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8 09:03:53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扶贫事迹

王娜老师是我校的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15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知道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她在教育教学上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是花,那么她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她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她是一位教师,她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五年的工作中,她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她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她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她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她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

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她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搜集最新教育信息,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

三、严父慈母,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她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不仅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王娜老师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王老师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魏书生曾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也是王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王老师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她们补课。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走近王老师,你会发现,她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推荐第2篇:扶贫事迹200字

张宏祥扶贫事迹

2012年9月联合村民成立右玉县张千户岭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张千户岭村土地3000余亩,20多村民全部变身为合作社的员工,每年固定收入人均2.4万元,较往年人均不到6千元的收入相比直接提高4倍,免费赡养孤寡老人,进行精准扶贫。2014年建造年屠宰深加工20万只肉羊加工车间。2015年打造种植基地,实现纯草牧养和全程有机化。2016年带领合作社打通电商平台,植入溯源系统,实现全程追溯。至今合作社园区实现周边10余村庄,100多名贫困村民的就业,使他们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实行耕地种草、其它地域轮牧,让贫困区域土地增值、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靠山吃山新模式,实现改变山西省“一煤独大”局面的宏伟目标,引领健康食品新方向。

推荐第3篇: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同志现任×××市交通局××书记、局长。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

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资金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2004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落实资金,累计投入扶贫建设资金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等单位。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贫建设资金26.7万元,扶持×××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随着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农村乡镇、村屯通行条件,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带动了附近乡镇经济的发展,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运输商贸迅猛发展;矿产、林果、旅游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沿线农民通过地产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了直接经济收入;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了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壮大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小城镇就业。

推荐第4篇:教育扶贫事迹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爱

——记我扶贫路上的点滴真情

茅坪中学 毛凡

爱,是种奇妙的东西,就如同黑暗中那一线温暖的阳光,如同燥热时那一缕凉爽的微风,如同委屈时那一句温柔的安慰,在那些瞬间我们的心与爱渐渐吻合,甜甜的感动将爱的伟大留在我们心里„„每每看到这些歌颂母爱的文字时,我心里也触动了,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言行,谱写着爱的乐章吗?寻爱----原来爱就在你我身边。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能更好地关注这些家庭贫困的子女,能让她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学校开展了各项活动帮助他们,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还注重他们品格与修养,常与他们亲密交谈,检查作业,心理访谈是每周都要做的事,每学期有时间有机会了还会去孩子家里看看,了解孩子家庭的困难,指导他们在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年下来成了这几个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这些学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的志向远大而又坚定,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从没有停止过,在学校里,成绩可能没有名列前茅,但他们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才能帮他们走出大山,才能彻底改变贫穷的现状。在帮扶的学生中,最让我心灵有所触动的是魏佩同学,文静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运动会的赛场上时常都有她的身影出现,全校女子组八百米赛跑中,排名第一,今年初还代表我校参加全县的运动员选拔赛,学校的其他活动她更是积极参与,很多活动都能取得很好的名次,唯独让人担心的是成绩比较落后。对于魏佩来说,做了一件她自己都不想原谅自己的事——逃学。

九月是个多雨的季节,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的雨,开学后的所有活动都因为下雨推迟了,魏佩的开学季也往后推了推。不知什么原因家长打电话说是孩子突然不想带学校来,张凡老师耐心的劝说着,我想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多了解她和帮助她,我决定去她家看看。那天雨刚刚停下,我与班主任张凡老师、她平时最喜欢的吕洋老师一同去了她家,抱着我还不会走路的女儿。公路走完了,还有几公里的山路,我们步行了大概一个小时,刚下过雨的山路非常泥泞,几次差点摔倒,张凡老师怕摔着孩子,便和吕洋老师换着帮我抱孩子„„总算是到家了,见着魏佩了,也看到了家里的情况。

姐姐从小被烫伤过,智力发育还不好,已经20岁了,还像个三岁小孩一样需要人专门照顾,小妹妹四岁多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有上学,因为条件不好,没有人专门接送孩子,家里三间土房,屋里很是昏暗,父亲平时在街道干苦力挣钱养活姐妹三个,母亲种地喂养牲口再带着两个“妹妹”,看到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一句责备的话也说不出口,魏佩看到老师到家来了,也止不住的泪流,感觉她再也不想坚强下去了,只想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要哭诉出来,哭了好久,真的是好久,一句话也不说的哭着,吕洋老师轻言细语的问着,我帮她分析学校生活中的乐趣,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的坎坷,告诉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我们能走向更美的明天,我的孩子,那个才刚刚一岁的姑娘,拉着姐姐的手,嘴巴里发出不准的音符走,走,走,就这样魏佩终于开口说话了,也许是被这个场景感动了,她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错了,请你们原谅我”。我抱着她的肩膀,说“好好在家休息半天,明天早早到学校来。”

回来的路上,我们三个交谈着,张凡老师问我:“刚才怎么不把魏佩叫到一起回学校,会不会明天又不来了?”我胸有成竹的说:“不会的她一定会在老师进教室前坐在自己座位上的。”“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明白她的想法。”„„就这样我们三换着抱着孩子一路交谈着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很期待第二天的到来,但又很担心第二天得到来,复杂的心情一直持续着,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会不会来„„我刚到办公室,桌子上放了好大一袋核桃,还有一袋板栗,我愣了一下,瞬间又心里窃喜,书上放了一张纸条:“老师,当我看到你带着孩子走到我家的时候,我再也不能原谅自无知,我家里的贫困不能阻止我自己向前奋斗,老师请你原谅我。这点家里的零食是我周末自己自家捡的,有时候我妹妹哭了就哄哄她,我给你带点,当你家小宝贝哭了你也可以哄她呢,请您别嫌弃。”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也许这就是我常给学生说的,你对生活付出真情,生活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么懂事的姑娘为什么会有不想上学的想法?她这次来了,会不会还有下次不想上学的想法?家里贫困带给孩子心理的负担有多重?怎样才能让她学习成绩进步?就算成绩提不上来,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怎么办,一直在我心头,一有空看到她 就会问问宿舍整理的怎么样,卫生打扫好了吗,冬天来了冷不冷啊,有没有厚衣服呢,在我高频率的问候下,她主动开始让我检查作业了,主动给我说自己生活中的进步。办公室的老师看到她的进步都很高兴,解老师还联系到她的同学,将自己家孩子不穿的衣服带到学校来给这些学生穿。开始我担心她自尊心强,收到老师的东西会不好意思,我便找到了班上另外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来挑选几件自己喜欢的,这样她心理也就不会觉得难堪了。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帮扶的这位学生,与我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学习上积极努力进取,课后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与我交流谈心,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本真吧。

席勒说过“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是啊,爱是无形的却带给人们无限心灵的慰藉,净化我们的灵魂,使之变得纯洁。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你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老师们,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筑起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一起为我们民族地区的孩子的发展进步而奋斗吧!

