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历史solo题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1 21:09: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历史题

26.一些欧洲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不断传出针对中国充满矛盾的声音,“中国应该救欧洲”、“中国向欧洲提出‘恐怖要价”’„„欧债危机阴霾迟迟不散,中欧关系也随之变得微妙复杂。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新形势下中欧双方应如何推进中欧关系。(5分)

答案:中欧双方要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分)在国际社会中,享有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1分)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欧双方要基于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2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双边关系发展。(1分)

28.“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止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1)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务院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公开“三公”经费。(8分)公开“三公”经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为民”、“福民”。传统民本思想也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但其目的是“治民”、“驭民”;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的知识,简要分析传统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8分)

答案:

(1)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要坚持对人名负责的原则。(2分)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政府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2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2分)公开“三公”经费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公众监;有利于发扬民主,化解社会矛盾。(2分)

(2) 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分)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就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概念,确立新概念。(2分)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传统人本思想的批判和发展。(1分)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2分)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繁荣起会到推动作用。(1分)

推荐第2篇:历史题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整理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

(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

军纪败坏(主观)。

B、1937—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援;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

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

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

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

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

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3)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元朝时,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③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均势。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

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

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

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4、中美关系

(1)第二次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

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

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

福新政。 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

个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

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他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对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如甲午中

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围绕改革开放、向他国学习这个主题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三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

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

体。

(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

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思想文化变革)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思想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抗击外来侵略和防止民

族分裂方面归纳列举) 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防止分裂的史实: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5)乾隆帝欢迎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13、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工业革命)

1、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

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4、主要发明:a、德: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莱特兄弟→

飞机;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

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取得重大突破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

中最活跃的因素。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是把双刃剑

推荐第3篇:历史题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复习卷

(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0.5分,共15分)

1.“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魏源

D.张学良

2.右图是中国一著名的皇家园林被洗劫、焚毁后所剩的断壁残垣,

造成这一恶果的外国军队是 (

C )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为划久安长治之策,纾(shū)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设立

D )

A.台湾省

B.青海省

C.甘肃省

D.新疆省

4. 光绪皇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驾驶下图军舰撞向敌舰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5.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右图是李鸿章在签订这一条约时的情景。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6.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第二次攻占北京发生在

D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8.1895~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D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0.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丢掉幻想后的爱国者发动了

B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华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C )

A.詹天佑

B.康有为

C.张謇

D.严复

12.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后期所创办的民用工业的是

A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13.维新变法运动中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不仅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兼具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B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国立清华大学

D.国立中山大学

14.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闸门的是

D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A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7.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C )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C )

A.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

的事件”是

B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A )

C.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22.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3.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C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的爆发

25.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B )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6.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是

B

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遵义会议

2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达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抒写的

D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8.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陈谢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C.三大战役

D.转战陕北

29.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C )

A.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30.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奏定学堂章程》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0.5分,共5分)

1.中英《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F )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T )

3.187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F )

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T

5.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F )

6.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德先生”“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

T )

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F )

8.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章程和纲领,并选举李大钊为中央局书记。

F )

9.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徐州、淮海三大战役。

10.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

.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四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日本通过

马关条约

(条约)割占台湾,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

抗日战争

之后。

3.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同盟会

4.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

求富

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5.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

,经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四、综合题(共25分)

1.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1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4分)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从这段历史中,你能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吗?(2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

2.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右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材料二

1919年6月5日某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材料三

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2004年5月4日)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向工人

(3)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影响?(1分)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引自红军一段歌谣)

(1)回答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历史事件?(3分)

(2)下图就是歌谣中提到的井冈山,从这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2分)

(3)1934年10月以后,红军被迫离开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在民主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回答:

(1)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的时间和选举产生的中央局书记。(2分)

1921年,陈独秀

(2)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此次会议确定军事上由谁(两位)负责指挥?意义是什么?(5分)

遵义会议

毛泽东、周恩来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哪里?(1分)

延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DCC

DACDB

CABDA

DCCCB

AACCB

BDACA

二、判断题

BABABABBBB

三、填空题

1.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2.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

3.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4.自强

求富

5.京张铁路

侯德榜

四、综合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

2.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向工人。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4.1921年,陈独秀

遵义会议

毛泽东、周恩来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

9 ]初二历史(上册)单元

推荐第4篇:初一历史题

初一历史复习题( 一)

一、选择

1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Α北京人 Β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2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 黄帝时期 B 尧时期 C 舜时期 D 禹时期

3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制 D 禅让制

4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5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时候开始

A 黄帝时期 B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6 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 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前230年 D 公元220年

7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8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二、填表

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把相关的项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风声鹤唳————淝水之战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 门 宴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

“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于何地?

2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3该工程的作用如何?

五、识图

1 祖冲之 2蔡伦 3秦始皇 4汉武帝 5孔子

六、作文

题目: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案: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5 他还制定残暴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毁了文化。

初一历史复习题( 二)

一、单选题

1.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一个朝代[ ](随朝的统治与下列哪个朝代最相似?)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D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

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D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3.闻名于世的唐三彩的\"三彩\"是指___ ____和____三种颜色.[ ] A、黄红绿 B、黄绿青 C、黄蓝红 D、蓝红紫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四川地区的\"交子\",它出现在:[ ]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前期 D.南宋后期 5.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 ]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汗 C.拨都 D.忽必烈

6.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在两宋时期完成的:[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最杰出的人物\"是;[ ] A、沈括 B.郭守敬 C.王桢 D.李诫

8.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手工业的发展 C.农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9.我国古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朝 10.南宋的建立者是:[ ] A 宋太祖 B 宋徽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11.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经济作物的是:[ ] A 棉花 B 水稻 C 花生 D 甘薯 12.元朝的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 A 建康 B 杭州 C海南岛 D 松江

13.下列文学家中,哪一位是生活在北宋时期:[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杜甫 D 关汉卿

14.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南宋积极组织军队抗元的大臣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文天祥 D 王安石

15.某人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D 《论语》 16.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都在北宋时期 B 北宋时的海船上安有指南仪器\"司南\" C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D 元朝时期曾经来华的著名旅行家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18.两宋时期,水稻得以大力推广种植的地区是:[ ]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淮河和黄河流域 19.元朝时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是 [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白族 2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C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

D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成发《唐本草》一书

21.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2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23.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是_____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

24.石油这一名称的使用,是从沈括开始的,其代表作是[ ] A、《梦溪笔谈》 B、《授时历》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郑和七次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澳门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6.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 27.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8.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 ①春秋 ②战国 ③汉朝 ④唐朝 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3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2.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去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D、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33.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34.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2004年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35.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36.南宋手工业发达,

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 ] A、瓷器

B、煤

C、铜

D、铁

37.唐朝时劳动人民创制和改进的新农具有: [ ] ①翻车

②耧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二、填空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契丹国的建立者是________;西夏的建立者是_________;金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2.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各个朝代各有特色,如秦汉的赋,唐朝的____,宋朝的_____,元朝的_____,明清的小说.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_ 。

三、问答题

1.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参考:武则天,唐玄宗,,朱元璋) 2.阅读下列材料:玄奘少年出家,青年时期在长安、成都等地走访名师钻研佛经,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于是他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去游学。

请你回答:你认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后应当如何处理?

