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群众观念淡薄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7 08:32:08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篇1: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摘要】近几年,媒体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从一定程度说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泊。其根源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社会风气与潮流引导着社会成员追求个人享受,抛弃社会责任,依附关系人情,漠视法律制度,使得大学教育也随社会导向而看重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培养。社会价值的偏颇和学校教育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忽视。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深层根源。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观念 原因和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包括他们的犯罪行为。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让国人第一次认真审视大学生犯罪的问题。近些年,“70码”、“我爸是李刚”、以及“药家鑫案”都是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无一不显示出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泊的严重性。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犯罪的属性,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般大学生犯罪现状有以下几个因素:

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步加剧导致犯罪。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基本成熟、定型,但在心理上发展却很不稳定。马加爵因贫困的家庭背景和封闭的性格常招致同学的嘲笑,长期压抑的自卑心理最终爆发,使他丧失理智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同学。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意识和从众心理的矛盾,自卑等诸多矛盾和冲突时,大学生往往比社会上的同龄人更脆弱、更冲动,其情感与情绪的不稳定性便暴露出来,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效引导,就可能演变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2.社会价值观念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犯罪。

“70码”事件中,肇事大学生完全不在乎撞人,声称可以用钱解决问题。金钱至上的观念埋没了对生命的敬畏,人类的善良在金钱利益面前正在贬值。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物质占有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削弱了传统道德对行为的控制力。“官本位”的社会风气导致部分“官二代”拥有特权思想,认为依仗父母的权势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即便触犯法律也能避免承担责任。

3.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了孩子的畸形成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泊,犯罪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在应试教育制度的驱动下,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分数教育,而忽视了对子女人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物质奖励或简单的打骂。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子女产生敏感、惧怕、偏执等不良性格,一旦心理失衡,就容易在冲动之下导致犯罪。“药家鑫案”正是家庭教育失误下的悲剧。药家鑫在众人眼中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弹得一手好钢琴。肇事后向伤者连捅八刀,是因为看见伤者记车牌。生命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原点。泰戈尔说过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把生命教育视为原点可谓正本清源。教育之“育”正是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全面发展起着不容替代的作用。 4.学校教育的缺陷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各类学校依旧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育的全部与“真谛”,仍然是过分倚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育却是缺失的,也包括对敬畏生命教育的缺失等。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形成与法律思想相适应的价值观,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动机。

二、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对策

预防犯罪,增强法制观念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学生犯罪案件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要想减少和预防犯罪,就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形成人人知法守法的法制环境,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取得根本性效果。

1.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有了积极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以使人积极向上,从而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避免因为心理空虚而产生犯罪的倾向。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就能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就业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对于家庭贫困、就业困境所产生的心理困惑要勇于面对,不能消极逃避,同时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始终以乐观、自信、坚强的态度对待生活。大学生还应学会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要转变观念,注重子女人格塑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父母要建立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成人与成才双管齐下的培养目标,把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善于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尊重子女的意愿,不将子女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发挥助推力作用而不是牵引力作用。

3.学校教育要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法律素质、思想品德将直接关系着法制的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待优化,社会不良风气必须遏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要进一步落实,以此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条件,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制度不完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只有社会全体成员都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共同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才能避免大学生受到污染,才能让校园处在一种和谐的法制环境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才。

总之,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及频频犯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已经引起社会高度的警觉。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信仰、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多元化的社会毕竟带来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一个事实摆在公众面前,学历与素质并不成正比,并不是学历越高素质就越高,犯法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本文结合我国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几起恶性违法案件,围绕大学生犯法的独特的地方和趋向,大学生犯法的动机和诱因,试图分析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愿与同仁商榷。篇2:个人查摆问题整改措施

个人查摆问题整改措施 (2014年8月25日)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我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交心谈心等工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对照检查了遵守政治纪律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深入查找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形成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和“四风”问题台账。为扎实开展好下一阶段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结合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本整改措施。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12字总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整改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的精神要求,把以解决“四风”问题为核心任务,把立行立改作为狠刹“四风”的重要手段,把逐项整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把建章立制作为祛除病根的治本之策,更加牢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世界观。全面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转化运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规定,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针对查摆剖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分类,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建立制度着手,整改落实,力争抓一项成一项。

2、坚持从严从实,开门整改。坚持“严”字当头,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确保各个环节、各项任务不走过场。坚持开门整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严格按照整改的内容、目标、时限、责任和进度落实到位。

一、整改任务和措施

(一) 立行立改事项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务实的问题 整改措施:(1)强化学习观念。最重要的是强化理论观念。要通过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南。(2)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扎实学习。摒弃学习走过程、应付的态度,吸取理论知识的精髓,为完成党赋予的各项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3)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取基层民政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学习方法。把民政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愿望作为工作目标,努力掌握决策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自己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确保顺利完成上级交付分各项工作任务。

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精神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整改措施:(1)强化务实观念,坚持从我做起,从当前工作抓起,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转变对一些事情不敢抓、不敢管、不愿管的思想,杜绝“绕着问题走,避开矛盾走”的想法,要用敢于担当、积极负责的态度来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2)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讲究方法、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把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3、缺乏工作主动性,工作存有惰性的问题 整改措施:(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每周至少一次带着问题下乡,到农户中倾听群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真正掌握了解并认真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2)认真研究自己分管的本职工作,严格规划每项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分阶段性实施,坚决杜绝走一步、说一步糊里糊涂干工作现象.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二)近中期整改事项

