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税源管理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3 08:38:32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税源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201070,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同时,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因此,要在机构设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稳步推进。

(四)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的原则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立统一的岗责体系、运行机制和信息平台,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同时,在职责分工安排、税源分类和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别和特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践最佳的实现形式。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按照规模、行业等类别的风险发生规律,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分类管理。

(二)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程序要求,将税源管理专业化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建立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岗责体系。

(三)在对税源科学分类和税源管理职能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实现有限征管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

(四)支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更加完善,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以及市局风险预警系统、联动平台为主要结构、贯通各级各部门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市直税源管理单位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六)纳税遵从度显著提高。纳税遵从总体状况、税收征收成本等重要指标、保持原有机构不变,一分局、二分局、开发区局将原有属地管理科(不含个体市场管理科、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不少于一个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该科人数不少于税源管理科总人数的20%;保留个体市场管理科,设立专业化管理岗位,赋予其部分专业化管理职能,成为专业管理个体市场的专业化管理科;保留非增值税纳税人管理科,负责专业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除专业化管理事项以外的其他基础管理事项。四分局将大企业管理科和国际税收调查科确定为专业化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在专业化管理职能和复杂的基础管理事项职能剥离后,成为负责其他基础管理职能的属地税源管理科,仍保持责任区形式进行管理。

2包括:注销登记清算检查;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所得税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等。各单位可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复杂税收基础管理事项;

3设立风险监控应对岗、政策执行管理岗。

4、属地税源管理科转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科后,其管户调整至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其他属地税源管理科现行的责任区设置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为减轻责任区管理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能,将催报催缴、简易处罚等职能前移办税服务厅,在加强信息交流共享的基础上可将部分依申请调查事项的职能调整至综合业务科或属地管理科专门岗位。调整的依申请调查的具体事项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具体职能划分详见附件三。

(三) 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专业化管理岗位、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综合效能。

1、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机制

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单位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建立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应用为主要环节,专业分工明确,

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单位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部门扎口管理。

3、风险等级排序管理机制

市局、县(市、区)局根据税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调整风险等级排序的参数设置、高风险纳税人分布比例,定期发布排序结果,供风险应对管理部门参照。在特殊情况下,市局和县(市、区)局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部门可对单户纳税人风险等级予以调整。

5、风险管理监控和评估机制

法规部门牵头对风险管理从目标规划、指标发布到应对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把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的风险应对情况和重点工作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办要落实月度通报、季度双向评价制度,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四)落实各项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

1、要突出对大企业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要以市局机关及其专业化团队为主,建立大企业服务、管理的专家团队,发挥专业管理机构层级高、信息掌握全面、跨区域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应对处理等工作;要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税企沟通、综合评估和全面审计。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作用,抓紧建立大企业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制度和大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要根据税种管理特点,深入分析各税种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项目。要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对稽核异常的抵扣凭证要深入分析,总结规律,增强其在风险分析识别中的作用;要完善税种、行业风险管理指南,完善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工作,健全业务专家团队专业化评审制度;配合做好企业所得税评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风险项目的分析应对。继续加强税种联评、征退税联评,加强税种风险信息与发票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5、税务稽查作为应对税收风险的重要方式,要融入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发挥税务稽查应对重大涉税风险的优势。要充分运用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成果提升案源管理质量,运用风险等级排序结果提高选案准确性;在案件查处中要增强税收情报的采集、交换意识,善于从稽查案例中总结不同类型纳税人不遵从风险的发生规律,为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查管联动。

五、实施步骤

今年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总体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月底前):市局下发《扬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各单位要采取召开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全体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地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调查研究规划本单位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6月-10月):各单位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要求,在6月30日前制定上报本单位实施方案;7月15日前征管处、信息中心与市直各单位商定实施方案,并梳理出需要调整的系统设置;7月20日前市直各单位将机构职能和人员调整方案报市局人事部门审批;7月30日前,各县(市、区)局、市直各单位完成职能调整、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和系统岗位设定;8月1日起全市全面按照调整后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实施税源管理;8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并将纳税人分类管理目录和专业人员专业岗位配置情况目录,上报市局统一汇总,编制成册。

9月底以前完成税收风险分析、税收风险应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及反避税和税收情报收集与交换管理等专题培训。

各单位要充分运用专业化分析应对等案例实证的方法,评估验证专业化管理的成效,研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持续推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2月):各单位开展年度总结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局。年底,市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并在全市范围内评比表彰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先进单位。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思想保障

各单位要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要使全体国税干部都深刻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猛增加,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需要,从而自觉适应、支持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形成上下同心协力,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组织保障

税源管理专业化不仅是征管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没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工负责,认真研究和制定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正常运转。

(三)优化配置,注重培养,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各单位要整合管理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具有中高级专业等级、“三师”资格的人员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充实到数据分析、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反避税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目标,鼓励广大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更快更多地培养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完善功能,深化运用,为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扎实开展“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年”活动,在广大干部中普及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拓展各种税收数据来源和渠道,探索建立跨地区数据信息情报交换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分析比对;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利用为重点,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各单位要深化基层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以及市局相关系统的功能应用,确保系统相关设计功能全面应用到位。

(五)强化监督,加强考核,为提供制度保障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与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要把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其中重点事项作为年度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检查考核;要充分运用征管信息系统、执法考核系统、基层管理平台及市局风险预警等系统,提取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的进展状况,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日常监控和绩效分析评价,促进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推荐第2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各科室:

经市局2月16日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遵照执行。如执行中遇到情况的,可及时与市局征管科联系。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绩效,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以信息化为依托,整合征管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管理、分级监控,不断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饶地税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为促进上饶市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提高税源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徐志刚 党组书记 局长

副组长:俞灶久 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真生 党组成员、副局长

雷其和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邱永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 辉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叶灵发 总经济师

成 员:徐文东、李振亭、钱国庆、陈水斌、汤哲荣、查吉胜、范丽娟、唐五成、郑任江、马军强

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于2011年2月28日前上报市局征管科。

三、主要内容

(一)税源分类

根据《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饶地税发〔2010〕75号)和全省地税系统税源分类管理暨纳税评估专业化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源四类。

1、重点税源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点税源: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②上年度缴纳地税税额达到50万元且本年度预测税源也在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大户);③房地产开发行业、金融保险业;④国家、省、市、县重点工程、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安工程、计划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⑤重点税源企业的关联企业;⑥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列入重点管理的重点税源。

重点税源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连续二年达不到重点税源标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2、一般税源是指上述重点税源之外的单位税源,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税源。

3、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体工商业者从事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源(不含已列入重点税源的个体工商大户)。

4、零散税源是指个人房屋出租、集贸市场、边远山区以及临时从事生产经营等所产生的零星、分散的税源和个人从事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税源。

(二)税源管理模式

1、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市局确定和各单位上报的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由各县(市、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市局直属分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股),将重点税源归口到一个分局(股)进行统一管理,选拔优秀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手段,明确管理职责,以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业的管理标准对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的管理。

2、一般税源实施风险化管理。一般税源实行属地管理,以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为抓手,积极推行风险管理。一是转变评估职能。对现有的纳税评估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修改,减少相应工作环节,在评估结果应用方面,以《纳税风险评估建议书》形式告知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涉税事项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告知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所负担的责任,由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或自我纠错。二是积极开展和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各县(市、区)局,市局直属分局要根据各地实际,选择1-2个重点行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设置合理的纳税评估预警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开展风险管理。

3、个体工商户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工商户以公平税负、透明管理为重点,规范计算机参数定税和民主评税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重点规范参数定税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税负核定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平与准确;规范税负评定和税负公开工作,保证税负核定的公开与透明;加强个体工商大户的管理,督促其规范建账建制;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对定税不符或纳税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税负调整和信息补录,保证税负调整的及时性和征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4、零散税源实施社会化管理。零散税源以委托代征、简并征期为主要方式开展社会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手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开展社会化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

1、成立信息管税工作办公室。市局信息管税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是收集各种税源信息,评估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预警,必要时分析人员要深入基层分局和大税源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定期出具税源分析报告。

2、加强信息采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县(市、区)局应重视税源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对于信息采集不真实、税源信息不应用或对预警信息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应列入考核内容并严格追究责任。

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纳税人财务信息通过网上办税平台采集,工商、国税、财政、发改委等经济管理部门的税源信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采集,征收等税后信息通过征管系统采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源、汇集成税源信息库,为信息管税奠定基础。

(四)税源分级监控 采取分级监控的方式对全市税源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市局负责采集、传递市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分析全市税源管理现状,对重大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提醒,对市局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县(市、区)局负责核实税源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采集、传递县级各单位的税源信息,建立征管数据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督促各基层分局应用税源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的税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基层分局负责对税源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监控,加工、比对、分析和应用税源信息,及时监控税源变化情况,督促管理员做好动态管理,提供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值;税收管理员负责开展税源普查和税源信息的采集、录入,全面掌握管户税源;认真开展税源巡查,及时了解税源变化,动态调整税源预测数据;负责对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开展纳税评估;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信息的采集,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负责对征管数据预警指标及其指标值的设置提出具体意见,对所辖管户全面实行征管数据预警管理。

(五)人员配备与培训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对重点税源管理局(重点税源管理股)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挑选或选拔,各岗位人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能力要求: 分局长(股长):法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沟通协调能力强,做到清正廉洁;

税收管理员: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具备扎实的业务操作能力,坚持廉洁从税。

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3月26日前将确定的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名单上报市局征管科,市局将根据税源分类情况,分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绩效。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税源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本地重点税源的行业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税源管理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以信息管税为基础,重点税源专业化、一般税源风险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零散税源社会化,分类管理,分级监控”的税源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二)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各县(市、区)局和市局直属分局要在纳税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库的基础上,结合征管日常工作,建立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对税源数据、征管信息质量、征管质量及其他征管数据信息开展全面的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五、工作步骤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各单位开展动员,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第二阶段为人员选拔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为挑选或选拔分局长(股长)和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11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开展税源管理、建立税源管理制度、评估风险指标库、征管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和纳税评估模型;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为召开税源管理现场会,总结税源管理工作,进行现场交流。

六、绩效考核

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比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市局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列入2011年度绩效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好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和表彰,在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工作不积极、不认真、管理绩效差的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扣分。

七、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归类,根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学、精细、专业地管理税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真正做到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管理绩效。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对原有征管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各单位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的纳税人,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各县(市、区)局要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对异地管理的纳税人,各县(市、区)局要定期将征收入库情况向其所在地政府部门通报,以便其全面掌握财税收入总量及进度。

推荐第3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险指标,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以房地产为例,建立建筑成本指标(不同时间段砖混结构、框剪结构建筑成本比对),销售价格指标(同时间、同地段、相似户型价格比对),行业利润率指标,存量房指标、财务费用指标。

(三)合理确立风险应对方式,根据应对对象分别采用差别化的应对方式,对跨地域、重点税源企业采取税务风险防范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中等规模企业采取纳税评估的方式应对,重点在于合规审查;对小微企业采取案头审核、询问约谈等方式进行应对,重点在于纠错。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贯彻“未识别不推送,无风险不应对”观念,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在整个税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利用信息交换的比对筛选,将税收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推荐第4篇:税源管理初探

税源管理初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源分布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时,税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隐蔽性进一步增强,对税源的监控难度也越来越大,税务人员对潜在税源的挖掘也缺乏深度和广度,游离于税源管理之外的纳税人仍然大有人在,一证多摊、无证经营,虚假停歇业的偷逃税现象仍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收的流失和税源的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税源的管理尚需规范和加强,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建立和落实科学严密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建立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实际上是抓住税源管理之关键,也是全面提升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切入点,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新时期税收工作中具体体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建立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前提,建立“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以管事为主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实现这一前提的有效载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采取按区域包片管户和行业到组的办法,明确规定了管理员的职责范围和主要职责及工作任务,使管理员能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之户籍管理、税基管理、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按月清理欠税。定期进行纳税评估,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总之,税管员是联系征纳双方

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二、加强对纳税人银行账户的管理,以有效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金融机构多头开户的情况严重,有的开户多达几十人。税务机关不掌握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就难以检查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因此,税务机关必须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通过其在金融机构所开立的账户加强对其进行控管。以前,有的税务部门对银行重视、利用的不够,有的借助金融机构发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却无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令人欣慰的是新颁布、实施的《征管法》对金融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税务机关需要了解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三、建立科学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全面掌握和监控税源的变化。税源的预测分析不仅是税源管理与监控的起点,也是一项贯穿于整个税源管理与监控全过程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才能全面及时掌握税源的经营变化动态趋势,提供客观的分析报告,从而为实施整个税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做好税源预测分析,就要健全税源监控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税源监控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据模型,对税源动态实施结构

性分析监控。在建立税源宏观预测分析模型时,预测目标应包括税源总目标、分税种目标、分地区目标、分行业目标和动态目标,应根据税收与某些经济指标的关联性、税收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性和税收数据的相关性三大特点,依据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择适宜的预测模型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差异,着重考虑生产结构(GDP结构指标)、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指标)、分配结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额)和税收政策诸因素对税源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从而形成不同地区、行业和税种的税源预测分析体系。

四、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实施微观管理与宏观监控的有机结合。当前,纳税评估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后,再由单户式评估向行业性深层次评估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突破,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纳税评估模式。要求各税收管理员(专管组)要将税源分析监控、单户纳税评估、税收信息采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单户纳税人的纳税评估工作,对同一纳税人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对不同纳税人同一时期的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各税收管理员开展纳税评估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对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零负申报的纳税人必须有纳税评估结论。各基层管理单位

要采取“人机”有机结合、管事与管户水乳交融、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的办法,对各个行业的涉税信息进行比对、解剖、分析。逐步建立起行业性分析监控体系。纳税评估主管单位要做好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推广工作,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参数指标和数学模型,把个案评估拓展为群体评估、行业评估,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而上升为宏观税收监控办法,科学指导管理层面上的税收实践。

五、加强发票管理工作,强化以票控税。要大力推行依法管票,以票管税的办法,现在很多税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上,忽视了普通发票的管理。一些纳税人采取不开、少开、虚开普通发票的手段进行偷税,为防止税款流失,实施税收的源泉控制,应当积极推行“以票管税”的办法,凡销售方向购货方开具白条或非法报销凭证的,购货方可凭其开具的非法报销凭证向税务部门举报,一经查实,举报人可享受开具一定比例金额的发票奖励。此外“以票管税”还应将发票纳入计算机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假票、废票、白条等的打击力度,以扩大合法发票的使用空间。

六、大力开发,推广税源监控应用体系提高监控效率。要把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的收缴与核销、滞纳款项的催缴、检查对象筛选、综合税收的统计分析、税收会计核算与监督以及纳税信息的查询等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应当坚持按“相对集中统一,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使之

成为规范统一的大系统的有限公司有机组成部分,以逐步实现税源监控的“数据分类、分层、加工、资料共享”达到税源监控的各种信息口径统一,及时明确,存取完善和科学简便之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

七、加大对税源户的稽查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大稽查意识,将对税源户的稽查纳入日常稽查范围,把工作做在平时。坚持管税与管票结合,通过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为稽查提供监控依据。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连续三个月未申报,又确实难以查找的非正常户进行重点稽查。同时加大对漏征、漏管户的打击力度,对漏征、漏管户,一经查处,都必须进行补税和罚款;对触犯刑律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惩处,绝不能以补代罚或以罚代刑,严控税源流失。

八、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发挥税源管理整体效能。在省以下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设立税源管理科、股,负责所辖区域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资料的调查核实,进行税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展行业及企业纳税评估、经济税源宏观分析等具体税源管理工作。完善办税服务厅设职能。加强申报资料的审核,加强发票的比对,建立前台窗口采集数据与后台管理数据共享等制度。

九、建立税源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管理监控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关部门计算机联网,实现税源户信息资源的共享。

税务机关由于受人力、财力的制约不可能将所有的税源都纳入控制范围内,特别是隐性税源和流动性税源,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全方位的协税护税格局。还要通过建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有奖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协税护税积极性。另外,我们的《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但没有明确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协税护税义务、责任、以及不履行或履行不当的单位、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因此,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使协税护税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的作用,对无证经营和偷、逃税行为;该公告的要公告,该曝光的要曝光,并鼓励广大公民积极举报,在全社会形成对无证经营和偷、逃税行为人人喊打,使其无藏身之地的声势,为税务机关开展清理漏征、漏管工作赢得社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综上所述,在机制上、制度上解决好税源控管的弱化问题是新时期税源管理的需要,加强税源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入手,以达到强化税源,规范管理的目的,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推荐第5篇:税源管理专业化