3.阅读下列材料: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道士邱处机,偶逢郭姓、杨姓两家猎户即将生子,就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二家猎户夫妇非常乐意。

请你说说:邱道长为什么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

四、材料题 1.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 韩愈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写下“长安百万家”的诗句。 ----摘自教材

回答下列问题:

① 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 ②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③ 联系材料

一、二,结合现实,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明朝时,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命题范围限定在四书五经内。此举如何评价?做为学生,请你谈谈对考试限定命题范围的看法。

3.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2)你认为造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对比材料

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初一历史复习题( 三)

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挖掘水井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6、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7、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文字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

8.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1.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两汉时期,为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

) ①卫温 ②甘英 ③张骞 ④王昭君 ⑤班超 ⑥文成公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⑥ 1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1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6.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7.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④南方没有战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 )少数民族境内的美好风光。 A、羌族 B、羯族 C、匈奴 D、鲜卑族

19、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是(

) A、《春秋》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史记》

20、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二、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计8分)

21.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22.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3.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24.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2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请回答:

①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③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④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

26、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③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四、各抒己见(每小题8分,共计16分) 27.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三种思想的看法,就学生拉帮结派现象如何遏制问题给学校政教处写一份建议书。

28.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五、以史为镜(每小题8分,共计16分)

29、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30、汉武帝是怎样强化监察制度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1A 2C 3C 4C 5B 6C 7B 8C 9C 10D 11D 12C 13D 14A 15B 16D 17D 18D 19D 20C 21都江堰 司母戊鼎 22秦始皇 汉武帝 23张仲景 王羲之 24官渡

之战 赤壁之战

25、(1)材料一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材料二描述了阶级社会产生后“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2)禅让制。(3)世袭制。(4)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26、⑴北魏孝文帝。目的略 ⑵措施略。 ⑶不论站在哪个立场上,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7、此题为开放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略。

28、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只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只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得;认为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

29、答案完全开放,有学习内容即可。30、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虽然官品很低,却可以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满中央等行为,可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认识:(略)

推荐第5篇:魏晋历史题

魏晋历史题

1、东汉三国时颍川司马徽有三大特长:识人、上树、弹琴。基于鉴赏人才,人称什么?(水镜先生)

2、曾有人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此人是谁?(庞德公)

3、邓艾口吃,语称‘艾艾’,司马昭戏谑说: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怎么回答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4、西晋棋术最好的一位,曾做《围棋赋》,此人是?(蔡洪)

5、“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年载也”这句话是谁说的?(桓温)

6、话说李白狂傲不羁,一生只低服一人,并为该人写诗十几首,请问李白所膜拜的人是谁?(谢安)

7、魏晋时期注重人的容貌、风神。嵇康作为当时的大帅哥,山涛是怎么评价他的?(嵇康叔夜之为人也,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8、魏晋人从容由性,不被世俗所累。桓伊精音乐,著名《梅花引》(梅花三弄)为其创作,初为什么乐器演奏?(笛子)

9、“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中祖逖死在哪的?(雍丘(今河南杞县))

10、“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是讲前秦中谁的故事? ( 苻坚)

11、“东山再起”是讲东晋谁的故事? ( 谢安)

12、“江郎才尽”说的那个人死之前爵位是什么?(醴陵侯)

13、“东床快婿“说的是谁家的女婿?(郗鉴)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对谁说的话?(吕蒙对鲁肃)

15、兰亭会因《兰亭集序》千古名动。试问《兰亭集》共有多少首诗?(37)

16、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系,以谁和谁为代表? (顾偿之、陆探微)

17、编写《水经注》的郦道元是被谁杀的?(萧宝夤(yin))

18、问: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是谁?(书圣”王羲之“三绝”顾恺之)

19、晋人发现山水之美,表现在《世说新语》上主要有三条:一是王献之“山阴道上行”二是:顾恺之“会稽山川美”三是什么?(袁彦伯“江山万里阔”) 20、魏晋名士谢安与发明登山鞋子的谢灵运是什么关系(谢灵运是谢安侄子的孙子)

21、现今名酒中,有关魏晋人物故事的酒有什么?(刘伶醉,杜康)

22、石崇王恺斗富,最后哪一斗显出石崇更胜一筹?(珊瑚树)

23、谢家人打入名士集团是由谁开始的(谢鲲)

2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焚书事件是谁鼓动的?(商鞅 前346年)

25,”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源自谁为了解救齐国而劝说昭阳的话?(陈珍)

26,春秋战国时期的“四渎”是指长江、黄河、淮水以及什么四条大河?(济水) 27,战国时代齐人邹衍给当时的“中国”取了个别称叫什么?(赤县神州) 28,城隍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最早祭祀城隍的是哪个城市?(芜湖) 29,洛阳西北的金墉城是哪个最先修筑的?(曹睿)

30,三国中哪个政权流行薄葬?(魏) 31,最早西行求法的汉僧是?(朱士行)

32,孔子的嫡裔子孙在三国魏时被封为什么?(宗圣侯) 33,司马懿说谁是“驽马恋栈”?(桓范)

34,成语“车过腹痛”源自哪两个人自己的故事?(曹操 桥玄) 35,西晋石崇的私家园林叫什么?(金谷园)

36,猜一猜:(限时3分钟全部出来5分,单独一个一分,两个三分) a,A的名是B的字,A、B不同姓; b,A的小字世人用来称呼C;

c,B的姓是乱世的一个国名,C的姓是该国的国姓; d,A的姓跟A 所在的国家国名相同; e,B是一个王朝三元及第的状元;

(A陈伯宗(小字药王) B吴祐(字伯宗) C孙思邈) 37,猜一猜(3分)

a,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名字没有被史书所记载;

b,他父亲用阴谋将她推上了皇后的宝座,然而不到两年她丈夫就死了; c,他父亲做了皇帝后,想尽办法博她开心,始终不能如愿; d,叛军攻陷首都的时候,她跳进了火海,结束了悲剧的一生。(王莽女儿 汉平帝皇后 黄皇室主)

38, 哪种文字的解读对后世了解迈锡尼文明史有重要意义?(线形文字B) 39,猜一猜:

1,此人出身很一般 2 靠自己拉人马起家

3 屡立战功,深的朝廷喜爱

4此人是某部香港非常著名的武侠小说反派原型 ,剧中他女儿是主角之一 5,他某次战役被人刺杀而死 6,他的养子也是一代名将

8此人的民族是西部地区来的少数民族

(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 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爹)

推荐第6篇:历史材料题

历史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8分)

以下材料是英国首脑丘吉尔出席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回忆、感想:“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

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请回答:

(1)材料中的“俄国熊”和“北美野牛”各指什么国家?(2分)这段材料反映当时大国之间力量对

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比,材料中的俄国熊和北美野牛在战后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由此,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16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请回答:

(1)在十七报告中,胡锦涛为什么要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

略的突出位置上?(1分)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在资源、生态环境和环境

污染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5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分)

(3)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到建设资源节约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请你举

出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得到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四件事。(4分)

29.阅读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共11分)

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

的。”

材料二:特区成立以来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GDP年均递增31.2%,这样的增长

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材料三:2006年深圳的数据显示,深圳建设效益的目标已经初见成效。全市单位产出占用地明显下降,

每平方公里GDP能耗下降1.5%,万元GDP水耗下降8.8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三个?(3分)

(2)材料

二、三说明了什么?(2分)

(3)深圳特区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哪一次会议?(1分)为什么?(3分)结合胡锦涛中共十七大

的政治报告,从深圳发展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什么道理?(2分

推荐第7篇:历史材料题

情境说明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

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请回答:(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

(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5)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6)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哪些东西?

3、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为什么?

(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4分)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1分)

6.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于2013年4月8日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1979年至1990年任首相,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写有两部回忆录,名为《通往权力之路》和《唐宁街岁月》,此外她亦有几本关于政治和外交事务的著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982年9月22日, 撒切尔夫人先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颖超倾谈片刻,遂即告辞前往福建厅与中国的哪位领导人会谈?

(2)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华,1984年与中国签署了什么文件,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

(3)香港是在哪一方针政策下,何年何月何日回归祖国的?

(4)香港回归后,撒切尔夫人一直心系香港发展,并对中国政府能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来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发展的做法,表示欣赏? 7.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并于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什么方针,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2)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剧照是什么?

