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师善于反思考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7 15:07: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做一名善于思考的教师

做一名善于思考的教师

当今社会,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越发期待,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建设工作的推进,我们每一名教师都面临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专业发展问题。衡量一名教师是“人师”呢,还是“匠人”?我认为,看其对待工作是否具有一种研究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日都在发生着变化,变化是学校工作的永恒属性。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每天都在成长,不仅身体在长高,心智也渐渐成熟;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在发生着越来越迅速的变化,知识的更替和发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自己也在随着时光的更替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如此多方面的变化中,教师工作要追求一种高效率的工作质量,不进行研究行吗?

据专家统计,目前教师受“职业枯竭”困扰的占20%,在所有易受“职业枯竭”的行业中,仅次于医生,排第二位。教师长年累月地重复在相同的时空中,做着相同的工作,这样周而复始,又周而复始。怎样让教师职业动力“不竭”呢?教师用一种“研究”的职业态度,把工作作为一种研究活动,让教师永远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追求,不断地思考问题,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成为“永远年轻”的教师。

在学校里,如何让每一个教师永葆职业的青春,减轻工作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成就感,树立一个衡变衡新的职业理想,只能让每一位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道路,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发现问题永无止境,解决问题也就永无止境。

当我们的教师将自己的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时,就会被“解决问题”的冲动所驱使,被“问题解决”后的喜悦所激动,被自己的前行而欣喜。

推荐第2篇:善于思考的名言警句

善于思考的名言警句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爱迪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莎士比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白居易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周恩来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更斯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推荐第3篇:善于思考,才能认识真理

作者:丁亚平

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庞德博士指出,运用认识能力去认识真理,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认识不到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真理说出来告诉他,他也不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位学生临毕业时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有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学生又问:“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他告诫学生说,你们要记住——有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用脑进行思考。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认识能力,也都有思想。但仔细一想有时候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思想太普通了。正如一小孩,从乡下进城,总先要在大人的陪伴下,尝试过几次,才认识了路,以后才敢一个人进城。从乡下进城总是要走前人走过的路。一般情况下不会开辟新路。

人们总是习惯了走老路:这也许是经验作祟或是惯性思维。这就难怪种地的农民一辈子都认为地里的粮食永远都是一个样。树林的树叶都是一样的树叶。教师所教的学生都是一般的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觉得以往教的学生长大了,自己老了,但仍然在教书,其余没有什么改变。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做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做善于思考的教师,是因为社会、国家要求学校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时代需要培养有头脑,善于创新的人才。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积极思考和反思。1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反思,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包括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技巧的运用等。2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和反思,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人格发展。3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思考与反思。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自我形象;关注教师的待遇。4对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反思,关注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当前的课程改革,关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5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反思。包括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也包括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

作为教师,如果从开始教书那一天起就对一个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又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不断总结与提升,那我们肯定能够做出成绩来。

(提供此文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如有何见解请发邮件至jysdingyaping@126.com)

推荐第4篇: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

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

王士吉

(山东 王士吉)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气氛转为沉闷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自己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失去了主体,教学效益低下。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由于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进入疲劳“波谷区”所 致。

(附图 {图})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其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呈曲线变化的。而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 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里,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变化的。刺激的强度降低,就会导致学生的 求知欲下降,这时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就会进入疲劳“波谷区”。在这种“波谷区”里学习,学生感到疲倦、厌烦,对老师施加的影响漠然置之,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自觉行动,而变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必须善于“铺路搭桥”,精心设置教学中的“波澜”,刺激学生的兴奋,让 “波谷区”产生“振荡”,使学生的疲乏感在短期内消失或不产生疲乏感,在愉悦的情绪中顺利地接收教师所 传授的知能信息,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所谓“波澜”,就是指在教学主体部分的一定发展阶段,教师科学地利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出良 好的教学审美情境,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在认知需要的发展进程中,形成某种程度的亢进和起伏状态。在教学 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设计“波澜”。

一、设置悬念,启动“内驱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进入迷津的地方,教师要抓住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 “内驱力”,诱发其探索意向,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境界,形成教学中的“波澜”,使疲劳“波谷区”产生“振 荡”。

如在《七根火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及时地提出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是谁?”这样一个问题,由此激活了学生的思路。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对卢进勇的描写较多,对无名战士所 写甚少,卢进勇是小说的主人公;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无名战士持有七根火柴,围绕火柴所发生的一切体现了 作者想要阐发的一种精神,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的同学认为,课文描写卢进勇的笔墨较多,对无名 战士的叙写也重要,两人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对学生见解的是非 曲直不立即作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去做进一步的思考、探索,故意设置多重悬念,制造学生的缺憾 感。进一步发问道:“如果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样多的笔墨来写卢进勇呢?”这 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紧扣课文,抓住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深入地领悟着文章的 含义,无形中,无名战士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同学们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接着问道:“无数的革命先烈 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感情波澜,很多 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疲劳“波谷区”由于“波澜”的出现轻松地度过了,填满了“波 谷区”的是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紧张活动。

二、运用讨论,求“共生效应”

采用讨论的方法设计教学中的“波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赞可夫指出:“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 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 ”(《和教师的谈话》)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 观点,他们会竭尽全力找理由、查依据,在相互激发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和发展,即产生“共生效应”。

教学《驿路梨花》时,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重拟了课文顺序,又进行了片断朗读,变序复述等教 学活动,课的内容即将完成,学生松了一口气,注意力开始分散,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提出了“课文不是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是否就这一种呢?你还有其它的组材顺序吗?”这样一些问题让 学生讨论,仿佛在一池静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头,激起一层一层的浪花。一位同学说:可以从瑶族老人打猎写起 ;另一位同学说:可以从老余第二天早上修房子写起;还有一位同学说:可以从梨花姑娘出嫁写起。全体同学 思维极为活跃,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创造的对象上来。在相互的激发中,人人都想找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 在积极进取的情景中获取了新知识,享受到了创造和劳动的自豪感。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的疲乏感消失,而 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直观,激趣解难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大脑获取信息的百分之八十五。要想使疲劳“波谷区 ”振动,必须重视发挥视觉的优势,利用板书、图示、录像等增强刺激物的强度,协同各种感官,使教学过程 由抽象变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以提高感知效率。

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把诗歌的内在节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我 在范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之后让学生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时,学生出现了焦虑状态,活跃的课堂 气氛受到压抑。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及时给学生出示了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图示:

(附图 {图})

图示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利用视觉的刺激,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看着图示 ,吟着诗歌跨越了思维的荒漠,体会出了诗人怀念的深长、感激的沉重、控诉的淋漓、讴歌的热情、咒语的酣 畅,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节奏”。

再如,《荷塘月色》的描写意深景清,但让学生体会意境时,很多学生茫然无措。他们由于对“舞女的裙 ”、“凝碧的波痕”、“笼着轻纱的梦”、“光与影有着合谐的旋律”等形象费解,造成了思路的阻滞,进入 不了意境。我适时地放映了电视片《荷塘月色》,让学生看着电视,对照着课文去体会,形象与思维有效对接 ,互相激发,抓住了学生,使他们顺利进入了意境,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

