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怎样记录新闻(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12:04: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闻记录稿本

红河学院首届国际周系列活动之体育交流

第一集

飞盘大赛

(画面:健翔体育场内的各个参赛队伍、裁判以及前来观看的观众。)

2010年4月12日下午两点半,红河学院首届国际周体育系列活动——飞盘大赛在健翔体育场内举行。本次活动由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办,体育学院学生会承办。

(画面:人文学院代表队、商学院代表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队、美术学院代表队、数学学院代表队、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代表队,以及红河学院越南留学生代表队。)

参加比赛的有来自人文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美术学院、数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代表队,以及红河学院越南留学生代表队,其中每队五人。此次比赛旨在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体育竞技交流,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友谊。

(画面:个队队员投掷飞盘、飞行中的飞盘、落地的飞盘。) 飞盘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准比赛,每组队员每人有两次投盘机会,只要站在指定位置投进球门就得分。比赛刚开始,可能有些运功员对此项比赛还不太熟悉,有的飞太高,有的飞太偏,许多队伍表现不佳,越南代表队战绩突出。

(画面:各学院队员激烈的争夺飞盘、队员们大汗淋漓、飞盘入门。) 第二阶段是争夺赛,这是飞盘比赛中最须斗智、斗力及团队默契、技术的一种比赛。每队五人在球场半场范围内展开你争我夺的激烈比赛,最终目的就是把飞盘送进球门,它有橄榄球赛般的激烈,有出神入化的传接,有严酷的速度、耐力考验,所以飞盘比赛是国际最热门的项目。各阶段比赛独立按最终得分排名,各代表队按随机抽取原则与对手展开比赛。比赛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每位运动员都拼尽全力奔波于赛场,不顾场外的喧哗,不惧对手的拦截,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为的只是战胜对方!虽然比赛激烈,但比赛双方都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原则,不管结果如何,都点到为止。

(画面:艳艳的烈日、精疲力竭的队员、跑动着的裁判、学校领导颁奖。) 经过近一小时的激烈争夺,每位参赛者都大汗淋漓,但可以看出火热的骄阳抵挡不住运动员的激情,无奈比赛已经接近尾声。经过裁判严格统计,第一阶段比赛数学学院代表队夺得第一,美术学院、越南代表队并列第二,其他学院第三。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越南代表队、商学院代表队并列第一名,生命学院、人文学院并列第二名,美术学院、数学学院并列第三名。

(画面:各队队员相互握手祝贺。)

此次活动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了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在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体育竞技交流,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友谊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推荐第2篇:《新闻两则》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石湖

班级:八3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推荐第3篇:新闻写作教学记录

第五章 新闻角度

定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新闻角度的作用:

1、影响新闻价值的大小

2、直接决定新闻效果的优劣(举例) 如何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1、以旧见新,寻找独特角度。(大学生自杀)

2、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例子:河北日报:2013.10.25河北逾13万个帮扶项目完工率达99.8% 河北省灵寿县贫困帮扶项目为起头,

截至10月20日,全省5000个帮扶村共实施帮扶项目131357个,完工率达到99.8%;总投资达到96.1亿元,已完成投资95.4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99.3% 。“十方面实事”中,“四清四化”、主街道硬化、垃圾处理、村庄规划等主要项目已全部完成,也促进了党的建设、群众工作和社会和谐。

突出的成果是,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14.1亿元,硬化村街道路5696公里。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23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5万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新建标准化卫生室3566个、农家书屋4736个、互助幸福院1818个。

3、注重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运用。(从问题找方法)

华商晨报3月19日教育版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目标是:不要应试,要实用》。开篇点出了目前我省在教育改革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反复补习,效率低下,课程死板单一,不利于培养能力等等。记者从问题出发,讨论如何解决,并给出了三点意见:

一、环节完善,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方向由应试转向实用(国学、书法)三 多彩活动,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4、注意培养统摄全局的思维模式。4月5日新华网

习近平等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霍小光、陈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把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春风拂面,新绿初绽。上午9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集体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的植树点。

习近平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

植树结束时,习近平向工程负责人了解了南水北调水源的水质与保护和调节池施工进展情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参加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第六章 新闻跳笔

新闻写作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描写、议论、抒情,倒叙、插叙、悬念等。跳笔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跳笔的特点:一是文体结构上的多段体。二是它与一般文字作品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起承转合不同,主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必须有大的跳跃。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1、短段落、多分段,增强画面感。

2、巧妙运用断裂行文和蒙太奇结构。

3、加大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跨度。

"我们的节日"十年回眸 传承节日文化弘扬核心价值“(人民日报4月4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传统节日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拓展创新,始终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深化节日主题、突出文化内涵、吸引群众参与、营造舆论氛围„„10年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经过10年的努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响亮品牌,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代呼唤·民族需要·人民心声——

转型而多元的社会,迫切需要传承拓展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天津、广州、兰州、呼和浩特等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为革命烈士扫墓、敬献花篮、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团日队日、“网上祭先烈”和“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尽责圆梦”等活动,引导人们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缅怀先烈、向往未来。这些活动,让人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传承,看到了传统节日不断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中央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矢力推动——

2004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就运用重要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进行专题调研;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对工作进行部署;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相关工作逐步深入、稳步推进——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满腔热忱·共同携手·生动实践——

各地各部门举措频频,让“我们的节日”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百姓紧密相连

“永远为人民服务”“心底无私天地宽”等词语的谜底是什么?今年元宵节当天,北京朝阳区双井街道光环社区张灯结彩,“元宵节廉政灯谜会暨正月十五猜谜乐”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祥和的氛围吸引来很多小区的居民参加。 蓬勃发展·广泛参与·深刻影响——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热在媒体,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

春节、元宵节期间,市民欢欢喜喜逛庙会、灯会;清明节期间,群众开展鲜花祭祀、网上祭奠、清明诗会等文明祭祀活动;端午节期间,举办赛龙舟、划旱船等活动;中秋节期间,举办民俗社区团圆赏月等活动„„10年来,随着主题活动的常态化、群众化、社会化,传统节日进一步在挖掘中拓展、在参与中弘扬、在传承中赓续。

第八章 消息

消息的本质特点: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要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消息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开头是带有悬念式的新闻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是我国报纸常用的形式)

二、正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基本是并列关系)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

导语的概念: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可能有两段组成,所以不宜称导语为消息的第一段。

导语的三个使命:

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

2、揭示消息的主题,为消息整篇的报道奠定基调。

3、吸引读者。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包含实质内容,切忌空泛。

二、将新闻最新鲜、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写进导语。

三、力求简短和生动。

导语的几种类型:

(一)叙述式导语

1、直叙式 用最简单的语言扼要地把消息的主要事实表现出来,是最常见的写法之一。

本报首尔4月4日电 (记者万宇)据韩联社4日报道,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当天表示,韩军于3月23日在中部忠清南道泰安郡的国防科学研究所安兴试验场试射了射程为500千米、弹头重1吨的弹道导弹,精确击中目标。韩军认为此次试射显示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取得成功,该导弹计划明年投入实战部署。

2、概括式 对整篇内容进行概括,为读者提供消息的整体状况

(二)描述性导语

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事件的主要场景为主要特征,要求抓住形象、鲜明的,具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写,在描写时应简洁传神。

本报北京4月3日电 (记者郑轶、李长云)整军容、站军姿、立正稍息,对于新一届中国女排,集训第一课是军训。3日,在北京南苑机场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基地,女排国家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军训生活,主教练郎平特意叮嘱教官“狠点练,别给队员留情面”。同时她也透露,由于世锦赛与亚运会时间冲突,今年女排将以世锦赛为重。

(三)评述性导语

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用画龙点睛的评价,揭露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和现实意义。(注意副词的运用)

3月29日,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一小时”活动如约而至。随着世界多地地标性建筑的熄灯配合,活动成功结束,但争议随之而来。争议的焦点莫过于,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排放的碳,已经大于关灯一小时所节约的碳,相关衍生活动的费用也高于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费,其作秀成分是否多于实际意义?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投入产出比上,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却引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企业故事。

引语式: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简短而又体现主题的语言,放在新闻导语开头部分。(间接引语不加引号,直接引语加引号)

设问式:记者在消息开头部分提出一个尖锐的、具体的、有趣的、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后加以解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4日电。万达院线最近公布自己2013年卖爆米花赚了3.9亿元,占卖品总收入72%,让许多人大为惊叹。一桶爆米花能产生如此大的价值,让无意中为爆米花经济贡献过一份力量的观众们在脑海中打了若干问号:这么多年,难道电影院的收入是自己吃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吗?我们到底是去电影院吃爆米花,还是去爆米花店看电影?这些看似调侃性疑问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更多思考:为什么爆米花会成为电影院的“印钞机”?到底是观众偏爱爆米花,还是电影行业缺少衍生品?

(四)特写式导语

抓住人物或事物的局部来描写,冲击力和表现力比较强,让读者感到鲜活与真实。

导语的写作要求?

1、什么事情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

2、什么人参与了事件?

3、用什么导语类型?

4、有没有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的词语能写进导语?

5、主题是什么? 导语写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突出最有价值的新闻要素。

2、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事实本身的特点。

3、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依据,力求做到言之有据。

4、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它部分。

推荐第4篇:新闻专业实习记录

1、7月20日 实习记者

今天刊登了我这次实习的第一篇稿件,这是关于前几日几个企业联合举办的发布会的稿件。报社指导老师为了让我得到真正的锻炼,给了我这次实践的机会。这个《走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白皮书》发布会,是在7月14日举行的。之前,老师只告诉了我地点,因为其他信息他也不清楚。因此,在去之前,我就做好了各方面工作,上网查找相关企业信息、地点以及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等,尽量做到准备充足。由于我住的地方距离新闻源较远,所以不得不坐早车赶过去。距发布会开始前一小时,我就到了发布会现场,不过我不觉得浪费时间不觉得委屈,我依然认为这是个好习惯,应该保持。况且,提前到了,可以观察采访,搜集与发布会相关的幕后信息。

在9点30分左右,发布会开始了,相关与会人员和新闻媒体全部就位。发布会阵容确实够强, HP、微软等中华区总裁和一些专家、博士等都有参加,并且就相关问题作了解读。作为新的实习生,最初以为这些专家、高管讲的东西肯定很专业且晦涩难懂,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没有那么难懂,他们讲的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甚至是我们生活中就存在的概念,只是我们没有去总结归纳,但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企业确实需要这样的管理理念,所以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出来,可能才会引起重视。最后,问了高管和专家几个相关问题,发布会就结束了。

2、7月27号

最近,报社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个任务。整理一篇通稿,锻炼新闻业务,如果修改、整理的可以,就能够上版了。老师告诉我,写稿一般都从改稿开始的,如果你可以把一篇不适合媒体发表的稿子(也就是角度不够客观中立等),整理的逻辑清晰、角度客观公正、符合报社特性、没有硬伤和过多错误,你基本上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信任。慢慢的,老师才会给你更多的锻炼机会,才会相信真的给你一个采访或写作任务,你不会弄砸。这样你才有机会接触新闻实务,才能学到更多的操作技能。

这篇通稿是关于英特尔和清华共同举办的一个活动。我拿到稿件后,通读了几遍,如果你不仔细看,确实文章没什么问题,符合基本的刊载要求。老师只是让我把它变得更符合报社特点。稿件有1500多字,要求整理至1000字左右。所以它最多算是大消息,绝对算不上通讯。因此,我决定把稿件中的人物观点、讲话等部分去掉,只介绍活动的内容、结果以及活动的背景等要素,并且把稿件的机构重塑了一下。整理完之后,确实保持1000字左右。给老师发邮件过去,等待老师审查结果。最终,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直接将原稿件刊载了,没有采用我整理后的稿件。事后,老师给我讲解,说我整理后的结构有些乱,如果结构、文章逻辑没问题应该能发的,因此还是用了原稿。我知道刚开始接触新闻实务,能力还不足,还不能合格,所以我必须努力。

3、8月3号

实习指导老师,为让我有充分实习经验、扎实的新闻采访能力,这周决定给我两个采访任务。因为这是第一次真正的采访,老师在采访前不断的嘱咐我一些事情,让我注意细节,主要是过了心理这一关,不要总想着自己是个实习生,没什么好紧张的,提前准备好采访问题,做到有备无患,在现场随机应变。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实习生。因为如果对方知道,就会不重视你,可能会影响采访效果或造成采访不成功,而且可能会影响这些公司与媒体的友好关系。所以要表现自然平常,谈吐得体(不用太客气,因为那会暴露你实习生得身份),就算被问起有关工作问题,也要坚称是在职人员。

带着老师的嘱咐,我并没有紧张和不自然,提前做好了采访准备,对相关公司的历史信息、活动背景等进行精细地了解,拟好采访提纲和相关问题。在采访之日信心满满的去了相约地点,第一个采访是关于一个电脑科技公司的,对一个部门经理进行采访,同时有多家媒体参加。随着这个公司经理介绍了相关信息,各媒体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能看得出来其中一个记者是实习生或刚入职不久的人,他没有经验,总问那个经理之前几分钟说过的相关信息的问题,而不能像平常聊天,别人讲到哪问题就提到哪。在这一点,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总是能随着谈话进行提问。第二个采访是关于政府部门的一个科技活动,我发现官员也并不是很难接触、很不配和采访,而且在采访时,我不断用眼神暗示他我在认真的听并提出相关问题,气氛很融洽,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4、8月10号