推荐第5篇:主要扶贫事迹

大余县邓万德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邓万德,男,36岁,江西大余县人,大学学历,经济师,现任政协赣州市委员会委员,赣州市工商联执委,政协大余县委员会委员、特邀监察员,大余县工商联执委,大余县板鸭协会会长,江西省大余县南安板鸭厂厂长。

二、主要事迹

1、积极参与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发起的私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功德”工程。主动要求县扶贫和移民办将他定为青龙镇双伏村10户贫困户的帮扶企业家,主动为这10户贫困户捐赠了30000元发展资金,为他们提供种苗、饲料等。

2、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经营方式及“基地带动小户、总厂带同类企业”等措施带动乡村致富。采取“五包”(即包供鸭苗、包饲养成本、包技术指导、包回收成鸭、包保护价收购)方式帮富养鸭户。在这些方法的推动下,引导并直接带动全县2600余户农民成为养鸭专业户,仅去年一年,该厂共放养鸭苗200余万只,与农户签订放养合同,使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为养殖户发放无息借款200余万元,帮助养殖户发展立体种养和壮大养殖规模。在他的扶持下,发展了200余户“双栖农户”,实现人均年收入9000元。在全县4个乡镇设有鸭苗专业养殖基地,接收当地200余户农民在农闲时务工。2006年联合周边10余家同行企业牵头组建了毛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每年帮助全县困难户消化300万羽毛鸭。

3、今年5月,在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活动中,向灾区捐购“爱心包裹”100个,价值1万元。

4、几年来,共捐款10.92万元支持教育事业、支援灾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荐理由

他将企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扶贫工作,将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作为他最大的心愿,并带头组织更多的企业家乐于扶贫。是我市“企业帮村带户”活动中的杰出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引导推广的作用。

上犹县陈有良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陈有良,男,43岁,中共党员,江西省上犹县犹江绿月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二、主要事迹

1、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平价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协调采摘、统一协议收购)的标准,积极为利益联结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如今,陈有良的公司辐射带动五指峰乡、油石乡、梅水乡等7个乡(镇),农户5100户(其中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1609户,贫困农户3109户)16000多人,建立茶叶基地29个,户均增收2400多元,全村90%的农户都建立了大小不一的茶园,仅茶叶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使整个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公司年产干茶达332吨,产值6293万元。实现了贫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双赢”局面。

2、在通往村老人活动中心的道路中,有300多米的烂泥路,陈有良带头出资22000元,带领村民集资将路用水泥铺好。解决了4个村小组的道路硬化和小学生入学行路难问题

3、筹集10000元捐购了100个“爱心包裹”。有个叫何小凤的灾区孩子回信中写到:叔叔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像你一样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4、园村附近的市森铁处园村火车站、县水泥厂等企业因产权转制使得一些职工下岗,陈有良倾尽全力吸纳下岗职工,县水泥厂有位职工因公死亡,其上有长年卧病的父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几近陷入绝境。陈有良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还把他家属安臵在自己的公司里上班,让这个家庭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在本村有个叫张献凤的村民,长年两夫妻在福建挖煤打工。他的小孩从小学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家里生活,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住房还是五十年代的泥房子。陈有良又主动打电话给他父母,叫他们回到他的茶场务工,这样每个月有1100元钱工资收入(同比其他人多出200元),又能照顾家庭和小孩读书。在陈有良扶持和关心下,2010年,张献凤的小孩以554的高分被南昌大学录取。

他的公司共有160多名职工,其中有下岗职工66人,有残疾人13人,有被照顾的困难农民100多人,。

三、推荐理由

陈有良同志作为一位土生土长农民企业家,通过自身不断的艰苦奋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富裕后不忘家乡父老乡亲,积极投身到扶贫济困的事业中,依靠自身企业带领着一大批农民走向了小康之路。

安远县余慧强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余慧强,男,49岁,江西上饶德兴人,江西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二、主要事迹

1、为降低农民种脐橙成本,2006年,王品筹资300万元,与台湾地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聘请台湾肥料专家为技术总监,利用台湾现代农业技术,以当地的猪粪、蘑菇土废料、木屑、竹屑等原料,生产绿色环保的生物有机肥。以较低廉的价格供应给当地种果农民。为提高种果农户抵御风险能力,王品公司还以自己为龙头接纳了周边的几十户农户一起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提高了果农效益,降低了种果风险。

2、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向农民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至今公司在种苗基地已引进柑橘母本品种32个,培育出了经脱毒的优质苗木。公司先后聘请了许多知名的柑桔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与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掌握了当今最为先进的果品种植技术。公司及时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公司的技术骨干经常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他们种植管理果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果品质量。

3、由于脐橙采收集中,销售期短,农户分散经营难以扩大销售半径,随着果园挂果面积的增加,市场的波动,也难以避免地出现果难销的问题,王品公司为帮助农民解决这个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集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果品公司——赣州王品果业有限公司,厂内设有全自动清洗、打

蜡、包装等成套生产线及贮藏库。公司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与沃尔玛(中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年成为沃尔玛公司的脐橙直采基地,通过建立销售网设立储藏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自身果品的销路还可帮助周边农户解决果难销的问题,降低了周边农民的种果风险。

4、公司进驻龙岗村不久,在县扶贫办和鹤仔镇党政的玉成下,公司与当地的订下了帮村带户的关系。余慧强与龙岗村一位叫胡新芳的贫困患病学生结下了帮扶对子,资助他看病上学,至今已资助了3年,他承诺假如他家庭有需要的话他将帮助他直到读完大学。余慧强发现村上有2个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他就承包了他们的吃住、医疗费用,至今已有2年。

5、公司出资35万元并争取交通部门出资40万元,一起修建成总投资75万元的龙岗大桥,解决了龙岗村群众出行难的大问题。重修龙岗小学王品捐助了6000元。捐助10880元修建改造鹤仔镇圩上公路,捐助12000元修建油蔡村桥梁。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在他的带动下,王品全体员工捐献了35000元支援灾区。2010年4月积极响应扶贫部门的号召,出一个月的工资并动员员工共捐款26000元捐购“爱心包裹”。

三、推荐理由

余慧强同志和他的企业在帮村带户活动中,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双赢原则。对于公益事业他从不吝啬,捐资助学、赡养孤寡老人、出资建桥(修路)正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推荐第6篇:精准扶贫的事迹

精准扶贫在路上

闫兴苗的精准扶贫事迹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推出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在全校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由一名教师结对一名学生,对精准扶贫家庭学生进行有侧重地帮扶,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闫兴苗,一名中共党员,是我校一(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的一对一帮扶对象是一(5)班的李晓旭同学。闫兴苗同志一接到任务后就立即着手建立帮助关系,了解帮扶学生的相关情况,并建立完整档案,制定帮扶计划。

李晓旭,女,靖边县东坑镇三岔渠人,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靠打零工为生的爸爸和妈妈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且母亲常年有病,一直需要治疗。李晓旭虽然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性格有些腼腆,却是一个向上,热爱学习的小女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闫老师立刻制定了详细的 “一对一”帮扶计划。随后就到孩子家走访,了解更详细的家庭情况,并给孩子赠送了一些书包,课外书,作业本等学习用具,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在学习上,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闫老师帮忙。

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闫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班主任沟通,了解李晓旭的在校表现,指导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刚入学时,李晓旭一时还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拼音有点弱,闫老师不但利用在校时间进行辅导,还特意进行了家访,给李晓旭专门辅导。李晓旭没有辜负期望,在期中考试时,她的语文和数学都考了九十几分的好成绩。并且闫老师时不时的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耐心指导家长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帮助家长管理孩子,让李晓旭健康快乐的成长。

