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型农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31 12:06:5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培育新型农民

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党的十七大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某某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为原则,进一步引导农民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提高素质、走向文明,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

一、以培训为手段,培育技术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致富农民是根本。针对全市农村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收入都相对较低这一情况,某某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的治本之举,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突出做到了“三抓”:一是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一方面编印各类农业科普资料下发到乡镇村组,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市政府下发了《某某市“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并组建了由市农业局、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50多人组成的现代农民教育宣讲团,下发了现代农民教育宣讲团教育菜单,同时成立了30多

人的科技下乡小分队,把一些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致富提供实用技术、技能服务。针对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家禽、家畜的流行性疾病,市农业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动物防疫法》,同时,以会代训,对乡镇领导、村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尤其是养殖大户做好基础性防疫工作。近年来,某某市每年开设技术讲座30场次,印发科普资料2.4万份,并在电视台开办了《农业科技之窗》栏目,现已播出节目近60期。二是抓职业培训。各乡镇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学校等阵地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张桥镇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南沙镇利用江苏省科技示范基地、蔬菜大棚基地、养鹿基地进行技术培训。三是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某某市把强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拓展劳务输出的重要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潜力,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确定了15所职技校作为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设置50多个长线和短线专业,如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劳务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或外出就业的“技术含量”。目前,“订单式”培训已成为某某市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每年培训劳动力都在六千人以上,使某某的“技术蓝领”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争相签约的“抢手货”。

二、以典型为示范,培育经营型农民

“会经营”是指新型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某某市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教育作用、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帮助更多的农民长见识、添本领、忙致富、奔小康。分界镇七贤村优秀农民经纪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曾小明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无偿地将家禽种养殖技术、市场行情和信息需求传给乡邻,较好地带动了群众致富,全村涌现出50多个养鸡专业户。市农业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曾小明的事迹和经验,并让市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曾小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农户加入到种植大棚蔬菜的行列,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曾小明式”的种养大户。此外,该市还在“公司+农户”上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带动,发挥农村各类协会的纽带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市场,学会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在农民致富教育的实践中,不少乡镇的农民自发成立了养兔、蚕桑、银杏、养羊等专业技术协会,市、乡两级政府支持和引导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不少群众主动接受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技能培训,相互间传授技术、交流信息,探讨市场行情,形成了协会加农户的帮带格局,成了推动农民致富的好形式。元竹镇蒋堡村养兔专业户蒋文清养兔致富后,义务传授养兔技术给周围群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一下子涌

现出100多户养兔专业户。在此基础上,该村成立了自己的养兔协会,进行养兔专业技术培训,使该村成为养兔专业村。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育文化型农民

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的新形势,某某市通过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使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近年来,市文化部门到基层图书馆业务辅导4000多人次,帮助基层整理图书资料60余万册次,扶持创建万册图书馆11个,送书下乡50000多册,市歌剧团下乡演出近700场,观众110万人次,市影剧公司送电影下乡400余场。“三下乡”活动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哺育了农村文明新风。二是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不少乡镇建起了图书馆、文化活动室,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群众在劳动之余可以到图书馆读书,在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开展文体活动,从而充实、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某某市抓住“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验收的契机,全市已有13个乡镇建成省级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三是努力激活农村文化活动主体。某某市曲霞镇文化站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农村文化礼仪服务小分队,成立全市首家农村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建立了某某市首家乡镇电子阅览室,全镇的文化产业和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新街镇组建文艺演出队,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编演了快板、小品、说唱等十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

目到各村演出。某某镇党委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搞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不断向农村输送多才多艺的文艺人才,服务农村文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文化熏陶。

四、以精神为引领,培育道德型农民

某某市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农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厚德开泰、奋发图兴”的新时期某某精神,使农民思想品德得到修炼,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一是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十星文明户”是农民自己教育自己的好载体、好形式,市委宣传部把这一活动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牢牢抓在手中,不断规范评选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并且每年都赋予不同主题。通过评选,教育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二是开展“四进农户”活动。各乡镇根据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宣讲团、志愿者服务团作用,积极开展文明、科技、文化、文娱进农户活动,狠刹封建迷信歪风,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文明镇、文明村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某某市在沿江“一区六镇”率先建设“文明高地”,把沿江地区建成全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使其成为对外招商引资的载体,群众投资创业的载体,真正发挥对一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同时,进一步打造黄桥的

创建品牌,扩大黄桥创建效应,提高黄桥知名度。针对农村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活动,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整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弘扬农村文明新风”活动,旨在增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创造整洁优美的农民居住环境,树立社会主义农村新形象。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危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推荐第2篇: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条主线,以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为工作方向,以劳动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工作重点,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拓宽农民眼界思路,提高农民学科学,力争通过轮训使全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村开设专题讲座5场次

邀请区委党校,司法局(所),执法单位相关单位开展普法讲座3场次

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指导观摩5场次

三、培训对象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

四、培训内容

重点培训农民价值观

普及农村法律法规

注重农民技能培训

五、培训形式

1、举办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培训,让受训人员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2、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村举办专题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3、典型示范。积极引导现有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学、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和积极性。

4、现场指导。农业局牵头、结合村农业站,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六、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2月1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定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置资料、确定场地等。

2、培训阶段。(2012年2月16日―2012年2月29日)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培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成立培训实施小组。

2、加强责任落实。为保证本次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培训实施小组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配合,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准备讲座场地和设备,做好参训农民的登记和资料发放,使大培训活动收到最佳效果。

