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49:01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爱是温暖的阳光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人生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者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是大作家冰心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已经在**中心小学校长**的心灵沃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带给印尼人民深重灾难。**校长得悉后,心情万分悲痛!她默默地为那数以万计的亡灵致哀,为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难民们痛心疾首。一连几天,她仿佛置身于一场巨大的恶梦中。从恶梦中醒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就手旁观了,该为那些难民做点什么了!世界兴亡,匹夫有责啊!她想:我到底该为灾民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她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有捐款。怎么捐呢?款该寄往何处呢?她突然想起**电视台有个\"爱心栏目组\",于是就汇了500元委托该栏目组寄往灾区。

**电视台记者执意要来采访张校长,说她在海啸中所捐的500元,是**市个人捐款最高的一笔。张校长说她只是尽了一个公民应尽的爱心与责任,不值得采访张扬。无奈记者同志给她打了半个月的电话,她只好接受了专访。面对镜头,她就如此率真地朗诵了冰心的那段话。 每一次自然灾难都让张校长伤心不已,并且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张校长个人捐款在**教育界都是名列榜首。

朝日正团团,照见先生碗。碗中何所有?青菜煮剩饭。这便是**校长清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的确,张校长每日早餐基本上都是\"青菜煮剩饭\"。张校长每天舍不得花一元钱去早餐店过早。她平时一向生活节俭,却时刻不忘济困扶贫。徐育清老师患肝癌,张校长曾经捐款2000元 ;周展望老师患肠癌、熊丹同学患白血病等,张校长不仅自己挺身而出,倾心相助,还发动全校师生奉献爱心。

对那些缺父少母的学生,张校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刘林父亡母改嫁.张校长对他百般怜爱。天冷了,为他加衣;饥饿了,留他吃饭;没钱花了,给他零用钱„„ **年元月,春节临近时,张校长个人捐款给我们学校的单亲学生每人50元。

廖亿粒同学母亲早年去世了,父亲长期身患重病。几年来,张校长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生活资助。她现在已经升入中学了,张校长还在跟踪资助她。去年九一开学时,张校长给她送去了被子,接着又多次送去了生活费和衣服。

张校长平时一向节衣缩食,经常一袋学生面打发一餐饭。她却长期在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每年重阳节,她都要到**镇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她经常说:“为社会弱势群体献上一颗爱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长向来都在用爱心耕耘着自己的人生,于是她觉得人生中更多的是美好;她也一直在用爱心经营着学校,于是温馨弥漫着整个校园。

爱是温暖的阳光。

推荐第2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颁奖词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 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淑珍

高淑珍,女,汉族,1957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村民。

14年来,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一座“炕头小课堂”,用舐犊情怀支撑起几十个残疾孩子的就学梦想,她用平凡的服务诠释了不凡的志愿精神。

高淑珍儿子王立国4岁时,患上了类风湿病,肢体关节变形,走路十分困难,虽经多方求医诊治却没有好转,结果落下了残疾。随着小立国年纪的增长,上学读书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但受身体条件限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高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转念一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的孩子,他们一定也渴望上学,如果能把他们聚到一起读书学习,那该多好!

1999年,“炕头小课堂”开课了。4张小课桌,1块小黑板,5个残疾孩子,课本是借来的旧书,“老师”就是她的闺女王国光——为了这个唯一的老师,高淑珍硬是将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儿留在小院里,每每念及此事,她总感到愧对女儿。

随着送到家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索性让孩子们住到家中,免费吃住,免费学习。炕头小课堂最多时达到39个孩子,都管高淑珍叫“妈”。这些曾经因为残疾而受过别人歧视和嘲笑的孩子,把高淑珍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高淑珍也把这帮残疾孩子当亲生的,愿意为他们做一切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高淑珍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脱过衣服。睡觉前,要给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尿;再搂着最小的孩子,哄着睡觉;大约每两小时就要起来一次,叫醒爱尿炕的孩子起来解手。为这了这帮孩子,她每天早早起来,给孩子们做好饭,然后就带着两个馒头去赶集卖货。没有集的日子就走街串巷叫卖。

高淑珍就这样坚持了整整14年。在她的感召下,一批志愿者先后走进高淑珍的家中,当起了爱心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关爱残疾孩子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演绎了一曲志愿接力、奉献爱心的动人篇章。

高淑珍荣获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河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

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孙茂芳

孙茂芳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

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1970年,孙茂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发现医院所在的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人和残疾人,便带领医生护士成立了30户家庭病房,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活动,从此开始了助人为乐、敬老爱老历程。他先后赡养照顾18位孤残老人,为其中8位老人养老送终。他服务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太太,连续照顾17年,直到老人90岁时为她送终。老人脾气古怪,对人有戒心,少有好话和笑脸,但孙茂芳始终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耐心。当老人卧床不起时,他陪床3年半,为她洗脚、端屎端尿。老人终于感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价值上千万的四合院和十几万存款赠送给孙茂芳,被他婉言拒绝。他对老人说:“我有责任照顾您一辈子,无权利要您一根草。”一位名叫高志云的孤老,儿去世后孤苦无依,孙茂芳得知后,承诺做老人的儿子,每天陪老人看2个小时电视,节假日用轮椅推老人外出观光。老人牙口不好,孙茂芳让老伴每天做些软饭软菜送到老人家中,连续送了11年。老人去世后,孙茂芳每年清明节都带着孩子去给老人扫墓,至今已经20年。

在医院工作,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病困家庭,促使他开始扶贫帮困公益行动。1998年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建立了家庭助困金,后来增至1000元。河北农民卫福安,女儿6岁患上糖尿病,卖掉房子来京看病,孙茂芳让他们夫妻住在自己家里,省下住宿费为孩子看病,并带头捐款,一周内募集了3万多元,使孩子得到救治。孙茂芳在家里设立了一张“救急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热心帮助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经39万多元。

孙茂芳时时刻刻以雷锋精神照亮着社会,以个人名义先后组织成立了百余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开通“京城雷锋孙茂芳”微博,组织“十联学雷锋爱心团队”开展助民帮困活动。2012年至今他到全国12省25市开展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行程8万公里,做学雷锋报告280场,听众38万多人。

孙茂芳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军学雷锋标兵、首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热汗古丽•依米尔

热汗古丽·依米尔 ,女,维吾尔族,1989年2月生,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学生。

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命运,先后组织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外出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用实际行动激励无数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实现人生梦想。

热汗古丽·依米尔家境贫困,一家九口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每年青黄不接时,就到处找野菜或是摘酸杏子煮面条吃。2005年7月,她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外出务工,当过清洁工,也在药店里打过工。2007年5,热汗古丽·依米尔和同伴一起前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为了打破在新“家”中的语言交流障碍,她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汉语。3个月后,热汗古丽·依米尔凭借娴熟的纺纱技术成为操作长,半年后她又成为车间主任助理,一年后,她因为出色的双语表达能力被厂家聘为新疆籍员工带队负责人。务工4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给家里寄了9.7万余元,盖起大大小小15间房子,添置了手机、数码相机,家里还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年10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外出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感到家乡的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家乡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于是她决定带领家乡青年共同致富。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组织家乡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到内地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还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奖励的5000元钱买了20盏路灯,装在村里一公里长的路上,改变了阿玛西村村民长期以来摸黑走路的历史。

2012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作为新疆代表团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她积极为保障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献言献策。她决心毕业后,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

热汗古丽·依米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 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 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 ; 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黎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推荐第3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烟棉办助人为乐典型事迹材料

丁花民,男,汉族,51岁,县烟棉办干部。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以雷锋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助人为乐,弘扬了正气,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三十多年来,共做好人好事325件,共捐款捐物价值5万多元,受帮助人员达400多人次。2014年10月2日回四里店老家途中,在分水岭遇到一起车祸,有3人受伤且伤情严重。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生命,他想都没想,迅速把受伤人员扶到车上,风驰电掣般地拉到西关医院,并垫支了2000多元的治疗费。同伤者家人联系和待伤情稳定后,才离开医院。虽然家没回成,但他没有任何遗憾。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心上,以助人为乐为己任,谱写了助人为乐献爱心的赞歌。

希望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的价值追求,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第4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蔡从伦,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却在经过感动众人的一件件事迹中被人们所熟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帮里互助、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在八渡乡华兴村有这么一个人,他照顾孤寡老人,帮助乡亲友邻,他用无私爱心感动着人们,用行动影响着大家,在八渡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称赞。他就是蔡从伦,这个平凡的农村汉子有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只要乡邻需要帮忙,他总是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

走进八渡乡华兴村八组的一个普通的农家,你会看见一个中年人正耐心的喂一个瘫痪老人吃饭,不知情况的人会认为这只是孝顺儿子伺候父亲的温情画面,细细打听会了解老人和中年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普通的邻居。这位端着碗喂饭的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蔡从伦,而那位老人就是蔡从伦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的孤寡邻居王先华。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做一天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知蔡从伦在帮助王先华一家时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位伟人说过的真谛,也许想到过,但在帮助困难邻居时就没那么多考虑了。王先华和蔡从伦住同一个院子,对王先华一家所经历的不幸遭遇用作为邻居蔡从伦的话说是“看到都造孽”。王先华和楚龙志夫妇早年丧子,王先华常年卧床不起,基本无自理能力;王先华妻子楚龙志双目失明,也基本无劳动能力,难以服侍丈夫起居。他们的饮食起居基本上靠邻居蔡从伦的照顾,除了忙自家的农活外,蔡从伦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傍晚去王先华家,为其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柴米,帮助其担水做饭,干完这些,才回家做为自家做饭。隔三差五还要帮助楚龙志为王先华擦洗身体、换洗床单被褥,为其端屎端尿更是常事。平日里自家有什么好菜也不忘邻居,总会端一些给邻居,逢年过节更是把邻居请到自家来过。随着两位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行动更加困难,在1994年,蔡从伦干脆把两位老人当成家人照顾,无私的帮助这对孤寡老人。