闫老师就这样在“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的路上,一步一步地,实实在在的努力着。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贫困儿童,一头连着教师,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的真情。

推荐第7篇:中马扶贫事迹1500字

我的脱贫攻坚“五个一”燕家村之行

——中马王志璞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万众一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形势下,叶县教育系统开展了脱贫攻坚“五个一”活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扶贫也为整场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谓“五个一”活动是指:每名教师帮扶一名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学期至少对贫困学生进行一次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每季度至少到贫困学生家中进行一次家访,每学期至少为贫困学生家庭办一件实事,进行学业辅导并帮助贫困学生至少提高一门学科成绩。

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也比较平凡,但切实让我体会到了底层群众的心声,同时让我感受到了支教的快乐,明白了从事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虽然短短几个月,但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初来乍到二三事。

作为2017年新招录的老师,也作为一个幸运者,能够过五关斩六将顺利上岸,从事教育工作,为叶县常村镇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感到既激动又光荣。然而所派驻的教学点简陋的设施,艰苦的条件,稀落的学生,着实让我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一落千丈,取而代之的是怀疑与不安的暗潮涌动。

1 我提前考察了一下我的工作单位——中马学校。学校正在改建,教室里灰尘遍布、工具杂陈,一片狼藉,没有一丝教室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旧仓库。校园砖头瓦砾,水泥沙石,随意堆砌,就像恐怖的违建拆除现场。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在怀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在屋子里收拾整理的学校负责人张校长,伸出的一双热情的双手,一脸带有十分歉意的笑容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一个声音告诉我,后悔了就撤退,以后还有机会;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下定决心做出成绩,不能当逃兵。当天夜里,我彻夜难眠……

第二天发生的事,却让我下定决心留下来。

一大早中心校的范校长就开车把我送到了十公里之外的中马学校,校园里挤满了前来欢迎的家长和村委领导,李书记还特意买来了鞭炮,张校长和燕会计还准备了欢迎新老师的对联、条幅。场面非常热闹,让人确实很感动。此外,由于学校改建,无法住宿,就把我暂且安排在了村上一名退休老师的家里。厨房及用具都是细心准备好的,卧室虽是以前的仓储,但经过精心的打扫,很是干净整洁。还有当我看见即将入学满心欢喜,一脸的兴奋与天真的孩子时,我在想,如果甩手而去,他们怎么办;他们又将如何看待对待他们的这个世界。热情的领导、淳朴的村民、可爱天真的孩子还有这方明净的山水,我怎能忍心抛下呢?

二、燕家村上两月行。

2 刚刚上岗,还未完全适应这里的工作与生活,就加入到了脱贫攻坚“五个一”的活动当中。还好我所要帮扶的两个学生是我所供职的中马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而且她们两个主在学校西边的同一个村子——燕家村,更值得庆幸的是她们俩还是邻居。燕家村距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脚程,徒步赶过去就很方便。

这两个学生就读于张校长所带的班,而且张校长又是本地人,对学生的家庭情况都很了解。所以就找到张校长帮忙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我们打算是这样的:首先,把每周家访的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其次,每次家访都安排一些不同的帮扶内容。再次,了解她们的家庭近况后,针对各自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最后,把工作落到实处,不做表面文章,有始有终。然后就照着自己制定的计划一步步去实施。

这两个学生一个叫燕欣怡,一个叫燕泳遐。燕欣怡同学,有点微胖,性格开朗,肤色微暗,眼睛有点斜视,脾气较急躁,但学习还算踏实。上面有个上初三的哥哥,下面有个一周岁的弟弟。父母都务农,父亲农闲会出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文化程度都很低,难以辅导孩子的学习。另一个受帮扶的学生燕泳遐,瘦高个儿,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学习认真,非常上进,成绩突出。家有两个哥哥,一个高中,一个小学,家里负担还是比较重的。父母也是在家务农,父

3 亲常出外打工,母亲也常出去打零工,且文化水平很低,难以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为了提高她们俩的学习成绩,除了完成学校所发的练习作业,还给她们提供了二年级同步教辅资料和字帖,并且每周都对她们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辅导,这样可以使她们进步得更快。

其实除了帮助她们本人学习之外,有时也会顺便帮她们的哥哥辅导一下英语、数学等弱势科目,这也算对她们家额外的帮助吧!

三、告一段落感触深。

从11月初到12月底,虽然只是相处两个月的时间,但和这两个学生乃至两个家庭,抑或整个村庄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帮扶的工作告一段落,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感觉去走家访户,了解学情,辅导功课,也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难以忘却的是她们认真学习的模样,自信的笑容,无忧无虑爽朗的笑声;还有朴实勤劳的乡亲每次端上来的野菊花茶,茶水利咽解毒,花香沁人心脾;甚至乡间的小路路,潺潺的流水,树上的鸟鸣,都让人迷恋,每次走过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虽然离家远,只有寒暑长假才能回家一趟;虽然想念亲人的时候,只能和家人在电话里问候寒暄;虽然学校设施简陋,条件清苦,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买单……尽管有很多虽然,但是我爱这里,我爱这份工作,我很快乐,这就够了。这让

4 我想起了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生命就是播种的季节,收获不在这里。

5

推荐第8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

,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http://www.daodoc.com/xiezuo/)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服务机制,并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员。负责各种项目的规划和报告的草拟及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扶贫工作中做到“四个第一”即从思想上树立第一意识,在工作上摆正第一位置,在投入上注重第一重点,把扶贫工作变成第一行动。

二、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品种改良为中心,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XX全面推行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等科技措施,实现粮食增产92500公斤。其次,实施白芸豆、葵花套间示范种植,每亩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值310元。党委政府将继续做大这一产业,采取“以一还二”(即无偿发给农户一公斤籽种,农户收获后还二公斤)的方式滚动发展。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党委政府极力争取扶贫资金36万元,购进云南48-50s半细毛羊600只、黑山羊120只发放给农户,由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实行挖儿填母3:7分成(即农户得羔羊总数的7成,畜牧兽医站抽羔羊总数的3成又发给其他农户饲养分成),羊毛收入全部归农户所得,以此方式滚动。两年来,从原来的35户720只发展到90户2217只。共创利润4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以来,党委政府抓住国家以工贷赈,开仓放粮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在XX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3000亩的退耕还林和4500亩的荒山造林,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获得实惠,又有效地控制了XX水土流失。涉项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65元。进一步降低了XX镇贫困率,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以来,党委政府充分认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http://www.daodoc.com/xiezuo/)识到社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带领XX全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大干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作文章,积极争取项目,加快XX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通电工程,为使XX人民能早日用上电,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农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805万元,解决了XX镇七个村101个村民小组、3892户、14151人的照明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能源问题,既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又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二)易迁工程和安居工程。两年以来,在XX共实施易迁工程116户,总投资232万元,国家投入86万元,安居工程96户,总投资126万元,国家投入40万元。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简易住房改造和杈杈房改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争取,坚定有一分资金,干好一件事的信心,共实施简易住房

改造601户和杈杈房、茅草房改造450户。争取国家扶持3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219万元,使群众住上了瓦房、砖房,户间道辅上了混凝土。既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又改变了环境条件和卫生环境。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XX人均耕地2.17亩,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130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XX镇