(3)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有多不电影在国际上获奖。1999年,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作品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2)葡萄牙,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联合声明》。(3)“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4)香港,1997年7月1日;(5)没有“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最终也会回到祖国怀抱,只不过步伐可能要慢一点。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加强,澳门问题乃至台湾问题最终将得到圆满解决。

2、(1)对外开放。(2)厦门、珠海、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3)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5)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6)资金、先进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经验等。

3、(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影响:略(3)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热烈拥护。因为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5)启发: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劳动者积极性是否高涨对生产的影响。

4、(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的开始。(2)邓小平。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经济特区。(4)邓小平南巡发表的重要讲话。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提出判断是非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5)他的贡献有:在\"*\"结束后,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

5、(1)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2)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邓小平。

6、(1)邓小平。(2)《中英联合声明》。(3)“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4)“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7、(1)“白花齐放,百家争鸣”。(2)《梁山伯与祝英台》。(3)《一个都不能少》。

推荐第8篇:历史材料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2分,共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

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 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

材料二:“我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我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鲁迅

请回答: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4分)

丝绸之路阿拉伯

(2) 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的科学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4分)

科学发明能否产生巨大的威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 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2分)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2分)

蒸汽机蒸汽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环境污染问题

(4)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4分)(只要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8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创造的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阿拉伯数字”,他们还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启示: 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4.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

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2分)担任大陆军总司令,(2分)采取灵活的战术,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人民爱戴。(4分)

他拒绝称王、拒绝一切虚夸的称号和赞誉之词,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2分)然后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2分)后来,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2分)

5.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反封建进步思潮经历了从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4到18世纪末,反封建进步思潮主要有哪两个?文艺复兴(或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2)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法律实施,请列举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或革命后所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2)英国:《权利法案》 法国:《人权宣言》或《法典》

(3)1787年美国宪法也体现了上述思潮,根据该宪法1789年美国举行大选,谁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当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6.19世纪中期,阻碍美国、俄国和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各是如何解决的?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1)①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俄国:封建农奴制;日本:幕府的封建统治(2)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3)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7.结合17世纪至18世纪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英国是依仗哪些方面的优势,在18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至少四点)

.①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于世界各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并且这些殖民地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③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他们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8.回答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问题。

(1)下列哪一项是当时探险者的梦想?()。A.寻找刺激 B.挑战世界 C.追逐金钱 D.扩张领土

(2)美洲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开始联系起来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是()。

A.迪亚士远航B.哥伦布远航C.达伽马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3)写出因哥伦布的发现而命名的土著居民的名称。(2分)

(4)有人把新航路的开辟称为\"世界的发现\"。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6分)

同意。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9.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摘自北师大版《历史》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萨拉热窝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2分)一战的爆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大战涉及欧、亚、非三洲,双方阵亡840万人,伤2100万人,战争中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学习本课以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6分)

世界大战的发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是对人类社会犯下的罪行;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10.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1)材料中“帝国”指哪一个国家?该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罗马帝国,屋大维

(2)帝国存在了约多少年?帝国都城是今天欧洲哪个国家的首都?约500年,意大利

(3)帝国初期两百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两国间贸易通道叫什么?中国古代称该国为什么?东汉,丝绸之路,大秦。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内战前,林肯又说:“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四.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告„„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1)材料一所引用的文件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发表的?美国独立战争

(2)材料二中,林肯所说“裂开了的房子”是指什么意思?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材料三中,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解决“裂开了的房子”的问题?武力(或军事力量)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文件中“那时”指的是何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元旦

(5)分析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两次战争各在美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2.日本历史上有哪两次重大改革?分别出现在何时?对日本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19世纪60年代末的明治维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

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导火线、开始标志以及各国迅速参战(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范围)等几个方面分析一战,其中萨拉热窝事件是重点。关于一战带来的灾难,可以从一战范围、规模、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方面来分析。

推荐第9篇:历史材料题

1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 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和方针。 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俄国;后来中国通过军事进逼和外交努力,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政府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

4、阅读下列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谭嗣同被杀害时留下的遗言。

请回答:(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什么人?这里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卖国偷生的顽固派。(2)他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因为维新派搞变法但却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当遭到顽固派镇压的时候,无力反抗,才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

(3)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遗言表达了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感情。

5、阅读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回答:

①上文出自哪篇小说?作者是谁?《狂人日记》 鲁迅 ②上文 2

6、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1)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 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张之洞等。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2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组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阅读下列材料: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请回答:①上述起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的革命党人②起义胜利后宣告成立了哪一政权?在什么地方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 “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 3 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① 材料

一、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诞生?1921年7月、上海。② 材料二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决议?党的二大。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

9、阅读下列材料: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请回答:

(1)文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19

27、8 南昌起义(2)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3)为什么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发动政变,疯狂屠杀革命者。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政权,必须要有革命的武装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① 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 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哪些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③ 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事?指德国在 4

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④ 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⑤作为青年学生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11、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①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以及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③长征中的哪次军事行动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四渡赤水。④ “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军事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④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⑤长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坚定地革命信念,团结奋斗的精神。战胜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

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2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 5 批判了什么?控诉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历史,揭露黑暗的吃人社会。 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材料3 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1)材料

2、3都反映了张学良一种思想,是什么?爱国主义思想。(2)材料1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有人分析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是:受蒋介石影响、对日军存有恐惧心理和保存东北军实力,你认为呢?将东北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保存东北军的实力;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恐惧等。(3)比较材料

1、2,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

13、阅读下列材料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贺“七大”闭幕 请回答:材料中的“百年积弱”和“八载干戈”各指什么?“百年积弱”指的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八载干戈”指的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进行8年。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黑暗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去那无进的宝藏,流浪„„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

请回答:(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歌曲表达了东 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37年—1942年侵华陆军在日本日本陆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1 日本陆军师团 24 34 41 49 51 58 侵华陆军师团 21 32 34 39 36 37 所占百分比 90% 94% 83% 78% 70% 64% 材料2: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小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请回答:结合有关背景,根据材料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表述成文,字数在150字左右)参考: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1937年,侵华日军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90%,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侵华日军仍占其陆军师团总数的64%。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抗击了大部分日军,有力的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挫败了法西斯轴心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2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3 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4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①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②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材料2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3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③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要 玩弄反革命两手?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材料4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④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4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事实上,当时美军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

17、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一首关于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情况的打油诗的部分内容:“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注:胡蛮指敌军将领胡宗南)

阅后回答:① 打油诗反映的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一年?打油诗反映的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个解放区?1947年 陕甘宁解放区② 打油诗反映的是哪一部分解放军的作战情况?这部分解放军的主要将领是谁?西北人民解放军 彭德怀、贺龙

18、阅读材料: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象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①“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么?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 9 哪支军队?领导人是谁?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刘伯承、邓小平②结合材料谈谈这一战略部署的目标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作用是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9、阅读下列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回答:①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②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使其无法再组织有力的抵抗。③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国民党政权覆灭。④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肃清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20、阅读毛泽东同志写于1949年4月的一首七律并回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灭亡。 (2)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的寓意是项羽 不要学习项羽为了“义”放走刘邦,导致最终败亡的教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3)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4)诗中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这里被誉为“虎踞龙盘”之地。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朝代(政权)的名称。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及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5)诗中涉及的城市,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试分析该城市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长江沿岸,重要商业集散地;江苏省会,政治、文化中心。

21、阅读下列表格材料:

材料1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家)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年 119 680 1895~1898年 74(新创建) 1432 材料2 1911~1919年中国面粉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请你回答:(1)材料1的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数据的变化表明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材料2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从以上原因分析表明,制约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帝国 11 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封建制度的阻碍。

22、阅读下列材料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徐悲鸿;表现了他不盛气凌人,又不趋炎附势的崇高气节。(2)你从这句话语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一要刻苦学习,立正成才,报效祖国;二要有气节,做到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

