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作文弟子问大师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2:04:5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弟子归

弟子归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德行高尚者,

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推荐第2篇:德鲁克弟子

彼得·德鲁克:他留下了什么

http://biz.163.com 2005-11-16 14:21: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那国毅

2005年11月11日早晨720,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加州克莱蒙特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美联社、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德鲁克逝世这一消息。

再过8天就是德鲁克96岁的生日。

“就在我14岁生日的前一个星期,我惊觉自己已成为一个旁观者。那天是1923年的11月11日——再过8天就是我的生日了。”这是德鲁克在《旁观者的诞生》一文中写到的。82年后的这一天,这位特立独行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很少有人能享有开创一门学科的殊荣,作为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享有此殊荣当之无愧。1954年11月6日是管理学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彼得。德鲁克在这一天出版了他的《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在此之前,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解释管理,更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传播管理。

追忆德鲁克的非凡的一生,首先要了解他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为此,我愿意再一次与读者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先生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彼得·德鲁克

1999年1月18日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管理是我们的社会机构特别是工商业中领导、指挥和决策的器官,是一种普遍的职能。这种普遍的职能在每一个国家中,实质上在每一个社会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任务。管理者必须为他所管理的组织指引方向。他必须深入思考本组织的使命,为之制定目标,为了达到本组织必须做出的成果而组织资源。

需要提及的是,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两百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即:《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而正是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因此,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德鲁克在《新现实》一书中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称“管理”为一门“综合艺术”。他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已被验证的有效性

70年来,德鲁克通过著书立说、讲学、提建议等方法,反复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德鲁克把自由与责任相结合,以人的发展为重点,来构思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制度与管理者的工作。他希望管理者把眼光放大,以使命感和智慧来帮助人们发挥所长,并和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他认为身为最高主管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即使已成为一个有效的最高主管,人生还有更高的境界。

德鲁克系统管理思想的有效性已经被各国企业领导人的实践所验证,杰克。韦尔奇将其重要的企业决策归功于德鲁克,“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德鲁克。通用电气的相关业务要么是业内第一位或第二位的位置,要么就退出这一领域。我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天才的管理思想大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彼得。德鲁克。”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说到:“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以“总统自由勋章”。布什总统对德鲁克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化的概念。”

最后的智慧: 21世纪CEO的职责

德鲁克留给我们的最后也是他最新的管理思想就是20004年10月1日,他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举办的“智者对话”上精辟地阐述了21世纪CEO的职责。以下就是他留给人类的最后智慧:“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 ‘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最重要的就是结果。有鉴于此,CEO的工作因他们所服务的组织不同而有所不同。

CEO是将组织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的人。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这意味着CEO应当仔细思考在他们的组织内有什么信息,组织的外部又有什么信息,以及如何组织这些信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CEO这样做了。整合组织内外的信息是CEO未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同样重要的是,只有CEO才能做的就是决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当是什么?’更为困难的是决定‘我们的事业不应当是什么?’一旦做出了以上的决定,CEO才能决定什么结果对他所服务的组织是有意义的。

CEO要做出平衡的决策,即:在目前的需求和是否投资于高度不确定的未来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决策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精髓所在。CEO必须对此做出决策,如果组织涉及各个领域,分散精力和资源,最终将一事无成。

CEO要配置组织的一项特殊的稀缺资源——高绩效的人。一个人越有能力,他就越有可能是高度专业化的。世界上没有通才。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很可能连机票都订不了。你是把他当钢琴演奏家请来的,而不是看他是否能看懂航班表。CEO的特有工作就是将高绩效的人安排在能让产生结果的岗位,也就是用人之长,因为只有长处才能创造结果。

最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最后,CEO要通过身体力行去树立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因为,太多的CEO认为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是靠讲话讲出来的。而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是靠CEO身体力行做出来的。“

德鲁克走了,但在过去70余年里,他的著作和讲座已成为管理者与企业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像哥白尼和哥伦布一样,历史将会证明:德鲁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将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系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光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师从彼得·德鲁克)

推荐第3篇:赵本山弟子

赵本山弟子大全

赵本山将35位旧徒重新召集门下,看着赵本山为徒弟亲手送出墨宝、金锁和美玉,很多网友评论,他们的幸福生活开始了,谁说不是呢?无论旧徒还是新徒,这些二人转演员谁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简陋的小剧场走出来的?如今走到赵本山的身边,幸福生活才真正向他们招手。

今天在这里,我将会从赵本山的35位徒弟里挑出10位来介绍

大徒弟 李政春

“冯乡长”扮演者李政春在沈阳去世享年45岁

在拍摄《乡村爱情》时,李政春已经有患病的迹象,但为了拍好戏他始终没有透露病情。近日一直在春晚剧组排练的赵本山一直非常关心大弟子的病情,并在今早得知了噩耗,当时泪水就夺眶而出,“怎么能这么快呢!”虽然知道李政春一直有重病在身,但结果来得还是太突然。据了解,李政春在盛京医院住院时,赵本山特意到医院探望他。甚至在赵本山的印象中,李政春的身体非常健康。

三徒弟 张小飞

唱二人转的都是苦出身,这话一点都不假,张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直言,拜赵本山为师、进入辽宁民间艺术团有种“总算熬出头了”的感觉。

张小飞是沈阳地区知名的二人转演员,也是小品演员赵本山的爱徒。04年年初因为在央视表演二人转时过于“暧昧”而被电视台紧急喊停,令师傅赵本山当场炮轰央视而惹下了一段**。

有人知道刘老根里的三炮二柱子本名叫啥不

关东大先生演员表

赵本山现在在派什么戏啊什么时候开始派的到什么时候排好啊

寻 徒弟表演叫停 赵本山当众抗议 的视频

求张小飞一段二人转下载

四徒弟 唐鉴军

作为资深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的高徒之一,唐鉴军在电视剧《刘老根》里即有上佳表现,但由于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当红明星光芒四射,他成为一个或有或无的配角。在收视率极高的农村题材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里,唐鉴军扮演了谢广坤,活脱脱一个东北农民,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他与王小力等的演出不但为电视剧增色不少,相反大有抢了赵本山、范伟的风头之嫌。唐鉴军简介

谁知道马大帅3里的小唐真实的姓名 和 剧中的姓名??

谢广坤 这演员的名字叫什么

乡村爱情2里谢广坤有没有当上村主任最后?

乡村爱情1谢广坤给长贵拎酒在桥上把酒摔碎是哪集?

五徒弟 王小宝

王小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刘老根》中那个看似憨憨傻傻实则精明、就是有点“妻 管严”的刘大奎就是他演的。小宝的绝活可不少,不过最绝的还是他模仿赵本山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说一笑,活脱脱一个“年轻版的赵本山”,难怪本山老师要收他为徒呢。其实小宝自从师从本山之后,就不再轻易演出,每次出场都要先打听清楚,生怕在不好的地方演出坏了师傅的名声。

有人知道刘老根的儿子扮演者王小宝的档案 身高吗?

谁知道王小宝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有谁知道王小宝的二人转哪里可以下载到吗?就是<刘老根>里大奎的扮演者

今天辽宁卫视的一个节目,王小宝卖海鲜的的那个叫啥名?

王小宝和孙丽荣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关系

送情郎 王小宝 孙丽蓉

六徒弟 王小利

六徒弟 王小利(乡村爱情里饰演刘能,和谢永强的姐姐是一家的)名星王小利死没死??

王小利死了吗?

乡村爱情

关于乡村爱情中刘能的提问?

谁知道刘能扮演者的电话啊,其他著名的二人转演员的也行,200分刘能副主任是谁啊?(好像挺搞笑的一人)

十二徒弟 闫光明

阎光明是赵本山弟子中长得最帅气的,也是惟一从小坐科二人转的专业演员。阎光明不仅嗓子好,武功好,戏路子也宽,擅长扮演各种性格的人物。他和妻子赵海燕表演的二人转《贵客临门》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上获二等奖。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中获表演银奖。

演刘一水的阎光明是著名二人转演员?

乡村爱情中的演员有哪些在现实生活中是夫妻或者是有血缘关系?赵本山一共有多少个徒弟?

闫光明和赵海燕的关系

乡村爱情II中,刘一水开的是什么车?

十三徒弟 王小虎

二人转演员出身,赵本山的第十个徒弟,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

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小八路”,《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李大国”等

谁有赵本山徒弟王小虎的大照片.王小虎 张可

寻找李大国扮演者王小虎与刘流合作的一个小品

王小虎和张可的二人转

请问刘老根大舞台中和王小虎搭档的那个女主持人叫什么名字?

十四徒弟 王金龙

演出时间由一年到10年,演出的酬金也由几块到几百,可爱的金龙得到了热心东北人老乡的认可与厚爱,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录制影碟多达15余本。2001年在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金龙以节目《哪吒》展现十年来练出的一身工夫,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新苗奖”。

2.6王金龙长的怎么样

唱二人转的王金龙和王金凤是什么关系?

丫蛋资料

赵本山徒弟鸭蛋资料,毛毛丫蛋简历资料

春晚时 中央卫视台 小沈阳 毛毛

二十五徒弟 小沈阳

本山的得意门徒小沈阳,因在今年央视春晚两次进组又两次被“毙”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乡村爱情2》中,他客串出演实习医生王天来,与香秀、李大国产生不少摩擦,用小沈阳的话说:“我就是来搅和的,可惜没搅和成。”

小沈阳是地道的开原人,原名沈鹤,妻子叫沈春阳,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和爱人的合二为一,沈鹤才改名叫“小沈阳”。

小沈阳资料

小沈阳的主要事迹

求小沈阳一些视频

小沈阳是哪儿的人

小沈阳是谁?

春晚小沈阳...谁知道小沈阳的博客网址

北京台春晚小沈阳

小沈阳身价暴涨

小沈阳的具体资料哪有啊?

丫蛋 毛毛

毛毛是赵本山弟子王金龙的搭档。别看毛毛个子不高,却唱功了得,她的京剧功底深厚,演出时学唱的京剧让观众叫绝,此外,京剧唱腔也可以以假乱真,毛毛吹奏唢呐的水平也是她演出的一大特色。毛毛京剧功底深厚还会吹唢呐,也是她演出的一大特色。

丫蛋的详细资料

丫蛋的资料

2009春晚上“丫蛋”是谁?

丫蛋跟小沈阳赵本山的小品

丫蛋的官方博客地址以及个人资料

|

徒弟名榜

赵本山的徒弟主要分为5批,除了去世的李正春之外,2008年2月11日(大年初五)到场的徒弟是34人,其中高明娥和孙立荣是两名女徒弟,其余全部是男性,排序如下:

第一批(6人):李正春、路遥、张小飞、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 (按拜师先后排序)

第二批(8人):蔡维利、蔡小楼、王永会、张小光、波比·肯、闫光明、王小虎、王金龙。 (按年龄排序)

第三批(9人):高明娥(女)、孙立荣(女)、贾小

七、老臭、姜海军、程野、燕飞、杨冰、苏小龙。(按年龄排序)

第四批(2人):刘小光、小沈阳。 (按年龄排序)

第五批(9人):张小伟、孙小飞、张凯、历小峰、程红、董三毛、贝亓儿、宋小宝、田娃、红孩、小鹏飞。(按年龄排序)

第六批(1人):崔洪瑞

推荐第4篇:作文素材——大师

纪年被遗忘的学人——读书——凤凰网

看大师:影响后人的文化脊梁

大师,不仅是自己专长上给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们也是精神上的标杆。他们屹立在那里,激励后人。巴金,陈寅恪,却在自己的年岁的终点处,仍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大师的魅力在于不断反省:巴金——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他唤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的中国知识青年枯寂的心灵,遂而成为青年的偶像。

“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准备献出我的一切。”“1927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大师的魅力在于学无止境:钱钟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文化昆仑

他说,我一辈子干的,就是要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成为一家。钱先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说家观点解读古今中外的文史著作。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看待中国与世界,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人格上的榜样。作为知识分子,他被迫接受思想改造,受过不少罪。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他曾说:“大名气和大影响都是90%的误会和曲解搀和成的东西。”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大师的魅力在于无媚骨: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陈寅恪为沉湖而死的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文,也是自己一生为人为学的生动写照。“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名言,不仅是龚自珍的自白,也是陈寅恪的志趣和自道,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自命为大师,更未在任何时候端过大师的架子。

寅恪先生最动人一节是一九五三年拒绝接受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一番话。当时中共科学学院成立中古史研究所,聘寅恪先生为所长,特派先生的弟子汪钱带聘书南下广州接先生北上。时先生双目已盲,乃口述覆信,由汪钱笔录,他说: 「我的思想,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所以我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正如碑文所示: 「思想而不自由,

无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望」„„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见解再研究所学„„因此我提出以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你要把我的意见不多也不少地带到科学院。」

进入生命的晚年,在肉体与精神陷入无限痛楚之中时,明末清初宁死不屈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便成为他生命中幻象和唯一的光亮。陈寅恪以惊人的毅力口述完成了洋洋80余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这一“ 鸿篇巨制”的萌生问世,发轫于少年,志成于人生暮年,是陈寅恪所构建的托其心志,明其理想的又一心灵丰碑。此一巨大成就,正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所言:“若非有无比坚毅之心力,焉能完成此大业?人类文化史数千载,失明史家之能撰大著,其类殆罕;陈先生之业绩,称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这一大奇迹无不可也!”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规则也。”

大师的魅力在于一针见血:熊十力:“中国文化亡了!”

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

1946年6月7日,熊十氏致函徐复观说:“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平等者,非谓无尊卑上下也。然则平等之义安在耶?曰:以法治言之,在法律上一切平等。国家不得以非法侵犯其人民之思想,言论等自由,而况其他乎? ”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品学术:懂书斋里的人间情怀

也许,有类人躲在书斋为人所不知;也许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皇皇巨著;我们更不清楚,他们如同西西弗斯一样在自己的思考道路上推着石头上山,而每次又从山顶滑下来。可当他们之中有人说: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人们又会想起什么呢?

