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31 06:00: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博士生导师推荐信推荐信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范文-推荐信

beingpfe in shnghi finne nd enis univesiy, i hd given six leueshu sheng s n udiing ehe hen she sudied unny hee s he send j, nd hd been he supevis hen she ked s n inen in y edi ing pny she hd lisenede s enively h ny f he ses e sudied in l ee ppliedhe k effeively

i s elly ipeed by hu sheng’s pefne duing he five-eek inenship in debe e peen in he field f edi ing, she vluneeedue e sks, nd fuhe ffeedk veie ih he egul eplyees heve hd he sks ee, she lys ngedfulfill he ih flying ls suh devinhe ee even s n inen is ely seen in he pees s she hd dne ell in he uning j, ih n vege se f 85 f he e uses, in ddiinhe ekble lening biliy, hu sheng s pble f ding se f he bsi businees in he pny, nd hus undesnding he kn-h f uning e pfundly she visied nd esehed fifeen pnies in ll, bigsll, hebd, ihin he eny-five eekdys i uld seele ind ndsng lgi in he piipin in iing edi ing eps she s bleplish he n ignens independenly hilehe se ie uniing shly/iulely/expliily nd peing exellenly ih ll f he five ehes, h hd given he se insuins duing he inenship, fuhe she hd isedfe pfund quesins in he speily f edi ing ll in ll, he k s highly ppised by eveyne in he pny

原文:

我是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盛桦是我校会计专业辅修课学生,我曾担任该学生的审计学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她上课很用心,我讲过的很多案例,在她参与资信评估的实习时,能得到运用。

实习期间,盛桦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为了能学习更多的评估专业知识,她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像正式员工一样主动留下来加班。并且不论工作难度高低,她都能尽心尽力地做好,这样的敬业精神实属难得。她会计基础牢固,核心课程平均成绩85分,加之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实习期间她已能较好地掌握评估的一些基本业务,而这又进一步使她对会计有了更深的领悟。5天工作日,她共参与调研了包括上海建桥学院、海航酒店集团等15家公司。在参与撰写评估报告时,她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在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的同时,能较好地与老师沟通、合作,并能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推荐第2篇:博士生导师肺腑之言

博士生导师推荐

1.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 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2.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3.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竹鼓励我“能详细一点就更加好了!”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说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7、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答辩,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头脑要清楚,要主动!确定导师以后就该主动多与导师联系,多与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联系,早着手准备,哪怕随便在网上浏览相关领域的新闻也好。不要总是等导师催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8、当你很忙时,静下来想一想,究竟你是忙,还是“茫”或“盲”!无论如何,都要留时间思考和总结,投入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埋头做实验!

9、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10、若有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尽早投一篇文章给好一点的杂志,即使不能发表,也会很有收获,因为好杂志往往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你评审,会给出很详细的评审意见,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11、当你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以后,答辩就只是你展示的舞台了。因为所有在场的人中,你才是对论文中的工作最熟悉的“专家”。剩下的就是做好ppt了。

12、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要抱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导师、课题组成员、经费......正确处理,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开心生活!

4.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1.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与课题实验有关,用科学而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记录下来,自认为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对待,并找出原因。

2.想好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实验,千万不要到了明天再准备。

3.前两件事做不好,不要睡觉。

就这样,坚持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5.博士答辩过后的反思

我虽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均以全优通过,文章也发了不少(IF总和约20),但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此将个人经验与各位XDJM交流,望批评、鼓励和讨论。

1、要脚踏实地,但目标不能太低。“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口里可以说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但心里一定不能限于此。

2、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

3、寻求老板的支持很重要,毕业时的每一步都要老板签字和鉴定。多与老板沟通,尤其是老板心情不错时与他多沟通!如果他对你帮助不大,你也得多与他沟通,至少让他少从反方向对你施加作用力。

4、研究生与导师或许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要多思考,自己判断导师的为人为学,或许师兄师姐告诉你的“悄悄话”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

5、如果有机会,一定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出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对于博士研究生,最好可以作一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也许参加会议不能提高你很多(或学不到任何学术知识),但对你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你也可以结识一些相关领域的同行(前辈)。

6、要豁达。不要只愿意听好话,听恭维的话!研究生多听一些对你工作的批评意见有利于你后面的工作,

虽然逆耳。

7、有的人是想从老板那里弄两条鱼走人,有的人是想用老板那里的网捕两条鱼走人,你最好借用老板的条件,学着织合适的网捕鱼。这很痛苦,但你毕业时的前途不一样。

8、如果你的老板很适合你,不要辜负他!如果你碰到的老板不如意,尽量不要抱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沟通,多争取支持,争取多的支持,让老板对你有信心,看到你工作的意义。

9、如果你做的是新课题,迅速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课题)崛起,尽快在该方向超越老板,这有利于你后面跟老板交流。如果你是博士生,毕业时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如你的老板,有点失败!

10、通过提高实力确立地位,不要学别人将心思花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打小报告上

6.其他

1,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2,别把钱看得太重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3,学会体谅父母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4,交上好朋友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6,年轻没有失败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7,要有责任心.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8,男人的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男人远比那些空有英俊相貌,挺拔身材但内心龌龊的男人要帅得多.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9,学会保护身体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0,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11,请认真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12,请认真对待感情.

不要羡慕那些换女人像换鞋一样的花花公子,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 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 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13.请留一点童心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推荐第3篇: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本人应xx同志请求,推荐该同志参加贵校博士生入学考试。

本人在xx同志工作期间担任其系主任,并在该同志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其导师,该生工作期间能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相关课程,视野开阔,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整体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在给该生的理论授课时、对其印象也极为深刻。该同志工作期间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

该同志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攻读风景园林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广泛,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并且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学习期间也参加了部分科研项目工作,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该同志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进入贵校,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在此,本人愿毫无保留推荐李哲琳同志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推荐第4篇:会计学博士生导师

(1985-2000年)学生姓名、论文题目、毕业时间年 厦门大学 葛家澍

1、林志军

会计的假定、假设、原则、1985年

2、李松玉

完全历史成本计算的通用模型、1987年

3、李若山

论社会经济权责结构与审计、1989年

4、曲晓辉、论物价变动会计、1989年

5、魏明海

基本会计理论结构、1991年

6、陈少华

公司财务报告目标内容与表达方式、1992年

7、李瑞华

中日会计比较、1992年

8、何凡

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1993年

9、黄世忠

股份制改造、1993年

10、陈玮

论稳健会计、1994年

11、刘峰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1994年

12、庄世虹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1994年

13、陈箭深

金融创新及其会计问题研究、1994年

14、方荣义

商誉会计论、1995年

15、李少波

税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研究、1995年

16、李建发

论具有中国特色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体系、1995年

17、涂春永

海峡两岸财务会计——准则与理论研究、1995年

18、邓传洲

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

1997年

19、林斌

不确定性会计

1997年

20、刘宗柳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1997年 21.、陈光

现代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研究

1998年 22.桑士俊

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1998年

23.项有志

企业兼并与收购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1998年

2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1999年

25、李翔华、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息系统、1999年

26、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1999年

27、范永武、试论会计准则及其变迁——主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的思考、1999年

28、刘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

29.卢联生

两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与法律责任之研究

2000年 30.吕胜光

国有企业新上市问题实证研究

2000年 31.胡振超

论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

2000年 32.刘玉廷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财务会计研究

2000年

余绪缨

1、孙宝厚

会计系统论、1987年、

2、陈国钢

论代理人说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8年

3、陈双人

管理会计与控制、1989年

4、黄礼忠

论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1991年

5、卢焕立

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1991年

6、熊楚熊

增值会计学研究、1992年

7、于文强

论国际管理会计、1992年、

8、于增彪

行为会计基础研究、1993年

9、毛付根

企业理财基本理论研究、1994年

10、胡玉明

论资本成本会计、1995年

11、怯来发

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1995年

12、陈胜群

现代成本管理论、1996年

13、骆德明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管理体系研究、1996年

14、孙航

战略管理会计、1996年

15、傅元略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1997年

16、林勇峰

现金流动制会计研究

1997年

17、王大洋

An Extract of Potential Implemen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Companies

1997年

18、张金良

企业兼并理论研究

1997年 19.胡奕明

金融工具创新若干问题研究

1998年 20.沈艺峰

资本结构理论史

1998年 21.庄昆明

管理控制

1998年

22、林涛、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1999年

23、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综合性评述与股利信号实证研究、1999年

24、高培业、企业失败判别理论与实证研究、1999年

25、xiao-li、lin、options、in、corporate、finance、and、internet(e-options)