23、阅读下列材料

“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请回答①.此引文出自谁写的文章? 引文出自于李大钊的文章。②.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 歌颂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③.引文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信念? 表达了作者的共产主义必胜的思想信念。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62年,一路由左宗棠指挥的湘军围攻太平军,几个月以后,湘军围攻天京。1864年,7月,天京陷落。

材料2: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专负责新疆军务。经过一番准备,1876年,左宗棠率军兵分三路进入新疆,开始了收复新疆的斗争。

材料3: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成立福州船政局,这是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该厂还附设有船政学堂。

(1)材料1中提到了“太平军”,请简要说说太平军是怎样抗击外国侵略的?太平军后期,太平军主要抗击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李秀成曾率领太平军大破洋枪队,取得青浦大捷胜利,后来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华尔被击毙。(2)材料三中提到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一个企业,请你再说出洋务派创办的几个企业(至少2个)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结合上述三段材料,对左宗棠这个人物,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左宗棠参加过洋务运动,创立了福州船政局,率兵收复了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国西北领土的阴谋,对巩固西北边防、开发新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作为封建官僚,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是刽子手之一。所以,左宗棠一生是功大于过。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单):"中国土地可以被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杀戳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请回答:① 上述传单和口号出现于哪次运动中?这次运动爆发于何时何地? 由哪个阶层发起?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北京 学生② 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具体要求是什么? "国贼"具体指哪些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 曹汝霖等③ 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 初步胜利 迫使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2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旅顺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提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要勿忘国耻,奋发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27、读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1)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1945年重庆谈判 (2)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 )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举两个例子)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1946年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8、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研究》登载文章说:“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近代史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1)在横线上填写三次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2)选择其中某一历史事件说说该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好吗? 分析其中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即可。

29、阅读下列材料: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 7

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旧式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不能完成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0、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 15 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人民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31、阅读下列材料: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 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请回答:①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②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这两个强盗还曾参与过哪次战争?英国和法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推荐第10篇:七下历史材料题

七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9页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页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P22页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4分)

(3)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他是如何““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的?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他又是如何做的?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6)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答:(1)唐太宗(2)“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

(3)重视纳谏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对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做法: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勤于政事;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5)开明的民族政策;

2、文成公主入藏,这是和亲方式,荡平突厥,这是战争方式。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这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李世民的拥戴。

(6)这使唐太宗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重视用人,虚心纳谏;对百姓轻徭薄赋,重视生产,使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

(1)

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 (2) (3) 融合、文化辉煌。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1、;

2、;

3、(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

答:

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2、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你怎样理解唐

朝的对外交往的?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12-13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

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

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⑴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⑵杜甫《忆昔》⑶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 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 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

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 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

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

(6)明清两朝实行的八股取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⑴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⑵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⑷分科考试选拔⑸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6) 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因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第二单元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湖足,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

最终出现于何时?(3)综合材料

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4)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苏州 湖州;水稻。 (2)南宋 (3)江南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粮仓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4)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59页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板拓片

材料五:世博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⑴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

一、

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答:⑴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⑵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⑶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68页

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问题: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答:⑴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

六、阅读下列材料P68页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材料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观点?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及产生的结果如何?

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2)措施: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结果: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P73页

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

表现。

答:⑴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⑵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⑶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臵优越⑷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臵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

第三单元材料训练

一、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p95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P118 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

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

⑷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⑴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⑵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同时宣扬国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⑶明朝采取对外开放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⑸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⑥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P89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哪六部? 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4)“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这一做法有什么作用?

(6)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后来有何变化?

答: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⑵吏、户、礼、兵、刑、工⑶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4)改变丞相专权的局面,加强君权。(5)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6)后来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四、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P104 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P104 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③材料二中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④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

答:①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②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③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臵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⑤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

六、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答:①曹雪芹,清朝②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九、阅读下列材料:P118 材料一 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 实行此政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2)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分)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

危及自己的统治。 (2分) (3)清朝实行闭

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2分)但使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P24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额尔德尼。盖历世*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公元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P110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今*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3)结合两个材料,你认为那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1)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清朝,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3)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十三、元、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元明清三代的外交与对民族关系的处理,对我国今天疆域的形成都有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是哪一个?

(2)元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旅行家是谁?

(3)分别列举明清时期(清初)反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各一例。

(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播仁爱于友邦。郑和的仁爱最远播到什么地区?

(5)请说出一例清朝初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

(6)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今天新疆地区的什么叛乱?

答案:(1)元朝。(2)马可〃波罗。(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4)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5)册封*、*;设臵驻藏大臣。(任答一点给全分)(6)大小和卓叛乱。(2分)

十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P90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⑵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答案:⑴科举制度,(2分)隋朝(1分) ⑵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2分)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了人才,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3分)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P29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P118 ⑴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⑵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⑶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⑴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对外开放政策。

⑵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闭关锁国政策。(2分)

⑶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清朝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分)

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2分)(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十六:今年春天发生的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以及 “藏独”分子骚扰奥运火炬传递事件,都暴露出*集团仍然“独”心不死,妄图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

上世纪80年代,叛逃国外的*曾公然宣称“西

藏不是中国一部分,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

请你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对*的这一言论进行驳斥。

答案:①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吐蕃与唐朝曾长期保持着联姻、经济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答出具体史实也可)(3分)②元朝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3分)③清朝时,规定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臵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西藏作为办事大臣辖区,是全国二十五个省级行政区之一。(4分)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藏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十七、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元文类》卷40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答案: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

十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态度?(2分)(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1) 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2) 以天朝大国自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3)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交流。

第11篇:历史评述题汇总

历史评述题汇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0”

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丞相制度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即“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我朝罢相„„所以稳当”。其次展开评论,注意史论结合.辩证地分析。秦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因为设置丞相:明朝罢相既有稳当的一面,也有导致社会腐败的 一面。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2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会威胁君权, 另一方面,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 率,特别是后来将丞相职务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10分,言夕右理即可)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 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 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 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2分)关于美国17871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111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川同时给予非洲人自fh的第一步”“确认了存在于美周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 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10分.言之有理Bn可)

3.(12分)l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g-之W.,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9-@犯T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 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 进步性。

评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3.【解析】 首先提炼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材料一主要是否定的观点,材料二有肯定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其次,运用相关史实论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给美洲带来的 灾难及客观进步性。

【参考答案】 “灾难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灾难、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一场灾 难,但更主要的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①“灾难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把印第安人的灾难完全归结到哥伦布个人身上也是不公正的。殖民侵略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所决定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阻挡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疯狂,丧失人性。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为奴等。②“贡献说”: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③“灾难、贡献说”,综合以上论述进行说明即可。(10分,言之有理即可)

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这一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

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

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行,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

寸,反而后退一尺。”

评材料中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其次,引用东方学习西方的史实加以评论,如中国、日本学习西方一败一成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考答案】福泽谕吉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从变人心(观念和思想等)、变政令(制度和法律等)到变物质(先进的工具)依次进行才可成功,否则行不通。(2分)日本汲取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思想上树立“脱亚入欧”观念;接着进行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摆脱列强的控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再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迅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0分,言之有理即可)

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 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秦朝灭亡是由于采取了郡县制。(2分)理由:没有沿用原来的分封制,王室失去了保护的屏障。(10分,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2分)理由:秦朝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10分,言之有理即可)

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 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关于欧洲发展推动力的观点。如 1914年欧洲已经成为世界的主人,吞并整个非洲,建立了对亚 洲的控制,其原因是现代化进程在继续和加速。其次,用欧洲 霸主地位确立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证明,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763年至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 位。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2分)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 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工业革命是指第

一、二次工业 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0年意大利的 统

一、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 泛建立。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 展。(10分,言之有理即可)

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 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参考答案】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人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2分) 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蹶而复振,巍然屹立。②中国化史实: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人中国,最终都会被中华文化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制,汉文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 。

第12篇:历史题(初二下)