学术生活中的良苦寄托——费孝通:学术虔诚者

93岁高龄时,他还去了甘肃定西考察。“他的脑子里其实一直没有离开学术。他又对我们说,有人建议他写自传,可是他认为,他这一生写下的文章就是„自传‟,不必再写了。他打算花时间写些总结性的、在学术上有点分量的东西。因此,他除了开会、看书,就是下去调查研究,回到家里,也是进了书房就看书,一看就是四五个钟头。他有这样一个本领,看

书或写文章的时候,不管身边有什么人走动、说话甚至吵闹,他都会旁若无人,不受影响。

学术生活里的皇皇巨著,书斋里的低调人生——罗念生:为学术献身

罗念生一直与晦涩、枯燥,像甲骨文那样难懂的古希腊文学打交道,终生不倦,孜孜矻矻,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在灾难和厄运时时临头的日子里,他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他除了吃饭和睡眠的时间外,几乎全是在他那用床板加宽的书桌前度过的。在他的住所,人们从窗外总看到秉烛夜耕的他坐在书桌前,从黄昏到深夜,那盏黄红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在严热的夏天,晚上乘凉的大人、小孩聚了一院子,而灯前像偶像般的他,专注地坐在那里。这种情景引起小孩们的好奇,他们多次登窗沿向内窥望、逗闹,竟都引不开老人的视线。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向老人大声齐呼:“书呆子,书呆子„„”这次他听见了,他离开书桌走向窗口,笑着向孩子们招手„„。事后,他把这段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引以为乐。他心甘情愿,矢志不渝,不追求热门,不图名于一时,毫无保留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成为领域里的先驱者。

罗念生不仅有着的文德,在人品上也堪称是楷模。他善良、忠厚,待人热忱,虽不善言表,但内心却是个火热奔放的世界。他不计名,不为利,对青年学者和学生,有求必应。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查询资料,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每月都要寄出解答的复信、复函。他的老伴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经济拮据。有人劝他翻译些通俗,出书量的畅销书,他说:“这些书有的是人翻,而我所搞的,是别人做不来的。”他嘱咐儿女,生活上过得去,有吃有穿就行了。物质上的享受都是转瞬即失的东西,只有学问和奉献才是永存的。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中,曾把罗念生先生比喻为“中世纪的和尚”这恰给了他的人生哲理以形象的描述。他从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就连家中的保姆他也尽力关照她们,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亲朋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以至往往稿费尚未到手,就已经预支出去了。他的一生说是“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奶。”在他重病住院期间,他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力与医生配合。医护人员都喜欢他,夸他是最听话的病人。他向医生再给他点时间,不多,只需半年!他要完成“荷马史诗”的译著。他不求生命中的任何享受,只求完成夙愿留给后人。然而他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儿女的是一个仅有10元人民币存款的存折,留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却是丰厚的、永存的纪念――他的译作和遗著。 “一个人活着若不工作,就毫无意义了。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

慕人格:看大师那块硬骨头

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书生从来都只是弱弱的代表。可当我们看到有那么些人,在特别的年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仅他们深邃的目光让人折服,而且,我们也觉得他们的骨头也似乎非常硬。有傲骨,无傲气就是说的这样的人。

贾植芳:“把人字写端正”

师道的光芒,那是在长久的点滴的寻常中,而无声地流露和浸润。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更是自己人生一世的传奇与琐碎。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植芳先生在一杯茶、一支

烟中,侃侃而谈,风骨毕现,从中不仅传授了读书的心得,更是传染了一种难得的为人风格。”师者脱俗,于是教育脱俗。“我这个教授是假的,不是人人都叫我“假(贾)教授”吗?不,我教书却是真的,从来不卖假货。”他教书不拘一格,家门为学生大大敞开着,于潜移默化中“植”种桃李芬“芳”。

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他努力“把人字写端正”。 师者风骨,是由传奇人生铺垫的。贾植芳曾这样总结自己: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一生坚持知识良知和社会批判精神,努力“把人字写端正”。是为贾氏“风骨”。 在苦难面前,贾植芳始终心怀坦荡,不忧不惧。刚毅的精神,支撑他的艰苦岁月。“平时我舍不得吃肉,都是买青菜,但是一批斗我,回家我就买排骨,自己安慰自己。一个人不要自我侮辱,是很重要的。”在历经坎坷的他看来,各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而自己此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没有做对不起国家、民族、朋友的事,做人还像个人,书没有白念。”„„坎坷中彼此搀扶的坚强人生,他们活出的是一番气象,活出的是一种风骨。

顾准:黑夜里的持灯人

当城头变换了五星旗开始,三十年间,中国知识界几乎只有两副大脑在掘进:张中晓和顾准。一个因思想而罹难,一个因罹难而思想;一个倾全力于批判,一个在批判中建设;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来不及引燃便熄灭了,一个长期在釜底下自我煎熬。他们中谁也不认识谁,却一前一后在摸索民族的出口: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方向完全不同,由于思想的深度,终至于在黑暗中汇通。

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孤独,各种羁限,逼拶和毁损……唯靠良知给个人以支持。对于他们,夜与昼是没有区别的;绵延中照例地吞咽书本,反刍苦难,舔滴血的伤口。他们用笔,默默记录精神潜行的历程,此即所谓道路。然而,这道路并非为世人准备的,——他们深知,他们是远离了权力,而且为权力所嫉恨的人。

顾准遭到革命的遗弃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得不到人类的庇护,包括母亲。在同来的道路上,妻子早已自杀。于无助中,他只好伸手乞求儿女们的宽恕,直到死神降临;可悲的是,革命的新一代并没有最后跨出站定的门槛。他需要温情,那么渴待。

可是,当转身面对众神时,竟只有剑和火焰了!顾准:“不许一个政治集团在其执政期间变成皇帝及其宫廷。”“我憎恨所有的神。”顾准重复说,恍如千年空谷的一个回声!

思想者唯以孤独显示强大。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诗到散文,顾准燃尽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他,人们到处颂扬那最后的夺目的辉光,此时,我宁愿赞美初燃的纯净的蓝焰。

总述

徐志摩曾评价罗曼罗兰、托尔斯泰时说:“单从他们面上的光彩,单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事实里,我们应得感悟到生命最伟大,最生产--甚至最快乐--的时候是在受苦痛的时候。”也许,看着渐行渐远的学者知识者的背影,内心也正是如是之想,他们曾如此精彩地活在这世界上,不管这世界有多少苦痛。纪念他们,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是否需要大师》(《中华读书报》)

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同日辞世之后,人们感佩他们巨大的文化贡献,崇高的精神信念和高洁的人生风范,但更惋惜他们的离去,感叹这个时代文化大师的稀缺,思考和忧虑他们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会否淹没于当今这个商业物欲和流行文化的浮躁、喧嚣之中„„学者朱大可向大众和媒体准确而深刻地剖析了这种人们对大师的精神焦虑和时代心理情结:“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对季羡林的缅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隆重哀悼。‘大师’一旦绝迹,就会引发全社会的文化焦虑。巴金去世时,曾经有过一次恐慌性浪潮,现在好像是当年的情境再现。”

这几年来,在文化学术界,我们也见多了所谓的“伪大师”,有些人以廉价的“大师”帽子随便奉送,更有披着假“大师”炫目外衣者干下了道德低下、灵魂龌龊的事情„„“大师”的价值,逐渐处于贬值的过程中。

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大师”?

英国哲学家卡莱尔曾经总结过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大师,比如但丁、莎士比亚、卢梭、彭斯等人,并盛赞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踵武前贤、竭力仿效的典范和楷模,他们是有益的伙伴,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他们令人敬仰,挨近他们便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对人类大师的论述,至少概括了大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精神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具有引领人们前行的领袖和权威的力量,他们既是令人敬畏、景仰的,又是和蔼可亲的。所以,现在人们对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的敬佩、尊重,正是人们这种热爱大师、颂扬大师的心理需求的投射和反映。而对照这样的人类大师的标准,这实际上也使得当今我们这个社会里那些混迹于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假大师剥去伪装„„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真正的文化的大师,精神的大师和思想的大师,而不是当今在文化界、学术界、娱乐圈中那些满身商业化气息、热衷炒作的、娱乐明星式的所谓“文化大师”。“大师”是像季羡林、任继愈那样以道德文章、人格特质、人生境界、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体现的风采和风范;“大师”是一位丰富了人类精神的人,他确实增加了人类的宝藏,使人类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他追求精神道德上的毫不含糊的真理,他那似乎无不周知、无不探究的心灵里显示了某种永恒的热情;“大师”,或像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说,他是世界的眼睛,是世界的心脏,他要靠保存和传播道德情操、高贵的经历、优美的诗歌和历史的结论来抵制那庸俗文化的流行、繁荣„„这就是我们所认为是大师级人物的荣誉的标帜。

说我们患上了“大师饥渴症”也好,对伪大师的泛滥感到焦虑和困惑也好,都不是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这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的渴念、心灵的皈依,灵魂的需求。总之,我们讨论需要不需要“大师”,是要激励我们的人生想象,获得文化智慧,防止我们的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苍白,要使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

“大师”与“大猪”一字之差境界高低立判

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伴随他们的名字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师”二字多到令人厌烦,凡称季羡林、任继愈,必在其名之后缀以“大师”二字,季羡林先生若天上有知,也必定烦

闷不已,要知道,季羡林曾公开表示,如果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另外两顶为“学界泰斗”和“国宝”)有朝一日能被摘掉,将会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不愿意戴这么沉重的桂冠在身上,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个土包子”。

无独有偶,和“我就是个土包子”相映成趣的是,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称谓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三大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轻巧巧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成为一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真正的文化老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所在,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

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该让那些哭着喊着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大师”与“大猪”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饶宗颐的“大猪说”也当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针对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引发的一片“从此无大师”哀悼声,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大师饥渴症”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媒体的炒作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文化老人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也沾染上了“消费名人”的娱乐色彩,季羡林追悼会上发生的“乌龟事件”闹剧,读来令人心生悲哀。

那么多人痛悼“大师”,那么多人操起键盘廉价地跟帖一句“大师,一路走好”,但究竟有几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浮躁的“大师饥渴症”随着文化老人的去世而变得更加焦虑,愿饶宗颐的一句话能带来当头棒喝的效果,该醒醒了,那些沉迷于虚幻的大师景象中不能自拔的人,让“大师”这个词从哪里来归到哪里去吧。

推荐第5篇:作文趣味大师

作文趣味大师【修辞篇】

修辞,是一种美化文章的手段。常言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写作亦是如此。借着各种的修辞,除了让平淡无奇的文章多些趣味性之外,我们更可以从美妙的文句中领略到创作者的巧思。底下,我们就从一些让人会心的笑话与小故事当中来了解修辞的奥妙吧! ★修辞的重要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接受记者访问:“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成功的原因?” 推销员说:“当然可以,我有一个秘诀,每当妇人开门时我常这样说:‘小姐,妈妈在家吗’?”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点出了推销员的成功,在于对顾客说出恭维的言语。同样的,在文章中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轻描淡写,也难以引起读者共鸣。因此,适度地运用修辞技巧来为文章增色,有其必要性。 ●女朋友的修辞

男孩一天剪了一个很酷的头型后问女朋友:“亲爱的以你的修辞功力,你一定能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形容我的头型的。”女孩想了好一会儿后说道:“想到了!”“什么呀?”男孩问道。“马桶刷!”◆小小叮咛:运用修辞的技巧要拿捏得恰如其分,不恰当的修辞只会使文章更糟糕。

★譬喻修辞◆小小叮咛:譬喻修辞是一种「借彼喻此」,以具体事象、物象来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修辞技巧。

●萨孟武生性幽默,一九四四年,他在重庆的一次演讲中,曾发表其结婚妙论。他用生物学的观点奉劝年轻人不要急着结婚。他说:“一个人在未结婚之前,行动完全自由,那是『动物』;结婚之后,行动受到限制,就变成了『植物』;等到生儿育女,行动很不自由,就变成『矿物』了。”

◆小小叮咛:这一则故事运用了生动的譬喻来达到趣味。在运用譬喻法时要注意:譬喻要合理并且要贴切,目的是为了把事物形象化,使人容易理解和明白。

●酒吧里,年轻人对一位长者说,他正在物色结婚对象,长者微笑着说:“正好我有个待嫁女儿,她目如雌鹿,唇似玫瑰花蕾,耳若珊瑚,颈像天鹅,声音有如夜莺,她与你极相配。”那年轻人说:“这很难说,她似乎不太像人。”

◆小小叮咛:譬喻的使用要恰如其分,否则如文中长者的话一样,把自己的女儿形容成四不像。

●约翰的作文

约翰的文章写得不错,在课堂上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不过,他的作文有时也犯堆砌形容词的毛病。例如,老师在作文课上读了一篇描写人物肖像的作文,约翰便是这样写的:

她的棕色的头发像巧克力,桃红色的脸上嵌着一双芝麻色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像个奶油小蛋糕,樱桃小口,白藕似的手臂„„ 结果,老师在看完他的作文后,批语道:“看样子您的作文应该放在吃饭之后。”

◆小小叮咛:文章里约翰用食物来比喻长相,虽使人物形象鲜明,但是只以食物来譬喻太单调了,犯了堆砌的毛病。 ◆学习天地:《诗经‧卫风》中形容美女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比喻,利用各种具体的物象描绘五官,强调女性形象的视觉美:“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不听话的孩子在晚餐中不断吵着:“我要吃汤里的乌龟,我要吃汤里的乌龟,我要吃汤里的乌龟......”客人们都吓了一大跳。 只看到他的妈妈不慌不忙的,从汤里捞出一朵又一朵完整的小香菇。◆小小叮咛:用乌龟来比喻香菇,令人绝倒,妙哉! ●神童与毕士安 北宋诗人王禹偁。自幼聪明颖悟,少时就能作诗,闻名遐迩。

有一次,他代父亲送面粉到州府去。当时济州从事毕士安正在衙前教授弟子做对,见王禹偁土头土脑的样子,很怀疑这就是那个远近闻名的神童,便有意出对试他一下,随即念出一则上联:“鹦鹉能言难似凤”

王禹偁一听,知道毕士安在讥笑他出身微贱,很是气愤。他心想:像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除了会吟诗作对,还有什们能耐呢?于是,便毫不客气的出了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听了大惊,连忙称赞道:“真是名不虚传,将来你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小小叮咛:毕士安以鹦鹉奚落王禹偁;小神童还以颜色,以蜘蛛讽喻毕士安。比喻得当,对仗工巧。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喝醉之后,有时会在家中脱光衣服,高声歌唱。有人看见了,就讥笑他。刘伶淡淡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内裤,各位为什么要跑进我的内裤中来呢!” ◆小小叮咛:本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刘伶妙用房屋、内裤为喻,讽刺那些讥笑他的人。 ★婉曲修辞●探病 家属一再叮咛探病者:“医生说他活不久了,所以麻烦你面对病人时,表现的乐观一点,千万别透露出来„”探病者说:“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当他走进病房后,第一句就说:“哇!你看来气色好多了,一点也不像是快要去世的人„„„” ◆小小叮咛:「婉曲修辞」是利用委婉含蓄的言词,来暗示或烘托本义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就是说一般认为不好听的话,人们通常将它说的婉转一点,不致使人听了不舒服。因此,这一则笑话中探病者的言语,就显得不够委婉了! ●儿子参加升学考试回到家里。父亲说:“考得怎么样?孩子。你如果能考上中学,我一定请你和你的老师饱餐一顿。”儿子:“爸爸,您一定会很高兴的,这笔钱我已经给您省下来了。” ◆小小叮咛:这则故事里的儿子,在回答时故意绕了一个弯,而不直接说“我肯定考不上了 ”就是故意换成另一种说法,将本事本意模糊一下,让意思表达得更委婉曲折,耐人寻味。 ●一位年轻的剧作家对批评他剧本的评论家不满意的说:“亲爱的专家先生,其实您根本不了解我的剧本,因为在演出的时候,您睡着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评论家回答他说:“亲爱的作家先生,有时候睡觉也是一种意见的表示。”

◆小小叮咛:故事中的剧评家以睡觉来表示对剧本的批评,也是一种婉曲的表现方式。 ●老婆:“如果我以后变丑了,你还会不会爱我?”老公:“当然会啰!我一向是最富有同情心的。”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老公一方面响应了老婆的诉求,一方面也赞美了自己的富有同情心。不过,他到底是真的爱老婆?还是因为有同情心呢? ●有一个高三学生要参加推荐考试,于是就找任课老师为他写推荐函。这位任课老师拿到单子之后,非常困扰。因为这位学生平常上课都在打瞌睡,醒过来的时间又喜欢跟同学聊天。最后他就在推荐单上写上:“此位同学性喜思考,又勇于发言。”

◆小小叮咛:看完这一则笑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言词委婉的程度呀! ★借代修辞●恭喜也好

北平一家大杂院里,住了张

三、李

四、关五等三户人家。非常凑巧地,张太太与李太太同时怀孕,也在同一天生产。关五先到张三家问道:“生男还是生女呢?”“生男孩。”“太好了,恭喜!恭喜!”

