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孙家栋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06:05:2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

一、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42年6月,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该校是一所四年制的专科学校,孙家栋一门心思学好本事,实现建高楼、修大桥的理想。1948年9月,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适逢哈工大增设汽车专业,造汽车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他便转入了汽车系。还没碰到汽车,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成绩都获得5分的同学,毕业时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质奖章。1958年,孙家栋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学了7年一的飞机发动机专业,孙家栋本以为会和飞机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1958年4月20日,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研究。此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动之时,我国培养的这批留苏学生,有1/3被调到这里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在从事导弹研制的9年历程里,孙家栋参加了仿制苏联援助导弹的技术攻关,并随东风一号导弹试验队赴基地参加了发射任务。发射成功后,现场指挥发射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站起来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参加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任务时,由于控制系统失稳,导弹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导弹发射台附近。孙家栋经历了故障查找、故障分析和方案设计改进的紧张工作。他参与了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对于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不仅掌握了导弹研制的关键技术,并且系统地摸索总结出了导弹研制的科学规律,提出了必须强化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必须在可行性论证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可靠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从此,导弹研制的队伍趋于成熟,总体设计的技术逐渐被掌握。1964年7月,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并且挑起了导弹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的重任,主持了导弹总体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之后,孙家栋又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其主任是著名导弹专家屠守鳄。

正当孙家栋事业有成、业绩红红火火之际,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已是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孙家栋,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8岁。

1967年,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对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设计和研制工程管理,完成了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的任务。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余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替孙家栋捏了一把汗: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的辉煌历史必会受到影响。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揭幕时,来到孙家栋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孙老,你是身经百战啊,你辛苦了!”

航天系统工程“要依靠发挥集体智慧”

1967年,经钱学森推荐,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科学院的同志们已经对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加快研制进度使卫星研制工程化,孙家栋认为必须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同时也必须有一个负责顶层设计的卫星总体设计部门。于是他从火箭研究院选调了戚发轫等18名具有一定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加强总体设计力量。作为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孙家栋,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简化,并说服了一些老专家,把卫星研制计划分为两步走,即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带有探测功能的应用卫星。孙家栋带领大家重新制定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最后确定卫星由结构、热控、电源、短波遥测、跟踪、无线电和《东方红》乐音装置以及姿态测量部件组成,总质量173千克左右,直径1米,外形为近似圆球的72面体,采用自旋稳定方式在空间运行。卫星总体技术方案通俗地概括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当最终方案需要有人拍板时,孙家栋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上将,直率而恳切地说,“你懂也得管,不懂也得管。你们定了,拍个板。我们就可以往前走。”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太空响彻《东方红》乐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为人处事谦虚、低调,很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在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时,测控技术专家陈芳允先生提出了在卫星上应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建议,当时这项技术从未在卫星上使用。孙家栋时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又是通信卫星总设计师,如果同意其他学科的新技术在卫星上应用,是要承担工程风险的。孙家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地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后,采纳了陈先生的建议。后来,在通信卫星上采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方案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这一技术不仅对卫星测控切实可行,而且可以节省星上设备,实现了一台设备多种用途,降低了卫星的功耗、减轻了卫星的重量,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环节,对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大有好处。

孙家栋对航天总体工作深明要义,他说:“所谓总体,就是要用最可靠的技术、最少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最有利的配合、最有效的适应性和最有远见的前瞻性,制订出最可行的方案,保证获得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法和体制。”

月球探测是中国第一次向深空探测领域的迈进,一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孙家栋作为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在工程方面他考虑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工程目标的实现、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和大系统的配套协调。探月工程方案论证时,有些技术人员希望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为此,孙家栋曾做过一个发言,他说,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是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交叉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可靠性,才能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孙家栋强调自己是在“抛砖引玉”,供大家制定方案时参考,但他谦和的人格魅力使大家一致赞同了这个观点。当时,对使用哪种型号的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科技人员有不同看法。孙家栋边分析边和大家讨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说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功能最强就是最好,关键是要看系统间的协调和匹配,总体最优才是最好,要“发挥系统集成优势”。长三甲火箭被称为“金牌火箭”,稳定性强、可靠性高,推力不是最大但够用,我们是第一次去月球,一定要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风险和投入,而且可以缩短研制周期。最后,孙家栋拍板用长三甲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大家心服口服。

探月工程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发自内心地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目标的角度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卫星性能高一点再高一点。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绕’的大目标。孙先生常说,‘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要实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一号’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造星人”、“决策者”、“谈判家”─多重角色的航天人

孙家栋是个有心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孙家栋担任导弹总体设计室副主任时,他被上级抽调参加地地导弹发展规划的编制,就显露出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创新点子多的特点,他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设想,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萌发思路,一步步写出可行的规划。诸如,导弹外径尺寸的确定,导弹推进剂使用可贮存化学燃料,导弹控制系统采用惯导,遥测加大数据量,导弹结构强度的析条薄壳理论,以及导弹中程、远程、洲际射程的距离界定,多级导弹的级数,导弹发动机推力、吨位等都是孙家栋最早提出建议的。钱学森将这份规划定名为《弹道导弹发展技术途径》,上报国防部五院批准实施,为我国导弹、火箭的后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时刻需要责任人一锤定音。1974年11月5日11时,完成星箭对接的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了各项检测,发射在即。随着口令的下达,各系统的地面电缆、电信号插接件、气源连接器纷纷按程序依次从火箭上脱落……然而,这时的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发射指挥台上的倒计时表上的时间正在一秒钟、一秒钟地递减,离火箭点火的时间只剩下了几十秒钟!这一突然现象意味着如果火箭点火,将会带着一颗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升空,而送入太空的将会是一个重达2吨的毫无用途的铁疙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见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一声大喊:“停止发射!”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逐级上报,等待指挥员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已经根本来不及了。发射程序戛然而止,可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而昏厥了过去。虽然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不是孙家栋分内的事,但是孙家栋感到职责所在,紧急关头自己必须敢于承担风险。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但在卫星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热失控现象,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危在旦夕。孙家栋与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昼夜的模拟试验发现,当太阳照射角为90度时,卫星能源系统可以将温度控制在设计指标范围内。于是,孙家栋果断命令对卫星姿态角再调整5度。按照正常情况,下达指令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完毕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此时,操作指挥员也感到压力巨大,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毕竟未经指挥部会商签字。为慎重起见,操作指挥员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执行了地面发去的指令后,卫星化险为夷,这颗卫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不畏艰难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美制卫星─“亚洲一号”,准备使用中国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

中美双方谈判中,发射价格和技术安全问题是两大瓶颈。美方代表以强硬的口气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卫星发射价格,是政府补贴下的市场倾销。”孙家栋的回答柔中有刚:“在发射价格这个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如果说中国在发展航天方面有政府补贴的话,那么美国的火箭发射场由国家投资建设,难道就不是政府补贴了吗?要说为什么中国的发射费用低,那便是中国的劳动力要比美国便宜得多。当前,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3000至4000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00多元人民币,中国的发射价格比美国便宜难道不正常么?”孙家栋有理有据的回答使美方代表不得不点头称是。当谈到卫星进入中国后的技术安全保障时,谈判几乎陷入僵局。美国要求卫星进入中国海关后免除安全检查,但这涉及到了国家主权原则,必须要拿出相应对策。孙家栋想到了中国的“特区”政策,想到了美国卫星到中国发射实际上只是“过境”。在中国特区的“保税外贸加工区”里,也有区别于“入关”的开放政策,如果能够运用这项政策,无疑可以打破目前的谈判僵局。谈判小组所有的人茅塞顿开、拍额相庆,都同意给美国卫星以“过境”的待遇,大家立即行文报到了外交部和海关,迅速获得国家批准、同意。“许可证”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航天昂首挺胸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

1970年5月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国防科委推荐了以钱学森为首的17位功臣组成的观礼团,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共同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但这17人中却没有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原因是*中孙家栋的爷爷被认定为富农,在卫星研制一线的孙家栋因此受到了“冲击”,未能到现场参加卫星发射。此时的孙家栋会有什么想法?他的心里会不会感到委屈和难受?几十年后,当有记者采访他,谈到这件事情时,孙家栋心态依然很平静:“那个年代能有机会上天安门,并且能见到毛主席和那么多中央领导,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但坦率地讲,那时追求个人荣誉的念头似乎不是那么强烈,所以没有太大的失落感。”

孙家栋经常说:“1967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

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反正国家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交给任务,就把工作做好。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也是孙家栋最为繁忙的一年。为了探月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他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打“飞机的士”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年里,年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5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空中飞人似的从北京飞了20多个地方。从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开始,一直到11月26日卫星出图的近百天时间里,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里,孙家栋虽然人在北京,但心系“嫦娥”,天天都坐镇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个动作的准确性。老伴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被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当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立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

2010年孙家栋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问起他的获奖感言,他发自内心地说:“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荣幸。自己感觉,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大家共同劳动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产生的,奖励是给予航天事业的肯定。自己做得有限,心情不安,只有感谢各方面对我的支持和培养,向共同战斗的同志们表示感谢。”“航天的事情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每个人手中的事情看似不大,但集合起来就是事关成败、事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大事情,不论是哪个航天人,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办好。如果要说我自己,那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而已。”

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1、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场长董继军告诉我们:“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2、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

杨善洲自1950年把妻子迎娶进门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就再也没有时间去过妻子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他的岳母到姚关去赶街,看到一辆汽车从街上过时听人提到了女婿的名字,老人想上去和久未见面的女婿打个招呼,可一晃车子就直奔乡下去了。直到临终前,老人都没再见过自己的女婿杨善洲……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会“无情”和忘我到这种地步?从1955年任施甸区区委书记到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30多年的时间,他都在忙些什么?

