题。如grasp,test,desk等,仍发清辅音。

也有例外的,不要说它不符合规则,因为本来就没有规则,硬要定规则的话就行不通。比如student,stupid,如果按那个所谓规则去读成 [sd…],就不好听了,操地道英语的人就会知道问“你是从中国来的吧”。这里的字母“t”一般被习惯发成jeep中 “j”所发的那个音才地道。

四、辅音浊化的规则

在探讨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时,我们通常是将“美国普通话”(General American , 简称GA)与公认的标准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简称R.P)进行比较。二者在读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在/s/ /F/ /f/ /m/ /n/等辅音之前的字母a,美国英语一般读作/A/ 音,而英国音则发作/B:/。如:美国人将pa (通过),chance(机会)分别读作/pAs/, /tFAns/。

2.在英国标准音中,字母r在元音前才发音,如real (真实的),而在辅音前或词尾时是不发音的。但在美语中,r在辅音前发明显的卷舌音,在词尾时亦发音,如:farm /fa:rm/ ,car /ka:r/。

3.使用相同的音标,但发音情况不同,例如:当清辅音[ t ]夹在两个元音之间,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轻读元音时,如writer(作家),美国人习惯将清辅音浊化,所以writer 和rider (骑马人) 发音几乎相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latter(后者)与ladder (梯子);petal (花瓣)与pedal (踏板)。

4.非重读字母e, 在美语中常读作[e], 而在英国英语中则读。如:美国人将except (除---外)读作/eksept/,英国人则读作/iksept/。

5.词尾—ile 在美语中读作/il/ 或 /i:l/,而英国人将这一词尾读作/ail/。如:hostile (敌对的) /hRstil/(美); /hRstail/(英)。

6.美国人说话往往把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都读出来,如history /5histEri/, extraordinary /eks5trR:dinEri/。英国人说话则习惯省略其中的音节,读作/5histri/,/iks5trR:dinEri/,在省略后读作/ikstro:dnr

第11篇:有趣的英语现象

二.英语中最难发音的绕口令

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第六位生病的酋长的第6只绵羊生病了。

附几个简单英语绕口令

big black bugs bleed blue black blood but baby black bugs bleed blue blood.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

你能够像罐头工人一样装罐头吗?

I wish to wish the wish you wish to wish, but if you wish the wish the witch wishes, I won't wish the wish you wish to wish.

我希望梦想着你梦想中的梦想,但是如果你梦想着女巫的梦想,我就不想梦想着你梦想中的梦想。

Whether the weather be fine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not.Whether the weather be cold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hot..We'll weather the weather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无论是晴天或是阴天。 无论是冷或是暖, 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要经受风霜雨露。 I thought a thought.But the thought I thought wasn't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If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had been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wouldn't have thought so much.

我有一种想法,但是我的这种想法不是我曾经想到的那种想法。如果这种想法是我曾经想到的想法,我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三.therein(在那里)只有7个字母但却能在不改变字母顺序的情况下拆出另外13个单词来the he her er here I there ere(前于),rein(缰绳),re再,重新in herein

英语单词playground由10个字母组成,从这10个字母中任选一些字母拼词,能拼成哪些 Play pay pad衬垫pound yard ground god go round and around road gay lay day

do dog nod rag you glad young lag延迟 pan平锅 pun双关语

四.stewardees女乘务员最长的只用左手就能在电脑键盘上打出来的单词

五 用英语从1数到999也见不到字母a,只有到1000才出现a的影子

六.关于国家

c.h.i.n.a.中国

come here.i need affection.来这 我需要爱

k.o.r.e.a.韩国

keep optimistic regardle of every adversity(逆境).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

h.o.l.l.a.n.d 荷兰

hope our love lasts and never dies.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

i.t.a.l.y.意大利

I trust and love you.我相信你和爱你

l.i.b.y.a.利比亚

love is beautiful; you also.爱是美丽的 你也是

大写China 指“中国”;小写china指“瓷器”。

大写Japan指“日本”;小写japan指“日本式漆器”。

大写John指“约翰”;小写john指“厕所”。

大写Ruia 指“俄罗斯”;小写ruia指“俄罗斯皮革”。

大写Turkey 指“土耳其”;小写turkey指“火鸡”。

七.有些单词正看、反看都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越有意思越想看。因为英语单词只能横向变化,没有上下结构, 故叫妙趣“横”生。

dog 狗——god 上帝 ]口诀:上帝有条狗。

evil 邪恶的——live 居住口诀:邪恶的人应该住在地狱

ten 十——net 网口诀:十张网。

doom 厄运——mood 心情口诀:即使厄运降临,也要保持好心情。

part 部分——trap 陷阱口诀:部分人掉进了陷阱。

deer 鹿——reed 芦苇口诀:芦苇中有只鹿。

step 步——pets 宠物 (复数)口诀:宠物们一步步跟着主人。

nap 打盹——pan平底锅口诀:打盹时请不要使用平底锅。

time 时间——emit 散发,排放口诀:政府应该规定汽车排放尾气的时间。 not 不,没有——ton 吨口诀:我没有一吨重。 

meet 相遇——teem 充满口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mug 缸子——gum 口香糖口诀:请把口香糖吐到缸子里。

moor 停泊——room 房间口诀:别把船停泊在房间。

tops 顶(复数)——spot 地点口诀:见面的地点是山顶。

wolf 狼——flow 流动,涌出口诀:大灰狼嘴里涌出很多口水。

pool 水池——loop 环状物口诀:水池是环状物。

raw 生的,不完美的——war 战争口诀:这是一场不完美的战争。

rats 鼠(复数)——star 星星口诀:老鼠多得像星星。

are 是——era 时代口诀:现在是什么时代?

pot 锅,壶——top 顶部口诀:锅顶

八.不少单词似是而非,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而误入陷阱。如:

one-two 是“拳击中连击两次”,而不是一种“一二”。

Two-time是“对人不忠”,而不是一种“两次”。

In two twos是“立刻”,而不是一种“两两之间”。

Three-score是“六十”,而不是一种“三分”。

Four o‟clock是“紫茉莉或食蜜鸟”,而不是“四点”。

Four Hundred 是“名流、上层”,而不是“四百”。

Five-finger是“贼”,类似汉语的“三只手”,而不是一种“五指”。

At sixes and sevens是“乱七八糟”,而和“六”无关。

Seven-Hill City是“罗马”,而不是一种“七山市”。

Eight-ball是“老实人”,这里的“八” 和“发”无关。

To the tens是“打扮得极为华丽”,而 “数到十”。

a white day是“良晨吉日”,而不是一种“大白天”。

a white elephant是“沉重的负担”,而不是一种“白象”。

Blue film是“黄色电影”,而和 “蓝色” 无关。

Yellow book是“法国政府或议会的报告书”,而不是一种“黄色书刊”。

Green-eyed是“红眼病”,而不是“绿眼病”。

Green hand是“生手”,而不是“绿手”。

Green horn是“新移民”,而和 “牛羊的角” 无关。

White lie是“善意的谎言”,而和 “白色” 无关。

Green back 是“美圆”,而不是“绿毛龟”。

Yellow back 是“法国廉价小说”,而不是“黄背”。

Green room是“演员休息室”,而不是“绿色房间”。

White room是“绝尘室”,而不是“白色房间”。

Green house是“温室”,而不是“绿色的屋子”。

White house是“白宫”,而不是普通的“白房子”。

White smith是“银匠,锡匠”,而不是“白人史密斯”。

Black smith是“铁匠”,而不是“黑人史密斯”。

Chocolate drop是蔑称的“黑人”,而不是“巧克力滴”。

Black tea是“红茶”,而不是“黑茶”。

Brown sugar是“红糖”,而不是“棕糖”。

Green power是“金钱的力量”,而不是“绿色国家”。

firefly是“萤火虫”,而不是一种“苍蝇”。

dragonfly是“蜻蜓”,而不是一种“飞龙”。

Lady bird是“瓢虫”,而不是一种“太太鸟”。

Talk fish是“吹牛”,而不是“谈马”。

Morning glory是“牵牛花”,而不是“早晨的光荣”。

Lead pencil是“铅笔”,它是“石墨”做的,而和 “铅(lead)” 无关。

Silk worm是“蚕”,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可怜虫”。

Barber‟s cat是“面黄肌瘦的人”,而不是“理发师的猫”。

Cats and dogs 是“杂物,价值低的股票”,而不是门上的“猫和狗”或“狗事猫事”。 Rain cats and dogs是“大雨倾盆”,而不是门上的“下猫和狗”。