党委政府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上议事日程。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能致富。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帮带、信息先行、培训提质、有序输出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咨询、救助等服务。把外输内引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全镇两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3280人,创收入1384万元,推动全镇GDP21个百分点。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镇通过两年狠抓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照明、饮水、住房困难,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均纯收入从520元增加到现近800元。改变了全镇的贫困面貌,使全镇人民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推荐第9篇: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办选派在琼中县吊罗山负责开展了帮扶工作。工作期间,在单位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新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定点扶贫村余溪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深入田间地头,爬山涉水,查看稻田收成、水渠修建和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省、县政府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联手扶贫点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1 作为驻村工作组负责人,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到驻点村后,看到山区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决心要抓住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为少数民族地区谋发展。坚持把驻点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驻点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不搞特殊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通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向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反映,先后争取到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组道路改造农民生活用水问题。

三、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效果明显

1、切实抓好什插村党支部建设

在定点包扶工作中,注重协助乡党委做好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他与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一道经常到村干部、党员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帮助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帮助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一年来,村干部党员的精神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年有4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2人。村党支部和 2 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2、访贫问寒送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民间

2011年春节前夕,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工作组人员等一起赶赴琼中市吊罗山乡村,对老干部、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体现党的关心和温暖。而且,每年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时,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推荐第10篇:某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XXX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争取,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

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目标。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中,有的乡镇配合难度大,人员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市委、市的要求, 2004年,他又在公路建设项目多,缺口大,筹资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落实,累计投入扶贫建设40余万元,先后帮扶了***、***等单位。还开展了以“扶两村、建三项”为内容的扶贫工作,投入扶贫建设26.7万元,扶持***建设卢家桥(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12米,宽6米,净高2米,总造价4.6万元)、西德村德家桥(投资13.4万元,桥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全长6米,宽6米,净高1.65米)和德家过水园管涵(全长5米,宽8米,采用直径1米园管四排,工程总造价8.7万元)三个项目。随着这些扶贫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农村乡镇、村屯通行,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带动了附近乡镇经济的发展,使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运输商贸迅猛发展;矿产、林果、旅游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沿线农民通过地产供应、劳动力投入等方式,获得了直接经济收入;进一步加强了城乡沟通,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了乡镇企业的合理集聚,完善了小城镇功能,壮大了县域经济,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转移到小城镇就业。

第11篇:市残联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让爱心飞扬**,让贫困远离生活

-----**市残联理事长**帮扶贫困残疾人典型事迹

**市残联理事长、党组副书记***同志,2007年10月调任市残联主持工作。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 4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当他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一、争取重视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解决残疾人温饱、达到脱贫,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共同职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同志十分注重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主动融入全市扶贫工作大局,多渠道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经过他的努力,2010年初,市残工委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职责分工》,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推进落实扶贫职责。市卫生局、市人保局负责落实困难残疾人因病住院基本医疗报销比例上浮5%;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负责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市工商、市税务等部门对残疾人个体就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从2010年起,我市对残疾人创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将给予奖励和补助,市财政已安排4000

万元预算用于落实。

二、扶贫工程落到实处,让更多贫困残疾人受益

行之有效的扶贫工程是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扶贫工程要求极为严格,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让更多贫困残疾人受益。

一是落实各项社会救助。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康复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重点推进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救助措施,确保贫困残疾人、低收入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有1380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扶持140余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业,带动了更多农村残疾人找到致富门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16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二是实施残疾人培训计划。为更好更快的脱贫致富,***十分重视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采取包括烹饪、糕点制作、丝网花、计算机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共免费培训残疾人共计约2854人次,其中家电维修培训班183人次,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390人次,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525人次,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45人次,电脑维修培训班181人次,计算机初、中级培训班593人次,烹饪培训班376人次,糕点制作培训班100人次,丝网花技术培训班63人次,刺绣、裁剪技术培训班100人次,手机维修培训班298人次。

三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十一五期间,累计在“全国助残日”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次, 1558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签约意向,242名残疾人成功签约,1882名残疾人接受了免费岗前培训;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培训项目》,依托有关培训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累计共筛选受益残疾人1290人,培训

1105次,其中1028名受益残疾人取得结业证书并建立了个人档案跟踪服务;

四是落实康复扶贫贷款。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主动联系,上门服务,了解残疾人困难,对切实困难,又有潜力带动残疾人致富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扶贫贷款。仅在今年,对***省涛胜实业有限公司和**市***区安安大酒家两家公司给予各100万元贷款,对喻尊文等三人给予各50万的康复扶贫到户贷款。

五是组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现已累计资助1827名残疾人。由**市残联支持开办的**仁爱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自运营以来,先后已为8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服务。

* * 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12月5日

第12篇: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WORD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

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

98%。2001年9月8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

.

第13篇:某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服务机制,并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员。负责各种项目的规划和报告的草拟及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扶贫工作中做到“四个第一”即从思想上树立第一意识,在工作上摆正第一位置,在投入上注重第一重点,把扶贫工作变成第一行动。

二、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品种改良为中心,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XX全面推行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等科技措施,实现粮食增产92500公斤。其次,实施白芸豆、葵花套间示范种植,每亩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值310元。党委政府将继续做大这一产业,采劝以一还二”(即无偿发给农户一公斤籽种,农户收获后还二公斤)的方式滚动发展。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党委政府极力争取扶贫资金36万元,购进云南48-50s半细毛羊600只、黑山羊120只发放给农户,由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实行挖儿填母3:7分成(即农户得羔羊总数的7成,畜牧兽医站抽羔羊总数的3成又发给其他农户饲养分成),羊毛收入全部归农户所得,以此方式滚动。两年来,从原来的35户720只发展到90户2217只。共创利润4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以来,党委政府抓住国家以工贷赈,开仓放粮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在XX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3000亩的退耕还林和4500亩的荒山造林,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获得实惠,又有效地控制了XX水土流失。涉项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65元。进一步降低了XX镇贫困率,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以来,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社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带领XX全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大干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作文章,积极争取项目,加快XX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通电工程,为使XX人民能早日用上电,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农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805万元,解决了XX镇七个村101个村民小组、3892户、14151人的照明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能源问题,既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又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二)易迁工程和安居工程。两年以来,在XX共实施易迁工程116户,总投资232万元,国家投入86万元,安居工程96户,总投资126万元,国家投入40万元。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简易住房改造和杈杈房改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争取,坚定有一分资金,干好一件事的信心,共实施简易住房改造601户和杈杈房、茅草房改造450户。争取国家扶持3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219万元,使群众住上了瓦房、砖房,户间道辅上了混凝土。既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又改变了环境条件和卫生环境。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XX人均耕地2.17亩,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130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XX镇党委政府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上议事日程。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能致富。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帮带、信息先行、培训提质、有序输出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咨询、救助等服务。把外输内引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全镇两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3280人,创收入1384万元,推动全镇GDp21个百分点。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镇通过两年狠抓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照明、饮水、住房困难,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均纯收入从520元增加到现近800元。改变了全镇的贫困面貌,使全镇人民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第14篇: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事迹报道

事迹报道

—— XX市XX区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 李亚琴

红山疑云霞,河水碧溶溶。草原上一座美丽的城市XX坐落着一户人家,家里的这位老人既善良又热心,一双巧手编织出许多惹人喜爱的小工艺品,使众多家庭主妇脱离家务繁忙的束缚后,又能发展业余爱好。她就是赤峰市红山区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李亚琴。