1.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

如何理解?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你能列举出至少两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及其英勇实际吗?试试看。答:用身躯堵住

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 3.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答:第一问: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的土改政策则是没收土地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战;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是为了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 4.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 上面一组数字说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有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完成。

5.(1)大跃进时期反映了群众一种怎样的情绪?答:反映出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的普遍愿望。(2)这种情绪存在的积极意义是什么?答: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阅读材料:谁说我们笨,步入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回答问题:材料中的总路线是什么?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足?答: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忽视客观规律。

6.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答:东北石油会战的胜利,是我国石油工

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从实践上验证了李四光理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点。东北石油会战也锻炼和培育了以

“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他们在会战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志气,排除万难、渐露创业的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的风格,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的作风,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大庆油田是先进生产力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国展开群众性工业学大庆活动,推动了各条战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7.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你认为焦裕禄在那些方面堪称“榜样”?答:

第一,不畏困难,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焦裕禄在兰考受灾、粮食减产的严峻时刻,依然受命,担当重任。第二,深入实际,讲究科学的工作作风。焦裕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改进方法,把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和科学、踏实的态度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廉洁奉公,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焦裕禄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严于律己,鞠躬尽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第一,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只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做到。

9.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之间有什么联系?答: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那里?答:1.责任到户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然调

节与合理配置,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心生产、关心市场。2.三者得利。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个人三方面利益,也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3.切合实际,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的个体差异性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实际。

11.你如何看待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东西部差

别、环境污染等。答:1.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复出一定代价的,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2.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甚至挫折。3.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探索的过程,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又有新问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4.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12.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答: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了,

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裕。(意思相近即可)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获得了土地生产自主权?

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答:以家庭联产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4.在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

义。答:政策:免除农业税。意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进一步改变农村的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5.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答:让农民生活富

裕。

16.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答: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7.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

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食物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19.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为什么还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的民族政策?答:从地域上看,少数民族分布面广,编辑全国面积的60%;从历史沿革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虽然有过隔阂和纷争,但更多的是交流与合作;从革命实践看,各民族在反抗内外统治者的斗争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20.西起东输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你还知道那些类

似的项目?答: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

21.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

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以至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2.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答:有利因素:1.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来往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的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3.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不利因素:1.“台独”势力猖獗。2.美国的干涉。 23.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第13篇:历史期中材料题

 材料一

右图所示作品的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表达到巧妙的结合,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 材料二

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是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进一步提出了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作品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它体现了当时哪一思想解放潮流?

达芬奇

人文主义

 (2)材料一的作品出现在哪一思想运动时期?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在哪里? 文艺复兴

意大利

 (3)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是那一思想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哪些国家是受这一运动的影响建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 思想启蒙运动

法国、美国、日本 

 材料一

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里积极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在政治领域要求政权,改革封建主和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思想文化上,他们领导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兴起于法国,为法国大革命注入了生机。很快波及到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以及北美地区,是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该运动首先出现在哪一国家?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 文艺复兴

意大利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2)材料二中的“人类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其主要主张是什么?它产生于哪一国家?

 思想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法国

 (3)与材料一的运动相比,材料二的运动在影响范围上有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

文艺复兴在欧洲范围内,思想启蒙运动影响到除欧洲之外的美洲和亚洲

 材料一

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的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和文化手稿,他们甚至掀起了搜寻、整理、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使大量古典作品重见天日。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文稿和艺术古迹。

 材料二

18世纪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尖锐的批判了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落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保留了更多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材料二的思想家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人?

伏尔泰

法国

(3)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谁?它们有何共同的性质?

封建专制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1535年某画家写到“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 材料二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它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定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当然也要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最后通过其领导的政治革命,完成这一漫长的(约三四百年)历史转变的过程。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已湮没的事务指什么?新生的精神指什么?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人文主义

 (2)材料二中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指什么?

新航路开辟

 (3)材料

一、二所指的这些事件为这场社会变革做出了什么相同的贡献?

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

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这届博览会有630万观众前来参观,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各类机器成为参观者最感兴趣的展品。后来,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 材料二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7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万人次。世博会为工业革命的最新发明成果提供了展示和推广的平台,这些成果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参观者有可能看到哪些最新的“机器”?你认为各国代表到英国参加世博会会乘坐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

珍妮机、蒸汽机

火车、轮船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这届世博会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电报。。。。

 (3)这两次世博会,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新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孙素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主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共产党宣言》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说明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机器代替手工

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

资本主义

 (3)材料二说明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

核心: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

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请回答:

 (1)材料中的“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工业革命

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2)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场革命中最主要的发明是什么?

珍妮机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 (3)这场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什么?

火车、轮船

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材料一

珍妮机

伟大的瓦特

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1776—1780年,棉纺织品出口每年为。。。。。”

 材料三

工业革命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逐渐沦为西方工业品的半殖民地、殖民地。  请回答:

 (1)图

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机器?这两项机器的发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 (2)依据材料

二、三归纳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开始对外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期间上演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悲喜剧。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852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1840年,英国的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 材料二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 (2)材料二,“别的国家”主要指哪个国家?“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英国

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 (3)德国人为什么说“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德国走在前列,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

 (4)争夺“阳光下地盘”的结果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最终争夺的结果如何?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立,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 1870——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  请回答:

 (1)图一说明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于什么地位?结合近代英国的有关政治、经济史实分析英国拥有这种地位的原因。 1870年,英国居世界第一

原因:政治上英国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经济上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 (2)与图一相比,图二显示出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913年,美国后来居上,取代英国的地位。

原因: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走在前列,经济发展迅速  (3)这种变化给国际关系带来了社么影响?

后期的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人们听说了一连串英国人的名字,是他们用自己的发明创造推动完成了英国乃至世界的第一次飞跃,以至于当以展示先进技术为主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筹划举行时,世界各国都认为它在伦敦举办是理所当然的。

 材料二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例如,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已占有总数百分之四十的汽车和电力。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飞跃”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工业革命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次重大事件?这次事件中哪两个国家起主导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德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材料一 “民主”一词也是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的,这是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早期的“民主”对西方乃至近现代东方社会政治思想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 材料二

 请回答

 (1)材料一种所说的“民主”起源于哪里?谁统治时期将这一制度推向顶峰?

古希腊的雅典

伯利克里

 (2)材料二是英国1989年发行的一枚纪念币,据当年三百年前的英国发生了哪些值得纪念的事情?

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它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定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当然也要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最后通过其领导的政治革命,完成这一漫长的(约三四百年)历史转变的过程。  请回答:

 (1)材料中“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分别指什么?

思想解放运动指文艺复兴

开辟空间指开辟新航路

 (2)以英法为例,说明“新社会的法律框架”是通过哪些文件构建的,以及这些文件是怎样为“新社会”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的?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典》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 《人权宣言》为捍卫自由与平等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 (3)列举一位这一时期的革命家,说明其对“新社会”的贡献。 略

 材料一

英国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织造呢绒的手工工场遍及城乡、通过圈占农民徒弟而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农场不断扩大。由于工场主、金融家、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

 材料二

詹姆士一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当众宣布:我决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君主制是地上最高的制度,君主是上帝的总督。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

一、二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资产阶级并肩作战还有哪些阶级?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新贵族

 (2)英国资产阶级最终是怎样确立其资产阶级统治的?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   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君权神授

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独立宣言》

限制王权

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英国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材料一 右图漫画是一位英国殖民者骑在一匹名为“美利坚”的列马上,这批烈马要将骑在他身上的英国殖民者掀翻在地。

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 请回答:  (1)与漫画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匹马为什么要把英国殖民者掀翻在地?

南北战争

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发表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战争的进程

 (3)上述事件的发生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推动了欧洲及拉丁美洲革命的进程

 材料一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向拿破仑致谢,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 材料二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在于打了四十次胜战,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 请回答:  (1)这位意大利人为什么认为“应向拿破仑致敬”?为什么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 也损害了意大利人民的利益,激发了人民的不满

 (2)拿破仑为什么说《民法典》是“不会被人忘却的”?