(一)体现了税收管理效率观,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经营业务等发生新的变化。税源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现行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人少户多、能力不足、职能分散、方式粗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税种、风险等进行税源分类,有利于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找准主要矛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体现了税收管理科技观,有利于提高管理精细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税收管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税收管理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撑。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是在把握管理规律和运用信息化基础上的科学分工与紧密协作,既是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又是精细化的基本前提。它以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化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的保障作用,大力加强第三方信息等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分析比对,是提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三)体现了税收管理风险观,有利于提高执法柔性度

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实施创新税务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服务措施帮助纳税人规避防范风险。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将依据不同的纳税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管理战略,突出宣传辅导、纳税评估等手段的应用,更多的使用柔性执法手段,有助于纳税人规避税收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体现了税收管理服务观,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征纳和谐)度

1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税务部门而言,必须贯彻肖捷局长的要求,“更加注重树立新的纳税服务理念,牢固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坚持提高税法遵从度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更好地促进纳税服务工作开展”。国外研究表明,1个单位纳税服务方面的努力,相当于50个单位税务监督打击方面的收获。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将进一步突出纳税服务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更加注重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建立健全满足纳税人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更加注重以纳税人为导向优化征管流程和资源配置,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从而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促进纳税遵从。

三、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创新税务管理的科学路径

税源专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税收工作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既包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实施专业化纳税服务,也包括设置专业化税务机构和培养专业化税务人才;既体现在对服务和管理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也体现在对工作环节和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因此,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必然带来管理制度的改革、业务流程的重组、服务方式的改进、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机构设置的调整、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方式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化,是一次全新的改革。这要求我们大胆实践,力求取得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成效。

(一)要以税源专业化为核心,分级分类科学管理

按照行业、规模等要素科学分类税源,实施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管理。根据各地的实际管征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以纳税人行业和规模为主,兼顾税种、风险等,将所管辖的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按规模分类的,原则

上应按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为划分对象,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小型税源,由不同税源管理科(分局)进行管理,也可按注册资本、投资规模和经营收入等方面考虑分类;按行业分类的,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对行业税源大、行业特征明显的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行业+片区的模式进行管理等。税源分类应充分考虑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认真分析各种分类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因地制宜。

(二)要以组织扁平化为基础,重组机构规范运行

“扁平化组织”是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格局的形态。通过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压缩管理层级,可以促进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的扁平化,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应适当收缩分局设置,改设若干税源管理科(分局),按税源的规模、行业等类别设置税源管理机构,或者按照税源管理职责分类(如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收特定业务)设置机构。这样就可以压缩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减少中间环节,增强对税源管理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切实提高执行力。

(三)以县局实体化为重点,再造流程理顺职责

借鉴风险管理理念,扎实推进县局实体化,改革业务流程,合理调整职责,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心之一。实体化是指县级局由以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变为面向纳税人的执行(法)实体,直接控管税源。实体化和扁平化相辅相成,扁平化主要侧重于管理层级和流程再造,而实体化侧重于机构扁平化后的管理职能分配和岗位职责分工。

县局实体化的关键在于重组业务流程、合理划分职责。

第一,明晰横向职责划分。对税源管理,分为涉税事项受理、涉税事项审批、基础征管事务和纳税评估,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负责。所有涉税事

项受理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涉税事项审批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后直接送交县局有关科室审批,且不经分局初审;基础征管事务主要包括户籍管理、催报催缴、日常征收管理、发票管理及一般性纳税服务等事项,由一个专门的税源管理科(分局)负责;纳税评估由专门的税源管理科(分局)负责。这样,收缩基层分局改设税源管理科(分局)后,就改变了原来基层分局全职能地位,变为县局一个业务管理部门,工作部署直接按类分别由税源管理科(分局)或职能科室办理,不再通过综合部门中转或部署,县级局由管理机关转变为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的基层单位。

第二,理清纵向职责划分。根据税源科学分类和风险管理流程,科学分解、合理分工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的税源管理职责,形成立体化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本级纳税评估、风险防控、日常检查由县级局根据税源特点和结构,分设若干个税源管理科(分局)负责;分税种专业管理、大企业税收、反避税调查和进出口税务管理由地市局对应业务部门负责专业管理。省局、市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区域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

(四)以大厅全能化为支撑,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创新税务管理的角度看,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离不开一个功能完善的办税大厅做支撑。

一要推行服务制度标准化。明确规定每项涉税事宜的办理流程、业务描述、纳税人应提供的资料和份数以及办理时限等内容,进一步规范服务制度、服务设施、工作人员行为、窗口服务和宣传咨询等服务事项,实现全系统办税事项流程统

一、资料统

一、时限统

一、服务统一;

二要实现服务内容标准化。认真梳理即办事项和非即办事项,实现划分标准、类别全省统一,尽可能丰富大厅即办事项。即办事项由办税服务厅“当场受理,当场办结”,非即办事项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全程服务运作模式。建设全功能的办税大厅,中心市区设立统一的办税服务厅,其它地区按照“一县一区一厅”的要求建设县局办税服务厅。大力推行一窗通办和同城通办,在条件成熟后实行全市、全省通办。

三要推进服务方式立体化。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办税方式,完善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缴税方式,整合提升综合纳税服务平台,推进以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其纳税申报、税收宣传、政策咨询、申报提醒、纳税辅导等功能,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快捷、高效、全方位的服务。

(五)以管理信息化为保障,行业建模强化应用

着眼于预警提醒,强化纳税评估,防范税收风险,实现执法与服务最佳融合,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化手段做保障。必须贯彻信息管税的思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推动业务、制度、技术创新。

一方面,要拓展信息采集渠道。要在全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电子数据的录入,把好数据入口关,提高基础数据质量。要整合现有CTAIS等各种系统的数据,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共享协作机制,形成全面的信息数据库,缓解信息不对称性。积极推行网络发票,逐步建立全国发票信息库,加强分析比对,构建发票管理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行业建模,加强纳税评估深化数据应用。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经营方式、投入产出比(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费用)、基本能源耗用等情况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查找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关联规律,建立相应的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预警监控指标体系。通过使用行业模型监控,达到突出行业税收管理重点和易于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使税源控管更具针对性,降低涉税风险。要积极探索依托信息化资源的 “行业建模”的方法和途径,开发信息平台和相关软件,通过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提高“行业建模”的实效性。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核心业务建设,是创新税务管理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必将为加强社会管理、改进公共服务、推动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推荐第6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税收征管创新的重点,其实质是对原有管制型税源管理体系的再造,形成先进性加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必将在推进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创新变革的同时,引发税源企业(纳税人)税务管理相应的创新和变革。

1、税源管理的涵义。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税收收入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而企业作为税收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必然成为税源管理的重心。

2、专业化管理的内涵。专业化管理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管理职能专业分工与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相契合。税源管理要上升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满足专业化管理的上述条件。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税源的分类管理专业化;二是税务机构设置专业化;三是岗位设置与业务流程专业化;四是纳税服务专业化。所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内涵的有机集合,其目的是集中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税源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以及更强竞争力。

3、税收专业化与税源专业化的相互关系。从税源与税收关系角度看,税源归属税收范畴,税收隐含着税源。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税收和税源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将固化成一项基本理念,成为今后税收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引发税收管理体制持续而深入的变革创新,必将对税收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组织收入为中心的税收征收职能,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的税收缴纳职能。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单户式、一站式管理的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税源管理方式。

三是在管理机制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属地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的征管查相分离的模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信息管税方式下涉税事项推送的流程管理模式。

四是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税收管理员单户管理的均衡配置管理资源的

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管理资源。

税源专业化管理已成为税务机构强化税收管理、提升税收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之举。全国各级税务机关都争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和改革工作,按照新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税源专业化管理总体要求是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加快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这一总体要求客观上对企业适应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主动纳税、主动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等工作。与传统税收管理模式比较,企业偷税漏税、侥幸心理及疏于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管理状况所面临税务机构多方力量监管、税务信息重复申报、企业税务工作负担加重、企业遭遇税务罚款、财税主管人员遭遇行政处罚甚至羁押等诸多风险明显增大。

挑战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为支撑。对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可能加大企业日常税务信息管理及报送的工作量。传统模式下依靠简易信息工具进行税务信息搜集和处理的做法将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挑战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这一模式将逐渐形成企业税务征管由税务人员个人专管转向团队管理,专管机构由单一机构转向多层级、跨区域机构监管,将大大增加企业与各级税务机构、税务机构各环节人员工作交流的工作量与成本,并易受税务征管机构和人员执法素质、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

挑战

四、分级分类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以及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将使税务机构越来越熟悉分类企业的业务特性及税务管理状况,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项税源将充分暴露在税务机构的监管之下,从而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和税收成本。

挑战

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建立的税收征管体系将更加注重程序的完善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将更加严格和成熟。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和精细化,从而进一步加大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完善和规范的税收征管程序有可能在无形中成为企业与税务机构间的沟通障碍。

推荐第7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

来源: 日期:2011-12-

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理模式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人统管”转变为“征、管、查分离”,2005年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分片”加“分类”管理,随着管理深入,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2009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信息管税,以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的实现。

在此前提下,我局作为杭州市国家税务局的专业化试点城区之一,以《指导意见》为依托,结合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从管理员权力分离、职责法定等方面出发,制定了与下城区域税源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于2010年年初开始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

一、理念

从行政组织理论出发,结合税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职能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提高税务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专业化管理目标,对现有机构分工进行合理调整,根据管理需求分设岗位,从税源管理难易程度、工作任务多少、管理范围大小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以达到任务与机构相称、管理与服务结合,岗位与流程协调。

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依靠行政组织权威,做好动员,从上到下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改革方向,力求专业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从开始就纳入正常、规范的发展轨道。

科学分类税源,根据税源管理难易程度,不同规模税源运用不同管理方法,提高专业性,加强税源分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税源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增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工作任务多少和管理范围大小,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合理估计岗位工作量,确定岗位分工和人员配置、准确划分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制度、职权范围,将涉税业务办理流程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保证执行力,促进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沟通协调。

通过推进税源专业化,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落实“信息管税”和税收风险控制理念,积极解决征纳双方矛盾,构建和谐税收环境,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科学分类,特色管理

对税源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按有利于征管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采取内部微调的方案,变划片管理的单一模式为点面结合管理模式:重点税源、涉外企业专人管理,一般税源、个体税源划片管理,重点行业、楼宇企业特色管理。

1、重点税源企业:总局、省、市、区局监控的入库税款50万以上的企业656户,占收入的82.98%。

2、涉外企业、生产型出口企业: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以及生产型出口退税企业。

3、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除以上两种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街道划片管理。

4、重点行业:房地产业、餐饮业、银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4S店、服装制造业、金属材料批发业、大型商场、大型商业超市、医药医疗器械行业等10大行业,占收入的53.68%。分科室牵头管理。

5、楼宇企业:103座规模以上楼宇、3600户国税管辖企业,占收入的46.64%。按楼宇所在街道划片管理。

(二)调整职能,明确职责

1、调整税源管理科职能,税源管理一科负责专项纳税评估;税源管理

二、

三、四科负责企业税源管理、个体税源管理、文书审批、科室纳税评估。

2、税收管理员按职设岗,分设文书审批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将日常管理与文书审批分离,分散管理员的权力,从“一对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对一”的管理模式。

(三)完善机制,考核跟进

1、规范管理制度。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税源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服务措施、风险管理机制、目标考核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岗位间协作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外部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3、调整考核办法,税源管理一科增加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考核指标,税源管理

二、

三、四科增加行业管理、楼宇管理等考核指标;岗位考核由各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4、制定《税源管理岗位业务能手补充办法》,每季度评选一次业务能手,对行风效能和工作

业绩两部分进行考核,分别评选日常户籍管理岗位能手、综合事务管理岗能手和个体税源管理岗位能手。全年评定年度“业务能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管理成效

(一)工作效率提高,征管质量改善

打破权力过于集中的格局,变一人统管为人事分离,扭转了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专业化管理实施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不审批文书,大力开展日常管理、税源分析、税收宣传,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纳税遵从度上升;综合事务管理岗不分管企业,减少“人情文书”、“照顾文书”,文书审批提速,执法风险降低。

2011年1-8月,共受理流转文书2968件(除个体文书),月均审批文书46件/人,政策把握度得到了统一,政策适用错误明显减少,提高流转速度,从受理到终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2/3;提高审批质量,文书(复审)整改率从原来的40%下降到10%,结合“涉税否定事项风险防范督察管理系统”,作废文书、否定文书减少到208件和28件,同比下降63%,得到了纳税人的广泛好评,回访平均满意率达92%。

(二)分类税源细化管理,税收收入增长

不同规模税源分类管理,加强考核力度,使得税源管理水平和征管质量得到提高,分析预测和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均衡入库,2011年1-8月共组织税收收入316141万元,增幅16%,其中,企业税收收入311684万元,增幅16%,个体税收收入4457万元,增幅16.22%。

(三)强化纳税评估,推进行业建模

继续推进重点税源企业、建安、房地产行业评估、所得税评估、全税种评估,由纳税评估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人员主评,实现管理、评估相分互离、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对评估案例进行整理,完善评估流程,对原有预警指标进行补充细化,进一步发挥“以评促管”作用,深化行业管理,有效降低征管风险。

2011年1-8月,实施评估129户次,其中正常企业43户次,异常企业86户次,直接补税2838万元,抵减应退税额127万元,调整以前年度亏损2586万元,加收滞纳金40万元,移送稽查2户。

(四)资源重组,发挥工作积极性

从知识结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等方面入手,合理配置管理团队人员,一个街道配备一个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干部特长,工作各有侧重:重点税源送好服务,一般税源抓好管理,个体税源收好税款,重点行业建好模型,楼宇企业做好宣传。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增加干部的危机感,减少“干多干少一个样”负面情绪对干部的影响,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事务性任务增多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税务登记户数增加,管理压力日益突出,分设岗位后日常户籍管理岗人数减少,人均管户增长,截至2011年8月,全局开业税务登记户23844户(企业15884户,个体7960户),人均管辖企业588户、个体户1137户,均比2010年底增长32%以上。随着专项核查工作和纳税服务调查工作的频繁下发,日常户籍管理岗人均工作量呈现大幅增长,从电话通知到资料上交,工作量增加60%以上,时间多用于完成事务性工作,用于深度管理、行业分析的时间减少,长期以往,难以达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预期要求,易造成税源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岗位职责交叉

与《浙江省国税局办理涉税事项工作规程(2011)》(以下简称“工作规程”)相比,仍存在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室职责交叉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程不畅,责任不明,办税效率不高,纳税人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税源管理科内部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综合事务管理岗,容易发生相互推诿的情况,损害纳税人合法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推进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三)涉税信息共享度不高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以逃税为主要目的进行所谓的“税务筹划”,税负正常、销售平稳、财务比率稳定,无法通过案头审核发现疑点。CTAIS、征管质量查询系统、税收征管辅助系统、金税工程、税收执法系统、四小票审核监控系统、增值税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等系统各司其职,信息无法整合,疑点监控无法落到实处,一些企业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国、地税信息不共享,有意漏报收入、少交税款,征纳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影响了税源监控、税源分析、日常管理的工作质量。

五、专业化管理新思路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①]的基本框架也将在未来几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运用流程管理理念规划征管系统,直接使用工作流工具,增强征管系统的适应性,有效支持业务由职能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由结果监督转变为过程监督。基于金税三期的发展方向,结合《“十二五”时期杭州国税发展规划纲要》,参考各地专业化管理的优秀经验,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专业化管理。

(一)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以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为主要指标,兼顾税种、税收风险,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个体税源三类,重点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个体税源社会化、集约化管理。