2005年,楚龙志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又常年卧病在床的王先华没有能力安葬妻子,蔡从伦就出钱出力代其操办后事,从出殡安葬到办死亡证明,到为悼念亲友发孝服,他都一手包办。楚龙志去世后,蔡从伦想到王先华一人在家,又无自理能力,诸事不便,就和妻儿商量后,决定把王先华接到自己家里住下,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从那以后,蔡从伦就像服侍父亲一样侍候王先华。

害怕王先华长期卧床会肌肉坏死,蔡从伦就经常给他擦洗、按摩身体;害怕王先华长期不晒太阳会生病,蔡从伦还专门找木匠做了一张椅子,有太阳的时候就把王先华抱出来晒太阳。事事无微不至。

2008年8月16日傍晚,捆收完玉米秆,累了一天的蔡从伦,正在冲凉,突然就听到里屋 “哐当”一声,接着就是妻子的叫喊,“表叔,您怎么呐?”蔡从伦来不及穿好衣服,赶忙冲进里屋,看见王先华躺在地上,腿上鲜血直冒。原来是王先华睡觉那张床的床脚断了,床脚上的铁钉扎进了王先华的大腿。蔡从伦看了看王先华的伤势,对妻子说:“铁钉扎到表叔大腿了,我得赶紧把他送去包扎才行!”说完就背起王先华顾不上妻子递上来的手电筒就出门了,接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往村卫生站跑。在卫生站,医生给王先华止血包扎后,蔡从伦才发觉自己连鞋都忘了穿。知道他们只是普通邻居关系的医生很不理解地问他:“跟你非亲非故,你这么拼命干吗?”蔡从伦只是的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好像自己也很奇怪自己的似地。在外人看来,蔡从伦就好似王先华的亲儿子。蔡从伦对王先华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也引来了一些不理解的人疑问。有段时间村里一些流言蜚语也让蔡从伦犹豫过,有些不理解的村民在背后议论蔡从伦这样照顾非亲非故的王先华是为了得到他的遗产。坐在自己门前看着院子里那两间破旧的房屋,蔡从伦想:“在王先华搬到自家住以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这‘王先华的家’残檐断壁真的能成为自己的帮助目的吗?别人的误会只是不了解,我帮助王先华,我问心无愧!”在我们看来当自己的行为被恶意误解时是最大的困难,但蔡从伦告诉我们,最让他难过的是王先华的暴躁脾气。由于久卧病床,王先华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性子。在楚龙志在世时,王先华稍有不顺心就会辱骂妻子。搬到蔡从伦家后,王先华本有所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越发把蔡从伦当自己的亲人,但脾气也越来越差,不如意就大吼大叫,有一两次蔡从伦的妻子在无法忍受老人怪癖的脾气后还和蔡从伦吵架了,老人这时也很后悔自己的行为向蔡妻道歉。蔡从伦总是劝妻子说:“常年病痛的老人很孤独,咱们光有饮食的照顾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多和他聊天。” 蔡从伦夫妇对王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得到老人的感激,对来看望他的每个人说道:“都说养儿防老,我养过儿子却没有防到老。在我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比‘养儿防老’更为正确”。1994年,八渡乡政府就把王先华夫妇纳入到五保户行列。对于蔡从伦帮助邻居的这一事迹,政府给予了表扬肯定,并为此颁发特别奖金以资鼓励,蔡从伦无私帮助邻居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八渡乡就这样被传开了。直至去年冬王先华老人家去世,八渡乡民政办负责其身后事,蔡从伦协助操办,一直尽心尽力。

关于蔡从伦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王先华只是得到他最多帮助的人,却不是唯一一个。华兴村位于明月山下,村地势较复杂,村民居住点较为分散,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春耕秋收的农活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1999年,华兴村村支两委决定组织起义务帮扶巡逻队,蔡从伦不顾妻子“农活和照顾老人忙不过来”的反对,义务承担起帮扶巡逻的工作,他不图回报,一干就是10年。他还常说笑:干巡逻这10年,自己都没时间打麻将,给家里不知道又节约了好多钱哦!

蔡从伦不图回报,为邻居做好事,特别是村里一些留守高龄老人,他一有空就会过去给他们整理房屋,帮他们干点农活,陪他们拉拉家常,聊聊新鲜事,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好吃的。现如今,得到过他帮助的老人的儿女春节回家还要到他家串门感谢呢。

同村的李道学曾与他为农田取水的事闹过矛盾,就为这件事,他们两家好几年时间都没有往来,2003年,李道学的母亲去世,蔡从伦不计前嫌,主动上门为李家帮忙,忙前忙后,从这事以后,两家关系就变好了。看到李道学家庭生活贫困,靠低保维持生活,蔡从伦总是上门嘘寒问暖。有一次,在庄稼地里干活的蔡从伦看到李道学父亲重病出院回来,心想老人需要增加营养,便赶紧回家,杀了妻子辛苦喂养的正下蛋的老母鸡,煨好汤送到李道学家中,为这妻子生气骂道蔡从伦是“傻子”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他。2006年年初,李道学的父亲去世,李家无钱给老人办理丧事,蔡从伦动员家人和亲戚捐款,他的行动感动了周围乡亲,乡邻们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蔡从伦时常说 “邻居的小困难不帮助,就会变成大困难,谁家没个困难,有困难大家都来帮衬一下就可渡过难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邻里互助友爱,十几年坚持包揽困难户的大事小事,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他这样的热心人。

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一份大写的爱,蔡从伦用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丰富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内涵,这份浓浓的邻里真情,构建了我们温馨和谐的新八渡。

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张书兵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家人都是残障人士,家里没有劳动能力,也无经济来源,同村组的蔡从伦看在眼里

推荐第5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我叫王庆彬,今年34岁,是当地的小学教师。现在侯庙镇徐岭小学任教。八年来,在我的辛勤努力下,银河青少年宫不断发展壮大,青少年宫的发展壮大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下面,我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爱心故事和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个项目是:

爱心,献给我的学生们

如果有人问,在现实社会中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权力?或者是荣誉、功名?不同的人群给出的答案肯定不一,但是如果让我来回答,那我就会说,我最需要的是爱心,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教育局、团市委、民政局等组织对青少年教育的爱心,我就不会办起银河青少年宫。现在,有了党和政府的爱心支持,我的事业才顺利发展,所以我说爱心也是社会的第一需要。2004年,我得知共青团海阳市委正在开展“青春助学”行动后,就积极联系团市委,主动承担了朱吴镇牛铃山村贫困学生王强同学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王强同学由于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常年患病卧床不起,家庭拖下了一大笔债务,这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阳高职学校高中部的王强同学面临着辍学。当我在团市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要求帮助王强同学度过难关重返校园。于是我带着1000元的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来到了王强同学的家中,看望了他和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含着眼泪说:谢谢,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我又与团市委的领导积极联系王强同学所在的学校,终于使王强同学重返校园。三年来,我一直资助王强同学顺利读完了高中学业,而且这三年来王强同学冬天所需的棉衣、毛裤等生活用品我都为其购置,使王强同学在学习中安心刻苦,今年6月高考,他终于以680.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王强同学接到入学接通知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我,说:“杨阿姨,如果没有你,我不知现在在哪里打工,我现在考上了大学,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你,也做一个像你这样有爱心的人。”

2007年5月,我又主动与团市委联系负担了凤城小学高福建同学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用,高福建父亲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母亲患糖尿病,生活难以自理,5月12日,团市委负责同志一起去凤城看望了高福建和他的父母,送去慰问金1000元及生活用品,高福建的母亲王瑞英激动得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2005年暑假,银河青少年宫举办了微机、公共英语培训班,我得知东村第一联中的杨祖丽同学父亲重病、马立品同学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劳动能力,王登辉、纪正坤等同学家庭困难时,想到这9名同学非常需要参加暑假培训,经济上有困难的实际情况,我就主动联系他们说,青少年宫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都是家贫意志强热爱学习的孩子,只要你们的成绩提高了,这比什么都重要。9名参加培训班的同学全部免收了培训费,学习结束后,他们凑钱买了一块匾上写“爱心天使”增给我,并与我合影留念,表示将来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对他们的关爱。

2006年暑假,为切实帮助特困学生知识和特长发展,在少年宫逐渐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我决定举办首届爱心夏令营活动,共为41名特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文化类、特长类学习,减免学费10662元。200

7、2008年我又连续举办了两届爱心夏令营活动,共为163名特困学生减免学费48200元。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近六年来,我先后对231名来少年宫学习的特困生减免学费5.4万元,我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他们渴求知识追求成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宫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海阳电视台的记者得知我的事迹后采访我,问我;青少年宫的发展也不容易,学习场地都是租用的,聘请的教师也需要付费用,你这样做不觉得吃亏吗?我说:我在经济上受点损失是小事,孩子们因为贫穷把学习和特长耽误了那是大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们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这样做值得,只要孩子们体验到爱心的温暖和力量,将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得到爱心收获希望,我愿意吃这样的亏,我还愿意永远吃这样的亏!