3、加强宣传。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推荐第3篇: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拉溪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采取了加强培养、严格管理、分类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全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适合我镇转型期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镇、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

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推荐第4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推荐第5篇:新型农民学校工作计划

大王镇第六小学

2013年度新型农民学校工作计划

为扎实做好2013年度新型农民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县新型农民学校校委会要求,为切实抓好我校服务区内农民技能的提升培训,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运用相应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提高技能和稳定就业,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三个结合,突出大王特色。

坚持与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定向培训、劳务合作、对口扶贫、劳务代理等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合格的劳动力供给。

坚持与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相结合。加快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坚持与创新培训模式相结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两方面的优势,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二)坚持二个导向。在培训计划上坚持以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调

整升级为导向;在培训实施上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三)坚持一个创新。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导向、社会参与、个人努力的联动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农民子女安全教育专题(人次):1300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训(人次):1100

其他类型培训(人次):600

四、工作措施

(一)开展用工检查摸底,全面把握农民工情况。

从2013年3月开始,协调服务区内各办事处统一组织开展一次对农民工就业情况检查摸底,依托社区,采用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自报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办法,对服务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开展用工登记和就业登记,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以备今后建立农民工信息库。

(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

在用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定期自报和公开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数据库。要结合砀山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计划制订分期培训的具体方案,确定每期重点培训工种,编发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布,统筹组织农民工培训。

(三)规范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制定实施全县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培训学时上,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或专项能力资格培训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参加本省新开发工种技能培训的,由省统一学时标准。在培训内容上,应包括公共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以实操培训为主,公共课程教材统一使用。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协调提供技能鉴定和发证服务,适当降低收费。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6篇:新型合作医疗问卷农民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和满意度问卷调查

亲爱的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XXXX大学的学生,现在正在做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民意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有所了解和认知,为日后更好的实施和推广该政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帮助。此次调查纯为研究之用,不会侵害您的利益,请您放心填写真实情况。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1、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1岁以上

2、您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A、是

B、否

3、为什么不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

A、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在本地的就医可能性不大,因此不需要。

B、自己身体健康,生病的概率低,参不参加没有关系。

C、感觉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太难解决,不相信。

D、没钱看病,参加也没有用,而且每年都要交,反而增加负担。

E、其他原因

4、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是以下列哪种方式?

A、自己主动或经过村干部动员后参加

B、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村干部代替报名参加

C、被村干部强制参加

D、其他原因

5、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了解多少?

A、基本了解

B、了解较多

C、了解一点

D、一点也不了解

6、您觉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您的帮助多大?

A、帮助非常大

B、帮助较大

C、有一点帮助

D、没帮助

7、如果您生病后,一般会去哪里就诊?

A、私人诊所或村卫生

B、乡镇或县级卫生院

C、县级以上卫生院

D、依病情而定

8、您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是否复杂?

A、简单

B、可以接受

C、复杂

9、您对参合后报销比例的期望:

A、支持现有制度

B、不增加参保缴费水平下提高报销比例

C、增加缴费水平且增加报销比例

D、按分段缴纳费用,并按分段比例进行报销

10、参加医疗的保险,您觉得每人每年交多少保险费是合适的?

A、30元以下

B、3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

11、在您看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的药是否比外面的贵?

A、是

B、否

C、都差不多

D、依药品种类而定

12、您认为参加了“新农合”以后,医院的收费和以前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A、降低了

B、升高了

C、和以前一样

D、不太了解

13、有些时候您没有去报销医药费的原因是?

A、报销的过程很麻烦

B、属非报销的项目

C、不清楚哪些可以报销

D、补偿到得钱不多

14、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体印象是?

A、是国家的一种政策,有利于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减免农民医疗费用的一种政策

C、虽是国家的一项政策,但感觉作用不大

D、无法表达

15、您今后是否愿意继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A、是

B、否

C、说不准

16、您对新农村合作医疗有何意见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更明了,加大报销比例,加大公共卫

生设施,加强百姓监督,降低缴纳费用等等)。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推荐第7篇:08年新型农民总结

宜都市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项目工作总结

宜都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及“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一、2008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级项目单位之一,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共安排有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0个、确定基本学员400名,通过公开招标落实培训机构4个。一年来,各项目培训机构共进村办班150场次,培训专业农民5964人次,面对面现场到村指导150场次7193人次,完成项目培训任务的100%。

二、主要工作与基本做法

1、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全省项目工作会后,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斌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市财政拨付专项工作经费4万元。各项目示范村明确了班主任,挂牌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落实了固定培训教室,配套了课桌椅凳、电视机、VCD机,学员制度、班主任制度、学员名册及培训计划全部上墙。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所有教师、班主任参加的工作会 1 议,精心布置了培训工作。做到了组织健全,任务明确,设施完善,管理严格,操作规范。

2、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柑桔、茶叶、蔬菜、粮油培训的种植业村6个,生猪、鮰鱼、桑蚕养殖业村4个;培植“一村一品”样板村6个,分别是红花套镇南桥村(柑桔)、王家畈乡全福河村(茶叶)、聂家河镇白家淌村(桑蚕)、高坝洲镇白鸭垴村(鮰鱼)、陆城街道办事处三江村(蔬菜)和枫相树村(生猪);培养“学以致富的专业农民” 50户。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和产业发展要求,在前两年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了培训内容,加深了难度,坚持以农产品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种、养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民提供新品种,传授实用新技术,实现了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3、坚持公开原则,优选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定培训机构,承担进村培训指导任务。各培训机构以村为单位,建立教学点,落实培训场所,选拔培训教师,全面公开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学员。选拔1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负责进村任教培训,自编 7 个专业的教材461 套 ,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印发科技明白纸10307份。