重点税源突出全程化管理理念,由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的干部负责,以提高纳税遵从度、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一般税源管理突出专业化、流程化管理理念,强化系统运用,变结果监督为全面监督、过程监督,对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针对行业纳税人推进集中管理;个体税源管理突出高效化管理理念,依托社会化办税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委托代征和发票代开工作,发挥协税护税组织力量,减轻工作压力。重点税源、一般税源管理和个体税源分别由三个税源管理部门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二)分类设岗,明确职责

按“人事分离”和机构扁平化的发展方向,科室内部不分设日常户籍管理岗和综合事务管理岗,将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日常事务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复杂事务分类设岗,组建税收管理团队,合理确定岗位职责。一是设立纳税评估团队,集中科室管理,负责规范纳税评估,开展辅导式评估和重点评估,总结分析纳税评估成果,为进一步完善行业评估模型、加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设立综合事务管理团队,负责各类文书审批、备案工作,规范文书审批,制定文书审批风险防范机制,简并文书审批流程,提高文书审批质效。三是设立日常户籍管理团队,梳理日常涉税管理事项,规范各类事项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税收管理成本,优化纳税服务。

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好税源监控分析和风险控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收入监控。针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繁忙的情况,由职能科室牵头规范操作流程后再行下发,避免因政策把握偏差造成重复劳动,借助电子邮件、网上涉税公告、协税护税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事务性工作的办理效率。

(三)深化特色行业管理,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

对重点行业进行调研,根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和系统采集的申报数据,总结财务核算特点,开展典型户集体约谈和针对性评估,准确掌握同行业、同类型纳税人生产经营以及行业税负等信息,掌握行业管理资料,制定行业税源管理指南。

整合征管系统数据,规范流程,把握规律性问题,找准涉税风险点和管理薄弱环节,完善预警指标体系,明确重点,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分行业建立健全税源管理信息档案,注重税负分析,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对显示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及时采取纳税评估、限量供应发票、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等重点管理措施,加强监控,以“点”带“面”,促进一般税源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业务流程,打造全功能大厅

进一步对照《工作规程》,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即办事项和流转事项进行梳理,简化流程,淡化审批,明确办税大厅与税源管理科的职责;对涉税文书报送资料进行统一,对适用政策法规条款、审批用语等进行规范,强化税务审批过程监控;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和评估工作规程,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范和应用文书体系,强化纳税评估在税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导向,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丰

富办税内容,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办税大厅增设综合文书审批岗和政策咨询岗,降低办税成本,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服务、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征纳沟通等多种服务,打造“一站式”全功能综合服务体,提高办税效率,积极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个性化需求。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按照干部的知识水平结构进行人员调配,把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配置到业务复杂、管理要求高的重点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提高干部对信息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应用能力。

经常性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特殊业务的研究,开展交流,提高纳税评估、预警分析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类别齐全的管理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完善岗位轮换制度,提高整体专业化管理水平。

(六)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信息管税

在金税三期未上线之前,继续深化国、地税信息共享制度,开展联合办税、信息交换,加强对共管户的协作管理、联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同时完善与财政、工商、质监、外管等部门的工作联系长效机制,利用第三方数据,对财政补贴收入、股权变动和地址变更、重大事项、收付汇情况等进行进一步核实、分析,结合现有税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控,从而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完整性,夯实税基,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管精管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把握税收工作主动权。

(杭州市下城区国税局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陈燕文

课题组成员:陈为明 顾晓红

郭颖陈茵岚

执笔:陈茵岚

推荐第8篇: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六、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部署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一)税收征管现状和纳税遵从分析

1、税收专项整治入库税款总量大,占整体税收的比重高。

2、不断查处大的票案、税案。

3、查补税款的深度加大

(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纳税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力量相对不足

2、税收集中度不断增大,管理力量相对分散

数据、人员呈向上移、压力、责任向下移的趋势

3、纳税人集团化发展,税收征管难度加大

企业总分机构数量大幅增加

企业跨区域经营趋势扩大 交易复杂度增大

4、税源分析多头无序,管理的有效性不强

5、税收管理员职责大而全,不利于税源精细化管理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第一阶段(建国以来—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个阶段的税源管理实行“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税收专管员负责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集征收、管理、检查于一身,可以说税收专管员就是企业的“保姆”。

(二)第二阶段(80年代末90年底初—20世纪末)

这一阶段,基本上采取了“属地+分类”的税源管理模式,税收信息化开始起步,但没有支撑作用。

(三)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这个阶段,税收信息化快速发展,技术、业务融合度不断加强,数据集中趋势明显,数据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税源管理基本上采取了“属地管户”的模式,基层税务分局成为税源管理的主体。

结论:税收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要随着经济主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决定着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征管体制和税源管理模式要与经济发展状况和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两大核心业务

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两大核心业务

(二)三个管理理念

1、促进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执法+服务=遵从)

2、信息管税

(1)信息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对管理和决策有意义的数据。

(2)信息管税的内涵。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为重点,不断完善税源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税法遵从度的提高。

(3)信息管税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长远看,信息管税不仅是个管理手段的改变,而且会对税收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组织机构、资源配臵等产生重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信息管税是一项系统工程,甚至是一场革命。

3、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源于企业。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至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和组织目标。

(2)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税法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税法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3)防范来自纳税人的税法遵从风险。 OECD国家认为核心是两点:一点是要针对不同的纳税人制定不同风险管理的战略和对策;第二点是要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纳税人和领域;并据此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化支撑的应对措施,

(4)防范来自内部的执法风险。我们现在所做的许多工作都与风险管理有联系,只不过有的还没有自觉认识。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不同类别的税源及税源管理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控制,最终促进纳税遵从。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以专业化为核心

一是税源分类的专业化。二是税收业务的专业化。 三是机构职能的专业化。 四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2、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

税收信息化支撑专业化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及时、完整、准确的税源信息。 二是要建立税源信息分析应用平台。 三是深化税源信息的分析应用。

3、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 一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导征管资源的配臵。 二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导税收征管的对策。 三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导税收征管制度建设。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一)推行条件已经具备

1、理念已初步形成

2、认识已高度统一

3、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税收信息化对建立税源管理专业化模式具有决定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以税收信息化为支撑,我省税收信息化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税源管理新模式环境已经具备。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总局《指导意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我省:遵照总局指导思想,立足河南实际,解决河南问题。

五、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对税源科学分类

税源分类以规模、行业为主、兼顾风险程度。一般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

重点税源,是指年纳税额占当地税收收入总额比重较大的企业、行业以及税法遵从风险高、税收管理难度大的企业;

小规模企业、个体双定户、临时经营户等可作为小型税源; 重点税源、小型税源以外的纳税人为一般税源。 各单位可根据本地实际科学设定各类税源的标准。

2、对不同税源分类管理

对重点税源,分户实行风险管理。针对重点税源规模大、产业链长、分公司子公司较多、财务核算复杂的特点,实行“按户管理、分级监控”。“按户管理”就是以集团核心企业为枢纽,将分公司、子公司、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整合集中为“一户”,分析其经营特点、核算特点、管理特点以及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发票流,设臵风险预警指标,查找其税收风险环节。“分级监控”就是由不同级别的税务机关站在不同层面进行综合性的风险分析,确定其纳税遵从的风险程度,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对一般税源,分行业、按流程管理。根据当地税源的行业聚集程度,分行业按流程、环节、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

对小型税源,分片、按节点管理。在分片进行户籍管理的基础上,与实行委托代征、批量扣税、简并征期等方式,日常管理转化为按调查、核定等流程节点进行管理。

3、探索不同税源的征管规律

研究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特点、管理重点、风险指标预警、风险防范和处理办法,形成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源行业的动态的管用的管理指引,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行业管理指引体系

4、明确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

省以下国税机关都是基层税务机关,都应当直接面向纳税人,都应当配臵税源管理的职能,履行税源管理的职责,各级国税机关,都具有税源管理的职责。由通过行政管理间接地管理税源,转变为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管理税源。

总局《指导意见》规定:根据税源科学分类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

税务总局主要负责全国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战略目标规划的制定、全国性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纳税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搭建风险管理平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下达风险应对任务、实施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等)、组织 4

对定点联系企业的纳税评估等。

省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地市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

市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大企业(跨县区经营、本级重点税源、特定业务)的纳税评估等。

县(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工作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纳税评估等。

县区税务机关是税源管理的主体,是税源管理职责的主要承担者,应发挥税源管理的主体作用。省局、省辖市局都是税收征收管理机关,都掌握着海量的信息资源,都具有专业化的人才优势,应发挥税源管理的主导作用。

(二)调整机构职能 总局《指导意见》:调整内设部门税源管理职责,将税收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下达应对任务等职责整合到相应部门,归口履行上述职能。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从事纳税评估。省局、市局、县局可根据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报经税务总局批准后适度调整机构、职责。 我省:机构不变、职能调整、资源组合。

1、税源管理一体化

省辖市局,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集中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专门的风险分析机构(或指定部门承担),履行税源与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等专业管理职能。

县(市、区)级局机关可以指定部门专门负责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税收风险管理和任务落实,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成立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建立上下互动、横向联动、内外结合的税源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评价考核征管状况。

2、省、市局税源管理一线化

提升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管理层级,推进(市级)大企业管理职能的实体化。市局大企业管理机构可以直接负责跨县区经营、本级以上重点税源、特定业务企业的信息采集、监控分析、纳税评估、涉税服务、任务执行等税源管理事项。

省、市局直接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处臵,直接组织团队化纳税评估,指导、主导税源管理工作。

3、县(市、区)局税源管理实体化

县(市、区)局作为税源管理的主体,局机关成为税源管理的实体。 县局实体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县(市、区)局可以适当将税源监控、风险管理、纳税评估、认定、审批

等主要税源管理事项由税源管理分局上收到县局机关直接管理,简并管理流程,并推进“审批、调查”权责的统一。

办公条件允许的县(市、区)局,可将城区分局、离城区较远的或税源较少的基层分局集中到县(市、区)局机关办公,以减少征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种模式:按照税收征管基本程序调整机构职能,把税源管理业务划分为服务审批、管理监控、分析评估、税务稽查、保障评价五个序列,分别负责涉税事项申请受理、调查、审批,本级风险分析和处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源管理质量考核评价。

第三种模式:可适度归并机构,简并管理层级,大力推进机构扁平化,将税源管理职责在税源管理机构和机关内设科室间进行融合,使所有管理机构臵于同一税源管理平台。高新区局、开发区局、重点税源专业局调整内设机构职能,原税源管理科(分局)与征管科、税政科和法规科在同一管理平台,按业务序列分别承担相应职责。

县(市、区)局应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职能,推进办税服务厅的实体化,提高网上办税功能,形成集咨询、受理、办税、审批、服务为一体的办税服务枢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

4、税务分局(所)职能专业化

在坚持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现有按照划片管户设立的税源管理机构,调整为按照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改变目前 “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按照流程、环节,实施专业化管理,分析监控、纳税评估与管理服务相分离。

模式一:县(市、区)局可根据税源分布状况和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能在税务分局(所)之间进行调整,调整为重点税源分局、一般税源分局和小型税源分局。纳税评估与管理服务相分离。

模式二:规模较大不便于在税务分局(所)之间进行职能调整的税务分局,可以将税源管理职能在税务分局内部进行调整,分别管理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

(三)对征管业务梳理整合

1、传统的业务分类及缺陷

四位一体:税收分析:税收分析与税收风险分析不分;多头分析,多头下发分析报告;上下分析、重复分析、无效分析。

税源监控:以税源管理分局为主体,但力量不足,省、市级国税机关,有人力和技术力

量、有海量数据,虽为基层税务机关,却不直接面对纳税人,没有形成税源监控体系。 纳税评估:主要由税收管理员承担,税收管理员既要对税源开展日常管理、税源监控,还要开展纳税评估。

税务稽查:四个环节封闭运行,选案与税收分析未能形成必然关联;查管互动机制不完善。

办税服务厅业务:依申请业务还没有全部进大厅;纳税咨询与税收管理员、1236

6、县局税政法规人员的职责重复;业务繁忙;阳光办公。

税收管理员业务:涉及所有的税源管理业务,税收管理员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 。

2、对征管业务梳理整合

整合原则及要点:同类归并,流程简化,环节减少。

依申请业务、依职权业务;税收风险分析业务、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业务;稽查选案业务;-------

(四)完善岗责体系,规范操作规程

1、合理设臵岗位职责。按照征管业务流程,合理设臵税源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职责。 省、市、县(市、区)局和基层分局按照税源专业化要求,设定相应的税源管理岗位,配臵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逐步取消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

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税源管理机构一般设臵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小型税源管理管理岗位可结合实际选择设臵。在个人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事项实行集体管理、决定和负责。

省、市、县(区)局的税源管理一般设臵税源综合管理岗、税源信息管理岗、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岗、纳税风险管理岗和纳税评估管理岗。

2、修订岗责体系

根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和征管业务流,确定业务操作标准和业务规程,修订岗责体系。做到分工合理、岗责清晰、业务顺畅,严防出现税务人员岗位调整后无所适从、业务脱节等问题。

3、规范税收征管程序。

按照受理申报、数据审核、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

4、新模式下的岗责与ctais系统岗责的对接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岗责体系应该是基于专业化、流程化设计的,ctais系统岗责体系是基于税收管理员管户制设计的,具有明显的一员式、一户式特征,二者存在着质的区别。试点期间,ctais系统的岗责体系还暂时不能动,这就要求各试点单位要双轨运行,也要求省局处室尽早考虑新模式下ctais系统岗责的升级,要有利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推行。

(五)深度应用税源信息,推进信息管税

推进信息管税的基本要求是广泛采集信息,减少垃圾信息,唤醒沉睡信息,高度共享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让信息为税源管理服务

1、建立税源信息采集制度。建立上下各级共同负责的涉税信息采集制度和部门间涉税信息的交换共享制度,(探索建立对内统

一、对外协调的税收情报交换中心,专门负责涉税信息的搜集。

省、市、县级税务机关负责宏观经济信息、跨区域涉税信息的采集、搜集、交换;税收管理员负责纳税人税源信息的采集,

2、以申报纳税信息为主体。纳税人的申报表及其附表、财务会计报表、取得开具的发票信息,具有法定性、完整性、系统性,应当作为各级各部门数据分析的基本依据。

3、多渠道采集、搜集、共享税源信息。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搜集、整理税源信息,确保数据及时、完整、准确、共享。涉税信息可以通过纳税申报、部门共享、各应用系统共享和人工采集取得,凡是信息应用系统采集到的信息,人工不重复采集。

4、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的电子化水平。

5、加强数据基础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加强数据整理、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及时清理垃圾数据,提高数据管理质量。通过纳税申报软件的校验审核功能、办税服务厅的受理审核、税收管理员的事后审核和纳税人的补充申报、更正申报等措施,确保纳税人申报信息全面、正确、完整。

6、综合应用各类税源信息。以申报纳税信息为主体,以第三方信息为辅助,依托《分析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对税源信息综合分析比对,查找税收风险点,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

(六)转变管理理念,实施风险管理

1、转变理念。管全部—管风险;阶段性——机制化;综合性—专业性;独立性—统一性。

2、制定风险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型及风险特征库,重点税源按户管理、一般税源行业管理平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采取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

3、几个结合。风险管理、税源与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信息管税三位一体,有机统一。我省专项整治已持续开展了五个年头,包含了数据核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管理手段,其整治的实质就是整合管理资源、发挥优势兵力,对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税收风险较高的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专项整治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雏形和载体,风险管理是专项整治的常态化表现,二者的方向一致、要求一致、目标一致。

(七)开展专业化团队纳税评估

把纳税评估作为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各级税务机关都要有专职人员负责纳税评估工作。县以上税务机关要充实评估力量,建立评估团队,可以直接组织开展本级重点税源和高风险税源的纳税评估工作。

当前要针对纳税评估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人才队伍。

(八)实施管查互动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要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审核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收率。

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部门应按照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风险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实

施对重点税源和高风险税源的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结束应当向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和风险管理部门反馈结果。

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税收优惠或虚开、接受虚开发票等重大税收违法嫌疑,或拒不接受评估约谈或接受约谈无正当理由不自查补税或虽然进行了自查补税但补税与纳税评估预期差距较大的应当移交稽查部门,实施税务稽查。