今天是报社每周最紧张的日子,因为今天排版。报社排版是在下午,但我中午就到了报社,那时基本大家都去吃饭了。到办公室之后,收拾一下各位老师的办公桌,倒倒垃圾,等把一些杂活都干完了,就开始看一下上一期的报纸,看一下版面内容,查找有无可改进的地方并且和同类报纸作比较。不久,各位老师就都回到岗位开始工作了。指导老师突然急匆匆的把我叫过去,告诉我下午有一个采访任务,但是由于今天的排版很重要,他走不开,所以只能让我去而且时间紧迫。他只给了我一个地址,就让我火速前往采访地点。

我拿到地点,带好采访本就赶在路上了。这个地点我并不熟悉,所以我迅速拿出手机对地点进行了定位并查找最快捷交通方式,然后奔向了地铁站。路线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手机定位不准确,采访地点依然很难确定,寻找的过程让我费了一番苦功,还好最后到达时没有迟到。这次的采访对象是个外国人,尽管他配有翻译,但听起来依然很别扭,而且经过的翻译的东西总觉得不是第一手资料。再一点,这次的采访相关内容是我从没接触过的领域,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采访很失败。其中一个媒体的记者可能为显示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了直接向被访的外国人提问,结果对方不知所云,白白浪费时间和提问机会,最后依然由翻译完成的代提问。通过这些,我知道一门语言和丰富的知识领域对于记者是多么的重要。

5、8月17号

我实习的网络时空是周刊,在周刊的第一版有一个IT江湖栏。实习指导老师说,这个栏是关于言论方面的,不是很难,上手应该很快,让我可以写一写,同时可以增加发稿量。因此,我在各处搜集新闻线索,尤其是互联网方面,毕竟最快的传播渠道就是互联网了。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话题。我想言论要不就是关于最新的事件的观点,要不就是关于重大且持续引人注意的事件的观点。尽管每天都有新的信息,但我认为都没有讨论价值,而且没有重大的实践,基本上都是被炒烂了的观点。所以只能等,这一等就到了周日。由于我们是周二排版,所以这时才开始写稿,已经不算早了。

周日晚上,浏览网页时,发现一条刚刚发布不久的消息,是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新闻。这在移动互联终端业界,绝对是一重磅炸弹。我认为绝对配得上IT江湖栏,所以就决定以这个为基点,讨论一下谷歌的收购行为。首先,我通过多方面线索求证了信息的真实性,确保真实我才能发表相关言论。随后,搜索了解两大公司各方主要业务、各自的优势、合作的背景、业界的发展现状等等。我有了充足的数据之后,就可以在我的观点中充分的对比、分析和预测。最后奋斗到十二点,终于结束了,迅速把稿件给老师发了过去,尽管他第二天才能看到。第二天,老师非常认可。稿件在周二上版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被好几家大型媒体转载了。

6、8月24号

这周周刊主编看我事情比较少,给了我一个任务。她有一个关于团购网站CEO的访谈稿件,让我整理成一篇具有行业性且包揽团购前前后后的发展的稿件。她说,你不必拘泥于这个采访稿,可以搜索多方资料,整合成一个具有新观点的2000字大稿。这个任务,看似简单,没什么难度,但自从我接到这个任务开始,我就没觉得它简单过。主编让我好好写,各方面的东西都练一练,才能在业务上更快地成熟起来。其实,刚拿到这个任务时,挺兴奋的。因为,面对困难总有一种既渴望它快点到来磨练自己又有些恐惧的矛盾心理。

在收到主编的邮件后,我便开始着手。我先看了一下关于团购网站CEO的采访稿,那却是近两万字的采访稿。我仔仔细细通读一遍之后,头昏昏的,因为字数太多了。我发现特别不好提炼主题或新闻点。他这采访稿里讲的也很乱,观点太多,一时间还真弄不好。因此,我又读了数遍,并且不断在上面标注,把我认为可用的信息、数据等统统标注出来。这一遍下来之后,采访稿剩下了10000字左右,相比之前好多了,自我感觉稍微有些头绪了。我就开始再把我需要的信息精细化,并整合进稿件里,同时也搜集了团购相关行业信息并进行融合,最后稿件完成,提炼了主题和小标题。由于稿件比较大,写完后自己又通读了几遍,觉得还可以,主要是自己已经乏力了,只能做成这样,面对这样的大稿,头总是昏昏的。最后,给主编发了过去,但是像石沉大海没了消息。后来在排版时,问起主编这事,主编说我写稿像是写小说,而且主题不明确,稿件不通顺。至此,这个任务,彻底失败。究其原因,主编认为是我不够认真。我想可能有这方面原因,但同时也说明火候未到。

7、8月31号

这周主编有好几个出差任务,因此他不能同时完成。由于我事情不多,且这方面锻炼较少,主编决定照顾我一下,把出差机会给了我。这是我的第一份出差任务,是关于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和中国移动电子矿山系统的活动。我对先进科学技术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这个任务还是很振奋人心的。主编和我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等事物,她就忙她的事情去了。

这次出差地点在山东济宁,为期三天,乘坐高铁前往。时间安排比较紧凑,第一天抵达时,已经是傍晚,因此没什么任务,歇息一晚。主要会议和活动在第二天。我了解到,这次参加的媒体有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国家及媒体,可以想象得到这次活动的规模有多大。结果第二天,我发现活动规模比我想的还要大,因为有近百家媒体参加,可谓人山人海。上午行程是参观中国移动E矿山系统。我们乘坐小巴士去了几家煤矿总控室,浏览了一些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系统及设备,并对相关场景、数据等做了记录。在我看来,这个中国移动E矿山系统确实是先进的,能够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伤亡。下午的行程就是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会议,中国移动E矿山系统是会议讨论的一部分,还有主要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公司的一些报告。由于一整天的行程都涉及中国移动的电子矿山系统,因此我将它作为这次任务的重点,进行了报道。由于我们是报纸且是周刊,所以发稿比较慢,不像网站马上就能发,因此我浏览了向新华社人民网等关于这次活动的稿件,汲取了他们写稿方式的优点后,完成了我的关于中国移动电子矿山的报道。出差结束后,主编说,你的稿件没问题,就是这次活动有一个新闻点你没有采到,是关于中国移动的一个新的有关企业发展的数据。我于是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不足的地方。

8、9月7号

由于上次写的IT江湖栏的言论还不错,这周实习指导老师让我再写一篇,而且告诉我尽量多写写,写得好每期都用你的稿。我也是乐此不疲,因为还沉浸在上一期稿件的成功里,它带给我持续的动力,而且我也觉得灵感不断。这周没有像上次很晚才定题,弄得很紧张。而且之前我一直有关注新闻,聚焦一些业界的持续动态。我对移动互联网很感兴趣,并且深深的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移动互联网分不开,而且各大PC、手机、MP4等厂商也将在未来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现在对这些设备已经有了统称,叫移动互联终端。

时下很火热的手机操作系统成了我关注的焦点,国际的Android、IOS大行其扩张侵略之道,而国内的手机操作系统也是百家争鸣,给人的感觉就像每天出一款操作系统似地,总之很混乱。我观察到这个现象,并且最近百度又推出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因此我就以这个为引子,全面、系统的讨论了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出路。手机操作系统英文简写是OS,所以我的主题就是国产手机OS出路在何方。首先、我搜集了各方资料,比较为数众多的国产手机OS,并观察业内走向,且归纳国际手机OS发展的特点、总结与手机OS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律,最终得出国产手机OS要发展,初期应该与国内著名移动终端厂商进行深度合作的结论。稿件最终得到老师好评并刊载。

9、9月14号

这周实习指导老师没有给我稿件任务,让我主要练习一下编辑能力。老师和我讲编辑有四个活是必做的。第一:浏览全篇,浏览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稿件的大意,看稿件能不能发,是不是发过;看稿件哪些地方需要大砍大杀,哪些地方只需小削小补;第二:砍出雏形,编辑要像木工做家具一样,先把材料砍出一个毛坯,然后再刨光;第三:精雕细琢,对保留下来的内容还须精雕细琢,例如纠正错别字等;第四:精制标题,一条稿件能够首先吸引读者的是什么?当然是标题。因此,制作出吸引人的标题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辑的功夫应重点放在标题制作上。标题制作好了,编辑工作就完成了一半。

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解,让我回忆起了在学校上课的内容。这周我担任实习责任编辑,等版面初样出来之后,首先看一下版面整体的稿件配置有没有问题,就是有没有和整体内容基调不同的稿件,这种情况尽管很少出现,但作为编辑必须考虑到。第一步没有问题,之后浏览每篇稿件的标题,看有无重大错误和是否有提炼空间。下一步是对稿件内容的审查,逐字逐句检查,改正错误之后,最后,再回到标题上来,因为标题是重中之重。没什么问题之后就是主编签字了。做完了我负责的版面之后,又看了一下其他版面,结果看到一张图片很眼熟,那是上一期用过的图片,我迅速告诉指导老师,结果一查,确实是上一期用过的图片。老师对这次工作很满意。

10、9月21号

实习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很久没有上课的感觉了。最近报社举办了一场讲座,我是通过实习指导老师得到这个消息的,他建议我去听听,对我肯定有好处。这是报社的一位老记者,已经七十六岁了但还在坚持新闻写作,她就是郭梅尼。由于我自己的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自己实习的单位,有这样一位著名的记者,而且是让人由衷的敬佩的记者。经过实习指导老师的介绍,我知道这个讲座我肯定会去。最近,郭老师又发表了一篇优秀新闻作品。这个讲座就是以这篇作品为基点讲一讲郭老师的工作方法和精神。

在讲座中,郭老师主要讲到四点。第一,要有写就写好的精神。自己要去亲自采访才能写好。采访是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并且在谈话中分析采访对象的内容,边谈边分析,汲取精华;要贴近采访对象生活、进入生活,这样才能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得到第一手资料。第二,文章结构。由平易进入文章再到高潮最后落到实处,落到实处才能打动人,才有生命力。第三,无论是采访的信息还是收集到的资料,都要融入自己的血液,再从自己血管里流出来。要下功夫,搜索丰富资料,资料一定要合适。注意背景与现场材料结合;旧材料再次采访,发现新信息。第四,注意小事、琐事、放大人物特征,解析细节而不只是摆出细节,深化细节,达到多层次多侧面。在听完讲座之后,我迅速搜索出郭老师的作品,拜读了一下,真是醍醐灌顶。郭老师的作品太朴实了,以平凡彰显不平凡,而且郭老师对比用的特别好,使得文章有张力。真是受益匪浅。

11、9月28号

这周收到两条新闻线索,都是和爱立信公司相关的信息。但是这一天正好赶上报社排版,而且赶往新闻现场时间又很紧迫。因此,我简单的向实习指导老师做了说明,就奔赴新闻现场了。坐公交或地铁路线特别复杂,需要换乘多次才到达目的地,因此差点错过。我在掌握两条新闻线索后,掌握了一些背景资料。其中之一是关于意法·爱立信的Snowball开发板。Snowball开发板是意法·爱立信的首款性能强大、功能丰富且具有高性价比的开发工具,它能够让开发人员快速、轻松地完成移动应用开发。第二个是关于爱立信智能管道。爱立信智能管道是为移动运营商推出的一整套管理工具。其功能强大,例如可以把数据流量业务分成多种方式计费等等,总之就是变在资源可利用程度同等条件下更多为企业盈利。具有消费者身份的我了解到这些,心里酸溜溜的,总感觉那是明目张胆的坑消费者的钱。到达目的地后,先是对智能管道的新闻找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大部分问题得到了正面答复,但是他也避不开是要变相为企业盈利这一实质。之后采访的是关于意法·爱立信的Snowball开发板,是由他们的总裁直接上阵答记者问,配了翻译,所以进度很慢。采访结束时,天已经黑了,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了,还要赶着写稿,因为第二天就要排版。我的稿子写出来了,结果最终被砍掉一篇,原因是两片稿件相似,这真的很委屈。

12、10月12号 最近,微软在北京举办一个名为“Tech·Ed2011微软技术大会”,我实习的媒体在被邀采访之列,由于之前已有一些采访写作经历,实习指导老师基本认可我的能力,所以我很幸运地代表我实习的媒体去参加这个科技盛宴。会议现场邀请了很多大学生参加,可能微软是想让青年群体与微软紧密相连吧,现场还展示了数款从手机到PC领域的最新产品,由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梁念坚博士和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为大家介绍和展示。会后,进行了采访,问了一些关于微软关于时下最火热的云计算方面的发展以及与竞争对手关系和区别等问题,两位高管的回答总能引起媒体一片笑声,诙谐而不失稳重,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公关能力。

由于采访的顺利,稿件完成的也还可以,发给老师,老师也表示没问题。但是,这周的任务还没完。实习指导老师提醒我还有一篇IT江湖的言论任务,幸亏养成了每天浏览最新消息的习惯,所以早有准备。最近一直是电商的焦点的淘宝,退出了淘宝商城的新规则,引起了商家的过激反应,和淘宝发生了冲突。由此,就引出了我的言论。我搜集了关于淘宝发展的以往历史,于是推断淘宝改革是必然趋势,必然有一个疼痛的过程。稿件完成老师觉得不错,但是这一期不能发。因为他在下一期应该有一个就此事对淘宝的专访,他认为下期一起发,更能体现出专题的感觉。

13、10月19号

前几日,参加了一个不是新品的新品发布会。这是怎么回事呢?NEC(中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IT运维管理系列MasterScope产品发布会,但是他这个产品在国际中已经享有声誉,也就是说在几年前就已经面向欧美等地区发布了,至今才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所以才叫它不是新品的新品发布会。这次负责会议的公关公司是以前合作过的,所以还比较熟悉,见面后都简单的寒暄几句。在去之前,我就已经研究过NEC的这款产品的信息,因此在采访时能够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而这也引起了接受采访的nec方面人员的兴趣,所以交谈很顺畅也很深入,最终采访很成功。采访期间也有nec日本方面的人参加,给人感觉的特别谨慎,规则性很强。所以在写稿时我也就更加严谨一分,要不然最后稿件通不过会很麻烦。在写的时候,我就字斟句酌,反复研究文章结构,注意关键人物的称谓和话语,最后花半天时间提炼主题,感觉稿件可以了,发给NEC方面确认。后来稿件发回来,确实经过修改,不够都是一些称谓和关键词语,整篇文章结构和主题并未改动,这也足以彰显日本人的谨慎了。最后一道程序,是老师审查稿件,如果这里不过关也是不能上版的,还好通过了,努力没有白费。