关五再到李四家问道:“生男还是生女呢?”“是个女孩。”“那„„也好!也好!” 李太太见关五重男轻女,内心很不是滋味。刚好院子门口敲锣打鼓,有人迎接新娘抬轿经过。关五好奇地向新娘轿张望。李太太没好气地说:“没什么好看的!那只不过是四个『恭喜』抬一个『也好』路过罢了。” ◆小小叮咛:「借代修辞」乃是讲话或行文中,放弃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语句不用,而另找其它名称或语句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这一则故事中,李太太利用关五的话,将男生借代为「恭喜」,女生借代为「也好」。

●甲、乙两人在抬杠。甲:凡是与皇帝有关的事物,都要加一个“龙”字,例如龙袍、龙冠----乙:喔!那么皇帝的眼睛呢?甲:龙眼。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指出了「龙」字用以借代与古代皇帝有关的事物。例如皇帝的健康状况不好,就可以用「龙体欠安」来表示。不过有些字词则因有另外的意涵,会造成「双关」的谐趣,笑话中的“龙眼”即是。 ●老师教同学写公函:“贵公司就是你的公司,贵校就是你的学校,[贵]是尊称,是你的意思。“老师跟着要同学写一封信向某公司老板约个时间面谈。有个同学写道:“素仰贵公司产品优良,本人欲与贵人约定时间面谈。”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中的同学用“贵人”来借代“老板”,因而在写信时闹出了笑话。因此在运用借代修辞时应注意,不可过度使用而影响字面上的意义。 ●民贼

有个叫钱良臣的谏官,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他儿子读书时,凡经诗中有“良臣”的地方,全给改作“爹爹”二字。一天,他读《孟子》,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所谓良臣,在古时就是民贼。”他的儿子就把这句话改为:“今天的所谓爹爹,在古时就是民贼。”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可以提醒我们谨慎使用借代修辞的时机。 ★映衬修辞

●两家制鞋厂公司都派员到非洲去调查当地的市场,两人在非洲所见相同,其中一人拍回电报向公司当局报告:“毫无希望,这儿的人根本不穿鞋子。”可是另一个调查员拍回去的电报大异其趣,他说:“大有可为,这儿的人都还没穿鞋子。”(王鼎钧的《开放的人生》) ◆小小叮咛:「映衬修辞」是在语文中,把两种不同,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两相比较,从而使语气增强,使意义明显的修辞方法,叫做「映衬」。 这一则故事是运用了「映衬」当中的「双衬」,即是对同一个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双衬」通常能达到正反两面的效果,增加文章的信服力。 ◆学习天地:「映衬修辞」还有「反衬」与「对衬」两种。 ⊙「反衬」:对于同一种事物,用恰恰与这种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相反的副词或形容词加以描写。例如:「无事忙」,或者「愈帮愈忙」,均为反衬。 ⊙「对衬」:对两种不同的人、事、物,用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形容描写。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均为对衬。 ●甲乙两个人各猎得两只兔子,甲妻看到后,冷冷地说:“你就打两只而已。”但乙妻看到后,却说:“你打了两只,好厉害。”

◆小小叮咛:这一则短文也是运用「双衬」的手法。甲乙同样猎得两只兔子,但得到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祝寿诗

有一回纪晓岚受某豪门乡绅之邀,参加该府庆祝老夫人七十大寿的聚会。厅堂上,热闹非凡,众人频频干杯。当酒精开始作怪的时候,大家便闹着将纪才子给架到了书案前,要他举笔赋诗,给老夫人祝寿。只见纪晓岚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起大笔,饱蘸浓墨一挥:「这个婆娘不是人,」喝~ 此语一出,众人吓退三步!正担心着纪才子会不会下一分钟给主人捻了出去时,纪晓岚接着写道:「九天仙女下凡来!」众人见了,转忧为喜。老夫人更是增添了几道笑纹吶!从容的纪晓岚,接着又写下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子老夫人的儿孙们全围了过来,怒气冲冲,准备第四句落笔时,一把揪住纪晓岚的衣领~~~~~~!只见纪才子不急不徐地写下结句:「偷得蟠桃奉至尊。」众人见了,只得缓颜,对着让人又爱又恨的纪才子干笑几声。

◆小小叮咛:纪晓岚妙用「映衬」的手法,令人折服。不过,给人家祝寿还是别用这种方式吧!

★排比修辞●张武雄住在基隆八斗子,捕鱼为生。他把多年来从各地捕到的几条大鱼,制成标本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同时,在每个标本的下面都挂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分别注明:「加纳鱼,张武雄一九八五年捕于基隆外海。」「梳齿,张武雄一九九0年捕于钓鱼台海面。」「沙鱼,张武雄一九九二年捕于龟山岛海面。」„„不久,张武雄结婚了。他老婆林秀琴把他的照片放大挂在标本旁边,下面也挂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张武雄,林秀琴一九九六年捕于宜兰头城。」

◆小小叮咛:用结构相似的句法,接二连三的表达出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思或现象,使所表达的意思明畅透彻,内容活泼清新,意味隽永有力,叫做「排比」修辞法。本则笑话铺陈一系列相似的句法,结尾引人一笑。 ●有一天,语文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要大家做一首有关于\"鸟\"的诗,于是苯马蒂就写了:「鸟, 鸟飞, 鸟会飞, 鸟真的会飞, 鸟实在真的很会飞。」老师给的评语是:「摸鱼,你摸鱼,你真的摸鱼,你实在真的很会摸鱼。」

◆小小叮咛:文中学生虽用排比句法,但内容重复空洞。因此使用排比修辞法须注意表现相同概念时,应让意思更为明白。 ★拟人修辞●会说话的狗

有一个家庭,全家人都非常的懒惰。爸爸叫妈妈做家事,妈妈不想做叫大姊做,大姊也不想做就叫妹妹做,但是妹妹也不想做就叫小狗做。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发现小狗在做家事,很惊讶,问小狗:“你会做家事呀?”小狗就说:“他们都不做就叫我做呀!’客人更加惊讶:“你会说话?”小狗:“嘘!小声一点!不然他们知道我会说话又叫我去接电话!” ◆小小叮咛:「拟人」为「转化」修辞的一种。所谓「转化」是描述一件事物时,转变它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种与本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叙述的修辞法。而「拟人法」则是拟物为人,即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如本则笑话中的小狗会说出人话,即属此例。 ◆学习天地:「转化修辞」还有「拟物」与「拟虚为实」两种。

⊙「拟物」:即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如:我的快乐已变成一缕轻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拟虚为实」:将事物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可感。如:你的叹息,应该被快乐绞杀,而对着明天歌唱。(杨唤诗集:短章);把爱剪碎了随风吹向大海。(张惠妹:剪爱) ●红萝卜

某天有某只兔子跳进药房问说:“老板,你们有没有卖红萝卜?”老板笑笑回答说:“没有。”次日,兔子又跳进来问说:“老板,你们有没有卖红萝卜?”老板:“没有。”第三次兔子又跳进来问有没有卖红萝卜....老板:“我们没有卖!你再进来问我就剪掉你的耳朵!”第四次,兔子又跳进来问:“老板,你们有没有卖剪刀?”老板:“没有!”兔子:“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卖红萝卜?”。

◆小小叮咛:兔子慧黠的谈话,令人莞尔。写作中若能适当运用「拟人修辞」可使文句生动活泼。

★层递修辞●有次四只蚯蚓聚集在一起,互相吹嘘自己的本领。第一只蚯蚓说:“我可以把我自己切成两半,这样我以后出门逛街时就不怕没人陪了。”第二只蚯蚓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可以切成三段,以后我随时可以打三对三斗牛赛。”第三只蚯蚓说:“唉!你们真是丢脸,我有办法把自己切成四段,这样我要打麻将时随时都可以打。”后来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第四只蚯蚓都不说话,大家跑去一看,原来他也把自己切成两半,只是别人都是前后切,而他是左右切半,所以他死掉了。

◆小小叮咛:凡要说的有两个以上的事物,这些事物有大小轻重等不同,而且比例又有一定秩序,行文时依序层层递进,叫做「层递」。这一则笑话将蚯蚓之间互相的吹嘘作了递增的变化,结尾则叫人喷饭! ●谁的鞋臭

小文、小明、小玉三人要比赛谁的鞋臭„.小文拿着鞋跑去教堂,结果教堂的人都昏倒了。换小明进教堂,结果教堂的蟑螂都死光了。换小玉进去,结果教堂并没什么改变,只是连耶稣都把嘴巴捂起来了。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带有夸饰的成分,也是属于程度上逐次加大的层递法。 ●比快

有三个小孩在比谁的阿爸比较快。第一个小孩说:“我爸爸最快了,桌上的咖啡杯掉下来,他可以在杯子跌到地面之前把杯子接住。”第二个小孩说:“我爸爸才快呢,他去打猎,在 200呎外射中一头鹿,在鹿摔倒地面之前他可以冲上去把鹿扶住。”第三个小孩说:“我爸爸是公务员,每天下午五点下班,他四点半就到家了。”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亦是带有夸饰的成分,属于程度上逐次加大的层递法并加上了反讽的手法。

★类迭修辞●宴客

张三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从来不得罪人。

有一天,他在家家宴客,一共邀请了六位贵宾,他在门口迎接,并一一问道: 「您是怎么来的?」

第一位说:「我是坐奔驰来的。」 「噢!威风威风。」

第二位客人说:「我是搭私人飞机来的。」 「哇!阔气阁气。」

第三位客人说:「我是骑脚踏车来的。」 「喔!朴朴素素。」

第四客人说:「我是跑步来的。」 「喔!健健康康。」

第五位客人说:「我是走路来的。」 「嗯!悠哉悠哉。」

第六位客人说:「我是连滚带爬来的。」

张三面不改色的说:「哈!难得难得。」

◆小小叮咛:所谓「类迭修辞」是指同一个字、词、语、句,或连接,或隔离,重复地使用着,以加强语气,使讲话行文具有节奏感的修辞法。故事中的张三运用类迭修辞来迎接不同的客人,可说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习天地:「类迭修辞」包括「类字」、「类句」、「迭字」、「迭句」四种类型。 ⊙「类字」:同一字词隔离地使用。如:「多少西瓜,多少浑圆的希望。」(余光中〈车过枋寮〉) ⊙「类句」:同一语句隔离使用。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余光中〈乡愁四韵〉) ⊙「迭字」:同一字词连接地使用。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佚名〈木兰诗〉) ⊙「迭句」:同一语句连接地使用。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明朝进士袁中郎,为文最忌模仿古人。有一次他到西湖去游历,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来记叙:「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立,一日湖上卧」。此诗虽明白如话,却不失为佳作。 ◆小小叮咛:善用类迭修辞可使文章鲜明生动,如汉代乐府诗有一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作者利用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表现鱼虾嬉戏于莲田的动态美。此诗与袁宏道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偶修辞●对偶工整 古代有个人名叫李延彦,写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显示自己的才学,忠中有这么两句: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上司读后,深表同情,对他说:「没想到你家里接连遭遇这样的不幸,令弟刚去世,令兄又亡故,真是祸不单行啊!本官谨向你及家人致哀!」 李延彦听了急忙站起来解释说:「报告长官,我家里并没有发生这样不幸的事,兄弟都健在,诗中说兄弟亡故,只是为了把诗写得对偶工整罢了!」

◆小小叮咛:语文中上下两句(或两句以上),字数相等,句法相称,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然而对偶修辞的使用也应注意内容的真实性,像故事中李延彦要内容去适应形式,为了对偶的工整,他宁可让兄弟提前死去。这就好比买的鞋子太小,硬是把脚削去一部分,实在愚不可及。这种不顾表达内容的需要,而乱用滥用词语的现象,就不能正确表达实际情况和思想内容。 ★夸饰修辞●吝啬鬼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一次外出,碰巧下雨,溪水暴涨,它不肯花钱租渡船,就跳下溪里拼命淌水过去,谁知道到了河溪中间,被激流冲倒了,漂了半里多。他的儿子在岸上要找船救他,船主要价一个铜钱,他的儿子还价五分,讨价还价很久,都没讲定价钱,吝啬鬼已在溪中被浸得半死,听到儿子在讲价,便回头对儿子大叫:「 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分莫救。」

◆小小叮咛:这位吝啬鬼为了五分钱,宁可命都不要,确实是爱财如命。这是「夸张」的修辞,是故意要把事物的特征夸大,使它凸显强烈。但是夸张若缺乏现实的真实性,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吹牛撒谎,如此是不可取的。

★仿拟修辞●「以减轻体重为己任,置个人修养于度外」试问:有多少人花和保持身材一样的时间、金钱、精力于充实自己的内在呢? 苦苓《地球也会倒着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恒为成功之本→懒惰为发明之本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考试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公仆铭》)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张宗昌《效坤诗钞》) ◆小小叮咛:「仿拟」修辞是指对既成语言形式的仿作。上述几则运用了仿拟的修辞,制造出一些文字的趣味性。第一则苦苓的文章仿拟自蒋介石「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第二则仿拟自青年守则;第三则仿拟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第四则仿拟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第五则仿拟自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为民初军阀张宗昌所写。

★转品修辞●上国文课时,老师见同学们昏昏欲睡,便出了道谜语引大家注意:「口吃──猜论语一句。」当大家摸不着头绪时,老师便以幽默的口吻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小小叮咛:一个词汇,改变其原来词性而在语文中出现,叫做「转品」。《论语》中的这一句前面一字作名词使用,后一字则转变为动词的用法。 ◆学习天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意思是说:?国君要尽到做国君的责任,臣下要尽到做臣下的本分,父亲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儿子要尽到做儿子的本分。」

★倒反修辞●香烟公司的老板在街中大声宣传:「新牌香烟芳香可口,余味无穷,还可防蛀牙,除百病,还有„„」突然一位老头钻出人群,说道:「小偷不敢进屋,狗不会咬人,人永远年轻」。老板一听喜形于色,要求听众解释他的话。「抽烟的人整夜咳嗽,小偷敢进屋吗?抽烟的人身体虚弱,走路拄着拐杖,狗敢咬吗?抽烟的人易患癌症,能活到老吗?」 ◆小小叮咛:「倒反法」是前面所说出的意思,和内心的意思刚好相反,是因为情势所逼,才会用相反的语词来激迫别人。这一则短文中,若是我们苦口婆心讲了吸烟的种种危害,青年们总是不以为然,老人家为了使年轻人的心灵受到震动,就利用「倒反修辞」的魅力,讲一些「反语」来刺激年轻人,以震聋发瞶,从而改进他们恶习,其效果往往比正面说要好。 ★回文修辞●宋代的苏东坡和秦少游是好友,有一次秦少游出外,很久没有回来,苏东坡于是写信去问他的近况。秦少游回信时,只写了十四个字,并把他们排成一个圆圈,拖人带给东波。原来他写的是一首回环诗,断句后所成之诗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已暮时赏花归。

◆小小叮咛:所谓「回文」修辞是指上下两句,词汇大多相同,而词序恰好相反的词格。中国文人往往利用回文的特性创作回文诗,秦观的作品就是个例子。

◆学习天地:苏轼的次韵回文三首其一,写一个女子编织着准备寄给守边情人的回文织绵,不论顺读、倒读,其心中惆怅幽黯的绵绵情思始终不变,由此可见苏轼高超的写诗技巧。原诗:「春机满织回文绵,粉泪挥残露井桐。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纸日晚庭空。」尝试着将句子打散,编排出新的诗歌吧!