Lucky dog是“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

You dirty dog.是“你这卑鄙的家伙”,而不是“脏狗”。

Eat dirt是“忍辱”,而不是“吃土”。

Touch-me-not是“凤仙花”,而不是“别碰我”。

forget-me-not是“勿忘我”,是一种花而不是其它。

Sweetbread是“胰脏”,而不是“面包”。星沙英语

Writing brush是“毛笔”,而不是一种“刷子”。

Small potato是“小人物”,而不是一种“小土豆”。

Big potato是“大人物”,而不是一种“大土豆”。

Couch potato是“电视迷”,而不是一种“沙发土豆”。

The berries是“绝妙的人、事”,而不是“草莓、西红柿”。

The Fourth是七月四号的“美国独立纪念日”,而不是简单的“第四”。

the Four Tigers of Asia是“亚洲四小龙”,而不是“亚洲四小虎”。

pull one's leg是“愚弄某人”,而不是“拉后腿”。

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是“对牛弹琴”,而不是“给猪扔珍珠”。

live a dog‟s life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不是“过狗生活”。

dumb as an oyster是“守口如瓶”,而不是“不能说话的牡蛎”。

Send in someone's jacket是“辞职”,而不是“送去某人的茄克”。

Put down your jacket是“别激动”,而不是“领取你的茄克”。

Jack leg是“外行”,而不是“杰克的腿”。

Jack-of-all-trades是“多面手”,而不是“各行的杰克”。

Don‟t put horse before the cart.是“不要本末倒置”,而不是“别把马车套到马前面”。 Don‟t teach fish to swim.是“切勿班门弄斧”,而不是“不要教鱼游泳”。

American beauty是“月季”,而不是一种“美国美人”。

Dutch act是“自杀”,而不是“荷兰人的行动”。

Dutch uncle是“唠唠叨叨的人”,而不是一种“荷兰大叔”。

Dutch wife是“竹、藤睡具”,而不是一种“荷兰老婆”。

Go Dutch是“各人自己付钱”,而不是一种“去荷兰”。

Take French leave是“不告而别”,而不是一种“请法国假”。 Ruia dreing是“蛋黄酱”,而不是“俄罗斯服装”。

A Greek gift是“害人的礼物”,而不是“希腊的赠品” Italian iron是“圆筒形熨斗”,而不是“意大利铁”。 Spanish athlete是“胡说的人”,而不是“西班牙运动员 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害群之马,败家子‟ black art 魔术 black tea 不是黑茶,而是红茶

black and blue 遍体鳞伤

red meat 不是红肉,而是牛肉

green power 不是绿力量,而是惊奇的力量

White lie 不是白谎言,而是善意的谎言

a yellow dog 不是一条黄狗,而是一个下流的人 blue jacket 水兵

Brown paper 油皮纸 Brown rice 糙米

第12篇:日常经济现象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日常经济现象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薛求知博士

尽管行为经济学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学,尽管在前面我们用了不少的篇幅对行为经济学的应用作了介绍,但行为经济学中频频使用的心理学术语,可能仍会使一些读者对它产生一定的隔阂感,在本文我们尝试用更通俗的语言和更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行为经济学其实与我们很近很近。

行为经济学家对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感兴趣,其目的并不是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人的病态方面,而是要理解人在市场行为中受无意识趋势的非理性本质。他们从大量的市场实证调查中得出了重要结论:市场行为者的\"行为是一种假象\"。人的各种购买动机\"一般是无意识的\",他们是一些与冲动有关的错综复杂的机制。在大多数时间里,决策者的\"选择\"往往是由偶然性或当时的环境决定的。

1.1 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人的活动是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通常指形成概念--进行判断一逻辑推理,并进而指导实践活动。非理性活动是指人的非逻辑、非条理化的活动,是人以非理性精神为前提和基础,凭借各种非理性精神形式(如本能、欲望、需要、意向、动机、希望、愿望、情绪、情感、意愿、信念、信仰等),依靠各种非理性方法(如想象、幻想、直觉、顿悟、灵感、猜测等),来表达主体需要或客体属性的心理活动过程。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理性精神,非理性活动主要形成人的非理性精神或人文精神。完整的人的发展是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的协调发展和统一。

任何经济行为者都存在着非理性行为。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具有双重性,即个人行为,一方面具有追求最大化的理性倾向,这方面的人格是我们\"理性的\"自我,是在决策前使用\"严格的\"决策程序的那部分自我,即\"超我功能\" (superago function)。另一方面,又具有不努力追求最大化的非理性倾向,即\"本我功能\"(idfunction)\",也就是使用\"松散\"的决策程序,遵循我们的\"动物精神\"。在多数其况下,人们的决策则采取以来习俗、惯例、模仿的形式(这些形式明显具有偏离最大化的趋势),这意味着,个人的行为既包括理性因素,又包括非理性因素)。

任何企业内部也存在着非理性行为生产过程不是一种预先理性设定的机械过程,企业也不是一部将投入变为产出的高效率理性转换器。企业在决策中,它能收集到的供决策的信息是有限的,其中还有部分信息是失真的,况且,市场机会的稍纵即逝,也使企业不可能仔细计算和注意所有的细节。在企业运行中,上市、同时和传统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中个人的努力发生影响,从而由个人行为最大化偏离导致企业行动最大化偏离。尤其是个人自身的偷懒行为以及\"免费搭车\"的行为,都会带来企业的种种非理性形象,它严重影响着企业最大化效率的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理性的,即使是在危机时刻,也能够冷静地运用概率原则进行选择。不少人都习惯于相信自己在技能、智慧、远见与才能等方面都优于一般人。很简单,谁会承认自己是技不如人、不堪一击的辩手,愚蠢的投资者,或者是穿着服装没有品位的人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高于一般水平的,而且,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都处于复杂、混乱、不易辨别或易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我们没

有时间去经过理性的计算,也没有时间去考虑概率问题。当然大多数人的行为也不是非理性的,人们不会断然地去冒险、也不会不加考虑地去作投资,我们总是会遵循某种可以使我们有预见地或系统考虑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只不过这些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卡尼曼等人研究成果就在于揭示这种理性决策偏离的原因与性质。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基本打开了人类心理活动如何处理与加工信息之谜。它的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一个过程,它是受人的性格、知识、文化背景、所处环境与情境等状况影响的,而人的认知水平又会影响到人的决策。正因为人的判断、行为和满足感的差异性,也就决定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并非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有很大的不同。正如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所言,决策理论充其量也只是近似和不完全的。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人的决策是一个结构化和连续的过程。每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的情景与问题时,都会采取捷径或应用部分信息进行处理,因此,人们的决策出现非理性、偏好逆转等情况也就十分正常了。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知晓这些决策的过程,并以此来观察这种决策如何影响人的经济行为。

1.2 行为经济学观点的告诫

一美元永远只能当一美元来花。\"心理帐户\"一词旨在描述人们由于对金钱的来源、保存地点和如何使用的认识差异而导致的对金钱不同的支配方式。当它引导你为大学或退休生活保留积蓄时,那它可能对你很有帮助。但是,当它使你更快地花光从某些途径得来的钱,比方说礼物、奖金或税收退款,那对你来说它就很危险。相反地,过分看重某些钱财,像遗产,甚至是为家庭、教育或退休准备的长期存款,会促使人们采取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以回避股市的涨跌,但却使他们暴露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不论具体情况如何,你怎样定义和对待不同的意识账户决定了你是否会累积可观的储蓄,还是在你最需要钱的时候发现你的银行账户捉襟见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你应该学习对各种来源的钱一视同仁的原因,不管是工资、礼物、储蓄,就连彩票奖金也不例外。在你还没想好怎样使用一笔\"飞来横财\"时,一种处理办法是先把它放入一个储蓄或投资账户存起来。不论是辛苦挣来的还是其它途径得来的,你把金钱视为储蓄的次数越多,你就越不会没有节制地或冲动地乱花钱了。相反地,如果你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可以疯一把\"的钱的话,你应该考虑拿出极小一部分的存款,比方说,5%存入一个用于投机、赌博或疯狂购物的特别账户。一句话,如果你无法扼杀一头野兽,那你就驯服它。

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给你的满足。行为经济学的基础原理--期望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人们是\"厌恶损失的\"。失去100美元所造成的痛苦远远超过得到100美元所带来的愉悦。这恰好解释了人们在冒险时表现出的行为的前后矛盾。举例而言,同一个人既可以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而谨慎行事(为了保证利润而出售成功的投资),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避免损失(抱着赢利的希望,抓住失败的投资不放)。对风险的厌恶导致一些投资者在不正常的市场骚动期出售所有的投资。尽管短期看比较放心,长远来看这种努力并没有作用。损失和收益之间的\"不对称\"也对你有利。如果你通过工资扣减计划进行投资的话,这种形式的储蓄不会给你造成什么痛苦,因为人们觉得薪水的减少不是完全的损失(从\"口袋\"里掏钱投入储蓄),而是先前的收益。