14、10月26号

最近,我一直关注着一个事件,那就是轰动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2011年10月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千余名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游行,如今已逐渐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然而同任何运动一样,“占领华尔街”也需要导火索。组织松散、群龙无首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几乎完全通过互联网,动员了数以千计的人参与。借助于Twitter、Facebook和Meetup等平台,人们建立了联系,聚集起来。

至此,我的言论文章也开始了,由于实习的报纸是科技类,所以科技性很强。我从这个事件中看到了社交媒体对社会、生活的深入影响,同时这也让我很有感触。于是,开始搜集社交网络的各方面信息,包括一些最新的调查数据以及一些政府政策等,这给了我丰富的信息扩展来源,也是我的文章更深更广。老师对我这篇文章的评价是:还是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我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了。对社交媒体的这一番研究,也是我感受颇丰。社交媒体就像是“滋生的细菌”,无孔不入,随时随地影响着人们。不过,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维度来看,社交媒体还算是有益菌。社交媒体将会使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无限接近现实生活,而人在其中既是联结者又是受益者。

15、11月2号

这一周是最充实的一周,因为五味杂陈,好事伴随着坏事,悲喜交加。先说说好事吧,这一周在周刊头版头条发了一篇稿子。这篇稿件是关于最近公安部破获的特大网络吸毒案的。这是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因此也就成为了我们的报道主题。这篇稿件,是实习指导老师辅助我完成的,从搜集资料信息到整理再到写稿,历时三天,最后有老师定稿,稿件很成功。

坏事也随之而来,这周参加了曙光云计算的一个专访,由于对云计算这一领域知识欠缺,我就在参加专访之前恶补,大量搜索云计算知识,并且了解曙光公司发展历程及其优势产品,这也有助于问题的设置。尽管如此,一个对云计算领域从不了解的人临时抱佛脚真能应对几个小时的深度访谈?很显然不可能,之前做的工作只能让我知道云计算的皮毛。结果在专访时,他们在进入话题一分钟之内,我还能提问,在深入下去的时候,就已经超出了我的认识。可想而知,采访就不成功。回来写稿更是让我头昏,虽然最后稿件出来,但是自己就能感觉到结构、逻辑有问题。结果老师把我大批特批了一顿,在经过老师大修改之后,稿件凑合发了。真的很悲剧,不过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地方应该提升。

16、11月9号

作为年轻人,网上购物一直对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电子商务也就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有点风吹草动总是很快察觉。网上购物免邮费,无疑是推动着其发展一个重要因素。自从邮费上涨以来,电商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达到了临界点。我对网购免邮费的缘由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我认为其实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购物习惯和互联网使用经验驱动了网购免邮费。

我又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模式的错误。物流成本增加,快递费用上涨,使得像淘宝中的小商户,几乎只有关门一个选择。淘宝小店体现了中国网购最大特点:比实体店价廉。这也就意味着利薄,在邮费价格没涨之前,包邮就得靠大量走单盈利;邮费上涨后,他的薄利没有了,他继续包邮肯定关门,他不包邮顾客走光,没人愿付邮费,也得关门。大商家也同样受影响,京东CEO刘强东曾对外透露,京东的物流费用+研发费用(包含薪酬)占到上半年公司总费用的70%。而且,京东投入的钱总比收入的钱多,很显然没有盈利。至少包邮服务,对于网商,并不是健康的生存、发展模式。

最后,我有预言模式将发生改变,邮费将以购物到达一定金额才包邮的方式出现。老师认为这篇稿件很好,但由于版面空间有限,最终没能上版。

推荐第5篇:怎样发掘会议新闻

怎样发掘会议新闻

帅 兵

11月29日,湖南省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省政研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建筑五局在会上获得了“先进单位”等荣誉。参加会议的党委工作部部长孙红写回了三篇报道:

一是《中建五局荣获2006-2008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二是《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路建平高度评价中建五局“五同”准则》,三是《中建五局党委书记周勇当选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会副会长》。一个会议写出三篇报道,而且都很有分量,这给我们通讯员以启发。会议是信息极为丰富的地方。从会议获取新闻,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但怎么发掘会议新闻,是很多通讯员的困惑。就像面对一桌丰盛大菜,却不知从何下箸。从来稿中看出,他们常用的写法是:什么时间,在哪里(把哪个办公楼第几楼都交代得很清楚),开了一个什么会,哪些领导参加,谁先说话,接着谁又说话,等等,整个一笔流水账,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或被淹没,或根本就没有提及,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勿庸讳言,很多会议本身就是新闻,但更多的时候,新闻隐藏在会议之中。要从会议上获取新闻,就必须全方位了解会议所传达出的信息,认真分析甄别,进而找到新闻,或是新闻线索。

中国建筑五局自行投资施工、自行运营管理的中建大厦建成,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这样一个会议就隐含着丰富的新闻和新闻线索:如大楼建成使用,如大楼在湖南省率先使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光电幕墙,如大楼建成标志着五局投资管理的成熟,如大楼建成反映五局的发展成果,如会上表彰的各个层面的建设者,如会场上大家的互动和反映„„从这许多角度都可以发掘出新闻来。这比单单写一个会议消息要丰富全面得多,也要深刻得多。

写好会议消息,平时的积累必不可少,会前的准备工作也要认真细致。如果对这座大楼的建设漠不关心,你就不会了解它的特点在哪里;如果对五局的发展漠不关心,你就不会了解这座大楼的建成对于五局意味着什么;如果对节能环保技术没有了解,你就不会知道太阳能光电幕墙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大楼、尤其是对于长沙不二和五局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会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这个会议的议程是什么?哪些人参加?会议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会议要表彰的是什么人?他们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什么特点和亮点?会上哪些人讲话,他们讲话的容是什么?同时研究这许多信息里面有无新闻或新闻线索„„

很多时候,通过努力,会前你可以拿到领导讲话和代表讲话,以及表彰名单,甚至还可以拿到获奖人员的事迹材料,在经过研究后,你在心里已经形成几篇新闻稿件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用参加会议就可以写出好的新闻了。亲临会场会使你收获更多: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会脱稿即兴发挥,这些即兴发挥中就可能有着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思想火花——这些思想火花很有可能成为你新闻的主题;现场的感觉能激发你的灵感,增强你新闻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现场发生的一些小插曲和花絮,会为你提供新的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你只需认真捕捉就可以了。

每年中央的大型会议,记者云集,报道连篇累牍,社会持续关注,全年工作由此定调。由此可以看出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企业会议报道也非常重要,年初的工作会议,报道对于去年工作的总结和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平时的专业性工作会议,报道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写好这些会议报道,对于指导工作,推动企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到全局性的工作会、各种专业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半年工作会,小到项目的进度会,部门例会,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会议大大小小,林林种种,信息层出不穷,这些会议为我们企业新闻宣传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也为我们宣传工作者大展身手

推荐第6篇:怎样写好会议新闻

怎样写好会议新闻

一、从两条稿件看会议新闻的特点

2003年3月16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的首脑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举行会议,讨论军事打击伊拉克的问题。一些通讯社就此发出了消息。

【法新社葡萄牙亚速尔群岛3月16日电】美国总统布什今天说,如果安理会不能在24小时内批准为伊拉克战争铺平道路的决议,他将推动改革联合国。

这位美国领导人利用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警告联合国说,17日它必须决定是否支持华盛顿的强硬立场。

布什在关于伊拉克危机的首脑会议结束后说:“我们希望明天联合国能行使它的职能。如果不能的话,我们都需要退一步,设法想清楚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怎样能使联合国运作得更为有效。”

这位美国总统说:“明天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明天我们将决定外交途径能否奏效。”

有人问明天是否是分歧严重的安理会对决议进行表决的最后机会,外交窗口是否会就此关闭,布什肯定地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日本共同社的稿件是这样的:

【共同社亚速尔群岛3月16日电】美国总统布什16日在与英国和西班牙首脑会谈后表示,“17日是我们确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拉克危机)是否可行的日子”。这意味着迫使围绕对伊拉克行使武力的新决议草案而出现分裂状态的联合国安理会要做出最后选择。

布什总统不是对伊拉克,而首先是对安理会发出了“最后通牒”。

美国政府强烈意识到,在通过决议案没有眉目的情况下,继续就决议案展开外交努力没有意义,反而只会使反战和反美的国际舆论扩大。而且,美英两国军队合计约30万人已经部署在伊拉克周边地区,在当地气温即将上升的情况下,如果迟迟不开战,从军事上讲将对作战不利。

上面两条稿件是一次重要会议报道中许多稿件的代表。从这两条稿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议新闻写作的几个特点:

(一) 突出实质性内容。报道会议像报道其他新闻事件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会议的实质性新闻点“突”出来。会议的新闻点可能是会议本身,可能是会上某人的发言,也可能是公报、宣言。亚速尔会议的主题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否决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决议的情况下,协调三国立场——这是当时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法新社和共同社的这两篇报道都在导语中就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主题,而淡化了会议本身。这是会议报道的常用手法。有时会议内容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提炼实质性主题的话,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把最具价值的新闻淹没在其他没有太大价值的新闻之中。

(二) 突出关键人物。美国是主张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最关键国家,因此它的态度至关重要。虽然是三国领导人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两家通讯社的报道都突出报道了美国总统布什讲的话。这也是会议报道的特点之一。一般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发言者也少不了,泛泛地报道这人说了什么,那人说了什么,往往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空洞乏味,读者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得要领。当然,像亚速尔会议这样的会议,其他两位领导人的话肯定是要报道的。

(三) 用直接引语。没有直接引语的会议报道往往会受到质疑,因此要尽可能地引用直接引语。两篇报道都引用了直接引语,法新社的稿件在短短4段的叙述中,3处用了直接引语。而共同社则将直接引语放在导语中。这充分说明直接引语在会议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使稿件更真实可信,并且读起来显得不那么死板。直接引语用得恰当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 要有现场感。法新社的稿件专门写到了“有人问”,这三个字把受众带到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而“布什肯定地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更强化了记者招待会上一问一答的场景。在实践中,记者招待会要写出现场感确实不容易。

(五) 要有综合、分析。写会议新闻有时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要有自己的综合、分析。共同社关于亚速尔会议的报道就是这么做的。在提出了“布什总统不是对伊拉克,而首先是对安理会发出了‘最后通碟’”这个记者自己归纳的结论后,稿件进一步分析,美国认为继续展开外交努力没有意义,并分析了原因。

虽然多数会议是枯燥的,但是会议新闻的报道却经常是多彩的。

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

一、认真筛选内容

1、各种类型的会议,性质、任务不同,作用不同,应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考虑宣传报道需要和新闻价值的大小,权衡轻重,掌握主次。

2、要抓住会议提出或解决的问题,选取对当前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精华部分。

3、寻找靠近读者的角度,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当前最为人们关心的事情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发挥新闻特长,会议中哪一点有新意、有启发,就抓住哪一点发新闻。

5、放宽眼亮,不受会议主题和程序的限制,应充分利用自己从会议上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进一步挖掘材料,充实新闻的内涵和升华会议新闻的主题,告诉人们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新闻,其意义往往超过会议主旨的范围。如对某一新闻发布会上,观察发言人的冒汗和左右而言它,暗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写出会议的特色

写出会议的特色,是写作会议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特色,是与别的会议、同类会议的不同之处,是新的信息、新的情况、新的变化或新的形式等等。例如西方八国峰会年年开,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而2003年的峰会的特点是什么呢?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时报》是这样写的:

【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时报》5月31日文章】题:和解的峰会

6月1日至3日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将翻过“伊拉克一页”。埃维昂峰会开会前已被人们称为“首脑和解的会晤”。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在会晤中将给伊拉克危机时期的史无前例的矛盾画上句号。

如果说弥合伊拉克问题的分歧构成峰会的心理结合点,那么世界经济将成为它的主要议题。八国集团将在埃维昂尝试协调各自的行动,寻找最短和最有效的途径来大力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峰会注意的问题还有,加强反恐斗争、帮助贫穷国家和生态问题。总共有二十多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聚集在埃维昂。

记者抓住了这次峰会前各国关系的新变化,突出了会议将寻求弥合因伊拉克问题而引起的分歧这一不同于以往会议的特点,以此来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按一定的顺序报道

对于比较重要、可报道内容比较多的会议,在写作上可以按问题的重要、次重要,新闻的最新、次新等顺序逐一在报道中体现。法新社的这则报道就是一例。

【法新社华盛顿6月25日电】在转基因食品、国际刑事法院和中东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今天给一年一度的美国——欧盟首脑会议蒙上了阴影,双方都不愿作出让步。几个月来,这些分歧一直困扰着大西洋两岸的关系。

急于修补因伊拉克战争造成严重裂痕的美国总统布什和欧盟领导人强调,他们共同致力于全球反恐战争,打击有组织犯罪,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解决阿富汗和巴尔干问题。

尽管都努力把伊拉克问题抛在脑后,但布什和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希腊总理西米蒂斯仍无法回避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

虽然双方起草了联合引渡条约,但他们对国际刑事法院仍持有不同立场,华盛顿对此强烈反对,而欧盟全力支持。

尽管双方同意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就大西洋两岸的“领空开放”航空条约举行谈判,但在久拖不决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欧盟仍因为转基因食品问题对美国实行事实上的禁令,美国为此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异议。

虽然双方都支持中东“路线图”计划。但他们对巴勒斯坦好战组织“哈马斯”的态度仍旧存在差异,美国希望欧洲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的恐怖组织。

在与西米蒂斯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布什对大多数紧迫的分歧臵之不理,只是强调了—个问题,他呼吁欧盟对“哈马斯”采取行动。

这种写作手法不失为一种简要的、经济的报道方式。

四、突出重点,化整为零

对于比较重要、内容又比较多的会议,也可以采用突出重点,化整为零,化长为短的方式,也就是把一个会议的重要内容按问题分成若干篇独立的报道,或综合在一篇大文章中,以小标题相分隔。如:

【日本《每日新闻》3月24日报道】题:世界水论坛关注地球环境

第三届世界水论坛昨天闭幕。在这次会议上,举行了“水与气候变动”、“水与能源”等38个主题的300多场分组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者提出了各种意见。在水坝问题上,还发生了对立。与会代表就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水与气候变动

在“水与气候变动”为题的分组会上,约有2600名代表出席。加勒比岛国的代表指出:“1920-1940年,加勒比海年均发生35次飓风。而2000年以后,年均要发生13次飓风。”他强调地球温室化导致水灾的严重程度。

世界水理事会副主席威廉•科斯格罗夫提议:“为了减少温室化带来的损失,有必要建立一个在资金领域提供援助的国际框架。” 水坝建设

在全球约有45万座巨大的水坝。在论坛召开前,世界银行表明要积极援助水坝的建设,赞成派和反对派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亚洲各国的阁员和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水力发电是清洁并且可再生的能

3 源,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出贡献。”对此,非政府环境组织的成员则批评说:“要准确地评价水坝对环境的影响,水库还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

尼泊尔水资源大臣迪帕克•吉亚瓦利指出:“在我国,82%的国民用不上电。如果停止水坝的建设,我们该如何是好?”

