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米业公司发展规划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21:09:0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密山市米业公司调研报告

密山市稻米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4年9月2日—9月5日 调研路线:密山市

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关于期货市场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精神,并响应郑商所结合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开展的“走进产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主题活动(简称“三业”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效果。我公司一行两人赴密山市各中小稻米加工企业做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的企业有密山玉珠米业有限公司、东北大粮油集团、东粮粮油集团、鑫鑫米业有限公司、鸡西北方米业有限公司、盛兴水稻专业合作社、密山天龙米业有限公司、荣丰米业有限公司等十一家米业公司。

本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参观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更好的了解米业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及他们对粳稻期货上市以来的认识和需求,形成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到的一些情况总结如下:

一、密山市基本情况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面临兴凯湖,背靠完达山,是一个与俄罗斯相邻的边境陆路口岸城市。密山市地处三江平原农业开发区,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147天左右,适合种植优质粮食作物,是全国一百个产粮大县、黑龙江省十大产粮县(市)之一,全国商品粮基地,主要品种为水稻、玉米、

1 大豆。

二、密山市稻米加工行业概况

稻米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工业基础性行业之一。稻米加工是指对稻谷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半成品粮、成品粮、米制品和其他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大米生产,大米食品生产,碎米、米胚、米糠、稻壳等稻谷加工副产物精深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产能产量稳定增长,产品结构基本合理。

2013年,密山大米加工企业处理稻谷能力共计1606.5万吨,比上年增加产能60万吨,同比增长9.4%。实际处理稻谷1021.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3.59%。加工的大米以圆粒米为主,产量分别为1020.2万吨,分别占大米产量的63.5%。

(二)民营加工企业占主导地位。

密山市稻米加工产业呈现以民营加工为主的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大米年加工量占整个市场份额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知名的代表企业有东粮粮油集团、东北大粮油集团等大型大米加工企业。

(三)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趋势明显,生产集中度提高。2012年,密山市入统大米加工企业236个,截止到2014年9月份,已经剩下117家,降幅达到50.4%;但大米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加,产品增加量为401.2万吨,增幅为9.2%;工业总产值增加量为80亿元,增幅为20.3%。2013年度统计的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生产企业数量有20个,比2012年增加了5

2 个,增长25.0%,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效果明显。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一是家族经营特征明显,法人治理结构滞后;二是面临员工素质不高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三是仓储设施简陋,仓储能力不足。

(二)、产品结构方面。一是行业集中度较差,竞争力普遍较弱;二是行业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品牌杂乱,名牌产品较少;四是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少,研发力量分散薄弱,科技创新体系不完整。

(三)、外部环境方面。一是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资金投入较少;二是稻谷原料供应紧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三是铁路运力不足,增加物流成本;四是银行融资额度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

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整合提升、加速组建稻米加工产业集团。

今后几年里,稻米加工行业将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服务宏现调控的粮油工业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近几年,益海嘉里、中粮等大型粮食企业开始在水稻主产区进行加工企业建设布局。东粮等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建设大型大米加工企业,抢占稻谷加工市场。

(二)、积极发展稻米深加工产业。

现阶段,我国稻米加工有效利用率只达60~65%,副产品深加工

3 利用极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据世界发达国家稻米深加全利用经验表明,稻谷精深加工后可增值5-10倍,因此,稻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三)、完善粮食加工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推进加工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ISO2000

2、ISO14000和GMP(良好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认证。

五、多数米业公司对期货市场缺乏正确认识

自去年11月份,粳稻期货上市以来,成交不十分活跃,属于典型的“僵尸”品种。作为粳稻期货最主要的参与者米业公司如何看待期货市场的呢?我们和中储粮哈尔滨分公司的杨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杨经理谈了几点米业公司对期货市场的认识

(一)、米企惧怕期货市场的高风险

由于前期期货市场发展不规范造成的影响,大部分米企对期货处于“排斥”状态,认为期货市场具有赌博性质,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倾家荡产。因而,他们对于参与期货市场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二)、米企普遍缺乏期货意识

由于黑龙江处于东北内陆地区,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信息互换交流渠道有限,人们普遍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导致投资理财方式较为保守,尤其是对期货这一投资工具,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即使作为米企的管理者也不例外。

3、米企缺乏专业的期货人才和资金实力

4 在目前“稻强米弱”的市场格局下,很多米企利润微薄,勉强维持生存,甚至有些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另外好多米企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懂期货的人才寥寥无几,因而有些米企即使有期货意识,但限于资金实力和专业人才的制约,也很难参与期货市场,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4、米企不愿意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期货市场作为专业的投资市场,对于米企的管理者们都十分陌生。而黑龙江米企绝大部分以民营为主,他们白手起家,历经风风雨雨、各种酸甜苦辣,方才创下今天的一点家业。因此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全部家当去冒险参与期货交易。

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一)、建议郑商所适时修改粳稻期货合约规则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现货企业认为粳稻交割标准中关于黄粒米的指标要求偏低、粳稻交割单位大、合约不活跃等情况,建议交易所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修改合约规则。比如提高黄粒米指标、降低交割单位1000吨为35—60吨之间、合约交易单位由20吨改为10吨,增加合约投机属性,提高活跃性,以满足现货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需要。

(二)、建议郑商所加大粳稻期货市场的培育力度

粳稻期货上市以后,盘面交投低迷,这与粳稻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总部坐落在粳稻主产区黑龙江的期货公司,对于宣传粳稻期货、活跃粳稻期货市场责无旁贷,但举一家之力

5 毕竟有限,因此我们建议郑商所紧密联系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会员公司、现货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各方,以“三业”活动为契机,坚持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农户,以期货服务“三农”,以点面基地建设等活动平台为载体和抓手,持续深入、扎实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活动,推动粳稻期货功能作用有效发挥。

以上便是此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存在这些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以供郑商所相关部门参考。虽然,目前粳稻期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粳稻期货的上市,会给行业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搭建了一个预测市场的平台,粳稻期货可以帮助粳稻产业客户实现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促进产业实现一体化、专业化的现代化运营,还将改善粮食种植结构,未来还可能对专业合作社和粮食银行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相信,随着期货宣传力度的加强,企业会逐渐认识到期货的好处。届时粳稻期货会越来越活跃,实现它风险管理及价格发现的功能。

大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研发部

2014年9月15日

推荐第2篇:就任西厢米业公司总经理工作计划

就任西厢米业公司总经理工作计划

本人管军,现年36岁,湖南衡阳市人。现供职一家港美合资企业深圳玛皓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主要负责公司全面管理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公司人、财、物发挥最大效用。督导各部门建立各种制度、流程并监督执行,确保公司有序经营。审定公司各部门之组织架构、人员编制、薪酬标准、管理权责,对部门负责人的甄选、任免、处罚、考评、岗位异动进行裁决。定期向总经理或董事会汇报公司之经营状况,接受其监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敢负责任的高效团队。

本人自1994年参加工作,于内地国有企业、珠三角大中型港台企业、上市公司、私营企业、美资企业任职,在四百多人、一两千人到五千多人的企业都工作过,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办公室主任、品质工程师、品质主管、ISO体系专员、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MC)、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务,有近16年的管理经验,主导过企业局部性的变革和全盘性的变革,从一线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管理专业人才,熟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标本兼治之系统解决方法,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理论与实战经验皆备。

在珠三角期间遍尝酸甜苦辣,历经成败得失,本人愿意就西厢米业公司总经理一职娓娓道来的表述自己的看法与工作作风,从多个角度谈谈个人的就任总经理的计划,值得您参考和细细品味。

管理没有标准答案,合适的就是最好的,84000法门皆可成就佛道,不同的时空背景选择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人种、气候、地理的因素,那也是不正确的。我不是什么专家权威,也不迷信专家权威,我一知半解的地方还非常多或就如何做好贵司总经理一职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如果有缘份加入西厢米业公司就任总经理的话,本人工作作风喜欢先定目标与计划,再按目标一步步行动实施,实施结果一切凭数据说话。我计划按以下步骤与方法进行:

1、对公司现状、行业情况与发展趋势初步摸底。定出《沟通日程表》,争取能和每一位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

2、从公司找出所有管理人员与员工的人事档案与花名册,然后给各部门负责人布置一个作业:A.画出自己部门的组织结构图。B.写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C.写出自己部门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瓶颈和困难(三天内完成)。到时会花30~60分钟和他们一一进行沟通,以便日后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3、确定公司宗旨与口号、公司形象标志(LOGO)、经营理念、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管理理念、社会责任、品质政策、公司长中短期经营战略目标、公司规章制度。

4、针对公司现状合理设计组织结构,避免相互扯皮现象,中小型企业组织结构不能复杂,必须扁平化。

5、制定出所有人员的岗位职责与权限、职务工作说明书,编制出《人员定员定岗编制表》。

6、在公司推行ISO9000管理:它是最基础的管理,也是非常实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任何好的工具方法,一到了中国就容易变质,现在很多的企业通过ISO9000仅仅是为了拿一个证,而不是如何让ISO9000变成提升自己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应该设计一套适合公司并具有牵引性的ISO9000品质管理体系。ISO9000体系建立的同时,应同步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经,管理制度是律……设立专门的体系稽核人员对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例行性的稽核……先练好内功,再开拓客户”。

7、以生产计划(MPS)为龙头: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人员计划、资金计划……总之不能一切都是跟着感觉走,缺少预测性,最紧要的是把主生产计划(MPS)、周生产计划、外协计划、库存计划、出货计划做起来。所有的物料计划、人员计划、设备计划、资金计划,都是以生产计划大纲或主生产计划(MPS)为龙头。把滞料、滞仓的半成品逐步清理完,盘活资产,将呆滞物品转成现金流。

8、狠抓生产现场管理:现场、现物、现实是我抓生产现场管理的灵魂。现场管理是有别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事务管理等其它管理,它是以生产现场为中心,注重于对现物(你想处理的实实在在的对象),进行现实的分析(查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不能坐在办公室凭经验想象来处理)。我觉得生产现场管理主要是抓生产效率,保证准时交货,其实管理的本质就是维持与改善。我采取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推进方法:

1)方针计划:即是明确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工作事项、目标、要求达成目标的时间、责任部门,为公司的工作作出方针指向,以便各部门能十分清楚明了本时期内的工作重点,统一工作步伐,追求公司整体的最大工作效率。为了能有效地推进公司的工作,首先,最高层应该制定公司的方针计划;各部门制定方针计划、班组制定方针计划。

2)管理项目:即是可客观反映一件事情状况的参数。如仓库的工作,帐物不符率(帐上的记录数据与实物不相符合)可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只有明确和各部门的管理项目,员工们才不会只为上司、老板工作,而是为管理项目而工作。这样,老板、上司有了能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而且各级管理者无须为了给老板、上司做样子看而费尽心机,使管理项目向好的方向发展才是其要全力以赴的事情,这必将使那些没有能力、只知做表面文章之辈知难而退,而那些脚踏实地、有真才实学的管理者能心情愉快的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同时,作为老板、上司地无须过分担心部下是否会出工不出力,将此前消耗于监督的大量时间及精力用于深化管理上,从而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3)设定目标:工作的推进除了管理项目外,设定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工作没有目标,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里,做到哪里算到哪里,懒惰是十分容易产生的。

4)定期报告:一般有部门月报告、改善专题月报告、期末工作报告。

工作、管理项目、目标的关系如下:

工作管理项目现状目标

提高入出库精度账物不符率3 %半年内减少20% 降低不良成本不良品金额12万/月均半年内减少30% 提高生产效率平均产量/1小时30袋/1小时半年内35袋/1小时

5)工作成绩的评价:在评价一项工作时,仅仅看到管理项目向好是不是就应该表扬该管理项目的责任人呢?回答是否定的。如“仓库账物不符率”在降低,即向好的方向变化,但是此种不排除是零件、材料供应商在进行改善而引起的。因此,管理项目的责任人必须能清楚地说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并且,经过判断所采取的对策确实能达到所取得的效果时,管理项目向好才能被视为责任人的成绩。也就是说:获得好的评价的前提是:管理项目向好+能说明所采取的对策的有效性。

9、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现金管理、欠款清收和对各部门的资金控制,使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以预算内的成本输出产品,建立更好的财务控制制度。

10、销售管理:建立销售团队,公司在衡阳市设立了总经销,通过

一、二级批发和向百货超市供货,形成销售网络。然后立足整个湖南市场,走向全国。

11、抓培训。制定出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要求每个部门至少保证每周培训一次,形成学习的氛围。购买一些管理光碟与书籍供管理人员观阅,并要求写出培训心得。

12、重点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选、育、用、留。人力资源管理

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绩效管理、福利薪酬管理与劳动关系。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首先根据公司的经营方针规划出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2)职位工作分析:包括职位描述、任职资格。

3)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招聘根据定出岗位职责与职务说明书的职位任职资格进行招聘,招聘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招聘程序和策略、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招聘实施的方法、离职面谈、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4)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包括培训与发展、培训的设计与系统方法、培训与发展和员工教育。

5)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准备阶段、绩效管理实施阶段、绩效管理考评阶段、绩效管理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6)福利薪酬管理与劳动关系: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福利待遇项目的设计、社会保险等、劳动合同的签订。

13、制定出公司人才战略,注重人才的培养,唯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广纳人才,及早建立一支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管理人员与员工队伍,才能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只有赢得人才,才能赢得未来!这样才能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快步前行,抢占本行业顶峰,而公司把目光首先盯在人才上。在公司形成“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的氛围。

14、公司定位问题:

公司产品定位是什么?产品的个性特色与差异性在哪?

在目前西厢米业公司以粮食收购、储存为主,下一步规划将公司发展成为集粮食收购、储存、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粮食房地产业多元化企业。

目标:公司将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粮食收购、储存为主体产业,以粮食深加工、房地产开发为产业两翼,通过5-10年努力,使产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大米、面条、米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大米深加工成为全省第一品牌,房地产业跻身本地及市内的知名企业,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粮食食品多元化企业集团。

公司粮食深加工产品:可以朝开发生产的西厢系列优质大米主要品种有西厢生态香米、泰香米、蒸湘香优米、珍珠米、粥米等,形成年产5万吨优质大米的现代化生产线,引进了世界一流的高性能去石机、碾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形成湘南地区最先进、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之一。三年内争取并获得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米”称号与“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衡阳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采取“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发展粮食基地及订单农业,在衡阳县乡镇建立了优质稻基地。坚持以诚信为本、以名牌战略为手段,以质量求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自己的牢固地位。公司努力开发优质稻米,打造健康绿色食品,现已形成了城市、销售区域总代理的销售网络,为公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将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优势,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把公司建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争取五年上市。

公司品牌战略:在内部挖潜的基础上,公司正式启动西厢品牌战略,逐步推出的米、面、油精品组合——“西厢厨房”大礼包,推出了“倡导健康生活”的企业理念,此外,公司加快了新增项目建设和技改进度。以“中国主食营养专家”为企业经营理念,以优质粮油深度开发和新型健康食品研制为发展方向,坚持农、工、科、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生产企业均采用国际、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工艺流程和全新的自动监控手段。主导产品有“西厢”牌系列精米、米粉、面条、食用油、药品、种子、

商品房等。主要产品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食品产品均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QS”市场准入证。“西厢”牌系列精米先后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国放心粮油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 “西厢”牌精米、面粉、面条、植物油、药品、种子等产品最终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结果。

8、把西厢米业建设成“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座家园”的学习型组织团队,培育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

以上是本人就任总经理的工作计划与思路,旨在通过建立制度流程横向来监管公司的各部门,用数据来说话,一个总经理主要职责是定目标与数据,培训下属,不断巡查监督,而不是单凭个人经验与感觉来管理。由于时间有限,仍需作进一步的细化完善,有不足之处,敬请肖总批评指点!