26、陈志升、企业创新战略问题研究、1999年

27.贺颖奇

管理控制会计中长期激励理论研究——现代契约理论的一种解说

2000年 28.聂桢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2000年

29.丁鹏

可转换公司债券若干问题研究

2000年

吴水澎

1、陈汉文

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

1997年

2、王开田

会计行为论

1997年

3、王华

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1998年

4.石本仁

建构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国会计模式

1998年

5.谢德仁

企业剩余索取权——分离安排与剩余计量

1998年

6、游相华、知识经济下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

7、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经济学思考、1999年

8、龚光明、石油天然气资产会计论、1999年

9.黄京菁

独立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2000年

10、林志毅

股票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2000年

11、伍千奎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2000年

曲晓辉

1.林凤仪

审计人员专业经验与重要性判断关系之研究

2000年

2、肖虹

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

2000年

3、陈建煌

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

2000年

4、杨金忠

中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2000年

陈少华 杜兴强

in China 黄世忠 傅元略 孙谦 冯淑萍 陈汉文 庄明来 李建发

上海财经大学 娄尔行

1、汤云为

论重置成本会计、1987年

2、张为国、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1989年

3、吴艳鹏

资产计量论、1990年

4、周忠惠

论会计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992年

5、陈信元

净权益会计理论探索、1994年

6、孙铮

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1995年

7、张鸣

成本计量论、1995年

8、章国富

论我国会计及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1997年

徐政旦

1、谢荣

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审计责任、1993年、

2、章显中

论审计与政府行为的关系及其社会背景、1994年

3、徐建新

审计质量论、1996年

4、张建军

审计概论体系研究、1996年

75、朱荣恩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1996年

6、胡春元

审计风险研究

1997年

7、谢国新

论综合审计: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

1997年

8、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1999年

9、周志诚

海峡两岸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之研究

2000年

汤云为

1、谷澍

履行中合约会计论

1997年

2、潘飞

论制约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环境因素

1998年

3、钱逢胜、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1999年

4、单喆慜

1990—1999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行为研究

2000年

王松年

1、刘兴云

中西财务会计比较研究

1997年

2、尚志强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研究

1997年

3、阎佐

合并财务报表理论与实践

1997年

4、邓小洋

商誉会计论

2000年

张为国

1、陆德民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偏差及其成因之实证研究

1997年

2、徐宗宇

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实证研究

1997年

3、赵建勇、中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的比较研究、1999年

4、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对深沪股市的实证分析、1999年

5、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决策有用性、1999年

孙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

2、王跃堂

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与价值相关性

2000年

导师待查的

1、刘威

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研究

1998年

2、司胜华

财务报告分片揭示研究

1998年

3、庄利铭、香港创意性会计的比较研究、1999年

4、吴保民、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改制

5、蔡松棋、台湾地区上市公司财务预测宣告对股价影响之研究、1999年

6、孙菊生、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杨纪琬

1、汪建熙

中国的股份经济及其会计问题、1990年

2、陈毓圭

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1991年

3、于晓雷

跨国公司与国际会计、1992年

4、晏加源

资产估价、1993年

5、张良武

中国企业集团论、1993年

6、夏冬林

中、美、日、法四国会计比较、1994年

7、向德伟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1995年

8、谢志华

货币商品经营论、1995年

9、李玉环

会计运行机制、1996年、

10、马贤明

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1996年

11、王林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有关财务问题、1996年

12、陈建明

独立审计概论

1997年

13、郜卓

负债会计论

1997年

14、李洪辉

现代公司资本结构论

1997年

15、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997年

16、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17、刘海民

试论会计信息产品

2000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黄菊波

史耀武

税收优化理论与我国税制改革

2000年 王世定

1、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杨纪琬博士)

2、李明

3、杜智勇

企业购并风险研究

2000年

4、刘海民

试论会计信息产品

2000年(也是杨纪琬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 阎达五

1、陈亚民

会计规范论、1990年

2、戴德明

会计事前监督、1991年

3、贾华章

中国跨国公司管理若干问题、1992年

4、钟伯江

现代成本会计模式研究、1992年

5、耿建新

企业集团会计管理、1993年

6、肖伟

上市公司会计规范化研究、1994年

7、徐志宏

中国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研究、1994年

8、张光福

社会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1994年

9、郭凯霞

财务报表论、1995年

10、荆新

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研究、1995年

11、牟乃密

中美会计比较研究、1995年

12、李梅

纳税会计理论与实务、1996年

13、徐国君

劳动者权益会计论、1996年

14、杜胜利

控股公司资本控制研究

1997年

15、徐经长

衍生金融工具管理研究

1997年

16、赵月圆

所有者权益会计理论与实务

1997年 17.王化成

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1998年 18.赵西卜

中国会计准则研究

1998年 19.曹伟

论会计准则

1998年

20、刘汝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1999年 21.陈东辉

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研究

2000年 22.宋健波

会计控制论

2000年

23.龚兴隆

保险会计问题研究——以人寿保险会计为重点

2000年 24.马裕丰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研究

2000年

阎金锷

1、秦荣生

受托经济责任制——兼论中国的审计改革、1994年、

2、宋常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1994年

3、李敦嘉

论效益审计、1995年

4、虞伟萍

政府外债审计研究、1995年

5、陈关亭

内部控制评价应用研究、1996年

6、杨志国

会计计量论、1996年

7、林炳发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

1997年

8、李华雄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研究

1997年

9、刘力云

审计风险研究

1998年

10.刘志涛

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1998年 11.李姝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利用

2000年

天津财经大学 李宝震

1、杨永平

论会计控制系统、1990年

2、蔡春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1991年

3、郝振平

论合并会计报表、1991年

4、陈敏、论企业筹资、1992年

5、石爱中

收益计量论、1992年

6、张立民

论国家审计——目标导向分析、1992年

7、于长春

税务会计问题研究、1996年

于玉林

1、刘铁良

现代企业经营中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研究

2、张昌仁

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

1997年

3、张立

建筑会计特殊问题论

1997年

4.孟凡利

环境会计研究

1998年 5.张俊瑞

资产变现论

1998年

6.许家林

资源会计研究

1998年

7.傅建设

财务中心论

1998年 8.马晓芳

会计市场问题研究

1998年

9、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1999年

10、周咏梅、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研究、1999年

11、周晓苏、中国会计模式研究、1999年

陈敏

1许江波

新技术条件下会计系统改造研究

1998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杨时展

1、张杰明

现代审计基础结构研究、1991年

2、王光远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规范化问题、1993年

3、文善恩

会计控制系统论、1993年

4、张龙平

注册会计师审计控制系统研究、1994年

5、任泳恒

审计标准研究、1995年

6、徐锡州

受托责任与会计、1995年

7、罗飞

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1996年

8、阎红玉

商誉会计研究

1997年

9、汪祥耀

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

1997年 10.徐唐先

宏观会计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1998年 11.庄丹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

1998年

1997年

郭道扬

1、刘海南

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财务机制转换问题

1997年

2、张长海

会计法制建设论

1997年

3、杨俊远

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研究

1997年

4.焦跃华

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

、2000年 5.叶青

财政与会计史关系比较研究

2000年 6.张敦力

风险基础财务管理基本问题研究

2000年

东北财经大学 汪祥春

张先治

经济效益研究、1996年

谷祺

1、陈国辉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1997年

2、刘明辉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

1997年

3、刘永泽

国有企业改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997年

导师待查的

毛岩亮

民间审计责任研究

1998年

西南财经大学 林万祥

180、付代国、企业重组与会计问题研究、1999年 18

1、王兴、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

其他待查的

陆金海、公开信息与股票市场行为实证研究、1999年 张伟、中国税收与gdp的分配、1999年 黄伟华、论所提税会计、1999年

推荐第5篇: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王 兵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致力于金属 / 半导体多层膜结构和性能、薄膜物理、低维物理的研究,发展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纳米结的制备方法,首次报道了纳米结的量子电容效应;发展了一种新的纳米材料非晶化方法,发现非晶化对量子限域效应的抑制现象;构造了基于C60分子和金属Pd纳米量子点的负微分电阻原理型器件等。已在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70 余篇,其中包括Nature1 篇、Science1篇、Phys.Rev.Lett.5 篇、J.Am.Chem.Soc.3 篇。

物理学院

陈仙辉博士生导师,1992年5月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

1994年5月-1995年4月 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研究工作; 1995年5月-1995年10月 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斯图加特马普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工作。

1998年5月-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

1998年7月---1999年2月 日本高等研究院(北陆),访问教授;

2001年1月-2003年1月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

叶邦角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核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子核物理评论》编委,《现代物理知识》编委。1995-1996年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访问一年。1999年-2000年担任东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本科物理学教学工作,为全国高校《电磁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名师,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课程讲座教授,。2008年教学成果获安徽省特等奖。长期从事核物理与核技术应用的研究,涉及粒子物理、中子物理、探测技术和正电子物理等领域。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研究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核物理领域,曾建立了一套测量(n,x)核反应双微分截面的多路望远镜系统,测量了一批聚变堆结构材料的中子核数据,其研究成果全部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美国能源部(DOE)收录,该项成果荣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在中子溅射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约化溅射产额的概念,并在首次实验上获得了(n,2n), (n,p), (n,a)和(n,np)核反应的快中子溅射的系统性规律。在正电子物理领域,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双多普勒谱仪和数字化正电子寿命谱仪,并已用于研究材料的微结构。已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80多篇论文

生命学院

田志刚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曾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肿瘤免疫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开始五次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6年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专家,2001年获国际抗癌联盟研究项目奖。获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田志刚于2001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支持下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免疫学研究所, 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和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名词(免疫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执行主编,《中国免疫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副主编。

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重要疾病机理及其相关生物治疗技术与产品的应用基础研究。90年代初国内最早研究NK细胞研究, 90年代末与国际同步开展肝脏免疫学研究, 率先系统研究了肝脏损伤和再生中NK/NKT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创建一系列NK细胞介导的小鼠肝炎模型,解决了若干肝脏NK细胞技术难题。较早研究具调节功能的人类NK细胞亚群,发现天然免疫识别是天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之一,阐明肝脏损伤中NK细胞受体的病理作用并发现有价值的分子靶点。发现具备免疫治疗价值的调节性NK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为核心的肝脏免疫细胞互调网络。研制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技术与产品,其中NK细胞治疗肿瘤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完成中试工艺和药效学研究,进入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介导肝脏损伤与再生的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于2007年分别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7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青A)1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杰青B)1项, 863项目2项,973项目课题3项,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项目一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项,专门围绕NK细胞开展相关研究。2006年以田志刚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研究群体”。2007年以田志刚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被评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

共发表SCI论文115篇,总他引862次;自2000年通讯作者在PNAS (2篇)、Hepatology(6篇)、J Heptol (3篇)、J Immunol (6篇)等发表SCI论文82篇 (IF>5论文24篇),总影响因子325.53, 他引309次(IF>5高端刊物占1/3, Nature或Cell系列刊物引证17篇次); 中文论文200余篇, 他引1000余次。国际会议或机构作学术报告或主持20余次,2008年美国免疫学年会就“天然免疫介导肝脏损伤”作专题综合报告。毕业博士硕士生共53名。

吴 缅博士生导师。1982山西医科大学(本科),1985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1989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研究生(博士)毕业。曾为山东省医科院基础医学所所长(1996-2003),美国NIH国立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1994-1996;2000-2001)和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研所访问教授(2001-2002)。2001年10月“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现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和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专家,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执行主编。中文发表论文250余篇,英文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

工程科学学院

倪 勇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2004年9月 香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交换学生2005年1月~2005年8月 香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 博士后

2005年9月~2006年8月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聚合物所, 博士后

2006年9月~2009年8月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后

2009年9月~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同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立中博士生导师,建筑火灾研究室主任,实验室室务会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分会委员,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理论研究专家组成员;《工程热物理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研究组成员,科技部“973计划先进个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入选者。1998年和2002年先后2次分别赴东京大学和日本国立消防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地空学院