《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请回答:

 (1)材料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指哪一历史事件?凭借这一事件哪两个国家首先崛起为世界大国? 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

(2)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英国和美国分别是在哪一事件的推动下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 (3)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日本和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似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 图一 南方种植园

图二

拍卖黑人奴隶的广告  图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四

北方军队中的黑人士兵  请回答:

 (1)结合图一,说明图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南方奴隶制的存在是黑奴买卖的根源

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图

三、图四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三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 以下人物分别是英国历史上在文化、政治、经济领域里涌现出的杰出人物。观察下列图片

 图一

16世纪的文学巨匠  图二

17世纪的革命领袖  图三

18世纪的技师楷模  请回答

 (1)写出图中三位人物的名字。 莎士比亚、克伦威尔、瓦特

 (2)他们分别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 (3)概括三位人物在英国历史上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4篇:概况历史特征题

如何概括历史特征

历史特征,一般可分为阶段特征、领域特征、事物特征。阶段特征是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状况的概括,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归纳概括。如古代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其中的政治又可从政治制度变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经济又可以从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农、工、商、交通、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来表述。

某领域特征要从其发展变化来分析,可纵向和横向比较。比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我们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列强对外活动来比较分析: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国、法国衰落,美国、德国、日本崛起),②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③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某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要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去归纳与概括。如革命类事件(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专制、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第三等级要求、启蒙思想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资产阶级)、主力(人民广泛参与)、目的(推翻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过程特点(三次高潮,实践了启蒙思想、反封建与卫国战争相结合)、结果(较彻底)、影响(对欧洲、对世界)等。

如果遇到类似的历史特征分析要求,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分析什么阶段、什么时期、什么领域、什么历史事物,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去归纳概括。

一是要在发散思维中找到归纳、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们围绕一个历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依循规律,分析其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外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内在特征。这是归纳历史特征的基本规律。那么怎样去发散思维?

1.要开阔眼界,放眼历史,寻找角度。这要求我们将事物放在历史的动态环境中,从历史发展趋势、时代要求、阶级本质等方面去分析、比较,寻找历史事物的特征。分析时,要注意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如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民主思想出现——反专制思想萌芽,总结性成果多),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特征(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过渡;经济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中渗入殖民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加快;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迫改变;农民战争的反封建任务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务;产生了向西方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

2.要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层层深入,寻找历史内在特征。它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总体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主题)对事物进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则依据第一点),分析其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处,挖掘其内在个性。如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特征,其宏观上的特征是两个:酝酿着大一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再深层分析,则有各个具体的特征:①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②封建经济出现局部繁荣(手工业、商业、城市),经济要求市场统一;③诸侯数目逐渐减少,秦国逐渐强大;④民族交往频繁,开始走向融合

二是在比较中寻找角度,得出区别点,概括特征。一般可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某次改革的特点,要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改革相比较得出。

三是要善于提炼归纳,从错综复杂的史实中,把握客观线索、趋势、新发展,形成特征。特征都是概括性语言,是理论语言,而不是史实,即要求我们区分特征与表现。而这是我们学生在学习与考试时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现当作是特征。表现是具体的史实、措施等,是特征的具体体现与表述。比如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这时高度概括的语言)。

①爱国抗争的长期性、连续性、艰巨性与曲折性——革命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再到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有成功,有失败,接连不断;②学习西方,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抵抗派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国救民成为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民族的共同任务与愿望;④方式多样,人民武装起决定作用——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农民阶级的武装斗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与暴力革命、中共领导人民的工农革命、社会主义的建设运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等;⑤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是不同角度的理论,而后面具体的革命史实、事件则是表现。

第15篇:河北中考历史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如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

(3)根据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分)2.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10 分 )

材料一: 1929 年 , 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 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 1933 年开始 , 政府 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加强了国家干预 , 使经济在 1933 年夏和 1934 年春开始小幅度 回升 , 1936 年和 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 , 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 1940 年工业总产 值跃居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后来 , 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 虽历经几次改革 , 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 20 世纪 80 年代 , 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 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 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 , 经济建设取得过巨 大成就 , 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 , 20 世纪 90 年代后 , 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 ,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 ? (2 分 )

(2)据材料

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 (1 分)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 (3 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 ? (4 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为摆脱大萧条,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聚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通过协商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国矛盾重重,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材料二: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促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法、美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争夺,逐渐捐弃前嫌,于l936年秋分别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请回答:(1)伦敦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表明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无法解决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一“国际关系体系”指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在经济上重新组合的共同原因。(2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德日意三国、英法美三国最终演变为哪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2分)这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对当时的局势有哪些认识。(4分)

(2)五四运动中,哪个阶级担当了主力角色?(1分)结合材料二并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对这个阶级的发展起到的作用。(2分)

(3)五四运动前后,推动思想解放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和问题涉及的,你认为还有哪些?(4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

一、

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3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2分)

(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4分) 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上海当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助于陆士谔的幻想?(6分)

(2)如今,幻想已成现实。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

(3)请据当今中国、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一句话预测百年后中国的整体状况。(2分)

第16篇:历史材料题8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

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

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

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

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

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

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 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冶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

分)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

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

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

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

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

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

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 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冶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

果的基本因素。 (3 分)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

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

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

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

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

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

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 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冶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

果的基本因素。 (3 分)

第17篇:九上历史题

2018年九上历史期中猜押题

原创 2017-11-14 因材教育 中考历史

(针对九年级期中考试,部分题目是节选,请谅解。)

1.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1 分)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1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 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2 分)

2.英、美、日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历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活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抓住各种有利的外面机遇……同时,注重激发自身内部潜力,如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上述三国崛起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1分)

3.(13分)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是何关系?(1分)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1分)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2)材料二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1分)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1分)

材料三

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3)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1分)“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列举十九世纪推动美国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例。(1分)

材料四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4)材料

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它们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4.(9分)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美学家蒋勋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世纪末英国海外贸易示意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文化运动?(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实质。(1分)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对英国的影响。(1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3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得以仔细研究纽可门机的结构。他发现纽可门机的热量损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产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终于想出了在气缸之后再加一个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机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变了蒸汽机只能直线做功的状态,用一个齿轮装置将活塞的直线往复式运动转化为轮轴的旋转运动。1782年,他进一步设计出了双向气缸,使热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经他进一步改进后的蒸汽机,成了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万能原动机。蒸汽机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二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其改进蒸汽机的大致过程。(4分)

(2)蒸汽机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列举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例。(4分)

(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4分)

(4)从蒸汽机的改良到内燃机的发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6.(11分)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老师运用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他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根据下列史料所属类别,将相应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只填序号)。(3分) ①金字塔

②《权利法案》

③汉莫拉比法典石柱

④尼克松总统口述录音。

A.

是实物史料;B.

是文献史料;C.