1、关心群众疾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整改措施:1)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时刻用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克服自我满足的思想意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检查多下乡到村走访和帮助群众,对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局面。(3)要多与农民群众沟通,多征求广大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尽最大能力去解决,增强服务意识,彻底改掉官僚作风和不良习气。 整改时限:2014年9月30日前

2、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一抓到底的问题 整改时限:2014年9月30日前

3、存在讲成绩,看亮点多,而查找问题差距不够篇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及改进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及改进措施 作者:王红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法律教育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职校生自身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形成了目前我国职校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缺陷。近年来,在职业学校中违法事件在数量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在性质上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但是由于职校生本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而未被重视。比如,在考试中,趁同学不在而偷换同学的试卷,改成自己的名字,一点也没有羞耻感;一学生连续两次偷老师的电脑,拿到市场去卖,还大摇大摆的照常上学没有丝毫畏惧感;同学之间三两句话不投机就大打出手,甚至还因此拉帮结派的打群架;夜不归宿,去网吧、酒吧;上海多名学校女学生集体援交事件等等。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律意识;教育

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面对如此多的校园违法事件,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毕竟“亡羊补牢”还未为晚也。导致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学生个人的原因。

1、个人因素

高校扩招引发高考热和普高热,让学生和家长觉得上职业中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意味着低人一等。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另外,由于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会去主动专注法律,也总认为违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法律就在大家的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活动,一般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上自身对法律的关注也普遍较少。

3、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对法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这全校师生的态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和提高。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的认识误区,在日常教学和后勤等工作中,忽视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现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出现一个问题就处理一个问题,没能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冲击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金钱成为不少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学生拜金主义思想膨胀,炫富思想严重。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使学生滋生一些错误思想,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二、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分析,如何加强职校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2、学校教育

(1)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 (2)如何帮助学生学法。

在学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1)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传授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办事。教师应适应新形势,联系实际,努力探讨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法律讲座

每学期学校请法律专家到学校做一次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3)开展法律主题班会

每个月开展一次以法律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课上可以利用举案说法、案例分析,写学习日记等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的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年龄和身份的事。

3、社会教育

(1)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

目前社会中存在一些虚荣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导致未成年人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一些同学养成了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不平等的痛苦》一书中提到,炫富行为来自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这是一种身份焦虑,把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通过提高自身,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希望能获得更多身份上的优越感。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媒体应该多提倡个人的正当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建议社会上的人不应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还应该重视精神世界,不应只想着自己的所得所失,还应更多的想着奉献社会。

(2)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

“青少年是青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教育,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应更多的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蓝领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不断的提高职校生的法律意识,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简介:王红,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推荐第2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探究。

浅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乏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却全然不知的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这是个很特殊的情况。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对法律缺乏认识,认为不偷不抢就不会犯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的时间内要学生吸取知识,并为自身所用这是很不现实的。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认识有偏差。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

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造成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学生损人利已,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对法律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了肆意伤害狗熊却不以为是触发法律的行为。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行为认识出现偏差作出违法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

候采取了过激的方式报复,如马加爵一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对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校除了理论上的依法治校,更应注重“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等法律宣传。让学生置身环境中,了解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二)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推荐第3篇:树立群众观念 做好群众工作

树立群众观念 做好群众工作

学习体会

在2013年6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此,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女子监区于7月23日在党员内部开展了“走群众路线”的教育学习活动。

一、什么是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92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有些党员面对复杂局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二、为何坚持群众路线?

(一)、坚持群众路线在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我国也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而人民群众则是食物的供给者,衣食父母人民群众当之无愧。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看看我们今天赖以生产生活的基础,大到纵横南北的交通干线、小到吃水灌溉的山塘水坝,无不是群众勒紧腰带、肩挑手提扛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坚持群众路线在于民生利益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也是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倡导的基本信条。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我们的最高利益。这几年,尽管随着财力的增长、政策的反哺,民生状况大幅改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轻视民生问题;尽管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增多,其中也不尽合理,但我们绝不能因此无视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以群众的感知体谅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履行党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三)、坚持群众路线在于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供给者,是一切工作的主体,这是我们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群众工作路线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毛泽东曾说过,日常工作应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宣传推进,这样循环往复。为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充分调动群众力量。

三、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一)、坚持群众路线,应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毛泽东同志1934年在江西瑞金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90多年来,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没有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没有变。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凸现的关键时期,更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更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为此,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到基层一线访民情,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把政绩写在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民办事的具体行动上;始终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家事”,视群众期待为“家计”,视群众工作为“家业”,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抓在手中。

(二)、坚持群众路线,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论是翻阅历史长卷,还是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难发现,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才智和极大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真正动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和智慧。为此,党员干部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做好群众工作,与群众说话要说得上去,做群众思想工作要做得下来,群众的意见要听得进去;要学会用先进典型、成功经验推动工作,善于到基层和群众中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并宣传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激励人、先进事迹感召人、优秀品质影响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坚持群众路线,应自觉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历史反复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我们党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同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无论时代怎么变,严肃党的纪律这一光荣传统不能丢、这一政治本色不能变。为此,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种考验面前守得住、稳得住、耐得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安全成长、快乐成长,昂起胸膛做一个大写的人,始终保持一股清风,一股正气,堂堂正正地做人,干干净净地做事,不乱伸、不乱拿、不乱走、不乱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新形势下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荐第4篇: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尊敬的党组织:

牢固地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应当立足于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党的群众工作观念的方面要做一些转变,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少数的地方、少数的基层党部,在群众观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来更新群众工作的观念。