4、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规范运作。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我市建立了合同制度、管培分离制度,班主任制度,培训卡制度,台帐制度,工作季报制度,公示制度,补助资金报帐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共九项制度,统一发放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校牌和反映培训过程、绩效的《培训卡》和《营农手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培训机构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培训机构与教师签定了责任书,落实了教师包村、包培训、包指导、包产业增收的职责,培训工作从起步开始就走向了制度化和规

2 范化。市项目办实行统一招标培训机构和教师,统一编印培训教材,统一上墙公示内容,统一培训台帐标准,统一培训教学规范。组织专班对所有示范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

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我市严格执行报帐制,培训经费按培训进度进行拨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耗材、教师补贴、交通费、购买和编印培训资料以及购买培训证书。到位项目资金1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工作经费4万元),我市严格按照省财政厅项目资管理办法操作管理,总支出151524元,其中教学耗材费11321元,教师补助28388元,培训交通费14895元,购买和编印培训教材、资料费45400元,购买培训证书1520元,班主任津贴10000元,项目办公室工作经费40000元。通过项目检查,未发现挪用截留等违纪现象。

三、主要工作成效

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清理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将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农业生产服务有机结合,培训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是加快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局面。柑桔、畜牧、茶叶、水产及桑蚕等传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色更趋鲜明,在村级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在项目带动下,全市共发展柑桔、茶叶3.5万多亩,全市100多个村,尤其是项目村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姚家店乡枫相村和聂家河镇丁家坪村通过三个年度的培训,已逐步建成为生猪养殖专业村。截止2008年10月底,两个村现有养猪大户105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3户。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8户,同比增加3户;100-500头以上的30户,同比增加7户;50到100头的67户,同比增加13户。预计2008年两村全年出栏生猪22500头,同比增加49%,生猪生产总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71%,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人平纯收入达5809元,同比增加919元,增长18.8%,人平纯收入增

3 加的部分中有775元来自于养猪业。由谭长春、魏坤、陈泽忠、邓平、陈绪华等的学员组成的枫相树养殖小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作为宜都市10个生猪出栏过万头村之一,枫相树、丁家坪村被评为2008年度宜都市养猪大村。

二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能人大户。在培训中我们着重选择农村能人和种养业大户为学员,通过培训学习他们既发展自己的产业又充当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在实用技术与农民之间搭建了一座稳固而又通畅的桥梁。全福河村学员陈明正在今年茶叶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今年仍实现销售收入190万元,比去年110万元增180万元,收购农民鲜叶94万斤,比去年81万斤增13万斤,鲜叶单价达1.137元/斤,比去年1元/斤增加0.137元,比同村斤价0.81元/斤高0.327元,比邻村斤0.71元/斤高0.427元/斤。枝城镇大堰堤村朱井国在柑桔销售不畅的特殊情况下,不放弃柑桔生产发展,引进山下红等多个柑桔优良品种进行栽培,实现了“人有我优”的品种布局。通过培训,学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一批学员走上了村“两委”领导岗位。枝城大堰堤村学员段红国是一名复员军人,通过连续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仅掌握了柑桔一般栽培技术,而且还经常到农户进行指导,特别是面对今年柑桔销售难的问题,他主动到北京联系市场,找客户,为农民销售柑桔,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在今年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三是造就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三园”基地。陆城办事处三江村地处我市西北郊区,三面环水,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虽有百年种菜历史,但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单产、亩平产值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民素质低、科技含量不足、防灾抗灾能力低,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江村被确定为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以来,通过30多次的集中培训,全体学员和大部分村民在思想观念和科技种菜水平上,在防灾抗灾能力上有了明显转变和提高。今年,全村

4 实现蔬菜生产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在全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由36%提高到39%。全村蔬菜亩平新增产值500元,人均增收200元。

四是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随着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批起点较高、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今年我市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注册社(会)员3378人,网络农户61500个,主要涉及柑桔、茶叶、瓜菜、畜牧、水产五大产业。在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主要培训机构——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的积极培育下,帮助红花套镇南桥村组建了“红花套镇柑桔产业合作社”。该社由16个柑桔生产大户,12个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自愿联结而成,按照章程和“加入自愿、管理民主、盈利返还”的原则共同进行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一年来,他们依靠科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采取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控水增糖、完熟采收等“十个一”的技术措施,培育了100亩精品园。2008年11月8日,该社成功召开了百亩精品园产品开园上市信息发布会,精品蜜柑每市斤售价达到5元,得到省地市各级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只是在传统的推广方式上赋予了一定新的内涵,但是由于开展培训的经费额度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农村大多数年轻者都已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非农产业,现有在家务农的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少数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紧缺,而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季节同步,客观上造成农事与培训的时间冲突。三是部分培训教师还没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2008年11月

推荐第8篇:新型职业农民总结

2016年新野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玉米)班培训 总 结

新野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训学员45名,从2016年11月15日-11月29日,在新野县天波酒店举行新型职业农民玉米培训班,选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60岁以下18岁以上的种植户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主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教育及现代农业,玉米、小麦、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法律法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等作物高产技术,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经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基本学到一技之长,相应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选强教师。根据培训班级专业需要,选择专业课教师,选择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准备好培训教材。教材购买和自编有:农民素养及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法律法规汇编、农资识别真假、以及教材汇编等6本教材,以及农业科技光盘,尽量满足学员学习要求。