倪四道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地震学会预报分会、中国海洋学会海啸分会委员。199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2001年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2001-200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科学家,副科学家,2004年起任,中国科大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地震学、全球地震学,深部地震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EPSL,JGR,GSA等国际刊物上文章多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核科学学院

朱俊发博士生导师。 1993年9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奥地利Linz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德国Erlangen-Nuernberg大学理论与物理化学研究所Wi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2003年10月至2006年11月,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Acting Instructor;2006年12月起,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员,并入选2007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教育部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近年来,在J.Am.Chem.Soc., Phys.Rev.B, Surf.Sci., J.Chem.Phys., Langmuir,等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

陈红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部副主任。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合作项目法国总部Cadarache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聚变堆包层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设计和液态金属磁流体动力学(MHD)等相关技术研究。

计算机学院

许胤龙教授、博导,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常务副主任、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及应用\"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主要研究骨干。1983年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

9、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1996年赴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大学进修访问。获Qshine\'2006最佳论文奖、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导师、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论文导师,获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各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多项。

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数学学院

陈 卿1978年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6年留学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微分几何。

目前主要研究:Kahler几何中的变分问题,可积系统与子流形几何。

推荐第6篇:博士生导师的辞职报告

诸位院领导大鉴:

我在学校任教的续签合同(200 年-200 年),到明年元月15 日将届期终。据合同规定,如一方有变动意向,应在到期前九十天知会对方。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合同到期之日,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

五年期间,我的教学处处被动而勉强,而光阴无情,业务荒废,我亟盼回到画架前独自工作,继续做个体艺术家。

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我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国家的进步在于:个人可以在某一事物上抱持不同的立场。我的离去,将中止对教学造成的浪费。

目前,第四研究室两位2001届博士生刚毕业,尚有2002届与 2003届在读博士生各一名,2005年、2006年毕业。另外,今年招进本研究室第一批研究生共四名,2007年毕业。我的请辞,与这六名学生的学业有所冲突,如何解决,愿在我退出的前提下,与领导协商可行方式,恪尽己任。

此报告,将同时呈交清华校方、外办、人事办各一份。我的职衔、工作、居留及医疗等证件,合同到期时将会上交,俾便注销。目前借住的团结湖教工宿舍,其入住性质始终未获解释(参看附件之五),何时搬离,听候指示。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匹配,深感惭愧。五年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恐怕比诸位所能了解的更深。

预先感谢院校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推荐第7篇:博士生导师选聘实施细则

附件1 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工作实施细则

天大校研„2010‟33号

第一条 为了适应博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遵循原则

(一)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要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科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利于贯彻“按需设岗”的原则。

(二)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本着“年轻化”的原则,积极改善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严格执行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退休的规定。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三)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三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确定的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岗位数及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

第四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

(一)申请人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1.申请人应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学术组织等公益性工作)职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切实履行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每年能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博士生。

2.申请人应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男教师年龄为58周岁以下(含58周岁),女教师年龄为53周岁以下(含53周岁)。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院士不受此条件限制。

3.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它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由申请人可支配的科研总经费工科(建筑学科除外)不少于30万元,理科和建筑学科不少于20万元,管理学科不少于10万元,人文社科学科不少于2万元。

4.申请人应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必须是作为正式硕士生指导教师,至少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生(已授硕士学位),或作为博士生合作导师,完整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且培养质量较好。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研究生教学任务。

5.有协助申请人指导博士生的学术队伍,或有博士生指导小组共同承担指导博士生任务。

(二)除具备以上必要条件外,申请人还须满足以下选择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认可的外籍院士; 2.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在《Nature》、《Science》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5.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发表3篇为我校界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6.近五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且一等奖排名前五位或二等奖排名前二位;

7.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承担或承担过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科技攻关)项目及国防重大项目,且单项项目可提成经费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8.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承担具有重大意义的纵向或横向项目。申请人到校可提成经费累计在300万人民币以上,或单项在研纵向或横向项目可提成经费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9.申请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也可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1)近五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发表5篇为我校界定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在《天津大学学报》上发表未被SCIE或EI收录的论文只计1篇),其中至少有3篇为任正高级职称以来发表。申请理工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者要求至少有2篇论文被SCIE或EI收录,或有1篇为我校认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2)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承担单位为天津大学),至少承担过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或1项科研经费不少50万人民币的横向项目,且通过鉴定或验收;

(3)近五年内至少有1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励(有个人获奖证书),或获得省部级一等科技奖励(前两名获奖者),或获得省部级二等科技奖励(第一获奖者),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前两名获奖者);或者近五年内作为第一发明人(第一单位为天津大学)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一项;或者至少增加近五年内发表的3篇为我校界定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如本人独立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天津大学)。

(三)根据我校学科建设、年轻骨干学术队伍建设和博士生培养的需要,特别针对引

2 进人才和特殊人才,学校接受少量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突出,且满足正常申报必要条件中

1、

3、

4、5项,并满足选择条件1-8项之一要求的在岗的45岁以下(含45岁)副高职称人员申报博士生导师。

(四)针对特殊人才和特殊工作需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可提名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人选,其材料可直接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第五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程序

(一)个人申请

凡属于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以下简称博士点)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符合选聘条件者,均可提出个人申请。申请人填写《天津大学申请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批表》和《天津大学申请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如论文、专著,科研成果鉴定证书、验收报告,获奖证书和目前承担项目合同、项目批准通知、认定书等材料的复印件),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

为了有利于学科建设,在暂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中,允许至少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生、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在相近博士点申请选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资格由该博士点所属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认定。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已被选聘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可以在原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之外的其他一级学科再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过程与选聘新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过程相同,申请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必须符合所申请专业的学术水平要求。资格获得批准后,可在原专业和新申请专业同时招生,每个博士生导师最多只能在两个一级学科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要逐一认真审查,对符合规定者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在材料审核栏内签字后,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半数以上票数同意者视为初审通过。

(三)征求校外单位专家意见

对通过初审者,至少还要征求3名以上有培养博士生经验的外单位同行专家的评议意见,评议结果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时参考。

(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逐一进行审核,并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超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者,则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获得通过。若有异议,请异议人署名并将异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校将依据事实予以处理。

(五)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自审通过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还要填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

3 发的《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表》中《准备新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人员表》,由学校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六)招收博士生

新获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方可列入招生简章,于下一年度开始招生。

第六条 招生年龄的规定

1993年以前(含1993年)即前五批(含特批)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年满67周岁,第六批及其以后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年满62周岁,一般不再招收博士生(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省级以上政府参事不受此限制),对于身体健康,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如:天津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合同经费在80万元以上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高技术项目(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及子项目(课题);到校可提成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纵向或横向项目;到校可提成经费累计在30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等,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可以填写《博士生指导教师延续指导博士生申请表》,申请继续招收博士生,每年均需向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提出申请。退休事宜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第七条 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考核

(一)为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激励博士生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任博士生指导教师每满五年时必须参加考核。学校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二)考核程序

1.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填写《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考核表》,并提交有关成果证明材料,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2.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参照本细则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和近五年招生情况,进行考核的初审,经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超过半数者为考核通过。考核未通过者,做出“暂停其招收博士生的资格”的建议。

3.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意见进行复核,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暂停招生资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材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审议结果可做出“暂停其招收博士生的资格两年” 或“取消其招收博士生资格”的决定。对暂停招生资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两年后可提出恢复招生资格的申请。

第八条 有关规定

(一)博士生指导教师因科研方向发生重大改变,申请转专业的,必须填写《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转专业审批表》。经原专业所在学院主管负责人和转入专业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同意后,将材料上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后,方可在新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生,其原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自动取

4 消,不得在原专业继续招收培养博士生。

(二)人事关系已经转入我校,在原单位选聘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需重新认定,程序从简。

(三)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回避制度

凡申请新聘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人员,不得参与涉及本人的评议工作和有关的组织领导工作,申请人的直系亲属和配偶也不得参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初审工作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工作。

(四)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工作的申诉与复议制度

个人和集体对选聘与考核工作的过程或结果均可署名提出申诉和异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做出复议决定。

(五)纪律要求

1.凡申请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人员,在评审期间,不得就个人的评审问题私访各级评委;其他人员亦不得私访各级评委为申请人说情;各级评委应拒绝此类拜访。严重违反者,对申请人要终止评审,对其他人员及各级评委要给予相应处分或通报批评。

2.各级评审组织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对评议内容和评议结果,要严格对外保密。违反者,视其情节,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审定

(一)对于学术造诣深厚的校外专家(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我校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可由相关学院提出申请,说明选聘理由,并征得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意,由校内相关专业的两名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经该博士点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同意,报校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复核后,按规定的选聘条件和程序进行申请。

(二)申请人应是我校兼职教授并年满3年,且与我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承担实质性的兼职工作,如:已是合作博士生指导教师等。

(三)申请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千人计划”和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可直接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意见,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批准后,即具备我校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四)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必须履行博士生指导教师职责,服从学校和院(系)对导师的管理,与院(系)建立可靠的联系。学校每年对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于因各种情况不能继续履行博士生指导教师职责者,将暂停或取消其招生资格。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2008年发布的《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天大校研„2008‟9号)同时废止。

推荐第8篇: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1.包心鉴,现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2.江奔东,现任济南大学历史与产业学院院长,兼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部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科组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郑中,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音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专职研究员。

4.王孝红,男,1963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副导师,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水泥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山东冶金》杂志编委,清华大学国内教材编委会编委。

5.邱立平,男,1968年生,山东高密人,工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合作指导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

6.孔祥正,男,泰山学者特评教授,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级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7.张书香,济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济南市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常务理事、《山东化工》等杂志的编委等。

8.张昭良,现任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编委,资源与环境领域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山东省清洁生产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评审专家,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担任2009年 “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主席和2010年“第六届国际环境催化大会”分会主席。担任Journal of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专家。

9.孙中溪,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 Luleå 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 Docent (博导)资格,中科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作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受聘于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0.吴柳明,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瑞典 Luleå 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博导(Docent)资格。

11张以河,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材料开发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863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2.马汝建,现任济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兼任济南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力学学会理事、《船海工程》杂志特约编委。