上述两例均运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借助视觉形象,化难为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避免了 疲劳“波谷区”的出现。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波澜”的方法不止以上三种,而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何种方法,其意图都应 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将学生引入预期的情境,使其注意力在审美感染影响下向更 高层次集中,形成对“波谷区”的强有力的冲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善于“推波 助澜”既是一种教学的基本功,也可以算是一门教学调控的艺术。

推荐第5篇:七月思想汇报:善于思考和反思

七月思想汇报:善于思考和反思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反思的人。曾经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是聪明的;而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智慧的。因此,从高中开始,我就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忆。高考的那种紧绷的感觉似乎还意犹未尽,可是转头的一瞬间,猛然发现大学已经过了将近二分之一了,人生的四分之一也已经成为浩瀚历史篇章中的微小一笔。古人云: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计划对人生的作用可见一斑了!

话说细节决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有了提挈的纲领,有了端正的态度,才能决定你的高度。我坚信“自信张扬个性,个性挥洒自信”,为了在未来的历史中留下自己更加恢弘的画卷,我现在得静下心来好好地规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虑亦有长短之别。

临近的大二下学期期末考,已经狠狠地敲响了警钟,还在感慨时间飞逝的我是该好好打算了。晃过脑袋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努力学习,争取期末考取好成绩。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得静下心来,来起草我的小小学习计划——珍惜剩下不多的各科上课时间,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时常泡图书馆,但泡得得有效率;还得劳逸结合。

毕竟,生活并非如此短暂,目光更不能如此短暂。燕雀也会有鸿鹄的志向!听我的心声与理智娓娓道来:这不太成熟的自我规划。

首先,从学习方面。

1、不辞辛苦地做好平时的学习工作,预习充分,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课后复习及时,并不断发现问题,和老师、同学讨论,力争不放过任何一点的小问题。

2、凡事都是同一水平就体现不出水平了,因此在专业中培养脱颖而出的技能便是我的第二个计划。

3、大一上学期,我拿到了计算机一级合格证书,幻想到毕业后若是能拿满满的毕业证书,红红的本本帅气地摊在招聘公司的柜台上,让其他的竞争者都自惭形秽,让自己成为众公司争夺的焦点,着实让我美美地享受了好一段时间。拉回现实,要想梦想成真,除了加倍地努力朝多证方向前进,不管路上有多少的风雨,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变成绣花针。

4、积极争取并珍惜每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同时注意观察,回忆并记录每一次实践的所得。

第二,从生活方面。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事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的,尤其在这越来越需要与人合作的竞争时代,交际是举足轻重的。

1、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其他的同学交往,凡事都得以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绝不袖手旁观,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人取得好成绩是应抱着诚恳的心态慷慨地祝福人家,而且不忘自我警醒要加油。尤其是,目前作为班委的一员,我应更加懂得如何做好分内的事,秉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同时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作大家纽带的润滑剂。

2、学习一些烹饪技术。很是遗憾,长这么大煮饭的水平仍是令人怀疑,甚至恐惧。在四年里提高我的烹饪技术,即使达不到大师的水平,但家常小菜也得会一些,或许可以成为我的某项优点,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以上就是我静下心来而写的,虽然有些目标太遥远了,但只要坚持,我坚信四年后的我会如理想中的一样脱颖而出,加油! 最后,我知道,再多美丽的话语都不过是一瞬间的激情,我一定会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时代以奉献为荣,进步以参与为时尚,我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不让考验我的组织和老师失望!

推荐第6篇:如何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如何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的人对任何事情会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应该是更趋于正确的见解,爱思考的人不会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要想学习好就要勤于动脑,否则对于学过的知识只能是印象模糊,浮于表面。生活也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有思想的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途径有很多。

1 .通过读书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孩子读书的思想性及内容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不断丰富。从看图识字开始,家长就有意识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比如孩子认识了飞机和小鸟,就让孩子说说飞机和小鸟的不同,答案不唯一,家长不要求的全面,只要孩子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孩子能说出一二就达到最初的目的,重要的是家长如何继续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读童话故事可以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很多方面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

2.接触大自然,帮助孩子在玩中思考。

大多数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昆虫及一些小动物,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接触过大自然的一定都有过捉蚂蚱、蜻蜓、蛐蛐和观察蚂蚁搬家的情节,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有意识的将问题渗透给孩子,如蚂蚁在不同的天气里它们的活动也不同,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提出:你在玩的时候发现蚂蚁在不同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吗?以后孩子在玩的时候就会留心观察,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孩子还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蚂蚁会这样,而其他动物不一样?如果家长能更进一步的引导孩子查工具书找出没弄懂的问题的答案,效果岂不更佳!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教师是有心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无论陪孩子娱乐还是休息,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提出问题,处处有可以帮助孩子思考的素材。

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注意所提问题要有积极性,培养孩子健康的思维和健康的心灵。要注意避免孩子产生偏激的想法,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对问题理解的全面性,教育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都要考虑到他们的优缺点,有无参考价值等等。对事件则要考虑它的短、中、长期的后果。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能够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这才是健康的心理,对此家长应时刻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推荐第7篇:工作总结报告:学会思考 善于总结

开展工作以来,我发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有时候只靠文化和自己的一腔热情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学会如何运用技巧,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与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和与村两委班子相互配合工作中学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增长智慧、积累经验。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积极思考该怎样打开工作局面,还要用心观察,认真总结。在村里,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项工作,事后都要认真思考、认真总结,总结多了,经验亦多了,懂得的道理亦多了,从而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把握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而得到工作的思路清晰了,目标也准确了,做事也就顺当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不否认农村会有条件艰苦、经济落后、发展缓慢、信息闭塞、业余文化匮乏等情况的存在。但是,面对这样的客观现状和困难,我不会去抱怨,也不是讲我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经历得住挫折、承担得了压力,而是面对农村这样的现状,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不仅不能退缩,还必须要迎难而上。 在逆境中找出路、在困境中找转机,找准农村工作重点、抓住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满怀激情,积极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加勤奋的学习、踏实工作,积极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改变农村现状而努力、而奋斗。

推荐第8篇: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个版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这个知识结构没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是很难构建起来的,我们现在倡导终身学习,这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教师,离开与时俱进的学习,我们的职业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变得枯竭。对一个教师来说,工作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备课。那我们怎样做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呢?