2011管军作于深圳 年05月11日

推荐第3篇:米业公司质量提升整改报告

飞龙米业有限公司质量整改情况报告

前段时间,2013年“质量监管、质量提升”专家督巡组到我飞龙米业公司进行了督察、巡视,并就我们公司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上述整改意见与其说是对我们公司的要求,不如说是对我们公司今后如何发展所进行的把脉和开具的良方,我公司随即按照专家督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进行了整改,并立即在公司内开展了自查,现就整改及自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1、针对需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未建立定期食品质量分析、质量例会及风险信息研判制度),我公司迅速责成办公室制定了公司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决定从今年八月份开始,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探讨国内食品安全质量的最新形势,并就公司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必要时,公司将邀请质监局的领导以及市质量所相关技术人员到我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

2、针对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升级不够的问题,我公司经分析,认为目前阻碍公司发展的问题主要源自厂房的限制,由于公司的厂房是租赁的,并且也不是标准化厂房,这极大的阻碍了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活的的开展。因此,我公司正积极加强同区委、区政府的沟通,以期能够获得在土地、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的支持,早日迁入新址。

3、针对未建立重大食品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问题食品追溯以及召回制度的问题,我公司积极加强同主管部门质监局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市质量所的支持,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飞龙米业有限公司质量事故报告制度、问题食品追溯及召回制度。制度建立了,需要的是进一步的落实,下一步,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整改要求继续做好自身质量提升工作,确保2013年我公司的质量提升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飞龙米业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4篇:米业调研报告

米业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米业市场产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功能性大米、区域性大米以及常规产品,相应营销策略也有较大差别。此次调研,我们选取了三家有代表性公司,应用现场座谈与电话沟通方式,对其产品和营销模式进行了调研。

一、功能性大米代表公司:上海颐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颐祥) 12月18日17:00,我们与上海颐祥营销主管吴燕现场座谈,对公司产品和营销进行了详细了解。

1、产品性能。上海颐祥是降糖水稻产业化推广方。上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朴钟泽博士带领课题组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于2009年成功培育出粳稻新品种【降糖一号】。该品种大米抗性淀粉高达15%,含量是普通大米的数十倍,是目前国内抗性淀粉含量最高的大米。产品被命名为朴博士优糖米。米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人餐后血糖上升和血液健康。朴博士米口感偏硬,味道与一般大米没有差别。

2、营销模式。针对朴博士米的功能以及国内功能米的缺失,上海颐祥将其定位于高端产品,目前定价为48元/斤。上海颐祥采用会员制和呼叫中心一体化,为客户提供养生保健医疗个性化解决方案、线下健康管理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传播载体,为保健品厂商、药店终端提供销售通路的数据库营销公司。目前优糖米具体营销渠道包括:一是药店,二是网络直销,两者营销量为3:7。目前正在开发高钙大米。公司对功能米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区域性大米代表公司:品香源(上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香源)

12月19日10:30,我们与品香源副总经理、营销总监王泰宁座谈,对公司产品和营销进行了详细了解。

五常、响水大米均为东北区域代表性大米。品香源着力于打造五常大米。

1、产品性能。

品香源大米=有机大米+东北大米+正宗五常大米+稻花香大米

品香源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乡等地租用5000亩水稻田,栽种的大米均为稻花香品种。公司使用天然有机栽种方式,全部采用人工除草、生物及物理方法 1

防治病虫害,辅以人工除虫,杜绝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除草剂,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培育出纯天然、原生态、无公害、米质精良的“百年黑土”品牌有机大米。除了公司租种的五千亩稻田,公司还发展了五常市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采取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配置、统一品牌的管理模式,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全程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品香源大米现有三种包装、三个品系的有机大米,即:3公斤装极品有机大米(售价200元,折合33.33元/斤)、5公斤装珍品有机米(200元,折合20元/斤)和10公斤装特贡有机米(200斤,折合10元/斤)。

2、营销模式。鉴于其高品质,品香源大米定位于高端消费者和社会团体消费者,具体营销渠道包括:(1)超市,目前只入驻巴黎春天店,产品定位于高端消费者;(2)网络直销;(3)关系传销。(4)发展全国经销商。其主要条件包括:发展初期进货15万元,第一年销量不得低于50吨或达到销售额100万元,即可成为区域独家代理商。

三、常规产品代表公司:益海嘉里

12月中旬,我们先后与益海嘉里油上海油脂事业部化验室经理顾思天、深圳大米事业部营销主管常香敏联系,对其粮油营销理念进行了讨论。现将要点总结如下:

1、产品特色。益海嘉里集团拥有战略性分布、高效运作的生产厂网络,其中许多工厂位于大规模综合性生产基地内,靠近原料产区、港口或铁路,或终端市场。2007年益海嘉里在佳木斯建立首家碾米、麸皮压榨和发电综合性厂,正式进入中国大米业务领域。益海嘉里大米虽然也包括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等细分产品,但总体来说,益海嘉里着力于发展普通大米。

2、营销模式。

益海嘉里集团战略发展清晰,立意高远。米业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米业产品定位、营销模式构建,与公司战略整体是一脉相承的。通过食用油产业,益海嘉里成功打造了的品牌效应,同时建立了完整的销售网络,正是得力于此,益海嘉里成功营销了大米产业。

(1)巧妙利用领先的食用油市场地位。益海嘉里主打的大米品牌包括金龙鱼、香满园和元宝牌。其中金龙鱼、香满园为全国知名食用油品牌,元宝牌为全

国知名大豆油品牌。益海嘉里恰当进行了品牌延伸,将食用油品牌延伸至大米品牌,二者同为食品,且均为快消品,易于为消费者接受。

(2)营销网络共享。益海嘉里公司实行经销商独家代理制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益海嘉里构建了遍布全国的销售和分销网络。 嘉里粮油一级经销商数量超过600家,二级批发商、分销商数量达到8500多家。一级网络覆盖了全国500多个大中小城市,二级网络已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其中沿海发达地区市场渠道已深化到乡镇。由于米与食用油终端客户的同一性,借助其广泛的营销网络,益海嘉里可以低成本地销售其大米。

覆盖全国所有省份以及全部大中型城市,其食用油客户包括零售商(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百货商店和街头商店)、餐厅经营者、食品制造商和工业用户。

(3)益海嘉里生产大米主要销售对象是普通消费者而非工业客户,采用的是小包装形式,其终端销售网络主要包括零售商(例如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百货商店和街头商店)以及批发分销商。

四、对于正邦米业营销策略的启示

1、如果定位于功能性大米或区域性大米,那么营销渠道的构建,一是直销,包括网络、会员制等;二是一些特有渠道。

2、如果定位于普通大米,那么渠道为王。

推荐第5篇:湖北省宏发米业公司节能自查报告

湖北省宏发米业公司节能自查报告

一、企业慨况

湖北省宏发米业公司始建于1951年,先后于1989年、2001年、2006年7月三次大的重组,于2006年7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宏发米业公司。是1家集粮食收购、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国有粮食产业化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33200平方米,注册资本1049.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000万元,在职员工165人。

公司下辖18个粮食收购站点,有45万亩水稻种植基地,拥有10万吨仓容。9家米厂、10条大米生产线,日生产能力1150吨。1个军供粮站,1个配送中心。

二、2012年的经营情况及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

2011年实际生产产量18万吨,实现产值10.1亿元,销售收入9.98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单位产品标电耗68kw时/t, 2011年1-12月份,累计电耗1316kw时,累计节约标煤0.04万吨。与2012年省政府下达给公司的节能目标0.04万吨标煤相比,达到目标值0.04万吨。由此可见,公司顺利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三、节能组织机构及能源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和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强化企业节能主体责任, 2012年初,公司在去年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能源管理工作,调整了能源计量、节能领导小组和节能工作小组,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等,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标准体系。

公司责成一名副经理具体负责节能管理和领导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管理和领导小组,设立了公司节能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单位明确了节能专、兼职负责人,形成了三级节能管理网络,由生产部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工作,同时,建立了节能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成立了节能工作管理和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在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及标准,组织贯彻、制定能源管理标准,编制节能规划及计划,贯彻执行能源管理中的技术标准,负责组织节能检查,对用能计量、统计进行监 督,组织节能技术培训和宣传,发出节能倡议,进一步完善公司能源管理制度。

(二) 分解节能目标,落实节能职责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

对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产品的能源消耗进行定额管理,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把能源消耗与工资薪酬、效能挂钩,力争吨产品能耗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节能技术管理部门建立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成本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车间、部门、责任人,定期评价和考核;制定车间消耗指标,考核指标执行情况;设立能源统计岗位,专人负责建立能源消耗和成本台帐。对现有生产工艺系统进行优化平衡改造,单机台时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对抛光、色选系统进行改造,制定消除跑、冒、滴、漏的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

(三)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源的管理和节约离不开计量,能源消耗以计量检测为基础,而能源计量检测以能源的消耗和供能为服务对象,两者密切结合,互相协调。公司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实现对诸多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统计,并在重要计量岗位安装监控系统,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要耗能岗位、设备的计量器具配备,以满足能源计量和管理考核的要求。加强了计量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完善了能源计量器具、原始记录、基础台帐,加强用能的计量和检测,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的能力,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计量部门负责能源计量器具测量的适应性配备、检定、校验、计量确认工作,计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由节能办公室统一制定,通过有效实施,不但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能源计量意识,提高了员工对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能源计量的地位。

(四) 加强能源统计管理。

完善能源统计管理体系,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进行统计。设立能源统计岗位,建立各种能源消耗台帐;按照上级和能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填报能源报表;按照国家有关的统计管理规定,进行能源统计管理。统计部门对数据报送涉及部门、时间、内容、计算方法等做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并将该项工作 纳入日常考核范围,与个人绩效挂钩,提高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公司还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各类相关制度与规定,掌握相关信息,利用电脑使信息实现共享,对各分厂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确认、汇总、整理,登记统计台帐,编报能源报表。建立健全各种能源的购入量、消耗量、库存量等记录,能源质量的化验记录,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台帐。

(五)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能源计量和统计的培训工作。 公司认真贯彻执行企业节能工作精神,深入开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活动,将节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强力推动,同时对职工加强节能宣传,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节能降耗,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真正意识到节约能源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公司先后两次安排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人员外出学习,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了能源统计管理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能耗定额、能源计量与统计、节能奖惩、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层层分解节能目标、逐月考核和落实。

公司将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分厂,分厂又层层分解到车间和班组,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责任,并逐月考核,优奖劣罚。

五、建立节能专项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公司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力度和节能研发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采用节能电机、变压器,流程台时产量也明显增加,出厂大米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节能也较为明显。该方案经过试验达到优质、高产、节能之目的,目前正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年可节约原煤近0.03万吨;2012年1至9月完成节能0.03万吨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将该节能任务及目标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使得人人身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心中有目标、头上有责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良好的节能氛围,2012年底,公司根据各分厂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完成公司既定节能目标的分厂奖励,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向其学习。

六、2013年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组织机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管理的职责,严格执行能源的考核制度,创新节能工作思路、加大节能改造措施工作力度

2、加强和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提高能源管理的方法;大力推进节能自愿协议工作。

3、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及节能工作管理,对技改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节能设备。

4、加强对能源管理人员及重点用能设备进行节能培训,学习相关企业先进的节能经验,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寻找有效的节能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0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推荐第6篇:委托加工协议(米业)

委托加工协议

甲方:

(委托方) 乙方:

(受委托方)

兹有甲方因业务需要,委托乙方加工优质大米,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加工物包装及规格:大米。

第二条

合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至

日止。 第三条

加工物的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按照GB/T19266标准要求。 第四条

加工物包装由甲方设计、印制由乙方负责。

第五条

成品包装物使用乙方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商品条码。 第六条

甲方负责产品的运输、销售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第七条

乙方负责产品的加工、产品的出厂检验及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储存管理。

第八条

甲方付给乙方的加工费用,每吨 /元,每个月初统一结算。 第九条

加工物(五常大米)原料采购由甲方负责,原料必须是五常境内种植的优质水稻。

第十条

加工物(成品)交付时间、方式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再行制定。 第十一条

加工物(成品)交付时需双方在交付现场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加工物(成品)出场后由于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乙方不负责任。

第十三条

甲方未及时向乙方支付货款,乙方有权留置加工物。 第十四条

因甲方未及时向乙方支付加工费给乙方造成损失,应向乙方做

出货款总额20%的赔偿。

第十五条

因乙方未及时向甲方提供加工物(成品),给甲方造成损失,应向甲方做出加工物(成品)价值总额20%的赔偿。

第十六条

加工数量:

吨(成品)。 第十七条

加工地点:

第十八条

本协议需双方法人签字、加盖公章后方可生效。第十九条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第二十条

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推荐第7篇:武清区奶业发展规划

武清区奶业发展规划(2008—2011年)

奶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奶业节粮高效、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国

被誉为最具活力、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把奶牛产业发展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特

色主导产业要求,为了更好地谋划制定今后几年奶业发展,带动全区畜牧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特制定2008-2011年《武清区奶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武清区是天津重要的奶牛基地,2007年奶牛存栏量6万头,占全市的37%;牛奶产量24.6万吨,占

全市的39%,居全市有农业的区县之首,成为全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区已建成规范化养殖小区52个,

2002—2004年成为全国奶牛业发展综合实力20强县(市),2003年列入国家奶牛业发展优势区域,2005

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奶牛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区。区内现有娃哈哈、完达山、蒙牛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乳

品加工企业,年乳品日处理能力达到770吨。武清奶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没有实现集约化饲养、

奶牛品质不高、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和质量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促进我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奶业整

体竞争实力,保持在全市奶业的领先地位,拟编制《武清区奶业发展规划(2008~2011)》,规划拟在充分

分析武清区奶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其发展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未来奶

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武清区政府宏观指导全区奶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天津发展现代牛奶

产业提供示范和样板。

二、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理念

按照推进奶业现代化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良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

益为中心,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实现武清奶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

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的三个转变,以产业化发展带动奶牛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奶业现代化,形成完

善的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及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全区奶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相对集中原则

逐步取缔奶牛散养,提高集约化饲养水平;综合考虑现有资源、疫病等因素,避开奶牛养殖“密集带”,

使小区布局趋于合理。

2、坚持龙头带动原则

瞄准市场需求,建设名牌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健全市场网络,以产业化发展带动奶业现代化。充分

发挥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奶产品生产加工必须紧密

结合的内在要求,在产业化经营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与奶牛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小区、奶

牛养殖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既维护奶农经济利益,又有效地解决奶牛分散饲养难题。

3、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通过奶业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并统筹资

源开发与保护,牛群增长与环境治理,实现奶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科技支撑原则

科技是奶业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奶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示范推广,培育和造就一批

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示范场户,提高奶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奶业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一)武清区奶业发展现状

1、奶牛饲养业现状

奶业的生产规模、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奶业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近几年,武清区奶牛饲养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6万头,生鲜奶产量24.6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4.8倍和5.4倍。2002年以来被评为全国奶业发展综合实力20强县(市),2003年被国家和天津市列入奶业发展优势区域规划。

全区积极创新养殖方式,采取集中规划、分户经营、规模饲养、统一服务的办法,形成一大批奶牛养殖小区,推动奶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扩大农户的饲养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奶业基地建设的科学化饲养、企业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的良性发展。武清奶牛饲养方式先进,集约化饲养率达到75%以上,已成为京津地区最大无公害的奶源基地。

2、乳品加工业现状

近几年,乳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现有娃哈哈、完达山、蒙牛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乳品加工企业,年乳品日处理能力已达到770吨,确保原料奶的尽产尽销。

(二)竞争力分析

1、具有区位优势

我区地处北纬39度,东经117度。地势、土壤、植被和气候是国际上公认的适合荷斯坦奶牛的生长和泌乳,是最适合奶牛饲养的地区之一。2003年被列入国家奶业一体化经营优势区域规划。

2、交通运输顺畅、便捷

我区位于京津走廊,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市场覆盖面广阔,奶源基地密集,物流配送方便,为奶的销售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

3、具有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健全的服务网络

区委、区政府对奶业发展的引导、扶持非常重视,先后制定了在建设用地、用电,解决发展资金,实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落实建设补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一系列扶持办法。且初步形成了网络式、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产业化格局。

(三)面临的障碍因素和问题

1、奶牛品质不高

奶牛品质不高是当前制约我区奶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存栏奶牛中,年产8吨以上的奶牛不足20%,成母牛平均单产为6.22吨,与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

2、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

国家限制在基本农田中建设养殖小区或搞牧草种植,客观上限制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我区用于养殖的有效土地面积小,且随着节粮型动物载畜量的逐步增大,如不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发展,势必造成局部粗饲料资源不足。

3、加工企业能力尚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鲜奶日处理能力虽然达到770吨,但由于加工企业市场销售问题,鲜奶实际日加工能力仅为300吨,且乳品加工大都是液态奶,保鲜标准高,保存时间短,品种单调,附加值低,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质量建设还不够完善

奶业竞争主要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散养牛群还占有一定比例,散奶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武清区奶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良种繁育体系与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并重的原则,走现代奶业技术发展之路。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改变传统饲养工艺,提升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武清区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全区奶牛养殖全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发展生态型奶业和无公害乳品;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奶牛饲养管理新模式。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力争全区奶牛产业实现“6068”工程,即“在全区范围内建成规范化奶牛小区(场)60个,全部实现小区化集约饲养,奶牛存栏6万头,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8吨以上”。全区年鲜奶总产量达到28万吨,乳品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500吨。种植全株玉米10万亩,实现奶牛饲养业年产值12亿

元以上,奶牛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

(三)发展重点

1、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使用优质冷精,提高牛群品质。通过引进、扩繁和选育,全面提高全区奶牛群体的质量及生产水平;以区家畜改良站为依托,加强奶牛小区内配种站点建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并保证优质冷精使用率达到100%。

(2)加强对配种员和配种市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配种员的技术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奶牛良种服务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

(3)实现科学选种选配。完善奶牛系谱档案管理,全面开展DHI测定,建立奶牛核心群,最终实现科学选种选配。

2、奶源基地建设

引导奶农改变生产方式,通过集中饲养逐步淘汰分散养殖,力争在一年内,基本解决散养牛问题,使奶业整体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1)倡导散养农户入区经营。进一步抓好现有奶牛小区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规模较大的散养户进入有空余槽位的祥宇、华明二厂、奥雪、富泉、华胜等奶牛小区经营,降低管理成本,增加存栏容量,提高原料奶质量,走集约化、专业化道路。

(2)对有预留土地的小区鼓励扩建。拟在海林、正信、富万家等5个奶牛小区进行扩建,招收2000头散养牛。

(3)鼓励新建奶牛小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发展要求,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个人新建奶牛小区。拟在大孟庄、河北屯、下伍旗、汊沽港、高村等乡镇新建6-8个500头以上规模标准化小区。