李亚琴今年63岁,家住XX区XX街道粮市社区,自主创立工作室——亚琴手工编织坊,主要编织葫芦、平安果等小工艺品,教授学员600余人,近十年来共送出400多斤“热心线”。作为一位退休老人,李亚琴并没有甘心闲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一次偶然的灵感是她萌生出“织工艺品”的想法,并且在业余时间付诸行动。从自己动手尝试摸索,到熟能生巧日渐娴熟,再到无私大方地教予身边众人,10年时间里,从一位退休老人到创业创新带头人的蜕变,着实让人大为感叹。

妙手生花,穿针引线承载灵感

李亚琴决定自己动手编织工艺品的灵感源于多年前的一场圣诞节,她去接孙子放学时正赶上孩子们在互送“平安果”作为礼物,很多商贩在学校门口摆摊叫卖,10多元一个的小苹果使她觉得很不划算,有时甚至坏掉了也包在里面,并且保存时间太短。经过考察后,李亚琴用100元一斤的“刺儿线”,和四根编织用的竹签开始自己动起手来,这一次的想法很成功,由于选用特殊的线可以让织出来的小玩意有毛茸茸的感觉,所以看起来也非常讨喜。

其实一个工艺品个头虽然不大,但是其中凝聚着的辛勤与心血却是沉甸甸的很具分量,从一个小小的平安果说起,李亚琴对其编制过程十分考究,容不得有一针一线出差错,因为这样的工艺品如果差了一针,形状可能就和预想的相去甚远。不过这点难度难不倒她,从编织轮廓,编织叶子,填补接口,到填充棉花,每一个步骤李亚琴都详细考虑,生怕哪个环节有差错。

经过无数次的改良与改进后,李亚琴手下的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层次也越来越多样,大大小小的工艺品一个展览架已经放不下了:最大的苹果、橙子象征着平安、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其次的小动物们如小熊猫、八爪鱼、哈巴狗也都栩栩如生人见人爱,最小的小葫芦只有拇指大小,还带着中国结和穗子,可以当成钥匙链。现在的她已经越来越顺手,四只竹签和一团线在她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力,哪里该加针或减针一下就能摸出来,看到喜欢的图案凭想象也能一点一点织出形状。渐渐地,李亚琴手中的工艺品已经越来越出名,街坊四邻有要搬家的、生小孩儿的、结婚的,还有老人过大寿的,都会来找她讨几个小玩意回去图个吉利,她也从不会收一分钱。

淡泊名利,荣誉加身不忘初心

自从李亚琴的小手工工艺品得到大家认可后,周围很多家庭主妇都来向她讨教编制方法以及编制完成后填充棉花的过程,她每次都耐心地指点,倾尽所能地将自己知道的手法都传授出去,并且都填充质量最好的棉花。最后需求变多了,李亚琴决定自己成立一个手工编织坊,工作室就设立在自己家里。就这样,亚琴手工编织坊就此诞生了,并且越办越红火,人气也越来越旺盛,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2015年12月9日,XX晚报记者采访撰稿的“老人巧手编织葫芦、平安果等小工艺品——10年送出400多斤‘热心线’”被刊登在红山晚报第9版“城事”板块。

2015年12月26日,XX市电视台直播生活记者杜海尤播报其人物事迹。

2017年2月28日,李亚琴参加“龙乡中国 助力脱贫”全国妇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暨XX市妇女精准脱贫系列培训项目启动会,并在会上开设“百人编制班”,荣获“社区巧手骨干”称号。

2017年3月,李亚琴被XX市妇联授予“精准扶贫致富带动人”荣誉称号,以及XX区妇联授予“创业就业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7年端午节在XX社区,李亚琴还举行了义卖公益活动,教授学员的作品销售所得的善款经公益组织捐给贫困户。

迄今为止,李亚琴共教授学员近600人,在各个社区均开班授课:粮市、东树林、XX社区,有些学院还专程来到工作室学习手艺。李亚琴还专程到土城子村委会教授了两期学员。学员们经过李亚琴的悉心指导已经可以编织很多种手工工艺品,比如苹果、葫芦、熊猫、狮子狗、八爪鱼等等。

夏天时李亚琴闲着没事常到门外坐着织这些小玩意儿,附近的孩子们总会跑过去围成一圈,她就把自己织好的送给他们玩,有时孩子们随口说一句想要什么,她就回家慢慢琢磨织出来,有一次竟然织到了凌晨一点钟,也因为小工艺品总是孩子们玩得多,所以李亚琴总是买最好的棉花充进去。

即使有众多名利荣誉加身,李亚琴仍然不忘初心,始终没有摆架子耍大牌,也没有趁机收取高额费用或者赚取利润,从开始做小工艺品到现在,李亚琴仍然对身边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有求必应,她自己都记不清送出去多少个小玩意儿了。在被记者采访时,她也一边娴熟地织着小苹果一边笑着说:“大家都挺稀罕的,我不是会织嘛,反正退休了没啥事,就少待一会儿帮大家织出来呗”

【个人简介】李亚琴,63岁,家住XX区XX街道粮市社区,自主创立工作室——亚琴手工编织坊,主要编织葫芦、平安果等小工艺品,教授学员600余人,近十年来共送出400多斤“热心线”。一双巧手编织出许多惹人喜爱的小工艺品,使众多家庭主妇脱离家务繁忙的束缚后,又能发展业余爱好。作为XX市XX区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乐善好施的她不仅将自己的手艺都传授给学员,开设“百人编制班”,还热心公益,服务大众,助力XX市贫困户、家庭主妇脱贫致富。同时被XX市XX区妇联授予“创业就业带头人“荣誉称号”。从自己动手尝试摸索,到熟能生巧、手艺日渐娴熟,再到无私大方地教予身边众人,10年时间里,从一位退休老人蜕变为带领各个社区家庭妇女共同脱贫致富的创业创新带头人。

第15篇:某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

第16篇:张丽娜扶贫工作事迹

张丽娜,女,汉族,现年 岁,2017年4月任大荔县中医医院扶贫办公室主任。作为全院扶贫工作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勤奋扎实,任劳任怨,务实高效,无私奉献,在大荔县卫计系统“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工作中,她工作勤恳,业绩突出,使医院的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

一、积极健全组织规划措施得力

在“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中,大荔县中医医院承担官池(石槽)、苏村、赵渡、(平民)、韦林(西寨)镇814户,1091人的救助工作,张丽娜同志在医院领导的指挥下,和医务科主任的带领和组织下,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扶贫相关制度和政策,把扶贫包联分为4个大组,64个医疗小组,共抽调医务人员223人,让包联工作做到定时、到户、到人。并在医院设立医疗救助热线,包联就诊服务提示牌和绿色服务窗口,健康扶贫爱心病房,实行一站式报销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贫困户就医。

二、勤于钻研业务 锻造过硬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她深知作为医院扶贫工作主任,必须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所以他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将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率先学通学懂。坚持深入学省、市、县各项扶贫方针政策。一是坚持向“老同志”学,能够虚心学习老同志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使得在开展工作中更能深入群众,全面、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坚持向“群众”学,积极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因病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倾听贫困家庭的呼声,及时将资料汇总交于院领导进行审议,深入医院扶贫相关科室,研究健康扶贫对策,制定出了一套确实可行的措施和做法。