三、选好培训对象。按照任务分解,准确遴选培训对象。培训对象要求,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品德端正、遵纪守法、有一定产业基础或经济基础,爱学习,勤钻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60岁的农民,需经村委会同意。

四、制定好培训计划。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介发布(第一批)的通知》(农办科〔2014〕33号)和南阳市文件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实训内容、天数、培训方式、培训教师、培训地点、考试考核等做出具体安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在培训计划设计上重视实习和实训实践活动。

五、改变教学培训模式。对应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科学划分培训阶段,适应农民特点和学习规律安排课程,以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为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情景式、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式,竞答式等方式,调动培训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六、交流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实习。帮助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照和比较,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根据培训课时要求,安排学员实验实习,参加农业企业的生产实践等活动。在实训时有专业人员具体指导,增强培训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

七、保证培训时间和后续服务管理。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今年的玉米培训班15天,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在后续服务上聘请2位专家,对学员及基地进行后续技术跟踪服务半年,确保学员学到技术和产业健康发展。

推荐第9篇:新型农民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提纲

一、项目摘要

二、产业(企业)简介

三、行业与市场分析

四、项目发展计划

五、市场开发与营销

六、组织管理

七、财务

八、风险分析

注:创业计划书由学员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编制完成后须由学员和指导教师签字,并留培训机构备案。

推荐第10篇: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改革的春风吹暖了祖国大地,幸福的生活普及了大江南北,在党对农村各项惠农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踊跃参加了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培训学习,深感体会很多很多。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农业生产的也有很多奥妙,真是行行出状元。在农广校学习十多天来,体会很深,肩上的担子感觉很沉,强烈的责任心也觉得很浓,只恨自己来的太迟太晚,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很有大作为的”。农村是一所大学校,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农业生产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年一个样,从传统的人工生产到生产操作机械化,这样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

在学习期间,我努力学习,倾听农业专家及老师们对果蔬栽培技术,科学种田方法精心的讲解,并学习施肥,防虫治病等技术。不懂不要装懂,勤思好学,学习过硬的科学种田技术,把科学种田的技术,做好传帮带的作用,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发家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村民,不辜负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希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是我们农民的好学校,感动最深、体会最好,衷心祝愿县农广校越办越红火,祝各位专家、领导技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与农民打成一片,为广大农民热情服务,做好农民的良师益友。篇2: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

心得体会

我叫xxx,通过参加本次新型职业农民“水稻班”的培训,本人心得颇多,感受甚深。特别是各位

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许多都是我们平时不知

道的。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似是而非的。老师的讲

课通俗易懂。

刘赋华书记讲的新兴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

发展新理念,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新型农民

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及要求,还有其他老师的

精彩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新型农民,我们要关心人民身体健康,种植绿色环保食品及蔬菜,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要注重环境污染与农药的安全使用。在

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要学习发达

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所

学知识,用到现实工作中来,依靠科学发展农业。 同学们,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

精品文档推荐 精选文档推荐

十行,行行出状元,让我们在党的光辉普照下,

努力学好农业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以

致用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添砖加瓦,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感谢区农业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学习机会,谢谢!

精品文档推荐 精选文档推荐篇3: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拉溪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采取了加强培养、严格管理、分类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全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适合我镇转型期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镇、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

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篇4: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光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2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00个,实际培训307个。于2012年4月20日前就组建起培训队伍,至5月底用2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棉花、玉米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棉花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专业肥施用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3人。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和农技师1名。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棉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棉花玉米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篇5: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二) 2015年3月12日,孝南区2014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产业培训班,在孝南区农广校的大力宣传和精心组织下,隆重开班了!全班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数61人。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

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没有忘记我们,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们陈旧的心灵。“ 爱国、尚农、勤勉、诚信 ”这八个字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为期十五天的学习培训当中,先后有二十四位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蔬菜安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建设中来。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蔬菜,提高蔬菜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整理思维,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我们国家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全面开花。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农村要强、富、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的>收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会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肖港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全面开花,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肖港万里小香葱“香飘万里” !

我相信:在座的61位学员一定不会辜负孝南区农广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用行动创造品牌,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诚邀孝南农广校的各级领导再来看不一样的肖港小香葱,不一样的肖港“新”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三)

本人叫余志明,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

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经过这次学习,我希望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迈开步伐,发扬出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传承朴实的作风,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11篇: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全体学员们大家好!

我叫许雷,来自蔡木乡巴彦宝拉格村。

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2017年新型农民培训班。在为期

天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等几门课程。对于一个自中学毕业后从未进入过课堂的我,无疑这是一个最佳的充电学习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我有着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平时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两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作为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礼仪、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

二、主要收获:

1、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最后,衷心感谢县政府、农广校、、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的领导、专家、老师、我也想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

第12篇: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6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某县农业局主办的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了短短的半个月的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1、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农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全社会进步才有保障。针对农业局此次投入这么大的人力财力搞培训,正是为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凭我们的老经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只有相信科学技术,加大科技、农机应用,才能让农业变得有效益。

3、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

二、主要收获

1、改善了自己农业知识结构。授课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经营管理能力。

2、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2

今年年初,我有幸参加了某农广校组织的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稻种植’大户培训班的学习。7天紧张愉快的理论学习,让我聆听到了省、市、区各级老师关于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水稻高产高校栽培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及法规、转基因安全知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超级稻适栽良种及栽培模式等课程。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同时,与60位种植大户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使得我较全面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刚出校门的有着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农业企业创办基础知识、农产品营销基本知识与技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专家、教授的参与式、互动式和实训教学就象是一顿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深入的学习,认真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新型职业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三个明显素质:一是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二是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三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认真学习新型职业农民基础和技能知识