爱心,献给生活中的人们

有一位著名诗人写过:只要你怀有坚定的信念,人生的旅程一定会光辉灿烂;只要你怀有爱心好善,生命的花园一定会芬芳吐艳。是的,爱心,有时可能仅仅是对孩子的一份耐心,也可能是一个真诚微笑,是一次对陌生老人的让座或搀扶,也可能是对困难家庭的帮助„„这些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使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情。自创办青少年宫以来,因为接触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我对爱心有了重新的认识。我认为,奉献爱心,决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扶贫济困,更重要的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形成。我工作在海阳,但我和丈夫的老家是莱阳市万第镇崔格庄村。自结婚20多年以来,无论是开商店、跑保险,还是办学,我一直把婆婆带在身边精心照顾,村里人夸我这个媳妇好。2003年6月,家住农村的大辈哥在工作时不慎被开水烫伤,因经济困难,又赶上三伏天,只在一个乡镇医院简单治疗后就回家休养,结果伤处感染病毒,伤情加重。我从丈夫的口中得知后,立即安排丈夫用车把大辈哥接到海阳最好的医院——青医附院海阳分院治疗,我亲自联系医生、病房,使大辈哥得到最好治疗。5000元的医疗费全部有我支付。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休疗,大辈哥终于病情痊愈,顺利上班了。他临走时非常感动的对我丈夫和我说,我虽然穷点,但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为社会多做点事。大辈哥的话也让我非常感动,是的,一缕春风,可把冰雪融化;一丝春雨,会让枯草发芽;一轮太阳,能够照亮整个世界;一颗爱心,就会温暖你我他;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我想,这不仅是我对爱心的组织和追求,更是大家对爱心的认识和追求!

今年5月份我与丈夫开车去莱阳老家时,行驶在莱海交界处遇上了飘泼大雨,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正在雨中踉跄行走,丈夫开车没有发现很快从老人身边驶了过去,我说,你把车倒回来,问问老人这样的天出来干什么?车倒回来后,我下车为老人打开了后车门让老人进来避避雨,问清老人出走是因为儿子对自己不好,老人一气之下冒雨去莱阳万第镇南石庄村的娘家,找娘家弟调解,结果因天气不好走过娘家村,我就劝老人消消火,并让丈夫开车一直行驶七八里路把老人送到了村子。由于我在车里与老人谈了许多,并且与老人的儿女通了电话,儿子也承认了错误,老人下车时火也没了,感动地真夸我,并且掏出了钱说付给我车费,我说老人你就别见外了,你别上火与儿子关系调解好了就好。临走时,我把通信号码留给了她及家人,告诉他们有什么事打电话找我,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虽然回家晚了点,但我为自己所做的事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2007年春天,当我得知曾在青少年宫做过兼职教师的海阳实验小学臧英波老师患上白血病时,我心里非常难过,得知她急需用钱治疗的消息后,我立即从银行提出2000元送到了医院。她及家人都被我在关键时候助人为乐的美德而感动,臧英波老师对我说:大姐,我凭您这份爱心,我也要坚强起来,不会让你失望!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6万多人遇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第一时间向灾区捐了5000元,以表达我的爱心。我又发出了“抗震救灾捐款”倡议书,呼吁青少年宫的教师职工和学生们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拿出我们的零花钱,为灾民送去温暖,用我们的爱心照亮他们的生命,用我们的真情温暖他们的心灵„„短短的时间,收到捐款4659元,钱虽然不多,却表达了我们炽热的爱心一颗!

爱心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关系就不必多说了。我的事迹很平凡,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许多人所做过的,没有什么值得去宣扬的,我只想通过我的报告告诉社会和人们:相互的关怀,如同太阳,能将冰冷的心儿映红;相互的奉献,就是爱心,会使人间真情更浓更浓!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共同倡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为精心打造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大家!

2在群山环抱、绿色相傍的和县善厚镇,只要提起“杜老师”这个名字,不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个个津津乐道敬重有加。他虽73岁退休多年,家境并不宽裕,但帮残济困、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却从未止步,始终象春风般温暖着这方土地。

心系患者的“土专家。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对于住地附近的困难户,杜老师常送去蔬菜、日常生活用品,或给予一定资助,聊表心意。

其实,杜老师家庭生活相当简朴,家里电器几乎是“清一色”的十几年前旧货,家具基本都是“老古董”。他坚持种菜、砍柴,以节省开支。有人笑他太“抠门”,可他总是笑着说:“我过去吃过苦,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了”。

十里山村的“孩子王”

,无论谁家孩子上门请教,他都一视同仁,不厌其烦,耐心指教,直到弄懂为止。

助人为乐,数十年如一日,成为这位乡村退休教师杜鸿林的真实写照。他在传递着爱的薪火同时,更以生命始终不渝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职业信仰。(

3昊,男,汉族,大专学历。“快乐做人,愉快做事”,是现年28岁唐昊老师的座右铭。该教师自2000年任教以来,潜心教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赞扬。

一、快乐助人

“你幸福,我快乐!”他认为助人为乐就是能够从物质上、精神上来关心一切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并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得到快乐。

年轻的他憧憬着美好未来。2000年刚任教之初,他在一所农村单小任教,虽山高路险,但却阻不断他执教的执着和助人热情。开学之初,他听到其他教师说邓丽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书费钱。家长不准备送子女上学的消息后,忙碌了一天的他顾不上吃口饭、喝口水,就匆匆忙忙直奔该学生家,经过耐心的劝导,该家长最终只是无奈地说:“老师,我都想送她去上学,只是没钱„„”“没关系,只要送她上学就行!书费,文具费我给她垫付,只要他能学到知识,就够了。”家长拉住他的手,泪眼婆娑的连说谢谢!2000年秋期至2002年春期,短短的2年时间里,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的他,一共为学生垫付书费480多元。

对学生如此深情大义,对其他人,他也是满腔热情,竭尽所能去帮助。家住芭蕉村大竹社的廖成香老人,家境贫寒。每逢过节或做好吃的时候,唐昊老师总忘不了叫上老人,还不时为她添衣置物,老人逢人便说“唐老师真好!瞧得起我们农村人,比亲儿子对我还好呢!”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自2002年秋期调入黄葛槽小学工作以来,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篇作文”、“唐老师,帮我制作一下课件”。这样的声音,在办公室此起彼伏,每一次他都笑着一一回应,并加班加点的尽快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他说,他看到同事们的眉头舒展了,是他最大的快乐,也因为如此,他简直就成了学校里的一盒“万金油”,哪儿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儿,尽力的为全体师生排忧解难。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去年普洱冷水村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时,唐昊老师的家也随着无情的泥石流毁于一旦。看着被泥石流掩埋的房屋、财产时,他的心碎了。看着年迈的双亲,因失去了一辈子勤劳拼博所构建积累的房屋、财产时,所表现的那空洞眼神和无助的神态时,在想着自己年幼的儿子,他眉头紧锁,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心中装着别人,捐资捐物,多方化缘。先帮助其他灾民解决吃穿问题。他忍住悲痛,把欢笑留在灾区。

二、用心做事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教育教学上。

他回想从教的8年里,唐老师心中不时涌出阵阵喜悦,看着一个个懵懂的儿童在自己精心教导下,已学会振翅高飞,看着一个个玩皮少年重拿书本,探幽寻胜。看着一双眼迷蒙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时,他就觉得今生足矣。

三、春色满园

有一种爱,从有限到无限经过无数的心手相牵而继续延伸,有一群人,将这种爱扩大到无限,无时无刻不让人觉得温暖。唐昊老师他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一个普通教师,他乐于为他人排忧解难,共享喜悲,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鼓励他人,去温暖他人心田。惯于用他教师的独特优势去感染别人,去影响别人。

他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助人为乐”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多给别人留方便,我为别人多做点。”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为,使得班级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他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在他所任教班级里,龙云同学家庭贫寒,他带头捐款,全班一共捐了200多元,原三(2)班邓群英同学母亲双手被机器绞断时,他也带头捐款,并和学校老师一同去看望。汶川大地震,他在多个场合下多次捐款,是为了奉献自己的爱心,唤起民众良心。当他看到人们纷纷解囊,连年幼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把自己的零用钱毫不犹豫的投进捐款箱时,伴着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歌声时,他流下了泪水,那是欣慰之泪,那是感动之泪。

四、情义征途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他已经做了很多,但他认为还不够,他说还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做为教师,他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人,更有责任让爱心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田萌芽、开花、结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为和谐社会奏响了一曲曲动人之歌!

4 黄月芬主要事迹

黄月芬,女,1971年出生,壮族,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中心校教师。

11年来,黄月芬用艰辛和汗水收养了三个年幼的孤儿,用浓浓的爱心撑起孤儿一片天。

1996年9月,她通过家访得知年仅8岁的学生李冰带着6岁的大弟李元康和4岁的小弟李元宁,与年近八旬的爷爷和奶奶一起生活,两位垂暮之年的老人虽然年年月月辛勤劳作,但难以维持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计,更谈不上供孙儿女穿衣和上学读书!