与杨善洲谋面是在他的家中。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卡基布中山装,坐在一张枣红色的老式木沙发上。那一刻,让人感觉像是穿越时空,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

1965年的一天,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出现在施甸县某人民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老农,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来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老农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自掏饭钱……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给杨善洲担任秘书11年,祝正光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善洲时常和农民群众一起下地干活。“那时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每天天不亮,我们就出了地委大门,天黑之后才回来。地委开会都在晚上。”祝正光说,“书记一直认为,与农民 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总书记提前抵达,地委的同志迅速到板桥公社去通知地委书记杨善洲,到了公社才发现,他正在田里头和农民一起插秧,裤腿挽到了膝盖上,猫着腰只顾忙碌,听到工作人员的喊声,他才回过神来,赶紧拔腿往回跑。“杨书记是换了衣服才去见胡耀邦总书记的,可他和农民一起插秧的事还是传到了总书记的耳朵里。总书记感叹说像杨善洲这么朴实的地委书记还真不多见。”祝正光说。

在杨善洲眼中,人民的事马虎不得。1988年,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杨春兰老人的申诉。老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一口咬定是老人偷了他的猪,并扯着老人来到了地委工作组要求主持公道。工作组负责处理此事的人轻信了对方的话,责令杨春兰立即将猪送还给对方,并罚款80元。老人含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得知此事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信访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他本人。经过认真核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了转卖给他的,他自己毫不知情。“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事后,工作组专门派人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

“老书记12岁失去父亲,陪着母亲艰难度日,从小就深深地体味到身为一个农民的诸多难处。因此他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民’,并从农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为官’,这使他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在杨善洲身边工作过8年的保山日报记者苏加祥这样解读这位“农民式”的地委书记。

“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

我们来到了施甸县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的老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较之于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他的老伴。在丈夫为了事业和理想顾不了家60多年的岁月里,这位叫张玉珍的老人默默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杨老家现已是四世同堂,他的大女儿、孙子、重孙和老伴一起生活。2008年,孙子攒够钱新建盖了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凡而融洽。但是,在杨善洲常年顾不得回家的岁月里,这家人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张玉珍没办法,专程跑去找杨善洲,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她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确实没办法,他很穷,我们以后再也不能去给他添麻烦了,家里的日子我们先凑合着过吧。

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并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的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间房子。房子是盖起来了,但这5万元的债怎么还?张玉珍专门找到杨善洲:能不能凑点钱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摆了摆手:“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我真的没钱!”看着老伴无奈的神色,张玉珍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到老家,把刚刚盖起还没来得及住的房子卖了。

杨善洲的大女儿杨会菊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件更让人心酸的事。她3岁那年,一天深夜忽然高烧昏迷,奶奶和妈妈急得顶着暴雨爬山路连夜赶往施甸县城。山路崎岖不平,路过一个山崖的时候,奶奶因走路慌乱而失脚,身子往山崖下倾倒,母亲急忙伸手去拉奶奶,不料由于失去重心,3人一起掉下了山崖,挂在了一蓬枯藤上……回忆起昔日的艰难,年近花甲的杨会菊含着泪水,轻轻地抚摸着母亲的手说:“父亲不容易,我妈更不容易啊!”

杨善洲的小女儿杨会芹回忆说:“我8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时因为奶奶病重,父亲赶回家来送药。母亲对我说,这是你爸爸,赶快叫啊,我却害怕地躲开了。”

杨善洲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昆明安度晚年,一家人欣喜万分,以为终于可以与在外忙了几十年的父亲共享天伦之乐了,不曾料想,他却一头扎进了家乡的荒山……

“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一个老地委书记的妻子和家人怎么会在农村?从大柳水村出来后,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是老书记自己不让办‘农转非’。”熟悉情况的人解释。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当时,杨善洲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将他家“农转非农业人口”的报告打上去时,他坚决要求撤销报告。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自己常年不在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照顾也不给家人享受,杨善洲做过的类似事情数不胜数。

1982年盛夏的一天,保山地区中专生招考张榜处,有个18岁的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在榜上寻找了无数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杨善洲过来拍拍自己小女儿杨会芹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女儿可怜巴巴地问。杨善洲紧锁眉头,严肃地看着女儿:“不行!我没这个权力。”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里拉去了两袋救 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了他:“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将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这一类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隆阳区芒宽乡现在是保山市有名的小粒咖啡之乡,全乡的咖啡连片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可在30年前,这里的咖啡树只是零零星星。咖啡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是在杨善洲走进芒宽田间地头,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之后发生的。1980年10月,杨善洲到了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因种咖啡挨过批斗,便想让朱自祥带头发展咖啡种植。杨善洲踏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说:“过去,我也没顶住‘左’的妖风……我看这咖啡树是摇钱树。”

朱自祥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杨善洲又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是人均300多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应该快快推广。”就在那一年,全国咖啡生产会议现场会在芒宽新光大队召开。从此,咖啡种植在芒宽得以迅速发展。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位84岁的老党员说。

推荐第2篇:孙家栋事迹材料.doc

附件

孙家栋同志主要事迹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在重大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1942年6月,13岁的孙家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该校是一所四年制的专科学校,孙家栋一门心思学好本事,实现建高楼、修大桥的理想。1948年9月,18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适逢哈工大增设汽车专业,造汽车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他便转入了汽车系。还没碰到汽车,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成绩都获得5 分的同学,毕业时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质奖章。1958 年,孙家栋带着这样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

学了7 年的飞机发动机专业,孙家栋本以为会和飞机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1958年4月20日,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从事导弹研究。此时正是“两弹一星”事业启 1

动之时,我国培养的这批留苏学生,有1 / 3 被调到这里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在从事导弹研制的9年历程里,孙家栋参加了仿制苏联援助导弹的技术攻关,并随东风一号导弹试验队赴基地参加了发射任务。发射成功后,现场指挥发射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站起来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参加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任务时,由于控制系统失稳,导弹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导弹发射台附近。孙家栋经历了故障查找、故障分析和方案设计改进的紧张工作。他参与了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对于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不仅掌握了导弹研制的关键技术,并且系统地摸索总结出了导弹研制的科学规律,提出了必须强化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必须在可行性论证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可靠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从此,导弹研制的队伍趋于成熟,总体设计的技术逐渐被掌握。1964年7月,孙家栋被任命为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并且挑起了导弹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的重任,主持了导弹总体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之后,孙家栋又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其主任是著名导弹专家屠守锷。

正当孙家栋事业有成、业绩红红火火之际,1967 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已是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孙家栋,再一次放弃了自己已经熟悉并建树颇丰的2

领域,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这一年他38岁。

1967年,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对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设计和研制工程管理,完成了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的任务。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腾空而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余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设计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探月工程风险很大,很多人替孙家栋捏了一把汗: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已是“两弹一星”元勋的孙家栋的辉煌历史必会受到影响。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2007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揭幕时,来到孙家栋面前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孙老,你是身经百战啊,你辛苦了!\" 航天系统工程“要依靠发挥集体智慧”

1967 年,经钱学森推荐,38 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研制我国 3

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科学院的同志们已经对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加快研制进度使卫星研制工程化,孙家栋认为必须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同时也必须有一个负责顶层设计的卫星总体设计部门。于是他从火箭研究院选调了戚发初等18 名具有一定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加强总体设计力量。作为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孙家栋,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简化,并说服了一些老专家,把卫星研制计划分为两步走,即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带有探测功能的应用卫星。孙家栋带领大家重新制定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最后确定卫星由结构、热控、电源、短波遥测、跟踪、无线电和《东方红》 乐音装置以及姿态测量部件组成,总质量173 千克左右,直径1 米,外形为近似圆球的72 面体,采用自旋稳定方式在空间运行。卫星总体技术方案通俗地概括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当最终方案需要有人拍板时,孙家栋找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刘华清上将,直率而恳切地说,“你懂也得管,不懂也得管。你们定了,拍个板。我们就可以往前走。”1970年4月2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太空响彻《东方红》乐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为人处事谦虚、低调,很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在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时,测控技术专家陈芳允先生提出了在卫星上应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建议,当时这项技术从未在卫星上使用。孙家栋时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又是通信卫星总设计师,如果同意其他学科的新技术在卫星上应用,是要承担工程风险的。孙4

家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地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后,采纳了陈先生的建议。后来,在通信卫星上采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方案获得了成功。实践证明,这一技术不仅对卫星测控切实可行,而且可以节省星上设备,实现了一台设备多种用途,降低了卫星的功耗、减轻了卫星的重量,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环节,对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大有好处。

孙家栋对航天总体工作深明要义,他说:“所谓总体,就是要用最可靠的技术、最少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最有利的配合、最有效的适应性和最有远见的前瞻性,制订出最可行的方案,保证获得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法和体制。”

月球探测是中国第一次向深空探测领域的迈进,一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孙家栋作为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在工程方面他考虑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工程目标的实现、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和大系统的配套协调。探月工程方案论证时,有些技术人员希望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为此孙家栋曾做过一个发言,他说,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是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交叉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可靠性,才能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孙家栋强调自己是在“抛砖引玉”,供大家制定方案时参考,但他谦和的人格魅力使大家一致赞同了这个观点。当时,对使用哪种型号的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科技人员有不同看法。孙家栋边分析边和大家讨论: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说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功能最强就是最好,关键是要看系统间的协调和匹配,总体最优才是最好,要“发挥系统集成优势”。长三甲火箭被称为“金牌火箭”,稳定性强、可靠性高,推力不是最大但够用, 5

我们是第一次去月球,一定要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风险和投入,而且可以缩短研制周期。最后,孙家栋拍板用长三甲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大家心服口服。