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一个做群众工作的行政强制,比较依赖于行政强制的观念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政治条件下这样一个民主法治的观念转变。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党做群众工作比较习惯于通过行政强制的方式来做群众工作,比如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都是通过这样一个行政的力量来推动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这样一种做群众工作的理念,依靠行政强制的理念,对于提高群众工作的效率是有很大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当前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再过度地依赖行政强制力量的推行来做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

应当按照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理念,让党员干部牢固地树立起民主法治的理念和公平正义的观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民主法治渠道,妥善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问题,化解党群关系当中存在的矛盾,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从领导群众向服务群众观念的转变,这是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念方面一个重要的方面。群众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人民群众。党员领导干部在我党取得执政地位,作为执政党之后,应当抛弃官本位的观念,应当增强为人民群众的意识,真正地摆正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我们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其中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观念的转变,从领导群众向服务群众观念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核心任务,真正地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措施贯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是我们在牢固地树立党的群众观念方面需要做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地把从以往高高在上的领导群众向扎扎实实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转变。

要从务虚到务实的理念的转变。以往我们在做党的群众工作的时候是比较侧重于、倾向于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推进,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党的思想方针路线,同时在灌输的过程当中,宣传的过程当中,还要向切实的解决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转变。要调整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特别是整合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汇报人:xiexiebang

推荐第5篇:群众观念大讨论心得体会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人民

——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实践中

(扬州 王)

在司法审判中贯彻群众路线,一直是我党悠久而光荣的传统。早在革命政权创建的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苏维埃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几十年来,沿着这条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为民司法的理念越来越清晰。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在中纪委六次会议上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等多个场合强调,要切实加强群众观念、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做到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之上”的政法工作理念,已经确立为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必须基于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结合我们法院的具体工作予以贯彻和发扬光大。具体来讲: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消极影响也日益增多,有些党员干部开始疏远了人民群众,忘记了权从何处来,权应为谁用,权要怎么用。有的法官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对诉讼群众冷、横、硬、推;有的法官对案件审理不尽心,不负责,审不清,判不公;有的法官缺乏群众工作能力,不理解群众心理,不会使用群众语言, 1

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法官利用审判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极易引发人民群众不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坚持为人民服务,要心里有群众,想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只有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端正为民服务的作风,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才能真正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联系到我们法院工作自身,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院工作者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司法作风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是群众观念的外在表现和自然流露。如果每位法官都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就会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关注点上,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就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真心为民、真情待民、真话对民。具体的在司法实践中就是要按照王胜俊院长提出的“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心系人民、服务群众、规范行为、廉洁自律”的要求,狠抓司法作风建设,把群众观点体现到司法审判的每一项工作之中。就是要求我们平时坚持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和杜绝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简单粗暴的衙门作风,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筑牢廉洁司法的思想防线,约束好自己和家人的言行举止,确保一举一动都对得起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尤其是我们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与群众打交道,每个案件都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用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想人民群众之所想,

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人民群众才会理解我们的工作,减少申诉信访。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农民、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利益的案件,要善于与他们交朋友,在真诚的交往中沟通感情,化解矛盾。对那些传统的赡养纠纷、相邻纠纷以及土地承包纠纷等矛盾尖锐的案子,到基层开庭、听证,让群众了解案情,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纠纷。增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三是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人民。首先是在方便群众诉讼上下功夫。除了继续加强假日法庭、巡回审判、法官进社区等传统的司法便民活动以外,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为司法便民带来新的方式,注入新的内涵。通过“网上立案、送达、庭审、评议”,以方便群众诉讼;通过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民意沟通信箱等服务方式,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增进群众的参与和认同。其次要在提高办案效率上下功夫。当事人不仅希望通过诉讼获得司法救济,而且还希望这个救济来得越早越好。我们在办案过程贯彻群众路线就是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急当事人之所急,穷尽一切办法提高办案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对办案效率的期待。第三要在提升审判质量上下功夫。司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来实现的。只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提升审判质量,才会将群众权益切实落到实处。

总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真正把树立群众观念、改进司法作风、方便群众诉讼、提高审判效率、促进司法公正,融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至上”的司法理念,坚持能动司法,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推荐第6篇: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方法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4分,每空1分)

1、胡锦涛同志提出“形成以修身、以服众、以领

才、以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

3、公务员群体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者、者、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念,说到底就是指对群众的,对群众的,它决定着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正确走向。

5、要切实加强广大公务员的群众观念教育,就要从行动上贯彻、的理念,促使广大公务员做到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自学做到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

6、党群关系,关系党的,关乎,关系党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忘。

7、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工作。8群众工作是之基,是之本,是之重,是之举,是之源。

9、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基本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就要不断能力和水平。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选择题(16分,每题2分,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多选少选不给分)

1、推行群众工作新方法有,求同存异法,以点带面法、因地制宜法、情感位移法。

A、深入基层法B、阳光工作法C、联系群众法 D、水乳交融法

2、群众工作需要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立完善参与平台、沟通平台、应急平台、等。

A、宣传平台B、知识平台C、监督平台D、数字平台

3、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就是要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

A、常兴利民之举B、常听为民之言C、常记为

民之托D、常想为民之好

4、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有

A、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价值取向

B、要坚持以德为先为根本原则C、要以与时俱进为价值导向

D、要以德才兼备为用人标准

5、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念的基本内涵有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向人民群众学习

C、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D、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E、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F、群众利益无小事