★双关修辞●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御史借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沉了下来。侍郎:「也可以从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小小叮咛:所谓「双关」是指用一语词同时关顾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上面这则故事中,御史利用谐音双关的方式揶揄侍郎,而侍郎也不甘示弱,反将了尚书与御史一军。 ◆学习天地:双关修辞可细分为「谐音双关」、「词义双关」、「句义双关」三种。 ⊙谐音双关:一个字词除了本身所含的意义之外,又兼含另一个与本字词同音或音近的字词的意义,叫谐音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情双关,一方面指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又说感情的情。

⊙词义双关:一个词语在句中兼含两种意思的,叫「词义双关」。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 匹」双关「布匹」与「匹偶」。

⊙句义双关:一句话或是一段文字,双关到两件事物或两层意思的,叫「句义双关」。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写眼前所见之景,也写心中的情怀。

●古时, 有一位书生, 连考了许多次试, 却一直不能中举;有一年, 他进京赶考, 只有他的仆人与他随行,途中一阵大风吹落了书生的帽子, 于是认真的老仆便说: 公子, 帽子又落地了!于是那书生便忿怒的说:以后不准说\"落地\"要说\"及第\",聪明的老仆便将他的帽子重新戴上, 并且紧紧的绑住帽带说:这次保证不会再及第(地)了!书生:@#$...◆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也是运用了谐音双关。老仆的说法,令人莞尔。

●道光皇帝召集来京会试的前十名考生,到金銮殿举行殿试,钦点进士。唱官高唱考官的名字,头一个唱道:「万鸣琼」。道光一听,眉头一皱,说道:「万民穷,太不吉利,刷下去,让他回家一个人穷去吧!」

◆小小叮咛:由这一则故事可知取名字时不可不谨慎呀!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这年他赴京赶考,卷到手,连破题也不会,更别想写出文章来。焦急中,他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何不把这层关系拉上,看主考官会不会录取?于是,他连忙在试卷上写了「我是当朝中堂大人的亲戚」等字样。无奈不会写那个戚字,竟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 主考官阅卷后,批道:「因为你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所以我不敢娶(取)」。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当中除了同音异字的误会之外,也有谐音双关的修辞在其中。 ●有一次,两名书生慕名拜访欧阳修,途中凑巧与欧阳修同舟而不知。他们略懂点诗,却自认是行家,突然看见一只白鹅跳进水中,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位吟道:「岸上一只鹅,」另一位接道:「扑通跳下河。」两人念念有词,总凑不成一首诗,欧阳修接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泛清波。」他们万分惊讶,明明非常佩服,却故作姿态道:「不算好,勉强说得过去。」

不久,上了岸,两人见岸上有一堆灰,一位吟道:「远望一堆灰,」另一位接道:「近看灰一堆。」两人还是接不下去,欧阳羞吟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他们仍旧故作姿态道:「不太好,只是过得去。」欧阳修见两人不学无术,正想训他们两句,又听两人吟道:「两人同一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立刻接吟道:「修也不知你,你也不知修﹝羞﹞。」 ◆小小叮咛:这一则同样运用了谐音双关。

●已婚者:其实交女朋友不一定要长的帅,要靠手腕。 光棍A:(很郑重其事的将自己的手腕伸到已婚者面前)你看看我的手腕怎样? 光棍B:(对已婚者说)还好你不是说交女朋友要靠手段(断)! ◆小小叮咛:这也是运用谐音双关的笑话。 ●母驴生牛犊

一个书生,骑驴进京赶考。路上问一个放牲口的老汉:「嗳,老头儿!离京城还有多少路?」老汉看他穿戴怪排场,就是问路不下驴,说话不礼貌,算什么书生?有心不理采他,又想教训他。答道:「京城离这有一百八十亩。」

书生感到好笑:「喂牲口的!路程都讲里,哪有论亩的?」老汉冷笑道「我们老一辈都讲里(礼),现在的后生娃没调教,不讲里(礼)!」书生脸一垮,说:「你这个老东西,为啥巧言骂人吶?」老汉说:「喂牲口的老东西,不会骂人。只是今天心里不痛快,我喂的一头母驴,牠不生驴仔,下了个牛犊。」

书生不知言轻语重:「你这人真是糊里胡涂的,生来就该喂牲口的。天下的驴子哪有下牛犊的道理?」

老汉还是耐心的指导书生说:「是啊,这牲口真不懂道理,谁晓得他为啥不肯下驴嘛。」羞的书生面红耳赤,骑驴一溜烟跑了。

◆小小叮咛:这一则故事中老汉运用了谐音双关教训了书生。

●明朝有一擅长说笑话的人,名叫陈全。有一天,他误闯宫廷禁地,被太监捉住。陈全说:「小人陈全,请公公饶命。」太监说:「我听说你很会说笑话。假如你只说一个字,就能使我笑的话,我就放你走。」陈全想了想说:「屁。」太监一头雾水说:「我没听懂。」陈全解释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这句双关语,引得太监大笑,立刻释放他。 ◆小小叮咛:这一则笑话运用「句义双关」,一方面说「放屁」,一方面双关「放人」,妙哉!。 ●老张竞选国大代表,四处奔波拉票,疲累不堪,夜来睡觉鼾声大作。第二天他妻子对他说:「老公,我想你这一次一定当选。」「你怎么知道呢?」「因为你的呼声最高。」 ◆小小叮咛:这一则属于「词义双关」。文中「呼声」一方面可指声名威望,另一方面也双关丈夫打呼的声音。

●一天,两位黑道朋友到面店去吃宵夜,由于两人长得有点儿相似,老板于是问道:「两位是『兄弟』吗?」两人紧张地说:「不...不...我们是生意人......」 ◆小小叮咛:这一则亦是运用词义上的双关。

●黄幡绰是唐玄宗的侍臣,他对唐玄宗,就像东方朔对汉武帝,完全靠机智与辩才,来博得皇帝的欢心与宠信。有一年,唐玄宗顺利地办完泰山封禅大典﹝用既豪华又隆重的排场,来表现文治武力的祭典﹞之后,龙心大悦,文武百官人人加官进爵,晋升一等或二等不等。负责封禅大典的大臣是张说。张说的女婿郑镒,在封禅前是九品官,封禅后突然升到五品。唐玄宗知道此事,就说:「郑镒升太快了吧?」郑镒涨红了脸,无词以对。黄幡绰说:「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一语双关,群臣哄堂大笑。

◆小小叮咛:这一则故事同样运用了词义双关,既指山岳名称又可指岳父的关系。

推荐第6篇:作文素材大师

作文素材——大师

纪年被遗忘的学人——读书——凤凰网 看大师:影响后人的文化脊梁

大师,不仅是自己专长上给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们也是精神上的标杆。他们屹立在那里,激励后人。巴金,陈寅恪,却在自己的年岁的终点处,仍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大师的魅力在于不断反省:巴金——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他唤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的中国知识青年枯寂的心灵,遂而成为青年的偶像。

“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准备献出我的一切。”“1927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大师的魅力在于学无止境:钱钟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文化昆仑

他说,我一辈子干的,就是要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成为一家。钱先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说家观点解读古今中外的文史著作。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看待中国与世界,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人格上的榜样。作为知识分子,他被迫接受思想改造,受过不少罪。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他曾说:“大名气和大影响都是90%的误会和曲解搀和成的东西。”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大师的魅力在于无媚骨: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陈寅恪为沉湖而死的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文,也是自己一生为人为学的生动写照。“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名言,不仅是龚自珍的自白,也是陈寅恪的志趣和自道,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自命为大师,更未在任何时候端过大师的架子。

寅恪先生最动人一节是一九五三年拒绝接受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一番话。当时中共科学学院成立中古史研究所,聘寅恪先生为所长,特派先生的弟子汪钱带聘书南下广州接先生北上。

时先生双目已盲,乃 口述覆信,由汪钱笔录,他说: 「我的思想,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所以我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正如碑文所示: 「思想而不自由,无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望」„„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见解再研究所学„„因此我提出以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你要把我的意见不多也不少地带到科学院。」

进入生命的晚年,在肉体与精神陷入无限痛楚之中时,明末清初宁死不屈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便成为他生命中幻象和唯一的光亮。陈寅恪以惊人的毅力口述完成了洋洋80余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这一“ 鸿篇巨制”的萌生问世,发轫于少年,志成于人生暮年,是陈寅恪所构建的托其心志,明其理想的又一心灵丰碑。此一巨大成就,正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所言:“若非有无比坚毅之心力,焉能完成此大业?人类文化史数千载,失明史家之能撰大著,其类殆罕;陈先生之业绩,称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这一大奇迹无不可也!”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规则也。”

大师的魅力在于一针见血:熊十力:“中国文化亡了!”

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 1946年6月7日,熊十氏致函徐复观说:“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平等者,非谓无尊卑上下也。然则平等之义安在耶?曰:以法治言之,在法律上一切平等。国家不得以非法侵犯其人民之思想,言论等自由,而况其他乎? ”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

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 以后的治学方向。

品学术:懂书斋里的人间情怀 也许,有类人躲在书斋为人所不知;也许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皇皇巨著;我们更不清楚,他们如同西西弗斯一样在自己的思考道路上推着石头上山,而每次又从山顶滑下来。可当他们之中有人说: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人们又会想起什么呢?

学术生活中的良苦寄托——费孝通:学术虔诚者 93岁高龄时,他还去了甘肃定西考察。“他的脑子里其实一直没有离开学术。他又对我们说,有人建议他写自传,可是他认为,他这一生写下的文章就是‘自传’,不必再写了。他打算花时间写些总结性的、在学术上有点分量的东西。因此,他除了开会、看书,就是下去调查研究,回到家里,也是进了书房就看书,一看就是四五个钟头。他有这样一个本领,看书或写文章的时候,不管身边有什么人走动、说话甚至吵闹,他都会旁若无人,不受影响。

学术生活里的皇皇巨著,书斋里的低调人生——罗念生:为学术献身

罗念生一直与晦涩、枯燥,像甲骨文那样难懂的古希腊文学打交道,终生不倦,孜孜矻矻,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在灾难和厄运时时临头的日子里,他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他除了吃饭和睡眠的时间外,几乎全是在他那用床板加宽的书桌前度过的。在他的住所,人们从窗外总看到秉烛夜耕的他坐在书桌前,从黄昏到深夜,那盏黄红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在严热的夏天,晚上乘凉的大人、小孩聚了一院子,而灯前像偶像般的他,专注地坐在那里。这种情景引起小孩们的好奇,他们多次登窗沿向内窥望、逗闹,竟都引不开老人的视线。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向老人大声齐呼:“书呆子,书呆子„„”这次他听见了,他离开书桌走向窗口,笑着向孩子们招手„„。事后,他把这段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引以为乐。他心甘情愿,矢志不渝,不追求热门,不图名于一时,毫无保留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成为领域里的先驱者。

罗念生不仅有着的文德,在人品上也堪称是楷模。他善良、忠厚,待人热忱,虽不善言表,但内心却是个火热奔放的世界。他不计名,不为利,对青年学者和学生,有求必应。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查询资料,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每月都要寄出解答的复信、复函。他的老伴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经济拮据。有人劝他翻译些通俗,出书量的畅销书

,他说:“这些书有的是人翻,而我所搞的,是别人做不来的。”他嘱咐儿女,生活

上过得去,有吃有穿就行了。物质上的享受都是转瞬即失的东西,只有学问和奉献才是永存的。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中,曾把罗念生先生比喻为“中世纪的和尚”这恰给了他的人生哲理以形象的描述。他从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就连家中的保姆他也尽力关照她们,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亲朋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以至往往稿费尚未到手,就已经预支出去了。他的一生说是“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奶。”在他重病住院期间,他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力与医生配合。医护人员都喜欢他,夸他是最听话的病人。他向医生再给他点时间,不多,只需半年!他要完成“荷马史诗”的译著。他不求生命中的任何享受,只求完成夙愿留给后人。然而他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儿女的是一个仅有10元人民币存款的存折,留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却是丰厚的、永存的纪念――他的译作和遗著。

“一个人活着若不工作,就毫无意义了。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

慕人格:看大师那块硬骨头 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书生从来都只是弱弱的代表。可当我们看到有那么些人,在特别的年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仅他们深邃的目光让人折服,而且,我们也觉得他们的骨头也似乎非常硬。有傲骨,无傲气就是说的这样的人。 贾植芳:“把人字写端正”

师道的光芒,那是在长久的点滴的寻常中,而无声地流露和浸润。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更是自己人生一世的传奇与琐碎。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植芳先生在一杯茶、一支烟中,侃侃而谈,风骨毕现,从中不仅传授了读书的心得,更是传染了一种难得的为人风格。”师者脱俗,于是教育脱俗。“我这个教授是假的,不是人人都叫我“假(贾)教授”吗?不,我教书却是真的,从来不卖假货。”他教书不拘一格,家门为学生大大敞开着,于潜移默化中“植”种桃李芬“芳”。

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他努力“把人字写端正”。 师者风骨,是由传奇人生铺垫的。贾植芳曾这样总结自己: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一生坚持知识良知和社会批判精神,努力“把人字写端正”。是为贾氏“风骨”。 在苦难面前,贾植芳始终心怀坦荡,不忧不惧。刚毅的精神,支撑他的艰苦岁月。

“平时我舍不得吃肉,都是买青菜,但是一批斗我,回家我就买排骨,自己安慰自己。一个人不要自我侮辱,是很重要 的。”在历经坎坷的他看来,各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而自己此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没有做对不起国家、民族、朋友的事,做人还像个人,书没有白念。”„„坎坷中彼此搀扶的坚强人生,他们活出的是一番气象,活出的是一种风骨。

顾准:黑夜里的持灯人

当城头变换了五星旗开始,三十年间,中国知识界几乎只有两副大脑在掘进:张中晓和顾准。一个因思想而罹难,一个因罹难而思想;一个倾全力于批判,一个在批判中建设;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来不及引燃便熄灭了,一个长期在釜底下自我煎熬。他们中谁也不认识谁,却一前一后在摸索民族的出口: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方向完全不同,由于思想的深度,终至于在黑暗中汇通。

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孤独,各种羁限,逼拶和毁损„„唯靠良知给个人以支持。对于他们,夜与昼是没有区别的;绵延中照例地吞咽书本,反刍苦难,舔滴血的伤口。他们用笔,默默记录精神潜行的历程,此即所谓道路。然而,这道路并非为世人准备的,——他们深知,他们是远离了权力,而且为权力所嫉恨的人。

顾准遭到革命的遗弃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得不到人类的庇护,包括母亲。在同来的道路上,妻子早已自杀。于无助中,他只好伸手乞求儿女们的宽恕,直到死神降临;可悲的是,革命的新一代并没有最后跨出站定的门槛。他需要温情,那么渴待。 可是,当转身面对众神时,竟只有剑和火焰了!顾准:“不许一个政治集团在其执政期间变成皇帝及其宫廷。”“我憎恨所有的神。”顾准重复说,恍如千年空谷的一个回声! 思想者唯以孤独显示强大。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诗到散文,顾准燃尽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他,人们到处颂扬那最后的夺目的辉光,此时,我宁愿赞美初燃的纯净的蓝焰。

总述

徐志摩曾评价罗曼罗兰、托尔斯泰时说:“单从他们面上的光彩,单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事实里,我们应得感悟到生命最伟大,最生产--甚至最快乐--的时候是在受苦痛的时候。”也许,看着渐行渐远的学者知识者的背影,内心也正是如是之想,他们曾如此精彩地活在这世界上,不管这世界有多少苦痛。纪念他们,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是否需要大师》(《中华读书报》)

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同日辞世之后,人们感佩他们巨大的文化贡献,崇高的精神信念和高洁的人生风范,但更惋惜他们

的离去,感叹这个时代文化大师的稀缺,思考和忧虑他们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会否淹没于当今这个商业物欲和流行文化的浮躁、喧嚣之中„„

学者朱大可向大众和媒体准确而深刻地剖析了这种人们对大师的精神焦虑和时代心理情结:“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对季羡林的缅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隆重哀悼。‘大师’一旦绝迹,就会引发全社会的文化焦虑。巴金去世时,曾经有过一次恐慌性浪潮,现在好像是当年的情境再现。”

这几年来,在文化学术界,我们也见多了所谓的“伪大师”,有些人以廉价的“大师”帽子随便奉送,更有披着假“大师”炫目外衣者干下了道德低下、灵魂龌龊的事情„„“大师”的价值,逐渐处于贬值的过程中。

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大师”?