3、防疫体系建设

(1)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奶牛疫病的防控。加强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

(2)完善动物疫病化验、诊断、检测设施设备,提高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能力。加强对奶牛生长生存环境的监督检查,对奶牛重大疫病实行强制性免(检)疫。

(3)积极帮助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减少奶牛疫病的发生。对于各种常见病,要通过改进饲养方式、定期监测、推广新疫苗和新兽药等措施,逐步降低发病率,有效化解养殖户可能遇到的疫病风险。

4、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区级乳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将原料奶和奶制品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生产、加工和储运各环节积极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管理规范(GMP)和国际质量认证(ISO)管理体系,健全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强奶业生产各环节产品的检测。推行产品标示、质量追溯制度,维护公平市场秩序。建立质量监测网络,将原料奶和奶制品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5、奶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鼓励龙头企业为养殖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规范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对涉及到的龙头企业,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并积极引导奶牛养殖者组建奶牛养殖业协会,不断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利益机制,提高养殖者组织化程度和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奶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示范推广,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示范场户,提高奶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6、奶牛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整的奶牛档案信息库、信息平台,对所有奶牛小区、养殖场以及养殖户奶牛生产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监控和权威鉴定、标识和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奶牛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全面推动奶牛小区、奶牛场管理由传统的定性分析、经验管理向定

量分析、专家指导、科学管理迈进。

7、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

在奶牛小区内建设一批配套的环保设施,特别要加强沼气池、粪污干湿分离等技术的建设,促进粪污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行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全面推动奶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

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统一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本行业的关键点与薄弱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突破点,及时向政府反映奶业发展中的情况和问题,为政府和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当好参谋。协调奶业

一、

二、三产业利益关系,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奶业发展中的困难,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千方百计组织技术服务部门为奶业发展服好务,为奶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实现全区奶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积极开展工作。

2、强化资金投入,夯实养殖基础

鼓励多元化投资,继续制订优惠政策,调动社会、企业、个人和外商兴办奶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奶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金融财税部门对奶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为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给予资金支持。

3、完善科技服务,增强竞争实力

大力推广和普及选种选配、疫病防治、饲料配给、机械使用等饲养实用技术。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DHI、TMR等技术。加大科技培训,为提高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奶业人才队伍,缓解技术力量与奶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采取多种形式,为奶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4、严格行业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做到行业自律。在发展中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努力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有效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奶业可持续发展。

5、建立生鲜奶可追溯制度

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对奶业生产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科学高效管理,使小区奶牛达到可视化数字监控,实现小区信息化管理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平台对接,建立起完整的可追溯制度,保证奶产品质量。

6、加强行业监管

加强对奶制品的日常监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日常运营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加强与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合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奶业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检测检查力度,严格执法,对发现问题的严肃处理。

武清区奶业办公室

2008.11.28

推荐第8篇:奶业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红梅乳业推广途径的策划书

一、产品简述

1、本产业的简单描述:

创立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推广常州本地奶,不是跟以前的超市经销一条路,突破固有模式,以杯奶外加面包点心这一崭新模式推出,我公司想通过加盟方式,开鲜奶吧,以奶制品,点心面包为主营产品推出市场。

2、机会概述:

鉴于常州鲜奶业的市场尚未开发,随着市场对鲜奶的需求增大,奶业连锁势在必行,可从大学城入手,发展的机会会很大。

3、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在如今奶茶占有90%市场的今天,鲜奶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再曝光的塑化剂及养生的普及大条件下,鲜奶优于奶茶已被普遍认可,但如今常州红梅乳业的市场在众多奶品的竞争下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以通过此方式重获活力。预测一年后红梅乳业又可重新夺回原来的地位。

4、竞争优势:

①市场的空缺:如今市场基本无此类店,大多是清一色奶茶店,我们可以从学生老人下手,在小区,学校附近开连锁,占领市场。

②养生知识的普及:随着各大养生理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鲜奶远远优于奶茶这一事实,再加以推广奶类知识的普及,日后鲜奶产业必定取代奶茶。

③上班族,学生族早晚饭的需要:鲜奶吧配合各式花样的点心,可以解决现在早点时间慢,式样单一的问题,还有丰富的营养,会成为上班族,学生的最爱。

④奶源新鲜:每天进最新鲜的奶,奶业里大家都知道营养价值鲜奶大于常温奶,新鲜可以保证客源,相比较而言,鲜奶与常温奶市民还是乐意喝鲜奶的。

5、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开一家鲜奶加盟店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一个10几平米的地方就够了,一年店面费用大概3万元店面费用,加上原材料人员费等,一年固定话费大概5万元左右,第一年预计会亏本,市场开发阶段总会有亏损,一旦“新鲜”,“方便”,“营养”等关于奶吧的字眼深入人心后,随着客流量的增加,盈利会很客观的。

6、提供的利益:

如果跟贵公司合作,可拓展红梅乳业的销路,随着分店的开启,需要的货源越来越多,每个加盟店的开启都可以给予贵公司一定的加盟费,乳品销路一开,我们双方可以互赢。

二、市场调查和分析

这是表明你对市场了解程度的窗口。一定要阐释以下问题:

1、顾客:我们主要推广的顾客是学生与上班族,在学校附近开鲜奶店上学放学都可以买到最新鲜的鲜奶。

2、市场容量和趋势:

目前鲜奶市场容量广阔,在西方国家每个人对鲜奶的要都很大,而我们国家现在还没形成这一个意识,老早的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点还没有彻底的深入人心,伴随着对奶茶的审美疲劳,鲜奶店的出现,会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3、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在常州市场开鲜奶吧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超市的常温奶,一直以来常州人喝牛奶的习惯都是去超市买常温奶,这点惯例要突破需要时间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普及牛奶知识,让市民都知道,

巴氏消毒奶比常温奶好的现实,这点可以加入常州电视台的美食栏目组进行推广。

常温奶的优势是占据已有市场,方便保存。消毒奶的优势是新鲜,购买方便,配有营养点心可扩展销路。

第二大竞争对手是各大饮品店:目前常州大街小巷的饮品店都只卖奶茶果汁之类的产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除了夏天这一特殊季节,其他季节相对饮品店都可以说是淡季,而鲜奶店则不同,夏季可推出冰奶系列,到了春冬季推出温热牛奶系列,配合特色点心面包的销路,等资本累计足了可以在大学城里搞堂食,给学生一个聊天下棋打牌的休闲场所,当然前提是消费。

4、市场发展的走势:

客观的来说,前期发展鲜奶市场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目前市场大多数还是被奶茶饮品店占据,要打开市场首先要有质量保证,一个良好的固定的口味对于顾客来说非常重要,一旦顾客认准鲜奶店得口味有了与常温奶的比较,就会互互传自然市场就会打开了,其二要有宣传手段,把鲜奶与奶茶、常温奶的对比点通过媒体或者纸质宣传推向大众,随着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外加宣传手段良好的质量,预估通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可以开拓出一片鲜奶的市场。

三、营销策略:

1、营销计划:

定价方面:采用三种不同的价位,因为卖的是杯奶分为小、中、大杯适应不同的顾客,小杯

2.5元,中杯4元,大杯6元,也可以一升一升的卖。还可以采取附近2KM送货上门服务,给予一定量的限制,满30元送货上门这样也可以促进销路。

2、促销手段:前期由于要开拓市场,可采取买1送1的手段,对于在附近的居民提供鲜奶会员卡首次充值100元,购买面包点心全部8.5折,奶品不打折直接扣费,也可间接提高货物销量。

3、对于传销人员的奖励措施:前期招收大学生在各大小区门口发宣传资料,尽量做到大多数人能了解我们的鲜奶产品,由于大学生是很廉价的劳动力,发一天传单可以给予60元左右的报酬。

四、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1、关键性的风险

①前期推广过程中生意不会一帆风顺,产品不会卖的很好,牛奶是新鲜产品,关于销售不出奶,奶制品易坏,而导致成本支出亏损。②一旦市场短期打不开,营业额上不去,不能再预订时间内达到应有的盈利甚至亏损导致的店面在短时间内关闭。③与各饮品店产生利益冲突,防止附近饮品店报复性的谣言等。④奶制品在一次偶然的运送过程中变质,有一次的损害到了消费者利益怎么弥补。⑤投资人突然撤资。

2、将如何应付风险和问题(紧急计划)

对于第一点,前期可以适当少进一些奶制品,一天限定额数,根据供求量的变化而变化进货的量,由于是常州本地的奶制品,所以运货很方便,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第二点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短期内可能是开发不出很大的市场,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看重,鲜奶业发展是必然趋势。第三点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品牌,保证奶源的质量,口碑靠的是一如既往的质量。第四点,一旦有顾客喝道变质奶,赠送3天的免费奶以弥补顾客的损失,不能因小失大,因为一次的奶变质而搞臭一个品牌。第五点,如果投资人突然撤资,迅速另找投资人,宁可负债,决不让店面倒下。

五、管理团队

招收具有奶制品知识,有销售奶制品经验的管理人员,招一部分管理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去“一鸣真鲜奶吧”学习管理经验,作为日后开分店的储备人才,因为鲜奶这个产业,一鸣做的很好,所以其经营模式很为重要,我们可以学习来以优质的产品做好常州本地的鲜奶吧。

六、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1、总体的资金需求:总体需求资金7万左右,包括店面费用3.5万元,装修费用1万,设备费用1万,流动资金1万,进货预存费用0.5万。

2、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投资人根据投资的多少入股多少,每个月根据盈利都有分红,产业链做大后,投资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免费开设加盟店,公司的大小决议投资人都有建议与投票权,投资人可根据情况撤资,保证投资人不会亏本。

3、供货商的利益:

红梅乳业可借着我们把自己的牌子重新重磅推向常州市场,抢占已经被光明等牛奶占据的大半江山,我们会热力推出订奶服务,直接联系红梅总公司,让红梅牛奶业务多一个突破口,一旦我们把市场开拓起来,总公司可以同步推出同类的超市卖品,相信那个时候超市都会抢着跟红梅签订单的。

推荐第9篇: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为适应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绍兴律师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业务,规范管理,强化素质,着力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引导律师加快向中高端和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延伸,更好地为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绍兴律师业基本状况

(一)律师队伍发展壮大。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7家、公司律师部1家。其中,合伙所52家,个人所5家。执业人员478名,其中,专职律师 454名,兼职律师 9名,公职律师13名,公司律师2名。本科学历的执业律师38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49名,分别占全市律师的80.12%和10.25%。律师中有一级律师9人,二级律师26人,中共党员154名,民主党派成员33名。

(二)律师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律师担任各类法律顾问2674家,办理各类案件20373件,其中,办理诉讼案件19052件,占办案总数93.52%,律师业务总收入1.62亿元。

(三)参政议政优势显现。我市有122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39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员;全市有27名律师分别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1名省人大代表,14名绍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2名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6名律师担任仲裁员。他们以各自的角色充分展现了律师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优势,为推进我市的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自2007年,由执业律师担任律师协会会长以来,标志着新形势下的律师行业自律管理的开始。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律师协会的治理结构基本完善,教育培训、监督惩戒、自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得到了强化。律师协会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绍兴律师业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律师的职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绍兴律师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律师事务所后备人才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律师业发展需求;三是律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程度偏低,开拓能力、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法律服务市场不够成熟,律师依法执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在司法行政宏观管理下,如何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绍兴律师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围绕中心、服务和谐社会为重点,坚定信心,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专业化律师队伍,为绍兴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规范有序、布局合理、统筹发展的原则,提升我市律师业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水平,优化法律服务市场,提高律师队伍素质,完善行业监管体制,增强我市律师业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2年,我市律师业在规模、管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1.律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新的提高。到2012年,全市执业律师应达到680名,执业律师的比例从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提高到万分之一点五以上;硕士以上执业律师80名,具有高级职称执业律师60名;专业律师(特色律师)达到136名;法律援助律

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数量要稳步增加。

2.律师业务有新的拓展。在努力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律师业务结构要更趋合理,高端法律业务比重明显增加,突破我市非诉讼法律业务较少的瓶颈。全市律师事务所办案数达到25000件,担任法律顾问3000家,各项业务收费每年增长15%,到2012年全市律师业务总收入达到2.4亿元,其中非诉讼业务收入应占业务总收入的20%以上。

3.律师执业机构的发展更趋科学合理。到2012年,全市律师事务所达到65家,其中,执业人数达20人的律师事务所5家,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10家。到2012年,外省(市)律师事务所到我市设立分所2家以上,我市到省内外设立分所2家。全国优秀所达到1家,省级优秀所达到10家,市、县(市、区)级文明单位20家,省级文明单位2家,律师事务所的自律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4.律师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服务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公益事业成为全体律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律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影响力全面增强。社会对律师的尊重度、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5.法律服务市场日趋成熟。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法律服务市场主体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规范体系建设更加到位,律师执业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律师执业环境进一步改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受到及时查处。

三、任务和措施

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维护稳定、建设法制、弘扬诚信、救济贫弱、构建和谐”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要在充分发挥律师职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律师队伍、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执业机构建设、完善律师管理体制、造就一批“领军型、专家型和公益型”律师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努力使绍兴律师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律师在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1.发挥律师在推进“法治绍兴”建设中的作用。推荐更多律师担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法律顾问,为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积极推荐优秀律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律师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组织提案、议案的收集和论证,指导律师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职责。

2.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律师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搭建平台。结合绍兴民营经济发达实际,发挥我市律师在绍兴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作用。引导律师为政府采购、政府重大工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拓展律师面向市民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领域和方式,扩大律师服务的辐射面,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为其它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不同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平等发展。

3.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律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方法和实现途径;重视发挥律师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息诉止争,化解矛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涉法上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引导律师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其依法疏导各类社会矛盾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律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和支持律师为基层、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请律师难”的问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律师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积极拓展律师的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律师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二)不断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能力

1.加强律师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的思想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律师文化建设。着眼律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重视和加强律师队伍的党团建设和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共绍兴市律师协会党的工作委员会自身建设,加强律师党支部建设,在组织制度上确立党对绍兴律师行业的领导。强化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培养律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引导律师走职业化道路。坚持不懈地加强律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强律师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违规律师的查处和惩戒力度。

2.加大对律师业务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法律业务培训领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律师业务教育培训。推行以法律实务、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律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发挥律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作用,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律师执业教育培训,把律师的教育培训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在抓好传统法律业务培训基础上,重点加强公司上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反倾销、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高端业务的培训。加强新型法律事务、国际惯例和外语的培训,切实提高律师从事国际法律业务的水平。

3.加强律师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引进高层次律师人才,争取纳入市政府人才引进计划,在住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享受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措施,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争取将优秀青年律师和高精端法律业务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保障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选“律师新星”等方法,营造重视青年律师、关心青年律师的良好氛围。加紧对紧缺专业及精通高端业务的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律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律师执业机构的建设

1.加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根据市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实际,支持和鼓励律师事务所采取兼并、合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上规模、上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针对我市律师队伍的实际,引导律师事务所在规模上,由“作坊自给型”向“规模型、特色型”转变;在市场营销策略上,由“个体推销型”向“品牌型、专业型”转变;在律师业务拓展方面,逐步由“业务综合型”向“专业特色型”转变;在承办法律事务方面,由“单兵作战型”向“团队合作型”转变;在利润分配上,由“单一提成制”向“多元分配制相结合”转变。鼓励律师事务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逐步形成一批立足基层社区和农村、服务普通百姓的律师事务所,不断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对法律服务多元化需求。不断完善多种组织形式的律师组织体系。继续推行公司、公职律师试点制度,形成以社会律师为主体,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援助律师并存发展、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格局。

2.加强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加强对各种组织形式、不同类型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从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引导全市律师事务所实行错位竞争,不断拓展法律服务的空间和层次。积极扶持规模所、特色所建设,重点提升中小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拓展能力,引导其向专业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健全完善律师事务所制度建设。促进律师事务所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分配、人事管理、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等日常管理与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激发和提升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市场中的活力和竞争力。

3.推进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通过“一所一特色”创建,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的特色文化建设。增强以律师事务所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律师事务所“思想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形象建设、诚信建设”为内容,以所刊、所徽、网站、所训等为载体,构建各具特色的律师事务所文化。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树立办所理念,确立发展目标,构建核心价值,统一服务规范。鼓励律师事务所申报服务商

标,争创著名商标,形成服务品牌意识;律师事务所要树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理念,共同努力打造绍兴律师业的行业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综合实力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开拓创新业务领域。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鼓励开拓非诉讼业务和高端法律业务,提高高端业务的覆盖面和比重。优先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金融证券、公司事务等高精尖法律服务领域。为我市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做深、做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面向广大群众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提供法律服务。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提高诉讼案件的律师参与比例和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跟踪服务、系统服务、延伸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和完善律师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理念

1.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律师管理职能。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行使“准入、导向、协调、监管”等宏观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新《律师法》属地管理原则,合理划分市与区、县(市)两级司法行政的管理权限。司法行政机关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对全市律师执业行为、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全面、及时地掌握律师执业动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支持、指导作用,积极支持协会建设和行业发展。