花掉的钱就无所谓了。行为经济学论及到人们最普遍的一个错误认识--\"沉没成本谬论\"

导致的理财决策是建立在过去的投资或支出基础上的。这种倾向之所以有害,原因很简单,过去的错误不能用来指导你对未来的决策。过去了就过去了,重要的是那些从现在起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某人由于报价低于原先的购买价而拒绝了他人的购房提议,接下来可能犯一连串的错误(一开始期望太高,该脱手的时候没有把握住机会)。沉没成本谬论也能用来解释一些问题。比方说,你可能会因为考虑到即将到期的会员卡年费很高,舍不得浪费而坚持去健身房。又比如,它有助于解释为何人们继续从事不喜欢的事业,又为何个人(或政府)不断投资到没什么用或浪费钱的项目上。所以我们奉劝大家牢记一点:花出去的钱就是泼出去的水。过去的费用唯一应该影响的理财决策就是是否要求退款补偿。

一切都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它。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你形成决策的方式,尤其是你\"理解\"损失和收益的方式,会对你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样的一组备选方案,由于你对选择的看法是排除还是挑选,是为了维护收益还是避免损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正因如此,明智的人应该全面审视自己的决策,而不是仅仅看优劣势,还要看决策在你头脑中的形成方式。对于那些受到\"决策瘫痪\"(或者说没有任何的选择能力)困扰的人来说特别有针对性。这样做,你一般就能扫除障碍。比如,一个对退休计划中的好几项不同的投资选择举棋不定的人可能会假定她已经拥有了所有或其中几个选择的利益。那么决策过程就变成了排除过程(\"拥有哪一项投资不太合我的心意?\")而不再是选择过程,而且可能暴露出一些隐含的顾虑。

就算你不喜欢,你也得在意所有的数字。我们就是在向你示范小数目演变成大损失的方式。举例来说,我们所说的\"大数偏见\",即认为小数目无足轻重,并忽略它们的倾向将使你多付不必要的佣金和费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还会对你的个人投资回报产生惊人的负面效应。类似地,大数偏见和\"心理帐户\"会纵容人们把小笔支出\"隐藏\"在大笔的开支下,同时\"金钱幻觉\"又使人看不到通货膨胀的危险。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加的开支和物价上扬进一部拉开了自由理财和勉强过关者之间的差距。

你很有可能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过于重视某些事实、数字和事件的倾向,可以用好几种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解释。\"锚住\"(Anchoring)理论就能解释人们怎样盯住一定数量的钱不放,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通常是错误的决策。人们往往过分注重那些特别难忘的或特殊事件,而未意识到人的记忆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靠。举例来说,很多人对1993年和2000年股市大跳水记忆犹新,却忽略了一点:从长远讲,股票市场提供了最稳定的投资收益。还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房产投资的回报会高于平均水平,因而硬要买自己所能负担得起的最大的房子,却弄得得不偿失。实际上,尽管在某些城市一段时间内房价飙升,但在国内的大多数地方,房价的增长速度并没有比贷款利率高多少增长。

另外,由于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偶然性对投资结果的影响,不少投资者极易被短期的成功和其它一些随机或特殊事件所蒙蔽。人们错误地认为一些基金成功(某些年份有较高的分红)的原因并非靠运气而是别的更实在的东西,所以许多中老年投资者会把钱投入购买基金,而这些基金价市场格却跌到面值以下基金。

盲目自信。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不时地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过高的估计。这种盲目的自信很少会有人承认,但它确实存在我们当中,还会使人们对金融市场产生错误的判断。最大的一个错误信条就是认为自己学了一些知识和只做了一点努力就能在金融市场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过分自信就像个美丽的陷阱,他使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投资策略是最优

的,而事实上他掌握的却是些有限的信息和个人经验。其实即使那些华尔街最精明的投资者也不敢保证他挑选的股票或共同基金会比那些路上走过的人随意买的股票或基金的更有升值潜力。

难以认错。认错看起来很简单,但人们都有自尊心,同时在潜意识倾向于认为自己过去学的是正确的。这种\"确认偏见\",在你遇到最有疑问的想法和政策制定时使你墨守陈规,即使一些最为简单的信息你也不会去评估一下。最终,个人的正确决策消费和投资能力被慢慢弱化。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要收起你的盲目自信,把你的决策和同事共享,不但是为了一些具体意见,更要以批评者的态度来检测你的决定。

盲目追随。从他人那里获得咨询,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自己的感觉、直觉和想法。\"羊群效应\"仅仅是跟随大流的一个例子。长期以来,我们追求的是常规想法,就像过去的25年里的固定收益投资和股票市场就是按常规在发展着。从短期来看,广大投资者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信息和网络股不以业绩论成败\"等,往往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让投资者要么过度投资,要么丧失投资机会,形成巨大的成本。所以说,一个成熟和成功的投资者往往用怀疑和谨慎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的波动。

过量信息。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太多的\"垃圾\"信息却是有破坏性的。研究表明即使不看经济新闻也比那些所有消息都看的投资者好,因为大多数消息是无用消息。一般来讲,就是最健忘的投资者也往往会加入羊群效应的队伍。同样的,投资者越少去看投资产品,就越不会对证券市场正常的波动产生过激的反映。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认为一年去看两三次投资组合是足够了。

1.3行为经济学对日常经济活动的启示

行为经济学对人类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厂商、家庭及个人等消费行为的分析,主张政府应恰当引导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在美国,行为经济分析方法已应用于广告,促销活动,养老金计划以及投资领域。纽约著名的万全证券公司还别出心裁地请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给投资者分析股市走势,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前在我国市场缺乏大的消费热点,消费品生产结构仍不能较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条件下,行为经济学的某些分析对我国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确实具有启发性。

应用行为经济学对家庭生产与消费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家庭与厂商一样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综合运用时间与市场商品,结合资本物品、原材料和劳动力来使用、供养、生育并生产着人力资本、健康和尊严等特殊商品的\"小型生产单位\"如家庭中对人的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就是一种影响未来货币和消费的投资,这种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在职教育、医疗保健、迁移以及收入信息等多种形式。当预期效用大于当前支出所带来的效用时,人们更会进行这项投资,这种家庭的生产和消费的巨大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应用行为经济学对家庭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导致个人实际工资的增加,也导致时间价值的增加,人们更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人们放弃花多的时间购买便宜商品而转向购买服务质量高的昂贵的商品以求节省时间,追求时间效用的最大化。这种由于时间成本提高引起消费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导致消费品质量的改变,是对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启示。

多年来人们总是难以协调自身的健康生产与消费,从行为经济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们忽视健康的原因。这就是,人们总是在多种目标发生冲突时,放弃健康的目标。因为在一个适度的期望寿命期,如果增加年份的效用在价值上低于因运用时间及其他资源获得这段时间而放弃的效用,那么一个人宁肯埋头工作,而放弃健康,这在知识分子、研究人员以及经营者中尤其如此。所以政府应宣传和鼓励国民树立正确的健康生产和消费观,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增强国民体质。

应用行为经济学关于理性单位(厂商、家庭或个人)因机会的变化往往被迫做出非理性反映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人们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政府应及时发布可靠的信息,引导厂商投资于消费前景更为乐观的领域,引导家庭或个人把收入投入可靠的领域。只有消除投资者的疑虑,才真正做到市场引导消费, 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其实行为经济学家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揭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决策过程中对理性偏离的原因与性质,也指出了这种对传统模型偏离的非理性是有章可循和可预料的,因而人们的经济行为不符合严格的理论假设也不是随意或错误的。非理性有其负面的效应,也有其合理性,认识这些非理性决策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因势利导,善为其用,取得主动性。

第13篇:读《不明现象:能解释or不能解释》有感

读《不明现象:能解释or不能解释》

有感

在这茫茫人海的大千世界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神秘的UFO来自何方?麦田怪圈是谁的作品?这世上又是否真的存在幽灵„„迄今为止,谁也不能告诉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宇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天地,它创造了无数未知的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而经历数千载的努力,人类自以为创造了完美的科学殿堂,殊不知,这圣殿的根基正在21实际到来之际,受到了潜在却还是强烈的震撼。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暴露了人类知识结构的缺陷,暴露了人类以往理论体系的单薄与脆弱。举个简单的例子:自1972年第一个麦田怪圈出现后,接连不断的大型怪圈以不同的形状、地点出现。消息一经传出,震惊世界,英国还为此专门设立了研究麦田怪圈的研究小组。无数的考察队员昼夜不息地考察,然而,在斥巨资考察之后,却没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结果。纷纷的议论也由此展开,有人说,这是恶作剧,有人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给人类的警告„„至于,麦田怪圈究竟是谁的杰作,直至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可仔细想想,难道这一曾震惊世界的神秘时间只是恶作剧吗?那这又真的是外星人的提示吗?谁也不能解答大多数人的疑惑。这一印在世界上的怪圈,也成为了人类科学史上

的“?”。

由此,可想而知,现在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还远远不够探索整个宇宙空间的奥秘。科学,就像一个无底洞,在深不见底的洞中,蕴藏着无数奥秘。也许,有的现象,用今天掌握的科学能够解释,但更多的是宇宙的神秘,往往让人类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人类更需要发展科学,以科学的眼光去探索无数不能解释的不明现象。

宇宙,是一个神秘是空间,它所造就的是千奇百怪的疑问,人类要用科学和先进的技术解释世界上的种种不明现象!