税务稽查部门对纳税评估环节移交的案源要纳入税务稽查计划,及时查处,查处结果要及时向征管状况监控和风险管理部门反馈和纳税评估部门反馈。

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风险管理部门应当牵头组织定期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案例交流,根据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中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和问题,研究税收违法行为的规律和趋势,研究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办法,提出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

(九)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

1、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规定

2、存在问题

税收管理员业务涉及所有的税源管理业务,同时承担所有管理责任,事实上,税管员难以履行所有职责,也难以承担所有责任,存在极大的执法风险。

3、创新制度

分解职权、权责相当、权能结合、防范风险

总局《指导意见》: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

(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税源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臵到相应的管理岗位,发挥特长和优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优化征管资源配臵。

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专业培训,培养和建立省、市、县各层级的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日常管理等专业化人才队伍。

更加关注基层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一线人员主动性增强了,税收管理的漏洞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六、如何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系统思考、谋划长远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税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税收业务的各个部门,涉及到各级国税机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深刻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要切实提高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转变理念、系统思考、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二)总结整合,整体推进

1、单位试点,项目试点。目前,试点县(市、区)局达到78个,覆盖所有省辖市。

2、总结整合,整体推进。以县区局为主体,凡是与试点主体专业化管理相联系的,都

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运行。

省局、市局、县局、分局上下协调推进。

3、放大经验,重在持续。

(三)坚持方向、把握目标

1、方向:坚持信息管税和风险管理,立足征管现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强化税源管理的新模式。

2、目标:

终极目标:提高纳税遵从度

近期目标:增加税收收入、提高征管质量、提高征管效率、提高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

推荐第9篇:税源管理班总结

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班总结

由*****组织的**期地税系统税源管理业务培训活动,在扬州税院精心组织和教职员工的高质量培训下,经全体学员的积极配合、努力学习,按照教学计划培训内容的严格要求,顺利完成了为期十五天的学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基本情况

本期税源监控班培训班于***正式开班,来自***的学员60名,其中男学员36人,女学员24人。开学伊始,在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班级及时召开了第一次班会,成立了班委会,结合两市地税系统领导对此次业务培训的要求、培训目标和税院有关税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拓展训练环节,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学员统一被分为4个拓展小组,并推选出了有干劲、有活力的4位小组长,开展了丰富而又有益的训练,极大提升了学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加深了友谊。在15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做到了勤学、善问、互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体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员自觉自愿融入班集体,共同学习、共同研

讨、共同活动、相互帮助、共同收获,圆满完成已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向税院和所在单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学习基本情况

按照培训项目安排,我们参加了13个模块13天课时的学习培训,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比对分析、日常检查及案例分析、税源监控方法与途径、纳税评估房地产稽查等业务培训活动。在授课过程中,两市地税学员学习态度端正,专心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勤记学习笔记,勤于联系实际工作思考,重点学习了税收业务实务、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热点征管课题主动交流,表现出了对税收业务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的专注精神。每位学员都认真完成了详实的学习笔记,及时夯实税收业务知识。

三、注重学习方法,突出学习重点

(一)教学管理模式先进而又严谨

此次培训班从组织到实施,得到了税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教学课程安排上,税院培训老师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将近年来的税收征、管、查热点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一是结合税收征管实际,按需施教。培训伊始,学院就围绕“税源管理”这个中心主题展开教学安排,及时收集培训所需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优势师资力量科学施教。班级还在学员中开展了个人所得税问卷调查和授课情况网上评估

等活动,多角度、深层次地征求学员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课程安排精致详实,针对性强。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院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特色,突出网络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教学优势,我们学习了来自国内先进的税收征管模式和知名教授就相关税收专题的全方位专业化的讲解,内容丰富详实、层次高具有权威性。面授课以税院的优秀教学骨干为主,知识容量大、信息度强,贴近税收征管现实,深入浅出,让学员在税收业务知识大熔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最新的知识。

三是组织管理科学严格。学院对日常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严格的课堂管理、考勤管理、活动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班主任跟班管理,细致认真,尽心尽责,班委会成员和组长们积极配合工作,整个学习培训和各项活动开展得紧张有序、有声有色。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全体学员都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坚持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掉队,不仅做到了高到课率,而且课堂纪律好、讨论氛围浓厚、组织纪律性强。严格的纪律带来了良好的班风,保证了全班学习、生活秩序的正常以及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是后勤服务周到贴心。学院的各部门牢固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从学员出发,一切为了学员,从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多方面不仅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而且提供了丰富的饮食营养和温馨

舒适的生活条件。营造了税院“和谐税务大家庭”的温馨氛围。

(二)团队建设硕果累累

开班伊始,我们以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态度为出发点,全面打造学习型、团结型、纪律型、快乐型团队为学习思路,在这一共同愿景的感知下,全班学员迅速转变角色,心系集体,尊师重友,学习自觉性强,活动热情高,人人争做“四型”建设的实践者和表率。

四、主要收获

(一)提高理论素养,提升了工作能力。这次学习培训,大家普遍接受了一次比较系统的税源管理业务知识学习,学习信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优良学风进一步树立。

(二)汲取税收知识营养,提高税收工作管理水平。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我们涉及了大量税源管理方面的各类知识。这些新知识、新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是纳税评估和房地产开发案例分析等学习活动,让我们拓宽了税收业务知识视野,创新了工作思维,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税务干部要通过不断的充实自身业务知识和工作中的执行力来依法治税。强化了全面履职、依法行政、创新工作、服务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回到工作岗位,进一步履行工作职责,取得新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深了解交流,建立深厚友谊。本期培训班的60名学员来自甘肃省不同的地州市、不同的工作层面。大家都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税收一线基层工作实践经验,无论是研讨课上的分组讨论,还是集体交流时的即席发言,无论是课堂上的观点阐述,还是课后的交流辩论,都会令人耳目一新。大家在一起,不仅交流工作开展情况,还相互虚心请教加强税源管理的做法和措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短暂的学习中,我们从相识、相知到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此次培训的另一重大收获。

推荐第10篇:税源专业化管理讲话

全市地税系统税收业务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依托信息支撑 创新税源管理 努力实现全市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

管理工作新突破

同志们:

全市地税系统税收业务暨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方税务工作会议、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征管信息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1年征管和信息化工作,全面安排部署2012年全市税费征管信息化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下面,受市局党组委托,我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11年税收征管信息工作回顾

2011年,全市征管信息工作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局年初确定的“***” 工作思路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提升税费征管质量为目标,以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为突破,以纳税评估和信息管税为重点,以规范税收执法为手段,全面夯实税费征管基础,在全市各级地税机关的共同努力下,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

税费征管和信息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全市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良好开局。

(一)强基固本,全面夯实税费征管基础

一是加强管理,做实税费源基础。2011年,对全市纳税人全面进行了普查登记,共普查清理漏征漏管户1026户;细化了纳税人户籍档案管理,对“一户式”档案全面进行了规范; 8月份,市局开展了以纳税人税源基础信息为重点的税源普查工作,通过普查,补录更正各项税源基础信息10250条。二是强化措施,发票管理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普通发票专项检查,共检查各类纳税人4200余户,发现各类发票违法行为1176户(次),处罚1208户(次),罚款32万元;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结算大厅800余人进行了发票知识培训;扩大了网络在线开票使用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建筑业、服务业等6个税目网络在线发票的上线运行,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上线任务,上线户数位居全省第二,2011年全市共上线登记户数2679户,总开票35082份,开具金额达8.5亿元。三是健全机制,纳税评估工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市局建立了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业等十大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并评选出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优秀纳税评估模型上报省局参加联评。完善了市、县、所三级纳税评估体系,加强专业纳税评估, 2011年共评估纳税人2601户

(次),补征税款 3106万元,移交稽查部门查处57户,实现了以评促管、以管促收;4月份市局对全市系统内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共55名学员进行了培训,通过考试建立了全市纳税评估人才库,现有评估人员23人。

(二)稳步实施,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税收法制体系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县两级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原则,修订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细化案件审理标准和程序,提升了执法严肃性。二是税收法规政策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营业税起征点调整及娱乐业营业税税率降低等政策,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结构性减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税费政策。三是税收执法行为得到规范。8月份,市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税收执法督查和案卷评查工作,督查发现不规范执法行为及不作为行为38(人)次,不规范稽查案卷26卷,限期进行了整改与处理。

(三)强化应用,信息管税水平逐步提升

一是税费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市局在原有《数据运行分析》《征管状况分析》《税费综合查询》等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税费管理决策支持平台一期建设,强化了分析评估,改进了数据展示,开发了涵盖多税种费种监控预警系

统。二是强化征管数据的应用。依托平台数据分析,按季对征管状况进行分析通报,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六个基层单位的18类征管状况监控指标进行了通报;应用发票监控模块,对网络在线发票和代开发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对不正常的开票数据76户(次)纳税户进行了核查。三是自主研发费源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加强了费源数据关联分析,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费源,提升了费源管理水平,得到省局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在全省地税系统推广。系统运行以来,已预警200多次,补缴社保费9000多万元。四是打造了功能全面科学有效培训的新平台。市局用三个月完成了《网上干部学习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录入了全系统812名人员信息,举办了全市业务达标考前培训、稽查业务摸底等考试,平台使用已达到20万人次。

(四)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2011年,我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直税务分局和宝塔区局全面开展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任务和要求。二是科学划分管理事项。市局业务科室多次对两个试点单位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情况进行调研指导,重新划分了税源管理事项,减少管理环节,前移了5项审批类管理事项。三是创新征管考核

办法。取消了征管“六率”唯一的考核办法,重新修订了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事项为主要考核指标5项。四是积极探索风险管理。充分利用税费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的预警功能,重点加强以发票信息比对为主的管理预警分析,全面探索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五)精心协调,综合治税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向市政府汇报,拟建立全市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综合治税实施方案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正在征求各部门意见。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地税协作。8月份,全市实现了国税系统委托代征地方税费工作,代征各项税金378万元。组织召开了**市国地税联席会议,对信息共享、个体税费联合征管、社会化委托代征、联合办税宣传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达成了共识,印发了国地税协作文件,使我市的国地税协作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2011年,在征管信息一线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广大干部,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市征管工作被省局表彰为全省征管质量考核先进单位和网络在线发票推广先进单位,信息工作被省局表彰为全省信息化运维工作先进单位。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奋战在全市地税系统征管信息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取得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税费征管理念有待转变。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执法随意性较大,人情税、关系税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信息管税落实不够到位。税费征管数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仍存在问题;四是税费征管基础薄弱,征管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税费管理员职责亟待完善,纳税评估不突出,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亟需建立。五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步伐缓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积极应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税收征管信息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是我们全面落实省局“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后的税费征管信息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深刻会省局征管信息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当前税费征管信息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把握税费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2012年我市征管信息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税系统征管信息工作会议精神,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全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

作为重点,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征管基础管理,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不断提高税费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加强管理,全面做好征管基础工作

做好征管基础工作,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征管创新的前提。一要加强税(费)收入的管理。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保障,要严格欠税管理,加大欠税清缴力度;严格缓缴税款、减免税的审批,对未办理缓缴审批手续的纳税人严格执行滞纳金制度;严格税费政策的执行,为组织收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加强税费源户籍管理。市局将在下半年与工商部门协调采集全市工商注册登记信息,要与各单位管户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确保管理底册真实可靠。三要抓好征管数据的管理工作。全市征管业务系统数据是在2006年征管业务系统上线时统一采集和近年来系统运行过程中采集录入的,由于系统操作不熟、管理人员疏于管理,导致现有征管业务系统数据存有过多垃圾数据,给系统操作、系统查询、系统考核和统计分析带来诸多不便。市局已印发了开展征管数据普查清理的通知,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规范征管业务数据采集审核,完善相关资料,充实相关数据,提高征管基础数据信息的可信度。四要加强征管涉税数据分析。市局将在系统数据应用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的采集,

为征管状况分析、征管质量考核和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五要有效发挥纳税评估作用。2012年市局将纳税评估作为征管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加快实施纳税评估工作。要注重纳税评估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纳税评估人才队伍;要推行分类分级的纳税评估,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评估措施;要以专业纳税评估为重点,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大企业要进行全面评估,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的专业纳税评估,全年专业纳税评估面要达到企业纳税人正常户的30%以上,个体纳税人要达到10%以上;要加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配合,把纳税评估发现的主观上有恶意税法不遵从的高风险纳税人作为税务稽查的直接案源,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六要全面加强发票管理。继续扩大网络在线发票的推广使用范围,对企业纳税人和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要全面推广使用网络在线发票,不再使用定额发票,未达起征点纳税人才能领购定额发票。

(二)完善机制,严格税收依法行政

税收依法行政是做好税费征管工作的有力保障,2012年我们以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重点,全面推进税收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一是逐步规范各项管理行为。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项管

理行为的考核指标,严格执法责任考核制度,从机制上保障组织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今年重点要做好《行政强制法》、《车船税法》等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特别是要做好《行政强制法》与《征管法》的衔接。二是不断完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要全面扩大计算机自动考核范围,实现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过程即时监督,不断完善减免税集体审批、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程序。细化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四是继续加强税收制度建设。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分析;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提高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要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力争做到全面、扎实、无遗漏;认真开展涉税规范性文件审核会签工作,加强与政府法制部门的联系沟通交流,保证规范性文件符合上位法的规定。

(三)强化应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信息管税是税费征管的重要抓手,今年我们要以“金税三期”和“秦税二期”建设为契机,结合省局开展的“数据管理年”活动,全面强化数据信息对创新税源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信息管税水平。一是深化运维体系建设。市局将以各应用系统为重点,健全市、县两级运维职责,按照“预防为主”

的思路,各级地税机关要切实承担起应用系统操作方面的支持维护责任,建立“主动运维”模式,扎实做好日常运维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征管业务系统、公路货运系统、网络在线发票管理等系统的运行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操作失误,确保系统运行更趋稳定。二是做好相关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做好网上报税系统的推广,抓好培训宣传,鼓励纳税人网上申报,不断扩大网上报税的申报率和申报面;推广应用电子评定税系统,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纳税人的核定管理,对实行核定征收的所有纳税人都要推行电子评定税系统,使税额核定公平、公正。各单位要做好税务综合行政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作,加快存量房交易价格评估系统的推广,确保系统应用到位。三是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工作。今年,市局将从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调研,完善税源专业化的相关分析应用,开发税源专业化管理综合系统和发票监控管理系统,做好“税费管理决策支持平台”项目的后续建设,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服务。一季度市局已开发完成了《子长煤炭专业化管理子系统》,现正在试运行阶段,通过基层一线人员使用,反馈意见较好。四是积极开展“数据管理年”各项工作。要健全全局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全市《电子税费数据管理办法》和《电子税费数据质量考核办法》,明确数据管理工作内容和数据管理职责;开展对税费业务数据质量审核工作,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使系统信息尽快实现市、县、所全覆盖、全共享;强化数据采集、

分析、加工和应用,为风险识别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五是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健全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精细化的信息安全日常管理体系,落实好一季一查一报告工作模式,确保网络和应用系统无故障。六是实施广域网带宽升级项目。按照“提升带宽、优化网点、满足应用、适度前瞻、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好系统广域网带宽升级工作。

(四)与时俱进,创新征管质量和信息考核体系 征管质量考核是衡量税务机关税费征收管理水平、税费征管质效和税费管理规范化程度的重要标尺,是强化税费管理有效手段。今年市局将全面修订征管质量考核指标,改变征管质量考核方式,扩大征管质量考核范围。一是要将征管质量考核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对登记、申报、入库、处罚、滞纳金加收等环节统一分析口径和考核指标,为征管质量考核提供强力依据。二是全面修订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今年市局将信息采集率、催报催缴率和申报准确率纳入考核指标,扩大考核分值。三是扩大考核范围。对发票管理、纳税评估和征管数据管理扩大为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不但要考核征管状况、税源状况、征管质量状况、税费收入状况等工作,更要注重对纳税评估、风险管理、信息化应用等工作的考核。四是创新考核机制。市局将利用征管数据从宏观上分析、通报数据和考核结果,各县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微观上和具体纳税人上进行全

面考核。今年开始,市局将在征管质量考核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上有所突破,按季进行通报,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着手修订新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拟在明年全面推行。