2.加强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律师协会要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保障权益、规范行为的职能要求,切实加强对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科学构建律师协会组织和管理结构。积极拓展在业务监督、纪律惩戒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管理空间,更多地在行业发展、权益维护、会员福利、专业研究、职业培训、对外交流和宣传等领域发挥作用。

3.提高律师事务所自律管理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律师事务所树立自觉管理、自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意识。逐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律师聘任和执业行为的管理。

4.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优势。广泛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对律师业的全方位监管。建立与公、检、法,以及人事、财税、社会保障等政府机关的协调机制,从执业、人才、税收、社会保险等角度对律师进行监管。建立律师行风监督制度。引导律师自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逐步增强律师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通过互联网等相关媒体公布绍兴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年度诚信记录,使社会能及时了解律师诚信执业情况。加大对律师制度的宣传力度,以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纪念活动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律师制度、律师权利和义务、律师地位和作用;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律师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律师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营造律师业发展环境,扶持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

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律师工作的领导,要把律师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及时解决好律师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律师工作,积极为律师依法执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新《律师法》要求,支持律师调查取证,切实解决律师会见难问题;出台鼓励发展政策,各级财政要像扶持现代服务业一样,加大对律师行业的扶持力度,要按《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若干财税扶持政策的意见》绍市委发(2009)2号要求,享受全市现代服务业有关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出台扶持律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改革和完善律师收费制度。从有利于调动律师工作积极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有效的法律服务出发,制订合理的律师收费标准。改革和完善律师税收政策,加

强与财政、税务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律师行业的特点,解决律师行业税赋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律师工作的指导,制定律师行业远、中、近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主动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努力保障律师各项执业权利落实。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为加强对落实发展规划的领导,切实有效地组织发展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建立落实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建立机制。为使各项任务有效和有序的开展,在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建立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信息通报机制。具体由市律师协会负责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分阶段检查监督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三)结果评估。在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由市政府或委托市司法行政机关对绍兴律师业五年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组织评估。

推荐第10篇: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为加快我省蜂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由养蜂大省向养蜂强省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1.蜜粉资源丰富。我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较华北平原其他地区温暖湿润。蜜粉源植物丰富,多达220余种,物候期自西南向东相差7—14天。蜜粉源植物主要有刺槐、荆条、枣树、泡桐、苹果、玉米、棉花等。其中,刺槐330万亩、果树900万亩(其中苹果400万亩、枣树55万亩)、玉米4000万亩、棉花1000万亩、蔬菜3000万亩。全省除11月至翌年2月无蜜粉源外,其他月份均有蜜粉源。5月初至5月底的刺槐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的枣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荆条花期,为我省的流蜜盛期。可载蜂量200万群以上,发展蜂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得天独厚、潜力巨大。

2.产业链较完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逐渐形成了包括蜂业养殖、产品加工、机具生产、授粉应用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2012年,全省蜂群存养量35万群,客蜂50万群,蜂蜜、蜂王浆产量分别约为20000吨、150吨,蜂产品产值约6亿元;全省蜂蜜、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分别达到35000吨和500吨。2012年,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蜂蜜出口13000吨,占全国蜂蜜出口量的10%以上。利用壁蜂、蜜蜂为苹果、梨、桃等果园授粉面积500多万亩,占果园总面积的60%以上。

3.组织化程度较高。目前,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60多家蜂产品企业通过认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成立省级蜂业协会1个、市级和县级蜂业协会12个,发展养蜂合作社100多个、社员1600多户;全省蜂业从业人员(含加工企业职工)20000余人,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支撑体系较强。近几年,我省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蜂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蜜蜂授粉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蜂业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成立了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我省拥有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综合试验站1个。尤其在机械化装备研发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由东营市蜜蜂研究所与五征集团联合研制的全国首款养蜂移动平台,是我国养蜂业迈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它集养蜂生产、蜂群运输、蜂产品初加工等功能于一体,专门配备小房、视屏等休闲娱乐设施,改善了养蜂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2013年,2款养蜂移动平台(养蜂车)列入了山东省农机补贴产品目录。

(二)重大意义。

蜂业是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健康产业”、“空中农业”,既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又不与种植业争水土,仅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便可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十多种蜂产品。这些产品既是良好的保健医疗食品,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蜂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等特点,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促进农业增产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农业安天下,粮食保民生,促进农业增产、维护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蜜蜂被誉为“月下老人”,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其经济价值远大于蜂产品本身。根据1981年美国农业机构的统计,蜜蜂授粉对农业的增产效益是蜂产品价值的100余倍,按照此标准测算,蜜蜂授粉带给我省农作物的增产效益约600亿元。蜜蜂授粉是一项既不需要扩大耕种面积,又不需要增加设施投资的增产措施,早已引起世界性广泛重视,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将其作为一个特色产业纳入政策扶持。我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有限,而通过蜜蜂授粉促进农业增产的空间很大。

2.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蜂产品是传统的保健产品、绿色天然食品,对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天然保健食品成为趋势,蜂产品市场方兴未艾。2011年我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245克,而美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500克,德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1000克,因此蜂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维护生态和谐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世界上约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

1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的滥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大力发展养蜂业是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客观要求。

(三)存在问题。

我省是养蜂大省,但向养蜂强省转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养蜂业作为副业,既没有充分认识到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蜜蜂授粉对农业增产的重要性。蜂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和资金支持,养蜂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组织管理、技术推广、生产服务、产销衔接等相对滞后。

2.层次水平不高。全省蜂业发展规模偏小,蜜蜂饲养数量仅占全国860万群的4%,户均养蜂规模只有70群左右,养蜂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良种化和规模化水平较低,品牌带动效应较弱。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良种覆盖率较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覆盖率较低,对农业的提质增效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3.发展环境堪忧。农药、大气、水质等污染直接导致蜜粉资源减少,生产环境日益严峻。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乏力,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行业信誉屡受打击,市场竞争力整体较差。因放蜂引发的伤害蜂农事件屡有发生,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蜂业发展理念,以提高养蜂生产能力和推广普及蜜蜂、壁蜂授粉增产技术为重点,转变蜂业生产方式,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升蜂业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努力推动我省蜂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模扩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不断扩大蜜蜂饲养量的同时,因地制宜选择养蜂生产方式,努力在蜜蜂标准化机械化养殖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不断提高养蜂效益。

2.坚持发展生产与扩大授粉相结合。既重视蜜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又注重发挥蜜蜂、壁蜂授粉对农业增产的促进作用;既重视蜂群数量的扩张,又考虑到农业发展对蜂业布局的客观要求。

3.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加强科技研发,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蜂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养蜂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现代蜂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各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对蜂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保障蜂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蜂群数量达到50万群,其中西方蜜蜂48万群,中华蜜蜂2万群;年繁殖壁蜂8亿只,苹果、梨、桃等果园壁蜂授粉面积达到70%以上。年产蜂蜜40000吨,蜂王浆300吨,蜂产品产值12亿元以上。生产的蜂蜜50%以上为成熟蜜,蜂王浆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80%以上。培育1—2个西方蜜蜂抗病高产配套系,蜜蜂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2.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推行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养殖,建设蜜蜂壁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出口、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养殖规范、加工带动有力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120群以上的规模蜂场由目前比重不足30%提高到60%。

3.授粉技术加快普及。到2020年,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增产效益1000亿元以上,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

三、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各地蜜粉源植物丰富程度、地理生态、养蜂生产状况及蜂产品企业分布,全省蜂业可划分为蜜蜂壁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出口、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

1.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该区包括烟台、青岛、潍坊、日照和淄博,是果品和蔬菜生产集中区域,目前苹果种植面积400余万亩,草莓种植面积20多万亩,大樱桃种植面积2

5万亩左右。2012年本区西方蜜蜂存养量9万群,约占全省总量的25%;壁蜂5亿只左右,约占全省总量的80%。立足本区域丰富的果蔬资源优势和农民浓厚的蜜蜂、壁蜂授粉意识,建立蜜蜂、壁蜂授粉示范基地,蜜蜂、壁蜂为果蔬授粉覆盖率达80%以上。

2.养蜂生产优势区。该区包括临沂、潍坊、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是传统的养蜂生产区域,地质、地貌及气候多样性使得植物分布多样化,蜜粉源植物丰富,养蜂业相对发达。2012年本区蜂群存养量25万群,约占全省总量的70%。立足本区域发展养蜂生产的传统优势,扩大蜜蜂饲养量,力争2020年蜂群存养量达到35万群。

3.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区。该区包括日照、潍坊、济南和枣庄,区内蜂产品企业相对集中,蜂蜜、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约28000吨和400吨,均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立足本区域雄厚的加工出口基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重点培育壮大4个蜂产品龙头企业(每个市培育1个),辐射带动8个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

4.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该区包括沿黄地区的菏泽、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刺槐和枣树的栽植量均占全省的50%以上,一直是我省优质刺槐蜜、优质枣花蜜的生产地区。立足沿黄地区丰富的刺槐和枣树资源优势,在该区域建设10个优质刺槐蜜和优质枣花蜜生产基地(每个市建设2个)。同时,在适宜区域扩大刺槐、枣树种植面积,形成蜜源与蜂业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发展重点。

1.推行蜜蜂标准化机械化养殖。规范养蜂场布局,推行养蜂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实施蜂产品安全生产规程,提倡饲养强群,加强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扶持养蜂机械研发与生产,提高养蜂的机械化水平。在养蜂生产优势区建设30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临沂、潍坊、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各5个),在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建设15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菏泽、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各3个),所生产的蜂蜜和蜂王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2.提高蜂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市、县级蜂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蜂业优势区域的管理力度。规范壮大养蜂专业合作社,在淄博、东营、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等支持建设20个养蜂生产示范合作社(每个市建设2个);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支持建设5个蜜蜂授粉示范合作社(烟台、青岛、潍坊、日照和淄博各1个)。努力形成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蜂产品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3.推广普及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加大蜜蜂、壁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开展授粉增产示范活动,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和养蜂生产优势区建立11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烟台、青岛、潍坊各2个,临沂、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各1个),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烟台、青岛、潍坊、临沂、泰安、淄博和济宁每个市3个,全省其他各市每市1—2个)。

4.建立健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重点强化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职能,完善提升5—6个种蜂场的育种条件,保障优质种蜂王供应,提高蜜蜂良种化水平;加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5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1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

5.完善蜂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蜂药、蜂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严把蜂产品原料、生产和检验关。完善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信息发布和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蜂产品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加强省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蜂群分布、企业信息、市场咨询、监督检验和品牌推介等为一体的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提供支撑,加快推进我省蜂业的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蜂业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畜牧、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科技、工商、金融、质检等部门参加,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蜂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负责牵头协调,并切实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指导和总体管理。林业部门负责抓好蜜粉源植物基地建设,协调提供放蜂场地。农业部门负责抓好蜜蜂和壁蜂授粉增产措施的组织实施,努力减少化学农药对蜂业的影响。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基建资金和财政资金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

工作。科技部门要努力改善蜂业发展科技创新条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蜂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蜂业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省级选择扶持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山东省蜂业信息网和山东省优质蜂产品推介中心,加快信息软件开发和短信平台建设的步伐,支持建设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以规模化蜂场建设、养蜂机械设备购置、蜜蜂授粉、蜜蜂良种培育、合作社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集中投向、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良种工程、科技推广、标准化示范创建、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资金,适当向蜂业倾斜,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将蜂业和蜜蜂良种选育推广纳入山东省特色畜牧业重点产业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支持建设中华蜜蜂保护区和保种场。扶持蜂业龙头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完善蜂产品优质优价收购政策,尽快出台成熟蜜地方标准,鼓励蜂农从事成熟蜜生产,树立山东蜂产品良好形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蜂业生产的保险产品,降低蜂农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对养蜂移动平台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改进财政补贴的手段,提高蜂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完善奖励扶持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推进规划组织实施,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三)转变蜂业发展方式。通过示范、扶持、服务、监管等措施,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养蜂大户、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供销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双方发展保障和利益分配机制。到2020年,力争使85%的养蜂场(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资本进入养蜂业或从事蜂产品加工,与养蜂户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发展能力。通过加强政府扶持、鼓励联合兼并、支持产品开发、引导企业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强蜂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农超对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养蜂大户等新型蜂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从业者职业技能鉴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蜂农队伍;综合运用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装备等多种措施,改善蜂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增强蜂业发展活力。引导和支持蜂农建立合作社,拓展合作社服务功能,规范运行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养蜂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在联系政府、服务行业、规范生产、培训蜂农、品牌推介、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供销社联系农民、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供销社积极参与蜂业产业化经营,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更多的利润返还给农民。

(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蜂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紧紧围绕制约蜂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重点在蜜蜂饲养、蜂机具研发、病虫害防治、授粉增产技术、蜂产品研发、良种繁育推广、蜂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进行科研与技术推广,争取实现较大突破。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协同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时,向蜂业适当倾斜。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速蜂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蜂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培训蜂农3000人次以上。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养蜂积极性。大力宣传蜜蜂、壁蜂授粉对农作物增产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大力宣传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大力宣传蜜蜂文化,使蜂业的经济、生态和人文效益为社会所认同,努力营造“小蜜蜂、大产业”的良好氛围。

第11篇: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研究制定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已于6月8日发布,各地要抓紧部署落实。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奶业生产,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奶源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做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从源头上保障生鲜乳质量。要加快推进奶业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推行政府指导价、开展第三方检测、签订产销合同等形式,实现奶业产加销利益联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促进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要着力抓好合同收奶,督促企业和奶站诚信经营,共同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全文下载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09-2013年)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为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3年。

一、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奶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优势产业布局,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奶牛存栏快速增加,奶类总产量大幅增长。2008年,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233.5万头,是2000年的2.5倍;奶类产量3781.5万吨,是2000年的4.1倍。我国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奶类生产大国。

(二)奶牛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8年,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13个优势省(区、市)奶牛存栏占全国84.3%,与2000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占全国88.3%,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优势区域内部布局也进一步优化,涌现了一大批奶牛养殖大县。

(三)奶牛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国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6%,比2003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奶牛单产水平达到4800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40%。挤奶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底达到66%。

(四)乳制品加工业飞速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达到791家,比2000年增加414家;实现工业产值1555.8亿元,是2000年的8倍;前10家大型骨干企业乳制品工业产值占全行业的47.5%。

(五)乳制品产量持续增加,产品种类丰富多样。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1810.6万吨,其中液态乳产量1525.2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7.7倍和11.2倍。目前,市场上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乳粉、干酪、奶油、炼乳等产品种类齐全,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六)乳品消费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22.72公斤,比2000年增长56.8%;农村居民人均4.81公斤,为2000年的3.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金额比2000年增长了1.8倍。

但是,我国奶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养殖方式落后。小规模散养户仍是生鲜乳生产的主体,专用饲草饲料缺乏,饲养方式粗放,高产奶牛比例不高,单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成母牛平均单产不足5吨。二是乳品

质量安全监管依然薄弱。生鲜乳收购站点数量多,条件参差不齐,开办主体复杂,监管难度大;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三是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奶源基地,淡季压价、旺季争抢奶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乳制品企业为抢市场打价格战和广告战,炒作概念,不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误导消费者。四是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乳制品企业单方面决定生鲜乳价格,奶农利益难以保证。五是消费市场培育滞后。科学消费的观念和习惯尚未形成,乳品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于奶业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与婴幼儿乳粉事件、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交互影响,使得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乳品消费萎缩,乳粉进口大幅增加,出口下降,乳制品企业经营困难,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奶牛养殖亏损严重,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的关键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消费市场看,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的1/5,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从资源条件看,奶牛存栏已突破1200万头,还有1000多万头牦牛、2000多万头水牛和500多万只奶山羊资源可供开发,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饲草产业稳步发展,牧区生态逐步恢复,近7亿吨可用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还有40%左右的利用空间,奶业发展相关资源还有较大的开拓潜力。从政策环境看,《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国家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日趋完善,规范奶业发展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各级政府把发展奶业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扶持力度。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就能化危机为机遇,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为根本,推动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奶业基础,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设现代奶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乳品消费需求。

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着眼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奶农和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消费信心,稳定奶业生产;又要立足长远,着力强化奶业发展基础建设,解决制约奶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和奶农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政府扶持,帮助企业和奶农克服困难,增强奶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保护奶业基本生产能力,巩固奶业发展的基础,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

——强化监管和规范引导相结合。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放在优先地位,坚定不移推进乳品行业清理整顿,全面加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漏洞。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奶农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扶持奶业重点产区,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准入门槛,培育骨干企业,促进养殖、加工与消费协调发展。同时,兼顾地方品种和民族特色,实现奶业全面发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基本目标

——生鲜乳生产能力稳定增长。2013年,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500万头,奶类产量达到4800

万吨,成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5.7吨;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奶牛粗饲料质量显著提高。奶水牛和奶山羊发展取得突破。

——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生鲜乳生产符合《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乳制品企业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GB/T 27342)管理,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产品质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生鲜乳收购站全面规范。2013年,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偏远牧区、山区的牛奶收购点和山羊奶收购点100%纳入监管范围。

——奶源生产和乳制品加工衔接更加合理。乳制品企业奶源基地和加工产能合理配置,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2013年乳制品企业稳定可控奶源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体系。