探月工程应用系统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发自内心地说“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目标的角度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卫星性能高一点再高一点。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绕’的大目标。孙先生常说,‘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要实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一号’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造星人”、“决策者”、“谈判家”——多重角色的航天人 孙家栋是个有心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孙家栋担任导弹总体设计室副主任时,他被上级抽调参加地地导弹发展规划的编制,就显露出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创新点子多的特点,他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设想,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萌发思路,一步步写出可行的规划。诸如,导弹外径尺寸的确定,导弹推进剂使用可贮存化学燃料,导弹控制系统采用惯导,遥测加大数据量,导弹结构强度的桁条薄壳理论,以及导弹中程、远程、洲际射程的距离界定,多级导弹的级数,导弹发动机推力、吨位等都是孙家栋最早提出建议的。钱学森将这份规划定名为《弹道导弹发展技术途径》 ,上报国防部五院批准实施,为我国导弹、火箭的后续6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航天发射非同寻常,关键时刻需要责任人一锤定音。1974年11月5 日11时,完成星箭对接的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台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完成了各项检测,发射在即。随着口令的下达,各系统的地面电缆、电信号插接件、气源连接器纷纷按程序依次从火箭上脱落„ „ 然而,这时的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发射指挥台上的倒计时表上的时间正在一秒钟、一秒钟地递减,离火箭点火的时间只剩下了几十秒钟!这一突然现象意味着如果火箭点火,将会带着一颗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升空,而送入太空的将会是一个重达2 吨的毫无用途的铁疙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见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一声大喊:“停止发射!”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逐级上报,等待指挥员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已经根本来不及了。发射程序戛然而止,可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而昏厥了过去。虽然发布“停止发射程序”的命令不是孙家栋分内的事,但是孙家栋感到职责所在,紧急关头自己必须敢于承担风险。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但在卫星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热失控现象,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危在旦夕。孙家栋与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昼夜的模拟试验发现,当太阳照射角为90 度时,卫星能源系统可以将温度控制在设计指标范围内口于是,孙家栋果断命令对卫星姿态角再调整5 度。按照正常情况,下达指令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完毕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此时,操作指挥员也感到压力巨大,尽管 7

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毕竟未经指挥部会商签字。为慎重起见,操作指挥员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 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执行了地面发去的指令后,卫星化险为夷,这颗卫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不畏艰难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1988 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美制卫星——“亚洲一号”, 准备使用中国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

中美双方谈判中,发射价格和技术安全问题是两大瓶颈。美方代表以强硬的口气说:“我们认为中国的卫星发射价格,是政府补贴下的市场倾销。”孙家栋的回答柔中有刚:“在发射价格这个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如果说中国在发展航天方面有政府补贴的话,那么美国的火箭发射场由国家投资建设,难道就不是政府补贴了吗?\" “要说为什么中国的发射费用低,那便是中国的劳动力要比美国便宜得多。当前,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3000 至4000 美元,而中国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00 多元人民币,中国的发射价格比美国便宜难道不正常么?”孙家栋有理有据的回答使美方代表不得不点头称是。当谈到卫星进入8

中国后的技术安全保障时,谈判几乎陷入僵局。美国要求卫星进入中国海关后免除安全检查,但这涉及到了国家主权原则,必须要拿出相应对策。孙家栋想到了中国的“特区”政策,想到了美国卫星到中国发射实际上只是“过境”。在中国特区的“保税外贸加工区”里,也有区别于“入关”的开放政策,如果能够运用这项政策,无疑可以打破目前的谈判僵局。谈判小组所有的人茅塞顿开、拍额相庆,都同意给美国卫星以“过境”的待遇,大家立即行文报到了外交部和海关,迅速获得国家批准、同意。“许可证”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航天昂首挺胸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

1970年5月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国防科委推荐了以钱学森为首的17 位功臣组成的观礼团,在**城楼上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共同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但这17 人中却没有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原因是*中孙家栋的爷爷被认定为富农,在卫星研制一线的孙家栋因此受到了“冲击”,未能到现场参加卫星发射。此时的孙家栋会有什么想法?他的心里会不会感到委屈和难受?几十年后,当有记者采访他,谈到这件事情时,孙家栋心态依然很平静:“那个年代能有机会上**,并且能见到毛主席和那么多中央领导,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但坦率地讲,那时追求个人荣誉的念头似乎不是那么强烈,所以没有太大的失落感。”

孙家栋经常说:\" 1967 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 9

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平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反正国家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交给任务,就把工作做好。2007 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也是孙家栋最为繁忙的一年。为了探月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他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要去三四个城市,打“飞机的士”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年里,年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5 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会议,空中飞人似的从北京飞了20多个地方。从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开始,一直到11月26日卫星出图的近百天时间里,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的一个月里,孙家栋虽然人在北京,但心系“嫦娥”,天天都坐镇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个动作的准确性。老伴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被摄影师抢拍到的镜头,当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时,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立起来,欢呼跳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这个镜头令许多人10

动容。

2010年孙家栋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问起他的获奖感言,他发自内心地说:“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荣幸。自己感觉,航天事业是千人、万人大家共同劳动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下产生的,奖励是给予航天事业的肯定。自己做得有限,心情不安,只有感谢各方面对我的支持和培养,向共同战斗的同志们表示感谢。”“航天的事情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每个人手中的事情看似不大,但集合起来就是事关成败、事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大事情,不论是哪个航天人,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办好。如果要说我自己,那我也就是那千千万万航天大军中的一分子而已。”

推荐第3篇:向孙家栋同志学习心得

向孙家栋同志学习心得

近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孙家栋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孙家栋同志的“四种精神”:

一是要学习他发扬民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孙家栋同志为人处事谦虚、低调、很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这在孙家栋同志采用了测控技术专家陈芳允先生提出的在卫星上引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建议上有着很好的体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科学是严谨的,是需要精益求精的。而只有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必须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吸纳不同的意见,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共同解决复杂难题。今后,我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扬技术民主,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更好的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二是要学习他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孙家栋同志在领导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的难题。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勇创一流的精神、追求卓越的魄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为科研工作者,就应该保持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创新点子多的特点,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设想,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萌发思路。要不断的挑战现有成果,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保持成果的领先性。而孙家栋同志正是本着这种思想,才将中国的卫星事业推向世界的前列。

三是要学习他爱党爱国、忠诚事业的坚定信念。孙家栋同志留苏回国后,八十载人生旅途,半世纪耕耘蓝天,数十年如一日,高龄

之年仍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战斗在科研一线。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像他一样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把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忘我工作、奋力拼搏。

四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孙家栋同志不计名利得失,甘于默默耕耘,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为事业发展奉献全部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然而,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我们就应该像孙家栋院士那样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做贡献,要求自己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力量。

总之,孙家栋同志身体力行,他把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化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扬爱党爱国、忠诚事业,发扬民主、严谨务实,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孙家栋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

推荐第4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孙家栋秦玥飞)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孙家栋(功勋科学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颁奖辞】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事迹】孙家栋, 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关。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2.王锋(火海救人英雄)——三闯火海的救人英雄

【颁奖辞】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事迹】王锋, 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3.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坚守山村36年的深山女教师

【颁奖辞】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事迹】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秦玥飞(耶鲁村官)——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

【颁奖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事迹】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2011年秦玥飞道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

1 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等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5.张超(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将年轻生命献给蓝天的飞行英雄

【颁奖辞】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事迹】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6.李万君(大国工匠)——永不服输的大国工匠为中国梦提速

【颁奖辞】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事迹】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质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7.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以妙手和仁心打开患者的重叠人生

【颁奖辞】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事迹】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当时立即许诺帮他筹到钱就回来接他,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患者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

8.郭小平(红丝带学校创办人)——从院长到校长,他为艾滋病患儿撑起一片天

【颁奖辞】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事迹】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该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

2 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回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9.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的铁面法官

【颁奖辞】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事迹】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10.潘建伟(功勋科学家)——坚守学术真谛和宇宙对话

【颁奖辞】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事迹】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步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11、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颁奖辞】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事迹】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简单”的力量(人民论坛) 何冠军

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置身社会关系网,人们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或物发生着关联。如何理顺关系,让人际交往清清爽爽、让心绪意志不为外物所役,考验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也检验着人生的高度与广度。譬如,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实则使自己成为提线木偶,很容易在复杂关系网的影响和裹挟下,最终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说到底,做简单的人,似易实难;但保持简单、涵养定力,人生之路反而更从容。

简单的背后,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是返璞归真的境界。追寻成功与幸福,切不可忽视简单的力量。 中青报: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陶舜

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以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非常乐观,认为诗歌的春天来了;有人较为悲观,认为这个诗词大会根本就是反诗词的。我也觉得,这只是一个“诗词背诵大会”,没有创作是个遗憾。这些议论各有各的道理,由于着眼点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往深里想,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诗词好”“为喜爱诗词的人好”,希望中国诗词真的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正是由于人们有了这样的美好期待,所以难免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有所苛求,从而使讨论变得沉重。

《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以诗词为媒的节目。这个节目设置了选手和百人团答题两套系统,有些题目颇有形式感,并且邀请了一些教授现场点评,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最重要的是,由于节目当中使用了很多被选入教材、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使得观众也有一定的参与感。央视平台好、群众基础好,这是节目能够在春节期间迅速火爆起来的原因。

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植入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学生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这个时代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诗词正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文化和艺术的享受其实仍然有限。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这是接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最艰巨的任务,唯有匹配较高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城市化才算得上成功。

不要苛求诗词大会,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社会道德屡屡滑坡并引发争议的当下,需要更宽松的讲文化、讲艺术的节目,进而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希望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推荐第5篇:孙月事迹

做一个“四有”好少年

孙月,一个从黑龙江穷山沟来连打工穷家的孩子,人穷志不穷。她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学习勤奋、追求上进,团结友爱、关心他人,活泼开朗、身体健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是振兴路小学五年四班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记得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她把自己仅有的多年积攒的亲戚给过年的压岁钱105元慷慨地捐出来了,同学们都很惊讶。她和同学们生活了3年,从未看过她买过一次零食吃。春游、秋游也从未看过她带过像其他同学带的那样好吃的东西,总是带点面包和一个鸭蛋,一瓶水。她总是告诉同学们她不愿意吃那些东西。其实,有哪个小孩不愿意吃呢?她总是提父母着想。当同学们问她捐款的事时,她总是微微一笑: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啊!我们是一奶同胞,应该全力帮助他们啊!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有人情味的心灵。同学们都被感动了,有的又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她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好少年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殷切希望全国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学校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人人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给自己制定了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计划,平时按计划进行,从不怠慢。她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祖国及家乡建设的成就和新变化。她还提倡大家写日记,赞美幸福生活,教育同学们好好学习,做个好少年。她遵守法纪与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做维护校园环境的小卫士。她看到校园里有刮来的垃圾就主动拾起来。有人问她:“你怎么能看见呢?我怎么看不见呢?”她笑着说:“这是我的家啊!我心里有她!” 她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学习数学有时困难。可她从不放弃。有时为了攻破一道难题,竟忘了吃饭,有时学习到半夜。老师们都被她的刻苦学习精神感动,总是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你们如果都像孙月同学那样该多好啊!”很多同学向她取经。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同学有了进步。她爱读书,一有空就光顾书店和图书馆,丰富自己的头脑。她能用学校科技节上学到的知识,开展小发明、小改革、小制作等活动,积累科学知识,炼就灵巧的双手。她在省级开展的“科技之星”活动中还获奖呢!她团结友爱、自主自立、心胸开阔、善于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沟通。她关心和帮助他人,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假日组织同学给离退休教师、烈军属、孤寡老人等送去温暖,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得到了社区领导的好评。