1、必须有学习的意识。一提到学习,我们的好多老师都抱怨,哎,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呀,工作这么忙,一天到晚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学校还盯着教学质量„„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真的就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我觉得不是,白天我们也许没时间,但业余的时间我们是有的,关键看你想不想读,这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有一定的控制力,好多时候需要强迫自己去读书,读书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高自己,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举例:每晚都坚持十分钟以上的读书)。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其实,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放下一切借口,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只要有开始,就会有收获。对于我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相互谈论各自的一些读书观点,不仅不是麻烦事,而且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喜欢这样的时刻,我的女儿也喜欢这样的方式,如今,读书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书便不睡觉。

2、必须有计划的读书。(读专业书、读成本的书、读名家的书、读专业以外的书,才能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读书对任何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我特别崇尚高力夫老师的观点:读书的女人最美丽。作为女人都追求美丽,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具有天然的美,如果你赞美她你看上去很美,我想她会心花怒放,三十多岁也行,而对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女人,再说你有多么多么的漂亮,我想我们也不会有多动心,因为我们的外表的确不占优势,但我们一样很精彩,那就是我们的气质,我们的成熟,我们由内而外透露出来的气质美,让人觉得我们很丰富,很有内涵,不空洞,我敢说,这是年轻的女孩子所不具备的。这种丰厚的气质美,不通过读书学习是永远不能获得的。所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美容,打理好我们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美容,用美容的钱买书、买蔬菜水果,我们一样会很美,只是个人观点,该美容的还得美,人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但读书是使每个阶段的人都变得美丽的通用法宝。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要依赖于培训和阅读,非书不能充盈教师的思想,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一名教师没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素养的阅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读书,是对教师得起码要求,如果连我们教师也不读书了,那么我们还指望谁会读书呢?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我们是不能离开阅读的,不读书的教师就不能丰富自己的心灵,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读书应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状态。我们的教育一直倡导“人”的工作,这种“人”的工作显然不是靠各种技术所能解决的。“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要靠“人”,也就是优秀的老师来实现,而不读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我们必须要让自己走进阅读。你可以读那些专业杂志,但更应读一些教育名著。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少中外教育理论家、思想家留下了许多教育名著,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文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及瑞士皮亚杰、美国布鲁纳等教育家、心理学家的著作。他们的著作虽然代表着当时年代的教育教学思想,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其主要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有着学习借鉴价值。因为这些教育名著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能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理论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带根本性和实质性的成分,因为他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解说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多种考试的组织者。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是一件十分复杂而痛苦的事。为了应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认真阅读教育名著。阅读教育名著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读理论书籍是从当教导主任开始的,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感觉我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真正做到真心实意的去尊重学生,能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特别明显的就是从不跟学生发火,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和学生是平等的,他们是来学习的,不会是正常的,他们需要我的引导、点拨,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中成长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课堂变得轻松了,学生们学的更加愉悦了,上课也就成了很有乐趣的事情了。因为有这样的深刻体会,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多一些理论书籍,哪怕是一些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这样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你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还要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是我们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及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和思想家们的书籍,做精神世界的富有者,我们的底蕴丰厚了,在学生面前的底气就足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染学生,丰富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海洋,汲取营养,健康茁壮的成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在他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看不起你!”确实如此,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念,没有教育思考、教育信念,也就没有教育活力、教育创新。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3、必须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目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学生的阅读正受到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的冲击,再加上口袋书、卡通书等灰色图书在学生中的流行,经典文学阅读呈现出萎缩态势,有一项调查显示,读者数在前20位的书目中,几乎都是电视上播放过的热门动画片或卡通片或电视剧,如《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等,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则很少有学生阅读,有的学生即使读了,也是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当前,儿童文学创作日益繁荣,精品力作异

彩纷呈,我们的学生为何远离文学呢?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家长的责任,但教师文学素养偏低、对学生缺少引导,尤其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中国教育报》“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但相当多的教师都在读教学参考一类的书籍,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文学名著很少有人阅读,由于缺少经典阅读,相当数量的老师,对该向学生推荐什么书感到一片茫然。”我觉得这是一种现实,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读书,还要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善我们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具有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说:“儿童是需要文学的,如果说拥抱是身体的维生素,儿童文学则是孩子精神的维生素。”读书会使孩子们的心灵获得智慧雨露的滋润,应该说,读书是一种更为主动、更为有效、更具思考性的学习方式,喜欢读书的孩子,往往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功底、更好的文学修养和更强的思维能力,学习成绩也会更好。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读书,还要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如果我们总是即时备课,所有的备课都是零起步,那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臻于完美,你就只能疲于奔命,晚上不睡也来不及。

苏霍姆林斯基是用一生来备课,“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这种“准备式”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授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与所教授学科的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当我们经过几年的知识蓄积,自己所储备的学科知识与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20∶1,30∶1,50∶1的时候,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学校教科书的背景知识越深厚,犹如强大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有了源源不断补给的“大海”,要滋润一小方田地不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吗?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推荐第9篇: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二、做善于学习的教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个版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这个知识结构没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是很难构建起来的,我们现在倡导终身学习,这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教师,离开与时俱进的学习,我们的职业生命就会失去活力,变得枯竭。对一个教师来说,工作就是不断的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备课。那我们怎样做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呢?

1、必须有学习的意识。一提到学习,我们的好多老师都抱怨,哎,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呀,工作这么忙,一天到晚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学校还盯着教学质量……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真的就一点时间都没有吗?我觉得不是,白天我们也许没时间,但业余的时间我们是有的,关键看你想不想读,这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有一定的控制力,好多时候需要强迫自己去读书,读书最大的好处不在于提高自己,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引导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举例:每晚都坚持十分钟以上的读书)。读书可能有100个十分崇高的理由,但在更多的情形下,读书的理由可能是十分卑微的,甚至是十分功利的,其实,读书是不需要理由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放下一切借口,从现在开始,拿起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只要有开始,就会有收获。

对于我们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相互谈论各自的一些读书观点,不仅不是麻烦事,而且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喜欢这样的时刻,我的女儿也喜欢这样的方式,如今,读书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每天不读书便不睡觉。

2、必须有计划的读书。(读专业书、读成本的书、读名家的书、读专业以外的书,才能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读书对任何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我特别崇尚高力夫老师的观点:读书的女人最美丽。作为女人都追求美丽,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具有天然的美,如果你赞美她你看上去很美,我想她会心花怒放,三十多岁也行,而对于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女人,再说你有多么多么的漂亮,我想我们也不会有多动心,因为我们的外表的确不占优势,但我们一样很精彩,那就是我们的气质,我们的成熟,我们由内而外透露出来的气质美,让人觉得我们很丰富,很有内涵,不空洞,我敢说,这是年轻的女孩子所不具备的。这种丰厚的气质美,不通过读书学习是永远不能获得的。所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美容,打理好我们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美容,用美容的钱买书、买蔬菜水果,我们一样会很美,只是个人观点,该美容的还得美,人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但读书是使每个阶段的人都变得美丽的通用法宝。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要依赖于培训和阅读,非书不能充盈教师的思想,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一名教师没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素养的阅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读书,是对教师得起码要求,如果连我们教师也不读书了,那么我们还指望谁会读书呢?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我们是不能离开阅读的,不读书的教师就不能丰富自己的心灵,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读书应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状态。我们的教育一直倡导“人”的工作,这种“人”的工作显然不是靠各种技术所能解决的。“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要靠“人”,也就是优秀的老师来实现,而不读书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我们必须要让自己走进阅读。你可以读那些专业杂志,但更应读一些教育名著。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少中外教育理论家、思想家留下了许多教育名著,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文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及瑞士皮亚杰、美国布鲁纳等教育家、心理学家的著作。他们的著作虽然代表着当时年代的教育教学思想,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其主要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有着学习借鉴价值。因为这些教育名著积淀着深邃的思想精华,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能使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领悟到教育法则和规律。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理论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带根本性和实质性的成分,因为他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解说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多种考试的组织者。对大