水与卫生

从世界水理事会获悉,全球有14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23亿人生活在缺乏公共卫生条件的地方。每年有700万人因饮用不洁水而死亡。其中,1/3的死者还不到5岁。 分组会上,非洲一位女性的发言非常引人注目,“为了汲取浑浊的饮用水,每天要走十多公里路。而这种事几乎都要由女性来承担。如果弄来的水不干净,全家人就会生病”。

另外,联合国秘书长夫人娜内则呼吁完善教育体制,她指出:“只要注意在饭前便后洗手,就能够挽救很多孩子的生命。” 下一代厕所

在“厕所—水循环国际研讨会”上,与会者就如何解决水缺乏、水质恶化和资源问题的下一代厕所进行了讨论。

一位瑞典的研究人员介绍的安装有隔板、能够分开大小便的便器受到广泛关注。

每人每天排泄的尿有900—1200克。尿含有对植物的生长和制造半导体材料不可缺少的磷。这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能够分离出尿,磷就很容易回收,而且粪尿处理的量也将减少,从而还能够节约能源。”

另外,与会者对厕所的用水量也非常关心。日本最新型的冲水厕所每次所需的水量约为8升。但欧美、澳大利亚和中国却规定为6升。新加坡只有45升。如果日本能够达到欧美的标准,就能减少水的用量。 水与交通

在“水与交通”的分组会上,有交通、环境、社会等各领域的专家参加。会议决定,新成立一个旨在利用河流推广内陆水运的国际学会。

国际航道测量组织主席艾德指出:“水上运输很少与其他交通手段开展合作,实现高速化的进程也非常缓慢。但是水运所消耗的能源只是铁路的1/3,汽车的1/5。”

此外,荷兰运输、公共工程和水管理部首席顾问布劳恩介绍说,分布在内陆河流沿岸的工厂,如果在拥有广阔土地的河流下游的海岸建造仓库,并通过水路运送物资,就能降低成本。

这种写作方式好处是主题突出,化繁为简,并能有足够的空间展开报道。世界水论坛38个主题,300多场分组会,如果一一报道太繁琐,也没有必要。记者将其集中在5个问题上,既明了清楚,又突出了重点。

这样的写法也有利于报纸、电台等媒体根据需要有所选择和剪裁。编辑部门在处理这类稿件时可以采用连续报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一次组合报道的形式。组合报道时,还可以配以评论、背景、资料、花絮,甚至社论,以强化冲击力。

近年来,由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组合报道这种形式多为报纸所采用,以加强其报道的深度。

五、多写分析性和解释性稿件

4 加强分析性和解释性稿件,从会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进一步挖掘素材,充实稿件的内容。例如:

【新华社平壤6月14日专电】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今天下午在百花园国宾馆举行第二次首脑会晤。这次会晤与昨天的会晤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是参加会晤的人员规模大为缩小。金正日和金大中昨天举行首次会晤时,金大中的正式随行人员数十人在座。但今天会晤时,参加的人只有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委员长金容淳和金大中的特别助理林东源、外交安保首席秘书黄源卓、经济首席秘书李基浩等寥寥数人。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金正日昨天着一身夹克衫“人民服”,今天却身穿中山服饰的正装,与金大中隔着大型会谈桌相对而坐。昨天会谈时,两位领导人及其他与会者均在沙发上就座。因而,今天会晤的气氛较昨天的显得更为正式。

另外,今天与会者都准备了资料夹,这表明在今天的会谈中,双方将就更多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当然,会议的内容的不同决定了会议新闻的写作应该是灵活多样和生动活泼的。会议新闻除了写消息外,也可以与其他体裁配合,如“侧记”、“散记”、“综述”、“新闻分析”、“特写”、“专访”、“记者手记”、“日记”等。只要认真采访、思考和写作,会议新闻的稿件同样可以是多姿多彩的。

六、避免落入会议新闻的“套路”

在实践中,真正要写好会议新闻并不容易,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有的会议能通过几十份声明、决议和各种文件。特别是有的年会、例会,通常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因此也使得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如写某时某地某些人召开或出席某会,然后是会议讨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或某人强调、某人呼吁、某人重申。有人戏称这是给会议“穿衣戴帽”,只要改了时间、地点,就可成为下一次会议的新闻。不幸的是,这样的会议报道在今天的通讯社、报刊的稿件中还绝非仅有。有一则会议报道是这样写的:

【新华社马尼拉8月7日电】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东南亚国家联盟财政部长会议7日在马尼拉闭幕,会议讨论了当前全球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地区金融合作行动取得的进展以及加强地区金融合作及援助机制等问题,并制定了“东盟一体化路线图”。会后发表的《部长联合声明》说,东盟地区2002年经济增长强劲。今年一季度,大多数国家保持了44%的增速。尽管非典型肺炎影响了东盟地区各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但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将保持良好势头,增速预计将达到43%至49%。声明说,财长们决心促进金融、企业结构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会议对东盟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表示将继续执行“清迈倡议”,建立国内和地区债券市场,探索地区协作和援助机制的其它模式。并对建立亚洲债券基金表示欢迎。

显然, 这样的稿件不是精彩的会议新闻稿件。

推荐第7篇: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那么校园新闻也就是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校园新闻同一般新闻一样,结构一般由5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3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隐含在主体当中。

标题浓缩核心内容。新闻的标题就如人的眼睛,要能传情达意,表达出新闻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了解详情。有的新闻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但不可缺少的是正标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校园新闻采用一个正标题也就足矣。现在很多读者爱浏览新闻的标题,标题新颖别致,就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标题对新闻来说非常重要,“题好一半文”,也就是这个道理。

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

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结语要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出希望3种形式。

那么,如何写好校园新闻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在校园里,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非常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便可以写成一篇新闻。所选角度要新颖。同样都是思想大解放,我们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学校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这样叫别人看了,就知道我们学校是如何做的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经得起考验,不能让人认为这则新闻是胡编乱造的,给人一种虚假之感。

推荐第8篇:怎样编写新闻稿件

怎样编写新闻稿件

一、稿件的编辑 用word或wps进行排版

标题:一般为三号字

标题名称由单位名称(含区县名)+开展什么活动(会议)

标题中不能出现冒号、逗号、句号,可以出现书名号和引号

正文:宋体四号或小三

每段开头要空2个字符

行距固定值28 一般格式:

第一段:(导语)时间、单位、地点、做什么事情,有哪些人物参加

第二段:(正文)讲述经过

第三段:(结尾)产生的效果及意义等

注意:注意及时性,一般当天的活动当天完成报道,最迟不超过二天,写好稿子后一定要交分管领导审签后才能上传发表。

二、新闻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因此也称新闻六要素。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新闻要求“四个字”—— 真、快、短、活

首先:真——坚持真实性

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确凿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准确。这些情况若有出入,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求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任何一种用来修饰和渲染素材的虚构在新闻写作中都是要不得的,那是对新闻真实性的忽视或者说轻视。

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也必须确切无误。

对领导、嘉宾的职务怎么从能核实准确的问题有几个小方法,仅供参考:

1、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拿到活动的接待手册 里面的职务、排位都是最权威的

2、咨询自己的单位领导或者主管单位领导。

3、直接通过进入领导所在单位的官方网站查询

4、或者通过百度搜索,查询最新的职务情况。不能确认的,再电查询

5、也可以直接问市教局办张瑞波

三、校园新闻的编写

快: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为什么要求稿件三天内必须要进行报送,我们教育要闻的稿件,一般都不会超过12小时

短: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具体地说包含两层意思:

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 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简练 e.善于删改 活:坚持灵活性

a.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

怎么找“点”

“新闻点”

学校管理动态的报道:

(1)学校召开的大型重要会议(一般都反映了学校工作的方向性)。如行政专项工作会议,各类培训会等(2-3段,主办单位,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人员、主持会议是谁,会议内容及意义)

第一段:一般都是时间、单位、在哪里(地点)做什么,参加会议的人员,主持会议是谁,内容及意义

第二段:就讲述经过,没有必要组词造句的,来什么首先—……然后……最后

就直接说:会议怎么怎么。怎么怎么。或者活动做了什么什么。

第三段就把领导的讲话写出来:

比如:XX指出,当前正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学校一定要在前期所做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手牵大手”等方面查漏补缺,为泸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创则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比如:XX一行的到来,凸显的尊师重教之情深深感染在场的老师们,大家纷纷表示要嘉言懿行、安心从教,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有诗意,不适合用在新闻稿件上)

活动稿件,都是讲活动经过,最后是最大的领导作指示、强调或者要求

(2)学校正在开展的中心工作。如学校的开展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学校名称,中心工作内容,意义)

(3)上级领导到校工作检查或中心校到辖区校园工作视导:时间,迎检或视导单位,参与检查或视导的主要人员(一般不写名字,有工作单位及职务就行了),检查或视导的内容,产生的效果及意义等)。

学校大型活动:

如学校召开的大型德育活动、捐赠活动、教学科研活动等(举办单位或科室,时间、地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主要的活动程序,活动产生的效果及意义)

标题。一般短小精悍,一眼能够让人探明主题。比如“我市召开……”、“……在……隆重举行”

如果是在报纸、杂志等媒介上

四、一般套路 标题。也可以用一些生动鲜明或者排比对称的句子,比如“爱心献社会

温暖入人心”、“理想成就未来

拓展成就理想”、“增强先锋意识

践行科学发展”等

(一)导语。

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

重要人物必须写,而且出场顺序和职务名称要排列正确

(二)主体。

正文要比较重点详细的介绍,我们写的主要是会议、活动、比赛等新闻。其中,领导的讲话中心思想一定要做记录,重要人物的发言也要适当记录。关于活动、比赛等可以适当加入描写现场气氛的词汇,对活动场面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写。也可以插入直接引语来表现当时活动的盛况。

(三)结尾。

结尾一般要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一般强调此次活动的意义、作用等。如果是比赛结束,可以写“比赛在**举行,敬请关注”类的。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结尾,就是背景材料介绍,如果是活动、比赛,还可以对比赛的一些有关事项附带上去。

五、注意事项

可以采访主办人,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背景材料。比如活动策划书、历史信息等,也可以采访主办人,把他们的感想作为材料。 可以从网上下载新闻模板,作为范例和参照。 可以借助别人的评论作为新闻的直接引语来写,但一般不要带主观色彩。

注意及时性,一般当天的活动当天完成报道,最迟不超过二天。

第二个注意事项:禁用词

禁用词是指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内容,分别是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以及国际关系类的禁用词。 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1) 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3)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第三个注意事项:图片造假

1)故意摆拍,违背了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2016年南京抗洪期间,玄武区副区长苏郑乘坐冲锋舟,还有很多警察“保驾”,照相机跟拍的照片

红及网络一时,当时是被免职了的

推荐第9篇:怎样做听课记录

一、掌握听课记录的基本要求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课堂实录包括: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习活动状况;

5、教学效果。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资料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二)课堂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推荐。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取;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这一点能够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构成意见或推荐记在记录本上。(有的记录本专设有意见栏)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那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资料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个性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依据听课重点,抓住记录要点

往往有这样一些状况,记录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多而全,结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听课记录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时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记录要抓重点,对资料要选取,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在记录时,有时来不及把想写的都记录下来,还能够留空位子,待有空闲时间时进行补遗。

推荐第10篇:新闻采访提纲以及采访记录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大一学生对大学期末考试的看法 采访对象:大一学生(1—2名) 采访方式:校园现场采访

采访背景:临近期末考试,大一学生对大学的考试方式看法不一 设计问题:

1、与高中考试相比,大一学生更喜欢哪种考试方式,理由。

2、两种考试模式有何不同,其优缺点。

3、学校实行的绩点制度因老师标准不一,会不会有损公平。

4、如果绩点导致的不公平发生在受采访者本人身上,他(她)作何感想。

5、绩点不公对学生的影响。

6、如何正确对待绩点可能导致的不公等。整理采访资料:完成写作 工作人员安排:

记者:XX

采访提纲:XX

采访记录:XX

道具师:XX

采访记录

记者:同学你好,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同学甲:好,行。

记者:现在临近期末考试,同我们以前的考试相比,大学考试有它自己的特点,那么你是喜欢以前的考试模式还是喜欢现在的呢?