13.王强,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压力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锻压设备委员会委员、《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杂志编委、日本塑性加工学会JSTP会员。

14.程新,济南大学校长,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硅酸盐通报》、《建筑材料学报》、《水泥》、《混凝土世界》、《中国粉体技术》等期刊编委

15.耿浩然,现任济南大学结构材料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机械工业学会理事、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济南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 。

16.刘福田,现任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副秘书长。

17.刘宗明,济南大学科技处处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学会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

18.周宗辉,济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硅酸盐学会会员。

19,芦令超,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汉理工大学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水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理事,山东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建设科技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任。

20,范跃进,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山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外经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21,孙国茂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2.张承芬,原济南大学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3.林丰勋,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济南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4.杨波,济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

25.陈月辉,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26.荣海钦,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26.韩金祥,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12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卫生部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兼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山东保健科技协会理事长、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Intractable & Rare Diseases Research》杂志联合主编、《罕少见病杂志》主编、《中国辐射卫生》主编、《国际肿瘤学杂志》主编、《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委等。

27.张福仁,男,1963年9月生,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是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兼任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山东省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性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主编等职。

28.姜国胜 ,医学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任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理事长、山东医药生物技术学会秘书长、山东省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山东省毒理

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29.赵跃然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药卫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临床细胞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30.张伟,济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山东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济南绿色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成员,济南市委专家智库成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职研究员。同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31.杜斌,济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保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建设科技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环保产业研发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环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等。

32.魏琴,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济南市拔尖人才,分析化学学科点负责人,山东省“十二五”化学传感分析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为中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特聘教授;济南市供排水中心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顾问;济南市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特聘专家。

33.卢欣生,男,1961年3月生,籍贯陕西,现任济南大学金融学学科带头人,金融学博士(PhD,Monash University),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34.吴吉春,男,汉族,1968年生于江西上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济南大学双聘教授,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35.蔡先金,男,1965年生,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月任济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为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美国剑桥学院兼职教授,加拿大英桥大学客座教授,临沂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36.王志,男,济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济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高级会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37.张昌文,男,工学博士,济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3项。

38.马义兵,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201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拉筹伯(La

Trobe)大学土壤化学专业。先后在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澳大利亚DEBCO集团公司(Debco Pty Ltd),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Th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任研究科学家,在所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EI源刊论文60余篇,并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顶级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

39.曹丙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教授),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截止到2012年6月,应Weily等出版社邀请,为相关英文专著撰稿5章,已在Adv.Mater.、Chem.Comm.、Appl.Phys.Lett.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杂志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30余篇,已被它引1500余次,H(Hirsch)指数23,获授权专利3项。2006年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10年曾获国际材联颁发的“青年科学家优秀论文奖”,2012年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提名奖)。2010年曾任IEEE亚洲年会氧化锌材料分会主席。部分研究结果已被写入《欧洲光子学与纳米科技路线图》或相关综述文献,并得到了许多学术机构的积极评价。

40.陈岱云,济南大学社工系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学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济南市拔尖技术人才,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推荐第9篇:博士生导师推荐信(中英文版)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范文(中英文版)

being a profeor in shangha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i had given six lectures to hua sheng as an auditing teacher when she studied accountancy there as her second major, and had been her supervisor when she worked as an intern in my credit rating company.she had listened to me so attentively that many of the cases we studied in cla were applied to her work effectively.

i was really impreed by hua sheng’s performance during her five-week internship.in order to be more

competent in the field of credit rating, she volunteered to aume more tasks, and further offered to work overtime with other regular employees.however hard the tasks were, she always managed to fulfill them with flying colors.such devotion to her career even as an intern is rarely seen in her peers.as she had done well in her accounting major,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85 for the core courses, in

addition to her remarkable learning ability, hua sheng was capable of doing some of the basic businees in the

company, and thus understanding the know-how of accounting more profoundly.she visited and researched fifteen

companies in all, big or small, home or abroad, within the

twenty-five weekdays.i could see a clear mind and a strong logic in her participation in writing credit rating reports.she was able to accomplish her own aignments

independentl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ommunicating

smoothly/articulately/explicitly and cooperating

excellently with all of the five teachers, who had given her some instructions during the internship, further she had raised a few profound questions in the specialty of credit rating.all in all, her work was highly appraised by everyone in the company.

原文:

我是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盛桦是我校会计专业辅修课学生,我曾担任该学生的审计学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她上课很用心,我讲过的很多案例,在她参与资信评估的实习时,能得到运用。

实习期间,盛桦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为了能学习更多的评估专业知识,她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像正式员工一样主动留下来加班。并且不论工作难度高低,她都能尽心尽力地做好,这样的敬业精神实属难得。她会计基础牢固,核心课程平均成绩85分,加之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实习期间她已能较好地掌握评估的一些基本业务,而这又进一步使她对会计有了更深的领悟。25天工作日,

她共参与调研了包括上海建桥学院、海航酒店集团等15家公司。在参与撰写评估报告时,她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在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的同时,能较好地与老师沟通、合作,并能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推荐第10篇: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名单