- 1 -

多数教师来说,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是一件十分复杂而痛苦的事。为了应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认真阅读教育名著。阅读教育名著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最终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读理论书籍是从当教导主任开始的,当我再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感觉我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真正做到真心实意的去尊重学生,能正确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特别明显的就是从不跟学生发火,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和学生是平等的,他们是来学习的,不会是正常的,他们需要我的引导、点拨,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中成长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的课堂变得轻松了,学生们学的更加愉悦了,上课也就成了很有乐趣的事情了。因为有这样的深刻体会,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多一些理论书籍,哪怕是一些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这样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你会发现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还要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是我们形成开阔的人文视野及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和思想家们的书籍,做精神世界的富有者,我们的底蕴丰厚了,在学生面前的底气就足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染学生,丰富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海洋,汲取营养,健康茁壮的成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在他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看不起你!”确实如此,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念,没有教育思考、教育信念,也就没有教育活力、教育创新。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3、必须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目前,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学生的阅读正受到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的冲击,再加上口袋书、卡通书等灰色图书在学生中的流行,经典文学阅读呈现出萎缩态势,有一项调查显示,读者数在前20位的书目中,几乎都是电视上播放过的热门动画片或卡通片或电视剧,如《数码宝贝》、《蜡笔小新》等,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则很少有学生阅读,有的学生即使读了,也是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当前,儿童文学创作日益繁荣,精品力作异彩纷呈,我们的学生为何远离文学呢?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家长的责任,但教师文学素养偏低、对学生缺少引导,尤其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中国教育报》“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但相当多的教师都在读教学参考一类的书籍,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文学名著很少有人阅读,由于缺少经典阅读,相当数量的老师,对该向学生推荐什么书感到一片茫然。”我觉得这是一种现实,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读书,还要把读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善我们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具有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说:“儿童是需要文学的,如果说拥抱是身体的维生素,儿童文学则是孩子精神的维生素。”读书会使孩子们的心灵获得智慧雨露的滋润,应该说,读书是一种更为主动、更为有效、更具思考性的学习方式,喜欢读书的孩子,往往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功底、更好的文学修养和更强的思维能力,学习成绩也会更好。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读书,还要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如果我们总是即时备课,所有的备课都是零起步,那么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臻于完美,你就只能疲于奔命,晚上不睡也来不及。

苏霍姆林斯基是用一生来备课,“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这种“准备式”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授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与所教授学科的相关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当我们经过几年的知识蓄积,自己所储备的学科知识与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20∶1,30∶1,50∶1的时候,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学校教科书的背景知识越深厚,犹如强大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有了源源不断补给的“大海”,要滋润一小方田地不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吗?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 2 -

部分推荐书目

教育名著及关于教育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爱情教育》,《怎样培养正直的人》; 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朗格朗德《终身教育引论》;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论语》,《陶行知语录》,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许卫国的《静静的思考》; 郑杰的《改造学校待何时》; 》李希贵的《学生第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肖川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陈晓华的《怀揣着希望上路》;刘国营的《情到深处》;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傅佩荣的《自我的觉醒》;闫学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思》;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文学名著及人生哲理、立志书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母亲》、《童年》、《在人间》---高尔基著;《简爱》、《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华成语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唐诗.宋词.元曲,鲁迅、茅盾文集,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人性的弱点》---卡耐基;《做你想做的人》---詹姆斯.艾伦;《病榻杂记》---季羡林;《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被南京大学教授们推荐的“十大好书”是:

《论语》、《史记》、《庄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居里夫人传》、《时间简史》、《鲁迅选集》、《万历十五年》

什么是经典读物?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50个国家的数万名读者进行抽样调查后,制定出了适合于不同层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都能够共同接受的6条衡量标准:

1、阅读者最多,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3、不会落后于时代,不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价值;

4、隽永耐读;

5、有影响力,有启发教益;

6、探讨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意义的进展。

- 3 -

推荐第10篇: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李凤

武汉之行,收获颇多,感触最深。印象最深的一点便是:作为教师,需要反思。那么,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

一、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 有效的行为才能创造价值,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调动了每位学生的注意力,自己的课堂是否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今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所以,对于学生的反思应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常态。

二、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就要做一辈子学生。教师职业注定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其次,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计划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有关的教育专著,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隔一段时间与外校的同行进行一次交流等,通过阅读,聆听,实践提升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避免职业倦怠。

三、

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创造者

今天的教育,已不能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之上,而应该把学生的探索欲望,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上,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满足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好学生,做好教育的弄潮儿。

四、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学生的知心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唯有与学生的心灵和谐共振,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学生做错事,我们要理解学生,与学生达成共鸣后,再去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导。这比严厉的训斥更有效。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从尊重爱护他们出发。此外,我们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课堂上是否有一个关爱的眼神,是否有一句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因此,做学生的知心人,就是要给学生阳光,让他们灿烂。

五、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研究者

研究,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位教师都有研究的权利。研究可以小到一次活动的小结,一次微课题的反思,大到做课题,写论文。课堂教学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研究探索。我们要反思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是得过且过呢,还是不断寻找在教学上的突破,以达到精益求精?我们要反思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是否都追根溯源等。有反思,有研究,教育教学才能推陈出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反思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反思,把它们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这些反思,养成好的反思习惯。习惯决定成功,坚信在教育的道路上,经常反思才不会迷茫,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

第11篇:教师要不断学习善于反思

教师要不断学习善于反思

1.唤醒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步,除了要坚持不断地研究外,还应该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就是要不断地唤醒自己对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因为一旦对自己很满意了,那么你的前进步伐就会停滞不动了。

要唤醒对自己对教学行为不满足的意识,就应该具有能够发现问题的眼光。往往我们对别人的教学中的缺点可以评头品足,可以在讲评的时候条条是道地条分缕析,可是却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每上完一节课的时候,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当然,发现问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使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所制定的目标,从而实现由讲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2.学会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名教师要想有快速发展,还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不断地从同伴互助中汲取营养,要不断地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一个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教师,他不会走得太远。