第14篇:英语作文问题解决型

问题解决型作文:

第一段:引出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的后果

① Recently the rise in phenomenon of...has caused worldwide concern.最近……现象的日益增多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②Recently the iue of the phenomenon of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最近……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③Nowadays,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problem that……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④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的重要性。 ⑤It is undeniable/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has be come the utmost concern among people nowadays.不可否认,……已经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第二段:提出解决的办法

①Confronted with...,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For one thing, (解决方法一).For another (解决方法二).Finally, (解决方法三).面对……,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目前的形势。 ②It is eential that proper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reverse this trend.为了扭转局势,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三段:总结这样做的好处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 ......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If one can really put the three points into action如果能实 践这三点

有直接关系:be directly related to 重视: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必然趋势:an irresistible trend of 在一定程度上:to some extend 连接词:

First,moreover,Finally

第15篇:英语任务型教学

英语任务型教学

通过对英语课堂的多样性设计包括拼图任务、信息差任务、比较任务等任务型教学方式,加强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摒弃单一的、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最新的英语教材《Go for it》教材中涌现出大量的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重点。

一、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

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要紧紧围绕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short.(He has a medium build.)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言的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明星,科学家,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画像,编歌谣,帮助别人写寻人启示等,都是很真实的情景,学生们在其中也体会到了所学语言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及特点: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注意了这一特点,从让学生简单的动作模仿,语音语调模仿,到他们所熟悉的绘画,猜人物,以及后来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自己发挥编写chant,故事等,任务的难度系数在慢慢递增,但由于注意了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没

有感到困难,完成任务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也能参与进来了。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传统教学长期使用PPP常规教学步骤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在常规PPP模式中,tasks通常被认为是体现在最后一个P(production)中的延伸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任务型英语教学摒弃了这一模式。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们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上来,并对学生的使用语言表现做一些适当的纠正和调整。任务型教学突出表达和活动。提出了PTP步骤,即三个主要阶段:

(1)前任务(Pre-task)—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Task planning and report。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Analysis and practice。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可见,在充满“变化性互动”的英语课堂上,从接受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报告任务到分析任务,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变化的活动中。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争论往往使学生闪现出富有独到见解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火花。任务的挑战性刺激着学生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刺激和激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得到训练、培养、加强和巩固并发展成为良好的习惯。

四、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修改后的中学英语教课书,增加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许多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使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参考 Willis 和 Pica,Kanagy & Falodun 对任务型活

动的分类,以下六种任务型活动适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运用。

1、拼图任务(Jigsaw tasks )

拼图任务是指小组中每人依次讲制作食物的一个步骤,全小组讲完整个步骤。以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为例,学生在掌握了课文中的游戏后,我们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介绍一种新的食物制作步骤,每个成员一起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这个制作过程。另外,还可提供学生几幅图画,让他们合作编成一个完整的制作方法,这项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信息差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例如

① 猜词游戏:

A: The opposite of here

B: There

B: It's a place you go to when you want to see the animals.

A: A zoo.

② 每人画一幅家谱图,然后互换图画,通过向对方提

问,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其他信息。这种信息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3、比较任务(comparison-making tasks)

比较任务是指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学习Unit4 Where’s my backpack?,让学生讨论 a Chinese farm 和 an American farm 的异同;学习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让学生比较 Chinese people 与 English people 庆祝生日的异同;通过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和 celebrate Thanksgiving 的对比和应用,加深学生对我们与英语国家的人庆祝节日不同点与相同点的认识。这项任务使他们初步了解西方国家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

4、观点交换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

观点交换任务是指学习者讨论、交换意见,而不必达成统一意见。例如,在阅读 Unit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课文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②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to play on different vacation? Why?

此任务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5、解决问题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

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掌握了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关于问路和指路的对话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几个情景:

① Gina is going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nearest bank.But she is new here.She doesn’t know the way.She is asking for help.

② You're at home.Your new pen pal is coming from Chongqing to visit you next weekend.But he doesn't know where your home is.You’re calling to tell him the way to your home.

③ You are in Beijing.You are new there, and you want to watch the 2008 Olympic Games.You need to find the stadium.

这项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问路及指路方式,使之学有所用。

6、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

创造性任务是指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列表、安排顺序、分类对比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也属于创造性任务的范畴。例如,在学习了食品的名称和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假设明天我们要举行一个

班会,给你们每组 100 元钱,小组讨论要买些什么东西。看哪一组把 100 元钱能充分利用,不浪费,而且需要所需的东西都买齐。这样学生必须先到商场作调查,按实际价格计算,每个小组列一个购物单,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还要写出买此物品的原因。每小组推荐一个学生作汇报。这项任务可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

五、任务设计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Go For It.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任务型教学设计:

1.话题: What does he look like?

2.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新单词短语及句型,学会描述人的外貌,并能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目标语言: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She has a medium build, and she has long hair.

(Or: She is thin, and she is tall/medium height.)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谈论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

②能积极思维,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及句型,结合实际

生活进行灵活运用。

③能和合作伙伴互相交流,充分交换信息。

3)情感目标:学会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好恶,学会为人善良的美德。

任务设计:

我在本课时设计了5个不同的任务活动形式,紧紧抓住了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动,好自我表现的年龄特点,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活动一:猜一猜,学一学

在本课时的第一步,新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采用了3幅学生熟悉的可爱的卡通图画,请学生们从身高,发型,体型三个方面依次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已学过的表达:He is tall/ short/medium height„„

对新知识的学习,采取了让学生从老师的体态语言中,从实际的图片及身边的同学长相,适时再配以音标,让学生自己猜义,拼读,然后再由老师,学生分别教读,领读。在说说,猜猜,学学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进入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与氛围中。

活动二: 动一动。

初一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针对这一特征,设计了在学习完身高,发型,体型三个方面的词汇后,让全班学生齐起立,跟着老师一起用形象的body movement

复习巩固了刚学会的新内容。

活动三:唱一唱,编一编。

用一个节奏简单明了的chant,把所学的知识用另一种形式得到体现与升华。学生先由老师带领熟悉chant 节奏与内容,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chant,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物(如贝克汉姆,周杰伦,居里夫人等)编写新的chant,最后再为身边的老师,同学进行现场编写chant,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学生的能力也从简单的模仿训练上升为带有一定创造性的训练活动,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培养,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附chant: What does she look like?She is short,short,short,short.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 She is thin,thin,thin,thin.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has curly hair,curly curly hair.

活动四:听一听,画一画,猜一猜。

为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结合初一学生喜好动手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们先听两遍录音,再结合所听内容,为所听到的任务画像。再通过实物投影机,请画画的同学对所画的人物描述一翻,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同学画像并描述,让其余的同学猜他(她)画的是谁。

活动五: 写一写,找一找。

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假设一个情景,有可能是逛街时和妈妈走散,有可能是小孩走失,有可能是寻找多年不见的亲人等等,结合下列表格写出一份寻人启示。此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培养学生体会出助人为快乐之本.最后再升华了本节课思想: 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这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2、教学体会:

(1) 任务型语言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教学活动以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在学生为自己喜欢和敬佩的人设计chant时,那种参与创造的氛围非常热烈,学生的情绪和能力体现都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2)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

目,设计出由易到难阶梯式、任务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独立完成的,可以是小组协作完成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针对自己对话题信息或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工合作,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及时交流、合成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协作,共同提高。

六、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设计语言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笔者认为,任务的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如何把握任务的系统性、任务的难易度、任务之间的衔接、完成任务的时间安排及任务的尽可能真实等,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第16篇: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其中一个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有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者说交流。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

(二)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

(三)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活动要真实。活动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特定的交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2.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只让部分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形式,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 3.活动应具有激励性。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优点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附: 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Weather, 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作出评价。

g: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3.总结任务

对所完成的任务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概念,进行有提升的语言运用操练。这一步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1) 分析: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进一步分析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参与点评,使学生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2) 操练: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运用的情景和练习,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语言操练。

缺点:?