同学甲:相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考试模式。 记者:能具体谈一谈为什么吗?

同学甲:因为现在考试和以前相比,它少了很多压力,没什么期中考试和月考,就一个期末考试。你只要最后努努力,就行了。 记者:那你就是说“临阵磨枪”也管用是吗?那么这样的知识你认为是牢固的吗?

同学甲:首先我得声明一下,这也不是你说的什么“临阵磨枪”,它还有一个平时积累的过程,最后是一个冲刺阶段,需要抓紧复习。这样的考试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相比较高中而言,知识可能没那时记得牢固。但是我觉得,大学重要的是能力培养,知识都是次要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的。 记者:对大一新生而言,我们学校的绩点制度是一个新事物。那么你认为绩点制度会不会有损公平呢? 同学甲:我觉得有点。 记者:为什么?

同学甲:因为有学长就说,你拿到的分数、绩点是看你选什么老师。比如说,同样的一门课,你选的老师不一样,可能有的老师给的分高,有的老师给的分低,老师存在不公平。他给大三的学长学姐分高,给我们大一的分就比较低。我有的同学选那个管理之类的课,那老师给的分都比较低。

记者:如果这种不公平发生在你身上,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同学甲:说实话,肯定会有点打击我的学习积极性的,因为我会觉得白付出了,有点不公平。

记者:那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公平的呢?

同学甲: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你付出了,回报肯定还是会有的。当然这个绩点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呼吁一下,对绩点制度做一些改革。让学校在培养我们能力的同时,也考虑一下我们学生的公平。最好不要让我们心里感到不平衡。

记者:谢谢你的建议,好的,谢谢。

记者:同学你好,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同学乙:好的。

记者:据我们了解,你平时还是挺努力的,也并不缺课,而你的选修课得分却比较低,那么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同学乙:我觉得这个整个的大学教学体制有点不公平,主要是这个绩点制度,它完全由老师决定。那些平时和老师走的近的学生、交流比较多的学生,老师就可能给他们的分比较高。而一些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的学生得分就比较低。老师看不见他们的努力。这样就会造成不公平,打击像我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记者: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改善,那么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努力吗?

同学乙:这个看以后的情况吧。在搞学习的同时,我应该多注意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一块。

记者:那么你认为与别人搞好关系比搞学习更重要吗? 同学乙:那也没有,因为毕竟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当然,在这个很现实的社会中,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走上社会后人脉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衡量我们能力的标准之一。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记者:你说的很精辟呀,好的,谢谢。

第11篇:你怎样看待虚假新闻

你怎样看待虚假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说一些非常火爆、夺人眼球的新闻。比如说“啤酒甲醛含量超标”、“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秦始皇兵马俑缓慢风华,如果不采取措施,百年之后兵马俑将会变成一个煤炕”等等。有一些媒体还纷纷转载,而负责任的媒体对此实地考察以后发现,这些被炒的热闹非凡的新闻全都虚假的,追来追支找到最初发稿的记者一问才知道,这些消息的来源或者是道听途说,或者是翻译失误,或者是子虚乌有。虚假新闻实在已经成为媒体的一大公害。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是否真实、客观、准确、对整个国家的形象,政府的形象,甚至是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

其次,虚假新闻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达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如果虚假新闻不断,不仅对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新闻严重影响我们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可以说是既害人害已又害社会。

尽管虚假新闻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却给新闻界带来恶劣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除了新闻媒介内部要加强制度管理,对编造虚假新闻的记者严肃查处外,社会各界也要驾驶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形成虚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合力,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12篇:怎样采写新闻小故事

怎样采写新闻小故事

什么叫新闻小故事?顾名思义,它是新闻和小故事相融其间,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有三:一是短小精悍,常见的有四五百字、六七百字成篇的;二是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它写真人真事,不容虚构、夸大和合理想象,内容要确保真实性。

新闻小故事的写法

2010-03-19 21:08:19| 分类:习作交流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什么是故事?

1、故事的概念:所谓故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叙事类文体。故事讲求寓意深刻、人物典型、情节感人、以小见大。故事比较忌讳情节平淡,无可读性。

既然故事具有文学性,是语言艺术,所以,需要在驾驭文字上下工夫,通过生动的描写、细致的刻画,才能写出感人的故事。

2、故事的构成:故事是由标题、开头、事件过程、结尾构成。

3、故事与事迹的最大区别:一是写作语言不同。故事有故事语言,新闻有新闻语言,事迹有事迹语言。事迹语言要求平、白、直,不能滥用修饰性语言,包括形容词。故事则很灵活,可以含蓄、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一些文学修辞。二是表现内容不同。故事内容要求不能多,是按照主题的需要,对一个或几个片段集中进行描述;而事迹则是把一段时间的所有优点全面表达出来。

故事化——新闻提高可读性的法宝

新闻故事化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读小说看电视剧或电影,而不喜欢干巴巴的说教,就因为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命运,甚至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写新闻也一样,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新闻故事化无疑也是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故事情节,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写出故事细节,能增强新闻的感染。注重讲究构思,能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实际上,一篇好的新闻,要让它能够渗入读者灵魂,打开读者心灵之窗,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一个个动人故事来完成,这比单纯报道干巴巴的政策信息、概念、观点和数字,效果要好得多。

(一)重视故事情节,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二)写出故事细节,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三)注重讲究构思,能增强新闻的趣味性

何谓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是这样解释的: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新闻小故事定义: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是通过讲故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

特征:小通讯不仅篇幅短,而且内容集中,情节性强。顾名思义,首先是要小, 不超过八百字为宜。大了就容不下,就得改用别的样式来写,但小中要见大,要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其次是要有故事,就是要有事件、有情节、有波澜、有结果,兴味浓郁,引人入胜。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人物繁多,场面太大,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时间跨度不要长,只截取一个场景、一个时间段。

重视新闻小故事:写小故事是练笔的好方法。小故事只是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二个场景,二三个人物,由于情节单一,文章短小,比较好练笔。一些名篇,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生命》、《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其实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串起来的。如果有了写作小故事的深厚功底,一旦写起“大块的”通讯、报告文学来就有了基础。

故事的写法

故事的写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布局讲求“紧凑、统

一、完整”、谋篇讲求“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角度讲求“新、奇、巧”。因此,写故事就不能象写总结写事迹那样,只要是好事就往上写,或者写出几个方面来。比如:写某人检查认真,避免事故,然后又写该人认真打扫卫生,后来又写该人怎么助人为乐。这不是写故事,这是在写一本“豆腐帐”。

下面,我结合自己写作经验,按照通常写作步骤,谈一下写故事的最基

本方法。

第一步,首先要找一个要写的对象。然后收集一下该人感人的事迹,在收集的事迹中,选择一个侧面或同类型的二件事(但最好别超过三件)集中写。

最好集中写一件事。

第二步,起一个有个性的标题。比如:试验“大碗”、维护“老班长”等,再比如:《寒夜排险》、《不知疲倦的状元郎》等。

第三步,写故事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得好,故事就完成了一半,往下就好写了。那么,怎么开头呢?

1、找一个下笔的“点”。动脑筋一定要找到。

2、养成开门见山的写作习惯。因篇幅短,入题要简洁明快,必须从一开

始就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珠子。

第四步,写事件过程(就是写故事情节)。

一是把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现状交代清楚。

二是抓住人物特点和人物的亮点细致刻画。

三是搞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

第五步,写结尾。结尾要精彩,要升华拔高

新闻小故事,靠故事情节取胜。当年的名篇《西瓜兄弟》,之所以写得生动感人,就在于此。随军记者王匡1947年10月间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一个有关西瓜兄弟的故事。当地李姓西瓜兄弟两人,每年每人种亩把好西瓜。西瓜老大的地再村东大路边上,西瓜老二的地再村西南小路边上。瓜熟的时候,村东走过了一队国民党的兵,他们见老大的瓜,你抢我夺的,不一会,一亩多地西瓜就一个也不剩了。过了20多天,村里忽然来了八路军,巧的是这会八路军从村西南老二的瓜地边过。西瓜老二想:“我这瓜地的瓜完了!”路过的八路军一个个地赞瓜好,但是连脚都不停地往前走。“这八路军就是怪呀!”西瓜老二说着就站起来,提着瓜刀,跑到地里抱起一个大西瓜,往路边一放,刺刺地切开了,“吃西瓜,弟兄们!”西瓜老二向八路军叫,但都没有人答应他。“走路渴啦,来吃块瓜!”西瓜老二又向另外一些士兵叫着,但回答都是:“谢谢你,老乡!俺不吃。”这一下西瓜老二急了,大声嚷起来:“看你们八路军!把瓜切开了怎的不吃呀?”这时有个16岁的小司号员向他问:“老乡!你这西瓜多少钱一个?”“不要钱,随便吃吧。”西瓜老二边说,边拿起瓜往小司号员跟前送,小司号员连说:“俺不吃,俺不吃!”脚不停地朝前走了。西瓜老二捧着瓜,直愣愣地在西瓜地边站着。队伍还是肩并肩地往南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这篇小故事总共700多字,写得有情节,有冲突,且情节围绕着矛盾展开,人物的思想,以及故事的意义,从中得到充分的揭示。

新闻小故事,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而且要有新鲜感。有些通讯员写那种恰到巨款“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一次写当然新鲜,第二次还是那么写:某某饭店服务员发现顾客遗忘在凳子上的一只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万元现钞,就交给了经理,饭店经理报告了某某派出所;某单位供销员发现失落了这笔巨款,急得大汗淋漓,后来又是怎样找到的,最后,某单位供销员向某某饭店送来了一面绣有“巨款失而复得,风格高尚无比”的大红锦旗,再三表示感谢。如此而已,报纸自然就很难采用了。

拾金不昧的故事并不是不能写,重要的在于写得新鲜,不落俗套。《浙江日报》1990年10月27日刊登的新闻小故事,尽管也写拾金不昧,但是写得非同寻常。10月6日下午,浙江省临海市双港乡荷莲地村周红军,将准备购买车辆的4000元人民币装入皮包,放在朋友家中的一只纸板箱内。第二天,朋友的母亲在清理家杂时,随手将这只纸板箱当作废品卖给废纸收购户。废纸收购户又将这只纸箱连同其他废报纸一起投售到临海箱板纸厂,过磅后直送该厂废纸打浆车间。10月9日后半夜,车间打浆工吴华素将这捆废纸板拆散准备投入浆缸时,发现纸箱内有一只皮包,她捡起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叠人民币,还有身份证、驾驶证等,她立即将皮包交给了厂值班领导。10月12日,周红军接厂房通知,前去认领回这只装有4000元钱和重要证件的皮包。这则新闻小故事,情节曲折,它生动地反映了女工吴华素在这笔钱“放入私囊无人晓”的境况下不昧钱财的高尚风格,富有新鲜感,具有教育意义。

自身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写成一则新闻小故事,恐怕是不难得。那的是那些有一定情节、但并不怎么曲折的素材,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也能写得有滋有味,引人爱读。这就得要精心构思巧安排:《法制日报》1989年5月26日刊登的《特殊情书》。一开头写道:5月4日,广西边防某部12连上士班长刘文清收到家乡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不由得一愣:信上除了含蓄的求爱外,还有10道法律测验题!读者一看这个开头,便顿生疑问:一封求爱信,怎么还有10道法律测验题?这位班长到底有没有把这些法律测验题都答出来?其实,这正是此稿作者精心构思后所设置的一个悬念。之后,作者为解开读者的疑问,采取剥茧抽丝的手法,娓娓道来。作者写了刘文清入伍后的出色表现,写了王妍如何对柳问请产生爱慕之情,写了王妍如何了解到刘文清“喜欢讲哥们义气,重老乡观念”的毛病,写了她如何趁他回乡探亲期间给他买了5本法律书籍,以及后来怎样向他提出用4个月时间学完这些法律书籍的要求。作者写道,原来这是同学王妍写来的一封特殊情书。“刘文清读罢信恍然大悟,4个月过去了,这是王妍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成绩呢。”此稿结尾处,作者清晰地写明了刘文清接到这封特殊情书后的态度,也就是这篇新闻小故事的结局:“当天晚上,刘文清给姑娘回了信,将10道法律题工工整整地答在纸上,同时向王妍表示,把爱情化为动力,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军人。”略以琢磨,这则小故事本身的素材平凡无奇,由于作者巧设悬念,读起来倒也令人兴趣盎然。

有的作者通过妥善安排结构,用平平的材料作铺垫,然后形成一个高潮,也可以写成一个有完整感地故事。《浙江日报》1989年6月2日刊登的《媳妇讨厌婆婆分灶两年,孙儿一语惊人婆媳喝好》便是这样。浙江省平湖县(今为平湖市)某厂女工戚某讨厌她的婆婆,婆媳关系不好,分开居住过日子已有两年。作者写了戚某的丈夫好说歹说也说服不了妻子和母亲以后,突起波澜:同年5月27日中午,戚某7岁的儿子斌斌在吃中饭时,突然天真地问母亲:“妈妈,奶奶怎么一直一个人吃饭呀?”戚某轻声答道:“她老了。”“那妈妈你老了以后也一个人吃饭吗?”虽然这是出自天真的儿童之口,可戚某听了这句话后,一下子满脸通红,愣在桌子旁边半天吃不进饭„„到了傍晚,她带着儿子一起走进了婆婆的房间,不好意思地说:“妈,斌斌叫我请你和我们一起过。以前我对不起你„„”写得生动感人,且做到首尾相应,形成故事(见报稿附后)。