——乳制品流通条件进一步优化。2013年,生产经营低温产品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完善冷链体系的比例达到90%以上。配送网络覆盖全部中小城市和90%以上乡村。

——乳品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费大幅度增长,“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校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三、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一)优化奶业区域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消费习惯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重点发展五大奶业产区,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五大奶业产区以加快奶牛品种改良,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为重点,不断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乳制品质量,不断提高乳制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工业协调发展。

——东北内蒙古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4省(区),以培育奶牛大户(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超高温灭菌乳等,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华北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4省,在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同时,兼顾奶山羊生产,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重点发展乳粉、干酪、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西部产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区),着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培育山羊奶、牦牛奶、马奶、驼奶和驴奶等特色奶源基地,扩大优质饲草饲料种植,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干酪素等乳制品,适度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南方产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广西、云南及其他有条件的省(区)鼓励开展奶水牛品种改良与水牛奶产品开发,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干酪、酸乳等产品,适度发展炼乳、超高温灭菌乳、乳粉等乳制品,大力开发水牛奶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大城市周边产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4个直辖市,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育种选育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都市型乳业,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产品,适当发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

(二)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

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

传评估,加快实行奶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生鲜乳质量。

——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以种牛引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奶牛原良种场建设,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核心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提升种公牛站生产经营能力。加大种公牛站设施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力度,健全种公牛遗传评定和后裔测定体系,加快推进种公牛站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提高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优质冻精供应能力。

——健全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完善有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改良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奠定奶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基础,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完善优质冻精推广体系。加强奶牛配种站点液氮罐、液氮运输车、改良配种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奶牛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三)发展奶源生产基地

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带动奶源基地发展,构建稳定的奶源生产集群。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源基地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建设自有奶源基地和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

——增强奶牛养殖大县综合生产能力。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规范投入品使用,增强防疫服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上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圈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贮存(或青贮)等配套设施建设,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挤奶、良种繁育、生鲜乳质量检测等设备配置,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奶牛青绿饲料生产基地,示范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鼓励发展专业性青贮生产经营企业和大户,为奶牛养殖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资源。充分利用中低产地、退耕地、秋冬闲地等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人工饲草地。

——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积极安排资金,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发挥其为奶农提供服务和维护奶农利益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奶农素质。

(四)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继续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提高执法能力,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建设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支持乳制品企业、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对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改造、合并或重组,加大生鲜乳收购站挤奶设备、专用生鲜乳运输车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监控设备。

——完善生鲜乳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中心,健全由国家、区域、省和县四级检测机构组成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严厉打击生鲜乳收购环节添加违禁添加物的行为。建立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制度。

——提高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乳制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检测、产品出厂检测的需要,配置在线检测、快速检测及其它先进检验设备。对乳制品生产

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3)》,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GB/T 27342)管理。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乳制品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可追溯及责任追究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申诉投诉处理制度。加强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国家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乳制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清理乳制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严厉打击乳制品加工中添加违禁物的行为。

(五)提升乳制品加工与流通能力

全面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严格行业准入,提升装备水平,加强冷链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应对得力的现代乳制品加工与流通产业体系。

——有序发展乳制品工业。乳制品工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项目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手续,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已建加工项目(企业)未达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的应限期整改。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经营规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推进乳品加工设备国产化,重点研发大型乳粉生产、低温喷雾干燥、干酪生产、膜过滤、灭菌及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等关键设备。发展和应用膜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直投发酵剂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纸塑复合无菌包装、多层共挤高阻隔性复合材料、可持续性绿色包装等材料。

——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干酪、发酵乳、功能肽产品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逐步改变以液态乳为主的产品单一局面。积极发展高品质、市场需求量大的乳制品,如脱脂乳粉、乳清综合利用产品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精深加工产品。——改善乳制品冷链流通条件。加强大中型乳制品企业、专业化物流企业低温设施建设,建设以原料奶收购、加工及乳制品储藏、运输、销售等全部环节实行低温控制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健全乳制品标准化冷链管理制度。

四、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大力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饲草收贮加工、粪污处理和挤奶机械购置补贴以及种奶牛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对奶业的扶持和保护。完善奶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加大对奶牛养殖大县的扶持。鼓励和扶持牧草良种推广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奶农专业合作社和乳制品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二)加快奶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

进一步提高奶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不断完善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奶业技术服务平台与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开展奶业领域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加快奶业科技进步。扩大奶牛科技推广服务实施范围,大力推广科学饲养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生鲜乳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

(三)切实加强奶牛疫病防控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奶牛的疫病防控,健全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国家扑杀制度,积极开展奶牛疫病的净化,提高奶牛疫病扑杀补贴。强化定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指导奶牛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加强乳房炎、蹄病等常见病的防治,通过转变饲养方式、推广新疫苗和兽药等措施,逐步降低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

(四)强化奶业监管能力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有关规定,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监管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提高执法能力。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五)做好奶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服务

加强生鲜乳生产、乳品市场和乳制品进出口等预警预测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发布,引导奶牛养殖场户和乳制品加工企业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建设,通过引导散养户“进区入园”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国产乳粉收储规模,完善乳粉临时收储政策,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减缓乳粉进口冲击,开展产业损害调查,建立救助补偿机制。完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和收购合同制度,鼓励各地推行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和按质论价。严格执行鲜乳、纯乳和复原乳标识制度,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秩序。充分发挥各级奶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六)提振消费信心,扩大乳品消费

加强正面报道,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引导舆论,为奶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主动、客观公布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和乳品质量安全状况,科学回应社会关切,提振消费信心。继续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大推广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积极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奶类消费市场,普及乳制品知识,倡导乳品科学消费,依托企业购销网点和“万村千乡”等工程,加大乳制品采购力度,做好配送工作。

五、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推行奶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推动粪便等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奶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区域布局符合环境条件要求。充分考虑各地环境状况,不在环境敏感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新建、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和奶源基地建设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环境污染。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推广清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粪便耗氧堆肥和沼气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乳制品加工厂和奶源基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提倡乳制品包装简洁化、多样化,鼓励企业使用可回收、易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控制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三)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农区要充分考虑周边土地消纳能力和粪污处理能力,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确定适当的养殖规模。牧区和半牧区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协调。

(四)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奶业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督和跟踪规划实施后的环境效果。

第12篇: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章来源

http://www.daodoc.com文档大全

w

w

w.chazidian.com

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商贸业,在我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商贸业的发展,对于我区GDp各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我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贸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在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对我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我区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促进商贸业发展—推动我区经济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巩固我区的商业地位,实现商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本着振兴xx区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贸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整体战略思想。特制定本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以“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为总体目标,依托我区商业优势为基础,坚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发展原则,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区的商贸业强区,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构建具有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商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我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集群经济为支撑,依托xx商圈,拓展新的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商业体系,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

代化发达的商贸区”。

现代化发达的商贸区功能定位是:成为我市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性商业强区。建设好商贸强区,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商贸聚集”的辐射战略:巩固xx商圈及火车站传统商圈,融入河医经济圈,培育西出站口“临站经济”圈和大学路商圈等,五大商业区域将为我区实现商贸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开放型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xx区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区、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全省、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我区在投资环境、土地资源、配套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商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引导力度,做好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多元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商业体系。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商业布局结构。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服务区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商业网络结构。

(2)优化商业网点规模结构。既要考虑到必要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又要考虑到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规模结构。

(3)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以挖掘传统业态潜力为辅助,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有机结合。

4、协调发展,合理超前。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发展,认真吸收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商业发展经验。商业发展规划要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并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商业与交通运输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中心与社区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和商业业态之间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目标。

二、我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4chazidian.comIS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和无店铺销售,逐步提高商业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推广以实网为基础,以电话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电子商务,提高区域内的商业信息化程度。

六、发展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

1、加快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业运行管理和网点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货畅其流。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商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要引导商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商业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3、建设流通安全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商业。要强化其它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促进绿色生态商业的发展。

4、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商业运营安全、高效。在人员和商品集中的商品流通场所和物流中心,要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防范和处理预案,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建立稳定的商业秩序。

(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1、结合我区商业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对商业发展与商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xx区商圈商业设施总量趋向饱和,但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强化对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的管理,防止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店,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同时应注意发展社区居民集中地的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2、抓好居民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促进社区商业健康发展。在规划期内,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建筑要相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其余面积分散在居民区里发展小型店铺。

(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变革发展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商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推进。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

2、选准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作为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团队,独特的进货渠道和稳固的销售渠道,富有特色的商品,良好的硬件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享有盛名的字号和商誉,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培植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是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商业企业长期努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优化市场定位、增强服务功能、采用新型业态和网络化、连锁化经营及计算机管理等。

(四)弘扬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

1、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增强我区吸引力。xx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实施名牌战略,打历史文化名街牌,拓展德化步行街的影响,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外来游客一进入xx的商业网点,就为我区商业具有的浓郁历史文化特色所吸引。

2、实施形象战略和名牌战略。大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市场和业态形象,凸现xx区商业整体形象。结合形象战略,重视培育名牌市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市场和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业态,重视企业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和包装、宣传,努力通过创立品牌,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出台激励市场、企业创品牌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品牌、名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大型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信息网络等,要实行政策性倾斜和支持,以加快商业区街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

2、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xx、美化xx。尽管现有商圈的商业设施众多,但亮点不突出。需要从政策、资金上对市政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化设施给予支持,对重要商业区位的网点设施和经营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让xx区以现代商业为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促进第三产业乃至全区经济的发展。

(六)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坚定不移地走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应逐步改造传统商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辟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品代理、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主力业态发展,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七)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扩大开放、有序开放,实现大开放、快发展。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既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商业领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世界chazidian.com

第13篇: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贸业,在我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商贸业的发展,对于我区GDp各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我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贸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在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对我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我区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促进商贸业发展—推动我区经济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巩固我区的商业地位,实现商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本着振兴xx区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贸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整体战略思想。特制定本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以“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为总体目标,依托我区商业优势为基础,坚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发展原则,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区的商贸业强区,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构建具有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商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我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集群经济为支撑,依托xx商圈,拓展新的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商业体系,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 代化发达的商贸区”。

现代化发达的商贸区功能定位是:成为我市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性商业强区。建设好商贸强区,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商贸聚集”的辐射战略:巩固xx商圈及火车站传统商圈,融入河医经济圈,培育西出站口“临站经济”圈和大学路商圈等,五大商业区域将为我区实现商贸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开放型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xx区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区、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全省、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我区在投资环境、土地资源、配套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商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引导力度,做好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多元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商业体系。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商业布局结构。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服务区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商业网络结构。

(2)优化商业网点规模结构。既要考虑到必要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又要考虑到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规模结构。

(3)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以挖掘传统业态潜力为辅助,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有机结合。

4、协调发展,合理超前。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发展,认真吸收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商业发展经验。商业发展规划要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并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商业与交通运输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中心与社区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和商业业态之间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目标。

二、我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4亿元,增长23%,占xx市县(市)、区总体目标的13%,低于金水区6.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二。同期,我区三产比值占全区GDp的80.7%,07年为82.3%,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09年前两个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7.1%。

我区商业是以传统百货零售商业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支撑,以特色步行商业街为亮点,以社区商业为补充的布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百货零售商业正朝着国际化、连锁化发展。以xx商圈为中心的百货零售、专卖店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和现代商业为主导,如:大商新玛特、北京华联、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五星电器等商业企业近50家,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xx旗舰店即将开业经营,将不断完善xx商圈功能。

2、批发市场朝着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全区共有专业市场39家,农贸市场22家。以火车站地区的小商品、服装批发为主,有xx国际小商品城、万博商城、金城服饰、世贸商城、天隆服装城、恒泰服饰、钱塘衣城等10多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以万客来、华中食品城为主的食品、糖酒批发市场;以金泰成灯饰、西建材、新家园建材超市为主的西部建材装饰市场等是我区商业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已成为省内外著名的批发市场聚集地。

3、特色街朝着一超多能方向发展。德化步行街承载着xx商业的百年沧桑,将进一步进行升级改造,巩固其百年名街及城市名片的中心地位。淮河路餐饮街、铭功路机电水暖街、奥特莱斯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各具特色,发展步伐加快逐步成为我区的亮点。

4、社区商业逐步形成特色和规模。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商业格局,如长城康桥、亚星奥特莱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升龙国际中心等,成为了西南城区经济发展的活跃地段,优化了商业发展结构。

(二)存在问题

我区商业发展是以“片”和“块”的模式进行的,即“片”是xx广场以及火车站周边形成的名街商圈集群。“块”是大学路长城康桥、碧波园世纪联华、嵩山路华润万家、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等周边形成块状商业区。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状态趋势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1、规划问题。xx商圈、火车商圈发展逐渐出现饱和状态,商业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整体的管理,xx商圈、火车商圈整体业态单

一、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楼宇资源匮乏,购物及周边交通环境较差,不适应现代商贸中心地位的需要。随着xx商圈周边的丹尼斯、大上海城、百盛广场等商业崛起和东西大街的扩宽,形成强大的拉力,xx商圈逐渐东移北扩偏离我区。我市其他商圈也在快速发展,xx正进入多商圈时代,金水区天旺广场、燕庄商业广场、花园路商圈等逐渐的扩建发展,使得我区的商贸业优势在减弱。在商业街区上,基础设施缺乏空间衔接能力和经济联动能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圈产业链条化的生成,商圈规模效应、辐射能力和联动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2、聚集问题。全区商业聚集区数量偏少,新的次级商圈发展慢,目前还属于零星的商业形式,没有形成强大的商贸企业聚集效应,消费结构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区域化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吸引城区人口,应该向多极化、次中心格局演变。

3、消费习惯问题。城市分流人口过度集中在xx广场及火车站地区,使得主干道通勤功能过度,容易导致交通阻塞、商业地价过高等“城市病”现象,商业辐射功能偏弱。而打通的大学路、医疗资源丰富的河医、开发中的南部城区等居住、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对人流、商流的吸聚力强,却缺乏相应的商业集群,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4、经营模式问题。功能分工不清,特色不明显。xx商圈和正在形成的次级商圈功能化差别小,特色不明显,产生相互恶性竞争。商圈内同质化商场业态布局突出,不能实行错位经营,造成雷同、无序竞争的现状。

5、配套设施问题。商圈行业的黄金比例应是购物占40%,餐饮占30%,休闲娱乐占30%。目前,我区现有的商圈购物占了较大的比例,休闲娱乐设施较少,缺乏不同层次的规模餐饮,制约了消费者一站式消费,影响了商圈整体功能的发挥。

6、市场问题。市场过于分散,配套不够合理,导致集群效应不强,辐射能力偏弱。同时,规划程度低,产权结构复杂,升级改造困难大,市场功能和竞争力逐步在减弱,受资金、土地、规划、政策等因素制约,升级改造步伐慢,市场优势逐渐减弱。

以上致使我区商业存在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为解决xx商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商业发展有利条件

1、随着城中村改造,商贸服务业布局、规模、结构、效益等基本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商业发展的新载体不断出现,为我区商贸业发展带来了空间。

2、商业次中心逐步形成。大学路沿线的升龙商业广场、长城康桥、河医等区域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京广快速路的建设也为京广路两侧发展带来机遇,为商业次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我区城中村改造使南部房地产开发兴起,形成了新的商贸业发展机遇和空间。世纪联华长江路店、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华中水果市场、中陆物流等一批南部城区的商贸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活跃了商业氛围。目前,南部城区消费市场仍在培育发展阶段,搞好南部商业氛围是关键,需要大量的宣传、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和政策扶持。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xx商圈为核心,火车站商圈、火车站西广场商圈、河医商圈和大学路商圈相呼映、以城市改造为契机、以建设名街商圈商业集群为目标,立足xx商业实际,到2013年,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商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化的大商业奠定基础。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市级商业中心为中心、以区级商业中心为主体、社区商业网络为基础、特色商业街为亮点,研发经济、创意经济、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体系。

(二)具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2010年底),力争我区商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011年底,在巩固xx商圈以及火车站商圈的同时,打造三大商圈经济、培育四条商业特色街,社区商业、楼宇经济和西南批发市场,使我区商业发展区域初步形成,按照整体规划,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

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0年初,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全区重点商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巩固加强我区商业优势,充分发挥项目带动辐射作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008年146亿元为基数,每年递增按18%。

第二阶段从2010年初到2011年底,我区商业集群初步走向成熟。通过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投资力度,抓好重大项目,以及培育我区特色街建设和商圈建设,使得我区形成发达的商贸业集群。

到2013年底,基本形成商贸、娱乐、文化、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集群、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商业中心,最大范围地满足本地和外地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化商业集群。

通过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招商引资,开发和联合开发,基本形成商务、展览、会务、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聚集、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xx商业中心,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营造出集一流的商务、居家、购物为一体的生活、投资环境,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商贸业体系。

四、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建设“现代化商贸强区”,是xx区商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本次规划的战略重点。要把xx区建设成全省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际化、区域性现代商业区,并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关键在于建设富有特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具有强大集散功能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大商业体系。本规划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效应,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物流中心。为此,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抓好“

1、

2、

3、

4、

5、6工程”,即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升级改造五大批发物流市场中心;培育六大社区商业中心。

(一)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

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从空间结构和服务功能的角度规划,包括以下五个系统:

1、与历史文化相适应,与旅游观光相匹配,并具有商业发展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商业区系统。

以xx广场中心为主体,将德化商业街与城区主要历史景点、宾馆、商场联成整体,形成以德化步行街为轴线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区。这个区域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境外的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条件;为广大市民和周边地区客商提供零售、批发业务;以多品种、多层次的商品和服务,吸引各种类型的顾客,形成具有综合性、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服务系统,和全市的商业辐射中心,并拓展到火车站西广场周边。

2、提升产业发展聚集效益,构建新商圈经济系统。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火车站西出站口的改造,郑大一附院周边项目的开发,小李庄、路砦、新长城等城中村的相继拆迁,南部城区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火车站西出站口、河医周边、大学路沿线、南部城区等新的商业次中心,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新的活跃地段。为此,要抓住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火车站“临站经济”商圈、河医商圈、大学路商圈新的商业经济带,提升商业聚集层次,努力扩大我区商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3、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多功能社区商业系统。

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社会商业升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未来几年内应抓住机遇重点完善社区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新建社区从规划开始,就要把社区便民商贸服务中心的设置列入重要内容。这类社区商贸服务中心的业态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服务项目要涵盖日常生活用品、餐饮、洗浴、医药、家政、邮电、理发、照相扩印、书报、家电维修等小型农贸超市。乡(镇)、南部城区,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设立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流业态,同时考虑满足当地居民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中心。

4、积极培育发展农村商业服务网络。

xx区乡镇是发展商贸业薄弱地区,必须抓好乡镇商业的发展,这是拉大商业空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好农村商贸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体现为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服务,另一方面要将商贸业与当地的特色产业(例如:侯寨的樱桃、葡萄、农家乐,马寨的食品加工等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力的多功能产业结构和商品集散地,把优质的现代化商贸服务逐步扩大到农村薄弱地区。

5、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立足xx,辐射全国的专业市场系统。

市场众多是我区优势之一,加强专业市场系统建设,对丰富商贸业产业经济内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专业市场要继续推进升级改造,加强辐射全国力度,确立市场经营特色的道路。要在现在的专业市场基础上,扬长避短,与时俱进,逐步改造完善现有专业市场。整合市场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机制,扩大规模,最终提交市场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

1、完善xx商圈功能

规划范围:xx广场周边

定位:市级商圈、高档购物、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和功能完善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辐射能力是商圈地位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标志,要在不断增强“商圈”的辐射能力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展示“xx商圈”周边项目,吸引容纳国际国内时尚前沿的商业企业,积极推进民主路商业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不断提升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经营理念,推动了整个中原地区商业不断创新蜕变,上台阶;从硬件上大力提升“xx商圈”的功能。加快商圈内xx时代广场、印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不断调整商圈经营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引进相关娱乐设施、餐饮、楼宇经济等项目,充分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在购物中休闲、在休闲中购物的消费需求,使得消费多样化,更有吸引力;在软环境上,不断制定绿色服务政策,支持商圈内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商圈的品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提升xx商圈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

2、火车站传统老商圈提升改造

规划范围:火车站东出站口周边

定位:传统商业、商务办公、小商品批发为主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火车站地区批发业优势和对周边经济的拉动辐射作用,依托商圈内服装、小商品市场和酒店众多的优势,把握商圈整体发展趋势和布局,挖掘潜在的优势,突出商务、餐饮、批发的特色,加强周边商业项目建设,引导市场资源整合,推动高标准市场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宾馆、写字楼建设和餐饮、娱乐、休闲、商旅等基础设施整合,引导商家进行联合开发,建设具有商旅休闲、餐饮娱乐、服装、小商品批发零售的火车站传统商圈。

(三)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

1、河医商圈

规划范围:xx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周边及建设路、棉纺路地区

定位:商务办公,发展医疗经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

发展要点和目标:以xx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核心,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周边重点项目,重点发展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医疗服务、总部经济产业、研发产业。要加大招商力度,对周边中投国际广场、金三角、国际密码城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2、火车站西广场商圈

规划范围:以火车站西广场为中心,以京广路两翼为重点

定位:商务楼宇、零售业、商务、旅游业、高档次服务业态商圈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西出口建设机遇,将商业活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与公共绿地水系有机融合,将火车站商业功能有效、有序西扩,铸造新的商业服务业商圈,着力打造新的商业服务业亮点,使xx商业服务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增加商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重点开发周边商业地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使其尽早形成“临站经济”应有氛围,这个区域尤其是京广路的拆迁,规划要有前瞻性,硬件设施建设有超前意识,起点要高,定位要准,要出招商优惠政策,创造一处生态环境良好,功能齐备、商业服务业兴旺,地域特点鲜明的现代城市窗口形象和城市新风尚的场所。

3、大学路商圈

规划范围:中原路以南至航海路区域

定位:拉大西南城区消费能力,整合社区商业资源、现代服务业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大学路作为xx区的中轴交通主干道,商贸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基础,是大学路商圈建设的有利条件。是未来xx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路砦、小李庄、王胡砦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南北相连,将为其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对提升xx城市品位和形象,扩大xx聚集辐射能力和城市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新型商业业态,增强开放意识,将城中村改造项目长城康桥、升龙国际中心及城中村改造项目与商圈建设结合在一起,是未来新的商业发展旺地,因此要加大招商力度,科学布局商业购物金融区、市场贸易区、餐饮服务居住区、休闲娱乐文化区,形成相辅相承,互融互补、各具特色的功能布局,力使商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成为城市商贸业新的增长极。

(四)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

1、德化步行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德化步行街区升级改造,利用“百年德化”文化底蕴,突出本地特色氛围和历史地位,打造商业文化街。将德化街向南延伸至钱塘路,向周边发展,扩大其规模,建设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使其彰显独特的文化标志。要弘扬传统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德化街的渊源历史和商业文化做文章,将其提升为xx的社会文化中心,并建立街区特色网站,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街区文化特色,把德化步行街打造成富有浓郁历史文化色彩的文化商业街;要科学规划,凸现功能分区化,特定的区域定位上要找准特色理念,使得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分区,错位经营,相互支撑。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德化商业步行街是比较繁华的地段,道路交通问题阻碍商业街商业的提升,要增加停车位,集中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街四周的进出通道;严格整顿商贩违法乱占行为,避免影响交通。

2、淮河路餐饮文化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对淮河路餐饮街的投资,改造街道绿化,增加立体绿化和空间绿化;增加亮化设施,完善夜间亮化工程,使其夜晚流光溢彩;开发增加可视性建筑,如:特色明显塑像、温馨提示牌、路面的色彩,道路两旁建筑的式样及色彩,修建果皮箱、美化电话亭,优化消费环境,提高街景品位,营造特色氛围。在路口应该建造相应的塑像,标识特色餐饮文化。如淮河路餐饮一条街要将古玩城、灯城融为一体统筹规划,使人们在用餐之余能欣赏古玩文化,参观灯饰文化,在欣赏古玩、参观灯城文化时又能享受美食。

3、奥特莱斯商业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奥特莱斯作用新型商业业态驻入我区,基础设施良好,环境舒适,是西南商业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培育沿嵩山路为餐饮街,沿汉江路为步行街,沿兴华南街为超市、家具街。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帮扶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商户入驻,形成西南消费市场。

4、金水河酒吧休闲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定位于休闲娱乐、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休闲一条街,主要经营酒吧、茶艺、陶艺、字画及其他休闲娱乐产业。依照“水绿融城”的发展理念,将金水河的自然资源与河岸的人造绿化景观相结合,努力打造xx市独有的水绿交融的特色景观。同时,规划沿河岸建立一个定位高端、服务一流的高级病房区,将病房搬出医院,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创立xx市第一家高端医疗服务场所。

(五)加快现代化市场建设,推动五家市场升级改造

1、以二马路为中心的机电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二马路机电市场对周边零星机电市场整合,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优势,引导沿街经营商家向升级改造机电市场聚集。现有的二马路机电市场要进一步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抓好市场经营管理,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搞好管理服务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品牌商家入驻,提升市场档次,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

2、以眼镜城为中心的五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依托已形成的眼镜城市场,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档次,增强辐射力。加强市场改造整体包装宣传,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和零散商户向其聚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建立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一个全市最大、辐射面最广的区域性五金综合物流市场。

3、以中原百姓生活广场为中心的服务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服务中原百姓生活广场项目,引导企业以批发联合体为主,三方互动,采取订单式、包销式、主题式商业地产多赢模式;三链齐动,拉动产业链、构筑市场链,创造价值链;努力打造为xx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龙头市场,中部地区最大的集娱乐、休闲、餐饮物流信息、物流配送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零售批发购物中心。

4、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京广路皮鞋、鞋材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市场整合和升级改造。依托现有鞋城建设,在周边沿线带动新建和扩大鞋业、鞋材批发市场,引导京广路鞋业市场聚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包装、宣传和招商引资,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形成全国最大的鞋业、鞋材批发市场,为我区的鞋业产品创立品牌、打入国内市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优越的市场条件。

5、以金泰成为主的灯饰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以金泰成灯饰广场为龙头的专业灯饰城的优势,大力促进灯饰传统产品生产流通。加快中原灯具大厦的建设步伐,提高灯具大厦的组织化程度,发挥重点企业的领航“旗舰”作用,推行连锁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产品的特色效应和品牌效应。引导我区灯具行业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经营,引导市场向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名牌产品,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形成品种齐、档次高、辐射广的中原“灯具之都”。

(六)重点培育六个有特色的社区商业

发展要点和目标:力争2013年前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机遇规划建设6个社区商业比较发达的社区,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目标,按照商务部相关标准和要求,引导鼓励新建社区和改造升级的社区,建造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的与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相一致的社区商业网络,重点培育佛岗、菜王、路砦、王胡寨、冯庄、小李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各具特色,便民利民服务更贴近居民的社区商业。

五、重点培植的行业及商业形态

(一)重点行业

1、南部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开展物流企业、物流技术、物流设施、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动物流业发展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高。鼓励物流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继续加强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物流企业高级高管人员培养。

2、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构筑xx信息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在整合和发展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大力构筑功能完善的xx信息港。整合社会信息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应用系统,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通信资源,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建立为全区和中原地区发展服务的统一开放、高效快捷的多媒体公用信息综合传输平台。

3、大型综合性零售业和专卖店。日用消费品贸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可缺少。要按照城市和居住区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改造和调整传统经营结构和建设好新的经营网点和超市、专卖店、专业商场等新型业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重点推进品牌专卖和系列专卖,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促进商业服务业的日趋繁荣。

4、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的繁荣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宾馆酒店,丰富内容,提高档次;二是按时代发展要求,新建一批高档次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以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倡导新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行业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

5、社区服务业。发展直接为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服务的服务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要按各类居住小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做好服务网点规划布局,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建立社区服务和医疗中心,完善小区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科华北路,振兴特色商业,在科华路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丰富街道生活,美化净化环境。建造优良的服务设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除搞好生活日用品贸易外,积极发展美容美发、快递、清洗、保健、代购、代办、家庭绿化、家教以及家庭法律顾问、家政中介等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业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营造便民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质量。

(二)重点商业形态

1、大型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大型专业市场是我区已有的优势,今后发展要避免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重在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现代物流是新兴业态,要加强探索发展,抓好西南城区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与现代化模式物流、现代连锁商贸和集团化经营,建设好物流中心,完善规范专业市场,加强物资流动,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基地。

2、大型商业设施。近几年我区引进的一批国内外大型商场,已成为商贸业态的支柱。打造商业强区,还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商贸业态的支柱地位,提高我区商贸业的整体形象。

3、专卖店、连锁店。专卖店是特色化经营的一个明显标志,专卖店具有品牌强,专业化水平高,产品宣传集中的特色,是零售商业的重要业态形式之一。

4、便民利民社区店。按照社区服务发展思路,合理布网,重点面向社区发展。经营上要拓展规模,坚持引进、加盟、联合的原则,采取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多种形式,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为全区社区利民店网络的配置做好引导工作。

5、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载体,集科研、生产、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因其所占建筑空间小、经济容量大、经营质量高,以及在提升我区形象上的作用,将成为商贸业的重要支撑,是我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因此要加强对楼宇经济的研究与服务管理,为其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要在楼宇建设中先期介入,全程介入,注重楼宇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吸纳商务、科研、金融、证券、保险、电信、科技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行业的海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力争有外资金融机构或其他资本形式的外资企业落户,引导其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区城市现代化和商务现代化。

6、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利用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大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把电子商务与建设城南商贸圈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商业网络工程。引导传统商业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企业收银管理系统(pOS系统)、商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和无店铺销售,逐步提高商业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推广以实网为基础,以电话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电子商务,提高区域内的商业信息化程度。

六、发展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

1、加快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业运行管理和网点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货畅其流。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商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要引导商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商业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3、建设流通安全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商业。要强化其它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促进绿色生态商业的发展。

4、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商业运营安全、高效。在人员和商品集中的商品流通场所和物流中心,要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防范和处理预案,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建立稳定的商业秩序。

(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1、结合我区商业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对商业发展与商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xx区商圈商业设施总量趋向饱和,但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强化对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的管理,防止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店,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同时应注意发展社区居民集中地的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2、抓好居民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促进社区商业健康发展。在规划期内,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建筑要相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其余面积分散在居民区里发展小型店铺。

(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变革发展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商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推进。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

2、选准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作为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团队,独特的进货渠道和稳固的销售渠道,富有特色的商品,良好的硬件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享有盛名的字号和商誉,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培植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是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商业企业长期努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优化市场定位、增强服务功能、采用新型业态和网络化、连锁化经营及计算机管理等。

(四)弘扬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

1、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增强我区吸引力。xx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实施名牌战略,打历史文化名街牌,拓展德化步行街的影响,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外来游客一进入xx的商业网点,就为我区商业具有的浓郁历史文化特色所吸引。

2、实施形象战略和名牌战略。大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市场和业态形象,凸现xx区商业整体形象。结合形象战略,重视培育名牌市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市场和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业态,重视企业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和包装、宣传,努力通过创立品牌,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出台激励市场、企业创品牌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品牌、名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大型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信息网络等,要实行政策性倾斜和支持,以加快商业区街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

2、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xx、美化xx。尽管现有商圈的商业设施众多,但亮点不突出。需要从政策、资金上对市政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化设施给予支持,对重要商业区位的网点设施和经营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让xx区以现代商业为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促进第三产业乃至全区经济的发展。

(六)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坚定不移地走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应逐步改造传统商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辟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品代理、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主力业态发展,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七)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扩大开放、有序开放,实现大开放、快发展。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既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商业领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的投资,是我区商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对于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第14篇:公司——发展规划

公司2011——2015年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时期,是宜昌弘洋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0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宜昌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宜昌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宜昌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宜昌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二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二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宜昌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二)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拼搏,形成建材、地产和建筑三个支柱产业互补,辅助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0亿元,成员企业达到20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5亿元的“45”经济发展目标。使集团成为宜昌本土企业中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进入湖北省民营企业50强。

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 就是要加快黄花新材料产业园、鸦雀岭建材工业园和小溪塔商混林产品综合物流园等三个园区建设。争取“十二五”期末,黄花新材料产业园形成年产100万吨水泥和6000千万M3的硅酸钙板生产规模,形成15亿的销售收入。其中,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金,成为全国最大的硅酸钙板生产基地和出口企业;鸦雀岭建材工业园形成年产30万M3的加气混凝土和年产3亿块硅砂砖的规模,实现2亿元的销售收入;小溪塔商混林产品综合物流园形成8亿的销售收入。其中,商品混凝土生产分站达到6家,年产商品混凝土100万M3,年产值达到3亿元。成为全省范围内资质等级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效益最好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林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成为宜昌市林产品经营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服务功能最强的林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弘洋建材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25亿元的销售规模,并打造具有弘洋特色的建材生产产业链。

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 就是以宜昌为主战场,向周边县市延伸,建造一批体量大、起点高、品质优、影响广、口碑好的商住项目。同时,有针对性地布局重点城市,重点区域,为弘洋地产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做积极稳步的探索。进一步打造“香山”地产品牌,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商业价值。“十二五”期间,弘洋地产要升级为一级开发资质。形成年均5亿元的建设规模。成为宜昌市范围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地产开发企业,并进入湖北省地产企业30强。

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 就是要以弘洋地产为依托,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争创省级及国家级建筑奖励。同时,积极走向市场,对外承接业务。进一步升级建筑资质等级,扩充业务范围,锻炼提升员工素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年开工面积20万M2,实现4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成为宜昌市建筑规模最大、资质最高、质量一流、服务完善的本土民营建筑企业。并进入湖北省建筑企业50强。

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 就是要采取完善、扩能、整合、参股等方式,最大限度的配套做好主导产业下游配套产业,发挥企业整体功能,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服务。弘洋物业公司要达到一级物业管理资质,“十二五”期末,年物业管理面积200万M2,年物业管理收入过2千万元的宜昌市管理水平一流、管理面积最大、市场影响力最大的物业管理品牌企业;营销公司巩固甲级资质,年销售面积达到10万M2,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成为宜昌市营销资质最高、营销面积最大的营销专业公司;园林苗木合作社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寻求经营特色,不断拓展市场,逐步做大做强。实现年苗木生产10万株,园林苗木、根艺盆景等综合销售收入1000万元;弘洋集团纸业公司到“十二五”期末,要在不断扩大卫生巾生产的前提下,不断拓展产品范围,新上适合大众消费的纸品,企业产值达到1.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十二五”期末,辅助产业形成6亿元的产业规模。