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市场营销手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卫生和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建立客户与谈判定约、农产品品级鉴定、农产品储藏运输和了解财务等技能。这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期间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师生互动都让我从每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资经销商,我感觉近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部分农田被荒废,种田大户开始涌现。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资服务离不开“私人订制”。

这几天,通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取土实践,我感觉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亟需改进。农民种地很辛苦,但是粗放型的施肥施药对农产品和土壤的品质都造成了伤害。为什么先前农田边上的水渠、土坑里的水可以随便喝,而且味道清甜,但现在谁敢喝?为什么粮食产量上去了,除了卖给贩子或者国库,没有其他销路?为什么雨季旱季不再准时,老百姓普遍还是靠天收?为什么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多,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绕不开“生态”这个词。

生态农业,暂且不论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设施,细心体贴的“私人订制”式的农资服务对于我们基层农资经销商来说尤为重要。将来种地施肥施药,我们可以单独给一块土地“开小灶”,根据土壤营养成分和种植作物的具体情况来订制肥料和农药。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将作物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土壤一一进行生态模拟或者改造。

农民种地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生存发展!生存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温饱。现在我们这里,农民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那么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也是农民,尽管在农村开了店铺,我们的生意也照样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与农村的兄弟姐妹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无论我们是否也从事种植,为农民做好农资服务,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经销农资的,所做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事情。我们承载着促进农业发展尤其是协助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成长的重要历史使命。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引领和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我们还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掌握着农村作物的种植、防病、收购等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能加以整理并定向发布,提升的将不仅是农民的收入,还将深刻地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格局。一句话,农民富裕了,我们当然有钱赚。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种树乘凉。所以,经销农资,不仅要货真价实凭良心讲信用,更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做好相关农业服务。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应该围绕“私人订制”来进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同土壤的肥力不同,不同作物的营养也不同,所以凭借简单的经验种植是无法获得高品质高效益的。测土配方很有必要。另外农药的使用,也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病虫害耐药性增强,防治成本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那么,我们农资经销商该怎么做呢?简单的说,就是给每一块土地和每一种作物“开小灶”——量身定制肥料和农药。我们没有技术可能也缺少资金,但是没关系,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是支持这个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农民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向生态农业、新型职业农民靠拢。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积极做好新农村形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资服务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xx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农广校、镇政府、镇农技服务中心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老师、班干部,我也想表示我真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4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5

我今年47岁,初中文化,家住安陆市孛畈镇青龙谭村2组,20XX年12月份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推荐下,经学校领导批准,我参加了安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周的学习,让我体会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与农业发展新理念,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技能。

同时,专家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级的基本判断,惠农政策解读,超级水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质提升,改粳工程,高产优质良种应用与纠纷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农业减灾避灾技术,水稻机械育秧技术,理性看待转基因等等的讲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开了眼界,深受启发。

二、通过本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

懂得了仅仅依靠80亩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没有出路,我下定决心回去后扩大生产,流转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学技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谋求生存,追求财富,服务社会。

三、经过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新型职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尤其我们安陆是农业大市,地广人多,农业生产简单,很多农民崇尚外出打工赚钱,弃荒田地,确实令人忧心。那么,安陆农业如何走呢?我个人有几点小建议:一是我市农业局进一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二是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后,领导帮助其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想种地的人有地可种;三是集中全市专业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6

本人叫余志明,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经过这次学习,我希望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迈开步伐,发扬出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传承朴实的作风,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13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16年洪雅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文件节选)

一、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3)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4)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5)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6)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二、《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3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5]77号)

《关于做好四川省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业[2016]47号)

三、培训目标与导向

按照“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培育方式

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强化精准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支持提高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六、培训对象

重点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涉家创业者为主的生产经营弄职业农民,适当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55周岁。

第14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光大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2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00个,实际培训307个。于2012年4月20日前就组建起培训队伍,至5月底用2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棉花、玉米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棉花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专业肥施用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3人。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和农技师1名。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棉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棉花玉米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

第15篇:广饶县新型农民学校

广饶县新型农民学校

工 作 简 报

第32期

县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11月6日

大王镇“四轮驱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予民“金智慧”创造“新辉煌”

黄蓝经济区建设中,大王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的指示精神,立足新起点,紧紧围绕“培育一批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一批高素质企业员工、培树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抓实“一项教育、三项培训”,办好办活新型农民学校,予民“金智慧”,创造“新辉煌”,力争五年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大王,让大王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传承精神育强党性。新型农民学校创建 — 1 —

工作中,大王镇充分发挥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传统,弘扬新时期“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创业精神,将红色革命精神教育作为主轴贯穿培训始终。以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为主阵地,发挥刘集党校全省爱国主义、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面向全县所有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在烈士塑像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身份;通过瞻仰《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学党史、增党性;通过参观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刘集地道,观看《红色刘集》4D电影,亲身感受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增强党性意识;通过观看总书记视察刘集时的现场再现,创新实践、争创一流;通过开展“双爱月”活动,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今年以来,到刘集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的党员群众达到1.7万人次。

开展进企务工人员培训,提升技能增强素质。针对全镇企业多、工人需求量大的特点,在东部片区,依托大王职业学院,联合镇内大中型企业,采取村校企联合培训的模式,加强农民群众进企务工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大王职业学院建立劳动力转移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培训意愿,重点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教育,进行专业技能考核、认定,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学员进企务工,持证上岗。同时,务工人员回村还要接受权利义务、责任意识、奉献精神、道德文明等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素质,发挥—2 —