英国哲学家卡莱尔曾经总结过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大师,比如但丁、莎士比亚、卢梭、彭斯等人,并盛赞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踵武前贤、竭力仿效的典范和楷模,他们是有益的伙伴,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他们令人敬仰,挨近他们便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对人类大师的论述,至少概括了大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精神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具有引领人们前行的领袖和权威的力量,他们既是令人敬畏、景仰的,又是和蔼可亲的。所以,现在人们对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的敬佩、尊重,正是人们这种热爱大师、颂扬大师的心理需求的投射和反映。而对照这样的人类大师的标准,这实际上也使得当今我们这个社会里那些混迹于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假大师剥去伪装„„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真正的文化的大师,精神的大师和思想的大师,而不是当今在文化界、学术界、娱乐圈中那些满身商业化气息、热衷炒作的、娱乐明星式的所谓“文化大师”。“大师”是像季羡林、任继愈那样以道德文章、人格特质、人生境界、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体现的风采和风范;“大师”是一位丰富了人类精神的人,他确实增加了人类的宝藏,使人类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他追求精神道德上的毫不含糊的真理,他那似乎无不周知、无不探究的心灵里显示了某种永恒的热情;“大师”,或像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说,他是世界的眼睛,是世界的心脏,他要靠保存和传播道德情操、高贵的经历、优美的诗歌和历史的结论来抵制那庸俗文化的流行、繁荣„„这就是我们所认为是大师级人物的荣誉的标帜。

说我们患上了“大师饥渴症”也好,对伪大师的泛滥感到焦虑和困惑也好

,都不是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这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的渴念、心灵的皈依,灵魂的需求。总之,我们讨论需要不需要“大师”,是要激励我们的人生想象,获得文化智

慧,防止我们的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苍白,要使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

“大师”与“大猪”一字之差境界高低立判 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伴随他们的名字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师”二字多到令人厌烦,凡称季羡林、任继愈,必在其名之后缀以“大师”二字,季羡林先生若天上有知,也必定烦闷不已,要知道,季羡林曾公开表示,如果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另外两顶为“学界泰斗”和“国宝”)有朝一日能被摘掉,将会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不愿意戴这么沉重的桂冠在身上,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个土包子”。

无独有偶,和“我就是个土包子”相映成趣的是,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称谓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三大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轻巧巧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成为一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真正的文化老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所在,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

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该让那些哭着喊着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大师”与“大猪”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饶宗颐的“大猪说”也当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针对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引发的一片“从此无大师

”哀悼声,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大师饥渴症”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媒体的炒作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文化老人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也沾染上了“消费名人

”的娱乐色彩,季羡林追悼会上发生的“乌龟事件”闹剧,读来令人心生悲哀。

那么多人痛悼“大师”,那么多人操起键盘廉价地跟帖一句“大师,一路走好”,但究竟有几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浮躁的“大师饥渴症”随着文化老人的去世而变得更加焦虑,愿饶宗颐的一句话能带来当头棒喝的效果,该醒醒了,那些沉迷于虚幻的大师景象中不能自拔的人,让“大师”这个词从哪里来归到哪里去吧。

推荐第7篇:赵本山35弟子

赵本山35弟子排行

赵本山大叔前35个徒弟排序如下:

李正春(已故)、路遥、张小飞、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蔡维利、蔡小楼、王永会、张小光、博比·肯、闫光明、王小虎、王金龙、高明娥(女)、孙立荣(女)、贾小

七、老臭、姜海军、程野、燕飞、杨冰、苏小龙、刘小光、小沈阳、张小伟、孙小飞、张凯、历小峰、程红、董三毛、宋小宝、小鹏飞、田娃、红孩儿。

1 .【李正春,已故,图中前边为李正春妻子】

大徒弟——李正春

男,二人转演员。生于吉林省梨树县胜利公社石庙子大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自幼喜爱文艺。由于他嗓音洪亮,又极具表现力,很小就是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每次学校有活动,他的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受欢迎的。直到初中毕业,李正春家的生活依旧很困难。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李正春决定去学二人转。起初父亲并不同意,但最终于没有拗过儿子,同意让他去梨树县文化馆举办的二人转班学习。1982年,李政春成为县剧团的正式演员。也就是在县剧团时,结识了他的恩师赵本山。赵本山当时在辽北已小有名气了,他看李正春嗓音条件好,对他非常关照。李正春早就仰慕赵本山的名声,决定拜师,赵本山看他可怜,就答应收他为徒。一次,回忆起当初“拜师宴”时,李政春一脸愧疚:“拜师仪式很简单,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对不起师傅。我当时很穷,只简单买了几个菜,打了些散啤酒,把团里领导请到宿舍,就算正式拜师了。

后来,师徒二人相继离开了剧团。直到拍《刘老根》时,赵本山觉得李政春可以塑造“冯乡长”,就找到了李政春。这样,李政春才再度走进演艺圈。

2007年因病去世,年仅45岁。 李政春是2006年8月被送至医院治疗的,经专家会诊,李正春被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其形成的原因不明。

出生:1962年,农历壬寅年

逝世:2007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一日,6时 主要作品:

《刘老根1》 扮演 冯乡长 《刘老根2》 扮演 冯乡长 《乡村爱情》 扮演 李福 2 路遥

本名陆岚秋,男,1966年4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秦木匠”。

3 张小飞

“二柱子”张小飞本名张玉富,男,1972年9月8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鞍山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副团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最高奖“本山杯”。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二柱子”,在《马大帅Ⅲ》中扮演“牛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赵春安”。

第一次听说张小飞的名字是2001年初,那天,赵本山在辽宁省曲协开会时说:“我前些日子去了趟吉林市,看了一场二人转演出,有个叫张小飞的很有本事,我准备把他收了。”赵老师还说:“趁我现在还有这个能力,就帮他们一把。这些二人转演员只要稍稍提拉一下,他们就能起来。”后来又听许多二人转演员提起张小飞,说他的傻子演得特别好,还会很多乐器。

4 唐鉴军

1968年12月1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舒兰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团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二人转资深演员,赵本山高徒之一,在全国最高的戏曲奖“曹禺奖”上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徐迈”,《马大帅Ⅲ》中扮演“小唐”,《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广坤”,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村主任”。 他的曲目《脱口秀》、《神调》、《小芳》让观众百看不厌.

搭档-王小华,本名王秀杰,女,1970年12月1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桦甸市。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县衙夫人”,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小蒙”母亲。

电视剧

《刘老根》――――――徐迈 《乡村爱情》――――――谢广坤 《马大帅二》――――――小唐 5.王小宝

王小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刘老根》中那个看似憨憨傻傻实则精明、就是有点“妻 管严”的刘大奎就是他演的。小宝的绝活可不少,不过最绝的还是他模仿赵本山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说一笑,活脱脱一个“年轻版的赵本山”,难怪本山老师要收他为徒呢。其实小宝自从师从本山之后,就不再轻易演出,每次出场都要先打听清楚,生怕在不好的地方演出坏了师傅的名声。

5.王小利

本名王文利,男,1969年3月12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嫩江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宋秃子”,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能”,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刘一手”。

王小利生于黑龙江双城县一个二人转世家,父母是嫩江县民间艺术团的主演,在当地很有名气,王小利的童年时光几乎是伴随着父母的演出度过的。上初中后,王小利开始跟着父母所在的民间小班学二人转,王小利的父母教了他四十多出传统戏,唱戏没多久王小利就压轴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叫李琳的搭档,两人在一起唱了三场,彼此感觉很好,2000年,王小利和李琳结为夫妻。婚后不长时间,王小利夫妻到长春和平大戏院演出,并签了三年的合同。

2001年初,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的导演毕福剑到长春和平大戏院观看演出,那天晚上有汪小萍一对、魏三一对、翟波一对,还有王小利夫妻四对演员演出。演出结束后,毕福剑找到剧院负责人,说想在长春录制一期二人转的《梦想剧场》,就要这四对演员,一对都不许换。一个多月后,毕福剑重返长春,在静月潭做了一期《梦想剧场》,王小利获银像奖(每场比赛只设银像奖)。年底《梦想剧场》在山东举行总决赛,王小利捧得金像奖。

2001年,王小利报名参加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了此次二人转大奖赛,剧院特地为他排了大戏《包公断后》。王小利夫妻还专程拜访了何庆魁和高秀敏,何庆魁帮他修改了小品剧本。比赛当天,王小利先唱了段《靠山调》,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后,王小利开始唱正戏。开头几分钟观众不稳定,后来就鸦雀无声了,等王小利唱完了,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好长时间。

比赛之后,王小利认为自己肯定能得奖,但不知道能获什么奖,他的目标是给个奖就行。几天后,王小利的小品《骂大街》在脱口秀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颁奖晚会那天,王小利听说赵本山要收张小飞、王小宝为徒,他就壮着胆儿给高秀敏打了一个电话,他对高秀敏说:“听说赵老师要收徒弟,有这回事吗?您帮我问一下,能不能把我也收了。” 高秀敏说:“我可以帮你问,但成不成可不保准。”五分钟后,高秀敏给王小利回电话:“孩子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赵老师同意收你了。”听到这句话后,王小利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王小利还高兴地对唐鉴军说;“也同意收你了!”随后,他们几个人就开始商量去买衣服。王小利现在还记得拜师那天他和张小飞穿的是红衬衫,王小宝和唐鉴军穿的是绿衬衫,在信盟花园举行酒会时,他们几个师兄弟忙前忙后的情形,王小利至今记忆犹新。

搭档-李琳,女,1980年9月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营口市。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兰”,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白玉兰”。

7 蔡维利

蔡维利 男,1966年3月14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呼兰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铜奖。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丁庆林”,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Ⅲ》中扮演“维利”,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王老七”,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师爷”,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段督军”。

2002年11月15日,蔡成为赵本山老师的弟子。"我给师傅磕头时咣当一声,一楼都能听见。我端着酒杯眼含热泪,对师傅说:“请师傅放心,我绝不给师傅丢脸,我今生今世一定好好孝敬您!”

2003年2月,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和唐鉴军合演二人转小品《大戏进了小山村》,还和师兄弟们一起参加了省公共安全专家厅晚会的录制

搭档-牧童,本名张欣,女,1978年4月25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8蔡小楼

本名蔡玉宝,男,1967年6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桦甸市。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中扮演“钱老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柳一元”。 搭档-付小兰,本名付东兰,女,1969年4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齐镇长”媳妇。

在《马大帅Ⅰ》中饰演 大骗子钱老板。虽然剧中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9.王永会

男,1967年12月22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中扮演“赵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大管家”。 搭档-筱素清,本名樊素清,女,1963年3月25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赵玉田”母亲,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金桂珍”。 10.张小光

男,1970年9月8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Ⅲ》中扮演“牛二”,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大马勺”。 搭档-小牡丹,本名张君明,女,1965年11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11.博比·肯

出生地:乌克兰莱澳夫 性格:开朗 婚姻状况:未婚

获奖情况:中国外国人节目中国歌大赛金奖、全国外国人表演中国戏大赛金奖

影视作品:《西洋戏迷》、《长沙里手》、《风流才子纪晓岚》、《刘老根》、《喜福会》、《千年等一回》 最崇拜的人:赵本山

最喜欢自己曾经扮演的角色:《回娘家》中的小媳妇、《八路军》中的八路军 最喜欢自己表演的作品:《八路军》、《全能演员》 最默契搭档:曾炀

最难忘的事:被我师傅赵本山收为徒弟的那一刻 最幸福的事:师父和师兄弟为我过生日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白色 对自己的评价:作演员还不够格

对今后演艺事业的期望:作一个观众喜欢的喜剧演员 12 闫光明

男, 1972年12月30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在辽宁省第六届、第七届艺术节上获金奖。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中扮演“光明”,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一水”,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马副官”。

搭档-赵海燕,女,1973年12月1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在辽宁省第六届、第七届艺术节上获金奖。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永强”母亲,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方秀娥”。

13.王小虎.

本名王虎,男,1974年12月12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小八路”,《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李大国”。

搭档-张可,女,1981年7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铜奖。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药匣子”秘书。

14 王金龙

男,1985年8月2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新苗奖”。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秃三”。 15 高明娥(女)

女,1968年9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中扮演“桂英”,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幼儿园园长”。 16 孙立荣(女)

女,1968年10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黑山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孙立荣”,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能”媳妇,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金凤”。

17 贾小七

本名贾泽浩,男,1970年3月3日出生,籍贯河北省雄县。

搭档-升华,本名董秀珍,女,1970年3月27日出生,籍贯河北省雄县。 18 老臭

本名张春光,男 ,1976年6月25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阿城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中扮演“派出所所长”,在电视剧《马大帅Ⅲ》中扮演“强子”,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歪毛”。

搭档-刘丽,女,1981年10月31日出生,籍贯内蒙古扎兰屯市。 19 姜海军

男,1982年12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刘三”。

20 程野

男,1983年2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兴城市。

在2008年辽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过年了》中扮演“聋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宗二”。

搭档-郝莎莎,女 ,1985年9月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21 燕飞

本名徐忠海,男,1986年5月1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搭档-采莲,本名杨亚男,女,1986年5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22.杨冰

男,1986年8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铁岭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小墩子”。

搭档-赵丹,女,1986年8月9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电视剧《马大帅Ⅲ》中扮演“婷婷”,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三胖”。

23 苏小龙

本名苏兴龙,男,1986年4月3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演唱主题歌《今日升堂》,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斌子”。

24 刘小光

本名刘建光,男,1971年3月20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蛟河市。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马壮”,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赵四”,在《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老哑巴”。

搭档-陈晶,女,1981年12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25 小沈阳 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妻子:沈春阳(即小沈阳的搭档,25岁)

26 张小伟 本名张伟,男,1972年3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团长助理。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佐藤”。

搭档-赵咪咪,本名赵坚,女,1978年10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丽姐”。

27 孙小飞

二十七徒弟——孙小飞

本名孙金山,男,1976年5月5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张龙”。

搭档-胖丫,本名宋春花,女,1979年10月27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钱桂花”。

28 张凯

二十八徒弟——张凯

本名张彦广,男,1976年9月12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舒兰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杜仲”。

搭档-孙小双,本名孙玉中,女,1974年4月2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调兵山市。

29 厉小峰 本名历成祥,男,1977年2月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德惠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技术员”。

搭档-葛姗姗,女,1983年8月17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德惠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云”。

30 程红

三十徒弟——程红

本名裴立斌,男,1977年5月22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警察局长“杜镇海”。 搭档-梁红,女,1986年11月2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抚顺市