第17篇:英语四级作文现象类

一:揭示社会不良现象,表达自己观点的议论文 二: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格式:

首段:根据国内一些情况,提出某种现像的现状(或者从某一小列子引出大现象)

第二段:分析不良现象(热点话题)出现的原因及危害

第三段:从政府和个人两方面提出建议和举措(或从事物的正反两面) 首段:直接说明:There is no denying that....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f a problem in china,for example...

It is a striking fact that the iue of......has triggered a heated discuion.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one of which is that....

举小例子反映大现象:Restaurant reservation is getting tight for the coming of christmas , a typical western holiday ........We can easily tell (大现象) from this case ,which i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第二段:To find the root cause,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may account for it , and the following are the most conspicuous aspects.First and foremost.......What is more .....Last but not least.....

第三段:In view of seriousne of this problem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before things get worse.One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trong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give this phenomenon a relif ,one the other hand ,as a student ,we hould........

(As for as I am concerned,it i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called on everyone to fight the battle against piracy ,and laws should be strictly carried out to ban piracy from sprendingany further , besides, as a student , we should develop our consciousne to resist pirated product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ut an end to piracy and create a health market for both customers and producers)

第18篇: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语言现象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 词汇 文化

[论文摘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使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思想,态度和文化。着重论述了存在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作了简要的论述。

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偏袒或凸显一性别、损害或无视另一性别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社会里,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英语也不例外。本文拟对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以及导致性别歧视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一)从词汇方面反映出的性别歧视

“语言的词汇就像一面镜子, 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现象, 包括性别歧视, 必然反映在词汇上。”英语作为性别歧视性的语言, 其本身就带有明显性别歧视标记的因素, 其中在词汇方面的反映尤为如此。

1.构词上的不平等现象

英语中除了极少数的,如bride (新娘)hoste , manager managere,princeprince,heroauthore) 。第三,标记女性词后缀具有附加涵义。以managere 一词为例,这个词暗示着较为次要或低下的地位。 2.词义内涵反映性别歧视

英语中的woman, female 是通常用来指代成年女性的名词。它们有各自的词义内涵和使用范围, 但相同的是, 这些词都被社会赋予了对妇女歧视的负面意义。以下从语义和词源的角度各自作以说明。

Woman 本是“妇女”、“女人”的泛称, 但被社会赋予了很多贬损、歧视的意义, 在很多习语中都得到体现。例如,a woman with a past 指有过一段丑史的女人。Woman 一词来自古英语wifmann!(wife+man),其意义不言自明,表现了妇女相对男性的附属地位。当人们苦恼于lady 和woman 的贬义时, 往往求诸科技、统计学、和生物学上的中性词female。作为权宜之计的female 这个词虽然进入英语较晚, 但同样反映出了妇女的社会角色。该词来自拉丁文的femella,与拉丁文felare( to suck, suckle) 同源,意为“喂奶”。 (二)从男女两性话语的不同社会评价反映出的性别歧视

男女两性在谈话的言语风格上存在的差异已成事实, 并且男女两性的话语受到了不同标准的评判。通常男性的话语方式与正面的、褒义的评价相关, 而女性则相反。在话题的选择上, 社会上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女人较多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缺乏逻辑的无稽之谈。在话语量方面,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女人比男人话多, 英语中的“goip, nag,prattle”等都多与女性形象相联系。语言中的一些谚语都反映了这一点, 如:many women, many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 女人多, 话多; 鸭子多, 屎多。) / Many women, many words.(三个女人一台戏。) /The North Sea will sooner be found wantingin water than a woman at a lo for a word.( 除非北海干枯, 否则女人说个没完没了。) 然而根据语言学家的调查, 男性在一般场合中的说话时间大都多于女性。这说明社会对女性话语量的看法是趋于负面的。因此, 总的来说, 男性话语行为的社会评判基本上以褒扬为主;而女性, 虽然在有些方面受到好评, 但其总体的话语风格遭到否定和贬低的方面多于男性。

二、性别歧视语言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背景

从历史上, 英语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男性统治的社会。显然, 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常常反映了男性统治的社会的态度排斥和贬损妇女;从文化上看, 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说”成了语言起源学说的联想依据。在他们看来, 上帝创造亚当(ADAM) , 这位天下第个男人, 语言中的“性”范畴就应将阳性置于首位。既然夏娃(EVE) 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第一个女人, 那么女性语言就只能从属于男性语言。可见,“男性中心论”,“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了。 (二)社会地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长期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都较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比如说婚姻吧,英语里有一句谚语:Ma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在教堂的结婚大典上,牧师当众宣布: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我现在宣布你们成为夫妻).很显然,man and wife 是一种性别歧视语,因为婚后的男子仍然是man, 而女子却成了wife. (三)职业分工

传统的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所以英语中有housewife但无househusband之说。过去有些职业被认为是男性的一统天下,如医生,律师等。当有妇女介入这些行业时,就需要特别加标识,如woman doctor, woman lawyer等,而用于低贱的职业却有man-servant的说法。由此可见,传统的不同社会分工也是产生英语中性别歧视的根源之一。

三、结束语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已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要从真正意义上消除这种语言上的性别歧视,首先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在最近一个时期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经济上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语言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要想彻底改变男尊女卑的陋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Hu Zhuanglin and others,ed.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M].Beijing: Peking UP,1988. [2]Grew,Frederick C,6th ed.The Random House Handbook[M].Berkeley:Mc Craw-Hill.Inc,1992.

[3]李福印,杨华.从词形与词义看性别歧视[J].外语学刊1997(1):29-30. [4]王改燕,男女语言行为差异初探[J].外语教学1999(1):72. [5]秦秀白,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1] [2] 下一页

葛兰

(周口师范学院)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摘要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词汇中。无论是从构词方面,还是从职业名称、名词、形容词、代词及其它明显带有性别 歧视色彩的词汇等,均可看出性别歧视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我们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这些词汇,以规避性别歧视语 言现象。

英语词汇性别歧视规避

性别歧视,是指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型别成员所持有缺乏 充分事实根据的偏见。由于男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大多占据着主导地 位,因此性别歧视主要是指作为社会规范中心的男性对女性持有的轻 视、侮辱等观念和行为。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即是性别歧视语言 的大量使用。在西方文化中,性别差异在《圣经》中即可见一斑,男 性先于女性被上帝创造出来,而且是来源于男性的一根肋骨,这就奠 定了女性弱势和附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在语言表达中,woman源于 古英语的wifeman,即thewife or female of the man kind(男人的女 人),由此不难看出女性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不断完善,女性的生活状况尽管在西方社会中有了很大的改 变,但是他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却没有根本的变化。本文仅从英语词 汇方面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表现,并就性别歧视语言的 规避使用做一些探讨。

构词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英语构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

性别歧视的例子。最突出的例证莫过于history,它是由his和story构 成的,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故事,没有也不需要女人的参与。 (1)以man结尾、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这一类词泛指男 女两性,但从表述效果来看,对于男女性别指代往往不是很清晰,甚 至仅仅向读者或听众传递男性形象。例如:①Man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fall species.②All menshouldmaintain the ecologicbalance.这些句子容易误导人们忽视女性的存在以及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作用,可将其更改为:①Humankind/humanbeingisthemostintelligent of all species.②A ll people should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或 Everyoneshouldmaintain theecological balance.在英语词汇中,还有很多含有man的复合词及派生词,均带有明 显的性别歧视色彩。这一类词主要有m an-kind、man-made、

freshman、manhood、manly、to man、man hours、manpower等等。在 实际应用中,应将其更改为humanbeings、synthetic、first-year student、adulthood、strong、to operate、work hours、workforce。 (2)英语中有一些以-e,ette,rix和enne等阴性词缀结尾,如 Actre、Authore、Suffregatte、Usherette、Administratrix、

aviatrix、Comedienne,他们往往含有微不足道、无足轻重或卑微低 下的含义,因此要避免使用这一类词缀,并可改变使用or,an,er, ist等无性别歧视的词缀。

(3)在含有man的英语短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带有性 别歧视色彩的,如be one\'s ownman、good will to man、Jack o f all trades、Manoftheworld、Man inthestreet、Toaman等等,如果我们 在使用这些短语是将其置换为beone\'sown person、goodwill toall、personof all trades、person of the world、person In the street、every person就显得更为客观和容易被接受了。