王梦恕(院士) 蒋明镜 尤占平蔡宜长 沙爱民 韩森 郝培文 申爱琴 郑南翔 戴经梁 郑传超 杨少伟 王选仓 折学森 谢永利

张争奇 王秉纲 田伟平陈忠达 许金良 高江平周伟 马荣国 陈宽民 王元庆 张生瑞 王建军 陈红 宋一凡 李子青 徐岳

黄平明 夏永旭 贺拴海 胡兆同 刘永健 刘来君 邬晓光 王晓谋 刘保健 雷胜友 杨晓华 冯忠居 毛雪松 陈建勋 王春生

张洪亮 郑木莲 裴建中 马骉 蒋应军 李新军 李加武 梁鹏 周福霖

第11篇: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2015-09-04 蒋高明 弘毅生态农业

本文发表于环保部主办《环境教育》杂志,2015,(8):8-14自2005年以来,身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我,带领一批批研究生一直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进行生态农业实践,承包了约40亩低产田,办了一个生态农场。我们目睹了中国农村的很多变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10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中,中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不但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由于普遍采取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模式,同时城市垃圾大量进入农村,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在落后农村落地,因此,农村中出现了多种污染。本文章所反应的问题,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的真实现状。调查之一:令人窒息的臭味2015年7月,山东几省连遇高温,部分城市达到40度。在这样高温天气下,一些化工厂、养殖场散发的臭味令人窒息。在我的生态农场西北角,两年前出现了一个非法养殖场,属于工厂化养鸭,鸭子从蛋壳出来到长大25天即可以出笼。在其上游就有一个规模化的屠鸭厂。屠宰后的鸭子进入到南方城市,被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吃掉了。经济发达的地方,为转移污染,将工厂化养殖场和屠宰厂转移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沂蒙山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恰好位处水源地上游,这里的污水与生产的垃圾食品又回到了他们的餐桌。臭气来自养鸭场的鸭子粪便,平时气味就很大,再遇到到高温,臭气浓度增加几倍,臭气熏天。尽管政府规定畜禽粪便要干湿分离,不准冲洗,但这些黑心养鸭场不管不顾,照样用水冲,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河流,在冲洗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火碱,这样的鸭粪不仅不能肥地,还会烧死庄稼。之所以25天鸭子就能够出笼,得益于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各种重金属、抗生素、激素都添加到饲料里面,让鸭子异速增长。不要说这样的鸭肉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就连粪便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在鸭场工作的农民也有健康隐患。最近临沂市在铁腕治污,希望借此春风,对于存在偏远农村的严重违背自然规律、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养殖场予以清理,早日还沂蒙山人民久违多年的绿水青山。调查之二:地下水不能喝了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买水喝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最早发现农民买水喝是2013年春节前后,今年村民发现买水喝已成为普遍现象。沿沂蒙山金线河两岸的十几个村庄,当年都是到河边沙滩取水喝,或者每个村里都有井,喝的就是浅层地下水。如今,河里的水早就不能喝了,现在井水也不能喝了,连镇上供应的自来水也几乎不能喝了。有条件的家庭花钱打深水井,打井变成一个产业。河水不能喝是沿河工业尤其屠宰业、工厂化养殖业造成的,河水已严重污染,成了劣五类水;浅层地下水不能喝是农业污染惹的祸,农民为图省事,减少向土地上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除草剂等农药,最终导致了赖以为生的地下水不能喝了。原本喝水不要钱的农民,今天尝到了花钱买水喝的苦头——那水是要天天买、顿顿买的啊。水是从山上买的,村庄的上游就是蒙山,蒙山由于植被覆盖好,少农田,所产生的水干净还有一丝丝的甜味。然而,几年前我去考察,发现那里的水源也面临着污染隐患。由于游人增多,山上遍布各种农家乐餐馆,餐饮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源中去。农民向环境中使用了多少化肥农药?一般一亩地三四百斤化肥,两三斤农药,这些化学物质,能够被利用庄稼或保护庄稼的,占10%~30%,也就是说大量化学物质是用来污染的,污染的比例高达70%~90%。大量化肥、除草剂等农药、地膜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地肥力的严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又带动了农药化肥产业兴旺。政府在源头补贴化肥、农药、农膜等,以至于这些化学物质非常便宜,使用起来连农民都不心疼——农民除一亩杂草,除草剂的费用仅为2.1元!调查之三:害虫越杀越多进入7月,调查区平邑县卞桥镇石桥、南安靖、卞桥、西荆埠、黄埔庄等几个村子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农田里爆发了一种钻心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就钻到植株下面的部位,非常难以治理,农民恨之入骨。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高达20多次。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一百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繁殖速度依然成倍增长。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据说有些害虫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如果有人研究农药诱导的害虫进化机理,应当有很好的科学发现。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每年继续有成吨的农药倾倒在农田里。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出来的恐慌,为了吓唬农民,其目的是兜售其农药,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农药的销售量。当农田出现的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2~3头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喷洒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下面的话:你不打农药吗?不打庄稼都毁了。一些政府官员也成了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70%,甚至会绝产。”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既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调查之四:河流变成臭水沟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村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叫金线河,是沂河的上游。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从江苏入海。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沿河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就是靠这条小河生活,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进行水处理。这条河至今也是临沂市以及沿线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进行各种水处理措施。过去村里还没有空调的时候,这条河就是天然的避暑地。在炎热的夏季,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是用这条河去除身上的热气,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澡,但男人的权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村里人对这条小河有着很多的回忆:河里有很多的鱼,夏天发洪水时可以在浅滩上抓到几十斤重的大鲤鱼,鱼是从上游水库里跑出来的,水流平缓时也能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下静静地呆着。有一种鱼,我们叫它“沙里趴”(学名沙鳢,鳢科鱼类),用手就能抓住,至于深水里的螃蟹、虾米、青蛙、泥鳅等就更多了。孩子们用笊篱就能捞虾,手巧的还会织渔网,并织成簸箕的形状,绑在长杆上,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小河再往远处流便是密不见人的森林,胆小的孩子是不敢走进去的。森林里有一种叫小黄雀的鸟,羽毛金黄,小而灵活,孩子们的弹弓很难打到它。一到夏天,数不尽的知了响彻整个森林,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一下课就去粘知了,拣知了皮,逮知了牛(也就是金蝉,金蝉是蝉的幼虫,脱壳之后就成了蝉)。今天,这条小河已经严重变臭,不能游泳,更不能喝了,水里的鱼虾没有了,沿河的芦苇荡没有了。这条河每天都要负重将各种污染物搬运到下游去,再经过沿线的城市,最终流向大海。据村里人介绍,河水变质是从砍伐当地森林开始的,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1982年前后,首先是分了集体林,将多样化的当地森林卖掉分掉,然后种植上清一色的杨树。随后,人们发现了发财的机会——卖沙子。由于城市急剧发展,大量需要沙子,金线河的沙子被层层截挖,这里的沙子被制成混凝土,撑起了一座座城市。后来,人们沿河疯狂建各种养殖场,大都是工厂化速生养殖场,养鸡养鸭,污水直排金线河;鸡鸭多了之后,于是就沿河建起了屠宰场,屠宰废水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了金线河。还有其他大小工厂,以及农田里排放出来的化肥、农药、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时候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了金线河。这条曾经美丽的金线河,早在20年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山东乃至整个内地省份,已经很难找到沙子了。而底泥中的重金属等物质也需要专门的处理恢复,其代价的是昂贵的。调查之五:垃圾包围农村调查发现,农村中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倒退三四十年,乡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将这些排泄物收集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一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叫粪箕子,就与这种农活有关。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见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首先,农田的地膜残留物就是一种。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土豆等都需要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收获庄稼后农民就将地膜捡起来放在地头,一些残留的农膜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一把火也将地膜焚烧了,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它们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有些为塑料袋,有些加工成塑料瓶。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用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面也有一层膜。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人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些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集市散场后,地面上的垃圾塑料袋遮盖地面,由于乡村没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就会进入河流或沟渠。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就手被村民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调查之六:得癌症的多了蒋家庄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癌症这个词,是20世纪70年代。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县有线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村民们悲痛之余,私下互相打听,癌症是什么样的病,那么厉害,连国家都治不好。可见,40年前,癌症对于村民完全是很新的名词。如今,村民们因病去世的多了,而更多的病,都是在医院里查出的癌症。先是村民感觉某个部位不舒服,疼痛难忍,送去医院检查,往往都是癌症后期。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谁家发现有人疼痛,就很自然地猜想是不是得了癌症。癌这个字里有3个口字,病从口入,癌症也多是吃出来,喝出来的,更有空气中致癌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村民们得肺癌、食道癌、肠道癌的多,就很可能与空气、水和食物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村民们常年接触农药、化肥、地膜,这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村民们告诉我说,打除草剂的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气味很难闻;打农药时有时浑身红肿,洗澡都不管用;他们在田间地头焚烧地膜时,点着火走了,但空气中的二恶英致癌物却进入了大气,上百年不能降解,对于这一点,村民是不知晓的。蒋家庄的会计那里保留了村民死亡的较完整记录。过去有记录的19年中,总死亡人数为10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3人。调查中得知,农民死亡原因中,90%以上为各种疾病,其中以癌症为主。最近10年来,除了写明服毒、上吊死亡、事故外,该村农民死因多为癌症,而自然死亡的比例很小。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村庄农民平均死亡年龄65.73岁,除去自杀等意外因素,平均寿命70.63岁,其中,男性69.95, 女性70.99岁。过去20年中,中国人平均寿命中,男性为72.05,女性为75.35。与全国平均值相比,该村庄男性寿命下降了1.42岁,女性下降4.36岁。女性寿命下降超过男性,可能与农村妇女生活压力增大和替代男性从事有污染的农业劳动有关。无论哪种分析,该村农民的寿命已低于全国平均寿命平均值。女性寿命高于男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寿命下降高于男性,更应当引起重视。调查之七:尴尬的农村殡葬制度在蒋家庄,原来有块公墓林,过去都实行土葬,埋葬的都是蒋家庄去世的农民,以蒋姓为主,外性也允许。我们叫这片墓地为老林。老林里种植了很多树木,以侧柏为主,坟头上长满了草,小时候几个胆大的小伙伴经常进老林拔草。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这片老林被平整,如今变成了良田。然而,老林被平整后,没有来得及划出新的墓地,就赶上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就是分地单干。当时,村集体并没有将所有的土地都分掉,尚保留了5%的集体土地,、这些土地成了村民埋死人的首选之地。后来,这些集体土地也被承包了出去,这样村民就不能随便到别人家的承包地上埋棺材了,只要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就地掩埋,客观造成了坟头遍布农田的奇观。中国城乡实行丧葬改革40年以来,虽在城市减少了死人占地,但在广大的农村,尤其华北平原上的农村,似乎收效甚微。继火葬后,农民重新恢复土葬风俗,他们将骨灰盒放置在棺材中下葬,这样就造成了对待逝去亲人的新做法:火葬+土葬。火葬与土葬二者只能择一,而农民却将其二合一。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是:火葬增加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土葬因无固定的农村墓地,农民随地埋葬,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造成因无规则土葬行为,造成坟头遍布农田,对机械耕作带来困难。可见,农村殡葬制度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或者是借鉴城市的做法,恢复家族墓地,实现严格火葬,仅留骨灰和排位,减少占地;或者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恢复土葬(不经火化),但需要严格不留坟头,农民自己记住位置,到重要的纪念日祭祖。后者不占地,农村土地可永久耕作,农民不受平坟之痛。调查之八:勤劳未必能致富勤劳致富,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放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农村有些不灵了。由于农民的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或肉蛋奶,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且没有定价权,谁老实巴交种地谁就吃亏。蒋家庄村民蒋坚强是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农民。他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同时也是一名非常熟练的拖拉机手,还会养猪、养牛。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刚开始的时候,曾辉煌一时。他1978年初中毕业就回村当了农民,由于会经营土地,1979年就买上了拖拉机,1980前后就有2万多元的存款,是当年村里最早的万元户。30年来,他一直靠自己的勤劳伺候土地,非但没有像那些头脑灵活的农民那样过上好日子,还背了20万元的债务,已基本没有能力继续发展生产。我们了解到他返贫的原因如下:一是坚持务农。当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收入远比在家种地高的时候,他一直坚定地守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他将父母的土地还有农民不愿种的土地接过来经营,继续开拖拉机挣钱,同时养猪还养牛,积累了一个价值17万元的大院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辛苦努力并没有使他银行里有多余的存款,而是经常入不敷出。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像城里人的工资那样成百倍地增长,而是几十年来变化相对很小。35年以来,小麦玉米价格仅上升了5倍,远不如货币贬值的速度快,而期间城市工作人员的工资上涨了几百多倍!那些聪明的农民将土地撂荒,进城打工每年可得到2万元~3万元的净收入,相对于在家农民经营10亩地的收入。而前者要轻松的多,后者则非常辛苦,一年到头都不能休息,还不能生病。二是医疗风险。农民长期经营有一定风险的农业,不生病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蒋坚强就因搭建牛棚摔断胳膊进了医院。为治好胳膊,他花了近5万元。祸不单行,他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做电焊工,火星迸进了眼睛,治眼伤花了3万多元。三是孩子结婚与生子。农村给孩子定亲办婚事的费用越来越高,低俗的攀比之风直接造成了费用升高。以见面礼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为1007元,其寓意为“千里挑妻”,到20世纪末就变成了10001元(“万里挑一”),翻了10倍;到现在干脆上升到30003元了,又翻了3倍,美其名曰 “三生有缘”。如果男方拿不出见面礼“三生有缘”,女方扭头就走。盖房、定亲、结婚、一直到生子,费用最低15万元。蒋坚强就一个儿子,孩子从定亲到生子,将其所有的积蓄都搭上了还是不够。四是养猪赔钱。蒋坚强去年养殖了50头猪,本来想发一笔,不料遭遇猪瘟,大部分猪死亡,净赔3万元。五是为银行挣钱。由于医疗、孩子娶亲、加上那场猪瘟,蒋坚强为了在经济上翻身,只好冒着更大的风险去贷款,年息高达12%,以不动产做抵押,同时还要有亲戚担保。为了还银行利息,只有起早贪黑地干。这样,其收入的一大部分要还银行利息,等于为银行打工,贷款越多利息就越高。以上原因不但造成了当年万元户蒋坚强的返贫,也造成了许多相信勤劳致富、坚持务农的农民沦落为今天的欠债户,勤劳致富被逆淘汰。那么什么人在农村能够致富呢?据调查,下述3类人在农村是赚了钱的:一是牺牲生态环境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户。20多年前,有一家村民就在村头搞起来蛋鸡养殖场,养殖的废水直接冲进金线河,散发出来的臭味遭到村民暗骂。该蛋鸡场引进所谓的科学技术,让每只鸡一年可产400多个鸡蛋,常年不见阳光,抗生素、激素不断,他们生产的这种鸡蛋,自己也不吃,都被蛋贩子卖到城市里去了。这种牺牲他人生存空间的人能够赚钱,牺牲他人健康的人能够赚钱,更奇怪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将这样的人树立为典型,这不是鼓励农民赚黑心钱吗?二是侵占集体公共资源的人。村里没有什么工业,不料,原本不值什么钱的沙子却值了钱,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大量需要沙子作为建筑材料,沙子的价格很快上涨。有聪明人将集体的河道承包了去,雇铲车和捞沙船向河道要财富,于是原本有净化能力的金线河变成了臭水沟,但承包河道的人个个都发了财。三是能说会道的人。这类人衣着光鲜,上骗政府,下骗村民乃至亲戚父母,完全是不劳而获之徒。由于国家对农村的各项补贴,都是县级政府掌控的,这些人就使出了全部骗术,包括对官员行贿,竟然空手套白狼,争取到了200万的大沼气工程,可见政府的涉农补贴很多是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了。可见,当今农村勤劳致富已成过去式,许多农民被逼离开农村进城谋生,留下了的所谓有头脑的人,将德道良心和生态环境都变成了商品,发了财。而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蒋高明介绍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联合国大学咨询专家。曾任UNESCO-MAB-China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等。最早提出自然恢复理论以及“畜南下、禽北上”战略构想;针对风沙源治理、食品安全、生物入侵、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等建议,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研究成果曾两度进入西方大学教科书,并被美国《科学》杂志长篇报道。2006年创建弘毅生态农场,坚持“六不用”经营农业,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和转基因,并身体力行地在全国推广弘毅农业模式。