出于科任老师“孩子有人教育,长大了不学坏”的强烈责任心,为了三个孤儿能够健康成长,25岁的未婚姑娘黄月芬毅然挑起三姐弟的衣食住行和上学念书的重担,成为三个孩子的“老师妈妈”。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既当教师,又当“妈妈”。她以当时月工资180元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抚养孤儿,负担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和吃饭穿衣等其它开销。

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她在每天教学之余,到学校后山上开荒种植四时菜蔬和在狭小的宿舍门口钉制鸡笼养鸡鸭,自给自足或卖出一些换取油盐钱,隔三差五回农村的老家请求父母、兄嫂的帮助和支持。

自从收养三个孩子后,黄月芬就没有买过象样的衣服,即使是最好的“礼服”也没有超过50元,脚上的皮鞋补了近10次前后共穿了6年时间。而对李冰姐弟三人,她每年都要给他们买一两套新衣服。

因为收养孤儿,黄月芬自己的终身大事屡误屡失,备受挫折,所有的追求者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割舍对三姐弟的抚育。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为了这三个毫无血缘、亲缘关系的孩子,黄月芬顶住了压力,选择了自我牺牲,始终如一地抚养三位孤儿,使三位孤儿健康成长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或在读高、初中学业,用艰辛和汗水浇灌了一份浓浓的大爱亲情,用善良和真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与此同时,黄月芬同样以真挚的情感做好教学工作。她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她注意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所教学科成绩名列全镇前列,多次荣获教学成绩优秀奖;其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其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5 张苗苗 女,盘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自2003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连续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盘山县优秀教师,盘山县师德标兵,盘锦市优秀教师,盘锦市师德标兵。曾在盘山县青年教师师德论坛赛中荣获一等奖;曾于2007年9月被盘锦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之家称号;2006年3月在辽宁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07年辽宁省中小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她以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敬业精神树立了人民教师的模范形象。她把对每个学生的爱当作超越亲人和朋友的人间真爱。2007年2月13日大年初七,她举办了“三年五班生日宴”,门票是每人一道拿手菜,自己拿出500元订了60盒饺子、糖、花生、瓜子、水果、饮料等请同学们庆祝;正月十五她把家里的“走马灯”拿到班级让同学们走运气;班级唐飞同学父亲在他九岁时去世,母亲又得了癌症,班级团支部于2007年3月3日举办捐款献爱心活动,她二话没说捐了500元钱;班长林大海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素质非常好,但家境贫困,“老师,我想考大学,可惜我交不起训练费”“没关系,学吧,你的训练费老师拿”于是她和爱人商量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班长,一年半共资助达3000多元,压力加感恩使林大海拼命训练,认真学习,并分担着班级所有事务,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鞍山师范大学;她还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站工作,连续三年她都带领小记者站优秀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并自己掏腰包达1000元购买慰问品,连续三年清明节带领优秀记者去烈士陵园扫墓。校园主持人肖雪同学父母在9岁时离异并且各自成家抛弃她,从小就只有爷爷奶奶照顾,本人又非常热爱播音但拿不出专业培训费,“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想学,我就会一直支持你!!”她这样说也真的这样做了,利用每周日休息时间带肖雪去沈阳辽宁大学学习专业课,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全国主持人大赛,而所有的学习费、报名费都是她给拿总计达5000元,为了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她总会说:“你不用想又从我这花了多少钱,我多了个妹妹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只管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有资本挣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钱还我呀!”全校同学都知道她是一个有求必应,非常热心的老师,甚至都成了知心姐姐,只要有压力有困难都可以找她,她也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开导。

2009年2月3日正月初九凌晨十二点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又带两名校园主持人赶往吉林大学参加校考了,得从网上预订宾馆,从面试、报名、初试到复试她动全程跟着,寒冷的冬季,她冻得脸都发紫了却不断地指导学生怎样应试。回来那天是正月十五,他们坐的火车连站着都很拥挤,5个多小时的路途让她真的很疲惫。丈夫心疼的说:“咱妈要是看到你这么辛苦血压都得上去。”她却笑着说:“我倒没什么,倒是让你大过年的请了这么多天假跟着我遭罪来了,没有你我们哪都找不到!”张静同学眼里含着泪说:“姐,考场里几百名各省市考生都是家长陪同,他们问我们谁陪着考试,我们说广播站的老师,他们都特别惊讶,姐、姐夫你们为我们操的心我们无法回报,但我们会永远铭记!

孙婧同学,刚上高中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一方面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尽快使她投入学习中,每天找她谈心,并鼓励她学习,后来发现她酷爱美术,但艺术生集训需要一比费用,她又一次承担起来,“老师相信孙静将来一定有能力还给老师,是么?”偶然间看到了她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最大的心愿是考上大学,成为一个设计师,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邮给苗苗老师,她太累了!”唐吉川同学的母亲曾对她说:“我儿子说了,如果有一天他出息了,不会感谢我,第一个要感谢苗苗老师,他赚钱了,第一个月工资要给你,是你让他投胎换骨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你。”

2008年7月27日早七点她家门铃响了,坐在电话机旁查了半宿高考分数的她打开了门,是刘可,一个大大的拥抱投来,“姐,我真的考上了,给,我凌晨写给您的”。展信流泪:姐,现在是晚上11点30分,虽然10分钟前您说查了三遍我的成绩,但我还是不敢相信的又查了三遍,我真的考上大连工业大学了么?那曾经只是我的一个梦!妈哭了,我也哭了,这三年,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您说我和您一样父母离异,所以对我始终呵护有佳,您给了我爸妈都不曾给我的爱。高一的我胆子小又特没自信,是您鼓励我,一趟趟带我去县里,市里参加歌手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逐字逐句指导我;高二的我曾让您失望的犯了错误,糊里糊涂差点走向早恋的道路,是您把我拯救了;高三的我每分每秒都在您的关注下努力着。高考那几天,您担心我心理素质差把我领回你家,每考完一科您都对我进行心理疏导。忘不了,艺术集训那五个多月,您陪我们画画到晚上十一点多;忘不了在严冬,您一趟趟去沈阳给我们送肉吃,鼓励我们,让我们永不放弃;忘不了,您陪我们艺术考试几天几夜没合眼,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嘴角起泡,嗓子哑得都失音了。寒暑假您一天没休,根据美术、体育、文化、播音四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我们排课表,又逐个制定计划。春节您也只休息三天回婆家,其余假日都在陪我们学习,画画,还亲自买菜做饭给我们吃。姐,您知道吗?我真的很笨,基础又差,多少次学累了想放弃时,一想到您为我付出的一切就不忍心让您失望。今天,我终于给您争气了。姐,这回您可以安心的要个宝宝了,那次流产始终是同学们心中对您的愧疚,我会设计好多衣服给宝宝。

工作六年来,她捐款,帮助贫困生,为学校、班级搞特色活动所出的钱总计超过万元。他所教的学生中考成绩才300多分,经过三年的苦心教导,在08年高考中出现了奇迹,全班11人考入本科院校,这些成绩的取得给了她莫大的安慰,谁能相信,他的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都会得到她给的200元奖学金,并嘱咐一定在大学学到真本事,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对工作她充满激情,对学生她充满爱心,对家人她充满愧疚,她把满腔的热忱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推荐第6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爱是温暖的阳光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人生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者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是大作家冰心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已经在**中心小学校长**的心灵沃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带给印尼人民深重灾难。**校长得悉后,心情万分悲痛!她默默地为那数以万计的亡灵致哀,为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难民们痛心疾首。一连几天,她仿佛置身于一场巨大的恶梦中。从恶梦中醒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就手旁观了,该为那些难民做点什么了!世界兴亡,匹夫有责啊!她想:我到底该为灾民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她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有捐款。怎么捐呢?款该寄往何处呢?她突然想起**电视台有个\'爱心栏目组\',于是就汇了500元委托该栏目组寄往灾区。

**电视台记者执意要来采访张校长,说她在海啸中所捐的500元,是**市个人捐款最高的一笔。张校长说她只是尽了一个公民应尽的爱心与责任,不值得采访张扬。无奈记者同志给她打了半个月的电话,她只好接受了专访。面对镜头,她就如此率真地朗诵了冰心的那段话。

每一次自然灾难都让张校长伤心不已,并且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张校长个人捐款在**教育界都是名列榜首。

朝日正团团,照见先生碗。碗中何所有?青菜煮剩饭。这便是**校长清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的确,张校长每日早餐基本上都是\'青菜煮剩饭\'。张校长每天舍不得花一元钱去早餐店过早。她平时一向生活节俭,却时刻不忘济困扶贫。徐育清老师患肝癌,张校长曾经捐款2000元 ;周展望老师患肠癌、熊丹同学患白血病等,张校长不仅自己挺身而出,倾心相助,还发动全校师生奉献爱心。

对那些缺父少母的学生,张校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刘林父亡母改嫁.张校长对他百般怜爱。天冷了,为他加衣;饥饿了,留他吃饭;没钱花了,给他零用钱„„

**年元月,春节临近时,张校长个人捐款给我们学校的单亲学生每人50元。

廖亿粒同学母亲早年去世了,父亲长期身患重病。几年来,张校长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生活资助。她现在已经升入中学了,张校长还在跟踪资助她。去年九一开学时,张校长给她送去了被子,接着又多次送去了生活费和衣服。

张校长平时一向节衣缩食,经常一袋学生面打发一餐饭。她却长期在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每年重阳节,她都要到**镇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她经常说:“为社会弱势群体献上一颗爱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长向来都在用爱心耕耘着自己的人生,于是她觉得人生中更多的是美好;她也一直在用爱心经营着学校,于是温馨弥漫着整个校园。

爱是温暖的阳光。如果人人都能随时播撒这爱的阳光,相信世界就没有黑暗,只有灿烂与辉煌!