31 董三毛

三十一徒弟——董三毛

本名董明印,男,1980年5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榆树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徐会计”,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长海”。 刘丹丹,女,1983年2月27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榆树市。

32 宋小宝

三十二徒弟——宋小宝 本名宋宝利,男,1981年1月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通化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范四”。

搭档-霍小红,本名霍云红,女,1981年6月21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海伦市。

33 小鹏飞

三十三徒弟——小鹏飞

本名李绰,男,1986年7月24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搭档-陈爽,女,1986年10月1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磐石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李璐”。

34 田娃

三十四徒弟——田娃

本名田野,男,1986年11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新民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刘大鹏”。

搭档-小影,本名郭丽颖,女,1987年5月1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35 红孩 三十五徒弟——红孩

本名陈昆仑,男,1986年11月7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鹤岗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李小宝”。

搭档-李淑晶,女,1962年7月10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鹤岗市。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大姨太”。

推荐第8篇:孔子弟子 故事

孔子弟子 故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中文名称: 颜回

又 名: 复圣 字子渊 颜叔 颜渊 颜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评论(6)|1390

木绎 |十六级采纳率32% 擅长:小说考古学美容/塑身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4条回答

2008-10-12 13:44八方来福|五级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评论|30

2008-10-12 15:56la998319512345|三级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评论(1)|20

2008-10-13 12:49490146985|三级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这些天,连连有鲁定公、齐景公的使者向孔子问政,子贡均在场奉陪。事后,子贡问孔子:“齐公请教老师为政的首要之务,老师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公请教老师时,老师回答是了解下臣。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呢?” 孔子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齐国是个奢侈过度的国家,所以我给齐公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国最大的问题是大夫间互相争权夺利,企图架空鲁公,所以我以鲁公的回答是了解臣下。” 子贡听了,颇受启发,心中更加敬佩起老师来。

一次,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没有坠入地下,仍旧留存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它的重要方面,不贤的人只能认识他的次要方面。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又何必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事后将他和公孙朝的话告诉孔子。孔子点头说:“你回答得比我想的还精妙得当呀。”

公元前493年春天,子贡随孔子离开卫国,一路逶迤,次年春天到了宋国。 宋国本是孔子先祖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家乡,他年轻时还到宋国考察过殷礼,为此,孔子达算在宋国多停一段时间。谁知到了宋国,宋景公对孔子一行的到来表现十分冷漠,不仅内没有留用孔子的意思,连食宿也不予以安排,师徒的生活显得十分窘迫。看着先生愁眉不展的样子,子贡对孔子说:“先生,我还有块美玉,是把它继续收藏在行囊里呢,还是把它卖掉?” 孔子脸上有了喜色,笑着说:“卖掉,卖掉,但要卖给识货的买主。”孔子联想到眼下自身的遭遇,打趣地说:“连我自己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想将自己卖掉呢。”听了先生风趣而有几分伤感的话,看着手中的玉,子贡心里沉甸甸的。这快玉,还是他拜师时想作为拜师礼献给孔子的,当时孔子不收,他一直带在身边,没想到,在这种场合用上了它。子贡其实已物色了买主,这个买主就是宋国的大夫孙明子。孙明子为政勤勉,事君忠诚,却受到朝中善于弄权的司马桓魋的排挤。孙明子不畏权势,洁身自爱,为此特别喜玉。孙明子对子贡这位珍宝巨商的来到很关注,他在昨天宋景公会孔子的时,曾暗派使者向子贡打听美玉行情。子贡就将这块美玉卖给了他。孔子看着子贡卖玉得来的一大袋金银,心里踏实了许多。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 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 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 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

公元前479年三月初,子贡从齐回鲁去探望老师,孔子在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前些天,他得了病,今天,他感到时身体有所好转,正柱着柺仗由几个弟子陪着在院子进而散步。他看到进门的子贡,责备而亲情浓厚地说: “赐,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 子贡像请罪一样说:“我不知道老师病了。” 子贡扶老师进了屋。孔子让其他弟子离开,只留子贡在身边,他指指七絋琴。 子贡会意,净手,坐下给老师鼓琴。孔子和琴而歌:

泰山其颓乎 (巍峨的泰山啊,将要崩颓)

梁木其坏乎 (巨大的梁柱啊,将要折断)

哲人其萎乎(一代哲人啊,将要凋谢枯萎)

歌声愈来愈弱,鼓着琴的子贡听着老师忧伤的歌,看着老师衰老的神态,子贡感到心尖发紧,喉头发胀,眼泪禁不住涌出眼窝,泪珠滴在琴弦上,又被颤动的琴弦弹得四下飞溅。二月十一日,关爱自己胜过父亲的老师孔子,在子贡日夜守护的床榻上与世长辞了。 子贡忍着极度悲痛,安排孔子的后事。他对众师兄弟说:“老师四年前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我们这些弟子,就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老师生前待我们胜父母,我们理应以儿子般的孝义回敬老师。” 子贡拿出重金,为孔子准备厚葬。孔子丧礼的隆重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诸候,三千弟子一律以孝子身份披麻戴孝。孔子的棺椁停放在正厅,灵堂前跪得雪白一片,哀声震天动地。鲁哀公也来吊孝了,他宣读他的悼词:“上天太不公平啦,不肯留下这位老人,让我一人在位,孤零零深感内疚。尼父啊,我失去了律已的榜样。以后向谁请教呢?” 跪伏在地的子贡听到此愤然起身,向哀公说:“失去礼节,秩序就要混乱,失去名分,就要产生过失,丧失意志,就会惑乱,失去所宜,就会出现过错。夫子生前不被重用,死后却来哀吊,此非礼也!以君主身份称一位失意大夫为父,亦非礼也!” 子贡一言出口,满庭皆惊,都替子贡揑一把汗。 哀公先是一怔,不仅没恼怒,反而赞许道:“子贡,真君子也!寡人欲请你任左相之职,可肯赏脸!” “鲁国胜任相职者,已升天矣!”子贡说着放声哭起来。安葬了孔子,子贡和师兄弟们在墓地开始为孔子守墓服丧。 半个多月以后,春风送暖,大地开始复苏,子贡提议:“我们该在老师坟墓前栽上各自喜欢的树,这样,即便我们服完丧离开这里,代表我们的树还在和老师作伴。子贡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子贡在孔子的墓道旁栽了一棵楷树,喻老师永远是自己心中的楷模。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推荐第9篇:作文素材——民国大师群像

作文素材——民国大师群像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 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 高的造诣。“*”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 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 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 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 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 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 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 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 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素材二】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 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 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 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 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 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容忍, 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 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素材三】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 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 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一生曾3 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 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

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 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鲁迅在世时, 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 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多维解读 1.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 :“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 “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 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快乐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 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

【素材四】 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 反抗思想统制

1939 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抗辩函的执笔者即冯友兰先生,冯教授说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视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陈寅恪纪念王国 维的雄文,为学者立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冯友兰的这篇雄文,则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

其另一雄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被公认为最能彰显西南联大的精神及其特殊历史意义。碑文有言:“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 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学术自由精神在当今学术界却日渐消逝了。

然而,20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批判最多的也是冯友兰;谈起 20 世纪的中国哲学,唯一绕不过去的人还是冯友兰。一个事实是,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李慎之曾经评价说,冯友兰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就如坎坷动荡的近代中国的命运一样,冯友兰的一生,坎坷与矛盾并生,苦难与责任共存。冯友兰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已 80 多岁,年老多病, “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150 多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全由老人口述,助手笔录而成。他的最后 15 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写作中间多次生病住院,他甚至说,“现在治病, 是因为书未写完。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冯友兰是拼着性命在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果然书成后4个月,他安然而去。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文中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多维解读 1.人生的作业

古代先哲庄子曾经发出过“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形容人生短暂。但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则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完成好人生的作业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 15 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拼着性命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实现了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作业,含笑九泉。

2.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

学术自由是学者治学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提倡学者治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者要以怀疑的精神建立学术批评的民间立场,要敢于对行政干预说“不”。面对国民政府的三度训令,冯友兰 慷慨陈词,执笔抗辩,其抗辩雄文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为学术自由树立了典范。

【适用话题】 典范、精神自由、学术自由、老当益壮、站在巨人的肩上、活着的意义、人生的作业、要勇于说 “不” 【素材五】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易 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在纪念“九·一 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 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北将不致终亡。”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多维解读 1.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

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但随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 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观现实,惜哉痛哉!

2.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一格揽人才

【素材七】 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铁肩辣手,记者当有天下责任;快笔如刀,报人不惜满腔热血”,这是民国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一生的真实写照。素有“新闻救国”之志的邵飘萍,心怀壮志,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抨击丑恶,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袁世凯称帝,他大声疾呼:“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宋教仁遇刺,他秉笔直书:“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指袁世凯。最终因不愿向反动军阀张作霖低头,面对30万元巨额“封口费”毫不动心, 遭到枪杀,以身殉国。

●多维解读 1.勇于担当 :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要勇于担当。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应该是公众的眼睛,要尽量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对社会进行激情而理性的观察、审视。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将个人的“小责”, 升华为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大责”。正如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所言:“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虽路途坎坷,然信念不改,屡仆屡起,至死方休。”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公平”当为“铁肩”所负,“真理”应为“辣手”所书。“辣手”除了犀利、尖锐、深刻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辣” 的背后,应有一颗济世之心。

2.报人风骨 :真正的报人应具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不颠倒是非、不哗众取宠”的风骨。有“新闻救国”之志的自由报人邵飘萍,心怀壮志,抨击丑恶,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在不自由的境遇中,凸显了一个自由的灵魂,彰显出一个正直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的精神风骨。 【适用话题】 责任、风骨、勇于担当、人间正义

推荐第10篇:作文妙笔之点睛大师

1.莎士比亚说:

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

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

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2.几米说: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

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

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

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

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

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

我不了解我的寂寞来自何方,但我真的感到寂寞。

你也寂寞,世界上每个人都寂寞,只是大家的寂寞都不同吧。

3.刘心武说:

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

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

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4.亦舒说:

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5.郭敬明说:

我终于发现自己看人的眼光太过简单,我从来没有去想面具下面是一张怎样的面容,

我总是直接把面具当做面孔来对待,却忘记了笑脸面具下往往都是一张流着泪的脸。

6.刘心武说:

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

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7.韩寒说:

再累再苦就当自己是二百五再难再险就当自己是二皮脸。

8.安妮宝贝说:

当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想寻找什么。

她只是寂寞。

9.遇见平凡说:

缘分像一本书。

翻的不经意会错过童话读得太认真又会流干眼泪。

10.张小娴说:

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

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11.亦舒说: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12.刘心武说:

\";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 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 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 13.张爱玲说: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14.三毛说: 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就未免太多了。 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

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15.雪小禅说: 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因为这首歌,我们一起听过。 16.郭敖说: 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17.三毛说: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

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 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18.梓色心晴说: 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 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得放弃了。 19.玄漪说: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 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20.张爱玲说: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 不是我爱你、我恨你,

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21.马云说: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22.饶雪漫说: 这个世界欺骗了我,我必须给与还击,我不会放掉任何一丁点儿属于我的幸福, 哪怕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坠入地狱,我也在所不惜。 23.郭敖说: 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 尽管如此,这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所替代。 而那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的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24.GARVEN说: 话是人说的,屁也是人放的,说话和放屁一样,都是一口气而已。 25.三毛说:

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

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身的幼稚。

26.张小娴说:

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

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27.人非草木说:

再丑的人也能结婚,再美的人也会单身!

28.张爱玲说: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2、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4、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5、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6、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37、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8、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39、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40、

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41、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2、

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43、

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4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5、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7、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8、

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49、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50、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1.红颜无罪,只是太美

2.我怀念的不是你,而是你给的致命曾经。3.你忘了回忆,我忘了忘记 。

4.碎了一地的诺言,拼凑不回的昨天。5.深浅不一的印记,付之一笑的回忆。 6.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绝望。 7.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8.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

9.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麽收藏、要怎么去拥有?

10.她们都说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最痛。11.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12.其实酒不醉人,只是在喝的时候想起了那不堪的过去。

13.记得, 一个雨天、你说你会很疼我,现在、又下雨了、带走了我们所有的誓言…… 14华丽的转身、华丽的落泪、华丽的说、不爱你。 15.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

16怎么牵过的手可以随便放空,那些温柔,被你带走 。 17.有时候 闭上眼睛、才能看见最干净的世界。 18.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19.你曾经给的那些名叫爱的东西,早已灰飞烟灭。20.明明都知道那都是谎言,可是我还是会被感动。 21.曾经海枯石烂,抵不过好聚好散。 22.用生命去诠释你的逢场做戏。

23.一些记忆挥之不去,一些回忆抹杀不了。24.你说时间会冲淡一切,距离会让我们好过些。 25.世界上最可怕的词不是分离,而是距离。 26.哭久了会累,也只是别人的以为。

27.我要怎样才能躲掉,命运的心血来潮。

28.我假装过去不重要,却发现自己办不到。29.曾经以为你就是氧气,原来只是闹剧。 30.一个人害怕孤独,两个人害怕辜负。

31.明明是你做错,何必装作很难过。32.不爱我,就别感动我。

33.我们之间,何只一颗心的距离。

34.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35.原本以为最伟大的是友情,可就连友情都那么卑微。 36.我一个人的魅力,哪比得上你们两个人的甜蜜。 37.每一次的自欺欺,我都做的很完美。 38.昔日是我们,如今已是你我。

39.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40.习惯用那虚伪的笑,去掩盖内心的悲伤

第11篇:弟子归演讲稿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弟子规》所思,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内容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书中讲了好多规范。下面我主要想说的是人的道德观念。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蛮干,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也不会快乐。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不好,心态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现在社会上好多学校,企业只教学生和员工学历、技能、技术。很少有学校和企业教人道德的,大家看看现在的社会,真正危害人类的东西都是有学问的人造出来的,专家都说了,三氯氰胺的有毒奶粉、地沟油,这大家都知道。专家说这些东西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研究不出来的,学历再高怎么样,学历越高越危险。他们拿着学历和本事去害人,

同样的一个人的“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往馒头里参完了色素的普通人,一转身出去就成了买放进猪肉里瘦肉精的受害者,头几分钟还是加害者。所以大家应该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要全民学习《弟子归》。也只有把全民的道德观念建立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说人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社会上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在当个小领导的时候还能为人们做一点事情,但随着他通过各种手段、一步一步得当上了大领导后,就开始腐败、贪污、受贿最终进入监狱,有的甚至是死刑。这就说明他的道德修炼的不够,积累的不够,和他的事业不成正比,他也就承担不了他的事业。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规范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们大家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第12篇:孔子的弟子们

孔子的弟子们

都说大圣人孔子三千门徒中有七十二位贤人,七十二贤人中有儒家十贤。孔子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包括后世整个儒家体系中的大能们,比如说亚圣孟子集大成者荀子一类的,都是孔子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可以说孔子一个人带着一批人,影响了泱泱华夏两千年。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孔子的弟子们。仅凭我个人喜好,最喜欢孔子的这三位弟子——子贡、子路、颜回。