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和小伙伴一起做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在预防甲型流感等活动中,为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每天开窗透风,经常给教室消毒,每天排查同学的身体情况。同学们都称她是他们的知心姐姐。

今年云南发生严重干旱,学校号召学生捐一瓶水,为灾区排忧解难。孙月用了双休日的时间,到处拾废品换钱,两天拾的废品换了8.5元钱,全部捐了出来了。同学们知道后,都向她投去赞美的目光;老师知道后,都伸出大拇指夸奖她。

玉树发生了大地震后,她在学校还没有发出号召时,就号召班级同学为灾区捐款。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很多活动都走在前头。

孙月在学校开展“人人争做四有少年”的演讲会上说:“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今天,我们正在磨练羽翼;明天,我们将要搏击长空!今天,我们在你的旗帜下,整装、报到;明天,我们要跟着你出发、奔向新的目标! 红领巾,你就像春天里艳丽的映山红,红领巾,你就像夏日里热烈的太阳,红领巾,你就像秋天里火红的枫叶,红领巾,你就像冬天里熊熊的火焰;红领巾,你是五星红旗的

一角,红领巾,你是中华未来的希望,红领巾,你是新世纪的明星在闪闪发光!

我和五星红旗有很深的缘分,因为在学校里,我不仅是一名少先队员,还是一名护旗手。每当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捧着那面五星红旗,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为我是一名护旗手感到自豪,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理想是美好的,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为自己的理想做充分的准备。

人生就像一个花园,理想便是一粒粒种子。当你漫步在这个花园里,并亲手埋下一粒理想的种子,这粒种子便会在你的内心发芽、长大,如果你一直坚持照顾她,我深信,她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开花、结果。

我曾经有过很多理想,比如:成绩好、被评上校三好……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理想应该是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发达、更强大、更繁荣富强,应该是为祖国争光、振兴中华。”

她说得好,做得更好。

推荐第6篇:孙清河事迹

孙清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清河同志自2002年任虎庄镇工会主席以来,他认真履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新模式。他率先把工会组织建在村里,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劳资矛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深入企业调研,创造性的开展了“统一劳动定额,开展集体协商,化解了劳资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职工队伍,创造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得到了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的认可,并分别在辽宁省总工会双合同月和全国总工会财贸轻纺经验交流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同时了得到企业老板支持,广大职工的拥护。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及时转变维权工作方式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这点上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怎样才能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全镇服装加工企业众多零散、面广线长的特点,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调研促转变。他在全镇各村服装企业中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会同有关部门和村支部书记挨家挨户的跑,一家一户的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一些企业主只顾自己赚钱不顾职工利益。有的企业克扣职工工资,没有休息休假;还有的企业随意

1 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安全生产及卫生条件极差;个别企业老板视职工为奴隶,打骂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严重的违法侵权行为,他深感的责任重大,加强工会在非公企业的维权力度势在必行。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通过调研促进了工作思路和方式的转变,深深地感到,非公企业不建工会不行,建了工会不发挥作用也不行,必须要抓好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2、抓建会促维权。为了加大维权力度做好维权工作,他主动会同镇工商所,对在辖区内登记领取工商执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逐一调查登记,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凡是有职工地方都要建立工会组织,不留建会死角。在工作中根据各村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建会。企业在25人以上的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各村成立村工会联合会。目前我镇所有企业和村都已建立了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的维权作用正在显现。

二、采取措施、搭建平台,积极促进工资集体协商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法》、《劳动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既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又要认真细致地

2 研究措施,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科学发放,提高协商效果。为此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服装行业协会。根据虎庄镇服装加工企业多的特点,成立了虎庄镇服装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既是企业之间业务沟通的桥梁,也是工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既代表了企业方的利益,也代表了职工的利益。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平台。

2、成立工资协商指导团。工资协商指导团由镇工会牵头,会通镇地税所、工商所、财政所、劳动事务所、乡企服务中心和审计所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工资协商指导团的任务是在工资集体协商时,指导团为协商双方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和业务技术指导,站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角度当好裁判员。

3、成立服装行业工时费定额指导组。指导组由镇工会、乡企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和企业方代表组成。指导组的任务是负责企业的工时定额、最低工资标准及职工福利待遇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4、做好协商代表的选举工作。本着双方协商人数对等的原则,每方选举5名代表,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要求代表不得交叉兼任。职工代表由企业工会选派,并经本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要有女性代表。企业方代表由其

3 法定代表人直接参加,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协商产生。

5、做好老板工作。首先向他们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让老板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其次是让老板放下架子,要以平等身份与工人协商,不要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就一切都得自己说了算。

6、做好职工代表培训。要求职工代表打消思想顾虑,真正代表职工说话,客观实际地提出问题,要挺起腰板敢于同企业老板对话,努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

通过做好上述工作,为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把企业和职工引导到正确的协商轨道上来,避免在协商谈判中发生矛盾和冲突。

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取得的基本成效

1、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的建立。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来,全镇大多数服装企业都能按月以现金形式及时支付职工工资。对一线工人月提供180小时的工资标准不低于1000元,超额部分各行计算。并做到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长浮一般达到5—10%.

2、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改善。

4 变过去企业与职工相互对立的关系,转化为利益的共同体。形成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共识。职工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企业得到了稳定发展。

3、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目前企业克扣职工和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不见了,因工资发生的纠纷不见了,职工因工资问题上访的不见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职工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

4、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改善了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状态。现在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角的少了,职工跳槽的现象少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优化,企业中的人才价值得到了保护。

总之,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促进了企业劳资关系的改善,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这对于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创新工会工作,坚持以职工为本,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夺取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贡献。

推荐第7篇:孙建设事迹

孙建设同志事迹材料

孙建设,男,53岁,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凌河分局石桥子派出所民警。

从警14年来,孙建设做为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立足本职岗位,扎根社区基层,推动了社区治安的好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长期照顾孤寡老人、尽显赤子之情

社区群众说,有了孙建设,他们都放心。孙建设也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像对待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居民都相信他,外出时会把家中的钥匙交给他保管,辖区有个老人,存折、房照等有价证劵就放在他手里,说放在他那里心里踏实。

文昌社区的平房里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四口,老人叫陈荣光,当年71岁,患有胃癌,老伴72岁,患有脑血栓疾病,全身瘫痪,长期卧床不起,还有两个智障的儿子,平时的生活来源全靠社会救济和陈荣光在外蹬三轮车维持。孙建设在下社区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基本是每周都到陈荣光老人家去两次,帮助他们家买米买面,收拾卫生,解决一些基本生活问题。2005年4月12日,当孙建设又一次去陈荣光老人家时,他一掀开门帘,一股呛鼻的气味立刻将孙建设给熏回来了,跟在孙建设后面的社区干部忙问是怎么回事,孙建设摆摆手说没事,随后再次进到屋里,映在孙建设眼里的情景是:陈荣光老人躺在炕上已经去世,老伴躺在旁边看着陈荣光,两个智障的儿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们的父亲,地上、炕上是陈荣光这几天的排泄物。孙建设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连连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然后从自己的兜里拿出二百元钱交给社区干部,让他们去给陈荣光买几件寿衣,之后就开始收拾屋子,安抚两个智障的儿子和陈荣光的老伴,以后又给陈荣光把身子擦干净,寿衣穿好,最后将老人的遗体进行火化,为陈荣光办理了后事。处理完这些事后,孙建设看着陈荣光的家人,对社区干部说:以后咱们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家人吧。至今,孙建设和文昌社区的干部还在坚持每天到陈荣光家去照顾他们。

孤寡老人魏淑文,已年近八旬,是孙建设常年照顾的对象,孙建设经常去帮忙干一些体力活,每逢节日都给老人送去礼物。今年春节前他又给老人送去了米面油等年货,年三十又给老人送去了年夜饺子,老人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把平时家里舍不得吃的芝麻糖硬塞到建设的嘴里。

真心了解民众疾苦,为民解难分忧

居住在文昌里28-26号的赵宝义、吕秀梅夫妇,多年前双双下岗,吕秀梅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务活不能干,是社区的特困家庭,也是孙建设在下社区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孙建设将他们家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赵宝义有一个儿子叫赵鹏,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一直待业在家,每天和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在一起厮混,不务正业,无论父母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赵宝义夫妇将这一烦恼向孙建设诉说后,孙建设经常找赵鹏谈心,交流思想,沟通感情,逐渐谈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06年锦州市照顾特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给文昌社区一个去锦州电校的名额,孙建设与社区积极沟通,并将赵鹏的情况向街道、区、市各级部门反映,终于将赵鹏送进锦州电校读书。在赵鹏读书期间,孙建设依然经常去赵宝义夫妇家走访,了解赵鹏的生活、学习情况,2008年赵鹏代表学校参加锦州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赵鹏拿着荣誉回到家后,赵宝义一家三口人来到派出所找到孙建设,赵鹏当时就跪在孙建设身前说:“孙大爷,您就是我的亲人,是您让我有了新的希望,今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我要让我的学校、我的周围邻居、我的好朋友都向您一样,做一个平凡而有意义的人。”

49岁的孙淑杰,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儿子现正在读高中,孙淑杰靠自己在外打工,供孩子读书和维持生活,孙建设在走访时听到孩子说:“我都半年没有吃到肉了”,他听后心里酸溜溜的,第二天就给孙淑杰家送去了豆油、猪肉、大米和水果。并将自已儿子的衣服送给了孙淑杰的孩子。孩子拉着建设的手说:“警察大爷真好啊”。