6、新形势下群众观念的继承和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

A、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C、密切党群关系D、关心群众疾苦

7、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具体要求有

A、对人民负责B、为人民服务

C、受人民监督D、让人民满意

8、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有

A、有利于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政治教育

B、有利于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

C、有利于促进公务员作风建设

D、有利于加强公务员思想建设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

3、构建新时期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必须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四、论述题(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能力。

推荐第7篇:为了进一步落实群众观念

为了进一步落实群众观念,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近日,矿区区委组织全区干部开展了“千人万户大调研”活动,“千人”即全区区级、科级、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千余名干部,“万户”即千余名干部每人必须走访10户以上居民、职工家庭,整个活动从9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一是认真安排部署。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区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千人万户大调研”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走访人员范围、集中走访时限,把活动科学的分解为制定方案、集中调研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明确了要求。设计了“千人万户大调研”情况登记表,走访中要书面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群众签字确认,作为调研报告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明确调研主题。活动中,千余名干部深入居民群众、干部职工家中,面对面交谈,问计于群众,收集群众对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建议和意见;找准当前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查找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分批“就诊找方”。为了使“千人万户大调研”活动取得实效,找好“诊断药方”,活动采取了自下而上、分三批的形式开展。第一批为全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活动时间为9月;第二批为全区科级干部,活动时间为10月;第三批为区级领导,活动时间为11月。社区两委班子的调研报告将作为科级干部的参考资料,科级干部的调研报告将作为区级干部的参考资料,使第二批、第三批调研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动效果。

四是严格纪律要求。为确保活动真正达到“领导干部转作风、基层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区委健全完善了活动督导机构体系,抽调了24名同志分成6个组负责督导436名科级干部的活动开展,28个街道成立了28个督导组负责581名社区两委班子员的活动开展,加强督查指导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轻车简从,不搞迎来送往,不接受就餐招待,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切实保障活动效果。截止目前,第一批581名两委班子成员已走访居民2159户,收集意见建议60多条,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中。

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理念,积极组织检察干警进社区入企业,以“五个一”为抓手,推进“千人百日大走访”活动。

一是走访一批群众。干警适时深入村组(社区),通过检民恳谈和个别走访等形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和基层稳定动态,并发放检民联系卡,畅通服务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开设一堂法制课。在育才路街道开设法制课,宣讲检察工作性质职能、维护妇女合法权三是提供一次法律咨询服务。在走访中,开展点对点法律咨询服务,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案释法,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法律援助。

四是走访一家企业。走访西部热电有限公司,与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代表悉心交谈,倾听企业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司法需求,并就怎样结合检察机关实际为企业服务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五是撰写一篇民情日记。把在走访活动中搜集到的民情民意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记录到“民情日记”上,把它当成联系群众的连心本、工作中的备忘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拓宽检民交流新通道,积极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益、解析相关民生案例。

推荐第8篇:服务群众方面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方面整改措施(三篇)

篇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如今,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根本原因。通过第一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出存在学风不正,学用脱节,造成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的现象。

表里不一,纪律松懈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原因。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视规定为无物,使制度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脱离实际,敷衍塞责是造成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观原因。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不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出发点,抓落实搞“上下一般粗”,基层难落实、难见效;“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甚至搞移花接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催不办、不推不动,办起事来也拖拖拉拉。

综上所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开展好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切实大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党性修养,把讲的和做的有机统一起来。“我们领导者的责任,首先要正确决策、在决策作出以后,就要狠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不尚空谈。”而要抓好工作落实,就要以增强党性为有力抓手,端正学风。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的方法,通过一面“吃透”方针、政策、路线、讲话精神,一面“吃透”工作实际,把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群众,打通“末梢堵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以趁早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工作思路,以建立点-线-面层层责任包办为工作保障,以适时追踪解决进展、及时反馈为工作方法,做到谋事要实、解决要实、反馈要实,切实保障政策不再始终“走在路上”,实惠不再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方面,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主动落实、主动解决;另一方面:严以用权,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自觉接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将权利运行阳光化,将办理进展阳光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防止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和“打埋伏”遮掩“不落实”的现象发生。

篇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置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置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机构设置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对应。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我县机关干部交流的力度不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原因:

(一)思想教育隔靴搔痒,导致张力不强。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部分干部对教育不感兴趣,只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教育没有入脑入心,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教育作用弱化。一是内容多杂。在当前的干部管理教育中,内容包罗万象,说教多于引导,使各级干部疲于应付,把教育当负担,抓教育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二是方法滞后。现在的干部与干部之间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等方面相差无几,从而使受教育的干部觉得学不到东西,对教育不感兴趣,加上一些干部开展政治教育、做思想工作缺乏经验,方式方法简单,很难收到实际效果。三是流于形式。现在的干部普遍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抄笔记”任务来完成,用来应付检查,表面工作多,实际教育少,单位领导和干部业务交流的多,思想交流得少。