三、发展战略

战略是企业的基本谋划。是企业发展的策略。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结合集团产业发展重点,必须走多元化发展战略,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区域化发展战略。

(一)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在确保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主导产业发展“铺路搭桥”。“十二五”时期,要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个主题,新上符合节能环保的涉及民生的项目。要把园林苗木做出特色,把商混林产品综合物流项目做出规模。

(二)产业化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围绕三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新上符合以水泥为主要原材料的建材产业,做好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新上预制构件产品和新墙体材料。把建材产业做成宜昌最大的领头雁。为主导产业“拾遗补缺”。

(三)区域化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要以大宜昌市为主战场,做大做强黄花新材料产业园、鸦雀岭建筑材料工业园和小溪塔商混林产品综合园,为主导产业“固本强筋”。同时,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主导产业“强筋壮骨”。“十二五”后三年,要力争在宜昌周边县市区再开发建设一至两个开发面积超过30万M2的地产项目。让弘洋地产遍及宜昌全市。走出宜昌,走出湖北。

四、战略举措

(一)不断完善产权结构

未来五年中,弘洋集团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准则,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决策明主、行为规范、分配合理的现代企业集团。

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通过集团控股、主管参股、员工持股的形式,与股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进一步调动弘洋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凝聚力。真正建立起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届时,弘洋集团将成为弘洋企业的大脑,其职能将从目前的日常经营转变为监督管理,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和营销策化。而不再直接参与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不断拓展经营领域

“十二五“期间,所有集团成员企业要克服墨守成规的依赖思想,勇于开拓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建材生产企业要不断拓展销售领域,凡是面向市场的建材产品或者符合长线销售的产品,要争取在中南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全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要走出宜昌市,走向全国;营销、物业要跳出现行的集团管理、营销集团的模式,开拓外地市场,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排头兵。林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要争取五年时间,在林产品市场上,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园林苗木合作社要加大业务拓展,从单一的自繁自育自卖逐步发展成为基地+农户+市场的专业园林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群势。

(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集团将把人才培养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1155”人才培养计划。即具有中级职称的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等(包括高级技师)要达到100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或管理人员要达到100名。具有从事适应集团产业发展的各行业和特种行业技能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500名。高级职称的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等人才要达到50名。集团将设立人才培训基金,以保证“1155”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人才稳定措施,确保人才在弘洋集团能进得来,稳得住;同时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升整个员工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重视人才的使用,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出台人才奖励措施,“十二五“期间,将根据现有人才技术职称和管理级别,择时出台职称工资,并与所从事的技术和管理职责挂勾。

(四)不断统筹协调发展

末来五年,集团在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做好相关辅助产业的配套发展。在建材产业上,要不断开拓下游产品,形成更粗更长更完善的产业链;建筑产业要围绕建筑市场开展多元化经营。在市政、道路、桥梁、安装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物业公司要实施多元化的项目开发战略。不断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在承接住宅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商业物业的服务市场。营销公司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从单一的房屋营销拓展到二手房业务及物业经营等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园林苗木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迅速扩大规模,拓展市场,使之成为宜昌市具有最高资质和规模,集园林苗木、根艺盆景培育经营、娱乐旅游休闲和园林景观绿化为一体的功能性农业企业。

(五)不断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的过程始终是企业管理的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合理报酬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十二五期间,要不断改善员工工资待遇,实行更加合理的结构工资制。打造更为和谐的劳资关系,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六)不断实施品牌战略

“携手弘洋,共创辉煌”,这不仅是一句弘洋的广告语,更是一句激励员工的口号。首先是要打好“弘洋”品牌。充分利用弘洋品牌影响弘洋,发展弘洋。让“弘洋”牌水泥、“弘洋”牌硅砂砖等品牌真正深入人心,深入市场。使之真正成为百年品牌。进一步强化全集团的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意识升化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做品牌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首先要打造“弘洋”企业品牌,树立下面有感召力,有公信力的企业形象。让弘洋企业、弘洋员工有声誉、有美誉。

其次,要依托“弘洋”企业品牌,打造“香山”地产品牌,“水晶”硅酸钙板品牌,“弘盛达”牌商品混凝土品牌,“信德”牌建筑品牌和其他建材品牌。提升产品品牌的含金量和商业价值,使弘洋产品走出宜昌,走出湖北,走出国门。

末来五年,是弘洋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是弘洋集团做大、做专、做强的五年。集团上下,要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为确保企业规模翻一番,经济指标翻两番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实现弘洋集团的第三次腾飞!

第15篇:公司发展规划

《公司发展规划范文》简介:

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从员工的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手段让员工接受公司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时解决在这一进程中的矛盾。举办各种创优争先和比赛活动挖掘员工思想中先进成份,大力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员工的高度责任心,使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发展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指引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调企业和谐发展,而企业的竞争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所以,要鼓励员工争做知识型员工,根据公司所需,采取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专业水平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公司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岗位规范,使公司管理和员工行为均有章可循,倡导在共同的企业文化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同时准备在舟山购买23亩土地,近期搞物流开发。这些以建筑业为主,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http:///zhichang/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 )制定措施,借才来用 。杭州市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有大量公司急需,必不可少的工程、经济管理等人才,公司将与园管处协商,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我公司所用。满足我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2 )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道桥专业高级工程师,为我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才,在长沙、重庆等地的全国人才招聘会上,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3 )立足岗位,加强培养 。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 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考取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执业资格。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 3) 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管理岗位,充实到生产一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物流、房地产等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 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工程管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将公司内的“科室”名称改称“部”,和市场接轨。

2、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安全办公室、信息中心、苗圃经营部、总工办。

3、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大型施工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 通过以上机构调整,使公司的市场开拓和经营活动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逐步由以分公司投标为主变为以公司自己投标为主;以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逐步变为公司自己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另外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XX)109号《关于加快发展萧山区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在企业申报劳务分包资质的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尽快建立专业承包队伍。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公司自己的项目管理人才,与讲信用的分包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加强公司“总装厂”地位,提高公司的项目控制和盈利能力,同时调整现有的施工班组,优胜劣汰,打造一支天开公司自己拉得出,打得响的施工队伍,是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必要保证。

3、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二级资质、土建*资质的优势,继续发挥天开品牌优势,继续完善公司现有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公司去年完成施工产值2.1亿,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说明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今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做到公司能对施工项目部的质量、安全、工期的有效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特别是加强建设公司已经拥有的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网站,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

第16篇:公司发展规划

2014年公司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领域

二、种植品种选择及面积规划

三、薪资制度

四、销售模式

五、生产执行

六、人员管理

七、后勤保障

八、成本控制

发展领域

一、继续以花卉成品化生产为发展重点,淘汰价值低的老品种,大量发展新品种,试种新的品类。

二、以大、中、小盆栽共同结合种植为市场定位,以生产高品质花卉立足。

三、尝试投资农业相关行业。

种植品种选择及面积规划

一、红掌种植为主,凤梨为辅,新品类尝试种植。

二、红掌:2013年订购种苗中2014年可销售成品共计14万,其中安祖8.3万,瑞恩5.7万;2014年瑞恩红掌种苗全年订购15.7万盆,10个品种,2014年生产成品3.45万盆,2015年成品12.25万盆;2014年安祖红掌种苗全年订购13.42万盆,9个品种,2014年生产成品2.37万盆,2015年成品11.05万盆。以上数据显示2014年红掌全年成品产量19.82万盆,月均1.65万盆。2015年全年红掌成品产量23.3万盆,月均1.94万盆。红掌占用面积共计13847平米,安祖种植于

五、六号温室,瑞恩种植在

一、

二、三号温室。凤梨:

冷翡翠:

奥运圣火:

吊兰:

薪资制度

一、调整薪资标准,标准划分以职位与能力结合。

二、人员分类:临时工、实习生、员工(试用期、普通、优秀)、副主管(初

级、中级、高级)、主管(初级、中级、高级)、副经理(初级、中级、高级)、经理(初级、中级、高级)

三、取消月奖金,改为年终奖金。奖金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

四、基本工资不低于国家标准,但工资增加必需通过能力提升为主要依据。

消工龄工资。

五、人员激励分六个层次:表扬、嘉奖、职位提升、年终奖金、分红、股份。

销售模式

一、以市场批发为主,拓展零售渠道及网络渠道。

二、通过措施与客户利益绑定,树立典型客户。

三、建立销售激励制度,培训销售人员。

四、明确月销售计划,并想办法落实。

生产执行

一、保证现有品质,继续改进、完善管理,使品质有明显提升。

二、能够标准化的必需建立标准管理模式并加以培训,减少人为影响。

三、细化管理措施,具体什么品种易出什么问题,需要要什么水肥、什么环境、

什么密度要具体明确。

四、各项工作必需落实到人,逐级必需监督到位,考核各细节落实情况,未做到

的要有相应处罚规定。

五、建立产品品质追溯制度,产品品质与奖金直接联系。

人员管理

一、稳定现有人员,招聘需要人才,提高各岗位业务能力,加强奖罚力度。

二、各级人员建立相应思想培训课程,提高对企业的忠实度及工作积极性。

三、各级人员建立相应业务培训课程,了解业务流程与标准提升工作能力。

四、加强对违法公司规范、制度人员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公司突出贡献人员的激

励力度。凡是规范及制度都要对应相应具体处罚办法。

五、每季度进行一次能力、业绩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岗位、职位、工资,并

开会公布。

六、年终举办年终大会,表彰先进,发放年总奖金。

后勤保障

一、加强设施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转。设施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

二、保证员工住宿环境及伙食条件有所改善。加强卫生安排与监督。

三、加强安全知识及实际操作培训,使各级人员都有安全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成本控制

一、加强各级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将成本控制归入能力培训及考核范围。

二、对提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办法或降低公司成本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17篇:公司发展规划

贵州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

五 年 企 业 发 展 规 划

(规划年限:2012年-2017年)

编制时间:2012年5月

实施时间:2012年6月

目 录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公司概况

三、户外运动产业环境分析

(一)、户外运动产业现状

(二)、贵州户外运动资源

(三)、政策环境

(四)、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分析

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一)、企业五年发展总目标

(二)、各项目发展目标

五、战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二)、经营管理战略

(三)、品牌营销战略

(四)、财务管理战略

六、战略控制

【摘 要】:企业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贵州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2012—2017年五年企业规划。

【关键词】:贵州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 五年发展 企业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编制背景

贵州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悠山美地”)创立于2006年10月,在经历了6年时间的市场竞争洗礼,已迅速发展成为贵州地区较具规模的户外运动专业企业之一,业务范围涉及户外运动为主线的周边相关户外旅行活动策划组织、体育赛事策划组织、户外体育营销传播、户外用品连锁经营店、洞穴勘测等各个方面。

作为贵州省区域综合性户外运动企业,2007年起先后成立极限突破拓展训练中心,山美科技发展公司等分支机构,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为做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战略化经营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6年的经营,公司管理已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发展期,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企业五年企业规划的设立,为企业和员工树立共同发展目标和愿景,指引企业和员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迈进。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成为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综合性户外运动企业为指导思想,以结合实际、稳健发展、规模经营为指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目标区域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户外旅行活动组织、素质拓展训练、体育赛事(活动)营销传播、户外运动器械开发生产、户外用品连锁经营“五位一体”的经营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时限

2012—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

二、公司概况

贵州悠山美地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前身为1999年创立的贵阳地平线登山探险俱乐部,2006年成为贵州省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从事山地户外运动相关产业的公司。目前共有专职员工31名。主要从事的业务有:户外体育文化营销传播、山地民族户外文化旅行、大型户外赛事与活动的策划执行、洞穴探险技术的培训与勘测、山地户外运动与拓展培训等户外体育文化业务。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户外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主要情况如下:

一、经营状况:

公司创业之初,专职人员仅有2人,经营场所面积不足30平方米,启动资金仅为3万元,业务范围也仅仅是一般性的户外活动组织,年营业额不足10万元,人力、财力极度匮乏薄弱。但经过不懈努力,坚持从事户外运动的既定目标,通过积蓄人才、打造团队、提升服务水准、结合贵州省情,深挖户外运动的文化含量的方式,不断创新,开发出具备特色的经营模式。例如:

1、山地民族文化旅行:先后推出了“黔西南山地民族深度探访(攀岩徒步类)”、“舟行黔东南(皮划艇类)”、“深入贵州腹地(洞穴探险类)”等富有贵州民族风情、地理特质、户外运动特色“三位一体”的户外旅行线路,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营销网络,迄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端客源。

2、大型户外赛事(活动)策划执行:通过以户外赛事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先后承办过04年梵净山攀岩挑战赛、04-07年的格凸河攀岩挑战赛、09年全国山地运动会洞穴探险项目、11年发现原始牂牁江系列活动等大型赛事和体育推广活动。

3、户外体育文化营销:依托我们在户外运动领域的专业优势,通过与cctv等一线媒体的合作,我们先后策划了《腾龙洞探幽》、《探秘老王山》、《神秘的赤水》等电视节目,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提升区域知名度的同时,我们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洞穴勘测与技术培训:通过与法国洞穴联盟、贵州科学院山地所的合作,我们已经连续8年开展中法洞穴探险技术培训。洞穴探险的技术水准稳居国内前列、并向洞穴旅游开发单位、工程建设部门提供洞穴测量服务,将户外运动服务内容提升到了实际应用与科技范畴,极大的提高了附加值。

5、05年我们开始了户外用品销售的业务,迄今已经发展到3家户外旅行用品店,经营代理40多个户外品牌产品。业务逐年增长,已经成为我公司支柱业务。以上这些业务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近三年了实现产值近860万元,利润近百万元。

二、社会影响力:

1、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公司成立以来组织的户外活动超过600次,人数突破8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2、公司成立至今,从最初2人发展到31名专职员工、40多名兼职人员的的规模,增加了就业。专职员工大多数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人员稳定,流动率低,经过近6年的成长,正在成为行业中坚力量。

3、在贵州民族学院、贵阳医学院等高校开办户外知识讲座上百个课时,推广户外体育健身、增强学生素质,提升综合文明程度。

4、定期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员工、会员走入民族村寨从事力所能及的扶贫助学活动,10年,活动首次走出省外,在西藏阿里地区进行了为期22天的自驾公益活动,增进民族团结。

5、与新闻媒体密切活动,策划执行的电视节目已经在国内上星频道播放的时长超过800分钟,平面媒体刊载的80多个篇幅,极大的推介贵州旅游和户外运动资源。

三、获得的部分荣誉

多次获得由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全国十佳户外运动机构”称号。 2010年成为国内首批通过aa级户外运动资质的八家公司之一

09年贵阳军分区预备师训练基地“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教学实训基地”

贵州洞穴协会颁发“优秀理事单位”

我国户外运动市场迅速扩大 三近年来,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较快,

这主、户外运动产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现状要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状况不断改善的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07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 元,比上年增长17.2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14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386 元,同比增长11.5 %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82 元,同比增长10.0 %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 % 。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居民参与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选择了户外运动,这极大地推进了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在参加户外运动的人群中,90 %以上的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月薪3 000 元以上的人约占50 % ,20~40 岁的青壮年约占84.1 %。中国有着令全世界心动的消费人群,15~40 岁人群约占总数的40 % ,即4600 万,巨大的人口基数预示着庞大的户外运动的市场。在美国2009年,约有48.9%的“6岁及以上”美国人口曾经参加过户外活动(recreation),总人数达到1.38亿( 48.6% in 2008)。其中: 42%的人进行户外活动的频率低于每月二次,而将近22%的人每周参与两次或更多的户外活动。 82%的人打算在2010年花费更多时间用于户外活动。2008奥运会以后,我国户外运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户外行业工作委员会统计,我国目前拥有户外运动爱好者6000万,各类俱乐部1000余家。户外用品企业,盖全国500多个城市,年零售额超过50亿元。

(二)、贵州户外运动资源

我省具备开展户外活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户外运动发展奠定了绝佳的先天基础。根据《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专项建设规划》设计:酷道贵州、弈道贵州、武道贵州、球道贵州、冰雪贵州、康体贵州、翱翔贵州、水韵贵州、风情贵州九大组团的山地户外运动空间布局,贵州省将建设10 个户外营地,贵州省户外产业基础将不断完善。

(三)、政策环境

根据“国发2号文”《关于近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39条提出:“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的精神,山地户外运动迎来了百年难于的历史机遇。各方面扶持政策众多,政府高度重视。

(四)、自身与竞争对手分析

目前我省的户外运动企业,经过正式工商注册的不足20家,民间非经营性团体约有50

余个,这些正式注册的企业中,主要以拓展训练公司或户外用品销售两种经营形式存在,而这些企业中没有形成同时具备户外运动服务+户外运动硬件设施供应的综合型模式。经营项目相对单一,企业支柱脆弱、规模较小、项目联合效应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也存在着经营专一,发力集中的优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司在素质拓展训练、户外用品销售两个项目上虽然处于行业前三,但未形成绝对优势,但在户外赛事(活动)策划组织、户外体育文化营销、洞穴勘测等项目中未见竞争对手,暂时处于领先状态。