第一当然是子贡,复姓端木,名赐。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瑚琏”指的是在祭祀用到的礼器,孔子指子贡是那种治国安邦的人才。或许有些人并不是很认同这么积极入世的人,但是不得不说子贡的通达善变以及巧舌如簧当属孔子弟子中的第一。作为孔子弟子中有钱人中最会读书的,也是孔子弟子中读书人里面最会赚钱的,子贡,也就是端木赐,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开创了儒商这个团体,成就他“儒商始祖”的称号。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从而变成春秋时期鼎鼎有名的大富豪。司马迁也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子贡列为最会赚钱的十七个男人之二,大大赞扬了子贡对于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当然子贡最吸引我的地方还不在这里,男人的梦想,无外乎出将入相封妻荫子割据一方一统天下,或者腰缠十万富甲一方,或者长生不老驾鹤上九霄。子贡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丝毫也不弱于冉有子路,尽管《史记》中记载的子贡可能有点失真,但是有一点是真的,子贡最后做到的是卫国宰相,也算是出将入相了吧。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记载:“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就是说因为鲁国的弱小,被其他国家欺负了,孔子弟子们群情激奋跃跃欲试,但是孔子偏偏派出子贡解决危机,本以为自己对子贡的看法已经很高了,没想到子贡的能力实在太强了,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彻底搅乱了鲁国周围五个国家(不排除孔老夫子暗暗授意)。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子贡把鲁国保住了,把齐国搞乱了,把吴国搞垮了(这也是后来勾践能翻盘的原因),让晋国和越国变强大了。

这也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子贡在学习成绩上也没有落下,那么事实上,子贡是孔子弟子中言语科中的高材生。“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而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往往将其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

子贡还是老师的贴心小棉袄。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孔子在他快不行的时候想念着子贡快来。《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意思就说孔子等子贡好久了,他怎么还不来。

其实说来孔子快要病逝时,他什么的亲近的人也确实不多了。在孔子之前子路死了儿子死了,连他视为衣钵传人的颜渊也死了,大圣人晚年无疑是凄惨的,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么我们第二个讲的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及最忠实的跟随者,子路。

子路为人耿直而且勇武刚正,是侍奉孔子最长时间的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中读书人里面最会打架的,也是最容易惹事的。其实如果不看他的儒家弟子身份,我更愿意称他为游侠。而且关于子路拜师也是因为孔子被子路侮辱了,却用礼来引诱他,结果那时还没什么文化的子路就欣然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投入儒家门下,并一辈子信奉和守护他不离不弃。 我们在《论语》中也经常看到子路驾车带着孔子去这去那周游列国的,我想那时候子路一定为护卫孔子的安全尽了不少力,甚至说有可能子路亲身上去和别人干架。(详见孔子与匡人之间的矛盾)

子路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孔子对于子路的评价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并且孔子还隐晦地提到子路可能会因为他的性格丧命,可能子路对自己的武力抱很大的信心或许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吧,子路就算身死也要守护他的道。

关于子路的死,《史记》中记载:“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就是说子路因为坚守自己的道义,结果付出了生命。而知徒莫如师,孔子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子路肯定会尽力维持卫国的稳定,如果卫国都乱了,子路肯定也危险了。

最后,很抱歉才写到颜渊。他可是孔子自己认为的接班人,是孔氏七十二贤之首,后世尊为“复圣”,在孔庙中也是唯一一个作为孔子亲传弟子中可以侍奉在孔子身边的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也多次称赞他“贤哉,回也。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贡也承认他不如颜渊厉害:“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颜渊因为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所以并没有太多钱财挥霍。所以颜渊非常自然地选择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想象一下颜渊一个人在陋巷中,在穷困贫苦中打磨自己的道德,完善老师和自己的学说,这种东方苦行僧式的修炼又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呢。

而颜渊英年早逝之后孔子难过死了,他不停的提起颜渊的离去对他的重大打击:“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视颜渊如己出,想传授给他毕生所学,可惜老天觉得春秋有个孔子就够了,如果再多一个颜渊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历史了,就让颜渊早点死掉好了。

最后孔子唱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一代圣人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七十二贤开始为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儒学四处奔走并广为流传,历史也向着战国驶去,大风乍起。

孔子之后再无孔子,但有孔门的弟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老师的学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儒家的道。

高二(1)陈占一

第13篇:读《弟子职》有感

每周读书笔记

读后感想

读了《弟子职》我感受到了教学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像第一段管仲告诉了我们学生应学习善、义,性情要温顺 ,心志、行为必须正直,出外举家要遵守常规并接近有德之士,容貌端庄整齐、内心必须合于规范,早起迟眼、衣带必须整伤,朝暮学习、一定小心翼翼等。当我们用孝等教育取缔应试教育的时候,教育比较注意个性的发展了,人文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了。可是凡事有利有弊,当我们注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规范教育。如组织学生出外游玩,从坐上车开始,多数学生旁若无人的说笑,吃完了,玩完了,身后留下的是垃圾,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也应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起来,凡事能是非分明,学习贤德之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虚心向老师请教,崇尚知识,向善、向美、向仁、向义,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14篇:弟子归学习心得体会

弟子归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公司提供此次学习机会给我,让我参加深圳道德讲堂的学习.以前也略有听过,但是一直没有深度的接触《弟子规》这篇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很惭愧。通过从几天的学习跟生活来讲受益匪浅,感悟很多,改变也略有,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谈谈我对学习弟子归的一些心得体会。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一书的核心。主要意思是讲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还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事孝为先。所以我们交朋友或者公司招聘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人孝不孝顺,看他平常如何对待自已父母的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的道德观的好与坏。企业要做强做大,营造和谐的氛围,更需要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跟才两者是相互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所以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台电脑连接互联网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网吧就像是一所学校,手机也是我们学习的好伴侣。所以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搞清楚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张发老师讲的行孝心的核心就是:动情-入心-践行,所以一定要行动,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在参加此次学习时,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本人也是深圳义工的一名志愿者,闲暇的时间我也有参加过深圳义工联组织的一些活动,感受很多,享受帮助它人后的那种开心满足感。可是经过此次几天几夜的学习,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是本。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母亲十月怀胎,精心呵护,一滴母乳一滴血的养育了我。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曾经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母亲寄点钱就是尽孝顺了,现在想来这是何等的愚蠢啊,所以我在现在及未来应多抽出时间来陪伴我们的亲人,尽孝道。

还有对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官员腐败、商业不诚信、道德观丧失等等很多问题.医生不像医生,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小孩子玩游戏看奥特漫,喜洋洋.网吧里面70%的都是未成年人,在里面玩的是什么呢?我想大家大脑里应该都会映射出那种场景,这就是当今中国素质教育的悲哀,现在学生抽烟、喝酒、吸毒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我想更需要我们深思.假如长此以往再一昧的崇拜西方文化,幻世以愚,未来的某一天可能真的就会历史重演。到时,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啊!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所写的一本书《不战面胜》我想那应该是写给我们中国人看的。我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应该是道德观不正确,从小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没有从小做起,从小就没有很好的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很好的道德行操。这也是我们当代人需努力的方向,古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刻的你我需要协手并肩,一起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尽献自已的力量.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代代相传,将华夏子孙的优秀品德共世人所知晓.

总之,以上是我此次学习感悟最深的,感受到了以后对于我自已以及我的家庭来讲都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

>这本书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经典,通过学习是可以提高小孩子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成年人学习了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自已对家庭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让我们为弘扬传统文化一起努力吧!

二0一五年6月

第15篇: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曲《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2.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3.能听辩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并能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辩各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听辩主题音乐并能听听在片段中出现的次数及力度上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很久以前,古老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魔法师,他有一把神奇的扫把,只要他一念咒语,小扫把人什么都能干。嘘,魔法师开始施魔法了,我们来听听。 聆听魔法师施魔法片段(创设神秘的情境)

魔法师有个小徒弟,每天要干很多的活。在师傅身边久了,他就偷偷的学起师傅的咒语。

二.对比变化,感受聆听

1、聆听小扫把主题旋律 这一天,师傅出门办事了,而我们可怜的小徒弟还得把师傅那大水缸的水倒满。这时候,他灵机一动,他也想像师傅一样用咒语让小扫把替他干活。那他的咒语能不能有效呢?我们来听听 (1)聆听大管主题,演唱旋律 (2)出示大管图片

(3)想象一下吹奏大管的样子用“崩”演唱旋律 2.聆听魔法师弟子发咒语命令扫把拎水片段 (1)小扫把主题出现几次? 用你的手指头来表示你听到的次数 (2)再次聆听

这音乐出现了3次,有什么不同? (音乐要素的变化)

小徒弟的魔法灵了,心情怎么样? 3.聆听水溢出片段

小魔法师看着小扫帚越干越起劲,自己便舒服的躺在师傅的椅子里不知不觉竟打起盹来。没想到这边,听:(片段) 你怎么感受到水溢出来了?什么乐器表现水溢出来了?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乐器) 出示小提琴图片

讨论:水满出来,你怎么办?

4、观看砍扫把片段

情急之下,我们的小徒弟是怎么做的?

5、聆听复活片段

(渐强渐快)

事情顺利吗?

6、聆听大水泛滥片段

如何表现大水泛滥?(力度、速度)

6、聆听结尾部分:

危急关头,魔法师回来了。

两段音乐哪段代表魔法师回来?

7、作品结构简介

《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分序奏、谐谑曲及结尾三部分。

三、完整聆听

四、结束课堂

第16篇:魔法师的弟子 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

一,

课题:《魔法师的弟子》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类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在1897年写的一首交响诗。内容取材于歌德的诗,讲的是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时,偷偷的摆弄起师傅的魔法扫帚来,结果却搞的水漫金山,十分狼狈。这首乐曲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效果。适合小学学生理解欣赏。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过度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既有小学生的天真可爱,又有初中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对童话故事等很感兴趣。并且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也对管弦乐队有所认知。所以将本首管弦乐合奏作品与音乐故事相结合,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一环环的故事情节中锻炼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聆听乐曲《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交响诗。

2,听音乐,讲故事,听辨各主题的表现意境,以及各主题的演奏乐器。

3,学唱小扫把的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听辨几种主奏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小扫把主题旋律的模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二,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2,新课

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位老魔法师。这是怎么样的一个老魔法师呢。(听音乐)神秘的

恐怖的

高高在上的

法力高强的

②魔法师有一个小扫把。 (活泼可爱的 诙谐幽默的)

模唱小扫把的音乐主题,发掘谱子中的音乐记号

·顿音记号————每个音要演奏的活泼轻快

·休止符————空拍,使音乐有间隔,更跳跃

·八分音符———— 短音,用大管演奏使得音乐更活泼跳跃,诙谐幽默。

跟着音乐走起来,感受小扫把音乐的节奏。

③小魔法师偷偷的对着小扫把念了咒语,在音乐中感受魔法对小扫把起到了作用。并且把水倒进了水缸里。(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④魔法起到了作用,小扫把帮小魔法师打水。他高兴极了,在小扫把前欢快的跳起舞来。(聆听小魔法师高兴舞蹈的音乐)

⑤聆听音乐,找到小扫把的主题出现了几次。三次主题的出现分别用到了什么乐器。在乐器情绪上市怎么变化的。(分别是大管独奏、小号主奏、管弦乐合奏。情绪变得越来越高涨,力度逐渐变强。运用了主题反复的方式体现小扫把打水越来越起劲。)

⑥小扫把不停地打水会发生什么事情。(水溢出了水缸,在音乐中找到水溢出的地方,并用流水的动作来表现。用到的是,弓弦乐器)

⑦水真的溢出来了,小扫把还在继续打水,聆听音乐是如何表现水的变化的。(音乐越来越强,节奏越来越紧凑)

⑧小魔法师非常着急,情急之下用斧头将小扫把劈成了碎片。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感受将小扫把劈碎的音乐,并且魔法并没有消除。而是每一个碎片都变成了新的小扫把继续提水。只有等老魔法师回来才能挽救这一切。(从新完整的听一遍音乐,一起来表演小扫把提水和水溢出的动作。并且当你听到魔法师回来的时候请站起来。)

⑨最后,老魔法师回来了。大水也被控制住了。小魔法师的心情是怎么的?又是用的什么乐器来表现的。(聆听最后老魔法师的音乐,小魔法师很后悔,心情低落。用的是小提琴来体现的。)

3,拓展

迪卡斯,法国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这首音乐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 等构思创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称之为交响诗 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也叫交响童话。

三,小结

本首音乐作品极具有画面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音乐知识与童话故事之间的时间串接。应避免环节不像扣而引起的审美错误,以及知识与童话故事之间时间没正确串接所引起的兴趣流失。

第17篇:司法考试出题人弟子

首先,三种必备资料

1、三大本,全称为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及配套白皮书。

2、司法考试最新法律法规(2013版本),如指南针的法律法规汇编;

3、历年真题,分类编和按年份编的各一套;

4、众合或者万国的专题讲座系列书籍,资料在精不在多!

关于三大本,此书内容过多,严格意义上来说有点超纲了,本写的很细也很啰嗦,60%都是废话,是不会考,而且一般你分不出那些是废话,所以用作学习的参考书更为合适。

关于法条,同样是为了备查,平时不需要看,重点法条最后看,主要是一些经济法、商法的题目,基本上就是考法条。

关于历年真题,不建议一开始就立即复习历年真题,真题是很宝贵的资源,做掉就没了,可先看一套时间比较久的真题,等复习到

6、7程的时候做效果比较好,而且体会也深。关于专题讲座系列书籍,这套书的实实在在的复习了。

关于辅导班,如果经济和时间允许的,可以参加一个北京的面授保过班,三校、众合都可以,如果在职或经济条件不允许,就报网上辅导班更合算的了。

但如果你认为不需要报班,并且自己完全有可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资料,可以直接在各考上网找的,但这样比较花时间,而且你要对讲座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做到这点,对于一般的考上,可参考下以下辅导班信息!

复习顺序,从理论较难的学科开始复习,记忆性的学科放到后期复习。例如民法、刑法先复习,最后复习经济法、法制史等。

而各部法的知名老师推荐:

刑法:韩友谊、刘凤科、柏浪涛、阮齐林

刑诉:刘玫、汪海燕、谢安平、卫跃宁

民法:王利(出题人代言弟子)、李建伟、李仁玉、钟秀勇、隋彭生、张翔

民诉:潘剑锋(出题人)、刘小黑(出题人代言弟子)、杨秀清、郑其斌、房宝国 行政:王旭(出题人代言弟子)、林鸿潮、吴鹏、胡锦光、季宏、王锴、张峰

三国:张丽英(出题人)、祁欢(出题人代言弟子)、杨帆(女)、李文沛、李毅、王斌、曾涛

商经:汪华亮(出题人代言弟子)、王小龙、张海峡

法理:周旺生、杨帆、淳于闻、叶晓川、高其才

法制史:赵晓耕、杨帆、淳于闻

宪法:焦宏昌、杨帆、淳于闻、李红勃、徐金桂

主观题:张合功、邹建章、王旭、叶晓川

第18篇: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曲《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2.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3.能听辩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并能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辩各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1听辩主题音乐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

2能听片段中出现的次数及力度上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很久以前,古老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魔法师,他有一把神奇的扫把,只要他一念咒语,小扫把人什么都能干。嘘,魔法师开始施魔法了,我们来听听。 聆听魔法师施魔法片段(创设神秘的情境)

魔法师有个小徒弟,每天要干很多的活。在师傅身边久了,他就偷偷的学起师傅的咒语。

二.对比变化,感受聆听

1、聆听小扫把主题旋律

这一天,师傅出门办事了,而我们可怜的小徒弟还得把师傅那大水缸的水倒满。这时候,他灵机一动,他也想像师傅一样用咒语让小扫把替他干活。那他的咒语能不能有效呢?我们来听听 (1)聆听大管主题,演唱旋律 (2)出示大管图片

(3)想象一下吹奏大管的样子用“崩”演唱旋律 2.聆听魔法师弟子发咒语命令扫把拎水片段 (1)小扫把主题出现几次? 用你的手指头来表示你听到的次数 (2)再次聆听

这音乐出现了3次,有什么不同? (音乐要素的变化)

小徒弟的魔法灵了,心情怎么样? 3.聆听水溢出片段

小魔法师看着小扫帚越干越起劲,自己便舒服的躺在师傅的椅子里不知不觉竟打起盹来。没想到这边,听:(片段) 你怎么感受到水溢出来了?什么乐器表现水溢出来了?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乐器) 出示小提琴图片

讨论:水满出来,你怎么办?