三、创新工作思路 推动任务落实

在推进健康扶贫进程中,她根据包联工作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扶贫工作:一是进行建档立卡,向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爱心卡,实现救助对象和包联医生面对面无障碍沟通。二是建立贫困家庭健康档案,安排包联医生每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三是宣传医疗救助政策,疾病预防知识,相对应的健康指导,并为他们讲解健康的生活理念及指导他们科学的用药方式。四是多次举行大型义诊,走进农村,进行健康宣教和疾病诊治,惠及人数约2000余人次。五是为每一户贫困家庭赠送爱心小药箱,配备家庭常用的体温计、消毒药水、药棉、风油精等,并对它们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救治的教育和培训。五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扶贫政策宣传,例如张贴宣传年画、制作农家小围裙和宣传单等,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六是按照包联区域的贫困人员患病特点,制作疾病种类、人数、分布饼形图,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此做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推广。七是聘请西安眼科专家对全县范围内的贫困家庭中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开展免费手术治疗,现已有28名白内障患者得到光明。八是在医院设立公益性岗位,已为5名贫困人员进行帮扶,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

四、多种措施显成效 为民惠民创佳绩

张丽娜同志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协调全院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努力提高我院扶贫工作效率。截止2017年12月8日,已有 个贫困人员来我院住院治疗,其中一类(14种门诊特殊慢病人员)出院19人,二类(大病分类救治一次性住院治愈人员)出院28人,三类(住院维持治疗人员)出院3人,四类(11种大病救治住院人员)出院12人,五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出院192人,六类(其他疾病人员)出院1900人。

五、心系特殊家庭 缔结亲情友爱

2017年3月,我院与县流动办联合,对我县特殊家庭进行了签约式“一对一”帮扶,张丽娜得知此事后,积极报名参与。与她结成对子的是韦培林和侯红娟夫妇,为了增进感情达到帮扶的目的,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其他包联帮扶工作队成员一起,经常电话随访、上门服务,嘘寒问暖,悉心关怀,让他们真切地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端午节和中秋节期间,她还带着礼物给他们送去了一份节日的问候,正是这种亲情般地悉心关爱,让这个沉寂多年的庭院有了欢声笑语。韦培林夫妇逢人便感慨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中医医院的帮扶签约服务让人真感动,他们无微不至的健康扶助,贴心暖心畅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六、无私奉献送真爱 一片温情洒农家

作为医院扶贫办主任的她,深知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繁杂冗复,是一项既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考验责任心的工作。在做好医院本职工作的同时,她积极跟随包联医生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心声,在得知他们中好多人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者家中无劳力,生活情况窘迫时,在她的心里便萌生了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实的想法。要把贫困家庭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苏村镇堡子村刘华杰家,在得知已经九十岁高龄的马桂英还在照顾精神上有问题的儿子,洗衣做饭做家务都落在这位年迈的老奶奶肩上,触动了她心里最脆弱的神经,在第一次去马奶奶家时,看见年迈的老人正在狭小黑暗的厨房和面蒸馍,瘦弱的身形仍在为儿女操劳,她的心震撼了,默默的走上前,帮助老人一起做起了家务,老人激动拉着她的手,用不太清楚语言的表达着对她的感谢,千言万语已汇成泪眼婆娑。在以后的活动中,张丽娜都会来看望马奶奶,给老人带去喜欢的食品和衣物。12月,已经隆冬季节,当张丽娜再次来到老人家时,得知马桂英老人已几天前突然过世,她忍不住泪奔如雨,想着这一年来的和老人建立起来的感情,以后再也不能相见,让她心如刀绞。她也暗自决心,一定要把扶贫工作搞好,让天下的老妈妈都过上好日子,享受天伦之乐和幸福晚年。

这就是她,一个工作起来忘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包联对象温情、对医疗事业热衷的她,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既然选择了医疗这个行业,我就会把我的全部的爱和精力奉献给它,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的职业和我的信仰。

第17篇:某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

第18篇:招商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修改模糊版

对口帮扶 真情共建

xxxx人民政府 xxx 扶贫先进个人事迹

受xxxx选派,作为xxxxx干部,xxx同志于xxx年xxx月来xxxx县就职,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在来到xxx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东西合作有关政策和xxx省委“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指示精神,按照xxx两省区第十四次联席会议精神和xxx区xxx县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协议的要求,立足xxx实际,拓宽帮扶思路,创新扶贫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实际困难,本着以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理念,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为xxx县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乡镇、园区、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参与对口帮扶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制定了2010—2012年度xxx区—xxx县互学互助对口工作计划,力争使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实现新突破,使xxx县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制定扶贫方案,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思路决定出路。在理清新的工作思路后,xxx同志又着手制定了2010—2012年度xxx区xxx县互学互助对口协作初步方案。在充分征求xxx区xxx县两县(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共识后,双方在xxx区共同签订了协作协议。

按照协议安排,2010—2012年度,要筹措帮扶资金不少于900万元,援建项目达到15个以上,通过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主要分为八个方面。一是劳务帮扶。建立xxx劳务合作信息服务中心,每年通过中心向xxx市输出劳务1000人以上,协助xxx县做好劳动力培训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组织培养;二是教育帮扶。建设一座xxxxxx希望小学,救助失学儿童、扶助贫困大学生;三是卫生帮扶。投资建设一所乡村卫生院,引进一家xxx市民营医院,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四是交通帮扶。建设两条村道,帮助条件恶劣、出行困难的村组,解决群众通行和农资运输困难;五是农业帮扶。援建xxxxxx县特色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中心,帮助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促进销售,使当地农民增产又增收;六是城建帮扶。帮助建设一个城镇广场,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七是民生帮扶。援助xxx县贫困村整村生态移民工程,改善不适宜人居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八是商务帮扶。帮助策划建设xxx(xxx)xxx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进xxx企业投资,促进xxx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产业调整升级加快xxx县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坚持标本兼治,各项扶贫措施效果显著

自入宁以来,xxx同志根据“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加强协调,确定方案;全面开展,落实方案”的扶贫工作方针,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帮扶工作,各项扶贫措施开花结果,使xxx县逐步实现由“被动式、输血型”向“主动性、造血型”的转变,从本质上解决贫困问题。

(一)促进就业。2010年10月一期已输出了300名xxx县青年来到xxx区企业务工。同时,输送xxx县职业中学30名优秀学生前往xxx xx集团公司培训。2011年,可望输出1000名xxx青年在xxx区培训就业,有效解决了当地就业难的问题。

(二)支持教育。2011年元旦,组织在宁xxx籍企业家捐资建设xxx希望小学,目前已认捐资金达103万元,并于 2011年开工建设。

(三)援建交通。建设两条自然村的通村道路。2011年开春开工建设,年底可投入使用,彻底解决近3000名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四)改善民生。为xxx县将xx建设一座可搬迁200户农民的生态移民新村,让当地百姓彻底告别不适宜生产和居住的地质灾害频繁区。援助建设一所乡级卫生所,目前已经开工建设,2011年下半年可投入使用。

(五)升级农业产业。通过他的协助和积极宣传推介,xxx县马铃薯在2010年12月份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中国农产品著名商标”,肯德基薯条生产商也有意向来xxx考察,有力地推动了xxx县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