四、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一)企业五年发展总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里,悠山美地将按照“以户外运动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以五个经营主项为基础、部分项目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规划,提升悠山美地品牌打造百年基业。公司将深刻践行“诚信、高效、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秉承“团队、快乐、坚持”的企业文化,以发展悠山美地户外运动品牌为龙头,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实现本地户外运动市场占有率最高,实现股东、经营团队、客户、员工等相关利益者的多赢局面,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并成为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户外运动公司,国内一流的户外运动经营企业。

(二)、各项目发展目标

1、户外用品销售

公司目前有户外用品销售连锁店3家,在贵阳市场零售店布局已经趋于合理,2017年计划将完善“悠山美地户外旅行用品店”的连锁经营模式,采用加盟店的形式将数量扩展到6家,新增店面将部署地州市,重点区域是遵义、安顺与六盘水等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三线城市。同时对已开设的店面将增设文化功能区,发挥店面的窗口功能,突出悠山美地品牌形象,推介绍悠山美地的户外运动业务、提升户外活动服务的文化含量。到2017年将实现总营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800万,利润率大于18%,市场占有率大于20%,构建高、中、低端的梯度户外用品连锁销售格局,实现销售户外用品实物到销售悠山美地户外用品连锁店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2、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建设

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将是公司未来的发展重点与重要利润来源,为更好的满足未来巨大的培训人群,适应市场需求,构建功能完善齐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户外运动基地,计划在2017年前采用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资金投资为辅,强强联合的合作经营的模式在贵阳市郊建立一个“户外运动休闲基地”一次能容纳500名学员参训,年容纳量超过30000人次的培训基地。基地初步具有的项目内容如下:

(1)、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a、项目占地:5亩

b、接待规模:200人同时进行拓展训练 c、投资规模:80万(设施、保护器材)

d、预期目标:年营业额150万,利润大于20%(2)、wargame军事训练项目 a、项目占地:20亩(cqb室内战场、丛林战、阵地战)

b、接待规模:100人同时进行wargame游戏c、投资规模:74万 d、预期目标:年营业额80万,利润大于20万。

(3)人工岩壁攀岩项目

a、项目占地:5亩(人工岩壁攀岩区、抱石区)

b、接待规模:8条难易可调赛道,改造后具备举办全国比赛条件。 c、投资规模:76.16万

d、预期目标:年营业额100万,利润大于30万

(3)、户外运动、自驾文化区 a、项目占地:80亩 b、建设项目:营区管理用房(建筑500平方米)、户外木屋(10栋,5-10人/栋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青年旅舍(100人接待量)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汽车旅馆(100人接待量、停车场)2000平方米、文化主题酒吧500平方米、露天营院5000平方米,帐篷露营区2000平方米,其他娱乐场所暂不计入。以上项目可同时接待住宿300人,帐篷露营区接待200人。档次标准为中等,以简朴、地域特色、户外文化为总体风格 c、建设规模:800万

d、预期目标:年营业额800万,利润大于80万。

3、户外体育文化营销传播

继续加强与有关媒体合作,发展新的合作伙伴,扩展传播渠道、紧抓户外运动主线,将户外运动服务向体育文化传播拓展,争取在2017年实现年营业额超过100万,利润大于30%的目标。

4、山地民族户外文化旅行

2017年,完善在东部发达地区的销售网络,提高客源量,将品牌户外旅行线路产品增加到10条左右,实现年高端客户2000人次,年营业额40万,利润10万元以上。

5、大型户外赛事与活动的策划执行

继续组织户外运动赛事,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打造1-2个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品牌,形成稳定的赛事客户需求,力争在2017年实现省内赛事组织3-5项,省级赛事2项,全国性赛事1项。

五、规划的战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战略

1、建立强有力的营销团队

公司从传统的户外运动服务行业向体育文化行业转型,经营模式更加突显为以销售为主导的营销服务型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变,导致企业对高素质专业营销人才需求。

营销人才的引进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大中专院校招聘有潜力的应届户外运动相关专业毕业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思维活跃,较好引导,企业通过自己培养人才,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二是从通过猎头公司引进专业从业经验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同时还可以深度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经营情况。作为企业必须要承担一些人才成长储备的成本,才能以备企业将来发展需要。其次要不断扩大营销队伍建设,做好营销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从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市场行情、情商智商等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与开发,并为营销人员设立阶段性成长目标,帮助其快速成长为专业的、训练有速的营销专才,为企业储备一批、沉淀一批专业的营销人才做准备。

2、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未来5年,将是贵州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作为民营企业,不可能象国有企业一样聘用工作量不饱和或闲置人员,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融入团队,目前企业人员的招聘都是按照年初人员编制计划进行,这就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根据岗位设立ab岗,当公司内部某个岗位由于业务变动、前任提升、退休或辞退等原因出现岗位空缺时,保证有二到三名的合适人选可以接替此岗位。通过人才梯队的建设,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有利于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人才的在职开发。

3、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

悠山美地公司是一个具备多项目的综合性户外运动公司,因此需要一批对户外运动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员,所谓专业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拥有专业的技能水平,看问题能够站在企业或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目前公司的专业管理人才包括营销类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类管理人才、财务类管理人才、业务类管理人才。作为管理层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熟悉户外运动基本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下属的工作开展,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管理层多参加培训班、研讨会、进修等,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造就复合型人才。

4、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企业要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了,所反映出来的工作行为必然导致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高低,不仅是影响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也是是影响人才是否流动的重要因素。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领导水平、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工作报酬和同事关系等,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才能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企业优秀的企业人才。

5、户外技术人员的强化

户外运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国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持高水准的户外技能技术力量是公司实现目标的核心,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户外技能培训,引进部分在攀岩、洞穴探险等方面具备实力的人员。到2017 ,应具备中级户外运动指导员5名、初级户外运动指导员20名、拓展教练10名、攀岩保护员4名的专业技术队伍。

(二)经营管理战略

1、以市场为导向

让所有人员更加接近顾客、贴近市场,为客户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其需要,客户就会转向别处,这就要求我们要聚焦顾客户的需求、关注顾客需求,提出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来满足客户需求。由于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因此我们要对目标市场要进行细分,通过对市场的细分结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出击,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可以获取相对更高的利润。

2、不断提升服务的标准化

实实在在,切实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大型户外赛事(活动)组织、户外旅行活动、以及售后服务问题。各部门要制订出自己的服务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遵守服务承诺,使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从而提高标准化程度。

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客户向心力、客户离心力等问题进行调查,以掌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知道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满意之处和不满意之处,知道潜在消费者没有加入消费的顾虑和问题并迅速改进。

同时,将信息化系统导入客户管理,调配专业的营销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重视客户资源的维护、积累、开发和利用,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并通过客户口碑的良性循环,培养一批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

3、构建学习型组织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面对日益增多的竞争对手,企业原有的知识、经验已远远无法应付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任务,唯有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水平和能力,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知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撑握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次,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制订科学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可以通过每月的学习会,引导员工积极主动去学习。科学的学习制度是推动组织学习的强心剂,没有科学健全的学习管理制度,员工的学习就可能时紧时松,产生很大的盲目性,甚至会导致企业投入多而效益少的问题。

(三)品牌营销战略

悠山美地将通过5年的时间,实现从一个从事基础户外运动向高端的户外文化企业转变,企业除了要及时掌握竞争对手及竞争产品的优势、劣势。还应配备一定的营销手段,将各种营销手段灵活运用如新产品巡展、各种展会、客户联宜会、媒体座谈会、软文传播、网络营销、广告宣传等,积极开展推广活动。

1、最有效的传播:客户口碑

满意的客户的一句表扬之词远远胜过描述产品性能的一千个词。口碑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要想让客户主动进行口碑传播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客户的满意度,要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超过客户的预期;二是客户的忠诚度,比如过硬的产品质量、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等。只有通过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的企业行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产品通过客户进行传播。

2、最高效的传播:网络媒体

户外运动市场的客户群具有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知识层面高的特点。网络媒体投入相对较小,受众面管,传播持续时间长,是最适合户外运动企业投放的品牌营销渠道。

3、最直接的表达:软性宣传依靠公司在户外体育营销中具备的媒体优势,实施客户相对高端,可以将公司的品牌价值间接的融入的营销项目中,实现接力宣传的效果。

4、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样板客户。

样板客户是企业的最重要客户资源,会对企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各区域市场建立自己的样板客户,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打动其它客户。选择样板客户要有符合四个条件:①要有合作基础,必须要具备一定资源② 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有深入合作的意愿;③该客户要在该地区具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有相当的带动作用;④进行相应的投入,比如进行相关培训,感情沟通,设立专人服务等等。

(四)财务管理战略

1、投资战略

户外运动本身具备一定的风险性,为规避风险,公司业务应向风险小,资金占用小,投资回报率高项目倾斜,但也有着一定经营风险,企业可以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对前景看好的行业,但操作风险依旧较大的项目,采取以退为进,以技术,企业资质入股或较少的资金控股或参股项目。

2、融资战略

悠山美地企业将通过股东投资、银行贷款、员工集资、民间借款、原始资本积累等方式进行融资,扩大资本的积累,实现资本运营,加快公司发展。

3、财务监控

财务人员要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分析,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的依据,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绝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六、规划实施的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主要目的是在贵州悠山美地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原则。适时监控、检查为达到规划目标所进行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规划后的企业绩效,并将其与既定的规划目标与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企业规划的实施更好的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从控制时间着手,悠山美地的企业发展规划的战略控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事前控制

实施前企业负责人要进行全体动员,表态实施战略的决心,各部门结合企业五年总体规划目标和要求,制订各部门详细实施计划,该计划要得到企业领导人的批准后方能执行,所批准的内容将成为考核各部门经营活动的重要绩效标准。

(二)、事后控制。

将各部门经营的结果与规划目标相比较,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将实施结果向负责人汇报,由负责人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制度。

(三)、随时控制。即过程控制,公司负责人者要控制企业规划实施中的关键性的过程或全过程,随时采取控制措施,纠正实施中产生的偏差,引导企业沿着战略的方向进行经营。

第18篇:公司发展规划

上海宏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员工的精神面貌还是职工的各项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抢抓机遇,促进公司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五年内,使公司的管理水平、业务发展、队伍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的适应市场,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公司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具体如下: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知精神、有关决定,全面培养适应分公司发展所需的人才计划,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团队,以全面提高服务为宗旨。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在公司的领导下,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大力开拓市场业务、努力实现公司收入的稳步增长。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文化、技能水平,提高服务意识、风险意识。组织好员工的培训学习,培养中层干部的市场意识、管理能力、以及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阶梯型人才队伍。

2、逐步改善公司的办公环境,为公司扩大规模提供坚实的基础。

3、组织公司的员工结合工作特点开展能够调动大家积极性,又能够体现团队精神的竞赛活动。

4、加强规范化服务、制度化服务、人性化服务,靠优质服务吸引客户。

(三)保障措施

1、加强中层干部例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打造和谐团队。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公司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树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创新理念。

3、号召与组织分公司员工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有关决议,充分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形成发展共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设置专人对公司每月,每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差距并发现问题,为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第19篇:公司——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http://www.daodoc.com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

3公司2011——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材料产业园、鸦雀岭建材工业园和小溪塔商混林产品综合物流园等三个园区建设。争取“十二五”期末,黄花新材料产业园形成年产100万吨水泥和6000千万M3的硅酸钙板生产规模,形成1chazidian.com3的加气混凝土和年产3亿块硅砂砖的规模,实现2亿元的销售收入;小溪塔商混林产品综合物流园形成8亿的销售收入。其中,商品混凝土生产分站达到6家,年产商品混凝土100万M3,年产值达到3亿元。成为全省范围内资质等级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效益最好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林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到chazidian.com2,实现4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成为宜昌市建筑规模最大、资质最高、质量一流、服务完善的本土民营建筑企业。并进入湖北省建筑企业chazidian.com2,年物业管理收入过2千万元的宜昌市管理水平一流、管理面积最大、市场影响力最大的物业管理品牌企业;营销公司巩固甲级资质,年销售面积达到10万M2,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成为宜昌市营销资质最高、营销面积最大的营销专业公司;园林苗木合作社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寻求经营特色,不断拓展市场,逐步做大做强。实现年苗木生产10万株,园林苗木、根艺盆景等综合销售收入1000万元;弘洋集团纸业公司到“十二五”期末,要在不断扩大卫生巾生产的前提下,不断拓展产品范围,新上适合大众消费的纸品,企业产值达到1.chazidian.com2的地产项目。让弘洋地产遍及宜昌全市。走出宜昌,走出湖北。

四、战略举措

(一)不断完善产权结构未来五年中,弘洋集团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准则,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决策明主、行为规范、分配合理的现代企业集团。

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通过集团控股、主管参股、员工持股的形式,与股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进一步调动弘洋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凝聚力。真正建立起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届时,弘洋集团将成为弘洋企业的大脑,其职能将从目前的日常经营转变为监督管理,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和营销策化。而不再直接参与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十二五“期间,所有集团成员企业要克服墨守成规的依赖思想,勇于开拓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建材生产企业要不断拓展销售领域,凡是面向市场的建材产品或者符合长线销售的产品,要争取在中南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全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要走出宜昌市,走向全国;营销、物业要跳出现行的集团管理、营销集团的模式,开拓外地市场,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排头兵。林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要争取五年时间,在林产品市场上,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园林苗木合作社要加大业务拓展,从单一的自繁自育自卖逐步发展成为基地+农户+市场的专业园林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群势。

(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集团将把人才培养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经过五年努力,实现“1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即具有中级职称的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等(包括高级技师)要达到100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或管理人员要达到100名。具有从事适应集团产业发展的各行业和特种行业技能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人才稳定措施,确保人才在弘洋集团能进得来,稳得住;同时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升整个员工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重视人才的使用,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出台人才奖励措施,“十二五“期间,将根据现有人才技术职称和管理级别,择时出台职称工资,并与所从事的技术和管理职责挂勾。

(四)不断统筹协调发展末来五年,集团在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做好相关辅助产业的配套发展。在建材产业上,要不断开拓下游产品,形成更粗更长更完善的产业链;建筑产业要围绕建筑市场开展多元化经营。在市政、道路、桥梁、安装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物业公司要实施多元化的项目开发战略。不断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在承接住宅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商业物业的服务市场。营销公司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从单一的房屋营销拓展到二手房业务及物业经营等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园林苗木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迅速扩大规模,拓展市场,使之成为宜昌市具有最高资质和规模,集园林苗木、根艺盆景培育经营、娱乐旅游休闲和园林景观绿化为一体的功能性农业企业。

(五)不断规范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的过程始终是企业管理的过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合理报酬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十二五期间,要不断改善员工工资待遇,实行更加合理的结构工资制。打造更为和谐的劳资关系,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六)不断实施品牌战略“携手弘洋,共创辉煌”,这不仅是一句弘洋的广告语,更是一句激励员工的口号。首先是要打好“弘洋”品牌。充分利用弘洋品牌影响弘洋,发展弘洋。让“弘洋”牌水泥、

“弘洋”牌硅砂砖等品牌真正深入人心,深入市场。使之真正成为百年品牌。进一步强化全集团的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意识升化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意识。做品牌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首先要打造“弘洋”企业品牌,树立下面有感召力,有公信力的企业形象。让弘洋企业、弘洋员工有声誉、有美誉。其次,要依托“弘洋”企业品牌,打造“香山”地产品牌,“水晶”硅酸钙板品牌,“弘盛达”牌商品混凝土品牌,“信德”牌建筑品牌和其他建材品牌。提升产品品牌的含金量和商业价值,使弘洋产品走出宜昌,走出湖北,走出国门。末来五年,是弘洋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是弘洋集团做大、做专、做强的五年。集团上下,要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为确保企业规模翻一番,经济指标翻两番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实现弘洋集团的第三次腾飞!文章来源http://www.daodoc.com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

3

第20篇:公司发展规划

公司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从员工的思想工作入手,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手段让员工接受公司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时解决在这一进程中的矛盾。举办各种创优争先和比赛活动挖掘员工思想中先进成份,大力提倡敬业爱岗精神,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激发员工的高度责任心,使公司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发展为核心,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指引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应该以优秀的文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调企业和谐发展,而企业的竞争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所以,要鼓励员工争做知识型员工,根据公司所需,采取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专业水平和技能有较大的提高,共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公司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岗位规范,使公司管理和员工行为均有章可循,倡导在共同的企业文化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贵州国惠民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贵州国惠民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贵阳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农产品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对改变旧农贸市场脏乱差、发展电商、建设基地、连锁经营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具体有如下设想:

1、建设我们公司的生产基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食品。

2、开展电商模式,让我们公司的商户不再是以前旧的营销模式,让我公司商户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喷水池,让产品走出贵阳、贵州甚至是全国。

3、连锁经营模式,让我们公司的实体店遍布全贵阳甚至全国。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业务经理,为我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才,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1)立足岗位,加强培养 。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 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 。随着农贸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3) 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岗位。 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 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农副产品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招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后勤部、招商部、行政部。

3、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商城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营销模式、规划。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

米业公司发展规划范文
《米业公司发展规划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