(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税收工作的核心是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的重点是税源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要结合本次会议印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认真加以研究,加快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步伐。2012年全市将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为重点统领税收征管信息工作。

1、优化资源,科学合理划分税源管理事项。

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按照税源分布和规模来配置征管资源,收缩管理零散税源、征收成本较高的偏远税务所,将其职能转换为纳税评估或行业专业化管理机构。二要推行专业分工管理。要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分工,针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采取抓大评中定小的对应管理措施。三要科学划分税源管理事项,按照管理环节合理划分前后台业务,前台主要侧重于征收服务,后台主要侧重于风险评估;按照管理事项划分,

将税源管理职责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风险评估和税务稽查四大类专业管理事项,实行专业分工、流程管事。

2、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过去,税源管理质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源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基层税务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承担,市局无法直接获取与纳税人税费相关的信息,形成征管系统信息与纳税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造成了对税源管理不深、不透、不明、不白,甚至形成税源管理的风险。这次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市、县两级机构都要承担税源管理的职责。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税费风险管理工作要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市局要做好税费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的同时,搞好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的统一下达、市级应对任务的实施和绩效考核。还要结合风险管理实际,对各层级、各部门现有税源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调整。基层局应由征收服务部门负责采集纳税人基础信息,税源管理、风险评估、税务稽查部门负责风险应对,在实施应对工作中要采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和相应的第三方信息。二要明确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针对税费管理的实际,税费风险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组织税费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审批、资格认定等关键环节上进行排查,确保风险管理有的放矢,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要明确风险管理工作方式。要发挥信息

管税的优势,借助税费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网络在线发票开票、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等信息系统,按照“分工负责、互通信息、共同分析、集体评定”的方式开展税费风险管理。在排查环节,针对不同税费业务的特点和要求,设定查询条件进行系统比对,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进行分析排查;在评定环节,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做出准确判定;在督办环节,对列入风险防范的项目,及时督办,限期改正,确保税费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3、立足实际,推行税源分级分类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税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是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要对税源进行分级管理。要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市局要建立各层级的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对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税费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由市局统一组织实施。基层局要落实管户日常登记、认定、申报、入库、实地核查、发票核定以及注销户的检查等管理责任;负责本级风险管理,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的税费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二要对税费源进行分类管理。结合纳税人年度纳税情况,按纳税规模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三类进行管理。对重点税源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机构集中管理,借助征管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平台,重在

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风险分析、纳税评估,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对一般税源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现金交易多,财务会计核算不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小税源根据其经营分散、经营不稳定、账簿不健全等特点,按照有利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严格实施简并征期、简易申报的“双简”办法,推行委托代征管理,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费定额管理。

4、科学实施,注重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方法。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要强化“一盘棋”和团队协作意识,不能单单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归口为征管部门。要按照市局印发的《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导意见》和《推进税源专业化实施方案》全面实施,要及时向市局反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多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向各级政府领导和纳税人说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广泛宣传,赢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随着征管范围调整和业务重组变化,过去的管理方法、管理习惯必须相应调整改变,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做好干部的思想转变工作,加强培训,熟练掌握征收服务、税源管理、风险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的衔接和协作,特别是岗位有所变化的同志要勤学习、勤实践,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

同志们, 2012年全市征管信息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征管信息工作的各项任务,全力推进税源专业化工作,不断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有力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谢谢大家!

第11篇: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税源管理一科在县国税局的统一领导下,真对所管辖的纳税户多,征管区域大、范围广的实际情况,按照县局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通过合理分工,全体人员坚持依法治税,齐心协力,以税收收入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县局下达的税收工作任务,使税收征管上了一个新台阶,具

体工作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为了确保税收收入的完成,管理一科及时将县局下达的税收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户企业。同时依托ctias等信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等情况,着力强化税收管理,全年一共组织税收收入5809.59万元;(其中增值税4793.26万元、企业所得税1016.33万元), 代收个人利息所得税339.91万元。较去年比增长2236.44万元,(其中:增值税增长1391.85万元,企业所得税增长844.59万元),代收利息税增长37.37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

二、合理分工,提高效力。根据税源管理一科管户广、企业分散等特点,年初根据县局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工作岗位体系,工作任务等,结合每人的具体情况。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分明,细化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按照科长负责全面,管理员按南北区域划分、行业划分的原则。具体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分工,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全科各项工作能及时、全面地完成。办事效力显著提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落实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根据县国税局的要求,年初制订了管理一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科认真学习,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市局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要求,及时对每个纳税户每月的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跟踪,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征管“五率”。加强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把住认定调查关,对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对未达标的企业,如企业的生产规模,财务核算不够健全,防伪税控的防盗设备不达标准等,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企业被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怎样进行税收申报等业务,专管员及时进行辅导,使初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税收申报方面及时、完整不出错。对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在年检时提出取消资格意见,2007年取消了二户不符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对服装针织企业实行验货制度,会昌晋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从2005年至今一直配合坚持验货,会昌县海鑫服饰有限公司由于财务混乱,通过半年多的辅导仍未改正,管理员入时提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意见,取消了该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四、加强税源分析和税收计划管理。管理一科为了加强税收计划考核,实行了重点税源分析和税收预测工作,规定每月10日前报送本月税收预测,每季20日前向县局报送下一季度的税收预测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准确性,管理一科要求重点企业每月20日前报送税收预测表,税收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报送的税收预测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计划管理,使我县税收收入计划得到有效的组织入库。

五、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四小票”的审核工作。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我科利用评估系统软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进行了纳税评估,对评估出较大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五户次,转实地核查的一户,通过约谈和核查,一方面从管理上对企业多一份约束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对纳税事宜多一份认识。“四小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的票据,根据国税总局系统对开具和取的“四小票”的比对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核查,通过核查大部份是人为操作出现误填误录情况,未发现人为有意识的偷税行为。

六、推行电子多元化申报制度。根据市国税局要求,我管理一科电子多元化申报工作,按照县国税局统一按排,进行了扎实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上半年对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面达60%,小规模纳税人电话申报面达100%。下半年网上申报面,除新认定的二户商贸企业外已达100%。

七、大力开展纳税服务和纳税辅导。管理科是服务企业办理税务事宜的第一窗口,我科按国税的报务形式,不分份内份外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同时经常性地提醒企业、辅导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有新的税收政策及时告知企业,企业称我们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企业的贴心人。

八、规范征管资料的收集归档。按照内、外资企业资料归档要求的不同,我科管理的外资企业资料分为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内资企业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共同收集整理,做到外资企业资料一户二盒,内资企业一户一盒。

九、积极参于县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全

今年以来,税源管理一科在县国税局的统一领导下,真对所管辖的纳税户多,征管区域大、范围广的实际情况,按照县局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通过合理分工,全体人员坚持依法治税,齐心协力,以税收收入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县局下达的税收工作任务,使税收征管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工作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为了确保税收收入的完成,管理一科及时将县局下达的税收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户企业。同时依托ctias等信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等情况,着力强化税收管理,全年一共组织税收收入5809.59万元;(其中增值税4793.26万元、企业所得税1016.33万元), 代收个人利息所得税339.91万元。较去年比增长2236.44万元,(其中:增值税增长1391.85万元,企业所得税增长844.59万元),代收利息税增长37.37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

二、合理分工,提高效力。根据税源管理一科管户广、企业分散等特点,年初根据县局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工作岗位体系,工作任务等,结合每人的具体情况。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分明,细化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按照科长负责全面,管理员按南北区域划分、行业划分的原则。具体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分工,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全科各项工作能及时、全面地完成。办事效力显著提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落实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根据县国税局的要求,年初制订了管理一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科认真学习,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市局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要求,及时对每个纳税户每月的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跟踪,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征管“五率”。加强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把住认定调查关,对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对未达标的企业,如企业的生产规模,财务核算不够健全,防伪税控的防盗设备不达标准等,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企业被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怎样进行税收申报等业务,专管员及时进行辅导,使初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税收申报方面及时、完整不出错。对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在年检时提出取消资格意见,2007年取消了二户不符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对服装针织企业实行验货制度,会昌晋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从2005年至今一直配合坚持验货,会昌县海鑫服饰有限公司由于财务混乱,通过半年多的辅导仍未改正,管理员入时提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意见,取消了该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四、加强税源分析和税收计划管理。管理一科为了加强税收计划考核,实行了重点税源分析和税收预测工作,规定每月10日前报送本月税收预测,每季20日前向县局报送下一季度的税收预测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准确性,管理一科要求重点企业每月20日前报送税收预测表,税收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报送的税收预测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计划管理,使我县税收收入计划得到有效的组织入库。

五、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四小票”的审核工作。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我科利用评估系统软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进行了纳税评估,对评估出较大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五户次,转实地核查的一户,通过约谈和核查,一方面从管理上对企业多一份约束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对纳税事宜多一份认识。“四小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的票据,根据国税总局系统对开具和取的“四小票”的比对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核查,通过核查大部份是人为操作出现误填误录情况,未发现人为有意识的偷税行为。

六、推行电子多元化申报制度。根据市国税局要求,我管理一科电子多元化申报工作,按照县国税局统一按排,进行了扎实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上半年对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面达60%,小规模纳税人电话申报面达100%。下半年网上申报面,除新认定的二户商贸企业外已达100%。

七、大力开展纳税服务和纳税辅导。管理科是服务企业办理税务事宜的第一窗口,我科按国税的报务形式,不分份内份外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同时经常性地提醒企业、辅导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有新的税收政策及时告知企业,企业称我们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企业的贴心人。

八、规范征管资料的收集归档。按照内、外资企业资料归档要求的不同,我科管理的外资企业资料分为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内资企业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共同收集整理,做到外资企业资料一户二盒,内资企业一户一盒。

九、积极参于县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全[page_break]科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参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科在总结过去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管理,为构建和谐税收,尽心尽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税源管理一科

2007年 12月15日

第12篇:税源管理年终工作报告

我科现有干部5人,其中四十岁以下4人,全部为大学以上学历。我科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综合性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指导税务登记等税收资料的管理;组织对各征收单位税收征管质量的考核;指导基层征收单位管理普通发票;负责组织税收征管软件和除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以外的税控器具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负责协税护税和协助司法机关打击伪造、倒卖、盗窃普通发票等违法活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等。

XX年以来,我科在分局局长室的领导下,在区各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协作下,在广大纳税人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以上各项工作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请允许我代表税源管理一科,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大家简要汇报XX年度在税收征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提请评议。

一、XX年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一)组织实施行业税源监控模型的推广应用工作。

目前,我局管辖的企业户数将近6000户,个体9000户,合计15000户。我们基层的税收管理员只有31人,人均管户500户。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对目前的税收征管提出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管理思路必须做出调整。我们通过分析各行业内生产经营的共性,寻找管理的切入点和支撑点。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与各大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协商,利用电费、人员工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产品主要原材料等与企业产值销售直接相关的关键指标,建立13大行业税源监控模型。我们要求企业按月向税务机关申报各有关指标数据,由计算机对企业的申报情况进行评分,评价企业申报纳税的遵从度。到11月底止,将全区2361户工业一般纳税人企业、281户工业个体户纳入行业监控系统,占一般纳税人的比重为79.9%,纳入监控的税收总量占全区国税收入的比重为80%。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通过每月对计算机系统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对评定分数不太正常的企业,由管理员通知企业,由企业向税务机关作出合理解释。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督促企业补申报纳税,有效化解企业税收风险。据统计,我们今年抽取111户计算机评价分数低于60分的企业,下发给5个征收单位,通过管理员实地核查、核对数据,发现企业存在的未按实申报情况,共补缴税款740万,通过行业监控模型管理税收初见成效。我们预计通过该办法的实施,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企业纳税遵从度的评价将从单靠管理员的职业判断转变为以计算机判断为主,人机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使评价体系趋于客观公正。

(二)做好内部流程的调整,下放审批权限,方便纳税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可以由所里办结的审批事项,要通过文书流转到局里审批,如非正常户解除、重新税务登记,发票遗失、被盗等违章处理。我科经过调研,报请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对这四项由科室终审的审批事项调整为由各税务所(税源管理二科、三科)审批终审,我科负责事后监督检查。这样,通过对这些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以税务所(税源管理科)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机制,所里的权力大了,责任也大了,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纳税人得到便利,得到实惠,社会反应良好。

(三)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好上级局有关发票管理的法律法规;二是做好印制具名发票的审批工作。从今年开始,我科将企业申请印制的数量从原来的半年用量提高到一年用量,以减少企业申请审批的次数。三是协助公安机关打击假发票案件。今年对一户使用假发票涉案税款达145万的建筑企业,调查后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四)做好纳税评估工作。

税评估工作,可能许多领导、企业界、社会各界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我在此简要介绍一下。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的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从这个概念分析,纳税评估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不是纳税检查,,是一种管理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对纳税人的一种纳税辅导和税法宣传,帮助企业分析和纠正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它与纳税检查有着本质的区别。许多的企业对纳税评估工作存有误解,以为评估就是纳税检查。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纳税评估,帮助企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化解企业因不规范而受到稽查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以体现税收服务于经济的立法精神,也反映出瓯海国税分局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成为服务型机关的具体表现。我们对评估工作中发现企业存在虚开增值税、、虚抵进项发票、重大偷漏税等嫌疑的,因涉嫌偷漏税等,将中止评估,移送稽查局立案调查。

今年以来,通过对市局下达的2户使用假发票建筑企业、60户低税负企业的评估、省局下达的10户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评估,发现有问题71户,移送稽查一户,共让企业自查补税1100万元,既堵塞了税收征管的漏洞,又增加了税收收入,同时化解了这些企业的税收风险,评估效果明显。

二、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善纳税服务。

(一)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今年是我局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相当困难的一年,身边发生两起违法违纪案件,沉痛的教训就发生在眼前。局里对此高度重视,采取化被动为主动,做好警示教育,组织干部积极参加有关廉政教育学习会,并邀请检察院领导给我们上警示教育课,以切实提高科室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局长与各科长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经常开展廉政谈话,与一般干部开展面对面的谈话,做到警钟常鸣,达到“带好队,收好税”的目标。

(二)贯彻落实好《三书两报告》制度。

根据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科严格落实《三书两报告》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通过《三书两报告》制度的形式,予以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切实履行好一岗二责,在本科室内部按照责任制分工的任务要求,主动牵头完成好本科室内的工作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更好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国税对外形象。

我科充分发挥科室职能,推广落实省局提出的纳税服务管理创新“八项举措”,即统一设置综合全职能的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优化“一窗统办”办税模式;全面推广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和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进一步拓展自助办税服务区;推广税收管理员窗口值班制度;设立税务争议协调机制,解决税企之间的争议,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援助;推广防伪税控网上抄报税。我们在今年的基础上,将于XX年推出“同城通办”业务,以及普通发票网上开票管理系统,将省局纳税服务管理创新“八项举措”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提升纳税服务的硬件、软件,从而形成一整套优化纳税服务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国税对外形象。

(四)狠抓行风建设。

作为我局的一个对外服务窗口,落实好行风建设,要从每一个人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此,我科严格按照“全程服务、阳光国税”服务品牌建设的要求,严格落实行政审批全程服务制度,对发票印制审批、发票被盗、遗失违法违章处理等,严格按照规定时限从快审批,节省纳税人等待时限。严格落实着装制度,保持良好的税风税貌。坚持外出登记制度,使科室全体人员都处在可控的管理状态。在平时的工作中,切实做到热情周到的服务。保持办公环境清洁舒适,给纳税人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上是我科XX年的述职述廉报告,请领导、同志们审阅,并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为瓯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3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国税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征管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税源管理质效,我局决定结合实际,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税收工作主题,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税收管理要求,在保持现有征管机构状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税源监控更有效、税收执法更规范、纳税服务更优化,征管效能更优质。

二、组织领导

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宏强任组长,党组成员赵丽华、赵向民、许创宇、伍振豪任副组长,征收管理股、办公室、政策法规股、收入核算股、各税源管理股、纳税服务股、人事教育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丽华副局长(兼),副主任:征管股、人教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股,负责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基本任务