(六)转变发展方式。由xxx港城投资有限公司、xxx绿城新材有限公司联合在xxx县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设占地3000亩的xxx(xxx)产业园一个;由xxx xx企业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xxx县兴隆镇建设占地200亩的xxx(xxx)产业园皮革专业园区一个。鼓励现有xxx企业和xxx籍企业家到xxx县投资创业,着重从农产品深加工、轻工业产业、电子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三个产业方向上各引进1个以上企业落户xxx县。切实支持xxx县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壮大xxx县自身的造血功能,争取早日实施脱贫致富。

经过过前期调研,以及调研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扶贫方案,并通过细致而认真的工作把扶贫措施落到实处,xxx同志把扶贫工作推进一个全新的空间、全新的领域,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协作机制,努力实现了帮扶工作从扶贫到扶志、“输血”到“造血”的新跨越。伴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开工,带动了xxx县经济的发展,使xxx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招商引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了xxx县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和发展空间的拓宽。这个平台的建设,将对xxx县未来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9篇:扶贫

广东扶贫“双到”的实践与思考

一、“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一年多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采取“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方式,直接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集全省之力,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消除贫困歼灭战,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成效显著。

一是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37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410元,比帮扶前增加822元,其中 15.6万户人均年收入达到或超过2500元,实现了当年脱贫。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二是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340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3.01万元;新建公共文化卫生项目9600多个;5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这个变化令人欣慰。

三是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这次“双到”工作,对各级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一次大检阅、大锻炼。广大干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难,办实事,做好事,思想得到净化,能力得到提高。这是根本性的扶贫“造血”。

四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风气明显改善。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广泛沟通交流,关系更趋融洽。人民群众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靠。这样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是非常宝贵的。

二、“双到”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在一年多的“双到”工作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主要体会有四条:

第一,站在时代、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正确决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大力支持。“双到”工作之所以出现“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社会参与前所未有,工作扎实前所未有,成效显著前所未有 ”的局面,首要一条,就是这个决策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纪的眼光,准确判断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正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顺应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期盼,为推进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来的,顺时势,合民情,得民心,从而很快形成了全省上下的共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民情是决策的依据,民心是力量的源泉。“决策得民心,应者声如潮”。

第二,敢于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方式,扶真贫、真扶贫,才能激发扶贫开发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扶贫开发年年搞,为什么大家对这一次的绩效比较满意?其中一条,就是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其中包括:建立瞄准机制,实行“靶向疗法”,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对37万贫困户、157万贫困人口逐户建档立卡,实行电脑管理,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落实帮扶责任, 共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工作队员,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解决了“谁去扶贫”的问题;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筹集40多亿元资金为“双到”工作提供物质支撑,解决了“用什么扶贫”的问题。实践证明:有新思路才有大手笔,有新办法才有高成效。

第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情况出发,“哪壶不开烧哪壶”,才能增强帮扶工作的绩效。广东人在实践中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帮扶模式,诸如:产业扶贫、培训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等等,百花争艳,百舸争流。但凡是效果比较好的,都不外乎两条:一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因村、因户、因人、因时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出点子、订措施;二是一招一式,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工作、抓落实。搞扶贫,不管你用了多少招,最终要看贫困村贫困户是否得到了实惠。能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的招数才是实招、高招,否则就是虚招、臭招。实践证明:扶贫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花拳绣腿,必须对症施治,求真务实,以成败论英雄。

第四,健全管理机制,严格问责,奖优罚劣,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序高效,保证具体工作的落实。省委常委先后7次专题听取21个地级以上市“双到”工作情况汇报;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出台《“双到”工作考评办法》、《驻村干部管理使用规定》和《问责制暂行办法》,对“双到”工作实行全程、全员、全方位跟踪监控,严格考评,严肃问责;有关市县给予工作不力的1名市扶贫办主任、3名镇领导撤职处分;省市县分别组织几百个单位上千名干部对“双到”工作进行交叉大检查、量化考评。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促进了“双到”具体工作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各记其功、各咎其过,才能保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奋力夺取“双到”工作的全面胜利

2011年,是全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扶贫“双到”工作的攻坚之年。“双到”三年任务,如今时间过半。下一仗怎么打?需要认真谋划,狠抓落实。

第一,认清形势,乘势而上,掀起新一轮落实“双到”工作的热潮。

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4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2011)10号文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转入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从政治的、时代的、战略的高度,认识搞好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

“双到”工作为什么要紧紧抓住不放?从大政方略上讲,“双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一部分人已经很富了,一部分人还相当穷,贫富悬殊。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过大就要警惕了。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世不平,有人反。贫富悬殊是造成社会动荡的根源。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就要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差距的方法不是搞“劫富济贫”,而是要互利共赢。我们搞扶贫“双到”,把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帮扶上去了,富裕地区、富裕群体不仅能获得和谐的社会环境,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双到”的结果是双赢。比如,碧桂园公司捐资2亿元给英德的树山村,在帮助这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公司也将在这个村得到大量的优质花木,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双到”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题中之义。年初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会议,确立了“建设幸福广东”的宏伟目标。幸福的标志之一,不只是看富人碗里有多少肉,还要看穷人的碗里有没有肉。如果尽管富人的碗里有很多肉,穷人的碗里却没有肉甚至连汤都没有,这样的幸福是不完美的。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幸福广东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到”不仅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题中之义,而且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双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强力纽带。我们的党和政府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我们就应该问心有愧、寝食不安,甚或引咎辞职,把乌纱帽还给人民。

从实际情况看,“双到”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没有把“双到”作为一项政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要务来对待,只是把它作为一般性的任务来完成,甚至把它当着一个额外的负担来应付。思想认识不高必然导致工作力度不大,帮扶效果不佳。二是资源投入不给力或不科学。到五月底止,全省尚有19个帮扶单位除去省财政的投入外,投向贫困村的资金不到20万元,最少的才几万元,仅限于“慰问式”扶贫;有的单位虽然拿钱不少,但投入时不注意科学论证,造成低效投入,甚至浪费资源。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工作走过场,“雨过地皮湿”,甚至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比如,有的驻村工作队员不住村,或人驻村心没驻村,成天晃晃悠悠,无所事事;有的低保政策不落实,没有将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贫困农户全部纳入低保,一家几口人,只给一个低保指标。四是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不够得力。一些帮扶单位重视给钱、给物,不重视“扶志”、“扶智”,在提高帮扶对象的素质上下功夫不够或办法不多。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包括部分干部观念仍然落后,“等、靠、要”的思想存在,自主脱贫的意识或能力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前些时期,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些单位“双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是相当严重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双到”工作的绩效,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胜利只是初步的,真正的大仗、硬仗还在后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其一,已经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具有脆弱性,不确定因素多,要想稳定脱贫,必须“扶上马再送一程”。这个“送一程”的功夫,可能比“扶上马”还要费事。其二,已经脱贫的大多是条件比较好的,没有脱贫的这一部分条件相对较差,脱贫的难度更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很难啃的硬骨头。其三,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处于边远山区、石灰岩地区或自然灾害多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返贫概率高,减缓返贫的压力大。