合作,首先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的集思广益。备课是为教学设计蓝图的阶段,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因此在备课时,对于怎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钻研,还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思维开辟一条可以辐射多种信息来源的通道。实践证明在备课过程中多与他人沟通,是一条极为有效的合作途径,对于保证教学效果是极为有利的。

合作,其次要体现在讲课后与其他教师的及时交流上。一般地说,我们自己上课时,对于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往往是意识不到,而如果有其他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及时地发现,这样如果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或批评,那么你就会从中获取到许多真知灼见,这种建立在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合作,对于发现和纠正教学行为中的不足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合作应该是互相的,只要你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你在指点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同样会有享受到合作的幸福与快乐。

3.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就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勤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就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还会有无穷的乐趣。 4.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经常地不断地积累起来,那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忽视积累的作用,就会形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这个损失是巨大的。勤于积累就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教学变为一种不断反思的过程,变成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12篇: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杨惠君

江苏省综合考试越来越临近,学校教务处组织安排了一次模拟摸底考试,结果个别文科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理科综合的成绩很差,班主任对此很着急,心情很沉重。放晚学前,他来到班上,准备找那部分同学好好谈谈,督促他们抓紧最后一个星期认真复习,争取通过会考。走进教室,他见学生们正认真自修,仔细一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背英语单词,心里不由得十分生气:都什么时候了,还一个劲地死背单词,还不赶快复习综合学科。他十分冲动地命令学生把英语书丢到一边去。这学期开学以来,他对英语老师经常默写单词,占用学生很多课外时间早就很不满意了,现在甚至认为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好就是英语学科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导致的。

班主任这一缺乏理智的举动引起了英语老师的不满,第二天他没有到这个班级去上课,罢课了。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教学事件,它值得许多人反思,学生、班主任、英语老师、综合学科的老师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都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在这里我认为班主任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反思:

1、善于多角度归因

归因是指对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断。文科班学生理科综合成绩比较差,班主任主要应从学生、综合学科老师、综合学科教材、省里对综合考试的政策规定等方面去归因。众所周知,当初选科时,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对理科不感兴趣,理科成绩较差,于是就选择文科。文理分科以后,尽管理科综合的课程照样开设,但上课时就不那么投入了,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了,再加上前两年省里对综合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对此就更放松了。

如何归因,影响到后继行为。假如班主任能够正确归因的话,他就不会冲动地把矛头指向英语老师,就可以避免那些消极的后果,就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综合考试。

2、培养情境敏感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的生成,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它不断发生着教学事件,它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智慧,智慧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对情境的特殊敏感性并知道在其中如何表现”,一些研究人员评估教师“平均每分钟就要做一个决定”。这意味着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要不断地采取行动,在教育者意识到他们说了本不应该说的话,或者在做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到后悔的事之前就停顿下来,就是一种对情境的敏感性。这在教育生活中是以一种下意识的方式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假如班

- 1

第13篇:做一个善于总结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总结的教师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总结积累自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比如我在教时刻表达法时,就总结了这样的口诀:要记时刻表达法,方法有二记住它。先说钟点后说分,按表面数字来说明;先说分钟后说点,past和to把数字连。past表“过” to表“差”,记住正确应用它。“过”不能超过半小时,“差”不能差过三十分。

具体说

一、先说钟点后说分,按表面数字来说明。说整点钟时,用It’s…o’clock.9:00It’s nine o’clock.或It’s nine.

5:30It’s five thirty.

8:45It’s eight forty-five.

10:05.It’s ten o five.

二、先说分钟后说点,past和to把数字连。英语习惯以30为分界线,30分钟前包括30分说:几点过几分,用介词past,30分后说:几点差几分,用介词to表示。刻钟可用a quarter 表示,半小时可用half表示。如:

3:30It’s half past three.但不说It’s half to four.

8:15It’s a quarter past eight.但不说It’s forty-five past six.

6:45It’s a quarter to seven.但不说It’s forty-five past six.

总的说来,善于总结的教师是属于学生成绩优秀的老师。

第14篇:对招工难的反思考

对招工难的反思考

现在招工难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但是招工难并不意味你就能更好找工作啦?从2008年持续受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进一步提高,导致企业不得不加强各项成本的管控,同时对企业招聘新员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素质、更高效率、更高执行力。

而现在的90后员工,动不动就跳槽,理由看似简单却是牢骚满腹,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有些员工整天抱怨这抱怨那,不是怪老板就是怪领导,怪社会环境不好,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期望通过频繁的跳槽,遇到一个好企业,一人好老板,一个好领导。这种对一切均采取“鸡蛋里面挑骨头” 的工作态度的员工,是职场里讨人嫌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都敬谢不敏,且大多数企业老板也会认为这样的“牢骚族”和“抱怨族”只会惹事生非和打击团体工作的士气,从而拒之门外。

我们公司也不例外,好多的员工刚进公司没几天,就吵着要辞职,人力资源部每天车水马龙似的迎来送往。每一次员工离职,人力资源部都会发一份离职原因调查报告给每位离职员工,以便了解公司内部管理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大部分离职员工好像都有写不完的辞职原因:什么加班时间太长、工资待遇低、班组长态度不好、工作氛围不和谐等等。

可是,在现代企业里,人才竞争激烈,去人才招聘市场,看那黑压压的面试人群就能理解。作为人力资源,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你能否为企业创造利润,能创造多少利润?你多高的学历不重要,多年的工作经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为企业做什么?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怀才不遇,自以为能干,而不能踏实的在工作中做出一份成绩,这种人是不会被领导欣赏的。对于领导来说,更希望把工作交给有能力而又能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企业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只有勇敢面对,去学习去适应去发展,否则一次又一次的入职离职只能让你在不同企业“重头再来”,对自身的提高也将变得遥遥无期。真正的人才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学会成长和发展的。怨天尤人都是没有用,只会错失更多发展机遇,不如停止抱怨,好好磨砺自身,为下一次机遇努力。

第15篇:学会变通 善于思考 素材积累1

学会变通

素材:

1、

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涌来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当地的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水源极缺,不少人因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亚默尔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的念头,改为买水。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笑。然而,当许多的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默尔已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亚默尔正是学会了变通,不执着于很多人已尝试过的失败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转换思维寻求商机。他以改变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这一点,往往是会被许多人忽视的。所以,学会变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

2、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

1 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3、

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种葫芦,一下子结了一个大葫芦。葫芦一般是用来盛酒水液体的,由于这只葫芦太大,如装满水肯定会炸裂,倘锯开用它的一半当瓢舀水用又没有那么大的缸。于是庄子这位哲人说话了,你们只知把水装在里面,而不知把水装在它的外面,把它放在河中当船用不是很好吗?