推荐第7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刘秀峰,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却在经过感动众人的一件件事迹中被人们所熟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帮里互助、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在头屯河农场绿洲街南社区有这么一个人,他关心照顾外来务工人群,帮助乡亲友邻,他用无私爱心感动着人们,用行动影响着大家,在绿洲街南社区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称赞。他就是刘秀峰,一个平凡而又淳朴善良的干瘦老人。

刘秀峰老人今年71岁,从山东老家来到头屯河农场多年,曾经在农场林场工作,后来又在农场一连种植啤酒花,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骨子里渗透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在平日里,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中,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开,对于一些困难户,老人总是送去衣物,日常用品,他将自己全身心的爱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赞扬,在社区,大家都去亲切的称刘秀峰老人“刘热心”。

每天下午走进刘秀峰老人的小院,你都会看到几个背着书包小孩走进小院,亲切的问刘爷爷好,慈祥的老人总会抚摸着每个孩子的头,询问今天的学习情况,不知情况的人会认为这只是爷爷关心疼爱小孙子的温情画面,细细打听了解才知道,老人和这群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房东和出租户的关系。

2014年5月3日,对于大都数人来说是休息渡假的好日子,但对于刘秀峰和自己老伴以及他们的房屋出租户谢怡林来说,却难忘而痛心,5月3日下午,正在工地干活的谢怡林突然接到农场派出所电话,说他的儿子在和邻居几个孩子玩火时,他的孩子被火烧伤,情况严重,希望他赶紧回来,听到噩耗的谢怡林急忙赶回到自家的出租房,看到谢怡林满头大汗在出租房里找东西,刘秀峰老人也急忙去问出什么事情,最后了解得知谢怡林6岁的儿子谢存华被火烧伤,刘秀峰老人立即让老伴取一千块钱给谢怡林,并嘱咐小谢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家里他先帮忙照看。看到谢怡林奔赴医院去看孩子的着急的背影,刘秀峰老两口自责今天太忙没有将孩子照顾好。谢怡林一家从四川老家来新疆打工六年,由于刘秀峰老人的善良、热心,谢怡林一家一直租住刘秀峰家房子,没钱交房租,刘秀峰也不催要,谢怡林之子小谢存华从一出生就住在刘秀峰家,如今也有6年,看着小谢存华长大的刘秀峰老人早已把小谢存华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小谢存华的事情让老人伤心不已,老两口正在商量着去医院看看他们的“孙子”,希望能为孩子再做点什么。

关于刘秀峰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谢怡林一家只是其中之一,头屯河农村绿洲街南社区位于城乡接合处,社情比较复杂,社区大部分都是来疆务工的流动人口,这些人群一般生活艰难,刘秀峰老人就经常给予他们帮助,加之社区人口众多,环境卫生工作量大,刘秀峰老人就义务帮助社区检查社区环境卫生,并向其他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教导其他居民爱护环境。

刘秀峰老人时常说 “邻居的小困难不帮助,就会变成大困难,谁家没个困难,有困难大家都来帮衬一下就可渡过难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邻里互助友爱,十几年坚持包揽困难户的大事小事,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他这样的热心人。

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一份大写的爱,刘秀峰用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丰富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内涵,这份浓浓的邻里真情,构建了我们温馨和谐的新家园。

推荐第8篇:党员干部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党员干部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党员干部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现年67岁,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原在县统计局任过局长,2002年退休后回到**镇区居住。他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颐养天年,而是把年轻时的那股“革命”劲头放在了为家乡做点实事上,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上。

热心组务,无私无畏

2008年开春,日子像往常一样悠长而平凡。**瞒着家人做出了“雷人”决定:离开衣食无忧的镇区生活,来到儿时的故土——**镇**村**塆定居。老伴**坚决反对只因担心他多年的老胃病;儿女反复劝说只因他过了多年的苦日子。面对家人的不支持,**好说歹说,反复做老伴和儿女们的工作。“为村里做些事我晚年最大的梦想,不为村里做点事,我心里会不踏实的。”他重复着这句话。看着**每天郁郁寡欢,长吁短叹的样子,老伴和儿女们担心他的身体,只好同意他的“远大志向”。

**塆是**村八小组,共有52户,210人,其中党员5人。昔日组内财务混乱,人心涣散,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许多家庭孩子未成年就辍学外出打工。看到此番惨象,**心里隐隐作痛。“组内不能散下去,必须拧成一股绳”,于是**接连召集开了3次组内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最终选出7名理事小组成员,在大伙信赖下,**被推选为小组长。“群众致富快,全靠支部带”。为激发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发动塆里的党员成立了党小组,身为小组长的他,身体力行让党员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组内要发展,关键靠自己。针对组内300多亩山林资源优势,**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进北京、跑武汉联系客商,一方面顶着听闲言、遭诟骂的压力做群众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林地经营权改革。皇天不负有心人,**的举动赢得了乡亲的支持,最终该片山林以23万元价格被客商租用。为打消群众对资金安全性的疑虑,**将资金打入专用账户,由理事小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同时签字的使用模式,确保了资金用在刀刃上。

服务群众,无怨无悔

**小组是三面环山的小塆落,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乱倒垃圾,乱堆杂物,乱搭乱建,导致村庄污水横流、粪便遍布、建筑凌乱,人居环境堪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人居环境是形象大事,健康大忌,发展大难,不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不要谈发家致富了”,**多次在组内代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在他苦口婆心的说服下,组民鼓起了久违的掌声。说干就干,**拿出组内资金10万元,村民自筹8万多元,新修通垸水泥路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盏,清污整修700米的乱泥水沟,安放垃圾柜8个,兴建了长30米、宽26米的体育运动场,建成安全水塔2座,解决了全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一标准”新发展46户沼气,扩塘增容5口,往日“脏、乱、差”的塆落摇身一变“洁、美、舒”。追忆当初情形,村民丁友元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塆里会变得这样好看!”

2011年7月,全县普遭大旱,由于**小组都是山冲田,水源更是匮乏,近百亩水田干涸龟裂无法插秧,群众心急如焚。**冒着39度高温来回奔波在田间地头,太阳晒黑了他原本白皙的皮肤,有几次还差点因中暑住进医院。时间就是效益,**迅速从组内资金拿一部分,群众自己集一点,购回12台水泵,3000米长的水管,分12个点梯级接力提水,每个点实行“三班倒”日夜值守。为节约人力、用水,提高效率,小组还在**的协调下成立了插秧突击队,经过七天七夜的共同努力,全组近百亩旱田插上了“及时苗”。看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希望”,**忘记了多少次午饭是在田畈吃的,忘记了多少个夜晚是与月亮作伴的,忘记了多少回胃痛得大汗淋漓„„而这一切对他来说,乡亲的会心一笑远比泰山还重。

在小组这个大家庭,谁家难免有困难,闹矛盾,**总是善意帮忙缓解困境,真心帮助和谐家庭。现在的**塆打架斗殴的少了,抹牌赌博的少了,创业致富的多了,一度成为全村乃至全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2011年“三万”活动期间,现任**市委书记的**夜宿该小组,对**退而不休为乡里,倡导村民树新风的精神大为赞赏。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民的路有多长,**的热“汗”将相伴流多久,将无声暖多久,把党和政府的春风吹遍大村小塆,把党员与公仆的光芒洒向万户千家。

推荐第9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通讯稿

善良让她最美

**讯(通讯员 马晶)“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时刻将母亲的这句话记在心里,并落实到了行动上。**是**县**乡店子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那是一个下雪的晚上,这场雪已经下了整整两天,**的邻居袁正有一家存放的柴火已经烧完了,袁老汉就上后山去砍柴回来取暖做饭,可眼看天已经黑了,可是袁老汉一直没回来,这时,**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上了后山,在一段很陡峭的石头路上碰上了袁老汉。原来太阳一晒路上的雪部分已经化了,袁老汉被困在了那下不来,**赶到后背起袁老汉,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把袁老汉从山上接了回来。回来后**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布料,泥水也冻在了衣服上面。她顾不上换衣服,回到自己家给袁老汉又背来了一捆柴,把火生了起来,并给老两口做了一顿热腾腾的饭。袁正有已经有87岁高龄,是**号子年龄最大的传承人之一,也曾到北京给毛主席唱过号子。他的老伴也已80岁高龄并且常年患病。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远嫁外地,现在只有小孙子每隔一两个星期到家里给老两口添一些点生活必需品,生活十分不便。自从这件事情以后,**便经常来照顾两位老人,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嘘寒问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都说袁老汉遇上了个好邻居,可在二位老人看来,**就是他们的孩子,没有她的照顾日子真不知该怎么过。

**不仅关心、照顾袁正友老两口,对村中其他的困难老人也时常帮助,而每次村中义务劳动她也总是到的最早的。

都说**县**乡的山美、水美,其实那里的人最美。**作为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有着一颗淳朴的向善之心,她的心有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她一次次力所能及的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的真切含义。**年7月1日在村党支部会议上,袁正友慎重的向党组织推荐**,经党员全票通过,党支部决定将**纳入入党考察对象。

推荐第10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记XXXX村村民朱永记

他叫朱永记,男,汉族,生于1955年12月,原阳县XXXX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正是一个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凭着自己的热心、爱心和树立正气的责任心,默默无闻的帮助着别人。

1983年,朱永记在村里任小队长,因为工作负责任,1989年,村里又将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的担子压给了他。当时年轻的他并没有多高尚的想法,只是想:既然上级组织信任我,自己就要好好干,不能辜负了上级和人民的期望。在任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的时候,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却时时处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当时的农村治安比较乱,他就组织村里的群众天天打更,夜夜巡逻,每天晚上他都是第一个上岗,最后一个睡觉,在任时村里没有发生一起盗抢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村里的群众都笑称他为张双井村的“看家人”。

1996年8月,黄河发生汛情,洪水从韩董庄乡吴厂村决口了,如猛兽般向护村堤以北扑来,朱永记当时正巧正在河边干农活,见此情况,他马上召集了村里的民兵、群众上坝堵口,又借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农用三轮车,拉柳料、送木材、