综上所述,我们在“双到”工作首战告捷之后,要切实防止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不能陶醉于考评时获得的“优秀”名次,要看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不能满足于已经为贫困村贫困户做了多少事,要看到贫困村贫困户还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去做,经常想一想还能为贫困村贫困户做点什么事。要认真进行“回头看”,查短板、找软肋、补漏洞。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露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政绩。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的大环境不断向好。二是经过前些年的发动引导,全省上下关注、参与、支持扶贫事业的“大扶贫”格局已逐渐形成。三是我省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的扶贫资源能够为扶贫开发提供更加有力的物质支撑。四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工作探明了方向,闯出了路子。因此,我们要客观判断全省“双到”工作的开展情况,科学把握扶贫工作的形势任务,克服和防止消极厌战情绪。当前,万事俱备,东风劲吹。机遇难得,切莫错失。要深入进行“双到”再动员、再部署、再给力,加温鼓劲,乘势而上,掀起新一轮落实“双到”工作的热潮。

第二,锁定目标,攻坚克难,推动“双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要夺取“双到”工作的全面胜利,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决心在主攻方向和薄弱环节上打几场大仗、硬仗。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个核心,锁定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贫困村改变面貌两大目标,突出“帮助3409条贫困村37万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3000条村6万户30万人实施搬迁安置”、“完成51.4万户农房改造”三个重点,奋力冲刺,巩固扩大“双到”的胜利战果,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省扶贫办提出要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思路可行。其中,特别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是关于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的问题。这是“双到”工作中带普遍性的难题,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落实措施,想方设法广开“钱”途,让贫困群众的口袋真正鼓起来。要加大直接针对贫困户的投入,着力搞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要加大产业扶贫特别是长效项目的投入,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打通农产品与市场的流通渠道,实现农村生产要素向增加经济收入的转化,为贫困村贫困户打造稳定增收的平台。例如,省国资委在挂扶村发动群众种植金银花,按全村800亩计算,三年后每年可以收入600多万元,很受群众欢迎。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环境。要培育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总结推广郁南县、阳山县等地小额代款、合作互助金等金融扶贫模式,发挥小额贷款的杠杆作用,解决好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第一桶金问题。要提高扶贫投入的科学性有效性,先论证后投入,防止低效投入甚至无效投入。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钱用到贫困村贫困户最需要的地方,把政绩的丰碑建在老百姓的心上,而不是贴在自已的脸上。

另一个是关于“两不具备”村庄搬迁的问题。这些村庄大多处于革命老区、高寒山区、石灰岩地区或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地区,环境条件相当恶劣,是“全国最穷的地方”,是我省经济社会发育中最脆弱的软肋,也是“双到”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村庄的问题,势在必行。而如果就地改造,需要的投入相当大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下决心把他们搬迁出来。为此,要以“知耻而后勇”的胆识,下决心用五年时间完成这些村庄的搬迁安置任务,彻底甩掉“最穷的地方在广东”的帽子。当然,搬迁安置工作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难度很大。但既然有必要,就不能怕困难。在难点工作上,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要有抓铁留痕的狠劲。广东人应该有这个气魄,也有这个能力!

再就是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问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既有责任也有能力。我省在动员社会力量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大有可为。要进一步整合人、财、物等社会扶贫资源,构建“大扶贫”的格局,加大对“双到”的投入力度。可以考虑采取规模企业与现有帮扶单位合作的方式,组织企业参与扶贫,借以调剂和增强帮扶力量,缓冲投入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双到”工作的协调发展。我相信,广东的有钱人不是守财奴,他们是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发动、去组织。

还有一个深层面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探索。这就是如何以扶贫“双到”工作为抓手,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的问题。包括如何加快产业转移升级,如何实施土地、山林等产权流转?如何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如何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等。有些市县的做法已现端倪,但愿能有大的突破。

第三,着眼长远,健全机制,努力把扶贫开发推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特定的时机,采取突击性的扶贫方式是必要的、有效的。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机制作保证,扶贫开发的成果是难以巩固和发展的。扶贫开发工作要不断取得胜利,必须要开阔视野,学习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加快构建政策保障、产业开发、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社会帮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尤其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建章立制依法扶贫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考评办法,形成倒逼机制, 促进工作落实。对在“双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要大力表彰,插红旗;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单兵教练”,限期整改;对工作失职,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要严肃批评,追究责任。但同时要防止疲于应付考核的现象,集中主要精力抓好工作落实。要抓紧出台《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在扶贫工作定位、扶贫对象认定、扶贫责任划分、扶贫机构设置、扶贫财力投入、扶贫绩效评估等方面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为扶贫开发提供完备的法规保障,依法依规扶贫。要特别注意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包括社会募捐资金使用的安全与科学。

二要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双到”工作能不能取得全面胜利,关键看各级干部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看干部的施政理念和执行能力,看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各地党政一把手是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肩负起第一位的责任,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跟踪问效抓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驻村干部,要象省烟草公司驻连南三排村扶贫工作队长王清明、中山市国税局驻海丰合门村扶贫工作队员林小星等同志那样,真心热爱农村、热爱农民, 与农民打成一片,在“双到”工作中奋发作为,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组织部门要把“双到”工作与党建工作、干部工作结合起来,把落实“双到”的过程作为加强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的过程,作为考察、锻炼、培养干部的过程,要在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的风气、学习研究的风气、开拓创新的风气。宣传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宣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抓“双到”落实的浓厚氛围。扶贫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机构的设置要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人员队伍要精干、稳定、敬业、高效。

三要在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上下功夫。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素质水平,是能否脱贫致富的决定因素。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各级干部振奋精神状态,激发责任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贫困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积极教育引导群众,用心做好“扶志”和“扶智”两篇文章,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励他们自立自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同时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融入现代社会,和全省人民一道,在广东这片热土上,创造并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景喜人。让我们以决战的气魄、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奋发进取,坚决夺取“双到”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建设幸福广东做出新的贡献

第20篇:扶贫

韶关市港航管理所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情况汇报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

6月30日确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在全省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韶关市交通运输局认真开展扶贫工作,成立“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领导小组,为改善贫困村和经济发展缓慢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港航管理所紧紧围绕市交通运输局的总体扶贫工作方案部署,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管理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组织,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所所长莫显球同志被局扶贫小组任命扶贫小组组长,长驻敬爱村实职参与村级扶贫工作,同时委派我所叶荣同志到受扶村辅助扶贫小组长负责居委会的扶贫工作,直接参与当地的扶贫开发。同志远离家庭亲人,牢记使命,克服艰苦环境的,充分发挥了了解全局、熟悉政策、视野宽广的优势,为贫困村献计献策,满腔热情地带领当地脱贫致富,洗礼了思想,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展示了干部的务实作风和形象。

二、引进资金,帮上项目。

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始终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贫困地区外引内联,由我所所长莫显球同志牵线搭桥,负责发动水路运输企业捐款捐物,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确保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的数量,使扶贫开发任务能够得到大力支持。

三、宣传教育,共同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全所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大家投

1

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全所工作人员对所帮扶户进行走访,了解帮扶户实际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注重引导和献身说法,帮帮扶户寻找致富的方法,使他们能尽快摸索到一条致富的途径。并以“扶贫救济,共建和谐”的主题,先后两次组织募捐活动,全所上下都踊跃参加,为敬爱村贡献爱心。

“双到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所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来年的扶贫工作。

韶关市港航管理所

二〇一〇年七月六日

扶贫事迹
《扶贫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