2009年大年初一,当人们都与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欢乐的时候,孙建设没有休息,拿着《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到社区逐家逐户给居民拜年去了。当居民接受节日祝福,看着这一封写着防盗、防骗、防抢、防火知识的信的时候都说:“这是我们过年接到最好的礼物,建设送来的是平安和幸福。”

孙建设常说说:“我给群众办的事虽小,给困难居民的东西虽少,但能温暖群众的心。”从警十余年来,他为群众办的好事数不胜数,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信任和爱戴。

依靠群众,反哺群众,业绩突出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孙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立足辖区实际,摸索出许多社区警务工作法。他的 “入户走访五步法”和“实有人口五层次管理法”,极大的方便了了解社区居民情况。为了将社区情况存档记录,他又摸索出“一薄一录一图三查法”,每楼都建立了入户核查登记簿,每户居民的电话号码都登记在册,每季度核查一次,对数据进行更新。在治安防范工作上,孙建设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出了治安防范工作“六门宣传法”,把群众常经的六个门—社区大门、值班室门、警务室门、单元门、居民家门、和停车场(棚)门等作为宣传阵地。

此外,孙建设将社区内153名丧失劳动能力,享受低保的40周岁以下的妇女和67名50周岁以下的男子组织起来,组成了一支“4050”巡逻队,负责辖区治安巡逻工作;将社区内11名离退休老干部、9名老教师、35名老工人、21名老党员组织起来,参与民事纠纷调解,社区管理工作;物色24名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人为楼长,为本楼的看门望锁和反映本楼人口变动信息,每个单元选一个治安中心户,负责协调本单元内的邻里关系;还组建了专职保安员和治安联防队员志愿者队伍。通过这些“小分队”,孙建设对社区情况摸得清,管得住,有效改善了小区环境

经过孙建设的不断探索,民警提高了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使一度治安复杂的文昌社区连续10年零发案,无火灾、黄、赌、毒现象。

推荐第8篇:孙清河事迹

孙清河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清河同志自2002年任虎庄镇工会主席以来,他认真履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新模式。他率先把工会组织建在村里,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劳资矛盾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深入企业调研,创造性的开展了“统一劳动定额,开展集体协商,化解了劳资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职工队伍,创造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得到了全国总工会,辽宁省总工会的认可,并分别在辽宁省总工会双合同月和全国总工会财贸轻纺经验交流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同时了得到企业老板支持,广大职工的拥护。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及时转变维权工作方式 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这点上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怎样才能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全镇服装加工企业众多零散、面广线长的特点,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调研促转变。他在全镇各村服装企业中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会同有关部门和村支部书记挨家挨户的跑,一家一户的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一些企业主只顾自己赚钱不顾职工利益。有的企业克扣职工工资,没有休息休假;还有的企业随意

1 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安全生产及卫生条件极差;个别企业老板视职工为奴隶,打骂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严重的违法侵权行为,他深感的责任重大,加强工会在非公企业的维权力度势在必行。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通过调研促进了工作思路和方式的转变,深深地感到,非公企业不建工会不行,建了工会不发挥作用也不行,必须要抓好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这是形势的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2、抓建会促维权。为了加大维权力度做好维权工作,他主动会同镇工商所,对在辖区内登记领取工商执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逐一调查登记,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凡是有职工地方都要建立工会组织,不留建会死角。在工作中根据各村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类建会。企业在25人以上的成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各村成立村工会联合会。目前我镇所有企业和村都已建立了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的维权作用正在显现。

二、采取措施、搭建平台,积极促进工资集体协商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法》、《劳动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既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又要认真细致地

2 研究措施,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科学发放,提高协商效果。为此做了如下工作。

1、建立服装行业协会。根据虎庄镇服装加工企业多的特点,成立了虎庄镇服装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既是企业之间业务沟通的桥梁,也是工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既代表了企业方的利益,也代表了职工的利益。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平台。

2、成立工资协商指导团。工资协商指导团由镇工会牵头,会通镇地税所、工商所、财政所、劳动事务所、乡企服务中心和审计所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工资协商指导团的任务是在工资集体协商时,指导团为协商双方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和业务技术指导,站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角度当好裁判员。

3、成立服装行业工时费定额指导组。指导组由镇工会、乡企服务中心、职工代表和企业方代表组成。指导组的任务是负责企业的工时定额、最低工资标准及职工福利待遇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4、做好协商代表的选举工作。本着双方协商人数对等的原则,每方选举5名代表,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要求代表不得交叉兼任。职工代表由企业工会选派,并经本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女职工较多的企业要有女性代表。企业方代表由其

3 法定代表人直接参加,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协商产生。

5、做好老板工作。首先向他们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让老板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其次是让老板放下架子,要以平等身份与工人协商,不要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就一切都得自己说了算。

6、做好职工代表培训。要求职工代表打消思想顾虑,真正代表职工说话,客观实际地提出问题,要挺起腰板敢于同企业老板对话,努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

通过做好上述工作,为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把企业和职工引导到正确的协商轨道上来,避免在协商谈判中发生矛盾和冲突。

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取得的基本成效

1、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的建立。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来,全镇大多数服装企业都能按月以现金形式及时支付职工工资。对一线工人月提供180小时的工资标准不低于1000元,超额部分各行计算。并做到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长浮一般达到5—10%.

2、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改善。

4 变过去企业与职工相互对立的关系,转化为利益的共同体。形成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共识。职工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企业得到了稳定发展。

3、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目前企业克扣职工和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不见了,因工资发生的纠纷不见了,职工因工资问题上访的不见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职工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

4、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改善了同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状态。现在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角的少了,职工跳槽的现象少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优化,企业中的人才价值得到了保护。

总之,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促进了企业劳资关系的改善,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这对于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创新工会工作,坚持以职工为本,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夺取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贡献。

推荐第9篇:孙月事迹

做一个“四有”好少年

孙月,一个从黑龙江穷山沟来连打工穷家的孩子,人穷志不穷。她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学习勤奋、追求上进,团结友爱、关心他人,活泼开朗、身体健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是振兴路小学五年四班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记得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她把自己仅有的多年积攒的亲戚给过年的压岁钱105元慷慨地捐出来了,同学们都很惊讶。她和同学们生活了3年,从未看过她买过一次零食吃。春游、秋游也从未看过她带过像其他同学带的那样好吃的东西,总是带点面包和一个鸭蛋,一瓶水。她总是告诉同学们她不愿意吃那些东西。其实,有哪个小孩不愿意吃呢?她总是提父母着想。当同学们问她捐款的事时,她总是微微一笑: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啊!我们是一奶同胞,应该全力帮助他们啊!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有人情味的心灵。同学们都被感动了,有的又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她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好少年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殷切希望全国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学校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人人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给自己制定了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计划,平时按计划进行,从不怠慢。她关心国家大事,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祖国及家乡建设的成就和新变化。她还提倡大家写日记,赞美幸福生活,教育同学们好好学习,做个好少年。她遵守法纪与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做维护校园环境的小卫士。她看到校园里有刮来的垃圾就主动拾起来。有人问她:“你怎么能看见呢?我怎么看不见呢?”她笑着说:“这是我的家啊!我心里有她!” 她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学习数学有时困难。可她从不放弃。有时为了攻破一道难题,竟忘了吃饭,有时学习到半夜。老师们都被她的刻苦学习精神感动,总是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你们如果都像孙月同学那样该多好啊!”很多同学向她取经。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同学有了进步。她爱读书,一有空就光顾书店和图书馆,丰富自己的头脑。她能用学校科技节上学到的知识,开展小发明、小改革、小制作等活动,积累科学知识,炼就灵巧的双手。她在省级开展的“科技之星”活动中还获奖呢!她团结友爱、自主自立、心胸开阔、善于和爸爸妈妈、亲戚朋友沟通。她关心和帮助他人,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假日组织同学给离退休教师、烈军属、孤寡老人等送去温暖,为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得到了社区领导的好评。

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和小伙伴一起做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在预防甲型流感等活动中,为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每天开窗透风,经常给教室消毒,每天排查同学的身体情况。同学们都称她是他们的知心姐姐。

今年云南发生严重干旱,学校号召学生捐一瓶水,为灾区排忧解难。孙月用了双休日的时间,到处拾废品换钱,两天拾的废品换了8.5元钱,全部捐了出来了。同学们知道后,都向她投去赞美的目光;老师知道后,都伸出大拇指夸奖她。

玉树发生了大地震后,她在学校还没有发出号召时,就号召班级同学为灾区捐款。在她的带动下,班级很多活动都走在前头。

孙月在学校开展“人人争做四有少年”的演讲会上说:“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今天,我们正在磨练羽翼;明天,我们将要搏击长空!今天,我们在你的旗帜下,整装、报到;明天,我们要跟着你出发、奔向新的目标! 红领巾,你就像春天里艳丽的映山红,红领巾,你就像夏日里热烈的太阳,红领巾,你就像秋天里火红的枫叶,红领巾,你就像冬天里熊熊的火焰;红领巾,你是五星红旗的

一角,红领巾,你是中华未来的希望,红领巾,你是新世纪的明星在闪闪发光!