1运石头等防汛物资。他从护村堤到村里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也没有回家里看一下。凌晨2点多,当他忙完回到家中,家中的20000多斤稻已经浸泡在了水里,他老伴拉着孩子站家门口边哭边说:“家里的粮食都淹里了,你咋才回来啊!”朱永记知道,如果他提早回来,家里的粮食不会淹在水里,但他没有说话,又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去组织群众迁安转移。

工作上的他,尽心尽职,生活中的他,乐于助人。2011年10月,村里的村民常喜林出了车祸,常喜林的家人找到朱永记,想让他开车和儿子去看病。他二话没说,开车就去了。陪常喜林去郑州看病,来村里帮忙借钱,到交警队解决事故。他一趟趟的跑,一次次的去,却没有过一丁点的抱怨。以至于最后在常喜林因为伤情较重,医生准备下病危通知书的时候,也是把朱永记当成了病人家属,只给朱永记打了电话。

李玉修是村里的上门女婿,2007年检查出了肝癌,其妻子李桂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挣钱门路,朱永记闻讯后,把2000元现金送到了他的家中。又开来了自己的汽车和李玉修去县医院、新乡市传染病医院等多家医院看病,前前后后跑了六七趟,村里的其他群众不理解的问他图的是什么,他笑着说:乡里乡亲的,既然叫我过来,是看的起咱,就算帮不上什么忙,我来了,他们心里都有底了。

2012年,村里老支部书记郝桂珍的儿子检查出患有脊索

2瘤,省肿瘤医院的医生打电话告诉郝桂珍必须要住院输血,还要准备6000毫升O型血,但是医院血库O型血只有几百毫升了。郝桂珍接了电话后顿时觉得无望了,爬在电话上好久没有抬起头。朱永记恰巧当时在郝桂珍家中串门,看见郝桂珍这样,就问咋了,郝桂珍告诉他说,医院要儿子住院、输血,可她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钱了。朱永记听后,说:嫂子,我是O型血,我去献血,其他的你别管了,我想办法。随后,他到村里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组织人筹钱、献血。第二天早上天刚亮,郝桂珍的家门口已经聚集了20多个要去献血村民,村里组织了三辆昌河车才将人拉到医院。到医院后,缴费、抽血、化验、拿结果,朱永记来来回回的跑着,但是老天似乎也在作弄人,检查结果只有6个人合格,只抽了2000CC血,这离医院所说的数字差的还很远,朱永记晚上从医院回来后,也顾不上了身体的疲惫,又一次到村里发动村民人去献血。第二天一早,二十多村民又一起来到了医院献血,其中还有几个在外地打工的,他们也是听说后主动回来献血的。最后,共筹集到合格的O型血5800毫升,已经满足了手术的要求。

血虽然是够了,但是动手术要钱,郝桂珍的家中已经因为给儿子看病花光了积蓄,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朱永记一切都记在心里,又主动拿出了3000元给郝桂珍送了过去,郝桂

3珍说什么都不要,说:刘记(朱永记的小名),你已经够帮忙了,咋能还要你的钱!朱永记却劝道:钱不重要,花了再挣,孩子的命要紧啊”。在朱永记的感染下,村里的群众也纷纷送来了爱心的捐款,就这样,你5000元,我2000元,他500元,光张双井村的群众就凑来了20000余元,解决了郝桂珍家的燃眉之急。

朱永记在村里威信高,人缘好,大大小小的事村里的人都会来找他帮忙出主意,也是这样,也引起了家人的一点小误会。村里常建福的孙媳妇和孙子闹矛盾,要离婚。家人叫了几次都不回来,尚建福给朱永记打电话,想让他帮忙,朱永记当时因为孙子生病住院了,在郑州儿子家中陪护,当朱永记提出要回去时,儿媳妇不满意的说:你就恁忙,来这才两天就走,恁孙子有病你也不管,孙子你不要了吧!朱永记却说:村里有事,人家说出口了,我不能不管吧。第二天,朱永记就回到了村里,因为这件事,儿媳妇好长一段时间没和他说话,但是后来,也就慢慢理解了,支持了。

朱永记做的好事还有很多,汶川地震、村里修路、盖学校等等,他每次都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出钱出力,毫无怨言。

这就是朱永记的真是写照。

第11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记助人为乐的好大姐彭冬霞

彭冬霞,女,1963年3月出生,陡沟社区徐村组村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无私奉献,爱心十足”是她的真实写照。

彭冬霞多年来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 地帮助别人,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与她毫无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徐先珍家,为她家做饭、洗衣,帮她整装梳理、打扫卫生,多年如一日,从不宣扬,默默无闻,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大姐。

事情还是得从五年前说起,彭冬霞与徐先珍家相隔约有1公里,当她得知曾经患有风湿和内风湿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现在不能下床行走,且生活无法自理时,她与丈夫商议以后从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时间帮助徐先珍,为她家排忧解难。彭冬霞家共有七人,还有已过七旬且身体不好的婆婆,四个孩子都在初中、高中读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她和丈夫共种了14亩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轮茬耕种,劳动强度也较大。尽管如此,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煮好早饭,做完自己家的家务后,待天方亮时就沿着河边崎岖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帮她家做家务、清理卫生、做好早饭还亲手送到卧床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帮她洗脸、洗脚,陪她聊天等。由于徐先珍对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有时在病痛发作时都想一死了之,不再连累别人和家人,在彭冬霞的耐心劝导下,在彭冬霞从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帮助下,她非常的感激,坚信要活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冬霞自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些年连大小便盆都帮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卫生巾、卫生纸她都给他买好送去„„

星期天徐先珍的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彭冬霞还用自己的钱买菜做饭给两个孩子加餐,同时还帮两个孩子洗换衣、鞋等,并且叫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顾虑家里的一切。

由于两个孩子上大学,徐先珍家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仅仅依靠丈夫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无奈的现实状况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离开了家,将徐先珍交给彭冬霞,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挣钱,彭冬霞主动挑起了她家的重担,并且对待徐先珍就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给她熬中药,在彭冬霞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且能够下床行走。多年的精心照顾,多年的心存感激她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现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顾,临走时彭冬霞还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车,并且一再嘱咐她要按时吃药,一定要把病治好,树立起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虽然彭冬霞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却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用彭玉霞自己的话说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锦上添花虽美,但雪中送炭可贵,彭冬霞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坚持的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她那颗纯美的心。

第12篇: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助人为乐类

,女,24岁,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

,是农业银行省分行营业部一名普通员工,当我们对“义工”还很陌生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从事义工工作了。七年来,每周

六、日,她风雨不改到老人院陪伴老人、到少年宫辅导特殊儿童、带智障人士逛公园、到残疾人家服务、去社区清理垃圾、去公园清除入侵植物、为贫困学生募集图书、到边远山区探

访留守儿童……只要有需要人帮助的地方,都能见到她娇小的身影,灿烂的笑容。八年来,她做义工的时数达到3000多个小时。由于表现突出,在她被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评选为“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作为山区服务队的负责人,她时刻记挂着边远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每年她都会组织志愿者到山区探访留守儿童。年初,南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她了解到她曾探访的山区儿童由于受到雪灾影响,无法回校读书,家里的农作物也因大雪全部枯萎,生活极其困难。为此,她向总部提出建议,并亲自策划了雪灾送暖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清远阳山塘楼小学探访留守儿童,为当地150位小学生送上保温瓶及保暖物资,使小朋友在冰雪天气也能吃上热饭。

八年的义工生活让她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体会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这句歌词的真正意义。是的,就是在这种充满温暖、欢乐的义工生活里,她在一步步地成长着;她的行为也在不断地感染着周围更多的人参与到义工群体中去,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爱和温暖。

就如自己所说的那样:“作为一名义工,是累跟快乐并存着的。当义工,可以让我享受到快乐,虽然你付出,人家不一定会记住你,但是你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因为你在当义工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在课本上、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发挥你人生中另一个舞台,享受做义工的过程。希望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寻找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获“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第13篇:郭书钢同学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残扶困的好少年——郭书钢

郭书钢是我校六(1)班一位全面发展的孩子,他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品德高尚,深得师生喜欢,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六年来,郭书钢同学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本班视力残障同学黎浩然。为了更好地照顾黎浩然,郭书钢同学主动请求班主任把自己安排跟黎浩然同桌,课余时间,郭书钢便扶黎浩然上下楼梯、去厕所;每当学校搞外出实践活动,郭书钢情愿放弃玩许多有趣的活动,默默地陪着黎浩然一起游戏玩耍,使孤独的黎浩然同学增添了许多快乐,黎浩然同学因为视力残障,还是个学习困难生,郭书钢就经常辅导他,使黎浩然同学的成绩终于达到班级的中等水平。作为班长的郭书钢,还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他经常在下课时把教室的课桌摆放整齐,利用课间为班级捡垃圾,打扫卫生,整理流动书架书籍。由于他长期坚持助人为乐,学校一致同意推荐郭书钢同学为助人为乐优秀学生。

1 黎浩然同学的视力有很大困难,为了更好地照顾黎浩然,我主动请求班主任把我安排跟黎浩然同桌,课余时间,我便扶黎浩然上下楼梯、去厕所;学校做课间操的时候,我要扶他下到操场去做操,每当搞学校外出实践活动,黎浩南不方便参加一些活动,我就放弃自己爱玩的许多有趣的活动,陪着黎浩南一起玩一些安全一些的游戏,使孤独的黎浩南同学增添了许多快乐,黎浩南同学不但视力不方便,还是个学习困难生,我就经常利用课外时间辅导他,使黎浩南同学的成绩终于达到班级的中等水平。 作为六(1)班的班长,我还尽力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比如下课时把教室的课桌摆放整齐,利用课间为班级捡垃圾,打扫卫生,整理流动书架书籍等。我觉得:帮助黎浩南,让黎浩南平安、快乐,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助残扶困,奉献爱心,是中华传统美德 ,我会永远坚持下去!