(1)由于男性长期以来在社会中占据中心地位,英语中有相当 一部分表示较高职业地位的名词,如doctor,engineer,general, judge,lawyer,minister,officer,president,profeor等都被习惯性 的人为是男性,在使用时不需任何性别标记。而像aistant, babysitter,dishwasher,nurse,domestic,housekeeper,model, teacher等表示较低职业地位的名词则被习惯性的人为视女性的职

业。在使用时,前一类词语通常用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he来指代,而 后者往往用阴性的第三人称代词she来指代。

(2)还有一类含有man、表示职业的复合词也带有明显的性别 歧视特点。如:Busineman、Chairman、Congreman、Dustbin man、Fireman、Fisherman、Foreman、Newsman、Policeman、Postman、Salesman、Spokesman、Tradesman等等。

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它们有完全对等的阴性和阳性形式,而且意 义在最初也是基本对等的,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示阴性含义的 对应词意义进一步扩展并开始带有贬义甚至带有淫秽的语义色彩,而 阳性对应词却无任何变化。

如King与Queen相对应,都指“ruler ofanindependentstate”,但 Queen又被赋予了“malehomosexualwhoactslikeawoman”语义,即 “在男性同性恋中扮演女性角色的同性恋者”,但是在女性同性恋中 充当男性角色的同性恋者却只能用“butch”来表示。另外,在表示 王国之意时,queen无对应的阴性派生词,只能用阳性对应词表示。 再如Sir and madam,Phillips(ed.5)(1969)这样阐述“madam”过去 的语义:Madam,aTitle of Honor,which is given as well i n Writing as Speaking,to women o f quality,as Princees,Dutchees,and others.“madam”显然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妇女的尊称。但在

1901年的DailyChronicle中,记录了这样一句话:The streetconductors of Boston are compelled to addre all their women paengers as “Madam”。这时,“madam”的语义已经完全泛化。在现代英语中 “madam”的语义又进一步贬义化的倾向,它的基本含义已从旧时专 指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发展为“akeeperandprocurerof womanfor men touseforsexualpurposes”(ElainChaika:1982:275),即妓女院 老板。

当然,英语中诸如此类的词语还很多。如Wizard and witch,

Masterand mistre等,同样的语义贬化还有father,boy,uncle等对 应的mother,girl,aunt等词。

(1)在英语中,形容词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同一个词与不同 性别搭配时的含义迥然不同。Big用来修饰男性时,往往表示块头大 和强壮之意,具有男性的特征;而当用于女性时,却意味着该女性高 大肥胖,形象不佳。Sociable用于男性时,表示这个人好与人交往, 待人友善,而用于形容女性时,则带有贬义,相当于talkative.profeional,与性别相联系时的涵义尤为明显,He i s profeional是 指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而Sheisprofeional却意味着她是妓女。 (2)英语中代词使用中忽略女性的例子很多,阳性代词作为共

性代词的做法已经程式化。据统计,在英语习惯表达中,阳性代词与 阴性代词出现的比例在四比一以上。阳性人称代词he在语义表达上可 以涵盖男女两性的任何人,一些不定代词each.,everyone,anyone等 在正规句子表达中也被规定要用he,his或者himself代替。为规避性 别歧视现象,我们不妨可用he、she、they、those代替he。 在英语中,有些词语本身并无歧视女性之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却 往往被用来比喻具有不同特征的女性时,被赋予了不同程度的性别歧 视意味。比较突出的有下列两类:

(1)表示食品的词:男性常常用这些词来表示他们对女性的亲

昵,但往往给人们以暗示,女性可供男性随意品味甚至玩弄,就像小 孩子对待玩具一样。如cheese cake(裸体女画),cherry 1从英语构词看性别歧视

2从英语中职业的名称看性别歧视 3从英语中阳性和阴性名词看性别歧视 4从英语形容词和代词看性别歧视

5英语中其它带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 (转130页)(接93页)(处女),cookie(可爱的女人),crumpet(性感女人),tart (妓女),tomato(漂亮女人),honey等。

(2)表示动物的名词:这类词把女性比作低人一等的动物,往 往反映着人们对女性的鄙视和污蔑,带有强烈的女性歧视含义。如 chick(少女),kitten(活泼年轻的姑娘),bitch(泼妇),cat(丑妇、贱 妇、讨厌的女人),dragon(倔强的女人)等。

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对男女称赞时所用词也不一样。great, able,aggreive,ambitious,succeful,strong,open-minded等 词是用来赞扬男性的,描述女性则是adorable,gentle,charming, lovely,pretty,considerate,beautiful。由此可看出,性别歧视在人 们的观念里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应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入手,彻底抛弃 那些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陈旧思想,逐步实现男女平等,从根本上 消灭性别歧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Rod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 Foreign Languageand Research Pre [2]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M].Foreign LanguageandResearchPre [3]李蕊丽.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年11月

[4]任静生.英语中的性歧视问题及其对策简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 葛兰(1975-),女,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 事英语教学与研究。(收稿日期:2007·10·12 )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对比 曹洪霞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南京

210093)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揭示其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并比较其变 更形式之异同,旨在说明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部分基于英汉语自身形式的差别,但 更为重要的是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背景。 关键词:性别歧视现象男性词汇女性词汇

原意。然而,如本文第三部分中所讨论的颜色的联想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黄色交响乐、黄蝴

蝶加上蚊子苍蝇令中国人联想到丑恶肮脏之物,至少容易引起不美联想。笔者冒昧建议将题目

译为“金黄色交响乐”,以供商榷。

英国著名诗人J·多恩(John Donne)用圆规来比喻恋人的心灵,一个总是在另一个旁边, 永不分离。英诗为: “If they (our souls ) be two, they are two so/As stiff twin compaes are two./...Thy firmne makes me circle just,/And makes me end where I begun.”

圆规在中国文化中令人联想到循规蹈矩。如与文学作品相联系的话,人们会想到鲁迅作品《润 土》中的“豆腐西施”瘦如圆规的模样。

莎士比亚的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sonnet 18)中的夏天形象,在中

国文化中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其形象决不可比喻一个人的美和可爱。而英国文化中,夏天是一 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英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中国不同,夏天气候凉爽。

综上所述,英诗中喻体的理解也受文化的制约,英诗中喻体在中英文化中引起的不同联想 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朱徽:《中英比较诗艺》,四川大学出版社。

2.邓炎昌、刘润青:《Language and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外语教学与研究》Vol.32 No.2, No.3, No.4 4.陈立华:《经典诗歌欣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5.田乃钊:《新世纪英诗观止》,天津人民出版社。 6.《新英汉字典》增补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7.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8.Vehicles and Aociations Reflect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Zhang Dian-en).58 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麦康奈尔-基因特的定义,性 别是“一个涵盖着感知、符号、行为、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复杂体系。”(1984:123)而“语言形式本

身相对来说没有具体内容,它的重要意义是通过它在实际话语中的使用体现出来的。” (McConnell-Gient, 1984:125)也就是说,语言只是服务于语言使用者的需要,体现出一定的

性别差异。英汉语本身存有差异,加之讲英语和讲汉语的国家宗教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或重合, 或交叉,因而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呈现出相同或不同之处。本文将首先比较英汉语中的

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穿插分析它们的成因,最后再讨论一下它们的改革方案。

一、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形式的异同及其原因 1.相似之处

英汉语虽然分属不同的语系,但男尊女卑在讲英语和讲汉语的国家都曾是个客观事实,而 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所以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存有某些相通之处,这一点表现在两 门语言中某些表述职业的词汇和男性、女性词汇的词序排列上。

英汉语中都有一部分有关职业方面的性别歧视成分是无标记的,即这些词汇形式自身不 体现性别特征。但正如拉尔夫·法索德(Ralph Fasold)所说,“这么说也许有些夸张,但也没有 过分夸大,语言这一体系所体现的思想是如非特别指定,人人都是男性。”(1990:114)英语中的 “lawyer”、“doctor”、“cook”、“butcher”等单词可兼指男、女性。这些词本身没有性别特征,但它

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男性,除“nurse”等极少数词外。如果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常常还需加 上“woman”或“girl”以限定其性别,如“woman writer”、“woman chef”、“woman president”。汉

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现象。拿“警察”这个词来说,除非特别指出是“女警察”,否则人们下意识中

通常会认为是男警察。汉语中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可说明这个问题。“一名警察正和别人下棋, 突然一男孩闯入嚷道:‘你爸爸和我爸爸打起来了!’可这男孩是这位警察的儿子。这是怎么一

回事呢?”这个脑筋急转弯难住了许多人,而答案却非常简单:那位警察是位女警。尽管今天女 警察已越来越多了,但这一观念似乎仍然未为世人所完全接受。从这些职业方面的词汇我们可