我和五星红旗有很深的缘分,因为在学校里,我不仅是一名少先队员,还是一名护旗手。每当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捧着那面五星红旗,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为我是一名护旗手感到自豪,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理想是美好的,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为自己的理想做充分的准备。

人生就像一个花园,理想便是一粒粒种子。当你漫步在这个花园里,并亲手埋下一粒理想的种子,这粒种子便会在你的内心发芽、长大,如果你一直坚持照顾她,我深信,她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开花、结果。

我曾经有过很多理想,比如:成绩好、被评上校三好……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理想应该是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发达、更强大、更繁荣富强,应该是为祖国争光、振兴中华。”

她说得好,做得更好。

推荐第10篇:西部计划思想汇报孙希栋

西

新疆第四师党委党校志愿者:孙希栋

西部计划思想汇报

2012年8月,大学毕业后的我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

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也为了

实现我人生价值和青春梦想,带着“团结、友爱、互助、进

步”的志愿精神踏上了西去的征途。经国家组织统一安排调

整,最后我被调到第四师党委党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

务工作。半年以来,在项目办各级领导及校团委办公室同事

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四师党校认真踏实的工作,以志愿服

务为宗旨,以干好工作为根本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

使自己成长了许多,身心得到了锻炼。那一天,我们一路向

西,大多出于内心的理想,虽不甚崇高,却也落得坦然。一

路走来,内心的心酸不足为外人所道,不是真正体验过是很

难理解的。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当现实并不如理想灿烂,不

自觉地就会比较放弃了的与选择了的孰轻孰重,然后就陷入

了徘徊不前的窘境。我不得不为坚定的走下去的人深感敬

畏,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山峰就是自己:

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身上的责任,我们是在完成自己,别

无他求。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支援西部,我是多余的,总是找

不到合适的语句来形容自己,或者合适的岗位,但是现在我

明白了,我现在在这边整理的每一个档案、打印的每一份材

料、签的每一个字、写过的每一份材料、做的每一道题都是

有意义的,我现在可以坚定地说:“选择西部计划是我的一

种信仰,用一年或者很多年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一辈子都难

忘的事情,我觉得值。”至今,“我都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因为这个选择,我的青春更添壮丽”。现就我在这段时间里

我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政治觉悟。

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

针,以全心全意志愿服务为根本宗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的工作,努力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我们的先进性。我经常阅

读报纸、浏览网站,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情民情,不断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并将学习领悟到的东西运

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为以后工作服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工作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通过不断的接触和学习,我对教师这一项工作有了新的

认识,对教育工作者工作逐步了解,并深知基层在整个教育

部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战斗保垒作用。教师是一个作风严

谨、工作踏实、要求严格的行业,从形象、语言、文字等各

方面都体现着,不能有一点马虎。初来乍到,工作中不免会

有些困难,但是我尽力去克服。有不会的问题就虚心的向同

事请教,不懂就问,不会就钻。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广泛各

种渠道,我对关于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课

堂教育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单位其他同事相比,

我的工作也许很重,主要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例如上课、

带班主任、整理材料等工作,细节决定成败,但我还是尽力

的把这些工作做到最好,因为这很有意义,也很重要,把每

一件小事做好了,就做成了一件大事。

三、深化理论学习,提高驾驭知识能力。

在工作之余,我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加强自身的学习,

为自己充电。为了更好的去工作,我经常会看一些有关教师,

公务员方面的知识,我也不断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和学习,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换位、全

方位、多层次思考,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对各项工作

的细化、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

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为自己报考公务员奠定基础。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生活中,我一贯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

比吃喝穿戴,不参加高档娱乐活动,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

习惯。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做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

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努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投

身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学习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及人情风俗

等,与科室领导、同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主动积极的配合

各科室及同事之间的工作,还积极参加师团委组织的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强化服务意识,从本质上践行一名志愿者的

誓言。

正像木桶效应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

由它最高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它最低的那块木板来决

定的。因此,我经常开展自我批评,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之处:一是说话太快,有时候说话没有条理性,关键还是普

通话的问题,要狠抓落实;二是积极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加

强,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不够果断,

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需进一步

努力。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认识和加强专业知识的

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

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半年以来,我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工作

人员的转变,认真履行了志愿服务义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工作思路不够

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在这半年来我学到

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一志愿

精神来鞭策自己,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

的义务和贡献。

一年的志愿服务就要到期了,我又续签了一年,续签的

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我真的

爱上了这项工作,爱上了这里的人们,爱上了伊犁,爱上了

这个被世人称为“塞外江南”的好地方。我仍然铭记着那句

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用生命中的

七十分之一,营造一个人生的奇迹。”而我要用两年或者更

多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新疆第四师党委党校志愿者:孙希栋

2013 年 3 月 22 日

第11篇:西部计划思想汇报孙希栋

西 部 计 划 思 想 汇 报

新疆第四师党委党校志愿者:孙希栋

西部计划思想汇报

2012年8月,大学毕业后的我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也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和青春梦想,带着“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踏上了西去的征途。经国家组织统一安排调整,最后我被调到第四师党委党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半年以来,在项目办各级领导及校团委办公室同事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四师党校认真踏实的工作,以志愿服务为宗旨,以干好工作为根本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使自己成长了许多,身心得到了锻炼。那一天,我们一路向西,大多出于内心的理想,虽不甚崇高,却也落得坦然。一路走来,内心的心酸不足为外人所道,不是真正体验过是很难理解的。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当现实并不如理想灿烂,不自觉地就会比较放弃了的与选择了的孰轻孰重,然后就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窘境。我不得不为坚定的走下去的人深感敬畏,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山峰就是自己: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身上的责任,我们是在完成自己,别无他求。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支援西部,我是多余的,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形容自己,或者合适的岗位,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我现在在这边整理的每一个档案、打印的每一份材料、签的每一个字、写过的每一份材料、做的每一道题都是有意义的,我现在可以坚定地说:“选择西部计划是我的一种信仰,用一年或者很多年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一辈子都难忘的事情,我觉得值。”至今,“我都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我的青春更添壮丽”。现就我在这段时间里我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政治觉悟。

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针,以全心全意志愿服务为根本宗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我们的先进性。我经常阅读报纸、浏览网站,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情民情,不断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并将学习领悟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工作服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工作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通过不断的接触和学习,我对教师这一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者工作逐步了解,并深知基层在整个教育部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战斗保垒作用。教师是一个作风严谨、工作踏实、要求严格的行业,从形象、语言、文字等各方面都体现着,不能有一点马虎。初来乍到,工作中不免会有些困难,但是我尽力去克服。有不会的问题就虚心的向同事请教,不懂就问,不会就钻。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广泛各种渠道,我对关于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课堂教育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单位其他同事相比,我的工作也许很重,主要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例如上课、带班主任、整理材料等工作,细节决定成败,但我还是尽力的把这些工作做到最好,因为这很有意义,也很重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就做成了一件大事。

三、深化理论学习,提高驾驭知识能力。

在工作之余,我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为自己充电。为了更好的去工作,我经常会看一些有关教师,公务员方面的知识,我也不断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和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换位、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对各项工作的细化、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为自己报考公务员奠定基础。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生活中,我一贯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比吃喝穿戴,不参加高档娱乐活动,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做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努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投身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学习了解当地生活习惯及人情风俗等,与科室领导、同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主动积极的配合各科室及同事之间的工作,还积极参加师团委组织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强化服务意识,从本质上践行一名志愿者的誓言。

正像木桶效应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由它最高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它最低的那块木板来决定的。因此,我经常开展自我批评,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一是说话太快,有时候说话没有条理性,关键还是普通话的问题,要狠抓落实;二是积极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工作不够果断,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认识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半年以来,我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老师工作人员的转变,认真履行了志愿服务义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在这半年来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以这一志愿精神来鞭策自己,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一年的志愿服务就要到期了,我又续签了一年,续签的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我真的爱上了这项工作,爱上了这里的人们,爱上了伊犁,爱上了这个被世人称为“塞外江南”的好地方。我仍然铭记着那句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用生命中的七十分之一,营造一个人生的奇迹。”而我要用两年或者更多年的志愿服务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新疆第四师党委党校志愿者:孙希栋

2013 年 3 月 22 日

第12篇:农四师党校孙希栋

“迎中秋、庆国庆”—— “双节”我并不孤单 两个多月的“西行记”,说长也长,说短也很短,这两个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以及我的朋友们,大学班长说我憔悴了,还有同学说我变老了,不,应该具体说我自己更加成熟了。

9月28日,这一天我记得格外的清楚,今天晚上学校领导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特岗教师提前“迎中秋、庆国庆”,在学校的民族餐厅举行,让我们提前感受到家的温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过节呢?当然,还有一些娱乐的节目,演员都是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一次一次的重复,一次一次的讲,“1+1的笑话”,从大一,讲到现在,我都佩服我自己啦。

中秋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很荣幸能够被应邀参加师部机关的活动——农四师“迎中秋、庆国庆“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并且得到师部政委以及团委书记的亲切慰问,这充分显示了,领导对我们志愿者的关怀以及期望,人,就应该知道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个“双节”,我并不孤单,因为有你们在,有家的温暖,我会用行动证明给你们看的,我行,我可以!!!

第13篇:杨家栋交通感想

文明交通,相伴你我

交通安全,这个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可分离,2016年8月17号上午10点 ,为了了解当下社会民众对交通的看法,提出改善与治理交通的建议响应党的号召,我们在紫荆山公园进行了系列访谈活动。

采访当中,有些人虽然不肯接受采访,但我们在遗憾的同时也只能表达惋惜,哎,是一群胆小自甘卑微的市民阶级。然而我们却得到了大部分的人和支持,接受采访的一位年轻女士称:“中国的人民,主要是鉴于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摧残文化人基本上都已经殉国,大多数存亡的都是那些没文化的农民的后裔,他们由于本性和后期的行为堕落而不注重个人仪表和法制法规。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程度是否要提高呢?我个人对随大流闯红灯的人群表示了一种精神上的辱骂,这种行为是由个人引起的,猝尔组团,由于个人的无规行为坏了大家的出行安全,堪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个人是拥有一辆私家车,我是不开远光灯的因为在夜间开远光灯会影响对面的驾驶司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的各种措施,我认为还不够不但要加大执法力度,还要增级啊惩罚的效果,罚要罚重。这才能警醒一部分的世人”对于这位年轻女士的回答,我并不感到震惊,是啊,中国人在这一百年的建设当中,确实对教育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很低,直到后来提出科教兴国,才加大对教育的普及。对于交通问题的看法谈得非常有道理,对于原因的剖析倒也分析得井井有条,我们应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要首当其冲。

文明,是夜空里的一颗星,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文明,也是沙漠中的一捧水,拯救着人精神的生命;文明,更是人生中的一把尺,丈量着人品质的高度。而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