(一)实施税源的科学分类。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管辖纳税户数、税源现状、行业分布特点和税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置情况,我局采取按纳税人性质分为三大类税源: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出口退(免)税企业;三是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下同)。对不同类别纳税人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纳税人征管记录和管理情况,适时调整纳税人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二)结合实际,选定模式。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纳税人户数、行业特点、税源分布、人力资源、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等实际情况,我局确定在辖区范围内以“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突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出口退(免)税企业集中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即在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前提下,明确税源管理二股主要负责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我区的地形,原则按天宁北路为界分东片、西片,明确税源管理一股对西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四股对东片纳税人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对非增值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在股内设置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其中:一个小组管理非增值税纳税人,一个小组管理小规模纳税人查账计征户,一个小组管理〝双定〞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明确税源管理三股主要负责对出口退(免)税企业实施集中管理,并在股内按企业类型(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设置2个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其进行细化分类管理。

(三)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细化管理职责。我局在确定“集中管理+分片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保持现有四个税源管理股的机构不变的前提下,以征管流程、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市国税局的要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各税源管理股的岗位和职责,将税源管理股的职责分为综合事务类、日常管理类、纳税评估类岗位职责。综合事务类岗位主要承担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等职责;日常管理类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欠税管理、任务执行等职责;纳税评估类岗位主要承担分析比对、约谈核实、结果处理等职责(详见附件:税源管理股岗位职责)。

1.税源管理

二、三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的职责,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其中综合事务类岗与日常管理类岗可以合并设置。

2.税源管理

一、四股及其所属的税收管理员,要突出强化行业税收日常管理的职责,落实“分片加行业”管理的要求。内部一般设置综合事务岗、日常管理岗、纳税评估岗三类岗位,纳税评估类岗位可选择设置,也可以增设个体工商户管理类岗,对个体工商户实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

各税源管理股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岗位职责的设置可以实现“一岗多责”或“一责多岗”,岗位人员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按职责要求配备人员,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税源管理团队。

(四)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信息管税”的工作要求,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综合管理合力。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区国税局及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组织领导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税收管理员按岗位职责要求,根据上级下达的风险预警指标和评估重点及相关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 “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并发现管理漏洞,为税源监控提供监控模型;税源监控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高风险纳税人提交评估,形成一种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1)征管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政策法规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纳税评估的任务下达和筛选以及综合评估的沟通协调;

(2)收入核算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

(3)政策法规股负责本部门职责相关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置、评估办法和税收分析、反避税、所联系企业的税源管理与服务、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和非居民税源管理与服务;

(4)各税源管理股负责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5)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相应税源针对性服务规范的建立和监督实施;

(6)人事教育股负责税源管理机构、岗位职能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开展税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

(7)信息中心负责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所需数据的抽取、提供,以及数据维护、相关信息系统的完善等技术支持工作。

(8)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工作。根据工作方案,拟定对外宣传材料,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国、地税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推进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零散税源可依法实施委托征收。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编制行业的管理指引,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1.工作目标:根据我局税收征管特点确定重点行业,制定区局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形成我局完整规范的纳税评估体系。在开展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基础上,逐步覆盖我局所辖纳税人各行业。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提高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质效。

2.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工作管理小组。评估工作小组设在政策法规股。组长由政策管理股长兼任,副组长由征管股长兼任,成员由政策法规股、征管股、税源管理股、信息中心业务骨干组成,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开展工作。

3.评估小组工作职责。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定期召集评估小组人员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市国税局关于编制行业管理指引的要求和上级下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在分析纳税人的经营特点、发展前景、税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服务需求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纳税评估工作指引。同时确定我局重点行业,制定我局重点行业和出口退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组织制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和案例,并以此制订适合我局、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定期召开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纳税评估工作。

4.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方案》及区局确定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以及评估工作流程、评估模型和案例,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工作。各税源管理股要定期对本股的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编写案例和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引上报区国税局,为积累经验,调整方法,提高质量创造条件。

(六)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认真推广应用税收征管辅助系统(二期),要在应用好一期的基础上,深化应用好二期功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开展税源信息采集,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要优化数据监控模块应用,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要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强化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统筹管理,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要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为主导,以技术推动业务的创新并提供保障。

(七)推进制度创新和队伍建设。

1.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作为税务机关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分工和科学分权的原则,梳理明晰职责范围,合理归并岗位,规范工作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监督检查,逐步建立起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在税源管理中的中坚作用。

2.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骨干队伍。建立区局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库,如纳税评估、反避税、数据分析以及行业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并注意合理安排使用,实施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

3.重视和加强税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享和管理,善于总结、提炼与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资源。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国税局的总体部署,我局本着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整体推进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0年4-6月)

1.按照市局有关要求,制定《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上报市国税局,同时,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动员。

2.科学划分纳税人类别,确定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3.根据现有人员综合素质,研究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的人员调配,优化资源配置。

4.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5.组织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

6.核实纳税人名单,并制作纳税人清册。为准确核实目前我局管辖各类型的纳税人,要求各税源管理股利用CTAIS系统,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案的纳税人分类管理要求,搜索出相关分类的纳税人名单,并进行核实和补充,对遗漏的企业要及时补充增加,列出纳税人分类清册,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并于2010年6月24日前报征管股。

7.做好CTAIS系统相关设置。各税源管理股在2010年6月30日,在CTAIS系统中,对所管辖的纳税人的所属税源管理股和主管税务官员信息进行相关设置和更改,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征管软件信息正确。

8.做好纳税人资料移交。各税源管理股要在2010年6月30日前将2010年5月前纳税人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入盒,并造册登记。纳税服务股(办税服务厅)对6月份征管资料暂不移交给税源管理股。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

1.按照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组织学习动员,研究确定业务交接方法并明确交接责任,制定有关配套措施,确定各税源岗位人员的选用标准和要求,摸清各税源管理股税源调整的基数,确定属地管理的区域,研究确定税收征管软件系统权限设置调整和税源调整的方式,组织进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全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事项落实到位,完成各项工作交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纳税人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并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果。

2.业务部门要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通过了解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解决。

3.加强与上级联系,报道工作动态,将工作开展情况和碰到的问题及时向市国税局汇报和反馈。

4.加强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好的兄弟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吸取借鉴好的经验,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10日)

认真总结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一并于2010年11月10日前上报市国税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按照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划分税源,优化资源配置,善用科技手段,优化纳税服务,规避执法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强化征收管理的一种模式。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重要手段以及加强信息管税工作的重要措施。各部门及其所属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将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有效运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统筹好各项税收征管资源,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抓好工作的落实,迅速组织到位,加快工作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整体工作运行质量和效率。一是周密、迅速地做好各税源管理股职责调整落实、人力资源调配以及资料、业务、资产、设备的交接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交接要求,严肃工作交接纪律,明确交接责任,切实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队伍的思想和工作秩序稳定;二是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初期,各部门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关键环节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畅通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征管工作不断档和业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保持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三是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行,有关部门要抓紧抓好考核、监督机制和执法责任的落实;四是加强与市国税局的汇报和反馈,将工作进度、成效以及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报;五是要做好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的工作,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六是要做好向纳税人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意义,畅通纳税人反映纳税诉求的渠道,及时了解纳税人意见,切实解决好运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有序有效地运转做好工作保障。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格局和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需要,调整充实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人员,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国际税收等专业队伍建设,落实好定期轮岗制度。结合业务规程和岗责的调整,按照分类专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人教部门要制定我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平时的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业务规程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采取能者为师的做法,切实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四)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设置。征管软件纳税人信息修改统一由专业化管理后新成立的税源管理股负责,税源管理负责人要按照区局要求,认真落实责任,按时完成CTAIS系统相关信息设置和修改。

(五)按时完成涉税事项审批。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10年6月25日前完成所有的涉税事项文书审批(包括征管辅助系统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因特殊情况未能完成的,要造册登记,说明原因,并做好移交。

(六)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全新的工作,因此,各税源管理股要按照区局工作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注意收集在推行工作中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有关数据和管理经验等材料,并研究、对比和分析不同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实际撰写工作总结,连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情况表》、各自编制的行业管理指引,一并于2010年11月1日前报税源专业化管理办公室。

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引发绩优效应

2010年12月28日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国税局组织收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增长,前11个月达到221.38亿元,同比增收48.64亿元,增长28.2%,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年国税收入预计将达到235亿元,为地方财力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徐州市国税局局长刘晓东欣喜地说:“全市国税收入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大变革带来的质效飞跃。自2010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逐步取消管理员管户制度,实行以管事制为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纳税人和经济发展,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税收征管,维护公平、和谐的税收法治环境。”

多元化时代推进税源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纳税人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不断出新,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了解到,在过去的税收征管工作中,税收管理员对于责任区企业的管理,几乎是全职能、保姆式的,大而全的税收管理员模式导致税源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式被动、税源质量整体不高。徐州市国税局一位基层税收管理员向笔者诉苦:“原有的模式让我们身负三座大山,庞杂的事务、艰巨的责任以及较高的风险。”目前,全市共有9.3万户纳税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200余户,最多的要管近300户,承担40余项工作,平均每人每天要完成各项工作7件~8件,同时管户制又造成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执法风险加大。

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真正实现征管目的性的回归,就必须寻求一种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刘晓东分析说:“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将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从而不断降低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应能分解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管理权限,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防范内部执法风险。基于实践的前提下,徐州市国税局紧扣税源管理主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开启了一场税收征管体制的大变革。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据介绍,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的特征和类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职能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资源优化配置,运行衔接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这种模式体现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充分信任,改变了过去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粗放式管理局面,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增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笔者了解到,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徐州市国税系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实现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属地管理向分类分级管理转变。按照税源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零散税源三类,对重点税源实施集中专业化管理,市局将占全市国税收入50%以上的126家市属及以上企业和市区外资企业集中到七分局管理,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对中小税源实施属地加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强化对中小税源中重点和特色行业的管理,实行行业性风险监控;对零散税源,将依托各级政府在个体纳税人聚集程度高的区域设置代征点,受理定额个体工商户的发票领购缴销、发票代开等事项,实行社会化委托代征。

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在保持属地管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大征管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把税源管理工作事项进行细化,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类事项、税收风险管理类事项和复杂调查核批类事项。税源管理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分户到人,而是分事到人;税收管理员也不再是固定管户、包办各类涉税审批事项,而是按照岗位分工随机处理相关事项。管事制扭转了管理员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

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在将税源管理领域事项细分为税收基础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和复杂调查核批三类事项的基础上,组建三类事项管理团队,实行集体审议管理,改变过去管理员一人应对所有管理事项不全面、不深入的局面。另外,遇到重大涉税风险事项,市、县局层面还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临时性团队,采取打歼灭战的方式实施集中应对。

完善的内控机制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

刘晓东告诉笔者,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科学、严谨、透明的内控机制建设是关键,是带动税源专业化管理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制度化建设推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徐州市国税局先后建立起月度联动会议制度,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在上下级间、部门间、业务流程间的良性互动;实行随机派工制度和集体审议制度,随机分配风险应对和调查事项,通过集体审议,实现了分权制衡,降低了执法风险,杜绝了潜在的人情税、关系税;完善团队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法,为各团队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分配任务、保障高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实现了征管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制约。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徐州市国税局对税源管理部门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打破部门、层级之间税收征管程序的壁垒,新增了重点税源管理岗、日常检查及纳税评估岗,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通过业务重组、优化组合,建立起信息流畅、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的征管流程。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统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标准。不断深化和应用集税收征管、流程管理、监控决策于一体的江苏国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信息多重共享;相继推出了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源管理平台、执法检查与执法风险预警系统,不断丰富风险特征库,完善税源联动平台,从事前预警、事中评估、事后追究构筑起严密的税收执法体系,实现对税源的自动监控,极大地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税收管理方式变革促使税收跨越式增长

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在带来税源管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使得税收获得跨越式增长。

税源管理更精细化。来自徐州市国税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税收超亿元的17户企业共入库税款118.4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58.25%,支撑起全市国税收入的半壁江山;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10年前11个月,全市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334.95亿元,共完成国税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94.89%;个体户企业社会化征管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全市已成立4家委托代征点,受惠纳税人达5000余户。

风险应对更富成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59个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出台了20余项风险应对措施,综合运用税收分析、风险提醒、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等应对措施,大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自今年以来,徐州市国税局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2.6亿元,同比增长136.92%,有效地净化了税收征管环境。

纳税服务更优质。不断完善的纳税服务机制,促使办税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改革后,徐州市国税局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模式,纳税人主动发起的事项通过办税服务厅、国税网站、12366咨询热线向国税部门提交,不再需要找管理员,大大降低了办税成本,提高了办税效率。

人才队伍更完备。逐步建立起了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市国税系统从事税源专业的管理人员增长30%以上,县(区)局税源专业管理人员占税源管理人员比例达60%以上。

第14篇:新时期税源管理之我见

新时期税源管理之我见 当前,税收征管的主要薄弱环节在于税源管理。而强化税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全面提高税源的控管和服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立足基层,从基本业务、基本制度、基本流程、基本手段和基本信息等方面抓好管理基础工作。依靠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税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税源管理中,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理顺征管机构

为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应对税源管理部门合理划分职权,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按照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和有利于服务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征管机构,合理调整征管职能,实现征管职能的科学化。要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统

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管、查各环节的职责分工,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搞好前、后台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征管业务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

基层税务局的管理股应为专门的税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税源的收集、汇总、分析和监控等职责;稽查局、办税服务厅作为税源监控的辅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纳税人的税源采集及税收征管相关情况的反馈工作。三部门应加强业务衔接,既要分工,又要协作;既要制约,又要协调,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具体操作是:稽查人员在对企业进行检查时,一方面要完成稽查任务,另一方面应肩负税源采集工作。通过填写一整套规范的税源采集表,履行对税源调查采集的职责。稽查局应将调查采集的税源情况及时反馈到管理股。管理股要进行加工处理、汇总分析,通过微机储存信息,以便实现对税源的日常监控。办税服务厅应及时将纳税人开业、停(歇)业、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发售、税款抵扣等情况反馈到管理股,以便管理股进行税源监控。管理股应经常深入到纳税单位进行税源调查分析,监控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税源变化情况,掌握一些非常规性的税源变化情况,特别要加强对改制企业、有偷税嫌疑的企业、漏征漏管户、新办户、停(歇)业户、注销户、非正常户等纳税人的监控工作,减少税收死角。同时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税收管理员,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之中,在征管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

二、优化传统管理方式

(一)逐级建立重点税源户统计分析台账

全面登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分布、生产经营、应缴已缴税款、企业整体规模等基础情况,根据变化及时对重点税源进行动态调整,分析税收增减变化原因,监控税源变化。

(二)建立动态分户监控档案

实行按户建档,统一根据不同类别企业的监控内容制成表册或记录本,由税源临控人员监控税源时统一使用,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纳税人的动态信息,增强监控信息的真实性和可利用性。

三、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税收管理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要结合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按照“管户到人、管事到位、人机结合、无缝衔接”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建立不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目前责任区管理人员少、职责多、任务重,要每一户都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就应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纳税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突出税源大户,抓住中户,管住小户。一是对重点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建立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负

责重点企业监控的税收管理员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精通计算机应用,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建立一般企业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一般企业人员相对较为集中,地点稳定,税源可靠。这类企业适于电子申报、电话申报等纳税方式,实行税款集中申报征收管理。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员要负责推行建账建制,据实征收。三是对个体零星税收的管理,应建立个体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由于这部分纳税人分散、经营规模小、税源难控管,可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类进行管理。税收管理员对固定业户,实行户籍管理、源泉控管。对集贸市场,实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在对固定业户、集贸市场的管理中,可应用税控收款机,控制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收入。税收管理员对临时经营户可实行实地查验,跟踪监控,要及时进行税收清算,防止税源流失。

四、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一)完善监控制度

由于目前最有效的获取信息渠道仍是直接取得,因此要及时掌握税源变化,税务机关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直接接触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针对管户特点,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控水平。一是建立重点税源监控员制度,实现“管户”与“管事”的有机结合,将重点税源进行有机的分类。建立这一制度,既可以克服“征纳职责不清、权力过大”的弊端,又借鉴了税源信息掌握到位的优点,增强税源监控的针对性。二是建立实施分行业、分户联系制度,将重点税源分行业、分户责任到人,由具体人员定期进行联系,全方位的掌握税源变动趋势,为监控掌握税源整体情况提供方便。