以看出,语言本身并没有忽视、贬低妇女的罪过,而语言使用者按照其长期形成的社会观念和 价值观念给予语言一定的语用色彩,使语言带上了深深的性别歧视烙印。可以说,社会和文化 赋予了语言以性别歧视的外部特征。

此外,在英语和汉语中,当表示男、女两性的词都出现时,大都遵循先男后女的原则。英语 中如“men and women”、“husband and wife”、“boys and girls”、“Mr.and Mrs.”、“father and mother”、“brothers and sisters”...,像“ladies and gentlemen”这样尊重女性的语序排列 是鲜有所闻。汉语中也有对应的表达方法,如“男女”、“夫妇”、“男孩女孩”、“父母”、“兄弟姐 妹”、“兄妹”„„虽然也有“姐弟”,“母子”的说法,但那是遵循封建伦理中长幼有序原则的结

果。妇女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从属地位在英语和汉语语序中的折射绝非偶合,它表现出男尊

女卑,中外习俗是相同的。 2.相异之处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更多的相异之处。英语中最明显的性别歧视 现象是那些曾经广为使用,号称囊括男性和女性的男性词汇(主要体现在“man”的泛指功能 上),它们在60年代沸沸扬扬的妇女运动中遭到了最为猛烈的抨击。“man”既可指男性,又可 5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 泛指作用可以从以下例子看出: 例:(1)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2)One man\'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新概念英语》(第三册),1988:64) (3)Journalists say when a dog bites a man, that isn\' t news but when a man bites a dog, it is.(《时代》,1999年11月1日:49) “Woman”没有“man”这样的泛指作用,而且,即便有些妇女在社会上已有一席之地,也常 常得用男性词汇来表现。如sportsman, postman, salesman, busineman, chairman, newsboy, milkboy等等。

“Man”的泛指功能也延伸至代词“he”。长时间以来,“he”在英语中是男性第三人称单数, 也可以意指全人类或是一群体中性别不能确定之人。尽管大家都能从语义上接受“he”可兼指

男女性,但语言形式上的性别歧视是显然的。 例:(1)No person in his right mind would do that.(2)Everyone should fulfill his duty in society.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还可以在单词的内涵中得到体现。表现男性的词大多具有肯定内 涵,而相应的表示女性的词大多具有否定内涵。拿bachelor和spinster来说,bachelor自愿未 婚,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spinster年纪较大,毫无魅力,因为没有结婚而过着无聊的生活。 Witch和warlock都是具有超凡自然力的人,但witch总喻人容貌丑陋、脾气怪异的印象, warlock则不然。Queen是king的女性对应词,但它的引申义是打扮得像女人的男同性恋者。 你可以称呼一群男女混杂的人为men或guys,但是你若称呼一群以女性为主的人为women 或gals的话,那一小部分男性会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侮辱。这一点连动物也不能幸免,vixen (母狐狸)经常被用来形容性格刁钻的泼妇,fox(公狐狸)则不一定含贬义,它虽然有“狡猾”的 内涵义,但这一内涵义却不单限于男性,而是兼指男性和女性。

由上可见,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通过构词法以及词汇内涵和引申义来表现,这可能 因为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要更为明显、直观,这可以在汉字字形得到充分

的证明。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惟一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它以字形来表示文字所记词语的意 义,汉字字形蕴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女旁字最能体现汉语中的性别歧视部分。

“女”在汉语中是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其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那时的“女”字形

如一位双膝跪地、双臂反缚的女子,读音与“奴”相同。可见早在那时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已经存

在。此后,“女”字用来和其他汉字组合形成大量的形声字或会意字,上面提及的“她”就是取

“他”的一部分加女旁合成的。女旁字大致可分为五类。(1)涉及生命起源、生育,如“姓”,女所 生也。“妊娠”,指女性生产。(2)表示婚烟的字,如娶、嫁、婚。(3)表示姓氏、女性亲属和称谓的

词,如嬴、姚、妻、姑、妃、嫔。(4)带有贬低妇女功用的词汇,如奴、妾、妫、嫌、妖、妒等。(5)有关

女子容貌举止,德行操守的,如妍、妙、好、姝、娜、娓、如、安等。“女”和“子”相结合形成了“好”, 在古汉语中意为漂亮;“妍”,“娜”也有美丽、美好的意思;“妙”指年轻;“娟”指明媚、美好;“婧”

指苗条、美好;“娴”表示优雅、娴静;“娓”、“如”、“安”等表示顺从、服从。

在上述5类女旁字中,第1类反映出妇女曾经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第2类字体现出妇女 在婚烟中的被动地位以及被占有,被奴役的情景:“娶”本意为“夺取妇女作妻”;“婚”则反映出

远古时代的抢婚习俗。第4类带有明显的污辱、歧视妇女的成分。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是人类 6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 。人们重视后代的繁衍,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狩

猎、耕种等重要任务,她们的地位远远高于男子。人们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大多数第1类

女旁字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掌握权力的有力佐证。而许多并非专与女人有关的特征,如

奸、妒等,从“女”表义,表现了社会发展到了父系社会,尤其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地位急 骤下降的历史事实。那时男子享有造字专权,造出的文字也是男尊女卑的。而第5类汉字名褒

实贬,只强调女子容貌、操守的重要性,反映了以男子为中心的世界观。男性的地位可由他们的

职业、挣钱能力和其他能力来衡量,而女性的价值似乎只能由她们的容貌来判断。难怪汉代李

夫人感叹道:“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爱绝。”

与女字旁相类似,我们可以从汉字“阴”的用法中看到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道教中的 “阴”和“阳”与“女”和“男”相对应。“阴”和“女”一样,经常被用来贬低妇女,如“阴险”,“阴谋”, “这个人阴得很”。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由俗语体现。女性经常是“无知”和“善妒”的代名词。对女性的 这种歧视观点可以在“妇人之见”、“好男不跟女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流之辈”、“红 颜祸水”、“母老虎”、“长舌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俗语中窥见一斑。这些俗语,连同

对女性的歧视观点,代代相传,即便在今天还在流传。 3.形成原因对比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语言文字只 能满足于男性的需要。罗那尔德说过:“只要性别差异与社会权力和影响差异等同起来,便可能

导致语言差异。”(1986:311) 中外宗教文化和社会习俗存在差异,因而造成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讲英 语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教义宣扬女人由上帝抽取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女人生而应受男 人统治,并承担繁衍后代的责任。《圣经》里就记载了不少性别歧视思想。这种对女性极不公允

的态度反映在文字形式上,便是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汉语则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子恃 其强权,为男性和女性分别制定了两套不同的伦理。丰功伟绩男性自是功不可没,而国破家亡 就全盘推到“女祸”、“悍妇”、“妒妇”身上。“‘女祸’之说亦所谓‘使周姥制礼,决无此论;盖男尊

女卑之世,口诛笔伐之权为丈夫所专也。”(钱钟书,1979;215)

二、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演化

社会在变更,语言随之而变。妇女地位的提高,必然波及至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变革。 1.变革中的相似之处

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变革不无相同之处。比如,英汉语中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趋 势,就是造出一些与女性词汇对应的男性词汇:英语中的“male nurse”,“male child-care provider”和汉语中的“男护士”、“男保姆”、“空中先生”等词汇已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不仅

仅是语言上的变更,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变更:“男主内,女主外”的格 局有所打破,护理工作也并非只能由妇女从事。 2.各自的变革方式

当然,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变革的主体方向并不一致。二战后的西方经济快速发展, 许多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地位提高了,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妇女解放运动兴起, 6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 达到高潮。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并且正在一点点消

除。在这场战役中,妇女经常站在语言变革的前沿,她们要比男性更乐于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英语中产生了中性词汇以及男性词汇对应的女性词汇,如: chairman→chairperson, early man→early person, mailmen→mail carriers, Man of the Century→Person of the Century 男性词汇对应的女性词汇也已出现,如: sportsman→sportswoman,postman→postwoman,boycott→girlcott,hero→shero 另外,性别附加说明成分的去除抹去了某些性别歧视成分,如: (1)Mary Smith is a highly succeful woman executive.→ Mary Smith is a highly succeful executive.(2)The captain is John Smith.His beautiful first officer is Jane Porter.→ The captain is John Smith and the first officer is Jane Porter.(罗纳尔德·渥德豪夫,1986:313) 称呼妇女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英语中称未婚女子为“Mi”,而已婚女子婚后过去一般 从夫姓,称为“Mrs....”,连居里夫人和撒切尔夫人也不例外,而男子无论婚否,一概称为 “Mr.”。如今,妇女婚后仍可保留其姓名,或者同时使用丈夫及自己的名字,再加上又产生了 “Ms”,女子可不必显露自己的婚烟状况。不过,当女性以妻子身份出现时,我们有时还使用 Mrs.,如“President and Mrs.Clinton”。此外,西方传统婚礼中,神父宣称“I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反映出女性是男性附属物的传统观念。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非传统 婚礼,婚礼仪式上所用的语言也更趋平等化。