而令一位老大爷却我们的党派进行了恶意性的侮辱:“中国人就是素质低,啥都不是,咱就是比不上欧美那些国家,要我说把全部的泛发着杀个精光,共产党就是个垃圾政党,建国多少年了,医疗制度,现在买套房子还带拿出毕生积蓄,交通,哼,我儿子开车在路上因为交警指挥不当死啦。”说罢他就离开了我们的采访现场,我想这次恶意性的辱骂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检讨,更是对我们的一次机遇,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这说明我党对基层关心不够,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误区。人民最想要的是好日子,但不是城市硬件的建设,和功能性和外观的有没,需要的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次批评教育对我们来说日是机遇又是挑战,他知道了我们十四五规划应该主抓民生,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断改革医疗体系越来越不尽人意更是对我们的改革方向与方式的一次挑战,究竟下一次改革能否让人民不再抱怨让医疗体系完善?我想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交通方面,我们确实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大,有些人闯红灯家境居然不管,真愧对了他帽子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所以我们对交通的改革更要深入化,切实化。

采访结束后我们决定观察一下马路街头的交通安全情况

在长期的观察中中,我发现,仍有相当部分机动车驾驶员不习惯礼让。有的行驶时随意变换车道,抢道飞驰。而一些行人同样缺乏文明交通的意识,我行我素,不走人行道,甚至会突然冲出横穿马路,以致险象环生。尤其是下班高峰期时,过马路的市民多,车流也急剧增大,个别行人随意横跨马路,致使来往车辆不得不紧急减速让行,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对此我们新闻报道也开辟专栏,作了大量的报道,对道路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营造文明出行氛围。

我认为在文明面前,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而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建设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他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对我是个警醒;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人的文明交通意识越来越强,感觉很自豪。通过全市各单位的长期努力,以及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我们市区城道路交通文明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看着人来车往,川流不息。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尽收眼底,让我更丰富、全面地感受到了何谓“文明行为”。

在一个路口的观察中,当我看到一名年轻男子在要过马路的时候看见了绿灯闪烁马上要变红灯了,于是他那急匆匆的步伐停了下来,为后面要过马路的人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大家打算快步穿过马路的劲头都消减了下来。这样的行为虽说没有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但谁说不是一种文明行为呢?!

对此,我代表各级人民想我们的领导辛苦的工作表示敬意,我想交通改革还要改革到人心去!

第14篇:孙家岔(定稿)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榆中县韦营乡孙家岔小学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

韦营乡孙家岔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正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定期召开专门的心理健康会议,在学科教学、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争取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使教师愉快地进行工作。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环境健康素质得以正常进行,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心理环境。我校从校容校貌的建设入手,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一进校园,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三、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活动课教学

我们在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上好每一节课。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通过活动、事例向学生进行心理渗透教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热爱班集体,加强学生的凝聚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教育,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发挥积极作用。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 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科学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我校积极开展与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六、需要改进的问题:

1.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面还要加强。努力实现课题对教研工作的引领作用。

2.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3.提高心理健康课教师业务水平,使他们乐于心理健康课的教学。

七、工作设想:

1.加强师资建设。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增进生生、师生间的沟通。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为先导,心理健康教育将愈发显示出强大优势,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充满阳光,学生一定会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第15篇:孙家荣读后感

读《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感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大作家毕飞宇对“*”时期童年、少年岁月的回忆,这是写给我们的一本书。翻开这本书,如同翻看一张张珍贵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经泛黄,或者折了角,但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这本书里讲了毕飞宇大自然中的童年,我被这本书迷住了,深深地迷住了。他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他在其中获得了快乐,学会了观察。大自然给毕飞宇和那群孩子们提供了玩耍的乐园。他们定期举办“桑树会议”来为他们的童年点缀色彩。哦,他在桑树上玩耍的多么开心,多么快乐呀!毕飞宇的童年充满了情趣:他蹲在地上看蚕宝宝吃桑叶,掏花翎鸟的窝,观察刚出生的小猪仔,追赶红蜻蜓。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毕飞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己儿时的生活,讲述着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有趣往事。比如游泳,没有哪个孩子是真正学过的,但是人泡在水里,居然划着划着就会了;比如坐在桑树枝上,用红领巾裹住脑袋吃桑葚;比如看母猪喂崽,感受猪妈妈喜气洋洋的热闹怀抱;比如深秋时节去水边采集蒲苇棒,在冬天的暴风来临之后,打一场男孩子之间“雪雨腥风”的战争。毕飞宇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调,因为没有玩具,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玩具;贫瘠,并不意味着卑微,尽管生活贫瘠,但每一天都可以过得充实饱满、兴高采烈。

我认为“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回想过去的时光,回想自己那幸福,快乐又充实的童年,心中百感交集,是甜还是酸?我自己说不清楚。父母出去打工,奶奶陪伴着我度过我的童年,我整日呆待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界中的一切为友,虽说快乐,但也有想念父母的时候。

童年啊,你似一台钢琴,能演奏出来一曲曲动人的歌儿,让人沉醉于其中,不舍得离开。

童年啊,你似一把吉他,能弹奏出人生最美的乐章,让人处于仙境,流连忘返。

童年啊,你似一朵芬芳的花儿,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让人爱不释手,悠悠忘返。

让我们追忆童年的情趣吧,它们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又非常清晰;让我们追寻童年的记忆吧,那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忆!

第16篇:孙佳月事迹

在家好孩子,在校好学生

——五(1)班孙佳月主要事迹材料

孙佳月,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她在仙女湖中学五年级一班担任了学习委员。老师们都喜欢她,同学都说她聪明,其实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她身上体现着蓬勃向上、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课上总是全神贯注,积极发言,课后不放过任何难题,在学习路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正是凭着这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使她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获得最佳成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她每天徜徉在书的海洋,安徒生童话、经典成语故事、名人故事„„都爱不释手,同学们都称她“小书迷”。她也因此被评为班级的“阅读之星”。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唐诗宋词,从书籍和古典诗文中她吸收了丰富的知识,吸取了奋进的力量,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由于她广泛阅读,勤于练笔,她的作文很棒,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

为了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她坚持参加学校的笛子兴趣班,经常在班队活动中表演,今年又被选拔到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舞蹈班。她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小演员,还是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每次中队会的主持都能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她以自己的行动践行“文明”二字。学校开展“与不文明的行为告别”的活动中她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她勇于上前指正。她带领同学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弯腰行动”,为校园增添了一份洁净。她爱校如家,班里缺少抹布,手套等物品,她都及时从家里找来,放在班里用。“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是她的口头禅。看到长辈,她总会微笑着打招呼。

在她的身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感动!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她一直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她都能认真、积极有条不紊的完成。身为学习委员,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主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经常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病了,她就热心的陪同去医疗室看病;拾到东西主动交给值周生;当学校组织捐款献爱心时她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都拿出来无私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在每次出门的客车上,看到老爷爷、奶奶和抱着孩子的阿姨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每当同学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她都乐做开心果,使同学豁然开朗,再现笑颜。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深知父母工作辛苦,家里孩子多,赚钱不容易,因此从不乱花一分钱。平日在家里,写完作业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拖地样样都会做。特别是家里有三个孩子,身为老大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所以,她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在爸妈面前是一个好女儿,在弟妹面前是一个称职的大姐。

她毕竟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她的人生之路只是刚刚起步,她的事迹虽平平凡凡,简简单单,但她今后会更加努力为班级增光,为集体添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学校、老师对她的培育之情。

第17篇:孙奇事迹读后感

孙奇事迹读后感

孙奇是呼和浩特火车站售票员,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认真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被旅客亲切地称为“活雷锋”。她苦练岗位技能,以日售车票2430张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单日售票纪录,并创造了5年来发售117万多张火车票无差错的优异成绩。她不断为社会传递“铁路正能量”,无愧于“德才兼备”四个字,是全路职工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无论是一线还是后勤,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都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立足岗位为铁路这部大联动机多做贡献。

学习孙奇,就要学习她勤学善思、岗位成才的进取意识。孙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售票岗位工作期间,她售票百万张,加班千余小时,总结提炼出“七字售票作业法”、“十二句服务规范用语”,被全局推广,打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孙奇党员售票示范窗口”。我们要像孙奇那样,立足岗位、刻苦钻研,不怕吃苦、积极进取,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积极适应铁路变革时代对自身素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就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重点是新闻宣传知识、工务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所悟、所得,以自己的努力实践,为社会传递更多“铁路正能量”。

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孙奇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铁道部号召“向孙奇同志学习”,就是倡导全路干部职工学习她积极进取刻苦业务的精神,学习她身患癌症依然心系铁路的情怀。让我们以孙奇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苦练技能,服务人民、奋发有为,谱写高铁时代新篇章,展示铁路美好新形象,为社会传递更多“铁路正能量”。

赵亮

2012.9.29

第18篇:孙茂辉事迹

“好是更好的敌人,我要勇争第一”

孙茂珲入伍前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有吃过什么苦。入伍后,父母在给他写的第一封家书中写道:“儿子,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当一个出色的兵!”他始终牢记在心。在新兵连组织的第一次体能摸底时,他在分队排名垫底,不甘落后的他暗下决心,心里憋着一股劲,“挑战自我、只争第一”成了他的座右铭。平时训练中,身高体重与其他战友相比并不占优势的他,自我加压、刻苦训练,加班加量、精益求精。通过艰苦努力,在新训结束前的综合考核中,他取得了体能项目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好是更好的敌人,我要勇争第一”,在新训队奖励的笔记本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下队后,凭着“要当一个好兵”的信念,他以近乎苛刻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在装备器材熟悉上,他细致入微做保养,虚心求教学使用,挑灯夜战摸参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对中队70余种常规器材、100余种特勤器材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综合应用、维护保养等熟记于心、应用于行,很快成为了装备管理的行家里手;

在业务技能训练上,他刻苦训练争第一,作风顽强锻意志,精益求精练绝活,轻伤不下火线,很快成为了灭火救援的业务骨干;在本职业务上,作为通讯员,他深入辖区熟悉单位情况,对辖区内每一条道路、小巷,每一家单位、场所,每一处水源、码头都记录在案,铭记在心,“苏虹路:友达光电、三星电子、日东电工、天弘公司……水源情况、疏散通道、重点部位:……”,在他的5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辖区单位的所有情况。