我们通讯员经常会遇到这种那种零星材料,若能如此这般地精心构思,虽写不出大波大澜,但也能写出微波细浪来,构成新闻小故事,且能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这种妥帖运用零星材料的写法,值得通讯员借鉴。对新闻小故事时效性的要求,虽然没有像消息那么高,但是也宜及早报道。一般地说,10天之内为妥;迟的,也不要超过一个月。插秧期间发生故事,挨到割稻季节才作报道,显然是时过境迁,难以见报。

新闻小故事•周阿婆康复了

作者:简永标 甘书红 加入时间:2009-3-5 20:54:54 来源:端州新闻中心

近日,光明社区居委会的几名干部又来到八旬孤寡老人周妙珍阿婆家中探望,并将一件新衣服送给她。周阿婆乐开了花,紧紧握着居委干部的手说:“多谢你们和好心的街坊,把我从‘鬼门关’里拉回来。”

周阿婆是一位81岁的孤寡老人,去年12月份的一天,她到市场买菜,不小心跌了一跤,

造成脑干梗阻,处于昏迷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将有生命危险。

邻居和居委工干部发现后,马上拨打120,将周阿婆送进了端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居委会干部又跑前跑后,争取到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款,作为周阿婆的医治费用,还找到了一位护工专门护理周阿婆。此后每天,光明社区居委会的6名干部轮流到医院看望周阿婆,直至其最终出院。

周阿婆虽然出院,但身体还十分虚弱,衣食住行都需要有人照料。该社区的叶姨不仅肢残,丈夫也是残疾人,但她每天帮周阿婆买菜煮饭、洗衣、搞卫生、擦身,就像女儿一样悉心照料,忙完之后,才回到家里煮饭,照顾丈夫,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在叶姨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和众人的帮助下,周阿婆终于完全康复。

叶姨两公婆都是残疾人,为何还主动照料别人呢?叶姨告诉笔者,她家是低保户,家境十分困难,前两年女儿考上大学,但没钱读书,在居委的帮助下,一位姓何的阿姨每年都资助5000元给她的女儿,到如今已资助了20000元。她一直想回报社会,虽然没有钱来帮助别人,但也可以用其它形式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实例〉

温馨留蓝天 爱心在人间

——陈太菊家人向西南航空公司致谢

陈 波

3月22日下午,因丢失一年血汗钱受到西航乘务员帮助的打工妹陈太菊的两位姐姐陈太凤和陈太翠,从广汉市专程赶到成都双流机场,亲手将书有“温馨留蓝天,爱心在人间”的一面锦旗赠送给西航总经理王如岑,以表达全家人的诚挚谢意。

去年12月30日,在广东中山一童装厂打工一年的陈太菊从珠海机场乘机到成都,过安检时忙乱中不填将12900元血汗钱丢失了。当她痛不欲生之际,西航乘务员带头为其捐款,从而感动了全机123位旅客纷纷为其解囊相助。当晚23点过,同机旅客古和强、张其君夫妇在回家整理行李时意外发现了陈太菊的钱盒,于是连夜驱车冒着浓雾赶到双流机场,将钱盒交给西航乘务部值班领导。元月一日,西航派人到广汉寻找到陈太菊后及时归还了钱盒。陈太菊得到失款后,感动不已,当场将在飞机上所得的6000元捐款委托给西航的同志,请转捐给“希望工程”。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到这笔捐款后,打破常规,速将该款划拨给朱德同志的故乡仪陇县,从而使15名失学儿童得助重返校园。

“这一串串动人的真实故事,就像是导演编的,简直令人不敢相信,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自家人的身上”。陈太凤噙着泪水,满怀感慨地握着王如岑的手说:“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乘务员,我们全家人永远都会感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3天前才从北京开完人大会议归来的王如岑托着锦旗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共同的大事,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把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陈太菊把款转捐给‘希望工程’的举动,做得很好,它对我们继续抓好安全服务工作,也是一种激励。”

据悉,陈太菊已于3月13日重返广东求职打工去了

:“小”也不放过

2011-03-16 15:10

来源:中广军事

打印本页 关闭

2004年6月,汪锡广到某仓库进行预算审计。这个仓库位于濒临大海的山坳里,分库却远在市内,属于小、散、远单位,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司务处也只有一名士官,只允许有几千元现金流动。

“越是小、散、远的单位,就越不能掉以轻心。”汪锡广给自己打气。车子一到库区,就径直到司务室,对司务长说:“请将保险柜打开。”

“首长,昨天去总库办事把钥匙忘在那里了„„”一时摸不着头脑的司务长,脸色胀得通红。

“没关系,再等一会,让总库派人送过来。”汪锡广安慰这位借口说慌的士官小伙。

对白几句,这位士官只好从命。

打开保险柜一看,汪锡广只见里面还有一个小抽屉,小抽屉里放着一叠现金。按照财务制度,这已属违规。再一查,现金的流量比账上少了整整两千元。

“说说,怎么回事?”汪锡广盘问道。

司务长一阵沉默,过了一会,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原来,他的姐姐就在驻地谋生,做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便向弟弟借,可因存款没有到期,怕影响了自己可得的利息,便生主意,挪用了公款。

汪锡广一方面严肃地批评了这名士官司务长,让他立即到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将公款补上,另一方面又与仓库领导商议,将思想工作做细,防止出现其他的问题。

第13篇:怎样学习新闻写作[推荐]

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

  

 

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

一、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

二、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一)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 第三节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 第三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 第一节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 第二节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 第三节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 第四节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第五节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

第四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 

  

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

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制。

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

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

 第二节时效性:新鲜快速简短

“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

(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 第三节可读性: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

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 第四节针对性:信息知识思想

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么目标上去。

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加大信息量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一)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 第五章新闻角度

 第一节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  第二节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聚焦”的结果。 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 第三节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

    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第六章新闻跳笔

第一节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

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第七章新闻语言

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 第八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 第一节消息体裁的特点 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  第二节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

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

 第九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 第一节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

二、导语的任务

(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 第二节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

四、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 第三节导语的大致类型 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二、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

三、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 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第四节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 第十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主体与结尾  第一节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

(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 第二节主体的结构方式 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第三节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

 

 第十一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 新闻背景

 第一节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第二节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 第三节巧妙穿插 

一、插入导语

(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三)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第十二章事件性消息

 第一节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 第二节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四)关注事件成因。 第三节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

 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第四节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讲究文字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

 第十三章非事件性消息

 第一节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 第三节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一)及早预测;

(二)他人预测;

(三)权威预测;

(四)深度预测;

(五)审慎发稿。

 第四节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四)亲切、自然。

第十四章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第二节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第三节

新闻素描 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一)小角度; (二)大视野; (二)花絮的作用

二、花絮的写作

(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其次,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换言之,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

(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 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第二节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其一,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第三节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第一,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第二,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

第三,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 (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第四节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 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首先,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 其次,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 (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

第十六章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

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第二节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

第十七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第二节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 (二)深度来自历史感;

(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 

 

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 

第一节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第二节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

三、一般叙述性材料。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第三节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

第十九章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

——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通讯结构的特点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第二节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三、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四、均衡对称原则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五、跌宕起伏原则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第三节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 

 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二、横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同时异空结构;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四节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二、通讯的结尾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抒发情怀。

 

第二十章人物通讯

第一节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报道理念的变化。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三、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

四、“冰点”人物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第三节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事件通讯

第一节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

基本类型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

一、突发性事件

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

预知事件

 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第一,因题材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也较大,记者写的报道可以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第二,现场材料丰富,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和采访准备另外,记者有可能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见证历史”。大量的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性强,可信度高。 

第三,写作“投入”,富有激情。

三、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

小故事

 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砭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二节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一、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一)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

(二)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三)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五、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工作通讯

第一节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一、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报道典型经验,除了采取综合消息的形式以外,工作通讯以其篇幅和时效的宽容度,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三、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二节工作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三章风貌通讯 第一节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一、抓住特点写见闻;

二、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三、主题不容忽视。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第二节风貌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四章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社会观察通讯的

主要功能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首先,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其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二、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基本类型 

三、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第二节社会观察通讯的 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一)展现型;

(二)剖析型。

第三节社会观察通讯的

采写要求

一、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

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

(一)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二)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 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

一方面,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现,才能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一)媚俗、盲目追求“卖点”;(二)注意保护隐私权;

(三)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

二、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三、微观和宏观结合的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四)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 (五)刹住超长风。

第二十五章专访

第一节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二节专访的文体类型

一、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 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二、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 专访”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三、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

第三节专访的写作要领 

一、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二、散文处理式

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

三、口述实录

第四节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一)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

(二)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

(三)注意用眼睛采访。

(一)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

(二)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二、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三、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第二十六章新闻特写 第一节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巧妙的“截取”;

一、镜头感

(二)适当的“放大”。

二、透视感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现场感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 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第二节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

一、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练,同时应该“画面感”与“动感”更强。 除了人物特写之外,我们把其他的特写都用场景特写这个“大篮子”装起来了。主要理由是:在原来的分类中,例如事件特写、工作特写或者风情特写等,其实它们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一个或者一些关键性或者典型性的场景而完成的,取材的基本方法是极其近似的,因此可以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要有特点

(二)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二、场景特写

第三节特写的写作要领

第二十七章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一、数量增长惊人;

二、质量进步神速;

三、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节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一)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一)多媒体传播;

(二)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复制新闻,或者称COPY新闻。这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来的新闻。

二、原创新闻

一是指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二是指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三是指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第四节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二、超文本写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

(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三、互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网络新闻写作

需注意的问题

一、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二、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二、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三、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第五节

第六节培养数字化记者

(新闻写作)理论题

1、新闻事实的选择标准:

1、选择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价值的事实;

2、选择新近发生的、今天或者昨天发生的事实,而不是陈旧的事实;

3、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的事实;

4、选择最精炼的、从许多同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现象;

5、选择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2、怎样选择和提炼新闻主题:

1、选择政治上重要的问题。选择政治上重要的,就是抓住方向性的问题,选择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的主题。

2、选择为受众所注意的问题。在选择主题时,不能单纯考虑编辑要什么,能不能见报,而是应该考虑受众真正关心和需要解答的问题。

3、选择涉及最迫切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问题;二是群众议论纷纷、普遍关注的问题,即所谓的“热门话题”;三是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问题。

3、消息的两种写作形式:

1、倒金字塔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又犹如倒放着的古埃及“金字塔”。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新闻结构形式。

倒金字塔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导语、主体到结尾,均不按时间顺序,而是事实材料的重要程度安排先后次序,从而呈现一种跳跃状的结构;另一种是导语将主要事实开阔出来后,主体部分仍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经过。

倒金字塔结构一般多用于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结构的优势:A,便于记者写作,可以很快地把事实组织起来;B,编辑制作标题时,只需看开头一两段就能知道新闻的具体事实;C,版面编辑在压缩新闻时,可以从后往前删节,而不会损害新闻的完整性;D,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倒金字塔结构的不足:A,头重脚轻,限制了作者的创造性,而且导语与消息的主体及标题容易重复;B,高潮在前,越往后味道越淡,会使读者看着没劲。

2、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其写作特点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接下来将将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或事件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伸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故事化;人文关怀;贴近性;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的不足: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

4、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做到准确。具体要求是: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出现“可能”“大概”“差不多”等字样;

二、引用的各种材料,如背景材料、数字、史实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使用“据未经核实的消息”“据听说”的新闻来源;

三、报道中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环境细节、思想认识也必须准确。

2、做到客观。叙述客观事实准确无误,对事实的分析解释也要科学、没有任何曲解、夸大或缩小。

3、做到全面。要用两点论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同时,还要注意具体事实真实和整体事实真实的统一。

5、专访的特点和应该注意到问题:

特点:

1、采访内容、对象的单一性;

2、强烈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3、写作手法自由,灵活多变,现场气氛较浓。注意的问题:

1、确立专访主体,注重报道时机;

2、熟悉采访对象,拟定访问提纲;

3、注重谈话的纪实和提问的问题;

4、写好现场和人物;

5、有访有问,突出现场。

6、如何选择角度表现主题:

1、选择对某方面工作有全局性影响或者有重要意义的角度;

2、选择最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面貌的角度;

3、选择适应读者心理的角度。

7、导语内涵、写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它能首先是读者了解到这篇消息说的是什么事,同时引出主题,并在主体部分阐述主题;其次,它对读者有“诱饵”作用,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导语的写作要求:

A,导语中必须突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B,导语内容要具体、实在,不能空对空; C,导语中应突出最能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 D,导语要具有针对性;

E,导语中的背景材料不宜过多; F,导语的句子要简洁。

8、通讯的主要特点和写作要求:

特点:

1、深刻性。通讯贵在对事实的分析和挖掘,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深度报道。

2、生动性。通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吧枯燥的事实写得形象生动。

3、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文体自由;结构样式多样化;可以展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4、评论性。通讯会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发表自己看法。

5、新闻性和完整性。写作要求:

1、要有一个聚焦适当的主题。这个主题要新鲜、集中和深刻。

2、要有一个合理清晰的结构。如纵向结构或者横向结构。

3、要选择真实典型新鲜的材料。人物通讯的写作

1、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表现人物;

2、要在典型的环境和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风采;

3、要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

4、要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5、通过多侧面描写再现人物事迹。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正确处理人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2、避免人物塑造的脸谱化;

3、杜绝程式化人物形象处理。

事件通讯的写作:

1、要精心提炼主题;

2、要精心安排结构;

3、要写好事件中的人物。工作通讯的写作:

1、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

2、要立足全局,选取典型事实;

3、要动用各种表现手法,将通讯写得生动形象。

风貌通讯的写作:

1、要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2、要善于运用对比衬托;

3、要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第14篇:怎样把新闻小故事写好

怎样把新闻小故事写好

1、取材范围要小。小故事的主要特点是“小”,不仅篇幅要小,选材范围也要小,要在“精”字上做文章。即涉及面不要太广,一般是“一人、一事、一题”,立意要从大处着眼,谋篇则要从小处入手,这就要求作者在提炼主题,要牢牢树立“精、短”意识,精益求精,惜字如金,要学会在“螺壳里做道场”的本领,从“短”处入手抓精品。

2、人物事件要真。新闻小故事属新闻范畴,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不能与文艺创作等同,因此,主体人物不必拔高求全。过于片面,反而令读者生疑,不能随意添加思想及心理活动。

3、故事情节要奇。这是写好新闻小故事的关键。因为有了情节,新闻故事才有波澜,人物和事件才立得起来。要使故事有情节,抓住一个“奇”字是关键,要出人意料,才能出奇制胜。

4、表现手法要活。活就的内容要生动活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文章虽短,意义重大,要求作者紧扣主题,胸有成竹,学会以小见大。

5、语言文字要实。注重现场情景的“形象再现”,具体、朴素、客观的“画”出生动的细节,让读者“看到”人物的独特行为方式和情感表现,“看到”事物的特定状态。不要用形容词去渲染和雕饰,不要随意抒情和评价,因为能打动编辑的同样也能打动读者。多用动词,动词形象、生动、实在,容易使文章产生活力。

第15篇:幼儿园老师怎样做好观察记录

幼儿园老师怎样做好观察记录

一、观察的意义

意义:观察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蒙台梭利教学。因为从观察中,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位幼儿的需求,作为准备环境、适时引导的依据。

(1)只有通过观察,才发现问题,才能适时、正确引导。 (2)细致的观察,会引发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才会进步。 (3)全面、客观的观察能走入孩子的内心。 (4)积累案例。

二、观察什么?