(二)加强税收分析和预测

税收分析是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税源监控是做好税收分析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包括对企业的申报资料实施严格把关,动态分析经济政策对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源的动态发展变化,及时把握重点税源的变动趋势,合理作出决策,逐步提高对重点税源的税收分析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在动态分析税源的基础上,对税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从而达到掌握应征规模和应征水平的税源监控总目标。

五、选择有效的监控方式

(一)监控方式要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社会经济结构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复杂化决定了税源结构的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在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税源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高科技手段进行税源监控。

(二)监控方式要与税制结构相适应

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下,税源监控工作既要重视源头监控又要重视过程监控,针对不同税种采取不同的监控方法,如对企业所得税主要实施过程监控,以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核算等各环节情况,有效控制税源的去向和真实性;如对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主要实施源头监控。

六、实现监控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税人偷漏税款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在新时期要提高对重点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监控手段的现代化。一是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重点税源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二是要全面推行并使用税控装置,即电子收款机,建立严密的防伪系统,使税源监控方式更加科学、严密、规范,监控企业的真实收入,目前实施的发票改革中就全面运用了税控装置,对偷逃税款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监控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保证公平税负、促进依法治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拓宽外部信息交换,提高信息共享度,建成一个“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

规范、信息共享”的税务综合信息库,并使之成为信息处理中心和税源监控中心。同时,以综合征管软件应用为载体向深度发展,积极开发一些辅助程序,提高数据综合利用率,迅速、准确地进行税收经济指标和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满足监控、分析和决策的需要。

七、加强户籍管理

税务登记是税源信息资料采集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税源监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结果直接影响着税源的基本状况和税收收入规模的掌握,税源统计、分析、预测的准确性。为此,要对各类经济性质纳税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和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督控制手段进行税务登记和注册登记,重点是加强工商、国税、财政部门以及地税部门之间加强协调、沟通,扩大信息交流,努力实现信息资料共享。通过户籍管理实现对纳税人全方位静态和动态的监控,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开展申报审核、催报催缴、清理漏征漏管,摸清税源底数,挖掘税收潜力,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八、加强纳税评估

深入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是管住管好税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税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利用企业信息和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判断,是提高征收率的重要途径,是被实践证明的管住管好税源的重要手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行业特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情况等信息资料,制定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参数,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建立和完善依托信息化手段的纳税评估预警系统,按照评估分析、约谈辅导、调查核实、评定处理等程序,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管理。

九、加强部门协作

有经济活动就有税源存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多渠道监控,与工商、银行、国税以及房管、土地、统计、公安等部门进行定期的资料交换和信息沟通,明确各部门的协税护税义务及法律责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要加强地税与国税两局的协作,将重点税源的相关纳税申报和相关征收资料实现采集型管理,达到信息资料共享。

十、强化纳税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纳税人的整体素质是比较低的。在这样一种对税收认知程度比较低的环境下,靠纳税人自觉反映企业的全面而真实的情况较为困难。所以,税务机关要从纳税服务工作入手,通过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纳税人掌握依法纳税须知的法律规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纳税能力和业务整体水平,建立自觉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税源监控工作提供保障。

一、加大执法力度

税务检查在税源监控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税务检查是税源监控的特殊手段。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和税收执法力度,拓宽案头稽核面和税务检查面,开展分行业的专项稽查检查,对违法行为实施严格查处。同时,税务稽查对征收管理中的执法过程进行监督,对稽查出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征收管理部门,将责任具体落实在管理员,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杜绝类似问题发生。对偷逃税款者给予公开曝光,促进依法纳税观念和良好执法环境的形成,全面发挥税务检查的法制威慑力,检验并规范征纳行为。

二、加强税政调研

各级领导及其税务工作人员都应树立税收政策是税源的观念,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应十分重视税收政策的调研,经常对现行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估企业的税负情况,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节和推动作用,管好政策,用好政策,从政策上要效益、增收入、求发展。榆林这几年税收大幅度增长与其政策调研分析,通过不断调整税率,合理

企业税负增加地方财力,互相促进是分不开的。仅2003年到2006年,将煤炭资源税由吨煤1.5元分两次调到现在的3.2元,天然气由原每立方米0.01元调到现在0.012元,原油由原来的每吨8元两次调整到现在的每吨28元,仅这三大资源税收的政策的调整就为地方税收增加5.5亿元,占每年税收增长总量的20%。由此可见,税收政策就是税源,加强税收政策调研也是加强税源管理,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建立高素质税源监控干部队伍

税源控管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对税务干部特别是征管一线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运用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特别是要着重提高税收管理员在内的税源管理一线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开展税源管理经验交流、纳税评估案例分析,开阔岗位人员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征管一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15篇:税源专业化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苏州吴江、相城地税局

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江苏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之一,按照总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5月20日至26日,大武口区地税局一行8人在任永峰副局长带领下赴苏州市吴江和相城地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此次考察学习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优化机构设置,重建岗责体系。

吴江、相城分局同属江苏省苏州市地税局下辖的两个县、区级分局,按照苏州市统一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模式,按照“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事项统一由纳税服务分局受理,税务局发起的涉税事项由各税源管理分局办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征、管、评、查”四分离的新的税源管理模式。

1、一分局统一设立为纳税服务分局。统一负责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缴费人的税前辅导,涉税受理、资料审核、日常征收等工作。在服务职能上,设立了以税前辅导、现

场指导等职能的纳税辅导岗、以一站式、一窗式服务为前提的综合受理岗、以无纸化办公为保障的档案采集和档案管理岗,以办税引导、辅助服务的导税岗等其他辅助型岗位。

2、二分局统一设立为重点税源分局。按行业管理将房地产业、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四个行业纳入该局管理。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全局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3、三—七分局设立为一般税源分局。按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内纳税人设立为一般税源局,同样按一比一配比原则设立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一般税源管理分局统一为20人,10人负责税源管理,10人负责纳税评估工作。

4、稽查分局。负责辖区内的税务稽查等事宜。

5、纳税评估分局。将数据管理科(县分局信息中心)设立为纳税评估分局,负责苏州市局依托风险管理平台下发的风险指标的识别、分析、排查和进一步下发。

二、协调业务衔接,规范内部流转。

为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在征评管查工作中的有机协调与衔接,切实提高征管质效,推进税源专业化纵深管理,按照《苏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要求,制定了《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协调衔接暂行办法(试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评估、稽查

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和《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试行)》。将风险评估分局与部门、机构间的职责划分与衔接、征收税务分局与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数据管理处与各业务处室的职责划分与衔接;般税源管理分局与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的职责划分与衔接一一进行了明确。

1、数据管理、分工负责。各级征管、税政、法规、计财、稽查等部门是涉税数据的业务应用部门。在涉税数据的应用过程中,业务应用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应职责明确,分工负责。

涉税数据的数据内容、数据项标准和指标定义的设定及修正由相关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审核认定并维护。

涉税数据的采集、查询、前台维护等权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设定、认定,数据管理处(科)负责配置。

2、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涉税数据的检测、监测、加工、分析由业务应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具体实施,业务应用部门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与应用。数据管理处(科)按照应用部门业务需求进行报表、指标数据的加工、产出和推送。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运维由数据管理处(科)负责;对外公布数据由业务应用部门审核把关。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税收征收管理中,发现纳税人有涉税风险疑点,由税源管理分局自行采取评估、日常检查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评定,并报税收风险评估分局备案。税源管理分局在日常征收管理中发现风险评估指标或

模型存在问题的,及时向税收风险评估分局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

3、内部流转,专业管理。例如:征收税务分局负责申报征收期内纳税人的税费申报和缴款提醒,负责集中处理催报催缴文书的生成和发放工作;税源管理分局负责催报催缴后仍未改正纳税人的后续处理及催报催缴退回信件的实地核查工作。

三、科学划分税源,分级分类管理

吴江、相城地税初步建立了税源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按照规模、行业、税种、特定事项等分类标准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

1、制定分类管理标准。按规模将税源划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内部对中小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确定本级重点行业、风险行业和一般性行业。大企业按照市局税源分级管理的实施办法确定的市、县局两级重点税源监控的划分标准,结合具体税源分布情况研究确定。个体工商户委托政府部门实行社会化管理,税务局内部只是负责个体定税后台的维护和流程的审核。

2、明确分类管理形式。以税源管理分局为单位,组建不同的风险管理团队,对税源实施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团队分为重点税源管理团队、重点行业管理团队、风险行业

管理团队、纯所得税管理团队、纯营业税管理团队、特殊类型企业管理团队等类型。

四、夯实技术支撑,实现信息管税。

一是在推广税源专业化的工作中,不论是苏州市局还是吴江、相城分局在信息的投入上都是巨大的,单吴江分局的机房改造就花费上千万,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该分局已建成的项目有:网上办税平台、建筑业管理平台和纺织业管理平台等,目前该分局在该地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上千万元开发综合治税数据交换平台。二是加大财力投入力度,开发了征管档案影印平台,真正实现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三是吴江地税在核心征管系统的开发中充分考虑到了内部管理和日常考核,所有岗位人员的工作从发起到推送,从风险接收到风险识别,从绩效考核到征管质量……全部在系统中完成,用该局人的话讲就是“我们的干部所有的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所有的绩效都能在电脑上显示。”甚至和企业的对话、留言都在微机中完成。

五、受到的启示。

1、完善和优化核心征管系统。当务之急是完善核心征管系统的各项功能,一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能目标考核的实际要求;三是建立起各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

2、建立健全内部协调制度建设。建立一套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工作管理、协调制度,使之成为各项工作的保障。

第16篇:税源管理的思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源分布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到各项各业,同时,税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隐蔽性进一步增强,对税源的监控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绍兴地区属全国经济较为发达之区域,近年来,税收形势较为乐观,对税源培养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大,对税源的监控也更趋理性,更为科学。但对潜在税源的挖掘仍然缺乏深度和广度,游离于税源管理之外的纳税人仍然大有人在,那种一证多摊、无证经营,虚假歇业的偷逃税现象仍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收的流失和税源的弱化。

第17篇:中小企业税源管理分析

中小企业税源管理分析

2012-08-14 15:55黄美玲

近几年,惠农区经济税收保持了快速增长,2008年-2011年7月份仅国税累计完成税收收入35.87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40.07%。惠农区国税局税源主要集中在年纳税1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占该地区税收比重分别达到83.31%,中小企业税收比重仅为8.33%。中小企业在税收比重虽然较小,但其具有点多面广,相对重点企业管理具有较分散、难掌控、不规范的特点,从税源质量管理要求出发,中小税源管理的状况如何,往往体现了一个地区税源质量的真实情况。为了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税源状况,加强中小企业税源管理,现就我局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2011年1-7月份税源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小企业管户基本情况

截至到2011年7月底,惠农区国税局中小企业1312户,同比增长11.49%,增加135户,其中一般纳税人516户(不含个体),同比增长14.67%,增加66户,小规模纳税人796户,同比增长9.52%,增加69户。中小企业管户占我局企业管户的比重为96.26%。按经济类型情况:国有经济48 户,集体经济62户,股份制经济219户,私营经济967户,外资经济11户,其他企业4户,其中:私营经济企业类型比重达到73.70%,是中小企业主要构成。具体情况图一。

图一惠农区国税局中小税源企业管户情况比重图

二、中小企业的税源概况

2011年1-7月份,中小税源企业入库税收收入9163万元,同比增长14.59 %,增收1167万元,税收收入占全局税收的比重为13.44%,同比增长0.29个百分点,从户籍和税收增长变化情况看,新增中小企业税收拉动了税收增长。

(一)中小企业收入构成状况

1、所有制构成情况: 2011年7月底,惠农区国税局共有515户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缴纳了税款,缴纳户数占全部中小企业户数的39.25%。各种类型企业税款缴纳情况见下表: 表1

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及收入分布构成情况统计表

项目

集体经济 国有独资 股份制经济 国有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户数 6 2 68 7 428 4

户数比重 1.17 0.39 13.20 1.36 83.11 0.78

入库税收(万元)

44.4 36.5 3043.8 113.5 5846 79

收入比重 0.48 0.40 33.22 1.24 63.80 0.86

合计 515 100.00 9163.2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惠农区国税局中小企业税收以私营企业为主,占据了中小企业税收的半壁江山,其次是股份制经济。

2、中小企业行业结构清况:惠农区国税局中小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99个行业中占47个,主要行业税收分布见下表: 表二

中小企业主要行业税收分布状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煤炭开采和洗选 非金属矿物制品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炼焦

农副食品加工 金属制品 印刷业和记录 批发业 零售业 其他行业

总计

图二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局中小企业税收收入62.26%集中在制造业,2011年1-7月份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了48.52%,是整个中小企业税收收入的主力军。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炼焦业的税收收入又占有绝对地位,入库税收收入占全部制造业收入的97.46%。

3、中小企业各税种收入分布状况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增值税仍是主体税种,1-7月份共入库8152万元,占中小企业税收收入的88.97%,企业所得税占11%,消费税和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所占比例极小。(二)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辖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生产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带动税收收入大幅增长。

本年税收 1191 1146 1937 1008 549 45 10 44 1106 811 1316 9163

去年同期 468 1162 854 999 172 35 101 134 1933 1249 892 7999

增减额 723 -16 1083 9 377 10 -91 -90 -827 -438 424 1164

同比(%) 154.49 -1.38 126.81 0.90 219.19 28.57 -90.10 -67.16 -42.78 -35.07 47.53 14.5

51-6月份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31.67亿元,同比增长12.8%;1-6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亿元,同比增长19.1%,由于辖区经济稳定增长,带动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大幅增长。二是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大力加强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和群众举报案件查处工作,推行稽查人员能级管理,切实发挥了“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作用。2011年前7个月,共安排检查纳税人10户,共查补税款32万元,入库32万。

三是继续加大对脱水蔬菜企业的管理。从企业生产流程出发,把好企业原材料抵扣、生产耗料、产品库存主要关口,完成了对辖区17户脱水蔬菜企业的增值税纳税评估。共调增增值税应税收入265.4万元,补记增值税44.4万元,转出进项税额9.1万元。通过评估提升了行业整体税负1倍以上。

四是加强征管,提高税源管理质量。通过征管“六率”目标考核,中小企业2011年前7个月未发生新欠税金。 通过以上措施,惠农区国税局中小企业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13.15%提高到今年的13.44%。在9163万元的中小企业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了11.21%,增收822万元,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了53.74%,增收352万元,中小税源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这两大税种。

三、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局中小企业虽然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收征管质量大幅提高,但是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零负申报率比例依然很高。截至到2011年7月底,我局中小企业平均零负申报率为31.55%,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但中小税源企业零负申报率占全局平均零负申报率的比重为48.03%,同比增长0.72个百分点。造成我局零负申报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证后工业企业尚处在筹建期,筹建期内持续零、负申报。二是破产、关停企业因欠税或其他的手续未办结,不能做注销办理,长期零申报。三是具有出口资格的企业,抵扣的出口应退进项税额较多,形成零、负申报。四是季节性停产如脱水蔬菜行业每年生产季节是6-11月,在其余的月份,企业零负申报率相对较高。五是享受征前减免的免税农产品等企业因素。六是经营非增值税项目、企业经营不善及其他原因形成的零负申报。

(二)税收征管力量薄弱。一是管理人员力量薄弱。目前我局共有税收管理员31名,占全局总人数的32.98 %,人均管户181户,日常事务性工作量大、临时性工作多、科技化管理手段应用水平低,加之自身素质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开展深层次的如纳税评估等税收管理活动。二是管理方式单一。中小企业增值税主要采取查账征收方式,核定征收、定率征收的方式几乎没有。三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亏损面较大,户均纳税额低。2009年申报亏损企业共有235户,其中中小税源企业216户,2010年申报亏损企业共有263户,其中中小税源企业253户。1至7月,233户中小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1008万元, 占中小企业所得税管户33.05%,剔除减免税企业本年入库的应退未退所得税后,户均缴纳企业所得税3.08万元。