大葫芦盛不了水,反过来用水盛它,化废为用。 这就是变通思维。

4、

2 李开复,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现今是“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千万创业人士中,为何李开复能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呢?这自然与他的个人优势和坚持不懈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变通,懂得何为真正的创新。他曾在演讲中说道:“我们不能固定思维,单方面看问题,创新便是如此。闹钟和面包机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如果将闹钟和面包机结合,便可制造出可定时的面包机,这就是新的产品,这就是创新。”善于变通,发散思维,我们才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里从创业大流中扬起成功的帆。

5、

摩斯年轻时想当一名艺术家,他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信心十足地来到美国准备开展他的艺术生涯。然而由于他的画趋向于欧洲风格,太专注于浪浸主题的表现,所以在讲求实际的美国并不受欢迎。1837年,美国政府委托画家以历史画装饰国会大厅。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准备挑选4位艺术家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摩斯希望自己能

3 是其中一员,然而名单揭晓时却没有他的名字。经过这次失败,摩斯决心放弃艺术,开始追求另一种人生。

摩斯想起几年前到欧洲旅行回来时,在船上和几个朋友谈到人们新发现的电磁现象,他决定以此为方向,研究“电”。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摩斯终于发明了“电报”,为人类通讯作出了伟大贡献。

撞了南墙要回头,不是往回走不干了.而是回过头去找新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有它路,何必撞得头破血流还要继续撞。回头还可以去借梯子,借到梯子就能爬过去,走通这条路。无论是回头去找新路,还是回头去找梯子,都是走出直线画圆。都是为了走通往前去的那条路。

生活中有不少聪明人没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就是犯了这种撞了南墙不回头的错误,就是没有走出直线的误区。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事业有成的话,那么就请你学会变通,在撞了南墙之后要细细思量,如认定确实走不通,那就要及早回头,寻找新的出路。

4 6.

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了。正当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一个真正懂得变通的人,是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的。绝处逢生的秘诀就是善于变通。一个善于变通之人永远都会立足于巅峰之上。

7、

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横跨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连接北加利福尼亚与旧金山半岛,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大节省了两地往来的时间。但是新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出行车辆很多,金门大桥总会堵车。原先金门大桥的车道设计为“4+4”模式,即往返车道都

5 为4道,这是非常传统的设计。当地政府为堵车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感到头疼,如果筹资建第二座金门大桥,那必定得耗资上亿美金,当地政府决定以重金1000万美元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

最终,一个年轻人的方案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他的解决方案是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6+2”车道,上午向南车道为6条,向北的车道为2条,下午则相反,向北的为6条,向南的为2条。他的方案试行之后立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困扰多时的堵车问题迎刃而解。

传统的“4+4”车道忽略了高峰期车辆出行的方向:上午市民上班造成向南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向北车道拥挤。而“6+2”车道恰到好处地利用车辆出行的时间差,合理地利用另一半车辆少的车道,这样,同样是8条车道,6+2明显取得了大于4+4的效果。

辨析: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就会豁然开朗。

8、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很年轻,标准的80后,是个公务员,而他的小说阅读人数却多得惊人。后生可畏,真可谓名利双收。我们不仅要问,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答案是善于变通。写历史书,写法千千万;读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往的历史书不是文字深奥,就是僵化呆板。试问,有多少文化知识不高的老人和年青人会对历史发生兴趣?因此,历史书的“看客”寥寥无几也就在情理之中。石悦没有沿袭亘古不变的传统,开创了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历史写法,换来的是亿万读者的青睐。石悦洞察世事,研究世人心态,迎合大众口味,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走进历史的死胡同。勇于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反例: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按图索骥

7 名句: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2、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司马迁《史记》

3、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隋)王通

4、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清)李渔

5、条条大路通罗马

6、一个人走在路上,最重要的事情必须注意转弯。

——(日)德田虎雄

学会思考

素材:

1、(思考出真知)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

8 验。” “下午呢? ” “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2、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拧成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的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凭借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的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3、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去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躺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母亲问他在干什么时,比尔盖茨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

9 “难道你们不思考么?”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运转中。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巨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能否成长,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4、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家,一天来了客人 。母亲端茶出来的时候,由于碟子光滑,茶碗在上面滑动了一下,结果茶泼出来一点在碟子上。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引起了瑞利的思考 :为什么开始时很容易滑动茶碗,当母亲洒了点热茶在碟子上后,却纹丝不动了呢?瑞利想: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分析,他得出这样结论:茶碗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使它们之间的磨擦减少,所以容易滑动,等洒上热茶后,油腻就溶解了,磨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

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磨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减少磨擦力的理论。

10 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瑞利也因此得了诺贝尔奖。

瑞利对日常事务产生疑惑,加以仔细观察,反复试验、思考才发现了事物的真相。

5、

伽利略,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住自己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摆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之后,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事可能就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应该让世界无处不充满思考,让善于思考无处不在。 名句:

1、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爱因斯坦

3、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考,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4、把时间花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卡曾斯

5、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种学习方法成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7、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洛克威尔

9、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北宋)晁说之

10、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1、仔细思考一天,胜过蛮干十年。

——雨果

12、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雨果

第16篇:要养成善于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要养成善于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赵建功

5月1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 在省委办公厅调研座谈时作了重要讲话,对办公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习卢书记的讲话,“四个重在”和“党性”、“宗旨”、“全局”、“枢纽”、“服务”、“责任”、“严格”、“运作”这八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烙印。结合中心、集团综合处的工作,笔者感到在围着领导转,照着职能建,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综合处人员养成善于学习思考的好习惯至关重要。

学习是形势所迫。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这样警告: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过去,一个人凭着从学校学得的十几门课程,在工作岗位上基本够用。现在,如果仅仅满足于在学校学得的那点东西,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20%,80%的知识需要在干中学。现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学方能知不足,方能奋起直追,这就决定着我们更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特别是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理论上的坚定和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善于用科学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经验。要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素质,在头脑中成为“主心骨”,在思想上成为“定盘星”,在行动中成为“指南针”。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不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不学习,就不会有提高。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压力,也应该成为一种自觉。

学习是终身任务。学习是无止境的,即使有很高学历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充电”。因为一个人的知识能量总是在不断地释放和消耗,因而也必须不断地补充和储备。因此,我们必须终身学习,要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天地正气养清廉,腹有诗书气自华。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增加更多知识。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学习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觉得工作繁忙,难以静心学习。但这不应成为忽视或轻视学习的理由。工作和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才能提高本领,胜任工作。一位哲人说过,学习是生命中的盐。盐是人们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的物质。学习也应该成为人们事业、生活的“第一需要”。只有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忍受清苦,除去浮躁,守住寂寞,激发学习动力,焕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直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整个生命的旅程。

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综合处人员来说,重不重视学习,学得怎么样,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是事关职责和集体的事业。因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并不只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一个集体,学习的好坏,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集体的建设、发展。因此,学习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集体、对事业负责。只有真学才 能见真效,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理论学习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一知半解;再一种是学归学,用归用,学用脱节。做到真学,就要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的坚定信仰,转化为工作的能力,转化为单位建设的成果。