在这些变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he”的泛指功能已逐渐不用。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要 用“he or she”来替代“he”。如今,由于女权运动的影响,英美人还在大量使用“he or she”,如“If a child\' s memory cannot cough up held quickly enough, he or she adds -ed by default and says holded instead.”(《时代》,1999年11月1日:49),但它在很多场合下显得繁冗累赘,因而 难以推广。现在比较流行用“s/he”:它与“he or she”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更为简洁;也有人提议

用复数形式“they”来替代“he”的泛指作用,如Students must clean their room before they move out.但常常会碰到复数形式不能表达单数概念的尴尬情形,如上文“Everyone should fulfill his duty in society.”中的“his”就很难用“their”替换;还有一种方式是将“they”直接当

作单数用,如The student must clean their room before they move out.这种方法方便易行, 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某些正式场合也使用这种方法,但有人认为它不符合语法,书面形 式尤其别扭。

除了对通性人称代词进行规范外,自1850年以来,语言研究者一直在试图新造一个男女 兼指的人称代词,至今共约出现了80多种兼指人称代词,但这些创造兼指人称代词的努力基 本上都失败了。

汉语中的“他”略等同于英语中的“he”,但历史上相当一段时期,汉语中却没有与“she”相 对应的书面语,男性、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一律以“他”代之,五四运动前后一度使用“伊”(至今某

些方言中还在使用),而“她”是刘半农于1926年造出来的。当英语中“he”的泛指功能很大程度

上已废弃不用时,汉语中还经常用“他”来泛指男、女两性。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影响了英 6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总第100期) 程,形成负迁移。中国大多数英语初学者(有时连高级英语学习者也不例 外)在泛指一个群体中性别不能确定的人时,往往错误地使用“he”。甚至在表达女性第三人称

单数“she”时,也经常用“he”。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中的“他”也具有泛指功能,“他”、“她”

读音又相同,中国学生对男性、女性第三人称单数的区别缺乏敏感。另外,中国英语教学有其局

限性,并未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特别说明,通行的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he”作泛指代词

的现象,如“The hardened profeional smuggler, on the other hand, is never troubled by such feelings, even if he has five hundred gold watches hidden in his suitcase.”(《新概念英 语》(第三册),1988:32)受此影响,中国学生大量使用“he”泛指男女两性,也不奇怪。英汉语中 的性别歧视现象重叠之处也能从此窥见一斑。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采取了不同的变更方式。某些带有性别歧视成分词汇的消失是方 式之一。1919年发生的“五四”革命提倡废除古汉语中陈旧、过时的汉字的词语,许多女旁字已

废弃不用,还有些旧词汇,如“奴家”、“贱妾”等词汇,也已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从人们日常生活

中消失,只能在古文著作中读到。再如称呼妇女的方式。在旧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有些妇 女终身没有自己的名字,婚前按排行被称为“大丫头”、“老二”、“三姑娘”等等,婚后则被唤为

“某氏”、“某师母”、“某老太”或“某某家的”等等。而今,中国妇女无论婚前婚后都用自己的名

字,这一点汉语要比英语先进。另外一种方式是赋予那些贬义词汇以新义。在古汉语中“女强

人”,如《水浒》中的孙二娘,在意思上等同于“女强盗”。现在这一说法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内

涵,即一位不让须眉的成功职业女性。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去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可以用一个中性词素代替含

有性别歧视成分的词素,或者在原字根的基础上造出新词来。汉字的变化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了。汉字字形相对比较固定,不易变更,否则便难以辨认,因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成分只能另辟 蹊径。

性别歧视现象体现于语言形式,但根源于社会和文化。这一观点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 汉语。尽管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但它们同样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文

化现实。它们的变革方式不同,但方向一致,即去除社会文化给语言打上的性别歧视烙印。 参与文献: 1.McConnell-Gient, Sally.The Origin of Sexist Language in Discourse [A].White, Shelia J., Virginia Teller (eds.).Discourse in Reading and Linguistics.[M].New York, New York: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84.123~125.2.Fasold, Ralph,Sociolinguistics[M].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0.114.3.Waldhaugh, 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London UK & New York USA: Basil Blackwell, 1986.311.

第19篇: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

(一)教学理念方面:教学理念指引、指导、指向教学行为。目前仍旧存在教学理念违背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违背语言教学的交际、意义、应用为重点的外语教学理念。1.教育理念上,教师没有给学生思考、参与、创新的机会,如大部分时间是教师控制、主宰,学生被动跟随,阻碍学生发展,影响教育目标达成。2.学科理念上,教学中仍旧强调语言知识,忽视意义,忽视实际情况,忽视语言运用,教学没有达到运用层面,未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

(二)教学设计表现:教学设计就像建筑图纸一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达成程度的标准。教学设计低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环节不完整,受学科教学理念的影响,没有设计语言应用环节,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或理解层面,致使目标达成程度很低,没有完成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程序不科学,对语言教学规律错误认识或者无知,导致语言教学环节紊乱,例如在没有输入或足够的输入便进行语言表现性活动或语言输出。即使是强调交际的任务型教学也要输入在先

3.课堂任务有偏差,错误地理解交际课堂概念,强调任务型语言活动,忽视对语言知识的处理,造成课堂热闹,给人一种交际课堂的假象,没有完成语言学习和应用的任务,影响了外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4.教学目标不明确或偏差,1)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检测如果教学目标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目标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教学活动就会漫无目的。如果教学目标不具备可检测性,那么教师就既不会关注教学效果,也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是指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是否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设计活动等方式检测目标实现的有效性。2)教学目标偏差,教学目标侧重语言知识,忽视情景对话口语交际、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重点讲授语法和词汇,词义辨析,语法特例。如培养阅读能力,再如阅读目标改为听力或翻译。

5.忽视语言运用规则,教学内容只注意语言知识,忽视语言运用规则,影响交际效果,继而影响教学达成。

6.教师语言行为违反i+I 输入原则,教师输入语言忽视学生的理解,造成输入无效或低效,也因此无法达到目标达成。

7.教学活动盲目,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活动。然而有的教师没有利用好教学活动,没有发挥好活动的作用。

(三)教师行为中的低效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最为普遍的行为,是教学的常用手段和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可以作为反馈信息调整教学。问题是我们在提问上用心不够,导致提问失效或者低效。

(四)课堂管理的低效问题

1.师生角色错位。学生代替教师唱主角,执行教学活动任务。如学生提问、讲解、答疑、总结。这样,似乎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但是学生执行教师的任务,本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失去了教学的作用,本末倒置,影响了达成程度。

2.流于形式 的互动“秀”。教师试图把任务型教学理念渗透到小组活动中,设计了诸如“调查”或“访谈”活动。由于教师事先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学生未能对问题形成独立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的互动反而增加了学生交流时的焦虑感,达不到预期效果。 3.教学策略不合理阅读策略有悖于信息处理程序,如第一遍阅读就进入细节问题。理应略读一遍,获取文章主旨大意,再获取详细情况,最后搞懂作者意图、态度等深层目标。停留在阅读文字、理解层面,没有深入探讨作者观点、态度、意图等深层理解。

第20篇:父母溺爱孩子现象英语

To love or to spoil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parents are loving their children, but the way to expre the love is different from person to person.From two pictures, the parents provide what the child wants to have at the first time .I think that is not a true love.For many years, the “one couple, one child” polic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a and it h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The only child becomes the center of the family.Many parents spoil their children and ignore the education which is truly benefit for their children„s growing.when the spoiled children grow up, many of them greatly disappoint their parents.Some of them even commit crimes.Who should be blamed? I think parent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bear hardships and tell them the correct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Only by correct education, can the children be useful in the future.

as is shown/indicated/illustrated by the figure/percentage in the _____ has been on rise/ decrease (goesup/increases/drops/decreases),significantly/dramatically/steadily rising/decreasing from______ in _______ to ______ in _____.From the sharp/marked decline/ rise in the chart, it goes withoutThere are at least two good reasons accounting for ______.On the one hand, ________.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________.In addition, ________ is responsible for _______.Maybe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show ________.Bu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are commonly convinc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hold the point of view that _______.I am sure my opinion is both sound and well-grounded.

现象解释型英语范文
《现象解释型英语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