示范作用,推动村级发展。截至目前,已开展务工人员培训21期,培训1413人,238人转移就业。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增收创业致富。大王镇西部片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较早,种植、养殖园区和基地较多,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强烈。为此,依托万亩生态林场、嘉颐科技示范园、武圣府生态农业示范园、东方花卉示范园等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园区和黄河口甲鱼养殖基地等实践基地,建立“基地课堂”,采取“课堂培训+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实用技术水平。突出加强对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科技致富本领,将其培育成为“乡土专家”,带动身边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在全镇范围内挑选了26名致富能手,作为学用典型,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创业致富示范带动作用。嘉颐科技示范园采取“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方式,目前已开展培训6期,培训498人次,有6人开始自主创业。黄河口甲鱼养殖基地面向全县开展养殖技术培训23期,受惠1800人次。目前,全镇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93期,受训8527人次。

开展乡风文明培训,传承文化促进和谐。针对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步伐加快,农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的状况,将文明新风、文化传承作为全镇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总体要求,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举办文明礼仪、道德美德、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广场舞等培训班,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

— 3 —

在刘家社区新农村示范区设立教学基地,开展村庄“五化”、清洁能源使用推广、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利用每年开展的“十百千”活动、消夏晚会、金秋花节、励志书画展等文化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加强特有的齐笔制作、枣木杠子乱弹、吕剧等民间艺术学习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全镇已举办道德文明等各类培训268期,开展基地教学26场,培训1.4万人次。

陈官乡开展“全覆盖、分类型”教育培训

着力培育推动农村发展的“五大力量”

新型农民学校创建以来,陈官乡按照“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培训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定位,将全乡农民群众分为村干部、产业带头人、创业带头人、普通群众、“两栖”农民五个类型,将有培训意愿的群众全部纳入培训范围,无缝隙式开展教育培训,着力将农民群众培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五大力量”。

一是以分校为依托,培育以村干部为主导的领导力量。在普遍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同时,对村两委干部、村级组织负责人、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加强农村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培训,先后开展了“怎样干好村干部”、“如何做一名优秀村支部书记”、“围绕大局、服务群众,扎实推进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等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1700余人次,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抓工作落实的能力。

—4 —

二是以分校、4个教学点和17个实践培训基地为依托,培育以产业带头人为主导的骨干力量。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结合学员知识结构多样性特点,开设了棉花、大蒜、生猪、肉鸡、肉鸭、肉鸽等种植、养殖、加工方面10个主体班次,力争通过教育培训,将种养散户培养成种养大户、种养大户培养成创业带头人,达到“培训一个群众、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

三是以企业和院校为依托,培育以农村创业带头人为核心的示范力量。依托学历教育、大专院校,以具备创业能力的优秀农民为培训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开展以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新技术培训,培养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型农民。大力实施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先后组织农村创业带头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到高校参加培训3期,培训12人次;120名农民参加东营技师学院、职业学院学历教育。力争通过1-2年的培训,发展壮大盛通奶牛、奥通畜牧、光聚饲料、六和养殖等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产业带头人开公司、办企业,创办专业合作社。

四是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培育以普通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作用,村村创办农民夜校,拓宽教育渠道和培训覆盖面。针对群众精神文化活动需求、致富技能需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需求等,组织各村分别创办了文化夜校、实用技术夜校、党员夜校。文化夜校设置了文体活动课程,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党员夜校和实用技术夜校主要设置社会形势教育、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课程,引导党员发

— 5 —

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学习实用技术。夜校利用晚上农闲时间授课,针对群众培训需求确定授课内容,灵活采取群众点播、专家授课、致富能手说事等形式,增强群众致富本领,提高文明素质。

五是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培育“两栖”农民为主导的新生力量。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民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从事二三产业,形成了闲事务工、忙时务农的“两栖”农民群体。针对这一群体,采取了分类培训方式,对进企业务工人员,重点依托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劳动法规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对小城镇经营业户,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文明守法经营等方面的培训。

目前,陈官乡已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40余期,培训农民群众12000余人次。

报:市委组织部,市创建新型农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级领

导干部

发:县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成员,各基层党(工)委,

县直各部门、单位,县委组织部各室(中心)

共印100份

—6 —

第16篇:新型农民工程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农广校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2010年承担三里镇5个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按照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培训方案,及时同培训村联系,进村入户调查当地的种植情况和农民的实际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培训教师,编写培训教材,认真安排好新型农民培训各个阶段的工作,精心讲好每一堂课,扎实做好每一次现场指导,普及了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民素质,为产业调整做好了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一、认真制订培训方案,精心实施科技培训

农广校在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后,农广校成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班,按照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省市有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文件精神,提高培训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明确培训原则和培训目标。及时同培训村取得联系,进村入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意义、内容,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了解各培训村的农业生产情况、种植水平、产业规模;了解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个教师的特点,确定各村的培训教师。根据各村的生产特点,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结合农时确定培训时间。建立班主任管理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及时总结培训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同培训学员交流培训效果,精心组织