1、工作

(1)注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 (2)那项工作是什么?

(3)他花多少时间于这项工作上?(包括完成工作的时间以及重复该项工作的时间)

(4)专注于这项工作的表现,流露何种特质?

(5)除专注于一项工作外还有没有专注于另一项工作,他表现的恒心和耐心如何?

(6)幼儿这种自发的勤勉持续的时间。 (7)幼儿如何表现出进步的渴望?

(8)他是如何选择工作的先后顺序?是否按部就班的工作? (9)外在刺激会不会分散注意力?

(10)工作中受有意干扰会不会重新开始?

2、行为与意志的发展

(1)儿童行为中有无出现秩序混乱?

(2)有哪些无秩序状态?(心理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家庭,另一方面突破平静的时间为半年一次)

(3)有没有行为的改变?(是总是这样的还有如果怎样就改变)

(4)有没有这些现象:因喜悦而欢呼,喜极而泣;遇事沉着的表现;情感的表露;

(5)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 (6)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

(7)幼儿的自我纪律:注意幼儿在被召唤时候的反映?什么情况下参与与其他儿童的工作并从事智性努力?如何对待嘲笑?注意确定他何时会服从命令?注意他什么情况下会热心高兴的服从?

(8)注意幼儿的服从与各种现象的关系程度,包括工作的发展及行为的改变。

三、如何观察?

1、观察前的准备:

1 (1)必须把观察当成一种乐趣和责任,必须让自己产生观察幼儿的强烈意愿以及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能力。

(2)观察与被观察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3)观察者尊重儿童的单一性。(分别做观察)

(4)详读幼儿的各种背景资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健康记录、家庭背景等)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征、需求以及已经具有的经验。

(5)询问前任教师(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意见。 (6)透过个别谈话了解幼儿。

(7)由同伴间的人际关系,了解幼儿。 (8)透过家庭访问了解幼儿。

(9)在进教室观察前,必须先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并保有客观的态度,不可事前为幼儿贴上标签,有了预设的心理。

2、观察的方位

3、观察的姿势

4、观察的技巧

(1)观察的时间在全天的各个方面,尽可能每日抽出10分钟,观察某一幼儿。

(2)不仅要观察幼儿外表的活动状况,更应该观察幼儿内在的协调情形。 (3)忍耐和控制,不要干预。(观察时不要任意干涉幼儿的活动进行也不要夸赞)

(4)客观(教师是不是有偏见,优秀的教师是没有偏见的教师)、真实,不要使用主观判断的字眼。

(5)观察时不任意做判断、假设、标签化。

(6)避免引起幼儿的注意(察觉自己受人注视时,人的表现就会不自然、不真实)。

(7)尊重幼儿的选择,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不参与不误导。

(8)虽然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很重要,但当幼儿发出“我需要帮忙”的讯息时,务必放下记录工作,前往协助。

(9)不为幼儿的行为预设立场。

5、观察后注意的事项:

(1)隐姓埋名,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

(2)保守秘密,不要把自己的记录随意给人看,尤其是家长。

(3)以观察记录作为以后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设计活动的参考资料。 (4)若幼儿有特殊反映,不良的行为,应与家长保持联络,协商。

四、如何记录? (1)每日观察记录 (2)综合观察记录 (3)幼儿课程进度 (4)幼儿课程计划

2 (5)综合发展记录

(6)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 (7)儿童学习发展总评量表 记录的方法:幼儿记录的工作必须迅速而正确,建议教师可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用自己能懂的符号代替文字记录,待幼儿离园后,再整理在记录本上。

五、我们要做的

1、每日观察记录(工作记录、表格的使用)

2、综合观察记录(表格的使用)

3、发展总评量表

4、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

5、定期整理及时交流本班记录情况及相互分析

6、尝试进行观察的各个新角度及革新。例如可尝试进行蒙氏日记,自制各类专题类实用表格(幼儿课程进度表)自制教师的计划表格(幼儿课程计划表),可借助仪器进行反思观察,放在情景中的观察。

7、半年(一学期)有一个进步报告表

六、关于观察

*观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是一条双行道。要在和孩子不断相处关系中,变成一种方式,而且要一直的学习,直到使这种态度变成我们自身的第二特征。而记录不但为孩子的成长做见证,更能帮助老师协助儿童适应性的发展。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目光,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做到观察——对话、交流——和家长交流。孩子是可塑的,教师是幸福的。

*只有相同的情绪相同的体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要把幼儿想象的过于简单,教师要做容纳和引导。

*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关键是怎样衡量的效果。

*教师不是救世主,不要凭片面的观察给孩子以“帮助”,教师要做好的容纳器,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

*对于争执的处理:通常教师先是公平的,而后是被利用的,最后是不管者。 *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有偏差,观察是帮助解决的途径。为了观察而观察是不科学的。

第16篇:上海公务员:怎样记录领导讲话

上海公务员:怎样记录领导讲话

作为区直机关公务员,我常常在反思,做好会议记录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如何与会议本身相结合,让每个会都开得不形式主义,真正起到传达精神的效果,值得思考。我是本市某区区直机关的公务员。每次开会,除了要像《上海观察》前文《上海公务员:开会的学问》提到的关注会务细节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记录领导的讲话。

开会前,我常要挑灯夜战,准备好署名为“供领导参考”的讲话稿,并呈递给领导审阅。会议顺利召开只是完成了我的一小半工作,到了会议后期要迎来“高潮”——领导讲话,那时候,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竖起耳朵听。因为会议结束后,我还要负责整理领导的讲话。

正因如此,当领导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台下的我既要check领导的讲话与讲稿间的差别,也要随时做好领导脱稿发言的记录工作。此外,我还要通过领导的语调、轻重音、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充分“领会”领导发言的话外音,这可以为我下次写稿做准备,说白了就是了解领导最近关注的工作重点。

过去没有录音笔、智能手机,做会议记录就好比是一台“人肉记录机”。说“奋笔疾书”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尽管如此,记录的速度还是赶不上领导在台上发言的速度,老同志对此自有秘诀:先概括领导讲话的主要内容,然后摘写提纲性的话语,会后再进行补充。为了避免遗漏领导讲话的要点,有时候往往需要办公室的几个同志一同记录,一起校对。

刚干这份工作时,就有机关老同志就给我“敲木鱼”:A领导在某个会议上的发言引用了一串数字,会议记录者一不留神把一个小数点位置标错,数据就这么无缘无故地放大了100倍。之后他在撰写新闻稿时也没校对,继续使用错误数据。万幸的是,在签发前被办公室领导发现,避免出现重大政治差错。每当提起这件事,老同志总会边摇头边感叹,“伊还算‘额骨头’高,侬可千万要当心哦”。

如今科技发达了,作会议记录也比过去方便许多。一般来说,录音笔是开会的标配,但千万不能认为有了它就万事大吉了。会后整理录音时,同样需要细心费时,特别是当发言领导“开启”即兴脱稿模式的时候。

领导脱稿讲话的原因,极少数情况是因为办公室准备的稿子不合他的“口味”,多数情况是为了将会议开得更热烈、更轻松。领导脱稿发言往往更家常化、口语化,以举例子、列数字为主,倒更像是几个朋友之间的聊天。

这几年会开多了,也见识了不少领导的即兴发言,套用现在流行的大数据分析,我还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脱稿发言的内容与领导本人的成长背景有不小的关系。

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领导在讲话时喜欢罗列数据对比现在与过去,特别是涉及到评价部门工作优劣的时候;有文史类专业背景的领导讲话时总喜欢引经据典,通过“掉书袋”的方式传达他的想法;在企业工作过的领导,讲话风格看似谨慎,其实很稳重,看得出本人不爱冒进爱实干;而有过教育系统经历的领导,讲话时总能激情澎湃,调动起台上台下的气氛,会场效果往往不错。

如果碰到了领导即兴发言,如何“准确”与“恰当”地记录也算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是正确,这是废话。要把领导会上类似“这个”、“那个”的口语删掉,保证记录稿的行文流畅。

如果说还有啥要注意,那就是把与会议无关的话语删去。记得某次会议开到中午还没结束,B领导决定先去机关食堂吃午饭。于是他说:“阿拉先去吃饭,饭后继续开,大家讲好伐?”这句语被我的同事一五一十地写在会议记录稿上。办公室领导看到这句话,真是哭笑不得。

第二点最关键,要突出领导发言的“亮点”。什么是亮点,这需要经验与“悟性”,也要针对不同领导开不同“处方”,很难有所谓的规律可循。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党务工作会议,B领导做总结发言,他没有照念我准备的发言稿,而是抛开会议议题,大谈自己在基层碰见的趣闻轶事,本来沉闷的会场倒也一下子活跃了不少。事后在整理时讲话时,我觉得有些段子与今天议题不合,于是大笔一挥全部删掉了,补上了一段B领导曾说过的、符合本次会议主题的发言。

当我将这篇自认为花团锦簇的整理稿交给办公室领导审阅时,领导问我,“为何少了那一大段?”我告诉他理由。他唉了一声,“会议的议题偏理论、有点枯燥,xx同志(B领导的名)的案例很生动,不仅活跃了会场气氛,还能让与会同志更好领会讲话精神,很重要嘛,这样会议的效果才会好嘛”。听完,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大领导的讲话艺术以及部门领导的领会能力。

之后,当我碰见这种情况时,就会自问领导讲话的关键在哪里,努力把领导讲话的精髓写在记录稿中。

工作这么多年,我也常常在反思,做好会议记录确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如何与会议本身相结合,让每个会都开得不形式主义,真正起到传达精神的效果,值得思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第17篇:怎样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版)

校园新闻素材的挖掘与主题深化

一、校园新闻素材的挖掘

要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突出新闻价值,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 熟悉掌握学校有关情况,把握新闻事实。

(1) 学校概况。学校地址,学校规模(班级数、建筑面积、师生人数、教学设备等),学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学校品牌(学校荣誉)等。

(2) 学校理念。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标、校徽。 (3) 学校领导。校级领导,中层领导。

(4) 学校组织机构。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大队部。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工会。副校长: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总务处:食堂、卫生室。政教:设保卫科、生活指导。

(5) 学生会干部(纪检、卫生、文体、学习)。班干部(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高中增设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寝室长。

(6) 学生社团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篮球协会、文学社、广播台等。

2. 面向全体师生,充分挖掘校园新闻写作素材。

(1) 记录校园大事,传播校园动态。每天所发生的重大的新闻如实加以记录报道,包括各种会议,比赛,活动。如:《某某中学开展学雷锋活动有特色》、《某某中学创建花园式学校》、〈〈某某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免费为农民培训电脑技术〉〉

(2) 关注师生学习生活,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 改革、时代与英雄的交响。信息、观念与多元的生活。 亲情、家庭与沁人的心香。阳光、大地与自然的回归。 青春、活力与生命的旋律。启迪、警示与黑白的人间。 历史、未来与纷繁的世界。通过以上方面全面反映师生学习生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教书育人环境。

(3) 拓宽校园新闻写作素材,用心写出高质量的新闻。这里列举几则: ①反映中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创造洁净、舒适的文明寝室,绚丽多彩的床头设计,追求个性风采的服装打扮。

②反映中小学生热爱运动,朝气蓬勃。痴迷足球、篮球运动,看球赛通宵,课余谈论姚明精神,课外野外探险、野营、旅游等。

③粮食问题。面对餐桌的剩菜冷饭,反映部分中小学生的落后精神风貌,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安全问题。封闭式管理就是安全吗? ⑤舞弊现象。作弊得来的分数值得吗? ⑥聘任问题。聘任班主任是喜还是忧? ⑦考核问题。是择优选择还是择优淘汰? 写作新闻的素材很多,面对发展变化的事实,作为通讯员要勤劳,学会探索、分析,有价值,高质量的新闻才会应运而生。应当说要写的东西很多,就看会不会去挖掘,不断发展变化的事情永远报道不完。有时自己觉得应该去写一下,却缺少素材,这时就要主动,去调查了解:处理每一件事都要有魄力,高效率。