4、观看砍扫把片段情急之下,我们的小徒弟是怎么做的?

5、聆听复活片段(渐强渐快)事情顺利吗?

6、聆听大水泛滥片段,如何表现大水泛滥?(力度、速度)

6、聆听结尾部分:危急关头,魔法师回来了。

两段音乐哪段代表魔法师回来?

7、作者简介迪卡斯(1865——1935)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C大调交响曲》、芭蕾舞剧《仙女》、歌剧《阿兰娜和蓝胡子》等。交响谐虐曲《魔法师的弟子》时期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他是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老师。

《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交响诗,创作于1897年,分序奏、谐谑曲及结尾三部分。

三、完整聆听

四、根据故事情节编创表演。师生互动

五、结束课堂

第19篇:菊花作文——问菊

【成人眼里的童\"话\"世界】+问菊

东篱采菊

时值季秋,寒霜初降。风清云淡,寒意微酿。远山萧索,风云变相。落叶随风起,孤雁自南向。好一派凋零之景,残秋之象。

有母女二人,踏霜漫步于公园之内,遍观万物枯槁之恣,畅聊人世沉浮之态。行走间,眼前顿现繁茂之景。正是那临寒独自开,孤傲东篱菊是也。只见其迎风摇曳,英姿飒爽,寒风凛凛而无惧色,草木凄凄而自逍遥。

童女惊其昂然之貌,欣然拍手而歌之。歌曰:“风飒飒兮千树枯,寒空冷雨锁清秋。万籁醉兮独君醒,芬芳淡雅体自修。东篱采菊兮,试做陶令公。叹君洁质,赞君高雅。霜雨无情红颜败,百花凋去芳正幽。孤傲一枝迎冬开,风骨高洁名自留。”歌罢伤感而叹曰:“残花败叶随处可见,难得有此好花而无人观赏,可惜。”

其母含笑而语曰:“此花有情,必待有心之人方可观得。宁孤芳自赏而不沉浮于世,此其有情之所在。于百花之中求得玫瑰诚为易也,而于沙漠之中寻得绿洲实则难哉。何也,以其所取之道不同尔。踏春寻花可怡然自得,而赴于大漠求其水源,烈日炎炎,寸步难行,孰易孰难,不辨自明。秋风素杀,凛凛严寒,有心访花之人可得其观。吾二人岂非有心人哉?”童女转忧为喜,随其母品菊观赏,乐在其中,不知日已西沉耳。

二零一三年仲夏作于溪语阁

第20篇:作文审题三问

——2009年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题解析

文章作者:高满生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348期 2009-10-19 11:18:30

专家博客: 

余映潮博客: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一) 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二) 

唐建新博客:今天怎么教语文之五——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娴熟处理 

胡明道博客:新课标启示——原来不是写作文呀 

文题回放

写作(60分)

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

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

请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9年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导航

写好这道作文题,同学们可对其进行“三问”。

一问“是什么”。盐城市2009年中考作文题“心灵的脚步”,考生要去思考:我要写的这篇文章中“心灵”是什么?“脚步”又是什么?“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而作者要写的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方面,或是“内心”,或是“精神”,或是“思想”。不可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更不可以界限不清,一会儿写精神,一会儿写思想。“脚步”又是什么?这里的“脚步”,用的肯定不是本意,而是寓意,那么,考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擅长,从为我所用的角度阐释这个词的寓意。我们可在与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中,准确地把握题目的中心,避免偏题。“脚步”让我们想到“行走”,想到“前进”,想到“成长”,“脚步”的弯直、深浅、快慢,都可成为写作的内容。但“脚步”,又不等于“脚印”,“脚印”更多的强调“结果”,而“脚步”强调的是“过程”。但“脚步”又不是单纯的“过程”,它还有过程中的“定格”。所以,这个题目可以简化为“内心(精神、思想)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样一简化,揭开了文题的深层面纱,作文的思路就清晰了。

二问“怎么样”。“心灵的脚步”中的“心灵”是作文的主要素材,在这里写心灵,考生最好选择第一人称“我”来写,因为写人物的内心、思想、精神,只有写自己,才能写得真切,才能显得真实感人。而“脚步”是文章的题眼,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写好“脚步”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脚步”是文章要详写的部分。怎么写?考生要善于思考:心灵的脚步怎么样?可以从“弯直”的方面去选材,写前进的脚步不是一帆风顺。这里考生要注意,这道题不宜写客观上“道路”就是曲折的,“我”不走不行;而是道路是直的,“我”自己走了弯路,这是“我”主观造成的。这样才紧扣“脚步”,不至于偏题。考生也可以围绕“深浅”方面去选材,如:写在“我”心灵成长中,深一脚浅一脚,一会儿心血来潮,

一会儿灰心丧气,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或写心灵“沉重”的脚步,记一次刻骨的痛,让“我”心灵受到震撼,留给“我”终身的教益,但重点不是写得到哪些教益,而是重点描写脚步如何沉重。此外,还可以围绕脚步的“快慢”组织材料,个人成长的快慢,与“我”自身的努力有关,同时又与客观的外在条件有关,等等。

三问“为什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决定主题的深刻与否,从而决定作文的优劣成败。每个考生必须清醒认识: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件事,我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例如,有一位考生写通过妈妈要“我”穿衣服,来表现“我”思想的成长:儿时,妈妈要我穿衣服,我当成命令,有时穿多了,也不敢脱下。小学时,妈妈天天都提醒“我”多穿衣,她的唠叨让“我”厌烦。初中时,我开始出现叛逆心理,妈妈越是提醒多穿衣服我反而穿得越少,结果冻病了,得了病毒性感冒。我还是硬撑着,以示反抗,就是不给妈妈教训我的理由。最后引发了病毒性心肌炎,差点把命丢掉。治病期间,妈妈伤心地流泪,委屈地自责,妈妈后来告诉我,因为小时候我抗生素药用多了,现在我的免疫力差,所以她必须常常提醒我多穿衣服,注意身体„„我内疚、后悔不已。这个故事是表现“我”思想成长的脚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曲折。当然,作文不能停留在仅仅告诉读者这件事上。考生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考生继续深挖下去:“我在自责中感受到母爱。母爱从来都是伟大的。”写到这里,文章主题已经揭示出来了。可惜还不够深刻,因为一般人写这类事都会把主题揭示到这一层面,读者也会想到这一层面。那么,我们不妨再进一步追问:“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又是为什么呢?这样文章主题就会向更深刻的方向发展:“要学会懂得感恩。”如果再进一步追问:“我写感恩母亲”又为什么呢?因为从感恩母亲这件事上,“我”认识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对“我”关爱有加,而“我”却常常忽略甚至漠视。我们要善于发现,懂得感恩社会和他人,把“小爱”变成“大爱”。这样情感升华了,主题深化了,紧扣文题,真正突出了“心灵”的脚步,也给了读者不少的教益。

小编发帖

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道命题作文中的“脚步”二字,正是一个近几年来出现比较频繁的生活体验类热词,相信考生们对它都不会陌生,甚至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就写过它。可能有不少粗心的考生一见到这个似曾相识的题目,会简单地把本题跟常见的“脚步”话题作文混同起来,头脑一热,不假思索,直接就把平常写过的作文原封不动地默写上去。照这样去写,很难不偏题跑题。殊不知,文题中的修饰语“心灵”容不得我们忽视,而准确理解文题的含义,是我们审题的关键。文题关键词虽然是“脚步”,但它突出的是心灵方面的感受、体悟,更着重于心灵方面的挖掘。写这篇作文,我们需要回忆自己的难忘经历,搜寻那些曾经的内心感受,描写真实的生活体验,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刻画真切的心灵感悟。描写成长故事,展现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不会偏题、跑题。切忌单纯、肤浅地描写生活中的“脚步”。

今年依然有不少地市的中考作文题与往年的中考文题类似,但要注意也仅是相似,有的在题型方面有所差异,有的在词语组合方面有所变化。对于这样的题目,更需细心,更要有辨别的功夫。这类文题相信还会在明年的中考中继续出现,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引起注意并在审题构思选材方面加以一定的辨析训练

满分作文:心灵的脚步1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348期 2009-10-19 11:27:27

专家博客: 

余映潮博客: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一) 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二) 

唐建新博客:今天怎么教语文之五——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娴熟处理 

胡明道博客:新课标启示——原来不是写作文呀 

我站在16岁的路口,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足迹,才发现,每一个脚步都是经典„„

一岁·胆怯

春悄悄来临,花园里,爸爸说,年幼的我死死抱住妈妈的手臂,怎么也不肯松开手试着向前迈步,妈妈拍拍我的头:“小清,乖,妈妈就在前面,你走过来妈妈抱!”说着,退后几步,向我张开臂膀,眼睛里充满了鼓励。终于,我颤颤巍巍地抬起了脚步,跌跌撞撞地冲进妈妈的怀抱。

这一步,充满了胆怯,但我选择了面对。

八岁·欣喜

顾不得背上的书包沉重异常,我一路飞奔回家:“外婆,外婆,我得奖状啦!”外婆闻讯从厨房里走出来,接过我高高举起的奖状细细观看,慈祥的眼中盛满了喜悦和自豪,嘴角也越抿越翘。外婆转身走进厨房:“伢,今天外婆给你做红烧肉!”

这一步,充满了喜悦,而我选择了分享。

十二岁·失落

一向好强的我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名落孙山,拿到试卷后,那个醒目的分数轻易地刺穿了我所有的防备。捏着试卷,我趴在桌上嚎啕大哭。班主任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扶着我的肩:“小清,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这次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对你的磨砺。告诉老师,你不会倒下!”望着班主任充满信任的眼神,我重重地点头,刻苦努力之后,终于凭实力赢得了荣誉。

这一步,充满了悲伤,而我选择了坚强。

十六岁·抉择

填报志愿时,我权衡着。究竟何去何从,没人指引我。父母只是告诉我,你长大了,该自己做决定了,小鸟的翅膀已经丰盈,应该翱翔蓝天。我长大了吗?是的,我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下定决心点点头,认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一步,充满了彷徨,而我选择了执著。

现在,坐在寂静的考场上,我听着周围“沙沙”作响。我明白,我又面临着一次选择。我相信,这一步,我同样会迈得漂亮,因为前方的路充满了希望。

【点评】

片段组合,结构齐整。这篇考场作文采用片段组合式,结构上整齐划一,匀称悦目。尤其小标题的拟定,别具匠心,“胆怯、欣喜、失落、抉择”,将人生片段与心路历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一目了然。文章紧扣标题,表现心灵脚

步的变化,每个片段的结尾都用一句表转折的语句扣题,很好地突现了主题。

语言简洁,表达真切。四个片段,看上去内容繁杂,但每个片段都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刻画,用语上十分精练,没有闲言碎语,重点刻画了自己的心理,学步的胆怯、欣喜的分享、失落的悲伤、抉择的执著,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稳实实,真实恰切地表现了作者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荐评/江苏 吴小进) 满分作文:心灵的脚步2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348期 2009-10-19 11:31:23

专家博客: 

余映潮博客: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一) 余映潮老师教学答问录(二) 

唐建新博客:今天怎么教语文之五——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娴熟处理 

胡明道博客:新课标启示——原来不是写作文呀 

天气闷热,似乎空气中每一点水分都被榨干了。

把自己关在房里,坐在书桌前,分数,分数,还是分数,充斥我的大脑,心头犹如这天气般郁闷:好不容易有了进步,怎么这次模考又回到了原点?看来上重点难啊!

唉!我站起身,拉开窗帘,一束阳光射进屋中,灰尘一下子飞舞起来,这窗子有多久没开了?还是那灰灰的马路?还是那杂乱的瓦砾?定定神,一大片绿色映入眼帘,我吃了一惊。一排排绿绿的青菜,肆意地伸展着,宽厚肥大的叶子,骄傲地迎着阳光。我的心一动,他,成功了?!

一年前,爷爷说窗前的那块地空着也是空着,要种菜。“爷爷,这里菜不好种呀,”我指着窗前告诉他,“紧临马路,瓦砾乱堆,土地干瘪,想种菜,地不好整,不是干死,就是缺肥。况且,家里也不缺你那点儿菜。”“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爷爷微微一笑,弯下腰拾起那些瓦砾来。

没过几天,地整好了,栽上一垄青菜,瘦弱,枯瘪,耷拉着脑袋,没有一丝生气。“菜真的不好种,”爷爷看见我,乐呵呵的,“但是栽下去就有希望,它们也是一个个活的生命啊。”我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罢了,随它去吧。

再过几天,菜地被一排芦柴棒围了起来,很精致,好像一件艺术品。爷爷挑来农家肥,浇了一遍。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我赶紧关上窗户,拉紧窗帘,拿出习题,开始了我的象牙塔之旅。

进入初三,成绩一直不够稳定,或上或下,爸说像在大海冲浪,令人心惊肉跳。特别是年前的期末考试,一下子把我送进寒冬,我猫在自己的小屋子里,任由心底打着颤。看着窗外,今冬的雪特别大,多年未遇,厚厚的,盖住了一切,似要把世界压垮,我想那雪下的菜儿,该也是生气全无,在无力地挣扎着吧。我失落地拉上窗帘,也关上了心窗。

“爷爷,菜不好种吧。”爷爷对我笑笑:“只要尽心尽力,一切都有可能。”

埋头,做最后的努力。

不知什么时候,冬去春来,雁飞燕归,眼前一层层绿,青葱,旺盛,爷爷,他竟成功了。

爷爷笑了,对菜也似乎对我:“不经风雪的磨砺,哪有生命的绿!”

我的心一下子亮了,是啊,大雪使青菜蛰伏,它却积蓄更多力量,待时机成熟,迸发生命的火花。爷爷,相信我,我定会迈出自信的脚步,踏上人生的征途。

【点评】

运用衬托,含蓄隽永。心灵的脚步,生命的舞台,小作者回顾了自己读初三时成绩不够稳定,缺乏坚韧与自信,通过爷爷种菜的小事,受到启迪与鼓舞。文章将爷爷种菜一事与自己起伏的情感变化交织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又相互映衬,以爷爷对青菜的信心,青菜对大雪的抗争,来衬托自己对学习、对成绩的郁闷与心慌。文中爷爷说的几句话含义深刻,如“栽下去就有希望”“只要尽心尽力,一切都有可能”“不经风雪的磨砺,哪有生命的绿”,我们在习作中就要善于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语句,为文章增色。

心理刻画,真实细腻。“心灵的脚步”缺少不了对心理的刻画,从开始的“郁闷”到“怀疑”“打颤”,从“挣扎”“努力”到“成功”“自信”,这样的心路历程贯穿全文,真实再现了初三生活对小作者的考验与磨砺。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是将所见景物与心理刻画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步步充分展现自己心理,真实到位,令人感同身受。

(荐评/江苏 吴小进)

作文弟子问大师范文
《作文弟子问大师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