学习就是工作。学习是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工作需要学习,学习好才能工作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就是工作。学习与工作并不矛盾,“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除了要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外,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把学习融入工作中,使工作成为不断学习、深化学习的平台,使学习与工作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此外,多思考,大有益。事情往往是这样:困惑因思考得以消除,觉悟因思考得以升华,缺憾因思考得以弥补,优长因思考得以弘扬。只要在学习、实践中认真思考,不仅会有值得称道的经历,而且会有比较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要认真思考——孔子 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由此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综合处是领导的助手和“外脑”,不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用力工作仅能及格,用脑工作才会优秀。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很难称得上是称职。

思考些什么——思考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经常”:一是经常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色思考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大事。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积极给领导提建议、出点子,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二是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哪些做得好,好在那里,为什么做得好;那些做得不好,为什么做得不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三是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思考,结合自身工作,经常琢磨点问题,撰写些研究文章。

怎样思考——思考的途径有三: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思考不是闭门造车,必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透下情,更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已有的经验,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遇到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个别现象,要从特殊看到普遍。其次,要善于集思广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思广益,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只有博采众花,才能酿得佳蜜。再次,要摆脱思维定势 。有的同志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性的思维定势:领导是这样讲的,书上是这样写的,别人是这样搞的,过去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只能这样办。这样的惯性思维,工作就难以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这些旧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自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如果我们综合处每个人员都做到了以上这些,就会推动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实干型、创新型、自律型的高效务实处,就能围绕“党性”、“宗旨”、“全局”、“枢纽”、“服务”、“责任”、“严格”、“运作”这八个关键词来展开,就能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的质量和水平。

第17篇:教师反暴力心得体会

篇1:教师学习“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心得体会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近几天,我们全体教职工集中一周的时间学习了“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专题教育内容。现在我代表第一学习小组做学习汇报。在这一周的集中学习中,我们以集中宣讲的形式学习了尔肯江吐拉洪在自治区第20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集中学习了赛依散·萨迪克校长的《依法致力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了自治区教育系统宣传大纲和《致全区教师的一封信》,并进行了集中理论测试,撰写了教育心得体会。通过集中学习,我们的教职工认清了近期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的真相,看清暴力恐怖分子敌视国家、危害社会、残害人民的凶残面目,深刻认识到了暴力恐怖案件对全区发展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人民利益不容侵害。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任何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何种方式从事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都必将会受到依法处理,严厉打击。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我们的政府将会严惩不贷,绝不手软。这几起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发生,再次告诉我们同境内外“三股势力”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和复杂的。纵观世界各国,暴力恐怖犯罪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唾弃。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犯罪行为,其目的就是要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是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安康。无论哪个民族,还是什么人,谁都不愿意生活在恐惧和*中,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容忍暴力和血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暴力恐怖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团结协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并且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的布署上来,决不能让“三股势力”干扰、破坏新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以及干扰破坏各族人民群众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还要学习国家安全法的有关内容,养成一个良好的意识和树立维护国家安全法的正确态度,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确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无条件的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全面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时刻加强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新疆也没有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喀什、和田的暴力恐怖实践只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恶毒行径,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和睦相处,我们作为老师也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彻底认识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丑恶本质,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我们作为高校的教师,更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积极为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民族关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

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学习小组:第一小组 蔡兆海篇2:学校教师学习“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心得体会 学校教师学习“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学习心得

喀什市“7·30”系列暴力恐怖案件以暴力恐怖手段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犯罪的主观恶意极其严重,犯罪行径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这种滥杀无辜、无视生命的罪恶行径不仅是对公民生命权利的侵犯,对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危害,更是对法律的践踏。

我国于1998年10月签署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明确指出,任何人的生命不得被无理剥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民族,对暴力恐怖犯罪都会依法严厉制裁。从重从快严惩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用法律伸张正义,还受害者以公平,完全体现法制社会对生命和人权的尊重。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容侵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都必须尊重法律,都必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依法严厉打击一切暴力恐怖犯罪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任何人践踏国家法律、破坏社会秩序、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严惩暴力恐怖犯罪分子,是维护法律尊严、伸张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喀什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更彰显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依法予以严惩,不足以震慑犯罪分子,不足以彰显法律尊严。法律代表着社会必须的秩序和正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必须得到维护,触犯法律、残害生命、破坏秩序,必须受到法律制裁,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基本社会价值。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自治区及地委行署处置“7·30”系列暴力恐怖案件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毫不手软地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个法制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捍卫人权和其他公民权利的具体表现。

稳定是新疆的大局,更是喀什的大局,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喀什各族干部群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举“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大旗,确保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既定目标。

学校:波乡种羊场小学 教师:陈刚

时间:2011年9月10日篇3:反暴力心得体会 “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学习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要正确认识新疆发生在2009年“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与2011年7月18日“和田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喀什“7·30”“7·31”事件的真相,这些事件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愤怒。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勇敢坚定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亮出观点,表明态度,不畏风险,敢于斗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 老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传播者,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关键时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是捍卫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的严肃政治斗争。要帮助学生,学生家长进一步认清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内外“三股势力”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认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认清民族团结高于天,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真实道理;认清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史实;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大变化;明确青少年学生职责与使命,明确青少年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体会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认清了和田“7·18”、喀什“7·30”、“7·31”事件的真相。认识到和田“7·18”、喀什“7·30”、“7·31”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造谣煽动,蓄意挑起民族仇恨,制造民族矛盾,精心策划组织的一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

二、新疆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是不可动摇的。实践证明一小撮“三股势力”的打砸抢烧犯罪活动动摇不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求稳定、求团结、盼发展的共识。

三、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使天山南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四、努力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党中央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做为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做什么。教师,教书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理论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则才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

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

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不要松懈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在大局,要有大局观念,进一步认清“反对分裂斗争维护稳定”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尤其对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五观”及社会主义法制知识的学习,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筑牢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自觉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更加有力地防范好打击“三股势力”对学校的渗透、破坏活动、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履行好历史负于我们的光荣使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疆努力奋斗,坚定不移的开展“反分裂维护稳定”工作,确保新疆社会、政治大局长期稳定,确保新疆社会和经济长治久安,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

第18篇: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教学

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教学

永丰小学——郑永灵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是“工程师”最主要的活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最主要的活动”的主观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除语言、动作外,注意借助于表情也是不可少的。

人们常说:人的表情是内心状态的感光板。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从学生的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及时窥探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当学生面部表情丰富而双眼很有神采时,这表明学生对教师所教知识不仅感兴趣,而且已听懂,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深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求知欲望。如果学生双眉紧锁,眼珠不动,神情静默,表明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正在思考,这时就应该放慢速度,给学生以思考余地。如果学生面带疑惑的表情或者发呆,这表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理解不透,这时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搭桥”,帮助他们顺利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如果学生面部表情呆滞或昏昏欲睡,这表示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教师要调整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怎样运用表情来提高教学效果呢?通过教学尝试,我认为:首先,表情要服务于明确的教学目的,运用恰当。高明的教师往往用不同的表情体现教学内容中的喜怒哀乐以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为组织好课堂教学,这些教师若听到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流利,教师就面带微笑,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表情。如果学生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老师就立即停止讲解,以严肃的表情来提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注意用表情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增强师生的感情。