第12篇:李庆国博士生导师简介

李庆国博士生导师简介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政治面貌:

职称职务:李庆国 男 1963年6月 汉 中共党员 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学院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学院

邮政编码:41008

2电话0731-8822004(O)

E-mail:liqingguoli@yahoo.com.cn

学科专业领域: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主要研究方向:模糊数学理论与应用、格上拓扑、Domain理论、信息系统理

论和粗糙集

主要工作经历:1990年3月获湖南大学数学学院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参加工作。1994年至1997年脱产在湖南大学数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数学系作访问教授。2000年12月起担任湖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常务理事,数学核心刊物《模糊系统与数学》杂志编委。2005年9月至现在担任湖南大学科技处处长。

曾获2008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义连续格及其拓扑应用研究》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四项。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模糊概念格理论及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两项部省科研课题。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义连续格及其拓扑应用研究》

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广义连续格及其拓扑应用研究》

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映射扩充的格论处理》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德摩根拓扑代数》

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连续格上的拓扑》

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义连续格上的拓扑》

7.国家机械部科技基金《德摩根拓扑代数的可度量化研究》

2005年以来主要代表性论文如下:

1.李庆国, The m-convergence theory in fuzzy topological spaces, Quaestiones Mathematicae,28(1)2005,123-135

2.李庆国等, Bilinear operators on Herz-type Hardy spaces on locally compact Vilenkin group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2005,21(3),599-612

3.李庆国等,Formal topology,Chu space and approximable concept,Concept Latti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005(162),158-165

4.李庆国等,Residuated lattices and lattices effect algebra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7,158(8) 904--914

5.李庆国等, Construction of rough approximations in fuzzy sett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7,158(23) 2641—2653

6.李庆国等, Stone compactification of additive generalized-algebraic lattices, Applied General Topology,8(2)2007,309-317

7.李庆国,Fuzzy subspace and local compactne,J.of Fuzzy Mathematics,!5(1)2007,131--139

8.李庆国等, Partial residuated structures and quantum structures, Soft Computing, 2008(12),1219—1227

9.李庆国等, Generalizations of approximable concept lattice,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LA06, 2008,107—122

10.李庆国等, Control of Hopf bifurcation in a simple plankton population model with a non-integer exponent of closur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8(200)220—230

11.李庆国等, Spaces with Uniform weak-bases, Studia Scientiarum Mathematicarum Hungarica, 2008,45(3), 353—360

12.李庆国等,Convergence behavior of delayed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without periodic coefficients,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2008(21),1012-1017

13.李庆国等,Nondoubling measure on Vilenkin group, Acta Mathematica

Academiae Paedagogicae Nyiregyhaziensis, 2008(24),215—220

14.李庆国等,A multiplicative Schwarz iteration scheme for solving the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with an H-matrix,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9(430) 1085--1098

15.李庆国等,Lie triple derivation of the Lie algebra of strictly upper

triangular matrix over a commutative ring,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2009(430) 66--77

16.李庆国等, Generalized continuous posets and a new Cartesian closed

category, Applied Categorical Structure, 2009(17)29---42

17.李庆国等, The generalizations and Cartesian closed subcategories of

semicontinuous lattices,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2009,29B(5).

18.李庆国等,一般拓扑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专著)

第13篇:武汉理工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

附件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

(2010年6月23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共68人。)

一、校内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61

人)

产业经济学高萍陈冬林杨琦峰

思想政治教育夏江敬徐志远

设计艺术学易西多管顺丰张黔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徐晓英

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建筑材料与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及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动力机械及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矿物加工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智能交通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工程结构环境工程工程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

刘立胜戴玉堂赵燕 史晓亮 吴超仲 吴青

曹明贺程晓敏王发洲 王欣宇 陶海征 赵文俞 魏明锐

张东生郑建彬

徐宁谷倩李孟 徐家云 王军武

雷绍民苏义鑫

杨家其袁成清刘清胡勇吕林 刘敬贤 苗张木

李晔叶建木

程艳霞1

朱四荣 朱宏辉 李远志 韩建军 童杏林 高曙 黄斌 高惠民 徐良杰 朱汉华 初秀民 李廷秋 夏世斌 孙习祥 朱国甫 麦立强 饶文碧 曾德芳 徐宏毅

科技与教育管理张安富

二、校外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7人)

设计艺术学李富春(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学曹春娥(景德镇陶瓷学院)罗凌虹(景德镇陶瓷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黄志超(华东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谢永和(浙江海洋学院) 环境工程夏建新(中央民族大学)蔡俊(湖北工业大学)2

第14篇:出国留学硕士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To:

EPU Committee From:

Prof.******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Tel: Ref.

Recommendation letter for ****** Date.

Dec.2014

Dear ******, I take great pleasure to write this letter of reference for ******, a doctoral candidat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t the Key Laboratory of 3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in ** University.As her doctoral supervisor, I have witneed her performance well and potential of advanced studies.Since Sep.2013, Ms.**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automated texture mapping of building models based on oblique photogrammetry.I’ve learned that she also participated in some research projects about the calibrations of multi-sensor integration including airborne LiDAR, POS and Camera during her graduate study.Through a series of projects practice,she has excellent programming ability, favorable research ability and stro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She masters the the entire workflow of advanced mapping methods including oblique photogrammetry,airborne LiDAR, etc.In nearly 3 years of cooperating with her, she has showe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eam work spirit, paions a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ability of quick learning.Ms.** has quite an active and precise mind.She can independently lead a team of certain research subject.It is worth to mention that Ms.** is both intelligent and diligent.I have been very impreed with her use of English as a tool to read foreign publications and journals in order to stay abreast with the advances in the field around the world.

I believe Ms.** devo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coupled with her pleasant personality and proficiency in English, will make her an ideal candidate you are seeking for your scholarship program.I recommend Ms.** without reservation and shall appreciate your favorable consideration of her application.

Sincerely Yours, Prof.**

第15篇:各博士学位点博士生导师简介

各博士学位点博士生导师简介

081701化学工程

计建炳(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超重力场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联系方式:0571-88320053,jjb@zjut.edu.cn

裘俊红(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850,qiujh66@126.com 董志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联系方式:0571-88323603,dongzy@zjut.edu.cn

081702 化学工艺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工艺、有机催化、化工过程数学模拟及装置优化。联系方式:0571-88320208,Renjie.R@263.net

081704应用化学

马淳安(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与电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电催化、能源电化学、环境电化学。联系方式:science@zjut.edu.cn 徐振元(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友好农药、绿色有机合成、催化加氢。联系方式:chrc@zjut.edu.cn 许丹倩(女)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绿色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研究。联系方式:greenchem@zjut.edu.cn 高建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功能染料暨新型有机光电材料。联系方式:gdgjr@zjut.edu.cn 严新焕(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与绿色化学。

张诚(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与应用、功能复合材料。联系方式: czhang@zjut.edu.cn 盛嘉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功能材料。联系方式:jw-sheng@zjut.edu.cn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高分子材料。联系方式:zhongmq@zjut.edu.cn

081705工业催化

李小年(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催化、绿色催化氢化。联系方式:0571-88320409

刘化章(男)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剂工程与技术、C1化学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063 严巍(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氢化技术与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583 裴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不对称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629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催化、石油加工与化工工艺。联系方式:0571-88320208 张文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催化、金属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394

081721 材料化工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合金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418,zhongmq@zjut.edu.cn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彭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床与工具技术。联系方式:pengwei@zjut.edu.cn 赵燕伟(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联系方式:zyw@zjut.edu.cn 柴国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联系方式:chaigz@zjut.edu.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jlyuan @zjut.edu.cn 冯定忠(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造业信息化与物流工程。联系方式:fdz@zjut.edu.cn 程成(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chengcheng@zjut.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张立彬(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lbz@zjut.edu.cn 宋玉泉(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超塑性与塑性加工技术与装备。

计时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视觉、检测与信息处理。联系方式:jishiming@zjut.edu.cn 阮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流体动力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wxmin@mail.hz.zj.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亚纳米级加工技术与理论、机械系统信号处理及故障诊断。联系方式:jlyuan@zjut.edu.cn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高增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zlgao@zjut.edu.cn 卢炎麟(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anlinlu256@163.com 刘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lyyjs@mail.hz.zj.cn 蒋炎尧(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jang@unr.edu.cn 方德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dmfang@zjut.edu.cn 楼白杨(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材料技术及应用。联系方式:loubaiyang@163.com 彭旭东(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xdpeng@zjut.edu.cn 陈学东(男)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chenxuedong@hgmri.com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网络化控制与远程监控、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0571-85290172,wwl@zjut.edu.cn 俞立(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网络化控制系统。联系方式:0571-88320287,lyu@zjut.edu.cn 王守觉(男)研究员、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神经网络和信息科学。联系方式:010-82304555,wsjue@semi.ac.cn 李未(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高速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