(二)队伍管理瞻前顾后,导致威力不大。党管干部缺乏力度,个别基层党委正副书记在干部管理中瞻前顾后,既不愿管理也不敢管理,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一是自身不硬,管理上底气不足。有的领导干部自己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研究和虚心求教,对干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想管管不好,甚至觉得不管不乱,越管越乱,不敢严管,致使有的单位班子没有凝聚力,人心涣散;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但管不好别人还管不好自己,甚至带着下属整天忙于社会交际和应酬,自身不正,威信不高,因而在管理上底气不足,导致对下属干部不敢管、不会管现象。二是不愿较真,管理上硬气不够。由于长期受社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干部价值观发生蜕变,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事关系等因素,一些干部对自身职业产生倦怠心理,造成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三是不敢批评,管理上锐气不多。在对干部的管理教育上,“情”和“理”结合不够,重“情”轻“理”,一些干部在管理上遇到问题,回避绕道走,不敢批评,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难搭挡,批评下级怕伤感情”的错误思想,怕丢荣誉、丢选票,对下级管理讲哥们义气,和气过盛而锐气缺少,讲一团和气甚至放弃原则,精力投放在谋“人”上,而对谋事谋管却浮于表面。

(三)奖励惩处举重若轻,导致动力不足。一是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执行力度偏软。在各项绩效考核中,考核和被考人员都不愿得罪人、惹麻烦,奉行“好人主义”、“平均主义”,加扣分凭主观印象,对业绩突出者不多奖,对碌碌无为者不多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受制度不完善的影响,执行效果有失公允。干部素质能力不同,责任分工也有多有少、工作任务有重有轻。各单位在分配任务中普遍存在“能者多劳”,而完成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干得多失误多、受到的批评多、压力大,不干或少干的反而出现错误的机会少,自然受到的批评少,从而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绩效评价顾此失彼,导致压力不够。干部考评标准本身存在一定的难操作性。一是标准相对较“粗”。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干部,没有按照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的不同来区分,而是存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二是标准相对较“偏”。干部考评突出了对日常管理的“原则”性考评,但与业务工作、与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应证核心履职情况。三是标准相对较“虚”。一些考评的标准看似很具体,但具体怎样去“量”,没有“量”的具体办法,似乎干部民主测评成了干部考评的“唯一”定性依据,甚至出现工作任务越重付出越多的干部绩效考评结果却越差的倒挂现象,造成部分分值失实,达不到真正竞争激励的目的。

篇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和力量,党员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我们领导干部革命的宗旨意识。同时,干部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实招,下猛药,保持了干部队伍的总体纯洁,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还有少数干部政治素质不高,自我要求不严,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能推则推,甚至吃拿卡要,不给群众好脸色;对职责范围外的事不闻不问,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些行为,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xxxx年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贵州省委“十项规定”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相关精神的关键之年,作为质监局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结合工作实际,严格对照规定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永恒主题,贯彻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

加强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廉洁自律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公仆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是利用每周五召开例会时机,集中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二次全会、国家质检总局、省市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市纪委九届三次全会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三大纪律”、“九个严禁”及“抓典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专项工作精神。

二是每季度开展一次领导干部讲党课,干部职工讨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

三是设立道德讲堂,通过在办公楼道和会议室悬挂廉政横幅和书画,将党风廉政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同时把四项监督制度的落实与“践行宗旨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对党员整体素质的要求。而党员干部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素质提高的过程、宗旨意“强化宗旨意识,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

在“强化宗旨意识,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中,我严格按照学习安排,将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对照查摆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摆问题如下:

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

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

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

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

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部门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部门负责人谈心;每月三次到村研究讨论具体工作;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推动全面工作开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实施绩效考核、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

五、加强自律奉献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地置于党的集体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有关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经常做到自查、自省、自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搞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群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推荐第9篇:安监局群众评议整改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工作质量

2011年,我局高度重视“机关干部到一线,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的开展,并把“机关干部到一线,扎扎实实帮群众”与党建帮扶、“四帮四促”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具体分四个组开展工作:第一组由局党组书记李青任组长,成员科(室)为局办公室,联络员为黄克富,重点到局帮扶村开展工作;第二组由陈军前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危化科、执法大队抽人组成,联络员为路勇,重点到基层各安监站开展工作;第三组由副局长柴廷江任组长,成员科(室)为矿山科、危化科,联络员为王光曦,重点到煤矿和危化和烟花爆竹企业开展工作;第四组由副局长曾胜任组长,成员科(室)为非煤矿山科,联络员为胡涛,重点到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工作。

2012年,结合局班子进行了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调整了“创新社会管理、机关干部到一线”工作领导小组,由李青书记任组长;局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按照区委组织部下发的《干部联系群众分配表》关于帮扶户(数)的安排,由班子成员分片带队开展帮扶工作;要求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时,要以有关乡(镇)联系并与村(居)两委对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并做好民情日记,对于难以解决的帮扶问题,把情况带回安监局研究后再作答复处理。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2012年工作整改措施及思路。

(一)突出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到一线,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的认识。将解决思想问题作为推进机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第一件事来抓,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位思想。从提高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开展专题学习,营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人人讲学习”的良好氛围。注重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提高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能;坚持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部门党风廉政等规章制度,认真深入学习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机关作风到一线,扎扎实实帮群众的有关文件,积极开展讨论,切实加强对帮促活动的了解和掌握。

(二)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明确责任,力求职能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提高工作即办率,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提高运转效率。

(三)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创优质服务为主题,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完善服务配套制度建设,确保服务承诺的实现;二是强化服务过程监控,建立以限时办结率、当事人满意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三是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等内容的服务体系。

(四)结合各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帮助查找影响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激发机关干部带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五)强化日常管理和职责的履行,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上下班考勤制度和内务卫生制度,凝聚人心,增强工作干劲,树立“创一流队伍,建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10篇:淡薄的人际关系