其次,要做到各种主观教学手段的和谐完美结合。教师表情的运用不是单独进行的,它应和相应的眼神、动作、语调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体,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神形并茂。如果表情和其它主观教学手段配合不协调,或面部表情呆板,或表情过于夸张,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还会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莫衷一是。

无数的优秀教师教学实践证明,表情在主观教学手段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巧妙的运用好表情,以使自己的教学能上一个新台阶。

教育教学随笔、感悟

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教学

学校:中卫市永康镇永丰小学 电话:13739565759

邮箱:zheng-yongling@163.com 教师:郑永灵

第19篇:教师要善于锤炼教学语言

教师要善于锤炼教学语言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作为教师,如果教学语言啰唆,易使学生内心反感,情绪烦躁,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威信教师教学语言啰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口开河漫无边际,未经思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第二,车轱辘话来说,翻过来,倒过去,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第三,节外枝,没事找事,时常把学生当出气筒;第四,时间观念不强,一堂课的时间总也不够用„„大家知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一种职业语言,既是教师必须认真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又是教师需要刻苦修炼的一种教学艺术。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倒教学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且富有吸引力呢?下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供大家参与。

一、立足自找,及时反思。如果你的教学语言啰唆,自已就要从多方面去进行深刻反思,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经常出现等。同时,可以请同事,甚至学生一起来会诊,听一下他们的看法。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爱岗敬业,加强修养。德是立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不

1 论你有多少烦恼事、有多么不愉快,一进入课堂,都要把它抛到九霄云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去;同时自己要勤奋学习,加强知识更新,不断充实自我。不断积累、总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为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自不待言,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知晓教育理论。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要长流水”。这是有道理的。

三、钻研业务,提升自找。作为教师要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与能力为已任,力争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是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也正体现于此。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是教师通过研究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的一种过程和方法。

二是勇于钻研,“吃透两头”。一头是指教学媒介——教材,另一头指教学对象——学生。所谓“吃透”,就是对教材要做到“懂、透、化”,熟悉精通,驾驭自如。对学生要做倒“识、知、爱”,充分了解,有的放矢。

三是明确教学任务,树立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具有始动、指向和维持的调节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师生活动偏离既定方向,从根本上克服一讲就多、一练就深、一考就偏的现象。

四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弱点。重点教学的策略是“搞清弄透,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弱点教学的策略是防患未然,杜绝弱点。

2

五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无所谓孰优孰劣,没有一种最好的、万能的可以适用各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所说的教学方法最优化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科特点、教师专长、教学条件以及学校已形成的教学理念等,来优化选择教学方法。

四、锤炼语言,力求简洁。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的功夫,要想登堂入室,必须刻苦修炼,除此以外,无规律可寻。实践证明,教学语言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使之日臻完善;只要持之以恒,必得心应手。写文章讲究“文约而丰”,教学语言也是如此。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简洁?建议注重四点:

一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中心组织教学语言。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就可以一语中的,少费口舌,否则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叫人如坠五里云外,摸不着头绪,理不清脉络。

二是慎重重复说过的话,克服随意性。教学语言的重复,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必要的重复,也就是说,有意义的重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也要适度。另一种是必要的重复,即无意义的重复,堆砌繁冗、啰啰唆唆,这是使用教学语言的不良习惯,教师自己往往习以为常而不觉得。

三是剔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和赘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是指老师

3 口语中那些表情达意不起作用的音节,如“嗯、啊、唉、呀”之类的,基在语句中频繁出现,便无任何实际意义了,而且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去关注老师讲的内容,面专门去数老师一堂课说了多少个“啊”或“唉”。教学语言中的赘瘤俗称“口头禅”,有的教师几乎说每一句话都带一句“是不是”或“对不对”等毫无意义的话,让人听了特别不舒服、不顺耳。含有杂质、赘瘤的教学语言,就不能是干净利落的教学语言,对听者来说是一种精神折磨,教者要下决心剪除。

四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必须有一个具有像阿拉丁神灯一样魔力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是别的,就教学语言。

总之,我们“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就从现在开始,好好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抹上蜜,带着香,伴着爱,潜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吧!

第20篇: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推荐)

班主任话细节

——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名誉

王继文

甘肃省兰州市二十三中学

邮编730094 在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而如何正确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以下一个教学管理案例,曾引起了本人的深思。

2002年秋,初一新生入学后的一个周三中午,班长张某找到我说:“姚某把我的钢笔偷去了,老师您要给我做主,让他还给我。他还说,姚某在上小学时就偷过别人的钱、本子、钢笔等等。“我的钢笔是我姑姑从西安寄给我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支钢笔,你一定让他赔给我。他不赔,我就找他家长赔!”他情绪非常激动的说。我若有所思的问;“你怎么就断定就是姚某偷了你的钢笔呢?”

叮嘱他不要到处张扬,先回去再找找,等的调查结果。

下午自习时,我与姚某进行朋友式的单独谈话,看着他神情紧张我视而不见,先从学习情况入手,询问他是否习惯中学生活和学习情况,接着又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他一一作答案。等消除了他的心理戒备,我又说:“你能将你小学阶段的优点,缺点告诉老师吗?他沉思一会儿,然后用信任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的优点很多,爱帮助别人,爱劳动,团结同学,擅长打篮球,讲道理…..缺点是粗心大意,学习不认真。”我针对他的优点进行一番鼓励后说;“如果有同学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拿了你最喜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听到这句话,姚某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了头。好久他才强忍着难以形容的心情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拿张某的钢笔。”这时我说:“姚某,

老师知道你喜欢张某的那支钢笔,但那是张某最喜欢的钢笔……”姚某听到这儿,流下了眼泪,哽咽着……“老师。那张某的钢笔该怎么办呢?”我告诉他让他偷偷的放回那支钢笔。同时,我向他保证不将此事告诉家长及其他同学,绝对保密。第二天在姚的作业某本中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深深的感受到保护学生名誉的重要性。后来张某告诉我说钢笔在书包的夹层了找到了,他自己也因没有证据,妄下结论感到惭愧,进行了自我批评,并表示他私下向姚某同学道歉。

初中三年生活中,姚某同学再也没有出现类似偷窃行为。如今他走工作岗位,上下级关系十分融洽,还经常向我咨询一些事情的解决办法。

如果当时我采取过激行为{体罚和搜身),严重损害了姚某的名誉自尊,给该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许使他一辈子背上“小偷”的名声,从而导致他破罐子破摔,这即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又不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即保护学生名誉,又使学生双方认识到了错误,同时提高了我的班级管理水平。

所以班主任的许多细节工作使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名誉。

教师善于反思考范文
《教师善于反思考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