曹一家(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联系方式:0571-87952702,yijiacao@zju.edu.cn 冯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微特电机、传感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3-3641897,zjhzfh@126.com 孙明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电气传动与控制。联系方式:13989801161,mxsun@zjut.edu.cn 黄德才(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506,hdc@zjut.edu.cn 杨东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启发计算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0571-85290087,ydy@zjut.edu.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13858050065,ggzhou@zjut.edu.cn 乐孜纯(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5290308,lzc@zjut.edu.cn

020206 国际贸易学

程惠芳(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与模式研究。联系方式:chf@zjut.edu.cn 谭晶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联系方式:tanjingrong2002@yahoo.com.cn 王丽萍(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物流系统优化与电子商务。联系方式:wlp@viston.com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池仁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chirenyong@mail.hz.zj.cn 徐维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联系方式:xwq@zjut.edu.cn 汪少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投资分析与管理。联系方式:zjut_wsh@yahoo.com.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经济系统理论与应用。联系方式:genguiz@yahoo.com 宣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009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管理。联系方式: wwl@zjut.edu.cn

081703 生物化工

沈寅初(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 郑裕国(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zhengyg@zjut.edu.cn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钱俊青(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17,qjq@zjut.edu.cn

081720 环境化工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绿色工艺与资源化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化学(水处理药剂)、手性分离技术与药物环境安全、环境分析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盛光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有机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分析技术、污染生态修复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243,dansheng@zjut.edu.cn

100701 药物化学

苏为科(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合成,绿色化学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752,suweike@zjut.edu.cn

第16篇:博士生导师王善平教授简介

博士生导师王善平教授简介

王善平,男,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攻国际会计与审计理论,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

一、二层次,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政协湖南省委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民建湖南大学北校区支部主任委员,湖南省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技术监督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会计学会理事。

1983~1987年就读湖南财经学院工业会计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1995年就读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从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

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和独立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提出的“会计国际化的理性选择观”(1993)、“会计信息市场论”(1995)、“合并报表控制者服务论”(1999)、“国际会计国际企业特殊问题会计论”(2000)、“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理论”(2001)和“独立审计诚信理论”(2002)等,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有广泛影响。特别是,博士论文提出的“独立审计产权保护说”(2004)被答辩委员会专家认为在独立审计本质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现致力于产权保护审计的制度问题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独立审计管制及制度改进研究》(70372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建设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研究》(99BJY011)、财政部重点会计课题《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与《合伙文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证券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制度优化与有效竞争问题研究》、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审计理论研究》等项目。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独立审计权责结构研究》(2006)、《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2002)、《国际会计研究》(2001),《中国股份公司财务管理》(1992,合著)。

论文《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等荣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

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

二、三等奖若干项。E-mail:联系电话:07318684808

第17篇: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博士生导师一览

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博士生导师一览

丁大钧 (1923—),安徽无为人,1948年安徽大学毕业,教授,首批博导,培养博士31名、硕士70多名。国内外兼职20种,93年退休。完成砼和砌体系列试验含10批计23年长期荷载试验。提出砼构件刚度裂缝计算纳入国家设计规范TJ10-74。合作开发砼深井管代替铸铁管,打井深达830M。改进砌体局压理论,创横配筋新理论。创有限基本构件法 FFMM和近似统一地基模式,指出国内外规程中关于箱基和上部框架共同作用的“叠板法”理论错误,提出“组合深梁”法使配筋合理,一般可节约钢筋,“反盆式”沉降法从理论上解决箱基漏水问题。指导研究生完成抗震自控及减震研究,3项已实用。出版书38本,执笔1100万字,中文论文近300篇,国际会议英文论文60篇,25国11语种论文110篇刊于40种国际学报,25种为核心刊物,20多篇摘要刊于EI和SCI。在国内43所大学(含港澳台12所)等讲课100次,国外31所大学等讲课40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0多次,含2002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吕志涛 1937年11月生,浙江省新昌县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系,1965年6月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86年6月审批为博士生导师,同年7月升为教授。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四十多年来,为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完善了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如提出了两类斜裂缝理论、抗剪设计方法和双向偏心受拉计算公式等;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开拓了预应力技术应用的新领域;为我国不少重大工程(珠海海关、北京西站及南京电视塔等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解决关键问题,承担了设计、研究和计算工作。

已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著作7本。曾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共20项。已招收和培养博士生48名,硕士生61名,国内访问学者13名。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6)、“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0)、“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1999)、“全国模范教师” 等荣誉。

宋启根,1932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材料与工程科学部评审组成员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现任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结构非线性分析及新型高层建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高校博士学科点基金等项目。研究成果“圆筒煤仓设计技术”及“钢筋混凝土板壳的非线性分析及相关问题”、“EDSS工程设计系列软件”分别获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对南京市体育馆的网架屋盖作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中国科学》(英文版),美国ASCE学报等权威刊物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发表了《钢筋混凝土计算力学》等著作。指导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含外国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及国内外访问学者共69名。主讲多门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课程。

程文 ,1936年3月出生在浙江省平湖市,1957年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留校。1988年评为教授,1992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工程抗震与减震研究中心主任。

程文 教授一直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第一线工作,是“九五”、“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主编,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南京电视塔风振控制的研究”中方负责人。现在主要从事多高层建筑抗震理论及应用技术;工程结构隔震、减震与振动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多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经指导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有5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7人。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蒋永生,1937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工民建专业并留校至今。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和地下结构工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为博士生导师。1986—1997年任土木系副主任、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土木工程学报编委,南京市九届政协委员、江苏省八届人大代表。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度江苏省高校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长期主讲土木工程概论、混凝土结构学、地下结构等课程,编写和参与编写教材、参考书11部。“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能力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及地下结构工程。获部省级一等奖的有“高强混凝土结构变形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方法的研究”等2项;二等奖的有“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力学分析的新方法”、“预应力钢骨高强混凝土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转换层结构体系应用研究”等3项;另有三至四等奖7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EI收录7篇。在指导和培养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的有38名、博士学位的13名。

蓝宗建,1938年4月生,福建省龙海市人。1961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从事高等教育40余年,现任东南大学工程结构体系与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为全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蓝宗建教授一直从事结构工程学科的科研、教学和设计工作,并长期参加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具有丰富的科研、教学和设计工作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几十年来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变形和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多层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振动控制以及混凝土砌块建筑等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编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书籍10余本,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教委、建设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和优秀教材奖等近十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赵惠麟,1937年1月生,1965年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结构力学方向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科研及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现为国际空间结构及薄壳结构学会(IASS)会员。

赵惠麟教授于1972年参加了“江苏省万人体育馆网架屋盖的研究”;1978—1982年参加了“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编制工作;从80年代起从事适合中国国情的“轻质、高强”结构体系研究工作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反映到国际空间结构规程的相关内容中去,目前正处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的过程,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为此,自1987年来曾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部、省级项目资助。自80年代以来共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部、省级鉴定3项;获国家创造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要论著有:《穹顶网壳分析、设计与施工》、《悬索屋盖》;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80余篇。

汪凤泉,1940年11月生,安徽宿州市人,现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批准为南京市劳动模范,1994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振动理论与应用和动态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过工程力学、机械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或博士点的建设工作。

先后为研究生讲授过“振动理论”、“振动控制”、“机构故障诊断”、“试验振动分析”、“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波动反演理论”以及力学有关基础课程。近年来指导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30多名。先后主持完成“123工程配套研究”、“高频振动校准技术与标准装置”、“军用电子设备振动与冲击标准”、“基础结构动态诊断”、“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振动与超声凝固”等国家与省部委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光华科技二等奖1项。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其中EI、SCI收录20多篇。发表专著有《振动分析》、《试验振动分析》、《机械故障诊断》、《基础结构动态诊断》、《工程师机械振动》、《电子设备振动与冲击手册》等10多种。

单建,1946年6月生于江苏泰州。1964年至1970年、1978年至1981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东南大学土木系任教。1987年至1990年赴英国留学,在Warwick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工程系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力学类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

单建教授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主要成果包括:就读清华期间参与分区混合变分原理及分区混合有限元法的研究,对有限元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及断裂力学作出贡献;在英留学期间,将分区混合变分原理成功地应用于索网与蒙皮共同工作的力学分析,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荷载缓和体系引入国内并对其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果;首次提出自平衡单元的概念并获得相关研究成果。单建教授参与空间结构的研究和设计,包括主持了泰州师范体育馆索网屋盖及其支撑体系、东台热电厂供热管道悬索桥结构的分析和设计等。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郭正兴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学习;1885年9月至1987年3月在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研修。

郭正兴教授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施工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4项;在《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出版了施工方面的书籍4本。现为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建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郭正兴教授近年来直接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主要有: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工程、南京世纪塔工程、南京长江二桥工程、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上海新浦东国际博览中心工程、山东威海体育中心工程、哈尔滨国际体育展览中心工程、江苏润扬桥工程、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等,现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施工顾问、南京赛虹桥立交施工顾问。

李兆霞88年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波兰科学院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所(IPPT)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5年东南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第二期博士后。1998年至200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作为访问研究员从事结构损伤识别和分析评估理论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曾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混凝土损伤力学)和江苏省“333”工程首批项目资助。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出版和发表学术论著七十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三十多篇次。主要学术领域:损伤力学及其在结构工程的应用、大型工程结构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状态反演、损伤识别和评估、大型复杂结构有限元建模及其计算、结构疲劳损伤评估和材料损伤本构理论等。在上述学术领域内,目前正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李爱群,1962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C&PC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控制及健康监测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和南京市土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建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抗风、工程结构隔震减振与振动控制、工程结构新体系、结构安全性评价与健康监测等方向的研究。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级中美合作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等科研项目。已培养和正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人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项、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编著书籍5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何小元,1956年9月18日生。1982年1月在华东工程学院(现名南京理工大学)获力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3月在南京工学院(现名东南大学)获固体力学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微电子机械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实验力学》和《力学季刊》编委、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第九届政协委员。10多年来,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参加完成20多项国家和部省级项目。其中,2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主持研究的项目中2项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曾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微电子封装、微电子机械系统和高层建筑测试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在光测力学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目前正在进行MEMS材料与结构动、静态力学性能测试技术方法、工程中的现代力学测试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表征方法等研究。

孙宝俊,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10生996年应邀赴英国Nottingham Trent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学成回国。现任教育部东南大学RC&PC重点实验室桥隧研究室主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学会(PCI)成员,高等学校博士、硕士点基金通讯评议员。