担任班长后,他给自己定下了更高、更严、更快、更强的目标,带领全班人员严格训练造就过硬业务素质,严格管理锤炼顽强战斗作风,冲锋在前锻造铮铮铁骨。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总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11年9月27日20时30分许,苏州市吴中区联升科技厂二甲苯罐区发生储罐泄漏火灾,火势异常凶猛,形成约300平方米的地面流淌火。在完成供水任务后,孙茂珲冒着二甲苯中毒的危险,主动请缨,冲在一线,架设9米拉梯登上随时有坍塌危险的顶棚,连续强攻灭火6个多小时,以精湛的技能、顽强的作风、坚韧的意志,为成功扑救火灾作出了突出贡献。入伍以来,孙茂珲先后参加灭火战斗500余次,参加抢险救援4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30余人次,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1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队衰吾耻,队兴我荣”

2011年初,刚刚当兵两年多的孙茂珲因综合素质过硬、组织指挥能力突出被中队选任为战斗四班班长,这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消防部队“十佳基层单位”、业务骨干众多的特勤三中队来说,可算是“破天荒”的事情。父母在写给他的第五封信中鼓励他: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阔,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孙茂珲始终铭记于心,被任命的当天,就在班级学习室的荣誉栏上写下了“队衰吾耻,队兴我荣”的班级格言,不断激励着自己和本班战友。

工作中,他把集体的事情视为头等大事,把集体的荣誉视为第一生命。从一名普通战士走到一名班长,他深知作为被管理者的心理,同时也知道一个中队能否真正发挥出战斗力,关键在于每一名士兵。作为一名士官班长,是兵头将尾,自己作用发挥得如何,会直接影响一个中队的成绩。

管理上,他以“大哥哥”的身份了解战士,爱护战士,关心战士,做到餐桌上看饭量、走路中看形态、言谈中观表情,细致入微地关心体贴班里的每一名战友。一次他发现班里新同志想家了,就主动贴上去了解情况,当得知其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闹矛盾的情况后,他立即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苦口婆心地通了近3个小时的电话,赢得了家人的支持,解开了新同志思想疙瘩。事后,孙茂珲又及时向中队领导汇报,发动中队为这名新同志捐款捐物,他一人就将一个月的津贴捐了出来。

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孙茂珲注重工作方法,将经常性思想工作“三互”工作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他把班里同志划分为三个互助小组,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一直是中队里各项建设的先进班。

在工作训练之余,他充分发挥自己文艺专长,按照“一兵一爱好”的要求,在中队成立了短笛、泥人两个兴趣小组,多次在支队、总队组织的活动中进行展示,展现了新时代消防官兵热爱生活、快乐工作的精神风貌。中队驻地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工业园区,外资企业多,中队装备器材进口的多,孙茂珲虽然只有中专文化,但他不怕困难,自费购买外文字典,刻苦学习外语,掌握基本英语口语对话,翻译编写进口器材操作说明。他还多次代表中队参加支队、大队组织的岗位练兵竞赛,并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中队争得了荣誉。

2011年10月份,支队组织基层政工知识比武竞赛,大队选中了平时理论功底不错的孙茂珲作为战士代表参赛,在接到这项任务后,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坚决不给集体丢脸,要做就做最好的!”就这样,他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复习,最终在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

“一个人活着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这是他写在日记本上学习“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事迹的感言之一。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执勤训练中,孙茂珲将过硬技能、娴熟业务作为服务人民的看家本领;在灭火救援中,他将快速反应、科学施救作为竭诚服务的最高追求;在拥政爱民中,他将关爱群众、扶危济困作为实际行动。

入伍三年来,他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各项爱民实践活动,在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一行动中,他曾经连续一天一夜带领本班战士清扫马路、冲洗路面、清除垃圾,奋战在创建活动第一线。在扶危济困爱民实践中,他用满腔热情服务驻地群众,先后捐款近1万元,并长期资助驻地1名贫困学生、1户孤寡老人,在他长期坚持上门服务的娄葑敬老院,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兵儿子”、“小棉袄”。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他无偿献血近3000毫升,先后3次为白血病儿童捐献血小板。2010年2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在出警归队途中,孙茂珲听到广播中驻地某医院抢救车祸病人急需血液的消息,他不顾劳累,归队后立即向领导请假,赶赴医院一次献血500毫升。

在日常工作中,他主动带领全班同志走社区、进学校、入企业宣传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在战友们的眼里,他就是身边的“活雷锋”,中队多次收到关于他的感谢信。

2010年8月13日凌晨,孙茂珲在一次灭火疏散行动中,捡到了一个内有数万元现金的包裹,他毫不犹豫地交给了现场警察,并协助及时找到了失主。由于他的突出表现,中队把孙茂珲选为“爱民标兵”,他所在的班级被确定为“爱民示范班”。他的爱民事迹,多次被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驻地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民助民、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第19篇:孙琦事迹心得体会

孙琦事迹心得体会

孙琦同志的事迹在广大铁路职工中肯定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许多多铁路职工也像孙奇同志一样,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的职业精神,也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问问孙奇同志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也只会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干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孙琦同志,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在践行“服务旅客创先争优”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新时期,要充分认识开展向孙琦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铁路干部职工做好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方便旅客、服务旅客做为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旅客之所想、解旅客之所需,主动扶老携幼,主动解决旅客困难,主动介绍旅客须知,主动征求旅客意见,使旅客切身感觉到家的温暖。用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来化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旅客走得舒心、走得放心。

我们要做带头遵章守纪争做安全生产标兵、带头执行标准争做优质服务的标兵、带动勇挑重担争做岗位奉献的标兵、带头联劳协作争做团结互助的标兵。

学习“孙琦”同志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哪一个行业,无论从事什么工种,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争作爱岗敬业的优秀职工,立足岗位,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20篇:孙奇事迹观后感

孙奇先进事迹观后感

铁路售票员,在外人看来是个风不吹、日不晒的风光职业,其实是枯燥而平凡的岗位。每天面对在同样的窗口、同样的车次、同样的人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能理解他们风光的背后,谁能记住他们的容颜?而在呼和浩特火车站的售票大厅的十三号窗口,就有这样一位售票员。她的笑容留在每一位旅客的心间,她的名字在表扬簿上被无数次的提起,她的精神事例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售票员,她就是孙琦。

刻苦锻炼基本功

卖一张票简单,但是要快速准确的卖出每一张票那可就难了。刚进入售票岗位的我,就为自己的速度和记不住车次而发愁。旅客在窗外排起了长龙,好多双眼睛都盯着我,可我还在慢慢的查着车次。就算旅客不说什么,但是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尴尬的脸红。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是长久,虽然没有刻意背过时刻表,但是车次也越发熟练,不再是手忙脚乱了,自己也得意了起来。

可孙奇虽然第一天售票只卖了621张还赔了230元钱,被扣罚考核40元。但是她从从那天起暗下决心勤练基本功,每天早早起床背诵旅客列车的停车站代码。就凭着这份勤奋用功劲儿,一月未到,孙奇就记住了56趟过往旅客列车1120个车站代码。孙奇还把《管规》、《客规》、《运价里程表》等客运岗位的专业书籍随身携带,一有空就阅读钻研,很快就攻克了业务上的难题。再想想自己:上岗已经一月有余,有时还记不住车次,顿觉汗颜羞愧。但这也让我自己树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

工作实践找方法

经过近期的努力,这速度是上来了,不用再一次一次的查车次了,但是快中就是容易出错,最怕的就是卖错日期。有了一两次的失误,卖票时自己都开始胆颤心惊、如履薄冰。不说卖错票旅客如何的理论责怪,我自己都懊恼不已。想到孙奇同样在售票岗位上,一天可以卖出上千张票都不出错,让人不得不佩服。

原来她在工作中,不仅有苦练的基本功,还有善于总结发现方法的心。孙奇总结出了“真、细、巧、省、高、准、情”七字售票作业法。面对每一位旅客,每一张票,她都会在心中把七个字默默的过一遍,减少了出错率,加快了速度,高效快速的卖出每一张票。将工作中好的方法变成了习惯,好的习惯成为了规范,确保了每一张票的准确与速度,加以微笑的递给每一位旅客。

温情服务每一天

孙奇总结出的不仅仅有七字售票作业法,还有12句售票服务规范用语。同样的礼貌用语同样的微笑,她总是这样面对每一位旅客,将温情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间。2010年的春运,有位旅客在孙奇的窗口排队买票,就在付钱时发现自己的钱包没有了。这春节期间一票难求,谁都赶着回家,在人群中推挤不知是哪个偷走了他的钱包,这一时把他急得慌乱跺脚。就在这时孙奇微笑安慰着,把票递给这位旅客。原来是孙奇自己垫钱为其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这位旅客感动的连声道谢。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在她的每一面锦旗和感谢信后面都有着这样充满温情的故事。

突破自我上台阶

最让我羞愧的是,从初中到高中再至大学,学了多年英语,可都只是死读书,写得了、看得懂却说不出,一遇到外国旅客我就只能支支吾吾,或者是请旁边会英语的旅客代为翻译。为了这事我早早就暗下决心要学好英语,但是却每次都坚持不下去。而孙奇却自己报英语班,为了方便与旅客服务。不仅如此还听蒙语课、进哑语学校,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成为了我们年轻人的榜样。这更是督促了我加强语言上的学习。

克服病痛新突破

售票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天天做在窗口旁,但是却十分辛苦。孙奇在从事售票工作的第三年,便患有角膜炎,看久了电脑就会流泪,后来甚至在户外,阳光稍微强烈些都会逼得她睁不开眼睛。本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会要求调离岗位,但没想到这反而成为她又一次超越的契机。为了可以继续做好售票工作,她苦练盲打,按下每一个键,制出每一张票完全都是凭借自己的记忆与手感,这次困难没有让她畏惧怯步,反而使得她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并以日售车票2475张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全局单日售票记录。

2010年孙奇被查出患有卵巢癌晚期,在治疗过程中她还经常提出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她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这些新一届的售票员以她为榜样。

同样的岗位,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事业,这是为什么呢?差异就在用心去为旅客服务。真心想旅客所想,你就能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实践好;细心为旅客所做,你就能把“旅客当亲人”服务好,这是我们售票工作的责任。我们要发扬孙奇精神,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提高售票技能,改进工作让旅客满意,

孙家栋事迹
《孙家栋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