培训,确保培训的成效。

二、依靠村党支部,搞好培训组织工作

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我们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他们请进来,虚心倾听他们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把我们的工作安排向他们汇报。村干部认真向我们介绍各村的生产情况、农户的种植水平、文化程度,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等基本情况。村党支部书记任班主任,同培训教师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要求,一起制订培训课程,安排培训时间。村党支部和培训教师一起确定培训学员,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和学员学习制度,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制度保证。按照培训计划,精心组织每一次培训。村委会领导带头参加培训,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行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了产业化发展。邓畈村党支部书记梅金平种植西瓜20亩,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培训教师讲课,结合生产实际同培训教师交流种植技术,培训教师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对西瓜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轮换使用杀菌剂,西瓜苗生长健壮,全村产业规模扩大了25%。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留下务农的“3860”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培训困难大。我们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培训要求,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开门编写教材和讲座,请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农民代表,以及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一起,主动征求农户意见,了解农户需求,并根据各示范村的主导产业,通过广泛调查,围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培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效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培训教材通俗易懂,系统实用。法律课对与农民有关的多写多讲;发展产业的专业内容、关键点反复讲,讲懂讲透,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有收获、有提高。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辅导相结合,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三是采取互动交流和跟踪回访相结合。培训时让学员把自己的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集中授课结束后,让学员自由提问,对能现场解决的,由授课老师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留下学员电话,以后进行跟踪回访,使学员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去”,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农时,发放各种技术资料4500份。请科研院校教授、市区有关专家讲课5次。课堂上,同农民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互相讨论,结合典型户、典型田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解,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老师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农技推广经验,同三里镇培训农民非常熟悉。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寻找各种资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编写教材和讲义,法律知识结合实际

案例讲透,专业知识结合农时讲懂。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民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教师在搞好学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户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让他们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梅书礼学员,通过培训学习,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种植西瓜25亩,长势喜人,每亩比去年降低成本50元。还帮助村里的其他农户采购种子、农药、肥料,进行田间管理,带动了培训村产业的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组织农民参加培训难,农民各家有各家的具体情况,家务事多,组织集中听课难;二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望,我们希望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的新途径,改善农民生活。

第17篇: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

省农委 省财政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省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3.5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5.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万人。计划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涉农企业负责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万人,占总任务数的50%。各类培训任务安排向省定的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和自然村倾斜。

二、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分对象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包括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等6大类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突出培训植保员、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学种养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面向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知识培训,其中突出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民创业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经营管理和相关专业技术等。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创业发展能力,促进创业就业,培养造就一批农业农村创业人才。

阳光工程培训,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年度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等执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皖农科„2012‟58号)等执行。

(二)分类型差别补助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6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人均约600元(按2012年中央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3年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市、区)配套每人50元。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市、县(市、区)配套每人100元。

3.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跟踪指导服务五个环节,集中授课时间(包括创业设计)不少于4天、市场考察1-2次(2天)、实践学习5天、指导服务3次。补助标准为人均133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1230元,市、县(市、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3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培训任务。各地结合实际,招标认定培训机构,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各市和省直管县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省农委、省财政厅根据各市和省直管县申报培训需求计划情况,确定并下达全省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各市、县(市、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本地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并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办法。各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年度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全面部署培训工作。各市和省直管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办法需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

(二)实施与验收(2013年3-11月中旬)。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年度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皖农科„2012‟58号)及本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规范组织实施和管理。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市、县(市、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培训政策和招生宣传。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采取农民自愿报名的形式确定培训学员。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教材质量,并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统编培训教材和一份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原则上每班(期)不超过100人,其中创业培训每班(期)不超过50人。各类培训都要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市、县(市、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各市、县(市、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的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三)总结与评价(2013年11月下旬-12月)。各市、县(市、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对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各市和省直管县要形成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评价报告,并连同各项目县(市、区)的审计报告报省农委。省农委按照省民生办要求,组织对各市和省直管县进行年度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农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把新型农民培训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各级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的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项目公示、台账管理、培训报告、监督检查、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电话举报和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切实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材建设,建立以省统编教材为主,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为辅的教材建设格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新型农民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规范培训内容,阳光工程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按照省农委印发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分类培训内容(试行)》(皖农科„2011‟128号)执行,对暂未统一制定培训内容规范的,可结合实际,自行安排培训内容。

(三)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县(市、区)项目管理部门安排人员到培训机构举办的每期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坚持不定期开展检查,各级项目管理部门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指导和督查培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抓好项目验收,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坚持抓好考核评价工作,实行日常考核评价和阶段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全省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考核评价活动。

(四)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选准培训对象。充分尊重农民参训意愿,将参训积极性高、有一定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提高培训有效性。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跟踪指导扶持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五)做好总结宣传。重视新型农民培训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做好月度统计和总结报送工作。各市于每月1日前将上月度项目进展情况报省农委,同时将阳光工程培训进展录入阳光工程监管网,并于6月25日、12月1日前分别将项目实施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省农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和培训成效,特别是培训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努力营造新型农民培训良好氛围。

第18篇: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管理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部署和农业部关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相关要求,圆满完成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任务

在蔬菜生产、粮食作物产业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培育,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经考试考核认定后,颁发《赤城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对其进行后续的系统培训和跟踪服务。

二、培养模式

(一)组建师资队伍。

根据培训产业,聘请河北北方学院、市农科院、市技术站多名专家教授及县内有关单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组建人才库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结对帮扶技术服务。

(二)落实培训内容。

围绕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和生产环节,依据生产、经营两条主线设置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各产业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农产品销售及服务、经济管理、农产品储藏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道德等。组织教师围绕培训内容,编写书面教材,印制实用技术资料,购置声像教材,并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力求培训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和启发式引领作用。

(三)创新培训形式。

统筹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赤城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县农广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县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林业、水利等部门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运用先进的培训模式,每年对学员开展不少于15天的培训。

1、举办系统培训班。一是利用农闲季节,开展理论培训,提升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鼓励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吸收优秀学员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2、办好田间课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或冬季农闲季节,深入田间或园区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组建6-7个各县特色的培育示范基地,组织学员学习观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利用“空中课堂”对农民实行远程教育培训。

4、建立技术员结对帮扶制度。培训教师与农户结成对子,开展“一帮一”或“一对多”活动,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每月开展2—3次技术或政策指导服务。

5、组织优秀学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从业、创业能力、动手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9篇:新型职业农民交流发言稿

田我来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上午好!