淡薄的人际关系

“如何得心应手地生活呢?”这种想法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甚至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大学教师岛田先生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了学生的这种性格。到目前为止,他通过对堂上学生窃窃私语、借贷课堂笔记等情况的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并且,在此背景下发现了(学生)巧于钻营这一点。岛田说:“在了解实际情况时,可以说学生窃窃私语、借贷课堂笔记和巧于钻营是纬线和经线的关系。”

据岛田说,巧于钻营大约是从在校内信息杂志上选课开始的。最近,从得到学分的难易程度到是否出勤,教师的人性化,这些都被写进了信息杂志。另外,现在的学生依赖他人,甚至为了逃课而让朋友代替自己去上课,万一被老师提问到了也让朋友代替自己回答。不过,若是中枪的朋友敷衍说不知道也能应付的过去。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组成的为对付考试而出谋划策的学生群体。

巧于钻营,尤其是在课堂笔记的借贷这一方面上得到了施展。在以11所大学的1126名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有96%的学生曾经使用过别人的笔记或其复印本。关于“什么时候使用的次数多?”这一问题,有77%的学生回答“常规考试前”,有14%的学生回答“平常学习和常规考试之前”,有9%的学生回答“在平常学习中”。有高达66%学生爽快地把笔记借给朋友。对于“你认为在获得学分要投机取巧吗?”这一问题,有10%的学生回答“十分精明”,有51%的学生说“还算精明”,超过60%的学生“有投机取巧的意识”。

岛田意识到这种投机取巧是被“授予”和“受与”之间的关系所支撑的。即互相期待对方能为自己做些什么的关系。不过于干涉对方,并且为了得到及时消息,需要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岛田把这称做“淡薄的人际关系”。

最近,把课堂笔记用文字处理机做成课件,或者用传真发送的“传真笔记’’的情况有所增加,考试信息也通过手机来进行交流。这种科技的应用避免了和其他学生面对面交流的麻烦。

岛田说:“学生之所以选择投机取巧地生活,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大学提供的并非系统化的知识,而是为了取得学分而提供的片面信息。

岛田说“学生关心的是考试的技巧,也就是处理信息的方法,使用信息的方法。因此,(学生)追求投机取巧。教师也是有责任的。(教师)没有传授学习知识体系的喜悦,也没有教授像《心》一样不能信息化的知识。”

第11篇:青年工会干部加强群众观念心得体会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行动,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抓手。青年工会干部是事业的骨干,更应该在组织的厚望和职工群众的期待中成长成才,更应该自觉担负使命、珍惜舞台,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投入到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才能无愧于时代、无

愧于人民。

要到职工中去。你离职工有多近,职工对你有多亲,你把职工当亲人,职工才能把我们当亲人。青年人通过公开选拔、严格考核,成为工会干部中一员,我们浅薄的讲,这就是来自人民,那么到职工群众中去,就是要提醒我们时刻谨记使命,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就是要扑下身子,改变机关化作风,既身入,又心入,使工作思路来自一线、工作决策来自一线、工作经验来自一线、工作创新来自一线。

要拜职工为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职工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从来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青年工会干部只有甘当职工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职工、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才能增加对现代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知识的了解;只有在同职工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要为职工办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走到厂房车间,怎么能把脉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不到职工家中坐坐,怎么能知道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青年工会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职工群众才有更多幸福可以期待。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方能汲取智慧、获得力量,从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这是青年工会干部锤炼品德意志的基本功,也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必修课。

第12篇:党员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修正)

党员干部要增强群众观念

毛泽东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而现在,个别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对老百姓漠不关心,做了一些群众不高兴不赞成不满意的事情,影响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增强群众观念要切实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培育群众感情。培育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首先要敬畏群众力量。漠视群众的力量,就有脱离群众的危险。党员干部要把了解大到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小到本地社会的发展历程作为必修课,看清楚群众作为历史主角的作用,悟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从而对群众力量心生敬畏,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其次要关心群众疾苦。个别党员干部自认高人一等,有的认为群众受苦劳累是其命运使然,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人为本深入人心、民生问题得到高度关注。党员干部只有深刻认识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产生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要感恩群众奉献。没有群众的辛勤劳作,就没有我们今天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把对“衣食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为工作的动力。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一种感恩的至高境界,值得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学习。

二要集中群众智慧。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做好工作必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身子要沉得下。今年4月份,南县县委组织部的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乡镇村组,汲取群众智慧,收集有关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清洁工程开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8条,这些意见建议在办公室是想不出的,为我县进一步找准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帮助。党员干部还要主动到计生、信访、综治维稳、经济建设等关键岗位,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的“一线”工作,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珍惜与群众打交道的每一个机会,注重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做联系群众的有心人。

三要了解群众诉求。不可否认,现在个别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脱离群众、工作漂浮,极大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在农民负担、军干转业、企业改制、移民安置等方面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比较突出,党员干部对群众诉求,不能置之不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求必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责”。在解决群众诉求上,既要讲政策、讲原则,也要讲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妥善处理,既不能遇难而止,也不能敷

衍塞责。我记得南县县委书记徐德华同志不止一次讲过一个事例,去年南县遭受洪灾,群众受灾严重,德华书记在华阁镇察看灾情时,一位年纪很老的群众握住他的手说,只要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舒坦了,其实并不一定非要给多少钱,关键是知道党和政府在记着我们。群众的话语和诉求都是朴素的,只要我们去深入了解。

