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X县大学生村干部

专 题 调 研 文 章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XX乡XX村村委助理 李逸梅

(2010年10月28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做出了新的规定,再次凸显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贫困人群也集中在农村,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要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只有新型的农民,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从近期或长远的来看,培养新型农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针对这个问题,经过走访了XX乡XX村10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我做了以下的分析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抽查的100个农户中,有78户以种植为主,无其他加工致富项目,有的想上项目因缺乏资金,农户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抽查的100户中只有22户生产经营有点门路,真正有加工项目的只有7户,资产超过10万元的有2户,其他15户都是小手工业加工、小门店,年收入较低。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达不到,没有资本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怕风险,“小富即

安”思想在大多数农户中根深蒂固;三是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慢。在抽查的100户有村民47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7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上学或出外打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大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在接受新事物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一)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不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因此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一环。

(二)广大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 从新农村建设实际来看,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农民增产增收,无论是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全村农民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从当前农民的受教育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全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素质的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而大批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因缺乏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必须进行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情况表明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

(三)农民自身素质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道德意识。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犯罪,一些人由于缺乏道德意识而损人利己。因此要从法律、道德两个方面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农民缺少现代劳动技能。一方面,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而报酬却很少。

三、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引用全国人大代表王希武同志的一句话就是“懂政策、懂法律、懂科技、懂经营、会管理,除了要有生产创新的技能,还要有开拓市场的眼光,并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体地讲,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掌握科学知识,能抓住市场机遇,能创业、会创业,能追求先进文化,这样的人就是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有文化”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规划,将新农民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时间跨度长、投资大,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其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抓好新农民素质教育。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不失学不辍学,绝不能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此,我们要努力整合优化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新型农民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一是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二是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

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树立农村文明新风。三是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以“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

乡土拔尖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说话做事令周围的农民群众信服。而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发展起来的富裕户、示范户,在致富奔小康上走在了前面,是周围农民发展生产的样板,能够带动一片、辐射一面,引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培养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如何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调查报告

(成稿)聊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
《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