我叫邹全,**市沙市区观音垱镇**村人。今天

我交流发言的题目叫做《田我来种》。我是个农民,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天在我这个农民的身上我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现如今改革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改革的成果遍地开花,幸福的生活温暖人心。在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在区农林水局、财政局、镇政府等各位领导及创业学校各位老师的关心支持下,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此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瓜果种植培训班的学习,在这十五天的学习中授课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讲课、精彩的案例分析以及学员们的虚心求教、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更加感叹现代农业生产里面含有如此之多的玄机奥秘。现在我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给大家作简要分享和交流。我概括为:三个转变、三个重视和三个加强。

第一、三个转变就是转变角色、转变观念、

转变理念。首先是转变角色,过去提到农民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思想保守、素质低下、收入微薄,繁重的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城里人干几天以及靠天收,靠年成吃饭的被动局面。而在开班第一天的开班典礼上,我清楚的了解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要将农民变成一种光荣的职业而不是一种贫穷的身份,将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将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增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农民成为有尊严、有收益、有地位的代名词。其次是转变观念,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农业没有收益了,农村没有待着的希望了,农民没有必要在当了,还不如外出务工赚钱,总比在家务农强。今天我想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纠正这些观点并且让各位学员坚定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他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应该始终相信这句话的真理性。最后是转变理念。农业生产发展再不能依赖过去简单、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要树立科技理念、政策理念、法律理念、质量安全诚信理念等。

二、三个重视就是重视技术、重视经营、重视市场。首先是重视技术。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以曾祥国老师所指导的现代草莓生产实用技术为例,我深刻的了解到草莓种植育苗技术首先应该根据所要进行的栽培类型选择适宜栽培的品种,有条件的应该采用脱毒苗作为母苗。种苗栽下后要立即灌足水,第二天再浇水一次,并不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撑,要重视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其次是重视经营。只有重视经营管理才能干出一番成绩,如果不重视经营管理,再大的产业也难以长久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一名职业农民,应该做到经营有道,管理有方。最后是重视市场。我国这几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树立市场为王的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市场指向哪里,我们就投向哪里,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变化,时刻走在市场前面。

第20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方案

柏木乡农民技术学校培训

实 施 方 案

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根据本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任务目标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对骨干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民,促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全乡各个村,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规模,每个村培训专业技术骨干农民不少于20名,进村技术指导不少15次,全乡共培训和结对挂户更多的骨干农民,辐射带动更多的一般农民。

三、培训内容

以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乡场、方便学习、降低成本、灵活高效为原则,围绕育肥牛、甜粘玉米、绿色水稻、养鱼、食用瓜栽培、苗木栽培、大棚蔬菜和地膜花生等内容,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体系,打牢项目实施基础

1、建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担任组长,乡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柏木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项工作。各乡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心,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分管农业的领导亲自抓,农业助理、农业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具体抓,并明确工作职责,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建立乡乡两级培训体系。建立乡级讲师团。从乡级挑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勤奋敬业、业务精良的同志组成乡级讲师团,负责对各乡的师资培训和骨干农民为主要对象的重点班培训。

建立乡级技术指导组。各乡从农技人员中选择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推广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团,每乡4-6人。负责对本乡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并进村入户对骨干农民、一般农民进行巡回指导,实行分片负责。

成立教学班,明确班主任。从乡级讲师团成员中选择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较高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推广工作和了解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人员担任教学班班主任。班主任按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好培训,做好教务管理、学员管理等项工作,及时发放培训教材,做好教学日志、考勤记录。同时兼任巡回技术指导员,在生产关键时刻深入田头巡回指导。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按序时进度实施

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结合农时季节、农村生产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内容具有相对连续性和适应性、实用性。承担项目培训的农广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培训的时间,内容、次数、地点和教师,使进村培训指导工作各个环节按进度进行。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深入农村,把急需的农业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整个培训工作采取“五个一”培训模式,即为骨干农民发放一张专家咨询卡、一本培训记录薄、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资料、一份专业技术生产光盘。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巡回指导相结合;室内与田间地头相结合;请进来与派下去相结合;教师授课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三)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管理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订相关管理规则。乡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民培训工程工作督导、管理、检查、考核等工作,协调解决在培训工作存的问题。

2、设立专职教师和联系户。乡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在每个村设专职培训教师1名,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让农民学懂、学会、学透,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并在村里建立3-5个联系户,向农民发放技术明白纸和有关资料,组织讲座和播放技术光盘,结合农时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

3、规范管理,完善培训档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行联系教师负责制,每次进村培训指导活动都要有详实的受训农民登记表、培训内容、指导老师签字、培训现场照片,保留第一手培训资料,健全档案,以备检查验收。

4、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培训基地、实施乡和村设专职联系人1名,定期上报乡新型农民培训活动进度、及时反馈培训效果、推荐学用科技示范户、典型户。

新型农民毕业论文范文
《新型农民毕业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