四要树牢群众观念。郑培民同志有句口头禅: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老百姓比天大”,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党员干部的终生课题。随着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党员干部面临新的考验,让群众观念永固,要端正追求,立志为大多数人谋利,绝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树立群众观念的基础。要拒绝诱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实中很多教训警示我们,诱惑再小也不能因小受之,心安理得,否则就会打开缺口,甚至不可收拾。同时,要安心基层。在基层锻炼成长,是党员干部人生的一个重要台阶,基层的干事舞台和发展前途并不小,要认识到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和深厚群众感情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条件之一,党员干部在基层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比如南县,自2008年以来先后选聘了76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的锻炼,他们中间有30多名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岗位,这也是基层锻炼的结果。

第13篇:青年工会干部加强群众观念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青年工会干部加强群众观念心得体会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行动,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抓手。青年工会干部是事业的骨干,更应该在组织的厚望和职工群众的期待中成长成才,更应该自觉担负使命、珍惜舞台,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投入到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要到职工中去。你离职工有多近,职工对你有多亲,你把职工当亲人,职工才能把我们当亲人。青年人通过公开选拔、严格考核,成为工会干部中一员,我们浅薄的讲,这就是来自人民,那么到职工群众中去,就是要提醒我们时刻谨记使命,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就是要扑下身子,改变机关化作风,既身入,又心入,使工作思路来自一线、工作决策来自一线、工作经验来自一线、工作创新来自一线。

要拜职工为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职工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从来是在一起摸爬滚打中产生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青年工会干部只有甘当职工群众的小学生,虚心问政于职工、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才能增加对现代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知识的了解;只有在同职工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要为职工办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走到厂房车间,怎么能把脉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不到职工家中坐坐,怎么能知道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青年工会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职工群众才有更多幸福可以期待。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方能汲取智慧、获得力量,从而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这是青年工会干部锤炼品德意志的基本功,也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必修课。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5日与中外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xx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免费

分享

创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共中央总书记xx“与人民心心相印”道出“为民”理念。领导干部要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

为民要摆正主仆位置。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领导干部要做到为民,就必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牢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教诲,回答好“入党为什么?当权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答卷,多想群众的福祉、少想个人的“政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为民要强化公仆意识。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才有你。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洗涤思想情感上的尘埃,对人民群众常怀忧虑与急切,诚心诚意干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把全心全意变成半心半意、无心无意甚至假心假意。

为民要常怀忠诚之心。“忠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根本道德要求。古人云:“忠诚之心,人之大德。”领导干部只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会心安理得,神定气壮,近荣远辱;相反,一个心术不端、朝三暮

四、诡谲多变、趋利忘义的人,终究会自取其咎、自取其辱。当前,领导干部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第14篇: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措施

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与干部职工的沟通交流,每月不少于1天的部领导接待日;每年至少1次的部领导与各处处长谈心;每年1-2次部领导与处级干部及青年骨干座谈;每年不少于1次的部领导深入基层处室走访。

2.将领导班子日程安排在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便群众了解部门工作和领导工作行程,促进干部群众的交流。

3.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和群众呼声,加强制度建设,使工作程序更为科学合理,近期在部门预算与财务管理、安全防范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规则、业务协调联动机制、课题研究管理等方面修订或制定规章制度。

第15篇:办事处上半年群众评议整改措施

**街道上半年“创先争优”活动

群众评议整改措施

总体来看,当前办事处各科室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氛围是浓的,效果是好的,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重视不够。各科室活动多、任务重、压力大,有些存在懈怠心理、畏难情绪、应付态度,重心完全摆放在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工作上,消弱了抓党建的力度,使得创先争优活动氛围不浓、内容较虚、措施较软、推进较疲。

二是行动不快。有些科室习惯于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活动抓什么、怎么抓不很明了,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去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开展活动的反应不灵、行动不快。

三是结合不紧。有极个别的科室照搬上级党组织的主题载体,有的科室承诺事项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有的干部职工个人承诺事项与本职工作结合不紧,不具体、不实在、不便考核评价,工作和活动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是宣传不力。有的科室未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宣传的氛围不浓、形式和方法不多,未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打造先进典型,上报信息和典型材料的数量较少、质量较差。

五是资料不齐。有的科室活动资料包括定岗职责、公开承诺、例会记录、讲评记录、评优原始资料等部分缺失、凌乱,未能及时梳理补齐、汇总分类、整理保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时予以解决:一是分管领导带头,提高认识。要求各科室分管书记作为创先争优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起抓党建的主业意识,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本科室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经济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并带头履行承诺,接受上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二是搞好结合,推动工作。要结合实际搞好四个结合,即设岗定责要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依岗承诺要与干部、党员尽职履责相结合,讲述点评与目标任务的分析调度相结合,结果公示与加强监督、树立典型相结合。三是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发动指导检查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开展指导检查,对行动不快、宣传不力、资料不齐的科室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四是定期考核,有效激励。把创先争优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述职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价干部职工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干部职工实施有效激励。

中共**街道工作委员会

2011年6月29日

第16篇: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

认真学习自省自警

自今年我镇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前个阶段的学习教育,使我对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撰写心得、记学习笔记、参加集体学习、专家授课、查摆问题会议,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我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现归纳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求自己在党组织的教育帮助下,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得到更大的进步与提高。

1、加强学习,树立牢固的群众理念,打好思想基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强化公仆意识,把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己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对待群众,有与生俱来的亲情,有着朴素真挚的感情。我经常在实际工作中思索总结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以真诚服务群众。此次教育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做到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深入到群众中去,满腔热情的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坚决不允许存在对群众感情麻木不仁的工作态度和生硬简单的工作方法。