孙宝俊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建筑、桥梁与隧道结构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标准规范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交通部与江苏省交通厅攻关项目、国家和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科研项目;参加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南京玄武湖隧道等大型工程审查;出版专著3部、教材3本;在PCI、Structural Engineering(美)、The Structural Engineer(英)、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英)、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EI检索);指导博士后2名(其中1名已出站)、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名,被评为首届“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

梁书亭,1964年7月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91年12月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2月晋升副教授,1999年5月晋升教授,2001年5月晋升博士生导师。现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结构体系与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RC&PC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结构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江苏省土建学会,结构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目前,参加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赴西部挂职锻炼,任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混合结构体系及其减震抗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省部基金6项、横向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南京市首届十大科技成果1项,其他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等收录10余篇),撰写科技著作及教材5本。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专业课4门,指导硕士生20余名,协助指导博士生10余名,指导博士生3名。

戴航,1964年4月生 。 1985年、1988年、1991年分别于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等工作。曾获东南大学亿利达优秀青年教师奖和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1993年作为合作研究员,前往美国Integraph Training Center接受ACAD计算机专业培训并从事合作研究。1994年至1996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香港大学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专题研究。 研究领域:1、建筑结构构件及体系的减震抗震方法研究;2、结构物的静力和动力非线性分析;3、结构新技术与体系建构等。研究和工作成果: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国家教委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9年关于高层建筑抗震的研究成果获英国皇家工程师协会Telford Premium 年度大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和EI摘录。曾主持或参与重点工程设计多项。

曹双寅,1962年12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83年7月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9月在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与鉴定、结构防灾能力评估、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以及工程结构加固与改造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有关科研论文50余篇,编写有关论著(教材)7本,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级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及科技服务项目40余项。目前,担任全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全国贮藏构筑物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土建工程改造优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等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工业建筑》杂志编委会委员。

吕锡武,教授、博导、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1990年9月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访问研究,1998年7月境研究所做日本地球环境基金Eco-frontier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饮用水微污染净化和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和生态水处理;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和装备;水处理过程地球温暖化气体逸出控制。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过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5部。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沼气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水处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王世和,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11月生于在江苏省东台市,1970年大学本科毕业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国立水处理研究所访问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及资源化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包括:①高性能水处理工艺、技术及原理②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及综合处理技术③城市污水生态处理及回用技术④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理论与技术⑤环境规划与管理。先后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部省级课题及多项横向委托课题的研究 Research》、日本核心期刊《下水道协会志》及国内《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中国给水排水》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高教出版社等出版教材、专著3本,5项研究成果鉴定评价为国内首创或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优秀课程奖、优秀教材奖五项、其他奖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现为国际水质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nce

、美国纽约科学院、日本土木学会等国际组织成员及国内多个学术组织成员,并兼任部分学术职务。s

孟少平,1960年10月4日生,博士,教授。1985年1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是吕志涛院士的主要助手。1986年木工程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预应力体系应用与理论研究,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抗震能力设计与评估和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性能控制研究。已培养和指导研究生30多名,公开发表的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了包括国家、省重点工程在内的200多项实际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论证及工程质量控制。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重点科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重点工程研究项目20多项。近十年来获各类省部级技术进步奖8项,其中,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现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华东预应力技术联合开发中心主任,中国钢协预应力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预应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江苏省“333”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成虎,1955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射阳县,汉族。1982年3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7年3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管理系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2001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建设和房地产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著有《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现为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修信,1960年5月生,工学博士,马德里理工大学 博士后出站。现任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理论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地震工程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科研方向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建筑结构抗震抗风抗火抗爆计算,桥梁设计与抗震隔震计算,城市曲线高架桥设计与计算,钢结构设计与制造,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结构损伤检测与健康诊断,大型结构非线性有限元静力与动力分析,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与体量优化,建筑可持续发展等。负责完成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四项,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部省级项目三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校级科学技术奖和教学成果奖多次。编著书籍一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第18篇:白彦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彦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

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北京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美容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实用皮肤科杂志》编委。全国第二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学习工作经历:1984年-现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0年曾公派到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皮肤科研修,1994年曾在泰国皮肤病研究所研修获Diploma,2003-200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05-200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

专业特长:擅长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断、治疗各种皮肤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过敏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痤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皮肤科疑难杂症,通过综合疗法,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主要学科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银屑病的治疗与机理研究。曾自制过治疗湿疹和银屑病的内外用药物,作为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项目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获得满意效果,并进行了相关机理的研究。

科研情况: 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中日友好医院课题共6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旨在规范银屑病的外治疗法。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1名。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国内医学著作6部,任副主编著作1部。

第19篇:在博士生导师培训会上的总结发言

在博士生导师培训会上的总结发言

研究生院院长苏忠民教授

(根据录像录音整理)

首先让我们再次向王恩波老师和于群老师所做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的培训会上,史校长对我校近几年在研究生培养以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上岗的博士生导师和在读博士生提出了要求与希望,同时也为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位老师分别结合各自学科领域,交流了自己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些观点和做法使我深受启发,也希望对各位新博士生导师今后的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也是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继往开来的一年。继去年取得优秀博士论文“零”的突破以后,今年我校又有两篇博士论文,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分别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博士论文,这标志着我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增加的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和艺术硕士4个专业硕士学位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促进净月校区应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增设,进一步拓宽了我校专业学位的培养层次。新设立的研究生教改基金和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体现了学校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研究生国际教育处的设立,加快推进了我校研究生国际化的进程,为提高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提供的体制保障。这一年,我们与地方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已有15所地方院校与我校协定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有195名研究生在协议高校生活和学习,联合培养工作大力推进了吉林省地方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校在研究生层次上实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又一范例。

成绩与荣誉只不过说明了过去,今天我们又站在研究生教育新的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秉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认真总结经验,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明年起,国家将全面实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硕士生中的招收比例将逐年提高,最终达到1:1,学校的硕士生教育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必须及早在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准备。我们还要走出去,做好生源组织和宣传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录取考生中98

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录取比例。

明年,研究生培养工作将主要围绕进一步落实培养方案,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规范研究生教学秩序,重点做好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的制定及其网络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制定完成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做好首届教育博士的培养准备工作。完成研究生教改基金项目和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的立项申报、评审和中期检查工作;制定《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加强对研究生教学进行检查的力度,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秩序。

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研究生国际交流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出国留学与联合培养的渠道,积极做好201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工作,力争使研究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导师资助体系,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继续争取社会各界在我校设立社会奖助学金,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比例。适时在校内开展博士生学术论坛活动,浓厚校内学术气氛。积极推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强化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明年我们将在继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第十一次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力争使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数量有所增加。

2010年我校有1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有8篇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我们将力争使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的数量再有所增加。

从明年上半年开始,研究生院开始使用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加大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查力度,为促进研究生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积极创造条件。

上述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各学院和广大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理解,也离不开研究生院全体同仁的努力工作。我谨代表研究生院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对研究生院工作的一贯支持,也希望今后我们能够精诚团结,齐心合力共同把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建设得更好。

新年将至,我也借此机会,代表校研究生院祝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第20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聘任合同

编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

聘 任 合 同

姓名所在单位(海外)

聘任方(简称甲方):哈尔滨工业大学

受聘方(简称乙方):

受聘方合作导师(简称丙方):

甲、乙、丙三方自愿签定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条款。

第一条聘任与聘期

甲方聘请乙方担任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的聘期为4年,自乙方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起生效。

第二条对乙方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时间要求

1、工作任务:在相关领域的前沿方向,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并进行有关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具体包括:

(1)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修课计划。

(2)为博士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3)指导博士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

(4)指导博士研究生采用汉语或英文撰写学位论文。

(5)负责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

(6)为相关领域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

2、工作时间要求:自招收指导博士生后,乙方每年在甲方工作的时间累计应达到1个月;或者安排所指导的博士生在境外从事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0个月。

如果博士生到境外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其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我校进行。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义务与权力

1.在聘期的前两年,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按照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身份公布乙方招生信息。

2.每年为乙方提供相应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名额。

3.按合同有关规定支付乙方工作补贴及往返国际旅费。

4.根据本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对乙方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

二、乙方义务与权利

1.完成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在甲方工作的任务要求及时间要求。

2.与丙方共同保证为博士生提供相应博士生培养基金中应支付的助研津贴。

3.在甲方工作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完成本合同第二条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及时间要求后,享受甲方提供的元人民币/年的工作补贴,及往返其永久居留国的国际旅费1次。如乙方一年中在甲方工作时间累计不满1个月,则工作补贴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比例计算。如乙方在甲方工作时间不满一周,则不予报销国际旅费。

5.乙方可使用甲方一切可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丙方义务与权利

1.作为乙方所招收博士生的副导师。

2.乙方不在甲方工作期间,负责对乙方所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协助指导与管理。

3.与乙方共同保证为博士生提供相应博士生培养基金中应支付的助研津贴。

4.帮助解决乙方来校工作期间所必需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第四条 成果的归属

甲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属于职务成果,其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等,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均应为甲方;申报的有关奖励和专利等,第一完成人均应为甲方。

第五条 考核

1.乙方来校工作时需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来校工作情况表”。校学位委员会专家组将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2.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每年需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境外兼职博士生导师年度工作情况表”,由学校专家组进行考核。

第六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乙方在聘期内如不能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职责,考核不合格,经甲方学位委员会常委会审议,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2.如果乙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2年内未招收到博士生或未对所招收博士生进行指导,则本合同自行失效。

3.如乙方在甲方工作时间连续两年不满1个月,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

4.如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乙方工作和生活条件,乙方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解除合同。

5.除发生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外,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处理,对合同有关条款的变更,应征得对方同意。

第七条 合同执行的相关事项

1.如合同到期时乙方所招收的博士生还有未进行答辩者,乙方应继续指导博士生至毕业,或由丙方继续指导博士生至毕业。

2.在乙方的聘任期内,如果已经没有博士研究生,则甲方将不再支付其工作补贴。

第八条 附则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另一份交丙方所在学院备案。

甲方代表人签字:乙方签字:

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丙方签字:

年月日

*如乙方不能出席合同签署仪式,请附乙方在本合同上亲笔签名的传真件。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范文
《博士生导师推荐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