是口述史料。

【运用表格—归纳历史影响】

(2)依据相关内容完成下表中空白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下面几件重大事件的共同影响。(4分) 步 入近代 国家 重大事件 共同影响 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 美国 ①

美国南北战争 法国 ②

【分析数据—阐释历史现象】

——摘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3)上图是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导致图中数字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4)上图中这一时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动力机是什么?使用该动力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3分)

7.(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世界历史部分大事件,请你从中选出两组事件(每组两个事件即可),分别指出每组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简要说明。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的诞生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8.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人生的幸福。

——《世界通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成,批判王权、教权,表达资产阶级的意志和愿望。 ——《世界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倡导者或代表人物有哪些?(写出两个人物即可)(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社会思潮是什么?(2分)

(3)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什么革命?(2分)十九世纪末中国受启蒙思想影响发生了哪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理论与实践、先进人物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关系的认识。(3分)

9.(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神曲》的作者是谁?诗中表现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

到18世纪时,法国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的影响最大。他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启蒙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自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主要主张及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4分)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向腐朽的封建思想展开斗争,并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什么?并根据材料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3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3分)

10.思想文化的新旧更替,展示了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的革命者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试图通过建立于一个能够代表民众利益和需求的政府来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法国革命者废除了君主政体,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19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将法国置于军事统治之下,使革命理念得以在西欧大部分地区传播开来。 ——《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1分)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爆发了,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分)拿破仑为了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颁布了什么法令?(1分)

(2)材料二中的“岛国”指哪个国家?(1分)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该国通过哪场改革“摆脱西方大国的侵凌”?(1分)

(3)材料三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在哪一年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什么西方思想?(1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

11.(12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17-18世纪在欧洲形成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为了向封建势力夺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砸开宗教蒙昧主义的枷锁,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以启迪人们的觉悟,并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摘编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杰斐逊)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发挥了“人民主权”思想,……成为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有力武器。他还相信人们生来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他认为这是人的自然权利,任何政府都不能剥夺或干涉人民的这些权利。他对普通人民抱着无限的信任,主张一切问题都应诉诸人民的投票表决,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摘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

它概括总结了17世纪、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它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主权于民,则表示路易十六不再是法兰西的国王,他的权力将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

——摘编自《大国崛起·法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1分)这场运动的斗争对象是什么?(2分)这些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社会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杰斐逊的主要思想?(2分)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在美国哪一著名文献中?(1分)

(3)材料三中的“它”是哪部法律文献?(1分)据材料三指出,这部文献为何受到被压迫者和大多数贵族的欢迎(或接受)(2分)

(4)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

二、材料三所涉及的革命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12.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一批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结合一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称为什么?(2分)

(2)图二人物是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这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写出以图三人物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2分)

(4)图四人物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哪一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哪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分)

(5)你认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2分)

(编辑很辛苦:如果想要答案,请您赞赏5元,然后联系编辑w425673018,请谅解!)

第18篇:中考历史感想题

中考历史感想题

(一)关于战争类

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使国家不断富强。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

(2)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4.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经验教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才能得以实现。 (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3)(社会责任)树立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5.对于日本人今天的一些做法(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对于日本否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侵略罪行的做法,表示强烈愤慨;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现在我们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6.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

(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7.结合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等史实,说明了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

中国军队具有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为国献身的精神。 8.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9.怎样才能制止战争?

世界人民要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要想避免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我们就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 (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维护它,热爱和平,不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3)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11.二战结束至今61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2)二战的惨痛的教训。(3)世界经济全球化 (4)和平力量的增长。(5)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近代探索史的感想

1.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我们要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的精神。

3.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崇尚民主、科学,爱国主义精神等

4.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的规定反映(说明)了什么?

反映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这一实质,同时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5.学习完中国近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认识抗击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6.学习完世界近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具有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

(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从此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现代史内容的感想

1.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你有什么认识? 新中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通过这场战争说明美国不是不可战胜的,西方侵略者为所欲为的时代结束了;同时再一次证明不义的战争必败。

3.针对我国城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搞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改革开放的实行(4)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5)和平的建设环境。

6.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7.学习完中国现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2)我们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3)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8.学习完世界现代史,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思想认识?

(1)了解了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2)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关于台湾问题的观点

1.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中国政府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当局无限期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2.你如何看待台湾?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

3.对整个中国现代史的感想或认识。

从我国在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近年来开放性试题集锦(中国近现代史)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请你回答,为什么从这一天开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吸食毒品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吸毒对青少年、对社会有何危害?为支持“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开展,请你针对青少年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简洁,富有感染力,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因为这一天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危害.标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在网上我们可以查阅到由中青网所承办的林则徐纪念馆,这个网站的评论研究室中有很多的评论,对林则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有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者”;有称他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得到过最多赞誉的爱国者。”但近些年史学界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没有林则徐的禁烟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他成了战争的引发者。请你针对这两种观点组织一场辩论会,就其中的某一观点准备辩论词。(不得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我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是伟大的爱国者.观点: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迟早也会爆发的.因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是英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这样做的,林则徐的禁烟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

3、假如能够穿越时间隧道,你和你的同学们作为富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一百多年前备受列强欺凌的****,你们能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向世人报导自己的所见所闻吗?(报道范围: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某一事件、人物等。报道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文明”的侵略,野兽的罪行

某某时报1860年10月 据记者报道:英法联军已经一路烧杀,攻入北京,并闯进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炎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正义所为?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绅士的行径?我们已经出离愤怒了。请记住这些野兽所犯下的罪行,请所有的中国人团结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中国近代是怎样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你围绕“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中心,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题目自拟。

过程:(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3)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短文:略

5、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仅存少量景点,有人主张应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请从多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反对:(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直接见证。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其中孕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价值的珠宝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精髓不在,重建又有何意义!

赞成:(1)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

(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

⑷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6、中央电视台拟拍一部电视连续剧《孙中山》,假如你是编剧,请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孙中山设计异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参考答案) 各位同胞,今天中国同盟会成立了,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外受西方列强的欺侮,能收封建势力的统治。黑暗的中国 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应为封建制度是中国灾难深重的根源所在。我们革命党人要团结起来,做时代的先驱,要广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用暴力手段推翻満清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平、民主、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把我们的革命纲领设计为以下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胞们,推翻清王朝,指日可告待,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孙中由定当革命军的马前卒,,不惜鲜血和生命,推翻旧制度,迎接新曙光的到来。

谢谢大家。

7、1940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中共*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被**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谈:国民党输给共产党的原因(题目自拟)

要求:写一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

(参考答案) 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理由只有一个: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纵观国民党在执政时期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消极抗日,不得人心,发动内战,逆历史潮流而进。贪官当道,腐败无能,残暴镇压学生和爱国人士的请愿、示威、双手沾満了人民的鲜血,却不知悔改,一副帝国主义走狗的嘴脸。经济萧条,苛捐杂税却多如牛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政府,人民会选择它吗?它最终被历史的巨浪吞没,留下遗臭万年的一笔于史册。 反观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得道多助。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顾全大局,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主动团结国民党一致抗日,并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胜利。坚决走群众路线,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家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马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上播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样的为人民报务的政党人民当然会选择它,国民党能凭什么与共产党、人民、正义相抗衡?失民心失天下,它最终只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8、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民主人士赴延安与毛泽东商讨中国政治局势。黄炎培讲:“历朝历代都是“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这一周期率,**在试图寻找一条新路。毛泽东答:**已找到了这条路,可以跳出这一周期。

(1) 试问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避免“兴渤亡忽”悲剧?