二、校园新闻主题的深化

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作为通讯员,脑子里要常想的问题有:这次我要写的是什么?该取个什么标题?怎样使材料生动有新意,使主题集中、眉目清楚,从而吸引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化主题的问题。

作为通讯员,在报道时,要从大局和报道对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观察。

要使主题深化,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着手: 横的方面即广度,如展开扇子,扇面绚丽多彩。 纵的方面即深度,如进入宫殿,各殿别有天地。 要写好通讯,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比较。 校园通讯写的是学校各方面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而这些,只有通过和它的对立面相比较,才能表现出来。

无论你写的是消息、通讯,还是评论,都忌讳一个“平”字,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除结构、语言等协助技巧上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思路窄,见识浅,从而陷于一般化。因此,在深化主题时,要撒得开一些,视野开阔一些,要“立体化”,要有起伏,有跳跃。这就需要一点联想。而比较就是最基本的联想方法之一。一是左右的比较,二是前后的比较,也可以说是横的比较和纵的比较。 如高一教材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用精巧的视角——突破零度写作,精彩的细节——以情入景,精炼的语言——优美、凝练。写出了获美国最高新闻奖的新闻。

深化主题,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大中见小。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报道一个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单位,完全可以反映一项政策,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侧面。如营养餐,如遏制大吃大喝。

在别人眼空无物时你能独具慧眼,在他人认为只能这样写而你却能那样写,就可以使主题深化,达到“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的境界。因此,在写通讯时,要改变思维定势,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别人所提供的现成的书面材料上,靠抄材料去写通讯。大家看到的是普遍性的东西,当你通过个性化处理,化成个别的、感性化的东西后,才是你独具魅力的通讯。

写通讯,只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以独特的视角组织材料,写好细节,再现情节,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有血有肉,有说服力和生活气息。

新华社电 昨晚十点,北京新华路中段一家KTV发生特大火灾,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严重。目前,还不清楚火灾原因,警方正在全力调查。

明确:写作视角是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

找米下锅,把饭做香,美味可口

第18篇:今天高校怎样培养新闻传播人才

今天高校怎样培养新闻传播人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6日 06版)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都在大力培养学生的融合报道能力。资料图片

【融媒时代·毕业季】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作为为国家培养新闻后备人才的前沿阵地,迫切需要创新新闻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策略,以应对当下媒介融合浪潮带来的新挑战。在本系列第三篇中,我们特邀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探讨高校如何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话题,敬请关注。

推进新闻传播教育的改变

作者:尹明华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6日 06版)

随着当今媒体整个大环境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也要更新。我们开始从媒介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的传播教育者,而后者涵盖的内容、理念远远大于前者,它包含媒介教育。具体而言,过去基于传统媒介,我们培养学生强调其新闻采编等能力,现在我们开始注重延展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变单一知识结构为复合知识结构,宽口径、厚基础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具有优秀的采编能力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传播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表达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要是围绕“2+2”专业和媒体融合课程体系进行改革。“2+2”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从2012年开始进行的,即本科教育的前两年是非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学习,后两年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学习。“2+2”课程体系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此外,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设计了两门课:《媒体融合概论》和《媒体融合报道》。近两年来,结合对新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对媒体融合课程又进行了升级设计,重新丰富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体系。

2001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委宣传部签署协议共建新闻学院,首创了部校共建模式,这有利于促进学界、业界的深度互动,突破新闻传播教育“内河循环”的路径依赖。而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从2015年起,我们为学生实习提供“志愿菜单”,学生在“志愿菜单”上可选择的实习单位多样化,既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的新闻实习单位,也有澎湃新闻等新兴媒体的实习的平台。

从教学层面来说,我们要注意的是,需要保持对新技术的领悟和运用能力,但也不能盲目地为了适应新的变化而放弃教育的核心目的。一流的教育不是只看到眼前的50米或者100米,而是更加长远地意识到应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尹明华)(光明网记者张紫璇、郭佳采访整理)

结合融合时代特点注重实践教学

作者:胡正荣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6日 06版)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革的媒体发展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所有新闻传播专业院校都应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结合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融合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传媒大学是较早进行全媒体尝试和探索的专业传媒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我们注重人才类型的多样化,不仅具有业务型,还有技术型、经营型和创新型等人才。从明年起,我们将每两年修订一次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传媒业最新的变化,将最新的技术、理念、手段形式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同时通过三个具体措施,使我们的校内课程学习与时俱进:一是改造传统专业,加进新课程,融入新内容,如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编导等传统专业,加入新媒体、融媒体的知识;二是开设新专业,设置全新的课程,例如我们在全国首开的数字新闻专业;三是专业复合,辅修双学位,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辅修其他专业,培养复合型知识和能力。

此外,我们积极实行部校共建,通过人才互派,优化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师资结构,加强业界和学校的沟通合作。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实习机会,我们在校内搭建实践平台,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最前沿的操作体验,例如我们今年毕业典礼就实现了全球首次全4k全媒体直播;同时我们也与业界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全国广电系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国内新闻传播院系还面临很严峻的挑战。首先,从师资队伍上看,很多老师具有高学位和教研能力,但对业界欠缺了解,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与最新传媒业的发展有所脱节。其次,目前高校在技术教学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如何把新媒体技术转化成教学内容还是个考验。最后,整个传媒学科体系目前从教学内容到人才培养体系,还缺乏多学科交融的支撑。

(胡正荣,光明网记者张紫璇采访整理)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培养国际视野

作者:史安斌 《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16日 06版)

纵观当下国内外新闻教育的探索,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教学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全球新闻学院大量开设与技术有关的课程。第二是增加大量国际化课程,高校更加注重培养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国际新闻记者和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第三是新闻学院与媒体机构加深融合,采用“教学医院”模式,也就是把媒体请到学院里来,学生们可以在学校里同时完成“专业学习+实践操作”。第四是在当下“全民传播”的时代,新闻教育由之前的专业教育转变成公民教育或素养教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教育领域有诸多创新,其中在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化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中外师生共同探索新闻传播的“全球议题”是清华新闻学院的特色。除此之外,自2002年建院起我们就已经确立媒介融合式的教育,不是按照媒介形态来分院系,只在本科专业设立了一个新闻系,所有新闻系的学生都要学习“采写编频播录”全技能。

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求所有学生都要选修1/3的英语或双语授课课程,另外1/3是实践业务课程,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等最前沿的技术课程,还有1/3是人文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同时我们还聘请其他专业系的教授和副教授为学生开办讲座,开拓学生的跨学科视野。

当下,国内很多院校都增开了大量的业务课,广泛聘请有经验的新闻从业者、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参与到教学。我们也与国外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度合作,其中彭博新闻社专门为我们特派了1名具有财经新闻从业经验的资深主编作为访问教授,同时他们还赞助了清华财经新闻的实验室。

目前业界媒体机构与新闻高校合作对接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有经验的一线记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学位难以被学校聘为正式的教职。而实际上在新闻教育体系中,承担史论课程和实务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不同的资质,前者要求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后者强调具有更高的实务操作经验,但目前国内高校却还缺少像国外“实践教授”这样的专设岗位。

(史安斌)(光明网记者张紫璇采访整理)

第19篇:怎样准确记录施工监理日记(优秀)

怎样准确记录施工监理日记

监理单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之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明确规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无论调动工作、退休等原因离开原单位后,被发现在该单位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仍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监理资料作为监理工作的原始凭证,是检验监理工作,界定监理责任的重要依据,我们一定要重视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其中监理日记的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具有时间连续性强、内容真实、全面、准确、公正反映施工现场每天发生的情况等特点。因此,监理日记是检查监理工作和搜索监理资料的主线索。认真填好监理日记是每一个监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

通过在监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如何记好监理日记,提出以下几点:

一、准确记录施工时间、天气、温度和风力。

监理人员在书写监理日记时,往往只重视施工日期,忽视气象记录,其实气象记录的准确性和气象变化,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关系。

1、混凝土强度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变化值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监理人员应该根据砼浇捣时的温度及今后数天的气温变化,充分考虑气温对砼的影响,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冻措施,是否具备拆模条件,是否具备承载能力及应采取何种养护方式。

2、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有些质量问题就可能与天气存在直接关系。如雨中施工,雨后浇砼时砂、石的含水率、外墙粉刷、涂料及屋面防水施工等,如果这些项目在施工完毕后出现质量问题,监理人员就可根据监理日记查到这一部位的施工日期、天气环境,容易得出较客观的原因分析。

二、准确记录各分项工程、检验批的质量检查情况。监理人员对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检查,主要通过“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手段来实施的,监理日记中就要客观记录旁站的分项工程部位、时间和所发现的问题等,这其中对隐蔽工程要作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如:

1、钢筋绑扎:主要记录钢筋型号、规格、根数、搭接和锚固长度,焊接质量等,并一定要写明层次、轴线部位,对存在的问题要记录何时整改的,整改后复查情况等。

2、混凝土浇筑要作全过程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轴线、部位、施工流程、砂石料的观察质量情况,配合比控制情况,浇捣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状况,浇捣后的养护措施,试压块的制作及天气情况等。

3、电气、水卫、消防、暖通、暗配管敷设工程检查记录:按层次、轴线、部位、型号、规格、数量、尺寸(标高和坡度)实测。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等。

4、砌筑工程:砌体材料质量、砂浆配比、灰缝质量、拉结钢筋的设置及洞口、过梁的留置等,同样要记录层次部位、轴线。

监理人员在做这部分监理日记时,往往只记录名称、施工进度,而对施工中存在问题,解决的方式及结果没有详细记录,或者认为问题已经处理了,没有必要再记录了,这其实就忽视了自我保护,自我价值体现的意识。

三、准确记录原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

原材料、构配件是构成建筑产品的基本元素,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与劣。因此,对原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进场都要做好检查记录,并留好样品。原材料、构配件进场检查记录主要包括:

1、产品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数量、规格、型号、产地、产品说明书,并应与其包装标志对照看是否一致,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2、现场勘察实物质量,做好留样标本、设备开箱检查、有无破损、有无短缺。

3、进口设备和材料还要检查记录报关手续是否齐全。上述检查全部合格后,对有复试要求的材料,按批量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当地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复试,并做好见证取样记录。今后复试合格后,记录复试合格证编号,监理工程师签署同意使用日期,前后日记首尾呼应,对检测(复试)不合格材料,做好该批次产品退场记录。

四、关心安全文明施工,做好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施工企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资料,监理人员都要一一审核,并提出审批意见。这方面的检查记录主要包括:脚手架、电线防护的搭建方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施工工地临边、洞口的围护方案;大型构件安全吊装方案;塔吊、人货电梯等大型机械安装方案;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方案等,对这些项目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记录,并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监理日记中应具体记好这方面的情况,从而保证监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五、做好现场大事记录。

现场大事指的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检查、验收等有关的重要事件,主要包括:

1、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情况的前后记录,包括处理情况;

2、工程施工中甲方所供材料、资金,设计不到位引起变更的情况;

3、工程施工中因停电、停水,自然灾害等情况;

4、各级主管部门来工地参观、检查、验收等情况;

5、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未履行合同的违约情况;

6、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相互来往的文件,联系单、变更等要一一记录。

六、监理日记要书写工整、规范用语、内容严谨、说清情况。监理日记充分展现了监理人员对各项活动、各种问题及相关影响的表达,文字如果处理不当、语句不通、用词不当、不符合逻辑、不规范用语或错别字多、涂改潦草等就会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要熟悉施工现场,掌握现场的一切动向,要熟悉图纸、规范,平时注意积累经验,掌握要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素质。

监理日记是监理工作的各项活动、决定、问题及环境条件的全面记录,是监理工作重要基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监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一份完整、详实、准确的施工监理日记不仅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也是事故发生后,追溯责任时监理人员自我保护的依据。因此,每个监理人员都有责任写好监理日记,为自己和监理公司树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

第20篇:怎样做好福彩文化的新闻传播工作

福彩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宣传领域,如何有声有色地做 好当前福彩文化的新闻传播?这是新形势下给各级福彩部门提出的新课题。因此,要花大力气提高福彩文化传播的宣传艺术,增强福彩文化宣传的效果。

目前,做好福彩文化传播,首先应该了解福彩发展历程,总结积累福彩发行汇集的重要作用,读懂福彩文化的深刻内涵,领会福彩事业是慈善事业,是国家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社会福利工作。福利彩票发行以来从福彩理念方面确立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和“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公信”的诚信原则和确立了“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新时期福利彩票的五大基本文化要素。这是构成福彩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福彩事业的无形资产,是推动福利事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大力加强福彩文化建设和传播工作既是当前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福利彩票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从新闻规律和捕捉新闻的角度看,福彩文化内容丰富,从中可以发掘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大的方面讲,福彩文化应主要包括福彩政策宣传、福彩信息传播、福彩形势分析、福彩文化报道、福彩问题研究、福彩热点透视、福彩知识介绍等等,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福彩文化宣传,主要是指用各种媒体的形式宣传福彩工作,这主要包括福彩动态报道、福彩工作研究、福彩工作总结、福彩典型介绍、福彩热点透视等等。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福彩文化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福彩文化类报道内容空泛、呆板,一般化、表面化问题比较突出,大路货多,佳作精品少,甚者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问题。因此,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福彩文化的宣传报道,认真搞好福彩文化宣传,提高福彩文化报道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效益(文章来源2元彩资讯网zx.2ycp.com)。

怎样记录新闻(范文)
《怎样记录新闻(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