第14篇: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我们遭遇困难时,我们总希望能遇上助人为乐的人,那我们就要学会从我做起,做一个热情,助人为乐的人,时刻不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箴言,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阳光中。

可能我没有那种对事业对名族勇于奉献的大爱,但我会在同学受伤时,悄悄递上一张创可贴,我会为朋友去买她寻觅很久的参考书,我会为上公车时发现自己没带钱的小女孩默默地递上两元钱。就像是这样,生活更多的是那些平平淡淡的美,我愿意去奉献去付出,去给予他人我的友爱,因为助人为乐会使我快乐,更会让身边的人感动。

然后我觉得我不能只着眼于身边的朋友,如果能放大自己的温暖,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那不是更好么?于是过了一个礼拜,我经过了老师的推荐,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儿童康复院的志愿者。记得有一天,当我在和小杰聊天的时候,他平静地说道:“我是孤儿„„”。这虽然是一句很平淡的话,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我,后来我才知道在他十岁的时候,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双亲,而他现在也要依靠着轮椅生活,不能常出去活动更别说回学校上课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人来说,他们是何等的孤独与无助啊!到了午饭时间,我非常心疼地喂小杰吃饭,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爱护地„„看着他无辜的眼神和无助的表情,我决定要为他做点什么。

从那天以后,我有空便会去儿童康复院看看他,帮助他做复健,日复一复,我从未拉下过,尽管过程对于他而言很艰难很疼痛,但我从未看到他放弃过。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会推他来学校看看,让他感受一下校园的气息,让他多感受感受外面阳光的味道;在傍晚的时候,我会时常推着他去看夕阳西下的美景,当夕阳落在他的脸上时,我总会看到一种希望。在我帮助小杰的这段日子里,我发现他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了,却多了点阳光和乐观。还记得当我问那个小男孩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原本以为他会说祝自己早日康复,重返校园,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回答,他说: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只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可能他们的人生会变得不一样,而乐于助人会使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乐于助人就像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乐于助人就像沙漠里的泉水,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乐于助人是一种奉献和付出,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第15篇: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是中华美德,我们也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 一天中午,老师让我们练合唱,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上学,就在快要走到学校时,我们看见一位叔叔推着一辆堆满杂物的自行车,正在上一个小坡。他本来推上去了,可是不小心脚一滑,自行车又带着他滑了下来。幸好时间还早,路上没有汽车。我们都松了口气。接着,我小声对同学说:“咱们帮帮这位叔叔吧!”同学说:“好啊!”于是我和同学一起帮这位叔叔把自行车推上了小坡。那位叔叔感激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们!”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客气!叔叔我们先走了,再见!”叔叔说:“再见,小朋友!”最后,我和同学高高兴兴地去了学校。

原来帮助一个人是这么快乐啊!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人好事!

第16篇: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事,对于我来说,助人为乐的事,才是最值得留念的。那一次我开心的在广场上玩着,人海茫茫,找一个人,都很难找到,可以说是大海捞针。

望着西天的夕阳,渐渐的沉落,人都回家了,可是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静静的坐在广场中央,我轻轻的坐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怎么不回家啊?”他没回答我,只是低着头,一直沉默着。直到天黑了,他终于问了我一句:“大姐姐,你为什么不回家?”我笑了笑说:“如果我走了,你一个人不会害怕吗?说到这儿,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进我的怀里,问我;”妈妈回来吗?”我用手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男子汉大丈夫哪有像你这样的啊?”似乎是我这一句话,他也不哭了,而且站起来对我说:“你回家吧,我自己等就可以了,就在这时,他爸爸妈妈来了,一把拉住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这一刻我体会到了爱,随后他的父母写了些我。就回去了。

我从小就没有奶奶,很希望有一个,别人有奶奶的呵护,我却没有,很羡慕他们。听爸爸说,以前奶奶是党员,奶奶很伟大,我很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为人民造福。希望大家以后多做善事,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样在你需要他人援助是,才会有人帮你。

第17篇:助人为乐

让助人为乐成为快乐的传递

@建兰中学学生黄天泽:学雷锋不仅仅是学雷锋一天要做的事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做好事的潜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助人为乐成为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

@钱塘外语学校八(4)班王泽英:之前看过关于南京儿童福利院年前遇到“突击献爱心”的报道,有时候他们一天要接待二三十批献爱心的人。我觉得,这样的献爱心就有些形式主义。学雷锋也一样,应该放在日常的每一天,从点滴做起,而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

@唐宋情: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还是可以影响周边的人。你为他们做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时,他们为此快乐,他们快乐时,又会让其他人快乐,而当你自己不快乐时,会有其他人来让你快乐。这就是一个善的循环,快乐的传递。

@杨星云YXY: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一次伸手,一次弯腰,一次微笑,都能让爱传递,心中有爱,世界大爱。

叶树元,男,三台县水务局干部。主要先进事迹:他只是个普通的公务员。15年来,他共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33名贫困女生。尽管他债台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篱下,但他无怨无悔。为让爱心助学不因缺钱而停顿,他到城郊包了几亩土地种花,在城里开了两家花店卖花。为节省费用,他自己种花,自己运花。钱仍然不够,他又承包一些单位„

叶树元,男,三台县水务局干部。主要先进事迹:他只是个普通的公务员。15年来,他共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33名贫困女生。尽管他债台高筑,家庭破碎,寄人篱下,但他无怨无悔。为让爱心助学不因缺钱而停顿,他到城郊包了几亩土地种花,在城里开了两家花店卖花。为节省费用,他自己种花,自己运花。钱仍然不够,他又承包一些单位的绿化工程,还利用自己摄影的专长,与人合作制挂历卖。备受众人尊敬的叶树元,怀着对妻子和女儿的无限愧疚,离婚了,把全部家产留给妻子,自己扫地出了门。他说:“我的资助是要回报的,就是要受助者勤奋学习,好好做人,感恩社会;而不是给我什么,也不是组织和社会给我什么。尽管我已欠债20多万元,但还是要把这项爱心工程继续下去。

祁志富,男,涪城区滨江社区居委会主任。主要先进事迹:从事社区工作二十余年如一日,风雨兼程,克已奉公,心系百姓,工作上能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群众的贴心人”,积极带领社区全体同志学习新时期社区工作的新知识,社区工作有声有色,在社区内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他常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免费为社区贫困居民、五保老人家庭疏通厕所、厨房下水道,为社区贫困居民、农民工子女联系上公务员之家http://www.daodoc.com学等公益事业,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2009年被市委评为“最佳文明市民”,多次被各级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帅兰,女,江油市兰兰糕点城经理。主要先进事迹:几年来,帅兰对灾区人民、残疾儿童、孤寡老人、希望小学、贫困学生共捐款近10万元。2009年六一儿童节为18所学校捐款2万元,为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捐款1.5万元打操场坝。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又给云集乡小学、长城特殊学校、胜利街小学等15所小学及幼儿园捐款捐图书共计12400元等。2002年-2009年荣获全国“光彩之星”、200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3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个体工商户”、2004年荣获四川省质检局“质量、信誉双赢单位”及四川省“AAA级守法诚信单位”、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诚信个体工商户”、2009年被四川省九部门授予“优秀个体工商户”2000年至今先后被绵阳市、江油市评为“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放心购物示范店”、“先进个体工商户”、“诚信个体工商户”、“先进纳税个人”、“江油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童茗清,女,西南科技大学退休干部。主要先进事迹:每年坚持为人民子弟兵和警察做鞋垫,用自己卖鞋垫的收入支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大学生寻找见习工作机会并为他们介绍家教工作,帮助学业偏科的学生完成学业,先后为116名学生在思想道德、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捐物120余件,帮助学校有困难的老师代接小孩,用真情感动人心,用爱心感动社会。

助人为乐的故事

21小时前作者: 依 儿652人读过相关文章我要投稿字体 【 大 中 小 】

更多 2

王羲之助人卖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 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 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非常高兴,十分感谢 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 。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 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 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 ,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 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节俭 ,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 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 :“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 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 ,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 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

辛公义改变陋习

隋朝人辛公义曾任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当地的老百姓有一 种陋习,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谁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顾和治疗 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义到任后了解到这相情况,就下令将病人抬到衙门里来,自己 和数百位病人住在一起,亲自安排给他们看病服药的事情。经过细心照料,这些病人都恢复 了健康。辛公义的行为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赞颂,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陋习。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

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

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

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

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

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

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

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

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

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

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

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

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

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

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

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

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

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助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己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

第18篇:助人为乐

标题:献爱心的小女孩

姓名:张淑贞

类型:助人为乐

时间:2014年12月

职务:四(3)班 班干部

事迹简介: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她总是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借给他们,有同学不会的问题,她总是热情耐心的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在这学期里,学校组织了三次献爱心活动,她都能积极参与,无私奉献。特别是在为白血病患者捐款时,她表现的尤为突出。班级捐款,有她的份,她真是助人为乐的孩子。

第19篇:助人为乐

石化一小道德讲堂

题:助人为乐

时 间:2013年12月15日 地 点:学校道德讲堂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 录 人:于海利 主 持 人:周晓娜 主 题:助人为乐 流 程:

一、开场语、自我反省。

我做过好事吗?我帮助过谁?我学雷锋了吗?