(参考答案)从1942年开始,**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大大增强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为战胜困难,夺取抗战和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命运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迎接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充分的准备。

从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中央领导了“三反”、“五反”运动 ,加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树立了廉洁的新风气,促进了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19篇:文学历史经典题

趣味国学知识讲座专题活动(试题)

1、杜牧的七绝佳作甚多,如() A、《赤壁》 B、《望山门北》 C、《夜雨寄北》 D、《出塞》

2、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3、标志着北宋诗*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苏轼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欧阳修

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出自《史记》中的() A、《苏秦列传》 B、《张仪列传》 C、《吕不韦列传》 D、《汲郑列传》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用了()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互文

6、“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A、《塞下曲》 B、《凉州词》 C、《送元二使安西》 D、《马诗》

7、“诗仙”、“诗圣”分别是指?()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白、柳永 D、白居易、李白

8、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 B、《论语》 C、《周易》 D、《孟子》

9、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D、范仲淹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传世名言?() A、张载 B、周敦颐 C、邵雍 D、程颐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黄山 B、泰山 C、峨眉山 D、嵩山

12、下列关于《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儒者将其单独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B、《大学》认为人应当务求圣贤之道,包括修身、齐家、治国等各方面的道理 C、《大学》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先把握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借以修身为本” D、《大学》的作者是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1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出自() A、《朱子家训》 B、《颜氏家训》 C、《诫子书》 D、《曾国藩家书》

14、“弱冠”是指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十三岁 C、二十岁 D、二十三岁

15、“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寒食东风御柳斜 C、朵朵花开淡墨痕

16、“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出自《史记》中的() A、《淮阴侯列传》 B、《苏秦列传》 C、《商君列传》 D、《伯夷列传》

17、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天工开物》 D、《山海经》

1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C、方位分布 D、笔画多少

19、《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 A、秦朝 B、清朝 C、汉朝 D、唐朝

20、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强调哪几个方面相结合?()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道、法、师

21、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 A、《咏史》 B、《拟咏怀》 C、《咏怀》82首

D、《咏怀》8首

22、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23、“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二胡 C、马琴 D、竖笛

24、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沙头空照征人骨 C、遗民忍死望恢复 D、朱门沉沉按歌舞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的景色。 A、泰山 B、黄山 C、华山 D、嵩山

26、《诗经·绿衣》曰“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 A、曷维其已 B、曷维其亡 C、俾无忧兮 D、实获我心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 A、月亮 B、姻缘 C、友谊

2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9、古人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D、晚上

30、“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 B、距离二月二最近的节气是立春 C、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D、“龙王行雨”是传说,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31、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D、把头发都剪掉

3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是() A、月亮 B、露水 C、玉珠 D、桂花

33、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34、剧本《长生殿》的女主人公是?() A、西施 B、昭君 C、杨玉环 D、貂蝉

3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3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请问:下列选项中不是“子规”名称的是哪一位?() A、青鸟 B、布谷鸟 C、杜鹃鸟 D、鶗鴃

37、“将上堂;声必扬”出自《礼记》中的()。 A、《檀弓》 B、《曲礼》 C、《月令》 D、《王制》

38、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A、《望海潮》 B、《八声甘州》 C、《雨霖铃》 D、《满江红》

39、“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出自《史记》中的() A、《李斯列传》 B、《伯夷列传》 C、《李将军列传》 D、《淮阴侯列传》

4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

第20篇:陕西高考历史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陕西(全国卷二)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

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图3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1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4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49.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 材料图6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5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在四道题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回答54.55题)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

4 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

5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5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回答56.57题)

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56.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回答58.59题)

5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58.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回答60.61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6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6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陕西(全国卷二)答案

24.B 解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B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A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说法错误。

考查方向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体系的发展 25.D 解析

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最重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因此选择D。C错在排除上,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B选项是九品中正和察举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A说法过于绝对。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26.B 解析

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C选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D选项没有明白这种政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而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 解题思路

岳麓版教材上介绍了宋代实行的主要是租佃制,租佃制最主要的就是在土地兼并问题上的一种新型的选择,通过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来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易错点租佃制度属于岳麓版教材内容,要求复习时参考人民版和岳麓版。

27.B解析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入台族裔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修撰族谱并非适应移民需求,A项错误;C项错在“整体迁移”;D项中“受到阻碍” 和材料的描述相矛盾。 考查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8.C解析“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

7 影响着中国人;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且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时间点上也不符合,D选项。

考查方向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

29.A解析在红色地区粮食之所以能够价格那么低,很重要的就是在红色区域实行了土地革命,做到了农民有田可以种,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创造了这样的局面。B项非主要原因,明显错误,当时根据地面临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事斗争是主要任务,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

考查方向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

3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性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并购国有其实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一种损害,并不是一种缓解;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并购国有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考查方向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31.A解析一五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因此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全部拖后。这是时代特点,要联系具体历史事实来分析。减少基本建设投资,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B项;住宅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与工业建设投资一样,都属于基本建设投资,排除C项;D项不符史实。

考查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32.C解析材料未提及公民大会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强调必须参加公民大会的对象都是“公民”而非“民众”,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去参政议政,否则会受到惩罚,这说明参政已经是一种义务了,因此选C。

考查方向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3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但是到了1831-1841年却反而上升。结合这一历史时期,我们知道材料给出的时间是是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间,因此这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本题很容易误选B选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8 1831-1841,这个期间是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果,因此选择A不选B。C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的生产水平足以供养人口的增长;D选项与18世纪人口死亡率下降这一情况矛盾。 考查方向工业革命·影响

34.B解析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择B。D选项包含的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考查方向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

35.D解析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就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B选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选项错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

考查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 3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加以阐述。答案可从唐朝对外关系的大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播、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等角度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解题思路 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着眼点在于分析材料本身。先直接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论述时要有理有据,做到言之有物。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易错点 没有提出具体的观点和紧扣观点加以论证。

9 34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加以阐述。答案可从唐朝对外关系的大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播、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等角度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解题思路 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着眼点在于分析材料本身。先直接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论述时要有理有据,做到言之有物。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易错点 没有提出具体的观点和紧扣观点加以论证。 36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特点: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

解析“特点”主要依据材料概括,从兵员来源、机构设置、军制、训练方式、征兵方式、服役期限、武器装备等方面组织答案。 考查方向 历史上重大改革·陆军改革·新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问关键在于对比分析问题,找到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些差别整合,概括出相应的结论即可。

易错点

找不到八旗兵与新军的不同,不能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表述分散。 36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影响: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解析

“影响”,材料最后一句已经告诉我们,此外联系所学知识,从军事近代化概括出其影响。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军队建设的作用。 考查方向 历史上重大改革·陆军改革·新军

解题思路

影响,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充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

10 中的组织迅速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要肯定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新军多半是来自于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发展了中国近代化的军队,尤其是海军。 易错点 不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6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待;重视民心民意。

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

解析

“主张”可以依据材料中“立法以为准”、“关注美国邦长任期,美国国家事务决策方式,官员任选方式”、“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权归于一”等信息加以概括。“目的” 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资政新篇》的目的”来回答。 考查方向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

解题思路

解答关键就是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立法以为准”、“关注美国邦长任期,美国国家事务决策方式,官员任选方式”、“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权归于一”。“目的”要结合当时太平天国所处的处境(防御阶段)。 易错点 不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或提取信息不全面。 36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简评: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

解析

“简评”可以联系教材中的相关背景、《资政新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来回答。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 考查方向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

解题思路 解答关键是能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把握好历史评价中最关键的一点:一分为二。用事实说话,把历史事实同你的理论分析密切结合。 易错点 不能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 36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变化: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 解析

本问属于比较型问题,回答时要结合材料,通过反战活动的参与者、反对对象、目的等方面加以对比,然后组织答案。回答是应“由„„到„„”。 考查方向

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曼·罗兰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中两个阶段罗曼·罗兰的主要活动,从反战活动的参与者、反对对

11 象、目的等方面的动态比较组织答案。

易错点

找不到一战时与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反战活动的比较点。 36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原因: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群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

解析 “原因”要考虑时代背景和两次战争的背景、性质、形势变化。 考查方向 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曼·罗兰

解题思路

“原因”要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呼吁反战,遭到拒绝”,“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性质、形势变化,然后组织答案。

易错点

不能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 36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解析 “特点”可依据材料材料的内容“笔墨之外有主张”、“ 一枝一叶总关情”、“ 极富生活气息”,再结合教材中文人画的特点概括即可。 考查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艺术家·郑板桥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笔墨之外有主张”、“ 一枝一叶总关情”、“ 极富生活气息”,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概括回答。 易错点 概括不全面,罗列无关史实。 36 第(8)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解析“历史背景”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趋势和思想文化氛围角度来分析。 考查方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艺术家·郑板桥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历经康、雍、乾三代”可知当时社会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日益僵化,“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术的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易错点 单纯依据材料或仅仅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时代背景,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

历史solo题范文
《历史solo题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