(三)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多是私有制企业,企业的变化和波动性较强,生产经营多不够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准确,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企业多半没有专职会计,常常是一个会计负责三四家企业,纳税申报质量不高,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加强中小企业税源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税收征管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强化户籍管理,把小规模纳税人作为管理重点,将分片管理和分类管理结合起来,责任到人,杜绝漏征漏管。二是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的良性控互动机制,建立纳税评估互动机制,重点做好选案、制定评估模型、约谈、实地核查等工作,利用占有的大量信息,认真开展分析比对。三要加强税源管理,认真落实税源管理制度和定期巡察制度,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加大对漏征漏管的清理检查工作,对连续零负申报或税负明显偏低的纳税人及时开展核查工作,切实提高税源质量。四要加强对小煤窑开采和煤炭经营户的管理,实地核查和约谈,掌握企业的开采经营情况,采取以产定销、分开采点核定征收。对煤炭经营采取定额管理,制定出该行业的管理办法。五是加强发票的日常管理。强化各种发票的协查比对和监控,堵塞税收漏洞,进一步完善普通发票检查方法,采取逆向检查并不定期到纳税人经营地点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其开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核查,特别是商贸企业、家具行业。

(二)做好税收政策的管理

1、加强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对所得税企业一要实行分类征收管理方式,对一类企业实行查帐征收,二类企业实行定率征收,三类企业采取定期定额征收管理的办法,制定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以解决部分企业长期亏损、零负申报的问题。 二要强化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通过掌握的企业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判断,切实提高征管水平。

三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查账水平,随时掌握企业弥补亏损的情况,提高管理水平。 四要加强所得税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2、加强福利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的管理。对于福利企业一是对残疾人比例进行审核,二是企业资格认定,三是确定哪些应退,那些不能退。对于综合利用企业一要严查企业资格认定情况,二要检查企业三废搀兑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3、严格减免税审批程序、权限、时限.对企业上报的减免税申请,税政科要积极会同分局加以核实,属于政策范围内的,尽快落实到位,上报到局减免税领导小组予以审批。(三)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随时掌握区域内税源变化情况,掌握税源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管理工作作为国税机关内部征收、管理、稽查等各部门共同责任的工作加以落实,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部门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

三是税务稽查部门要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中小企业检查的范围和检查的力度,在确保对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项和普遍检查,以查促管,对纳税评估中发现存在重大疑点的,稽查部门要及时进行跟踪检查,以点带面,确保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中小企业管理力量。

当前的管理工作,尤其新征管模式以\"信息化加专业化\"为方向,提出管理局应作为开展纳税评估的主体,落实到个人,就要求管理员不仅要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擅于统计分析,还要精通计算机的应用。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科管理人员的现状与此相差甚远,充分发挥每个管理员的优势,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是中小企业税收管理员搭配上注意新老结合,配备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以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二是分类施教,强化人员培训,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灌输终身学习思想,促使税务人员自我加压,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五)实行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加强考核,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18篇: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税源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税源管理一科在县国税局的统一领导下,真对所管辖的纳税户多,征管区域大、范围广的实际情况,按照县局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通过合理分工,全体人员坚持依法治税,齐心协力,以税收收入为中心,以管理服务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县局下达的税收工作任务,使税收征管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工作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为了确保税收收入的完成,管理一科及时将县局下达的税收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户企业。同时依

托ctias等信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等情况,着力强化税收管理,全年一共组织税收收入万元;,代收个人利息所得税万元。较去年比增长万元,,代收利息税增长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

二、合理分工,提高效力。根据税源管理一科管户广、企业分散等特点,年初根据县局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工作岗位体系,工作任务等,结合每人的具体情况。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分明,细化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按照科长负责全面,管理员按南北区域划分、行业划分的原则。具体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分工,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全科各项工作能及时、全面地完成。办事效力显著提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落实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根据县国

税局的要求,年初制订了管理一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科认真学习,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市局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要求,及时对每个纳税户每月的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跟踪,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征管“五率”。加强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把住认定调查关,对照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对未达标的企业,如企业的生产规模,财务核算不够健全,防伪税控的防盗设备不达标准等,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企业被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怎样进行税收申报等业务,专管员及时进行辅导,使初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税收申报方面及时、完整不出错。对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在年检时提出取消资格意见,取消了二户不符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对服装针织企业实行验货制度,会昌晋昌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从至今一直配合坚持验货,会昌县海鑫服饰有限公司由于财务混乱,通

过半年多的辅导仍未改正,管理员入时提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意见,取消了该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四、加强税源分析和税收计划管理。管理一科为了加强税收计划考核,实行了重点税源分析和税收预测工作,规定每月10日前报送本月税收预测,每季20日前向县局报送下一季度的税收预测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准确性,管理一科要求重点企业每月20日前报送税收预测表,税收管理人员根据企业报送的税收预测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计划管理,使我县税收收入计划得到有效的组织入库。

五、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和“四小票”的审核工作。根据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我科利用评估系统软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全面进行了纳税评估,对评估出较大问题的企业进行约谈五户次,转实地核查的一户,通过约谈和核查,一方面从管理上对企业多一份约束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对纳税事宜多一份认识。

“四小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用于增值税进项抵扣的票据,根据国税总局系统对开具和取的“四小票”的比对出现的错误数据进行核查,通过核查大部份是人为操作出现误填误录情况,未发现人为有意识的偷税行为。

六、推行电子多元化申报制度。根据市国税局要求,我管理一科电子多元化申报工作,按照县国税局统一按排,进行了扎实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上半年对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面达60%,小规模纳税人电话申报面达100%。下半年网上申报面,除新认定的二户商贸企业外已达100%。

七、大力开展纳税服务和纳税辅导。管理科是服务企业办理税务事宜的第一窗口,我科按国税的报务形式,不分份内份外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同时经常性地提醒企业、辅导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有新的税收政策及时告知企业,企业称我们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企业的贴心人。

八、规范征管资料的收集归档。按照内、外资企业资料归档要求的不同,我科管理的外资企业资料分为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内资企业固定资料和日常资料共同收集整理,做到外资企业资料一户二盒,内资企业一户一盒。

九、积极参于县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参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科在总结过去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数据质量的管理,为构建和谐税收,尽心尽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税源管理一科

12月15日

第19篇:税源管理股工作总结

***县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二股

****年工作情况汇报

***县国家税务局:

***年,***县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二股全体税干在市、县两级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遵照\"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紧紧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放松,从严治税,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同心协力,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税源管理二股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县局党组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从严治税,带好队伍。进入***年以来,县局党组对部分税干进行了调整,人员到位以后,我股首先开展有了思想纪律教育,从思想上、作风上对全股税干进行了把脉,对职工存在思想、作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找出来,进行仔细分析和解决。其次是制定卫生责任制度,把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搞好,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场所。三是搞好人员培训,对税收管理员软件、纳税评估软件以及税收执法软件都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做到人人都能上机自主操作。四是责任明确,分工到人,实行划片区域管辖,对辖区内管户的申报、发票检查、日常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税款催报催缴、内勤综合管理都责任到人,谁的责任谁负责, 1 做到工作有人管,不推诿,加强税收管理,为纳税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营氛围。五是加强内部的职工的廉政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警醒意识,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并定期在每周一开展职工谈心会和工作例会,及时把握工作动态和职工的思想动向。

二、搞好税收管理工作,圆满完成税收征收管理任务。1、做好管户清查整顿工作,做到管户清、底子明。通过积极开展巡查巡管工作,原则上要做到每季巡查面要达到25%,全年下来,对辖区内的管户要进行一次巡查,严防漏征漏管户的产生。

2、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针对辖内的长期非正常户和不达起征点已失踪户等垃圾数据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对今年新开办的户进行了纳税人税收管理。我股所辖区域较广且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税源分散,不固定、不集中,非常不利于管理,针对以上情况,将辖区分为李高片、西贾片、张店河神庙片和余吾片,并将加油站集中管理。今年上半年来,我股下大力气针对我辖区内的保留的砖瓦窑户和建材行业进行了集中的整顿和清理工作,召开了纳税户专项会议,对其税收管理进行了明确态度,要求各纳税户、各税收管理员做到心中有底子,确保国家税款不流失。截止***年12月28日止, 全股共计管户187户,其中国有企业10户、集体企业19户、私营独资企业4户, 2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46户,其他企业108户。其中工业企业35户、商业企业138户、其他企业17户。共管理一般纳税人37户、企业所得税管户54户、消费税管户1户。

3、积极组织收入。截止***年12月28日,共计组织税收收入34477.31万元(其中增值税 34451.85万元、企业所得税16.76元、消费税5.14万元、其他收入 3.56万元),超额完成全计划2.8亿元任务23.21%,圆满完成本年度税收收入任务。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原因是对我股重点税源户山西潞安集团有限公司余吾煤业进行了多方协调配合与重点监控,从多方面加强税源的保障。

3、按照县局要求,运用纳税评估软件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年以来税收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主要是针对零负申报户和日常超过预警值的户数以及县局征管部门下达的重点纳税评估户进行评估。通过掌握的纳税人各类内、外部信息,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申报纳税义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管理,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工作方法。我股通过对所管辖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共计评估和检查纳税户23户次,已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7.24万元。在纳税评估中,根据分类管理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集相关涉税信息,要求各管理员及时将各纳税户情况记入税收管理员手册。

5、按照县局征管要求,做好申报工作,对所辖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行了网上申报,并做到及时辅导和催报催缴。

6、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为便于更好的进行税收征收管理,按照县局要求,对辖区的纳税人全部进行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分类,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经营状况、帐薄设置情况、盈利情况、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分类,做到高效管理。

7、设立检查小组,对辖区内加油企业的征管工作,尤其是对加油台帐、加油机的使用及维护及帐薄等情况进行了一次排查,重点抓好所辖加油站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工作,通过检查,全面规范成品油零售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8、全面引入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县局考核办法,逐一对照,季末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有效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9、做好其他工作。要求全股工作人员及时记录业务及廉政笔记,按照县局有关股室的求,及时上报信息及论文,把在征管一线的心得、见闻、好人、好事记录下来、反映上去,按照县局要求,及时开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专项活动,并把这一工作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来。

三、一年来的工作中的体会和建议:

4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既是促进税收管理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坚强后盾,也是税源管理各项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

队伍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实践证明,人的因素十分至关重要,没有一支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的队伍,做好工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工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县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二股

***年12月28日

第20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治国方略,规范执法行为,为促进市场竞争营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二是多种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的并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在确保国家税收不断增长的同时,自觉尊重纳税人的权益,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文明服务质量;三是税源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要求税收征管必须在加强税源监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现有征管资源,实行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四是我国已进入的WTO将使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要求税收征管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征管制度和程序更加规范、透明;五是社会经济规模和企业经营范围的迅速扩大,以及电子商务和跨国经营的大量出现,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要求税收征管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一高效的税收网络和征管机制。

对照来看,我国税收征管经过“两分离”、“三分离”尤其是“五结合”的改革之后,虽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比如:税收收入虽然连续几年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长,但各种偷税骗税、漏征漏管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税收征管格局虽然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又成了当前税务管理的突出问题;依法治税和文明服务虽然强调了多年,但由于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权力分散,缺乏制约,税收工作中的随意性仍然十分严重,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展虽然很快,但应用软件的开发管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信息共享和利用程度较低、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既往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统筹考虑,才是切实可行的选择。市场经济讲求成本、效率,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就整个社会来说,就在于合理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这一原理运用到税收工作上来,就是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实行税收的专业化管理。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优化配置现有征管资源,突出优势,激发效率;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更及时地发现和纠正现行应用软件的不足,促进技术更新;有利于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形成专精人才,提升整体素质;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促进结构完善和组织创新。总之,实行专业化管理是新形势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优化税务队伍和内部管理的现实选择。

问题的关键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税收征管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传统的税收征管组织是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全能型分支机构。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体系的弊端很多:(1)制定决策的核心机构与执行决策的下属全能机构之间以及按地域划分的各下属全能机构之间相互分离,无法对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税收环境作出快捷的反应和调整,应变能力差。(2)信息交流不畅且易失真。由于征管机构设置以行政区划而不是税收征管流程为依据,因此,信息在各管理层级之间传递时容易被过滤和扭曲,导致决策失误;层层请示汇报和级级开会传达也是造成决策迟缓、政令不畅的重要原因。(3)由于管理层次多,层次间和部门间的计划、协调和控制殊为复杂,难以形成顺畅的协调机制和严密的监督机制;“一级多能和一员多职”,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容易导致以税谋私,滋生腐败。(4)随着管理层次及管理人员的增多,管理环节和费用相应增多,势必推动管理成本的上升。

旧的岗责体系是与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相一致的,因而不能适应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其不足之处主要是:(1)体系的模糊性。囿于传统税收征管观念的束缚,近年来,尽管也出台了一些税收征管法规和制度规定,但总的来说,符合税收征管实际及发展方向的、具体细致的操作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系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不完善,或不细致,或不具操作性,或缺乏有效措施予以落实,造成税收征管工作运行不畅,整体运行质量不高。(2)岗位的落后性。传统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岗责体系,其岗位设置既不能适应集中征收、分类管理、重点稽查的需要,也不能满足CTAIS对业务工作流程的需要。(3)执行的软弱性。岗责体系发挥作用的关健是严格执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执法尺度、执行标准、社会关系、个人感情、行政干预等因素影响,常常使岗位责任追究很少落实到位,削弱了岗责体系的严肃性和监管效力。(4)考核的不确定性。运用合理的指标,科学评价各岗位工作是落实岗位职责的重要方面。旧岗责体系的考核往往局限于定性评价和对表面现象的判断,缺乏系统的、细致的、规范的、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影响考核效果,而且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也难以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1、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而是全方位、立体型、深层次的专业化管理。有人认为,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进行了分类就是进入了专业化管理,这是错误的。分类是专业化管理必备条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目前,我们的专业化管理还停留在浅层甚至表面上,形式上转型了,实质上还没转型,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程序还是老套路、老办法。在一般纳税人管理上,税源管理部门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化、分工,也没有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所得税管理上,缺少专门的税源监管,缺少多元化的信息网络,缺少专业的纳税评估;在个体税收管理上,税源底子、纳税人户籍还不是很清楚,税额调整方式还比较粗放,个体大户的征管还不是很到位。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专到了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每个工作点上,还应该有专门的办法、专门的手段、专门的目标。

2、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有些人一提专业化管理就认为是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置身事外。诚然,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是,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征管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征管制度和办法,税政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政策服务,计统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因此,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该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协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3、专业化管理不是一专到底,也应有适当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纵向的延伸,多元化管理是横向的延伸,缺少多元化的专业化是狭隘的专业化。比如:管理增值税的部门既要管理好增值税,也要注意所得税的管理,及时将增值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所得税管理部门反馈;管理大企业的部门,既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法,也要对大企业下的子公司、小企业加强管理;管理甲行业的税收管理员,既要加强对本行业的税收管理,也要注意与甲行业相关的乙行业的情况,做到相互融通、相得益彰。因此,专业化管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专业化管理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重管理、轻服务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推行专业化管理后,部分人甚至加深了这种理念,片面强调专业化管理而忽视纳税服务,征管制度变得越来越冗长,征管措施变得越来越繁琐,征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牺牲了优质服务,并且两种效益不对等,牺牲大于收获。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特别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得更长、更深、更广。

(一)转变传统管理观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胆创新税收专业化管理方法。一是尽快实现税收管理专业化由\"管户制\"向\"管事制\"全面转化,理清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二是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需要分别研究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三是要避免简单机械地理解专业化,不能把专门化等同于专业化。

(二)强化税收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征管事项管理的全过程,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化解税收管理风险,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应着重思考和研究如何界定税收管理风险,为税收管理人员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

(三)加强信息资源采集利用。税务机关实现应收尽收,要以及时、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为保障。加强税源管理、夯实税基,其实质就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在税务和经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仍有大量信息游离于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之外,其中既有纳税人有意隐瞒的因素,也有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因素,还有应用水平的问题。要有效提高涉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应依靠人机结合,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与第三方的信息共享。

(四)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重点在提高实战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分层培训。对操作层的管理人员进行\"专才型\"培训,主要针对基础知识、操作技术和业务管理技能开展培训,对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进行\"管理型\"培训,着重提升管理能力。二是分级激励。对同一类别的管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对从事高风险级别的管理人员给予较高的薪酬或奖励,使管理人员更倾向于提升自己综合管理水平。

税源管理先进事迹
《税源管理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