二、唱一首歌曲:参加人员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三、学模范:宣 讲 人:范宁 故事标题:《当代雷锋郭明义》 故事内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献血模范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时,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郭明义第一次献血。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

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年了,从未间断。 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毫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毫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次).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2008年12月,郭明义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征得领导的同意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进行宣传。

3月2日这天,“齐矿”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到2万多毫升。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像这样较大规模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万多毫升。

2008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资助贫困儿童

1994年,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 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郭明义不吃午饭;上个世纪90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他找同事、磨妻子,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在他家采访时,看着还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的“陋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仅一年半时间,“爱心联队”的成员已经从开始的12人发展到30人,已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学生。

郭明义和他的希望工程

50岁那年的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名工程师。走在通往齐大山铁矿采场的路上,郭明义的工作照挂在路边灯箱上,照片一旁还配有一句评价———“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近距离接触这位爱心大使,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这种奉献中体味着幸福。

追溯郭明义的奉献善举,要从1994年说起。在电视里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辍学的新闻,看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公益广告时,他被孩子们企盼念书的眼神牢牢抓住了,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几天后,郭明义怀揣200元钱走进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资助之旅”。

第一次资助,郭明义将200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名男孩。几天后,一封感谢信放在郭明义办公桌上,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看着信件,郭明义和妻子被这个家境贫寒却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深深打动了。他们又给孩子寄去了200元钱。一个月的时间内,郭明义捐助了400元,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600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郭明义不仅捐助资金,还尽一切形式为学生提供其他帮助。休息时间,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圆梦行动,为孩子送去300余本图书及学习工具;得知汤岗子小学一名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立刻把自己价值300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捐给了他;快过年了,郭明义把崭新的衬衣连同200元钱送到千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手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踏上“资助”之路起,郭明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多时一年资助过6名学生。13年来,郭明义的爱心撒播在海城、岫岩及鞍山市区等地。他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捐助资金达5万余元。

四、诵一段经典。《弟子规》

五、作一番感悟点评。

于海利发言:助人为乐、甘于清贫,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美德,能否安贫乐道、善于舍己为人,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郭明义以实际行动接力传承雷锋精神的崇高境界,热情弘扬了郭明义助人为乐、以苦为乐、“追求纯粹”的价值观。郭明义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郭明义总是发自内心地做每一件好事,他把帮助别人得到的快乐当成自己的最大快乐,最让人钦佩之处在于能够自觉地把道德完善与人生的充实、生活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统一起来。在他那里,助人为乐不是偶一为之的权宜善举,而是自己的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

刘一凡发言: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

王艳鹏发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生前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实践着、追逐着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郭明义就是当代的活雷锋,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我们将以你为榜样,做雷锋的接班人。

六、送一份吉祥。

第20篇: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让传统美德植根于我们心田

什么是“道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际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用于调节人们之间关系到一系列规则,它是一种社会秩序,是为人处事到底线。正是因为有了道德,我们人类才走到了今天;道德也因为历史到传承而形成了一种道义到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区别着善恶美丑。

美德就是美好的道德。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道德就是其宝贵的财富之一。历史上,中国人讲“仁”、讲“诚”、讲“忠”、讲“孝”、讲“节”、讲“义”、讲“礼”、讲“信”、讲“和”、讲“智”,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今天看来,这些伦理道德规范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不相符合之处,即带有封建糟粕的沉渣,但是从总的方面看,正面的意义还是主要的,仍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一项宝贵资源。中国人以个人“修身”为起点,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公私德一并来修,以做“君子”为人生的目标,从士大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布衣草民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最终形成了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其对东亚和东南亚诸国的影响至今仍然很大。我们相信,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是很有作用的,否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不可能那么稳固,虽然几经统治王朝的变换,但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却无什么实质意义上的变化。封建的统治者正是看到了伦理道德的这一作用,所以,就连政治统治也要和伦理道德嫁接联姻,于是才最终形成了“三纲”、“五常”来统治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秩序下,中国人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如果没有美德,任何一种自由公民的社会都无法长期维持下去;如果没有美德,我们将无法和平共处。

关于美德的学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关于美德的学说流行于古罗马时期,此后在欧洲中世纪、尤其在托马斯·阿奎那那里得到发展。从此以后,许多著名哲学家和学者对此作过论理述。用不着深入了解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的不同体系,我们也都知道全部的美德。我们都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除此之外,中华民族还有诸多的传统美德。比如互相尊重,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讲道理,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听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字眼时,也许会不屑地笑出声来。原因部分地在于他们没有理自然而然地接受美德,部分地在于他们公开嘲笑美德,或者把美德贬低为毫无价值的东西。然而,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的行为传统得以重新发扬光大的最佳土壤,便是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通过榜样展示出来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这项美德还有其他一些称呼,譬如慈善、关怀、主动关心、博爱、友谊、友爱„„然而,从根本上说,上述称呼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愿意帮助他人。我们看到,在重大危急关头,我们这个民族表现出了高度的无私关怀精神。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仍记忆犹新。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人们给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他们中有老人,也有小孩儿;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军人、学生、踩黄包车的老人;他们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个去灾区抢救伤员„„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助人为乐需要勇气。勇气不仅是指体力过人,而且也是指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胆量。它不仅仅意味着机智过人,或者盲目的武夫之勇,相反,它首先要求权衡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断,此后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判断付诸行动,即使遇到危险也是如此。然而,这样做完全会引起重大怀疑。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此事一出,众多国内国际媒体大量报道,并且各方都大力谴责路人的无情和冷血以及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人民道德观念朝向冷淡而感到担忧。然而众多媒体过于对漠视路人的道德谴责,会加重人们的道德压力;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我们不禁怀疑:这个社会就没有真正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吗?国民的道德底线竟然滑坡到如此地步吗?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前不久,这个原本简单的问题,遭到了全社会的热议。许多人由此感慨,好人没好报,社会道德滑坡。这种评论有失偏颇,过于夸大其词。想一想,中华之大,人口之多,出现这样的事情,恐怕自古就有之,恐怕世界各国也有之,相较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的“助人为乐”的事,也许只是沧海一粟。要始终坚信,这个社会,有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人,雷锋精神仍然在延续传递,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就在我们身边。

周家德就是其中一个。打工20年,从一个农民工到劳模,他坚持助人为乐,无论是扶贫济困、修建家乡通村公路、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南方雪灾、西南旱情,大大小小的捐助行动中,总有他的身影。钱不在多少,在一片爱心,在一种精神。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快乐之本。周家德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助人为乐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生之常态,将“助人为乐”进行到底,不会因时因势而变。将“助人为乐”进行到底,贵在坚持不懈。助人为乐,绝不能靠一时高兴,靠一时心情,想起就做,不然则罢。要把助人为乐当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尽自己之力,帮助他人。将“助人为乐”进行到底,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大家要积极认可与鼓励,颂扬传统美德,最大限度减少对好人的误解,争取做到不让好人“受伤”。 无论如何,我不相信中国人会如此冷漠,我不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自私自利,我不相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消失殆尽。

助人为乐需要理智。无需经过深入思考就能认识到:助人为乐决不能逞匹夫之勇。所有公民都要保持理智,这意味着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所有公民都要具有申明其思考结果并把它付诸行动的胆量和勇气一一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胆识;所有公民都要有节制,即在权衡相互分歧或相互矛盾的利益和需要时要仔细慎重;此外,应当根据正义原则进行权衡,要求正义的意愿应当内在于行动之中,并指导行动。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是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部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他们是英雄,是我们学校的榜样。但是,他们却失去了宝贵的的生命。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冷静、理智,用最安全的途径,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不要让他人因为我们的鲁莽受伤,也不要让自己受伤。

人们心目中许多原则性的东西都值得仔细讨论。美德则不然。乐于助人的美德受到普遍欢迎一一对此无需争论。我们最多只能在出现冲突的具体场合,才能对哪种美德更加重要做出不同的判断。为了让美德在未来重新成为普遍而自然的现象,我们自己首先要重新自觉地推崇美德。

助人为乐的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作为群居生物、作为在共同体中生活的生物所需要的几乎所有能力都要靠学习得来。如果没有教育,我们将相互争夺食物、相互排挤,必要时甚至相互杀戮。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对我们产生影响,当然并非都是好的影响。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如果学校力不从心,如果电视、录像、电脑和互联网长时间所灌输的内容冲淡了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影响,如果儿童和青少年陷于不良社会环境,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虐待,那么,不良影响就容易占据上风,社会化的行为就得不到培养。

就传授助人为乐的美德而言,实践比任何理论课程都更加有效,后者只能起到补充性的作用。可是,我觉得,目前在培养教师时过于重视科学理论,而对他们未来的实践关注较少。教师的确应当向学生传授知识,因而他自己必须拥有知识。然而,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当代青年有很多极好的机会去实践。比如学雷锋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不是理想化的虚幻的存在。雷锋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人本有向善之心,也不乏助人为乐。学雷锋,不在于我们多么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或一窝而上,也不仅仅限于3月5日这一天,而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能否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别人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体谅照顾,真正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精神修养、道德追求和行为习惯,随时随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尽一份心,献一份力。

助人为乐的美德通过体验、榜样、表率和亲身经历得到传承。全部青少年工作都一一与其说是有意识地,还不如说是无意识地一一服务于这种传承。在这方面,成年人在许多场合不仅扮演着师长的角色,而且扮演着榜样的角色,尽管人们从表面上往往看不到这一点。

助人为乐贵在持之以恒。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应该把助人为乐作为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为人民多作贡献的长期努力目标,并在坚持不懈地为同志、为人民做有益的事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