2、努力实践,坚持群众路线,解决群众难题。把群众

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处理社区日常工作中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做决策一定要坚持群众立场,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身为一名社区干部,接触最多的就是民生问题,如何关心百姓疾苦,常怀为民之心是对党员干部的考验,为此更应该深入一线,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紧紧抓在手上。

3、廉洁自律,坚持权为民用,维护群众利益。廉洁自律是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对群众干部的要求,我虽然还不是一名党员,也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运用好、发挥好手中的权力,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切实为群众谋福利,坚决杜绝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我认为,要搞好群众工作,就必须长期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立场上,时刻想群众之所想,知道他们的所盼所求,掌握思想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17篇:宗旨意识淡薄心得体会

宗旨意识淡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的宗旨就是“始终把学生的未来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学生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为学生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教师一定要爱待学生,是我们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强身增力之源。植根学生、服务学生、相信和依靠学生,虚心和学生一起学习,接受学生和家长、社会的监督,是我们教师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教师一切工作都必须尊重学生、想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随时随刻倾听人学生的呼声,回应学生的期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成长和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通过学习我认为对教师来说师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就是对待学校交办的事情装聋作哑,没有大局意识对待周围同事的工作不愿配合,对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没有好脸色、没有好语气;更有甚者,厌教书、烦学生,始终“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把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花教学意以外。上班迟到、早退,上班玩手机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忽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甚至有教师把“坏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上课时间私自调课。不注重言传声教。有的教师升旗仪式时随意走动、闲聊;上班时间随意串岗,热议小道消息,说他人是非。我认为教师一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改进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工作中出成效。改进作风,牢记宗旨和教育方针我们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缔造者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牢记学生和社会观点,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社会人民学习的监督。

第18篇: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党员政治修养

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党员政治修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按照十八大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群众观点,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

一、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老一辈领导人特别重视群众意见,强调遇事同群众商量,提倡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交通和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经常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这一过程,既是查找和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工作的实际需要,既可直接听到群众呼声,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又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行动,还可在深入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学校,同各个层面的群众交流,送一张联系卡,记一本民情日记,建一份民情台账,说两三句暖心话,真正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经常性联系。哪怕听到他们的牢骚很刺耳,我们也要认真倾听。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让群众路线入脑入心,知道“我是谁”。

二、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路线立说立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办的一定要热心、用心办好,能快办的一定要不迟疑、不过夜办结,难办的也要想方设法去办;暂不具备条件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真正做到立说立行,边议边查边改见行动。我们应积极开展“大接访、大服务、大解难”等活动,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着力办好就业保障、住房解困、便民交通、医疗保健、均衡教育、环境卫生、扶贫济困等顺民意、暖民心、管长远的实事、好事,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同时,引导党员干部以社会化身份参与到义工微善行动中,传递“正能量”,产生“磁力场”,明确“为了谁”。

三、紧紧依靠群众力量,让群众路线常抓常新。强调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这是由党的宗旨所决定,也是由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决定。在工作中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依靠群众开展说服工作。实践一再证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诚恳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是关系到服务群众水平和党的事业发展的大事,我们可以依靠公开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群众参与方式,充分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和实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及努力的方向,形成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在决策过程中,我们多倾听民声和采纳民智,就能有效避免闭门造车,让决策更科学,让结果更符合民意。

总之,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提升党员政治修养,使群众路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常抓常新,常抓常管用,真正弄懂“依靠谁”。

第19篇:群众观念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群众观念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体现在在一个人的行动上、贯彻在作风上、落实在实践中。如何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这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认识和实践。

一是要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群众创造的。我们的党也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党的事业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还是在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时候,都要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都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毫不动摇。

二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要求的,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干部的权力,本质上是人民的权力,是社会的公共权力,它不是来自上级的“恩赐”,而是来自人民的赋予。这就要求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给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三是要必须对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四是要善于化解群众中的不良情绪,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要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出发,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对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困难的群众,更要倾力帮助,为其排忧解难,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说到底,群众观点就是一个人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是群众能切实体会到的,完全不是在会上、纸上、面子上、节日上就能简单体现出来的,它必须在群众身上体现。

第20篇: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主题征文

“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征文

情牵百姓 心暖如春

他像一颗流星,一划而过,却刺破苍穹,发出最耀眼的光。他似一束焰火,转瞬即逝,却留下永恒,放射最壮丽的美。他就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我们的好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面明镜。他的血管里,始终奔淌着一股爱民的热血,他用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践行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平凡而伟大的他,情牵百姓,心暖如春。

小时候,经常诵读诗词,郑板桥的两句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那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内涵。长大后,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我渐渐懂得其中的含义,我虽只是一名青年党员,但在工作岗位上,同群众接触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我们平常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群众的感情。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应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我们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共产党员,则是那座桥下的中流砥柱,是一块基石,一颗铆钉。我们应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作为我们行动的指针,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如何在基层深刻领会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成了我们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工作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提出要懂得照镜子是富含哲理的,古人照镜修身,往往是个人的洁身自好。今天我们基层党员照镜子,则是为了饰面和修心,使基层党员做到内秀与外修的合一,进而找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更可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努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欣欣向荣的经济建设时期,无数优秀的工作人员始终不渝地履行着这一宗旨,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的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小草平凡,它用绿色装点了大地,花儿平凡,它用花香芬芳了世界。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深深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更加懂得,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服务人民,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因为,情牵百姓,心暖如春!

群众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群众观念淡薄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